【142】我打妄想的心,它的本质就是真如
我们看第二个,他老人家从事相的因缘来回答,略举曾见以答。看经文: 己二、略举曾见以答
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前面的回答是文殊菩萨根据自己的修学理论的推敲,就是众生从因缘的修学到心性的修学,所以他的格局即将变大,这第一个。
第二个,文殊菩萨举自己过去所经历所见闻的事情来回答,说善男子,我过去曾经在亲近诸佛的过程中,我的确看过这种光明跟瑞相,那么,佛陀放出光明现出瑞相以后即说大法,这个地方等于是承先启后,把前面的重点再重新复习一下。
所以,是故当知,如今释迦佛陀现此光明乃至于现出瑞相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前面是约的因地的修学,讲大,因为我们以前的因地是重在因缘所生法,一种个体的生命,一个小水泡的生命。那么现在的因地重在一念的心性,在这个广大的田地真如,所以叫作大。这个地方是约着果地得功德,叫着难信之法。
在佛法里面,你讲这件事,让人很难相信。我们一般能够相信就是因缘果报,因跟果平等平等。你布施,成就人天果报;持戒,成就尊贵身;这个不难相信。这个难信就是说,用力少,得速效,下手易,成就高。净土法门也是难信,我们目前看到佛菩萨讲难信的第一个就是净土法门,第二个就是《法华经》。
净土法门为什么难信,说我们一个业障凡夫,但凭六字出乾坤,临命终的时候保持正念,提起佛号一心皈命,通身靠倒,启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临终现前,开示慰导,就可以往生了。往生以后,就永远超越轮回了。那么这个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提起佛号,这件事情当然不可思议了。阿罗汉也得苦修六生,钝根也可能好几十劫,那么,这个人临终的时候还可能造了业,业障现前,他就靠一句佛号,这个是佛力的摄受,的确不可思议。
那么第二个就是本经的不可思议,就是说,他是一个凡夫,他肯定了真如本性,他肯定真如本性以后,他虽然只是文字上的信解,他所成就的功德就不可思议。后面佛陀就会说,佛陀说,真如本性离我们太遥远,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没有关系。你说,唉,你一个乞丐,你一天到晚在外面流浪,我告诉你,你们家是大富长者,你当然不相信。就是说诸位,《法华经》的好处好就好在,你只要有一念的信解,他可没要你去修证,就是我相信我打妄想的心,它的本质就是真如,够了!那你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了,从今以后,你的成长过程,那叫跳跃式的修学。
有人说,唉,咱们两个一起发心受菩萨戒,我烦恼很重,你烦恼也很重,怎么几年后,你的灭恶生善这么快,因为他听了《法华经》,而且信解,不要去修行哦,信解!因为你的修行叫作两种力量的修行。
用我们净土宗人来说好了,我不用看《法华经》,我不用靠自性功德力,我靠佛力,可以!但是,你要小心,你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最好保佑你临终不要有太多问题,你要勤修福德,愿我临终无障碍,对你来说那是必然的功课,因为你经不起业力跟妄想的干扰,因为你没有理观的力量,你没有调服力、安住力。
诸位,你如果是净土宗,再加上念佛法门,那叫作两道不可思议,就像蕅益大师说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议,因为你临终的时候内观,回光返照,安住真如,这个是自性功德力现前;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议,万德洪名。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当下契入真如。
所以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解释,按蕅益大师的解释,你临命中是安住一念心性,是最容易往生。他说,就像一个镜子,你临终的时候,你最好把自己变成一个镜子,你可不要把自己变成波浪,那就完蛋了。
那你变成镜子怎么办呢?诸位,临命终,那可不是一般的境界,那叫一个内忧外患,外有生死业力,第八识这个时候开始出来作乱,生死业力;内有颠倒妄想,你要离开你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你自己就已经百感交集了,外面的业力再刺激你,你怎么保持静止,这时候禅定是没有用的,只能靠观照力。
就是说,临终的时候,你能够正念真如,是马上从一种波浪形的妄想变成一面镜子,当我们变成镜子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很容易和我们感应道交了。
其实,理论上是这样子,我们不管是不是镜子,你只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一定会兑现他的本愿,你这句佛号一念,四十八种功德力对我们来说,是现在其前,对我们来说。但是为什么没有感应呢?他感应不下去!诸位,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佛陀准备好,你没有准备好,那怎么感应?你告诉我这怎么感应呢?
所以,阿弥陀佛也很着急,你念这句佛号的时候,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是现在其前,但是我们的心是一种波浪状态,我们开始回忆过去,攀缘六道,就完了,结果不是跟阿弥陀佛感应,是跟生死轮回感应。
所以为什么这个地方说难信呢?就是说他能够在我们的妄想心中创造一种自性功德力,从今以后保护你,灭恶生善。从今以后,你是坐上大白牛车,快速成长。就像印光大师说的,下手易、成就高,很容易,他不需要禅定,只要你信解。所以这个地方是讲到果地的功德是难信的,一个是广大的因地,一个是快速的成就。
其实文殊菩萨在回答的时候是一种理论跟事相,两个同时回答。但是,他后面的广泛回答,他从事相,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他从理论发挥,那佛陀就没有话说了,他把话都讲完了,所以这个理论的回答,文殊菩萨只能点到为止,他要把大部分留给佛陀出定来说《法华经》,所以他只能够从事相引证,来证明佛陀即将说《法华经》,从他自己的经历。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