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
那么我们读到这里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就像蕅益大师说的,诸位!你有没有觉得少掉什么东西?佛陀讲《阿含经》,讲《华严经》,讲《方等经》,讲《般若经》,然后入灭了,有没有少什么? 是的,少说了《法华经》,对不对?
这一段经文是说,佛陀怎么《法华经》没讲就入灭了呢?
本段经文是一个发起序,就是说如果这个时候佛陀就讲《法华经》,那是怎么发起的?让大家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嘛!就像禅宗说的,他是丢出一个疑情嘛。
就是说佛陀放光现瑞,然后大家就开始雨花、地动、大众欢喜,这个时候也显出了十法界的说法。但是《法华经》列而不说,为什么?因为他当作一个伏笔,他必须由弥勒菩萨跟文殊菩萨的互动,然后再激起佛陀出定说法。如果这个时候把《法华经》说出来,那就不是发起序了,那就是正宗分了。发起序就是不能够把话一下子讲清楚,所以这个时候,佛陀留了一个伏笔,讲了《无量义经》以后就入定了。所以他这个地方,等于是留下伏笔,有伏笔才有后面的疑念。
我们看丁三、疑念叙。先看第一个,戊一、弥勒疑念:
丁三、疑念叙(分二) 戊一、弥勒疑念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稀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稀有之相,我今当问。
那么在这个他土六瑞看到了众生法界的业力,有的是用善根面对,有的是用烦恼爱取面对,带动佛陀的各种说法,那么这个时候,当然大众都看在眼里,看在眼里就有两件事情发生:一个弥勒菩萨产生疑念,第二个大众产生疑念。
我们先看弥勒菩萨看到这件事情是怎么想的?
尔时弥勒菩萨,他动了三个念头:
第一个,今天的世尊现出种种的神变的瑞相,他现出了此土、他土种种瑞相,这到底是什么因缘,佛陀不会白白的现出瑞相,一定是要透露什么信息,第一个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个,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稀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因为你佛陀入定,问佛陀是最清楚的,问题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去打扰他,因为他老人家入定。那么佛陀入定以后这件事应该问谁呢?怎么回事呢?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复作是念,是文殊师利法-王子,他老人家有一个特殊的功德,他过去曾经亲近供养无量诸佛,所以文殊菩萨呢,见多识广,所以必应见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
我们先看看古德怎么说。古德认为弥勒菩萨的心中啊,有二疑一知,两个疑惑一个觉知。哪两个疑惑呢?佛陀为何要现此瑞相,这是第一个疑惑;第二个,我应该去问谁,这是第二个疑惑?一知呢,他是觉知什么呢?这件事情我看来看去佛陀既然入定,也只有文殊菩萨可以问而已,至少他是知道这件事的。那么这是古德的解释,一般的古德是这么解释的。
但是蕅益大师是认为说,其实你第二个跟第三个是互相抵消,你应当问谁,这是一个疑惑;结果他自己说,可以问文殊菩萨;所以说第二个疑惑跟第三个觉知,是刚好互相抵消。 所以弥勒菩萨的疑惑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今者世尊为何现此瑞相?他是一个疑惑而已。
诸位,这个关键在哪里,知道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座,除了文殊菩萨以外,每一个人都产生疑惑。你说入定、放光,就是很多菩萨都会这样做了,但是关键是这个是佛陀入的,我们都知道下位不知上位的境界。
你比如说,佛陀有一天在说法的时候,因为舍利弗尊者他没有在这个地方,舍利弗尊者在另外一个地方。那么佛陀说法说到一半的时候,他想希望舍利弗尊者要来到现场,所以他请目犍连尊者去请舍利弗尊者过来。目犍连尊者用神通力飞到舍利弗住的地方,舍利弗刚好在缝衣服。目犍连尊者说,佛陀希望你到他的现场去,请法。
舍利弗说,你先过去,我把这个东西收一收,我就马上过去,你先过去吧。
那目犍连尊者说佛陀要你去,你应该跟我同时去啊!他就拉着舍利弗尊者的这个衣角,准备用神通力把他带过去。
舍利弗尊者在缝衣服的时候他拿了一根针,就插在地下,结果目犍连尊者丝毫不能动摇他的身体。 他说你先去吧。目犍连尊者没办法,只好先去了。
结果目犍连尊者回到说法的地方,舍利弗已经在坐,当然目犍连尊者很奇怪了,我是神通第一的,要请问佛陀。佛陀说,舍利弗尊者入的三昧的境界呀,不是你目犍连尊者能够知道的。
所以禅定也好,神通也好,关键是那一念心。初地现的禅定神通跟二地现的禅定神通,跟佛陀现的禅定神通,那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所以这个的关键在哪里呢?这个禅定神通啊,是佛陀入的,那当然就所有人,至佛以下,当然是满头雾水了,因为虽然大家都会现身,现禅定神通,但关键是佛陀入了定以后也就没有人知道了。
那么舍利弗尊者为什么知道呢?我们看这段弥勒菩萨他的说法是很有意思,他并没有说文殊菩萨知道,他说文殊菩萨因为过去曾经亲近供养无量诸佛,所以合理的推论,从他的生命经验,他应该是看过这件事情。也就是说即便文殊菩萨也只能够比量得知,他不能现量得知,只是从他的生命经验去论述这件事情,因为这个是佛陀入的三昧,这个是没有人可以知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