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大乘妙法莲华经----净界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1120】当你改变业果,站在菩提心;当你要提升菩提心,安住真如,你要用后后的法来带动前前,这样子的话你才进步快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师父刚刚在〈药草喻品〉的第一题中提到说,我们在修六度的时候,在那个当下其实是内熏真如的,同时就已经在激荡我们的心性;那师父又讲到说,但是这个时候就关系到个人在理观的深浅,这会影响他进步的快慢。在这一块理观的内容,不知道师父可不可以再跟我们说明更清楚?譬如说,在布施的时候,如果说是师父,师父是如何在内心起观,然后让自己的激荡心性的那部分更深?这部分是弟子很想要再多加了解的。谢谢师父!

    【师父答疑】好,请坐。其实理观这一块,我们本来在最后一题会说明。理观有两块:一个是清净,一个是具足。对不对?一个空如来藏,一个不空如来藏。原则上是这样子,当我们要调伏烦恼、要破恶,我们要善用“清净” 这一块;当我们要生善,比方说要创造布施的功德,要往生净土,你要善用 “本具”。就是你要告诉自己:我本来就有布施的功德。所以不管布施多少,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要

透过布施来启动我内心的布施的十法界十如是。就是说,当我们要生善的时候,你要观照“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就是说,我布施,我做义工,可能你们不满意,但跟我没关系,因为我做义工的目的是要启动我自性的功德。所以你不容易受到伤害,是吧?我们这菩萨很脆弱,菩提心很容易被打败的。但是你今天如果说是法法消归心性,你今天知道,往生,极乐世界存在你的心中,所以你就没有这种距离感的障碍,管你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就在我一念之间。我只要把佛号念好,我用我的佛号的力量来熏习我内心本具的极乐世界,所以往生是我心中的事情。所以,法法消归心性的时候会让你更坚固。当然,它的操作有清净义跟具足义,这一点我们最后一题会把它当专题来研讨。这一题先这样过去,我简单先这样讲就好。

那么我们讲因缘观,先不谈真如。就是说,当你改变业果,站在菩提心;当你要提升菩提心,安住真如。你要用后后的法来带动前前,这样子的话你才进步快。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1121】善根的标准起码是信、进、念,至少是信解、观照、发愿而产生正念,有一定的正念力,你这种根就不容易退转了

下一题〈授记品〉。

【学员提问】请示师父,有些善根会退转,有些则不会。一个人即使曾经尝过安住真如的滋味,是否也极有可能会完全丧失?

   【师父答疑】其实你善根会退转,表示你没有形成善根,说白了就是这样子。对这个法,你可能就是信解,没有很深入地观照它真实的功德而去产生强大的愿力,所以这个法在你的心中变成无住,就悄悄地走过去,它没有生根。这个法如果你真正很用心地修过,而且你把它当作一种愿望,当作你生命的一种愿力来修学的话,就算它退失,也就是暂时的退失,因为你已经有根了。

    诸位!当一棵树有根,你只能破坏它的枝叶花果,它的根是不会破坏的。所以,你这个人真的是产生善根的人,比方说你学过《法华经》,你真的很深入去信解、去读诵,你深深地相信权实二法的重要,你也发愿要成就,那么你来生遇到《法华经》,你很快就恢复了,很快就会启发你过去的善根。

    所以,你要是真的形成善根,它的功能会暂时地退失,但是这个根是永远不会退失掉的。你来生只要稍微听到一些小小的法语,就能够把你过去的善根给激发起来。但前提是,你要变成善根而不是善念,你栽培得要够深。信、进、念、定、慧,善根的标准起码是信、进、念,我们不敢说正定、正慧,这个标准有点高,至少是信解、观照、发愿而产生正念。有一定的正念力,那你这种根就不容易退转了,什么法都是这样。



补充内容 (2019-10-14 20:06):
【1122】为什么念佛要有一些善根,要信愿然后才持名?

【学员提问】在净土事修中,除持名念佛外,是否可借鉴、结合、融合理观的修法,或作为一段时期对治某一习气的方法?

    【师父答疑】是的。其实净土宗,我们一再强调,净土宗不是只有念佛,净土宗是要往生的。既然要往生,就牵涉到临终正念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在颠倒的时候往生的,没有!就是说,你可以有业力,你可以有烦恼,但请你临终保持正念。什么叫正念呢?两个条件:心不贪恋;第二个,意不颠倒。你不能有粗重烦恼活动,你不能有这种坚固的我见的颠倒。你想掌控人生,你还在规划来生,这些都是要对治的。

    其实你如果只是一路念佛,你不可能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的,不可能,因为佛号只是一个止,它只是一个暂时的压制。所以,为什么念佛要有一些善根,要信愿然后才持名?这个信愿是观慧,是观慧啊!你去读读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看他讲这个信,他那个“六信”你去看一看,每一个都是观照的智慧。哪是说我“相信”了而已!这个信跟蕅益大师的信,那差太远了。信解是观慧,所以蕅益大师把信愿判作慧行,把念佛当作行行。

就是说,其实所有的佛法,在修学之前都有一些心态的准备的,有道前基础才可以念佛的。就是你要先培养信愿,然后才持名,这样子才叫做净土宗。你张嘴就念佛,你只是在念佛,对不起,跟净土宗没有关系,因为净土宗是要往生的。所以你看,外道也念佛,可能我们念佛的力量还赶不上一贯道。但是他心中有信愿吗?没有。所以他只是在念佛,他跟净土宗没有关系。

补充内容 (2019-10-14 20:07):
【1123】你要往生,必须把你的心态调整成一种往生的心态

    净土宗这个佛号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把这个佛号导归净土。导归净土你的心就是怎么样?用心去导归,不是用嘴巴。是心作净土,你这个佛号才会到净土。就是“诸法无性,尽随心转”,佛号是没有方向,诸法就包括佛号,佛号是没有方向性的,它有可能变成人天果报,它也可能帮你消业障,所以“诸法无性”。那么谁决定佛号呢?“尽随心转”。心为净土,一切佛号就趋向净土;你今天把佛号当作追求快乐,佛号就给你快乐。佛号是没有方向性的。

    所以你今天要往生,必须把你的心态调整成一种往生的心态。什么叫往生的心态?两句话: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讲完了。你没有往生的心态你怎么会往生呢?其实念佛的人非常多,我看到很多一贯道的人念佛,你认为他会往生吗?他不会往生,因为他心中没有往生的心态。他根本不想往生,他怎么会往生呢?

我们读《法华经》,我们知道,佛陀永远不会改变我们的。如果佛陀可以改变我们,那佛陀不要讲权法了,只讲实法就好了,那么费劲干什么呢?因为佛陀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态,佛陀不得不为实施权。你不可能说,释迦牟尼佛改变不了我们,阿弥陀佛可以改变我们,不可能。你不想往生,阿弥陀佛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佛号变成糖果吃掉了。

    所以,调伏烦恼很重要,忆佛念佛也很重要,它是两块的。就是让我们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心淡薄一点,让我们对极乐世界的欣求好乐深一点。只要你对极乐世界的好乐心强过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心就够了,不一定要断烦恼。强者先牵,就是你往生的愿力强过生死的业力就可以了,哪怕超过一点点都可以了。当这个天平已经是倾向净土了,你就可以往生了,强者先牵嘛。所以净土宗就是说,你已经算占尽便宜了,你不用断惑证真,但是你至少要把你的心态调整顺从本愿,你不能老是想要顺从娑婆。你要顺从娑婆,阿弥陀佛也拿你没办法。

顺从本愿是要调整的。我们凡夫无始劫来流转生死,我们的心态可不是顺从本愿;你要顺从本愿,你就不是坐在这儿了。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念佛,本来就是顺从娑婆世界的,顺从流转的,所以要调整。当然要调整了,你不调整你是不会往生的。往生是要把心态调整过以后才会往生的,正常人是不会往生的。是这样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1122】为什么念佛要有一些善根,要信愿然后才持名?

【学员提问】在净土事修中,除持名念佛外,是否可借鉴、结合、融合理观的修法,或作为一段时期对治某一习气的方法?

    【师父答疑】是的。其实净土宗,我们一再强调,净土宗不是只有念佛,净土宗是要往生的。既然要往生,就牵涉到临终正念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在颠倒的时候往生的,没有!就是说,你可以有业力,你可以有烦恼,但请你临终保持正念。什么叫正念呢?两个条件:心不贪恋;第二个,意不颠倒。你不能有粗重烦恼活动,你不能有这种坚固的我见的颠倒。你想掌控人生,你还在规划来生,这些都是要对治的。

    其实你如果只是一路念佛,你不可能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的,不可能,因为佛号只是一个止,它只是一个暂时的压制。所以,为什么念佛要有一些善根,要信愿然后才持名?这个信愿是观慧,是观慧啊!你去读读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看他讲这个信,他那个“六信”你去看一看,每一个都是观照的智慧。哪是说我“相信”了而已!这个信跟蕅益大师的信,那差太远了。信解是观慧,所以蕅益大师把信愿判作慧行,把念佛当作行行。

就是说,其实所有的佛法,在修学之前都有一些心态的准备的,有道前基础才可以念佛的。就是你要先培养信愿,然后才持名,这样子才叫做净土宗。你张嘴就念佛,你只是在念佛,对不起,跟净土宗没有关系,因为净土宗是要往生的。所以你看,外道也念佛,可能我们念佛的力量还赶不上一贯道。但是他心中有信愿吗?没有。所以他只是在念佛,他跟净土宗没有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123】你要往生,必须把你的心态调整成一种往生的心态

    净土宗这个佛号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把这个佛号导归净土。导归净土你的心就是怎么样?用心去导归,不是用嘴巴。是心作净土,你这个佛号才会到净土。就是“诸法无性,尽随心转”,佛号是没有方向,诸法就包括佛号,佛号是没有方向性的,它有可能变成人天果报,它也可能帮你消业障,所以“诸法无性”。那么谁决定佛号呢?“尽随心转”。心为净土,一切佛号就趋向净土;你今天把佛号当作追求快乐,佛号就给你快乐。佛号是没有方向性的。

    所以你今天要往生,必须把你的心态调整成一种往生的心态。什么叫往生的心态?两句话: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讲完了。你没有往生的心态你怎么会往生呢?其实念佛的人非常多,我看到很多一贯道的人念佛,你认为他会往生吗?他不会往生,因为他心中没有往生的心态。他根本不想往生,他怎么会往生呢?

我们读《法华经》,我们知道,佛陀永远不会改变我们的。如果佛陀可以改变我们,那佛陀不要讲权法了,只讲实法就好了,那么费劲干什么呢?因为佛陀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态,佛陀不得不为实施权。你不可能说,释迦牟尼佛改变不了我们,阿弥陀佛可以改变我们,不可能。你不想往生,阿弥陀佛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佛号变成糖果吃掉了。

    所以,调伏烦恼很重要,忆佛念佛也很重要,它是两块的。就是让我们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心淡薄一点,让我们对极乐世界的欣求好乐深一点。只要你对极乐世界的好乐心强过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心就够了,不一定要断烦恼。强者先牵,就是你往生的愿力强过生死的业力就可以了,哪怕超过一点点都可以了。当这个天平已经是倾向净土了,你就可以往生了,强者先牵嘛。所以净土宗就是说,你已经算占尽便宜了,你不用断惑证真,但是你至少要把你的心态调整顺从本愿,你不能老是想要顺从娑婆。你要顺从娑婆,阿弥陀佛也拿你没办法。

顺从本愿是要调整的。我们凡夫无始劫来流转生死,我们的心态可不是顺从本愿;你要顺从本愿,你就不是坐在这儿了。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念佛,本来就是顺从娑婆世界的,顺从流转的,所以要调整。当然要调整了,你不调整你是不会往生的。往生是要把心态调整过以后才会往生的,正常人是不会往生的。是这样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1124】你把因缘这个门关掉,真如的门就打开了

我们看最后一题。

    【学员提问】做个修行人,若只接触《楞严经》而不知《法华经》,这跟学习过《法华经》后的两者差别为何?

【师父答疑】这个刚刚我们也稍微讲一下,《楞严经》跟《法华经》的共同点,都是正念真如,都是把心带回家。

    《楞严经》偏重在破妄,它偏重在达妄本空,它破妄这一块很厉害,所以我们会建议先去学《楞严经》。它会从无始的生死轮回,告诉你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生死业力,本来没有果报。它在清净这一块,离相清净这一块讲得非常透彻,离相清净。《法华经》强调开显自性功德,它会强调借相修心。就是说,当你明白《法华经》以后,你安住清净心、观照十如是,发菩提愿以后,你所修的一切法都是成佛的资粮。因为你开始知道,你修的法你已经不求回报了,你要的是真如回报你。所以,学《法华经》的人答案就是说,我还是去拜忏,我还是去持戒,我还是做义工,但是我不求任何回报。你把因缘这个门关掉,真如的门就打开了。反正真如跟因缘的门只能打开一个,你还想求因缘中得到回报,你还想打工,你就回不了家。因为你想领工资,你就永远做一个打工的。当你放弃了所有工资的时候,这个家就是你的了。

古德说得好,一念不生所以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所以《法华经》就是说,你明白《法华经》以后你知道,当你不求的时候,真如就要回报你了。当你要求,真如就把门关起来,因为你还想打工,就表示你还不想回家,那你就打工吧,你还是落入因缘所生法。所以,《楞严经》强调清净,《法华经》强调具足。

最后一个核心问题,我先讲到这,看大家有没有问题。《法华经》强调十如是的操作,它观照十如是。就是说,你学了《法华经》,从今以后你做什么,你不需要别人肯定你,不需要;你也不需要因果报答你,不需要。你的目的只有一个,我是要开显自性的功德,做这个事情。就是你深信“心作心是”,是心作佛,你的内心会回报你的。当然,你心外求法,那真如就把门关起来了,因为你要离家出走。你选择离家出走,那是你要放弃这个家,不是家要放弃你,是这样子的。

    所以《法华经》就是要你内观,观心嘛。在一心三观里面,《楞严经》偏重在一心三观里面的即空,破妄、离相;《法华经》偏重那个即假,那个十法界十如是。你每一个相状都会带动一种心态,都会产生一种自体,会在内心,自性里面产生因果的运转,最后自性会报答你的,你要深信。所以《法华经》学完,就是莫向外求。念佛也是这样子。佛号为法界,也是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所以,你学完《法华经》,临终的时候你不要管阿弥陀佛来不来。你是心性如,阿弥陀佛也是如,你跟阿弥陀佛在真如相见多好,你干嘛用眼睛去看佛陀呢,干嘛要透过六根呢?

    当然,发愿是在下半段,我们现在还在谈权实的智慧,就是观照这一块。其实发愿这一块是在讲佛的功德,就会激发你。〈普门品〉各式各样的功德,你就会欣求好乐,这回家真好。我们现在还在了解什么是家,是这么一个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25】学而时习之,不断地去读,没准哪段经文会启发你的善根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权法与实法要不二,弟子想问,对于权法、实法要互相融通,在明年上课之前该加强何种法华思想或破障的熏习,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父答疑】你们把那个上过课的经文再多诵几遍,读诵是很重要,不断读诵,不然你这个功力会退失的。把前面的〈序品〉〈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读一读,学而时习之,不断地去读。没准哪一段经文会启发你的善根,不一定,不一定哪一个经文对你是宝。因为你现在懂道理了,你现在有资格去诵《法华经》了,你知道吗?你有资格去诵《法华经》了。你要不懂道理,那你就是“心迷法华转”,你在经文里面打转。你明白以后,“心悟转法华”,你在转法轮。你每一次转,你对什么叫权法妙、实法妙会更清楚。其实有些东西透过文字的理解,有些东西你要在静态里面不断地去读诵,读诵到可能会有一句话突然间让你通身清凉。去把让你通身清凉的那句话找出来。

我们这次课就到这里结束。我们下一次课的时间是明年九月二十九号。

这个课就上到这儿。回向。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