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5套—【破妄显真·十番显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601 若一念迷,是非锋起;若一念悟,妄情自息

[迷、悟、真、妄,惟在一念,

若一念迷,则心境纷然],

诸位!一念迷是以无明为依据;而无明本来空,不知道。

一念迷就是第二月,我们就是以第二月在做事情。

从真心妄,则心境纷然,[是非锋起;

若一念悟],这个悟是真悟。[则妙觉湛然,岂容是非于其间哉!

此科以见性不分而论,无是无非],无是见性,无非见性,[见真妄情自息],见真、妄情自息。

见真,如果见到真心,一切妄情自然就停止,所以,你就会了解歇即是菩提的道理是什么。

    602 既要讲深又广,又契合,才有办法把整个佛教带动起来

(十番显见第八番显见不分刚讲完),不简单,已经讲到卯九,后面二个就更难!

这个不可能这辈子再讲一次,我已经尽力了,听不懂也没办法了!

不悟,不悟是你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已经是个很慈悲的上师了,我真的尽全力以赴了!

我推掉全部的大学。以前台大说:师父 我们希望你每个礼拜来上课。我说:一个学期去台大上课不得了,每个礼拜去你们台大上课?你们是师大,高雄师范大学,我就来!

我去高雄师范大学,上了整年的课程,你台大要坐飞机!说:师父!我跟您出钱!我说:不用了,大学生,你们也没什么钱!台大偶尔去讲一次就好!

我把这二、三十所大学全部辞掉,剩下来就是照顾大家,就是一直讲,一直讲,除了这样子。

你不能说一个法师像蜻蜒点水一样,如果说今天我们到黑龙江讲一下;哈尔滨讲一下;再来辽宁、沈阳;再来北京、上海、福建、深圳;到西藏去演讲,美国也在请。今年,马来西来也要去,这是全世界都在请,你怎么办?没办法!

所以,法师要了解自己的责任跟任务,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法师这样四处点,不能彻进佛陀的骨髓,没有办法的!

所以,师父讲的这个法,是经得起考验的,不怕时间、不怕空间、不怕一切环境,它是佛陀的真理,也不怕你比较的,就是这样子去体悟。

所以,必须把这个慈悲心用在集中,佛教才有希望!

每次都讲因果;每次都讲哪一个往生;每次都讲你要做行十善业,那佛的心呢?谁来契入呢?没办法!

所以,既要讲深又广,又契合,就是要像这样子,才有办法把整个佛教带动起来。

师父的用心就是要走得深、远,影响力要大,佛教整个振兴起来!

   603 十番显见的第九番--显见超情

这个[情]分二个角度讲,就是执着和知见,这一段是显示佛悟的究竟见性,不生不灭的见性,是超越一切的情执、一切的知见。

这个[情]包括四个角度说:一、凡夫情;二、外道情;三、二乘人之法执;四、权教菩萨。

显示见性是超越凡夫之情;显示见性是超越外道之情;显示见性是超越二乘人;显示见性是超越权教菩萨。

显示见性是超越一切凡夫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外道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二乘人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权教菩萨的知见,这一段就是讲这个。

[卯九 显见超情 (分四) 辰初 正遣自然 二 正遣因缘 三 迭拂妄情 四 责其滞情]
[辰初 正遣自然(分二) 巳初 阿难约遍常义疑自然 二 如来约随缘义以破之 ]
[巳初 阿难约遍常义疑自然(分三) 午初 领性遍常 二 疑滥外计 三 疑违自宗]

[今初 领性遍常][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阿难对佛说:世尊!就像法王您所说的:觉缘遍十方界,这个[觉]是觉性有能缘之功能,它是遍十方界的,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也就是我们每一个都有佛性,就是指这个。湛然常住,

所以,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指每一个人的觉性;南无常住十方法,就是指每一个从觉性里面散发出来的真理;南无常住十方僧,就是比喻遍十方,只要你心和合无诤,没有能所,心性就是僧,这个就是指自性常住。

性非生灭,什么叫做生灭?生灭就是能所不断,叫做生灭。

[午二 疑滥外计][与先梵志,娑毘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现在就是阿难把佛道跟外道弄混了!

[午三 疑违自宗][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世尊也在楞伽山,为大慧菩萨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而佛说因缘法,破了外道的自然。所以,佛说了因缘法,当然非彼外道的境界。

外道的自然就是透过无明,佛教讲的自然是本自寂然,也就是破无明,见法身,恢复妙然的天性那一种自然;不是没有破无明,任其自生自灭,不理它、不管它的一种自然,完全不同!

佛教讲的妙性天然,是破无明,见法身,是开采、开悟如来藏性的;外道讲的这个自然,完全是无明的,而且是意识型态,依据推论出来的。

[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离远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我今观此:佛所说的觉缘的见性遍十方界,妙性天然,自然存在。

而佛所说的这个妙性天然,自然存在,就是非生非灭,是远离一切虚妄颠倒,

听起来就像佛所说的非因非缘,妙性天然存在的那种自然本觉妙性,同外道所说的那个自然的道理差不多,

我们如何请示佛陀来开示,我们佛性的妙性本自具足的自然本性,与外道所说的自然这个理,到底是同还是异?

能令佛弟子不误入外道的知见,获得如来真实的心,妙觉明性,才不致于误入歧途,修佛道又变成外道,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巳二 如来约随缘义以破之 (分二) 午初 责惑索体 二 详与诘破]

[今初 责惑索体][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

佛告阿难,佛很无奈的就说了:我这样很辛苦的,如是开示种种的方便,已经把究竟的真实义告诉你了,汝犹未悟到究竟如来藏性,你把这个见性,妙性天然惑为无明那一类的自然,变成外道的自然。

[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阿难!如果说:你一定要提到外道的自然,你一定要好好的鉴别,有没有一个自然的体性?离尘是否有自体性的自然体?你所说的自然,到底是依什么为自性呢?

[午二 详与诘破][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好好的观照,看一下,鉴别一下,你要弄得更清楚,在这个妙明的见性当中,是以哪个为自然的自体性呢?

这个见性是以明--明亮的明相,就是有光线的明相,来当作是自然的自体性?还是依靠暗的,暗相为自体性;或者是依靠,[以]就是依靠,或者是以虚空来当作是你自然的自体性?或者是以阻塞——有障碍的塞,为你的自然的自体性,

佛要他好好的冷静思惟、鉴别,你讲自然,行!以什么为自然的自体性?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如果你只依靠明为自体性,那么,暗来就看不到,因为明、暗是对立的,是互相取代的。

这个自然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依靠明,认为是自然的自体性,那么,明走了,暗现前,这个体性就没有了,所以,应不见暗。

若复以空为自体者,那等到了塞的时候,应不见塞;因为虚空已去,不复存在了。

如是乃至,诸暗等相,若诸暗等相,把它当作是自体性,则于明时,就是明相现前的时候,见性断灭,云何见明?见性断灭。

如果你把种种的暗相,来当作是你自然的体性的话,那么,暗才存在这个自然的体性,明相现前、有明相的时候,见性就断灭,因为不复存在嘛!云何见明?

可是,相反过来的,你为什么暗来见暗,明来见明呢?既然我们的见性已经跟着暗走了,为何你现在很清楚的可以见到明?意思是:暗去,见性也是不动;暗来见暗,明来见明,无关于见性。

[辰二 正遣因缘 (分二) 巳初 阿难翻自然而疑因缘 二 如来约不变义以破之]

[今初 阿难翻自然而疑因缘][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前面佛破外道的自然,阿难现在知道外道的自然观念错了,放下。现在变成因缘,就问如来: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到底究竟的见性是什么?这个见性到底是不是合于佛平常所讲的因缘性?

[巳二 如来约不变义以破之 (分二) 午初 约因破 二 约缘破]

[今初 约因破][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

师父先解释一下:汝言因缘,好!你说这个见性,是借着因缘而有见性,我现在问你:

汝今因见,见性现前,你今天因为有见,而见性才能现前,那么,此见为复因明有见?

你现在能见,是因为见性现前才能见,这个见性为复是因为有光线、有明相才显出这个见性呢?还是因为有暗相才显示这个见性?

或者是因为虚空才显示这个见性?或者是因为塞相才显示这个见性?

因为阿难认为,自性因缘生的,佛就正用:以何为见?就是以何为因,佛正用因何而有见?是因,去探讨这个因,这一段是索因。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佛陀说:阿难!如果因为明相,才能够显示出这个见性,明相走了,应不见暗;暗相现前的时候,你的见性跟着跑了,你就看不到暗相了。

如果我们这个见性是因为暗才有见性,暗离开了,暗去应不见明;暗如果离开了,就看不到明相,为什么?你跟着暗跑了嘛!

如是乃至,如果说:因空、或者是因塞这样的道理是一样的,同于明暗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因空而有见性,进入暗室、阻塞的室里面,虚空就消失了;如果进入暗里面,应不见塞啊!可是在虚空见空,在塞处的话看到阻塞,答案还是一样的。

意思是:明、暗、空、塞,都无关于见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午二 约缘破][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

前面讲的是依因来讲的,这一段就[缘],也就是依靠。

复次阿难!此见性又复依缘于明相有见性?是依缘于暗相有见性?是依缘于虚空有见性?是依缘于塞相有见性呢?

依靠外面的尘,你就会跟着尘跑。正因为见性不依明、暗、空、塞,完全不依,它是独立存在的。

[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这一段是找缘,阿难!如果你依缘于虚空,才有这个见性显现,那么,虚空不显在前面的时候,只有塞相的话,你就看不到塞,因为跟着虚空跑了。

若塞相现前,才有见性,你就根本没有办法看到虚空之相。

如是乃至,依缘于明相才有见性,应不见暗;或者是依缘于暗才有见性,就见不到明。它的道理跟虚空、跟塞相是一样的。这一段是找缘,前面那一段是找因。

[辰三 迭拂妄情][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再一次的除去所有的情执。当知如是精觉妙明,就是这个见精本觉本妙,[明]就是圆明之性。

当知我们这个见精的本觉本妙,本来的圆明,这句话是讲:我们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意思之性。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非因就是:非依外在之因,非缘:亦非依外在之缘;亦非依外道无因而生的自然,亦非外道所说的自然。

当知佛陀讲的,见精本觉、本妙、本明,本如来藏,妙真如是性,它绝对非依外在之因;亦非依外在之缘;也不是外道所说的无因论的自然,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若能离一切妄执计着之相,即一切法之本相。这个很重要!

心能离一切妄情计着相,就是不加一个执着、妄想、分别、颠倒见,心若能离一切妄情计着之相,彻底放下缘起如幻的假相,即显现一切法的本相,如来藏性就显!

简单讲就是:执着、分别彻底放下那一刹那,真如实相,如来藏性立刻就显现。

但是,刹那见到不代表永恒,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三昧的功夫。

刚刚师父已经讲了:心不能离相,注定这一辈子是要过痛苦的日子,为什么佛陀能入寂灭的大乐?因为他就是能离一切相。这一句就是整部三藏十二部经典。

你要修行,彻底的关键就在这一句,八个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如果心能离一切妄情计着之相,就是一切法的本如来藏之法,就是一切法的本相。

[辰四 责其滞情][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汝今为什么?于中措心,措心就是说:多一层的执着和分别,[措]就是安,分别、执着的心。

以诸世间,你为什么在当中,用种种安置、执着、分别,以世间种处的戏论名相,无益于生死的叫做戏论。为什么以诸世间种种的戏论名相,而得继续再分别?

汝就像以手掌撮摩虚空(伸手在虚空中乱抓),意思是:万法本来就不可得,万法色就是空,缘起,本来就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空。为什么你在不可得里面,硬要增加那一些疲劳的戏论呢?

只益自劳,虚空本来就不生不灭,也不会因为你撮而变大变小,你对虚空撮摩,只增加你的疲劳。

虚空意思就是:如来藏性。就是如来藏性是远离六根、六尘、六识的,云何可以随你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去执着分别、去讨论的?

所以,禅宗的大悟是以心印心,最高峰是绝对不容许有任何语言、文字的!六根、六尘、六法十八界,本来就空,无有一法让你可以执着的。记得!你眼睛所看出去的,没有一法不是虚妄的东西。

[如以手掌,撮摩虚空:下喻明无益,只增自己劳苦,虚空云何随汝执捉乎?此以手掌撮摩喻戏论,虚空喻真性,虚空既不可措手,而真性又安可措心耶?

此科以见性超情论,显其诸情不堕,越远外计]、外道之计。[权宗,即四义中,妙明之义。九显见超情竟]。

    604 显见超情,这个[情]分二个角度讲,就是执着和知见

(十番显见的第九番显见超情),这个[情]分二个角度讲,就是执着和知见,

这一段是显示佛悟的究竟见性,不生不灭的见性,是超越一切的情执、一切的知见。

这个[情]包括四个角度说:一、凡夫情;二、外道情;三、二乘人之法执;四、权教菩萨。

显示见性是超越凡夫之情;显示见性是超越外道之情;显示见性是超越二乘人;显示见性是超越权教菩萨。

显示见性是超越一切凡夫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外道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二乘人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权教菩萨的知见,这一段就是讲这个。

   605 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指每一个人的觉性

[显见超情--领性遍常][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阿难对佛说:世尊!就像法王您所说的:觉缘遍十方界,这个[觉]是觉性有能缘之功能,

它是遍十方界的,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也就是我们每一个都有佛性,就是指这个。

湛然常住,所以,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指每一个人的觉性;

南无常住十方法,就是指每一个从觉性里面散发出来的真理;

南无常住十方僧,就是比喻遍十方,只要你心和合无诤,没有能所,心性就是僧,这个就是指自性常住。

性非生灭,什么叫做生灭?生灭就是能所不断,叫做生灭。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606 见性超越外道所讲的自然,也超越一切凡夫、二乘人所讲的因缘法

[此一大科,显见超情。以见性不变随缘故非自然],

这个外道的自然,接近无因论,就是拨无因果,无因无缘,就自然生自然灭。

诸位!外道所讲的这个自然是无明,建立在无明的。

以见性是不变,也就是说:见性常存,亘古以来,我们每一个人的不生不灭的见性一直存在,只是没有开发,

但是,它能随缘,像摩尼宝珠一样,所以,它不是外道所讲的;建立在无明的一种自然。

随缘,但是这个见性是不变的,是亘古存在的,所以非因缘。

因缘是生灭法,见性是不生不灭法,所以,非因非缘是诸佛之本源,

在这个《菩萨戒经》里面有一句话说:非因非缘非果法是诸佛之本源。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要契入佛的领域,必须要顿悟。进入没有任何的能、所;没有任何的阶位,与天地一体,同时存在的佛性。

[随缘不变故非因缘;

自然]、这个外道的自然,还有凡夫和二乘人所讲的这个[因缘,皆是妄情计执],在这里是因为讲的是究竟,连这个二乘的方便的所讲的因缘法,都要破除,都要放下。所以,皆是妄情所执,

[见性两皆不属],因为见性非生灭法,是迥脱根尘,独立存在,灵光独耀的。

见性二皆不属,意思是:也非自然,也非二乘人讲的因缘法,意思是:超越外道所讲的自然,也超越一切凡夫、二乘人所讲的因缘法,[故曰超情]。

   607 自然、因缘,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妄情用事

[显见超情--领性遍常][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诚如法王所说:诚者实也;法王所说,指如来上文诸科,所说遍常之义。

觉缘指见性,谓亲依觉性具有能缘之功能,故称觉缘。

遍十方界者:乃称性周遍,不分科中,见性遍见一切,同体不分];

在显见不杂这科当中[不杂科中,见性周遍,非汝而谁?此二科俱成遍义。

湛然者:如寒潭止水],就像寒潭静止之水,[湛然不动,领不动科中],[领]就是依据,依据前面的显见不动这一科当中,[身境动摇,见无所动];

在显见无碍这科当中,[无碍科中,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之义。

常住者:领无还科中],就是显见无还这一科当中,[若真汝心,则无所去;

不失科中]显见不失这一科当中,[虽称颠倒,无始不遗之义]。虽然是颠倒,但是无量亿劫以来,从来就没有消失,没有遗失。

[性非生灭者:领不灭科中],依据显见不灭科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之义。

如上诸科,俱成常义。阿难蹑之起疑],就开始怀疑了,[疑滥外宗],就是外道,[宗]就是思想。

就是怀疑混乱了,佛门跟外道的思想,现在搞混了,外宗就是外道的宗旨,就是思想。[遂计自然。

既破自然,复计因缘,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妄情用事耳]!

那个识心就是客尘烦恼,不是永恒常住的觉性,识心是依境所引出来的分别、烦恼、无明,不是亘古以来常存的觉性,所以,应当放下,这是妄情用事耳。[初领性遍常竟]。

   608 诸外道种,皆心游道外。不知道即心就是佛,心外无道,心外无佛

[显见超情--领性遍常][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疑滥外计][与先梵志,娑毘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梵志]就是一切外道的总称,后来就称为修行人,在《阿含经》,梵志后来就一切外道的修行,统统称为梵志。

娑毘迦罗,翻译成中文叫做黄发外道;或者叫做金头外道;或者叫做龟种,这金头就是金色的头,头发是金色的,或者是黄发;

这个是印度古仙人的名字,为数论派之祖。因为他的须和发这个面色,[面]就是脸,都是黄赤、黄色、赤色,所以,号称为黄赤色仙人。

他们也谈,但是他们所谈的最初的冥谛,万物为什么有性呢?就是来自于冥谛,就是冥性,也是立一个类似我们中国人讲的盘古开天,类似这种思想,有一个开始。

以及投灰等,这个[投]就是我们讲的涂,把灰涂在身上;这个我看Discovery频道,或者是国家地理频道,有的印度修行人,把全身都抹上那个灰土。

以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什么差别?现在就是阿难把佛道跟外道弄混了!

[先梵志是古来梵志也。其人自谓,梵天苗裔,志生梵天,即婆罗门种。娑毗迦罗],在序分中里面已经有讲。[解见序分中。

冥谛,为冥初自谛,]就是一切的开始,自谛就是依这个开始,依这个冥初、冥谛,为依据的开始。[是外道二十五谛中,第一谛也]。

注意!这个第一谛,不是佛教讲的第一义谛,意思是:从这里开始建立的。

[彼数论师,计冥性是常,能生大等二十三法,与现今所说,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义似有滥],这个义理有一点混乱了。

[及投灰等,诸外道种:投灰,亦云涂灰,有时以身投灰,有时以灰涂身,而修无益之苦行。

等者等余拔发]、我有看到在做那个印度耆那教,这出家女众,她们那个头发,要出家的时候,我在影片看到,真的是这样。不是象我们佛教的出家人,剃度的时候用剃刀,没有的!

她是头发长长的,然后抹那个湿湿的先洗一下,她的师父就是赤裸的,统统没有穿的,男众;女众是有穿啦,她师父都光光的,我第一次看到,我也是吓一跳。然后就用拔的,这是剃度的仪式。

[诸外道种。此等皆心游道外];不知道即心就是佛,心外无道,心外无佛。[种者类也。

说有真我,遍满十方:真我,或即二十五谛,末谛之神我]。末谛就是最后的神我。

[外道计我相有三:一、大我;二、小我;三、不定我。

此所说觉缘遍十方界],佛所讲的,阿难错认为[义似有滥大我],[滥]就是混淆。

佛讲的觉缘遍十方,阿难把它混淆了,跟外道讲的这个大我,把它搞混了。[如来所说遍常,与外道有何差别?二疑滥外计竟]。

   609 他把这些没有意义的吃苦,当作是生天的因,所以叫做非因计因

[梵志]就是一切外道的总称,后来就称为修行人,在《阿含经》,梵志后来就一切外道的修行,统统称为梵志。

有一种外道就是专门拔这个头发,用烟熏这个鼻子,[熏鼻、卧刺]、卧这个棘,

或者是[自饿]、就是一直饿着肚子,认为受一点苦可以生天,不吃东西。我们常常称为打饿七,有时候也变外道,自饿外道。

有时候调整这个身体,还是需要靠智慧的,不吃,可以;但是,要充满智慧的,只有不吃,不能代表他就叫做修行,有时候就变成自饿外道。

[与持鸡戒]、持鸡戒是什么意思?外道以苦行,认为出离解脱之道。

什么叫做苦行?意思是:吃苦将来就可以生天,吃苦就是把这个身体一直折磨,让它折磨,认为就像我们观念讲的,这样叫做消业障的意思;

观念卡住了,不知道从心性下手,所以就认为:我就吃了很多苦!

持鸡戒是什么?就像鸡一样,整天站一只脚,叫做一足而立,你听过一句成语叫做金鸡独立吗?就是这个,学外道的,用一只脚站立整天的。

他们认为这样身体受一点苦,将来可以生天,认为这个是生天的因,叫做非因计因。

其实生天是十善,行十善自然就生天,行十善是生天的因;

他现在把这些没有意义的吃苦,当作是生天的因,所以叫做非因计因,不是生天的因,却把它误认为是生天的因,很可怕的,这思想是错误的!

    610 我们如果没有听到佛法,可能也会学到这些,也回归到自然的畜生,悲哀!

生天是十善,行十善自然就生天,行十善是生天的因;

他现在把这些没有意义的吃苦,当作是生天的因,所以叫做非因计因,不是生天的因,却把它误认为是生天的因,很可怕的,这思想是错误的!

还有就是持[牛戒],这个牛戒就是戒禁取见的一种,

古代的印度外道当中,有错认为执这个牛行,以为生天之业因,就是学牛走路,所以叫做持牛戒。

还有就是模枋牛眼睛阖起来,还有牛常常低头,人是人,他就是不学人样,他学牛。

还有食草,吃这个草,人吃草等等种种的苦行,以期生天,就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期待生天。

这辈子只要没有听到佛法,全世界都一样,英国也是这样子,他们认为人有很多烦恼,

所以,他们这一些行为学家就去学什么?学猴子叫;学着大象走路,把这个手像小朋友一样,人的两脚独立站起来,他不要,

那个英国的动物学家,认为人的情绪没办法渲泄,是因为没有办法像动物一样,在森林野外这样吼叫、这样走路,

所以,他认为教导这些人类,学习、模仿这些动物的行为,会回归到自然。

他自己就学,电视演出来,人不象人,他就学那个猴子;还有学那个金刚,这样搥着胸部…

看到那个新闻报道,就三个字:好好笑!没有听到佛法,也没有办法,没人教他。

就认为要回归自然,就是一定要学学那一些动物,还学那个长臂猿,学那些动物。

我们如果没有听到佛法,可能也会学到这些,也回归到自然的畜生,悲哀!

牛戒,也就是象牛学习,把牛的行为当作是生天的因,这种种的苦行没有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611 为什么要讲因缘来破这个外道呢?让大家众生重视因缘果报的可怕

[显见超情--领性遍常][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疑滥外计][与先梵志,娑毘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疑违自宗][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世尊也曾经在楞伽山,为大慧菩萨等,大慧菩萨他是十地菩萨。现在阿难怀疑:是不是佛所说的法,跟以前所讲的不太一样。

所以,这一段叫做疑违自宗,好象有违佛所讲的自己的思想,叫做疑违自宗。就是阿难怀疑佛陀所讲的,是不是违背了以前所讲的思想?

所以,世尊也曾经以前在楞伽山,讲《楞伽经》的时候,为大慧菩萨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

外道的自然就是透过无明,佛教讲的自然是本自寂然,也就是破无明,见法身,恢复妙然的天性那一种自然;

不是没有破无明,任其自生自灭,不理它、不管它的一种自然,完全不同!

佛教讲的妙性天然,是破无明,见法身,是开采、开悟如来藏性的;外道讲的这个自然,完全是无明的,而且是意识型态,依据推论出来的。

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就是佛法,佛却说因缘;因为外道常说自然,而佛就说因缘法,来破自然;

当然非彼外道,因缘法绝对不是外道自然的境界,当然非彼外道境界,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

再讲一遍,说:世尊也在楞伽山,为大慧菩萨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而佛说因缘法,破了外道的自然。所以,佛说了因缘法,当然非彼外道的境界。

[此举昔日自宗。楞伽山名,此云不可往,非有神通者,不能到故]。也就是你要听《楞伽经》,要飞上楞伽山,没有神通是上不了的!所以,非有神通者,不能到故,叫做不可住。

[佛依此而说《楞伽经》,表法殊胜,非二乘所能及。大慧菩萨,是楞伽会上当机,等者等余众故。

佛曾在楞伽山,为大慧等,广辩内教,与外道不同之义。

彼外道等,常说自然者,清凉云:无因论师,计一切物,无因、无缘,自然生,自然灭]。就是放纵它,没破无明,完全建立在无明烦恼。

[如彼偈云:谁开河海堆山岳?谁削荆棘画兽禽?一切无有能生者,是故我说为自然]。

他们外道的偈颂说:到底是谁开凿出河还有海?还有堆积这么高的山岳呢?是谁削这个荆棘,而画出这个鸟兽呢?画出这个禽兽,一切无有能生者,根本就没有能生它的,是故我说为自然,

而佛说业感缘起的,业感,它就生,我们今生今世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呢?是业感,业力所感召而来的。

[此则拨无因果,不立修证],这句话不立修证,就是放任无明,不去破除无明。

[佛说因缘以破之],为什么要讲因缘来破这个外道呢?让大家众生重视因缘果报的可怕,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不能像外道这种放任自然,不立修证,拨无因果,叫做修行。

[故曰:我说因缘,非彼境界。]就是佛所说的因缘法,绝对当然不是外道,讲自然思想的这种境界,

[如楞伽经颂云:我说唯钩锁,离诸外道过,若离缘钩锁,别有生法者,是则无因论,彼坏钩锁义]。

钩锁,有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环环相扣,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缘行,行缘识……就是一个钩锁接一个钩锁。

这个钩锁就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就是缘起,这个钩锁就是互为钩锁,就是缘起。任何法不能单独存在,都必须有前因,还有外缘,一定会产生后果的。

所以,我说万法,也就是都是有缘起的,如果是十二因缘,也是环环相扣,为钩锁。[(钩锁,即是因缘,取相连不断义,十二因缘,名十二钩锁)]。就是环环相扣的意思。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受、取、有、生、老死,死了以后再来,无明又行……这个十二因缘,有三世十二因缘;有二世双生的因缘;有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这个讲起来又是很多、很深。

离诸外道过,为了离开外道的断灭见;或者是常见,所以,佛说万法都是环环相扣的钩锁的,都是有因果的。

若离缘钩锁,意思是:离开了这个缘起法,别有生法者,是则无因论,就会变成外道的无因论了,彼坏钩锁义,就是不能坏缘起的义理。

[又因谓种子亲因],种子就是我们的亲因缘。[缘谓资发助缘,内而三乘等性,须假宿生善根,种子为因;复假如来教法,以为外助之缘,方生诸乘所证之果;

外而百谷等物,亦须种子为因,水土为缘,方生芽等,大异于彼外道所说,故曰非彼境界]。

意思就是:万法必须统统假借缘起,不是像外道这样讲的。

    612 外道的自然与佛教讲的自然,完全不同!

外道的自然就是透过无明,

佛教讲的自然是本自寂然,也就是破无明,见法身,恢复妙然的天性那一种自然;

不是没有破无明,任其自生自灭,不理它、不管它的一种自然,完全不同!

佛教讲的妙性天然,是破无明,见法身,是开采、开悟如来藏性的;

外道讲的这个自然,完全是无明的,而且是意识型态,依据推论出来的。

   613 能令佛弟子不误入外道的知见,获得如来真实的心,妙觉明性,才不致于误入歧途,修佛道又变成外道

[显见超情--领性遍常][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疑滥外计][与先梵志,娑毘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疑违自宗][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离远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它这个文言文太省略了,以致于看起来很吃力,一般人一看,根本看不懂!

我今观此:我现在看到这个佛所说的觉性,就是觉缘之见性,觉缘遍十方的见性。自然,自然就是好象相同于外道所讲的自然。

再讲一遍:我今观此佛所说的觉性自然,这个觉性自然的存在,又好象外道所讲的自然。

佛所说的非生非灭,非生就是本有;非灭就是究竟不坏,

非生就是:不是假借缘起而生,不是生出来,意思就是本有的。这个觉性是一直存在,尽未来际它仍然存在的,叫做非灭。

我们这个觉性自然,非生非灭,是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似]就是像,[非因缘]就是自然。

就是说:又像外道所讲的自然,与彼自然。与彼自然就是说很像。

又好象佛所说的这个非因非缘,当体即空,听起来本性具足,自然的具足,又好象相同于外道所说的自然,这个自然的道理差不多。[与]就是同彼自然。

所以,看起来,前面就是说:佛所说不得非因非缘,当体即空,也可以这样解。彼自然,彼外道所说的自然外道的道理差不多。现在整个搞混了!

再讲一遍,佛陀所讲的非因非缘,这个自然存在的觉性,妙性天然的觉性,又类似外道所讲的自然的道理差不多,这样子来讲。

所以,前面所讲的非因缘也是自然,是佛所讲的妙性天然,当体即空的意思。非因缘把它拆开来,叫做因当体即空,缘当体即空,要这样拆开来解。

非因缘就是非因非缘,就是佛所说的当体即空的妙性天然的那一种自然,听起来又好象是外道所说的自然的道理差不多,我阿难被搞混了!

云何开示,如何来开示佛道的妙性天然,与外道的自然,到底是同还是异,令佛弟子不致于误入群邪。群邪就是外道可怕的知见。获真实心,获得如来真实的心,妙觉明性。

我再讲一遍,平铺直叙下来,你会更清楚!我今观此:佛所说的觉缘的见性遍十方界,妙性天然,自然存在。

而佛所说的这个妙性天然,自然存在,就是非生非灭,是远离一切虚妄颠倒,听起来就像佛所说的非因非缘,妙性天然存在的那种自然本觉妙性,同外道所说的那个自然的道理差不多,

我们如何请示佛陀来开示,我们佛性的妙性本自具足的自然本性,与外道所说的自然这个理,到底是同还是异?

能令佛弟子不误入外道的知见,获得如来真实的心,妙觉明性,才不致于误入歧途,修佛道又变成外道,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首句判同外计。谓我今观此,觉缘见性,亦成自然。非生非灭三句,谬取],[谬]就是错,错取[如来所显见性之义,以证成之。

非生者,由来本有;非灭者,究竟不坏,即不失不灭科义。若有动、有还、有杂、有碍、有分、俱属虚妄颠倒,前显不动、无还、不杂、无碍、不分,故云远离。

此实大乘]究竟之[正理],现在《楞严经》是大乘究竟之义,[迥超凡情外计],凡夫的情执、外道的计着。

[阿难不达],阿难不了解佛意,[反取之以证自然],反而误认为佛陀讲的妙性天然,把它误认为外道的自然。

[故曰似非因缘(即自然),盖外道自然,佛昔所破,今佛所说同彼自然,此疑违昔宗]。阿难自己怀疑说:佛现在所讲的,跟以前讲的不一样,产生怀疑。

[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者:意谓佛之所说,与外道自然,或同或异],是相同,还是有所不同?

[固所未谙],就是不熟悉。[云何开示分明,令知拣择,不入群邪,顿获无戏论之真实心,而证妙觉明性之全体大用耶?初阿难约遍常义疑自然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614 你所说的自然,到底是依什么为自体性?你依靠什么来讲自然?

[显见超情--责惑索体][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

佛这段就是感叹,感叹就是说:要找到那个根器很利的,很难!这个如果咱们中国的祖师,早就大悟了!去,二句话就解决了;阿难却搞了老半天!

你所想到的问题,阿难他老人家都替你想好了,你要问什么,他都替你想好,其实阿难就是代替众生而问,所以大权示现。众生想到的问题,阿难统统想到了,你要问的,他都替你问完了!

佛告阿难,佛很无奈的就说了:我这样很辛苦的,如是开示种种的方便,已经把究竟的真实义告诉你了,汝犹未悟到究竟如来藏性,你把这个见性,妙性天然惑为无明那一类的自然,变成外道的自然。

[此破自然。先呼当机之名,而责之曰:我今前来八番,如是开示,费却许多唇舌,或直显],或者是[旁通,或明彰],[明彰]就是很明显的显示;或[曲示],就是绕一个弯,方便来开示,[曲示]就是善巧方便开示。

[种种权巧方便,无非将一真实相之道],实相无相无不相的道理,[告知于汝,汝犹未能悟见性为真本,反乃惑为自然],把佛教讲的见性的真本,搞成外道的自然,[岂不辜负于我哉]!

佛云:[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这一段对不见性的人来讲,听起来很吃力、很困难!

阿难!如果你讲的,像外道的自然,你自须甄明,甄明:你要好好的分别、鉴别。有自然体,有不有一个自然的体性?

意思是说:离尘是否有自体性?你所说的自然,到底是依什么为自体性?你依靠什么来讲自然?

整句的意思是:阿难!如果说:你一定要提到外道的自然,你一定要好好的鉴别,有没有一个自然的体性?离尘是否有自体性的自然体?你所说的自然,到底是依什么为自性呢?

[若汝必定,以此觉缘周遍不动,性非生灭,以为是自然者],外道思想的自然。

[自当甄别明白],[甄别]就是审查、区分,好好的明辨一下。[有一自然之体],[体]就是体性,[方可。初责惑索体竟]。自然一定有自然的体性嘛!

所以,这一段是责惑索体,就是责备阿难迷惑,变成自然了,指导佛性变成自然的外道。好!你讲自然,没关系!你自然是依什么为体?你讲出来,佛听听看。

    615 如果你只依靠明为自体性,那么,暗来就看不到

[显见超情--责惑索体][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详与诘破][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好好的观照,看一下,鉴别一下,你要弄得更清楚,在这个妙明的见性当中,是以哪个为自然的自体性呢?

这个见性是以明--明亮的明相,就是有光线的明相,来当作是自然的自体性?还是依靠暗的,暗相为自体性;

或者是依靠,[以]就是依靠,或者是以虚空来当作是你自然的自体性?或者是以阻塞--有障碍的塞,为你的自然的自体性,

佛要他好好的冷静思惟、鉴别,你讲自然,行!以什么为自然的自体性?

[此就中诘问。谓妙明真见、遍见诸缘,汝且观察,此妙明见中,以见何者为自然之体,此二句为总诘。

此见为复下,约明、暗、空、塞四缘,逐一别诘]。[诘]就是问,问清楚。

[以明]如果是你用这个明相来当作是自体性,[为自者,谓以见明者为自然体]。底下三例就知,[下三例知]。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这段对初学佛法来讲,相当的困难!阿难!若明为自,如果你把这个明相,来当作是自然的自体性,

换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你依靠明相,才有这个自体性的话,假设说了!应不见暗,为什么呢?

因为明走了,你这个体性就跟着走了,暗来,你就看不到,所以叫做应不见暗。

就是:如果你只依靠明为自体性,那么,暗来就看不到,因为明、暗是对立的,是互相取代的。

明相现前,你才有体性的话,那么,暗相来你根本看不到。明走了,你就跟着走了,这个体性就跟着走了。

如果我们的见性,只跟前明显现的话,明走了,我们见性就跟着走了,暗来,就看不到暗了。

这个自然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依靠明,认为是自然的自体性,那么,明走了,暗现前,这个体性就没有了,所以,应不见暗。

若复以空为自体者,那等到了塞的时候,应不见塞;因为虚空已去,不复存在了。

如是乃至,诸暗等相,若诸暗等相,把它当作是自体性,则于明时,就是明相现前的时候,见性断灭,云何见明?见性断灭。

如果你把种种的暗相,来当作是你自然的体性的话,那么,暗才存在这个自然的体性,明相现前、有明相的时候,见性就断灭,因为不复存在嘛!云何见明?

可是,相反过来的,你为什么暗来见暗,明来见明呢?既然我们的见性已经跟着暗走了,为何你现在很清楚的可以见到明?

意思是:暗去,见性也是不动;暗来见暗,明来见明,无关于见性。

[此难破。若以见明为自然体者,自然应当不变],不变就是有一个体性。

[既以明为自,只应见明],意思是:依靠明才有自体性,明走了,暗就绝对看不到。

[至于明去暗来,应不随缘,不能见暗,方成自然]?才叫做有个自然的体性存在。

[以空为自等],如果是以虚空为自体性,[例此可知。如是乃至,超略以塞为自,应不见空?

诸暗等相者:子夜黑月,云雾晦冥等,皆为暗相,既以暗为自然体,自应不随明缘,

故难]就是反问。[以则于明时暗灭],明相现前的时候,暗就灭,[见性应当断灭],

但是,见性不断灭,为什么?[云何明时仍旧见明]?意思是:见性无关于明暗。

[既然明来见明,暗来见暗],那表示如如不动的心性[乃是随缘],缘现,无关于独立的见性,外面的明、暗,可以随缘显现,但是,无关于见性。

[有何自然之义]?自然如果有体性,自然则无法随缘的意思,有何自然之义呢?有什么自然呢?你找不到体性![初正遣自然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616 前面破跟外道自然混在一起,现在阿难转计因缘法

[显见超情--阿难翻自然而疑因缘][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阿难说:必此妙见,这妙明的见性叫做妙见。这个妙明的见性,而此妙见之性,非自然就是:并非外道的自然。前面被佛所破,

现在转执着因缘法,佛陀连因缘法都破!现在讲的是究竟无上的大法--首楞严大定,无关于外在的因缘。明来见明,暗来见暗,空来见空,塞来见塞,无关于明、暗、空、塞,都不相关。

阿难错把见性认为是缘起。阿难被佛所破斥了,了解这个妙性,妙然的天性,妙性天然的见性。而此妙见之性,亦非外道所讲的自然。

[发明],就是发现,[明]就是明了,我发现了,我明了了!在这里要小心:阿难不是真的悟到如来藏性那种发明,意思是:我现在有所体悟了,而这个体悟不是真正的大悟,非真的悟到如来藏性的发明,只是有所理解。

这个妙见是因缘生,前面破跟外道自然混在一起,现在阿难转计因缘法。喔!我知道了,这个见性是因缘生的!

底下就没什么肯定,心犹未明,前面讲的自然被佛陀所破,现在转计成因缘;可是他的体悟到底对不对呢?阿难不敢肯定;不敢肯定,他就说了:心犹未明,但是,心还不是真正的悟。

咨询如来,是义云何,此妙性是否合于因缘性!我这个妙见,是否合于因缘性呢?佛陀一直讲因缘法,自然会落入这个因缘的观念。

前面佛破外道的自然,阿难现在知道外道的自然观念错了,放下。

现在变成因缘,就问如来: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到底究竟的见性是什么?这个见性到底是不是合于佛平常所讲的因缘性?

[当机闻佛难破自然,转疑因缘]。这个因缘就是二乘人所执,包括我们学佛的凡夫,也执着有因、有缘、有果;

不知道说佛陀正是方便善巧,怕你落入外道的断灭见,所以讲因缘是破外道的。

但是,你着一个因缘,就见不到清净自性,它迥脱根尘,独立存在。

[故曰:必此妙明见性,非是自然,我今发明,必定是从因缘所生]。因为昔日佛所说的因缘法,所以,必定是从昔日佛所说的,因缘法所生。

因为从一开始就是因缘……而阿难就是落入这个观念,众生不是着此,就是着彼;不是着彼,就是着此,总是摆脱不了缘起的假相、意识型态的观念。

[此之发明,不是真智发明真理,乃是对待发明,故心犹未曾明悟,必须咨询(问也)如来],还要问问佛陀,[是前来各科,所说遍常之义,云何符合因缘性;

诚是未明],实在是不了解,这个见性是不是合于因缘所起之性?是不是因缘法才有见性?[今教不但不堕自然,兼亦不堕因缘]。

佛为二乘人方便所说的因缘法。意思是:不究竟,佛所讲的因缘,是暂时方便说,不究竟,非是究竟第一义。现在开权显实,《楞严经》是开权显实,究竟讲首楞严三昧,一点都不能停留在善巧方便的。

诸位!佛教最重要的是般若智慧,佛教最贵的就是首楞严三昧。

三昧正定是佛教最可贵的,一个人心有定,他的气质就完全出来,无论他的行住坐卧,他的内心里面完全安祥、完全解脱。

所以,一个人心在定,这个定的时候必须要从持戒,摄心为戒开始。所以,只要我们肯,我们很快就会进入佛道;但是,众生他不肯,他就存留这些习气。

   617 佛教最重要的是般若智慧,佛教最可贵的就是首楞严三昧

佛为二乘人方便所说的因缘法。意思是:不究竟,佛所讲的因缘,是暂时方便说,不究竟,非是究竟第一义。

现在开权显实,《楞严经》是开权显实,究竟讲首楞严三昧,一点都不能停留在善巧方便的。

诸位!佛教最重要的是般若智慧,佛教最贵的就是首楞严三昧。

三昧正定是佛教最可贵的,一个人心有定,他的气质就完全出来,无论他的行住坐卧,他的内心里面完全安祥、完全解脱。

所以,一个人心在定,这个定的时候必须要从持戒,摄心为戒开始。

所以,只要我们肯,我们很快就会进入佛道;但是,众生他不肯,他就存留这些习气。

[肯]是什么意思?说:我们以佛为模范,佛就是身、口、意清净。

诸位!你至少可以做到身跟口。身,譬如说:杀、盗、淫,你稍微注意一下;再来,这个口业的话,如果你肯下功夫,一辈子统统讲好话,从现在起,不必到下课。

三业,这个口业最好守,也是最难守。看看你有没有志气,朋友之间,或者是学佛的人,法师或者是护法居士,或者是出家、在家,在一起谈,谈正知、正见、谈解脱法。

这样子的话,能够守口如瓶,下定决心,就断!

在佛前自己发愿:我这一辈子绝对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

诸位!不难啊!比较难的是什么?比较难的是心控制不住,比较难的是这个。就是习气,起心动念。

所以,要学佛,不能说我等到临命终,我现在每一分、每一念,都一直提升自己的正念。

佛法是心法,心外无佛,心净则国土净,心外也没有极乐世界。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要往内心一直提升自己的正念,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往生极乐世界的道上一直前进。

我们现在无明、烦恼、习气是不能等到临命终的,你千万不要说:我现在听到正法、佛法,开始就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然后不亲近善知识,也不听经、也不闻法,把中间这个全部都打断,我听到佛法以后,喔,生死重要,就不听经、不闻法、不亲近大善知识,那就是断掉!断掉以后,不懂得说念念提升极乐世界的正念。

诸位!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提升自己的正念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往极乐世界前进。

一个人一听到佛法以后,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亲近大善知识、也不听经闻法,不解佛教的究竟义理,就像一个眼睛瞎掉的人,怎么样?

你们不要扶我,我不搭飞机、也不坐车,我要用走的,从高雄走去台北,行吗?为什么不行?你眼睛看不到路的指标!

一个眼睛好的人,用走路的,是可以从高雄走到台北的,因为他有眼睛看!

眼睛就是解,解如目,行如足,你不解如来的真实义,你如何把这句佛号念到炉火纯青呢?根本就不可能,会害死众生的,是很可怕的思想。

所以,我们要了解,要开采如来藏性,要明心见性,要开大般若智慧,要理解佛的心到底是什么?要念念提升正念。

   618 一个人心有定,很快就会进入佛道

三昧正定是佛教最可贵的,一个人心有定,他的气质就完全出来,无论他的行住坐卧,他的内心里面完全安祥、完全解脱。

所以,一个人心在定,这个定的时候必须要从持戒,摄心为戒开始。

所以,只要我们肯,我们很快就会进入佛道

   619 三业,这个口业最好守,也是最难守

三业,这个口业最好守,也是最难守。

看看你有没有志气,朋友之间,或者是学佛的人,法师或者是护法居士,

或者是出家、在家,在一起谈,谈正知、正见、谈解脱法。

这样子的话,能够守口如瓶,下定决心,就断!

在佛前自己发愿:我这一辈子绝对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

诸位!不难啊!比较难的是什么?比较难的是心控制不住,比较难的是这个。就是习气,起心动念。

所以,要学佛,不能说我等到临命终,我现在每一分、每一念,都一直提升自己的正念。

   620 你正在往极乐世界前进,绝对不容许无明、烦恼在你心中作崇

我们要了解,要开采如来藏性,要明心见性,要开大般若智慧,要理解佛的心到底是什么?要念念提升正念。

诸位!你正在往极乐世界前进,绝对不容许无明、烦恼在你心中作崇,同时你的日子也会过得很好!

禅宗有句话:不能离相修行,注定这个人一辈子要过痛苦的日子,他痛苦的日子绝对没有办法离开他。

他没有办法跟意识型态烦恼切割,他会一直困扰又困扰,想要把它化解,又没有智慧,绝对没有办法的,被绑死!

所以,听经闻法重要、亲近大善知识是很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621 眼睛跟耳朵只是工具而已,重要的是开采心灵的深层智慧

听经闻法重要、亲近大善知识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不听经闻法,就会说:耳聋的人要去听交响乐曲,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但是,告诉诸位喔:眼睛瞎掉的人,他的见性存在的喔,所以,有时候瞎子的修行比你更快!为什么?

我不颠倒、不起分别,我认真念佛、听经闻法,反而更快!

耳朵听不到的人,他的觉性是存在的,他刚好不听到一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反而好修行,真的是!

眼睛看不到,见性是存在的;耳朵听不到,他的觉性一样很灵敏的,不影响的!

眼睛跟耳朵只是工具而已,重要的是开采心灵的深层智慧。

所以,如果你身上有残缺,不要自卑、不要气馁,你是绝对有希望的,只要你有听到正法,你是绝对有希望的!

   622 这个明心见性如果是从因缘法而来的,那以何为因?

[显见超情--阿难翻自然而疑因缘][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显见超情--如来约不变义以破之 (约因破)][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

这段是佛法因跟缘分开来,讲合因缘性,意思是:这个明心见性是从因缘法而来的,那以何为因?又以何为缘?所以,分二段来开示。

那么,这一段探索明心见性的因,在因能不能找得到?此段是寻因。下面这段是找这个缘,

阿难误认为这个见性是因缘法,以前佛常常讲的因缘而显出这个见性,佛就因跟缘彻底分开来,彻底的破。

告诉你:佛讲的因缘法只是一时善巧方便,不是究竟第一义谛。

师父先解释一下:汝言因缘,好!你说这个见性,是借着因缘而有见性,我现在问你:汝今因见,见性现前,你今天因为有见,而见性才能现前,

那么,此见为复因明有见?你现在能见,是因为见性现前才能见,这个见性为复是因为有光线、有明相才显出这个见性呢?

还是因为有暗相才显示这个见性?或者是因为虚空才显示这个见性?或者是因为塞相才显示这个见性?

因为阿难认为,自性因缘生的,佛就正用:以何为见?就是以何为因,佛正用因何而有见?是因,去探讨这个因,这一段是索因。

[上段以真如随缘义,破其自然,此段以真如不变义,破其因缘。因是亲因,如种子;缘是助缘,如水土,故分而破之,此先约因破。

佛对阿难言:汝言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吾再来问汝]:现在再来问你,[汝今因见明、暗、空、塞之境,见性乃得现前],意思是:借重明、暗、空、塞之境界这个缘的因,所以,你的见性才有办法出现。

[但此性为复因明而有见耶]?中间那个[因]字,一直在找这个因。[为复因暗而有见耶?若因明有,即是以明为生见之因],就是以明相为生这个见性的根本因。[余可以此例知]。

所以,佛对阿难说:汝言我今发明,是因缘生,我再来问你:汝今因见明、暗、空、塞之境,这见性才在你的前面,那么,这个性到底是因明相才有见性?是因暗相才显示出见性?

如果是因明相的话,就是以明才有生见性的因,那么,暗来,你就根本看不到!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佛陀说:阿难!如果因为明相,才能够显示出这个见性,明相走了,应不见暗;暗相现前的时候,你的见性跟着跑了,你就看不到暗相了。

如果我们这个见性是因为暗才有见性,暗离开了,暗去应不见明;暗如果离开了,就看不到明相,为什么?你跟着暗跑了嘛!

如是乃至,如果说:因空、或者是因塞这样的道理是一样的,同于明暗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因空而有见性,进入暗室、阻塞的室里面,虚空就消失了;如果进入暗里面,应不见塞啊!可是在虚空见空,在塞处的话看到阻塞,答案还是一样的。意思是:明、暗、空、塞,都无关于见性。

[若见性因明而有],意思是:只有明相才有见性,假设在这种状况成立的话,[则明为生见之因],明相是生出见性的因,

[及至暗生明灭,则汝见性,应随明以俱灭,不应当再见暗];因为只有明相现前,你的见性才作用。

那我们把日、月、灯光全部关掉,暗相现前你当然看不到暗了,因为你没见性,可是暗来见暗。

[如因暗有,明暗相倾],[倾]就是夺,互不相容,明来夺暗,暗来夺明,叫做明暗相倾。意思是:如同水火不容,明相现前,暗就没有;暗相现前,则明就没有。

[明时无暗,则汝见性,应与暗以俱亡],统统没有了,见性如果依靠明的话,那明走了就跟着走了。

譬如一个女孩,爱上唯一男孩子,因为他是她唯一,他就到哪里,女孩子就跟着男孩子跑了,就算有另外一个男人来,也没有用啊!

这见性也是这样子,绝对不跟任何东西跑来跑去,你唯一依靠的东西--依明相而有见性,明相没有了,你就跟着跑了。

用这个见性如如不动,无关于明暗,听不懂;用跟人家跑了,你比较听得懂!应与暗俱亡,[不应当再见明。下因空、因塞,与此相同。初约因破竟]。

   623 到底这个见性是借哪一种因缘而起的?分析到最后,就不假借因缘,不离因缘,不假借因缘

[显见超情--阿难翻自然而疑因缘][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显见超情--如来约不变义以破之 (约因破)][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

[显见超情--如来约不变义以破之 (约缘破)][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

前面讲的是依因来讲的,这一段就[缘],也就是依靠。

阿难!这个见性到底是依靠明相才有见性?还是依靠暗相才有见性?是依靠虚空才有见性?还是依靠塞相才有见性呢?

如果说:把这个[缘]不要动的话,加一个依就更清楚。我再念一遍:

复次阿难!此见性又复依缘于明相有见性?是依缘于暗相有见性?是依缘于虚空有见性?是依缘于塞相有见性呢?依靠外面的尘,你就会跟着尘跑。

正因为见性不依明、暗、空、塞,完全不依,它是独立存在的。

[此约缘破。复呼当机,谓汝此见性,于明、暗、空、塞四种,究竟以何为发见之缘]?

[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这一段是找缘,阿难!如果你依缘于虚空,才有这个见性显现,那么,虚空不显在前面的时候,只有塞相的话,你就看不到塞,因为跟着虚空跑了。

若塞相现前,才有见性,你就根本没有办法看到虚空之相。如是乃至,依缘于明相才有见性,应不见暗;或者是依缘于暗才有见性,就见不到明。它的道理跟虚空、跟塞相是一样的。这一段是找缘,前面那一段是找因。

为了强化大家的记忆,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你看!这个[因]都是因。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底下又是缘,那个[缘]字。

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在这里就是讲缘。

把因跟缘切成二段来讨论,找出到底这个见性是借哪一种因缘而起的?分析到最后,就不假借因缘,不离因缘,不假借因缘,后面佛陀会讲。

[若见性缘空而有,则空为发见之缘,及塞时空灭],塞时,虚空之性则灭。[则汝见性,应随空以俱灭,不应再见于塞;

如缘塞有,塞空相夺],阻塞与虚空,它是互相倾夺的。有虚空的地方,就见不到塞相;有塞相就见不到虚空,是互相倾夺的,它的性质是不同的,一个是虚空的通达,一个是阻碍的塞相。

[塞时无空,则汝见性,应与塞以俱亡,不应再见于空;下缘明、缘暗,与此相同。二正遣因缘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624 见性独立存在,体既不变,故非因缘;用既随缘,故非自然

[显见超情--迭拂妄情][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就是这个见精本觉本妙,[明]就是圆明之性。当知我们这个见精的本觉本妙,本来的圆明,这句话是讲:我们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意思之性。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非因就是:非依外在之因,非缘:亦非依外在之缘;亦非依外道无因而生的自然,亦非外道所说的自然。

当知佛陀讲的,见精本觉、本妙、本明,本如来藏,妙真如是性,它绝对非依外在之因;亦非依外在之缘;也不是外道所说的无因论的自然,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当知者:应当起智观察,了知见性,离四句,绝百非]。这八个字就是开悟的关键,了知见是独立存在的,换个角度,你心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不是一个真正见性的人。

见性独立存在,无关于外尘,就是这种功夫,进入首楞严三昧的功夫,无一法可以难得倒一个见性的人,不怨天也不尤人。

[精觉妙明:即是见性,以不变之觉体,纯一无杂曰精觉;以随缘之妙用,灵明不昧曰妙明,此申其正义。

体既不变,故非因缘];因缘它就会变,生灭法叫做因缘法。

[用既随缘],既然不是生灭,但是,他能如如不动,却可以大用。用既随缘是什么意思?就是般若智慧能够大用,不是无明外道,外道绝对不是精觉妙明,如来藏性,妙真如性。

所以,绝对不是无明的外道的自然性。[故非自然,此属第一重遣]。此属第一重,所以,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又一解]:又另外一种解释,[精觉者,见精之体,亲依本觉之性,从妙起明,即明而妙,寂照双具,故曰妙明。

众生不达,即明而妙,不变之义,固执而为因缘,则属权宗];权宗,不究竟义,非究竟第一义谛,叫做权宗。

[不达即妙而明,随缘之义,固执而为自然,竟成外计],变成了外道,修学佛道变成外道。

[故嘱以当知:如是精觉妙明,本如来藏,既非因缘,亦非自然。因缘自然,皆为戏论],

为什么叫戏论?完全摆脱语言、文字、意识型态、观念、符号、对立、二元论、二分法,完全进入绝对,讲因缘、自然,都是戏论,都是生灭意识心,现在要进入绝对的如来藏性,是不容许有善巧方便的,你必须悟到究竟实相第一义谛。

[古德云:非因缘非自然,妙中之妙玄中玄,森罗万象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

意思是:我们的如来藏性不是假借因缘生,它是独立存在的;它也是不是外道所说的无明,所显现的那种自然。是妙中之妙玄中玄,在森罗万象当中所显现的;这[光]就是般若智慧,森罗万象的般若智慧就显现了。

寻之,如果你要去追寻,不见有源头,无始无终,随时都可以显现。

[上但反诘,此申正义,下更迭拂]。迭拂就是再一次的遣除、遣相,一切的执着统统要遣!

    625 了知见是独立存在的,换个角度,你心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不是一个真正见性的人

[显见超情--迭拂妄情][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当知者:应当起智观察,了知见性,离四句,绝百非]。

这八个字就是开悟的关键,了知见是独立存在的,换个角度,你心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不是一个真正见性的人。

你的情绪完全可以控制,无论是你生病的时候;无论你是一个癌末快死掉的人;

无论今天爸爸、妈妈发生什么事;无论你今天家庭碰到什么挫折,

你仍然见性屹立不摇,知道此是幻,彼亦是幻,无一法不是幻。

你能够随遇而安过日子,苦的时候不叫苦;贫穷的时候也不难过;

当你干皇帝、总统、你是台湾首富,几千亿的资产的时候,也不骄傲,一点都不贪染;

当别人说恶毒的语言,你也能够消化;别人赞叹你的时候,仍然了解与自性无关,

一切的赞叹,如梦幻泡影;一切的恶毒的语言也空无自性,

如是于贫、于穷、于富贵,统统像浮云,不实在的。

见性独立存在,无关于外尘,就是这种功夫,进入首楞严三昧的功夫,无一法可以难得倒一个见性的人,不怨天也不尤人。

经贫穷也不自卑;在很有钱的时候,也不高傲,如是了悟平常心就是道,这个就是真见性的人。

也就是完全可以掌控,无论这个色身变化到怎么样,他都不失佛陀的慈悲喜舍。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626 今天活着的时候让虫吃,死的时候让更多的虫吃

见性独立存在,无关于外尘,就是这种功夫,进入首楞严三昧的功夫,无一法可以难得倒一个见性的人,不怨天也不尤人。

经贫穷也不自卑;在很有钱的时候,也不高傲,如是了悟平常心就是道,这个就是真见性的人。

也就是完全可以掌控,无论这个色身变化到怎么样,他都不失佛陀的慈悲喜舍。

以前的高僧大德,这腰部长脓烂掉了,溃烂长虫。他活动的时候,这虫掉到地上来,掉到地上虫会死,他就把虫捡起来,又放到他这个化脓的地方,

就告诉这只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吃吧,不要饿死了!把虫抓起来,让它继续吃自己的肉,

诸位!这种功夫,就完全破除那个我见了,这色身了知如梦幻泡影,是世界共有的色身,内四大、外四大本来就平等。

今天活着的时候让虫吃;死的时候让更多的虫吃。

有一个高僧大德,他往生以后不火化,人家问说:您在世的时候,这么有修行,我们火化一些舍利子出来来供养!

他说:我要供养无量无边的众生!他就不火化。不火化以后,尸体就埋葬在后山,简单躺下来。简单躺下来以后,生前的时候:我要供养无量无边的虫!

经过一阵子以后,人家去翻开他这个简单的坟墓,翻开来看,面貌如生,全身看起来都好好的。

可是,有一个人,他了解说:我师父在世的时候,这样是违背他的愿力,他旁边捡一支树枝,把他的肉掀开来,结果里面全部无量无边的虫,就满他的愿了!

因为毕竟会坏、会烂的,我们就做如是的供养,

我看到这个《高僧转》,感动得掉眼泪,真是了不起!有没有要这样做的?你交代我,我来做,我们内门乡也很大片。

就是这样,悟到天地与我一体的,所有的我执、我见、色身,完全看透,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他会放不下,这个叫做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人!

    627 不但因缘、自然,正邪二因要离,非因缘,非自然也要离,统统要离!

[显见超情--迭拂妄情][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标号A,这个有它的作用。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标号B;无非不非,标号C;无是非是,标号D。它是一句一句,逐句深入的。

B段,非不因缘,非不自然,那个[不]就是非,非非因缘,非非自然。这是B段,B段就是遣A段的,知道吗?第二层就是遣第一层,这个非因缘,非自然,就是第一重。所以,第二重加一个[非]字,就是连那个非因非缘,亦非自然也要放下。

看C段,无非不非,[无]非[无]不非,这个[无]要有二次;底下无是无非是,[无]要用二次,更不容易!

打开《楞严经表解》:第一重:非就是非因缘,非自然。第二重:非不因缘,非不自然,B。

第三重:C就分二段,无非因缘,无非自然,就是不可着一个因缘相,不可以着自然。第四重: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

第五重:最后一个就是是跟非是,无是因缘,无是自然;第六重:无非是因缘,无非是自然。

第一重这个是破凡夫还有外道,因为凡夫跟二乘人都着一个因缘,非因非缘是破凡夫;亦非自然是破外道的执着。

非不因缘,非不自然,这一段是破二乘人;无非不非,无是非是,这一段是破权教菩萨。

简单解释一下,非因非缘,这个是破凡夫跟外道的情执,以凡夫执着这个因缘,外道执着这个自然,如果凡夫和外道离开了执着因缘和自然,就是离凡夫跟外道的执着。

第二段,非不因缘,非不自然。[非不]就是[是],就是因缘了。如来藏性不离因缘,如来藏性就是妙性天然的意思。

非不因缘就是如来藏性要显现,必须在缘起法里面显现,它虽然是绝对独立存在,但是它可以运用一切缘起法,缘起法本来就空。

换句话说:缘起就是假,假放下,那一念就是真,所以,非不因缘,就是是因缘,也就是如来藏性就在因缘法里面显现;它不是因缘法,可是,能够大用现前,非不因缘就是不离因缘法的意思。

非不因缘就是非非因缘。非不自然就是:非非自然,就是自然。意思是:本性本来就具足。这一段是破二乘的法执,因为这个二乘已经证入人空了,法执犹存,如果能够进一步离开法执的话,也就是超越二乘人的这个境界,入菩萨的境界。

第三跟第四:无非不非,无是非是,C跟D,是破权教菩萨的微细的法执。无非不非,无是非是,就是微细法执,他入于实相的境界,

因此佛的意思是:不但是因缘、自然,因缘,就是佛讲的正因,包括那些外道的自然,自然就是邪因,无论是正是邪,统统要离!

什么是正知?什么是正见?正知就是没有正,也没有邪;正见就是没有邪见,也不着一个正见,叫做正知正见。

正就是绝对的正;知就是绝对的知。这个知就是不知见立知,因此我们要了解,因缘是佛陀一时善巧的方便,这个也要放下。这段是破权教菩萨微细的法执,要让权教菩萨入于究竟的实相的境界。

因此,佛的意思,不但因缘、自然,正邪二因要离,非因缘,非自然也要离,统统要离!至于离无所离,也就是诸情妄尽,法法皆真,如来藏性就会显露。

一切修学佛道不可以在戏论里面一直探讨,师父曾经讲过:修行大悟它是真枪实弹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离一切戏论、因缘、自然,包括那个非因缘、非自然、无非无不非、无是无非是,统统要放,要离!

那你就知道,修学佛道就不是儿戏了!哪里是说简简单单拜拜佛、念念佛,这样就可以解决的?修学佛道没有下真实的功夫,就会微细的能所烦恼不断。

   628 如来藏性里面,不可以加一个非,或者是不非;不可以加一个是和不是

[显见超情--迭拂妄情][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标号A,这个有它的作用。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标号B;无非不非,标号C;无是非是,标号D。它是一句一句,逐句深入的。

[首句非不自然上]面,[应有非不因缘一句,但是遗脱矣!非不之不字,即是上非因非缘],只是文言文念起来很美,其实就是指上面的。

[不]字就是前面讲的非因非缘,讲不因不缘又很难听!非不因缘,非不自然,喔!又很好听!

[亦非自然之非字],也是一个非自然的[非]字,意思是:这个[非]字要念二次了。

[以因缘自然,皆是妄情计度,故上以非字遣之。恐转计不因缘,不自然,仍旧未离戏论,故更以非字遣之,曰:非不因缘],非不因缘之下,[非不自然(即非非因缘,非非自然)]。

非非因缘就是不离因缘,负负得正嘛。非非自然也是负负得正,就是因缘法,就是妙性天然,意思是:本性就是具足的,自然本性。

[此以非遣非,即遣上两句,此属第二重遣],再一次的遣。

底下更细了,[无非不非者:无字双贯,非与不非,此为蹑遣],依前面而遣。[以一无字,蹑遣前四句,应具四个无字,属第三重遣]。就是:无非因缘,无非自然,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

[合云:无非因缘,无非自然,(遣第一重)]因为第一重就是非因缘,非自然,在这里把它遣除;

[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无不非因缘就是前面讲的:不非因缘,就是无非不因缘。无不非自然就是:无非不自然,就是前面二个,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把它除掉。

[即遣非不因缘,非不自然,与遣第二重,不非非不义同]。不非即非不的意思。意思是一样的,不非就是非不,非不就是是,负负得正嘛,就是因缘。

[无是非是者,无字亦双贯,是与非是。此为对遣,防其对非计是,对是计非]。所以,在如来藏性里面没有是跟非。

诸位看:C跟D就是这样,无非不非,有个非,无是不是,你看!加一个是跟非,统统不对,所以叫做防其对非讲是,对是计非。

[或闻上文,诸非尽遣,仍然计是,故更以无字遣之。亦有四句,应具四个无字,属第四重遣]。刚刚我们讲的ABCD,都标好了。

[合云:无是因缘,无是自然;或闻是既不存,非仍成立;再以无非是因缘,无非是自然。非是二字,亦即非字,到此重重迭拂,妄情自尽]。

诸位!不遣除还不知道什么是尽不尽,愈遣就愈迷糊,真的,连念到哪进而都不知道。让大家了解一下,佛法有多辛苦!

师父要用白话文,彻底解释这一段:当知我们的见精,本觉、本妙、本圆的本性,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它非因,因当体即空;非缘,缘当体即空,因为因是依靠外面存在的;缘是依靠外面存在的。

所以,如来藏性非依外在的因,也绝对不是依靠外在的缘;也绝对不是外道无因论所讲的自然。

非不因缘,非不自然,也不能讲它不是因缘。因为它就是不能离开因缘,离开因缘无法显示如来藏性。虽然独立存在,在缘起法里面可以大用现前,所以,非不因缘就是因缘法,不可以离开因缘法而显如来藏性。

非不自然,也不能说它不是自然,因为妙性天然,就是自然,而这自然存在,是破无明的本如来藏性,它就是天然妙性,无一法不具足就是自然,但不是外道无明所讲的存在的自然。

无非无不非,如来藏性里面,没有一个非,还有一个不非;如来藏性里面不可以加一个是,还有加一个非是。

也就是说:如来藏性无非因缘;如来藏性无不非自然;如来藏性里面,非因缘跟自然统统无,如来藏性里面,不非要破除,就是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是绝对的,不可以安一个是因缘,或者无非是,都不行!

所以,无是因缘,无是自然;无非是因缘,无非是自然。

也就是如来藏性里面,不可以加一个非,或者是不非;不可以加一个是和不是,因为本自具足,绝对独立的存在,不是因缘,不离因缘;于因缘法里面,可以展现一切般若的大用,如是慢慢的体悟,这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629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一句就是整部三藏十二部经典

[显见超情--迭拂妄情][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若能离一切妄执计着之相,即一切法之本相。这个很重要!

心能离一切妄情计着相,就是不加一个执着、妄想、分别、颠倒见,心若能离一切妄情计着之相,彻底放下缘起如幻的假相,即显现一切法的本相,如来藏性就显!

简单讲就是:执着、分别彻底放下那一刹那,真如实相,如来藏性立刻就显现。

但是,刹那见到不代表永恒,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三昧的功夫。

刚刚师父已经讲了:心不能离相,注定这一辈子是要过痛苦的日子,为什么佛陀能入寂灭的大乐?因为他就是能离一切相。这一句就是整部三藏十二部经典。

你要修行,彻底的关键就在这一句,八个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就是如果心能离一切妄情计着之相,就是一切法的本如来藏之法,就是一切法的本相。

[此乃情尽法真]。这个是关键,情尽法真,这个[情]包括执着和知见;第九叫做显见超情,这个[情]含有执着和知见。

一切的执着,统统放下;一切的知见,统统不可以立。

立圣着圣见、立贤着贤见、立凡夫着凡夫见,不可以立一切知见的!

人家讲说:喔!不要高兴,因为心如果还有一个圣的观念,你就是头上安头,你就是凡夫。

本性本来就具足,不需要加一个圣,那个是头上安头。

一切法本自离一切相、语言,清净自性本来自如的,需要安一个圣、一个贤、一个凡夫吗?

没有这种东西,也没有外道可得。所以,真正悟得究竟菩提的人,没有外道可除,心不入知见,自己就是本性具足,没有无明烦恼,哪来的外道呢?

万法都是同一个心性,也没有佛道可成,因为本性具足;有成,它就会坏。

说:那不是有成佛吗?那是佛陀对次第性的凡夫来讲,方便说说。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佛陀是这样子方便的。

[相非万法之自相,乃是妄情计度之心相],众相本来就空,缘起本来就不可得。一切缘起,我们都不知道是如幻,[即执因缘自然等心。

遣之又遣,诸情荡尽,法法元真;当知法本无差,情计成过],因为执着而变成了过失,这句话就是很重要!

情计成过就是:你只要有所执着就不对,问题就是出现在执,叫做情计成过。

要记得!让我们如来藏性发挥,让我们过一个和谐、平静的日子。

[但用亡情,何劳坏相]?讲得真是好!只要你肯放下那一分执着,又何需要去除掉外面的假相呢?

这底下不是六祖讲的,不是禅宗讲的。六祖的意思讲的,其实不离这个,如来藏性,本自具足。

[六祖云: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也可以讲:六祖也讲过这句话,其实佛教的义理是相通的,只要讲到见性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正觉,禅宗的祖师讲的都是一个见性,

所以,其实谁讲的都是一样。如果这个禅师跟那个禅师讲的都不一样,那这个禅师就有问题了!

只是善巧方便不一样、语言、文字不一样、所用的方法不一样,见性都是一样。所以,经典就是谁讲的其实是不重要,六祖讲的也好,禅宗祖师讲的也好,符不符合佛的本意,这个才是重要!

[但能离一切妄计之相,即一切诸法,无非全体法界。如唯识云:若离遍计执,当体即是圆成实]。

如果你对缘起法迷了,[遍计]就是到处执着,无一法不执着。如果了悟当体即空,当体就是圆成实,就不离本处了。

这句话意思: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不离本处,即得菩提,就是这个道理。

[又此二句,即离妄即真四字]。记得一句话:就是要离一切相,就是要离妄执、妄分别、妄想颠倒,这个[离]字就是放下,要彻底的放下。[三迭拂妄情竟]。

   630 心不能离相,注定这一辈子是要过痛苦的日子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心不能离相,注定这一辈子是要过痛苦的日子,

为什么佛陀能入寂灭的大乐?因为他就是能离一切相。

这一句就是整部三藏十二部经典。

你要修行,彻底的关键就在这一句,八个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就是如果心能离一切妄情计着之相,就是一切法的本如来藏之法,就是一切法的本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631 清净自性本来自如的,需要安一个圣、一个贤、一个凡夫吗?

一切的执着,统统放下;一切的知见,统统不可以立。

立圣着圣见、立贤着贤见、立凡夫着凡夫见,不可以立一切知见的!

人家讲说:喔!不要高兴,因为心如果还有一个圣的观念,你就是头上安头,你就是凡夫。

本性本来就具足,不需要加一个圣,那个是头上安头。

一切法本自离一切相、语言,清净自性本来自如的,需要安一个圣、一个贤、一个凡夫吗?

没有这种东西,也没有外道可得。所以,真正悟得究竟菩提的人,没有外道可除,心不入知见,自己就是本性具足,没有无明烦恼,哪来的外道呢?

万法都是同一个心性,也没有佛道可成,因为本性具足;有成,它就会坏。

说:那不是有成佛吗?那是佛陀对次第性的凡夫来讲,方便说说。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佛陀是这样子方便的。

    632 [法本无差,情计成过],因为执着而变成了过失

[相非万法之自相,乃是妄情计度之心相],

众相本来就空,缘起本来就不可得。

一切缘起,我们都不知道是如幻,[即执因缘自然等心。

遣之又遣,诸情荡尽,法法元真;

当知法本无差,情计成过],因为执着而变成了过失,这句话就是很重要!

情计成过就是:你只要有所执着就不对,问题就是出现在执,叫做情计成过。

要记得!让我们如来藏性发挥,让我们过一个和谐、平静的日子。

   633 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不离本处,即得菩提

[但用亡情,何劳坏相]?讲得真是好!只要你肯放下那一分执着,又何需要去除掉外面的假相呢?

六祖的意思讲的,其实不离这个,如来藏性,本自具足。

[六祖云: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但能离一切妄计之相,即一切诸法,无非全体法界。

如唯识云:若离遍计执,当体即是圆成实]。

如果你对缘起法迷了,[遍计]就是到处执着,无一法不执着。

如果了悟当体即空,当体就是圆成实,就不离本处了。

这句话意思: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不离本处,即得菩提,就是这个道理。

   634 为什么你在不可得里面,硬要增加那一些疲劳的戏论呢?

[显见超情--迭拂妄情][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因缘,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责其滞情][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汝今为什么?于中措心,措心就是说:多一层的执着和分别,[措]就是安,分别、执着的心。

以诸世间,你为什么在当中,用种种安置、执着、分别,以世间种种的戏论名相,无益于生死的叫做戏论。为什么以诸世间种种的戏论名相,而得继续再分别?

汝就像以手掌撮摩虚空(伸手在虚空中乱抓),意思是:万法本来就不可得,万法色就是空,缘起,本来就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空。

为什么你在不可得里面,硬要增加那一些疲劳的戏论呢?

只益自劳,虚空本来就不生不灭,也不会因为你撮而变大变小,你对虚空撮摩,只增加你的疲劳。虚空意思就是:如来藏性。

就是如来藏性是远离六根、六尘、六识的,云何可以随你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去执着分别、去讨论的?

所以,禅宗的大悟是以心印心,最高峰是绝对不容许有任何语言、文字的!

六根、六尘、六法十八界,本来就空,无有一法让你可以执着的。记得!你眼睛所看出去的,没有一法不是虚妄的东西。

[云何责怪词。谓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汝今云何于精觉妙明中,措心作意,用诸世间戏论名相,欲得分别妙明真性;

此性离名绝相],而此妙性,本来离于一切假名,绝于一切假相,叫做离名绝相。

此性就是这个妙性,我们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妙性,是离一切的假相、假名,也绝于一切假相。

[岂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哉]!分别是:怎么可以让世间的语言、名相,让你就样子去体悟呢?怎么可能呢?

要体悟要用佛的心,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去体悟的;透过语言就变成第二层了,又变成自性分别了。

[世间戏论名相,因缘权乘所宗],权乘的善巧方便,权教菩萨所方便的一时讲的。

[即学者世间戏论];学者就是专用语言、文字,把它写得很美的;但是,对这个解脱没有帮忙的。

就是文章写得很好,文笔很好;或者讲得很好的学者,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这些都是在玩弄语言、文字的,不是真功夫的!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做一个世间的学者,要把学者转换成真心,是真实落实到究竟的如来藏性。这样子,如是体悟,如是修。

[自然外道所宗],自然乃是外道所宗,前面讲的因缘乃是权乘所宗,现在自然乃是外道所宗,[即非学者世间戏论。

下文所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是也]。这八个字就是在告诉你: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是语言、文字,你要用心去领悟佛性,佛的心,千万不可以在学问里面、文字里面做功夫,要在解脱、自在、慈悲喜舍真正下功夫!

[如以手掌,撮摩虚空:下喻明无益,只增自己劳苦,虚空云何随汝执捉乎?此以手掌撮摩喻戏论,虚空喻真性,虚空既不可措手,而真性又安可措心耶?

此科以见性超情论,显其诸情不堕,越远外计]、外道之计。[权宗,即四义中,妙明之义。九显见超情竟]。

    635 记得!你眼睛所看出去的,没有一法不是虚妄的东西

如来藏性是远离六根、六尘、六识的,

云何可以随你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去执着分别、去讨论的?

所以,禅宗的大悟是以心印心,最高峰是绝对不容许有任何语言、文字的!

六根、六尘、六法十八界,本来就空,无有一法让你可以执着的。

记得!你眼睛所看出去的,没有一法不是虚妄的东西。

    636 要用心去领悟佛性,佛的心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八个字就是在告诉你:

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是语言、文字,

你要用心去领悟佛性,佛的心,

千万不可以在学问里面、文字里面做功夫,

要在解脱、自在、慈悲喜舍真正下功夫!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637 十番显见第十番--显见离见

[卯十 显见离见 (分四) 辰初 引教质问 二 明昔是权 三 辨今非缘 四 正显离见]

第一个[见]是真见,第二个[见]字,是妄见,显这个真见是离于妄见的。在这里的见,是究竟如来的真见,不是前面讲的见精;前面讲的这个见精,在这里仍然列为是妄见。在这里已经完全讲到最究竟的真见,也就是佛的真见。

所以,这一段有点困难。显见离见,这一段是显示这个真见,是离于一切的妄见,也就包括九法界,或者最微细的菩萨的境界。

[今初 引教质问][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整段的意思是说:世尊!您既然说:必妙的觉性不需要借重外面的因、缘,为什么您以前在说法中说:见性又必须具足四种外缘呢?所谓因为距离、必须加上光线、还有心的作意、眼根,这样才看得到,也就是见性才起作用。

为什么前面讲的:这个见性需要具足四种缘,现在又为什么说:必妙的觉性非因非缘?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辰二 明昔是权][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佛言:阿难!我所说的世间诸法,用种种的方便才说诸法因缘生,因缘灭之相,诸因缘生灭之相,但非佛所说的究竟第一义谛。

讲诸法因缘生、因缘灭,生灭世间相,只是一时权巧方便说,所以,诸因缘相绝对不是佛所说的究竟第一义谛。

这个第一义谛含有二种,你一定要背起来,学佛到今天不能讲:第一义谛就是究竟一个,不是的!

究竟第一义谛有二个:一叫做离缘第一义谛;二叫做离见第一义谛,老参的人,学佛相当久的人,不能不了解有二个第一义谛。

离缘的第一义谛是说:在权教菩萨要转为究竟实教的菩萨的时候,必须叫他放弃种种的缘起,叫做离缘第一义谛。

但是,悟入到最后那一刹那的时候,叫做离见第一义谛,是最微细的,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动念即乖,离见第一义谛。

粗浅的就是把权教菩萨要转成实教菩萨,这个叫做离缘,这个缘就是明、暗、空、塞这些外缘,因明、暗、空、塞而有见,要摆脱这些四缘,这个叫做离缘第一义谛,已经不得了。已经是权教菩萨要转成实教菩萨那一种功夫,就是已经超越凡夫、外道、二乘人、权教菩萨,这叫做离缘第一义谛。

离见的第一义谛就是要接近佛的境界了,妄见,这第二月,就是见精,连这个见精自体相都是妄。意思是:那微细的能所的执着、妄见,都要放下,叫做离见第一义谛。

离缘第一义谛就比较粗,可是,已经不是权教菩萨的境界了;离见第一义谛就是佛的境界了。

[辰三 辨今非缘][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阿难:我现在问你,一般世间人说:我能看得到东西,为什么他能够看得到东西呢?云何名见?云何不见?哪一种状况是能见到东西?在哪一种情形,说看不到东西呢?

阿难说:一般就世间人来讲,因为有光和亮度,白天或者是晚上、夜晚的月亮,要不没有日或者是月,就一定要假借灯光,就是一定要有光线,不是太阳的日光就是晚上的月光,要嘛就是晚上的灯光,才能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这样才能看到。

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如果没有这三种:假借日光、月光、灯光,那是看不到的,一片漆黑。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阿难!如果没有光线的时候,那个时候把它说名为不见,就是那个时候没有见性存在,你看不到东西,就是没有见性存在的意思。

如果没有光线的时候,你就说没有见性存在,那么,应不见暗,见性就没了。所以,应当不可能再见到暗。

事实不然,如果你一定可以见到暗,那么,此但无明,这个只是没有光线而已,无关你的见性。云何无见性?因为见暗也是见,光线只是为了显外境,无关于见性。

再解释一遍:阿难,如果没有光线的时候,你就说没有见性,那么,见性应不可能再见到暗,因为没有了嘛!如果你还可以再看到暗,就表示你的见性没有失去啊,这只是暂时没有光线而已,不能说见性没有,为什么说你没有这个见性呢?所以,光线自有明、有暗,无关于我们见性。

[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

阿难!如果依你的角度来讲:在暗的时候如果没有见到明,因为没有见到明相,看不到明相所显的一切动相、外相,这样角度来讲叫做不见的时候;

相同的道理,现在在有光线的时候,你却看不到暗,同样是有一个不见啊,见明时候是见不到暗,见明的时候见不到明,还名不见,还是看不到,还是不见,二个统统不见。佛真了不起!这个话还不是一般人能讲得出来的!

[此明、暗相例,以致二皆不见,岂不大谬]!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如果说:明暗这二相自相陵夺,明来暗就去了;暗如果生,明就灭了。明相现前,绝不容许暗相存在;暗相之处,绝找不到明相。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意思是说:我尘互相倾夺,无关于你的见性,就是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无关于互相倾夺的外尘。

这段告诉你:我们的见性是独立存在的。于中暂无,绝对不是说在一下子中间有暂时没有见性,不是这样子!没有这样情形,完全就是常存的。

非汝见性,于中暂无,绝对不是你的见性,在中间——明、暗二相当中,突然暂时没有,不会的,见性是常存的。

如是则知,[见明见暗]二俱名见,云何不见?见明也是见,见暗还是见,二个统统叫做见,见性统统在作用,为什么你讲不见呢?为什么你讲见性不存在呢?见暗难道不是见吗?也是啊。

[辰四 正显离见 (分三) 巳初 先定离缘第一义 二 例成离见第一义 三 诘责劝勉善思惟]

[今初 先定离缘第一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

是故阿难!你应当非常的清楚、了解,汝今应当了解,见明之时,见非是明;当你眼睛看到东西的时候,见性绝对不是外面的光线,因为见性是常存的,光线是生灭,时存时灭的。

当你见到暗的时候,我们的见性绝对无关于暗,因为我们的见性是常存的,暗一下子就会明;明了就会暗,我们的见生是无关于暗的,就算没有光线的暗,见性仍然存在的。所以,见性无关于暗。

见空之时,见非是空;当我们见到虚空的时候,我们的见性并不是虚空;我们见塞的时候,见性也不是塞相。

[巳二 例成离见第一义][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统统是见啦!就这样,你如果看得懂,我就服了你!就是这样子。如果了悟了,悟明心地,那这个就简单,没什么不得了的。

说:四义成就,汝复应知,什么叫做四义成就?意思是说:这个见精离于四缘,就是离明、离暗、离空、离塞,也就是见性离外在的缘,因而成就了离缘第一义谛,

四义就是非明、非暗、非空、非塞这四种义理,也就是说:见性无关于明、暗、空、塞,这个四种义理很清楚了,你这样就能够成就离缘第一义谛。

见性离缘,也就是见性离一切外缘,不需要明、暗、空、塞,因而成就了离缘第一义谛。

底下更高,要显出离见第一义谛,这个就是佛,完全是大菩萨的境界了。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个有多重解释,从圆瑛法师的讲义先讲。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第一个就是真见,第二个就是妄见,当真见见到妄见,体悟妄见本空的这个时候,见非是见,这个真见绝对不会随入妄见。所以,一跟三都是真见,二跟四都是妄见。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就是当真见见到了妄见本空的那个时候,这个真见绝对不会随入妄见。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个真见的能见之性,犹离一切,[离]就是离一切九法界之见,因为九法界都是能所不断,所以叫做见犹离见。

就是真见的能见之性,是犹离一切九法界的妄见。也可以这么解释:真正的能见之见性,犹离见精之自相,

底下离这个见,就是妄见,是指还没有升华到究竟真见的时候,那个见性叫做见精之自相。就是连这个见精仍然有微细的能所,那个见精仍然带有少分的妄,那个时候,微细的能所不断的妄见。

所以,见犹离见,就是真正的能见的见性,是犹离一切微细的见精能所的这个自相。

见不能及,就是九法界一切的妄见,没有办法达到,这是第一种解释;

另外一种解释,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第一个见是亲见到能见之性这个时候,亲自下功夫去见到、亲见到能见之性;

第二个是指见性,当一个人加功用行,亲自见到能见的见性的这个时候,怎么样?所见到的见性,见非是见,这个时候亲见到的见性,非是见,还不是真见。

见不是见是说:当他亲见到能见的见性的这个时候,此所见到的这个见性,还只是见精,还不是真正的佛的见性,究竟义的见性。

佛的这个真正的能见的见性,是离一切妄见的。见不能及,是九法界的有限的见所不能达到的。

九法界的见性,都是有一个限度,因为他有我执、法执,把自己框在这个执着的角度里面。所以,见不能及,就是九法界有限的见性是所不能及的,因为能所不断,能缘、所缘统统不断。

意思是说:我们纵然可以放掉这些外缘,可是,我们微细的无明仍然在能所,那个微细的无明能所就是见精,知道吗?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连那个微细的见精,仍然是妄见,那一种大菩萨的功夫,仍然是能所不断的见精,唯佛能见。

为什么你还讲一些,我善巧方便讲的因缘,还有破除外道的自然,以及和合相与不和合相?还说什么因缘、自然、和合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巳三 结责劝勉善思惟][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你们这些声闻人,狭劣无识,因为没有开广大的如来藏性出来,当然没办法了,不能通达清净的实相。

吾今诲汝,我现在教诲你们,当善思惟,要好好的思惟佛所说的语言,不可以疲怠,就是懈怠、懒惰。

所以,诸位!你想想看,虽然本性具足,还要精进不懈呢!这个事相上,你必须要把这个习性、无明磨掉。

告诉你们:当你们碰到逆境的时候,是好事;当你们碰到痛苦的时候,其实是好事;当你碰到人家侮辱的时候,其实是好事;你碰到一切的顺境,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会忘了妙菩提路。

一个人生长在温室里面的小花,一个人生长在都是顺从的环境;换句话说:一个没哭过的人,是永远不能成佛的;一个没有苦过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就菩提之道的,

修行无量亿劫来,一定要流很多的眼泪,受很的委屈、指责、谩骂,要流很多的血,无量亿劫来,才能成就无上的菩提之道。千万不要把自己说:我是六祖来的,一闻就开悟了!诸位!六祖是何许人也,他是再来人啊!

[十科]就是显见离见,[显其自相亦离],自相就是见精,带少分妄见的真见,就是见精,连这个微细的能所不断的见精自相,仍然要离,因为真见是不容许有少许的妄的。[转入]佛的境界,就是[纯真无妄]。

记得!动念即乖,你要修学佛道吗?你只要动到少许的妄执、妄分别、妄颠倒,统统离佛道愈来就愈遥远,一点都不行!叫做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动念即乖。[显见至此,可谓显之至矣]!

意思是:能不能见性,你这十番显见当中。如果师父在这里讲,你这十番显见当中,没有一句听不懂的,了然于胸,完全知道师父在讲什么,你都能以心去领会,不是文字的知解,那么,你就是相当悟道的人,完全通达!

师父从显见是心,显见不动,开始以来到现在,显见离见,没有一句听不懂,那你就是无障碍,你就是见性。

   638 见性带有杂质,叫做妄见,这个见性完全离开一切妄见的杂质的时候,这个就是纯真的见,就是佛的见性,就是真见了

[显见离见--引教质问][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我们这个究竟的觉性,是微妙不可思议,非因非缘,并非依于外在因,也不是必要假借外面的缘。

但是,世尊为什么常常在跟比丘宣说法义的时候说:见性具四种缘?这见性就是要看到东西的时候,必须具足四种条件。

所谓因空,在这里不是虚空,是指距离,就是眼睛要看到一件东西,当然要有距离。贴到眼睛上怎么看东西呢?你也没看到说:一个人看报纸,把报纸遮在眼睛上,眼睛看东西,它一定要有距离的。眼睛的见性,要看到东西,必须要有距离。

因明,就是必须要有光线。因心,这个心叫做作意,因眼,也必须要有眼睛还有神经系统。

佛在世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医学名词,所以,并不是说有神经系统。它有浮尘根、净色根,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肉眼;净色根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神经系统,是义云何?

整段的意思是说:世尊!您既然说:必妙的觉性不需要借重外面的因、缘,为什么您以前在说法中说:见性又必须具足四种外缘呢?所谓因为距离、必须加上光线、还有心的作意、眼根,这样才看得到,也就是见性才起作用。

为什么前面讲的:这个见性需要具足四种缘,现在又为什么说:必妙的觉性非因非缘?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此科显见离见],显这个真见离一切妄见,[不是常途所谓情见之见,乃指见精自体耳]。

见精的自体,要认识到这么深层的,已经超越一切的凡夫、外道、二乘人、权教菩萨的境界了,这个已经论到最究竟的。

所以,乃是指见精自体,见精就是带有少分妄的真心,即真心带有少许的妄。

《楞严经》从一开始,就是用这个名词;那为什么不要一下子就用真见呢?如来的究竟的真见呢?因为那个功夫不到,你一下子跟阿难,以及这些未得无漏的,讲了太究竟的,完全听不懂!所以,要带妄显真,带这个妄来显这个真,没有这样子,众生没有办法去了解真见是什么。

带有少分的妄叫见精,但是不错了,已经是第二月了,虽然它不是真月,但是已经接近真月了。

[见精自体,真妄和合],我们一定要了解真妄和合是方便说,妄本来就空,哪来的合,或者是不合呢?

[约义可分真、妄二见],也并不是说,真见、妄见各自有各自的体性,[并非真妄各体],不是这个意思。

[但约见精带妄时,则名妄见],见精带有一分少许的妄,就是前面讲的,所谓的见性。

为什么佛不一下子干脆就讲佛的这个真见呢?没办法,众生的因缘、根性、时空,都没办法去了悟最究竟的真见,所以,只好带妄显真。现在就带了少许的妄,这个时候名为妄见;

[离妄时,则名真见。如人在梦时,则名梦人,离梦时则名醒人;梦人醒人无二人,真见妄见无二见]。这并不是有二个自体性,

意思是:其实来自那一颗如来藏性,妄见只是妄动所见,真见就是离一切妄见。虽然分为真见、妄见来讨论,事实上并无二见。

[今言离见者,即真见离自体中,一分妄见而已],真见是离开一切妄见,绝对的独立存在,所以,要讨论的时候,必须真跟妄一起来讨论;当他悟道的时候,就进入绝对了,绝对就不能再立一个真见。

这个在次第修行上,或者是学术上;或者是讲经言谈上,必须要这样分:一个是真见,一个是妄见;

等到我们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时候,真心本来就存在,不需要加一个真,那个时候这个真就是绝对,所以,叫做真见离自体中一分妄见而已,只是离开那一分的妄见,留下来的就是纯真,把杂秽的妄除掉,就是真。

就是我们矿区里面,开采出来的含有杂质的金,把那个杂质除掉、提炼,就会变成真金。金矿开采出来的时候,不能说那不是金,是带有杂质的金。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见性带有杂质,叫做妄见,这个见性完全离开一切妄见的杂质的时候,这个就是纯真的见,就是佛的见性,就是真见了。

这一段[故名为显见离见]。就是显示这个真见是离于一切妄见,就是在讨论这个。

[即远离依他起,当下即是圆成实]。依他起就是依条件而起,[他]就是条件,依靠种种外在的条件而起来的,就是所谓缘起法。

这个[远离]就是放下的意思,依他起就是如幻,不实在的、是假相。

远离依他起是放下缘起如幻的假相,这个时候当下,当下就是不离本处,即是圆成实性,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圆满成就真实性,这是唯识学的名词。

   639 这个真见,是离于一切的妄见

显见离见,这一段是显示:

这个真见,是离于一切的妄见,

也就包括九法界,

或者最微细的菩萨的境界。

    640 我们这个究竟的觉性,非因非缘

必妙觉性,

我们这个究竟的觉性,

是微妙不可思议,

非因非缘,

并非依于外在因,也不是必要假借外面的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641 见精就是带有少分妄的真心,即真心带有少许的妄

见精就是带有少分妄的真心,即真心带有少许的妄。

《楞严经》从一开始,就是用这个名词;

那为什么不要一下子就用真见呢?如来的究竟的真见呢?

因为那个功夫不到,你一下子跟阿难,以及这些未得无漏的,讲了太究竟的,完全听不懂!

所以,要带妄显真,带这个妄来显这个真,没有这样子,众生没有办法去了解真见是什么。

带有少分的妄叫见精,但是不错了,已经是第二月了,虽然它不是真月,但是已经接近真月了。

    642 真见妄见无二见,其实来自那一颗如来藏性

[离妄时,则名真见。如人在梦时,则名梦人,离梦时则名醒人;梦人醒人无二人,真见妄见无二见]。

这并不是有二个自体性,意思是:其实来自那一颗如来藏性,妄见只是妄动所见,真见就是离一切妄见。虽然分为真见、妄见来讨论,事实上并无二见。

[今言离见者,即真见离自体中,一分妄见而已],真见是离开一切妄见,绝对的独立存在,所以,要讨论的时候,必须真跟妄一起来讨论;当他悟道的时候,就进入绝对了,绝对就不能再立一个真见。

这个在次第修行上,或者是学术上;或者是讲经言谈上,必须要这样分:一个是真见,一个是妄见;

等到我们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时候,真心本来就存在,不需要加一个真,那个时候这个真就是绝对,

所以,叫做真见离自体中一分妄见而已,只是离开那一分的妄见,留下来的就是纯真,把杂秽的妄除掉,就是真。

就是我们矿区里面,开采出来的含有杂质的金,把那个杂质除掉、提炼,就会变成真金。金矿开采出来的时候,不能说那不是金,是带有杂质的金。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见性带有杂质,叫做妄见,这个见性完全离开一切妄见的杂质的时候,这个就是纯真的见,就是佛的见性,就是真见了。

   643 远离依他起,当下即是圆成实

[显见离见]。就是显示这个真见是离于一切妄见,就是在讨论这个。

[即远离依他起,当下即是圆成实]。

依他起就是依条件而起,[他]就是条件,依靠种种外在的条件而起来的,就是所谓缘起法。

这个[远离]就是放下的意思,依他起就是如幻,不实在的、是假相。

远离依他起是放下缘起如幻的假相,这个时候当下,当下就是不离本处,即是圆成实性,

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圆满成就真实性,这是唯识学的名词。

   644 佛从来没有讲过,借重着空、明、心、眼,可以产生妙觉性,能生妙觉性。因为妙觉性本来具足,于缘起法起大作用。

[显见离见--引教质问][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上科因缘、自然二皆并遣,此处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妙觉明性,不属外道自然则可],若说不属于外道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佛陀常常讲因缘法嘛!

现在[若谓非因非缘,似乎不可;以因缘是自宗],这是佛教、世尊以前一直开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以因缘是自宗,是佛自己创立的缘起的思想,为什么何得与自己所讲的法互相违背呢?[何得与自宗相违?

必此见性,非因非缘],既不需要因,也不需要缘,独立存在的见性。[世尊云何,昔日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

所谓因空]、就是距离,二、要假借光线的明亮[因明]、三、要假借动念的任意[因心]、四、要假借眼根呢[因眼耶]?

你不是见性不需要假借外缘吗?现在为什么要借重于距离、光线、作意、眼根?为什么?这不是缘起才能见性吗?为什么佛陀说见性本来独立存在,不需要外缘的因、不需要外面的缘呢?

[以目前不空、不明,则不能见,无心无眼,更不待言],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必因四种,方能成见,则见性自属因缘之义明矣!

是义云何者]:这个道理到底是为什么?[岂今是而昔非耶]?到底今天佛所讲的见性不需要借重外缘是对的?

佛是以前佛陀所讲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见性必须具足四种缘,是不对的呢?到底是今天讲的是对?或者是以前讲的缘起法是不对的呢?

[抑或今昔相同],说今天讲的跟以前讲的是一样?[而我未达耶]?没办法明了。

[当机所引,乃眼根中眼识,如来所显是眼根中见性],眼识是借重缘起法,起执着和分别、认知、觉受,眼根当中的见性,是不需要借重根、尘、识。

[正是根、识不分]。[根]是不生不灭的根性;[识]是由外界所引发生灭意识心,就分不清楚。所以,根就是不生不灭的见性,识就是生灭意识心,必须借重外在的缘起,阿难没有办法分。

[八识规矩颂云:愚者难分识与根]。在这一段引这个并不恰当,这里所谓的根是指肉眼,也就是说:神经系统,这个根有浮尘根跟净色根。

[愚者]是指阿罗汉,就算你证到阿罗汉,仍然没有办法分清楚,到底什么是意识心?什么是神经系统?所以,在这里,从圆瑛法师的角度应该是这样:愚者难分识与性,也就是说,证阿罗汉果的,仍然很难去理解意识心和究竟的本性。[阿难即其人矣!

前来世尊,乃托见精以显见性,欲令证入妙觉明性,而得全体大用,而反认见性为眼识],把把这个不生灭的见性,认为是生灭的眼识。

[何异将彩凤为山鸡],彩凤值钱;山鸡不值钱,彩凤比喻作见性;山鸡比喻作意识心。[视和璞为顽石],[璞]在石中没有雕琢的玉,还没经过加工,但是里面蕴藏着玉,经过雕琢价值就昂贵了,不是顽石可比了。把璞当作石头。[可不哀哉]?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修行人如果分不清楚,什么是生灭意识心,什么是如来藏性,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而不懂是用这个去修行,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大乘眼识,九缘方生],大乘法里面所讲到的,眼识必须具足九种条件,才能产生,

[所谓:空]距离、[明]光线、[根]眼根、[境]外境、[作意(遍行心所之一)]、就是遍行心所里面的动念,这个我们在《百法明门论》讲得很清楚。作意就是五遍行心所里面的作意心所。

[分别]就是分别依,就是[第六识、染净(第七识)、种子],这个就是善、恶、无记的种子,必须要有种子才能起现行,现行薰种子。[(三类性境之一)、[根本]根本依,就是[(第八识)];必须有像仓库一样,把它储存起来。

小乘法中就把它省略了,说具足四缘,[小乘法中略具四缘,缺一不可,即空]距离、[明]光线、[心]作意、[眼]眼根,[四缘],小乘讲的比较方便、比较少;大乘讲的就比较微细。

[为眼识得生之缘],要产生眼识,眼睛的这个识性、识心,就必须要空、明、心、眼四缘,[并未曾说,四缘生妙觉性]。

并不是说,佛从来没有讲过,借重着空、明、心、眼,可以产生妙觉性,能生妙觉性。因为妙觉性本来具足,于缘起法起大作用。

[良以此性],就是妙真之性,[非生因之所生],绝对不是外在的生灭的因缘法所能生,本性具足。

[乃了因之所了],这个了因就是悟明心地的,悟入如来藏性的人,所了,这个[了]是指显,才能显示出来。

前面这个[了]跟后面这个[了]意义完全不同,乃是了因之所了,这个了因乃是了因佛性,就是悟明心地的人。

有缘因佛性、有了因佛性。前面讲三因佛性,这个就是了因佛性。

之所了就是所显示、显出来,意思是:只有悟道的人,大悟的人,才能显出妙觉性,

不能说:借重于外在的缘起,因此佛法是用悟的;用教的只能在生灭的因缘法里面去理解、思惟、推论,当他进入佛的领域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阶位。

所以,最后那一刹那,必须要顿悟,完全放弃生灭意识心,完全放弃逻辑的推论;完全必须要放弃任何的语言文字,在顿悟的那一刹那,没有任何的阶位、次第,没有办法用思惟的模式,统统没有办法!

也就是最后那一刹那必须用跳跃的,那一刹那的悟入,必须要顿悟才有办法。用渐悟是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的,没办法的!

就像虚空,虚空没有从东边来,也没有往西边去,虚空从来不生,也从来不灭;从来不增,也从来不减。你在有阶位的12345678,或者逻辑的ABCD推论,或者是语言、数目字,这个永远没有办法达到佛的境界。

二个人都没有开悟,是点不着见性的,甲是无明,乙也是无明,懂佛法,这样二个人一直讨论,二个人打死不可能开悟!

这个见性必须要有人——外在的善知识把他点破,那一刹那,喔!爆发出来的内在,本来的具足,这样才有办法悟入佛的领域!

靠人与人之间一直讨论,门都没有!所有的讨论没有办法离开阶位、次第、生灭意识心,除非上师大成就,是真的大彻大悟的人,他有办法让你悟入如来藏性,其他没办法。

讲无生,他不知道无生是什么;你讲般若,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般若,讲得头头是道,就是不知道那个是什么东东?说:那个人讲经讲得很好,不是真金喔,叫做镀金。

大悟那个是真金,所有语言出来任何一个角度切入,统统是本来的面目,没有任何障碍的。我们一定要了解,只有悟明心地的人,才能显如来藏性。[今说从因缘生,误之甚矣!初引教质问竟]。

    645 [根]是不生不灭的根性;[识]是由外界所引发生灭意识心

眼识是借重缘起法,起执着和分别、认知、觉受,

眼根当中的见性,是不需要借重根、尘、识。

[根]是不生不灭的根性;[识]是由外界所引发生灭意识心。

所以,根就是不生不灭的见性,识就是生灭意识心,必须借重外在的缘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646 妙真之性,[非生因之所生],[乃了因之所了]

修行人如果分不清楚,什么是生灭意识心,什么是如来藏性,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而不懂是用这个去修行,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大乘眼识,九缘方生],大乘法里面所讲到的,眼识必须具足九种条件,才能产生,

[所谓:空]距离、[明]光线、[根]眼根、[境]外境、[作意(遍行心所之一)]、就是遍行心所里面的动念,这个我们在《百法明门论》讲得很清楚。作意就是五遍行心所里面的作意心所。

[分别]就是分别依,就是[第六识、染净(第七识)、种子],这个就是善、恶、无记的种子,必须要有种子才能起现行,现行薰种子。[(三类性境之一)、[根本]根本依,就是[(第八识)];必须有像仓库一样,把它储存起来。

小乘法中就把它省略了,说具足四缘,[小乘法中略具四缘,缺一不可,即空]距离、[明]光线、[心]作意、[眼]眼根,[四缘],小乘讲的比较方便、比较少;大乘讲的就比较微细。

[为眼识得生之缘],要产生眼识,眼睛的这个识性、识心,就必须要空、明、心、眼四缘,[并未曾说,四缘生妙觉性]。

并不是说,佛从来没有讲过,借重着空、明、心、眼,可以产生妙觉性,能生妙觉性。因为妙觉性本来具足,于缘起法起大作用。

[良以此性],就是妙真之性,[非生因之所生],绝对不是外在的生灭的因缘法所能生,本性具足。

[乃了因之所了],这个了因就是悟明心地的,悟入如来藏性的人,所了,这个[了]是指显,才能显示出来。

前面这个[了]跟后面这个[了]意义完全不同,乃是了因之所了,这个了因乃是了因佛性,就是悟明心地的人。

有缘因佛性、有了因佛性。前面讲三因佛性,这个就是了因佛性。之所了就是所显示、显出来,

意思是:只有悟道的人,大悟的人,才能显出妙觉性,不能说:借重于外在的缘起,因此佛法是用悟的;用教的只能在生灭的因缘法里面去理解、思惟、推论,当他进入佛的领域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阶位。

   647 用渐悟是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的,没办法的!

只有悟道的人,大悟的人,才能显出妙觉性,不能说:借重于外在的缘起,因此佛法是用悟的;

用教的只能在生灭的因缘法里面去理解、思惟、推论,当他进入佛的领域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阶位。

所以,最后那一刹那,必须要顿悟,完全放弃生灭意识心,完全放弃逻辑的推论;完全必须要放弃任何的语言文字,

在顿悟的那一刹那,没有任何的阶位、次第,没有办法用思惟的模式,统统没有办法!

也就是最后那一刹那必须用跳跃的,那一刹那的悟入,必须要顿悟才有办法。

用渐悟是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的,没办法的!

就像虚空,虚空没有从东边来,也没有往西边去,虚空从来不生,也从来不灭;从来不增,也从来不减。

你在有阶位的12345678,或者逻辑的ABCD推论,或者是语言、数目字,这个永远没有办法达到佛的境界。

   648 只有悟明心地的人,才能显如来藏性

二个人都没有开悟,是点不着见性的,

甲是无明,乙也是无明,懂佛法,这样二个人一直讨论,二个人打死不可能开悟!

这个见性必须要有人--外在的善知识把他点破,那一刹那,喔!爆发出来的内在,本来的具足,这样才有办法悟入佛的领域!

靠人与人之间一直讨论,门都没有!

所有的讨论没有办法离开阶位、次第、生灭意识心,除非上师大成就,是真的大彻大悟的人,他有办法让你悟入如来藏性,其他没办法。

讲无生,他不知道无生是什么;你讲般若,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般若,讲得头头是道,就是不知道那个是什么东东?

说:那个人讲经讲得很好,不是真金喔,叫做镀金。

大悟那个是真金,所有语言出来任何一个角度切入,统统是本来的面目,没有任何障碍的。

我们一定要了解,只有悟明心地的人,才能显如来藏性。

    649 不能把权教菩萨的思想,来为难实教菩萨的究竟义

[显见离见--引教质问][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明昔是权][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佛言:阿难!我所说的世间诸法,用种种的方便才说诸法因缘生,因缘灭之相,诸因缘生灭之相,但非佛所说的究竟第一义谛。

讲诸法因缘生、因缘灭,生灭世间相,只是一时权巧方便说,所以,诸因缘相绝对不是佛所说的究竟第一义谛。

这个第一义谛含有二种,你一定要背起来,学佛到今天不能讲:第一义谛就是究竟一个,不是的!

究竟第一义谛有二个:一叫做离缘第一义谛;二叫做离见第一义谛,老参的人,学佛相当久的人,不能不了解有二个第一义谛。

离缘的第一义谛是说:在权教菩萨要转为究竟实教的菩萨的时候,必须叫他放弃种种的缘起,叫做离缘第一义谛。

但是,悟入到最后那一刹那的时候,叫做离见第一义谛,是最微细的,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动念即乖,离见第一义谛。

粗浅的就是把权教菩萨要转成实教菩萨,这个叫做离缘,这个缘就是明、暗、空、塞这些外缘,因明、暗、空、塞而有见,要摆脱这些四缘,这个叫做离缘第一义谛,已经不得了。

已经是权教菩萨要转成实教菩萨那一种功夫,就是已经超越凡夫、外道、二乘人、权教菩萨,这叫做离缘第一义谛。

离见的第一义谛就是要接近佛的境界了,妄见,这第二月,就是见精,连这个见精自体相都是妄。

意思是:那微细的能所的执着、妄见,都要放下,叫做离见第一义谛。

离缘第一义谛就比较粗,可是,已经不是权教菩萨的境界了;离见第一义谛就是佛的境界了。

[此明今昔权实不同]。[权]就是权教菩萨;[实]就是实教菩萨,是不同的。

[佛告阿难,我昔日说],假借四种因缘而生这个眼识者[四缘生识者,乃一时权巧方便,说世间诸因缘相,引诱小乘学者,免中外道之毒]。只要一中外道之毒,就中到这个可怕的知见!

[彼外道妄计自然,我说因缘]而佛才说这个因缘[以破之],佛说因缘是为了破外道的知见,才这么讲。

[非同今日所说第一义谛,修证了义之法,何得取彼而难此耶?二明昔是权竟]。就是不能把权教菩萨的思想,来为难实教菩萨的究竟义。

    650 第一义谛有二个:一叫离缘第一义谛,二叫离见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含有二种,你一定要背起来,学佛到今天不能讲:第一义谛就是究竟一个,不是的!

究竟第一义谛有二个:一叫做离缘第一义谛;二叫做离见第一义谛,老参的人,学佛相当久的人,不能不了解有二个第一义谛。

离缘的第一义谛是说:在权教菩萨要转为究竟实教的菩萨的时候,必须叫他放弃种种的缘起,叫做离缘第一义谛。

但是,悟入到最后那一刹那的时候,叫做离见第一义谛,是最微细的,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动念即乖,离见第一义谛。

粗浅的就是把权教菩萨要转成实教菩萨,这个叫做离缘,这个缘就是明、暗、空、塞这些外缘,因明、暗、空、塞而有见,要摆脱这些四缘,这个叫做离缘第一义谛,已经不得了。

已经是权教菩萨要转成实教菩萨那一种功夫,就是已经超越凡夫、外道、二乘人、权教菩萨,这叫做离缘第一义谛。

离见的第一义谛就是要接近佛的境界了,妄见,这第二月,就是见精,连这个见精自体相都是妄。

意思是:那微细的能所的执着、妄见,都要放下,叫做离见第一义谛。

离缘第一义谛就比较粗,可是,已经不是权教菩萨的境界了;离见第一义谛就是佛的境界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651 如果是实教的话,见性独立存在,无关明、暗

[显见离见--引教质问][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明昔是权][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辨今非缘][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阿难:我现在问你,一般世间人说:我能看得到东西,为什么他能够看得到东西呢?云何名见?云何不见?哪一种状况是能见到东西?在哪一种情形,说看不到东西呢?

阿难说:一般就世间人来讲,因为有光和亮度,白天或者是晚上、夜晚的月亮,要不没有日或者是月,就一定要假借灯光,就是一定要有光线,不是太阳的日光就是晚上的月光,要嘛就是晚上的灯光,才能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这样才能看到。

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如果没有这三种:假借日光、月光、灯光,那是看不到的,一片漆黑。

[此科辨今所说,非同昔日因缘]。权教。[故问之曰:诸世间人,说我能见:是以我为能见,物为所见,此乃一切众生共执。

今诘以云何名见,云何不见者:为探其借缘不借缘],探其借外缘不借外缘,这是探讨要不要借重外缘,和不借重这个外缘。

佛陀就是在问清楚,需不需要借重这个外缘?

[答以因于日、月、灯三种光明,乃能有见,无光即无见,正述其必定借缘。

此虽单举明缘,以该空、心、眼三缘,缺一不见],这里虽然单单举出明缘,就是说光线来讨论,当然一定包括距离、作意,还有眼根,缺一不见,缺一个条件是看不到的。[此昔日之权。阿难所述固是,

然今日所说,是第一义,如第一番显见],在第一番显见是心的时候,[盲人瞩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同处于暗室,[所见无异]。因为一片漆黑。

前面在第一番显见是心的时候,盲人看到前面暗;跟有眼睛的人把灯都关掉,处在暗室,所看到的暗是一样的,[无异]就是没什么差别。

意思是:[见性脱根脱尘,灵光独耀,又何借明缘]?不需要借重光线,[此即权实不同也]。

权是借着四个条件,眼睛才作用、看得到;见性不需要。

如果是实教的话,见性独立存在,无关明、暗。

    652 没有光线,不能把它当作是没有见性

[显见离见--辨今非缘][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阿难!如果没有光线的时候,那个时候把它说名为不见,就是那个时候没有见性存在,你看不到东西,就是没有见性存在的意思。

如果没有光线的时候,你就说没有见性存在,那么,应不见暗,见性就没了。所以,应当不可能再见到暗。

事实不然,如果你一定可以见到暗,那么,此但无明,这个只是没有光线而已,无关你的见性。

云何无见性?因为见暗也是见,光线只是为了显外境,无关于见性。

再解释一遍:阿难,如果没有光线的时候,你就说没有见性,那么,见性应不可能再见到暗,因为没有了嘛!

如果你还可以再看到暗,就表示你的见性没有失去啊,这只是暂时没有光线而已,不能说见性没有,为什么说你没有这个见性呢?

所以,光线自有明、有暗,无关于我们见性。

[此显无明不是无见]。这一段是显示说,没有光线,不能把它当作是没有见性,

没有光线只是暗;有光线只是明,明、暗无关于见性。无明是尘,是客尘,是外在,见性是主。

[若如汝谓],就像你所说的,[无明时即谓无见者,应当并暗亦不见],因为见性不存在,见性不存在,当然看不到暗了。[方可谓之无见;

但无明便谓无见,乃常情所执],一般人说没有光线,他就说看不到,就是无见,就是连那个见性存在都否定,这是一般人所执着的角度。

[故以应不见暗诘之],应当说:你见性既不存在,那么暗现前,你就不可能再见到暗。[断无是理],绝对没有这个道理。

[若必见暗下,申其正理。谓若无明时,必能见暗者:此但是明无],明就是光线没有,[而见不无],而见性不无,不无就是存在,而见性确实是存在的。[云何汝说无见]?

这一段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见性无关于明、暗的。

    653 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

[显见离见--辨今非缘][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

阿难!如果依你的角度来讲:在暗的时候如果没有见到明,因为没有见到明相,

看不到明相所显的一切动相、外相,这样角度来讲叫做不见的时候;

相同的道理,现在在有光线的时候,你却看不到暗,同样是有一个不见啊,

见明时候是见不到暗,见明的时候见不到明,还名不见,还是看不到,还是不见,二个统统不见。

佛真了不起!这个话还不是一般人能讲得出来的!

[此明、暗相例,以致二皆不见,岂不大谬]!

   654 见性是永恒的!我们修行,就是开采亘古以来存在那个不生不灭的见性,就是佛性。

[显见离见--辨今非缘][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如果说:明暗这二相自相陵夺,明来暗就去了;暗如果生,明就灭了。明相现前,绝不容许暗相存在;暗相之处,绝找不到明相。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意思是说:我尘互相倾夺,无关于你的见性,就是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无关于互相倾夺的外尘。

这段告诉你:我们的见性是独立存在的。

于中暂无,绝对不是说在一下子中间有暂时没有见性,不是这样子!没有这样情形,完全就是常存的。

非汝见性,于中暂无,绝对不是你的见性,在中间——明、暗二相当中,突然暂时没有,不会的,见性是常存的。

如是则知,[见明见暗]二俱名见,云何不见?见明也是见,见暗还是见,二个统统叫做见,见性统统在作用,为什么你讲不见呢?为什么你讲见性不存在呢?见暗难道不是见吗?也是啊。

[此结申正义。上科但是因谬反显],因为错误而反显,[决无二俱不见之理],决定没有明、暗皆不见的道理。

[故申以正义曰:若复明暗二相,自相侵陵倾夺,明来暗去,暗生明灭,明暗二相,时有时无,非汝见性,于中暂时或无]。

只是明来,暗就去,暗来,明就不存。无关于你的见性,你的见性一直永远的存在,你的见性绝对不会在中间说暂时没有见性,或者暂时存在见性,不会的!

见性是永恒的!我们修行,就是开采亘古以来存在那个不生不灭的见性,就是佛性。

[此句须着眼,明暗有生灭,见性非有无],就是不属有,也不属于无。

意思是用手指指不出,见性是有,你指不出;见性是无,它就是很清楚的在看。

见性非有无,见性无关于有、无关于无,有,你也指不出来,无,也不对,那你看看哪里不是你的见性?没有见性,你怎么见树、见山、见水呢?所以,明暗有生灭,见性非有无。

[明来见明,暗来见暗。非暂无]不是暂时没有,意思就是[即常有],这一段是[正显见性常住,不生不灭,不借因不托缘也]。

你讲到外在的因,就一定要讲到明、暗、空、塞;现在没有啊,不需要假借因、外缘,[世间常情]一般,[惟许见明有见,不许见暗成见],

世间人看到有光线的时候,才说:喔!我的见性在作用,不知道见暗的时候,见性还是在作用!

[权教亦须具足,空、明、心、眼四缘,方能成见。

此经为了义真诠],没有任何的善巧方便,究竟义,是了义的,《楞严经》是了义经。

真诠也就是究竟,在诠释没有任何的善巧,诸法讲毕竟空,就是如来藏性,所以,此经为了义真诠,就是了义的究竟真理的诠释。

[但取暗中有见],但取暗中亦有见,也是有这个见性,[故曰如是则知,见明见暗,二俱名见,云何不见]?为什么不见?

意思是:见性一直存在,无关于明、暗,你见明的时候,见性在作用;就是你见暗的时候,你的见性也是在作用,因为它见暗,没有见性,你怎么见到暗?见性不存在了?既然能见暗,见性继续作用。

[是则暗中之见,尚不用眼,何假空明],在暗中这个见性一直在作用,还是看到暗啊,根本就不需要假借眼根、距离、明相、[及分别之心耶]?统统不需要。

[是则显一暗中之见,则四缘俱破矣。三辨今非缘竟]。在暗中也是一样,见性在作用,不需要假借空、明、心、眼这个外缘,统统破,连见暗见性都在作用的!

   655 如果你发心要讲《楞严经》,你基本盘一定要见性,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楞严经》可不是一般的经典,还不是说你出家十年、二十年,除非你开悟,否则你要讲《楞严经》,说真的是有点困难!

你不知道如来那个心性是什么,从何讲起?

也可以讲,就是照着文字这样念,你念的时候,你自己也不晓得文字的意义是什么,底下的人也听不懂,就这样念念经、念念解释。

演讲是开般若智慧的,不是语言、文字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发心要讲《楞严经》,你基本盘一定要见性,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没有见性没有办法讲《楞严经》的,如来的心性那种东西,靠着语言一直推论,是永远推不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656 见性一直存在,无关于明、暗

见性一直存在,无关于明、暗,

你见明的时候,见性在作用;

就是你见暗的时候,你的见性也是在作用,

因为它见暗,没有见性,你怎么见到暗?见性不存在了?既然能见暗,见性继续作用。

[是则暗中之见,尚不用眼,何假空明],

在暗中这个见性一直在作用,还是看到暗啊,

根本就不需要假借眼根、距离、明相、[及分别之心耶]?统统不需要。

    657 佛陀现在教你的是第一义谛。然有浅、深两重,先显离缘第一义

[显见离见--先定离缘第一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

是故阿难!你应当非常的清楚、了解,汝今应当了解,见明之时,见非是明;

当你眼睛看到东西的时候,见性绝对不是外面的光线,因为见性是常存的,光线是生灭,时存时灭的。

当你见到暗的时候,我们的见性绝对无关于暗,因为我们的见性是常存的,暗一下子就会明,明了就会暗,

我们的见生是无关于暗的,就算没有光线的暗,见性仍然存在的。所以,见性无关于暗。

见空之时,见非是空;当我们见到虚空的时候,我们的见性并不是虚空;我们见塞的时候,见性也不是塞相。

[此显今教为第一义]。现在要显示,佛陀现在教你的是第一义谛。

[然有浅、深两重,先显离缘第一义]。离缘第一义的根器就是:转权教菩萨为实教菩萨所用的,就是离缘第一义谛,不再有任何的善巧方便,转入究竟实相。

[盖见性离缘之义,自盲人瞩暗,显见是心以来],显见[不动]、显见[不灭]、显见[不失]、显见[无还]、显见[不杂]、显见[无碍诸科],显见[不分],

在这段当中的[前半]科,[半]就是前半科;[所显皆是离缘之见,此见即是见精]。见精是带少分妄的真心。

所以,我们讲见性、见精,在没有究竟悟,只有这样讲,这见精就是第二月,虽然不是真月,但是,已经接近真月。

[前文所云: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这个见精虽然不是究竟的妙静明心,(就是如来藏性);但是,它已经像第二月了。

捏目所成,你只要把手一放,就见到真月了。你只要把那个微细带有少分的妄除掉,真月就显现,如来藏性就现前,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诸位!要见到第二月的时候,要到什么功夫?要放下凡夫、外道、二乘、权教菩萨,能见到第二月的时候,已经是不得了的功夫,叫做离缘第一义谛,知道吧!

不要小看这个第二月,这第二月可不是一般的阿罗汉就有办法的,那个已经相当高超的功夫了!这第二月要有一个观念就是接近真月了。

[喻如第二月者,以其带]少分的[妄之故];妄心很少了,凡夫的妄没了;外道的妄没了;二乘的妄没了;权教菩萨的妄没了,剩下就是少分之妄。这在诠释什么?诠释接近真月。

所以,以其带少分之妄故,[虽然带妄],少分之妄,[自体离缘],它的这个自体,离缘第一义谛,这个第二月,就是已经超乎二乘人——叫做因缘宗,[已自超乎因缘宗矣]![宗]就是思想。

虽然带少分的妄,这个自体已经离开外缘,不假外缘了,意思是:纯粹心性的功夫,不需要借重外面的明、暗、空、塞,都不需要。已自超乎因缘宗,已经超越权教菩萨,或者是二乘人讲的因缘法。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是故二字,承上是明暗,二俱成见之故。

汝今当知:见明之时,此之见精,非是因明所有];当你看到外面明相的时候,这个见精,并不是因为外在的光线而存在的。

[见暗之时,此之见精,亦非因暗所生]才生出这个见性的,它是本来具足的,只是带妄。[见空见塞,可以例知,则此见精,不属因缘明矣。初先定离缘第一义竟]。

    658 要显出离见第一义谛,这个就是佛,完全是大菩萨的境界了

[显见离见--先定离缘第一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

[例成离见第一义][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统统是见啦!就这样,你如果看得懂,我就服了你!就是这样子。如果了悟了,悟明心地,那这个就简单,没什么不得了的。

说:四义成就,汝复应知,什么叫做四义成就?意思是说:这个见精离于四缘,就是离明、离暗、离空、离塞,也就是见性离外在的缘,因而成就了离缘第一义谛,四义就是非明、非暗、非空、非塞这四种义理,

也就是说:见性无关于明、暗、空、塞,这个四种义理很清楚了,你这样就能够成就离缘第一义谛。见性离缘,也就是见性离一切外缘,不需要明、暗、空、塞,因而成就了离缘第一义谛。

底下更高,要显出离见第一义谛,这个就是佛,完全是大菩萨的境界了。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个有多重解释,从圆瑛法师的讲义先讲。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第一个就是真见,第二个就是妄见,当真见见到妄见,体悟妄见本空的这个时候,见非是见,这个真见绝对不会随入妄见。所以,一跟三都是真见,二跟四都是妄见。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就是当真见见到了妄见本空的那个时候,这个真见绝对不会随入妄见。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个真见的能见之性,犹离一切,[离]就是离一切九法界之见,因为九法界都是能所不断,所以叫做见犹离见。就是真见的能见之性,是犹离一切九法界的妄见。

也可以这么解释:真正的能见之见性,犹离见精之自相,底下离这个见,就是妄见,是指还没有升华到究竟真见的时候,那个见性叫做见精之自相。

就是连这个见精仍然有微细的能所,那个见精仍然带有少分的妄,那个时候,微细的能所不断的妄见。

所以,见犹离见,就是真正的能见的见性,是犹离一切微细的见精能所的这个自相。

见不能及,就是九法界一切的妄见,没有办法达到,这是第一种解释。

另外一种解释,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第一个见是亲见到能见之性这个时候,亲自下功夫去见到、亲见到能见之性;

第二个是指见性,当一个人加功用行,亲自见到能见的见性的这个时候,怎么样?

所见到的见性,见非是见,这个时候亲见到的见性,非是见,还不是真见。

见不是见是说:当他亲见到能见的见性的这个时候,此所见到的这个见性,还只是见精,还不是真正的佛的见性,究竟义的见性。

佛的这个真正的能见的见性,是离一切妄见的。见不能及,是九法界的有限的见所不能达到的。

九法界的见性,都是有一个限度,因为他有我执、法执,把自己框在这个执着的角度里面。所以,见不能及,就是九法界有限的见性是所不能及的,因为能所不断,能缘、所缘统统不断。

意思是说:我们纵然可以放掉这些外缘,可是,我们微细的无明仍然在能所,那个微细的无明能所就是见精,知道吗?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连那个微细的见精,仍然是妄见,那一种大菩萨的功夫,仍然是能所不断的见精,唯佛能见。

为什么你还讲一些,我善巧方便讲的因缘,还有破除外道的自然,以及和合相与不和合相?还说什么因缘、自然、和合相?

和合相就是因缘,只是文字调整美一点;与不和合相就是自然,其实是重复,但是,文字很美。

连那个大菩萨的境界,都无法跟佛的真见所可比拟,还说什么二乘人善巧方便;还权教菩萨讲的因缘法;更不用说外道讲的自然,以及因缘的和合和自然的不和合相。

更强化你,这一些都不能及,一切凡夫、外道、二乘人、权教菩萨,完全不能到达;连那个实教菩萨,没有到最后那一刹那,微细的无明,带有少分的妄,那一刹那接近真见的时候,仍然没有办法跟佛所可以拟。

师父再解释两遍,当师父也是很辛苦的,因为这个很难。

如果讨论到这个见性,这个见精是离于四缘,它是离明、离暗、离空、离塞,也就是见性是离缘,因而成就了离缘第一义谛。

汝复应知,更应当知道,真见见到了妄见之时,而体悟妄见本空,这个时候,真见就不会堕入妄见。

见犹离见,这个真正的能见的见性,是犹离一切见精之自相,见精亦所不能及,唯佛能见。还谈什么善巧方便的因缘和外道的自然,以及和合相与不和合相?这是第一种解释。

第二种解释:这个见精是离于明、暗、空、塞,很清楚,见性是独立存在,也就是见性离缘,而成就了离缘第一义谛。

汝复应知,当我们加功用行,亲见到能见的见性的时候,此所见到的见性,还不是真正的佛的真见;

真正的佛的能见之见性,犹离一切妄见,是九法界有限的见所不能及的,唯佛能见。

云何还说一些善巧方便二乘人、权教菩萨的因缘法;更谈什么自然,外道所讲的自然,以及和合相的缘起法和不和合相的自然呢?

好!讲到这里,听不懂,也只能到此为止,就这样子,就只能怪罪你那个业障很重了,我已经尽力了。

    659 没有到证阿罗汉果,是不可以相信你自己那一颗心。

佛陀告诉我们:万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意思是:千万不要相信你是一个功夫很好的人,

没有到证阿罗汉果,是不可以相信你自己那一颗心。没有证阿罗汉果,是不可以相信自己的。

譬如:我现在稍微有一点点功夫,就说:我这个财色名食睡无伤大雅!我去酒廊喝酒,无伤大雅!也去外面花天酒地,说:我很有修行!

佛陀讲的:这个就死定了!

如果你没有证到阿罗汉果,千万不要相信自己是很有功夫的;一定要到证阿罗汉果,断见思惑,你才可以相信你自己。

意思是:我们所有的众生都是蒙蔽自己、欺诳自己,假借一些理由原谅自己,从来没有直心,面对自己的有漏烦恼的问题去处理的,没有的!

你不可以随便相信你自己那一颗脱缰野马的妄心,你这样相信了你自己,你死定了!

简单说:戒还是要持;因果还是要守。

不可以大言不惭就说:我就是大彻大悟;我见性了;我已经成佛了;或者我是什么菩萨再来了!

胡说八道,夸大其辞,膨胀自己,未证言证,死后堕阿鼻地狱,百千万劫不得超生!

佛教最忌讳的就是狂妄无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660 千万不要说你是什么菩萨再来的

千万不要说你是什么菩萨再来的。

如果你去外面,有人告诉你说:他是什么文殊师利菩萨再来、观世音菩萨再来,是什么六祖,还是六祖婆,七祖还是妈祖婆、观世音,

你不要信这一套,大妄语啊!不怕下无间地狱!

真的有功夫,他怎么会告诉你这个?真的菩萨来的,他都怕你知道,还不能说呢!

我们正信的佛弟子,有了自知正见以后,我就知道了,这个妄语是不可以随便乱讲的!

所以,你可以在外面看看,稍微有一点点修持,就不得了了,为了名为了利,或者是欺诳众生,

他比我懂得少,当然就好骗!你要碰到我们这个,怎么能够骗得过我们?

   661 见性的真体就是寂灭,大寂灭涅槃,就是涅槃妙心

[显见离见--先定离缘第一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

[例成离见第一义][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此例显离见第一义。即显妙精明见性,喻如天上真月,此节较上更深一层]。前面讲的是离缘第一义谛,现在讲的是离见第一义谛。

[四义成就者]:也就是指上面的见精,就是带有少分妄见的见精,已经不是[即指上面见精,非明、暗、空、塞四缘所有之义],这个明、暗、空、塞只是外缘,无关于见精的见性。

[已成就离缘第一义,此理极成,无能破者。尚有离见第一义,

汝复应知,若但悟见体离缘,而未见见体],[见体]就是见性之体,还没有见到见性的体性,[尚非圆悟],

因为悟到了不生灭的体性,就是万法都是圆满。

所以,大悟的人,他不会跟你争的,他处处相,处处无相,万法都可以退让;

为了教育下一代,有时候可以显示某一些好象比较硬的态度,其实他的心还是圆满的。所以,圣人是论心的,有时候是种种善巧方便,无非都是心性所显的。

所以,见到了不生不灭的体性,就是圆满;如果没有见到见性的体性,那就不够圆悟了,尚非圆悟了,没有悟到最圆满的地方。

[必见见体离见],人一定要见到真见之体离于妄见,第一个[见]就是真见,真见之体离于妄见,你一定要体悟这个。

[乃真见见体矣],[真]就是真正;[见]就是见到,真正见到了怎么样?[见体]就是见性真体,乃真见见体,才真正见到了见性的真体。

所以,见性的真体就是寂灭,大寂灭涅槃,就是涅槃妙心,大寂灭涅槃海,无一法不是妙心,无一法不是绝对、空寂。

所以,对境寂然,常不离佛,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是金刚三昧那种寂然,还不是突然定、突然不定,不是这个。[故以离缘为例焉]。

    662 大悟的人,他不会跟你争的

悟到了不生灭的体性,就是万法都是圆满。

所以,大悟的人,他不会跟你争的,

他处处相,处处无相,万法都可以退让;

为了教育下一代,有时候可以显示某一些好象比较硬的态度,其实他的心还是圆满的。

所以,圣人是论心的,有时候是种种善巧方便,无非都是心性所显的。

所以,见到了不生不灭的体性,就是圆满;

如果没有见到见性的体性,那就不够圆悟了,尚非圆悟了,没有悟到最圆满的地方。

   663 正当真见,忽见妄见之时,真见即离自体中一分妄见],因为你达妄本空自然离,这句话很重要!

[显见离见--先定离缘第一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

[例成离见第一义][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者:一、三见字,是纯真无妄,本体之真见,即妙精明心,如第一月;

二、四见字,是所带一分无明之妄见],为什么要加一个所带无明一分?这个只有少分的妄,不是众生很重的妄见,[即见精明元,如第二月]。

你一定要了解,这个第二月的观念,已经超越凡夫、外道、二乘、权教菩萨,而且是相当高深的功夫了!第二月,虽然真月,已经接近真月,你一定要有这样的认知。

[无始时来,此之真见,常堕妄见之中],常堕妄见。我们平常日用当中都在妄见,习惯了!

我们白天不要太紧张,也不需要太计较,一切众生,都在无知、是非恩怨中过一生,我们就是一个例外,因为众生常堕妄见之中。

时时刻刻,那个我执、我见,他就是不可能放掉,不可能的!尤其是从小薰习的那个思想,要叫他放掉,简直就是要他的命!他养成的那种习惯、思惟模式,这个就是妄见。

所有的哲学、或者其它的宗教;我讲的是不究竟的,还有他的生活模式;理哲学、诸子百家,当他研究到某一种思想的时候,他虽然学佛,可是,要叫他完全放弃以前的那一种固执!这个是困难的,

这个就是环境会造成一个人,那种内心深处的冥顽不灵的地方,而自己不知道!他已经造成了对方的痛苦,自己不知道,他已经习惯这种方式。

因此,常堕在妄见之中,就是一切众生,平常日用都是用妄见习惯了!

[不能见妄],完全看不到,没有能力透视到妄见,所以不能见妄。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见到妄性本空,更清楚!叫做不能见妄,[如人落水,不见乎水]。

看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意见,诸位!你的意见很多,就表示你的烦恼会很重。这个团体,大家都是很不错了,讨论、开会,90%几都通过了,可是,你一个人就很多的意见,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好,那就会很多烦恼,知见会立知啊!

[若观行力强,脱黏内伏],[脱]就是脱去外在;[黏]就是六尘,外在的尘;对这个六尘攀缘,然后动念,真心被无明黏住了。

内伏是指妄心,一个是指境,不要被外境黏住,同时要降伏你那一颗妄心,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脱去外尘的黏着,也就是对这个财色名食睡,看得很淡泊;

看到众生的过失,你也不去说,除非众生愿意跟我们研究。我们给彼此之间一个机会、一个时空,看自己做了对外界行一切善,也绝对不会贪染,来宣扬。

脱黏就是脱掉外面六尘的染污;被无明尘欲所黏住了,内伏妄心。

[伏归元真]久久,他就是要下功夫才有办法,伏归元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一点都不能造假,你就是需要时间,而且要真正的下功夫伏归元真,才有办法!

[发本明耀,则真见现前,即能彻见妄体,正当真见,忽见妄见之时,真见即离自体中一分妄见],因为你达妄本空自然离,这句话很重要!了解妄本空,你本来就放下。

[而不堕在妄中,(如人觉梦,梦便不在,即已离梦中矣)。此之真见,非是带妄之见也。非是二字,即不堕之意]。

[又一解:四义成就者,以上四义,皆以能见之性,见于所见之境,而见性原非是境,以此成就,能例之法,例下能见之真见,见于所见之妄见,而真见非是妄见,令难知者,而成易知也]。

有人怀疑就提出问题了,[问:心见尚不许为二,今于见,何反言二耶]?为什么还讲一个真见?为什么还讲一个妄见呢?

[答:真非真]就是妄,[恐迷],他搞不清楚,[故不得不分也]。

底下就角度来讲,[但约真见带妄时,即名见精];见精就是带少分的妄。

[见精离妄时],这个妄是一切妄见,当见精离一切妄见,入于纯真之见,[即名真见,非实有二体也。

而真见之所以非妄,见精之所以为妄之义,待下详示妄因科中,佛自明之]。

   664 见性的真体就是寂灭

见性的真体就是寂灭,大寂灭涅槃,就是涅槃妙心,大寂灭涅槃海,

无一法不是妙心,无一法不是绝对、空寂。

所以,对境寂然,常不离佛,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是金刚三昧那种寂然,还不是突然定、突然不定,不是这个。

   665 我们白天不要太紧张,也不需要太计较

[无始时来,此之真见,常堕妄见之中],常堕妄见。我们平常日用当中都在妄见,习惯了!

我们神经兮兮的,要吃安眠药,或者是说要吃忧郁的药啊。

这个药是不能随便吃的,有一个人睡不着,得了失眠症。很严重就去看医生:

医生!我晚上睡不着,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医生就开了西药给她,那医生没有分,这一包拿过来的时候,哇!这个安眠药怎么会这么多颗啊?颜色怎么会这么多?然后那个病患就说:怎么吃呢?

医生说:当你吃这颗蓝色药丸时,晚上会梦到刘德华;当你吃白色的晚上会梦到周杰伦;那个绿的吃下去,你晚上会梦到金城武。

失眠很严重的就说:那我三颗一起吃下去,会见到谁?他说:那你肯定见到张国荣!这个药还是不能乱吃的,张国荣已经往生了,你肯定会见到张国荣!

我们白天不要太紧张,也不需要太计较,一切众生,都在无知、是非恩怨中过一生,我们就是一个例外,

因为众生常堕妄见之中。时时刻刻,那个我执、我见,他就是不可能放掉,不可能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666 我们养成的那种习惯、思惟模式,这个就是妄见

众生常堕妄见之中。时时刻刻,那个我执、我见,他就是不可能放掉,不可能的!

尤其是从小薰习的那个思想,要叫他放掉,简直就是要他的命!

他养成的那种习惯、思惟模式,这个就是妄见。

所有的哲学、或者其它的宗教,我讲的是不究竟的,还有他的生活模式;理哲学、诸子百家,

当他研究到某一种思想的时候,他虽然学佛,可是,要叫他完全放弃以前的那一种固执!这个是困难的,

这个就是环境会造成一个人,那种内心深处的冥顽不灵的地方,而自己不知道!

他已经造成了对方的痛苦,自己不知道,他已经习惯这种方式。

因此,常堕在妄见之中,就是一切众生,平常日用都是用妄见习惯了!

   667 诸位!你的意见很多,就表示你的烦恼会很重

一切众生,平常日用都是用妄见习惯了!

[不能见妄],完全看不到,没有能力透视到妄见,所以不能见妄。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见到妄性本空,更清楚!叫做不能见妄,[如人落水,不见乎水]。

看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意见,诸位!你的意见很多,就表示你的烦恼会很重。

这个团体,大家都是很不错了,讨论、开会,90%几都通过了,

可是,你一个人就很多的意见,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好,那就会很多烦恼,知见会立知啊!

     668 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则真见现前

一切众生,平常日用都是用妄见习惯了!

[不能见妄],完全看不到,没有能力透视到妄见,所以不能见妄。

[若观行力强,脱黏内伏],[脱]就是脱去外在;[黏]就是六尘,外在的尘;

对这个六尘攀缘,然后动念,真心被无明黏住了。内伏是指妄心,一个是指境,不要被外境黏住,同时要降伏你那一颗妄心,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脱去外尘的黏着,也就是对这个财色名食睡,看得很淡泊;

看到众生的过失,你也不去说,除非众生愿意跟我们研究。

我们给彼此之间一个机会、一个时空,看自己做了对外界行一切善,也绝对不会贪染,来宣扬。

脱黏就是脱掉外面六尘的染污;被无明尘欲所黏住了,内伏妄心。

[伏归元真]久久,他就是要下功夫才有办法,伏归元真。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一点都不能造假,你就是需要时间,而且要真正的下功夫伏归元真,才有办法!

[发本明耀,则真见现前,即能彻见妄体,正当真见,忽见妄见之时,真见即离自体中一分妄见],因为你达妄本空自然离,这句话很重要!了解妄本空,你本来就放下。

[而不堕在妄中,(如人觉梦,梦便不在,即已离梦中矣)。此之真见,非是带妄之见也。非是二字,即不堕之意]。

    669 离见第一义谛,就是在内心深处里面,只要起少许的知见都不行!

[显见离见--先定离缘第一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

[例成离见第一义][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者:第一见字是真见],这一段有二种解释,

[二、三见字皆带妄之见精,言此真见,犹离于见精之自相],离于见精就是如第二月,这个真正的见性是离于第二月,是真月,它一点少妄都没有,这真见是不带任何的妄的。

犹离见精,犹离带有少分的妄的自相,这个自相表示能所不断。

这个见精的自相是什么呢?就是微细能所,因为它带有少分的妄,微细的能所还是没办法断。

[见精亦所不能及也]。因为这个真见是绝对离相的,离能所的如来藏性的。

意思是:如来藏性是绝对的,不能像见精带有少分的妄,是不可以的。

[良以有妄见时,真见全隐,及至弃生灭],你一定要到,放下这个生灭法的缘起假相,[守真常],而且这个常光常现前,[常光现前],这寂常的光、妙明的光,要常常现前,意思是:做功夫不能间断。

为什么要常光现前?[即真见现前时,则妄见已空],为什么要常光现前?譬如:一边是指生死的此岸,一边是涅槃的彼岸,中间就是般若智慧观照的桥梁。

这边的生死此岸跟这边的涅槃的彼岸,这个就是度生死河的一座桥。桥的中间如果断掉,能不能到达彼岸?没有办法!

这个就表示,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他是时时刻刻都要提起正念的桥梁,临命终才有办法接上去。

佛学佛法、佛道,不能误会佛,也不可以不了解佛的用意,你不能说:我现在听到佛法,好!不听经、不闻法,不亲近善知识,这一段没有错。你碰到了佛法、碰到了桥的这一端。

再来,接下来等临命终往生极乐世界,生死的此岸,听到佛法,把桥见到一点,然后就说:好!就念佛了!没有错,念佛,能够念得很虔诚吗?能够念得没有烦恼吗?

念佛很好,中间那些无明、烦恼那怎么办呢?修行是要接到临命终的呢!

从初发心修行,他要接到临命终那个正念,你才顺道去极乐世界啊,中间这个不能断掉。你常光没有常常现前,你怎么接下去净土?

我们不能错会佛的意思,这个就是修行的根本。重要的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修行它是二六时中都要降伏自我,时时刻刻都要提起正念,这一座桥,才不会中间被断掉,是很重要的!

常光要现前,时时刻刻提起正念,就是这座桥梁,就是度生死河的法,这个法不能破的。

时时刻刻这个法要健康、要健全,法不能破的,这船破了一个洞,你怎么到彼岸?

意思是:这只船要很健康,到临命终的时候,哇!提不起来正念,忘了信、愿、行,平常修行念佛念得不错,因为没有在心性上下手,所以,临命终他没有把握。

真见要现前的时候,妄见即空,[故曰见精所不能及也。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还说什么善巧方便的因缘法,和外道的自然?[及和合相者:此责其执吝昔宗,不肯放舍],过去佛讲的因缘法,一直执着到现在。

[今离见第一义],就是离于妄见之第一义谛之真见,[尚非离缘第一义所可及],离缘第一义谛比较浅;

离见的第一义谛就很深了,唯大菩萨能了悟,[况世间戏论因缘、自然耶]?以及外道自然邪见人?自然就是邪见,[及和合相,与因缘一类戏论],

所以,这个离见第一义谛是最上乘;也是最微细,也是最难断的。

[末应有与不和合一句],不和合就是自然。[谅译者错漏耳。不和合,即自然一类,故以云何复说责之。

此约见性离见论],见性是离一切妄见的,就这个角度来讲。[显其自相亦离],微细的能所生灭不断,叫做自相。

微细的动念,你动念,它就有能、就有所,凡夫、二乘人、权教菩萨是没办法觉察到。显其自相亦离,[转入纯真无妄],纯真无妄就是绝对、就是没有能所。

[亦四义中,常住妙明之义]。前面讲的:寂、妙、真、常,常住妙明之义,就是前面所讲的四义当中的妙明。[二例成离见第一义竟]。

离缘第一义谛,就是离空、离明、离心、离眼,也就是离暗、离明、离空、离塞等等,因为缘起必须假借明、暗、空、塞;前面讲的就是空、明、心、眼,所以要离,完全独立。

离见第一义谛,就是在内心深处里面,只要起少许的知见都不行!所以,这个是无上,唯佛的真见才有办法,这个不是凡夫、二乘人所能及,九法界亦不能及。

   670 你常光没有常常现前,你怎么接下去净土?

[良以有妄见时,真见全隐,及至弃生灭],你一定要到,放下这个生灭法的缘起假相,[守真常],

而且这个常光常现前,[常光现前],这寂常的光、妙明的光,要常常现前,意思是:做功夫不能间断。

为什么要常光现前?[即真见现前时,则妄见已空],为什么要常光现前?

譬如:一边是指生死的此岸,一边是涅槃的彼岸,中间就是般若智慧观照的桥梁。

这边的生死此岸跟这边的涅槃的彼岸,这个就是度生死河的一座桥。

桥的中间如果断掉,能不能到达彼岸?没有办法!

这个就表示,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他是时时刻刻都要提起正念的桥梁,临命终才有办法接上去。

佛学佛法、佛道,不能误会佛,也不可以不了解佛的用意,你不能说:我现在听到佛法,好!不听经、不闻法,不亲近善知识,这一段没有错。你碰到了佛法、碰到了桥的这一端。

再来,接下来等临命终往生极乐世界,生死的此岸,听到佛法,把桥见到一点,然后就说:好!就念佛了!没有错,

念佛,能够念得很虔诚吗?能够念得没有烦恼吗?念佛很好,中间那些无明、烦恼那怎么办呢?修行是要接到临命终的呢!

从初发心修行,他要接到临命终那个正念,你才顺道去极乐世界啊,中间这个不能断掉。你常光没有常常现前,你怎么接下去净土?

我们不能错会佛的意思,这个就是修行的根本。重要的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修行它是二六时中都要降伏自我,时时刻刻都要提起正念,这一座桥,才不会中间被断掉,是很重要的!

常光要现前,时时刻刻提起正念,就是这座桥梁,就是度生死河的法,这个法不能破的。

时时刻刻这个法要健康、要健全,法不能破的,这船破了一个洞,你怎么到彼岸?

意思是:这只船要很健康,到临命终的时候,哇!提不起来正念,忘了信、愿、行,平常修行念佛念得不错,因为没有在心性上下手,所以,临命终他没有把握。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671 离见第一义谛,这个是无上

离缘第一义谛,就是离空、离明、离心、离眼,

也就是离暗、离明、离空、离塞等等,

因为缘起必须假借明、暗、空、塞;

前面讲的就是空、明、心、眼,所以要离,完全独立。

离见第一义谛,就是在内心深处里面,只要起少许的知见都不行!

所以,这个是无上,唯佛的真见才有办法,这个不是凡夫、二乘人所能及,九法界亦不能及。

    672 诸位!你想想看,虽然本性具足,还要精进不懈呢!

[显见离见--结责劝勉善思惟][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你们这些声闻人,狭劣无识,因为没有开广大的如来藏性出来,当然没办法了,不能通达清净的实相。

吾今诲汝,我现在教诲你们,当善思惟,要好好的思惟佛所说的语言,不可以疲怠,就是懈怠、懒惰。

所以,诸位!你想想看,虽然本性具足,还要精进不懈呢!这个事相上,你必须要把这个习性、无明磨掉。

告诉你们:当你们碰到逆境的时候,是好事;当你们碰到痛苦的时候,其实是好事;当你碰到人家侮辱的时候,其实是好事;

你碰到一切的顺境,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会忘了妙菩提路。

一个人生长在温室里面的小花,一个人生长在都是顺从的环境;

换句话说:一个没哭过的人,是永远不能成佛的;一个没有苦过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就菩提之道的,

修行无量亿劫来,一定要流很多的眼泪,受很的委屈、指责、谩骂,要流很多的血,无量亿劫来,才能成就无上的菩提之道。

千万不要把自己说:我是六祖来的,一闻就开悟了!诸位!六祖是何许人也,他是再来人啊!

有一个人讲说:师父!那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再来人?我说:我知道啊!他就很高兴,我说:你是再来轮回的人!哪有这样子?

真的,有一个大学生,这老菩萨就,你这个学佛才学多久,这么善变啊!他(学生)就跟他说: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再来人?

那时候年轻人在旁边听了是有一点点……是不是?对对对!你是再来人,你绝对是再来轮回的人!听你这种口气就知道!

所以,那个学了少许的佛法,有时候狂妄,难调难伏,很难!

无得疲怠,妙菩提路,精进修行,它是一定必须要这样子做,一点都不能懒惰。

今天来这里底下坐二人半钟头,就算听一句、一个典故、一个启发,一个观念转变过来,我告诉诸位!都值回票价了!

    673 你必须要把这个习性、无明磨掉

诸位!你想想看,虽然本性具足,还要精进不懈呢!

这个事相上,你必须要把这个习性、无明磨掉。

告诉你们:当你们碰到逆境的时候,是好事;

当你们碰到痛苦的时候,其实是好事;

当你碰到人家侮辱的时候,其实是好事;

你碰到一切的顺境,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会忘了妙菩提路。

   674 一个没有苦过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就菩提之道的

一个人生长在温室里面的小花,一个人生长在都是顺从的环境;

换句话说:一个没哭过的人,是永远不能成佛的;

一个没有苦过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就菩提之道的,

修行无量亿劫来,一定要流很多的眼泪,

受很的委屈、指责、谩骂,要流很多的血,

无量亿劫来,才能成就无上的菩提之道。

    675 不了依他如幻,妄起遍计执情,迷于清净实相之理,故曰不能通达

[显见离见--结责劝勉善思惟][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此佛责其滞小,勉其向大。声闻兼有学无学]。有学就是三果以下的称有学阿罗汉;初果、二果、三果称为有学;阿罗汉四果称为无学。

[谓汝等见狭志劣,无有广大殊胜之识],之识性。

[执诸法为实有,不了依他如幻,妄起遍计执情],我们现在就是在缘起法里面加上一层执着,误认为它是有其自性,不了解缘起是无自性,一切法无我。

所以,妄起遍计执情,遍计就是无一处不周遍、不计度;[迷于清净实相之理,故曰不能通达。

实相者:即如来藏,清净本然,真实之相,寸丝不挂,一尘不染,故曰清净。

实相有三:一、如实空义]:什么叫做如实空义?就是站在诸法毕竟空的角度说,叫做如实空义。

诸法确确实实不可得,叫做如实空义。[称真如实理,空诸虚妄染法,此为无相之实相。

远离能、所分别,万法本空,弥满清净,中不容他。如六祖所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句是站在如实空义的角度说的。

[下四科七大,一一双非因缘、自然],后面会讲到。[初销倒想,说空如来藏,即此义也]。

这空如来藏就是要把那个无明、烦恼、习气空掉,不是空掉那个本体,

般若的清净自性不能空,它可以产生妙有的,空是空掉无明、烦恼、执着、分别心、种种的知见,不是连那个本体也空,般若之体存在的。

[二、如实不空义]:这是站在妙有的角度。没有一法不是清净法,是站在这个角度,叫做如实不空,不空就是妙有。

[此为无不相之实相。以有自体,常恒不变,体虽不变,用能随缘,下忽生相续],虽然生三种相续的生灭续起,但是,[不外清净本然,审除细惑],里面说到[说不空如来藏,即此义也]。后面会讲到,不空如来藏,更一步的审除微细的惑。

这一段是讲如实不空,就是妙有义。第一段是讲诸法皆空义,第二段如实不空义,就是万法都是妙有。

[三、如实空不空义]:也就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这当然是方便说。

[此为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诸妄皆空,纤尘不立,万境纷纭,一真不动]。一真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说:一个真如,一心真如,这个心性是不动的。

[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记得!这几个字是中国人讲的佛法,这几个字不是佛说的,佛陀从来没有讲过: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打开佛所讲过的经典,绝对没有讲过这一句话;也没有讲过: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是中国的佛法,语言的论述的语言。

[下五大圆融,譬如虚空,体非群相,不拒诸相发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什么叫做离即?即一切相也不对,叫做离即。因为如来藏性无相,所以离即。即一切相要离,

非一切相也要离,离非,非一切相也不对,因为相就是性,无相就没有办法显性。所以,非一切相也不对;即一切相也不对,要离。离非:也离开、放下非一切相。

是即非即,就是一切相,也不是一切相。是即就是一切相,性相本一如,性不可以离开相,相不可以离开性;非即也不可以说就是一切相,因为一切相本是妄,所以非即。非即就是应该离一切相。[极显圆融,清净宝觉,说空不空藏,即此义也]。

[吾今诲汝下:如来欲阿难,悟明实相之理,故勖以三慧]。[勖]就是勉励。以三慧就是闻、思、修。

[诲汝者,有诲必闻,闻慧也;善思惟者,正念观察(非缘心思虑)],不是能所不断那种思虑,[思慧也;

无得疲怠者:无得因循悠忽,自谓疲劳,遂生懈怠],诸位!这个太多了,修学修道修到一半,走不下去了!

我以前去教大学的时候,多少学生来跟我讲:恩师,恩师!我以后要跟恩师出家!到现在喔,那个讲得最快要跟我出家的,到现在一个都没有!倒是那些没有讲的,好几个跟我出家。所以说:这个修行,还不能用口头上讲一讲。

要听到佛法已经很难,要持续也很难,中间不生疲劳就更难!到最后都是懈怠,有的干脆就说:喔!佛教这么深!十年、二十年还是弄不懂,干脆去信天主教、基督教,唱圣歌多好听,用祷告的也比较快!

[必须精勤进趣,未可半途或废,修慧也。妙菩提路者:即佛所证,无上菩提之道路。乃从凡至圣,中间所经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也]。五十五位呢!我们中间到哪一位还没开始呢,还五十五位呢!就告诉你成佛有多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