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71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20-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12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756 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见到你的主人
[十番显见2--显见不动][经文3][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这一段很简单。说:屈已又开,开了又屈,(师父演示手开合的样子)就是这样子,这个比喻外境,要阿难检视自己的见性,
外境开合……就是表示外境生灭,自性,自性没有开跟合,自性就是不动的,由客尘烦恼找到你的主人。
所以,一切境界现在你的前面,记得!不要迷失你的主人,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见到你的主人。
注释:[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这个用来启示阿难外境不住之意。
[谁动?谁静?]:[谁],是哪一个。何者是动,何者是静?
[佛手不住]:佛的手开合不住,如客。
[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我的能见之性尚没有静相可得,何者有动而无住呢?也就是说:能见之性不但离于动相,而且也离于静相。
[如是]:这是佛印可阿难的回答。
阿难终于在这里有所体悟,外面的客尘烦恼,无关于我们的清净自性。
所以,禅宗讲: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就是这个道理。见性无关于外境,它是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义贯:[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弯[屈]其[五]个千辐[轮]之[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屈指成拳后,又开指为掌),
然后[谓阿难言:汝今”有[何]所[见?
阿难言:我见]到[如来]的[百宝轮掌,]于大[众中开合。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于大[众中开合,为是我]的[手有开有合?]抑[为复汝]之能[见]之性[有开有合?]呢?
[阿难]答[言:世尊]之[宝手]于大[众中开合],而[我]则是[见]到[如来手自开合](开合的是如来的手),而[非我]的能[见]之[性有开有合]。所以,再讲一遍:外在的尘自生灭,自性是不动的。
[佛]又问[言:]此二者之中,[谁动?谁静?
阿难]答[言:佛手]之开合[不住,而我]的能[见]之[性尚无有静]连静相都没有!尚无有静相可得,[谁为]动而[无住]者?连静相都没有,何况有动相呢?
[佛]印许而[言:如是。]你讲对了!
诠论:这里显示阿难显然受了憍陈那自陈悟境的启示,因此也能对于客与尘、主与空,渐能领略判别了。
又,佛在问阿难手与见性的开合问题后,马上又问[谁动?谁静?]为甚么?
因为[开合]的相比较粗显易见,这个容易看到,只有透过语言;
谁动?谁静?那就更细了!而[动静]之相比较细,比较抽象,也比较根本——
因为开合只是色尘的两相,而动静则可以摄一切六尘的生住异灭,生住异灭。乃至六根、六识、六尘以及十八界的生灭之总相。
如来为了令阿难速达一切法之根本相,所以特再此一问。
这一段问答参究中显示:佛手乃为外尘,而此外尘之开合来去,皆能为见性之所觉知了别;
见性虽能觉知了别外尘之开合,但它本身于彼觉知之中,也不受其开合的影响,更不会因觉知它的开合,而跟着开合。
这就是:外尘不住而无知,见性常住不动而有知(虽复有知,然也不动,不必随尘而动),若了知此,则知一切万缘虽起灭纷飞,而实无碍于见性。
单刀直入,具体而言:佛手之开合,既然不妨见性之不动,正如诸尘摇动而空不动一样,也是尘自生灭,自性不动。
若能体入此理,则能照见一切法之起灭,乃本性中之事。
没有什么稀特事,悟道的人没有奇特事,平常心就是道。
你看到那边一堆人在热闹、在开音乐会、在看摇滚,你就知道那是生灭无常,一定会败坏的,
平常心是道,你就不会再羡慕那一些名人、歌星、影星,或者政治人物,你从此以后不再羡慕这一些。
为什么?那一些都是起灭纷飞,缘起缘灭的,跟见性无关。
果能如是者,则不为万境所惑动。
诸位!你动到执着的念,就被万境所惑;
但莫于相上住着,即不为万境所惑,关键就是这个: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当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
三藏十二部经典,修行的关键就是找到了,就是你进入了黑暗的这个暗室里面,找到了开关。
757 见性无关于外境,它是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佛手不住]:佛的手开合不住,如客。
[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我的能见之性尚没有静相可得,何者有动而无住呢?
也就是说:能见之性不但离于动相,而且也离于静相。
[如是]:这是佛印可阿难的回答。
阿难终于在这里有所体悟,外面的客尘烦恼,无关于我们的清净自性。
所以,禅宗讲: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就是这个道理。
见性无关于外境,它是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758 一切法之起灭,乃本性中之事
外尘不住而无知,见性常住不动而有知
虽复有知,然也不动,不必随尘而动,
若了知此,则知一切万缘虽起灭纷飞,而实无碍于见性。
单刀直入,具体而言:佛手之开合,既然不妨见性之不动,
正如诸尘摇动而空不动一样,也是尘自生灭,自性不动。
若能体入此理,则能照见一切法之起灭,乃本性中之事。
没有什么稀特事,悟道的人没有奇特事,平常心就是道。
你看到那边一堆人在热闹、在开音乐会、在看摇滚,你就知道那是生灭无常,一定会败坏的,
平常心是道,你就不会再羡慕那一些名人、歌星、影星,或者政治人物,你从此以后不再羡慕这一些。
为什么?那一些都是起灭纷飞,缘起缘灭的,跟见性无关。
果能如是者,则不为万境所惑动。
759 但莫于相上住着,即不为万境所惑,关键就是这个
诸位!你动到执着的念,就被万境所惑;
但莫于相上住着,即不为万境所惑,关键就是这个: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当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
三藏十二部经典,修行的关键就是找到了,
就是你进入了黑暗的这个暗室里面,找到了开关。
760 头摇动,但是,见性却是不动的
[十番显见2--显见不动][经文4][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注释:[汝头今日何因摇动]:这个[摇动]正与前面的[尘质摇动]之[摇动]相呼应,意欲阿难以[尘]来比喻作[头],以[空]比喻作[见性]。
空——就是不动,见性——也是不动;尘——是摇动,空——是不动的;
而头——摇动,但是,见性——却是不动,这个很容易了解。
[头自摇动]:因为要左右观佛光,以此因缘和合,头自然就左右摆动了。
义贯:[如来于是从]其千辐[轮掌中飞]出[一]束[宝光在阿难右]边,[即时阿难]便[回首右盼];
如来[又放一]束[光在阿难左]边,[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这时候[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为了[何因]而[摇动?
阿难]回答[言:我]因[见如来]从掌中[出妙宝光来]到[我左右,故]我便向[左右观]看佛光,以此因缘我的[头自]然随之而[摇动]。
佛又问:[阿难,]当[汝盼佛光,]而向[左右动头]之际,[为]是[汝头]在[动?为复]你的[见]性在[动?]
阿难答言:[世尊,]只是[我]的[头自]己在[动,而我]的能[见]之[性,尚无有]静[止]之相,[谁为摇动]者?
[佛]印许[言:如是]。
所以,我们的见性,不属动、不属静,它是无相的智慧,妙性天然就是不动,
超越一切根、尘、识,而是自然的超越,它一直存在的,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它本来就是存在的,
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办法体悟,随着根、尘、识团团转,转无量劫来一直到今天,还是在转!
诠论:这一段问答,又进一步逼近问题的核心了:
由上面的外尘(佛手)之开合,到自身(头)的动摇,也就是一步一步往内推求:由[尘]到[根],步步深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