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5套—【破妄显真·十番显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21 禅无内外的,体悟到所有的执着都是妄心、妄执,那个篱笆打破以后,没有内,没有外,身心世界都是平等的时候,坐到哪里都是清凉,因为他的内心没有隔阂

经文26:[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也就是微尘国土了,因为有这个心,才成这个体性。

    因心成体是什么意思呢?大到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小到颗粒微尘,都是因为心性而有所认识它。

    一棵树,如果是植物的话,没有人去言谈,这一棵树它就是缘起法;石头摆在那个地方,也要有人去告诉我们,说:那个是岩石,如果没有人类,那么就失去这个语言。

    心成体有二种,一个是因为我们的真心动念,变成妄的世界所结成的,众生妄心就妄体;二个是圣人清净心就是真体。

    所以,这个因心成体有二个层面:悟到了天地与我同一个根源,万物跟我都是同一个体性的。

    但是,如果众生妄心显现的时候,妄用就会切割。

    禅无内外的,体悟到所有的执着都是妄心、妄执,那个篱笆打破以后,没有内,没有外,身心世界都是平等的时候,坐到哪里都是清凉,因为他的内心没有隔阂。

    全世界所有的问题在哪里?全世界所有的问题就是妄执,分内跟分外。

    有一个人来问:师父!您是谁呢?我说:我就是你,你身上的四大,就是我身上的四大,这平等不二的。

    所以,大悟的人,爱护一切众生,如同爱护自己一样,因为天地万物都是我的心体所影现的,动念伤害众生,我的内心里面便有污染,就等于伤害自己。

    我们可以理解,心境本自一如的道理,一切有为法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法,所以,没有一处不是你的心体的影现。

    因此不随便伤害一枝草,一个众生,都不可以的,一句恶口都不可以的。

    122 统统不能离开这一颗心性;离开这一颗心性,叫做外道,不可离开心性讲法的。并非别有所生,唯一真心之所现起。所以,禅宗的彻悟的圣人,哪里都是他的故乡,没有一处不是他不解脱的地方

    经文26:[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此欲示妙心,先为安慰。于者在也,师子座,并非以师子为座,亦非座有师子之像,乃是我佛说法无畏,喻如师子王,故其座称师子座。

    佛在座上,舒金色臂,摩阿难顶,一示安慰意,二表将授以最胜顶法。而告之言,在上语下谓之告]。如果下对上那就是白。我们常常讲:阿难白佛言。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者:如来说大乘性宗,常说一切诸法,并非别有所生,唯一真心之所现起]。

    真心就是绝对,绝对就是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所以,如来藏性没有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讲:万法回归当下,其实这个当下也是方便说。连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这个当下的名词是不得已的讲法,

    当下也是时间所比较出来、衬托出来的那一刹那,叫做当下。既然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心境本自一如,哪来当下呢?

    可是,只能这样讲,也只能这样描述,让我们体悟万境本一如的道理是什么?所以,这个唯一真心之所现起。

      [如《起信论》所云:心为一大总相法门体],心为一个大总相法门体,就是万法——体、相、用、因、缘、果、事、理,全部都是一心。

     不离心,要讲什么,统统不能离开这一颗心性;离开这一颗心性,叫做外道,不可离开心性讲法的。

    并非别有所生,唯一真心之所现起。所以,禅宗的彻悟的圣人,哪里都是他的故乡,没有一处不是他不解脱的地方。

    [一切十界正报,凡、圣;染、净;因、果,与依报大之世界,小之微尘,一一皆是因心成体]。因心成体,就是因为有这个心才有体性。

      [古德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皆吾一体]。从唯识学里面讲,见分攀缘了相分,也就是精神缘物质世界,

    而精神跟物质都来自于第八意识——如来藏识,如来藏识是妄;如来藏性是真。

    因此第八意识叫做阿赖耶识,也就是说:精神跟物质还没有分开来的时候,被污染了、妄动的时候,它就会有能所。

    所以,科学家他无论怎么发明、怎么进步,它只是一个数目字,你就是到外太空继续去理解,一切生物仍然是缘起法。

   123 宇宙当中一定会败坏的,这个世间没有东西可以留恋的,也没有一种东西是可以执着的,没有的

  科学家他无论怎么发明、怎么进步,它只是一个数目字,你就是到外太空继续去理解,一切生物仍然是缘起法。

    从生物学家的角度讲,人类是深海的某一种鱼类所演化出来的,而生物学家所共同认为是如此的。为什么?

    因为人类的精虫,和人类女性的卵都是很多,我们剖开现在的鱼类,公的跟母的,母的就是很多的卵;公的就很多的精虫。

    所以,生物学家一致认为,人类是由几十亿年前深海所演化出来的。

    而DNA在不同的环境下,它也会有改变,为了适应环境,有时候就会演化变成翅膀;有时候就会演化成两脚,像人类就演化变成两脚;如鱼类靠着浮力,就不需要脚了,就会变成鰭,里面可以适应水,就变成鳃。

    但是从DNA的角度看,都来自远古的DNA,最单纯的DNA所演化出来,就像金字塔一样的,1,演化2、4、8……,这样,像金字塔一样,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演化出来的。

    这个世界也不是永恒的,诸位!我们一定要稍微有一点点天文物理学的观念,我们今天这个天地万物、地球会有春夏秋冬?它怎么来的呢?它就是因为地球倾斜23.5度的原因。地球倾斜23.5度是怎么造成的呢?是月球所造成的。

    当三十亿年前的时候,这个世界跟我们现在的世界是完全不同,三十亿年以后的世界,也跟现在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简单先讲三十亿年前,地球跟月亮的距离,是现在的十五分之一,地球到月亮的距离现在是三十八万公里,十五分之一就是二万多,

    也就是三十亿年前的地球,它的旋转速度因为月亮引力接近,二个星球的引力互相抗衡,地球一天的旋转的速度是六个小时就转一圈,因为月亮的引力所造成的;而月亮每一年以1.5英寸大约3.8公分的距离远离地球。

    三十亿前年,那个引力大到什么程度呢?科学家分析,海浪一起来的时候就万尺,万尺就是喜马拉雅山那么高,而且海浪一起来,是绵延几百公里的,那时候没有人类的。

    风速快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佛罗里达的飓风时速一百公里,就算是飓风;三十亿年前的地球,飓风的时速是一千公里,现在来讲,佛罗里达州它的飓风叫做十七级飓风的话,三十亿年前就是十倍,一百七十级!那不是树林连根拔起,是没有一个动物可以生存的。

    由于引力,地球是旋转,它就象抛物线一样的,它的引力会一直往外……。月球跟地球保持一个一定的天体的运行,所以,我们现在地球转一圈二十四个小时。

    我们往外再扩大,三十亿年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月球的引力没有办法影响到地球,因为它会一直远离,我告诉你:这个时候就很严重了!

    北极贯穿地球的轴心通过南极,如果地球是正面的,太阳直接照射过来,整个赤道,包括台湾都是沙漠,

    正是月球的关系,地球倾斜23.5度,所以,太阳光照射过来的时候,有的是直射,有的是斜射,所以,它变成垂直太阳光转这样子的运行;南北极轴心不是垂直太阳光转的喔,它是倾斜的,所以,造成春夏秋冬。

    三十亿年后,月球不再影响到我们地球的时候,月球的引力不存在,我们这个地球,它这个轴心就不是固定的了,因为没有月球的引力控制住,地球的轴心就会一直旋转,会变成九十度的,所有的气候全部乱掉,因为它不是固定一定的斜度在运转,春夏秋冬也没有了,它全部都乱掉!

    你们打过陀螺吗?当陀螺快失去力量的时候,ēn……,地球没有月球的引力拖住的时候,地球所有的东西统统乱掉。春夏秋冬也没有,人类也没有办法存活,那个时候就是佛陀所讲的:成、住、坏、空,生命的缘起缘灭就是这样存在的。

    科学家说五十亿年以后,太阳会爆炸,也就是说:它会散发出气体,慢慢慢慢地转红,因为铁愈愈多,气体何种会愈大。

    也就是:五十亿年后,你看到的太阳是膨胀的,一直胀大……,最后那一瞬间的时候,所有太阳系的星球都被吞噬了!

    太阳是现在地球的一百三十万倍,地球只是一个颗粒,所以,会在那一瞬间,太阳、地球、月亮、木星、水星、火星统统没有。

    那个是五十亿年最后那一刹那,路就是这样走的,就是佛陀所讲的:成、住、坏、空,缘起缘灭,真理就是这样子,

    佛陀就是发现了这个宇宙、人生的生灭、无常的真理,而科学家只是替佛陀来更强烈地佐证而已,

    因此我们知道:宇宙当中一定会败坏的,这个世间没有东西可以留恋的,也没有一种东西是可以执着的,没有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24 见闻觉知显现你的真心。所以,禅宗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就是这个道理

【卯三  况真心有体】

  经文26:[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经文27:[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

     [承上唯心所现之世界,山河大地,万象森罗,一切所有,乃至微细之一草、一叶、一缕(丝线)、一结],这个[结]就是果,树上的水果,结果,结果,一结,一结就是果。

    [追诘],[诘]就是问,[其根本元由,咸有体性]。这里承认它有体性,是短暂的时空缘起法,承认它有体性。

    树有树必性、花有花性、草有草性。譬如说:蜂蜜是冷性、姜是热性、男人有男人的个性、女人有女人的个性。

    这是站在非究竟义的角度,暂时姑且承认说它各自有体性,缘起、假设的时空性里面这么说,究竟本体是无体性,真心才有体性。

    [纵令至大之虚空,亦有名貌],虚空它没有相,没有形象,但是,我们也知道说那叫做虚空。[虚空是名],给它一个名词,[通达无碍为貌]。

    经文28:[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连微细的一草、一叶、一缕、一结,都有体性,何况我们的清净自性?

    这个[妙]用二次:妙净、妙明,叫做妙净明心。妙净心、妙明心,妙净之心、妙明之心。

    性一切心,体性所现出来的一切心。而自无体,那一些草木、山河大地都有体性,乃至虚空都有名貌,为什么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体性呢?而自无体性,这是不可能的。

   [何况反显意。清净者:即下文带妄所显之见精,体本无垢,由来清净故。妙净明心,妙字双贯净明,曰妙净妙明之心,指剖妄所出之真心]。剖妄,就是分析出来。

    所以,修学佛法,一定要自己知道起心动念,你如果被妄念牵着走,就是没有修行。

    如果你觉察到,这妄念已经在拖着你的心性走了,不让它拖着走。也就是说:清净自性不被贪瞋痴所蒙蔽,把那个贪瞋痴、嫉妒无明烦恼剖析出来,懂得放下它,剩下的就是真心。

     [出障离染,曰:妙净;寂照含空,曰:妙明。性一切心者:性即体性,此性平等,能为一切法所依,不为一切法所变,下文四科七大]。

    四科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一切诸法,皆依此心为体。

    而自无体句,与何况二字相照应,正是反显,真心所现之物,尚皆有体,而能现之心,岂反自无体耶?即是言真心决定有体,为汝执此妄心,所以迷彼真体,岂真离此觉知]。

    [真]就是真心。哪里真心可以离开这个觉知,[更无所有乎]?也就是见闻觉知显现你的真心。

    所以,禅宗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就是这个道理。佛法是看你悟还是不悟?[三况真心有体竟]。

    125 本性不是这样,本性不必对境,自己也有分别的能力,要不然,怎么有分别的智慧呢?分别善、分别恶呢?虽分别不作分别想,就是真如自性

    [卯四 显妄识无体]

    经文29:[若汝执恡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我们先看注解,[此佛先为按定,故曰若汝执吝,分别觉观云云。执谓固执,妄识为心,吝为吝惜],也就是[不肯放舍。

    分别觉观:即心之功能,对境起念曰分别]。

    但是,本性不是这样,本性不必对境,自己也有分别的能力,要不然,怎么有分别的智慧呢?分别善、分别恶呢?

    虽分别不作分别想,就是真如自性。

    所以,对境起念,这个[念]指妄执、妄分别,动念的意思。所以,你对境起执着、分别的念,叫做分别。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126 虽然说:色、声、香、味、触没有现前,可是内心里面的分别心,微细的生灭妄执、妄分别还是存在,叫做内守幽闲,这仍然不是指清净自性

    经文29:[若汝执恡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内守幽闲曰觉观],内守幽闲,我对这个色、香、味、触不执着,我跑到山上里面,闭上眼睛;或者是在房间里面,没有学佛的人,闭上眼睛,或到山上里面静一静。

    虽然说:色、声、香、味、触没有现前,可是内心里面的分别心,微细的生灭妄执、妄分别还是存在,叫做内守幽闲,这仍然不是指清净自性。

    内守幽闲叫做觉观,[粗心虑名觉,细心静住名观]。这二句的意思,只是心动念,所以,粗的念叫做觉;细的念叫做观,用这样来理解。

    [所了知性者:即所以能了知之性,正属妄本,不是真心,必定要认他为真心者,此心即应当离尘有体]。不管境界现不现前,清净自性不被影响。

    [一切色、香、味、触,六尘但举四种,声、法二尘,摄在诸尘之中。事业者:营业之初曰事,事办之后曰业,即六尘事业。

    如果真心,即应离却诸尘事业,别有完全体性,此乃就理而论,必当如是,下乃就事以验]。

    127 见性的人,眼睛也是这样看,心如如不动;耳朵也是这样闻,闻一切声,心如如不动,修行就这样子

  经文29:[若汝执恡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看经文,初学佛法的人,很难理解到底它在讲什么,非常困难的!

    若汝执恡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师父解释一下:如果你一定执着,不肯放下说内在里面那一颗粗细的分别觉观,那个所了知的性,一定就是你的心。

    这个是指:就是你一般众生所引用的妄识心,你认为这个妄识心一定是你的心的话,其实,佛陀说:还有更深一层的心是真心,是你没有发现。
   
    好!你一定要执着那个妄心,我姑且不要戳破你,因为妄心放下,真心就显现。

    所以,在这个时刻,你如果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一定是你的心,我也不敢说一定不对,因为妄心放下就是真心了。

    所以,你应当了解,佛陀告诉你:你要提起正念说,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

    此心就是指真心,我们的真心应离就是:就算没有色、香、味、触显现、它一样存在。

    色、香、味、触只是引发你的意识心。意识心是妄识、是无体性的,刹那生、刹那灭的执着跟分别而已,不是我们的本性。

    我们的本性,无关于色、香、味、触。所以这个真心,即应离一切色、香、味、触诸尘,在[尘]旁边加:六,有六尘,诸六尘事业,别有全性。

    另外,它是独立存在,别有全性就是:这个独立的如来藏性,它是独立存在的,无关于境,它是唯心现量的。

    因为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譬如说,前面放着一颗大钻石、名牌。看这里:清净自性就像师父的左手,前面一颗大钻石、名牌,都摆在前面,这清净自性,啪!妄识显现!

    妄识这个意识形态的执着,是因为境界所引发的,所以,我们的意识就是开始动贪念;得不到动瞋念、动愚痴念。

    他就是用这一层,底下这一层清净自性没有用到,也不会用,知道吗?他因为全部被意识心所盖住了。

    所以这一层,(法师右手代表妄识,把右手盖在左手上)左手是真心,右手是妄心。

    我们现在用的就是妄心的这一层,这个妄心是因为什么引起的?是因为境界所引起的起心动念;而这个妄识有没有体性?没有体性。

    所以,钻石现前、名牌现前,贪瞋痴现前;境界没有了,贪瞋痴不再现前,是借着境显现的妄执,所以,这个妄识没有体性的。

   所以,佛陀说:修行就是要这一层剥落,就是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了悟诸法毕竟空,它就是放下,叫做打破无明黑漆桶,清净自性就这样子。

    好!见性的人,眼睛也是这样看,心如如不动;耳朵也是这样闻,闻一切声,心如如不动,修行就这样子。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佛的心性,我告诉你:你修一辈子、修无量亿劫,你都不可能成就的,佛心是什么,你都不认识它,你怎么修行呢?

   128  佛心是什么,你都不认识它,你怎么修行呢?

  好!见性的人,眼睛也是这样看,心如如不动;耳朵也是这样闻,闻一切声,心如如不动,修行就这样子。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佛的心性,我告诉你:你修一辈子、修无量亿劫,你都不可能成就的,

    佛心是什么,你都不认识它,你怎么修行呢?

    所以,很多人把净土法门跟禅宗切开来,是很愚痴的。一个人不了解心性,如何可以把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呢?这怎么可能呢?遇到境界就动念……,你以为你很会修行吗?错了!

    所以,在禅宗,没有开悟以前,一辈子都不可以离开大善知识的。你没有见性,你哪里有办法呢?

    譬如说:我们十个人在小组研讨:你看怎么样……,研讨本来是好事,十个人,结果十个人统统没有开悟。

    十个人加起来统统没有开悟,在那里面讲了三个小时、四个小时,讨论,没有错,互相鼓励,互相激励,但是,到最后要讨论到究竟的时候,哇!不知道谁讲的才对啊,大家都没开悟啊,

    来啊!继续讨论啊,十个、十个,无明加无明……,加十个无明,还是什么?还是无明啊!

    所以,见性、大善知识有多么的重要,是你的法身慧命啊,一个根本,叫做根本上师。

    修学佛道如果找错了,有的帮忙帮倒忙!你们不可怜,你们有碰到正法。

    可怜的是那一些很想修行的人,旁边的人很想帮你,结果帮倒忙、帮错忙,因为他也没有见性,而你本身是初学佛法的人,他乱讲,你也乱听。

    诸位!帮忙不一定是好事的,有一个法师说开车开得很快,被警察拦截,一拦截起来,说:喔!是和尚、是法师!

    这个警察是原住民的,他就说:你们法师没有钱的,我今天开比较便宜的。就开一张[开车未戴安全帽],六百块。这个法师也去缴钱了,钱也缴了。

    隔了不久,这个警察就说:林先生,林先生!我那一张开错了,我被上级骂臭头了,我开了[开车没有戴安全帽],没有这样开的,你赶快去找一部摩托车给我开,再开一张!

    去找摩托车,就找到一个法师的妈妈,去花莲找到法师的妈妈,就开了,这个就是很想帮你的忙,帮错忙了!很慈悲。

    我没有听说开车要戴安全帽的,除了赛车以外,我觉得这个很好笑,警察很肯帮忙,可是,帮错忙。

    129 佛陀所体悟的真理,跟众生所看到的是相反的,众生所看到的这个世间,是有五欲六尘可以追求的;佛陀说:那个是虚妄、不实在的东西

  经文29:[若汝执恡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经文30:[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此举闻法之心,以例见色、嗅香、尝味、觉触、知法诸心,皆属对境起念,不能离尘有体。

    如汝现今,承听我说法,此心则因有所分别之声,才有能分别之性,离尘毕竟无体]。

    如果你能够体会这一句:离尘毕竟无体,就是你的妄想心:贪瞋痴、嫉妒、攻击、伤害、毁谤、烦恼,其实都是境界所引起的,而境界本身就是不可得。

    诸位!佛陀有多伟大?众生看,活生生的一个人;佛看,那个人不存在。

    那个人是一堆骨头、筋脉所构成的,佛陀一眼就可能看穿,一个人是一堆骨头所构成的,凡夫没有办法。凡夫看,她就是一个漂漂亮亮的人啊!

    所以,世间所了解的,跟佛了解的完全两样,完全不同!

    世间人认为:死亡离我们很遥远。佛陀说:死亡就在你的门口,随时会跟你敲门的。

    什么时候死神会跟你敲门不知道,当他敲三声的时候,你就要跟着走,死神就住在你家隔壁的,随时环绕在我们身旁的。

    众生执着认为有这个色身,而佛陀说:这个[我]是不存在的。

    众生认为一切有我;佛陀说:一切法本来是无我的,不能错用心,哪里一切法有我呢?佛陀所体悟的。

    众生认为这个世间是永恒的,所以,他就不会去想到生老病死的问题;佛陀告诉你:你要提早做准备,无常随时都会来到,一切法本来就无我。

    所以,佛陀所体悟的真理,跟众生所看到的是相反的,众生所看到的这个世间,是有五欲六尘可以追求的;佛陀说:那个是虚妄、不实在的东西。

    你唱歌、跳舞,你要唱到什么时候、要跳到什么时候,那个快乐唱得出来、跳得出来呢?

    当然唱歌跟跳舞,对陶冶人类的身心是有一些帮助,这个是凡夫的角度讲的。音乐学家就告诉我们说:音乐是生命的灵魂,全世界不管走到哪里,原住民他都有音乐的,但是,因为他没有佛法,当然是这样讲了。

    如果有佛法,就不是这样子的,缘起如幻的东西,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放下那个虚妄的,真,它就是显现的,同时你要坚持到底。

    130 放下那个虚妄的,真,它就是显现的,同时你要坚持到底。所以,要成就佛道,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很有坚定意志的人,而且知道生命的方向是什么,当他碰到善知识的时候,他一辈子不可能离开的

   放下那个虚妄的,真,它就是显现的,同时你要坚持到底。

    所以,要成就佛道,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很有坚定意志的人,而且知道生命的方向是什么,当他碰到善知识的时候,他一辈子不可能离开的。

    为什么?他知道要成就是一定要明眼人。自己要撞…,没有办法的!

    所以,有一个法师,他就说:我要象慧律法师您这样!结果他就把这个《大藏经》运到山上去。

   我跟那法师讲说:法师!这样不好!我有宿世的善根,也吃尽了苦头,才有今天少许的成就。他说他自己有办法。

    他去到杉林,进去深山里面,二、三十年前,一、二十年前,那个地方没有开发,就算现在来讲,某些地方也是很偏远。

    交通也不方便,他东西要用扛的上去,要扛二个钟头,也就是说,他要走山区要走二个钟头,才有交通,才有车子。

    好,上去了,刚开始发愿要看《大藏经》,结果就请人家帮忙搬,喔!大家都走到累死人了,结果搬上去以后,经过一、二年,《大藏经》第一本都没看完。

    看不懂,因为他只有念小学,大藏经里面没有标点符号,都是之、乎、也、者,虚字用法,完全看不懂。

    下来我告诉他,我说:我早就告诉你了,《大藏经》不是这么简单的!要有宿世的善根、要有善知识。

    他说:我要像慧律法师这样!好吧!又上去了!又上去的时候,结果胃大量出血,要走到山下要走一、二个钟头。

    走到山下的时候,倒在路上,奄奄一息。后来救起来的时候,他还是上去!他那种观念就是:我要用某一种方式才叫做修行。

    又上去,再出血,来不及了,死了!叫做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样。

    他只知道:我要拼!至于要怎么拼呢?毫无头绪,而我们的拼是清楚方法的。

    没有错啊,就住茅蓬,山顶上,那个要有相当的心性啊!慧律法师!那让您一个到山上去住,您敢吗?我说:我不怕鬼。

    但是,怕什么?怕送急诊,就是像这样啊,胃出血啊,怕高血压啊,送医院本来是可以救的,可是,来不及!

    这样平白的一个法师,很有志气的、骨气的法师,就这样消逝在这个生命当中,消逝在这个地球当中;很想为佛教做一点事,也很想去做事。

    我比较聪明,我所住的地方,一定要先看看路有没有开通?送急诊方不方便?对不对?电话一打的时候,欧咿……,马上就到了!

    要不然,白白一个法师,这样辛苦了几十年,这样的死掉,你不觉得很可惜吗?

    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的法师,因为这样子错失急救的时间,很可惜啦!所以,我为了无量无边的众生,要保住这一条生命。

    你们不认识慧律法师没有关系,这小事。可是,不认识佛陀的正法,就很悲哀了!

    师父宣扬佛陀的正法,当然师父的生命就变成很重要的,非常重要的。[此断执吝分别者非也,即破意识缘佛声教之胜善功能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131 开悟人的境界,在海边、在山上、在繁华的热闹区当中,行住坐卧统统在定中,无一法不定,因为万法不可得。语默动静体安然,就是这个道理

    经文31:[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你算你不动攀缘外境,就是见、闻、觉、知都不缘外境,把它守住里面那一颗意识心,仍然是妄识,仍然是微细的分别,犹是法尘。

    什么是法尘呢?就是一分是心法,一分是色法,构成法尘。也就是说:前五尘所落卸的影像被内心所执着,叫做法尘。也可以讲:半分是心法,半分是色法,各一半,这个叫做分别影事。

    [纵灭二字,承前。纵使能把前五识,及同时意识],同时意识就是跟前五识同时起作用的。[不缘外面五尘境界,灭其见、闻、觉、知之用。

    但由定中独头意识],什么叫做独头?独头就是没有境界现前,单独的意识作用,叫做独头意识。

    [内守幽闲,寂静之境,此境即凡外],就是凡夫还有外道[在定所守之境],也就是没有般若的智慧,不能透视妄心是不存在;不能透视妄境是不存在的。

    [取为所证法性者。不知此非法性,犹为法尘,即能守境之觉观,虽离外尘分别,亦非真心]。

    只要你没开悟,就是用妄识,[犹属定中独头意识,微细分别耳]。

    换句话说:一个人很闷,跑到深山里面去坐,去看那个山上里面的木屋啊、造景啊等等,在那边独自一个人冷静一下,环境很好。可是,他如果没有佛法的话,那个只是暂时停一下,那烦恼还是在。

    你像我们的国文老师说:我要看大海的时候,心就很定、很欢喜。我说:老师!那当你不看大海的时候,那你怎么办?在山上哪里有海可以看呢?所以,这个就不是开悟人的境界了。

    开悟人的境界,在海边、在山上、在繁华的热闹区当中,行住坐卧统统在定中,无一法不定,因为万法不可得。语默动静体安然,就是这个道理。

    [影事者:以法尘乃前五尘落卸影子],[卸]就是落下来的影子,[意识分别,亦属缘影之心],

    注意看那个:缘影之心四个字,我们看到的只是影像,不真实。譬如说:你看的好象一个人真的在你的前面。但是,这个人你用X光一照射,他却剩下一堆骨头;再用机器把他绞碎,剩下一堆骨灰。实质的一个人,其实是影像。

    说:我们的感觉为什么真实呢?但是,真心也不能离开假相。所以,现在就看你用什么心了。透视的心就是空;运用的心就是有,也就是般若智慧。

    也属于缘影之心。[即此内守幽闲],就算不攀缘外境,内守幽闲,[定中独头意识,犹是微细法尘],仍然是染污的微细意识,[分别缘影之事,岂可认之为真乎]?

    一般的众生都到这个地方就没有办法了,包括心理学家、哲学家,完全到这个地方就突不破了,他就靠想像。

    所以,这个世间它会诤论不休的。法律是人订的,他就会开始一直执着某一个角度,宪法也是人订的。

    所以,我告诉诸位:这个世间没有是非才怪,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是非,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它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132  诸位!开悟的人懂得退让;没有开悟的人就是一直进,绝对不让你的

   诸位!开悟的人懂得退让;没有开悟的人就是一直进,绝对不让你的。

    在一个团体里面,他心中有所悟他就懂得退让,他希望一件事情圆满;如果不悟的话,他就会在这个团体里面兴风作浪,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就会这样子。

    所以,《金刚经》里面那一句,所有修行人你都要背起来:无诤是人中第一。

    修行,他进入无诤,他才是修行人当中最可贵的,人中第一,就是无诤。

    无诤就是不比较、不计较,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看得开,懂得退让,可是凡夫没办法。

    凡夫你在一个团体里面,学佛的团体也是一样的,这个团体,如果是念佛……,突然有一个人提出说:我们要用般若智慧念佛,要懂一点禅。他马上认为你是魔,马上排斥,这个就是知见立知,很可怕的!

    八大宗派其实不离佛的心;但是,因为微细的法尘,分别的影事在作祟,就是死守某一个格子。

    佛法是没有格的,佛法是绝对的、平等的,没有开始,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是万法一如的。

    可是,因为人为的因素,不懂得真理,把它设定在一个框框,认为这样叫做对,这样叫做错,违佛的教诫啊!我认为我这样叫做高,你那个叫低,这个是佛的心吗?

    所以,我们不悟真心,你会修得很辛苦的;懂得真心,歇就是菩提,就这样放下。

   133 佛法:你摆平了自己,就平静了,心不起分别,天地万物就解脱,没有一样东西阻碍了你

    经文31:[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此断定执吝觉观者亦非],这个是判定执吝觉观者也不对,[即破意识,止散入寂之胜善功能也]。止散,就是停止这个散乱心,入寂静处的胜善功能。

    因此用意识心就是永远没有办法成佛,你要进入首楞严大定,就是一定要用真如自性修行,舍识用根。

     [然此中根、尘、识三,差别之处,应辨析明白,庶免疑误],[庶]就是希望。不要怀疑和误解:

    [一、见、闻、觉、知,有根性、识性之分]。根性是不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是不生不灭的;识性是意识心、是分别心。

    根性和识性这二个有共同点是什么?就是精神作用,根性的精神作用是完全清净的;识性的作用是染污的、是对立的。根性是绝对的;识性是强烈对立的。

    所以,人与人之间会吵得不可开交,统统是意识心。一个团体里面,进入无诤的状态,大家都和乐融融,就知道他的师父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是,如果这个团体诤论不休,就表示他的亲近的人所教育的方法有待商榷了。

    因为佛法没有搞对立的,没有弄到你死我活的这种情形的,它是圆满的、它是无相的、它是平等的、它是没有分别的,没有任何执着,是无我的。

    [二、法尘境界,有生尘,灭尘之异],缘起就生;缘灭就是灭尘,的差别,心的影像也是这样。

    [三、第六意识,有明了、独头之别]。明了是对境,叫做明了意识,也叫做五俱起意识;独头意识不借重境界,单独起作用,叫做独头意识。如梦中独头意识、定中饱和独头意识,统统叫做独头意识。

    [唯识云:愚者难分识与根],[愚者]是指阿罗汉,阿罗汉还没有办法分什么是识心;[根]就是神经系统,还没有办法分什么是识心跟微细的神经系统,很难!

    [因根识同有见、闻、觉、知之用],一个是有形的,是根;一个是无形的,是识。所以,根、识,神经系统有见、闻、觉、知,没有神经系统,我们怎么起作用?

    所以,在佛法里面讲:神经系统只是心借重它的工具起作用而已。譬如说:眼的神经系统,眼根能看的,佛发现那是心在作用,不是神经系统,是借重神经系统,知道吧!

      [见单属眼,闻兼耳、鼻,觉单属身,知]比较广,[兼舌、意,须知六根对境,如镜照像,本无分别]。

    如果你这个体会得出来,境就是心的体性,如如不动的体性,本来是同一面镜子的,本无分别的。

    但是[六识缘境,则有分别],分别旁边写:妄动。妄执、妄动才有分别。

    所以,佛法:你摆平了自己,就平静了,心不起分别,天地万物就解脱,没有一样东西阻碍了你。[即此有分别无分别,为根识之分]。

    134 跟众生过意不去,就是跟自己的心性过意不去,你记得这一句话。所以大悟的人是柔软心的,永远都是这样对待众生的,众生再怎么伤害他,他绝对不会伤害众生的,这个就是佛的心

  [见单属眼,闻兼耳、鼻,觉单属身,知]比较广,[兼舌、意,须知六根对境,如镜照像,本无分别]。

    如果你这个体会得出来,境就是心的体性,如如不动的体性,本来是同一面镜子的,本无分别的。

    但是[六识缘境,则有分别],分别旁边写:妄动。妄执、妄动才有分别。

    所以,佛法:你摆平了自己,就平静了,心不起分别,天地万物就解脱,没有一样东西阻碍了你。[即此有分别无分别,为根识之分]。

    [古德有云:见、闻、觉、知,无非妄想。此约六识言。

    又僧问善知识:如何是佛性?答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舌尝味,在手执捉,在足运奔]。也就是哪里都是佛性啊,见、闻、觉、知统统是。[此约六根言。

    识性虚妄],为什么是虚妄?识性是借尘而显的;本性不需要借着尘。[故名妄想;根性真常,故称佛性]。

    [古来宗门祖师,多从六根门头,接引学人,擎拳竖指,令向眼根能见处荐取;振威一喝,令向耳根能闻处荐取]。

    什么是见?什么不生不灭?擎拳一竖就是这样,禅宗祖师大拇指一比,就开悟了,都是比这一只(大拇指)。

    振威一喝,向耳根能闻处,诸位!是能闻处,是什么在作用?是识心在作用?还是识性在作用?是本性在作用?

    [木樨香否]?木樨就是植物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桂树。木樨香否就是:桂树的香味如何呢?[令向鼻根能嗅处荐取;

    这个滋味如何?令向舌根能尝处荐取;当头一棒,令向身根觉痛处荐取;不思善不思恶,令向意根正恁么时荐取]。这是六祖讲的。

    其实很简单,无论是眼、耳、鼻、舌、身、意,记得!只要不落入对立,绝对的心性就显现,只要不落入对立。

    跟众生过意不去,就是跟自己的心性过意不去,你记得这一句话。所以大悟的人是柔软心的,永远都是这样对待众生的,众生再怎么伤害他,他绝对不会伤害众生的,这个就是佛的心。

    [这等见、闻、觉、知,即本经所显的,为如来密因,亦即二根本中真本,亦即四科七大中,如来藏妙真如性,所应取为本修因者]。

    所以,我们要以什么来作为我们修行的依据呢?就是用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修行。

    [此中所灭之见、闻、觉、知,即前五识之任运分别,及与前五识,同时而起,明了意识之随念分别,尘有则有,尘无则无]。

    你看,都是跟尘有关系;清净自性无关于尘,它是绝对存在的,时时刻刻,大智慧都存在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135 强迫自己不要去攀缘境界,诸位!那个还是意识心

    经文31:[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凡、外、权、小,诸修行人,亦知这个散动,有欲修定,必须止之归静]。把动除掉,把它归静,[成一种内守幽闲之境,不知犹是独头意识]。

    所以说:强迫自己不要去攀缘境界,诸位!那个还是意识心。

    譬如说:有一个人喜欢逛街买名牌,喜欢到百货公司。如果不开悟的人,克制自己了:我不去、我不攀缘,没有错,境界进步了,不再花钱,约束自己,很好。

    但是,这个是不是本性呢?不是,因为他是用克制的。

    大悟就不一样了,如果我来逛百货公司,到高雄梦时代,没关系啊,再怎么逛都没关系,一看就统统空,就统统缘起嘛!

    专柜、衣服、鞋子,哪一样不是缘起的?吃的,吃了以后会消化,消化变成大小便。

    所以,悟有什么好处?悟,它就是好处。大事他会化小事,小事化无事。

    所以,如果你悟,走到哪里都一样。看了一个大的国际机场,喔!很大!很大也是空,几万年以后还是一样,一无所有。何况我们的生命这么的短促,你哪里看不开呢?

    因此勉强自己克制一下欲望,仍然是意识心。不过,这样就不错了,克制欲望,同时可以透视一切妄心跟妄境不实在,存在一个真如自性在作用,那么哪里都是故乡,你就已经是故乡的人了。

   136 合五尘落卸影子,成为法尘之境,如照像之摄影焉,故为影事

    经文31:[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法尘分别影事。正二根本中妄本,凡外所修之定,宁能出此境界?

    法尘境界,有生、灭之异者。法尘无别体,即五根对境,五识起时,有明了意识,与其同时而起,缘五尘性境]。这个性境是显境的意思,性不是本性的意识,性境就是实境。

    缘五尘性境,有性境带质境、独影境,这个性境就是真实境,实实在在的,文殊讲堂就是这样子。

    那你回家,你没有看到文殊讲堂,就是靠想像的,我想像一下文殊讲堂是怎么样子,那叫做独影境。

    独影境又分有质独影跟无质独影,有质独影是有根据的;无质独影就是龟毛兔角。这个一讲到唯识学就是很深了,我有太多的东西,实在没有时间讲给您听,有因缘自己看百法和唯识吧!

    碰到某一个名相,什么都要解释得很微细、很清楚,那我讲到八十岁,佛陀入涅槃也讲不完,碰到名相都要讲到那么微细,我哪有办法?我哪有那个时间呢?你看着办吧。

    [接归意地],那就是缘五尘性境实境,性境就是实境。接归意地,把它接回来,就像接天线一样,回归到分别心,意地就是分别心、意识心。

    [合五尘落卸影子,成为法尘之境,如照像之摄影焉,故为影事。有一分生尘,散位独头意识所缘,起计度分别者。有一分灭尘,即此内守幽闲之境,定中独头意识所缘者。亦全托分别,而后分明,一不分别,境即沉没,此之分别甚细,如无波之流]。

    比喻得相当好!有波之流我们看得很清楚;这个无波是很细的。[望如恬静],看起来很静的,你一冲进去,[流急不住]。所以,很多人会死在海岸旁边,他一直走……,不小心掉进急流里面。

    溪谷为什么会淹死人?常常说去哪里,外双溪,小朋友去游泳,今年死了几个;哪里的海岸线,又死了几个,去游泳淹死了几个!是不是?有时候看它很静,不要小看它,一踩进去了,踩空,没有底,那不会游泳的。所以,我不会游泳也有好处,对不对?因为我不近水啊!

    [非实无流,故曰:法尘分别影事。意识有明了、独头之别者:明了意识,缘境明了,亲得法之自体,故以为名,亦名五俱意,与前五识,俱时起故,亦名同时意识],就是同时起作用。

    137 把动除掉,把它归静,[成一种内守幽闲之境,不知犹是独头意识]。独头意识,复有四种:散位独头、狂乱独头、梦中独头、定中独头

  把动除掉,把它归静,[成一种内守幽闲之境,不知犹是独头意识]。所以说:强迫自己不要去攀缘境界,诸位!那个还是意识心。

    独头意识,复有四种:

    一、散位独头,缘独影境],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发呆,坐在那边发呆,叫做散位独头,心散乱,然后自己靠想像:

    如果有一天我做了影星,拍了戏,我有钱了,第一个,我要买一部车,我一定要买法拉利;我身旁要住哪一栋[别野];有钱叫做别墅啦,没有钱叫做[别野]。我要买一栋[别野]来住!

    这个叫做散位独头,就坐在那边发呆,散乱心缘独影境。

    [二、狂乱独头],我们现在所讲的精神病,叫做狂乱独头意识,[缘病中狂乱所发境]。病中就是吃药吃得太重了。

    我今天看到新闻,不晓得真的假的?有这样一个的医生开了一个给小朋友的,三天的药剂、药量,他(医)开一次给那个小朋友吃喔,结果这个宝宝一吃下那个药的时候,差一点死掉,他脸都发青。

    我看了新闻报导,太离谱了吧!会不会这样子,还好,这个小朋友有救起来。那个小朋友没有救起来的话,脑筋伤到,哇!那一辈子完了!

    那脑筋就像人类的最重要的IC板,这个电脑很大台没有用,那个IC板坏掉了,就阿弥陀佛了!长得那么高、那么壮,哇!IC板坏掉了!

    所以,这个缘病中狂乱所发境,因此吃药稍微小心一点,还是自然的比较好。

     [三、梦中独头,缘虚妄梦境],梦境就是作梦了,梦境就是不能作主,完全是意识心。

    [四、定中独头,缘定中所住境。此中幽闲之境,即属定境。定中独头所缘者,因有守境之心,所守之境,故为法尘分别影事;此破意识,止散入寂之胜善功能也]。

    138 若离前尘,有分别性,作得了主的,情绪完全可以控制住的,这个就是你的真心

    经文29:[若汝执恡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经文30:[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经文31:[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经文32:[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

    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有相当的困难度,师父解释一下:[我]是指佛陀。[非]就是并不是。

    佛陀说:我并不是强制命令你说执为非心,就是执此缘尘的分别心不是心,那个也是心,那个是妄心。

    佛陀说:我不是强制命令你,执此缘外尘的分别心不是心。但是,你对这个心应当微细地揣摩,好好地仔细仔细,观照、剖析、分析、揣摩,冷静一下,研究、揣摩一下。

    若离前尘,前尘就是所缘起的假相。如果你离开缘起的假相,同时作得了主,有分别性。

    这个分别性是作得了主的分别,不是意识心的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叫做有分别性。就像镜子照镜子一样。

    这样子离尘,若离前尘,有分别性,作得了主的,情绪完全可以控制住的,这个就是你的真心,此真汝心。

    这一段特别的重要!修行人这一段能够体悟,好好的体悟,真的修行,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

   139 妄心跟真心是同一颗心,只是妄心有所执着,放下那个执着,真心就显现;妄心有分别,放下那个分别、痛苦的分别心,真心就显现

    经文32:[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


    [此纵其离尘有体,许为真心。故曰:我非强制敕(令也)汝,一定执此缘尘分别,以为非心]。

    因为妄心跟真心是同一颗心,只是妄心有所执着,放下那个执着,真心就显现;妄心有分别,放下那个分别、痛苦的分别心,真心就显现。

    真心本身就有分别,它是没有痛苦的分别、没有烦恼的分别性,它具足、充满着智慧;它分别善恶,不着善恶;它分别是非,不着是非,它能有这种功夫。

    [但汝于自心中,微细研究揣摩,汝所执吝不舍之心,若离前尘,有分别之体性,即许真是汝心;此暂纵也]。暂时姑且这么说。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如果你那颗分别心,离了外尘没有体性,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

    如果这个分别性,离了前面的缘起的假相,而没有体性,譬如说贪心,前面的境界引起你的贪心,这个贪心就无体性的;

    前面的境界引起你的瞋恨心,这个瞋恨心就是没有体性的;前面的境界引起你起愚痴、愚痴心,这个愚痴心就是没有体性的,

    尘现,贪瞋痴却现;尘离,贪瞋痴却没有。斯则前尘,分别影事,这个就是前尘分别影事。

    [此随夺],马上告诉你,[若能分别之性,离尘无自体者,此则前尘分别影事耳]。

    所以,一个是真心,一个是妄心。如果这个分别性的功能,离开了缘起的假相而不存在,那么,这个就是意识心,斯则前尘,这个是前尘所落下来的影像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140 我们这个般若智慧是本体,亘古以来就存在的,不是尘有则有,尘灭则灭,不随尘生、不随尘灭的

经文34:[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尘非常住],尘就是缘起的假相、外境。这个外境非常住就是因为它是生灭的,

    佛陀告诉我们:一颗沙是生灭无常;一棵树、一座山、一颗星球、无尽的虚空,所有的物质世界,没有一样不是生灭无常的。所以,尘非常住。

    [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外面的境界不是常住的,如果外面的境界变灭的时候,这个心就同于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为什么你的法身变成断灭的呢?因为尘有则有,尘无则灭,你的这一颗心,应当随着尘有跟尘灭;可是我们清净自性不随尘生灭。

    其谁修证,如果尘有则有,尘灭则灭,那么有谁能够修证无生法忍呢?是谁在修证无生法忍?

    意思就是说: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存在一颗涅槃的妙心、涅槃的般若智慧,才有办法修证无生法忍。

    所以,我们这个般若智慧是本体,亘古以来就存在的,不是尘有则有,尘灭则灭,不随尘生、不随尘灭的?

    [尘非常住不生灭法,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托之尘,若变灭时,则此能托影事之心,亦应与之俱灭,此心则同龟毛兔角,但有其名,全无其体。

    则汝法身,同于断灭者:以阿难认缘影为真心,心即法身,属性具,依之修习,证无生忍,属修得],所以,佛性因修而显。

    [今此心随尘变灭,故难曰[难]就是问难:[则汝法身,同于断灭],为什么?尘有则尘,尘灭则灭,事实不然,尘有、尘灭,无关于清净自性。

    [以同龟毛兔角之本无故,其谁更来修因,而证无生法忍之果乎?三推妄识无体竟,并前二科,初如来备破三迷竟]。

    看《科判》表,看数目字,看破妄识无处,斥妄识非心,推妄识无体。

如来备破三迷、正与斥破、所执妄心以开奢摩他路,所以,这个就是如来备破三迷、破妄识无处、斥妄识非心、推妄识无体。

   141 开悟是非常重要的功课,千万不要小觑,它是成佛的关键、它是修行的关键、它是解脱的关键、 是般若的关键

经文34:[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经文35:[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经文36:[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简单讲就是全部都用意识心,就是永远没有办法成佛。

    所以,这个明心见性有多么的重要,八大宗派都应当互相勉励,

    开悟是非常重要的功课,千万不要小觑,

    它是成佛的关键、

    它是修行的关键、

    它是解脱的关键、

    是般若的关键、

    完全就是要开大般若智慧的。

    142 诸位,内心也没有种种的妄想,这是何等的境界啊!这个世间任何一个都没有办法,外道也没办法的;可是,佛门这样子才是阿罗汉果而已喔,还不到佛果

    经文36:[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此结归。前取心定判之判辞],前面取心定来判之判辞,[前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自定判之后],

     从这个定来判之后,[备破三迷已竟,到此仍结归其判。一切诸修学人,统该凡、外、权、小,错用妄本而修者。

    九次第定:由一定一定,次第而入,故名九次第定。前八即四禅四空八定]。

    四禅就是:离生喜乐、定生喜乐、离喜妙乐、舍念清净定。

    离生喜乐定——初禅;定生喜乐定——二禅;离喜妙乐定——三禅;舍念清净定——四禅。

    四空即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是四空定。

    前八就是四禅、四空八定,这个外道都有;我们佛弟子的定是妙定,是充满智慧的定。

    [凡位所修;后一灭尽定,圣位所成]。超越了四禅、四空八定;

    [若但灭六识,名无心定;兼灭七识,名灭尽定]。兼灭七识是灭半分,因为七识有我执跟法执,因为我执跟法执,就阿罗汉来讲,只断我执,没有断法执,所以,不是究竟圆满。所以,兼灭七识的半分,名灭尽定。

    [又能令染末那相应之受想,伏而不行,亦名灭受想定]。你看!这个灭受想定就不得了了,色、受、想全部不受它影响,

    诸位!这个可不是一般人啊!一切缘起的色法,他知道这是空;一切的苦受、乐受、喜受,苦、乐、忧、喜,这感受统统看得开、放得下,

    诸位,内心也没有种种的妄想,这是何等的境界啊!这个世间任何一个都没有办法,外道也没办法的;可是,佛门这样子才是阿罗汉果而已喔,还不到佛果。

    [既得此定,于小乘法中,已为漏尽,即是罗汉]。

    [今云现前虽成此定],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者:《正脉》云],《楞严正脉》这么说:[知彼所谓无漏圣位,皆一时权许],只是一时的方便,[诱进而已]。诱导你前进。

    所以,佛都是用什么在引导众生?就是用鼓励你,佛陀都是用赞叹你的,你证了初果,佛陀赞叹你;喔!了不起,这很好很好!

     再隔一阵子,佛陀就是说:不究竟。证了二果,佛陀就非常的欢喜,他就赞叹你;

    经过一阵子,佛陀说:还是不究竟。证小乘阿罗汉,佛陀他再赞叹:不得了了!小乘阿罗汉果,佛陀赞叹你!

    再经过一阵子,佛陀说:这还是不究竟。就是一直劝进你、一直勉励你。

    所以,圣人做事,就是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不给人绝望,这个是圣人教化众生一个很重要的,要给众生希望的。

   143 圣人做事,就是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不给人绝望,这个是圣人教化众生一个很重要的,要给众生希望的

   佛都是用什么在引导众生?就是用鼓励你,佛陀都是用赞叹你的,

    你证了初果,佛陀赞叹你;喔!了不起,这很好很好!再隔一阵子,佛陀就是说:不究竟。

    证了二果,佛陀就非常的欢喜,他就赞叹你;经过一阵子,佛陀说:还是不究竟。

    证小乘阿罗汉,佛陀他再赞叹:不得了了!小乘阿罗汉果,佛陀赞叹你!再经过一阵子,佛陀说:这还是不究竟。就是一直劝进你、一直勉励你。

    所以,圣人做事,就是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不给人绝望,这个是圣人教化众生一个很重要的,要给众生希望的。

    有一个居士在念佛,很认真地念,念到也相当有一点感应了,却碰到一个老比丘尼,这老比丘尼从来不念佛,

    她看到人家在念佛,就跟这个居士讲说:我呀出家四十年了,吃素吃了四十年了,你这样念二、三句佛,就想往生极乐世界?门儿都没有!

    这个居士回来,从此以后不念佛,这是给人绝望。

    佛弟子是不可以这样做的,要给人家希望的,让他活着有希望,充满着理想,充满着希望,鼓励人家。知道吧!所以,我们修行人讲话是很重要的。

   144 你只要有脾气、个性,只要有情绪化,记得,都没有办法,生死拼不过的,这个叫做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经文36:[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法华》破云:汝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既非真涅槃,岂名真漏尽乎?

    故《长水》谓],长水,就是北宋华严宗的出家人,华严宗僧,北宋华严宗僧,[僧]就是出家人。

    [十地(才)为漏尽罗汉],此外加一个[才],十地菩萨才能称为漏尽阿罗汉,你看看,这境界有多高啊!

    [余谓不得漏尽,此与前文,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句,相照应],意思就是:悟的都不够究竟。

    [意谓依识心修,纵成九次第定,超出三界,沉滞化城为止]。

    化城是什么?就是小乘阿罗汉果,只是给你方便一个圣果,那只是一个方便而已,叫做沉滞化城为止,[不能成佛也]。

    [皆由执此生死妄想],就是执此第六识[误为真实],误认为常住真心。

    简单讲:你只要有脾气、个性,只要有情绪化,记得,都没有办法,生死拼不过的,这个叫做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145 我们今生今世会过得很愉快,知足常乐,没有妄想,没有斗争,诸位!你的心现在就是极乐世界

       你只要有脾气、个性,只要有情绪化,记得,都没有办法,生死拼不过的,这个叫做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所以,因为有妄想就会有争、有是非、善恶、对错,要争得一席之地,所以,世间人怎么会不争呢?

    无论是政治、无论是商业、无论是医生、无论是一个小小的护士,考试啊。为什么?我们要生存啊,要钱。所以,这个叫做残酷的世间。

    但是有一种情形,如果你肯把你的欲望降低,你就赚很多钱。

    有的人一个月赚了五、六万,不够花;如果你欲望肯降低:我一个月赚二万,可是我会节省、会计算,哪里比较省钱,所以说:穷人有穷人的办法。

    因此如果你有般若的智慧,其实我告诉你:我们今生今世会过得很愉快,知足常乐,没有妄想,没有斗争,诸位!你的心现在就是极乐世界,

    想想看那种解脱,想想看那种自在,不像世间人,看什么执着什么……,争得死去活来,死的时候一场空。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146 我告诉你:你只要从第一片DVD,听到现在这个地方,你要有所体悟,后面《楞严经》就统统通了,开悟,就OK了,明心见性了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此执妄为真,故枉受轮回之苦;即破第六识,界外取证之胜善功能也。

    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者:小教许四果皆圣,今阿难位居初果,而谓非圣者,以九次第定,尚非漏尽罗汉,而初果安得成圣耶?

    初斥破所执妄心,以开奢摩他路竟。《楞严经讲义》第二卷终。]

    我告诉你:你只要从第一片DVD,听到现在这个地方,你要有所体悟,后面《楞严经》就统统通了,开悟,就OK了,明心见性了,

    后面,你看跟不看都一样;但是,他就是不悟,就是不悟,就是继续讲了。

    如果底下的人说:开悟的人请举手!统统举手,我马上抚尺一拍:下课!统统开悟就不用讲了。

    可是,没办法,没有开悟,没有开悟就继续讲了,就这样子。

    147 对大悟的人来讲,妄跟真统统要放,叫做绝对

[壬二 显示所遗真性 令见如来藏体 (分二)]

前面是破妄,破妄识无处,破妄识无体,破妄识非心。

整部《楞严经》的重点,它就是要我们舍识用根,舍掉意识心,用我们的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

前面既然破妄,现在这个时候,最重要就是要显真,把我们的真心、真性、如来藏性显现出来。

[癸初 阿难舍妄求真]

什么是妄心?什么是真心?妄心我们要舍;真心,我们要求。

当然,这是站在阿难的角度;

如果站在究竟义的角度,妄真本一如,没有所谓的妄,没有所谓的真,妄心是因为真心而立的;真心也因为有妄心而立的,

对大悟的人来讲,妄跟真统统要放,叫做绝对。

所以,讲舍妄求真,是站在阿难求菩提道的次第,喔!有妄可舍,有真可求。

到了悟道了,进入了寂灭涅槃海的时候,妄、真不可得,妄是如,真亦是如。

    148 我们要先靠自己,而后靠佛陀的加被,这样才对的

如来显示我们这个真心之体。

[阿难舍妄求真]经文37:[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这一段对一个修行人来讲,是特别的重要,中间那一句,说:常常自己思惟,无劳我修,不必我修了,将谓如来,佛陀惠我三昧,如来会赐给我们三昧。

阿难这里发出重要的感慨,也给我们修净土的人,特别的注意这一句话,说: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这一句话特别的重要就是说: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修净土法门的人,一定要记住,佛陀的确有增上缘,要接引我们往生净土。

但是,我们念念都应当提升正念才对,不是说我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念一念,内心里面的贪瞋痴不管它,这个是不对的。

因此我们要了解,修净土法门的人,一定要注意,佛陀的思想是什么:

若一日乃至七日,后面那个[一心不乱],如果你没有三昧的功夫,要进入一心不乱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我们要先靠自己,而后靠佛陀的加被,这样才对的。

并不是说,我现在只有念佛、拜佛,我内心里面的无明烦恼,统统不去理它、不去管它,任自己的习气一直发挥,就说:我在修行!这样的角度是不对的。

因此我们要念念提升自己的正念,求佛加被,这样了生死就更有把握。为什么呢?因为身心本不相代啊!

譬如说:你靠某某上师加持、某某师父给你加持,不错,给我们增上缘;

可是,我们的亲因缘呢?亲因缘就是我们的心性,怎么办呢?

因此我们要开佛的智慧,入佛的知见,念念提升我们自己,这样才对的。

   149 真心,因为佛还没有开显,所以还没有悟,因此就悲悔了

如来显示我们这个真心之体。

经文37:[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上文[阿难执妄为真],[妄]就是妄心。阿难执着这个妄心,把它误认为就是真心。

[如来极破而令舍],佛陀就破妄识无处、非心、无体,要叫他放下,要舍掉。

[此下阿难悟妄求真],了解说:我们现在所用的都是意识心、妄心,现在要求这个真心了。

[如来极显而令用],如来极显,如来显现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是不生不灭,而它有大作用,

说:一念无生,见闻觉知,即体即用,体即真如,用即般若,体用一如,这个就是佛所说的,念念归入萨婆若海,究竟菩提。

[真原本有],我们这颗真心,本来就存在。[近具根中],[近]就是说: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哪儿呢?就是我们的六根当中,也就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远该万法],[该]就是包罗。

近来讲:就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只要你能够发现它,不生不灭的心性就在根中。

远呢?包括无量的世界,也不离我们的不生不灭的这个根性。

[无奈迷之已久],我们迷惑了太久了。[非遗似遗],我们这一颗真心、如来藏性,并没有遗失;但是,我们用不会用,就等于失去一样。

[若不方便显之,则终不能见],如果不用种种方便,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显露不出来,众生也不知道,喔!原来我们自己就是佛。

[此即二根本中真本],前面讲:一个是妄心,一个是真心;在这儿是说真本,真本就是我们的真心。

所以,要破妄、要显真,悟妄要求真。

[前妄本既破,今真本当显,即显平日所遗之真性],平常我们遗了这个真性,现在要显露出来了。

所以,修学佛道就是:佛性因修而显。因为我们修行,所以,显露了我们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

所以,断习气,方便名叫做修,虽然我们本性具足,但是,如果不修、不加功用行,显露不出来。

[始自眼根显出],从这个眼根,当你见到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的时候,包括耳、鼻、舌、身、意,统统是如来藏性。

所以,我们就了解了:喔!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万法唯是真如,唯是一心,万法唯心现量。

所以,大悟之人,智如涌泉,出生无尽,纵贯三际,横遍十方,出入无碍,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修行,你到底是用真心来修行?还是用妄心来修行?

六祖讲的: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悟了,就在当下;不悟,尘点劫都在迷。

始自眼根显出,从眼根显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同时再继续扩大。

[复为融会四科七大],[四科]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同归如来藏体],

所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全部都是如来藏的体性。

[阿难因闻],阿难因为听到,[入灭受想定],入灭受想定,这个就相当的功夫了,阿罗汉的境界了。

[心尚非真],还不是究竟的菩提,还不是我们的真心,还是意识心,只是比一般还定,但却不是我们的真心。

[则寻常所用之攀缘识心],[攀缘],它的重点就是能所不断,能缘的心,所缘的境,一直没有停止。

我们从出生一直到长大,一直到读书——小学、实践、高中、大学、研究所、博士,都是用这个攀缘的意识心,所以,后天的学习的东西总是不堪,不堪什么?不堪断烦恼,不堪了生死。

所以,修行无关于语言、无关于文字、也无关于学历,因为那个都是意识心。那么,我们现在懂得这个佛法,就要用真心修行。

所以,则寻常所用的攀缘识心,[自不待言矣。所以重复悲泪礼佛,追述痛悔。凡人悟之深者,心必有悲]。

[凡人]就是一般人。一般人体悟得很深,就会很感动,心必有悲,或悟妄而悲久苦。

有的修到:万法都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到底为何而苦呢?就是不知道缘起缘灭都是生灭无常的假相。

所以,当他悟到了虚妄的假相是不可得,他就感叹了:众生悲哀!我们长久以来受这个苦,是多余的。

[或悟真而悲久失],或者是体悟到真心,而伤心感叹,说:我们迷失了太久了,就象失去了我们的珍宝。我们的心性就像最宝贵的摩尼宝珠,我们失去了。现在体悟:喔!赶忙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

[此悟所执识心全妄,而真心未悟,故悲悔耳]。也就是说:悟到我们所执的识心都是妄的,被佛所破斥的;而真心,因为佛还没有开显,所以还没有悟,因此就悲悔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150  [真原本有],我们这颗真心,本来就存在。[近具根中],[近]就是说: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哪儿呢?就是我们的六根当中,也就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远该万法]

经文37:[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上文[阿难执妄为真],[妄]就是妄心。阿难执着这个妄心,把它误认为就是真心。

[如来极破而令舍],佛陀就破妄识无处、非心、无体,要叫他放下,要舍掉。

[此下阿难悟妄求真],了解说:我们现在所用的都是意识心、妄心,现在要求这个真心了。

[如来极显而令用],如来极显,如来显现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是不生不灭,而它有大作用,

说:一念无生,见闻觉知,即体即用,体即真如,用即般若,体用一如,这个就是佛所说的,念念归入萨婆若海,究竟菩提。

[真原本有],我们这颗真心,本来就存在。[近具根中],[近]就是说: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哪儿呢?就是我们的六根当中,也就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远该万法],[该]就是包罗。

近来讲:就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只要你能够发现它,不生不灭的心性就在根中。远呢?包括无量的世界,也不离我们的不生不灭的这个根性。

[无奈迷之已久],我们迷惑了太久了。[非遗似遗],我们这一颗真心、如来藏性,并没有遗失;但是,我们用不会用,就等于失去一样。

[若不方便显之,则终不能见],如果不用种种方便,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显露不出来,众生也不知道,喔!原来我们自己就是佛。

[此即二根本中真本],前面讲:一个是妄心,一个是真心;在这儿是说真本,真本就是我们的真心。所以,要破妄、要显真,悟妄要求真。

[前妄本既破,今真本当显,即显平日所遗之真性],平常我们遗了这个真性,现在要显露出来了。

所以,修学佛道就是:佛性因修而显。因为我们修行,所以,显露了我们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

所以,断习气,方便名叫做修,虽然我们本性具足,但是,如果不修、不加功用行,显露不出来。

[始自眼根显出],从这个眼根,当你见到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的时候,包括耳、鼻、舌、身、意,统统是如来藏性。

所以,我们就了解了:喔!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万法唯是真如,唯是一心,万法唯心现量。

所以,大悟之人,智如涌泉,出生无尽,纵贯三际,横遍十方,出入无碍,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修行,你到底是用真心来修行?还是用妄心来修行?

六祖讲的: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悟了,就在当下;不悟,尘点劫都在迷。始自眼根显出,从眼根显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同时再继续扩大。

[复为融会四科七大],[四科]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同归如来藏体],

所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全部都是如来藏的体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151 后天的学习的东西总是不堪,不堪什么?不堪断烦恼,不堪了生死

经文37:[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阿难因闻],阿难因为听到,[入灭受想定],入灭受想定,这个就相当的功夫了,阿罗汉的境界了。

[心尚非真],还不是究竟的菩提,还不是我们的真心,还是意识心,只是比一般还定,但却不是我们的真心。

[则寻常所用之攀缘识心],[攀缘],它的重点就是能所不断,能缘的心,所缘的境,一直没有停止。

我们从出生一直到长大,一直到读书——小学、实践、高中、大学、研究所、博士,都是用这个攀缘的意识心,

所以,后天的学习的东西总是不堪,不堪什么?不堪断烦恼,不堪了生死。

所以,修行无关于语言、无关于文字、也无关于学历,因为那个都是意识心。

那么,我们现在懂得这个佛法,就要用真心修行。

    152 一般人体悟得很深,就会很感动

经文37:[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一般人体悟得很深,就会很感动,心必有悲,或悟妄而悲久苦。

有的修到:万法都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到底为何而苦呢?就是不知道缘起缘灭都是生灭无常的假相。

所以,当他悟到了虚妄的假相是不可得,他就感叹了:众生悲哀!我们长久以来受这个苦,是多余的。

[或悟真而悲久失],或者是体悟到真心,而伤心感叹,说:我们迷失了太久了,就象失去了我们的珍宝。

我们的心性就像最宝贵的摩尼宝珠,我们失去了。现在体悟:喔!赶忙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

    153 自己不用功,就是佛来也没办法!

经文37:[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如来显示我们这个真心之体。[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本文悔恃如来,不修大定],[悔]就是忏悔。依靠如来,如来就是外在的增上缘。不修大定,就是我们亲因缘力道不够,

[乃曰自我从佛出家,恃佛之威德神力,常自思惟],思惟即妄想心。

常常这样想:[无劳我自己修行],我不必修,[将谓我是如来最小之弟,情同天伦,如来必能惠(恩赐也)我三昧]。

他认为这个三昧是用赠送的,就像去百货公司买东西,它会有赠品,会赠送的。一点办法都没有,自己不用功,就是佛来也没办法!在这里就讲得很清楚了。

阿难认为不必劳我来自己修行,他自己认为:我是如来最小之弟,情同天伦,如来一定会赐我三昧。

[不知彼此身心,本不可相代],这个对修净土法门的人,就要特别的警惕,你说你临命终要靠别人来助念,是的!有这个福报、有这个因缘是很好。

譬如说:你坐飞机空难死掉了,尸体找不到了,连盖往生被的机会都没有!譬如说:大地震,这个楼房倒塌了、盖下来了,我们连要抢救那最后的助念的时间都没有,都没有!

因此能不能用得上金光明沙、三张咒轮、往生被,还得要看对方有没有福报?没有错啊,现在往生被很容易流通到手;但是,你能用得上用不上,就要看你的福报了。

重要的,是要修行到像印光大师这样子的,印光大师说十一月初四他要往生,他事先就交代好了。就像佛陀要入涅槃,三个月以前就交代好了。

修行到这种生死自在,这样就是最可靠的!

师父一再强调:这个世间谁都靠不住的,要靠别人,还得看我们有没有福报?

我们那个同学的爸爸,他去美国,他就说:我有因缘来文殊讲堂,我要见见慧律法师,要问问看这个临命终怎么处理?

我们这个同学来跟我谈,我说:好啊,欢迎啊!你爸爸要从美国回来,我们都欢迎!

没隔一个礼拜说死掉了,死在美国,去游泳溺水死掉了,才一个礼拜而已喔!

他心里想要怎么来处理临命终的事情,来不及了!你要寄往生被到美国,临命终也没有人助念、也没办法撒金光明沙。

所以,未来不可知,重点是自己要有功夫,这个就是重点。

所以,研读《楞严经》,一定可以帮忙每一个修行人的正念,让你警惕自己,不管你修哪一宗派的,研读《楞严经》,禅、净、律、密统统包括在里面了。

    154 修行到这种生死自在,这样就是最可靠的!

你说你临命终要靠别人来助念,是的!有这个福报、有这个因缘是很好。

譬如说:你坐飞机空难死掉了,尸体找不到了,连盖往生被的机会都没有!

譬如说:大地震,这个楼房倒塌了、盖下来了,我们连要抢救那最后的助念的时间都没有,都没有!

因此能不能用得上金光明沙、三张咒轮、往生被,还得要看对方有没有福报?

没有错啊,现在往生被很容易流通到手;但是,你能用得上用不上,就要看你的福报了。

重要的,是要修行到像印光大师这样子的,印光大师说十一月初四他要往生,他事先就交代好了。

就像佛陀要入涅槃,三个月以前就交代好了。

修行到这种生死自在,这样就是最可靠的!

    155 未来不可知,重点是自己要有功夫,这个就是重点

重要的,是要修行到像印光大师这样子的,印光大师说十一月初四他要往生,他事先就交代好了。

就像佛陀要入涅槃,三个月以前就交代好了。修行到这种生死自在,这样就是最可靠的!

师父一再强调:这个世间谁都靠不住的,要靠别人,还得看我们有没有福报?

我们那个同学的爸爸,他去美国,他就说:我有因缘来文殊讲堂,我要见见慧律法师,要问问看这个临命终怎么处理?

我们这个同学来跟我谈,我说:好啊,欢迎啊!你爸爸要从美国回来,我们都欢迎!

没隔一个礼拜说死掉了,死在美国,去游泳溺水死掉了,才一个礼拜而已喔!

他心里想要怎么来处理临命终的事情,来不及了!你要寄往生被到美国,临命终也没有人助念、也没办法撒金光明沙。

所以,未来不可知,重点是自己要有功夫,这个就是重点。

所以,研读《楞严经》,一定可以帮忙每一个修行人的正念,让你警惕自己,不管你修哪一宗派的,研读《楞严经》,禅、净、律、密统统包括在里面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156 [既是遗真,自必执妄]。诸位,执妄就是遗真

经文37:[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如来显示我们这个真心之体。[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如父子上山,各自努力,不能替代我行也],谁都不能取代我们的修行。

[失我本心者:本心即本有真心,从无始来,迷不自觉,如醉汉衣里之珠],

醉汉身上有一颗摩尼宝珠,可是,他酔了,他自己向上拥有一颗摩尼宝珠,自己不知道;我们众生也是这样,酔了,被五欲六尘酔了。

[迷则非失似失],迷惑颠倒了,没有失去,就像失去一样。

[既是遗真,自必执妄]。诸位,执妄就是遗真。

修行,它一个重点在哪里?重点在应无所住,如是你觉得你是对的,跟人家吵得面红耳赤,诸位!放下,包括这个时刻。

就算你对,也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赤,也失去了真心,就叫做妄。

明明你是对,别人不对,别人、对方太过分了,你很生气;没有错,你拥有对的这一方面,但是,你很愤怒的时候,你也是失去了真心。

放下,包括你对的时候的诤论,统统要放下,不要忘记只要你的对,而对的还是有情绪性的东西,你的对就叫做不对;

你知道对方不对,你也不必跟他诤论什么,心如如不动,原谅他、宽恕他,佛陀就是用这种心,众生迷的时候,是值得怜愍的,值得同情的,而不是去恨他。

   157 放下,包括你对的时候的诤论,统统要放下

[既是遗真,自必执妄]。诸位,执妄就是遗真。

修行,它一个重点在哪里?重点在应无所住,如是你觉得你是对的,跟人家吵得面红耳赤,诸位!放下,包括这个时刻。

就算你对,也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赤,也失去了真心,就叫做妄。

明明你是对,别人不对,别人、对方太过分了,你很生气;没有错,你拥有对的这一方面,但是,你很愤怒的时候,你也是失去了真心。

放下,包括你对的时候的诤论,统统要放下,不要忘记只要你的对,而对的还是有情绪性的东西,你的对就叫做不对;

你知道对方不对,你也不必跟他诤论什么,心如如不动,原谅他、宽恕他,佛陀就是用这种心,众生迷的时候,是值得怜愍的,值得同情的,而不是去恨他。

    158 出家有三种

经文37:[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身虽然出家,心不入道,因为不悟真心。

[出家有三:一、出世俗家],这已经不简单了,能现够现僧相。

[即割恩断爱,依止佛门],说实在话:第一关都很难!

像我要出家的时候,因为我的学历是最高,所以家人也不是很理解,也有反对,兄弟姐妹就说,我们实在是想不通,你为什么一定要出家。

我就跟他们讲,等你想通的时候,就会跟我一样。

因为我不知道这个世间什么叫做快乐,也找不到快乐,都是生灭无常的东西,拥有的东西,很快就失去了。

[二、出三界家,即证无漏道,不受轮回]。无漏道,[漏]就是烦恼的别名。

出三界家,就是证得无漏道,戒定慧具足,用般若智慧,断见思惑、尘沙惑、还有根本无明,就不受轮回了。

[三、出烦恼家,断尽诸惑,一心清净],诸位!这八个字,是真正出家人一心一意要做的事情。

所以,现出家相,千万不能跟世间人一样,因为我们现的就是出家相,我们一切都代表佛陀,世间的凡尘俗事,比我们高明的人太多了,我们好好的修行就好。

    159 你愈批评我、外道愈伤害我,我愈讲经说法,要度更多的众生,来啊!

我们出家人的工作是:断尽诸惑,一心清净,

我们不会像世间人,世间人就是说:你咬我一口,我就一定要咬你一口的!

佛陀当时在世也是这样子的,一切的外道,都要置佛陀于死地,怎么样,就是伤害他、污蔑他,

佛陀就是如如不动,等待因缘去救他,世尊从来没有动一个恨的念头。

所以,出家,他现僧相,他就是很重要!

有个人来讲,说:师父!师父!喔!人家对您有意见啊!当时我们破除这个外道,外道一直批评。

二、三十年前的佛教,不是这样子的,那时候最强盛的就基督教、天主教,还有一贯道的,还有这几个外道的,伤害佛教,那没办法,

师父上台就讲经说法,那时候年纪也比较轻,强力的护持正法,逆境也特别的多!

差一点就被送去忠烈祠,那没办法了,为了佛教就是要拼了,是不是?因为大家都正、邪分不清楚,外道的力量也给我很大的压力。

今天听到这个来毁谤师父、明天批评,然后,外道的对师父也心生不满,就批评了。

到我这儿的时候,我也是如如不动,我跟这个居士讲:狗吠月亮,不损月亮的皎洁,不影响的。

你这一条狗,在底下望着月亮,一直在狂吠,月亮一样在天上这样走的,不影响的。

你愈批评我、外道愈伤害我,我愈讲经说法,要度更多的众生,来啊!

就是你修学佛道,出家弘法利生,要有这样坚定的意志,才有办法,要不然一下就倒了,烦恼多。

因此我们要了解,出家人是不可以跟一般众生见识的,一般众生他就是,怎么样他就是烦恼,意见就特别多,有人的地方,它就一定有是非,

所以我们出家,还是要远离和尊重在家居士的,不管你有多么的修行跟在家居士,就是一定要保持一个互相尊重、一个距离。

   160 连佛都靠不住,就是修行就是要自己来!

经文37:[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出家有三:一、出世俗家;二、出三界家,即证无漏道,不受轮回;三、出烦恼家,断尽诸惑,一心清净。]

[今阿难但出第一种家,所以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阿难迷真,自喻穷子,遗失本有家珍,背觉合尘,如舍父逃逝。

父喻本觉],每一个人的本觉理体,[子喻妄觉],妄觉就是意识心。

[从真起妄],真是有体性的,妄是无体性的。[背觉合尘],违背了觉性,却去追逐六尘,[故如舍父逃逝。

由是起惑造业,随业受报,轮转诸趣,备受痛苦,故此悲悔。观此即佛不足恃]。

诸位!注意看这几个字,连佛都靠不住,就是修行就是要自己来!

因此提升每一分每一秒的正念,是非常重要的,

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但是,如是你看得开,一句话就够了。

什么是人?人就是一块会腐烂的肉。

诸位想想看,我们明明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死了以后,如果不火葬,它就一定会长虫,那你这个色身要留给虫吃,死了以后要留给虫吃,

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把它活出意义呢?

为什么不能牲牺小我来完成大我,放下这个我执,再放下,

为整个社会、为整个国家、为整个人类,假设你有这个能力的话啦,来尽一点心力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61 什么是人?人就是一块会腐烂的肉

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但是,如是你看得开,一句话就够了。

什么是人?人就是一块会腐烂的肉。

诸位想想看,我们明明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死了以后,如果不火葬,它就一定会长虫,那你这个色身要留给虫吃,死了以后要留给虫吃,

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把它活出意义呢?

为什么不能牲牺小我来完成大我,放下这个我执,再放下,

为整个社会、为整个国家、为整个人类,假设你有这个能力的话啦,来尽一点心力呢?

   162 生命,它一定要活出意义出来,不是活在有钱,或者是有名,要活在真理的薰陶

现在这个地球的资讯,整个都是发达,网路、电脑、电话啦,其实根本就没有距离。

我们如果有这个能力尽一点心力,为人类、为佛教,为众生为国家社会扮演一个稳定的、重要的力量,这是我们佛弟子的责任,是不是?

因此我们明明知道死了以后,烂了,摧毁的时候,火化了剩下一堆骨灰。

所以,师父一直强调说:生命,它一定要活出意义出来,不是活在有钱,或者是有名,不是活在这个。

要活在真理的薰陶,我们这个色身走了,可是,我们的法身慧命活起来了。

自私自利的人他也过一生;牺牲、无我,勇敢的承担这个大时代的责任,也是现在的这个色身的念头啊!

既然大家统统会化作一堆骨灰,为什么你不把这一辈子活出更大的意义呢?

所以,师父就发过愿了,包括我所有的供养、法会的收入,不管是什么来,统统把它化作智慧的法宝,跟有缘的众生结缘,所有我这二个口袋统统空空的。是不是?

我是替十方常住来保管,讲堂,包括流通处,包括所有的钱财,都是常住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因为我带不走的,从这二、三十年来,我一直这样坚持到今天。为什么?

我常常给自己一个鼓励就是说:人死了以后,还是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让后代的人怀念。

印度的国王你又不认识几个,最多你认识阿育王。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全世界都认识呢?佛陀就是肯牺牲、肯奉献,牺牲就是享受。

    163 要能舍就能得,不能舍的人,完全没有机会得

诸位!中文很了不起的,中文那两个字:“舍得”,

你如果认识的话,你就觉悟了,你没有舍,你怎么能得呢?

要能舍就能得,不能舍的人,完全没有机会得。

舍掉妄心,你就得到清净自性了。

舍掉了这一些你身上的这个财物,跟一切众生结缘;假设你有这个能力的话,一切众生他都会感恩的。

我举一个例子,不好意思,我有一个同学,大家都是很熟了,读大学的时候,他买水果,大家也知道,

可是,买这个水果回来,就这样,偷偷的带进去房间里面,一粒葡萄都不给人家吃,一粒都不可能!

一次、二次,后来大家都知道,他买的东西,你一点都吃不到。

当然,那是他的权利啦!大家给他一个绰号叫做吝啬,很吝啬!

如果他有正确的生命的观念,就是说:我吃了,也是上大号、小号也是拉出来嘛!是不是,

我吃,不如大家一起,与君同乐,大家共享,哲学家讲的:快乐是从懂得分享开始的。

如果你不舍,你就永远不能得,而且你的旁边的人,就认为你一点都不肯施舍,吝啬,大家对你也不会恭敬礼拜。

佛陀的生命观,刚好跟世界众生的生命观刚好不相同,众生是愈贪愈好,佛法是无贪、无我最好。

因此我们要了解,生命活出意义出来。[但求加被,不自修行者,可以警矣]可以警惕!

   164 诸位!什么叫做修行?修行有次第的

经文38:[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此悔恃多闻,终无实得],后悔只靠听经闻法,多闻本来很好,但是,如果你不落实到修行的层面,那么,就变成了知解文字而已、意识型态的观念而已。

[今日乃知,因悟方知,虽有多闻善根,若不依教修行]。

诸位!什么叫做修行?修行有次第的:

一、要淡泊五欲六尘;

第二层功夫:要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

第三、二六时中,统统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是四大五阴所构成的,不实在的假相;

再进一步,起心动念都不行,连微细的动念都不行。

所以在《圆觉经》有一句话特别的重要:恒观四大无我,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说:你要二六时中统统要知道一切法无我,二六时中,恒观四大无我,我们这色身就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

死了就是一堆骨灰,啥都带不走,二六时中,都要知道四大无我,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说:哪一种人最快成佛?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里面,统统觉悟,这个色身不是我,妄心、妄识的分别心也不我。

什么是真我呢?如如不动的真心,才是真正的是我。

因此佛陀教你观不净、苦、空、无常、无我,那个是为了止观方便的。

诸位!用止观是方便的次第性来作用,是可以的。如果用止观,不放下,是没有办法进入佛陀究竟的萨婆若海。也就是用止观是没有办法进入佛陀究竟——萨婆若海。

为什么?因为有止就有能止跟所止;有观就有能观跟所观,你要用什么才能进入佛的领域呢?

要用最上乘的,直下无心,顿悟,单刀直入,了悟万法唯心现量,没有能止,也没有所止;没有能观,也没有所观,直下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

    165 哪一种人最快成佛?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里面,统统觉悟,这个色身不是我,妄心、妄识的分别心也不我。

《圆觉经》有一句话特别的重要:恒观四大无我,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说:你要二六时中统统要知道一切法无我,二六时中,恒观四大无我,我们这色身就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

死了就是一堆骨灰,啥都带不走,二六时中,都要知道四大无我,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说:哪一种人最快成佛?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里面,统统觉悟,这个色身不是我,妄心、妄识的分别心也不我。

什么是真我呢?如如不动的真心,才是真正的是我。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166 你要进入大寂灭涅槃海,必须要用最上乘的才有办法,一悟即入如来地

哪一种人最快成佛?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里面,统统觉悟,这个色身不是我,妄心、妄识的分别心也不我。

什么是真我呢?如如不动的真心,才是真正的是我。

因此佛陀教你观不净、苦、空、无常、无我,那个是为了止观方便的。

诸位!用止观是方便的次第性来作用,是可以的。如果用止观,不放下,是没有办法进入佛陀究竟的萨婆若海。也就是用止观是没有办法进入佛陀究竟——萨婆若海。为什么?

因为有止就有能止跟所止;有观就有能观跟所观,

你要用什么才能进入佛的领域呢?要用最上乘的,直下无心,顿悟,单刀直入,了悟万法唯心现量,没有能止,也没有所止;没有能观,也没有所观,直下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

如果我们观不净、观苦、空、无常、无我,那还在修行的次第上。

师父现在讲的是究竟的如来大圆觉海,你要进入大寂灭涅槃海,必须要用最上乘的才有办法,一悟即入如来地。

要不然用止观,你要止到什么时候呢?今天止一点烦恼,明天再止一点,后天再止一点,那要止到什么时候呢?

今天观一点,烦恼放下一点;明天再观一点,再放下一点,那要放到什么时候呢?

所以,六祖那一句,就是用最上乘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它就是绝对,绝对就是单刀直入,直下无心,没有能所。

所以,要进入佛陀的领域,有一项功夫,你要做得彻底,就是放下,要做得很彻底,连微细的执着都不行。

所以,修止观不是错,而是说它是次第性的一个过程。但是,你要进入如来的大圆觉海,寂灭的涅槃萨婆若海,那是不可能的!

要进入佛的领域,就是一定要用最上乘的,单刀直入,就是放。

连这个都没有,没有东西可以放,性相本一如,何来住无住?

绝对,绝对就是平等,平等就像虚空,无所不包容,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所以,起点、终点、开始、结束,都是方便说的,就是[当下这一念]也是方便说,

[当下]是因为过去、现在、未来没办法形容,只好讲[回归当下]了。

因为没办法形容了,回归当下,只能讲:念念无所住、念念正知、念念正见,就只能这样讲了。

父母未生我们的时候,哪来当下呢?是不是?所以,[当下]是时间的对衬,没办法形容的时候,就只好讲[回归当下]了。

如果你证悟到佛果的时候,万境本来就如,[如]就是不动,时间本来就是虚妄的假设的名词,时间跟空间本来就是妄想的产物,设立一个[当下]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好这样子。

    167 什么叫做实修?实修就是依佛的言教断习气,那个贪心的习气、愤怒的习气、嗔恨的习气、嫉妒的习气,慢慢的放下来,要讲的话,这个就是修。

经文38:[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此悔恃多闻,终无实得],后悔只靠听经闻法,多闻本来很好,但是,如果你不落实到修行的层面,那么,就变成了知解文字而已、意识型态的观念而已。

[今日乃知,因悟方知,虽有多闻善根,若不依教修行],[与不闻相等],[相等]就是一样了。

[犹如有人,口说美食,说而不食,肚中终不能饱。虽有多闻,不肯从闻、思、修,三慧并进,徒闻无益,亦复如是。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观此即闻不足恃,徒攻文字,而不实修者,可以警矣]。

诸位!实修说难很难,说简单很简单,你把每一件事情统统当作是修行,不管你的身分、地位;

你是在哪一家公司行号,是出家、是在家,记得,任何一个人在侮辱你的时候;你在没有钱,碰到逆境的时候;人家在耻笑你的时候;人家在侮辱你的时候;

你诸事不顺的时候,这个时候正是修行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真的修行。

当你一切都是顺境的时候,你很有钱,嫁一个好老公,这个也是正在修行的时候,你很清楚,老公、老婆是靠不住的,只有靠佛陀的真理,才有办法解脱的。

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老婆能帮得上什么忙呢?你死亡的时候,你老公又能够帮得上什么忙?

你说给我听听看,你走你的啊,生死不能相代啊!是不是?

因此什么叫做实修?实修就是依佛的言教断习气,那个贪心的习气、愤怒的习气、嗔恨的习气、嫉妒的习气,慢慢的放下来,要讲的话,这个就是修。

如是你是修净土的,就单提一句佛号,其他统统放下,这个就是真修行人!

    168 烦恼障属我执所起。我执就是对人生观迷茫,叫做我执

[表迷求示]经文39:[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二障者:一、烦恼障:属我执所起]。我执就是对人生观迷茫,叫做我执。

我执,顾名思义就是执着这个地水火风缘起的假相,误认为是我,

当我们火化以后,剩下那一少许的骨灰,会发现:喔!天地万物的灰尘,比我的大得多,

我执着这个宇宙中少许的元素,却误认为这个是我,真糟糕!

[有分别、俱生、粗、细之异],有分别我执,还有俱生我执,分别我执就是属于后天的,俱生我执就是属于先天的。后天的就比较粗的执着,先天的就比较细的执着。

[粗乃作意分别之惑,如起身、边等见],

身见就是执着一个四大的假我为[我],世间人没有一个不迷惑在这个缘起缘灭的假相的我执里面。

边见有二种角度:断见和常见,统统称为边见。

断见是说:人死了以后,什么统统没有,这个是恶知见,很可怕的恶知见。

常见是说:人死了以后,下辈子还做人,狗死了以后,下辈子还做狗;猪呢?下辈子还是做猪,这个叫做常见。

[细乃任运俱生之惑,如起贪嗔等心],所以,诸位,你好好的看,佛弟子还是有情绪化的,修行功夫不到的时候,你随时随地可以看到那种我慢,就叫做个性。

修了十年,他还有那个个性;修了二十年,那个个性还是存在,所以,实在是很难!

能够进入佛门,实在是不简单、能出家也不简单、能现一个在家居士身修学佛道,也不简单。

但是,要把它彻底的摧毁贪嗔痴,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学佛,挂在嘴边;但是,一碰到逆境的时候,就会吵起来,出家也会有意见不同,有时候也会吵起来;在家,那就更不用说了,就更多了!

所以,不是学佛就是圣人了,所以,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一下。

[总是昏烦之法,恼乱有情身心,续诸生死,能障涅槃,故名烦恼障;又名事障,能障人天胜妙好事]。

事障的意思就是说:对相上来讲看不破。什么叫做理障?对无生的真理不能透彻,叫做理障。迷于假相叫做事障;迷于无生这个空理,叫做理障。

因此着相修行,百千劫是不能成就的,事障就是着相,世尊已经讲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以,第一点:要把你所拥有的假相,看开一点,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什么东西,都是让我们用一下,什么东西都不是我们的,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你什么都带不走。

所以,诸位,与其执着这个假的色身,不如放下它,好好的推广正法。

能障人天胜妙好事,就是因为烦恼,所以,感受不出美好的心,而失去了安详。

人,持五戒能投胎成人;修十善能生天;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连基本上的人道、天道,下辈子都很难得到。

五十一个心所里面,它的烦恼心所比善的心所还多得多,五十一个心所里面,善心所才十一个,十多个,太少了,恶的心所就很多了。

所以,在这个世间,下三途的叫做无量无边;下辈子可以做人、可以生天的,叫做寥寥无几;这一辈子能够听到佛法,往生净土的,屈指可数!为什么?他就一边修行,一边执着了……。

    169 我执着这个宇宙中少许的元素,却误认为这个是我,真糟糕!

烦恼障:属我执所起。我执就是对人生观迷茫,叫做我执。

我执,顾名思义就是执着这个地水火风缘起的假相,误认为是我,

当我们火化以后,剩下那一少许的骨灰,会发现:喔!天地万物的灰尘,比我的大得多,

我执着这个宇宙中少许的元素,却误认为这个是我,真糟糕!

   170 不是学佛就是圣人了,所以,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一下

诸位,你好好的看,佛弟子还是有情绪化的,修行功夫不到的时候,你随时随地可以看到那种我慢,就叫做个性。

修了十年,他还有那个个性;修了二十年,那个个性还是存在,所以,实在是很难!

能够进入佛门,实在是不简单、能出家也不简单、能现一个在家居士身修学佛道,也不简单。

但是,要把它彻底的摧毁贪嗔痴,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学佛,挂在嘴边;但是,一碰到逆境的时候,就会吵起来,出家也会有意见不同,有时候也会吵起来;在家,那就更不用说了,就更多了!

所以,不是学佛就是圣人了,所以,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171 与其执着这个假的色身,不如放下它,好好的推广正法。

什么叫做理障?对无生的真理不能透彻,叫做理障。迷于假相叫做事障;迷于无生这个空理,叫做理障。

因此着相修行,百千劫是不能成就的,事障就是着相,世尊已经讲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以,第一点:要把你所拥有的假相,看开一点,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什么东西,都是让我们用一下,什么东西都不是我们的,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你什么都带不走。

所以,诸位,与其执着这个假的色身,不如放下它,好好的推广正法。

   172 这个世间下辈子可以做人、可以生天的,寥寥无几

因为烦恼,所以,感受不出美好的心,而失去了安详。

人,持五戒能投胎成人;修十善能生天;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连基本上的人道、天道,下辈子都很难得到。

五十一个心所里面,它的烦恼心所比善的心所还多得多,五十一个心所里面,善心所才十一个,十多个,太少了,恶的心所就很多了。

所以,在这个世间,下三途的叫做无量无边;下辈子可以做人、可以生天的,叫做寥寥无几;

这一辈子能够听到佛法,往生净土的,屈指可数!为什么?他就一边修行,一边执着了……。

    173 要让自己的灵性超越,很简单的,就把那个石头、那个绳子剪掉

人,持五戒能投胎成人;修十善能生天;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连基本上的人道、天道,下辈子都很难得到。

五十一个心所里面,它的烦恼心所比善的心所还多得多,五十一个心所里面,善心所才十一个,十多个,太少了,恶的心所就很多了。

所以,在这个世间,下三途的叫做无量无边;下辈子可以做人、可以生天的,叫做寥寥无几;

这一辈子能够听到佛法,往生净土的,屈指可数!为什么?他就一边修行,一边执着了……。

那就说:师傅这样讲,我们就没希望了?不,我们还是有希望的,师父再勉励大家,就是说:

不要一边念佛,一边修净土的,一边执着娑婆世界。

就像一只鸟,鸟你不是要让它飞吗?我们不是要让灵魂(方便说啦)超生吗?让灵魂超生,一个是绑一个我执,一个绑一个法执,你这个灵魂怎么飞得起来呢?

一只鸟,它两只脚,你把它右边绑一个石头;左脚也把它绑一个石头,你叫这只鸟怎么飞呢?

右边的石头就叫做我执;左法的这块石头叫法执,这鸟的两只脚,你把它绑两块大石头,绳子一绑,这只鸟要振翅而飞,诸位!飞不起来。

所以要让自己的灵性超越,很简单的,就把那个石头、那个绳子剪掉,啪啪!让那两个石头掉下来,多好啊,多好啊!

   174 你想要让生命更美好吗?很简单,在这个地方要下功夫,就是放下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的徒弟开车,我们要去一个道场,结果那个时候还没去道场前,刮了一阵风,下了一阵雨,结果经过那个山区的时候,一棵树木倒下来!

这棵树不是很大,当然,车子没办法过去,我本来要去把它扶,

徒弟就说:不用,不用!师父!这我来,我来!他就要抱起来,结果他说:喔!师父,很重呢!我说:那是树木重,师父哪里重呢?

他说:“师父,很重呢!他就搬,就搬不动……,搬到旁边的时候,放下来;呼,喘气了,徒弟就在那边喘气;呼……。

我在旁边告诉他,我说:放下的感觉真好!

我们现在众生他就是这样子。那一棵木很重,我们现在就是抱着一种东西,就是执着,打死不肯放下,他不知道说那个放下是很美好的,他不知道。

他就什么统统执着,执着现前当下,这一个刹那之间的缘起缘灭的假相,就什么都执着,执着……,什么都放不下。

这个徒弟搬的那个树很重的时候,放下,他没有叫我搬啦,徒弟说:师父,我来,搬……,放下,

我看他一直喘,我就跟他开示,喔!放下的感觉真好!

如果无知的人就说:哎呀!这一棵树木也抬着走!你看!那怎么办呢?

我们现在众生就是这样,只知道说执着叫做快乐,不知道说放下更快乐。不知道,完全不知道,

你就晓得,所以,你想要让生命更美好吗?更圆满吗?很简单,在这个地方要下功夫,就是放下。

    175 所知障,属法执所起,就是对宇宙观的迷茫

经文39:[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二障者:一、烦恼障:属我执所起]。我执就是对人生观迷茫,叫做我执。

[二、所知障:属法执所起,亦有分别(法执)、俱生(法执)]。

所谓法执,就是对宇宙观的迷茫,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所建立的诸法,而对它有所执着,叫做法执。有分别法执,有俱生的法执,有分别法执,有俱生的法执。

[粗、细之异。粗乃心外取境,不达外境唯心],在我们唯识学讲过了:万法唯识,不晓得外面的境界仍然是心所影现的。[分别心外实有,有所希取;

细乃自生法爱],什么叫自生法爱?诸位,这一句是讲给老修行人听的,老修行修到一阵子以后,懂得很多的佛学的名相,他就拿这个来自负,拿这个来骄傲别人,认为:我可以为众生开示几句佛法了,堪受供养了、堪受礼拜了!

这个念头就坏了,这个叫做法爱。法爱就是认为自己很有修行,贪爱自己的法,认为自己很行。认为自己很行的,就是不行!

[不达修证性空],修证性空就是念念销归自性,归无所得,任何的修行,到最后总是性空,总是不可得。

[任运而生爱着,不能舍离]。修什么法门就贪爱什么法门,就攻击其他的法师、其他的道场,这个就是佛门里面的小心眼。

[所知二字不是障,被障障所知智境。碍正知见],所知就是我们清净自性本来是无所不知,但是,因为被障住了,就是所知的智慧被障住了。

因此,书读愈多的人,所知障就愈重,我是指世间人,不是指学佛人。他学习了种种语言、文字,学历愈高,有时候就愈难度,但是,一让他转过来就不得了!

[即能障菩提,故名所知障,又名理障,能障所证法空之理]。所以,前面讲:烦恼障就是着事相之障。理障是对法空、空性的道理不了解。

[《圆觉经》云:“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二乘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则入如来大圆觉海。”

又二障,据天台宗所分:烦恼障即界内见、思],就是见、思二惑。

[见乃分别所起惑],分别心所起的惑。[思],思惑,[乃任运所起惑]。[任运]就是时时刻刻。

[所知障,即界外尘沙、无明。尘沙谓于外境,不达唯心,遇事生执],碰到事情就会产生执着,既然是唯心,就没有东西可以执了,就没有能所了。[无明谓于所修证,不达性空,随分起爱]。

[阿难初果之人,但破我执分别,我执俱生仍在,是尚为烦恼障所缠,而所知障全未解脱,故曰:“二障所缠。”

然障缠必有所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即其因也。良犹诚也],就是诚。

[寂者不动摇;常者无生灭。此之心性,即是真心实性,具在众生根中。

心性二字,若单用一字],用一个[心],或者用一个[性]字,也就是它是指体,也是指用,单用一个字,[则体用双兼,

若双用二字],譬如说:用[心性]两个字,[则体用当分]。性就是体,心就是用。所以,佛学里面,有时候一个字、两个字,含义多少不一样。

[以灵知谓之心,以不变谓之性。诚由迷此真心实性,所以认彼妄识,而为二障所缠矣]。错认我们心性为意识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176 心有攻击性的东西,不管你修哪一宗,统统叫做外道

修什么法门就贪爱什么法门,就攻击其他的法师、其他的道场,这个就是佛门里面的小心眼。

如果你今天有因缘来听《楞严经》,师父要告诉你:修自己的就好,

记得师父的话:修自己的,你修哪一宗都可以,修净土的、修密的、修禅的,好好的降伏自我。诸位!这个是重点,

其它的任何宗派,就说:我们不懂、我们不批评,我们尊重、我们随喜,随喜还有功德呢!是不是?

如是你着,就变成外道。譬如说:哎呀!我念佛最好!是没有错,很好!

如果你轻视的禅宗的、律宗的、密宗的,说:净土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多好啊,我们修我们的。

但是,一般人不懂,修净土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了。不懂得这一念仍然是我们的心性里面的,修自己的就好,他就开始批评,修净土的,却烦恼别人修禅的;修净土的,却烦恼别人持咒的,

诸位!这个叫做外道!知道吗?修佛道变成外道,心外哪里有法呢?

八大宗派,你管别人修什么?我们修我们自己的,把自己变成净土。心净则国土净,你就是佛道。

因此降伏自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课,关于别人修什么,就不是我们的事情。

圣人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死;凡夫关心的是别人的是非,这个就是悲哀!

一个可以成圣,一个可以成凡;一个可以入菩提,一个会变成魔道。

所以,心有攻击性的东西,不管你修哪一宗,统统叫做外道。

   177 一个人心入于我慢、外道的知见,就是释迦牟尼佛来,都救不了他!

心有攻击性的东西,不管你修哪一宗,统统叫做外道。

佛陀知道,众生的根性不一样,他的时空性、所依据的经典也不一样,因此佛陀有一颗虚空包容的心.

外道来,面对佛陀,在《楞伽经》讲:外道对佛陀很不礼貌,我慢心很重,来到佛陀的面前,也没有说问讯一下世尊,

他说:瞿昙!就叫佛陀的名字,你打开《楞伽经》,里面就是讲外道,狂妄还有我慢,

说:瞿昙!就是直接叫佛陀的名字;虚空是有尽还是无尽?佛陀就不回答。到最后的时候,他还是很我慢、很骄傲地离开。

旁边的这个徒弟实在是看不过去,世尊就说:你看!一个人心入于我慢、外道的知见,就是释迦牟尼佛来,都救不了他!

所以,我们学佛道是降伏自我,我们不可以把自己变成外道,我慢就是变成外道啊!为什么?

所有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时间、每一个空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我们心性的东西,都是我们唯心现量的东西。

所以,愈学佛的人,他就愈有包容性。

如果说:你修了什么宗派,没关系;今天我修了某某宗派,我就看这个宗派也不顺利;

看那个宗派也不顺利;看这个道场也不顺利;看那个法师也不顺利,你小心着魔!

慧律法师!您看什么有不顺的吗?没有啊,统统顺。

为什么?都是我心所影现出来的,看不顺,你就是对不起我的心性,恨你就变成我自己的负担,它会反作用的。

    178 看不顺,就是对不起我的心性,恨你就变成我自己的负担

愈学佛的人,他就愈有包容性。

如果说:你修了什么宗派,没关系;今天我修了某某宗派,我就看这个宗派也不顺利;

看那个宗派也不顺利;看这个道场也不顺利;看那个法师也不顺利,你小心着魔!

慧律法师!您看什么有不顺的吗?没有啊,统统顺。

为什么?都是我心所影现出来的,

看不顺,你就是对不起我的心性,恨你就变成我自己的负担,它会反作用的。

   179 恒顺众生就是明心见性,不跟自己的动念对抗

慧律法师!您看什么有不顺的吗?没有啊,统统顺。为什么?都是我心所影现出来的,

看不顺,你就是对不起我的心性,恨你就变成我自己的负担,它会反作用的。

譬如说:这是个抚尺,我们的心譬如说是大地一样的,这个心本来就是无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有攻击性、毁谤性,你就变成这样子(师父拍抚尺,啪一声),小小的。

小小的逆境,你看不起别人,小小的看不起,你伤害了自己的清净心了。

如果你一直想要去杀了对方,或者是一定非置对方于死地不行,打得很大声,啪!它反弹就愈大,这个就很简单,叫reaction force,叫做反作用力的。

诸位!学佛是要学什么事都要看得顺,你不懂得叫做恒顺众生吗?

恒顺众生就是明心见性,不跟自己的动念对抗,叫做恒顺众生;

要不然,你认为恒顺众生是什么呢?你认为恒顺众生是顺一切其他的众生吗?错了!

我们内心里面的念头一直生起来,叫做众生啊!为什么叫恒顺呢?就是喜悦的心。

充满着喜悦的心,恒顺自己的起心动念,充满着慈悲喜舍,而不是去对抗。

跟众生对抗,就是跟自己过意不去。

我们如果了解心性是绝对的东西,哪里都是我们自己的家,伤害任何的众生,就是伤害自己;

伤害任何植物,也是伤害我们自己,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这样慢慢的去理解的。

为什么要恒顺众生?你跟众生过意不去,其实就是跟自己过意不去了;随喜就是功德。

恒顺众生就是什么?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心境。为什么?他不跟自己作对嘛!

不是恒顺那个无明喔,不是恒顺那个习气喔,是恒顺佛性喔,

诸位!不要搞错了,连那个坏事你也随喜;连那个杀人放火,你在旁边:好啊!好!你完蛋了。

不能弄错,恒顺众生不能搞错方向,是恒顺清净心、恒顺佛性。

   180 二障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

经文39:[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翻开《表解》,看下表:

1.gif

二障:㈠烦恼障(就是我执)分:

一、分别我执——粗乃作意分别之惑。作意就是刻意的,也就是后天对意界的攀缘,不是指在深层的潜意识里面,深层的八识田中,微细意识,不是指这个;是指后天对境界上的执着、作意分别。

五利使为体,五利使: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见惑,这个都已经讲过了。

二、俱生我执,俱生就是先天性的,人一出生,他就是我执,从小时候:这东西就是我的!

到了念书,什么也是为我自己;到了长大,还是为我自己,所以,这个我执是二六时中都存在,包括晚上睡觉的时候作梦,那个我执还是断不了,还是[我]。

所以,这个俱生的我执,这个意识型态是特别的强!

所以,说实在话的,学佛的人要断掉这个分别我执、俱生我执,实在就已经够难了,就何况哪一些完全不学佛的人。所以,碰到了佛法,是非常幸运的人!

细乃是任运俱生之惑,细:微细。任运俱生:就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

五钝使为体,钝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个俱生我执就是思惑,分别我执就是见惑。

见思二惑又名——事障—障人天胜妙事故,障涅槃。障碍不生不灭的涅槃,

断障即证故,这句话一般人看不懂,这个要加几个字,你就看得懂:若断烦恼障,即证涅槃故,它这个意思就是这样,要不然,这几个字他写得很少,你看不懂。

属于枝末无明,枝末无明是对根本无明讲的,枝末的意思,就像树木的树干还有树枝,树木分树干还有树枝,树干就是根本无明;树枝的话叫做枝末无明,枝末无明比较好断,这是六识所执。

㈡所知障(称为法执)

一、分别法执,就是取境所知,就是分别而起的法执(粗)乃是心外取境,不达外境唯心。

认为六根、六尘、六识建立的十八界,都是实在的,而不知道这些境界其实都是唯心,这称为分别法执。

二、俱生法执(就是法爱所知)就是任运而起的,就是法爱所知,对法的贪爱,(细的)乃是自生法爱。

自生法爱的意思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对某一个法特别的喜欢、特别的着。

《金刚经》里面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还是要舍离的,不是让你贪着的,法是借着佛陀所讲的真理,从生死的此岸,要让你解脱到彼岸的,法不是让你执着的,法是让你还没有悟以前暂时依靠的,如果悟了,法法皆空。乃自生法爱,不达修证性空。

分别法执就是尘沙惑;俱生法执就是无明惑,又名——理障——障法空理故;——又名障菩提——断障即证故。

这个要加几个字:若断所知障,即证菩提故。要不然,这几个字实在是看不懂。属于根本无明。

这根本无明就像树干一样的,七识所执。属枝末无明的,就是二乘人所断,旁边写好断。属根本无明的,就是菩萨最后所断的,七识所执的。七识所执的就是分别法执,还有俱生法执,这个就非常困难了!

所知障,[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智境,被障住了,障所知的智境。本来我们有无量的智慧,却被障住了,我们本来就是有佛性,本来就是佛;可是被障住了,障正知见。

七识把八识的见分执为自我,谓之法我执。我们已经讲过了,第七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意思就是:在这个精神、能缘的见分上,强加一个[我],还有一个法执,就是第七意识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81 人一出生,他就是我执,什么都是为我自己

    烦恼障(就是我执)分:一、分别我执——粗乃作意分别之惑。作意就是刻意的,也就是后天对意界的攀缘,不是指在深层的潜意识里面,深层的八识田中,微细意识,不是指这个;是指后天对境界上的执着、作意分别。

二、俱生我执,俱生就是先天性的,人一出生,他就是我执,从小时候:这东西就是我的!

到了念书,什么也是为我自己;到了长大,还是为我自己,所以,这个我执是二六时中都存在,包括晚上睡觉的时候作梦,那个我执还是断不了,还是[我]。

所以,这个俱生的我执,这个意识型态是特别的强!

所以,说实在话的,学佛的人要断掉这个分别我执、俱生我执,实在就已经够难了,就何况哪一些完全不学佛的人。

所以,碰到了佛法,是非常幸运的人!

    182 法不是让你执着的,法是让你还没有悟以前暂时依靠的

所知障(称为法执)

一、分别法执,就是取境所知,就是分别而起的法执(粗)乃是心外取境,不达外境唯心。

认为六根、六尘、六识建立的十八界,都是实在的,而不知道这些境界其实都是唯心,这称为分别法执。

二、俱生法执(就是法爱所知)就是任运而起的,就是法爱所知,对法的贪爱,(细的)乃是自生法爱。

自生法爱的意思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对某一个法特别的喜欢、特别的着。

《金刚经》里面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还是要舍离的,不是让你贪着的,

法是借着佛陀所讲的真理,从生死的此岸,要让你解脱到彼岸的,法不是让你执着的,法是让你还没有悟以前暂时依靠的,如果悟了,法法皆空。

   183 开我道眼者,即求开见道之眼

经文39:[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阿难已觉妄识,摇动不寂,生灭无常,故责己不知寂常心性,意欲舍妄求真,与前所求真际所诣,迥然不同。

前仍认识为心,但责己不知真处],不知道真心的所在。[今闻妄识无体,乃责己不知真心],责备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真心。

[惟愿如来,哀愍穷露,无有法财曰穷]。所以,其实没有学佛的人叫做穷人;有学佛的就是富有的人,

有座诸位!你们统统是富有的人,就算你们身上的金钱不多,但是,我们充满着知足、充满了智慧,听经闻法,拥有法财。

[无所栖藏曰露,即贫穷孤露,无有华屋,可以安身立命也。

发妙明心者],刚刚我们念过了,[即本妙元明之心。妙是寂义,明是照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若言其寂],[寂]就是空,[一段光明,照天照地]。本体是空寂,但是,它能作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子。

[若言其照],如果说它的作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它的体是无形无声的。

[如云栖大师所云:“寂湛常恒,灵明洞彻”者是也。此心虽是众生本有,迷不自知,故求如来,而启发之。以期破除二障也。

开我道眼者:即求开见道之眼],这个[眼]不是眼睛,[属智眼],智慧之眼、[心眼、非浮尘眼根,与胜义眼根可比]。

浮尘根就是我们的肉眼;胜义根就是我们眼睛的神经系统,我们今天来讲叫做视神经,叫做胜义眼根。

[阿难至此,已知认见属眼],是属于心才对,阿难搞错了!这个见性属于眼睛是属于眼睛,这是阿难认错了,是属于心才是对的。

[与认识为心],[识],就是妄识。[心],就是真心。把这个能推、推测、分别的妄识心,认为是自己,佛陀说:弄错了!那个是妄识心,为真心。[同一错谬],这是不对的!

[故求开道眼,可以辨明奢摩他路,而起微密观照,照见楞严定体。下文如来十番显见,会四科融七大,皆为发妙明心,开道眼,应其所求也。初阿难舍妄求真竟]。

   184 没有学佛的人叫做穷人,有学佛的就是富有的人

经文39:[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惟愿如来,哀愍穷露,无有法财曰穷]。

所以,其实没有学佛的人叫做穷人;有学佛的就是富有的人,

在座诸位!你们统统是富有的人,就算你们身上的金钱不多,

但是,我们充满着知足、充满了智慧,听经闻法,拥有法财。

    185 这是一种佛陀的吉祥,修了很大的福报,所以,胸前有这个万字

[光表许说]经文40:[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现在我们要讨论这个叫做万字,这个万字,从唐朝以前记载,还有佛陀印度的出土文化也不太一样;

唐朝以下,宋、元、明、清代的《大藏经》也不一样,近代的高僧大德,看法也不一样,就变成了一种诤论,师父是属于无诤的那一派的。

这是一种佛陀的吉祥,修了很大的福报,所以,胸前有这个万字。

师父主张无诤就是说:那个是角度的问题,(法师手拿一张写着“卐”的纸)你在那边看是顺时钟,对不对?

我同时在这边看的时候,是逆时针,因为这个线条完全一样的,你在这边看是顺时针,我在这边看是逆时针。

那么有一种解释说:这个字顺时针的卐叫做万,逆时针的卍称德;叫做万德庄严,只是角度不一样而已。

说:师父!那您主张什么呢?我主张无诤,这样再考据下去,叫做没完没了,《楞严经》也不用讲了,每天讲这个符号就好了,这到底哪个是正?哪个是反呢?我觉得再讨论下去没什么意义。

所以,有的人念佛,在定中看到的就是这个卐,我没有见过,所以,我没办法跟大家肯定是什么。

我求佛说;让我讲课以前,看看能不能梦到?佛陀!您来让我看一下!可是,他老人家没来,我也没有看到他胸前那个万字,到底是用哪个方向才叫做正确?我也没办法告诉你。

所以,最后的答案,就是无诤比较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86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诸位!你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诸位!你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这个就是寂常心性。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诸法其实都是缘起如幻的、不实在的,都是生灭无常的,万法都是败坏之相的;

只有这个心性,如如不动的心性是真实的,叫做寂常心性。

   187 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无一处不是妙净明心!

[昔沩(guī)山(禅师)问仰山],禅师说:[妙净明心,汝作么生会],你怎么理解的意思。你如何去体会它呢?

[仰山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沩山曰:汝只得其事]。你这样的回答,只得到事相上的理解。

[仰山]禅师又反过来问他曰:和尚适来问甚么?和尚!你刚刚问什么呢?

[沩山曰:妙净明心],我刚刚问的是妙净明心。

[仰山曰:唤作事得么]?[得么]:可以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它用事相来说,可以吗?

[沩山曰:“如是!如是]。也可以。

妙净明心是什么?就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妙净心没办法讲啊,只能自己去体悟了。

所以,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无一处不是妙净明心!

[只缘仰山会妙净明心],[缘]:因为。只因为仰山禅师通达了妙净明心,[得清净眼。初光表许说竟]。

因此,如果我们懂得禅,记得!两个人争吵的时候,纵然你对,你起烦恼心就错;

我们对,同时要对得解脱,他要跟你吵,你千万不要,

看到无知的众生,你记得要同情他,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就是这个水平,拉也拉不高,他就是活在烦恼的知见里面,你想尽一切办法,他也没办法。

所以,有很多事情,圣人是莫可奈何的,是爱莫能救的。

    188 看到无知的众生,你记得要同情他

如果我们懂得禅,记得!两个人争吵的时候,纵然你对,你起烦恼心就错;

我们对,同时要对得解脱,他要跟你吵,你千万不要,

看到无知的众生,你记得要同情他,用他的角度去理解,

他就是这个水平,拉也拉不高,他就是活在烦恼的知见里面,你想尽一切办法,他也没办法。

所以,有很多事情,圣人是莫可奈何的,是爱莫能救的。

    189 佛陀告诉阿难说:有真心,你要求真,求的是真心,一定要舍掉妄?

经文41:[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寅初 带妄显真 二 剖妄出真 今初]

[阿难既已舍妄求真,而如来许以显真。若就众生分上,指出纯真无妄之心,即使如来,亦所不能。何以故?纯真之心,清净本然,未涉事用]。

这是指真如理体,不讲到作用的时候,[并无众生之名。

既为众生,则依惑造业,依业受报,则真堕妄中,故只得带妄显真。

所显之真,即是八识精明之体]。第八识就是带少许的妄,把妄放下,真就显了。

[前二种根本中所云识精元明,后第五显见中],总共有十次,[十番]就是十次,显这个见性。

[喻如第二月],虚空当中只有一个月亮;可是,我们的眼睛拉一下,月亮的旁边又多出一个月,后面会讲到。

[识精本是妙明真体,因最初一念,无明妄动,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就是染净和合,[全体是真,不过略带无明之妄;如第二月,亦全体是真,略带捏目之妄]。

在这里解释一下:天上有一个月亮,如果我们的眼睛拉一下,看不清楚,月亮的旁边就会有第二个月亮产生,这个叫做第二月。

可是,还有一种月亮是映在水里、大海、河川,知道吗?那个就叫做看到月影了。

所以说:虽然是第二月,但是,它已经接近真月了。知道吗?它就是这个意思。

第八识虽然有带妄,可是,它就接近了真如自性了,他看到的已经不是影子了。

河中看的月亮是什么?是已经影子了。你到太平洋去,看到月亮映在太平洋,或者映在河川上,那个是月亮的影子啊,那不是第二月;第二月就是靠近月亮旁边。

有三个月亮:第一个是真月;第二个是第二月;第三个叫做月影。

而众生看到的是什么?是月的影子。

所以,我们拼了老命,在缘起缘灭的假相上要追求幸福、快乐,叫做水中捞月。叫做不可得。根本就是不可能!你水中捞月,你绝对捞不到。

意思就是说:你在五欲六尘里面,你想要找到快乐、享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那是生灭无常的,一定会败坏的,所以,虽然第八意识是带妄,可是,已经接近怎么样?第二月就是接近真月了。

[此之识精,即是众生根性,处染不染,随缘不变,众生日用之中,承渠恩力]。[渠]就是它的意思,承它的恩德力,[迷不自觉]。

我们有佛性,可是,我们都迷了,[故佛向阿难眼中指出,即指根性为真心,欲令阿难及诸大众,舍彼识心用此根性,若不先为极显其真,何能使阿难取此新悟,舍彼旧执乎]?

佛陀告诉阿难说:有真心,你要求真,求的是真心,一定要舍掉妄?

[明知体带二种颠倒见妄],就是真、还有妄两种,[姑且带之,而不急破;

直待十番显见之后,真理即明,真体亦露,再为破坏同分、别业二妄]。

同分就是共业,就是共业所感的世间;别业就是个别的招受的业报。同分妄见、别业妄见,[正如脱衣露体也]。

   190 有三个月亮,而众生看到的是什么?是月的影子

[识精本是妙明真体,因最初一念,无明妄动,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就是染净和合,[全体是真,不过略带无明之妄;如第二月,亦全体是真,略带捏目之妄]。

在这里解释一下:天上有一个月亮,如果我们的眼睛拉一下,看不清楚,月亮的旁边就会有第二个月亮产生,这个叫做第二月。

可是,还有一种月亮是映在水里、大海、河川,知道吗?那个就叫做看到月影了。

所以说:虽然是第二月,但是,它已经接近真月了。知道吗?它就是这个意思。

第八识虽然有带妄,可是,它就接近了真如自性了,他看到的已经不是影子了。

河中看的月亮是什么?是已经影子了。你到太平洋去,看到月亮映在太平洋,或者映在河川上,那个是月亮的影子啊,那不是第二月;第二月就是靠近月亮旁边。

有三个月亮:第一个是真月;第二个是第二月;第三个叫做月影。

而众生看到的是什么?是月的影子。

所以,我们拼了老命,在缘起缘灭的假相上要追求幸福、快乐,叫做水中捞月。叫做不可得。根本就是不可能!你水中捞月,你绝对捞不到。

意思就是说:你在五欲六尘里面,你想要找到快乐、享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那是生灭无常的,一定会败坏的,所以,虽然第八意识是带妄,可是,已经接近怎么样?第二月就是接近真月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1 这一段十番显见,是列为《楞严经》里面最困难的一段,见不见性就在这十段里面

[寅初 带妄显真] 为什么要带妄显真呢?因为阿难还没有证悟;

如果证悟了,妄真统统没有,如果你着一个真心,那个真心也变成妄了,

所以,真正的真心叫做绝对,不着妄,也绝对没有一个真。

那么,在次第性来讲,方便说叫做带妄显真,方便说叫做带妄显真,因为阿难现在还在迷的当中,记住!阿难现在还在迷啊!

这一段特别的重要,我们常常讲:要如何明心见性?就是这十段。

而这十段也是初学佛法的人,《楞严经》最困难的一个段落,一般初学佛法的人,根本就听不懂,自己看,怎么看都看不来,甚至师父讲解,还是听不懂。

所以,这一段十番显见,是列为《楞严经》里面最困难的一段,见不见性就在这十段里面。

[寅初 带妄显真]为什么带妄呢?因为阿难还没有悟,要显真必需附带方便,带着方便讲了究竟的真心,就是带妄显真;不方便讲,真心不可说

[分十 卯初 显见是心],[见]就是见性。跟我念一遍,初学佛法的人要强化印象。
[二 显见不动
三 显见不灭
四 显见不失
五 显见无还
六 显见不杂
七 显见无碍
八 显见不分
九 显见超情
十 显见离见]。

开不开悟,就看这十番显见了,你要全神贯注,这攸关于你的生死最后一招,师父这一辈子,不太可能再讲《楞严经》了,你要全神贯注,一句都不能漏掉,一堂课诵都不能缺席。

    192 十番显见的第一番:显见是心

[卯初 显见是心 分五 辰初 双举法喻现前 二 双陈法喻令审 三 辨明无眼有见 四 辨明瞩暗成见 五 辨定眼见是心]

[今初 双举法喻现前] 经文42:[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这一段问了三问。

[此蹑前拳相,以验当机],看看对方能不能领悟体会?[毕竟取何为见。

如来即为建大法幢,许令开发真心道眼,于彼见解,不得不加勘验],好好地勘验。[故连三问:

一问:汝先答我],你刚刚回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为什么有这个光明拳呢?

[二问:云何成拳]?为什么成为一个拳头呢?

[三问:汝将谁见]?到底是谁见到这个拳?[问虽有三,意则在一,要阿难参究见者是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xì)如宝山]。[赩]就是金光赤焰,就象宝山。

[阎浮檀此云胜金],阎浮檀中国话叫做胜金,[须弥山南面有洲],以前的这个洲,就是我们所讲的陆地,[多此檀树,果汁入水,沙石成金,此金一粒,置常金中,悉皆失色。

又传此金方寸,置暗室中,照曜如昼。佛身金色如之,赩如宝山:金光赤焰,犹如一座宝山。

清净所生:即前云],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非是欲爱所生,故有光明]。[此答第一问]。

[我实眼观:答第三问。佛问阿难:汝将谁见]?是谁在看呢?[正要阿难悟见是心。

今者阿难于识虽知是妄,于见仍认属眼,不知眼根乃是色法,为眼识所依,见性所托,能见并不是眼也。

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此答第二问。初双举法喻现前竟]。

[辰二 双陈法喻令审]经文43: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

所以,会讲经说法的法师,会关于比喻,但是,比喻要比喻得当,不可以比喻不当。

[世尊见当机,仍然认眼为见],他认为眼睛在看,[更反劣于前认识为心]。这个[识]是指妄识的意思。认妄识为自己的心,是这个意思。

经文44:[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

师父先解释一遍,说阿难,譬如我的拳头,握着拳,如果没有我的手,我就没有办法握成这个拳头;阿难,如果没有你的眼睛,不成汝见,你就看不到东西。也就是不成为你见到如来这个拳;

以汝眼根表示说:没有眼睛、没有眼根,就不成为见;没有如来的手,也没有办法成为这个拳头。用这两种道理是不是相同呢?

经文45:[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这个阿难只懂得顺水推舟,不懂得见风转舵。阿难言:当然啰!讲得很有自信了,当然啰!世尊,既然没有我的眼睛,当然我就看不到了。不成我见了,我的见就当然不存在了;

以我眼根所成见,[所成见]就是所成之见,例如来手所成拳,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一样的啊。[类]就是一样、同一类。

[辰三 辨明无眼有见] 经文46:[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佛对阿难这么说,你说这二种事情是相类似的,是义不然,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为什么呢?

譬如说:没有手的人,一定没有办法握出这个拳头,叫做拳毕竟灭。

可是,眼根坏掉的人,没有眼睛的人,非见全无,不是连见性都没有啊?见性是无关于有眼、无眼,它都一直存在的。

经文47:[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惟见黑暗,更无他瞩。]

所以者何?为什么呢?你试试看,[于途]就是在半路,你试试看:在半路拦截一个盲人。

盲人通常有导盲犬,盲人询问那个眼睛瞎掉的人,你眼睛眼前看到什么?

那个盲人、这一些盲人,一定这样回答:我今眼前见,[黑暗]前加[一片]的话。[惟],就是独独。我现在在我眼睛前面的,惟独独只见到一片的是黑暗。更无他瞩,[瞩]就是看。

经文48:[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因此,以这个道理:有眼睛的人,见性起作用,可以看到光明;

就是眼睛瞎掉的人也可以看,这个见性不坏,他见到一片黑暗,以此这个道理,前尘自暗,[前尘]就是说:这个盲人前面一片黑暗。见何亏损,[见]就是见性。[何]就是哪里有。[亏]就是缺失。

以这个道理,见性无关于眼根,就算没有眼睛的人,看到前面一片的前尘,那只是前尘自暗,而我们的见性,哪里有一点缺失呢?

[辰四 辨明瞩暗成见]经文49: [阿难言: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

阿难到现在仍然不悟,阿难说:那一些盲人眼前看到的,只看到一片黑暗啊,怎么可以说他见到呢?

有眼睛,大家公认可以看到东西;在阿难的角度讲,就一般众生的角度讲:啊?盲人云何成见呢?

经文50:[佛告阿难:诸盲无眼,惟睹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师父先解释一下,佛对阿难这么说:这一些没有没有眼睛的盲人,在眼前看到了一片黑暗;

换另外一种角度,有眼睛,眼睛好好的人,也把他处于暗室,灯全部都关掉,没有日光、没有月光、没有灯光,处于暗室,进入黑牢、黑暗、暗室,

两种黑,有别无别?有没有差别?是有差别呢?还是无差别?

意思就是说:盲人眼前看到的黑暗,跟有眼睛的人进入暗室,也看到那一片暗,是有差别呢?还是没有差别?

经文51:[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较量,曾无有异]。

阿难自己回答:没什么差别啊!眼瞎了,看到前面一片黑暗,跟有眼睛的人进入黑暗处,二边的暗统统是一样啊!

[辰五 辨定眼见是心 分二 巳初] [例明眼见之谬 二 结申心见正义]

[今初 例明眼见之谬] 经文52:[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

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这文言文看不来,师父先解释一遍,说阿难:那一些没有眼睛的盲人,看到了前面一片都是漆黑,

如果有那个医术高明的人,把他的眼睛治好了,恢复正常的眼根,叫做忽得眼光,突然他的眼睛治愈了、痊愈了,突然眼睛亮起来,看得到了。

还于前尘,像明眼人一样能见到前面的外境,见种种色,名眼见者。

在你阿难的角度说:那个叫做眼睛真的看到。就是一个盲人把眼睛治好,眼根恢复正常,你认为这个叫做眼见的话;

彼暗中人,那么,眼睛明亮的人,处在暗处的时候,全见前黑,前面也是一片漆黑,忽获灯光。

眼睛亮的人处于暗处,全部都暗;当他把灯光一开的时候,亦于前尘。也看到了前面,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这个时候应该叫做灯光看到啊,因为灯出现才见到嘛?这是佛反过来。

经文53:[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姑且退一步说:灯见者,如果灯见,名为灯见。前面说: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退一步说:假设你这个灯见能成立,若灯见者可以成立的话,灯能有见,自不名灯。

灯既然能自己变成有见,当然就不叫做灯了,这就变成有情了,灯能自己自见;又则灯观,那么,又则灯自己能见,[观]就是能见,何关汝事?又关你什么事情呢?

这一句意思就是说:若灯见者,灯自己有见,当然就不叫做灯,因为灯是被见的嘛!又则灯观,如果灯自己能见,那么,也不关你的事情啊,因为它灯自己能见。

[巳二 结申心见正义]经文54: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所以,你应当知道:灯只能显色,就是灯只能帮助显色,不能变成能见。如是见者,是眼非灯,能看到的是眼睛,绝对不是灯,这一层道理你懂。

[世尊云:如是见者,是眼非灯;如是见性,是心非眼],如是能见者,是眼睛看,不是灯自己能看;如是见性,是背后那一颗心在看,不是眼根、肉眼在看。

[此科以见性,脱根脱尘,迥然灵光独耀,于四义中,是妙明义]。四义就是四个字:一、寂,二、常、三、妙,四、明。寂、常、妙、明就是四义。

意思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是寂灭的;[常]就是永远存在的;[妙]是不可思议的;[明]是照天放光动地的,能起作用的,叫做四义。

它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的,于四义中——寂、常、妙、明,是妙明义。是属于妙跟明。

这是十番显见的第一番:显见是心。第一番就是寂、常、妙、明里面的妙、明义。[初显见是心竟](第一段讲完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3 诸位!所有修行,都在能见的当下,领悟妄心跟本性,就是这一点

[卯初 显见是心 今初 双举法喻现前]

经文42:[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这一段问了三问。

[此蹑前拳相,以验当机],看看对方能不能领悟体会?[毕竟取何为见。

如来即为建大法幢,许令开发真心道眼,于彼见解,不得不加勘验],好好地勘验。

[故连三问:一问:汝先答我],你刚刚回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为什么有这个光明拳呢?

[二问:云何成拳]?为什么成为一个拳头呢?[三问:汝将谁见]?到底是谁见到这个拳?

[问虽有三,意则在一,要阿难参究见者是谁]?

诸位!所有修行,都在能见的当下,领悟妄心跟本性,就是这一点。

能见跟所见,如果你可以不必去管一切的境界发生,知道众相本来就空,在能见的那一刹那,能体悟:

一个是妄心,一个是真心,起心动念,起执着的心、起分别的心、起坚固习气难舍难离的心,那个就是妄识心。

如果见一切相的当下,了悟能缘的妄识不可得,因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看的一切的外在的境界,统统是缘起如幻的假相。

所以,第一步,外境不要管它,根本就不要管它,因为它是虚幻的,在欺骗你的真心。

第二点:注意你的起心动念,如果你一直起贪瞋痴,这个叫做妄识无体、非心,也是妄识无处。

如果你能了解歇即是菩提,能见着当体即空,所见境不可得,心坚持如如不动,诸位!见性的日子就到了,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

诸位!修行就在见一切相,心如如不动这个功夫下手。

如果你是修净土的,就见一切相统统念阿弥陀佛。

看到顺境:阿弥陀佛;看去逆境:阿弥陀佛;看到可恨的众生:阿弥陀佛;看到可爱的种种东西,也是:阿弥陀佛。

见一切相,心除了这一句佛号,没有其他的,这个也能见性。所以,要阿难参究见者是谁?[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194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就是佛教的根本重要的思想,其他叫做结缘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诸位!见性才能成佛,其他统统叫做结缘。你懂吗?

涅槃是整个佛教的中心思想,禅宗是整部《大藏经》的灵魂,八大宗派失去了禅宗的实修,等同没有灵魂,因为不懂得即心即佛的道理,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见性,所以,明心见性才能成佛。

禅宗的心法是整部《大藏经》的灵魂,我指的是实修,不是那个口头禅、语言禅、文字禅,那个与清净自性完全了不相干的那些禅的游戏,不是这样子。

是真参实学的见性的功夫,我指的是这个,指实修的这一个层面。

所以,不懂的人,把八大宗派统统切割掉;懂得人其实是不二,你念咒,能离开这个心性吗?

你念佛,能离开这个心性吗?你修天台空、假、中,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

你打禅七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拜山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吃素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放生,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

我问你:哪一件事情可以离开心性而有所成就呢?

因此,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就是佛教的根本重要的思想,其他叫做结缘。

太多人忽略了这一个层面,说:我要念佛!没有错,我也念佛啊,只是念佛的功夫有深有浅。

所以,这个见性成佛,可是特别的重要。

    195 这一部《楞严经》,其实是有文字的心法。

[卯初 显见是心 今初 双举法喻现前]

经文42:[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这一段问了三问。

[此蹑前拳相,以验当机],看看对方能不能领悟体会?[毕竟取何为见。

如来即为建大法幢,许令开发真心道眼,于彼见解,不得不加勘验],好好地勘验。

[故连三问:一问:汝先答我],你刚刚回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为什么有这个光明拳呢?

[二问:云何成拳]?为什么成为一个拳头呢?[三问:汝将谁见]?到底是谁见到这个拳?

[问虽有三,意则在一,要阿难参究见者是谁]?[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宗门下教人看话头],看话头就是参,[即本此旨,岂可谓此经完全教意耶]?怎么能够说《楞严经》这一部经完全是在文字上教化而已呢?

它其实就是教你明心见性?[此经乃有字之宗],意思就是:这一部《楞严经》,其实是有文字的心法。[宗]就是顿悟,顿悟的心法就是宗门。

佛教一个叫教下,一个叫做宗门,而《楞严经》是教你明心见性,虽然有文字记载,可是,它是讲顿悟。

因此,此《楞严经》乃是有文字的宗门。[宗门即无字之教],[教]就是教门。

无文字,宗门就是不立文字,即心即佛,所以,宗门就是不立文字之教。

[又此经双兼宗、教],不要把两个字念在一起喔,宗是宗,教是教,[宗]是指心法顿悟;[教]是指语言、文字、次第的教化,这二个字是二,是方便;是一,宗门跟教下是不可分离的。

[阿难不领能见是心],阿难不能领会能见的是心,[故如来不得已,举例设喻以显之]。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6 佛陀已经断这个情执和欲爱,所以,非是欲爱所生,故有光明

经文42:[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xì)如宝山]。[赩]就是金光赤焰,就象宝山。

[佛身金色如之,赩如宝山:金光赤焰,犹如一座宝山。清净所生:即前云],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非是欲爱所生,故有光明]。

这个欲爱包括感情上的执着、欲望上的需求,这个欲爱包括了二个层面,是所有凡夫最难断的一关,感情难断,欲望最难断的。

所以,在《阿含经》里面讲说:天中大系缚,莫过于女色。

也就是说:人世间最大的捆住你,让你没办法修行的,这是女色这一关!

佛陀是对比丘这样讲的,但是,如果对女众这样讲,当然就是讲男色了,因为《阿含经》那个段落是对比丘讲的。

他说:三界中,天中大系缚,莫过于女色。

也就是把我们生命捆得最严、最紧的,就是男女的欲望,跟感情上的执着,犹如陷入泥沼,不可救拔,爬不起来,就像掉进粪坑里面,爬都爬不起来!

那么佛陀已经断这个情执和欲爱,所以,非是欲爱所生,故有光明。

所以,如果有人发心来出家,无论比丘、比丘尼,我们都是非常地赞叹的!

   197 人世间最大的捆住你,让你没办法修行的,这是女色这一关

欲爱包括感情上的执着、欲望上的需求,这个欲爱包括了二个层面,是所有凡夫最难断的一关,感情难断,欲望最难断的。

所以,在《阿含经》里面讲说:天中大系缚,莫过于女色。

也就是说:人世间最大的捆住你,让你没办法修行的,这是女色这一关!

佛陀是对比丘这样讲的,但是,如果对女众这样讲,当然就是讲男色了,因为《阿含经》那个段落是对比丘讲的。

他说:三界中,天中大系缚,莫过于女色。

也就是把我们生命捆得最严、最紧的,就是男女的欲望,跟感情上的执着,犹如陷入泥沼,不可救拔,爬不起来,就像掉进粪坑里面,爬都爬不起来!

   198 众生皆认识为心,迷却本有真心;今认眼为见,迷却眼中见性

经文42:[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世尊见当机,仍然认眼为见],他认为眼睛在看,[更反劣于前认识为心]。

这个[识]是指妄识的意思。如果没有学佛的,自己看经典,他就认为:我认识你,你认识我。就把这两个字搞在一起念了,其实佛法不是这样。

所以,佛法,外行人是一点都没办法的,连[认识为心]他都不知道怎么念,认妄识为自己的心,是这个意思。

[略说眼见不及识心有三],说用眼根是比上不识心的,用三种情形:

[一、眼有形],我们的眼根是有形状的,[可破坏,触之即伤],只要轻轻一碰就会伤到,[不若识心无形],不象我们的识心是无形状的。[卒难损坏],[卒]就是究竟,很难损坏;

[二、眼有限],我们的眼根,这个肉眼,是有限制的、限量的,在一个范畴内。

[只能明前]只能看到前面,[不能见后]眼睛是没办法看到后面的,[不若识心]。

不像识心,我们这个意识心[前后左右,皆能遍缘],可以遍缘过去、现在、未来;可以自我想像;也可以配合五根起作用,这个意识心的作用可大了!

[三、眼有碍,但见障内],这个[障]不是业障,是指有形有相的障碍物,你只能看到障碍物的里面之色。

譬如说:墙壁为障,障内可见。譬如说围堵啦、墙壁啊,任何挡住视线的障碍物,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眼是有障碍的,见四周的围堵,只见墙内之色而已,[不见障外]遮障以外的就看不到了,[不若识心]不像这个识心,[远隔千山,皆能缘到]。

你现在一想到美国,你的心就到美国;你的心动念想到台北,你的心现在就在台北,动个念就到。

[因此之故,众生皆认识为心,迷却本有真心;今认眼为见,迷却眼中见性]。[却]就是失落。眼中的见性迷失了。

[故如来巧示,无眼有见],有见之间加一个[亦]字,意思更清楚。就算没有眼睛的人,也可以见、见物,见到什么?见到前面一片漆黑。

意思就是说:无关、不关有眼,或者是没有眼睛的,统统能见!

眼根健康的可以显色,能见;但是,眼睛瞎掉的人一样能见,为什么?他见到一片漆黑。

所以,见性一直在作用,一个是明,一个是暗,见性无关于明暗。

   199 见性一直在作用,一个是明,一个是暗,见性无关于明暗

眼根健康的可以显色,能见;但是,眼睛瞎掉的人一样能见,为什么?他见到一片漆黑。

所以,见性一直在作用,一个是明,一个是暗,见性无关于明暗。

诸位!你能体会出来吗?现在想像一下,我现在问你,看看你懂不懂得见性?

现在这样子,我们这里都有灯光,把眼睛睁开的时候,大家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对不对?见性可以作用,能见。

诸位!我现在把所有的灯光统统切掉,完全关掉,完全伸手不见五指,诸位!能不能见呢?

当然能见啊,因为看到一片都是漆黑;不能见,你怎么知道它前面是黑的呢?

你就是因为见性在作用嘛!见明、见暗,统统是见啊!知道吗?

见性一直存在,无关于灯光。

如果灯光切掉,一片漆黑,你说不能见,你怎么知道见到黑?说:我现在见明;灯光切掉说:我见到的统统是黑的!那你见性不存在,你怎么知道是见黑呢?

所以,见性它一直存在,无关于光线的,光线明来,看得到;光线不来,你一样看得到,看到什么?一样在作用,看到暗,

意思就是说:这个心、见性一直存在的,无关于六根跟六尘的,它是迥脱根尘,独立存在的,慢慢慢慢体悟。

[令知此见非眼,见性常住,全不系属眼根之有无]。就是你眼睛明亮,或者是你眼睛瞎掉也好,跟眼根没有关系。

诸位!眼睛瞎掉的人,有没有机会开悟呢?有!眼睛瞎掉了,那当然是业报了,

但是,没关系,我们的心性没有瞎掉,我们可以听经闻法,来开本性的智慧,我们的本性是光明的。

因此,全不系属眼根之有无:眼睛存在,或者是被毁坏,统统不影响见性。底下八个字要画双红线,[有眼有见,无眼亦有见]。这个表示见性不受根的影响。

所以,我说这十番显见很难,他就是这样,因为初学佛法的人:有眼睛才能看到啊,没眼睛,眼睛瞎掉怎么能看呢?见是指见性一直在作用。所以,初学困难就是困难在这个地方,一下子转不过来。

    200 一个人的心不受六根、六尘起任何的执着、分别、动念,这个人就是见性

经文45:[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

经文46:[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众生皆认识为心,迷却本有真心;今认眼为见,迷却眼中见性]。

[故如来巧示,无眼有见,令知此见非眼,见性常住,全不系属眼根之有无]。

就是你眼睛明亮,或者是你眼睛瞎掉也好,跟眼根没有关系。

[有眼有见,无眼亦有见]。这个表示见性不受根的影响。

[若能悟此见性为真心,则常住妙明,不动周圆,无边妙义,悉皆得显,方能迥超识心,令决取舍],取真心,舍妄心,

[故辨无眼有见]。就算没有眼睛也能见,因为见暗也是见。

诸位!你听过[迥脱根尘]吗?这个意思就是:见性是超越六根、六尘的,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的。

所以,简单讲就是说:一个人的心不受六根、六尘起任何的执着、分别、动念,这个人就是见性。

换句话说:这个世间发生任何事情,都是生灭无常,都是缘起缘灭,都不值得我们如此的痛苦、执着,心里先准备好,慢慢就进入见性的领域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 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不懂得见黑也是见

经文44:[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

师父先解释一遍,说阿难,譬如我的拳头,握着拳,如果没有我的手,我就没有办法握成这个拳头;阿难,如果没有你的眼睛,不成汝见,你就看不到东西。也就是不成为你见到如来这个拳;

以汝眼根表示说:没有眼睛、没有眼根,就不成为见;没有如来的手,也没有办法成为这个拳头。用这两种道理是不是相同呢?

[无手无拳,无眼无见,迷观似同,悟见实异]。迷,还要加几个字:迷者观之似同。[似]就是这个道理好像是相同。

悟见实异,悟者,开悟的人,见之实在是有所差异的。

一般人都认为:没有手一定没有拳头;没有眼一定没有见。

迷的人听了这一句话:嗯!的确啊!没有手,哪里来的拳?没有眼根,哪来的见呢?迷观似同,迷者观之好像一样;悟者见之,实是差异的。

[今佛以见例拳],用这个见性来例这个拳。比例这个拳,[用手例眼,故问之曰:以汝阿难眼根之见,比例我手之拳,此种事相,与义理均同否]?这个道理是不是一样呢?[正勘阿难,为迷为悟耳],来勘验阿难到底是迷还是悟!

[此中眼根,即眼所成之见,但举能成,略却所成]。他是举能成,能成就是成拳、还有能见,略却所成之因了,就不谈因了。[拳理,即手所成之拳,但标所成,略却能成:须善会之]。

经文45:[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这个阿难只懂得顺水推舟,不懂得见风转舵。阿难言:当然啰!讲得很有自信了,当然啰!世尊,既然没有我的眼睛,当然我就看不到了。不成我见了,我的见就当然不存在了;

以我眼根所成见,[所成见]就是所成之见,例如来手所成拳,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一样的啊。[类]就是一样、同一类。

[当机]就是指阿难[只知顺水行舟,不知看风使舵,遂即应声,答曰:唯然,世尊!唯然是应诺之词。既无我眼,不成我见等语,全同凡情见解]。

跟一般的凡夫见解是一样的,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讲,没有眼睛,哪来看得到呢?是不是?他不懂得见黑也是见。

[究竟不悟见不属眼之理],究竟、毕竟没有觉悟,这个见性乃是不属于眼根,因为见性是迥然独立存在的,无关于眼根的,眼根好,能见物;眼根不好,也能见,但是,是见暗,统统能见。

[乃曰:以我眼根所成见,无眼即无见;例如来手所成拳,无手即无拳,若事相若义理,两者比例,正属相类。类者似也,同也。二双陈法喻令审竟]。

[辰三 辨明无眼有见]经文46:[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佛对阿难这么说,你说这二种事情是相类似的,是义不然,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为什么呢?

譬如说:没有手的人,一定没有办法握出这个拳头,叫做拳毕竟灭。

可是,眼根坏掉的人,没有眼睛的人,非见全无,不是连见性都没有啊?见性是无关于有眼、无眼,它都一直存在的。

[初三句,总斥引例不齐。告阿难曰:汝言无眼无见,引例无手无拳相类,是义实则不然,汝殊欠审察],没有好好地审察。

[何以故下,征辨不相类之义],征辨就是说分别,就是问辨不相类之事、之义理。

[如无手人],没有手的人,[手无则拳相毕竟是灭]。手没有,当然就没办法握成拳,[以手外无拳故;

彼无眼者,眼坏而见性仍然不坏],见性不是肉体的,不是神经系统的,它是存在。

[以眼见各体故],眼是属于尘,见是属于心,一个是色,一个是心,是不一样的。所以,以眼、见各体,所依靠的体性是不一样的。

[彼无眼者:指盲人,非见全无],不是连这个见性都没有,[以仍能见暗故],还是可以看到暗的。

[全无二字按体用作二释:一、约用释]就用来解释:[盲人无眼,既能见暗,但阙一分见明之用,非见暗之用而全无也]。所以,眼睛不好的人,也可以看到暗,少了那个明的作用而已。

[二、约体释:盲人无眼]盲人没有眼睛,[但是眼无]只是眼睛没有,[并非能见之全体亦无,以见体整个],见体就是见性之体。

加两个字才看得懂:以见[性之]体。它是独立存在的,从来没有亏损的。

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今天的果报,眼睛、耳朵、鼻子怎么样,稍微有一点瑕疵,这个无碍,如果你有因缘听到正法,来悟到说:

喔!我们的见性的全体。[完全无有亏损],原来我们这个金刚摩尼宝珠,赤裸裸的,每一个人都存在,

[亦非半无也]。也不是说一半有一半无,它是一点都不亏损的,诸位!你今天就值回票价了。

了悟我们各个心中的佛性是究竟圆满的,是超越根尘的,它是迥脱根尘,一直独立存在的。

    202 我们的见性的全体,从来没有亏损的

[盲人无眼]盲人没有眼睛,[但是眼无]只是眼睛没有,[并非能见之全体亦无,以见体整个],见体就是见性之体。

加两个字才看得懂:以见[性之]体。它是独立存在的,从来没有亏损的。

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今天的果报,眼睛、耳朵、鼻子怎么样,稍微有一点瑕疵,这个无碍,

如果你有因缘听到正法,来悟到说:喔!我们的见性的全体。[完全无有亏损],

原来我们这个金刚摩尼宝珠,赤裸裸的,每一个人都存在,

[亦非半无也]。也不是说一半有一半无,它是一点都不亏损的,诸位!你今天就值回票价了。

了悟我们各个心中的佛性是究竟圆满的,是超越根尘的,它是迥脱根尘,一直独立存在的。

   203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是指什么?就是指见性!

了悟我们各个心中的佛性是究竟圆满的,是超越根尘的,它是迥脱根尘,一直独立存在的。

佛陀降生的时候、诞生的时候,讲了一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是指什么?就是指见性!

知道吧!就是我们这个见性是最尊贵的,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的。

所以,学佛以后,我们的观念开始改变了,我们今天没有钱;或者是重病;或者是有一些逆境,诸位!不必太在意它,

广钦老和尚讲的那一句话,讲得真是好!他说:你根本就不要管这个身体变成圆的还是扁的,那跟见性没有关系的,喔!讲得真是好!

所以,你只要照顾这一颗心,如如不动的心,如母鸡孵蛋,千万不要动到执着的念头,让它光明的智慧心一直展现作用;

千万不要起分别,让这个清净心一直起作用,就像母鸡孵蛋一样。

所以,记住!我们今天全部修净土法门,念这一句佛号,要念到对相上的执着彻底解脱,心中只有这一句佛号;

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到彻底地自在,你是真的念佛的人!

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一切事情、情绪完全作得了主,你是真的念佛人;

什么事到你面前来,统统如如不动,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是真正的在念佛。

你现在都没把握,你临命终,哪来的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呢?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这个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你,我们现在必需时时刻刻提升自己的正念,发菩提心。

为什么说: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是别人给予不来的?就像师父今天给你指点、启发,也是一种增上缘,修不修、放不放下,还是要看你自己啊!

你说:我就是不听、我就是不放下!我也没有办法,做法师的人,只能尽力地救度众生,他不自救,谁也没有办法!

    204 念这一句佛号,要念到对相上的执着彻底解脱,心中只有这一句佛号

记住!我们今天全部修净土法门,

念这一句佛号,要念到对相上的执着彻底解脱,心中只有这一句佛号;

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到彻底地自在,你是真的念佛的人!

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一切事情、情绪完全作得了主,你是真的念佛人;

什么事到你面前来,统统如如不动,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是真正的在念佛。

你现在都没把握,你临命终,哪来的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呢?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这个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你,我们现在必需时时刻刻提升自己的正念,发菩提心。

为什么说: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是别人给予不来的?就像师父今天给你指点、启发,也是一种增上缘,修不修、放不放下,还是要看你自己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7 2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