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5套—【破妄显真·十番显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520 见性这种东西,不是你可以拿来讨论的,任凭你怎么讲,统统不对,除了你也有内证,法法相同

[教转物自在][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昔]就是过去,[僧]就是出家人。问什么?

[问谷隐聪禅师]过去有出家人,问谷隐聪禅师说: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万象是物,如何转得?]万相存在,它是硬邦邦的外在的物相,你如何转它呢?

谷隐聪禅师说了,[聪曰:吃了饭,无些子意智。]就能转物。

吃了饭,你只要平常就吃了饭就没事,无些子,没有一点点,意智是指心中的挂碍、执着的意思。

这个[智]不是指智慧,指分别心,没有一点点意识心、分别心。

假设说:你能吃了饭,就在这么当下,没有执着和分别心、没有挂碍,就是转物。

[若有意智],如果有执着和分别,[意]指执着;[智]指分别,为物所转,[为物转也。

又僧问韶国师:如何是转物,即同如来?]

韶国师就问,[韶曰:汝唤甚么作物?]

[唤]就是把它叫做,本来是唯心现量,如来藏性,你把这个心性当作物来看,意思是说:你怎么这样问?万法唯心所造,哪有外在的假相?什么物可以转啊?

整句的意思说:[聪曰:吃了饭,无些子意智。]若有意智,则为转物。[又僧问韶国师:如何是转物,即同如来?]韶曰:[你唤甚么作物?]就是你把它当作什么来说呢?万法本来是唯心现量,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当作是一种东西呢?

就问了,[曰:恁么则即同如来也?][恁么]就是要怎么样,要怎么样才能像佛陀如来?

[韶曰:莫作野干鸣],野干,它不是狮子,如同狐狸,比狐狸小一点,群形动物,就像狗,叫声像狼。野干鸣就是:不是真正的狮子。狮子是指佛陀、大彻大悟的。

意思就是:你在语言、文字里面打转,还在这样问!莫作野干鸣,千万不要把不是狮子的野干乱叫,当作是狮子吼。

[拟同如来],这样可以象如来,是不可能的!你一问,便落入语言、差别意识状态。[即千里万里]。千里万里就是差之千里万里,差太多了!

意思是说:明心见性是见证的功夫,不是你用任何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可以去接触到的,除非你有证量,否则你怎么问,统统不对;你怎么讲,统统勾不到佛的心境,永远不可能!

你不是狮子吼,你只是冒充狮子的野干,野干只是像狮子这样叫,可惜不是狮子。

你这样问,看起来又好象你有修证,事实不然,完全没有内证的功夫。

意思就是:见性这种东西,不是你可以拿来讨论的,任凭你怎么讲,统统不对,除了你也有内证,法法相同。

    521 现要转物,相分即是物,必由见分去转他,如何转法]?唯一的修行的关键就出现了:[但要见分不取相分],

[出成碍之由][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

[教转物自在][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又此两节文,若按相宗解释,一切众生,从无始一念妄动以来,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诸位!其实这个是方便说,这个是不得已的,没办法,这样讲,有合的、分合的话,那就不是绝对了,是方便说,为了次第性的解脱。

所以,相宗的解释是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一念妄动以来,不生不灭跟生灭和合,[成阿赖识。

此识有见、相二分,不知见、相二分,本来不离一心,以能见之见分,取所见之相分,如下文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自心就是说:用这个妄想心,去取这个自心所影现出来的这个外在的境界,事实上,身、物同一体的,我们现在不知道,真心迷了,就变成用妄心,妄心就起这个妄心所现的境界。

非幻成幻法,本来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性,我们现在迷了非常严重,回不去,本来是真,非幻就是真,成幻法。

[此为迷己为物,既迷为物,则失本心,将心认作物,不了是心,则非失似失矣]。

我们把天地万物,这一颗真心所影现出来的假相,也是真心,我们却把它误认为是物,不知道就是如来藏性。

[由是心、物两分,见分恒被相分所转,逐物意移,故于相分中观大观小。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者:见、相二分,如蜗牛二角],这个在唯识学我们有讲过,蜗牛伸出二只触角,看起来像二只触角,但是,缩回来却同一个身体。

我们见分跟相分,看起来是分开的,我们身心跟外在的世界,看起来是敌对的;但是,佛陀大悟以后,却发现身心、世界本是一体的。

所以,迷妄以后,故于相分当中观大观小,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就是见、相二分,就像蜗牛二只角,[出则成双,收则归一],成双就是见相二分,归一就是自体分。

[现要转物,相分即是物,必由见分去转他,如何转法]?

唯一的修行的关键就出现了:[但要见分不取相分],只要你的精神作用,把这个意识心化作如来藏性,不取相,就变成真如心,因为了悟妄心、妄境界不可得,这个就用真如藏、如来藏性,

所以,只要见分不取相分。[不取无非幻],这个[非幻]就是真。如果你不取相,则连真也不存在,无[非幻]就是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不取相,也无有真心可得。不取则无非幻,[无非幻]就是没有真,叫做不立真心。

你只要不取相,亦无真心可立,不可以立一个真心,叫做不取无非幻,只要不着相,也没有一个真心可安立。

[非幻尚不生],连真心都不生,就是不可以头上安头,如来藏性本来就是真心。

非幻,就是真心尚且不立;[生]就是立,连立这个真心都不行,因为它是绝对。

[幻法云何立]?这个虚幻的法,如何能够存在、安立呢?所以,[则无物可转矣]!真的是没有东西可以转动。

[如性宗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诸位!这八个字,是修行的最快速的指导原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稳住了这八个字,一切成就!

修行能理解同时实践这八个字,你就是菩提道上的眷属。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则同如来矣。相既叵得],就是不可得,[碍从何来]?

   522 万物身心,本来一体

[教转物自在][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

[此明体自在,属理事无碍法界]。这《华严》的思想,四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众生迷时,妄认四大为自身相],诸位!没有一个人不错认为这个缘起的四大是自我;

认识这个四大是假我,还要放得下它,这可不是这么容易,因为那个惯性意识太强。

[则被四大留碍而不圆;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什么叫缘影?就是六尘投射出来的假相,我们认为:那个就是我的心啊!自心相,其实这个就是妄识的意思,妄识为主人。

四大假我,把它误认为真我,不知道这个色身会烂、会死、会长虫、会变成一堆骨灰,不知道。妄认执着、分别的意识心,这个就是自己的心啊!

[则被六尘障蔽而不明;即是认物为己。又妄认诸法,心外实有,即是迷己为物],

为什么迷已为物?因为定位一个:这个叫做[我]!这内;妄认诸法是心外是实有,分一个内跟一个外嘛,就分内外。

[所以动被物碍],你只要动念,就被外物所障碍。被物相、假相所障碍。

[今既转物,则身为法性身,圆照周遍,心为妙明心,灵明洞彻,万物身心,本来一体,即所谓澈法底源,无动无坏,身心即是法界,不动之道场矣]。

记得!对众生要慈悲一点,就是对自己很好,善待众生,就等同善待自己。

   523 依正相涉,不相妨碍,小大相容,无不自在

[教转物自在][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此明用自在,属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我们在《华严经》有讲过。[广狭自在无碍门也]。[亦即第四卷,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之义相。

毛端即一毛头上,属正报之最小者;国土即佛刹大千世界,属依报之最大者;

毛端含国土,即以正摄依];因为毛端是正报,国土是依报。即以正摄依,[正]就是正报,摄这个依报。

[国土在毛端,即以依入正],以依报入于正报。

[毛端看国,而国不小,即小中现大也;国外观毛],就是国土外来观小的毛,[而毛不大,即大中现小也]。

他用一个比喻,很容易了解,[如一尺之镜],只有一尺的镜子,[而现千里之境,境在镜而不小],

[境]就是外境,那么广大的外境在小小的镜子里面,所以,外境在镜子里面没有小;小小的镜子含有广大的外境,

[镜含境而有余,依正相涉,不相妨碍,小大相容,无不自在,即广狭自在无碍玄门也]。

[前文故于是中,观大观小,乃是正报被依报所碍,见性被境界所迁。此则非独不碍不迁,且能相即相入,而成无障碍之妙用矣]!佛有,我们众生没办法!

[又较前亡尘境界,更是甚深,彼但圆照法界,而得理事无碍,此则大用自在,而得事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

所以,这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不管你在哪里念,哪里就会感应。[见性之妙,无以加矣!

此科以见性无碍而论,观大观小,转物自在无碍,是四义中妙义,又兼具如来藏,不动周圆二义。七显见无碍竟]。愈来就愈圆满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524 十番显见的第八番--显见不分

[卯八 显见不分 (分二) 辰初 阿难疑身见各体 二 如来明万法一体]

[今初 阿难疑身见各体][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果这个见精就是我的妙性,那么,这个妙性现在刚好就显在我的眼睛前面。现在我前,就是现在我的眼前。

[此领前义,以生疑难也。前佛要当机,认见为心,多与发明,见性超然独立,身境无干]。前面是这样讲。

[无还科中云: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说:那一些可以归还的,当然不是你的真性;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这个没有来去、增减、生灭的,不是你的真性、真心,要不然是谁的?你为什么不敢直下承担呢?

显见不杂科中这么说,[不杂科中云:此精妙明,诚汝见性。又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阿难遂从分别心中,变现一种昭昭灵灵光景,湛然盈满目前,唤作见性,似与身心,判而为二。

阿难前疑见性,与万物混杂,此疑见性],跟身心分开了,各有各的体性,叫做[与身心各体]。不知道身心就是见性。所以,这一段叫做显见不分,身心不离见性,见性就是身心。

[故白佛言:世尊!若此现前周遍万物之见精,必定是我妙精明性者,今此妙性,现在我之眼前,则离我身矣];

诸位!他的语病就在这一句,今此妙性,现在我之眼前,阿能的问题就是出在这个[眼前],认为见性就在眼前,是离我身体的,是离开我的色身的。

譬如说:这个毛巾,毛巾现今就是在我的眼前,就变成见性离开我这个色身了,离开我的身体了。[既然是我妙性,岂有反在身外耶]?

[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

这一段是阿难讲的,就是:这个见性就在眼前,那么,这个身心世界到底是谁?

解释一下:见必我真,[见]就是此见性;[必]就是必定,此见性必定是我真性的话,假设说:现在我眼前的见性,此见就必定我的真性的话,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我今身心,复是何物?我现在这个身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阿难把见性放在身外。

[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

如果实在我的真心,让我前面看得很清楚,那么,变成见性才是实我的话,而反过来,变成这个身心不是我了?

[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何殊]就是何异于,没有什么不同啊!如来前面那一段,说:难言,[难言]就是说问难。物能见我,见性在外面,

那么,这见性可以往内看,变成见性在外面,我这个身心世界反而被见性所看,变成物能见我,外物,现在眼前的见性,反过来可以看到我,就等于物在外面。

若物是见性,毛巾如果是见性,见性反过来也可以看到我,这跟前面讲的,又不是一样的吗?见性如果在前面,那个跟前面那一段,物能见我,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起矛盾的,前面被佛陀所破,现在又变成说见性在眼前,弄不清楚!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辰二 如来明万法一体 (分六)]它是不二的。[巳初 直斥妄拟 二 正遣是见 三 转遣非见 四众惧俯慰 五 文殊启请六如来慈示]

[今初 直斥妄拟][佛告阿难:汝今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

佛告阿难:你说你的见性只有现在你的眼前,这个道理这样是不正确的!

[巳二 正遣是见 (分三) 午初 如来问 二 阿难答 三 佛印证]

[今初 如来问][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解释一下:如果这个无形相的真心,实实在在现在你的眼前的话,假设说是这样子,汝实见者,那么,会让你实实在在的看到。为何指不出来呢?为何指不出见性何在呢?

[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

如果这个见性就在你的眼前,你用手指看看,哪里是你的见性,指出来?指不出来。

[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

阿难,你当知道:如果无形相的虚空就是你的见性,外在的虚空既已成见,外面的虚空既然已经成为你的见性,

[又]何者是空?那么,又什么叫做虚空?虚空是你的见性,那什么叫做虚空呢?

若物是见,如果外在的物相就是你的见性,那么,[物相]既已是见,物相如果是你的见性,何者为物?那么,又何者是为物相的本身呢?意思就是:见是见,物是物,要弄清楚!

[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你可以好好的微细思惟,把它剖析这个万象,把它剖析出这个精明,净妙见元,就是说:你把它剖析出什么是见性,你分析出来给我看,指陈示我,拿出来给我看看。哪里是见性?指出来,同彼诸物,分明无惑,跟那一些外在的物相,很清楚的指出来看看,

意思就是:阿难!你根本就指不出来,见性不可以离开物相;物相也不可以离开见性,说一是不对,一就变成一体;说二还是不对,佛法就是这么妙!分明无惑就是很清楚的。

[午二 阿难答][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阿难说:我现在在这个重阁讲堂,重阁讲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好几层。远洎恒河,远处达到了恒河;上观,往上看有日跟月,

阿难!你把手举起来,举手所指,指指看,纵目就是放眼看天下,叫做纵目所观,看出去,好好的放眼看。

你看到的,指皆是物,你所看到的都是物,无是见,就是你找不到见性,因为见性是无形相的。你找到的、看到的,都是有形相的这些物,你绝对看不到有形相的见性。

见性是无形相的。因为见性是无形相,是无可指,你指不出来;见性指不出来,你就会发现全部都是物相,无一处不是物相。

[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

说:世尊!就像佛所说的,何况我只有证初果的有漏的实学声闻,乃至菩萨,也不可能在万象当中剖析出什么叫见性,根本就没有办法剖析。

譬如说:这个是毛巾,眼睛见这个毛巾,我们这个见性,投射在这个物,如果是二个体的话,我是一体,物是另外一个体,见性投射出去,你能不能剖析,我用刀子把它刮一刮,看看见性能不能刮得出来?不可能嘛!

物就是见性;见性不离物。说一体不对,说二个体还是不对啊!离一切物而别有自性,怎么这个见性能离开一切物,而另外找到一个自性呢?另外可以找到见性呢?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离开一切物相,而另外有一个见性。

[午三 佛印证][佛言:如是如是]!

指不出来,也不能离开一切物相,说一不对;说二还是不对,一就是一体的,统统不对!佛言:如是如是。经过佛的印证,就不得了了!

[巳三 转遣非见 (分三) 午初 如来问 二 阿难答 三 佛印证]

前面说即相无见,这一段是转遣非见,就是见性不能离开一切物象。

[今初 如来问][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
先解释一遍,佛又再一次的告诉阿难:如汝所言,就象你所说的,无有见精,离一切物,没有见性——这个见性能够离开一切物的,别有自性。也就是说;见性不可离一切物象,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那么,你所指出的,是物之中,在物象的当中,能不能剖析出见性呢?

说:无是见者,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无法发现有所谓的见性,就是看到一切都是物象,在物象里面却剖析不出见性,所以,无是见者。就是在一切物象当中,实在是没有办法剖析出见性,[无]就是无法发现有所谓的见性。

[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现在世尊反过来,前面是叫你在物象当中指出见性,现在刚好反过来,在这些物象当中,哪里不是你的见性?佛陀这一段就是要告诉阿难:即物就是见性!

今复告汝,现在再一次的告诉你:你跟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看到了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你找不到这个见性,无可指陈出来,受汝所指,你指陈不出来。

汝又发明,你现在冷静一下,更加的仔细,好好的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在这一些物象当中,你告诉我哪里不是你的见性?

如果树没有你的见性,你为何能够看到树?山没有你的见性,你又如何能看到山?如果虚空没有你的见性,你又如何看到虚空?佛陀就紧追着一直问,直到他能够体悟。

[午二 阿难答][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

[此直答:我实遍见,一切万象,不知是万象之中,何者非我之见也]。意思就是:我的见性其实到处都是,无一处不是我的见性的展现。

[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阿难又更进一层了,渐渐进入佳境。我就这样仔细的思惟,这个万象当中,山河、大地、树木、虚空,微细的发明,无非见者,无一物而不是见性。所以,大修行人,山林树下都是道场,见性就能体悟寂灭的道场。

[午三 佛印证][佛言:如是如是]!

这个印证是很重要的!就像修密的有根本传承,禅宗的要经过大悟的人印证,才证明自己有没有悟。

[巳四 众惧俯慰][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这个就是将悟未悟,进不去,下不来,如来藏性还没体悟,佛陀又破斥他,意识心不可得,要舍识用根。

知道识是妄,可是,如来藏性还没有发现;发现了也不太敢直接认取它就是我们的见性。

所以,这个时候大众,非无学者,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果的,闻佛此言,茫然不知。

禅宗里面说:就像我们吃东西卡在喉咙,吐不出来,也下不去。完全卡在中间。

是义终始!一时惶悚,[惶悚]就是惶恐不安,失其所守,这到底是见还是非见,失其所守就是没有把握了,没有把握到底这个是见性,或者非是见性呢?完全没把握!没把握就是失去所守了,守不住了。

[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如来知每一个人的神魂思虑变慴,[慴]就是惧,恐惧。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

注意![如所]就是如佛所证;[如说]就是真如实理而说,佛是究竟觉悟的大圣人,所以,如佛所证的境界,真如实理而说,就不诳妄,(就是欺骗),也不打妄语。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巳五 文殊启讲 (分二) 午初 举疑代问 二 拣过求示]

[今初][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

世尊!此诸大众,实在无法理解佛陀上面所讲的,无是见、无非见这二种情形,这个见性和色、空,就是见分和相分,到底里面是见性,还不是见性,非是见性,这个道理实在愈讲愈糊涂,弄不清楚!

[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

世尊!若此现在前面的外缘,就是所谓的众相和虚空现象,若是见性者,应有所指,如果他说它是见性,那么,应当可以把见性用手指指出来,可惜指不出来。

若非见者,应无所瞩。如果没有这个见性存在,那么,你也看不到树木、山河、大地、溪水,统统应无所瞩,你看不到啊!而今不知是义,到底是见性,还是非是见性所归?故有惊怖。

[午二 拣过求示][非是畴昔,善根轻尠,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现在佛陀讲的是《楞严经》啊,首楞严大定,无上的大定,是本性的定,这已经不是过去善巧方便讲缘起的二乘人,或者是凡夫,外道就更不用说了,那一些善根轻又少的可比拟的。

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这外在的物象,跟这个能缘的见精。也就是外在的所谓的相分,跟这个见分,到底是什么?这个见分跟相分,于其中间,到底是无是见,非是见?到底怎么来弄清楚?怎么来理解?

[巳六 如来慈示 (分二) 午初 晓以无是非之故 二 教以出是非之法]

[午初(分四) 未初 明一真无是非 二 喻一真索是非 三 答本真无二相 四 总以法而合喻]

[今初 明一真无是非][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首楞严三昧当中,发现见以及见缘,就是能见的见分是妄,与所见的相分也是妄。

这个见缘就是相分,外缘为见分所攀缘,所以,称为见缘,为见分所缘,叫做外境,就是相分。

所以,见与见缘,能见的见分,与所见的相分,并所相想,就是在六根的见闻觉知,攀缘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只要引起内在的妄识,叫做相想,叫做六识心,六识妄心。[想]就是所谓的六根身意识心;[相]就是色法。

所以说:见与见缘,并所想相,也就是能缘的见分与所缘的相分,中间所产生的意识型态,所起的意识的幻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说此能见之见精,以及所缘的、所见的相分,这个[缘]字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元本就是菩提清净心中,妙净明体,妙净之明体,这个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本来就是绝对。

云何于中,这在妙净明体里面,哪里可能性安得上是是见,或者是非是见呢?绝对就是绝对嘛!

[未二 喻一真索是非][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文殊师利菩萨,文殊!我今问你:就像你文殊的身体,它本来就是一个绝对,不可以讨论;

难道可以去讨论多出另外一个文殊,说这个叫做文殊?又可以否定说这个不是文殊吗?肯定多一个文殊也不对;去否定这个文殊也不对,

文殊,他就是绝对,就是文殊,他就在讲这个。绝对的文殊,就不可以安立一个是文殊,或者是非文殊;如来藏性也是一样,全部就是真性。

[未三 答本真无二相]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如是世尊!我就是真,就是绝对的文殊,无是文殊,就是并不可以多加一个文殊,才叫做文殊。

何以故?若有是,若还要加一个是,则二文殊,就变成二个文殊了!

我就是慧律,不可以加一个:你是,或者你非,我是就是绝对,不可讨论了;如果加一个[是]字,就变成二个文殊。多一个,头上安头。

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但是,我今天非无文殊,非无就是:无非就是文殊。非无文殊就是:我就绝对了;无非就是文殊,你讲来讲去,就是一个文殊,就是绝对。

在绝对的一个文殊里面,于中实无是非,不可以加一个是文殊,也不可以否定非文殊,不可以的!不可以加是文殊、非文殊,都不对,因为他就是文殊。

[未四 总以法而合喻][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

[佛言此见精与物象,但惟一体,所以无是无非,亦复如文殊一样,但有一真文殊,无是文殊,与无文殊也。初晓以无是非之故竟]。不可以讨论是跟非,没有的!

[午二 教以出是非之法 (分三) 未初 曲显真妄二相 二 别举真妄二喻 三 以法各合二喻]
[今初 曲显真妄二相][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诸位!注意[本是]、[妄为]这四个字,这二个强烈的对衬。就是本来如来藏性是妙明、是无上菩提、是净圆真心;而你却妄认为它是色、是空,就是物象,就把真心认为是物象,以及闻见。

闻、见就是见分,色、空就是相分。把这个净圆的真菩提心,错认为是外在的物象,或者错认为我们的见闻觉知的意识心,产生了妄想颠倒、执着心。

[未二 别举真妄二喻][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如捏目所成,把眼睛动一下,如捏目所见的第二月。眼睛本来好好的就是比喻如来藏性;捏目就是比喻一念妄动。

如第二月,谁为是月?谁才是真月?又谁非是月?文殊,但一月真,这中间,这里面一个月亮是真的。

这中间自无是月非月,中间更不可以讨论谁是真月,又谁不是真月亮。因为那个第二月不存在,第二月本来就没有,不可以讨论它,因为妄本来就空。

这里的比喻就是:第二个月本来就不存在、本来就没有,是因为捏目所见的,还论什么真、什么假呢?众生执妄为真!

因此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如捏目所见的第二月,可以讨论谁才是真月,又谁不是真月吗?虚妄的本来就空,可以讨论这个吗?不可以!

文殊师利,只有一个月是真实的,中间更不可以讨论谁是真月,又谁不是真月,不可以讨论的!达妄本空,空本无所有。

[未三 以法各合二喻][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

是因为你阿难,现在观这个见分跟这个相分;这见分当然就是妄见了。

这妄见只要你懂得悟到空,就了悟;这个妄见当体即空,就是真见,就是一念不觉,从真起妄的妄见。见与尘,[尘]就是六根、六尘、六识,统统包括在里面。

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间,没有办法在妄想当中超出这个是,是见,或者非是见。

[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由是悟入,你只要肯,你只要肯由是悟入真精,真精就是如来藏性,你由此了解,一切法不可得,于中没有见分、相分、所建立的一十八界,了解根、尘、识统统脱落,由是悟入真精,这个妙觉明性,

所以,这样子就能让你,只有超悟的人可以怎么样?出指非指,[出]就是超越,[指]就是指有见性可指出,[指]就是能指出见性;[非指]就是不能指出见性。

意思是:我们的如来藏性,就像虚空的绝对性,不可以指是与非;不可以定位;虚空本来就没有东南西北,那是因为你地球定位、太阳定位,才定位东南西北;有定位就有妄执,你只要定位这个[我],一切痛苦就会从后面跟着来。

由是返迷归悟,会妄归真,了知见之与尘,元是一真,则能超出是非之外。

[若悟一真法界,见、相二分俱属空华,万物、见性本来一体,故能令汝超出是非,岂复于万象中,谓何者是见可指,何者非见可指耶?亦如但知一月真,则妄计全消。此合识得真月,是非自息喻]。可见明心见性多重要!

[可见迷、悟、真、妄,惟在一念,若一念迷,则心境纷然],诸位!一念迷是以无明为依据;而无明本来空,不知道。一念迷就是第二月,我们就是以第二月在做事情。

从真心妄,则心境纷然,[是非锋起;若一念悟],这个悟是真悟。[则妙觉湛然,岂容是非于其间哉!

此科以见性不分而论,无是无非],无是见性,无非见性,[见真妄情自息],见真、妄情自息。见真,如果见到真心,一切妄情自然就停止,所以,你就会了解歇即是菩提的道理是什么。[是四义中妙义]。四义就是妙、明、寂、常的妙义。[卯八显见不分竟]。

   525 阿难前疑见性,与万物混杂,此疑见性],跟身心分开了

[卯八 显见不分--阿难疑身见各体][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果这个见精就是我的妙性,那么,这个妙性现在刚好就显在我的眼睛前面。现在我前,就是现在我的眼前。

[此领前义,以生疑难也。前佛要当机,认见为心,多与发明,见性超然独立,身境无干]。前面是这样讲。

[无还科中云: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说:那一些可以归还的,当然不是你的真性;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这个没有来去、增减、生灭的,不是你的真性、真心,要不然是谁的?你为什么不敢直下承担呢?

显见不杂科中这么说,[不杂科中云:此精妙明,诚汝见性。又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

阿难遂从分别心中,变现一种昭昭灵灵光景,湛然盈满目前,唤作见性,似与身心,判而为二。

阿难前疑见性,与万物混杂,此疑见性],跟身心分开了,各有各的体性,叫做[与身心各体]。

不知道身心就是见性。所以,这一段叫做显见不分,身心不离见性,见性就是身心。

[故白佛言:世尊!若此现前周遍万物之见精,必定是我妙精明性者,今此妙性,现在我之眼前,则离我身矣];

诸位!他的语病就在这一句,今此妙性,现在我之眼前,阿能的问题就是出在这个[眼前],认为见性就在眼前,是离我身体的,是离开我的色身的。

譬如说:这个毛巾,毛巾现今就是在我的眼前,就变成见性离开我这个色身了,离开我的身体了。[既然是我妙性,岂有反在身外耶]?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526 执着的意识心、攀缘心才有作用。而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不得其用

[卯八 显见不分--阿难疑身见各体][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

[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

这一段是阿难讲的,就是:这个见性就在眼前,那么,这个身心世界到底是谁?

解释一下:见必我真,[见]就是此见性;[必]就是必定,此见性必定是我真性的话,

假设说:现在我眼前的见性,此见就必定我的真性的话,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我今身心,复是何物?

我现在这个身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阿难把见性放在身外。

而今身心,分别有实;而我现在身心分别,很清楚的,事实分别,这里强调就是:事实就是在作用,能分别,而有实在的作用,叫做分别有实。

我今身心,的确能分别,很清楚的,就是我的心;很清楚,这就是我的身,有实在在作用啊!

彼见无别,分辨我身,现在我眼前,那个[见]就是见性,[彼]就是那具现在我眼前的见性,没有能力分别啊,无别就是没有能力分别的功能。

那个现在眼前的见性,没有能力来分辨我这个身。意思就是:我的身这个见性尚不能分辨,何况能分辨万物呢?

再讲一遍:这个见性必定是我的真性的话,那么,我现在身心到底是什么?那个现在眼前的,才是我的真性,我现在这个身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而现在这个身心,是有能分别,而有确实在作用的啊;那个眼睛,现在眼前的见性,根本就没有分辨能力、功能,来分辨我这个色身;

连我这个色身尚且没有办法分辨,何况能分辨外在的外物、万物?怎么连我这个色身都没有办法分辨,如何能够分辨外在的万物呢?

[此恐认见必遗身心。意谓湛然满前之见,必定是我真性,则我现今之身心,当然非我,究竟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此约分别以起计]。就是用分别心这个角度以起计,来执着。

[谓:现今身心,为能分别,有实在作用,彼在前之见,无有分别功能,来分辨我身],连一个我身尚且没办法分辨,[我身尚不能辨],何况能够分辨更广大的外在的万物?[况能辨万物耶?

此正同世间凡夫情见,以有分别者为我,无分别者非我,不知恰堕意识窠臼],窠臼就是因为沿旧制,以前的制度,不能别出心裁,仍然离不开以前的意识型态的陷阱。

窠臼就是类似一个陷阱,没有办法创新,仍然框在以前的意识型态。意思就是:一样堕入意识的巢窠、巢臼里面。

[与前执缘心有用],执着的意识心、攀缘心才有作用。而[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不得其用],反而不得其用。

这样看起来,语气上下连贯。[故不敢认为本元心地,如出一辙]。不敢认识如来藏性,答案是一样的,就变成意识心在作主了。

    527 不达认妄者,必至遗真;而识真者,自能融妄

[佛则谆谆责之,警其不可认妄为真]。千万不要认这个妄想意识心,当作是我们的涅槃真心。

[阿难则种种疑之,反恐认真遗妄],认识这个真心,又恐怕遗失了妄心,就弄不清楚了!

认真心就是认识眼前这个见性,却遗了身心这个妄,[诚为颠倒之甚!]

[良由不达认妄者,必至遗真],你只要妄认为这个身心,不了解四大是假合,意识心、攀缘心不是真心,如果实在不了解,认妄就一定会遗真。

[而识真者,自能融妄],你只要认识这颗真心,慢慢学习放下;这个怎么融?记得!放下就融;

这一句也是多余的。没有东西可以融来融去,性相本一如,寂灭法就是涅槃妙性,对境寂然,常不离佛。

所以,[你懂得放下],是不得已的讲法,就是慢慢慢慢一步一步来,学习如如不动,咦?没有妄啊。

诸位!融这个妄,是做功夫次第的片段性来讲的;

真,妄当体即空就是真,没有妄可以融的,达妄本空,空即是妄,如何让你融?

还没有悟,这一句,只好这样讲,你只要认识这一颗真心,当然就可以融化这个妄心,会归到真心。

   528 佛告阿难:你说你的见性只有现在你的眼前,这个道理这样是不正确的!

[见性灵明洞澈,身心世界,外物顽碍],处处是障碍。[岂具能见功用,物不是见,前已辨明]。物绝对不是见,物是被见啊!但是,物不离见,见也不离物。

所以,佛法困难就是,一下讲,我们的明心见性是绝对独立,迥脱根尘,灵光独耀,一下讲明心见性是单独存在的;现在又讲:明心见性不离身心,现在弄不清楚,愈来愈困难。

阿难怀疑这个身体、见性是各有自体性,底下佛讲得很好,了不起!

[直斥妄拟][佛告阿难:汝今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

你现在所说的:见性只有在你前面,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不是这样的。是义非实,你现在讲的是不对的,[非实]就是不正确的。佛告阿难:你说你的见性只有现在你的眼前,这个道理这样是不正确的!

[前阿难谬执,见性与身心各体,故有见性在前之疑。

佛不即约身心见性,无有二体以释之,而独约万法一体以破者,中有二意:

一者、易于施破:见性如果在前],这个见性[应同万物分明可指],什么东西现在你的眼前,当然你讲得出来啊!

[既于万象中,竟无是见非见之可指],是见,你指不出来;非见,就是指不出来。

[则是非双绝],你是见性,那就指出来给我看看见性是什么?

非见,就是离开见性也没有可以看东西,我眼睛离开见性,怎么能看到东西呢?能够看到山河大地呢?如果我们的见性不存在,树现在你面前,我们怎么知道是树、是山?

所以,是见非见都指不出来,[了无前相,而见性万物,自成一体]。

佛法是不二法门,[以此例观,疏远之万物,与见尚属一体,而至亲之身心,与见岂复为二耶]?

意思就是:离开我们那一些星河大地,还是我们的本体所影现的呢?何况我们的身心,可以离开我们的见性吗?

[二者、兼除二执:盖身心者,我执之亲依];你为什么会有我执,就是认为有这个身心啊![万物者,法执之显境。

阿难祗恐认见],现在眼前的见性,反过来[必遗身心,则我执正自炽然],就是很强烈的执着这个[我]。[而法执尚犹微隐],[隐微]就是难明,还没有很明显。

[若但说见性身心一体],如果但说见性与身心是一体的,[彼将更执见性身心,合为我体],那么,他将更执着见性身心合为我这个体,[而以万物为他体]。

所以,就是讲这样也不对,讲那样也不对,对阿难没悟到,佛也很难讲。

合为我体,而以万物为他体,就把万物排在如来藏性以外了,而把外在万物为他体,不是如来藏性了。

[非惟法执不能兼破],而我执、法执,[而二执益增上矣]!更加强。

[故佛总对万法,悉显其无自无他],无自性,也无他性,就是自己的性本不存在,自性不可得;

他性也不可得,就是也没有借助其他的缘起,这个就更进一步的难,无自性、无他性,叫做空无自性。

意思就是:诸法本来就空,没有合来合来,根本就没有自,也没有他,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就是要你体悟缘起自性本来就空,没有东西合来合去的。

诸位!讲因缘合和是佛不得已的,对二乘人善巧方便的开示;若着缘起法是实法,那么,你会死在语言、文字上,就进趣不了这个菩提。

佛陀告诉我们:讲缘起是为了破外道,执着一个缘起,就没有办法进入如来究竟藏性,没有办法进入萨婆若海。

所以我们了解,佛陀讲缘起法是破外道,是给二乘人或者凡夫,让你了解缘起法它就是有因果的法则;

但是,你着一个缘起法是实,那也是摆脱不了他性,借重外在的种种条件。

佛陀说:连自性不可得了,哪有他呢?诸位!无一法,包括颗粒微尘,自性尚不可得了。

所以,我们讲:我们今天有能演讲的师父、你们听讲的一切众生,方便叫这缘起法。

但是,如果我们体悟到空无自性,没有能说,亦无所说,万法、诸法本来就空。

你今天有来讲堂,讲堂本来就空;今天回归到你们家,讲堂本来就空;讲堂本来没有增,本来就没有减。

你这个色身当体即空,如果这样体会不出来,讲缘起法,好!

诸位!现在把大家都化作是骨灰,你们桌上摆的,就是你们每一个人的骨灰,还包的好好的,上面都放着一件往生被,

好!你现在好象很清楚,我们就在讲经说法啊!没错!佛陀说:缘起如幻,当体即空。

现在把这个时空往后退,一百年后,所有的骨灰都放在你们桌上,一片静悄悄。

所以,把那个百年后的情况,摄归到当下来,因此我们修学佛法善用我们的心。

我们了解,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化作一堆白骨,这个是必然的,你不必等到那个时候再讲解脱,你要回归当下,现在你就很清楚,这个就是一堆白骨,没有任何例外的。

在佛的透视的般若妙智里面,即一切相,离一切相的,讲因缘生、因缘灭,这是佛陀让二乘人中途依靠的,所以讲缘起法,如来藏它就是绝对,绝对不能缘起,缘起即空就是绝对。

我们说:因加缘等于果。我到韩国去的时候,这个法师来跟我谈论,他就是一直讲因果……

佛法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因当体即空,就是非因;缘当体即空,就是非缘;果当体即空,就是非果,

讲因加缘等于果,是为了让众生不可以脱离因果的法则,免得修行落入断灭;讲当体即空,让你推上无上究竟菩提,不留任何的善巧方便,就是绝对,就是空。没有什么好谈论的!

所以,如果你功夫够,来,师父一拍桌子,双手一摊,OK!没东西可以讲,好!下课!用这样的方式,对你们根器这么好,行吗?哼!我从台南坐车来,你竟然一句话都没讲?这不行!无有能说所说,你就是善巧方便说,就是要这样子说。

因此我们知道,缘起法就是空。[则二执荡然矣]!修行就是在去除执着。[如灸病者,须得其穴],就是针炙,你要得到那个穴位。

[阿难种种谬执,惟此见性在前,是其谬本,故佛首夺云:见在汝前,是义非实。]你说你的见性就在眼前,这个是不对的![初直斥妄拟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529 我们的身心,可以离开我们的见性吗?

[直斥妄拟][佛告阿难:汝今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

你现在所说的:见性只有在你前面,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不是这样的。是义非实,你现在讲的是不对的,[非实]就是不正确的。

佛告阿难:你说你的见性只有现在你的眼前,这个道理这样是不正确的!

[前阿难谬执,见性与身心各体,故有见性在前之疑。

佛不即约身心见性,无有二体以释之,而独约万法一体以破者,

中有二意:一者、易于施破:见性如果在前],这个见性[应同万物分明可指],什么东西现在你的眼前,当然你讲得出来啊!

[既于万象中,竟无是见非见之可指],是见,你指不出来;非见,就是指不出来。[则是非双绝],

你是见性,那就指出来给我看看见性是什么?

非见,就是离开见性也没有可以看东西,我眼睛离开见性,怎么能看到东西呢?能够看到山河大地呢?

如果我们的见性不存在,树现在你面前,我们怎么知道是树、是山?所以,是见非见都指不出来,[了无前相,而见性万物,自成一体]。

佛法是不二法门,[以此例观,疏远之万物,与见尚属一体,而至亲之身心,与见岂复为二耶]?

意思就是:离开我们那一些星河大地,还是我们的本体所影现的呢?何况我们的身心,可以离开我们的见性吗?

   530 佛总对万法,悉显其无自无他

[直斥妄拟][佛告阿难:汝今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

[前阿难谬执,见性与身心各体,故有见性在前之疑。

佛不即约身心见性,无有二体以释之,而独约万法一体以破者,中有二意:一者、易于施破];

[二者、兼除二执:盖身心者,我执之亲依];你为什么会有我执,就是认为有这个身心啊![万物者,法执之显境。

阿难祗恐认见],现在眼前的见性,反过来[必遗身心,则我执正自炽然],就是很强烈的执着这个[我]。[而法执尚犹微隐],[隐微]就是难明,还没有很明显。

[若但说见性身心一体],如果但说见性与身心是一体的,[彼将更执见性身心,合为我体],那么,他将更执着见性身心合为我这个体,[而以万物为他体]。

所以,就是讲这样也不对,讲那样也不对,对阿难没悟到,佛也很难讲。

合为我体,而以万物为他体,就把万物排在如来藏性以外了,而把外在万物为他体,不是如来藏性了。[非惟法执不能兼破],而我执、法执,[而二执益增上矣]!更加强。

[故佛总对佛总对万法,悉显其无自无他],

无自性,也无他性,就是自己的性本不存在,自性不可得;他性也不可得,就是也没有借助其他的缘起,

这个就更进一步的难,无自性、无他性,叫做空无自性。

意思就是:诸法本来就空,没有合来合来,根本就没有自,也没有他,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就是要你体悟缘起自性本来就空,没有东西合来合去的。

诸位!讲因缘合和是佛不得已的,对二乘人善巧方便的开示;若着缘起法是实法,那么,你会死在语言、文字上,就进趣不了这个菩提。

佛陀告诉我们:讲缘起是为了破外道,执着一个缘起,就没有办法进入如来究竟藏性,没有办法进入萨婆若海。

所以我们了解,佛陀讲缘起法是破外道,是给二乘人或者凡夫,让你了解缘起法它就是有因果的法则;但是,你着一个缘起法是实,那也是摆脱不了他性,借重外在的种种条件。

佛陀说:连自性不可得了,哪有他呢?诸位!无一法,包括颗粒微尘,自性尚不可得了。

所以,我们讲:我们今天有能演讲的师父、你们听讲的一切众生,方便叫这缘起法。

但是,如果我们体悟到空无自性,没有能说,亦无所说,万法、诸法本来就空。你今天有来讲堂,讲堂本来就空;今天回归到你们家,讲堂本来就空;讲堂本来没有增,本来就没有减。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531 我们就在讲经说法啊!没错!佛陀说:缘起如幻,当体即空

你这个色身当体即空,如果这样体会不出来,讲缘起法,好!

诸位!现在把大家都化作是骨灰,你们桌上摆的,就是你们每一个人的骨灰,还包的好好的,上面都放着一件往生被,好!

你现在好象很清楚,我们就在讲经说法啊!没错!佛陀说:缘起如幻,当体即空。

现在把这个时空往后退,一百年后,所有的骨灰都放在你们桌上,一片静悄悄。

所以,把那个百年后的情况,摄归到当下来,因此我们修学佛法善用我们的心。

我们了解,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化作一堆白骨,这个是必然的,

你不必等到那个时候再讲解脱,你要回归当下,现在你就很清楚,这个就是一堆白骨,没有任何例外的。

在佛的透视的般若妙智里面,即一切相,离一切相的,

讲因缘生、因缘灭,这是佛陀让二乘人中途依靠的,所以讲缘起法,

如来藏它就是绝对,绝对不能缘起,缘起即空就是绝对。

   532 如果你功夫够,来,师父一拍桌子,双手一摊,OK!

我们说:因加缘等于果。我到韩国去的时候,这个法师来跟我谈论,他就是一直讲因果……

佛法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因当体即空,就是非因;缘当体即空,就是非缘;果当体即空,就是非果,

讲因加缘等于果,是为了让众生不可以脱离因果的法则,免得修行落入断灭;

讲当体即空,让你推上无上究竟菩提,不留任何的善巧方便,就是绝对,就是空。没有什么好谈论的!

所以,如果你功夫够,来,师父一拍桌子,双手一摊,OK!没东西可以讲,好!下课!

用这样的方式,对你们根器这么好,行吗?哼!我从台南坐车来,你竟然一句话都没讲?这不行!

无有能说所说,你就是善巧方便说,就是要这样子说。因此我们知道,缘起法就是空。

[则二执(我执、法执)荡然矣]!修行就是在去除执着。[如灸病者,须得其穴],就是针炙,你要得到那个穴位。

    533 如果这个见性就在你的眼前,你用手指看看,哪里是你的见性,指出来?指不出来

[显见不分--正遣是见][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解释一下:若实汝前,这个无形的见性,实实在在现在你的眼前,叫做汝前。

如果这个无形相的真心,实实在在现在你的眼前的话,假设说是这样子,汝实见者,那么,会让你实实在在的看到。

譬如说:茶杯、毛巾现在我的前面,我一定可以看到茶杯、毛巾。

让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这个见精既然摆在你的前面,一定既有方所,即有方所就是长短、方圆,就是物相了。

就是物相,非无指示,就应当可以指得出来;这个是我的眼镜、这是灯、这是布、这是桌子,只要现在我的眼前的,都很清楚啊!

既是物相,那么,就表示可以指得出来,绝对可以指出来。为何指不出来呢?为何指不出见性何在呢?

[先阿难妄拟见性在前],把见性当作物,放在眼前。[佛已直斥其非。此下辨无是见,与无非见],无一处是见,无一处非见。

所以,你要找见性,没有一处是见性;但是,也没有一处不是见性。你指不出来,但是,不离万象。

[此科双用即物离物],即物,同时离物,加[同时]意思更清楚。

即物离物,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佛法即现实,离物就是超越,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佛法不能离开我们的生活,可是,我们的生活可以过得很超越。

[而单遣是见也]。无是见,也是非见。

[如来问云:若此见精,实在汝之眼前],就在你的眼前,[汝实实可以看见者,则此见精,一定有地方所在,既有方所,必有相状,非是无可指示?此决断定属可指,下方令对物指出]。佛陀告诉你:指出来!什么是见性?

[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着]。

现在今跟你坐在祇陀林,你注意看,看出去林渠与殿堂,上到日月,前面是恒河,汝今在我狮子座前,把手举起来:指指看,指陈是种种相。

阴者是林,[阴]者是暗处,这是森林;[明]就是明亮处,借重于阳光;[碍者]就是壁;[通者]就是空,就是虚空;

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就是细小,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可有形,无不指着,只要它是有形状的,没有一种东西不可以指出来。

那是山、是林、是树,这很清楚,这是亮的、是暗的,很清楚。只要它是有形相的,没有一处不能指出来。

[此先以物皆可指为例。下令指见,且今我之与汝,坐此祇陀林。周遍观看,近处林渠(水也河流之类),及与殿堂,高处上至日月宫,远处前对恒河,

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但是目之可见,举手皆可指陈,是种种相,分别明白,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若草若树,纤细毫末],[末]就是细碎的物体。[大小虽殊,但可以有形,无不可以指着也]。只要有形状的,就可以指得出来。

[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

如果这个见性就在你的眼前,你用手指看看,哪里是你的见性,指出来?指不出来。

   534 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即物离物,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

佛法即现实,离物就是超越,

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佛法不能离开我们的生活,

可是,我们的生活可以过得很超越。

   535 见性不可以离开物相;物相也不可以离开见性,说一是不对,一就变成一体;说二还是不对

[显见不分--正遣是见][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

如果这个见性就在你的眼前,你用手指看看,哪里是你的见性,指出来?指不出来。

[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

阿难,你当知道:如果无形相的虚空就是你的见性,外在的虚空既已成见,外面的虚空既然已经成为你的见性,[又]何者是空?那么,又什么叫做虚空?虚空是你的见性,那什么叫做虚空呢?

若物是见,如果外在的物相就是你的见性,那么,[物相]既已是见,物相如果是你的见性,何者为物?那么,又何者是为物相的本身呢?意思就是:见是见,物是物,要弄清楚!

[此有两节文,乃佛立成格式,要阿难依此解答,不至混滥。先所谓双用即物离物,单遣是见,即在本科。

此节格式,乃即物,须不坏物之本相];所以,诸位修行,诸位法师,护法居士,修行叫做不坏物相,就是说非得用某一种格式,千万不要去破坏现在所存在的现实的东西,叫做修行。须不坏物之本相,

[下节乃离物],即物也不对,离物也不对;即物也对,离物还是对。[须当显见之自体]。

[当知二字,要阿难注意着眼,何者是空,何者是物。此语莫作是见无空,是见无物解释]。意思是说:这个见性是离于虚空;这个真心之见是离于物相,不要这样解释。

[佛要阿难,依所定格式,物、见双指,不坏物之本相]。意思是:当下万象来谈解脱,不必去破坏它,不必去毁坏它。

[先约空说]就虚空来说:[若空是见],如果虚空就是你的见性,虚空[既已成见],则破坏了虚空,对不对?你不要去破坏虚空嘛!

[须当不坏空之本相,何者仍旧是空]?意思是:空已经变成你的见性,那么,什么又叫做虚空?

[再约物说: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亦当不坏物之本相],譬如这杯子,这杯子是见性的话,你不可以破坏这个杯子,这个杯子就是杯子啊!不可以坏物的本相。[何者仍旧是物]?杯子就是杯子,毛巾就是毛巾。

[此种格式,譬如即壁成画],墙壁上画画,要须墙壁存在,画也存在,[要须壁画双存,方成物见各体之义]。

现在是:物见是一体的。所以,我们精神跟物质是一体性的。

[此顺阿难迷执]而说的,以为[见性与根身万物,各皆有体,故作斯解],才这么样来解释。

[若是见,即便无空无物],若是见就是:如果只存在见性,因为物见是一体的。即使无空无物,那么就变成否定了虚空跟外面的物相。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只存在见性,那么,就没有虚空跟物相了,即变成了否定虚空,也否定了万象了。我们需要不坏虚空、不坏万相,来讨论一体。所以,[遂成一体],这样才变成一体。

意思是说:如果你只存在见性,而否定了虚空跟物相,那么,这样才叫做一体啊![则与阿难语意相违]。阿难认为怎么样?见、物各有体性,物跟见是各个体性,是分开的,现在又变成一体。

[又既成一体,自不容更说是见],因为见变成物了。当然不容更说是见了,因为见变成物了。一体就是这样,一体,见就是物。

[如下文‘我真文殊,无是文殊’。此种解释,是《正脉疏》,交光法师],说:我就是只有一个绝对的文殊,没有另外一个多或减、或对或错、肯定或否定的文殊,没有!

我真文殊,这个文殊师利菩萨就是绝对,没有是,[是]就是指非,无是,也无非文殊,这个[是]就是没有是跟非文殊,这头上安头,

我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于其文殊师利菩萨的本身,不可安一个说:我是文殊师利菩萨、我非文殊师利菩萨。对不对?我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就绝对嘛!

此种解释是《楞严正脉》,交光法师,[特出手眼,能见人见不到之处。能会佛立格本意,殊令人心悦诚服也]!

我再解释前面: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说:你一定认为这个见性现在你的眼前,你以手指示看看,指陈看看,哪里是见?

阿难!你应当知道,如果虚空是你的见性,虚空已经成为你的见性,那么,又什么叫做虚空?如果物相就是你的见性,物相既已是你的见性,又何者是物相的本身呢?说一体不对,说二体也不对!

[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你可以好好的微细思惟,把它剖析这个万象,把它剖析出这个精明,净妙见元,就是说:你把它剖析出什么是见性,你分析出来给我看,指陈示我,拿出来给我看看。

哪里是见性?指出来,同彼诸物,分明无惑,跟那一些外在的物相,很清楚的指出来看看,

意思就是:阿难!你根本就指不出来,见性不可以离开物相;物相也不可以离开见性,说一是不对,一就变成一体;说二还是不对,佛法就是这么妙!分明无惑就是很清楚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节即物索是见,此节离物索是见。乃离物须当显见之自体,故嘱阿难:汝可更加一番微细工夫,披剥万象,即剖开万象,分析出此见元,此即离物索是见也]。

离开物你看看能不能找得到见性,叫做离物索是见,离开物相,你找找看,看看能不能找到见性,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精、明、净、妙见元者:万象不能混曰精;万象不能敝曰明;万象不能染曰净;万象不能变曰妙;此四乃见元义相],就是本元清净的义相。

[即本觉所具性功德相,此曰:‘见元’,上曰见精,有曰见性,名虽各出],名相虽然不同,[乃随语便]。讲见精也可以、讲见性也可以,随你方便。同样指众生[同指众生识精元明,即二根本中真本,与物同体。

如果物见各体],外面的物相跟见性各个有体性,也就是二个体了。那么,[必须离物以显见之自体],因为它二个体。[同彼诸物,历历分明,无所疑惑,指陈示我。]

    536 千万不要去破坏现在所存在的现实的东西,叫做修行

[显见不分--正遣是见][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

如果这个见性就在你的眼前,你用手指看看,哪里是你的见性,指出来?指不出来。

[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

阿难,你当知道:如果无形相的虚空就是你的见性,外在的虚空既已成见,

外面的虚空既然已经成为你的见性,[又]何者是空?

那么,又什么叫做虚空?虚空是你的见性,那什么叫做虚空呢?

若物是见,如果外在的物相就是你的见性,那么,[物相]既已是见,物相如果是你的见性,何者为物?那么,又何者是为物相的本身呢?

意思就是:见是见,物是物,要弄清楚!

[此节格式,乃即物,须不坏物之本相];所以,诸位修行,诸位法师,护法居士,

修行叫做不坏物相,就是说非得用某一种格式,千万不要去破坏现在所存在的现实的东西,叫做修行。须不坏物之本相。

   537 无一处是见,无一处非见

无一处是见,无一处非见。

所以,你要找见性,没有一处是见性;

但是,也没有一处不是见性。

你指不出来,但是,不离万象。

    538 说一不对,说二还是不对,佛法就是这么妙!

见性不可以离开物相;

物相也不可以离开见性,

说一是不对,一就变成一体;

说二还是不对,

佛法就是这么妙!

   539 良以见性,量括十方,体周万法,其与万法非即非离

[正遣是见][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阿难说:我现在在这个重阁讲堂,重阁讲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好几层。远洎恒河,远处达到了恒河;上观,往上看有日跟月,

阿难!你把手举起来,举手所指,指指看,纵目就是放眼看天下,叫做纵目所观,看出去,好好的放眼看。

你看到的,指皆是物,你所看到的都是物,无是见,就是你找不到见性,因为见性是无形相的。

你找到的、看到的,都是有形相的这些物,你绝对看不到有形相的见性。见性是无形相的。

因为见性是无形相,是无可指,你指不出来;见性指不出来,你就会发现全部都是物相,无一处不是物相。

[此阿难答,即物无是见]。即物就当下这个物,你找不到见性,后面讲:离物也找不到见性啊!

[谓举手所指得到,纵目(即放眼)所观(见也)得到,指者皆是物,不能坏物之本相]。不能离一切物,不可以坏物之本相,

意思是:不可以破坏物的本身。[更指出何者是见也]。更怎能指出哪一个是我们的见性呢?意思是:完全指不出来,你所看到的,根本就是物相。[故曰:无是见者]。

阿难回答说:[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

说:世尊!就像佛所说的,何况我只有证初果的有漏的实学声闻,乃至菩萨,也不可能在万象当中剖析出什么叫见性,根本就没有办法剖析。

譬如说:这个是毛巾,眼睛见这个毛巾,我们这个见性,投射在这个物,如果是二个体的话,我是一体,物是另外一个体,见性投射出去,你能不能剖析,我用刀子把它刮一刮,看看见性能不能刮得出来?不可能嘛!

物就是见性;见性不离物。说一体不对,说二个体还是不对啊!

离一切物而别有自性,怎么这个见性能离开一切物,而另外找到一个自性呢?另外可以找到见性呢?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离开一切物相,而另外有一个见性。

诸位!你就了解佛法有多难了!我看到诸位的眼神就知道!那个外道的就不用说了,佛道,你们进入佛门几年了?拜佛、礼佛多少年了,我这样一直讲,你就是两眼发直了!

你就可以知道,栽培一个法师,二十年都没有办法的道理;栽培一个牧师,三年就可以成就,就是这个道理。

在座诸位,老参的多少?可是,就是不知道在讲什么,我一直讲,他一直摇头:怎么会这么难?就是这样子没有错,摇头是对的,点头就错了,因为你骗我!

听不懂它是很正常的,证阿罗汉果都听不懂,何况凡夫俗子?所以,我们要了解佛法,就知道它有多难!

为什么人家信佛以后,到最后不想要信佛?实在是听不懂!我向上帝祷告,他很快就给我糖吃,比较快。以前小时候就是向这个圣诞老公公祈祷,这袜子时面有装礼物,那些小孩子半夜就真的起来祷告,第二天就真的收到礼物了,所有的礼物都是他爸爸、妈妈装在袜子里面的。

[此阿难答,离物无是见]。离开这个物相,根本你就找不到见性。[如佛所说,即指上文佛立格云:‘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

况我乃是有漏初学人,那能离物指出是见,即罗汉、辟支佛,亦所不能,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象前,剖析出精见],就是见性,[离一切物,别有见之自性也。是离物亦无是见之可指矣]!离开物相,你也找不到见性。

[此双用即离],即物有见性是不对的,离物有见性也是不对,叫做双用即离。

[佛言:如是如是]!

指不出来,也不能离开一切物相,说一不对;说二还是不对,一就是一体的,统统不对!佛言:如是如是。经过佛的印证,就不得了了!

[此佛言印证]。我们现在也是讲求印证。[重言如是者,以阿难所答,即物无是见可指],即物就是:当下跟物要剖析出见性,指不出来!

这是毛巾,那你指出什么是毛巾?什么是见性?指出来?指不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离物亦无是见可指],离开了这个毛巾,你找得到见性吗?见性,物相的时候起作用啊!所以,离物也无是见可指陈,

[二者皆是,故言:‘如是如是’。

良以见性,量括十方,体周万法,其与万法非即非离],什么叫非即非离?它叫做不可思议的绝对,即,不对,因为没有东西可以即。

诸位!虚空哪里有东南西北?哪里有从东边跑到西边?虚空哪里都是绝对啊!

非即非离在强调什么?在强调绝对。说任何语言,统统不对,语言、文字统统不对。即也不对,离还是不对;即是言说,离还是言说,全部不对;但是,全部对!

[惟其非即也],[非即]就是离。因为能够离,[故能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身界无干],见性、大悟的人,心性是寂灭的,[生死不系,众生不达斯义,则混淆真妄,沉溺轮回;

惟其非离也],非离就是,当下就是。[故能尘刹普融],尘刹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万物一体,用弥法界,色心不二,众生不达斯义,则沉空滞寂],陶醉在二乘人的空里面,[中止化城]。

沉空,证到一点点空性,就认为很知足了。中止化城,化城是善巧方便,不知道佛陀叫你连那个善巧方便都要离。中止就是:你却停留在缘起的善巧方便二乘人之法,不能趣向大菩提涅槃。

[如来自指见是心以来],自指出见就是心,显见是心嘛!前面第一:显见是心以来,[多约不即之义],不即就是:见不能就是物,大部分多约不即,就是见不是物,从这个角度来讲的,多约不即。如来自指见是心以来,从第一个:显见是心以来,大多就见性不是物的角度来解释的。来分清楚什么是真心,[分真],剖析出什么是妄心[析妄]。

诸位!凡夫俗子,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都弄不清楚了,哪里知道什么叫做绝对呢?所以,只好带妄显真了。

[以决择离尘独立之体]。只好来让你决择,不受所有的物相影响的,就是你独立存在的见性,就是不即,因为它不是物,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

[今此科合下无非见],没有一样不是见性。[乃约不离之义],不离就是即物;不即就是离物。乃约不离这一点,现在就是即物,不可以离开这个物相讲见性之义。

[泯妄合真],泯这个妄心为真心。[以显泄乎],这个[泄]就是出,以显示出见性[与物混融之妙],以显示出[见性]与物相混融就是圆满的,没有互相障碍的。

所以,大悟的人一切境界统统是修行,顺逆、逆境统统在修行,没有一样不是增上缘,赞叹、毁谤,无关于自己的见性。

[以释阿难身见各体之疑]。[身]指身心,以及见性,身、见,各体,就是各自有一个体性。[见]就是现在眼前的见性,各自有体性是不对的。但是,二个体也不对,各自有体性还是不对。

远离一切即、离,这些语言、文字不相干的东西,不必头上安头。

什么是虚空,虚空就是绝对,虚空你可以安排、安插,更加上一个虚空吗?不可能!用刀子一直割,能够把虚空除掉吗?也不可能!虚空无关于你的物相啊!

你把这一栋建筑物打掉,虚空还是存在啊;建筑物建在这里,虚空也没减少啊!

我们的心性,从来没有增、没有减,无关于这些缘起的假相,它就是绝对存在,善用心者,即能入无上大般若菩提涅槃,要好好理解,不可以停止在生灭缘起的善巧方便法。

今天对不起大家,没办法,因为大家很[好],没办法。佛法的难,你可想而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540 不可能离开一切物相,而另外有一个见性

阿难回答说:[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

说:世尊!就像佛所说的,何况我只有证初果的有漏的实学声闻,乃至菩萨,也不可能在万象当中剖析出什么叫见性,根本就没有办法剖析。

譬如说:这个是毛巾,眼睛见这个毛巾,我们这个见性,投射在这个物,如果是二个体的话,

我是一体,物是另外一个体,见性投射出去,你能不能剖析,我用刀子把它刮一刮,看看见性能不能刮得出来?不可能嘛!

物就是见性;见性不离物。说一体不对,说二个体还是不对啊!

离一切物而别有自性,怎么这个见性能离开一切物,而另外找到一个自性呢?另外可以找到见性呢?这是不可能的。

不可能离开一切物相,而另外有一个见性。

诸位!你就了解佛法有多难了!我看到诸位的眼神就知道!那个外道的就不用说了,

佛道,你们进入佛门几年了?拜佛、礼佛多少年了,我这样一直讲,你就是两眼发直了!

你就可以知道,栽培一个法师,二十年都没有办法的道理;栽培一个牧师,三年就可以成就,就是这个道理。

   541 什么叫非即非离?它叫做不可思议的绝对

[良以见性,量括十方,体周万法,其与万法非即非离],

什么叫非即非离?它叫做不可思议的绝对,

即,不对,因为没有东西可以即。

诸位!虚空哪里有东南西北?哪里有从东边跑到西边?虚空哪里都是绝对啊!

非即非离在强调什么?在强调绝对。说任何语言,统统不对,语言、文字统统不对。

即也不对,离还是不对;即是言说,离还是言说,全部不对;但是,全部对!

[惟其非即也],[非即]就是离。因为能够离,[故能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身界无干],

见性、大悟的人,心性是寂灭的,[生死不系,众生不达斯义,则混淆真妄,沉溺轮回;

惟其非离也],非离就是,当下就是。[故能尘刹普融],尘刹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万物一体,用弥法界,色心不二,

众生不达斯义,则沉空滞寂],陶醉在二乘人的空里面,[中止化城]。沉空,证到一点点空性,就认为很知足了。

中止化城,化城是善巧方便,不知道佛陀叫你连那个善巧方便都要离。

中止就是:你却停留在缘起的善巧方便二乘人之法,不能趣向大菩提涅槃。

   542 顺逆、逆境统统在修行

[见性]与物相混融就是圆满的,没有互相障碍的。

所以,大悟的人一切境界统统是修行,

顺逆、逆境统统在修行,

没有一样不是增上缘,

赞叹、毁谤,无关于自己的见性。

   543 我们的心性,从来没有增、没有减

什么是虚空,虚空就是绝对,

虚空你可以安排、安插,更加上一个虚空吗?不可能!

用刀子一直割,能够把虚空除掉吗?也不可能!

虚空无关于你的物相啊!

你把这一栋建筑物打掉,虚空还是存在啊;

建筑物建在这里,虚空也没减少啊!

我们的心性,从来没有增、没有减,

无关于这些缘起的假相,它就是绝对存在,

善用心者,即能入无上大般若菩提涅槃,

要好好理解,不可以停止在生灭缘起的善巧方便法。

   544 在一切物象当中,实在是没有办法剖析出见性

[转遣非见--如来问]前面说即相无见,这一段是转遣非见,就是见性不能离开一切物象。

[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

先解释一遍,佛又再一次的告诉阿难:如汝所言,就象你所说的,无有见精,离一切物,没有见性——这个见性能够离开一切物的,别有自性。

也就是说;见性不可离一切物象,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那么,你所指出的,是物之中,在物象的当中,能不能剖析出见性呢?

说:无是见者,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无法发现有所谓的见性,就是看到一切都是物象,在物象里面却剖析不出见性,所以,无是见者。

就是在一切物象当中,实在是没有办法剖析出见性,[无]就是无法发现有所谓的见性。

[此显离见无物],也就是离开了这个见性,也是没有物象。[以遣非见也]。非见就是不可离见。

[上科双用即物离物,单明无是见;此科单用即物,双明无非见无是见]。

无非见,就是:无一处,没有一处不是见性,到处都是我们见性的展现。无是见,但是,也无法指出何者是见性,就是这个意思。

[佛恐当机,只知见性离一切相],这个是站在完全空性的角度来讲的。

[不知见性即一切法也]。也就是能生万法,这一句:不知见性就是一切法,就是六祖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这一句。

也换句话说:我们如来藏性,它是能够大用的,不是死死板板的,可以灵活运用我们清净自性的。所以,禅是活的,它不是死的。

[故先述彼言,牒定其意],先述阿难所说的,跟依定、确定他的意思。

[曰: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此牒上离物无是见也]。[牒]就是依据,这个是依据。依据上面的:离物找不到见性,无是见。

[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这个是依上面:即物无是见,在物象上,实在找不到见性可以指陈出来,指不出何者是见性。[此牒上即物无是见也。此文双牒离物即物,皆无是见]。

这样看有一点困难,此文双牒离物,离物找不到见性,即物,也指陈不出见性。离物没有见性;就是即物,可是,你也指陈不出见性啊!所以,离物、即物,皆无是见。

   545 即物就是见性!

[转遣非见--如来问][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

[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现在世尊反过来,前面是叫你在物象当中指出见性,现在刚好反过来,在这些物象当中,哪里不是你的见性?

佛陀这一段就是要告诉阿难:即物就是见性!

今复告汝,现在再一次的告诉你:你跟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看到了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你找不到这个见性,无可指陈出来,受汝所指,你指陈不出来。

汝又发明,你现在冷静一下,更加的仔细,好好的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在这一些物象当中,你告诉我哪里不是你的见性?

如果树没有你的见性,你为何能够看到树?山没有你的见性,你又如何能看到山?如果虚空没有你的见性,你又如何看到虚空?佛陀就紧追着一直问,直到他能够体悟。

[此紧承上文,复告云:更观种种物象差殊,必定无有见精,可以受汝所指,如是则完全无是见;

复承上文,既是完全无有是见,汝再向万象中,仔细发明,此诸物之中,何者非汝见耶]?

就是告诉你,物,见性就在当下,即一切物,就是你的见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2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546 如果有是见跟非见,那么,就不能成为绝对的一体

[转遣非见--阿难答][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

[此直答:我实遍见,一切万象,不知是万象之中,何者非我之见也]。

意思就是:我的见性其实到处都是,无一处不是我的见性的展现。

[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

说:为什么呢?如果树没有见性,如果树不是见性,为什么能够见到树呢?

如果树就是见性,那能见、所见搞混了,复云何树?为什么它叫做树?复云何[名]树?为什么它的名字又叫做树呢?

如果树是见,那树应该讲是[见]啊,为什么它的名字叫做[树木]呢?

如是乃至,若空非见,如果虚空没有见性,那么,我们又怎么样能够认识、见到虚空?云何见虚空?

如果虚空就是有情的见性,那么,我请问你:何者名字叫做虚空?为什么它又叫做虚空呢?

在这里很清楚的告诉你:即物就是见,但是,不能混乱。

[此征释无非见],无非见就是:无一处不是见性的展现,无非是见性,没有一处不是见性。

[之所以]。所以,见性的人,知道万物都不会干扰他,因为唯心嘛!见到了不生不灭的本体。

[上云]上面说,[单用即物,双明无非见,无是见],上面是说,只用即物这个角度,来告诉你二个角度:

无所谓非见,也无所谓是见,叫做双明无非见,无是见,就是无一处不是见性。无一处是见:这个见性,你指陈不出来。

[即在此节。以离物无凭],[凭]就是依靠,你离开物,这个见性没有作用,也就是说:无凭,无所依靠。

譬如说:树的话,你当然就是要物来显这个见性,所以说:离物无凭。[说于非见],从这个角度来讲,而说非是见性。

意思是说:离物则无见性,必须要即物,所以非见。[故单用即物]。

你离物,无所指陈,也无所依靠,所以,必须在物上才讲见性,所以叫做以离物无凭,说于非见,单用即物,就是物的当下,就是你的见性。

[承上征云]承上面问[:我说无非见者],没有一样不是见性,[何以故]?为什么呢?

[下释云:若树非见],如果这个树木没有存在这个见性,[云何能见于树]?没有见性怎么能显树呢?没有树怎么能够显见性呢?

[若树即见(是见也)],无情物就是有情物的见性,那么就麻烦大了![则树既已成见],那我们为什么叫它这一棵叫做树呢?[复云何犹名为树也]?

所以,树是树,见性是见性。

[此文本明无非,带明无是者],无非底下是见,附带来阐明的是见。无是见。

所以,此文本明无非见,这一段它的本义,是无一处不是见性,附带说明,也找不到可以指出来什么叫做见性。

[恐闻无非,仍复堕是],你听到无非、无一处不是见性,又误认为落入到一个是。[故兼带双明,遮止矫乱也]。怕你混乱。物象是物象,见性是见性。

[如是遍历万象,指点将来,以至虚空,谓:若空非见,云何能见于空]?如果这个虚空没有见性存在来显示,我们怎么能够见到虚空呢?

[若空即是见],如果虚空就是我们的见性,[则空即已成见],那我们又干嘛说它名字叫做虚空呢?[复云何犹名为空也]?这很清楚,物、空、见性,不可混乱。

[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阿难又更进一层了,渐渐进入佳境。我就这样仔细的思惟,这个万象当中,山河、大地、树木、虚空,微细的发明,无非见者,无一物而不是见性。

所以,大修行人,山林树下都是道场,见性就能体悟寂灭的道场。

[此结答无非见]。无一处不是我们的见性。[再四思惟是万象之中,微细发明,见性朗见万物,无一物而非是见者。二阿难答竟]。

[佛印证][佛言:如是如是]!

这个印证是很重要的!就像修密的有根本传承,禅宗的要经过大悟的人印证,才证明自己有没有悟。

[此佛印证。无一物而非见],没有一物而不是见性,[斯言不谬,故重言如是以证之。

本科惟明,一体不离之义],一体就是绝对。[若有是非],是、非,若有是见、非见。这个[是非]不是我们世间那个是非,那差多了,不是这个意思。

如果有是见跟非见,那么,就不能成为绝对的一体。因为还安一个是跟非。[何成一体?三转遣非见竟]。

   547 见性的人,知道万物都不会干扰他

[转遣非见--阿难答][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

意思就是:我的见性其实到处都是,无一处不是我的见性的展现。

[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

说:为什么呢?如果树没有见性,如果树不是见性,为什么能够见到树呢?

如果树就是见性,那能见、所见搞混了,复云何树?为什么它叫做树?复云何[名]树?为什么它的名字又叫做树呢?

如果树是见,那树应该讲是[见]啊,为什么它的名字叫做[树木]呢?

如是乃至,若空非见,如果虚空没有见性,那么,我们又怎么样能够认识、见到虚空?云何见虚空?

如果虚空就是有情的见性,那么,我请问你:何者名字叫做虚空?为什么它又叫做虚空呢?

在这里很清楚的告诉你:即物就是见,但是,不能混乱。

[此征释无非见],无非见就是:无一处不是见性的展现,无非是见性,没有一处不是见性。

所以,见性的人,知道万物都不会干扰他,因为唯心嘛!见到了不生不灭的本体。

   548 本来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纯真的一颗净妙圆满的真心,而我们现在迷惑了

[本是净圆真心,妄为色空],诸位!注意那个[妄]字,

本来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纯真的一颗净妙圆满的真心,而我们现在迷惑了。

把这个认为是色,外边看到那是虚空,不知道色法还有虚空,就是我们如来藏性所显现的,

而我们加了一层妄动,就转真心为无明,这一妄动转出来七转识,就回不去了。

所以,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迈向生命的圆满。

为什么要修行?就是开采每一个人的菩提宝性,宝精妙明之性,不被色、空所惑乱。

所以,你往外太空去追求,不如往我们的心性去参。

你悟了,色、空原来就是你的心性;迷了,就会往外一直奔驰,好象要追求什么。

    549 妄心本来就是无体性,所以,不可以一直去讨论是跟非

[既曰妄为,即无是非之可指],因为妄为就是本空,这一句话含义很深的!

妄为,即无是非之可指,譬如说:你在作梦,在梦里面种种的妄相,醒过来的时候,还继续去讨论梦境的林林总总,这样并没有意义,因为梦本来就无体。

妄心本来就是无体性,所以,不可以一直去讨论是跟非,这个就是第二月,第一个月亮就是真月;

第二个月亮本来就不存在,不存在的月亮,怎么可以一直讨论是真月是假月?是有月有无月?

因为它不存在啊!就像我们的梦境,它不存在。

   550 绝对的本体里面,不安任何的善恶、是非、对立,统统没有!

[又此见及缘],这个[见]就是见人;[缘]就是相分。

又此这个见分跟相分,[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本来都是自证分,[即义之所终也。

既是一体,安有是非之可言哉]?

所以,六祖讲: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

就是告诉你:绝对的本体里面,不安任何的善恶、是非、对立,统统没有!

安圣着圣见,安贤着贤见,安凡夫着凡夫见,安二乘人着二乘见。

所以,修行人,你要有什么功夫?我底下讲这句话,你好好体悟,一辈子受用无穷。

也就是:昨天的是非恩怨,你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今天醒来,要有一笔勾销的能力,必须有能力一笔勾销。

我说:此人必迈向菩提大道,没有任何障碍。

这一层功夫如果做不来,你就会在过去的假相里面一直拼命打转,体悟不出来什么是佛的菩提。

我们要体悟,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所以,既是一体的,哪有是见非见可言,

[又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则是非始起],你把这个见分缘这个相分,种种的发明,意思是:

种种的意识型态、观念、语言、文字,那么,这里面就安是见、非见,就开始了。

[繇是真精妙觉明性],因此这个真精妙觉明性,[则是非终息矣]!这个是见、非见,它就会停止。

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悟到见性本空、尘本空,没有起、没有末,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所谓是见、非见,其实都是多余的,它是绝对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551 昨天的是非恩怨,今天醒来,要有一笔勾销的能力

修行人,你要有什么功夫?我底下讲这句话,你好好体悟,一辈子受用无穷。

也就是:昨天的是非恩怨,你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今天醒来,要有一笔勾销的能力,必须有能力一笔勾销。

我说:此人必迈向菩提大道,没有任何障碍。

这一层功夫如果做不来,你就会在过去的假相里面一直拼命打转,体悟不出来什么是佛的菩提。

我们要体悟,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52 他这个自然论是建立在无明,跟佛陀的本自其然不一样

[众惧俯慰][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如来知每一个人的神魂思虑变慴,[慴]就是惧,恐惧。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

注意![如所]就是如佛所证;[如说]就是真如实理而说,

佛是究竟觉悟的大圣人,所以,如佛所证的境界,真如实理而说,就不诳妄,(就是欺骗),也不打妄语。

非末伽黎,末伽黎是古印度六师外道之一,是为自然论者;

他这个自然论是建立在无明,跟佛陀的本自其然不一样,佛陀讲的本有是具足的,佛性因修而显。

外道末伽黎讲的这个自然,就放任它生,放任它灭,他是建立在无明的这个自然,不是佛陀的本具的性具的这个道理。

佛陀性具是必须经过修行的,而这个外道是放任它,自然生、自然灭,就是这个道理,不一样的!

四种不死,外道认为一辈子当中,不随便回答人家的话,死后就会往生不死天。所以,他怕讲错了,因此每一句话都含有双关语,

你说:万法是什么?万法亦变、亦恒。万法是什么?万法是亦生、亦灭。万法是什么?万法是亦有、亦无。万法是什么?亦增、亦减。听的人一头雾水,听得人完全被搞乱了!

所以叫做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矫乱论议就是:整个乱掉了!

汝谛思惟,你好好的谛实的思惟,无忝哀慕,[忝]就是辜负,[哀]是指佛陀;[慕]是指大众,不要辜负了佛陀哀愍众生的心,以及大众仰慕佛陀的崇敬之心。

   553 连佛的涅槃妙心你都没办法体悟,你如何能够成佛呢?

[大开圆解,则悟明因心],

因心就是不生不灭的圆满如来藏性。

所以,见性为什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连佛的涅槃妙心你都没办法体悟,你如何能够成佛呢?

悟明因心,这个因就是修行处要对,要懂得舍识用根。

[自可圆成果觉,庶不负汝自己之哀慕矣!]。

   554 到底是见性还是非是见性呢?

[文殊启讲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

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就代众生启请佛开示了。怜愍与会的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能理解如来。

发明,就刚刚所讲的二种,二种就是无是见、无非见;是见、非是见,是见就是:无非是见;非是见就是:无是见,这二种。

是见:就是见性,无一法不是见性;非是见:就是指不出见性,无可指陈,发明二种是见。

所以,这二种就是:是见跟非是见,也就是无是见跟无非见。

前面加一个[无]就是颠倒,是,是见就是无非,无非是见;非是见就是无非见,反过来一样的。

所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精见就是八识的见分,也可以说是见性;色、空就是八识的相分,就是物象,就是物性。

所以,发明二种:是见、非见,这里面的见分缘这个相分,到底里面有没有见性?还是没有见性?还是即是见性?或者即非见性。

是、非是,[是]就是是见性;[非是]就是非是见性,不是见性。所以,是见或者非是见,非是见就是无是见,这个[是见性]就是无非是见性;[非是见性]就是无是见,[非是]就是无是见。

我们再简单解释一下:世尊!此诸大众,实在无法理解佛陀上面所讲的,无是见、无非见这二种情形,这个见性和色、空,就是见分和相分,到底里面是见性,还不是见性,非是见性,这个道理实在愈讲愈糊涂,弄不清楚!

[前是经家,叙述代问之仪。今世尊此诸大众起,至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止],就是这一段经文,

今从[世尊!此诸大众,]起,到[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这一段为止,[是文殊代问之辞,先标众疑。不悟者:举其疑端];不悟,哪里不悟呢?有种种的怀疑。

[二种即是义与非是义]。加一个[见性]更清楚,即是见性,与非是见性,这样才知道。要不然你会认为这二个字:是非是,以为是是非恩怨那个,那不是这个意思。

[精见,即八识精明之见分];为什么要加一个[精明]呢?就是清净心显现,我们一见东西,就附带了种种意识型态,我们是带着妄看一切的事情,而佛陀是把这个妄全部除掉,回归到真心在看一件事情。

为什么说:不见一物,名为见道呢?为什么说:不行一行,名为佛行?不住一法,名为正法,这个怎么解释?

为什么说:不见一物,名为见道?身无可见,相无可见;身是心性,相还是心性,绝对的心,碰触到绝对的相,中间产生了就是绝对的悟,

于绝对的心性里面,不安立任何的事非、善恶,头上绝对不安头。见一切相,就是如如不动的心性,就是这个,慢慢体会歇即是菩提的道理。

[色空,总该诸物即相分。文殊意谓:大众所以惶悚失守者,只因不悟如来两番审问,特为发明,精见],就是精明之见,[即见精之与色空,是义与非是义两种。

是义,即无非见之义],[无非]当然就是是,无非是见之义,以无非故曰是。所以,[以无非曰是故];非是义故,[非是义,即无是见之义,义字双连上是与非是,成二义也]。到底是见性还是非是见性呢?

[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

世尊!若此现在,[前缘]就是前面之外缘,现在眼前的这些外在的缘,就是外境,所谓的色跟空等现象,[色]就是众相;[空]就是虚空。

这是佛陀把现在眼前的外境,分为众相,还有虚空,还有同相的虚空。

世尊!若此现在前面的外缘,就是所谓的众相和虚空现象,若是见性者,应有所指,如果他说它是见性,那么,应当可以把见性用手指指出来,可惜指不出来。

若非见者,应无所瞩。如果没有这个见性存在,那么,你也看不到树木、山河、大地、溪水,统统应无所瞩,你看不到啊!

而今不知是义,到底是见性,还是非是见性所归?故有惊怖。

[此述众疑。二应字,俱属平声]。这个要念中文的人就知道,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以前都是这样念的。除非念过一些中文的人,要不然对这个还是很陌生。

[谓:若此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当有所指,云何无是见之可指]?如果这个色空等现象,如果就是见性,那么,你应当在这个物象当中,可以指出什么是见性?可是,你却指不出来。云何无是见性,让你可以指得出来?

[若非见者,应当无所瞩],如果没有见性存在,你应当看不到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云何又能见色见空?

而今不知是义所归者:即无是见、无非见二义],这二个道理,[所归趣也]。就是最终的道理是什么。最究竟的义理是什么,这个叫做归趣。[故有惊怖!初举疑代问竟]。

[非是畴昔,善根轻尠,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说:非是畴昔,[畴昔]就是从前。善根轻尠,现在佛陀讲的是《楞严经》啊,首楞严大定,无上的大定,是本性的定,这已经不是过去善巧方便讲缘起的二乘人,或者是凡夫,外道就更不用说了,那一些善根轻又少的可比拟的。

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这一辈子能听楞严大法,这个人可是很大很深厚的善根才有办法,就像大家能坐在底下好好的听。

所以,来的人多,来的人少,对师父不影响。我的心性本来就不增也不减,也不能说因为你来的人多,我讲得特别好;或者是你今天人来得少,我讲得特别的差,

人来多跟少,对师父来讲,并没有什么增减,因为我已经体悟如来藏性是什么;

可是,对每一个人来讲,你今天来了,就加强你的正法的善根。所以,这一辈子要冷静的,有时候跟因缘听听《楞严经》,可不是少善根、少福德有办法的,必须要多善根、多福德的,

所以,诸位将来一定会成佛的。而且是提早别人更快,肯用功的就有希望!

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这外在的物象,跟这个能缘的见精。也就是外在的所谓的相分,跟这个见分,到底是什么?这个见分跟相分,于其中间,到底是无是见,非是见?到底怎么来弄清楚?怎么来理解?

[此代求佛示。谓此众虽然有漏,非同畴昔(从前也)],没有善根的,[未曾回小向大,善根轻薄尠少可比]。这个[尠]就是鲜,鲜少。

[元是何物句,正追究是义终始,诘本穷源之问也]。[诘]就是问;[穷]就是推究到底,叫做诘本穷源之问。

[愿佛大慈哀愍,发明物象之与见精,元是何物]。在见精与物象当中,[于中即无是见,又无非是见]。这个道理到底是什么?完全被搞混了,弄不清楚了!

[无字,双贯下是与非是。佛若发明],[发明]就是把它发现、开示出来。[则大众既知是义所归,而惊怖自息矣。五文殊启请竟]。这个惊悚、惊恐之心就会停止。

   555 见一切相,就是如如不动的心性,就是这个

[精见,即八识精明之见分];为什么要加一个[精明]呢?就是清净心显现,

我们一见东西,就附带了种种意识型态,我们是带着妄看一切的事情,而佛陀是把这个妄全部除掉,回归到真心在看一件事情。

为什么说:不见一物,名为见道呢?为什么说:不行一行,名为佛行?不住一法,名为正法,这个怎么解释?

为什么说:不见一物,名为见道?身无可见,相无可见;身是心性,相还是心性,绝对的心,碰触到绝对的相,中间产生了就是绝对的悟,

于绝对的心性里面,不安立任何的事非、善恶,头上绝对不安头。

见一切相,就是如如不动的心性,就是这个,慢慢体会歇即是菩提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556 能听楞严大法,这个人可是很大很深厚的善根才有办法

[非是畴昔,善根轻尠,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说:非是畴昔,[畴昔]就是从前。

善根轻尠,现在佛陀讲的是《楞严经》啊,首楞严大定,无上的大定,是本性的定,

这已经不是过去善巧方便讲缘起的二乘人,或者是凡夫,外道就更不用说了,那一些善根轻又少的可比拟的。

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这一辈子能听楞严大法,这个人可是很大很深厚的善根才有办法,就像大家能坐在底下好好的听。

   557 诸位将来一定会成佛的,而且是提早别人更快

如果有人这一辈子能听楞严大法,这个人可是很大很深厚的善根才有办法,就像大家能坐在底下好好的听。

所以,来的人多,来的人少,对师父不影响。

我的心性本来就不增也不减,也不能说因为你来的人多,我讲得特别好;或者是你今天人来得少,我讲得特别的差,人来多跟少,

对师父来讲,并没有什么增减,因为我已经体悟如来藏性是什么;

可是,对每一个人来讲,你今天来了,就加强你的正法的善根。

所以,这一辈子要冷静的,有时候跟因缘听听《楞严经》,可不是少善根、少福德有办法的,必须要多善根、多福德的,

所以,诸位将来一定会成佛的,而且是提早别人更快,肯用功的就有希望!

   558 诸法就是从毕竟无,变成毕竟有,而众生不知道空性的道理

[晓以无是非之故][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这一段讲得真是好!从本无所有,现在变成万法皆有,人毕竟无,变成毕竟有。

诸法就是从毕竟无,变成毕竟有,而众生不知道空性的道理。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这十方如来,就是证到究竟坚固首楞严三昧的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

为什么讲[自住]?诸位!身心本不相代,我的三昧不能取代你,你的三昧不能取代我,佛的三昧我们也得不到什么啊!是不是?

要三昧得自己开悟啊,你想要获得到三昧,你就必须要用如来藏性去修行,你必须明心见性,本性当中所具足的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在自住的首楞严三昧当中,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首楞严三昧当中,发现见以及见缘,就是能见的见分是妄,与所见的相分也是妄。

这个见缘就是相分,外缘为见分所攀缘,所以,称为见缘,为见分所缘,叫做外境,就是相分。

所以,见与见缘,能见的见分,与所见的相分,并所相想,就是在六根的见闻觉知,攀缘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只要引起内在的妄识,叫做相想,叫做六识心,六识妄心。[想]就是所谓的六根身意识心;[相]就是色法。

所以说:见与见缘,并所想相,也就是能缘的见分与所缘的相分,中间所产生的意识型态,所起的意识的幻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大悟的人悟到什么?悟到诸法无所得。

一个字,就是[空];二个字,就是[放下];三个字,就是[无所得];四个字,就是[应无所住]。

空、放下、无所得、应无所住,统统在讲本体,在讲同一种东西,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

如虚空华,诸位!虚空本来就没有花,眼睛有毛病的人,就会看到虚空有花。

眼睛正常的人看虚空当中没有花。眼睛正常是指佛、大菩萨,心性完全恢复正常的人,见一切相都不可得,没有纷纷扰扰之相,没有的!

而众生妄动、妄执、妄分别、起颠倒见,就心性出毛病,就像眼睛产生毛病了,妄见虚空有花。

诸位!在这个世间,哪一个人能够看透这个世间缘起缘灭的假相呢?哪一个人不是过着每一天争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的日子?哪一个人不是过这种日子?

    559 诸位!身心本不相代,要三昧得自己开悟啊

诸位!身心本不相代,

我的三昧不能取代你,你的三昧不能取代我,

佛的三昧我们也得不到什么啊!是不是?

要三昧得自己开悟啊,

你想要获得到三昧,你就必须要用如来藏性去修行,

你必须明心见性,本性当中所具足的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

   560 大悟的人悟到什么?一个字,就是[空]

大悟的人悟到什么?

悟到诸法无所得。

一个字,就是[空];

二个字,就是[放下];

三个字,就是[无所得];

四个字,就是[应无所住]。

空、放下、无所得、应无所住,

统统在讲本体,在讲同一种东西,

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561 都是三藏十二部经典里面的一部分,咬下去都甜

诸位!在这个世间,哪一个人能够看透这个世间缘起缘灭的假相呢?

哪一个人不是过着每一天争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的日子?哪一个人不是过这种日子?

师父也要呼吁我们的佛弟子:相忍为佛教,佛教没有分裂的本钱,佛教容许各大宗派的思想不同,但是,不允许不团结,不团结,佛教自取灭亡,就这样子。

而且往往在佛教里面会发现很不团结的状况,因为八大宗派,只要你执着某一种宗派、某一个时间、某一部经、某一部论、某一个法门,就会攻击、排斥其他的法师,和护法居士大德。

我们现在观念要彻底改变,他一句佛号,也是佛法,也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佛法;他一部经,记得!也是佛法。

这一块大饼,譬如说是佛法,切成一块一块小小的饼干,小片的,每一个发一点点,这块饼切得很小,它咬下去也是甜的,这一块饼无论分大的、小的、小块的饼,咬下去都是甜的!

佛法就是:一切的出家、在家,只要能跟人家开示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讲这么一句;

或者讲:缘起缘灭;或者:你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难能可贵,

它都是三藏十二部经典里面的一部分,咬下去都甜,就是只要你依教奉行,都可以得度生死的;

执着自己的法门是是,或者是妄评他人的法门是非,是不好的,

它都是佛法里面的,只要是正知正见,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我们一概尊重、赞叹、推崇。

所以,佛教更应该团结,就是这个道理,好好修我们的就好,只要听到师父的演讲的佛弟子,不论出家、在家,都必须有这样子的共识,分裂,只有断送佛教的法身慧命,会葬送在我们的手中的;

除非对方是恶知见的人、不依正法的人,胡说八道的,那些邪知邪见,恶知见的,那个那没有话讲,不在此限了。

但是,你要评论一个人,你是不是本身真的经教通达,悟明心地呢?你是不是有这种能耐,作一个客观的评论,否则最好还是三业清净比较好。

    56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难道就可以不做吗?不行!

慢慢我们就能理解,这些邪魔歪道也是一句话:尘自生灭,自性不动。但是,你放着,他就愈来愈强,正法就愈来愈弱,

所以,还要加一番功夫,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就是要这样做。

释迦牟尼佛说:我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个字。

这个是在指: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是站在空的角度说的。

那既然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没说过一个字,是指每一个人心性,本来就无语言、无文字、无意识型态,

佛陀是告诉你: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就是每一个人,只要离语言、离文字、离意识型态,没有文字啊,这个时候,佛才说:说法四十九年,没说过一个字!

但是,世尊为什么又要讲经说法,讲四十九年呢?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呢?为什么?

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啊,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难道就可以不做吗?不行!为什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更应当积极的在如梦幻泡影里面度无量众,内心里面无所挂碍,实无众生可度,是这么积极的!

佛教是让人家领悟了真理以后,更积极的发挥心性里面的光明;不是领悟了正法以后,逃避现实,做一个消极的人,

刚好颠倒!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们要了解,佛法的伟大就是在这个地方。

   563 自住本地风光,不假修为造作

[晓以无是非之故][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此佛酬答文殊之代问,故呼其名而告之,并及在会大众。

文中正显真心,绝诸对待,惟是一真,以明无是非之故,

若有是非],若有是见、非是见,怎么样?[则非惟真],就不真了。

[十方如来,已证极果之佛,并及大菩萨,有此大字一字,非但二乘绝分,即权教菩萨,亦所不能],权教就是讲缘起,二乘人了。

[显是佛及圆顿菩萨境界],圆满顿入、顿悟、契入菩萨境界。

[自住三摩地中者]:自觉圣智是出自于《楞伽经》讲的。[即是以自觉圣智,常住于首楞严大定也。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那伽常在定,也就是本性的定,就是常在定的意思。

这个[那伽]是大力用之定,像龙啦、象啦,有的翻译是这样子,或者是不来,那伽,这翻译不一定,重要的就是常在定,叫做那伽常在定,常在定就是那伽,那伽就是常在定。无有不定时,用本性的定,二六时中统统在定。

[此三摩地,即同前佛告阿难,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之三摩提相同]。三摩就是三昧。

[地、提,不过梵音清浊之异耳]。所以,有时候翻译成三摩提,有时候翻译时三摩地。

[又此定非同权小,有出有入之定,是以曰自住,即自住本地风光,不假修为造作也]。

   564 了妄无体,达妄本空,通达一切妄,本自空寂。

[晓以无是非之故][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见与见缘四句,了妄无体]。这个四句,四个字很重要。

[了妄无体]就是达妄本空,了解这个妄,妄就包括妄识、妄境、妄执、妄分别、妄起颠倒,这个[妄]包括可多了。

妄识无体、妄相无体,妄境无体性、妄法无体性,妄法不是万法,万法其实也是妄,但悟了就是真。

所以,这个妄相、妄执、妄分别、妄起颠倒、妄造作,是没有体性。

所以,了妄无体,达妄本空,通达一切妄,本自空寂。

[佛及大菩萨,住此定中,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这八个字就在告诉你:禅无内外,不可住着内,也不可住着外。

[根、尘、识三,不能为碍]。六根、六尘、六识,完全不能障碍。

[见与见缘,并所想相者:见,即能缘见分,见缘即所缘六尘相分。并者及也,想即六识妄想],也就是根、尘就会产生识,就是六识的妄想。

[相即六根身相]。六根身就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色身,六根身就是我们的色身,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六根身是《阿含经》里面讲的,六根身相,或者叫做六识身。

[此三六十八界,一切诸法,凡、外内执身心为实我,外执万法为实法,具足我法二执;

权、小法执坚固],法执坚固,认为有一种东西可以依靠,错了![仍执实有身心世界]。执实有身心世界,就是没有体悟到诸法、万法无自性,缘起无自性,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实实在在的!

佛陀说:为什么讲是妄呢?缘起是妄是建立在什么思想呢?缘起如幻是什么?是建立在二种思想:缘起,是因为它刹那生灭无常,所以,缘起如幻。

缘起如幻是站在什么?条件说,站在种种的条件构成的,变成有这样的世界,是空无自性。

所以,生灭无常,空无自性,缘起缘灭,空无自性,所以,身心世界就是缘起如幻,不实在的,我们被骗得团团转,这是共业所感,执着的世界,大家都这么样执着,谁能冷静想一想,醒过来?

[佛及圆顿菩萨,了知遍计六识本空,依他]就是缘起,六根、六尘如幻,[(根尘)如幻,喻如病目所见之空华],病目就是真如起妄念,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所以,这个病目叫做一念妄动。

[从缘无性],修学佛道,就是这几个字,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从缘,无性就是无自性,我告诉你,这个很难很难体会,说空不对,说有不对,统统不对!

[本无所有,非作故无],非作就是不是搞破坏,把它变成无,是透视它体性本空,从缘无性,本无所有,这个就是讲无自性。非做故无,不是把它破坏,所以叫做无,因为它是缘起,所以[本性无故]。

本性无就是当体即空,诸万法当体即空,[非待病愈花灭才无],不是要等到病好了、花灭了才没有,[即正当病眼见空华时,华本无有,此即当体即空也]。

意思是:身心世界其实本来是妄,是缘起生灭无常,而我们没有体悟,所以,二六时中都起执着,这一迷,回不去了!

[又空华,病眼观之,非有似有],这个虚空当中的花,有毛病的眼睛看,非有似有,[此喻凡、外、权小]凡夫、外道、权教、菩萨、小乘,[见十八界;

净眼观之,了不可得],净眼就是:佛、大菩萨看,没有啊!科学家仍然不知道,这个世界、宇宙是缘起、是妄,不知道![此喻佛及圆顿菩萨,见一真法界。

见与见缘],能见的见分,以及所缘的万象。并所产生的六识妄心,[并所想相,又一解:见摄六识,见、闻、嗅、尝、觉、知],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所代表的。

见缘包括六尘见等等,[见缘该六尘见等],就是六尘、六根所见,叫做六尘见,即这个见缘包括六尘、六根所见等等。

以及[所缘之观境,想相指六根,想属心,相属色,心、色和合,以成根身]。

注意!那个[和合]是方便说,和合就是空,你千万不要认为,有一种东西是凑合在一起,是为了让你理解这个存在性的万法,所以,只好用缘起和合来假设、来说明,

要不然离开这个缘起,你怎么说明呢?文字是缘起;语言是缘起;意识型态不离缘起;诸位!离开了语言、文字、意识型态,要不然要说什么呢?

所以,用生灭意识心听经闻法,是永远没有办法进入如来大般涅槃的妙心,是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不生不灭的。

所以,诸位要用本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听经闻法,来理解、来体悟,才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

我现在用如如不动的心性、如来藏性来讲经说法,而如果你用意识型态来理解,那么,这个不生灭也会变作生灭法,就完全没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了。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道在心悟,不在语言、文字、意识型态,统统放下!

[前云: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故指六根。《正脉》云:此科全是诸圣圆观大定,行人切须究心],意思就是:用心好好的体悟,才能进入修行状态。

[若能常住此境],如果能够安住在这个境界,[念念不昧,成佛何疑]?这个念念不昧,就是首楞严,用本性的定。

师父一直强调说:你千万不要有太多的情绪变化,就是这样子。修行人应当把昨日的是非恩怨一笔勾销,我说:你迈向菩提绝对没有问题,如果仍然是纠缠不清,里面的是非恩怨,那么,你成道无望,不可能成就佛道!

成佛的人,没有任何的恨;没有任何的恩怨是非,统统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565 禅无内外,不可住着内,也不可住着外

[了妄无体]就是达妄本空,了解这个妄,

妄就包括妄识、妄境、妄执、妄分别、妄起颠倒,这个[妄]包括可多了。

妄识无体、妄相无体,妄境无体性、妄法无体性,妄法不是万法,万法其实也是妄,但悟了就是真。

所以,这个妄相、妄执、妄分别、妄起颠倒、妄造作,是没有体性。

所以,了妄无体,达妄本空,通达一切妄,本自空寂。

[佛及大菩萨,住此定中,内脱身心,外遗世界]。

这八个字就在告诉你:禅无内外,不可住着内,也不可住着外。

   566 身心世界就是缘起如幻,不实在的,我们被骗得团团转

执实有身心世界,就是没有体悟到诸法、万法无自性,缘起无自性,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实实在在的!

佛陀说:为什么讲是妄呢?缘起是妄是建立在什么思想呢?缘起如幻是什么?是建立在二种思想:

缘起,是因为它刹那生灭无常,所以,缘起如幻。

缘起如幻是站在什么?条件说,站在种种的条件构成的,变成有这样的世界,是空无自性。

所以,生灭无常,空无自性,缘起缘灭,空无自性,

所以,身心世界就是缘起如幻,不实在的,我们被骗得团团转,

这是共业所感,执着的世界,大家都这么样执着,谁能冷静想一想,醒过来?

   567 [从缘无性],修学佛道,就是这几个字

[从缘无性],修学佛道,就是这几个字,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从缘,无性就是无自性,

我告诉你,这个很难很难体会,说空不对,说有不对,统统不对!

[本无所有,非作故无],非作就是不是搞破坏,把它变成无,是透视它体性本空,从缘无性,

本无所有,这个就是讲无自性。非做故无,不是把它破坏,所以叫做无,因为它是缘起,所以[本性无故]。

本性无就是当体即空,诸万法当体即空,[非待病愈花灭才无],不是要等到病好了、花灭了才没有,

[即正当病眼见空华时,华本无有,此即当体即空也]。

意思是:身心世界其实本来是妄,是缘起生灭无常,而我们没有体悟,所以,二六时中都起执着,这一迷,回不去了!

   568 道在心悟,不在语言、文字、意识型态,统统放下!

[心、色和合,以成根身]。注意!那个[和合]是方便说,和合就是空,

你千万不要认为,有一种东西是凑合在一起,是为了让你理解这个存在性的万法,所以,只好用缘起和合来假设、来说明,要不然离开这个缘起,你怎么说明呢?

文字是缘起;语言是缘起;意识型态不离缘起;诸位!离开了语言、文字、意识型态,要不然要说什么呢?

所以,用生灭意识心听经闻法,是永远没有办法进入如来大般涅槃的妙心,是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不生不灭的。

所以,诸位要用本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听经闻法,来理解、来体悟,才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

我现在用如如不动的心性、如来藏性来讲经说法,而如果你用意识型态来理解,那么,这个不生灭也会变作生灭法,就完全没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了。

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道在心悟,不在语言、文字、意识型态,统统放下!

    569 成佛的人,没有任何的恨;没有任何的恩怨是非,统统没有!

[念念不昧,成佛何疑]?这个念念不昧,就是首楞严,用本性的定。

师父一直强调说:你千万不要有太多的情绪变化,就是这样子。

修行人应当把昨日的是非恩怨一笔勾销,我说:你迈向菩提绝对没有问题,

如果仍然是纠缠不清,里面的是非恩怨,那么,你成道无望,不可能成就佛道!

成佛的人,没有任何的恨;没有任何的恩怨是非,统统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570 令心寂静,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

[晓以无是非之故][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就是这个能见之见精,以及这个及,所见的相分;

这个[缘]包括六根、六尘、六识,这六根、六尘引发的六识,都包括在[缘]里面,

也就是所谓的物象,还有六根、六尘所引出来的心相,六识就是心相了。

说此能见之见精,以及所缘的、所见的相分,这个[缘]字就是六根、六尘、六识,

元本就是菩提清净心中,妙净明体,妙净之明体,这个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本来就是绝对。

云何于中,这在妙净明体里面,哪里可能性安得上是是见,或者是非是见呢?绝对就是绝对嘛!

[此达妄]本空,妄本空[即真]。既然是一切缘,缘起就是妄、本空,了悟达妄就是空,那么,真心就显现。[了达能见见分,及所缘相分,当体即真。

缘字并摄根、尘、识三,根为能缘,尘为所缘,识从缘生],都是[缘]。[故以缘字,总该三六十八界,即身、心、世界,依正二报。

上明万象皆妄,故喻空华,此明一性元真,故曰菩提。

乃三菩提中,真性菩提,亦即三性中,圆成实性。]三性就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这个我们在唯识学都讲得很清楚。

[元是二字,与前文殊所问,元是何物相照应。今顺前文答云:此能见之见精,及所缘之物象,所以无是非者,何也]?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不假修为,本来自妙;不用洗涤,本来自净;不待揩磨],[揩磨]就是拂拭,拂拭就是除去尘垢,不待拂拭,[本来自明。

妙即法身德,非有非空;净即解脱德,处染不变;明即般若德,灵光独耀,乃是三德秘藏之体。

既是一体,迥绝是非],这八个字非常重要!既是一体真心,意思就是:全部都是真,里面就没有是跟非,是,是头上安头;非,也是头上安头,一体真性,何来是与非?

[故反显之曰:云何更有是见之与非是见耶]?没有这个东西,这些都是多余,绝待就是不可讨论。

[此即无是非义之所终也。会诸相终归于一性]。诸位!修行它这个决窍,就是在这个地方,禅宗讲:相尽性显,相尽的那个同时,本性就显露。

意思就是:任何一个人了解诸法空相,当体即空,放得下的那一念,灵光独耀,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不要让我们的权力睡着了。

我们现在一切众生的权力睡着了,我们涅槃的妙心统统睡着了,烦恼一起来,使不上力;业力一起来,使不上力;无明一起来,使不上力;习气一起来,般若妙心完全使不上力,

我们已经习惯于妄心在作用,我们不习惯真心,真如自性没开采出来,我们不习惯!

所以,佛告诉我们:不必让你的权力睡着,不可以让你的真心埋没,真心是可以大用的,尽管拿出来用,二六时中都是真心,无一法不是真心,真心就是绝待,见一切相,知道一切相不可得,心性自然就显露。

《金刚经》讲: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就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道理。

[《正脉》问云]:有人如此问,[佛初惟以见为性,而曲明其不与身心万物为侣],[曲]就是暂时不直明,而曲明其见性不与身心万物为侣,意思就是:让它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佛刚开始惟以显这个见就是性,所以不直明这个见性跟身心万物为侣。[曲明]就表示暂不直明,等到因缘具足了,就是单刀直入。

[以谓见独真,而余皆妄,令人独依见性也]。佛这个时候,令人独依见性,其他都是妄。

[今乃论妄],现在要讲到妄的话,[则降见性同是空华];就是这个见性是绝对的,不可以安一个真,就是连这个真心都不能着,这句话就这个意思。

你只要着一个见性,就麻烦大了;着一个真心,那么就是妄。

因此令心寂静,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这里面,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来无去,无增无减,无一无异,没有佛道,没有外道,无佛道可成,无外道可除,究竟心性,同是一体,

诸法如虚空华,本来就是心性的东西,不必降魔,魔自降;不必刻意的想成就佛道,佛道自成。

所以,如来心性当中,没有佛道可成;没有魔道可降,都是方便说,因为它是绝对,绝对的东西,哪来的魔道呢?了魔就是佛。绝对的心性,哪里有佛可成?当体即空,哪来的佛呢?

有一个人来讲:慧律法师!您认识佛吗?我说:我不认识!啊?师父!您不认识吗?我说:我不认识!

那你认识佛吗?佛是什么东西?你把佛当作什么东西来说呢?般若妙心,般若妙心能说吗?我不认识佛,那你呢?你认识吗?嗯?佛是何物?

有一个人,来这里,我问他说:法师啊!学何经教?他说:我没有,我专门持戒。我问他:戒是何物,汝欲持之呢?你说说看,《楞严经》:摄心为戒,这是什么意思呢?慢慢理解看看。

[论真,则升诸法,同为真体],同为真体就是究竟都是真如,无一法不是真如,万法皆如。

[固是理极之论],当然是理论的究竟。[其奈人之用心],奈就是如何之用心,就是说:但看哪一个修行人他怎么用心?

[将何所适从乎?]用心就是修行之心,又将何所适从?这到底是要根据什么呢?无所适从,因为不悟嘛!

[今别答云:阿难自被破识心之后,便乃舍妄求真,如来欲示真心,特向眼根指出],特别在眼睛代表六根,从眼根指出见性,

诸位!六根统统见性,用眼根只是个代表,在眼叫做见性;在耳叫做闻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尝性;在身体叫做触性。

见、闻、觉、知无一法不是真性,用眼睛,单刀直入让你见性,不生不灭;而这个不生不灭,用在六根身,统统可以用。所以,一根解脱,六根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意令阿难认见为心,故独显见性为真心也]。所以,佛在说法有时空性,有种种的善巧方便,也看根器、也看因缘的。

那我们现在讲《楞严经》,没办法了!老菩萨,如果明天要打八关斋戒,那老菩萨来,坐后面,他国语也不是听很清楚,可是,他就是那么有善根,坐在后面熏习,很了不起,

念到哪里就问隔壁的;念到哪里了,帮我翻一下!念到哪里他也不知道,还要请隔壁帮他翻一下;不过,这样也不错!但是,也有学佛一、二十年的。所以,没办法说来过滤、来筛检,说:这个是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没有办法的!我们时间是真的有限。

如来欲示真心,特向眼根性指出,眼根的根性指出。意令阿难认见为心,所以,独显见性为真心。

[然见性即陀那细识,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陀那细识就是微细意识,极微细的意识心,有的人认为这个就是真如。

[体虽元明,用终带妄,而众生舍此,别无纯真之心可指,既不可认为非真,亦不可认为全真。

若认全真],就变成怎么样?[无异执矿为金];因为还有少许的瑕疵没有处理。

[若认非真,便同舍矿求金],矿就是带有妄的真,带有妄心的真心,带妄的真心就是矿,我们把这个矿的瑕疵、污垢除掉了,把它经过高温,纯金就出来。

[二皆是迷。故前约元明,乃极显其为真心,今约带妄,乃同降而喻空华。]所以,一下子讲说:见性是真;到这里[见性]二个字,连讲都不能讲,连谈都不能谈,要用绝对的心性去理解见性、诸法本空的道理。

[而识心诸法,观相元妄,无可指陈];而识心诸法,就是无形相的识心诸法,看这个相本来就空,元妄,这个[妄]就是空,本来就空,无可指陈。

佛讲的:色即是空,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看这个毛巾,毛巾缘起也如幻,缘起是毛巾,当体,当体就是空,诸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万法,这是毛巾,说一说。

这地球所发生的事情,在中国就把它结成一部叫做历史,历史变成只是一种痕迹了,万法但有言说:喔,这是秦始皇、这是唐太宗、这是明太祖、明成祖,说一说;这个是清朝、格格。

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个缘起本身就是虚幻的东西。所以,学佛的人他就是这样,能够了诸法都是心性。

[观性元真,惟妙觉明,既不可昧性而执相],[昧]就是迷,不可迷真心而着相。

[亦不可拨相而求性];[拨]就是除去这个假相,而求这个性。

诸位!离相无性的,离这个假相是找不到真心的,你说:我这个色身死了,才找到这个真心。错了!现在这个假相,真心就在里面,当体即空,就是真心的显露。

[若欲舍诸法而求真心,何异离波而觅水也]。离波哪里有水,波就是水啊!

[前约相妄,故极令决择分明;今约性真,故识心亦升真体],无一法不如,六根、六尘、六识,完全都是真如所显现的。

六根、六尘、六识,当体即空,万象总是一真,无法不真,[如来为是理极之论者,欲令众生彻证而圆悟也。初明一相无是非竟]。初明如来藏性一相,于其中间,本来就没有是见、非见可得,不可以安任何的是,也不可以安任何的非。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571 了悟达妄就是空,那么,真心就显现

[达妄]本空,妄本空[即真]。

既然是一切缘,缘起就是妄、本空,

了悟达妄就是空,那么,真心就显现。

[了达能见见分,及所缘相分,当体即真。

缘字并摄根、尘、识三,根为能缘,尘为所缘,识从缘生],都是[缘]。

[故以缘字,总该三六十八界,即身、心、世界,依正二报。]

   572 一体真性,何来是与非?

[此能见之见精,及所缘之物象,所以无是非者,何也]?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不假修为,本来自妙;不用洗涤,本来自净;

不待揩磨],[揩磨]就是拂拭,拂拭就是除去尘垢,不待拂拭,[本来自明。

妙即法身德,非有非空;净即解脱德,处染不变;明即般若德,灵光独耀,乃是三德秘藏之体。

既是一体,迥绝是非],这八个字非常重要!

既是一体真心,意思就是:全部都是真,里面就没有是跟非,是,是头上安头;非,也是头上安头,一体真性,何来是与非?

[故反显之曰:云何更有是见之与非是见耶]?没有这个东西,这些都是多余,绝待就是不可讨论。[此即无是非义之所终也]。

    573 [会诸相终归于一性]。诸位!修行它这个决窍,就是在这个地方

[会诸相终归于一性]。诸位!修行它这个决窍,就是在这个地方,

禅宗讲:相尽性显,相尽的那个同时,本性就显露。

意思就是:任何一个人了解诸法空相,当体即空,放得下的那一念,灵光独耀,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不要让我们的权力睡着了。

我们现在一切众生的权力睡着了,我们涅槃的妙心统统睡着了,

烦恼一起来,使不上力;业力一起来,使不上力;无明一起来,使不上力;习气一起来,般若妙心完全使不上力,

我们已经习惯于妄心在作用,我们不习惯真心,真如自性没开采出来,我们不习惯!

所以,佛告诉我们:不必让你的权力睡着,不可以让你的真心埋没,真心是可以大用的,尽管拿出来用,

二六时中都是真心,无一法不是真心,真心就是绝待,见一切相,知道一切相不可得,心性自然就显露。

《金刚经》讲: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就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道理。

   574 如来心性当中,没有佛道可成;没有魔道可降

[《正脉》问云]:有人如此问,[佛初惟以见为性,而曲明其不与身心万物为侣],

[曲]就是暂时不直明,而曲明其见性不与身心万物为侣,意思就是:让它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佛刚开始惟以显这个见就是性,所以不直明这个见性跟身心万物为侣。[曲明]就表示暂不直明,等到因缘具足了,就是单刀直入。

[以谓见独真,而余皆妄,令人独依见性也]。佛这个时候,令人独依见性,其他都是妄。

[今乃论妄],现在要讲到妄的话,[则降见性同是空华];就是这个见性是绝对的,不可以安一个真,就是连这个真心都不能着,这句话就这个意思。

你只要着一个见性,就麻烦大了;着一个真心,那么就是妄。

因此令心寂静,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

这里面,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来无去,无增无减,无一无异,

没有佛道,没有外道,无佛道可成,无外道可除,究竟心性,同是一体,

诸法如虚空华,本来就是心性的东西,不必降魔,魔自降;不必刻意的想成就佛道,佛道自成。

所以,如来心性当中,没有佛道可成;没有魔道可降,都是方便说,

因为它是绝对,绝对的东西,哪来的魔道呢?了魔就是佛。

绝对的心性,哪里有佛可成?当体即空,哪来的佛呢?

    575 绝对的心性,哪里有佛可成?当体即空,哪来的佛呢?

如来心性当中,没有佛道可成;没有魔道可降,都是方便说,

因为它是绝对,绝对的东西,哪来的魔道呢?了魔就是佛。

绝对的心性,哪里有佛可成?当体即空,哪来的佛呢?

有一个人来讲:慧律法师!您认识佛吗?

我说:我不认识!啊?师父!您不认识吗?

我说:我不认识!那你认识佛吗?佛是什么东西?你把佛当作什么东西来说呢?般若妙心,般若妙心能说吗?

我不认识佛,那你呢?你认识吗?嗯?佛是何物?

有一个人,来这里,我问他说:法师啊!学何经教?他说:我没有,我专门持戒。

我问他:戒是何物,汝欲持之呢?你说说看,《楞严经》:摄心为戒,这是什么意思呢?慢慢理解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576 诸位!六根统统见性,用眼根只是个代表

[阿难自被破识心之后,便乃舍妄求真,如来欲示真心,特向眼根指出],特别在眼睛代表六根,从眼根指出见性,

诸位!六根统统见性,用眼根只是个代表,

在眼叫做见性;在耳叫做闻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尝性;在身体叫做触性。

见、闻、觉、知无一法不是真性,用眼睛,单刀直入让你见性,不生不灭;而这个不生不灭,用在六根身,统统可以用。

所以,一根解脱,六根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意令阿难认见为心,故独显见性为真心也]。

所以,佛在说法有时空性,有种种的善巧方便,也看根器、也看因缘的。

   577 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佛讲的:色即是空,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看这个毛巾,毛巾缘起也如幻,缘起是毛巾,当体,当体就是空,诸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万法,这是毛巾,说一说。

这地球所发生的事情,在中国就把它结成一部叫做历史,历史变成只是一种痕迹了,万法但有言说:

喔,这是秦始皇、这是唐太宗、这是明太祖、明成祖,说一说;这个是清朝、格格。

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个缘起本身就是虚幻的东西。

所以,学佛的人他就是这样,能够了诸法都是心性。

   578 离波哪里有水,波就是水啊!

[观性元真,惟妙觉明,既不可昧性而执相],[昧]就是迷,不可迷真心而着相。

[亦不可拨相而求性];[拨]就是除去这个假相,而求这个性。

诸位!离相无性的,离这个假相是找不到真心的,

你说:我这个色身死了,才找到这个真心。错了!

现在这个假相,真心就在里面,当体即空,就是真心的显露。

[若欲舍诸法而求真心,何异离波而觅水也]。

离波哪里有水,波就是水啊!

   579 绝对的文殊,就不可以安立一个是文殊,或者是非文殊;如来藏性也是一样,全部就是真性

[喻一真索是非][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解释一下:文殊师利菩萨,我现在问你:

就像你现在文殊师利菩萨这个身体,是不是更有文殊就是:更有多出一个文殊,名字叫做是文殊?

[是]就是此,这二个字是一起念的,更有文殊是文殊,

能不能说,你这个文殊师利菩萨的身体,多出来另外一个文殊师利菩萨,而说:这个是文殊师利菩萨?

为无,[无]就是非,难道非文殊就是非是文殊,无文殊,无是文殊,非是文殊师利菩萨,名字叫做文殊呢?

再讲一遍:文殊师利菩萨,文殊!我今问你:就像你文殊的身体,它本来就是一个绝对,不可以讨论;

难道可以去讨论多出另外一个文殊,说这个叫做文殊?又可以否定说这个不是文殊吗?

肯定多一个文殊也不对;去否定这个文殊也不对,文殊,他就是绝对,就是文殊,他就在讲这个。

绝对的文殊,就不可以安立一个是文殊,或者是非文殊;如来藏性也是一样,全部就是真性。

[此假文殊为喻,以明一真法界,本无是非二相。

先喻一真索是非,文殊喻一真之体。

更有文殊二句索是,喻何者是见;末句索非,喻何者非见。

问云:如汝此身,本来一个真文殊,为是更有文殊,唤作是文殊者,为无有文殊耶?

又无字即作非字解,于文亦顺,而详文殊答处,无字义长。二喻一真索是非竟]。后面就讲得更多。

   580 真如体中,不多出一法,也不少一法,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喻一真索是非][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答本真无二相][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如是世尊!我就是真,就是绝对的文殊,无是文殊,就是并不可以多加一个文殊,才叫做文殊。

何以故?若有是,若还要加一个是,则二文殊,就变成二个文殊了!

我就是慧律,不可以加一个:你是,或者你非,我是就是绝对,不可讨论了;

如果加一个[是]字,就变成二个文殊。多一个,头上安头。

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但是,我今天非无文殊,非无就是:无非就是文殊。

非无文殊就是:我就绝对了;无非就是文殊,你讲来讲去,就是一个文殊,就是绝对。

在绝对的一个文殊里面,于中实无是非,不可以加一个是文殊,也不可以否定非文殊,不可以的!不可以加是文殊、非文殊,都不对,因为他就是文殊。

[此喻一真无是非]。说:[文殊是大智慧,一闻便悟,领旨直答:‘如是’,即领诺之辞。

答曰:世尊!我本一个真文殊(此喻一真之体),于我真文殊分上,并无那个唤作是文殊者(此喻色空无是见也)。

何以故三句,征释无是所以。若更有一唤作是文殊者,则成二文殊,而一体自不能成,意显一体分上,更不容说是]。

一体分上是什么?就是绝对,就是毕竟空,全是真如性。

[此是字,非对非说是],这个是字,并不是对于非字而说的,[即对本体说是,若说有是,则有对待,而非绝待矣]。

这就对本性说是的,非对非,意思就是:这个是就是绝对,若是有个是,就变成相对了。

[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者:然转语词,承上转云:然我今日,真实文殊分上,非无有文殊(此喻色空无非见也)]。为什么?色空当体即空,见性就是存在。

[此句若作无非文殊,其理更明]。无非就是一个文殊。

[于中者:于真实文殊体中,实无从说是,及与说非;

说既叵说],[叵]就是不可说,连说都不行,[安有是非二相可得耶?]

这个就是告诉你,教人说:让你从思议法里面,契入不思议法;从相对法里面,契入绝对的真如自性。

[此喻一真无是非,真如体中,不剩一法,不少一法],[剩]就是多,真如体中,不多出一法,也不少一法,[圆同太虚,无欠无余故也。

合前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观二于中,佛与文殊,法喻虽然各说,彼此照应,如出一辙]。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当然是大菩萨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581 这个[别]就是头上安头;[同]还是头上安头,都是头上安头。如来藏性不能讲别,不能讲同

[一真无是非,真如体中,不剩一法,不少一法],[剩]就是多,真如体中,不多出一法,也不少一法,[圆同太虚,无欠无余故也。]

[昔法眼、同绍修、法进三人],来参一个大彻大悟的地藏禅师[参地藏禅师,

天寒落雪],天气很寒冷,飘下大雪,[附炉烘火次],依附在炉边,[烘]就是借火取暖叫做烘,火次,一字排开来,次第。

[举《肇论》至]:谈到这个《肇论》,这个《肇论》是后秦僧肇撰,有前秦、后秦。僧肇论师。

作者僧肇是鸠摩罗会门下四圣之一,号称为解空第一。以其名冠于本论,有他的名字,所以,《肇论》就是僧肇的《肇论》。

本书内容阐释诸法无自性,不可得空等妙理,诸法无自性,诸法不可得空等等妙理,系收录僧肇所作之诸论。

就讲到这个,《肇论》里面有一句话说:[天地与我同根处]。同根,同一个来源。

大彻大悟的地藏禅师就说了,[藏曰:山河大地,与上座自己,是同是别?(此句即同佛问阿难,何者是见,何者非见一样)。

眼云:别]。别就是二了。

[藏竖起二指]。二指,就是这个是二法,不是一了。竖起二指,表示:那就是不同了?

意思就是:山河大地跟上座你自己是同是别呢?法眼禅师说:是别。地藏禅师就竖起二个指头,别就是二法了?

[眼曰]:就改过来,[同]。同就是不二了。

[藏又竖起二指],这个还是二法。

[便起去]。

这个[别]就是头上安头;[同]还是头上安头,都是头上安头。如来藏性不能讲别,不能讲同。

所以,地藏禅师又竖起二指,就是:你这样讲,还是头上安头,不契如来绝对的心性,便起去。

   582 你看!你用语言、文字搞来搞去的,不如禅师一句话

[昔法眼、同绍修、法进三人],来参一个大彻大悟的地藏禅师,[参地藏禅师,天寒落雪],

[雪霁三人辞去,藏至门前送之,

问曰: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上座]是一种尊称。

就问了:你们平常都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来!我现在问问你们,

[乃]就是于是,于是[指庭前片石曰]:庭院前面那一块石头,

就说:来!你说说看,[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你说说看,那个石头在心内还是在心外?

[眼曰:在心内]。因为他认为是包在如来藏性里面,包来包去,这还是没悟。

[藏曰:行脚人着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

意思就是说:你是一个云游四海参学的人,是为着什么?来由就是:你是为着什么原因来?你还不是为了开悟而来吗?来参学吗?

说:行脚人着什么来由,你是云游四海来参学,为的是什么原因而来参学的?还安一个石头在你的心头上?因为他认为是在心内,还安一个石头在心内。

[眼无以对,即放下包囊],[包囊]就是他的行李。[依席下求请决]。

依地藏禅师,请决就是说:一定要参出一个境界,一定要参出一个消息。

[近一月余],有一天,[日呈见解]。有一天就写这个见解,来呈自己的看法。

[藏曰:佛法不恁么]!佛法不是这样的。

佛法不是用语言、文字来呈给我看的,佛法是能心印心的,语言、文字是落入观念的,那是不得已的,以心印心才是最上乘的,哪得用文字呈上来呢?

地藏禅师就说:佛法不恁么。就是佛法是绝对的,不可用语言、文字呈上来的,佛法不是这样子的。

法眼禅师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是你有问题,因此就说,[眼曰:某甲词穷理绝也]。[某甲]就是你,你现在没话讲了吧?词穷理绝了,就是无法回答了,你现在没办法回答了喔?

[藏曰: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后面加八个字:当相即道,见处即真,这个就是他回答的。

就是说:如果要讲佛法,不可以呈文字,若论佛法,现在就是,当下就是。

[眼于言下大悟]。你看!你用语言、文字搞来搞去的,不如禅师一句话。

常常有人写信来,写这个偈颂给我看,来印证一下。其实这个偈颂他会用抄的,会抄来抄去的,这要当面来的时候,一问他就知道!

大悟的人会转,不悟的人,意识心他不会转的,意识心他就直线,他直线的,他由A推论到B;由B推论到C;由C推论到ABCDEFG……

意识心是由A点推到B点,B点…它属于逻辑学里面的观念性的东西。

大悟不是啊,A非A,B非B,A可以跳到WX,一下子ABCD二个六个字母,同时存在,同时否定;各个处理,也各个连接,大悟的人,他出没无定,不可捉摸,深不可测。

所以,不悟的人,他就是会用这意识心来。意识心来,你随便把它转一个弯,他就没办法回答,因为他不知道那个心性是什么。

所以,大悟就是讲A也对,讲B也对;讲A也不对,讲B还是不对;讲ABCD到WXYZ,统统对,也统统不对;也统统不必说,也统统可以方便说,深不可测。

   583 大悟的人会转,不悟的人,意识心他不会转的

大悟的人会转,不悟的人,意识心他不会转的,

意识心他就直线,他直线的,他由A推论到B;由B推论到C;由C推论到ABCDEFG……

意识心是由A点推到B点,B点…它属于逻辑学里面的观念性的东西。

大悟不是啊,A非A,B非B,A可以跳到WX,

一下子ABCD二个六个字母,同时存在,同时否定;各个处理,也各个连接,

大悟的人,他出没无定,不可捉摸,深不可测。

所以,不悟的人,他就是会用这意识心来。

意识心来,你随便把它转一个弯,他就没办法回答,因为他不知道那个心性是什么。

所以,大悟就是讲A也对,讲B也对;讲A也不对,讲B还是不对;讲ABCD到WXYZ,统统对,也统统不对;也统统不必说,也统统可以方便说,深不可测。

   584 你的心性、涅槃妙心就是文殊的大智

[丰干欲游五台,问寒山、拾得曰:汝共我去游五台,便是同流,若不共我去游五台,不是我同流。

山曰:汝去五台作甚么?]

丰干禅师说,[曰:礼文殊。

山曰:汝不是我同流]。因为即心就是文殊,不必跑到那个地方去顶礼了。你不是我同流,还要跑到那老远,我现在当下就是!

[干独入五台,逢一老人,便问:莫是文殊么]?难道不是文殊师利菩萨吗?

[老人曰:岂有二文殊]?这个就即心就是文殊,哪里有二文殊?

你的心性、涅槃妙心就是文殊的大智,还往外求、还往外问作什么呢?岂有二文殊。

莫是文殊?说:你难道不是文殊师利菩萨吗?

这老人说:哪里有二文殊?自性就是文殊,即心就是文殊了。

[干作礼未起,忽然不见]。

    585 佛言此见精与物象,但惟一体,所以无是无非

[喻一真索是非][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答本真无二相][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总以法而合喻][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

[此见即能见见精,无始在缠,灵光不昧],这个带妄的真心显露不出来。[故称妙明]不显。

如果妙明显露的话,就好了。

无始在缠,但是灵光是不昧的,如果这个妙明不被缠的话,就显露。

[与诸空、尘,即指物象,物象虽多,空、尘二字],

[尘]就是指差别的万象;[空]就是指虚空的同相,就分这二个,就包括一切。[足以该之],足以包括一切。

[佛言此见精与物象,但惟一体,所以无是无非,

亦复如文殊一样,但有一真文殊,无是文殊,与无文殊也。初晓以无是非之故竟]。

不可以讨论是跟非,没有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586 如果是悟了绝对的真,就超越了一切是非

[教以出是非之法--曲显真妄二相][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诸位!注意[本是]、[妄为]这四个字,这二个强烈的对衬。

就是本来如来藏性是妙明、是无上菩提、是净圆真心;而你却妄认为它是色、是空,就是物象,就把真心认为是物象,以及闻见。闻、见就是见分,色、空就是相分。

把这个净圆的真菩提心,错认为是外在的物象,或者错认为我们的见闻觉知的意识心,产生了妄想颠倒、执着心。

[上三句是所依真,下二句是所起妄。本是对前元是,各有用意。前究是义之所终],前面探究是义之所终,[欲晓以无是非之故,乃合二妄成一真,明妄元是真,于一真总喻而总合,归真即无是非]。只要这个二妄,就是是跟非,是见、非见,统统叫做妄。

[今推是义之所始,欲教以出是非之法],出是非就是超越对立,只要任何人可以超越能所、超越对立,这个人就进入佛道。

所以,你千万不可以把不同意见的人,看作敌人,诸位!不同意见是你的心,它是一定存在的。

佛陀当时在世就有外道的,不是今天的末法时期才有外道,所以,不必太惊讶,没什么好惊讶的。佛陀当时在世,就有九十六种外道,何况今日佛陀进入了涅槃,留下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哪能没有外道呢?

归真就无是非,今推是义之所始,欲教以出是非之法,[乃从一真起二妄],二妄就是见分和相分。[明妄本依真],这个二妄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你加一个是,加一个非,都不对。在这个见跟相,二个都是妄,是跟非还是妄。明妄本依真,就是明这个妄,本来就是依真而有。

[于真妄别喻而别合],别喻就是分别比喻,所以,才分开来再合一次。[悟真方出是非]。为了方便说明,所以,把真跟妄分别来比喻,现在把它分别合起来。如果是悟了绝对的真,就超越了一切是非。

[准上文,亦有法喻合三节之文,推究见精、物象之来由,元是何物?既无是,而又无非,乃曰:本来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此指所依真。

不变随缘曰妙,寂而常照曰明,无上菩提,即第一义谛,真性菩提,为诸法之本源,无有何法,能在其上,故曰:无上。

净者,清净本然;圆者,圆满周遍;真心,即人人本具一真心体。此心本来寸丝不挂,一尘不染,亦即六祖所云:本来无一物是也]。何处惹尘埃?

所以,禅宗里面讲:佛菩萨都是这么样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毕竟空,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如果你认识这颗心性,大地里面同是心性显露出来,一寸的土都没有啊!所以,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所以,把正依二报,都化作绝对的如来藏性。

[妄为色、空,及与闻见者]:就是无明的心会妄现出色跟空,以及闻见,就是六根闻见。

[此明从真起妄,妄为二字,对上本是而来。谓本是一真心体,由最初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性觉必明,必明就是头上安头,性本觉,不必明,性是本觉本明,不必加一个明。必明就是一定要搞清楚、弄清楚,就把真如心性变成意识心。

所以,性觉必明就是一念不觉,一定要把真如自性搞成、变成一个觉性,这个真如自性就失去了。

所以,由最初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转妙明而为无明,转真觉而成不觉,起为业识,诈现]突然出现,[诈]就是伪装,[见、相二分。色、空即所现之相分,依报世界物象等;及与闻见,即所现之见分。

正报六根身相等,皆属妄为,本非实有,虽非实有,宛现二相],

所以,为什么要叫我们悟入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当你顿悟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的时候,没有六根,没有六尘,也没有六识,一十八界皆空。

禅宗为什么强调要悟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你爸爸、妈妈没有结婚前,你在哪里呢?现在是缘起,缘起就是如幻,你一定会消失在这个世间啊!

宛现二相,二相就是色空,还有闻见这二相。[则是非生焉]。人一出生就开始能所不断,从来没有办法恢复本性。[初曲显真妄二相竟]。

   587 只要任何人可以超越能所、超越对立,这个人就进入佛道

只要任何人可以超越能所、超越对立,

这个人就进入佛道。

所以,你千万不可以把不同意见的人,看作敌人,

诸位!不同意见是你的心,它是一定存在的。

    588 把正依二报,都化作绝对的如来藏性

[真心,即人人本具一真心体。

此心本来寸丝不挂,一尘不染,亦即六祖所云:本来无一物是也]。何处惹尘埃?

所以,禅宗里面讲:佛菩萨都是这么样告诉我们,

一切都是毕竟空,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如果你认识这颗心性,大地里面同是心性显露出来,一寸的土都没有啊!

所以,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所以,把正依二报,都化作绝对的如来藏性。

   589 为什么要叫我们悟入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

[谓本是一真心体,由最初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性觉必明,必明就是头上安头,性本觉,不必明,性是本觉本明,不必加一个明。

必明就是一定要搞清楚、弄清楚,就把真如心性变成意识心。

所以,性觉必明就是一念不觉,一定要把真如自性搞成、变成一个觉性,这个真如自性就失去了。

所以,由最初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转妙明而为无明,转真觉而成不觉,

起为业识,诈现]突然出现,[诈]就是伪装,[见、相二分。色、空即所现之相分,依报世界物象等;及与闻见,即所现之见分。正报六根身相等,皆属妄为,本非实有,虽非实有,宛现二相],

所以,为什么要叫我们悟入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当你顿悟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的时候,没有六根,没有六尘,也没有六识,一十八界皆空。

禅宗为什么强调要悟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你爸爸、妈妈没有结婚前,你在哪里呢?

现在是缘起,缘起就是如幻,你一定会消失在这个世间啊!

宛现二相,二相就是色空,还有闻见这二相。[则是非生焉]。人一出生就开始能所不断,从来没有办法恢复本性。

   590 你只要意识心存在,强大的执着跟分别、颠倒,那么,是非锋起,是非就起来

[教以出是非之法--曲显真妄二相][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别举真妄二喻][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如捏目所成,把眼睛动一下,如捏目所见的第二月。

眼睛本来好好的就是比喻如来藏性;捏目就是比喻一念妄动。

如第二月,谁为是月?谁才是真月?又谁非是月?文殊,但一月真,这中间,这里面一个月亮是真的。

这中间自无是月非月,中间更不可以讨论谁是真月,又谁不是真月亮。因为那个第二月不存在,第二月本来就没有,不可以讨论它,因为妄本来就空。

这里的比喻就是:第二个月本来就不存在、本来就没有,是因为捏目所见的,还论什么真、什么假呢?

众生执妄为真!因此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如捏目所见的第二月,可以讨论谁才是真月,又谁不是真月吗?

虚妄的本来就空,可以讨论这个吗?不可以!文殊师利,只有一个月是真实的,中间更不可以讨论谁是真月,又谁不是真月,不可以讨论的!达妄本空,空本无所有。

[此别举真妄二喻。上三句喻妄,有二月终堕是非。如字承上妄为二分,如捏目所见第二月,既有二轮,是非锋起,于中妄计,谁是真月?谁非真月?]

意思就说:即有二轮,这二轮就是:你只要落入意识型态;你只要落入意识心,意识心就是第二月,包括微细的意识心。

你只要意识心存在,强大的执着跟分别、颠倒,那么,是非锋起,是非就起来,于中就会妄计,谁是真月?谁非真月?

[即合上真心,妄为色、空、见相之二分,于中是非自生]。

一个人刚强难化的我执,是非就起来。所以,修行人不能理解是跟非本空的话,就很难,他就一天到晚讨论。

[此二月之喻,与前无还科中不同,前单喻见精,切近真心],这里是二个比喻,[此双喻见、相二分],前面只有比喻见精,这一段是比喻见相二分,[以为是非之端。

下二句,不可作有何是月,有何非月解],意思就是:千万不可以作哪一个是月亮,哪一个不是月亮,不能作这样解。

如果作这样解,就变成一个是月,一个不是月亮了,[若如是解,已成无是非],不是这样解的,[即错矣]!

不是针对月亮有跟没有来讨论的,是针对月亮是真、假来讨论的,这一段很重要的!

[当作谁是真月?又谁非真月]?意思就是:妄识里面不可讨论的,妄识本空,一直讨论,更糟糕!妄上加妄,歇即是菩提。

所以,当作谁是真月,又谁非真月,意思是:不可讨论是与非。

[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者:此三句喻真以一月,方出是非],此三句是比喻真就是一个月,绝对的一个月,里面没有是跟非。

[佛呼文殊,而告之曰:但识得一月为真,则惟一体,本无二轮,中间自无是月非月之可言;自可超出妄拟之戏论。二别举真妄二喻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591 一切不能了生死、断烦恼的,统统称为戏论

在佛法里面,这个[戏论]有很深的含义,就是一切不能了生死、断烦恼的,统统称为戏论。

包括今天我们的学者,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这个就只是一种兴趣,跟了生死是两码事。

了生死是真枪实弹的断烦恼、了生死的,不是把佛法拿来当作学术研究,去拿到一个什么佛学的博士论文。

诸位!佛法不是这样子。你写下一个硕士、博士论文,我给你一个文凭,佛法不是这样的。

六祖不认识字、广钦老和尚不认识字,你叫他们怎么写论文啊?

我们现在变成把佛法学术化了、把佛法学位化了,不是说不好,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可以促进佛法学术的增进,很好!

但是,这个学术一定要配合真心、真性,这样学术就化作有意义的真心。

如果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最多只能成就一个学者,不能成就祖师的,永远没办法大悟。

写得头头是道,境界一现前,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592 你在绝对的心性里面[说是说非,总属分别计度,名为妄想

[教以出是非之法--曲显真妄二相][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别举真妄二喻][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以法各合二喻][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

是因为你阿难,现在观这个见分跟这个相分;这见分当然就是妄见了。

这妄见只要你懂得悟到空,就了悟;这个妄见当体即空,就是真见,就是一念不觉,从真起妄的妄见。

见与尘,[尘]就是六根、六尘、六识,统统包括在里面。

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间,没有办法在妄想当中超出这个是,是见,或者非是见。

意思是:只要落入意识型态一直讨论;所以说:与其能辩,不如能忍,就是这个道理。

悟到空寂之法,心性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的时候,这个人即心就是圣、与世无争,你要跟他争,他还不跟你争呢!

别人冤枉他,他也笑一笑;别人不认识他,他也笑一笑,因为他早就与佛同在了,他哪得在乎你众生对他有什么看法呢?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哪在乎你这些。

见性就与佛同在了,夜夜抱佛眠,他了解尘自生灭,自性不动。

所以,你认识他也好,他就这样自在;你不认识他也好;你赞叹他,头上安头;你毁谤他,也是头上安头了,诸法本自寂,本来就是空了,无可言说,悟入绝对的心性的时候,此人从此不与假相为伍。

所以,禅宗里面讲:二六时中,不倚一物。

所以,禅是整个佛教的灵魂!我讲的禅是真实的禅,不是野狐禅、口头禅、语言文字禅,是真枪实弹那种禅,就是见性大法,这是佛教的灵魂。因为明心见性,见性才能成佛啊!

如果我们懂得这一层的道理,我们念佛味道就出来了,所有的佛号,统统是心性;所有的拜佛,统统是心性;所有的朝山,统统是心性;所有的诵经,统统是本性在诵经,

诸法回归一性,不可得。如是不可得,如是诵经、如是念佛、如是拜忏、如是放生、如是八关斋戒、如是佛七、如是禅七、如是法会,如是不可得。

如是修,如是无可修;如是无可修,如是修,全修即性,全性即修,无有一法修行不是本性,没有一样本性可以离开修行,这最高境界,就是这样子。

[是以二字,正承上文,乃谓是以上来所说法喻,研究起来,汝今观见与尘,任从种种发明,无非妄想。

汝非指文殊,乃指阿难;观见即见精;尘即内之身心(此心乃妄识属尘影),外之万物。

承上汝今不悟妙明真心,故观见与尘,不了元是何物。任从汝种种发明],因为他是用生灭意识心,[如对万象而言,云何知是我真性?对身心而言,见性实我,而身非我]。而这个见性就是我,反过来,身却变成不是我。

你在绝对的心性里面[说是说非,总属分别计度,名为妄想。于依他法上,起遍计执,纵饶说到驴年],驴年,没有这种年,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驴年就是没有这个年,十二生肖里面没有这个年,永远不可能到达![亦不能于中超出是与非是]。

意思是:一切众生,绝对没有办法超越是非、对立、恩怨,绝对没办法![此合二月妄计是非之喻]。

    593 悟入绝对的心性的时候,此人从此不与假相为伍

悟到空寂之法,心性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的时候,

这个人即心就是圣、与世无争,你要跟他争,他还不跟你争呢!

别人冤枉他,他也笑一笑;别人不认识他,他也笑一笑,因为他早就与佛同在了,

他哪得在乎你众生对他有什么看法呢?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哪在乎你这些。

见性就与佛同在了,夜夜抱佛眠,他了解尘自生灭,自性不动。

所以,你认识他也好,他就这样自在;你不认识他也好;你赞叹他,头上安头;你毁谤他,也是头上安头了,

诸法本自寂,本来就是空了,无可言说,悟入绝对的心性的时候,此人从此不与假相为伍。

所以,禅宗里面讲:二六时中,不倚一物。所以,禅是整个佛教的灵魂!

   594 真枪实弹那种禅是整个佛教的灵魂!

禅是整个佛教的灵魂!

我讲的禅是真实的禅,不是野狐禅、口头禅、语言文字禅,

是真枪实弹那种禅,就是见性大法,这是佛教的灵魂。

因为明心见性,见性才能成佛啊!

如果我们懂得这一层的道理,我们念佛味道就出来了,

所有的佛号,统统是心性;所有的拜佛,统统是心性;

所有的朝山,统统是心性;所有的诵经,统统是本性在诵经,

诸法回归一性,不可得。如是不可得,如是诵经、如是念佛、如是拜忏、如是放生、如是八关斋戒、如是佛七、如是禅七、如是法会,如是不可得。

如是修,如是无可修;如是无可修,如是修,全修即性,全性即修,

无有一法修行不是本性,没有一样本性可以离开修行,这最高境界,就是这样子。

    595 本来是佛,不修,不修不得啊!哪那么简单

不可废事相说:诸法本来就空,我本来就佛了!

好了!你坐在那边试试看,看你能不能成佛啊?

你开什么玩笑?你就是要听经闻法、拜佛、念佛,就是要参啊,这个就是要进入这种状况啊!

是没有错啊,本来是佛,不修,不修不得啊!哪那么简单,开什么玩笑!

所以,很多女众来问师父,我都告诉她:放下,放下!

她就会感叹说:师父!放下很难啊!要放下很难,叫众生布施钱,还有办法,叫众生舍掉这个烦恼的执着,可难了,

他一定会借理由:我的儿女还没有长大;我的债务缠身;我的责任未了!

他一定会假借任何一个理由,来告诉自己:我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不知道那个烦恼当体就是空,那个假借理由就是不是理由,就是你不肯放下而已,就这么一回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596 不是剃头叫做放下,剃头容易剃心难啊!

有一个女众,那更搞不清楚状况,她就说:慧律法师!那我就像您这样子跟您出家,那我那三个孩子怎么办?我这样放下,跟您出家?

我说:你搞错了!那个叫做放弃,不叫做放下。

我说:你来这里剃度出家,你会放得下那三个小朋友吗?她说:放不下!

是啰!不是剃头叫做放下,剃头容易剃心难啊!

诸位!台湾二千三百万,才多少出家人?全台湾省,就少数一、二万出家人,最多,也许有更新的统计。

我们那一届三坛大戒,比丘、比丘尼,三百多人。好!给它乘以十年,三千六百个人;给它乘以二十的受戒,七千多人出家;给它三十年,才一万人啊,

三十年才一万个人剃度啊,何况那一些死的、还俗的,剩下活的有几个?很少。

再来剩下活的,要修学佛道,他常住法会很多,很想修学佛道,法会很多,他没有办法,他很想修行,可是,又是师父的命令,又没办法。变成说:他很想修行,有时候道业又很难兼顾。

再来,修行了五年十年,能够不脱下袈裟还俗的,到底剩下几个?修行了二十年的以后,不脱下这件袈裟,成为弘法的、大悟的,到底有几个?难喔!

出一个总统简单,出一个转大法轮的法师,难!

你知道吗?总统选就有,我告诉你:法师选,选不出来的,他是真枪实弹的东西,他不是用选的,他是用真悟的!

    597 如果见到真心,一切妄情自然就停止

[教以出是非之法--曲显真妄二相][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别举真妄二喻][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以法各合二喻][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

[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由是悟入,你只要肯,你只要肯由是悟入真精,真精就是如来藏性,

你由此了解,一切法不可得,于中没有见分、相分、所建立的一十八界,了解根、尘、识统统脱落,

由是悟入真精,这个妙觉明性,所以,这样子就能让你,只有超悟的人可以怎么样?出指非指,

[出]就是超越,[指]就是指有见性可指出,[指]就是能指出见性;[非指]就是不能指出见性。

意思是:我们的如来藏性,就像虚空的绝对性,不可以指是与非;不可以定位;

虚空本来就没有东南西北,那是因为你地球定位、太阳定位,才定位东南西北;

有定位就有妄执,你只要定位这个[我],一切痛苦就会从后面跟着来。

[由是返迷归悟,会妄归真,了知见之与尘,元是一真,则能超出是非之外。

真精者,无妄离垢之体;妙觉明者,圆照法界之性。悟此体性,则能远离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则根、尘、识三,无非圆成实性],

所以,广钦老和尚讲那句话,你要好好领悟:修行人要把有化作无的力量!

这个广钦老和尚真是了不起,我体悟了好几十年,这一句话真是受益!

一切修行人都必须把有化作无的力量;现在有,就统统烦恼了。

有执着、有无明、有分别、有颠倒,统统是有;把它化作无,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增无减,非一非异,歇即是菩提。

[悉无自他之别,安有是非可指耶?故能令汝,出指非指者:

此指字,与前佛问阿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句],这一句是[相对。

若悟一真法界,见、相二分俱属空华,万物、见性本来一体,故能令汝超出是非,岂复于万象中,谓何者是见可指,何者非见可指耶?

亦如但知一月真,则妄计全消。此合识得真月,是非自息喻]。可见明心见性多重要!

[可见迷、悟、真、妄,惟在一念,若一念迷,则心境纷然],诸位!一念迷是以无明为依据;而无明本来空,不知道。一念迷就是第二月,我们就是以第二月在做事情。从真心妄,则心境纷然,[是非锋起;

若一念悟],这个悟是真悟。[则妙觉湛然,岂容是非于其间哉!

此科以见性不分而论,无是无非],无是见性,无非见性,[见真妄情自息],见真、妄情自息。

见真,如果见到真心,一切妄情自然就停止,所以,你就会了解歇即是菩提的道理是什么。

[是四义中妙义]。四义就是妙、明、寂、常的妙义。[卯八显见不分竟]。

    598 你只要定位这个[我],一切痛苦就会从后面跟着来。

我们的如来藏性,就像虚空的绝对性,不可以指是与非;不可以定位;

虚空本来就没有东南西北,那是因为你地球定位、太阳定位,才定位东南西北;

有定位就有妄执,你只要定位这个[我],一切痛苦就会从后面跟着来。

    599 一切修行人都必须把有化作无的力量

[由是返迷归悟,会妄归真,了知见之与尘,元是一真,则能超出是非之外。

真精者,无妄离垢之体;妙觉明者,圆照法界之性。

悟此体性,则能远离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则根、尘、识三,无非圆成实性],

所以,广钦老和尚讲那句话,你要好好领悟:修行人要把有化作无的力量!

这个广钦老和尚真是了不起,我体悟了好几十年,这一句话真是受益!

一切修行人都必须把有化作无的力量;

现在有,就统统烦恼了。有执着、有无明、有分别、有颠倒,统统是有;

把它化作无,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增无减,非一非异,歇即是菩提。

   600 明心见性多重要!

[若悟一真法界,

见、相二分俱属空华,

万物、见性本来一体,

故能令汝超出是非,

岂复于万象中,

谓何者是见可指,何者非见可指耶?

亦如但知一月真,则妄计全消。]。

可见明心见性多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5 14: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