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5套—【破妄显真·十番显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371 碰到这个八大烦恼,没辙,你度不了他!

(百法51个心所法中20随烦恼的)③八种大烦恼,这个没辙——

掉举,就是一个人修行学佛道,这个道场跑掉,到另外一个道场;这个善知识亲近完又跑;或者是在佛前一坐,心定不下来。

掉举,就心浮动,明明坐在佛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坐,停不下来,定不下来。

所以,掉举的人,通长修行不会太长久。

再来就是昏沉,太喜欢睡觉,精进不起来,坐在沙发上,很快就会进入状况,就会听到声音(打呼噜)、

不信(没有信心)、懈怠、放逸、失念(失去正念)、散乱(心定不下来)、不正知。

碰到这个八大烦恼,没辙,你度不了他!说:相信!可是他懈怠、放逸。

   372 没有悔恨的心就没有救,太严重的悔恨就变成恶

(百法51个心所法中的)⑹四不定法,就是不能确定是善是恶,譬如说:忏悔、睡眠、寻、伺。

忏悔,我做错事情了,忏悔!有的人用太激烈的反应,忏悔。

激烈什么?自己跑去跪在佛前,然后跪一天一夜,

师父去劝他:你不要这样子,不要自责了。

他说:我的坏的习气改不掉,我就是要跪在佛前求忏悔。

我说:此心可嘉,你已经跪了好几个钟头了,就歇着休息吧!他一定要残酷自己。

有一个比丘尼也是这样,她认为修行不能贪瞋痴,她七天不吃饭,打饿七,就是统统不吃东西。

她后悔自己的业障,我为什么要变成一个女孩子,自己很忏悔,就自己打饿七,想好好的精进,往生极乐世界。七天,果然七天死掉了!

都没有吃东西,心脏负荷不了,一下子停止活动,生命结束,打七天的饿七,打死人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这忏悔,也要看情形,有惭愧心很好,忏悔要适得其中,太过于苛责自己,太严重的悔变成恶,残害了自己的生命,是不是?

极端的忏悔,不原谅自己。我是个罪人,我不原谅自己,那这样怎么能够处理事情呢?

所以,没有悔恨的心就没有救,太严重的悔恨就变成恶。知道吧!会伤害到自己的身心,

所以这个叫做不定法。

   373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未二 引昔教以明正相] 经文102:[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经文103:[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说:你的身,还有你的心,现在能分辨的心,其实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用简单的单刀直入就是:汝身汝心,本如来藏,就是如来藏,即生灭就是不生不灭,就是这个意思。

汝身五蕴皆空,皆空就是真心所现啊!汝身汝心,其实就是如来藏,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你不悟而已。

[此明万法常在心中。汝身指阿难根身;汝心指阿难识心,其余诸法,俱摄在皆字之中。

此如来直指阿难现前身心,以明诸法所依本体。寂照不二],寂是体,照就是用,寂照不二就是体用不二。

[耀古腾今],这个[腾]本来就是移动到今天,从以前是照耀古,一直到今天,[腾今]就是一直到今天。

[曰妙明;性无妄染,纯一无杂,曰真精];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是没有污染的。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二句是方便说,应该说:显现随缘,随缘显现,这样义理更完美。[不可思议,

曰妙心;中即妙心之中,妙心为能现,诸法为所现,即阿难之身心,亦为妙心中所现之物]。

[此二段文中,有二种疑问,须加辨明:一、问:诸所缘法,唯心所现,真如无为,亦在其中,何以真如亦为所现耶?]

诸所缘法就是外面的一切境界,能被攀缘的一切境界,其实是唯心所现的,而这个真如无为也在其中。

你要悟得真如无为是什么?就是诸法本空,悟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真如无为也在其中。

[答:本经乃圆实大教,是绝待,非对待也],绝待就是当体即空,不是推测那一种空;不是比较大小那一种空;不是分析到最后变成空,不是,叫做当体即空。

绝待就是不能透过比较去理解,不能透过数量去观察,不能透过语言、文字去形容,绝待就是纯真心内证的功夫。见一切相就知一切相是幻,就是空,不可得。非对待也,[以彼真如无为,是对有为而立,

如下文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故也。]说到这个妄心,是为什么讲有妄心呢?是显种种的真心。

如果你还执着一个真心,立一个真心,那么妄心跟真心,就变成二种妄,也就是真心是绝待的。

所以,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的意思是说:讲妄心是不得已的,因为那为了要显出种种的真心;如果你还执着有一种真心,就变成还一个妄心、一个真心,那么,就完全错会佛陀的意思,妄心跟真心仍然同二妄,就是二种都是妄心,也就是真心是绝待的、不可讨论的,不能立一个真。

[又问:前显见性黎耶体],黎耶就是阿赖耶的体性。[是为能现,今汝身汝心,皆是妙心所现之物,则此心外,另有真心耶?

答:七转识,但为所现],为什么呢?因为从第八意识变现出来。

这个七转识不是指第七意识,是指前面七识,七种转识,叫七转识。

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是第八意识变现出来的。但为所现,如果加[第八意识]就更清楚了。但为第八意识所现,

[真心独为能现,而黎耶通于能所],对真如来讲,它是所现,如果对前七识,它是能现,有主导权。

譬如说:父亲、儿子、孙子。爸爸能生孙子,但是,对祖父来讲,祖父就是爸爸的爸爸,所以,变成祖你能生爸爸,爸爸能生儿子(就是孙子)。

阿赖耶通于能所,[对纯真之心,则降为所现,对七转识,则升为能现],七转识是从第八意识所转识出来的。

[与真心非一非异]。你讲是一,不对;你讲异,也不对。

[故本经云:真非真],[非真]就是妄,讲到真心还有妄心,[恐迷],因为它太微细了。[我常不开演],没有到这个因缘具足的时候,不敢讲这个甚深的微细意识。

[若悟上文,心包万法,万法唯心之旨,则为正真知,而非性颠倒矣!二引昔教以明正相竟]。

    374 汝身汝心,其实就是如来藏

经文103:[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说:你的身,还有你的心,现在能分辨的心,

其实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是什么意思呢?这句用简单的单刀直入就是:

汝身汝心,本如来藏,就是如来藏,即生灭就是不生不灭,就是这个意思。

汝身五蕴皆空,皆空就是真心所现啊!

汝身汝心,其实就是如来藏,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你不悟而已。

   375 真心是绝待的、不可讨论的,不能立一个真

[以彼真如无为,是对有为而立,如下文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故也。]

说到这个妄心,是为什么讲有妄心呢?是显种种的真心。

如果你还执着一个真心,立一个真心,那么妄心跟真心,就变成二种妄,也就是真心是绝待的。

所以,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的意思是说:讲妄心是不得已的,因为那为了要显出种种的真心;

如果你还执着有一种真心,就变成还一个妄心、一个真心,那么,就完全错会佛陀的意思,

妄心跟真心仍然同二妄,就是二种都是妄心,也就是真心是绝待的、不可讨论的,不能立一个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376 你们为什么遗失了本妙圆妙的明心,这个宝明的妙性?而认你自己认为的那一点点的迷情,把它当作是永恒的心性?

[怪责遗真认妄] 经文103:[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经文104:[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师父先解释一下:你们,就是指阿难,为什么?云何汝等,这些众生遗失了本来的妙心,圆妙明心,

[圆]就是本觉的照用,[妙]就是从妙起明心,本觉有照叫做圆,

从妙明心,就是圆满妙用明心。宝明妙性,即明又妙叫做宝,叫做宝明妙性。

认悟中迷,在不颠倒当中,强迫自己变成颠倒,

这个世间明明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执着,本来无一物,你硬是要执着,化作一念无明,而且是持续不断,强烈、强迫自己去追求。

认悟中迷,认悟中一点点迷情,来当作自己的心性,叫做认悟中迷。

你们为什么遗失了本妙圆妙的明心,这个宝明的妙性?而认你自己认为的那一点点的迷情,把它当作是永恒的心性?

[此责遗真认妄。前阿难问:‘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名我等辈,遗失真性?’其意不知以何因缘,说为遗失,此科即其因缘也。

由颠倒而说失,非失似失,虽不失而颠倒],[无倒]前面加一个本字,虽不失而颠倒本[无倒为倒],本来就没有颠倒,现在,今变成颠倒。[故责曰:云何汝等,遗失云云。

本妙者:本来自妙,不假修为,非谓他法妙],不是说另外一法有妙。[即谓心性,本来自妙也。

心性单举,体用自应双兼,今心性对举,体用不分而分,自其本觉而言谓之心,自其本寂而言谓之性]。所以,有时候讲[心]、有时候讲[性];有时候讲[心性],角度立场不一样。

[圆妙明心者:圆即本觉照用,圆融朗彻,乃从妙起明,寂而常照,此用妙也;如摩尼珠之光。

宝明妙性者:宝即本性寂体,清净坚实,乃即明而妙,照而常寂,此体妙也;如摩尼珠之体。

此心性,全体大用,原是自己本有家珍,如何遗失]?

[认悟中迷]:是什么意思?[此即遗失真性所以。认字即属颠倒执情,不当认而认也。

悟者悟万法唯心,心包万法;迷者迷法皆心外,心在身中。

众生应当反迷归悟,云何竟认悟中一点迷情,为己心性?此即是颠倒,即为遗失真性,一迷也;

若更执所认迷情,以为真心极量],极量就是认为就是这样子,功能到此为止了。

[此即属认物为己],[物]就是四大,错认这个四大,以为是自己,不知道这个四大本来就空。[迷上加迷,倍迷也,即是颠倒之中,更加一倍颠倒也]。

[心之悟迷,与臂之正倒对论,其理易明。心本无悟迷,而说悟迷,如手本无正倒,而分正倒。其病皆在执之一字,执情若化,则为正遍知,执情不化,则为性颠倒]。

广钦老和尚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你要好好体悟:修行之人要有把有化作无的能力。

[有]就是缘起;无就是性空、不可得。你的观念一事实上要把它修正,没有什么房地产、现金,那个都是暂让我们用的,我们一定要把它化作无的能力。把这个缘起的有化作无,化作无就是无所执着。

换句话说:你必须把缘起的假相,所有的执着,化作心性的无所执着。

所以,广钦老和尚这一句话,也是开悟的关键,这一句话关键性找到了,修行OK!

[手之正倒,不离一臂,人之悟迷,不出一心,见虽迷执颠倒,而真心实不曾依之,而果成颠倒];[果]就最后,

[如人迷东为西,东实不转为西,但一迷情妄执,东西颠倒,乃是不颠倒中,妄计颠倒,故曰认悟中迷。

亦乃不迷中起迷,如第四卷所云:‘昔本无迷,似有迷觉’也。初怪责遗真认妄竟]。

昔本无迷就是:过去其实本来就不迷;似有迷觉,好象是从迷茫当中觉悟了,事实上是多余的,诸法本来就空,本来就觉。

    377 这个世间明明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执着,本来无一物

众生遗失了本来的妙心,圆妙明心,

[圆]就是本觉的照用,[妙]就是从妙起明心,

本觉有照叫做圆,从妙明心,就是圆满妙用明心。

宝明妙性,即明又妙叫做宝,叫做宝明妙性。

认悟中迷,在不颠倒当中,强迫自己变成颠倒,

这个世间明明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执着,本来无一物,

你硬是要执着,化作一念无明,而且是持续不断,强烈、强迫自己去追求。

认悟中迷,认悟中一点点迷情,来当作自己的心性,叫做认悟中迷。

你们为什么遗失了本妙圆妙的明心,这个宝明的妙性?

而认你自己认为的那一点点的迷情,把它当作是永恒的心性?

   378 修行之人要有把有化作无的能力

[心本无悟迷,而说悟迷,如手本无正倒,而分正倒。

其病皆在执之一字,执情若化,则为正遍知,执情不化,则为性颠倒]。

广钦老和尚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你要好好体悟:

修行之人要有把有化作无的能力。[有]就是缘起;无就是性空、不可得。

你的观念一事实上要把它修正,没有什么房地产、现金,那个都是暂让我们用的,我们一定要把它化作无的能力。

把这个缘起的有化作无,化作无就是无所执着。

换句话说:你必须把缘起的假相,所有的执着,化作心性的无所执着。

所以,广钦老和尚这一句话,也是开悟的关键,这一句话关键性找到了,修行OK!

    379 如果我们有透视的智慧力,处处相,处处无相,众相本空,不可得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这段很难理解,晦昧为空,[空]就是虚空,无明、动念,会把真心智慧转化成物质,这个物质的色相,同相叫做虚空,差别相叫做日月星辰。

所以,晦昧为空如果很单纯的解释就是说:无明会变作虚空,就是一个人没有智慧,不知道这个虚空,仍然是真心所影现出来的,因为透过无明,却认为色、心、虚空清楚楚楚的,好象存在一样,事实上不然!

身是四大假合;心是妄识无明;而虚空却是无明所影现出来的。虽然没有色相,但是它是跟色法对立,陪衬、显现出来的。

所以,晦昧为空,就是无明会变现出虚空。

人家问:虚空怎么来的?虚空就是无明显现出来的。

空晦暗中,这个虚空当中,晦就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就是没有月亮叫做晦。

换句话说,这个空晦暗中,就是这个虚空,它中间会结合了种种的暗,暗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透不过去,就会变成物质世界,没办法透视。

譬如说:这个色身,这个人用肉眼看,就明明有一个人。可是,你用X光一照的时候,剩下骨头。

我们的眼睛没办法穿透这个缘起的假相,就变成色法。知道吗?所以,叫做空晦暗中。

这个虚空,在暗处的虚空,统统结合在一起,透不过去,就变成色法。

结暗为色,暗的前面加一个字更清楚,结这个暗[境]为四大之色。

就是这个缘起凑合起来,我们却误认为,有实实在在的一个人相、我相、众生相,事实不然!就佛眼一照,诸法尽空,因为缘起无自性嘛!

一头大象,你看!很有力量,一头大象就是缘起;这一头大象死的时候剩下骨头,再磨成粉末状,一头大象不见了。

好象明明一头大象在前面啊,佛陀说:那是缘起、无自性、是性空。

缘起,就是有大象,站在性空这个角度,没有这个大象,因为大象就是众生相。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是怎么解呢?我们妙明的心性,一念妄动,变成无明,这无明就会产生虚空之假相。

虚空当中,把暗的统统结合在一起,透视不过去,就会变成境界的四大的假相。

所以,什么叫做众生?就是没有透视的智慧力,处处着相。如果我们有透视的智慧力,处处相,处处无相,众相本空,不可得。

    380 记住!我们眼睛看出去的那个虚空,就是我们无明妄动所影现出来的,无明所产生的。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妙明明妙之心性,本无迷、悟、世界、身、心等相],因为众相本空嘛![云何遗失本妙心性,而起迷认?

乃由最初一念妄动,迷性明故],中间加二个字:迷性[之本]明,迷了我们心性本来的明,[而成无明],心性一迷了,无明就显现。[故曰晦昧(即无明也)。

由此无明],把真心转成一念无明,[将灵明洞彻之真空,变为冥顽晦昧之虚空]。

记住!我们眼睛看出去的那个虚空,就是我们无明妄动所影现出来的,无明所产生的。

虚空怎么来?虚空就是因为没有智慧,错认为。所以,有的人看那个云,一个子变成鱼,一下子变成猫、狗,就在那边云层作文章。

众生看一座山,一座山里面树木、草、露水、种种的物产,云层就披在这个山上,然后,加上一层神秘,若远若近,渺渺茫茫,好象清楚,又好象不清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然后,我们画家就开始画这个山水画,诗歌就开始吟诵,赞美山、日月星辰、云层。然后,男女朋友就相邀约,手牵手去爬爬山,就走,要运动。众生所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小小的。

艺术家把它当作真的有山有水;这个音乐家,就把这个虫叫,化作一点心的音声的感应,把它谱成一首美妙的歌曲大家唱。

只有佛看到究竟,佛一句话就搞定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句就OK了!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众相本空,一句就搞定!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看佛有多厉害!

以前我们看那个电视剧,我喜欢看电影,因为没学佛,还配合那个主题曲:(师父唱)我是一片云~~~以前没学佛啊!

现在学佛知道了,走上正知正见正觉的佛道了,发现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原来都是一种妄想。

所以,哲学家不究竟;科学是往心外求,也不究竟;艺术学家在相上;文学家在描述、毛笔、音乐、画画、雕刻,当然不错,这个都是对心灵有所贡献,

音乐种种,包括话剧,拍电影、唱歌,还星光一班、星光二班;

我们都不用,我们佛光帮,我们是觉悟这一帮的!那个迷的生命观,跟觉悟的生命观是迥然不同,完全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381 妄心所现就变成虚空,叫做迷妄有虚空,后面讲:想象成国度

[法说认遗之相] 经文105:[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妙明明妙之心性,本无迷、悟、世界、身、心等相],因为众相本空嘛![云何遗失本妙心性,而起迷认?

乃由最初一念妄动,迷性明故],中间加二个字:迷性[之本]明,迷了我们心性本来的明,[而成无明],心性一迷了,无明就显现。[故曰晦昧(即无明也)。

由此无明],把真心转成一念无明,[将灵明洞彻之真空,变为冥顽晦昧之虚空]。

由此无明将灵明洞彻之真空,变为冥顽晦昧之虚空,所以你看虚空,没智慧,空空洞洞。

[故云为空,是为业相],业相,在旁边写:相分,相分就是最微细之相,业相,非二乘人所能理解。

[此则从真起妄],只要这一念真心失去了,变成无明。起妄就是无明,妄心。

[即经云:迷妄有虚空也]。这句话什么意思?虚空从哪来?就是迷了,变现出来。迷了,妄心所现就变成虚空,叫做迷妄有虚空,后面讲:想象成国度。

[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者:于此顽空,晦昧暗中,复依无明之力,转本有之智光,为能见之妄见],本来的智光,变成能见的妄见。[是为转相];在旁边写:见分,转相就是精神作用。

[于空晦暗中,欲有所见],没有见到真实。[而业相本无可见],业相本来空。也就是说:那一些微细的、如幻的假相、烦恼无明,其实本身不存在的。

而业相本无可见,[瞪以发劳],就是真如疲倦了。就像眼睛看久了,疲惫了。真心迷惑了,太久没有用真心了。

[故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变起山河大地世界],从科学家的角度说,任何一件事情,一种物质世界,把它碎为微尘粉末,就会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以,佛陀有大智慧,佛陀在《楞伽经》教我们,把所见的相观想一下,碎为微尘,就能理解,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而成四大之色,变起山河大地世界。所以,一颗星球也好,山河大地、树木都好,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你把它碎为微尘,就了解,凡所有相,都是虚妄。

[依报外色],这个业报有这个色身。[故曰结暗为色,是为现相],[现相]就是妄现境界,在这里所现的相,就变成妄现境界。

所以,我们从小读书,没有人告诉我们,日月星辰是假相。

我看到那个庄子,那一段很感动,讲给大家听:这个庄子有一天快死亡了。庄子因为很穷,身上都没有东西,什么金银财宝统统没有。

旁边的人就说:哎呀!庄子,你要死了,我们也没有任何东西给你陪伴,我们很穷啊!因为庄子也是很穷。

庄子就微笑:我将离开这个世间,不需要任何东西陪。日月星辰就是我最好的陪葬物。

后来庄子就过世,他这个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需要任何的陪葬,来空空,去也空空。

有日月星辰陪伴我,走过生命的最后一个旅程,他就知足、就满意了,这种功夫!

我们号称佛子、号称修行人,那个钱都看不破!耳环看不破、珍珠项链那些要带进去棺材喔?

赶快拿出来,化作金钱做法宝啦!要不然要陪伴什么?你死了以后,要挂二个耳环吗?还挂什么?剩下烂掉骨头,这些也没有用啊!

所以,在佛的角度来讲,这些金银财宝,什么珍珠项链,对佛来讲,它就是一堆石头摆在那个地方。为什么?没有用啊!

世间人戴一戴,可以装一下假相,参加一下宴会,那能够参加多久呢?参加名牌呢?

所以,名牌对一个修行人来讲、究竟觉悟的人来讲,它就是缘起如幻。

但是,你也可以穿名牌,为什么?因为要让众生看。我们要了解,男众、女众出去一定要穿得得体,告诉自己:我今天装扮,是为众生而打扮的。

    382 庄子就微笑:我将离开这个世间,不需要任何东西陪。日月星辰就是我最好的陪葬物

我们从小读书,没有人告诉我们,日月星辰是假相。

我看到那个庄子,那一段很感动,讲给大家听:这个庄子有一天快死亡了。庄子因为很穷,身上都没有东西,什么金银财宝统统没有。

旁边的人就说:哎呀!庄子,你要死了,我们也没有任何东西给你陪伴,我们很穷啊!因为庄子也是很穷。

庄子就微笑:我将离开这个世间,不需要任何东西陪。日月星辰就是我最好的陪葬物。

后来庄子就过世,他这个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需要任何的陪葬,来空空,去也空空。

有日月星辰陪伴我,走过生命的最后一个旅程,他就知足、就满意了,这种功夫!

我们号称佛子、号称修行人,那个钱都看不破!耳环看不破、珍珠项链那些要带进去棺材喔?

    383 大悟,他就很好,他可以极端的富有。他可以看到这个富有是虚幻的,他也可以过全世界最贫穷的

在佛的角度来讲,这些金银财宝,什么珍珠项链,对佛来讲,它就是一堆石头摆在那个地方。为什么?没有用啊!

世间人戴一戴,可以装一下假相,参加一下宴会,那能够参加多久呢?参加名牌呢?

所以,名牌对一个修行人来讲、究竟觉悟的人来讲,它就是缘起如幻。

但是,你也可以穿名牌,为什么?因为要让众生看。我们要了解,男众、女众出去一定要穿得得体,告诉自己:我今天装扮,是为众生而打扮的。

所以说:大悟的人无碍,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如果你是个大悟的在家居士,她戴两个耳环那么大,她也知道那个是假相啊!全身都穿名牌,他也知道这个不可得啊!

所以,大悟,他就很好,他可以极端的富有。他可以看到这个富有是虚幻的,他也可以过全世界最贫穷的,没什么钱,只吃二餐,睡觉的地方,就是地板,他也是快乐如神仙。

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日子过得去就好了。

所以,有般若的智慧多好,能贫能富;能美能丑;能大能小;能有能无;能做高官,也不看轻乞丐。

大般若智慧就是这样子,一悟即入如来地,万法都是平等,缘起就是幻,没有一种东西可以难得倒他,他大悟,心就有弹性,充满着智慧。很有钱他不骄傲,也知道是虚幻的。

台湾首富,首富就首富,我不缺钱,我也是首富啊!我不缺钱,我就是最富有的人。

所以,我的首富的定义就是说:谁是台湾首富呢?不缺的人,心中不缺,不贪的那个人就是富,我不缺,我就是最富有的人;我不求,全台湾我就是最富有!所以,大家冷静,思惟一下佛陀真理。

   384 我不缺钱,我就是最富有的人

台湾首富,首富就首富,我不缺钱,我也是首富啊!

我不缺钱,我就是最富有的人。

所以,我的首富的定义就是说:谁是台湾首富呢?

不缺的人,心中不缺,不贪的那个人就是富,

我不缺,我就是最富有的人;

我不求,全台湾我就是最富有!

所以,大家冷静,思惟一下佛陀真理。

   385 听经闻法的人,必须用不生不灭的心性来体悟、来领悟,才是正途

昨天师父讲了一个名词,叫做真如疲乏,有的人领会不到,问说:真如为什么会疲乏呢?真如不疲也不乏,那是针对没有开悟的人方便说。

真如疲乏就像一个人身体没有力量,软趴趴的站不起来,没体力,疲惫不堪。我们的无明力太强,真如力太小,提不起正念,就象这样子。真如,连真心都不可得,何况会有疲乏呢?

所以,修学佛道,重点都是因为没有悟道,而作语言的方便说。

我们修学佛道,千万不能寻名逐句去剖析,应当用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心来领悟的。

听经问法也必须知道,讲经说法者无法可说;听经闻法者无法可闻,亦无来去、生灭、增减相。

说法者是幻,是因缘法;听经闻法亦是幻,能说法,空无自性;所说法、所听的法,亦是空无自性。其中的音声,亦是刹那生灭不可得,如是体悟。

所以,听经闻法的人,必须用不生不灭的心性来体悟、来领悟,才是正途。

如果看到一个名相,便对这个名相,一直落入观念,就会把真理的般若智慧扭曲成意识心。

所以,佛法它必须用心去领悟,不能死在语言、文字里面。

波兰有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的领悟能力不同一般。有一次在路上走遇到他好朋友,他好朋友穿了一双皮鞋很漂亮。

这个人看到他好朋友,穿的那一双皮鞋很漂亮,就问他说:你这双是什么,怎么那么漂亮?他好朋友说:我这双是鳄鱼皮鞋。他听了说:鳄鱼皮鞋会这么好啊?

他有一次就找到一个沼泽地,去抓这个鳄鱼,而且是找最大只的。经过一番搏斗以后,筋疲力尽,然后把这个鳄鱼五花大绑,很累的、疲惫的把它背上岸。背上岸以后,他用疲惫的眼神,好好的看这只鳄鱼。

然后,看一看,看了鳄鱼的前脚、后脚,就感叹一句话说:这鳄鱼也没有穿皮鞋啊!

所以说:这个领悟力是很重要的,你看到这个真如,不能把这个[真如]化作一念的意识型态的观念,佛法是超越一切语言、文字、超越一切观念的。

我去台大演讲,也是跟台大同学这样讲,我说:我今天来台大演讲,是针对大学一、二、三、四年级、研究所跟博士班,还有呢?还有台大的教授。

佛法是专业的领域,不是教授有办法的,后天的学习总是不堪。

你后天所有的读书,都是后天学习的,语言、文字只能当作一种工具,它不是解脱啊,跟解脱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佛法不是大学教授有办法,它是属于专业的领域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386 佛法是专业的领域,不是教授有办法的,后天的学习总是不堪

佛法是超越一切语言、文字、超越一切观念的。

我去台大演讲,也是跟台大同学这样讲,我说:我今天来台大演讲,是针对大学一、二、三、四年级、研究所跟博士班,还有呢?还有台大的教授。

佛法是专业的领域,不是教授有办法的,后天的学习总是不堪。

你后天所有的读书,都是后天学习的,语言、文字只能当作一种工具,它不是解脱啊,跟解脱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佛法不是大学教授有办法,它是属于专业的领域的。

    387 佛法要的是解脱,不同于科学。科学是心外求法,佛法是内观,完全不同。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晦昧,就是这一念真心转成无明,这个无明以后,就会显现出虚空,影现出我们现在眼睛所看到的虚空。

而这个虚空当中,处处有缘起的地方,我们透不过去,叫空晦暗中。

也就是处处有暗、有明有暗,暗的地方透不过去,叫做结暗为色,结这个暗处、暗境,为这个四大的色法。

所以,我们一直误认为,这个宇宙是实在的,这个地、水、火、风是实在的,

所以,我们一直要拥有科学的知识,医学的知识,这个也有好处啦,The 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嘛!

但是,佛法要的是解脱,不同于科学。科学是心外求法,佛法是内观,完全不同。

    388 这个色身是四大的假相,而我们妄想就变成我们的心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经文106:[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佛陀真是伟大,这个[色]是指四大。结暗为四大,这个四大的地、水、火、风,就是色法。

所以,我们今天看的这个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其实就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而一般众生,无法理解到究竟处。

包括我们这个色身,也是少许的宇宙的元素、四大所构成的。

我们活着的时候,每天忙;往生以后,剩下的这一堆骨灰,这一堆骨灰,就是宇宙当中的元素;

就是我们不必到临命终,我们现在也明确的观照,我们这个色身,也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

所以,我常常讲:上苍是很公平的,为什么很公平的?我们出生以后,取这个山河大地,我们吃水、草菜、米饭,取之于大地;

当我们死亡以后,我们一样,这个元素一样回归到大地,其实上苍是很公平的。它只是新陈代谢一个过程,

看什么时候我们能觉悟说:这个色身是四大的假相,而我们妄想就变成我们的心。妄执就认为是理所当然。

所以,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我们这个色,杂这个执着的妄想,分别的妄想,想相为身,

把这个色身,四大的假合,本来是宇宙当中只有少许的元素,我们误认为这个就是[我],这个问题就出来了!

所以,为什么,只有佛法能够究竟解脱人生跟宇宙?因为它照见五蕴皆空,彻底的看破这个世间。

   389 我常常讲:上苍是很公平的

我们这个色身,也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

所以,我常常讲:上苍是很公平的,为什么很公平的?

我们出生以后,取这个山河大地,我们吃水、草菜、米饭,取之于大地;

当我们死亡以后,我们一样,这个元素一样回归到大地,其实上苍是很公平的。它只是新陈代谢一个过程。

    390 一旦迷惑了这个四大,认为是自我,麻烦、痛苦就会接踵而来,不是一辈子,是百千万劫不得解脱!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经文106:[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色,即结暗所成],所谓结暗所成,暗就是我们透不过去的地方,就变成[四大之色];

其实你看了山河大地,无量的星球,不能离开地、水、火、风、空、见、识,不能离开这个基本的元素。当然,化学家有更深的分析,佛教比较归纳性的。

[妄想,即能成之心。复由妄心,抟取少分四大妄色],为什么少分呢?我们这个四大的元素,跟宇宙的元素怎么比啊?

宇宙的地、水、火、风有多少?而我们这个色身的地、水、火、风,就那么一点点。所以,抟取少分四大之妄色,然后,

[色心相杂]。因此我们是身心不二的,[变起众生],因此,你身体生病,你心情就不爽,就会烦躁,因此健康是很重要的!

色心,色就是心,心就是色,它是不相离的。所以,色心相杂,变起众生,[正报内色],正报是对依报讲的,环境叫做依报;那么,正报就是每一个人。

所以,在座诸位每一个人的面相不同、身高不同、才干不同、智慧不同,为什么?果报不一样嘛。

[故曰:‘想相为身’。想即妄心,相即妄色,色心和合,五蕴具备,而为五蕴之众生]。什么叫做众生?集五蕴而生,叫做众生。

[即经云:‘知觉乃众生’也]。有知有觉就是众生,[迷者误认四大假合之身,为自身相]。迷了就是这样,误认为这个就是我们。

底下,苦就开始了,一旦迷惑了这个四大,认为是自我,麻烦、痛苦就会接踵而来,不是一辈子,是百千万劫不得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391 [色心相杂],因此我们是身心不二的

[色心相杂]。因此我们是身心不二的,[变起众生],因此,你身体生病,你心情就不爽,就会烦躁,因此健康是很重要的!

所以,很多人,学佛的人说吃素以后就随便吃,随便吃以后,我们身体,年岁渐渐大了,骨质就会变成疏松、高血压、糖尿病、头痛、种种的病痛,他很想用功,但是,使不上力,色身败坏了。

因此,很多佛弟子,误认为四大是假的,就不去注意他,是错的!身安而后道隆,也就是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譬如说:色身是假的,没有错啊。譬如说:我们八关斋戒以来,有重度残障的来,坐在轮椅上,说这个四大是假的,没有错。

可是,他这个佛性很难显现,大家都拜佛、念佛,他最多在旁边随喜,也不错了,能进来讲堂就很了不起了,重度残障。

所以说:四大是假的,没有错。假的,就可以让它伤害吗?不行啊!断手,不方便啊!对不对?

断手,断了左手,断了右手,要结手印,少一只!结手结,哇!没办法。结手印,左手没有了,只能比一只,这是什么印?

脚没有了,大家在那边虔诚的拜佛,我们只有一腿,在旁边随喜,没办法啊,拜起佛来很辛苦!所以,你说色身不重要吗?当然重要。因此我们要有正知正见正念。

   392 业力是很可怕的,不是你科学家可以改变的。

色心,色就是心,心就是色,它是不相离的。所以,色心相杂,变起众生,[正报内色],正报是对依报讲的,环境叫做依报;那么,正报就是每一个人。

所以,在座诸位每一个人的面相不同、身高不同、才干不同、智慧不同,为什么?果报不一样嘛。如果说:

如果说:这个统统是上帝所创造的,那么,上帝就有点问题,为什么你把他创造的那么高?而把我创造了这样子如此的苗条呢?

你把她创造的那么漂亮,为什么把我 创造得这么丑呢?上帝是依靠什么,来创造天地万物呢?

科学家最多也只能到DNA这个问题,所谓遗传因子。

他不知道这个遗传因子后面、DNA后面,是什么在主导呢?就是业力,就是业感,业力,它是无形的强大力量!

虽然说:某一些生物学家,也一直认为人类是可以控制DNA的,人类的精、卵,当它结合的时候,起DNA的变化,是可以事先控制的,没有错;

可是,生出来的那个孩子,譬如说:优良的品种,那他凭什么得到这个优良的品种?是全人类可以主导吗?所以,科学家仍然很迷茫。

我现在告诉你:美国现在有精子银行,都是科学家、画家、音乐家、运动体育健将,去捐这个精,然后,不孕症的人就去分配这个,去找到这个精虫,而且也不能相认喔,父子都不能相认。

有一个妈妈去找什么?他们夫妻结婚,爸爸没有精虫,没有办法怀孕,去找这个精子银行,第一个去找科学家,生出来的女儿又漂亮、又聪明,很会念书,先天性的基因好,配对配的好;

第二个女儿找个艺术家,也长的很漂亮;后来那个妈妈,

第三个要找什么?我要找那个运动健将!运动健将,很有运动细胞的。所以,运动愈厉害的人,头脑反应愈好。

结果配对出来,生出来,是什么呢?自闭症!他那个爸爸是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运动健将,妈妈也是正常,出来的竟然是自闭症!

好!用这样的诠释,还不能了解业力、业感的可怕,用同样的爸爸跟妈妈,同样的爸爸、同样的妈妈,工厂都一样啊。

精虫跟卵当然就个个来讲是不一样,就父母亲的体是一样的。

生出来的兄弟姐妹貌相不一样、成就不一样、思想、看法也统统不一样。当然,跟后天的饮食、环境也有关系!

你看看,同样父母亲出来的DNA,工厂出来的统统不一样,这背后隐藏着什么重要的义理吗?

就是业力是很可怕的,不是你科学家可以改变的。

    393 恒顺众生就是不跟自己的清净自性对抗。随喜功德是你内心充满着喜悦,顺境、逆境你都喜悦

经文105:[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经文106:[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想相为身’。想即妄心,相即妄色,色心和合,五蕴具备,而为五蕴之众生]。

什么叫做众生?集五蕴而生,叫做众生。

因此师父一再强调:没有明心见性,是很难做到恒顺众生的。

恒顺众生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跟自己念头对抗,没有能所,他是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

从字面的解释,好象恒顺众生是顺从一切众生;

诸位!你顺从一切的众生,众生也不一定会顺从你,

老实告诉你!不是什么东西你都随喜就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众生他是非常顽强的。

因此要了解,随喜功德是你内心充满着喜悦,顺境、逆境你都喜悦,叫做随喜功德。

恒顺众生就是不跟自己的清净自性对抗,拥有正念,顺逆二境,都知道是如梦幻泡影的,恒顺自己的清净心,才有办法恒顺众生。

你要随喜功德,要明心见性,才懂得那一颗喜悦的心。

要不然,我们用二分法,哪里有功德呢?今天喜悦,明天就悲,功德从哪来?功德从绝对的心性来。

   394 用意识心作当家,以为心性,每天起贪瞋痴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经文106:[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经文107:[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这句话可以一针见血,所有的痛苦从哪里来?佛陀告诉我们:聚缘内摇,聚五蕴身,

内摇,内心开始产生强烈的执着,分内分外、分是分非、分善分恶,二分法。

内摇就是没有一时一刻不往外追求,拿这个生灭的色身,追求无穷尽的欲望,怎么可能会得到快乐?

趣外奔逸,往外一直追逐、奔腾。

昏扰扰相,就是指真如自性显现不出来,用意识心作当家,以为心性,每天起贪瞋痴,认为那个就是自己的心。

    395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经文106:[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经文107:[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聚缘者,圆觉云:妄有缘气,于中积聚。]妄就是妄认为有能缘的气分,缘气就是说:认为我这颗意识心就是我的心,意识心能缘嘛!

于中积聚,好象是就在我这个色身里面。

[积聚能缘气分],这个能缘气分就是七转识。[于妄身中,内缘五尘落卸影子],于妄身中,不知道这个色身是四大假合所构成的。

内缘五尘落卸的影子,色、声、香、味、触所落下来的影子。

所以,我们的心,其实攀缘在、投射在意识型态的影子,包括时间,都是意识型态所刻画出来的。

我这样讲的时候,有一个女居士,来到了楼下,她正要拿那个书本。

她说:师父,为什么时间是意识心所刻画出来的呢?我实在是听不懂!

我说:你听不懂吗?好!我举个例子,如果你晚上睡觉的时候,电灯全部关掉。

第二天,把你的窗帘全部还是盖起来的时候,你醒过来,假设说:窗帘没打开,整个房屋全是暗的,请问你知道几点吗?

她说:没有看表,不知道!我说:那看了表呢?她说:喔,那看了表就有了,现在是六点半,七点起床。

时间是意识心刻画出来的假相,就是这个道理。知道吧!

所以说:当你看时间以后,时间变成一种观念。事实上它并不存在,它是白天跟晚上所衬托出来的地球运转,所以,时间本来就是心不相应行法。

积聚能缘气分,于妄身中,内缘五尘落谢的影子,[计度分别,摇动不休],从来就没有停止。

[此即独头意识,内缘法尘之境]。法尘就是一分心法,一分色法;因为色法所落下来的影子,执着那个影子、影像就是观念,以为是真实。

[外缘五尘诸境之法,明了分别,奔逸不已]。就拼了老命一直追求。

[此即五俱意识,外缘五尘之境。趣向外境,奔驰纵逸 ,故曰:‘趣外奔逸’。

聚缘内摇故昏,趣外奔逸故扰,即此昏迷,扰攘之相。迷者不知,原是无明]。

不知道我们失去了本妙本明的智慧,这个无明的力道太大,这无明夹带着大量的习气,难改的习气。

所以,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就是这个道理。原是无明,为什么是无明?无明有强大的恶劣的习气,这是困难的地方!

[展转粗动之相,由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再起四粗],这前面我们讲过了。

[误认妄识缘尘分别,为自心相。合色杂妄想,想相为身,即《圆觉经》所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诸位!这个就是很重要的!我们为什么要加一个[妄]?

妄认这个缘起的四大,认为这个就是[我],为这个色身就忙了,每天为这个色身,吃饭、穿衣、睡觉,这个色身是众生所依靠。

所以,美就要更美,因此就开始重享受了,就跑到什么日月潭,什么一个旅馆做SPA,多少?

日月潭旁边说一天一个晚上,一万二啊!每四十分钟SPA,一节四十分,二千!阿弥陀佛!为什么?就是为了这个色身,享受一下。

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我们六尘落下的影子,当作自心。就是认为:那个就是我们的心!

我,我相,花有花相,我们的内心里面,一直起这个执着,分别,落这个名词、名相,认为这个就是我所作用的!然后,就这样过一辈子。[此即认物为己,颠倒之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396 一切众生都活在可怜的世界里面、迷妄、迷执的世间里面,而不自知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经文106:[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经文107:[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翻开表解:

1.png

结暗为色—于顽空中,结成四大色法,

我们在无尽的虚空里面,只要有地、水、火、风结的地方,它就变成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叫做现相。

转相是妄见,现相就是妄境。因此我们生长在虚妄的世间而不觉知。

如果没有佛陀来示现的话,我相信一个都醒不过来,包括我在内。

⑸想相为身——妄想与色法参杂,妄取四大以为身——后二粗——①取业相②业系苦相。

你只要妄执这个四大就会拼了老命造业,而在遗憾当中交出生命,因为你什么都带走!

⑹内摇外逸——妄心在里面内缘法尘,一直摇动,此心一直无法平静。

外缘五尘,就攀缘这个色、声、香、味。——前四粗——①智相②相续相③执取相④计名字相。这个前面我们讲过了,

所以,一切众生都活在可怜的世界里面、迷妄、迷执的世间里面,而不自知,完全没有办法觉悟!

   397 把真心迷惑了,用妄心做事,你一定会迷惑,误认为这个色身里面蕴藏着一颗心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经文106:[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经文107:[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经文108:[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这一句佛陀一直在重度的警示我们,非常严重的警告我们。

这个一迷为心,只要你误认为,色身的能缘就是你的心,一迷为心,一迷掉这个真心,用妄心;

一迷为心就是把真心迷惑了,用妄心做事,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所以,一定迷惑颠倒到极点!决定惑为,你一定会迷惑,误认为这个色身里面蕴藏着一颗心。所以,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只要一迷了这个真心,我们就把妄心拿出来,这个妄心,就误认为是蕴藏在我们这个色身里面,这个问题就开始出来了!

[自晦昧为空,从真起妄,悉皆认妄,已成颠倒,此处正属颠倒之中,更加颠倒]。一切众生就是颠倒中更加颠倒!

[既一迷积聚缘气,以为自心,决定迷惑,心在色身之内,万法皆在心外,与正遍知见,敌对相反,以上皆认妄之相]。

所以,佛陀是正遍知,无所不知。

    398 只要你除掉执着、颠倒、妄想,进入万法皆空的平等心性,就没有内外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经文106:[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经文107:[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经文108:[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经文109:[不知身色,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诸位!这一句话,就是佛陀讲出世间的真相,只要你除掉执着、颠倒、妄想,进入万法皆空的平等心性,就没有内外。

所以,不知道这个身心、外面,以及山河、虚空、大地,都是什么?妙明的真心中物,

妙明真心中物是什么?妙明真心是什么?就是如来藏性。

诸位!山河大地是妄;但是,如果一念觉悟,山河大地就是真,处处真,统统是如来藏。

因为内四大是缘起如幻;外四大也是缘起如幻,内四大生灭变异,歇即是菩提,悟到了,禅就是没有内外。执就变成有内外,就一直演变可怕的斗争、是非跟恩怨。

[不知,即迷执心在身内,并不知真心广大周遍,包含万象]。执就是不对,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本。

[即阿难内之色身四大之色法,和合所成。外洎(及也)山河,虚空大地之世界,咸皆也是妙明真心中,所现之物]。

所以,给自己一次解脱的机会,就是应无所住。[此乃遗真之相],遗失了真心。

[若知心包万法,法在心中,则成正遍知矣]!正遍知就是处处缘起,处处性空,无处不觉悟。所以,山林树下,其实都是道场。

[因不知故,认物为己,乃成性颠倒也。二法说认遗之相竟]。

    399 认大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小泡,说那个小水泡就是自己,把一个小水泡就认为是大海

[法说认遗之相]经文105-109:[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不知身色,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喻说遗认之相]经文110:[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

[沤]就是水面的白沫,就是水泡的意思。

譬如澄清、清净的百千大海。

澄清百千大海比喻什么?比喻如来藏性,这个广大无边的体相用,你不取,真心、如来藏性你不用,弃之,用什么?每天都用妄想、颠倒、执着。

惟认一个小水泡,当作是自己,我们认为这个四大缘起的假合,却死执不放这个就是[我]。

因此,佛陀告诉我们,很可惜,这么无量无边的般若智慧不用,却误认为这一念的执着、强烈的执着分别心、意识型态就是[我]。

[以下设喻。澄清百千大海,譬如包罗虚空大地之广大真心,反遗弃之,此喻遗真也;

惟认一浮沤体,惟独认海中一沤之体],认大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小泡,说那个小水泡就是自己!

我们现在就是,妄认为这个缘起四大是[我],所以,每天为这个会死、会烂、会臭的色身而忙,而一直忙到死,还醒不过来。

[譬如惟认悟中一点迷情,似在色身之内,此喻认妄也]。

经文111:[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目]以为,[目为]就是认为。全潮就是全海之潮,是整个大海,全潮就是认为:一个小水泡就认为是大海;我们现在认为一个色身,就是:宇宙所有的就是这里啊!

今天贪着这个,这个是我的;明天那个是我的,什么统统是我的,但是,事实上,就什么统统不是我们的。

所以,人的可贵,在学圣贤之道。

记得!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到佛的心境,你只要学习随喜功德;再来,学习放下;再来,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失,因为他的名字叫做众生,就一定会有过失。

目为全潮,把它认为是全海之潮,就是全部大海。

穷尽瀛渤,[瀛]就是大海;[渤]就是内海。以为我这一点点小水泡,就是整个大海。内海、外海、大海统统包括在内了,

众生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误认为这个缘起的、少许的这个元素为自我,那么,所有的痛苦、烦恼都不会停止。

[此喻执妄为真]。执着这个妄心为真心。[喻中惟认一沤],一个小水泡。[即目为全海之潮,穷尽大瀛、小渤];

[大瀛]就是大海,所谓的外海,就象太平洋、大西洋。小渤就是内陆的海、半岛内的海,什么什么半岛,什么湾。

[法中认妄识为真心,执妄识穷尽真心极量。三喻说遗认之相竟。并前二如来发明因倒说失竟]。

    400 人的可贵,在学圣贤之道

人的可贵,在学圣贤之道。

记得!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到佛的心境,你只要学习随喜功德;

再来,学习放下;

再来,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失,因为他的名字叫做众生,就一定会有过失。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401 佛陀说:放下这个假相,没有内外。禅无内外嘛!

[喻说遗认之相]经文110:[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

经文111:[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我们的八识田中,就像大海。

业感缘起,我们这一辈子一下子冒出来,强大的业力,啵!变成人;业力,变成一只狗;业力,变成一只猫。

人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泡,狗也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泡。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大海比喻我们的清净自性,你在大海之中,突然看到一个小水泡冒出来,啵!就认为:喔!大海就只有这么大。

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强大的业力,父母把我们生出来以后,缘起的,生出来我们,很清楚的,就是我们啊,就是我啊!

佛陀说:这个[我]是生灭的、是无常的,它是宇宙当中少许的元素而已。

我们执着了少许的元素,把它当作就是我。

佛陀说:放下这个假相,没有内外。禅无内外嘛!

悟道的人,他就是说:山河大地本来就是一体的,物质跟心灵是一体的,内跟外都是如来藏性。

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是什么意思。

    402 我们要了解,业力是很可怕的

我们的八识田中,就像大海。

业感缘起,我们这一辈子一下子冒出来,强大的业力,啵!变成人;业力,变成一只狗;业力,变成一只猫。

好!那么,我们用业力来解释,业力把一个人鼓上来。

业感,父母生了,就呱呱落地一个人。从哪来的?从业力来的。

诸位!佛菩萨是怎么来的?是愿力来的;愿力来的就完全不一样,愿力来的菩萨,他在这一生当中,不管游荡到哪里,都会有佛菩萨示现来点化他,而一点,他就入!

就像六祖一样,六祖可不是普通人,六祖,一百七十的前,人家就预测说:一百七十年后,有一尊肉身菩萨,会转最上乘大*轮!一百七十年后,六祖示现了。

愿力来的菩萨是不一样的,一闻就千悟了!业力的众生不一样,是千闻不得一悟,刚好相反。

所以,我们要了解,善根深厚的人,那怕是说站在文殊讲堂的外面,很有善根的,在旁边一听:哇!这个法实在是好,后来就每一堂都来,这个就是很有根的,就像在座诸位。

那个没有根的,他本来就已经在讲堂,他就愈听愈烦,哪里有烟火秀,哪里有珠宝展,哪里有名牌。喂!**,今天包包打折喔!来也不讲阿弥陀佛,专门讲打折,然后一牵出去了,进不来!

所以,我们要了解,业力是很可怕的。跑出来一个人、一只狗、大虾、老鼠、蟑螂,那个业力转动,很可怕的!

有一个人看了一本书,说:师父,师父!我看了一本书,它里面,他写这样的注解,不知道师父您的看法。

说,一个人死后,有时候会变成一万只蚊子。我说:那一万只蚊子,集合不起来,怎么办?

所以,神识不能用数量,来切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神识没有定相的,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你今生今世做人,你好吃懒做,一下子出生以后,身体怎么这么大?喔!一头肥猪!一下转世,变成大象,神识没有固定的;下辈子转识一条蛇,没有手,也没有脚,因为进化论,退化掉!

他这个业力、神识,是不可以用数量多寡来说神识的,是不可以的!

我说:一个人死后,变成一万只蚊子,如果说集合五千只蚊子,那个神识又变成什么,灵魂剩下一半喔?会讲得通吗?

所以,为什么一即无量,无量为一?我们的心性跟佛一样,无量无边的众生,同一个佛性,所以,不能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要了解这个道理。

   403 你看众生无知,千万要宽恕、要原谅,用佛菩萨的心来理解他

[辰三 迷倒结合前喻]经文112:[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你们这一些众生,就是加一倍的迷,清净自性本来就无一物,但是,硬要安排语言、文字、假相的观念,因此就设定这个观念,那么,就没办法解脱了!

所以,有时候学历愈高就会愈束缚,叫做所知障,愈可怕。你度不了他,叫做莫可奈何!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众生是很可怜的。

[上喻中弃海认沤,一迷也;目沤为海,乃是迷中倍迷之人。合法中遗广大之妙心,认缘影之妄心,一迷也;执此妄心即是真心全体,讵]就是岂、哪里是,讵[非加一倍之迷耶]?

所以,你看众生无知,千万要宽恕、要原谅,用佛菩萨的心来理解他。

岂非加一倍之迷也,[如我垂手一样,不知手臂本无正倒,一迷也;今定执上竖为正,下垂为倒,亦迷中倍迷之人,故曰等无差别。

又不知真心本无迷悟,一迷也;反认悟中迷,亦迷中倍迷之人。

心虽迷倒而不失,犹臂之虽倒而不失],我们把手臂向下垂直,说这个是倒,有没有失去这个手臂?没有啊!手臂还在。

你说这样是倒,这样是正,正手臂也没增加;倒下来,手臂也没减少,这手臂不增不减。

我们要了解缘起如幻的道理,这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增减、来去、生灭的,因为诸法都是幻。

[等无差别也。前云遗失真性,正由颠倒,则非遗似遗,日用不知,则无失说失,怀珠乞丐,枉受困穷,名可怜愍!

果能于此悟明,虽颠倒而不失,则不负本有;虽不失而颠倒,则不废修证],

诸位!为什么不废修证?三昧是需要培养的,修行,这个道力是需要一步一步培养的。

所以,在座诸位!碰到有善知识呵斥你,那是你的福报,碰到有禅师,真的是大悟的,不是乱打的。

碰到有禅师打你,我告诉你:消无量亿劫的罪障,就怕善知识不打你、不骂你;善知识不打你、不骂你,死定了!

所以说:不废修证,[庶性修无碍矣]。[庶]就是希望。我们认为:本性具足了,不要修行了,刚好错了。

修行要重复的训练。象海军陆战队一样、两栖作战队一样,训练一部精良的部队,就是训练。

修行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明心见性;第二、就是吃苦,要能够吃苦。

[此科以真性不失而论,从无始来,虽然颠倒不失,亦四义中常义。以如来尽心吐露,可谓澈法底源,惜当机未能直下承当,似极显见性,妙明周圆之义。四显见不失竟]。

    404 有时候学历愈高就会愈束缚,叫做所知障,愈可怕。你度不了他,叫做莫可奈何!

你们这一些众生,就是加一倍的迷,清净自性本来就无一物,但是,硬要安排语言、文字、假相的观念,因此就设定这个观念,那么,就没办法解脱了!

所以,有时候学历愈高就会愈束缚,叫做所知障,愈可怕。你度不了他,叫做莫可奈何!

就像我们大学的教授一样,我一开始也不知道他是基督徒,后来,我想说有因缘跟教授谈一谈,他就批评了:佛教消极,迷信!

他是博士,博士是d开头的,doctor。这个doctor有二个解释,一个是博士,一个是医生。医生也是念七年,也是doctor,对不对?

然后,也跟他谈的时候,他就不屑!后来,那时候在家居士就会赞叹三宝,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他听了很不舒服,他说:将相本无种,和尚更无种!唉!没办法,碰到这个就……

那时候我只有在家居士,好!忍下来。因为有七个学分,后来他又加二个学分,有九个学分在他的手中,他不让你毕业,就是没办法,真的!真的,

毁谤,谤佛、谤法、谤僧,真的很严重,我就不敢跟他再谈下去了。

读到博士噢,对佛法不屑一顾,听都不听,闻都不闻,认为:哎呀!那个比基督教差得太远了!

他说:你们出家人,一出家以后去躲在山上,像我们基督徒,都出来用爱人做慈善,你们佛教没有啊!

那时候,慈济还没有像现在做得这么大,三、四十年,三十年前,

我跟他讲:一个出家人,各据一方,教化佛子。是不是本身要有学养,要有修行?

就像要当老师,也应当要先师范大学毕业,他有能力,他才有办法教导学生啊,是不是?

那时我是在家,就一直讲说:所以,出家人他是很积极的,他为了教育下一代,他放弃一切的欲望,自己在山上闭关修行,就像要拿到那一张师范大学的毕业证书一样啊,他才有办法当老师啊。

他说:你这个小孩还真会讲话,还真是会比喻!真的就是,事实上就是这样子啊!

答案就说:书读愈多的,有时候愈困难,根本就没有办法!他那个世间的意识型态,那种观念,强到铜墙铁壁,像金钟罩一样,你用什么统统没有办法渗透他,没办法!

他说:我们基督徒多快乐,唱圣歌!哪有像你们,出家人都是恋爱失败、经商失败,到最后风烛残年,青灯伴木鱼。

喔!实在是很想往他的头敲下去,没办法了!所以,对佛教的曲解太严重。

   405 出家是大丈夫,非将相所能为,怎么会是这样子的呢?

还有就是电视剧真是害死人,每次出来,和尚都是跟坏人挂勾,打打杀杀,对不对?一演起来,喔!武术高强,以为出家人每天都在打架,这电影都是这样演。

还有就说生出来的小孩子,被抛弃了,就放到寺庙的前面,电影都是这样演的。然后师父就把他捡起来,捡起来以后就练武,然后替他父母去报仇,整个电影都是误导。

我实在很想写信去骂那个导演;你怎么会误导众生,出家人变成这一幕幕的,可怜、逃避现实、消极、迷信呢?没办法!

出家是大丈夫,非将相所能为,怎么会是这样子的呢?

所以,我们做佛陀的弟子,有因缘要把正法传出去,乃至牺牲身命,亦在所不辞,这就是拥有正法的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406 怎么差这么多?就是差这么多,真的差这么多,真的!

你看众生无知,千万要宽恕、要原谅,用佛菩萨的心来理解他。

最恩爱的是什么?是夫妻。最痛苦的是什么?也是夫妻,为什么呢?

一个学佛,一个不学佛,二个一见面,大眼瞪小眼。生了三个孩子,又不能离婚;不离婚,每天见面,你看我,二个眼睛那么大;我看你,一个脸臭臭的!一看:哼!

最恩爱的,结婚的时候,什么话都敢讲,没有你,我活不下去!结婚以后,有了你,把我吓得半死!差这么多!就是这样啊,差很多。

还没有结婚以前,他的女朋友去菜市场买个菜,这个男孩子多窝心,把外套赶快套起来,然后就说:小心感冒!那个女众感动到不行。手提着那个菜篮,男孩子就说:我来!你千万不要伤到身子。

结婚以后,才生一个儿子。说:老公,带我去买菜,不过就在外面而已,你不会自己去吗?

怎么差这么多?就是差这么多,真的差这么多,真的!电视讲的,我就跟他鼓掌:喔!讲得好!真的!就是这样子。

   407 这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增减、来去、生灭的,因为诸法都是幻

[心虽迷倒而不失,犹臂之虽倒而不失],

我们把手臂向下垂直,说这个是倒,

有没有失去这个手臂?没有啊!手臂还在。

你说这样是倒,这样是正,正手臂也没增加;

倒下来,手臂也没减少,这手臂不增不减。

我们要了解缘起如幻的道理,

这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增减、来去、生灭的,

因为诸法都是幻。

   408 三昧是需要培养的,修行,这个道力是需要一步一步培养的

诸位!为什么不废修证?三昧是需要培养的,修行,这个道力是需要一步一步培养的。

所以,在座诸位!碰到有善知识呵斥你,那是你的福报,碰到有禅师,真的是大悟的,不是乱打的。

碰到有禅师打你,我告诉你:消无量亿劫的罪障,就怕善知识不打你、不骂你;善知识不打你、不骂你,死定了!

所以,这个徒弟,要是被真的大善知识骂到,那是真的福报。

像我呢?你的生死跟我又没关系,骂你有时候还被你误会,教你,又没有那种根器。要呵斥你,又变成被误会,这师父的修养跟我差不多嘛!

现在啊不同于以前,现在叫做爱的教育,打不得、碰不得、骂不得,连“当”一下都不行,“当”一下就会像豆腐烂掉,因为教育部就是这样教育我们啊!

现在的孩子就是打不得、碰不得、骂不得,连一句重话都不能讲,统统不行!不知道为什么台语的用词这么多?所以说:不废修证,[庶性修无碍矣]。

[庶]就是希望。我们认为:本性具足了,不要修行了,刚好错了。

修行要重复的训练。象海军陆战队一样、两栖作战队一样,训练一部精良的部队,就是训练。

修行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明心见性;第二、就是吃苦,要能够吃苦。

   409 十番显见的第五番--显见无还

[无还]就是没有来去。这一段要显示什么?这一段要显示我们的见性是没有来去的。

[卯五 显见无还 (分四) 辰初 阿难求决取舍 二 如来力为破显 三 承前判决取舍 四 结叹自述沦溺 今初]

[今初 阿难求决取舍]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

[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

允所瞻仰者:允诚义,谓此缘心,是诚]是实在[我所瞻依仰慕,而不能舍者,若舍此心,凭谁闻法领悟耶]?

[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

徒获,突然听到这个真心妙明,得到这个妙明之心,叫做徒获此心。突然得到这个真心,怎么样?未敢认为,还没有这个能力,还不敢确认这个是不是我们真心的本元心地,还不敢这样确定。

[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希望佛陀哀愍我,宣示这个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辰二 如来力为破显 (分二) 巳初 破缘心有还 二 显见性无还] [巳初分三 午初破所缘之法 二 破能缘之心 三 指各有所还]

[今初 破所缘之法]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先解释一下:佛告诉阿难:汝等听经闻法的人,尚且是以生灭意识攀缘心来听法,此本来真如的不可得的法性也变成生灭的心所攀缘。

也就是说:此法亦缘,也就是把法性真空变成意识型态的观念。直接了当讲,你用生灭心听法,就算佛讲的是不生不灭,也会被你扭曲,变成生灭法。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

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错认,如果有的人,把这个指头,看这个指头,把它当作是月亮的体性。这个人不但会亡失月轮,就是见不到真心,见不到自己的心性,叫做亡失月轮。

这个人不仅仅见不到自心、真心的月轮。亦亡其指,这个[指]就是教义,就是在指什么?也不知道这到底在指什么?[亡]就是不知。到底它的教义是在讲什么?

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误认为那个指头,把它当作是明月。那指头叫你看明月,你却往指头一直看,那你要看到什么时候呢?

[岂惟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

说:不只是失去了指头,就是佛所说的教义;也根本不认识什么是明?什么是暗?为什么呢?

就把这个手指头,当作、误认为是月亮的明性,月亮是光明的;手指头是没有光。

一个月亮有光明,手指头暗,二个都分不清楚,无所了故。弄错了!把手指头当作月亮,汝亦如是,现在你也是这样子。佛陀真是会说法,真是会比喻!叫做以指见月。

[午二 破能缘之心] 外境,你不用管,外境本来就空。要注意你的起心动念,现在这里就是举出来。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说:如果以分别心,来听我所说的法音,来当作你的心,这个就是意识心,在为音声的分别而有。说: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如果是真心的话,它是离尘,离开这个刹那生灭的分别音声,有分别性;就是有主体性,就是真心是常住的意思。

离尘无自体性叫做妄心;离尘有自体性叫做真心。你一定要好好的去体悟这一句话到底在讲什么?妄心是因尘而有;真心无关于根,也无关于尘,它永远就是这样子。

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就是住一下、住一宿,便离开了,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都没有来去,名为亭主,亭主的意思就是:心性才是我们的主人,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

用更贴切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的烦恼、无明卡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就是彻底的拔除那个观念、无明、意识型态。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

这个[性]就是能力。此也是这样,这个也是这样,如果是真正你的心,那才不管音声,音声无关于你的真心,佛陀就是讲法,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佛不讲法,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啊!

如果你以生灭意识心听法,那就是不真心,叫做离尘无自体性。现在真心是离尘有自体性,离尘有自体性就没有来去、生灭,则无所去。

云何离声,无分别性?为什么你现在离开佛的音声,而没有存在无分别性?

[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

意思是说:这个第六意识生灭的意识心,不只是能缘声音、听法的音声起分别心,同时也能够分别佛陀三十二相之容貌。

离诸色相,无分别性,这一句的重点是讲:这个意识心,只要一离开外尘——这外色相,这个色相包括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无分别性,就失去了能分别之性。

也就是说:意识心是离尘无自体性;如果是如来藏性的话,就是离尘有自体性,不管你外在的尘所显现的是什么,如来藏性总是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垢不净,非一非异,没有任何的生灭增减。换句话说:意识心离尘无自体性,如来藏性离尘有自体性。

[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

这个第六意识心范畴很广,说:如是乃至,一直到什么?分别都无,这个分别都无,不是如来藏性的分别都无;也就是说:粗的分别统统平息了。这个不是清净自性的没有分别。是说粗糙的分别没有了。

也就是第六意识的粗糙的分别都没有了,非色,就是非同于色界,色界这个色法还有,微细的清净色法;非空就是四空天,非色非空就是:非同于色界的四禅天;也非同于无色界的四空天。

这个非空就是说:他很寂静,非常的寂静,是比较细的寂静,但是,还是存在微细的境界。这个非色也就是第六意识心的粗相已经没有了,粗相灭,灭粗相的细相,收做非色;这个非空,就是寂静的细境还存在。

就在这个时候:拘舍离就是外道,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末伽黎断见的外道等等;[[昧]就是误认为,误认为那个就是宇宙的开始,人生、宇宙万有的开始。

也就是昧为冥谛重要的因缘就是:把微细的第六意识,他没有办法穷究到究竟,像佛陀的内证,证到诸法毕竟空性。他就把第六意识,很微细的生灭,就误认为那个就是开始,昧为冥谛,就是一切法的开始。

离诸法缘,无分别性,诸位!这个法缘也就是说:一分是生,一分是灭,法缘是对生灭来讲的。所以,心所执着的其实也是生跟灭的一个动念,微细的动念。

他内心离开了这个生跟灭,无分别性,就是没有自体性,连第六意识的微细刹那,仍然不是如来藏性。外道只能到这个境界,没有办法再上去,误认为这个就是开始。

[午三 指各有所还] [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心性不是指清净自性,是指缘尘分别之心性,千万不能误认为,叫做清净自性的心性。

你对这个色法执着,这个执着来自于色法,从色法借来的,还给色法,你这个执着无自体性。你这个音声分别,还给音声,咦?没有自体性。从哪里借来的,还到哪里,到最后,你会发现一无所有。

向哪里借来的,还给人家,你现在什么都没有啊,拿什么来作自己的自主性呢?云何为主就是:生灭意识心本来就是妄,妄执、妄心、妄境。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巳二 显见性无还 (分二) 午初 阿难求示无还 二 如来详与显示]

[今初 阿难求示无还][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阿难说:如果我这个能攀缘外境的生灭意识心,各有来去、生灭、增减,从哪里借来的,还归哪里;作不了主的生灭意识心,

这[如来]就是佛陀所说的,妙明元心,这个就是如来藏性,为什么它无还?为什么它没有来跟去呢?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午二 如来详与显示 (分四) 未初 指喻见精切真 二 许示无还之旨 三 备彰八相皆还 四 独显见性无还]

[今初 指喻见精切真][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佛对阿难说:且汝见我,你现在阿难看到我的见精明元,[元]就是本来的如来藏性。你现在用这个看我,虽然它不是妙精明心,虽然不是我们的真心。但是,它很接近了,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我们第八意识就是第二月,它是带少分妄的一个真心。真月是指如来藏性;第二月是指第八意识。

[未二 许示无还之旨] [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
你应当好好的听,现在要开示你,哪一种情形是没有来去的。

[未三 备彰八相皆还][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黑月,云雾晦瞑,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士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

八句就是:明、暗;通、塞;异、同;浊、清,它在强调什么?强调如来藏性不变,但是可以随种种的因缘显现明相,大讲堂不变,可以显现明相;可以显现暗相;可以显现通相;可以显现塞相;可以显现异相;可以显现同相;可以显现浊相;可以显现清相,这些八相虽然不同;但是,没有妨碍大讲堂。

所以,佛在说法的时候,是用种种的善巧比喻,让我们理解如来藏性如如不动,不随种种的外在缘起假相而影响。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

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以上八相,各有所因,本因何处而来,还之何处。

[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

佛陀在解释无还的道理。说:是什么本因呢?本因就是原因,来自于何处。

阿难!这种种的变化就以明相来讲,明相是来自于太阳,所以回归,把它归还太阳。

所以,无日不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明相了。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把它归还。

[未四 独显见性无还][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

明心见性无关于明暗,如果这个见精明性是跟明跑掉了,暗来,你看不到。所以,我们电灯开,看到亮;电灯关掉,我们也一样可以见到暗。如果见精明性跑掉了,暗来,你怎么会看得到暗?

所以,清净自性无关于明暗,明心见性、见精明性也无关于明跟暗。所以,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精、见无差别。[见]就是见性,我们的见性根本就没有差别。

因此我们不要在假相里面,分来去、生灭、增减、分大分小、青黄赤白,见性没有这个东西。

所以,这个见性,就无关于任何的大小、长短、方圆、色泽,完全无关!也无关于来去、生灭、增减,完全无关!也无关于明暗、通塞、统统无关!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要进入佛的菩提里面,就必须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叫做进入[无差无别,无往无还。本科独显见性无还竟。并前二如来力为破显竟]。

[辰三 承前判决取舍][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种种可以归还的,来去的,自然不是你的清净自性。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不汝就是不由,由不得你,汝还,可以还的,[还]就是归还,不由汝可以归还的,非汝而谁?如果加三个字:非汝[之真性],而这个谁不是谁,要不然那是什么?就是你的真性啊!

这句话是说:缘起的假相,是有来去、生灭、增减,[还]就是来跟去。说:这些假相都可以还,自然非汝,当然无关于你的见性,就是:不是你的真心了。

所以,缘起的假相,自然不是你的见性、真心;但是,那个没有来去、生灭,那不是你的真心,又是谁呢?又是什么?

意思就是叫你:你要直下承担,见就是性,你只要不动到多余的执着和分别。

[辰四 结叹自述沦溺][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沦,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解释一下:则知你这一颗心,我们现在这颗心,本妙明净,本来是清净的,只是不会用,被这个假相、烦恼缠得团团转,从生到死,从来一句佛法都没听过!

一个人的一辈子生命当中,一句佛法都没有听过,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就是没有听过佛法的人!

汝自迷闷,丧本受沦,[本]底下加二个字:真心;[沦]就是沉沦,丧失本有的真心,而受这个沉沦。

于[烦恼]生死中,常被[无明妄心]漂溺,[漂溺]就是漂流、沉溺,就是沉没。我们说一个人溺水而死;我们溺在无明的妄心,而法身慧命被无明妄心沉溺而死亡。

所以,我们虽然有无上的菩提真心,用不出来,没碰到大善知识,自己也没骨气,那个亲因缘始终无法显现。

是故如来,名可怜愍!这一句话是佛陀很重要的启示!佛陀最多最多就是同情众生,永远不会伤害众生,这一句有很深的含义。佛陀最多的心态,就是同情、宽恕、理解、谅解对方,绝不用仇恨面对众生,都是用同情、宽恕。

[此科以见性无还而论,无往无还,挺物表而常住],[挺]就是超越、超出,超出一切。

什么叫做物?就是缘起假相。超出一切缘起的表相、假相,[物表]就是假相,超出一切缘起的假相而常住,就是真心。

真心是超越一切缘起缘灭的假相,而永恒存在的,亘古以来,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亦四义中常义]。四义就是寂、常、妙、明,[五显见无还竟]。

    134 如来,尽心吐露,极显真心,可惜阿难未能领悟,而反起疑,故向佛求决取舍

[阿难求决取舍][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

[上科如来,尽心吐露,极显真心,可惜阿难未能领悟,而反起疑,故向佛求决取舍。

悲救深诲者:承佛悲怜愍念,救拔性颠倒苦,深加训诲,而与正遍知乐]。

[与]就是传授,正遍知就是无所不悟,无的不觉悟,无一法不解脱,无一法不觉知,叫做正遍知。为什么?

万法都是缘起,没有一法不是缘起,在佛的眼光当中,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是值得贪婪的,没有一种东西是值得去执着的,因为它是败坏之相。

[感伤真心不失,颠倒受沦,故致垂泣矣!

我虽承佛如是妙音:如是指法之词,即指上三科妙音,乃赞佛说法微妙音声;佛音具足众妙,乃总赞之曰:‘妙音’。

悟妙明心:即指领悟上三科,所显见性。阿难前求发妙明心,佛向阿难眼中指出,显见性即是妙明心,阿难领悟不动]的心性、[不灭]的心性、[不失之见性。

元所圆满:指不失科中,包括虚空曰圆,周遍万法曰满,所显广大圆满之义;

常指不灭科中,真常不灭之义;住指不动科中安住不动之义。此述闻法虽悟本心,下乃归功意识]。

[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

说:而我体悟到佛,现在所说的法音。

现以缘心,[以]就是用,[缘心]就是第六意识心;[允]就是实实在在是我所瞻仰的。

意思就是:他是用第六意识攀缘心,意思就是赞叹说:第六意识也有很大的功能啊!不是全部都不好。佛陀并不是说否定第六意识不好,是说还有更进一步的真心。

[而字转语词,悟佛法音,是犹但领其文,未谙],[谙]就是熟悉,[其旨,观下未敢认取可知。

阿难以闻解之功,全归重于听法缘心],这个[缘心]是什么?就是生灭意识心,意思就是:用生灭意识心在听经闻法。

[故曰现以用也缘心,缘心即第六意识,缘虑分别之心,而能闻法领悟,有大功能。

允所瞻仰者:允诚义,谓此缘心,是诚]是实在[我所瞻依仰慕,而不能舍者,若舍此心,凭谁闻法领悟耶]?

[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

徒获,突然听到这个真心妙明,得到这个妙明之心,叫做徒获此心。突然得到这个真心,怎么样?未敢认为,还没有这个能力,还不敢确认这个是不是我们真心的本元心地,还不敢这样确定。

[此心,即妙明心。众生日用施为,一一无非承其恩力,咸皆迷而不知,故归功于缘心,阿难亦复如是,故曰:徒获此心。

获者得也,其意徒得此心,而未敢认为本来圆满,元来无失,常住心地。其故何也]?是为什么呢?[因不得其用,故未敢认也]。还不懂得如何用真心。

[倘若认此,则必舍彼,却后将何承领佛法?纵不惜缘心],就算不珍惜这个生灭的意识心,[而独不重佛法乎]?难道不可以重视佛法吗?

[所以踌躇],[踌躇]就是犹豫不决的样子。所以,踌躇[莫决],犹豫不决。[观此阿难则真妄双迷]。

真心还没有获得,知道意识心是妄。现在是二空,二头空。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倘]假设。假设[无根性真心],中间加一个之,意思更清楚。无根性之真心,[岂能闻法]?这个就是第一个疑惑。[闻既不闻,则分别缘虑之心,何自而有]?从哪里来?又另外一个疑问。

[全承根性恩力,反疑不得其用,此迷真也;闻法领悟之心,离尘即无分别,尘有则生,尘无则灭,完全无体],无体就是无自体性,就是外面的生灭的外尘,引起内在的意识生灭心,那个就是不实在的,叫做离尘无自体性。

这些意识心是用来攀缘六根、六尘的,不同于清净自性,清净自性,缘不缘统统存在,无关于根、尘。

所以,禅宗讲:迥脱根尘,是什么?大彻大悟,悟到什么?就是迥脱根尘。

超越六根生灭的意识攀缘能见之心;也超越了所见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因缘,叫做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所以,真修行人,是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也就是说:悟到就是要什么都放得下。

如果我们不是圣人,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处理我们内主里面的烦恼,愈短就表示愈有修行。

如果说:一件小事隔了三个月;有的兄弟一辈子喔,为了一点点观念,怒目相视,一辈子,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来,有时候,一个观念、一点点财产!

学过儒家的思想、或者老庄的思想,就会看得开!

就是佛法不讲,我看过的书,《老子》、《庄子》、《烈子》、《大学》、《中庸》,等等这一些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以老子的思想最高超,无为而治,接近佛法,是最高超的。

但是,讲的还是不够究竟,还是佛法讲的最彻底、最究竟,连那个老子的思想,都有超越一般的思想,不是普通的思想。

这无为法,当然不是佛所讲的那么究竟,所以,老子也是不简单,生在不与佛同世。因为老子比较早。

闻法领悟之心,离尘即无分别,尘有则生,尘无则灭,完全无体。[不过妄有缘虑分别,执认不舍,此迷妄也。

既是真妄双迷,何得称悟?直至三卷末,获本妙心,常住不灭,方敢认取此心,方是真悟]。

这个离尘有体性,还有离尘无体是性,是重要的。离尘无自体性,就是妄识;离尘有自体性,就是真心。

[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希望佛陀哀愍我,宣示这个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135 无一法不解脱,无一法不觉知,叫做正遍知

正遍知就是无所不悟,无的不觉悟,无一法不解脱,无一法不觉知,叫做正遍知。为什么?

万法都是缘起,没有一法不是缘起,

在佛的眼光当中,

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是值得贪婪的,

没有一种东西是值得去执着的,

因为它是败坏之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136 真修行人,是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

[闻法领悟之心,离尘即无分别,尘有则生,尘无则灭,完全无体],

无体就是无自体性,就是外面的生灭的外尘,引起内在的意识生灭心,那个就是不实在的,叫做离尘无自体性。

这些意识心是用来攀缘六根、六尘的,不同于清净自性,清净自性,缘不缘统统存在,无关于根、尘。

所以,禅宗讲:迥脱根尘,是什么?大彻大悟,悟到什么?就是迥脱根尘。

超越六根生灭的意识攀缘能见之心;也超越了所见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因缘,叫做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所以,真修行人,是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也就是说:悟到就是要什么都放得下。

如果我们不是圣人,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处理我们内主里面的烦恼,愈短就表示愈有修行。

    137 连那个老子的思想,都有超越一般的思想,不是普通的思想

真修行人,是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也就是说:悟到就是要什么都放得下。

如果我们不是圣人,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处理我们内主里面的烦恼,愈短就表示愈有修行。

如果说:一件小事隔了三个月;有的兄弟一辈子喔,为了一点点观念,怒目相视,一辈子,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来,有时候,一个观念、一点点财产!

学过儒家的思想、或者老庄的思想,就会看得开!

就是佛法不讲,我看过的书,《老子》、《庄子》、《烈子》、《大学》、《中庸》,等等这一些诸子百家的思想,

其中以老子的思想最高超,无为而治,接近佛法,是最高超的。但是,讲的还是不够究竟,还是佛法讲的最彻底、最究竟,

连那个老子的思想,都有超越一般的思想,不是普通的思想。这无为法,当然不是佛所讲的那么究竟,

所以,老子也是不简单,生在不与佛同世,因为老子比较早。

   138 佛陀只能作为众生得度的增上缘,修不修行要看什么?看亲因缘,就是看自己了。

[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圆音:即佛最胜口轮‘但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圆音,即是一音。

佛之音声,圆满普被,诸方异类,闻之皆同本音,一音具足一切音,故称圆音;一切音不出一音,故曰一音。

佛音为众生作增上缘],诸位!注意听,没有办法作亲因缘,要很注意这个[增上缘]。

佛陀只能作为众生得度的增上缘,修不修行要看什么?看亲因缘,就是看自己了。

佛陀在遗教三经里面讲:佛陀就像一个好的医生,开出去的药,应病与药,就是你知道什么病,他开出什么药,服一不服,非医之咎也。你服用这一副药,和不服用这个药,已经不是医生的过错了。

我今天也是这样,文殊讲堂有这个因缘讲这个《楞严经》,你听与不听,这不是我的过错,你不来,我也没有办法!师父也只能作为大家的增上缘,修不修行,要看你宿世的善根。

[随根差别,现众多声,犹如一雨所润,草木大小,随根受益,有缘隔远,如在一堂]。

   139 此疑根之于心,非大雄大力之世尊,莫能拔之

[阿难求决取舍][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疑根者:谓致疑之端,乃疑自、疑人、疑法,三疑中疑法也]。对法有疑问。

[此疑根之于心,非大雄大力之世尊,莫能拔之。此即缘心、真心,谁取、谁舍,莫衷一是],

缘心,这个就是生灭意识的攀缘心、生灭意识的能缘心,叫做缘心。真心就是真如、如来藏性,到底是谁取、谁舍?莫衷一是。

[如人惑于歧途,莫知所向],就像一个人迷惑在这个歧路,不知道方向。

所以,修学佛道,没有大善知识是完全没有办法的,这个路是走不出来的,一团迷茫。

[故求拔疑根,令到不疑之地,庶可归无上道,无上道,即不生不灭之果觉,须识不生灭之因心,庶可圆成矣!初阿难求决取舍竟]。

需要了解这个,要认识这个不生灭的因地心,因地心就是: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就是这个道理。初发心是用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涅槃妙心修行。

其实成佛也是这个心,成佛以后就是当初这颗心;这一颗心就是成佛的心,不二的。

   140 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就是这个道理

要认识这个不生灭的因地心,

因地心就是: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就是这个道理。

初发心是用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涅槃妙心修行。

其实成佛也是这个心,成佛以后就是当初这颗心;

这一颗心就是成佛的心,不二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141 你用生灭心听法,就算佛讲的是不生不灭,也会被你扭曲,变成生灭法

[破缘心有还][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先解释一下:佛告诉阿难:汝等听经闻法的人,尚且是以生灭意识攀缘心来听法,此本来真如的不可得的法性也变成生灭的心所攀缘。

也就是说:此法亦缘,也就是把法性真空变成意识型态的观念。

直接了当讲,你用生灭心听法,就算佛讲的是不生不灭,也会被你扭曲,变成生灭法。

就是说:不悟的人,听经闻法,永远是瞎子摸象,可是,又不得不摸。

他会揣摩:到底开悟是什么境界?到底不生不灭是什么东西?他会一直想到说:那个是什么意境。

因为他没有悟,他就一直想尽办法要去体悟……就是这一念,就是转真心为无明;转不生灭为生灭。

所以,世尊告诉你,领悟如来藏性的不生不灭的心性;

但是,我们用生灭意识的缘心听法,此法亦缘。不生灭的法,就会变成生灭的意识心所缘,也会变成生灭法。

这一句话重点就是说:如来藏性很难去领悟、去体会,世间众生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要去说、要去指出,统统不对!

因为跳脱不出,以前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的范畴。没有办法的!

所以,要进入佛门的领域,实属困难!

    142 学生之道易,学死之道难。佛法要面对的,是三界六道轮回的大问

如来藏性很难去领悟、去体会,世间众生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要去说、要去指出,统统不对!因为跳脱不出,以前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的范畴。没有办法的!所以,要进入佛门的领域,实属困难!

有个大学的教授,教中文,年岁大了,那时候我懂一点佛法,要去度他。这个男的老教授,七、八十岁,我想:有因缘就跟他简单说这个法。但是,因为我年岁太轻,他觉得佛法也没有什么。

后来慢慢接受了,结果有一天吐血而死,来不及了,年岁太大了,听到佛法。从我接触二年来,我们一直就想办法,可是,没办法,无能为力。

他那个脾气暴躁,善根也不够深,就算点到这个佛法,他也不想接受;就算接受了,也热不起来,只有我们单方面没有用的。

所以,后天所学习的语言、文字,变成一种学历的时候,它只是一个谋生的工具。

学生之道易,学死之道难,学习如何生存是很容易的,只要我把欲望降低,就很容易生存的。

但是,学死之道难,要学习如何面对死亡,是很不容易的一门学问,要面对死亡,要有多大的勇气跟智慧?

我们现在就是要学习面对死亡,而且这一天一定会来到,提前做准备的人,是幸福的,是有福报的!

不是说像世间人,不敢面对这个死亡。连死人、棺材摆在那个地方,他都要绕道。他连走过去棺材前面都不敢,谈到死亡就免谈,谈都不敢谈!

不敢谈死亡这个问题,就能解决死亡吗?不!不行的,因为那是千真万确,是一定要观对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的,这样才了解佛法、佛陀的伟大。

要是只有吃、喝、玩、乐,学习如何生存。说实在话,只要不是战争,你肯吃一点苦,大家其实都有饭吃,只是吃得饱、吃不饱;吃得好、吃不好,就这样分别而已啊!

佛法可不同,佛法是要面对,三界六道轮回的真正的大问题。

    143 人一呱呱落地,就一定要面对死亡,一个都逃不掉,提前准备的人是有福报的!

佛法是要面对,三界六道轮回的真正的大问题,

死亡是一切的毁灭?还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

生,就是走向死亡,这个是就像春夏秋冬一样自然。

人一呱呱落地,就一定要面对死亡,一个都逃不掉,提前准备的人是有福报的!

就像在座诸位,能够知道死亡逼迫着我们,死亡要面对着我们,而且我们也有一天一定要面对,不是你不要去谈它,没办法避免死亡;

你要不去碰触这个死亡,但现实也不代表你可以活多久啊,最多只有一百岁,就了不起了,现在有哪几个可以活到一百岁的?

但是,我告诉你,你只要听到了正法,就算你活三十岁,从听到正法以后,你再活十年,值得!

哪怕你活五年,你也值得!哪怕你活三天,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们一辈子没听到佛法的人,撒手西归的时候,就什么统统不是喔!拿了全世界几十张的博士,就摆在棺材的旁边。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

无论你怎么拼,尽量拼没关系啊,拼东拼西、拼天拼地、拼死拼活,就是拼出一堆骨灰。

拼死拼活,就一定拼出那一堆骨头啊,没有例外!

提早做心理建设跟准备,佛法就是处理这个问题。

   144 音声只是为了表达佛的心境,千万不要在语言、文字里面打转,[真理方是所诠]

[破缘心有还][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上科阿难求决取舍,此科如来力为破显。破者破妄(缘心也),显者显真(见性也),此欲破缘心有还],就是有生灭、来去相。

[先破所缘之法(现说法音)]。佛陀讲法就是所缘之法。

[阿难不舍缘心,为重于法,若破所缘]之法音,如果破了那个阿难所缘的之法音,就[非真,而能缘自舍矣]。

只要你了解说,佛所说法,只是方便的音声,重要是义理,重要的要去领悟。不是在音声、在语言、在文字上里面打转,这样永远抓不到佛法的重心。

若破所缘之法音非真,不是真实的,那么,能缘之心自然就舍。

[汝等尚以缘心听法,谓以能缘之心,听我所说法音。则此法亦成所缘之尘,非得法性真理]。如果加[不生灭]就更清楚,非得[不生灭]法性真理。

[以法音但是能诠],那个音声只是为了表达佛的心境,千万不要在语言、文字里面打转,[真理方是所诠],真理就是人生、宇宙毕竟空的道理。

[真理即众生之心,听法能悟真理,方不负我所说,故下喻说,听法自应观心]。应当观照这一颗心。

    145 学佛的人是勇敢的人, 不是逃避现实的人,他勇敢的面对这个生老病死的现实问题

哲学家讲的一句话很有道理,他说:我们老得太快,但是,智慧却开的太慢。

有人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痛苦,才体会了一句话:喔!生命是苦的,原来生死无常。

人,他一定要经过很长远的痛苦,才体会佛陀一句话:生灭无常。

原来生老病死就在我们隔壁啊,就在我们旁边,一点都不能马虎,一点都没办法回避,你就是一定要面对的。

所以,学佛的人是勇敢的人, 不是逃避现实的人,他勇敢的面对这个生老病死的现实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134-145=410-42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422 佛陀的音声就像手指,指出你心中的那一颗月亮

[破缘心有还][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佛陀这个比喻真是好!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如说教之人,以手指月:月亮在那边,你要看月亮,月亮就是表示我们的真心!

而不要你一直在手指头里面看说:在哪边啊?在哪边?我说:在那边,是叫你看那边啦,你一直看这手指头,怎么找得到月亮,对不对?

义理、音声、语言,都是善巧方便的,说:看那边,是叫你看远处的月亮!语言、文字、善巧方便,是叫你看真心啊。你一直在这个手指头,怎么看得到月亮?你一直在语言、文字、音声里面打转,不能用心去领悟佛的道理,你怎么能够明心见性?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说:月亮在那边?有智慧的人,抬头一望:喔!月亮果然在那边。

愚痴的人说:在哪边啊?一直在找手指头,在哪里呢?这一只手指头就表示语言、音声、文字。

所以,语言、音声、文字在指什么?统统在指示如来藏性,如来藏性就是月亮。

彼人因指,当应看月,彼听经闻法的人,因为说法的人这一指,指出来,应当往远处、往天边看月。

这个[看月]就是自当观心,应当观照自己的心性,这个就是重点。

好!我再讲一遍:如说教之人,用手指指这个月亮示人,彼人,那个听经闻法的人,因为说法的人一指,应当自观其心,这样才对的,

哪得在语言、音声、文字里面打转,又落入那种缠缚、不了解脱的语言、音声、文字的范畴里面。

[上人字喻说教人];上面这个[人]是比喻说教人,说教就是说法的人。[下二人字皆喻听教人;指喻佛之声教;月喻听教人之心]。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明月;每一个人都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每一个人的月亮,佛陀所说的法,就是开采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

佛陀的音声就像手指,指出你心中的那一颗月亮。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喻佛以音声,而作佛事,说出声教,直指人心,告示听教之人。彼听教人,因教自当观心,犹因指自当看月也。若听教悟心,则因指见月矣]!

    423 那指头叫你看明月,你却往指头一直看,那你要看到什么时候呢?

[破缘心有还][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

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错认,如果有的人,把这个指头,看这个指头,把它当作是月亮的体性。

这个人不但会亡失月轮,就是见不到真心,见不到自己的心性,叫做亡失月轮。

这个人不仅仅见不到自心、真心的月轮。亦亡其指,这个[指]就是教义,就是在指什么?也不知道这到底在指什么?[亡]就是不知。到底它的教义是在讲什么?

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误认为那个指头,把它当作是明月。那指头叫你看明月,你却往指头一直看,那你要看到什么时候呢?

[此喻执教迷心。若复观指,以为是月之体,此人岂惟(独也)亡失月轮不能见,亦亡其所谓指也。

何以故是征,下二句是释。即以所标之指,认为明月故;法合当云]:用法来合,一个是比喻,一个是用法来合。

[若复执教为心],执教就是你把语言、音声当作是你的心,这个就错了!语言、音声是生灭的,语言、音声、文字都是叫你悟那个不生灭的真心。

[此听教人,岂惟不达真心,亦且不知教意,何以故?即以所缘声教,为真心故]。声教是生灭法,真心是不生不灭法。

   424 弄错了!把手指头当作月亮,汝亦如是,现在你也是这样子。

[破缘心有还][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

[岂惟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

说:不只是失去了指头,就是佛所说的教义;也根本不认识什么是明?什么是暗?

为什么呢?就把这个手指头,当作、误认为是月亮的明性,月亮是光明的;手指头是没有光。

一个月亮有光明,手指头暗,二个都分不清楚,无所了故。弄错了!把手指头当作月亮,汝亦如是,现在你也是这样子。佛陀真是会说法,真是会比喻!叫做以指见月。

[明暗二字,喻中易知],比喻当中是很容易知道的。[法中难解。喻中不但亡指],[亡]就失去了,不认识这个手指。[并不识明暗],连明暗都不清楚。

[何以故句征],这个[征]就是问。[下释不识明暗之义。即以指体之暗性],把这个手指的暗性,[认为月光之明性,自是明暗二性双迷,无所了知故。

法中教合指喻,心合月喻]。[教]就是佛陀的教法,音声教法,是用手指——比喻作手指头;每一个人的心,例如就像明月,心性就像明月。

如果是透过教,那么,用音声来教导;或者是名,或者是句;[名]就是名相;[句]就是句子;[文]就是文章。声、名、句、文,都不一样的。

用音声做佛事;用佛学名相做佛事;用句子来教化做佛事;用文章来教化做佛事,教育众生。

[教以声名句文为体,无觉照之用],所以,师父不是讲过吗?我现在看经典,也是遮遮眼睛而已。

为什么遮遮眼睛?这个语言、文字是死的,遮遮眼睛,重要的要用心去体悟啊。

所以,悟道就是有这个好处,叫做万法尽通,没有一样可以障碍悟道的人对佛性的理解。

你怎么讲常,悟道知道,你讲无常,他知道;讲有他也知道;讲空也无恙,他也知道,讲即空即假即中,他也知道;

问题出在哪里,哪一本注解写对写错,在悟道的人一看,根本就是一目了然,你没有办法骗得过内行人!

教以声名句文为体,无觉照之用,[合暗喻;心以灵知不昧为性,有觉照之用,合明喻;

学人不解依教观心,但认声教为真心,岂独迷心,亦迷其教。何以故?以所说教,认为真心故。

又不但迷教,亦复不达有觉照,无觉照之用。何以故?即以声、名、句、文,无觉照之教体,为灵知不昧,有觉照之心性,觉与不觉,二者无所了别故。

谓汝以缘心听法,则我所说之法,亦成缘尘,汝则迷失法性,何异执指为月,不识明暗之人?故曰:‘汝亦如是’。初破所缘之法竟]。

    425 这个语言、文字是死的,遮遮眼睛,重要的要用心去体悟啊

[教以声名句文为体,无觉照之用],所以,师父不是讲过吗?我现在看经典,也是遮遮眼睛而已。

为什么遮遮眼睛?这个语言、文字是死的,遮遮眼睛,重要的要用心去体悟啊。

所以,悟道就是有这个好处,叫做万法尽通,没有一样可以障碍悟道的人对佛性的理解。

你怎么讲常,悟道知道,你讲无常,他知道;讲有他也知道;讲空也无恙,他也知道,讲即空即假即中,他也知道;

问题出在哪里,哪一本注解写对写错,在悟道的人一看,根本就是一目了然,你没有办法骗得过内行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426 你要弘扬正法的人,还得碰到那个有缘、有善根的人,能接受到这个《楞严》大法

悟道就是有这个好处,叫做万法尽通,没有一样可以障碍悟道的人对佛性的理解。

你怎么讲常,悟道知道,你讲无常,他知道;讲有他也知道;讲空也无恙,他也知道,讲即空即假即中,他也知道;

问题出在哪里,哪一本注解写对写错,在悟道的人一看,根本就是一目了然,你没有办法骗得过内行人!

有时候我看那个注解,不是这一本,就是有看了这个书,有的出来,有时候法师、居士,看了那个,喔!摇头!

末法时期,真的是业障深重,反正有证悟的、没有证悟的,初学佛法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

跟着他的知见,这样跑,跑到最后,发现走错了,跑到死胡同里面去了!

佛陀在世的时候,外道都称为我是一切智者!尤其现在这个末法时期,弘扬正法的法师也多、居士也多,各人各有一套,大家讲起来,都可以飞天遁地的,都是有那么一回事。

但是,明眼人自然知道合不合于正法,明眼人自然知道。

但是,你叫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来分辨,哪个才是大善知识?哪个是恶知恶见?根本分不清楚的!

他对你好,你就认为他是正知正见、正法的。因为每一个法师讲的,都认为自己是正法;每一个居士也能讲一点佛法,每一个居士,包括他的著作,也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末法叫做见浊,五浊恶世里面,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个叫做见浊,见浊就是知见、看法。

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印刷术这么的发达。几天就可以写一部书,网路上网一看,你要的东西统统有;

但是,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他怎么能够分辨,何者是正?何者邪?

你讲正法的人,你去稍微批评人家一下,人家以为你是嫉妒别人,他会用秤子来秤你的,

那是弘扬正法的人,就等待有缘的众生自己来了。

上台讲经说法的人,还不能有批判性,强烈的批判性,会贬低自己的人格;我今天一上台就批哪个法师不对,批哪一本注解,看起来我好象是为了正法,

了解师父的人:师父用心良苦!你看,有几个了解师父的用心?

换另外一个角度,人家不满你的:你这个慧律法师一上台,就批这个法师、批这个居士,哪一本书不对,我看你的修养也跟他差不多!

所以,变成说,你要弘扬正法的人,还得碰到那个有缘、有善根的人,能接受到这个《楞严》大法,嗯!我们这个慧律法师讲的,的的确确是正法!由他来认同。

    427 你看!哪一个法门比净土法门更殊胜?

你要弘扬正法的人,还得碰到那个有缘、有善根的人,能接受到这个《楞严》大法,嗯!我们这个慧律法师讲的,的的确确是正法!由他来认同。

像我也是一样,兄弟姐妹也是一样,当我学佛以后,我了解这个缘起法。

兄弟姐妹的学佛,他们是自己来的喔,我不会跑到家里面:哎呀,这大姐是怎么样, 这个大哥又是如何,我没有的!

只有我的母亲!告诉她:妈妈!你苦了一辈子,应当去极乐世界!我也很难得,完成了高等的学历,也这么样子一点小小小小,微不足道的成绩,你应当去极乐世界,我一直劝我妈妈,唯一的,就是慢慢慢慢讲讲故事,我一直劝我妈妈念佛。

所以,她每天都念三万声佛。没有漏气,往生以后十二个钟头,头顶都是热的,喔!还好!

这是我碰过在家居士,头顶热得最久的一个,从断气,我每一个钟头、二个钟头,就去轻轻的碰,十二个钟头,头顶都是热的。

你看!哪一个法门比净土法门更殊胜?也不认识字,也没什么大学,也没什么博士,她就这样虔诚。

还好碰到一个出家的好儿子,就是我了!我就是劝她一直精进用功,就是这样子。

我妈妈有一天来厨房吃饭,就问:师父,师父,什么是禅?我好惊讶,surprise!喔!这个妈妈最近进展到禅啊,还问我,我吓一跳!

刚好在我的左边,我就手指跟她比,(竖起一拇指)。

她说:在哪里?在哪里?啊?大拇指是禅喔?第二指过去是什么意思?第二指过去净土啦!不然要怎么讲?

难能可贵!法师的妈妈何其长进,竟然问到最上乘,她那一句我是真的被她吓到了,不愧是慧律法师的母亲!

我就跟她讲:来不及了!你几岁了,八十五了,念佛,好好的劝我妈妈念佛。老人家就好骗了,南无阿弥陀佛……

我说:你每一念出来,它不是念完再回向。我跟她讲:师妈,师妈!不是念完才回向喔!不是念完统统再回向喔?不是这样喔!

要往生极乐世界是:我这一句佛号念出来,每一句统统要往生的喔,这才是真修行!南无阿弥陀佛,我这一念就是要往生的。

不是南无阿弥陀佛~~~~也边看电视,好!回向!阿弥陀佛,这个哪里是佛法呢?

佛法是:修行从诵经的每一个字开始,统统定位在极乐世界的啊,每一个字、每一句佛号,统统坚持要往生的,这个叫做修净土的。

不是念完,边念边打妄想,我要往生!那中间这个过程呢?

所以,要了解净土,是从心境下手,念念要提升自己的正念,不能错用心。

   428 这一句佛号念出来,每一句统统要往生的喔,这才是真修行!

我说:你每一念出来,它不是念完再回向。我跟她讲:师妈,师妈!不是念完才回向喔!不是念完统统再回向喔?不是这样喔!

要往生极乐世界是:我这一句佛号念出来,每一句统统要往生的喔,这才是真修行!南无阿弥陀佛,我这一念就是要往生的。

不是南无阿弥陀佛~~~~也边看电视,好!回向!阿弥陀佛,这个哪里是佛法呢?

佛法是:修行从诵经的每一个字开始,统统定位在极乐世界的啊,每一个字、每一句佛号,统统坚持要往生的,这个叫做修净土的。

不是念完,边念边打妄想,我要往生!那中间这个过程呢?

所以,要了解净土,是从心境下手,念念要提升自己的正念,不能错用心。

   429 心性才是我们的主人,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

[破能缘之心] 外境,你不用管,外境本来就空。要注意你的起心动念,现在这里就是举出来。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说:如果以分别心,来听我所说的法音,来当作你的心,这个就是意识心,在为音声的分别而有。

说: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如果是真心的话,它是离尘,离开这个刹那生灭的分别音声,有分别性,就是有主体性,就是真心是常住的意思。

离尘无自体性叫做妄心;离尘有自体性叫做真心。

你一定要好好的去体悟这一句话到底在讲什么?妄心是因尘而有;真心无关于根,也无关于尘,它永远就是这样子。

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就是住一下、住一宿,便离开了,终不常住。

而掌亭人,都无所去,都没有来去,名为亭主,亭主的意思就是:心性才是我们的主人,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

用更贴切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的烦恼、无明卡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就是彻底的拔除那个观念、无明、意识型态。

    430 法音现前不现前,如如不动的心性都是存在的,这个叫做离尘无自性体。

[破能缘之心][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此正拔不舍缘心之疑根。分别:指听法缘心;法音:即所听声教。

上科先破所缘之法,此科乃破能缘之心。

谓汝虽不以所分别声教为心,若以能分别法音,为汝真心者,此心自应离却所分别法音,有能分别自性,方许为真。

此暂纵,下即夺,先喻说],先比喻来说。[后法合。

此喻能缘心,离尘无性],你看,这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意思就是:意识心离尘没作用,它只是对境界所起的一种影像,然后落入你的心。

你自心就一直起分别、一直起烦恼,而这个烦恼、分别是由境界所引起的。

譬如说:谁对不起你,你三、五年后,你还是恨他;兄弟姐妹多分一点点财产,你到现在二十年,连跟他讲一句话都不要;

十几年前,你弟弟做一件错事,你到现在还不原谅他,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他作不了主、他起烦恼。

他认为有过去心,不晓得过去心不可得;他认为有现在心,现在意识攀缘心;他认为有未来心。

为什么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尘所引起的相对的时空,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都是所引起的。

为什么你对你的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个男朋友、女朋友,你念念不忘,这个就是因为尘而分别。因为你有女朋友嘛!

后来二个人因为起误会、或者起冲突离开了,可是,你还是念念不忘啊。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

如果是见性,可就不一样,男女朋友分开了,假设说;他现在学佛了,喔!原来那个是虚幻的东西。是不是?

爱他,你要让他解脱,真正的爱他,你要让他自在;你真正的爱他,一定要让他超越三界,往生净土,这是你真正的爱他,这世间人是做不到的!

法音现前不现前,如如不动的心性都是存在的,这个叫做离尘无自性体。

[譬如行客],行客是代表生灭意识心,生灭意识心,刹那生、刹那灭,你的痛苦、烦恼、贪、瞋、痴心妄想,由之而起,殊不知道,这些贪、瞋、痴其实是多余的。

[寄宿旅亭,不过暂时止住便去,终不常住,而掌管也亭人,是为亭主,则无所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431 你到现在还不原谅他,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他认为有过去心

意识心离尘没作用,它只是对境界所起的一种影像,然后落入你的心。

你自心就一直起分别、一直起烦恼,而这个烦恼、分别是由境界所引起的。

譬如说:谁对不起你,你三、五年后,你还是恨他;兄弟姐妹多分一点点财产,你到现在二十年,连跟他讲一句话都不要;

十几年前,你弟弟做一件错事,你到现在还不原谅他,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他作不了主、他起烦恼。

他认为有过去心,不晓得过去心不可得;他认为有现在心,现在意识攀缘心;他认为有未来心。

为什么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尘所引起的相对的时空,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都是所引起的。

为什么你对你的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个男朋友、女朋友,你念念不忘,这个就是因为尘而分别。因为你有女朋友嘛!

后来二个人因为起误会、或者起冲突离开了,可是,你还是念念不忘啊。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

如果是见性,可就不一样,男女朋友分开了,假设说;他现在学佛了,喔!原来那个是虚幻的东西。是不是?

爱他,你要让他解脱,真正的爱他,你要让他自在;你真正的爱他,一定要让他超越三界,往生净土,这是你真正的爱他,这世间人是做不到的!

   432 如果是真正你的心,那才不管音声,音声无关于你的真心

[破能缘之心][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

这个[性]就是能力。此也是这样,这个也是这样,如果是真正你的心,那才不管音声,音声无关于你的真心,佛陀就是讲法,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佛不讲法,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啊!

如果你以生灭意识心听法,那就是不真心,叫做离尘无自体性。现在真心是离尘有自体性,离尘有自体性就没有来去、生灭,则无所去。

云何离声,无分别性?为什么你现在离开佛的音声,而没有存在无分别性?无分别性,没有能力如如不动的分别;而你执着的分别。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听,意识能分别,本性也能分别。本性的分别,是眼见这一念,当下就是性;而众生没有办法控制第一念,他眼见这一下,无心就是本性,他不懂。在刹那间,刹那即是永恒。

见了这个花,产生第二念,变成:这花很漂亮,我要带回去!

所以,眼睛见这个花,自性本为就能分别;可是,是如如不动的分别;看花,如如不动,知性能分别:这是花、这是树,可是心如如不动,就像见性的人,他照天地万物,他就像镜子一样,一样照天,一样照地,一样照树,一样照花,可是,心就是如如不动。

众生不一样,众生见到这个相以后,性动一个念头,动念即乖,开始动到:这花是多么的漂亮,我要带回去,我可以送给别人啊!就开始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就来了!

好!我们现在也是啊,迷了以后,看什么都执着,他认为这个尘是有自体性的。

搭起来舞台,哇!跳这个热舞,现在穿得又少,电视,跳这个热舞。一切众生都认为:这个是实实在在有一个人在跳舞啊!

可是,佛陀就很厉害,自性本空。你看,谁在跳舞?美女在跳舞。那美女再看看,那一层皮;那层皮再看进去是肉;肉再看进去是筋脉;筋脉再看进去是五脏肺腑;五脏六腑再看进去是骨头;骨头再看进去是水。

再观照一下,咦?一个美女,她也是空啊;舞台就浊几个板子合并,把这舞台拆了,缘起,还是不可得啊!

屋顶一拆,屋顶也没有、舞台也没有;音乐一放,好象有那个音乐;可是,这是科学的综合,才有这个缘起的音乐。

离开这个歌星、科技,那个放音的VCD、DVD,离开这些,没有了!

一个热闹的舞台,你稍微冷静一下,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万法本来就空无一物的东西,佛陀就是有这个能力,穿透一切的假相;众生就是没有办法,看什么迷什么,看什么着什么,难怪我们活得痛苦,活到去自杀!

女朋友走了,快死掉了;男朋友走了,也快死掉了;财产被录夺了,也活不下去,当然,没有钱很辛苦。

这一些,在圣人的角度看起来,它都是缘起的东西,世尊叫我们要冷静。要用大般若智慧,去照见万法皆空的道理是什么,然后,你的心如如不动,你便得到常住。

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觉性;南无常住十方法,就是真理,心中拥有真理;南无常住十方僧,无诤就是僧。

所以,学佛的每一个弟子,很容易做到的,叫做无诤三昧。就是不跟人家斗是非,无诤三昧,也就是什么是非恩怨一概放下。与自己生死没有关联的,统统放下,这一念就见性!而我们众生就是事情管太多,搞混了!

因此众生不了解,离尘无自性的道理,离尘无自体性就是妄,离尘有自体性,就是真心自己作得了主,无关于尘。

众生赞叹来,你知道赞叹的音声是幻;众生毁谤来,你知道毁谤的音声是幻,心自已做得了主。

云何离声,无分别性?为什么离开这个声尘,没有办法作得了主的?如如不动的,真心的分别性这种能力呢?你还是受它影响。

[此以法合。亦复如是者:能缘心不住,缘境之时,暂缘便去,终不久缘,故喻如客。

若真是汝心,则如亭主常住,并无所去;云何离却所分别声,无有能分别之自性?此破意识缘声之心也]。

   433 要特别注意,意识能分别,本性也能分别。本性的分别,是眼见这一念,当下就是性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听,意识能分别,本性也能分别。本性的分别,是眼见这一念,当下就是性;

而众生没有办法控制第一念,他眼见这一下,无心就是本性,他不懂。在刹那间,刹那即是永恒。

见了这个花,产生第二念,变成:这花很漂亮,我要带回去!

所以,眼睛见这个花,自性本为就能分别,可是,是如如不动的分别,看花,如如不动;

自性能分别:这是花、这是树,可是心如如不动,就像见性的人,他照天地万物,他就像镜子一样,一样照天,一样照地,一样照树,一样照花,可是,心就是如如不动。

众生不一样,众生见到这个相以后,性动一个念头,动念即乖,开始动到:这花是多么的漂亮,我要带回去,我可以送给别人啊!就开始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就来了!

好!我们现在也是啊,迷了以后,看什么都执着,他认为这个尘是有自体性的。

搭起来舞台,哇!跳这个热舞,现在穿得又少,电视,跳这个热舞。一切众生都认为:这个是实实在在有一个人在跳舞啊!

可是,佛陀就很厉害,自性本空。你看,谁在跳舞?美女在跳舞。

那美女再看看,那一层皮;那层皮再看进去是肉;肉再看进去是筋脉;筋脉再看进去是五脏肺腑;五脏六腑再看进去是骨头;骨头再看进去是水。

再观照一下,咦?一个美女,她也是空啊;舞台就浊几个板子合并,把这舞台拆了,缘起,还是不可得啊!

屋顶一拆,屋顶也没有、舞台也没有;音乐一放,好象有那个音乐;可是,这是科学的综合,才有这个缘起的音乐。

离开这个歌星、科技,那个放音的VCD、DVD,离开这些,没有了!

一个热闹的舞台,你稍微冷静一下,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万法本来就空无一物的东西,佛陀就是有这个能力,穿透一切的假相;

众生就是没有办法,看什么迷什么,看什么着什么,难怪我们活得痛苦,活到去自杀!

    434 要用大般若智慧,去照见万法皆空的道理是什么,然后,你的心如如不动,你便得到常住。

你稍微冷静一下,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万法本来就空无一物的东西,佛陀就是有这个能力,穿透一切的假相;

众生就是没有办法,看什么迷什么,看什么着什么,难怪我们活得痛苦,活到去自杀!

女朋友走了,快死掉了;男朋友走了,也快死掉了;财产被录夺了,也活不下去,当然,没有钱很辛苦。

这一些,在圣人的角度看起来,它都是缘起的东西,世尊叫我们要冷静。

要用大般若智慧,去照见万法皆空的道理是什么,然后,你的心如如不动,你便得到常住。

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觉性;南无常住十方法,就是真理,心中拥有真理;南无常住十方僧,无诤就是僧。

所以,学佛的每一个弟子,很容易做到的,叫做无诤三昧。

就是不跟人家斗是非,无诤三昧,也就是什么是非恩怨一概放下。

与自己生死没有关联的,统统放下,这一念就见性!

而我们众生就是事情管太多,搞混了!

    435 知道赞叹毁谤的音声是幻,心自已做得了主

众生不了解,离尘无自性的道理,

离尘无自体性就是妄,

离尘有自体性,就是真心自己作得了主,无关于尘。

众生赞叹来,你知道赞叹的音声是幻;

众生毁谤来,你知道毁谤的音声是幻,

心自已做得了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436 意识心离尘无自体性,如来藏性离尘有自体性

[破能缘之心][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

[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

先解释一下:斯则岂惟,这是离声无性的分别心、意识心。

说:这个意识心,岂惟,如果加一个[缘]字就更清楚,这个第六意识心,哪里只是;[缘]就是攀缘;声就是因为有音声,所产生的分别心,不只是缘这个时声而有分别心。

乃至分别我容,如果中间加一个三十二相之容就更清楚。意思是说:这个第六意识生灭的意识心,不只是能缘声音、听法的音声起分别心,同时也能够分别佛陀三十二相之容貌。

离诸色相,无分别性,这一句的重点是讲:这个意识心,只要一离开外尘——这外色相,这个色相包括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无分别性,就失去了能分别之性。

也就是说:意识心是离尘无自体性;如果是如来藏性的话,就是离尘有自体性,

不管你外在的尘所显现的是什么,如来藏性总是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垢不净,非一非异,没有任何的生灭增减。

换句话说:意识心离尘无自体性,如来藏性离尘有自体性。

[此下广示有还]。底下是广为开示,[有还]就是有来去。[故云:斯则岂独缘声分别之心,离声无性;

即能分别我三十二相之容貌,亦是相有则生,相无则灭,离诸所分别之色相,亦无能分别之自性]。

这个意识心能分别;如来藏性也能分别。但是意识心的分别,是由尘而引起的,所以是刹那生刹那灭的一种执着和分别,无论是粗的,或者是细的。

而如来藏性是也能分别,但是,是如如不动的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虽分别一切相,性本如如。

所以,修行下手处要对,就是用本性修行。用生灭意识心要修百千万动,用本性修行,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

   437 这个意识心能分别;如来藏性也能分别

这个意识心能分别;如来藏性也能分别。

但是意识心的分别,是由尘而引起的,所以是刹那生刹那灭的一种执着和分别,无论是粗的,或者是细的。

而如来藏性是也能分别,但是,是如如不动的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虽分别一切相,性本如如。

所以,修行下手处要对,就是用本性修行。

用生灭意识心要修百千万动,用本性修行,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

    438 第六意识的粗糙的分别都没有了,这个不是清净自性的没有分别

[破能缘之心][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

[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

这个第六意识心范畴很广,说:如是乃至,一直到什么?分别都无,这个分别都无,不是如来藏性的分别都无;也就是说:粗的分别统统平息了。

这个不是清净自性的没有分别。是说粗糙的分别没有了。也就是第六意识的粗糙的分别都没有了,非色,就是非同于色界,色界这个色法还有,微细的清净色法;非空就是四空天,非色非空就是:非同于色界的四禅天;也非同于无色界的四空天。

这个非空就是说:他很寂静,非常的寂静,是比较细的寂静,但是,还是存在微细的境界。

这个非色也就是第六意识心的粗相已经没有了,粗相灭,灭粗相的细相,收做非色;这个非空,就是寂静的细境还存在。

就在这个时候:拘舍离就是外道,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末伽黎断见的外道等等;[昧]就是误认为,误认为那个就是宇宙的开始,人生、宇宙万有的开始。

这个冥谛,是古代印度六派哲学当中的数论哲学,数论哲学派所立的二十五谛的第一谛。

这个跟我们佛教讲的第一义谛是不一样的,它这个冥谛就是开始的意思,就是从这个立为开始。那么,这个第一义谛又作为冥谛,通常称为自性谛。

这个数论学派,把这个宇宙万有区别为二十五种谛理,而以冥谛为第一谛,为万物之本源,诸法之始,所以称为冥初。

又为诸法生灭变异之根本原因,也就是诸法之实性,所以,又称为冥性,或者称为自性。

就是万法有自性,都是来自于冥谛,来自于这个冥性,把它立为最初的开始的意思。

也就是昧为冥谛重要的因缘就是:把微细的第六意识,他没有办法穷究到究竟,像佛陀的内证,证到诸法毕竟空性。

他就把第六意识,很微细的生灭,就误认为那个就是开始,昧为冥谛,就是一切法的开始。

离诸法缘,无分别性,诸位!这个法缘也就是说:一分是生,一分是灭,法缘是对生灭来讲的。

所以,心所执着的其实也是生跟灭的一个动念,微细的动念。他内心离开了这个生跟灭,无分别性,就是没有自体性,连第六意识的微细刹那,仍然不是如来藏性。

外道只能到这个境界,没有办法再上去,误认为这个就是开始。

[如是二字,指上缘声色二尘],[声]就是缘佛陀的说法的音声;[色]是指三十二相,二种外尘。

如果是意识心,就是[离尘无分别性]。也就是离外尘,没有永恒存在的分别性。

所以,意识心能分别,清净自性也能分别,清净自性它的分别就像镜子一样,你所有影现在如来藏性的生灭、来去、增减,都不动;

而这个意识生灭却一直动,一直为外尘所影响,所以,它离尘无自体性。没有外尘,它活不了,就是不存在。

外尘会勾引起意识心、执着心、分别心,叫做离尘无自性体;

如果是如来藏性,不需要借助外尘,如如不动,就算是外尘影现在他前面,也是万法唯心现量,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所以,生灭意识心是生死的根本,正是我们《楞严经》的重点——舍识要用根。

因此我们前面讲的七处征心,方便说了,就是舍识。十番显见最重要的是讲什么?就是用根,舍识用根,是整部《楞严经》重点思想。

舍掉生灭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来修行,六祖讲的:悟者刹那间,迷则尘点劫。所以,善用心是真修行人。

[乃至二字,超略中间香、味、触、尘,并法处所摄],这个法尘、法缘、法处,就是[半分生尘],换句话说:另外半分就是灭了,生尘是对灭讲的。一下生,忽而生,忽而灭。[而分别之性,亦复都无]。

[此是六识不缘六尘境界,五俱意亦皆不行],五俱意识就是同时意识,第六意识配合前五识,而起妄执、妄念、妄分别,叫做五俱意。亦皆不行,也都没有作用。

[如是则能分别心,与所分别境,悉皆寂然]。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这个[寂然]千万不能误认为是本性,这个[寂然]就是只是粗糙的外境不着,不是内心里面见到如如不动的自性,不是这个。

所以,悉皆寂然,非指本性,不是指我们的本性,这个要千万小心,这个是陷井。我也没有能缘心,也没有所缘境,说:我这样就是本性,错了!那还有微细的生灭意识心。

[故曰:‘都无’]。都是就是在凡夫看起来,好象统统没有分别跟执着;可是在圣人来讲,观察入微的时候,还有微细生灭意识心,还是存在!

[唯留独头意识],什么叫做独头?独头意识就是不假借外尘,单独起作用的意识心,叫做独头。

[缘法处半分灭尘],前面不是讲有生尘吗?这里就是半分灭尘。[因法尘有生灭之分故。

非色非空:即内守幽闲,法处灭尘境界]。什么叫做内守幽闲呢?也就是看起来没事;可是,内心里面微细的翻腾,没有觉察。所以,法处灭尘,这个灭尘就是对半分生灭来讲的境界。

[已离六尘粗相,故非色;犹有寂静细境,故非空。参禅之士,到此境界,难免被他所误]。

意思就是:稍微有一点功夫,就误认为自己就是成就者,错了!那一些微细的烦恼都没有断除,仍然是凡夫,没有觉察,就会落入外道。

[又非同色界(四禅天)定,故非色;非同空处(空无边处天)定,故非空。

如八定后三定],前面已经讲过了,后面三定就是: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所缘境界相似],[相似]就类似。

[不但随尘起灭之见闻],见闻就是动念,起灭是生灭,只要你随这个外尘,在生灭意识心里面动这个见闻觉知。

那么,虽然粗的放下,[缘心不行],就算你[即嗅、尝、觉、知,亦复不起,]也不起作用,那是暂时的,粗糙的烦恼没有;

但是,[此处犹非真心],还不是如来藏性,[切勿错认]。

这个地方就告诉你:我们修行,修到了有一点点小小小小的寂静,千万不要裹足不前;千万不要志得意满;千万不要误认为你是圣者;或者是你是大成就者,开始犯大妄语戒,学佛还是学谦虚一点好。

[拘舍离等,此云牛舍,乃末伽黎母名,即拘舍离子,六师之一,等余外道。昧为冥谛者:昧即迷昧,不知此境非真,执为冥初主谛]。

《大智度论》说,[智论云:‘外道通力,能观八万劫,八万劫外,冥然不知’]。现在的人,不要说八万劫,十年前的事情都忘光光了,什么八万劫?有的人还乱讲,说:他前世是什么……说起来就很可笑!

[谓为冥初;从此觉知初立],从这个地方开始,有这个世性,世间之性。[故名主谛,亦云世性,谓世间众生,由冥初而有此性,即世间本性也。

离诸法缘,无分别性者:《正脉》云:‘纵使心之分别都无],加一个[粗的]那么就更清楚了。纵使心之粗的分别念都没有,这样更清楚。

也只是[亦但离于粗分别耳],只是暂时离开粗分别,还剩下什么?剩下这个[微细流注],就像这个水微细流注。[固所未觉];没有办法觉悟,醒不过来。

[纵使境之色空都尽,亦但离于粗境耳],意思就是:细境还没有断,细境就是我们的习气,生灭意识的微细意识,就是无量亿劫来的习气,还有现在对外尘暂伏。但是,却误认为你已经成就的意识心,就是微细意识心还没有断。

[灭尘影事,固不能离]。[固]就是还是。还是没有办法离生灭意识心,没有办法离开微细的第六意识心。

[若离诸法尘,半分灭尘之缘,即无分别之性],那么,[与上之离声、色,而无性者,同一例也]。’同一例子。现在讲的是比较深入,所以,[二破能缘之心竟]。

这个能缘之心就是半分的生尘、半分的灭尘,粗的已经破;可是,微细的还没有断,他就是在讲这个。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439 外道只能到这个境界,没有办法再上去,误认为这个就是开始

[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

这个第六意识心范畴很广,说:如是乃至,一直到什么?分别都无,这个分别都无,不是如来藏性的分别都无;

也就是说:粗的分别统统平息了。这个不是清净自性的没有分别。是说粗糙的分别没有了。

也就是第六意识的粗糙的分别都没有了,非色,就是非同于色界,色界这个色法还有,微细的清净色法;非空就是四空天,

非色非空就是:非同于色界的四禅天;也非同于无色界的四空天。

这个非空就是说:他很寂静,非常的寂静,是比较细的寂静,但是,还是存在微细的境界。

这个非色也就是第六意识心的粗相已经没有了,粗相灭,灭粗相的细相,收做非色;这个非空,就是寂静的细境还存在。

就在这个时候:拘舍离就是外道,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末伽黎断见的外道等等;

[[昧]就是误认为,误认为那个就是宇宙的开始,人生、宇宙万有的开始。

这个冥谛,是古代印度六派哲学当中的数论哲学,数论哲学派所立的二十五谛的第一谛。

这个跟我们佛教讲的第一义谛是不一样的,它这个冥谛就是开始的意思,就是从这个立为开始。那么,这个第一义谛又作为冥谛,通常称为自性谛。

这个数论学派,把这个宇宙万有区别为二十五种谛理,而以冥谛为第一谛,为万物之本源,诸法之始,所以称为冥初。

又为诸法生灭变异之根本原因,也就是诸法之实性,所以,又称为冥性,或者称为自性。

就是万法有自性,都是来自于冥谛,来自于这个冥性,把它立为最初的开始的意思。

也就是昧为冥谛重要的因缘就是:把微细的第六意识,他没有办法穷究到究竟,像佛陀的内证,证到诸法毕竟空性。

他就把第六意识,很微细的生灭,就误认为那个就是开始,昧为冥谛,就是一切法的开始。

离诸法缘,无分别性,诸位!这个法缘也就是说:一分是生,一分是灭,法缘是对生灭来讲的。

所以,心所执着的其实也是生跟灭的一个动念,微细的动念。他内心离开了这个生跟灭,无分别性,就是没有自体性,连第六意识的微细刹那,仍然不是如来藏性。

外道只能到这个境界,没有办法再上去,误认为这个就是开始。

    440 意识心能分别,清净自性也能分别,清净自性它的分别就像镜子一样

意识心能分别,清净自性也能分别,

清净自性它的分别就像镜子一样,你所有影现在如来藏性的生灭、来去、增减,都不动;

而这个意识生灭却一直动,一直为外尘所影响,所以,它离尘无自体性。没有外尘,它活不了,就是不存在。

外尘会勾引起意识心、执着心、分别心,叫做离尘无自性体;

如果是如来藏性,不需要借助外尘,如如不动,就算是外尘影现在他前面,也是万法唯心现量,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所以,生灭意识心是生死的根本,正是我们《楞严经》的重点——舍识要用根。

因此我们前面讲的七处征心,方便说了,就是舍识。

十番显见最重要的是讲什么?就是用根,舍识用根,是整部《楞严经》重点思想。

舍掉生灭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来修行,六祖讲的:悟者刹那间,迷则尘点劫。

所以,善用心是真修行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441 我们这样诚心呼吁:大家就是要有正知、要有正见、要有正念,要以佛的知见,千万不要被骗得团团转

[拘舍离等,此云牛舍,乃末伽黎母名,即拘舍离子,六师之一,等余外道。昧为冥谛者:昧即迷昧,不知此境非真,执为冥初主谛]。

《大智度论》说,[智论云:‘外道通力,能观八万劫,八万劫外,冥然不知’]。

现在的人,不要说八万劫,十年前的事情都忘光光了,什么八万劫?有的人还乱讲,说:他前世是什么……说起来就很可笑!

所以,我们喜欢搞神通的人,碰到一个敛财骗色的人,他就会倾家荡产,你也不知道他胡说八道,就深信以为是真的。

他一看到你,他就说:哎呀!你前世是什么来转世的;你前世是条狗来转世的,你几辈子以前是我的老婆!就乱讲,胡说八道!

可是,有的人就信以为真,所以,佛法不通的时候,他就是很迷茫,很容易受骗,包括失去他的金钱,乃至于失去生命。

因为他完全听命于邪魔外道,他没有能力分辨说,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有一个外道的通灵,专门唬人,有一次碰到我,他就跟我讲,他说:慧律法师!我说:什么事?你旁边跟了二个阴魂!就是说鬼魂啦。

这一般人一听到就吓坏了,我很高兴,我跟那个外道跟他讲说:你叫他们二个跟紧一点!你骗我,我骗谁啊?

所以,这个没有正知正见,很容易倾家荡产,在这个社会敛财骗色层出不穷,而且死心塌地的说他是对的。没办法,这个就是福德、因缘不具足。

说有个大学生,台湾发生的事情,去看一个邪魔外道的。这个邪魔外道的就跟她讲:你要跟我睡觉,就可以消灾解难,可以度过这个难关!这个读到大学的女学生还没什么头脑,就真的跟他睡了!

后来她妈妈发现不对劲,把她抓回来,后来就告上法庭。你看,就这么好骗。

所以,现在女众,我要告诉你:如果哪一个告诉你,你是他前世的老婆,你还要跟他睡觉,才能消灾难解,你就跟他讲:免了!没这回事,千万不要上当!

我们这样诚心呼吁:大家就是要有正知、要有正见、要有正念,要以佛的知见,千万不要被骗得团团转,倾家荡产还不打紧,还得舍弃生命,还不能得到解脱!

如果舍掉生命,能得到正法的解脱,牺牲这个生命还有价值呢;什么统统没有,还不能解脱。

    442 从哪里借来的,还到哪里,到最后,你会发现一无所有。

[指各有所还] [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心性不是指清净自性,是指缘尘分别之心性,千万不能误认为,叫清净自性的心性。

所以,师父一再强调:这个佛法不是大学教授有办法的;绝对不是学者有办法的。

看了二个字都相同,前面讲的心性,这里讲的也是心性,可是,意义完全不同。

这个不是圆妙明心,宝明妙性喔,这个绝对不是如来藏性。

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你的心性就是能缘外尘的,那一个分别的心性,不是指如如不动的如来藏性,千万不能错认。

[此心性,非圆妙明心,宝明妙性,即缘尘分别之心性],缘尘就是能攀缘外尘,分别之心性。

这个分别心性意思就是:一直动执着的念头,一直动分别的念头,从来没有停止,是指这个。

[亦即上文所谓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切众生就是这样子。

[乃随尘生灭,各有所还]。这个正是生死的根本。

[分别声者],分别声是,声音现前,意识心就分别了,所以,这个意识心的念头,是从声尘来的。

[从声尘来,还之于声];意思就是:从哪里借来的,还给那个地方。

你对这个色法执着,这个执着来自于色法,从色法借来的,还给色法,你这个执着无自体性。

你这个音声分别,还给音声,咦?没有自体性。

从哪里借来的,还到哪里,到最后,你会发现一无所有。

从声尘的执着、分别来,回归声尘,你这个执着跟分别意识型态不存在的,叫做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叫做离尘无自体性,就是这个道理。

从哪里尘借来的执着、分别,还给那个尘,你这个执着、分别不存在。

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如此,从色借来的,还色;从声借来的,还声;从香借来的,还香;各有所还,意识心本自空寂。

亦即上文所谓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众生为什么会昏扰扰相?就是着境以为实,一直在生灭意识心打转,就成生死的根本。

乃随尘生灭,各有所还,生灭意识心,尘有则有,尘无则无;不像如来藏性,尘有也是存在,尘灭还是存在,无关于尘。

分别声者,从声尘来,还之于声;[乃至冥谛者,从冥谛来,还之冥谛。如人影相似,从何人来,还随何人而去。有来有去,但是暂住之客,不是常住主人],

所以,修学佛道,你要认清楚,什么是生灭意识心;什么是如如不动的如来藏性。先懂得舍识用根,千万不能错用心。

意思就是:先找到我们的主人,就能够了解,初发心即成等正觉是什么道理。[故曰:‘云何为主’。初破缘心有还竟]。

向哪里借来的,还给人家,你现在什么都没有啊,拿什么来作自己的自主性呢?

云何为主就是:生灭意识心本来就是妄,妄执、妄心、妄境。

所以,佛陀要叫你观四种如幻的道理,什么叫做四种如幻?一、缘起如幻,二、业相如幻,三、业感如幻,四、业力如幻。

为什么统统讲如幻呢?其实都是如来藏性影现出来的唯心现量的境界;而我们在唯心现量显现出来的境界,分大分小,分长分短,分是分非,分善分恶,一直昏扰扰相,而且这众相,却是如来藏性所影现出来的。

所以,如来的心性当中,没有分善恶、是非、来去、生灭、增减、大小、长短、方圆,统统如如不动,无所执着。

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非相就是万法都是空相,于中不可分别善恶、是非、对错、来去、生灭、增减。

为什么?此是幻,彼亦是幻,无一法不是幻,幻无实性,本来就空;如何于幻化不可得的当中,去分别来去、生灭、增减的东西?

现在就是要悟到这个,缘起如幻,业相如幻,业感如幻,业力如幻。此世间无一法不是幻,没有一法不是缘起幻化出来的,都是假相。

    443 此世间无一法不是幻,没有一法不是缘起幻化出来的,都是假相

生灭意识心本来就是妄,妄执、妄心、妄境。

所以,佛陀要叫你观四种如幻的道理,什么叫做四种如幻?

一、缘起如幻,二、业相如幻,三、业感如幻,四、业力如幻。

为什么统统讲如幻呢?其实都是如来藏性影现出来的唯心现量的境界;

而我们在唯心现量显现出来的境界,分大分小,分长分短,分是分非,分善分恶,一直昏扰扰相,而且这众相,却是如来藏性所影现出来的。

所以,如来的心性当中,没有分善恶、是非、来去、生灭、增减、大小、长短、方圆,统统如如不动,无所执着。

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非相就是万法都是空相,于中不可分别善恶、是非、对错、来去、生灭、增减。

为什么?此是幻,彼亦是幻,无一法不是幻,幻无实性,本来就空;如何于幻化不可得的当中,去分别来去、生灭、增减的东西?

现在就是要悟到这个,缘起如幻,业相如幻,业感如幻,业力如幻。

此世间无一法不是幻,没有一法不是缘起幻化出来的,都是假相。

   444 把这个执着心还给珍珠项链,咦?这个执着的心并不存在

[显见性无还--阿难求示无还][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阿难说:如果我这个能攀缘外境的生灭意识心,各有来去、生灭、增减,从哪里借来的,还归哪里;作不了主的生灭意识心,这[如来]就是佛陀所说的,

妙明元心,这个就是如来藏性,为什么它无还?为什么它没有来跟去呢?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此当机闻说缘心有还,而求示无还也]的境界。

[还者归还,如世间之物,从谁借来,还之于谁。若是自己之物,则无可还]。

从谁借来,还之于谁,这个[谁]就是外境,从外境借来的执着,也把它回归到、还归到外境,你就会发现:生灭意识心的执着,不可得!

譬如说:你执着金银财宝,或者是珍珠项链,你如果是执着这个,这个贪心,从钻石、金项链而来的,

把这个执着心还给珍珠项链,咦?这个执着的心并不存在,从谁借来的,还之于谁。

若是自己之物,则无可还,如果是你的如来藏性,就没有这个。

意思就是:万法都无关于清净自性,只是因为你妄执、妄动、妄念、妄着、妄想,统统叫做[妄]。

凡夫的[凡]怎么写呢?中间加一点,那一点,禅宗讲的就是:动念即乖,凡夫就是多了那么一点执着,那么一点就是除不掉。

着那么一点点,就会变成凡夫,一点都不行!

[故问曰:若我能缘心性,如来现说,各有所还,而如来所说妙明元心,云何乃是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初阿难求示无还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445 真月是指如来藏性,第二月是指第八意识,第八意识直下无妄,就是真心

[指喻见精切真]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佛对阿难说:且汝见我,你现在阿难看到我的见精明元,[元]就是本来的如来藏性。

你现在用这个看我,虽然它不是妙精明心,虽然不是我们的真心。但是,它很接近了,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看《表解》 月喻,月亮的比喻。㈠第一月—乃天上真月—喻无妄真心。就是每一个人的本性

㈡第二月—乃捏目所成—喻带妄见精。捏目所成什么意思?我们正常人的眼睛看这个月亮,这个月亮是真月;喔!月亮在天上!

我们怎么样?闲着没事,就把这眼睛稍微的捏一下,再看,咦?天上真月的旁边,怎么会另外一个月亮呢?变成第二个月亮!

意识心就是这样,透过无明,多一层的颠倒、妄想、执着,就会变成第二个月亮。

我们第八意识就是第二月,它是带少分妄的一个真心。真月是指如来藏性;第二月是指第八意识。

再底下就更糟糕了,㈢第三月—,就是影子,乃水中月影—喻分别妄想。

分别妄想就是你平常生活所缘的那个色声香味触法,一直昏扰扰相,这个就是第三月。

也就是财色名食睡,让你忙得团团转,就是你看到的,是第三个月。

我们修行人眼睛一闭,禅坐,色声香味触法放下,不攀缘外境,慢慢慢慢的见到第二月;再有一天慢慢熏习,忽然大悟,就见到了真月!

看这里,我来比喻一下,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这个是非常困难的!

月亮在虚空当中,这个真月很圆满。那个比喻作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性。

我们无始无明一念妄动,就是把眼睛稍微捏一下,看到旁边第二个月亮,这个就是第八意识。

转本有的智慧的光明,变成一念不觉的无明妄动,不过,这个已经接近真月了。第八意识虽然不是真月,第二个月亮,但是,已经接近真月,真的月亮。

还有第三个月亮是什么呢?诸位!你们都去踏青、烧肉过,到了晚上,你到只要有水的旁边,你会看天上的月亮映在水池当中。

天上的月亮映在水池当中,离月亮太遥远了,如果你跳到水中要去捞那个月亮,捞得到吗?不可能!是的,答对了!

意思就是:你一直追逐外境,不懂得回光返照,你是永远没有办法了生脱死的。

好!如果我们眼睛有一点毛病,往虚空看,会看到第二个月亮。我们去找,会发现说,咦?第二个月亮不存在;但是,他只要稍微转一点方向,就可以接近真月了!

所以,第一个月亮是真月,第二个月亮是真月投影出来的影像;虽然说是一个假相,但是接近,不同于水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离这个真月太遥远,如果你跳到水中,你是永远捞不到月亮,也没有办法接近月亮,方向刚好相反,是不是?

所以,我们第一个,就是要从带妄显真。就是你第一个重点要先知道,要先知道、看到第二个月亮;因为第二个月亮,已经接近第一个月亮——真月,所以,佛陀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好!看经文,这样来比喻,你就看得懂了。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已经接近第一个月亮,这样意思就完全清楚了。非是月影——第三个月亮,它不是影子。

第二个月就是:你一定要找到第八意识的这个见精,它带有少分的妄,但是,接近了真月。这样看起来的话,你要找到真月,就一定要先接按第二个月,慢慢慢慢就会接近真月。

就是:如果你懂得这一些生灭的、微细的执着,仍然是第二月,那么,没关系!虽然你有现在的颠倒、妄想、执着;但是,你已经知道在能缘的心下手了。所以,师父为什么一再强调:注意你的起心动念?就是这个道理。

贪着于五欲六尘的人,是永远没办法见性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回光返照,虽然他见到的是第二月,就是能缘的这个意识心,虽然还不是真心;可是,已经接近真心了。懂得回光返照的人,他就有希望见到真月。

[佛欲示无还之旨,先明见性,切近真心,且就阿难日用之见,分明指示,故曰:且汝现前见我之时,此见即是八识精明之体,元者本也];就是你看我的时候,其实带有真心,就是这个意思。

你现在看,你阿难看,就是第八意识同时存在精时之体,只是你不悟而已!是这个含义。[故出其名曰:见精明元。即二根本中真本,识精元明是也。

体即第八识见分,映在六根门头]:就是如如不动的心性,它会起作用。

[在眼曰见精。在耳曰闻精;在鼻曰嗅精;在舌曰尝精;在身曰觉精;在意曰知精],这个眼、耳、鼻、舌、身、意,没有一处不是本来面目,只是你不悟。

[本具精明之体],你要开采这个精明之体,记得!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见性;就见到了精明之体。

如果我也懂得歇即是菩提;如果你也懂得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这个精明之体就显现。

[而有了境之用,但体受妄熏],这个妄熏就是妄执、妄分别、妄境,这个[妄]包括三种层次。就是受到这三股强大的虚妄熏习,所以,一直没办法觉悟。

但是,我们如来藏性这个体,受到妄执、妄分别、妄境的熏习,[而有二种颠倒,见妄未除,精明尚欠于妙,故曰:虽非妙精明心]。这虽非妙精明心,就是告诉你:已经接近了,没关系,再继续用功!

[虽非二字暂抑之。而喻中,随即扬其切近于真,如捏目所见]。这个捏目是表法,比喻动念,就是无明,动到无明的这个微细的念头,就是捏目。如捏目所见[之第二月],就是多一层执着、多一层非别。

[虽非真月,而与真月原无别体,但多一捏而已,放手即真];这句就告诉你:歇即是菩提,

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不是说我今天来到大殿早课、晚课,在家居士在家做一个钟头、二个钟头的念佛持咒,就代表你出去可以跟人家大声的对骂。知道吧!

真正的修行人是在大殿佛堂修行;去菜市场买菜也是修行;与人相处,也是修行,很多不知道,道场在心,不在固定的相状。

[非同水中月影,与真月有虚实之殊,天渊之隔]。不同于水中这个月影,跟真月有虚有实的差别,所以是天渊之隔。

[以第一月,喻纯真无妄之妙精明心;第二月喻见精明元;水中月影,喻缘尘分别之识心。

佛欲令人舍彼妄识,取此见精],加几个字更清楚,这一句话是很重要的,佛欲令人舍彼生灭妄识心,取此不生灭见精,[为本修因也]。

本修因,它的重点就是:你修行下手处要对,你一定要保持如如不动,不取于心,才是真修行人。

[问:阿难求索真心,佛何不指与纯真无妄之心,而乃指此带妄之见精耶?]为什么要带少许的妄来开示呢?干脆就讲真心啊!

[答:纯真之心,唯佛独证,等觉菩萨,犹有一分无明未破,真尚未纯,而况位居凡、小,离此凭何指示乎?

譬如指矿说金],矿就是山中有矿,矿提炼就是纯金。[求金之人,若舍于矿,岂有真金可求]?这个矿还没有去掉污垢、冶炼以前,真金显现不出来。

我们凡夫也是这样,没有经过一番修行,佛性显现不出来。[十番正示,二见翻显],二见就是真见跟妄见。

[如销矿成金],就是你一定要放下妄见,妄见就是生灭意识心,你才能见到真见,就是你才有纯金可得,用心性修行。[其金一纯,则光明焕发矣!

从上诸祖,皆本佛意,多于六根门头,接引学人,竖臂擎拳,一棒一喝,无非欲令学人,亲向自身中,识取本来面目。

慎勿因此有虽非妙精明句,遂疑见精,以为全妄],见精就是说:带有少妄的第八意识,认为那个是妄,[不敢认取也。初指喻见精切真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7 2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