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讲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离欲得初禅就得离生喜乐地,生就是生生灭灭,特别是指淫欲、欲望,离开欲染,生到禅天以后没有欲界的这种欲染的染污,所以身心觉得很清净,好像洗过澡一样,很干净、很舒服。

得正定初禅一定会离欲。

离欲得初禅就得离生喜乐地,

初禅在法相或唯识里面称离生喜乐地,这是非常非常专业一个名词。

生就是生生灭灭,特别是指淫欲、欲望,离开欲染,生到禅天以后没有欲界的这种欲染的染污,

所以身心觉得很清净,好像洗过澡一样,很干净、很舒服。

就好像我们跑步完了洗个澡,好舒服。那个叫离生喜乐地。

龙树菩萨说:由禅定水洗了身心以后就身心很安乐,叫离生喜乐,很欢喜,清心欢喜,这就是初禅的境界叫离生喜乐地。

等到二禅叫定生喜乐地,三禅叫离喜妙乐地,四禅叫舍念清净地。

这些名词好像很怪,一点都不怪,它都很切确。

你既然要学楞严法门,要修首楞严定,这是一般的定得的定相必须要知道。

而且你打坐的时候有一些现象出现你也才不会搞混了,心慌意乱,也不会害怕。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15 你自心自造的,没有原料自造,快乐工厂。很经济也都没有污染,最绿色了。自己自心制造的喜乐都不要了,自心自然就非常清净。

初禅是离生喜乐地,离开欲界的生死欲到达没有五欲的喜乐地。

定生喜乐二禅,进一步就定生,定力更加增加。

三禅离喜妙乐地。因为初禅、二禅都有喜乐,有喜有乐。

喜跟乐不一样。喜是短暂的,法喜充满,短暂、强烈的叫喜。绵长的、细微的、持久的叫做乐。

法喜很好但是法乐更高,法乐就比较持久,但强度不是很强可是它很长,事实上也不见得它的强度不强。

法喜就好像河水表面移动,河水水流有波浪很快明显。

河水以下接近河床的底流看起来很缓和、不动的,但力量很大,而且是很稳定。所以法乐就好像河床的底流它很稳定。

河水的表层是会起波浪的,它在表面上是很快的。下面这个看起来看不到,没什么动的样子,可是它那个力量是很强的。

整个河流会移动的主要的力量其实在下面。就好像那个冰山一样,你露出来的是很少的,底下是很多的。

这上面是有很多现象,但是下面好像很平静。可是事实上整个河流的流速是由这个带动的。因为这个流速是依地形而起来的。这个地形是不管你有风无风,它都是一定这样流的。

所以那个法乐就像这样子的,底层的很平静,看起来。然后法喜这样的,就是很表面而且很短暂。你参加法会法喜充满是很好,不过法乐常住才更好。

离喜妙乐地就是粗的喜已经没有了,三禅只有妙乐。一切有为世间最快乐的就是三禅乐。当然那个乐不是我们五欲世间这个乐,是心识里面定的乐。

然后四禅就是舍念清净地,本来是有喜乐,喜没有只有妙乐,第四禅连乐也没有。

三禅过一阵子后觉这个乐很粗,所以把乐也去掉,没有喜也没有乐就清净。

你看初禅,离生喜乐地,心里如果喜乐的话,对我们最重要的结果是没有痛苦、烦恼。

如果你有烦恼、有苦怎么会喜乐。

对我们来讲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喜乐的产生所以就没有苦、没有烦恼,所以得定的好处就是这样子。

定生喜乐那个喜乐就更高了。接着喜也不要了,喜已经有点粗。保持那个乐,乐就非常乐、大乐。

三禅的乐享受久了就觉得乐也粗舍乐。舍乐以后就清净了,整个心不但没有苦,早就没苦了嘛,入了初禅就没苦。现在连喜乐也不在乎也没有、也不贪着。

住于初禅的时候一定会贪着这个喜乐。

入于二禅不但贪着而且加强那个喜乐。

加强喜乐一阵子以后你会觉得这个喜乐实在是很粗的境界,要进入更妙的境界就把喜给舍掉。

觉得这个喜波浪荡漾,因为你的心很微细、很清净觉得那个喜是波浪荡漾就把它舍掉。

你在得到离生喜乐地之前,凡夫众生都是烦恼都是苦,心就烦恼,波浪荡漾,

因为厌弃了欲界这个散乱荡漾、苦的心,舍弃它而入禅定,因此得到喜乐。

一路下来加强喜乐,喜也不要,光是乐,因为没有喜那个乐自然就增强了。

等到最后连那个乐也不贪着就舍了,整个心就真正很清净。

当然跟清净法身的清净还差得远。只不过是没有一般凡夫不管是对善或恶的贪染,都没有了。

为什么对善对恶的贪染都没有了?因为即使自心没有依靠外在的,而是自心起的乐都不贪着了,怎么会贪着外在的色声香味触,不会,更何况你根本不喜欢。

你自心自造的,没有原料自造,快乐工厂。很经济也都没有污染,最绿色了。自己自心制造的喜乐都不要了,自心自然就非常清净。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16 顺便讲一下,有人说他有神通,现在讲那个神通多半是鬼通、灵通比较多。

顺便讲一下,有人说他有神通,现在讲那个神通多半是鬼通、灵通比较多。

真正的神通是四禅发,入了四禅进修神通。

神通不是自然有的,是你入了四禅,在四禅中修神通,修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等,就得神通。

乃至于一切神通妙用都从四禅发。为什么?

上面不是还有一个四无色定,因为它无色嘛,无色所以就不起妙用。

要起神通妙用都要依眼耳鼻舌身意,跟色声香味触法起神通妙用。

因为四禅还没有舍掉有色,还是色界定,所以它还是有色,能够修神通,起神通妙用,乃至于佛入涅槃也是第四禅。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离欲得初禅,得初禅一定是离欲了。然后第二个它会身心转变。你问我说我怎么知道?当然知道,经验谈。

接着你如果得定了,有一个,我现在等于大放送,把事情都讲清楚说明白。

离欲得初禅,得初禅一定是离欲了。

然后第二个它会身心转变。先讲心转变,得定的人心一定会转变,如果他都没转变,那就可能没有什么得定。

什么转变?

1.粗烦恼伏。很粗的烦恼,譬如说会破口大骂这种烦恼就没有。心里面很贪起大嗔怒都不会有。为什么?这个粗烦恼为定力所伏。

不过如果现暴怒相调伏众生那个不算,所以我有时候也会把你臭骂一顿。

2.心转变了,所以这个烦恼就会伏,得定的人就不能很贪、嗔心很大、很嫉妒,这些应该都不会有。

接着身转变,(1)在未到地定的时候或是之前,尤其是到了未到地定。

就是在初禅之前有一个定叫未到地定,前哨站。以佛门来讲你到了山门,还没有到大殿之前有个山门。

初禅叫根本定。在唯识学里面称为四根本定就四禅,或称为四净律,在那之前有一个未到地定,或叫未至定。

未得初禅之前会得一个定,那个定叫未到地定,未到离生喜乐地。

我好不容易得到的,现在这么便宜卖给你们。

到未到地定会有什么现象?持身法。

打坐的时候,你看佛像坐的时候有点往后有点点微倾,差不多五度或八度,而且没有坐垫、没有蒲团,平的。

这个挺不是故意挺的,是自然就往后挺,因为气走的关系他自然就挺起来。

到未到地定的时候他的身体就自然挺直,这个挺直不是90度,而是往后倾一点点。

而且不用力,他自然就这样子,你想要往前倾都不行。

你问我说我怎么知道?当然知道,经验谈。

你光看他的坐姿就大概知道一点点他的境界是怎么样。

还有打坐的时候绝对不能头向下垂,这样气就不通了,久了会生病。

打坐后面一定不能靠,绝对不能说很累坐个带靠背的,那会阻止血气的畅通。

虚云老和尚说会吐血,闭关打坐的时候我都不相信,怎么可能?

因为常常要坐,以前我也是小钢牙就不信,后来真的吐血,好可怕。实在不能钢牙铁齿。

这个叫持身法,持身法因为心很清净,心净、身净、气血畅通,它就自然运行就会变成微微向后倾的姿势。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讲座010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1 先讲一些跟修行有关、跟佛法有关,但不是跟楞严经直接有关。

先讲一些跟修行有关、跟佛法有关,但不是跟楞严经直接有关。

我跟大陆的一位姓陈的皈依弟子讲一些修法的方式,我说已经请过法的人一定要把它请的法修行圆满,不可以含糊凑数,才能够再请法。

第二条是已经请法修法的时候必须一切都要如法,1.必须在佛前做,不管是念经、念圣号都要在佛前做;也就是在你的佛堂烧香、顶礼。

2.要穿海青、披缦衣,如果有受戒就要披缦衣。

3.要将法本及经文所有的字句都要念出声音来。就像讲话一样旁边的人听得到,不可以默念、心念不出声。为什么?

因为我发现有的人默念胡念过去也不知道念什么,很快就念完了。那样子很多字句就打马虎眼就过去了,为了要治这个弊病。

你那样念好不容易念完几百部,结果根本就很不圆满,而且有时候念念,因为不出声音就打磕睡。念出声音就不容易打磕睡。

还有很多好处我现在解释:要出声音的原理是身语意三业一起修,一起修更真诚,不是只有默念。

默念的话只有意业在修,身、语业都没有修,所以就一个业在修而已。

那你念出声音,那你必是三业齐修,这样子更真诚,而且修行的力量更大,也更容易摄心、不会昏沉、也不容易散乱。

如果念出声音可以锻练你的气息比较长,尤其是念圣号的话。你深吸一口气,然后把那口气念到完,南无地藏王菩萨,.....一直念到完,然后念完了,再深吸一口气,

这样子你就在练你的肺活量,同时也是在深呼吸,这样练久了血气容易通畅,新陈代谢也容易畅旺。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你念出声音来把你身中的业障、法障等等恶气、邪气都借着深呼吸及经法加持的力量吐出来,你身心中的这些恶气、邪气、法障、业障会越吐越少,四大就容易调和,身心就能够安稳、康泰。

还有修法的时候不准听电话、跟别人谈话,也不能中途离开佛堂。

4.已经请佛受过戒的不可以犯戒,如果犯戒要向阿阇梨发露报告、忏悔。

5.最好能吃素,如果不能吃全素至少不能吃现杀、现宰的生物或海鲜,而且葱蒜五辛最好不要吃。

吃了嘴巴是臭的,念出经法这个声音、口气也是臭的,臭的口气喷在经上就很不好,这又等于是在造罪。

你们现在修的,譬如在修准提法、或是在修地藏密法重新发愿重修,修三百遍出声音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字念清楚,不要含混过去,以前的不是不算,以前的自有功德在。但是我在你算数的,就从你今天听到从今天开始算,回去再开始修行开始算,三百遍。

   2 他们这个僧阶是从唐朝就有,他们从唐朝拷贝过去的。

今年真言宗总本山我去办手续,然后忽然他们就说,他们是每三年要升一等,因为我是真言宗的阿阇梨,每三年升一等。好像台湾的公务员一样,可是我已经好多年都没有办了,办了要交手续费,就因为我就去了,所以他就说你要升等了,好了,那就办一办,交交钱了,

然后他们就说:因为你去年没办,明年又可以再办,那就办了,于是我就升了一级。然后他们又看了看,我的这个业绩很好,所以给我跳级升级。本来是权律师,现在升为律师。

他们总共是九品中正,上中下...这样子,本来是权律师,律师,律师上面就是大律师。然后又给我跳一级,其实照讲应该是跳两极,但是他们就让我补升了,所以我一下子就升两级成为大律师。

大律师上去就是小僧都,中僧都,大僧都。大僧都上去就是小僧正,中僧正,大僧正,最高就是大僧正。

那我下一次升的话就是小僧都。小僧都是什么?小僧都就是,听起来没什么,弘法大师那个时候就只是到小僧都,这很有趣的事,但是大僧正现在很多。

但是弘法大师那个时候,尤其是真言宗刚刚创立,这个叫僧阶,以前是天皇颁的。现在也是一样,也是要呈到日本国政府内政部,所以不是像我们这边台湾或是大陆,自己写一写,然后就自己封,不是这样子。这个都要你所有的资历,拿你的成绩、业绩呈上去,然后大家要审核的。

那我现在把这个,他又发给我一个怎么样、为什么升大律师,这个褒赏状(日语)...。因为这个对我们本寺的弟子应该是很光荣的一件事,与有荣焉,也不是说我爱秀,但是这个事情不能把它...。即使你小学的时候得了一个奖状都把它挂起来,更何况我这个呢。

他们这个僧阶是从唐朝就有,他们从唐朝拷贝过去的。

    3 唐朝的时候因为佛教很昌盛,然后僧人很多,他们要出家的时候,都要向政府拿戒碟,政府看你合格发你戒牒,才可以出家。

唐朝的时候因为佛教很昌盛,然后僧人很多,他们要出家的时候,都要向政府拿戒碟,政府看你合格发你戒牒,才可以出家。

我们现在正好相反,出家以后拿戒碟,他们那时候是先拿戒牒。

那戒碟怎么拿?先考核,考核你的年纪、行为、身体、品行、学问,你要懂得佛法,要考试,考完通过发予戒碟,然后你再去拜师,拿着戒碟去拜师。

我们现在正好相反,所以拜师以后,再去受戒。那个时候不是这样子,

然后政府为了对僧人好管理,比较符合佛制,就说:政府官员不直接去管那些僧人。

僧人也不是都是很好的,有时候也有犯罪,那犯罪的时候,政府不会把你抓去,关到政府的监牢里面,或是做任何惩罚,而是僧团里面自己处置,

因为僧团处置了,所以他就有等于是政府授予的僧官了,那么最大的那个就是大僧正。

像中南半岛他们也有僧皇、僧王,也是一样的关系。让出家人管理出家人,这样子就很如法。

甚至于出家人如果犯了罪,然后关在监牢里面跟平民百姓关在一起,这也很奇怪,也会不好了,也不好管理。

至于这个僧阶一阶一阶总共有九等,我们中国不是九品中正嘛,所以那个僧阶也是仿照这个东西。因此是政府发的,政府认可,然后社会认可的。所以在日本现在还是一样,你如果僧阶是什么,社会是认可的,而且是很崇敬的。

不像我们现在,我们自己那一个山头,他们自己发的什么证书。乃至于他读什么佛学院毕业,那个没有什么用,任何用都没有,除了能够在他自己的佛学院里面教书以外,到外面能不能有效都是问题。甚至于说你要到这个社会上的任何机构去就职,那大概不大可能。

但是日本因为他们是政府跟社会都是认可、崇敬,所以你到了那个僧阶,受到崇敬,而且你要从事各种事业,佛法的事业,或是要去布教,或是教佛学,都可以的,这样子,这是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4 你就知道大师这样讲,领众是很辛苦的。因为法本来是清净,但是人是很不好搞定的、很染污的。

我们再合掌一次: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放掌!

难怪智者大师快要往生、圆寂之前,欲知时至,有人问他说:请问大师,因为他也是念佛回向往生西方,请问大师位居几品?

他说:我如果不领众的话得净六根,因为领众只是六品而已。净六根是上品上生,

当然这是大师的谦虚你不要当真,噢原来你才六品而已,不要这样想。

你就知道大师这样讲,领众是很辛苦的。因为法本来是清净,但是人是很不好搞定的、很染污的。

每一个人就有不同的染污层面跟程度都不一样,很不好搞。

所以这个出家众多收了弟子,就好像世俗人生多了孩子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5 等到你到了未到地定的时候那个气很强很强,它自然就把你的身体挺直,因为身体挺直以后,坐就不费力,血气自然运行就让你挺直,会不费力就坐了不会累,所以能够久坐,给你们讲这个道理。

我们接着往下讲,《楞严经义贯》21页。我上次讲到如果得定的话,就会有身跟心的转变。

上次讲到身转变未到地定的时候,就会有持身法起。

持身法就是身自然正直久坐不累,为什么身自然正直?

你看最深的唯识学的书,他也只是讲有持身法体,但是也没有讲为什么,这是我自己体会的给你参考一下。

因为你一坐的时候进入状况以后,他这个身体的气自然会动。

我现在提醒你佛教打坐不要练气功、不要调和呼吸、吐纳。

你就自然呼吸照数息法、或观息法,心澄静下来,专心一意它就自然归摄为一,身体自然就运行,运行自然就会有气。

我现在讲你不要执着,有气就从尾闾开始,就是尾椎;

顺着往上脊髓,督脉一直上来到颈部大动脉到了天灵盖这里,顺着天灵盖从这里下来,顺着鼻梁到嘴巴那里的时候,到软口盖、硬口盖那里就断了,

所以你舌头顶上去就接上去了,接上去于是就往这边下去,就从后面是督脉,然后上来以后到这边,就接着任脉下来一直到肚脐、丹田又叫气海,气海再往下走又接到尾闾,就这样子循环。

而且那个气很强,不是一点点,很强的气,那个也不是练来,它就自然会这样子。

为什么会这样子?就好像你从来没有想呼吸,说我现在是要吸还是要呼,没有,但他自然就会呼吸。同样的打坐的时候你就自然的呼吸就好了。

气通不通、气通的快慢是依你心定的快慢,你心快点定,它就回归自然等于是。自己会照顾自己,平常你在生活你没有去思维要不要呼吸,但就他自然呼吸,你不会说因为忘掉呼吸而就闷死了,不会嘛。

所以啊!忘掉呼吸了,呼吸停止死掉了,会不会这样子,不会嘛。所以你打坐的时候也是同样道理,

就是因为这样子,等到你到了未到地定的时候那个气很强很强,它自然就把你的身体挺直,因为身体挺直以后,坐就不费力,血气自然运行就让你挺直,会不费力就坐了不会累,所以能够久坐,给你们讲这个道理。

    6 虚云老和尚讲,他只是告诉人打坐的时候不要靠背,靠背会吐血。

至于上次讲说,虚云老和尚讲,他只是告诉人打坐的时候不要靠背,靠背会吐血。

后来我不相信,结果我就靠背,因为要坐很久,我就靠背,真的是吐血,吐口水的时候里面就有血丝。

后来我也是思维这个道理,什么道理?因为你静坐时候气很强,如果你靠着把它阻断,

阻断尤其是后面从尾闾上来的气是很强的,它在你的脊髓那里过不去的时候,就会冲到旁边的组织或细胞就把它冲破了,

所以就内出血,所以那个出血是这样来的。

你直身坐的时候因为血气都通了,坐到后来舌头不用故意顶着,因为软口盖这个跟舌头好像有很强的电会互相吸住,双手也会有电很强很强这样吸住。

所以一定要保持这个姿势要他这样子,有练瑜伽术说要这样子,或是这样子,那就断掉了嘛。

身体里面是这样子,外面是这样子,作为一个循环。

我跟讲你不要执着,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

有不执着就是好,如果有又执着、又贪爱、又自大那就变成魔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7 上次讲未到地定有持身法起。等到初禅的时候就有八处:动、痒、轻、重、冷、暖、涩、滑。

上次讲未到地定有持身法起。等到初禅的时候就有八处:动、痒、轻、重、冷、暖、涩、滑。

动就是里面会动身体会有点点动摇。

痒就是忽然身体就很痒。不是一个地方、一点点痒,而是全身都痒,

痒到什么地步呢?痒到你抓烂了还抓不到,那个痒是从骨头里面痒出来的。

你可以觉得那个不是皮肤上的痒,也不是肉上的痒,是从骨头里面痒出来,涂药也没用。有时候痒的时候,你泡热水会好一点也没用。

所以这个痒是这样,全身都痒,那你不知道拼命地抓,抓烂也没用。

而且这个会维持很久,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个月。这个当然也是经验谈。

轻是什么?你会觉得身体很轻,起坐以后走路就好像很轻。

虚云老和尚他在山洞里面修行闭关,偶尔出来,他在他的传记里面写:步履如飞,在山上都这样子,很轻。

有时候身体又变成很重。

有很多人打坐也会热起来,但不是一点点热是很热,好像旁边开了暖气或在大太阳下一样那种热。

冷是很冷,冷到七月天你都觉得很冷,而且不只是坐中很冷,起坐以后还是很冷,冷到牙齿会打颤,披好几床棉被还很冷。

讲到这个,顺便讲到一件事,我出家以后曾经到迈阿密佛学社,他们跟我讲说台湾有一个习禅的在家居士办了一个很大的道场,收了很多弟子,很多人跟他习禅,也跟他学很多东西。

他什么都教,也教儒家、道家,什么都有,也有喇嘛教,都有,很多出家人跟他学。

曾经有一个出家弟子在佛罗里达请他去讲课,结果八月天佛罗里达很热,跟屏东一样热,那位法师包着一条棉被跑来,到了佛罗里达还是要抱着棉被,说是他老师教他这样做的,这很怪异,我不晓得他为什么抱棉被。如果很冷这是不对的。

总而言之,我跟你们讲,学佛不能怪异,即使你真的很冷,那个时候你最好不要出去,不要让世俗人惊怪,尤其你是出家人。

佛是最忌让世俗人惊怪。所以,顺便讲一下,佛所制的几乎一切所有的出家戒大部分都是要避免白衣讥毁僧宝。他的目的是这样,大部分都是。

所以,出家众尽量不要让在家众讥毁。我们出家众出门在外,言语行为就不能怪异,尽量平常一点。也不能就故意搞怪。

你如果静坐或是修行有什么境界,那都是只能自己或是你的师父知道,不是到处去宣扬的。

涩就是你会感觉皮肤涩涩的。有时候会觉得滑滑的。涩就是皮肤象树皮一样的感觉,感觉而已,但不真的变成树皮。滑就是感觉皮肤好像牛奶、乳一样,很滑这样子。

因为你如果懂得佛理以后努力修行、静坐,尤其是禅理,可能会有一些现象,

但是如果有一些这些现象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以为自己生病了或是魔事,这是自然的事情。既然知道也不要自己以为很了不起。

9 经里面也只是讲说有这些现象出现,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我有思维,供你参考,也算是我的独得之秘,怎么查也查不到的。

经里面也只是讲说有这些现象出现,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我有思维,供你参考,也算是我的独得之秘,怎么查也查不到的。

你静坐以后你要从欲界的杂染身升到色界的禅定的清净身,累劫的业力在你身心起的交战,四大重新排列组合,

地水火风,重新排列组合的时候就会释发出一些能量,带动一些改变,

因此就有这些冷、暖、色、滑等等这些现象出现。

如果你有一点点痒不要以为你已经到了初禅,要全身痒,痒得不得了,从骨头里痒才算。

我在刚出家的时候庄严寺有一对夫妻,两个都是博士,他们跑去参加一个洋人办的静坐。

他们方法是观痒,本来不痒,先观鼻子痒,再往外扩展外面都痒,乃至于一直观,观到全身都痒。

因为大觉寺是在家人主导的道场,他们就有讨论会,他就做去外面参学的报告:

起先第一天不怎么痒,心里就觉得不舒服,怎么都不痒起来;第二三天就有点痒,第三天鼻子痒,第四天忽然那个痒又不见了,他就很懊恼。

观那个痒干什么?根本就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里面也只是讲说有这些现象出现,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我有思维,供你参考,也算是我的独得之秘,怎么查也查不到的。

经里面也只是讲说有这些现象出现,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我有思维,供你参考,也算是我的独得之秘,怎么查也查不到的。

你静坐以后你要从欲界的杂染身升到色界的禅定的清净身,累劫的业力在你身心起的交战,四大重新排列组合,

地水火风,重新排列组合的时候就会释发出一些能量,带动一些改变,

因此就有这些冷、暖、色、滑等等这些现象出现。

如果你有一点点痒不要以为你已经到了初禅,要全身痒,痒得不得了,从骨头里痒才算。

我在刚出家的时候庄严寺有一对夫妻,两个都是博士,他们跑去参加一个洋人办的静坐。

他们方法是观痒,本来不痒,先观鼻子痒,再往外扩展外面都痒,乃至于一直观,观到全身都痒。

因为大觉寺是在家人主导的道场,他们就有讨论会,他就做去外面参学的报告:

起先第一天不怎么痒,心里就觉得不舒服,怎么都不痒起来;第二三天就有点痒,第三天鼻子痒,第四天忽然那个痒又不见了,他就很懊恼。

观那个痒干什么?根本就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9 如果要以观外物的话,佛法里面是有日轮观、月轮观,没有观蜡烛的。

刚刚不是说有位教很多出家众的大居士,《楞严经》有很多入道的方式,圆通的方式,他是教人用眼根入手,前面点一根蜡烛,眼睛一直看蜡烛就专注,到后来就入定。

可是这个有个问题,我开个玩笑,蜡烛是一根,眼睛一直看到后来会变成斗鸡眼,因为集中嘛。

我这样讲其实是调侃了,实际上因为那个不是真正佛法的修行法,是他发明的。

如果要以观外物的话,佛法里面是有日轮观、月轮观,没有观蜡烛的。

观日轮、月轮都有理上的意义,因为日轮就代表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日光遍照,观日出就是大日如来,

观日落就变成阿弥陀佛,西方嘛,有这样的理跟用意在里面。

观月轮,月是清凉如水,令你身心能够清凉是这个用意。

    10 还有一位在家众叫人观静,这又错了,不能观静,观静又变成外道,因为静是在外面。

还有一位在家众叫人观静,这又错了,不能观静,观静又变成外道,因为静是在外面。

《楞严经》讲连止都没有哪还有静?

所以不能观静,观静是道家的方式,观万籁俱寂那是不对的。

    11 佛法的修行跟外道的修行是不一样的。譬如我们修行无我,不是说身体变成没有

佛法的修行跟外道的修行是不一样的。

譬如我们修行无我,不是说身体变成没有,但现在很多人就说他打坐变成身体没有。

那个是绝对不对的,不是说色身没有了。你问他看得到自己吗?

如果他自己都看不到那才是真正没有,可一定不是这样子。

    12 你达到忘我境界谁忘我?你忘我,所以你还是在,绝对没忘。

以前我曾经讲过道家有一个很高的境界,老庄「物我两忘」,要到忘我之境,

但事实上实在没有那种境界,

你达到忘我境界谁忘我?你忘我,所以你还是在,绝对没忘。

所以讲我达到忘我境界那是绝对的错了,你既然忘我就没有我可以忘我。

你说你忘我,那就是还有一个我在忘我。

螳螂捕蝉,你说我忘我,那就还有一个我在忘那个我,所以没有忘。

忘我已经不对了,那「物我两忘」就更加错中加错,物根本也不会忘,

你说我已经忘了物,谁忘了物?我忘了物,所以我还在,我在忘物那就没有忘。

譬如说:「虽然师父对你比较好,但我一点都不嫉妒你」,讲这句话就露出马脚了。

    第十集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讲座011

    我们继续看,刚刚讲入了初禅的时候,就有「八触」产生。

「八触」为什么会产生?我们本来这个欲界身,我们这个是欲界杂染之身,你要升到禅天的时候,就变色界身,色界身比我们欲界身清净的很多,就没有欲染了。

这个宿习以来的欲染的杂染之身,他要转换,四大一定要转换,要重新排列组合,换成比较净妙的色身。

所以修定不只是心转变,你心达到能够上禅天了、入定了,但是身还是欲界身,不行的,他必须要一致,所以要变。

一变,四大排列组合以后,然后把过去的杂染、以及种种那个不需要有的能量排出来了,那就真的是现在人所说的排毒了。排了很多毒出来就痒,又这样、又那样,问题很多。

然后等到一切都搞定了,身心就清净了,就静下来了,静坐从此就没有很多这些大问题。

就是这第一关最难,要转欲界杂染身为色界净妙身。

你看,我今天这样讲真的是年底大拍卖。我这样讲的原因也是:因为我这一讲,令今世、后世有缘的人听到了,就知道了佛法修行真正是怎么样,然后也不会迷、不会惑、清清楚楚的、也不生我慢。

你看看闹了半天,又是动、痒、轻、重等等,搞了好几个月,结果也只是到了初禅而已,总共有二十八天呢!

[定是因位行人的工具,果位贤圣的成果。一切修行能不能成就完全要靠三昧,三昧是成就的关键。]

所谓成就就是断惑证果。什么叫「断惑证果」?也就是说你的烦恼减少了,不要说完全没有,烦恼越来越少,智慧越大,悲心越来越多,这个叫做成就,除此以外的都不能算。除此以外的都是小小的,有一些境界,那都不太算的。

[得定前的修行是「信解」(资粮位),]也就是说,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得定之前是准备资粮。这个资粮干什么?是为了要修定。

一切的修行、真正的正修就是修定。那其它的念佛、拜佛、念咒等等这些都是资粮,这些都是为了要帮助你得定,如果这些都能帮助你得定,就是资粮;如果不是,那就也不能算做资粮。

因为是资粮,所以它是因,你不要把因当果,它是工具、是手段,你不要把手段当目的。

你不要念佛念的只是很快乐,或是念咒念的很快乐、很有灵验,然后就这样子了,那个应该就是为了要帮助你修定而用的。

以念佛来讲,就是要修念佛三昧成就;念咒的话,就是将来能够成就本尊三昧。

[得定后的修行是「证悟」]得定前(修行)是信解,信解后得到资粮能够修定,修「定」以后,在「定」中证悟佛理,所以有[(修道位、证道位)。]

[一切诸佛菩萨、三乘贤圣的修断,皆在禅定中进行、成就。]

下面这句话很重要,一般人不知道。[(佛经上所说的「修」,或闻思修的「修」,都是指入定后,「在禅定中修」。)]

不是说你念念经、念念咒这样就是在修,佛经中所说的修,都是特指在禅定中修。

我们如果说是修也可以,但是称为方便,方便称为修;事实上不是正修,是方便修;也不能说你都无修,但是就是方便修。

那持戒呢,持戒是修定之前的方便,所以是修定之前的前方便,所以你要先持戒,先要不妄语、不杀生、不邪婬等等,这些都是修定的资粮。

让身不扰动、不乱,然后心才能寂止。身不扰动,不做杂染事、不做恶事,然后才能够修如来的禅定。

得了如来的禅定以后,在如来的禅定中修如来慧,才能够成就佛慧。光是看到这里,你就知道,我们现在的佛法,跟真正的佛法,距离有多远。

[一切诸佛菩萨断惑证真,乃至坐菩提树、降伏魔军、加持众生、三明六通、种种不可思议神通变化,皆从禅定中生。]也是在禅定中做。

譬如说你看《地藏十轮经》,《地藏十轮经》里面讲:「此菩萨(指地藏菩萨)于晨朝起,入首楞伽摩三昧,加持十方众生。」

菩萨是「首楞伽摩三昧」,《地藏十轮经》里面称为是「首楞伽摩」。事实上「首楞伽摩」是什么?就是「首楞严」。

地藏菩萨每于晨朝起,入「首楞严三昧」加持十方众生。所以菩萨要加持众生也是要入三昧,以三昧力加持众生。

不是地藏菩萨可以自己就加持众生,而是以三昧力加持众生。就好像地藏菩萨,他是一个导体,「三昧」是电,如果没有接上电,你有导体也不能做事。所以加持力就是靠三昧力!

乃至于说《楞严经》,文殊师利菩萨取了首楞严神咒,然后去救阿难。事实上以据实而言的话,不是文殊师利去救阿难。是什么?是佛在加持让文殊师利去帮他做这件事情。

那佛也是以他的三昧力、入「首楞严三昧」,佛顶放光,在佛顶放光中说出神咒,敕令文殊师利取了这个咒去救阿难。所以真正救阿难的还是佛,不是文殊师利,他只是一个载播器。

不只是地藏菩萨以三昧力加持众生,连佛在加持众生也是以三昧力。所以你就知道「三昧」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们现在学佛好像都不是在求这个东西,都不是!奇怪!为什么都这样呢?这一千多年来。

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也都是从禅定中生,譬如六神通是怎么生起的,于第四禅中修;一切三圣贤圣得了第四禅以后,然后再依佛所教六神通的方法去修神通,在第四禅中修。

有一个作家叫做冯冯,他后来也学佛,就跟宣化法师一起学神通,研究神通。我那个时候看到他自己在一本杂志叫《内明》里面讲:他到宣化法师那里去学神通以及参考神通的事情,然后他说他怎么练神通。

他就说放了一个杯子在茶几上,然后就很专注的观想那个茶杯,能够移动或是腾空飞起来。后来他差不多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就真的可以让那个茶杯能够移动五寸。又怎么样呢?

你能够把那个茶杯移动五寸,即使能够移动五尺,这跟断惑证真、跟断烦恼了生死有什么关系?跟明心见性有关系么?没有关系。那是外法,所以搞错方向了!

刚刚讲了那个观了会痒,如果痒是自然会痒,不是故意要痒,不是你想要痒,是他自己要痒,那是这个色身要转染为净,因此而痒的。可是你本来没痒,你故意要他痒,唉!这个就很奇怪!

那你说让那个杯子移动五寸,那还不简单,你手拿去动它,它不就移动了。甚至你要移动十尺,拿到厨房都可以,何必那么辛苦呢?这个在佛法里面讲枉费辛勤。

[是故,一切修行皆是为了成就三昧。]成就「三昧」了,那你就成就了。你就跟诸佛菩萨同起同坐了,是诸佛菩萨等流了,已经OK!

[欲证无上菩提、涅槃、五十二位修证(或]是本经中的[六十位修证),皆须成就三昧;三昧是修道、证道不可或缺的「工具」。]不但是工具,其实也是一种果证。讲起来就令人真的非常感慨,这个佛法一千多年,众生都很多很努力在修,但是不知道在做什么。

[若不成就三昧,一切只是文字言说、文字知解,]文字是要知解,经文是要知解,可是你如果不把他付诸实际,把他用在「三昧」修行上面的话,那就到此为止!那只是言谈而已!言谈、作论文、发表论文、然后赚钱、出名,只是这个样子。

但是佛法不是要做论文的,佛法是要用这个身心去做。除了身心以外,不需要任何其他外在的原料,这个是最经济的工厂。

[不能成为实际的境界或能力。]因为是文字知解嘛!

[(5)一切大乘、小乘、密乘所有经典,主要都是在讲修定。]

这个也是又一个秘密。因为虽然有大乘、小乘、密乘,但是他还有种种的叫法不同,可是他还共通的,都是在讲修定!

大乘就讲大乘定,小乘就讲小乘定,密乘就讲密乘定,都是在讲修定。

你如果没有把他实践在修定上,那你就是还是迷失了它的宗旨,它的真正宗旨是让你入这个定。譬如《首楞严经》是希望你修首楞严定,入首楞严定。那如果说小乘呢,小乘一开始就是修定,四念处开始就修定了,一开始就是修定。那密乘,要讲本尊三昧,也是修定,怎么会迷失了呢?这是很奇怪,而且他还搞不懂。

[例如:]

[▲大乘之《楞严经》讲楞严定。《圆觉经》上卷讲「理上之悟」,下卷即讲「事上之行」]理上悟接着就事上修,[(事上的实践),而说「二十五种清净定轮」。]还是讲禅定,还是回归到禅定上去,

[整部《瑜伽师地论》都在讲关于修定之事。]现在由于玅境长老提倡这一部,所以这一部很发烧,但是这一部是讲什么的?讲「唯心识定」。为了修定的,不是叫你搞名相就好了,名相当然要懂了。

如果你连名相都搞不懂,你在里面做文章,写文章、又发表文章、又作论文,那得一个博士那有什么用。得一个不管是佛学博士也好、哲学博士也好、文学博士也好,那还是博士,那还是写论文,那写论文跟修行还是有一段距离。写论文是没有什么关系,能赚点钱,然后做这个闭关的时候用也好了,可是不要就那里停止了。

不过,写论文会上瘾,不会只写一本,有一本就有两本。业都有习,业习力,然后从事文字言说,就会有言说戏论习气。但是言说不一定要变成戏论,就看你是怎么言说了。

[整套唯识学都是为了修定(唯心识定)而讲。]因为唯识,所以是「唯心识定」,这就是弥勒菩萨修的定。不过弥勒菩萨又不一样,弥勒菩萨他的初发心以来,就入「大慈三昧」。他初发心就不食众生肉,发大慈心,成就「大慈三昧」。然后这「唯心识定」等于是他果位上利益众生的方便,但是他的本修是「大慈」,所以他慈氏菩萨。「大慈三昧」,不得了,包含一切。大慈,慈悲无障碍。

[▲小乘的《四阿含》,主要全在讲修定。]你也不用仔细的去研究,你就翻翻就可以看到,都是讲修定的。

[▲密乘的重点,也是在讲修定(金刚三昧、本尊三昧等。)]

[▲净土也是讲修定:念佛三昧、般舟三昧;]那你说净土也是讲修定?当然了,净土讲「念佛三昧」。还有「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什么?就是「一切佛力三昧」。就是成就了以后,一切佛(无量的佛)在你面前现前都是站着的。修的时候本修因也都是站着的,不过修这个是很辛苦、很危险。听说妙莲长老就修这个定,修好几次。

「般舟三昧」怎么修,你知道吗?通常修「三昧」都是坐。「法华三昧」可以随自意,可以行、可以坐、可以立。但是「般舟三昧」一定是站着的,而且也不能坐下来、也不能躺下来。如果你说你发心要修三个月,你三个月都不能坐下来。

那你说:「若睡着了,怎么办呢?」他就在关房里面拉几跟绳子,就拉着那跟绳子稍微打一下盹,这个就很危险。若修这个,就一定要很有福报、根器很大的人。为什么?因为即使连妙莲长老出关的时候,她的腿都肿了,后来腿也都不能走路,也都是因为修「般舟三昧」的关系。

修行是很好,但是要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样。不过,你如果修三天的话,大概没什么问题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云:「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即是定。]「一心不乱」是什么?「一心不乱」是广义的定。「一心不乱」跟「定」是有差别的。譬如说:「你这本书还不错。」「不错」不是「很好」啊,对不对?「不错」只是「不错」而已。譬如说:「那个女孩子还不错。」「不错」不是说「很好」,只是还可以而已。

「一心不乱」不是等于「定」,因为「定」是有很严格的定义在里面。那你至少现在也可以跟人家去臭屁了,有「未到地定」、有「初禅」等等,然后有种种现象产生,那个才叫做得「定」。

但是「一心不乱」只是「不乱」而已。[因为「定」的另一个定义是:「心一境性」。]只缘一境而没有散动,心只缘一个境界而没有散动。譬如缘阿弥陀佛的圣像,缘阿弥陀佛的圣号,缘净土的圣像。缘一个境而不散动,整个心都是阿弥陀佛,叫「一境性」。或是整个心都是西方净土圣像,整个心都是叫「一境性」。这个才是得「定」!令心摄持专注在一个境界上面。

[因此,即使净土法门,亦是以得三昧为成就之相。]得「念佛三昧」、「般舟三昧」、「一切佛立三昧」为成就。

那现在的人说,临终往生,或是预知时至,往生西方净土,也可方便称为是成就,但不是佛经所说的成就了。因为实在那个还没有成就,到那边以后成就再说,现在先拿到入学许可,到那边以后再读了,所以还没读了。

所以往生不是真正成就,可以名之为「成就」。就好像你读初一升初二,也算是一种成就,或是初二升初三也算是一种成就吧!但是要真的算成就,应该是初中毕业考高中,那考上了,算是一种成就。但是如果这中间没有很大的分别,真正的成绩出来,只能说你要把它称为成就,那你就成就吧,不跟你抬杠。

不过,这个问题在哪里呢?在于末法时期的人根钝,你跟他讲难的东西,他都不爱听,就害怕,所以要讲所谓的「易行道」跟「难行道」。事实上,道没有易行的,道一定都是难行的。如果是易行的话,那就是小栈道。佛道哪有易行的!你想想看嘛!佛道不可能有易行的。

所谓的「成就」是什么?所谓的成就,就是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智慧,乃至于成就「三昧」、成就「三明六通」、「断惑证真」,这叫「成就」。

[因此,所有佛弟子,不论在家出家(尤其是出家),皆应发心修定。]若不修定的话,就没有究竟的佛法;那如果不修定的话,你这辈子学佛,不管是在家还是出家,都是跟三宝结缘,就是结缘而已。因为你没有真正的干、没有做正真的真修、实修、证修,都还是在外围、在方便门、在资粮门。那还算是好的,你有在搞资粮还不错,那因此就迷了,搞了很多跟资粮也没有关系的,那就很冤了。

但是事实上在末法时期,大家都在做冤大头,没办法。搞了半天,都是跟真正的修道没有真正直接的关联。这就是你们所爱讲的业障重。你业障重,所以就与道相远,乃至于与道相违。做一些不相关的事,自以为在修道,所修何道?

[因此,应知,「得定」对于学佛来讲,本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应该的、必须的事,但因为太少人作到,就变成很了不起。正如孝顺,本是为人子很自然的、应该作的事,但因为太少人作到,]所以孝顺的人就变成很了不起了。[所以就变成很了不起的「美德」,亦复如是。]

但是事实上孝顺是应该要做的,不能说那个有什么美德可言,本是应该的,但是大家都不做,所以变成美德了。乃至于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友爱兄弟也是应该做的,可是大家都不这样子,不欺负弟弟就不错了。所以能够友爱兄弟的就变成很有美德,所谓的感动天地。

乃至于媳妇孝顺婆婆,那更伟大更了不起了,那其实本来就是应该的,自古以来就是很了不起,媳妇能够孝顺婆婆不得了。为什么?因为媳妇不偷骂婆婆就不错了。我初学佛的的时候,有一位夏先生说:「女人跟《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一样,常常拿着芭蕉扇在扇风。」

[3.三昧总持手记]

[前述「三昧总持论」系笔者「发现」的佛法中的「公开的秘密」:「公开」,因为三藏诸经论中,都在说定或诸禅三昧,或如来入于诸禅三昧所起的功德,如放光、动地、种种神变、现通说法等,这些都是公开的。]

顺便和你讲一下,是我初学佛的时候。我在达拉斯佛学社,夏先生来了,然后他就让大家问问题。一个一个进去,我进去就问他一个问题。我一直有这个问题找不到人问。

我就问他说:「请问夏伯伯,是不是真的有神通?」他就说:「世尊说法都是神通。」我就:「噢,对啊!」我就对神通没有疑义,这个就很明白了。你懂吗?什么意思?佛说法的时候,通常就是入定,有时候还出定,也是示现的了,其实他没有出定。他通常都先入定,然后再说法;或是先入定再出定,再说法。

说法的时候为什么要入定?他要观这些听众,当机所有的大众,他们的根器、因缘等等(这是我讲的了,世尊没有这样讲)。然后决定要怎么讲,他讲的每一句话都会讲到你心坎里,然后每一个人一听,觉得:「世尊都在特别讲给我听。」事实上不只是世尊了,有时候我在讲的时候,你们都认为:「这是讲给我的话。」事实上不一定是这样子,有可能,但不是说:「这是讲给我的话。」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他就是有这样子的能耐,讲出去的时候,大家都听的懂。但是大家都依他自己的根器,去听他懂的那部分,就摄受了。所以佛讲经就是一种神通境界。

还有,重要在佛成就六神通、乃至三明六通都是为了要讲经说法。那如果他有所示现,因为你们这么着相,然后摄受大家,所以佛的放光动地等等,等于是提醒大家,把大家都摄住了,就很投入,一看就:「哇,世尊要讲了,这么庄严。」然后就很专心了,就不会想东想西了,不会想股票跌多少了,很专心!

所以佛的三昧神通,都是为了讲经说法。因为讲经说法可以开悟众生,令众生得度。所以佛的一切三昧神通都是这个用途。如放光、动地、种种神变、现通说法等,这些都是公开的。

[但都没有这样明白地指出:「三昧是一切佛法修行的精髓。」]这句话是我的专利。[而祖师大德(除了龙树菩萨有较接近的说法外),亦皆无如是直言指陈,]没有这样直截了当地讲出来。[因此大家都似乎不知此事实,]因为不知道嘛,[故说是「秘密」。]事实上不是秘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所以是秘密。

[笔者于徧览大小乘重要经论后,前后贯通,得此一体会,甚觉滋事体大,亦感吾等末世众生可怜,无大善知识,大家修学都有如盲目摸索,不知头绪,无有次第、亦无本末、不知主旨,常常无所适从,枉费工夫,不能得真修实证,不入实际;

上焉者]上流的人[只在文字知解边上兜,中焉者]中成的人[学少为足,]不是得少为足,因为还没得,只学一点点就觉得很了不起了。为什么说还没得?所谓「得」是得戒、得定、得智慧,叫「得」。那都还没得,就以为自己很满足、很了不起了,所以叫「学少为足」。[下焉者不学不修,持一法二法,自以为大。

笔者有幸蒙佛菩萨加持,得此体会,不敢自秘,故于此公诸同道。]

[以下之「手记」者,原本为笔者之日记,悉为自励之语;]我自己想到,就把它记下来,用来自己鼓励自己的话;[今为砥励自他,「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故不揣翦]翦jiǎn:删除[陋,摘录于此,与读者诸君,互相黾]黾mǐn:努力、勉力[勉,共证无上,护佛正法。]

[▲佛法的精髓在于三昧。禅定三昧犹如文人的笔]如果没有笔,怎么会写文章。[(无笔何以成篇章瀚墨?)、武将的剑(无剑何以助成王霸之业?)、乐师的琴(无琴何以成动人乐章?)、演说者之舌(无舌何以成妙说善辩?),

如人之身(无身何以为人?)如]人无[足(无足何以至于如来宝所?)如]人无[手(无手何以取用如来无量妙宝?)]就好像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脚不能走动,没有手不能拿东西。拿什么东西?取如来宝藏。没有脚就不能到达如来宝所,像《法华经》所讲的如来宝所;到达如来宝所,若没有手就不能取用。你没有禅定就好像没有手脚的人一样。

「佛的证法弟子,如果有正定,就好像人有手一样,能够取用如来无上的智慧妙宝,自利利他。」这个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讲的。

[▲心乱,即入烦恼、生死。心定,即入菩提、涅槃。智者自取之。]又话说,我在初发心的时候,还是那个夏先生,他有时候会搞怪,有一次就神秘兮兮的问我说:烦恼那里来?叫我们去参一参。「烦恼那里来」?我现在问你们。我问你:烦恼从哪里来?自心中来,当然是自心了,烦恼从乱心中来。心不一定要有烦恼,但乱心就一定是烦恼!我们那个时候都是初学,给他搞的神秘兮兮的,很高的样子。

[▲三昧是修学的根本,也是修学的究竟。一切修学只为三昧故,行者应依于三昧,活于三昧,乃至死于三昧]这句话很可怕,一点都不可怕,为什么?因为[(经云:「其人临命终时,心不散乱」,即是至死都不舍三昧,即是「死于三昧」。

又,释尊于四禅中般涅槃,亦是示现至死不舍三昧。]佛在《大般涅槃经》里面讲世尊涅槃:要涅槃之前,就躺在那里,他就玩游戏:由初禅到二禅、到三禅、到四禅、然后到空定,接着又一空定、二空定、三空定、四空定。然后在倒过来,四三二一这样下来。然后接着从一禅入三禅,由三禅入三空定,就这样玩游戏跳着,最后是在第四禅入涅槃。

因为在第四禅,大家要点火都点不着,没有办法点的着,所以他用三昧力把那个油啊、跟那个布啊,都燃着了。我们谈话说「三昧真火」就是这个。释尊于四禅中般涅槃,亦是示现至死不舍三昧。

[又,历代祖师大德有坐化者,亦是「死于三昧」。)]于三昧中舍报,[是故,三昧者,乃佛法行人需生死以之,]生或死都要这样做,[常不舍离者。

以有三昧即有一切,无三昧一切免谈。有三昧即一切所修皆得成就,故]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者,]心一境性,[心得定也。无事不办者,一切所修悉皆成就也。]

我们锺声偈里面「所作皆办」是办这个,「所作皆办」是自利、利他、福智之事所作皆办,自度、度他一切皆办。不要说「所做皆办」,就是早餐、晚餐都准备得很好,大家都吃的很有营养。

[▲唯有发心修习三昧,才能真正长久「念念修行」。]《地藏经》里讲「念念修行」,这个「念念修行」很可怕,只能说一说而已。经上讲说,佛往昔修行的时候,碰到一尊佛或几尊佛,念念不空过。我们众生就是念念都空过。

什么叫「空过」?不晓得在干什么。尤其是写日记的人更容易知道:你写日记,然后有段时间没写,再回来看的时候,就好像那段时间空白了,就好像没过过一样,那就是空过了。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忙碌,但都不知道在做什么,那就是空过。

什么叫「不空过」?就是念念都念佛、念法、念僧,然后修福、修智,这样就不空过,这样就真正在修行。

什么叫「修」?「修」是修证,把烦恼像杂的树枝去掉,修正一下。我们心相也像树虫一样很杂乱,必须要把它修正,乃至于把它塑造,塑造形象不能令它乱长。修行人就像艺术家或园艺家一样,去整理你心中的菩提花果。

发表于 2020-4-14 20: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要修三昧,则一切善恶,不论大小都很有关系,连一丁点错误、染污、不如法、违佛教诫之行都不能有。]因为你如果有这些缺点,一打坐都出来,都会变成障碍。

[反之,若不修三昧,则一切都似乎无所谓,即连天大的错误,不如法之行,也都不知不觉,毫不在意,而增长堕落。]

要修三昧、修定,不能有大的过恶,也不能有粗重的烦恼,而且自己跟他人之间不能有摆不平的事情,所有事情都要摆平。

你不能有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不能有良心过不去的事情,否则你一静坐就来了,不晓得为什么,它就是这样子。

如果有这种情形,就必须要先忏悔。我有一个「大忏悔仪」,你如果做了什么恶事、错事、不对的事情,不管多远,有时候会在你念经的时候,忽然跳出来你就赶快记下来。念佛的时候忽然跑出来,某年某月某日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伤了谁的心,把它写下来。然后做一次总忏悔。

我有个简单的仪式,让你可以忏悔,这都是自己的事情。下次跟你们结缘,连大毘卢寺的弟子这个也没有。我在初发心的时候就自己这样做,效果很好。否则那些过去做的事情都鬼影重重一直跟着你,不忏不行,一忏就会好的多。如来法就是不可思议。

[▲若要修三昧,则须从最基层的工夫开始作起——即「弃绝杂染」,]就是持戒、清净身语,身跟与都要清净,一定要持戒。[乃至最高阶层的闻慧,都是必备的资粮。]

从最初步的一直到最高的闻慧,不可思议的一些道理都要理解,这些都变成要修三昧的资粮。

要修三昧,因为是定慧等持,你那个资粮就不怕多,越多越好。也不怕你研读、研究的东西太多,不会,就怕你不能理解,理解越多越好。

而且你要修三昧,一定要理解经教。不能说光是像西洋人一样佛法不懂,好像也没什么兴趣去学佛理,叫他持戒,那要他的命。

尤其现在更加难,你看洋人家里条件好一点,台湾人也是现在洋化了,家里都有一个酒柜、酒吧,然后电视上教人调酒。

不管有没有结婚大家都交男朋友、女朋友。现在是越来越乱,尤其是未婚的,你说:「不可以邪婬。」她说:「那我找不到老公了。」现在人不肯没有说先试一试就买,都是先试用,当然试用都是免费试用的,所以这个很糟糕。男女都一样,都是免费试用,要求对方都有「免费试用」这项服务。

[▲若修禅定三昧,]则那个人[心中的任何微细的动相或静相,都须觉知、注意、小心在意,刹那刹那步步为营,没有一刻马虎、放松。乃至身语意三业,一点一滴都不得含混。]

[▲修习三昧即是正式起修;]学佛受持戒法算是正式学佛的弟子。没有受持戒法只是信佛的弟子。古代所说的善男信女,但不能说是居士,居士是居家修行佛法之士。

现在我们「帽子」都免费奉送,只要拿佛经、念珠的人都叫居士,乃至于居士不够,都叫「菩萨」,老的「老菩萨」、小的「小菩萨」。

正式学佛是学戒,正式起修,真正修行佛法是修定,[故三昧即是修证门。]修而且证都是在三昧门里面,[三昧能令人由「信解门」入「修证门」,]如果没有「三昧」,都还是在信解门上,信解中人。入了「三昧」以后,才是入了修证门。

所谓的真修实证,就是一定要入「三昧」。如果没有入「三昧」,譬如很用功的持大悲咒、或是念什么经,那个都还不能说真修实证。[此外无门。]

所以从「信解门」到「修证门」就是要修三昧,除了这个三昧以外,再没有别的门让你入修证门。

[▲三昧是须实际去作的!非徒讬]讬tuō:同「托」,[空言,如阿难于《大佛顶经》所示现的,说食不饱,多闻知解,不足以应付困难。]

[▲三昧是由凡人入圣必由之阶,是超越生死必修之道。]超凡入圣一定要靠「三昧」。

[三昧是修行者一切身心、内外全体总动员的「总体战」]你要把全身、全心的卯足全力去挑战三昧道。[——身语意三业齐修、一切信解行、闻思修,全部动用。

是故观世音菩萨于经中言:「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你看,连观世音菩萨也是要入三摩地的。

所谓修定,不是光打坐就行,还需要先发菩提心。先发了菩提心,为了要求无上菩提,持佛戒不再造恶,不恼众生,然后又要具备闻慧、思慧、修慧(三慧)资粮才可开始修定,否则你不知道要开始修什么,而且你修的过程中会有种种的现象,你搞不清楚,你会发狂。

我是很幸运,幸运是幸运,也是很苦。我当初闭关,也是夏先生一直鼓励我闭关。这个人就是爱搞这玩意,很「阴」,「我看到你有闭关的因缘」,我不知道他怎么看到的。

不过就是这么邪门就有一个因缘闭七天的关,后来闭三个礼拜的关,然后真的有因缘,因为那个佛学社很乱,就放下就闭三个月,三个月出来看看「风势」还是不对就发心闭三年。

我闭过好多次关,出家以后就闭了八个月。回到台湾学秽迹金刚法、不动明王法,又在屏东千华寺闭了三个多月的关,修秽迹金刚法、不动明王法。

现在回过头来讲,那个夏先生鼓励我闭关,我把当认作善知识,他说:「你有问题,可以打给我。」可碰到问题的时候打电话问他,他又常常不在。碰到问题很急要,譬如说怎么全身都这么痒,这很严重,还有很多问题。譬如还有昏沉盖,那很可怕,我都以为着魔了。每次碰到问题打电话找他,他都不在。

后来因为自己因为宿昔善根的关系都一一克服,后来仁筠老法师、沈家祯、敬海法师,他们都来看我,可我都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我是幸运,要不然真的会出问题。

还有一次半夜三更警铃大作,那真是很离奇,那里还没有人住,怎么会有警铃响呢?那栋公寓还没有完工,所以没有人去住,警铃怎么会响呢?而且不仅仅响一个,还响三个。

所以佛法真的不可思议,众生的业障、法障也不可思议。

我不是讲过我曾在高野山时生病吗?跑了几年,都在气喘,后来得法以后,气喘就好了。这中间看了许多医生,也吃了许多药,也没好,也好不了,所以这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讲座012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上个礼拜高野山真言宗有九个阿阇梨,到台北别院,就是现在的天后宫,成都路去做一个法会。我也去了,去了以后,我又赚了一个红包,高野山第二号头目,庄野光昭是总务总长,给我个红包,这是个人的,他托人家带来的。

然后,我们那天去念经,今年比往年人多很多,多一倍多,台湾的人。那日本的阿阇梨差不多就是稍微多一点,就是台湾的人多很多。

现在可见真言宗台湾大家比较知道。我想这个原因可能是这样子:1.现在网络方便,大家资迅取得方便,很多人到网络上找资料,就知道什么是真言宗。也就知道真言宗是真正的唐密过去的,是正法的密教,其它的密法都不是真正的佛法中的密法,大家也都对其它的密法,尤其是藏密更加的了解。

2.第二个因素可能是最近藏密中人出了很多的差错,报了很多社会新闻,引起大家对这方面的注意,也看到其中很多弊病。这些弊病不要说真言宗,汉传佛教也都很少有这样的事情,几乎是没有。

很多这种丑闻,传法师跟信徒之间的丑闻,这些暴露出来以后大家就比较留神,想要学密的人就寻找真正的密法,所以现在就越来越知道了。我不是说不急,我还是要耐着性子让它继续发酵,等气候更加好了以后那时候我们再发芽。

另外,你们那天去的人就知道,他把弘法大师的、空海大师的圣象放在最中间,放在妈祖前面,然后就设了一个简单的坛位,我们就在正中间念经,八个阿阇梨,还有个大阿阇梨在前面修法,那我们其他八个阿阇梨就在后面,都穿紫衣的,就是紫色袈裟,其他的穿黄衣服,搭黑袈裟的在两边,然后穿紫色袈裟的,都是日本阿阇梨,那我是其中之一,台湾人只有我一个。

我上次讲因为阶位升级的关系,所以我可以搭,他有正式的文凭里面讲说你可以搭什么衣。像上次我秀给你们看的那种文凭里面那些,你升了阶,然后说你现在搭什么衣...这样的。顺便讲个有意思的,让你搭什么衣,譬如说可以搭褐衣,褐色的像你这种,允许你以后他还收点钱,「衣色料」,不是很多钱,大概一万日币。

我上次不是讲说,台湾人到现在为止能够有升阶的只有我一个,而且升到这么高。不是说台湾人现在只有我一个,是自从真言密教传到日本以后,这一千多年来我是第一个。为什么?或者是能够穿紫袈裟的,我是第一个。为什么?因为这是要通过两次考试,

我上次不是说过几年升一等嘛,那个要升很久很久,我因为跳级所以快一点。首先要得到升阶才能三年升一次,那如果没有得到升阶的话,那么再久也不能升。就好像考哪个公务员考试,考上公务员考试以后,就有一个公务员的等级,就当公务员,才能升。你若不是公务员,你是雇员的话,你永远也没得升。所以同样的意思,我是得到阿阇梨位以后还通过两个考试,都各有笔试跟口试。

那你问是什么文,那当然是用日文,笔试口试都是用日语。笔试要写文章,其实口试就更难,因为笔试你还可以想一想,口试对答嘛。你不要说答案不知道,你若听不懂他问什么那就糟了,听不懂,你说什么?什么?那不是就完了嘛。通过两次考试才能够有升阶,然后从最低的阶开始,那就是权律师,接着慢慢升。

学佛一定要修三昧,修三昧就是所谓修禅定。禅定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是最重要的环节。一切要成就就一定要有三昧。

三昧是一切最高成就的捷径。一切法要成就都是修三昧。譬如说念佛成就是得念佛三昧。修首楞严法门就得首楞严三昧。修法华法门就成就法华三昧。修华严法门就得法界三昧。修唯识为了要成就唯心识三昧,唯心识定。

[▲要成就三昧,须具一切善、断一切恶,必须远离一切杂染,愦闹、]「杂染」就是混杂、染污的法。那什么是「杂染」?简单一句话,世间上大部分的法都是杂染。为什么?它会染污我们的心,令我们的心杂乱。

譬如说世人最喜欢的所谓消遣,看电视、看电影、跳舞、唱歌,这些都会让我们的心纷杂、污染。尤其美式足球,类暴力,也是相当杂染的。美国人喜欢那种很激烈的。还有曲棍球那都是有意的暴力。那像他们那个打橄榄球,美式足球都是一样,斗牛,你抱的球,要去抢你的球,就用肩膀把你撞到,那个是不犯规的。

我们踢的台湾那种足球是不能暴力的,不但不能够踢人、撞人,甚至于不能碰到人的身体,所以是相当艺术的一种,相当文明的一种运动,所以踢足球人家运球,你不能碰他,碰他就犯规了,就触人犯规。因为我以前是师大附中足球校队。你可以用任何方法去取得球,但是不能侵人犯规。但是西洋的很多运动都是故意是侵人的。

接着「愦闹」就是很喧闹叫愦闹。现在世界就越来越愦闹了,除了人的声音、机器、乐器的声音,尤其是音乐,那什么重金属那其实是很难听的,实在没什么好听,吵得要死。不过这就是因为现代的生活太紧张、超紧张,脚步很快,你要用刺激的方式来放松。没有办法象我们这一代,要松懈就是静坐,或是轻松一点,听比较轻松的音乐,可是现在的人听到音乐他会睡着,要不然就会跳起来,说这有什么可以听的。

但是现在的社会就是非常愦闹,最不适宜修禅定的,到处都是声音。即使我们这里听不到车声,隔壁常常弹钢琴给你听,你不想听,也没有办法。

[恶不善法,]恶法跟不善法是两个法,所以这合在一起叫恶不善法。恶法跟不善法是一类的,会恼害、侵扰人的心。

如果要成就三昧的话就必须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远离杂染、愦闹等等的恶不善法。[念念觉知,]除了这个以外,还要念念觉知。[念念不乱,念念不迷惑、不缘、不取、不放逸、不懈怠、不散乱、不失念,]

什么叫念念?一弹指有九百生灭,每一个生灭,一念中就至少包含有九百生灭。一刹那就是一念,那么一刹那、一弹指有九百生灭。念念不是说一个念头这样而已,而很快很快的时间,极言其速也。每一个念头都不能散乱、不能迷惑,「迷」就是往外跑,就是迷了,失了方向就是迷,迷失方向。「惑」就是不了解、糊涂是惑。

「缘」就是心里面往外去攀缘叫缘。你心就好像蜗牛一样伸出一个触角,想要跟外面有所接触。在社会学讲人是社会性动物,这是没错,但是就是人是不能离于他人,所以人最不能忍受就是寂寞。

人有两样东西不能忍受,就是寂寞、无聊。这就是为什么要把犯人关起来的原因。你要惩罚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寂寞、让他无聊。那关起来,他就很寂寞,跟外在不能接触,那就非常苦。

即使说你在家里面,你是自由人,但是你的心常常也想要跟外在有所联系,否则你就会觉得很难过,那一旦接触少了就会觉得寂寞。觉得寂寞的时候你的触角就要伸出去,就要去攀,手机就拿起来了。手机就是无线(限)的触角,攀出去就是缘,所以称为攀缘。攀出去以后就在外面取得联系或取得资迅等,所以缘然后就取。

但是要学禅定就必须要去掉这些东西,不能攀缘、不能向外取着,不放逸,心不能放掉,要常常把它收摄起来,而且不能放掉;放就是松懈,松懈心就跑掉,跑掉就是逸。

不懈怠就是不能懒惰,佛说一切众生有两种懒,一种是身懒,一种是心懒。身懒是什么?你明明知道要身体健康就要运动,可常常就懒得运动,这叫身懒。可是你明明知道做家庭主妇的一定要把家里收拾的干净一点,单身汉自己的房子也应该要收拾干净,但常常就很懒,然后就很乱,这是身懒。

心懒呢?心里要灭除障碍、除一些贪染,这个都要精进,不能精进起来做修行事情就是懈怠,就是心懒。

身懒和心懒都很难克服。我现在跟你讲以后要记住,懒得动的时候你就作意精进,有意的驱动自己去精进。就好像电脑有驱动程序,从今天开始把驱动程序装在你的心里面,常常可以驱动你去做一切世间跟出世间的善事,乃至于断恶修善的善事。驱动程序虽然装进去,但是记得插头要插进去。

接着不散乱,心是无相的,它虽然无相可是它会散、会乱,先散再乱,所以散跟乱就分开看。你自己的心是不是很散,散散的。一散了以后接着就乱了,一散接着就起烦恼了。

所有的烦恼都是散乱中生,所以心不散乱就不会有烦恼。这个就是修禅定的第一个原则,令心不散乱。令心不散乱就没有烦恼,心得澄净,心就很平静,接着才能够去修智慧、修观。

很平静这就是止、止息了烦恼,止了以后心水止定才能修慧观、观想。

所谓的观不一定要观什么形象,观念、或是佛法的义理也是观。譬如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个都是佛法的理,但这个理对我们众生还没有智慧人等于是一种新学的东西,把这些理装进我们的心里去,装进去才能运作。

要把佛理理解以后去思维,思维通了以后压到潜意识下去。思维是用第六意识,思维通了再录到八识田心里面。

那同样佛理也是一样,你先在第六意识层面,先把第六意识弄干净了,就不乱了,弄干净。再把那个佛理灌进去,在第六意识里面去操作,再录到硬碟里面。弄到硬碟里面就常常可以用。这个虽然是比喻,但是也是相当贴切。就是佛理怎么样入到你的所谓的八识田心里面。

「不失念」就是不失正念,不是不失任何念,是不失正念。什么是正念?以佛法、修行来讲就是不失念佛、念法、念僧的这个念叫做不失念。

反之你如果去念别的就不是正念。念世间法、念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念财色名食睡,这些都不是正念。

唯有念佛、念法、念僧是正念。这种通常大概只能是出家,而且要在很清净的道场,修行导向的道场,一心都是修行的这种道场你能够不失念。

否则你事情很多很多,都是跟修行、跟法没有什么关系的,那样的话就不太可能不失念。尤其是又搞了很多人事关系,跟外界政治、经济界,各方面的人有关系的时候,乃至于事业,那时候实在是没有办法不失念、不散乱、不懈怠、不放逸。

所谓放逸不是说行为放荡,就是你那个心一松懈就叫放逸。心很利害,它虽然无相但可以持法,它能把法持住,一持住的话它就能够专注。你一放逸、松懈这个法就跑掉了,就叫做放逸了。不一定需要讲话乱讲,行为放荡叫放逸,那是指心。

「不取」这个取也不是用手,是用心,注意,这个都是指心的作用,取、放逸、懈怠、缘这些都是心,而不是形体,不是身。这个取是心取,因为缘而取。

心取六尘境界,心先出去攀缘六尘境界,攀缘到了以后根尘相接取回来,取到六尘的影像。六尘本体你不可能取进来放到心里面受用,真正取进来放心里面受用的是六尘的影像。

修行的时候[时时正念在前、]这个不止是清净的道场,非得闭关不可,闭关专修才有可能时时正念在前。你现在知道了有朝一日,然后把三千烦恼丝剃掉,找一个好地方也可以修时时正念在前。

[不动、自觉;]那样子的话,即使只修个一个月、半个月、乃于三个月,今生都没有白来。没白吃那么多饭、没白拉那么多屎。

[是故三昧是「总一切法,持于一心」,故称三昧总持。]以三昧力可以把一切法整个包起来,涵盖起来放在心里持住,所以三昧总持。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欲修三昧总持,必须如密教之金刚明王,起暴恶相(fierceness);]金刚就是明王,忿怒相,

[何谓暴恶?即狠下心来,]什么叫狠下心来?如古人说发愤读书、发愤图强,这就是暴恶相的一种。这读书不容易,为什么?读书需要违犯人性,要能耐得住寂寞,刚刚讲寂寞难过,那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可以坐得住,这个就很难了。

你若考过学就知道,考学一定要狠下心来、摒绝一切,闭门读书,这样就可能考得过。那如果你闭门,两个小时又跑出去了,考了很烂的学校。

我在考大学的时候,师大附中给高三的同学,因为都已经课程结束了,下半学期,就开放给大家读书。我们有几个人,同班同学就在那边一个教室里读书,那其中有一个姓张,他每次读书读一读,我们本来是约定好通宵,通宵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子,升出右手来,一二三,加油了,开始这样子。那个姓张的同学,七点多我们才餐就完了,他九点多他就收拾收拾就就走了。说小张你怎么样?说我妈会担心。其实他妈妈会担心的是他不用功,是他坐不住。

另外有一个同学不会跑掉,但是,读一读就去上厕所,没上厕所的时候就剪指甲,不晓得他那么多指甲可剪。他们坐在我后面,说老实话,他们都是我给他们拢在一起,跟着我了,其实是说,跟着我一起读书。那他们有点怕我了,都不敢讲话,有一个坐不住,就剪指甲...又起来一下,然后坐这边,坐那边,半躺的这样子。他们最高兴是什么?最高兴我开口跟他们讲话,我一开口讲话,那就没停了。一讲了以后,过了十几分钟以后或者二十几分钟,我就说好了好了别再讲了,然后他们就觉得很失望,然后再继续读。

有一次,他们这几个人约好,我们本来在学校读了,有四个人约好说去他家读,读通宵,我说:好啊,那他们去,我说我不去。然后他们到永和一家去读通宵,结果在读通宵之前,你知道怎么样?先到东南亚一趟,东南亚戏院。出来以后他们互相约定说,不要跟游建泰讲啊,怕我骂他们。

常常大家都K书,我们那K书,有的把那个咖啡壶都带去了,还很漂亮咖啡杯,蚊帐也带去了,几张椅子、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往上一吊,上半夜读书下半夜睡觉。然后有时候大家因为宣誓说要通宵,都七点开始,然后八点、九点、十点就有人爬下去了,十二点爬一半以上,一点钟的时候都睡光了,全校剩下我一个。我又不要吵人,我到走廊去背书。

我们大家这样K,我在我那个书里面夹了一根,我用一张白纸,上面贴了一根白头发,那是我妈妈的头发,我妈妈在梳头的时候掉下来的。所以如果我读书比较懈怠一点的时候,我就看一看白头发,然后就继续K书。简言之我考大学是为我妈妈考的,为了不让我妈妈伤心、难过,我就拼命地K书。

当然这个拼命K还有个原因的,是高一、高二都没有好好读书了,所以只好高三好好地K了。有的人很多都是,人家读三年,我就一年把它K完了,像数学课,我是很少听课,也很少做习题,到了高三就自己做,那个动力都是因为我母亲。然后我们同学就说,这个游建泰读书的时候就想他妈妈,我没有读书的时候就想到游建泰,所以我是他们读书的动力。

欲修三昧一定要狠下心来,一定要放得下,把一切都放下。我考前三个月,我们四个人,总共有四个人到新竹乡下,过了三个月的那种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报纸,什么都没有,就拼命地K,全都发下来了。[弃绝、断除内外一切杂染,]那个时候真的是闭门读书。

顺便讲爱剪指甲那个同学他也跟去了,我看他动来动去跟一只虫一样,我很恼,就很恼。到两个月的时候,我要专心读,他这个样子,我不能专心,所以我就跑回台北来了,跑回台北找不到好地方,到处都很吵,那图书馆都有开门、闭门的时候,后来在台北读了一个礼拜,效果不好,只好回去看他剪指甲了。

那个人他那个精力太盛了,我们都K的没有精力,他精力太好了,然后常常到那个乡间的小路跑,跑的全身都是汗回来,我看了就很怒。我那个时候因为太认真、太紧张,所以便秘。好惨,很久都不能,刚才讲奋发图强嘛,就不能奋发图强,那个涂字。

下面断除内外一切杂染,[念念在意,步步为营,决断如金刚,暴恶如明王,嫉自身心之恶如寇雠]chóu[除恶务尽;]这个才是金刚明王的意思,暴恶相的意思是这个。不是痛恨别人,不是记他人之恶,是记自己之恶。因为一切佛法都是反求自身,所以有别的密法以为说暴恶乃至于要息灾,是指息外面的,要断除外面的事情。

调伏法,藏密把它称为诛法,但是正法不要诛叫调伏、降伏。这个调伏也不是调伏他人或是调伏敌人,主要还是调伏自己。

佛法、密法一样都是反求自身的。要运用的时候,如果众生刚强难调,要调伏他的时候,也不是要把他弄生病、弄发疯、或是弄死,也不是这样子,而是调伏他的难降之心,而让他心服口服,这样的调伏。

就好像世尊调伏外道一样,没有说外道好恶,我就把你杀了,放一道光你就死掉了,没有这样子。讲得他心服口服就顶礼世尊出家,这样叫调伏。

暴恶主要先对自己心中的恶法,要起暴恶相,除恶务尽,[绝非温温吞吞、绝不因循苟且,]

修密跟修显教有一个很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很勇猛,不只是说修法,光是走路就不一样。到日本去修法,那个走路在地板上走很快,没有像我们显教温温而雅,这样子慢慢走,走路都很快的,动作很快,很精进、勇猛,不是温温吞吞的、因循苟且。

[决定不再随顺恶境、恶人、恶行、恶业、恶习。]我们不是说随顺众生、恒顺众生,但是修禅定、修密法的人对恶境、恶人、恶行、恶习绝对不能随顺,也没有,不能找藉口一定把它除断,

[唯有欲修三昧之人,才可能真正发心的实行「断一切恶」!]

[欲得三昧,必先坚定其心。何谓坚定?谓意志坚定,愿望坚定,]意思就是说一定要得三昧而后已,[谓必得三昧而后已,]非要得到三昧不可这样坚定的意愿,

[即四如意足之「欲如意足」,]这个足是脚的意思,而不是具足。因为四种如意好像脚一样可以带你到一个境界。这个四如意足我们平常人都没办法修,因为到四如意足都得神通了。

如意是什么?一切如意,你想要怎么样如你的意,你意之所想就能成就。而这个法就好像足一样,能够让你到达你所要到的如意的境界所以叫如意足。

欲如意足就是因为你的欲望,因为我们虽然发心,但是很可哀的、可悲的我们发心念念生,念念退,很容易就退下来。

修完了四念住、四正勤以后还要修四如意足,修欲如意足就是要加强你修道、修正定的意愿。

欲就是意愿,加强它,求禅定、求三昧的心令它坚定,坚定到你想要做就能够做,你这个愿望没有止境叫如意。为什么?

因为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意愿、发心是广大、无穷尽的,但是通常做不到,这还要讲过修的、不是天生的。

像普贤十大愿里面所陈述的这种广大的愿望,这个都是修来的,这个是把你的心胸无量的扩展,扩展到无量以后你的意愿也就达到无量,所以不会很容易满足,你真正的是所谓的止于至善。

这个至善当然比儒家所说的至善那个至善还要更无穷了,那个是无上菩提,那种境界。你的心整个扩展,心胸无量,心量广大无边。欲如意足就是跟普贤十大愿的广大无量的心量是相呼应的,所以欲如意足是这个意思。

[亦即是「五行」之「欲行」(五行是:欲、念、进、巧慧、一心)。]这个是小止观里面会讲,这些东西都是修定的时候所必须要的。但是《楞严经》讲的都是最高的原理,像这种实际上的东西就要小止观把它补足。这就是我开小止观课的原因。

[是故《大智度论》说:「菩萨必定,非不必定。」]菩萨一定要有定,不是说没有定。有的人以为说菩萨反正就是布施、利益众生这样就好了,那就不用定。

那菩萨要不要戒呢?当然是要戒,他不敢是不需要戒,可是,他就心中以为菩萨不要修定,乃至于有些人对于《六祖坛经》一知半解以为修行大乘菩萨道是不需要修定的,错了。修行禅宗是不需要修定的,错了,那是必定要有的。

所以,《大智度论》龙树菩萨说:「菩萨必定」修菩萨道一定要有定,为什么?因为六波罗蜜里面就有禅波罗蜜,那你修六波罗蜜,你变成修五波罗蜜了嘛。可是没有禅波罗蜜绝定没有般若波罗蜜。所以你没有禅波罗蜜、也没有般若波罗蜜,那六波罗蜜变成四波罗蜜了。

那我继续推,五度如盲,智慧为导,没有禅定,就没有般若,没有般若就没有智慧,那你修的都是盲修,你所修的波罗蜜都是盲修,那就不是波罗蜜。波罗蜜是到彼岸,没有智慧为导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到彼岸,就不能成就。

菩萨修行六波罗蜜是必定要有的,一面成就自己,一面也可以成就他人。六波罗蜜成就以后再进修四摄法广度一切众生。

第一点,所以修菩萨道不是布施钱财。第二点尤其出家众,佛制出家众是不能聚集钱财的,你不能聚集钱财,你哪有钱去布施。所以出家众的布施主要应该就是法布施,而不是去聚集或是搞很多钱再来做布施的这个动作。

如果有的话也许,以我们大乘来讲,你自己所有的一点点单银,碰到一些状况,有一些可怜人他那餐没得吃你布施给他,大概只是这样而已。因为你不可能有很多钱,你有很多钱就变成富僧、富尼,那跟修道就有点点抵触。

第十二集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20-5-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讲座013

    要修禅定心一定要很清净、没有挂碍才能修,否则你一修你心上有摆不平的说不上什么时候会跳出来,其实不只是修禅定,念经也是一样。你们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都要忏悔,自己把它列一个清单:「本人今世所造种种」该死的事,我把它称为大忏悔仪。

修行是个人的事,自己修自己的,自己为自己负责。第一项,「前言:行者」修行的人,「于日常及修法的时候,或自省师」或者有时候自己反省自己想到了。「或忽忆及往昔曾造的恶事」

有时念经念一念,忽然就会想起一件曾经做的很糟糕的事情。本来这件事情很重大、糟糕,但当时都不知不觉,会这样子。有时候会非常非常重大,当时都会不知不觉,不会觉得自己有错。现在学佛心比较明白,想想就觉得很惭愧,会难过。那个你就把它写下来,一条一条把它写下来。

曾经造过的恶事「或过错、害人、伤害、损及他人的事情,乃至于言谈的事情」用到言谈令人在大庭广众下不台,这种事情都应该一一记下来,因为这事对你没什么,但对对方是一辈子的伤害,乃至于不只是伤害。乃至于会第一个损及他的自尊心,第二个损及他的自信心,他对自己会失去自信。「或是对不起他人的事情。」这些事情都要一一要摆平,你要在你心中摆平。

「摆平的方法:」记下来,最后把它整理、条列出来,一条一条的,起先不需要照什么次序了,你想到就把它写下,最后整理到,一定是不少了,然后把它条列出来。

「1.择期于佛前设大供养,隆重的虔诚忏悔,真实改过,后不复造。」后不复造是最重要的,忏悔而不改过的话,没用,白忏。

「2.并在可能范围之内弥补过错,」这个非常重要。这是我个人体会的,经里也没讲,种种祖师的注解都没讲,但这非常实际、非常重要。

弥补过错,「譬如说向当事人忏悔、道歉、或归还、补偿你所侵损的损失、或盗用的物品等等。你如果盗用是公物的话,或者是公开的还回去,要不就偷偷的还回去也可以,」

总而言之不是只在佛前忏悔就可以了。你必须要实际做出那个动作,令别人损失能够得到弥补,这样才是真正的忏悔,这是负责任的做法。那样你心里面的不平静就能够息止了。

但是有一项最难作的是不孝父母,不孝父母很难把它平覆过来。一般而言能够学佛、信佛的人多半也都不会说很不孝。我们一旦学佛了要把孝顺父母的标准要提高一点。过去有顶撞父母、呵叱父母的要好好的忏悔。乃至于你不是呵斥,妈不要烦啦,这样就不行了。

像这类的事情现在应该学老莱子娱亲,陪老人家多讲话。虽然你修行不绮语,但是要陪老人家讲些废话,陪他聊天,听他讲话。不止是听他讲话,要很耐心、很用心的听他讲废话,你也讲一些废话回馈给他,那他就很高兴。有什么话好讲,实在没什么话好讲对不对?

那你也不要拼命的劝你妈妈学佛什么的。她如果有那个善根你讲几句她就会听。最重要你必须要得到她的信任、欢心,所以你讲话她会听你的。你讲的话都是逆着她的意思,她根本就不爱跟你讲话,你讲不动她的。

不只是对父母、对子女也是一样。昨天有出家众来看我,然后说:另外有出家众子女不学佛,他好像把我的六祖坛经DVD就塞给他以后,强迫他一定要看,而且要做心得报告。然后,那个孩子就很反弹,已经大人了,你知道吗?也结婚生子了。事情怎么能那样搞,学佛是要主动的,你要引起他的欲望。

对老人家要希望他多念佛,要好言相劝,陪他聊天他很高兴,然后陪着他念可以。拿个念珠念的比较好听一点,像我念就很好听。

以前的不孝、顶嘴这些过错现在就用软语,陪母亲、父亲聊天,令他老年比较不孤寂。用老人的话:都没有人爱理他。等于是坐在一个没有围墙的监狱里面,很苦。尤其不学佛,他不知道日子怎么过,出去又不方便。

所以要体念老人家苦境,你若现在能够体念老人家苦境,你将来果报如是,就不会那么苦,等你老了的时候,如果你能活得老的话。

接着「忏悔文,弟子某甲」跪在佛前说。我在前面没写,你要做这个仪式的时候,首先要供养佛,供养茶水、香花、点蜡烛、烧香、顶礼三拜,长跪合掌,在佛前就念这个,「弟子某甲」你的名字或法名,「今在诸佛菩萨前诚心发露忏悔,以下过错,后不复造。第一项某年某月做了......事,第二项,第三项......,」乃至于所有你一切不可告人过恶都在这边忏悔。良心不安的的过恶都在这边忏悔。

当然那张清单要好好的藏起来,不要被人家看到抓了把柄那就死了。尤其不要给子女、老公、老婆看到。因为修行是自己的,除非跟他有关的,你对他有得罪、冲犯、令他损失的地方必须要弥补。但是跟他无关的,顺便跟你讲,你可以跟你的师父发露忏悔任何事。但是不需要一五一十的说我们要诚实就对你老公、老婆什么都讲,什么都挖出来。人非圣贤他可能就会抓住你,那你就完了。怎么完了?你又有把柄抓他手上,你就抬不起头来了。

跟他没有关系的事情不需要一定要跟他讲。当然最理想的是说,这是理想了,但是没有那么理想。就说夫妇之间是没有秘密的,不过还是没有这么完完全全百分之百,有一些跟他没关系的你不需要都讲出来,讲出来有时候他就变成会看不起你。

这个不是说教你说怎么样,佛法里面不是有一种覆藏,覆藏是指什么呢?覆藏是戒律里面的语言,是指你犯了戒,而没有跟你的戒师发露忏悔,而掩护你自己犯戒的错误而不改过,也不忏悔这叫覆藏。

所以你其它一些世间的事情跟戒律没有关系的那不叫覆藏,而且你跟你的亲人也没有所谓覆藏的过错,这样了解吧。只有对三宝有覆藏的过错,对你的世俗的人之间没有什么覆藏的过错。你有什么私人的隐私不一定要全掏出来,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是这样子。学佛不是学到头脑都硬掉,都坏掉了,很奇怪。

昨天那个法师就讲说,有位法师要传戒给一个信徒,然后他问我说:师父他传戒时问他说,不杀生尽形寿能持否?信徒说:我尽量持。不偷盗能持否?尽量持。我说这个还传什么戒?然后他就一直在骂那个信徒,受戒的人。

我说这个不是那个受戒人的错,是法师的错。他要跟他讲清楚说,你能持就讲能持。那你不持的地方就默然。他说:不是,可是我师父跟我讲五戒没有都持的话,来世不能再得人身。我说:你讲那么远干什么?学佛学得头都硬掉了。学佛应该越学越聪明、智慧,太执着、拘泥那个东西。而且受戒不需要每一条都同时受,经上允许的。

接着「以上种种过错,今在诸佛菩萨前,虔诚发露忏悔,我愿诸佛菩萨慈悲容弟子忏悔,令我种种罪障速疾消除,速入正修行路。」这个就念一遍拜三拜。

「3.修法」这样忏悔完了就修法,「行者可以修习如法请得的法,或者是诵大乘经典,回向自己跟他人。」他人在这里是指受你冒犯的人。

「譬如修地藏法门、千佛法门、七佛灭罪法等,可单独针对某件过恶于佛前发愿修某法门若干遍,」看严重性,7遍、21遍、49遍、100遍、500遍等等。

不过你既然这是大忏悔我想至少100遍,念《地藏经》100遍或是300遍,三千佛法门就不能这么大,大概就是10遍、20遍,三千佛灭罪经10遍、20遍、30遍。大毘盧寺弟子我规定是33遍。七佛灭罪法这个是要跟阿阇梨才请得到的法。

依严重性来决定,你们所犯的尤其是还有堕胎、杀生的罪要忏悔,堕胎要多拜千佛,承三千佛如来威神之力给你灭罪,你多多拜心多安,回向给所杀害的婴儿。

「4.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回向令弟子某某」加上你的法名,「速能远离一切无明、愚痴、贪爱,永不妄造诸恶,护持自身法身清净,三业无染,无有过恶,念念明觉。并愿令弟子速发无上菩提之心,速修无上道,速入无上智,自利利他尽未来际。并愿以此功德回向令弟子生生世世所生之处,皆得直遇如来忏悔灭罪妙法门,如同普贤菩萨,尽未来际忏悔诸业无有穷尽、无有休息,速入普贤大行。」

你忏悔所造的恶业,第一个排列的次序不要以时间,而以重大的放在前面。譬如堕胎、杀生、邪淫,譬如说曾经有外遇。不管你有没有犯戒,尤其有犯戒的要放在前面。譬如你受戒又犯了邪淫戒、杀生戒,五个根本戒犯了写在前面,其它比较小的放在后面。

这是讲真实修行,自己所造的业自己要消除,自己为自己负责,这个不是叫阿阇梨加持加持就可以的。因为众生的罪业的无量,我给你一加持就加到我身上了,给你一加那我就持了,所以名之加持。

刚刚讲到真言宗在台北别院,也就是现在的天后宫诵经,在那个大殿的前面诵的是《理趣经》。在右厢房这边那个龛位那里,弘法大师前面念三遍的般若心经,日文的。所以昨天就有人要请说可不可以教他们日文的般若心经。事实上我以前教过,只不过大家都没有认真。

那我昨天是答应了,答应了以后,因为这个他每两年会来一次。所以,另外一年是东京的人来,我也就不用去,他们也不会通知我。每两年他们一定会通知我,所以我一定要去,也应该要去才好。台北别院事实上本来是弘法大师的庙,所以也等于是在台湾住台,在日军住台时期的本山、总院,所以他们是很看重是在这里。

我现在在真言宗宗本山的地位是相当有点地位,跟我来往的都是上层的,所以我就非去不可,这是一点。所以每年都要去一次,你们就跟我去,你们就站在那边不能发声,所以你们要学,我答应了,既然答应我想怎么教呢?我们现在不是有课诵班吗?法会前的课诵班我再教这个,重教一次,把它教详细一点,不过你们多多复习一下,学起来会轻松一点,我教起来轻松。

顺便讲一下,这一堂课就开放,就是规定要是课诵班的,不是课诵班的弟子呢,都可以参加,但是要先报名,我们大概是法会前,我们一点钟开始,课诵班都是这样,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除了两年一次的那个别院的法会以外,还有我们如果大毗卢寺杨梅道场盖好了以后开光,恐怕也要请高野山总本山的人来参加庆典,或是主持或是怎么样,那时候也少不了要诵经,所以我们自己人也不能都不会诵,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那这个比较快,还有比较远一点的就是,再五年是高野山开创一千两百年纪念,他们宣布到时候请我们去参加,到时候我可能再一次组团,这事情我很不喜欢做。我想应该会去,你就准备一下。那我现在就宣布好了,这样子日语的般若心经我要教,如果你们学得好我再继续教《理趣经》。

《理趣经》什么时候都要用,那个是出家众才学。你们现在是在家众,但是要先皈依阿阇梨,皈依真言密教。别的地方皈依也是皈依,那你就到别的地方去学。

所以你们等一下完课,要参加真言课诵就跟真愿师报名,写一个真言课诵班。顺便讲一下,你如果加入这个班,学了以后一定要练习的,这不是学了就完的,不是只是一下子好玩,稍微玩一玩。好像小孩子玩玩具一样的,玩腻了就丢了,一定要把它学会。

 楼主| 发表于 2020-5-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再讲一下,你那个忏悔仪一定要好好的做。你今天真的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这个是我自己的心得,那我闭关时候我自己这样做,而且效果很好。

你种种的过恶、心垢,身心之垢一定要掏干净你才堪修行,你这个法器才清净无染,至少比较清净。那你学首楞严法门心器一定要尽量很清净,

所以修行是自己为自己负责,我也不会去考核你,自己做。自己偷偷的做,不要到处去宣扬,我在修什么大忏悔仪什么,那就破功了。

还有,我发给你那个大忏悔仪,你不能拿去copy,没有得到我的允许不能传给别人,这样法才会珍重。为什么?因为这个法很不容易,你真正忏悔很不容易。众生心都是糊里糊涂的,讲忏悔就是唱唱、诵诵一些就完了,没有真正从心里起忏悔心。什么叫忏悔心?简单一句话,要用英文讲,sorry I am sorry,我做错了事情,I am sorry。27页第四行。

[▲「成佛」?——且置,]放下来先不要说,暂且放到一边不要说什么成佛!初发心学佛人,开口、闭口成佛,他自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不管你学了多久,学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也不要自称老大,把成佛先放下来,嘴巴开口闭口都讲成佛,但是所做的跟成佛没有什么关系,[先成就三昧再说。]你要成佛没有三昧别谈。

[「成就无上菩提」?——且置!]先不要说,[先成就三昧再说。]没有三昧,你这无上菩提是白说的。[如是乃至密宗的「即身成佛」,禅宗的「见性成佛」、「即心是佛」、「即心净土」等第一义谛之理,皆是与三昧相应之法,非言说境界。]

这些最高的道理,都是跟三昧、三摩地相应之法。意思就是你如果没有三昧、或三摩地的话,你就跟这些东西不可能相应。

如果跟三昧、三摩地不相应的话那就是言说境界、乃至于言说戏论,说说玩的。什么是言说戏论,我告诉你一切世间的哲学都是言说戏论,都是拿来辩说,不是拿来做的,没有办法做,做了也没有什么成效,就是断惑证真,断除种种烦恼、贪、嗔、痴、慢、疑等,跟这些都没有相干。所以都是说说而已,不管表面讲的多么的冠冕堂皇,事实上都只是言说境界。

[若无三昧,此等皆但有言说,都无实际,而且是比量境界;]但是如果[成就三昧,则此等境界皆可实证,成为现量境界。]

什么叫比量境界?唯识或是法相学上总共有三种量:现量、比量、非量。量的意思就是事情或是道理、境界都叫做量。因为事情是可以称量的、道理是可以思量的、东西也是可以称量的,所以都叫量。

一切东西如果事、物、理都叫量,如果那个事、物、理是不正确、有错误的叫做非量。譬如逻辑错误,或是在事非、善恶上的错误,不对的、恶的都叫非。事非是指逻辑、善恶是指伦理,逻辑跟伦理上有错误的都叫非量。因明学称为非量,这三个量也是因明学的词。

什么是比量?通过想像、推测而得到的结果,得到的对于事、物、理的理解那个叫做比量。

非量,量指事、物、理,这些东西都叫做量。几乎是所有世间的一切,不管是有情、无情也都叫做量。如果这个事、物、理在逻辑上讲得通的,合于逻辑的就是是,不合逻辑的就是非。伦理上好的事情叫做善,不好的事情叫做恶。所以是非、善恶是两种东西,不一样的范畴。如果在逻辑上是非的,在伦理上是恶的,这种东西、事物、道理就叫做非量。

举个例子,譬如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句话就是非量。人都是自私的,这个就很难讲,这就不一定是非量或不是,因为有的人不支持,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的,凡夫都是支持的。所以是非善恶是这样子,那非量是这个意思。

什么叫比量?事物理你可以直接判断,有一些原则可以判断。什么原则呢?以逻辑的原则、或是常识的原则、或是伦理的原则、或是法律的原则来判定它的是非、善恶,可以直接判定出来的,那个就不是比量可以直接的。

但是有一些事情是没有办法直接判断的,尤其是佛所说的真理,你没有办法直接判定得道、没有得道、证道没有。

这个比量是指在修证佛法里面的时候用到,修证佛法的时候你所修证的境界是不是真实的境界。

这有两个境界,一个是现量、一个是比量。现量就是真正完全证到,比量是还没有完全证到,但是已经有一点点消息、或多或少,乃至于从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九十九都叫做比量,你所证到的。

现在把它用在修证佛法来说:当你修错了、证错了叫非量,当你修对了,可是这个修对有很多个层次,你修对了而且证到了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九十九叫比量,一直要到百分之一百的时候那才叫做现量。

藏密自己发明了一个证量,事实上在佛法里面没有这个词,佛法不讲这个东西。为什么?现量就是证量,没有什么证量不证量,那个等于是赘词。你要真正懂得才不会被欺负。还没有完全证到的时候都叫做比量。

以菩萨的修证来讲,非量就是一切的凡夫、外道都是非量。他们有不有修证?有,但都是错的。为什么?方向搞错了,方法也错了,所以叫非量。

比量呢?是指三圣贤圣,从声闻、缘觉、菩萨,都是比量,从他的始觉、分证觉。始觉就是从初信,乃至于初住开始,一直到十地都是比量,以究竟而言。最后才是现量,现就是现前,现前境界。

什么叫现前?中间没有隔绝、没有隔阂,不管是可以透的还是不透的,即使是一层透明的玻璃也算是有隔,虽然看得清楚,但是摸不着。譬如隔了一层纱,虽然可以碰得到,中间可以沟通,可是不能看得很清楚,这个还是有隔。不管是目视的隔、眼的隔、耳的隔,有隔就还不是现量境界。

现量境界就是完完全全没有隔碍,直接摄取、得到,那个就叫现量境界。关于这个可以看因明学、因明入证理论讲的很清楚。

比量譬如我们看到远地有烟就知道那里有失火,比量的知那里一定有起火才有烟,依这个情况,怎么叫做现量?好吧我直接跑到山上去看确实有火那个就是现量。

譬如有一道墙,你在墙一边隔墙听到牛叫的声音,那你知道有牛,比量而知有牛。但是你如果绕过墙去看,确实有一头牛看到了那就是现量而知。

所以现量境界就[非但言说。]不只是言说而已。我们刚刚讲说一切世间的哲学都只是言说,甚至还不是比量的言说,是非量的言说、戏论境界。

[「现量」如一金在手,可以兑现,可实际受用;「比量」如但知山中确实有金矿,尚未开采,不得真实受用。]

譬如说大乘的佛弟子都知道我们自己有真如本性,但是我们能不能受用?不能受用。为什么?因为还没有现前证知,现在只是比量的信解。比量就是信解,现量就是证知或证得。你信有佛性,而且理解有佛性。

现量就是现前证知得到你的佛性也可以说证悟,那时候就可以实际受用。比量就是只是知道山中有金矿但是还没开采,就没有办法受用。就好像你们家有个家产里有一座金山,那里面有金矿,但是你还没开采的话,你还是不能受用,还会穷。

[三昧可转比量的矿,成为现量的金,]矿就好像是比量的东西,你只是依照逻辑推测知道有矿,或是依照用仪器侦测知道有金矿,但是还没开采。用什么开采?用三昧的种种的工具去开采,就得到现量的金。[而起无量真实自利利他之妙用。]

[「文字知解」与「修证」是两回事。譬如有人想学太极拳,便去买一本太极拳的书,看过一遍,便说:「我会太极拳。」]这个是很荒谬的事,[学佛光是看经知解,亦复如是。]如果你把佛经拿来看过一遍就说我会佛法了,这个是差很远的。

[又如有人患心脏病,他去买了些有关心脏病的书,研究其病理、药理等,看过之后,对病情与治疗等皆有所了解,于是他说:「我病好了。」这样能行吗?]当然不行的,

[「知苦」并不等于「断苦」。]断苦还需要有断苦的行动,[是故,莫将「比量」当「现量」;]不要把比量的境界当作现量境界来看待。比量的一些知解,不要把它当作现量的证悟。

莫以解作悟,解跟悟是两回事。[莫将「言说」当「实际」;]用话讲的就不一定是真正有的,你不要把文字言说当作是实际的境界。[莫将「知解」当「修证」。]现在人这种毛病特别多,看经看的可能是文字表面了解就说我悟了。那个是伦敦大雾的雾,雾飒飒。

 楼主| 发表于 2020-5-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故,三昧所为何事?谓令行者于比量的闻思修,得以现证、亲证、实证;即是提升「比量境界」为「现量境界」,]三昧是做什么事?三昧就是把我们比量的知解能够转变成为现量的证悟。你要证悟还是要靠三昧力,[转言说为现证,令我们亲证「离言法性」。]

我们开始的时候是需要很多的言语、思维,第六意识的功夫,乃至于身口意的功夫都要用,言语知解以后,把知解、信解压缩、提炼、纯粹以后变成单一个目的。去把它转成证悟,

这个比喻是我最近学到的一点点电脑知识现买现卖。我讲经的档案存到里面以后再转档,然后才能做种种的使用。同样我们对于佛法的文字信解档要转成证悟的档,或是其它的什么档,你才能说上传到网站上,让你们弄成MP3,还没有转档之前那个都没办法用。

同样的你只是信解的话有用,但是没什么大用,证悟了以后才有大用,真正的用途、功用。三昧所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把我们的比量档转为现量档。

[▲修三昧者,应不自动乱,亦不随他动乱,亦不被他动乱,]「不自动乱」就是说,人家没有去动你、乱你,你自己就乱了叫自动乱。「随他动乱」人家在那边动乱但也没有邀你动乱,你就跟人家一起动乱这叫随他动乱。「被他动乱」那就是你要不动乱,镇定,可是人家来动你、乱你,那你就被他扰动了。因为修不自乱、不随他动乱、亦不被他动乱,[成「不动德」,]

静坐首先修不动德,先身不动,再修心不动。这都是很实际的东西,不是光是用讲的。你坐在那里坐久了,脚痛了就这动动、那动动,然后再久一点屁股痛了就歪来歪去,那就动了。不管怎么样,又觉得哪里痒了,又动了,就这里抓痒哪里抓痒,那就动了,一动就乱了。要养成不动德,身不动才能够心不动,接着就修心不动。

[身心不动不乱、不能闹情绪、也不能动脾气、不能低潮、也不能高潮亢奋(女众修定障难较男众为多,因女性较情绪化,且每月生理期时,情绪多不稳定),亦即不昏沉、不掉举。]

由于业力的关系,女性修行就比较辛苦一点,尤其生理期每个月都有,前面、后面加起来大概10天,一个月只能修三分之二,能够好好的没有什么打扰修行。三分之一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尤其是有的人除了心理的问题外又肚子痛什么,实在是很麻烦。

以此原因所以佛说女众业障重多半是指这些东西,这实在不是可奈何的事情。有的人因为学佛的原因学得好,生理期就比较缩短,更年期就早点到来,停经,那时候就比较轻松。

不过多半这也是一个生命的讽刺,等到更年期,停经以后种种的能力也跟着减少了。有生理期的时候虽然有种种的困扰,她的能力也比较强,这没办法。怎么办?唯一的办法下辈子不要当女人就好了。

有的人学佛没有正知见,还是觉得女性比较美。来世我还要当女人,也好,要不世间都没女人也不行。不过这个你放心,世间是永远有人会要当女人的。

就好像我以前刚出家的时候有人问:师父,佛教人都出家修行,那如果世间人都出家修行,那人类不是断种灭亡了吗?不太可能的事。为什么?现前你们都没有想要出家,都会帮我们传宗接代。

要知出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那个只在逻辑上成立,Plausible,逻辑,Possible,事实,查字典它都是可能的,可是你必须要懂得。但是事实上它不一定,Possible事实可能,但这个事实上可能,又是一个问题了,事实上可能常常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那如果大家都出家了,人类就断种了,那么这个是逻辑上可能,但事实上不可能。因为你话可以这么说,但事实上不会成立。

第十三集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20-5-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讲座014

    大忏悔仪有个地方我再解释一下,第二项的忏悔文:令我种种罪障速疾消除,这个速就是很快速的意思,疾也是很快的意思。在佛经里面通常都用这个疾字。疾病的疾当作也是很快速的意思,速疾或者有时候讲疾速,意思都是一样的,疾就是急的意思。

现在补充一下,我刚讲「现」、「比」、「非」三量。「非量」,是在伦理上的逻辑上的「是非」、伦理上的「善恶」,乃至于还有理论上的「是非」,或者是法律、习俗这都是一类的东西。

逻辑是人造的、理论也是人造的,事实上这些都是人造的,伦理也是人造、人定的。不同的民族、国家有不同的伦理,法律、习俗更是这样子。其实法律跟伦理是出于习俗,先有习俗,依约定成俗,再把它制作成法律或伦理。伦理不一定有文字,可是法律通常是有文字。可以判断他的善恶,乃至于加以嘉奖、惩处。

所谓的「非量」,是指这些东西的非、过、恶、错,这些是指一般事法上的。

佛法上的「非量」,是指你修,但是修错了;你证,但证错了是非量。这个非量是佛法用来当作判定你所修的、走的方法对不对,修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叫「非量」。譬如你的发心对不对、你的修行对不对、你的证悟对不对,不对叫做「非量」。

接着我们讲深一点的东西,再重复一句你的印象比较深刻,「现」、「比」、「非」三量是来判定一个修行人的境界。

最高的境界就是「现量境界」,就是佛或是等觉、妙觉菩萨。因为等、妙如佛,所以差不多也都是「现量境界」。「现量」就是证悟,究竟证、究竟悟,

「比量境界」就是等、妙以下的五十二阶位的菩萨,都是「比量境界」;二乘也算是「比量境界」里面的。

「非量境界」就是凡夫、外道,凡夫、外道就是非量境界。

「比量境界」是从始觉到分证觉,从1%—99%。就始觉,已经有觉了人生是苦,我要好好修行、我要求解脱、我要学佛,那就是始觉,这就1%。开始修,一直慢慢修上去,分分修、分分证、分分断,这叫「分证觉」。一直到十地菩萨,都是分证觉。等到十地菩萨入等觉后心,入金刚喻定(就是首楞严三昧),断最后一分无明,究竟觉,100%。

「比量」就等于是信解修,「现量」就是证悟,究竟证,究竟悟。「比量境界」三贤、十圣也有所证悟,只不过不是究竟的。

「非量」的外道、凡夫的境界所依的是前五识,加第六、第七意识,妄想分别跟我执;第六意识是妄想分别,第七意识是我执。

「比量境界」,因为「比量」是想象的,所以就用第六意识,就比较少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依于我执,第六意识这里面的我执、我见比较少,但是用意识的分别比较多。

第六意识有两种:「染污意」和「不染污意」,意识不是都坏的,这里面的意识是染污意。「染污意」有贪爱、执着,依「染污意」而修证的;当然这也看你修行的层次,染污的成份多少不一样,比较低的染污的程序就比较多,到了入「地」以后,染污的成分就很少很少,可是它还是有。

「现量境界」,证悟所用主要是前五识,因为前五识就是「现量境界」,没有妄想分别,还要用第六意识,因为一定用第六意识,要观想,这个「观想」就是第六意识的「非染污意」。

以前五识加「非染污意」以及又缘引了第八识的善根,第八识的善根就完全现前,整个结合在一起就到达现前境界。

你看要了解东西还是唯识、因明都要懂,所以佛法就是如我所说的,它是全体佛法,不能分割。你强要分割可以,但你所看到的不是全貌,所看到的是片面的、乃至于零碎的。

接着看27页的最后一段。文字知解与修证,这个刚刚看过了吧。

「女众情绪不稳定」,我讲这个时候不好意思,多多得罪,劝勉女众、佛弟子,自己要觉知自己的情绪,稍微把握一点,这样对你的修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不一定要强压,但你如果多诵经、多礼佛,会有帮助。

顺便讲到,你女众生理期的时候,不要双盘打坐,这是佛制。跟生理有关系会伤害、跟清净也有关系。单盘的话,也是生理期的末期,单盘可以,但正在生理期中最好是连单盘都不要,就用正坐:跪着,腿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

你们起立,这其实是我们中国唐朝一前是这样坐,以前中国是坐榻榻米,后来传到日本变成他们坐榻榻米。你像跪下去高跪,然后坐下去坐到自己的脚后跟上,这个叫做正坐。这个坐久了很难过,可是对身体很好,这个在喻咖术里有个名词称为「金刚坐」。这种坐法对身体很好,压到很多穴道,对身体很有帮助。日本人吃饭这样吃,即使吃了很多肚子也不会撑。女众在生理期,如果想要静坐,就用这样坐。

顺便讲到,日本有一个教派,提倡打坐的坐法就是这样坐。事实上中文就是「坐禅」这两个字。这个你可以学习,多多参考,对身体也是有帮助的。

女众佛制不可以双盘坐的原因是:有一次,佛世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尼在野外坐禅,已经深入禅定,坐了很久,可能是两三天,坐到后来,生理期来了,就有液体流出来,就血流出来,结果有蛇闻到血腥就来了,甚至于钻到她体内去了,这很惨了。幸亏有人赶快去禀报世尊,世尊就救了她。

因此如来制戒,尼众生理期不能双盘。因为双盘的时候,你的阴门整个是打开的,蛇或虫也都会进去,所以很危险。除了这个以外,应该是跟生理还有其它的关联,那样比较不健康。

[▲唯有发心修三昧,才能不再留恋世法,不再留连杂染。唯有修定,才可以对杂染Say NO(「说不」)。]因为你修「三昧」,所以对世间法就不会再留恋了,也不会徘徊、留恋在杂染法的上面。比如想要看电影,可是到电影院面前又下不了主意,该不该进去看呢?在电影院面前走来走去,这就是留连。

[唯有修定,才能于世无畏,]只有修禅定,才能在世间法上没有怖畏、恐惧。为什么?[以不贪、不执世间法故。]你若贪、执世间法,一定会有怖畏。

为什么有恐惧、不安全感?这是心理学上一个很大的课题:人的不安全感。小至令人生活不安,大至令人对他人有防御、乃至有攻击性;有攻击性的,通常都是由不安全感引起的。

大至国家之间,常常有的国家侵略别的国家,都是由于不安全感,不一定是由于武力强大要把人家并吞,不一定,常常都有因为不安全感,所以他先发制人,怕你来打我,所以我先打你。

但是,那个都是由于贪爱、执着,才会产生怖畏恐惧、不安全感;你若修定,对世法就不贪、不执,当然就没有恐惧。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个恐怖就是恐惧,因为没有恐惧感,所以就没有颠倒梦想。因为没有颠倒梦想,才能究竟涅槃。你如果有颠倒梦想,那就还在三界之中,乃至于还在权法、权位菩萨、以及三乘的化城里面。

[唯有修定,才能真正放下一切。]当你一发心要修定,就已经大部分放下,但是你一修定以后,才能真正放下。真正唯有修定,才能修出世法。如果没有修定,那你就念念日日每一天跟这个世界都是挂钩的、连接的,绝对没有办法割舍。如果要美名之为菩萨道的话,那是臭美。

[▲唯有修定,才能于无上道坚定、勇猛。]因为一切的善法,最后在交总成绩的时候,那就是在禅定中把它圆满,那时候才真正的是坚定、勇猛。

[唯有修定,才能念念修行。]因为修定的时候,你心一起妄念,或一起邪念、一起散乱,就破功了,修定就不成就。所以你就会很在乎你的每一念。而且你才有那个能耐看到你的每一念是不是有专摄、是不是有专心、有摄心、有清净、有离染。否则你不修定,修其它的行,都是染净和合,有染有净混在一起,不能够真正的完全清净。透过这个修定的动作,你一定是要往这个绝对的清净这个路上走。

[唯有修定,才能不浪费时间,不作无益事,]讲到这个浪费时间,我们每个人都浪费很多很多时间。每个人都说自己好忙好忙,但是在这个很忙还没到中间浪费了很多时间。然后做了很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也没有利益的事,没有好处的事,更何况愚痴事了做一堆。所以也没有办法[念念不空过,]常常都在空过,都没有念念清楚、明觉。

你说你很忙,那好吧,忙事业到最后总算帐的时候也空过。不管你的事业多发达、业绩多好,还是空过。为什么?无常败坏。

[不蹉跎时光,]「蹉跎」就是浪费,我们浪费太多好的时光。我四十几岁的时候,自己勉励自己:我现在是黄金时代;五十几岁,黄金已经不够,现在是钻石时段;可是六十几岁,不晓得什么时段,金刚,创造名词:超钻时代。因为超钻时代,其结果超亏。

不蹉跎时光,[真正不再迷,]你每天忙的事情都是外在的东西,忙东忙西的都是外在的,那都是迷。禅宗六祖大师所说的「迷人」。你一天到晚没有不迷的,不过你迷了而不知道自己迷。你认为说那是我的圣神的义务,没错了,但是那还是迷。你迷要知道自己迷,要醒过来就不远。

[不再往外驰逐。]我们众生一辈子就是浪费时间,自己强加于自己很多的自己认为的责任。impose强加给自己责任,那这个责任怎么来?责任主要是从伦理学上来。

伦理学上告诉我们,有些人跟有些人互相有一种责任。譬如父与子,互相都有一个责任。做国民有国民的责任。做领导、皇帝、总统也有他的责任。这都是从伦理学,也有从习俗来的。

但是以佛法来看,责任都是贪爱、执着的合理化。贪爱、执着,然后给它一个冠冕堂皇的合理化。明末的史可法,他认为他有忠君爱国的责任,所以殉身无悔。事实上那个也是受了伦理的熏习,自己强加给自己,自己就信受了这个东西。事实上其实就是贪爱、执着,不能舍,然后给他一个很漂亮的东西,那就是「忠君爱国」。以「忠君爱国」而死就是忠臣、孝子,乃至于节妇,小则守身,大则殉身,这些都是强加的,然后自己给他一个合理化。这个都是对外法的迷惑。

好不容易忙乱了一辈子,把子女教育成熟,抚养长大,也读了大学,应该可以了吧?不行,还没成家呢,还得花笔钱帮他成家,好了吧。还没有,还没生孙子,我要抱孙子,孙子一抱就抱到自己死掉为止。这都是自己一种强加的。

佛法就是让我们看到事实的真相,我们自己能够放下自己自心对外尘境种种的贪爱、执着,而得解脱。

但是我的提倡是这样,你如果放不下,我也不勉强你放不下。我要看到你有点点倾向爱孙子、爱老公、爱儿子胜于爱佛法,那我不会劝你,除非你觉得「这一切都到此为止」,那时候我就说「可以了」。我就喜欢这样子,你是自主的。

佛法就是这样子,你是自己自主的想要走菩提道。从皈依乃至于受戒、出家,我都不会去拉生意。一定要你相当程度自己自觉的抉择,自我醒觉的抉择,这样子来修行才有用。

昨天讲的那位法师说他儿子不肯学佛,他就很难过,还给他定功课,还要缴作业、作心得。结果那个儿子说:「师父,你不是我心中所要的那种师父。」这个师父就说:「可是我告诉你,你也不是我心中所要的那种徒弟。」「那怎么办?好吧,我们就一刀两断。」这就没有搞清楚状况。

我说:「你把我的DVD拿去这样子糟蹋了,我的《六祖坛经》DVD本来是很好玩、很有意思,你这样一搞,他就痛恨我的DV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1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