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31 经文63:【云何一阐提(76)?】三宝本是济世、本来是救人的人,本来是断众生的烦恼,是无上的菩提之道所必须依据的,这是人人所应当赞叹的,何以会有不信三宝,谤佛、谤法、谤僧的一阐提的人,这么人怎么来的。

【云何一阐提(76)?】

什么是不信三宝(的)“一阐提”这些人怎么来的,

意思就是,佛、法、僧,三宝这么的好,教人家解脱,为什么世间上会有这一些,不但不信三宝,还谤佛、谤法、谤僧,这么没有善根一阐提的人。断善根的人,

三宝本是济世、本来是救人的人,本来是断众生的烦恼,是无上的菩提之道所必须依据的,这是人人所应当赞叹的,何以会有不信三宝,谤佛、谤法、谤僧的一阐提的人,这么人怎么来的。

所以叫做“云何一阐提”,是说,云何有不信三宝谤佛、谤法、谤僧的一阐提断善根的这些人。这些人到底怎么来的。

【注释】

【“一阐提”:梵语,义为信不具,亦即】也就是【不具备信根,不信受三宝之人。以不信三宝故,不能修集善根,修出世道;又,以信根为一切善根之本,故一阐提人称为断善根者。】

【义贯】

【为何会有不信三宝的“一阐提”之人?】

接下来,这一段可是出家人,或者是要准备出家的,这一段可是非常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32 经文64:【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77)?】很多年轻人想要出家,想要出家,就必须要对这个认识,喔!那你就更精进的说,哇!原来这个律学还这么的复杂,还不是这么的简单啊!这个师父有看过这个律藏,所以了解说这些来龙去脉,讲到这个还是要交代清楚。

【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77)?】

这个是问世间为什么会产生,有男生跟女生的产生,还有一种不男,这个不男后面再补两个字,叫做不女,不男不女。简单讲,不男不女就是阴阳人,

为什么?这个世间有男生的产生,会有女生的产生,还有一种是不男不女的阴阳人。

“斯皆云何生”,云何感生之果报,就是造何业因而感得这样的果报呢?

在座诸位,这里讲到这个就讲到佛,我看到这个佛的律学,觉得佛是个大智慧的人,

佛在律学里面,因为他讲得很详细,我们没有时间,我们只能讲到举出说,几种人,他不能出家,不能得比丘戒,

第一、叫做不男不女,不男不女的意思就是说,有男根,同时又有女根,简单讲,就是有两种器官的,这个不能出家,有两种,有男根、有女根的,譬如说,有男的男根,又有女的器官,那么这个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咧,所以这个不能出家,

像我们台湾报导,前一两年轰动这个台湾省,这个塑化剂的问题,现在讲戒律跟黄色没有关系,要讲戒律,

那么有一个(小)baby生出来,因为他的母亲喜欢喝这个珍珠奶茶,那么这个珍珠奶茶好喝,一天有时候喝两杯,那么孕妇,怀孕以后她每天都喝,喝塑化剂加的那种珍珠奶茶,什么叫塑化剂,塑化剂就是塑胶啊,喝了以后,每天都喝,

生了一个男孩,出生以后,怎么样?这个男孩的器官,只有一公分到两公分,相片有照出来,报纸有登,怎么会变这样子的咧,塑化剂,越吃越小,剩下一点点,

如果这个男孩子长大以后,长大以后没有改善,后来如果不再增加,那么就没办法结婚生儿育女,就是不能出家,出家必须是完全正常的男人,完全正常的男人才可以出家的。

再来,如果说,在戒坛上里面讲,如果你今天是不男不女的阴阳人,或者是说,一出生以后就没有这种东西,没有男根,或者刚刚讲的吃这个塑化剂,叫做天阉,天阉就是先天阉割,如同太监,没有这种东西,是不能做比丘的,天阉就是先天性等同阉割的太监,这个是不能出家的。

比丘戒里面说出家也不得戒,也不能算真正的比丘,也不可以受人家供养,也不够资格披佛的袈裟,就算你不讲,如果你不讲,你不开口,也犯佛的戒律,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麻烦大了,以前的出家,师父要检查的,师你要去检查,那现在怎么办呢?现在如果你要去检查,说你够不够资格做比丘,那人家会告你性骚扰,长这么大了,

所以现在变成说,如果你有去当兵的,当过兵的就没问题,因为当过兵,我当过兵我知道,我去要检役的时候,他就要先检查一下,看你有没有正常,是不是正常的男人,要拉下来看一下,那么当兵的就够资格做比丘,拉下来看,要是没有完整的就不能当比丘。

现在也没办法跟他检查了,现在检查被人家告,所以这个制度变成在今天很难实施,没办法,因为现在的时空不一样了。

接下来,有一天我们去夏威夷,这夏威夷它有一个……夏威夷,美国是民主的,承认这个同志,同志就是同性恋,叫Gay,那么到夏威夷的时候,他那个同志就插一支旗子,男众同性恋就插一支旗子,旗子撑得高,随风飘扬,所以你看到那一家有插旗子的,那么政府就知道你是Gay,那么政府也不会去给你难堪,

这个时候有一个居士问我说,请问师父!这个男众,在家居士Gay,是同志,能不能出家,可以出家,佛在世的时候,只用器官来论断,没有用心态来论断,

诸位,同志出家前没有问题,出家后是大问题,因为他的习气很重,他喜欢男的,不喜欢女的,这个一剃度出家以后,这个比丘现比丘的僧相,像我们长得人高马大、玉树临风的相反,他对方就会起心动念,这个同志出家是出家后是大问题。

因为僧团里面有的比丘是真的很庄严的,他会起心动念,尤其他又喜欢男的。他就会变成每天两个人腻着不能分开,有的是为法,两个人腻着是为法,有的是同性恋,这个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

所以现在就是说,诸位,同性恋能不能出家,在佛的戒律里面没有说不可以,但是出家以后要能发心做大丈夫。一样,佛门里面没有说不可以,也会接纳,这个是在夏威夷有个男众居士来请示师父,因为刚好夏威夷讲到这个同志的问题,他同时问师父这个问题。

接下来,太监是不能出家的,太监是后天阉割的,那么太监呢?就算说我……譬如说以前,唐宋元明清,太监就统统要阉掉,因为怕你在后宫作乱,皇上太忙的时候,你来代替皇上那怎么行咧。那就是怕你做了,统统喀、喀、喀,清净,清洁溜溜,那个鹿鼎记,你看一下你就知道,如果说太监他年老了,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可是被阉掉了,可是我想出家,那怎么办呢?不行,绝对不行。没有雄性的器官,没有办法生育,没有生育的能力。

再来,有一人讲说,师父!那么我结婚以后,我去检查,我这个器官完全正常,我跟我老婆也是正常,可是就是没办法生,可是我想出家,我说这个可以,那雄性器官完全正常,只是精虫不够,精虫不会游泳,你的精虫不是断手就是断脚,都是残障的精虫,游都游不动,你的精虫都是残障人士,它都是不会游泳,这个是可以的,这个跟佛讲的戒律是没有违背的。所以精虫少了不能生儿育女,还是可以出家的。是器官的问题。

再来,我问你们,泰国的人妖能不能出家,你肯定,Are you sure?泰国的人妖能不能出家,标准答案:不可以,

泰国我有去参考过,我去泰国芭达雅,去泰国芭达雅的时候,他们从十几岁就开始打女性荷尔蒙,打女性荷尔蒙的时候,就开始男的胸部就像女的,然后雄性的器官就慢慢萎缩,

据说这个人妖寿命只能活到三、四十岁。听说啦,我们这个导游这样介绍,那就带我们去看,师父啊!您来到这个地方,你要来看一下人妖的表演,我说,是喔!他说:整团嘛也没什么关系,好啊!那就忍耐一下吧,去了解一下,

我发现了一句名言,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是男人,哇!那个一出来表演,没有一个女人比他更漂亮,哪有一个女人比那个(漂亮),这么漂亮,他那个皮肤,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人呢?

我就看有没有比丘戒里面说的,我就一直注意看有没有雄性标帜,我就问我们那个导游,他说:他们很早就打针打到萎缩,再来,就是要用力道去束起来,捆起来,然后再穿女性的内衣裤,就完全看不出来,我跟我妈妈讲,这个是男的,我的妈妈一直跟我讲,这个怎么可能是男的,完全都是女的,你怎么看都看不出来,所以人妖能不能出家,不行。

还有一种动过手术的,譬如说,她是女众,后来她觉得说,我一生一世是男的,我应该是做男的,心态上的问题,我是男的,结果她就动手术,用接的(动手术变性的),这个听懂就好了,用接的,我请问你们,这样能不能出家,不可以的。为什么呢?天然的最好,天然的才可以,电视上的广告,天然的最好。

所以,在座诸位,泰国的人妖不可以出家,那么用接的(动手术变性的),动手术也不可以出家,用外科把女的变成男的,不能出家。

再来,有一种就是男孩子吃药,在座诸位,用药物吃的,直接讲叫做阳痿,我很讨厌淫欲,我不希望这种不清净,我想要持净戒清净,在家居士就自己乱搞,吃到没办法结婚,这种不能出家,就是把那个搞砸掉了,不能出家的,

出家必须是大丈夫,男子汉大丈夫,爬山最怕向后退,大丈夫就最怕走下坡,

所以我们现在就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分析,分析就是说,以后来我们这个僧团,要跟师父出家,听经闻法你就知道说,你够不够资格做比丘,做比丘一定要是完整的男人。

再来,讲到女众,女众,佛在戒律里面来讲,也有少许的提到,我只讲重点,

一、有男根女根的不行,譬如说,你有女众的器官,还有男众一点点的器官,这个也不行,

再来,一种叫做女众的阴道闭锁式的,闭锁式就是她那个器官是闭锁的,还有那个子宫颈,还有那个卵巢,所谓的女性的器官,卵巢,子宫、子宫颈,包括阴道,这个都是萎缩,或者是退化,这个女人不能出家的,

有的女孩子,她到了生理期的时候,她排不出经血,排不出经血叫做闭锁式的,要动刀,要动刀以后划下去,她那个生理期血才排得出来,这个不能出家,

有一种叫做石女,也就是说她不能生育,而且女性的器官完全退化,外表、外面看是女人,可是她的生殖方面完全停摆,这也不能出家。

再来,讲到出家后的问题,有的比丘尼来问,说我觉得每个月生理期非常麻烦,我认为把子宫切除掉,卵巢切除掉,我认为比较方便,我跟她讲,我在律藏里面,是没有看到说这方面是可以、还是不可以,但是依照佛的戒律,我来推算,我必须讲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既然雄性的器官不发达,不能做比丘,那么女性你这个生殖的器官,当然也不行,

诸位,你把子宫割掉,卵巢割掉,她的荷尔蒙失调,荷尔蒙失调是很严重的问题,她的免疫系统会很差,再来,你要吃一辈子的药,子宫割掉以后,或者卵巢割掉,你要吃一辈子的药,要不然你荷尔蒙没办法平衡,割掉了那个女性的生殖器官,她的心态会很奇怪,她的思维模式,因为没有办法感到正常的大脑,她的思维会(会偏激),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这个是一个,再来,是比较少困扰的,

有一个当奶奶的,必须要直接讲了,今天讲戒律,这个不是讲黄色的,有一个比丘尼,她是年岁很大了才出家,当姥姥了,不是少女。她因为以前没有好好的照顾,结果她的胸部太大了,很大,台湾买不到内衣,她非常困扰,就是说我今天来讲,她也是问一个问题,这个我们很困扰,她每次出门,就硬要把它捆得让她没办法呼吸,因为太大,要束紧,怕它左右摇晃,把它捆起来,因为她是比丘尼,又做奶奶的,她说我这个实在很难看,

她说,师父!那我可以不可以动刀把它切除,我说:这样不行,你那个本来福慧两足尊,现在变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问题很大囉,我这样子讲,你要听懂,佛学的名词都可以用来形容,福慧两足尊,切除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那怎么办呢?我说:不行,这个佛的戒律里面来讲,是不可以这样子的,但是因为这种比例实在是很少,就全台湾省也没有人说,大到要动刀的,这个几乎很少,如果说动刀,有这种情形,佛也是不允许的。

但是佛也没有说,子宫、卵巢割掉就一定犯戒,也没有这样子讲,这是我个人这样推论判断的。

最好还是不要,天生我材必有用,那个器官生在那边一定有它的作用,就算你现在没有生儿育女,她是整个荷尔有循环嘛,要不然到后来年老,变成欧巴桑(是日语直接发音,原意是大妈、阿姨。泛指中、老年妇女。),嘻、嘻、嘻笑声很奇怪,那个笑声就会觉得很奇怪,失去荷尔蒙的女人,就会变得笑声很奇怪。没有每一个人都这样子。为了讲这个戒律很辛苦的,好,我们把注释讲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32)【注释】

【“不男”:即不男不女之阴阳人。】

【义贯】

【众生为何会有“男女,及不男”不女之阴阳人之别?他们各以何业而感“生”?】

因为我们这里听经闻法的人,很多年轻人想要出家,想要出家,就必须要对这个认识,喔!那你就更精进的说,哇!原来这个律学还这么的复杂,还不是这么的简单啊!这个师父有看过这个律藏,所以了解说这些来龙去脉,讲到这个还是要交代清楚。

下次上课,八月十一、十二,接下来九月一号、九月十五,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一套(共16讲)
第六讲

    诸位,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65:【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78)?】开悟见性,生命自己作主,他不受任何影响。要不开悟,因为是卡着一层无明,那么就是无明,进进退退,识心分别,生命做不了主。

【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78)?】

这句话是说,为什么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有时候会退道心,又为什么经过了鼓励以后,有时候修行又很精进,这个“生”就是进的意思,就是生起精进之心,叫做“生”,

那么我们众生呢?在经典里面称,叫做毛道的众生,毛道的众生,意思是说随风飘荡,大部分都是情绪的奴隶,很少做理性的主人。

换句话说,他的修行啊,会起起落落,刚刚初学佛法啊,不了本心本性,所以一下子进,一下子就退,容易受到影响,

开悟见性跟不开悟不见性的差别是什么?开悟见性,生命自己作主,他不受任何影响。

要不开悟了,因为是卡着一层无明,那么就是无明,进进退退,识心分别,生命做不了主,

所以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云何修行退”,是说我们修行有时候会退道心,经不起人家讲几句话,就不修行了。

云何有时候修行又很精进,最主要我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涅槃妙心,见到自己的涅槃妙心呢,那么道就自己作主。

【注释】

【“修行生”:“生”即是进之义。魏、唐二】种翻【译皆作:“修行进”。】

【义贯】

【为何“修行”有“退”、有进(“生”)?盖修行之进退都因为勤与堕所致:精进,则修行进;懈怠,则修行退步。】

在六度里面,精进波罗蜜,佛!列为六波罗蜜里面也非常重要的一个波罗蜜,换句话说,钻木才能够取火,

有一个徒弟呀!就问师父,说,为什么要精进才能成佛呢?

然后,他的上人很有智慧,他说:等一下你去烧两壶水,右边这一壶,每隔一分钟,就去把它翻一次,左边这个统统不要动,

师父!这是要了解什么呢?

他说:等一下你就知道,

右边这个茶壶呢,每一分钟就去把它掀一次,结果搞了老半天,这个水怎么煮,煮了好久都不会开,

那么这个茶壶呢?这个烧热水的另外一个壶呢,它这个就不掀,不掀就是盖着,很快水就滚烫了,就开了。

那么上人、师父就开示了,我们常常在不到火候的时候,就一直想表现自己,就像右边的这个茶壶,每一分钟、两分钟就去把它掀一次,掀开来,每几分钟就把它掀开来,因为它还没有,不到时候,

可是左边这个茶壶,就盖着,勇猛精进,火候够了,一下子就开了。

喔!那个徒弟就知道说,原来如此,修行就(是)这样子,埋头苦干,火候够的话,就自然道业成就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66:【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79)?】禅,那就是不立文字的教外别传,这个涅槃的妙心,除了印证以外,没有人能够领悟,除非你亲证真如。

【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79)?】

这个它的衔接,应该这样子衔接,就是说,“禅师”要堪称禅师之人,意思是说,要怎么样子才够资格称为禅师,要什么条件,才够资格堪称禅师之人。

那么以何法建立,或者是把它翻过来,叫做建立何法,才能够成就,所以,以何法建立这五个字,要接下来(与前面“禅师以何法”)念,义理才会清楚,

说,“以何法建立”,用什么法来来建立呢?意思就是,要什么法才能够让禅师达到一定的水平,一定的悟境。

意思就是,堪称禅师的人是要具备怎么样的资格,那么这个禅师是什么法来建立,然后能够成就什么人呢?“何等人”就是成就谁呢?

【注释】

【“禅师”:《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云】这么说【:】【“天子问文殊曰:何等比丘得名禅师?

文殊曰: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者,得名禅师,】

什么叫做一行思量呢?什么叫做一行,一行、就是真如行,完全没有高下,一切法一行思量,怎么样,意思就是一行,就是同一个真如,所谓不生,若如是者,则名禅师。真如遍一切时间、空间者是一样的,所以叫做一行思量。

【乃至无有少法可取;】为什么无有少法可取呢?因为诸法趋向于空无自性,

【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后世,】注意那个取字,就是着,修行的关键在于不着,不着,不是说我刻意的不去执着,是体证到诸法本来就空,本来就没有东西可以执着,是这个意思。叫做不取此世后世,

也【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不取,谓一切法悉无,】悉无、就是一切法自性本空,

【众生如是不取,得名禅师。】众生就是正在修行的人,如果能够学习一切法不取,就是一切法无所住,不取就是不住,无所住。应无所住的意思,得名禅师。

【无少取,】就是一点点少许的法都不取,叫做无少取。【非取不取,】非就是不取,连不取之心,中间补上一个亦,亦不取着,就是我不取,连这个不取的心也不取着,连不取之心亦不取,叫做非取不取,这一般人还看不是很明了,什么叫做非取不取,就是连那个不取的心也不取着,也不执着。

【于一切法悉无所得,故无忆念;】没有忆念,忆、就是卡在某一种观念啊!同时一直回想过去的,叫做忆念。

【若不忆念,彼则不修;若不修者,彼则不证,故名禅师。”】

最重要的统统是用本来面目,意思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是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说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十方,没有三世,所以不用忆念法,那么用真如,

若不忆念,用真如,彼则不修,因为自性本来具足,若不修者,修则有坏,就是生灭,不落生灭,这不修就是无为,彼则不证,也没有能证所证,故名禅师。

【简言之,所谓禅师者,即为已悟无生、无少法可取、无所得、无忆无念、无修无证之境界者,方得名为禅师。】

诸位,在这里仍然要有一个交代,这里统统在描写我们的真如不可得,在描写体性上,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得,也不可以忆,不可以念,也无修,也无证,它在形容原来本来的面目,是这样子的。所以体证到无生呢,当然就是无灭啦!

【又,《楞伽科解》云:“禅乃佛祖相授,本源自性情净妙心,以此示人,故称为师。】

什么是禅呢?乃是佛祖相授,以心印心,因为它都是心法,所以,本源自性清净的妙心,以此示人,故称为师。

【然禅乃离心意识】而【参,出】就是超出【凡圣路学……。”】意思就是,超出凡圣之路所能学到的。

也就是禅心,它是毕竟无学的,唯证相应的,你学不来,除非你开悟见性,若得大悟见性,才有办法去领悟。就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为什么要离心意识参呢?离心意识什么意思?离开了执着,离开了分别,离开了微细的妄动,统统离,那么回复到本来面目而参,

但是困难在哪里呢?困难在它没有东西可以指陈,它不是颜色,也不是形状,所以唯证相应。也学不来,

所以超出凡圣之路,所能学到的你学不来,除非你亲证到那一颗佛的心性,要不然讲到死去活来,仍然领悟不出来。

一般人学佛,在后面经典,有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也就是说、善说法者,必须碰到善谛听者,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说:这个法师很会讲经说法,但是他要碰到很会听经闻法的人,那个才有用。

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说,这个讲经说法的人,用真如心在讲经说法,那么底下的人,要用真如不生(不)灭的心来听经闻法,

所以禅师,还有后面《楞伽经》讲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说,善说法者,必须遇到善谛听者。这样才会相应,

善说法者讲的头头是道,用真如不生灭的涅槃妙心一直讲经,底下的人,用意识生灭心,那这个就是不相应了。

有善说法(者)却没有善谛听(的人),就是没有用,就是浪费时间。所以,今天你来听经闻法,你必须用真如的心,来听经闻法。了一切如幻不可得。

【义贯】

【禅乃诸佛祖师代代亲授者,何等人方配称为“禅师”?及禅师以何等法“建立”成就“何等人”?】

那么在中国来讲禅,那就是不立文字的教外别传,这个涅槃的妙心,除了印证以外,没有人能够领悟,除非你亲证真如。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67:【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80)?】生跟死,它就是一个观念而已,那个念头,谁让我们痛苦,就是我们无明给自己压力,给自己痛苦,其实我们把空性的东西,看成真实的东西,当然会很痛苦,因为佛陀说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实在的,那么你把它看成真实的,那当然失去它,或者拥有它你都会烦恼。所以我们六道轮回,是没有办法停止的,就是没办法休息。

【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80)?】

“众生生诸趣”,众生受生来往六道,诸趣就是六道中,因为这六个地方,是众生生死往来之处,就像一条路你走熟了,你每天走这条路,走这条路,一下课,你就知道循原来的路,你就回到家了。所以这个道路,每天行人不休息的走着、走着,当然大家统统叫做道。

所以六道的意思就是说,轮回的众生走熟了,死了以后继续转世投胎,这转世投胎的这条路已经变成习惯了,所以叫做“诸趣”(也就是)六道。

众生受生于六道轮回当中,“何相何像类”,何相就是何形相,是什么形相呢?又“何像类”像类就是类别啦,其形相以及类别各如何。

那么,这个六道只是佛陀方便说,归纳起来,大部份是这样子,如果要把它细分,那分不完,单单蚂蚁就有五千种蚂蚁,单单海中的水母,就有几千种。

诸位,我们现在整个地球,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常常看到水母,

诸位,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两个水缸,左边一个水缸它带氧的溶解度,像大气层一样的溶解度,溶氧量O2,放一只水母,还有一只小鱼,

右边这个水族箱呢?把溶氧量降低到很少,剩下一点点,然后也放一只水母,然后也放一只小鱼,

左边这个水族箱呢,一般大气,氧的溶解度呢?这个水母跟这只小鱼活得非常好,因为是正常,

右边这个水族箱呢,科学家、生物学家,用这个溶氧量,把它减低到剩下百分之十,结果那个水母还活得非常好,那只鱼,因为带氧量不够,那只鱼就翻白肚死亡。没有氧气就翻白肚,浮起来。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大海中(的)环境如果越来越糟糕,我们把大海当作是垃圾(场),重金属啊、还有排放CO2,大海是吸收CO2,二氧化碳最大的一个场所包括森林的树木(也吸收二氧化碳)。

大海是吸收二氧化碳最大的地方,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什么不好呢?因为它会改变PH值,CO2如果溶解量太多的时候,PH值就会改变,海水变成酸性的,海水变成酸性的时候,这些珊瑚就没有办法成长,那么珊瑚是小型鱼类的家,那么小型鱼类又是大型鱼类的食物,这个食物链就会崩盘,那么就会崩盘。

所以我们这个六道轮回当中,其实哪一道都很辛苦,那么地球现在就是发生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整个地球到处都看到水母,那就知道这个地球真的变了。

还有这个圣婴现象跟反圣婴现象,什么叫做圣婴现象呢?圣婴现象,就是在圣诞节的时候发生了干旱,跟圣诞节的日子接近,所以叫做圣婴现象。

那么另外一种,如果是下大雨,下大雨变成反圣婴现象,就是水灾啦,因为这个时间出现了干旱,那么刚好是圣诞日左右,所以称为圣婴现象。也就是气候跟这个圣诞节接近,所以称为圣婴现象。

那么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所以圣婴现象、反圣婴现象,简单讲,叫做气候极端的异常,我们现在人类就是这样子的。

一下雨统统淹大水,菲律宾现在几个台风,也是死了非常多的人,所以看起来,这个六道好像也没有哪一道叫做快乐的。

我们整个地球,看来真的剧变啊!变得非常的不适合住人,第一个、人口太多了,地球的资源有限,现在搞到七十亿人口,地球所能容纳的人,是十亿到十五亿,是最佳的环境,结果我们现在高到七十亿人口,

那么地球的能源有限,那么能源有限的话,我们土地也有限,就一直开发,用这个开发能源,发电厂就一直盖呀,核能发电厂就开始一直污染,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现在主张用太阳能发电厂,

说实在话,人类要存活下来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何况大家坐在这里听经闻法,还存活着,这个善根种下去可不得了。

【注释】

【“诸趣”:即六趣,亦称六道。“趣”是趣向、或往之义。因众生以所造善恶业,即由此善恶业力之牵引、趣向、往生于某道之中,故名趣。

六道即: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

称为“道”者,以此六者为众生生死往来之处,有如道路,行人不休,故称为道。】

所以不休息,有的人说,要不然死掉反而痛快,不会快活,反而糟糕,你那个业,诸位,业尽情才会空,业尽情空才能够超出三界,那个业没有尽,不是欠命债,就是欠钱债,要不然就是欠感情债,什么叫做众生,他就是哭不怕、死不怕,叫做众生。

哭不怕就是生生世世跟爱人要别离,就一直哭哭哭,眼汩哭了已经累积成四大海,死不怕,死了以后又投胎转世,这个骨头堆积起来,有无量无边的尸骨,就像须弥山那么高,

所以什么叫做众生,就是哭不怕又死不怕,重复的演这出戏,下辈子来又碰到所爱的人,又执着了,离开的时候,汩潸潸啊,是不是?有哭得死去活来,要不然就跳楼自杀。

生跟死,它就是一个观念而已,那个念头,谁让我们痛苦,就是我们无明给自己压力,给自己痛苦,其实我们把空性的东西,看成真实的东西,当然会很痛苦,

因为佛陀说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实在的,那么你把它看成真实的,那当然失去它,或者拥有它你都会烦恼。

所以我们六道轮回,是没有办法停止的,就是没办法休息。

【义贯】

【“众生”于六道中受“生”,其形“相”及“类”别各如何?】

   4 经文68:【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81)?】这个大家最喜欢的啦,是不是?“云何”就是如何为真正的有财富呢?什么因缘才能致富?

【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81)?】

这个大家最喜欢的啦,是不是?“云何”就是如何为真正的有财富呢?“云何”才是真正的拥有财富,

而世间人,世间人“何因”,就是何因缘,什么因缘才能致富,致富,就是获得“财富”,当然要认真赚钱,

哎呀,这一点就……台湾的精神,实在是没话讲,这台湾人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世界第一,这差没有钱赚,只要有钱赚,赚到死都没有关系啦。

开二十四小的都没关系,怎么赚都没关系,我们到国外去,到纽西兰(New Zealand,新西兰)去就好了,才几点而已,门,差不多都关门了,统统都休息了。

有一次我到纽西兰(New Zealand,新西兰),去买个面包来吃,这才知道,纽西兰(New Zealand,新西兰),女人那个身材为什么这么胖,现在我才……买那个面包,我就有感悟,那个面包甜到你吃不下。

哇!那个纽西兰(New Zealand,新西兰)那种面包甜点,实在是太甜了,你咬不下口,那实在是太甜了。那个一吃下去,糖分太多了,

我到纽西兰(New Zealand,新西兰)看的时候,你知道吗?有一个人开了一辆车子,小车,那个女人有多胖,我在旁边看了实在吓一跳,她差不多我的四倍重,

结果那车子,开门挤不进去,我实在是想帮她推一下,门开了还挤不进去,得慢慢挪移,那个实在是胖到,而且那个脸看起来又很年轻,是一种病吗,还是他们的饮食习惯,哇!那个很严重,

所以就讲到这个财富的问题,你到国外去没有人要赚钱的,那有像台湾这样子的,拼二十四个小时的。到欧洲去看,有的国家,几点统统关门了,你买东西买不到啊,台湾人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值得骄傲。

【义贯】

【如何才能称“为”真有“财富”?世间人以“何因”缘方能获得“财富”?】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69:【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82)?无上尊愿说。】云何远祖的甘蔗氏种,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远祖,以及他的宗族是怎么来的。

【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82)?无上尊愿说。】

“云何”就是为何,为什么称为释迦种,“释种”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种。为什么称为叫做释迦的种族,

“何因”就是何因缘,而有释迦种族(的产生),后面补两字才看得懂,何因缘而有释迦种产生,这样才看得懂,何因缘而有释迦种之产生,这样才看得懂。“何因”就是何因缘,而有释迦种的产生呢?就问释迦牟尼佛他们的祖先。

“云何甘蔗种”,那么释迦牟尼佛的远祖,他们的祖先是甘蔗氏,甘蔗氏种,像我们姓林就林氏囉,像你,有的是陈氏囉,

所以说,以前要骂人的时候,藐视别人的话,这是举例子啦,当然不是故意的啦,说,陈林满天下,姓王的被狗咬,都会骂人家,这是随便举个例子,不是说姓王的,如果你的姓氏,我们要骂你,就是这样子,

有时候批评一个人要有艺术,我们同学就骂人家说哎呀!你这个畜生不如,我就跟他讲,你这样子骂,造口业,我说你要这样骂,要像我这样子,你跟他讲说,骂你是狗,侮辱了那条狗,骂你是猪,侮辱了那条猪,这样就比较没有骂人的感觉,这样子不是更糟糕,但是没有骂人啊,

以前我碰到一个居士,女居士,这个女居士,是很久以前,很不讲道理,跟任何一个人都合不来,反正一讲,她就是自己对,我碰到她也没辙,那么我就念一个咒,我就念一个,因为也不能骂她,番、番、番番番(台语意为不可理喻)

她说:师父!你这个咒语什么意思,这个咒语很严重的,番、就一个字番,第二个字也是番,三个字,番番番,五个番字念在一起,番、番、番番番(台语意为不可理喻)就是番到……没有办法讲道理啦,那就没办法啦。

旁边的人说,师父!您这个咒语意思,这个咒语的意思,就是很番(不可理喻)的意思。都说不来,讲不听。

云何远祖的甘蔗氏种,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远祖,以及他的宗族是怎么来的。“无上尊愿说”。

【注释】

【“释种”:即释迦种,盖佛为释迦种所生。】

【“甘蔗种”:即古代甘蔗王之种,释迦种,甘蔗王之后裔。甘蔗王之事,语出《本行经》:今略述其事:】

诸位,每一个国度,每一个种族都有一些神话,你就把它当作是神话,来看一看就可以了。像中国很多的神话,像盘古开天,后面这个你也就把它当作是神话来看。

【古时有一转轮王,名大自在,其子孙相传,共有八万四千王,最后一王名为大茅草,老而无子,便将政权交与其大臣,自剃发出家,人皆号之为王仙。

王仙极老时不能行走,其弟子辈欲去行乞时,便用草编成笼子,将王仙装在笼中,然后把笼子吊在树上,因怕虎狼来害他。

后来有一猎人看到了,以为是白鸟,便一箭把他射死,】本来是孝顺,把他吊在树上,后来你看,死得够免枉了,爱他适足以害他,为什么要把他吊在树上呢?因为大家没时间去照顾他,大家有事,后来一个猎人看到树上,欸!怎么样,以为是白鸟,就用一箭把他射下来,射死,这个【血】就【滴在地上。

后其弟子回来见师被害,便把他埋葬。后来他血滴之处,突然生出两根甘蔗,此二甘蔗由于日晒而裂开,其中出生一童男、一童女。

大臣闻说,便迎取此童男童女回宫,养育成长,因为他们是王种,于是立之为王,以甘蔗为姓氏,这是甘蔗氏及甘蔗种之来源。】这看一看就好。

【义贯】

【此问:为何称为“释”迦“种”?释迦种以“何因”缘而来?及释迦种之远祖“甘蔗”氏,及其宗族是怎么来的?请世尊解说。】

   6 经文70:【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83)?】外道的思想就是说,我这一辈子吃苦,吃得越苦,来世就越快乐。他们用这种极端的苦行,期盼来世可以生清净的梵天,这个是邪因邪见,这个行十善才是,持戒清净,行十善业,才是生梵天之因,无益的苦行怎么能够生梵天。

【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83)?】

“云何长”这个长跟常常那个常是一样的,云何长,就是长时间修苦行,一般,仙是外道修行人,称为仙。中国的仙,专门在炼丹的,那么在印度,他们把修人称为仙。

“彼云何”云何,就是如何,他们如何来教授,教授就是教授弟子,彼如何来教授弟子。

整句的意思是说,什么是常修苦行的外道修行人,他们是如何来教授他们的弟子。

【注释】

【“长苦仙”:“仙”,为修道人之义。“长”即常之义。“长苦仙”即是常修苦行之外道修行人。

外道之苦行有多种,如】诸位,你现在到印度去看,某些还有保留的苦行,如果你到印度去看,森林里面去看,有的人还在修这些,也叫做【赤身、】就是裸形外道啦

,那么如果你在台湾的话,在高雄的话,你(如果)这样走出去的话,哎呀!那就很快在二圣路的凯旋医院(里)你就一定会找得到(你),一下子就被送去精神病院(了),在高雄的话,这个地区哪有可以认你光着身体,不可能的。

【涂灰、】就是把全身涂上这个灰,这个灰就是泥土的意思。涂上那些灰,很肮脏的灰,

【浸水、】或者是整天浸泡在水中,【倒吊、】是倒吊在树上,就是脚在上头在下,不怕脑充血,【拔发、】就是拔这个头发,【刺身】诸位这个刺身,不是今天的纹身,非今日的纹身等【等,

谓以此苦行,来世可生梵天,】外道的思想就是说,我这一辈子吃苦,吃得越苦,来世就越快乐。

他们用这种极端的苦行,期盼来世可以生清净的梵天,这个是邪因邪见,这个行十善才是,持戒清净,行十善业,才是生梵天之因,无益的苦行怎么能够生梵天。

【此为外道邪见,盖生梵天,实与苦行不相干,故】所以【佛】再一次的【屡斥之。】

无益苦行当远离,佛一再的告诉我们,没有意义的苦行当远离。

【义贯】

【为何会有“长”(常)修“苦”行之外道修行人(“仙”)?他们如何“教授”弟子,亦即教何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71:【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84)?】如来如何能于一切时、一切刹,同时化现种种不同之名与色相,还有种种的类别,而且还有最胜子的诸菩萨,共围绕于佛。

【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84)?】

前面这十个字要贯串起来看,“云何”就是如何,“于”就是能于,如来如何能于一切时,还有这个刹要补,再加一切,这样才看得懂,现上面补三个字,同时化现,这意思是一切时、一切刹、同时化现,

这十个字贯穿起来就很有意思,就表示如来的神通广大啦。如来!如何能于一切时、一切刹、同时化现。还同时呢,就表示佛分身千百亿,

“种种名色类”,名,就是不同的名,如果譬如说,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可以看得很清楚,譬如说我们在这里叫做苦集灭道,那么在别的国度里面,如果示现成佛了,苦,有时候翻译成烦恼,或者是不悦,在《华严经》里面这样讲,

所以我们在讲苦集灭道是适用于这个地球的,认大家能够体会的,那么佛讲的这个四谛法呢?如果在别的星球,他就会用不同的名相,

譬如说,我们在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示现叫做释迦牟尼佛,能仁,那么寂灭、寂静,但是如果在别的星球,他就不叫做释迦牟尼佛,他就改用另外的佛号了,

所以说,种种不同之名,与“色类”,色类就是色相,“类”就是各别类,种种的类别。

种种的名色类,就是种种不同之名与种种的色相,与种种的类别,统统不一样,看你示现的是哪一种,哪一类的众生,

“最胜子围绕”最胜子,这个示现以后呢?如果你示现佛,那么他就是还有诸菩萨,而且还有“最胜子”菩萨共围绕,围绕什么?围绕于佛啊。

整句贯串起来就是说,如来如何能于一切时、一切刹,同时化现种种不同之名与色相,还有种种的类别,而且还有最胜子的诸菩萨,共围绕于佛。

【义贯】

【“如来”如何能“于一切时”,一切“刹”土,同时化“现”,具有“种种”不同之“名”字,“色”相各别,且有诸菩萨(“最胜子”)眷属“围绕”? 】

   8 经文72:【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85)?】众生长劫以来,于六道中生死流转,常改头换面,互为父母兄弟姊妹六亲;以改头换面故,故不相知,若因不相知而杀食,安知你所杀食者不是你前世之父母兄弟六亲呢?

【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85)?】

“云何”就是为何,佛制戒弟子不食肉,当然这在大乘经典,尤其在《楞严经》、《楞伽经》有讲到,

如果到小乘去的话,就没有这个,小乘,他们叫做随缘,佛制的戒律里面,他们去托钵不能有分别心,经过了七家托钵,没有,那么就要回来,那么人家给什么你就吃什么,也不能有选择。不是像大乘的,说我吃素。

为何佛弟子,为何佛制弟子皆应断肉食,云何佛陀制断肉,食肉之人,诸种类有多少,何因就是何因缘,故好食众生肉。

【义贯】

【为何佛弟子“不食肉”?为何如来“制”佛子皆应“断肉”食?“食肉”之人有多少“种类”?他们以“何因”缘而好“食”众生之“肉”?

(盖众生长劫以来,于六道中生死流转,常改头换面,互为父母兄弟姊妹六亲;以改头换面故,故不相知,若因不相知而杀食,安知你所杀食者不是你前世之父母兄弟六亲呢?

若如是因不知而相杀者,则至为惨酷,因此如来大慈,教令断肉,俾不互杀互食。此以慈悲、止杀故断肉。)】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9 经文73:【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86)?】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86)?】

   9-1 这一段是讲佛的证量境界,能看到无量无边的华藏世界,而不必用天文望远境,这个现代,如果以现在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来看到佛形容这个世界,这个天文学家会吓一跳,两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没有用任何天文望远镜。

这一段是讲佛的证量境界,能看到无量无边的华藏世界,而不必用天文望远境,

这个现代,如果以现在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来看到佛形容这个世界,这个天文学家会吓一跳,两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没有用任何天文望远镜,

所以佛有肉眼、有天眼,有法眼、有慧眼、有佛眼,跟众生不一样,众生有散光眼、近视眼、斜视眼,就差很多了,众生没有什么眼,就是只有近视眼、散光眼,

底下是讲佛的证量境界,佛不必用天文望远镜,看到什么世界呢?“云何日月形”,这大慧菩萨境界跟佛是接近啊,因为是十地菩萨了,所以也能够看到,怎么样?有些世界,它的形状像日,有的世界形状像月亮,日跟月,

有的世界形状像须弥山,“须弥”就是补上一个山,以及像莲花,当然是指华藏世界啦,有的世界像莲花,当然是指华藏世界啦,

那么“师子”是指师子世界,师子世界为一切世界当中,“胜”就是最殊胜之相的佛刹,经典里面讲的师子世界,为一切世界中最殊胜之相,也是最殊胜的佛刹。

“侧住覆世界”,说,有的世界像这个器皿侧立,譬如说,诸位,你都洗个盘子,有的世界是这样子的,盘子的侧面,我们盘子正面看是这样子的嘛,但是侧面看是这样子,像一条线,

真的,用天文望远镜看就是这样,有的世界像器皿侧立,侧住就是侧立,正面看、侧面看,盘子的侧面,或者是器皿的侧面,

有的是覆,可以看整过像器皿,“覆”就是覆盖,就像器皿圆圆的盖住,意思是说,有的世界像器皿的覆盖,所以前面侧住是看到侧面,那么覆盖世界,这个覆就是盖,那么就是看到全面的类似器皿的形状,其实这个都是无量无边的星球。

接下来,有的像帝释天中,像玉皇大帝上面的因陀囉网上的怎么样,宝珠,这经典记载的,因陀囉网就是……观想一下,如果你纵横的,看到这个鱼的网,鱼的网纵线横线交错着,然后每一个交叉(点)衔上一颗(宝)珠,而那个(宝)珠可以反映种种的光,那么吊起来,你看这个有多壮观,每一个珠,可以含摄几万颗珠的光,几万颗珠的光不离这一颗珠,这光光相摄,所以常常用来,叫做帝释天中的因陀囉网上的宝珠。

接下来,有的世界,悉就是全部,悉诸种种的珍宝,那么我们现在,最近美国好奇号已经登陆了火星,那么以前在科幻的小说里面,想到说火星,有没有什么火星人,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是没有,那么火星的含氧量很少,

那么目前科学家认为,它以前有冰河,四十亿年前火星一定有冰河,所以水是藏在地底下,那么人类由这个好奇号打先锋,希望能够到2030年可以住人,变成发射太空人住在火星,经过三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努力,希望能够住在火星,

那么目前来讲,火星最大的问题是沙尘暴,也就是它的转动的速度三百公里以上,就是速度非常的快,同时卷起滚滚的沙,然后一降落以后,美国的太空科学家,讲了一句话,哇!火星的环境很像地球的沙漠,第一句话讲的,当然目前没办法住人,温度也不宜,没办法。

所以有的世界悉诸珍宝,那么像阿凡达那部片子,就是到另外一个星球,去找地球上没有的矿物,就引起了战争。

接下来,“箜篌”有的世界就像箜篌这种乐器,再来,“细腰鼓”有的世界像细腰鼓,细腰鼓就是两边粗,腰比较细。叫做细腰鼓的世界,这句的意思是,有的世界的形状,像箜篌的乐器,有的世界两边粗,中间腰细。

接下来,“状种种诸华”,有的世界它的形状像种种的花,“或离日月光”,在外太空有的不需要日、有的不需要月,为什么?自己会发光,有的星球自己会发光,“或离”离、就是无,或者离日月光,但是自己会发光,或者是离,就是无,或者是无日月光,但是自己会发光,如是种种等世界之差别,形状究竟从何而来,“如是等无量”,就是如是种种世界等无量的差别形状,究竟从何而来。

那么我把整句贯串起来,云何,为什么有些世界形状像日,有些世界形状像月,有些像须弥山,又有些像莲花,就是华藏世界,师子世界为一切世界中最殊胜之相的佛刹,

有的世界像器皿侧立住,有的世界像覆盖的器皿的世界,有的世界像帝释天中因陀罗网上的宝珠,一颗一颗晶蓉剔透,有的世界全部都是珍贵的宝,

有的世界像箜篌这种乐器,有的世界两边粗、中间细、像细腰鼓,有的世界形状像种种的花,有的世界已经离开日光跟月光,自己会发光,

如是种种世界等,无量的差别形状,究竟是从何而来,请世尊告诉我。

【注释】

【“须弥”:即须弥山,义为妙高山,统一四天下,为一日一月之所围绕。】

在这里还附带的,因为佛不在世了,所以须弥山变成一个争议性的名相,到目前为止,须弥山有争议。因为佛不在世,要不然就要问一下,有的人讲须弥山是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子翻译的音,有的认为不是,所以这个变成一个争论的地方,

但是从它这个名相,统一四天下,就像我们地球东南西北,很接近,为一日一月之所围绕,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念,佛在世的时候,他们是以地球为中心,到哥白尼才提出说,这个宇宙大概才三四百年,西元十六世纪才提出来说,我们不是以地球为主要、为主的,

在佛在世的时候,一般对天文的观念地日月,日跟月绕着地球而转动,抬头也可以看到日,抬头也可以看到月亮,所以他们是用这种观念,中国也是用这种观念,地方、地方,认为地是方,结果不是,地是圆的,最主要是太空物理学不够发达,

现在的人,当然连小学生都知道,十一个星球,行星绕着太阳转动,为什么这里讲,一日一月之所围绕,一定要注意那个时空的背景,这个时空的背景就是,佛当时在世的时候,因为那个天文学不是很发达,所以抬头仰望就看到月,抬头仰望,第二天白天又看到日,所以一直以来根深柢固的,日月绕着须弥山而转。

从这个统一四天下,为一日一月绕着喜马拉雅山而转动,那么就确定是喜马拉雅山,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确定是喜马拉雅山,那么有的人非常不认同,所以在教界里面,目前来讲,这个有争议性。有争论。

【“莲华”:即】就是【华藏世界。】

【“师子胜相刹”:此世界之名为师子世界,是为一切世界中最殊胜者,故说为“胜相”之“刹”土。】

【“侧住覆世界”:谓世界之形如器皿,或侧立,或覆盖。】

【“因陀罗网”:“因陀罗”为帝释之名,因陀罗网为帝释天宫殿上一宝网之名,其网由宝珠贯串而成,每一宝珠皆可发光,各宝珠之光互照互摄,不相为碍,比喻世界重重无尽,且互摄互入不相为碍也。】

诸位,最后这个比喻,世界重重无尽,且互摄互入不相为碍,这个是出自《华严经》,华严的思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箜篌”:一种形状像瑟的弦乐器,出自西域,二十三弦,抱于怀中,】

因为我对这个乐器,实在是白痴,我对这个乐器实在是不懂,所以这一支会不会是王昭君抱的那一支咧,抱着的乐器,我们也不知道啊,我们只看到拉二胡,那个还看得懂,

这个二十三弦,像西洋人,吉它,那一支吉它才五个弦,有的像新疆的吉它,跟西洋的吉它,就完全不一样了,新疆的那个吉他,印度的吉他又跟美国西洋的猫王在拿的那一支,猫王那一支又不一样,所以这个二十三弦可有的弹了,二十三条不知道从何弹起,会来不及弹,我对这个乐器是外行的。

所以我也讲不出所以然来。看看你们这里有没有学音乐系的,看看是不是有二十三弦的。抱于怀中【两手齐奏之,或用木拨弹奏。】

【义贯】

【为何有些世界的“形”状像“日、】像【月”?有的像“须弥”山?为何华藏世界之形像一朵“莲花”?

为何“师子”世界为一切世界中,形“相”最殊“胜”的“刹”土?为何有的“世界”有如器皿“侧”立、或“覆”盖着的?

又为何有的世界“如”帝释天宫中的“因陀罗”宝“网”上之宝珠,相辉相映、互摄互入、重重无尽呢?

又有的世界全】部是【由“珍宝”构成,有的状如“箜篌”或】者【“细腰鼓”,有的像“种种”花(“华”),有的虽无(“离”)“日月光”亦可自己发光,“如是等无量”差别究竟因何而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9)9-2 对这种残障人士的一种尊重跟呵护,看了让人家非常感动,付出去的爱心,她的父母亲绝对没有放弃她,这个就讲到题外话,一种感动啦。

诸位,离开了日月的光,不必讲很远,我们地球的深海,你就可以看到这些深海的,远古的这些生物,海中的生物,它就自己会放光,自己有光线,

那么师父有空都在上这个课程,因为深海我们没办法去,深海我们都没办法去,只有靠科学家的那个影片,一直深入、一直深入,到几千公尺,或者是几万公尺底下,那个海平面,水的压力是很大的,

诸位,你有办法想像吗?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用潜水艇把它慢慢的,慢慢的沉到深海,你知不知道,如果把他突然放出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爆掉,所有的骨头都碎掉,那个压力太大了,水的压力太大了,水的压力非常非常的大,我们的身体,如果你潜到深海去,把那个人丢出去的话,他的身体,砰,马上就爆掉了。骨头全部都碎掉,承受不了那个水压,因此这个放光的地方,其实不用到外太空,地球深海的地方就有。

所以全世界有三大的奥秘,就是科学家难以理解的,(第)一、外太空,那么最近最有名的就是霍金,英国的物理学家霍金,史蒂芬霍金最有名的啦。一直坐在轮椅上啊,全世界的权威。

第二、深海,深海这个领域,这科学家探讨进去的时候,讲了一句感叹的话,这位科学家深海潜进去的时候,他说:我们了解深海只能了解深海、大海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去了解。

第三个最神秘的地方,就是人的色身,有一个小女孩六岁,她怎么样就是没办法成长,这是国外的,美国的,她没办法成长,她六岁才十磅,一般人六岁的孩子要四十磅,她才十磅,就像婴儿一样的重,

美国动用到最高的科学、医学,包括核磁共振,那核磁共振就是磁力线扫描,再来抽血检查,检验DNA,还有检验她的染色体,

为什么这个小女孩一出生,她就长不高,是脑下垂体,脑下垂体如果正常的位置,那么她就会正常的发展,那脑下垂体被压迫了或者是移位,那么我们一辈子的身高,她就被束缚住了,脑下垂体,生长激素没办法促进那个全身的成长。脑下垂体移位,你知道吗?

这个美国的医学给这个小女孩彻底的检查,一、染色体没问题,二、DNA 没问题,三、脑下垂体没问题,可是就是长不高。考倒所有的美国的医生,

最后再去找一个遗传学的医生,这个遗传学医生说,我从遗传来看也看不出端倪。不晓得她为什么,我们只能说医学到目前为止,没有办法解开DNA最微细的变动的密码,还是没办法。

这六岁不会讲话,眼睛眨一眨,就像洋娃娃一样,躺在那边,用推车,推去百货公司,美国都是这样,小孩不可以单独放在家里,小孩单独放在家里会罚钱的啊,大人出去小孩子一定要带出去的,就用推车推出去,走到那里都说,哎呀!这个小Baby好可爱,好说不是小Baby,已经六岁了,不会讲话,眼睛就眨一眨,眨一眨,所有的医生束手无策,到现在就是这样,是很可怜。

印度也有一个很可怜,印度有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这个身体,怎么样?挂着一对双胞胎,没有成长、成形的,兄弟身体的两只脚,两只脚就挂在他胸前,印度,一个小男孩,现在十一、二岁了,(两只脚就)挂在他胸前,结果他的衣服特别的宽松,整个村庄大家都在看他,因为他胸部多两只腿,很大的腿,那就是发育不全的连体婴,结果没有长成,后来他的爸爸妈妈也很穷,

那么印度的国家,往南方一千多公里处,有这个医学的机构,愿意免费的把他切除,后来再把它用核磁共振来扫描,看看有没有共同的肝啦,有没有脊椎,切割有没有生命的危险,后来发现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把小男孩这两只脚给切割掉,人家福报就比较大了。

那美国有一个就更不幸了,叫做尼克,四十岁,他的身体像十岁的小男孩,眼睛看不到,盲人,耳朵听不到,他的爸爸妈妈都是澳大利亚的人,后来没有办法,就坐飞机到美国的加州(California state)再去检查以后发现他,这个过程很复杂,他脑下垂体移位,这是跟遗传没关系,是父母,是在母胎里面的时候,压力太大,还有做某一种不确定的运动,因此变成后天性的脑下垂体的受损,结果他的孩子一出生,就是长不高,就是长不大,

他的弟弟已经长高到一百八、九十公分了,他的哥哥才一点点,他的弟弟可以抱着他的哥哥走动,他的弟弟一百八、九十公分,他的哥哥才一点点,始终长不高,

我看到这样的报导,内心感触,如果你看到电视这样报导,你该怎么办呢?所以我很喜欢这种节目。因为这样你才知道,别人的不幸到什么程度,别人的痛苦到什么程度,

不过这个国外,有一点需要台湾人学习的,这一点我跟你汇报一下,美国这对夫妻生了四个,她们对于这个残障的女儿,特别的呵护,她讲了一句话,我非常的感动,这个小女孩无论什么东西,其他的兄弟有的,她一定有,因为她爬不起来,她讲了一句话,我非常的感动,

记者就问她说,你这样一个女儿你有没有很大的感伤跟感触,她说:没有,我跟我的老公都认为,她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所以我们物别的珍惜。很感动。非常感动。她不会厌倦这个女儿,她认为这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要我们好好的照顾她,很感动的,所以这个国外的,对这种残障人士的一种尊重跟呵护,看了让人家非常感动,付出去的爱心,她的父母亲绝对没有放弃她,这个就讲到题外话,一种感动啦。

【诠论】

【此段唐译作:“何故诸国土,犹如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卍字师子像?何故诸国土,如因陀罗网、覆住或侧住,一切宝所成?何故诸国土,无垢日月光,或如花果形,箜篌细腰鼓?”】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9)9-2 对这种残障人士的一种尊重跟呵护,看了让人家非常感动,付出去的爱心,她的父母亲绝对没有放弃她,这个就讲到题外话,一种感动啦。

诸位,离开了日月的光,不必讲很远,我们地球的深海,你就可以看到这些深海的,远古的这些生物,海中的生物,它就自己会放光,自己有光线,

那么师父有空都在上这个课程,因为深海我们没办法去,深海我们都没办法去,只有靠科学家的那个影片,一直深入、一直深入,到几千公尺,或者是几万公尺底下,那个海平面,水的压力是很大的,

诸位,你有办法想像吗?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用潜水艇把它慢慢的,慢慢的沉到深海,你知不知道,如果把他突然放出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爆掉,所有的骨头都碎掉,那个压力太大了,水的压力太大了,水的压力非常非常的大,我们的身体,如果你潜到深海去,把那个人丢出去的话,他的身体,砰,马上就爆掉了。骨头全部都碎掉,承受不了那个水压,因此这个放光的地方,其实不用到外太空,地球深海的地方就有。

所以全世界有三大的奥秘,就是科学家难以理解的,(第)一、外太空,那么最近最有名的就是霍金,英国的物理学家霍金,史蒂芬霍金最有名的啦。一直坐在轮椅上啊,全世界的权威。

第二、深海,深海这个领域,这科学家探讨进去的时候,讲了一句感叹的话,这位科学家深海潜进去的时候,他说:我们了解深海只能了解深海、大海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去了解。

第三个最神秘的地方,就是人的色身,有一个小女孩六岁,她怎么样就是没办法成长,这是国外的,美国的,她没办法成长,她六岁才十磅,一般人六岁的孩子要四十磅,她才十磅,就像婴儿一样的重,

美国动用到最高的科学、医学,包括核磁共振,那核磁共振就是磁力线扫描,再来抽血检查,检验DNA,还有检验她的染色体,

为什么这个小女孩一出生,她就长不高,是脑下垂体,脑下垂体如果正常的位置,那么她就会正常的发展,那脑下垂体被压迫了或者是移位,那么我们一辈子的身高,她就被束缚住了,脑下垂体,生长激素没办法促进那个全身的成长。脑下垂体移位,你知道吗?

这个美国的医学给这个小女孩彻底的检查,一、染色体没问题,二、DNA 没问题,三、脑下垂体没问题,可是就是长不高。考倒所有的美国的医生,

最后再去找一个遗传学的医生,这个遗传学医生说,我从遗传来看也看不出端倪。不晓得她为什么,我们只能说医学到目前为止,没有办法解开DNA最微细的变动的密码,还是没办法。

这六岁不会讲话,眼睛眨一眨,就像洋娃娃一样,躺在那边,用推车,推去百货公司,美国都是这样,小孩不可以单独放在家里,小孩单独放在家里会罚钱的啊,大人出去小孩子一定要带出去的,就用推车推出去,走到那里都说,哎呀!这个小Baby好可爱,好说不是小Baby,已经六岁了,不会讲话,眼睛就眨一眨,眨一眨,所有的医生束手无策,到现在就是这样,是很可怜。

印度也有一个很可怜,印度有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这个身体,怎么样?挂着一对双胞胎,没有成长、成形的,兄弟身体的两只脚,两只脚就挂在他胸前,印度,一个小男孩,现在十一、二岁了,(两只脚就)挂在他胸前,结果他的衣服特别的宽松,整个村庄大家都在看他,因为他胸部多两只腿,很大的腿,那就是发育不全的连体婴,结果没有长成,后来他的爸爸妈妈也很穷,

那么印度的国家,往南方一千多公里处,有这个医学的机构,愿意免费的把他切除,后来再把它用核磁共振来扫描,看看有没有共同的肝啦,有没有脊椎,切割有没有生命的危险,后来发现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把小男孩这两只脚给切割掉,人家福报就比较大了。

那美国有一个就更不幸了,叫做尼克,四十岁,他的身体像十岁的小男孩,眼睛看不到,盲人,耳朵听不到,他的爸爸妈妈都是澳大利亚的人,后来没有办法,就坐飞机到美国的加州(California state)再去检查以后发现他,这个过程很复杂,他脑下垂体移位,这是跟遗传没关系,是父母,是在母胎里面的时候,压力太大,还有做某一种不确定的运动,因此变成后天性的脑下垂体的受损,结果他的孩子一出生,就是长不高,就是长不大,

他的弟弟已经长高到一百八、九十公分了,他的哥哥才一点点,他的弟弟可以抱着他的哥哥走动,他的弟弟一百八、九十公分,他的哥哥才一点点,始终长不高,

我看到这样的报导,内心感触,如果你看到电视这样报导,你该怎么办呢?所以我很喜欢这种节目。因为这样你才知道,别人的不幸到什么程度,别人的痛苦到什么程度,

不过这个国外,有一点需要台湾人学习的,这一点我跟你汇报一下,美国这对夫妻生了四个,她们对于这个残障的女儿,特别的呵护,她讲了一句话,我非常的感动,这个小女孩无论什么东西,其他的兄弟有的,她一定有,因为她爬不起来,她讲了一句话,我非常的感动,

记者就问她说,你这样一个女儿你有没有很大的感伤跟感触,她说:没有,我跟我的老公都认为,她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所以我们物别的珍惜。很感动。非常感动。她不会厌倦这个女儿,她认为这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要我们好好的照顾她,很感动的,所以这个国外的,对这种残障人士的一种尊重跟呵护,看了让人家非常感动,付出去的爱心,她的父母亲绝对没有放弃她,这个就讲到题外话,一种感动啦。

【诠论】

【此段唐译作:“何故诸国土,犹如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卍字师子像?何故诸国土,如因陀罗网、覆住或侧住,一切宝所成?何故诸国土,无垢日月光,或如花果形,箜篌细腰鼓?”】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经文74:【云何为化佛(87)?云何报生佛(88)?云可如如佛(89)?云何智慧佛(90)?】既然万法不可得,为什么还分化佛、报生佛、如如佛、智慧佛呢?

【云何为化佛(87)?云何报生佛(88)?云可如如佛(89)?云何智慧佛(90)?】

整句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本觉理体本来就离开种种的名相,为何佛还要分为,云何佛又要分为,应化身的佛,(第)一、叫做化佛,为什么又有一个,又分为报身佛,第二个(叫做)报佛,什么是“报身佛”?

又什么是“如如”,(如如)就是真如,就是“如如佛”,那么什么叫做“智慧佛”?因为我们的本觉会照,会显种种的照,就是妙用,所以称“智慧佛”,

诸位,这个“如如佛”如如是体、智慧是用,所以这两个加起来就是法身佛。

如果讲四佛,就多一个智慧佛,如果讲三佛,就是法身、报身、应身,

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觉体本来是离一切名相的,为何还会有化佛、报佛、如如佛、智慧佛的分别呢?既然万法不可得,为什么还分化佛、报生佛、如如佛、智慧佛,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注释】

【“化佛”:即是应身佛,随机示现故称为化,“化”亦是变化之义。】

【“报生佛”:即是报佛,由其往昔修因所得,故称报。】

【“如如佛”:“如如”即是真如,体性不二称为如如佛。】

【“智慧佛”:“智慧”是本觉;本觉显照称智慧佛。】

【义贯】

【觉体本离名,而为何会有“化佛”、“报佛”、“如如佛”、“智慧佛”之别?

(若合如如佛与智慧佛为法身,则有三身、四佛之别。)】

三身就是应身、报身、法身,那么四佛,就是化佛、报身佛、如如佛、智慧佛,名相不一样而已。

   11 经文75:【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91)?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92)?】经中说十地菩萨当寄住于色究竟天,由诸佛灌顶而成佛。

【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91)?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92)?】

我先解释一下,为何佛的报身佛,千丈的报身佛不在欲界成佛,因为在欲界成佛只有应化身佛,丈六金身的应化身佛,变成有始有终的应化身佛,

云何在欲界不成卢舍那的报身佛,为什么成卢舍那的报身佛,一定要在色究竟天呢?叫做云何欲界不成等正觉,等正觉就是正遍知觉,为什么在欲界不成就卢舍那的报身佛,

这个卢舍那的报身佛何故一定要到色究竟天,色究竟就是色究竟天,离欲界于色究竟无顶天而才得菩提呢?那个报佛太大了。

从经典里面讲,不是我们丈六金身这么一点点,无量的庄严相,叫做千丈卢舍那佛。

【注释】

【“等正觉”:即正“等正觉”,亦即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汉译。

“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为正,“藐”为等;“三菩提”,正觉。成等正觉,即是成佛之义。

“等正觉”之“等”,为平等、普遍之义,故等正觉又译为“正遍知”,或“正遍知觉”。】

什么叫做正遍知,无所不知,而且是正确的知,不是邪知,无所不知叫做遍知。

【“色究竟”:为色界之最高天,色究竟天,又称无顶天,以其为色界之顶,于色界天与欲界天中,更无高乎其上者,故称无顶、或究竟。】

【义贯】

【为何报身佛庐舍那佛,不在“欲界”成佛?而在“离”于“欲”界之色界无顶天(“色究竟”天)成正觉?(经中说十地菩萨当寄住于色究竟天,由诸佛灌顶而成佛。)】

其实卢舍那佛来到人间,来成佛也会让我们吓一跳,他的身体有多高呢?有千丈,那比101还高,如果他来裟婆世界示现,你看到也会很吃惊,哪里有这么大尊的,所以我们的身高,正报跟依报,佛来示现就要跟我们差不多的。

说佛是丈六金身,丈六金身是多大,你有没有办法想像丈六金身,我是五尺两寸半,刚好是我的三倍高,示现在印度的时候,那这个尺寸,丈六跟我们中国的尺寸是不是一样,就不知道了。

我们说几尺几尺,或者几公尺、几公尺,那么两千五百年前的丈六,跟我们今天的丈六,讲的是不是一样,那就不知道了,

就像我们现在三国时代关公,说有的人,关公那一匹叫胭脂马,那只刀叫做什么,偃月刀,是不是?关公的那只刀,说那只关公的刀,好几个人一起抱,不一定抱得起来,关公耍的那个大刀,好几个人去抱,抱不起来,他还要骑在马背上,那只关刀还要耍大刀,还要砍人喔。依此来推想,三国时代的那个时候的关公,身高有多大,

我去长城,北京附近那个长城,人家说来到大陆,要去长城,不上长城非好汉,就去看那个长城,去看了长城以后,吓一跳,它一个阶梯,一个阶梯这么的高,(师父用手比划,大概一尺)哇!阶梯距离这么的高,

我就问那些比较内行的人,说:哇!这个长城的阶梯怎么会这么高,一个阶梯落差那么高,他说:古时候的人,人高马大,真的是这么高,很高。

那个如果我们来爬要很吃力,大概还爬得上去,很吃力,明朝建的这个长城,人在跑动,现在的人就不行。就差很多了,可能时空不一样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经文76:【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93)?天师住久如(94)?正法几时住(95)?】佛应为三界六道之导师,为何只说天道与人道?因六道之中,唯有天与人易发菩提心,障】碍【较少,易修行证圣果,故称天人师。

【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93)?天师住久如(94)?正法几时住(95)?】

“善逝”我们说跟如来刚好相反,善就是好,逝就是去,我们说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而来度化众生,所以称为如来。

那么佛另外一个名词,善逝也是佛囉,就是佛如来,佛乘如实之道而去,就是说,佛悟到了究竟真如,去也是真如,所以善逝,这个逝就是去,虽去无有能所去,乘如实之道而去,叫做善逝。乘如实之道而来,叫做如来。所以这个善逝叫做好去,所以如来,善逝。

般就是入,“涅槃”,般涅槃就是入涅槃后,“谁当持正法”加一个由,理由的由,由谁来,“当”就是住,住持正法,由谁来住持正法。

那么这十个字的意思是,如来,善逝,好去的善逝,当他入涅槃后,涅槃的后面加一个后,意思就看得更清楚,佛入涅槃后,由谁来住持正法呢?

接下来,“天师”就是天人师,天师就是天人师,就是佛啦,“住久”这个久的旁边用个?号,将住世多久,如暂时不要念,那么如要接后面正法,“如”就是如来,如来之正法,所以这个如是指如来,那么正法是如来之正法,所以这三个字,补起来刚好五个字,如来之正法。“几时住”几时就是多久,又将住世多久呢?

因为它都是五个字,五个字的。所以语意要连上或连下,稍笥注意一下,这十个字的意思是,天人师的佛将住世多久?,到这里停顿一下,如,就是如来,正法,如来之正法,所以这三个字是贯穿起来,如正法,是如来之正法,这个不解释还看不太懂,又将住世几时,多久呢?

【注释】

【“善逝”:佛十号之一,“善”是好,“逝”是去,故又称好去,因佛乘如实之道而去,故称好去。】

诸位,我们一般人,好来好去,古语,好来好去,要好去不简单,好去就是佛,

【又,“善逝”与“如来”二号正好成一对,以“如来”为乘如实之道而来,“善逝”则为乘如实之道而去,正好彰显佛来去自在之义。】

【“天师”:亦是佛十号之一,天人师之略。谓佛是诸天与人之师。

佛应为三界六道之导师,为何只说天道与人道?因六道之中,唯有天与人易发菩提心,障】碍【较少,易修行证圣果,故称天人师。】

那么如果你掉进三途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义贯】

【佛“涅槃”后,由“谁”住“持正法”?佛将“住”世多“久”?如来“正法”将“住”世多久?】

    13 经文77:【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96)?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97)?】

【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96)?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97)?】

它这个字实在是太省略了,省略到语意不明,如果没有这些祖师大德,种种的注解来参考,实在是很难去显发佛的深奥的义理。

    13-1 诸位,身体健康又有福报,我们来共同研讨,这是修无量劫来的,尤其是《楞伽经》是圆顿上上大法,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富贵的华严,圆顿的楞伽。

现在的人福报大,这些祖师大德,都很辛苦的注解,查种种的资料,我们也很感谢成观法师,注释这本《楞伽经》,让我们得到一本好的教材,大家都是千辛万苦的,

那么诸位,身体健康又有福报,我们来共同研讨,这是修无量劫来的,尤其是《楞伽经》是圆顿上上大法,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富贵的华严,圆顿的楞伽。

    13-2 悉檀有几种,见有几种,就是悉檀有四种,见有五种,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分。

现在讲“悉檀及与见”,说佛这四种悉檀,悉,就是一切施,檀,就是成就,布施的意思,檀就是成就、遍施,四种成就众生,普遍的施舍,叫做悉檀。

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一切施叫做遍施,佛用四种悉檀遍施一切众生,令众生成就,叫做佛的四种悉檀成就一切众生,遍施一切众生。是这个意思。

“及与见”诸位,这个注意,这个见,就是五分法身里面讲的解脱知见,这个见是解脱知见,因为前面讲的是佛的四悉檀,还有佛的解脱知见,这个见是解脱知见,

解脱知见怎么来的呢?一、必须先持戒,二、要修禅定,三、要开佛的智慧,四、要有解脱,本身要有自证的解脱,证量境界。加起来才有解脱知见,所谓戒分、定分、慧分、解脱分、解脱么见分,

诸位,这个我们讲过了,五分法身,戒分、定分、慧分、解脱分、解脱么见分,这五分法身。

诸位,要集前面四种的戒定慧解脱,集中四种才有能力达到解脱知见分。

什么叫做解脱知见分?就是这个人三业清净,有佛的禅定功夫,有佛的智慧,同时内证解脱,这个时候为了要利益他人,所以有解脱的知见,传导给众生,叫做解脱知见分。

所以解脱是站在自利,解脱知见是站在利他的角度,叫做五分法身。

这里讲的见就是五分法身,最后的解脱知见分,这个太了不起了。那没有前面的戒定慧解脱,那么就没有解脱知见分。所以这解脱知见分,是由前四个累积而来的。

接下来,“各复有几种”就是悉檀有几种,见有几种,就是悉檀有四种,见有五种,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分。“各复有几种”,就是各有几种,所以悉檀有四种,那么五分法身就是有五种。

     13-3 这辈子出家的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阅读律藏,因为在家居士,很多地方他不能看,皈依、五戒、八关斋戒,还有在家菩萨戒他能看,其他的四分律、五分律以严格来讲,不能看。

“毗尼”就是佛为何立这个毗尼律藏,毗尼是律藏,佛为什么要制定毗尼律藏,

所以这辈子出家的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阅读律藏,因为在家居士,很多地方他不能看,皈依、五戒、八关斋戒,还有在家菩萨戒他能看,其他的四分律、五分律以严格来讲,不能看,

有的人认为,在台湾有的人认为它还是可以看,广化律师比较主张不能看,所以出家戒就是出家戒,在家居士就不能碰,因为我是跟着广化律师学,所以也是这样告诉大家,台湾有很多人主张不一样,我们也尊重他,

所以毗尼律藏比丘分,比丘就是比丘,佛的弟子叫做比丘,分是什么意思,叫做分分得解脱。

诸位,这个分,一般人没有研究过律藏的,他不懂得这个分是什么意思,叫做波囉提木叉,这个波囉提木叉叫做别别解脱,持了一条戒,有一条戒的解脱,各别的解脱,叫做别别解脱,叫做波囉提木叉。

一般来讲,讲这个分还讲不清楚分是什么意思,叫做分分得解脱,叫做别别解脱,分分得解脱,什么意思,

譬如说,你持一条不杀生戒,那么你就不会得短命报,现在的台湾,你看看,当然发生了事情,少数啦,动不动,你看杀人啦,如果说,我们杀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下辈子怎么样,不得解脱。下辈子短命,十岁、二十岁就死掉了,没有长寿的机会。

所以这个分是指,佛为何制定毗尼律藏,而让比丘弟子分分得解脱,别别得解脱。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持不偷盗,那么你持不偷盗戒,你下辈子就会富贵。

诸位,如果你持不恶口,就是说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那么你下辈子,你懂得赞叹别人,随喜别人,也不会动怒,那你下辈子就会长得非常的庄严,

庄严由不动怒而来,简单讲,你这辈子少生气,少责备别人,能够宽恕别人,那么一句恶口绝对不流露出来,那么你的福报天天增加,同时你下辈感得庄严相。无比的庄严,因为你不伤人,你不会伤人,

所以在座诸位,我要劝大家,如果你今天经济好了,那就好了,所以佛门里面有一句话,以福培福福中福,哎呀!这一句话讲得太好了,你今天身上有一点钱,太好了,师父赞叹你,因为你想布施,要印经典,要护持正法,你都有这个机会,穷人没有这个机会,以福培福福中福,哎呀!我利用我这辈子的福报,再继续培福,那你是福报中的大福报的人,

有的人想要造福,没有机会因缘,他每天捡破烂,他那有金钱来护持正法呢!我想印一点经典,可是最多出一千块、两千块也不错了,师父也赞叹你啦!有的人是没办法,经济真的是非常困难,

所以有钱的人,这辈子碰到佛法,师父特别赞叹你,为什么呢?要布施有的是因缘,要护持正法,有的是因缘。要修福报正是时候,

但是如果没有钱的呢!要怎么修福报呢?没有钱的,那就用你的时间、空间,推广正法,用你的时间跟空间,不一定要用金钱,用你的诚心,那你就到处把这个正法散播开来,你就观想,我去种菩提树,种菩提树就是我把这个光盘给你,你因为我送给你光盘,而你来学佛,你这棵菩提树是我种的。

所以在座诸位,不一定用金钱修福,用体力耐力,用自己的时空,也可以修无量无边的福德。或者用这只嘴巴来劝劝大家来学佛,鼓励大家来听经闻法,他果真听你的话来坐在这里,还一直每堂课都到,那么你种得大福德、大福田,

   13-4 很多人问师父说,为什么法师,您的法缘会这么的殊胜,我都告诉他,因为我的态度柔和,我决定不造口业,没有缘的也绝对不结恶缘,恶口也绝不出于我的身上,所以我统统是讲好话,讲鼓励的话。如果你想,法师你想下辈子因缘好一点,就是这样子啦。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绝对不造业,所以很多的法师,或者居士都很赞叹师父说,哎呀!慧律法师,您这辈子弘法的缘真的是非常殊胜。不管你是国内、国外,海内外,人就是特别的多,

我说:很感谢你们的认同跟赞叹,我也很感谢大家的支持,不过我这一辈子一定守住这一句,就是我一辈子都不造口业,尺量地去赞叹别人。而众生的缺点跟我没关系,我也不想去看,也不想去讨论,

所以我守住佛陀的戒律,每一个人,我都跟101讲,佛门一个一个好,师父一个人没有办法去照顾那么多的众生跟信徒,所以101的人,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101,来到文殊讲堂,我们都给他珍惜,都给他因缘,除非他来闹的,他不是为法而来,他来闹的,那我们就用别的方式来处理,还是用本着慈悲心来处理,

所以很多人问师父说,为什么法师,您的法缘会这么的殊胜,我都告诉他,因为我的态度柔和,我决定不造口业,没有缘的也绝对不结恶缘,恶口也绝不出于我的身上,所以我统统是讲好话,讲鼓励的话。如果你想,法师你想下辈子因缘好一点,就是这样子啦。

底下说“云何何因缘”,这到底为什么,又是什么的因缘,其立法的因缘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云何就是到底为什么,又是什么因缘,佛立种种的法,何因缘,就是何因缘而佛立种种的法,令比丘持戒清净。

“何因缘”而佛立种种的法令比丘持戒清净,诸位,比丘持戒清净,众生有信心,比丘持戒不清净,会让众生失去对三宝的信心,所以,比丘僧团还是要半月半月诵戒的。然后自我的约束啊,要比在家居士严格十倍百倍,再来每年一定要结夏安居。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13-5 结夏安居。

(结夏安居梵语 va^rs!ika 或 vars!a,巴利语 vassa。意译为雨期。为修行制度之一。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坐腊、一夏九旬、九旬禁足、结制安居、结制。印度夏季之雨期达三月之久。此三个月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致力修行,称为安居。此系唯恐雨季期间外出,踩杀地面之虫类及草树之新芽,招引世讥,故聚集修行,避免外出。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四,解释安居之字义,即形心摄静为安,要期在住为居。

安居之制始行于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后为佛教所采用。于长阿含卷二游行经、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九等中,记载释尊与弟子安居修行之事迹。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下等,则列举出释尊于四十五年间坐夏之地名。关于释尊在成道后与弟子第一次举行安居之地点,诸经典所说不一,然一般多以鹿野苑为第一次安居之所在。又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三载,阿育王之子摩哂陀与诸比丘在锡兰(今斯里兰卡)支帝耶山(巴 Cetiyagiri)之迦那迦室(巴 KaN!t!aka)坐夏三个月。至今锡兰等南方佛教诸国仍依照律之规定而行安居之制。

据十诵律卷二十四所举,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等出家五众应行安居,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则可不行安居。又出家五众中,比丘与沙弥一起安居修行,比丘尼与沙弥尼、式叉摩尼一起安居修行。于巴利律藏大品入雨安居犍度(Vassupana^yika-kkhandhaka)等中,规定比丘等若不行安居,则堕恶作(巴 dukkat!a,突吉罗)之罪。

关于安居之场所,四分律卷三十七安居犍度举出树下、小屋、山窟、树空、船上、聚落等处,或依牧牛者、压油人、斫材人等安居。五分律卷十九安居法则禁止于无救护处、冢间、空树、皮覆屋、露地处安居。又于安居前,须先修治房舍,并将房舍、资具等物公平分配予大众。至于分配日期,据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床褥法条所举,若安居之处所较近时,可于四月十五日分配;若安居之处所较远,或安居之人数过多,而须移至别处安居时,则可提早于四月十三日分配。又入安居时,须对所依之人(有德之比丘)表白结制安居之旨意,方可入安居,称为对首安居;若无所依之人时,则于心中自表结制安居之旨意,以入安居,称为心念安居。

于安居期间禁止外出游行,违反此规定者得恶作之罪。然据四分律卷三十七所举,若能即日归回者,可准许外出;或有特殊事宜,获得僧伽之认可,以七日、十五日等为期限者,亦可准许外出,此种方法称为七日法、受日法。此外,若有违规外出者,即得恶作之罪,称为破安居、破夏,将失去接受安居施物分配之资格。然若因避离猛兽、毒蛇、火难、水难、王难、贼难、食料难、女人、亲族等障难,或为调解破僧等事而离开安居之场所,则不获罪。

安居之时期,一般多以一夏九旬(即三个月)为期。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四,以四月十六日为安居之始日,七月十五日为终日,翌日为自恣日;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则以七月十五日为自恣日;大唐西域记卷二、卷八所举之安居期为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关于安居之种类有二说:一说为前安居、后安居二种,前安居始于五月十六日,后安居始于六月十六日。一说为前安居、中安居、后安居三种,前安居始于四月十六日,中安居始于四月十七日至五月十五日,后安居始于五月十六日。此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本引用涅槃经之说,将结制中之一日分为五分,依次叙述佛陀早起著衣、外出乞食行化,乃至为比丘众、诸天善神说法等一日中之行止。

安居之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夏竟、夏满、夏解、安居竟。结夏与解夏期间,称为半夏。据四分律卷四十三迦絺那衣犍度载,安居结束时应作自恣、解界、结界、受功德衣等四事。即于安居圆满后,大众反省安居中之行为,若有罪时则自宣己罪,相互忏悔,称为自恣;自恣之日称为自恣日、佛欢喜日。又安居结束时,应解除安居期间禁止外出于结界范围之规定,此为解界。又安居圆满后,比丘、比丘尼等增加法腊一岁。法腊又称夏腊,为出家人定长幼次序之规准。

一般多于夏季举行安居,然亦有于冬季结制安居者,称为冬安居。我国、西域地方及日本皆有冬安居之制。据大唐西域记卷一羯霜那国载,十二月十六日为冬安居之首日,翌年之三月十五日为终日。

我国行安居之制始于姚秦时代,其时由于十诵律、广律等之传译,皆详细解说安居之作法,我国僧人乃依之而行结夏。另如出三藏记集卷三新集律来汉地四部序录、广弘明集卷二十四等,则载有我国僧人结安居之事迹。我国之安居制度虽承袭于印度,然因风土民情之差异,故未全然沿用印度之作法,而有部分变通之处。如大宋僧史略卷下赐夏腊条所载,中唐至五代时,有未依安居之行仪而赐增夏腊之事。此外,安居在我国亦有随意随处而行之说,即认为修行随处可行,并不限于安居期间,故于年中行事中,未将三个月之安居修行视为必行之事。如百丈清规月分须知章中,记载各月之行事,然却无安居之事项。另据释氏要览卷下解夏草条载,印度比丘于自恣日时,须以茅草(即吉祥草)为僧伽之座,自亦坐于茅草上而行自恣。此种习俗传至我国则有所改变,如宋代江南地方之僧,于解夏日时以茅草赠与檀越。

日本之安居制度行之久远,约与灌佛会、盂兰盆会等同时由我国传入。于安居期间亦举行讲经,称为夏经。平安时代安居中除讲经外,尚行写经,称为夏书。又于夏解日将夏书收纳于寺社中,称为夏书纳、夏解纳。又安居期间隐居在寺社中,称为夏笼;隐居之堂,称为夏堂;安居中所修之念佛等,称为夏念佛;结夏安居之僧、称为夏僧;安居期间,避离不净之食物,称为夏断。

日本之安居,系采夏、冬二期并行之制,在形式上历来变化不少,但至今仍被隆重举行。其中,尤以禅宗特重安居之行事,即以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夏安居之时期,以十月十五日至翌年一月十五日为冬安居之时期。(中阿含卷二十九请请经、月灯三昧经卷五、正法念经、四分律卷五十八、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卷二、景德传灯录卷十七曹山本寂禅师章下、嘉泰普灯录卷十四雪庭元净禅师章下、禅苑清规卷二、兴禅护国论卷下)((参见:自恣)2529)p2398)

又(夏安居从夏季的第一个月开始,时间为九旬,这是根据印度历法而定的。印度历法将一年分为三季,如果用中国古代历法换算,自十二月十六日到四月十五日是春季,四月十六日到八月十五日是夏季,八月十六日到十二月十五日为冬季。安居期在印度是九十天,正好相当于中国农历的夏季三个月。所以,汉化寺院的夏安居期也就定在夏季三个月,从四月十六日到七月十五日的这一段时间了。

佛教规定夏季为安居期,与佛教的教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印度夏季有三个月的雨期,这一段时间正是万物萌发生长的时期。为了避免僧尼外出时会在无意之中伤害了草木小虫,犯了‘杀生’大戒,违背了佛教大慈大悲的根本精神,所以,佛教规定僧尼在雨期必须居于精舍,不得外出,这样,既可防止伤生破戒,又可使僧尼有一个专心讲经修道的机会。【佛光大辞典】)

   13-6 “悉檀”:为成就或者是遍施之义。有四种悉檀,谓佛以四法成就一切众生,或谓以四法遍施一切世间。


【注释】

【“悉檀”:为成就或】者是【遍施之义。

有四种悉檀,谓佛以四法成就一切众生,】悉檀就是成就一要众生,【或谓以四法遍施一切世间。】

遍,就是无私,平等施叫做遍施,无所不施,平等心的布施,

【以第二义,遍施而言,“悉檀”为华】文,或者是【梵】文【并立,“悉”是中文,普遍之义;“檀”是梵语,即】就是【檀那之略,布施之义,故合称为遍施。

又,佛布教度生之法,不出此四悉檀。

    13-7 世界悉檀:佛对根未熟之世间人,随顺其心之所好乐,而说种种法,以利益之。如持戒、生天之法等,称为世界悉檀。天、就是光明,天者,光明义,所以生天在心,心、光明的人、磊落的人,就能够生天,心、阴险的人,痴迷的人、痴暗的人,那就别想生天了。

四悉檀为:一、世界悉檀:】顾名思义就是,【佛对根未熟之世间人,随顺其心之所好乐,而说种种法,以利益之,】

就是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就是,哎呀!告诉他学佛有多么的好处,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六十万世衣食无忧,持八斋戒有多好,一日(一)夜八关斋戒,以此功德,回向极乐世界得中品中生,先讲这些好的一方面,引诱他来学佛,

【令其易得信受,易入、易行,如持戒、生天之法等,】

天、就是光明,天者,光明义,所以生天在心,心、光明的人、磊落的人,就能够生天,心、阴险的人,痴迷的人、痴暗的人,那就别想生天了。

所以,天者光明义,心光明者生天,所以心怎么样能够光明呢?不要像众生一样百般的计较,

诸位,像众生百般的计较,你记得喔,越计较的人,心就越黑暗,斗争心是不断的,这样不要说成佛啦,你下辈子,也不要说生天啦,那下辈子能不能做人,还是一个大问题,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够宽恕众生就尺量宽恕,

有的众生实在真是阿弥陀佛啦!实在是该怎么说呢!不会讲就不要讲,真的实在是没办法,有的众生,实在是很恶质、很恶劣啦!

但是学佛,如果你想要成佛咧,想要生天,想要得无量无边的功德,还是要宽怒他,还是要原谅他。要不然怎么办呢。

如持戒、生天之法等,【称为世界悉檀;

   13-8 佛为不同情况之个人,开示不同之法门,以适合之,令其修习,各各成就,故称各各为人悉檀

二、各各为人悉檀:】什么叫做各各为人悉檀,底下有解释,说【“世界悉檀”为针对一全体之人,“各各为人悉檀”则为成就个人而言,因每个人根性欲望皆不同,】

注意,他这个欲望不是男女的欲望,一定要记得,这个欲望就是他的希求,他的需求不一样,有的人要小法,有的人要大法,有的人要福,有的人要慧,有的人要戒,有的人要定,有的人要慧,

所以这不一样,有的人要解脱,有的人要自在,有的人对禅特别有兴趣,有的人对净土特别有兴趣,所以叫做根性欲望不同,有的生生世世都是修小乘的,对四念处特别有兴趣,

【故其所需之法亦各异,故】所以【佛为不同情况之个人,开示不同之法门,以适合之,令其修习,各各成就,故称各各为人悉檀;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13-9 对治悉檀:譬如贪欲多之人,则以不净观为对治之方。

三、对治悉檀:前二者为以人而言,对治悉檀为以法性为着眼点,】

譬【如贪欲多】之人【,则以不净观为对治之方;】

所以,如果有人死亡以后,土葬,在捡骨头的时候,埋葬了三年五年,在捡骨头的时候,你不妨去看一看,或者是火葬场在火化以后,拖出来就是剩下那一堆骨灰,

再来看看我们这个色身,每天排泄出来的是什么东东,这个世间真的无所谓真正的美,全身上下都是不净,慢慢把这些欲望、执着慢慢地放下,

【瞋恚多,则以慈悲观为对治;】诸位,这个慈悲观为对治,就是说,他是我前世的父母,有时候对方嗔恚心多的话,我们就观想一下,说,我比他有福报,我都是这样观想,他气到快中风了,你看,我们好像没什么事情,我比他有福报,我们的心情平静多了,有时候用慈悲观,对不对?

实在是观不出来,看到对方在嗔恨,嗔恨心,或者是自己的嗔恨心,也比较大一点,但是有时候用慈悲观,没办法对治的。

所以,像师父的话,我都是这样,看到自己的嗔恨心,就觉得说我们很惭愧,是佛弟子,看到别人起嗔恨心,我就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像你这样,你气到快中风了,我们没有像他这样子,我们福报很大,还有理性。

【愚痴不明因果正理,则以十二因缘观为对治。】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以十二因缘为对治观,

【此悉檀为如医师为人看病开药,什么病开什么药,不因为人而有差别,只要病况同,便服同一种药以为对治,故此悉檀为以法性,亦即以众生病种类不同,而示设之种种对治之方,故称对治悉檀;】

在经典里面,讲一句话很重要的,就说有人修小法而得大解脱,有的人听了大法,却得到一点点受用,全是因为根器不一样,

佛在世的时候,有人观照不净、苦、空、无常、无我,他就立刻进入大乘的究竟义,他的根器太利了,

所以,法其实没有什么大乘、小乘,究竟义来讲都是一佛乘,但是因为根器不一样,那么对治悉檀就会不一样,

但是法无定法,像在座诸位,你们今天大家都坐在这里听《楞伽经》,有的非常的受用,生生世世是圆顿的根器的很受用,很期待,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来听这个《楞伽经》,很受用,这个是大善根的人,

但是有的人听得似懂非懂,不过还不错,因为每个礼拜可以来结一个法缘,来看看这个可爱的上人,坐着听得懂不懂,反正就这样笑一笑就好,结一个善缘,因为将来也要成佛嘛,先结善缘,

他常常记住师父这一句话,说听经闻法决定功不唐捐,哎呀!所以这个下大雨也来,像今天下大雨,诸位也来,我们实在是很感动,所以这个对治悉檀,还不是一个固定的,是说小乘根用小法,大乘根用大法,

但是有的人刚好相反,他听小乘的人得大法,听大乘的人得到小法,因为受用不一样,在座诸位,也是一样的,就是有的人听到《楞伽经》得大受用,有的人小受用,有的人来结一个善缘也不错,

    13-10 第一义悉檀:第一义悉檀就是究竟义,就是如来自觉圣智,第一义悉檀就是无相真如法,叫做第一义悉檀。


【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悉檀就是究竟义,就是如来自觉圣智,第一义悉檀就是无相真如法,叫做第一义悉檀。

讲到究竟无相、究竟真如,唯心所现、如来自觉圣智,统统都是第一谛大空,叫做第一义谛悉檀。

这个第一义谛有事第一义谛,叫做性自性,那么也叫做理的第一义谛,事相的第一义谛有七种,理上的第一义谛也有七种,所以事相的第一义谛,叫做性自性,后面会讲到,七种,那么理上的第一义谛也有七种,所以第一义谛悉檀,有分事相的第一义谛悉檀,有分理上的第一义谛悉檀。

【以上三种悉檀皆为方便示导根未熟之众生,或群体,或个人,或依病不同,而设种种教法,是故皆为权教,以成熟之,待其善根成熟之后,便开示其第一义谛无相真如之法门,令入唯心现、如来自觉圣智。】

    13-11 为什么叫做唯心所现呢?所有的正报依报,都是八识田中所影现出来的,山河大地,是你八识田中同影现出来的,而你把它当用物质,究竟的实体来攀缘,其实那个是你内心影现出来,业力所影现出来的世界。

好,为什么叫做唯心所现呢?把笔放下来,这个是特别的重要,二乘人修的跟大乘人的究竟不一样,重点在哪里,

好,诸位看,二乘人修的,譬如说,我们内心攀缘外境,有内、有外,这个你去问泰国的比丘,佛在世的比丘,他一定会跟你讲,我们有能缘的心,一定有所缘的外境,

诸位,究竟义不是这样子,究竟义是什么呢?究竟义是所有的正报依报,都是八识田中所影现出来的,山河大地,是你八识田中同影现出来的,而你把它当用物质,究竟的实体来攀缘,其实那个是你内心影现出来,业力所影现出来的世界,

所以你认为能缘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二乘人说,我能缘的识心分别,缘所缘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大乘不是这样,究竟义不是这样,

究竟义山河大地都是你的心,八识心,那你现在用这个七转识的心,去执着八识影现出来的正依二报,叫做自心取自心,你这个能缘的识心,去取外在的业报,八识影现出来的业报的识所影现出来的相,那个还是心。

所以在大乘的究竟义,山河大地都是你八识,第八意识影现出来的正依二报,正报是第八意识影现出来的根身,山河大地也是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没有内跟外,

你现在说我的心在攀缘外境,那是小乘、二乘人讲的,所以,以心缘境,可是大乘,境就是心,以心缘你的心所影现出来的假相,

所以,你本来是绝对的真如,心,识心分别不可得,那么能缘境自性本空,所以心本来就是真如,境本来就空,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根本就没有能所,

可是迷惑颠倒的众生,一直误认为,我们有能缘的识心,有所攀缘的外境,而佛陀说,外境就是心。

所以,以心缘心,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万法的相,外在的相,无非是你八识田中,无量劫来,无量亿劫来综合的一种业报。

你今天来讲,你的正报跟依报,都是八识田中所影现出来的,根本就没有能所。我们八识转变出的七转识,七转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未那识,这七转识变成缘内在的八识的种子,种子就是习气,又缘外在的境界,所以把生命变成完全的切割。切割就是一定有个内,一定有个外,

所以佛菩萨,什么叫做同体大悲,我们都是第八意识的业感,业力所转换出来的,根本就没有你、我、他,没有山河大地,如果把它碎为微尘,所有的微尘统统是平等。

诸位,佛教讲平等,任何一个角度都平等,一、你跟我都是无常法,平等,二、你跟我都是缘起法,都是平等,三、你跟我都是败坏之相,你跟我都有生老病死,你跟我都是扛着一个臭秽不净的身体,误认为我,叫平等。

你跟我,自性本空不可得,还是平等。你跟我都是颗粒微尘,火化以后统统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还是平等啊。

所以,凡夫见相,圣人见体,就是这个意思,凡夫见相,他有能所可以攀缘,圣人见体,他见到真如的心,真如的心就是山河大地平等。

我相、人相、众生相平等,日月星辰平等,花草树木平等,无一法不等,没有一法不平等。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者,证悟到毕竟空的,即诸法如义,

一个颗粒微尘是一法,诸法如义,这个如,一个颗粒微尘就是毕竟空,一棵树就是毕竟空,一座山就是毕竟空,一座池塘是毕竟空,大海还是毕竟空,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是什么意思?没有一法不空,没有一法不达到究竟,

所以达到毕竟空寂的修行人,心可以点石成金,心中没有善恶,不落善、不落恶,不落能、不落所,不落能觉、不落所觉,不落能知、不落所知,全是一心、全是真如。

所以大小乘的修行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小乘认为外在的境界实在,我有观照我的内心,用识心来观照,有能观的心,有所观的境,慢慢慢慢,然后不着色声香味触法,达到一种寂灭。而佛陀说实在是不灭,因为我们微细的第八意识种子习气还是存在,还是有变易生死。

所以大小乘最大的问题是,小乘承认有能所的观照,能观照的色身,或者是所观照的境界,观身不净嘛,有能观的心、所观的色身嘛,观一切山河大地缘起性空,有所观的境嘛。

大乘究竟第一义谛大空,没有这个东西,万法全部是心,八识所影现出来的,根本就没有能所,也没有来去、也没有生灭,我们对空义的道理不懂,所以八识妄动所产生的七转识,转动内在的心使它没有办法寂灭平等,没有办法寂静,一直在苦恼的日子当中过,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究竟义,我们把生命切割,我们就是对立。

当我们把心境融为真如,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有大慈悲的心,可以宽恕原谅所有的众生,伤害众生就是伤害自己,因为众生就是你心中的众生,伤害了一棵树也是伤害你自己的心。简单讲,无缘无故的去伤害这些鸟兽昆虫,也是伤害我们这颗心。是不是?

所以站在同体的大悲心的角度来讲,万法都是你心性的一部分,同时是毕竟空寂,整个宇宙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是八识田中所影现出来的正依二报,正依二报全部不能离开我们的八识。

所以攀缘来攀缘去,就是攀缘你的心,执着来执着去,就是跟内心里面过意不去而已。

那么有了这层唯心所现,看底下,便开示其第一义谛无相真如之法门,令入唯心现、如来自觉圣智。

【又,亦可说:世界悉檀令欢喜,对治悉檀令灭恶,为人悉檀令生善,第一义悉檀令悟理。】

   13-12 解脱知见谓:依戒定慧得解脱之后,更进一步知见自他能以何法而得解脱,以及依法修行后,是否已得解脱,皆能了了知见。

【“见”:即解脱知见,为五分法身之一。(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解脱知见谓:依戒定慧得解脱之后,更进一步知见自他能以何法而得解脱,以及依法修行后,是否已得解脱,皆能了了知见,故名解脱知见。】

【“毗尼比丘分”:“毗尼”,即佛所制之戒律。“比丘分”,为令诸比丘皆分分得解脱。“分分”,为全部义。】

如果把它切割叫做一分一分,分分就是全部。但是真正的意思是说,每持一分戒便得一分之解脱,是这个意思,叫做分分解脱。又称为别别解脱,又叫做波罗提木叉。所以如果说分分为全部义,是不恰当,不是真正的戒律的本意。

戒律的本意,分分叫做别别,别别解脱,这是真正的比丘,比丘戒律真正真实的义理,叫做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翻译成中文叫做别别解脱,叫做分分解脱。

所以这个分分不解释作全部,解释作别别,每持一分戒便得一分之解脱,这样解释才是佛的本意,叫做真正的波罗提木叉。

【义贯】

【佛之四种“悉檀及”解脱知“见,各”“有几种”?又,佛为何立“毗尼”律藏,令诸“比丘”弟子“分”分得解脱,其立法之“因缘”为何?】所以这个分分解脱就是持一条戒有一条戒的解脱,这是分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经文78:【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98),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99)?云何世俗通(100)?云何出世间(101)?云何为七地(102)?唯愿为演说。】


【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98),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99)?】
【云何世俗通(100)?云何出世间(101)?云何为七地(102)?唯愿为演说。】

    14-1 这八句是问三乘的境界,就是声闻、缘觉、菩萨。

这八句是问三乘的境界,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这“彼诸最胜子”这里的最胜子,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佛弟子,彼诸最胜子,就是指佛的一切三乘弟子,有时候只有指大菩萨,有时候指三乘的佛弟子,缘觉及声闻。

“何因百变易”,意思就是说,何因就是,为什么能离分段生死,“百”就是一切,或者是叫做入,而入于变易生死,所以有时候那个字,不能按照那个字面来解释,百就变成一百两百,不是,是一切或者解释作入,何因缘而入于变异生死,这样解释才对,那么为何能离,这三乘的佛弟子,为何能离分段生死,而证入变易生死。

“云何百无受”,无受就是不受后有,简单讲,就是入涅槃不受后有,不会再轮转三界六道,不受后有。无受,就是不受后有。所以“云何”为什么?为何能够入于涅槃而不受后有,是这个意思。

云何世俗通,云何,就是如何,世俗,就是世俗谛,通,就是通达利生事业,这几个字是在解释,第五地菩萨叫做极难胜地菩萨,这个极难胜地菩萨,是五地菩萨通达世俗谛,因为他要涉俗要利生,不能离开众生,你想要当菩萨,就不能离开众生,离开众生你怎么利益众生呢!

当然这个要有自觉的功夫啦,这个还是重点,所以称为世俗通。世俗通,如果这个世俗的底下加一个谛,那就更清楚了。世俗谛通达,世俗谛通达就是第五地极难胜地菩萨。

那么这句意思就是说,如何是世俗谛第五地极难胜地通达利生之事,因为他要涉俗,涉入世俗而利益众生。

“云何出世间”,云何就是如何,云何究竟,出就是超出,超出世间什么意思,世间是垢跟染的境界,垢跟染。所以出世间就是超越世间的垢染的境界,当然就是指菩萨的第七地。如果能够究竟超出世间垢染的境界,云何为七地远行地菩萨的境界,所以这个,

“云何为七地”,就是远行地,什么叫做远行地呢?就是菩萨的第七远行地,他的情境高超,将作远行至如来地,就是他已经有相当的功夫了,但是到如来地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叫做情境高超将作远行至如来地。因为七地离成佛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叫做远行至如来地。究竟超出世间垢染,所以称为出世间。但是第七地已经了不起了,第八地叫做不动地,不动地就是无生,无生无灭。第七地叫做远行地,

唯愿世尊为演说,希望世尊帮我演说清楚,

那么整句这一段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彼诸三乘的最胜子,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弟子,为何能离分段生死,而证入变易生死,为何能入,是怎么能够入涅槃,而不受后有,

菩萨的第五地极难胜地,是如何通达世俗,能够利生之事,如何究竟超出世间的垢染的境界,

第七地,就是指第七地菩萨,什么是第七地远行地菩的境界呢?因为他情境高超,将作远行至如来地,究竟超出世间垢染,所以称为出世间的第七地,唯愿世尊为我演说。

    14-2 在座诸位,佛教讲的因果,跟一般人是不太一样。你欠的这六百条命,那是生生世世,一辈子、一辈子来还的,这一辈子还你死一次,下辈子还他,六百世命,六百条命要还六百次。因果是这样子还的。不会死一次就解决了,知道吗?所以有因果的警惕呀,带给整个社会国家会比较安和,因为没有人敢去造业。

【注释】

【“最胜子”:在此指佛之一切三乘弟子。】

【“缘觉”:为修十二因“缘”而“觉”悟,故】所以【称缘觉。又称为独觉,此为修行者于无佛之世,自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故称独觉。

又,此类行人,以观十二因缘,了生死轮回之可畏,故】所以【常不能起利他之行,而独取寂静远离之行,故称独觉。】

【“声闻”:为佛弟子中,直接闻佛说法之声】这个声,就是闻佛音声,而证得果位。而得证道果,所以称为声闻。闻佛说法之声,【而得证道果者,故称声闻。】

【“百变易”:“变异”即变异生死,】简单讲就是第八意识的微细意识,没有全部都断,有余依,还有乘下,所以有,“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他还有余依,就是还有第八意识最微细的惑,还没有断。

【为二乘所共证之离于三界凡夫之分段生死,以其智障未尽,】就是所知障还没有断尽,【故仍受殊胜微细之无漏道因缘所感之生死,

且以其已改“变”六道凡夫粗陋之身,故其所得之形色殊妙,“异”于凡夫,且其生死不可思议,故亦称“不可思议变异生死”。

又,分段生死为三乘共亡,变异生死,唯佛永尽。(附及,分段生死,为三界六道众生,依其所造之有漏善恶业因,所感之异熟果报,】

这个异熟果报,初学佛法可能有点陌生,异熟,它有几种解释,变异而熟,就是说,你今生今世是人,可是你下辈子再做人,就是面貌全部都改,或者是变猪、变牛、变羊、变天人,都不一定,叫做变异而熟。

另外一种叫做异时而熟,异,时间的时,经过一段时间,你八识田中的某一颗种子,你能够成长,变成主导,譬如说,你下辈子再做人,那么就经过一段时间,你这个第八意识(的)某一颗种子,人的种子才成熟。

所以这个异熟,最重要的就是变异而熟,就是时时刻刻在变,异时而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它才会成长,就是说,今天你造了善业,不会马上你就得到种种的善报,没有那么快的。因为,他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成长,

那如果你今天造了恶业,那看你这个恶业强、还是弱,如果你造的恶业很弱,那么造一造、造一造,因为他力道小,储存在八识田中,慢慢慢慢的,经过很长的时间,这个恶业才会显现出果报。因为力道不够大,

如果你今天不一样,你今天好吃懒做,杀人放火,抢劫,那造的恶业太重了,立刻就现世报,一般人,如果没有造的这么强列的,这个恶业的话,他不会现世报,不会现世报的。

所以异熟果,最重要就是变异而熟,还有异时而熟,就是我们的果报是一直在转变的,一下做人,一下做猪,一下做天,六道转回,改头换面,牛头马面,我们都做过。

【以众生自无始来所造之业因无量,故其受报不可能一次受完,故须依其业果成熟,分段而受,一期一期地受,故称分段生死。)】

在座诸位,佛教讲的因果,跟一般人是不太一样,譬如说,你这辈子,假设说,你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你的心残忍,你杀了六百个人,你犯了国法,你杀了六百个人,假设说啦,

在人间的果报是,杀了六百个人是抓去刑场上枪毙,因为你造了这个国法所不容,杀了六百个人太多了,恶业太重了,像陈进兴一样,掳人、勒索、绑票,白晓燕案,

他站在因果就不是这样子了,因果,你欠的这六百条命,那是生生世世,一辈子、一辈子来还的,这一辈子还你死一次,下辈子还他,六百世命,六百条命要还六百次。因果是这样子还的。不会死一次就解决了,知道吗?

阳间枪毙了就死了,那六百个人的命,以因果来讲,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你枪毙一次,死一次而已啊,六百个人,要六百次的因果。还不了,没完没了,听到这个因果的可怕,谁敢造业咧,没有人敢的。

所以有因果的警惕呀,带给整个社会国家会比较安和,因为没有人敢去造业。所以一期一期的受啊,分段的受,所以称为分段生死。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14-3 诸位,学佛的人,有一个观念要正确,你要怕生,你不要怕死,你有生就必定有死,你来到这个世间,死亡,一出生就决定逃不了。所以修学佛道的人,你要怕生不要怕死,你要怕生,就是怕下辈子再来转世、再来投胎。你要怕这个。但是要怎么样能够免除转世投胎的力道呢?就是不贪,不贪是全部不贪

【“云何百无受”:此句魏译作“何因百寂静”。“百”者,一切也。“无受”,谓入涅槃,不受后有也。“不受后有”,为】就是【不再来三界受生,或】者【受生死。“有”即是生,或】者【生死。】

所以学佛你要怕生,你不要怕死,死亡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诸位,学佛的人,有一个观念要正确,你要怕生,你不要怕死,你有生就必定有死,你来到这个世间,死亡,一出生就决定逃不了。逃不掉死亡的命远,

人一出生就走向死亡,呱呱落地就走向死亡,人一出生就是走向死亡,没有任何的例外。

所以修学佛道的人,你要怕生不要怕死,你要怕生,就是怕下辈子再来转世、再来投胎。你要怕这个,

但是要怎么样能够免除转世投胎的力道呢?就是不贪,不贪是全部不贪,不贪、财、色、名、食、睡,不贪五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不贪是不贪这个,

佛法里面有一句话,它写得特别好,持戒的人心就不贪,不贪得什么?得清凉,我看到了这个戒律,嗯,还真是形容得好,我们今天活得不够解脱自在,不够清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活得不够清凉,是因为我们贪着于五欲六尘。

所以佛在经典里面讲,说,贪则有苦,贪一件事情,则有一件事情的苦,贪两件事情,则有两件事情的苦,贪一百件事情,就有一百件事情的苦,

贪跟苦是孪生的兄弟啊。贪心接下来你的兄弟就是苦,你逃不掉的,你一定逃不掉的。

这几天报导的,说有一个男人,喜欢他的女朋友,结果,他的女朋友拒绝,他约她出来谈判,她不跟他谈判,结果用美工刀把人家脸划了深入,划了那个深入,一直流血,整个脸划了七八刀,用美工刀,你不跟我和好,

这个女众,你看要交朋友,你看交到这样的朋友,人家不给他爱,他给人家划了脸,划了大花脸,七八刀,后来就抓起来了,今天报纸登了,他说,我有手下留情,不然我就给他毁容,还手下留情,结果这个法院,去找医生来判断,找这个整形的医生来判断,说你认为这个脸,有没有办法救回来呢,他说,还是会有疤痕,没办法。所以重判八年,

我看那个报纸,判了八年,判了八年有什么用呢?关一关,他不是又出来了,那你一辈子的脸呢?她已经没办法整容整形了,整容整形也没有救了,那你看看,你那个脸值得多少钱,不要说有一个破碎的脸,对不对?我们要有一个庄严的脸,所以这个整形不一定有较,

那么讲一个整形的笑话,有一只青蛙,青蛙王子,它就找了远处青蛙的公主来结婚,青蛙王子看到这个公主,哎呀!心碰碰跳,就把它迎娶进来了,两个人生活在城堡之下呢?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青蛙公主跟青蛙王子,怎么样呢?生下了一只奇怪的……一看是癞蛤蟆,这个青蛙王子是非常的愤怒,非常的郁郁寡欢,它说我们两只青蛙怎么会生下一只癞蛤蟆,喔!这个就闷闷不乐,

它就逼它的老婆说,你说说看,有没有去外面交另外的好朋友、男朋友,说说看,它说,老公,你冤枉我喔,我真的是没有,没有,我们两只这么漂亮的青蛙,怎么会生出这样的一只癞蛤蟆呢?

后来就每天逼……那个青蛙王子非常非常的难过,每天就逼着它要说实话,后来这个青蛙公主就说了,事不可瞒,我才去整形拉皮一次,没想到生出来的竟然真的像我。

因为它本来是一只癞蛤蟆,去拉皮整形,因为拉皮拉得太过、太紧绷,就变成了青蛙,癞蛤蟆整形像青蛙,两个就结婚了,但是那个DNA还是癞蛤蟆,所以这个假的东西,有一天它就是会漏馅。你知道吗?当然是讲笑话的啦。

有就是生,或者是生死,【此为二乘所证之涅槃。】

这段再念一遍,“云何百无受”:此句魏译作“何因百寂静”。“百”者,一切也。“无受”,谓入涅槃,不受后有也。“不受后有”,为不再来三界受生,或受生死。“有”即是生,或者生死。此为二乘所证之涅槃。

【“世俗通”:谓第五地,极难胜地菩萨,通达世谛,涉俗利生,故称“世俗通”。 】

【“出世间”:指菩萨第七远行地,情境高超,将作远行至如来地,】所以第七地叫做远行地是什么,就是它到如来地还有一段距离,叫做远行地。【究竟超“出世间”垢染,故称“出世间”。】

【义贯】

【那些佛“最”殊“胜”之三乘弟“子”,“声闻”乘及“缘觉”乘行人,为何能离分段生死,而证得“变异”生死?为何能证入涅槃,而不再来三界受后有?

如何是五地极难胜地菩萨所现“通”达“世”谛、涉“俗”利生之境界?如何为第“七”远行“地”菩萨,究竟超“出世间”之境界?“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诠论】

【此八句偈问三乘之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3-2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经文79:【僧伽有几种(103)?云何为坏僧(104)?】僧伽,就是众,和合,以具有六和之德,所以一个僧团,如果不和那么就会很麻烦。

    【僧伽有几种(103)?云何为坏僧(104)?】

这个坏僧的定义有两种,第一个是破戒,还有坏乱正法的比丘比丘尼,统统叫做坏僧。这文字简单,“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

【注释】

【“僧伽”:即众,或和合义。】僧伽耶(梵音),佛陀耶(梵音),达摩耶(梵音)再来僧伽耶(梵音)。

那么就是僧伽,就是众,和合,【以具有六和之德,】所以一个僧团,如果不和那么就会很麻烦,我们台湾(俗谚),家和万事兴,家吵万事穷,穷,类似败坏,不好,家和万事兴,【故名。

六和为:一、理和,】就遇理和同证,我们都是修学佛道的,简单讲都是佛陀的弟子,佛讲的道理是一样的,你今天在这里修学佛道,将来成佛都是一样的,那道理不一样,当然就变成外道了,所以理和同证。大家一起证啦。

【二、事和,】那么事呢?事和同修,在事相上呢?在戒律上呢?大家角度看法一样,同修。

再来,整个僧团不容许你有太多的个人的意见,因为它是僧团,所以在事相上来讲,大家都要退一步,某些人生活起居跟我们不一样,或者某些人角度看法会跟我们不一样,但是,我们都是佛陀的弟子,一定要尊敬、尊重对方的角度看法和立场。所以这是事和同修。

【三、口和,】要无诤,所以一个真正的僧伽、僧团,持戒律的,就算彼此之间意见不一样,但是也(要)避免正面的对着干,(起)冲突,不像一个法师,

诸位,你想想看,两个比丘对着破口大骂,假设说啦,那在家居士来看了,你认为他会有什么看法,他会说,啊,出家不如在家,我们在家人都没有吵到这么凶,所以法师一定要记住一句话,相忍为佛教。

这句话一定要一生一世都要背起来,我今天相忍,互相忍耐忍辱,不是为我个人,相忍为佛教,在家出家也是一样的,真正一个有修行的团体,是很守戒律的,是无诤的,是接受佛陀的教化的,

所以,勇者绝对不弃于佛陀的教戒和真理,勇敢的修行人,是一定会尊守佛陀的戒律,他一定不会排斥佛陀的真理,所以勇者不斥佛陀的真理,也不毁佛陀的戒律,勇敢的修行人就是这样,所以这个口和无诤,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座诸位,好,今天,如果说我们来佛教的这个团体,如果我们来发心来帮忙,可是却不来听经闻法,来到这里不是用佛的真心,是用自己的个性,你想想看,在厨房里面争执不休,法会中争执不休,做行堂也争执不休,你想想看,这个僧团怎么办呢?

所以这个口和无诤,是整个出家在家修养的一个重大的指标。

什么事情大家相忍退一步,相忍为佛教,既然大家都是依法不依人,依戒律也是不依人,那么表示我们佛弟子都可以用理性来沟通,

诸位,大声不代表真理,要感动对方,要符合佛的义理,才叫做真正的真理。大声不代表你对,大声也不一定是真理,

所以既然在这个团体里面,只要不管是出家、是在家,以后如果要有什么争执,好,那么僧伽的争执,那么僧伽慢慢地把它缓和,相忍为佛教。

在家居士一定会有一些角度、意见、看法,我们的梁皇水陆或者是三千佛,这些服务人员,内坛、外坛,当然文殊讲堂,也表现得很好,但是难免,或者是助念团都会有一些意见,没有意见就不叫做人众生了,都会有一些意见,但是容许你有理性的意见,不容许你没有理性无理的争吵,注意哟,容许你有理性的意见,你有理性的意见,你提出来。

好,再来,也许你的意见是对的,但是整个时间跟空间的背景,它就是这个趋势要这样做的,这个时空它有时空性的,你的意见很好,可是它是未来,那不属于现在,那么这个时空性,就必须按照这样子来安排。

那么我们就退一步,所以当你在一个团体的时候,你要沟通,你就要先准备要退一步,要有容忍的心,大家都不退一步,你就对着干,那你想想看,怎么做到口和无诤呢!没有办法,

而且你造口业以后,你下辈子口业不清净,讲话不清楚,真的,你造口业,那么(如果)你口业很清净的时候,下辈子你的表达能力就会非常强,你就很会讲话,而且非常流利。音质、声音都非常的清楚,

所以佛陀说,常常赞叹别人的人,得到两种果报,一、面相庄严,二、音声非常的好,优美。这个音声也是与生带来的,与生俱有的。

所以这个口和无诤,这什么我在这里,一直重要,一直发挥,因为这个是(对)整个僧团太重要的。

人说,歹心没人知,歹嘴特厉害,真的就是这样子。你的坏心眼没有人知道,歹嘴特厉害,但是这个恶口,在这个团体,你看看大家,你不让步,我也不让步,那该怎么办,

所以我希望看到僧团,我就告诉他,僧团能处理,由当家自己去协调,好好的处理。僧团自己开会,自己处理,

要吵到最后,师父裁决,叫做最高法案,最高法院,一拍定生死,到我这里来,只有一条戒律而已,不是出去、就是进来。要不然有什么事情都向师父汇,你想想看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

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像我们今年结夏安居的法师,我就很满意,大家都很用功,非常的用功,非常的好,今年的结夏安居非常的圆满,到今天为此非常圆满。是不是说,有什么冲突是我不知道的,就不得而知了,但是目前来讲是不错啦。真的是不错。

那么在家居士就是这样,你今天不要大声,要记得师父这句话,大声不代表你赢,大声不代表你拥有真理,要记得师父这句话,口和无诤。

【四、意和,】叫做意和同悦,大家内心里面的念头,意见相同太好了,意和同悦,大家好好的欢喜,整个僧团无诤,意见相同。

【五、见和,】叫做见和同解,看法角度一样,那么对法上的看法角度也是一样,

诸位,从以前到现在为止,持戒律的跟有的修禅的,就有某一些隔阂,所以以前有一些修禅的,跟修律的住在一起,就怎么样就是搞不来,

持律的,非常的严谨,包括一些细节,修禅的,认为这个是繁琐,这无关于解脱,所以就产生这个,一些意见看法不同,

有一个人,比丘问说,慧律法师这是为什么,我就跟他讲,就像这个嘴唇跟牙齿,咬来咬去有时候也会咬到,都是佛陀的弟子,你的牙齿有没有咬过你的嘴唇,一定会咬的。吃吃吃,咬破嘴唇了,自己的人咬来咬去,多少都会去咬到,

所以有的持戒律的,有的修禅的,方法不一样,还是互相尊重,这个见和同解,就是要像师父讲的一样,尊重每一个法师的修行方式,尊重每一间道场的看法的时空背景,也尊重每一个宗派的兴起,因为都有时空背景,依据的经典不一样,

师父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把那个正法都按照自己的观念来讲,乱讲,这个知见完全不符合佛陀的知见,完全是个人主义,完全是英雄主义,完全在造神,闭门造车,这个不符合佛意,

那么我这辈子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把法乱讲。就是你披着袈裟,我都会提出看法,法不是这样子的,法是要让人家解脱的,不是要雕塑你个人的崇拜(的)英雄,像造神一样,你就崇拜我就好,

诸位,一个人好,怎么会比整个佛教好更重要呢!师父的说法,统统站在整个佛教的角度,我牺牲没有关系,你不认识我慧律法师没有关系,但是你要认识佛陀的正法,

所以修行一定要摒弃个人的意见,要放掉英雄主义,或者是山头之见,门户之见,要舍弃造神运动,假借着佛教这个神圣的教义教理,来雕塑我个人,崇拜我个人就好,你看我的就好,不准看别人的。

诸位,这个不符合佛的本意。只要任何一个法师讲的,符合佛陀的教义教理,依法不依人,既然出家、在家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子背,依法不依人,那就表示大家都有理性,来讨论正法,

我向大家学习,大家有时候来参考我一下,我们来互相教学相长,我不敢说,我来教你们,因为每一个人,你们都有你们的优点,你们的优点也可以当作我的老师,所以你们就像一面镜子,也算是我的老师,我有比较自己的专长,那么四十年来的修行,要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修行的心得,所以说,见和同解,如果说看法角度一样的就在一起,角度不一样的,合掌令欢喜。

所以,这第五还要补上一句,见不和,合掌令欢喜,这一句就太重要了,见和就同解,见不和,合掌令欢喜。这个是很重要的修养,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角度,如果知见不和就干起来,那像什么佛教呢!

【六、利和。】叫做利和同均,这个利和同均就要讲到所有的在家居士,你一定要……来供养的时候你一定要小心,

说,有一个人拿了一袋米来,供养了持戒律的道场,就特别了交代一句,特别交代一句,这一袋米,平均给你们八位法师,不就得要一粒一粒算,那个持戒律的比丘尼道场,真的把米倒下去一粒一粒算,他就是持戒律,平均八个,要不然你怎么知道呢,要不然用秤的,

这个供养,利和同均,是说所有的法师,有的,不能偏心统统有,有的,统统有,叫做利和同均,也是说,入我门中一律平等,包括供养水果,

所以,在座诸位居士,你来供养要特别的,不要交代那个做起来让我们很困难的,供养就供养,

以前有一个人来供养,就交代一句说,供养一万块,然后就说,师父这给你喝豆浆,一万块喝豆浆,一杯才几块钱,我喝豆浆不就喝到晕,你可不可以不讲那一句,他就说,师父这给你喝豆浆,我也不可以买牛奶,这个戒律是这样子的呢!你不要这样子交代嘛,

所以这个供养还是要很小心的。来,记得,法师处理就好,东西拿到这个地方,要供养什么,要供养慧律法师,好,师父你处理,那就是我怎用都不违背因果,我这个是要供养僧团的,那我不能动用到它,因为是僧团的东西,僧团去处理,僧团怎么去处理,这样子就没有违犯佛陀的戒律,不要一直交代怎么样,

有时候交代了很多事情很麻烦,像有的人汇钱来,就跟你写了一堆,这两千块要放生,这两千块彰化斋僧供佛,这两千块要做什么,做什么、什么,写了一堆、一堆,很辛苦,重点写一下就可以,

还有,有的人指定我要印什么经典,还有的人寄钱过来,还写个,麻烦您,慧律法师麻烦您转交给某某大和尚,难不成我这里是物流,他寄钱过来,后面写一个转交某某人。

【“坏僧”:即破戒比丘,或破坏僧团和合也。】

【义贯】

“僧”众共“有几种”?如何即称为破戒比丘,或破坏僧团和合之“坏僧”?

 楼主| 发表于 2020-3-2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16 经文80:【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105)?】如何是世出世间之“医方论”?以“何因缘”而产生这些医方论?

【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105)?】

“医方”就是世出世间的医方,世间的医方是药,出世间的医方是法,“是复何因缘”,产生了医方论呢?

【义贯】

【如何是世出世间之“医方论”?以“何因缘”而产生这些医方论?】

    17 经文81:【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106)?】因为佛所证理是相同的,诸法是毕竟空,一切法无我的。而且法身是泯绝一切相的,不在相论,佛证真如,究竟真如,是完全十方三世一切佛,佛佛道同,所以实无彼此。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106)?】

解释一下,“何故”大、就是伟大,为什么我们伟大的牟尼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何故伟大的释迦牟尼世尊,唱说如是说,他怎么讲呢?

说,现在的贤劫最初的三佛,迦叶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等等四佛,跟我释迦牟尼佛,四佛就是一佛,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四佛所证的理,跟无量劫来诸佛所证的理是一至的。

前三佛,贤劫的前三佛,所证的理跟我释迦牟尼佛所证的理是一样的,所以拘那含是我。

意思就是诸佛所证之理皆同,而且法身是泯绝一切相的,所以实无彼此。所以说迦叶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就是我释迦牟尼佛,

那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为什么伟大的释迦牟尼世尊,常常唱如是说,现在贤劫最初的三佛,迦叶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等等,就是我释迦牟尼佛。为什么?

因为佛所证理是相同的,诸法是毕竟空,一切法无我的。而且法身是泯绝一切相的,不在相论,佛证真如,究竟真如,是完全十方三世一切佛,佛佛道同,所以实无彼此。

【注释】

【“牟尼”:即释迦牟尼佛。“释迦”义为能仁,“牟尼”为寂默之义。】

那么【“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迦叶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为现在贤劫最初三尊佛,释迦佛为第四尊。

此二句之义为:诸佛所证之理皆同,且其法身皆已泯绝一切相,故实无彼此之别,然为众生,故示有别,是故释迦佛说前三佛皆是我。】

【义贯】

【为何伟大的世尊要说这样的话:“现在贤劫最初的三尊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及‘拘那含’牟尼佛都‘是我’”? 】

   18 经文82:【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107)?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108)?】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107)?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108)?】

单单这几个字就有得解释了,“何故说断常”,断就是断见,常就是常见,“何故说”,何故,为什么?世尊,说就是广说,就像佛广说外道着于断见和常见,所以这五个字的意思就是说,为什么释迦世尊广说外道的断见和常见。

“及与我无我”,而释迦牟尼佛,世尊又常常一下子说我,一下子说无我,这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及我与无我之理,到底又是为什么,一下子佛说是我,一下子又说无我,中间的差别义理是什么。

“何不一切时”因为诸佛出世,本来就为一件事,就是演说最上乘、一佛乘,这里就是打一个问号,何不就是为何不于一切时,补上,一切处,一切时、一切处,再补上,单刀直入,只演说最上乘第一义谛真实之义理,演说最上第一义谛真实之义理,

所以这十个字解释有点复杂,说,释迦世尊,佛之所以出现于世,不为他事,本为一事,本来就只为了一件事情,就是让一切佛弟子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那么,为何不在一切时、一切处,单刀直入就只演说最上第一义谛真实之义理,这样不是比较快吗。

“而复为众生”,那么,却反过来又为了种种的众生根器不一样,分别,就是广说,心量就是种种心的现量,分别广说不离自心现量,分别广说,然后不离种种现量,心的现量,分别广说种种不离自心的现量,为什么?不离自心种种的现量,简单讲就是万法唯心现量,这是为什么呢?

整段把它贯穿起来的决思就是说,世尊何故广说外道的断见和常见,而不让众生掉进去这两个邪见,

以及释迦世尊常常有时候开示讲我,有时候又讲无我,这我与无我,这义理到底有什么差别,用在什么时空才不会迷惑,

佛出兴于世本来就为让众生开示佛的知见,那么既然都是一佛乘,释迦世尊,你为什么不在一切时间、一切处,单刀直入,不要讲其他的法,就演说最上第一义谛真实之义理呢。你乾脆这样不是比较快吗!

而复为众生,却又为了众生不同的根器,分别广说种种的不离自心现量,就是万法唯心现量,这是为什么?

既然让众生要成佛,就单刀直入演说最上第一义谛就好,为什么还要反过来演说种种的渐次第方便的法呢。

【注释】

【“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心量”即自心现量。此二句,魏译作:“何故不但说,】不但说,但就是直接,为什么不直接说,【唯有于一心?”】

就是万法唯存于一心,唯有于一心,就是万法唯存在于一心,万法就是一颗真如心,真如心就是一心,并没有任何的外境,外境境界,缘起法本来就空,

何故不但说,为什么不直接说,究竟第一义谛大空,直说万法唯存在于一心,这样就好,

【唐】朝的翻【译作】说【:“何不恒说实,】实就是真实,就是究竟第一义谛啦,何以不恒常说真实义,究竟第一义谛叫做真,【一切唯是心?”】就是这个心,是四个字,自心现量,一切唯是自心现量。

【义贯】

【为何世尊为诸众生广说一切法,如说“常”与“断”,“我”与“无我”;因诸佛出兴,本为一事,为“何”世尊“不”于“一切时”,只“演说”第一义“真实”之理?却为诸众生广说种种不离自心现量之法,这是为什么?】

什么叫做“自心现量”,意思就是万法,六根、六尘、六识,其实就是你的心,统统都是你的心,自心现量,

注意这个在讲什么,这是遮无外境,完全是你的心在作用,完全跟外境没有任何关系,

这一句是在强调这个,不离自心现量,所有的量都是心,现量自心,自心现量,所有的现量,根、尘、识现量,全部都是这一颗真如心,只是你不悟而已,跟外境没有任何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20-3-2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 经文83:【何因男女林(109)?诃梨阿摩勒(110)?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111)?】

    【何因男女林(109)?诃梨阿摩勒(110)?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111)?】

解释一下,“何因”就是为何,有佛陀的弟子,

“男女林”,这个林是尸林,就是摆放尸体让他自然腐烂的,印度当时候,佛在世,有这样的地方,就是人死后就摆在森林里面,让野兽吃,或者自然曝晒,自然让他腐烂,

然后有的比丘就去住在旁边观不净观,死观,烂、坏、肿、胀,然后破除心中的执着,

男女林就是男女的尸林,或者称为尸多林,男女林称为尸多林,尸体很多很多,死了统统来,就摆着,就丢着,又称为寒林,

说,为何有佛弟子要住在尸多林,来观无常、来观不净观,这是为什么?

诸位,在台湾,也有去亲近南传的比丘,回来以后在台湾,也有住在墓仔埔,住在坟墓区,去年有报导,当然我们对法师的修行尊重啦,

那么现在我们整个环境时空不一样了,那么现在台湾没有说,可以把尸体放在森林里面让它自然腐烂啦,都是火化,比较乾净,放在这个纳骨塔,

台湾有的人是在冢间住,就是坟墓,不过现在坟墓造得很不错了,都是水泥做得很坚固了,他们在那边,观不净观、观无常、观尸体,前两年有看到这样的报导,是在台湾,住在墓仔埔。

“诃梨阿摩勒”,这两种树,意思就是说,有一种树叫做诃梨树,有一种叫做阿摩勒树,为什么这两种树它所结的果看起来会不同,诃梨树与阿摩勒树,同样是树,为什么结的果会不一样?

接下来是“鸡罗山”和“铁围山”“金刚山”等诸山,这是八部鬼神众所住的地方,“无量宝庄严”,又为何有无量珍宝来庄严,

仙就是仙人,闼婆就是乾闼婆,为什么有乾闼婆,还有仙人,诸天的乐神,仙人和乾闼婆,诸天的乐神,充满在群山,充满在这些山,无量庄严的山。

整句把它贯穿起来就是说,为何有佛弟子住在男女的尸体众多的地方,观不净观、观无常,两种树,一棵是诃梨树、(一棵是)阿摩勒树,两种树都是树,为何它所结的果会不一样,鸡罗山、铁围山、金刚山,住了很多的八部鬼神众,又有无量的珍宝庄严,居住着仙人和乾闼婆诸乐神,充满在无量的珍宝庄严里面。

【注释】

【“男女林”:即尸多林,又称尸陀林,】尸陀林【意为寒林。为弃置男女死尸之所,故称男女林。比丘于此中住,令觉世间无常,使不净观易成。】

【“诃梨”:即诃梨勒果,为印度所产之一种果实。】

【“阿摩勒”:亦即庵摩罗果,或译为庵摩勒,印度所产之一种果子,可作药用,其形】状【如槟榔,可治风冷。庵摩罗之义为“难分别”、或“无垢”。】 庵摩罗识叫做无垢识。【(故第九识,庵摩罗识,又称无垢识。)】

诸位,为什么叫做第九识,你要注意,有一派唯识学者,认为第八识还是有污染,所以又立了一个第九识,你一定要注意,这个是另一派唯识的思想,那么有一派的认为到八识就够了,八识转识成智,仍然不离第八意识,转识成智就变成大圆镜智了,不需要再立一个第九识,第九识叫做清净无垢识,他说多此一举,

所以这些唯识学上,有十大论师,各个有各个的看法,成唯识论就是这样,一直在讨论,所以大乘兴起以后,来到汉地或者后来的人,把大乘发挥到淋漓尽致,把这个学理,还有这个法,发挥到最圆满、最究竟。

【“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鸡罗、铁围、金刚,皆为山名,为八部之住处。】

【“仙闼婆”:“仙”即仙人。“闼婆”即乾闼婆,为诸天之乐神。】

【义贯】

【为何有佛弟子住在充置“男女”死尸之尸陀“林”?又“诃梨”勒与庵摩罗(“阿摩勒”),同是树木,为何果实不同?

再者,八部住处之“鸡罗”山、“铁围”山,与“金刚”山“等诸山”,为何有“无量”珍“宝庄严”,】而【且】这些庄严当中【“充满”群“仙”及诸天之乐神乾“闼婆”? 】

20 大慧菩萨问佛,我们讲了六次,大慧菩萨才问完,你看除了释迦世尊有这种耐性以外,我们问了这么多,一定会跟他讲,你不要问这么多。所以那个听经闻法的人,没有耐性是没有办法的。坚持的人必得回馈,一定会受到回馈,你对真理有坚持,你必定会得到回馈。

诸位,读到这个地方,讲解到这个地方,为什么可以喘一口气,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为什么要喘一口气,刚好问完,

大慧菩萨问佛,问到现在,没日没夜地问,问到现在刚刚问完,还没有回答,

你看除了释迦世尊有这种耐性以外,我们问了这么多,一定会跟他讲,你不要问这么多,我们讲这次是第五次吧,第六次了,你看看,第六次了,现在已经五点半了,我们讲了六次,大慧菩萨才问完,

所以那个听经闻法的人,没有耐性是没有办法的,真的。

所以坚持的人,哲学家讲,坚持的人必得回馈,一定会受到回馈,你对真理有坚持,你必定会得到回馈,

在过程当中也许很辛苦,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品尝到法的喜悦的时候,哇!佛法还真是好,举几个例子,然后听一些典故,佛再彻底的教化这些徒弟,师父再发挥一下,达到淋漓尽致。

那么,诸位,你们法身慧命就活过来了,世间最重大的意义,在于早日觉醒,是释迦牟尼佛,世间只有一种事情要做,就是提早觉悟,我们要到什么时候能够觉悟,这个世间的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这样一直追求,有真正的快乐吗?

诸位,我们很快就会结束生命,一不小心,我们生命就结束了,一不小心就中风,就变成半废人,一不小心就车祸,一不小心生命就结束了。因此这个无常随时等着我们,那么听经闻法就不能等待,一定要即时觉悟,

你看,这个法多好,我也很感谢大家这样坐着,愿意听师父讲,那么讲课的人会得到最大的启示,因为我要讲一前,我自己要看四遍,单单这两天要演讲,我要看三十几个小时,重复看,再重复看,

说,师父!您为什么重复看呢?就是讲到这一段,标示要讲典故,故事要怎么样比喻,你才听得懂,你知道吗,我是为大家而演讲的,不是为我演讲的,我看得懂啊,还要这么麻烦干什么,就是在这个地方我要怎么讲,你才听得懂,

所以讲到这一段,想到后面眼泪就一直流,这后面实在太难了,如果根器不够或者初学佛法,实在是摸不着门,太难了。

所以还是要坚持,不过有一个好处,我就不必……外面来邀请师父演讲的,我就不必常常坐飞机,飞来飞去,

请上人宣布,明天还要上课,明天上课完,接着就是九月一号,下星期是中元普度,那么法无师就很辛苦,两天嘛,你们大家,请大家邀请你们的亲朋好友,因为大家都有在这里,都有消灾、还有点灯嘛,祖先都有放在这里嘛,大家一定要集中火力,那两天大家共同来做这个法会,这个水陆法会报名表,已经印出来了,为了方便作业,请大家及早报名。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明天见!(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6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