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21 楞伽经的结构以文体来看,可分为偈颂及长行。偈颂中的总问总答可说是顿中之顿,长行中的别问别答可说是顿中有渐。所以这一本经典全部都是对圆顿根器所讲的。

B、以文体来看

【本经以文体来看,可分为偈颂】偈颂就是用五个字为一句,用五个字,后面都是五个字为一个偈颂。【及长行】长行就是文字,不拘限于偈颂,就用长行文【(散文)二大部分。】

【偈颂部分即是一开始大慧菩萨的一百零八问,】一百零八问,这一百零八问,这样问,前面如果加:“一口气”,才能够显示中间没有间断。就是大慧菩萨一口气问一百零八问。

你想想看,我们一般人哪有这种记忆,哪有这种记忆啊。一百零八问还不用看草稿,一直问,一直问……一般人问到第三问,就会说你稍等、稍等……为什么?你问一百零八个问,我哪有办法从头这样给你回答?

你看,大慧菩萨一口气问一百零八个问题,这个除了佛有办法招架以外,谁有办法?问到后面,前面在问什么,你也忘记了。你第一个问题是问什么,麻烦你再重复一遍。谁记得一百零八问呢?这个还不是一般普通的记忆,

大慧菩萨一口气问了一百零八问;其实不只一百零八,总共问了一百一十一个问题,一百零八是个接近的数目。

一百零八代表一百零八种烦恼,断一百零八个烦恼,就产生智慧,这是表法的,用一百零八,一百零八,念珠也是一百零八,是不是?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只一百零八,是讲一个大概的数目。

【大慧菩萨以偈问,接着世尊以偈回答此百八问。

此百八问可说是本经的总问,】总问,全部在偈颂里面表达,问、答,问、答。

诸位!总问,注意听!总问是对圆顿根器的,就是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悟了,契入成佛了,那后面的长行文是多余的。

但是,有没有所有的人都这样偈答,偈问偈答,用偈颂来问、用偈颂来答,有没有这种根器?没有,没有这种根器。

长行文,就是圆顿教里面的渐教,

诸位!注意听!圆顿里面分两个角度:至圆顿中的圆顿,就是偈答、偈问;圆顿中的渐、渐教就是后面的长行文。

用偈问偈答,圆顿中的圆顿;用长行文来问来答,是圆顿中的渐,就是:唉!没办法!大家都是证到十地菩萨,虽然是圆顿,但是有一些还是要发挥一下。

记得:两种,长行文也是圆的,圆顿教的,不是一般的。

如果说偈颂是对圆顿教,长行文是对渐教,那是大大错误的!这里面没有渐教的,知道吗?这里面没有渐教的,统统是圆顿教的。只是它稍微要分析一点,

所以是圆顿的渐,要这样子。两种都是圆顿教,但是,前面圆顿的至圆,最圆顿的根器,后面也是圆顿教,但是,是比较渐,圆顿当中的渐教,这样知道吗?所以这一本经典全部都是对圆顿根器所讲的。

【而世尊的偈答可】以【说是本经的总答。

大慧菩萨的百八问即是于法有疑(大慧菩萨已位居十地,自然不会有这么多疑问,当视为菩萨以慈悲愿力示现,代众生问),】

答对了,就是这样子,十地菩萨要成佛了,哪有这些问题?

所以告诉诸位:奥斯卡金像奖,应该由释迦摩尼佛还有他的弟子来得。演那个戏,是演得那么的逼真,

就像阿难示现进入淫室,差点毁戒,然后,文殊师利菩萨提携,回来,要没有阿难这样示现,你哪有《楞严经》可以听?演一出戏,佛开始一直说法;大慧菩萨也是这样演一出戏。

所以一佛出世,千佛护持,都是佛来示现的,有时候来示现他的徒弟。所以这些其实都是代众生问,所以,世尊所有的回答其实都是对众生在回答。

【世尊的偈答即是释疑、决疑、破疑。】解释疑问、解决疑问、破除疑问。

【然而总问总答这一部分,问与答都非常简约,常只是点到为止,因此是对最上上圆顿根熟的众生】

为什么要讲根熟?根器因缘具足,要不是那种根器的,那么就不能叫做上上的圆顿。为什么要加两个“上”?那就是没有比这个更上。

所以,《楞伽经》是对上上圆顿根熟的众生——根熟就是善根深厚、因缘具足,

【所说的无上顿悟顿证之法门,所以很难领略;尤其是世尊的偈答,若不解者,很容易以为是驴头不对马嘴,】

驴头不对马嘴是比喻不相契合,合不起来。奇怪大慧这样问,佛怎么这样答,好像对不上。

以前弟子一问一答,一问一答,都是很工整的,现在大慧这么有次第的问,结果佛的回答超过你的想像,打乱你的次第,

打乱次第就是叫你顿悟,诸法并没有次第。

一般人来讲,大慧这样问了一百零八问,为什么世尊是这样回答?【答非所问,】好像前后不衔接,

佛陀就是要破除你那个渐次第的生灭法。比喻驴头不对马嘴,比喻不相契合,答非所问,

【乃至误认世尊之偈答只是重复问句或顾而言他,】就是顾左右而言他,顾左右而言他就是没讲到重点,左边看一看,右边看一看,讲一讲,好像没有针对问题来回答,叫做顾左右而言他。

【令人如堕五里雾中,摸不着头脑,有点像后世祖师的某些公案一样,如是便觉得世尊的回答好像毫无意义。

也许是这个缘故,因此以前有人编印《楞伽经》的时候,就干脆把这一部分完全省略掉,】

惨了!那个完全省略掉,你看看他有这个胆量,印经典,编排,就把这个……这个在讲什么,牛头不对马嘴,好!删掉!随随便便删,还好我们的成观法师这部分没删掉,这个是最重要、最重要的。

【而从长行开始印起,这对读者来说,实在是很大】很大【的损失。

至于一般注释本,也常只把这些偈颂照表面的字义讲一遍,或照抄一遍,】这点我可以证明,确实是这样子,师父也看过这些注释本,确实是这样。

【至于偈颂的问与答之间的相应、前后脉络关系,以至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精义】(、精要)【,以及言外之义、弦外之音,就很少有】“有”就是有人,【探】就是去探索,【索发微】“发微”就是发现,“微”就是它的深奥之处。【的,】

整句的意思是说:以及言外之义、弦外之音,就很少有人去探索并发现深奥之处。

【以致佛、菩萨在经中所要曲达的无上深义便无由得知了。】

曲达就是不直接回答,叫做曲达。要你回光返照,你问这个问题,我回答这个问题,要你省察自己,回光返照你的心性,问题不在于你问的问题,问题是在你那个心是什么心在问问题,所以这个叫做曲达,没有直接。所要曲达的无上深义便无由得知了。

【关于偈问偈答的各层意义,本书中有详细的分析探讨,请阅正文便知,在此兹不赘述。】赘述就是重复地再讲一遍,这样很麻烦。【(此非我能也,盖佛菩萨护念也。)】

意思就是:不是我成观有这个能耐、能力的,这是诸佛菩萨加被,才有今天的成就,才有今天的这样这本书。这个就是一种谦虚。

底下这个括弧就是成观法师非常的谦虚,自己非常谦虚说:此非我能也,这不是我能力所能及的,其实真的是菩萨,念就是加被加持,盖佛菩萨护念加持才有这个能力的。

【在偈问偈答之后,便是长行】文,长行文【。

如上所述,偈问偈答是总问总答:】总问总答,在旁边写三个字:顿中顿。就是针对圆顿,上上圆顿根机的。总问总答是顿中顿;别问别答,后面那个别问别答,一条一条用长行文写出来,叫做顿中渐。这里是顿中顿,后面别问别答是长行文叫做顿中渐。

那么这样你就知道,总问总答这个偈颂有多么地重要!那么如果总问总答已经开悟了,彻底了解佛意了,那么就不需要后面的那个别问别答,多余的。因为他已经贯通了嘛!

看底下,【因为大慧菩萨把他所有的问题都一口气、没间断地提出来,接着世尊又一口气全部一齐回答,故称总问总答,】都是一口气的。

【而长行部分则是】别问别答,【别问与别答,亦即是大慧菩萨把一百零八问,】其实是一百一十一个问,方便说,差不多是这个数目。

一百零八不是固定的数目,只是个表法的,大约是一百零八,但其实是一百一十一。

【重新以长行的方式,有条理、次第地一条一条分别再提出来,】为什么?里面有顿中渐,有的时候听不太懂。

在偈,总问总答,对不对?偈问偈答里面,那个是根器利的人;后来别问别答,那是顿中渐,次第地一条一条分别再提出来,

【然后世尊再一条一条很详尽地回答,故称别问别答,】别问别答,旁边写三个字:顿中渐。

注意喔!这个渐,不是你平常认识渐教菩萨那个渐,这里所谓的渐,仍然是顿根的人、大利根的人。所以称为别问别答。

【也就是分别广说。】广说就是详说,

【这是因为大慧菩萨恐怕当场会众及末世众生不能完全领会、悟入总问总答的境界,因此再以大悲力,承佛威神,条条别问。】条条就是一条一条的别问。

【因此偈颂中的总问总答可说是顿中之顿;长行中的别问别答可说是顿中有渐。】

注意!注意第一个字,统统是“顿”:顿中之顿,顿中之渐,上面那个字最重要,统统是顿根的人,都是对上根利智的人讲的。【以上是从文体来看《楞伽经》的结构。】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22(1-16) 楞伽法门:A、大纲——性与相。佛在《楞伽经》所要开阐的就是性与相二门,而且是平均发展,这也是本经的特色之一。因此本经不但是性宗最高的经典,同时也被相宗行人奉为圭臬,是学唯识法相学的人必读的经典之一。

(二)楞伽法门

   22-1 诸位!万法不离性与相的讨论。我们今天讲经说法,不能离开性相,还有理跟事,万法绝对没办法离开。

A、大纲——性与相

任何的法不能离开性与相的讨论,性就是理。事。相就是事相。性就是体,相就是相用,有相它才有作用,是不是?所以性是理,性是体,相是事,相就是相用。

诸位!万法不离性与相的讨论。我们今天讲经说法,不能离开性相,还有理跟事,万法绝对没办法离开;

万法如果离开了性相、理事,那你怎么讨论呢?所有的讲经说法,仍然不能离开性相跟理事。

所以,A、大纲——性与相。

   22-2 佛在《楞伽经》所要开阐的就是性与相二门,而且是平均发展,这也是本经的特色之一

【佛在《楞伽经》所要开阐的就是性与相二门,而且是平均发展,这也是本经的特色之一。

因此本经不但是性宗最高的经典,】性宗最高的经典,全部讲本性就是禅。

【同时也被相宗】就是讲名相的唯识宗【行人奉为圭臬,】(圭臬guī  niè:①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圭臬星经奥,虫篆丹青广。”——(唐)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②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世之言学者,以先生为圭臬云。” ——(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西庄光禄》③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黄佐《乾清宫赋》:“揆日晷,验星文,陈圭臬,挈于轮。”)【是学唯识法相学的人必读的经典之一。

    22-3 佛在一般开示性相的经中,为适应众生的根机,不是偏于性上的阐发,即是偏向相上的探究。

佛在一般开示性相的经中,为适应众生的根机,不是偏于性上的阐发,即是偏向相上的探究,】

性上直趣真如,相上微细的分析,让你渐悟,答案还是引入真如实相,还是引入第一义谛大空。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直趣就是用性上单刀直入地契入,那个是属于顿根的人;

在名相上解释了以后,慢慢地破除种种的执著,那么这个也是一种方法,也是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答案都是一样,但是方便有多门。

所以,佛法互相攻击,这个人不懂得佛法,你吃你的饭,我吃我的稀饭,美国人吃美国人的面包、汉堡,我们台湾有的人吃烧饼油条,只要各人吃饭各人饱就好,不要说烧饼油条好不好吃,还是汉堡比较好吃,没有。

   22-4 在《楞伽经》这个角度上来讲,诤论就不与佛的心相应,诤论就是你没有贯通性相二宗,你自己诤论。诤论是在跟自己的偏执的观念角度在诤论的,没有人跟你诤论的,法法本空,哪有诤论?

在《楞伽经》这个角度上来讲,诤论就不与佛的心相应,诤论就是你没有贯通性相二宗,你自己诤论。

诸位!诤论是在跟自己的偏执的观念角度在诤论的,没有人跟你诤论的,法法本空,哪有诤论?

注意!诤论是跟自己的心过不去的,不是跟别人。你立一个知见,自己突不破,然后变成对立。比如说你护持某某人,那变成其他的人就怎么样,可以种种文宣攻击、否定。诸位!这个不是懂得佛法的人。

   22-5 光是性或相任何一门,都是很深奥的,除非是上上根熟众生,才能兼筹并顾。

即是偏向相上的探究,就是唯识宗偏向于相上。

在座诸位!因为一切的众生没有办法一下子就顿契顿悟,所以当然就要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就一定会用到相上的东西。

所以师父跟这些想要讲经说法的人说一句重要的一个建议,就是:你在唯识学上如果没有下过功夫,你很难在弘法上有强大的力道,因为一开口就是名相,你一开口就是名相。

所以在讲经的人,一定要对唯识宗相关的书籍,一定要彻底地了解。

即是偏向相上的探究,意思就是为适应众生的根机,不是偏于性上的阐发,就是偏向相上的探究,【很少有二者并重的,

因为光是性或相任何一门,都是很深奥的,除非是上上根熟众生,才能兼筹并顾。】

    22-6 诸位!你这辈子想要用最快的方法见到佛的心,想要修行最大得力,就是四个字:万法放下!没有其他的门途。万法放下,最利最快,通达佛的心性,没有比这个更快的!为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没有比这个万缘放下、万法放下,没有比这个最快修行的方式。诸位!修行有没有更快的?这个最快!

诸位!单单一门唯识学,你都必须搞十年;那禅宗的开悟见性,那就要看根器,有的十年搞不来,有的刹那之间,这就不一定,看你的圆顿根器利还是不利。

你这把刀子很利,一刀砍下去,烦恼就死了,那就是顿根的人。一刀下手,无明就死,那个就是利根的人。

可是,有的人这把刀很钝,不是那个顿根的“顿”,很钝的钝,很差的意思。那个烦恼,这把刀拿起来,它就是锯不断,怎么砍,烦恼就是砍不断,砍了五年,砍不断,十年砍不断,

念佛念了很久,还是跟人家争执不休,还是会看别人的过失,这把刀子就是不够利,搞了五年、十年,人我是非始终断不了。

人家上根利智的:唉呀!师父说,万法本空入第一义谛,一切相不可得。一下子万缘放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争执,一念之间就契入佛性。

所以在座诸位!你这辈子想要用最快的方法见到佛的心,想要修行最大得力,就是四个字:万法放下!没有其他的门途。万法放下,最利最快,通达佛的心性,没有比这个更快的!为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没有比这个万缘放下、万法放下,没有比这个最快修行的方式。诸位!修行有没有更快的?这个最快!

你为什么修行这么慢?就是放不下啰,什么都卡住啰,对不对?观念卡住啰,烦恼卡住啰,你还在在意别人对你好、对你不好,你怎么会解脱呢?是不是?所以说啊,除非是上上根熟众生,才能兼筹并顾。

    22-7 诸位!不懂佛法的人才会在……诸位!没有见性的人,才会在佛的学理上、教理上互相冲突、攻伐,乃至于水火不容,不相水火,就是大悟见性的人没有此事。

【由于以上的原因,才有性相二宗的分野,】分野就是界限。有的人搞禅,有的人搞唯识的,【乃至于有后世性相二宗之行人】修行人,【于学理上互相冲突、攻伐,】

诸位!不懂佛法的人才会在……诸位!没有见性的人,才会在佛的学理上、教理上互相冲突、攻伐,乃至于水火不容,不相水火,就是大悟见性的人没有此事。

诸位!大悟见性的人,你要来跟他争吵,他都还不晓得怎么跟你吵,诸法本空,不可以立一个观念,不可以立一个名相,不可以立一个好,不可以立一个坏。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诸位!你要跟悟道的人吵,他都不晓得要怎样跟你吵架才吵得起来,因为他的心中绝对的包容、绝对的容忍、绝对的无相,他怎么跟你吵架呢?除非他要示现变成凡夫,要不然怎么吵架?

所以在座诸位!大悟的人是绝对的包容,他不是怕你的,他是可怜你,你用网路去攻击他,或者是报章杂志去伤害他,大悟的人,人家都不会回应,人家也不需要回应。为什么?立一个点就错啦,在这个真的悟道的人,他的性相都圆融于一心。

诸位!只有心不悟道的人,才会攻击相;只有相——著相的人,才会攻击性。

诸位,在一个悟道的人,他性相是圆融的,既然有一个圆融的心,就有绝对的包容,因此他容许别人意见跟他不一样的看法。

在座诸位!如果一个真正悟道的人,他就有绝对的包容。就像你来结夏安居,我们绝对的包容。我们需要人家一分尊重,当然我们要懂得去尊重别人,你受用就好,不一定要看我的。

在座诸位!你到别的道场去看一看,不骗你的,不是所有道场都这样,有的道场是除了那个师父的法可以看,其他的叫做:收光光。收光光意思是收到光盘一盘都不剩,一本其他外来的经典就绝对不会让你看到,他们有自己的口号,有自己的口号。

诸位!如果我今天来讲,你们听我慧律的,如果讲,就不准看其他法师的,那么请问这样叫做平等吗?不平等。这样叫做包容吗?不包容。这样叫做理性的宗教吗?不够理性。为什么只有看你的呢?

所以师父允许看任何一个法师的,你冷静、比较看,师父讲的法能不能跟你相应,那就表示你跟我有缘;假设说,我的法实在是……我讲的这个调调,你很不屑,或者是不符合你,是不是?哪有人讲经讲那么多笑话,不相应。不相应没关系,合掌令欢喜,那就……这不是很好吗?

所以师父一直告诉大家:佛教是理性的宗教,一个真正悟道的人,他是绝对的包容,他根本就不会想要改变你,我为什么要改变你?我没有必要改变你,是你觉得跟我的法相应,你自己改变自己,那我有一个责任,

我所说的法不可以我自己编出来的,一定要依据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一定要依据祖师,而且是有功夫、大悟见性的人他讲出来的为依据,我才做如是说,我没有那个能耐自己编出来,没有那个能耐的。

所以每一个人宿世的因缘不一样,有的看到师父就很喜悦,法很相应;有的人看到我,涮一下,就bye、bye、bye、bye,明天他就不再来。这个很正常的。为什么?

在我们看来,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在讲《法华经》的时候,五千比丘退席,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讲经,还有五千人不要听他讲经;我们还不错了,我们讲到现在,三百多人,还没有一个人敢跑出去,因为铁门关起来(师父笑),他跑不出去,对不对?我这样想一想是不是就觉得很安慰,是不是?也很安慰大家都没有走动,是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22-8 诸位,悟到究竟的人,他就享受这分寂灭,诸法本不生、本不灭,哪有东西可以冲突?哪有东西可以否定别人?哪有东西可以肯定自己?诸法本来就空的东西,是一体的东西,是绝对的东西。

因此,看底下,【不相水火之事。】水火不容。【然而从这部经来看,这些冲突、攻伐,都是莫须有的;】

因此,在座诸位!下面这句话,只有没有悟到究竟的人,他才会诤论。

六祖讲:诤与道相违。这个诤是加“言”部的,不是那个斗争的“争”,是加“言”部的,意思就是:悟到不究竟的人,就会有诤,就是语言就会冲突;

诸位,悟到究竟的人,他就享受这分寂灭,诸法本不生、本不灭,哪有东西可以冲突?哪有东西可以否定别人?哪有东西可以肯定自己?诸法本来就空的东西,是一体的东西,是绝对的东西。

在座诸位!学佛有个好处,就是把自己慢慢变成理性的圣人,朝着这个:喔!你听经闻法以后,原来佛法是这么理性的,对于不同意见的人,他这么地包容,能包容不同意见的人,这个是真正学佛的人。

而不是说跟你当面冲突,你就把他当作是仇人,那这个法不入心,所以欢迎众生怎么样?欢喜心来随喜、来赞叹佛教,

但是我们佛教也经得起人家批判、持不同的意见来攻击我们;但是,希望他攻击得有道理,搔得到痒处。

所以佛教如果有缺失,我们改进。但是,他如果说有来对我们挑衅,怎么样?我们不要回应。为什么?这样攻伐,冲突,水火不容,不是佛法,从今天起,摆平自己,你就真正体会佛法,彻底摆平自己。

    22-9 佛说法度众生只在契机、契理、应病与药,是故佛随机而有种种善说,大根人则为说大法,小根人则为说小法。

【因为佛说法度众生只在契机、契理、应病与药,】就像你今天,诸位!你去看病的时候,你是热病呢,还是冷病,对不对?是热病是冷病呢?还是身体各部分的病。应病与药,

【各人的病不同,你吃你的药,我吃我的药,彼此并无妨碍,只要病好就行,而这“病好”即是契理,“各人病不同”即是契机;

因此契机、契理并行不悖。】这个“悖”跟违背的“背”意思是一样的。契机、契理,诸位!如果契机但是不契理,都是闲言语,对不对?

【是故佛随机而有种种善说,】这个“善”意思是,这个“善”其实是四个字:是故佛随机而有种种的“善巧比喻而说”。

为什么善巧比喻?弘法的人要讲经说法,或者是在家居士,你们想要把这个佛法讲给人家听,要善于比喻,而且这个比喻要比喻得很得体,不要东拉西扯,对不对?两个不搭轧的比喻,人家也没办法开智慧,也不晓得你在比喻,牛头不对马尾。所以要契机还要契理,而且要善巧的比喻。

诸位!佛经佛法(中佛)在经典里面讲:善于说法者则善于比喻。唉呀!这一句我看了佛法,释迦牟尼佛这样说,我真的很敬佩!意思就是:你很会讲经说法的人,你就很会比喻!

【大根人则为说大法,小根人则为说小法。】诸位!要判断大根人,注意判断,大根人有包容心,善根深厚心,你从他的态度跟眼神你就判断得出来,就是法跟我们相应。

唉呀!这个人胸量真的是很大!这个人可以讲大法,而且善根成熟,这可以讲顿悟法。

小根人刚刚接触佛法,对这个行善方面:行善,又想要得到一点功德。这个就表示一些小根器的人:我做一点善事,我怕别人不知道。

那么师父就告诉他:唉呀!你了不起啊!赞叹他:你的布施!我要把你的名字记起来。(布施人)听了欢喜。这个是小根器的人。

大根器的人,他的布施:喔!师父你不要讲我的名字,我就是要布施!收起来,师父统统不要提到我的名字!我的布施是无相的,佛弟子本来就要护持正法!这个,诸位!这个是大根器的人!(师父伸出大拇指)

还不是这样比的喔,大根器的人,还要用一点手势,还要拉回来再比出去,就是首屈一指的。这个境界够。是不是?

讲堂很多人布施:“唉呀!师父,这个应该做的!”我觉得很多的护法,这个理念都很正确,非常地正确!

尤其我们的讲堂,现在这些法师对师父非常、十足地恭敬,非常地恭敬!这个徒弟法入心,法入心,为什么?心中有佛、有法、有僧,见到师父,讲话我就用跪的,不会用站的。

你去泰国看一看,那个泰国,我们有一次去拜访这个泰国,这个泰国的尊师重道到什么程度呢?我跟那个大和尚在讲话,在讲话的时候,他们那个在家居士进来,那个师父坐得很矮很低,所有的徒弟从里面走进来,统统一半的身体弯下来,那个头不敢比师父更高,绝对没有哪个徒弟的头比师父更高的,没有的。进到……要跟师父讲话统统用跪的,没有一个说我站起来敢跟师父讲话的。

我去泰国看到这一幕,哇!感触很大!不是像台湾:喂!师父,我在这里(师作招手呼喊的动作)!你在泰国你稳死的,(师父笑)你在泰国的话你犯了大忌,你知道吗?你犯了大忌!

所以在台湾,民情风俗也不一样,在泰国没有人这样。进来,你的头不能比师父更高,

但是在台湾不一样,是不是啊?如果师父坐在蒲团上,那你就在地上爬,不然你怎么站都比我高,是不是?

所以啊,礼貌要看情形、看时空不一样。我们知道你很恭敬三宝,那表示你会成道。

诸位!恭敬三宝到最后,四个字:福德无量。这个人的福不得了,你心有三宝,福德无量,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敬佛、敬法、敬僧,你尊敬自己的灵魂,这个人福德因缘,福报将来不得了。

在理上心中有三宝,在事相他也是一样,不坏事相的三宝。所以契机契理,同时对大根人说大法,小根人说小法。

   22-10  本经是为上上根熟众生所说的如来自证境界。佛之自证境界则是无复妄想,万法一如。万法毕竟不可得,悟无所得,就是万法一如。

【而本经则是为上上根熟众生所说的如来自证境界;】这个“自”后面加一个:内,自内证。为什么?内就是表示不离这颗心,内证就是除了心,没有东西可以证。为什么叫以心印心?所以佛法是心法,是内证的功夫。证到内证的功夫,诸位!这个人就很有理性:你有权利持不同的意见,我会绝对地包容你的。

【佛之自证境界则是无复妄想,】就是没有妄想,【万法一如,】诸位!“如”是什么意思?“如”就是万法毕竟空寂,如就是悟第一义谛,万法都是同一个第一义谛,万法毕竟不可得(“得”即永恒。万法如眼见图片,即现即灭即空,此为动中止;然图片与图片之间有因果之线缀连。因此,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如悟万法无自性、不可得,即不执著因果。其实因果也不可得。——整理者自解),悟无所得,就是万法一如。

诸位!什么叫万法?一个颗粒微尘也是如,毕竟空;一棵树也是毕竟空,求其体性不可得。我相,求其体性不可得;人相,求其体性不可得;动物,求其体性不可得;植物,求其体性不可得;矿物,求其体性不可得。

诸位!把笔放下来,看这里,法界,现在讲法性本空。好!法性本空分两种性:有情的性还有无情的性。

无情:植物、矿物,这个称为法性本空。

如果是有情,就讲佛性本空,空是存在,不可触摸,它是无形相的,所以我们讲空,但是存在大智慧。站在破相的角度来讲,它无相,所以叫做毕竟空寂。

诸位!在有情来讲叫做佛性,在无情来讲叫做法性;在有情的佛性来讲,叫做毕竟空寂,在无情的角度来讲,叫做毕竟空寂,法性毕竟空寂。

有情毕竟空寂,无情毕竟空寂,有情佛性本空,无情法性本空,法性空、佛性空,本来就不二空,不二空。

所以,悟道的人,看一切相,都是心所影现出来的,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

这样一眼看出去,一个颗粒微尘,乃至一栋建筑物,一只狗、一只猫,任何的相当体即空,是站在这个角度。

所以法性本空,就包括佛性空,然后法性也空,一切所有的动物、植物、矿物其性本空,是这个意思。所以万法一如,就回归当下,万法一如后面就是回归当下。

那么万法不可得,就是没有能所——没有能缘的意识心,意识心是幻化的,刹那生、刹那灭的执著;也没有所攀缘的境界,诸位,诸法本空,哪有?

诸位!你看一颗石头,有的爱石成痴,爱那个石头成为一个白痴。诸位!有那颗石头吗?这个石头用重机械压、碎掉,变成粉末状,像面粉一样地碎,有那颗石头的相吗?没有。

这棵树你把它水抽干了,把它晒干了,再把这棵树磨成粉末状,你有没有看到这棵树的什么形状?这棵树是大树还是小树?是蓝的、是绿的、是黄的?你知道这棵树的形状是什么吗?这个就不知道。

这个就是说,当他把它烘干,烘干以后磨成粉末状,跟宇宙的灰尘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叫做万法一如。

这个万法本空,万法不可得,可以用在一个颗粒微尘,可以用在一棵树,可以用在一座山,可以用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在座诸位!你有病,你就会执著,心里你有病你就会执著。你有病,你就觉得你很狂、你很了不得;你有病,你就告诉头头、告诉别人:只有我修行,别人没有修行。那是你有病!万法一如,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心里有病的人就会著、心里有病的人就会狂、心里有病的人就会傲、心里有病的人就会贪。

佛的心没有生病,不执著、不分别,不会狂、不会傲,也不贪嗔痴,也不嫉妒,所以佛就是什么事没。

什么是佛?什么都没有就是佛,什么都没有!什么是凡夫?什么都有,什么都烦恼就是凡夫。什么统统空无自性,什么统统放得下,什么统统没有,就是佛。看你什么时候可以体悟到“万法一如”。

【于法性、】就是法界性空。【法相】法相还是空。所以在座诸位,于法性,法性空;于法相,法相空。【毫不偏颇,】归到最究终极,其实是平等的,那么这本经是讲法性跟法相的发挥都没有偏,都是平等的发挥。

【因此性与相在本经所占的分量是一样多的,这是以内容而言;至于其方法则是藉相了性,】注意喔!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22-11 【性与相在本经所占的分量是一样多的,这是以内容而言;至于其方法则是藉相了性,】注意喔!借相了性是什么?就是所有的相都叫你回归当下,所有的相都空无自性,当你在因地的时候、缘起的时候、在果地的时候,任何一个时空,契入无生,一切相不可得,性就显现出来。【及由相入性,而其终极目的则在于达到性相一如的境界。】

【性与相在本经所占的分量是一样多的,这是以内容而言;至于其方法则是藉相了性,】注意喔!

借相了性是什么?就是所有的相都叫你回归当下,所有的相都空无自性,当你在因地的时候、缘起的时候、在果地的时候,任何一个时空,契入无生,一切相不可得,性就显现出来。

诸位!相就是无常,无常本空就是真常,真常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不离当下。相当下就是空,就是真如,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相就是无常,无常当体即空,就是大乘所讲的真常性;但是,真常它也是空无自性,只是性是存在。

所以,遍计所执性无自性,缘起自性无自性,圆成实性无自性,诸位!无自性是在破那个相,破那个“有”,破那个“执”,所以叫做空无自性。法则是借相了性,

诸位!“相”的旁边就写:相趋至空无自性,趋向于空无自性。相,所有的相分析起来,到最后都空无自性,没有实体可得。

你讲那个人,那个人,没有那个人;你讲一棵树,你分析起来,没有那一棵树;你讲一座山,分析起来,没有一座山。

好了!我们现在就来看,来看,古来高僧大德说:见山是山。诸位!凡夫俗子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时候是什么?用一层执著的观念、所知见的观念,看到这一座山,我们有阿里山,圣母峰,是不是?这座山,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凡夫俗子所看的。

这里有一点学佛以后,了解缘起性空:见山不是山,见水也不是水——水是氢氧,二个氢一个氧所化成的,混合而成的,二氢一氧所化成的、合成的——见山体性本空,见水还是空。

功夫再深的,像佛的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不妨还说是水,因为不坏假相,当体即空。所以,佛见山还是山。

要不然,难道,凡夫讲:释迦牟尼佛世尊!那是一座山。释迦牟尼佛一定讲:是的,那确实是一座山。

不过两个人讲山那个心境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你讲山是执著那个有其自性的山,佛讲前面一座山叫做阿里山,佛讲悟道的那个山,了悟空无自性的山,我是随着众生方便,你讲那是一座山,我也跟着你讲那是一座山。

所以在座诸位!凡夫跟圣人讲的名相都一样,但是,境界完全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这是以内容而言,因此性与相在本经所占的分量是一样多的,这是以内容而言;

至于其方法则是借相了性,【及由相入性,】借相了性,由相入性,相相本空,法界如是,法尔如是,法法如是,没有一相不空。及由相入性,相,回归当下,当体就是空,就入性。

所以说你不能期盼明天才来开悟,期盼明天开悟的人,明天又有明天,明年又有明年,何时了?

诸位!真的会修行的:回归当下,相本身就空,我不需要等到明天,我现在就给他开悟,相不可得,我的心完全不执著。这一念就是本来的面目,没有其他,不用再找,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明天、没有明年,不需要明天,也不需要明年。期盼明天要开悟的人,你这一辈子别想开悟,没有机会。如果你回归当下,当下就是空,你就是开悟的圣人,就是这样子。

【而其终极目的则在于达到性相一如的境界。若以图表示之,则如:】

【1.内容:性—相(性相不偏)。】

画中间一条线,就是性的发挥跟相的发挥,就像我们用英文讲的,五十percent,fifty、fifty,就是五十,就是性相不偏。在性、心性上的发挥还有相的发挥,都是fifty 、fifty,五十、五十。

【2.方法:相→性(藉相了性,由相入性)。】

划一个箭号→由相了性。诸位,这是一般的众生,适合一般的众生,借相了性,要不然,你借着种种的这个相,像佛教要借这个名相,要没有名相,你怎么能够了悟你的本来的面目?对不对?借相了性,由相入性,诸位!这个还是有一个次第跟等级。

【3.目的:】回归当下,【性】当下就是相【=相】当体即空就是性。【(性相一如,如水与波)。】

   22-12 请问你:释迦牟尼佛悟到了那个大海,平静的大海,大海的那个水的性质,跟起波浪(水)的性质是不是一样?一样的。

在座诸位!什么叫做水与波?

把笔放下来。现在呢,你去看看这个大海,请问你:大海起了那个大波浪;我们看大海的时候是平静的,对不对?大波浪一起来的时候,一层楼高、两层楼高,甚至大海啸,十层楼高,假设说。请问:大海水的湿性,跟那么高的浪的湿性,有没有一样啊?一样的。

在座诸位!我们今天六道轮回的可怜的众生,虽然,我们那么地执著,那么苦苦地追求。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歌仔戏常常这样演,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就是你对这个男女的爱情很执著的时候,你的识浪不会停止,动荡不安:我爱你、你爱我,爱得两个统统去死,就是这个。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就是这样。

那请问你:释迦牟尼佛悟到了那个大海,平静的大海,大海的那个水的性质,跟起波浪(水)的性质是不是一样?一样的。

成佛以后,我们的心性没有什么增减,当我们一念妄动,变成识心的时候,识就是浪,大浪一直来,简单讲,你的心一直不平静,不平静,你的心一直不平静,就是境风吹识浪,境界的风一吹起来,无明的识浪一直起来,你的心一直波动、一直波动,一直烦恼,一直执著,想要去死;有的人过得很快乐,很执著,

诸位!这些所谓的分别心、意识心,是虚妄对境界的执著,而当体即空,不知道,众生不知道。所以在座诸位,我们大海的湿性,跟波浪的湿性是一样的。

好!我们现在识心分别这么的强烈、这么的执著、这么的无明,无明本空就是本性,执著本空就是本性,分别心本空就是本性,识心分别本来不存在的、幻化的,还是本空,还是我们的本性。

所以,究竟处凡夫其实是佛的心性,佛的心性就是凡夫,问题是在有没有修行,问题在有没有修行。

    22-13 究竟处凡夫其实是佛的心性,佛的心性就是凡夫,问题是在有没有修行,问题在有没有修行。但你要让这个浪慢慢地停止平息,没有那么简单的。

所以,你要让这个浪慢慢地停止平息,没有那么简单的。比如说,你今天你来听师父讲经说法,你会很高兴、很法喜,因为这一念你好像是圣人;回到家以后,两天,当当……(师父此处意思就是:在环境的作用下,众生)再变凡夫,然后又去佛前忏悔:我听经闻法,听了这么法喜,为什么我掌控不了这个情绪、又做凡夫?

又,我们再来师父这里再听经闻法,又看“性相一如,万法回归当下”,我又好像去体会了;回去以后,为了一点小孩子的教育,跟老公又吵架。

所以众生叫做重复地调整,重复地调整,就像调这个音乐一样,Do Re Mi Fa So La Si Do(师父唱这几个音符),看看调这个音乐调到什么时候。根器利的,一调音乐就适中;根器差的,要调很久,所以有的人调伏这颗妄心,调了十年、调了二十年、调了三十年,没有办法,调不了的。

有一次,我去跟一个老比丘尼讲。我到一个道场跟一个老比丘尼讲,我说:老法师,老尼师!你这个煮这个蔬菜,不要用那么多油啊。她修行三十几年,每天诵《法华经》,马上像四川一样(师父学川剧变脸的动作),变脸,(师父笑)修三十几年。

我说:喔,老尼师,煮饭不要用那么油嘛。这个油,人家有的胃肠会受不了。她立刻四川:就变脸。一幌,就三十几年(的修行功夫没了,)从她身上看不到“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你就知道,修行不是诵经就可以了,修行也不是打打法器就可以了;修行是真枪实弹的,那种功夫,如如不动,不取于相,那是真的功夫,真枪实弹的东西,对不对?所以,大悟的人,什么都看得开,什么都看得破,心不随境界所转,你就不会……(为境所转)。

在家居士要修行那很困难,他有小朋友的情执,他有男女爱情的情执,对不对?还有朋友的情执,对不对?如果修了十年、二十年,然后,这里面有十个人,然后这十个人都是同参道友,这十个人突然远离,七个人在这边,这三个人就会觉得很孤独,我们到底是哪里做错了,他不跟我好一直跟别人好,为什么不跟我好?

到最后,跑到剩下他自己一个人,独立没有朋友,他这个……九个人不跟他讲话,剩下一个,他就想说我快去死掉了,为什么剩下我一个?我做人这么失败吗?对不对?我跑到隔壁十二楼跳下来好了。

修行修了十几年,他受不了那个孤独,孤独,知道吗?人的心态那个得失,很可怕的,修行没有那么简单的!没那么简单!

有一个男孩子,我叫他好好地念佛,我跟他讲:你今天你的出家因缘不在这个地方,不要这样子,你的脸有一点发黑,我不是瞧不起你的脸色,而是说,一个年轻人这种气色是不应该的,你应当回去好好地调身体。将来如果你把身体调好,你再来住住看,看看你有没有出家的因缘,你的因缘目前不在这里。

他跟师父说:好,很好!离开前也顶礼师父。第二天,从十楼跳下来,死掉!他在这里表现完全正常,也很恭敬师父,第二天,跑去十楼跳下来,当场就死亡。

你看,你就知道,我听了很难过,是不是因为我拒绝他出家,而这样跳楼?但是我拒绝出家拒绝很多人,都没听说跳楼,对不对?大家都收怎么得了?是不是?

隔壁的流浪汉也说:师父你收留我,我没有饭吃。对不对?在这里要过滤,我必需顾虑到这二十几个法师结夏安居的安危、(结夏安居)(的)清净,你不能一个人坏了整锅整个僧团,所以来这里,一定要过滤的。

第二天,年轻人还不到……他才二十几岁,跑回去跳楼。嗯!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死了,当场就死了。这好几年前的事情,听了也很难过,不知道该说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22-14 【性与相之争,在此是没有的,】在《楞伽经》是没有的。【若有者,即是愚夫妄想,自心妄现。】

【所以然者,一切法总括来讲就是性与相二者,】简单讲,就是事跟理。

【于法性及法相若见有冲突,或见一、】或见【异、】或见【不一、】或见【不异,都是堕入经中所谓的四句之过。】

诸位!诸法本不可说,法性本空,空里面没有一、异、不一、不异的东西,这些语言,一讲总是失真;这些语言,对究竟真理来讲,都是安插不上。用人类拙劣的语言,实在没有办法去形容圆满的清净自性,没办法。

【因此,性与相之争,在此是没有的,】在《楞伽经》是没有的。【若有者,即是愚夫妄想,自心妄现。】这是什么意思?愚夫妄想,就是把绝对的真如,化作一种观念来执著,硬说自己是对的,别人是不对,这就落入能所的妄想,或者落入一,或者落入异,或者落入不一,或者落入不异。这个都是把绝对的真如,把证量的境界,用妄想来执著。

自心妄现。什么叫做自心妄现?而这妄想来自于你内在里面那一颗妄现的心,没有,不从外来。

六祖讲:诤与道相违。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内心里面有妄现,愚夫就会有种种妄想,有种种妄想,他就会有语言的争论。哪里说,开悟悟道的人,见到真如的人,会有东西可以争论呢?诸法本来就空。

所以,如果你开悟了,你记得,一定要绝对的包容,原谅那一些、宽恕那一些要跟你争论的无知的众生,因为他心中有妄想、有妄现,有种种语言执著的角度,而你没有。

所以,在座诸位!凡夫要跟圣人、大悟见性的人吵架,是吵不起来的,他不会跟你吵架的,他看你有没有这个根器,能不能接受教化,要接受教化,他就用一点时间来教化你;看这个人的根器实在是不行,那么,合掌令欢喜,改天看看有没有这个因缘再度度你。

诸位!大修行人心中没有恨的,只有因缘,他不会去恨众生的。我跟这个众生有缘还是没有缘,他不会去恨众生的无知。

恨众生的无知,自己也变成无知,是不是?所以,在圣人的心中,是不会跟任何一个妄想心重的凡夫,一直争论有没有、好不好,没有意义的。要去争论那么没有意义的话题,不如叫几盘披萨来吃,真的!我们101就常常叫披萨来吃的。(师父笑)吃了以后,就不会争吵,因为嘴巴在动。

    22-15 【到此】真如究竟【境界】第一义谛大空【已无所谓圆融不圆融,而是性相一如。


【又,关于上表中的第三项“性=相”,有人可能会套个口头禅说是“性相圆融”,其实到此】真如究竟【境界】第一义谛大空【已无所谓圆融不圆融,而是性相一如,】

这个“如”就是不可得,“如”就是不可思议,在《华严经》里面讲:“如”不可得、不可思、不可议,无可言说。在这个无可言说讲什么圆融呢?对不对?性相一如,这是实证的。

【以诸法本如,】诸位!诸法本如这个“如”字,就是诸法本来就没有语言,本来就没有文字,诸法本如就是入于究竟寂灭,没有种种相对的观念,没有的。以诸法本如,究竟义来讲,当你悟到缘起无自性,诸法趋向于缘起无自性,就是诸法本自空寂。

【本来是一个,】“本来一个”是什么?就是绝对空、毕竟空、无法不空。

【如水与波,】水的湿性与波的湿性是一样的,虽然我们是凡夫,波浪一直起来,妄识一直分别,但是有一天他体悟到所有的执著都没有意义,所有的分别也没有意义,都没有意义,这样过着悲惨的生活,就是分别心、执著心、无明的心。

我们现在要把生命变成一种奇迹,我们要把生命变成一种享受跟真正的奇迹,那么就好好地来学佛,无论你是什么行业的,都是这样子,来好好地学佛。

【说什么圆不圆、融不融?

    22-16 诸位!本来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没有一法不是妙真如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全部都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是你要不要圆它、融它——法如是故,】本自不可得,【非造作故。】不是我让它空。

又,诸法如《楞严经》中说】哎呀!太好了!我们刚好把《楞严经》讲完,现在引用《楞严经》,看起来,耳熟能详,太好啦!【“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诸位!本来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没有一法不是妙真如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全部都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是你要不要圆它、融它——法如是故,】诸位!这个“法”的后面要加一个“尔”字,法尔,

好!如果再解释一下,法界性就是空性,它不需要造作,它本来就空,这个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

我们不理解法界性,它的性质,法界的本性这性质,法法本来就空,就是佛发现到的道理。六识空、六根空,六尘还是空,一十八界无一法不空。

法如是,就是法尔如是,本自不可得,【非造作故。】不是我让它空。

所以,有的人修学佛法说:“我要观空”。在座诸位!这个就是造作,把心的妄想逼得让它逼向空处,不晓得妄想本自空寂,那么你把那个空性的心,逼得烦恼,逼得让它空,这个又多了一层,那个空,就变成不空,也是烦恼的一种。

所以在座诸位!悟道的人不修观,悟道的人也不修止,有观就有能观所观,有止就有能止所止,圣谛亦不为,也没有什么佛道可修成。

到这个时候,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性相一如。以诸法本如,本来就是一个,一个就是绝对。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23 楞伽法门:B、细目——具体行法。【以上所谈是楞伽法门的大纲,其细目则是欲使行人顿了四门、顿离四门】。为什么要立这个四门、最后才离这个四门?因为众生一定要由相来引入这个性。

B、细目——具体行法

【以上所谈是楞伽法门的大纲,其细目则是欲使行人顿了四门、顿离四门,及到如来自觉圣趣。】

诸位!佛为什么要先建立四门的名相?再叫你离四门?为什么?因为众生无量劫来执著习惯了,你没有一种东西给他讨论,你一下子叫他什么都放下,他不晓得从哪里放起。

诸位,如果我们这个大殿不设立佛像,在座诸位!这里佛像统统没有,文殊讲堂刚成立的时候,来到这儿,我没有看到一个人在这里下跪顶礼,一个都没看过,就只有一片水泥墙,要拜什么?(师父笑)就是一堵墙壁而已,叫我拜什么?

所以,在座诸位,所有立的法的相,你看我们的佛像,哇!无比的庄严,这尊佛像,从缅甸进口的,

再来,这尊佛像是我每天念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你知道吗?它那个缅甸的玉佛一来到这里的时候,我说你统统不要给我打开,那个脸先给我看看,哇!太好了!这个每天摆起来,看了就舒服,看了就舒服!

所以,很多人来到我们这个文殊讲堂,你看,哇!你们这个佛像——玉佛真的是庄严!是的。

可是,这个是没办法的,来的时候……我也没有说,叫他怎么做,我说面相尽量庄严,结果雕刻得实在是满意,哇!看,每天都好看!

从设立这个佛像以来,西方三圣……人家看到这个佛像就拜了,善根就种下去了。

在座诸位!众生一定要由相引入性,对不对?你没有这个善巧方便的相,谁来拜?是不是?当然是如此。所以相跟性是不离的。

因此,为什么要立这个四门、最后才离这个四门?因为众生一定要由相来引入这个性。

【及到如来自觉圣趣。】趣入第一义谛,性相一如。趣就是趣入,圣就是圣智,圣人的智慧。自觉圣智又称自觉圣趣。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24 【上面所提到的四门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那么,【①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

【兹分别说之如下:】

(A)了四门

【上面所提到的四门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

【①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

   25 【众生以见种种“相”,认以为实,而依此种种相起种种“名”】。诸位,世间对这个相上的执著是无以附加的,你没办法想像的。要是没有佛法,就会依靠那种会生灭、会败坏的东西来过日子。

【众生以见种种“相”,】看到一棵树,说那是一棵树;看到那座山,是那就是一座山;看到一只老虎,那就是老虎;看到一只猫,说这是小猫,对不对?

所有的名相,都给他安排一个怎么样?因为,【认以为实,而依此种种相起种种“名”,】问题这个相执著,“名”仍然执著。

在座诸位,相的执著是无以附加的。尤其那种,比如说你看到一个很美的珠宝,或者是一个表,唉呀!你到这个百货公司看,唉呀!这个表真是好!

这个珠宝要能戴在我身上多好!你回去以后,你做梦都会想到那个珠宝,那个相,吸引人,吸引人!然后,它的名字叫做珠宝,安排这珠宝。

诸位,买来了以后,如果有一天这珠宝被小偷窃走了,他的心就会快死掉一样的。为什么?一损失就几百万,这个珠宝是来自于什么?什么南非、什么血钻石,是什么……他对这个珠宝有如生命一样的,

所以,相一执著,名字就安排,那个是珠宝。

好!有一个人,去中国大陆,买了一个古董,是泡茶的古董,而这个内行的人,是泡茶内行的人,他知道这个古董是真的,买回来以后呢,怎么样?泡茶,泡茶……泡了很久……几年了,这个茶壶自然出了香味,

他老婆对茶没兴趣,有一天看到这个茶壶呢,很黑,就很好心把茶壶的黑全部都洗掉,(师父笑)洗掉!

她的老公看到这一幕,差一点昏倒,要泡几年才有这样子的茶垢,是不是?泡多少年,他的老婆一个晚上全部把它洗干净。她老公也不晓得要讲什么,是要打死她呢?还是要放她一马?实在气到发抖!对不对?

后来,很不幸,他的那个女儿,没几岁,玩一玩,玩一玩……砰,那个茶壶撞破了,小孩的爸爸叫了一声:啊?!定在那边,两个眼睛搞了好大,他的生命快结束了,快要结束了,为什么?那个茶壶是他的生命,茶壶是他的生命。

台湾也有人搜集那个石头,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我告诉你,这个不稀奇,美国有人去搜集什么?搜集那个搓地板、洗地板的一种机器。

还有,美国有一个像发神经一样,电视报导出来,去搜集那种啤酒瓶,全世界的啤酒瓶,那个啤酒瓶就是铝箔装的啤酒瓶,一瓶、一瓶摆着,哇!到他家去,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好像发疯一样的,

他就是喜欢全世界的啤酒瓶。包括人家去南非,不是南非,南极,去探险,南极探险,那个探险家喝了以后那个啤酒瓶丢在地上,全世界只有四罐。然后,他也捡回来,当作是宝。

世间对这个相上的执著是无以附加的,你没办法想像的,台湾有人搜集石头,所以这个就变成他的生命。

要是没有佛法,就会依靠那种会生灭、会败坏的东西来过日子。

    26 依种种相起种种的名,【然后更依此种种假名,作种种“妄想”】。诸位!名相不能产生妄想,而是那份强大的认同度,坚固的执著才产生妄想。所以不是相的问题,是内在没办法透视那个相的不实在性、空无自性,他不能体会,所以死执的那个相误认为真的。

起种种的名,接下来,【然后更依此种种假名,作种种“妄想”;】


诸位!这个妄想就是加上执著,有执著才产生妄想,不执著产生什么妄想呢?是不是?就是加上一种……这个妄想包括两种力道:一个是执著,一个是分别。然后呢?进入一种强大的习气。

从小到大包括我们所有的教育,你跟他讲:这是茶杯,这是桌子。从小教小朋友,小朋友一定讲:这是茶杯。

你跟小朋友讲:这是桌子。他说:爸爸,你错了!这不是桌子,是杯子!他马上就讲你错了。

你跟他讲:杯子空无自性,桌子空无自性。杯子是人定的,桌子也是人定的。那么就会产生种种的名相的妄想。

在座诸位!名相不能产生妄想,而是那份强大的认同度,坚固的执著才产生妄想。

所以不是相的问题,是内在没办法透视那个相的不实在性、空无自性,他不能体会,所以死执的那个相误认为真的。

所以,在座诸位!那么这样你就知道啦,我们就是……“这辈子嫁给你,我很幸运!我的下辈子还要再嫁给你。”

你看,那个妄想还延续到下辈子呢!是不是?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今天夫妻来结合在一起,有建立这个家庭,你如果妄想说有永远的这个幸福家庭,这个是不可能的,有一天不是老公先死,就是老婆先死。

所以,学佛就是你要先有心理准备,死的时候——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你的心就不会那么痛,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学佛就叫你心理有准备!

你一定要先接受,事先接受那种无常、变故、刹那之间,否则你会哭得很惨。

每天听到佛的开示:一切法无常,一切法无我,生灭变异,对不对?生生灭灭,那么妄想就慢慢……地减少,慢慢地减少,我们的正智就会浮现出来。

   27 【若知此等相、名、妄想皆是虚伪无实,如翳眼所见空中华,即入“正智”】。“正智”就是佛的正确的智慧。

【若知此等相、名、妄想皆是虚伪无实】在的【,】就是六祖讲的: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为什么?万法的相、名、妄想都是虚伪无实的,无实就是空无自性。

【如翳眼所见空中华,】翳眼比喻心中的无明。

这个心中的无明没开智慧的时候,在座诸位,你去台北市、高雄市所有的桥下那边指一指:那个是什么?他一定跟你讲:那个是路灯。

你再走过去后问:那是什么?那是陆桥。打死不会改变这种观念,因为那就是事实,一个人走过那个陆桥这是事实。

他哪里知道你的心是随着行人而妄动,认为那个人有来有去,(其实)那个人是空无自性的。

在座诸位!《六祖坛经》有没有看过?有两个人在争论:是风动,还是幡动?对不对?

另外一个法师说:唉呀!是风动,风没动,幡怎么动呢?是不是?那另外一个说:风无形相的,你哪里看到风?是幡在动。

然后六祖就出现了,就像如电影般的出现,六祖就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就是你动的时候,你就晓得你有主客二观。

当风在动,风空无自性;幡在动,幡也空无自性,因缘和合,你认为动的东西,其实不在外境,是仁者心在动,因为你妄执所以有动。

简单讲你有主观的意识,你承认客观环境的存在性,如果没有主观的意识、意识心,客观环境的存在没有任何的意义。是不是?

你认为对象很迷人吗?不是对象很迷人,是因为你看不透她,虚妄地执著,所以你非她不行,还是你内在里面的妄执。

你承认她是极品,对不对?可是别人看是垃圾。

因此,这个世间每一个人的角度、看法都不一样,虚伪无实——无实就是空无自性。

如翳眼所见的空中华,空中本来没有华,眼睛有毛病叫空中有华。

在座诸位!众相本来就空,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昆虫鸟语,众相本来就空。

如果你透过无明(注意:此句的“透过”就是通过的意思。这与师父讲的“透视”无明,两个意思是相反的。一个是有无明,一个是没有无明直接由自性而出的。),你就会认同客观环境的存在,就以为那是事实的,

所以你每天过的就是上下起伏,得失、善恶的心,你从来没有断绝,妄想一直起来,一直起来,

就不是六祖讲的:前念妄想不生,后念智慧不灭。你过的日子不是这样,

你前念妄想生,中间这妄想还是生,后念妄想还是生;过去心(要)有所得、现在心(要)有所得、未来心还是(要)有所得。(希望)有所得就是妄执、妄分别。

所以六祖讲:悟无心者入佛的正见;入无心者,入于圣人的智慧;入无心者入诸佛之心。

为什么一直统统讲无?因为空中本来就没有华,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本来这些都是幻相、缘起的东西,你因为透过无明执著以为实,

所以在座诸位,唯佛一个人证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此处“一人”即非“一人”是名“一人”。)

为什么叫正等正觉?因为他的悟道是究竟平等,诸法本空。【即入“正智”;】“正智”就是佛的正确的智慧。所以佛的正确智慧看这个世间是很理性的、是很客观的,也很科学的。

    28 【复唯心直进,以此正智返熏七识,返照本性,即得登于“如如”之境。】如如就是无法不如,每一法都证到毕竟空寂的究竟寂灭,所以如如之境,如如境界当然就是佛啰,就是涅槃、就是清净。

【复唯心直进,以此正智返熏七识,】把识转变成性,识就是烦恼,转烦恼成菩提,转执著变成无所住,转分别变成平等心,转无明变成大圆镜智。

所以佛,佛经一智,修学佛道只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能够转动它,就是不要跟着妄念走。

你发现现在执著愈来愈深,转一下,那个执著本身并不可得。

好(贪爱的意思)财色名食睡,你转动一下你的智慧,财可得吗?不可得;色可得吗?不可得,它是一堆骨头做成的;

名可得吗?也不可得,自古以来,出名的唐太宗、秦始皇,现在人在哪里呢?对不对?

返熏七识,【返照本性,】注意那个“返”,返字就是不要跟着妄念跑,妄念是执著境以为实,你不要跟着妄念一直跑,冷静一下,冷静一下!

你那个妄念其实本不可得,执著其实不可得。放得下执著就是返照本性;放得下分别心,就是返照本性。

【即得登于“如如”之境。】如如就是无法不如,每一法都证到毕竟空寂的究竟寂灭,所以如如之境,如如境界当然就是佛啰,就是涅槃、就是清净。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29 因此,看到【相】就安排一个【名】,安排一个【妄想】执著于相,三者即是世俗谛、生灭门,亦是染法。【正智、如如即是真谛】,真谛就是【涅槃门,】不生不灭,【亦是净法。】也就是清净法。所以在座诸位,万法尽在转念之间,“若能转念即同如来”,看你是要被烦恼转,还是要被智慧转。

【因此,相、】看到相就安排一个【名、】安排一个【妄想】执著于相,变成一个妄想,

【三者即是世】俗【谛、】世俗谛就是生灭谛,也就是染法,简单讲,你在世间的假相打转,在世间的名相打转,在世间的妄想里面打转,你就是生死门、【生灭门,亦是染法;】

那么【正智、如如即是真谛】真谛就是【涅槃门,】不生不灭,【亦是净法。】也就是清净法。

所以在座诸位,万法尽在转念之间,“若能转念即同如来”,看你是要被烦恼转,还是要被智慧转。

诸位!什么叫做转大法轮?转佛陀的智慧大法轮,压扁所有的烦恼。

法轮,轮子压过去,所有的我执、烦恼,统统压扁,那么就看你的心中的正智功夫。

所以保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修行最快的就是万法不著,万法不著,万法放得下,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最快速的修行法。

但是问题来了,这种如如不动还不是用勉强的。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从来没有过过如来的一天,从来没有过过彻底放下的那一天——百般、万般不计较。

所以夫妻之间会过得很辛苦,是因为观念:两个夫妻本来都很好,只是为了一点小事一直吵架、一直吵架,而且你吵的那个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吵得有时候变成离婚。

所以在心理学家说,很多的离婚都没有意义,都只是为了一件小事情而已,容纳不下对方的观念,就说:“好吧,我们两个就离婚嘛”,把离婚说得很容易,都没有想到那三个孩子、四个孩子的心态是什么。

在座诸位,离婚,对小朋友来讲,心灵都是一种伤害。

但有的人是不得不,因为这个老公实在很糟糕,或者这个老婆也很糟糕。

有一个老公娶了老婆,他这个老婆多严重,你知道吗?赌博。赌博以后,他就问:你有没有去上班?有。其实跑去赌博。

再来,赌博回来了,她老公没饭吃,她就说:我加班,我加班!他打电话去工厂问,(工厂里人)说她今天没有来上班,你老婆今天没有来上班。(老婆)又说谎。

再来,钱一天一天地减少,他说:你有没有拿?她说:没有,孩子拿去注册了。又说谎,赌博的人一定说谎,她不骗人,她哪里有钱?

后来实在是没办法,白天也赌,晚上也赌,娶到这种老婆,那么这个老公到最后真的没办法,诉请离婚。法官判:(师父把抚尺一拍。)准!没办法。你怎么维持这个婚姻呢?对不对?

还有一个,如果我是那个男人,我也会判这样的判法。有一个老公一个月赚四万块,四万,四万就是四十仟,台币喔,不是港币,也不是新加坡币,不是美金,台币四万。

他老婆到百货公司,拿那个卡一刷,刷多少?刷了两佰肆拾万,那个也姓安,安娘喂,两佰肆拾万。

她的老公看到账单来,差一点昏倒:我们是何许人物,我四万块还要养老婆,还要养儿女,你一次给我刷两佰多万。

那个老公说:你这一笔两佰多万,我可能要工作一辈子,吃剩下的来还你的卡债。一次(花费两百四十万)喔!那老公没办法就诉请离婚。那个法官认为这个女人不值得同情,一次刷两佰肆拾万。

后来他老婆提出证明说:我因为得到忧郁症,控制不住,控制不住,所以我有刷卡的兴趣;我没有这样,我都快抓狂了。法官说:你有忧郁症,一次刷到两佰肆拾万,不行!(师父把抚尺一拍。)准!离婚!一次刷两佰肆拾万。对不对?那101的人一个刷两佰肆拾万,四个就玖佰陆拾万,(师父笑)你怎么去弥补?没办法的。

所以这个情形就是说有时候是很无奈的,命运在捉弄人家。所以,冥冥当中都有一个命运;当然后天也有。

所以我们修学佛道的人,更用理性来看待我们的婚姻、家庭或者修行,更用理性来回归正常的生活。

所以有的人说,学佛家庭都不顾,这是不对的。其实有的老婆一学佛以后,对不对……在大陆,有一个看到四种清净明诲,哇!这个这么地重要!对不对?她晚上睡觉的时候,就说:我现在持佛净戒。

她老公不能碰她,持佛清净四种清净明诲,她忘了她的名字叫做人家的老婆,你知道吗?她的先生开始谤佛、谤法、谤僧,真的喔!

她要禁止履行家庭的义务,这个事情闹得很大,这个就是不懂得善巧方便。

所以,世出世法,本来无二法,有家庭的人就必须用方便去处理家庭的问题,然后再来学佛;不能说要生灭法,而把家庭的本份弃之不顾,一心想修学圣道,你的时空不允许你这样做。对不对?

心向着圣道,佛知道;你有你的立场跟苦衷,佛也知道。

所以,在座诸位,世出世法,本来无二法,要想把佛法搞得解脱,一定要先把家庭搞得圆融、圆满。

还有一点,不是你本身的问题,你想要……老婆想要圆融、圆满,可是老公他就不要,他就不要圆满,或者老公想要圆满,老婆她就不要跟你圆满,你有什么办法呢?那就不是单方面(的),你只能尽力而为。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30  【上面所提到的四门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那么,【②三自性:缘起自性、妄想自性、成自性】。缘起自性,空无自性;妄想自性,空无自性;圆成实性,空无自性。诸法趣向于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不著有,也不著空。

【②三自性:缘起自性、】缘起,在座诸位!缘起就是条件所构成的,只要是条件所构成的,借重于种种条件所构成的,这个缘就是条件。

比如说一棵树,它要成长,它要阳光的缘份,水的条件,除杂草,还有阳光,种种条件。

缘起自性,诸位,缘起自性后面一定要补上一句:空无自性。缘起自性就是站在那个完成的角度,你看到的相叫做缘起自性,有一个相的执著。缘起自性,其实空无自性,诸法都是缘起自性,但是诸法都是空无自性。

诸位,【妄想自性、】这个重点在哪里?是针对自己那颗心没有智慧,所以妄想不对外境,是对你那颗心不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以为有实体可得,也拼了老命能所不断,主观的意识心执著客观的外在环境,能所不断,妄想也不断。

所以,妄想其实就是对自心来讲的,也就是遍计所执。

什么叫做遍计所执?周遍计度,就是我们这个妄想所到之处,没有一法不执著,没有一法不是分别。遍就是周遍,周遍就是全部;计,遍计所执,计就是计度。

妄想自性又叫做遍计所执性。简单讲,遍计所执性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众生无所不执著,没有一法不执著,因为他不晓得诸法空无自性,所以一切的众生他的妄想就绝对断不了。

众生著境以为实,执著外境以为实,所以众生的妄想就绝对断不了。

你误认为有一个人让你执著,那个人不存在;你认为有一间房间让你执著,那个房间不存在;你认为有房地产可以执著,那个房地产不存在的。你眼睛闭上来,就没有一样东西是你的。

所以,为什么会有妄想?就是著境以为实,主客二观:能缘的识心没有停止,所缘的境界误以为真实。

就这样子每天妄想,从白天妄想、梦想,每天在找理想;有理想以后,又种种妄想、梦想;每天又回归到找理想,每天就在寻找,就是找不到。

所以,师父告诉大家说:如果这个世间有真实的快乐,我会告诉你,这个世间没有真实的快乐。无论你去迪士尼游几遍,去玩几百遍,你那个空虚的心一样存在,一样存在。

接下来叫做【成自性。】成自性就是圆成实性。圆满成就了圣道叫做成自性。

成自性,就是圆成实性,空无自性。如果你把这个圆成实性当做有其自性,那么就是外道的常。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圆成实性,圆成实自性,诸位,这个圆成实性很难讲,很难讲!

很难讲就是圆成实性它存在,但它不可触摸,它不是相,所以讲空无自性;它存在,所以离尘有自体性。

这个很难去理解、去体会的,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讲空无自性。站在破相的角度来讲,圆成自性没有相,所以它空无自性;站在体的存在,它离尘有自体性,所以叫做圆成实性。

这个“实”,诸位,这个“实”字也很难去理解,这个实性只讲存在;如果你把这个实解释成有实际的东西,那你就变成外道。存在,但它不可触摸,无法接触。

所以,缘起自性,空无自性;妄想自性,空无自性;圆成实性,空无自性。诸法趣向于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不著有,也不著空。

三自性:缘起自性、妄想自性、成自性。

    31 【三自性:缘起自性、妄想自性、成自性。亦即是唯识法相宗所说的: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诸位!不能用分别心听法,这样你没有办法理解佛,用无所住心听法,知道师父所有的音声都是刹那生、刹那灭,都是善巧,在启动你的【圆成实性。】

记得!用圆成实性听经闻法,所有的法,统统是佛。

看底下:【亦即是唯识法相宗所说的: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缘起自性。

【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性,遍计,诸位,这第一个字“遍”就是周遍,“计”就是计度。

周遍计度什么意思?遍计所执,这一句用现在的语言最强烈的就是:无所不执著,周遍全部,计度所有的执著,包括筹量、思惟统统放在这里。

遍计所执又叫做妄想自性。每天都在打妄想,我们的妄想执著过去、现在、未来,执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执著我相、人相、一切相,没有一相(不执著),包括执著一个颗粒微尘,包括执著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包括执著有外太空,而不晓得这些凡所有相,体性本空。

所以在座诸位,所有专业的任何一个科学家、艺术学家,任何一个对人类有所贡献,没有错,短暂的,但是不得解脱。为什么不得解脱?因为不晓得诸法空无自性。

像英国的物理学家霍金,他是全世界太空物理的权威,霍金,他讲了一句话,他说:我能够了解太空物理,但是就无法真正了解女人;我可以用科学的角度,但是我怎么样就是无法了解女人。

很简单,女人,女人空无自性,一下子就搞定了,你也不需要去了解她,了解她也是多余的妄想,

有女人吗?有那个真实永远的女人吗?没有,那个女人空无自性。一下子就空!

所以科学家你怎么搞定?空无自性很难去体会,这个要体会好长、好长的时间,才能够理解什么叫做空无自性。

空无自性等同空,可是,你也不能说它没有,但是,你也不能说它有,这个就难了!到底有还是没有?

众生不是执著有,就是执著空,所以佛不偏空,也不偏有;佛不著断见,也不著常见,对不对?

连科学家都迷茫于女人;可是见性的人单刀直入:没有那个女人的存在,哪有这个?诸法是绝对空性的东西,妄想立刻停止。

所以任何的艺术学家,比如说你唱歌,啊……(师父唱)music,你唱歌唱到什么时候,你能体会圆成实性?你认为音乐有其自性,要不然你怎么会随着那个节奏来舞蹈呢?

好!艺术学家,无论是画画的、版画的、雕刻的,无论是书法的,种种搞艺术的,Artistic,他不了解空无自性,他认为3D动画,画好,以为是真实的,他体会不出来,

所以画山、画水,就是画不出佛性;画山、画水,山水笔墨画就是画不出佛性。画佛像,你也画不出佛性;雕刻佛像,可是你就雕刻不出佛性,

你看有那个雕刻家可以雕刻出佛性吗?我请问你:你那个雕刻刀拿起来,你怎么刻?你怎么刻?

所以在座诸位,你就知道,众生依于相而存活,死在假相里面;众生设立了语言、文字,死在语言里面;众生设立了文字,死在文字里面;众生设立了善恶的观念,死在善恶的观念里面;

众生设立了有、无,死在有、无的观念里面;众生设立了能所,死在能所的观念里面;众生设立了色法、心法,死在色法跟心法里面;众生看到虚空,看到种种的色,死在虚空跟色法里面。

设立什么,死在什么;把这个无限的法身慧命,全部都用相上来表达,又变成束缚在里面,束缚在里面!

在座诸位!中国的文字全部你把它加起来,几万个字,你真正用得到的,一万多个字,平常用得到的,中文,一万个字,

在座诸位,你有没有听过我们的本性叫做什么?叫做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你的中文才四万个字、几万个字而已。

你几万个中文,如何能够描述无量无边的本性?你怎么描述?都是卡死在这个观念,你怎么讲都卡死在这个观念里面。

语言,释迦牟尼佛设立这个语言,说法这个语言,就是要叫你破除语言相;佛法叫你立这个文字相,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叫你破除文字相。

设立一切相,统统叫你破,

所以《金刚经》里面讲: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方便说即是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假相,即非,立刻就破掉,就没有什么真正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方便说那个叫做三千大千世界。

佛说我相,即是非相,是名我相。佛说我相,五蕴本空,就是非相,是名我相,方便说那个叫做我相。

世尊随立相,随立破。

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听经闻法,要用本性闻法,本性闻法:本不生、本不灭、本不来、本不去、本无增、本无减,虽听法,无有能闻,无有所闻,单刀直入,契入你的本性。

诸位!不能用分别心听法,这样你没有办法理解佛,用无所住心听法,知道师父所有的音声都是刹那生、刹那灭,都是善巧,在启动你的【圆成实性。】

记得!用圆成实性听经闻法,所有的法,统统是佛。因此,听法的心态很重要。除了至诚恳切,要用不生不灭的心性来听法。


看底下,【名称略异,其义则同。】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32 【以一切法皆依众缘和合而妄起,无有自性,故缘起自性又称依他起性】。有你、我、他来互相衬托出来,所以叫做依他起性,万法都是这样子的。

【以一切法皆依众缘和合而妄起,无有自性,故缘起自性又称依他起性。】

依他起,“他”,就是种种的条件叫做他。

依他,好!在座诸位,你们为什么称为徒弟?因为你们不是师父。我为什么称为师父?因为我不是徒弟。听得懂吗?互相显现出来。

为什么讲东边?因为它不是西边。为什么讲西边?因为它不是东边。互相衬托。

为什么我叫做男人?因为我不是女人。你们为什么叫做女人?因为你们不是男人。对不对?这个叫做互相衬托,有你、我、他来互相衬托出来,所以叫做依他起性。

万法都是这样子的。为什么叫做树?因为它不是草。为什么讲草?因为它不是树。对不对?互相衬托。

   33 【众生依种种缘生无性】这个无性就叫做空无自性。诸法本不生,诸法本不灭,这一辈子你所有的执著,造成你内心里面的压力、痛苦、妄想、负担,流眼泪、委屈,统统是错觉。人生依于错觉、能所不断的妄想错觉而过痛苦的日子。

【众生依种种缘生无性】这个无性就叫做空无自性。就是你这棵树一直分析、一直分析,你要找到那棵树,真实的树,你找不到。

比如说我们这个五蕴身,我们这个色身,色、受、想、行、识,因缘所生的,条件所生的,父母生我们的,现在你这个色身,你慢慢找,你会发现色法不可得,受、想、行、识都不可得。

一个人死了以后,剩下一堆骨头,骨头火化以后,又剩下一堆灰尘,人来自于尘,又回归到尘,那等于没有来。

是的,没有错,人来自于大地、宇宙的星辰,人也回归到宇宙的星辰,人并没有真正了地来,也并没有真正地去。

在座诸位,你体会到我们的生命,其实来自于宇宙的星辰,死了以后,又回归到宇宙的星辰,

你就知道,诸法本不生,诸法本不灭,这一辈子你所有的执著,造成你内心里面的压力、痛苦、妄想、负担,流眼泪、委屈,统统是错觉。

人生依于错觉、能所不断的妄想错觉而过痛苦的日子。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没有智慧,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一个人的穷不是没有钱,是没有智慧。

听了以后:唉呀!这太好了!非常非常地好!听起来有一点像快开悟的样子,回去过了七天,又变众生;又再来,听经、熏习,又变圣人;回到家又变凡夫……就是这样重复。

我们这里就像炼钢厂,炼钢厂,你来感觉到契入,再炼一下,回去生活中,有不愉快的事情,再回来这边炼钢厂,看你什么时候变成钢铁,金刚般若。

所以佛……这句话很重要(师双手合掌)!佛在最后看到东方那颗星划过的时候,悟道,我看《释迦牟尼佛传》的时候,看了这句话非常地感动!

从这个星星划过去,一颗流星从东方划过去以后,佛陀悟道,成佛了,佛陀讲了一句话:从此以后如果有一个相让我动念,我不起于金刚宝座。

就是我现在悟道成佛,如果在这个世间有任何一种相,可以让我动到妄念的,我不起于座。

(师伸大拇指)这个就是功夫!所以每一种相都是考试啰,小考、段考、期中考。

如果你老公,对不对?对你很不好,那就是大考啰,你快成佛了;那么你老公对你小小的不好,那就是小考啰;你老公快要把你整得快死掉了,你快发疯了,但是你活过来了,你快成佛了。

感谢老公,你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来成就我的菩提心,我坚持对你很好,老公,谢谢你(师抱拳)!这样就OK!老公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来成就你的菩提心。

那如果是老公,盼到一个“真卢”,“真卢”的老婆;真正很“卢”的老婆,那叫做“真卢”,真正很“卢”,有够“卢”,不讲道理的。你盼到一个证到“真卢”的老婆,真的非常“卢”,恭喜你,你快成佛了!你如果没有被“卢”得发疯,(师父笑)剩下就是你的。

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有好跟坏,大逆境的人就有大成就;被“卢”得愈惨、哭得愈惨的人,那个人成就愈大。她对你纠缠不清,她整天找你麻烦,你突得破,你的成就就会比一般人大。

诸位啊,老婆对你很好的时候,你修不了行,每天晚上回来:(师拟女人温柔貌说日文:お食事をします?您吃饭吗?)你骨头就酥了。老婆对你愈好,男人愈不好修行;

我不是叫你吵架,而是说,如果你老婆实在好到,因为你不忍心放下她,你的内心里面要入道就会很难,两个人的感情如胶似漆嘛。

老公对你很好,对不对?你也很难修行。到百货公司的时候,老公说:来!这里所有的名牌你自己选!老婆,你的生日我表达一下。老婆对我很好,你生日的时候,他搞一些让你Surprise(惊喜),喔!你一开门的时候,搞了好多的蜡烛,搞了很多的蛋糕,

哇!名牌,统统很好。好,再打开车库一看:哇!三百万的车子。这个老婆没办法修行,打死没办法,她怎么可能离开她老公?没办法修行。

所以众生依种种缘生无性【之法而横起种种妄想分别,】所以在座诸位,你的生活就是修行。你会不会产生种种妄想分别,

【普遍计度执著,】普遍计度什么?一切。是什么意思?普遍就是对于一切法统统执著。什么叫普遍?“普”就是万法,“遍”就是无所不著、无所不遍,“普遍”就是没有一法不执著。计度执著,【故妄想自性又称遍计所执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32 【以一切法皆依众缘和合而妄起,无有自性,故缘起自性又称依他起性】。有你、我、他来互相衬托出来,所以叫做依他起性,万法都是这样子的。

【以一切法皆依众缘和合而妄起,无有自性,故缘起自性又称依他起性。】

依他起,“他”,就是种种的条件叫做他。

依他,好!在座诸位,你们为什么称为徒弟?因为你们不是师父。我为什么称为师父?因为我不是徒弟。听得懂吗?互相显现出来。

为什么讲东边?因为它不是西边。为什么讲西边?因为它不是东边。互相衬托。

为什么我叫做男人?因为我不是女人。你们为什么叫做女人?因为你们不是男人。对不对?这个叫做互相衬托,有你、我、他来互相衬托出来,所以叫做依他起性。

万法都是这样子的。为什么叫做树?因为它不是草。为什么讲草?因为它不是树。对不对?互相衬托。

    33 【众生依种种缘生无性】这个无性就叫做空无自性。诸法本不生,诸法本不灭,这一辈子你所有的执著,造成你内心里面的压力、痛苦、妄想、负担,流眼泪、委屈,统统是错觉。人生依于错觉、能所不断的妄想错觉而过痛苦的日子。

【众生依种种缘生无性】这个无性就叫做空无自性。就是你这棵树一直分析、一直分析,你要找到那棵树,真实的树,你找不到。

比如说我们这个五蕴身,我们这个色身,色、受、想、行、识,因缘所生的,条件所生的,父母生我们的,现在你这个色身,你慢慢找,你会发现色法不可得,受、想、行、识都不可得。

一个人死了以后,剩下一堆骨头,骨头火化以后,又剩下一堆灰尘,人来自于尘,又回归到尘,那等于没有来。

是的,没有错,人来自于大地、宇宙的星辰,人也回归到宇宙的星辰,人并没有真正了地来,也并没有真正地去。

在座诸位,你体会到我们的生命,其实来自于宇宙的星辰,死了以后,又回归到宇宙的星辰,

你就知道,诸法本不生,诸法本不灭,这一辈子你所有的执著,造成你内心里面的压力、痛苦、妄想、负担,流眼泪、委屈,统统是错觉。

人生依于错觉、能所不断的妄想错觉而过痛苦的日子。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没有智慧,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一个人的穷不是没有钱,是没有智慧。

听了以后:唉呀!这太好了!非常非常地好!听起来有一点像快开悟的样子,回去过了七天,又变众生;又再来,听经、熏习,又变圣人;回到家又变凡夫……就是这样重复。

我们这里就像炼钢厂,炼钢厂,你来感觉到契入,再炼一下,回去生活中,有不愉快的事情,再回来这边炼钢厂,看你什么时候变成钢铁,金刚般若。

所以佛……这句话很重要(师双手合掌)!佛在最后看到东方那颗星划过的时候,悟道,我看《释迦牟尼佛传》的时候,看了这句话非常地感动!

从这个星星划过去,一颗流星从东方划过去以后,佛陀悟道,成佛了,佛陀讲了一句话:从此以后如果有一个相让我动念,我不起于金刚宝座。

就是我现在悟道成佛,如果在这个世间有任何一种相,可以让我动到妄念的,我不起于座。

(师伸大拇指)这个就是功夫!所以每一种相都是考试啰,小考、段考、期中考。

如果你老公,对不对?对你很不好,那就是大考啰,你快成佛了;那么你老公对你小小的不好,那就是小考啰;你老公快要把你整得快死掉了,你快发疯了,但是你活过来了,你快成佛了。

感谢老公,你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来成就我的菩提心,我坚持对你很好,老公,谢谢你(师抱拳)!这样就OK!老公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来成就你的菩提心。

那如果是老公,盼到一个“真卢”,“真卢”的老婆;真正很“卢”的老婆,那叫做“真卢”,真正很“卢”,有够“卢”,不讲道理的。你盼到一个证到“真卢”的老婆,真的非常“卢”,恭喜你,你快成佛了!你如果没有被“卢”得发疯,(师父笑)剩下就是你的。

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有好跟坏,大逆境的人就有大成就;被“卢”得愈惨、哭得愈惨的人,那个人成就愈大。她对你纠缠不清,她整天找你麻烦,你突得破,你的成就就会比一般人大。

诸位啊,老婆对你很好的时候,你修不了行,每天晚上回来:(师拟女人温柔貌说日文:お食事をします?您吃饭吗?)你骨头就酥了。老婆对你愈好,男人愈不好修行;

我不是叫你吵架,而是说,如果你老婆实在好到,因为你不忍心放下她,你的内心里面要入道就会很难,两个人的感情如胶似漆嘛。

老公对你很好,对不对?你也很难修行。到百货公司的时候,老公说:来!这里所有的名牌你自己选!老婆,你的生日我表达一下。老婆对我很好,你生日的时候,他搞一些让你Surprise(惊喜),喔!你一开门的时候,搞了好多的蜡烛,搞了很多的蛋糕,

哇!名牌,统统很好。好,再打开车库一看:哇!三百万的车子。这个老婆没办法修行,打死没办法,她怎么可能离开她老公?没办法修行。

所以众生依种种缘生无性【之法而横起种种妄想分别,】所以在座诸位,你的生活就是修行。你会不会产生种种妄想分别,

【普遍计度执著,】普遍计度什么?一切。是什么意思?普遍就是对于一切法统统执著。什么叫普遍?“普”就是万法,“遍”就是无所不著、无所不遍,“普遍”就是没有一法不执著。计度执著,【故妄想自性又称遍计所执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34 在座诸位,那个抢头香在佛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用争执的心抢那个头香,不如用无诤的心排在最后。你排第一支香,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插那一支香就会消灾吗?开什么玩笑?这是不懂法的东西啰。

在座诸位!今天用这个法会来解释。这个法会本来是出一佰万的人要站在前面。对不对?

可是有的道场没有这样规定;一般道场都有这样规定:一佰万的、伍拾万的、叁拾万的、拾万的,对不对?这是很理所当然的。

有的人用抢的,要插头香,在台湾很多神庙一开门,他要抢头香。

在座诸位,那个抢头香在佛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用争执的心抢那个头香,不如用无诤的心排在最后。

在座诸位,哪一个人的功德最大?用无诤的心,我排到第几号,我统统解脱,我不一定要排在前面,就是我出一佰万、就是我出一千万,我用无所住的心上香;当然这是假设。我排在最后,我无所著,我没有妄想,

诸位!上香是那个没有妄想的人拿到那支香,是没有妄想心、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没有一、二、三、四、五、六,是平等心拿到那支香,不管你几号,排队都没关系。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师拟排队时安心念佛号貌)你排几号都没有关系。那一念就是功德;不是抢,不是抢头香那个人叫做功德最大,那个是严重错误的!是内心无诤的人,那个功德最大。

如果是我,如果我有去拜水陆,你们先去插,插到没有位置,才让我插,为什么?

修行跟插香,第一支香、第二支香,有什么关系?如果你今天对相上很执著,你插第一支香没有功德;如果你完全不执著,插第几支香,功德在心性,插第几支香不是一样吗?

所以在座诸位,讲堂怎么安排插香,插头香、第二个、第三个,我插第一百支香也没关系。用无诤的心、用平等、用无相的心,诸位,你排在八十九,你功德无量!你排在一百,你功德无量!你排第一支香,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插那一支香就会消灾吗?开什么玩笑?Are you kidding?(师父笑)这是不懂法的东西啰。

如果我今天,去哪一个道场排了一千号,我慧律法师排一千号,对不对?我也不用去跟着排,你们去排,我坐在石头上念阿弥陀佛,我无诤,我的功德最大。我不需要去插那支香,法讲求无相的东西,讲求解脱,跟那支香有什么关系?

那一支香是不是相?是相。凡所有相,怎么样?皆是虚妄。跟第几号有什么关系?

我这样教育你,你知道吗?所以我们水陆法会的时候,你排几号都没有关系,这样听懂吗?排几号都没有关系。那是心中无所执著的人,那个人最了不起!

接下来,众生依种种缘生无性之法而横起种种妄想分别,普遍计度执著,故妄想自性又称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性,普遍执著。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35 【一切法虽现有众缘和合、离散、若生若灭等相,】都空无自性。所以缘和的东西,你也不用太高兴;缘散的东西,你也不要太悲伤。缘和,得的观念放下;缘散,失的观念你也要放下。

【一切法虽现有众缘和合、离散、若生若灭等相,】都空无自性。

诸位!缘和,空无自性;缘散,也是空无自性。缘,空无自性就等同空。

所以,在座诸位,今天不管你多幸福,缘,因缘聚会,你一定要体会到,有一天你会散会;

不要等到那一天,你现在就知道,今天的聚会,如果没有开发我们的智慧,今天的聚会没有意义。

所以我就禁止法师去串寮,我不欣赏那个串寮,你在那边讲了老半天,一点法都没有。

所以缘和的东西,你也不用太高兴;缘散的东西,你也不要太悲伤。缘和,得的观念放下;缘散,失的观念你也要放下。

若生若灭等相,众相不是生,就是灭。

【及众生依此等妄相复起无边妄想,】无边的妄想,不是执著有,就是执著空;不是执著生,就是执著灭;不是执著缘起,就是执著缘灭。

在空无自性里面,拼了老命要安立一种固定性,那么这个就坏了真相。实相没有固定性的,法无定法的。

    36 【然一切法实本自圆成,从本以来,无有增损,故其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什么是我们的自性?是本来就清净,因为妄动变成不净。我们的本性本来就不生、本来就不灭,因为它不是相。本自具足,不假修成。悟即得,不悟不得,你要悟了本自具足,你就得到了本性,不悟你就得不到。所以问题在于有没有大善知识来指导你,令你悟入。

【然一切法实本自圆成,】诸位,“一切法”中间补四个字:然一切法本自空寂,当体即空。

然一切法本自空寂,一个颗粒微尘本来就空,一个大家庭还是空,一个国家还是空,一个地球它还是空,

所以说:然一切法本自空寂,不必外借让它空,它法界性本来的性质就是空。

实本自圆成,【从本以来,无有增损,】损就是减。诸位,虚空有增吗?虚空有减吗?无有增损,然后在旁边写着:例如虚空。从本以来无有增损,例如虚空,虚空什么时候增?没有;虚空什么时候减?没有。所以《华严经》常常用虚空来比喻。

【故其本性“】本【不生】本【不灭,】本来就【不垢】也【不净,】本【不增】本【不减”;】

重要的是为什么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诸位,因为它无相,这里很重要!

相才有生、灭、垢、净、增、减。今天煮菜煮得很香,可是,吃了以后去大便变成很臭、很臭!

唉呀,这个建筑物很高大,可是有一天,经过千年万年,风吹雨打,这个建筑物又变成老旧。

所以在相上讨论,你就有生、灭、垢、净、增、减。但是离相的本性,就没有生、灭、垢、净、增、减、得失、善恶,统统没有,只要二元对立的,统统不存在。

【亦如六祖大师所言“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所以,六祖大师一念之间,就与他的清净自性相应,所以“何其自性”;这“何其自性”就等同佛在赞叹,成佛以后在赞叹众生:喔唷!奇哉,奇哉!众生都有佛性。

所以这个何其自性,有一点赞叹、觉得不可思议的意思:唉呀!太不可思议啦。

什么是我们的本性?什么是我们的自性?是本来就清净,因为妄动变成不净。何其自性。又什么是我们的本性呢?我们的本性本来就不生、本来就不灭,因为它不是相。

又什么是我们的本性呢?本自具足,不假修成。悟即得,不悟不得,你要悟了本自具足,你就得到了本性,不悟你就得不到。所以问题在于有没有大善知识来指导你,令你悟入。

【故称此性名成自性,】所以称这个性叫做名为成自性。【又称圆成实性;】因为把它存在的清净自性用一个实,

诸位,在这个时候用“实”其实是告诉你,有一个具体的体悟、实性就是如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37 记住!所有的圆成实,这个“实”,圆满成就来自毕竟空的真实性,是这个道理。圆满成就真如毕竟空性,这个就叫做圆成实性。如来性德,非是空无一物,故能普覆一切,成就一切,不落断灭。可见我们讲空无一物,是讲体性本空;但是我们修成以后,你看我们有无量的报身庄严相。

记住!所有的圆成实,这个“实”,圆满成就来自毕竟空的真实性,是这个道理。圆满成就真如毕竟空性,这个就叫做圆成实性。

诸法本空,这是实际的东西,这是存在的每一个颗粒微尘。

这个“实”你也可以解释作不可得。真如实性,诸位,破除一切的执著就是实。那么你也可以解释说,这个实就是不虚妄。

所以,这个实有好多的解释。就是我们圆满成就了真实本性,而这本性不虚妄,站在这个角度也可以叫做实。

所以看底下,【圆成实之“实” 】字【者,以此性不虚妄,】意思是说:每一个人的本性是真如,是实际存在的,那不是虚妄的相。

【远离一切虚妄故,】诸位!用大智慧打破一切相,同时远离一切虚妄的相,就是圆成实。

为什么要远离一切虚妄相?因为能用大智慧观破一切相,打破一切相,用大智慧打破一切假相,

所以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打破一切相,当然就远离一切虚妄相。

在座诸位!成佛不能这样讲的,远离一切虚妄的相,是对众生讲的;再深入一层,相相本空,不需要远离,即相即如,即相即真,不要远离。

远离一切虚妄的,就变成远离相,远离相哪有真实?

在座诸位!所有的注解都是破除众生的妄想、颠倒,所以才要讲远离一切虚妄相。当他证悟实际的时候,即一切相就是真如,哪有什么东西要远离?即相即如。

【是故如来性德非是空无一物,】性德不是空无一物,你看看那个报身,报身无量的庄严相。

可见我们讲空无一物,是讲体性本空;但是我们修成以后,你看我们有无量的报身庄严相。


所以自古以来,有的人把往生极乐世界的乐比喻作涅槃,自古以来的祖师都是这样,你只要往生极乐净土,你的快乐等同涅槃。

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求生极乐净土?为什么?到极乐世界还不用断惑呢,只要伏惑,这辈子好好地修慧、修福,一心念佛,我就可以到极乐世界,我也没有能力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根本无明,当然就拼了!拼了当然要往生净土。

往生净土极乐世界等同涅槃的乐,这个谁不要呢?涅槃还要断惑证真,去极乐世界,伏惑就可以了。唉呀!十方三世一切佛统统赞叹净土,万法修行,导归净土,是不是?

所以,是故如来性德,非是空无一物,【故能普覆一切,成就一切,不落断灭。】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38 在座诸位,你今天所有的听经闻法、努力用功,绝对不会白白地浪费。

什么叫做断灭?断灭就是说,你修善因,必得善果;你修菩提因,必得菩提果,绝对功不唐捐。

在座诸位,意思就是说:你今天所有的听经闻法、努力用功,绝对不会白白地浪费。

但是,这里有一个特别要交代的,是什么?发菩提心,发大菩提心的人即成大菩提果。

记得!修学佛道的人,就要发大菩提心,自利利他,就是:我有能力,我就救众生,不管我站在什么时间、空间;

虽然我不会讲经,我把师父讲的法,大量地刻录、大量地发,就是发大菩提心。度一个也好、度十个也好,我就尽力,在座诸位,这个就是大菩提心,不一定要你讲。

发大菩提心的人,必得大菩提的圣果,你决定不会断灭。

在座诸位,你今天所有的辛苦,坐在这里,从二点坐到现在快六点了,你绝对功不唐捐,功不唐捐。

那么,我们今天已经到了五点四十八分了,下个星期应该是上两天吗?法无师是两天吗?下星期有没有八关斋戒?没有皈依(法会)吗?下个星期应该是两天。

在座诸位!你说这个《楞伽经》好不好?(众答:好!)好。是不是?(众鼓掌)对不对?你看这个《楞伽经》多好!

因为我们已经不用再赶功课了,所以大家就放轻松,讲好、讲慢,讲好最重要,讲慢也没关系,为什么?讲慢的话也不需要急,因为什么?因为我怕外面的人一直要请师父去演讲,利用这个时间休息一下,对不对?讲快有一个好处,讲快的就是我半年把它讲完,对不对?

所以这个《楞伽经》,1180页,最慢一年讲完,最快半年讲完。今晚我再来掷筊看看,(师父及大众笑)我再掷筊看我要讲多久?我再掷筊看看。有人受了菩萨戒还在掷筊,你相信吗?

好!我们今天就上到这个地方。还没有回向,还没回向。

(师父把抚尺一拍。)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一套(共16讲)
第二讲

    1 第一讲谈到楞伽法门:B、细目——具体行法。细目是欲使行人顿了四门、顿离四门。【四门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那么,【③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翻开第10页,它这个分成两部,前面十六页,后面一千多页,所以现在还讲到前面,前面的第十页,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诸位,翻开第十页,中间。

【③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2 这个识所包含要说明的范围非常的广、非常的大、非常的深,因为一切的生活的作用统统是这个识,这个识有非常多的角度。

这个识所包含要说明的范围非常的广、非常的大、非常的深,因为一切的生活的作用统统是这个识,这个识有非常多的角度。

今天,如果你有所执著,就是识,识心分别;你有所分别,也是识心分别;

你行善的这颗心,也是识心分别;你要求法的心还是识心分别;你有心供养三宝的心,还是识心分别;那么你很想要用功修行,还是识心分别。

这个识也能回忆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识也能储存种种的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

这个识就是万法唯心识所造;这个识就是能所不断;

这个识就是三种生灭都是识:一、粗糙的生灭,是识,五根缘于六尘,第六意识就是为前五识的五俱意识,就是分别;那么第七意识就是微细的生灭;第八意识就是最极微细的生灭。

    3 这个识心是怎么来的,问题是它怎么来的?诸位,这个识是由本性真如幻化而起的,因境而有,或者是无量亿劫来,称为识的种子。简单讲,我们本性就像树木,识就像影子,它不能离开这棵树而有影子。所以,识也就是离尘无自体性,是用来判别外境的。

这个识心是怎么来的,问题是它怎么来的?诸位,这个识是由本性真如幻化而起的,因境而有,或者是无量亿劫来,称为识的种子。

简单讲,我们本性就像树木,识就像影子,它不能离开这棵树而有影子。

这个识,整部唯识学都在解释这个能缘的心,种种的名相,来龙去脉,在这里,我们就要简单来作一个解释:

眼识对色尘,如果了(liǎo):离色尘,眼识也不可得,就证得到识性。

眼见一切相,如果看到影子,而不执著,同时就是性,叫做眼识性。

所以,圣人有没有识?有。圣人证得到空性的时候,空无自性简称空性。

凡夫看了外境的这个色尘,就产生识心分别。耳朵听这个声音的动静,又产生识心分别,

如果了(liǎo)动静不可得,识性就慢慢的显现出来,于一切动静不执著。

所以,识也就是离尘无自体性,是用来判别外境的。

鼻就是判断气味的;舌是尝味道的;身是尝触的、接触的。

意识叫作分别识。这个分别有先天性的,俱生的分别,还有后天性的分别。所以,后天性的分别,第六意识好断,

要是俱生的就很难断。什么叫作俱生?俱生就是跟着去投胎,它那个分别意识也非常的强。

诸位,当我们一个人死的时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暂时收起来,因为人一断气,因为这个五识是依附于五根,人死的时候,这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无所依靠。

那么无所依靠呢,断气以后就剩下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被末那识强烈的执著,变成一个我执,还有法执。

所以这个末那识所执非量,末那识翻译成中文叫作染有我,就是二六时中我相随,这二六时中都卡在一个我的观念、还有我所有的观念,就是末那识。

这个末那识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所执非量,它所执著的东西没有一件事情是对的,把这个相的影子看作是我的,所以执著五蕴身是我的,所执非量,执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这些)外在的世界以为是我所拥有的依报,也是执著影像为自我,为我所用,所以也是非量。

那么阿赖耶识就像仓库一样,就像仓库一样,所谓真妄和合,这个是方便说阿赖耶识。

那么,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个是面对外境的;末那识它是像一座桥梁,末那识对内执著,下面那个阿赖耶识,对外作为眼、耳、鼻、舌、身、意的根本,所以称为意根。

所以末那识等于一座桥梁,通内也通外,执著内也执著外,也作为前六识的一个依靠——前六识所执著出来的相,落入这个影子,这个影子同时被第七意识所执著,如:执著五蕴身的影子啦,执著山河大地的影子啦。

所以阿赖耶识它就像一座仓库一样,所有的种子,好的种子、不好的种子,统统吸收进来,这样我们无量亿劫来的种子储存在哪里呢?就储存在阿赖耶识。

执著阿赖耶识的所有种子跟现行,统统就是末那识,

所以阿赖耶识就像仓库,末那识就像管理员,管理仓库里面的那一些金银财宝,误认为那个是我的。

然后呢,这个意识就像工头,你去外面经营,这些眼、耳、鼻、舌、身,面对善恶的境界一直攀缘,好,一直攀缘,

那么意识型态,第六意识分别心就把它分别,分别以后就过滤,过滤以后呢,好的也是执著,不好的落入影像,这个就是意识的作用,(就是)末那识(的作用)。

所以,简单来讲,阿赖耶识就像仓库,末那识就像仓库的管理员,意识就是面对境界,它就像领导者,领导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面对外境,这个统统会用到意识,

这个意识非常强,能够贯通过去、现在、未来,意识就是闪动不定、能所不停、妄念不断,这个叫作意识。

所以这个识当体即空的时候,就是识性。所以,见性的人有没有识?有。见性的人有没有识,有;可是那个识当体即空,就是性。

你讲,开悟的人没有识,也说得通,因为他唯是性,性本身就能够分别,但是完全没有污染;但是如果你把开悟的人叫作识性,那就对了,识当体即空通达性,识不可得。

所以我们了解,不管你投胎到那一个法界,性识周遍法界。性识周遍法界的意思就是说,不管你投胎到哪一道,或者是哪一个星球,不管你投胎在哪里,你一出生,那么就是阿赖耶识的一个种子起现行,

起现行以后,末那识就是执著你那个星球所有的相,那一样(的),你第六意识继续去分别所有的这些外境,你的形状不一定跟地球一样。

所以,前五识面对的是八识所幻化出来的叫作性境,第六意识所缘的境界叫作性境,带质境、独影境。

性境就是众生认为是真实境,叫作性境。带质境就是说,有这个毛巾,毛巾看了以后,落入这个脑筋里面,它有可推论,叫作带质境。

(还有)一种叫作独影境,自己妄想太多,想想龟毛啊、兔角啊,这些自己所想像的。

所以性境是共业所感的,世间(人)认为真实的世间;带质境就是带有本质,然后自己的一个观念来推论;独影境就是没有这个东西,不存在的东西,就是类似卡通影片不存在的东西。

好,那么现在我们突破阿赖耶识以后,就是真如,真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4 我们突破阿赖耶识以后,就是真如,真如。现在我告诉你,这个怎么样来理解。无论你怎么样子识心分别,怎么样妄动,我们的真如过去、现在、未来从来没有增减,从来没有增减。所以这个识心分别,简单讲就是刹那微细的生灭。

我们突破阿赖耶识以后,就是真如,真如。

现在你把笔放下来,我告诉你,这个怎么样来理解。

如果是这样子(师父拟单个手臂横向持平状),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这个就叫作真如,真如就是这样子。

再来,如果是一念无明,一念无明就是这样子开始动(师父拟单个手臂横向移动貌),第八意识就是这样子,你看起来表面上没有在动,可是底下的水在流,

譬如说这个是波浪,也可以叫作心,这一颗心看起来表面上并没有在动,可是底下在流动(师父指横着的手臂下方),底下就是真如……

这个比喻(就是),这个是第八意识(师父拟单个手臂的横向移动貌),真如,就是这样子(师父拟单个手臂持平不动貌),而第八意识就是这样子(师父拟单个手臂的横向移动貌)。

第七意识怎么样?第七意识就是这样子(师父拟单个手呈涌动的小波浪貌)。

那么前六识是怎么样?前六识就执著得更厉害了,前六识就是这样子(师父拟单个手呈大幅度的波浪貌),浪,浪拍得愈高,

如同情绪没办法控制的时候,恨一个人,他就是(师父拟单个手呈大幅度的波浪貌),爱一个人(师父拟单个手呈大幅度的波浪貌),所以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控制那个情绪。

虽然是说,在座诸位,我这样比喻,真如(师父拟单个手臂横向持平不动貌),第八意识(师父拟单个手臂的横向移动貌),第七意识(师父拟单个手呈涌动的小波浪貌),二能变。

真如动念,叫作初能变,变第八意识(师父拟单个手臂由横向持平不动貌,转变为横向移动貌);二能变就是第八意识再转化成执著的我法二执,波动就更大了(师父拟单个手臂由横向移动貌,转变为波状涌动貌);三能变,就是前六识,三能变就是能所不断的境界(师父拟单个手呈大幅度的波浪貌),所以一切众生他的心,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来没有停止过。

用这样来比喻还不是很恰当,在座诸位,如果把这个真如用到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变真如,大圆镜智,这个如如不动的心性用到第八意识叫作大圆镜智;

这个如如不动的心性用到第七意识那就变成平等性智,平等性智,它的波动没有了;

如果用到前六识,那么无论本性用到前几识,本来是这样波动(师父拟手呈大幅度的波浪貌),本性一现前,所有的统统摆平,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它没有这个(师父拟手呈大幅度的波浪貌),这个就是波浪,就是识心分别。

用这样比喻还不是很恰当,但是这个很难。识心分别是本性的影子,本性的影子就是说,我要这样子,

在座诸位,我们这个真如,底下这样子,这个是真如(师父拟手背横向持平貌),真如从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什么生灭、增减,统统没有的,它是永远亘古以来就是这样子的(师父拟手背横向持平貌)。

但是在座诸位,如果一动的时候,并不是真如在动,而是所幻化出来的,记住,这个是这棵树(师父指横向持平的手背),这棵树幻化出来的这个这一层(师父拟另一手覆盖在横向持平的手背),叫作识心分别,识心分别。

现在用更进一层来比喻,你一定要听得懂这个意思,你才有办法继续下去,否则底下你完全听不懂。

真如是这样子(师父拟手背横向持平貌),真如一动的时候,真如从来没有来去、生灭,可是真如妄动的时候,幻化一层,幻化一层喔,第八意识就是这样子,幻化一层(师父拟另一手覆盖在横向持平的手背),

在座诸位,深层部位真如并没有动喔,幻化一层第八意识,这个第八意识记得,它是影子喔,它是影子喔,不是实在的东西,知道吗?它是影子,不是实在的东西。

这颗是树(师父拟手背横向持平貌),这个是树的影子(师父拟另一手覆盖在横向持平的手背),是识心分别,识心分别当体即空就是本性(师父放下覆盖在手背上的另一手);

本性妄动就产生一层影子(师父又拟另一手覆盖在横向持平的手背),微细的影子,初能变就是这样子;

再来,二能变,这个影子就变更强烈了,执著所有心中的影子,误认为是自己,是不是?

第七意识就是这个影子,波动得更厉害(师父拟覆盖在横向持平貌的手背上的另一手作波动起伏状),这个波动得更厉害跟真如有没有关系呢?没有关系。

但是众生不理解真如的时候,就很有关系,因为,他就会被震得很厉害,被震得很厉害,真如已经失去真如,为什么?因为他只有执著现在。

再来,前六识的话,就动得更厉害(师父拟覆盖在横向持平貌的手背上的另一手作大幅度波浪颠簸状)。

这第八意识,真如本性所显现的第八意识的生灭(师父拟持平的手背上的另一手的移动貌),或者是第七意识所显现出来的生灭(师父拟持平的手背上的另一手的涌动小波貌),或者是前六识所显现出来的生灭(师父拟持平的手背上的另一手的大幅度波动貌),

诸位,这个都是真如本性投射出去的影子,真如本性投射出去的影子,这个影子不离开真如,但是它不是真如。就像这棵树的影子,树的影子不是树,但是它不能离开树。

所以,因为有真如妄动,它才有识心分别;识心分别当体即空,离境无自体性。

所以,真如是这样子的(师父拟手背横向持平貌),第八意识是这样子,开始在晃动(师父拟持平的手背上的另一手的移动貌),第七意识是这样子(师父拟持平的手背上的另一手的涌动小波貌),前六识是这样子(师父拟持平的手背上的另一手的大幅度波动貌)。

所以,就变成怎么样呢?我用这样子的比喻叫作不离(师父拟单个手臂持平貌的比喻),我用这样子的比喻叫作不即(师父拟另一手覆盖在横向持平的手背貌),知道吗?

不离(师父拟单个手臂持平貌的比喻)就是说性就是识,识就是性,所以,我用这样子比喻,本性跟着晃动,知道吗?

我用这样子来比喻叫作不即,看起来是两种东西(师父拟另一手覆盖在横向持平的手背貌),其实是影子,投射出去的影子。

所以,无论你怎么样子识心分别,怎么样妄动,我们的真如过去、现在、未来从来没有增减,从来没有增减。所以这个识心分别,简单讲就是刹那微细的生灭。

    5 还有这个识能造境,就是说创造这个境界出来。能变出能所不断,不管有境界、没有境界,它都能变现出能所出来。所以如果你是妄想多的话,妄用,妄为能所(师父伸出二个手指头);如果是本性的话,本性于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见一切相即离一切相,虽有能所而不可得,等同自体(师父伸出两个手指头,又收回成为一个拳头)。所以见性的人,就悟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这样子。

还有,这个识能造境,就是说创造这个境界出来。

比如说,我们眼睛看这个外在的境界,他认同、他的主观意识承认有这个境界,但是,不了解缘起如幻的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眼识,事实上是离尘无自体性的,眼识因境而有;如果境不存在,眼识的功能也随之……就是主观意识心不在,那么客观的外在环境也没什么意义了。

再来,这个识有比较麻烦的,就是有时候不必面对境界,比如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它自己会造境,白天熏习的种子,落入影子、影像,晚上它自己会创造这个梦境出来,这个梦境叫作梦中独头意识。

就是识者,能变也,这个功能你一定要弄清楚。识者,能变,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

初能变,由真如变现第八意识;二能变,再加一层执著,由第八意识转变成第七意识,染有我;三能变,就是第七意识作为依据,再转换成前六识。

所以,识者,能变也。识者,能变出什么?能变出能所不断,能变出能所,不管有境界、没有境界,它都能变现出能所出来。

那么,这个世间,我们常常讲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切唯心识所造,没有这个主观意识来认同,那么这个客观的环境并没有任何的意义。为什么?客观环境一直存在,如果没有这个人类,那主观意识也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价值,所以主客二观它是同时存在的。

主观就是见分,客观就是相分,主观的见分,客观的相分,其实来自自体分(师父伸出两个手指头,又收回为一个拳头,拟蜗牛的两个触角收回到身体),自体分,同一个本性。

所以如果你是妄想多的话,妄用,妄为能所(师父伸出二个手指头);如果是本性的话,本性于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见一切相即离一切相,虽有能所而不可得,等同自体(师父伸出两个手指头,又收回成为一个拳头)。

所以见性的人,就悟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这样子。

那么,这个八识呢,慢慢我们再来发挥,慢慢再来发挥。如果今天讲这些你听不懂,那明天要怎么活下去呢?这样第一段都听不懂,下面的课程怎么有办法听得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6 【本经一开始即从对生灭的八识妄心幽微深入的探讨】。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那一颗心识在产生问题。【本经于偈问偈答部分一开始,大慧菩萨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即是:“云何净其念?”“念”即是意念,意念即是心。这也就是问如何净其心】。【若达八识生灭之相,其所依者实是不生灭的如来藏本体,即达不生之大旨。】诸位,这个不生之旨,空无自性,毕竟空寂,识心不可得,识心不可得称为不生,不是摩诃般若不生。

接下来,【本经于偈问偈答部分一开始,大慧菩萨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即是:“云何净其念?”“念”即是意念,意念即是心。这也就是问如何净其心。

然而“净心”与“净念”还是有点微妙的差别,因为心是指心体,而念则是心之功能业用,所以一个是体,一个是用。

因此说“净念”】我们常常讲净念相继,净念相继,也就是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当然它只是一个饵,念佛是一个饵,方便入三昧,所以念佛最重要的就是达到一心不乱,其实念佛就是要我们净念。净念相继,不是妄念相继,是净念。

【只是净心之功能,令其不妄用;】诸位,这个不妄用,就是清净用,圣人叫作清净心之清净用,凡夫叫作妄念,心妄念的用,无明的心就妄念的用。虽然有所作用,可是不一样,圣人用清净的体性,凡夫用这个无明的妄心,就差这么多。

【若说“净心”,则是于心体本身上下功夫。】

诸位,心体离念,是法界一总相,心体离念,就是我们心的体性它是无念的,无念是没有执著念,没有妄念,不是没有摩诃般若的念。

诸位,开悟的人,有没有念?有,开悟的人有般若的念,叫作涅槃妙心。开悟的人有般若的念,摩诃般若,涅槃的妙心。

但是这个念等同无念,因为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本身无念,出来的是般若的念,般若的念,等同无念。

所以,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悟无心者,即悟佛陀的心,悟无念者,即入佛的究竟义。

【然而心体无相,由用而显,】就是由相用而显这个心体,我们心的体性,是无念的,我们称为空无自性。

【故第一步入手先从其业用上下功夫,】为什么,为什么要在业用上下功夫?因为众生易知易懂,没有开悟见性,他哪里知道“心体离念,是法界一总相”?

当然在相上看一下、了悟一下,慢慢的由相契入这个不生不灭的体,一下子讲这个体,顿悟,也没有那种根器,也没办法。

所以,这个业用,注意,业用就是相。体、相、用,体、相、用,诸位,用就是不离相,有相才有用嘛,是不是?体是不生不灭,当然要从相跟用来讨论,所以它的业用上来下功夫,就是在相上来论断,那么你才有办法。

【渐次能达到心体,因此大慧菩萨在偈颂中的第一个问题即问“云何净其念”。】

如果这个“净其念”,净的底下再加一个:除,那么就更清楚了,云何净除其念,所以佛是叫你除去妄念,妄念除去,那么净念同时产生。

诸位,讲除去妄念,是方便说,讲妄念本空是实际的说,妄性本空,你何必除呢?是不是?云何净除其念,就是净除其妄念。

【再者,“净心”既然是一切佛法中最首要的问题,而心之组成为八识,】所以八识统统称为心,八识心。

但是就功能来讲的话,第八意识就像仓库,第七意识就像仓库的管理员,第六意识就像工头一样,在外面负责,眼、耳、鼻、舌、身就像工人一样,在外面采取种种的工作资料、造业,造善恶业,储存到八识里面。

【故后来大慧菩萨在长行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即是“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注意听,这个《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为什么单刀直入就叫你问诸识,而不是问诸相?为什么?

因为在唯识学里面来讲,是遮无外境的,外境的客观环境必须由主观的识心分别来承认,现在的客观环境,万法本空,因为是缘起如幻的不值得讨论,它重点在心,不在相。

因此学这个《楞伽经》一定要弄清楚,它是站在生灭变化的主体性来讨论,就是识心分别。

那么讨论的时候,诸位,什么叫唯识?就是遮无外境,这一句特别重要。遮无外境就是外境本性空,不值得去讨论,问题在你的心。

换句话说,你是什么心态,你就会过什么样的日子,而不是在境界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圣人,容易知足,容易满足,他的分别心停止了,懂得歇即是菩提,那么他这一辈子,不管在什么境界,在什么吃苦的境界,他都能够过得悠游自在,意思就是说无关于外境的意思。

因此诸识有几种生住灭,单刀直入就讨论根本的问题在心,不在境。

【这便与偈颂中的第一个问题“云何净其念”遥相呼应。问诸识生住灭的种类,即是要了解心识的生灭相,】

诸位,动念它就一定有相,记住师父的话,心识因为动念,它就有生灭的相,就是能所,生灭相就是能所相。

【通达心识的生灭相后,才有可能离生灭而入不生灭的本体。此不生灭的本体即是如来藏。

因此本经一开始即从对生灭的八识妄心幽微深入的探讨,】为什么?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那一颗心识在产生问题,

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跟人家为什么会争吵?就是你识心分别强化你那一种观念,而那一种观念我认为订下了一种标准,而这个标准我认为不符合我的标准,我就会跟你争。

他不晓得这个识心分别是法无定法的,你有你自己的标准的角度的识心认同度,别人也有别人的角度跟看法。

那么,学佛以后就了解万法唯心识所造,每一个人所订的标准不一样,所以修行人彼此之间要给一个宽恕,还有包容。你不要硬性的去改变对方,这样彼此会起烦恼的,他还没有见性,他是凡夫,他的心识卡在某一种观念跟角度里面的时候,你是很难去突破它的,

识心分别,包含的角度很广,包括观念,观念就是识心分别。强烈的善恶观念,强烈的标准的观念,强烈的逻辑的观念,强烈的自我认同度,自我感觉良好,统统是识心分别。

所以生灭的八识妄心幽微深入的讨论,我们来(复习一下),第八意识叫作什么妄想?《楞严经》刚刚讲过,忘记了吗?五阴,色阴叫作什么妄想?坚固妄想;受阴叫作什么妄想?虚明妄想;那么想阴叫作什么妄想?融通妄想;行阴叫作什么妄想?(大众中有人答:幽隐妄想)哦,答对了;识阴叫作什么妄想?罔象虚无妄想。

五阴统统是由一个妄想,由微细的妄想变成粗糙的妄想,统统是妄想。所以我们的五蕴身,生命怎么来的?生从何来?生从妄想来、无明来;死往哪里去?死往六道轮回去。究竟义来讲,妄想不可得,生从何来?生并从无生而来,幻化而来;死往哪里去?死并没有真正的死,真如没有真正的死。

所以,妄心,幽微深入的探讨,这个就是罔象虚无妄想,【渐次入于对不生灭的如来藏之显发,最后达到诸识即妄即真,】

诸位,妄当体即空,就是真,因为妄心空无自性,空无自性简称空性,诸法都是空性。

就像六祖讲的,不但境空,妄想心识还是空性,因为妄心是依他起的,什么叫依他起?因为妄心是依境界而有的,妄心是依能所而有的,即妄心就是真心。

诸位,为什么妄心就是真心?妄心不可得,当下就是真心。悟无所得,即入佛的正见。悟众生不可得,悟成佛不可得,悟涅槃不可得,悟无所得,即入不二的真心。

就是妄想心回归当下,其实这个妄心本身并不存在的,叫作妄心,或者叫作妄识心,或者叫作识心。妄心、妄识心、妄想心,这个讲的都是同一类的,只是粗细不一样而已,那么真心就是亘古以来从来没有增减。

【七识不流转,】七识不流转就是所有的波浪,细浪化成大海水,那么样的平静,不再流转,所以我们的六道轮回就是前七识拼命的造业,带着一个无辜的第八意识去转世、去投胎,所以第八意识就是被拖着走。

前七识这些好兄弟拼命的造业,放在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带着这个主体的第八意识,一下子做牛,一下子做马,一下子又升天,搞得很冤枉,全世界最冤枉的就是第八意识,它完全做不了主,被拖着走。所以造业是前七识,受苦是第八意识在受苦,受苦啊。

【如来藏受流转等甚深义之揭示。若达八识生灭之相,】八识生灭之相,如树的影子,真如就像真树,妄心妄识,这八识,八识生灭之相,在旁边写个:如同树影,就像树的影子;真心,在旁边写个:真心如树,八识生灭之相,如树的影子。

那么,你慢慢可以理解,慢慢理解,我们所有的执著,都是执著心中的影子,我们所有的执著,都是执著心中的观念,那个观念就是真如心的影子。

所以一个会跟人家争论的人就是不见性,见性的人不会跟人家争吵,因为见性的人心中没有影子,一真一切真,那就进入绝对真,进入绝对真,就没有能所,没有能所。

【其所依者实是不生灭的如来藏本体,】在旁边写个:不生灭的如来藏本体,如树的本身;八识生灭之相,如树的影子。你八识生生灭灭,能所不断,这个跟真如、如来藏性其实是无关,但是也不能离。

【即达不生之大旨。】诸位,这个不生之旨,空无自性,毕竟空寂,识心不可得,识心不可得称为不生,不是摩诃般若不生。

所以,大慧,不生莫作无生解,不生是指不生妄想、不生颠倒、不生执著;而不是说不生摩诃般若智慧的心。

即达不生之大旨。所以这个不生,一切法无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共宣说的。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宣说的是什么?识心不可得就是不生,万法不可得就是识心不生,万法识心不生,就没有能所,没有能所就进入绝对的真如;真如就是证得一切法不生,一切妄想不生,就是真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7 【上面所提到的四门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那么,【④二种无我:即人无我与法无我,亦即是人空与法空。】在座诸位,如果证到一切人无我、一切法无我、究竟无我,那么就是证到一切法空无自性,一切法空无自性也就是人空与法空。

【④二种无我:即人无我与法无我,亦即是人空与法空。】

诸位,人无我是什么意思?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啊,我们的五蕴身,这个色身其实是色、受、想、行、识所构成的,叫作人无我,叫作空无自性,五蕴空无自性。

与法无我,六根、六尘、六识,一切,这个法无我叫作万法,把它推广开来,整个宇宙都是无我,不只是说这个五蕴身的无我。

五蕴身的无我,人无我,为什么要人无我?一切众生对人生观的迷茫,照不破色、受、想、行、识,佛就开示众生:对人生观迷茫的要体悟人无我,因为五蕴身空无自性。

与法无我,这个法无我,也就是一切法、一粒尘,颗粒微尘是法无我,一棵树是法无我,一座山还是法无我,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法无我,色声香味触法还是法无我,

这个法,贯通十方三世一切三千大千世界所显现的一切相。

所以,为什么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就是空相不可得,如果你见到一切相毕竟空寂不可得,了一切法无我,即见如来,回归当下就见到那一颗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

在座诸位,如果证到一切人无我、一切法无我、究竟无我,那么就是证到一切法空无自性,一切法空无自性也就是人空与法空。

无自体性就是缘起性,就是空性,就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这个时候,你就把笔放下来(听师父讲)。

诸位,一个人证到空无自性,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能通达;一个人体悟到空无自性,那么这个人心中的智慧点石成金。

所以在座,这里要稍微了解一下,诸位,看这里,什么叫做空无自性?好,诸位,你要全神贯注,不要看课本,听经闻法的可贵就是在当下。

如果这是一只牛,(师父掰着手指头数)这是一只老虎,这是一匹马,第三只动物这是一匹马,这是一匹羊,这是一只兔子。

好,要注意听,牛有什么性?牛性;老虎有什么性?老虎的性;马有什么性?马性;羊有什么性?羊性;兔子有兔子的性。

好,我现在要把牛性当作虎性,做得来吗?不可能。要不然你给这只牛吃肉,你试试看,对不对?

牛有牛性;老虎有老虎的性;马有马性……这个是不可混滥,这个叫作有其自性,有其自性,你知道吗?

牛有牛性;老虎有老虎的性;马有马性;羊有羊性;兔子有兔子的性,这个叫有其自性。

有其自性就是固定性,固定性。

诸位,我们佛性是不是牛性?不是;牛性是不是老虎性?也不是;那个佛性是不是马性?也不是,佛性因为无相;佛性是不是羊性?也不是;佛性是不是兔子的性?也不是,叫作空无自性,佛性它不落入任何一个固定的相。

有一个法师说:师父,这个听不懂。好,这个听不懂,再来比喻空无自性,诸位,这个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关键。

诸位,这是一面镜子(师拿一本书拟为镜子),好,镜子空无自性,诸位,前面白色的来,镜子能不能显现白色?这镜子前面是黑色的,镜子能不能照出它是黑色的?能。好!这个叫作空无自性。

好,我现在把这个镜子变成有其自性,你知道吗?我这个镜子用油漆把它漆成白色的,这个镜子已经是白色的,有其自性喔。

诸位,我把它漆成白色的,黑色在前面能不能显出黑色?不能。答对了!

当它(指镜子)落入有其自性的时候,佛性就失去作用,因为佛性空无自性。

所以红色来显现红色,白色来显现白色,黑色来显现黑色,因为佛性空无自性。

佛性空无自性才能作为万法一切性的根本,知道吗?因为它没有被锁死,知道吗?它没有被锁死。

如果本性是白色的,那就是被白色锁死;如果本性是黑色的,是不是被黑色锁死?如果本性是黄色的,被黄色锁死,它不是青黄赤白黑,也不是长短方圆,它是无相,也不是牛性、马性,它叫做空无自性。

在这里还要再强调一下,空无自性,可是它有其自体性。因为佛性它不是相,所以它空无自性;可是它不是没有体喔,佛性没有体的话,你修行修什么?对不对?佛性有其自体性,佛性有它的体性。

诸位,识心分别,没有它的自体性。识心分别是妄,真如是圆成实,意思就是:它存在,可是不可触摸。

佛性存在,空无自性,可是它离尘有自体性。

佛法难就是难在这个地方,一下子讲空无自性,一下有其自体性,他就会……:喔,这个到底要怎么去理解?

然后,因为他没有开悟,没有开悟他就一直转来转去、转来转去,因为他没有证量,所以他就一直跟着他自己的想像:我想大概是这样子,我想可能是这样子。

这样你就知道喔,佛法有这么简单吗?哪里是你那个法器拿来锵两下就解决了,这个是那么简单吗?你以为把这个唱念唱得很庄严,你就认为你在解脱生死吗?这个有这么简单吗?没有那么简单的,是不是?没有那么简单的,你就知道啦,慢慢慢慢能够理解,慢慢能够体悟:哇~~原来万法回归当下,万法回归当下。

接下来,“第四叫作二种无我,即人无我,”就是照见五蕴皆空;

“法无我”就是,诸位,再补两个字,你就更清楚,“法”上面写一个:万,万法;中间补一个:皆,皆无我。万法皆无我,万法无我,在旁边写一个:毕竟空寂,就是没有一法不空,小至颗粒微尘,大至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无量的世界,统统空无自性。亦即是人空与法空。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8 人与法之所以空者,是因为人与法具无自体性。二乘偏证人无我,达人空,法执未断,故证有余涅槃;佛与大菩萨证法亦无我,故于涅槃法亦不执,是故不出不入:不住生死,不爱涅槃。不出不入故,二死永亡,不生不灭,得大自在。

【人与法之所以空者,是因为人与法具无自体性。】无自体性就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空性,简称空性。当体即空,当下即空,回归到真如。

【二乘偏证人无我,达人空,法执未断,】法执未断,对法上还有迷茫,【故证有余涅槃;】

“有余”后面还有个:依,有余依涅槃。因为变易生死还没有死,所以还有,有余依。那么我们上次讲的:

二乘人断了这个见思惑,证得人空,可是已经出三界,但是二乘人为什么会有变易生死呢?就是最极微细的第八意识没有断尽,最极微细生灭的第八意识没有断尽,所以他还有变易生死。

诸位,只要生灭,佛都判为生死,所以变易其实不是生死,变易本身并不是生死,只是生灭。

【佛与大菩萨证法亦无我,】一切法无我。【故于涅槃法亦不执,】

诸位,涅槃法是什么?就是不生不灭的佛所证入的真如。

涅槃法亦不执著,诸位,执著涅槃法就变成生死法,佛法很奥妙,就是说你着不得,说:我证入了涅槃。那你麻烦大了,涅槃没有入也没有出,你证什么涅槃呢?所以说证的人,还有能证所证呢。

所以涅槃法,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并无生灭,佛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涅槃就是法,没有能证的佛,也没有所证的涅槃法。

佛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如果说佛证得了涅槃,那是谤佛;(说)佛入于涅槃,还是谤佛;(说)有涅槃里面的佛,还是谤佛。

佛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涅槃回归当下,就是佛的觉性,佛的觉性当下就是不生不灭,佛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

若说佛契入涅槃法,那你在打妄语,不懂佛法;(说)佛契入涅槃,那变成佛能证,涅槃法是所证,那不是佛法,那是有二法,一二三四的二。

什么是佛?(师父敲一下醒木后放下)当下毕竟空寂,回归当下,就是佛;现前当下这一念,就是佛。

诸位,修行人不能等到明天,明天的明天就是未来,未来的未来就是死亡,放弃了当下,就等于放弃自己成道的机会,

记得!明天的明天就是未来,未来的未来就是死亡,证量不能等到明天,也不可以等到未来,没有未来,我俩没有明天,就是要回归当下。

诸位,大悟见性的人,是须要有骨气的人,我承认我现在就是佛,不必移动,不必期盼,不必等待,没有讨论的空间,我就是佛。要有这样子决定的心,决定的心,没有东西可以讨论。

回归当下,我们当下这一念心性就是佛,就是涅槃,就是法,就是僧,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三宝,三宝就是一真,一真就是无妄。

入于一心,一心就是无妄,一真就是无妄,没有妄就是涅槃,涅槃就是当下,当下就是一心。

佛法僧是一体的东西,佛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佛,佛法僧一体统统叫作涅槃,涅槃没有三个,一都不可得。所以于涅槃法亦不执著,

【是故不出不入:】为什么叫不出不入呢?万法本空,本寂灭,岂有出有入呢?万法本自空寂,岂有出有入啊。

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之所以有烦恼,是什么有烦恼?因为你的内心有出有入,有出有入就是有增有减,你的收入今天有增加,要喜悦,今天金钱少,就烦恼。

你谈恋爱也是一样,今天感情进展得不错,还快乐得如神仙,改天男女吵得快死掉,伤心得快去自杀啦,得重度忧郁症啦,因为男孩子不爱我们了,你看,又减少了,感情又减少了,人就开始哭泣啊,得忧郁症啊。

所有的女人都犯了一个很严重的毛病,就是需要人来爱我,所以对这个期盼就叫作妄想。

你的本性就是佛,你需要男人来爱你吗?为什么你不让佛来爱你呢?你的心性就是佛。

清净心就是佛,让清净心来爱你自己,你不需要男人,男人没有几个是好东西的——我讲的是教室以外的(众笑),教室以内的包括这些老阿公都是好人,这些都是好人。因为我们要活下去,就要这样讲。

所以说,我告诉你,你为什么要等待男人来爱你呢?不,不要,你要用你的佛性来爱你自己,你就是懂得爱情的人。所以不出不入:

也【不住生死,】为什么不住生死?空无自性,生即是无生,死就是无死。

【不爱涅槃。】什么叫爱涅槃?涅槃本来就在一心,你为什么要爱涅槃?爱涅槃变成生死业,爱就是入,想入涅槃,爱这个涅槃全在一念之间。所以妄心或者是真心全在一念,迷跟悟还是全在一心,全在一些。

【不出不入故,二死永亡,不生不灭,得大自在。】所以,在座诸位,只有佛真的死,佛把无明打死,所以不再来轮回,

世间唯有佛真的死,如果佛有死亡,那就变成有生,所以,二死永亡,就是简单讲,佛性并没有生灭,生灭就是轮回,轮回就有生死。

所以,不出不入故,二死永亡,不生不灭,得大自在。

为什么得大自在?得大自在就是得大解脱,得大解脱的人,你就懂得心法。你想要得大自在,你必须要得解脱的心;要得解脱的心,必须听经闻法、开大智慧。

所以,在座诸位,即解就是行。你今天你念佛,为什么要来听经闻法?解开你内心的执著、无明,你这个就是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7: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