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一套(共16讲) 第二讲
1 第一讲谈到楞伽法门:B、细目——具体行法。细目是欲使行人顿了四门、顿离四门。【四门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那么,【③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翻开第10页,它这个分成两部,前面十六页,后面一千多页,所以现在还讲到前面,前面的第十页,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诸位,翻开第十页,中间。
【③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2 这个识所包含要说明的范围非常的广、非常的大、非常的深,因为一切的生活的作用统统是这个识,这个识有非常多的角度。
这个识所包含要说明的范围非常的广、非常的大、非常的深,因为一切的生活的作用统统是这个识,这个识有非常多的角度。
今天,如果你有所执著,就是识,识心分别;你有所分别,也是识心分别;
你行善的这颗心,也是识心分别;你要求法的心还是识心分别;你有心供养三宝的心,还是识心分别;那么你很想要用功修行,还是识心分别。
这个识也能回忆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识也能储存种种的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
这个识就是万法唯心识所造;这个识就是能所不断;
这个识就是三种生灭都是识:一、粗糙的生灭,是识,五根缘于六尘,第六意识就是为前五识的五俱意识,就是分别;那么第七意识就是微细的生灭;第八意识就是最极微细的生灭。
3 这个识心是怎么来的,问题是它怎么来的?诸位,这个识是由本性真如幻化而起的,因境而有,或者是无量亿劫来,称为识的种子。简单讲,我们本性就像树木,识就像影子,它不能离开这棵树而有影子。所以,识也就是离尘无自体性,是用来判别外境的。
这个识心是怎么来的,问题是它怎么来的?诸位,这个识是由本性真如幻化而起的,因境而有,或者是无量亿劫来,称为识的种子。
简单讲,我们本性就像树木,识就像影子,它不能离开这棵树而有影子。
这个识,整部唯识学都在解释这个能缘的心,种种的名相,来龙去脉,在这里,我们就要简单来作一个解释:
眼识对色尘,如果了(liǎo):离色尘,眼识也不可得,就证得到识性。
眼见一切相,如果看到影子,而不执著,同时就是性,叫做眼识性。
所以,圣人有没有识?有。圣人证得到空性的时候,空无自性简称空性。
凡夫看了外境的这个色尘,就产生识心分别。耳朵听这个声音的动静,又产生识心分别,
如果了(liǎo)动静不可得,识性就慢慢的显现出来,于一切动静不执著。
所以,识也就是离尘无自体性,是用来判别外境的。
鼻就是判断气味的;舌是尝味道的;身是尝触的、接触的。
意识叫作分别识。这个分别有先天性的,俱生的分别,还有后天性的分别。所以,后天性的分别,第六意识好断,
要是俱生的就很难断。什么叫作俱生?俱生就是跟着去投胎,它那个分别意识也非常的强。
诸位,当我们一个人死的时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暂时收起来,因为人一断气,因为这个五识是依附于五根,人死的时候,这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无所依靠。
那么无所依靠呢,断气以后就剩下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被末那识强烈的执著,变成一个我执,还有法执。
所以这个末那识所执非量,末那识翻译成中文叫作染有我,就是二六时中我相随,这二六时中都卡在一个我的观念、还有我所有的观念,就是末那识。
这个末那识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所执非量,它所执著的东西没有一件事情是对的,把这个相的影子看作是我的,所以执著五蕴身是我的,所执非量,执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这些)外在的世界以为是我所拥有的依报,也是执著影像为自我,为我所用,所以也是非量。
那么阿赖耶识就像仓库一样,就像仓库一样,所谓真妄和合,这个是方便说阿赖耶识。
那么,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个是面对外境的;末那识它是像一座桥梁,末那识对内执著,下面那个阿赖耶识,对外作为眼、耳、鼻、舌、身、意的根本,所以称为意根。
所以末那识等于一座桥梁,通内也通外,执著内也执著外,也作为前六识的一个依靠——前六识所执著出来的相,落入这个影子,这个影子同时被第七意识所执著,如:执著五蕴身的影子啦,执著山河大地的影子啦。
所以阿赖耶识它就像一座仓库一样,所有的种子,好的种子、不好的种子,统统吸收进来,这样我们无量亿劫来的种子储存在哪里呢?就储存在阿赖耶识。
执著阿赖耶识的所有种子跟现行,统统就是末那识,
所以阿赖耶识就像仓库,末那识就像管理员,管理仓库里面的那一些金银财宝,误认为那个是我的。
然后呢,这个意识就像工头,你去外面经营,这些眼、耳、鼻、舌、身,面对善恶的境界一直攀缘,好,一直攀缘,
那么意识型态,第六意识分别心就把它分别,分别以后就过滤,过滤以后呢,好的也是执著,不好的落入影像,这个就是意识的作用,(就是)末那识(的作用)。
所以,简单来讲,阿赖耶识就像仓库,末那识就像仓库的管理员,意识就是面对境界,它就像领导者,领导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面对外境,这个统统会用到意识,
这个意识非常强,能够贯通过去、现在、未来,意识就是闪动不定、能所不停、妄念不断,这个叫作意识。
所以这个识当体即空的时候,就是识性。所以,见性的人有没有识?有。见性的人有没有识,有;可是那个识当体即空,就是性。
你讲,开悟的人没有识,也说得通,因为他唯是性,性本身就能够分别,但是完全没有污染;但是如果你把开悟的人叫作识性,那就对了,识当体即空通达性,识不可得。
所以我们了解,不管你投胎到那一个法界,性识周遍法界。性识周遍法界的意思就是说,不管你投胎到哪一道,或者是哪一个星球,不管你投胎在哪里,你一出生,那么就是阿赖耶识的一个种子起现行,
起现行以后,末那识就是执著你那个星球所有的相,那一样(的),你第六意识继续去分别所有的这些外境,你的形状不一定跟地球一样。
所以,前五识面对的是八识所幻化出来的叫作性境,第六意识所缘的境界叫作性境,带质境、独影境。
性境就是众生认为是真实境,叫作性境。带质境就是说,有这个毛巾,毛巾看了以后,落入这个脑筋里面,它有可推论,叫作带质境。
(还有)一种叫作独影境,自己妄想太多,想想龟毛啊、兔角啊,这些自己所想像的。
所以性境是共业所感的,世间(人)认为真实的世间;带质境就是带有本质,然后自己的一个观念来推论;独影境就是没有这个东西,不存在的东西,就是类似卡通影片不存在的东西。
好,那么现在我们突破阿赖耶识以后,就是真如,真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