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157 一切法不受,十种受阴魔统统破除荡尽


【今当辨明,上来所现十境,与色阴十境不同。


色境从前向后,次第相生,透过一层,又现一层。】师父已经讲了色境的十阴,十种阴魔,是一层一层的。


【《灌顶》云:色阴竖发是也。】竖发,“竖”就是次第,有次第的。


【此之受阴,各别现起,】平面的。【所谓境同见异,】境界是相同的,见解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这十种受阴的十阴魔,其实是同一个时间,只是见解不一样而已,境界是相同的。


【随见起执成魔,《灌顶》云:受阴横开是也。】横开就是平行来看。


所以,色阴是竖开,受阴是横开。


【以上十科,皆言失于正受,正受属定,邪受属魔,既失正受,必起邪受,故属魔业。】


这里再回顾一下十种受阴魔:


【一以内抑过分,发无穷悲。】自己责备自己为什么不提早去度众生?


【二以感激太过,生无限勇。】


【三以智力衰微,而为沉忆。】


【四以慧强定弱,反成卑劣。】


【五历览二际,】二际就是前际跟后际,就是色消受未明。【故生其忧。】


【六觉得轻安,生无限喜。】


【七以见胜,】七,括弧,以见胜,【生大我慢。】


【八以轻清,自生满足。】


【九以著空,因而毁戒。】


【十以著有,由是贪淫,故皆不出受阴之中,】


诸位!受阴绝对离不开【苦、乐、忧、喜、舍之五相也。二中间十境竟。】


后面加一个“受”,印象会更强烈。故皆不出受阴之中的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绝对不会离开这个。


这师父已经讲了,所以,一切法不受,十种受阴魔统统破除荡尽。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158 [结害嘱护]。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壬三 结害嘱护(分三) 癸初 示因交互 二 迷则成害 三 嘱令保护 今初】


经文69:【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这文字都很简单。


【乃呼当机,而告之曰:如是十种,禅那所现之境,皆是受阴未破,用心未善,理欲交战,】


“理”就是道理知道,“欲”就是一种苦乐忧喜的感受在交战,佛讲的这个道理,跟你内心里面的苦乐忧喜在交战。


【互为胜负。如得大光耀,乃至得虚明性,皆观力胜妄想也。】“胜”就是胜过。观照的力胜过妄想。


但是,【如发无穷悲,乃至无限爱生,】搞到破戒、毁犯、恶知见、拨无因果,这个都是妄想的力道胜于观照的力道。(【皆妄想胜观力也。】)【故现斯事。】


【癸二  迷则成害】


经文70:【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解释一下:诸位!众生顽,“顽”就是顽劣,难以教化叫做顽劣。


迷就是痴迷。中国话很有意思,这个“痴迷”实在讲得太好了,愚痴才会迷惑,还真是厉害,真是厉害!痴迷就是因为愚痴才会迷惑。


智觉,有智慧的人就会觉悟,智觉就不痴迷,痴迷就不会智觉,智慧的觉悟。


所以,不自忖量,不自思惟衡量。逢此因缘,碰到这十种境界,怎么样?就迷惑了这个境界,


而自己不认识这十种境界,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迷不自识者:如得大光耀,得虚明性等,不知何自而致。】


也不知道,怎么样?这种境界到底从哪里来?不知何自而致的意思就是:


也不知道此种境界到底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模式?为什么会变成这种情形?也不知何自而致,这到底从哪来,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谓言登圣者:即未证言证,故曰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接下来是【癸三 嘱令保护】


经文71:【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那你就知道,在座诸位!推广《楞严经》有多么的重要!


所以,我讲完了《楞严经》,我就要跟大家化缘了。化缘什么意思呢?化缘就是大家集资,再来印《楞严经》。


如果印《楞严经》,这个光盘做出来,以一部一千块来讲,看你要印几部?


为什么?这个给众生修福修慧的机会,推广《楞严经》,让正法重现,又修到了大福报。


所以,《楞严经》讲完了,我要跟大家化缘了,至少你就出一百块吧!对不对?最少也出一百块。


说:“师父!我一百块没有啦!”那我就一百块给你,你拿去101室缴啦(师笑)!


所以,《楞严经》讲完,我就会跟大家化了《楞严经》的因缘,为什么?


你出钱出力,将来一定成佛,而且让正法重现。


【汝等须将如来之语,传示末法,遍令修定者,开悟了知斯义,不为魔惑,得其方便,


使得保持末法,覆护正修,以便渐次修证,而成无上之佛道也。】所以到此,【二受阴魔相竟。】


【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二卷终】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159 要破这个想阴魔就更简单,你只要内心没有贪


接下来,想阴魔相,


在座诸位!要破这个想阴魔就更简单,


你只要内心……这里面讲的统统是贪求什么……


你只要内心没有贪,这个想阴魔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只要内心无贪,所有的想阴魔,统统因为贪念而破不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60 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


【辛三 想阴魔相(分三) 壬初 具示始终二    中间十境 三 结害嘱护(壬初分二) 癸初 始修未破区宇 二 修破显露妄源(癸初分二) 子初 躡前受阴尽相 二 状示想阴区宇 今初】


经文72:【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解释一下:说:阿难!这个境界又更高了,彼修禅定的善男子,怎么样?修三摩地,受阴尽者,已经透过了,透过受阴的十种境界了。


虽未漏尽,什么叫做虽未漏尽?虽未漏尽就是已经得相似的漏尽,叫做虽未漏尽。


看到那个「虽」字,虽然还没有漏尽,就是已得相似的漏尽,这一句的含义就是这样。


心离其形,这个功夫了得!如鸟出笼,我们这个心,被这个五蕴身关住了,现在这个心离其形了,不受肉体的拘束了,如鸟出笼了,这个境界可高了。


已能成就,从凡夫的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通此明想阴始终之境。】这一段是通明想阴始终之境。


【彼善男子:蹑前透过受阴十境之人,或备经,】就是全部经过。【或不备经,】有的不必全部经过。


【总以不为所惑,透过前境,受阴破,仍复精研,故曰修三摩提:望受阴为终修,】


这一段想阴魔的开始,对受阴来讲,他受阴魔已经完成了,是终修;但是,对想阴魔,【望想阴为始修也。】


【受阴尽者:而于前境,一一透过,然犹为想阴所覆,故云虽未漏尽;而虽之云者,亦有似尽意耳。】


【心离其形者:以真心周遍,本来不局于身,由无始迷执,】本来不局限于这个色身,现在被困住了,(【非局而局】)就像关在牢狱里面,就像鸟关在牢笼里面。


【纵色阴尽,十方洞开,见闻周遍,】翻过来,【变无离身自在之用,此皆受阴覆之之故。】这个都是受阴盖住了。


【今受阴既尽,方得心离其形,亲见离根之体;】心体是离根的,心体离根就能发大自在了,能大自在的作用了。


【恐犹未明,故又以如鸟出笼喻之。鸟喻离根之体,笼喻所结之根。


离根之体,即是第八本识,既得离根之体,似得漏尽胜用。故云已能成就,从是博得凡夫之身,上历诸位菩萨,乃至妙觉。】


【六十圣位:此乃指圆顿最利之根,决定】决定什么?【能以凡身,上历圣位也。


非同别教,】别教就是专为大乘讲的,叫做别教,我们藏、通、别、圆嘛。


非同于别教,【皆实取证故;经生累劫,证得一分,方到一位,岂能以凡身,顿历诸位哉?


六十圣位者:于五十五位,前加三淅次,及乾慧地,后加妙觉,恰成六十。】


诸位!我们再复习一下,打开1134页,回忆一下,好!把手握住原文,然后翻过来看一下,马上就翻过来。诸位看!看第二行底下,


渐次三位,乾慧一位,十信十位,十住十位,十行十位,十向十位,四加四位,十地十位,等觉一位,妙觉一位。


好!诸位再翻过来,1137页,什么叫做三种渐次?看左边,1137页,中间的经文,


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解释一下: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耳根圆通,除其助恶之因,不吃五辛。


二者真修,[刳]就是挖掉、除掉其正性,就是性罪,就是杀、盗、淫、妄四种重罪,把它除掉。


三者增进,破除违其现业,就是破除现在六根奔于六尘所产生的恶业,这个就是三种渐次。


好!翻回来,1410页,中间,恰成六十。为什么要回忆一下呢?因为有的人是初学佛法的,初学佛法的,他能听多少算多少,讲到这个六十圣位,已经全部慈悲,已经还给师父了,已经都放在我这里了,已经忘记了,早就忘光了,哪还知道六十是什么?


所以,恰成六十位,【今通名圣者:以从凡入圣,因果理同,以得圆悟故也。


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者:喻如意去,速疾无碍,而有三种:】三种,天台宗说有三种:


【一、人三昧,乐意生身;谓心寂不动,即相似初信至七信,】就像相似位初信位,及七信位。【入空行也。】


【二、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普入佛刹,以法为自性,即相似八信,出假位也。】因为天台宗都是讲空假中。


【三、种类俱生,无作意生身;谓了佛所证法,即九信十信,修中位也。】就是中道,修中道。


诸位!我们念一遍就好,在这个《楞伽经》里面有讲到意生身,那个时候就稍微对它更深的了解。这个意生身讲的还是略有不同,每一部经典还是有一点差异。


【此三种意生身中,应是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以离根之体,即是第八本识,一切诸法,皆依此识变现,既得此识,即能觉了,一切诸法,自性如幻,以唯识变故。】


所以,唯识有三能变:


初能变就是本性化作第八意识;


二能变就是第八意识转换成第七意识,就是增加了我法二执;


三能变就是化出前六识,就是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


所以,什么叫做万法唯心造?这个[心]的后面再加一个:识,你就更清楚,万法唯心识所造,这所造是什么意思?就是变现出来的。


万法唯心造,就是万法唯心识所造,就是所变现出来的,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


【得此身已,不惟能现,且能普入诸刹,故云随往无碍。初蹑前受阴尽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61 [想阴魔相.想阴未破之区宇]。这个人熟睡说梦话,说出来的话却很清楚,让旁边没有睡觉的人,都了解他在讲什么话,这个是名为想阴区宇


【子初 躡前受阴尽相】经文72:【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子二  状示想阴区宇】经文73:【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韻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这一段用比喻来讲这个想阴的十种阴魔。


譬如有人,就像有一个人,熟寐就是睡得很熟,深睡的意思。寱言就是说梦话,睡得很熟,却作梦会说梦话,寱言说梦话。


是人虽则,这个人虽然在昏睡当中,虽然在昏睡当中,无别所知,就是他不知道。


但,中间加一个:但,其言已成,但是他所说的话非常的清楚,已成为非常清楚。为什么?音韵伦次都非常清楚。


令不寐者,不寐就是醒着的人,在旁边看着他醒着的人,咸悟其语,这个[悟]不是开悟的意思,这个[悟]是指了解,都了解他在说什么。


所以,虽然相同的语言,可是,用在不同的地方,这里不当作开悟。


咸都,全部都了解他在讲什么话。意思就是:这个人熟睡说梦话,虽然在昏睡当中,这个人什么都不知道;


可是在说梦话,说出来的话却很清楚,让旁边没有睡觉的人,都了解他在讲什么话,这个是名为想阴区宇。


看左边的注释:


【熟寐,深睡也;寱言,就是梦中自言自语,(是自言自语也;)非同醒人之言,以有想阴所覆故。


是深睡人,昏昏不觉,而于所说之事,虽则无别所知,】本身也不晓得在说什么。


【但其寱言,】他梦中所讲出来的话,【已成音韵可听,伦类次序可别,】就是分得很清楚。


【令不寐之人,】就是不睡觉的人。【咸皆明悟其语。】明白、了解他在说什么。


【是想阴未破之人,得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而于上合下同,实未亲证故。】


上合下同,出自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如果那一念与佛相契、契应,叫做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六道一切众生,与一切众生,怎么样?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所以,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个悲仰。


这个在前面“耳根圆通章”讲过了,叫做上合下同。


如果用简单:上合十方佛,下同十方的众生,下同十方众,那这样就:上合十方诸佛慈力,下同十方众生悲仰,那就更清楚了,不必念得那么长。


实未亲证,还没有到那个境界,【虽未亲证,而所现不误;诸佛菩萨,悉知此人,所现之身相可见,位次不紊,】不紊就是不乱。


【如二渐中,】如前面二渐次当中。【言其得通游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则诸佛谁不亲知而见耶?此则名为,想阴未破之区宇,初始修未破区宇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162 [想阴尽]。是人则能,超越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子初 躡前受阴尽相】经文72:【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子二  状示想阴区宇】经文73:【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韻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癸二 终破显露妄源】经文74:【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越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解释一下:若动念尽,因为想就是动念,想就是动念,现在讲的是想阴区宇。


这个妄想尽,若动念尽就是这个妄想尽了,浮想销除,浮想销除就是性识觉明如镜,六识浮想如尘。


我们的性识觉明就像镜子,而这个六识这些妄想就像尘,尘浮在镜面上。


所以万法的妄想都是心性的浮尘,记住师父的话。


万法的能所的妄想,都是浮想,都是现在心性上的一种妄尘、妄想,都是一种微细的动相,如垢。


解释一下:


如果我们的妄动、妄念破除尽了,第六意识这个妄想的浮尘完全消除。


于觉明心,如去尘垢,诸位!粗的妄想叫做尘,细的妄想叫做垢,叫做粗尘细垢,如果这样解,注解就更清楚。粗糙的尘,细的、细腻的垢,叫做粗尘细垢。


一伦生死,首尾圆照,什么叫做一伦生死呢?从卵生一直到非有想非无想,若卵生、湿生、胎生、化生等等这十二类生。


一伦生死,这十二类生的生死,首尾圆照,什么叫做首尾圆照呢?就是慢慢的显现出来了,就是知道,接近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又往哪里去了。


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越烦恼浊,诸位!这个烦恼浊是什么意思?烦恼浊是什么意思?


所有的妄想都会扰动你的本性;所有的能所,都会轻轻的去触动到你的清净的本性,无论是粗尘细垢,只要你有想不尽,就是能所不断,对境起心叫做妄想,这个功夫没有做好的时候,你就没办法超越烦恼浊。


所以,在座诸位!这个第三关,过三关实在是很难,王宝钏苦等十八年,那还算很简单,王宝钏苦等薛平贵十八年,这还算很简单;要超越这个烦恼浊,这个太难了,太难了!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1412页,【《指掌疏》云:动念者,即指第八识所含六识种子;以有微细动相,故以动念称之。


动必有想,即是根本想阴,六识浮想,皆依此想起故。


此想既尽,六识中枝末浮想,无所从起,故云浮想销除。


觉明心,即第八本识;以带妄故,不言妙觉明心。


动念既尽,浮想不生,故云如去尘垢,盖以性识觉明如镜,六识浮想如尘,】所以妄想只是浮现在本性的一层污垢、尘垢。所以,浮想如尘,【微细动相如垢。】


【一伦生死,首尾圆照者:谓三界十二类众生,一类一类,所有生死,首从卵生,尾至非无想生,皆能圆明照察,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以尘垢既尽,觉心光明既显,生灭根元,从此披露;】


生灭的根元,只要讲到生灭的根元,就是微细之惑。从现在开始,你讲到生灭的根元;根元就是原由。生灭怎么来的?


简单讲:这个就是已经是相当相当微细的惑,凡夫没办法觉察的。从此披露;


【如后文所云: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是也。】[殚]就是尽,皆尽了,


【然类生,】就是十二类生。【生灭根元,即是行阴;行阴既现,是则超出想阴,】超出想阴。【故曰名想阴尽。】


诸位!行阴统统是外道止于行阴,行阴统统是外道落入的尽头,统统叫到达行阴,第八意识、识阴没办法。


所以行阴、想阴都是贪着妄想,行阴都是外道的境界。【此当圆通,觉所觉空也。】


【《指掌疏》云:前于闻所闻尽时,觉得有个闻所闻尽,宛然有个能觉之心,即是第八识中,六识种子,微细动相。】


所以,那个所谓觉悟,那还不是真悟,用第六意识来觉悟,那个还是有微细的能所,还不是真悟。真悟没有能所,是微细的清净自性。


【今想既尽,微细动相亦无,故能觉与所觉,而俱空矣!所以不复真者,以犹为行阴所覆故。】


什么叫做行阴?注意!微细生灭相叫做行阴。


【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者:如前烦恼浊文云,又汝心中,忆识诵习,离尘无相,离觉无性,】


诸位!这个又是要做一下笔记了,离尘无相,前面写四个字:能缘之心,离尘无相。后面「离觉无性」上面要再加四个字:所缘之境,离觉无性。


前面虽然讲过了,不复习一下还搞不懂,再解释一下:离尘无相,前面要加四个字:能缘之心,离尘无相,就是能攀缘外界的心,离开了外尘,它是没有相可以攀缘的。


所缘之境,离觉,「觉」后面加一个:心,离开这一颗觉悟的心是无性的,无性就是:相是空无自性的、是客观的,必需由觉心来承认它,必需有主观的觉心,来承认客观的环境、客观的外相,客观的外相是空无自性的,是无相、是无性的。所以,能缘之心,离尘无相;所缘之境,离觉无性。


【相织妄成,名烦恼浊。今以动念既尽,浮想销除,想除识空,故能超越。


回观想阴之所由生,】想阴怎么生的呢,【元从融通妄想,交织妄成,】


什么叫做融通妄想?贯通里跟外面的叫做融通妄想。简单讲的:依于能缘心、所缘境贯通,叫做融通妄想。


交织妄成,【以其想阴,能融通质碍,如心想醋梅,】心动念想到这个醋的酸,【口中水出是也。初具示始终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163 心离其形,这个功夫了得!


经文72:【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解释一下:说:阿难!这个境界又更高了,彼修禅定的善男子,怎么样?修三摩地,受阴尽者,已经透过了,透过受阴的十种境界了。


虽未漏尽,什么叫做虽未漏尽?虽未漏尽就是已经得相似的漏尽,叫做虽未漏尽。


看到那个「虽」字,虽然还没有漏尽,就是已得相似的漏尽,这一句的含义就是这样。


心离其形,这个功夫了得!如鸟出笼,我们这个心,被这个五蕴身关住了,


现在这个心离其形了,不受肉体的拘束了,如鸟出笼了,这个境界可高了。


已能成就,从凡夫的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164 意生身,有三种


经文72:【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者:喻如意去,速疾无碍,而有三种:】三种,天台宗说有三种:


【一、人三昧,乐意生身;谓心寂不动,即相似初信至七信,】就像相似位初信位,及七信位。【入空行也。】


【二、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普入佛刹,以法为自性,即相似八信,出假位也。】因为天台宗都是讲空假中。


【三、种类俱生,无作意生身;谓了佛所证法,即九信十信,修中位也。】就是中道,修中道。


诸位!我们念一遍就好,在这个《楞伽经》里面有讲到意生身,那个时候就稍微对它更深的了解。


这个意生身讲的还是略有不同,每一部经典还是有一点差异。


【此三种意生身中,应是觉法自性,性意生身。


以离根之体,即是第八本识,一切诸法,皆依此识变现,既得此识,即能觉了,一切诸法,自性如幻,以唯识变故。】


所以,唯识有三能变:


初能变就是本性化作第八意识;


二能变就是第八意识转换成第七意识,就是增加了我法二执;


三能变就是化出前六识,就是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


所以,什么叫做万法唯心造?这个[心]的后面再加一个:识,你就更清楚,万法唯心识所造,这所造是什么意思?就是变现出来的。


万法唯心造,就是万法唯心识所造,就是所变现出来的,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


【得此身已,不惟能现,且能普入诸刹,故云随往无碍。】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165 万法的妄想都是心性的浮尘


经文74:【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越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解释一下:若动念尽,因为想就是动念,想就是动念,现在讲的是想阴区宇。


这个妄想尽,若动念尽就是这个妄想尽了,浮想销除,浮想销除就是性识觉明如镜,六识浮想如尘。


我们的性识觉明就像镜子,而这个六识这些妄想就像尘,尘浮在镜面上。


所以万法的妄想都是心性的浮尘,记住师父的话。


万法的能所的妄想,都是浮想,都是现在心性上的一种妄尘、妄想,都是一种微细的动相,如垢。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166 一伦生死,首尾圆照


经文74:【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越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解释一下:如果我们的妄动、妄念破除尽了,第六意识这个妄想的浮尘完全消除。


于觉明心,如去尘垢,诸位!粗的妄想叫做尘,细的妄想叫做垢,叫做粗尘细垢,如果这样解,注解就更清楚。


粗糙的尘,细的、细腻的垢,叫做粗尘细垢。


一伦生死,首尾圆照,什么叫做一伦生死呢?从卵生一直到非有想非无想,若卵生、湿生、胎生、化生等等这十二类生。


一伦生死,这十二类生的生死,首尾圆照,


什么叫做首尾圆照呢?就是慢慢的显现出来了,


就是知道,接近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又往哪里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167 要超越这个烦恼浊,这个太难了,太难了!


经文74:【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越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越烦恼浊,


诸位!这个烦恼浊是什么意思?烦恼浊是什么意思?


所有的妄想都会扰动你的本性;


所有的能所,都会轻轻的去触动到你的清净的本性,


无论是粗尘细垢,只要你有想不尽,就是能所不断,对境起心叫做妄想,


这个功夫没有做好的时候,你就没办法超越烦恼浊。


所以这个烦恼浊对众生来讲是很难,为什么讲很难呢?


诸位!譬如说你一个儿子,或者你的女儿到美国去读书,


诸位!做父母的人他就会担心,他吃得饱吗?有没有钱呢?在美国习惯吗?你看,操心,操心。


好!如果一对的男女朋友;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因为最难突破的来比喻,你就更清楚了。


烦恼,到了分手的时候,中山北路走七回,走过来走过去,走过来走过去,为什么?舍不得分手,


一分手以后,回来以后就开始想他,这就烦恼,想他,想了,回来就开始等电话,开始等电话,是不是?这烦恼啊!


所以我们看过这个谈恋爱的,就是非常非常的烦恼,非常非常的烦恼。


我们都住在一起,读大学的时候住在一起,有一个跟我们不同系的,我们坐在楼下,电话只有一支,以前又没有手机,电话只有一支,对不对?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才二十岁,四十年前哪有什么手机?对不对?


到921大地震的时候,那时候才有手机,比较popuar,比较普遍,我们四十年那个时候哪有什么手机啊?只有一支电话。


你知道吗?我给他那个女朋友是烦死了,每次都铃~~~~就来,一天到晚就打电话,我们都楼下要先接,楼下先接,


接了的时候,她每天每次都说:急事!每次都说:这个是长途电话!


我们就知道他的女朋友住在台中,哪有什么长途电话?逢甲大学在台中,她也是台中打来的,每次为了怕我们不接给他,紧急就要见她男朋友。


他女朋友打电话来就:我这里是长途电话,叫某某人!


有一次是我接的,我很生气了,我就:某某人!台中长途电话!


然后她就说:你怎么讲是台中长途电话?我说:我们都了解你是台中打来的,每次都好像一副很急的样子。对不对?


我告诉你:莎士比亚讲了一句话:这是真的:恋爱的男女朋友,你就当他是疯子,疯子!行为真的异常,真的!


我教了一个学生,文化大学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她爱上了一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是真的对她很好;但是很花,后来又变心了。


可是这个心已经付出去了,你知道吗?她有一天从山下来找她的男朋友,痛苦到什么程度呢?


刚好下大雨,下大雨,她从文化大学哭到山下,不知道要怎么坐车!不知道怎么坐车喔,一直哭一直哭,你怎么安慰她都没有用,你跟她讲:你看开一点啦,不要这样子。她就是一直哭,全部的精神都付出的时候。


所以告诉你:我只是随便简单一个例子,要超越这个烦恼浊,随便一关你就没办法了,


钱关烦恼、男女的感情烦恼、欲望烦恼、贪名也烦恼、修行达不到目的也烦恼。对不对?


身体病苦也烦恼,这什么东西不让你烦恼呢?


只要有人的地方,他就有妄想,只要有人的地方,他就会有是非。


所以,在座诸位!这个第三关,过三关实在是很难,王宝钏苦等十八年,那还算很简单,王宝钏苦等薛平贵十八年,这还算很简单;


要超越这个烦恼浊,这个太难了,太难了!


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68 动必有想,即是根本想阴,六识浮想,皆依此想起故


经文74:【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越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指掌疏》云:动念者,即指第八识所含六识种子;以有微细动相,故以动念称之。


动必有想,即是根本想阴,六识浮想,皆依此想起故。


此想既尽,六识中枝末浮想,无所从起,故云浮想销除。


觉明心,即第八本识;以带妄故,不言妙觉明心。


动念既尽,浮想不生,故云如去尘垢,盖以性识觉明如镜,六识浮想如尘,】


所以妄想只是浮现在本性的一层污垢、尘垢。


所以,浮想如尘,【微细动相如垢。】


【一伦生死,首尾圆照者:谓三界十二类众生,一类一类,所有生死,首从卵生,尾至非无想生,皆能圆明照察,


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以尘垢既尽,觉心光明既显,生灭根元,从此披露;】生灭的根元,只要讲到生灭的根元,就是微细之惑。


从现在开始,你讲到生灭的根元;根元就是原由。生灭怎么来的?


简单讲:这个就是已经是相当相当微细的惑,凡夫没办法觉察的。从此披露;


【如后文所云: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是也。】[殚]就是尽,皆尽了,


【然类生,】就是十二类生。【生灭根元,即是行阴;行阴既现,是则超出想阴,】超出想阴。【故曰名想阴尽。】


诸位!行阴统统是外道止于行阴,行阴统统是外道落入的尽头,统统叫到达行阴,第八意识、识阴没办法。


所以行阴、想阴都是贪着妄想,行阴都是外道的境界。【此当圆通,觉所觉空也。】


【《指掌疏》云:前于闻所闻尽时,觉得有个闻所闻尽,宛然有个能觉之心,即是第八识中,六识种子,微细动相。】


所以,那个所谓觉悟,那还不是真悟,用第六意识来觉悟,那个还是有微细的能所,还不是真悟。真悟没有能所,是微细的清净自性。


【今想既尽,微细动相亦无,故能觉与所觉,而俱空矣!所以不复真者,以犹为行阴所覆故。】什么叫做行阴?注意!微细生灭相叫做行阴。


【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者:如前烦恼浊文云,又汝心中,忆识诵习,离尘无相,离觉无性,】


诸位!这个又是要做一下笔记了,离尘无相,前面写四个字:能缘之心,离尘无相。后面「离觉无性」上面要再加四个字:所缘之境,离觉无性。


前面虽然讲过了,不复习一下还搞不懂,再解释一下:离尘无相,前面要加四个字:能缘之心,离尘无相,就是能攀缘外界的心,离开了外尘,它是没有相可以攀缘的。


所缘之境,离觉,「觉」后面加一个:心,离开这一颗觉悟的心是无性的,


无性就是:相是空无自性的、是客观的,必需由觉心来承认它,必需有主观的觉心,来承认客观的环境、客观的外相,客观的外相是空无自性的,是无相、是无性的。


所以,能缘之心,离尘无相;所缘之境,离觉无性。


【相织妄成,名烦恼浊。今以动念既尽,浮想销除,想除识空,故能超越。


回观想阴之所由生,】想阴怎么生的呢,【元从融通妄想,交织妄成,】


什么叫做融通妄想?贯通里跟外面的叫做融通妄想。简单讲的:依于能缘心、所缘境贯通,叫做融通妄想。交织妄成,


【以其想阴,能融通质碍,如心想醋梅,】心动念想到这个醋的酸,【口中水出是也。初具示始终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69 能缘之心,离尘无相;所缘之境,离觉无性


【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者:如前烦恼浊文云,又汝心中,忆识诵习,离尘无相,离觉无性,】


诸位!这个又是要做一下笔记了,离尘无相,前面写四个字:能缘之心,离尘无相。


后面「离觉无性」上面要再加四个字:所缘之境,离觉无性。


前面虽然讲过了,不复习一下还搞不懂,再解释一下:离尘无相,前面要加四个字:能缘之心,离尘无相,就是能攀缘外界的心,离开了外尘,它是没有相可以攀缘的。


所缘之境,离觉,「觉」后面加一个:心,离开这一颗觉悟的心是无性的,


无性就是:相是空无自性的、是客观的,必需由觉心来承认它,必需有主观的觉心,来承认客观的环境、客观的外相,


客观的外相是空无自性的,是无相、是无性的。


所以,能缘之心,离尘无相;所缘之境,离觉无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70 想阴十种魔境,此第一贪求善巧


【壬二  中间十境(分十) 癸初 贪求善巧(至十)贪求永岁 (癸初分七) 子初 定发爱求】


经文75:【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


解释一下:说: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虚」就是见闻遍周,「妙」就是离身能够作用。


这受阴虚妙,破除了受阴,不遭邪虑,圆定发明,这个圆定就发自于本性的定、圆满的定。


三摩地中,心爱圆明,「圆」就是圆满发明一切的妙用,心希望能够圆满的发明一切的妙用。


勇锐其志,精进的思惟,锐其精思就是勇锐其志,精进的这样思惟,差不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了。


贪求善巧,注意那个「贪」字,中间的十境,这个想阴魔十境,都有一个贪就出状况,


把复杂的问题变成很单纯的问题,就是因为出,出现一个‘贪’字。


所以,他贪求善巧,因为他贪求这个变化更进一步,怎么样?


更能撼动人心,更懂得善巧,以行教化,广行佛事。


为什么他贪求善巧呢?善巧就是善巧方便,更能撼动人心,更能度更多的众生,以行教化,广作佛事,叫做贪求善巧,有这样的贪就坏了!


【此下别示,想阴十种魔境,此第一贪求善巧。


彼指透过受阴之男子,】透过了受阴十境的男子,【是以称善。


虚谓见闻遍周,妙谓离身作用,如鸟出笼,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不遭邪虑者:谓不遭遇,受阴邪虑所惑。


圆定发明:即圆通妙定,得以发明。是受阴已尽境界,后皆仿此。


三摩地中,心爱圆明者:于此禅定心中,忽起一念,爱着圆明,谓爱着圆满,发明一切妙用故。


勇锐其志,精进思惟,贪求变化,更进善巧,将以悚动人心,以行教化,广作佛事也。】


【子二 魔遣邪附】

经文76:【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尔时天魔,知道你贪求善巧,天魔听到了你的心声、看到了你的用意,候得其便,


空隙来了,等到了因缘到了,飞精附人,


在这里特注意,附人不是附在那个修禅定的人,是附于他人,不是附于修行之人。


所以,飞精附于他人,飞精附着在他人,就像乩童,这个魔附在乩童的身上,口说经法,这个乩童就说出了种种的经法。


看注解,1414页,【当尔之时,天魔,即六天魔王,候得其便,有隙可乘,即飞遣精魅,以附他人之身,】所以是附着在他人,不是附着在这个修三昧的人的身上。【素受邪惑者。


飞精,如军门飞檄,】就是军中,叫做军中。飞檄,这个飞檄就是可信度很高的。


什么叫飞檄呢?就是古代用以征召传递军令,来声讨敌人,或者是揭发罪行的文书,叫做飞檄;用我们现在来讲,叫做秘密文件,秘密文件。飞精,如军门飞檄,【官府之类。


口说相似经法,由魔附之力,资其邪慧,】魔也会说法。【以令听受,非真能说佛法;】因为他不是真修行人,只是魔附在他身上。


【若真能说佛法,即非魔矣。】那么,像我们这个,从二十岁接触到佛法,到现在六十岁了,我们四十年了,当然不是魔来附身说法。是不是?


【盖受阴尽者,魔不得入其心腑。故假旁人惑之,转令自乱耳。】


这一段想阴魔是很精彩的,你想不到的事情统统发生,你想不到的事情。


你今天所看到的末法的乱相,在想阴魔这十种情形,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发生在我们的今天。


释迦老子实在了不得,实在是不得了的圣人!


【子三 客邪投扰】


经文77:【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


这一段一定要解释。


其人就是被魔附着的人;你要注意听,被魔附着的那个人,


问题是:但是他本身并不觉悟是魔来附着他的身,就像一个人,就像那个乩童来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人家来附着他的身。


被魔附着的人,但是自己也不觉得被魔所附着,叫做不觉。


所以,中间加一个:但,其人被魔所附着,但自己不觉得被魔所附着,叫做但不觉。是其魔着,自己也不觉得是被魔所附着。


自己就这么说了:我得无上的涅槃,我已经得无上涅槃。怎么样?就来到了彼,彼什么呢?


一心想要求善巧妙用的那个男子处,因为你贪着善巧嘛,这个魔附着在别人的身上,


就来,说:我已经得无上涅槃了!就来到彼一心想求善巧方便的妙用的男子处,自然就敷座说法了,太厉害了!


他的形貌斯须,斯须就是少顷之间,他的形貌、相貌,就这样在刹那之间、少顷之间,怎么样?


或者是一下子作比丘身相,现比丘身相,令彼人见,了不得!


或者是一下子又现帝释身,又现玉皇大帝的身相;或者是一下子变化成妇女的身相;或者一下子又变成比丘尼的身相。


或者是寝,就是来到,寝入,或寝暗室,或者来到,寝就是入于暗室,身却有光明,就是不必点灯。


哇!这个人,要是求善巧的人、求巧善的人,看到这一幕,一下子变作比丘,一下变作玉皇大帝,一下变作妇女身,一下变作比丘尼:


“这个有来历啦,这个决定是有来历的,我找他就对了!”就上钩了!


【其人:即所附之人;不觉者;虽为魔着,不自觉知。


自言谓得,无上涅槃者;以其人一向不能说法,今竟无端能说经法,自己疑成佛道,谓言得无上涅槃,


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盖欲设计诱惑之耳。


说法者:正说善巧方便,示现神通之法。】他知道你贪着巧善嘛!


【其形斯须者;】斯须就是刹那间。【其形貌于斯须少顷之间,或现作比丘身,以现同类身,投其所好,令彼生信。】


一下子......说服力还不够,再变一下,玉皇大帝的身,


【或现帝释身,】这样还不够诱惑人,【或现妇女身,】再又变化,【及比丘尼者:此现异类身也。


《起信论》云:座中或现,端正男女等相。又云:或现天像、菩萨像,亦作如来像等。


但彼乃魔自来现,此乃附人转现。又则彼但见所现之像,或可有疑,此则亲见其人,】在刹那间变化,【斯须变化;


如此非有深定妙慧,鲜有不被其惑者。】


在座诸位!在台湾要是有这样的功夫,大家没有不疯狂追逐的!


你们这些佛弟子,如果叫你跪在他面前,你也照跪,我不骗你!对不对?


一下作比丘身,一下作玉皇大帝,一下作妇女身,喔!我找对人了!现在没有这种功夫的人啦,顶多像乩童全身跳啊跳的,对不对?跳啊跳的,这样就够迷惑人了!对不对?


你就开始问了:我阿公去哪一道了?喔!你阿公在哪一道。给你个指导。现在都差不多这样子。


要不然就是济公,最多的就是济公,就怎么样?来济公附身。济公是不是真的这样子?拿一瓶那个酒就这样子,衣服穿了一块一块破布补起来。对不对?真的济公来吗?


现在问题来了:谁也没看到,大家来附身的都是观世音菩萨,都是种种的像什么圣人释迦牟尼佛来,真的吗?也没人看到!所以这种东西还是不要去碰。


不错!他们有某些地方,有时候是真的能够帮助人类,真的是这样子,譬如说受到惊吓,受惊,他也可以帮你收惊。对不对?


或者是真的指出某一些情况,像那个警察办案,警察办案,抓不到凶手,这警察办案抓不到凶手,有时候这一招就请出来了。对不对?


请关圣帝君指示:今天我们该往南部还是东部抓人,东、南、西、北,请指示!


然后就开始起乩了:现在这个凶手已经出现在某处的海边,你今天的目标往西南方去,在那里就可以抓到人。


有时候真的破案,有时候是真的破案。是真的啊,你去问警察,真的!警察没办法破案都去求那个,我不骗你!你去问那个刑事组的,到最后都这样。对不对?


若是佛弟子就比较客气,受菩萨戒,又全家都厄运;他是不敢讲他菩萨戒,他会偷偷的去问,我不骗你,这种事情绝对会发生,这绝对会,一定会发生,你们有什么招数,我都很清楚,真的!


受菩萨戒的程度不一啦;真的!都会这样问,因为佛祖没办法讲话嘛,就会去问这些会讲话的乩童。


再来,如此非有深定妙慧,鲜有不被其惑者。


【或寝暗室之中,】寝就是入于,或者是卧在暗室当中,或者来到暗室当中,这个人躺下去,在暗室当中,【身有种种光明,


或时说法,或时现形,或时放光,广作善巧,鼓动其心,令其自乱耳。】


自乱是什么?自乱三个:戒、定、慧。本来持戒持得好好的,修定修得好好的,修慧修得好好的,叫做自乱戒、定、慧。魔最重要的就是破你三种事情:破戒、破定、破慧,这就是魔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170)【子四    主人惑乱】


经文78:【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这个人愚迷,看到了这一幕幕,一下现比丘,一下现帝释身,一下现妇女,一下现比丘尼;啊!我找到了!


是人愚痴,看到种种的变化,惑为菩萨,把他当作是菩萨来拜。


信其教化,信魔的教化,摇荡其心,为什么?破佛的律仪啊,本来持戒持得好好的,怎么样?后来潜行贪欲,贪欲,贪着男女之欲望。


【是人愚而无智,迷不自觉,惑为菩萨,】惑对方是真菩萨来的。


【三轮应机,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必定鉴机,自是倾心,】太好了,碰到了!


【信其教化,将所习定心,咸被摇荡,】本来、原本是修三昧圆定修得好好的,现在放掉了,咸被摇荡,动摇他的信心。【所秉戒律,咸被破坏。】


【潜行贪欲者:是魔惑乱行人,彻底主意,】注意听!彻底主意是什么意思?它这个文字太简单了,叫做彻底改变修行人本来坚持的戒律这个主意,叫做彻底改变修行人的主意,叫做彻底主意,它少了「改变」。


彻底改变了这个修行人,这个修行人本来坚持佛的戒律,圆定的三昧。


接下来,惨了,麻烦大了!【凡行人着魔,欲心便起,以魔多贪欲,潜行毁戒,】不持佛的戒律了,也不求解脱者,就是这个了,【而不解脱者此也。】


【然净行深,智慧强者,任其善巧莫测,】你要观察看看,(【但察】)如果是【诱淫毁戒,便知是魔,】


很简单的,决非,不是,【决非佛诲,何至迷惑,此反为验魔之一助耳。】


所以,无论在全世界的华人,无论你在哪一个时间,哪一个空间,只要引诱你行淫的、邪淫的,那个就不是正法。


【子五 按其言状】经文79:【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


愈来愈精彩了,花招百出,真的!花招百出,你看这魔,他太厉害了!


口中常常讲灾祥变异,灾祥,灾就是什么时候会有世界末日、什么时候会有圣人、出现这个吉祥的事,变异。


或者是言如来:这释迦牟尼佛已经在转化了;哪一个法王、哪一个上师再来投胎的。


或言如来某处出世了,或言劫火,或者是预言劫火,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世界末日到了。


结果有一个法师讲世界末日到了,有几百尺的这个海啸,结果很多人就变卖了他的家产,就是逃离那个现场;时间一到,没事,没事!


或者是预说刀兵,哪里会发生战争,恐怖于人:你们要好好的念佛了!


在座诸位!预言世界末日:你们要好好的念佛才能转业。


诸位!念佛不是用恐怖来的,念佛是出自虔诚要了生死的。


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为什么?为什么要耗散?赶快逃命啊,财产卖了,赶快逃命,


要不然财产卖了,赶快去供养那个讲世界末日的圣人:留着也没用,在我死前修了一大笔的福报,把那个钱统统交给这个讲世界末日的人。


【口中常好说言:灾,是咎征,劫火刀兵等,恐怖于人;祥,是休征,如来某处出世等;变异,即怪诞反常之言。】


【令其家资,无故耗散者:】不是供养就是逃命。


【或说咎征,劫火大三灾起、刀兵小三灾至,则整家以求救脱;或说休征,】「休」就是吉,「征」就是凶。


【某处有佛,】某处有佛了。怎么样?就是吉祥的征兆了,某处有佛出世了,然后我们去。


在座诸位!很多人就这样子,在台湾也有很多是老和尚大修行的,可以供养、可以亲近的;


他不是,他就拼命的找,一定要翻山越岭,就是这样子,因为近庙欺神,近庙欺神,对不对?愈近这个道场,就没感觉它的威德力。


所以你看看我们对面这一栋的,对面这一栋的,来几个听经闻法的?有的人......这照理说是恰到好处,门当户对,对不对?就刚好在我们对面,门当户对。是不是这样?


你看有几个来?几个来听经?没有啊!没有几个来听经,没有啊!是不是?


所以说:反而现在中国大陆的,一团一团,一团一团的来,你看,跟师父有缘,有缘千里来相逢、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就是这样子。


【倾资以求接引:】某处有佛了,倾资金把它变卖,统统来供养,求佛来接引,【故曰家资无故耗散。】碰到这个都是倾家荡产的,真的!


而且还心甘情愿的供养,到最后等他醒过来的时候,他的钱已经全部供养这个人了。


供养以后,后来才发现了正法,发现了正法,搞了这个全部都是骗人的,来不及了,几千万都给对方了,已经来不及了,要不回来了!


【及至临时,】时间一到,【了无其事。】及至临时,[临时]就是到了那个所谓的世界末日,几月几号的世界末日到了,了无其事。


台湾不是闹了一阵子吗?那个什么老师要预言,搞了埔里的山上多少个货柜,有没有世界末日?没有啊!坏年头,疯子多,乱搞一通就对了!


【子六 出名示害】经文80:【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解释一下:此名怪鬼,怪鬼就是遇物成形的怪鬼,年老就成魔了。鬼还不厉害,这个魔才厉害,陈年的鬼叫做魔,就是鬼做很久变成魔了。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来附身了。


厌足心生:玩完了,我不玩了,我累了!厌足心生:我玩太久了,一点都不好玩,我现在要离开你了,就脱离了,去彼人体,被那个附身的魔就脱离了,脱离以后,他也不会讲经了、也不会说法。


问题来了:问题造了很多的恶业,对不对?诱拐妇女、敛财骗色,就抓起来了!


就是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弟子就是贪求善巧的这个人,与师就是被魔附身的那个。与师,因为他来教化他嘛,就个师就被魔附身的那个人。是不是?后来这个魔玩久了,不玩了,去彼人体了。


弟子与师,就是贪求善巧之人,还有被魔附身的,来作为他师父的那个人,俱陷王难,为什么?到处诱拐少女行淫,敛财骗色,这不抓起来才奇怪!


前几天有报导了一个基督教的,这个基督教的牧师抓起来!这基督教的牧师,他说为了家庭的和谐,教人家怎么样?教人家如何夫妻的事,教人家行淫,这个少女来,也教人家。


结果跟六、七个女人有一些问题,后来人家受不了了,因为他一个骗一个……就告了,这个牧师就抓起来了!


这个牧师抓起来,我有看到那电视,他说:我是为了她,这个性教育对未来的婚姻,以一个懵懵懂懂的她是有帮助的。


那个法官判他强词夺理,强词夺理,结果很多的少女都失身了,都失身了,就是被牧师把她染污了。那么,这个牧师现在抓起来了。


抓起来以后,到法院他四个字:死不认罪!他还是说:我是为了她好,我是为了她好。


这个理由,那就很好了,我为你好,阿弥佗佛!对不对?我也为你好,是不是?一个一个好,那怎么得了?法官不采信,就判刑了,现在抓起来了!


【怪鬼:即遇物成形者。年老成魔者,以为鬼既久,魔王录为役使,得成魔王伴侣;】  1417页【前飞精附人 ,即此鬼也。


恼乱是修定之人,定力既破,厌足心生,去彼所附人体。魔既不附,即无威德。】 也不能说法了。


【弟子,即贪求善巧之人等;师,即魔附惑人者。俱陷王难:】坏事干多了,当然俱陷王难。王难就是要面对王法之难,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司法。


【官厅以坐妖言惑众,】这个官厅,坐就是坐牢、关起来 。以妖言惑众,这个官厅就是官府,「坐」就是把他关起来。


因为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之罪,此是华报,果报当在地狱。】


【子七 教悟戒迷】经文81:【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你现在应当预先觉知,才不入轮回,如果迷惑了不知,必堕无间地狱。


所以叫我们修行人,你要好好的,【汝当听言察理,】 先在心理准备,凡事叫你破戒定慧的,这个是魔。


【预先觉知是魔,不为所惑,而超出生死,不入轮回。倘若迷惑不知,受其恼乱,必堕无间之狱,可不慎矣!可不慎哉!】


【初贪求善巧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171 这个想阴魔十境,都有一个贪就出状况


经文:【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


解释一下:


说: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虚」就是见闻遍周,「妙」就是离身能够作用。


这受阴虚妙,破除了受阴,不遭邪虑,圆定发明,这个圆定就发自于本性的定、圆满的定。


三摩地中,心爱圆明,「圆」就是圆满发明一切的妙用,心希望能够圆满的发明一切的妙用。


勇锐其志,精进的思惟,锐其精思就是勇锐其志,精进的这样思惟,差不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了。


贪求善巧,注意那个「贪」字,中间的十境,这个想阴魔十境,都有一个贪就出状况,


把复杂的问题变成很单纯的问题,就是因为出,出现一个‘贪’字。


所以,他贪求善巧,因为他贪求这个变化更进一步,怎么样?更能撼动人心,更懂得善巧,以行教化,广行佛事。


为什么他贪求善巧呢?善巧就是善巧方便,更能撼动人心,更能度更多的众生,以行教化,广作佛事,叫做贪求善巧,有这样的贪就坏了!


【此下别示,想阴十种魔境,此第一贪求善巧。


彼指透过受阴之男子,】透过了受阴十境的男子,【是以称善。


虚谓见闻遍周,妙谓离身作用,如鸟出笼,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不遭邪虑者:谓不遭遇,受阴邪虑所惑。


圆定发明:即圆通妙定,得以发明。是受阴已尽境界,后皆仿此。


三摩地中,心爱圆明者:于此禅定心中,忽起一念,爱着圆明,谓爱着圆满,发明一切妙用故。


勇锐其志,精进思惟,贪求变化,更进善巧,将以悚动人心,以行教化,广作佛事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172 他不是真修行人,只是魔附在他身上,便能口说相似经法


经文:【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尔时天魔,知道你贪求善巧,


天魔听到了你的心声、看到了你的用意,候得其便,


空隙来了,等到了因缘到了,飞精附人,在这里特注意,


附人不是附在那个修禅定的人,是附于他人,不是附于修行之人。


所以,飞精附于他人,飞精附着在他人,


就像乩童,这个魔附在乩童的身上,口说经法,这个乩童就说出了种种的经法。


看注解,1414页,【当尔之时,天魔,即六天魔王,候得其便,有隙可乘,即飞遣精魅,以附他人之身,】


所以是附着在他人,不是附着在这个修三昧的人的身上。【素受邪惑者。


飞精,如军门飞檄,】就是军中,叫做军中。飞檄,这个飞檄就是可信度很高的。什么叫飞檄呢?就是古代用以征召传递军令,来声讨敌人,或者是揭发罪行的文书,叫做飞檄;用我们现在来讲,叫做秘密文件,秘密文件。飞精,如军门飞檄,【官府之类。


口说相似经法,由魔附之力,资其邪慧,】魔也会说法。


【以令听受,非真能说佛法;】因为他不是真修行人,只是魔附在他身上。


【若真能说佛法,即非魔矣。】那么,像我们这个,从二十岁接触到佛法,到现在六十岁了,我们四十年了,当然不是魔来附身说法。是不是?


【盖受阴尽者,魔不得入其心腑。故假旁人惑之,转令自乱耳。】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173 想阴魔这十种情形,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发生在我们的今天


这一段想阴魔是很精彩的,你想不到的事情统统发生,你想不到的事情。


你今天所看到的末法的乱相,在想阴魔这十种情形,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发生在我们的今天。


释迦老子实在了不得,实在是不得了的圣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174 这个魔附着在别人的身上,就来,说:我已经得无上涅槃了!


经文:【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


这一段一定要解释。


其人就是被魔附着的人;你要注意听,被魔附着的那个人,


问题是:但是他本身并不觉悟是魔来附着他的身,就像一个人,就像那个乩童来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人家来附着他的身。


被魔附着的人,但是自己也不觉得被魔所附着,叫做不觉。


所以,中间加一个:但,其人被魔所附着,但自己不觉得被魔所附着,叫做但不觉。是其魔着,自己也不觉得是被魔所附着。


自己就这么说了:我得无上的涅槃,我已经得无上涅槃。怎么样?就来到了彼,彼什么呢?


一心想要求善巧妙用的那个男子处,因为你贪着善巧嘛,这个魔附着在别人的身上,就来,说:我已经得无上涅槃了!


就来到彼一心想求善巧方便的妙用的男子处,自然就敷座说法了,太厉害了!


他的形貌斯须,斯须就是少顷之间,他的形貌、相貌,就这样在刹那之间、少顷之间,怎么样?


或者是一下子作比丘身相,现比丘身相,令彼人见,了不得!


或者是一下子又现帝释身,又现玉皇大帝的身相;


或者是一下子变化成妇女的身相;或者一下子又变成比丘尼的身相。


或者是寝,就是来到,寝入,或寝暗室,或者来到,寝就是入于暗室,身却有光明,就是不必点灯。


哇!这个人,要是求善巧的人、求巧善的人,看到这一幕,


一下子变作比丘,一下变作玉皇大帝,一下变作妇女身,一下变作比丘尼:


“这个有来历啦,这个决定是有来历的,我找他就对了!”就上钩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175 诸位!要是有这样的功夫,大家没有不疯狂追逐的!


经文:【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


【其人:即所附之人;不觉者;虽为魔着,不自觉知。


自言谓得,无上涅槃者;以其人一向不能说法,今竟无端能说经法,自己疑成佛道,谓言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盖欲设计诱惑之耳。


说法者:正说善巧方便,示现神通之法。】他知道你贪着巧善嘛!


【其形斯须者;】斯须就是刹那间。【其形貌于斯须少顷之间,或现作比丘身,以现同类身,投其所好,令彼生信。】


一下子......说服力还不够,再变一下,玉皇大帝的身,【或现帝释身,】


这样还不够诱惑人,【或现妇女身,】再又变化,【及比丘尼者:此现异类身也。


《起信论》云:座中或现,端正男女等相。又云:或现天像、菩萨像,亦作如来像等。但彼乃魔自来现,此乃附人转现。


又则彼但见所现之像,或可有疑,此则亲见其人,】在刹那间变化,【斯须变化;


如此非有深定妙慧,鲜有不被其惑者。】


在座诸位!在台湾要是有这样的功夫,大家没有不疯狂追逐的!


你们这些佛弟子,如果叫你跪在他面前,你也照跪,我不骗你!对不对?


一下作比丘身,一下作玉皇大帝,一下作妇女身,喔!我找对人了!


现在没有这种功夫的人啦,顶多像乩童全身跳啊跳的,对不对?跳啊跳的,这样就够迷惑人了!对不对?


你就开始问了:我阿公去哪一道了?喔!你阿公在哪一道。给你个指导。现在都差不多这样子。


要不然就是济公,最多的就是济公,就怎么样?来济公附身。


济公是不是真的这样子?拿一瓶那个酒就这样子,衣服穿了一块一块破布补起来。对不对?真的济公来吗?


现在问题来了:谁也没看到,大家来附身的都是观世音菩萨,都是种种的像什么圣人释迦牟尼佛来,真的吗?也没人看到!所以这种东西还是不要去碰。


不错!他们有某些地方,有时候是真的能够帮助人类,真的是这样子,譬如说受到惊吓,受惊,他也可以帮你收惊。对不对?


或者是真的指出某一些情况,像那个警察办案,警察办案,抓不到凶手,


这警察办案抓不到凶手,有时候这一招就请出来了。对不对?请关圣帝君指示:今天我们该往南部还是东部抓人,东、南、西、北,请指示!


然后就开始起乩了:现在这个凶手已经出现在某处的海边,你今天的目标往西南方去,在那里就可以抓到人。


有时候真的破案,有时候是真的破案。是真的啊,你去问警察,真的!警察没办法破案都去求那个,我不骗你!你去问那个刑事组的,到最后都这样。对不对?


若是佛弟子就比较客气,受菩萨戒,又全家都厄运;他是不敢讲他菩萨戒,他会偷偷的去问,我不骗你,这种事情绝对会发生,这绝对会,一定会发生,你们有什么招数,我都很清楚,真的!


受菩萨戒的程度不一啦;真的!都会这样问,因为佛祖没办法讲话嘛,就会去问这些会讲话的乩童。


再来,如此非有深定妙慧,鲜有不被其惑者。


【或寝暗室之中,】寝就是入于,或者是卧在暗室当中,或者来到暗室当中,这个人躺下去,在暗室当中,【身有种种光明,


或时说法,或时现形,或时放光,广作善巧,鼓动其心,令其自乱耳。】


自乱是什么?自乱三个:戒、定、慧。


本来持戒持得好好的,修定修得好好的,修慧修得好好的,叫做自乱戒、定、慧。


魔最重要的就是破你三种事情:破戒、破定、破慧,这就是魔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04: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