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71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20-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2-9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3 想阴十种魔境,此第五贪求冥感
【癸五 贪求冥感(分七)子初 定发爱求】
经文103:【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
解释一下:
说:善男子,这个受阴破了,达到了融通内外,也能大用。
不遭邪虑,圆定发明,这个“圆定”就是修自性之定,楞严三昧的定。
在三摩地当中,就是三昧当中,却动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念头,就是心爱悬应,‘悬’就是悬远,‘应’就是感应,
总是希望能感应这些圣人,或者是久远劫来,跟哪一位佛菩萨比较相应。
周流精研,‘周’就是周遍,‘流’就是流历,经历的意思。‘精’就是精细,‘研’就是研究,周遍流历,精细研究,
用现在的名词,叫做废寝忘食的一直钻研,就是不眠不休的钻研。
他那个钻研,不是为了自己的自性菩提,而是贪求冥感;‘冥’就是冥相契合,就是暗自契合,以期感格圣应。
看注解:【此第五,贪求冥感。】
修学佛道的人,只要有一个「贪」字,就不能入涅槃的妙心,这个「贪」字就是会有能所,也容易遭这个魔来欺骗。
贪求冥感,【前四句同前,】 已经解释过了。
【彼行人于三摩禅定之中,心爱悬应者:悬者,远也;即指多生远劫,有缘诸圣,应其所求也。
周流精研,贪求冥感者:】 这个周流精研其实就是一心一意的、废寝忘食的去研究,就是这个意思。
【谓其一心,周遍流历,精细研究,贪求冥相契合,以期感格圣应而已。】
在这里要特别的注意,上一堂课已经讲了,在这里还是要重复的,就像念佛的人,很多人都一直想要去见佛,
在印光大师讲的,这个就是着魔的开始,因为有一个「贪」字。
如果我们念佛念到圆定的三昧当中,他就会自然见佛,自然见佛。
所以我们念佛的人,不懂得这一层道理,每天都期盼,想要见见阿弥陀佛、见到极乐世界;
可是,功夫又不纯熟,又没有达到圆定,又没有达到三昧的功夫,也没有达到念佛的三昧,
那么,一直贪求这个感应,就像印光大师讲的:这个就很容易着魔!
所以,印光大师说:不问见不见,只问心定不定。
也就是念佛的人要特别的注意,不要去管说我这个念佛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见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极乐世界,见到莲花、闻到香味、种种的感应,这个方向是错的!
不管见不见,只管你的心定不定,就是有没有一心不乱?有没有一心不乱?
功夫成片,到了一心不乱,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自自然然的,临命终你这个神识,就转化成净土的一份子,这个就是万法唯心。所以,心性还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
接下来,【子二 魔遣邪附】
经文104:【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看左边的注解:【才起一念贪求,便是定心不密;】定心不密就是让这个魔有机可乘。定心不密,你就让这个魔有机可乘,他知道你要贪着这一方面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有隙可乘,有法能陷,故即飞遣精魅附人,】 就是附着在别人的身上,附着在别人的身上。【口说经法,以应其感也。】
接下来,【子三 客邪投扰】
经文105:【其人原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粘如膠漆,得未曾有。】
先把它贯串: 其人就是被魔附身的那个人。“原”就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着魔。
所以,自己着魔的人,一定说别人是魔。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在座诸位!尤其在这个末法的时期,八大宗派兴盛,出家、在家,各有能力的各据一方,如果有正见的,不随随便便的说;
要没有佛的正见的,都会吹嘘、自我膨胀,都认为自己拥有的是正法,自己拥有的是无上涅槃,现在到处都是这样讲。
让你这个末法时期,那个依法不依人的很困难!
问题是法很深,你要依法不依人,问题是这个人不了解法,你如何给他说他依法不依人?他对法完全不懂!
所以,刚刚初学佛法的人,要没碰到善知识,就会很麻烦!
嫁错郎还有救,最多离婚;要跟错师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个恶知见像内在的毒除不掉,把错误的知见当作是对的,将来无上的正等正觉的正知见碰到他,他也听不进去,他也听不进去。
接下来,说: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所以我们这个末法常常看到,自己就是最了不起的圣人。来彼求应,求应就是贪求冥应,因为他有一个「贪」字。
贪求冥应的善男子处,因为他是修圆定三昧、楞严三昧的,叫做善男子处;没有修行,怎么能称善男子呢?他还行善,又懂得佛道,也懂得三昧、楞严大定,当然称善男子处啰!
敷座说法,这个被魔附身的人就来到他前面,就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其身是什么?就是附身的那个人。
看到什么呢?哇!鹤发童颜,好像宛如深修久证的圣人。
这一句要注意,暂时就看到那个附身的人,他那个身体突然鹤发童颜;鹤发本来就是很老了,百千岁才来鹤发;
可是他的脸看起来像小孩子一样,童颜,用这个相先给你搞混,让他知道是有来历的,让你承认说他是善知识,用这个假相来骗你。
你看到了这个附身的人,鹤发童颜,宛如深修久证的圣人,就像百千岁,就像活了百千岁一样。
心生爱染,不能舍离,哎呀!怎么会头发这么白?可是他的脸完全看起来像童子一样。
就这个假相被蒙骗了,不能舍离,不能舍离,宁愿怎么样?身为奴仆,他宁愿自己当他的奴隶、仆人,四事供养,饮食、医药、卧具等等四事供养,这称为四事。
简单讲:就是一切让修行人方便,四事供养,饮食、卧具、医药,行住坐卧都供养,供养。然后也不觉得疲劳;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倾家荡产,在所不辞!为什么?他认为他碰到了佛,碰到了大善知识,碰到了宿世的善知识了,
看到这个鹤发童颜,突然想到他这无量劫来的一个善知识,他愿意倾家荡产的、在所不辞的来供养他,也不觉得疲劳。
各各令其座下的信众,人心就是那个心知道附身的人,原来是前世无量劫来的师父。
知是先师,就是无量劫来是我们的本善知识。因而别生法爱,这下欣赏到了,又无量劫来,今生今世又碰到了。粘如胶漆,粘如,如胶似漆,简单讲就是无法解开。
得未曾有,就感觉到说:我很幸运,我碰到了正法,我碰到了我无量劫来的先师,是我无量劫来的善知识,今生今世,我愿意用身命去供养。
好!那么,整句贯串起来,我们就一语整个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诸位看经文,然后我一直把它贯串起来:
被魔附身的那个人,原来也不知道自己着魔,也自己说:我已经得到无上菩提涅槃之道。
来到那个心有贪念的人;贪求什么?贪求冥应的人,那个善男子处,因为他也是修楞严三昧。
然后在这个善男子处的前面,那个被附身的人就来到前面,就敷座说法了。
这个时候就显现一些让你不可思议的事情来迷惑你了,能令听众,暂时见到那个附身的人那个身体,突然之间,鹤发童颜,宛如深修久证的圣人,就像活了百千岁一样,仍然是小孩子的脸,
因此就觉得太殊胜、不可思议了。心生爱染,无法舍离,宁愿身体来作为他的奴隶、仆人,来饮食、卧具、医药等等这个四事供养,也不觉得疲劳,宁愿倾家荡产,在所不辞。
然后各各令其座下的信众,心都了知这个被魔附身的人,原来是我们前世无量劫来的大善知识,无量劫来就是我们的本善知识。
因而别生法爱,不知道这个是魔附身的,却把他当作是无量劫来的善知识。粘如胶又似漆,无法解开来,得未曾有。
在座诸位!你要牢牢记住,只要没有开发你的菩提自性的,不能悟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心的,不管用什么相来,你都不要动摇,你就要牢牢记住这一句话就好。
佛法是开采你内在的大智慧的、菩提自性的,不是看了这一些相,我就认为你是佛。
所以这个《楞严经》一看了以后,所有的众生修行就不会走错路,也不会被蛊惑,也不会被妖言惑众所迷倒,才能作为一个正信的佛弟子。
所以,要推广《楞严经》,要好好的听经闻法,才不会走错路。
接下来,看注解:【其人,魔附之人,原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己得证,无上涅槃妙果,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为说,冥感悬应之法。
能令听众下:诈现冥感,】为什么诈现呢?其实他是魔附身的,当然是诈现冥感,【悬应之事,】没有让你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你怎么会信得过我呢?
【暂时看见,魔附之人,鹤发童颜,宛尔深修久证,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
现这个相太迷人了,以现在这个末法时期,一百个人就倒九十九个,不可能突破,看到这个相,马上就迷惑了:他是不是佛再来的?是不是无量劫来我的善知识再来的?
【且以身为奴仆,四事供养,而不觉疲乏劳累。】
在座诸位!我们用身命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是正确的;但是,后面还附带一个:不可以愚忠。
愚忠就是说:我听到了佛法僧,然后就用倾心的依附、身命来供养,倾家荡产,也不分说这个人虽然现出家相,到底有没有正知?有没有正见?有没有守住佛陀的戒律?
所以,现在的人,虽然很忠诚,但是有一点愚忠,就是不是用智慧在修行,就有一点感性,不是理性了。
接下来,【各各令其,指魔摄之众:座下人心,指此众之徒;心知魔附之人,原是先世师承,本身之善知识,】无量劫来就是我们的善知识。【别生一种法爱之心,】法爱之心。
所以,你要碰到那一个人,譬如说你碰到一个你的师父,他见到你,他就会告诉你说:喔!我们无量亿劫来是怎么样……是师徒之缘,今生今世我们真的有缘,我们再续无量劫来的师徒之缘。
哎呀!讲得你感动莫名;但是你亲近他久了,咦?没有法,一句法都没有。【如胶似漆,粘不可解,得未曾有。】
接下来,这个本来持戒、修定开慧的、开佛智慧的,现在放掉了,被迷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