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65 受阴十境相⑴     责已悲生——悲魔入心

三    受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  责已悲生——悲魔入心

(义贯)经文22:【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当在此中」:当处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之中。]这个阶段「当在此中」当它在受阴十境当中,这一句意思正确的解释是这样。「当在此中」就当他在受阴十境当中,这一句意思是这个。

[「得大光耀」:以在色阴尽时,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

[「内抑过分」:在内心中过分责备压抑自己,因为在受阴区宇相中,见诸佛心,如镜现像,故知已心既同于佛,而悟得一切众生,皆本具光明妙心,却枉受沦溺,因此便自责不早发起度脱众生之心。]

[「忽于其处」:「其处」:有众生之处。]

[「发无穷悲」:发起无穷之相似同体大悲。(同体者,同有真如本体也。)按,这其实是「爱见悲」,并非真正的]佛的[大悲。]

[「蚊蝱」:「蝱(méng)」亦作「虻」,或]者是[(忙),为昆虫类之双翅类,]双翅膀类,[形像苍蝇而体积较大,爱吸人畜的血液。寄生在牛身上的称为「牛虻」。(故]所以[虻亦可]以[说是一种吸血的大苍蝇。)]

[「犹如赤子」:「赤子」,刚出生的]小[婴孩]子[,]baby啊,[皮肤的赤色未退,故名;引申为纯真而未受世染之孩童、或者]是[成人。]

[「抑摧过越」:抑责摧伤自己过了分。]

[「悟则无咎」:若能即时悟了,便无过咎(就不会有问题了)。]

[「失于正受」:「正受」,即]就是[正定之异名:谓一切受不受,]那个「受」的旁边:一个( ),(法),受就是法,一切法不受,就是这个意思.

「一切法不受」什么意思啊?前境不领纳,叫做一切法不受,

苦的、乐的、忧的、喜的。捨,统统不放在心里!

简单讲:你今天布施了一百万、一千万,你这个捨也不放在心里;你做了很多的好事,也不会放在心;

今天你受尽了苦难,嫁错了老公,你也不放在心里;因为你有了佛法,

今天你搞到了离婚,大家跟你老公,或者跟你老婆搞得很不愉快,

现在你了解了:一切的前境,都不觉受;心只入于真如,你的快乐的日子,就来了!

现在你一辈子要依靠的,是佛,是法,是僧啊,是正法、正知正见,是智慧啊,不是那个假相的人。

则一切法不受[名为正受。既失正受,再加上受悲魔入心,故]所以[成]为[邪受。]

诸位,有觉受,统统叫做邪受!记住师父话,有觉受,统统是邪受!

[所谓「邪受」,谓虽非理而悲、]非理而悲就是:不是在一种合理的心情而悲,虽非,不是在一种合理的状况之下,而有这个悲心;

[非时而悲、]不在一定的时间内,而有这个悲;[非处]也不是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

所以非理,没有什么道理而悲;非时,也没有正确的时候;非处,也没有正确的(地)点、对象[而悲,然却自以为是大悲增上,而惜爱此受,故成邪受。]

[义贯]

[「阿难,彼善男子」正「当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的境界「中」,以色阴不覆,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其心」开「发明」了,见诸佛如镜像,了一切众生本具妙心,

「内」自「抑」责「过分」,责已不早发度生之心,「忽于其」有众生之「处,发无穷」之相似同体大「悲,

如是乃至观见蚊蝱」(蚊子及吸血苍蝇)时,即「犹如」初生之「赤子」一般,「心生怜愍,不觉流泪」,如此即堕爱见悲。]

[「此名」有「功用」之心「抑」责「摧」伤「过越」其分,以致成悲,若能速「悟则无」过「咎」,此「非为圣」人实「证」之同体大悲境界。

若如实「觉了不迷」其境界,「久」之其境「自」然「消歇」。]

[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自谓已证诸佛同体大悲,

「则有悲魔」得其方便而「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一「见」到「人」,心「则」生伤「悲,啼泣无限」,

由此无法自制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来世「当从」而「沦坠」恶道。]

左边这个,这一段你要好好的注意听!尤其啊,很容易掉眼泪的,在三宝门中,听到炉香赞,很容易掉眼泪的,看到自己的师父上人,很容易掉眼泪的,而且每次都掉眼泪,这个就不行!

[诠论]

[问:「曾闻有人,到佛寺去,或自己礼佛,或参加法会,常悲不自胜,不由自已地泪流满面,这种情形算不算著]一种[‘悲魔’呢?」]

[答:「不一定。如果他只在开始的一两次如此,法会完就好了,那便不是悲魔。

如果他每一次都这样]子[,经过好几个月、或好几年,]一听到「炉香赞」,就啜泣不止,嗯~又不是重感冒,这样就不好了![那就有问题]啰[;

如果悲哀的情况,连法会结束后,甚至回到家]后[都还持续着,那问题就比较大了。]

这个我看过,我见过的都是女众比较多,真的!她一唱赞,她就哭,她控制不住,真的喔!

[你若问他为何流泪,有的说:他一礼佛或诵某段经文,就‘好感动、好感动’;]那feel感觉很好啰,

[有的说:他也不知道为何会流泪,只是不能自已。]控制不住了。

[若真的很感动,流泪一、两次,还算正常,这是由于宿缘积于八识田心,如今因缘际会,忽然迸现,所以如此,]这个念迸(bèng)跳出来啊,忽然迸出,所以如此,[不足为怪。

但若每次都如是,且不能自禁(意识上想不哭都不行),甚至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哭,这就不正常,亦即多半与悲魔有关,

因此碰到这种情况,不要高兴,以为自己在修行上‘很有境界’才会如此。而是应加警觉,想办法矫正过来。」]

[问:「应如何作才能矫正过来?」]

[答:「一、须诚心忏悔业障。须知这是修行的障难,且须自问:为何别人没有这种障难,而我却有?

可知由于自己业障十分深重才会如此,而非自己特别‘行’,才如是。故须诚心忏悔,去除贪、慢二心。]

[二、忏悔可拜八十八佛,或诵《地藏经》。]

在座诸位!犯五逆十恶重罪,每天拜八十八佛一次,没有时间,用诵的,

诸位!如果你犯过杀、盗、淫、妄、酒,你犯过这四个,五个重戒,每天拜八十八佛,没有时间,用诵的!用诵的!能灭……所有的重罪都灭。)

[三、忏后可念《金刚经》或《普贤行愿品》。如是即可望除灭‘准悲魔’之相(因为这还不是完全的悲魔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66 一切的前境,都不觉受;心只入于真如,你的快乐的日子,就来了!

「一切法不受」什么意思啊?前境不领纳,叫做一切法不受,

苦的、乐的、忧的、喜的,捨,统统不放在心里!

简单讲:你今天布施了一百万、一千万,你这个捨也不放在心里;

你做了很多的好事,也不会放在心;

今天你受尽了苦难,嫁错了老公,你也不放在心里,

因为你有了佛法,

今天你搞到了离婚,大家跟你老公,或者跟你老婆搞得很不愉快,

现在你了解了:一切的前境,都不觉受;心只入于真如,你的快乐的日子,就来了!

现在你一辈子要依靠的,是佛,是法,是僧啊,是正法、正知正见,是智慧啊,不是那个假相的人。

则一切法不受名为正受。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67 在座诸位!身体照顾好有这个好处啊!

扬己齐佛——狂魔入心,留在明天再讲,喔!有的人吓一跳,蛤?还要讲下去?有的人怕还要讲下去,虚惊一场!不会!吓一吓就好了。

所以在座诸位!身体照顾好有这个好处啊!是不是啊,你们有没有感觉师父的体力有进步一点点?喔!对,对,对!

所以如果说,今天我们身体不好的话,就没办法了!利益众生也没办法了!

感谢大家!《楞严经》支持,也很感谢大家!有一些人送师父的好的茶叶,在此一并地感恩!非常感恩。明天记得要来上课!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68 现在的年轻人,学佛的人越来越多,师父看的也很高兴,非常的安慰

好!那么我看了这个楞严经的这个课程,年轻人好像越来越多,放暑假呀,大家都来参与,在这一点,师父很感动!

有一次,我走到这个第一排来,刚好有三个没看过的年轻人,

他问我说:您是慧律法师吗?

我说:是的,有什么事吗?

他说:我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

我说:找我有事吗?

他说:我们有多少对佛教有一点认识,

那同学,后面两个是不是剑桥不知道,总共有三个人来.

他就问:那我们懂得一点皮毛,可是我们不晓得为什么要学佛?

我说:学佛,很简单嘛!就是要打破无明嘛!无明就是无知嘛!

所以啊,生命中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的本身,莫名其妙的恐惧,我们活着就心神不安,活着就日子很难过,有时候要靠药物来安眠,

要真正大悟的圣人,就不需要靠这些外在的东西,他的心本身就非常的安定,不需要借重任何的外在的东西.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学佛的人越来越多,师父看的也很高兴,非常的安慰。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69 受阴十境相⑵    扬己齐佛——狂魔入心

⑵    扬己齐佛——狂魔入心

(义贯)经文23:【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经文我们在《楞严经》讲义,都讲得非常清楚了,在这里,我们就浏览一遍,把重点解释一下。

[注释]

[「见色阴消」:色阴已消,如]就像[脱去第五重(最外一层)衣服。]

[「受阴明白」:「明白」,]就是[显露。因色阴已尽,受阴就显露出来了。如]就像[脱去第五重衣服后,显]出[现第四重]的[衣]服[。]

[「胜相现前」:种种]的[胜相渐次现前,如见佛心如镜中现像等。]简单讲,他的心就是禅宗讲的:即心就是佛了。

[「志齐诸佛」:]发出一个很有志气的愿力,[「志」,]就是[心也;心之所趣曰志。其心志顿齐于诸佛。]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彼人宣言诸佛经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便能超越。盖妄谓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

[「陵率过越」:「陵」,]就是[陵跨。「率」,]就是[轻率。谓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

这个意思是说:把佛道,那么艰难的佛道,看的太简单了,又认为自己有过大的、过强的能力。底下,就是很糟糕的,

[「上不见佛」:]不把佛看在眼里,叫做上不见佛啦;那就是下不见人,那就众生,就更不用讲了,佛都看不起了,那还用……众生就更不用讲了!学佛的最严重的,就是傲、慢,这个就是很可怕的!

上不见佛,[谓此著魔之人作是宣言:佛虽成佛,尚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怎比得上我一念即得顿证呢?(按:今之有所谓「即刻开悟」,且自称「无上师」者,不正好就被佛说中了吗?]

这个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猛力抨击过.我都说:「那个女人,(某无上师)」!现在不敢了,不敢了,现在年纪大,所以年轻的时候,嗯,就是不怕,现在年岁大了,我希望能够安和乐利,和谐地颐养天年.

[且「无上师」者,盖谓比佛还要无上也,其狂慢]就[可]以[知]道[。)]

[「下不见人」:此义如同「目中无人」。谓此著魔之人又作是宣言:至于一般人皆是愚痴凡夫,尚且不悟自心是佛,又怎能得知我所证到的无上境界呢?

(按:今]天[亦有人自称]为[「大乘孤子」,]大乘孤子,你听不懂吗?这个名词是很严重的!孤子就是:我悟到了大乘的究竟之理,没有人能够了解我,意谓他很行,

意思就是:厉害到吓死人这样子.孤子就是唯一,我现在要取名叫做:我是释迦牟尼佛唯一的独子,对不对?孤子,孤子就是:没有人能够理解我的境界,大乘孤子,[其目无余子之慨,]

意思就是:没有人能像他这样子,[仿佛所有其他大乘在家出家佛弟子全都灭绝了一般。)]

好像被灭绝师太,全部都干掉!灭绝师太,你知道吗?那个电影里面演的,灭绝师太,拿一支拂尘啦,喔!灭绝师太。

所以在座诸位!你只要牢牢记住一句话:我慢就等同于着魔,就等同着魔,谦卑一点,还是比较好!如果你牢牢记住说:我现在所讲的每一句话,狂妄的话永远不会出自我的口中,那么你所到之处,都让人家受欢迎。

有一次,人家来拜访广化律师,那旁边,我刚好在旁边做记录,那来的人就很有礼貌地顶礼了,就非常地赞叹广化律师的持戒,或者教出来的学生都很有礼貌,素质很不错。

广化律师跟他回答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你听了就非常的感动,他说:哎呀!广化还在学习,广化还在学习。

出家几十年了,持戒那么精严,过午不食,那个每天那个功课,我告诉你,健康的人比不上他,他那每天的弥陀经一定定七次的,他的精进到什么程度?精进到凌晨几点,还没有做早课,他就起来在那边自己用功,你全部去睡觉,广化律师还在那边用功。

唉!他说:我还在学习。哎呀!听了这一句,让人感动不已啊!「我还在学习」。

哪像现在的人讲起来,全世界只有他行,所以你就知道,一个持律的人,或者一个大悟的人,他的心是没有一点点傲慢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那就是真正体会真理的人,就有绝对的包容,

所以用一颗虚空的心,过活我们现象界的每一分每一秒,

所以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我们肯低头的人通过那个门,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那个矮门,这个就是一个比喻,如果你肯谦虚地低头,你就不会受伤的意思,永远不会受伤,所以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

[义贯]

[「阿难,又彼」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已「消」(即如去最外面的第五重衣),于是「受阴」乃「明白」显露出来(如第四重衣显现),

接着即有种种「胜相」相继「现前」,便一时「感激过分,忽于其」感激「中生」出「无限勇」猛,

「其心猛利」异常,其「志」则欲顿「齐诸佛」,乃「谓」诸佛如来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即「能」超「越」之。(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即得立与佛无殊。)]

[「此名」有「功用」之心太锐,欲「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越」理所致。

若「悟」实为受阴所覆之现象之一,「则无」过「咎,非为圣证」境界。若自「觉了不迷」其境,这些现象「久自消歇」。]

[倘「若作」已得「圣」证之「解,则有狂魔」,得其方便,「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令彼「见人则」矜「夸」已德,其「我慢无」有伦「比,其心」目中「乃至上不见」诸「佛,下不见」一切「人」(诸佛皆不如我;一切人皆不知我境界),

由此狂慢傲佛,致「失于」三昧「正受」,起诸狂妄邪见,来世「当从」狂魔邪见而「沦坠」恶道。]

你看两千五百多年喔,释迦牟尼佛还没有看到今天,便已经在两千五百年前,告诉我们末世的这种邪魔外道,至狂至傲到什么程度。

所以在座诸位啊!如果你去亲近一个大德,就用这一本楞严经的标准的尺,看一下,量一下,发现:他从头到尾都在攻击别人、批评别人,

也许他讲的有某一些见地,记得!他的涵养跟佛的柔软心、慈悲心是不相应的,

佛虽然是大悟的圣人,他对外道一样的包容,然后等待因缘去度他,如果你亲近的这个师父,不管是在家,或者是白衣,出口便成狂妄、无知,没有一个人不批评,讲来讲去,就全世界就只有我最有修行,那么你就赶快包包卷起来,就:赶快跑啊!这个不能亲近的!为什么?

也许他的知见有一点可以参考,问题是他那个我慢,你会受到影响:诶,我师父就是可以这样批评,那我继承我师父的,我也够资格这样批评。

那么,那个谤佛、谤法、谤僧的罪,就非常非常的重!这个潜移默化是很可怕的!

潜移默化是很可怕的,因为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掉进那一种思虑、那一种模式。

所以这个心理学家,还有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孩子从一岁到七岁的这个中间,是小孩子学习能力很强,会影响到他一辈子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父母亲的行为、举止,是影响这个小朋友一生一世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时刻,父母亲,他的行为举止就会影响到小朋友,

这是我们初学佛法就像一个小baby一样,亲近一个善知识、一个道场、一个僧团,或者是一个居士团体,只要你依法,师父都随喜,都赞叹,我没有什么意见,

但是用这个楞严经的一种这一本标准的尺去量一下,能亲近?不能亲近?你内心自己有数!

所以很多人就E-MAIL过来,问师父说:某某法师,或者某某居士,写的书能看?不能看?我都会用:你用智慧自己判断一下,你要用智慧自己判断一下!冷静一下!

[诠论]

[问:「曾闻有某派人,谓于修行中起‘大佛慢’,这是正确的吗?」]

[答:「于佛正法中,慢是六‘根本烦恼’之一,连小乘圣人都已断除,更何况是佛?

而况佛若有慢心,佛心即不平等,以慢他人故;且佛若有慢,佛即仍有粗重烦恼,佛即非佛,

故知将‘佛’与‘慢’併在一起,成为‘佛慢’一词,这不但是自相矛盾、不伦不类,而且是亵渎神圣的。

这种似是而非的邪说,决定不是佛之正法,恐系附佛外道之说。

又,附佛外道中,常有许多教理或言说类似佛法,但详研之则又不是,]

所以最可怕的,叫做相似佛法!最可怕的!

[实是扭曲正法的‘相似佛法’,盖欲用之以混淆正知见,而遂其邪说之本旨。」]

但是大悟的人当然知道:这个佛慢这个名词只是一个名词,当然了解佛没有傲慢,只是说对自己很有信心,所以说这个慢字的念,当然不符合佛法,

但是悟道的人知道:佛的后面加一个慢,当然这个只是一个名词,一个形容词而已,不是真正的会掉进去这个慢的观念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70 如果你去亲近一个大德,就用这一本楞严经的标准的尺,看一下,量一下

在座诸位啊!如果你去亲近一个大德,就用这一本楞严经的标准的尺,看一下,量一下,

发现:他从头到尾都在攻击别人、批评别人,也许他讲的有某一些见地,

记得!他的涵养跟佛的柔软心、慈悲心是不相应的,佛虽然是大悟的圣人,他对外道一样的包容,然后等待因缘去度他,

如果你亲近的这个师父,不管是在家,或者是白衣,出口便成狂妄、无知,没有一个人不批评,讲来讲去,就全世界就只有我最有修行,那么你就赶快包包卷起来,就:赶快跑啊!这个不能亲近的!为什么?

也许他的知见有一点可以参考,问题是他那个我慢,你会受到影响:诶,我师父就是可以这样批评,那我继承我师父的,我也够资格这样批评。那么,那个谤佛、谤法、谤僧的罪,就非常非常的重!

这个潜移默化是很可怕的! 潜移默化是很可怕的,因为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掉进那一种思虑、那一种模式。

所以这个心理学家,还有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孩子从一岁到七岁的这个中间,是小孩子学习能力很强,会影响到他一辈子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父母亲的行为、举止,是影响这个小朋友一生一世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时刻,父母亲,他的行为举止就会影响到小朋友,

这是我们初学佛法就像一个小baby一样,亲近一个善知识、一个道场、一个僧团,或者是一个居士团体,只要你依法,师父都随喜,都赞叹,我没有什么意见,

但是用这个楞严经的一种这一本标准的尺去量一下,能亲近?不能亲近?你内心自己有数!

所以很多人就E-MAIL过来,问师父说:某某法师,或者某某居士,写的书能看?不能看?

我都会用:你用智慧自己判断一下,你要用智慧自己判断一下!冷静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71 慢是六‘根本烦恼’之一,连小乘圣人都已断除,更何况是佛?

[问:「曾闻有某派人,谓于修行中起‘大佛慢’,这是正确的吗?」]

[答:「于佛正法中,慢是六‘根本烦恼’之一,连小乘圣人都已断除,更何况是佛?

而况佛若有慢心,佛心即不平等,以慢他人故;且佛若有慢,佛即仍有粗重烦恼,佛即非佛,

故知将‘佛’与‘慢’併在一起,成为‘佛慢’一词,这不但是自相矛盾、不伦不类,而且是亵渎神圣的。

这种似是而非的邪说,决定不是佛之正法,恐系附佛外道之说。

又,附佛外道中,常有许多教理或言说类似佛法,但详研之则又不是,]

所以最可怕的,叫做相似佛法!最可怕的!

[实是扭曲正法的‘相似佛法’,盖欲用之以混淆正知见,而遂其邪说之本旨。」]

但是大悟的人当然知道:这个佛慢这个名词只是一个名词,当然了解佛没有傲慢,只是说对自己很有信心,所以说这个慢字的念,当然不符合佛法,

但是悟道的人知道:佛的后面加一个慢,当然这个只是一个名词,一个形容词而已,不是真正的会掉进去这个慢的观念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72 受阴十境相 ⑶ 定偏多忆——忆魔入心

⑶    定偏多忆——忆魔入心

(义贯)经文24:【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沈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众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那个撮心,就用台语讲的,就是整个心被捆绑(纠结),整个心纠结,要扯却扯不开,这样子,非常痛苦,就是很痛苦地过日子。

[注释]

[「前无新证」:「前」,]就是[向前。「新证」,]就是[新的证境。向前没有新的证境,亦即]也就是[:没有再往前进步。]

[「归失故居」:「归」,退也。「故居」,]就是[原居住之所,指色阴。因色阴已破,故]所以[退则无处可归,因此进退两难。]

[「智力衰微」:「智力」,系与定力相对而言,因此时定力强,而慧力弱。]

[「入中隳地」:「中」,]就是[中间,指介于色阴破与受阴破之间。「隳」,]就是[坏,指进退二念俱坏、俱不能成。

此谓,入于色阴尽与受阴尽之间、进与退皆不成的两难之境]界[地。]就是灰色地带,就是进不去,又退不下来,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那种痛苦。

[「迥无所见」:「迥」,]就是[原义为远,引申为大,全,都。此谓]意思就是[全无所见也。]

[「生大枯渴」:「枯」,如草木枯而待雨。「渴」,如人畜渴之待水。此谓,虽有正定,但无慧相资,故如枯如渴。]

[「沉忆不散」:「沉」,]就是[沉静。「忆」,]就是[忆念。谓沉静其心,忆念此中隳之境,不敢散乱;

亦即]也就是[时时刻刻执取、住著于中隳之境,不敢舍离,深恐虽先前色阴已灭,但往后则受阴未破,既不能进、亦不能退,若再失此中隳之境,则不知伊于胡底,于是对当前此境界,牢牢执住不放。]

[「将此以为勤精进相」:]就是困死自己,把自己认为:这个就叫做精进.就是集中在某一点,进不去,又突不破!

所以有的人念佛念了二十年,我都跟他讲:你的妄想断了吗?他说:没有。你现在还会跟人家生气吗?他说:还会。你用功了二十年了,这样是不是要检讨一下?你有没有走错路?对不对?

「将此以为勤精进相」:[「将」,]就是[以,把。把这牢执中隳之境,时刻不敢放松的情况,当作是勤勇精进之相。其实这是错解自心。]

[「此名修心无慧自失」:「修心」,]就是[修定。「心」,为增上心学,即]也就是[定学之别称。

这是由于偏修定心,而没有慧力相资助,故有此过失。「失」,]就是[错误也。]

这个问题出在哪儿?这个问题出在,说:我要修行、我要修行,他就是不听经,他就是不闻法。

不听经、不闻法,他就没办法开般若智慧啊!对不对?

没办法开般若智慧,碰到境界的时候,没有办法保持内在的平衡。

所以师父就告诉大家说:听经闻法,要列为一生一世最重要的功课!

一个初学佛法,不听经,不闻法,靠你自己看,你没有听过吗?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曾经有一个居士来到这里,听了师父的一堂课,下课后来到师父的前面,跟师父顶礼,很恭敬的说了一句话,

他说:师父,我在家自己搞了二十年了,比不上我来文殊讲堂,今天来听课这样子的震撼!这样子的启发。

嗯!很好!还算是很有善根,对不对?很有善根。他说:这个现场来听,跟看录影带,还是有一点不同,还是有一点不同。

[「旦夕撮心」:「撮」,]就是[以指取也,摘取、或抓取也。此谓忆魔日夜都在摘取他的心。]

[「悬在一处」:「一处」,]就是[指中隳之处。谓魔顺其意,故意将其心悬挂在中隳之处,令其沉忆不散,彼人便更加进退不得,无法自解矣。]

[义贯]

[「又彼」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已「消」泯,且「受阴」已「明白」显露了;

当此之际,向「前」以受阴尚不能破故,「无新证」之境,若欲退「归」则已「失故居」之所(色阴已尽),因此进退两难。

此时由于定强慧弱故,「智力衰微」,因无智慧相资故,彼人「入」于色受之「中」间与进退二念俱「隳」的两难之境「地」,因而「迥无所见」( ]就是[全无所见),

此时「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之感,]就像得重度忧郁症一样,生命完全失去生机,毫无希望,大枯渴,[如枯待雨,如渴待水,

「于一切时,沈」静其心「忆」念中隳之境,「不」敢「散」乱,]所以受阴突不破,又没办法退回来色阴,因为色阴已破,这个情形不敢散乱,[不舍不放,彼人却「将此」执取中隳之心「以为勤」勇「精进」之「相」。]

[「此名」偏「修」定「心,无慧」相资,「自失」方便。彼人倘能「悟」知而调令定慧均等,「则无」过「咎,非为圣」人实「证」境界。]

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听经闻法,就作为将来定慧的资粮,要记住师父的话,今天你来听经闻法,绝对不会白白的浪费,功不唐捐,你今天所有的正确,正知、正见、正确的观念,就会将来作为你修行的一面借镜,会资助你的定跟慧的,了生死之胜券在握!

[然则「若作」已得「圣」证之「解,则众忆魔」便得其方便,乘虚而入,「入其心腑」,拘其神识,「旦夕撮」取(摘取)其「心」,而把它「悬」挂「在」某「一」中隳(两难)之「处」,更加令他无法自解,最终遂以无慧自济故,而「失于」三昧「正受」,]

为什么三昧叫做「正受」?三昧就是「奢摩他」加「毗婆舍那」,止跟观达到平衡点,就是三昧,所以三昧叫做正受,定中有慧,慧中又有定,定慧均等,称为楞严的三昧定。[反成邪受,来世「当从」忆魔而「沦坠」恶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73 听经闻法,要列为一生一世最重要的功课!

[「此名修心无慧自失」:「修心」,]就是[修定。

「心」,为增上心学,即]也就是[定学之别称。

这是由于偏修定心,而没有慧力相资助,故有此过失。「失」,]就是[错误也。]

这个问题出在哪儿?这个问题出在,说:我要修行、我要修行,他就是不听经,他就是不闻法。

不听经、不闻法,他就没办法开般若智慧啊!对不对?

没办法开般若智慧,碰到境界的时候,没有办法保持内在的平衡。

所以师父就告诉大家说:听经闻法,要列为一生一世最重要的功课!

一个初学佛法,不听经,不闻法,靠你自己看,你没有听过吗?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曾经有一个居士来到这里,听了师父的一堂课,下课后来到师父的前面,跟师父顶礼,很恭敬的说了一句话,

他说:师父,我在家自己搞了二十年了,比不上我来文殊讲堂,今天来听课这样子的震撼!这样子的启发。

嗯!很好!还算是很有善根,对不对?很有善根。

他说:这个现场来听,跟看录影带,还是有一点不同,还是有一点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74 你今天听经闻法,就作为将来定慧的资粮

在座诸位!你今天听经闻法,就作为将来定慧的资粮,

要记住师父的话,今天你来听经闻法,绝对不会白白的浪费,功不唐捐,

你今天所有的正确,正知、正见、正确的观念,

就会将来作为你修行的一面借镜,

会资助你的定跟慧的,

了生死之胜券在握!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75 受阴十境相⑷    慧偏多狂——知足魔入心

⑷    慧偏多狂——知足魔入心

(义贯)经文25:【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诸位!中间这一段重点是说:他才修行,才受阴而已啊,

他自己怀疑自己已经像圆满报身的卢舍那佛了,你看,这种得少为足的观念多可怕!

那就差不多没有人有办法教他了,他就是全世界最高的老师啰!

还有那个我得无上第一义谛,这个第一义谛讲得最多的,就是摩诃般若、大般若经,还有中论,

我得无上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诸法毕竟空寂,无所得。

第一义谛,按照这里来讲,应该加一个:大空,第一义大空。

为什么叫做大空?叫做绝对的空,不是故意让它空,是本来的空,是体性的空,是不可得的空,

悟无、诸法无所得的空,没有言语的空,没有文字的空,不需要加一个观念的空,本来存在的体性的空,不可得的空,叫做「我得无上第一义谛」。

[注释]

[「慧力过定」:智慧之力强过于定力。]

[「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胜性」,]就是[殊胜性之法,如自心本来是佛、或心佛一如,心佛平等、心即是佛等。常将此等无上法怀于心中,而自以为已证此法,因而太尊重自己。]

[「自心已疑是卢舍那」:自己常常怀疑自己本身就是卢舍那佛,不假修成。]

[「得少为足」:「得」,]就是[证得。「足」,]就是[满足。少少证得便已满足。此证得指破色阴。(按:然而时下许多人,并没有丝毫证得,便已自满,可说是「行少为足」,实为可愍]啊[。)]

[「忘失恒审」:忘失恒常审察。]就是没有观照,好好的观照。

[「溺于知见」:「溺」,]就是[汩溺。]沉没的意思。[「知见」,自己的虚妄知见。谓沉溺于自己的虚妄知见,以为自己是佛。]

在座诸位!溺于知见就是所有想修行的人最大的问题!沉迷自己的看法,

诸位!今天就是这样,佛教的内斗就是这样子,没有一点包容,没有一点转圜的余地,彼此之间溺于自己的知见,这个就是修行人的悲哀,修行人的悲哀!

所以师父教导你一个办法:就是我们对其他的道场,我们尊重每一个法师,尊重每一间道场,尊重每一个宗派,为什么?

我们没有进去人家的那个道场,或者是团体,我们也无法完全地了解他们的修行程度,

所以啊,诸位!多随喜,少批评,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无知跟造业,

很多的无知跟造业,都是溺于自己的知见,这个是很可怕的!

我认为这四个字,是当今之世所有修行人最可怕的,只要你听到师父的劝告,

所以如果有人说:哎呀!你对那个道场有什么看法?你就跟他讲:我不是很了解对方,我不做批评。一句话就解决了。

那有的人说:你认为他是正是邪?那叫你就跟他回答:我们依于佛的正见,凡夫俗子,我们不了解,我们不做批评,但是我们依于佛的正见。那这句话又取代了一切。

所以很多事情,你要正面回答的话,会伤人,会伤人,尤其师父今天这样子的知名度,或者大家所要依止的,

就像我今天这个讲话都要很小心的,一举一动都要非常的谨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面那句话是什么,你知道吗?叫做步步惊魂!唉,真的,真的!步步惊魂!

[义贯]

[「又彼」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已「消,受阴明白」显露,以智「慧力」强「过」于「定」力,然其慧却「失于」过「猛」、过「利」;
同时又「以诸」殊「胜性」之法,(如自心本来是佛、心佛一如等)「怀」纳「于心中」,

便自以为已证得这些法,「自心已」暗「疑」己身本来即「是卢舍那」佛,不假修成,

因此「得少为足」(以今色阴消,受阴显现,见了受阴,便自以为已证得佛]的[真法身。)]

你看!这个叫做,我给他一个名字,叫做:修行人的悲哀!就是得少为足。

修行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井中之蛙,以蠡测海,对不对?以管窥天,不知道那个佛的境界是有多么的伟大!

[「此名用心」偏颇,致今慧强定弱,而「忘失恒」常「审」察自己真正的身份地位(正如老百姓而自称国王),]

演戏可以啦,演戏常常,哇!皇帝,一扮,哇!他就是皇帝,那个是演戏啊,你不是真正的皇帝!

[因而汩「溺」沉没「于」自己的虚妄「知见」,]为什么叫做虚妄知见?还不是佛的正见咧,只有佛是究竟的正见,你得到那么一点点,当然是虚妄的知见啦,[以为自身即是佛身。

若能觉「悟」,舍此知见,还修本定,「则无」甚过「咎,非为圣」人实「证」。]

在座诸位!这五十种阴魔将来讲完了,那个做出来,可以救很多、很多!

尤其是这个末法时代,无量无边众生可怕的知见,

这一片,这个五十种阴魔,要赶快做出来!

能够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提早看到的人就会提早警惕自己:喔!原来佛是这样讲的,哎呀!我以前就是迷迷糊糊,跟错人了,嗯!

[但「若作」已得「圣」证之妄「解,则有下劣」之「易知足魔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令其「见人」则「自言:我」已证「得无上」菩提「第一义谛」之理;

以此过失,从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当从」易知足魔而「沦坠」恶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76 在座诸位!溺于知见就是所有想修行的人最大的问题!

[「溺于知见」:「溺」,]就是[汩溺。]沉没的意思。

[「知见」,自己的虚妄知见。

谓沉溺于自己的虚妄知见,以为自己是佛。]

在座诸位!溺于知见就是所有想修行的人最大的问题!沉迷自己的看法,

诸位!今天就是这样,佛教的内斗就是这样子,没有一点包容,没有一点转圜的余地,

彼此之间溺于自己的知见,这个就是修行人的悲哀,修行人的悲哀!

所以师父教导你一个办法:就是我们对其他的道场,我们尊重每一个法师,尊重每一间道场,尊重每一个宗派,为什么?

我们没有进去人家的那个道场,或者是团体,我们也无法完全地了解他们的修行程度,

所以啊,诸位!多随喜,少批评,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无知跟造业,

很多的无知跟造业,都是溺于自己的知见,这个是很可怕的!

我认为这四个字,是当今之世所有修行人最可怕的,只要你听到师父的劝告,

所以如果有人说:哎呀!你对那个道场有什么看法?你就跟他讲:我不是很了解对方,我不做批评。一句话就解决了。

那有的人说:你认为他是正是邪?那叫你就跟他回答:我们依于佛的正见,凡夫俗子,我们不了解,我们不做批评,但是我们依于佛的正见。那这句话又取代了一切。

所以很多事情,你要正面回答的话,会伤人,会伤人,尤其师父今天这样子的知名度,或者大家所要依止的,

就像我今天这个讲话都要很小心的,一举一动都要非常的谨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面那句话是什么,你知道吗?叫做步步惊魂!唉,真的,真的!步步惊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77 受阴十境相⑸    历险生忧——忧魔入心

⑸    历险生忧——忧魔入心

(义贯)经文26:【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所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其实这个就是错误的观念,逼死自己,

你注意看喔,受阴的十境都跟情绪有关,一下子苦、一下子乐。一下子忧、一下子喜、一下子舍,都跟觉受有关系,

所以在座诸位!极端的情绪,就不是中道的佛法,

极端的情绪:一下子苦不堪言,一下乐、一下忧、一下喜、一下舍,

这些情绪的作用,完全不是无上正等正觉应该有的!并不应该有这些情绪上的东西,

所以极端的情绪,就不是佛法!记住师父的话!

[注释]

[「所证未获」:所欲新证者(即]就是[破受阴),尚未证得。]

[「故心已亡」:「故心」,]就是[指色阴。「已亡」,]就是[已销]亡[。]

[「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二际」,前际与后际。「历」,]就是[遍。「览」,]就是[见。谓遍见前后二际,一片茫茫,不知所之,故油然于其心中生起「前途艰险不可知」之感。]

[「如坐铁床」:指睡不安稳。]

[「如饮毒药」:指食不安心。]

[「心不欲活」:因为面对茫茫的前程,忧虑恐惧,睡不安枕,食不甘味,因此不想活:不知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在座诸位!我还要……这里讲到健康的问题,附带一下,我们年岁到了,男众,男众到了五十岁,就走进了很快的衰退,

女众到四十、到四十五岁,就会进入衰退的期,衰退期,

这个衰退期,很多人修行修到一辈子,她突然之间在更年期的时候,荷尔蒙失调的时候,

她一直喘不过气来,莫名其妙地忧虑;莫名其妙的感伤;莫名其妙地掉眼泪;莫名其妙地,整天整夜,怎么样都睡不着;

所想的事情都是负面的,明明一件事情没有什么事,她特别地敏感。

在座诸位!这个跟修行无关!跟你的内在荷尔蒙有关,

我们的脑部,分好几个区域,当我们女性荷尔蒙失调的时候,她的脑部里面,没有办法正常有这个带电的粒子,

所以她没办法正常的思维,没办法再正常的思维,也没办法正常的记忆,

所以我们的DNA ,它的键是:破坏à重新组合,破坏à重新组合,

我们人类最多的生命是活到一百七十五岁,活到一百七十五岁,

有时候是跟修行没有关系,是她的体力衰退了,长年累月用的是西药:安眠药、止痛药、消炎药…这个也会引起一种焦虑,焦虑症,

所以在座诸位!男众也好,女众也好,像这个时候,我还是建议,建议:要看医生!

有时候根本就是跟这个修行无关,然后莫名其妙的忧郁;

还有一种在更年期的时候,她莫名其妙就一直生气,她老公也没有什么事情,她就一直看他就很不满,就一直生气,一直生气,他说:你生气什么?她说:我也不知道。

所以如果你有这种莫名其妙的这种情绪,男众也是一样喔,有暴力的倾向啊,怎么样子……

这个有时候要请个医生啊,调整一下这个色身,你的观念很快就会改变了,

人啊,身、心是不二的,你有健康的身体,你就会有健康的心灵,

所以我们佛教讲:理性的宗教,科学的宗教,我们不要说:修行、修行啊,如果碰到了一些脑筋转不过来了,忧郁啊、烦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也不看医生,这个是不可以的,

还是要请医生,要用中药调整一下,这个是附带说明的,有时候真的跟佛法无关,跟身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则有一分常忧愁魔」:「一分」,]就是[一种,一个种类。]

[「手执刀剑,自割其肉」:这是魔令其如此作。]

[问:「有一本书叫《净土圣贤录》,其中亦有载录一比丘,念佛精进,一心求生西方,后感无常,欲速往生,即在山中岩石上,以刀自割其肉,施给鸟兽;肉一片片割尽,然后往生。请问这种作法是否适当?」]

[答:「若照本经文来看,此亦]这个也[应]该[属]于[修行的魔相,非是正当的佛法修行,亦不应仿效或提倡。]

我在讲净土圣贤录,我就有讲:我们不赞成这种做法!师父已经讲了啊。

[又,若真要以身施众生,则他若舍寿于山中,无人收殓,鸟兽自然来食,不劳他自割身。

再者,须时时记住,佛法是很理性的,]

这一点师父一直强调:佛法是理性的宗教;佛法是科学的宗教;佛法是智慧的宗教;佛法不是感性的东西。

而[且佛深诫无益之苦行,称为‘戒禁取’,任何反常或惊世骇俗之举,行者都应很审慎看待,]

这个就是师父一再强调的:修学佛道,平常心就是道,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万法唯心所造,放得下,那一念就是佛法,

把烦恼弄通,就叫做神通,唉,把烦恼弄通,就叫做真正的神通;烦恼弄不通,再大的神通,那也是邪通。

所谓神通就是把烦恼弄通,不是稀奇古怪的东西。

[否则不但劳而无功,又违佛戒,且误导众生,混淆邪正,慎之。」]

[义贯]

[「又彼」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自己「色阴」已「消」尽,「受阴,明白」显露;

当此之际,「所」欲新「证」者(破受阴)尚「未获」得,而「故心」(色阴)「已亡」,

因此「历览」前后「二际」茫茫无寄,无所适从,油然「自生」前途「艰险」怖畏之感,

「于」其「心」中「忽然生」起「无尽」之「忧」愁,眠则「如坐铁床」(睡不安枕),食则「如饮毒药」(食不甘味)。

既已不乐世间,所求圣道又仍无着落,「心不欲活」,恨不速死为快,「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

[「此名」虽有心「修行」,却「失于」以正智观照之「方便」;

若及时觉「悟」、改悔、忘忧、「则无」过「咎,非为圣证」之境界。]

在座!因为没有同参道友,就常常修行就会出状况,

如果有同参道友,在一个团体修行,看这人的行为举止已经脱序了,就会赶快来跟师父汇报,

我们也救了很多人,这样走了偏激的,种种的偏激的思想、情绪,师父也救了不少人,

正因为有旁边有同参道友,看看这个人不对劲了,要赶快带来跟师父见见面呢,聊一聊、谈一谈,

师父会告诉他:你这样走是走错路了,走错路了!

那很多人都非常、非常地感谢师父,啊!非常的感恩,因为他说:哎呀!差一点我就走错路了,还好及时回头。

[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而以舍命为解脱,「则有一分常忧愁魔」,趁隙而「入其心腑」,摄其神识,增其忧愁,令其「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速死;

「或常」怀「忧愁」,而「走入山林」,以厌世故,「不耐」烦「见人」;

彼行者即以此等邪念而「失于」三昧「正受」,]所以说,师父已经讲了:极端的情绪,就不是佛法![反成邪受,来世「当从」其邪见邪受而「沦坠」恶道。]

因此你就知道,邪见跟邪受,有多么的可怕!因为他会堕恶道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78 受阴的十境都跟情绪有关,一下子苦、一下子乐

你注意看喔,受阴的十境都跟情绪有关,一下子苦、一下子乐、一下子忧、一下子喜、一下子舍,都跟觉受有关系,

所以在座诸位!极端的情绪,就不是中道的佛法,

极端的情绪:一下子苦不堪言,一下乐、一下忧、一下喜、一下舍,

这些情绪的作用,完全不是无上正等正觉应该有的!并不应该有这些情绪上的东西,

所以极端的情绪,就不是佛法!记住师父的话!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79 在座诸位!我还要……这里讲到健康的问题

在座诸位!我还要……这里讲到健康的问题,附带一下,

我们年岁到了,男众,男众到了五十岁,就走进了很快的衰退,

女众到四十、到四十五岁,就会进入衰退的期,衰退期,

这个衰退期,很多人修行修到一辈子,她突然之间在更年期的时候,荷尔蒙失调的时候,她一直喘不过气来,

莫名其妙地忧虑;莫名其妙的感伤;莫名其妙地掉眼泪;莫名其妙地,整天整夜,怎么样都睡不着;

所想的事情都是负面的,明明一件事情没有什么事,她特别地敏感。

在座诸位!这个跟修行无关!跟你的内在荷尔蒙有关,

我们的脑部,分好几个区域,当我们女性荷尔蒙失调的时候,她的脑部里面,没有办法正常有这个带电的粒子,

所以她没办法正常的思维,没办法再正常的思维,也没办法正常的记忆,

所以我们的DNA ,它的键是:破坏à重新组合,破坏à重新组合,

我们人类最多的生命是活到一百七十五岁,活到一百七十五岁,

有时候是跟修行没有关系,是她的体力衰退了,

长年累月用的是西药:安眠药、止痛药、消炎药…这个也会引起一种焦虑,焦虑症,

所以在座诸位!男众也好,女众也好,像这个时候,

我还是建议,建议:要看医生!

有时候根本就是跟这个修行无关,

然后莫名其妙的忧郁;还有一种在更年期的时候,她莫名其妙就一直生气,她老公也没有什么事情,她就一直看他就很不满,就一直生气,一直生气,他说:你生气什么?她说:我也不知道。

所以如果你有这种莫名其妙的这种情绪,男众也是一样喔,有暴力的倾向啊,怎么样子……

这个有时候要请个医生啊,调整一下这个色身,你的观念很快就会改变了,

人啊,身、心是不二的,你有健康的身体,你就会有健康的心灵,

所以我们佛教讲:理性的宗教,科学的宗教,我们不要说:修行、修行啊,

如果碰到了一些脑筋转不过来了,忧郁啊、烦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也不看医生,这个是不可以的,

还是要请医生,要用中药调整一下,这个是附带说明的,有时候真的跟佛法无关,跟身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80 修学佛道,平常心就是道

(受阴十境相)⑸    历险生忧——忧魔入心

(义贯)经文26:【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所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问:「有一本书叫《净土圣贤录》,其中亦有载录一比丘,念佛精进,一心求生西方,后感无常,欲速往生,即在山中岩石上,以刀自割其肉,施给鸟兽;肉一片片割尽,然后往生。请问这种作法是否适当?」]

[答:「若照本经文来看,此亦]这个也[应]该[属]于[修行的魔相,非是正当的佛法修行,亦不应仿效或提倡。]

我在讲净土圣贤录,我就有讲:我们不赞成这种做法!师父已经讲了啊。

[又,若真要以身施众生,则他若舍寿于山中,无人收殓,鸟兽自然来食,不劳他自割身。

再者,须时时记住,佛法是很理性的,]

这一点师父一直强调:佛法是理性的宗教;佛法是科学的宗教;佛法是智慧的宗教;佛法不是感性的东西。

而[且佛深诫无益之苦行,称为‘戒禁取’,任何反常或惊世骇俗之举,行者都应很审慎看待,]

这个就是师父一再强调的:修学佛道,平常心就是道,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万法唯心所造,放得下,那一念就是佛法,

把烦恼弄通,就叫做神通,唉,把烦恼弄通,就叫做真正的神通;

烦恼弄不通,再大的神通,那也是邪通。

所谓神通就是把烦恼弄通,不是稀奇古怪的东西。

[否则不但劳而无功,又违佛戒,且误导众生,混淆邪正,慎之。」]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81 受阴十境相⑹    觉安生喜——喜魔入心

⑹    觉安生喜——喜魔入心

(义贯)经文27:【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

就像那一首:我一见你就笑那个:一看人就笑……初一、十五就发作,那就真的很严重!

看看,看过来啊,[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师父已经讲过了:受阴魔很容易看出来的,极端的情绪,就不是……

你看!这个欢喜不能自止,没有办法禁止,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喜悦魔。

[注释]

[「心安隐后」:「安隐」,]就是[同「安稳」。]

[「轻安」:以定心成就,]轻安这一段,要注意看!很多人念念佛,说:唉,我得轻安。那错了!

轻安,另外一个名词叫做「相似三昧」,这个很不容易的功夫,不是说:我拜拜佛,我洗过澡了。哎呀!师父,我拜过佛洗过澡以后,我觉得我很轻安。这个滥用名词!轻安哪那么简单的?

轻安是相似三昧的功夫啊,这个在百法明门论里面是有功夫的人啊!要得到轻安,是不容易的!不可以错用名词。就像师父讲的:「一门深入」,错用名词,还借用名词。

「轻安」什么是轻安呢?以定心成就,[离粗重尘劳,故得轻安之觉受。

以离粗重,如释重负,故顿觉身「轻」。

以离尘劳,无有烦恼,]你看喔:无有烦恼喔,对不对?整天操劳到、烦恼得要死,怎么可能有轻安,对不对?现在洗个澡,啊!没事一身轻,刚好今天没有什么重大事情,可是你烦恼还没除咧!无有烦恼呢![故]所以[顿觉心「安」。

按]照[「轻安」于]在[大乘唯识五位百法]当[中属于十一「善心所」之一,系行者于得定之后,于定中所发之]的[善法,]

注意!要得定喔!要有一点三昧的功夫,相似的三昧,虽然没有佛那种正定,他叫相似三昧定,[凡人没有。

因此学佛之人不要轻易地说]:[自己「觉得很轻安」,因为那是习禅之人得定之后,于定中所起的善法。

若与人说自己「很轻安」,对内行人而言,等于是向人宣示自己已得禅定,并且于禅定中证得善法。

是故若尚未得]到[禅定,切莫说得]到[「轻安」。其实纵使已得禅定、乃至轻安,也不用到处向人宣扬。]

诸位!不要我们这只嘴巴,不要一直喇叭,这样一直宣传……自我广告,自我膨胀,忘了自己是谁!失去理性,不要这样子!

[何以故,因为经中]所[说]的[:自修、自证、自知,若多与他人言,即与名利牵扯,希人赞叹、恭敬,尤且引得魔嫉,速招魔事。]

这一段非常重要!佛法是自修,是自证,是自己知道,

如果一直夸大其辞,若多与他人言,与他人言,就:我念佛念得怎么样、怎么样……我功夫有多好。

那么这个就是希望,出家人希望得到名跟利;

而在家居士不会得到利,因为他是在家居士,人家不会供养他,他就得到名:哇!某某居士啊,哪一个女菩萨,她修行,修行到什么程度了…大家都赞叹她,嗯,人家赞叹她,就在旁边,嗯,微笑,哼哼哼哼,唉呀,那种笑法很奇怪的!

所以说啊,出家人跟在家,自己多与他人言自己的心境,如果是同参道友,互相参考,没关系,诸位!有名利心,就不对。

这个是重点!有名利心,就不对!

但是没有名利心,我想要让师父了解一下,这个是可以参考的,

不是说一切境界都不能讲,不能讲,我们不晓得你走对还是走错,

只要你希望人家赞叹、恭敬,尤其就会引得,尤且引得魔嫉妒,速招魔事。

[是故己所证境,不论善恶,]这五个字,就是修行的关键:[要沉得住气,]

就是不谈、也不说,除非你碰到大善知识,

修行人这一条路是走过来的,所以师父,就像这一条路,我走了四十年,

那么有的刚刚初学佛法,你觉得师父值得参考,你可把修行的心得拿出来跟师父分享,那么这个是无过,

[只对自己的师父或善知识说,以求印证或指教(切不可为了炫耀而说);]

这个就是重点!炫耀就是为名,或者是为利,有的人讲:我一打坐,我就坐了几个小时、几个小时,生怕别人不知道。

有一个比丘刚刚出家,他就夸口说:我讲经,统统用双盘!这个事情有人来请教师父,我说:这个跟讲经没关系,双盘跟法有什么关系咧?

[对于其他人,则一概不说。更加忌讳:少有所感、所知、所得,乃至少悟,即到处宣扬己能,逢人便说。

如是沉不住气,不当大事,必速招魔怨及一切障难。这点希末世之真修者,谨记、奉行;如是涵养方得冀成大事。]

[「无慧自禁」:以无智慧来观察审度,因而不能自禁此喜心;从而由于心中欢喜过量,觉离于忧恼,便自以为已得大自在。]

这跟大自在不一样的,这个叫做无慧自禁,没有智慧来保持平衡。

[「衢路」:]就是[大马路。]

[「自谓已得无碍解脱」:此谓,若习禅者以魔力所持,恣肆欢笑歌舞,觉得自己]已经[十分洒脱]了[,无拘无碍,要笑便笑,要歌便歌,傲啸自在。]怎么样?[习禅之人若如是,其实是以「放逸」为「自在」。 ]

在座诸位啊!我在看一个电视的时候,突然,啊!看了就很难过,为什么呢?有一个比丘,老比丘,很老才出家,哎呀!他很喜欢跳舞,记者去访问他,他也跳舞给他看,我看了这一幕,摇头。这在台湾的,摇头!不知道该说什么!

[曾听有人说:近代禅德某老和尚,有一次他要去上海,从海路去。到了上海,有许多缁素]诸位!「淄」就是出家人的淄,这本来是黑色的衣服叫做「淄」,「素」就是白衣;黑衣,白衣,简单讲,就是出家跟在家,「缁」是指出家;「素」就是指在家;叫做缁素。[大众在港口接他。

传述此事之人说:当老法师一下船,以小便内急,顾不得许多人在场,当众即拉起长衫,当着来接他的僧俗男女四众面前,对着江边便放。

而传述之人对此却津津乐道,并且对传闻中老法师的这个举动,赞叹不迭,认为是「已得大自在」的大禅师,方能有]如[此「洒脱」之举。

这实是愚妄之言,且有以传闻之言而谤他大德之虞(戒经中称为「无根谤」)。]

[盖如来正法眼藏中之习禅者何等清净神圣!他们即连举心动念,一举手、一投足,都须「惺惺历历」,]惺惺就是保持觉醒;历历就是不昏沉。明明白白就是我们老和尚讲的:明明白白,[明明白白以自诫,]

喔!这个庄严的威仪怎么?喔!我碰到这个,我绝对不敢这样做!碰到这个,[怎么可能有如是放荡无礼之举]咧[?

何况佛门高僧又不是外道的竹林七贤之流(岂会作如是令人侧目、不雅之举?当知应是传言附会之说)。

且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尚且呵永嘉禅师曰:「夫沙门者,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祖师如是教诲,须知即合本经佛所说义:禅者不得无戒!无戒即如来教法大乱;]

在座诸位啊!不持戒就谈不上修行,任何八大宗派都跟戒律有关,

所以啊,戒是八宗共修,持戒是修行的王道,无戒就如来教法就大乱,

为什么比丘值得我们这样赞叹?出家众就是因为他有律藏,在家居士不能看,某些律学可以看,某些是不能看,所以啊,持戒是八宗共修,

[若行者无戒,则其一切所修皆非佛法;若无戒而习禅,即速成魔道(详如本经佛所开示)。

举要言之,在佛法中,不论你习何宗,]八大宗派,[修何法门,没有一法能因为它是「无上法」,或「第一义谛」,或「威力广大」,便可令你不须遵守戒法、]不可以的,[舍弃戒行、或超越(bypass)律仪。

相反地,正因为你所修的是「无上法」、是「第一义谛」、是威力广大之]的[妙法,因此],[你的标准]就应该[更高,你所受持的如来戒律应比一般人更加清净无染才对。

末法时期,有人自以为修无上法(如习禅)而狂言:「大德不护细行」,因此他便可以忽视律仪,以破犯为「方便」。]

所以为什么出家要五夏学戒?问五夏学戒,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佛制定的这个比丘戒,像四重戒后面的到了第二篇,还跟我们现在生活有相关,到后面第三篇、第四篇,那么跟…衣跟钵,佛在世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那舍堕的这个…后面的第三篇跟第四篇,因为今天的居士很多,所以很不方便谈这个问题,

[又有人自以为习第一义谛(如习中观或般若者)讬言「一切法空」,便自以为位在戒律之上,而恣肆妄言妄行。

或有人以所修法门威力广大(如修密者),便以为他可不遵守律仪,甚至以破犯为高;

如是等种种颠倒,皆是末法时期的微细魔相,倘因缘具足,便以此本因(不正知见、邪心取著)而促使魔事大发,令自他受苦无量。]

[义贯]

[「又彼」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已「消」泯,无复质碍覆盖心光,得大光耀,从而「受阴」得以「明白」显露,心地虚明,因此睹见清净本心,

当「处」此一尘不染,恒常「清净」境界「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欢「喜」之心「生」起,「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控制不了。

[「此名」定心成就后,远离粗重所发之「轻安」善心所法,故]所以[身心快乐莫可言喻。然行者「无慧」自察而「自禁」过量之喜;若能觉「悟」返悔「则无」过「咎,非为圣」人实「证」之真得大自在境界。]

[此人倘「若作」已得「圣」证之「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趁虚而「入其心腑」,摄其心识,「见人则」恣情放任而「笑,

于衢路旁,自歌自舞,自谓已」证「得无碍解脱」,才得身心如是洒脱,无拘无碍,于一切处得大自在;

彼人以此放逸、邪见、大妄语故,便「失于」三昧「正受」,而成邪受,来世「当从」如是妄业而「沦坠」恶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82 学佛之人不要轻易地说]:[自己「觉得很轻安」

[「轻安」:以定心成就,]轻安这一段,要注意看!

很多人念念佛,说:唉,我得轻安。那错了!

轻安,另外一个名词叫做「相似三昧」,这个很不容易的功夫,

不是说:我拜拜佛,我洗过澡了。哎呀!师父,我拜过佛洗过澡以后,我觉得我很轻安。这个滥用名词!轻安哪那么简单的?

轻安是相似三昧的功夫啊,这个在百法明门论里面是有功夫的人啊!要得到轻安,是不容易的!不可以错用名词。

就像师父讲的:「一门深入」,错用名词,还借用名词。

「轻安」什么是轻安呢?以定心成就,[离粗重尘劳,故得轻安之觉受。

以离粗重,如释重负,故顿觉身「轻」。

以离尘劳,无有烦恼,]你看喔:无有烦恼喔,对不对?

整天操劳到、烦恼得要死,怎么可能有轻安,对不对?

现在洗个澡,啊!没事一身轻,刚好今天没有什么重大事情,可是你烦恼还没除咧!无有烦恼呢!

[故]所以[顿觉心「安」。

按]照[「轻安」于]在[大乘唯识五位百法]当[中属于十一「善心所」之一,系行者于得定之后,于定中所发之]的[善法,]

注意!要得定喔!要有一点三昧的功夫,相似的三昧,虽然没有佛那种正定,他叫相似三昧定,[凡人没有。

因此学佛之人不要轻易地说]:[自己「觉得很轻安」,因为那是习禅之人得定之后,于定中所起的善法。

若与人说自己「很轻安」,对内行人而言,等于是向人宣示自己已得禅定,并且于禅定中证得善法。

是故若尚未得]到[禅定,切莫说得]到[「轻安」。

其实纵使已得禅定、乃至轻安,也不用到处向人宣扬。]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83 诸位!不要我们这只嘴巴,不要一直喇叭

诸位!不要我们这只嘴巴,不要一直喇叭,这样一直宣传……自我广告,自我膨胀,忘了自己是谁!失去理性,不要这样子!

[何以故,因为经中]所[说]的[:自修、自证、自知,若多与他人言,即与名利牵扯,希人赞叹、恭敬,尤且引得魔嫉,速招魔事。]

这一段非常重要!

佛法是自修,是自证,是自己知道,如果一直夸大其辞,

若多与他人言,与他人言,就:我念佛念得怎么样、怎么样……我功夫有多好。那么这个就是希望,出家人希望得到名跟利;

而在家居士不会得到利,因为他是在家居士,人家不会供养他,他就得到名:哇!某某居士啊,哪一个女菩萨,她修行,修行到什么程度了…大家都赞叹她,嗯,人家赞叹她,就在旁边,嗯,微笑,哼哼哼哼,唉呀,那种笑法很奇怪的!

所以说啊,出家人跟在家,自己多与他人言自己的心境,如果是同参道友,互相参考,没关系,

诸位!有名利心,就不对。这个是重点!有名利心,就不对!

但是没有名利心,我想要让师父了解一下,这个是可以参考的,不是说一切境界都不能讲,不能讲,我们不晓得你走对还是走错,只要你希望人家赞叹、恭敬,尤其就会引得,尤且引得魔嫉妒,速招魔事。

[是故己所证境,不论善恶,]这五个字,就是修行的关键:[要沉得住气,]

就是不谈、也不说,除非你碰到大善知识,修行人这一条路是走过来的,

所以师父,就像这一条路,我走了四十年,那么有的刚刚初学佛法,你觉得师父值得参考,你可把修行的心得拿出来跟师父分享,那么这个是无过,

[只对自己的师父或善知识说,以求印证或指教(切不可为了炫耀而说);]

这个就是重点!炫耀就是为名,或者是为利,有的人讲:我一打坐,我就坐了几个小时、几个小时,生怕别人不知道。

有一个比丘刚刚出家,他就夸口说:我讲经,统统用双盘!这个事情有人来请教师父,我说:这个跟讲经没关系,双盘跟法有什么关系咧?

[对于其他人,则一概不说。更加忌讳:少有所感、所知、所得,乃至少悟,即到处宣扬己能,逢人便说。

如是沉不住气,不当大事,必速招魔怨及一切障难。

这点希末世之真修者,谨记、奉行;如是涵养方得冀成大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84 习禅之人若如是,其实是以「放逸」为「自在」

[「自谓已得无碍解脱」:此谓,若习禅者以魔力所持,恣肆欢笑歌舞,觉得自己]已经[十分洒脱]了[,无拘无碍,要笑便笑,要歌便歌,傲啸自在。]怎么样?

[习禅之人若如是,其实是以「放逸」为「自在」。 ]

在座诸位啊!我在看一个电视的时候,突然,啊!看了就很难过,为什么呢?

有一个比丘,老比丘,很老才出家,哎呀!他很喜欢跳舞,记者去访问他,他也跳舞给他看,我看了这一幕,摇头。这在台湾的,摇头!不知道该说什么!

[曾听有人说:近代禅德某老和尚,有一次他要去上海,从海路去。

到了上海,有许多缁素]诸位!「淄」就是出家人的淄,这本来是黑色的衣服叫做「淄」,「素」就是白衣;黑衣,白衣,简单讲,就是出家跟在家,「缁」是指出家;「素」就是指在家;叫做缁素。[大众在港口接他。

传述此事之人说:当老法师一下船,以小便内急,顾不得许多人在场,当众即拉起长衫,当着来接他的僧俗男女四众面前,对着江边便放。

而传述之人对此却津津乐道,并且对传闻中老法师的这个举动,赞叹不迭,认为是「已得大自在」的大禅师,方能有]如[此「洒脱」之举。

这实是愚妄之言,且有以传闻之言而谤他大德之虞(戒经中称为「无根谤」)。]

[盖如来正法眼藏中之习禅者何等清净神圣!他们即连举心动念,一举手、一投足,都须「惺惺历历」,]

惺惺就是保持觉醒;历历就是不昏沉。明明白白就是我们老和尚讲的:明明白白,[明明白白以自诫,]

喔!这个庄严的威仪怎么?喔!我碰到这个,我绝对不敢这样做!

碰到这个,[怎么可能有如是放荡无礼之举]咧[?

何况佛门高僧又不是外道的竹林七贤之流(岂会作如是令人侧目、不雅之举?当知应是传言附会之说)。

且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尚且呵永嘉禅师曰:「夫沙门者,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祖师如是教诲,须知即合本经佛所说义:禅者不得无戒!无戒即如来教法大乱;]

在座诸位啊!不持戒就谈不上修行,任何八大宗派都跟戒律有关,

所以啊,戒是八宗共修,持戒是修行的王道,无戒就如来教法就大乱,

为什么比丘值得我们这样赞叹?出家众就是因为他有律藏,在家居士不能看,某些律学可以看,某些是不能看,所以啊,持戒是八宗共修,

[若行者无戒,则其一切所修皆非佛法;若无戒而习禅,即速成魔道(详如本经佛所开示)。

举要言之,在佛法中,不论你习何宗,]八大宗派,[修何法门,没有一法能因为它是「无上法」,或「第一义谛」,或「威力广大」,便可令你不须遵守戒法、]不可以的,[舍弃戒行、或超越(bypass)律仪。

相反地,正因为你所修的是「无上法」、是「第一义谛」、是威力广大之]的[妙法,因此],[你的标准]就应该[更高,你所受持的如来戒律应比一般人更加清净无染才对。

末法时期,有人自以为修无上法(如习禅)而狂言:「大德不护细行」,因此他便可以忽视律仪,以破犯为「方便」。]

所以为什么出家要五夏学戒?问五夏学戒,但是现在问题来了,佛制定的这个比丘戒,像四重戒后面的到了第二篇,还跟我们现在生活有相关,到后面第三篇、第四篇,那么跟…衣跟钵,佛在世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那舍堕的这个…后面的第三篇跟第四篇,因为今天的居士很多,所以很不方便谈这个问题,

[又有人自以为习第一义谛(如习中观或般若者)讬言「一切法空」,便自以为位在戒律之上,而恣肆妄言妄行。

或有人以所修法门威力广大(如修密者),便以为他可不遵守律仪,甚至以破犯为高;如是等种种颠倒,皆是末法时期的微细魔相,倘因缘具足,便以此本因(不正知见、邪心取著)而促使魔事大发,令自他受苦无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8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