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499 一切众生着于假相,难破、难除!

一切众生着于假相,难破、难除!

坚固妄想,没办法破的!

你看了这个韩剧也好,连续剧也好,爱恨情仇,哪一个能够断呢?

那种坚固妄想,叫我如何不想他呢?是不是?死了那么久了,

看到那个骨灰还掉眼泪,你看,这个坚固的妄想,有多难!死后还一直持续着。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500 受阴无体,虚有所明,故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壬二  受阴妄想(分二)   癸初  转想成受]

经文263:【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

这个文字都很简单喔!

[此明受阴,即虚明妄想也。]

这个虚明妄想,这个名词用得最棒!

明明就有感受,这个感受竟然是虚妄的,叫做虚明妄想。

[即此色阴中所说前喻,临高虚想之心,以发起受阴者。

想以取像为义,受以领纳为义,前色阴即五根,此受阴即五识,]五根就是色;五受就是心。

[而想阴即第六意识。临高想心,即六识,曾经悬崖险处,落卸影子,在想心中。今闻悬崖,则起临高虚想之心,]

在座诸位!你如果梦境啊,梦到掉进去悬崖,你有没有吓一跳?有,吓一跳!爬起来,还自己庆幸地说:“还好是假的!”

真的!业障很深重的人,就常常会梦到掉进去悬崖;

福报很大的人,就会常常梦到光明天,还有房子,很高大的房子,这福报很大的人;

贪心的人常常梦到钱;

证果的人,会常常看到月亮;

念佛的人,会常常见到佛。

所以,看你的内心是什么世界,可以感得将来。

底下,今闻悬崖,则起临高虚想之心,[能令汝之形体,真受酸涩。

受酸涩处,即受阴,于三受中,是苦受,所谓转想成受也。

悬崖不有,想虽无实,而酸涩忽形,]忽然出现。[受乃是真;如是诸受,皆可例知其妄也。]

[癸二  推广结名]

经文264:【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这个要解释:

由因受生,由感受、觉受而生,由觉受而生起的念头,能动到你的色身,

汝现今的顺受,“益”就是乐受;“违损”就是苦受,顺受的乐就是“益”,那么违损的苦受,所以“顺益”就是乐受;“违损”就是苦受;

这个苦、乐二受,二现驱驰,这个二受现前,便能驱役你的心,让你驰流不息,“驱”就是驱役自心。

驱使你的心,让你驰流不息,一直每天往外,一直追求这个假相,名为虚明妄想,第二妄想。

所以一切法不受,方名正受。

在座诸位!前五识啊,就希望吃到什么;就希望听到什么音乐;想闻到什么香味,是不是啊?这个就是问题。

[由想心为因,所以受阴生起,]就是感觉了种种的情绪生起。[能动色阴之形体,真受酸涩之妄境。

此由因受生句,合临高想心;能动色体之句,合能令汝形,真受酸涩。

汝今现前,正示受阴也。所谓顺之则益,即乐受;违之则损,即苦受。

二现驱驰者:即苦乐二者,现在能驱役自心,驰流不息。]为什么?拼命的追求。

所以,凡夫俗子,没有一时、没有一刻不在追求;也没有一时一刻不在烦恼,有追求,他就一定会有烦恼,有得,就一定有失!

[文中不言不苦不乐受者,因舍受不显,苦乐二受,现前分别,容易明白也。

温陵曰:临高空想,而酸涩真发,违顺皆妄,而损]、[益现驰,]“损”就是苦;“益”就是乐。

[则受阴无体,虚有所明,故名为虚明,第二妄想。二受阴妄想竟。]

诸位!我们的病苦也是由此而来的,强烈的这个觉受,就会产生种种的病苦。

如果你吃东西不懂得节制,你的胃就会受损;如果你的耳朵贪着享受,耳朵就会耳聋,听不到。

美国有一个人接电话,他是接线生,每一天接电话,接到有一天,啪!因为每天都接电话,接到耳朵听不到!

所以任何东西,这个器官不能过度的,不能过度使用的,有时候要让它休息一下。

我讲完了《楞伽经》,也要让这一部机器稍微休息一下,送进汽车修护厂,(日文)搪缸保养一下,是这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501 看你的内心是什么世界,可以感得将来

在座诸位!你如果梦境啊,梦到掉进去悬崖,你有没有吓一跳?

有,吓一跳!爬起来,还自己庆幸地说:“还好是假的!”

真的!业障很深重的人,就常常会梦到掉进去悬崖;

福报很大的人,就会常常梦到光明天,还有房子,很高大的房子,这福报很大的人;

贪心的人常常梦到钱;

证果的人,会常常看到月亮;

念佛的人,会常常见到佛。

所以,看你的内心是什么世界,可以感得将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502 强烈的这个觉受,就会产生种种的病苦

诸位!我们的病苦也是由此而来的,强烈的这个觉受,就会产生种种的病苦。

如果你吃东西不懂得节制,你的胃就会受损;

如果你的耳朵贪着享受,耳朵就会耳聋,听不到。

美国有一个人接电话,他是接线生,每一天接电话,接到有一天,啪!因为每天都接电话,接到耳朵听不到!

所以任何东西,这个器官不能过度的,不能过度使用的,有时候要让它休息一下。

我讲完了《楞伽经》,也要让这一部机器稍微休息一下,送进汽车修护厂,(日文)搪缸保养一下,是这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503 想阴,与前五根,并五识,互融互通,为第三妄想

[壬三  想阴妄想  (分二)    癸初  身念相应]

经文265:【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

解释一下:

由汝念虑,就是想阴,你这个想阴的念虑,使你的色身,身,加一个字:“本”,身本非念虑之伦,“伦”就是类,

你这个色身跟念虑的想阴,根本就不同类,

一个是没有色身的想,一个是坚固的色身,根本就不同类,

佛就告诉他:虽然是不同类,可是却是相通的。

汝身,你的身体为什么随着你的妄想的念虑想阴所驱使?

种种的取像,心生念虑,身、形便取着,“形取”就是身形便取着。

然后接下去, 与念相应,就是身与念虑相应,所以这几个字,要补几个字就更清楚了,所以心生形取就是:心生念虑,身形便取着。

与念相应,就是身与念虑其实是相应的,就是:二个是不可分的。

下来叫做融通妄想。

[此明想阴,即融通妄想,全以想阴之虚,能使色身之实,虚实相应,以见想阴之妄也。

由汝念虑者:念虑,即想阴也,亦即前所谓,浮想是也。

谓由于汝之第六意识,想念与思虑,所以能使役汝之现前色身。

而身是色法,念是心法,色法本非心法同一伦类;既非念类,不应随念,]

所以就故意这样问,故难,“难”就是问难。

[故难以汝身之色法,何因缘故,]随着你的的念虑,而被它所驱使咧?([随心法之念所使耶?])你不能说没有关系吧?

[即今现前,根尘相对,种种取像,想阴以取像为义,然皆因想念心生,而后诸根之形方取;则知根身,所取之像,必定与想念而相应也。

此约体通五识,]补一个字:前,此约体性通“前”五识,就是妄想,融通妄想的体性,通前五识。[故能令色身,时时与念虑相应;

前难云:]前面的问难说:[随念所使者此也。]随你的念头而被驱使,叫做随念所使,“所使”就是所被驱使。

[《宝镜疏》取喻如歌舞工伎之人,随他拍转,拍缓则步缓,拍急则步急,而身与念,亦若是矣。]

不是像现在的霹雳舞,哪有什么节奏?整个人立起来倒着头旋转,喔!看到快要晕倒了,现在的年轻人,搞不懂!

那个黑人啊,哇!跳那个舞看不懂,整个人颠倒起来,戴一个安全帽,跳舞还戴安全帽啊,然后开始转转转......需要搞成这样吗?是不是啊?

[癸二  推广结名]

经文266:【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寤”就是白天,白天醒的时候,种种的妄想心;

“寐”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又有种种的梦,做梦,为什么?

这个梦啊,白天忙这个妄想,晚上忙这个梦想,哆啦A梦,哆啦A梦.....

.则汝想念,摇动妄想,想念摇动,就能所不断,叫做摇动。从来没停止过,

名为融通,又通心,又通身,通心的想念,通身的色法,你看!叫做融通第三妄想。

[寤即想心,寐为诸梦者:寤即醒也,寐即睡也。

醒时即是想心,乃通于散位独头;睡时即为乱梦,又通于梦中独头。

不言定中独头者,以此经三摩,非思惟影像之定,独头不起现行故。

则汝身汝想,无时无处,而不相应;良由]“良由”就是正因为,叫做良由。正因为[汝之想念不息,以故摇动妄情,

或寤]醒的时候叫做寤,[或寐,]简单讲,我们这个妄想从来没停止,白天也好,晚上也好。[纷燃无间也。

则知想阴,与前五根,并五识,互融互通,为第三妄想。

不惟互融色身,随念所使,而且互通梦寐,摇动妄情。

则知此阴,双融色心两处,俱通寤寐两境,故名融通妄想也。三想阴妄想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504 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壬四  行阴妄想  分二    癸初  体迁不觉]

经文267:【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用我们现在的话,我们的生物来讲的话,叫做:微细的细胞新陈代谢,“化理”,用现在的语言讲,

这些新陈代谢,你根本就没办法观察,树木在成长,也是很难观察,人的这个成长还是,所以微细的生灭,实在是观察不到,你的指甲啊,你的头发啊。

化理:行阴是变化之理体,“不住”,从来没停止住,怎么样?

“运运”就是念念迁变。“密”就是秘密;“移”就是推移;推移就是往前推,就是生灭从来没停止,

“念念密移”就是念念迁变,秘密地推动、移动,从来没有觉悟。

例如:你的指甲,长高了。佛制的戒律:比丘指甲,不能超过一粒米。一粒米,就一定要剪!超过,指甲超过一粒米,就犯佛的戒律。

发生,释迦牟尼佛制定的戒律:头发不能超过指头、这个手指的厚度,比如说:你这比丘的头发很长,这样一夹,超过,超过,那么就要理了,不可以那么长!

说:甲长发生,气就是渐渐地销了,我们年岁越来越大了,越没体力啦,气渐销,容就渐皱,容貌就渐皱了,是不是?

所以用了一些化妆品啊,什么胶原蛋白啦、Channel化妆品啦,喔!那一堆的化妆品哪,对不对?还得买鬃刷来刷,喔!那个真的很累!是不是啊!

唉呀!你到女人的这个房间一看,哇!那个拔猪毛的啦、眼睫毛啦,这,一堆!搞那个头发的,是不是啊?喔!那个一堆啦,一堆,很多啦!

女人真麻烦啊!出去不化妆,又很难看;要化妆很费时间,是不是?

男人,很简单!洗个脸就出来了,对不对?也不用抹上胭脂、水粉饼。

以前有一个女孩子,她精神有一点状况,不是很好的,跑到讲堂来,看到她化妆,差一点昏倒了,她把那个胭脂,涂到这个嘴唇很厚很厚!像牛的嘴巴!

喔!我说:也是姓“安”,安娘喂!你怎么这样化妆呢?

漂亮的人,如果也自然的漂亮,也不要花太多太多的时间。

听说那个歌星、影星,听说啦,做一次脸几万啊!几万喔!打一支玻尿酸喔,十几万!那个全身,你看!可是抵得过无常吗?

所以气渐销,容就渐皱了!日夜相待,曾无觉悟。

[此明行阴,即幽隐妄想也。

化理不住者:指行阴为变化之理体,有迁流之事用,体属生灭,故云不住。

运运密移者:谓念念迁变,秘密推移,表其幽深隐微之动相。

《庄子》喻以夜壑负舟,正此密移之意;]夜壑负舟就是在晚上这个溪谷,“壑”就是深沟,有水的深沟。

夜壑,在晚上在走的时候,一到白天,哇!已经到很远的地方,晚上看不清楚啊,这夜壑负舟,“负舟”就是乘舟,搭的这个船,这个就是密移之意。

[但彼谓造化,此言行阴也。

此下乃释密移之事,能迁实体。]就是能迁这个色身。万法的生灭,之所以生灭,是怎么来的?因为有行阴,所以万法才会生灭。

[意谓行阴,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念念不停,能迁实体;

如初生之时,甲渐渐长,及其壮也,发渐渐生,逮乎垂老之年,气渐渐销,容渐渐皱,其谁使之耶?]

所以在座诸位!无论你怎么化妆,你没有办法避免老化,绝对没办法!化妆品绝对抵不过无常的。

最了不起的化妆,就是你的清净心!最了不起的化妆,最佳的美容圣品,就是不动怒!知道吗?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最佳的美容圣品。

一个人常常生气,脸会皱,嗯(师拟生气貌)!皱纹就起来了,

嗯!你看!我都不发脾气,都没皱纹,真的!

所以常常生气的人,皱纹就越来越多,嗯!对不对?嗯(师拟生气貌)!那皱纹就起来了喔!所以最好的美容方式,就是不要生气,知道吗?

接下来:发渐渐生,逮乎垂老之年,气渐渐销,容渐渐皱,其谁使之耶?就是行阴。[殆行阴为之。

日夜相代,曾无觉悟者:此皆日夜生、住、异、灭,无有少停,互相更代,从古及今,曾无一人,能觉悟也。波斯匿王云:变化密移,我诚不觉者此也。]

经文268:【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

这一句话也是很难!这文字实在太简单,简单到不晓得怎么看法。

说:阿难,此,补五个字:此“迁流之行阴”,此生灭迁流的行阴,

若非汝之心,如果不是你的心,云何体,体就是身体,“迁”就是变化,会随着迁移,说:会随着迁变、迁化、迁移,对不对?

前面这一句意思是说:阿难!这个生灭的迁流的行阴,如果不是你的心,所以补上二个字:若非汝“之心”,现在是讲心。

这个行阴如果不是你的心,那么你的身体为什么会受到行阴的迁移和变化呢?

这个“体”不是指性体,是指身体,云何身体会随之而变化?

意思就是:那个行阴不是你的心,你的身体为什么会随着变化?就这么简单。

如必是真,如果就真的你的心,这个行阴真的是你的心,那么汝为什么从来没有觉知,说:我的头发在长?或者是我们的指甲在成长?为什么你都没有去觉知到你的发长?指甲也长?为什么?甲长发生,你为什么都没觉察呢?

整句把它贯串的意思就是说:阿难!这个迁流生灭的行阴,如果不是你的心,那么你的身体为什么会随着迁移而变化?

如果就是你的心,正是你的心,那么你为什么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个心的存在?而让它甲长发生,为什么?气销容皱,为什么呢?是你的心,也不对;不是你的心,还是不对!

[此双诘是非,显体虚妄。故呼阿难,此迁流之行阴,若果非汝心者,云何能迁变汝之实体耶?以见不非汝也。]

以见这个心,见就是心。那么这个心,不是真的是你,叫做此以见必不非汝,就是:这个心真的是你的话,叫做不非汝。如果不是你,就真的是你,此见这个心、行阴,真的是你。

[如必此迁流之行阴,是真汝心者,汝何不念念觉知耶?]所以说:这个见如果不是你,也不对!那么为什么会迁流变化呢?那么如果你的真心,为何你没办法觉知呢?

所以真的讲,是你的心,也不对!不是你的心,还是不对!

所以这个“见”就指的就是行阴,[以见不即汝也。]

那么这个心,如果不是你,[是汝非汝,两不可定,]是你,也不对;不是你,也是不对;两不可定。

足见行阴虚妄非实,([足知虚妄非真矣!])足知,知的后面补上二个字:“行阴”,足知“行阴”是虚妄非实。

那整句的意思就是:以见非汝,如果这一颗心,不真的是你,那么为什么会随着迁流变化咧?如果是真的你,那你又为什么不能觉察头发跟指甲在成长?

那么以见不即你,如果这个心,不就是你,是你,或者是非你,也都不对;是你也不对,是汝不对;非汝也不对;两不可定。

足知行阴虚妄不实。[初体迁不觉竟。]

[癸二  结名妄想]

经文269:【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幽隐者:幽深隐微。则汝诸行:指现在行阴,念念迁流,不得停住。

《仁王般若经》云:一念之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其幽隐难知,是非莫辨,彻体虚妄,故以妄想名之。

又以密移不觉故,冠幽隐之号。]幽隐,“幽”其实就是深;“隐”就是隐藏,深深的隐藏在深处,所以你没办法觉察,这个幽隐就是深的意思,深藏在暗处,隐约在暗处,你根本就没办法觉察。

[《正脉》云:大抵受、想、行之三阴,虽皆属心,而文中皆显与色身通贯;受则能令色身领境,想则能驱使于身,行则能迁变乎体。

又虽说三阴通贯色身,]而最重要的:显身为念伦,([而实要显身为念伦,])这一句话是最重要!

意思就是说:这个身是虚妄的,重点在你的念头,统统是妄想所结合而成的一个色身。[非真实有也。]

所以照见五蕴皆空。所以最重要的,这里要划双红线!

而实要,最重要的是:显身为念伦,这一句话要划双红线!

就是:你这个色身就是妄想!没有真正的色;没有真正的受;没有真正的想;没有真正的行;没有真正的识;全部都是妄想!

坚固妄想、虚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隐妄想,统统是妄想!

简单讲,这个色身,就是一个妄想!统统是妄想!没有真实。[四行阴妄想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505 因为有行阴,所以万法才会生灭

万法的生灭,之所以生灭,是怎么来的?因为有行阴,所以万法才会生灭。

[意谓行阴,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念念不停,能迁实体;

如初生之时,甲渐渐长,及其壮也,发渐渐生,逮乎垂老之年,气渐渐销,容渐渐皱,其谁使之耶?]

所以在座诸位!无论你怎么化妆,你没有办法避免老化,绝对没办法!

化妆品绝对抵不过无常的。

最了不起的化妆,就是你的清净心!

最了不起的化妆,最佳的美容圣品,就是不动怒!知道吗?

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最佳的美容圣品。

一个人常常生气,脸会皱,嗯(师拟生气貌)!皱纹就起来了,

嗯!你看!我都不发脾气,都没皱纹,真的!

所以常常生气的人,皱纹就越来越多,嗯!对不对?嗯(师拟生气貌)!那皱纹就起来了喔!

所以最好的美容方式,就是不要生气,知道吗?

接下来:发渐渐生,逮乎垂老之年,气渐渐销,容渐渐皱,其谁使之耶?就是行阴。[殆行阴为之。

日夜相代,曾无觉悟者:此皆日夜生、住、异、灭,无有少停,互相更代,从古及今,曾无一人,能觉悟也。

波斯匿王云:变化密移,我诚不觉者此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506 识阴妄想。这是第五颠倒,最极微细的精想

[壬五  识阴妄想  分四    癸初  纵夺真妄]

经文270:【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

解释一下:

又汝纯一精明之体,如果你这个纯一的精明之体,本湛然,本来就湛然,不动摇,“不摇”就是不动摇。

整句的意思是说:又汝纯一精明之体,本湛然而不动摇,名叫做恒常,

那么这个色身就绝对离不开,“不出”就是离不开,见、闻、觉、知的作用,

有身一定有作用吗?依体起用吗?

若其心实纯精真一,如果你的心是实,像佛一样,纯精真一,那么现前的六用,不容习妄。

那么现前的见、闻、觉、知,是绝对没有虚妄的习气了,为什么呢?因为纯一精真嘛,因为依体起用嘛!

意思就:你那一颗心是纯一精明之体,你的作用就一定,怎么样?纯精真一嘛!

那么现前你的六用,就绝对不容许有习气的妄想,因为现前之见、闻、觉、知跟识精,它是同一体的嘛!

那整句的意思是,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又汝纯一精明之体,本湛然不动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的作用,

如果你的心,其是真正的纯精真一,那么现前的六用,绝对不容许有虚妄的习气,就是种种的妄想,

因为现前之见闻觉知的作用,绝对离不开识精,同一体的,体是精,那么六用就精;体是妄,那么六用就是妄。

[此明识阴,即微细精想也。纯一无杂,横竖洞照,曰精明,所谓似一也。浮想已尽,迁扰俱停,日湛不摇处,所谓似常也。

即此似一似常,元是根本识阴,体通如来藏性,众生迷位之中,离此无别真体可得,第一卷云:识精元明是也。

若以此精明不摇之识,为恒常不变之性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所谓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也。

此固以根本难知,指出现前六用,令凡小之人,知现前见、闻、觉、知,与识精同体故。]

如果是纯精一的第八意识,那么就是如来藏性,就无杂了。

[若实精一无杂,真实无妄者,自不容习种之妄染;譬如真金,不应混杂泥沙也。]

经文271:【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这一段也不好了解,但是解释一下,就很清楚!

何因汝等,为什么你们在昔年,就是往昔之年,看到一个奇特的事情,不管是什么事啦,人、事、时、地、物,经历了年岁,忆忘俱无,

“忆”就是刚刚开始记得,记忆犹新;“忘”就是久了;所以这个要补一个字,“初”忆“久”忘,然后久久俱无,

忆忘俱无就是......它一直在强调时间,可是它没写出来,初,忆念得很清楚;久了,就忘了,那久了更久的久久,统统不存在了。

虽然不存在,可是记忆起来,于后忽然,又再一次覆睹前面的奇怪的事、奇异的事,记忆宛然,曾不遗失,也没有遗失啊,则此精了,“了(liǎo)”就是明。

此则精明,补上三个字:“本来是”。“湛”就是湛然;“不摇”就是不受动摇中;本来是湛然,不受动摇中,

念念受熏,说:是今前念后念,受彼妄习所熏,无有停歇,叫做念念受熏。“受熏”就是:识心的种子无量无边。

那么这个识心的种子是无形相的,有何筹算,“筹”就是筹量;“算”就是计算;因为种子是无形相的,所以无量无边,也没有办法......因为它没有形相的,有何筹量计算呢?

整句的意思是说:那么为什么汝等,曾于过去的往年,看到一个奇特的东西,经历了,年代久了,

初刚开始的时候,忆想了很清楚,久了就忘记了,久久都不存在了,

虽然不存在,但是种子落进去了,于后,突然间,覆,再一遍的,又看到前面奇特的事,记忆又很清楚了,曾不遗失啦,

此则精明,本来是湛然,不受动摇中,但是却念念受无量无边的习气所熏习,没有办法停止,

这些识心的种子,本来就无形相,没办法筹量,也没办法计算。

[何因反难之词。既云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下正明习妄之事,

故反难云:何因缘之故,汝等曾于畴昔之年,睹一奇异之物,既见奇物,必先留心,]“留心”就是注意,刚开始,一定会注意。

[经历年深岁久,初时犹忆,久则斯忘,久之又久,则忆忘俱无。]于后,再后面,于后。

[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者:]奇特事。[于后来忽然之间,覆睹从前奇异之物,而记忆宛然如昔日。

由前六熏习之力,熏成种子,在八识田中,曾不遗失,故以何因反难之。

六识如聚敛之吏,]吏就是官。[七识似出纳之官,八识犹库藏之使,故知此论收执不忘,惟约第八也。

理实此识,尚能忆持多劫,无量种习,次第成熟,岂止现生之睹物耶?

则此下,显妄非真,精了即精明也,亦即现前见、闻、觉、知,同一无分别性,]因同一个本性嘛![名湛不摇中。]这个简单。

[念念受熏,有何筹算者:前念后念,受彼妄习所熏,]

注意那个“妄习”!因为从来不用真心,妄习,用妄心的习气,就会六道轮回;用真心熏习,就会进入解脱的状态。

[无有停息,分剂头数,]分剂头数就是种种的差别,叫做分剂头数,百千种的差别。[无量无边,有何可筹量计算也。]

以前没有这个“无量差别”这个名相,所以用“分剂头数”,分剂头数就是:无量差别。种种的差别,无量无边。

[癸二  正申喻示]

经文272:【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

解释一下:

说:阿难当知:此第八识就是八识,是湛然非真,此湛非真,意思就是:非真常不可动摇之性,叫做“非真”。

此湛并不是真常不动之性,它啊,就像是急流的水,看起来是恬静,恬静就是安静;

流急不见,非是无流,非是无流,并不是没有在流动喔!还在流动喔!

后面补二个字:“此识”,此第八意识,若非前面的识阴的妄想根元,怎么会被妄习?妄想而熏习?

所以肯定这一点,这个识阴,犹有微细的妄想故。

整句再念一遍: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

解释一下:阿难当知,此湛,虽然已经接近湛然,接近了,但是却不是真的湛然,非真如本性,非真常不可动摇之性,

它就像急流的水,看起来很安静,但是它的内部是流急,但是一般众生看不清楚,没办法分辨,看不到这么深处,并不是无流,并不是说它没有在流动,

只是此第八意识,此第八意识,如果不是前非,若非,后面补四个字:非“前四阴妄”,若非前四阴妄想来熏习,那么它就会变成前面四阴的根本了,怎么会受前面四阴的熏习咧?

所以第八意识,识阴犹有微细的妄想,因为它受熏习,受熏习,所以有微细的妄想。

所以很肯定的,它就是等同一个仓库,接受前面的色、受、想、行,四阴的妄想,

若非前四阴妄想根元,又怎么会被熏习咧?

所以说:若非想元,宁受妄习,就是此第八意识,若非前面四阴的妄想根元,又怎么会受前面的四阴的妄想来熏习?

所以这一点很肯定,识阴犹有微细的妄想,就像仓库,什么生灭,都装进来。

[阿难!应当了知,此八识,湛不摇者,熏之以真则真,熏之以妄则妄,亦非真常不可动摇之性也。

但如急流水,《正脉》云:须取无波,平流之急水。望如恬(安也)静]就是安静。[者:以其无波之参差,无飞湍之上下也。]“湍”就是流速迅疾之水。

[次二句,明其正因流急,故不可见,非真无流也。]

就是第八意识非常的微细。[尝验其流,抛一草叶,于其水面,草叶迅疾而去,方觉其流之最急,非无流也。

若非想元者:谓此若非前四阴,妄想根元,宁受妄习所熏,此决言]第八意识[其犹有微细妄想故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癸三  的指灭时]

经文273:【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

“非”就是除非,除非你,后面补三个字:“修行到”。

除非你修行到六根,怎么样?补一个字:“能”,“能”互用开合。“开”就是开六;“合”就是合一。

整句的意思就是:除非你修到六根,能互用开六合一的功夫,后面补三个字:“要不然”,第八意识这个妄想,无时得灭。后面补:“要不然”这个妄想,无时得灭。

整句的意思贯串起来就是说:除非你修行到六根能够互用开六合一,要不然,怎么样?这个妄想,第八意识的妄想,无时得灭。

[然此微细妄想,直待何时,方得销灭?除非汝之六根,]到达了[互用之时,根隔开合之际,]要不然,[此之妄想,]也无时无刻没有办法能得消灭。没办法。([亦无时而得灭也。])

但经文是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的,([但经用反言以显,])[故云:若非根解入圆通,此妄终无灭时也。]

所以唯佛有办法,除了佛有办法,其他众生没办法。

[六根互用开合,正当寂灭现前时也。]就是要有佛,才能破第八意识的微细。

[癸四  推广结名]

经文274:【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解释一下:

那么你现在的见、闻、觉、知,八识心中,怎么样呢?

中串习几,“串”就是互相,“串”就是串穿;“习”就是习气;

见闻觉知,八识念念受熏,又互相串穿习气,“几”就是微细,

注意那个“串”字,那个“串”字,重大的意义是什么?令不散失,贯串起来,令不散失。

整句的意思是说:你现在的见闻觉知,这个八识心中念念受熏,受熏当中,互相串穿习气,“几”就是微细,几乎达到了最微细,也令不散失。

所以注意那个“串”字,贯串起来,就是你没办法,实际下什么种子,你就得什么果报。

则湛了内,罔象虚无,虽然是湛然明了的内心之处,尚有微细的习气生灭,所以罔象虚无,

若有,说若无,补:似有非有。说无又非无,说有又非有,叫做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如果你把它加:“最极微细”,那么你这一辈子,就记得最清楚了,第八意识,最极微细精想。你就知道,除了佛菩萨,凡夫没办法断的!连觉察都没办法,最极微细的精想。

那整句意思贯串起来是说:你现在的见闻觉知,八识心中,念念受熏,互相的串穿习气,几乎达到了最微细,也令不散失,不失去这个种子,在湛然明了的第八意识里面,罔象虚无,若说无不无,说有也非有,这是第五颠倒,最极微细的精想。

[此承上文,未得六根互用,未尽想元,故汝现在,见、闻、嗅、尝、觉、知六精之性,即第八识中,念念受熏,互相串穿。

虽习气几微,令不散失,则湛然了知之内,即精明湛不摇中,一分无明为能串,而六根习几为所串耳。

故罔象虚无,若无不无,似有非有,凡夫计为命根,]我们为什么有生命?就是有第八意识的妄动。

[二乘认作涅槃,]不晓得后面还有一个真如,究竟的、无上的菩提之道。

[虚而作实,]为什么叫做虚而作实?认为实有涅槃,这个“实”就是指涅槃。虚而作实,认为它是实有涅槃,结果不是究竟涅槃。

[无而为有,是为颠倒,微细精想。]谓迷真心执着是真的,([谓迷真执似,])[迷真如藏性,执相似藏识,岂非颠倒乎?

前四粗,显此识微细,]前面就是色、受、想、行,这个四粗,显此第八意识是微细,最极微细的。

所以我们讲的生灭有三种,这是师父给大家一个重要的观念:一、能所不断,这是粗糙的生灭;二、第七意识行阴,微细的生灭;三、第八意识识阴,最极微细生灭;那么你就很清楚了。

[又此识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第二月,就是比如说:我们把眼睛一捏,(看到)月亮旁边还有一个影子,月亮变成不是真,又像真月,又不像真月,真月旁边有......

比如说:这是一个月亮,真月在这里,我们眼睛一弄,这个是真月,又有影子出现,重叠,看起来又一个月,又像二个月,又像真月,又像假月,这个叫做第二月,

[故名精想,但多一捏而已,]这一捏就是妄动的意思,妄动!

我们的本性一妄动,就像眼睛一捏,看到了这个月亮,咦!有月的影子,变成第二月。

[放手即是真月矣!]这个放手就是:万法休歇处,即是真如处。

修学佛道,只有一个诀窍: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不执着,再不执着,彻底不执着!不分别,再不分别,彻底不分别!就是成就佛道,

无上的佛道,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在这个地方要下功夫![二详示五重妄想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507 总结五阴,即五种妄想所成

[辛三  总结妄想所成]

经文275:【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说: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受此五种,怎么样?“盖覆真性”叫做五阴,五受阴,五妄想成。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此总结五阴,即五种妄想所成也。此五种,即是众生所受报法。

受此五种,盖覆真性,故名五受阴,又名五取蕴。

一切众生,莫不取此以为自体,]所有的众生都把这个第八意识揽为自体,

[故名此身为五蕴幻躯,]“幻躯”就是一定会败坏,一定会死,死亡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谁都没办法抗拒,想让他不死,求长生不老之药,这个都是妄想!

佛都要示现:八十岁要涅槃,你是何人啊?为什么不会死?

所以不要怕死,应当怕生!你有下辈子的生,就一定有死,所以学佛的人,应当怕生,不应怕死!

[又名五阴身也。由是而观,五阴,虽浅深粗细之不同,而要之皆妄想所成,悉非真心本有也。]

[《宝镜疏》云:良以众生,]正因为众生,[自迷如来藏性,而有妄色妄心,依此色心,而成五阴,故有世间凡、圣差别也。

若以众生知见,执此五阴,为实有者,即世间法。

若以二乘知见,执此五阴,为空寂者,即出世法。

若在诸佛菩萨,善得中道,了色即空,达空即色,即为出世上上法,乃第一义谛,不思议境界也。

设若离此五阴之法,则五乘圣教,亦无安立之处也。

以故,迷之则凡,悟之则圣,皆不出此。

凡修定者,苟能于是,用金刚观智,荡涤空有情计,扫除断常知见,了一真之本具,]

所以记住师父一句话: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生死就了!

......

[达诸妄以本空,则其五阴妄想之心,当体清净,即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矣!]这个是指:生起妄想。[初答生起妄想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508 我们讲的生灭有三种

我们讲的生灭有三种,这是师父给大家一个重要的观念:

一、能所不断,这是粗糙的生灭;

二、第七意识行阴,微细的生灭;

三、第八意识识阴,最极微细生灭;那么你就很清楚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509 万法休歇处,即是真如处

妄动!我们的本性一妄动,就像眼睛一捏,看到了这个月亮,咦!有月的影子,变成第二月。

[放手即是真月矣!]

这个放手就是:万法休歇处,即是真如处。

修学佛道,只有一个诀窍:

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

不执着,再不执着,彻底不执着!

不分别,再不分别,彻底不分别!

就是成就佛道,无上的佛道,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在这个地方要下功夫!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510 五阴的因界,这五阴的界限浅深,在哪里呢?

[庚二  答阴界浅深]

经文276:【汝今欲知,因界浅深: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惟触及离,是受边际。惟记与忘,是想边际。惟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这个初学佛法,这哪看得懂这个!解释一下:

这汝今欲知,五阴的因界,这五阴的界限浅深,在哪里呢?

好!惟色法与虚空,这个“空”是虚空,不是空性喔。

唯你看到的色法,还有你眼睛看到的虚空,这个统统叫做:色阴的界限,是色边际。

惟触以及离,身体有接触,碰触到,还有离,“离”就是没有触,有碰触到身体,跟离身体的无触,统统是触的边际、边界,是受边际。

碰触到跟不碰触到,这个统统就是触跟离触!这个“离”加一个“触”就更清楚了,触与离触,统统就是受边际。

再来,惟记,“记”就是记忆,与忘;一下子记,一下子忘,有时候记得,有时候忘记,这个是想的边际。

惟灭与生,是行阴的边际。这个容易了解,大家都知道行阴是生灭。

接下来就比较不容易了解了,湛入合湛,注意听!“湛入”是湛然而有所入;“合湛”就是无所入之湛然,合湛就是无所入,这个合湛叫做无所入的湛然。

前面是:有所入的湛然;后面是:无所入的湛然;这二句加起来叫做:湛然而有所入,以无所入的湛然,相泯合之湛然,就是:看起来像有所入,又好像无所入。

简单讲:“湛入”就是:湛然有所入;“合湛”就是:湛然无所入;

有所入跟无所入泯合,这种湛然,看起来有所入,其实无所入。

这种湛然,统统归于识阴的边际,所以这个“湛入”、“合湛”,实在没有几个人看得懂,

说:湛然有所入,湛入,比较好懂,“湛入”就湛然有所入,但是,其实合湛,就是,“合湛”就是无所入。

湛然有所入,又湛然无所入,有所入跟无所入,平等,合而为一的湛然,统统叫做识阴,这个微细到二乘人都没办法,何况凡夫!

阿难前第三问,如是五重,诣何为界?

[佛今于第二超答云:汝现今欲知,因界浅深者,此一科之文,披阅诸家疏释,惟交光法师,研究有得于心,详释边际之浅深,超千古而独最,故悉依之。

交光法师云:今考古训,十八界,乃云界者因义;谓出生诸法,]「界」就是出生诸法,就像大地生这个万物,([如地生物,])[而地为物因也。

今五阴即界之开合,]「开合」什么意思?讲得比较多一点,叫「开」;或收回来就「合」,就少讲。

所以有时候讲「五阴」, 时候讲「六入」;有时候讲「十二处」;有时候讲「十八界」;有时候讲万法;都是因为面对的根器不一样,所以「开合」不一样。

今五阴即界之开合,[故名因界,但是阴之别名而已。

浅深,即是边际之浅深,历五阴而各有也。

如色阴中,有相为色,无相为空,若离诸色相,而栖心空净;]却执着一个空净,

[祖家,]就是禅宗,「祖家」就是禅宗,禅宗说:[谓之一色边,]就是落入了色法这个边,

所以祖家就是指禅宗。禅宗说:如果只离色相,又心执着一个空净,那么就变成落入一边。

接下来,[唯识,谓为空一显色,]「空」是一啊,显差别之色法。「空」因为它是无形相的,空一,就是空,它是无相,而色法显差别的色法。

[是知尽色,]「尽色」就是除的意思,当一个人除尽了色,怎么样?而不尽空,却没有除去对空、虚空的执着。简单讲,你知道色不可得,同时如果没有把虚空也放下,[ 而不尽空;

皆未出乎色阴边际,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也。]

「空忍」就是说:我有忍辱,像虚空一样的无相,可是连这个都不可以存在,叫做「空忍」。皆非究竟,要达到一切都是本性,完全没有能所。

[受阴中,取著曰触,]执着的东西,叫做「触」;厌舍的心叫做「离」,([厌舍曰离,])厌舍,心厌舍它,叫做「离」。

那么,[断诸取著,]「断诸取着」就是:我已经把所有的执着,统统断除了,叫做能舍的意思,但是却没有忘记,那个舍也要放下。

[而不忘厌舍,]这个「厌」就是弃,却没有忘记连那个「舍」字也要放弃,这个就着于受阴,落入受阴的范围里面。[是犹住舍受之中。]

再解释一下:说:取着叫做「触」;厌舍叫做「离」。断诸取着,心能够断除种种的执着,就是能舍的意思,却忘记了那个舍的观念,也要放下,而不忘记弃……放弃那个舍的观念,我已经舍去一切执着了,这个舍去观念,同时要放下。是犹住住受之中。

[故佛于离幻之后,复教离离,]也再教导人们,包括这个「离」字,还要离,复教离于此「离」字。

这个意思就是:「离离」就是复教人也要离于这个「离」字;「离离」就是复教人也要离弃于这个「离」字;第二个就是观念,复教人也要放下这个离的观念,就是这个意思。

[是知尽触,而不尽离;]你只知道说:喔!把这个「触」全部都……怎么样?取着,统统能舍,叫做「尽触」,是不是?

但是哪!那个舍,却还没放下,我舍离了,那个舍,观念就是这样,就是等于说:我布施了,你看啊,我不再悭贪了,连那个布施的心,也要放下,而不尽离。

是知尽触,而不尽离;[亦未出乎受阴边际,而一切背舍,皆非究竟也。]背舍就是弃舍,而一切弃舍,意思就是:还舍得不够究竟啦。就是一切弃舍,还舍得不够究竟,皆非究竟。

[想阴中,有念为记,]因为这个叫做记忆啰![无念为忘,除诸念而不忘无念,]就是说:我已经除了种种的忘念了,却放不下这个无念。

你看!我没有念头了,你看!我没有念头,我没有妄想……这个没有妄想,就是妄想!我已经没有……人家讲说:我已经没有妄想了,是不是?如果你有爱恨,他说:我早就忘了他了啦!

所以有念叫做「记」,所以你有没有记恨他?有没有爱念他咧?他说:没有,我早就忘他了。

注意!除诸念而不忘无念。[是仍住于静念之中。]我才不会恨他咧!是不是?你还记得这个无恨,仍然是念!所以连那个无念,都要放下!

记得!保持无言的真如,最高境界就是:一句都不用讲,一句都不用讲。

[故佛言:有念无念,同归迷闷。] 为什么呢?有念是妄想;无念是妄想;都不是真如。

所以学佛的困难就在……困难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做无念也是妄想咧?因为他还没有破这个我、法二执,没有破这个究竟的根本无明。

在座诸位!这一句如果换个大悟的人来讲的话,就不一样啰;

有念是智慧,无念是真如;那就不一样喔!

迷,圣人跟凡夫,就在一个迷跟悟,迷了:有念不对,无念也不对;开悟以后:有念对,无念还是对;

诸位!现在讲迷,迷了的时候:有念是妄念;无念还是忘念,只是没有念的妄念。

开悟不一样!大悟见性以后:有念,是般若智慧的念;无念,是念念都是真如。有念,依体起用;无念,摄用归体。不一样喔!

所以,千万不可以死在文字里面!这个完全是境界的功夫。

这个是讲到这个师父的题外话,所有的法,但看有悟,还是没有悟。并不是看在文字里面啊,

那么如果说你在文字里面,不会归到究竟的实证的功夫,那么所有的文字都是死的,你会锁死在某一个角度,

像在现有念跟无念,你就一定会锁死这个角度,那我现在告诉你:不可以锁在文字、死在文字里面,

这看心境的问题,开悟的人:有念跟无念;跟不开悟的人:有念、无念;两码事情!知道吗?

好!同归迷闷。[祖云: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这个意思就是,没有开悟的人讲无心,无心就是一重关。如果开悟的人讲无心,无心就是真如。

是知尽除记忆,([是知尽记,])「尽记」就是:除的意思了,是故除去这个记的一部分,而不知道要除去这个忘,([而不尽忘,])尽就是「除」用「除」比较明显,更能显它的意思,是知除去记忆,却不知道要除去这个「忘」。

[亦未出乎想阴边际,而一切无想,皆非究竟也。]就是无想,也不究竟。

[行阴中,以迷位,散心粗行为生相,]因为生、住、异、灭嘛![如二卷喻如瀑流者是也。

以修位,定心细行为灭相,如此卷喻如野马者是也。]我们前面讲过了,海市蜃楼啊,是阳焰啊,热气啊,阳焰啊,反射出来的海市蜃楼。

那么这个野马咧?就是一种晨间的雾气,似有若无,贴在地面,又好像浮起来,阳光一照射,又反射,庄子把这个比喻作野马,这跟海市蜃楼的意思是一样!

[然此细行,似灭非灭,仍是清扰细迁,如定中人,不免爪生发长,足以验之。

是知尽生,]补一个字:生就是生「相」,是指除去生「相」,而不除去灭相,[而不尽灭,]是已经把生「相」放下,却没有把这个灭相放下。

诸位!这个就是:没有办法出乎行阴的边际,([亦未出乎行阴边际,])[而一切灭定,皆非究竟也。]

如果有人讲说:你放下了吗?如果没有开悟的说:我放下了!你那个放下,还是没放下,因为着一个:「我放下了!」是不是?

要开悟的人讲:我没有放下,是因为有众生要度。

讲:「我放下!」其实只是一个名词,所以重点还是证量的问题,

佛教,它是内证的功夫,所以不在语言、不在文字。

诸位!大悟的人讲:我不放下,因为我不舍众生啊,他早就放下了,舍不下、舍不得众生啊,其实他统统放下了。

所以借着假相的名词来讲有、讲无、讲舍、不舍,其实这个跟开悟都没有关系。

但是没有开悟的人,他就会死在名相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识阴中,以有入为湛入,盖泯行流,]「泯」就是灭;盖灭这个行阴,「流」就是生灭;「泯行流」就是:灭掉行阴生灭之流。[而灭归识海。

经云: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是也。

以无入为合湛,]「无入」就是无所入啊;所以「湛入」是有所入,「合湛」就是无所入。

[经云: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是也。盖合字有不动之意,即流急不见其流也。

然此合湛境界,分剂非浅,]「分剂」就是所证的果位;非,补上几句:非浅,非浅「位菩萨」。

分剂非浅,这个绝对看不懂!没有一个人,他到底在讲些什么?

分剂非浅,就是所证的果位,叫做「分剂」;非浅,不是浅位菩萨能够达到的;

就是……所以听经闻法,就是有这个好处,你不要在那边……哎呀!这个用猜的,这个到底分剂非浅,否则这是有几个有看得懂咧?对不对?

「分剂」就是所证的果位;非浅位菩萨所能达到。

[良以始言湛入,特表行阴方消,识海初入;]这已经达到最微细的第八意识了。

[按位已当七信,齐于四果。]四果,就是小乘讲的四果阿罗汉,小乘四果阿罗汉,就等同圆教的七信位菩萨。

[而圆通正在闻所闻尽,终言合湛,更名识海久停,湛明净极,虽视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识境,咸不免于最细四相]生、住、异、灭等等[所迁,]四相就是:生、住、异、灭。

[是知尽湛入,而不尽合湛,]你只除掉生灭的入,没有连那个放下的不入。那么就:[终未出乎识阴边际;

所谓清光照眼,犹似迷家,]什么叫「清光照眼」?前面一道光来,你一样是看不清楚对面啊!还是看不清楚啊,就是「清光照眼」。「犹似迷家」意思就是:尚未找到如来藏性的意思。[而一切明白法身,犹未究竟也。

问:识阴尽时,毕竟何位?

答:入初住,]简单讲:就是破无明、见法身,就是识阴尽。[证圆通也。]

诸位!若所以入初住位,即成无上的佛道,「初住」就是等同圆觉、究竟觉,初发心就是究竟觉。

简单讲!所以说:明心见性的人,明本心,见性的人,初发心,就是不生不灭;到成佛,还是不生不灭。

所以入初住,就证圆通。这个当然是指圆教的破无明、见法身的菩萨。

[经云: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是其明征也。]这要成佛的功夫才有办法啦!

[问:此之识阴,既惟第八,即是业识,而别经论,皆谓无明生相,等觉后心方尽,]

其他的经典都是这样讲,现在就初住就破无明、见法身,就破无明的生相无明,

诸位啊!这个「生相无明」在圆教里面分四十二位,四十二位: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四十二品无明。圆教分,无明分四十二品无明,

所以初发心,就成等正觉,统统在破无明的生相。

一般的经来说:无明的生相太微细、太难破了!到等觉后心方尽,现在才初住位而已,就破了!

([今言初住即尽,])[而后位依何住持耶?]那后面怎么办呢?后面怎么讲得通咧?

[答:彼是渐教所谈,初住等觉,尚隔天渊,岂遽说尽?]「遽」就是突然,哪里是突然可以破除的,「尽」就是破除的咧,

这里不一样啊,楞严经是圆顿之教,([此是圆顿之旨,])

所以在座诸位,就恭喜大家了!你这辈子已经……怎么样?薰习了圆顿的大教,

你生生世世都是圆顿的大教!不是圆顿大大的睡觉,不是这个意思!

你已经生生世世受到圆顿的大教,生生世世的根器,都非常的利了!

(续510)[经文从互用中,顿超诸位,能入金刚干慧,非等觉后心而何?]所以这个「干慧」用二次。

[应知胜义中,真胜义性,]就是:在一切的大乘当中的经典,楞严经是真胜义性,是经中之王。[大不思议,不应以渐而难圆也。

然以此总较,因界之浅深者,若但知色为色,而不知空亦是色者,知色界之浅者也;知空色之皆色者,知色界之深者也。]

这个色跟空,这个「空」就是虚空,知道虚空跟色法,都属于色法的范围,那么就是:你对色界的边际,就很清楚了,认识的就比较深。

[如是乃至但知湛入为识,而不知合湛亦识者,]知,那么则了悟了第八识之浅者, [知识界之浅者也;]

如果是知道湛入、合湛,还是微细的,最极微细的第八意识,([知湛入合湛皆识者,])了悟了识之深。([知识界之深者也。])

所以如果说:你不知道「合湛」也是识,那么就是知道识界的浅。

如果是知道:「湛入」、「合湛」,统统是第八意识最极微的范围,那么你就了悟了第八意识的最深的地方。[是则发挥五重妄想,可谓极尽其境界矣!]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511 尽色而不尽空,皆未出乎色阴边际

[色阴中,有相为色,无相为空,若离诸色相,而栖心空净;]却执着一个空净,

[祖家,]就是禅宗,「祖家」就是禅宗,禅宗说:[谓之一色边,]就是落入了色法这个边,所以祖家就是指禅宗。

禅宗说:如果只离色相,又心执着一个空净,那么就变成落入一边。

接下来,[唯识,谓为空一显色,]「空」是一啊,显差别之色法。「空」因为它是无形相的,空一,就是空,它是无相,而色法显差别的色法。

[是知尽色,]「尽色」就是除的意思,当一个人除尽了色,怎么样?而不尽空,却没有除去对空、虚空的执着。

简单讲,你知道色不可得,同时如果没有把虚空也放下,[ 而不尽空;

皆未出乎色阴边际,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也。]

「空忍」就是说:我有忍辱,像虚空一样的无相,可是连这个都不可以存在,叫做「空忍」。

皆非究竟,要达到一切都是本性,完全没有能所。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512 知尽触,而不尽离,未出乎受阴边际

[受阴中,取著曰触,]执着的东西,叫做「触」;

厌舍的心叫做「离」,([厌舍曰离,])厌舍,心厌舍它,叫做「离」。

那么,[断诸取著,]「断诸取着」就是:我已经把所有的执着,统统断除了,叫做能舍的意思,但是却没有忘记,那个舍也要放下。

[而不忘厌舍,]这个「厌」就是弃,却没有忘记连那个「舍」字也要放弃,

这个就着于受阴,落入受阴的范围里面。[是犹住舍受之中。]

再解释一下:说:取着叫做「触」;厌舍叫做「离」。断诸取着,心能够断除种种的执着,就是能舍的意思,

却忘记了那个舍的观念,也要放下,而不忘记弃……放弃那个舍的观念,我已经舍去一切执着了,这个舍去观念,同时要放下。是犹住住受之中。

[故佛于离幻之后,复教离离,]也再教导人们,包括这个「离」字,还要离,复教离于此「离」字。

这个意思就是:「离离」就是复教人也要离于这个「离」字;「离离」就是复教人也要离弃于这个「离」字;第二个就是观念,复教人也要放下这个离的观念,就是这个意思。

[是知尽触,而不尽离;]你只知道说:喔!把这个「触」全部都……怎么样?取着,统统能舍,叫做「尽触」,是不是?

但是哪!那个舍,却还没放下,我舍离了,那个舍,观念就是这样,就是等于说:我布施了,你看啊,我不再悭贪了,连那个布施的心,也要放下,而不尽离。

是知尽触,而不尽离;[亦未出乎受阴边际,而一切背舍,皆非究竟也。]

背舍就是弃舍,而一切弃舍,意思就是:还舍得不够究竟啦。就是一切弃舍,还舍得不够究竟,皆非究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513 知尽记,而不尽忘,亦未出乎想阴边际

[想阴中,有念为记,]因为这个叫做记忆啰!

[无念为忘,除诸念而不忘无念,]就是说:我已经除了种种的忘念了,却放不下这个无念。

你看!我没有念头了,你看!我没有念头,我没有妄想……这个没有妄想,就是妄想!

我已经没有……人家讲说:我已经没有妄想了,是不是?

如果你有爱恨,他说:我早就忘了他了啦!所以有念叫做「记」,所以你有没有记恨他?有没有爱念他咧?他说:没有,我早就忘他了。

注意!除诸念而不忘无念。[是仍住于静念之中。]

我才不会恨他咧!是不是?你还记得这个无恨,仍然是念!

所以连那个无念,都要放下!

记得!保持无言的真如,最高境界就是:一句都不用讲,一句都不用讲。

[故佛言:有念无念,同归迷闷。] 为什么呢?

有念是妄想;无念是妄想;都不是真如。

所以学佛的困难就在……困难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做无念也是妄想咧?

因为他还没有破这个我、法二执,没有破这个究竟的根本无明。

在座诸位!这一句如果换个大悟的人来讲的话,就不一样啰;

有念是智慧,无念是真如;那就不一样喔!

迷,圣人跟凡夫,就在一个迷跟悟,迷了:有念不对,无念也不对;开悟以后:有念对,无念还是对;

诸位!现在讲迷,迷了的时候:有念是妄念;无念还是忘念,只是没有念的妄念。

开悟不一样!大悟见性以后:有念,是般若智慧的念;无念,是念念都是真如。有念,依体起用;无念,摄用归体。不一样喔!

所以,千万不可以死在文字里面!这个完全是境界的功夫。

这个是讲到这个师父的题外话,所有的法,但看有悟,还是没有悟。并不是看在文字里面啊,

那么如果说你在文字里面,不会归到究竟的实证的功夫,那么所有的文字都是死的,你会锁死在某一个角度,

像在现有念跟无念,你就一定会锁死这个角度,那我现在告诉你:不可以锁在文字、死在文字里面,

这看心境的问题,开悟的人:有念跟无念;跟不开悟的人:有念、无念;两码事情!知道吗?

好!同归迷闷。

[祖云: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这个意思就是,没有开悟的人讲无心,无心就是一重关。如果开悟的人讲无心,无心就是真如。

是知尽除记忆,([是知尽记,])「尽记」就是:除的意思了,是故除去这个记的一部分,

而不知道要除去这个忘,([而不尽忘,])尽就是「除」用「除」比较明显,更能显它的意思,是知除去记忆,却不知道要除去这个「忘」。

[亦未出乎想阴边际,而一切无想,皆非究竟也。]就是无想,也不究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514 知尽生,而不尽灭,亦未出乎行阴边际

[行阴中,以迷位,散心粗行为生相,]因为生、住、异、灭嘛![如二卷喻如瀑流者是也。

以修位,定心细行为灭相,如此卷喻如野马者是也。]

我们前面讲过了,海市蜃楼啊,是阳焰啊,热气啊,阳焰啊,反射出来的海市蜃楼。

那么这个野马咧?就是一种晨间的雾气,似有若无,贴在地面,又好像浮起来,阳光一照射,又反射,庄子把这个比喻作野马,这跟海市蜃楼的意思是一样!

[然此细行,似灭非灭,仍是清扰细迁,如定中人,不免爪生发长,足以验之。

是知尽生,]补一个字:生就是生「相」,是指除去生「相」,而不除去灭相,[而不尽灭,]是已经把生「相」放下,却没有把这个灭相放下。

诸位!这个就是:没有办法出乎行阴的边际,([亦未出乎行阴边际,])[而一切灭定,皆非究竟也。]

如果有人讲说:你放下了吗?如果没有开悟的说:我放下了!你那个放下,还是没放下,因为着一个:「我放下了!」是不是?

要开悟的人讲:我没有放下,是因为有众生要度。讲:「我放下!」其实只是一个名词,

所以重点还是证量的问题,佛教,它是内证的功夫,所以不在语言、不在文字。

诸位!大悟的人讲:我不放下,因为我不舍众生啊,他早就放下了,舍不下、舍不得众生啊,其实他统统放下了。

所以借着假相的名词来讲有、讲无、讲舍、不舍,其实这个跟开悟都没有关系。但是没有开悟的人,他就会死在名相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515 知尽湛入,而不尽合湛,终未出乎识阴边际

[识阴中,以有入为湛入,盖泯行流,]「泯」就是灭;盖灭这个行阴,「流」就是生灭;「泯行流」就是:灭掉行阴生灭之流。[而灭归识海。

经云: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是也。

以无入为合湛,]「无入」就是无所入啊;所以「湛入」是有所入,「合湛」就是无所入。

[经云: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是也。

盖合字有不动之意,即流急不见其流也。然此合湛境界,分剂非浅,]

「分剂」就是所证的果位;非,补上几句:非浅,非浅「位菩萨」。

分剂非浅,这个绝对看不懂!没有一个人,他到底在讲些什么?分剂非浅,就是所证的果位,叫做「分剂」;非浅,不是浅位菩萨能够达到的;就是……

所以听经闻法,就是有这个好处,你不要在那边……哎呀!这个用猜的,这个到底分剂非浅,否则这是有几个有看得懂咧?对不对?「分剂」就是所证的果位;非浅位菩萨所能达到。

[良以始言湛入,特表行阴方消,识海初入;]这已经达到最微细的第八意识了。

[按位已当七信,齐于四果。]四果,就是小乘讲的四果阿罗汉,小乘四果阿罗汉,就等同圆教的七信位菩萨。

[而圆通正在闻所闻尽,终言合湛,更名识海久停,湛明净极,虽视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识境,咸不免于最细四相]生、住、异、灭等等[所迁,]四相就是:生、住、异、灭。

[是知尽湛入,而不尽合湛,]你只除掉生灭的入,没有连那个放下的不入。

那么就:[终未出乎识阴边际;所谓清光照眼,犹似迷家,]

什么叫「清光照眼」?前面一道光来,你一样是看不清楚对面啊!还是看不清楚啊,就是「清光照眼」。

「犹似迷家」意思就是:尚未找到如来藏性的意思。[而一切明白法身,犹未究竟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516 问:识阴尽时,毕竟何位?答:入初住,证圆通

[问:识阴尽时,毕竟何位?

答:入初住,]简单讲:就是破无明、见法身,就是识阴尽。[证圆通也。]

诸位!若所以入初住位,即成无上的佛道,「初住」就是等同圆觉、究竟觉,初发心就是究竟觉。

简单讲!所以说:明心见性的人,明本心,见性的人,初发心,就是不生不灭;到成佛,还是不生不灭。

所以入初住,就证圆通。这个当然是指圆教的破无明、见法身的菩萨。

[经云: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是其明征也。]这要成佛的功夫才有办法啦!

[问:此之识阴,既惟第八,即是业识,而别经论,皆谓无明生相,等觉后心方尽,]

其他的经典都是这样讲,现在就初住就破无明、见法身,就破无明的生相无明,

诸位啊!这个「生相无明」在圆教里面分四十二位,四十二位: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四十二品无明。

圆教分,无明分四十二品无明,所以初发心,就成等正觉,统统在破无明的生相。

一般的经来说:无明的生相太微细、太难破了!到等觉后心方尽,现在才初住位而已,就破了!

([今言初住即尽,])[而后位依何住持耶?]那后面怎么办呢?后面怎么讲得通咧?

[答:彼是渐教所谈,初住等觉,尚隔天渊,岂遽说尽?]

「遽」就是突然,哪里是突然可以破除的,「尽」就是破除的咧,这里不一样啊,楞严经是圆顿之教,([此是圆顿之旨,])

所以在座诸位,就恭喜大家了!你这辈子已经……怎么样?薰习了圆顿的大教,你生生世世都是圆顿的大教!不是圆顿大大的睡觉,不是这个意思!你已经生生世世受到圆顿的大教,生生世世的根器,都非常的利了!

[经文从互用中,顿超诸位,能入金刚干慧,非等觉后心而何?]所以这个「干慧」用二次。

[应知胜义中,真胜义性,]就是:在一切的大乘当中的经典,楞严经是真胜义性,是经中之王。[大不思议,不应以渐而难圆也。

然以此总较,因界之浅深者,若但知色为色,而不知空亦是色者,知色界之浅者也;知空色之皆色者,知色界之深者也。]

这个色跟空,这个「空」就是虚空,知道虚空跟色法,都属于色法的范围,那么就是:你对色界的边际,就很清楚了,认识的就比较深。

[如是乃至但知湛入为识,而不知合湛亦识者,]知,那么则了悟了第八识之浅者, [知识界之浅者也;]

如果是知道湛入、合湛,还是微细的,最极微细的第八意识,([知湛入合湛皆识者,])了悟了识之深。([知识界之深者也。])

所以如果说:你不知道「合湛」也是识,那么就是知道识界的浅。

如果是知道:「湛入」、「合湛」,统统是第八意识最极微的范围,那么你就了悟了第八意识的最深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14: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