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363 一个有佛的思想跟没有佛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一个有思想的跟没有思想的,有佛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好!今天我们对面一个王小姐,她去投诉环保局的,我们尊重她的看法,说:我们楼上的这个冷气很大声,吵到她。环保局的来测试,没有超过标准。

如果今天一个没有学佛的,我们这一栋不学佛,环保局没有超过啊,我为什么要换?对不对?吵到你,是你家的事情!

可是师父的观念不一样,我亲自打电话跟王小姐说:我很抱歉,我敦亲睦邻,我们一定要做好邻居,我一定立刻改变,想尽办法让它没有声音,不管花多少钱,我们都要你这样的好邻居。

我就叫法可师父的弟弟阿财,你给我想办法,做到没有声音!

(王小姐)再继续去投诉,我们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改),环保署说:人家也没有超过音量啊,你再一直投诉,要不然就告啊!对不对?

如果是世间人,今天不会花这五十万来换冷气的!碰到师父,不一样!我需要你这样一个好邻居,我不希望说,也许她有开过刀,那开过刀,可能有吃一些药,可能精神上会有一些敏感,让你睡不着,我很难过,让你精神有压力,我也很难过,

不管怎么样子,你不需要那么累啦,常常去投诉啦,环保局来,跑了好几趟,你不需要这样子,我来做!

今天因为我们有同体大悲的心,她一句话,我花五十万!你知道吗?她一句话,我花五十万!为什么?就是敦亲睦邻啦,对不对?

碰到不是佛教的,他会这样做吗?你去搞啊!我又没超过!对不对?

可是我们不要这样子,大家都是好邻居,叫我跟你买下那间房子,我是没办法啦!我尽量这样帮你改变,对不对?

这个就是一种有佛陀的思想,跟没有佛陀思想,他的行为举止出来,是不会一样的!

现在弄好了,满意吗?满意!没声音了,五十万花了,没声音了,满意吗?满意!

人家那个师傅,装冷气师傅跟她讲:王小姐,目前这台机器是最高级的,完全静音的,没有声音,如果你还不满意,就没有机器了!

接下来,接下来换我来跳楼!再不满意,就换我去跳楼了!那没办法了!对不对?

不过听说满意,满意就好了!对不对?你可曾听过:人家讲一句话,就花五十万的?不做的话,你让她每天都睡不着,还是说她的窗户都不敢开,我跟她通过电话嘛,

我跟王小姐说:真的很抱歉,这个责任在我,我一定绝对改善!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师父处世的态度,就是这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364 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迷则成害

【壬三  结害嘱护(分三)  癸初  示因交互】

经文203:【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什么叫做狂解?狂解,就是不是佛陀的正解,叫做狂解。

对佛法、对佛陀的思想,没有究竟的体悟,提早执为殊胜,然后起狂妄的心,这个叫做狂解。

所以在座诸位!在这个末法时期,你要讲到这么深的经典,几乎没有人有办法!

当然也是比较研究比较深一点的人,还是有办法啦!但是一般要讲到这么深的经典,几乎很少,那你不起狂解,就会很奇怪了!

因此这个狂解,差不多是末法时期的一般常态!

【温陵曰:前云禅那现境,】前面说想阴魔当中,禅那定中所现的境界,叫做禅那所现的境界,【乃天魔候得其便;】

而现在的行阴,【此云禅那狂解,乃心魔自起深孽;】

诸位!这个要划双红线!你讲到行阴魔,你就知道,没有外魔!统统是心魔!乃是心魔自起深孽!简单讲,就是无关于外魔啦!

【凡见道不真,多歧妄计,皆即狂解,】诸位!狂解,就有狂的行为出现,你要看看,在座诸位!我告诉你!

哪一个人稍微得到一点功夫,就开始谤佛、谤法、谤僧,全世界的出家人骂透了,这个就是起狂解。

或者是说一个出家人,拥有自己的道风、道场,然后把所有的出家、在家人骂透了,这个也是起狂解。

你真正的那么行,更应该同情众生,你真的那么高竿吗?你真的那么行?那么有修行吗?你应该同情众生嘛,对不对?

你怎么会狂妄、看不起他咧?看不起他,是佛的心态吗?众生不是让你看不起的!众生是让你度的!如果你有错误的心态,就会狂解,注意!

所以在座诸位啊!你今天要亲近一个大善知识,注意看:他有没有狂妄的语言,狂妄的心态?有没有谦卑的心、包容的心,有没有?

有!可以亲近!要是没有,他所表现出来的,都叫人家:谤佛、谤法、谤僧,那个批评,那个批评,我跟你讲,你半夜都要溜!suān!你要赶快跑!要不然你就一定会受他影响!真的!

师父教化大家这么久了,在座诸位!你现在敢讲一句谤佛、谤法、谤僧,你敢吗?吓都吓死了!对不对?

我今天叫一个出家人来,很不好的出家人来,站在你前面,你敢批评他吗?吓都吓死了!对不对?

为什么?你心中有三宝,他就是我心中的写照啊,

僧,就是表示我心中的和合,我内心有慈悲心,就是僧啊!我心中有和合,就是僧啊,

你就观想说:唉呀!这个出家人还在修学的阶段,他现出家相,虽然行为不怎么样,那么我不看,我远离就好!

我保持一个距离,我也不说是,也不说非,因缘不具足,这样子。各人走各人的,就这样子。【是谓心魔,最宜深防也。】

接下来,【皆是行阴,用心交互者:皆是想破行现,用定慧力,趣真断妄,正当真妄交攻之时,互为胜负,故现斯悟。斯悟:即狂解也。】

【《正脉疏》云:然通论十种狂解,】不出断见,诸位!要加“见”,断见、常见、空见、有见,【不出断、常、空、有,】这个都是外道见,断见、常见、空见、有见,【四字而已。

且前五属断、常,后五属空、有。第一断见,第二常见,第三双亦,】双亦就是亦断亦常,【第四、第五,皆充广双亦也。】充广就是广谈,双亦,就是亦常亦断。

诸位!楞伽经的四句偈,背起来!楞伽经的四句偈,佛讲的四句偈,诸位!第一句:有;第二句:无,就是空,无就是空;第三句:亦有亦无;第四句:非有非无。注意喔!这四句偈背起来!离四句,绝百非。

你听过这一句话吗?第一句:就是有;第二句:就是无;第三句:就是亦有亦无;第四句:就是非有非无。

人家讲说:离四句,绝百非。就是你讲什么,都不对!就是这个重点,所以四句,一定要背起来,人家讲:离四句,绝百非。

就是说什么都不对,叫做:离四句,绝百非。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接下来:【问:何无双非?】喔!你看!就是非有非无,要不然就是非断非常,双非,不是张菲,还有欧阳菲菲,那个“菲”,不是!双非,就是非断非常。

【答:断常皆过,若双非,】即非断非常,【则为离过正见,非外道也。】

佛性,非断非常,注意听!诸位!佛性如果是无常,那么我们五蕴身死的时候,五蕴身是无常法,五蕴身死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法身会跟着断灭,我们五蕴身死了,法身会不会跟着断灭?不会!简单讲,所以法身不同于五蕴身。

那么法身能不能就是五蕴身呢?不对!再来,法身跟五蕴身的关系,法身慧命如果是无常,五蕴身死了,它就会跟着死,那就变成断见了。

法身,如果说亘古以来都是存在的,亘古以来都是存在的,那么变成不同于五蕴身,如果说这个法身不同于五蕴身,那么离开这个五蕴身,变成有一个法身,那么就是常见了,那就是错了!对不对?

那么我们这个五蕴身可以修成,慢慢修成,生生世世转换成菩提果,对不对?

如果五蕴身,离开五蕴身,也找不到法身,就五蕴身,也不是法身,所以离开五蕴身,也没有一个常的法身,因此那个常的法身。常见外道,常就失去作用。

所以,在楞伽经里面讲,说:大慧!佛性莫作无生解。说:大慧!若一切法无生,即失去妙用。

这个就是楞伽经讲的,若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生,是佛讲的,当体即空,叫做一切法无生。

所以大慧跟佛讲:那么佛陀,那么是不是一切法无生?释迦牟尼佛就回答大慧说:若说一切法无生,即失去妙用。体、用是一体两面的,

所以一切法无生,是要看在哪一个角度谈的,生即是无生,生只是缘起,无生,是指当体即空,若说一切法无生,即失去妙用。所以,

因此,生即是无生,是在破对相上的执着,但是讲一切法无生,意思不对!何以故!不完整,不够完整,一切法无生,但是般若生,妙智般若而生,就生出妙智的般若。

所以一切法无生,是指我执不生、法执不生、分别心不生、颠倒见不生、贪瞋痴不生、我法二执不生、妄想无明不生,是指这个不生;但是摩诃般若生、涅槃妙心生。

因此一定要佛法,它就是……所以看经典,为什么很多人,他看不懂?他看到某一段突然讲这样,他看到某一段又另外讲一个角度。

所以这大学教授来跟我谈佛法,他说:益谦啊,你们那个佛经都充满矛盾,一下讲这样,一下讲那样,翻过去又讲这样,翻过去又讲那样!

那我们那个同学,跟我讲:嗯!对不对?就说:嗯!你们佛经讲的都充满矛盾,全赢!

一个人诸事不顺,你们就说:嗯!他业障深重、福报不够啦,对不对?那么一个人做事做得很顺利,虔诚的佛弟子,你就说:这是佛陀的保佑啦!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啦!好的都你们的,我们都没有啦!(师笑)好的都是你们佛教讲的,我们统统没有啦!

所以没有深入佛法的,真的很难!几乎无法理解!那你想想看,师父从大学一年级到现在,几年?四十年!你知道吗?Forty years!后面加S的,四十年喔!才有今天这样小小、微不足道的成就,你就知道:佛法有多难!

所以有一个人写信来,就说:师父,我有一天,我是初学佛法的人,麻烦有一天我到文殊讲堂的时候,麻烦你给我开示,如何能够明心见性、开悟成佛?

我就讲:要从哪说起?要从哪说起?要不然就像那演歌仔戏的这样,你看!初学佛法,对不对?发心是好的,但是没那么简单!

接下来:(问:何无双非?)【答:断常皆过,若双非,则为离过正见,非外道也。】)【第六执有,第七执空,第八双非。】就是非有非空。

【问:此何不为离过正见?答:有空不定是过,】意思说:佛教讲的悟有或者悟空,说到那是心境的问题,不一定是有过失,问题是怎么样?只要一执,因偏,诸位!偏的后面要加一个“执”,因偏“执”方始生过,注意!“执”就是所有学佛的过失,执圣道,就变成凡夫之道;执着菩提,就变成生灭的无明烦恼,你知道吗?

所以真正的修行,不修观、不修止,圣谛亦不为,圣谛亦不为,就是佛道也不修,这是真修行人!不修观,止观嘛,摩诃止观嘛,不修观;有修观,就有能观、所观,犯了无穷的过患。不修止,若说有所止,就有能止、所止。

注意后面!师父那一篇《迈向生命的圆满》,师父补上一句:“圣谛亦不为”,连圣人之道都不做,都不修!若说修于佛道,即成邪见,佛道本空故,修什么?所以圣谛亦不为。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断除妄想重增妄,趣向圣道亦是邪。断除妄想重增妄,你要断除妄想这个念头,就增加了一倍的妄想,妄性本空,为什么要断它?断除妄想,重增妄,趣向圣道,亦是邪。

圣道可以趣吗?圣道可以从这边到那边吗?圣道当下就是没有彼此啊,圣道是绝对,圣道岂有由此边到那边的?没有的!所以趣向圣道,亦是邪。

说:我趣向于佛道,那你就是趣向于邪道,佛道本来就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增减的,你趣向什么佛道?

讲:我修学佛道,那当然就是方便说啦,是不是?佛、魔,不可得啊!圣、凡,不可得啊!能、所,不可得啊!岂有东西可以得咧?

接下来,因遍执方始生过,(【因偏方始生过,】)【且此双非,盖指后阴昏瞢,不定有无,】不一定的有,还是无。【非是双遮之中道,故非正见。】所以不是正见。

第九推广,推广就是扩大来讨论,推广到最后,毕竟是断空,断灭见,(【第九推广毕竟断空,】)

第十推广来讨论,毕竟是滞有,(【第十推广毕竟滞有,】)

【若更以空有】二见【,摄入断常,】空有,其实就是:空,就是断见,有,就是常见。【仍惟断常二见而已。】整部《楞严经》都在讨论外道的断、常二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癸二  迷则成害】

经文203:【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顽迷者:谓顽痴成性,难入正悟。迷惑覆心,易生狂解,由其不自己思忖量度,我何人斯,逢此现前,以迷惑为解悟,未证言证,自言登圣,僭称果位,】“僣”就是没有那种功夫,超越的意思,叫做僣,叫做僣称果位。

【大妄语之业既成,其必堕无间地狱矣,诚为可惜!

夫修行而至想破行现,】就是想阴已破,行阴现前。【外魔无可奈何,不知几经岁月;

如穿衣者,】脱却的上面三层,注意!在旁边写着:“色、受、想”脱掉了,色阴、受阴、想阴,三层的衣服了,(【脱却面上三层,】)【只剩二层,】就是行阴跟识阴,【功已过半,】糟糕!走错路!【而乃妄言,登圣致堕,岂不悲哉!】

在座诸位!所以说: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这个走走走走……已经破了色、受、想阴,这功夫非常了不得了!结果妄言我已经成圣了,执为殊胜,登圣自堕,岂不悲哉!所以一碰到了恶知见、邪见,它的后遗症是非常严重的!法身慧命,全部断除!

【癸三  嘱令保护】经文204:【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消息邪见。】

把笔拿起来:“消”就是消除;“息”的上面写一个字:“止”。消除止息,中间补五个字:“种种外道之”邪见。邪见,在旁边写指外道之断、常二见,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消除止息种种外道之邪见,外道之邪见,指的是断、常二见,断、常二见。

【此嘱作摧邪知识,盖令未起者勿起,已起者速灭。嘱阿难云:汝及在会众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度之后,传示末法,以去圣时遥,魔强法弱。

遍令众生,觉了斯义者:谓觉察了然明白斯十种狂解之义,既能觉了,自能辨识,邪正分明。妄念才萌,即当以正定拒之。

无令者:禁止之辞。心魔自起深孽,心魔:即十种狂解,】为什么会狂?所悟不究竟,就是狂解,所悟没有达到究竟,中间起执为殊胜,那就停顿了!所以念念菩提,归无所得。

十种狂解,【谓外魔虽不能扰,无令自己心魔,自起深孽。孽者:祸之萌也,】“萌”就是开始。【以能为地狱因故。

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今云自起者,正是自作孽耳。上是教未起者勿起。保持覆护,消息邪见者:是教已起者速灭也。保持禅定,覆护进修,消息边邪之见矣。】

经文205:【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岐,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唉呀!这个文章实在是美不胜收!短短的几句,道尽了佛陀大悲的心法,这个实在是非常的美!

教其身心,“开”就是开悟;“觉”就是觉了。真义就是真如实义,开觉真义,就是开悟觉了真如实义。

于无上道,不遭枝岐,“岐”就是,注意!堕落外道,堕外道。中间不要给它分叉,直心就是道场,从初发心一直到成等正觉,永远不要遭受到魔道、外道的引诱、诱惑,或者是恶知见的。

勿令心祈,勿令心中,“祈”就是祈求,得少为足,若得少为足,便入小乘。

诸位!为什么劝诫你:不要得少为足呢?诸位!得少为足,就落入小乘!

所以在座诸位!应当立志做人天的导师,就是成佛!作大觉王,为什么要作大觉王?为一切修行人清净指标,清净指标,就是成佛的指南。

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教其身心,教一切真正修行人,一定要开悟觉了真如实义,于无上道的佛道,不遭枝岐,堕落外道,勿令心中祈求,得少为足,若得少为足,便入小乘,发心不够大,应当立志做人天导师,作大觉王,为一切修行人清净指标,成佛的指南。就是这个意思。

【此嘱作趣真导师,是教其未生正智令生也。身心体察,真如实义,迥然不属于断常空有;但一念不生,回光照性,中中流入,于无上佛道,不遭枝歧。木旁出曰枝,路曲分曰歧,皆非正直之本。勿令心中祈求,得少为足。盖遭枝歧,即堕外道;得少为足,便入小乘。故嘱当机,作大觉王,】所以为什么要教:发菩提心,成就无上佛道?为什么?就是这个!

所以大陆团来,他们现在都学得很聪明,师父给我加持一下,摩摩顶。我跟他摩顶的时候,都会跟他讲:发菩提心,成就无上佛道。

每一个都跟他这样念,念完以后,他们回去说:喔!我们现在发菩提心了,回去,我们会倾全力以赴,推广师父的正法、佛陀的正法。啊!我觉得说:这一辈子真的很心甘情愿啦!碰到这么样好的徒弟,推广正法,我都劝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时间出时间,有空间出空间。

接下来,最后念一下,故嘱当机,作大觉王,【清净标指。一念不生曰清净,疾趣无上菩提,为大觉王,标榜人天,示作成佛指南而已。】

【四行阴魔相竟。】【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三卷终】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365 凡见道不真,就有狂的行为出现

经文:【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什么叫做狂解?狂解,就是不是佛陀的正解,叫做狂解。

对佛法、对佛陀的思想,没有究竟的体悟,提早执为殊胜,然后起狂妄的心,这个叫做狂解。

所以在座诸位!在这个末法时期,你要讲到这么深的经典,几乎没有人有办法!

当然也是比较研究比较深一点的人,还是有办法啦!

但是一般要讲到这么深的经典,几乎很少,那你不起狂解,就会很奇怪了!

因此这个狂解,差不多是末法时期的一般常态!

【温陵曰:前云禅那现境,】前面说想阴魔当中,禅那定中所现的境界,叫做禅那所现的境界,【乃天魔候得其便;】

而现在的行阴,【此云禅那狂解,乃心魔自起深孽;】

诸位!这个要划双红线!你讲到行阴魔,你就知道,没有外魔!统统是心魔!乃是心魔自起深孽!简单讲,就是无关于外魔啦!

【凡见道不真,多歧妄计,皆即狂解,】诸位!狂解,就有狂的行为出现,你要看看,在座诸位!我告诉你!

哪一个人稍微得到一点功夫,就开始谤佛、谤法、谤僧,全世界的出家人骂透了,这个就是起狂解。

或者是说一个出家人,拥有自己的道风、道场,然后把所有的出家、在家人骂透了,这个也是起狂解。

你真正的那么行,更应该同情众生,你真的那么高竿吗?你真的那么行?那么有修行吗?你应该同情众生嘛,对不对?你怎么会狂妄、看不起他咧?

看不起他,是佛的心态吗?众生不是让你看不起的!众生是让你度的!如果你有错误的心态,就会狂解,注意!

所以在座诸位啊!你今天要亲近一个大善知识,注意看:他有没有狂妄的语言,狂妄的心态?有没有谦卑的心、包容的心,有没有?有!可以亲近!

要是没有,他所表现出来的,都叫人家:谤佛、谤法、谤僧,那个批评,那个批评,我跟你讲,你半夜都要溜!suān!你要赶快跑!要不然你就一定会受他影响!真的!

师父教化大家这么久了,在座诸位!你现在敢讲一句谤佛、谤法、谤僧,你敢吗?吓都吓死了!对不对?

我今天叫一个出家人来,很不好的出家人来,站在你前面,你敢批评他吗?吓都吓死了!对不对?

为什么?你心中有三宝,他就是我心中的写照啊,

僧,就是表示我心中的和合,我内心有慈悲心,就是僧啊!我心中有和合,就是僧啊,

你就观想说:唉呀!这个出家人还在修学的阶段,他现出家相,虽然行为不怎么样,那么我不看,我远离就好!我保持一个距离,我也不说是,也不说非,因缘不具足,这样子。各人走各人的,就这样子。【是谓心魔,最宜深防也。】

接下来,【皆是行阴,用心交互者:皆是想破行现,用定慧力,趣真断妄,正当真妄交攻之时,互为胜负,故现斯悟。斯悟:即狂解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366 众生是让你度的!众生不是让你看不起的!

在座诸位!我告诉你!哪一个人稍微得到一点功夫,就开始谤佛、谤法、谤僧,全世界的出家人骂透了,这个就是起狂解。

或者是说一个出家人,拥有自己的道风、道场,然后把所有的出家、在家人骂透了,这个也是起狂解。

你真正的那么行,更应该同情众生,你真的那么高竿吗?你真的那么行?那么有修行吗?

你应该同情众生嘛,对不对?你怎么会狂妄、看不起他咧?

看不起他,是佛的心态吗?众生不是让你看不起的!众生是让你度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367 如果你有错误的心态,就会狂解

如果你有错误的心态,就会狂解,注意!

所以在座诸位啊!你今天要亲近一个大善知识,注意看:他有没有狂妄的语言,狂妄的心态?有没有谦卑的心、包容的心,有没有?有!可以亲近!

要是没有,他所表现出来的,都叫人家:谤佛、谤法、谤僧,那个批评,那个批评,我跟你讲,你半夜都要溜!suān!你要赶快跑!要不然你就一定会受他影响!真的!

师父教化大家这么久了,在座诸位!你现在敢讲一句谤佛、谤法、谤僧,你敢吗?吓都吓死了!对不对?

我今天叫一个出家人来,很不好的出家人来,站在你前面,你敢批评他吗?吓都吓死了!对不对?

为什么?你心中有三宝,他就是我心中的写照啊,

僧,就是表示我心中的和合,我内心有慈悲心,就是僧啊!我心中有和合,就是僧啊,

你就观想说:唉呀!这个出家人还在修学的阶段,他现出家相,虽然行为不怎么样,那么我不看,我远离就好!

我保持一个距离,我也不说是,也不说非,因缘不具足,这样子。各人走各人的,就这样子。【是谓心魔,最宜深防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368 整部《楞严经》都在讨论外道的断、常二见

经文:【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皆是行阴,用心交互者:皆是想破行现,用定慧力,趣真断妄,正当真妄交攻之时,互为胜负,故现斯悟。斯悟:即狂解也。】

【《正脉疏》云:然通论十种狂解,】不出断见,诸位!要加“见”,断见、常见、空见、有见,【不出断、常、空、有,】这个都是外道见,断见、常见、空见、有见,【四字而已。

且前五属断、常,后五属空、有。第一断见,第二常见,第三双亦,】双亦就是亦断亦常,【第四、第五,皆充广双亦也。】充广就是广谈,双亦,就是亦常亦断。

诸位!楞伽经的四句偈,背起来!楞伽经的四句偈,佛讲的四句偈,诸位!第一句:有;第二句:无,就是空,无就是空;第三句:亦有亦无;第四句:非有非无。注意喔!这四句偈背起来!离四句,绝百非。

你听过这一句话吗?第一句:就是有;第二句:就是无;第三句:就是亦有亦无;第四句:就是非有非无。

人家讲说:离四句,绝百非。就是你讲什么,都不对!就是这个重点,所以四句,一定要背起来,人家讲:离四句,绝百非。就是说什么都不对,叫做:离四句,绝百非。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接下来:【问:何无双非?】喔!你看!就是非有非无,要不然就是非断非常,双非,不是张菲,还有欧阳菲菲,那个“菲”,不是!双非,就是非断非常。

【答:断常皆过,若双非,】即非断非常,【则为离过正见,非外道也。】

佛性,非断非常,注意听!诸位!佛性如果是无常,那么我们五蕴身死的时候,五蕴身是无常法,五蕴身死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法身会跟着断灭,我们五蕴身死了,法身会不会跟着断灭?不会!

简单讲,所以法身不同于五蕴身。那么法身能不能就是五蕴身呢?不对!

再来,法身跟五蕴身的关系,法身慧命如果是无常,五蕴身死了,它就会跟着死,那就变成断见了。

法身,如果说亘古以来都是存在的,亘古以来都是存在的,那么变成不同于五蕴身,

如果说这个法身不同于五蕴身,那么离开这个五蕴身,变成有一个法身,那么就是常见了,那就是错了!对不对?

那么我们这个五蕴身可以修成,慢慢修成,生生世世转换成菩提果,对不对?

如果五蕴身,离开五蕴身,也找不到法身,就五蕴身,也不是法身,所以离开五蕴身,也没有一个常的法身,因此那个常的法身。常见外道,常就失去作用。

所以,在楞伽经里面讲,说:大慧!佛性莫作无生解。说:大慧!若一切法无生,即失去妙用。

这个就是楞伽经讲的,若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生,是佛讲的,当体即空,叫做一切法无生。

所以大慧跟佛讲:那么佛陀,那么是不是一切法无生?释迦牟尼佛就回答大慧说:若说一切法无生,即失去妙用。体、用是一体两面的,

所以一切法无生,是要看在哪一个角度谈的,生即是无生,生只是缘起,无生,是指当体即空,若说一切法无生,即失去妙用。

所以,因此,生即是无生,是在破对相上的执着,但是讲一切法无生,意思不对!何以故!不完整,不够完整,一切法无生,但是般若生,妙智般若而生,就生出妙智的般若。

所以一切法无生,是指我执不生、法执不生、分别心不生、颠倒见不生、贪瞋痴不生、我法二执不生、妄想无明不生,是指这个不生;但是摩诃般若生、涅槃妙心生。

接下来:(问:何无双非?)【答:断常皆过,若双非,则为离过正见,非外道也。】)

【第六执有,第七执空,第八双非。】就是非有非空。

【问:此何不为离过正见?答:有空不定是过,】意思说:佛教讲的悟有或者悟空,说到那是心境的问题,不一定是有过失,问题是怎么样?只要一执,因偏,

诸位!偏的后面要加一个“执”,因偏“执”方始生过,注意!“执”就是所有学佛的过失,执圣道,就变成凡夫之道;执着菩提,就变成生灭的无明烦恼,你知道吗?

所以真正的修行,不修观、不修止,圣谛亦不为,圣谛亦不为,就是佛道也不修,这是真修行人!

不修观,止观嘛,摩诃止观嘛,不修观;有修观,就有能观、所观,犯了无穷的过患。

不修止,若说有所止,就有能止、所止。注意后面!师父那一篇《迈向生命的圆满》,师父补上一句:“圣谛亦不为”,连圣人之道都不做,都不修!

若说修于佛道,即成邪见,佛道本空故,修什么?所以圣谛亦不为。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断除妄想重增妄,趣向圣道亦是邪。

断除妄想重增妄,你要断除妄想这个念头,就增加了一倍的妄想,妄性本空,为什么要断它?断除妄想,重增妄,趣向圣道,亦是邪。

圣道可以趣吗?圣道可以从这边到那边吗?圣道当下就是没有彼此啊,圣道是绝对,圣道岂有由此边到那边的?没有的!所以趣向圣道,亦是邪。

说:我趣向于佛道,那你就是趣向于邪道,佛道本来就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增减的,你趣向什么佛道?

讲:我修学佛道,那当然就是方便说啦,是不是?佛、魔,不可得啊!圣、凡,不可得啊!能、所,不可得啊!岂有东西可以得咧?

接下来,因遍执方始生过,(【因偏方始生过,】)【且此双非,盖指后阴昏瞢,不定有无,】不一定的有,还是无。【非是双遮之中道,故非正见。】所以不是正见。

第九推广,推广就是扩大来讨论,推广到最后,毕竟是断空,断灭见,(【第九推广毕竟断空,】)

第十推广来讨论,毕竟是滞有,(【第十推广毕竟滞有,】)

【若更以空有】二见【,摄入断常,】空有,其实就是:空,就是断见,有,就是常见。【仍惟断常二见而已。】

整部《楞严经》都在讨论外道的断、常二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369 行阴魔,统统是心魔!乃是心魔自起深孽!

【温陵曰:前云禅那现境,】前面说想阴魔当中,禅那定中所现的境界,叫做禅那所现的境界,【乃天魔候得其便;】

而现在的行阴,【此云禅那狂解,乃心魔自起深孽;】

诸位!这个要划双红线!你讲到行阴魔,你就知道,没有外魔!

统统是心魔!乃是心魔自起深孽!简单讲,就是无关于外魔啦!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370 佛性,非断非常,注意听!

佛性,非断非常,注意听!

诸位!佛性如果是无常,那么我们五蕴身死的时候,五蕴身是无常法,五蕴身死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法身会跟着断灭,

我们五蕴身死了,法身会不会跟着断灭?不会!

简单讲,所以法身不同于五蕴身。那么法身能不能就是五蕴身呢?不对!

再来,法身跟五蕴身的关系,法身慧命如果是无常,五蕴身死了,它就会跟着死,那就变成断见了。

法身,如果说亘古以来都是存在的,亘古以来都是存在的,那么变成不同于五蕴身,如果说这个法身不同于五蕴身,那么离开这个五蕴身,变成有一个法身,那么就是常见了,那就是错了!对不对?

那么我们这个五蕴身可以修成,慢慢修成,生生世世转换成菩提果,对不对?

如果五蕴身,离开五蕴身,也找不到法身,就五蕴身,也不是法身,所以离开五蕴身,也没有一个常的法身,因此那个常的法身。常见外道,常就失去作用。

所以,在楞伽经里面讲,说:大慧!佛性莫作无生解。说:大慧!若一切法无生,即失去妙用。

这个就是楞伽经讲的,若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生,是佛讲的,当体即空,叫做一切法无生。

所以大慧跟佛讲:那么佛陀,那么是不是一切法无生?释迦牟尼佛就回答大慧说:若说一切法无生,即失去妙用。体、用是一体两面的,

所以一切法无生,是要看在哪一个角度谈的,生即是无生,生只是缘起,无生,是指当体即空,若说一切法无生,即失去妙用。

所以,因此,生即是无生,是在破对相上的执着,但是讲一切法无生,意思不对!何以故!不完整,不够完整,一切法无生,但是般若生,妙智般若而生,就生出妙智的般若。

所以一切法无生,是指我执不生、法执不生、分别心不生、颠倒见不生、贪瞋痴不生、我法二执不生、妄想无明不生,是指这个不生;但是摩诃般若生、涅槃妙心生。

因此一定要佛法,它就是……所以看经典,为什么很多人,他看不懂?他看到某一段突然讲这样,他看到某一段又另外讲一个角度。

所以这大学教授来跟我谈佛法,他说:益谦啊,你们那个佛经都充满矛盾,一下讲这样,一下讲那样,翻过去又讲这样,翻过去又讲那样!

那我们那个同学,跟我讲:嗯!对不对?就说:嗯!你们佛经讲的都充满矛盾,全赢!

一个人诸事不顺,你们就说:嗯!他业障深重、福报不够啦,对不对?那么一个人做事做得很顺利,虔诚的佛弟子,你就说:这是佛陀的保佑啦!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啦!好的都你们的,我们都没有啦!(师笑)好的都是你们佛教讲的,我们统统没有啦!

所以没有深入佛法的,真的很难!几乎无法理解!那你想想看,师父从大学一年级到现在,几年?四十年!你知道吗?Forty years!后面加S的,四十年喔!才有今天这样小小、微不足道的成就,你就知道:佛法有多难!

所以有一个人写信来,就说:师父,我有一天,我是初学佛法的人,麻烦有一天我到文殊讲堂的时候,麻烦你给我开示,如何能够明心见性、开悟成佛?

我就讲:要从哪说起?要从哪说起?要不然就像那演歌仔戏的这样,你看!初学佛法,对不对?发心是好的,但是没那么简单!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371 注意!“执”就是所有学佛的过失

【第六执有,第七执空,第八双非。】就是非有非空。

【问:此何不为离过正见?答:有空不定是过,】

意思说:佛教讲的悟有或者悟空,说到那是心境的问题,不一定是有过失,

问题是怎么样?只要一执,因偏,诸位!偏的后面要加一个“执”,因偏“执”方始生过,

注意!“执”就是所有学佛的过失,执圣道,就变成凡夫之道;执着菩提,就变成生灭的无明烦恼,你知道吗?

所以真正的修行,不修观、不修止,圣谛亦不为,圣谛亦不为,就是佛道也不修,这是真修行人!

不修观,止观嘛,摩诃止观嘛,不修观;有修观,就有能观、所观,犯了无穷的过患。

不修止,若说有所止,就有能止、所止。

注意后面!师父那一篇《迈向生命的圆满》,师父补上一句:“圣谛亦不为”,连圣人之道都不做,都不修!

若说修于佛道,即成邪见,佛道本空故,修什么?所以圣谛亦不为。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断除妄想重增妄,趣向圣道亦是邪。

断除妄想重增妄,你要断除妄想这个念头,就增加了一倍的妄想,

妄性本空,为什么要断它?断除妄想,重增妄,

趣向圣道,亦是邪。圣道可以趣吗?圣道可以从这边到那边吗?圣道当下就是没有彼此啊,圣道是绝对,圣道岂有由此边到那边的?没有的!所以趣向圣道,亦是邪。

说:我趣向于佛道,那你就是趣向于邪道,佛道本来就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增减的,你趣向什么佛道?

讲:我修学佛道,那当然就是方便说啦,是不是?佛、魔,不可得啊!圣、凡,不可得啊!能、所,不可得啊!岂有东西可以得咧?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372 诸位!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

【壬三 结害嘱护(分三) 癸初 示因交互】

经文:【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癸二  迷则成害】经文:【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顽迷者:谓顽痴成性,难入正悟。迷惑覆心,易生狂解,由其不自己思忖量度,我何人斯,逢此现前,以迷惑为解悟,未证言证,自言登圣,僭称果位,】“僣”就是没有那种功夫,超越的意思,叫做僣,叫做僣称果位。

【大妄语之业既成,其必堕无间地狱矣,诚为可惜!

夫修行而至想破行现,】就是想阴已破,行阴现前。【外魔无可奈何,不知几经岁月;

如穿衣者,】脱却的上面三层,注意!在旁边写着:“色、受、想”脱掉了,色阴、受阴、想阴,三层的衣服了,(【脱却面上三层,】)【只剩二层,】就是行阴跟识阴,【功已过半,】糟糕!走错路!【而乃妄言,登圣致堕,岂不悲哉!】

在座诸位!所以说: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

这个走走走走……已经破了色、受、想阴,这功夫非常了不得了!

结果妄言我已经成圣了,执为殊胜,登圣自堕,岂不悲哉!

所以一碰到了恶知见、邪见,它的后遗症是非常严重的!法身慧命,全部断除!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373 如来嘱令保护,消除止息种种外道之邪见

【壬三 结害嘱护(分三) 癸初 示因交互】

经文:【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癸二  迷则成害】经文203:【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癸三  嘱令保护】经文204:【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消息邪见。】

把笔拿起来:“消”就是消除;“息”的上面写一个字:“止”。消除止息,中间补五个字:“种种外道之”邪见。邪见,在旁边写指外道之断、常二见,

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消除止息种种外道之邪见,外道之邪见,指的是断、常二见,断、常二见。

【此嘱作摧邪知识,盖令未起者勿起,已起者速灭。

嘱阿难云:汝及在会众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度之后,传示末法,以去圣时遥,魔强法弱。

遍令众生,觉了斯义者:谓觉察了然明白斯十种狂解之义,既能觉了,自能辨识,邪正分明。妄念才萌,即当以正定拒之。

无令者:禁止之辞。心魔自起深孽,心魔:即十种狂解,】为什么会狂?所悟不究竟,就是狂解,所悟没有达到究竟,中间起执为殊胜,那就停顿了!所以念念菩提,归无所得。十种狂解,

【谓外魔虽不能扰,无令自己心魔,自起深孽。孽者:祸之萌也,】“萌”就是开始。【以能为地狱因故。

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今云自起者,正是自作孽耳。上是教未起者勿起。

保持覆护,消息邪见者:是教已起者速灭也。保持禅定,覆护进修,消息边邪之见矣。】

经文205:【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岐,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唉呀!这个文章实在是美不胜收!短短的几句,道尽了佛陀大悲的心法,这个实在是非常的美!

教其身心,“开”就是开悟;“觉”就是觉了。真义就是真如实义,开觉真义,就是开悟觉了真如实义。

于无上道,不遭枝岐,“岐”就是,注意!堕落外道,堕外道。

中间不要给它分叉,直心就是道场,从初发心一直到成等正觉,永远不要遭受到魔道、外道的引诱、诱惑,或者是恶知见的。

勿令心祈,勿令心中,“祈”就是祈求,得少为足,若得少为足,便入小乘。

诸位!为什么劝诫你:不要得少为足呢?诸位!得少为足,就落入小乘!

所以在座诸位!应当立志做人天的导师,就是成佛!作大觉王,为什么要作大觉王?为一切修行人清净指标,清净指标,就是成佛的指南。

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教其身心,教一切真正修行人,一定要开悟觉了真如实义,于无上道的佛道,不遭枝岐,堕落外道,勿令心中祈求,得少为足,若得少为足,便入小乘,发心不够大,应当立志做人天导师,作大觉王,为一切修行人清净指标,成佛的指南。就是这个意思。

【此嘱作趣真导师,是教其未生正智令生也。身心体察,真如实义,迥然不属于断常空有;但一念不生,回光照性,中中流入,于无上佛道,不遭枝歧。木旁出曰枝,路曲分曰歧,皆非正直之本。

勿令心中祈求,得少为足。盖遭枝歧,即堕外道;得少为足,便入小乘。故嘱当机,作大觉王,】所以为什么要教:发菩提心,成就无上佛道?为什么?就是这个!

所以大陆团来,他们现在都学得很聪明,师父给我加持一下,摩摩顶。我跟他摩顶的时候,都会跟他讲:发菩提心,成就无上佛道。

每一个都跟他这样念,念完以后,他们回去说:喔!我们现在发菩提心了,回去,我们会倾全力以赴,推广师父的正法、佛陀的正法。

啊!我觉得说:这一辈子真的很心甘情愿啦!碰到这么样好的徒弟,推广正法,我都劝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时间出时间,有空间出空间。

接下来,最后念一下,故嘱当机,作大觉王,【清净标指。一念不生曰清净,疾趣无上菩提,为大觉王,标榜人天,示作成佛指南而已。】

【四行阴魔相竟。】【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三卷终】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374 诸位!得少为足,就落入小乘!

勿令心祈,勿令心中,“祈”就是祈求,得少为足,若得少为足,便入小乘。

诸位!为什么劝诫你:不要得少为足呢?诸位!得少为足,就落入小乘!

所以在座诸位!应当立志做人天的导师,就是成佛!作大觉王,

为什么要作大觉王?为一切修行人清净指标,清净指标,就是成佛的指南。

【勿令心中祈求,得少为足。盖遭枝歧,即堕外道;得少为足,便入小乘。

故嘱当机,作大觉王,】所以为什么要教:发菩提心,成就无上佛道?为什么?就是这个!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375 如果说行阴魔是外道的坟墓;那么这个识阴魔最极微细,就是外道的黑牢

底下这个有一点难,绝对不是难,是非常难!初学佛法,算结缘的,算结缘的!

这个时候就要放慢脚步,识阴魔相,为什么要放慢脚步呢?

因为它最极微细,如果说行阴魔是外道的坟墓;

那么这个识阴魔最极微细,就是外道的黑牢,关进去,就绝对不会出来!跳进去,绝对没办法跳出来!

1499页,经文,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一种笔记,这一段非常的难!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376 这一段是在叙述行阴尽了的时候的情形

[辛五  识阴魔相  分三    壬初  具示始终    二  中间十境    三  结害嘱护  壬初分二    癸初  始修未破区宇    二 终破显露妄源  癸初分二    子初  蹑前行阴尽相    二  状示识阴区宇    今初]

[子初  蹑前行阴尽相]经文206:【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

这一段是在叙述行阴尽了的时候的情形。阿难!看经文:彼善男子,就是修圆定,修三摩地的,当行阴尽的时候,诸世间性,世间性,就是行阴生灭性,行阴就是生灭的根元,叫做诸世间性,“世”就是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间”就是间隔。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就称为世,世间性。

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就是共同分的生死的机,就是基础,开始的意思,同分生就是生生之处的基础,“机”就是动之始。

倏然隳裂,“隳”就是隳坏;“裂”就是裂破;隳坏、裂破,就是破坏了。

因为行阴尽的时候,注意!前面有讲了,行阴尽的时候,就是这些生灭法,完全断尽的这个时候,倏然隳裂,就是隳坏、破裂了。

“沉”就是深沉;“细”就是微细;“纲”就是大纲;“纽”就是枢纽;说:网上的大纲,“纽”就是枢纽,简单讲,就是枢要的意思,关键的意思。就是深沉微细的大纲,枢纽的关键。

补特伽罗,补特伽罗,有好几层意思:一、叫做数取趣,一次又一次地投胎、转世,叫做补特伽罗。

也可以解释作中阴身,补特伽罗就是中阴身,那么一次又一次地去转世,叫做补特伽罗,数取趣。

一次一次地轮回一生一世,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去转世、去投胎、去轮回,补特伽罗也可以叫做中阴身。但是这个补特伽罗,在这里当作一切众生来解释,就很清楚!

这些深沉微细的大纲、枢纽这个关键,一切众生,所以这个补特伽罗,用一切众生,那就很清楚。

接下去,叫做酬业深脉,“酬”就是酬答,你造善业,我就报答你善报,造恶业,就报你恶报。“业”就是宿业,酬答宿业,宿世所造的业,“酬”就是酬答宿世所造的业,就是有因果。简单讲,就是受生的意思,酬答宿世的因果受生。

这个“深”就是深潜,潜水艇的“潜”,深潜,潜水艇的“潜”,潜水的“潜”,浮潜,我们到海边去浮潜的“潜”。

深潜之脉,“脉”就是如同山脉,山脉就是绵绵无尽啊,把生死,一次的生死当作一个山脉,无量的生死,叫做绵绵无尽的生死的山脉。

整句的意思就是酬业深脉,就是酬答你宿世所造的因果,受生深潜的生死,绵绵无尽的生死,如同山脉一样绵绵无尽,我们说无尽的生死,我们这里说无尽的山脉,一脉又一脉。

喔!这个中文的翻译,实在是美得不得了!酬业深脉,四个字,竟然含有这么深的意思啊!

酬业深脉,这个要翻译成白话文,就写到晕头转向了!酬答宿世善恶因果,受生深潜之生死,如同山脉的绵绵无尽,你看看这有多长!

你看这个文言文有多美啊!所以在这里,读中文系的人就占便宜,或者中文系的老师,就占便宜了,为什么?它太美了!是不是?

因为中文系的老师或者念中文系毕业的,对这个文字就特别的敏感,特别的欣赏,上起来特别的舒服,对不对?

如果说没有读到这个文言文的,不是读文言文,他读的是“言文言”的,就搞不来了!你光读这个,你就晕了!

感应悬绝,什么叫做感应悬绝?这感应的根本,便已经悬远,“绝”就是断绝,不复受生中间就是感应:因亡果丧。悬绝就是停止,这个就是行阴尽的修行人。

整段,师父把它贯串起来:这个感应就是因果,因果有感应嘛!

因,由因感果叫做感应,这个感应,不是感应什么神啊佛啦,不是这个意思!

感应,就是因感果而成之,因造何业,由果来应之,叫做感应。所以这个感应之根本便已悬远断绝,因亡果丧,不复受生。

我整句把它贯串起来: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当修行人的定力,深沉的定力,打破了行阴,

行阴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行阴尽的时候,诸世间的生灭性,幽清扰动,共同分的生生之处的基础,也就是生死因果的基础,突然之间,隳坏破裂了,因果停止,深沉的、微细的大纲和枢纽这个关键,

补特伽罗,一切众生,酬答宿业因果受生,深沉的脉络,如同山脉的绵绵无尽的生死,由因感果的根本,因亡果丧,便已经悬远断绝,不复受生,

简单讲,破了第七意识行阴,因果停止,停止了!此通明识阴,看左边的这个注解,

[此通明识阴,始终之相。彼善男子:即是行阴已尽之人,]注意!这个行阴已尽喔,这破了四层,破了色、受、想、行喔,注意那个“尽”字喔!行阴已尽,到这种功夫实在是不得了了!简单讲,什么叫做行阴已尽?三昧的定力不被生灭所迷惑了。

[或始终不起狂解,或妄念便能觉知,常住圆定,故仍称修三摩地;此中望行阴为终修,望识阴为始修也。

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即行阴生灭性也;诸世间一切有为之法,无非流变生灭故。

幽清扰动,同分生机者:观幽隐轻清,扰动之根元,即十二类生。同分生机,即同生基也。]共同的生死基础,同生机,就是共同生死基础,

如果你看不懂的话,“同”就是共同;“生”就是生死;“基”就是基础,你把它补几个字,你就看得懂!同生基,谁看得懂?又不是在拜地基主!这又没人看得懂,同生基,谁看得懂呢?对不对?

所以说为什么自己看经典:哇!这同生基是什么?对不对?你如果打电话问你同事说:同事,什么叫同生基?我们这里没有同生,我们这里有放山鸡。所以这个不听经闻法,你怎么看也看不懂啊!共同生死的基础。

[基:表生之处;机:明动之始;其意则一而已。]

这个生死,[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者:倏然即忽然也。隳坏裂破,沉细纲纽,沉是深沉,细即微细,纲为网上之大纲,纽为衣中之纽扣;此状生机之纲纽,为网衣之枢要也。]纲就是网的大的地方,大的结叫做纲,对不对?“纽”就是纽扣,衣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纽扣啊!

[功夫至此,忽然隳裂,沉细纲纽,则补特伽罗,]补特伽罗,补特伽罗的旁边写个:“一切众生”,那你就看得懂了,补特伽罗一切众生,

[此云数取趣,即中有身,众生由此,]能数数,这个念shuò shuò,一次又一次地取着于诸趣,([能数数取著于诸趣,])[而受生也。

且受生,所以酬答宿业,而酬业之深潜脉络,即是行阴,为生灭根元也。

感应悬绝者:]由因感果,就是因感而果应,如果你要写的话,写个:“因感果应”,你造什么因,果就会应,对不对?感应就是因感果应,那更简单!

[感应即因果也,而言悬绝者,以行阴既尽,深潜脉络已断,因亡果丧,不复受生,故云悬绝。]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377 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子初  蹑前行阴尽相]经文206:【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

我整句把它贯串起来: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当修行人的定力,深沉的定力,打破了行阴,

行阴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行阴尽的时候,诸世间的生灭性,幽清扰动,共同分的生生之处的基础,也就是生死因果的基础,突然之间,隳坏破裂了,因果停止,

深沉的、微细的大纲和枢纽这个关键,补特伽罗,一切众生,酬答宿业因果受生,深沉的脉络,如同山脉的绵绵无尽的生死,由因感果的根本,因亡果丧,便已经悬远断绝,不复受生,

简单讲,破了第七意识行阴,因果停止,停止了!此通明识阴,

[子二  状示识阴区宇]经文207:【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我告诉你!基督教要来看到这一段啊,他就晕倒了!佛法为什么有的人信到最后,干脆放弃佛?因为实在是看不懂,太难了!喔!这是在说什么?对不对?

我们信基督就很快啰!一个上帝,大家共同匍匐在他面前,讴歌啊、赞颂啊、承认自己的罪业,罪恶啊,然后我们的罪,由上帝来给我们取代,然后我们就受到神的照顾,这样思想很容易让大家了解,让大家接受。

这个佛法,它真的是很难!但是它是生命,宇宙的究竟之处,这个除了佛以外,没有人能够讲得出这种境界的!没有一个人啊!

所以说楞严经,有的人说:楞严经是伪经啊。那个人头脑有问题,怎么有办法讲出这种境界呢?

注意哦!开始要解释了,我说这一段很难!于涅槃天,就是于涅槃之性天,佛的究竟处,叫做涅槃的性天。

将大明悟,“大明悟”就是天将亮了,天将亮了,就是对究竟的涅槃将大明悟,如鸡后鸣,

什么鸡啊?鸡早上一起来的时候,如果看到东方有一点点光亮,咕~咕~咕~就开始就叫了,对不对?

以前师妈那个时候没有学佛,那时候没有学佛,那时候师妈在我们那个兰州街公寓后面,后面一个小笼子养鸡,养鸡,那只鸡,养到后来很大了!很大了!

然后白天也叫,晚上也叫,我跟妈妈说:妈妈,那只鸡胡涂了,杀了吧!哪有这样吵整夜的?白天也叫,晚上也一直叫,一直吵,吵到不能睡觉!到了才凌晨二、三点,就咕~二点!

我跟师妈说:索性杀了!比较省事!对不对?可以饱餐一顿。那时没学佛,要不然就会说来放生啊!对不对?

所以这个鸡,不一定!现在的鸡比较不可理喻啊!以前的鸡啊,鸡于微明之后,微明就是东方出现鱼肚白,还没到鱼肚白,只一点点亮度,鸡于微明之后,鸣,怎么样?后鸣,

如鸡于微明之后而鸣,怎么样?此时,加上二个字:此时。这个时候看看东方,此时瞻顾东方,已有精色,

诸位!补上二个字:精“明之”色,白白的,还不是很白,精明之色,略有精明之色出现, 这后面一定要再补四个字,你才看得懂!

“但仍未大明”,还没有大明,只有微明,

那么整句我把它贯串起来就是:于涅槃之性天,将大明悟,断了行阴以后,于涅槃的性天将大明悟,天将亮了,就像鸡在微明之后而鸣,就是鸣叫,

此时,你看看东方,瞻顾东方,已有精明之色出现,但仍未大明。

到这一段,你一定要这样,喔!那原来是如此喔!因为识阴还没有破嘛!

接下来,六根虚静,无复驰逸,此时,就在这个时候,已经断了行阴,就在这个时候,怎么样?六根的心一片虚静,

“虚”是指受阴尽,没有领纳,无领纳,无觉受,就是一切法不受,就是“虚”,就是受阴已尽;

那么“静”,是想阴尽,想阴尽,离分别。受阴尽,就不领纳境界,受阴尽了,就不领纳境界;

想,这个底下静,是想阴尽了,就离分别,就离分别了,这个“静”,就是想阴尽了,离分别。

这个时候的心怎么样?无复驰逸,所以中间加二个字:六根虚静,“其心”,“其心”无复驰逸,要不然,你看不懂啊!

这个时候,心无复驰逸,“无复驰逸”就是指行阴尽,“无复驰逸”就是没有迁流,没有迁流,就是没有生灭,没有生灭,就是行阴尽了,所以无复驰逸,“驰逸”就是没有生灭的意思,绝迁流,

所以补上三个字:“无行阴”,行阴尽,就是没有行阴,已经行阴已尽,无复驰逸。

接下来,内外湛明,注意听!“内”是指六根;“外”是指六尘;“湛”是指湛然明彻;这个时候当,注意听喔!此时六根一片,怎么样?虚静,受阴尽,无领纳叫做“虚”;想阴尽,离分别,叫做“静”。

现在四阴也尽了,无复驰逸,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时候,正是这个时候,内的六根,外的六尘,湛然明彻,入无所入,

什么叫入无所入?就是内外相尽,没有内六根,没有外六尘,所以入无所入,就是能入、所入,俱不可得。内外相尽,没有内根相,没有外面的尘相,叫做内外相尽。

入无所入,所以入无所入,中间就补上:“无复内外根尘之相”,

这个时候深达十方,入无所入,就是没有能入,没有所入,俱不可得。就没有内外之相,无复内外根尘之相,

这个时候深达,后面补上:“世界”,深达十方加:“世界”,这个是无情的世界,深达十方世界,十二种类,受命,这个种类后面补二个字,就是“投胎”,十二种类投胎,受命,命的后面补二个字:“根本”元由,就是十二种类投胎,受命根本元由,十二种类投胎,受命根本元由。

接下来,由是第八识显露出来,注意!元由的后面补上七个字:由是第八识显露,这个时候,第八识开始显露,要不然接不下去,为什么?因为后面是讲第八识啊!

受命根本元由,由是此时,第八识显露出来,最微细的开始显露了,怎么样?

观由执元,诸类不召,注意听!观此,观见此元由,看到这个这么高的境界,观此元由却,由的后面就是“却”,却执元,执着为本元的真心,元就是本元真心,

其实只是第八意识,观由执元,这个就是最难理解的,观见此元由,却执第八识为本元真心,这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

这个就是后面的十种执着的开始,观见此元由,却执第八意识、极微意识为本元真心,不晓得本元真心,一个真如,还在后面,意思就是:观由执元,就是执此为本元的真心啊!

诸类不召,这个是指行阴尽的时候,果报不牵。诸位!诸类不召,是指已经断行阴,行阴已尽,所以果报不牵,叫做诸类不召。没有因果,断掉了!

于十方界,已获,获的后面加一个字,叫做“证”,证明的证。获“证”,其同,就是同一识性,同后面补三个字:“一识性”,即已获“证”其同“一识性”,也就是十方同是唯识变现的,已获证其同一识性,就是十方都是唯识变现的。

精色,就是识精之明色,简单讲,就是精明之色。不沉,精明之色不沉,“不沉”就是不覆,“沉”就是沉没于无明,沉没于无明,不再沉没于微细的无明了,为什么呢?因为其行阴已尽,识阴显现,对不对,

发现幽秘,发现幽秘,就是又发现了,补四个字:“发现更深”,“幽”就是幽暗;“秘”就是隐秘;又“发现了更深”幽暗隐秘,

也就是因为他……因为这个时候,行阴已断,识阴显现,所以发现这个幽秘,故有如发现幽暗隐秘之处一般,就像脱下那个外衣,可是还贴了一件贴体的汗衫,我们男众都穿了一件汗衫嘛!对不对?里面穿了一件汗衫,还有一件,最后一件汗衫还没有脱掉,意思就是:还没有办法破这个识阴啊!

发现更深、更幽暗隐秘之处,此则名为,诸位!再补上五个字,此则名为,为的中间补上:“真如本心被”,被动的“被”,名为“真如本心被”识阴区宇,这个区宇,就是局限于这个范围。本心,真如本心,被识阴区宇所限制,因为还没破,所以拘于其狭宇中之相,叫做区宇。

来,整句师父再贯串起来,这个比上中文还难,我把它贯串起来:说:

于涅槃之性天,将大明悟,天将亮,就像鸡在看到微明之后鸣叫,此时我们往东方瞻顾,看一下,已经有精明之色出现,

意思就是:将要破唯识,这个五蕴的最后一个识蕴,但仍未大明,此时六根受阴已尽的虚,不领纳一切外境,这个时候心一片虚静,也断了想阴,离种种的分别,

这个时候的心,也不再被生灭所迷惑,无复驰逸,行阴尽,所以虚,受阴尽;静,想阴尽;无复驰逸,行阴尽,这个时候内的六根,外面的六尘,湛然明彻,内外相尽,入无所入,没有能入,也没有所入可得,无复内外根尘之相,

这个时候,深达十方世界,十二种类受生受命的根本元由,由是第八意识显露出来,达到了,看到了最微细的地方,

观见此元由,但是却弄错了,却执着这第八意识为本心真心,不晓得后面还有一个真如,提早作殊胜解,执此第八意识为本元真心,

诸类不召,行阴尽的时候,果报是不是会牵累的,于十方界,亦已获证其同一识性,就是:十方是同唯识所变的,

识精元明,这精色就是精明之色,识精明之色,不复更沉没于无明,因为这个时候识阴显,又发现了更深一层的幽暗隐秘之处,秘底下补二个字:之处。幽暗隐秘“之处”,此则名为真如本心受限于识阴区宇之内。

这样,有难吧?有难啊!了解,真的是很难!比上中文系的还难!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涅槃性天,为五阴所覆,]看左边的,现在看左边了,有的人看到转深的,就晕头转向了!我常说翻到第几页,啥?翻到第几页了喔!因为正好想到他家,他的心会跑去玩耍,所以常常拉回来!

于涅槃性天,为五阴所覆,[轮转生死,昏如长夜,将大明悟。言将者,谓才有明悟之前兆耳。

故下以喻显之。前三阴尽,]色、受、想三阴尽,[如鸡初、二、三鸣,]就是初鸣、二鸣、三鸣,诸位!初鸣,破色阴;二鸣,破受阴;三鸣,就破想阴;

[未色见精。]哎呀!这个实在写得没有人看得懂,把笔拿起来!但是还没有见色有精明,简单讲,就是未见有精明之色,它这个是倒装句啊!

未色见精,其实是倒装句,就是把它解释:还未见有精明之色,叫做未色见精,尚未见有精明之色,

你不要这样一直读,再去读,你会愈晕啊!未色见精,愈读愈晕!就是补上几句就好!未见有精明之色,这样就对了啊!用这一句来取代这一句。

1501页,[今行阴既尽,如鸡最后啼鸣;瞻顾性天,亦若东方已有精明之色,但未大明白,以其尚为识阴所覆故。工夫至此,行阴已尽,识阴已现时也。

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四句,《指掌疏》约前四阴尽相言之。以受尽故虚,无领纳故;想尽故静,离分别故;行尽故无复驰逸,绝迁流故。

内之六性,既已湛然明净,况夫色阴先尽,而外之六尘,岂更昏扰乎?如是则内根外境,同归湛明之一体也。

既唯一体,内外相尽,故曰:入无所入。《正脉》云:亦即渐次中,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之时也。内外湛明:言根尘化为一味,湛明之境。

入无所入者:谓初心亡所,故言入流;既尽根尘,更何所入?]

[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者:至此根尘既销,纲纽自破,则第八识,从此显现。

环师谓:受命元由,即是识阴,]我们有第八识啊,对不对?我们有第八识才有生命啊,第八识啊,去来先……这个,先来后去做主翁,就是识阴。

[然亦即是类生别相;]十二类生,各各差别之相,前面是见总相啊,前面见总相,[所谓各命由绪,]显异,异就是不同,[显异前之总相而见,]前面讲:是总相;这里是:各各的别相;所以,然也就是十二类生,别相,就是各别差别之相,见到了更微细的,所谓各命由绪,显异于前面的总相,前面只是见到总纲,这里是见到十二类的各别之相,[故曰深达也。]深达。

[十方世界,十二种类,众生投胎,受命根本元由,若知此是无明幻力所起,离于依他起性,则识阴自可顿超。

其奈行人至此,观此受命元由,执此为本元真心,]把最极微细的第八意识变成本元真心,提早执着,执为殊胜。[故曰观由执元,遂致识阴终不可破。]

所以师父说:第八意识的最极微细,是外道的黑牢、监牢,没办法破除的!一掉进去就绝对爬不出来!

[虽不可破,而行阴已尽,果报不牵,故曰诸类不召,则尽十二类,皆不能牵引受生矣。唯见十方世界,同一识性,同是唯识,一体变现,更无别法之可得,故曰已获其同。此即已得六销,犹未亡一。]剩下一个,最后一个识阴。

[精色不沉,发现幽秘者:谓识精元明,常得现前,如初见性天,已有精明之色,不复更沉。虽未大明,然已东方发白,显现幽暗隐秘之处,言其具见暗中之物也。

即是行尽识现,]行阴尽了,识阴已经显现了,叫做行尽识现。[如脱外衣,方见最内贴体汗衫,此则名为识阴,未破之区宇。]就是本心被受限于这个范围内。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378 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子初  蹑前行阴尽相]经文206:【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

我整句把它贯串起来: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当修行人的定力,深沉的定力,打破了行阴,

行阴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

行阴尽的时候,诸世间的生灭性,幽清扰动,共同分的生生之处的基础,也就是生死因果的基础,突然之间,隳坏破裂了,因果停止,

深沉的、微细的大纲和枢纽这个关键,补特伽罗,一切众生,酬答宿业因果受生,深沉的脉络,如同山脉的绵绵无尽的生死,由因感果的根本,因亡果丧,便已经悬远断绝,不复受生,

简单讲,破了第七意识行阴,因果停止,停止了!此通明识阴,

[子二  状示识阴区宇]经文207:【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说:于涅槃之性天,将大明悟,天将亮,就像鸡在看到微明之后鸣叫,此时我们往东方瞻顾,看一下,已经有精明之色出现,

意思就是:将要破唯识,这个五蕴的最后一个识蕴,但仍未大明,此时六根受阴已尽的虚,不领纳一切外境,

这个时候心一片虚静,也断了想阴,离种种的分别,

这个时候的心,也不再被生灭所迷惑,无复驰逸,行阴尽,所以虚,受阴尽;静,想阴尽;无复驰逸,行阴尽,

这个时候内的六根,外面的六尘,湛然明彻,内外相尽,入无所入,没有能入,也没有所入可得,无复内外根尘之相,

这个时候,深达十方世界,十二种类受生受命的根本元由,由是第八意识显露出来,达到了,看到了最微细的地方,

观见此元由,但是却弄错了,却执着这第八意识为本心真心,不晓得后面还有一个真如,提早作殊胜解,执此第八意识为本元真心,

诸类不召,行阴尽的时候,果报是不是会牵累的,于十方界,亦已获证其同一识性,就是:十方是同唯识所变的,

识精元明,这精色就是精明之色,识精明之色,不复更沉没于无明,因为这个时候识阴显,又发现了更深一层的幽暗隐秘之处,秘底下补二个字:之处。幽暗隐秘“之处”,此则名为真如本心受限于识阴区宇之内。

[癸二  终破显露妄源]经文208:【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所以这里重点就是要作笔记了,这个也没有人看得懂,是不是啊?接下来,就是修三昧者,前面补四个字:“修三昧者”,若于群召,群召就是群生,十二类生,果报之牵召,“召”就是牵引,召来生死,“召”就是受生啊,对不对?

“修三昧者”,若于群生,果报之牵引,召受生死,这个时候,已获同中,已获一体,“同”就是一体,都是同一个唯识,同一唯识性的境界中,已获同中,就是同一唯识之境界当中,为什么?同中,

中间补五个字:“与诸法一性”,因为诸法是同一个体性的,与诸法一性,然后怎么样?销磨六门,“销”就是销容;“磨”就是磨尽;六根,就是六根之差别相。

销磨六门,就是与诸法,因为诸法是同一心性,所以销熔磨尽了六根的差别之相,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合一开六,不管是合一开六,开六合一,二方面都得自在,所以合一开,合开,“合开”中间补几个字:“皆得自在”,合一开六,合一开六“皆得自在”成就,皆得自在成就。

接下来,见、闻、觉、知,谈的就是六用啊,“见、闻”,然后中间,补三个字:“等六用”,六种功用,见、闻、觉、知,见、闻、尝、齅、觉、知,对不对?就是“见、闻”,用二个字来代表:“六用”。

见、闻等六用通邻,“通邻”就是通过,能通邻,“通邻”就是没有障碍,你家的这个墙壁打一个洞到隔壁,那你跟隔壁就通了,六根就没有障碍了,我们同一个心性啊,六根就是在隔壁啊,以前是隔壁隔开,现在通邻了!能通邻而不隔。能通邻而不隔障碍。

互用清净,就补上:“六根互通共用”,清净无所染着,互用清净,就是“六根互通共用”清净,同时无所染着。

接下来是讨论:外面的器界的十方世界,外器界之十方世界,及与内在的身心有情世界,十方世界,指外面的器世界,与身心之有情世界。

整句的意思是:外器界之十方世界,及与内之身心有情世界,就会如吠瑠璃,就像瑠璃有光,透于内跟外,没有任何的障碍,叫做内外明彻,

内外明彻,中间补八个字:“通同如一,无有隔碍”这个很重要的!内外明彻就是“通”,通过的“通”,“同”,大同世界的“同”,“通同如一”,

再补四个字:“,无有隔碍”,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身心世界如吠瑠璃,内外明彻,通同如一,无有隔碍,名识阴尽。

名识阴尽,后面再补二个字:名识阴尽“之相”。你要了解识阴尽之相,就是十方世界,身心如吠瑠璃,内外明彻,这个就是:识阴尽之相,就很清楚了。

是人则能,超越命浊,即已超越命浊,答案就是“生死自在”。

生死自在,爱来则来,爱去则去,随愿去投胎、去转世、去度众生,那不得了的境界了!

可是我们现在没办法了,还没有完全破这个识阴,所以既已超越,你现在反过来,就是识阴尽的时候,是人超越命浊,既然已经超越命浊,怎么样?

观其所由,反过来其识阴之所由来,最极微细识阴之所由来,是怎么个来的呢?这本来可以超越了命浊,为什么还有这个识阴?最微细的识阴,还没有办法破呢?答案就是:罔象虚无。

这个“罔”就是非有;“象”就是非无;“非有”叫做罔,这个“罔”就是若有若无;所以“罔象”就是非有非无。

体性本空,“虚无”就是体性本空,颠倒妄想,就是迷背了真性。所以他还是存在这个颠倒妄想。

以为其本,就是自令非有而先有,以为其生起之本,所以这个“罔象虚无”,就是:乃知全部是以非有的罔象,体性怎么样?本来就是空寂,是虚无、颠倒等妄想而构成。

那整句的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这样子。现在师父把整句的贯串起来:

修佛的三昧者,说:修圆定的三昧者,若于群生的果报之牵引召感受生,已经得到了一体的认同,了悟了同一唯识性的境界当中,所显露出来的十二类生,与诸法是一性,

销熔的磨尽了六门,六根门之差别之相,可以合一开六,二方面皆得自在成就,

这个时候,见、闻、觉、知、尝、齅等等,六用已经通邻,能通邻而不隔障碍,

六根互通,共用清净,无所染着,这个时候,外面的器世界、十方世界,以及内在的身心有情世界,就像瑠璃有光,就像瑠璃的玉一样,内外明彻,通同如一,无有隔碍,这个时候,名识阴尽之相。

识阴尽了,这个人就能够超越命浊,既然已经超越命浊了,你就反观回来,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办法超越命浊呢?问题出在哪里呢?反观,观,上面加一个字:“反”观,反过来观照,为什么还没办法超越命浊?还有这个最极微细的识阴?

所由,就是所由来,观其所由,就是反观其最微细的识阴之所由来,就是这个意思,反观其最微细的识阴之所由来,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没办法超越命浊?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有罔象虚无,颠倒妄想。这个“罔象”就是,“罔”就是非有,好像无,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象”就是非无,又有象,“罔”就是非有,“罔”就是没有,“象”就是有这影像,也不能讲无啊!所以“罔”是非有;“象”是非无;简单讲,就是非有非无。

体性本空,“虚无”就是体性本空,不实在的,最极微细的、似有非有的罔象虚无,迷背真性的颠倒妄想,以为其本,为什么?什么叫做“本,自令非有,而现有,非有而现有,叫做:罔象虚无,颠倒妄想。

非有而现有,就是:罔象虚无,颠倒妄想。自令非有而现有,罔象虚无,颠倒妄想,怎么样?以为其生起之本其本,就是:以为其生起之本,

因为现在要解释,为什么本来你可以超越第八意识命浊?为什么你现在没办法超越?问题出在哪里?

现在师父最后再贯串一次,中间就不再解释,就一直把它贯穿起来:

修圆定的三昧者,若于群生果报之牵引召受的生死,已获得一体同一唯识境界的认同,

因为诸法一性,所以销熔磨尽了六根之差别相,合一开六,皆得自在成就,见、闻、尝、齅、觉、知等六用,通邻不会再隔障碍,六根互通共用清净一个本性,无所染着,

这个时候,外面的器世界、十方世界,以及内在的身心有情世界,就像瑠璃透过了光明,内外完全明彻,通同如一,无有隔碍,名识阴尽之相,

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识阴尽,则能超越命浊,

现在我们为什么还有第八意识的最微细没有超过呢?既已超越了命浊,反观这个最极的识阴所由来,怎么来的呢?因为有罔象,体性本空,不可得,迷背真性的颠倒妄想,以为其本,为什么?

因为罔象虚无,颠倒妄想,非有而现有,以为其本,乃知都是以非有的罔象,体性本空的、虚无等颠倒妄想,而有第八意识最微细的现象,好!我已经解释三遍了,就不再解释了。

看左边,如果听不懂,就留着给下一位法师来教,真的!如果你现在还听不懂,就留着给下一位法师来教导你,老身无能为力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群召,谓群生果报,皆能牵召受生,故曰群召。

已获其同者:行阴已破,诸类不召,识阴现前,故观十方唯识,一体变现,更无别法,是谓已获同中,同即一体也。

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者:即于同中,加功用行,销镕磨炼,六根门头,合之则一,开之则六。]因为同一个心性,“一是指体,“六”是指用,则合一之体,开六之用,

[以六根为一根用,以眼能见,耳、鼻、舌、身、意皆能见,名合成就;以一根为六根用,以眼不独见色,而能闻、嗅、尝、触、觉、知,名为开成就;一根如是,根根合开皆然。

见闻通邻,互用清净者:《正脉》云:不唯情界脱缠,亦以情器交彻也。]有情跟器世界交彻,情、与情、情世界,有情世界;器,就是器世界;交彻。

[见闻者:略举六根之二;通邻者:其结已解,其体不隔也;互用者:体既无隔,用可互通也;谓眼家,作耳家佛事等。

以其回(迥-视频为此字-整理者注)脱浮尘、胜义,二种根结,无障无碍,故曰清净。此即情界脱缠。下则情器交彻。十方世界,此器世界;及与身心,此有情世界也。

外器内根,全是自己心光,世界身心,荡然不复更有,故云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即前所谓山河大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是也。]

所以在座诸位!山河大地仍然是我们同一个真如本性,

[至此一念不生,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之相灭,故云名识阴尽。按耳圆通,此当寂灭现前。

《指掌疏》云:前于空所空灭时,宛尔有个能灭心,即是第八本识,然此乃是对生言灭,灭非真灭,正是识阴,今于识阴尽处,对生言灭之灭,亦复俱灭,故是寂灭现前时也。

是人则能超越命浊:此经命浊,以一性六用,同异相织为体,如前命浊文云: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一性也,众尘隔越,无状异生(六用也)。]

这个前面讲过了,[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名为命浊。]这个我们前面都讲得很清楚了,在这里不再一次,不再讲。

[今以合开成就,一六俱亡,无复相织,故能超越。

至此反观识阴之所由来,莫非幻妄,非有谓之罔;非无谓之象;体性空寂,故名虚无;迷背真性,名为颠倒;元无别法,惟此妄想,以为识阴之根本耳。

但能达妄本空,则妄想尚无,识阴何有?故曰识阴虚妄,本如来藏也。初具示始终竟。]

诸位!看左边,左边那个标题,叫做“中间十执”这个“执”,什么意思?执为殊胜,提早执着第八意识,最微细第八意识为最殊胜的。

所以在座诸位!任何……都执不得!就是成佛都不能执!趣向佛道,也不能执!

所以中间这个十执,所有的修行,古来禅师讲过一句话:“禅之大病,皆由执生。”今天不能入于佛心,“禅之大病,皆由执生。”

修禅的,最严重的是:看到稀奇古怪的、看到佛的、看到自己的境界的,都因为执,执为禅之大病!执着的心,是修禅的人最重大的病!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379 任何都执不得!就是成佛都不能执!

[壬二  中间十执  分十    癸初  因所因执  至十  定性辟支  癸初分三    子初  行尽识现]

“中间十执”这个“执”,什么意思?执为殊胜,提早执着第八意识,最微细第八意识为最殊胜的。

所以在座诸位!任何……都执不得!就是成佛都不能执!趣向佛道,也不能执!

所以中间这个十执,所有的修行,古来禅师讲过一句话:“禅之大病,皆由执生。”

今天不能入于佛心,“禅之大病,皆由执生。”

修禅的,最严重的是:看到稀奇古怪的、看到佛的、看到自己的境界的,都因为执,执为禅之大病!

执着的心,是修禅的人最重大的病!

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1 02: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