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327 如果执常,会怎么样呢?就没有因果了

【由此计度,自他依正,】自己的依报跟正报,【及阴等。】色、受、想等等。

【各执不同,总不出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以此双计,故成颠倒。

所以堕落外道,如僧佉论师等。】这僧佉论师,执着一切法是一的一种外道论,

【《智论》云:诸法不应执常。】如果执常,会怎么样呢?就没有因果了,执常就是没有生灭相了,生灭相才有因果。

在座诸位!葡萄成熟时,为什么葡萄会成熟?就是因为无常,因为无常。

常,体性本空,所以无常也有它的美,今天我们没有无常,你吃不到米、麦的,这个种子种下去,就永远这样子啊!对不对?

水果是常,长出来那么小颗,看起来就很不起眼!就是这么小颗,也长不大,就是水果一长出来,就是那么小颗,永远不会长大,这个就是常!

无常,它就是变化,酸的慢慢变大,变甜,你才有水果吃嘛!你今天有水果吃,是因为无常;

你今天有衣服穿,是因无常啊!对不对?

你今天能够成长,是因为无常啊!你老师教你,对不对?知识、常识、看电视啊,这些都是无常,所以你得到的一切经验,但是因为无常不究竟,所以要你悟到心性的常。

所以无常在世间人来讲,有某些东西是很美的,但是你体会了无常,透视这个世间的无常,对这个世间的琐碎的事情,就觉得很辛苦!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328 当你看到这个世间的真相的时候,你就不会执着

无常在世间人来讲,有某些东西是很美的,但是你体会了无常,透视这个世间的无常,对这个世间的琐碎的事情,就觉得很辛苦!

我举个例子:有人去日本四国玩,四国,去金刀比罗宫,玩了以后,就爬了七百八十五阶,下来,去哪里?去喝茶,去日本喝茶,喝这个茶,

我告诉你!那个日本喝那个茶,来,(日语“欢迎光临”),坐下,腰绑住一块大的带子,后面绑一个馒头,很大!

然后坐在那边(日语“欢迎光临”)坐好!哇!水开始滚……滚……滚,滚了快半小时,那个碗啊,日本喝茶,你看过,那个碗,这么大!是一起分着喝的,不可以自己喝,这么大!

放着,然后这开水一直烧……那个人就一直等,一直等……然后又很有礼貌,也跟着日本人跪着,跪着喔!

却蠢蠢欲动的,也从来没跪过,日本人都跪习惯,要等,喝那个茶,烧了半个小时,然后泡那个抹茶,

我是看电视的,那个抹茶弄一点点绿的,放进去,然后拿那个女人在化妆的一支毛刷子,那么大一支!

女人化妆,我看电视,那个女人化妆的,拿那支起来泡茶,你没有看这女人化妆?那支毛刷子,那么大一支!刷一刷,刷一刷,喔!泡茶,泡茶,然后热开水倒进去,倒进去以后,还不能喝!

不能喝的时候,就拿给那个同学,我那个同学,放着,她要喝就说:哦……(日语“不是”)!还不可以喝!这样,还不可以喝?

碗说要端成这样,那么大碗,嗯……转动茶碗,还要嗯……还要绕一圈,二圈,然后再拿过来,可以喝了!这样子!整整要喝到那个茶,四、五十分钟!四、五十分钟!

如果是我去日本,我就说:你慢慢泡,我要去睡觉了!你慢慢地泡,喝到那口茶,四十分钟!

所以当我们体悟到无常的时候,喝完了,喝完的时候,就是要去休息,休息以后,起来也是大、小便,你喝了再多,也是小便、尿尿,你在那边搞了半小时、一个小时,喝了,也是上个厕所,所以把剩下来的,持大悲咒,不是很好吗?为什么眼睁睁看他泡茶?然后搞了四十分钟!对不对?喔!

那个日本人的规矩还真多!喔……那个筷子!我告诉你,我看那个影片,没人要去日本去吃那个,这是筷子,日本人的筷子拿起来,插到那个食物上,犯了日本人的大忌!还有也不能拿筷子,

比如说:这个一盘、一盘、一盘、一盘、一个盘子喔,还不能用筷子把它撇开来!在日本,是不行的!

在日本,吃了好吃的东西,然后你说:嗯……(师拟嘴舔筷子貌)犯了日本人大忌!

再来,要去风吕,就是去泡这个男汤、女汤,一定要穿那个沐浴的这个服装,就是去,一定要换服装,听说右边要排在左下,左这要在上面,盖错了,就像盖死人一样的喔!我想:穿那个怎么能看呢?对不对?不能看!

所以去日本,他们在泡汤,你们去就好啦!我在房间持大悲咒,希望他们不要发生意外,被水溺毙,我都在持大悲咒:南无喝啰怛那哆啰……我们这一团总共三十几个,观世间菩萨,人不要溺毙,回来,明天少二个,这样子!我在房间里面念大悲咒,怕他们浸泡,浸死了!

再来,喔……那个日本人的礼貌,实在是吓死人了!出来以后,你知道吗?他们整排,二旁,车子,车子就送出来了,然后,(日语“再见”!)我们台湾的sayonara(日语“再见”)是这样:bye bye…对不对?台湾人是这样,这样就犯了日本的大忌!啥!这样bye bye也不行喔?不行!

日本人的bye bye是怎么个bye法呢?很慢、很慢地!很慢、很慢地!还要穿那个和服,下去还不能驼背!背部不能弯曲,(日语:谢谢)(日语:晚安!)(日语(再见)

那辆车子开到,已经开到中正路了,没有看到车子,那个日本人头壳坏掉了,已经没有看到那个车子了,二排还……(师拟挥手再见貌)我说:哎!头壳坏去,都没有看到车子了,他还在那边……为什么日本人是这样子的?(日语:脑袋像水泥般硬梆梆的)那个我们台湾人挥二下就好!就可以进去了。哇!这差太多了!这个民族性差太多了!民族性差太多了!

然后,你知道吗?吃的东西,那一碗一点点,一盘一点点……十几盘,一点点……所以从各个角度看,日本的生活不适合!

你佛弟子要去,我告诉你!你要去韩国!那个韩国,这支的(师比大拇指)!我用这支的,不是叫你去韩国吃牛肉喔!那个韩国,那个蔬菜,哇!都是火锅!你要吃的,要去韩国!那个蔬菜吃不完!

我们到济州岛的时候,我就跟那个小王讲,那个导游讲,那个guide,跟小王讲说:我们吃素的,不要让我的徒弟饿回去。

那小王说:不会!不会!你放心啊!你知道吗?我们到济州岛去的时候,一字排开来,哇……!台湾所有蔬菜,统统是!你怎么吃都吃不完!太好了!下次还要去韩国!吃素的人就是这样子嘛!然后就开始运动,再开始运动。

这个就是讲到,这一段说:当你看到这个世间的真相的时候,你就不会执着。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329 诸法执常,则无因果;若执无常,即是断灭

《智论》云:诸法不应执常,常则无因果了。对不对?

【常即无罪无福,】也不会去伤害杀生之事了,(【无所伤杀,】)也没有,施就是救命(【亦无施命,】)施命就是救命。对不对?

【无缚无解,】也没有所谓束缚,也没有什么叫做解脱了。【则无涅槃;

若执无常,】如果执着这个无常,破这个真常的存在,因为它这个缘起性空,如果一切法执着无常,那就变成断灭了,(【即是断灭,】)

比如说,我们这个法身慧命,不会因为我们这个色身,五蕴身的无常,五蕴身,所以佛性非常、非无常,

佛性如果是无常的话,那么这五蕴身死了,那么我们法身慧命就断灭了,就没有下辈子了,是不是?

所以,若执着无常,那么就是断灭,也没有所谓的罪跟福了,(【亦无罪福,】)断灭就是没有因果了。所以执常,没有罪,无罪无福了;

执无常,也是无罪无福,那么就是断灭见,也没有什么增加或者减损,(【亦无增损功业,】)增功德、损功德,都一样!

因为没有罪,所以也不必修行,无罪无福嘛!【因缘果报亦失;】就变成断灭见,坏了因果法,因为是无常嘛!是不是?

【是皆足以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此偏言一分者,以二分中,】亦常、亦无常,【以常为胜,显独重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330 行阴十种邪计,此第四:四种有边


【癸四 四种有边(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169:【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这个前面都讲过,于分位中,分位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还有六根、见、闻、觉、知;分彼此,彼、我;分生、灭了;分有、分无;叫做分位,分位就是有此故有彼,互相显彼此。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又三摩中,文同上可知。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温陵曰:分位有四,谓三际分位,】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分位。【见闻分位,】有见就有闻,有闻就有见,分开。第三个是,【彼我分位,】有你就有我。第四种分位,有生就有灭。(【生灭分位。】)因为这样才有语言可以讲嘛!


【于四种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文虽双计,有边无边,理实但是邪计。边见而已,非真得无边理体,故以正教判之,但名有边。】


接下来,就三际来讲:【子二  详释其相 (分四)    丑初  约三际】


经文170:【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解释一下:


一者、这个人,就是见行阴为十二类生的生灭根元的人,就是这个人,心计生元,心在穷尽这个生灭的根元,发现它流用不息,迁流这个业用,流,就是迁流;用,就是业用,不息。


计过,就是计过去已灭,未,就是未来还没有生,计过未者,计过去已灭,计未来未生,名为有边,有边就是有一个尽处啊,过去到了尽头,未来到了未至之处,就是一个尽头,所以名为有边。


计相续心,计底下加二个字,计“现在”,这一颗相续心,注意!这个很重要的!计“现在”相续心,再加四个字:“曾无间断”。计现在相续心曾无间断,名为无边。意思就是执着当下这一颗心,浩瀚无涯,没有一个边畔。


那么整句师父把它贯串起来,说:见行阴穷十二类生的这个人,心计生灭的根元,迁流业用不息,因此就执着说:过去已经灭了,到一个程度,你看!到一个程度已经灭了,我们现在见不到过去了;未来,还没有到啊!


它总是到一个有限度的,过去已经灭了,有限度了,到一个地方已经灭了,未来还没有到啊!到一个地方也有一个尽处啊!都不是我们一般能理解的,名叫做有边。有边就是有一个尽处,过去有一个尽处已灭,未来有一个尽处还没到,就是过去已经到了尽头了,未来也有未到的尽头,就是这个意思,那么现在他发现了。


外道发现,计现在的相续心,现在这颗心才重要嘛!对不对?常常讲:回归当下,回归当下嘛!这颗心无量无边的业用,曾无间断,名为无边,就是现在这颗心,相续心曾无间断,才能产生作用,因此当下的心,才是浩瀚无涯的、无边的作用。意思就是,过去已经失去作用了,未来作用还没有到,现在这颗心,相续心曾无间断,名为无边的妙用,因此执着,当下这颗心浩瀚无涯。


【一者、是人约分位计有边无边也。心计生元者:谓见行阴为十二类生,生灭根元,而现在迁流业用,循环不息。计过去已灭,未来未至,名为有边;计现在相续,曾无间断,名为无边。既取现心续处,为无限际者,为无边;则必以过未断处,有限际者,为有边。然心无限际者,】但是当下现在,这个心是无限际,以当念头观照自心的时候,【以当念观心,】就是当念头观照自心的时候,发现了浩瀚无涯岸,(【浩渺无涯岸之谓也。】)没有一个边畔。业用无穷。


【丑二  约见闻】


经文171:【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这个能力不足啦!这个文字都很简单。


说:这个人观八万劫,看到众生,这八万劫前,却什么都看不到,寂无闻见,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有边跟无边,无闻见处,就名为无边,那么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二者、是人约见闻以计有边无边也。以定力能观八万劫,则见众生,生灭灭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前,寂然无有闻见。彼但见无闻见处,冥然莫辨,邈无涯涘;】这个涘,就是水边,就是边际的意思;邈就是遥远、遥遥,很遥远而没有一个边畔。【不知惟是自己见闻不及,】能力不足,【遂名为无边之性。】


【又但见有众生处,生灭相续;不知惟是业缘,虚妄现起,遂名有边之性。】


诸位!这个业缘,就是所有的众生,最清楚的解释!循业发现!


(循业发现。)诸位!人一出生,有很奇怪的东西在支配着。有的人一出生,做什么事情都赚钱;考什么试统统过。


有的人一出生到大,一事无成,很奇怪!做什么,失败什么;做什么生意,生意亏了;上班,上班被开除,什么都诸事不顺!冥冥当中,就是有一个福报跟业力跟祸患。


当那个祸患、业缘到的时候,如果他有佛法,他知道这个是虚妄显现的。


比如说,你嫁到一个老公,那个老公是很……每天一直念……那个念到你快发疯了,真的想拿枪干掉他,太会念了!女人都没这么会念,我这个老公实在很糟糕!


然后你就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你就知道这是虚妄的缘起法,这是我的业,对不对?已经生了二、三个孩子了,又没办法离婚,面对这个老公,那么就是这样,忍耐!念……念……让他念……念……业障消了,就不会!


所以当你有碰到,记住师父这句话:人力所不能为,你就求佛力,经济也好,事业也好,你的亲朋好友也好,你一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你真的很想改变他,又没有能力去改变他;或者你生了一个儿子,老是跟你对着干,妈妈讲一声,他讲五声,你没有能力去感化他,他又不学佛,那你就求观世音菩萨,只有这样子啊!


所以有学佛的人,他智慧一起来的时候,就像太阳照射到阴暗的地方。所以,记住!哲学家都告诉我们:错误必得痛苦。佛陀告诉我们:无明必定有痛苦的影子存在,无明投射的地方,就是痛苦的影子。所以我们如果无明在作肆,我们的业缘就一直起来,一直起来,虽然它是虚妄的,可是在众生看,它是真实的!它是真实的!




【丑三  约彼我】


经文172:【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接下来,是“约彼我”:三者、是人,计我遍知,这个我,有一个我,遍知得无边性,因为我能够知道很多,周遍了知, 叫做遍知,得无边性。


彼一切人,都是影现在我的知中,我曾不知,就是不知对方的知性,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就是我实在无法去了解对方的知性,怎么样?名彼不得,名所见的对方,是没办法能力去了解的,彼不得,在那个角度,称为无边之心,但能有边性。


所以,计我遍知就是无边性;那么对方,我没有办法所见对方的无边之心,所以只能变成一个有边,没办法理解对方的心的无边,就变成有边。


【三者、是人约彼我以计有边无边也。此由行人,观己行阴,执为真我。遂计我能周遍了知,于诸法之中,得无边之性。而彼一切众生,皆现我知之中,我曾不知,彼知之性;名彼不得,无边心性,但名有边心性耳。】


【丑四  约生灭】


经文173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解释一下:


说:是人,穷行阴空,空就是让它灭啦!注意哦!穷行阴空,见到的境界,却有二种,一、在定中的时候,以为行阴已经灭,因为它穷行阴空嘛,可是出定以后,以为行阴又跑出,行阴又生了,所以穷行阴空,就是要让这个行阴灭,可是在定中能灭啊!出定以后行阴生灭、生灭心又跑出来!以其所用,以其所见,怎么样?都是用妄想。


心路筹度,谬谓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一半是生,一半是灭,明其世界,中间加四个字:“亦复如是”。明其世界“亦复如是”,一切所有,都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行阴生的时候,觉得有边;行阴灭的时候,觉得无边;也是有边跟无边,一半一半。


【四者、是人约生灭以计有边无边也。穷行阴空者:谓想阴既尽,行阴迁流,今以定力研穷,欲求其空即灭也。以在定中,觉得行阴灭,出定之时,觉得行阴生,不知是定功未至,若定功至,则行阴自空。如波澜灭,化为澄水。


今以其所见,用妄想心路筹度,】都是用妄想,【谬谓一切众生,一身之中,咸皆半生半灭。以一例诸,明世界所有一切皆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就知道这个外道的思想,不是一切智者,一下一半有边,一下一半无边,【以生时觉得有边,灭时觉得无边故。二详释其相竟。】


【子三  结成外论】


经文174:【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由此妄心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成其伴侣,以其边则非中,故迷惑中道,菩提正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以上,【四】、【四种有边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331 外道四种有边之一:约分位计有边无边

【癸四 四种有边(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子二  详释其相 (分四) 丑初  约三际】

经文:【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解释一下:

一者、这个人,就是见行阴为十二类生的生灭根元的人,就是这个人,心计生元,心在穷尽这个生灭的根元,发现它流用不息,迁流这个业用,流,就是迁流;用,就是业用,不息。

计过,就是计过去已灭,未,就是未来还没有生,计过未者,计过去已灭,计未来未生,名为有边,有边就是有一个尽处啊,过去到了尽头,未来到了未至之处,就是一个尽头,所以名为有边。

计相续心,计底下加二个字,计“现在”,这一颗相续心,注意!这个很重要的!计“现在”相续心,再加四个字:“曾无间断”。计现在相续心曾无间断,名为无边。意思就是执着当下这一颗心,浩瀚无涯,没有一个边畔。

那么整句师父把它贯串起来,说:见行阴穷十二类生的这个人,心计生灭的根元,迁流业用不息,因此就执着说:过去已经灭了,到一个程度,你看!到一个程度已经灭了,我们现在见不到过去了;未来,还没有到啊!

它总是到一个有限度的,过去已经灭了,有限度了,到一个地方已经灭了,未来还没有到啊!到一个地方也有一个尽处啊!都不是我们一般能理解的,名叫做有边。

有边就是有一个尽处,过去有一个尽处已灭,未来有一个尽处还没到,就是过去已经到了尽头了,未来也有未到的尽头,就是这个意思,那么现在他发现了。

外道发现,计现在的相续心,现在这颗心才重要嘛!对不对?常常讲:回归当下,回归当下嘛!这颗心无量无边的业用,曾无间断,名为无边,就是现在这颗心,相续心曾无间断,才能产生作用,因此当下的心,才是浩瀚无涯的、无边的作用。

意思就是,过去已经失去作用了,未来作用还没有到,现在这颗心,相续心曾无间断,名为无边的妙用,因此执着,当下这颗心浩瀚无涯。

【一者、是人约分位计有边无边也。心计生元者:谓见行阴为十二类生,生灭根元,而现在迁流业用,循环不息。

计过去已灭,未来未至,名为有边;计现在相续,曾无间断,名为无边。

既取现心续处,为无限际者,为无边;则必以过未断处,有限际者,为有边。

然心无限际者,】但是当下现在,这个心是无限际,以当念头观照自心的时候,【以当念观心,】就是当念头观照自心的时候,发现了浩瀚无涯岸,(【浩渺无涯岸之谓也。】)没有一个边畔。业用无穷。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332 外道四种有边之二:约见闻以计有边无边

【癸四 四种有边(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丑二  约见闻】经文:【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这个能力不足啦!这个文字都很简单。

说:这个人观八万劫,看到众生,这八万劫前,却什么都看不到,寂无闻见,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有边跟无边,无闻见处,就名为无边,那么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二者、是人约见闻以计有边无边也。以定力能观八万劫,则见众生,生灭灭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前,寂然无有闻见。

彼但见无闻见处,冥然莫辨,邈无涯涘;】这个涘,就是水边,就是边际的意思;邈就是遥远、遥遥,很遥远而没有一个边畔。

【不知惟是自己见闻不及,】能力不足,【遂名为无边之性。】

【又但见有众生处,生灭相续;不知惟是业缘,虚妄现起,遂名有边之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333 诸位!这个业缘,就是所有的众生,最清楚的解释!

诸位!这个业缘,就是所有的众生,最清楚的解释!循业发现!

(循业发现。)诸位!人一出生,有很奇怪的东西在支配着。

有的人一出生,做什么事情都赚钱;考什么试统统过。

有的人一出生到大,一事无成,很奇怪!做什么,失败什么;做什么生意,生意亏了;上班,上班被开除,什么都诸事不顺!

冥冥当中,就是有一个福报跟业力跟祸患。

当那个祸患、业缘到的时候,如果他有佛法,他知道这个是虚妄显现的。

比如说,你嫁到一个老公,那个老公是很……每天一直念……那个念到你快发疯了,真的想拿枪干掉他,太会念了!女人都没这么会念,我这个老公实在很糟糕!

然后你就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你就知道这是虚妄的缘起法,这是我的业,对不对?

已经生了二、三个孩子了,又没办法离婚,面对这个老公,那么就是这样,忍耐!念……念……让他念……念……业障消了,就不会!

所以当你有碰到,记住师父这句话:人力所不能为,你就求佛力,经济也好,事业也好,你的亲朋好友也好,你一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你真的很想改变他,又没有能力去改变他;

或者你生了一个儿子,老是跟你对着干,妈妈讲一声,他讲五声,你没有能力去感化他,他又不学佛,那你就求观世音菩萨,只有这样子啊!

所以有学佛的人,他智慧一起来的时候,就像太阳照射到阴暗的地方。

所以,记住!哲学家都告诉我们:错误必得痛苦。

佛陀告诉我们:无明必定有痛苦的影子存在,无明投射的地方,就是痛苦的影子。

所以我们如果无明在作肆,我们的业缘就一直起来,一直起来,虽然它是虚妄的,可是在众生看,它是真实的!它是真实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334 外道四种有边之三:约彼我以计有边无边

【癸四 四种有边(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丑三  约彼我】经文:【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接下来,是“约彼我”:三者、是人,计我遍知,这个我,有一个我,遍知得无边性,因为我能够知道很多,周遍了知, 叫做遍知,得无边性。

彼一切人,都是影现在我的知中,我曾不知,就是不知对方的知性,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就是我实在无法去了解对方的知性,怎么样?

名彼不得,名所见的对方,是没办法能力去了解的,彼不得,在那个角度,称为无边之心,但能有边性。

所以,计我遍知就是无边性;

那么对方,我没有办法所见对方的无边之心,所以只能变成一个有边,没办法理解对方的心的无边,就变成有边。

【三者、是人约彼我以计有边无边也。此由行人,观己行阴,执为真我。遂计我能周遍了知,于诸法之中,得无边之性。

而彼一切众生,皆现我知之中,我曾不知,彼知之性;名彼不得,无边心性,但名有边心性耳。】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335 外道四种有边之四:约生灭以计有边无边

【癸四 四种有边(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丑四 约生灭】经文:【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解释一下:

说:是人,穷行阴空,空就是让它灭啦!注意哦!穷行阴空,见到的境界,却有二种,一、在定中的时候,以为行阴已经灭,因为它穷行阴空嘛,可是出定以后,以为行阴又跑出,行阴又生了,所以穷行阴空,就是要让这个行阴灭,可是在定中能灭啊!出定以后行阴生灭、生灭心又跑出来!以其所用,以其所见,怎么样?都是用妄想。心路筹度,谬谓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一半是生,一半是灭,明其世界,中间加四个字:“亦复如是”。明其世界“亦复如是”,一切所有,都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行阴生的时候,觉得有边;行阴灭的时候,觉得无边;也是有边跟无边,一半一半。

【四者、是人约生灭以计有边无边也。穷行阴空者:谓想阴既尽,行阴迁流,今以定力研穷,欲求其空即灭也。以在定中,觉得行阴灭,出定之时,觉得行阴生,不知是定功未至,若定功至,则行阴自空。如波澜灭,化为澄水。今以其所见,用妄想心路筹度,】都是用妄想,【谬谓一切众生,一身之中,咸皆半生半灭。以一例诸,明世界所有一切皆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就知道这个外道的思想,不是一切智者,一下一半有边,一下一半无边,【以生时觉得有边,灭时觉得无边故。二详释其相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336 行阴十种邪计,此第五:四种矫乱

接下来是【四种矫乱】:矫乱就是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叫做矫乱,没办法回答,一下回答:亦变亦恒;一下:亦生亦灭;一下:亦增亦减;一下:亦有亦无;就是四个“亦”。反正你问到外道,亦变亦恒,一下子是变化;一下子,又是恒永;一下子,是亦生;一下子,又回答亦灭;亦变亦恒;亦生亦灭;亦增亦减;亦有亦无。总是拿捏不准,到底他在回答什么?搞不清楚!遗失章句!

【癸五  四种矫乱(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175:【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于知见中,生计度者:就是以彼定中,所知所见,不能抉择明了,而妄生周遍计度。就是于知见中,自己的见解当中,生计度者,意思就是于彼定中所知所见,叫做于知见中,但是呢?没办法清楚,没有佛的智慧,没办法抉择明了,而妄生种种的答案,周遍计度,到处都是执着,是人坠入四种颠倒。

不死,什么叫做不死?外道有一种很奇怪的思想,就是外道认为:只要你一生一世,不要乱回答人家,外道认为,死后就可以生无想天,为不死天,就是一生一世,只要你不乱回答。

比如说:请问师父,我来学佛,是不是能了生死?外道就跟你回答:“嗯!”你都搞不清,不知道到底是是?还是不是?或者就:“对!”只有一两个字。要不然就:我来学佛,能了生死吗?“不对!”只有回答,不随便回答。就是反正回答,不是有,就是无;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生,就是灭;他们认为一辈子,都不可以随随便便去回答别人,去搞错,所以他们的回答,佛认为:那真的是矫乱。

四种颠倒,不死矫乱,就是只要一生不乱回答他人,外道计为死后就会生无想天,叫做不死矫乱。

遍计虚论,注意!虚论就是没有意义的理论,都无实义,虚论。

【又三摩中,文同上可知。于知见中,生计度者:谓以彼定中,所知所见,不能决择明了,而妄生周遍计度也。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之见。不死者:外道计无想天,为不死天。一生不乱答人,死后当生彼天。若实不知,而辄答者,】就是直接回答,【恐成矫乱;】因此他们不敢正面回答,是故他人有人问的时候,(【故有问时,】)【答言秘密言词,】非常秘密,言词,总说不清楚,总认为不应当皆说,不应当全部说,卖一点关子,你问了十句,我回答了一点点儿。【不应皆说,或不定答。佛法诃云:此真矫乱。】这才是真正的矫乱,就没有办法有佛的智慧,斩钉截铁地回答。【《灌顶》云:邪分别性,故名遍计;】什么叫邪分别性?就是邪见,邪见的分别性,没有佛的正见,故名遍计,【都无实义,故云虚论。】叫做虚论。

1479页:【子二  详释其相(分四)    丑初  八亦矫乱】

经文176: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

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

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

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解释一下:

一者、第一段,是怎么样?是变恒一对。是人,观变化元,春、夏、秋、冬啰!见迁流春夏秋冬的变化处,名之为变,或者见人的生老病死啊,名之为变;见相续的地方,名之为恒;对不对?见相续春天到夏天,你看!每一天它都连在一起啊!见相续处,名之为恒。

能见所见处,名之为生;因为看得到,不能见,不见就是不“能”见,加、补上去,不“能”见到“所”见之处,说:不见见处,就是不“能”见到“所”见之处,名之为灭。说:不见见处,就是不能见到所见之处,名之为灭。因为他看不到,看得到的,叫做生;看不到的,就叫做灭。

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因为这是连续嘛!连续嘛!而且行人尚不知有识阴未破,只见到了行阴连续的不断处,名之为增。正在相续当中,可是中间好像有一点点,中间有一点点离开,中所离处,就名之为减。观照了行阴生灭不断处,叫做增;观照了行阴中间有一点点断处,名之为减。

在缘起缘灭当中的生灭根尘之间,各各生处,见到了生处,名之为有。这生处当下就是新陈代谢,各各都一定有灭,所以互互亡处,名之为无。生处为有,亡处为无。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以理,用这个行阴的理来统观,都观就是来统一、来观照,叫做以理都观,就是用行阴一起来观照,你会见到行人,修行人用心怎么?别见就是,种种差别的知见,后面补八个字:“前后不一,无有正见”,用心别见。再讲一下:以理都观,用心别见,这些都是在观行阴,统观行阴,但是因为行人,每一个修行人种种的差别,看到的不一样,变成前后不一,无有正见,因为没有佛陀的究竟正觉、正知、正见。

如果有人来、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现在也生也灭啊,也有也无,也增也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遗失章句就是,搞不清楚他在讲什么呢?他到底是讲有?还是讲无?是讲生?还是讲灭?都弄不清楚!反正你跟他讲话,就得不到答案!

【一者、是人以生灭行阴分别,而成八种邪见。观变化元者:以想尽行现,进观行阴,为变化之根元,其体即是迁流。既有迁变流转,故即名为变。虽有迁变,而却前后相续,有相续则无断绝,故即名为恒(即常也)。此变恒一对也。】

【见所见处,名之为生者:于八万劫内,能见所见之处,似为众生】之【生】处【,故即名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者:于八万劫外,】能力不足,功夫也不够,不能就是无法,能见到所见之处,(【不能见所见之处,】)【似是众生灭,故即名为灭。】能力不足。【此生灭一对也。】

【相续之因,性不断处者:此又于生灭之中,别起有因之计,如前行阴已灭,后行阴未生,中间必有相续之因,然相续即中有身,其体即是识阴,】其实是第八意识,其体即是第八意识,但是外道不知道!【以彼不知,行阴之外,】还有更微细的第八识阴,(【别有识阴,】)不知道!【但见其性不断处,】因为生灭观不透,叫做不断处,生灭观透了,就是不生不灭,就没有生灭了,所以生灭观不透,叫做不断处。没办法断!【似多出一法,名之为增。】其实是没有,自性本空。【正相续中,必有缺乏之处,如出入之息,相续而缺中交是也,缺少即名为减。此增减一对也。】

【又各各生处,名之为有者:因观众生,各各生处,以生为有,故遂名为有。见互互无处,以灭为无,故遂名为无。此有无一对也。】

【如上八种,虽则以行阴之理,统而观之,而行人用心,差别而见,前后不一,无有正知正见。有求法人来问修证之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到底是生?灭?搞不清楚!【亦有亦无,】到底是有?还是无?【亦增亦减。盖亦者,】就是模棱两可,【两可之词,显其不堕偏执。殊不知,中无主宰,于一切时,皆乱其语。正堕矫乱论议,文少亦变亦恒一对。令彼前人,遗失章句者:指前来问话之人;答者既两可莫决,而听者自然遗失章句也。】

接下来,【丑二  惟无矫乱】

经文177:【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这个人谛观其心,谛观其微细生灭之心,怎么样?谛观生灭之心,互互无处,怎么样?因无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无,说: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因为要生无想天嘛!就答一个字,惟无,只有回答一个“无”。文字都很简单啊!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者:于生类中,谛观行阴之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者:谓悟得一切法皆无也。有人来问,惟答其无,除无之外,无所言说也。】

前面是答无;后面是答是。

【丑三  惟是娇乱】

经文178:【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所以这个人,观察行阴,谛观其微细的生灭之相,各各有处,因为有得证,有人来问,只答一个字,就是:“哼!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因有得证者:】念就是念头,【念生后必有灭相,】念生后必有灭相,念头一生,就一定有念头灭,这一定的道理,灭后必定有生,前面再加一个字,“念”灭后必定有“念”生,这样才看得清楚, 【灭后必有生相。】“念”灭后必定有“念”生相,【必有生相。从此证得,一切皆有;是即有也。余可知。】

【丑四  有无矫乱】

经文179:【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这一段就是:是人,观察行阴的这个人,一下看到有,一下看到无,他就回答说:有、无,我统统看得很清楚。但是问题来了,其境界枝故,就像木分成二个枝,就像树木开分了二个枝,其境枝故,就是分岔了,分开来了,其境枝啊!他所体会的这个境界,就像木头分开了二个枝头,其心也乱,有人来回答:“嗯!也有,就是也无啊!我想的有,就是无啦!”这跟证悟的“有即是无”,不一样的!我讲有就是无啰!

亦无之中,也不是也有,我在讲无当中,也不一定就是有,意思就是在灭的时候,不一定更生,这一句比较难懂,亦无之中,不是也有,就是在没有的当中,因为它不一定会生,意思就是灭了以后,它不一定更生,所以亦无之中,无就是灭了,亦无,灭无了以后,不一定再生,不是亦有,就是不一定是有,就是不一定会再生,所以说不一定是有,知道吧!所以亦无之中,不一定是有,因为灭者不一定更生。

一切矫乱,无容,穷,不是穷究;诘,就是诘问,完全没有办法穷究来问。

那整句的就是说:这个人,修行人观察行阴,一下子有,一下无,他二个角度都可以讲,都看得到,但是却是乱,他体悟到的境界,就像木头分开二个枝头一样,其心也是乱,有人来问的时候,就答:也有就是无,我讲的有,就是无啦!我讲的无当中,也不一定有!因为灭了不一定会再生。一切时中,统统都是乱!无容穷究诘问,再问下去,没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者、是人观察行阴,有无俱见。既见其念念生处,又见其念念灭处;其境如木分为两枝,其心亦复不定(乱也。)有人来问,即答,见亦有即是亦无者:以生者必归于灭。亦无之中不是亦有者:以灭者不定更生。一切矫乱,无容穷诘者:矫者:】矫就是执拗,这个念ào,执拗就是固执、顽劣、坚持己见。【执拗不顺于理。】诸位!为什么顽劣的人生难以度化?就是执拗不顺于理!
   
所以师父告诉大家,是说:修学佛道,跟错了师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攸关于法身慧命,当我们一个人,跟错了恶知见和邪见的师父,久了以后,他没感觉,他没有感觉,不顺于佛陀讲的正理,他也没什么感觉!接受了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这些恶知见,五年就好!再来第六年,听到了正知见的佛陀的正法,他听不进去!他以前听了那个不合理的,他认为已经是合理化了,所以这个恶知见、邪见是很可怕的东西!因为众生都用感情用事,他听了以后,嗯!这师父对我很好,他讲了真的,我感觉某一些真的有道理!他讲的是相似佛法,把这个相似佛,固执起来,坚固起来,执着起来,未来再继续讲正法,听不进去,他也不会接受!
   
【乱者:心无主正。《宝镜疏》云:此中第一、第四,言皆两可,乱义为多,而终非顺理,亦兼于矫也。第二、第三,言惟一偏,矫义为多,】这但言无,或者但言是,【而终非主正,同归于乱也。】不管你矫乱的义理很多,但是不是正,都是乱!【故总结云:一切矫乱,无容穷究诘问者也。二详释其相竟。】
   
【子三  结成外论】


经文180:【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解释一下:
   
由此计度,矫乱,虚,就是虚妄、邪计,把错的当作对的;无,就是没有真实义,完全违背佛义,叫做无义,没有意义的理论。
   
所以在座诸位!你就知道!如果你们二个人在那边泡茶,泡了四个小时,所讲的话,没有任何的意义,都是讲人家的是非,言不中肯,也不中听,也没有一点佛法,在座诸位,就不要浪费时间跟生命了!“啊!师父,您有空,到我家来泡个茶!”那泡个茶要讲什么呢?一泡,泡三个小时,要讲什么呢?是不是?有时候我就常想说:喔!这样子都没有去运动也不行!这个讲堂附近不晓得有没有居士?想一想,观想,观想,观想,我就走过去,走过去,运动完的时候,啊!太好了!如果有个居士泡茶在门口等我的时候,每天时间到,六点五十喝杯茶,跑到那边刚好六点五十,“师父!来喝个茶!”刚好走到门口来,喝杯茶,bye bey,再见!再跑回讲堂来,“哎!这也是妄想!”是不是啊?这也是妄想!所以还是自己泡,比较实在啦!
   
虚无者,看底下:
   
【虚无者:虚妄邪计,无有实义。堕落外道,迷惑菩提真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迷正知见,立邪知见,故曰四颠倒性。结名遍计虚论者:此人周遍计度,如执绳为蛇,皆至虚至妄之论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337 矫乱就是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叫做矫乱,没办法回答

【四种矫乱】:矫乱就是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叫做矫乱,没办法回答,

一下回答:亦变亦恒;一下:亦生亦灭;一下:亦增亦减;一下:亦有亦无;就是四个“亦”。

反正你问到外道,亦变亦恒,一下子是变化;一下子,又是永恒;一下子,是亦生;一下子,又回答亦灭;亦变亦恒;亦生亦灭;亦增亦减;亦有亦无。总是拿捏不准,到底他在回答什么?搞不清楚!遗失章句!

【癸五  四种矫乱(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于知见中,生计度者:就是以彼定中,所知所见,不能抉择明了,而妄生周遍计度。就是于知见中,自己的见解当中,生计度者,意思就是于彼定中所知所见,叫做于知见中,但是呢?没办法清楚,没有佛的智慧,没办法抉择明了,而妄生种种的答案,周遍计度,到处都是执着,是人坠入四种颠倒。

不死,什么叫做不死?外道有一种很奇怪的思想,就是外道认为:只要你一生一世,不要乱回答人家,外道认为,死后就可以生无想天,为不死天,就是一生一世,只要你不乱回答。

比如说:请问师父,我来学佛,是不是能了生死?外道就跟你回答:“嗯!”你都搞不清,不知道到底是是?还是不是?或者就:“对!”只有一两个字。要不然就:我来学佛,能了生死吗?“不对!”只有回答,不随便回答。就是反正回答,不是有,就是无;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生,就是灭;他们认为一辈子,都不可以随随便便去回答别人,去搞错,所以他们的回答,佛认为:那真的是矫乱。

四种颠倒,不死矫乱,就是只要一生不乱回答他人,外道计为死后就会生无想天,叫做不死矫乱。

遍计虚论,注意!虚论就是没有意义的理论,都无实义,虚论。

【又三摩中,文同上可知。于知见中,生计度者:谓以彼定中,所知所见,不能决择明了,而妄生周遍计度也。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之见。

不死者:外道计无想天,为不死天。一生不乱答人,死后当生彼天。若实不知,而辄答者,】就是直接回答,【恐成矫乱;】因此他们不敢正面回答,是故他人有人问的时候,(【故有问时,】)【答言秘密言词,】非常秘密,言词,总说不清楚,总认为不应当皆说,不应当全部说,卖一点关子,你问了十句,我回答了一点点儿。【不应皆说,或不定答。

佛法诃云:此真矫乱。】这才是真正的矫乱,就没有办法有佛的智慧,斩钉截铁地回答。【《灌顶》云:邪分别性,故名遍计;】什么叫邪分别性?就是邪见,邪见的分别性,没有佛的正见,故名遍计,【都无实义,故云虚论。】叫做虚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338 外道四种矫乱之一:八亦矫乱

【癸五 四种矫乱(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子二  详释其相(分四)    丑初  八亦矫乱】

经文:【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

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

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

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解释一下:

一者、第一段,是怎么样?是变恒一对。是人,观变化元,春、夏、秋、冬啰!见迁流春夏秋冬的变化处,名之为变,或者见人的生老病死啊,名之为变;见相续的地方,名之为恒;对不对?见相续春天到夏天,你看!每一天它都连在一起啊!见相续处,名之为恒。

能见所见处,名之为生;因为看得到,不能见,不见就是不“能”见,加、补上去,不“能”见到“所”见之处,说:不见见处,就是不“能”见到“所”见之处,名之为灭。说:不见见处,就是不能见到所见之处,名之为灭。因为他看不到,看得到的,叫做生;看不到的,就叫做灭。

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因为这是连续嘛!连续嘛!而且行人尚不知有识阴未破,只见到了行阴连续的不断处,名之为增。正在相续当中,可是中间好像有一点点,中间有一点点离开,中所离处,就名之为减。观照了行阴生灭不断处,叫做增;观照了行阴中间有一点点断处,名之为减。

在缘起缘灭当中的生灭根尘之间,各各生处,见到了生处,名之为有。这生处当下就是新陈代谢,各各都一定有灭,所以互互亡处,名之为无。生处为有,亡处为无。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以理,用这个行阴的理来统观,都观就是来统一、来观照,叫做以理都观,就是用行阴一起来观照,你会见到行人,修行人用心怎么?别见就是,种种差别的知见,后面补八个字:“前后不一,无有正见”,用心别见。再讲一下:以理都观,用心别见,这些都是在观行阴,统观行阴,但是因为行人,每一个修行人种种的差别,看到的不一样,变成前后不一,无有正见,因为没有佛陀的究竟正觉、正知、正见。

如果有人来、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现在也生也灭啊,也有也无,也增也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遗失章句就是,搞不清楚他在讲什么呢?他到底是讲有?还是讲无?是讲生?还是讲灭?都弄不清楚!反正你跟他讲话,就得不到答案!

【一者、是人以生灭行阴分别,而成八种邪见。观变化元者:以想尽行现,进观行阴,为变化之根元,其体即是迁流。既有迁变流转,故即名为变。虽有迁变,而却前后相续,有相续则无断绝,故即名为恒(即常也)。此变恒一对也。】

【见所见处,名之为生者:于八万劫内,能见所见之处,似为众生】之【生】处【,故即名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者:于八万劫外,】能力不足,功夫也不够,不能就是无法,能见到所见之处,(【不能见所见之处,】)【似是众生灭,故即名为灭。】能力不足。【此生灭一对也。】

【相续之因,性不断处者:此又于生灭之中,别起有因之计,如前行阴已灭,后行阴未生,中间必有相续之因,然相续即中有身,其体即是识阴,】其实是第八意识,其体即是第八意识,但是外道不知道!【以彼不知,行阴之外,】还有更微细的第八识阴,(【别有识阴,】)不知道!【但见其性不断处,】因为生灭观不透,叫做不断处,生灭观透了,就是不生不灭,就没有生灭了,所以生灭观不透,叫做不断处。没办法断!【似多出一法,名之为增。】其实是没有,自性本空。【正相续中,必有缺乏之处,如出入之息,相续而缺中交是也,缺少即名为减。此增减一对也。】

【又各各生处,名之为有者:因观众生,各各生处,以生为有,故遂名为有。见互互无处,以灭为无,故遂名为无。此有无一对也。】

【如上八种,虽则以行阴之理,统而观之,而行人用心,差别而见,前后不一,无有正知正见。有求法人来问修证之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到底是生?灭?搞不清楚!【亦有亦无,】到底是有?还是无?【亦增亦减。盖亦者,】就是模棱两可,【两可之词,显其不堕偏执。殊不知,中无主宰,于一切时,皆乱其语。正堕矫乱论议,文少亦变亦恒一对。令彼前人,遗失章句者:指前来问话之人;答者既两可莫决,而听者自然遗失章句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339 外道四种矫乱之二:唯无矫乱

【癸五  四种矫乱(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丑二  惟无矫乱】

经文:【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这个人谛观其心,谛观其微细生灭之心,怎么样?谛观生灭之心,互互无处,怎么样?因无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无,说: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因为要生无想天嘛!就答一个字,惟无,只有回答一个“无”。文字都很简单啊!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者:于生类中,谛观行阴之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者:谓悟得一切法皆无也。有人来问,惟答其无,除无之外,无所言说也。】

前面是答无;后面是答是。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340 外道四种矫乱之三:唯是矫乱

【癸五  四种矫乱(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丑三  惟是娇乱】

经文:【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所以这个人,观察行阴,谛观其微细的生灭之相,各各有处,因为有得证,有人来问,只答一个字,就是:“哼!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因有得证者:】念就是念头,【念生后必有灭相,】念生后必有灭相,念头一生,就一定有念头灭,这一定的道理,灭后必定有生,前面再加一个字,“念”灭后必定有“念”生,这样才看得清楚, 【灭后必有生相。】“念”灭后必定有“念”生相,【必有生相。从此证得,一切皆有;是即有也。余可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341 外道四种矫乱之四:有无矫乱

【癸五  四种矫乱(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丑四  有无矫乱】

经文:【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这一段就是:是人,观察行阴的这个人,一下看到有,一下看到无,他就回答说:有、无,我统统看得很清楚。但是问题来了,其境界枝故,就像木分成二个枝,就像树木开分了二个枝,其境枝故,就是分岔了,分开来了,其境枝啊!他所体会的这个境界,就像木头分开了二个枝头,其心也乱,有人来回答:“嗯!也有,就是也无啊!我想的有,就是无啦!”这跟证悟的“有即是无”,不一样的!我讲有就是无啰!

亦无之中,也不是也有,我在讲无当中,也不一定就是有,意思就是在灭的时候,不一定更生,这一句比较难懂,亦无之中,不是也有,就是在没有的当中,因为它不一定会生,意思就是灭了以后,它不一定更生,所以亦无之中,无就是灭了,亦无,灭无了以后,不一定再生,不是亦有,就是不一定是有,就是不一定会再生,所以说不一定是有,知道吧!所以亦无之中,不一定是有,因为灭者不一定更生。

一切矫乱,无容,穷,不是穷究;诘,就是诘问,完全没有办法穷究来问。

那整句的就是说:这个人,修行人观察行阴,一下子有,一下无,他二个角度都可以讲,都看得到,但是却是乱,他体悟到的境界,就像木头分开二个枝头一样,其心也是乱,有人来问的时候,就答:也有就是无,我讲的有,就是无啦!我讲的无当中,也不一定有!因为灭了不一定会再生。一切时中,统统都是乱!无容穷究诘问,再问下去,没意义!

【四者、是人观察行阴,有无俱见。既见其念念生处,又见其念念灭处;其境如木分为两枝,其心亦复不定(乱也。)有人来问,即答,见亦有即是亦无者:以生者必归于灭。亦无之中不是亦有者:以灭者不定更生。一切矫乱,无容穷诘者:矫者:】矫就是执拗,这个念ào,执拗就是固执、顽劣、坚持己见。【执拗不顺于理。】诸位!为什么顽劣的人生难以度化?就是执拗不顺于理!

所以师父告诉大家,是说:修学佛道,跟错了师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攸关于法身慧命,当我们一个人,跟错了恶知见和邪见的师父,久了以后,他没感觉,他没有感觉,不顺于佛陀讲的正理,他也没什么感觉!接受了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这些恶知见,五年就好!再来第六年,听到了正知见的佛陀的正法,他听不进去!他以前听了那个不合理的,他认为已经是合理化了,所以这个恶知见、邪见是很可怕的东西!因为众生都用感情用事,他听了以后,嗯!这师父对我很好,他讲了真的,我感觉某一些真的有道理!他讲的是相似佛法,把这个相似佛,固执起来,坚固起来,执着起来,未来再继续讲正法,听不进去,他也不会接受!

【乱者:心无主正。《宝镜疏》云:此中第一、第四,言皆两可,乱义为多,而终非顺理,亦兼于矫也。第二、第三,言惟一偏,矫义为多,】这但言无,或者但言是,【而终非主正,同归于乱也。】不管你矫乱的义理很多,但是不是正,都是乱!【故总结云:一切矫乱,无容穷究诘问者也。二详释其相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342 修学佛道,跟错了师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攸关于法身慧命

【执拗不顺于理。】诸位!为什么顽劣的人生难以度化?就是执拗不顺于理!

所以师父告诉大家,是说:修学佛道,跟错了师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攸关于法身慧命,

当我们一个人,跟错了恶知见和邪见的师父,久了以后,他没感觉,他没有感觉,不顺于佛陀讲的正理,他也没什么感觉!

接受了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这些恶知见,五年就好!

再来第六年,听到了正知见的佛陀的正法,他听不进去!

他以前听了那个不合理的,他认为已经是合理化了,

所以这个恶知见、邪见是很可怕的东西!

因为众生都用感情用事,他听了以后,嗯!这师父对我很好,他讲了真的,我感觉某一些真的有道理!

他讲的是相似佛法,把这个相似佛,固执起来,坚固起来,执着起来,未来再继续讲正法,听不进去,他也不会接受!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343 你们二个人在那边泡茶,都是讲人家的是非

【矫乱虚无】。虚,就是虚妄、邪计,把错的当作对的;无,就是没有真实义,完全违背佛义,叫做无义,没有意义的理论。

所以在座诸位!你就知道!如果你们二个人在那边泡茶,泡了四个小时,所讲的话,没有任何的意义,

都是讲人家的是非,言不中肯,也不中听,也没有一点佛法,

在座诸位,就不要浪费时间跟生命了!

“啊!师父,您有空,到我家来泡个茶!”

那泡个茶要讲什么呢?一泡,泡三个小时,要讲什么呢?是不是?

有时候我就常想说:喔!这样子都没有去运动也不行!这个讲堂附近不晓得有没有居士?想一想,观想,观想,观想,我就走过去,走过去,运动完的时候,啊!太好了!

如果有个居士泡茶在门口等我的时候,每天时间到,六点五十喝杯茶,

跑到那边刚好六点五十,“师父!来喝个茶!”刚好走到门口来,喝杯茶,bye bey,再见!再跑回讲堂来,

“哎!这也是妄想!”是不是啊?这也是妄想!

所以还是自己泡,比较实在啦!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344 我这一辈子,决定不去三个地方

在座诸位啊!讲到这个蛇,这是题外话,这一不小心!美国一个女科学家,也算是生物学家,对蛇类非常有研究,

这个算是一个doctor,医生也叫doctor,博士也叫doctor。简单讲,一般的大学,念四年;建筑系,念五年;牙医,念六年;医学院,念七年;简单讲,念到医学院毕业,叫做doctor。

这个美国的博士到非洲去,去研究一种最毒的蛇,叫加彭硅(Gaboon viper),你们不晓得听过?叫加彭奎,三角的头,全部都是花纹啊!

那个蛇身很大,那个三角头的,很毒的!咬到就一定会死的!

她有一天,已经很晚了,他们研究毒蛇,一定有一个动作,就是一定要穿很厚的马靴,知道吗?毒蛇咬不进去的。

可是那一天这个博士,这很近嘛!很近嘛!我就这样走过去啊,没那么恰巧啦!那个蛇搞了好几天,一个礼拜都没碰到了,怎么会那么凑巧,让我去碰到这个毒蛇呢?

她就穿着拖鞋,因为她要作那个报告,她需要这份报告,已经很晚,晚上了,这个女博士啊,就疏忽了,她穿着拖鞋就走走走,

走到一半路的时候,突然,唰!那个毒蛇咬进去!她叫一声,啊!然后再跑回来,躺下去,来不及了!第二天看这博士躺在那里。

所以我告诉你,人没有办法抵得过野生动物咬一口!一口就好!

你看!一辈子念了多少书,还是专业的doctor博士,就是一个疏忽而已!这个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我这一辈子,要去旅游有二个,决定是差不多三个,三个决定不去的地方,

一、危邦不入,你听得懂吧?危邦不入,就是战争的那个地方,我一定不会去!危邦不入。

二、野生栖息地,野生的栖息地,那个是狮子啊,怎么样的栖息地,我一定不会去!因为去跟它抢地盘喔?因为人没办法经得起野生动物咬一口!

第三、太贵的地方不会去!我告诉你啊!全世界最贵的,你猜猜看?

全世界最贵的计程车,我们这里有开计程车的,请问几秒跳一次?不管有跑没跑喔,不管有跑跟没跑,

请问全世界最贵的计程车在哪里?几秒钟跳一次?二秒!在哪里?澳大利亚的南边,塔斯马尼亚岛,

诸位!去塔斯马尼亚岛,这样坐上计程车开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你晓得那个计程车费多少?猜一猜!我们常常,小姐讲:你猜啊!

十五分钟计程车,在台湾,十五分钟大概一百多块吧?对不对?一、二百块,最多吧?开十五分钟差不多一、二百块,就吓死人了!塔斯马尼亚岛,你知道吗?澳币一百!三千!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345 行阴十种邪计,此第六:有十六相

【癸六  有十六相 (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180:【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前面(即从“又三摩中”到“常扰动元”)这一段都解释得很清楚了。

“于无尽流”就是于行阴相续无尽,迁流不息。

简单讲,就是对行阴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于行阴相续无尽,迁流不息,

这个时候生计度者,就是执为殊胜,那么这个时候就坠入,坠入什么呢?计色、受、想三个,

现在已经灭了,死后将来一定会再一次生起,色、受、想有相,所以说,是人坠入。

什么叫做“死后有相”呢?就是执着、计着现在的色、受、想三,现在已经灭,但是死后将来一定还会再生起色、受、想,所以有相,发心颠倒,后面就会解释。

【又三摩中,文同上可知。于无尽流者:行阴相续无尽,迁流不息。】所以行阴,它就是细浪,那么迁流不息。

【生计度者:即计此行阴,为诸动之元,】太早执为殊胜。【将来能生诸动,遂计色、受、想三,即现前已灭,将来必生,故曰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正脉》云:真悟无生,了知初生即有灭,】即就是当下,就是体性本空的意思。

初生就是指缘起,“即有灭”就是当下这个依缘起的生,其实是如幻,并不是真正的生,当下就是不可得!有灭就是不可得!

【是知生尚空洞无相,何说死后,岂可妄计有相耶?】不了解一切法当体即空,生当下就是灭,不可得。

【子二  详释其相】

经文181:【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

这个对初学佛法来讲,很难!根本就不晓得它在讲什么?

那么有的人觉得说:唉呀!师父的速度有一点快喔!

那么想想看!我们讲义跟楞严经义贯加起来,四千页!为了利益上、中、下的根器,我们不厌其烦地讲了这么大的一部经典,

如果我一天只有讲二页,只有讲三页,差不多要讲到出殡那一天,差不多要到出殡时,才讲得完,要不然怎么讲得完,要讲到出殡,要不然怎么讲得完?

所以我不会说等到你们说:唉呀!你们全盘融会贯通了,我们才往下推论,不会的!不可能这样子的!

听《楞严经》本来就必须要有一点基础,同时要有经教上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如果说你对唯识完全不了解,或者是你完全没有基础,听这个,自然会有一点困难。

但是如果你没有第一次的生,你怎么有第二次的熟?这个就叫做熏习的重要!对不对?

你不可能说演讲的法师,然后这个有的学佛已经二、三十年了,有的今天刚进来,今天刚进来的时候,就是等到今天刚进来的,要等到他听得懂,然后再往前推论,那这些出家二、三十年的法师,那怎么办?对不对?

所以没有办法兼顾所有的根机,没有!绝对没有办法的!就是要往前一直推进!

我每天一定有订功课,要讲几页,这样才讲得完!

那么这一段,对一个初学佛法来讲,几乎无法理解这种东西!

我解释一下:这一段讲给老参听。或者是自固身,也就是坚持固守这个身形,

这一段意思就是:四大这个色都是我的,所以或自固身,云色是我,中间加一个字:色“即”是我,

他着一个,他不晓得这个缘起的色相是四大本空,他认为这个色相就是我,就是一切众生所执着的,

云色是我,色中间加一个字,云色“即”是我,就是我,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那么冷静思维一下,这个色的四大,本来就是缘起性空。

接下来,这第一段:或自固身,云色是我;

B:第二段,或见我圆,“我”就是我性;“圆”就是圆融;我这个性圆融,含遍国土,

注意!他这个我性圆融,并不是讲佛的常、乐、我、净那个我,这个不是的!

这是对于究竟义不了解,执着第七意识的行阴,微细的生灭,无法去突破,所以就假设一个我,所以他说我性圆融,

这个“我性”,其实是一种生灭法,对觉性上不透彻的一种迷茫的我,

一定要了解这个层次的道理,这绝对不能说见我性圆融,那个我性就是常、乐、我、净这个我,就完全不是这样子,这么一回事情!

见我性圆融,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我有色”什么意思?就是我比较大,我比较大,然后色就比较小,我,云我有色,为什么?我比较大嘛,色就比较小,这个所以叫做我大色小,色在我中。这个色法在一个我性的当中,这个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前面说:见我性圆融,含遍国土,那么就说:当然我的性比较大啦!色法就比较小,“云我有色,“我有色”就是我比较大,色就比较小,色在我中。

C:彼前缘,随我回复,这要补上几句,你才看得懂,彼“眼前现”前,然后前的后面,再补二个字:“外色”,彼“现前外色”所缘,彼眼前现前外色所缘的,所攀缘的,随我回复,回复就是运用,随我回复就是运用。

说:彼前缘,这一般人不晓得什么叫做“前缘”,就是现在眼前所缘的外色,叫做“前缘”。

因为它(楞严经)那文字太少了!太省略了!不晓得它到底在表达什么?

这彼现前为所缘,所缘的外色,随我回复,就是运用,因此说:色属于我。

“色属于我”什么意思?就是离色是我,离开这个色法属于我,有一个我,叫做离色是我,说:云色属我。是吧?外面的色是属于一个我来运用的。

D:或复我依,行中相续,注意!行叫做于行阴,于行阴中,迁流相续,这个要补上几句,“行中相续”就是于行阴中迁流相续,云我在色中,喔!一切都在行阴的迁流当中,那么我一定在这个行阴的当中,以行阴相续之相就是色阴,所以色大,最后这一句就是,

D就是色大我小,我在色中。因为最后一句是,云我在色,就是以行阴相续之相就是色阴,所以色比较大,那么我就比较小,我在色中。

所以我们把它分辨开来,那么就是:诸位!把笔拿起来!第一个字,看经文就好,或的旁边,或上边“补:“A”,“A”:或自固身,云色是我。

接下来或,就补上“B”,这段或的右上方补:“B”,“B”就是第二段,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

接下来补:“C“,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

再来补上”D“,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

整段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分四种角度来谈,有的人讲兼固其形,

A:兼固其形,我把它贯串起来,或自固身,云色即是我。

B:或者是见我性圆融,含遍国土,他认为我性比较大,色比较小,所以我大色小,色在我中,所以云我有色。

C:彼前缘,就是彼现前眼前所缘的外色,随我运用,所以他认为色属于我,色属于我,当然是离这个色,就是一个我,离色是我。

D:或复我依,教我依于行阴中迁流相续,云我在色中,因为他把这个行阴相续,行阴相续之相,当然就是要有色阴,所以色大,我就比较小,我在色中嘛!是不是?所以我在色中。

看注解,【此即外道,六十二见中四计也。】

【一者:或自坚持,固守此身形,云四大之色,皆是我故,此计即色是我也。】

【二者:或见我性圆融,含遍十方国土,云我有色,此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也。】

【三者:或彼前缘,即谓眼前之色。随我回复者:咸皆随我回旋往复,即运用也。】无障碍的运用。【云色属我者:色既属我,】显然是我所有,就是我所拥有的,(【显是我所,】)【非即我矣,】那么“非即我”就是非(不是)一体的我,“非即我“就是并不是,因为佛法是没有内外的,佛法是同体大悲的,没有内外的。接下来就是,【此计离色是我也。】

【四者:或复我依行阴之中,迁流相续,云我即在色中;以行阴相续之相,即是色阴,此计色大我小,】意思就是色相比较大,而我隐藏在行阴刹那生灭当中,就是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也。】我在色相之中。如果你补上二个字就更清楚了,说:我在色“相之”中,那么就是我隐藏,里面有一个我,注意!这个“我”既不是假我,不是佛教讲的“真我”,它是一种假设性的我,不了解的我、迷茫的我,不是觉悟的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1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