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两种无因,本无因,末无因:

【子二 详释其相 (分二) 丑初 本无因 二  末无因 (丑初分三) 寅初 据己见量】

经文150:【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衹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

要解释一下:

一者,为什么堕入无因论呢?什么叫做本无因?他就解释了:何以故?是人既得,有能力达到,生机就是行阴,全破就是显露,到有这个功夫啦,算是了不起了!

乘于眼根,就是仰仗于他的眼根有相当的神通,怎么样!八百功德,就他眼根的八百功德,后面补四个字:“极尽其量”,极尽其量,极尽其量就是他的最高极限,他的能力极限,就是八百功德。

所以八百功德,极尽其量,能够见八万劫,后面一定要补一个字,这个字没有写就搞不清楚,叫做八万劫“内”,不是外喔!八万劫内,没有补这个“内”字,还搞不清楚他在讲什么呢?八百功德,极尽其量,见八万劫内,“内”喔!不是外喔!

所有众生,业流湾环,就像绕圈子,这个水流流过那边,就绕一个湾,又湾回来了,叫做业流湾环,意思就是差不多变成圆形了,一直重复,叫做业流弯环,环就是一个圆形,业流湾来湾去,总在那个圆形里面打转,就是跳脱不出这个范畴,死此生彼,生此死彼,怎么样?

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因为他只能看到八万劫内,八万劫外,冥无所观。所以加一个字,哇!就清楚得很啊!

【首二句标定,下征释。一者、是人;即于圆元中,起计度之人。计执此圆元为胜性,】就是十二类生的根本生灭之元,就是圆元,圆就是十二类生,圆就是根本之所由元,为胜性,【并不知此但行现,尚未至于尽;行阴尽后,还有识阴,识阴尽后,方是本觉。

便谓此行阴,为生灭之元,本来无有因起,故曰见本无因。】因为功夫不到,看不到第八意识。

【何以故征,下释。是人既得生机全破者:生机:即行阴。破:即显露义。

前文所谓生灭根元,从此披露是也。乘于眼根清净,获得八百功德,极尽其见量,能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业行迁流,湾转回环,】环就是圆形的,绕来绕去,我们说圆环、圆环、圆环,你有没有听做是四角环?没有啊!圆就是环,环就是圆。【莫能自止。】绕来绕去啊!

【死此生彼者:即舍生趣生也。亦即前文所谓,业运每常迁于国土是也。衹见众生,随业行以迁流,轮回在八万劫中之处,八万劫外,冥然莫辨,毫无所观也。】

因为能力不足,又不是佛,佛能观无量劫,他没办法啦!到七意识,就喀擦!停住了!得少为足,执为胜性的问题就出现了,修佛道修到变成了外道。

【寅二  谬成邪计】

经文151:【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

就错谬了。因为看不到八万劫外!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这个文字都很简单啦!因为他看不到究竟的因,所以(认为)没有什么因啊!因为后面第八意识更微细,他看不到!

【便作如是邪解妄计: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因八万劫外,】能力不足,所以【冥然无有所观,】能力不足,所以冥然无有所观,【遂计无因。拘舍离等,昧为冥谛,即同此见。

儒宗所谓,鸿蒙混沌者,】这个“鸿蒙”,你查辞典:它就是自然的元气,就是存在在宇宙中的一种气。那么鸿蒙混沌,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混沌,这个阴阳混沌未开的那个时候,混沌未开,叫做鸿蒙混沌、若有若无。【皆此类也。

殊不知自己见量有限,未至圆极,若如来见量,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岂以八万劫为限哉?】

【寅三  失真堕外】

经文152:【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注意喔!惑菩提性,就是对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菩提自性,人皆有之,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简单讲,他对不生不灭的菩提性,完全不了解。

所以师父就说了,佛道,不修行的比丘,就算他今天犯了戒、下地狱,只要知见不坏,他受三途之报起来,还有机会成佛。那外道不行啊!外道是惑菩提性,你怎么修就是没办法到达。

所以听经闻法的重要,就是要奠定菩提的自性,认识你每一个人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将来就会种下成佛的因缘、成佛的种子。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正遍知就是佛,不是正遍知,变成邪遍、邪知、邪见,由此因为执为殊胜,所以失去了佛的正遍知,堕落外道,迷惑了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简单讲,完了!完了!可惜啦!可惜!

本来这个孩子好好地栽培,变成跑到黑道去,这里是跑到外道去,孩子好好地教育,可以读到博士,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成佛啊,是不是?可是这个孩子栽培,栽培一半去吸毒啊、去网咖、游手好闲变成黑道,是不是?惑菩提性;堕落黑道。糟糕!

【由此邪计筹度,亡失正知,执八万劫,无因自有;亡失遍知,堕落外道邪见,惑乱菩提正觉之性矣。初本无因竟。】

【丑二  末无因 (分三)    寅初  据己见量】

经文153:【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现在讲到末无因。

二者,是人,见末就是未来,看到未来,他不是像佛可以看到很久远的未来,见末无因,见到未来,因为能力不够,见不到永远的未来,见到一个段落的未来,看到未来,他的能力差不多到这个地方,也没有看到什么因,

何以故?是人于生,这个人一出生,既见其根,既然见到劫前,本来就没有根,无根,既见本无其根,就是无因而有的意思,

意思就是:在劫前,本来就没有什么,人的来本来就没有因、没有根,所以既见本无其根,加上四个字,更清楚!

既见“劫前本无”其根,那么就更清楚了!劫前本无其根,这个根的后面补上四个字:“无因而有”。所以这不补几个字还看不懂,既见其根,既见劫前本无其根,无因而有。

无因而有,看到什么?从万世劫前以来就是这样啊!人啊!生一个人,生一个人,人生人,鸟就生鸟,这很自然啦!没有什么很特殊啊,这个乌鸦从来就是黑的,鹄就是从来就是白的,是不是?就是天鹅从来就是白的,鹄从来就是白的,怎么样?

这个要转变过来,诸位!“白非洗成,黑非染造”,要调到这个底下来,叫做鹄从来白,然后呢?白非洗成,黑非染造,这八个字调过来,这样才通顺,然后再念:人天本竖,畜生本横。

白也不是洗得让它白,本来就白了,对不对?我这个天鹅本来就是白的,乌鸦本来就是黑的,也没有什么好淡的,它也不是染的,白的也不是洗成的,黑的也不是染造的,

而人类本来就是站着走,而畜生本来就横着走,从以前我看的都是这样子,没什么特殊,所以由此推论八万劫,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也没什么可以改变的,未来也是这样子。

看底下,

【首二句标定,下征释。二者、是人:于圆元中,起计度之人。计执此圆元为胜性,详推过去,见本无因,例知未来,】对不对?

人本来就生人啊!我几劫来看的就是这样子啊!鸟一直生鸟,人一直生人,也没什么特殊,乌鸦从来就是黑的,都是这样子,天鹅本来就是白的,没什么好谈的,我一看到这个,例知未来,【见末无因也。

何以故征,下释云:是人于生,既见其根者:谓是人于诸众生,既见劫前,本无其根,无因而有。盖即以无因,为十二类生本元,自然而然,由此转计,成为自然外道。

知人还自然生人,悟鸟还自然生鸟,乌从来自然是黑,鹄从来自然是白。白非是洗成而白,黑非是染造而黑。人天二句,当在下,谅抄写之误。若是人天,本来是竖形而立,若是畜生,本来是横行而走,此皆自然而然,本无有因。从八万劫来,未尝更改变移。】

【寅二  谬成邪计】

经文154:【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

这要补上几个字,今尽,尽就尽“未来际”。我现在尽未来际,这个形、这个色身,怎么样?亦复如是啊!亦复如是,就是也没什么改变,人生人,鸟生鸟,没什么改变,

而我本来在八万劫前,就我本来补上四个字:而我本来“八万劫前”,没有所谓菩提,云何更有,诸位!后面再补上四个字:“八万劫后”。云何更有八万劫后的未来,成菩提事?八万劫前都没菩提事啦!还八万劫后,怎么会成菩提事呢?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都是很自然的存在,没什么好谈的,就是无因!

这整句贯串起来就是:今尽未来际,这个身形,也亦复如是,无由改移,而我本来八万劫前也不见菩提,云何更有八万劫后,未来有菩提之事呢?这个都是骗人的啦!当知今天所有一切物象,都是很自然的存在,并没有什么原因,皆本无因。

接下来,【此下释成,上科全推过去,此科列定未来。今尽此形者:尽,即尽未来际,而此形亦复如是,无有改移。

而我本来,八万劫前,不见十二类生,从菩提性起;云何更有,众生于劫后,成菩提事乎?当知今日,一切物象,既皆劫前,本无有因,以此验知劫后,末亦无因也。言八万劫尽,终成断灭,无有因果而已。盖以从无因而起者,还复无因,返于冥初之意而已。】

【寅三  失真堕外】

经文155:【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修行人悲惨,莫过于如此!本来要成佛了,结果变成外道,这个修行人最大的悲惨,就是走错路了!随落外道,有什么不好?没有菩提果啊!永远不能解脱啊!没有菩提圣果,永远没有办法!第一步跨出去就走错路了,是不是?永远没有菩提之果,所以随落外道,有什么不好?当然很不好了!不是普通不好啦!

【由此邪计筹度,亡失正知,皆谓一切自然,亡失遍知,不达循业发现,】诸位!业力是贯串生灭的一条线,一条命运的锁链啦!就是业!我们那条念珠,把每一个念珠当作是一生一世,中间念珠的那一条线就是业力,知道吗?中间那一条线就是业力,要不然你怎么会继续来轮回咧?【以致堕落外道恶见,反惑乱菩提正觉之性矣。二详释其相竟。】

【子三 结成外论】

经文156:【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初二种无因论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309 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不扰不动的真如,因此亡失了本修,堕入外道

【壬二 中间十计 分十 癸初 二种无因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还真难!这一段,开始做笔记啰!

这一段是什么意思?是自己在缘于定中,而生种种的邪计,非有外境的魔事来困扰,全部都是自心妄计,就叫做心魔。

看下去,阿难当知,是得正知,正知就是正见,奢靡他中,奢摩他中,前面讲的圆定发明,奢摩他中,怎么样?圆定发明,圆定就发明。

诸善男子,凝,就是不动,就是定的意思;明,就是智慧、不惑;凝是不动,明是不惑,凝是定,明是慧,凝明就是定慧,有了定慧,正心,心不动,心也不惑,就是正心。

为什么呢?前面讲的,于想阴十境,不起爱求,当然就是凝,对不对?

所以这个“凝”字,就是于想阴十境,不起爱求。当然就是定在那个地方,明也不为所惑,不贪求,对不对?不为所惑就是智慧的意思,那么这个正心,就是心不动叫做定,心不惑叫做慧,定慧均等叫做正心。

接下来,再补上四个字:“前相阴之”十类天魔,不得其便,要不然你看不懂,这一段是在讲想阴魔。

所以前面相阴之十类天魔,不得其便,十类天魔拿他没办法,不是其便,这样才看得懂嘛!

所以凝明正心底下就补上五个字,“前面想阴魔之”十类天魔,拿他没办法,不得其便,这里一定要补上八个字,否则这一段绝对看不懂,哪八个字呢?叫做“圆通妙行,乃可增修”。

因为想阴魔尽了,要开始要进入行阴魔,当然要这八个字,叫做圆通妙行,乃可增修。你要魔不得其便,圆通妙行,乃可增修,对不对?

方得,精就是精心,研就是研究,这后面要补上:“力破想阴”,就是方得精心研穷,力破想阴。

诸位!圆通妙行,乃可增修,方得精心研穷,力破想阴,

所以这一段就是力破想阴,这个不做笔记是绝对看不懂的!一段、一段,因为它翻译的文字太简单了!前段和后段讲的又不一样,那你不做笔记,根本就没有接续点!

接下来方得精研,穷生类本,这中间要补上,方得精研,这研的后面补上八个字:“想阴既破,行阴即现,”没有补上这个八个字,没有办法承先启后。

方得精心研穷,力破想阴,这个时候,想阴既破,行阴即现,穷生类本,他才有能力往后去修行,穷生类本,没有行阴即现,你没有办法去穷生类本啦!对不对?

所以想阴既破,行阴即现,所以故得,有这个能力,故得穷,生就是十二类生,生类把它翻过来,穷十二类生,本,补上四个字:“生灭根本”,本就是生灭的根本,于本类中,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要先穷十二类生,行阴的深本,

所以欲于本类中,本类当然就是行阴,欲于十二类生当中,行阴的深本,因为唯有一直推进进去,中间补二个字,本类中加二个字:“研求”,研究的研,求,研求,继续研究,研求什么?生元露者,生就是生灭,元就是根元,露就是显露,就是生灭根元显露者,也就是要让第七意识更明朗化,因为他要钻研嘛!

观彼幽清,彼就是行阴,观照彼第七意识的行阴是幽隐轻清的,非同于前面的想阴,显明又是重浊,所以观彼行阴幽隐轻清,圆就是十二类生,一轮生死就是圆,

所以因为没办法把十二类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若有色、若无色、若非有色、若非无色,那这一讲就十二类生,这个圆,在这里就是代表十二类生,若卵生、若湿生、若胎生、若化生,所以这个后面讲的这个圆字,就是代表十二类生,这十二类生,怎么样?这十二类生,一一都是这样,

此时如果能够观行阴的迁流、微细的动相,为圆扰群动之元,圆扰,你看清楚了!

叫做圆扰动元,这个扰就是扰动,群就是群动,为什么?因为这里讲的是十二类生,所以圆扰动元,就是圆扰怎么样?这十二类生扰动了群动之根元,根元是这样子解释的。

那么整句的意思,说:观彼幽清,圆扰动元,这个时候观照生灭的微细行阴,幽隐轻清,不同于想阴的粗重,这么微细的这个行阴,是难以观察,圆扰动元,

而这十二类生都是行阴迁流微细动相,都是圆扰群动之元,所以观同分生基的总相,不起妄计,一味精研,本来就可以破,可是他不是!

于圆元中,于十二类,注意!圆元就是于十二类中,于十二类生,生灭根元之中,简单讲,就是诸行之本,就是生死之本。

于圆元中,于十二类生,生灭的根元之中,诸行之本,诸位!后面一定要补上这四个字才变成外道,于圆元中,补上四个字:“执为胜性”。执着为最殊胜之性,叫做执为胜性。不补上这四个字,你就完全不晓得他在讲什么,

于圆元中,执为胜性,外道就是掉在这个陷阱里面,只有第七意识看到了十二类生的生灭根元,就执为胜性,起计度者,后面再补上四个字,起计度者,就堕入外道,

然后怎么样?起计度者,后面补四个字:“亡失本修”。

本来是修佛的戒、定、慧,三昧了,结果一掉进去,变成外道的种!

因为不知道他把第七意识的生灭,圆扰动元于圆元中,执为殊胜,不知道后面还有不扰不动的真如本性,不知道就执为胜性,起于计谋者,就亡失本修,本来修学佛道变外道,是人坠入,二无因论。二种无因,后面就会讲到,本无因,还有末无因。

好!整句我把它贯串起来,为什么这么麻烦呢?我也不希望讲到这么麻烦的,但是我就真的知道你们的程度,我太了解你们的程度了,这个说实在话的,中文系的来看也不知道啰!这个中文系看得懂吗?没有办法,是不是?

这个师父在解释都不一定听得懂,是不是?这跟文字没关系,所以佛法无关于学历,就是这样子啦!当然你有文字的基础,听起来会比较没那么吃力,所以《楞严经》是中文系的,或者中文系的老师来听,哇!那个就是最棒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基础啊,他们有这个基础。

接下来,我把它贯串起来,以下都是缘于自心的定中,而生种种的邪计,没有外境魔事之扰,统统是自心妄计的一种心魔。

好!解释一下:阿难,你应当知道,是得正知正见的时候,奢摩他中,圆定发明,诸善男子,凝心不动的定、不受诱惑的智慧的明,这个时候心不动,心不惑,定慧均等的正心,怎么样?

能破前面想阴的十类的天魔,拿他没办法,天魔不得其便,这个时候圆通妙行,乃可增修,方得精心研穷,力破想阴,想阴既破,行阴即现,故得穷十二类生,生灭的根本。

要欲穷十二类的生的根本,行阴的深本,研求生灭根元显露于本类中,就是于生灭的第七意识行阴的深本当中,研求,继续研求微细的生灭,那叫做于本类中,研求生灭的根元显露者的第七意识,

观彼生灭微细的行阴第七意识,幽隐轻清,不同于想阴的粗重、重浊,圆扰动元这十二类生,一一都是行阴在迁流,都是十二类生,都是微细的动相,这二十类生都是圆扰群动的根元,就是第七意识的生灭,微细意识,观同分生基的总相,只要在这个时候不起妄计,不觉得、不执为殊胜,一味的精研放下,自可突破行阴。

但是外道走错路了,于圆元中,在十二类的根本本元根元之中,执为殊胜,因此在这个时候停顿了,起计度者,因为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不扰不动的真如,因此亡失了本修,堕入外道,外道种,是人坠入外道,二无因论。佛道没修成啊,没修成,变成跑到外道去。

(笔记: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靡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前相阴之”十类天魔,不得其便,“圆通妙行,乃可增修”,方得精心研穷,“力破想阴”,“想阴既破,行阴即现”,穷生类本(穷十二类生灭根本),

于本类“研求”中,生“灭”“根”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执为胜性”起计度者,“亡失本修”,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310 动一念知足心、骄傲的心,你的道业就停止

【壬二 中间十计 分十 癸初 二种无因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注解:【此下别示,行阴十计,不言十境,而云十计者,但是想破行现,】这个想就是想阴破,然后行阴现,所以想破行现,很多人看不懂就补一个“阴”就是了!想阴破、行阴现。

【自缘定中所见,而生种种邪计,非有外境魔事之扰也。此第一、二种无因论。

呼阿难而告之曰:当知,警令觉知也。是得正知者:即不遭邪虑也。

奢摩他中者:即圆定发明也。凡能到此地位,俱有决定善根,故称善男子。

凝明正心者:凝:不动也,于想阴十境,不起爱求。明:不惑也,于飞精附人,便能觉知。正心:双承不动(定也)不惑(慧也),定慧均等。】

这个时候,【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拿他没办法,【圆通妙行,乃可增修,】继续怎么样?【方得精心研究,力破想阴。

想阴既破,行阴即现,】所以行阴现,【故得穷十二类生,】的【生灭根本。此上历叙,想破行现。

于本类中,生元露者:此下方明,邪解起计,并非外魔,惟是自心作孽,是谓心魔。先穷十二类生,行阴深本,欲于本类中,研求生灭根元显露者,即行阴显现也。】

【观彼幽清,圆扰动元者:乃正观行阴;彼即指行阴,幽隐轻清,非同前想阴,】想阴是粗重的,所以【显明重浊也。圆者:遍十二类生,一 一皆然;即观行阴迁流,微细动相,为圆扰群动之元,观同分生基之总相,不起妄计,一味精研;自可进破行阴。】

【今于圆元中,起计度者:于圆扰群动之元,为诸行之本,是生灭之元,如是观察,执为胜性,】这重点在“执为胜性”,到第七意识就执着、就停顿了,认为我很了不起了,所以动一念知足心、骄傲的心,你的道业就停止,不可得少为足啊!百尽竿头,更进一步啊!所以豁出去的人,是全身放下的,连生命都豁出去的,才有机会见性。

执为胜性,【故起计度。并不知有不扰不动之真如,亡失本修,以是坠入二无因论。

《正脉疏》云:二无因论,乃先世外道,修心邪解,所立违理背正之恶见耳。今行现之解,】行阴现之解,【适与之同,】刚好跟它一模一样!

【故即坠彼论中,如后车蹈前车之覆辙,故即同堕一坑堑。】坑就是深沟、深坑等等。【后文诸论,皆仿此意。初标由示坠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311 全身放下的,连生命都豁出去的,才有机会见性

【今于圆元中,起计度者:于圆扰群动之元,为诸行之本,是生灭之元,如是观察,执为胜性,】

这重点在“执为胜性”,到第七意识就执着、就停顿了,认为我很了不起了,

所以动一念知足心、骄傲的心,你的道业就停止,不可得少为足啊!百尽竿头,更进一步啊!

所以豁出去的人,是全身放下的,连生命都豁出去的,才有机会见性。

执为胜性,【故起计度。并不知有不扰不动之真如,亡失本修,以是坠入二无因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312 外道二无因论之一:见本无因

【壬二 中间十计 分十 癸初 二种无因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子二 详释其相 (分二) 丑初 本无因 二 末无因 (丑初分三) 寅初 据己见量】

经文:【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衹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

要解释一下:

一者,为什么堕入无因论呢?什么叫做本无因?他就解释了:何以故?是人既得,有能力达到,生机就是行阴,全破就是显露,到有这个功夫啦,算是了不起了!

乘于眼根,就是仰仗于他的眼根有相当的神通,怎么样!八百功德,就他眼根的八百功德,后面补四个字:“极尽其量”,极尽其量,极尽其量就是他的最高极限,他的能力极限,就是八百功德。

所以八百功德,极尽其量,能够见八万劫,后面一定要补一个字,这个字没有写就搞不清楚,叫做八万劫“内”,不是外喔!八万劫内,没有补这个“内”字,还搞不清楚他在讲什么呢?

八百功德,极尽其量,见八万劫内,“内”喔!不是外喔!

所有众生,业流湾环,就像绕圈子,这个水流流过那边,就绕一个湾,又湾回来了,叫做业流湾环,意思就是差不多变成圆形了,一直重复,叫做业流弯环,环就是一个圆形,业流湾来湾去,总在那个圆形里面打转,就是跳脱不出这个范畴,死此生彼,生此死彼,怎么样?

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因为他只能看到八万劫内,八万劫外,冥无所观。所以加一个字,哇!就清楚得很啊!

【首二句标定,下征释。一者、是人;即于圆元中,起计度之人。

计执此圆元为胜性,】就是十二类生的根本生灭之元,就是圆元,圆就是十二类生,圆就是根本之所由元, 为胜性,

【并不知此但行现,尚未至于尽;行阴尽后,还有识阴,识阴尽后,方是本觉。

便谓此行阴,为生灭之元,本来无有因起,故曰见本无因。】因为功夫不到,看不到第八意识。

【何以故征,下释。是人既得生机全破者:生机:即行阴。破:即显露义。前文所谓生灭根元,从此披露是也。

乘于眼根清净,获得八百功德,极尽其见量,能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业行迁流,湾转回环,】环就是圆形的,绕来绕去,我们说圆环、圆环、圆环,你有没有听做是四角环?没有啊!圆就是环,环就是圆。【莫能自止。】绕来绕去啊!

【死此生彼者:即舍生趣生也。亦即前文所谓,业运每常迁于国土是也。

衹见众生,随业行以迁流,轮回在八万劫中之处,八万劫外,冥然莫辨,毫无所观也。】

因为能力不足,又不是佛,佛能观无量劫,他没办法啦!到七意识,就喀擦!停住了!得少为足,执为胜性的问题就出现了,修佛道修到变成了外道。

【寅二  谬成邪计】

经文:【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

就错谬了。因为看不到八万劫外!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这个文字都很简单啦!因为他看不到究竟的因,所以(认为)没有什么因啊!因为后面第八意识更微细,他看不到!

【便作如是邪解妄计: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因八万劫外,】能力不足,所以【冥然无有所观,】能力不足,所以冥然无有所观,【遂计无因。拘舍离等,昧为冥谛,即同此见。

儒宗所谓,鸿蒙混沌者,】这个“鸿蒙”,你查辞典:它就是自然的元气,就是存在在宇宙中的一种气。那么鸿蒙混沌,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混沌,这个阴阳混沌未开的那个时候,混沌未开,叫做鸿蒙混沌、若有若无。【皆此类也。

殊不知自己见量有限,未至圆极,若如来见量,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岂以八万劫为限哉?】

【寅三  失真堕外】

经文:【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注意喔!惑菩提性,就是对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菩提自性,人皆有之,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简单讲,他对不生不灭的菩提性,完全不了解。

所以师父就说了,佛道,不修行的比丘,就算他今天犯了戒、下地狱,只要知见不坏,他受三途之报起来,还有机会成佛。

那外道不行啊!外道是惑菩提性,你怎么修就是没办法到达。所以听经闻法的重要,就是要奠定菩提的自性,认识你每一个人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将来就会种下成佛的因缘、成佛的种子。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正遍知就是佛,不是正遍知,变成邪遍、邪知、邪见,由此因为执为殊胜,所以失去了佛的正遍知,堕落外道,迷惑了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简单讲,完了!完了!可惜啦!可惜!

本来这个孩子好好地栽培,变成跑到黑道去,这里是跑到外道去,孩子好好地教育,可以读到博士,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成佛啊,是不是?可是这个孩子栽培,栽培一半去吸毒啊、去网咖、游手好闲变成黑道,是不是?惑菩提性;堕落黑道。糟糕!

【由此邪计筹度,亡失正知,执八万劫,无因自有;亡失遍知,堕落外道邪见,惑乱菩提正觉之性矣。初本无因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313 外道二无因论之二:见末无因

【壬二 中间十计 分十 癸初 二种无因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一是本无因)

【丑二  末无因 (分三)    寅初  据己见量】

经文:【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现在讲到末无因。

二者,是人,见末就是未来,看到未来,他不是像佛可以看到很久远的未来,见末无因,见到未来,因为能力不够,见不到永远的未来,见到一个段落的未来,看到未来,他的能力差不多到这个地方,也没有看到什么因,何以故?

是人于生,这个人一出生,既见其根,既然见到劫前,本来就没有根,无根,既见本无其根,就是无因而有的意思,意思就是:在劫前,本来就没有什么,人的来本来就没有因、没有根,所以既见本无其根,加上四个字,更清楚!既见“劫前本无”其根,那么就更清楚了!劫前本无其根,这个根的后面补上四个字:“无因而有”。所以这不补几个字还看不懂,既见其根,既见劫前本无其根,无因而有。

无因而有,看到什么?从万世劫前以来就是这样啊!人啊!生一个人,生一个人,人生人,鸟就生鸟,这很自然啦!没有什么很特殊啊,这个乌鸦从来就是黑的,鹄就是从来就是白的,是不是?就是天鹅从来就是白的,鹄从来就是白的,怎么样?这个要转变过来,诸位!“白非洗成,黑非染造”,要调到这个底下来,叫做鹄从来白,然后呢?白非洗成,黑非染造,这八个字调过来,这样才通顺,然后再念:人天本竖,畜生本横。

白也不是洗得让它白,本来就白了,对不对?我这个天鹅本来就是白的,乌鸦本来就是黑的,也没有什么好淡的,它也不是染的,白的也不是洗成的,黑的也不是染造的,而人类本来就是站着走,而畜生本来就横着走,从以前我看的都是这样子,没什么特殊,所以由此推论八万劫,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也没什么可以改变的,未来也是这样子。

【首二句标定,下征释。二者、是人:于圆元中,起计度之人。计执此圆元为胜性,详推过去,见本无因,例知未来,】对不对?人本来就生人啊!我几劫来看的就是这样子啊!鸟一直生鸟,人一直生人,也没什么特殊,乌鸦从来就是黑的,都是这样子,天鹅本来就是白的,没什么好谈的,我一看到这个,例知未来,【见末无因也。

何以故征,下释云:是人于生,既见其根者:谓是人于诸众生,既见劫前,本无其根,无因而有。盖即以无因,为十二类生本元,自然而然,由此转计,成为自然外道。知人还自然生人,悟鸟还自然生鸟,乌从来自然是黑,鹄从来自然是白。白非是洗成而白,黑非是染造而黑。人天二句,当在下,谅抄写之误。若是人天,本来是竖形而立,若是畜生,本来是横行而走,此皆自然而然,本无有因。从八万劫来,未尝更改变移。】

【寅二  谬成邪计】

经文:【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

这要补上几个字,今尽,尽就尽“未来际”。我现在尽未来际,这个形、这个色身,怎么样?亦复如是啊!亦复如是,就是也没什么改变,人生人,鸟生鸟,没什么改变,而我本来在八万劫前,就我本来补上四个字:而我本来“八万劫前”,没有所谓菩提,云何更有,诸位!后面再补上四个字:“八万劫后”。云何更有八万劫后的未来,成菩提事?八万劫前都没菩提事啦!还八万劫后,怎么会成菩提事呢?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都是很自然的存在,没什么好谈的,就是无因!

这整句贯串起来就是:今尽未来际,这个身形,也亦复如是,无由改移,而我本来八万劫前也不见菩提,云何更有八万劫后,未来有菩提之事呢?这个都是骗人的啦!当知今天所有一切物象,都是很自然的存在,并没有什么原因,皆本无因。

接下来,【此下释成,上科全推过去,此科列定未来。今尽此形者:尽,即尽未来际,而此形亦复如是,无有改移。而我本来,八万劫前,不见十二类生,从菩提性起;云何更有,众生于劫后,成菩提事乎?当知今日,一切物象,既皆劫前,本无有因,以此验知劫后,末亦无因也。言八万劫尽,终成断灭,无有因果而已。盖以从无因而起者,还复无因,返于冥初之意而已。】

【寅三  失真堕外】经文:【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修行人悲惨,莫过于如此!本来要成佛了,结果变成外道,这个修行人最大的悲惨,就是走错路了!随落外道,有什么不好?没有菩提果啊!永远不能解脱啊!没有菩提圣果,永远没有办法!第一步跨出去就走错路了,是不是?永远没有菩提之果,所以随落外道,有什么不好?当然很不好了!不是普通不好啦!

【由此邪计筹度,亡失正知,皆谓一切自然,亡失遍知,不达循业发现,】诸位!业力是贯串生灭的一条线,一条命运的锁链啦!就是业!我们那条念珠,把每一个念珠当作是一生一世,中间念珠的那一条线就是业力,知道吗?中间那一条线就是业力,要不然你怎么会继续来轮回咧?【以致堕落外道恶见,反惑乱菩提正觉之性矣。二详释其相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314 业力是贯串生灭的一条线,一条命运的锁链

【由此邪计筹度,亡失正知,皆谓一切自然,亡失遍知,不达循业发现,】

诸位!业力是贯串生灭的一条线,一条命运的锁链啦!就是业!

我们那条念珠,把每一个念珠当作是一生一世,中间念珠的那一条线就是业力,知道吗?

中间那一条线就是业力,要不然你怎么会继续来轮回咧?

【以致堕落外道恶见,反惑乱菩提正觉之性矣。】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315 行阴十种邪计,此第二:四种遍常论

【癸二 四种遍常(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157:【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解释一下:

阿难啊,是三摩当中,修三摩地的当中,这些善男子,凝明正心,定慧均等,魔不得其便,因此破除了想阴,继续行阴的功夫的探讨,因此就穷生十二类的生灭的根本,穷生类本,穷十二类众生的生灭的根本,观彼这些生灭的根本的行阴,是那么地幽隐轻清,常扰动元,怎么样?

于圆常中,注意!这个圆常中是什么意思呢?见相续处,把它认为:这个就是周遍,叫做圆。行阴迁流生灭之相,因为没看清楚,所以他认为是接续没有缝,见相续处,叫做常;没有缝,叫做圆,圆,就是见周遍处,叫做圆。

见相续处,叫做常,周遍了十二类,都是这样子,而且相续处从来没断过,起计度者,计度,就因为在圆常当中,本来要探讨这个行阴,却看不透行阴,看到了行阴中有周遍处叫做圆,见行阴,见相续的行阴,因此就起了计度,这个计度,什么意思?就是不知道这只是第七意识微细的生灭相,是人就坠入了四遍常论。

【此第二,四种遍常论。是三摩中:正修定慧之中。

凝明正心者:凝然不动,于想阴十境,始终不起爱求;明照不惑,于飞精附人,魔来便能觉知;正心即不动不惑,定慧均等之心。

魔不得便:】因为已经破了想阴魔,外魔来附在别人身,他绝对不贪求,所以魔不得其便。这个时候,【圆通妙行,自可增修。

想阴既破,】当然【行阴】就【现前,】那三层(的)三十(种阴魔):色、受、想,那三层,十境破了,接下来当然是行阴显现,这行阴是穷生灭的根本,所以,【穷十二类生,生灭根本,即观察彼行阴幽隐轻清,常扰动元。】

【于圆常中,起计度者:见周遍处,各之曰圆,】到处都是生灭,以为这个就是,到处都是。

【见相续处,名之曰常;】简单讲,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就是看不透第七意识,把它认为永恒,就是这个问题存在。就是简单讲,看不透微细的生灭的根元的第七意识,所以见到了,是周遍处,见到了,是相续处,因此认为这个就是常,

【殊不知此周遍相续,乃行阴迁流,生灭之相。】我看到了最远,我看到了最常,掉进外道里面!【而于是中,妄起计度,圆遍常住者,是人坠入外道,四种遍常论矣。】

【子二  详释其相(分四)  丑初  心境计常】

经文158:【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解释一下:

一者,是人,这个观照生灭行阴的人,因为能力不够,穷心跟境这个时候,二处都没有因,找不到因。什么叫修习呢?穷心境之修习,修习就是穷尽了心,跟穷尽了境。发现也能知,能知就是见量有限,怎么样?

诸位!后面补二个字,能知的后面“只见”二万劫中,补上四个字:“无因自有”。因为他的能力不够,只见二万劫中,无因自有,怎么样?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坏,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意思就是,不计二万劫外,我计二万劫内。这二万劫内,怎么样?都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因为外看不到,能力不够,所以不计二万劫外的无因,以计,以为是断灭,所以现在以计二万劫内,这些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十方众生所有的生灭,都是循环,从来没有散失,计以为常。永远都是这样子,就像夜郎自大一样的啦!

【一者、是人欲穷行阴,但约心之与境二性,以求本元,何自而起。然穷之不远,以见心境二处,于二万劫前,无因自有。修习者:即穷心境之修习;能知者:以其见量有限,只见二万劫中,】“中”就是内,【十方众生,所有心境生灭。

以心境皆属行阴,皆有生灭;然生灭正是无常,而彼但见劫内,】劫内就是某一些时间内,如二万劫中可见,二万劫外就看不到,叫做劫内。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就是【生灭灭生,】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叫做生生灭灭,灭灭生生。

【咸皆循环,相续不断,不曾散失。】他就把这个相续不断,计以为常,【遂计心境二性,以为遍常,】都是永远这样子,没改变。【不计劫外无因,以为断灭,与上科异也。】

接下来,【丑二  四大计常】1467页:

经文159:【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现在把这个我们的四大——地、水、火、风把它执着,因为地、水、火、风是变化之元,什么都是四大和合的。

所以解释一下:是者,这个人穷尽了地、水、火、风四大的根本元由,这四大地、水、火、风一直存在,修习观察都是这样子,因此他的能力到四万劫中,四万劫内,意思就是四万劫外冥无所见啊!

只能见到四万劫,中就是内,这些十方众生所有的生灭,都是永恒的四大,都是地、水、火、风,这地、水、火、风从来没有增减,咸皆体恒,这体恒不是那个空性的体恒,是指四大种性,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永远常住,把它认为这个是常住之体,不晓得地、水、火、风还是生灭的。不曾散失,计以为常。这地、水、火、风从来都是这样子,离开了又组合,离开了又组合,生生灭灭,都是四大。

【二者、是人欲穷行阴,乘己见解,研穷四大,为变化之元。见一切万法,皆从四大和合而成,遂计四大种性,】四大种性:地大种、水大种、火大种、风大种,四大种性。【本来常住。

殊不知四大,亦属唯识变现,其体本空,如虚空华。依之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四万劫外,则冥无所观矣。其见量比前,增加一倍,十方众生,所有生灭,皆从四大和合而成。而四大种性,】怎么样?

【既是常住,咸皆体性,周遍恒常,不曾散失。遂计四大之性为遍常。】就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丑三  八识计常】

经文160:【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把这个生灭的八识变成永恒啊!

解释一下:三者、是人,穷尽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末那,末那的执受,末那是第七意识,“心”就是指第八意识,“意”是指第七意识,“识”是指第六意识,八识心,七识意,六识的识中,根本的元由生起之处,

殊不知道这个是行阴相续之由,是生生灭灭的,而反妄计这个生灭的识性是恒常,把生灭的识性计以为恒常,那麻烦了!把生灭当做永恒,性恒常故,就是把八识当做是常恒。

修习能知,因为他们在修习的时候是觉察到这样子,而不是真的正知正见,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这八识本来就一直常住的,穷不失性,八识都是这样子永恒存在,计以为常。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之中,所具之六识,并及末那之七识,恒审思量故,执受之八识,执持根身、器界、种子故。】所以那个执受就是指第八意识,

【此由行人,乘己见解,】由自己的观照修行,【穷心(八识)意(七识)识(第六识)中,根本元由,生起之处。殊不知是乃行阴,相续之由,而反妄计识性恒常之故。】把这个生灭的识性当做是湛然的真如。

【依此修习,能观八万劫中,一切众生,死此生彼,展转循环,不曾散失。遂谓从本以来,周遍常住;即以穷此循环不失之性,计以为周遍常住。《正脉》谓:特以所穷八识,法门深广详切,】怎么样?(双)【倍前四大故,所知劫数,亦】(双)【倍】于【前人。】功夫下得比较深。

【丑四  想尽计常】

经文161:【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这一段突然看,还看不太懂!这个把它好好的冷静,其实是很简单的!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就是想阴之根元,所以整句应该讲,既尽了想阴之根元,就破除,完全破除了想阴,叫做既尽想阴之根元。

这个生理,生理什么意思?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生理,可是这里不是,生理就是生灭根元,前面讲的犹如野马,熠熠清扰,非是无流,这个生理是指生灭的根元,把这个生灭的根元谬谓更无,不存在,意思就是想阴尽了,想阴尽了就没生灭啦,这个生灭的根元谬认为没有了!

流止运转,因为看到想阴灭了,流止运转,种种的施为,以为生灭想心没了,今已永灭,因为已经破了想阴嘛!按照道理来推论,理中自然就是按照道理自然来推论,成一种不生灭,成不生灭,就是成为一种不生灭的,理所当然的不生灭。生灭的想阴既破,理所当然变成行阴的地方,就是不生不灭,所以理中自然,成为另外一种不生灭,因心计度,这个是妄想心所猜测的,把想阴破了,用推论的,把行阴当做是一种常,想阴尽了,就把它当做常。

【四者、是人计想尽为常,以其既尽想阴根元,谓根本想阴,即第八识中动相。今想破动相已尽,露出行阴,生灭根元。

生理:即生灭根元,犹如野马,熠熠清扰,非是无流,】不能说没有生灭,叫做非是无流。非是无流,初学佛法看这四个字,也不晓得、搞不懂它在讲什么,非是无流,意思就是不能说没有生灭。彼谬谓把它错认为更无流止,

【彼谬谓更无流止,】就停止了,生灭全部停止了。【运转施为,】统统停止!【意以生灭想心,今已永灭,】还不晓得还有更微细的在后面。【理中自然,成一种不生灭。

殊不知行阴,正是第七种子,微细流注,实非真不生灭;不过因】(妄)【心路筹度,】筹度就是测度,不过因心路筹度,因为妄心经过、来测度,【计为周遍常住。二详释其相竟。】

【子三  结成外论】

经文162:【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由此计常,意思就是不能够了悟万法的生灭,亡正遍知,失去了佛的正遍知,是由此计常,误认为想阴灭了,就是常,不了悟万法是生灭,亡佛的正遍知,堕落外道,堕落外道就是什么?执以为常,不知别有真常,所以惑菩提正觉之性,迷惑了菩提的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就是错立,错立以为圆常之论。他还不是佛看到的圆跟常,他是错立以为圆常之论。这个就是常见外道。

【由此之故,非是遍常,妄计遍常。亡正遍知者:不达行阴迁流,则亡正知;不悟万法生灭,则亡遍知。堕落外道,执此为常;不知别有真常,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二常见外道,立圆常论。二四种遍常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316 不知道这只是第七意识微细的生灭相,是人就坠入了四遍常论

【癸二 四种遍常(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解释一下:

阿难啊,是三摩当中,修三摩地的当中,这些善男子,凝明正心,定慧均等,魔不得其便,因此破除了想阴,继续行阴的功夫的探讨,因此就穷生十二类的生灭的根本,穷生类本,穷十二类众生的生灭的根本,观彼这些生灭的根本的行阴,是那么地幽隐轻清,常扰动元,怎么样?

于圆常中,注意!这个圆常中是什么意思呢?见相续处,把它认为:这个就是周遍,叫做圆。行阴迁流生灭之相,因为没看清楚,所以他认为是接续没有缝,见相续处,叫做常;没有缝,叫做圆,圆,就是见周遍处,叫做圆。见相续处,叫做常,周遍了十二类,都是这样子,而且相续处从来没断过,

起计度者,计度,就因为在圆常当中,本来要探讨这个行阴,却看不透行阴,看到了行阴中有周遍处叫做圆,见行阴,见相续的行阴,因此就起了计度,这个计度,什么意思?就是不知道这只是第七意识微细的生灭相,是人就坠入了四遍常论。

【此第二,四种遍常论。是三摩中:正修定慧之中。

凝明正心者:凝然不动,于想阴十境,始终不起爱求;明照不惑,于飞精附人,魔来便能觉知;正心即不动不惑,定慧均等之心。

魔不得便:】因为已经破了想阴魔,外魔来附在别人身,他绝对不贪求,所以魔不得其便。这个时候,【圆通妙行,自可增修。

想阴既破,】当然【行阴】就【现前,】那三层(的)三十(种阴魔):色、受、想,那三层,十境破了,接下来当然是行阴显现,这行阴是穷生灭的根本,所以,【穷十二类生,生灭根本,即观察彼行阴幽隐轻清,常扰动元。】

【于圆常中,起计度者:见周遍处,各之曰圆,】到处都是生灭,以为这个就是,到处都是。

【见相续处,名之曰常;】简单讲,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就是看不透第七意识,把它认为永恒,就是这个问题存在。就是简单讲,看不透微细的生灭的根元的第七意识,所以见到了,是周遍处,见到了,是相续处,因此认为这个就是常,

【殊不知此周遍相续,乃行阴迁流,生灭之相。】我看到了最远,我看到了最常,掉进外道里面!

【而于是中,妄起计度,圆遍常住者,是人坠入外道,四种遍常论矣。】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317 外道四种遍常论之一:计心境二性为遍常

【癸二 四种遍常(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子二 详释其相(分四)丑初 心境计常】

经文:【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解释一下:

一者,是人,这个观照生灭行阴的人,因为能力不够,穷心跟境这个时候,二处都没有因,找不到因。

什么叫修习呢?穷心境之修习,修习就是穷尽了心,跟穷尽了境。发现也能知,能知就是见量有限,怎么样?

诸位!后面补二个字,能知的后面“只见”二万劫中,补上四个字:“无因自有”。

因为他的能力不够,只见二万劫中,无因自有,怎么样?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坏,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意思就是,不计二万劫外,我计二万劫内。这二万劫内,怎么样?都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因为外看不到,能力不够,所以不计二万劫外的无因,以计,以为是断灭,所以现在以计二万劫内,这些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十方众生所有的生灭,都是循环,从来没有散失,计以为常。永远都是这样子,就像夜郎自大一样的啦!

【一者、是人欲穷行阴,但约心之与境二性,以求本元,何自而起。然穷之不远,以见心境二处,于二万劫前,无因自有。

修习者:即穷心境之修习;能知者:以其见量有限,只见二万劫中,】“中”就是内,【十方众生,所有心境生灭。

以心境皆属行阴,皆有生灭;然生灭正是无常,而彼但见劫内,】劫内就是某一些时间内,如二万劫中可见,二万劫外就看不到,叫做劫内。

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就是【生灭灭生,】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叫做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咸皆循环,相续不断,不曾散失。】

他就把这个相续不断,计以为常,【遂计心境二性,以为遍常,】都是永远这样子,没改变。【不计劫外无因,以为断灭,与上科异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318 外道四种遍常论之二:计四大之性为遍常

【癸二 四种遍常(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丑二  四大计常】

经文:【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现在把这个我们的四大——地、水、火、风把它执着,因为地、水、火、风是变化之元,什么都是四大和合的。

所以解释一下:是者,这个人穷尽了地、水、火、风四大的根本元由,这四大地、水、火、风一直存在,修习观察都是这样子,因此他的能力到四万劫中,四万劫内,意思就是四万劫外冥无所见啊!

只能见到四万劫,中就是内,这些十方众生所有的生灭,都是永恒的四大,都是地、水、火、风,这地、水、火、风从来没有增减,咸皆体恒,

这体恒不是那个空性的体恒,是指四大种性,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永远常住,把它认为这个是常住之体,不晓得地、水、火、风还是生灭的。不曾散失,计以为常。这地、水、火、风从来都是这样子,离开了又组合,离开了又组合,生生灭灭,都是四大。

【二者、是人欲穷行阴,乘己见解,研穷四大,为变化之元。见一切万法,皆从四大和合而成,遂计四大种性,】四大种性:地大种、水大种、火大种、风大种,四大种性。【本来常住。

殊不知四大,亦属唯识变现,其体本空,如虚空华。

依之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四万劫外,则冥无所观矣。其见量比前,增加一倍,十方众生,所有生灭,皆从四大和合而成。

而四大种性,】怎么样?【既是常住,咸皆体性,周遍恒常,不曾散失。遂计四大之性为遍常。】就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319  外道四种遍常论之三:计八识为常恒

【癸二 四种遍常(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丑三  八识计常】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把这个生灭的八识变成永恒啊!

解释一下:三者、是人,穷尽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末那,末那的执受,末那是第七意识,“心”就是指第八意识,“意”是指第七意识,“识”是指第六意识,

八识心,七识意,六识的识中,根本的元由生起之处,殊不知道这个是行阴相续之由,是生生灭灭的,而反妄计这个生灭的识性是恒常,把生灭的识性计以为恒常,那麻烦了!

把生灭当做永恒,性恒常故,就是把八识当做是常恒。

修习能知,因为他们在修习的时候是觉察到这样子,而不是真的正知正见,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这八识本来就一直常住的,穷不失性,八识都是这样子永恒存在,计以为常。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之中,所具之六识,并及末那之七识,恒审思量故,执受之八识,执持根身、器界、种子故。】所以那个执受就是指第八意识,

【此由行人,乘己见解,】由自己的观照修行,【穷心(八识)意(七识)识(第六识)中,根本元由,生起之处。

殊不知是乃行阴,相续之由,而反妄计识性恒常之故。】把这个生灭的识性当做是湛然的真如。

【依此修习,能观八万劫中,一切众生,死此生彼,展转循环,不曾散失。

遂谓从本以来,周遍常住;即以穷此循环不失之性,计以为周遍常住。《正脉》谓:特以所穷八识,法门深广详切,】怎么样?(双)【倍前四大故,所知劫数,亦】(双)【倍】于【前人。】功夫下得比较深。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320 外道四种遍常论之四:计想尽为常

【癸二 四种遍常(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丑四 想尽计常】经文:【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这一段突然看,还看不太懂!这个把它好好的冷静,其实是很简单的!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就是想阴之根元,所以整句应该讲,既尽了想阴之根元,就破除,完全破除了想阴,叫做既尽想阴之根元。

这个生理,生理什么意思?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生理,可是这里不是,生理就是生灭根元,前面讲的犹如野马,熠熠清扰,非是无流,这个生理是指生灭的根元,把这个生灭的根元谬谓更无,不存在,意思就是想阴尽了,想阴尽了就没生灭啦,这个生灭的根元谬认为没有了!

流止运转,因为看到想阴灭了,流止运转,种种的施为,以为生灭想心没了,今已永灭,因为已经破了想阴嘛!

按照道理来推论,理中自然就是按照道理自然来推论,成一种不生灭,成不生灭,就是成为一种不生灭的,理所当然的不生灭。

生灭的想阴既破,理所当然变成行阴的地方,就是不生不灭,所以理中自然,成为另外一种不生灭,

因心计度,这个是妄想心所猜测的,把想阴破了,用推论的,把行阴当做是一种常,想阴尽了,就把它当做常。

【四者、是人计想尽为常,以其既尽想阴根元,谓根本想阴,即第八识中动相。今想破动相已尽,露出行阴,生灭根元。

生理:即生灭根元,犹如野马,熠熠清扰,非是无流,】不能说没有生灭,叫做非是无流。

非是无流,初学佛法看这四个字,也不晓得、搞不懂它在讲什么,非是无流,意思就是不能说没有生灭。

彼谬谓把它错认为更无流止,【彼谬谓更无流止,】就停止了,生灭全部停止了。【运转施为,】统统停止!

【意以生灭想心,今已永灭,】还不晓得还有更微细的在后面。【理中自然,成一种不生灭。

殊不知行阴,正是第七种子,微细流注,实非真不生灭;

不过因】(妄)【心路筹度,】筹度就是测度,不过因心路筹度,因为妄心经过、来测度,【计为周遍常住。二详释其相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321 行阴十种邪计,此第三:四种颠倒

接下来是【四种颠倒】,颠倒就是矛盾的意思。

【癸三  四种颠倒 (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163:【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一下子无常,一下子常,就是矛盾论,颠倒啊!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就是自己,他,就是别人,起计度者,用的是分别计度,

诸位!计就是执着;度就是分别,用这种执着跟分别的角度,叫做计度。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下说,一分是无常,另外一分是常,变成矛盾。

【此双计常与无常也】同时存在。【。】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者:前二科云凝明,足显定慧相资,此云坚凝,似偏属于定。

然虽似偏属,乃是即慧之定,定力愈深,而坚固凝然不动。

想阴十境,始终不起爱求,故曰正心。魔不得便,故得想破行现。】想阴破,行阴现。

【研究众生,十二种类,生灭深本,深本既现,但依耳根妙修,一味反闻照性,自可进破行阴;而乃观察行阴,幽隐轻清,常时扰动;生灭之根元,既为诸动之根元,则自他依正,皆依之建立。

由此于自他法中,起诸妄计筹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颠倒见中,一分无常,一分常义。《合辙》云:平等性中,本无自他,而妄计自他;中道了义,迥绝二边,而谬执断常,】

诸位!这个断中间一个“、”,谬执断“、”常,中间一个“、”,不是执断就是执常,要不然就是断见,要不然就是常见外道。【非倒见而何哉?

《正脉》云:四种颠倒,合前二计观之,二无因,似观劫外断处,】就是断见。【而计无常;】而计无常,无常就是断灭见。

【四遍常,似观劫内续处,】而计就是常见的外道,(【而计是常;】)【各皆单计而已。】单计就是,不是计无常,就是计常,单计。【今此乃是双计,】常跟无常同时,(【常与无常也。】)

【子二  详释其相 (分四)    丑初  双约自他】

经文164:【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这个有时候看错了,这个外道把自己一个冥,冥性、冥谛,看做一个真我,永恒的真常,把其他的人看做无常。

解释一下:一者、是人,观妙明心,观照这个妙明的真心,遍满了十方界,湛然以为:嗯!究竟神我。

什么叫做究竟神我呢?究竟最胜的一种神我,你看十方都是这么遍满,同时妙明的真心遍满了十方,那么这个不是最殊胜的神我,又是什么呢?

从此就执着我有一个殊胜的神我,这个我,这外我就是殊胜的神我,遍十方,凝然不动,一切人生,于我的心中,自生自死,都是从我的最殊胜的神我,神我,最殊胜的神我,是凝然不动,然后这一切众生都在神我的心中,自生自死,而我的心性,名字叫做常,同时显现在常的心中、这个神我的心中,彼生灭者,是真无常性。

【一者、是人观彼幽清,常扰动元,此是行阴,生灭根元;而计为妙明真心,遍满十方世界。且以幽清常扰,不觉妄谓湛然,】把这个幽清常扰微细的生灭,没看透,所以叫做不觉妄,不觉它是一种生灭的微细的妄,而把它误认为是湛然。

【即不动义,】所以他在观妙明心,遍十方界,其实跟佛那个妙明遍十方界是不一样的,即不动义,

【自计最胜曰究竟,名为神我,此即外道二十五谛之最后一谛也。

彼有定力,能观八万劫;八万劫外,则冥然莫辨,遂立为冥谛。从冥谛生觉大,觉大生我心,我心生五微,五微生五大,五大生十一根,最后立一神我。

谬计冥谛为能生,中间二十三法为所生。神我为能受用,中间二十三法为所受用。如彼论云:神我有知,能思虑故,我以思为性,受用大等二十三法。

盖是以第八识中,所含第七识种子,为神我也。既立神我,从是则计神我,遍满十方,凝明不动,无生无灭,以故是常。以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故是无常。此于自他处计常无常也。】

把补充资料拿出来,楞严经讲义第一四七一页补充资料,因为这二十五冥谛是外道的思想,所以我们只带过去就好,它不是佛的思想,了解说有这样的外道的二十五冥谛就好,不必多加解释,因为他是外道,了解一下,看一下这张:

二十五谛,乃是印度数论派的哲学。此派将宇宙万有分为神我,(就是精神的原理),与自性(就是物质的原理)二元论,而将世界转变的过程分为二十五种,以其为真实之理,所以称为二十五谛。

此即从自性生“觉”(又称为“大”,乃存在体内觉知之机关,就是决智);那么自“觉”复生自我意识(我执)之我慢;复于我慢生出地、水、火、风空等五大。以上八者为万物衍生之根本,所以称为根本自性。

又自五大生色、声、香、味、触等五唯,眼、耳、鼻、舌、身(皮)等五知根,语、手、足、生殖器、排泄器等五作根,以及心根(以上十六者乃是从他物所生,所以称为十六变异)。

如此,从未显现之自性中,能显出觉、我慢等二十三种,加上自性与神我二者,是为二十五冥谛,二十五谛是简称,这二十五冥谛,因为是外道,念一遍,让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丑二  约他国土】

经文165:【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它这个是用相的成、住、坏、空,来断这个无常跟常。

是人,不观其心,看的是外相,遍观十方,恒沙国土,怎么样?见这个劫坏,劫坏,就是类似我们这个太阳系崩坏了,恒星也是会坏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一个是究竟无常种性,一个是究竟常。

【二者、是人前观自心,已知是常,故不复观,又前于众生,知是无常;而于国土,未知是否常住?故运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成坏不一。彼但见劫坏之处,三灾起时,坏后见空;不知成住坏空,乃世界之劫运,空后还有成,便名为究竟无常种性。若见劫不坏处,不知暂时而住,不过二十小劫,便名为究竟真常种性。此以国土坏不坏,计为常无常也。】

【《指掌疏》云:要知界性无二,成坏随缘,若因有坏,而执无常,则菩萨灰严土之心;】灰就是失去了庄严净土的心,就是谁也不想要庄严净土了,对不对?谁要去极乐世界咧?

【若因不坏,而执真常,则凡夫增恋世之志。邪见误人,不可不知。】

所以,如果我们对这个世间很眷恋的,那么我们可以常常到停尸间去看一下,停尸间,一具一具的停尸间,看一下就知道。

或者是你有因缘到加护病房,那个很重病的加护病房,或者火伤、烫伤、车祸啊,或者是重残啊,重度的、重大的意外啊,去看了以后,就不会恋世之志。

所以这个无常,虽然不是美的东西,但是可以让人觉悟,这个世间美的东西,有时候,你会想要去留恋它。

所以这个世间正、反二面它都有,看好的东西,现在好,但是内心却留恋;看不好的东西,容易觉悟,因为他看成、住、坏、空里面的坏,生、老、病、死的病跟死亡,容易!因此,但看我们修行人怎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觉悟,不留恋这个世间,多看看这些世间的不幸!你就会知道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是值得留恋的!再有钱,也是空!再有名份的人,还是空!所以这个邪见误人,不可不知!

【丑三  约自身心】

经文166:【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这个又是计常跟无常,这一段不是很好懂。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这一段是观心啊,观照自己的心。这个精细微密,精,就是七世的种子,叫做精。七世的种子,因为非常的微细,忽有忽无,闪动在八识田中,这个细,就是所谓流注莫见,很微细不容易见到,叫做细。

所以七世种子流注莫见,微,就是前面讲的虚受照应;密,就是行相非常地幽隐;它用一个比喻:犹如微尘之相,这个微尘的细相,很细很细……非常地细!那么流转十方,性无移改,意思就是,以此微细的我,起惑造业,就流转十方,而这个性一直没有改变,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不一定!

这整句的意思就是:是人来观照我这一颗心,却发现了心中的七世种子,是这么地流注莫见,很难去观照,然后呢?虚受照应,行相又很幽隐,就像微尘之相,就像微尘的细相,以此微尘的细相,怎么样?起惑造业,来流转十方,而它的性并没有改变,一直是这样子存在的特质。

诸位!在这个“性无移改”,如果补二个就更清楚了,性就是“特质”,它这个特质,一直没改变,就是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这个“特质”、“特性”没有改变,这个特质。

能令此身,前面是观这个心啊,现在观这个色身,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因为大身、小身,也不一定,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就像我们的细胞,一直的转移一样的,细胞一直在成长,生生灭灭,灭灭生生!

中间,这其不坏性,其不,前面讲的,无改移之心性,诸位!其不坏性,就是指前面的心,注意听!其不坏性,就是无改移之心性。名我性常,至于这个色身就不一定了!到于一切生死,死生、生死,这个身啊,一切生死之身,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简单讲,执心为常,执身为无常,因为这一段是就自己的身跟心来观。观照自己的心;再解释一下,观照自己的心,这个七世微细种子流注,很难去发现,虚受照应,然后行相又很幽微,细如微尘,这个依此微尘的我,起这个造业,流转在十方,然后这个特质就一直没有改变,所以它是常。

现在看看这个色身,这个色身不一样喔——这当然是外道的看法啦。能令此身,现在是观身,能令观照这个身,一下大身,一下小身,这不一定啊,即生就灭,新陈代谢,最清楚的!经过几年以后,你看小朋友,再来就是大朋友,再来就是小姐,再来你看就结婚,再来就是(日语“阿姨、姑姑”)再来就是(日语“奶奶”),真是很快啊!所以说其不改性,讲到这个性,不改性啊,名为我性常,就是执常。但是一切死生,这个色身呢?从我流出这个身,名无常性。执心是常;执身是无常。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321)看左边的注解:

【三者、是人舍他观自,】舍去他观,只观自己的身心,【于自己身心二途,分别而观。别观我心等:此观心也。能令此身等:此观身也。

言精细微密者:】这个是此想阴破,行阴显现,(【此想破行现,】)【指行阴根本也。

别观我心,是七识种子故曰精,流注莫见故曰细,】莫见就是很难去观照,叫做细,【虚受照应故曰微,行相幽隐故曰密,犹如微尘,为十二类众生根本。此即外道所计之微细我也。】

微细的我,意思:这个我像微尘组织起来的,观念是细如微尘,叫做微细的我,刚刚计的是大我;现在是微细的我;

所以刚刚所谈的,【第一科中神我,即广大我也。】接下来,【依此微细我,起惑造业,随业受报,流转十方,而性无移改,此即大小不定我也。所受之报,有大小不定故。】

【以上观心,次观身;能令此身,即生即灭者:前云业运每常迁于国土,能令此身,刹那变灭,故云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即无移改之心性,名我性常。至于一切生死之身,从我流出,名无常性。此以自己身心计为常无常也。】

【丑四  双非自他】经文167:【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

解释一下:

四者、是人知道想阴尽,破了想阴,见行阴流生灭微细,行阴,这个流没有空隙,是常流,就像水在流,外表看,看不出什么动态,是不是?

行阴常流,你看这个瀑布一下来,瀑布确实是整片的水啊,不晓得那个水是一点一滴的累积而成的,有间断的,对不对?

所以行阴常流,看不到里面的变化,计以为常性,注意听喔!这个最重要的!行阴常流,是因为见不到的微细生灭,叫做行阴常流,要观照到入微,行阴就是生灭,微细生灭,计为常性。

把这个行阴常流,其实是微细的流动,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用比较的,行阴跟前面的色、受、想来比较,前面色、受、想已灭尽,叫做无常。现在行阴,常流!误认为那个常流却是常性,就像水流,外表看不出动态。

【四者、是人通观四阴,知色、受、想三阴已尽,见行阴现在迁流,以行阴相续,不断而常流者,便计以为常住性。色受想等三阴灭尽,而无有者,故计以为无常性。此于四阴中,计常无常也。二详释其相竟。】

【子三  结成外论】经文168:【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那么当然就一分常,当然就是一分无常,就是一半一半啦!文字都很简单。

【由此计度,自他依正,】自己的依报跟正报,【及阴等。】色、受、想等等。【各执不同,总不出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以此双计,故成颠倒。

所以堕落外道,如僧佉论师等。】这僧佉论师,执着一切法是一的一种外道论,

【《智论》云:诸法不应执常。】如果执常,会怎么样呢?就没有因果了,执常就是没有生灭相了,生灭相才有因果。在座诸位!葡萄成熟时,为什么葡萄会成熟?就是因为无常,因为无常。

常,体性本空,所以无常也有它的美,今天我们没有无常,你吃不到米、麦的,这个种子种下去,就永远这样子啊!对不对?水果是常,长出来那么小颗,看起来就很不起眼!就是这么小颗,也长不大,就是水果一长出来,就是那么小颗,永远不会长大,这个就是常!

无常,它就是变化,酸的慢慢变大,变甜,你才有水果吃嘛!你今天有水果吃,是因为无常;你今天有衣服穿,是因无常啊!对不对?你今天能够成长,是因为无常啊!你老师教你,对不对?知识、常识、看电视啊,这些都是无常,所以你得到的一切经验,但是因为无常不究竟,所以要你悟到心性的常。

所以无常在世间人来讲,有某些东西是很美的,但是你体会了无常,透视这个世间的无常,对这个世间的琐碎的事情,就觉得很辛苦!

看底下,再念一遍:《智论》云:诸法不应执常,常则无因果了。对不对?【常即无罪无福,】也不会去伤害杀生之事了,(【无所伤杀,】)也没有,施就是救命(【亦无施命,】)施命就是救命。对不对?

【无缚无解,】也没有所谓束缚,也没有什么叫做解脱了。【则无涅槃;

若执无常,】如果执着这个无常,破这个真常的存在,因为它这个缘起性空,如果一切法执着无常,那就变成断灭了,(【即是断灭,】)

比如说,我们这个法身慧命,不会因为我们这个色身,五蕴身的无常,五蕴身,所以佛性非常、非无常,佛性如果是无常的话,那么这五蕴身死了,那么我们法身慧命就断灭了,就没有下辈子了,是不是?

所以,若执着无常,那么就是断灭,也没有所谓的罪跟福了,(【亦无罪福,】)断灭就是没有因果了。

所以执常,没有罪,无罪无福了;执无常,也是无罪无福,那么就是断灭见,也没有什么增加或者减损,(【亦无增损功业,】)增功德、损功德,都一样!因为没有罪,所以也不必修行,无罪无福嘛!

【因缘果报亦失;】就变成断灭见,坏了因果法,因为是无常嘛!是不是?

【是皆足以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此偏言一分者,以二分中,】亦常、亦无常,【以常为胜,显独重故。】【三】、【四种颠倒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322 外道四种颠倒之一:于自他处计常无常

【癸三 四种颠倒(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子二  详释其相 (分四)    丑初  双约自他】

经文:【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这个有时候看错了,这个外道把自己一个冥,冥性、冥谛,看做一个真我,永恒的真常,把其他的人看做无常。

解释一下:一者、是人,观妙明心,观照这个妙明的真心,遍满了十方界,湛然以为:嗯!究竟神我。什么叫做究竟神我呢?究竟最胜的一种神我,你看十方都是这么遍满,同时妙明的真心遍满了十方,那么这个不是最殊胜的神我,又是什么呢?

从此就执着我有一个殊胜的神我,这个我,这外我就是殊胜的神我,遍十方,凝然不动,一切人生,于我的心中,自生自死,都是从我的最殊胜的神我,神我,最殊胜的神我,是凝然不动,然后这一切众生都在神我的心中,自生自死,而我的心性,名字叫做常,同时显现在常的心中、这个神我的心中,彼生灭者,是真无常性。

【一者、是人观彼幽清,常扰动元,此是行阴,生灭根元;而计为妙明真心,遍满十方世界。且以幽清常扰,不觉妄谓湛然,】把这个幽清常扰微细的生灭,没看透,所以叫做不觉妄,不觉它是一种生灭的微细的妄,而把它误认为是湛然。【即不动义,】

所以他在观妙明心,遍十方界,其实跟佛那个妙明遍十方界是不一样的,即不动义,

【自计最胜曰究竟,名为神我,此即外道二十五谛之最后一谛也。

彼有定力,能观八万劫;八万劫外,则冥然莫辨,遂立为冥谛。从冥谛生觉大,觉大生我心,我心生五微,五微生五大,五大生十一根,最后立一神我。

谬计冥谛为能生,中间二十三法为所生。神我为能受用,中间二十三法为所受用。

如彼论云:神我有知,能思虑故,我以思为性,受用大等二十三法。

盖是以第八识中,所含第七识种子,为神我也。既立神我,从是则计神我,遍满十方,凝明不动,无生无灭,以故是常。以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故是无常。此于自他处计常无常也。】

把补充资料拿出来,楞严经讲义第一四七一页补充资料,因为这二十五冥谛是外道的思想,所以我们只带过去就好,它不是佛的思想,了解说有这样的外道的二十五冥谛就好,不必多加解释,因为他是外道,了解一下,看一下这张:

二十五谛,乃是印度数论派的哲学。此派将宇宙万有分为神我,(就是精神的原理),与自性(就是物质的原理)二元论,而将世界转变的过程分为二十五种,以其为真实之理,所以称为二十五谛。

此即从自性生“觉”(又称为“大”,乃存在体内觉知之机关,就是决智);那么自“觉”复生自我意识(我执)之我慢;复于我慢生出地、水、火、风空等五大。

以上八者为万物衍生之根本,所以称为根本自性。

又自五大生色、声、香、味、触等五唯,眼、耳、鼻、舌、身(皮)等五知根,语、手、足、生殖器、排泄器等五作根,以及心根(以上十六者乃是从他物所生,所以称为十六变异)。

如此,从未显现之自性中,能显出觉、我慢等二十三种,加上自性与神我二者,是为二十五冥谛,二十五谛是简称,这二十五冥谛,因为是外道,念一遍,让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323 外道四种颠倒之二:以国土坏不坏,计为常无常

【癸三 四种颠倒(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丑二  约他国土】

经文:【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它这个是用相的成、住、坏、空,来断这个无常跟常。

是人,不观其心,看的是外相,遍观十方,恒沙国土,怎么样?见这个劫坏,劫坏,就是类似我们这个太阳系崩坏了,恒星也是会坏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一个是究竟无常种性,一个是究竟常。

【二者、是人前观自心,已知是常,故不复观,又前于众生,知是无常;而于国土,未知是否常住?故运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成坏不一。彼但见劫坏之处,三灾起时,坏后见空;不知成住坏空,乃世界之劫运,空后还有成,便名为究竟无常种性。若见劫不坏处,不知暂时而住,不过二十小劫,便名为究竟真常种性。此以国土坏不坏,计为常无常也。】

【《指掌疏》云:要知界性无二,成坏随缘,若因有坏,而执无常,则菩萨灰严土之心;】灰就是失去了庄严净土的心,就是谁也不想要庄严净土了,对不对?谁要去极乐世界咧?

【若因不坏,而执真常,则凡夫增恋世之志。邪见误人,不可不知。】所以,如果我们对这个世间很眷恋的,那么我们可以常常到停尸间去看一下,停尸间,一具一具的停尸间,看一下就知道。或者是你有因缘到加护病房,那个很重病的加护病房,或者火伤、烫伤、车祸啊,或者是重残啊,重度的、重大的意外啊,去看了以后,就不会恋世之志。

所以这个无常,虽然不是美的东西,但是可以让人觉悟,这个世间美的东西,有时候,你会想要去留恋它。所以这个世间正、反二面它都有,看好的东西,现在好,但是内心却留恋;看不好的东西,容易觉悟,因为他看成、住、坏、空里面的坏,生、老、病、死的病跟死亡,容易!因此,但看我们修行人怎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觉悟,不留恋这个世间,多看看这些世间的不幸!你就会知道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是值得留恋的!再有钱,也是空!再有名份的人,还是空!所以这个邪见误人,不可不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324 再有钱,也是空!再有名份的人,还是空!

如果我们对这个世间很眷恋的,那么我们可以常常到停尸间去看一下,停尸间,一具一具的停尸间,看一下就知道。

或者是你有因缘到加护病房,那个很重病的加护病房,或者火伤、烫伤、车祸啊,或者是重残啊,重度的、重大的意外啊,去看了以后,就不会恋世之志。

所以这个无常,虽然不是美的东西,但是可以让人觉悟,这个世间美的东西,有时候,你会想要去留恋它。

所以这个世间正、反二面它都有,看好的东西,现在好,但是内心却留恋;看不好的东西,容易觉悟,因为他看成、住、坏、空里面的坏,生、老、病、死的病跟死亡,容易!

因此,但看我们修行人怎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觉悟,不留恋这个世间,多看看这些世间的不幸!

你就会知道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是值得留恋的!再有钱,也是空!再有名份的人,还是空!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25 外道四种颠倒之三:以自己身心计为常无常

【癸三 四种颠倒(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丑三  约自身心】

经文:【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这个又是计常跟无常,这一段不是很好懂。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这一段是观心啊,观照自己的心。

这个精细微密,精,就是七世的种子,叫做精。

七世的种子,因为非常的微细,忽有忽无,闪动在八识田中,这个细,就是所谓流注莫见,很微细不容易见到,叫做细。

所以七世种子流注莫见,微,就是前面讲的虚受照应;密,就是行相非常地幽隐;

它用一个比喻:犹如微尘之相,这个微尘的细相,很细很细……非常地细!

那么流转十方,性无移改,意思就是,以此微细的我,起惑造业,就流转十方,而这个性一直没有改变,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不一定!

这整句的意思就是:是人来观照我这一颗心,却发现了心中的七世种子,是这么地流注莫见,很难去观照,

然后呢?虚受照应,行相又很幽隐,就像微尘之相,就像微尘的细相,以此微尘的细相,怎么样?

起惑造业,来流转十方,而它的性并没有改变,一直是这样子存在的特质。

诸位!在这个“性无移改”,如果补二个就更清楚了,性就是“特质”,它这个特质,一直没改变,就是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这个“特质”、“特性”没有改变,这个特质。

能令此身,前面是观这个心啊,现在观这个色身,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因为大身、小身,也不一定,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就像我们的细胞,一直的转移一样的,细胞一直在成长,生生灭灭,灭灭生生!

中间,这其不坏性,其不,前面讲的,无改移之心性,诸位!其不坏性,就是指前面的心,注意听!其不坏性,就是无改移之心性。名我性常,至于这个色身就不一定了!到于一切生死,死生、生死,这个身啊,一切生死之身,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简单讲,执心为常,执身为无常,因为这一段是就自己的身跟心来观。观照自己的心;再解释一下,观照自己的心,这个七世微细种子流注,很难去发现,虚受照应,然后行相又很幽微,细如微尘,这个依此微尘的我,起这个造业,流转在十方,然后这个特质就一直没有改变,所以它是常。

现在看看这个色身,这个色身不一样喔——这当然是外道的看法啦。能令此身,现在是观身,能令观照这个身,一下大身,一下小身,这不一定啊,即生就灭,新陈代谢,最清楚的!

经过几年以后,你看小朋友,再来就是大朋友,再来就是小姐,再来你看就结婚,再来就是(日语“阿姨、姑姑”)再来就是(日语“奶奶”),真是很快啊!

所以说其不改性,讲到这个性,不改性啊,名为我性常,就是执常。但是一切死生,这个色身呢?从我流出这个身,名无常性。执心是常;执身是无常。

看左边的注解:

【三者、是人舍他观自,】舍去他观,只观自己的身心,【于自己身心二途,分别而观。别观我心等:此观心也。能令此身等:此观身也。

言精细微密者:】这个是此想阴破,行阴显现,(【此想破行现,】)【指行阴根本也。

别观我心,是七识种子故曰精,流注莫见故曰细,】莫见就是很难去观照,叫做细,【虚受照应故曰微,行相幽隐故曰密,犹如微尘,为十二类众生根本。此即外道所计之微细我也。】微细的我,

意思:这个我像微尘组织起来的,观念是细如微尘,叫做微细的我,刚刚计的是大我;现在是微细的我;所以刚刚所谈的,【第一科中神我,即广大我也。】

接下来,【依此微细我,起惑造业,随业受报,流转十方,而性无移改,此即大小不定我也。所受之报,有大小不定故。】

【以上观心,次观身;能令此身,即生即灭者:前云业运每常迁于国土,能令此身,刹那变灭,故云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即无移改之心性,名我性常。

至于一切生死之身,从我流出,名无常性。此以自己身心计为常无常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26 外道四种颠倒之四:于四阴中,计常无常

【癸三 四种颠倒(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丑四  双非自他】经文:【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

解释一下:

四者、是人知道想阴尽,破了想阴,见行阴流生灭微细,行阴,这个流没有空隙,是常流,就像水在流,外表看,看不出什么动态,是不是?

行阴常流,你看这个瀑布一下来,瀑布确实是整片的水啊,不晓得那个水是一点一滴的累积而成的,有间断的,对不对?

所以行阴常流,看不到里面的变化,计以为常性,注意听喔!这个最重要的!行阴常流,是因为见不到的微细生灭,叫做行阴常流,要观照到入微,行阴就是生灭,微细生灭,计为常性。

把这个行阴常流,其实是微细的流动,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

用比较的,行阴跟前面的色、受、想来比较,前面色、受、想已灭尽,叫做无常。现在行阴,常流!误认为那个常流却是常性,就像水流,外表看不出动态。

【四者、是人通观四阴,知色、受、想三阴已尽,见行阴现在迁流,以行阴相续,不断而常流者,便计以为常住性。色受想等三阴灭尽,而无有者,故计以为无常性。此于四阴中,计常无常也。二详释其相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0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