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山高云飞

[佛教知识] 【转】任继愈:《佛经的翻译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世界1 发表于 2020-1-28 16:47
OK。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  你所说的“完整的菩萨道”  跟  我所说的“完整的菩萨道” 概念定义 ...

既然标准不一样,那我说出来你又不承认了。

可以举出,你认为的[具体的。明确的。。。。对般若波罗蜜多法义含义的阐释?]的经典如何?

点评

标准不一样没问题。 但要能自圆其说,对吧? 在你所提及的经典里有“般若波罗蜜多”的一些法义语句,既然如此,是不是应该在你所提及的经典里有“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概念词语的阐释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8 17:27
发表于 2020-1-28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8 17:15
既然标准不一样,那我说出来你又不承认了。

可以举出,你认为的[具体的。明确的。。。。对般若波罗蜜 ...



    标准不一样没问题。  但要能自圆其说,对吧?

         在你所提及的经典里有“般若波罗蜜多”的一些法义语句,既然如此,是不是应该在你所提及的经典里有“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概念词语的阐释呢?  

        这是理论完整的最基本要求吧?  你觉得呢?

        你能在你所提及的经典里找出来吗?

点评

般若就是成佛的智彗。 这样吧,你如果对《毗婆娑》中讲的菩萨道,认为哪些地方有问题,具体指出来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8 17:4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世界1 发表于 2020-1-28 17:27
标准不一样没问题。  但要能自圆其说,对吧?

         在你所提及的经典里有“般若波罗蜜多 ...

般若就是成佛的智彗。

这样吧,你如果对《毗婆娑》中讲的菩萨道,认为哪些地方有问题,具体指出来如何?

点评

理论的完整性,最起码应该有: 概念定义,相关道理、原理、规律。 在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backcolor]有“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的一些法义语句,但是却没有对这个词(概念)的含义的阐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8 18:04
发表于 2020-1-28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8 17:43
般若就是成佛的智彗。

这样吧,你如果对《毗婆娑》中讲的菩萨道,认为哪些地方有问题,具体指出来如何 ...


    理论的完整性,最起码应该有:  概念定义,相关道理、原理、规律。

在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有“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的一些法义语句,但是却没有对这个词(概念)的含义的阐释。

         你解释一下,这叫理论完整吗?  连概念定义都没有。。。

点评

贴原文,否则没说服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8 19: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世界1 发表于 2020-1-28 18:04
理论的完整性,最起码应该有:  概念定义,相关道理、原理、规律。

在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 ...

贴原文,否则没说服力

点评

理论的完整性,最起码应该有: 概念定义,相关道理、原理、规律。 在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backcolor]有“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的一些法义语句,但是却没有对这个词(概念)的含义的阐释。 你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8 20:16
发表于 2020-1-2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8 19:17
贴原文,否则没说服力

理论的完整性,最起码应该有:  概念定义,相关道理、原理、规律。

在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有“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的一些法义语句,但是却没有对这个词(概念)的含义的阐释。

         你解释一下,这叫理论完整吗?  连概念定义都没有。。。
——————————————
对呀,请你贴出原文,证明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有关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的概念内涵的定义解释

点评

你连原文都贴不上来,上哪说不完整呢? 对着《毗婆娑》 空喊,你不完整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8 23:0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世界1 发表于 2020-1-28 20:16
理论的完整性,最起码应该有:  概念定义,相关道理、原理、规律。

在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backco ...

你连原文都贴不上来,上哪说不完整呢?
对着《毗婆娑》


空喊,你不完整么?

点评

你要耍赖吗? 我认为,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不存在[/backcolor]关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的概念内涵的定义解释。 你让我贴原文,贴什么原文呢? 原文中就没这内容,贴个什么贴? 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8 23:11
发表于 2020-1-28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8 23:00
你连原文都贴不上来,上哪说不完整呢?
对着《毗婆娑》

你要耍赖吗?

            我认为,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不存在关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的概念内涵的定义解释。  你让我贴原文,贴什么原文呢? 原文中就没这内容,贴个什么贴?
          你如果同意,这个论点就成为共识。

                     你如果反对,请举出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关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的概念内涵的定义解释的原论文。

清楚了吧?



点评

你才耍赖。 谁知道你看过《毗婆娑》这一段没有?或看不懂就说不完整? 你把它关于般若波罗蜜的句子发上来,不就真相大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07:5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世界1 发表于 2020-1-28 23:11
你要耍赖吗?

            我认为,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不存在关于“般若波罗蜜多”这 ...

你才耍赖。
谁知道你看过《毗婆娑》这一段没有?或看不懂就说不完整?


你把它关于般若波罗蜜的句子发上来,不就真相大白了?

点评

呵呵呵,你继续这样耍赖吧, 论坛贴帖子是公开的哦 我现在告诉你,你甭扯什么我看过没有,我不跟你去辩这个。 反正我现在就笃定认为: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不存在[/backc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08:57
发表于 2020-1-29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9 07:51
你才耍赖。
谁知道你看过《毗婆娑》这一段没有?或看不懂就说不完整?



   呵呵呵,你继续这样耍赖吧,  论坛贴帖子是公开的哦

          我现在告诉你,你甭扯什么我看过没有,我不跟你去辩这个。

                反正我现在就笃定认为: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不存在关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的概念内涵的定义解释。  你让我贴原文,贴什么原文呢? 原文中就没这内容,贴个什么贴?


                热烈欢迎你举出你所提及的《毗婆娑》中关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词的概念内涵的定义解释的原论文来现场打我的脸。

           非常热烈地欢迎。  无所畏惧地欢迎。   胸有成竹地欢迎。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但如果你举不出来,那就是我打你的脸了, 这样很清楚吧?

点评

简单一点。 你是不是认为《毗婆娑》中的菩萨道不完整? 很好回答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10:43
你的辩论方法就是这招。 别人说什么,你一概不知,一概否定,然后让别人拿证据。 我已说明,只有共同基础,才谈得上讨论。 否则,前面要给你帖根有律当证据,这边再给你帖《大毗婆娑》么? 如果你否认,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10:4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世界1 发表于 2020-1-29 08:57
呵呵呵,你继续这样耍赖吧,  论坛贴帖子是公开的哦

          我现在告诉你,你甭扯什么我看 ...

你的辩论方法就是这招。

别人说什么,你一概不知,一概否定,然后让别人拿证据。

我已说明,只有共同基础,才谈得上讨论。

否则,前面要给你帖根有律当证据,这边再给你帖《大毗婆娑》么?
如果你否认,不知道某个词,我是不是一一给你解释?
最后把大藏经都翻上来作证啊?

该举证的,我都举了。

反倒是你,引过几句经典呢?


一句话,你自以为把别人追问得无言而如败:别人知道的,你永远不会知道罢了。

其实不但证明自己没有认真读经典,于佛法基础知识不足。

而且,徒耗大家的时间,把问题搞得更乱而已。



点评

我对你的质疑,还需要说几遍你才能理解呢? 我的观点: 你所举证的《毗婆沙》里面,【缺少】对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法义概念名称的具体阐释。 我已经查过了,确实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11: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世界1 发表于 2020-1-29 08:57
呵呵呵,你继续这样耍赖吧,  论坛贴帖子是公开的哦

          我现在告诉你,你甭扯什么我看 ...

简单一点。

你是不是认为《毗婆娑》中的菩萨道不完整?

很好回答吧?
发表于 2020-1-2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9 10:42
你的辩论方法就是这招。

别人说什么,你一概不知,一概否定,然后让别人拿证据。



   我对你的质疑,还需要说几遍你才能理解呢?

         我的观点: 你所举证的《毗婆沙》里面,【缺少】对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法义概念名称的具体阐释。

            我已经查过了,确实没有!!!

      你同意吗?  如果不同意,请你举出《毗婆沙》里面对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法义概念名称的具体阐释的原文来。



   我的观点表达如此清晰,还需要说几遍?

点评

你帖出原文,看是没有,还是你看不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14:59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世界1 发表于 2020-1-29 11:13
我对你的质疑,还需要说几遍你才能理解呢?

         我的观点: 你所举证的《毗婆沙》里面, ...

你帖出原文,看是没有,还是你看不懂?

点评

我的回复在审核中。 简单再说一下。 我认为没有。 你认为有。 检验谁对谁错的方法就是: 你出示证据来证明有。 你如果能够出示确凿的证据,那么你胜。 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15:32
发表于 2020-1-29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9 14:59
你帖出原文,看是没有,还是你看不懂?



   呵呵呵,你要公然地耍赖皮呀?  没关系,我会很耐心地奉陪你。 ——————你这样一直不断地耍赖皮是好事,让大家都能够知道,原来那些貌似很专业的否定大乘之人,其实在遇到真正专业、致命的问题之时,是要耍赖皮的呀



——————我再重复一下我的观点——————————————
我对你的质疑,还需要说几遍你才能理解呢?

         我的观点: 你所举证的《毗婆沙》里面,【缺少】对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法义概念名称的具体阐释。

            我已经查过了,确实没有!!!   

      你同意吗?  如果不同意,请你举出《毗婆沙》里面对于“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法义概念名称的具体阐释的原文来。

   我的观点表达如此清晰,还需要说几遍?

—————————————————————————————————
比喻:
     就好像有个小偷在超市偷东西,我抓住他,从他身上发现了多种商品都是跟超市商品一模一样的、新的。我就说他是从超市偷的,没付钱。
          这个小偷就狡辩说:我没偷,我没偷。  我身上的东西都是从超市买的。
      于是,我就对他说:你从超市买的?那好,你拿出你的购买凭证来吧,刷卡?支付宝?微信?收银小票?

          这个小偷就说: 我都跟你说过了,我身上的东西都是从超市买的,你听不懂我的话吗?
       我说: 我就认为你身上这些东西是从超市偷的。你如果不是偷的,那你肯定有从超市购买的凭证吧?
           这个小偷继续狡辩说:  我不是说了吗? 我是从超市买的。。。你还是听不懂我说的话?
         …………
      呵呵呵,这个小偷很搞笑吧


所以,这个比喻你能够看懂吗?

发表于 2020-1-2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9 14:59
你帖出原文,看是没有,还是你看不懂?



我的回复在审核中。  简单再说一下。

            我认为没有。 你认为有。  检验谁对谁错的方法就是: 你出示证据来证明有。

           你如果能够出示确凿的证据,那么你胜。

                   你如果不能出示确凿的证据,那么你输。

       懂吗?    这么简单的事情,不用扯犊子吧。

举个比喻:  我认为天上没有月亮,你认为有,然后你指出月亮来,于是我输。

       又比如:  我认为天上没有鲸鱼,你说是有的。 然后,我请你举出证据来,你举不出来,于是你输。


点评

给你贴出一小部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17:0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齐何名菩萨。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言。有一有情。是不愚类是聪慧类。谓菩提萨埵。虽作是说而不分别。齐何名菩萨。得何名菩萨。彼契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所不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复次为断实非菩萨起菩萨增上慢故而作斯论。所以者何。有诸有情。以一食施。或以一衣或一住处。乃至或以一杨枝施。或受持一戒。或诵一伽他。或一摄心观不净等。便师子吼作如是言。我因此故定当作佛。为断如是增上慢故。显虽经于三无数劫具修种种难行苦行。若未修习妙相业者犹未应言我是菩萨况彼极劣增上慢者。是故菩萨乃至初无数劫满时。虽具修种种难行苦行。而未能决定自知作佛。第二无数劫满时。虽能决定自知作佛。而犹未敢发无畏言我当作佛。第三无数劫满已修妙相业时。亦决定知我当作佛。亦发无畏师子吼言。我当作佛。齐何名菩萨。答齐能造作增长相异熟业。问若诸有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不退转。从此便应说为菩萨。何故乃至造作增长相异熟业方名菩萨耶。答若于菩提决定及趣决定乃名真实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未修妙相业来。虽于菩提决定。而趣未决定。未得名为真实菩萨。要至修习妙相业时。乃于菩提决定。趣亦决定。是故齐此方名菩萨。复次修妙相业时。若人若天共识知彼是菩萨故名真菩萨。未修妙相业时唯天所知。是故未得名真菩萨。复次修妙相业时。舍五劣事得五胜事。一舍诸恶趣恒生善趣。二舍下劣家恒生贵家。三舍非男身恒得男身。四舍不具根恒具诸根。五舍有忘失念恒得自性生念。由此得名真实菩萨。未修妙相业时与此相违。是故不名真实菩萨。问菩萨得此自性生念有何利益耶。答菩萨得此自性生念离有情过。积集多闻深信因果。善摄徒众所说教诫终不唐捐。菩提资粮转复圆满是为利益。得何名菩萨。答得相异熟业。问何故复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先作是说。齐能造作增长相异熟业名为菩萨。勿有生疑。虽齐此位名为菩萨。而菩萨名或由证得其余胜法。欲显即由相异熟业得菩萨名不由余法。故作斯论。问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菩提萨埵。何故未证得时此名随转。及证得已便不随转而更名佛陀耶。答由此萨埵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增上意乐恒随顺菩提。趣向菩提。亲近菩提。爱乐菩提。尊重菩提。渴仰菩提。求证欲证不懈不息。于菩提中心无暂舍。是故名为菩提萨埵。彼既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于求菩提意乐加行并皆止息。唯于成就觉义为胜。一切染污不染污痴皆永断故觉了一切胜义世俗诸尔焰故复能觉悟。无量有情随根欲性作饶益故。由如是等觉义胜故。名为佛陀。不名菩萨。复次萨埵是勇猛者义。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恒于菩提精进勇猛。求欲速证。是故名为菩提萨埵。既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便于菩提勇猛心息。唯觉义胜故名佛陀。以能成就最胜觉故。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七
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


  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者何。此业猛利。身语业钝故。问相异熟业为在意地。为五识身耶。答在意地。非五识身。所以者何。此业有分别。要观察已行。五识无分别。随境界力起故。问相异熟业。为加行得为离染得。为生得耶。答唯加行得。非离染得非生得。所以者何。此业必在三无数劫修诸波罗蜜多。圆满身中加行功用作意后而得故。有说。此业加行得亦生得。但非离染得。问相异熟业为闻所成思所成修所成耶。答唯思所成。非闻非修。所以者何。此业胜故非闻所成。欲界系故非修所成。有说。此业通闻思所成。但非修所成。问相异熟业何处起耶。答在欲界。非余界。在人趣非余趣在赡部洲非余洲。依何身起者。依男身起非女身等。于何时起者。佛出世时非无佛世。缘何境起者现前缘佛起胜思愿。不缘余境。问三十二大丈夫相。为一思所引。为多思耶。若尔何失。若一思所引者。云何少业能引多果。施设论说复云何通。如说。如是类业能感足下平满善住相。乃至如是类业能感顶上乌瑟腻沙相。若多思所引者。云何一众同分不分分别引耶。答有说。一思所引。问云何少业能感多果。答先以一思牵引。后以多思圆满。是故无过。譬如画师先以一色作摸后填众彩。问施设论说复云何通。答彼论说圆满业不说牵引业。故无过。然三十二大丈夫相是众同分圆满业果。非众同分牵引业果。有说。多思所引。问云何一众同分不分分别引耶。答尔时菩萨能一注心于一所依所缘行相有多思转。于中有思能感足下平满善住相。乃至有思能感顶上乌瑟腻沙相。如是说者。三十二思引三十二大丈夫相。一一复以多业圆满。问菩萨所起三十二思。于诸相中先引何相。答有说。先引足下平满善住相。后引余相。先安其足后乃余故。有说。先引目绀青相。先以慈眼观世间故。如是说者。此则不定。随此相缘合则引此相。
  三十二大丈夫相者。一足善住相。谓佛足下平满不凹不凸。于践蹑时等按触地。是故唯佛迹相分明。恶心欲去终不能灭。诸在家者若有此相。必为人王宾伏率土。诸出家者若有此相。必为法王化导一切。二者千辐轮相。谓佛于双足下有文。如轮千辐具足毂辋圆满分明巧妙。妙业天子虽极作意不能拟之而别化作。所以者何。妙业天子所化作事是无覆无记智所引。此相是纯净业所引故。复次彼天所作是生得智所引。此相是增上加行智所引故。复次彼天所作是一生所习智所引。此相是无量生所习智所引故。三者指纤长相。谓佛其指纤长佣而渐锐。节不粗现。并时无隙。安布得中光泽圆满。四者足跟圆长相。谓佛足跟圆长端严广直。五者手足细软相。谓佛手足细软如妒罗绵。六者手足网缦相。谓佛手足指间皆有网缦。犹如鹅王指。若合时网即不现而无皱缓。开时便现而无挛急。七者足趺端厚相。谓佛足趺圆厚向指佣写两边端直。与跟相称。蹑时不广。足下如红莲华色。网内边如彩树文爪甲如赤铜叶色。网外边作真金色。细毛绀润如吠琉璃故。佛双足犹如宝履众宝庄严光明微妙。八者翳泥耶[跳-兆+專]相。谓佛[跳-兆+專]胫圆直。渐下佣细。如翳泥耶鹿王[跳-兆+專]。九者势峰藏密相。谓佛势峰藏密犹如马王。若尔云何所化得见。有说。世尊愍所化故方便示之。有说。世尊化作象马阴藏殊妙告所化言。如彼我亦尔。十者身分圆满相。谓佛身分圆满如诺瞿陀树。如从脐至顶。如是从脐至足上下相称。十一者身毛上靡相。十二者孔生一毛相。十三者身毛右旋相。谓佛身诸毛孔各生一毛。如吠琉璃其色绀润宛转右旋毛端上靡。所以一一毛孔唯一毛者。以菩萨时不乱说法故。十四者身真金色相。谓佛身真金色。映夺世间一切金光令不复现。如今时人所用铁等。于今时所用金边威光不现。今时所用金至佛在世时所用金边威光不现。佛在世时所用金若至大海转轮王路金砂赡部捺陀金边威光不现。此金砂金若至七金山金边威光不现。七金山金至妙高山王金边威光不现。妙高山王金至三十三天庄严具金边威光不现。如是展转乃至乐变化天庄严具金至他化自在天庄严具金边威光不现。此他化自在天庄严具金若至佛身金边威光不现。是故佛身金色最胜。映夺一切世间金色。十五者常光一寻相。谓佛身分周匝常有光明。面各一寻昼夜恒照。十六者皮肤细滑相。谓佛皮肤细滑尘水不住。如吠琉璃及莲华叶。设佛以足蹈于尘山。吠岚婆风于中击坌。欲令佛身及佛足下一尘染着无有是处。十七者七处充满相。谓佛七处充满。于余身分此为少增。两手两足两肩及项是为七处。十八者身广洪直相。谓佛身广洪直不偃不偻。亦不傍敧端雅充实。十九者师子上身相。谓佛胸臆分齐方广威肃。如师子王上半身分。二十者肩髆圆满相。谓佛肩髆圆满。非诸捔力姝壮力士之所能及。二十一者立手摩膝相。谓佛平立舒手摩自膝轮。二十二者师子颔轮相。谓佛颔轮广好如师子王。二十三者具四十齿相。二十四者齿齐平密相。二十五者牙齿鲜白有光明相。谓佛具四十齿皆悉齐平。中无间隙如毛发许。其色鲜白光明皎映如雪山王。问余人但有三十二齿。而说彼身中有一百三骨。佛具四十齿。何故亦言身中有一百三骨。而不增耶。答余人头骨九分合成。世尊头骨但有一段。是以俱有一百三骨。二十六者得最上味相。谓佛舌根净故。令所饮食变成上味。有说。佛舌根上有一切世间悦意美妙胜味种子。若诸苦酢等物至舌根时。此种杂变皆成上味。有说。如来舌根有如是势力。若诸饮食来至舌根。于中悦意美妙性者便生舌识。粗鄙性者不生舌识。有说。佛咽喉中有二乳泉。若饮食时其乳流出。杂诸饮食皆成上味。然于此中舌根净故令味殊胜。此理应然。二十七者广长舌相。谓佛舌相薄软。广长出时覆面至耳发际。若还入口而于口中无所妨碍。二十八者目绀青相。谓佛眼目修广。其色绀净如苏阇多青莲花叶。二十九者牛王睫相。谓佛眼睫安布善好犹如牛王。三十者乌瑟腻沙相。谓佛顶髻骨肉合成。量如覆拳青圆殊妙。三十一者眉间白毫相。谓佛眉间白毫长半寻量。右旋宛转光明清彻。三十二者得梵音声相。谓佛于喉藏中有妙大种。能发悦意和雅梵音。如羯罗频迦鸟。及发深远雷震之声。如帝释鼓。如是音声具八功德。一者深远。二者和雅。三者分明。四者悦耳。五者入心。六者发喜。七者易了。八者无厌。
  问相是何义。答幖帜义是相义。殊胜义是相义。祥瑞义是相义。

点评

  问相是何义。答幖帜义是相义。殊胜义是相义。祥瑞义是相义。  问何故大丈夫相唯三十二不增不减耶。胁尊者说曰。若增若减俱亦生疑。唯三十二亦不违法相。有说。三十二者世间共许是吉祥数。故不增减。有说。若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9 17:03
齐何名菩萨。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言。有一有情。是不愚类是聪慧类。谓菩提 ...

  问相是何义。答幖帜义是相义。殊胜义是相义。祥瑞义是相义。
  问何故大丈夫相唯三十二不增不减耶。胁尊者说曰。若增若减俱亦生疑。唯三十二亦不违法相。有说。三十二者世间共许是吉祥数。故不增减。有说。若三十二相庄严佛身则于世间最胜无比。若当减者便为阙少。若更增者则亦杂乱。皆非殊妙故唯尔所。如佛说法不可增减。佛相亦尔。无减可增无增可减故。问八十随好为在何处。答在诸相间随诸相转庄严佛身令极妙好。问相与随好不相障夺耶。答不尔。相与随好更相显发如林中花显发诸树。佛身如是相好庄严。又如金山众宝杂饰。如是佛身威光奇特。以如来身极鉴净故。诸祥瑞物皆现其中。如至那镜极磨莹已。随物远近影像皆现。佛身亦尔。是故一切诸魔外道怀恶心者。至佛处时无不瞻仰。睹之无厌右绕而去。问菩萨于身为有爱慢而庄严耶。答不尔。问云何。答菩萨为欲降伏世间恃色憍慢不受化者令受化故。以诸相好而庄严身。复次为显佛所有法皆殊胜故。谓色力族姓眷属名誉财富自在。智见功德皆悉殊胜。若不尔者。则所说法无人信受。是故菩萨庄严其身。复次欲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所依器故。所以者何。殊胜功德决定依止殊胜之身。彼未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义。语菩萨言。汝欲令我在身中者。先令汝身清净殊胜。以诸相好而庄严之。若不尔者。我亦不能于汝身生。譬如有人欲娉王女迎至室宅。彼密遣使而语之言。汝欲令我至舍宅者。先应洒扫除去鄙秽。悬缯幡盖烧香散花种种庄严。吾乃可往。若不尔者。我亦不能至汝舍宅。是故菩萨庄严其身。问菩萨造作增长相异熟业已中间。或作转轮王时。为即所修相异熟业。感彼相果。为余业耶。答有说。即以所修相异熟业。以此业功能广大。假设至今恒作轮王。而彼业势亦不尽故。如是说者。彼以余业。所以者何。菩萨修相异熟业皆为于最后身受殊胜果未便受用。然由彼业为增上造余善业感轮王相果。譬如大富长者多诸珍宝。其中大价宝珠未便出用。余轻价者随时贸易。彼亦如是。问菩萨所得三十二相与轮王相有何差别。答菩萨所得有四事胜。一炽盛。二分明。三圆满。四得处。复次有五事胜。一得处。二极端严。三文象深。四随顺胜智。五随顺离染。问菩萨造作增长相异熟业已。未至最后身来。于诸有情有异相可识知不。答有。谓生贵族形貌端严具丈夫身诸根圆满。得宿命念深信因果。喜乐多闻尊重正法。智见猛利有胜辩才。志性调柔言音和雅。所作决定终无退屈。见他受苦情不堪忍。要当拔济。所修无不回向菩提。乐与有情作饶益事。而不求报。此等名为彼菩萨相。
  问如契经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何谓百福。答此中百思名为百福。何谓百思。谓如菩萨造作增长足善住相业时。先起五十思。修治身器令净调柔。次起一思正牵引彼。后复起五十思令其圆满。譬如农夫先治畦垄次下种子后以粪水而覆溉之。彼亦如是。如足善住相业有如是百思庄严。乃至顶上乌瑟腻沙相业亦复如是。由此故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问何者是五十思耶。答依十业道各有五思。谓依离杀业道有五思。一离杀思。二劝导思。三赞美思。四随喜思。五回向思。谓回所修向菩提故。乃至正见亦尔。是名五十思。有说。依十业道各起下中上上胜上极。五品善思如杂修静虑。有说。依十业道各起五思。一加行净。二根本净。三后起净。四非寻所害。五念摄受。有说。缘佛一相起五十刹那。未曾习思相续而转。问如是百福一一量云何。答有说。若业能感转轮王位。于四大洲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若业能感天帝释位。于二天众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若业能感他化自在天王位。于一切欲界天众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若业能感大梵天王位。于初静虑及欲界天众自在而转。是一福量。有说。娑诃世界主大梵天王。劝请如来转法轮福。是一福量。
  问彼请佛时是欲界系无覆无记心。云何名福。答有说。彼住梵世。欲来请时先起如是善心。我当为诸有情作大饶益请佛转法轮。尔时即名得彼梵福。此不应理。所以者何。非未作时已成就故。如是说者。彼请佛已还至梵宫。后世尊转法轮时地神先唱。如是展转声彻梵宫。梵王闻已欢喜自庆。发淳净心而生随喜。尔时乃名成就此福。有说。世界成时一切有情业增上力。能感三千大千世界。是一福量。有说。除近佛地菩萨余一切有情。所有能感富乐果业。是一福量。有说。此中一一福量应以喻显。假使一切有情皆悉生盲。有一有情以大方便令俱得眼。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复次假使一切有情皆饮毒药闷乱将死。有一有情令皆除毒心得醒悟。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复次假使一切有情皆被缚录临当断命。有一有情俱令解脱一时得命。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复次假使一切有情坏戒坏见。有一有情能令俱时戒见具足。彼有情福是一福量。评曰。如是所说皆是淳净意乐。方便赞美菩萨福量。然皆未得其实。如实义者。菩萨所起一一福量无量无边。以菩萨三无数劫积集圆满诸波罗蜜多已。所引思愿极广大故。唯佛能知。非余所测。如是所说广大。量福。具足满百庄严一相。展转乃至三十二相皆具百福。佛以如是三十二百福庄严相。及八十随好庄严其身故于天上人中最尊最胜。
  问此相异熟业经于几时修习圆满。答多分经百大劫。唯除释迦菩萨。以释迦菩萨极精进故超九大劫。但经九十一劫修习圆满。便得无上正等菩提。其事云何。如契经说。过去有佛号曰底砂。或曰补砂。彼佛有二菩萨弟子勤修梵行。一名释迦牟尼。二名梅怛俪药。尔时彼佛观二弟子谁先根熟。即如实知慈氏先熟。能寂后熟。复观二士所化有情谁根先熟。又如实知释迦所化应先根熟。知已即念。我今云何令彼机感相会遇耶。然令一人速熟则易。非令多人。作是念已。便告释迦。吾欲游山汝可随去。尔时彼佛取尼师檀。随路先往既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火界定。经七昼夜受妙喜乐。威光炽然。释迦须臾亦往山上处处寻佛。如犊求母。展转遇至彼龛室前。欻然见佛威仪端肃光明照曜。专诚恳发喜叹不堪。于行无间忘下一足。瞻仰尊颜目不暂舍。经七昼夜。以一伽他赞彼佛曰。
  天地此界多闻室  逝宫天处十方无
  丈夫牛王大沙门  寻地山林遍无等

点评

  如是赞已便超九劫。于慈氏前得无上觉。问近佛地菩萨必于名句文身。得未曾得巧妙自在。应以别颂异门赞佛。何故经七昼夜唯以一颂而赞佛耶。答菩萨尔时思愿胜故不重文颂。若改文颂则思愿不淳。复次菩萨尔时怖畏散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17:0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9 17:04
  问相是何义。答幖帜义是相义。殊胜义是相义。祥瑞义是相义。  问何故大丈夫相唯三十二不增不减耶。 ...

  如是赞已便超九劫。于慈氏前得无上觉。问近佛地菩萨必于名句文身。得未曾得巧妙自在。应以别颂异门赞佛。何故经七昼夜唯以一颂而赞佛耶。答菩萨尔时思愿胜故不重文颂。若改文颂则思愿不淳。复次菩萨尔时怖畏散乱。如颂差别心亦异故。云何而得一心流注。复次菩萨显己心无厌倦能于一颂新新发起胜思愿故。问何故慈氏菩萨自根先熟所化后熟。释迦菩萨则与此相违耶。答慈氏菩萨多自饶益少饶益他。释迦菩萨多饶益他少自饶益。是故皆与所化不并。问如契经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行四波罗蜜多方得圆满。此是何等劫耶。答有说是中劫。有说。是成劫。有说。是坏劫。如是说者此是大劫。积此大劫至一阿僧企耶。如是至三阿僧企耶修习圆满。问此劫阿僧企耶量云何可知。答有说。以大劫为一。积此一至百千名洛叉。至百百千名俱胝。百千俱胝名那庾多。百千那庾多名频婆。百千频婆名建他。此后非算数智所及。至此所不及位名一劫阿僧企耶量。第二第三劫阿僧企耶量亦尔。有说。以大劫为一。积此一至百千名洛叉。至百百千名俱胝。百千俱胝名俱胝俱胝。百千俱胝俱胝名阿哲哲俱胝。百千阿哲哲俱胝名阿吒吒俱胝。百千阿吒吒俱胝名阿庾多。百千阿庾多名阿庾多分。百千阿庾多分名那庾多。百千那庾多名那庾多分。百千那庾多分名俱物陀。百千俱物陀名俱物陀分。百千俱物陀分名钵特摩。百千钵特摩名钵特摩分。百千钵特摩分名迦末罗。百千迦末罗名迦末罗分。百千迦末罗分名捺稚那。百千捺稚那名捺稚那分。百千捺稚那分名睹胝。百千睹胝名睹胝分。百千睹胝分名阿波波。百千阿波波名阿波波分。百千阿波波分名吒吒。百千吒吒名吒吒分。百千吒吒分名邬伽。百千邬伽名邬伽分。百千邬伽分名跋罗。百千跋罗名跋罗分。百千跋罗分名婆揭罗。从此以后非算数智所及。至此所不及位名一劫阿僧企耶量。第二第三劫阿僧企耶量亦尔。有说。非算数智所不及故名阿僧企耶。然有契经说六十数。于中有一数名阿僧企耶积大劫数至此数时名一劫阿僧企耶。如彼经言。有一无余数始为一。十一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钵罗薜陀。十钵罗薜陀为洛叉。十洛叉为頞底洛叉。十頞底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十阿庾多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为那庾多。十那庾多为大那庾多。十大那庾多为钵罗那庾多。十钵罗那庾多为大钵罗那庾多。十大钵罗那庾多为矜羯罗。十矜羯罗为大矜羯罗。十大矜羯罗为频跋罗。十频跋罗为大频跋罗。十大频跋罗为阿刍婆。十阿刍婆为大阿刍婆。十大阿刍婆为毗婆诃。十毗婆诃为大毗婆诃。十大毗婆诃为嗢蹭伽。十嗢蹭伽为大嗢蹭伽。十大嗢蹭伽为婆喝那。十婆喝那为大婆喝那。十大婆喝那为地致婆。十地致婆为大地致婆。十大地致婆为醯都。十醯都为大醯都。十大醯都为羯腊婆。十羯腊婆为大羯腊婆。十大羯腊婆为印达罗。十印达罗为大印达罗。十大印达罗为三磨钵耽。十三磨钵耽为大三磨钵耽。十大三磨钵耽为揭底。十揭底为大揭底。十大揭底为枯筏罗阇。十枮筏罗阇为大枮筏罗阇。十大枮筏罗阇为姥达罗。十姥达罗为大姥达罗。十大姥达罗为跋蓝。十跋蓝为大跋蓝。十大跋蓝为珊若。十珊若为大珊若。十大珊若为毗步多。十毗步多为大毗步多。十大毗步多为跋逻搀。十跋逻搀为大跋逻搀。十大跋逻搀为阿僧企耶。此后更有八数及前为六十数积一大劫。至此第五十二阿僧企耶数。时名一劫阿僧企耶。第二第三劫阿僧企耶亦复如是。有说。尊者舍利子依第四静虑起宿住随念智通。缘过去世齐所及劫为一劫阿僧企耶量。第二第三劫阿僧企耶量亦尔。彼不应作是说。以劫阿僧企耶量非舍利子等宿住智境故。此中或说三劫阿僧企耶量。皆是舍利子宿住智境故。不应言齐彼智所及劫为一劫阿僧企耶量有说。依一施行分别三劫阿僧企耶量。谓若时菩萨虽行惠施。而未能舍一切物施一切田。齐此名为初劫阿僧企耶。若时菩萨能行惠施。亦能舍一切物而未能施一切田。或能施一切田而未能舍一切物。齐此名为第二劫阿僧企耶。若时菩萨能行惠施。亦能舍一切物及能施一切田。齐此名为第三劫阿僧企耶。有说。依所逢事佛分别三劫阿僧企耶量。谓过去久远人寿百岁时。有佛名释迦牟尼。出现于世。生刹帝利释迦种中。母名摩诃摩耶。父名净饭。子名罗怙罗。城名劫比罗筏窣睹多诸释种。侍者弟子名阿难陀。第一双弟子名舍利子大目揵连。尔时世间五浊增盛。为生老死之所逼迫。愚痴盲瞑无将导者。彼佛世尊以悲愿力于中出现。精进增上化导有情未曾暂息。由如此故为风所薄。肩背有疾。时有陶师名曰广炽。佛知时至即告侍者阿难陀言。吾今身疾不安。汝可往广炽陶师家求胡麻油及暖水。为吾涂洗。侍者敬诺往陶师家。住广炽前爱语问讯已。方便赞佛种种功德胜戒定慧。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圆光赫奕。智见无碍辩才无滞。复告广炽。如是世尊若不出家。当为轮王王四洲界。我及汝等一切世间皆为仆使。然今弃舍如是王位出家苦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具一切智见。断一切疑网。施一切决定。能尽一切问论源底。视诸有情犹如一子。今者在此不远而住。然为拔济汝等苦故恒涉道路。为风所薄肩背劳积。须油暖水故相造诣。颇能施耶。尔时广炽闻已踊跃叹未曾有。如何人间有是功德。即报尊者。仁今且还。我当如命自往佛所。其去未久。广炽即办生胡麻油及暖香水持往佛所。佛遥见之。为令彼人种善根故脱去余衣。唯留衬身踞机而待。广炽到已发淳净心。以所持油恭敬善巧。涂佛肩背种种摩搦。复以暖水香汤灌洗。佛时风疾释然除愈。以慈软音慰喻广炽。彼闻欢喜即发愿言。愿我未来当得作佛。名号眷属时处弟子。如今世尊等无有异。当知彼陶师者即释迦菩萨。由本愿故今名号等如昔不异。然从彼佛发是愿后。乃至逢事宝髻如来。是名初劫阿僧企耶满。从此以后乃至逢事然灯如来。是名第二劫阿僧企耶满。复从此后乃至逢事胜观如来。是名第三劫阿僧企耶满。此后复经九十一劫修妙相业。至逢事迦葉波佛时方得圆满。有说。有三种阿僧企耶。一劫阿僧企耶。二生阿僧企耶。三妙行阿僧企耶。劫阿僧企耶者。谓以大劫为一积至洛叉俱胝。展转乃至过婆揭罗数。生阿僧企耶者。谓一一劫经无数生。妙行阿僧企耶者。谓一一劫修无数妙行。由此三种阿僧企耶证无上觉。此不应理。如实义者。此中但说经三劫阿僧企耶。修行圆满。

点评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八 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五   问如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于何时分修何波罗蜜多而得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9 17:0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1-29 17:06
  如是赞已便超九劫。于慈氏前得无上觉。问近佛地菩萨必于名句文身。得未曾得巧妙自在。应以别颂异门赞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八
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五


  问如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于何时分修何波罗蜜多而得圆满。答有说。若菩萨行布施时。不为悭吝之所屈伏。当言施波罗蜜多圆满。持净戒时不为恶戒之所陵杂。当言戒波罗蜜多圆满。起精进时不为懈怠之所退败。当言精进波罗蜜多圆满。修般若时不为恶慧之所娆浊。当言般若波罗蜜多圆满。有说。若时菩萨但以悲心能施一切一切种物。乃至身命头目髓脑都无少许恋着之心。齐此名为施波罗蜜多圆满。若时菩萨横被有情斩截手足。割劓耳鼻。或斫身分。乃至无完如芥子许。尔时无有一念嗔心。况欲加报。齐此名为戒波罗蜜多圆满。若时菩萨心勇猛故。经七昼夜一足而立不瞚而视。以一伽他赞叹于佛。而无一念懈倦之心。齐此名为精进波罗蜜多圆满。若时菩萨名瞿频陀精求菩提。聪慧第一论难无敌。世共称仰。齐此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圆满。或说。乃至坐金刚座入金刚喻定。将证无上正等菩提。齐此方名般若波罗蜜多圆满。如是说者。此等所说皆依一时。一行增上说为圆满。如实义者。得尽智时此四波罗蜜多方得圆满。外国师说。有六波罗蜜多。谓于前四加忍静虑。迦湿弥罗国诸论师言。后二波罗蜜多即前四所摄。谓忍摄在戒中。静虑摄在般若。戒慧满时即名彼满故。复有别说。六波罗蜜多。谓于前四加闻及忍。若时菩萨能遍受持如来所说十二分教。齐此闻波罗蜜多名为圆满。若时菩萨自称忍辱被羯利王割截支体。曾无一念忿恨之心。反以慈言誓饶益彼。齐此忍波罗蜜多名为圆满。此二亦在前四中摄。忍如前说闻摄在慧。虽诸功德皆可名为波罗蜜多。而依显了增上义说。故唯有四。问修此四波罗蜜多时。于一一劫阿僧企耶逢事几佛。答初劫阿僧企耶逢事七万五千佛。最初名释迦牟尼最后名宝髻。第二劫阿僧企耶逢事七万六千佛。最初即宝髻最后名然灯。第三劫阿僧企耶逢事七万七千佛。最初即然灯最后名胜观。于修相异熟业九十一劫中逢事六佛。最初即胜观最后名迦葉波。当知此依释迦菩萨说。若余菩萨不定。如是释迦菩萨于迦葉波佛时。四波罗蜜多先随分满。相异熟业今善圆满。从此赡部洲殁生睹史多天。受天趣最后异熟。问何故菩萨唯于睹史多天受天趣最后异熟。不于余天耶。胁尊者言。此不应问。若上若下俱亦生疑。然生彼天不违法相。有说。睹史多天是千世界天趣之中犹如齐法。是故菩萨唯生彼天。有说。下天放逸上天根钝。唯睹史多天离二过失。菩萨怖畏放逸厌患钝根。故唯生彼。有说。下天烦恼利上天烦恼数。睹史多天离此二种。菩萨厌此二类烦恼。故生彼天。有说。菩萨唯造作增长彼天处业。故唯生彼。有说。唯睹史多天寿量与菩萨成佛及赡部洲人见佛业熟时分相称。谓人间经五十七俱胝六十千岁。能化所化善根应熟。彼即是睹史多天寿量。是故菩萨唯生彼天。若生上天寿量未尽善根已熟。若生下天寿量已尽善根未熟。故不生彼。有说。为化睹史多天无量乐法菩萨众故。谓彼天中有九廊院。廊各十二踰缮那量。乐法菩萨常满其中。补处菩萨昼夜六时恒为说法。上下天处无如是事。有说。菩萨恒时乐处中行。故于最后生处中睹史多天。从彼殁已生中印度劫比罗筏窣睹城。于夜中分踰城出家。依处中行成等正觉。为诸有情说处中法。于夜中分入般涅槃。由此唯生睹史多天。非余天处。问何缘菩萨于最后有唯从天殁不从人来。答有说。于诸趣中天趣胜故。有说。从天上来人所重故。有说。从天来时有神变事。从人趣来无如是事。有说。人中无有如是寿量如睹史多与善根熟时相称可故。有说。睹史多天乐法菩萨业增上力。令此菩萨必生彼天为说法故。有说。菩萨彼有生天业定应受故。有说。若菩萨频生人中而成佛者。则生厌贱不受化故。问何不即于睹史多天成正等觉。而必来人间耶。答随诸佛法故。谓过殑伽沙数诸佛世尊。皆于人中而取正觉故。复次天趣身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依止故。复次唯人智见猛利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复次诸天耽着妙欲。于入正性离生得果离染等事非增上故。复次人趣根性猛利多分能受如来正法。天趣不尔。复次最后有菩萨必受胎生。天趣唯化生故。复次有二事处佛出世间。一有厌心。二有猛利智。当知此二唯人趣有。复次人天并是法器。为欲俱摄故来人间。若在天上则人无由往。又不可令天上成佛。来人间化人当疑佛。是幻所作不受法故。是以菩萨人间成佛。然菩萨住睹史多宫。彼寿量尽将下生时。先观四事。一观时分。二观处所。三观种姓。四观依器。观时分者。观诸世间于何时中佛应出世。即知从人寿八万岁。乃至百岁时佛应出世。今正是时。观处所者。谓观世间于何方处佛应出世。即知于赡部洲中印度佛应出世。非边地达絮蔑戾车中。观种姓者。谓观世间何种姓中佛应出世。即知或刹帝利或婆罗门种姓中佛应出世。随彼时强胜者即生其中。观依器者。谓观世间何等女人。父母种姓并皆清净。胎藏宽博无诸过失。能持菩萨那罗延力所合成身经十月日。即知赡部洲中有是女人名字某甲堪为依器。菩萨如是观四事已。即告行道天子言。汝可巡告睹史多天众。却后七日。补处菩萨当从此殁生赡部洲中印度劫比罗筏窣睹城。广作佛事。诸欲随者当发往愿。行道天子欢喜敬诺。乘己所有迅疾神通。遍告睹史多天众言。天仙当知。却后七日补处菩萨当下赡部洲。生中印度劫比罗筏窣睹城。广作佛事。仁等天众欲随从者当发往愿。尔时便有五百天子。寻声即发随下生愿。至第七日。菩萨便与五百天子。一时从睹史多天没。于赡部洲中印度劫比罗筏窣睹城俱时而生。皆为释种助宣佛事。当知此说释迦菩萨。若余菩萨随其所应。
  如说慈氏。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故。如世尊说。于未来世人寿八万岁时。此赡部洲其地宽广。人民炽盛安隐丰乐。村邑城廓鸡鸣相接。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彼时诸人身虽胜妙然有三患。一者大小便利。二者寒热饥渴。三者贪淫老病。有转轮王名曰饷佉。威伏四方如法化世。成就七宝。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千子具足。勇健端政能摧怨敌。极大海际地平如掌。无有丘坑砂砾毒刺。人皆和睦慈心相向。兵戈不用以正自守。王有宝台。高千寻量广十六分。种种庄严持施福田兴大福业。其后不久剃除须发。以信出家勤修梵行。于现法中成阿罗汉。即能自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得般涅槃。时佛说是语已。众中阿氏多苾刍。即从座起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愿我于未来世当得作彼饷佉轮王。威伏四方如法化世。广说乃至得般涅槃。尔时世尊呵叱彼曰。痴人云何不欲一死而求再死愿于来世作饷佉轮王。乃至广说。然阿氏多如汝所愿。汝于来世定得作彼饷佉轮王。降伏四方如法化世。广说乃至得般涅槃。复告大众。未来人寿八万岁时有佛出世。名曰慈氏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如我今者十号具足。彼佛复于此世间天魔大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称我是。如来应正等觉。乃至佛薄伽梵。具足证得自在通慧。亦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得大涅槃。复为有情宣说正法。开示初善中善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为诸人天正开梵行令广修学。无量百千徒众围绕。无量慈种弟子侍卫。作大饶益。如我今者亦于此世间天魔大梵。广说乃至。无量释种弟子侍卫作大饶益。时佛说是语已。众中慈氏菩萨即从座起。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愿我于未来世当得作彼慈氏如来应正等觉。广说乃至。如今世尊亦为无量释种弟子侍卫作大饶益。尔时世尊闻彼语已起前际智。审观慈氏三无数劫修四波罗蜜多得圆满不。即如实知皆已圆满。复审观彼百大劫中修相异熟业得圆满不。即如实知除金色相业余皆圆满。由此佛告大生主乔答弥言。汝今可以此金色衣布施众僧。若供养僧当知亦名供养于我佛时预知众僧得此金色衣已。有是因缘应慈氏得慈氏得已必当施我。乃至广说。由此因缘金色业满。此中或说。佛欲令彼金色业满。告阿难陀言。汝可为我觅新金色衣。吾欲持与慈氏。时阿难陀如教即得。寻时跪进。世尊得已命慈氏言。汝可取此新金色衣。慈氏承命然不敢取。佛言。但取。任汝奉施佛上首僧。所以者何。汝于未来当由此福饶益世间故。慈氏敬诺取已奉施佛上首僧。由此因缘。金色业满。有说。慈氏金色相业亦先圆满。然佛令彼施金色衣者。欲显功德虽满而无厌足劝引他故。世尊起前际智观慈氏前际已。复起后际智审观未来人寿八万岁时。慈氏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依身不。即知彼有。复审观察彼于尔时为有堪能得菩提不。即知彼能。世尊观彼前后际已。即赞慈氏菩萨言。善哉善哉。汝能发此广大思愿为欲饶益无量有情。诚为快善。复告慈氏。如汝所愿。汝于来世人寿八万岁时。当得作佛名曰慈氏如来应正等觉。广说乃至。无量慈种弟子侍卫作大饶益。如我今者亦为无量释种弟子侍卫作大饶益。问阿氏多及慈氏俱求未来八万岁时身。何故世尊诃阿氏多而赞慈氏。答阿氏多苾刍于有起意乐起胜解起欣慕起希望起寻求故佛诃之。慈氏菩萨不于有起意乐。乃至寻求。然于利乐诸有情事起意乐。乃至寻求故佛赞之。复次阿氏多求世间轮王位故佛诃之。慈氏求出世法轮王位故佛赞之。如是求流转王位。求还灭王位说亦尔。复次阿氏多求自利乐故佛诃之。慈氏求利乐他故佛赞之。如是求自饶益求饶益他说亦尔。契经虽作是说。慈氏汝于来世人寿八万岁时当得作佛。名慈氏如来应正等觉。乃至广说。而不分别此何智于何转。契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所不分别者今应分别。故作斯论。问如说慈氏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名慈氏如来应正等觉。此何智。答因智道智。此即如来观察慈氏前后际智。问此于何转。答有于相异熟业转。由此名因智。有于无漏根力觉支道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由此名道智。此即如来观察慈氏前际相异熟业圆满不。圆满智于因转故说名因智。及是观察慈氏后际。无漏根力觉支道支得无上正等菩提。智于道转故说名道智。然此二智俱是世俗智摄。以非十六行相智故。或有身中虽有三十二相而无圣法。谓异生转轮王。或有身中虽有圣法而无三十二相。谓非轮王声闻等。或有身中有三十二相亦有圣法而非佛。谓饷佉王等得圣道已。或有身中无三十二相亦无圣法。谓余异生。一切佛身必有无上三十二相及无上圣法。谓正等菩提。问何故此中唯说于相异熟业转名因智。不说于四波罗蜜多转名因智耶。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相异熟业近。四波罗蜜多远此中说近不说远。复次相异熟业修时显了人天共知。四波罗蜜多不尔。此中随显而说。复次修相异熟业时。菩提决定趣亦决定。修四波罗蜜多时。虽菩提决定。而趣未决定。是故不说。复次此中说知身近因菩提近因。相异熟业是身近因。无漏根力等是菩提近因。四波罗蜜多及不净观等非二近因。是故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