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莲池海会

[弘法探讨] 黄念祖大居士:无量寿经讲座(1)(《大经解》讲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一集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所以,现在为什么成就的人少?因为他并没有达到这一步。说是在那修,他是盲修(有的地方是),他不能 “ 蹑(niè 追踪,跟随)解起行 ” 就蒙不到法益。

所以,法,虽然是圆顿,但是行人的机很浅,“ 顿法 ” 就成了 “ 渐法 ” ,“ 圆法 ” 成了 “ 偏法 ” 。

但是净土宗就不然“ 人人能行,皆得真实之利,不劳断惑 ,不需要你去为断惑而疲劳、而辛苦。

“ 直出三界 ” ,直出,出去了,不是一步一步的。有的要生到天上,然后再到色界、无色界,这么慢慢的出去。

“ 故实为顿中之顿,圆满之教。” 这是我把他这一段做点解释。以上这一段是日本人的。

底下,看我们中国人的《圆中钞》。圆中钞》是《阿弥陀经》的三种名注之一,第三位。《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再有就是《圆中钞》,幽溪大师的。

底下括弧里头就是幽溪大师的话“ 圆顿法门,亦必须先开圆解,而次修圆行 ” 。这是一般的规律,修圆顿的法,你 “ 先悟后修 ” 。

你先要开 “ 圆解 ”,不是咱们这种理解。

现在有很多人错会,以为我看书,我明白这个道理,我听了讲、查了《佛学大辞典》,我都能讲得下来。讲只管你讲,你的 “ 解 ” 不是 “ 圆解 ” 。

所以要 “ 悟 ” “ 圆解 ” 是属于 “ 悟 ”


你要 “ 先开圆解 ” ,然后 “ 才修圆行 ” ,这是 “ 信、解、行、证 ” 。

你的 “ 行 ” 怎么 “ 行 ” ?是在之后的事情。

修了之后你 “ 三惑 ” ,“ 三 ” 惑就是 “ 见思惑 ” 、“ 尘沙惑 ” 、“ 无明惑 ” 。

这三个惑,次第断。

首先一般就是先断 “ 见惑 ” ,断了 “ 见惑 ” 就证初果,然后断 “ 思惑 ”,“ 思惑 ” 断尽成阿罗汉;还要断 “ 尘沙 ” 惑就成菩萨,“ 无明惑 ” 断尽就成佛。

所以四十一品无明,断一品增高一位,证了圆果那才真正的究竟,不退了。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82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 今则。” 《阿弥陀经》是怎么样?

“ 但说彼土依正二报。” 只说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在这里头让大家 “ 开解生信 ”也没有说 “ 开圆解 ” ,不是这么要求。

对于这个你能理解,你生了信心,《阿弥陀经》讲 “ 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 ” ,七日持名能够达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就往生了。

“ 以阶跋致。” 就跟阿鞞跋致站在一块,同等地位。

所以我们知道《阿弥陀经》,大家知道这是《阿弥陀经》的注解,《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一部经。

《阿弥陀经》称为小本,《无量寿经》称为大本,这是五浊恶世的 “ 无上醍醐 ” ,不需要开圆解就可以修,愚夫愚妇都可以用的。

当然我们要知道,我们这个照相机有个傻子照相机,傻子照相机谁都会用,你拿照相机一看,要多少光圈、要多少速度、距离准不准,这一切你都不知道,但是你只要会摁,一摁就拍好了,傻子都会用。

这个照相机是好是坏?照相机它好,它有多少电脑在里头,它自动调制,不需要你考虑了。

所以你不能因为这个照相机外号叫 “ 傻子照相机 ” ,因为傻子也能用,就看它不起。

你还要花很贵的钱去买它,它的性能特别好,自动它就都找到了。


所以愈是根器不好的人能够得利,正说明这个法门的殊胜。

《圆中钞》所说的意思,跟以上所引日本大德的说法相同的。

幽溪大师既然说这是 “ 无上的醍醐 ” ,当然也就是契理的、合理的、契机的,合乎大家根机的,最极圆顿的圣教,这是没有这么明说出来,意思是一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底下再引日本人的话,有叫《秃钞》日本人的汉语,用了个 “ 秃 ” 字,中国人不大会用。

他说 “ 顿教 ” 里头有 “ 二教二超 ” ,既然称它是 “ 顿教 ” ,他说 “ 顿教 ” 里头还有分别,这是日本这部书《秃钞》里头说的。

“ 二教 ” 是哪两个教?一个是难行圣道,一个是易行净土

“ 难行圣道 ” 就是讲佛心的(参究佛心)、讲真言(密宗的),《法华》、《华严》等等的教,这是 “ 顿教 ” ,但是是个 “ 难行圣道 ” 。

所以现在依这个而成功的人很少,现在大家听说开悟的人很少。

密宗成就的,从解放到现在,大家所找到、所知道,公认有六个人“ 即身化光 ”。

但是十亿人口几十年来才只有六位,一亿中不到一个。十亿人要有十个人,那么还可以说几十年来,一亿中有一个,所以难!不是不行,它难,这是 “ 难行道 ” 。其余都是如此。

二超,二种超,一种是 “ 竖超 ” ,一种是 “ 横超 ”

“ 竖超 ” ,用自己的力量来修来断的叫竖超,完全靠自力。但是净土,因为弥陀殊胜的大愿,实际是靠他力。

所以太虚法师也判过它,说净土法门是 “ 他力派、是果教门 ”

刚才说真言是密宗的一部分,因为在密宗里头殊胜的地方也是如此,是 “ 他力派 ” ,是从果上起修的。

真实由他力故,超越成佛之法也。” 超越常轨而成佛,所以叫做 “ 横超 ” 。

“ 横超之顿,持名顿中之顿也。” 所以顿教有 “ 二教 ” 、“ 二超 ” ,有难行、有易行,净土法门是易行;有横超、有竖超,净土之法是横超,持名是顿中之顿。

“ 以上诸德咸遵善导大师之说 ” ,这是根据善导。

善导是唐代的大德,他在长安的时候,长安城里头几乎没有人不念佛,这个就了不起,一个城市之中几乎没有人不在他的感化里。

所有供养他的钱都拿来写经,现在敦煌还找出来很多,都他那时候请人写的经;还有他自己亲笔写的。

都是说本经是 “ 顿极顿速 ” ,这是日本人原话“ 圆融圆满 ”

再把《甄解》的话拿来说,这是日本的名注。

《甄解》,称《无量寿经》是什么?是 “ 专中之专 ” ,要成专家,专门的学问,这是专中的 “ 专 ” ; 顿中之顿,真中之真 ” ,真里面的 “ 真 ” “ 圆中之圆 ” ,这个赞叹就到极点了。 “ 绝对不二之教,一乘真如之道。”

所以判教应该这么判,这是、是,而且依他们这些说法,那是 “ 极圆极顿 ” 。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82
 楼主| 发表于 2019-3-5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引日本人的话引得多了,再看我们中国的大德,《弥陀要解》。

《弥陀要解》虽然很薄,但是是蕅益大师从大光明藏自然流出的经典,他九天写出这部书,只花九天的时间。

而这个书,下面我要引印光大师的赞叹,印光大师赞叹至极。

引两段《弥陀要解》的话,“ 释迦一代时教 ” ,他这一代的教化。“ 唯华严明一生圆满 ” ,只有《华严经》说你这一生就圆满成就。

一生圆满是靠什么来一生圆满,它的因是什么?就是在末后,《华严》最后一品 “ 普贤行愿品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并且用这个法劝华藏的海会大众都同发心,同往生极乐世界。

他感叹“ 嗟乎!凡夫例登补处 ” ,净土法门是凡夫而且都是照例的登了补处,一生补处。

现在弥勒在兜率,这是一生补处菩萨,他只要再到人间示现一下就成佛,这称为 “ 一生补处菩萨 ” 。

凡夫到了极乐世界就都是登了一生补处,都如同现在在兜率内院的弥勒大士一样。这是 “ 奇倡极谈 ” ,这种倡导是奇极,不普通,是登峰造极之谈。

“ 不可测度 ” ,不是凡情所能够推测、所能够考虑的,度是计度,就是考虑之意。

“ 华严所禀。”华严》所要明的一生成办的这个内容。

“ 却在此经。” 在这个经才能实现。

“ 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 从空间说是 “ 天下 ” ,从时间上说 “ 有古、有今 ” ,这个 “ 今 ” 一直包括到现在,都是怎么样?都是信得很少,“ 鲜 ” 是少,信的人很少,怀疑的很多。

“ 辞繁义蚀。” 言语很多,道理就不明白,就像日蚀、月蚀的道理。

“ 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这是蕅益大师,我只有把心挖出给你们看,很伤痛的话。古今都是如此,对于这样的事情熟视无睹,不能相信。

《要解》后头又说“ 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 ” 。《无量寿经》,特别要留这个经住世百年。

“ 广度含识。”含识就是有情,广度众生。

“ 阿伽陀药。” 是应万病的药。

“ 万病总持。” 就是这个经。

“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不是用头脑去想所能够想得出来的,不是你用言语所能表达的。

“《华严》奥藏。” 《华严》很深奥的法藏。

“《法华》秘髓。”  很深祕的心髓。

“ 一切诸佛之心要。” 佛就是传心法门,以心传心,心中之要、要点。

“ 菩萨万行之司南。” 菩萨要六度万行,这是总的指南针。

“ 皆不出于此矣 ”  都不出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之外。

“ 欲广叹述,穷劫莫尽 ”  我预备要更广的来赞叹、来叙述,这个叙述你把一劫的时间都花进去也说不完。

《法华》,天台宗认为这是 “ 纯圆独妙 ” ,天台宗是独尊《法华》,它说《法华》之圆是纯圆,它的妙是独妙。

因为法都是妙法,经的名字就叫妙法的只有《妙法莲华经》,这独妙,自称它这个教是纯圆独妙,《华严》虽然也圆,但是没有它纯。《华严》就不这么说。

“《华严》乃贤首宗尊为别教一乘,事事无碍,全圆之教。” 因为到了 “ 四无碍 ” ,到了 “ 理事无碍 ” 、“ 事事无碍 ” ,只有《华严》独具十玄门,所以 “ 事事无碍 ” 只有《华严》才是全圆。圆的全部,别的不是。

现在看蕅益大师的话,《华严》“ 全圆 ” 的奥藏,《法华》纯圆的秘髓,都在《无量寿经》里头。

所以,“ 天台之纯圆,贤首之全圆 ” ,都不出这部经之外。

所以这部经是 “ 圆中之圆 ” 。

蕅益大师虽然没有把名字像日本人这么明显的提出来,意思就是一致的,禅宗他们说 “ 一鼻孔通气 ” ,一个鼻子眼通气。说这两个人,一个鼻子眼通气,就是两个人见解相同。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古德和日本的古德,在这个地方是一鼻孔通气。

近代的印光大师,大家都尊崇为净宗的大德,赞叹《弥陀要解》,“ 理 ” 和 “ 事 ” 都谈到了极点。

“ 为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 ” ,这是《佛说阿弥陀经》以来第一部注解,他就认为这个超过《弥陀疏钞》,第一部好注解。

“ 妙极确极 ” ,“ 妙 ” 是到了极点,确是正确、准确,也到了极点。

“ 纵令古佛出世 ” ,古佛再出世。

“ 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 ” 。

所以大家《弥陀要解》这个书可以多看,尤其是要以净土宗为自己修持的人,印光大师这么赞叹。

印光大师之可尊,从这几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说这些话不容易,眼睛就是要比别人亮。

所以我们要依止善知识、依止大德,首先他给我们的好处就是他的眼睛要亮,他给我们指的方向才是正确的方向。

所以印光大师这些赞叹,这些赞叹《要解》的话,他的功德也无量。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底下我们再引《疏钞》,《弥陀疏钞》里头,莲池大师稍有不同,他说 “ 小始终顿圆 ” ,这个经是 “ 顿教 ” ,说《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本身是 “ 顿教 ” ,往前 “ 通 ” 可以通 “ 终教 ” ,往后 “ 通 ” 可以通 “ 圆教 ”

“ 圆全摄此 ” ,圆教全摄这两部经。

“ 此分摄圆 ” ,部分摄了圆教。对于小本这么说,因为小本的 “ 事事无碍 ” 没有发挥得很多,这么说是可以成立的。

还有四法界,“ 事法界 ” 、 “ 理法界 ” 。

“ 理 ” 就是 “ 本体 ” ,也就是 “ 妙明真心 ” ,也就是 “ 真如 ” 、就是 “ 实相 ” 。

“ 事法界 ” ,从这个 “ 本体 ” ,从心所显现出来的森罗万象

“ 事理无碍 ” ,“ 理 ” 和 “ 事 ” 互相无有妨碍,圆融。

“ 事事无碍 ” 。这是第四种。

前三个诸教(大乘教)都共同的,都能谈到 “ 理事无碍 ” 、谈到 “ 事事无碍 ” 的,“ 唯《华严》一经有之 ” ,这是莲池大师的话“ 名为别教一乘 ”

现在他就说 “《华严》全圆 ” ,我们净土这个经也有一部分,少分是圆教。

“ 圆教全摄此经,此经分摄圆教 ” ,这个经摄了圆教的一部分。

所以他就判定《阿弥陀经》是分圆,是圆教,但是没有那么全,是分圆。

可是他很有苦心,他就把大本、小本里头找出很多经文来证明这里头有《华严》事事无碍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不要死于句下,我们要看当时实际的情况。

莲池大师也判《阿弥陀经》是圆教、是顿教,这是跟古今的其他大德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在哪?有的尊崇净土法门就把这个称为是 “ 圆中之圆 ” ,不但是圆而且圆里面最圆的。

莲池大师是谦虚,说我这个法门(一个是赞叹自己的法门,一个是谦虚)只是 “ 分圆 ” ,我是圆,但是是 “ 分圆 ” 。

这个就和机缘有关系。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不能不看机缘,不能不看时代的时节因缘。

在莲池大师的时候正是狂禅,普遍全国上下,就是不信佛教的、就是儒家一般念书人、知识分子,没有不谈禅的,好像你要不明白,你要不说说禅,你就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不风雅。

所以就是文人墨客,各方面他们都是对于禅宗的书没有不看的。

你看近代,像郭沫若,“ 泥牛入海无消息 ” ,他的诗。“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这怎么讲?哪有这个话?怎么叫泥牛入海?这是禅宗的话。

所以他们也都读过,不过就是很少,像这样的人少,过去在明朝那个时候没有例外。

所以在那时候,莲池大师的《疏钞》出来,和莲池大师辩论的人,曹鲁川,很著名的,就跟莲池大师辩论,他很不服气,他说《华严》怎么怎么好。

所以他那个时候如果像日本人那个说法,日本人说《无量寿经》超过《华严》,那在当时辩论就没有完了。曹鲁川当然是后来让莲池大师说服了。

大家接受不了,因此也要看情形,要照顾大家的水平,所以就权巧方便,“ 俯就群机 ” ,只承认自己是分圆。

这个地方我们不要或者说有不同的说法,或者说莲池大师比不上其他的人,这些看法的不很恰当。

可是我们看莲池大师的苦心,他就是把净土经文里头引出很多,证明跟《华严》是一样的。

因为 “ 事事无碍 ” 只是《华严》一经所独具,《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也有 “ 事事无碍 ” ,这个事实不就说明和《华严》是同类的吗?!

所以在这个地方上,我们现在正是学他这个做法,我就是把《无量寿经》里头它的经文,我们把它挑选出来,我们一看十玄门一门也不少,在《无量寿经》里面全有,我这个做法就是向莲池大师学习。

这就是证明本经是事事无碍,也证明本经就是圆教。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82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严宗立了 “ 十玄 ” ,叫 “ 十玄门 ” ,表明法界的无碍。

“ 玄 ” ,玄妙,所谓 “ 谈玄说妙 ” ,玄妙。

为什么名为 “ 玄门 ” ?因为通过这个门,可以达到进入《华严》圆教的玄海。

它这个教义跟海洋一样玄妙到极点,所以《华严》圆教的 “ 玄海 ” 。

但是通过 “ 事事无碍 ” 这十个玄门,你就可以去进入这个 “ 玄海 ” ,所以称为 “ 十玄门 ” 。

《探玄记》里头就说了这 “ 十玄 ” 的次第,有十个内容。

现在我们也是这样,我们就根据《探玄记》来做一个比照,来证明我们这个经和《华严》是同类。

所以先师夏老居士说,《无量寿经》是中本的《华严经》。八十一卷《华严》是咱们人世间的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阿弥陀经》是小本,证明,做一个证明。

“ 十个玄门 ” 我们就一个一个的讲下去,今天讲不完,但是下一次可以讲完。


第一个,叫 “ 同时具足相应门 ”  。


“ 十玄门 ” 是最难懂的东西,它既然称为 “ 玄 ” ,超情离见,就跟咱们世间的这些想法是格格不入的。

底下我们先研究一下《华严》主要的宗旨、教理。

《华严》的教理是 “ 以缘起为主 ” ,这一切就是从因缘起,所以 “ 以缘起为主 ” 。

法界的一切,所有合在一块,成为一个大的缘起

从这个大的缘起,因为缘起就要出生别的,从这个大的缘起就成了一法,就这个大的缘起就可以成一切法

所以一切一切无非都是这个大的缘起所生。

“ 一切法 ” 又起 “ 一法 ” ,这个大的缘起不就是一切法所成吗?!

而这个大的又是 “ 一切法 ” 所起的 “ 一法 ” ,而 “ 一法 ” 又去成 “ 一切法 ” 。

“ 一时具足。” 同时都具足,“ 一法 ” 、 “ 一切法 ” 都具足。

“ 圆满显现。” 都显,“ 一法 ” 也显 ,“ 一切法 ” 也显。

“ 故曰具足相应。” 所以叫做 “ 具足 ” , “ 一 ” 也在内,一切 ” 也在,都显现、相应。

这就是这个玄门的涵义,什么叫 “ 同时具足相应门 ” ?它的涵义就是这个。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82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底下,用一点经文、用一点譬喻,可以进一步理解。

《华严·妙严品》说“ 一切法门无尽海 ” 。一切法门多,这是无尽如海洋一样。海皆言极多。

“ 同会一法道场中。” 如海洋之广之多的法,都会在一个法的道场里头,就是 “ 一切法 ” 都入在一个法里头,经文就这个意思。

《大疏》,《华严经》的《大疏》,它讲 “ 如海一滴,具百川味 ” 。一切百川都流入大海,“ 一切法 ” 流入大海也成了 “ 一法 ” ,这个譬喻不就是这样吗?!

“ 一切法 ” 成了 “ 一法 ” ,大海的一滴水就具足了百川水的味,百川水都在大海里头,你只要大海里取了一滴,百川的一切味都在这一滴里头,这一滴水里头就有百川水的味“ 一法 ” 就有了 “ 一切法 ”

所以我们通过譬喻就好懂,不然就很玄,玄之又玄。所以具足相应,一切法成一法,一法就成一切法。

《无量寿经》是不是有这个内容?我们看 “ 至心精进品 ” 里头,法藏比丘要发大愿,佛就给他显现。

他说我要成就一个佛国,超过现在有的这些佛世界,可以不可以?我要请佛给我开示。我要超过它,我先要了解它。

佛就把二十一俱胝,“ 俱胝 ” 是千万,二十一千万个佛土都显现给法藏比丘看,它的功德、它的庄严。

法藏比丘对于这二十一千万佛剎的功德庄严他都明了通达,如一佛剎。“ 二十一俱胝 ” 就是二十一千万,这样许多佛剎就如一个佛剎,就是 “ 一切法 ” 入了 “ 一法 ” 。

“ 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 二十一俱胝佛土 ” 就表无量的佛土,把无量的佛土摄成极乐净土。

这也就是 “ 具足相应门 ” ,这是 “ 十玄 ” 总的门,也是本经的总相,同时具足相应。

底下再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

经里头 “ 泉池功德品 ” ,我们都知道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个水的功德“ 其水一一随众生意 ” ,这个水能够随每个众生一个一个的意思,一个水是 “ 一法 ” ,能随一切众生一个一个的意思,它就包括了 “ 一切法 ” 。

刚才我们说,“ 二十一俱胝佛国 ” 成 “ 一个佛国 ” ,是 “ 一切法 ” 入 “ 一法 ” 。

这个国中的水呢?这个水能一一随众生意,它这里就是 “ 一切法 ” 就在这个水里头,所以 “ 一法 ” 就具 “ 一切法 ” 。

当初在这个泉池里头游泳的,敦煌的画图里头,极乐世界那些游泳池,都是菩萨头上有圆光,在游泳池游泳,游泳池岸边很多人看。

极乐世界,因为它是凡圣同居,所以一样。极乐世界也有跳舞会,不过很庄严就是了,没有女的,都是男的。

所以也有游泳,岸边的头上都有圆光,游泳池里头的人也都有圆光。

在池中沐浴的人,各人的想法不一样,有的喜欢水浅一点,刚没脚;有的要过膝盖;有的人喜欢没脖子;还有人喜欢水下来冲淋浴,自上而下。

一个池子多少人在沐浴,每个人所想像的,都随他的心显现,这不就是同时具足相应吗?!一个水能相应所有在池中沐浴的人、游泳的人。

不仅仅是这方面的适应,而且水还说法,这是极乐世界不可思议。

它是 “ 一切法 ” 成了一个 “ 总的缘起 ” ,从这个 “ 总的缘起 ” 生出来 “ 一法 ” ,每一法都是无量的功德,所以这个水是无量的功德。

水说种种法,水中,它不是说,我们认为只说一个法,它水说种种的法,你可以听见 “ 佛法僧声 ” 、 “ 甘露灌顶受位声 ” ,种种声,后头文字很长一段,各人听各人不同,都在一块,你想听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还有好处,你一听就懂,所以他就非成佛不可。你不愿意听的,一点也没有噪声干扰,一点也没有,一点声音都没有,这就是 “ 妙用 ” 。

“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随其所闻,与法相应。” 各人听的都不同,他听了之后就相应。

“ 所不欲闻,了无所闻。” 不愿意闻的,一点也听不到。

“ 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所以往生之殊胜在于不退,随时随处都是增长。

只是一个水,而能同时同地满一切听的愿,各各听到自己所愿闻的法,随其你所闻,你还跟法能相应。

这就是 “ 十玄 ” 的第一个玄,“ 同时具足相应门 ” ,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广狭自在无碍门 ” 。

“ 广 ” 是很宽广。“ 狭 ” 是很窄,“ 广 ” 和 “ 狭 ” 很自在。

“ 广 ” 和 “ 狭 ” 是空间的东西,这就打破我们空间的这些概念。

所以爱因斯坦他发明相对论以后他就知道,他说空间时间都是来于人类的错觉

所以我们,大的能容小的,小的不能容大的;宽的能容窄的,窄的不能容宽的,这种种的概念,从科学说就来源于我们的错觉。他们这个说法就比牛顿进步多了。

错觉就跟咱们佛教的名词 “ 妄想 ” 很接近,“ 错 ” 跟 “ 妄 ” 差不多,“ 觉 ” 跟 “ 想 ”差不多。

他们是有所进步,这是靠拢。但是科学究竟总是有局限,它靠拢是可以。

有的人现在以为佛法就是这些道理,那又把佛教庸俗化了,就是这些道理可以使得我们理解、相信这些,有好处。

底下我们先举个例子,《大疏》就举个例子。

“ 径尺之镜。” 一尺大的一个镜子。

“ 见十里之影。” 它可以看见十里的影子。

“ 径 ” 是很窄。

“ 十里 ” 很广。

在第一次欧战的时候,德国的间谍在山顶上砌了一个圆顶的房子,在房顶的尖上安一个透镜,因此他就在这屋子里头,全山任何地方的行动,以至山底下的行动他都看得见。

这是世间上的办法,利用这些仪器,广狭可以自在。所以窄的镜子看见十里的影子。

我们经里头,“ 发大誓愿品 ” 里说“ 所居佛剎,广博严净 ” ,很广大、很宽广,“ 博 ” 也是大,很庄严、很清净。

“ 光莹如镜 ” ,光莹洁,像镜子一样。

“ 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 ,极乐世界的佛剎可以照到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那么多的诸佛世界。

一个佛剎是狭,诸佛世界是广,这广狭就自在,狭中就可以照到广。所以一个剎的力量和作用就遍彻了十方。

“ 十方 ” 就是 “ 广 ” ,遍彻十方,而一剎还是一剎之相,还是如故。

因为 “ 一广 ” 之后就剩了 “ 广 ” ,没有这个 “ 一 ” ,这 “ 一 ” 还照样是 “ 一 ” ,这个 “ 一 ” 就是狭。

力量无限的 “ 广 ” 和 “ 一 ” 法的狭不相妨碍,各个自在的出现,所以称为 “ 广狭自在 ” 。

还有“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在极乐世界,你要想看任何一个佛国,在宝树里头就可以看见,就跟镜子一样,睹就是看,像镜子看见自己的相一样,可以在这个树里头看见十方佛国的情况。这都是广狭自在的意思。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82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是 “ 一多相容不同门 ” 。

它就说“ 若一室之千灯,光光相涉 ” 。如一间屋子里头一千盏灯,光跟光都涉入。

这间屋子里头,这有两个灯管,那有两个灯管;四个灯管,四个灯管发的光就遍满这一个屋子。

个灯管是 “ 一 ”那是 “ 多 ” ,但是咱们这有光,你说我这只手是哪个灯管的光,这只手是哪个灯管的光,能分吗?

到处的光都是四个灯所发的,然而四个灯各有各的光,你关掉一个暗一点,再关掉一个暗一点,四个都关就没了。

各有各的光,每一个光遍全屋子,每一个灯的光之中就包括了其余三个灯管的光,这个灯的光包括那边灯的光,那边灯的光包括这边灯的光,这叫 “ 相容 ”“ 一 ”“ 多 ” 相容。

当然四个灯包括每个灯的光,这谁都好懂,可是现在一个灯光之中就包括了四个灯的光,你能分吗?你要能分,我就把这话取消,因为你不能分。

只要有光,这个光是它所在的地方,这一个光里头又包括了其他的光。中间的还没开,开起来也是如此。 “ 千灯 ” 就这个比喻。

所以《华严,“ 以一佛国满十方 ” ,一个佛国就遍满十方,“ 一 ” 就广 “ 十方入一亦无余 ” ,“ 十方 ” 进到 “ 一 ” 里面。就好像一个灯光满全屋,多灯的光入到一个里头也没有富余。

“ 世界本相亦不坏。” 各个世界的本相也不坏,灯还各个是灯。

“ 无比功德故应尔。” 这由于什么缘故?佛国无比的功德,所以自然是如此。

这是 “ 一多相容 ” 之义。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头这句话是《华严》里面的。

《无量寿经》里头怎么说?《无量寿经》讲到 “ 宝香 ” ,“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 ” ,国土里头的宫殿、楼观、池流、华树,都是无量宝香所合成的,所以它 “ 一 ” 里头就有 “ 多 ” 。

这个香普薰一切世界,你看香入到一个东西里头,这个东西又放香,放香就薰十方世界,所以 “ 多 ” 入了 “ 一 ” ,“ 一 ” 又遍 “ 多 ” ,这是咱们经里头的话。

极乐世界的万物,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无量宝香所合成的,所以无量香入在一个东西里头,这就表示 “ 一切法 ” 入于 “ 一法 ” , “ 一 ” 、“ 多 ” 就相容。

又一物的一相,一个物它自己这一个相,与众香,它众香所成,与众香这个 “ 多 ” 的相共存。

又有 “ 一 ” ,又有 “ 多 ” ,不因为 “ 多 ” 就没有 “ 一 ” ,“ 一 ” 就没有 “ 多 ” ,都共存,还是二相,各自清清楚楚的。

而这个香一放又遍十方,说明这个 “ 一 ” 法又遍于 “ 多 ” 。

所以 “ 多 ” 入于 “ 一 ” , “ 一 ” 不坏,“ 一 ” 又还放光,又 “ 多 ” ,更显 “ 一 ” 、“ 多 ” 相容不同之妙。

这是第三,“ 一多相容 ” 。

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我们可以举个例。

咱们现在电视大家都看,中央台有两个,北京台有两个,还可以收更多的台,各台的无线电波你一调对了,中央台出来;一换,北京台出来。

那不就是说中央台、北京台、等等台,就都在你这个电视机里吗?要什么什么就出现。就在你电视机这个地方,不是 “ 一切 ” 都在这存在吗?!各个台的电波就入在你这一块,都在,都有。

正这个 “ 一 ” 在这出现的时候,很清楚,一点不受影响,不是说萤幕上这片是北京台,那片是中央台,那就不成东西了。

“ 一 ” 就很清楚是 “ 一 ” ,你一换开关,马上别的台出现,不要把它请来,它就在这,它的 “ 多 ” 也是在这存在,彼此都相容。

所以 “ 一多相容 ” 从这个比方也是一个例证。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82
 楼主| 发表于 2019-4-7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是 “ 相容 ” ,底下是 “ 相即 ”

“ 容 ” 是你包括我、我包括你。你这个灯的光包那个灯的光,是 “ 相容 ” 。

我们说一个东西包括很多相,这是 “ 相容 ” ,许多相包括里头。

相即呢?“ 容 ” 是包括的意思 ,“ ” 是就是的意思。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空就是色,色就是空,“ 即 ” ,“ 就是 ” 之义。

所以上头讲的 “ 相容 ” ,这讲 “ 相即 ” 。

晋译的《华严》是《六十华严》,唐译是《八十华严》。“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 ,《六十华严》有这个话,这是 “ 相即 ” ,“ 多 ” 跟 “ 一”  “ 相即 ” ,这就叫 “ 诸法相即 ”

一切法,这个法就是那个法,就像,波有多少多少波,水是一,水生了很多很多波,波是什么?波不就是水吗?波是石头?波是火?波是土?都不是;是木头?波就是水。

波即是水,水即是波。但是水上生了波,波有大波小波、种种的波、千波万波,一时波动都出来了。

北海的水没有波的时候水里出月亮,一有风一刮,波一动,月亮在水里就出不来,这波跟水。

然而它自在,波和水,水就是波,波就是水,但是水能出现波,波有波的形相,波有波的作用,都存在,“ 一多相即 ” 而自在。

《华严》的《大疏》,它讲这个玄门就举个例“ 如金与金色,二不相离 ” ,即是金跟金的色,黄金之色跟黄金,这是 “ 相即 ” 的,色不离开金,金也不离开色,这两个不能分,“ 相即 ”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本经里头什么地方?本经里头“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世尊能演一个音声,但是听的人各个得到不同的理解。

咱们就很难,头一个很难是什么?我要说话,广东人就不懂,外国人更不懂,到时候就要翻译,要一译通。开会,多少人做翻译,多少耳机子,多少人忙得不得了,不然都不懂。

但是佛这一个音声里头,能使各各不同的众生随其本类而得到他的理解。

你看,“ 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 ,现一个身,而各各众生所见不一样。

各各众生所见的这个身,跟如来的就是一个,所以他是 “ 相即 ” ,不是两个,但是大家所见不一样。

就是说咱们现在舍利也都有这个情况,佛牙没有进佛牙塔的时候,我们很多人曾经去看过,看得很详细。

大家所看不一样,前后看也可以不一样,但是总之就是一个佛牙。

它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相?最近还有一个人拍了照,那个佛牙在塔里放光,各个所见不同。

这是佛协的秘书告诉我的。斯里兰卡公使的女儿,几岁,她去看,看就是一尊佛。她爸爸怎么看也看不出佛来,就是那个牙。

这就证明这个话,依 “ 众生各各随类见 ” ,“ 现一妙色身 ” 和一个牙都是如此。

我自己看见就是很有意思,头一次看见整个就像那个图片上画的颜色一样,有点像田黄图章,黄色图章的样子。

后来我磕了很多头,磕过再去看,它是一个长方的,在这条侧面上正中间一条白线,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再去看就全部是白的,白极了。

第三次看,跟第一次整个相反,整个是白的在侧面上有一条淡黄淡黄像象牙似的线。

第一次看是黄的牙,里头有一条白的线,第二次全是白,那天大家看的都很不一样。还有阿育王寺的舍利,当时各个人看各个不一样。

这都是“ 相即 ” 之说,这些相跟那个佛牙它是 “ 相即 ” 的,是 “ 一 ” ,但是大家所见的 “ 多 ” ,“ 一 ” 和 “ 多 ” 就 “ 相即 ” 。

又经中 “ 歌叹佛德品 ” ,散的花在空中合为一个花,大家在极乐世界去散花,所散的花在空中成为一个花,这个花向下成为一个花的盖。

所以多花成了一个花盖,多就成了一,一个花盖含了多的花“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 ,从这个地方的 “ 即 ” ,说明一和多是相即的。

“ 一 ” ,都是花,成为花盖是 “ 一 ” ;花盖中有朵朵的花,这是 “ 多 ” 。

这是诸法 “ 相即自在 ” 。

今天的时间稍微过了几分钟,就到这儿,下一次把这 “ 十玄 ” 谈完了,谈完之后我们这个学期,我们把掌握这个重点,让它突出一点,所以这个进度可以比较快。

但是大家愿意研究的话呢,自学的时候,把没有讲到的部分,大家辛苦一点,自己看一看。

好,谢谢大家!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8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 十玄 ” ,这是《华严》最特殊的,也是《华严》所独具的 “ 十种玄妙之门 ” ,通过这个门可以入如来正觉之海。

这十个玄门在《无量寿经》里头都有,《华严》所独具的 “ 十玄 ”在《无量寿经》都有,这就至少说明《无量寿经》和《华严》同类,这个论证很充分。

在这个问题上谈了四个玄门,今天我们谈第五玄门,今天我们可以把这个圆满结束。

第五,“ 隐密显了俱成门 ”。

所以形式逻辑的人总是 “ 边见 ” 。

“ 隐密 ” 是隐藏起来。“ 显了 ” 是明显出来。

隐藏的和明显的就不并存,明显就是明显,就没有隐瞒、没有隐蔽;隐蔽就不明显。

而这个说的是什么?这两者同时成立,说 “ 俱成 ” ,都是这样。

前头说 “ 一和多 ” ,“ 一 ” 就不是多,“ 多 ” 就不是“ 一 ” ,前头就把这种机械的观点在《华严》就把它扫荡了“ 一就是多,多就是一 ”

现在就是 “ 隐密 ”“ 显了 ” 俱成,这个是什么意思?

《华严大疏》就打了个比方“ 若片月澄空 ” ,在澄空之中,澄净的空中有一片月亮,这月亮就叫做 晦 ”就是 “ 明 ” ,暗跟明是相并的,这在半月的时候我们很好体会,一半是明,一半就是暗。

月圆的时候和没有月亮的时候怎么解释?正当明的时候暗就在里头,明所在之处就是暗所在之处,明天月亮一缺它就显现,所以它并没有不存在,还是存在。

就是说什么“ 隐处具显,显处具隐 ” ,在月亮正圆的时候它就包括了那个隐,只要一到十六、十七,这个隐处就出现了,隐处就具显。

尤其是半个月亮更清楚了,那个的地方就具足的地方,的地方就具足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9-4-1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可以打一个更好的比方,科学进步了,客观的这些个事例,可供我们做例子的就多起来了。

就是咱们大家天天看的电视,今天你在这正收北京台,北京台就显了,显的这个地方就具了一切隐;你这个开关一按下去,立即中央台出现了,中央台早就在这,一瞬间,这个去那个就来了。

所以正当你显的地方,隐就在里头,它不要等到你走了之后它再来一个,它就在这。是不是这样?

大家看看,大家如果看过电视的人都有这个经验,这个键一按马上,你比如搜这个台,换了这个台的键,马上那个台出现了,立即出现,它就在这。

所以 “ 显 ” 的地方,就包括 “ 显 ” 的这个、这个信息(说信息也可以),显明的你正收到这些信息,就包括了没有显现的那些信息,就是那些频波,所以它立即就呈现图像。


同时正当你这个显现的时候,它在哪显现?在你这个屏幕上显现,事实上也就在这个空间中显现

这个空间是什么的空间?正是那些没有显出图像那些电波所存在的空间。

你要正收北京台,而中央台的电波就遍满你这个电视机的内外,中央台你并没有收,它是 “ 隐 ” ,你所 “ 显 ”北京台就正在这个中央台里头“ 隐 ” 的里头就有 “ 显 ”

用这个打比方就更容易明白,所以 “ 隐、显 ” 是同时成立的。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8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3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华严》里面,但是没有举《华严》的例子,我们举本经的例子《无量寿经》的例子。

“ 礼佛现光品 ” 这一品里头,阿难跟释迦牟尼佛说,我愿意见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

佛就说你礼拜,礼拜就见。阿难就如说礼拜,果然就显现了。

所以现在总有人说,说西方极乐世界我又没见过,只是书上这么说说,到底是有、是没有?如果这样的来怀疑、来否定的时候,你自己没见过,而过去确确实实的事情很多。

孔子,是不是有这个人?你没有见过,是不是?华盛顿,有没有这个人?咱们更没见过了。所以不能说自己没有亲眼见就否定。

为什么我们相信有孔子和华盛顿?因为确实是多少人亲眼见的,因此写在历史上。

西方极乐世界当时也确实如此,多少人亲眼见,就在《无量寿经》里头,这一个法会,就是咱们世界上这样的人两万人。

不但是万人大会,是两万人大会,其他的天人、阿修罗、菩萨都不说在内。比丘是万二千人,像诸位这样的比丘一万二,一共比丘是一万二,比丘尼五百,男居士七千,女居士五百,七千加两个五百,八千,加一万二比丘,两万,这 “ 四众 ” 是两万人。

两万人的大会,两万人都亲见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所以不能说没有。而现在许多修持用功的人也很多人见。

不过我们都不提倡见,真正咱们佛法它不是依靠这个见。但对于咱们凡夫来说,就是靠这个来增加信心。

真正咱们要求无上道的人,就还是《金刚经》的话,“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

当时大众所见的什么情形?极乐世界完全现前,如在几尺之前的地方,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

这个很长,后头我们要讲,我们这只是说明 “ 隐显俱成 ” ,“ 隐密 ” 和 “ 显了 ” 同时成立,因为《无量寿经》也具足这个例子,证明《无量寿经》和《华严》是同类。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普照一切诸佛世界。” 一切佛的世界都明现,这个时候不但看见极乐世界,而且看见一切佛的世界,这很殊胜。乃至于咱们这个世界上,“ 泥犁 ” 是地狱,“ 溪谷 ” 、 “ 幽冥 ” 是很深的地方。

“ 悉大开辟。” 都开开了,不是藏在里头,同一个颜色,都是佛的金色光明。

打个比方,像什么?像 “ 水劫 ” 的时候,到处都是水。

所以耶稣教也说大水来了,方舟把大家救了,这都是 “ 水劫 ” 。

大水来的时候,这个世界上看不见什么,就看见水。

我在河南的时候,有一次刚刚过了桥,碰见暴雨,都不能走了,旁边等一等、避一避雨,找个比较能挡的地方。

河南那个雨来得很猛,一会工夫就什么都看不见,桥也没有了,都是水,看不见桥,那样走很危险。

“ 劫水 ” 的时候,宇宙万物都不见,就看见都是水。

“ 滉漾浩汗。” 形容水之大、之无量无边,所见都是大水。这是形容什么?形容佛的光,在佛放光的时候,一切别的光都不显了。

“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也跟这水是一样的。

这个时候一切声闻、菩萨,一切的光明 “ 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 ,看不见菩萨的光、声闻的光、阿罗汉的光。

这个我们很好举个比方“ 月明星稀 ” ,月亮很亮的时候星星就很稀,星星的光很微弱的时候你就看不见,星星你也看不见,所以星星就少了。

佛的光明就是如此。“ 月明星稀 ” 不是说星星真少了,就是说你能看见的少,这个也是 “ 隐显俱成 ”

佛当时也是这样,阿弥陀佛放光之后,一切菩萨、声闻的光都看不见,他们不是没有放光,他们的光隐了,这就是 “ 明显和隐密俱成 ”

在明显之中就具有那个隐密的,佛光是明显了,但是这些菩萨、阿罗汉的光看不见,它就是隐密的,在这明显之中就包括了隐密的。

从隐密那边看,谁的光放的都是无量无边。

灯的光,你说在这屋子到哪才能算它的边?佛是很亮的光,咱们这屋子好多小灯,不很亮,有个大灯很亮,大灯的光也包括在小灯的光里头,小灯的光你看不见,但是它还是存在。

这么看,大灯的光也包括在小灯的光里头,佛的光也包含在那些声闻的光里头,声闻的光看不见就是了,这不就是 “ 明显 ”“ 隐密 ” 同时都成立吗?

所以我们就常常要我们这种边见,要是 “ 有 ” ,就不能是 “ 无 ” ;要是 “ 一 ” 就,不能是 “ 多 ” ;要是 “ 空 ” ,就不能是 “ 色 ” ;要是 “ 众生 ” ,就不能是 “ 佛 ” ,“ 佛 ” 就不能是 “ 众生 ” 。

你要说 “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到了这个地方他就不行了,他就差别了。

是 “ 本无差别 ” ,是我们 “ 妄生差别 ” ,所以一切大乘经典就是给我们破除这些妄见。

我们要学道,不是长学问,而是去掉这些不正确的见。

所以要  “舍 ” ,“ 慈悲喜舍 ” 。所以老子也说“ 为道日损 ”

这个 “ 隐显俱成 ” ,第五个玄门,我们就说到这。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82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second/?classId=277&type=2&keyword=&cp=2&ps=4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6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