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莲池海会

[弘法探讨] 黄念祖大居士:无量寿经讲座(1)(《大经解》讲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八集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底下海东把它提出两个“ 发菩提心有二 ” ,一个是 “ 随事发心 ” ,一个是 “ 顺理发心 ” 。这就跟密宗的提法很像。

密宗的提法,一个叫做 “ 行愿菩提心 ” ,就是 “ 随事发心 ” ,在事上发心;一个 “ 顺理菩提心 ” ,密宗叫做 “ 胜义谛菩提心 ” ,就是 “ 第一义谛菩提心 ” 。这两个心都发才是个具足的菩提心。

你只能发 “ 随事菩提心 ” 也很好、也很难得,也得殊胜之果,但是那还不是究竟果觉的正因。

要取得究竟的果觉、要成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需要发起 “ 胜义谛菩提心 ” ,也就是要发起 “ 顺理的菩提心 ”

底下我们先看他的介绍,怎么叫 “ 随事 ” ?怎么叫 “ 顺理 ”

“ 随事 ” 就是 “ 烦恼无边愿悉断之 ” ,四弘誓愿;“ 善法无量,愿悉修之;众生无边,愿悉度之 ” ;“ 佛道无上,誓愿证 ” 就不言而喻了,中间有删节号。

“ 此心果报。” 你这个心的果报。“ 果 ” ,果的报,“ 因 ” 和 “ 果 ” 这个报,受报有 “ 花报 ” 、有 “ 果报 ” 。

“ 花报 ” ,有的人是做恶人,今生或者给他枪毙了,这是花报,这还不是结果,果报是在地狱,那就重多了。

这个心的果报,这么样的无边烦恼愿断、无量善法都愿意修、无边众生都愿意度,这样去修的话,他的果报当然是要成佛的。

当然,还要经过再“ 胜义谛菩提心 ” ,但是他就是会发展的,可是他的花报就是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这样?因为菩提心的心量是广大无边、长远无限的。在空间说是没有边际,在时间说是没有限量,不可穷尽的。

菩提心量就是这样大,他要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在一切空间,包括一切空间,广大无边;而众生是过去的我也要度、现在的我也要度、未来的我也要度,就包括时间,所以广大、长远都没有边际。

发了这样的心,所以就能够感受到广大无际依报净土,“ 国土 ” 叫 “ 依报净土 ” ,“ 长远无量正报寿命 ” 。

极乐国土是极其广大无际的净土“ 无量寿 ” 就是无量的寿命。不但佛是无量寿,凡是往生的、生到极乐世界的都是无量寿。

“ 除菩提心,无能当此。” 所以就是 “ 发菩提心 ” 的重要,他们最后是要成佛,但是他们先得到花报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这个心就是广大、就是长远、没有边际,你得的果也就是无有边际。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顺理发心 ” 。

“ 信解一切法皆如幻如梦 ” ,《金刚经》的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 “ 非有非无 ” 不是有,也不是无。

可以讲四句都离,“ 有 ” 是一句,“ 无 ” 是一句,“ 非有非无 ” 是一句,“ 也有也无 ” 是一句,都不是,就以 “ 非有非无 ” 做代表。

“ 离言绝虑。” 离开 “ 言说 ” ,“ 言说 ” 是说不到的,你说出来的就好像那个电视所传播的,就是一点的光、一个点,所要传播只是一个点,但是经过它扫瞄,加上光的惰性,所以它就把它拼起来成为一个图像,就好像这样。

你变成语言了,那它只是一个点、一个点的,你看不出图像来,必须要跟它同步,这个图像才显出来。

“ 言说 ” 就是如此,这个不是 “ 言说 ” 所能够表达的,传送的只是整个图像的一个点,很片面。

“ 绝虑 ” 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

“ 议 ” 就是说,你不能说,说不出来,张口便错,说出来的全是错的。所以古代禅宗是 “ 入门便棒 ”,一进门,还不等你开口,棒子就打下来了。

“ 虑 ” 是思虑。“ 虑 ” 是思虑,不可思议。

“ 不可说 ” 是不可议。

“ 不可思 ” 是你想不到的。

所以刚才就说到,为什么不要大家 “ 供养自心 ” ?你所能想得到的这一切,都是在意识里头的东西,都是分别意识的东西,所以只有绝了这个意识。

所以开悟的人是什么情况?就是妄想他中断了。

很多人就以为我看了很多经、我懂了好多经,我甚至也能讲讲这些经,佛教就是这么回事。

其实远不是这么回事,这些经都是指路的路牌,指路牌。

叫你看月亮,月亮在哪,你没看见;看地图,一看,这是巴黎。这是巴黎吗?这是北京法源寺。

你说这是巴黎,你看地图上,你可以这么说,这是巴黎,我这是巴黎。这都是地图上的事情。

所以在思虑之中,但是脑子妄想不断,你的意识中所能够思惟到的,也就是看地图、看指路牌。

但这个还是要好好的看,这个你要不好好看,你更没有法子认路、更没有法子看月亮。

但是你要把这个当成了月亮,比如我说这个是灯,你就以为我家灯就是这个样子,你就是错到极点了。

我说这个是灯,指着那儿,灯在那儿,不是这是灯,但我话说的这个是灯,你就以为我这个是灯。所以大家很多理解就是这样的理解。

所以 “ 不能供养自心 ” 、要 “ 慎勿信汝意 ” ,所以 “ 绝虑 ”

“ 依此信解,发广大心。” 从这个信解之上发广大之心。

“ 虽不见有烦恼善法。” 不见有烦恼,烦恼就是菩提;也没有叫做善法的,善都是相对之法。

烦恼与善法是相对的,到了佛最高的境界就是不二法门。《维摩诘经》就是 “ 不二 ” ,没有一个东西是两个。

所以《大乘起信论》说,为什么 “ 有无明 ” ?不就是 “ 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 ” 吗?!

真如法一,你不如实知真如法一,你就二了,你就出了 “ 所 ” ,出了 “ 所 ” ( 有能有所 )就是,对立面就出来了、矛盾就出来了,从此矛盾重重,没完没了。

到了 “ 顺理发心 ” ,就不见烦恼善法这样一个对立。这是举个例,不但是这个不矛盾,一切它都不是矛盾。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 而不拨无可修可断。” “ 不拨 ” ,在底下这个老版的没有,新版的加了个注解。
  
有人校对,他说这个 “ 不拨无 ” 怎么讲?


“ 不拨无 ” ,现在加了一个注解,这样就行,旧版没有。

“ 不拨无 ” 就是,因为他是高丽人,高丽人用咱们古汉语,这个里头当然有别扭的地方,这都是汉语水平很好了,咱们中国的学生打死也写不出,但是偶尔还是有别扭之处,这就是别扭之处。“ 不拨无 ” ,这个很不习惯,咱们看了。但是我给它这么一翻译就好懂了。

大家旁边注一注“ 不拨无 ” ,你就写 “ 不排除 ”

“ 拨 ” 就是 “ 排 ” ,“ 无 ” 就是 “ 除 ” ,变没有了。

“ 不拨无 ” 就是 “ 不排除,虽然没有烦恼跟善法,但是他也没有排除有可修可断,就是 “ 从容中道 ” 。这个地方很重要,意思说都平等了,就没有可修了。

所以上海有人就说 “ 无修无证 ” ,有一班居士说 “ 有修有证 ” ,这两派居士在公园中公开辩论。这前几天的事情,一派说是 “ 有修有证 ” ,一派说 “ 无修无证 ” 。

但这个是这样,没有烦恼、没有善法,但也不排除有可修可断;虽然不排除有 “ 可修可断 ” ,然而没有烦恼、没有善法,这才符合第一义谛

所以大家想的、众生想的,不是东边倒,就是西边歪,往往 “ 矫枉过正 ”

一个墙往东斜了一点,你撑一撑;往东斜了你往西撑,他就拼命往西撑,结果把墙撑倒了,是不是这样?众生他就是这样“ 边见 ” ,“ 不拨无可修可断 ”

“ 虽愿悉断悉修,而不违于无愿三昧。” 我一切烦恼都要断,我一切善法都愿意修,然而他还是 “ 无愿三昧 ” 。

他这不是明明有愿吗?愿意修,愿意断。可是他这个 “ 有修 ” 、“ 有度 ” 、“ 有断 ” 跟 “ 无愿三昧 ” 是一味的,这叫 “ 事理无碍 ” 。

《华严》所讲的 “ 事理无碍” ,“ 理 ” 就都没有“ 事 ” 有可修可断,“ 事 ” 和 “ 理 ” 是无碍的。

所以 “ 寂而常照 ” ,“ 寂 ” 是空寂“ 寂 ” 是定、不动,这是 “ 理 ” ;“ 照 ” 是用,彼此无碍,不是沉在哪一边,这个地方很重要的。

所以在这些地方,我们就慢慢可以体会到“ 菩提心 ” 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心。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 我是愿意度一切有情,而心里没有存着一个谁是能度、谁是所度。

所以《金刚经》一上来就说要度无量无边众生,皆入 “ 无余涅槃 ” 而灭度之,而实没有一个众生得灭度者。跟这里就是一样,是在 “ 度 ” ,而自己没有存 “ 能度、所度 ” ,三轮体空。

比方我送你一个录音机,内不见能送之我,外不见受赠之人,中不见所赠之物,三轮体空,但是我这个录音机还是送给你了。

“ 故能随顺于空无相。” 所以蕅益大师写了个《金刚经破空论》,有人就执着于《金刚经》是 “ 无相 ” 、“ 无为 ” 、“ 无住 ” ,都跑这个 “ 无 ” 里头去了,就忘了 “ 无住 ” 还有 “ 生心 ” 。

这样的话才跟 “ 空无相 ” 不相违背“ 空无相 ” 之中你还度无量无边众生、断无量无边烦恼、修无量无边善法。所以经上说 “ 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引了《金刚经》的话。

“ 如是发心,功德无边。” 这种发心功德无边。

“ 设使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 一切佛拿穷劫的时间都在那说这有多少多少功德,说不完,极赞这个功德。

所以跟我们这个智慧很有关系,你要有这样的一种发心、这样的一个心境。

所以说 “ 圆人 ” ,修圆教的行人,圆教的人跟普通的人修行是 “ 日劫相倍 ” ,圆教的人他有圆的见解,他修一天等于普通人修一劫。

咱们现在也要讲提高效率,这是最提高效率的办法,使你成为有 “ 圆解圆修 ” ,那你这一天等于别人一劫。事实真是如此,这可以说事实证明的。

刚才引了朝鲜的大德,他把菩提心“顺理发心 ” 发挥得很好。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78

发表于 2018-11-26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一切善法我皆随喜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经》” ,这是净土法门了,它说往生得修 “ 三福 ” ,我们就不广引,只引了第三,就是 “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

还有说,“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 ,这是《观经》的话。

发这个 “ 三心 ” ,这 “ 三心 ” 搁在一块就是 “ 菩提心 ” ,至诚、深心(摄集一切善法)、回向发愿(度尽一切众生),这是《观经》上的。

同样的,《无量寿经》中 “ 三辈往生都要 “ 发菩提心 ”;《观经》中也是说 “ 要发菩提心 ” 。

底下再引密宗的话。现在很多人都想学密,实际都搞错了。因为密宗它有些很奇怪的相、有些很奇怪的法器,就觉得它一定有些什么秘诀,我如果得到这个秘诀、我得到这个密法,我就成佛很快,这都是邪见。

密法之所以殊胜、所以能 “ 即身成佛 ” ,就是密宗特别重视 “ 发菩提心 ” 。

底下这几段是密宗的话。密宗所以得果殊胜,它讲 “ 即身成佛 ” 。

禅宗是说, 迷 ” 就是众生“ 悟 ” 了就是佛。

“ 只个心,心心是佛 ”这是布袋和尚的话。是心就是佛,你悟了心你就是佛,没有说这个身就是佛。

即这个身,身也是佛,密宗是说 “ 即身成佛 ” 身 ” 是身体的身。

它这个特殊之点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那些奇怪的相吗?当然不是,而是菩提心,他这个菩提心很深入。

我们看它这个教典“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 ” 。你要想成佛,你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菩提心。

“ 大事因缘,莫过于此。” 佛的出现于世,这是一个大事因缘,大事因缘中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情了。

所以 “ 重视菩提心 ” ,“ 重视菩提心 ” 不是光重视,他真要发。

“ 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 这个菩提心就包了、含藏了一切佛的功德法都在里头。这个重要就可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 若修证出现。” 你的修持得到一定的证,当然不是说最后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还是有一定的证。

比方你初果,那也是证;禅宗开悟,破本参,那也是证悟;然后破重关、破末后关,他有些证;你得三昧,证到某种三昧,这也是个证。

但是这当然不等于那个最后的、彻底的 “ 信解行证 ” 最后那个证。

在你修证之中出现,你能够出现菩提心,“ 则为一切导师 ” ,你就是一切人天的导师。

有很多人都不明白,得了一点小便宜、小好处、得了点小感应,而不知道这个菩提心是如此重要。

“ 若归本则是密严土。” 你这个心能够发了之后,它又归于它的本、归于它的本源,这个本源就是密严土。
密严土是密宗毘卢遮那的佛土,也可以说就是极乐世界。

“ 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 你就在这坐着修法,你这时出现了菩提心,你不要起座,一切的佛事你已经完成了。

所以它这里有 “ 出现 ” 两个字。

这个地方的 “ 菩提心 ” 说得很高,这个 “ 菩提心 ” 高到这个程度“ 出现了菩提心 ” ,你就是一切的导师,人天都是导师,甚至于九法界都是导师,一切,对于缘觉、对于声闻、对于菩萨,你都是导师。

“ 归本 ” ,那就是密严国土、也就是华藏世界、一真法界。

“ 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 ” ,哪还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切佛事都已经圆满成就了。

所以 “ 菩提心 ” 是这样的殊胜、这样的重要。

“  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你要求佛的智慧,你能够通达菩提心,这个就比那个要求的低一点。

通达,能够通达,你就是这个父母所生的血肉之身,在这个生命之中你很快就要成就到大觉之位。所以 “ 菩提心 ” 是如此殊胜。

我们也发起了很大的志愿、也有了智慧、也有了慈悲、也有了愿力,算不算已经发了菩提心?

我这打个比方,咱们拿杏树的核埋下去,这个杏核它要长出东西来,第一步是杏仁里头开始有一点点绿,然后长出一个绿芽,从杏仁里头出来了;第二步,就从这个软皮里头钻出来了;第三步,杏核不是很硬吗?从硬皮里头钻出来了;第四步,就从土里头长出来了。

长出来,一离开土这么高一个苗,咱们要问人:你说这是个什么?不认识。

长出来什么?这是杏树,就这么高,就管它叫杏树。这个就是发菩提心。

“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管他叫什么,就叫做佛。

在这个以前,有的人没发,那就不是了,不相干。

我真是有点发,它就可能在这个以前的情况,还在核里头、还在这软皮里头、还在杏仁里头,仅仅是中心里头刚刚有点绿,总之是变化了。

所以这不是一个空谈、一个理解的问题,而是真实从内心有所发动,叫做 “ 发菩提心 ”。

跟树上发芽的 “ 发 ” 字,跟种子发芽的 “ 发 ” 字是用的一个字,所以我这举了一个杏核的 “ 发 ” ,这个 “ 发 ” 跟我们 “ 发菩提心 ” 的 “ 发 ” 是一个 “ 发 ” 字,是确实有一个新生的面貌。

还有,《华严经》反过来说“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这句话也是非常深刻。你要把菩提心忘了,你修许多的善法,你做的是魔的事情。

所以从这句话来说,很多佛教徒在做魔的事情,忘了菩提心,还是做魔的事情。

你根本就没有发过,你再修桥补路,再度了多少僧、造了多少庙、造了多少像,是为魔业。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华严经》说的。

《华严经》,佛告诉我们,经典 “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 ,《华严》是没话说了,最高的《华严》,所以重要就是如此。

一般人只是在小地方上去着眼,搞一些次要的事情,往往抓不到根本,不知什么是切要。

这个 “ 发菩提心 ” ,不管你修什么都是根本,禅宗、密宗,刚刚说的是密宗,禅宗更是如此,一切都是如此。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78

发表于 2018-12-10 20: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赞叹随喜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底下解释一下,因为古代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 “ 以发菩提心为主,其余都是辅助 ” ;一种说法 “ 以念佛为主,其余都是辅助 ” 。这个对立面的意见我这写的有,我就不讲了。

我们现在是怎么样?两句话合在一块说,就是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所以下面这一段,我们就节省时间,大家自己看看,这是两面都照顾了。

“ 一向专念 ” ,一向 ” 就是可以朝着一个方向、偏向一边、是一味的、老是这样、总是这样、一段时间是这样,这叫做 “ 一向 ” 。

“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 ,就是 “ 专恒依止持名念佛 ” ,专诚的依止这个念佛法门在那实修。

“ 一向专念 ” 是根据第十八愿 “ 十念必生 ” 这个大愿,因为它提倡有十念就可以往生。但十念我们不能够说是等到临死念十念,是不是?

我们既然理解了这个方法、理解了这个重要、理解了普度众生只有这样一个殊胜之大义门,自己就要念。

本于这个 “ 十念必生 ” 的大愿,就是 “ 一向老念 ” 。你老念之后,你在临终的时候蒙佛来接引、慈悲加佑,你才有最后那十念。

所以咱们要是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这八个字做到了,“ 必得往生净土 ” ,就可以 “ 圆证不退 ” 。

所以经里头辈、辈、辈,都是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而往生的。

这是为什么?就是 “ 果觉因心 ” ,因为这句佛号是果觉的名号,这个果觉的名号具足一切功德。现在我是在因地,在因地中我在念佛,这句佛号就成了我的心。

我的心现在没有别的,就这一句佛号,所以佛的果的觉悟成为我在因地中的本心,“ 非常直捷,究竟方便,全显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不可思议之威神功德 ” 。

“ 一向专念 ” 到底念多久?就是 “ 尽形寿以至于到十念 ” ,最多你就是这一辈子老是念。

这种人很多。前几年福建一个老太婆,八十多岁念佛往生,一天念几万。她死了之后的照片,我《净土资粮》登了她的照片。

“ 尽形寿 ” ,她一生就老这么念,念到后来,一天跟她孙媳妇说,她说不要给我做饭了,我见到佛了,我就要往生了。

她就不吃饭,还是念,她后来就见佛,又看见佛来了,最后还是半跏趺坐、搭着衣端坐,面貌如生,这样往生的。

“ 尽形寿,乃至十念 ” ,这一生就念了这十句都可以。

但是就是说,这个 “ 一向专念 ” 指的什么?指你从开始起到最后这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在专念。

不行的话就是修十念法,刚才说过,十念法也是一种,也都可以往生。在《观经》说的是 “ 五逆十恶 ” ,临终听到善知识的教导,他忏悔,他念佛也往生。

所以 “ 十念必生 ” 包括这两种,包括临终最后念了十念,还有平常就修十念法,这是最方便的,也可以。

“ 尽形寿 ” ,这一生老念;再有另外就是这两种,一个就是平常修十念法;一个临终有这个机缘能够念到十句,念到最后断气。

关键在最后,要死的人,他听了别人劝,他就开始念一句,以至念到第十句,他就能往生。

“ 如有人念佛数十年,或于最后阶段。” 念到后来,觉得我念了半天也没有得到什么效果,你看搞气功的又是这个本领、那个本领,他就搞别的去了,见异思迁,那以前再念得多都不叫 “ 一向专念 ” ,最后他不念了。

还有,或者有人在最后的时候病痛,或者意志不坚,留恋这个家、子女,念不成了,这都不叫 “ 一向专念 ” 。

只要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决定往生。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78
发表于 2018-12-13 10: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有人会怀疑,念佛为什么有这样的功德?

底下就回答,因为 “ 能念 ” 的跟 “ 所念 ” 的,“ 能念 ” 的是我们在念,“ 所念 ” 是这句佛号,都是实相

能念的我就是实相,我所念的佛号也就是实相,这个实相的功德那是无边。

根据《弥陀要解》,说 “ 无量光,无量寿 ” ,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又号无量寿。

无量光就横遍十方,在虚空中没有地方不遍,遍照;无量寿则竖穷三际,过去、未来、现在,竖穷三际就是没有终了,过去是不可穷尽的,未来也是不可穷尽的,无量寿,都是贯彻的。

“ 横竖交彻。” “ 横 ” 和 “ 竖 ” 相交相彻。

“ 皆法界体。” 法界的本体就是空间时间

“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 就是以法界的全体作成阿弥陀佛的佛身、作成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就是举这个法界体作为阿弥陀佛的名号。

所以这就出来了,一句阿弥陀佛是什么?是法界的全体。

“ 是故。” 既然这个名号是法界全体“ 法界性 ” 是什么?法界性就是咱们众生的本觉理性,所以阿弥陀的名号就是我们众生本来的理性。

那现在我们持名,原来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觉理性,我们又念阿弥陀佛,这就是我本觉,我这一念是开始觉悟,称为始觉

我念的是什么?念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的本觉理性,我的始觉就合乎本觉。

“ 始觉合本。” 始觉老合本,就究竟觉路。

“ 始本不二。” 始觉跟本觉不是两件事情,不二法门。你始觉既然是阿弥陀佛,你本觉还是阿弥陀佛,这不是 “ 不二” 了吗?!

“ 生佛不二。” 我念佛的时候,我本觉体性就是阿弥陀佛,我现在始觉也是阿弥陀佛,这一切都不二,众生跟佛也不二。

“ 故一念相应一念佛。” 你一念能够相应,这一念你就是佛。非常直捷,所以净土宗也是当下成佛,不过你不念就不是了。

念,念的非常散乱、非常怀疑,最坏是怀疑。密宗都讲,就讲这个,只有怀疑的人,这个咒就不灵验。

什么咒都讲功德大极了,但是现在很多人念的没有那么灵验。其实经里早说了,“ 于咒生疑 ” ,对它有怀疑 “ 它有这么大功德吗 ” 那就完了,那就没有这么大功德,唯除于咒生疑。

所以, 念念相应念念佛 ,念佛的功德就是如此。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弥陀名号就是法界体,所以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全法界。

名号就是我们众生的本觉,我们起心念佛是始觉,我们所念的佛正是我们的本觉,所以就是 “ 始觉合乎本觉 ” ,所以念念相应念念就是佛,这就知道持名的功德是不可思议。这是《弥陀要解》的,说明念佛的功德。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据密宗的话,密宗里头,东密兴教大师,他说从这 “ 阿 ” 字,一个阿弥陀佛的 “ 阿 ” 字 “ 出一切陀罗尼 ” ,一切咒都从 “ 阿 ” 字出生“ 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 ” ,一切陀罗尼可以出生一切佛,所以就是说 “ 阿 ” 字出生一切佛。

他又说,“ ‘ 阿 ’ 字真言 ”,一个字的真言,这一个字 “ 是十方佛的佛心,诸佛法身同所加持 ” ,一切佛的法身都加持这个 “ 阿 ” 字。

又说,“ 毘卢遮那,以此 ‘ 阿 ’ 字名为秘藏 ” ,要说密宗什么秘密,‘ 阿 ’ 字是作为密藏。

这 ‘ 阿 ’ 字咱们家喻户晓,到日本谁都念阿弥陀佛,不过大家虽然念,不知道这个 ‘ 阿 ’ 字如此殊胜,不理解。

又说“ 三身 ”佛的法身报身化身,“ 唯说 ‘ 阿 ’ 字一法 ” ,说了很多法就说了一个 ‘ 阿 ’ 字的法。

‘ 阿 ’ 字代表无生,第一个意思是 ‘ 无生 ’ ,有无量义,第一个意思是 “ 无生 ” 。

“ 诸经广赞此法功德。” 许多密教经典都称赞 “ 阿 ” 字这个法门的功德。

“ 闻名触耳。” 听了 “ 阿 ” 字这个名字,这个声音一到耳朵里头来,“ 众罪冰消 ” ,就消除好多好多罪。

“ 唱声见字 ” ,你念,“ 唱声 ” ;“ 见字 ” ,你观想,观得纯熟,就能看见这个字。

我在刚解放之初是修念佛法门,念佛七天,在第三天开始看见这 “ 阿 ” 字。

“ 万德云集。浅观但信。” 浅观的人,你只要肯信,“ 直游净土 ” ,你就可以去往生到净土。

“ 深修圆智。” 你还能深修,能够生出圆的智慧。

“ 现证佛道。” 你现生就要成佛。这都是密教讲这 “ 阿 ”字的功德。

所以兴教大师有这个话,他说念佛很殊胜,就因为佛号里有 “ 阿 ” 字,阿弥陀佛。

“ 阿 ” 字功德是这样,一个 “ 阿 ” 字这样,佛号还加上 “ 弥陀 ” 、还有 “ 佛 ” ,那功德当然我们就可以晓得了。

这一句佛号下手很容易,不论谁都可以念,不管你是聪明还是笨、还是忙、还是闲,都可以做得到。

“ 名召万德。” 这个名字里头就包含了 “ 万德 ” ,你一念这个名字,万德都汇聚于你的心。

“ 妙感难思。” 这种感应是不可思议的。


“ 从有念巧入无念。” 你本来是念,但念来念去、念来念去,虽然在念,你心中离了一切妄想,“ 有念 ” 而达入 “ 无念 ” 。

“ 即凡心顿显果德。” 从你的这个凡心顿然就显出来你果德的殊胜。

这两句话是我写的,后来我看到《弥陀要解》里头有两句话,我把它凑在一块,跟我这个话,也就是说根本以《要解》为师,这个说法就相近了,而《要解》这两句话正好是个对子。

“ 从事持达理持。” 于事上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咒也一样,念咒达到 “ 理持 ” 。一上来就要 “ 理持 ” 你做不到,从 “ 事持 ” 开始。

“ 即凡心成佛心。” 你这个凡心就成佛心了。我这是 “ 从有念巧入无念,即凡心顿显果德 ” ,这也就是师承蕅益大师,是一脉相传的。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疏钞》,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说念佛的功德。

念佛的功德是什么“ 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祇于一念 ”

你跟诸大圣人,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跟他们看齐、跟他们平等

“ 片言 ” 就是一句。这一句名号,就和这些大菩萨就平等了、看齐了。所以这是顿法

有很多人他就说,只有我们先修小乘,先从初果一点点来,再回小向大。都好。

要是跟这个比,一个是从这到这,一个喜欢这么走,一个就这么走,我们这个法门它是直接去的。

“ 越三祇于一念 ” ,一念之间越过三大阿僧祇劫,所以是顿法。

《大乘起信论》,“ 小、始、终、顿、圆 ” ,《大乘起信论》是终教,它还坚持要三大阿僧祇劫;到了圆、顿教就不是如此,一念、剎那际可以成佛。

“ 极圆极顿,至简至易。” 在圆顿中是极圆极顿,在简、易来说是 “ 至简至易 ” ,还有比这个再简单的吗?你六个字嫌多可以念四字,就念阿弥陀佛。

所以就可以知道“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不但是本经纲宗,也是一大藏教指归

这就把 “ 宗 ” 我们今天做了一个介绍。我们要研究其他的经典也是如此,一上来我们要明白它的 “ 宗 ” 是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 趣 ” 呢?“ 圆生四土,径登不退为趣。”

“ 四土 ” 就是 “ 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 ” 。

先谈 “ 凡圣同居土 ” 。

咱们这也是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但是要知道,咱们是凡圣同居的秽土,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的净土

我们这个凡圣同居和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有所不同,底下就举例说这个问题。

我们也凡圣同居,我们的 “ 圣 ” 在哪?文殊在五台山,说是文殊菩萨现在还是照样接送,就是你不认识,他在五台山;还有很多罗汉在天台山、雁荡山。这都在咱们地球上,就在我们中国,同居。虽然同居,可是不一样。

《要解》就说,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再继续,等到最后他证阿罗汉,他可以跟我们同居。

还有大权示现的菩萨,这些菩萨,像文殊菩萨他示现在这个地方,我们有时也能碰到。

等到这个 “ 实圣 ” ,初果、二果、三果涅槃了,这世界就没有他了;“ 权圣 ” 他度生的缘了了,也就是咱们在五台再也碰不着文殊了。

所以这个同居,跟净土这样性质的同居土,而且圣人是升,众生就沉,苦乐也悬殊,很不一样。

所以是 “ 暂同,非究竟同也。” 我们跟圣人同居在这个土上是暂时的,不是究竟的同。

而且天壤之间,都说雁荡五百阿罗汉都在,但是碰见的人很少,大家这么些人去五台,真正见到文殊的还是很少。

文化大革命之前,一个福建的和尚见到文殊了,那真见到了,他是很诚恳。

大家知不知道这个事?真有其事,两个人告诉我的,一个是圆彻法师,会作诗的,现在到南方去了;一个是通愿法师,通愿法师是比丘尼,她当时住五台,她知道这件事情。

他是三步一个头,磕到大概中台附近看见一个地方一个小门写着 “ 金刚洞 ” ,就跑进去,跑进去一看里头很大,有大殿;有两种修行人,一种是和尚,一种是喇嘛,都在用功。

他又看看,先到大殿,看看大殿,到大殿一看,这个大殿很特别,只有一个佛座,没有佛像。没有佛像他就没有礼拜,围着这个佛座绕了三匝,这样就出门了。

刚出来,后头来一个小孩喊他,什么什么法师,你别走。他想这怎么有人知道我?还认识我,叫我的名字。

他说我师父叫你进去。他就跟着他走,进去看见一个很老的、白胡子很长的老人坐在上头,他就顶礼。听说你从南方来,远来不容易,给他一个座位,让他坐在旁边,招呼他茶喝,就谈谈话。谈话他就说这很好(这个福建和尚),我想在这挂单。老人摇摇头,你待会儿还得走。

他又问,他说怎么这个大殿上没佛像?老人说我这用不着( 这都是禅宗的意味,“ 所以文殊顿起佛见,贬二铁围山 ” )在我这用不着,就是说没有佛殿。后来还谈了些别的,他就出来了。

他也没觉得特别,继续拜,拜到晚上不能再拜了,有一个西藏的人就在那住家的,像是一个行者之类的人,庙里都很熟的,他就招待他,你在我这住、在我这吃,两人就谈起来。

谈起来这个福建的和尚就问,他说你们五台山有多少和尚?加在一起,所有的五台搁在一块,山上、山下。

他说所有的喇嘛、和尚都算在一块,真只就二、三百人,把什么人都凑起来,所以我们要打一个千僧斋是很困难的,凑不齐。

这福建和尚说:不对,我到那个金刚洞,那一个里头就好几百出家人,你怎么说这么少?那个住在五台山的人说:哪有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过这个地方,没听见过。他说我都进去了,他说你看我们这导游图,我们五台山有导游,你看有这地方没有?一看是没有,没这个地方。

那个人就说,你恐怕是碰见文殊菩萨了。

他一听,哇一下就哭了,他也不吃饭了,从头再拜。又拜,一步一个头,又拜到那个地方,但找那个门找不着了。

他第二天回去之后路过圆彻法师那个庙,跟他的一个同乡说了,同乡告诉圆彻法师赶紧追他,他已经下山了。再有就是招待他的这个人,就是留他在家里吃饭的这个人,他告诉通愿法师的。

所以就是说凡圣同居,圣人还是在,我们还是凡圣同居,不是没有圣,就是 “ 难遇 ” 。今天就说到这儿。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谈到《无量寿经》的 “ 宗 ” 和 “ 趣 ” 。“ 宗 ” 是介绍过了,上次开始谈到 “ 趣 ” 。

“ 趣 ” 就是 “ 圆生四土,径登不退 ” ,作为归趣。四土,先介绍 “ 凡圣同居土 ”。

上次已经把《要解》所说的原文做了介绍,补充一个例子。

现代,就是十年动乱之前没有几年的事情,一个福建朝山的(名、姓都有),他三步一拜进了金刚洞,里头有几百个喇嘛和和尚,看见文殊。当时他不知道,后来碰见一个西藏的人在那住家,就说你说的这个地方是没有的,点醒了他,他才知道是文殊。感动,当时饭也不吃,痛哭流涕,改成一步一拜,走到原来发现金刚洞的那个地方,反复地找,找不到了。

当时文殊把十年动乱的情形都已经给他预示了,说到 “ 佛前无灯,庙中无僧 ” ,那十年动乱可不就是这样子吗?!

所以这是一个证明,我们是凡圣同居,圣人就在咱们这个地球上同居。

底下我们就根据《要解》的提示,我们把它归纳一下。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凡圣同居,极乐世界也是凡圣同居,都是有凡、有圣,不同的地方在哪里?都名为同居土,但是它非常的不同,所以就是说有四点

第一个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同居是暂同,暂时的同居。

有许多阿罗汉、他三果的圣人,等他证到阿罗汉的时候他就证涅槃、寂灭了,那就无所谓居不居的问题,就是不属于这个世界了。

大权示现的菩萨,有许多大权示现的菩萨。像那个 “ 鱼篮观音 ” ,化成一个卖鱼的渔家妇女,篮子里头还有一条鱼,示现成一个凡夫的女人。等到把经典大家都背熟了以后,她就示现没有了、就死了。这是观音大权菩萨的示现,这种事情很多。

这个示现是有人证明,后来碰见个和尚给他们证明,说你们这些人愚蠢,那是观音。

大家不信,打开棺材一看,棺材是空的,这才相信当时马郎的新娘子,原来是观音的化身。

这都是大权示现,示现过了,他就没有了。所以暂时的同居,不是长期的相同。

但是净土的同居,就可以跟这些诸上善人、诸大菩萨俱会一处,一直到成佛,从时间上说是不同,不是暂时的。

这个同居是暂时的,过了这个时间,他就不住在这个世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点,“ 难遇 ” 。

五台山很多人都去了,那位福建的出家人,他遇见文殊了,是不是?但是这么多人去五台,很少有人再遇到;游雁荡、游天目等等,这些也没有碰见过阿罗汉。所以很 “ 难遇 ”

“ 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不易见闻亲近;而在极乐世界则皆如师如友,朝夕同聚。” 又是一个不同。

虽然都在地球上,但是你遇不着,一个是暂时的同居,要再有同居你也遇不着。

文殊现在据说还是朝五台的人必接必送,但是就是你遇到你也不认识。这是 “ 难遇 ”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是 “ 希少 ” 。

在咱们这个世界上“ 圣者如珍如瑞 ” ,极少极少,不容易碰到。

而极乐则 “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 ” 。

这些阿鞞跋致,这些一生补处的菩萨,就是补佛位的菩萨,只要再示现一次,舍兜率、降王宫、出家学道,示现八相就成佛,这叫一生补处。

咱们这个世界,弥勒菩萨就是一生补处。

一生补处都其数甚多,你算数都说不出来,不是多少亿亿亿亿亿,拿一个亿的亿去说还是算术所能知,它是非算术所能知,“ 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 ” 来形容,多!不像这个世界少。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是,“ 所作不同 ” 。

在咱们这个世界凡所作的就是六道中的事,沉沦六道,就是烦恼、贪嗔痴、缠缚。

“ 圣者咸游圣域,而众生轮转六道。” 虽然是同在这个地球上,这个土,但是所作和成就完全不同。

极乐世界就不是这样,大家所作是同的,都在破无明,四十二品无明一点点破。

“ 同登妙觉。” 都要等证了 “ 等觉 ” 之后,还要证 “ 妙觉 ” ,破最后一分无明。

所以就是说,你看看,它不是暂时的相同,也不是很容易遇,而且多得不得了,而且大家所作的是一件事情,都是破无明、成正觉。

所以就是说虽然是同居,这就四个不同。

再者,这个土的 “ 凡 ” 包括三恶道,就 “ 凡 ” 这一边来说。

极乐世界连恶道的名字都没有,“ 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 ,这又是不同。所以一往生的人就不再入三恶道。

不像这边的众生,就是在这个六道之中沉沦,“ 头出头没 ” 、“ 驴胎马腹 ” 、“ 辗转恶道,苦趣时长 ” ,在恶趣中辗转,而且一入恶趣那个时间就长了。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277&fileId=3078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second/?classId=277&type=2&keyword=&cp=2&ps=4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