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演程居士

[戒律]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演培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0: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本经亦说:“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所谓八千返,不一定是整数,或多两次,或少一两次,不可呆板规定。通常所说的五浊恶世,未有甚过这个娑婆世界的,但悲愿弘深的大圣世尊,为了度化我们苦恼众生,出离这个娑婆浊恶世界,一次又一次的重来人间,可叹我们老是痴迷不悟,仍然做个颠颠倒倒的众生,不免深负我佛大慈弘恩,亦复有负自己本有性灵,说来怎不感到惭愧万分? 可是在此要知道的,就是不断往来娑婆世界的,是如来的应身,亦即佛陀的悲智大用,至如来的法身湛寂犹若虚空,根本没有生灭的现象,没有去来的状态,没有动静的表现。所以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华严经说:“如来无身,为众生故示现其身;为众生而示现其身的如来,亦还是由于众生的缘感,才能见到佛的出现世间,一旦到了机感的缘尽,自然就又见佛离开这个世间。是则佛的出世与灭度,问题不在佛的本身,而全在于我们众生,佛是没有去来相的。如涅槃经说:为了使令众生生起极大的喜欢,诸佛如来不期然的就会出现于世;为了使令众生生起高度的恋慕,诸佛如来又自然的示现涅槃;实则佛是常在而不灭的。众生所以有时见佛出世,有时见佛灭度,关键全在业障的轻重:业障轻的就见佛在这个世间,业障重的就不见到佛陀住世。涅槃经中对这有很清楚的交代说:“我虽在阎浮提中数数示现入于涅槃,我然我实不涅槃,而诸众生皆谓妇来真实灭尽而如来性实不灭,是故当知是常住法,不变易法,大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0: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涅槃者,即是诸佛如来法界”。法华经寿量品亦说:“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由这证知如来根本未曾入灭。 佛不入灭,可约三身讲:法身本就没有生灭去来相的,当然无所谓入灭;万德庄严的报身寿命无尽,自亦说不上入灭;至于随类示现的化身,本是为度众生而示现的,怎会轻肯入于无余涅槃?本来不是灭度而所以说为灭度者,这亦不过是如来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运用,因为有些众生需要示现涅槃才能得益,佛就不能不示现涅槃以济度之。为什么定要如此?这因有些众生,由于福德薄弱,见到妇来这样的夂住于世,以为佛是很平常的,不特不生难遭之想,亦复无有恭敬之心,当更谈不上好好的如法的精进勇猛的去种诸善根。为了挽救这类峤恣放逸、心怀厌怠的众生,佛不得不运用大悲方便宣说灭度,以警告众生佛的出世是很难值遇的,要想见到如来是很不容易的。众生听到这样的宣告,就对佛陀生起难遭难遇之想,就对佛陀生起恋慕渴仰之情,自然也就如佛所开示的去行,种诸善根。不但释迦佛是这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这样 在此或有人说:如来既然久远以来就已成佛,到这世间来教化众生,就老实的直接现身说法好了,为什么还要假藉父母降生?为什么还要出家修道?为什么还要降魔而后成佛?解答这问题很简单,就是世间的众生,大都是无智的,如佛不经过这些阶段,以为佛是变化人,或以为没有父母妻子才能成佛,我们既是苦恼的凡夫,又是有妻室之累的人,怎么能如佛那样的4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0: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修行成道?因为这样的关系,佛陀岀现在人间,不得不示同人法,以表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好让众生学佛所学,行佛所行,证佛所证! 佛来此世界八千返做什么?为此娑婆世界’的众生说法度化。娑婆是印度话,中国译为堪忍。这个世界的众生,能够忍受贪瞋痴三毒的毒害,能够忍受切烦恼的逼迫,能够忍受现实世间的诸苦,而不要求出离以获得解脱。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是指十处说法。文中,只举出最初的金刚座以及最后的天王宫,其他八处,用乃至两字超略过去,而实亦即包含其中。因为在前“次第十住处所说”,已经详为列明,所以现在不必再为一一说出。为是中一切大众’,就是十住处的大众。十处说法不同,当然每一处有每一处的闻法大众。为是中大众说什么法?略开地法门竟’。就是略说百千恒河沙法门中的心地法门,而这只是略说一二,如毛头许那么一点,假使要详细的说,那就有无量无边无穷无尽不可说不可说的法门。既为大众略说心地法门完毕,现在就要进一步的为地上凡夫,说十重、四十八轻的戒法,好让众生从这戒法的守持中,克证心地法门,完成无上正觉。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0: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乙四人间说戒 丙一圣凡本源 丁一标戒本源 复从天王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痴暗之人,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 佛于十会说完心地法门,复从’摩醯首罗‘天王宫’中,下’生‘至阎浮提’洲的‘菩提树下’,亦即是来到我们这个人间,为此地上’的“一切众生凡夫痴暗之人’,宣‘说我本’师‘卢舍那佛心地中’的初发心中常所诵’的‘一戒’。 此中所说的地上,就是指现实人间。一切众生,显 示众生的众多,除了最高的佛陀,如我们人类,人类以上的圣者,人类以下的动物等,无不包含于众生中。对于这有两种解释:一、众缘和合而生,名为众生。当知不论任何一个具有精神活动的生命体,都不是单纯的独立的一法所成,而是由各种条件集合而成。如大法鼓经说:“一切法和合施设,名为众生:谓四大、五蕴、十二处及十八界、十二因缘等合成,假名为人,号曰众生”。这是众生得名为众生的最好说明。二、数数不断趣生,名为众生:活跃于世间的每个众生,不是某个阶段的生命结来就算完毕,而是还有生命继续而来的,且在未解决生死以前,总是在那里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形成一大生死之流。如般若镫论说:“谓有情46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0: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者,数数生故,名为众生”。这是众生得名为众生的又一说明。 凡夫,是中国的旧译,新译叫做异生,印度话叫 做波罗,是与圣者相对的一个称呼。天台止观说:“凡圣相衡,判如天壤”。未断些少的烦恼,未证些少的理性,而始终在三界中转来转去的,是为凡夫。法华经说:“凡夫浅识,深著五欲”。由于如此,所以不得出离三界。凡夫就叫做凡夫好了,为什么又说为痴暗之人?因凡夫是未断除些许烦恼的,由无明烦恼封闭自己的心地,使本具的智慧光明不得开显,终日生活在昏天黑地中,所以叫做暗,由无明烦恼障蔽自己的心地不能了解诸佛的正法,妄生种种不正当的邪见,所以叫做痴。 如是凡夫痴暗之人,怎样才能从沉迷不觉中转凡入圣,是学佛者的一个重要课题。依佛法说,办法当然是有的,问题就看吾人肯不肯得发心。如卢舍那佛不是天成的,最初亦是一个痴暗凡夫,后来由于发心受戒,并且常常诵此戒品,以至克证心地,最后完成正觉。这末说来,此戒乃为超凡入圣的关键,如果没有此戒收摄自心,必然要长期的漂流生死大海,永远没有出离的日子。 大圣释迦,为了愍念这些凡夫痴暗之人,乃来到这个人世间,说我本师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时常所诵的一戒,而这常所诵的一戒,就是成佛的最胜因,而且三世一切诸佛,都是由于先受此戒,然后跃登正觉宝座。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卢舍那佛常所诵的一戒,名为‘光明金刚宝戒’。光明是对黑暗说的,有了光明,黑暗就不存在,这是世间所见的事实。由于此戒,能够破除无始无明的黑暗,所以叫做光明。金刚是最坚利的物质,能够摧毁任何坚固的物体,这是世人所知的常识。由于此戒,能够摧毁一切难以摧毁的烦恼,所以叫做金刚。宝是贵重的珍物,可以除去人们的贫困,而为世人之所重视的。由于此戒,能够出生无量功德法财,使众生的善法功德日増,所以叫做宝。 即此光明金刚宝戒的一戒,是第一微妙的最上之戒,是十重、四十八轻戒之体,是诸古佛展转传来的心地戒法,不是释迦牟尼佛所新创立的,所以值得每个众生,特别是值得每个学佛的大乘行人之所重视! 古德对此光明金刚宝戒,进一步从道理上作这样的解释:光明是就摄善法戒说,因为此一心戒,能够照耀一切法的;金刚,是就摄律仪戒说,因为此一心戒,其体是无漏性的;宝,是就摄众生戒说,因为此心戒,能够济物利生的。如能严格的守持律仪戒,是就没有什么恶法不止,到了佛果位上,就可成就断德如能切实的奉行善法戒,是就没有什么善法不修,到了佛果位上,就可成就智德;如能认真的实践摄众生戒,是就没有一个众生不度,到了佛果位上,就可成就恩德。所以舍那常所诵的一戒,看来是很简单,实则大乘因果,无不包含在内。 为此,接着说:光明金刚宝戒,不是别的什么,就是一切’诸‘佛本源,是一切菩萨本源'。说得清楚48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0: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诸佛萨婆若海,固然是以此戒为本源,菩萨六度万行,亦是以此戒为本源。本师卢舍那佛,固然是由此戒而成,十方三世诸佛,亦是由此戒而成,此界切菩萨,固然是由此戒为本而修起,他方一切菩萨亦是由此戒为本而修起,假定离此光明金刚宝戒,三十心,十地所修的法门,固然不得成就,就是佛地所有的一切功德,也是不可能发生的。此一戒的重要性,于此而知。 诸佛菩萨所以皆以此戒为本源,因此戒为一切众生本有佛性种子’。以究竟大乘说,佛性原是一切众生所本具的,但要戒才能发生,所以称为种子。法华经说:“佛种从緣起”,亦即此意。涅槃经说:“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因见佛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约缘了佛性,以此戒为种子说。起信论说:“以知法性无染污,随离五欲过故,随顺修行尸波罗密;这是约此光明金刚宝戒,以正因佛性为种子说。 切众生既皆同具此佛性种子,为什么我们众生 不能证得此心地法门?病在众生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背觉合尘所致,假定随顺佛性而修,就能超脱生死苦海,悟人人本有自性涅槃,就可与佛一样的证得心地法门,现在,佛陀所以来说此心戒,吾人所以要受此心戒,目的就是为了证得此心地法门,而且唯有此心地戒才能证得,岂可轻,忽? 49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0: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二显戒胜利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当当常有因故,当当常住法身。 光明金刚宝戒的本源既已标出,光明金刚宝戒的胜利再为显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这话,在涅槃经中也曾说到,而中国佛教学者,最初承认一切众生皆得成佛,就是从涅槃经中的这话得来。该经接着还说:凡有心者,皆当作佛;。心,每个众生都具有,而佛性潜藏在众生心中,所以只要具有心识活动的有情必然皆当作佛。 在此或有人问:我们现在有没有佛性?我敢肯 疋 的回答诸位说:当然有。诸位如果再问:我们既有佛性,为什么不成佛?我的回答是:具有佛性是一回事成不成佛又一回事。大觉圣者所以说为已经成佛,是因已将本具佛性开发而又庄严了佛性,完成清净法身的妙果;具缚凡夫所以还是众生,就因佛性仍为无明黑暗之所包裹,而成为流转的生死身。可见我们流浪生死不得成佛,问题不是不具佛性,病在无明蒙蔽了佛性,使佛性不能显现。现在如能受此光明金刚宝戒,消除蒙蔽佛性的无明,使佛性理体完全显现,当下就可成佛。是则现在不能成佛,不是没有佛性,这不能怪别人,应怪自己未去破除无明。 佛性是遍一切法而不局限在某一方面的,所 若虐、若识、若 以 色、若 是 情、是心,无不悉‘皆’摄‘入佛性戒中’。佛性理 50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6: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体是不生不灭而常住的,所以有一切虚妄分别的心识活动,完全是由无明不觉而来,虚妄分别心的主体是阿赖耶识,而阿赖耶识之所以生起,是依如来藏而来。起信论说:“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接着,依此黎耶识心,有意的生起,依心及意而有意识的生活。论中同时还说:“以依阿黎耶识说有无明”。众生于生死中流转不息不得成佛,实是阿黎耶识中的无始无明住地作祟! 于中,心是集起的意思,但不如唯识说的积集种子生起现行,而是指的妄念倏然集起。意是思量的意具有恒审思量的功能作用,依唯识说是第七染污意,依起信说是五种意。识是了别的意思,前六识都在其中。色是现代所说的物质,亦即四大组合的生命肉体;心意识三者总说为精神。众生的生命,是即精神物质的和合体。在色心和合的众生内在,具有潜在的佛性,所以我们知道:佛性就在识心之内,除此心外,再也没有别的佛性可得。楞伽经中佛曾这样说道“我说阿赖耶,即是如来藏” 是情,拣别不是无情;是心,拣别不是无心、无情无心,是乃无知无识的木石之类,木石之类的东西当然不堪受此心地妙戒的,能够受此心地妙戒的、唯是具有精神活动的有情,而有情是具有佛性的,当然入于佛性戒中。 当当常有因故,当当常住法身',这是显示因果 的必然。当当,在此可作的的确确解。谓此光明金刚 51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6: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宝戒,的的确确是成的常有真因,的的确确是常住身的果、因果都不离此一心地妙戒。常有、林别是有、无,而是常常时,但恒时确为成佛之因,常筐、别不是来患去,而是显示法身妙果为永恒的没有来去动静。唯此常住法身妙果,不是从外得来的、是将有佛性勿以开发庄严而成。由于光明金则宝成是成佛的真因、是成就常住清净的法身妙果、利益尿胜、所以科为显戒胜利。 丁三劝信受持 如是十波罗提木叉出于世界,是法戒,是三世一切众生顶戴奉持。吾今当为此大众,重说十无尽藏戒品,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 上所说的佛性戒,为众生成佛的唯一因素,如对此佛性臧加以庄严、也就可以完成最高佛果,换句说,因行所修的是这佛性我,果位所得的亦这佛性。是以亦即旷知:诸佛如来所证悟的,固然是这佛性或、凡夫众生速惑而不能觉了的,同样是这佛性戒。大圣佛陀发现到这点,对诸众生本具此殊胜因,本可证得此珠胜果,而竟因为迷而不觉,始终沉沦生死海中、于深致慨叹之余,不忍众生就这样的长期沉沦,乃思有以救济之道! 然以什么方法才可使众生悟佛性戒?没有其他的特别方法,唯有宣说种种的戒法,使之得以一一摄持才能令诸众生,转迷成悟,超凡入圣,以致完成无上果。佛陀大总,乃运用种种不同的方便,把众生本52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6: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佛性戒,开为十种宣说出来,所以说如是十波罗提木叉出于世界。十波罗提木义,就是下面的十重根本大。像这样的重要心地戒法,在这世间是很不容易遇到的,现在由于如来说示的关系,才有此戒法出现于这世界,而我们又很幸运的得以遇到这个心地成法,应当生大欢喜心,好好的尊重此波罗提木又,并依之如法修持,期得悟入佛性戒中 是法或”,法是轨则或法则的意思。如问诸佛是 怎样成佛的?可以肯定的回答:是本此十重戒的轨则而成佛的。诸佛的成佛既是如此,我们要想成佛,亦须遵循此成佛的法则,切实的加以体会,认真的予以修行,必然达到成佛的目的。假定不遵循这法则,不依此规律去行,要想成佛是不可能的。由这是成佛的法则,所以称为法戒。 波罗提木叉是印度话,中国向来译为别别解脱。世人不知佛制戒的意义,见到佛所制定的戒条,总是要人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做,于是误会佛教的戒法是東缚吾人的,因而不敢信佛与受戒。殊不知如来所制的或法,不但不是東缚我们,而是使我们获得解脱。所谓别别解脱:如持不杀生戒,那你在杀生这事上就得解脱;如持不偷盗戒,那你在偷盗这事上就得解脱;持不淫欲,那你在淫欲这事上就得解脱;宇持其他诸或,亦复可得解脱。 关于这,得再加以说明,诸位才不会觉得奇怪。如我们去杀生,特别是杀人,当你正在杀时,由于烦恼冲动,或以为无所谓,但在杀人之后,在你的内心中 53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6: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有一阴影存在,时常好像有人跟在后面,要杀自己这末一来,便会提心吊胆,内心不得安宁,不安宁是不解脱。如从来没有做过杀人的事,心中即坦然无畏,而得自由自在。不杀生如此,不偷盗亦然。中国人常说:“为人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如小偷偷了人家的东西,晚上睡觉不管睡得怎么熟,但听到敲门的声音,立刻就会害怕起来,不是怕登察来抓,就是怕失主来找,心里总是不得自在的。若严格的守持不偷盗戒,根本没有偷过人家东西,纵然三更半夜有人来敲门,亦是心无恐怖的,无所恐怖就是郎脱。所以戒不是别别束缚,而是别别解脱。 波罗提木叉亦可译为保解脱,就是受持此戒而又如法不犯的话,若是声闻行人,如来就可保证他得声闻解脱,若是大乘行人,如来就可保证他决定得以解脱一切无明烦恼等,而证得佛果位上的清净法身。根据此理,我们可作这样的说在因能够严格的守持、名为波罗提木叉;于果位上所能得的,是清净法身。罗提木叉的重要性,从上所说,可以明白的显示出来 梵网经讲十根本重戒,名为十波罗提木义;菩萨戒本讲四根本重戒;可说四波罗提木又;优婆戒经讲六根本重戒,可说六波罗提木;善戒经讲入根本重戒,可说八波罗提木又;诸经论中所说、多有所不同。 佛所说的十波罗提木叉既是我们 成佛的法则 是’则三世一切众生,皆应“顶戴奉持'。顶戴,是顶礼佩戴的意思,表示对此戒法的尊重达于极点,5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6: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把珍贵的东西顶在头上一样,一点不敢随便,丝毫不敢轻视,亦不加以油。变持,是领受执持的意思,表示对此戒法的时刻加以体会,好像率率的抓住自己心爱的东西一样,一刻也不敢故松,一时也不忽总,更不敢以舍弃。唯有如此的顶戴奉持,始不致于对此或法有所违犯 顶戴奉持这成佛的法或,不是一个众生应该此,而是每个众生都当如此,不是现在众生应该如此,而是过米众生都当如此,再简单的说一句,就是一切众生皆应尊重此戒。除非你不想得解脱以至成佛,否则的话,就得必须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又,假定时这十波罗提木叉稍加忽视、毁犯、破坏,要想圆成无上佛果,是就绝对没有希望。戒的重要性,于此可见。所以我希望每个修学佛法的行人,对此成佛的法或,要如法的顶戴奉持! 出现在这人间的·吾释迎年尼佛,为了便众生知道此法戒的重要性,现“今当为此大众,重说十无尽藏戒品。此中大众,是指现前能够受或的众以及天龙八部鬼神等众,因为此戒,无论什么人,什么众生,只要解得法师语,是都可以受的。重说,显示前面已周的说过,见在不过重新说一次已,开无其他特别的新,点前户已于人上力及天人,说过此十罗木又见释之,在这人间。再力人众生,重说十无不藏品。人有以为的性,告诉大家可,什么一说说?知是成佛的基,华严经说戒为无上菩提本 5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7: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如此,所以不得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说,让众生对这戒法提高警觉,时刻将这戒法记于脑海而不如佛为出家众制半月半月诵戒法,而佛亦半月半或忘! 月的自诵,是即等于一次又一次的重说。中国律 初 祖道宣律师,于每半月诵戒,除为大众公开诵一次,自己还要诵十次。这都是显示诸佛如来、诸大菩萨、诸大祖师,对于戒的尊重谨慎,亦即是要熟悉戒的条文。如对戒条不熟,不知什么是持、什么是犯,犯了戒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持戒,这是多么危险!如常诵戒说戒,对于持犯记忆清楚,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了就犯戒,那你一举一动就会小心,而不致于有违戒律 佛先为众生说十波罗提木义,复从十波罗提木叉演为四十八轻戒,再从四十八轻戒开为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终而演为无穷无尽的菩萨戒法,所以说为无尽藏戒。如上所说,不论是说佛性戒,是法戒,是光明金刚宝戒,而为卢舍那佛所常诵的只此一戒,为什幺现在说为无尽藏戒?心地妙戒,实在说来,只是戒,但因众生心念无尽,故此戒法亦即无尽。瓔珞经说:“菩萨一切凡圣戒,尽心为体,心若有尽,戒亦有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所以无尽藏戒,是本心体无尽而来。菩萨戒法,虽有无穷无尽的这么多,但总不离心的本体,因而不妨说为一戒。 心地妙戒,其体原是一味平等,不可说有众多差 别,前面所以说有无尽戒藏,不过是就戒相作差别说如就戒体来说,仍就是一非多,佛陀说了无尽戒藏,恐56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7: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怕众生在戒相上妄想执著,反而把本有戒体忘了,所以现在再把无尽戒相,回归到本有戒体上去,而这戒体不是外来的,亦不是别人给子的,而‘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戒’,且此佛性戒的‘本源自性清净’。即此戒法,众生与佛同源,其性本来清净。所不同的,就是诸佛已经还其本源恢复他的清净,但在我们众生因未还其本源,所以要秉受法戒,方得复其清净。在米复其清净之前,虽在生死海中流转,但是推本寻源,其性仍是清净,从未被染污过。可是在此有个问题:一切众生戒既是本源自性清净,为什么还要秉受无尽戒藏?佛对这曾有交代说:如来说无尽藏戒,是如来的方便、受者受无尽藏戒,是受者的方便,但就戒的根本说,仍是指的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性清净之佛性戒为所依体。行者所以要受戒品,目的是为恢复本源自性清净的戒体,此本源戒体,如不秉受戒法,就不能回复本净。因此,佛要为众生说无尽藏戒,众生亦要受这无尽藏戒。是则说者受者成为必要,否则不能复其本净。 丁四颂前起后 戊一舍那始授 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千百亿释迦,各接微尘众,俱来至我听,听我诵佛戒,甘露门即开 前面是长行,此下是重颂。于中,首先显示卢舍 57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7: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开始传授此光明金刚宝戒。 向来说佛有法、报、应三身。依天台家说:毗卢进那代表法身佛,卢舍那代表报身佛,释迎年尼代表应身佛,可是依华严家说:毗卢遮那就是卢舍那,卢舍那就是毗卢那,二者原是一个,不可为之分说,年严经为卢舍那佛说的,由于卢舍那就是毗卢遮那,所以晋译六十华严都称为卢舍那,唐译八十华严都称为 卢舍那是印度话,中国译为净满。净是显示到了毗卢遮那。 佛果地位,所有一切的罪恶,所有种种的虚妄,都已扫荡得乾乾净净,没有一丝一毫的存留,所以名净。满是显示到了佛果地位,所有一切的善法,所有种种的功德,都已修集得圆圆满满,没有一丝一毫的欠缺,所以名满。简单说,一切染法无不断尽无余,一切净法无不圆满庄严,是为卢舍那佛。亦有译为光明遍照,这本是毗卢遮那的义译。由于华严家视卢舍那与毗卢速那为一,所以也就将卢舍那译为光明遍照。通常解释这个说“内以智光照真法界,外以身光照应大机”。是为光明遍照。因而古德亦这样说:净满,是从自受用身得名的,光明遍照,是从他受用身得名的。虽有自受用身与他受用身之别,但都是指佛的报身而言。自受用报身,是指诸佛所证智断二德的究竟实果;他受用报身,是指地上菩萨随其心量所见的刹尘相好,而相好皆没有分齐限量的。 我今卢舍那,是指舍那本身,亦即是佛的正报方坐莲华台”,是指舍那本土,亦即佛的依报。卢舍58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7: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前已解说,我是舍那自称。已证果位的卢舍那佛,绝对是破一切我而无有我执的,如果还有我执存在,根本就不可能成佛。是以这里所说的我,既不是凡夫妄执为有的实我,亦不是外道妄执为实的神我,而是随世流布的假名为我,亦即无我之我的无生我,不可把它看成实我、神我。 今,指正当说的时候,简别不是过去、未来,而是的指当前的现在。当正说戒的卢舍那,是坐在什么地方?方坐莲华台中。依众生眼光看,正报是正报,依报是依报,二者必然隔离的,不能够打成一片,但在佛的立场,认为即正报是依报,即依报是正报,依正原是互融,身土本来不二,根本不能严格的划分清楚 方在这个地方,约有两个意义:一、将坐未坐时因卢舍那佛,要为众生传授光明金刚宝戒,必然先要准备坐到莲华台上去。二、显正坐之时,即佛要传授光明金刚宝戒,已安坐在莲华台上。 莲华,是说华藏世界的形态,好似莲华一样。台是高显的意思,如俗说的高台。这是表示舍那所要说的心地妙戒,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及得上它的,亦没有什么可以超过它的。所以有说:“一切众律中,戒经为最上”。再者,台是居于正中的,中则可以含摄十方,以示舍那如来为千佛之主,而心地妙戒则为众戒的根本。 卢舍那坐在莲华台上,身与华台刚刚相称,既不大又不小,是即表示依正重重、身土不二的圆融妙义亦可说众生心性,就是一朵妙莲华,不但如莲华的在 59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7: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尘不染,亦如华的因果同时,由于心性是一朵切集华,所以使这世界也像采延华。世界即依众生显现,当然还依众生心性安住,所以说方空安3 蘧华,还有两大特色:一是处泥而不业,仍能永恒的保持清净。这是显示心地我体,在凡夫位 看来好像是乘污的,实际没有垢来相的;在圣者位上时,看来好像是清净的,实际没有清净相的。古德“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涅库,社轮孤期于碧天”。是即此意。二是莲华出水是很香洁的,如弥经说“微妙香洁”。即是指此。这是显示心地我体,终是洁净芬芳的,决不受任何恶法的重乘而变质。华还有开合的意义,以表舍那开一乘心地我法的真实演说十重、四十八轻我的权便,到了景后,又复将十重、四十八轻之权,会归本源自性清净心地我的真实 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边”:周匝,是围绕的意思,即一图图的围绕起来。千华的华,是指连华的叶亦即普通说的花瓣。只要是莲华,定有其华叶。不道比较来说:人间的莲华,最大的只有十余叶,而天上莲华胜于人间,经说有百余叶之多;可是诸佛萨所坐的莲华更胜于天上,有千叶这么多。于此周匝十象之中,复又现出千释迎。复现是对上句说的:上句周臣十华,如前说的方坐莲华台一样、是属依报;次句现十释迎,如前说的我今卢舍那一样,是属正报。见依报的千华,然后再见千华中的千释边、所以叫做复现。如此分析,可知一莲华叶上有一尊释迦牟尼佛,60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17: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叶莲华上当然就有一千尊释迦佛。前面说过,释迦代表应身佛,是随众生的机感而示现的。可是赴感为身的释迦,经中有时又分为应身与化身的两类:应身,就是这里所说的千释迦;化身,就是下面所说的千百亿释迦。所以如此,无非是为度化各类不同的众生。 千释迦坐于千华之上,我们已觉有很多的佛,现在进一步说,在每一’莲华’叶上,复有‘百亿国’土,于每一国’土中,皆有一释迦’佛行化其间。一个国土有一尊释迦,百亿国土当然就有百亿释迦,千叶有千百亿国土,所以就成千百亿释迦。 从空间说,国土有千百亿这么多,当然是就显示了无限差别,而在无限差别的千百亿国土中,有千百亿这么多的释迦佛,看起来自亦是很多的。可是就时间来说,如是众多的释迦成佛,没有前后各别不同,因时间没有先后,所以千释迦固然是‘各坐菩提树',于同‘一时’间内完‘成佛道’,乃至千百亿释迦,亦是在同一时候,证得无上菩提。意思是说:应化身佛在千百亿国土中示现成道说法度生,绝对不能分别前后为什么?因应化身佛是为度有缘众生为其唯一目的,什么国土中所应度化的机缘成熟,就得在那一国土中示现成佛以度化之。如千百亿国土中的众生,度化因缘都已成熟,以度化众生为己任的释迦牟尼,当然就要在不同的千百亿国土中,于同一时候示现成佛道,去度化所应度化的众生。因佛随赴感,绝对不失时机。如大海潮水涨退,必有一定的时间。释迦牟尼于十百亿国土中示现成佛度生也是这样,众生机蟓于这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17: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熟,佛即不能不于此时示现成道为众生说法教化从卢舍那佛示现千释迎、千百亿释迦,乃是从体起用。如问千百亿释迎从何而来?是从千释迦变化示现而来;同样理由,再问千释迦从何而来?是从卢舍那佛本身示现而来。‘如是千百亿’释迦,以千释迦为本而千释迦又以‘卢舍那’为‘本身’,是为摄用归本即将千百亿释迦的作用收摄起来,仍归到卢舍那佛根本上去。因为,千百亿释迦既是千释迎之所化现,千释迦当然就为千百亿释迎之本;千释迎既是卢舍那佛之所化现,卢舍那佛当然就为千释迎之本。是以,用虽有千百亿这么多,而体实在只有一个,如说:“吾以为本源,名为卢舍那佛”。 分身于百亿国土的释迦,当各有其所化的众生,而 且所教化的众生,有微尘那么多。现在将这所 教化的微尘众生,从各个国土接到莲华台藏世界来。一释迦是这样的接微尘众生,千释迦亦是这样的接微尘众生,千百亿释迦’亦是这样的接微尘众生,所以说各接微尘众 如前卷说:“是时释迦是擎接此世 界大众,还至莲华台藏世界,百万亿紫金刚光明宫中见卢舍那佛,坐百万亿莲华赫赫光明座上”。 颂文单说接 前卷长行说擎接,维摩说手攀大十 法华说神通接众,看起来,似乎说法不同,而实彼此是相通的。接诸微尘众到什么地方?俱来至我’卢含那“所’住的华藏世界。俱来,显示不但所接的众生来,能接的千百亿 样论与所接的众生 接的 释边亦来,到了卢合 那佛那里 首要做的工作,就是一时礼 6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