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18 经文610:【譬如镜中像,虽现而非有,于妄想心镜,愚夫见有二。不识心及缘,则起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则不生。】了心以及境界,空无自性,万法本自空寂,这个时候妄想则不生,而得无住涅槃。

【譬如镜中像,虽现而非有,于妄想心镜,愚夫见有二。
不识心及缘,则起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则不生。】

说:一切法,一切诸法就像镜中所现的像,这个比喻真的是很棒,比喻得太好了,真如心就像镜子,所显的像其实是空无自性,

所以像有无生的道理,可是没有真如之体,证得真如之体,还是我们的智慧才有办法,

所以你不要说一棵树可以成佛,这样讲会笑死人的,这样还修什么行?

山河大地可以成佛,不要这样讲,那是成佛以后不分内外,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所以譬如镜中像,你说有也对,说没有也对;说有也错,说没有也错。

虽现而非有,虽现种种像,像就是虽现有种种差别之像,但是空无自性,其实是没有。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包括文殊讲堂、我相、人相、众生相、你所看到的相,其实是没有的,本自寂灭故,没有真实的和合,也没有真实的离散,何以故?

自性本空故,时时刻刻都处于不生不灭,岂有来去生灭增减?

于妄想心镜,在这个妄想自心镜的当中,也就是把心当作镜子,于妄想的自心镜当中,就是自心如镜。

愚夫见有二,这个愚痴的人,在你的心看到有两种:有能缘心、所缘境,有二法种种种差别的相。

愚夫见有二,二就是断、常;有、无;能缘心、所缘境,愚夫见有二法之差别,能缘心、所缘境。

不识心及缘,不了解能缘的妄想心不可得,以及所缘境不可得,唯是一心、唯是真如,都本是一真,则起能所二妄想,

因为不了解能缘心、所缘境,都本是一真一如,则起能所二妄想,

了心以及境界,空无自性,万法本自空寂,这个时候妄想则不生。

【注释】

【“于妄想心镜,凡夫见有二”:“心镜”,自心如镜,能现一切法,故称心镜。“见有二”,见实有能缘、所缘二法之分别。】

【“不识心及缘”:“识”,了也。“心”,能缘之心。“缘”,所缘之境。谓不了能缘之心,及所缘之境,皆本一如。】

【“则起二妄想”:则起能所二法差别之妄想。】

【义贯】

【一切诸法“譬如镜中”之“像,虽现而非”实“有,

于”自“妄想”习气之“心镜”中,“愚夫”妄“见”实“有”能缘所缘“二”法分别。

以“不识”能缘之“心及”所“缘”之境,皆本一如,“则起”能所“二”法差别之“妄想;

”若“了”能缘之“心及”所缘之“境界”,皆唯自心妄现,“妄想则不”复“生”起,而得无住涅槃。】

    19 经文611:【心者即种种,远离相所相;事现而无现,如彼愚妄想。三有惟妄想,外义悉无有,妄想种种现,凡愚不能了。经经说妄想,终不出于名;若离于言说,亦无有所说。】

【心者即种种,远离相所相;事现而无现,如彼愚妄想。
三有惟妄想,外义悉无有,妄想种种现,凡愚不能了。
经经说妄想,终不出于名;若离于言说,亦无有所说。】

   19-1 这个人生跟宇宙怎么来的呢?都是由无明妄想的产物。

心者是什么?就是种种,就是诸法现起的原因,心者即种种,这一句就是心生则种种法生的意思。妄想生,种种法就生。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这个世间怎么来的?就是心妄动来的,

不了解真如心,而真如见到万法真空,妄心就见到真法有相,

这个相其实是犹如虚空花,虚空本来就无花,而心有毛病的人,就见到虚空当中有花,心有毛病的人就见到这个虚空有种种的相,

如果是佛,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没有能缘心,没有所缘相,对不对?究竟真如,

所以,这个人生跟宇宙怎么来的呢?都是由无明妄想的产物,

我们有一二三四,怎么来的?由观念创造出来的,

我们有A、B、C,怎么来的?由观念、需要、设立出来的,

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因此包括语言文字观念数学,统统是方便我们这些生活,能善于运用不算坏事,不会运用就算坏事。

心者即种种,就是心种种法生起的根本,就是妄心,是种种法生起的根本,

简单讲心就是法了,诵经就是诵你那一颗心,念佛也是念你那一颗心,

远离能相所相。事现而无现,说事的境界显现,其实是实无所现,

心者即种种,远离相所相,事现而无现,事境界显现而实无所现,

如彼愚夫妄想,就像彼愚夫分别而误认为是真实的,就像彼愚夫妄想。

    19-2 外面的一切法一切境,其实就是没有,要不然在座诸位,你全世界玩了那么多国家,你玩出什么?你告诉我,没有!

三有惟妄想,三有,只有一种,就是妄想的产物,

不了一切法本来无一物,外义悉无有,外面的境界,义就是法,法就是境,这个义就代表一切法一切境的意思,

外面的一切法一切境,其实就是没有,要不然在座诸位,你全世界玩了那么多国家,你玩出什么?你告诉我,没有!

对啊,没有!就是概念,就是一些概念而已,

这个外境,外义悉无有,妄想种种现而已,统统是妄想,凡愚不能了知了悟。

    19-3 如果有妄想才要对治,没有妄想一切言说,那么了一切言说都无所说,没有能说没有所说。为什么需要去对治它?万法毕竟空寂。

经经说妄想,是吧,佛在诸经当中,一再阐说妄想之相,

终不出于名,令人了知妄想,还是不出于这些名言的计著,

你妄想怎么来的?就是执著这些语言。

若离一切语言,则了一切言说,则无有所说,就妄想以及对治之理,万法毕竟空寂嘛。亦无有所说,

如果你能够离一切言说,则了一切言说,也无有所说,也没有能说所说,

既然没有能说所说,这些妄想对治之理就不需要,

如果有妄想才要对治,没有妄想一切言说,那么了一切言说都无所说,没有能说没有所说。为什么需要去对治它?万法毕竟空寂。

   19-4 心者就是种种万法的产生,万法都是这一颗心所显现的,如果能够远离能相的心、所相的境,那么这些事的境界显现,虽然显现,但是其实是无所有,因为空无自性。

我把它念一下:

心者即种种,远离相所相,事现而无现,如彼愚妄想。
三有惟妄想,外义悉无有,妄想种种现,凡愚不能了。
经经说妄想,终不出于名,若离于言说,亦无有所说。

把它解释一下:

心者就是种种万法的产生,万法都是这一颗心所显现的,

如果能够远离能相的心、所相的境,那么这些事的境界显现,虽然显现,但是其实是无所有,因为空无自性。

他不晓得万境本空,如彼愚夫妄想分别,而误认为是真实。

举个例子,譬如说,你去拉斯维加斯,哇!那个灯光那么多,那是怎么来的?那是缘起来的。

把电关掉了就没拉斯维加斯这么光亮,没有,统统没有,都是缘起。

三有惟妄想,外义悉无有,妄想种种现,凡愚不能了。

佛在诸经当中,一再地阐说妄想的相,就是希望能够离相,

这些妄想相怎么来的呢?令人了知这些妄想,终不出于一切言说计著。

若离一切言说,则了一切言说,也无有能说还有所说,也无有所说,

那么无有能说、所说,这些妄想去对治它就多余的,因为能说、所说都空,万法毕竟空寂,这个就是无上大般涅槃了。

   19-5 真妄二者皆是所说。离言则一切皆寂。

【注释】

【“心者即种种”:自心者即是种种诸法。“种种”,指诸法。】

【“相所相”:能相、所相,亦即能、所二相。】

【“事现而无现,如彼愚妄想”:“事”,境相。一切诸法虽有境相显现,而实无所现,诸境之性非,】非就是非有,诸境之性非有实际,【如彼愚夫之所妄想分别而认为实有者。】

【“外义悉无有”:“外义”,外境。】就是一切法、一切外境外相。

【“经经说妄想,终不出于名”:佛于诸经中皆一再阐说妄想之相,令人了知妄想终不出于名言之计著。】

【“若离于言说,亦无有所说”:若离于一切言说,则了亦无有所说之妄想,及对治之理。真妄二者皆是所说。离言则一切皆寂。】

   19-6 佛于“经经”中阐“说妄想”之相,令人了知妄想“终不出于”对“名”言之计著;“若离于”一切“言说”,则了“亦无有所说”之妄想及对治之理。

【义贯】

【自“心者即”是“种种”诸法,种种诸法即是自心,了无二相,本无实体,如是了知则得“远离”能“相、所相”(能所二相);

一切诸法虽有“事”境之相妄“现,而”实“无”所“现”, 】因为空无自性故,

【诸境之性并非“如彼愚”夫所“妄想”分别而认为之实有者。】其实是不存在的。

“三有惟”是自心“妄想”所现,一切“外义”(外境)“悉无有”实,以依“妄想”故见有“种种”境界“现”起,然“凡愚”于此“不能”觉“了”。

佛于“经经”中阐“说妄想”之相,令人了知妄想“终不出于”对“名”言之计著;

“若离于”一切“言说”,则了“亦无有所说”之妄想及对治之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  这是第五套,我们今天一气把它呵成。那么这里这一段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说,你今天要冷静,碰到事情的时候,如果你起烦恼、起贪嗔痴,就表示你没办法离境,那就表示你的功夫很浅。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三终】

这是第五套,我们今天一气把它呵成,

那么这里这一段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说,你今天要冷静,碰到事情的时候,如果你起烦恼、起贪嗔痴,就表示你没办法离境,那就表示你的功夫很浅。

你今天于一切境界,检视自己,真的,嗯!我以前听了这一句话愤怒,我现在是如此地安详,如如不动,那你就进步,一直在进步。

诸位!如果我们不落实在真正的受益,那么我们今天坐在这个地方,用那么久的时间,便失去重大的意义,

因为你们是第一手听闻正法的,对不对?第一手资料,最先面对的嘛,将来等DVD做出来,那是第二手嘛,第二手。

好,好了,那在座诸位,在第一的接触这个因缘,你就要真实的受用,不要师父一稍微没有讲课了,没有提携了,又乱成一团了。

内坛、内坛的吵架;外坛,外坛的吵架;厨房,厨房的吵架,那怎么得了呢?是不是?

喔!所以有的大陆的来跟我赞叹,就说:喔!师父,我们来打水陆,你们这个内坛的师姐,还有外坛这些义工,真的很可取,这些里里外外的行堂,吃饭都很有规矩。

他们很赞叹说:台湾这个义工的素质,这个文殊讲堂义工的素质、水平真的是很高。

哎呀!我听了以后很感谢内外坛的这些师姐们,因为你给我Face(面子),我这样我算很有面子,这表示这师父有在教导,对不对?很好!

为什么人家这样赞叹文殊讲堂的这些义工?我也觉得很安慰,因为你们听经闻法,他们就说:哇!这讲堂的义工就是不一样。

喔!所以说师父听到这一些人家赞叹我们讲堂的这些义工,师父也很高兴。为什么?表示我们的教育也成功,你们也给足了师父的面子,没有给我漏气。

水陆快到了,你看我们的文殊讲堂,水陆法会,你看大家,这个拿香就是排整排。

好了,我们就是提早结束,因为第五套,我之所以不原意再继续讲下去,因为剩下一点时间,讲那个一点时间,然后呢?不完整,

明天有一个重新的开始,因为我们这一卷录影带是三个小时,第一堂,第二堂是两个小时,那么如果再讲下去,变成一个多小时,这样子怪怪的,讲不到一个段落,

讲这么一点点也没什么意思,我也很辛苦,得到安慰奖,我多休息一点,明天我们再继续来上课。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师父起狮子座,对大众站立,将法宝举到眉心。引磬响起,大众向师父问讯。)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六套(共8讲)
第一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 2013.06.23-2013.07.21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引磬声起,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今天我们从第六套开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四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沙门释成观撰注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那么一切佛语也就是从第一句到最后都是佛所讲的,而最重要的,都是佛的心。所以它从第一卷到第四,统统是一切佛语心品。
933页

    1 经文612: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问说。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作耶?为不作耶?为事耶?为因耶?为相耶?为所相耶?为说耶?为所说耶?为觉耶?为所觉耶?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现在要深入地去探讨法身跟种种的涅槃啊、般若啊它们的关系,还有法身跟五蕴身的关系,一步一步来讨论。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问说。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作耶?为不作耶?为事耶?为因耶?为相耶?为所相耶?为说耶?为所说耶?为觉耶?为所觉耶?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

   1-1 法身的全名叫做如意法身,那么我们简称“法身”,就是说:他得大自在、大解脱。

那么我们大乘佛教的国土里面,这个“清净法身”是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名相,

那么现在呢?要深入地去探讨法身跟种种的涅槃啊、般若啊它们的关系,还有法身跟五蕴身的关系,一步一步来讨论,

那法身是什么咧?意思就是我们凡夫还没有证得到佛的这种境界,

证得法身,那么真正的总名词叫做如意法身,全名叫做如意法身,简称:法身。

意思就是:得大解脱、得大自在,证量的解脱境界,所以法身的全名叫做如意法身,那么我们简称“法身”,就是说:他得大自在、大解脱。

   1-2 讲无自性跟讲有自性,你一定要弄得很清楚,佛在不可思议的清净法身里面,实在是没有能缘、所缘,但是佛讲了空无自性,又怕你掉进去断灭;讲有其自性,他又怕你去著有自性见的“有”。所以佛法实在是很难、很难。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说: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什么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性就是正觉自性,正觉之性叫做正觉自性。

在座诸位啊!稍微再回忆一下,如果为了破除对方于相上的执著、万法的执著,所以我们讲:诸法空无自性,这是站在破除妄想、(破除)著心或者说是(破除)著于境界的,破除妄想心、妄心、妄境,叫做“佛讲:诸法空无自性”。

如果我们讲:真如有其自性,这是站在“存在”的角度。

诸位!证悟到真如的自性,并不是著那种有自性的自性,而是强调它一直存在,亘古以来并无增减、存在,

马都有马性,牛都有牛性,何况“清净本性没有自性”,

因此讲无自性跟讲有自性,你一定要弄得很清楚,佛在不可思议的清净法身里面,实在是没有能缘、所缘,但是佛讲了空无自性,又怕你掉进去断灭;讲有其自性,他又怕你去著有自性见的“有”。

所以佛法实在是很难、很难。

所以善于如来的正觉性——正觉之性,也就是所谓的法身,法身,自觉后呢?也能够觉他,觉他。

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恣就是任你怎么问,都没关系,叫做恣所欲问,任你怎么问都没问题,我当为汝随所问说。你怎么问,佛陀就能答。

   1-3 要问法身到底是什么?那么这个大慧全部能问的统统问“到底法身是什么”?

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这当然就是十种名号里面其中的三种: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应供、释迦牟尼等正觉,都可以。

那么如来、应供、等正觉,后面要补“法身”,这里讨论的是法身,法如大海,渐入渐深,到最后呢?对法身要有所认识。

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的法身,到底为作耶?是修行造作出来的吗?才能得到法身吗?

为作耶?意思就是:要尽力去修行造作,而才能成就法身耶,是这样子对吧,而得法身。

为不作耶?或者是不必去造作,本来具足就能得到法身耶?

那么为事耶?法身是果报吗?果报相吗?为因耶?法身是因相吗?

为相耶?法身是能作相吗?为所作相耶?法身是为所作相耶?

所作当然就是生灭的,生住异灭当然就是所作相,所以大慧就问了:法身为能作相耶?或者是“为生住异灭所作之相的生住异灭相”呢?

法身为能说之人呢?为所说之法叫做法身呢?为能觉之智叫做法身叫做法身呢?或者是所觉之理叫做法身呢?

如来的法身或者是,如是跟上面、以上的这一些所讲出来的名相,如是,如来的法身,如是跟上面等这些辞句为异耶?为不异耶?不异就是同,异就是非,不异就是非异,为非一非异耶?

意思就是:如来的法身,跟上面所讲的这一些辞句,以上的这些辞句为与之“非一”,为异耶?为不异耶?不异就是非异。

【注释】

【“三藐三佛陀”:“三藐”,正等。“三佛陀”,】就是【正觉。合为:正等正觉,即正觉之性,在此指佛】的【法身。】

【“如来自性”:如来正觉之性,亦即法身。】

【“恣所欲问”:“恣”,随意,任意。】

【“如来应供等正觉”:亦是指法身。】

【“为作耶?为不作耶”:】“作”就是【为修持造作而得耶?】也就是说:一直拼、一直拼,一直造作。

【为不修持造作而有耶?】或者是本来具足,不必、不假修持造作耶?

【“为事耶”:“事”,】就是【果。】它属于是一种果报吗?果相吗?

【“为相耶?为所相耶”:“相”,】就是【能作相。“所相”,所作】之【相。所作相即生住异灭四相。】

【“为觉耶?为所觉耶”:“觉”,能觉之智。“所觉”,所觉之理。】法身到底是能觉之智,或者是所觉之理?到底什么是法身呢?

【“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异”与“不异”,即一、异,或同与别。】

意思是说:【谓如来法身,与以上所说之作及】(与)【不作,乃至觉或】者是【不觉等辞句,是一还是异,同还是别?】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我解“说”如来“三藐三佛陀”法身之性相,

令“我及”其“余”诸“菩萨摩诃萨”,能“善”了知“于如来”正觉法身之“自性”,

如是“自觉”悟已,复能“觉”悟“他”】人【,自他皆得大利。

“佛告大慧:恣”汝“所欲问”者,“我当为汝随所问”而解“说”之。

“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法身,“为”修持造“作”而得“耶?为不”待修持造“作”而有“耶?

为”在修行之“事”(果)“耶”?抑“为”在修“因”中】就有法身【“耶?

为”能作“相耶”?抑“为所”作“相耶?

为”能“说”之人“耶”?抑“为所说”之法“耶?

为”能“觉”之智“耶?”抑“为所觉”之理“耶”?

如来法身】或者是【与“如是等辞句,为”与之“异”,或“为”与之“不异”?】

意思就是:要问法身到底是什么?那么这个大慧全部能问的统统问“到底法身是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1-4 【涅槃是所证之法,如来是能证之人。佛在前】面【既说明了涅槃,大慧已领其旨,故在此更进一步问能证之如来。

【诠论】

【涅槃是所证之法,如来是能证之人。

佛在前】面【既说明了涅槃,大慧已领其旨,故在此更进一步问能证之如来。

三藐三佛陀,义为正等正觉,又称正遍知。正遍知之义为正知与遍知。

正知则知于中,】中就是中道,正知是了悟了中道。

那么遍知,无所不遍,就不会落二边,所以,【遍知则知于边;】

“边”的上面要补一个字,叫做“二边”,这样才看得懂。

意思就是说,正知的人是了悟中道的道理,而遍知的人则知道“空有”的道理,让一切众生不落入二边。

也就是:遍知就是懂得二边的真理,也不会落入二边,

所以,【正知于中以自利,遍知于边以起用利他。

佛既应允大慧之请,故大慧以如来之三号为问:如来、应供、正遍知。

此三号即是佛之三德,圆摄三谛:】法身德等等。这个以前都讲过。

圆摄三谛,这个空、假、真俗、中谛,这个都讲过。

【如来即是法身德,摄中谛;应供即是解脱德,摄俗谛;正遍知即般若德,摄空谛。】这以前都讲过。

【如来之通号有十个,在此只特】别地【问此三者的原因,为此三号】三种名号,【乃】至【十】种名【号之要。

又,此法身三德秘藏,虽为诸佛之所自证者,然而此三德,亦是一切凡圣所共有;但是凡愚我执情坚,故无法契入、证得;】

这一句就告诉你,我们所有的众生只是不愿意而已,不愿意放下,就是那个坚固的执著不愿意放下,所以过着心神不定的日子。

如果我们知道说:哎呀!诸法本空,真的不放下也不行!因为你要面对死亡,那么这样子就能够契入圣道,

但是凡愚这个我执情坚,太坚固了,所以无法契入佛的法身、证得。

【是故佛于诸经中说“人法空无自性”,】

为什么要这样讲?是在告诉你空无自性是说,叫你破除对相上的一种执著,执著,

不是没有缘起的人相,也不是没有缘起的法相,不是这个意思喔!

是人相里面并没有一种“我”的执著,因为它空无自性,但是不能说否定有人相的存在,这样子要叫做坏了因果法了。

那么空呢?法也是空,但是也不坏缘起所显现的这个法,所以叫做人、法空无自性。

既要让你破除执著,又不可以坏缘起法,那这个就很难说了。【以破其执。

所谓无自性者,】这【是指无妄我坚执之性,】

换句话说:在这个世界上,执著人生、执著宇宙,任何一个动点,执,就是不对。

所以,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可见它有多难啊!

因为众生依存于相而活着,哪一个不著相呢?死执不放都可能。

所以男女会为了一个感情去跳楼、去自杀,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个坚执根深蒂固的执著,很难去破除。

所谓无自性者,这是指无妄我坚执之性,【以显有如来法身真我之自性,】

所以我们讲:如来有其自性,它是因为有“真我”的存在,这个自性讲存在,

它又是无相,这个自性不是叫你著“有”那种自性,而是唯证相应,确实存在,有如来法身的“真我”,

所以这里讲自性,不是“有”;讲无性,也不是“无”,【令众知有所证者。】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613:  经文: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过故。大慧,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无所得故,方便则空,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无所有故。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不堕四句故,智者所取,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出离于四句,才是真正的佛法。掉进去四句的知见里面,这是凡夫还有外道是世间的言说。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过故。大慧,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无所得故,方便则空,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无所有故。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不堕四句故,智者所取,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

    2-1 不堕入四句之故,这是智者所取,这是有智慧的人所取的。有智慧的人,他就知道:这个是对的。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对于如是以上所问的这一些辞句,俱非可说,你只要一落入上面所讲的辞句,就有错,俱非可说。

如来的法身非可说是果相,事就是果,由造作变成一个果,那就变成生灭了。也非因,非因,非因相,

所以如来的法身,对以上的辞句俱非可说,也不能说,法身不能说是一种造作出来的一种果相,也不能说是因,是为什么呢?俱有过故,统统有所过失。

大慧!若如来是事者,如果说如来的法身是事果,就是拼命修行、造作,是变成了一种果报,变成了果报。

或者是说:或作,“作”就是造作法。或说:如来的法身是一种造作。

或者是:如来的法身它是一种无常,是一种无常法,因为无常故,那么法身就会坏。如果说:佛的法身是无常,那法身就会坏。

在座诸位!这里要稍微小心一点,当你不开悟的时候,著一个常跟无常,统统不对;

当大悟见性的时候,讲常就是真我,讲无常;就依体起用。

但看:悟或者是不悟。真正的悟道的人佛性非常、非无常,不著一个无常,也不可以著一个常,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在一个初学佛法来讲,或者是学佛不够深刻的人来讲,这些名相他会完全转不过来,

因为他的思惟模式里面全是意识形态,不是掉进去常,就是掉进去无常,要不然,就掉进去非无常,要不然,就掉进去非常,

不管怎么讲,他始终是在名相、意识形态里面打转,不开悟,怎么讲都很难。

佛陀为了众生,让我们领悟到不生不灭的佛性,讲佛性是非常、非无常,这个可就难了,可就难,非常难,因为它不可说。

那么,你能理解多少,算多少,到总有一天你就可以证悟,多熏习就是有这个好处。

大慧!若如来的法身,它是事果,或者是说它是一种造作的法,或者是说如来的法身是无常相,

那么你这样讲的话,无论是事,是生灭;无论是作,是生灭;无论是无常,是生灭,无常就是生灭的代名词,怎么样?

那么因为一切法,果、作、无常,因为无常故,法身就会跟着相去败坏,所以“无常故”后面补四个字就看得懂——“法身应坏”,法身它就会坏掉。

但是我们知道法身慧命它是不会坏掉的。所以说:无常故法身应坏。意思就是说,法身当然不是无常法,它是亘古以来一直存在的,对不对?

一切事应是如来,因为一切事都是生灭嘛!一切事均是生灭,生生灭灭嘛,对不对?一切事都是生生灭灭嘛,

那么是不是说,一切事应是如来呢?就像昨天讲的,既然无常故,那么一切事就是如来相。

师父昨天拿那个卫生纸,卫生纸是不是无常?是!那么无常故,那一切事,应当都是如来啰!可是卫生纸当然不是如来。

我及诸佛皆所不欲,不许如此,不许这样子没有智慧乱讲,我及诸佛皆所不欲,“不欲”就是不许这样讲,把法身当作无常来讲,我们绝对不许这样讲。

若非所作者,如果非所作,就是说:你怎么造作,你怎么造作都没有用,因为没有体性嘛。无所得故,

注意!这里无所得就要注意!这无所得是空空洞洞,什么统统没有,无所得就是我们所讲的空无所有。

若非所作者,如果不是所造作的话,那么就没有体性,没有体性,怎么造作也留不住,所以就空空洞洞,空无所有。

那么如来生生世世一切所修行的智慧、善根、福德、因缘,方便则落空,落空,方便则空,怎么样?

就是落于断灭,也就是说你再怎么用功,因为无所得嘛,这个无所得是空无所有,

意思就是:如果说佛的法身,不经由造作、修行,那么就变成无体性,那么无体性就空无所有,怎么修,(都)修不出那个本质佛性出来。

那无所得,这个“无所得”不是无有少法可得,这个“无所得”是空空洞洞、空无所有,断灭的意思。

那么如果是断灭,如来一切所修的智慧、善根、福德、因缘种种方便则不存在,则空啊!就变成落于断灭。

这样修了百千万劫,当然不能成佛,就变成同于兔毛、槃大之子,槃大之子也就是石女之子,石女没有办法生儿子,是石女嘛,不能生儿子。槃大之子是石女之子,那当然不可能,空无所有。

以无所有故,这里“无所有”不是无有少法,是空无所有、断灭的意思。以,因为断灭,空无所有,

所以大慧!若无事无因,若能如实了知如来的法身,也不能讲无事,就是不可以说是果,无因也不能说它是因相。若非果,若非因。

大慧!若能如实地了知如来的法身,不可以说是果相的事,也不可以说是因,无事就是非事,就是非果,无因就是非因,

则非有非无——(非有,)也不可说是有;非无,也不可说是无。为什么呢?离于有无。

若非有非无,不落入有亦不落入无,这个“非”就是“离”的意思。

若离于有,同时也离于无见,离于有见,离于无见,则出于四句,那么就出离于四句。

那么四句就是外道所坚执的:有无、断常,这些就是妄想的开始,四句是世间的言说,如果离,出就是离,若离于四句者,那么则不堕于四句的有无、断常。

不堕入四句之故,这是智者所取,这是有智慧的人所取的。有智慧的人,他就知道:这个是对的。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

    2-2 大慧!若能如是了知如来的法身,就知道:它若,怎么样?无事就是非果,无因就是非因,则非可说是有,也非可说是无,离于有无。若能非有非无,离于有无,则出离于四句。出离于四句,才是真正的佛法。掉进去四句的知见里面,这是凡夫还有外道是世间的言说。

整段贯串一下: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他的法身于如是等章句,都不能说,也不能说是果,也不能说是因,是为什么呢?俱有过故,统统有所过失,所以不可讲果,也不可以讲因。

大慧!若如来的法身是果的话,或者是说:如来的法身是有造作的法,或者如来的法身是无常法,那么这就麻烦了,因为无常、法身就会坏灭,而我们知道法身不坏,

一切事都是如来,因为一切事都是无常故,当然一切事就变成都是如来了,这样讲是不通的,我及诸佛皆所不欲,皆不允许如是说。

若说如来的法身非所造作而成,那就变成无体性,你怎么造作?它没有一个储存的体性,对不对?则无体性质,那么就落入空无所有、无所得,

那么如来一切所修的智慧,种种的方便,便落空,落于断灭,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空无所有、断灭、无所有故。

大慧!若能如是了知如来的法身,就知道:它若,怎么样?无事就是非果,无因就是非因,则非可说是有,也非可说是无,离于有无。

若能非有非无,离于有无,则出离于四句。

出离于四句,才是真正的佛法。掉进去四句的知见里面,这是凡夫还有外道是世间的言说。

如果能够出离四句,就不会堕入四句的知见,有无、断常,不堕入四句故,

这是智者所取,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不会掉进去四句,离四句,出离四句。慧者当知,有智慧的人应当理解。

   2-3 绝对的真如才能显法身,所以法身,它是绝对的东西。以此等二边之辞句,来描述如来之性德,则俱有过失:若谓是因,则失于果;若谓是能,则失于所。

【注释】

【“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因”:

此是省辞,其义具说应为:如来应供等正觉法身之相,如是等辞句,俱非可说,

以如来法身,非可说是果,亦非可说是因;

非作,】就是非造作之相,【亦非不作】,也亦非不作。意思就是:也不能离于造作之相,也就是还是要用功【;

非】能【相,亦非所相】,也就是离于能所,离于造作之相,也离于不作之相,离于能相,同时也离于所相【;

乃至非能觉,亦非所觉。】为什么?都是二边,绝对的真如才能显法身,所以法身,它是绝对的东西。

【“俱有过故”:谓以此等二边之辞句,来描述如来之性德,则俱有过失:若谓是因,则失于果;若谓是能,则失于所。】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2-4 可见成佛说法它有多难,又要让你解脱,又不可以著二边之见,这可真是不好讲,那一种证悟的境界又不能说,勉强地说,众生又很容易落入二边,这个可真是难为了佛陀啊。

【“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若言如来法身是事果者,则法身即或成为作法,或成无常性,】

“作”就是造作法,就变成无常,那么我们这个五蕴身死了以后呢?如来的法身就会坏,【如是如来法身应坏。】因为你讲法身是无常嘛,那就是一定会败坏。

【“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以如来法身既】然【是无常,则一切事皆应是如来法身,以一切事皆无常故。】

【“我及诸佛,皆所不欲”:“不欲”,】就是【不乐、不许如是不正之言,以其害道也,兼且谤佛。】

【“无所得故,方便则空”:若言都无所得,则一切所修智慧方便,便空,落于断灭。】

可见成佛说法它有多难,又要让你解脱,又不可以著二边之见,这可真是不好讲,那一种证悟的境界又不能说,勉强地说,众生又很容易落入二边,这个可真是难为了佛陀啊。

【“槃大之子”:“槃大”,】就是【石女。】

【“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此下】是【显正说。“无事无因”,即非事非因。谓若能如实知如来法身非因亦非果,则知法身非有非无,而离于有无。】

【“出于四句”:“出”,】就是【超过。】超越的意思。

【“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一切如来所说法句之义,亦如是,】也就是说,【离于四句,离一切相,以一切如来皆称性而说故。“如来句义”,亦可说是如来十号之句义。】

   2-5 【我之所说如是,十方“一切如来”十号之“句义”及其所说法“亦如是”,离于四句,离一切相,显如如法性,有“慧者当”如是“知”。】所以十方三世一切佛所说的法,都在指示一条成佛直下如如的法性,如如的法性,本自具足。

【义贯】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法身之相,“于如是等辞句”,俱非可说,

以如来法身既“非”可说是“事”果,亦“非”可说是修“因”,

非作亦非非作,非相亦非所相,乃至非觉亦非所觉等。

“所以者何?”】为什么呢?【以此等二边之句“俱有过”失“故”。】

诸位!什么叫二边?只要动念、只要有所言说,就错!就不是绝对的真如,所以这个世间,诤论它是不会停止的,众生一讲他一定落入二边的。

【“大慧,若”言“如来”法身“是事”果“者”,则法身即“或”成为“作”法,“或”成“无常”性;

如来法身既是“无常故”,则“一切事”皆“应是如来”法身。

如是不正之言,“我及”十方“诸佛,皆所不欲”不乐闻说,以其害道故。

“若”言如来法身“非所作者”,则无体性,故一无所得,以执“无所得故”,】

那这样就变成断灭见,【则如来无量劫所修智慧“方便则空”,】

你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统统不存在。为什么?空无所有,【落于虚妄,无量】的【功德】就便等【“同于兔角、槃大”(石女)“之子,以”皆虚妄“无所有故”,

是故法身与彼等辞句非一、非异。

“大慧,若”能如实知如来之法身本“无事无因”(非果非因)“者,则”能知法身“非”可说“有”、亦“非”可说“无”,离于有无;

“若非有非无,则”超“出于四句”之妄计;

所言“四句者,是世间”妄想“言说,若”超“出四句者,则不堕”于凡夫“四句”之妄想;

以“不堕四句”妄想“故”,则得离四句、绝百非,】绝百非,重点在离妄。

【离妄】就【显真,法身真我于是乎全现。】“现”就是显现出来。【是为“智者所取”;

我之所说如是,十方“一切如来”十号之“句义”及其所说法“亦如是”,离于四句,离一切相,显如如法性,有“慧者当”如是“知”。】

所以十方三世一切佛所说的法,都在指示一条成佛直下如如的法性,如如的法性,本自具足。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614:【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性。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当如是知。】一切法无我,而如来有真我;一切法空,而如来之性不空;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

【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性。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当如是知。】

   3-1 “相”它一样存在,“缘起”它一样存在,只是本身并没有一个“我”的执著,这个叫做无我执之性,这个就是佛所讲的:无我。

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我,注意!是在法上不安一个“我”,但是不可以坏法的缘起,

法的缘起一直存在,而这个存在是空无自性,但莫于相上住著,怎么样?

这一切法无我,所以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当知我所讲的这个道理是什么呢?无我性:是无我。

意思就是无我执之性,意思就是:相的本身并不会执著一个“我”,法的本身并不会执著一个“我”,就是多一个执著,就变成我执、法执,

就是说:无我执之性叫做无我,而不是去坏掉那个相、法、意、境,不是这个意思;

是说:“相”它一样存在,“缘起”它一样存在,只是本身并没有一个“我”的执著,这个叫做无我执之性,这个就是佛所讲的:无我。

   3-2 不可以坏缘起,坏了缘起就不是佛陀的正法。既然“相”都有它的自性——清净自性,当然有它的自性啊!

一切法不可以坏缘起,一切法当然有其自性,无他性。

佛就举出一个例子,譬如说:牛跟马来说吧。

大慧!譬如非牛,中间补一个字,补“有”,不是说牛有马性,牛有马性,牛跟马你怎么(区)分呢?非牛有马性,非马再补一个字:“有”牛性。这样就看得懂了。

非牛“有”马性,非马“有”牛性,意思就是:马是马,牛当然是牛,马有其自性,对不对?牛有它的自性啊,

但是究竟之处是空无自性,要契入第一义谛的话,这个是空无自性。

诸位!马都有其自性了,那么牛都有它的自性,何况真如自相没有它的自性,这怎么说得通呢?

所以我们讲真如自相(真如自性)也是,真如自性也有它的自性,对不对?

马都有马性,牛都有牛性,难道真如没有它的自性吗?

所以说大慧,譬如非牛有马性,非马有牛性,如果说马有牛性,牛有马性,这个就麻烦了,你根本就分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牛,什么是马咧。

现在很清楚了,马有马性,牛有牛性,很清楚。所以说,大慧,譬如非牛有马性,非马有牛性,

其实就是究竟之处“非有非无”,究竟之处虽然是非有非无,离于有无,

但是站在缘起的角度说,彼非无“牛马”自性,补两个字:彼“牛马”非无自性,

站在相上、缘起的角度说,彼牛马非无自性,“彼”的底下补充:牛跟马。这样你才看得懂。

站在相上的角度说呢,彼牛马非无自性,牛当然有牛的自性,马当然有马的自性,学佛的人是很清楚的嘛,世间人都分得出牛马,学佛以后变成分不清楚,这个说不通的,对不对?

所以,不可以坏缘起,坏了缘起就不是佛陀的正法。既然“相”都有它的自性——清净自性,当然有它的自性啊!

   3-3 一切诸法非无自相,确实有不生不灭的真如自相,问题是心、智慧够不够,有没有去体证到,有没有?

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一切诸法并不是没有自相,确实有,“有”的底下补两个字,有“真如”自相,一切法本自空寂嘛,

所以一切诸法非无自相,确实有不生不灭的真如自相,

问题是心、智慧够不够,有没有去体证到,有没有?

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但非,“非”就是“非是”,但不是,无真我,这个“无我”就是“无真我”。

但非是无真我,就是不见真我,不见真我的愚夫之所能知。

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就是但非是无真我的愚夫所能知,也就是但是呢?不是不见真我的,但不见真我的愚夫所能够知,以,因为存在着妄想,

如是一切法空,一切法本无生,一切法本无自性,当如是知。

注意听!“如是一切法空”在讲:教你离相。如是一切法无生,在告诉你:万法空无自性。无有缘生,缘生当下就是无生。

所以这个如是一切法空,就是教你要离相,一切法本不可得,一切法无生是告诉你缘生当下就是无生,

一切法空无自性,无自性,这告诉你:万法统统舍。为什么?万法都无自性,无有少法可得。当如是知。这是佛一直重复在讲的正法。

    3-4 大慧!佛陀所说的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自性,当如是了知,要去体证、回归当下。

把它贯串一下:如我所说一切法本来就无我,当知此义,我所说的一切法无我,是什么意思呢?是无我执之性,这个叫做无我。

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譬如说牛马,大慧!站在缘起的角度说,譬如非牛有马性,非马有牛性,马有马性,牛有牛性,才分得清楚嘛。

其实究竟之处非有、非无,是离于有无的,

但是呢?站在缘起的角度说,彼牛马非无自性,当然有自己的性啰,不可以坏缘起,坏缘起相,不是佛陀所讲的。

既然缘起都有它的自性相,当然清净自性也有它的自性啰。

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确实有真如自相,非无,就是一定有,因为一切法毕竟空寂嘛,所以非无自相,

一切诸法小至颗粒微尘,大至三千大千世界,非无自相,都有它的自相,确实有真如不生不灭相,自相。

但是要有一种条件,但是呢?这不是无真我的人、愚夫的人所能知,就是:但是不见真我的愚夫所能够理解的。因为愚痴的凡夫充满着妄想,没有真如自性。

大慧!佛陀所说的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自性,当如是了知,要去体证、回归当下。

   3-5 诸法本自无我。我们今天为什么搞得头破血流,这么痛苦地过日子?就是你认为诸法有我,不了诸法空无自性的道理。

【注释】

【“无我性是无我”:“我性”,是我执之性。

以诸法之中,各各无有我执之性,所以说诸法无我,并非无有诸法之自性,而称为法无我。

例如色阴,并不自念言:此是我,而执为我;受阴亦不自念言:此是我,而执为我;

如是乃至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一切法,一一诸法皆不自念言:此是我,而执为我;

以诸法皆无此我执之性,故说诸法无我,并非说色阴无色阴之自性相,或受阴无受阴之自性相,

但是色阴等诸法不执其自性相为我而已,故称】为【诸法无我。】

注意!如果加一个“本”,更清楚!因为诸法本来就是空无自相,空无自性,本来就是无我,

意思就是相相本来就是真理,只是你没有了悟而已,如果加一个“本”,就更清楚了。故称诸法本自无我。

我们今天为什么搞得头破血流,这么痛苦地过日子?就是你认为诸法有我,不了诸法空无自性的道理。

   3-6 你、我、他到底是谁嘛,究竟之处空无自性、平等,可是在缘起说:欸!你看,千差万别的相,都存在。

【“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一切诸法皆各有其自性,而无他法之性,譬如牛马,皆各有其自性,而无其他动物之性。】

这样才分得清楚嘛。牛跟马你都分不清楚,牛有马性,马有牛性,那这个像什么学佛的人呢?

所以学佛的人比世间的人更理性、更清楚了,一点都没有模糊。

【“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譬如牛无马之性,马亦无牛之性。】

【“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性”:牛马之性,其实虽非有非无,离于有无,然彼牛马并非无牛马之自性;】就是不可以坏缘起法,

【正如如来法身之性,虽离有无,非有非无,然亦非无法身之自性;

而一切诸法亦如是,虽离有无,然亦非无其各自之自性。】

就是我也有自性,你还是有其自性,相相都不一样,这样分得清楚,

所以你、我、他到底是谁嘛,究竟之处空无自性、平等,可是在缘起说:欸!你看,千差万别的相,都存在。

   3-7 凡夫见相,圣人见体,这一句话要牢牢记住。再来,凡夫妄执差别相,圣人契入平等心。为什么叫做“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呢?就是不妄执。诸位!妄执一切相就有差别心,了诸法空无自性、毕竟平等,你就会用平等心去对待每一个众生。

【“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无自相,确有自相。

然此自相,乃真如随缘,而作为一切法之真体,成就所谓诸法寂灭相之相,非妄执一切法差别之自相也。】

所以凡夫见相,圣人见体,这一句话要牢牢记住。凡夫见生灭的相,圣人见不生灭的体;

再来,凡夫妄执差别相,圣人契入平等心。

为什么叫做“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呢?就是不妄执,

诸位!妄执一切相就有差别心,了诸法空无自性、毕竟平等,你就会用平等心去对待每一个众生。

我们人生观也是一样,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有的人痛哭流涕;成功的时候,欢乐得不得了,

其实失败只是生命转个弯,但是要转对方向,失败,是生命当中一定会存在的,失败它只是生命当中转个弯,

但是你要转对方向。如果你转错方向了,这个转弯,更糟糕了。失败了,气馁,一败涂地了,

所以从失败当中(收获什么)呢?没有关系,我们转个弯,但是方向要转对了,所以不必太在意你这一辈子在某个时空所犯下的错误或者是失败,

记得!失败只是生命转弯而已,但是越转,我们就越强盛,因此修行人不怕失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3-8 【以一切法空,而如来之性不空;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一切法无自性,而如来有常住清净之自性。】

【“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然此诸法之中,真如自相,唯佛菩萨,乃能究尽,非诸邪小能知。

何以故?以邪小之见,虽了无执法之我,而不知诸法之中有真实之自性,这是由于愚夫为妄想分别所蔽故。】

【“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谓我所说之“法无我”既如是,】

那么无我,【则】(就是)【一切法空、】无我,就是【一切法无生、】无我,就是【一切法无自性,】

答案都是一样【悉亦如是。】都是教你契入究竟、空寂、毕竟平等的心。

【以一切法空,而如来之性不空;】这个时候讲如来清净自性有它的自性,真如有其自性,

站在这个角度说,不空的角度说,而如来之性不空就是,而真如自性确实有其自性,站在这个角度说。

【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诸位!一切法无生,就是一切法妄想不生,体悟到了诸法空无自性,没有能缘心,没有所缘境,一切妄想无生。

一切妄想无生,因为缘生就是无生,没有能所,那么如来之性乃生,就生出般若智慧了。

【一切法无自性,而如来有常住清净之自性。】这个时候讲:真如有其自性。

    3-9 ”此诸法中之真如自相,“非”是“无”真“我”(不见真我)之“愚夫之所能知”,要有功夫的,要证得空性的人,不是愚夫、没有证得空性的人所能知的。

【义贯】

【“如我”昔“所说”者:“一切法无我,当”善“知此义”,

以诸法中“无”有“我”执之“性,是”故说诸法“无我”,非是无有诸法自性也;

“一切法”皆各“有”其“自性”,而“无他”法之“性”,

譬“如牛马”,牛有牛性,马有马性,皆各有自性,无他性。】意思就是千差万别的相,分得清清楚楚。

【“大慧,譬如”并“非牛”有“马性”,亦“非马”有“牛性”,

牛马之性“其实”虽“非有、非无”,离于有无妄计,

然“彼”牛马“非无”各“自”之“性”。】站在缘起上来说,它一定有自己的性。

【“如是,大慧,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无自相”,确“有”真如“自相,

但”此诸法中之真如自相,“非”是“无”真“我”(不见真我)之“愚夫之所能知”,】

要有功夫的,要证得空性的人,不是愚夫、没有证得空性的人所能知的。

【何以故?“以”愚夫为自心“妄想”分别之所蔽“故”。】

   3-10 我们带着妄想看这个世间,什么诸事都不顺。魔心叫你看什么事都不顺,你就是会梗在一个角度跟观念里面;佛的心叫你看什么事都顺,为什么?它没有任何一个角度,不预设立场,不掉进时空。

诸位!妄想分别所蔽故,我今天告诉你,就像我们眼睛戴着一个太阳眼镜,戴着很黑的太阳眼镜,这个世间看起来都是黑暗的,戴着太阳眼镜看这个世间。

我们带着妄想看这个世间,什么诸事都不顺,

魔心叫你看什么事都不顺,你就是会梗在一个角度跟观念里面;

佛的心叫你看什么事都顺,为什么?它没有任何一个角度,不预设立场,不掉进时空,

佛的心看什么都是顺的,现在就看你自己的功夫。比如说:我看你很不顺,那就表示你的功夫不够。

如果说我看你很顺,这个功夫还是不够,因为还是有(顺和)一个不顺。

要什么呢?看了,笑一笑,无话可说,没有所谓顺跟不顺的话,这个就是真的功夫(师父伸出大拇指)。

众生争得头破血流,超越的人笑一笑就好,笑一笑就好。

以愚夫为自心妄想分别之所蔽故。

   3-11 一切法无我,而如来有真我;一切法空,而如来之性不空;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为什么?不可以掉进去断灭见。

【我所说之法无我义既“如是”,】既然一切法无我,

【则“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自性”,悉亦如是。

(一切法无我,而如来有真我;一切法空,而如来之性不空;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为什么?不可以掉进去断灭见,

为什么这里这几句话的重点在告诉你“真如自性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你没发现。

要是一切法空,掉进断灭;一切法无生,掉进断灭了。一切法无生,那还修什么呢?

所以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把妄想荡除殆尽,般若就显。

所以在《大般若经》里面来讲,佛跟弟子在对答的时候,说:我今天能不能著一点点微尘许的法?

佛说:著一点点微尘许的法,就不行!般若就不生,一点点喔!

就是我能不能著一点点“相”的知见?知、见、法、意、境,统统不行!下手处就是绝对,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

【一切法无自性,而如来有常住真性),】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这个?这样才不会断灭,

所以后面有讲:大慧!我所说一切法无生,莫作无生解,无生不可解,无生若有所解,无生即成生灭。

无生,当体即空,就是无生、就是无灭,是显真如自性,无有少法。

所以一切法无生,莫作无生解,解就是有生灭,生灭的东西,

所以一切法无生是证量的解脱境界。因此我们当如是知,【“当如是”了“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615:【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若二者,应有异,如牛角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别故有异,一切法亦如是。】谈如来法身与五阴为非一、非异。

【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若二者,应有异,如牛角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别故有异,一切法亦如是。】

    4-1 五阴身不可以离开清净法身,清净法身也不能离开五阴身。

如是如来的清净法身,与阴,就是指五阴身,如是如来的清净法身跟五阴身。非异非不异,“非不异”就是同,就是“非异非一”,就是非一非异的意思。

如果如来的清净法身与五阴身不异,就是两个是平等的,那就麻烦了。五阴身是无常的。

若不异阴者(五阴),如来的法身,如果不异于这个五阴身,色受想行识所构成的这个色身,那么法身应是无常啰,

应是无常就麻烦了,人死了以后,法身跟着坏,对不对?就变成无常,

我们这个五阴身是无常,对不对?无常一到,这个色身死了,色受想行识灭了,是不是如来法身也灭呢?没有!它还是存在的。

意思就是说:如是如来的清净法身跟五阴身,如果不异,不异就是清净法身就是五阴身,那么就变成了跟五阴身一样都是无常,那么无常败坏,法身应死,就变成断灭,不存在了。

如果说如来的清净法身与五阴身若异,“异”就是完全不一样,就是没有关系,用没有关系,你才比较听得懂。如果清净法身跟五阴身没有任何关系,方便则空。

那么你度众生,你这个五阴身度众生修了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便空,便空,修福德没用啊,因为不一样嘛。清净法身也不会把你保留起来,对不对?

所以你修种种的福德,没有用啊;善根没有用啊,修种种的智慧也没有用,因为异,“异”就是不同,没任何关系。

那没任何关系,你五阴身所修的度众生方便之相则空,“空”就空无所有,就落入断灭了,那你什么善根、福德、因缘,怎么累积起来?

无量亿劫来的法身慧命统统免谈,因为五蕴身跟清净法身完全没关系。

可是我们现在很了解,我们用这个五阴身来学佛,生生世世却能够培养出法身慧命,法身慧命,为什么?每一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都不一样。是不是?

如果你们没有累积了无量善根、福德、因缘,你们怎么可能坐在台下,听至圆至顿的《楞伽大法》?那不可能。

高雄市有二百万人口,高雄市啊,今天坐在一楼、二楼、三楼的,才几个人而已,一百多个、两百多个而已,

可见我们累积的宿世善根、福德、因缘在这里发现了,那为什么呢?

就表示五阴身不可以离开清净法身,清净法身也不能离开五阴身。

如果说完全没关系,那么你今天你在这里忙什么也没有用啊,培养什么善根、福德、因缘?累积一点用都没有。

若二者应有异,“应有异”就是如果两个是不一样的,那应该有所差别。

意思就是:如来法身跟五阴身有异的话,如果是二,应当有所差别,就是如来的法身跟五阴身应该有所差别。

如果是二的话,清净法身跟五阴身是有差别的。怎么样?如牛角相似故不异,如来法身与五阴身就像牛角相似,牛角来自一头牛嘛,本来是一体所生,所以是不异。

所以说如来法身与五阴身,就像牛角一样的比喻本来是一体所生,所以是不异。

但是呢?左边的牛角跟右边的牛角长、短差别故有所异,一切法亦如是。

左边的牛角跟右边的牛角有长短差别,所以还是有差别,一切法亦如是。

   4-2 如来的清净法身跟五阴身,不可说异,也不可说不异。

再把它贯串一下:如是,如来的清净法身跟五阴身,不可说异,也不可说不异。

如果说不异,完全一样,清净法身等同五阴身,那么五阴身坏,五阴身会坏,它会死啊,应是无常,那么法身就会变成断灭。如果不异,完全一模一样。

若异者,如果完全不同,清净法身与五阴身完全不同,那么度众生的方便之相,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则不存在。

若二者应有异,就像牛的角相似本是一体,所以说是不异,长、短差别故,所以这个是又有异,

所以非异非不异,就是这个道理,一切法亦如是。

   4-3 【“一切法亦如是”:一切法亦如是,本乎一真,非一非异。】

【注释】

【“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如来法身与五阴】身【,亦复如是,非一非异。】讲一不对,讲异还是不对。

【“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如来法身若不异于五阴,则应是无常,以无常是所作法,而所作法即是生灭无常之法。因此法身与五阴非一(非不异)。】

【“若异者,方便则空”:“方便”,指度生方便之相。谓若如来法身为异于五阴者,则如来一切智慧方便即空,则无】(没有)办法【全体起用,方便】利益众生,【益物之相】统统没有【,所以法身与五阴非异。

又,方便亦可指修行之方便。此则谓,若法身与五阴是异者,以法身无相,而五阴有相,即成二法,互不相干,则五阴虽自修行,而于法身终无所益,因此说“方便则空”。】

【“若二者,应有异”:如来法身与五阴若是二而非一者,彼此应有绝然相异之处。】

【“如牛角相似,故不异”:】就像【如牛之二角,本一体之所生,互相类似,故不异。法身与五阴】身【亦如是,本乎一真,互相类似,故是不异。】

【“长短差别故有异”:牛之二角虽相似而不异,然其长短等相,确有差别,故亦是有异。

法身与五阴】身【亦如是】(也是这样子)【,法身无相,五阴】身【有相;法身常住,五阴】身【无常,故】是【有异,是故非不异,如牛之二角,确】实【有差别之相。】
【“一切法亦如是”:一切法亦如是,本乎一真,非一非异。】

   4-4 五阴身来自真如,法身也是来自真如。讲相同也不对,讲不同也不对。

好,把笔放下来,看这里。看这里,这里、这里。

  

这五阴身,这个(左手食指)是法身好了,这个(左手中指)是五阴身,五阴身来自这只手,

这真如,真如自性在这里,真如在(左手食指)这里,这(左)手,真如。

欸!(左手中指)五阴身,(左手食指)这里呢?法身,都来自一个真如(左手),

说这个像这个,也不对,因为这个比较长,这个比较短,对不对?

可是呢?说相同,他们怎么样?都是空性,来自一个真如。

说相同,也不对,这个比较长,这个比较短;说不同,也不对,

五阴身来自真如,法身也是来自真如。

牛的两角也是这样子,对不对?牛的两角是这样子,牛头一起来的两只角,两只角都是牛身上的东西;

但是说两只角完全相同,也不对,因为这边比较长,这边比较短,这样听得懂吗?

两只角就是这样,讲相同也不对,讲不同也不对,就是这个道理。

   4-5 【“一切”诸“法”悉“亦如是”,本乎一真,非一非异,而有一异。】

【义贯】

【“如是如来”法身“与”五“阴”亦是“非异、非不异:

”如来法身“若不异”于五“阴者”,法身“应是”与五阴一样“无常;

若”如来法身“异”于五阴“者”,则如来无量劫来一切自修利他之“方便则”落“空”,毫无所成,以二者不相干故。

又,法身与五阴“若”是“二”而非一“者”,彼此“应有”绝然相“异”之处。

然法身与五阴二者,却“如牛”之二“角”,本一体所生,互“相”类“似,故”是“不异”(法身与五阴亦如是,本乎一真,互相类似故不异)。

然牛之二角“长短”等相,各有“差别,故”是“有异”,(法身与五阴亦如是,法身无相、常住,五阴有相、无常,故是有异,非不异,如牛之二角)。

“一切”诸“法”悉“亦如是”,本乎一真,非一非异,而有一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616:【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前面谈如来法身与五阴为非一、非异,此节则更引申而言:法身不但与五阴、乃至与十二入、十八界亦非一非异。

【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

这文字简单,看“义贯”:

【义贯】

【“大慧,如牛”之“右角异”于“左角,左角异”于“右角,

如是长短”及“种种色”相,“各各”互“异”,然以左右角形像相似,故亦不异;是故左右角非异非不异。

“大慧,如来”法身之“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亦如是,“非异、非不异”。】

【诠论】

【前面谈如来法身与五阴为非一、非异,此节则更引申而言:法身不但与五阴、乃至与十二入、十八界亦非一非异。】

接下来是讲如来的法身跟涅槃也是非异非不异。这一段是解释说如来的法身德跟这个解脱德非异非不异。

    6 经文617:【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色相成故,应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而修行者见分别,是故非异非不异。】这一段是解释说如来的法身德跟这个解脱德非异非不异。此节之前,说明如来法身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世间法,非异非不异;此节开始,为说明如来法身与出世间无为法,非异非不异。首先阐明的是如来法身与涅槃解脱非一非异,亦即是说,法身德与解脱德,非一非异。下一节则阐明法身德与般若德,非一非异。

【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色相成故,应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而修行者见分别,是故非异非不异。】

   6-1 如来的法身跟涅槃的解脱,也是非异非不异。

那么,如果如来解脱,就是:如是如来的法身,解脱就是涅槃,

诸位!证得解脱的人便得涅槃,证得涅槃的人便得解脱,同样的道理。

如来的法身跟涅槃的解脱,也是非异非不异,

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解脱之名而说名为如来,这个解脱,如是如来以解脱得涅槃之名,而说名为如来,意思就是:证得解脱涅槃,才有名字叫做如来。

如是如来以解脱涅槃之名,而说名为如来,意思就是:如来是有功夫的,有涅槃,证得涅槃,也是有解脱的功夫,才能称为如来。

若如来异解脱者,如来如来异于涅槃的无相,涅槃就是指无相,解脱就是涅槃,涅槃就是无相,

简单讲:如果如来的法身,不同于无相的涅槃,那么就变成:法身变成有相,异于解脱的无相,变成如来的法身应色相所成,就变成有色相了。

所以如来异解脱,这个解脱就是指涅槃,如果如来的法身异于证得解脱、证得涅槃,涅槃是无相。

这句话直截了当讲就是:若如来的法身异于无相的解脱涅槃,那么如来的法身便成了色相所成,变成有色了,有色相了,变成有相了,因为解脱是涅槃,就是无相,就变成色相成故,

那么色相所成就的法身,当然就变成无常啰。

若不异,不异就是相同。如果法身与涅槃是不异,不异就是相同,那么就没有能所,没有因果之分。修因、证果就没有差别了,

因为如来是能证,涅槃是所证的法,对不对?若不异,不异就是相同。修行者得相,得相,就是得果之相。与修因之相,应无分别。它这个文字太少了,少到很难连接。

若不异,就是如果是相同,如来的法身与涅槃的解脱如果是相同,这样就没有因果相了。为什么呢?

如来是能证,涅槃是所证之法,如果这两种是相同,如来的法身与涅槃的解脱,这个把它变成相同,

那么修行者得,得,就是得果之相,后面再补“与修因之相”应无分别。它因为文字太少了,少了五个字“与修因之相”,修行者得果之相与修因之相应无分别。

而修行者现见,而一切修行人当下现见确实有因果之分,有能证所证之别。为什么呢?

如来能证,涅槃是法,为如来所证嘛,是故非异非不异。

    6-2 如来法身,与证得涅槃解脱的境界,法身跟解脱、法身跟涅槃,是非异非不异。

我把它贯串一下,这一段是讲:如来法身与涅槃非异、非不异。

如是如来法身,与证得涅槃解脱的境界,法身跟解脱、法身跟涅槃,是非异非不异。

如是,如来因为以证得涅槃,达到解脱的境界之名,而说名为如来。

如果如来的法身,不同于涅槃的无相,那么如来的法身就变成有相,就是色相所成,变成色相成故,

那么色相成,就会变成无常,而事实上法身是常,亘古以来“常”恒存在的。

如果说是相同,不异就是相同。如果说法身跟涅槃是相同,那么就没有能证跟所证的分,修行者得果之相跟修因之相,就应无分别,因为没有能所。

而修行者现见确实有因果之分别,有能证所证之分别。为什么?能证是如来,所证是涅槃,是故如来法身与涅槃,它非异非不异。

    6-3 如来直截了当就是得大解脱、得大自在,证得无上大般涅槃的圣人,就是如来。

【注释】

【“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解脱”,即涅槃。谓如来法身与涅槃亦如是,非异非不异。】

【“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以如是故,如来法身乃以涅槃解脱之名,而说名为如来。亦即:以得涅槃解脱故,而称如来。】

所以如来直截了当就是得大解脱、得大自在,证得无上大般涅槃的圣人,就是如来。所以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度化众生,叫做如来。

【“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若如来法身异于涅槃者,法身应由色相所成,以涅槃是无相故,而法身既与之相异,应是由色相所成。】但事实不是。

【“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得相”,得果之相。“应无分别”,与修因应无分别。

谓若法身与涅槃不异者,则无能无所,因果不分,修因证果应无分别。】

【“而修行者见分别”:而修行者现见有修因与得果之分别,有能证所证之分别,是故法身与涅槃非不异。】

   6-4 我告诉你啊,能够坐在台下,听得懂、不懂,点头、摇头都没关系,乃至两眼无神也没关系,都已经很了不起了,肯坐在底下这样熏习熏习,这已经很不得了了。

这一段在告诉大家,法身与涅槃非异、非不异,

讲到这个地方附带再说明一下:世间人看到这个佛法,大部分如果善根不够深厚的人立刻退失,退失道心,

它太难理解,它不是理解可以去体证的,它是必须要靠自性去证量,

所以这要超越一切语言、文字的,不在学术、不在语言里面,

到最后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再支持下去,因为善根不够深厚,因为它太难了,

转个左边也对,转到右边也对,转到左边也不对,转到右边还是不对。

迷的时候,讲左边不对,讲右边不对。悟的时候,讲右边对,讲左边对。

迷的时候,讲无常不对,讲常还是不对。悟的时候,讲无常对,讲常还是对。

喔!这个就是真的是够困难的了,够困难的了。

所以,我告诉你啊,能够坐在台下,听得懂、不懂,点头、摇头都没关系,乃至两眼无神也没关系,都已经很了不起了,肯坐在底下这样熏习熏习,这已经很不得了了。

所以,师父不敢说我第一次讲,你就有办法能够理解或者体证,那是不太可能的,不太可能的。

都出家很久的法师,也不一定就有办法全盘的理解和体证,何况说在家居士?

所以不要气馁,不要气馁!当然大家都能够法喜,法喜。什么叫做法喜呢?就是不会说的那一族群,他就是:我就很法喜,但是我就不会说,这样子!就是这一族群的。

    6-5 此节之前,说明如来法身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世间法,非异非不异;此节开始,为说明如来法身与出世间无为法,非异非不异。

【义贯】

【“如是如来”法身与涅槃“解脱,非异、非不异”,

以“如是”(非异非不异)故,“如来”法身得“以”涅槃“解脱”之“名”而“说”名为如来:

“若如来”法身“异”于涅槃“解脱”之无相“者”,如来法身“应”是由“色相”所“成”,

法身既由“色相”所“成故,应”是“无常”,然法身非是色相所成,亦非无常,是故如来法身与涅槃非异。

“若”法身与涅槃解脱“不异者”,则无能所之分,

因果不分,修因证果】因为有因才有果啊,对不对?修因、证果就变成不分别了嘛,【应无分别,】

因为不异,【因此“修行者得”果之“相”与其修因,“应无分别,

而修行者”现“见”有能证所证、】有【修因与得果之“分别”,故知法身与涅槃非不异,“是故”法身与涅槃“非异、非不异”。】

【诠论】

【此节之前,说明如来法身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世间法,非异非不异;

此节开始,为说明如来法身与出世间无为法,非异非不异。

首先阐明的是如来法身与涅槃解脱非一非异,亦即是说,法身德与解脱德,非一非异。下一节则阐明法身德与般若德,非一非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618:【如是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上节谈解脱与法身不一不异,本节谈始觉与法身(本觉,在此称尔焰)非一非异。这也是佛一项一项分别解答前面大慧所提“觉所觉”之难的最后一项。

【如是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

如是“智”,就是能知的始觉智,就是能证的始觉智,能知之始觉智

以及尔焰,尔焰,我们称所知,在这里称为所知的本觉理,也是指法身的意思,

我们说尔焰境就是所知境,尔焰识就是所知的识,我们说尔焰障就是所知障,

在这里不是,在这里,“尔焰”是指所知的本觉理,因为它没有加“境”或者是“障”,所以只有尔焰,尔焰就是所知,

如是智与尔焰,非异非不异,就是如是能知之始觉智,以及所知的本觉理,法身所证也是非异非不异。

【注释】

【“智及尔焰”:“智”,为能知,】这是【指始觉,乃般若之智。】

诸位!妄尽般若生,修行你要做一个杀手,而且还不能有任何的客气,对无明、妄想,你就必须要展现得像杀手一样的,毫不保留的。

妄,这是妄就砍,放下,没得讨论的,一点点存在0.001的我执、法执都不行。

所以,在这个《大般若经》里面说,我存在有一点点一点点的执,行吗?佛陀说:不行!

我现在用看的经典来诠释,用现在的语言,你听得懂的。

说:佛陀啊,我存在有0.1的我法二执,能得般若否?佛陀说:不行!

我存在0.01的我法二执,能得般若否?佛陀说:不行!

我存在最少0.00001的我执、法执,能得般若否?佛陀说:不行!

这样你听得懂吗?一点点都不行。这个就是我用现在的语言看的那个经典,用现在的语言来告诉你这一段的对话,

就是般若智慧它是绝对的东西,说放下,就是没有东西不放下,说空,就绝对要空到底,知道吗?这个就是佛法。

【“尔焰”,为所知,在此指本觉,乃法身。以始觉觉知本觉,即得始本契合,证唯一究竟觉体。】

【义贯】

【“如是”能知之始觉“智,及”所知之“尔焰”(本觉),始本契合,唯一究竟觉体,故“非异、非不异”。】

【诠论】

【如前所说,上节谈解脱与法身不一不异,本节谈始觉与法身(本觉,在此称尔焰)非一非异。

以得解脱,故能证入本觉:盖以始觉智,发明心地,觉至心源,始本契合,证唯一究竟觉体,了无能所之相,所以始、本非一、非异。

此节乃为省文,按照前面经文,全文大致应为:“若谓本觉之法身与始觉之智异者,则始觉虚功,本觉无证;今既有证,且知始本本一体,故非异。

若始觉智与本觉法身不异者,】那么就变成【应】当【无能所,今既有能证之智,证于所证之本觉】之理【,故非不异。

是故始觉】智【与本觉】的【法身】理【,非异非不异。”

这是回答前面大慧所提“觉所觉”之难;这也是佛一项一项分别解答大慧之难的最后一项。以下是总结。】

    8 经文619:【大慧,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前面是佛一项一项分别解答前面大慧所提“觉所觉”之难,这一段是总结。此节最后又再重言:“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的原因为:菩提涅槃,今既已显,恐行人仍用心推度,而堕在正位之中,故佛再一次咐嘱其要。

【大慧,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

   8-1 诸位!虚伪就是妄心的意思。妄想心就是生命的虚伪相。我们今天过着一种虚伪、不实在的日子,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心,我们出过一切虚伪,就是如来。如来过着是真实的真如生活,真如的生命,所以只有如来找到我们灵魂的真正的生命,就是法身慧命。

大慧!始觉智跟本觉的法身这个理啊,非异非不异,究竟是一体的,究竟一体的,

就以这个究竟一体的角度来讲,非常、非无常。非常,讲常,不对;讲无常,还是不对。

非作、非所作,讲能作跟所作,都不对。

非有为、非无为。为什么非无为呢?因为无为是对有为讲的,著一个无为,还不是真如,

所以说非有为、非无为是什么意思?如果用“离”更清楚,不但离于有为,同时不可以著一个无为,著一个无为就不是真如。

所以真如者,离于有为,离于无为,要这样解,这个就是真正的真如。

非觉、非所觉,非能觉、亦非所觉。

非相、非所相。非能赋与之相、非所赋与相,没有能相、所相。

非五阴、非异于五阴。非能说、非所说。非一非异,也就是离于一异。

非俱、非不俱,也就是离于俱,还有离于不俱。

正因为始觉智还有本觉的理,非一非异,所以非俱非不俱故。怎么样?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

不可以识就是分别心,不可以见闻觉知地识心分别去认识它,叫做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

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时候,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量就是见闻觉知所产生的一些执著,叫做量。悉离一切见闻觉知,能所不断的一个量。

离一切量,则无言说,超越一切量,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

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就不会攀缘。那没有能缘所缘,则无攀缘。没有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

诸位!虚伪就是妄心的意思。妄想心就是生命的虚伪相。

我们今天过着一种虚伪、不实在的日子,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心,我们出过一切虚伪,就是如来。

如来过着是真实的真如生活,真如的生命,所以只有如来找到我们灵魂的真正的生命,就是法身慧命。

那么,我们如果能缘心、妄想心不断,我们就是虚伪过着虚伪的日子,

所以全世界的众生都爱好面子,都好面子啊,都过着虚伪的生活。

简单讲,全世界的众生都戴着假面具在生活,不肯面对假面具,假面具拆不下来,你就过不了真实的生活。

所以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那么过着真实的生命就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

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重复用语,表示如来的觉悟已经达到了极点了,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重复两次,是表示如来之觉悟已经达到极点了,

在这个世间宇宙当中,没有人的觉悟比佛陀更彻底,没有的。

   8-2 种种的比喻,你就知道:喔!原来那个圣人的心,是多么地棒,是多么地美,极乐世界就在现前、就在当下,所以诸佛如来永远安住在法身净土——常寂光净土。

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简单讲,离一切根量什么意思?就是超越一切见闻觉知,连微细的生灭都断,还有离一切根量。

在这里,再讲一个比较直截了当的比喻。今天佛身上没有任何的供养,佛一样活得非常自在。

今天你摆一千亿在佛陀的前面,对佛来讲一千亿啊,美金好了,一样不增不减,

因为他证得到空性的东西,他那个离见闻觉知的根量……意思就是说~

那好,再用更进一步地来解释,离一切根量的圣人他能大能小,

他今天官当得很大,乃至贩夫走卒,他没有增减,

能富能穷,他今天拥有多大的,像皇宫一样,他也不会去执著,因为知道是空性;他今天随便住在茅屋,

他能贫能富,能大能小,他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富能贫,为什么?他的心没有增减。

所以,大悟的圣人,你给他皇宫住,他一样住,他不会执著那个皇宫。

那么如果说:哎呀!这个只是一个简单的茅棚,他也住,因为他的心没有增减。

所以,用真如的心性,活在这个世间就是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那么这样子的话,一个圣人的生活他就是时时刻刻就是叫做享受他的生命,Enjoy life,享受他的生活,享受他的生命。

那么一个对生命不了解的人,生命对他来讲是一种惩罚,是一种惩罚,他时时刻刻跟自己过意不去。

这个脾气很古怪的人,就跟别人就是怎么样都过意不去,跟大众过意不去,跟常住过意不去,跟这个人也过意不去,是不是?而没有觉得说:我不对。

真正悟道的圣人,不会跟自己过意不去,因为他内心不增不减。

那么看到很有钱的人,他也不会去拍马屁,看到这么可怜的人,他也不会去看不起他,乃至有智障他也不会看不起他,因为他心并没有增减。

这样的话,种种的比喻,你就知道:喔!原来那个圣人的心,是多么地棒,是多么地美,极乐世界就在现前、就在当下,所以诸佛如来永远安住在法身净土——常寂光净土。

   8-3 什么叫做常寂光净土?充满着光明,充满着智慧,无有一物,不著一物,即一切相,离一切相,所以佛陀时时刻刻都处于自我觉性的登峰造极,而且不退转。

有的人问说:师父!常寂光净土是什么?

我说常寂光净土是一片光明、充满智慧。师父这诠释他很满意。

什么叫做常寂光净土?充满着光明,充满着智慧,无有一物,不著一物,即一切相,离一切相,

所以佛陀时时刻刻都处于自我觉性的登峰造极,而且不退转。

这样来形容一下,让大家向往。哇!成佛真的很好。哇!这这么好啊。好!大家就共同努力!如果你肯放下,也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8-4 放下!(师父把抚尺拍在桌面上:啪!)这样子就成佛了,没有任何的理由就是这样子。这样子看得懂吗?简单啦,用比的比较快理解,对不对?佛法就是这样子。

在座诸位!看我的这边:如果这个(桌面)是佛性,板子(师父举起来的抚尺代表妄想——整理者自解),

这个(桌面)是佛性,这个(师父举起来的抚尺)是妄想。

如果说:我叫你放下一点点,就达到了绝对的佛性。

你(把抚尺)放一点,你有放下吗?

我真的有放下了,真的有放下了。

再放下。我放下、再放下、放下,

(抚尺距桌面)还是远距离,对不对?

师父说:你就万缘放下。(师父把抚尺拍在桌面上:啪!)那就成佛了,直下无心,那就不用再说了,

不必假借任何的理由:我有某一个角度可以执著,我有某一个角度是我可以理由的。给自己一个容许放不下的一个理由,

没任何理由,直下无心便是道,对不对?对,就是这样。

师父说:放下!(师父把抚尺拍在桌面上:啪!)这样子就成佛了,没有任何的理由就是这样子。这样子看得懂吗?简单啦,用比的比较快理解,对不对?佛法就是这样子。

这个就是真正的受益。没有任何的语言,没有任何的文字,没有任何的距离,直下无心便是道,单刀直入,这样子。

    8-5 【“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诸法既自性涅槃,则不更涅槃,否则即是古人所谓:“头上安头”,或】者是【:“将佛求佛”;是故无事无因可说,无有少法可得。】

【注释】

【“非相非所相”:非能赋与相者,亦非所赋与之相。】

【“非阴非异阴”:非即是五阴,亦非异于五阴。】

【“悉离一切量”:“量”,一切言思所及者,皆称为量。离一切量,即是言思路绝,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

【“离一切量,则无言说”:以离一切言思之量,则事量灭;事量灭,则真妄两忘,故无言说。】

【“无言说,则无生”:无言说,则入离言境界,证离言法性;以法性无生,故证无生之智。】

【“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诸法既自性涅槃,则不更涅槃,否则即是古人所谓:“头上安头”,或】者是【:“将佛求佛”;是故无事无因可说,无有少法可得。】

好,现在就问你一个了,自性涅槃。好!问一个,你们要很肯定地在一秒钟里面答。

佛有没有入涅槃?没有。佛有没有出涅槃?没有。答对了。本来就是涅槃,不出不入。嗯!不错。大家已经开始有一点体悟了。

    8-6 万法什么时候得罪你呢?没有。因为你执著它,它就会得罪你,它就会得罪你的清净心。所以,滥用贪嗔痴是一种奢侈,因为清净心是没有这个的。

【“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以一切虚伪皆由众生自妄想心攀缘而生。】这句话你要画双红线。

若不头上安头,万法无咎,万法什么时候得罪你,

是因为你执著它,它就会得罪你,对不对?万法什么时候得罪你呢?没有。

因为你执著它,它就会得罪你,它就会得罪你的清净心。

所以,滥用贪嗔痴是一种奢侈,因为清净心是没有这个的。

以一切虚伪皆由众生自妄想心攀缘而生。【“虚伪”,指一切戏论之法。】不实在的妄想。

    8-7 无来无去无事情,一针见血,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这一句。

【“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出过一切虚伪”,即是离妄,离妄则证真;真者真如也——既证真如,故是如来。】

有一个女居士说:师父啊!我个性都改不掉,怎么样能够证如来?师父!如来是不是如去啊?

我说:这样就有像你的个性,如(卢)来又如(卢)去(台语:不可理喻。)。

所以这个如来也可以讲如去,乘如实之道而来度众生,乘如实之道而去。

简单讲,来也无所来,去还是无所去。

所以广钦老和尚讲:无来无去无事情,来来去去就全是事情。

无来无去无事情,这是指什么?这个就是指不生不灭,可见广钦老和尚是圣人,可见他是圣人。

无来无去无事情,一针见血,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这一句。

【“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此处“佛陀”两字重复,其义为如来之觉,不可复极,已到了穷微尽化的绝妙之处。亦即:如来之觉,已至极处。】

    8-8 【此节最后又再重言:“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的原因为:菩提涅槃,今既已显,恐行人仍用心推度,而堕在正位之中,故佛再一次咐嘱其要。】

【义贯】

【“大慧”,若始觉“智及”本觉“尔焰”(法身)究竟一体,而“非异非不异者”,

则此体“非常非无常,非”能“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能“觉非所觉,非”能赋与“相”者,亦“非所”赋与之“相,非”即是五“阴”,亦“非异”于五“阴,非”能“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

以“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离于一异、俱不俱等四句之量“故”,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悉离一切”言思之“量”;

以“离一切”言思之“量,则无言说”;以“无言说”故,“则”证“无生”;

以证“无生”故,“则无灭”;无生“无灭,则”本自“寂灭”;

本自“寂灭,则”证“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彻见“无事无因”等相;见“无事无因,则无”有“攀缘;

无”有“攀缘,则”超“出过”于“一切虚伪”不实戏论之法;

以超“出过”于“一切虚伪”故,即达于真如实在之性,“则是如来”法身;

“如来”法身“则是三藐三佛陀”正等觉体。“大慧,是名”为“三藐三佛陀佛陀。

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则是永“离一切”心意意识诸“根”度“量”境界。】

【诠论】

【此节最后又再重言:“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的原因为:菩提涅槃,今既已显,恐行人仍用心推度,而堕在正位之中,故佛再一次咐嘱其要。】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9 经文620:【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悉离诸根量,无事亦无因,已离觉所觉,亦离相所相。阴缘等正觉,一异莫能见,若无有见者,云何而分别?非作非不作,非事亦非因,非阴非在阴,亦非有余杂;亦非有诸性,如彼妄想见;当知亦非无,此法法亦尔。】这一段是跟前面那一段长行文再一次地用这个偈颂把它描述一下。谓法身如是,而此诸法亦然,皆离于相,而亦非是无,以染净皆是一如所现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悉离诸根量,无事亦无因,已离觉所觉,亦离相所相。
阴缘等正觉,一异莫能见,若无有见者,云何而分别?
非作非不作,非事亦非因,非阴非在阴,亦非有余杂;
亦非有诸性,如彼妄想见;当知亦非无,此法法亦尔。】

   9-1 每一法其实都是这样,离相,但是呢?统统是真如之相,因为众生有染净,染跟净,其实都是真如一相,法法亦尔,就是这个道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这一段是跟前面那一段长行文再一次地用这个偈颂把它描述一下。这一段是说:

如来的法身悉离诸根量,根量就是见闻觉知,超越一切意识心,超越一切能缘心的妄心。

诸位啊,不要忘记离妄即真,知幻即离,离幻就是觉。

这如来的法身,悉离诸根、见闻觉知之量——根量,也不是果,也不是因,就是非果非因。已离能觉所觉,也是离于能相所相。

阴,这包括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这三个地方。缘就是能攀缘与所缘的生死苦道。

就是这个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会攀缘外境,会演化成生死的苦道,

但是呢?以如来的正等正觉的法身,虽然说:它是生死的苦道,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还有能攀缘生死的苦道,但是它以如来正等正觉的法身,不可以说一,也不可以说是异,

莫能见,实无能见与所见。如果无有能见所见者,无有见者就是无有能见所见,云何而分别?

那么没有能见所见,那么为何凭空而去起种种的分别心去妄计呢?

非作非不作,如来的法身、般若,还有解脱德,不能说是作法,也不能说不修行而得到,也不能说:非作法非不作法。

非作法非不作法,非事亦非因,非阴非在阴,非阴就是非离于五阴,非在阴、也不即是五阴。非离五阴就是即五阴的意思。

非阴就是非离于五阴,非在阴就是离五阴的意思。非在(阴)也不在于五阴,

亦非有余杂,余杂就是邪、小,邪,邪见人或者小乘人的过咎,亦非有这些邪小过咎之法,意思就是:如来的法身、般若、解脱德,是究竟清净的。

亦非有诸性,也非有妄计有无,外道不是妄计有,就是妄计无诸性,妄计有无、一异之性。如彼妄想见,如彼愚夫自心妄想所见的。

法身是离一切相,应当知道亦非无实相可见。当知亦非无,法身虽离一切相的,当知也非无实相可见,意思就是还存在实相可得。

此法法亦尔,如来的法身如是,诸法还是一样,都是离相,而也非是、非无怎么样?染净之相,染净之相皆是一如之相。

此法法亦如是,法法什么意思呢?是指如来的法身是如是,

那么每一法其实都是这样,离相,但是呢?统统是真如之相,因为众生有染净,染跟净,其实都是真如一相,法法亦尔,就是这个道理。

    9-2 生死、正觉法身只有一念之间,一念之间。

【注释】

【“悉离诸根量”:此】是【指如来法身,悉离一切诸根度量。“根量”,亦即见闻觉知之境界。】

【“阴缘等正觉,一异莫能见”:“阴”,五阴。“缘”,界入等攀缘之缘。“等正觉”,即法身。】就是法身。

【谓正觉法身与阴界入生死苦道,无有一异之相可见。】意思就是说:只在一念,迷、悟只在一念。

正觉法身就是悟,阴界入生死苦就是在迷,而迷悟无它,由心悟不悟,肯不肯悟。若肯,就在当下。

所以生命到底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如果右边表示正觉法身,那你走对方向了,向右走;如果生命向左走,走到阴界入生死苦道,就是迷,

所以生死、正觉法身只有一念之间,一念之间。

无有一异之相可见,究竟之处无有一异之相可见,后面补上一个“唯一真如”。

悟道的人正觉法身,阴界入生死苦道,唯是一心,唯是真如,这些都是迷悟所显现出来的名相,并不存在。

    9-3 佛性三德密藏——如来法身、般若、解脱由修而能够显。不修行,显露不出来,所以非作法,因为它是本性具足,如果是有造作,它便是生灭。但也不能说它不造作,若是不造作的话,你不修行、不精进,你怎么能够显法身呢?般若或者是解脱呢?不可能!

【“非作非不作”:指诸佛如来之三德秘藏,乃非作法,】不是造作出来的,本性具足,【亦非不作法。】

但是如果不修行,你也显露不出来。佛性三德密藏——如来法身、般若、解脱由修而能够显。不修行,显露不出来,

所以非作法,因为它是本性具足,如果是有造作,它便是生灭。但也不能说它不造作,若是不造作的话,你不修行、不精进,你怎么能够显法身呢?般若或者是解脱呢?不可能!

【“非阴非在阴”:非离阴、非在阴。】非离五阴、非在五阴。

【“亦非有余杂”:“余杂”,】就是【邪】见人、【小】乘人【过咎之法。】

【“当知亦非无”:法身虽离一切相,然而亦非无实相可见。】

【“此法法亦尔”:】这个每一个法,【“法法”,各各法,诸法。“尔”,然,如是。谓法身如是,而此诸法亦然,皆离于相,而亦非是无,以染净皆是一如所现故。】

9-4 如来法身如是,“此”世间之“法法亦尔”,皆离于相,而亦非无,以染净皆一如所现故。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如来法身“悉离”一切“诸根”度“量”境界:

于中“无事”果“亦无因”(非果亦非因),“已离”能“觉、所觉,亦离”能“相、所相”,离一切诸相。

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众能“缘”所缘之生死苦道,及如来“等正觉”之法身,其“一”与“异”,实“莫”有“能见”者;既无能见,何有所见?

“若无有”能“见”及所见“者”,愚夫“云何而”凭空起种种妄计“分别”?

诸佛如来三德秘藏乃“非作”法、“非不作”法,“非事”果“亦非因,非”离五“阴、非在”五“阴,亦非有”邪小“余杂”过咎之法,究竟清净,离一切相,以三德本净故。

“亦非有诸”妄计之有无、一异等“性,如彼”愚夫自心“妄想”所“见”者;

虽离诸相,然而“当知亦非无”实相可见。

如来法身如是,“此”世间之“法法亦尔”,皆离于相,而亦非无,以染净皆一如所现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经文621:【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有;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或于我非我,言说量留连,沉溺于二边,自坏坏世间。解脱一切过,正观察我通,是名为正观,不毁大导师。】如来用智慧去正确地观察我所通达的佛所说的一切万法都是唯心现量,是名为正观。如是则能不毁谤如来这位大导师。

【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有;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
或于我非我,言说量留连,沉溺于二边,自坏坏世间。
解脱一切过,正观察我通,是名为正观,不毁大导师。】

    10-1 有、无是互相存在,其实这个都是生灭的,妄动的。

因为建立了“有”,所以才有一个“无”的观念,以有故有无,

所以那个“有”跟“无”,第一个以“有”,然后画一个框框,故有“无”,那个“无”画一个框框,意思就是因为有“有”,所以才显示一个“无”出来,

因为建立一个“无”的观念,所以又变成一个“有”的观念出来。

以有“有”故有“无”,意思就是:因为有“有”的概念,所以才创立一个“无”的观念。

因为,以建立了“无”的知见,所以才有“有”的知见。

有、无是互相存在,其实这个都是生灭的,妄动的。

若无不应受,凡夫所建立的这个“无”见,这个“无”要单独解释,凡夫所建立的这个“无”的知见,不应当“受”就是执著,因为那是一种妄想。

若有、不应想,如果凡夫建立了“有”见,也不应当去思念、去分别、去想念,不应去分别。

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如果凡夫建立了这个“无”见,不应当去取著、去执受。若凡夫所建立的“有”见,也不应当去分别、去打妄想。

    10-2 或于真我或者是无我的道理,凡夫只知道,听了就执著,在虚妄的言说里面,留连妄返不舍。

或于我非我,若于如来所说的法性,凡夫不了解真我跟无我,或于佛所说的真我跟无我,这个道理很深,太难理解了。

言说量留连,而凡夫却虚妄执著所有的言说,佛讲“我”,他执著一个“我”;佛讲“无我”,他执著一个“无我”;

佛讲“真我”,又执著一个“真我”;佛讲“非我”,他又执著一个“非我”,

所以怎么样讲,他都是执著,所以说,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对于如来所说的法性,凡夫实在很难去理解。

我,就是指真我。非我,就是指无我。或于真我或者是无我的道理,凡夫只知道,听了就执著,在虚妄的言说里面,留连妄返不舍。

榴梿,现在正盛产中。留连不舍,意思是一直留恋在语言文字里面,这个是众生的毛病,沉溺于二边,沉溺在二边,不是沉溺于“有”,就是沉溺于“无”。

自坏坏世间,自己坏,而且坏了世间人的善根,自己坏了、断灭了善根,因为不顺从佛的真如心性去修行,自坏善根,同时著于有无见,也坏了世间人的善根。

   10-3 万法不离于心。你要过快乐的日子,是那一颗心;你要过痛苦的日子,是那一颗心;你要过烦恼执著的那个日子,还是你那一颗心;我要放下、解脱,你还是那一颗心啊。变来变去,总不离那颗心,这要看你过什么日子了。

解脱一切过,这个法身是解脱的、是自在的,是离于一切二法之过的,

这个“过”,诸位!落入二边就是有过,中道就无过,对不对?

不要落入有无,这个过是指二法之过,无或者是有,

所以法身是解脱,解脱当然后面就是自在,一切过就是离,补上一个字,“离”一切过,这样看得懂。

什么解脱一切过?就是法身是解脱自在,同时是离一切二法的过失。

如果是如来用正智观察我所通达一切法唯心现量,如来用正确的智慧观察,我所通达的一切唯心现量,这个叫做正观,意思就是万法不离于心。

你要过快乐的日子,是那一颗心;你要过痛苦的日子,是那一颗心;你要过烦恼执著的那个日子,还是你那一颗心;我要放下、解脱,你还是那一颗心啊。

变来变去,总不离那颗心,这要看你过什么日子了。

如是有了正观,了解一切万法唯心现量境界,如是正观,则能见到如来的真理,就不毁谤大导师。

   10-4 法身是解脱自在的,同时是离一切两边之过,如来用智慧去正确地观察我所通达的佛所说的一切万法都是唯心现量,是名为正观。如是则能不毁谤如来这位大导师。

整段再把它贯串一下:

因为“有”,所以才建立“无”的观念,也因为“无”的观念、知见,才建立“有”的知见观念。

如果凡夫建立了“无”见,千万不要去执受、不要去取著。

若有,如果凡夫建立了“有”见知见,千万不要去想念它,不要去分别它,不要去执取它,因为有无是对立存在的。

如果对于这个如来所证的法性,凡夫很难或于真我或者是无我很难去理解,为什么呢?

凡夫执著言说,留连忘返不舍,沉溺于有、无两边之知见,不但自坏了善根,也坏了世间人的善根。

法身是解脱自在的,同时是离一切两边之过,如来用智慧去正确地观察我所通达的佛所说的一切万法都是唯心现量,是名为正观。如是则能不毁谤如来这位大导师。

    10-5 【“解脱一切过,正观察我通”: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量。】

【注释】

【“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有”:以有“有”,】因为有,存在一个“有”,【故有“无”;】所以变成有一个“无”。

【以有“无”,】以存在一个“无”,【故有“有”。】又建立了一个“有”。

【亦即:若成立有,即是成立无;若成立无,即是成立有,以有无相待而成故,是故有无二见相待而成,皆无自体】性【。】

【“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以有与无相待而成,皆无自体】性【,是故若见愚夫建立无见,则不应摄受;若见其建立有见,亦不应作想。“想”者,念也,分别也。】

【“或于我非我,言说量留连”:“非我”,无我。谓凡愚或以不了法性,而于如来所说之真我与无我,取著言说之量,而留连不舍。】

【“解脱一切过,正观察我通”: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量。】

   10-6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量,“是名为正观”,如是则能“不毁”谤如来“大导师”,以言如来为有为无,为常】、为【无常、】为【一】为【异等,皆是谤于如来故。】

【义贯】

【愚夫“以”妄建立“有”见,“故有‘无’”见,“以”妄建立“无”见,“故有‘有’”见,以有与无相待而成故,是故有、无皆无自体】性【,

因此“若”闻“无”见,则“不应”摄“受,若”闻“有”见,亦“不应”随而起念作“想”。

诸凡愚“或”以不了法性,而“于”如来所说之“我”与“非我”,虚妄取著“言说”之“量,留连”不舍,因而“沉溺于二边”之见,“自坏”且“坏世间”人之善根。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量,“是名为正观”,

如是则能“不毁”谤如来“大导师”,以言如来为有为无,为常】、为【无常、】为【一】为【异等,皆是谤于如来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7 所以啊,在这里劝佛弟子,出家、在家,你要做一个佛陀的真实的弟子,不可以作为一个模糊、毁谤佛陀的弟子。

所以啊,在这里劝佛弟子,出家、在家,你要做一个佛陀的真实的弟子,不可以作为一个模糊、毁谤佛陀的弟子,

佛的知见,你都搞不清楚,讲起来莫衷一是,是自己心也没有定,也没有办法彻底的领悟,当然,你就不是佛陀的好弟子。

因此,入佛正见难,这个所有的在这里解,统统叫你入佛的正见。

有时候我们修学佛道,自己修得变成外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欸!

如果每天持大悲咒:“南无喝啰怛那哆罗夜耶 南无阿唎耶”,然后其他的听经闻法不听、不看、不闻。

然后:“喔!我念到了见佛、见光”,就生大我慢,这就是佛道一修……修到最后变外道。

没有正确的观念,持着大悲咒只求感应,只求奇迹、只求治病,没有佛的真实智慧,看起来好像是佛教,

所以现在的佛法被边缘化了、热闹化,又外道化、企业化、商业化、热闹化,

什么是佛教的核心,搞不来,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佛教,不知道。

所以佛是我们的大导师,就是我们的模范,一切出家跟在家都以佛为模范,来看看佛陀,来约束我们自己,朝着这个方向来走。

固然时间跟空间不一样,还有很多的善巧方便,但是诸位法师和居士,任何的善巧、方便,不可以离开佛的核心价值,就是涅槃、般若、智慧,一定要以这个为核心,

就是你今天任何的善巧方便,法会人多没关系,但是一定要推广正法;你怎么善巧方便没关系,你就是要推广正法,法让他入心,要不然你搞得那么多,人那么多,那么热闹,意义是什么?我问你们:意义是什么?没意义。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哎呀!我们观世音菩萨诞辰,大家聚一聚,来吃吃饭、用用斋啊,吃完了,大家又回去,它的意义是什么?

也不能说全部没有意义,(师父合掌)来拜拜观世音菩萨,念念观世音菩萨,有意义,站在这个角度,种下善根;

回去一样无明、迷迷糊糊,脾气还是脾气啊,习气还是习气啊,杀盗淫、贪嗔痴还是不改,来,结个善缘,这个叫做结缘的佛法,没有核心价值,也不肯用心来听经闻法,吃一点苦,就受不了。

    10-8 广化律师讲:这一辈子就算下地狱,也要剃度出家。为什么?出家就算没修行,这一出家力道就大,不管下地狱、不下地狱,就是要出家。

所以,我说佛法它难,就是难在那个发大菩提心,发不起来。

一个修行人,没有办法发大菩提心,这个人会时而进、时而退,时而进、时而退,一下进、一下退,一下进……他发不起来(大菩提心)。

一个出家人没有坚定的大菩提心,一碰到逆境就倒,碰到逆境就倒。为什么?因为没有发大菩提心。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所以广化律师讲:这一辈子就算下地狱,也要剃度出家。为什么?出家就算没修行,这一出家力道就大,不管下地狱、不下地狱,就是要出家。

哇!这鼓励我们这些准备出家的人,鼓励这些在家居士。

那么有的人讲说出家有困难,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

有的女众跟我牢骚抱怨,说:师父,你这个法讲得那么好,我们有所体悟,真的!喔!

那么其他,有时候我们不是说不好,有时候不太适应我们,可是你又不剃度女众,讲,讲得那么好,为什么又不剃度女众?我们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我现在也不知,目前是没有这样的打算。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经文622:【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

    11-1 佛告大慧:我所说的一切法不生,当体即空,是不落入有无,所以也不能说是有见、无见,有无品不现。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贯摄常法”称为“修多罗”,

就是在世尊讲说经典的时候,摄受不生不灭,摄受之根,摄受的六根,当下不生不灭。

又世尊说这个不生不灭是如来的异名,意思就是不生不灭是如来的法身的异名,是指法身的意思,不生不灭是如来法身的异名。

云何世尊,为无性故。大慧把无性认为是无法,变成断灭见。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

因为既一切法不生,就不灭,就是什么都没有,就落入无见了,对不对?一切法不生不灭,所以无性就是无法,什么法都没有。

大慧把无性认为是无法,即成断灭见。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就落入了无见,落入了断见。

或者是说如来异名,异名就是:如果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另外一种名字,可以说是“有”,一直存在的“有”,是如来的异名,就又落入了有见;

说不生不灭,落入无见,说如来的异名。

若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另外一种名字,那么也可以言说,又落入有见。

佛告大慧:我所说的一切法不生不灭,不落入有无,所以有见、无见二品绝不显现,“有”不现就不生,“无”不现则不灭,

所以有、无品就是有见、无见二类不显现,这个叫做不生不灭。

把它贯串一下: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就像世尊在一切的经典这么说,摄受的根当下没有妄,就是不生不灭。

又世尊说:这个不生不灭,也是如来法身的另外一个名字。

大慧这么样问啦、怀疑啦。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而说不生不灭?因为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什么都没有。

大慧把无性认为无法,即成断灭见。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便落入无见、断见。

为是如来异名。要是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另外一种名字,可以言说又变成落入有见,不是落入无见,就是落入有见。

佛告大慧:我所说的一切法不生,当体即空,是不落入有无,所以也不能说是有见、无见,有无品不现。

   11-2 【我所说的不生不灭,其】(他的)【境界是】当下即是真如【有无二品皆不现。

【注释】

【“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摄受”,指摄取的动作而言;若说指能摄取及所摄取者,亦可通;然依经义,以前说为胜。

此谓:如世尊于诸经】当【中,处处诠说“摄受”这一事,本身即不生、不灭。

亦即:既然摄受之事不生不灭,则能摄受】以【及所摄受之根尘等一切法,亦皆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如来”,指法身。】

【“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谓世尊是否因为根尘诸法皆是】空【无】自【性,而说不生不灭?】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因为诸法根尘都无自性,而说不生不灭,

【若如是而说不生不灭者,则不生不灭即堕于无见。】因为什么都没有。【“无性”,即无法。】就落于断灭了。

【“为是如来异名”:此句是节文。谓抑为由于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异名”)就是另一种称号,【而说不生不灭?若如是者,则不生不灭便堕有见。】

因为有名字可说嘛,有名字可呼叫嘛,有名字可安嘛,是不是堕入有见呢?或者是不生不灭,是如来另外一种名字嘛,有名字存在,当然就变堕入有见了。

【在此句与前句,大慧之意为:无性即是无法,而如来异名即是有法,

若依无性(无法)而说不生不灭,即落】入【断见;若依如来异名而说,即堕】入【有见,】因为有名字可以叫、可以安嘛,当然是有见,【岂非佛之不生不灭,便堕于有无见了吗?】

【“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佛一针见血地回答,

【我所说的不生不灭,其】(他的)【境界是】当下即是真如【有无二品皆不现。“现”,显现,生起。以有与无皆不生起,故是究竟的不生不灭。

“有”不现,则不生;“无”不现,则不灭,故是真不生不灭。

又,不生则不是有,不灭则不是无,因此非是有无。】

   11-3 佛告大慧:我”所“说”之“一切法不生不灭”,其境界为“有无”二“品”皆究竟“不现”起,故是真不生不灭,是故不堕有无见。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之“修多罗”中,处处分别诠释能“摄受”之根、所摄受之尘,】以【及摄受之动作,皆“不生不灭;

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法身之“异名。云何世尊”作如是说?

是否“为”由于根尘诸法“无性故”,而“说不生不灭”?若如是者,则不生不灭即堕】入【于无见;

抑“为是如来”之“异名”,而说不生不灭?若如是者,则不生不灭】因为有名字可安,有名字可叫,【即】(所以)变成【堕于有见。

“佛告大慧:我”所“说”之“一切法不生不灭”,其境界为“有无”二“品”皆究竟“不现”起,故是真不生不灭,是故不堕有无见。】

   12 经文623:【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大慧在此所说的要义为:既然一切诸法不生,则于其中定无有少法可得;若一切法中无有少法可得,则又说谁是如来之异名?亦即:名字之下,并无所名之实;若如是者,则如来法身同彼根尘,皆悉无性。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因为佛常常讲不生不灭,不生不灭,

那么意思就是说,能摄受之法与所摄受之法,能摄受以及所摄受之法皆不可得,

因为一切法不生故,所以一切诸法便是无性,

若名字中有法者,如果如来的名字当中有法,有法就是有实法,有实法性,

如果说如来这个名字中有实法性,那么惟愿为说,一切法无实性,便是但有名字,如来之名也将如是,但有名字并无其实,

这一句是说,如果如来的名字当中有实法性,有实际的法、实在的法性,惟愿为说。那么这个实性到底是什么呢?

【注释】

【“摄受法不可得”:能摄受】以【及所摄受之法,皆不可得。

大慧之意为:若能摄受及所摄受之法皆不可得,便不得言有一切诸法,既无一切诸法,便是无性。】

【“若名字中有法者”:此谓:既然一切法皆无实性,便是但有名字,则如来之名,亦将如是,但有名字,并无其实。

若如来之名字中,为有实性,】那么【则此实性又将是什么?】

【义贯】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诸“法不”曾“生”起“者,

则”能“摄受”】以【及所摄受之内外】“内”就是六根,“外”就是诸法。则内外【诸“法”皆“不可得”,

如是则不得言有一切诸法,

因此,一切法皆是无性,以根尘等“一切”诸“法”皆“不”曾“生故”;

是故一切法便无实,但有名字,而如来之名字亦如是,并无其实;

“若”如来之“名字中”为“有”实“法者”,此实法为何?“惟愿”世尊“为”我解“说”。】

【诠论】

【大慧在此所说的要义为:既然一切诸法不生,则于其中定无】有【少法可得;若一切法中无有少法可得,则又说谁是如来之异名?

亦即:名字之下,并无所名之实;若如是者,则如来法身同彼根尘,皆悉无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经文624:【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你看这个佛,有多么地慈悲。讲无性,怕你堕入断见;讲有自体性,怕你堕入有见、常见,因为这两个都是外道,所以又必须用“有”来破“无”,又必须用“无”来破“有”,然后又必须建立“有”跟“无”来说明,又必须全部扫光,扫光以后,又说它是存在,那真的很难搞,真的,真的不好说法。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

    13-1 不生不灭通于无常,也通于常。但是真正的真如,不落入无常,无常本空;也不落入常,因为它能依体起用。

佛告大慧,说: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好好地注意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的法身非是无性,不是落于断灭的,非无性就是非无法,非落入断灭的无法。

我说如来非无性,我说,我所说的如来法身,并不是落入断灭见的无法,无性就是无法。

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也不是在相上说空相的不生不灭,就能摄一切法,

亦非不生不灭所摄之其他的一切诸法,因为只有真如心是真不生不灭,

那么“相”的不生不灭,只是“理”而已,“理”必须由“智”来证。

所以一个是站在无常讲不生不灭,就是“相”的角度;一个是站在“体”的角度讲不生不灭。

诸位!“相”的角度讲不生不灭,但有“理”——不生不灭的“理”;

“理”必须由“智”有真如体性来证,所以法身由智慧来证得,

因此我们不能说这桌子可以成佛,椅子可以成佛,因为它没有智,所以法身由“智”来证得。

因此也不能说:这个不生不灭、缘生无性的相上空性。

也不能说不生不灭所摄的其他一切诸法,就包括了一切。

那么如来的法身的不生不灭,是亘古以来常存的。

所以如果说从“相”上计不生不灭,是讲空性的“理”;如果说从“体”上讲不生不灭,这是实相,就是亘古以来常存,一直存在的不生不灭。

所以说,亦非不生不灭所摄的其他一切诸法。

亦不待其余的缘显不生不灭,因为法身是绝待、离缘故,法身亦非空无所有,因为法身有自体性。

所以讲:诸法空无自性,是在告诉你诸法无性,没有真实义,所以不要执著;

讲诸法有真如自体性,是告诉你诸法有存在的真如自体性,讲这个时候的自体性,是说:它存在,

相,它存在着真如的理,可是由真如的自性来证得的智慧的证得。

因此不生不灭通于无常,也通于常。但是真正的真如,所以不落入无常,无常本空;也不落入常,因为它能依体起用。

   13-2 【不生不灭名同,而所代表之意义】是【不一样。】所以一个站在相上的缘起说诸法以缘生,就是相上的缘起说,一个是站在体性,亘古以来常住说,这完全两种不生不灭,不一样!但最后悟道的人就没有内外,也没有差别。所以说,不一样是对众生的角度讲,要究竟处,答案:唯是一心,还是真如。

【注释】

【“我说如来非无性”:我说如来之法身非是无性。“无性”,即无法。】

【“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法身亦非同于由不生不灭所摄之其他一切法。

因为不生不灭有】两个角度的差别,来解释有【二种】差【别:法身之不生不灭,】以【及诸法之不生不灭。】

诸位!法身的不生不灭旁边一定要记着,这是用智慧去证得,一定有智慧的,以智证得法身,【法身】用智慧【以自体亘古湛然灵常,而称不生不灭。】

我们原有的智慧、原有的法身,原有的灵觉自性、智慧,就是法身自体亘古以来湛然灵常,而称不生不灭。

【诸法以缘生无性,】注意!但有“理”而无“智”,所以不能叫做法身。

诸法以缘生无性,诸法以缘生无性什么意思?但有无生的理,可是它没智,所以诸法以缘生无性,【而称不生不灭。】

同样称不生不灭,对不对?同样不生不灭,是要有真如的心体才能证得,

【此二种不生不灭名虽同,而其内涵则大异其趣。质言之,】直截了当说,

依相而入的,【即诸法以无常而言不生不灭,】无常就是生灭,生灭就是相,相就是无常,无常就是生灭,生灭就是缘起,

所以站在相、空相,讲不生不灭;站在无常,当下即空,讲不生不灭。站在法上,由法来讲,当下就是空相的无法——不生不灭的法。

所以从无常契入的空相,这个是但有“理”而无“智”,

但是必须要由人会归到人的心,才能够理解这个不生不灭、无常当体即空的道理。

如果没有智慧,怎么去理解万法生灭、当体即空的不生不灭呢?回归到最后,还是心。

所以说依相而入的角度来讲,诸法以无常,无常就是空,空就是无相,而言不生不灭。

接下来,是依体而悟入不生不灭。依体性的【法身以有常】,前面是以无常,现在是以有常,有常就是亘古以来一直存在,有常就是诸法实相,【故不生不灭。】而说不生不灭。

所以【不生不灭名同,而所代表之意义】是【不一样。】

所以一个站在相上的缘起说诸法以缘生,就是相上的缘起说,一个是站在体性,亘古以来常住说,这完全两种不生不灭,不一样!但最后悟道的人就没有内外,也没有差别。

所以说,不一样是对众生的角度讲,要究竟处,答案:唯是一心,还是真如。

【“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法身亦不待余缘而显,故不生不灭,以法身绝待、离缘故。】

【“亦非无义”:法身亦非空无义,乃有其自体。】

   13-3 你看这个佛,有多么地慈悲。讲无性,怕你堕入断见;讲有自体性,怕你堕入有见、常见,因为这两个都是外道,所以又必须用“有”来破“无”,又必须用“无”来破“有”;然后又必须建立“有”跟“无”来说明,又必须全部扫光,扫光以后,又说它是存在,那真的很难搞,真的,真的不好说法。

【义贯】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作是问,“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其义。“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法身,“非”是“无性,】不是断灭的无性,

【亦非”同于由】于站在相上说的【“不生不灭”所“摄”之其他“一切”诸“法”;】

站在相上不能摄真如,站在相上说的“不生不灭”,所“摄”的其他“一切”诸“法”;它没有办法摄受真如,不是站在心体的角度,

【法身“亦不待”余“缘”而显“故不生不灭”,以法身】是以心体【绝待离缘故;】心的体性,这个是真实义,所以,【法身“亦非”空“无义”,乃有其自体】性【。】

所以讲真如有其自体性,是站在它一直存在,亘古以来,我们的体性;可是它是无相,唯证相应。

我们讲真如无自体性,是说:真如无相。讲真如,空无自性,是说:真如没有相,空无自性。如果真如有其自性,就变成落入自性见。

好!现在为了又强调,怕落入断灭,佛又讲:真如有其自体性,真如,牛都有牛性,马都有马性,为什么真如没有自体性?

真如有其自体性,牛跟马,强调有其自体性,在强调缘起说,

说真如有其自体性,是在强调那一颗真如的实在的、存在的,

只有圣人相应、证入、契入的那个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但是,它说不出所以然,每一个人都有。

这不是凡夫、愚痴的凡夫所能理解,要证悟到真我、无我的人,就能够相应,真如有自体性。

你看这个佛,有多么地慈悲。讲无性,怕你堕入断见;讲有自体性,怕你堕入有见、常见,

因为这两个都是外道,所以又必须用“有”来破“无”,又必须用“无”来破“有”,

然后又必须建立“有”跟“无”来说明,建立“有”跟“无”来说明,

又必须全部扫光,扫光以后,又说它是存在,那真的很难搞,真的,真的不好说法。

所以师父把四十年来体悟的,就把它告诉你,告诉大家。

大家就知道说,所以一个法师你真的要吃过苦头,要不然的话,你上台讲经会离经叛道,会背离正法的。

因此,要好好地了悟这个究竟义,才不会被这个语言、文字所绊倒。

这个要没有真枪实弹证入、契入,你讲这边,倒这边;讲右边,倒右边;你讲中间,倒在中间,因为你不晓得那个是什么!

所以我们了解佛的这个苦心、大悲心。他怕你不懂,所以一直在这边每一个动点在契入。

在座诸位!你们也是在等待机会,在等待机会,这些名相来讲,哎呀!对初学佛法来讲,很陌生,可是久了,一次又一次,这一次厘清一些观念,

欸!这个月再厘清一些观念,今年过后成熟了很多,再厘清一些观念,慢慢……契入、慢慢契入,最后就是,一针就见血。

就像你在打靶一样,你是军事训练在打靶,一百码,啪!哇!这怎么打都打不到啊,是不是?

我们高中有去学那个军事训练那打靶,那一天又没戴眼镜去,打靶,一次两次,这个要训练,久了以后,人家那个奥运的神射手,奥运的,一百码,啪!一下子就中(zhòng)心,打中这个红心,为什么他一下一枪就可以打中红心呢?训练几十年。

佛法也是这样子的啦,一直训练、一直训练,到最后一个念头起来,就一针见血地见真如。

所谓的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就在等那一刹那——顿悟,顿悟以后,所有的法,完全都可以理解,但是这个顿悟,从渐来的,不坏渐次第的。

这个渐次第就是等待在顿悟,而顿悟就是方便安立次第。

所以佛法既顿又渐、既渐又顿,不可以坏了因果次第的渐教,同时你要达到最圆满究竟地回归当下,

你必须要圆顿教,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什么法统统要,四谛也要,十二因缘也要,六度也要,最上乘,即心就是佛也要,统统要,为什么?各各根器不一样,统统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经文625:【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彼不生者,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来异名。大慧,譬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佛性是一,而有多名也是一样,亦非无自体性。

【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彼不生者,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来异名。大慧,譬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

   14-1 连七地菩萨都不能了解意生法身,那何况七地菩萨以前的众生?

解释一下:大慧!我说意生法身,意生法身就是我们简称意生身,就是如意所生的自在的法身如来名号。

彼不生而生,生而不生,这种不生而生、生而不生,这种非常深奥微妙的境界,一切外道不能知,一切声闻缘觉没有份,

连七住地,七住就是七地,指七地菩萨,这个“住”,不是指信住行向地那个“住”,是连七地菩萨都不能了解佛的境界,非其境界,

就是连七地菩萨——七住地菩萨,加一个字才看得懂,七“住”地菩萨就是七地菩萨,也非其境界,

连七地菩萨都不能了解意生法身,那何况七地菩萨以前的众生?

   14-2 大慧!体本来是一,但是有众多的名。

大慧!彼不生不灭,就是如来异名之一。

大慧!体本来是一,但是有众多的名。

大慧!譬如帝释天的释提桓因,释提桓因以前又叫做因陀罗,释提桓因又叫做释迦,跟释迦牟尼佛同名字,释提桓因以前叫做不兰陀罗,这些都是跟释提桓因同名字,

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多名,但并不是多名就有多种体性,体性是一而有多名。

佛性是一,而有多名也是一样,亦非无自体性。

    14-3 以如来法身如意自在,故】(所以)【意生身即】(就)【是如来法身之名号。】

【注释】

【“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意生法身”,即】(就是)【意生身。

以如来法身如意自在,故】(所以)【意生身即】(就)【是如来法身之名号。】

【“彼不生者”:“不生”,指不生而生。谓意生法身实不生而生,生而实不生。】

【“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非其境界”:谓意生法身不生而生,生而不生之境界,不但凡】夫【、外】道【、邪】见人【、小】乘人【不能了知,即七住地之菩萨亦不能知。

“七住”,即】(就是)【七住地,亦即】(也就是)【七地。

以意生身,乃八地菩萨证无生忍后,而现之微妙意生身,其实则是无生示生,生即】(就是)【无生,此】(这个)【境界,七地犹不能了,何况凡愚邪小?】

【“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此为帝释天之诸异名。

帝释天之名有多种,其中之一为:释迦、提桓、因陀罗(Sakra Devānām Indra),简称释提桓因。

释迦义为能,或】者是【能仁。提桓,又译为提婆,义为天。因陀罗义为主、】因陀罗是说主、【或】者是【帝。合起来之义为:能仁天主、或】者是【能仁天帝。

“不兰陀罗”,与憍尸迦同为帝释昔为人时之名。《大涅槃经》曰:“如帝释,亦名憍尸迦,亦名富兰陀罗。”】

   14-4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讲来讲去,都在讲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

【义贯】

【“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即“如来”之“名号”,以如来法身如意自在故。

“彼”意生法身“不生”而生,生而不生之深密微妙境界“者”,

于“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乃至“七住”地“菩萨”皆不能了,以“非其境界”故。

“大慧,彼不生”不灭因此“即”是“如来异名”之一。

“大慧,譬如”帝释名为“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物,一一”皆“各有多名”,

然“亦非”因有“多名而有多”体“性,亦非”因有多名而“无自”体“性”;

如来法身亦然,非因有多名而有多性,亦非因有多名而无自体性。】

简单讲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讲来讲去,都在讲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

   14-5 这个佛教讲的叫做:经验第一义谛,才是真实的金字招牌。如果但说理论,不能契入真实的第一义谛,没有真枪实弹的经验第一义谛,你所学的法,都是空口说白话而已。

美国有一个父亲,他很爱这两个男孩子,他认为这样教法不会成长,我觉得这个跟佛法有关系,

他就用那个小飞机,用小飞机载到太平洋一个孤岛,没有任何人到达的地方,只带着海水淡化器。

海水淡化,因为没有水喝啊,带着少许的工具,带着两个儿子去,去一个礼拜,

同时带那个发射器,如果有万一要求救的时候,SOS、SOS……就带着这个两个儿子去无人岛,不准带吃的唷,统统不准带吃的。

这两个孩子在家里太好命了,太好了,要吃吐司,妈妈把它搞定;要喝什么牛奶,妈妈泡。他认为这样不行,有时候食物他会浪费哟,食物会浪费。

这个爸爸就带这两个儿子到太平洋一个无人岛,飞机到达一个地方,就坐船到那个无人岛,进去什么统统不带,没东西吃啊,

没东西吃开始去摘椰子,然后就捕鱼、捕鱼,开始捕鱼啊,不然没东西,也没有蔬菜,对不对?那就自己来,什么统统要自己来,

知道吗?他们上去的时候……有时候要钻木取火,噗~呼~我们现在打火机,噗!就有(火)了。

爸爸就是要让他吃苦,没有火,没有火种,呼~然后把那个椰子壳,干的椰子壳撕开来,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准备做那个火种,钻木取火用的,

然后有烟一点点,呼~呼~呼~烟,呼~搞得那个儿子啊,只有起一个火,满身大汗。

捕鱼啊,他们做那个三个叉子,三个叉子,叉子,因为没有东西吃,你不捕鱼你就会死,故意不带任何东西,

爸爸也是,统统自己来,没有水、没有电,他要让他亲自去体验,去叉鱼、去捕鱼,

结果一下去的时候,那个脚,被水母割伤,还有珊瑚割伤,欸!统统……

要吃一条鱼,我们在一般来讲,菜市场买就有了。他不是,让你吃一餐,有时候捕了整天,捕不到一两条鱼,捕不到。

爸爸就是这样教育儿子,爸爸也跟着一样吃苦。

晚上,晚上没有东西吃,晚上没有东西睡。那个棕榈叶,棕榈叶你知道吗?那个棕榈树,棕榈叶摘下来,然后打在地铺上,

下雨没地方,找到一个比较能够躲的地方,用那个简单的枯木遮障起来,然后棕榈叶盖起来、盖起来、盖起来。

在家里,要暖气有暖气,要冷气有冷气,对不对?爸爸:不行!爸爸跟他一样吃苦,爸爸是高阶的主管。喔!这两个儿子真的吃尽苦头,要冷气没冷气,要暖气没暖气。

那个水啊,海水淡化咸咸的,这个就是随便开都有矿泉水,

结果这两个孩子七天,七天,就像转变一个人一样,转变,完全转变,这个成熟了。

回到家以后,任何一点剩下的饭菜都不敢丢掉,非常地珍惜,冷气不随便开,水喝够就好,不浪费、不浪费……

结果这两个孩子,本来品行啊,爸爸妈妈都很担心,结果去无人岛生活了七天,这个孩子心智成长了。

这个佛教讲的叫做:经验第一义谛,才是真实的金字招牌。如果但说理论,不能契入真实的第一义谛,没有真枪实弹的经验第一义谛,你所学的法,都是空口说白话而已。

就像这两个孩子,他没有经过这个七天七夜,这个无人岛什么统统没有,你要求生存就是必须要这样活,回来对妈妈多么地感恩,对爸爸多么地感恩。

哎呀!爸爸妈妈都说:我带这两个孩子去无人岛七天,我捡回来了两个孩子,意外地又得到这两个孩子的心,要不然这两个孩子实在不懂事,去七天以后变成非常成长、非常懂事。欸!非常懂事。

我也准备要带你们去无人岛,(师父笑)来过那种日子,没水没电,统统没有。七天回来就真的!……

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说,小孩子太过好命,好命到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做珍惜,不晓得什么叫做珍惜,不懂啦,不懂,不曾过辛苦的日子。

这个就告诉说:修行是真的要吃苦。修行就是:条件一、不怕苦、不怕死,发大菩提心。

所以我觉得这个爸爸做得真的是了不起,带这个孩子到无人岛求生,要活下去就是这样做。

我想说我看到这篇报导,如果我们去就死路一条,那个岛就只有椰子,椰子而已。

捕鱼,你能去杀生吗?那个小岛只有几公里,你不能捕鱼,没有食物吃啊。你知道吗?

你们不晓得那个椰子是很冷的东西,如果没有东西吃,只有喝那个椰子,我跟你讲你那辆125的,噗~(师父意思是喝椰子汁会拉肚子,作出拉肚子的拟声)我不骗你,你跑厕所都来不及,不骗你的,因为那个太冷了,那个椰子非常地冷,那个一喝下去的时候,哇!那个跑厕所跑不完,真的!

这是一个故事,轻松地这样讲,给大家讲故事,就是这个无人岛的经验,跟我们修行的经验第一义谛,都是如此地重要,

换句话说,这个人懂得经验的第一义谛,不是空口说白话的,也不是只有听经闻法的,他必须经过逆境、顺境,逆境、顺境,千锤百炼,才得到经验第一义谛,所以经验第一义谛,才是真正修行人的金字招牌,其他都是空口说白话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经文626:【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这一段在强调:体本是一,而有多种名号。虽有多种名号,其实本性不出不入,不增不减。佛之所以如是多名者,以诸佛如来,及诸大菩萨,皆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度化之,如《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经中皆广说。

【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

   15-1 名字虽是无数,而我如来,它的体是一,而不了解是如来不同的名称而已,它的体是一。所以明本心、见本性,是多么地重要,因为那个是最重要的核心,是体啊。

这一段在强调:体本是一,而有多种名号。虽有多种名号,其实本性不出不入,不增不减。

如是大慧,解释一下:我于此娑婆世界,娑呵世界就是翻译的音,就是娑婆世界,

有三阿僧祇,阿僧祇就是无央数,就是十的四十七次方年,叫做阿僧祇。

有三阿僧祇,就是三乘以十的四十七次方年,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

名字虽是无数,而我如来,它的体是一,而不了解是如来不同的名称而已,它的体是一。

所以明本心、见本性,是多么地重要,因为那个是最重要的核心,是体啊。

   15-2 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其体本来就没有增减,此以及其余的世界,皆悉知见我的名号,应化如水中月。

大慧,或有众生,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如来,知我名为如来;

有的众生知我的名字,叫做一切智者;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佛;

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救世者;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自觉者;

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

有知僊人者;这个“僊”跟那个“仙”,在经典里面,僊人是指菩萨修行,不是那个“仙”,不一样喔!

这个“僊人”,在经典里面这个“僊人”是指忍辱僊人,是指菩萨的意思。

有知僊人,那么成就佛道也称为僊人。有知僊人者;这个僊就是我们拜的那个天仙,那个仙字一模一样。有知僊人者;

有的知道佛的名号叫做梵者,梵就是清净,绝对的清净;

有的众生知道佛的名号叫做毗纽,毗纽就是自在天,就是那罗延,那罗延天的这个别名,叫做自在天,就是有的知道佛的名号就是自在天,就是毗纽,那罗延天的别名;

有的众生知道佛的名号又叫做自在者;那么有的知道我的名字叫做胜者;

有知迦毗罗,迦毗罗是佛出生地,迦毗罗城;有知道真实边者;

有知佛又叫做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智者;有知谛者;

有知实际者,实际就是真如实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涅槃就是不生不灭;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

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解脱;有知“道”者,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道”;有知意生身者,有的众生知道我的名字叫做意生身者。

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其体本来就没有增减,此以及其余的世界,皆悉知见我的名号,应化如水中月,

水中月比喻众生的心,月呢?比喻佛的应身,如水中月,水比喻众生心,月比喻佛的应身,

虽然佛有来到众生前面,但是其实佛不出不入,从这个角度说,佛其实并没有来接引任何的众生,也方便说佛确实有来接引众生。

   15-3 十四岁的小女孩,她爱不到:我就死给你看,我就是死给你看。这样小生命就是这样结束了,这样不是很可惜吗?你就知道我们这一辈子不学佛,生命有多悲惨!碰到能够出家的因缘,千万不要空过。

【注释】

【“娑呵世界”:即娑婆世界。义为堪忍。】意思就是很苦,但是还可以稍微忍耐一下,就过了,还可以成就佛道,堪忍啊!【以此世界众生堪忍痛苦,不求出离故。】

今天报导了一个很不幸的一个小女孩,十四岁,跟男朋友,这个小女孩还是资优生,跟这个男朋友吵架、吵架,

谈这个恋爱,谈得火热。结果那个男孩子好像有意要跟她分手,要分手啊。这个男孩子不太懂得处理感情,跟她分手,

结果这个资优生小女孩跑到几层楼上面,直接就跳楼,只有传简讯给他:祝福你。这样子就……十四岁,十四岁的小女孩。

所以,讲到这个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是要小心一点就是,有时候小孩子在外面的生活稍微还是要注意一下,但是这个也很难讲,有的孩子你讲他根本就不听。

我们讲到这个堪忍、痛苦的世间,这个世间其实爱与被爱都是一种煎熬,都是痛苦。

但是呢?因为众生生活在这个苦的世界里面麻痹了,他没有办法觉悟,麻痹了,他不觉悟,因此他不感觉是苦,

可是呢?碰到境界的时候,就像这个小女孩,苦就出来了,克服不了。

这样十四岁,你也叫来,开示:小姑娘,万法空无自性,看开一点,有也不可著,无也不可著,万法不可得,她怎能理解你在说什么呢?

十四岁的小女孩,她爱不到:我就死给你看,我就是死给你看。这样小生命就是这样结束了,这样不是很可惜吗?

你就知道我们这一辈子不学佛,生命有多悲惨!碰到能够出家的因缘,千万不要空过。

   15-4 【“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如是多之名号,只要举出一名,便摄诸法名;而名号虽多,体无增减:在多不增,在一不减。】

【“阿僧祇”:梵语Asamkhya,译为无数或】者是【无央数。

“阿”,为无;“僧祇”,为数。阿僧祇为数之极,

若以万万为一亿,】一万乘以一万,就是一后面八个零,就是一亿,

【以亿万为一兆来计算,则一阿僧祇等于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就是八个万就对了,八个万,吓死人了,

一千后面八个万,一个万有四个零,不是八万,打麻将那个八万,一个万是四个零,四八三十二,然后再加上一千,一直乘、一直乘,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再多个兆,那就知道很长很长。

【以数学方式表之,即为:1047,】念过数学都知道,10后面四十七个零,【亦即10后面再加四十七个零。】

【“而不解我如来异名”:而不了解彼等诸名,皆为我如来之异名;亦即,名虽无数,而我如来体实一。】

【“僊人”:“僊”同“仙”。】其实就是等于菩萨的意思。我们看的经典,经典讲的仙人,就是菩萨,当然这就是佛的名字,又称为仙人。

【“毗纽”:梵名Visnu,又作】为【韦纽,微瑟纽,为那罗延天或自在天之别名。】

【“迦毗罗”:佛生于此城,故以城为名。】

【“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如是多之名号,只要举出一名,便摄诸法名;而名号虽多,体无增减:在多不增,在一不减。】

   15-5 诸位!修学净土的人,只有念佛还不是办法,念佛一定要使心清净,那个清净心来念佛,月就显现。

【“如水中月,不出不入”:月比喻为佛应身,水比喻众生之心:若众生心净,如来即应现,如月出现于水;】

这句很重要,修学佛道的人或者是求生净土的人,心一定要清净。

诸位!修学净土的人,只有念佛还不是办法,念佛一定要使心清净,那个清净心来念佛,月就显现,

所以你不要追着佛号跑,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搞得非常地清净,佛自然于中显现,

不要求佛也显现,因为你心清净,身净、语净、意净嘛,佛何有不现的道理呢?

修净土法门的人这个道理不懂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不清净、妄想一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怎么都显现不出来?对不对?

因为都充满着妄想啊,夹杂妄想而修,这个怎么会是专修呢?

【然而月实在】是【空,而其影相却普现于一切净水中,月实不从空而下,故是“不入”,亦不离水而能得见,故是“不出”。】

所以,佛的法身,犹如水中月,不出不入,所以佛并没有来接引众生,法身佛并没有来接引众生;应化身,方便说来接引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15-6 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如来名号虽多无量,法体实一,在多“不增”,在寡“不减”

【义贯】

【“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

诸“愚夫”虽“悉闻”,亦悉“各说我”之“名”号,

然“而”却“不”知“解”彼等诸名皆系“我如来”之“异名。

大慧”,其中“或有众生,知我”名为“如来者,

有知”我名“一切智者,有知”我名“佛者,有知”我名“救世”间“者,

有知”我名“自觉者,有知”我名“导师者,有知”我名“广导者,有知”我名“一切导者,

有知”我名“仙人者,有知”我名“梵者,有知”我名“毗纽者,有知”我名“自在者,有知”我名“胜者,

有知”我名“迦毗罗者,有知”我名“真实边者,有知”我名“月者,有知”我名“日者,

有知”我名“主者,有知”我名“无生者,有知”我名“无灭者,有知”我名“空者,有知”我名“如如者,

有知”我名真“谛者,有知”我名“实际者,有知”我名“法性者,有知”我名“涅槃者,

有知”我名“常者,有知”我名“平等者,有知”我名“不二者,有知”我名“无相者,

有知”我名“解脱者,有知”我名“道者,有知”我名“意生”身“者。

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如来名号虽多无量,法体实一,在多“不增”,在寡“不减”,

于“此”土“及”其“余世界”众生,“皆悉知”见“我”之应化,

而我实“如水中”所现之“月,不出、不入”,不来不去。】

   15-7 众生皆以己所见者,而名如来,故如来有如是多异名,然其体乃一,亘古湛然,圆明寂照,此则佛之不可思议境界也,唯佛及诸大菩萨方能了知。

【诠论】

【佛之所以如是多名者,以诸佛如来,及诸大菩萨,皆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度化之,如《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经中皆广说。】

【是故众生皆以己所见者,而名如来,故如来有如是多异名,然其体乃一,亘古湛然,圆明寂照,此则佛之不可思议境界也,唯佛及诸大菩萨方能了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