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经文580:【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如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罗门,我不说因,不说无因,惟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非汝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大慧,涅槃、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

【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如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罗门,我不说因,不说无因,惟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非汝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大慧,涅槃、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

   10-1 因为他不见真如,所以什么是众生的人生,就是虚伪的一生,没有一点过一点真实的生命,统统没有。

解释一下: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妄想习气就是迷惑颠倒,我们从无始劫来就是虚伪,就是没有见到真如统统叫做虚伪,

所以我们叫做虚伪人生,你们知道吗?人的一生就是虚伪的好面子,过着虚伪的心情,虚伪的日子,所以每天都觉得很累,带个假面具在做人。

为什么?无始劫来虚伪习气,为什么?自尊心,优越感胜过一切,

不见真如嘛,他宁可为了那一点,死要面子,可以让自己生命结束也没关系,因为他不见真如,

所以什么是众生的人生,就是虚伪的一生,没有一点过一点真实的生命,统统没有。

    10-2 我们的心就像猴子,这一枝树枝攀缘,又攀缘另外一个树枝,这一个树枝攀缘,又跳到另外一个树枝,就是一直跳来跳去、跳来跳去,从来没停止过。

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因为迷惑颠倒,造种种诸恶,种种诸恶就是造业,

三有之因,成为三有,就是三界苦报,三有就是苦,苦要受报,妄想习气就是惑,种种诸恶就是造业,造业当然就一定要受三界之苦,三有之因一定感三有之苦,有因必有果,

所以妄想习气是惑,种种诸恶是造业,三有之因就是苦,惑业苦、惑业苦,一起连续像车轮一样停止不下来,

不能觉知因果都是唯心现量的境界,不知道而生种种的妄想,攀缘外境,

所以众生很忙,为什么?他时时刻刻生妄想,时时刻刻攀缘外境,

就像佛经里面讲的,就像猴子一样,我们的心就像猴子,这一枝树枝攀缘,又攀缘另外一个树枝,这一个树枝攀缘,又跳到另外一个树枝,就是一直跳来跳去、跳来跳去,从来没停止过。

而生妄想攀缘外性,外性就是外境,

外法之性就是外境的意思,如外道法,外道法说:神我生万法,还有诸五之根等等。

义就是外境、神我、五根,义就是外境,这个就是二十五冥谛里面有讲过。

三和合知生,知就是识,神我、五根、外境这样三和合,识就生,这个是外道所讲的。

我不如是说。我绝不是这样讲的。

   10-3 我相、空无自性;摄受取著我相相续,就是著于五蕴身,以此建立一切根本,那你怎么讲都是妄想不断。所以啊,非汝婆罗门外道,堕于摄受取著我相相续者不断所能够觉悟了知的,所觉悟了知的。

婆罗门,我不说是因,我不说神我是所作因,我也不说无因,自然生,它就是无因论,

我绝对不说神我是所作的因,意思就是有所作因,我也不执著,我也不支持说自然无因生论。

神我所作是有,著于有见;无因是著于自然无因论,

我不说因,不说无因,意思就是我不著于有、有因,不著于无因,

我不著于神我的有因,有因就是所作,因为空无自性;我也不著于自然生的无因论。

简单讲,我不著于有因的神我,也不著于无因的自然,是这个意思。

惟说妄想摄所摄性,这种种施设,这只是缘起空无自性,

非汝婆罗门外道,还有堕于摄受、取著于我相,

因为他们没有照见五蕴皆空,他们摄受执著于我相,

意思就是用这个立足点,来讲一切事相、一切法,当然就是糟糕了,对不对?

我相、空无自性;摄受取著我相相续,就是著于五蕴身,以此建立一切根本,那你怎么讲都是妄想不断,

所以啊,非汝婆罗门外道,堕于摄受取著我相相续者不断所能够觉悟了知的,所觉悟了知的。

    10-4 名相,本来就没有实体性的,那是一种方便说,其实是共一个体性的。

大慧!涅槃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有三种无为,并没有三种无为,

但是方便说数目有三个而已,其实是共一个体性的,因为那是名相,本来就没有实体性的,那是一种方便说。

   10-5 【“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因”,谓神我作者之因。“无因”,谓计自然而生,无因而生。佛法不如是妄计邪因或】者是【无因。】因为此二皆非正因。【“惟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佛惟说由于自心妄想分别,见有能摄之心,所摄之境,假名施设而有缘起诸法,并无实体。】

【注释】

【“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我唯说由于无始来之虚伪戏论,妄想计著习气。此即起惑。】

【“种种诸恶”:妄造种种诸恶。此即造业。】

【“三有之因”:成三有之因,感三有苦果。此即受报。】

【“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能觉知此因与此果唯是自心现量,本无实体。】

【“如外道法”:如外道法所说。】

【“我、诸根、义,三和合知生”:】这个是外道的思想,【“我”,神我。“诸根”,五根。“义”,外境。】一合起来,这个“识”就产生,这个是外道的思想。

【“知”,识。谓神我、诸根与外境,三者和合而生识】,而生分别的识【。此为外道所说】,不是佛的正见【。】

【“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因”,谓神我作者之因。“无因”,谓计自然而生,无因而生。佛法不如是妄计邪因或】者是【无因。】因为此二皆非正因。

【“惟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佛惟说由于自心妄想分别,见有能摄之心,所摄之境,假名施设而有缘起诸法,并无实体。】

【“非汝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受”,摄受取著。“我”,我相、我执。谓此法非汝及其他堕于摄受取著我相相续不断者,所能觉知。】

【“涅槃、虚空、灭”:涅槃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此为三无为。因婆罗门曾问及此,故在此再进一步解说。】

【“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谓三无为,体非有三种,只是名数现有三种。

以无为体】本自【寂】灭【,离名绝相,一相】本自空相。

什么是一相?就是空相、【无相,岂有三种?只是空不碍假,因缘幻有,】现在、【现有三相,而其相本空,故名无为,但有假名。以名假立故,其数亦非实。】

    10-6 【“惟说”由于自心“妄想”分别,妄见有能“摄”取之心及“所摄”取之境,执其“性”为实有。】诸位!这个就是所有三藏十二部经典在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统统出在妄执那一颗妄想能摄取的心为实有,认为妄想就是理所当然的,还有所摄取的境为实有,所有问题都出在这个执其性为实有。

【义贯】

【“我唯说”由于“无始”来之“虚伪”戏论“妄想”计著“习气”,而妄造“种种诸恶”,形成“三有之因”,致感三有之果;

凡此皆由“不能觉知”一切诸法唯是“自心”所“现量”,本无实体,“而生妄想,攀缘外”法之“性”,执为实有所致,因此令三有妄现。

“如外道法”所说:神“我、诸根”、及“义”(外境),“三”者和“合”而令能觉“知”之识“生”起;“我”则“不如是”说;

“婆罗门,我不说”由作者等“因”能生诸法,亦“不说无因”能生诸法,

“惟说”由于自心“妄想”分别,妄见有能“摄”取之心及“所摄”取之境,执其“性”为实有,】

诸位!这个就是所有三藏十二部经典在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统统出在妄执那一颗妄想能摄取的心为实有,认为妄想就是理所当然的,还有所摄取的境为实有,所有问题都出在这个执其性为实有,

【继而假名“施设”,故有“缘起”诸法现起。】

主观承认客观,客观引起主观,那么这个世间就一直生起,客观主观、客观主观,那么就绝对没有停止。

【然此甚深法“非”是“汝”婆罗门“及”其“余堕”于摄“受”取著“我”相“相续”不断“者”,“所能觉”悟了“知。

   10-7 佛在此,最后提到三无为法,是因为婆罗门曾问到三无为,故特此提出,以为总破外道世论对于名相之妄想计著。

大慧,”所谓三无为之“涅槃”无为、“虚空”无为、及择“灭”无为】法【,体“非有三种”,以无为体寂无相故,“但”名“数”现“有三耳”,】数目有三个,

【名数本无实体,】一、二、三,这个只是一个名相而已,本无实体,【一切名相皆复如是。】

为什么?名相是人意识心创造出来的。在座诸位!天地万物就是我们识心变现出来的,强烈的主观跟客观创造了这个人生跟宇宙。

【诠论】

【佛在此,最后提到三无为法,是因为婆罗门曾问到三无为,故特此提出,以为总破外道世论对于名相之妄想计著。

如来之意盖为:既然连三无为的名相都非有实体,唯心妄现,不可执著,更何况彼婆罗门所问之种种有为法之名相,而可执著乎?

又,连无为法之名相皆无实体,更何况生灭之有为法而有实体可得?若如是知,则不堕世论之邪见戏论矣。】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经文581:【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痴爱业因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我时报言:此二者,亦是世论耳。彼复问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复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意流妄计外尘,皆是世论。】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痴爱业因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我时报言:此二者,亦是世论耳。彼复问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复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意流妄计外尘,皆是世论。】这一言中的啊,真是一针见血,最后这一句话,你怎么问,怎么都是生灭,转来转去,转不去,无法契入不生不灭的如来的真如、如来藏性,完全没办法。

   11-1 外道生灭见的世论,是完全没有佛的思想,你怎么谈,他都没有办法理解,佛的那种心性是什么?佛一针见血,用现在的话讲,用生灭识心分别,是永远难入佛陀的真如法身。

这一言中的啊,真是一针见血,最后这一句话,你怎么问,怎么都是生灭,转来转去,转不去,无法契入不生不灭的如来的真如、如来藏性,完全没办法。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著于生灭见的世论婆罗门,又再一次问我,这个也是很会问:

痴爱业因故,痴爱就是无明,贪爱为业之因故,而有三有、三界吗?三界是这样产生的吗?因为他不了解空无自性。为无因耶?也是生灭见。

我时报言:此因跟无因,也是你们生灭见的世论。

彼复问言:一切性也就是一切法,皆入自相、共相之类别耶?

因为自相、共相空无自性,也没什么意义,用生灭心一直执著那是实在的有自、共相。

彼复问言,因为他著于生灭见的世论,当然是这样问了,一切法都是入于自相、共相耶?

在佛的角度来讲,自相不可得,共相不可得,因为它空无自性,你问这个有什么意义咧?

我复报言,我又这样回答:这个也是著于生灭见的世论,

婆罗门!佛就特别地提出来,提醒他一下,乃至意流妄计外尘是什么意思?

只要稍微意流,意就是意识,流就是流动,只要稍微有一点意识流动,妄就是虚妄,计著于外境为实在的,统统堕入世论,也就是邪见妄想,

所以表示外道生灭见的世论,是完全没有佛的思想,你怎么谈,他都没有办法理解,佛的那种心性是什么?

佛一针见血,用现在的话讲,用生灭识心分别,是永远难入佛陀的真如法身。

   11-2 佛法要契入,单单这个过程,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几个有办法,四道关卡:一、信心难,对佛的信心很难,要有信心,他才想要来听经闻法嘛。第二、入佛正见难。第三、入佛三昧难。接下来,(第四、)自觉圣智难,见法身。你看这四道关卡。

要入于佛陀的真如法身,看有多困难?

第一个你要拥有佛的正见,还要对佛有信心。对佛有信心,你才慢慢地奠定佛的正知正见,

外道只对他们的宗主有信心,哪里对佛有信心呢?是不是?

对佛有信心,他才来听经闻法,奠定正知正见。

所以,第一个入佛正见难。

第二个还要继续修行,入佛三昧难。要达到那个定慧一如,叫做入佛三昧难,

佛的三昧是定慧一如,定如,慧也如,

入佛的三昧太难了,要见真如自性才有办法,定如,慧也如,发自于真如自性的如。

第三、自觉圣智难。那是法身,自觉圣智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自觉圣智。

你看看,你就知道佛法要契入,单单这个过程,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几个有办法,四道关卡:

一、信心难,对佛的信心很难,要有信心,他才想要来听经闻法嘛。第二、入佛正见难。第三、入佛三昧难。接下来,(第四、)自觉圣智难,见法身。你看这四道关卡。

第一个对佛没信心就再见,Bye Bye了,是不是?

    11-3 为什么师父这样子一直赞叹诸位法师和护法居士?你就知道,佛的门槛这个太难进来了。佛法有很大的包容性,没有关系,只要你能够悔过自新,不计前嫌,我们一定给你机会。

为什么师父这样子一直赞叹诸位法师和护法居士?你就知道,佛的门槛这个太难进来了,

所以师父也重复说读到博士啊,如果不入佛法,也是一样著于生灭见,没辙!为什么?不能了生死。

所以如果说学历比较低的来,我也跟他讲,我,师父给你机会,那就看你的表现了,对不对?没有关系,我们给个因缘。

师父!我这里有纹龙,我纹了一只龙。前几天这个居士来说要出家,没有关系啊,

但是掀起来,我说:你掀起来我看看。哇!纹了一只龙。

他说:师父,我国中毕业而已,我不知道,我纹了一只龙。

我说:没关系,这龙久了没用会变蛇,那个没关系,我给你机会,这个没关系。欸!我都给他机会。

今天你念到博士来,我也给你机会,我们表示大慈大悲嘛,是不是?就是这样给你大慈大悲,是不是?没有关系。

师父,如果我以前不懂事,纹有圣母玛利亚那怎么办?

我说:那也没有关系,你现在圣母玛利亚刺在你身上,每天拜佛,圣母玛利亚拜佛也是不错。说得也是。(师父笑)

所以,佛法有很大的包容性,没有关系,只要你能够悔过自新,不计前嫌,我们一定给你机会。

    11-4 广化律师,我一直记得他这一句话说:慧律!我告诉你,一个比丘、高僧大德,很有德行的比丘,他一辈子身边有三个比丘,打死不退转就跟着他,(师父伸出大拇指)这个老法师就很有德行了!

现在出家很少了,出家很少,你看,我这样等……从我们那个博士来出家到现在,差不多三年了,两三年了,到现在都没有人要来出家,因为大家只有生一个,

所以我就意识到:哇!现在男众的出家,真的是很难,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像师父今天的这样子的,出家四十年了,有少许稍微有一点知名度的,都剃度不到男众徒弟,这么难。

所以,广化律师,我一直记得他这一句话说:慧律!我告诉你,一个比丘、高僧大德,很有德行的比丘,他一辈子身边有三个比丘,打死不退转就跟着他,(师父伸出大拇指)这个老法师就很有德行了!

三个喔,三个,他没有要求很多。为什么三个呢?因为都是三聚精舍,剩下一个、两个、三个,三个聚在一起的精舍,三聚精舍都一定剩三个,

这一句话到今天我都记得很清楚,就表示说要聚集比丘有多困难,比丘(摄)很难聚在一起,很容易扩散,你讲他两句,他一定讲: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女众不一样,你要赶她走,她就跪在文殊讲堂外面一直哭说:(呜~)我出去到底要干什么?我是要依靠谁呢?你怎么那么残忍,那么不慈悲呢?好啦、好啦,不然再进来好了。女众跟男众不一样。

男众你还没赶他,他就走了;女众她会在外面哭,知道吗?哭完,我们就心软了:好!再进来再进来。没办法。真的很难。现在这个是大问题,很严重的问题,没有人。

   11-5 【“乃至意流妄计外尘”:“意流”,意识流动。乃至微有意识流动,妄计外尘境,皆是世论。】

【注释】

【“痴爱业因故,有三有耶”:“痴”,即无明。谓是否以愚痴无明爱业之因,而有三有?】

【“此二者”:指因与无因。】

【“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一切性”,一切法。“入”,归于。谓是否一切法皆归于自相、共相?亦即:是否一切法最终皆可以自共相来归类?都有自共相可寻、可得?】

【“乃至意流妄计外尘”:“意流”,意识流动。乃至微有意识流动,妄计外尘境,皆是世论。】

   11-6 【婆罗门,乃至”只要稍微有“意”识“流”动、虚“妄计”著“外尘”之性,“皆是”堕于“世论”邪见妄想。】永远没办法解脱。

【义贯】

【“复次大慧,尔时”彼“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是否为以愚“痴”无明“爱业”之“因”缘“故”,而“有三有耶?”抑“为无因”而有三有“耶?

我”当“时报言:此”有因无因“二者,亦是世论耳。

彼复问言:一切性”(一切法)“皆”归“入自”相与“共相”之类别“耶?

我复报言:此亦”是“世论;婆罗门,乃至”只要稍微有“意”识“流”动、虚“妄计”著“外尘”之性,“皆是”堕于“世论”邪见妄想。】永远没办法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经文582:【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世论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说种种句味,因缘譬喻庄严。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我复报言:婆罗门,”的确“有”法非是世论,然“非”是“汝”所“有者”。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世论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说种种句味,因缘譬喻庄严。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

    12-1 我所说的这个真如自性,不生不灭的真如,非有为法、非有为,也非建立论宗。为什么?不生不灭是真不可得,万法不可得。也非关于言说,也非不依第一义谛方便说种种法句、法味,也非不随顺众生种种因缘譬喻而庄严之。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著生灭见的世论婆罗门又问佛陀这么说了:颇有,可有非生灭见的世论否?

接下来,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这外道自己称呼自己,我所学习的是外道一切外道的宗主,

我善于说种种的文句趣味,善于说种种的因缘譬喻,还有这个庄严,

一切所说何以都不契佛理的意思呢?而皆斥为生灭见的世论呢?

我复报言:婆罗门,有,有非世论者,非汝有者,不是你们著于世论的“有”这样子的功夫或者是了解;

你们所没有的,我这里有。有,非汝有者,这不是你们有的。

非为非宗,我们讲的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它不是有为法,它不是生灭见的有为法,亦非建立论宗。

所谓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如,非说,就是非关于言说,你一直问这个问这个,其实就是著于生灭见,所以这个问,真如,刚好没有任何的语言。

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依第一义谛方便说,非不,就是一定,一定依第一义谛方便说种种的法句,还有妙味,

就非不说种种法句,或者是法味,意思是说,佛,那当然说了,

可是我们说的是第一义谛的方便法,究竟第一义谛不可说,可是也可以方便说,非不依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方便说种种法句、法味。

非不因譬庄严,亦非不随顺众生……我们也会随顺众生种种的因缘譬喻而庄严之,还是会。

整段把它贯串一下说: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可有非世论者否?

外道自己称说,我所学习的是一切外道之宗主,我善说种种的句义,文句趣味,种种的因缘譬喻庄严,

我说了这么多,何以不契合佛义呢?而皆斥为世论呢?

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婆罗门著于世间生灭见者有,

我所说的这个真如自性,不生不灭的真如,非有为法、非有为,也非建立论宗。为什么?不生不灭是真不可得,万法不可得。

也非关于言说,也非不依第一义谛方便说种种法句、法味,也非不随顺众生种种因缘譬喻而庄严之。

   12-2 “我复报言:婆罗门,”的确“有”法非是世论,然“非”是“汝”所“有者”。

【注释】

【“颇有非世论者不”:“颇有”,可有?“不”,同否。问答至此,此婆罗门已稍微有点自省世论非正。】因为这些都是生灭见。

【“我是一切外道之宗”:我所】学【习者是一切外道之宗。亦即:一切外道世论之学我莫不尽知,难道除此之外,还有别的道理?

此婆罗门虽已少自省世论非正,然由于其倨傲之习气过重,仍是不甘落后,还是自逞其能。】

【“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的确有法非是】你们生灭见的【世论,然而并非为汝所有者;其法乃非有为,亦非建立论宗。】非有为。

【“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关言说,亦非不依第一义】谛【而方便说种种法句妙味。亦即:虽无说示,亦不碍说示,不堕断灭,以真空不碍妙有也。】

【义贯】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法“非世论者不?

我”所修习者乃“是一切”世论“外道之宗”主,我善“说种种”文“句”趣“味”,以种种“因缘、譬喻”而“庄严”一切所说,何以不契你意,而皆斥为世论?

“我复报言:婆罗门,”的确“有”法非是世论,然“非”是“汝”所“有者”;

其法“非”有“为、非”建立论“宗,非”关言“说”,亦“非不”依第一义】谛【而方便“说种种”法“句”妙“味”,亦“非不”随顺众生而以种种“因”缘、“譬”喻而“庄严”之。】

    13 经文583:【婆罗门言:何等为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我时报言: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著故。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罗门,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著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爱,若因计著;婆罗门,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论,非是我有。】这一段在告诉你,你一落入外道,佛仍然度不了他,这一段是强调这个,你只要掉进去外道,就算碰到佛,佛也没辙,看这一段就知道。

【婆罗门言:何等为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我时报言: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著故。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罗门,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著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爱,若因计著;婆罗门,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论,非是我有。】

   13-1 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生灭的世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这是佛陀所讲的正法,不是你外道所有。

说婆罗门言:那么何等不是著于生灭见的世论呢?

非非宗,就是非如外道之非宗,也就是正宗,负负得正。非就是非如,非宗,外道就是非宗,非如外道之非宗,也就是正宗。

非非说,非如外道之所说,当然就是正说,叫做非非说,非如外道之不正说,当然就是正说。所以非非宗就是正宗,非非说就是正说。

我时报言,说: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外一切法境界,不实妄想,虚伪计著故。

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生灭的世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这是佛陀所讲的正法,不是你外道所有。

    13-2 婆罗门,如是比者,比就是类,如果比类,其实都是生灭见,统统是汝等生灭落入生灭见的世论,非是我有,不是我有。

婆罗门,我今略说彼妄识之相,外道所计著的识心分别之相,略说彼识,就是我今简单地略说外道所计著的妄识之相,

因为有识,它就一定有相,相是由识变现出来的嘛,所以叫做妄识之相,有识一定有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略说彼识,说我今略说彼外道所计著的妄识之相,

若来若去,若来若去是什么?来去是什么?就是生灭见。

若死若生呢?那么若死若生是什么见呢?也是生灭见。

若乐若苦,又是二边,是什么见呢?也是生灭见。

若沉溺若见,沉溺就是沉溺于戏说、戏论,一般人对这个很有兴趣,若沉溺于戏论,若见,见就是计著种种的邪见。

所以,若溺,若沉溺于戏论,若计著于邪见,是这个意思。

若触就是如果去接触外境,

底下就更麻烦了,若著种种相,就是迷恋,著就是迷恋,如果你迷恋、死执不放,若恋著种种相,若接触外境,若恋著种种的外相、外境,如果和合的生灭相续。

若爱著不舍,就是贪著于外境,死执不放。

若因计著,如果妄立众邪因,而计著种种邪见,若因计著,外道都是邪见,没有正见,妄立种种的邪因,同时加以计著种种的邪见,这个就是若因计著,在因上就计著,在邪因上起计著,叫做若于邪因妄立,同时计著邪因,叫做若妄立种种的众邪因,而计著种种的邪见,叫做若因计著。

婆罗门,如是比者,比就是类,如果比类,其实都是生灭见,统统是汝等生灭落入生灭见的世论,非是我有,不是我有。

   13-3 所以师父一再强调,只要是生灭法、生灭相、生灭境、生灭的知见,统统必须彻底放下。为什么?这没办法了生死。

所以师父一再强调,只要是生灭法、生灭相、生灭境、生灭的知见,统统必须彻底放下。为什么?

这没办法了生死,著于生灭法,著于生灭相,著于生灭境,没办法离。

所以生灭法本身是空性;生灭相本身一定要离,离一切相嘛;

生灭境本身是空无自性;生灭知见那个就是一种外道的知见,或者凡夫愚痴的知见,

所以生灭知见这个统统要彻底地放下、再放下、再放下,

所以啊,慢慢慢慢……学习这个万缘放下,不立知、不立见,不著一相、不立一法、不著一境,慢慢地这样子。

欵!绝对的空性、真如慢慢它就会显露出来,给自己机会。

如果你讲了很多却不懂得放下,那么又著于某一种知见,那么就是一种生灭。

所以放下,那就单刀直入地就掉到底谷,就与真如契合,没有任何的理由,就是这样放下,用大般若智慧了诸法平等如梦幻,直截了当就契入真如无生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3-4 【“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以觉了有与无皆是自心所现之量,故了知妄想实不生。以外道世论特著有无,】不是著有,就是著无,【起种种戏论言说妄想,迷惑自他,因此佛在此破之。此处的“妄想不生”为理上悟。】

【注释】

【“非非宗,非非说”:“非非”,双重否定,】亦【即是肯定。“非非宗”,非如外道世论之不正宗,亦即是正宗。“非非说”,非不正之说,亦即是正说。】

【“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著故”:谓以汝等世论者,于诸外法,作不实妄想,虚伪计著,故不能知非世论之正法。】

【“谓妄想不生”:此即非世论正法之主旨。以下为解释此正法如何得起之大要。】

【“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以觉了有与无皆是自心所现之量,故了知妄想实不生。

以外道世论特著有无,】不是著有,就是著无,【起种种戏论言说妄想,迷惑自他,因此佛在此破之。此处的“妄想不生”为理上悟。】

【“不受外尘,妄想永息”:以了妄想无体,实不生起,因此不摄受取著外尘境界,而妄想永息。

此处的“妄想永息”是事上证。然理上悟与事上证中间,亦无绝然分际,以此为无上法门,乃上上根人之顿悟顿证者也。】

【“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今我略说外道所计之彼妄识之相:例如彼外道计妄识有或来或去,或死或生之相。“若”,或也。】

【“若溺若见”:或沉溺于戏论,或计著种种邪见。】这个外道最行的,

所以师父说,无关于生死的戏论统统放下,辩个你死我活,不如放下,清凉泡个茶喝。佛法是清凉法啊,不是热恼法啊。

【“若和合相续”:乃至或计著和合及相续相。】

【“若爱,若因计著”:或爱著不舍,或妄立众邪因而计著之。】

【“如是比者”:“比”,类也。】

    13-5 (此为佛正宗正说与外道非宗非说之别。)】这个就判别出来,佛才是真正的大圣人,才是大解脱、大自在的。自觉圣智的大圣人,外道摸不着门的。

【义贯】

【“婆罗门言:何等”法“为非世论”耶?亦即:“非”如外道之“非”正“宗”,亦“非”如外道之“非”正“说?”(而离于外道之非正宗、非正说)

“我时报言:婆罗门,有”法“非世论”,但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者。

“以”汝等“于外”诸法“性”,作“不实”之“妄想,虚伪计著故,”不能知此非世论之正法。

此非世论之正宗正说者“谓”一切“妄想不生:”以“觉了有、无”皆唯“自心”所“现量”,故了知“妄想”实“不生”,

因此“不”复摄“受”取著“外尘”境界,而“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此是我”正“法,非”是“汝”所“有”者“也。

婆罗门,”今我“略说”外道所计之“彼”妄“识”之相,

举如彼计著其“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沉“溺”于戏论、“若”计著种种邪“见,若”接“触、若”恋“著种种相”,

乃至“若”计“和合”及“相续”相,以致“若爱”著不舍,“若”妄立众邪“因”而“计著”之;

“婆罗门,如是”之“比”(类)“者”,皆“是汝等世论”计著之说,“非是我”正法所“有”,

(此为佛正宗正说与外道非宗非说之别。)】这个就判别出来,佛才是真正的大圣人,才是大解脱、大自在的。自觉圣智的大圣人,外道摸不着门的。

这一段在告诉你,你一落入外道,佛仍然度不了他,这一段是强调这个,你只要掉进去外道,就算碰到佛,佛也没辙,看这一段就知道。

    14 经文584:【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辞而退,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为什么?想赢嘛,想得到名、得到利、得到供养嘛,一心只想辩赢对方,这个一心只想得到大家的尊敬跟供养,那就是摄受贪欲,一心只想摄受贪欲,所以他就不摄受正法。

【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辞而退,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14-1 你看,佛现前,他还是这样子,没辙。

大慧!彼执落入生灭见的世论婆罗门,作如是这么问,我这样一一地回答,是初世论、二世论、第三种(世论)、第四种(世论),统统都是你们世论,我这样一一回答,统统回答斥为世论。

这个婆罗门立刻生大我慢,很不舒服。彼即默然。因为一一都被斥为世论,不辞而退,就是连告辞都不要,那个心就生大我慢,对不对?

连离开都没有礼貌,打个招呼也不要,因为都被佛陀斥为世论,心里很不舒服、不爽,不辞而退,连告假都不要。

接下来,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思就是思其自己所拥有通达之处,外道拥有自己的理论,有无、断常,思其自通之处,就是思惟他自己所拥有通达之处,还是感觉自己很安慰,仍计以为是。

你看,佛现前,他还是这样子,没辙。

作是念言,然后这样子,底下这一句:这些(这个)沙门释子,出于我通之外,这些沙门释子出于我外道之通外,没有什么嘛。为什么?

佛每次都讲一样,但说一切法无生、无相、无因。

这个无生、无相是佛讲的,这个无因还不是佛讲的,这个刻意地扭曲佛意,无因是断灭见,刻意地扭曲佛的法、正法。无因,断灭之法,所以故意把佛的意思彻底扭曲。

外道就是这样子:这个没有什么嘛,沙门释子瞿昙每次都这样讲,但说一切法无生、无相,还讲无因呢,把这个断灭之法交代给后代,真是罪过、罪过,还扭曲佛意,故意扭曲。瞿昙每次都说觉自妄想相现,妄想现相,妄想不生。

    14-2 为什么说习近于世论,就是争论不休,种种的辩论,论个输赢,搞个你死我活,只摄受贪欲,想赢嘛,想得到名、得到利、得到供养嘛,所以他就不摄受正法。所以,师父一再地再三劝告说: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

底下,佛就警告了,说:大慧!你看看,这个就是你刚才所问我的:

为什么说习近于世论,就是争论不休,种种的辩论,论个输赢,搞个你死我活,只摄受贪欲,为什么?

我想赢嘛,想得到名、得到利、得到供养嘛,一心只想辩赢对方,这个一心只想得到大家的尊敬跟供养,那就是摄受贪欲,一心只想摄受贪欲,所以他就不摄受正法。

所以,师父一再地再三劝告说: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

就是千万不要掉进去外道的陷阱,那么恶知见很难去脱离以前那种根深柢固的知见跟思想,没有办法。

   14-3 佛教需要这种人才,说不对,就改革,因为这是佛讲的,不是我讲的,《楞严经》、《楞伽经》,这是佛讲的,不是我讲的。

但是我虽然痛心疾首地这样子呼吁,但是因为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

你不要以为说我在这个末法,大家听师父这样开示,就觉得说:喔!我听闻到正法。

有的是刚好反感,有的法师不敢拿出来,因为他已经有相当的份量。

他拿出来以后呢?他听了以后,哇!他的徒弟统统跑掉了,因为他所作非法,

刚好这本经典,佛讲的经典,统统出现,他这个法碰到这个法师,他就一定藏起来,你相信吗?他一定藏起来啊,

大家听了以后不会尊敬他,他怎么会敢传呢?他怎么敢传?他不敢传,所以他宁可把这个,他看了以后:哇!这不得了,讲的针针见血,统统在讲我啊。赶快收起来,收起来,

然后就说:哎呀!慧律法师法很好,他也是叫我们念佛嘛,就是这样,平常我交代你的。

那些年岁大的一直点头就说:嗯!那这样对,也对嘛,慧律法师讲的跟我们上人讲的一样嘛。嗯!对对,就是这样。这样子,用糊弄过去的,就是这样子。

所以你不要以为说,师父讲的这个法,是每一个人都会认同你啊,感恩你啊,你不要这样肖想,这么想你稳死的,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有善根的,没有的。

这样你就知道大家要在这个世间存在,我要活下去,就是要名、要利、要供养、(要)恭敬,现在出家人这么多了,对不对?大家都听慧律法师的,都跑到文殊讲堂来,那我吃什么呢?

所以你要知道,只能度这一些生生世世有这个上根利智、有这个种种大根器因缘的人,只能度这样子的,

那其他没有因缘也没办法,不是我有这个能耐,对不对?

所以我四十年的这个经验、修行,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也不是说我多行,是不是?

因为人家说,谦虚是智慧的开始,狂妄与圣道绝缘,当然我们还是要谦卑,

所以说那就看看谁有因缘,那么就接触到这个,那我们就度,没接触到的,或者是接触:哇!这不行。

有一个法师就是这样,他那个徒弟来跟我讲,他的师父也看到师父(指上慧下律上人——整理者自注)的法,看到以后,统统收起来,一句话都不敢说,

(拜见上人的人)他说:师父你平常不是很赞叹慧律法师吗?他师父说:嗯!不错不错。那为什么讲的都是他的缺点。(师父笑)

这个就是法要传,还是要看善根、福德、因缘。

但是有勇敢、有勇气的出家众,或者勇气的在家居士,他不怕改变,他知道这个是对的,他绝对就下定决心:我以前不对,

我们也碰到过这种法师,我也跟他讲,你们道场像是烧烧冥纸啊,烧烧什么这些假人啊、车子啊,贩卖种种的这些死后人的东西,

我说:喔!法师,这个不如法。

这个法师升座以后,作住持一下子把烧这冥纸的什么死人的什么统统停,全部道场依师父——慧律法师讲的法。

我跟他比这一只(大拇指)的:你真了不起!太了不起了。这一下子就……

也有这样子这么勇敢的法师,佛教需要这种人才,说不对,就改革,因为这是佛讲的,不是我讲的,《楞严经》、《楞伽经》,这是佛讲的,不是我讲的。

他知道,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些立刻就断,包括烧往生钱,很多的不符合佛陀的正法,统统断(师父伸出大拇指)!

我说那个比丘太了不起了!来来,过来过来,我跟你摩个顶,方便授记,(师父笑)你太了不起了,对不对?法与世尊相应,就是有这么勇敢的比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4-4 这些外道或者掉进去生灭见,是不摄受正法的,不摄受正法。哎呀!讲得真是棒啊,佛陀啊。你看!当时候碰到大圣人,圣中圣的佛陀,佛没辙啊,所以傲慢是障道之根本。

这一段我再解释一下。说:

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这个婆罗门)立刻生大我慢,因为很不舒服,统统被斥为世论。

彼即默然,心理不爽。不辞而退,连告假都不要,因为心太不舒服了。

接下来,自我安慰一下,思其自通,所拥有通达处仍然自以为是,作是念言:

沙门释子,出于我通之外,这没什么了不得嘛,佛陀每次都是这样讲,但说一些什么一切法无生、无相,刻意扭曲,佛也讲无因啊,断灭之法,故意扭曲佛意,佛每次都讲,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

你看!当时候碰到大圣人,圣中圣的佛陀,佛没辙啊,所以傲慢是障道之根本。

大慧!此即是汝,这个就是你刚刚所问我的为什么习近那一些世论,种种的辩说,每次都搞个你死我活的辩论,摄受贪欲,只摄受贪欲。

为什么摄受贪欲呢?一心想辩赢对方,难道不摄受贪欲吗?佛法有输跟赢吗?为什么叫“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呢?

这些外道或者掉进去生灭见,是不摄受正法的,不摄受正法。哎呀!讲得真是棒啊,佛陀啊。

    14-5 诸位!佛在世,佛都碰到这样子的人,所以诸位法师,你在说法当中碰到这样子生大我慢不理你的,你也不要太伤心、太难过,因为你还不是佛呢?佛都没办法度一切众生了,你有什么能耐呢?尽力就好。

【注释】

【“不辞而退”:此显其我慢难改。】

【“思自通处”:思其自所通之处,仍计以为是。】

【“出于通外”:出于我通之外。】

【“说无生、无相、无因”:但说一切法无生、无相、无因,断灭之法。

此为故意】扭曲【枉曲佛所说】的【,以其憍慢覆心,不愿】意【承认过错,改邪归正,可见慢心障碍修行之大!】

诸位!佛在世,佛都碰到这样子的人,所以诸位法师,你在说法当中碰到这样子生大我慢不理你的,你也不要太伤心、太难过,因为你还不是佛呢?佛都没办法度一切众生了,你有什么能耐呢?尽力就好。

【“此即是】(这个就是)【汝向所问我”:“向”,方才。】

   14-6 骄傲我慢会覆盖内心里面的德行,所以什么都不能接受,就是我最大啦,我最大,你说什么都没有用,这个就是很严重的我慢心。所以说,我慢高山,不流德水。

【“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正【法”:

为何如来说习学亲近世论之种种诡辩言说,便会摄受贪欲,而不能摄受正法,便是这个道理;

以此婆罗门为例,便很明显,以其广习众世论,故其贪欲、邪见】,著于生灭的邪见,【过于炽盛,故不能摄受正法,乃至其憍慢亦难以减损。】

所以说,我慢高山,不流德水,

在这个戒律里面,在四分律比丘戒里面有一个比喻,

诸位!看看你这个比喻,好!看看你能不能理解,你看过那个脸盆没有?我们洗脸那个脸盆,

他说骄傲狂妄的人,骄傲狂妄之徒犹如覆盆,就是把脸盆倒盖起来,脸盆倒盖起来能不能盛水?没办法,什么再好的东西它都没办法。

就是骄傲、我慢、自负的人,犹如覆盆,就像脸盆倒盖起来,雨水下来,下雨会不会盛到雨水,没办法;

覆盖,骄傲我慢会覆盖内心里面的德行,所以什么都不能接受,就是我最大啦,我最大,你说什么都没有用,这个就是很严重的我慢心。

【义贯】【本节从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经文585:【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唯然受教。】句义就是有什么差别的义理吗?邪正当然要分清楚啊,对不对?邪正分不清楚,如何去邪归正?如何改邪归正呢?

【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唯然受教。】

解释一下:摄受贪欲,当然是邪了,摄受正法,当然就是正了。

大慧白佛言:世尊!那么摄受贪欲不入道,著于生灭见的外道以及摄受正法,有何句义?

句义就是有什么差别的义理吗?邪正当然要分清楚啊,对不对?

摄受贪欲,这个是邪法;摄受正法,这个是正义,正的,所以有何差别的义理呢?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然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唯然受教。

【注释】

【“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摄受贪欲及摄受正法,于句义上,有何差别?】

【义贯】  【本节从略。】

【诠论】  

【此节所问者,为邪正所行之分际。】邪正分不清楚,如何去邪归正?如何改邪归正呢?

   16 经文586:【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系著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我们连正法都贪不得了,何况邪法。所以不符合佛的正见,要赶快远离。

【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系著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16-1 贪一切境界会继续产生众苦之阴,我们这个五阴身就是因为生生世世贪爱、贪婪而来的,所以如果你要把这个贪转变成我一天贪念一万声佛、二万声佛,那就可好了,对不对?

解释一下:佛告大慧!什么叫做贪呢?若取,取就是爱取或者贪著的意思;若舍,这个舍就是因为不喜欢对方,就是弃,放弃的意思。

若贪爱或者是放弃,弃也是另外一种恨,憎恨而引起的,由贪爱的取或者是嗔恨的舍,

如果是触或者是味种种的执著,心统统割舍不下,切割不了,系著于外尘的意思,

万法贪不得,他却系著于外尘,堕二边邪见,

贪一切境界会继续产生众苦之阴,我们这个五阴身就是因为生生世世贪爱、贪婪而来的,

所以如果你要把这个贪转变成我一天贪念一万声佛、二万声佛,那就可好了,对不对?

我们下一辈子要莲花化身,去极乐世界了,

你贪爱这个世间,就变成五阴身继续来转世投胎,

我们现在好好地念佛,贪,好!我们把它转念,变成精进,这个变成好事。

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今天的贪爱心而起,当下的贪爱心而起,

这些都是由于学习了生灭的,著于生灭见的世论,以及世论者,

我及诸佛,说名为贪,贪,是名摄受贪欲,绝对就没办法摄受正法,我们连正法都贪不得了,何况邪法。

   16-2 【“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而斯等贪爱,不自生起,皆由于习近世论,及亲近倡】生灭见的【世论者而起。】所以不符合佛的正见,要赶快远离。

【注释】

【“复生苦阴”:“阴”,集聚。复因此而生起众苦之阴。】

【“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而斯等贪爱,不自生起,皆由于习近世论,及亲近倡】生灭见的【世论者而起。】

所以师父在这里劝导,那个人就算身披袈裟,乃至不符合佛的正见,包括这个道场都不能亲近,要赶快远离,

如果那个道场真的依法不依人,以佛陀的正知正见,那么应当亲近。

    16-3 讲得很美,没有空慧的思想,不得解脱,就是这个意思。很会讲、很会写,书也写很多,结果著于生灭见,下辈子再来。

【义贯】

【“佛告大慧:所谓”摄受“贪”欲“者”,

谓于诸境界,“若”因爱而摄“取,若”因憎而“舍”弃之,】憎就是恨。【“若”接“触、若味”著,

如是“系”缚执“著”于“外”在“尘”境,而“堕”于“二边”之邪“见,

复”因此而“生”起众“苦”之“阴”集,“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如是诸”苦之“患,皆从”贪“爱”而“起”;

然而“斯”等贪爱,并不自生,皆“由习近世论,及”亲近倡“世论者”而生,】

讲得很美,没有空慧的思想,不得解脱,就是这个意思。很会讲、很会写,书也写很多,结果著于生灭见,下辈子再来。

【“我及诸佛”,皆“说”此习近“名为贪,是名”为“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之义。】

    16-4 三界众生之生死,莫不由惑而生。而众生之惑源,率皆在于世论。

【诠论】

【为何习近世论,为摄受贪欲之因?

其道理为:以贪爱是业,而业不自生,乃由惑而起,以起惑,故造业;

所言惑者,指惑于理及惑于境,】惑于理就是惑于无生之理,惑于境,惑于空相的境。

简单讲,对于无生的理,对空相的境,完全迷惑,

【以众生对于】无生【理与】空相的【境】都【起惑,】为什么?著以为实,

所以于理不通,妄想一直起来,对不对啊?

于境,不了悟诸境,境境本空,相相不可得,那么对于涅槃思想不了解,对境就起迷惑,执著不已,

【故迷;迷故造业。

是故三界众生之生死,莫不由惑而生。而众生之惑源,率皆在于世论。

而彼世论者,以美妙之文词章句,】为什么讲美妙呢?他不写得很美,对不对?就是这样,他不写得很美谁来听呢?

就像中国的诗词歌赋,我请问你诗词歌赋里面有空慧的思想吗?有吗?

你看这歌仔戏,我们现在花前月下吟诗作对,吟诗作对怎么做他有空慧的思想吗?没有啊。

所以所有的电影其实就是生灭见的世论,是啊。所有的唱歌跳舞生灭见的世论,也是啊,对不对?

所以以美妙的文记章句【庄严文饰,】写得美得不得了,却不能解脱,

【且自称智者、】这个还不打紧,还自己称为自己是有智慧的人,是【贤】是【圣,

因而诳惑愚夫,而堕于其邪见,令人于理于境起惑;

彼更以其邪论,作为摄受种种贪欲之理论上的藉口、根据、后盾,

故使贪欲合理化,从而迷惑益盛,因而无智愚夫依彼世论皆摄受贪欲而不自知:

不但不知其非,且以为若不如是,反而是错;甚至尊之为“道”。

如道家之练丹求长生,乃至练精、气、神,皆是令人于此无常败坏之五蕴身上起计著、贪求,舍本逐末,变成练身而不练心,

凡此皆是世论】,著于生灭见的世论,【者令人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之例。

其他东西方之种种外道世论,】以【及等而下之者,】

以下出家人统统不能做,出家众尤其要谨慎,

【如占卜、风水、扶乩之类,】还有鬼魂附身的,

【亦皆令众生起种种迷惑妄想贪爱,而执著不舍,妄造诸业,枉受生死,受世论之害者,比比皆是。

是故佛欲出众生于生死海,即先破外道世论之种种妄计执著,

如是妄见破则惑破,惑若破,即不复依之而妄造种种恶业,自坏坏他;惑破、业息,生死苦轮便顿息止。

是故,有缘修习此无上顿法者,于佛殷切之教,应善随顺,俾能自利利他,自熟熟他,在此末法时期,建正法幢,摧破众魔妖孽,令正法显现、长住。】

   16-5 学佛要真实的受用,平常就要真实受用,所以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这一句话就是最重要的座右铭。现在都没有办法领悟,歇即是菩提,临命终再一病苦,手忙脚乱,你怎么办?业力再来,病苦再来,你哪里有办法?

所以师父一再呼吁正法要重现,当然要从师父来呼吁做起,

那么在这里一个关键点,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简单,你有没有做到“歇即是菩提”,

放下那个功夫,你每天时时刻刻检视一下:我是不是真的放得下?

欸!你真的放得下,以前看到仇人,气得半死,现在没事;以前对金钱贪著得不得了,对金银财宝贪恋得不得了,现在看都不看,知道那个带不走,

欸!你自己也是心境一直在进步、进步,了生死的第一步,你走对路了,

假设说你越修越烦恼,越修妄想越多,越修越百般计较,那就表示你走错路了,就算你念念佛,不得其力。

学佛要真实的受用,平常就要真实受用,所以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这一句话就是最重要的座右铭。

往生是现在的事,现在都没有办法领悟,歇即是菩提,临命终再一病苦,手忙脚乱,你怎么办?业力再来,病苦再来,你哪里有办法?

现在一脚就踩熄妄想、烦恼、颠倒,内心充满着智慧,所以自己对自己的生死也有把握。

所以师父说:放不下,妄想多,苦了自己,别人不会代你受苦的,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经文587:【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是名为法,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于一切法”得“无开发”之功用,“自在”无碍,“是名为”摄受“法”。而此摄受法者,乃由不近世论而来。

【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是名为法,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

    17-1 真正的菩萨摩诃萨绝对不会堕入一切见,(不堕入)一切见的意思就是: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有见就头上安头。

大慧!什么叫做摄受正法呢?

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五蕴本空,见法无我相,万法、一切法统统空无自性,叫做法无我,妄想不生,

善知上上地,最究竟的地叫做上上地,一地一地往上,

最究竟,是离于生灭的心意意识,离于生灭心,心是指第八意识,意是指第七意识,意识是指第六意识,离八识的生灭识心分别,

一切诸佛智慧灌顶,灌顶重点在哪里呢?把这个职务交给了对方,授佛的职位,就是有能力承担佛的转大法轮的能力了,

就像如果师父栽培了徒弟,相当的成熟的善根,请他上台说说法。

一切诸佛智慧灌顶,授佛的职位,

具足摄受十无尽句的大愿行,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也就是无功用行,大自在、大解脱,是名为正法。

所谓这个菩萨摩诃萨绝不会堕入一切见、一切虚伪,虚伪就是假相的意思。

真正的菩萨摩诃萨绝对不会堕入一切见,

(不堕入)一切见的意思就是: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有见就头上安头,

清净心让它显现,再安上贪,贪见;嗔,嗔见,愚痴,愚痴见,见相立见——见到一切相就立知见,这个就是头上安头。

相相本空,清净心让它显现,没有能缘心,因为清净心;没有所缘境,相相境境本空,

所以你也可以游山河大地,山河大地统统空相啊,

你以第一义谛大空,你走到台北,台北第一义谛大空,走到哪里统统第一义谛大空,对不对?

一切的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就有无、断常、一切二边,见法无性,就一切二边之见就不生。

   17-2 修学正法之要,必须能不亲近摄受世间言论。】因为这些世间言论,全部都是生灭见。

【注释】

【“无开发”:无功用。以功行纯熟,其用若不开不发,不涉功用,自在显现故。】

【“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

“一切性”,即一切有无、断常等性。

此谓若能不堕一切见,即得正知见;

以得正知见故,即能离于一切虚伪不实之相;

若离虚伪之相,则不复妄想;

若不妄想分别,即得离于一切有无断常等性,而见法无性;】

无性就是空无自性,无性就是空的意思。若见诸法空性,无性就是空性、空相的意思。

【见法】空【无】自【性,即一切二边之见不生;

二边之见既离,即入于一相之智,

因此修学正法之要,必须能不亲近摄受世间言论。】因为这些世间言论,全部都是生灭见。【离妄乃所以顺正也。】

   17-3 “于一切法”得“无开发”之功用,“自在”无碍,“是名为”摄受“法”。而此摄受法者,乃由不近世论而来。

【义贯】

【“大慧,云何”为“摄受】正【法?

谓”能“善觉知”一切诸法皆唯“自心”所“现量”,

如实“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以照见人法空故,“妄想不生”;

妄想不生,故能速“善知”见菩萨“上上”诸“地”行相,

尔时即能“离”于“心意意识”之境界,超凡入圣,得法性身,

而为“一切诸佛”如来以佛萨婆若“智慧”之水“灌”其“顶”,授佛职位;

于是“具足摄受”菩萨摩诃萨“十无尽句”之大愿行,

“于一切法”得“无开发”之功用,“自在”无碍,“是名为”摄受“法”。

而此摄受法者,乃由不近世论而来,即“所谓不堕”外道世间“一切”诸“见、一切虚伪”不实、“一切妄想”分别、“一切”有无断常一异等“性”,及“一切二边”邪见。】

    18 经文588:【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大慧!是名贪欲跟正法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生死法,一个是解脱法,摄受贪欲法是生死法,摄受正法是解脱法,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18-1 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我唯见不生不灭真如自性,我不见有一法,若生、若住、若灭,统统没有,因为它无相、空无自性的东西,我根本见到的是绝对的真如。

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就是没有智慧的,起心动念都堕于二边,若常见的外道,或者堕于断见的外道,

非黠慧者,这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黠慧就是小聪明,这个不是一个有聪明者,

受无因论,则起常见,无因就是自然而有,不从因缘生,为什么?

四大本来就存在,四大永远存在,它不管怎么变化,四大都一直存在,

四大性常,无因而生,不从因缘,自然而有,而且这个四大是常住不变的,这个受无因论。

受无因论就是四大常住不变,这个就是常见外道,反过来呢?另外一种是断见的外道。

断见的外道怎么着呢?外因坏,就是这个外境这个因缘,坏,就是坏灭,看到那个坏灭处,就执著万法,你看,都是断灭。

因缘非性,非性就是皆无,都没有什么意义,统统没有啊,落于空无所有,则起断灭见。

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我唯见不生不灭真如自性,

我不见有一法,若生、若住、若灭,统统没有,因为它无相、空无自性的东西,我根本见到的是绝对的真如。

我不见有一法生住灭,为什么?诸法空相,诸法都是真如相,诸法都是法界一相,平等空相,

这个时候见到诸法空相,怎么样?我见不生不灭的真如相,这个时候说名为正法。说名为法,就是说名为正法。

大慧!是名贪欲跟正法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生死法,一个是解脱法,摄受贪欲法是生死法,摄受正法是解脱法,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18-2 离诸贪欲取著,其心寂静,是故说名为正法。而外道见有生灭、断常、来去等相,复于是等相中妄生取著,贪爱不舍,是故堕于二边者,即不见正法,而摄受贪欲。

【注释】

【“非黠慧者”:“黠”,音xiá,亦慧也,含有狡猾、小聪明之义。】

【“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其中若摄受外道之无因论者,则起常见;

以受无因论者,则计四大性常,无因而生,不从因缘,自然而有,常住不变,】

常住不变的意思就是四大一直存在的意思,类似我们现在的能量不变的意思,【故成常见。】

【“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若见外境之因缘离散而坏灭,于是计因缘皆无,则起断见。“非性”,即无义。】

【“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我因不见法有生住灭、来去等相,】因为相相本空本寂,

所以,佛见体性,众生见相,见相就有生灭;佛见体,见体就不生不灭。

圣凡之别在哪里呢?圣人见体,凡夫见相啊。凡夫见相,著于生灭;圣人见体,不著于生灭,所以他是入不生不灭,

【而如实见不生不灭,离诸贪欲取著,】这个离诸贪欲取著是相相本空,是没有东西可以贪的。

说我们断贪,其实了诸法无性,贪本身并不存在的,了诸法无性,这个是单刀直入的顿悟。

我要断贪,那我问你:断到什么时候呢?

所以佛讲要断贪嗔痴,其实是一种善巧方便,要了诸法无性,贪、嗔、痴彻底没有,

直接就知道平等如梦幻,所以了诸法无性是最上乘,因为它空无自性。

如果说我要断贪嗔痴,那个是渐次第说的,有东西才断嘛,没有东西你断什么呢?

所以了诸法无性,贪嗔痴空无自性,单刀直入就顿悟。

如果说我要断贪嗔痴,那个是站在次第,给众生一个机会因缘,慢慢慢慢要断、断、断,

但话讲回来,你要断到什么时候才断得完啊?虚空有东西吗?虚空没有东西,你拿刀要砍什么呢?

说我把虚空切一块,断贪就是这样子,本来是绝对的虚空,拿刀子你要砍哪一块虚空下来啊?

法身,本自不生,本自不灭,我拿一只刀子,就说我要把虚空砍一块下来,这个不是大愚痴嘛。

贪嗔痴本来就空无自性,我为什么一定要断?要断就是拿刀子要砍它了。

所以就知道:断,是佛方便说,也不能说不对,众生这样子看他才看得懂啊。

所以了诸法无性则是顿悟。断贪嗔痴则建立在次第的方便说。

离诸贪欲取著,【其心寂静,是故说名为正法。

而外道见有生灭、断常、来去等相,复于是等相中妄生取著,贪爱不舍,是故堕于二边者,即不见正法,而摄受贪欲。】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18-3 【大慧,我不见”法有“生住灭”、来去等相,如实见不生不灭,其心寂静,】为什么见不生灭?见到体性嘛。如实见真如体性,所以不生不灭,其心寂静,【远离一切贪欲取著,“故说名为”正“法。

【义贯】

【“大慧,多有外道”之愚“痴人”,以愚痴故,令自他“堕于二边”之邪见,

“若常若断”,皆“非黠慧者”之所为:

其中摄“受”其“无因论”者,“则起常见”;

若见“外”境之众“因”缘离散而物归“坏”灭者,便计一切“因缘”皆悉“非性”(无有),“则起断见。

大慧,我不见”法有“生住灭”、来去等相,如实见不生不灭,其心寂静,】

为什么见不生灭?见到体性嘛。如实见真如体性,

所以不生不灭,其心寂静,【远离一切贪欲取著,“故说名为”正“法;

大慧,是名”摄受“贪欲及”摄受正“法”之别,“汝及”其“余”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19 经文589:【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一切世间论,外道虚妄说,妄见作所作,彼则无自宗。惟我一自宗,离于作所作,为诸弟子说,远离诸世论。】究竟“离于”能“作所作”之妄想分别,不著能所,故称实而“为诸弟子说”此无上深法,令得“远离”于“诸世”间邪“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世间论,外道虚妄说,妄见作所作,彼则无自宗。
惟我一自宗,离于作所作,为诸弟子说,远离诸世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说一切世间这些言论,外道是虚妄不实之说,妄见有能作还有所作,因为他有妄想,有能作、还有所作,

彼是指世论者,彼世论者,实在没有自性宗通之法,他对佛的心性完全不了解,所以叫做彼则无自宗。无自宗就是无自性宗通之法。

惟我一自宗,只有佛这一宗,他有自性不生不灭,表示唯佛能证,因为佛是无上正等正觉,唯佛能证,唯佛能了。

唯我一自性宗唯佛能证,离于能作还有所作,离于能作所作这种种的妄想分别,

以如实如见,为诸弟子说这个无上甚深之法——真如自性不生不灭。

讲这些法做什么呢?令远离诸世间执著的一种生灭的世论——世间的邪论。

世间的邪论就是种种的生灭见,所以令远离于诸世间的种种的邪论。

【注释】

【“唯我一自宗”:“一”,单独。唯我独一证得自性宗通。以此自性宗通唯佛能证,故说“唯我一自宗”。】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一切世间”之言“论”,皆是“外道虚妄”不实之“说”,

以其“妄”想而“见”有能“作、所作,

彼”世论者实“则无自”性“宗”通之法。

“惟我”独“一”证得“自”性“宗”通之无上理,

而能究竟“离于”能“作所作”之妄想分别,

不著能所,故称实而“为诸弟子说”此无上深法,令得“远离”于“诸世”间邪“论”。】

    20 经文590:【心量不可见,不观察二心,摄所摄非性,断常二俱离。乃至心流转,是则为世论;妄想不转者,是人见自心。】如果觉此生灭的世论之妄想,不被生灭见的世论妄想所转动,妄想当体就不被转动,当体就是空,不被转动的时候,这个人则明见自己本心还有本性。

【心量不可见,不观察二心,摄所摄非性,断常二俱离。
乃至心流转,是则为世论;妄想不转者,是人见自心。】

心量就是一切心王还有心所,心王就是八识心王,那么心所就是五十一(种)心所,这个在《百法明门论》就讲得很清楚,

一切心王心所,这个心量,它是无相的,不可以见,不可以用俗人眼光来见而得见的,因为它是无相的,意思是心王心所本自无相,不可以用俗眼来见,

这个外道不善于观察二心,二就是二见的邪心,二见的妄心,外道不是落入有就是落入无,自心所现,

不善于观察这个二见之心,外道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无这种妄见,这不善于观察,

惟佛能够了,能摄之心,所摄之境,非性,能摄心空无自性,能摄境空无自性。

就是能摄,空;所摄,还是空,空加空还是空,所以佛法在讲什么?佛法在讲诸法毕竟空。

断常二俱离,断见常见统统离。

乃至只要有一点点的心流转,也就是意识的流动,微细意识的流动,生起的意思。

心流转,意思就是说,乃至只要有一点点照见微细的意识,在流动,在转生,在起动,这个统统列为生灭见的世论之妄想。

如果觉得觉悟了这个生灭见的妄想,当体即空,不被转动了,不转,就不被转动了,

妄想不转者,就是:如果觉此生灭的世论之妄想,不被生灭见的世论妄想所转动,妄想当体就不被转动,当体就是空,不被转动的时候,

这个人则明见自己本心还有本性。是人见自心,这个人则明见自己的本心本性。

【注释】

【“心量不可见”:一切心量皆不可以俗眼而得见,以心量无相故。“心量”,心、心所法也。】

【“不观察二心”:“二心”,二见之心。谓外道之人,由于无智眼故,不能如实观察有无等二见,乃自心所现之相。】

【“乃至心流转,是则为世论”:“心流”,即意识之流】动【。】意识的流动,这里一般以生灭的世论见来讲,他都是用意识心,对第八意识的微细生灭的根本望尘莫及,都是用粗糙的意识心在流动,【“转”,生起。

乃至有微少意识之流生起,皆是世论妄想。】为什么说“动念即乖,拟议皆非”? 动念即乖,动念就违背真如,乖就是违背真如,拟议皆非,拟就是准备,议也就是讨论。动念即乖,拟议皆非,完全都是真如。意思就是真如不可思不可议的意思。

【“妄想不转者,是人见自心”:若觉此妄想当体不生者,此人则明见自本心本性。】

【义贯】

【一切“心量”乃】是【无相,“不可”以俗眼而得“见”;

外道人则“不”能“观察”有无“二”见皆为自“心”所现相。

唯佛与诸菩萨能观察了知能“摄”取之心】以【及“所摄”取之境,皆“非”有自“性”,因而于“断常二”见悉“俱”远“离”。

如是“乃至”照见有些微意识“心流转”生起,“是则”仍“为世论”之妄想。

若能觉此“妄想”当体“不转”(不生)“者,是人”则明“见自心”本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21 经文591:【来者谓事生,去者事不现;明了知去来,妄想不复生。有常及无常,所作无所作,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论通。】如来即诸法如义,如来不但是内如外如,无法不如,简单讲就是见到诸法毕竟空相的意思,所以没有一件东西佛会挂碍。

【来者谓事生,去者事不现;明了知去来,妄想不复生。
有常及无常,所作无所作,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论通。】

    21-1 如果明了一切法的去来、生灭等相,都是妄想所现。了妄即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妄想不复生。

诸位!当万法具足因缘的时候,就来,来就是万法具足的时候,我们称为有来相,来相就是聚集,事境生,事就是境界就生起。

来者谓事生,就是当因缘具足,万法就来聚在一起,这个境界就生起,主客二观一直存在。

去者,一切法灭去,那么一切因缘不具足,就灭去。

明了知一切法,这个去来生灭等相,都是主观意识的一种妄想相,然后我们了妄即离。

例如说大家聚在一起很开心,这个就是妄想;大家不聚在一起又很悲伤,所以有的人会恐惧,因为没有人他就生恐惧,要有伴;没有伴就生恐惧。要有伴啊,对不对?

所以说,如果明了一切法的去来、生灭等相,都是妄想所现。了妄即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妄想不复生。

若见诸法有常或者无常相,见有能作还有所作,那这都不对,所作法或者是无所作法,统统不对。

此世,见到一切此世或者他世,这些都是著于生灭见的世论所拥有,非真实自性宗通。

自性宗通,无三世、无实法,无能作、无所作。

    21-2 为什么叫做“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相有来去生灭,你的心跟它来、跟它去,跟它生、跟它灭,那么你就是凡夫。所以广钦老和尚讲,修行人要能够把“有”转成“无”的力量。这一句一针见血。

【义贯】

【所谓“来者”即“谓”见“事”境“生”起,所谓“去者”为谓见“事”境灭而“不现”;

若能如实“明了知”一切法“去来”生灭等,乃妄现之相,“妄想”分别即“不复生”起。】

为什么叫做“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相有来去生灭,你的心跟它来、跟它去,跟它生、跟它灭,那么你就是凡夫。

为什么叫做“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为什么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如来者见到诸法都空无自性,本如嘛,

如来即诸法如义,如来不但是内如外如,无法不如,简单讲就是见到诸法毕竟空相的意思,所以没有一件东西佛会挂碍,

所以说世法、出世法,见到一切法都好,没有任何东西,

不是说我要断这个贪,没有东西,你要断什么贪?

没有东西,你为什么起嗔恨心呢?没有那个东西啊。

所以广钦老和尚讲,修行人要能够把“有”转成“无”的力量。这一句一针见血,有就是妄想,无,无念、无住、无相、无自性,你看,这广钦老和尚真的就是悟道的圣人,对不对?

我们现在“有”转不过去啊,我这拥有的东西,我就是死执不放啊,舍不出来啊。

我去信徒他家的时候,好的咖啡都藏起来,泡那个一杯十块钱的给我喝,这舍不出来,这是很糟糕的事情。

所以说,我们知道,要体悟到这个“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你看,每一句话,都是经经是有相通的,每一经典都有相通的。

【若见法“有常及无常”,见有“所作”法及“无所作”,及见有“此世”与“他世等,斯皆”是“世论”者之所“通”,非真实自性宗通。】自性宗通。

那这个地方呢?刚好告一个段落,所以大家也很辛苦地坐在这个地方,我这样有声说到快要无声,说到快要无声了。

你们没有试过,你们从下午两点开始,一个人像疯子自己一直讲,讲到六点,你就知道下台没声,真的,没有声音啊,

不过我的声音还不错,佛菩萨加被,所以我觉得还是很庆幸,诸佛菩萨慈悲。

那么我们晚上要诵经,要诵经,所以我们今天到这里一个段落。到这里。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五套(共7讲)
第七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2013.05.24-2013.06.22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引磬声起,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592:【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经文593:【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从妄想心而起,从分别心而起的那种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

   1-1 诸外道却各起妄想,皆谓自己】已经【证】入了【涅槃。】都说自己成佛了。

经文592:【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

起妄想的意思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说自己已经证得涅槃,自己成佛了,涅槃就是成佛,也就是一切智者。

【注释】

【“而诸外道各起妄想”:而诸外道却各起妄想,皆谓自己】已经【证】入了【涅槃。】都说自己成佛了。

【义贯】 【本节从略。】

   1-2 真正的涅槃必须离心意意识,离五法、离三自性等种种妄想分别,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涅槃,所以这涅槃就是真如,就是般若妙智所显的法身。

经文593:【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解释一下: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

妄想涅槃意思是说,从妄想心而起,从分别心而起的那种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

如诸外道妄想分别的涅槃,此非真正的涅槃,

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并不是彼外道的妄想,便能得到随顺涅槃的真相,没有办法,因为他们用的是妄想心。

换句话说,真正的涅槃必须离心意意识,离五法、离三自性等种种妄想分别,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涅槃,所以这涅槃就是真如,就是般若妙智所显的法身。

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注释】

【“如诸外道妄想涅槃”:如诸外道所妄想分别之涅槃,非真正之涅槃,】

这不是真正之涅槃,为什么呢?真正涅槃必须用真如心,本心本性第一义大空的心,那外道完全没有如来的境界,当然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涅槃,【只是其妄计耳。】这都是一种妄想。

【“非彼妄想随顺涅槃”:非以彼如是之妄想分别,而得随顺涅槃之真相;】

涅槃的真相是什么呢?【以离】生灭的【心意意识、五法、三自性等种种妄想分别,方得名为真涅槃故。】

【义贯】 【本节从略。】


   2 经文594:【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这个六识暂伏,非断妄想不生,把这种境界,斯等于此,偏空断灭的境界,把它误认为是一种涅槃。大慧!佛陀的正法,并不是以见到诸法坏灭之相,名叫做涅槃,这刚好相反,是见到诸法不生不灭,了诸法无性,叫做真正的涅槃。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

    2-1 这样子用这种偏激的方法,一定要把五蕴身除灭,用这种偏空断灭的境界,把它当作是一种涅槃的境界,这是错误的方法,也错误的知见。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这种外道呢?类似二乘人的修法,就是我们在《楞严经》有讲过,

以无想定压伏六识,令不起现行,暂时心境压伏,妄想少了,

他在阴界入灭,这个灭不是真正的灭,是暂伏的意思,

这阴界入灭,灭,然后呢?一定要把这个阴界入除掉,境界离贪,暂时可以离贪,

见法无常,见诸法无常,生生灭灭,灭灭生生的无常,

这个时候,心心法品不生,心就是心王,心法就是心所法,

这八识心王,然后五十一心所法,然后八识各有相应的心所,这个我们在《百法明门论》就讲得很清楚,

这个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品,暂得不生,暂时不生,不是真正的不生,暂时,

因为没有佛陀的大般若智慧,他用的仍然是意识心的修行法,类似二乘人,不念去来现在境界,什么都不想,也不想念过去,不想念未来,统统不想,也不想念现在,

简单讲就是无想了,不念去来现在,也就是不去想过去现在未来,

那个“想”一定要把它打死,就变成枯木死灰,活人跟死人没什么两样,失去大作用。

诸受阴尽,就一定要把五蕴灭尽,不知道说五蕴就是法身,因为五蕴身跟法身是非异,所以他认为这个五蕴,是一种生灭的东西,

见诸法无常,诸五受阴,受阴就是五受阴色、受、想、行、识,也就是五取蕴,令灭尽,一定要把它灭掉,他不知道说,即五蕴身就是法身,不知道这个道理。

如灯火灭,一定要把它灭掉。那么就是灯火熄灭了,不复燃烧,就像种子败坏了,不再发芽了。

所以有时候大乘讲得比较重的话就是说:小乘人焦芽败种,就是这样子。

你一定要把五蕴身灭尽,如灯火灭,不复燃烧,就像种子的败坏,就不再发芽。

妄想不生,这个是指六识尽伏,暂伏不是断,让它妄想不生。

斯等于此,这样子用这种偏激的方法,一定要把五蕴身除灭,用这种偏空断灭的境界,把它当作是一种涅槃的境界,这是错误的方法,也错误的知见。

   2-2 并不是以见诸法坏灭之相,名叫做涅槃。刚好相反,而是以见诸法本不生本不灭,了诸法无性,叫做真正的涅槃,这才叫做真正的涅槃。

佛陀又说了,说:大慧,佛陀所说的正法,并非以见坏,

见坏就是见诸法坏灭之相,也就是一定要把五蕴身坏灭,

意思就是说,佛陀的正法,佛陀所讲的正法,是当下回归体性不生不灭、本空的道理,

并不是说一定要把你见到的诸法一定要灭掉,非把它灭掉不行,

并不是以见诸法坏灭之相,名叫做涅槃。

刚好相反,而是以见诸法本不生本不灭,了诸法无性,叫做真正的涅槃,这才叫做真正的涅槃。

    2-3 我们今天如何能转识成智呢?如如不动,也不取于相,这样子,每天都这样子地坚持,不坏事相,当体即空,也就是不生不灭的这种涅槃妙性——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离一切法,即一切法,用这种心修行。

所以我们下手处一定要对,我们今天为什么能摆脱一切的痛苦烦恼,是因为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我们今天修学佛道,怎么样从凡夫可以转凡成圣,也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那么我们今天如何能转识成智呢?也是一样,如如不动,也不取于相,这样子,

每天都这样子地坚持,不坏事相,当体即空,也就是不生不灭的这种涅槃妙性——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离一切法,即一切法,用这种心修行。

   2-4 外道是看到了坏灭相,叫做涅槃。真正的,佛陀是见到不生不灭,才是真正的涅槃。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他的修行法类似二乘人,用偏空断灭的一种境界法,以无想定来压伏六识,暂时让它们不起现行,令阴界入灭,境界离欲,“欲”就是贪欲,暂离贪欲。

这一种外道看到诸法都是无常、生生灭灭的,因此心王心所法,暂时让它不生,也不想念过去、现在、未来这境界,

像一个人没有思想一样的,无念,如枯木死灰,诸五受阴,一定要把它令它灭尽,因为认为五蕴身是苦的、是生灭的,一定要灭掉它,如灯火熄灭,不得燃烧,就像种子的败坏,不复发芽。

这个六识暂伏,非断妄想不生,把这种境界,斯等于此,偏空断灭的境界,把它误认为是一种涅槃。

大慧!佛陀的正法,并不是以见到诸法坏灭之相,名叫做涅槃,这刚好相反,是见到诸法不生不灭,了诸法无性,叫做真正的涅槃,

外道是看到了坏灭相,叫做涅槃。真正的,佛陀是见到不生不灭,才是真正的涅槃。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5 蒙佛的恩德,如果你不好好的修行,就会变成这样如种子坏,你就是焦芽败种,这个一定要好好地勉励一下。

【注释】

【“或有外道,阴界入灭”:“有种外道,已达无粗想,而以无想定压伏六识,令不现行;盖彼见诸法无常,不可顾恋,故灭阴界入等一切境界。

此种外道所修之涅槃,极似小乘人之所行。可知邪小所行,皆非得其正。】

【“境界离欲”:即不贪境界。】

【“心心法品不生”:即心】(法、)【心所法不生。】

那么,心就是八识心王,心所类似大臣,那么心王类似国王。

国王一出去,旁边一定有大臣,所以心王,八识心王各有相应的不同的心所,这些叫做心王心所法,

那么心王心所法不生,并不是真正的不生,是暂伏。

【“诸受阴尽”:即五受阴皆令灭尽。五受阴,即五蕴,又称五取蕴;“受”,取也。】

【“如灯火灭,如种子坏”:谓外道之取灭尽者,有如灯火之息灭,不复燃烧;如种子之败坏,不复发芽、抽枝、开花、结果。】

所以在座诸位,这个也讲一句,出家人勉励的话,这出家人蒙佛的恩德,让我们披上袈裟,然后受众生的供养,如果你不好好的修行,就会变成这样如种子坏,你就是焦芽败种,这个一定要好好地勉励一下,出家众。

【“妄想不生”:因此依于六识之妄想分别不复生起现行。虽六识不生现行,然只是受无想定禁伏而不起,其实不断,】而【且其八识之习气全在,仍未明未净,故离真实涅槃尚远。】故离真实的涅槃还很遥远。

【“非以见坏,名为涅槃”:并非以见诸法现坏灭之相,名为涅槃,以外道及二乘人,见五阴灭尽,名之为涅槃。而相反的,如来之涅槃者,为见诸法不生不灭,是故称邪小皆是倒见。】

   2-6 好,见诸法不生不灭,再强调一下。见不生不灭,是要回归当下,也就是了悟到父母出生(自己)前(自己)本来的面目,这个是站在相的空性的角度讲的。

好,见诸法不生不灭,再强调一下,

诸位!如果我们把它回归到每一个人的还没有出生前,还没有出生前,父母没有出生前,你在哪里?你连一个颗粒微尘都没有,就表示本来无一物。

好,再来,先看到死亡。我们先见到八十岁,一百岁以后死亡,死亡以后只剩下一堆骨灰,这骨灰也是空无自性,然后风一吹,散播在虚空当中,

还没有出生前,父母未生前,你看没有五蕴;死后,也没有这个五蕴。

好!现在从出生的每一个动点,一岁、两岁、三岁、四岁……

好!虽然是缘起,但是它就是空性,两岁是缘起,还是空性;三岁还是缘起,还是空性,到最后败坏了,败坏了。

诸位!败坏是指相败坏,但是其实也从来没有一种东西,什么叫做败坏?

在座诸位,本来就没有这个人,讲什么生老病死,本来就没有这个人,讲什么败坏呢?

败坏,其实仍然是妄想的一种,见法有生住异灭,这个是一种妄想,

所以见不生不灭,是要回归当下,也就是了悟到父母出生(自己)前(自己)本来的面目,这个是站在相的空性的角度讲的。

   2-7 我们要有妙智,般若智慧,才能证得法身。而般若智慧妙智,必须来自一颗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所以只有讲不生不灭,是没办法包括这个真如自性的,所以一定要回归到智慧的层面,才能证得法身。

好!诸位,你们每天都在念的: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来!把笔放下来,看看这里。你认不认识清净法身?

这个卫生纸有没有法身?如果没有法身,为什么叫做尽虚空界遍法界?

来,说说看,不会。

有没有法身?有?

好!如果这个卫生纸有法身,我现在把所有的旁边,统统放很多卫生纸,让众生来看,那众生就看到法身了。

也不是,有人摇头,也不是。

那到底是有法身还是没法身?不是法法本不生本不灭吗?每次都讲尽虚空界遍法界,我只是随便问你一个问题,你就答不出来,这样听经闻法说不过去的。

卫生纸有没有法身?有?那么看到很多卫生纸,能见到法身吗?没有。

好!这表示你内心充满着矛盾。

那就注意听。

卫生纸它有什么?它是不生不灭的理,当体即空的道理,理而已,

理,理必须由智慧来证得,来证明这个不生不灭的道理,能证的智慧大般若,才能显法身。

这样听得懂吗?只有理不行的。

所以卫生纸能不能成佛?当然不行。卫生纸能成佛,你还修什么行呢?山上那一颗树能成佛吗?当然不能。那一棵树成佛,你还修什么行呢?诸位!不懂佛法千万不要乱讲。

好,那我们再来讲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该怎么讲呢?说有情跟无情,都可以证得,同圆一切种智,这又怎么讲?

诸位!这个都必须站在大悟见性后,以后的功夫,见到没有能缘心,也没有所缘境,这样子这个境界才能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无情,它的体性本空,它有无生的理,但无情物没有智啊,它没有感情啊,它没有真心啊,真心啊,它没有真如的心,怎么证得法身啊。

好!再接下来,我们为什么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是什么意思呢?

山色无非清净身,山色本身,山种种的境界,其实是无相的东西,这无相就是无生,它只有理,所以不生不灭。

诸位!要单单一个不生不灭是没有办法包括所有的;

如果站在相上的角度不生不灭,它没有摄真如的体,它只有理,

简单讲,万法有真体跟假体。

诸位!这个毛巾有没有体?有,这个毛巾用丝线编织的,或者是毛线编织的,有没有体?以毛线编织的,有体,这个体是假体,知道吗?假的体。

我们现在回归到我们现在这个色身,有没有体?有,我们有心、有智慧,这个叫做真正的体。知道吗?真正的体性才能够悟入究竟的法身。

所以,单单讲不生不灭,是没有办法含摄一切真如自性;它有时候只有强调相的东西。

所以简单讲,我们要有妙智,般若智慧,才能证得法身。而般若智慧妙智,必须来自一颗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

所以只有讲不生不灭,是没办法包括这个真如自性的,所以一定要回归到智慧的层面,才能证得法身。

我们常常讲“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尽是广长舌”,为什么“溪声尽是广长舌”呢?它是在宣扬无生的理,问题是理有没有悟,所以回归到最后,就是有没有开悟见性。

若得开悟大悟见性,像佛一样的,那么“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尽是广长舌”,这样讲对的。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对的,这样讲完全正确,这是有悟的人。

好,那没有悟的人,他就以为我们这个法身是包括一切,所以他就说:树木也可以成佛,怎么样……这个就是不懂法的东西了。

太平洋也可以成佛,这个卫生纸也可以成佛,乱讲一通。因为他觉得:这个也不生不灭,那个也不生不灭。

那个是不生不灭的理,它有没有智?没有!没有怎么证得法身呢?这样听得懂吗?喔!

所以就佛法,万法不可以离开真如自性、真正的智慧;不能随便乱讲的。(这个例子是说境对开悟人自己来说是“清净身”、“广长舌”,而非是境本身的万物是“清净身”、“广长舌”。——整理者自解)

    2-8 相是假体;真的真如本心,这是真正的体。假的体没有办法成佛的,因为它没有觉性的。

好了!我们刚刚讲的就是说,从父母亲未生(自己)前(自己)五蕴本空,到最后还是本空,

那么现在每一个角度,从无常的角度,相的角度来讲,它还是不生不灭。

好,从无始劫以来,所存在的真如自性来讲不生不灭,所以一个从相讲不生不灭,一个从体讲不生不灭。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相是假体;真的真如本心,这是真正的体。假的体没有办法成佛的,因为它没有觉性的。好!

   2-9 “斯等”外道,“于此”偏空断灭之境界,却“作涅槃”之“想。大慧”,佛正法者,并“非以见”法现“坏”灭之相,“名为涅槃”,而是以见不生不灭,方名涅槃故。

【义贯】

【“佛告大慧:或有”类近二乘之“外道”,言令“阴界入”究竟“灭”尽,名为涅槃:

乃谓于诸“境界”舍“离”贪“欲”,以其“见”诸“法”实为“无常”故;

由离境故,“心、心”所“法”诸“品不生”起现行,“不念”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境界”,

如槁木死灰,沉空滞寂,令“诸受阴”(五受阴)皆归灭“尽”,有“如灯火”之息“灭”,不复燃烧;

亦“如种子”之败“坏”,不复生芽开花结果,

因此依于六识之“妄想”分别,“不”复“生”起现行。

而“斯等”外道,“于此”偏空断灭之境界,却“作涅槃”之“想。

大慧”,佛正法者,并“非以见”法现“坏”灭之相,“名为涅槃”,而是以见不生不灭,方名涅槃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595:【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把这种境界误认为是涅槃解脱。

【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

大慧!有一种外道呢,或者是以从方所,方所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地理方位,

我们从某一个方位出生,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某一个方位出生。

死了以后,然后再找一个好的时辰方位,再埋葬下去。

大慧!或者有的人从方所而生,死后又埋葬,又找一个好的地理方位。复归于方所,这种名为大涅槃解脱,

因为他计著于外境是实的,一切境界想灭,也就是众生的心想灭,一切外境内心的想统统灭。

犹如风起风止,因为风从方所来,风也从方所灭,犹如风起风又止。我们从方所生,死后又变成方所。

再解释一下,说:

大慧!或者是有从方所到方所,死后呢?又复归于方所,这种情形叫做大涅槃解脱,

一切外的境界,内心的想,他一定要把它灭掉,犹如风起风止,因为风从方所生,然后风又从方所灭。

【注释】

【“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此指计方之外道。“方”,即方所。

此种外道,计方所为能生一切法,计一切法皆从方所生。

众生之罪福等等,皆复如是,从方所生,非众生自造。此土之风水,可谓计方外道之亚流。

是故,依计方外道之所言,众生生时从方所来,死后若能复归于方所,即是归源,归源故称涅槃。“解脱”,即涅槃义。】

【“境界想灭,犹如风止”:“境界”,外境。“想”,心想,即内心。

故“境界”及“想”,即内心、外境,依报正报一切法。】依报正报(一切法),【计方外道计一切内心外境之灭,有如风之止息;

因风从方所生,风息时,亦复归于方所,一切依正之法,其生灭亦复如是,故说有如风起、风止一般。】把这种境界误认为是涅槃解脱。

【义贯】

【“大慧,或”有计方之外道,“以”众生“从方”所生,死而回“至”于“方,名为”大涅槃之“解脱”,

以其计外“境界”及众生心“想”之息“灭,犹如风”之“止”息,皆复归于方所。】

   4 经文596:【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所以你就知道,佛陀在世有多复杂,多少种外道,有九十六种外道,各各都认为是自得涅槃,自己成佛。何况佛灭度以后,两千五百年我们今天这个末法,这个邪魔外道难道不自称为是佛,自称为得涅槃吗?

【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

    4-1 真正的涅槃,其实是圆明寂照的。

这又是另外一种外道。或复以,觉就是能觉心,所觉就是所觉的境界,这能觉所觉境界都不存在,

这个“坏”就是归于坏灭,也就是变成无知无觉了,没有能觉没有所觉,

因为把能觉打坏了,所觉也打坏了,简单讲就是无知无觉,

这咱类似老子的思想“弃圣绝智”、“浑沌”、“浑沌无知”,就是这种情形。

佛当然有能觉所觉,能觉如,所觉还是如,所以不妨能觉所觉,也不妨能所不可得。

现在不一样,或复以能觉心、所觉境,都一定要坏灭,

坏灭就变成不存在一个能觉跟所觉,变成无知无觉了,名为涅槃解脱。

真正的涅槃,其实是圆明寂照的。

接下来,又另外一种外道:计常,还有与无常同时存在,这个叫做涅槃,这个叫做解脱。

说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或有一种外道,见诸法是常,无常就是断,就是断灭,这个两个同时存在,统统叫做涅槃,

讲常见也是涅槃,讲断见还是涅槃,作解脱想,计断常二见统统叫做涅槃。

所以你就知道,佛陀在世有多复杂,多少种外道,有九十六种外道,各各都认为是自得涅槃,自己成佛。

何况佛灭度以后,两千五百年我们今天这个末法,这个邪魔外道难道不自称为是佛,自称为得涅槃吗?

   4-2 它一定要能觉所觉灭掉,这个与佛体会的完全不一样。佛当然有能觉所觉,能觉智、所觉的法,可是呢?能觉智是如,所觉的境是法还是如,方便说有能所,但是其实究竟还是一如。

【注释】

【“觉所觉见坏”:“觉所觉”,能觉之心,所觉之境。“见坏”,即不见。此以不见能觉所觉为涅槃。】

这个跟佛大不相同的,佛当然有能觉所觉,能觉智、所觉的法,可是呢?能觉智是如,所觉的境是法还是如,方便说有能所,但是其实究竟还是一如,

所以,它一定要能觉所觉灭掉,这个与佛体会的完全不一样。

【而涅槃者,】其【实】是【圆明寂照】也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之义,故知彼之所计,实非涅槃,此外道见,乃有类老氏】老子【之】(的)【弃圣绝智,浑沌无知以为道源。】

【“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此为双计断常】二见【之外道,计断】见【常】见【二者皆为涅槃。】

   4-3 作涅槃解脱之想,而事实上还没解脱,他没有佛的境界,怎么解脱呢?

【义贯】

【“或复”有计著无知无觉之外道,“以”能“觉所觉”之“见”悉归“坏”灭,“名为”涅槃“解脱。

或”有双计断常见之外道,“见”法为“常”或】者是【“无常”,而“作”涅槃“解脱”之“想”。】

作涅槃解脱之想,而事实上还没解脱,他没有佛的境界,怎么解脱呢?

   5 经文597:【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这就是:自己画鬼,还自己吓出病来!所以,在座诸位,世间没有一种恐惧的事情,最恐惧的是不了解自己恐惧的来源,这个最可怕。

【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5-1 不晓得相本身空就是无相,他不知道这一层道理,回归当下不知道,而妄见实在是有另外一种无相,也就是从外在的相,推论到一种无相,认为这个叫做涅槃。

接下来,又另外一种外道。

或见种种的相,相就是外在的境界,想则内心之想,

意思就是外在这个相,会引起内心的贪婪,他认为相是很可怕的,会招致未来苦生起之因,他这种想法也不是坏,可是方式错误。

思惟是已,喔!想想看,这个外境会招来内心的贪婪,会招致未来苦的生起的因。

思惟是已,但是呢?方法用错了,不了,不了解外境是唯心现量的境界,

也不觉,不善觉知自心现量,不善于觉知那一些外境,其实是唯心现量的境界,因此怖畏于有相,

也就是有境界,有境界他就怕,而妄见实有另外一种在比较之下有相,另外一种推论出来,应当是无相比较殊胜,

不晓得相本身空就是无相,他不知道这一层道理,回归当下不知道,而妄见实在是有另外一种无相,

也就是从外在的相,推论到一种无相,认为这个叫做涅槃。

所以啊,喔!有一种外道就说:唉呀!这个在相上里面打转不是办法,

因此我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比较不复杂的,就是森林很静,山洞啊,然后没有人吵杂,就在岩洞里面独自过活,

因为他很畏惧这个相,因此就变成了非常喜欢(静境),不愿意吵杂的这个外相,喜欢一种没有人到达的一种无相,

这个不是真的无相,是比较少人,就找到一个森林,或者是岩洞啊,自己躲在里面,就绝对不跟外面接触,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5-2 他的徒弟从底下买了一些东西,背着,然后爬绳子上去,然后给那个无相的师父,无相的师父他自己是无相,徒弟是忙坏了两条腿。

在座诸位!我们佛学院的同学,就有这样子的。

有的人他就是非常不喜欢这个跟信徒来打交道,他就自己一个人,很喜欢一个人,就有类似这样子的。

在这个非洲有一种基督教徒,还有一种天主教徒,他也是有这种想法,他认为这个种种外境的相,会招致未来的苦,因此他比较容易做错事情。

我看那个影片,那个非洲他的信仰怎么样?用一条绳子,那个石头是很高很高很高,那个绳子吊上去的,吊上去岩石的里面有一个洞窟,

那里面有老修行的,非洲黑人,那老修行在里面类似打坐,吃东西从底下(搬),徒弟搬上去,

他又没有办法离开这个有相,一直认为那个洞窟里面叫做无相,修行,就在里面修行,这样子是不是空忙一场?

他的徒弟从底下买了一些东西,背着,然后爬绳子上去,然后给那个无相的师父,无相的师父他自己是无相,徒弟是忙坏了两条腿。

这样,他也说他是修那种就是类似外道的深生爱乐,他什么都不接触,不过他们还不是佛弟子,他们是天主教徒,还有一种是基督徒。

   5-3 【“而见无相”:而见实有无相之境界可欣可得。而不知一切相皆是虚妄。又,既无相,何有可得?】

【注释】

【“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相”,外之境相。“想”,内】心【之心想。

谓或有】一种【外道,见种种外境之相,】以【及内心之想,皆是招致未来苦生起之因。】

【“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不能善于觉知这一切内外之相,皆是自心所现之量,本无一法可得;因而于彼内外虚妄之相妄生怖畏。

这就是:自己画鬼,还自】己【吓出病来!】

所以,在座诸位,世间没有一种恐惧的事情,最恐惧的是不了解自己恐惧的来源,这个最可怕。

一个人跑到森林里面,独自一个人叫做无相吗?事实上他不知道森林也是他心中所现的相,不知道,只是忙坏了他的学生、徒弟拼命地找吃的,拉到山洞里面给他吃而已。

【“而见无相”:而见实有无相之境界可欣可得。而不知一切相皆是虚妄。又,既无相,何有可得?】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5-4 在有相的另外一个又跑出来一个无相,不是不二、不是当下,【且于此无相之境界“深生爱乐”,而“作涅槃”之“想”。】所以,如果这个世间,没有佛来指引我们自心的真如自性,当体就是无上的大般涅槃,这个整个宇宙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深深体会到这一层道理,太难了!

【义贯】

【“或”有外道,“见种种”外境之“相”】以【及内心之“想”,乃为“招致”未来“苦”果之“生因”,

彼“思惟”如“是”事“已”,】想到这件事,心就很恐怖了,不知道那是心自己现出来的境界,

【以“不”能“善觉知”此内外一切相】、境界【,皆是“自心”所“现”之“量”,】

为什么?都是八识变现出来的嘛。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以不能善觉知此内外一切境界,皆是自心所现之量。

简单讲,以不能善觉知此正依二报内外一切相,都是自心所现之量,

不知道随着投胎转世,正依二报而不一样,

【因而妄生“怖畏于”彼种种内外虚妄之“相,而”妄“见”实有“无相”之境界可欣可得,】

也就是在有相的另外一个又跑出来一个无相,不是不二、不是当下,

【且于此无相之境界“深生爱乐”,而“作涅槃”之“想”。】

所以,如果这个世间,没有佛来指引我们自心的真如自性,当体就是无上的大般涅槃,这个整个宇宙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深深体会到这一层道理,太难了!

   6 经文598:【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此为计法之自共相常住不坏,以为涅槃。

【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

这个是计著诸法的自共相,常住不坏,就是一种涅槃。就是这个相,自相、共相永远存在。

或有觉知内外,内外当然就是六根跟六尘,或有觉知内外六根跟六尘,

一切诸法的自相还有共相,而且在过去未来现在,有性不坏,

注意那个“性”,不是常住之性,不是我们所讲的真如本性,

他是指这个这一段要跟前面那一段自相、共相来相连接,是自相、共相之性永远不坏,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性”不解释作常住不坏的真如自性。

由见自相、共相这个法常住不坏,在这个角度,作涅槃想。

整句的意思是说:

或有觉知内外根尘一切诸法的自相、共相,而且一直存在于过去,一直存在未来,也一直存在于现在,

见有自、共相的法性,这个法性不是我们讲的真如自性,一直常住而不坏,

站在这个角度,自、共相永远不坏,当作涅槃想,是这个意思。与佛讲的又完全不一样。

【注释】

【“有性不坏”:“性”,即法。谓有法】这个法是表示前面所讲的自、共相的意思,认为有自、共相的法,【常住不坏。】

【义贯】

【“或有”外道虚妄“觉知内外”根尘一切“诸法”,皆有“自相”与“共相”,

且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之中,见“有”法“性”常住“不坏”,

而以此不坏之自共相性,“作涅槃”之“想”。】

【诠论】  

【此为计法之自共相常住不坏,以为涅槃。】

   7 经文599:【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此为计四相断坏之处为涅槃。断坏就是坏灭。

【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

另外一种外道。这个文字简单。

【义贯】

【“或”有外道“谓我、人、众生、寿命”四相等“一切法”皆“坏”尽,以此“作涅槃”之“想”。】

这个也是妄想。佛举出外道的种种妄想,误认为是一种涅槃,误认为是自己成佛。

【诠论】  

【此为计四相断坏】之处【为涅槃。】断坏就是坏灭。

    8 经文600:【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此为心物二元论之外道,也就是计众生世间与器世间,来源不同,二者并行,就像平行线一样,而形成一切世间法。故此派即是双计神我及微尘者。

【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

   8-1 这一段是外道的心物。二元论的外道,也就是神我,有情,产生的有情世间;微尘产生的器世间。这个有情世间跟器世间,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集。

这一段是外道的心物。二元论的外道,也就是神我,有情,产生的有情世间;微尘产生的器世间。

这个有情世间跟器世间,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集。

或者是以外道恶烧,恶(烧)就是恶见所燃烧,因为那个邪见会燃烧一切善根,令尽无余,叫做恶烧。

或者以外道恶见所烧,会烧一切善根,令尽无余,

那么智慧,诸位,前面一定要加两个字:邪智邪慧,这个不是真正的佛的智慧。

外道那一种是邪智邪慧,并不是佛的真正智慧,怎么样,

见自性及士夫,这前面还要加一个“妄”,妄见——虚妄的见到,见自性及士夫,这自性就是冥性,士夫就是神我。

彼二有间,有间就是差别,不同一物,

有的外道计神我、冥性是同一类的,那么现在这种外道是妄见自性与士夫,彼两种有间,就是有间别,就是有差别的,

有一种外道认为自性,那么就是士夫,士夫就是自性,冥性就是神我,神我就是冥性,

那么这一种外道计两种,这种冥性,这个自性就是冥性,神我就是士夫,这是有差别的,不是同一物的意思。

因为这是针对外道各说各话,有一类的外道,说自性就是士夫,士夫就是自性,

那么现在,我们现在解读的这一类的外道,认为两种是有差别的,他认为怎么样?

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并谓从士夫,士夫就是神我,从神我所生出来的,称为冥初的自性,冥初的自性就是冥性,这是有情世间生起的,有情世间生起的。

好!那么用比类的来推出无情世间,无情世间怎么来的?也是用比类来这样推论,

如就是正如,正如冥初比,比类就是生出来,正如冥初是由神我士夫生出来的,用这样比类推论的意思。

正如冥初,由士夫神我所出,生出来的,一样的推论,推论出怎么样?

求那就是微尘,可以造作一切功德,能有所造作,能生一切法,

求那就是微尘,这转变一样,从微尘就转变出来,怎么样?

一切法,这一切物质世间,由求那(微尘)转变一切器世间,这个求那就是微尘,是能生一切法的造作者。

彼外道,这时候外道就把士夫(神我)能生冥初,把这个士夫还有求那,能生这个物质的现象,也就是器世间,当作是涅槃。

作涅槃想什么意思?也就是彼外道,前面讲的士夫(就是神我)能生冥性,把它当作涅槃,同时求那(微尘)可以转变成器世间,这个求那也叫做涅槃。

简单讲就是士夫跟求那两种,统统叫做涅槃,因为它能生一切法,因为士夫生有情世间,求那生出无情的器世间,能生就叫做涅槃。

整段贯串一下,说:

或者有一种外道,持着邪知邪见、恶见所燃烧,而邪见能烧一切善根,令尽无余,

以邪智邪慧,他妄见、虚妄地见到自性(就是冥性)以及士夫。

彼二有间,这就是推论,跟另外一种外道不一样,有间就是有所差别,也就是冥性不是神我,神我不是冥性。

士夫所出名为自性,也就是神我的士夫所生,出就是生出来,神我士夫所生出来的名为冥初自性,而有情世间因而生起之法,

然后又继续推论下去,那么正如冥初,由士夫生出来,用这种类比我们也可以得到,依此类推得到,微尘,求那(微尘)转变生出器世间,所以求那(这个微尘)是造作者,

换句话说,士夫能生出有情世间,求那(微尘)会生出器世间,两个都是能生,站在这个角度作涅槃想。

    8-2 诸位!外道不是道道相同,不是佛佛道同。诸位,如果用真如自性讲出来的话,叫做佛佛道同;如果从外道讲出来的话,那有千百万种涅槃。

【注释】

【“或以外道恶烧智慧”:“恶烧”:为恶见所燃烧,以邪见能焚烧一切善根,令尽无余,故称“恶烧”。此谓或有愚夫,持外道为恶见所燃烧之邪智邪慧。】

【“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自性”,即冥性。“士夫”,即神我。“有间”,有别,此派外道见冥性及神我,二种有别,不是一物。因为有】一种【外道计冥性与神我为同一。】

诸位!外道不是道道相同,不是佛佛道同。

诸位,如果用真如自性讲出来的话,叫做佛佛道同;如果从外道讲出来的话,那有千百万种涅槃。为什么?

外道讲的这个,外道讲的跟这个外道讲的不一样,因为它不是真如自性讲出来的东西,知道吗?

   8-3 哲学家讲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他说:在同一种天空下生活的众生,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哎呀!这一句讲得真是好!确实啰!确实不可能只有一种音声,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有妄想,大家都想抒展自己的意见跟看法了。

所以众生由于持着妄想,因为众生会有各个不同的角度,因为每一个人所执著的妄想不一样,

所以真正悟到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的,他有绝对的包容。

那么以下哲学家讲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他说:在同一种天空下生活的众生,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

哎呀!这一句讲得真是好!在同一个天空生活下的人类,不可能只有一种音声。

确实啰!确实不可能只有一种音声,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有妄想,大家都想抒展自己的意见跟看法了,

那么意见看法不同的话,有修养的人就会包容一下:我尊重你的看法了。

可是没有包容性的人就干起来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在同一种天空之下不可能只有一种音声。

因此,这个宇宙也不是只有为我一个人而转动,

换句话说,你生活在这个现实世间里面,你必须要包容不同的音声。为什么?

同一个天空之下,绝对不可能只有一种音声而已,换句话说别人的意见仍然是一种意见,你必须尊重,知道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8-4 站在这个角度,两种:一个能生有情世间,一个能生器世间,站在这个角度说那个是涅槃。

【“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即此派计冥性为从神我而出,神我为能生,冥性为其所生,言这是有情世间的生起之法。】

【“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比”,类。谓正如从冥初之自性生出“觉”来,因此而造成有情世间一样,器世间之生起,则是从微尘依缘转变而生。“求那”,即微尘。】

【“求那是作者”:此派外道因此计求那(微尘)是器世间之作者,以其谓求那为能变,故能生。】

【义贯】

【“或”有愚夫,妄“以外道恶”见所燃“烧”之邪“智”邪“慧”为宗师,妄“见”有冥初“自性及士夫”(神我),

且谓“彼二”者“有”所“间”异,】有所差异,【非同一物,

并谓从“士夫”(神我)“所”生“出”者,“名为”冥初“自性”(冥性),神我为能生,冥性为所生。(此为有情世间生成之法)。

正“如”从“冥初”自性生觉之“比”(类),“求那”(微尘)依缘“转变”,而生器世间一切法,亦如是,因此计能变之“求那是”器世间法之“作者”,

彼外道即如是于士夫与求那“作涅槃”之“想”。】

因为士夫能生,求那还是能生,站在这个角度,士夫能生有情世间,求那能生器世间,

站在这个角度,两种:一个能生有情世间,一个能生器世间,站在这个角度说那个是涅槃。

   8-5 【此为心物二元论之外道,也就是计众生世间与器世间,来源不同,二者并行,】就像平行线一样,【而形成一切世间法。

【诠论】

【此为心物二元论之外道,也就是计众生世间与器世间,来源不同,二者并行,】就像平行线一样,【而形成一切世间法。

故此派即是双计神我及微尘者。

神我指一切精神之来源,

微尘指一切物质最小之单位,也】就【是物质之基础,外道计一切物质(器世间法)从此而生。

且其计著:若能证见此一切精神与物质的本源——神我及求那——便是证得涅槃。】

   9 经文601:【或谓福、非福尽;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这一派外道叫做拨无因果的外道,福跟非福都不存在,没有因果。所以这一派的人,你杀人放火都没罪了,行再大的善也没什么报应,那这个完全麻烦了。

【或谓福、非福尽;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

接下来,解释一下:

或谓福、非福,非福就是罪,这一种外道是什么?认为把它灭尽,尽就是空,认为福不存在,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福,还有没有所谓的非福,这都是空不可得,是根本就没有因果。

佛教讲有福的人,是因为种善因,然后无福的罪是因为种恶因,

这一派外道不这么想,这一派外道叫做拨无因果的外道,福跟非福都不存在,没有因果,

或者是烦恼尽,注意啊,这个“尽”要加一个字,才更看得清楚,“尽”就是再加一个“自”,意思就是烦恼终归有一天,经过八万四千劫,不假修治自然就得涅槃。

我在出家以后,有碰到一个外道,就是完完全全讲的跟这个一样,

这个外道对师父也很好,说:慧律法师啊,我告诉你,这个烦恼经过八万四千劫,自己就会怎么样,不存在了,就会尽,就会成佛。

我就跟他讲:成佛以后呢?

他说:成佛以后,还是会继续变众生,还是继续变众生,就是成佛以后就变众生;众生以后又怎么样?烦恼自尽,又成佛;成佛以后又变众生……因为他学的是外道,

所以,当我看到这一段也很惊讶,竟然跟这个完全一模一样的角度。

或有外道是怎么样?烦恼有一天自己就尽了,不用修行就得涅槃,有的人认为智慧灭尽了,就叫做涅槃。

智慧灭尽当然就是弃绝这个圣智,绝圣弃智。

【注释】

【“或谓福、非福尽”:“非福”,即罪。“尽”,空。此为拨无因果者之言,谓罪与福皆空,造善无福,造恶】也【无罪,以因果空故。】

所以这一派的人,你杀人放火都没罪了,行再大的善也没什么报应,那这个完全麻烦了。

【“或谓诸烦恼尽”:】另外一种外道说,【或有计烦恼自尽,】有计著烦恼有一天自自然然就尽了,你根本就不用修行,修什么行呢?是不是?时间到烦恼就没有了,这个就是涅槃。【不假修治,以此为涅槃。】

那佛陀告诉我们精进,培养善根福德因缘,那我们在这里忙什么呢?对不对?那就大家到游乐园去玩耍了,比较快乐,是不是?还在这里精进,听经闻法,还熏习善根福德因缘作什么?所以说外道那讲不通的。

【“或谓智慧”:或】者是【有谓智慧灭尽而为涅槃。如】(老子)【老氏之言“智慧出,有大伪”,而以“绝圣弃智”为教,便是与印度之此派外道相近。近代所谓之“原始主义者”皆属于此。】

【义贯】

【“或”有拨无因果之外道“谓福”与“非福”(罪)皆“尽”空,无所有,以达此境界为涅槃。

“或”有外道“谓诸烦恼”自“尽”,不假修治,即得涅槃。“或”有外道“谓智慧”灭尽,而为涅槃。】

   10 经文602:【或见自在是真实作生死者,作涅槃想。或谓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著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不能觉知以不知道就把这个境界当作涅槃想。所以你看到外道的这个计著自己是涅槃,有时候觉得很好笑,连那个道理讲不通,也说自己很行。

【或见自在是真实作生死者,作涅槃想。或谓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著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

或见自在,自在天当然就是大梵天,认为这个天地万物就是大梵天、大自在天,自在就是大梵天,是真实的,他是真正地去造作,作就是造作,生死就是众生的生死。

意思就是众生的生死,是来自于大自在天的造作、大梵天的造作。

或见大梵天大自在天是真实的造作众生的生死,而以自在天作涅槃想。为什么?因为那是生死的开端。

他认为那个是不生不灭的大梵天,从那个地方这个角度。

喔!大梵天、大自在天,那个是不生不灭,那个地方是真正的涅槃。不生不灭造作出来的,却变成众生的生死,所以佛在后面有讲。

就像今天我们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而上帝永恒地存在,那我就问基督徒了:上帝存在吗?

他说:存在。

永恒存在吗?

永恒存在。

那请问你,上帝永恒存在,为什么会创造一个无常的世间?永恒的东西创造出来应当是永恒嘛。

嗯,回答不出来。

好,他说:也许上帝也是像你们讲的无常。

那无常创造的无常世间,无常的无常,负负得正,也是叫做真常,也是真、永远的世间,你没念过吗?负负得正,无常的无常,是不是常?

所以那个上帝讲常,也不对。常的世间怎么会创造一个无常的世间呢?讲不通,对不对?常的世间,上帝是常,应当创造一个常的世间才对嘛!讲不通。

那上帝如果是无常,无常创造出来的世间是无常,无常的无常是什么?那创造出来应该是常,那样也是讲不通啊。

到最后就说:全部都你们赢啦。

反正讲不过佛,这个就是佛法的伟大。他不管站在逻辑的思维里面,能够达到炉火纯青,没有人能够讲话讲得过佛。

那么或见大梵天、大自在天是真实造作众生生死,而于自在天作涅槃想。

或谓展转相生,展转相生就是说,像劫初一男一女,他们两个和合,喔!就展转相生,

一切人类怎么来的?就是一男一女一直生,一直生……就雷同,就是亚当跟夏娃差不多意思,伊甸园,是不是?亚当跟夏娃,差不多这个意思啦。

或谓展转相生,就是劫初也只有一男一女啊,彼二和合展转相生。

那我请问你,那一男一女又从哪里来的?从哪里来的?到最后讲不通,当然也是上帝创造出来的。

说生死更无余因,也没有什么业因,他们不讲业力因果的,更无余因就是生死更无,根本就没有其他所谓的业力的因在转变,没有!

一切发生的都那么巧合,那么自然,都是一男一女生的,哪里有业力呢?

如是就是计著邪因,而彼愚痴不能觉悟,不能觉知以不知道就把这个境界当作涅槃想。

所以你看到外道的这个计著自己是涅槃,有时候觉得很好笑,连那个道理讲不通,也说自己很行。

【注释】

【“或见自在是真实作生死者”:“自在”,即大梵天。有外道以大梵天是真实造作众生之生死者。

彼因大梵天为能生万物,无有滞碍,故称其为自在。魏译作:“见自在天造作众生”。此为计大梵天为能生。】

【“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彼外道谓众生之生死,乃展转相生,并非由于业果,或其他原因。

如劫初一男一女,彼二和合,展转相生,而至于今,亦复如是相生。而众生之生死,除如是展转相生之因外,更无其他因。】

【“如是即是计著因”:如是即是计著邪因。】

【义贯】

【“或”有外道妄“见”大“自在”天“是真实”造“作”众生之“生死者”,而于自在天“作涅槃”之“想。

或”有外道“谓”众生乃“展转相生;”一切“生死”乃以此为因,“更无”其“余”之“因;

如是即是计著”邪“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众生之生死因,为】“为”就是“是”。是【其各有善恶业缘,非是众生自相转生。

“以不”能觉“知故”,故于彼邪因,“作涅槃”之“想”。】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经文603:【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异俱不俱,作涅槃想。或见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见已,作涅槃想。】在座诸位,这个外道缺少什么?缺少一股干劲,这样修行有什么意义?就像他讲的,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那怎么得了。

【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异俱不俱,作涅槃想。或见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见已,作涅槃想。】

   11-1 或有外道,又是另外一种外道,外道何其多。

或有外道,又是另外一种外道,外道何其多。

或有另外一种外道,言已经证得冥初那个真谛之道,冥初就是最初由神我、士夫所生出来的。为冥初真谛之道,在这个角度作涅槃想。

或见功德,从微尘生万物,这个微尘是一种生万物具足一切功德,所以这个功德就是能造作的意思,

意思就是一切万法都是由四大微尘所构成的、所造作的,所以这里的功德不是我们所讲的功德,这个功德就是一切的造作,回归于微尘,意思就是说这个微尘能生万物,具足一切功德。

所以功德所起,微尘加微尘,微尘再加微尘怎么样?和合就是微尘与微尘继续怎么样?

变成一相异相、俱相不俱相等这些性,或者一性异性,俱性不俱性等等,作涅槃想。

或见自性,就是自然之性,这种外道崇尚自然,世界上都很自然地起,没什么道理可谈的,无所谓的因,无所谓的缘,无所谓的果,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只是概率的问题而已。

或见自然之性所生起的,孔雀文彩,文彩什么意思?比如说孔雀一生下来,就是五彩缤纷,你看那个尾巴一展开来,喔,不得了!那个孔雀五彩缤纷,

这代表有情的众生这个正报,他一出生他就是这样子,没有什么生因,没什么原因,

孔雀一出生下来,它就是有文彩的,就像有情的正报,人一出生下来也没什么原因,就是自然而有的。

那么像我们的话,就是不能埋怨啊,不能怨恨啊,你出生你就是这样子,高度啊,貌相啊,你将来再想长怎么样高,还是这样的高,欸!再努力也没有用,再努力也是没有用。

孔雀文彩,种种杂宝,你看看这个器世间的这种矿物,这些金银铜铁等等或者是玉,像新疆的和阗玉,这些珍宝没有什么生因,没有一种生,也没有一种因,自然而有的,

这就代表器世间一种矿物,怎么样?种种杂宝珍宝,金银铜铁玉等等。

接下来,利刺,利刺就是荆棘。荆棘,当然就代表植物,你看这些植物也是自然而有,一出生它就有刺。

所以利刺等等,就是荆棘,这代表器世间的植物,孔雀文彩是代表有情的正报,然后呢?种种杂宝是器世间的矿物,代表器世间,还有这个利刺代表植物,代表器世间的植物。

见已,见到这个统统是自然存在的,这个时候作涅槃想。这样就叫做涅槃。

简单讲自然就是涅槃的意思,直截了当讲,没什么好谈的。

    11-2 我们佛教是很积极的生命观的,我们要积极弘法,要积极地利生,要精进,对得起自己的灵性。

【注释】

【“得真谛道”:谓觉冥初真谛之道。】

【“功德、功德所起”:“功德”,即微尘;以计微尘具足一切功德,而能生万物,故名。“功德所起”,微尘所生之法。】

【“和合一异俱不俱”:微尘与微尘所起之法,能生所生二者互相和合,成一、异、俱、不俱等性。】

【“自性所起”:“自性”,自然之性。谓一切法皆是自然之性所生起。】

在座诸位,这个外道缺少什么?缺少一股干劲,这样修行有什么意义?就像他讲的,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那怎么得了,

你今天再怎么精进,冥冥当中都有自然的定数,那还有什么好精进的、好发大菩提心的,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时间到你就自然会成佛,自然成佛也没什么,你现在变众生,你也很自然啊,是不是?这样子生命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那我们不一样,我们佛教是很积极的生命观的,我们要积极弘法,要积极地利生,要精进,对得起自己的灵性,

上苍给我们一个平等的生命的开始,从呱呱落地,我们就来到这个世间,来到这个世间的舞台,

可是临命终就完全大不相同,经过你这一辈子的努力,提升你的心境灵性,累积无尽的善根福德因缘,你百年后,你走的路就跟世间完全不一样。

所以,给你一个平等的起点,但是到临命终,终点就完全不一样,有的人已经证得圣果,有的开悟见性,有的人准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

像第六感生死恋,他布施那个四百万的美金,他那个临命终的时候,人家是基督徒,他布施给修女,布施四百万给修女,

当然这是电影,这电影啊,他临命终的时候,光来接引,光射进来,那个做坏事情的,喔!就被拖走了,拖走了。有一点符合佛教的精神,不错。

所以,我现在这个《第六感生死恋》看了以后觉得这个有劝人为善、禁人作恶的,那个男主角后来也是癌症死掉了,然后光就透进来,

因为他布施了四百万美金给那个修女,那个修女看到四百万,结果昏倒了,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钱,

然后他有这颗善心,接引、接引,当然就接引到天堂那个地方去了。

    11-3 般若智慧是最重要,你用智慧没有烦恼的心来念佛,很容易就得一心不乱。

在座诸位,当我们这一辈子深信因果,深信净土,我们真的积极地用功,大开般若智慧,

你千万不要忘记,把般若智慧这一段切掉,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般若二十二年谈,讲了二十二年的般若智慧,教你如何来开智慧,竟然有人叫你只有念佛。

这一段开般若智慧,这一段切掉,这个麻烦大了。为什么麻烦大?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谈经三百余会,二十二年讲般若,就是四十九除以二,半辈子就是二十四点五,换句话二十四点五,差二十二,就差不多接近,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释迦牟尼佛半辈子,一半辈子统统在讲般若思想,你知道吗?为什么?只有般若思想能够让无量无边的众生成佛。

所以师父为什么一直告诉劝导大家要听经闻法才能开般若智慧?这个佛经靠自己看是没有办法的。说实在话的,根本就没办法的。为什么?

因为般若智慧是最重要,你用智慧没有烦恼的心来念佛,很容易就得一心不乱,

你要即心即佛,用这个来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阿弥陀佛,这个单刀直入,就契入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嘛,

你这样念佛完全,你不计较不比较,内心充满了般若的智慧,这一句佛号出来就是真实,就是这一句佛号是从本性出来的,就是真实,即心就是佛。

所以,在座诸位,举这个例子就告诉你,我们学佛的人,有时候太过极端,太过极端就是死守某一种东西,那其他的东西不看不听不闻,刚好死了自己,卡死自己。

问题是他认为是对的,这个就比较麻烦,回归到最后的层面,还得要有善根、福德、因缘,才知道说:喔!师父讲的是肺腑之言,肺腑之言就是你一定要开智慧,

那开智慧急不得,要累积,一天一天一天要累积,修行它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如果刚来的徒弟,或者是一些居士,有犯一些过失威仪,是可以原谅的。

自性所起的,自性就是自然之性,谓一切法皆是自然之性所生起。

【“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例如孔雀羽毛上之文彩,绚烂美丽,种种珍宝,光辉灿烂,乃至荆棘之利刺等,皆是自然而有,非有生因。

“孔雀文彩”,代表有情正报之身。“种种杂宝”,代表器世间的矿物。“利刺”,代表器世间的植物。

如是,有情(动物)自身、矿物、植物,一切世间之性,皆是自然而有。】

   11-4 “或有外道”自“言”已证“得”冥初“真谛”之“道”,而虚妄分别,于彼“作涅槃”之“想。

【义贯】

【“或有外道”自“言”已证“得”冥初“真谛”之“道”,而虚妄分别,于彼“作涅槃”之“想。

或”有外道妄“见功德”(微尘)为能生,及“功德所”生“起”之法,

能生所生二者互相“和合”,而成“一”性、“异”性、“俱”性、“不俱”性,而于此四句之性“作涅槃”之“想。

或”有计自然之外道,妄“见”一切诸法皆是“自”然之“性所”生“起”:

如“孔雀”羽毛之“文彩”(动物界),自然而有,不假因缘;

“种种杂”色珍“宝”(矿物界),亦是自然而有;

以“及”甚至如荆棘之“利刺等性”(植物界),如此微小之物,都是自然而有。】没什么原因,没有什么原因,

【如是虚妄“见已”,即于自然性,“作涅槃”之“想”。】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经文604:【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此派外道计时节为实有,且具诸功德,能生世间一切诸法。此土之相命,算生辰八字,谓八字能生人之祸福,亦类似印度之计时外道。

【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

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二十五冥谛,二十五真实,他们认为他们是永恒的真理。欸!其他都是虚伪的。

或为王守护国度,帮助国王守护这个国度,受胜论师的六德论,而于此作涅槃想。

或者是有一种外道,见时节或者是时间,时就是时节,因缘、时节、时间,这是一切法的造作,就是生因的意思,

或见时,就是时节、就是时间,或见时间是一切法的造作的生因,生起之因,

所以什么统统要看时间,这时节生出世间一切法,而以得如是之妄觉,而作证得涅槃想。

在座诸位,这个受到这个时节因缘,这个中国那就很相信这个,

世界上有几个地方,就是香港、新加坡,还有印度、中国大陆、台湾,几乎都很重视这个地理风水、生辰八字。

那么西洋的人有的信,有的不信,西洋的,所以西洋人盖这房子,跟中国人的不一样的。

中国人盖的房子有地理风水、有方位的,那么美国人有的相信这个,有的不相信这个。

譬如说你到美国去,或者到加拿大去,到西方或者欧洲,

如果他住的地方,他是印度人,印度人很多,印度也将近十亿的人,然后到世界各地去做生意,他印度人住的地方,他一定看地理风水,连开个窗户都要看,印度啊。

那香港人就更重视这个了,高楼林立,它是哪里,有没有什么这个,那么高,哎!这个像一个刀片,你要怎么破它,喔!这个学问可大了,每天都弄这个。

还有我们出生年月日,像我们现在一出生以后就去排名字,

所以啊,你缺少木的话,你要木林多一点。喔!你姓什么?姓林,你这个木太少了,叫做林森森,加起来刚好八棵树丛,林森森,我就八棵树丛,这样有够旺、旺~

你如果跟他讲,你就缺水,那样我就叫湿漉漉,全部是水就对了,很湿,湿漉漉。喔!这很麻烦的。或者缺水,就给你水很多,差不多台湾排这个生辰八字,命相学都是这样子的。

【注释】

【“觉二十五真实”:“二十五”,即《金七十论》中所列之二十五】冥【谛:谓从冥生觉,从觉生我心,从我心生五唯量,从五唯量生五大,从五大生十一根,是为二十五谛,若觉知此者,名为真实涅槃。】这个已经讲过好几次了,二十五谛。

【“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六德论”,】单单要讲这个六德论,要讲一个小时。

“六德论”【即胜论师之六句义:】我特别去跟你们查资料了,《佛光大辞典》四百零九页,如果你有兴趣就是这样,我都替你们查好了,这一讲可能要讲一个小时,

【谓(一)实,(二)德,(三)业,(四)大有,(五)和合,(六)同异。

此派外道计若为王守护国土,及受持六德论,即得涅槃。】你对六德论有兴趣的,你自己去看,再讲一个钟头的话,会延误到我们的课程。

【“或见时是作者”:“时”,时节,或时间。此派外道计时节为实有,且具诸功德,能生世间一切诸法。此土之相命,算生辰八字,谓八字能生人之祸福,亦类似印度之计时外道。】

【“时节世间”:谓时节生出世间。】

【义贯】

【“大慧,或有”外道,以“觉”知“二十五”谛为“真实”之涅槃。

“或”有外道计若为“王守护国”土,并“受”持胜论师之“六德论”,而于此等“作涅槃”之“想。

或”有外道,妄“见时”节或时间“是”一切法之“作者”(生因),谓从“时节”生出“世间”一切法,

而以得“如是”之妄“觉者,作”为其已证得“涅槃”之妄“想”。】

    13 经文605:【或谓性;或谓非性;或谓知性非性。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因此我们知道说,佛在世的时候外道太多了,讲不完。佛陀还是略说而已喔。

【或谓性;或谓非性;或谓知性非性。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

或谓性就是有性当作涅槃;有的人把无性当作涅槃;

因为外道的涅槃是太多太多了,讲不完。佛陀还是略说而已喔。

他只是举当时印度的,随便举出来这些比较重点式的这些外道,把误认为涅槃的境界,把它讲出来而已。

有的人认为有性叫做涅槃;有一种外道叫做无性,非性为涅槃。

或者是说知性非性,性就是有,或者知道有性或者是无,双计有无叫做涅槃。

或见为有冥觉,与其他宗派涅槃是有差别的,前面讲的,而异于这个,而异于此,而作涅槃。

因此我们知道说,佛在世的时候外道太多了,与涅槃差别,就是与其他宗派的涅槃有所差别,而在这个地方作涅槃想,是这个意思。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有的人把有性当作涅槃,有的人把无性当作涅槃,有的人把有无当作涅槃,

有的人把冥觉当作涅槃,他们这个冥觉就是他很特别,所以跟其他的宗派的涅槃是有差别的。他们比较特别,而以此当作涅槃。是这个意思。

反正外道每一个人把自己当作有涅槃的境界的人,哪一个不说自己是最高的?卖瓜说瓜甜嘛,是不是?

【注释】

【“或谓性”:“性”,有性。有外道计有性为涅槃者。】

【“或谓非性”:“非性”,即无性。有外道计无性为涅槃者。】

【“或谓知性非性”:或谓以觉知有性】以【及非有性为涅槃。此为双计有无者。】

【“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觉”,冥觉。有外道妄见有其所谓之冥觉,为与其他宗派之涅槃皆有差别。】

【义贯】

【“或”有外道“谓”有“性”为涅槃;“或”有外道“谓非”有“性”为涅槃;

“或”有外道,双计有无,而“谓”觉“知”有“性”及“非”有“性”为涅槃。

“或”有外道,妄“见有”所谓之冥“觉”,自谓“与”其他宗派之“涅槃”皆有“差别”,】他们就比较特别,【而于此冥觉“作涅槃”之“想”。】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经文606:【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用这样子动荡著生灭见,有生灭妄想心的外道,又怎么能够证得像佛陀得第一义心,真如的湛然常寂的涅槃性呢?不可能!是故彼一切的外道,根本就没有真实的涅槃。

【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

   14-1 要讲佛陀当时的印度的外道,误认为自己得涅槃,那还更多。但是呢?统统有一种共同性,就是种种妄想,统统是妄想。智者所弃,有智慧的人是放弃的,因为那其实是一种妄想。

有如是比,比就是类,就是前面讲的说不完啊,有如是比类,意思就是我只是简单地提出这些少许的例子,

要讲佛陀当时的印度的外道,误认为自己得涅槃,那还更多,是这个意思。

但是呢?统统有一种共同性,就是种种妄想,统统是妄想。

外道是什么?就是妄想的产物嘛,妄想来自于内心里面没有正知正见嘛,没有真正的究竟真如心嘛,

所以只有佛得到无上真正的涅槃。而外道都是用妄想所推论出来的。

有如是,比就是比类,种种的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就是不能成就其所欲成就的涅槃。

不成所所就是:不成就是不能成就所成其想要成就的涅槃之道,

叫做不成所成,不能成就其所成就的涅槃,也就是没有那个能耐。

换句话说,没有办法见到佛那么的究竟真实义。

智者所弃,有智慧的人是放弃的,因为那其实是一种妄想。

    14-2 如果外道没有种种的妄想,怎么会见到这一些呢?彼外道之中,实在都没有一法若生若灭,还说自己得到涅槃。

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不是有(就是无)、不是无,就是断,就是常见,两边见,作涅槃想。

如是等外道涅槃的妄想,彼中就是彼外道的妄想中,叫做彼中。

彼外道的妄想当中,其实是自心所现的妄想,实在是都无一法若生若灭,为什么?

因为诸法本空,本来就是真如,

真如有法吗?无有少法,无有少法,岂有生灭呢?对不对?

彼妄想,彼外道的妄想心中,实在根本没有一法,对不对?无有少法嘛,

既然是无相,岂有一法若生若灭呢?是吧?!

生生灭灭怎么来?就是从外道的妄想而来的,

外道因为有生灭的妄想,所以妄见有种种的有见无见断见常见嘛,

如果外道没有种种的妄想,怎么会见到这一些呢?

彼外道之中,实在都没有一法若生若灭,还说自己得到涅槃。

   14-3 以这样动荡生灭妄想的心念,又怎么有办法证到如来的湛然常寂的涅槃呢?根本不可能。是故彼外道,是故彼一切的外道没有真实,无有得真实的涅槃者,唯佛一人。

大慧!彼一一外道的涅槃,彼一一的外道,彼等自论,

这重点在这个地方,说外道难度,彼等自论什么意思呢?自以为是对的正论,这问题出在这个地方,我想要讲的话,佛陀刚好讲完。

彼等自论就是说,那一些外道其实都是妄想的产物,而自认为涅槃,

而彼等问题是自以为是正论,就是你拿他没办法,叫做彼等自论。彼等自以为之论,

但是呢?用佛的智慧,用佛的正智慧观照观察,外相其实都无一法可立,为什么?诸法本空都无一法所立,

如彼外道的妄想,实实在在都是令妄想从外道的心中而生,

这个生灭见就是外道的特质,著生灭见,著自己心中所现的妄想,就是他们所现的,心中所现的。

心意来去,漂驰流动,心意去来,就像野马一样,漂是指浮萍,就像浮萍漂来漂去,

驰就像野马奔驰荒郊野外了,流就像瀑流,动就像转动移动,

以如是动荡生灭的妄想心念,又怎么能够证得到湛然常寂的涅槃呢?这句话重点在这个,

所以如彼妄想心意来去,就像野马,就像浮萍的漂荡,就像野马的奔驰,就像瀑流的流动,

以这样动荡生灭妄想的心念,又怎么有办法证到如来的湛然常寂的涅槃呢?根本不可能。

是故彼外道,是故彼一切的外道没有真实,无有得真实的涅槃者,唯佛一人。

    14-4 用这样子动荡著生灭见,有生灭妄想心的外道,又怎么能够证得像佛陀得第一义心,真如的湛然常寂的涅槃性呢?不可能!是故彼一切的外道,根本就没有真实的涅槃。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有如是比类,众多的意思,外道都是种种的妄想,

外道所说的,其实是没有办法成就他所想要成就的涅槃的境界,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放弃的。

大慧!如是一切都堕于二边,不是堕有见、无见、常见、断见,而作涅槃想,这个涅槃其实都是妄想,

如是等外道涅槃种种的妄想,彼妄想当中,实在是没有一法若生若灭,为什么?

诸法本空嘛,六祖讲本来无一物,这里有生有灭,其实都是妄想的产物。

大慧!彼一一外道的涅槃,而且彼等自己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是对的。

如果用佛的真如心,第一义心大空正确地智慧来观察,都没有一法所立,

如彼妄想怎么来的,实皆是徒令,统统是,都是外道唯心现量所产生的妄想,

外道心意著生灭见,所以来来去去,就像野马的奔驰,就像浮萍的漂浮,就像野马的驰动,也像瀑流的流动,

用这样子动荡著生灭见,有生灭妄想心的外道,又怎么能够证得像佛陀得第一义心,真如的湛然常寂的涅槃性呢?不可能!

是故彼一切的外道,根本就没有真实的涅槃。

    14-5 诸位,心得大寂灭,就是真正的道。那寂灭的出家众、在家众,还需要去向人攀缘吗?他以最少最少的物质世界,便能够安身立命,他时时刻刻生活在心情最大的富有的状态,他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

【注释】

【“有如是比”:“比”,类也。】

【“不成所成”:不能成就其所欲成就之涅槃。】

【“彼中都无若生若灭”:于彼妄想之中,实都无一法若生若灭。】

【“彼等自论”:乃彼等自以为是之论。】

【“都无所立”:实都无一法可成立,但有虚妄名言。】

【“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如彼所妄想计著者,只徒令妄想之心意,来】来去【去攀缘奔驰不定,】

诸位,心得大寂灭,就是真正的道。

那寂灭的出家众、在家众,还需要去向人攀缘吗?

他以最少最少的物质世界,便能够安身立命,

他时时刻刻生活在心情最大的富有的状态,他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

没有智慧是生命当中、人生当中最可怕的贫穷。

一个人没有钱还没关系,最可怕的贫穷就是没智慧,因为他会攀缘奔驰心不定,动荡不定。

【如野马、如暴流,以此生灭动荡之心念,如何能证得湛然常寂之涅槃?】那根本不可能。

   14-6 【以如是】著【生灭】见生灭【动荡之心念,如何能证得湛然常寂之涅槃?】由这一句话就能证明佛的心是永远寂灭,真的本不生本不灭,真的是如如不动,也不取于相,这个是无上大般若涅槃。

【义贯】

【“有如是”众多之“比”(类),“种种妄想”计著,皆为“外道所说”,而皆“不”能“成”就其“所”欲“成”就之涅槃,故为“智者”之“所弃。

大慧,如是一切”外道之论“悉堕”于“二边”,而彼等却“作涅槃”之“想。

如是等外道”所作“涅槃”之“妄想”计著,于“彼”妄想“中”,实“都无”一法“若生若灭。

大慧,彼一一外道”所说之“涅槃”,乃“彼等自”立自是之“论”,

若以】佛的【正】智来【“智慧观察”,实“都无所”成“立”,但有虚妄名言。何以故?

以“如彼”所“妄想”计著者,实皆徒令妄想之“心意”攀缘“来去,漂”荡如浮萍、奔“驰”如野马、“流动”不定犹如瀑流。

以如是】著【生灭】见生灭【动荡之心念,如何能证得湛然常寂之涅槃?】

由这一句话就能证明佛的心是永远寂灭,真的本不生本不灭,真的是如如不动,也不取于相,这个是无上大般若涅槃,

【是故彼“一切”外道“无有”能“得涅槃者”。】

    14-7 掉进去外道是那么地辛苦,多么地可怜的事。我们何其幸运,佛灭度以后两千五百年,我们今天仍然依佛的正见在修行,这就知道诸位可是有善根的、有来历的,有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的人。

那么在这里就变成要鼓励大家说,你可以知道可想而知,掉进去外道是那么地辛苦,多么地可怜的事。

反过来,我们今天是多么地幸运,在佛灭度以后两千五百年,

我们仍然没有掉进去外道的错觉、妄想的涅槃这个知见里面,可以知道说大家是大福德大善根再来的。为什么呢?

佛在世,生长在佛在世,都有那么多人没办法亲近到佛。

这佛在世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人,这是指印度当时候的人口,见到佛;

有三分之一的人听到佛——释迦牟尼佛;有三分之一的人,这一辈子没听过释迦牟尼佛这个人的名字。这是经典记载。

意思就是说,佛当时在世,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见到佛,那就知道说,有多少人落入外道的知见,

我们何其幸运,佛灭度以后两千五百年,我们今天仍然依佛的正见在修行,这就知道诸位可是有善根的、有来历的,有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经文607:【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著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大慧,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你一定要弃邪才有办法归正。那么我们今天研究的,能够了悟什么是邪?千万不要掉进去。

【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著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大慧,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15-1 看透了生灭,契入不生不灭的心性,了诸法如幻,这样子世间就没什么好执著的,因此渐渐离于生灭见,那么离心意意识,这些都是生生灭灭。我说名为无上涅槃。

解释一下: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现在我所讲的涅槃是什么呢?

谓善,善于能够觉知自心现量,意思就是万法都跟你的心有关系,当然你是用妄想心,还是用真如心,你是用识心还是用识性,认识清楚,因为这些都是你应当觉悟的,

善能觉知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既然是唯心现量的境界,要动什么念头就看我们的,

所以不著外性,因为外性空无自性,不取著外法之性,就是不取著外境,没有所缘境,当然就没有能缘的妄心,

离于有无断常四句,因为有无断常,这些是妄想的来源,这些就是妄想计著外道,妄想计著的来源。

见就是彻见,这个时候便能彻见真如实在之处,因为你如果你一直攀缘外境、外法,那么你永远见不到真如实在之处,

同时当我们彻见真如实际之处,实在之处,我们就不会堕于自心所现的妄想的二边,能所、有无、断常两边,

摄、所摄绝对不可得,能摄的心、所摄的境都不可得,

一切度量心意意识,一切的度量怎么样?分别,也就是计度之量。

简单讲,凡夫的一切见闻觉知,所执著的这些心意意识,这些所现的这个量,不见所成,不见有所成立,

因为这个叫做脱黏解缚,打破了黑漆桶,不见有所成立,是为什么?

因为他无明才会立知见,以无明才会立量,无明的心才会著于见闻觉知的量,

那么现在一切度量,不见有所成立是因为什么?是因为超越了见闻觉知,超越了心意意识。

愚,就是愚夫。愚夫对于真实处实在是不了解,迷茫无所了解,

这些种种著于妄想妄论,菩萨不应当摄受,应当弃舍彼邪见,

能够弃舍彼凡夫、外道的邪见,便能得自觉圣智之法,

知道二无我——人无我,还有法无我,诸法没有安一个“我见”,诸法本身是空的,它不会说你来执著我,叫做法无我。

所以人无我有没有五蕴?有因缘起的五蕴,但是不著于一个“我”,这个叫做人无我。

诸法有没有缘起的相?有,但是诸法并没有著一个“我是一种法”,没有的。

所以离二烦恼,二烦恼就是根本烦恼还有枝末烦恼,

净除二障,那么就是理障、事障,理障就是所知障,事障就是烦恼障。

永离二死,永离分段跟变异。

上上诸地的行相,从初地一直到十地,入如来地,一切法其实如影如幻,空无自性等诸深三昧。

为什么能深三昧呢?就是看透了生灭,契入不生不灭的心性,了诸法如幻,这样子世间就没什么好执著的,

因此渐渐离于生灭见,那么离心意意识,这些都是生生灭灭。我说名为无上涅槃。

大慧!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15-2 无父之子,犹如屋之无顶;无师之徒,犹如树之无根。没有上人,没有大善知识教导,这样的徒弟犹如树之无根。树没有根,那就一定会死的。

所以,在这里还呼吁一下,最后一句,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师父也是要呼吁,如果你那个道场,或者你亲近的所谓的师父,或者是善知识,没有佛的正见,或者这个道场没有办法让你解脱,好像越亲近越困惑,增加了更多的执著,也没有法,

那么我们不要伤害他,要静静地走我们自己的路,

诸位!你没有听过一句话吗?无父之子,犹如屋之无顶;无师之徒,犹如树之无根,你没听过这一句话吗?

就刚刚所讲的,无父之子,没有爸爸的儿子,无父之子,犹如屋之无顶,就像屋子没有顶没有盖,没有人保护他,

意思就是一个人出生,单亲家庭是很辛苦的,无父之子,犹如屋之无顶。

无师,这师是指善知识,大善知识,无师之徒,没有上人,没有大善知识教导,这样的徒弟犹如树之无根,茫茫然不晓得谁要带领他,也不知道。

所以,我们要拜师父,或者是依止这个道场,得用智慧的选择。

所以说,无父之子,犹如屋之无顶;无师之徒,犹如树之无根。树没有根,那就一定会死的。

就像我们修学佛道一样,如果没有胜善知识,大善知识来给我们指引,你这个法,文字你怎么看也看不懂,有些你看得懂,有些要用猜的,用猜的就是自己的知见。

喔!结果师父一解释起来,喔!完全不是这样子,差很多啊,那没有办法。没办法就是一定要靠大善知识的指引才有办法。

   15-3 【”如是“弃舍彼”诸邪见“已”,即“得自觉圣”智“法”,】这句话是告诉你,你一定要弃邪才有办法归正。那么我们今天研究的,能够了悟什么是邪?千万不要掉进去。

【注释】

【“一切度量,不见所成”:一切依于心意意识分别计度之量,不见其有所成立或】者是【成就者。】

【“愚于真实,不应摄受”:诸愚夫于真实迷而不解之妄论,菩萨不应摄受。】

【“如影幻等诸深三昧”:得如影、如幻等诸甚深三昧。】

【义贯】

【“大慧,如我所说”之“涅槃者”,系“谓善”能“觉知自心现量,不”取“著外”法之“性”,远“离于四句”之妄想计著,

彻“见”真“如实”在之“处,不堕”于“自心”所“现妄想”之“二边”邪见,

悟了能“摄”之妄心与“所摄”之妄境悉“不可得”,

于凡愚“一切”分别计“度”之“量”,皆“不见”其有“所成”立者,

诸“愚”夫“于真实”迷而不解之妄论,菩萨“不应摄受;

”如是“弃舍彼”诸邪见“已”,即“得自觉圣”智“法”,】

这句话是告诉你,你一定要弃邪才有办法归正,

那么我们今天研究的,能够了悟什么是邪?千万不要掉进去,所以叫做弃舍彼诸邪见已,即得自觉圣智法,

【而了“知”人法“二”种“无我”,脱“离”根本、枝末“二”种无明“烦恼,净除”理事“二”种“障,

永离”分段、变异“二”种生“死”,如实知菩萨“上上”诸“地”之行相,

入“如来地”,证“如影”如“幻等诸”甚“深三昧”,超“离心意意识”之微细生灭,如是者,我“说名”为无上大“涅槃。

大慧,汝等及”其“余”诸“菩萨摩诃萨”,于此“应当修学”,汝等“当”速“疾远离一切外道”所立之“诸涅槃”妄“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16 经文608:【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外道涅槃见,各各起妄想,斯从心想生,无解脱方便。愚于缚缚者,远离善方便,外道解脱想,解脱终不生。众智各异趣,外道所见通,彼悉无解脱,愚痴妄想故。】外道就像玻璃珠,再怎么样混淆怎么样视听,就像一亿个玻璃珠、玻璃弹珠,你也比不上一颗摩尼宝珠。所以,在座诸位,我们要的是亲近那个摩尼宝珠,我们自心性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摩尼宝珠——清净自性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涅槃见,各各起妄想,斯从心想生,无解脱方便。
愚于缚缚者,远离善方便,外道解脱想,解脱终不生。
众智各异趣,外道所见通,彼悉无解脱,愚痴妄想故。】


   16-1 外道妄想妄见被有见、无见、一见、异见充满了,同时妄认为自己已经通达了涅槃了,你也拿他没办法。彼悉无真实的解脱,愚痴妄想故,这些在如来的角度看起来,这些都是愚痴、都是妄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的涅槃这种种的妄见,会起各各起妄想,


所以在座诸位,没有真实义的外道,是绝对教不出任何究竟的解脱、无上的涅槃的思想,绝对不可能,


所以这里一个比喻就是说,千百万颗的玻璃珠,是绝对比不上一颗真实的摩尼宝珠,


外道就像玻璃珠,再怎么样混淆怎么样视听,就像一亿个玻璃珠、玻璃弹珠,你也比不上一颗摩尼宝珠。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要的是亲近那个摩尼宝珠,


我们自心性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摩尼宝珠——清净自性嘛,


所以千万不能亲近错误的思想跟外道,一掉进去就绝对爬不出来。


斯从心想生,斯从自心妄想而生,这些都是从自心妄想而生,并没有真实的解脱的方便。


愚于缚缚者,愚就是愚痴。愚痴对于能缚所缚,能缚就是妄心,所缚就是妄境,不了解都是属于自心现量的境界。


远离善方便,远离种种的善方便。


外道解脱想,错觉,这个外道却错觉这个涅槃的真实义,因此自作解脱想,叫做外道解脱想。


因为这个外道错解了涅槃,所以,自己当作自己拥有涅槃的解脱想,事实上没有。


解脱终不生,叫做真实的解脱涅槃的思想境界终不生起,因为他没有真如实义的东西,不是用第一义心来修行,怎么会有真实的解脱呢?


终不生起,绝对不生起这个涅槃,所以真实的解脱涅槃境界,终不生起。


外道众邪智各异趣,各异趣,就奔向的方向,趣就是趋向方向不一样,


有的著有、有的著无,有的著一、有的著异,叫做众智各异趣,


诸位!这个是邪智是外道,不是指佛,这些就是众外道的邪智,各异趣,各各执一个角度,


所以有不同的见地,有见、无见、一见、异见,


外道的众邪智,各各趋向于有见、无见,一见、异见,这个都是外道所妄见。


通就是自以为通,妄见自以为通,妄认为自己已经通,这个就是最糟糕的,


所以自满的人无法教化,自满的人无法教化,他的心中没有老师,他太自满了,


外道就是这样,外道妄想妄见被有见、无见、一见、异见充满了,同时妄认为自己已经通达了涅槃了,你也拿他没办法。


彼悉无真实的解脱,愚痴妄想故,这些在如来的角度看起来,这些都是愚痴、都是妄想。


   16-2 彼悉无真实的解脱,因为他没有如来真实无上的大般涅槃、真如第一义心。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的涅槃种种的妄见,各各起种种的妄想,误认为这个是自己所体认证悟到的涅槃,


其实这一些都是从自心妄想而产生的,无就是并无,并无真实的解脱、种种的方便,


这些愚痴的凡夫跟外道,根本不了解能缚还有所缚,都是唯心现量的境界,


远离了种种佛所设下的种种方便,而误认为自己已经证悟到涅槃。


由于外道错解了涅槃,同时自己认为自己达到解脱的涅槃境界,但是外道事实没有真实的解脱,真正的解脱外道终不生起,


外道的众邪智,各各趋向于有无一异,外道所妄见的,同时妄认为自己以为通达涅槃的思想,事实上没有。


彼悉无真实的解脱,因为他没有如来真实无上的大般涅槃、真如第一义心。


愚痴的妄想故,由于愚痴妄想所现的妄见,而自己不觉知。


   16-3 “外道”虽于涅槃之究竟“解脱”依自心所现而作种种妄“想”,然真实“解脱终不”因此等妄想而“生”。


【注释】


【“愚于缚缚者”:以愚痴故不解于能缚与所缚者。】


【“众智各异趣”:“趣”,向。谓外道众多之邪智,其所趣向皆各不同。如有趣有、趣无,趣一、趣异,】以【及趣俱、不俱等,各各别异。】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外道”之“涅槃见,各各”皆是“起”于“妄想”计著,


“斯”等悉为“从”自“心”妄“想”而“生”,以是妄想故,故彼并“无”真实“解脱”之“方便”。


以“愚”痴故不解“于”能“缚”与所“缚者”皆为自心所现,因而“远离”诸“善”巧“方便”;


是故“外道”虽于涅槃之究竟“解脱”依自心所现而作种种妄“想”,然真实“解脱终不”因此等妄想而“生”。


外道“众”多之邪“智各异”其“趣,外道所”妄“见”妄认之自“通,彼”等“悉无”真实“解脱”,以其皆是“愚痴妄想”计著“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经文609:【一切痴外道,妄见作所作,有无有品论,彼悉无解脱。凡愚乐妄想,不闻真实慧,言语三苦本,真实灭苦因。】什么叫做真实智慧?就是你要用得出来,真正在生活当中,我真的把佛法用在你的生命当中,而不是说只有听,听到佛法,就这样子当作自己很有修行。

【一切痴外道,妄见作所作,有无有品论,彼悉无解脱。
凡愚乐妄想,不闻真实慧,言语三苦本,真实灭苦因。】

    17-1 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言语,言语它是三苦的根本。

说一切的外道,一切的愚痴的这个外道,妄,统统妄见有能作,还有所作,

这个能作、所作,这种种的法,统统会掉进去有或者是无的一种邪论,

不是掉进去无,要不然就是掉进去有,就是有无二品。

彼悉无解脱,这些外道根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

凡愚乐妄想,凡夫还有愚痴外道,这些都乐,执著于种种的妄想,不闻佛的真实的智慧。

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言语,

言语它是三苦的根本,意思就是说,外道只知道去虚妄执著种种语言,没有证真实的涅槃,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言语是三苦的根本,

唯有真实的智慧,都能灭此三苦之因,叫灭苦因,真实就是唯有真实智慧,灭就是才能灭这个三苦之因。

    17-2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如果你修行,修了三五年,如果你的烦恼越来越少,你的智慧越来越开,肚量越来越大,那么你走对路了,因为你可以灭掉那个苦的因。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如果你修行,修了三五年,如果你的烦恼越来越少,你的智慧越来越开,肚量越来越大,那么你走对路了,因为你可以灭掉那个苦的因。

如果你在修学佛道里面你会发现我好像计较心、嗔恨心越来越重了,好像分别心越来越强,这就表示你只会诵经念佛,你不得力,就表示你走错路,因为你没有开智慧。

换句话说,师父今天讲解这个经典,这样辛苦的讲解,是希望你在临命终的时候,做得了主,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简单讲你今天没有办法掌握情绪,就表示你临命终没有什么希望,

所以说师父我能往生吗?那还得问你自己你现在还烦恼吗?烦恼就表示你心中还没有十足的把握,

那么你修学佛道三五年,你的计较心有摆平吗?摆平了,

还有一点,你以前所痛恨的那个人,你有没有转过来感恩他呢?

因为他示现这个逆境,你以前很痛恨他,结果他让你转向,悟得到真正的道理,平等心。

喔!原来爱跟恨都是妄想的产物,你趋向于圣道,是因为你以前恨他,现在真的不恨他,那么你心中只有真实的佛的智慧,这个你临命终有希望,要往生净土绝对有希望,你临命终不百般计较了。

如果你现在也一样百般计较,过着烦烦恼恼的生活,或者是说偶尔会动一下念,

那表示你的临命终还没有把握,因为临命终要伏惑,修净土的人临命终要伏惑。

所以,你必须把放下变成一种很自然的功课。

相放下;生灭,绝对不著于生灭见,它是相吗?是的,放下。是因缘生的法吗?因缘生的法就是如梦幻泡影,放下,

欸!当你很烦恼的时候,背一下经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这个是相吗?对!色、声、香、味、触、法,这是相吗?对!相放下,

如果有人诽谤你批评你,这是什么?这音声相,音声相是什么?是生灭法,那就是放下了。

欸!你能这样子,只要是生灭的东西,我一定不把它掉进去生灭见,生灭见是世论,那么你这样自我期许,自我检视。

    17-3 我告诉你:你今天受到的委屈,你临命终赢得了极乐世界,今天什么都输,没有关系。

我告诉你:你今天受到的委屈,你临命终赢得了极乐世界,今天什么都输,没有关系。

别人很威风,威风得不得了,那没有关系,让他自威风去。

我们今天全输了,也没有关系,我们赢是要赢得极乐世界,你跟他赢那个哪有用,对不对?

你跟你的老公争得面红耳赤,你赢什么?赢得一肚子气。

欸!现在你的身旁的人,再怎么样侮辱你、批评你,怎样?我们自我检讨,自我检视,

欸!是不是你那个心境,真的伏得住了,讲话比较没有那么毒了,

现在台湾是什么都毒,食衣住行没有一样不毒,是不是?欸!

以前讲话,不开口则已,一开口的话,对方一定死于无形,我一开口,就一定让他死得很惨,

现在我们这一只毒舌,不是那一只毒蛇,是这一只毒舌,有没有稍微收敛一下啊,

这收敛更多,我从此以后说柔软语,柔软心,要变,

   17-4 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其实现在的一举一动,一个造作,统统影响到你临命终,所以说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的事情。

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其实现在的一举一动,一个造作,统统影响到你临命终,

所以说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的事情,

因为我们背诵经典,若一日到七日,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我们就认为往生极乐世界是临命终的事,

事实上临命终这一条路,是由平常点滴的功夫铺成的,铺成的。

喔!所以我们就知道,柔软心、柔软语、柔软腰,还有柔软的态度,待人处世,总是这样子,

受到委屈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目标是锁定在极乐世界,

你要先享有安详的心,我现在情绪稳得住,临命终绝对有希望。

你现在情绪稳不住,对不对?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说,有时候看到那一个不如法的,或者是那个,哎呀!那个人的动作怎么样?有时候大呼小叫的,我们稍微改变一下。

师父!习气很难断啊。这个叫做修行,习气那么好断的话,那就大家都成佛了。

所以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能灭此三苦的因。

简单讲,佛法不是说说而已,言语是三苦之本,佛法不是说说而已,言语会让虚妄地计著,没有办法证得真实的涅槃性,没办法。

    17-5 诸位!对于别人的赞叹、毁谤,平等如梦幻。这一句话你要当作一生一世的圭臬。

【注释】

【“有无有品论”:有与无有二品之邪论。】

【“言语三苦本”:“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虚妄计著言语,是为三苦之根本生因。】

【义贯】

【“一切”愚“痴外道”,皆“妄见”有能“作”及“所作”者,

且于彼所作之诸法,悉以“有”与“无有”二“品”之“论”计之,是故“彼”等“悉无”真实之“解脱。

凡愚”之所以“乐”著于“妄想”分别者,咸以“不”能得“闻真实”之智“慧”,而证真实涅槃,

是故但知计著虚妄之“言语”,而成“三苦”之根“本”,】

这句话你要牢牢背起来。计著虚妄的言语,

诸位!对于别人的赞叹、毁谤,平等如梦幻。这一句话你要当作一生一世的圭臬。

赞叹与毁谤,平等如梦幻,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让自己更有改善的空间。

而成三苦之根本,

     17-6 什么叫做真实智慧?就是你要用得出来,真正在生活当中,我真的把佛法用在你的生命当中,而不是说只有听,听到佛法,就这样子当作自己很有修行。

【唯有“真实”智慧方能“灭”此三“苦”之“因”。】

意思就是这一句话很重要,什么叫做真实智慧?就是你要用得出来,真正在生活当中,我真的把佛法用在你的生命当中,而不是说只有听,听到佛法,就这样子当作自己很有修行。

叫你布施,你就是布施不出来,有的是真的没钱,有的是真的有钱,叫你舍,舍不出来,

没错,经听得那么多,我宁可自己享受,也不愿意来做功德,不愿意。

这个就是虽然你听了那么多,可是你那个悭吝的心,跟佛不相应,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第一关舍都没办法,那你哪有办法修行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2 07: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