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经文679:【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愚夫”之“所不”能“觉”知“者”,故而彼“谓我及诸佛”为实有“说”诸“地次第”及其“相续”之相,以“及”实有“说三界种种”往来“行”相。而诸佛如来,实无所说。

【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

   14-1 佛于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于次第当中回归当下,于当下当中即见永恒,当下与永恒其实都不可得,何以故?万法真如故。

说大慧,我分部,分部就是分别解说,分部就是分类,我这样分别解说这个七地,

善修就是观察,好好的观察,怎么样?心意意识相,

同时善修呢?后面补一个离,离,离我我所。善修离我相,还有我所有,

摄受人法无我,令不堕生灭的自共相,令不堕于生灭的自共相,换句话说只要是生灭法的,就要放下,契入真如。

善四无碍,就是无碍,就是四无碍智了。这前面讲过了,善四无碍智,而得到怎么样?善四无碍智,得到决定的神通力三昧之门。

地次第就是诸地的次第,渐阶,渐接的阶位相续而入,入道品,当然就是入三十七道品,

那么三十七菩提法,或者是三十七菩提分法,因为它每一品都跟菩提有关,就是三十七菩提分法,

不令菩萨摩诃萨,他因为不善觉知自共相,不善于通达七地的境界,所以佛一定要把它分得很清楚,分析得很清楚,

如果不善觉知自共相,也不善通达七地境界,会怎么样?就会堕入外道的邪径,

所以立地次第,立这个诸地的次第阶位,是怎么样?为什么要方便立,就是怕堕入外道的邪径。因为要环环相扣。

大慧,那么诸次第以及相续相者,其实实无有若生若灭,其实本来就不存在若生若灭,因为实无有一切法或者是一切诸地若生若灭,为什么呢?

这是从真如方便安立的,建立的这个交第相,其实本空无所有,这是佛陀方便而立的。

除自心现量,除自心现量意思就是除了自心现量外,实在是无有少法可得,哪来的次第呢?哪来的生灭呢?实无有少法可得,

所谓地次第相续,意思就是所谓这些圣人的次第相续相,还有这个凡夫,三界的生生灭灭的种种造作的行,这愚夫所不能觉悟,所不能觉悟,

这个愚夫就是凡夫所不能觉悟,谓佛实在有所说法,意思就是谓我,我就是指佛陀!

谓我佛陀还有诸佛,说诸地,诸地就是圣人的诸地,次第相续相,还有以及说三界种种行,而实有说三界种种往返之行,

不知道佛实在是无有少法可说,也不立一切法,也不立任何的次第,因为是方便立。所以它不究竟,

因此佛于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于次第当中回归当下,于当下当中即见永恒,当下与永恒其实都不可得,何以故?万法真如故。

   14-2 佛陀的法身,如来的法身无始无终,无始无终在强调什么?在强调亘古以来,从不生、从不灭、从不增、从不减,本性具足故!在强调这个。

我们说法身无始无终,尚且是方便,无始无终是对有始有终讲的,仍然脱离不了时空的观念,

佛陀所说的法,在不可思议里面硬要说就变成第二义谛,

那么第二义谛,有时候就必须从时空性里面去比较,从这个现量里面,去得到无现量的法身,

要不然没办法,没办法说,如来的真如法身本不可说,本不可说。

因此才讲无始无终,而这个无始无终尚且是讲给众生听的,

所以佛陀的法身,如来的法身无始无终,无始无终在强调什么?在强调亘古以来,从不生、从不灭、从不增、从不减,本性具足故!在强调这个,

   14-3 那么为什么报身是有始无终呢?有始,有开始就是你破无明,就见到法身报身,怎么样?但是无终,无终,你就是十方诸佛里面的一份子。

那么为什么报身是有始无终呢?报身必须经过断惑才能证真,一定在破无明,才能显这个报身,你没有破无明怎么显报身呢?

所以修行到一阵子的时候,相当的功夫,破无明了,才能显报身!

报身是有始,但是报身一证悟以后,就像山上里面的矿,金银铜铁。譬如说金矿开采出来,这金矿经过冶炼以后,就变成纯金,就不再恢复成矿,

我们实报庄严土的报身,也是这样子。有始,有开始就是你破无明,就见到法身报身,怎么样?但是无终,无终,你就是十方诸佛里面的一份子,

   14-4 那么应化身呢?它就有始有终。应化身就是肉身所做的,后面是法身,对不对?法身跟五蕴身是非一非异,非一非异,所以这五蕴身示现,当然会老,生老病死会入涅槃,火化以后变成舍利子,法身是不生不灭的,亘古以来存在的,报身无量庄严。

那么应化身呢?它就有始有终,比如说他看到因缘到了,印度的这个因缘到了,然后呢!他就投胎,投胎,

投胎以后呢?他看到净梵王修了九十六世的善,那么夫人也善,九十六代统统修善的,佛陀应化身就去那边,转世投胎成太子,

那么太子他因为是佛,是示现的,吾于娑婆界八千往返,这是示现的,

所以示现的,他自自然然顺着真如自性,然后恢复到本来面目就是成佛,

所以这个只是演一出戏给你看的,就是说连佛陀这样出世,这么的平凡,

然后他也这样子吃苦耐劳,参访外道,这样子才成佛,就是经过千锤百炼,吃尽苦头。

佛陀一定要示现这样子给你看,不是像现在人,动不动说他是什么佛,他动不动就什么佛,就是没有吃过苦头,也自己称自己是什么大菩萨来的。都是这样讲,

所以佛示现逼真,非常的逼真,示现跟凡夫没什么两样。

他呀!他也这样修行,也这样吃尽苦头,也这样亲近外道,后来就舍离外道,自觉觉悟,

最后于刹那之间,于凌晨看到一颗星,划过天际顿悟,喔!善哉!善哉!一切大地的众生,都有如来的德性,唯因妄想颠倒执着不能证得。

所以,示现就是应化身,应化身就是肉身所做的,后面是法身,对不对?法身跟五蕴身是非一非异,非一非异,

所以这五蕴身示现,当然会老,生老病死会入涅槃,火化以后变成舍利子,法身是不生不灭的,亘古以来存在的,报身无量庄严。

你看看这个经典,看看,我们为什么讲华严经,那一种庄严,佛的无量庄严,对不对?

所以我们为什么讲,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有无量相,无量庄严,千百亿化身,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也就是这样子。

那么八十华严,翻译的叫做毘卢遮那佛,六十华严,翻译的叫做卢舍那佛,那么释迦牟尼佛大家所公认的,

因此后来变成一种习惯用语,清净法身就叫做毘卢遮那佛,密教翻译成叫做大日如来,大日如来,南无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就是法身佛,为什么一历耳根即灭五逆十恶重罪,为什么?那是法身佛,

因此经教能够通达,就可以辩才无碍。那么,你如果辩才无碍,就可以广度无量众生,所以还是要吃一点苦头。

   14-5 凡夫认为我佛陀及诸佛诸地次第相续相,以及实有说三界种种往返等行,行就是行相,而不知道诸佛实无所说,也不立一切法。

好!这一段师父再把它贯串一下:

说大慧,我之所以分别部类七地,善修观察心意意识的生灭相,善修离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的空性,

令不堕生灭的自共相,善四无碍智,而得决定神通力三昧之门,

这诸地次第渐阶的相续而入,入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菩提分,

不令诸菩萨摩诃萨。因为不善觉知自共相,也不善通达七地境界,便堕入外道的邪径,

所以必须方便立次第环环相扣,进趣菩提,必须要这样方便立,不立很容易堕入外道。

大慧,诸地次第以及相续者,彼实本来就无所谓相续。

因为一切法一切地皆空无自性,空相,并没有所谓若生若灭,除了自心现量境界以外,实在是无有少法可得,

所谓的圣人的这些诸地的次第相续,还有凡夫的三界种种行,因为愚夫不了解佛陀的心行,佛陀的说法是方便,愚夫所不能觉着,就认为佛实是有所说法,

我佛陀,凡夫认为我佛陀及诸佛诸地次第相续相,以及实有说三界种种往返等行,行就是行相,而不知道诸佛实无所说,也不立一切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14-6 【“地次第相续”:于诸地次第渐阶,相续而入。】为什么要环环相扣,怕你走错路,所以这一句还是说,熏习还是非常重要,千万不可以离开大善知识,千万也不可以离开大好的环境,就是这样子,为什么?这样才有办法诸地次第渐阶相续而入,你想成就佛道,离开大善知识,离开好的这个道场,免谈!

【注释】  

【“我分部七地”:“部”,即分布义;“分部”,即分别布类。谓如来分别布类菩萨第七地之功德境界。】

【“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谓令其善修观察心意意识相,及善修离我我所相。】

【“生灭自共相”:谓令不堕生灭之自相共相(同相异相)。】

【“决定力三昧门”:而得决定神通力之三昧门。】

【“地次第相续”:于诸地次第渐阶,相续而入。】

为什么要环环相扣,怕你走错路,所以这一句还是说,熏习还是非常重要,千万不可以离开大善知识,千万也不可以离开大好的环境,就是这样子,为什么?

这样才有办法诸地次第渐阶相续而入,你想成就佛道,离开大善知识,离开好的这个道场,免谈!

【“入道品法”:“道品”,即三十七助道品,亦即菩提分法。】

【“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谓诸佛为不令菩萨摩诃萨由于不觉知一切修行之自相共相,不善通达七地境界,而堕入外道邪径。

【“彼实无有若生若灭”:彼诸地次地及相续相者,实无若生若灭。】

【“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以其为愚夫所不能觉知者,故谓我及诸佛,为实有说诸地次第及相续相,及】(而)【实有说三界种种往还等行相。不知诸佛实无所说,】实无少法可得,【亦不立一法。】即心就是佛。

   14-7 我及诸佛为“不令菩萨摩诃萨”由于“不觉”知一切修行之“自”相“共相,不善”通达“七地”境界,而“堕”入“外道邪径”中,“故”建“立”诸“地次第。大慧,彼”诸地次第及其相续之相者,“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外,实无少法可得。

【义贯】

【“大慧,我”为菩萨“分”别“部”类“七地”修行之境界功德,

而令其能“善修”行观察“心意意识相”,及“善修”离“我我所”相之执,

“摄受”通达“人法”二种“无我”,不堕“生灭”之“自”相“共相,

善”能通达“四无碍”智,得“决定”神通“力”之“三昧门”,俾令定慧均等,

菩萨依此而得于诸“地次第”渐阶,“相续”而入,证“入”菩提“道品法”。

我及诸佛为“不令菩萨摩诃萨”由于“不觉”知一切修行之“自”相“共相,不善”通达“七地”境界,而“堕”入“外道邪径”中,“故”建“立”诸“地次第。

大慧,彼”诸地次第及其相续之相者,“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外,实无少法可得;

且“所谓”圣人诸“地次第”与“相续”之相,“及”凡夫于“三界”中“种种”往来之“行”相者,皆是自心所见,

然凡此皆为诸“愚夫所不”能“觉”知者;以其为“愚夫”之“所不”能“觉”知“者”,故而彼“谓我及诸佛”为实有“说”诸“地次第”及其“相续”之相,以“及”实有“说三界种种”往来“行”相。

而诸佛如来,实无所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经文680: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灭三昧门乐醉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非寂灭智慧觉。大慧,菩萨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愍,大悲成就,知分别十无尽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想,觉了自心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意意识,外性自性相计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得如来自觉地。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觉已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在迷众生,皆依“无始”世来,所经“见闻觉识”(见闻觉知)之事,以彼为“因”,而起种种妄“想”,此诸妄想便于八识中,熏成“种种习气”,故妄见“种种形”相、“处”所,复于彼等自心所现相,起种种分别,而“堕”于“有无”之妄“想”,然而凡此种种,皆是“心意意识”之“梦”中妄“现”之境界耳。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灭三昧门乐醉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非寂灭智慧觉。大慧,菩萨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愍,大悲成就,知分别十无尽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想,觉了自心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意意识,外性自性相计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得如来自觉地。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觉已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

    15-1 这二乘人因为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所以不善于观照说,喔!其实那个涅槃是自心的现量境界,他执着五阴身的自共相,被执着五阴身的自共相,那种微细的习气所障,这个叫做变易生死。

复次大慧,这个二乘人声闻缘觉,达到了第八地菩萨地的一种灭尽定三昧门,

但是呢?问题出现了,乐醉所醉,就是乐,乐于那个涅槃的境界,乐醉之所昏醉,

他契入那个涅槃,觉得那个境界很好,我能自利就好,没有回小向大。

这二乘人因为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所以不善于观照说,喔!其实那个涅槃是自心的现量境界,

他执着五阴身的自共相,被执着五阴身的自共相,那种微细的习气所障,这个叫做变易生死。

他堕入人法无我,就是堕入空执的意思,达到了人法无我,却安住于这样子的喜悦的境界,掉进去实有涅槃可得,就堕入空执,叫做堕人法无我一种空执。

那就麻烦大了,堕入空执,就认为实有法,实有涅槃,就执有法为其所摄受之妄见,法摄受见就是执有法,有一种涅槃法为其所摄受之妄见。

不知道涅槃还是唯心现量,妄想计着这个灭尽法,灭尽定、灭尽法,作涅槃想,就是把那个境界认为佛也不过如此,妄想计着灭尽之法,而作究竟涅槃,不知道那个还不究竟,二乘人妄想作涅槃想,

但是呢!这个不是菩萨寂灭的智慧,菩萨的智慧不是这样子的。

   15-2 八地菩萨不一样,一切诸法妄想不生,跟凡夫俗子刚好相反,二乘人堕入偏空涅槃,还是有妄想。这八地菩萨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也不堕入生灭的心意意识,同时也离于外法之自性相,怎么样?计着妄想,计着妄想就是计着实有的一种妄想。

大慧,八地菩萨,他不住涅槃,他用的是本性的功夫,以无作力,以无功用行的智慧,见灭三昧门乐,三昧门乐,

由于本愿哀愍众生可怜,发大悲心成就,发大菩提行愿,知分别十无尽句,广度有情度化众生,

八地菩萨也不妄想,也不作涅槃想,他们不妄想说自己得到三昧门,而乐作涅槃想。

彼已涅槃,他早就证知到无上大般涅槃,本自涅槃不必一再得一个涅槃,那种妄想不生,也不妄想说我已经得涅槃,因为本自涅槃,

彼已涅槃妄想不生的意思是说:彼已证知无上大涅槃,本来就是涅槃,也不妄想说我已得涅槃。如果说妄想我已得涅槃,那么就不是涅槃,

八地菩萨离摄所摄的妄想,觉了自心现量,万法唯心现量境界,一切诸法妄想不生,这个功夫到家了。一切诸法妄想不生,

刚好跟凡夫相反,凡夫是妄想时时生,执着时时生,不舒服、不快乐的心情时时生,内心莫名其妙的忧郁、躁郁、躁动时时生,心就像猴子一样,

八地菩萨不一样,一切诸法妄想不生,跟凡夫俗子刚好相反,二乘人堕入偏空涅槃,还是有妄想。这八地菩萨一切诸法妄想不生,

也不堕入生灭的心意意识,同时也离于外法之自性相,怎么样?计着妄想,计着妄想就是计着实有的一种妄想,

非佛法因不生,这里要补一个字才看得懂,非佛法正因,非佛法正因不生,意思就是然并非佛法中修行的正因不生,只是怎么样?随本觉智慧而生叫做随智慧生。

就是随本觉智慧而生,就是无作的妙智慧,无作的妙智慧叫做本觉智慧而生,而是每一个人人人具足,得如来自觉地。

接下来用一个比喻,如人在梦中方便度水,这是指七地以前,因为涉于功用还是有为,所以叫做方便。

简单讲有为就是方便,方便就是有为,尚在有功用行的角度说,叫做方便。

度就是度大海水,就像人在梦中方便度水,这个七地菩萨都有功用行,所以称为方便度这个大海水,尚未完全,在未度过的时候,为什么?因为八地的后面还有九地还有十地,就是未度而觉。

尚未完全度过的时候而觉悟了,喔!这个觉悟以后呢?醒过来了!

醒过来就自己思惟我在梦境所见的到底是正呢?还是邪呢?

喔!后来发现,哎呀!无有一法可得,唯心现量境界实非正非邪。

这个时候八地菩萨除了观照自己所得的究竟法以外,又观在迷惑的众生,余就是又观其余在迷惑的众生,无始以来就死在见闻觉知,觉识,觉识就是知,见闻觉知。

我们众生死在哪里?就死在那六根的能缘的心太强大,执着的心到死不放手,于无始见闻觉识,见闻觉识就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是六根,六根就是能缘之心所攀缘的境界。

又观其余在迷惑众生,无始以来六根的见闻觉知之识,能缘所缘从来没有间断,很可怕的,能缘心、所缘境从来没间断,

以彼因为而起种种妄想,因为能缘的见闻觉知,还有所缘的境界能所不断,以彼为因而起种种的妄想。

这停一下,停一下,因想种种就是以彼因为而起种种妄想,能所不断嘛!

接下来,习气又另外一外角度,习气就是妄想熏成习气,上面是说因想种种,就是以彼因为能所不断而起种种妄想!接下来是妄想又变成了习气,又变成了习气,就更可怕了!就掉进去了。

所以在座诸位!这里有个重要的,好的习惯你要培养,譬如说你念佛、拜佛、诵经,亲近三宝、放生、布施,这个要培养,

那个恶的事情,一点都不能去做,会变成习气,抽烟、喝酒、打牌怎么样?还有玩女人,这些花天酒地的习气,不能沾染这种东西,沾染这种东西,习气你就很难断!

所以说自古以来说,习气就像吸毒很难断除,我们人一培养这个习气,就很难断掉,习气就像吸毒,很难断除,很难断除。

又见种种的形相处所,复于彼心所起的种种形相种种分别,而又堕入有无想,又堕入有无想,因此被妄想继续牵制住。

所以凡是称为这种种的妄想,都是怎么样呢?都是自己的心意意识梦现的境界,

意思就是今天你看到的境界,都是在作梦显现的境界,而我们众生很悲哀,晚上作梦,醒过来的时候知道那个时候是作梦。

   15-3 在座诸位!你现在没有见到真如自性,你现在就是在作梦,你误认为有一种东西可以让你执着,你误认为有一种依报可以让你依靠,你认为有一种正报可以让你执着,执着这个五蕴身。

在座诸位!你现在没有见到真如自性,你现在就是在作梦,你误认为有一种东西可以让你执着,你误认为有一种依报可以让你依靠,你认为有一种正报可以让你执着,执着这个五蕴身。

所以众生就依靠正报来过日子,正报会烂会坏,你依靠这个钱财,财色名食睡来过日子,那个依报会变会坏,

接句话说众生依靠的那种东西,是会让你起痛苦的,快乐一点点,痛苦是一大堆,快乐就像西瓜皮一样一点点,可是那个痛苦就像西瓜肉一样。

我们以前大学同学,人家都很精进,佛学社的,大家都非常精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打佛七、打禅七。

他说,喂!我们去出家,那个时候我就...喂!我们去出家!好喔!我们出家。喔!很好!出家!

结果大家毕业以后,他老婆长得漂亮,然后呢,又拿了很不错的一些工作执照。他就想:我建立一个佛化家庭也不错嘛!他就这样,两个这样就结婚了!

结婚了!我碰到他的时候,一聚又事隔十几年了,事隔十几年了我又碰到他。啊!你以前说要出家,没出家成,你说说看你现在结婚怎么样?

他生了三个、生了三个,实在是辛苦无处讲,咚咚刹他就没办法!不知道该怎么讲?喔!很辛苦很辛苦!

好了,他说我以前一天拜三百拜,后来结婚以后呢!一天拜三十拜,上班以后生三个孩子了,一天拜三拜,再后来忙起来,三天拜一拜,越来越少……没时间修行,没时间。

我不是说讨个老婆不好,而是说,如果说她也是一个正信的佛弟子,能够帮助你,但是也得付出辛苦的代价,

有的人讲说,我听了你的法以后,我就生了好几个了,是不是?那我就跟他讲,喔!这样好了,

他说:要不然我再生几个跟你出家。喔!不要了!不要了!再生几个还得了,不要再生了,

我有徒弟就随徒弟,没有徒弟就随缘。文殊讲堂因为是生灭法,迟早要关的嘛!是不是?反正没有徒弟来跟我们出家,我们就关起门来嘛!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剃度女众,那么就一定有人的是不是?一定有人的,当然不会这样做,不会这样做的。

说师父你为什么不剃度女众?原因有几个?第一点我们德行不够,德行不够;第二个我们中气不足,因为你没办法跟她沟通;第三点想多活几年,多活几年,这样子话,嗯!不错,日子就比较好过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5-4 这个二乘人因为没达到佛的境界,不善于观察自心是唯心现量的境界,因此执着五阴这种自共相的微细生灭,造成一种习气障碍,堕人法无我的一种空执,着实有涅槃可得。八地菩萨离于能摄所摄的妄想,觉了唯心自己的现量境界,一切的诸法妄想不生。

我再把它贯串一下:

复次大慧,二乘人声闻缘觉,达到第八菩萨地,那么灭尽定三昧门,乐醉之所昏醉,

这个二乘人因为没达到佛的境界,不善于观察自心是唯心现量的境界,因此执着五阴这种自共相的微细生灭,造成一种习气障碍,堕人法无我的一种空执,着实有涅槃可得。

由于执实有涅槃可得,着有法为其所摄受之妄见,妄想计着灭尽之定,为作涅槃想,但是这个不是菩萨寂灭的智慧。

大慧,八地菩萨由于不住涅槃,得到了永恒常住的涅槃,以无功用行无作的妙智力,见灭三昧门乐却不执着,

由本愿哀愍,发大悲愿成就无量众生,怎么样?知分别十无尽句广度有情,

八地菩萨不妄想,得三昧门乐作涅槃想,八地菩萨已证知无上大般涅槃本自具足,所以也不妄想说我现在已经得涅槃。

八地菩萨离于能摄所摄的妄想,觉了唯心自己的现量境界,一切的诸法妄想不生,

诸位!这个不生,就是后面讲的生住异灭,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所以生住异灭简称生灭。这个不生就是不生灭的意思。

如果把它列出来,这一句话应该讲不生、不住、不异、不灭,可是这样太麻烦了。

不生就是不生灭,所以用一个不生,就是所有的生灭统统止息!就是没有妄想,

没有妄想,不堕生灭的心意意识,同时离于外性法的自性相实有的计着妄想,一切万法统统不是有就是无,认为有实在的外境是不对的!这个时候不是有为,现在是无作了,

非佛法的正因不生,意思就是然并非于佛法中修行的正因不生,而是随本觉智慧生,随着本觉智慧而生,得如来自觉地,

如人梦中,就像有人在梦境里面方便度水,方便度水简单讲善摄有为,因为方便嘛!方便就是有为,有功用行,善摄于有功用行叫做方便度大海水。

还没有完全度过的时候,突然间觉醒过来,因为后面还有九地十地。

现在是讲八的的境界,觉已思惟梦中所见,到底是正是邪呢?

其实不然,实无有少法可得,怎么会有正邪呢?实非正非邪,为什么非正非邪,无有少法可得,何来正邪?

    15-5 在座诸位啊!你今天所看到的,统统是还没有成佛前作大梦所看到的境界。我这句你要好好地体会,大梦谁先觉,大梦只有如来觉悟,人生宇宙是一场梦。

这个八地菩萨,除了观自身以后呢,又观其余在迷的众生的无始劫来的见闻觉知之事,他发现了。

因而众生都是迷于见闻觉知之能缘所缘不断,而起种种妄想。

停一下,这个妄想同时熏成习气,更可怕,形成习气以后麻烦更大,只要你投胎转世,又见种种的形相跟处所,又继续去执着,

简单讲所有的众生活得没有任何的意义,是因为重复,无聊的重复。

这一辈子贪嗔痴,贪着境界,下辈子再继续重复,生命就是一直无聊的重复,经过无量劫来,因为都没有听到佛法,不知道歇即是菩提。

你这辈子没听到佛法,你能够离开财色名食睡吗?你知道要不起贪嗔痴吗?不知道啊!你知道要走修行这条路要解脱吗?不知道啊!统统不知道!

就堕有无想,有无想,然后就堕于种种妄想。有无就是一种妄想,堕有无想,有无就是一种妄想,这有无都是心意意识梦境所现的境界皆是,有无都是心意意识梦所现的境界。

简单讲,在座诸位啊!你今天所看到的,统统是还没有成佛前作大梦所看到的境界。

我这句你要好好地体会,大梦谁先觉,大梦只有如来觉悟,人生宇宙是一场梦。

为什么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你今天看看众生,有来来去去、生生灭灭,事实上是空性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我们众生就是把不存在的东西,缘起的假相误认为是真实,拚了老命也要拥有。

所以广钦老和尚说:修行人要把有转成无的力量,他是圣人,这句话就知道广钦老和尚是大悟的圣人,没话说。

修学佛道把因缘假相的有转成空性的无,就是这样子,你的梦就醒过来了,啊!原来我们在作梦。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在梦境,诸位!贪带得走吗?带不走,贪有没有意思,你现在作梦,没意思。

嗔有没有意思?没意思!起嗔恨心有没有意思?也没意思,就变成一种生命的煎熬。

所以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我们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它是一种惩罚,时时刻刻在惩罚自己。

因为解不开心中那个结,心中的结又是无形相的,怎么解啊!

因为他从来没看过,到底心是什么?对不对?想要修行还拘于生灭的妄想心呢?还得要慢慢慢慢体悟呢?

所以我还是鼓励大家能听到佛法,这一辈子只要起步,永不嫌迟,碰到佛法,这一辈子就算是中了十亿百亿的大乐透一样的,那么幸运。

但是世间有一种不幸的人,还有一种叫做大不幸的人,世间不幸的人,就是一辈子都没听到佛法,

世间还有一种大不幸的人就是听到佛法以后,走歪路、走邪路、走错路,跟到恶知识邪见的人,这个是大不幸,

他很想修行,亲近上人,一下子掉进去错误的知见,爬不出来了。

还会毁谤别人,自己走错路不知道还会毁谤别人。人家听经闻法,哎呀!那个是杂修,那个是杂修。行吗?这个就是不懂法的人。

所以什么叫做无知?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叫做无知。因为他的无知不知道,别人在解脱,他还批评人家,

所以我们要了解佛法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呢!也没有那么难,铁杵磨成绣花针。

以前要考个状元,人家就挑灯夜战,这样读书只是世间的功名利禄,花了十年考上状元对不对?衣锦还乡,那个乡镇出了一个状元对不对?要读十年的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但是我这个比状元更难,我这个要四十年,四十年,我懂的,状元绝对不知道我跟状元上课,真的,状元还坐在底下,他没办法的。佛法,他哪里有办法呢?

   15-6 【“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此为解释二乘之所以为灭尽三昧门乐之所昏醉的原因。

【注释】

【“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谓二乘人,达到与第八菩萨地相近的境界中。】

【“灭三昧门乐醉所醉”:便为灭尽定三昧门乐之所昏醉。因为二乘人,灰身泯智,饮寂灭酒,睡无为床,长劫不醒,故说昏醉。】昏醉的意思就是乐于安住自己的境界的那个涅槃,是这个意思。

【“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此为解释二乘之所以为灭尽三昧门乐之所昏醉的原因。

“自共相习气所障”,以二乘人,执五阴之自共相,其习气深厚,故其智为此习气所覆障。“堕人法无我”,堕于人法无我之执。“法摄受见”,执有法为其所摄受之妄见。“妄想涅槃想”,妄想计著灭尽之法为得涅槃想。】

【“非寂灭智慧觉”:此非菩萨寂灭之智觉。】

   15-7 【“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以八地菩萨已证知如来之无上大涅槃,故一切妄想分别皆不生起,亦无已得涅槃之想。】

【“菩萨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愍”:此为明示八地菩萨,不住涅槃,以别于二乘之行。

谓八地菩萨,以无功用智,】无功用智就是无作法啦!本性具足的意思,不假造作就有本觉的智慧【而得亲见寂灭三昧之乐,于此,随即忆念本愿,哀愍一切众生。】

【“知分别十无尽句”:以成就大悲故,因而修行十无尽句之行,广化有情。】

【“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以八地菩萨已证知如来之无上大涅槃,故一切妄想分别皆不生起,亦无已得涅槃之想。】

【“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然并非于佛法中修行之正因不生,而是随本觉智慧而生。】

【“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此为比喻第八地超越前七地之行相。谓第七地住于梦幻三昧,度所知之爱水,以涉于功用,所以称为“方便度水”。从第七地登入第八地后,所知障虽已断八品,然尚余二品未断,】二品就是指无明,【故称“未度而觉”。 】

【“觉已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此为比喻已登入八地后,追念于七地中,断障契真,】断这个所知障烦恼障而证得真如

【其中真】心【与妄】心【二者迢然有别,】迢然有别就是远远有别,【未达浑然一体,因此自问:此为正为邪?】还没办法融为一体了,

【然后复以八地所得之任运断证,契于即妄即真,】所以全妄即真,意思就是法法都是真如,法法都是真如。

【全体无二,不涉功用,】不假造作,语默动静体安然,都是真如体所显露出来的,不涉功用,

【因此自答:前此一切境界,实乃非正非邪,】诸位!【无有一法可得,】怎么会正邪呢?正邪是分别心,【离于言诠。此即所谓无明者,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便是如是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15-8 孟母要三迁,孟母都知道要为儿子找一个好的环境。一个修行人怎么会不想要用智慧来分辨找一个好的上师,找一个好的师父,找一个好的环境呢?对不对?

【“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

此为第八地菩萨,于观自身后,复观其余未能契证之在迷者,皆由依无始世来所经之见闻觉知事,

以彼为因而起妄想执著,熏成八识中种种习气,故见种种形相、处所,

复于此等自心所现相,起分别计较,堕于有无之妄想,凡此皆为心意意识梦中妄现之相耳。】

诸位!这里面跟我们念过书的孟母三迁,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就是一定要找到一个让这个儿子好的环境,所以孟母才三迁。

你迁到赌博的,迁到妓女户的旁边,迁到屠宰场的旁边,后来迁来迁去迁到一个私塾的旁边,学校的旁边,喔!这个好。

孟母要三迁,孟母都知道要为儿子找一个好的环境。一个修行人怎么会不想要用智慧来分辨找一个好的上师,找一个好的师父,找一个好的环境呢?对不对?孟母都要为了那个儿子都要三迁了,对不对?

所以古来的求法者,不远千里求法,以前是没有飞机的。现在求法容易了是不是?飞机一坐就到了,对不对?

现在资讯发达了,感谢这些科学家了。我们网站po,就有互动的平台,现在没有距离了,是不是?

手机一打开咚咚咚咚咚咚…所有的法语都跑出来了。有的人开给我看,嗯!那个不是慧律法师吗?手机也有喔!

哎呀!真是老了,我真是老了一辈,连手机都看得到,所以现在很方便,没有什么隔阂。

   15-9 寂灭,注意!寂灭就是无所得,包括成佛、包括涅槃统统不能着,不能念,不能住,叫做寂灭的智慧觉。这个寂灭含意很深。

【义贯】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行人,达到与“第八菩萨地”相近之境界中,即为“灭”受想“三昧门乐醉”之“所”昏“醉”:

所以然者,以其“不”能“善”了知一切诸法唯“自心现量”,故为执五阴“自”相“共相”】五阴的自相叫做色受想行识,五阴的共相就是这个色身,叫做五阴自相共相【之“习气所”覆“障”,

因此虽破五阴自共相,然却“堕”于“人法无我”之空执,】以【及堕实有涅槃“法”为其所“摄受”之妄“见”, 】

诸位!实有涅槃法就是着自性见的意思,自性无见,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若着有实法涅槃就是着自性见,认为自性有个涅槃可得,

【是故“妄想”计著其所得灭尽之法,作为实得“涅槃”之“想”,此则“非”菩萨“寂灭”之“智慧觉”。 】

寂灭,注意!寂灭就是无所得,包括成佛、包括涅槃统统不能着,不能念,不能住,叫做寂灭的智慧觉。这个寂灭含意很深。

【“大慧”,八地“菩萨”摩诃萨所行“者”,为以无功用智,亲“见”寂“灭三昧门乐”,

即忆念“本愿,哀愍”一切众生,“大悲成就”,因而修行了“知分别十无尽句”之行,广化有情,

是故“不妄想”而将三昧门乐作“涅槃想”——以“彼已”证得一切法本自涅槃之无上大“涅槃”,一切“妄想”分别皆“不生故,

离”于能“摄、所摄妄想”境界,以如实智,“觉了”一切诸法唯是“自心现量”,故对“一切诸法”之“妄想”分别“不”复“生”起,

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堕心意意识”之取著,不堕“外”法“性自性相”为实有之“计著妄想”;

然而只是妄想不生,并“非”修行“佛法”之正“因”亦“不”再“生”起,

而是“随”顺根本(本觉)“智慧”而“生”,生即无生,如是展转修行,】虽修也无有能修所修,虽行也无有能行所行,用真如自性故,【逮“得如来自觉”圣智之“地”。

菩萨由七至八地,犹“如人”于“梦中”,以种种“方便度”大海“水”,于尚“未”完全“度”过之时,忽“而”从梦中“觉”醒,“觉已”,便如是“思惟”:梦中所见,“为正为邪?”

彼复以觉醒人之智,作是观察:如是之相,实“非正非邪”,以梦中之境,唯心所现,本无所有,宁有一法可得而说为正、为邪乎?

然此为八地菩萨境界,其“余”在迷众生,皆依“无始”世来,所经“见闻觉识”(见闻觉知)之事,以彼为“因”,而起种种妄“想”,

此诸妄想便于八识中,熏成“种种习气”,故妄见“种种形”相、“处”所,

复于彼等自心所现相,起种种分别,而“堕”于“有无”之妄“想”,

然而凡此种种,皆是“心意意识”之“梦”中妄“现”之境界耳。】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16 经文681:【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大慧,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所以说大慧,方便说世俗谛,有十地次第来说,但是于究竟第一义谛是没有次第之相的,如来就说为无相,无所有一切妄想分别,皆悉寂灭之无上法门,离于一切境界、分别。

【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大慧,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

   16-1 大慧,这个是菩萨的无上大涅槃,简单讲,要得菩萨的无上大涅槃,必须广度众生,还不能掉进涅槃坑洞里面。是不是?所以师父为什么一再叫你要发大菩提心啊!要发大菩提心。

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这个不是普通菩萨,是大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

于第八菩萨地,见就是亲见,亲证得,无始的妄想生起之相,喔!看到了那个最极微细的生相了,

那么菩萨在入八地之前,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梦如幻等种种的方便,

度摄所摄,就度能摄所摄之心,妄想行已,行已意思就是超越,度就是超越超越能所双亡,

登第八地,就度能摄所摄心妄想行已,度就是超越!那么超越了能所,就是登第八地的意思!

超越了能摄所摄的心的妄想,这样的修行契入了第八地,

作佛法种种方便,为什么种种方便呢?因为那个时候可以广度众生,未证者得令证。

大慧,这个是菩萨的无上大涅槃,简单讲,要得菩萨的无上大涅槃,必须广度众生,还不能掉进涅槃坑洞里面。是不是?

所以师父为什么一再叫你要发大菩提心啊!要发大菩提心,

这一次闽南佛学院,我讲的这个胜菩提行就一再地强调,没有这个大菩提行,很容易退失道心,你碰到苦了,你就会萎缩;碰到苦了,就会退转。

所以师父从大一发这个菩提心来,这四十年来如一日,到现在吃再多的苦,不退转!生了很重大的病,也没退转,是不是?到今天为止,还是一样。

以发大菩提心,动心忍性,坚毅的这个精神,一直贯串到今天,所以这个发大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

所以无论出家在家,如果碰到了佛法,就作如是发愿:我这一辈子绝不再相信外道,我这一辈子绝不入外道,我这一辈子一定修学佛道。

这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唯一,没有路可以走,这一条路就是大觉悟,大解脱,大自在,当然这个还要有善根。

很多人发发愿而已,发发愿而已。为什么呢?一刚开始的时候,念佛一年,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西天,念佛十年,化为云烟,什么统统看不到,所以这个需要坚固的无上的大菩提心。

    16-2 若有无量无边众生打骂佛陀,经无量劫佛不生一念嗔恨之心。哇!这个是何等的境界跟功夫,这谁有办法,这经典讲,喔!如来的境界,实在让人无比的推崇、无比的赞叹。

所以说大慧,此是菩萨无上的大般涅槃,依然以度生的方便不坏不断,不可以坏,不可以断灭,

不坏不断怎么样?远离于生灭的心意意识,证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就是没有生灭,究竟真如,

为什么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成佛,叫做证得无生法忍,就是他用的心不是生灭心,

七地菩萨以前尚摄功用,八地菩萨所摄的是无功用行,这两种境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说大慧,方便说世俗谛,有十地次第来说,但是于究竟第一义谛是没有次第之相的,

如来就说为无相,无所有一切妄想分别,皆悉寂灭之无上法门,离于一切境界、分别,

所以在经典我们这样讲,在华严经一切经典,说如果有人无量的众生打骂如来,谩骂如来,怎么样?经无量劫,如来不生一念嗔恨之心,为什么?他得到坚固的菩提,

若有无量无边众生打骂佛陀,经无量劫佛不生一念嗔恨之心。哇!这个是何等的境界跟功夫,这谁有办法,这经典讲,喔!如来的境界,实在让人无比的推崇、无比的赞叹。

   16-3 在一切经典就赞叹这两个。忍辱,一个学佛的人是很有德行就是这个功夫,看你这个忍辱的功夫,忍则有德行,智者能万用、能妙用,智者万用,忍者有德,就是忍辱的人跟智慧的人是佛一辈子所赞叹的!所以我们修学佛道不要跟人家吵架呀!不愉快呀!这个都不是佛法。

这句把它贯串一下:

说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亲见了无始以来妄想生起之相,

菩萨在入第八地之前,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

八地菩萨是超越度了能摄所摄心,妄想统统停止,作佛法方便广度一切有情,未证得者令证得。

大慧,这个是菩萨无上的大般涅槃,菩萨虽得无上大般涅槃,依然种种度众生绝对不停止,方便度众,不断也不坏灭,远离于生灭的意识,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无法不忍。

诸位!大雄宝殿就是来自这四个字,由于佛证得无生法忍,所以叫做大雄宝殿,行人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叫做大雄宝殿。

你不可读作大熊宝殿,大雄宝殿,为什么称为大雄宝殿,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因为他证得无生法忍。

所以在座诸位!智是最可贵的,智是最可贵的心,忍是最可贵的德行,

在一切经典就赞叹这两个。忍辱,一个学佛的人是很有德行就是这个功夫,看你这个忍辱的功夫,

忍则有德行,智者能万用、能妙用,智者万用,忍者有德,就是忍辱的人跟智慧的人是佛一辈子所赞叹的!

所以我们修学佛道不要跟人家吵架呀!不愉快呀!这个都不是佛法。

大慧,方便说世俗谛有十地次第来说,但是从究竟第一义谛来讲是没有任何次第之相的,

因为第一义,离一切境界的分别,如来这个时候说无相。空,究竟无所有,一切妄想分别,皆悉寂灭之无上法门法,寂灭就是究竟涅槃的代名词,究竟涅槃就是寂灭,就是寂灭。

所以寂灭用你听得懂的名词就是心要保持如如不动,要不取于相,就是这个。

    16-4 菩萨之所以能处涅槃界,而犹不坏度生方便的原因。谓以菩萨摩诃萨已远离】生灭【心意意识,一切虚妄之相,得无功用道,证无生法忍之故,故能如是无住而住,无行而行。】

【注释】

【“见妄想生”:亲见妄想生起之相。】

【“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从初地展转升进至于第七地。】

【“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作”,起也。

谓度脱能摄所摄心之妄想,如是修行已,能所双亡,即得登入第八地,入八地已,即起一切佛法方便,广度有情,未证得者皆令证得。】

【“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此是菩萨所证之无住大涅槃,虽居于如来之无上大涅槃,而依然于种种度生之方便不坏不断。

以下两句为解释菩萨之所以能处涅槃界,而犹不坏度生方便的原因。

谓以菩萨摩诃萨已远离】生灭【心意意识,一切虚妄之相,得无功用道,证无生法忍之故,故能如是无住而住,无行而行。】

所以这个散播法宝,有时候还不能太多的,这个脸太薄了是散播不了法宝的,你要是到了个道场到处散播法宝,有的时候人家不要,对不对?

喔!就是这个~也不叫做你厚脸皮啦!要有八地菩萨这种不退转的功夫,你骂、你骂,我还是散播法宝,就没辄了、没辄了!是不是?

【“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谓依于世谛,则有十地浅深,若于第一义谛之中,则无次第或相续之相。】

【“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即说此名为无所有、一切妄想寂灭之无上法门。】

    16-5 为什么讲无住呢?诸位!这个无住涅槃,是对有所住讲的,有所住就变成凡夫,无所住就变成圣人,所以佛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意思。

【义贯】

【“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了了亲“见”无始“妄想”心“生”起之相。

菩萨在入八地之前,“从初地”展“转”升“进至第七地”,

于其中,照“见一切”诸“法”犹“如幻”化“等方便”,而“度”脱能“摄、所摄心”之“忘想”,

如是修“行已”,能所双亡,即得登至第八地,证八地已,

即“作”一切“佛法”之“方便”,广度有情,“未”证“得者”皆“令”证“得。

大慧,此”即“是菩萨”摩诃萨所证之无住“涅槃”,】

为什么讲无住呢?诸位!这个无住涅槃,是对有所住讲的,有所住就变成凡夫,无所住就变成圣人,所以佛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意思。

【虽居如来无上涅槃,而依然于种种度生“方便不坏”不断,

其所以能如是者,以菩萨摩诃萨已远“离心意意识”一切妄想生灭之相,而证“得无生法忍”,

故能无住而住,无生而示生,非同二乘之以坏灭为涅槃也。

“大慧”,依于世谛,则有十地浅深之行相,若“于第一义”中,则“无”有诸地“次地”或“相续”之相,离于一切境界分别,

如来即“说”此名为无相“无所有”、一切“妄想”分别皆悉“寂灭”之无上“法”门。】

所以什么是佛法,是觉性的教育,觉悟有什么重点吗?觉悟的人就心中没有任何的妄想,

妄想是包括什么?所以的执着统统叫做妄想,所有的分别心统统就是妄想,

所有着相就是一种妄想,颠倒见就是一种妄想,知见立知就是一种妄想。

而且佛究竟寂灭,没有这个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经文682:【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心量无所有,此住及佛地,去来及现在,三世诸佛说。心量地第七,无所有第八,二地名为住,佛地名最胜。自觉智及净,此则是我地;自在最胜处,清净妙庄严,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炽焰不坏目,周轮化三有。化现在三有,或有先时化,于彼演说乘,皆是如来地。十地则为初,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第二为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无所有何次?】第一义谛并没有任何的次第,随时可以转换的,七亦复为八,第二为第三地,第三为第六地,无所有何次,有何次第呢?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无所有,此住及佛地,去来及现在,三世诸佛说。
心量地第七,无所有第八,二地名为住,佛地名最胜。
自觉智及净,此则是我地;自在最胜处,清净妙庄严,
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炽焰不坏目,周轮化三有。
化现在三有,或有先时化,于彼演说乘,皆是如来地。
十地则为初,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无所有何次?】

   17-1 自觉智及清净,这是形容佛,这自觉圣智是最极清净的境界,此则是我地,这个就是如来地了,如来处于自在,最自在最胜之地了。

解释一下:说一切法本来就是唯心现量,空无所有,

这个是一切法无生第八地住以及佛地,统统证得无所有的无生法忍,这个是去来以及现在三世诸佛所说,

心量第七地,就是如果你心还存着有心量,见闻觉知的能所地,那个是有为,是第七地,

那么达到无所有无影像的境界,这个是第八地,一切法无生;

那么这个第七地,第八地名为住,住就是成佛的因,虽是正修呢,但是因为还没有灭这个心量,仍属于因位,不名为最胜,唯佛,佛地名为最胜,最胜就是果位。

所以那个住,二地名为住的因位,第七地跟第八地此二地,二地就是指第七地跟第八地,这个第七地、第八地名为因,就是成佛的因。但是佛地名为最胜的果,

自觉智及清净,这是形容佛,这自觉圣智是最极清净的境界,

此则是我地,这个就是如来地了,如来处于自在,最自在最胜之地了,

其地,如来地,其地清净妙庄严,有无量的庄严,佛有无量相,相相无量的庄严,

如来之地是光明是照耀如大火,光明悉遍至十方,这光明悉遍至十方,

   17-2 如来的光明,这个炽焰不坏目,不同于毒龙,毒龙放光会伤刺你的眼睛,所以在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的时候,那个光看了以后,是非常柔软的、是非常亮的,亮得很慈悲心,而且不会伤害你的眼睛。

如来的光明,这个炽焰不坏目,不同于毒龙,毒龙放光会伤刺你的眼睛,

所以在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的时候,那个光看了以后,是非常柔软的、是非常亮的,亮得很慈悲心,而且不会伤害你的眼睛。

简单讲,就是你在临命终的时候,看到的阿弥陀佛,是很亮很亮,但是你看得很清楚。

毒龙就不一样了,毒龙它也会放光,可是它会刺,刺你的眼睛,会刺坏你的眼睛,

所以如果在你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放的光,喔!你看不过去,刺了你的眼睛,那个不是真佛。那个是魔化现的,

但是有个重点,说如果人一辈子深信切愿,这个人临命终魔不现,只有佛现,这个经典里面有这样写,

如果一个人深信切愿念佛,那么我们常常看到这个阿弥陀佛,观像观想念佛,深信不疑,魔不现,因为魔没有这种功夫,

所以往生是现在的事情,现在就要深信切愿。同时要正行,正行就是念佛,助行就是多做善事,只有这个法而已,才能往生净土。

   17-3 种种的次第,从初地到十地,其实这是方便安立的,如果在第一义谛的真如心当中,是没有任何次第的。因为如来地一切都是唯心现量,无自性相,本无所有,哪来的次第呢?

接下来,周轮化三有,就是周游十方转大法轮,

化三界之有,三有就是三界,化现在三有或有先时化,先时化就是过去,有的已经过去度化了,

于彼演说三乘之法,乘就是三乘之法,凡是这个都是转大法轮的,如来地所行的境界,所行的境界,

那么种种的次第,从初地到十地,其实这是方便安立的,如果在第一义谛的真如心当中,是没有任何次第的。

因为如来地一切都是唯心现量,无自性相,本无所有,哪来的次第呢?

所以十地所证得的第一义真如心,也可以拿来做为初地的真如心是一样的。

所以十地则可现为初地,初地的究竟真如第一义谛则可成为八地。第九则为第七,真如都是一样的,

第一义谛并没有任何的次第,随时可以转换的,七亦复为八,第二为第三地,第三为第六地,无所有何次,有何次第呢?

好!诸位,看这里比喻一下:这里如果有十碗水,这个水都是满满的、满满的,就是证得,每一碗水都是第一义谛真如心,十碗的水统统满满的,

第一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诸位!我把第十碗调到第一碗是不是圆满,这水是不是圆满?

把第二碗调到第七,把第七碗调到第二碗,你看的十碗水,每一碗都是什么?都是圆满的水,

所以调来调去,也无差别,这样听得懂吗?

十碗水,那个水都注得满满的,满满的,所以这十碗水你怎么调,那个水都是圆满的,这样听得懂吧!这样很好。

   17-4 一切法唯心现量】境界【,本无所有,】本无所有就是无有少法可得,意思就是诸法空无自性,空到底,这体性,求其体性不可得,【乃至八地及佛如来地,亦是唯心现量】境界,【此是三世诸佛所共说究竟之理。】

【注释】

【“心量无所有,此住及佛地,去来及现在,三世诸佛说”:“此住”,指第八地菩萨所住之地。

此偈为颂一切法唯心现量】境界【,本无所有,】本无所有就是无有少法可得,

意思就是诸法空无自性,空到底,这体性,求其体性不可得,

【乃至八地及佛如来地,亦是唯心现量】境界,【此是三世诸佛所共说究竟之理。】

【“心量地第七,无所有第八,二地名为住,佛地名最胜”:

此偈颂】为【第七、第八二地,虽是真修,然犹未灭心量,仍属因位,不名为最胜,唯有佛地证得自觉圣智,方名为最胜。】

【“自在最胜处”至“皆是如来地”:此为颂法报化三身证真成佛,普化众生之事。】

【“炽焰不坏目”:谓若是毒龙放光,便会伤人眼,而如来之光明,清凉悦豫,不伤人】眼【目。“皆是如来地”,谓凡此诸胜行,皆是如来地之境界。】

【“十地则为初”至“无所有何次”:最后这两偈颂第一义无次第及相续之相。】

所以师父重说,在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方便安立次第,每一个次第都是圆顿,就像我比喻的那十碗水,调来调去统统是满,

【谓若依世谛,则有相续次第之名数,今依第一义谛言之,则一切既是心量所现,本无所有,有何次第可言?】

   17-5 一切皆是唯心现量的境量,【一切既皆是心量,无自性相,本“无所有”则有“何次”第【得】(言说)【?】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法唯“心”现“量”本“无所有”,乃至“此”第八菩萨“住”地“及佛地”,亦皆如是,

此是过“去”、未“来及现在,三世诸佛”所共“说”之不二之理。

犹存“心量”之“地”者为“第七”地,达无影像“无所有”境界者为“第八”地。

此“二地名为”菩萨所依“住”之地,未为最胜,唯有“佛地名”为“最胜”。

内身自证“自觉”圣“智及”清“净,此则是我地”:如来处于“自在最胜”之“处”,

其处“清净”殊“妙庄严”,其地之光“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于十方,

其光虽“炽”,然其“焰”则清凉悦豫,“不”伤“坏”众生之“目,

周”游十方三界转大法“轮”度“化三有”,或度“化现在三有,或有先时”(过去)度“化”,

普入三世十方无有障碍,“于彼演说”三“乘”之法,凡此“皆是如来地”所行境界。

所谓诸地者,于第一义中,实无相续次第之相;于第一义中,“十地则”可现“为初”地,“初”地“则”亦可现“为八地,

第九”地“则”或可成“为”第“七”地,“七”地“亦复”能】成【“为八”地,

“第二”地可】成【“为第三”地,“第四”能】成【“为第五,第三”或】者是【“为第六”——】

一切皆是唯心现量的境量,【一切既皆是心量,无自性相,本“无所有”则有“何次”第【得】(言说)【?】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师父起狮子座,对大众站立,将法宝举到眉心。引磬响起,大众向师父问讯。)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六套(共8讲)
第五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 2013.06.23-2013.07.21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引磬声起,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683:【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为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我们大乘佛教一直在念,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这一段就开始说明什么是法身?因为众生还没有证量到究竟如来地,根本就没办法理解“法身”是什么?所以这一段对大乘佛弟子来讲是特别地重要。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为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

   1-1 如来的法身讲“常”有过失,那么“无常”还是有所过失。

我们大乘佛教一直在念,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这一段就开始说明什么是法身?

因为众生还没有证量到究竟如来地,根本就没办法理解“法身”是什么?

所以这一段对大乘佛弟子来讲是特别地重要,因为每天都在念,又不晓得什么意思。

大部分都是一种概念,喔!清净法身,反正吃饭的时候,过堂的时候都会这样念嘛!

到底什么是“法身”,“法身”是什么?你的理解程度到哪里?这一段就好好地听。

说: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说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

“如来”就是释迦如来,也可以说释迦牟尼应供等正觉,也可以说释迦牟尼等正觉,这个统统是佛的称号,

说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也就是佛的法身,那世尊!佛的法身为常、为无常?

后面这个问号,也就是大慧的怀疑,到底是常还是无常呢?

说: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的法身,不能说常,也不能说无常,超越常,也超越无常,

那怎么说呢?谓二俱有过,讲常,有常的过失,落入常见外道;

讲无常,如果佛的法身是无常,那么也落入断灭见,因为无常的东西就会败坏。那么人死了以后法身就跟着毁灭,所以说法身,佛的法身无常是不对的,

那么如果说佛的法身是常的话,那么有作主过,作主过就像神我可以创造天地万物,天地万法为他所创造、所生出来的。

底下就是这样解释,如果说如来法身若常者,就是,如果说佛的法身是常的话,就会落入常见的外道,有作主过,

“作主”就是我们所讲的神我,神我能生一切法,这是常见外道,万法为神我所生,神我能生,万法为神我所生。

也就是等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上帝永远、永常的存在,永远常住这个世间,因为他是能创造的,意思是一样。

如果说佛的法身是常的话,那么也是有过失,为什么?便会落入外道的神我能生一切法,

所以啊!这是“常”,“常”就是常见,常见外道,如果这个“常”,你补上三个字就更清楚了,“常”就是“常见外道”,

那么常见外道者,就是一切外道说,就常见一切外道所说。说:作者无所作,彼作者,也就是说这个神我,就是作者,作者的本身无所作,

无所作就是寂静,它不被创造的意思,作者无所作,也就是造作的人不被创作出来,无所作就是寂静的意思!

也就是说万法都是从作者,但是作者的本身不被所作出来,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是正面的讲比喻作者本身,那么另外一个,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作者的本身无所作,不是被创造出来的,它是寂静的,它是主导,是故如来常非常,这一定补上去。

是故如来之常,然后停一下,非常,非彼外道所说的“常”,要这样解读,要不然的话常、非常就会混乱,

是故如来之常也就是佛讲的“常”,非常,非彼外道所说的常,意思就是佛陀讲的常是真常,是不落入常跟无常,叫做真常。

叫做非常、非无常,这个“非”字解释作不落入常,也不落入无常,这个叫做真常。超越“常”,超越“无常”,这个叫做真常,

是故如来之常,非彼外道所说之常,非作常,非作者之常,也不是神我作者那一种“常”,非作,这个“作”就是能创造的意思,能造作的意思。

非神我作者,那一种“常”,有过故。“有过”就是这样子讲是有过失的,

如果如来无常者,如果说佛的法身,如来的法身是无常,无常就是生生灭灭,然后站在相上的缘起缘灭的角度来说,如果说佛的法身,是无常的话,那就麻烦大了。

说:堕有作法,有作法就是有为法,生灭法、缘起法、有相法,生住异灭法,有所造作,

堕有作法,有作就是有为法,那么如果如来的法身,堕入有作法,就是有为,那就变成生灭法啦!

意思就是:如来若是有作法,那么这个是无常,变成一个无常,那么就是一种罪过、一种过失,为什么呢?

阴所相,相无性,因为它是五阴身所成之相,因为无常就是五阴,五阴就是无常,

那么这个“无常”讲是有过失,为什么有过失呢?因为五阴身就是无常,那么无常就是五阴身所成之相,

这个五阴相,怎么样?无性就是本来就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所以“五阴”本来就空无自性,

这个时候就麻烦了。因为你说如来的法身是无常的话,那么五阴坏则法身就会断、断灭了,这个是站在五阴跟法身非异的角度来讲,

那么,而如来的法身却是常住不断,所以如来的法身不能说“无常”。

前面说:讲“常”有过失,那么“无常”还是有所过失,为什么呢?如果如来的法身是无常法,那么佛所示现的三十二相,三十二相,那么佛有生老病死,那么五阴败坏,是不是法身也灭呢?事实不然,法身是常住的,是不断的,是不会坏的。

    1-2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的法身,说“常”不对,说“无常”还是不对。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的佛的法身,到底佛的法身是常,为“常”或者是为“无常”呢?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的法身,说“常”不对,说“无常”还是不对,

所以说不可说常叫做非常;也不能说如来的法身是无常,为什么?

讲常跟无常二俱有过,这两种角度来说,统统有过失,

如果你一定执着,佛的法身是“常”的话,有作主过,也就是神我能造一切法,那么有作主的过,这前面所讲的,那么常见的外道都是这样讲。

彼作者无所作,那么造作的神我,它不被造作,无所作,它是寂静,所以它是常。

是故如来之“常”,并不是外道所说的“常”,如来所说的“常”,是远离常、远离无常,那种真常,不落入常、不落入无常,那种真常。

非作常,也不是神我的作者那一种常,这样讲,都是有过失的。

如来说,如果说如来的清净法身它是无常,那就更麻烦了!就堕入有为的造作生灭的无常之过,

因为五阴身所成的相,而这五阴身本来是空无自性,是生灭的东西,

那么五阴身坏,那么法身就会断、断掉,而如来的法身是常住,是不断的。

所以你五阴身败坏,你的法身慧命还是存在的。

    1-3 法身一直常住,所以啊!我们学佛的人,很重视叫做法身慧命,法身慧命。为什么断了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罪那么重,你就是变成他不能成佛,你障碍他成佛,障碍他成佛。

【注释】

【“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为无常”:“如来应供等正觉”,即佛法身。此问之意在于显示法身非常非无常,为究竟涅槃之真常。】

【“若常者,有作主过”:若如来是常者,则有作者主之过。“主”,即神我。

【“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常者则为一切外道所说,彼谓作者本身寂静无所作,而称为常。】

【“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是故如来之常非彼外道所说之常,非作者之常。】

【“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有作”,】就是【有作法。】就是有为法、生灭法。【谓若如来是无常者,则堕有作法无常之过。以无常是一切有作法之共通性,一切有作法皆是无常。而如来非是有作法。】

【“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谓如来若是有作法,则为五阴所成之相,而五阴相本无自性,】

“空无自性”在这里解读有两个角度,如果说外道解读“空无自性”,他会解读成,落入断灭见。

如果如来来解读这个“空无自性”,他会解读成“体性本不可得”,

这个是完全用“悟”跟“迷”的角度来解读同样的名相,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五阴相本无自性,如果说外道,便落入断灭见,看到生生灭灭、败坏之相,就一切法空无所有,

【若五阴坏】的【时】候【,则应同五阴一齐断灭。】

事实不然,法身一直常住,所以啊!我们学佛的人,很重视叫做法身慧命,法身慧命。

为什么断了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罪那么重,你就是变成他不能成佛,你障碍他成佛,障碍他成佛。

所以师父一再强调说,如果你这一句话会伤害众生对三宝的信心,让他退失菩提心、道心,乃至谤佛、谤法、谤僧,你有罪,而且是重罪,在菩萨戒里面讲,叫做谤佛、谤法、谤僧,那是很重的罪,何以故?

这一段就讲会断众生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对众生要有一点耐性,他也许会有抗拒,或者是也许有会一些无知,但是学佛的人,应当忍辱的包容,这样慢慢地引导他学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1-4 我们的五阴身跟如来的法身,叫做非一非异,如来的法身跟五阴身不能讲是同一个,同一个坏了的时候,法身会坏,也不能说不同一个,法身显现于五阴身,五阴身能够显现法身,所以也不能说离开五阴身有另外一个法身,所以说非异,也不能说异,所以说不一不异、非一非异,就是五阴身跟法身的关系。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法身,“为常”或】者是【“为无常?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此“二”者“俱有过”故;

有何过?】(那么有什么过失呢?)【谓“若”言如来是“常者”,则“有作”者“主”(】就是【神我)之“过”,

以此“常者”,为“一切外道”所“说”,彼谓“作者”本身寂静“无所作”,而称为常,

“是故如来”之“常非”彼外道所说之“常,非作”者之“常”,以彼“有过”失“故。

若”言“如来”是“无常者”,则堕“有作”法“无常”之“过”,

以若为有作法,则为五“阴所”成之“相”,而五阴“相”本“无”自“性”,若五“阴坏”时,“则应”同五阴一齐“断”灭,

“而如来”法身实“不断”灭,不同有作法,故非无常。】

那么这里再补上一句,我们的五阴身跟如来的法身,叫做非一非异,

如来的法身跟五阴身不能讲是同一个,同一个坏了的时候,法身会坏,

也不能说不同一个,法身显现于五阴身,五阴身能够显现法身,所以也不能说离开五阴身有另外一个法身,

所以说非异,也不能说异,所以说不一不异、非一非异,就是五阴身跟法身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684:【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缾(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如来的法身是超越常、超越无常,是一心,是真如、是绝对的真常,真常见到“体”的时候,体、相、用统统具足,这个时候真常它是妙用无量。

【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缾(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

   2-1 如来的法身他的体性是湛然不动的,感而遂通的。然后如来的法身是非常也非无常,是超越常、也超越无常,不落入常、也不落入无常,不可说是“常”、也不可说是“无常”。

说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我们现在放眼看出去,所有的造作法很清楚的,是共业所感的无明世间,都是无常。

例如瓶,例如衣,这个都是所作法,我们造瓶或者是制衣,制作衣服这个都是有所作法,都是生灭法,

那么如果说如来的法身,是有所作的话,那么一切有所作其实都是无常。

他举这个例子,就像瓶啊!衣啊都是所作法,都是生灭法,这个一切皆无常之过,无常之过,

那么现在我们想的如来法身,如来所拥有的一切智慧,还有众具,“众具”就是众善具足,“众善具足”就是福、德等等,智慧啊,众善具足,这个众善具足的这种智慧方便,

应无义,“无义”就是不含任何意义,就是落空,空无所有,就是虚妄的意思。

意思就是这一段就是不可以说,如来的法身是所造作,是有所造作,那么所作法都是生灭,

以所作故,因为所作故,统统是无常法,

那么有为法,那么一切生灭无常法,所作者,皆应是如来,意思就是到处都是如来啰!为什么?哪里都是无常法啰!哪里都可以作为如来因,

那么无差别因性故。为什么无差别?万法都是无常,是不是到处统统是如来呢?

以所作法就是有为、生灭,那么一切所作是不是都是如来?为什么没有差别因呢?因为共同因就是无常。

是故大慧,如来的法身他的体性是湛然不动的,感而遂通的。然后如来的法身是非常也非无常,是超越常、也超越无常,不落入常、也不落入无常,不可说是“常”、也不可说是“无常”。

把它贯串一下:说大慧,一切所作皆是无常,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为的所作都是无常,例如瓶、例如衣都是一切所作,都是所作法,

那么一切都是无常之过,那么现在所作都是无常,有过失。

那么现在变成如来的一切智,还有众善具足的智慧方便,便成了应无义,变成落入虚妄不含任何的意义了,

但是事实不然,为什么?我们修众善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大般若智慧、神通妙力,统统都可以成就法身。

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为什么?因为一切都是无常。

是故大慧,如来的法身他的体性是湛然不动的,感而遂通,因此如来的法身非常、非无常。

    2-2 在座诸位,在这里检视一下,你现在如果有妄想,就表示你还活在生灭里面,生灭里面,所以由于我们很难去体悟到真如,这种湛然不动的境界,因此经典叫我们要熏习、念佛,用熏习的。

【注释】

【“一切所作皆无常”:一切所作之法皆是无常。】

【“如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如瓶与】(跟)【衣服,皆是所作法,故此一切皆有无常之过。】

【“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若如来亦】(也)【是所作法者,则如来之一切智,】以【及众善具足之智慧方便,亦应空而无义。】就是落入断灭见的意思,空无所有的意思。

【众善指福德庄严。“无义”,】就是【不含任何】的【意义,即】(也就是)【虚妄之】(的)【义】(意思)【。】

那么修行修行,修到最后,搞一个无常法,那么变成一个无意义的动作,那么修行作什么呢?

所以佛性“因修而显”,这个站在本性具足来讲的,如果本性具足,我们不修行,那么也没有办法,也没办法显露出来。

【“无差别因性故”:“差别因”,别异之因。谓一切所作法皆无别异之因,亦即】(也就是)【皆】(都)【是无常。】

【“如来非常非无常”:以如来法身之体湛然不动,感即遂通,故是非常非无常。

以若只是常而不动,则不能感,】为什么呢?佛、体相用一体三面,一个体性,那么统统具足体大、相大、用大,

所以哪里念观世音菩萨,哪里就感应。你哪里至诚念佛、念法、念僧,哪里就会感应,

如果只是常而不动,不动的话,就是不起妙用了,就是一种死的一种常,一潭死水的常,什么都生不出来那种常,对不对?

那么就不能感应了,那么不能感,佛菩萨怎么加被众生呢?对不对?为什么呀?

自古以来,虔诚的念佛有大的感应,少许的念佛有小感应,感应的人那么多,那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很虔诚,所以大感则大应,小感则小应。

接下来,【若是非常则不能湛然不动。】如果说如来的法身是非常,那就是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就没有办法湛然不动了。

所以在座诸位,在这里检视一下,你现在如果有妄想,就表示你还活在生灭里面,生灭里面,

所以由于我们很难去体悟到真如,这种湛然不动的境界,因此经典叫我们要熏习、念佛,用熏习的,

由于我们人类是一种习惯的动物,除了那一些外境不要去接触,恶劣的外境不要去接触以外,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熏习,也就是现在师父所用的方法,

熏习的意思就是说,譬如说我接下来后半辈子比较有空,一天也念了楞严咒、十小咒。因为出家人比较有空嘛!再来接下来去放这个大悲咒,

他就一直熏习、一直熏习,那么,我发现这个是很好。

譬如说,有空的时候我在客厅自己打坐,打坐的时候,怎么样?放这个佛号,阿弥陀佛…这样念,熏习、熏习,

现在连下来吃饭的时候。欸!那个佛号它就一直跑出来,一直跑出来……就把念佛变成一种习惯。

把好的习气培养起来,时时刻刻都念佛,都念佛…还没有办法达到湛然不动的,就用熏习的方法。

   2-3 如来的法身是超越常、超越无常,不可说是常,也不可说是无常,不能落入“常”的观念,也不可以落入“无常”的观念,是一心,是真如、是绝对的真常,真常见到“体”的时候,体、相、用统统具足,一心有三大,体大、相大、用大,这个时候真常它是妙用无量。

【义贯】      

【“大慧”,凡“一切所作”之法“皆”是“无常,如瓶”与“衣”物“等”,皆是所作法,故此“一切皆”有“无常”之“过”,

若如来亦】(也)【是所作者,则如来之“一切智”、及“众”善“具”足之智慧“方便”亦“应”成空“无”实“义;】为什么?无常故。无常就一定会败坏嘛!

【以”如来是“所作故,一切所作”法“皆应是如来”,以一切所作法皆“无差别因”(异因)之“性故。】为什么?无常故嘛!

【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也就是如来的法身是超越常、超越无常,

不可说是常,也不可说是无常,不能落入“常”的观念,也不可以落入“无常”的观念,

是一心,是真如、是绝对的真常,

但是这个绝对的真常是站在体性来讲,它一体有三个角度的,体等如虚空,相无量庄严,用无量的智慧妙用,那是不一样,

真常见到“体”的时候,体、相、用统统具足,一心有三大,体大、相大、用大,这个时候真常就不是的,它是妙用无量。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685:【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虚空不是真如。

【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

    3-1 如来非如虚空那一种“常”,虚空那一种“常”是没有智慧的,是顽虚的,如虚空那种“常”。那么自觉圣智体大、相大、用大,那么自觉圣智众善具足,恒沙的功德、福德、庄严,就失去意义了,无义过,就变成了没有意义的过失。

复次大慧,如来的法身并不是一般所指的虚空那种“常”。

诸位!虚空那种“常”,在《楞严经》已经讲过了,那是一种妄想的产物,妄想的产物。

虚空是跟色法来比较的,所以虚空列入另外一种无色的色法,也就是千差万别的相,来对比虚空的无相,

所以虚空是由色相、差别相来衬托出虚空,虚空是无量差别相里面的,同样的相,而同样的虚空相,与色法无量差别相,来对比、来衬托,所以色法跟虚空,统统列入色法。

那个就是如来非如虚空那一种“常”,虚空那一种“常”是没有智慧的,是顽虚的,

如虚空那种“常”。那么自觉圣智体大、相大、用大,那么自觉圣智众善具足,恒沙的功德、福德、庄严,就失去意义了,无义过,就变成了没有意义的过失。

但是如来的法身可不一样,如来的法身是具足无量的福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庄严,无量的妙用,跟虚空是完全不一样的,

虚空是顽空、是顽虚,是没有智慧的,虚空适合用比喻但是不是真实相,虚空比较适合用来作比喻,由比喻去类推,让你体悟到不生不灭的本体。但虚空不是真如。

    3-2 你观虚空你做什么呢?便落入无知,顽然无知,所以你永远不能成道。

【注释】

【“如来非如虚空常”:如来】的法身【非】(并不是)【如虚空之常,以虚空乃顽然无知,】顽然无知就是,虚空本身并没有智慧,【而如来法身具一切智,灵然遍知,故不同。】

所以在经典里面说,有的法师就叫徒弟。就是说,你师父叫你怎么修行,我上人叫我要观虚空,观虚空,你要观照虚空包容一切,

我跟他讲,你死定了,你师父叫你观一切法,像虚空一样,死定了,那个虚空是顽然无知的,对不对?把法落入一个虚空的概念,

如来的自觉圣智法身,他是自觉圣智,他是妙用现前,妙用现前,无量的庄严相,你搞一个顽然无知的虚空,那个会锁死的,锁死的。

所以观虚空,能用比喻可以,把你的清净法身变成一个虚空,

所以你观虚空你做什么呢?便落入无知,顽然无知,所以你永远不能成道。

【义贯】

【“复次大慧,如来”法身“非如虚空”之“常”; 】虚空的常是顽然无知的【若如来法身“如虚空”之“常者”,则成顽然无知,

如是则“自觉圣智”及“众”善“具”足之恒沙功德、福德庄严,俱成虚妄“无”有实“义”之“过”。】

    4 经文686:【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常。】虚空适合比喻,在这里用虚空来比喻。大慧,譬如虚空,譬如喔!注意那二个字,是用比喻的。所以说虚空适合比喻。

【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常。】

    4-1 虚空的体性用来比喻虚空的体性,是不变,是不动,离于有无的分别的,因为虚空是无相,正好用来比喻真如的无相,比喻喔!它不是相同哦!不要把比喻当作真实境哦!

虚空的体性用来比喻虚空的体性,是不变,是不动,离于有无的分别的,

因为虚空是无相,正好用来比喻真如的无相,比喻喔!它不是相同哦!不要把比喻当作真实境哦!

所以我们说证量解脱境界,是实证的境界,是真正解脱的境界,这些比喻只是方便,

如果你不晓得比喻里面,所指引的无生涅槃的义理,那么就死在比喻里面。

就像以指指月,不可以死在指端里面,要看那个月亮,看那个月亮就是本心、本性,

因此比喻归比喻,真如归真如,要好好地善于体会才对。做一个有智慧的佛弟子,不应当死于比喻。

    4-2 只要论到“相”的东西,就有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的过失。

说大慧,譬如虚空,为什么呢?虚空无相,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无相就是没有增减,没有生灭,

然后虚空无相,无相本非常相、非无常相,安一个常相,头上安头;安一个无常相,也是头上安头。何以故,虚空无相嘛!对不对?

你说,虚空是常相,那不是多余的嘛!无相,你为什么安一个常相呢?对不对?

说虚空是无常,你什么时候看到虚空是无常相呢?空无一物了,

所以虚空无相,本非常相,也非无常相,为什么?因为它离虚空所比喻的,为什么?虚空是无相,离,因为它离,怎么样?一切相,

所以虚空不会堕入常相、无常相,一相、异相、俱相、不俱相,

常相,无常相等,都有如是等等的过失,为什么?只要论到“相”的东西,就有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的过失。

   4-3 在座诸位!所有的外道都死在两种角度,一、相上的论断,有、无、断、常;二、妄想的推测,自己想像的这种妄想

在座诸位!所有的外道都死在两种角度,一、相上的论断,有、无、断、常;二、妄想的推测,自己想像的这种妄想,

外道有两种过失,一、统统死在相上,不是有相就是无相,常相、无常相、一相、异相、俱相、不俱相,

这个都是在相上论断,只要在相上论断,就有过失,名为相说。

如果你真的要契入如来的究竟义,那是一定要离两边,连中道也不执着,所以说我们要善于了解,绝对的真如自性,它无相、它平等、它一如。这样好好地体会,

那么如果你在相上打转,还有在妄想打转,就永远没有办法契入究竟义,湛然不动的本性具足恒沙功德,同时也没有办法拥有无量庄严的法身,

不可说,因此不可说,因此不可说如来的法身是常或者是无常;因为它常,是对无常讲的,无常,是对常讲的,

记得,只要用推论的东西,统统叫做生灭法。那个都是意识心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你读到大学、博士,任何都是语言、都是观念。

譬如说,你把物理学化成一种模式的观念,这个观念让你算术比较方便,包括化学,化学的方程式,对不对?水H2O,臭氧O3,对不对?氟氯碳化物等等,都是用化学一个符号,所有的法都是这样子,到最后都变成一种观念,

实证的东西它不是观念,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一种工具而已,工具而已。

譬如说化学,一本化学;物理,一本物理;数学,一本数学,对不对?哲学,一相哲学形而上的东西,会计,全部都是Number,数目字Number player数字的游戏增增减减、增增减减……

这个都是我们后天所创造出来的观念跟符号,刚好障碍我们的本心本性,

我们的真如自性是先天性的,是存在的,本来就是如此的,

但是因为后天性的读书、一直读书……读到把我们所知道的知识,变成掩盖了本来的智慧,这个叫做“所知障”

那么意思就是说:师父你的意思是不是读书就错咧!不是!而是说,了解当你学佛以后,学历越高越好,因为他了解那个是工具,可以利用工具你所学的工具,来度化更多的众生,

他有语言的天份,语言就是一种工具,所以你看看,所有的,你到书局里面去看,摆下去统统是语言、文字,哪一科不是语言、文字。

包括音乐,都可以写出音乐的乐谱,乐谱,包括画画都变成一种抽象,抽象一样是妄想,毕卡索那个画什么?你看得懂吗?我看不懂啊!对不对?

所有的天地万物,给我们一个生存的战斗力,而这个生存,把它变成一种简单的符号,

而众生死执在这个符号,所以从小就是一直读书,一直读书、一直读书……那每天就是接受、接受、接受……

就是我们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没错!我们不能说读书不好,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但是这一层读书的理性,被爆破的时候,我们显现出来的就是本来的无明。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4-4 世间人讲理性,理性这种东西,还是薄薄的东西,它是知识性所围绕出来的一种理性,叫做后天的教育,可以保护她变成一种生存的本能的力道,但是这个在无量劫来的无明现前的时候,不管用,碰到爱情执着、爆了,不管用的,是不是?

我举个例子,美国有一个经济学的大学教授,大学的教授,她爱上一个银行的总裁,爱上这个银行的总裁,这个银行的总裁,人家已经有老婆了,有儿子了,爱上他,这个大学教授,一个女的,是不是?两个人可能有和好过,后来这个男的觉得不适合,

大学教授读多少书,怎么样?她说写信给他,因为后来这个男的不要,认为,哎呀!这个女的不适合我,不要,

结果写信给他,写什么呢?说我希望你坐飞机,飞机掉下来,炸死了,是不是?我要怎么样?你才能够愿意回头来爱我呢?爱我呢?我恨不得你的两个小孩子,看看怎么去死掉啊!

一个大学教授,为了这个爱情失去理性的时候,这层教育保护不了她,

所以世间人讲理性,理性这种东西,还是薄薄的东西,它是知识性所围绕出来的一种理性,叫做后天的教育,可以保护她变成一种生存的本能的力道,

但是这个在无量劫来的无明现前的时候,不管用,碰到爱情执着、爆了,不管用的,是不是?

它不是发自真心本性的一种理性,她是后天学习,为了生存,不得不读书。

因此我们就知道,书读得越多不一定好,但也不一定不好。为什么呢?看他有没有学佛。

要不然你看大学教授应该很有理性的,为什么跟她男朋友这样分开以后,就希望他飞机掉下来咧!是不是?

所以因此不可说如来法身是常或者是无常,是故如来非常,后面补三个字:“非无常”,非常、非无常。

说大慧,譬如虚空,这个虚空是无相,本非常相,非无常相,以其离于常相、无常相,一相、异相、俱相、不俱相,常相、无常相等有如是之过故,因此不可说如来的法身是常或者是无常,是故如来非常、非无常。

    4-5 “虚空”适合比喻,但虚空不是法身。诸位,大悟的时候,虚空就是法身,五蕴身就是法身,要记住这一句话。

【义贯】

【“大慧,譬如虚空”之自性,本“非常,非无常”,以其“离”于“常无常、一异、俱不俱”等妄想分别故;

由于“常”与“无常”等皆有如是“过故,不可说”言如来】的法身【是常或】者是【无常,

“是故如来非常”非无常,犹如虚空。】所以“虚空”适合比喻,但虚空不是法身。

诸位,大悟的时候,虚空就是法身,五蕴身就是法身,要记住这一句话,

所以“不悟”什么都不对,你不悟的时候,虚空不是法身,五蕴身是生灭法,

大悟的时候,虚空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虚空,五蕴身就是法身,难道离五蕴身有另外一个法身吗?这样佛法就有“二”的法了,对不对?

因此我们要了解,但看“悟”或者是“不悟”,

三界对众生来讲是“实有法”,对释迦牟尼佛来讲就是净土,记得,心净则国土净,

所以释迦牟尼佛虽居在娑婆世界,但是他就是在极乐世界,心净则国土净。

什么是“凡夫”,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没有办法超越时间、空间,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逃脱不了时空的人,那就是做凡夫、就是轮回了。

为什么有六道轮回,因为他有时空的限制,突破不了。

什么叫做“圣人”呢?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不受六道轮回的限制,内心得大自在、大解脱,离一切相,时空拘束他不得,这个就是圣人,圣人跟凡夫就差这个。

怎么样?我们再念一遍,这样比较清楚,“大慧,譬如虚空”之自性,本“非常,非无常”,以其“离”于“常无常、一异、俱不俱”等妄想分别故;

由于“常”与“无常”等皆有如是“过故,不可说”言如来是常或者是无常,“是故如来非常”非无常,犹如虚空。

   4-6 【前一节说如来法身性具恒沙功德,灵然遍知,不同虚空之顽然无知。此节再藉虚空之性,以为譬喻,然此节之喻则在于表示虚空之另外一面,即】(也就是)【虚空之体性不变不动,离于有无分别】因为虚空无相嘛!

【诠论】

【前一节说如来法身性具恒沙功德,灵然遍知,不同虚空之顽然无知。此节再藉虚空之性,以为譬喻,然此节之喻则在于表示虚空之另外一面,即】(也就是)【虚空之体性不变不动,离于有无分别】因为虚空无相嘛!

所以虚空【不堕常】相、【无常】相【、俱】相、【不俱】相【、一】相、【异】相【等,】统统不对,因为它“无相”,所以【超乎戏论,

不可说虚空为常】相【、为】(或者是)【无常,为一】相【、为异】相【等;

以此言之,则如来如同虚空】无相【,】所以“无相”,当然不能讲“常”或者是无常,【非常非无常。】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687:【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什么都不生,哪有妙用呢?

【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

   5-1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看,万法都显现在这个如来的法身里面,所以可见我们有大用、有妙智,所以大家一定要“直取无上菩提”不要气馁,不怕苦、也不怕死。

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果如来的法身,跟前面所讲的那一种啊!

前面有一种外道叫做“有无不生无常”。“有”跟“无”统统不生,那一种无生之常,

“无生”就是落入空无所有那一种“常”,就是不能依体起用,没有妙智慧那一种“常”,

若如来的法身毕竟跟外道所主张,前面所讲的“有无不生”,什么都不生,那种“常”,也就是空无所有啰!

“无生”是生不出任何东西,那这简单讲就是失去妙用妙智啰!

空无所有,那么这种情形就像兔马等角,兔没有角,马还是没有角,以无生常故,

以“无生之常”,那一种空无所有的一种断灭见的“无生”,什么都生不出来那一种“常”,那么就麻烦大了,为什么?方便无义,

那么你所有的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累聚的,生生世世所修的,怎么样?智慧,度众生的功德,就失去意义了,那还有谁要修行咧!因为什么都生不出来呗!

所以叫做方便度众生,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都失去意义了,以无生之常过故。

因为它,空无所有的“无生”那一种常,这是一种过失,所以如来非常。

所以如来怎么样?“非”就是离于,离于“无生”那一种“常”,什么都不生,什么都不生,哪有妙用呢?

所以为什么六祖讲“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为什么这样讲?本性是这么的伟大,体大、相大、用大嘛!对不对?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看,万法都显现在这个如来的法身里面,

所以可见我们有大用、有妙智,所以大家一定要“直取无上菩提”不要气馁,不怕苦、也不怕死。

    5-2 为什么经典讲功不唐捐,今天学佛的人修修少善、听听法,统统“功不唐捐”,你今天你的辛苦是绝对值得的。因为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慢慢地成熟、慢慢地成长。

【注释】

【“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若如来是无生之常者,则如同兔马蛇鱼等之角,】因为它本来就无角嘛!【以彼皆是毕竟无生之常。】

【“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同于无生之常故,】“无生”就是有无都不生那一种“无生”,什么都不生,【则一切智度之方便,应皆毕竟不生,智度方便因此失去实义。】

为什么经典讲功不唐捐,今天学佛的人修修少善、听听法,统统“功不唐捐”,你今天你的辛苦是绝对值得的。因为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慢慢地成熟、慢慢地成长,

【谓若是同无生之常的话,】那么【则菩萨于因中所修之万行,即成无所证得,而如来果上之应物利用,亦悉皆空无所有;而今如来所证乃万德具足,无生而无所不生,故非外道不生之常。】

【义贯】

【“复次大慧,若如来”是“无生”之“常者”,则如来即“如”同“兔马等”之“角”, 】

我们就知道兔子跟马哪里有角咧!它从来不生角啊!所以叫做【皆是毕竟不生之常。

“以”同于“无生”之“常故”,一切智度之“方便”应皆毕竟不生,而“无”真实之“义。

以无生”之“常”有此“过故,如来非”属如是之“常” 】也就是【(非无生之常)。】

   6 经文688:【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谓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无间”修行“所”证“得”之自觉圣“智”是恒“常”寂照】的【,“故如来”是真“常。

【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谓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

   6-1 所得到的这种自觉圣智,不但充满智慧,而且恒常寂静,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恒常又一直存在的,所以如来,故如来,他是一种“真常”,“真常”。

复次大慧,更有余事,“余事”就是由其他事来印证,如来的法身是“真常”的,知如来“常”,也就是可以得知如来的法身是“真常”的,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复次大慧,我前面所讲的,还不止于此,更有其他的事来印证可得知道,如来的法身是“真常”的法身,所以者何?是为什么呢?

谓无间的修行,“无间断”就是不被烦恼所间隔,他的修行充满着念念般若智慧,那种修行,念念起观照,念念起般若智慧,叫做“无间”。也简单讲:烦恼拿它没辙啦!

那么一切凡夫都被烦恼打败、妄想打败,这个无间的修行,所得到的这种自觉圣智,是恒常寂照的,

他既然又有般若智慧,智嘛!“常”就是又永恒的存在,能够寂而常照,所以“智”就是照,“常”就是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这样!

“智”就是照,“常”就是寂。它不但能照,同时又是寂静,“常”就是体,“智”就是用,“常”就是体,“体”就是寂,所以无间修行。

所得到的这种自觉圣智,不但充满智慧,而且恒常寂静,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恒常又一直存在的,所以如来,故如来,他是一种“真常”,“真常”。

    6-2 真理不被创造,真理若被创造,真理就是无常,真理不被创造,而真理一直永恒存在,问题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它,发现它。

大慧,若如来出世,无论如来有没有降生到人间,若不出世或者是如来不出世,来到人间,那么如来所证的这个法性,是“法毕定住”,

意思就是这个法不管如来出世、不出世,这种真理,是被佛所发现的,不是佛所创造出来的,

如来无论出世,不出世。这种“法”的空性无生的道理,它是常住,它是不易的,不被改变,

“住”就是常住,不被改变的,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本住法”,

所以从这里来听的话,就变成缺掉一段,不晓得“本住法”是什么!

还有“本住法”与“自得法”,“自得法”就是自觉圣智法,

“本住法”就是无论如来出世、不出世,它都是如此常住不易,空性无生的真理一直存在,

无论是声闻人或者是缘觉乘,怎么样?诸佛如来无间住,诸佛如来无间住就是这个法性当中是常住的,无有间别这法性,“空”哪里有间别呢?也就是“不二的法性”,也就是“当下”的意思,

声闻、缘觉,无论是声闻人或者是缘觉乘,或者是诸佛如来,怎么样?“无间住”在法性当中安住在“常住”当中,

不管有没有圣人出现,都是佛陀或者是圣人所发现的真理,

但是呢!它不是住于那种无知、冥然、顽然的一种无知的虚空,无知的虚空,虚空是没有智慧的,是空无所有的“空”,

这个十法界都是这样,各具有不断不灭的一种真常,唯有佛能究竟了悟,所以佛把体悟的真理,而且是宇宙常存的真理,

真理不被创造,真理若被创造,真理就是无常,真理不被创造,而真理一直永恒存在,问题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它,发现它。

因此亦非愚夫之所觉知,佛的自觉圣智,还有“本住法”或者“自得法”,都不是愚夫所能觉悟了解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6-3 大慧,若如来出世也好,若如来不出世也好,如来所证的这个法性,无生的空性,法毕定常住,它是“不异”的,如果你有发现,你就解脱。

把它贯串一下:

复次大慧,更有由其他事可以印证可以了悟,如来的法身它是“真常”的,为什么呢?所以者何呢?

谓无间道这种修行法,所得到一种“智”,就是自觉圣智,“常”就是恒常寂照永远存在的,那么故如来是“真常”,是“真常”。

大慧,若如来出世也好,若如来不出世也好,如来所证的这个法性,无生的空性,法毕定常住,它是“不异”的,

如果你有发现,你就解脱,也就是“本住法”跟“自得法”,无论是声闻人、缘觉乘,无论是诸佛如来的无间住,

“无间住”就是无有间别的法性,也就是不二法门,回归当下,他安住在以第一义谛而安住在无间道,

“住”就是法性中常住,安住在第一义谛,怎么样?

但是不是“安住”在虚空的无知,空无所有的虚空,

这个十法界,各具有不断、不灭的“真常之性”,只是佛比较有智慧,唯佛能究竟明了,

但是这些凡夫,每天忙于食衣住行吃喝玩乐,完全不知道真理就在眼前,不知道!亦非愚夫之所觉知。

   6-4 【“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无间修行所证得之自觉圣智是恒常寂照,故】(所以)【如来】确实【是真常。】不是落空的那种虚空的常。

【注释】

【“更有余事,知如来常”:前面几节,皆在阐明如来法身非常非无常,离于常无常,此节则在表示:由其他事而可得知如来法身是真常。以前面已离妄,故】(所以)【在此显真。】

【“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无间修行所证得之自觉圣智是恒常寂照,故】(所以)【如来】确实【是真常。】不是落空的那种虚空的常。

【“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若如来示现出兴于世,或不示现出世,如来所证之法性,毕定常住不易。此即本住法与自得法冥合也。】

【“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无间”,无有间别之法性,】

无有间别意思就是毕竟空,“空”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隔阂的,就像我们的般若智慧也没有办法被烦恼所隔阂,自觉圣智到究竟的时候,烦恼也没有办法,

所以佛是无间道,也就是当下不二,毕竟空的法性,【亦即不二法性。】所以讲到法性就是毕竟空,而【谓二乘与诸佛皆于无有间别之法性中常住。】

【“不住虚空”:即】(也就是)【不变成空无所有,亦即】(也就是)【不成断灭空无,如虚空之空无一般。此】(这个)【即】(就是)【结言:即使二乘亦非毕竟断灭。

然二乘之言灭尽者,乃其自心妄计,而实不断不灭。以其】缺【乏大悲愿】力【,醉寂灭三昧酒,长劫不醒】(不过来)【,其时间之长,非凡愚所能想像,

故依世谛,】世俗谛来讲,【而言其落断灭】见【,然依第一义,实不断不灭。二乘与佛皆同是不断,菩萨更加如是。】

【“亦非愚夫之所觉知”:谓十法界虽皆各具此不断不灭真常之性,然唯佛能究尽明了,凡愚则日用而不知。】

【义贯】

【“复次大慧,更有”其“余”之“事”,依于彼等事之义,则“知如来”是真“常。所以者何?

谓无间”修行“所”证“得”之自觉圣“智”是恒“常”寂照】的【,“故如来”是真“常。

大慧,若如来”示现“出”兴于“世”、及“若不”示现“出世”,如来所证之“法”性皆“毕定”常“住”不易;

“声闻缘觉”与“诸佛如来”皆于“无”有“间”别之法性中常“住”,并“不”是“住”于“虚空”(不同虚空之空无所有,落于断灭)

然此境界“亦非愚夫之所”能“觉知”,因此凡夫才会依于自心种种戏论妄想,堕于常无常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689:【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 此节为以三种意义,再更进一步解释如来之所以称为真常的原因:第一、如来法身因是以般若熏成,故是真常。第二、以如来法身寂静,故是真常。第三、以法身离言说,故是真常。

【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

   7-1 说大慧,如来所得的真实智慧,它是从不生不灭的般若心性所熏习的,它不是生灭的心意意识,以及彼诸阴界入处妄想所熏习的。我们一定要舍生灭,入于不生灭的如来智慧。

大慧,如来所得到的真如实际的智慧,它是怎么样?是从不生不灭的般若所熏习出来的,它,心从来不增减,般若智慧生,是从不生不灭的般若所熏习的。

为什么讲一个“熏”呢?因为它还得久远劫来,慢慢次第的成熟,熏习的,

非心意意识,不是由生灭的那种心意意识来的,

以及彼诸阴界入,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处、所熏,“所熏”就是妄想所熏,

这一段就是《楞严经》所讲的,要舍“生灭的识”,要用“不生不灭的般若的根性”修行,这一段的意思。

这一段的意思再解释一下:说大慧,如来所得的真实智慧,它是从不生不灭的般若心性所熏习的,它不是生灭的心意意识,以及彼诸阴界入处妄想所熏习的。我们一定要舍生灭,入于不生灭的如来智慧,

   7-2 一切法都是真如所显露出来的,并无生住异灭,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的法身,是超越“常”也超越“无常”,不可说是“常”,也不能说是“无常”。

大慧,一切的三界,就是三有,都是从不实妄想生,

简单讲,这句话还有含意,不实的妄想生三界,简单讲三界就是不实在的妄想,

意思就是说有妄想才有三界生,没有妄想三界空无自性,本不存在,所以三界本如幻,三界本如幻。

一切三界、三有,都是从不实的妄想所生,换句话说,三界也是不实在的,因为它是从不实的妄想所产生的三界、轮回,

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轮回痛苦得很冤枉,本来的本觉、本心、本性不认识,

如来不从不实的虚妄想而生,如来从什么呢?如来是从真如实际的智慧生。

大慧,以二法故,以二法,二法就是对立,能所,有“常”然后衬托一个“无常”,“无常”衬托一个“常”,

这种“常”跟“无常”永远对立,就是一种生灭的表征,

并非不二,并非不二的法有“常”、“无常”,意思就是,并非当下不二的法,有所谓“常”跟“无常”,“常”体性本空,“无常”体性也空。

所以,并非就是,并非不二当下空寂的法,有所谓“常”和“无常”。

当下“不二者”就是寂静法,这是如来所证得的,我不见一法生,亦不见一法灭,何以故?

寂静就是无相的一种理体,无有少法,无相的一种真如理体,

一切法都是无二,当下寂静,并无生相可得,求其生相了不可得,何以故?诸法空无自性故,

所以一切法都是真如所显露出来的,并无生住异灭,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的法身,是超越“常”也超越“无常”,不可说是“常”,也不能说是“无常”。

   7-3 分别心这种妄觉如果能够寂灭,也就是说,我们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妄觉、妄知、妄觉寂灭了,当体即空,则就离于愚夫“常”“无常”的知见,也离于不寂静的凡夫的心。

大慧,乃至言说以及分别生,只要你有少许的言说,少许的分别心一生,则有“常”、“无常”之过,就落入生灭的心意意识,

落入心意意识的分别,就有微细的生灭显露,则有“常”跟“无常”的过失,

简单讲,你有少许的言说,少许的落入分别心那个念头一生,怎么样?就落入生灭的心意意识的分别,变成有“常”与“无常”的过失,

分别觉灭意思就是:分别心这种妄觉如果能够寂灭,也就是说,我们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妄觉、妄知、妄觉寂灭了,当体即空,则就离于愚夫“常”“无常”的知见,也离于不寂静的凡夫的心,这个“离”要用两次,离于愚夫“常”“无常”之邪见,这两种见,也离于不寂静,

心不寂静,就非真实的修行人,

凡夫一辈子啊!很少用三昧心过日子的,都是用吵杂的心、复杂的心,得失的心、生灭的心,有我的心、执着的心,分别心、贪嗔痴的心,

时时刻刻觉得我很伟大的心,从不降伏于“我”,一颗英雄式的心,希望别人恭敬的心,自己希望成为别人老师的心,老是把自己所学的一点点想教导别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

所以啊!离于愚夫“常”“无常”见,也离于不寂静,不寂静就是凡夫的心,这不是一个真修行人。

   7-4 在座诸位啊!如果你的心不寂静,不寂静,你就永远落入六道轮回,所以任何的事情都是考验跟你考试。

在座诸位啊!如果你的心不寂静,不寂静,你就永远落入六道轮回,

所以任何的事情都是考验跟你考试,

那个人示现给你逆境,那么那个人就在挑战你的寂静的功夫到哪里,时时刻刻都在审核自己,你心寂静吗?

所以师父告诉你,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

这样才能够动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空乏其身,饿其体肤,对不对?这们才能够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所以,修行人碰到最大的逆境是好的,为什么?逆境是成功的阶梯,

所以因此我们修行人,心寂静的时候,不怕苦也不怕死,因为大家都会死嘛!看你活得有没有意义而已啊!

所以什么是佛法咧?就是把生命活出觉悟,把生命活出最大的意义,把心灵一直升华,你在时时刻刻,在人群当中,你就是一个奇迹。

什么是佛法?就是活出生命的奇迹。因为你得到了佛法,你有机会,众生没机会,

   7-5 如来永离于这个常、无常、非常、非无常这两种妄见,是故名为“真常”,“真常”就是什么统统离,包括“离”字也不可得。

慧者永离常无常,有智慧的人,不但永远离开这种“常”“无常”的知见,

也离于,转计,如果“常”“无常”说是一种执着,那转计说,那我非常、非无常,这还是一种执着,亦离于非常、非无常等二见的虚妄。

诸位!常、无常认为是一种执着的话,那我转计另外一种非常、非无常,

这个非常、非无常,还得实证的人从心中流露出来,才知道那个不生不灭,不落入非常、非无常,

那么现在如果常、无常的角度行不通,又跑到另外一个非常、非无常,就仍然是虚妄之见,亦离于非常、非无常的熏习。

所以如来所讲的非常、非无常其实是不可思议的真如自性,万不得已才讲非常、非无常,超越常、超越无常;

不能落入常、也不能落入无常,一直讲教你不能落入、不能落入,还是落入啊!对不对?还是落入啊!

因此佛很辛苦的,佛很辛苦的,要破除你的执着,要告诉你真如实际的存在,又没有语言的真如,又叫你不要落入常、无常,又不要落入非常、非无常,

这个问题就很麻烦、很复杂,前面讲的佛的法身非常、非无常,这里还要叫你离,对不对?

慧者不但永离常、无常的知见,也离于非常、非无常等二见的虚妄,为什么?这仍然是知见。

如来永离于这个常、无常、非常、非无常这两种妄见,是故名为“真常”,“真常”就是什么统统离,包括“离”字也不可得。

    7-6 有智慧的人不但永离于常、无常,也千万不要再转计!非常、非无常那一种妄见的熏习,如来永离于此常、无常二见,两种妄见,所以如来叫做真常。

再把它贯串一下:

说大慧,如来所得智,是从不生不灭的般若智慧所熏习的,并不是从生灭之心意意识所熏习而来,以及彼诸阴界入处妄想所熏习,

这里是告诉你,要舍生灭心,要用大智,不生灭的智慧修行。

大慧,一切的三界三有,都是从不实妄想而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而生,如来从真如实际不生不灭的智慧生,

大慧,以二法故,有常跟无常的对立来有这个名相,

有常跟无常,就并非不二的法身,并不是说不二的法身,

有常跟无常,因为当下本自空寂,哪来的常、无常,

当下本自空寂的不二寂静法,是如来所证得的,不离当下,就是一如之体,一切法无二,当下寂静,并无生相可得,

而一切众生都妄动,由心妄动便见有生住异灭,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的法身,非常、非无常,超越常、超越无常,是不可思议,没有语言,没有文字的那一种实证的境界。

大慧,乃至言说,乃至少有言说,以及起一念的分别心,就会堕入了心意意识,分别的常与无常的过失,分别妄觉如果寂灭,

那么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一种功夫,那么则能离于愚夫常、无常之知见,也离于不寂静那一颗凡夫的心。

有智慧的人不但永离于常、无常,也千万不要再转计!非常、非无常那一种妄见的熏习,如来永离于此常、无常二见,两种妄见,所以如来叫做真常。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7-7 【修行者以不落受妄想之熏习为要。此为釜底抽薪、究竟之法,至若种种对治法门,则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乃治标,非治本者也。】意思就是从本性下手修行,离一切受、离一切想,就是涅槃的妙性。

【注释】

【“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以依二法妄想故,而有常无常之妄见,非不二之法有常与无常。】“不二”就是当下无相啰。

【“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谓如来所证之不二法者,为一寂静之理。以于此寂静理体】当【中,彻见一切法皆无二边见之生相,故是不二。生相且无,安有灭相?】

【“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乃至少有言说及分别生,即落言思境界,而堕心意意识分别,如是即有常】跟【无常之过失产生。】

【“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分别觉灭者”,即】(也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就是不可议;心行处灭,就是不可思,两句加起来叫做不可思议。所以英文常讲:Incredible 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

【此谓若得一切分别之妄觉皆寂灭不生者,即】(则)【得永离愚夫之常无常等虚妄之见,】以【及一切不寂静之二法之相。】

【“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非常无常”,即】(就是)【非常、非无常。

谓有】智【慧者】(的人)【,即得永离常无常、非常非无常等二见之熏习。

以若不熏则无种子,无种子则不成习气,因此不起现行;种子都无,何有现行?

故】所以【修行者以不落受妄想之熏习为要。此为釜底抽薪、究竟之法,至若种种对治法门,则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乃治标,非治本者也。】意思就是从本性下手修行,离一切受、离一切想,就是涅槃的妙性。

    7-8 【“大慧”,复有三义,故如来得名为真常:】哪三种义理呢?

【义贯】

【“大慧”,复有三义,故如来得名为真常:】哪三种义理呢?

【一者,“如来所”证“得”之圣“智,是”如实“般若所熏”成者,“非”是“心意意识”及“彼诸阴界入处”妄想“所熏”成者,是故如来得名为常。

“大慧”,以“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故皆是无常,而“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唯从真实功德生,故独称真常,此其一。

“大慧”,二者,“以”依“二法”妄想计著“故”,而“有常、无常”之邪说产生,并“非不二” 】不二就是当下,并非当下的不二法门【之法有常与无常;

如来所证之“不二”法“者”,为一“寂静”,之理体,】什么叫寂静,“生”就是无生,“无生”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毕竟空寂,当然就是寂静之理体,

【以于此寂静之理体】当【中,彻见“一切法”皆空“无二”边见之“生相故”,因此究竟寂静不二。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法身,如其所证之不二法,实为“非常非无常”,离于常无常,是故真常,此其二。

三者,“大慧,乃至”少有“言说”及“分别生,则”落心意意识分别,而“有常”与“无常”之“过”失。

若证得一切“分别”之妄“觉”皆寂“灭”不生“者,则”得永“离愚夫”之“常无常”等虚妄之“见”、及一切“不寂静”之二法之相;

有“慧者”,则得“永离常无常、非常”非“无常”等二见之虚妄“熏”习。如来以永离此二妄故得名为真常。】

    7-9 此节为以三种意义,再更进一步解释如来之所以称为真常的原因:第一、如来法身因是以般若熏成,故是真常。第二、以如来法身寂静,故是真常。第三、以法身离言说,故是真常。

【诠论】

【此节为以三种意义,再更进一步解释如来之所以称为真常的原因:

第一、如来法身因是以般若熏成,故是真常,不同于三界众生,皆是从心意意识、阴界入处妄想所熏成,故皆是无常。如来不从彼妄法熏生,故独称为真常。】

这种告诉你无念,念佛,还是要念得有智慧,因为如来的法身是般若熏成的,念佛也应当了悟这一颗真如自性才对的。

【第二、以如来法身寂静,故是真常。此谓若执真妄二法为迢然相抗者,】意思就是不懂得“生即是无生”的道理,“全妄即真”的道理,

【则必见真者为常,而执妄者为无常,如是则非合于真妄不二之道】理【,而仍有常与无常之分别,犹为二法。

而如来所体】悟【之】(的)【不二】当下的道理,(【之道者,】)【乃一切法浑然寂静,真妄两忘,本来一体,而了无真妄二相生起。

此乃如来所顿证者,离一切相,离于常无常,故非常非无常,故是真常。】

在这里一定要再警惕,如果你很执着,你的法是永远是真的,别人的法都是不如法,别人的法统统不对,没有按照我亲近的师父来修行,统统把别人判为魔道或者是不对,这个就是落入自己是真别人是妄,

这一点你要特别的注意,这样你永远没有办法契入佛的真如,

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知道,我们拥有的是无上的这个真如自性,无上的法门,我们享受这一分就好,

关于别人,不论是大乘、小乘、藏传、汉传,统统给个尊重跟包容,一定不能去随随便便去批判,任何一个法师,或者是一个道场,或者是一个法门,这样子不可以的,为什么?因为你是真常,不落入妄,也不落入真,

现在的修行人很可怕,为什么?他认为我就是真,你非得按照我这样修行,其他统统叫做魔,这个就是魔的心,自己不知道,

所以真正一个修行人,他是绝对的包容,每一个法师,有自己的立场,修行的法门,每一个道场,每一个宗派,都有它可贵之处,他所依据的经典时空性也不一样,不要去批评这种无聊的这种语言,

人家修得法喜就好,那我们用感动的、感化的,有因缘跟他互动的平台,法可以切磋、切磋,但不能去否定别人,否定别人,

你要进入不二法门,没有这样的胸量,你绝对契入不了!

也就是不要说我拥有的才是真理,然后你有权利,好像拿起道德的鞭子、正法的鞭子,可以鞭策别人,这个就是好为人师的过失,

因此享受这一分不生不灭的般若智慧,真正的真常、真如就好,其他就看因缘,看因缘。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我们这一点很重要,这就是附带的。

【第三、以法身离言说,故是真常。此谓堕于常无常之计著者,非但是由于熏习不同,因而见真妄各别,乃至于但少有言说分别,即】(就)【堕于常无常之过。

唯有如来能寂灭一切分别觉想言说,达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契合离言法性。

举要言之,则凡愚以内心不寂妄想所熏,故见外实有常与无常等种种差别相,而妄起言说,有智者则离是等妄想之熏,而永离妄见,诸惑永息,生死永断。】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文690:【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众具无义者,生常无常过,若无分别觉,永离常无常。从其所立宗,则有众杂义,等观自心量,言说不可得。】外道所执的常、无常都是自己的心的妄想,外道离不开两种,一、离不开“相”的评论,有无、一异;二、离不开妄想,自己创造,外道离不开这两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众具无义者,生常无常过,若无分别觉,永离常无常。
从其所立宗,则有众杂义,等观自心量,言说不可得。】

   8-1 如果以佛智来等观这个外道所说的,一切都是唯心自己的现量境界,则一切言说实皆都是不可得。

解释一下:

这一段的意思是跟前面再一次的强调跟解释,只是用偈颂来说,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如果说佛的众善,这些种种的德行,众善,众德具足,也称为空无实义的话,叫做众具无义者,

就是众善,还有众德,也称为空无实义的话,那么就是堕入凡夫了,

妄生常无常,这两种二见,两边的过失,叫做生。生就是妄生常跟无常这种二见,生就是妄生,常、无常二见两边知见的过失,

如果“无”就是无虚妄,若无虚妄分别的妄觉,如果没有虚妄分别的妄觉,则能,这样就可以永离于常跟无常两种二见。

从其所立宗,其就是外道,从外道所妄立的诸宗,则有众杂义,则有众多歧杂的义理,为什么呢?有的执着常见,有的执着七种无常见,

意思就是如果从外道,所妄立的诸宗来谈的话,不是落入常见,就是落入断见,就像我们前面讲的七种无常,则有众多的分歧复杂的义理,

如果以佛智来等观这个外道所说的,一切都是唯心自己的现量境界,则一切言说实皆都是不可得。

    8-2 外道所执的常、无常都是自己的心的妄想,外道离不开两种,一、离不开“相”的评论,有无、一异;二、离不开妄想,自己创造,外道离不开这两种。

【注释】

【“众具无义者,生常无常过”:“众具”,】就是【众德具足之方便。

谓令众善具足,万德庄严所成之】(的)【智慧方便成为空无实义者,即是妄生常与无常二邪见之过。】

【“从其所立宗,则有众杂义”:“其”,】就是【指外道。谓从外道所立之】(的)【宗,则其义趣众多杂乱,】外道不是落入常见就是落入无常见,所以【如常见及七种无常之见等。】

【“等观自心量,言说不可得”:若以佛智等观诸外道之说,唯是自心现量,即其言说亦】(也)【不可得。】

外道所执的常、无常都是自己的心的妄想,外道离不开两种,一、离不开“相”的评论,有无、一异;二、离不开妄想,自己创造,外道离不开这两种。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说诸佛“众”德“具”足之智度方便,亦成空“无”实“义者”,则堕愚夫妄“生常”与“无常”见之“过;

若无”虚妄“分别”之妄“觉”,则得“永离常”与“无常”之过恶。

如果依“从其所”妄“立”之诸“宗,则有众”多歧“杂”之“义”趣。

若以佛智“等观”一切诸法,唯是“自心”现“量”,则一切“言说”实皆“不可得”。】

因为言说就是观念就是符号,就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记得,用观念,意识创造出来的东西,它就是不实在的,它不是永恒的真理,只是一种工具。

    9 经文691:【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所以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煎熬跟惩罚,但是如果了解生命的本质是空性的,那么日子过得就完全不一样了,有,它不是真的有,无,也不是真的无,因为有就是无,而无就是有。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说世尊,惟愿 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的生灭,为什么阴界入无有我而有生灭呢?

彼无有我,彼阴界入根本没有一个我,这世尊常常讲的嘛!一切法无我,那到底是谁在生?又谁在灭呢?愚夫为什么不了解?

生灭法是一定会败坏的,依于生灭之法,依,就是贪着于生灭之法,不觉悟,从来没有觉悟,醒过来,不能觉醒,不觉,就是不能觉醒过来,而求苦尽,求离苦之道,

不知道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

这个世间你怎么搞,就一定要进去棺材,那我们是不是早一点看开一点,日子比较好过呢?

所以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煎熬跟惩罚,

但是如果了解生命的本质是空性的,那么日子过得就完全不一样了,有,它不是真的有,无,也不是真的无,因为有就是无,而无就是有,

说不知不生不灭涅槃的清净的境界,不能觉醒而求以苦尽,苦尽,就是离苦之道叫做尽。

就是拔苦,除灭叫做苦尽。苦尽,这个“尽”就是除灭的意思,不能觉悟,而求苦把它除灭,

人生活在这个苦而自己不知道,但是这个也跟宿世的善根一样,

有时候大学同学,我就请他说我们一起去听这些教授,来我们大学里面开示嘛!开示佛法,或有时候请法师来,

我那个同学他就说,佛祖让你们做好了啦!说:这个世间苦我们跳脱六道轮回。

哎呀!他说,我不觉得这个世间苦,我到现在为止,就是感觉不现这个世间有什么苦,为什么你们一定要说这个世间苦,这个世间还是有快乐的啊!

因为两个人宿世的善根不一样。那么我前世可能也是出家众,也有研读过经典,也有参过禅、念过佛,也有一点少许的善根,

我一碰到佛法,就知道这个是无上的真理,可是我们同学就是怎么样引导,就是引导不进来,没有办法,

所以这个宿世的善根还是差很多,不识知涅槃,根本不了解涅槃的清净的境界是什么!

【注释】

【“彼无有我,谁生谁灭”:“彼”】是【指阴界入。谓阴界入中既没有我,则到底是谁在生,】又【谁在灭?】

【“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依”,】就是【依著、贪著。谓愚夫贪著生灭之法,故不能觉醒而求苦尽。】

简单讲“贪”,贪心是一切痛苦的开始,不该是你的拥有它会是一种灾难,会是一种灾难啊!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解“说”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生灭”之相;

“彼”阴界入之中既“无有我”,则到底是“谁”在“生,谁”在“灭”?

而诸“愚夫者”,以“依”著“于生灭”之法,故“不”能“觉”醒而求“苦尽”,因而“不”能“识”知“涅槃”净境。】境净,

所以佛法要传达给众生,还得那个对方还是要有善根才有办法,才有办法。

就是我们念大学的时候,我们那个佛学社,佛学社几百个人,那时候是最兴盛的了,

而真正出家的还是很少、很少,真正出家的还是少,所以这个要看个人的宿世的因缘跟善根。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经文692:【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此节讲的是第八识,是善不善的本因。自性无垢,毕竟清净,而凡夫不了解,很难去理解这一层的道理,凡夫每天为了这个三餐都拚得你死我活,早上起来就忙,忙什么?不知道。

【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10-1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意思就是:这个是生灭的本。由于有如来藏,因此如来藏无量劫来,变成染净的阿赖耶,就是第八意识的就是所谓的识藏,是善不善因,这是生灭之本。这生灭之本能够一念能遍兴,在一念之间,因为“识”是能变,在一念能够遍兴造一切的趣向与生死。

佛言:善哉,谛听,谛听就是注意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我们所讲的如来之藏,我们讲如来藏,如来藏,是善不善因,意思就是:这个是生灭的本,

由于有如来藏,因此如来藏无量劫来,变成染净的阿赖耶,就是第八意识的就是所谓的识藏,是善不善因,这是生灭之本,

这生灭之本能够一念能遍兴,在一念之间,因为“识”是能变,在一念能够遍兴造一切的趣向与生死,趣就是趣向,生就是生死,就是轮回,

我们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就是恶,善跟不善,因就是根本,我们善不善,就是因为来自如来之藏,它是生灭之本。

在一念之间能遍兴造一切趣向与生死,看看六道轮回,你造的善、恶来衡量就像秤子一样。

譬如伎儿,伎儿,用现在来讲就是魔术师,搞杂技的人耍杂技,变来变去,就用我们今天来讲就像魔术师,

魔术师,两手空空的,一下变出鸽子了,一下变出毛巾,看过魔术的人都知道,

譬如伎儿,伎儿就是有工技的人,儿就是人,那么变现诸趣,

诸趣,事实上是离我、我所有,因为它只是缘起,它是空性的,

而凡夫之人从来没有觉悟,不觉悟彼生灭者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不觉彼故,意思就是凡夫之人,不觉彼生灭者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不知道。

三缘和合,六根攀缘六尘引起中间的六识,叫做三缘和合。而生生灭灭,

识就是生灭的代名词,有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的细识,有相生、相住、相灭的粗糙的识,

简单讲,就是“识”有两种,一种是相生、相住、相灭的粗糙意识;一种是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的微细意识,通常谈到微细意识,是讨论到如来藏识是第八意识,

所以这个三缘和合,就是根、尘所引发的中间的识,这三缘和合,这就不得了了,什么都生,方便而生,一切的诸果什么都执着,什么都过意不去,为什么呢?

造诸恶业而不觉知,外道也从来不觉悟,计着,这样计着作者,作者就是像大梵天或者是神我,认为它是造作者,一切万法都是神我或者是梵天所造作者,

而不知道说呀!这个生灭是怎么来的呢?这是无始虚伪恶习所熏,

无始劫以来,虚伪就是不实在的,虚伪是对真实讲的,真实就是真如,

意思就是无始劫来,那一种生灭的妄动虚伪不实在的识心,这种恶的习性所熏习而来的,而转名为识藏、识藏,转名为识藏。

诸位!如来藏是真如之体,而识藏,但有其名而无体性,

注意听,识藏就是妄动的那一刹那微细的生灭,

染净和合的阿赖耶识说第八意识,那一念叫做识藏,

而这个识藏,记得,它无体性,但有其名而无其体,

所以转识成智,是但转其名,不转其体,它没有体性,

它依真如体而妄动,所以叫做识藏,而转名为识藏,

意思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但是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而转变成识藏,

识藏就是有生灭,这一生灭就不得了,就生无明住地,无明住地,生就是生出阿赖耶识染净和合,

无明住地就是生,无明住地,就是一直安住在生灭的无明里面,而且与七识俱,而且跟前七识一时俱起,八识起,七识就起,

记得,八识生灭前七识就是生灭,意思就是第八意识没有转识成智,没有断除生灭,七识永远生灭,树根没有断,那么树枝就是永远跟树根一样是生灭。

如海浪之身,大海所起的浪,其相常生灭,是不断,但是它的本体的如来藏,就像大海水一样的本身。

诸位!大海起的浪,而浪浪皆是大海水,大浪跟海水是一体的,难道离开大海,有大浪吗?没有。难道离开第八意识有前七识吗?也没有。

而浪浪虽是生灭冲击着第八意识,意思浪浪前七识冲击着第八意识,浪浪都是生灭,冲击着第八意识变成生灭。

好,但是浪浪都是海水,湿性都是一样的,浪浪都有湿性,大海水的湿性,大海水也是有湿性,所以说浪浪就是海水,海水就是所起的浪,

因此生灭所起的浪,就是不生不灭的大海水,其相常生灭不断,

但是呢?本体,如来藏,本体的如来藏却如大海水的本身,离于无常之过。

离于妄我的戏论,这个“论”就是戏论,简单讲每一个人执着一个“我”,那就是一种戏论,戏论就是于生死不能解脱,叫做戏论。

自性无垢,毕竟清净,而凡夫不了解,很难去理解这一层的道理,凡夫每天为了这个三餐都拚得你死我活,早上起来就忙,忙什么?不知道。

   10-2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谓如来藏之净性,由无始世来虚伪戏论恶习之所熏故,而转名为识藏,即】(也就是)【阿赖耶识。】

【注释】

【“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此言如来藏是生灭之本。

谓此藏性,若随诸善缘,便起善法性,即成为善因;若随不善缘,便起不善法性,而成不善因。此是如来藏随缘变现义。】

【“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这是说一切善恶之因、苦乐之果、染净、依正、凡圣生灭,皆】(都)【是如来藏全体由于随缘,而一念顿起,所以说是“遍兴”。

“趣”,趣向。“生”,生死。】趣向生死就是六道轮回,【谓能普遍兴造凡圣一切趣向与生死。

之所以说凡圣之一切趣向与生死者,是因为乃至三贤十圣仍有微细之变异生死,唯诸佛如来,二死永断。】

【“譬如伎儿,变现诸趣”:“伎儿”即】(就是)【伎人。谓有如伎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魔术师或者搞杂技的,变来变去,杂技的,【作出种种技艺;如来藏亦如是,能变现出诸趣。】

【“离我我所”:谓如来藏虽能随缘变现诸趣,然于是中,】其实并没有我、还有我所。【无有我与我所。】这个正依二报都是幻化出来的。

【“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此】(这个)【谓】(是说)【凡小之人,以不能觉知彼生灭者本如来藏,而谓由根、境、识三缘和合之方便,而生一切诸果;

亦即】(也就是)【,凡小之人执根境识三者为实有,因此见有实法可得,有涅槃可证,而不知这一切】法【,连根、境、识,都是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者。凡小之人不知返本,但于虚妄相中执求。】

【“外道不觉,计著作者”:外道之人以不能觉知生灭本于藏性,而妄计一切生灭为作者之所为。】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谓如来藏之净性,由无始世来虚伪戏论恶习之所熏故,而转名为识藏,即】(也就是)【阿赖耶识。】

    10-3 【“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由于阿赖耶识生故,便生无明住地,且与七转识】(七识)【共俱,】共俱就是一起存在,一起出现,【亦即】(也就是)【七转识与之一时俱起。

【“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由于阿赖耶识生故,便生无明住地,且与七转识】(七识)【共俱,】共俱就是一起存在,一起出现,【亦即】(也就是)【七转识与之一时俱起。

“无明住地”,即】(也就是)【六种根本烦恼】哪六种情形会引起你的烦恼,而且是重的烦恼,

【(贪心、瞋恨心、愚痴心、】愚痴就是没有智慧傲【慢、】的心,有我慢高山不留德水,

还有怀【疑、】的心,什么都不相信别人,什么都不相信真理,没善根

【恶见、】恶见就是邪见、恶知见,把错误的知见当成宝贝,把真正的真理推掉、推掉,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正见,什么是恶见,【),

亦即】(也就是)【根本无明,以其能生枝末烦恼,故】(所以)【称】为【根本。根本无明(无明住地)为三界所共。

枝末无明有四种:一、见一处住地,此为三界之见惑,】这个是三界的见惑,【因于入见道位时断于一处,故称“见一处】地【”。 】这个讲过好几次应该说无数次了,

【二、欲爱住地,】看到这个欲爱住地就知道是思惑,【此为欲界之思惑。

三、色爱住地,】看到这个爱,就知道是思惑,习气的意思,【此为色界之思惑。

四、有爱住地,此为无色界之思惑。此四住地,含无明住地,称为五住地。

又,言“与七识俱”者,为谓以无明为因,起境界风,反鼓心海,】

意思就是你执着境界,境界就变成一股风,而且它会反过来鼓动你的心海,也就是让你的心,心神不定、心神不定。

所以现在的人很麻烦,为什么?吃的东西无论是荤的、有毒,无论是素的还是有毒,还是有毒,

接下来呢!在一切境界,身体已经搞得不好了,身体突然出现一些文明病,也不晓得从哪来,每天饮食、饮食这样,吃毒都不知道,

接下来,再执着一切境界,所过的生命就是风烛残年,这样煎熬自己,

所以要是这一辈子没听到佛法,你就是着境为实,反过来鼓动你的内心,让你一辈子都没办法平静,

所以任何一个人,世间的着生灭见的世谛,世俗谛是没有办法解决生死的,

换句话说世间所有的课本教你的都是语言文字都是观念、都是符号,看看拿到什么头衔,但为了生存也只有这样子,

所以这个反鼓心海,是很可怕的境界风,无明就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就是这样子。无明就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我们的心动、妄动,都是来自一颗无明的心,还有执着外面的境界

【而成前七识之波浪,本末同时,不相舍离,所以说识藏为与七识俱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4 你了解了佛法,你看要过什么日子,由你自己决定,所以这佛法,是生命自己做主,生命自己做主,对不对?

【“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身”,即】(就是)【体。

谓八识犹如海浪之身,其相恒常生灭不断,亦即】(也就是)【一波一波,一浪一浪,生生灭灭永无断绝,生了又灭,灭了又生。】这指的是烦恼,念头的意思

【海浪虽如是生灭无常,然其本体——海水】海浪当下就是海水,烦恼当下就是菩提,不可以离开浪找海水的,不可以离开烦恼找真如的,

离开烦恼哪里有真如呢?就变成两种法了,对不对?

离开大浪,你哪里去找海水?这些浪不好,对不对?没有这些浪你哪里有海水啊!

离开这些浪我去找一个没有浪的地方,没有浪的地方就没水啊!有浪的地方就一定有海水,对不对?

有烦恼的地方,当下就是真如。你能离开烦恼的当下有真如可循吗?不可能啊!对不对?

所以然其本体就是海水,【——实离于无常之过:浪有生灭,水性无差。】烦恼有种种的生灭,但是我们的真如并没有差别,

【诸识生灭亦】(也是)这样子【如是,七转识生灭无常,然其】真如【体】性【,如来藏】性【,乃离于生灭无常之过。】

现在就是说,你了解了佛法,你看要过什么日子,由你自己决定,所以这佛法,是生命自己做主,生命自己做主,对不对?

   10-5 诸位!那是妄动的执着才有你,那五蕴皆空没有你,一切法无我那有什么不能忍的呢?

【“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谓如来藏本离于妄我之戏论。

故】(所以)【若】能【一念回光返照自性,顿离生灭无常,即】(也就是)【顿契无生之旨,顿达藏性无我,】

诸位!你常常讲,告诉自己一切法无我,

诸位!当你拿那个钱要布施出去的时候,做功德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心舍不得,

然后你就告诉自己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那还贪什么东西,就舍出去了,勉励自己,

有人骂你,你快要生气的时候,一切法无我,那鼻子是你,还是耳朵是你?

诸位!那是妄动的执着才有你,那五蕴皆空没有你,一切法无我那有什么不能忍的呢?

所以佛法让一个人可以过理性的生活,过智慧的生活,过科学的生活,过客观的生活,过解脱的生活,过自在的生活,

所以这个佛法真是好,顿契无生之旨,顿达藏性无我,【则如实了知如来藏自性本来清净。】

   10-6 此八识有“如海浪”之“身”,其相“常生”灭“不断”,然其本体之如来藏,却有如大海水本身乃“离”于“无常”生灭之“过”,亦本“离于”妄“我”之戏“论”,其“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义贯】

【“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一切“善”与“不善”之本“因”, 】不善就是恶,

【以其“能”一念普“遍兴造”凡圣“一切趣”向与“生”死之果。】

意思就是第八识才有这种功能,储藏善跟不善的本因,第八识才有这种功能,前七识没有。

“譬如伎儿”,作出种种技艺,如来之藏亦复如是,能“变现”出“诸趣”, 】

你看到变现就一定要直接跟识意识画等号,妄动才会变现,有识则变,无识则藏,能变现出诸趣,

【然如来藏本“离”于“我”与“我所”;

凡小之人以“不”能“觉”知“彼”生灭者本如来藏“故”,而谓乃由根境识“三缘和合”之因缘“方便,而生”出诸果。

“外道”人以“不”能“觉”知生灭本乎藏性,而妄“计”执“著”一切生灭为“作者”之所为。】认为好像是有造作的人,神我或者是大梵天,

【如来藏本净之性,“为无始”世来“虚伪”戏论“恶习”之“所熏”故,而转“名为识藏”(】叫做【阿赖耶)】阿赖耶就是染净和合【,

因为“生”起(根本)“无明”所“住”之“地”,而“与”前“七识”一时共“俱”而起。

此八识有“如海浪”之“身”,其相“常生”灭“不断”,

然其本体之如来藏,却有如大海水本身乃“离”于“无常”生灭之“过”,亦本“离于”妄“我”之戏“论”,其“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经文693:【其余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依贪而生五阴,依于五阴身,又生起贪心,因此六道轮回就继续持续下去,没有断绝。此节之主旨,为说如来藏随缘而成众生之染因。

【其余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

   11-1 诸位!在佛的定义生灭法就是苦,生灭法就是妄想,只要你生灭,只要你妄想,你的苦就没办法停止,所以无量无边的痛苦,来自一颗没有智慧的心,因为从来不觉悟啊!

其余诸识,前面讲的是第八识,是善不善的本因,

换句话说:第八意识就像仓库一样,可以存放无量的善的种子,也存放了无量的不善的种子,

只有第八识有这个功能,当第八识现起的时候,前七识跟它俱起,其余诸识,当然是指前七识了,前七识则有生有灭。

那么第七的意、第六的意识,则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这个就是出现七识,

为什么会生生灭灭,因为不实的妄想,而不知道那是生灭法不值得执着,却取于诸境界。种种的形相,种种的处所,

意思就是:不管在任何的时间、空间,都是执着,计着名相,

现在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看看能不能搞一点头衔,对不对?你看我呀!得到什么什么!哪一个啊!我是全世界都这样认同我是一个知名度的人,好名。我有拥有什么相,都是这样子,计着名啊!计着种种的相,

不觉悟自心所现的色相,而不能觉悟这是业力所感召、所现,自心所现的相就是由于业感、业力所现的正依二报,统统不知道。

因为无始劫来愚痴、没智慧,所以也不觉悟什么是苦,什么是能够乐,从来不觉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

诸位!在佛的定义生灭法就是苦,生灭法就是妄想,只要你生灭,只要你妄想,你的苦就没办法停止,

所以无量无边的痛苦,来自一颗没有智慧的心,因为从来不觉悟啊!

谁告诉你:叫你学佛,是不是?不觉悟苦乐。

    11-2 不是书读得多就叫做解脱,唯有佛法,能让我们彻底的解脱,让我们彻底的解脱。

有一个大学教授他养了一条狗,一条狗,这条狗常常跑去对面撒尿,跑去那边对面撒尿,人家那个屋主来抗议,来抗议,

结果呢!这个教授很不满对方,很不满对方,然后两个人语言就互相冲突,就冲突,就打起来了,

那么有一次呢,全家人出国不在了,不在了,这个教授不晓得那一天是不是心情不好,放火烧了对方,结果被人家录影带录起来,

恨、恨对方,烧起来,人家回到家,欸!没有家了,烧光了、烧光了,后来被录影带录起来,放火,抓起来。

那你就知道不是书读得多就叫做解脱,一句话,只是为了那一条狗,搞成这样,这么难堪,你就知道很辛苦的,

所以唯有佛法,能让我们彻底的解脱,让我们彻底的解脱,

世间人所谓快乐,就是说我有名,名气很大名师嘛!或者是搞一个相,搞一个头衔,拥有了怎么样?钱财!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聚一聚,儿孙聚一聚,这叫做快乐,

过年过节过了以后,大家又走各人各的,内心里面又无聊,年岁越来越大了,儿女都成长了,孙子也长大了,没有人要跟我们老人家住在一起,年迈老化了。

哎呀!这个儿女都不想跟我们住在一起,开始空虚了,开始害怕,哎呀!我死了到底会往哪里呢?又没听到佛法,我死了以后到底要去哪里呢?欸!开始恐慌了、恐慌了,叫做不觉苦跟乐,不觉,不自觉的,

从来就没有想到说,我要学佛、要听经、要闻法,也不至于解脱,解脱就是自在的代名词,

每天就是想打打牌、喝喝酒,有一些姥姥常常打牌,说可以预防愚痴,打牌可以预防愚痴。

有一些年轻人,这个妈妈还不是很老,三、四十岁,儿子七岁、八岁、十岁左右,三、四十岁,儿子有十多岁,打麻将,打麻将,赌什么你知道吗?

赌那个烈日阳光,我输了我儿子去外面站在阳光下,你输了你叫你儿子去站在烈日阳光,烈日阳光四十度喔!烈日阳光之下,妈妈打麻将输了,叫儿子去站在烈日阳光之下,

结果这个妈妈赌输了,就叫儿子去站,站在那个烈日阳光之下,这个烈日阳光之下因为高温高到四十几度,脱水,昏倒了,昏倒了,另外的妈妈就说,叫你儿子不要假装倒下去,他是真的昏倒了,脱水啊!真的昏倒了,他妈就说,勇敢一点嘛儿子啊!

没有起来,看了不对劲了,送医院,那个急救Emergency 喔咿、喔咿、喔咿…送到那边去,来不及了,死掉了,打麻将打到死那个小孩子,打赌嘛!打赌嘛!是不是?

要怎样打赌都会赢呢?是不是?我赢了你给我一百万印楞严经,输了,还是要给我一百万印楞严经,这样就可以赌一赌,赌那个有什么意义咧!赌得一个小孩子赌得死掉,哎,你看这个众生有多无聊,多无聊!

    11-3 我们这个色身怎么来的,就是无量劫来,贪心而集合的一个臭秽不净的色身,由这个五蕴身又生起贪心,就是一直轮回啦!

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

什么叫做贪生,依贪而生五蕴,叫做贪心而生出五蕴身,

所以我们这个色身怎么来的,就是无量劫来,贪心而集合的一个臭秽不净的色身,由这个五蕴身又生起贪心,就是一直轮回啦!

依贪而生五阴,依于五阴身,又生起贪心,因此六道轮回就继续持续下去,没有断绝。

【注释】  

【“意意识等,念念有七”:谓于念念之中,有意识、末那识等七种识生起。

【“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因不实妄想”,以不实妄想为因。谓七识生起之因,为内以不实妄想为因,外取种种六尘境界为缘,而得生起。】

【“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于种种形相处所,计著其名相,而起种种妄想,不能觉了凡此色相皆是自心所现。】

【“不觉苦乐,不至解脱”:不能觉了苦乐本无自体性,】实在是不值得执着,【因而不得至于解脱之道。】

【“名相诸缠,贪生生贪”:唯以种种名相而自缠缚,既从贪而生此五阴,复依此五阴而生种种贪,因而诸趣相续。】

   11-4 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贪嗔痴不断,断不了。

【义贯】

【“其余诸识”则“有生有灭:”第七末那“意”识及第六“意识等,念念”不住,于念念中皆“有”此“七”种识生灭不已。

七识生起之因为内“因不实妄想”,而“取”著外】面【“诸”六尘】的【“境界”,

于“种种形”相“处”所,妄“计”执“著”其“名相”,而更起种种妄想,

“不”能“觉”知种种境界、形处、名相皆是“自心所现”之“色相,

不”能“觉”了“苦乐”本无自体性,而妄自趋求,

不能反照,返求自心自性、因而“不至解脱”之道,

唯以种种自心所现虚妄“名相诸”缚自“缠”,本身既从“贪”而“生”,复转而“生”种种“贪”爱,因而诸趣相续不断。】

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贪嗔痴不断,断不了。

【诠论】  

【此节之主旨,为说如来藏随缘而成众生之染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2: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