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五套(共7讲) 第六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2013.05.24-2013.06.22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引磬声起,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571:【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因为如来自证之法,非为邪外偏小,著空有二边者之所能知能入,唯大乘菩萨能修能证,故诫云:应当要修学。
【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1-1 自心现,意思是不从外来,从自心所现的,那么自心所现的就是说与外境无关,修学要讲求重点,就是在这个地方,是你的自心,一切问题取于自心。
自宗通者,谓修行者,这里指的是修真实行,换句话说:悟明心地的修行,本心本如的修行,本真本净的修行,是怎么样,是离自心现种种的妄想,
自心现,意思是不从外来,从自心所现的,那么自心所现的就是说与外境无关,
修学要讲求重点,就是在这个地方,是你的自心,一切问题取于自心,
所以有一句话可以参考一下,说如果你选择与恶魔共舞,上帝也救不了你,那么你的心选择,与无明烦恼共住,佛陀也救不了你。
再讲一遍,如果你选择与魔鬼共舞,舞就是跳舞的意思,那么上帝也救不了你,
那么如果你的心,选择与无明烦恼共住,也就是一定要用这个错误的习气跟心态,它一直住在你的内心深处,
那么如果你选择了无明烦恼共住,那么佛陀也救不了你,你就是不愿意去转变,那谁也莫可奈何,所以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1-2 这里有一个重点,只要是生灭的就是离、放下,里里外外的,所以修行它有一个重点,就是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离一切妄心相,离一切妄境相,就是离,那么所以广钦老和尚说:修行人要能够把“有”转“无”的力量,这个“无”就是无念、无住、无相、无自性。
如果你修真实行,悟明心性,本心本如,这种本真本净的心性,必须要怎么修呢?离自心所现的种种妄想,
这个种种妄想怎么来的,就是被相黏住了,着相,就起种种的妄想,
谓不堕一相、异相、俱相、不俱相等,这个就是四句之品类,
那么超度一切生灭的心意意识,就是指八识,那么只要识,就是生灭,只是粗糙的生灭,是相生、相住、相灭,还是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细的叫做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粗的叫做相生、相住、相灭,但是统统叫做生灭,
所以超度一切生灭的心意意识,达到自觉圣境界,
自觉圣境界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那么而且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涅槃,
达到自觉圣人的这个境界,为什么?不从外来叫做自觉嘛!是不是?
离因成见相,这一句特别地重要,因就是因缘,因成就是,只要是因缘所成的妄见之相,这个见就是妄见,你统统要离,没有任何的商榷的余地,
要想见真如自性,这个就是要离到彻底,离因缘所成的一种妄见之相,
换句话说心跟境统统要放下,妄心要放下,妄见要放下,妄境要放下,皆离,
那么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二边不是着空,就是着有,着空,就是着有,那么这二边都是不正见,不能究竟成就无上佛道,
所以不能知我所说的名自宗通法,自宗通法,就是通达佛的心性,通达不生不灭的心性,没有办法了知了悟,因为不见性,
大慧,是名自宗通以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所以这里有一个重点,只要是生灭的就是离、放下,里里外外的,
所以修行它有一个重点,就是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离一切妄心相,离一切妄境相,就是离,
那么所以广钦老和尚说:修行人要能够把“有”转“无”的力量,这个“无”就是无念、无住、无相、无自性,
这一句话很重要,一个修行人一定要能够把“有”,“有”就是你看到的这些缘起的假相,要有这个能力把“有”转成“无”啊!就是空无自性,就没事,进入平等、究竟、无诤,你修什么行都没关系,
你要《华严经》一个字一拜,那也没关系,你要修“般舟三昧”,因为你悟明心性,修“般舟三昧”那也没关系,要诵经,经就是心,离心哪里有经呢?念佛,念佛就是心,
这样子就好办,烦恼也少,智慧也具足,叫做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要怎么修怎么成。
1-3 大慧,是名”为如来所行“自宗通及说通”之行“相,汝及”其“余”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注释】
【“自宗通”:通达自心地之佛心宗。】
【“离因成见相”:“因”,因缘。离于诸因缘所成妄见之相,亦即心境皆离。】
【“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因】为【如来自证之法,非为邪外偏小,著空有二边者之所能知能入,唯大乘菩萨能修能证,故诫云:应当】要【修学。】
【义贯】
【“自宗通者,谓修”真实“行者,离”于“自心”所“现”之“种种妄想”分别:
即“谓不堕”于“一、异、俱、不俱”等四句之“品,超”越“度”过“一切】生灭的【心意意识”,
入于内证“自觉圣”智所行“境界,离”于诸“因”缘所“成”妄“见”之“相”,
此为“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于“二边”恶见“者,所不能知”之境界。
“我说是名”为诸佛之“自宗通法。
大慧,是名”为如来所行“自宗通及说通”之行“相,汝及”其“余”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
2 经文572:【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宗为修行者,宗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修如实行的,修如实行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证如实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
2-1 为什么说你下手处,一定要不生不灭的心性,为什么?因为这个心才能成佛,你用生灭意识心修行是百千万劫,你摸不着边的,佛不是这个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所说的二种通,那么就是宗通,也就是宗佛的心性,悟佛的心性,就是我们所讲的禅宗,即心就是佛,离心无别佛,
以及言说,也就是三藏十二部方便的言语,
说者授童蒙,那么为什么要说法呢?当然是对这些愚夫没见性的,一直执着生灭相的愚夫,童蒙,就像童子心被蒙蔽一样,当然需要一点启示,启悟,所以叫做是授童蒙,童蒙是指愚夫的意思,
宗为修行者,宗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修如实行的,
修如实行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证如实理,
所以为什么说你下手处,一定要不生不灭的心性,为什么?
因为这个心才能成佛,你用生灭意识心修行是百千万劫,你摸不着边的,佛不是这个心,
为什么叫做“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千万要用不生不灭的本心本性修行。
2-2 在座诸位,当你在爬楼梯的时候,我就还没有办法见到完整的天空,当你见到了完整的那一刹那的天空,就是你的楼梯已经爬完了。最后那一刹那回归当下,就是完整的真如,绝对的心性。
【注释】
【“我谓二种通”:“谓”,说也。】
【“说者授童蒙”:“童蒙”,愚夫也。“蒙”,蒙蔽也,以愚夫为自心所现内外境界之所蒙蔽,不见真】如本【性,】
真性就是真如本性,十方三世一切佛都不被无明所蒙蔽,无明会蒙蔽你的真如自性,
【故称“蒙”;以其智如是受蒙蔽,于正理一无所知,如孩童之无知,故称“童”。
又,以说通,种种方便,渐令启蒙,渐修渐入,以愚夫之无始积习,非一时可启故。】
【“宗为修行者”:“修行”,】为【修如实行,证如实理者。
此为大根利智者,故可为之说宗通,令其顿修顿证,不假方便。】
顿就是回归当下,那么为什么要回归当下呢?绝对的真如,因为它没有次第。
在座诸位,当你在爬楼梯的时候,我就还没有办法见到完整的天空,当你见到了完整的那一刹那的天空,就是你的楼梯已经爬完了。
诸位!如果我们从楼下,这样子一直走一直走,然后还没走到上面,你还见不到虚空,最后一步跨上去,见到完整的虚空,这个比喻作“顿”,
所以十方三世一切佛,没有渐悟佛,只有顿悟佛,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那一刹那回归当下,就是完整的真如,绝对的心性。
2-3 修行就是在去除执着而已,去除执着而已,爱河千尺浪,苦海万层波,就是去除执着,其他没事儿,你怎么样修,怎么样讲,就是教你悟明心性,去掉一切的执着。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正法中“谓”有“二种通”法,即“宗通及言说”通。
“说”通“者”,为教“授童蒙”,令渐去执而了知;】
所以修行就是在去除执着而已,去除执着而已,爱河千尺浪,苦海万层波,就是去除执着,其他没事儿,
你怎么样修,怎么样讲,就是教你悟明心性,去掉一切的执着,
宗者、通者,【“宗”通者“为”开示“修”真实“行者”,令顿证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