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五套(共7讲) 第一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2013.05.24-2013.06.22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引磬声起,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711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三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沙门释成观撰注
一切佛语心品之三
1 经文462: 经文: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上增进相,得三种身。】这一段是讲三种意生身,这一般凡夫没有办法,只能靠理解,体悟也体悟不出来,那么这三种意生身,给我们做一个模范,一个向往、一个引导,这些都是大菩萨的境界,菩萨的境界。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上增进相,得三种身。】
1-1 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这一段是讲三种意生身,这一般凡夫没有办法,只能靠理解,体悟也体悟不出来,
那么这三种意生身,给我们做一个模范,一个向往、一个引导,这些都是大菩萨的境界,菩萨的境界。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分别”就是差别相,“通相”就是共通之相,也就是意生身的差别相与共通之相。
我今当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大慧白佛言,说: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1-2 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这就是师父常常在讲的,佛教目前最缺少的有两种:一、佛的正见;第二个就是定、正定,也就是三昧。没有这种功夫,就没有意生身。这是初地到五地菩萨所成就的意生身。
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云何为三?
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这就是师父常常在讲的,
有人问师父说,您认为佛教缺少的是什么?我就跟他回答,佛教目前最缺少的有两种:
一、佛的正见,现在都搞热闹,搞一些边缘,对于佛教的核心了无痛痒,像隔靴搔痒一样,
虽然也念念经、念念佛,其实那一颗佛的心性体会不出来,第一个,整个佛教所少的,就是佛的正见。
第二个整个佛教所少的,就是定,几乎没有办法像祖师大德,那一种心性能够定,能够定。
一般,我们都忙于世俗,忙于人多,我们不是说念佛不对,或者是法会不对,也不是这个意思,
而是说:我们正缺少的就是佛的正见,还有正定,也就是三昧。
没有这种功夫,那没有这种功夫,就没有意生身,
换句话说:你想得到佛的意生身,诸佛菩萨的意生身,你要先有三昧的功夫,那没有这个三昧的功夫,就没得谈了。这是基本条件,
这所谓“三昧乐”,因三昧而乐,这充满着乐,
然后正受,这个“正受”,就是“三昧”的另外一个名词,
那么“意生身”,意思就是说:这从初地到五地的菩萨,得意生身,必须要有三昧,
而这个三昧,而乐于正受,正受当然就是,不是邪受,
1-3 觉法自性性意生身。如实地觉知诸法的自性空无自性,以此圆成实自性所成的,所成就的这种意生身,是六地、七地、八地菩萨所成就的意生身。
第二点的意生身是觉法自性,如实的觉知诸法的自性,怎么样?空无自性,
那么第二个“性”字呢?就是性所成的意生身。
那么整句话,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如实地觉知诸法的自性空无自性,
以此圆成实自性所成的,所成就的这种意生身,是六地、七地、八地菩萨所成就的意生身,
前面那个“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是初地到五地,
第二个是六、七、八地,如实觉知诸法自空无自性,这于以此圆成实自性所成就的意生身,这个就是六、七、八,
1-4 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就是九地跟十地菩萨,要发大悲心怎么样?种类俱生,就是随顺众生种种的种类与其俱生,来示现,来度化。
接下来,当然能够自利,好,觉法,一切法空无自性,也就是空相了,
接下来,就是九地跟十地菩萨,要发大悲心怎么样?种类俱生,
意思就是,随顺众生种种的种类与其俱生,意思就是,来示现,来度化,
这个“无行作”那个“无”要用两次,“无”行“无”作,没有能行,没有所行,没有能作,也无所作,
简单讲:“无行作”就是“无作行”,“无行作”那个“无”要用两次。“无”行也“无”作,
“无作”就是无为法,没有能行、所行,没有能作,也无所作,
这种接近圆满的,圆成实自性的所获得的一种意生身。
1-5 以上都是修行者一定要悟了,同时要觉知,入于初地以后,你必顺一步一步地上上增进的一种行相。
所以以上,都是修行者一定要悟了,同时要觉知,“了知”就是悟了,同时要觉知,
初地上上增进之相,意思就是:入于初地以后,你必顺一步一步地上上增进的一种行相,
然后怎么样?渐次而证,诸位,只要没有达到佛的境界,都叫做“次第”,所以叫做“渐次而证”。
得三种意生身,这三种意生身。
1-6 前面虽然有提到,由修行者之四种大方便,而能入住】于【八地,得意生身,但并未】(没有)【说意生身】到底【有几种差别,现在于共通的意生身相】当【中,再分出三种差别,令知而趋于上乘。
【注释】
【“意生身分别通相”:“分别”,即】(就是)【差别。“通”】就是【共通。此】(这个)【即】(就是)【别相与通相。
前面虽然有提到,由修行者之四种大方便,而能入住】于【八地,得意生身,
但并未】(没有)【说意生身】到底【有几种差别,
现在于共通的意生身相】当【中,再分出三种差别,令知而趋于上乘。】
【“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谓入三昧而乐正受所成之意生身。此为初地到五地所得。
因前面经上说,初地即入大乘照明三昧,所以能得正受之乐,而成意生身。】
【“觉法自性性意生身”:如实觉知诸法自性】都空无自性,也就是证得毕竟空寂,叫做“如实觉知”,
一般这个“如实觉知”,就是不可以用识心修行,叫“舍识用根”,必须用根性修行,才有办法如实觉知,
这个“如实觉知”,你一定要回归当下就是涅槃,这样子的修行,
简单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你不能如实觉知这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那么你就没有办法成就意生身,
所以这个如实觉知诸法自性【所成之】(的)【意生身。
此】(这个)是【为,六、七、八地所得。】
【“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种类俱生”,为随顺众生之种类,而与其俱生。
“无行作”,即】(就是)【无作行。谓虽】然【随类现形,然亦】(也)【无有作意,】
“无有作意”的意思,就是不是刻意的,换句话就是说,不是用识心,
用识心分别做了很大的功德,就变成执着,是刻意的,或者修行有刻意的,不是用妙性天然,
然也无有作意,【如摩尼宝珠,不作分别,
如是所成之意生身,谓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此为九地、十地及佛地所得者。】
1-7 为什么说“道在屎尿中”?道在食、衣、住、行当中,行住坐卧当中,道在劈柴、挑水中,为什么?哪里都是空性的。
【“修行者了知,初地上上增进相,得三种身”:以上皆为修行者悟了觉知,入于初地后,一步步上上增进之行相,渐次而证得此三种意生身。】
为什么讲“渐次”呢?因为还没有达到至圆至顿的时候,
所以在这里就知道,所有的法都是为众生、二乘或者是菩萨所说的,或者凡夫、外道,
佛无法可说,究竟圆满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渐次,
方便说有种种的渐次,说:在这里,就是于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于次第当中回归当下,而当下就是永恒,一刹那间即见永恒,
这个就是开悟见性,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相相本空,时、空完全静止,
当修行人悟道的时候,时、空完全静止,站立与睡眠都与道相应,时时刻刻,
为什么说“道在屎尿中”?道在食、衣、住、行当中,行住坐卧当中,道在劈柴、挑水中,为什么?哪里都是空性的。
【义贯】 :【本节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