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422:【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这一段是讲:外道不是真正涅槃,然后执以为自己得到涅槃,也就是这个“涅槃”不是佛所拥有的真正的名词,而是一切外道都认为自己拥有涅槃。“涅槃”,就是没有妄想的人就叫做“涅槃”。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5-1 这一段是佛举出来说:这些外道的四种涅槃,是自以为涅槃,而不是真正的佛所悟到的那种真正的涅槃,把妄想当作是涅槃。

这一段是讲:外道不是真正涅槃,然后执以为自己得到涅槃,也就是这个“涅槃”不是佛所拥有的真正的名词,而是一切外道都认为自己拥有涅槃,

所以在佛在世的时候,一切外道都称为“我是一切智者”,我才是一切真正的有智慧,就是佛啦!

你就知道,佛当时在世的时候,就有外道自己称自己是佛,我是一切智者,我是真正得到涅槃的,

而跟着外道修行,没有人能够断烦恼,没有人能够成就至圆至顿的圆满的菩提,都没办法,唯佛一人。

所以这一段是佛举出来说:这些外道的四种涅槃,是自以为涅槃,而不是真正的佛所悟到的那种真正的涅槃,把妄想当作是涅槃。

   5-2 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大慧,我所说法者,妄想识灭,“妄想”就是分别心,“识”就是第六意识灭,那么怎么样?名为涅槃。

复次大慧,诸外道又说自己有四种涅槃,自己所执着的非真正涅槃,而误认为是涅槃,云何为四?

一、“性”就是一切法,自性无性、非性,“非性”就是无性涅槃,

诸位!这里要特别,“非性”这个文字,两个字完全一模一样,你把“非性”当作是“空无自性”,就完全错误,这个是站在外道的心境,那一种不了解空无自性讲出来,

这里的“非性”就是“无”,意思就是,执诸法之性为无,就是断见的意思,

所以你看,文字完全一样,可是外道的心境不同于佛,困此千万不要被文字欺骗了,

因此,所以师父就说:自己看文字是看不来的,就算有注解,你也不一定能够理解的。

一定要听大善知识开导解说,你才了解:喔!原来这个就是问题所在。

谓性,一切法的自性无性,“无性”就是执一切法为无的意思,达到此境界,一切法无,“无”就是断灭,达到一切法无这个境界,这个叫做“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误认为涅槃。

第二、种种相性非性涅槃,这个就是执着种种的外相,

诸位!站在相上,第二种把这个相拿来论断,这个相与性跟非性是形容那个外相,

所以第二个种种相,你前面加一个字,你才看得懂,“相”,加一个“外”,只在表相论断有无,

所以第二种外道是执种种的外相,只有论外相喔,没有论到性,只有论到外相,

外相有相,“非性”就是无相涅槃,

简单讲:就是执诸法之外相为亦有亦无,“性非性”就是同时存在,一下子讲有,一下讲无,你搞不定,简单讲:执诸法之相为亦有亦无,只论外相,简单讲:就是双执的意思。

接下来,第三、自相自性非性,前面一下诸法之性,

第一、执诸法之性无,第二、执诸法之相为亦有亦无,

现在不一样,第三,双执,执诸法之自相、还有自性,两个都无,双执自性、自相为无,所以叫做“自相自性非性”,

“非性”就是无,为觉,觉悟到,外道执着自相、自性都无,这种觉悟叫做“涅槃”非真正佛的涅槃,

第四种,诸五阴自共相,譬如说:五阴共一相,就是这个色身,分开来有色、受、想、行、识,所以有自相,也有共相,

相续还有流注,“相续”就是粗糙的生灭,“流注”就是微细的生灭。

“断”就是断灭,断灭见的意思,这个自相跟共相,粗糙生灭、流注生灭,怎么样?空无所有,

这个“断灭见”就是空无所有,不会站在有因果的连锁性讨论,统统不存在,否定的意思,

否定了自相、共相的相续相还有流注相,统统不可得,这个不是空无自性,是断灭的意思。断灭那就没因果了,

所以诸五阴自共相,“相续”粗糙的生灭,“流注”它是站在八识的微细生灭角度讲的,而“相续”站在能所粗糙的六识讲的,

而在外道里面来讲都不可得,断灭见,否定了因果的缘起自共相,

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大慧,我所说法者,妄想识灭,“妄想”就是分别心,“识”就是第六意识灭,那么怎么样?名为涅槃。

   5-3 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大慧,我所说法者,把分别心放下的那个第六意识灭,叫做“涅槃”。名为涅槃。“涅槃”,就是没有妄想的人就叫做“涅槃”。

我把它贯串一下,说: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时四?

谓一、“性”就是一切法,一切法的自性无,“非性”就是无,以此执一切法无为涅槃达到这种境界,名叫做外道所执着的涅槃,其实不是佛的真正涅槃;

第二、执着种种外相,只论相喔!只有站在外相,外相的有相、还有“非性”就是无的涅槃,也就是“亦有相亦无相”,执着这个误以为涅槃,也就是执着诸法之相为亦有亦无,只论外相为涅槃;

第三、自相自性非性,“非性”就是无,觉,为觉之涅槃,也就是执着诸法之自相与自性都没有,“非性”就是皆无,为觉,

觉悟到自相、自性都无,成断灭见,双执自性、自相为无,把不正见,非佛的真正的涅槃误认为涅槃;

第四种,外道执着五阴的自相、共相,相续、流注断灭为涅槃,就是否定了自共相的因果相为涅槃,

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

大慧,我所说法者,把分别心放下的那个第六意识灭,叫做“涅槃”。名为涅槃。

“涅槃”,就是没有妄想的人就叫做“涅槃”。妄想包括执着、分别、颠倒、无明、贪、嗔、痴统统包括在内,没有妄想的人,那个就叫做“涅槃”,那个就叫做“圣人”。

    5-4 我平常都不执着了,奇怪,我回到家还是烦恼,不知烦恼到底从哪里来的呢?微细的生灭在最深的底层里面,在牵制着你啊,

【注释】

【“性自性非性涅槃”:第一个“性”字,即法之义,亦即】(也就是)【一切法。“非性”,即】(就是)【无性。

此为外道执诸法之自性为无,而以达此境界名为涅槃。】

【“种种相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指诸法之种种相。

“性非性”,即】(就是)【有性】以【及非有性,亦即】(也就是)【有、无。

此为外道计著物体之外相为亦有亦无,而以达此境界名为涅槃。】

【“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非性”,非有性,即】(就是)【无。此为外道双执物之自相与自性皆无,而以达此境界名为涅槃。】

【“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诸阴”,五阴。“自共相”,自相、共相;即】(也就是)【同相、别相。

“诸阴自共相”,即】(就是)【五阴之各各一一相,如色阴、受阴,一一皆各有其自相。共相,如四阴合成心法之相;】

所以“五阴”就是身、心,“心”就是受、想、行、识,“身”就是四大,

简单讲:就是一个人再分下来看,分开一个人就是身、心,

再细分“身”就是四大地、水、火、风,那“心”呢?就受、想、行、识,就是这样分,看粗分,还是细分,

【如五阴共合成众生身之相;诸阴之自共相,简言之,即】(也就是)【五阴之一切相。

“相续、流注”,即】(就是)【相续生住灭相,及流注生住灭相。

相续生住灭为表面的,其相粗、易见,为在六识。

流注生住灭相,为内在底层,其相深细、非凡夫所能觉知,为在八识(本识)中。】

在八识(本识)这有一个重点,就是习气、种子很难断。修行最大的困难不是放不下,是放下那个,还有烦恼,是放下,还有莫名其妙的微细的生灭跑到哪里?跑出来,为什么?那个就是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我平常都不执着了,奇怪,我回到家还是烦恼,不知烦恼到底从哪里来的呢?微细的生灭在最深的底层里面,在牵制着你啊,

   5-5 在梦境里面,可以看到一个人将来的一个投胎的一个方向

那么从唯识的角度来讲,念佛就要念到在梦境里能够念佛,那个信、愿、行坚固的时候,已经一个人培养拜佛、念佛,念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包括在梦境里面都仍然在念佛,那个人决定往生净土,

何以故?连梦境都念佛,临命终的八识田中,一下子就转化成净土,正、依二报立刻就见到净土,当然平常要修福修慧,

因此在梦境里面,可以看到一个人将来的一个投胎的一个方向,

如果你现在在梦境里面,喔,乱七八糟,为了这些烦恼的事情感伤,梦境做不了主。

那么,在经典里面讲,要到二地菩萨,叫“智者无梦”那是圆教的,要到二地、到三地菩萨,晚上才不作梦,这个有多难,你就知道这个有多难了,

一般的凡夫,不但是白天妄想颠倒,连晚上仍然~那就更不用讲了,白天都克制不住了,那晚上呢?那就更难。

    5-6 【执断灭邪见者。】很可怕的,连法身都不存在

【此为外道执五阴之一切相——自相、共相、相续、流注——皆悉断灭,】

“皆悉断灭”就是连法身都没有,否定了因果,岂有法身呢?

皆悉断灭,【而以之为涅槃,此】(这个)【即】(就是)【执断灭邪见者。】

很可怕的,连法身都不存在,法身的显相,建立在因果。因果的究竟,建立在法身。因果相,就是法身相,法身相,就是因果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5-7 诸位,这个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要修行,这个就是叫你放下,为什么常常叫你放下?因为那个是妄,妄执、妄心。

【“妄想识灭,名为涅槃”:“妄想”,即】(就是)【分别。

“妄想识”,即】(就)【是六识,因六识以妄想分别为其功用。

佛之意为:我所说之】(的)【涅槃,即】(就)【是妄想灭,亦即于彼外道所计之妄想寂灭之处,当体即】(就)【是涅槃。

也就是说:但是离妄,即】(就)【是涅槃:离妄即真。

离妄之后,更无一法可得,无少法可立;妄心既歇,一切自如。是故,离妄即】(就)【是真。】

诸位,这个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要修行,这个就是叫你放下,

为什么常常叫你放下?因为那个是妄,妄执、妄心,

你种种的感伤、种种的感触。婚姻不美满,你今天种种的生活、人事,没有办法圆满,或者是种种的缺憾、遗憾,这个都是妄,放下妄就是真。

【故】(所以)【《圆觉经》云】(这么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此】(这个)【即】(就是)【一乘顿教之顿修顿证之法门。】

    5-8 “诸外道”之“四种涅槃;”此皆“非我所说”之“法。大慧,我所说者,”为“妄想”分别“识”(六识)寂“灭,名”之“为涅槃”。

【义贯】

【“复次大慧,诸外道”说“有四种涅槃”。“云何为”此“四”种涅槃?

“谓”一者:有执诸法之“性”其“自性”为无(“非性”)之“涅槃”;

二者,为执诸法之“种种”外“相”为亦有亦无(“性、非性”)之“涅槃”;

三,为执诸法之“自相”与“自性”为无(“非性”)而以之为“觉”之“涅槃”;

四者,为计“诸”五“阴”之“自”相、“共相、相续”生灭相、“流注”生灭相,等一切皆悉“断”灭,而名之为“涅槃。

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槃;

”此皆“非我所说”之“法。大慧,我所说者,”为“妄想”分别“识”(六识)寂“灭,名”之“为涅槃”。 】

    5-9 修学佛道,关键在人的那一颗心,愿不愿意割舍,愿不愿意放下假相。诸位,放下假相,你就见性,放下有限,你就得到无量。

【诠论】

【外道所谓之四种涅槃,皆不离性与相,】以【及有与无;

亦即】(也就是)【皆为对性与相,作有与无之计著。

有执性相为有而以之为涅槃,有执性或相,或双执性相为无,而以之为涅槃。】

其实这个都不了解性、相都空无自性,才会这样子,才执性、相为实有,

【而佛则离对如是法相之执著,】为什么法相执着呢?因为空无自性,

所以圣者想要执着,以没有东西可以执著,因为万法空无自性嘛,

【离于如是等妄想执著,名为涅槃。

简言之,外道所执之】(的)【涅槃,不出于相、名、妄想。

而佛所谓】的【涅槃,非谓别者,不离于五法、三性等之计著,名为究竟涅槃。】

这因此啊,修学佛道,关键在人的那一颗心,愿不愿意割舍,愿不愿意放下假相。

诸位,放下假相,你就见性,放下有限,你就得到无量。

执著,执著相,就把无量的心性变成少许,人越执著他的胸量就越小。

所以放下有限才能拥有无量,放下执著才能开发真正的心性出来。

简单讲,万法著不得、住不得、妄动不得。为什么?万法本自一如,

所以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无一物”就是如,万法本来就如,万法本来就是涅槃,你还有哪里会惹尘埃呢?是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经文423:【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识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离意识,非七识?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著心聚生,展转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亦如是。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在唯是一心,唯是真如的时候,不必去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可是在妄动的众生的凡夫,为了解说生命的起源,无明的来源这种能所,不得不建立八识。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识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离意识,非七识?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著心聚生,展转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亦如是。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

    6-1 识者,生灭也,识性是不生不灭的,不开悟、不见性叫做“藏识”,见性叫作“如来藏”,佛已经悟道叫做“如来藏”。

这一句你不看注解,自己这样看,要看得懂,一百万,美金喔,美金喔,真的看不懂。

所以啊,你就知道,这个《楞伽经》要把一个修行人推到最高点的第一议谛,真的要吃一点苦头。

接下来,大慧白佛言,说:世尊,你建不建立八识呢?

阿赖耶识、末那识,然后第六意识,然后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建不建立八识耶?

佛言:建立,为说一切法,必须要建立,为众生而建立,

如果诸佛,诸佛,佛佛道同还建立什么八识?一都没有,哪来的八识呢?

所以识者,生灭也,识性是不生不灭的,不开悟、不见性叫做“藏识”,见性叫作“如来藏”,佛已经悟道叫做“如来藏”,

而众生没有悟叫做“藏识”,那就不一样,有个“识”就是微细生灭、粗糙生灭统统有,

“如来藏”含藏如来本有的德性统统显露出来。

佛言:建立,当然建立八识。

   6-2 第七意识纯粹是依他起的,不会独立的单独地跑出来,叫做“七识不生”。第七意识不会独立跑出来的意思。

大慧白佛言,若建立,既然建立了八识,云何离意识,非七识?为什么?

佛陀在前面讲,只要离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能缘的心,离第六意识的妄想心,不是有八识吗?

而为什么只离第六意识,而非离第七意识呢?名为涅槃,

前面佛已经讲了,第六意识分别心寂灭,就叫做“涅槃”,为什么还有第七意识呢?

这句话意识就是说,为何佛在前面一直说,离第六意识就叫做涅槃?而不是还有一个第七意识,更微细的名叫做“涅槃”?

佛告大慧,彼因,“彼因”是指第七意识,彼第七意识以藏识为因。

“彼”是指第七意识,彼第七意识呢?以第八意识藏识为因,为根本的意思,

然后呢?及彼攀缘故,及彼攀缘,第六意识为彼第七意识所攀缘。及“彼”,就是第七意识,及彼第七意识所攀缘的,叫做“第六意识”。

简单讲,对内执着第八意识为我,对外执着第六意识为我所。现在就是内、外了。

彼因就是对内。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为亲因,这对内,

对外来讲的话,第七意识,彼第七意识所攀缘的是第六意识。

意思就是,前六识,第六意识起来,第七意识才跟著起来,第六意识没有起来,第七意识也没有作用的意思。

所以七识不生,意思就是说,第七意识不能独立地起来。

第七意识是对内跟对外的一种依他起,所见是非量的,

第七意识依第六意识而生,如果没有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就失去所缘了,所以第七意识它不会独立生起来。

所以第七意识是随第六意识生起来,而生起来,叫做“七识不生”。就是第七意识不会单独地跑出,

第六意识对面眼、耳、鼻、舌、身跑出来,七识就跟著执着,执著那个为我所,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第七意识纯粹是依他起的,不会独立的单独地跑出来,叫做“七识不生”。第七意识不会独立跑出来的意思。

   6-3 这第六意识对六尘所执著,反过来,第六意识这个习气又长养藏识之无明。

接下来,什么是第六意识呢?意识者,接下来,第六意识,什么是第六意识呢?

也就是对于六尘的境界分段,“分段”就是不是一时同时的,一段、一段,前一秒钟,现在一秒钟,下一秒钟,一段、一段的妄想执着,依次第而生。

对六尘的境界,分段妄想计著依次第而生,就是前一秒、后一秒,一秒一秒的生,“分段”就是非同时叫做“分段”,

也就是第六意识对于六尘这种境界,是次第,一秒、一秒次第,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次第而生,不是同时,叫做“分段依次第计著生”,

这第六意识对六尘所执著,反过来,第六意识这个习气又长养藏识之无明。

藏识的后面,就是无明,藏识之无明,藏识当然就是无明。

反过来,这个第六意识的习气又长养了藏识的无明,反熏的意思,

    6-4 不必去坏七识身之相,第六意识不起来,第七意识自然消失。

同时呢,意俱。“意俱”就是第七意识与第六意识是同时生起来的,叫做“意俱”就是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它是同时起来的。

简单讲,“意俱”是什么?“意”就是指第七意识,这个第七意识,“俱”就是第七意识恒与第六意识生起,叫做“意俱”,

对内执着一个八识的见分为我,对外第六意识执著为我所拥有,计著思惟因缘之生起。就是集一切执着纳归第七意识,就是这个意思。

“意俱”就是恒与第六意识生起,第七意识,前面一个“意”是第七意识,“俱”就是恒、永远,永远跟第六意识生起,

那么,什么叫第七意识呢?就是对内执著一个我,第八意识的见分为我,对外执著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这种计著思量之因缘之生起。

所以集一切执著的思惟,叫做“第七意识”,

不坏身相,所以你不必去坏第七意识,第七意识是依随,依随第六意识的生灭而起的,如果第六意识不起,那第七意识就停止。

那么第七意识,所以没有独立的存在的,因此不必论七识生,也就是不坏身相,就是不必去坏掉七识身之相。

也就是:不必去坏七识身之相,第六意识不起来,第七意识自然消失,

    6-5 没有第八意识,就没有前面的七识的意思,所以诸识的生起,都是依藏识第八意识为因。那么第六意识的生起,是怎么来的呢?都是攀缘自心。为什么叫“自心”?第八意识会影现出正报跟依报,所以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这些都是第八意识自心所变现出来的。

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

“藏识因”也就是,诸识的生起,统统是依第八意识为因,也就是藏识因,

诸识的生起,都是依第八意识藏识为因、为根本,

简单讲,没有第八意识,就没有前面的七识的意思,

所以诸识的生起,都是依藏识第八意识为因,

攀缘自心现的境界,那么第六意识的生起,是怎么来的呢?都是攀缘自心,

为什么叫“自心”?第八意识会影现出正报跟依报,所以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这些都是第八意识自心所变现出来的,

而众生不知道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相是第八意识变现出来的,

因此啊,不知道:妄动就攀缘自心,第八意识所显现出来的境界,而生出第六意识,

那么计著心聚生,这是指第七意识怎么生起,第七意识怎么生起来的?

所有的执着,把它聚集起来的心,只要那一颗执着的心,作用执着的心,统统我执、法执,只要是执,统统把它聚起来,这个就是第七意识生起的,所以计着心聚,“聚”就是聚集,而生起第七意识,

    6-6 这个六跟七、八识展转互相为因。第八意识产生了六、七识,六、七识的习气,执着跟分别又薰习第八意识的种子,所以叫做“展转相因”。

那么接下来,展转相因,这个六跟七、八识展转互相为因,

第八意识变现出了山河大地,第六意识就生起,再来,第七意识执着,对内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执着外面,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

所以第八意识产生了六、七识,六、七识的习气,执着跟分别又薰习第八意识的种子,所以叫做“展转相因”,

第八识种子起现行,站在种子起现行的角度,第八意识为六、七识的因,

站在薰习的角度,六、七识所造的业的薰习角度,现行又薰种子,那么六、七识,第六意识又为第八意识的因,

种子起现行,这是站在第八意识生起六、七,现行薰种子,六、七薰习,六、七为因,又薰习种子为果,叫做“展转相因”。

   6-7 若第六意识灭,七识也灭。因为第七意识是依他起的,所以不必去灭第七意识,六识灭,第七意识自然灭。

接下来,譬如海浪,这一段是比喻第六识跟第七意识的关系,

譬如海,“海”当然是第八意识叫做“大海”,海中所起的浪,就是七识浪,

譬如大海的第八意识,而所起的海浪的七识浪,七识浪是生灭的意思,大海中所现的波浪的意思,

自心现,自心所现的六尘的境界风一吹,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六识?是因为要执着境界,要执着境界才产生六识,

所以要执着六尘,而不知道那个六尘是心所变现出来的,

诸位,为了要执着六尘,就变现出六识,这境界风一吹,怎么样?

若生若灭,若生,好像有,好像没有,若生若灭就是指又现出了七识的波浪,亦如是。

是故,若第六意识灭,七识也灭。因为第七意识是依他起的,所以不必去灭第七意识,六识灭,第七意识自然灭。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6-8 藏识自性本来就是涅槃,海浪虽然一起,海浪灭,海水本自寂静,所以六识,六、七制造海浪,波浪,但是它的水质,本性的水,仍然是水性,仍然是寂静的。

那么整段,再把它贯串一下,你要全神贯注,初学佛法的人不太容易了解这一段,

在唯是一心,唯是真如的时候,不必去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可是在妄动的众生的凡夫,为了解说生命的起源,无明的来源这种能所,不得不建立八识。

说:大慧白佛言:世尊,你建立八识吗?阿赖耶识就第八意识啊,末那识啊、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建不建立?

佛说:当然建立。为众生解说这八识的关系,让众生能够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究竟义,生灭和不生灭义,当然要建立八识,

大慧白佛言:如果建立八识,为什么前面佛陀说:只要离第六意识的能缘分别意识心,就得到涅槃,而不是离于第七意识?名叫做涅槃呢?

佛告大慧:彼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为藏识为因、依藏识为因,

同时第七意识,彼第七意识所缘第六意识,以第六意识为彼所缘,

所以第七意识不能单独独立地起来,因为第七意识是依第六意识而生;

如果没有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就失去所缘,所以第七意识不会独立而生起,

所以七识是随第六意识而生的,那么第六意识灭,当然第七意识就是灭了,

所以第六意识者,是对六尘的境界分段,非同时,非一时,那种妄想依次第计著而生,

同时,第六意识反过来,那个习气又长养了藏识的无明;

“意俱”就是第七意识~,“俱”就是永远恒于第六意识同时起来,

第七意识对内执着我、对外执着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

这种种种的计著思惟的因缘生起,集一切的执着,列为第七意识,所以不必坏第七意识之身相。

藏识因、诸识的生起,都是依第八意识为因,第八意识是诸识的根本,叫做“藏识因”,

第六意识怎么生起的呢?第六意识是攀缘自心变现出来的境界而不觉知、而生起第六意识,

第七意识怎么生起呢?第七意识就是把所有执着的心集聚生起第七意识,

这样六、七、八互相为因果,展转相因,第八意识为六、七的因,六、七意识又为薰习第八意识的因,

所有种子起现行,第八意识为因,现行为果,现行薰种子,现行为果,又熏第八意识,

那么现行为因,又薰习第八意识的种子为果,所有这个叫做,六、七、八识三种展转相因,六、七二识,

底下是比喻,六、七二识的生起,譬如海浪,八识中所现的海浪,也就是大海所现的波浪,

因为自心现的境界是指六尘,因为自心现的六尘境界风,不知道是心性藏识所变现出来的,而在心里面现有,好像生,又好像灭,这个就是七识的波浪,亦复如是,第六意识执着境界、分别境界,而第七意识于心现生生灭灭亦如是。

是故,第六意识灭,只要把第六意识灭,七识不会单独起来,就跟着第六意识灭,是故,但言六识灭,

而藏识自性本来就是涅槃,海浪虽然一起,海浪灭,海水本自寂静,

所以六识,六、七制造海浪,波浪,但是它的水质,本性的水,仍然是水性,仍然是寂静的。

    6-9 在座诸位!我们学佛到底核心在找什么?就是找到那一颗寂静安详的心,诸位,你今天听经闻法,什么都听不懂喔,没有关系,你这一句一定要听得懂,学佛法,整天在找什么?就是找那一颗空性寂灭安详知足的心,那个就是般若智慧所显现出来的现相。

【注释】

【“不建立八识耶”:谓佛岂不建立八识吗?因】为【佛在前】面【频言有八识,及言藏识等。

为何现在说涅槃,只说六识灭,而不言八识灭。

其实八识如海,七识如浪,若】(如果)【无】(没有)【七识浪,海水本自寂静,当体寂灭。

所以浪灭名为涅槃寂静,不用除水:生死相为海浪,非水;七识海浪寂,生死即】(就是)【灭,藏性不生不灭。】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学佛到底核心在找什么?就是找到那一颗寂静安详的心,

诸位,你今天听经闻法,什么都听不懂喔,没有关系,你这一句一定要听得懂,

学佛法,整天在找什么?就是找那一颗空性寂灭安详知足的心,那个就是般若智慧所显现出来的现相。

   6-10 七识是随著六识生起而生起的,也因六识灭而不再生起。

【“云何离意识,非七识”:云何但说离第六意识,而非离】第【七】意【识,名为涅槃,

更何况还有第八识,怎能说第六识灭就称为涅槃?】后面还有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呢?

【“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彼”:为】(就是)【第七】意【识。

第七】意【识之亲因为藏识;】诸位,迷了叫做“藏识”,悟了叫做“如来藏”,【“攀缘”,即】(就)【是所缘。

第七】意【识所攀缘者为第六】涡【识。以第七】意【识内执第八藏识为我,外执第六为我所,因而生起。

既是如是依内因(第八)、外缘(第六)而生起,故是依他,无有自性;所以说七识本不生。既然不生,云何言灭?】

为什么叫做“不生”?因为它是依他起的,依第八意识为根本,又执着第六意识才影现出种种的一种执着,所以它不存在的,它是妄执的,所以既然不生,云何言灭呢?

【又,第七识既依第六识之缘而生,则缘灭,七识自然跟著灭,以无六识,七识失其所攀缘,没有得攀缘,七识不会独自生起。

所以七识是随著六识生起而生起的,也因六识灭而不再生起。】

   6-11 轮回的生死,回归到现前一念的注解,就是执着生灭,执着现前的生灭,现前就是生死,把生灭拉长,习气断不了,执着于生灭,就拉长生死,就是轮回。

【“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境界”,六尘境界。

“分段”:即】(就是)【分别,非一时。因】为【第六识为对某些情境,数数】一次又一次的【计著,而数数生起,亦如是数数灭去,而非一时生起,停住长时】间【。】

诸位,数数生起,数数灭去,就是短暂的生死,

如果长时间拉开,就是六道轮回的生死,

如果回归刹那生、刹那灭的执着,就是当下生灭的生死,如果把时间拉长,就是轮回的生死,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轮回的生死,回归到现前一念的注解,就是执着生灭,执着现前的生灭,现前就是生死,

把生灭拉长,习气断不了,执着于生灭,就拉长生死,就是轮回,【所以说“分段计著生”。

“习气”,为六识生起后,即熏成种种习气,】习气【反过来长养藏识之无明。

“意俱”,“意”,】就是【第七意识,此谓第七恒与第六俱起。

此句为讲六、七、八三识间的关系,谓:意识者,为由对自藏识心所现之】(的)【六尘境界,一一以次分段计著而依次生起,

生已,即熏成种种习气,而反过来长养藏识之】(的)【无明。

且第七识为恒与第六识一时俱起,第六识生,第七亦生。】

    6-12 【上句言第七与第六俱时而生,此】(这)【句解释第七识如何生】起【。

【“我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这一句是告诉第七意识是怎么来的,

【上句言第七与第六俱时而生,此】(这)【句解释第七识如何生】起【。

谓第七】意【识由于对第六】意【识与第八】意【识作我及我所之妄计执著思惟,以如是之因缘而得生起。】

在这里,如果你还不懂,我再用一个你比较容易了解的,切入第七意识,

就是你的思想当中含有“我执”,你的思想当中含有“我相”,你的思想当中还有我的求法那个我的,就是第七意识生起,

执着五蕴身,就是第七意识,执着六尘境界,就是第七意识,跟着第六意识一起分别跟执着。

【“不坏身相”:“身”,承上文,指七识身。谓,因此不必坏七识身之相,】因为【第七识便随第六识之灭而不生。】

    6-13 【“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著心聚生,展转相因”:此为上文总结所言,谓诸识之生起,为以藏识为因。】

【“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著心聚生,展转相因”:此为上文总结所言,谓诸识之生起,为以藏识为因。

“攀缘自心现境界”,指第六识生起之因,为攀缘藏识心中所现之】(的)【境界。

“计著心聚生”,】也就是把所有的执着统统会归,就是第七意识,【指第七识生起之因。】就是计着心聚生,

【谓第六识生起之后,第七识方计著第六第八为我我所,因而令七识心聚集生起。

“展转相因”,以依第八而生第六,再执第六与第八而生第七;

第六再反熏第八,增加无明,无明再现更新(更多)的境界;

六识再虚妄分别此等境而起,七识再依此第六、第八而生。所以叫“展转”互相为因而生。】

    6-14 简单讲,万法不离心,就是外面所现的境,仍然是八识变现出来的,【而现有心波若生若灭之相。】众生的愚痴在认为有外在的境界,而圣人的伟大在于知道,外境仍然是心所变现出来的。

【“譬如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海浪”,大海所现之】(的)波【浪。大海比喻藏识,浪比喻七识。“境界风”,为指六尘境界。

此谓:譬如大海中所现之】(的)【波浪,为由自藏识心中所现之】(的)【六尘境界之】(的)【风吹拂,】

简单讲,万法不离心,就是外面所现的境,仍然是八识变现出来的,【而现有心波若生若灭之相。】

众生的愚痴在认为有外在的境界,而圣人的伟大在于知道,外境仍然是心所变现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6-15 我们开始彻底地整理一下,彻底地整理观念,在模糊的空间里面,这样一比划,你就会非常清楚八识怎么来的。

好,把笔放下来,看这里,我们开始彻底地整理一下,彻底地整理观念,在模糊的空间里面,这样一比划,你就会非常清楚八识怎么来的,

注意师父的比划,统统要全力以赴地专注什么是八识的关系,一比划,就会很清楚,

把这里当作第八意识,(师父以手抚胸示意)

第八意识,变现山河大地,本来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见分是一体的,第八意识的本性,第八意识当下就是如来藏性,

为了解说所以我们第八意识妄动,有第八意识的微细生灭,第八意识会变现山河大地,变现出来了,

为了攀缘那个相分,而有什么?而有见分,第六意识跑出来,(师父伸左手放前面示意)

山河大地,第八意识变现了山河大地,而有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会归过来,眼、耳、鼻、舌、身会第六意识,第八意识变现山河大地,有第六意识跑出来,

再来,因为不只是妄动,它还会执着,第七意识对内执着第八意识为我,执着这个五蕴身为我,执着为我,对外第七意识黏住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

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自我,然后也执着第六意识为彼所攀缘,彼第七意识所攀缘,

为了解说第七意识这样,因为第七意识空无自性,所执非量,它并不存在,只是妄动继续执着,

所以有第七意识,当然八识都不存在了,悟道了都不存在,但是为了解说就是这样,

对内执着第八意识见分为自我,对外执着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的,是什么都为我而活,我存在,

简单讲,对内执着正报,对外执着依报所现的影像,

再来,我为了解说,所以把第八意识和第六意识,好,现在回归当下,这三个其实是同时的,

第八意识、第六意识、第七意识,诸位,究竟义没有六、七、八,究竟唯是一心,

识就是性,迷了,有第八意识,为了攀缘境界,有第六意识,有内、外的执着,又显现第七意识,

我这样黏在一起,就表示回归当下这一念,

其实是因为功能,第八意识如同仓库,第六意识如同工头,第七意识如同管理员,

我这样比喻,是为了解说,这样把它黏在一起是回归当下,就是这个意思,回归当下,

那么第八意识,第六意识回归当下,就是同一个念存在作用,这样解说,回归当下,其实是同一个念头,

其实它也不存在,为什么?如果妄想、颠倒、执着而说八,一尚不可得,何况有八?修学佛道就是回归万法、回归真如,就是这样子。

   6-16 【”若第六“意识灭”时,第“七识亦”随着“灭”。是故但言六识灭,而藏识自性本自涅槃。(如海浪灭,海水本自寂静。) 】

【义贯】

【“大慧白佛言,世尊,”岂“不建立八识耶”? “佛言:建立”。

“大慧白佛言;若建立”八识“者,云何”但说“离”于“意识,”而“非七识”灭,名为涅槃?

“佛告大慧:”由于“彼”第七识,为以藏识为“因,及”以第六识为“彼”之所“攀缘故”,

故第七识不得单独生起,乃依他而起,无有自性,是故第“七识”本“不”自“生”。

第六“意识者”,为由对自藏识所现之六尘“境界”,一一以次“分段”妄想“计著,”而依次数数“生”起;

第六识生起已,即熏成种种“习气”,以“长养藏识”之无明(此为第六转而反熏第八)。

第七末那“意”识,则恒与第六识同时“俱”起。

第七识如何生起呢?为由于对第六及第八识,作“我、我所”之妄“计”执“著,”虚妄“思惟”,以如是之“因缘”而得“生”起。

是故“不”必“坏”七识“身”之“相”,而言涅槃,以七识随第六识灭,便不再生】起【。

因此,当知诸识之生起,为以“藏识”为“因”,由“攀缘自”藏识“心”中所“现”之】(的)【“境界”,】所现的相分,【而生第六识;】

不知道那个相分其实是自己的心性变现出来的,【以“计著”第六与第八识为我我所,故令“心聚”集而“生”起七识。

因此六、七、八识三者,则如是“展转”互“相”为“因”而滋长不息。

又,六、七二识之生起,“譬如”大“海”中所现之波“浪”:

由“自”藏识“心”所“现”之六尘“境界风吹”拂心海之水,而现有七识浪“若生若灭”之相。众生七识生灭“亦”复“如是。

是故”若第六“意识灭”时,第“七识亦”随着“灭”。】

这一句很容易懂,你只要记得,没有前六识,没有第六意识,就没有第七意识,

第六意识是对境,第七意识是依他起的,就是依第六意识才能有第七意识而活,第七意识是依第六意识而活,就是这个意思,

是故若第六意识灭,活的依靠已经没有了,则第七意识也随着灭,

【是故但言六识灭,而藏识自性本自涅槃。(如海浪灭,海水本自寂静。) 】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424:【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不涅槃性,所作及与相,妄想尔焰识,此灭我涅槃。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第六“意识”若“灭”,则“种种”妄“识”亦“不”复“生”,名为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不涅槃性,所作及与相,妄想尔焰识,此灭我涅槃。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7-1 我不取外道的涅槃性,所执着的一种涅槃境,不正见的涅槃,也不起神我能作、所作,还有它的灭相,当作是涅槃。这个第六意识灭,这个分别心灭,就是我所说的“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说:我不取外道所说的那种涅槃性,外道所执的种种的涅槃,我不取外道的涅槃性,

也不取那个神我,有能作、所作,还有他们的灭相,把它当作是涅槃,“灭相”就是断灭,“所作”就是神我,神我有能作,万法是它所作,所以“所作”就是神我的,

我不取外道的涅槃性,所执着的一种涅槃境,不正见的涅槃,也不起神我能作、所作,还有它的灭相,当作是涅槃,

而妄想这个分别,尔焰是第六意识,“尔焰”就是第六意识,就是依于分别,所以有所知,还有能知,“妄想”就是一种分别,

“尔焰”就是所知,那么妄想分别就是“所知”,“所知”就是第六意识,依于分别,所以有能知、还有所知,这个就是第六意识,

那么这个第六意识灭,这个分别心灭,就是我所说的“涅槃”。

    7-2 “意趣”就是第六意识,为第六意识才能成就第七意识的存在,第七意识不能单独独立起来。诸识统统必须依第八意识藏识为根本,叫做:为诸识生起之所依。

彼因彼攀缘,彼第七意识以藏识为因,这个前面讲过,那么彼第七意识,而以第六意识为彼之所攀缘,叫做“彼因”,

就是第七意识依第八意识为因,然后又执着第六意识,为彼第七意识所攀缘,当然就是第六意识被第七意识所执着、所攀缘,

第六意识意趣等成身,也就是依第六意识而怎么样?而成就了第七意识,因为第七意识本身,不能单独独立起来,依第六意识而存在,叫做“意趣等成身”,就是第六意识才能成就第七意识身,

“意趣”就是第六意识,为第六意识才能成就第七意识的存在,第七意识不能单独独立起来,

与因者是心,与第七意识作为亲因的,当然就是八识,藏识心,与第七意识身为亲因的,就是我们所讲的“八识”,就是藏识的心,

这个“心”就是藏识的心,这个藏识的心为诸识,怎么样?生起之所依。

意思就是:诸识统统必须依第八意识藏识为根本,叫做:为诸识生起之所依,

   7-3 种种的妄识不生,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只要执着妄境,妄识就会生,那么只要离一切境,离一切相,妄识就不生,为何师父常常一直说万缘放下,这样才能一心念佛。

“如水”这是指第八意识,“大流尽”,这是指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因为攀缘六尘,

所以心起瀑流,就是大妄动、大妄想、大执着、大分别,所以我们种种的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有种种妄想,

这个大流尽,“大瀑流”就是这个冲得太厉害了,六识攀缘这个六尘,好像大瀑流一样地不可遏止,

所以八识的海,流入海水,而第六意识执着,第六意识执着外面的六尘境界,使这个波浪一直没有办法停止,

我们之所以心的烦恼不断,这是因为第六意识一直攀缘假相的六尘境界,无一时、无一刻能够停止下来,就是晚上你睡觉了,也是白天留下来那种分别的种子,还是变成一种影像,影像,

所以波浪则不起,如大水流尽,“尽”就是把它灭掉,就是我们所讲的,只要你灭了受、想,那么受、想没有能所,灭了第六意识对境界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尽”就是灭的意思,

如果这个大海水,因为第六意识的大瀑流,能够把它灭了,当然第七意识是依第六意识起来的,所以这个波浪,则这个波浪就不会起来,

意思就是说,诸位,如果你不着于境界,万缘能够放下,离一切相,你的心就能够过安稳知足、快乐解脱的日子,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你心的波浪,“波浪”就是烦恼,“我、法执”就是波浪,心起波浪,心神不定,

如是意识灭,如是的意识分别心如果能够灭,也就是分别的妄动意识心灭,那么则种种的妄识不生,

种种的妄识不生,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只要执着妄境,妄识就会生,那么只要离一切境,离一切相,妄识就不生,

为何师父常常一直说万缘放下,这样才能一心念佛,

所以师父一直重复讲说,听经闻法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我们不听经、不闻法,对于佛的正见不了解,叫做“盲修瞎练”,看起来,好像真的在修行,可是佛的心法不懂啊,

在这里把它会归、总归就是执着的心,心就起波浪,着相,心就起烦恼,“总归”就是这个意思,

   7-4 佛法,你总要抓到重点,你不能离相,你的心就一定会起波浪,你的心就一定会烦恼。因此,如何在现实里面杀出一条解脱的路,就看你自己有没有志气了。

佛法,你总要抓到重点,你不能离相,你的心就一定会起波浪,你的心就一定会烦恼,

所以现在修行困难的地方,就是我要活在这个现实的状况之下,我要面对经济的困境,我要食、衣、住、行,睁开眼睛,统统要钱啊,要台币,要人民币啊,叫我如何放得下呢?

所以如何在现实里面杀出一条解脱的路,就看你自己有没有志气了。

   7-5 如是意识的分别心如果能灭,那么则种种的妄识不生。简单讲,着相修行就百千劫,离相修行就刹那间,如果若能万法尽舍却,万法回归当下一念间。

那么,整段我把它贯串一下;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就是指佛陀,不会取外道所执的那种涅槃,不正见的涅槃性,

也不取神我能作、所作,还有它们的灭相,把它当作是一种涅槃,

妄想分别会产生第六意识的能知跟所知,如果第六意识灭了,这个就是我所说的叫做“涅槃”。

彼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藏识为因,同时呢,彼第七意识而以第六意识为彼第七意识所攀缘,

第六意识因为面对外境,第六意识才能存在,才能成就第七意识生,

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为亲因,就是藏识心,与因者是心,与第七意识为亲因者,就是第八意识的藏识心,这个藏识心为诸识生起之所依。

第八意识如同大水,大海水的意思,六识攀缘六尘,第六意识攀缘六尘,就是“大流”,“大流”就是大瀑流,大瀑流起来,心烦恼不定,

但是如果可以把它灭受、想,第六意识把它灭,第六意识不取境,这个妄想分别不起来,那么这个波浪,第七意识的波浪就不会起来,

如是意识的分别心如果能灭,那么则种种的妄识不生。

简单讲,着相修行就百千劫,离相修行就刹那间,如果若能万法尽舍却,万法回归当下一念间。

    7-6 【“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是故,但不分别,诸法当体即是涅槃相。】所以为什么说涅槃不离当下?为什么禅宗讲,回归当下,常常这样讲?因为识心分别,体性本来就空,本来就是如来藏性。

【注释】

【“我不涅槃性”:我不取外道所执之涅槃性。】

【“所作及与相”:亦】(也)【不取神我作者所作,及其所作之灭相为涅槃。】

【“妄想尔焰识”:“妄想”,即】(就是)【分别。“尔焰”为所知,以依于分别故有所知、能知,故称六识为“妄想尔焰识”。】

【“此灭我涅槃”:“此”,指第六】意【识。若第六】意【识灭,即】(就)【是我所说之】(的)【涅槃。】

【“彼因彼攀缘”:“彼”,第七】意【识。谓彼第七】意【识,以藏识为因,而以第六】意【识为彼之所攀缘。】

【“意趣等成身”:“意”,】就是【第六】意【识。“身”,】就是【七识身。谓,以缘第六意识之所趣等相为我所,而得成就七识身。】

【“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与第七】意【识作生起之亲因者,为八识心王。此八识藏心则为诸识生起之所依。】

【“如水大流尽”:“水”,】就是【海水,指藏识。“大流”,大潮流、瀑流,指六识。譬如大海水之瀑流若灭尽。】

【“波浪则不起”:“波浪”,】这是【指第七】意【识。】

【“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是故,但不分别,诸法当体即是涅槃相。】

所以为什么说涅槃不离当下?为什么禅宗讲,回归当下,常常这样讲?因为识心分别,体性本来就空,本来就是如来藏性,

【是故六祖大师对道明开示诸佛无上心法】的【时】候【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

“不思善、不思恶”是什么?就是第六意识不妄动,不妄分别的意思,当体即空,

不思善、不思恶,就是第六意识不思善、不思恶,就是回归当下,

【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因为会思善跟会思恶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灭,如来藏性就显,【便是楞伽心法之用。】

简单讲,不着于善、也不着于恶。

    7-7 【譬“如”大海之“水”,其“大”瀑“流”若灭“尽,”水中之“波浪则不”生“起。如是”第六“意识”若“灭”,则“种种”妄“识”亦“不”复“生”,名为涅槃。】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不”取外道所妄计之“涅槃性”,亦】(也)【不取神我有能作“所作及与”其所灭之“相”为涅槃。

我之所说者,为“妄想”分别之“尔焰识”(第六识)灭:若“此”虚妄分别之识“灭”已,“我”名之为“涅槃”。

“彼”第七识为以藏识作其生起之亲“因”,而以第六识为“彼”之所“攀缘”(缘)。

以缘第六“意”识之所“趣等”相为我所,而得“成”就七识之“身”,

而“与”七识为生起之亲“因者”,乃“是”第八藏识“心”,

此】(这个)【第八识心则“为”诸“识”生起“之所”共“依”。】所有的识都必须依靠第八意识而生起。

【譬“如”大海之“水”,其“大”瀑“流”若灭“尽,”水中之“波浪则不”生“起。

如是”第六“意识”若“灭”,则“种种”妄“识”亦“不”复“生”,名为涅槃。】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文425:【复次大慧,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若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善分别,汝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妄想,到自觉圣,外道通趣善见,觉摄所摄妄想,断缘起种种相、妄想自性行,不复妄想。】接下来,就教你怎么样了解妄想的种类,怎么去断。因为佛在前面屡次提到转妄想为正智,上面一节又说妄想识灭为涅槃,因此现在进而开示妄想自性之别相与通相,令诸菩萨摩诃萨了知妄想相,便能除灭,而离妄想,究竟涅槃。

【复次大慧,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若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善分别,汝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妄想,到自觉圣,外道通趣善见,觉摄所摄妄想,断缘起种种相、妄想自性行,不复妄想。】

   8-1 汝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妄想,因而能够到自觉圣,诸位,这七个字就是关键,“离妄想,才能到自觉圣智”,不离妄想,就没办法达到自觉圣智,离相,才有办法离妄想,所以底下有十二种妄想。

接下来,就教你怎么样了解妄想的种类,怎么去断,

所以说,复次大慧,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相以及共通之相。

我们不是讲每天要放下妄想吗?那到底妄想有几种呢?

如果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善分别,而不被迷惑变成妄想,

汝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妄想,因而能够到自觉圣,

诸位,这七个字就是关键,“离妄想,才能到自觉圣智”,不离妄想,就没办法达到自觉圣智,离相,才有办法离妄想,所以底下有十二种妄想,

说:外道共通所趣,说:外道“通趣”就是共通所趣向的,都善知了知,都善于了知不被外道的知见所迷惑,不迷于外道的知见,

善知了知,怎么样?彻底觉悟,“摄”能摄的心,“所摄”所摄的境界,都是自心妄想分别而来的,

能够断除依缘起法所生种种的虚妄之相、“缘起”就是依缘起法所生的种种虚妄之相,

也断除妄想自性行,自性而起的种种行相,所以也断除妄想自性而起的种种行,因而更不复妄想,因此就不会有妄想。

整句的意思是说:复次大慧,现在来说一说,什么是妄想自性的差别相,“分别”就是差别相,还有共通之相。

如果妄想的自性分别相和共通之相,我们善于了知觉悟,不被迷惑,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便能离妄想,离妄想就有办法到自觉圣智,这个就是最重要的,

外道共通的所趣向,皆能善知了悟,善见了悟,不被外道的知见所迷惑,这样能彻底的觉悟,能摄心、所摄境都是自心妄想分别,这个妄想就是自心的妄想分别,

能够断除依缘起法所产生的种种虚妄之相的执着、同时也断除内心深处妄想自性起种种的行相,因此就不复再会有妄想,便到自觉圣智。

   8-2 缘起法不需要注入太多的理想、期盼。如果你放下缘起性,条件所构成的缘起法,那么妄想就不会生起来,所以诸法本空,无所求、无所住啊,无念、无住、无相。

【注释】

【“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分别”,即】(就是)【差别。“通”,】就是【共通。即】(也就是)【妄想自性之各自差别相与共通之相。】

【“外道通趣善见”:诸外道之共通所趣向者,皆能善知见之。】

【“觉摄所摄妄想”:觉了能摄取、所摄取,皆为】(是)【自心妄想分别。】

【“断缘起种种相”:而断除依缘起法所生之种种虚妄相。】为什么要断除缘起?

诸位,“缘起”是什么意思?就是借重条件凑合凑合的,没有真实体性,叫做“缘起”,

这“缘”就是条件,只要借重条件凑合起来的,统统叫做“缘起”,

那万法哪一种不是借重条件凑合起来的?那万法当然就是空无自性了。

所以,【“妄想自性行”:亦】(也)【断除依妄想自性而起之】(的)【种种行。】

【义贯】

【“复次大慧,”我“今当说妄想自性”之“分别”相】以【及共“通”之“相。

若”于“妄想自性”之“分别”相】以【及共“通”之“相”能“善分别”了知。

则“汝及”其“余”诸“菩萨摩诃萨”即能超“离妄想,到”达“自觉圣”趣,

而于诸“外道”共“通”所“趣”向者,皆能“善”知“见,”并“觉”了能“摄”取】心【与“所摄”取】境【,】其实都是八识变现出来的,【皆唯自心所现】的【“妄想”,

而“断”除依“缘起”之法而生之】(的)【“种种”虚妄“相”,】

这句话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不可以在缘起的假相里面,怀有任何的期盼和祈求,

万法就是这样,随缘尽分就好,以免夜长梦多,

所以只要是缘起法,你就得放下,家庭是不是缘起法?是,夫妻的感情是不是缘起法?是,金钱是不是缘起法?是,统统是缘起法,

那么简单讲,缘起法不需要注入太多的理想、期盼,

【亦断除依“妄想自性”所起之种种“行,”因而更“不复妄想”。】

如果你放下缘起性,条件所构成的缘起法,那么妄想就不会生起来,

所以诸法本空,无所求、无所住啊,无念、无住、无相。

   8-3 不能离妄想,你就不可能得到究竟涅槃。

【诠论】

【因为佛在前面屡次提到转妄想为正智,】

其实在这里还有一个重点,这个“转”,其实是直下无心,说个“转”是不对的,但是又方便说,

如果转妄想为正智,那么这个“正智”就变成生灭了,有转来转去嘛,

其实这个“转动”的意思,其实是没有转,直下妄想如幻,空无自性,就是正智,

如果转妄想成正智,说实在话,在究竟义来讲,这仍然变成一种生灭,

这里是因为文字上的东西,还得提醒一下,这个“转”,实无可转,妄想体性本空,哪来什么转?哪来什么转动呢?

如果了悟了妄想体性本空就是转动,就不会被物所干扰,不为外物所干扰,

【上面一节又说妄想识灭为涅槃,因此现在进而开示妄想自性之别相与通相,令诸菩萨摩诃萨了知妄想相,便能除灭,而离妄想,究竟涅槃。】

简单讲,不能离妄想,你就不可能得到究竟涅槃。

接下来,这十二种妄想当中,这个妄想本来是“一”,但是随境界而成“异”,而变成不一样的妄想,其实妄想本来就是“一”,随境而“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9 经文426:【大慧,云何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谓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缚不缚妄想,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这十二种妄想当中,妄想本来是一,但是随境变成异。

【大慧,云何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谓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缚不缚妄想,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

    9-1 大慧,什么叫做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妄想的自性分别通相到底是什么?一个一个列出来解释,我们现在来简单提纲挈领地解释一下。

我们后面都有一个一个列出来解释,我们现在来简单解释一下,提纲挈领,省省时间。

大慧,什么叫做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妄想的自性分别通相到底是什么?简单提纲挈领地解释一下,

谓言说妄想、诸位,这个“言说妄想”就是世间法所谓的歌唱、妙音、歌咏、话剧、百老汇等等,这些统统是,

就是我们现在来讲,这个“言说妄想”,当然包括大型的歌舞会等等,统统叫做世间用一个“言说妄想”,

只要跟音声、言说有关系的,统统列入在内,那么你看,这电视节目差不多就这样子的,言说妄想,歌唱啊、妙音啊,

所以世间法因为也不知道,说什么是佛法,因此也是靠这个来生活,因此一辈子就是这样子,喔,你喜欢看什么,我喜欢看什么,偶像剧,呕吐的对象,那么,看了就呕吐,

言说妄想,你喜欢看什么?喔,猪哥亮的歌厅秀~最赞的,那就是“言说妄想”。

“所说事妄想”、这个是指出世间法,对于圣人所说的法,好像把它当作有实际的、实在的事,就是着法的意思,所说事。

就是就是所说的出世间法,着于那个法相、名相,误认为:佛真的有所说法,叫做“所说事”,意思就是所说出世间之法,

那么简单讲,所说之法事的一种妄想,对出世间法,误认为佛有所说法。

相妄想、就是不但执着圣人有所说法,同时又执着四大的性相,坚、湿、暖、动,地、水、火、风,是实实在在的有的,存在的真相,地、水、火、风是不变的,四大种是不变的,然后,圣人确实有所说法,相妄想。

再来,这个“利上的妄想”、就是简单讲,如果你这一辈子着于金银财宝,金钱啊,这些...这一辈子,你永远没有办法证入第一义谛大空,不可能,

因为佛在世的时候,没有这些名词,底下我讲的这些名词都包括在内,叫做“利妄想”,是什么?叫做:追星族,喜欢名牌包包族,喜欢买包包的,喜欢追星的,

那么现在还有一种,就是好吃懒做这些年轻人啊,爸爸妈妈留一点,叫做“啃老族”,专门吃他爸爸妈妈剩下来的,

所以小朋友啊、小孩子啊,哎呀,没有骨气、没有志气,“啃老族”,

大部分,台湾有两种族,就是“存款不足”,还有“睡眠不足”,这两族是最大的种族,

所以三种种族,台湾比较麻烦,一、存款不足,二、睡眠不足,第三、啃老族,专门吃老爸的财产的,叫做“啃老族”,

利妄想,简单讲,执着于金银财宝的那些,统统不能证第一义谛。

自性妄想、“自性妄想”就是以相为实有自性,叫做“自性妄想”,把那个相执为实有。

接下来是“因妄想”、这当然是指外道有、或者是无,“有”生一切因,或者是“无”,生一切法,有生一切法,或者无而生一切法,有为因、或者无为因,一种妄想,这个当然就是外道有、无为因的一种妄想。

接下来叫做“见妄想”、叫做“恶见的妄想”,这个见还要补一个“恶”,叫做“恶见妄想”,一切外道不离四句,四句,百非,这个都是外道的恶见妄想,叫做:一切外道只要不离四句,统统叫做“恶见的妄想”。

接下来叫做“成妄想”、这妄想就是借重五阴身,然后有一些会推论的,这个五阴身,色、受、想、行、识成立以后,色、受、想、行、识变成一个人,而这个人主观意识,

所使这个凡夫跟外道,用这个“宗、因、喻”三资粮,成决定句,“决定句”就是我这样的推论,“宗、因、喻”三资粮成决定,“决定”就是不可改变,我这个立论是最正确的,叫做五阴身,

以“宗、因、喻”成就了五阴身,同时也成就了“宗、因、喻”的三资粮,这个“成”就是决定不可改变,叫做“成妄想”,你别想改变我。

“生妄想”意思就是,执着诸法缘有而生,或者是缘无而生的一种妄想,叫做“生妄想”,

那么前面“因妄想”,是执着外道有、无为因,这里是执着诸法有或者是无而生起。

那么这个“不生妄想”呢、比较陌生,“不生妄想”就是妄计,虚妄计着这个万物未生之前先有一个不生之体,此体为不为因缘所生,

在座诸位!要注意,这个“不生妄想”这个“不生”,跟佛的“生就是无生”,完全毫无关系,外道他是二元论的,佛教是平等不二的,

这个叫“不生妄想”,好,看这里,这个“不生妄想”对大家一点陌生,在这里注意看一下,这个问题出在哪里?

好,佛教讲的因缘生,因缘生,当体即空,不二法门,那就是“无生”,因缘生,当体不生,叫做“不生”,叫做“无生”,

外道不是这样,外道是这样子的,画一线的,有,不生,无,也不生,前面讲的,有生妄,有生,以有为种,或者无为种而生万法,有、无,

这里不是,有,也不生,无,也不生,画一线,就是这个统统不生,底下生天地万物,画一线,不生妄想,而生出天地万物,不生,这个就是“二元推论”,

“不生”就是,有、不生,无、还是不生,统统“不生”,我称它叫做“莫名其妙”,不生,莫名其妙,那个叫做“不生妄想”,所以这个还是二元论,

好,诸位,再看啊,这画一线,这个“不生之体”,不生体,无生,这不是什么都统统不生,

然后,由不生生出天地万物,这个就是由不生又生出天地万物,这个不是二元嘛,这跟上帝也没有什么两样,跟那个断灭见的“无”也差不多,什么都不生,然后生出天地万物,

佛教不是,缘起法,缘生当下,就是空性不生,不离当处,就是无生,

它这里不是,把“不生”当作一个不生的体,就是说,妄计,虚妄地计着这个天地万物未生之前,先有一个不生之体,这个体,不为因缘所生,所以这个“不生”,跟佛讲的“不生”是完全两回事,这个是一种妄想。

然后呢,相续妄想、什么叫做“相续妄想”呢?计着我们的根身跟器界,就像缕线一样穿梭,

换句话说,我们生生灭灭无量劫都是根身器界,而且我们还会继续下去,叫做“相续妄想”,根身的相续妄想,器界的相续妄想,正、依二报的相续妄想,

我们不但这一辈子,还有下一辈子,还有下下辈子,就是这样子,叫做“相续妄想”。

接下来,是“缚不缚妄想”,这是二乘人,二乘人把生死当作是“缚”,涅槃当作是“不缚”,“缚”就是捆住了,

那么佛说:不缚就是解脱,二乘人把生死当作是“缚”,就像被绳子捆住,涅槃是“不缚”,就像解开这一条绳子,

而佛陀用绳子来比喻,说:就像打结,我们打结,然后把那结解开,诸位,结,那条绳子本身有打结吗?没有,有结解开来吗?也没有,多余的嘛,那一条绳子本自无结,也不需要打结,所以不求解脱,本自无缚故,

禅宗里面讲,所以师父说:禅宗即心即佛是整个佛教的灵魂,本自无缚,不需要求解脱,真的是一针见血,

因此我们不要把心里打结,说:我在解开这个心中的结,心中的结,本来就是妄,不存在的,妄性本空,为什么要打开它?

说:断除妄想重增妄,趣向圣道亦是邪,就是这个道理,本自无缚,不需要求解,

所以二乘人把生死当作缚,把涅槃当作是不缚,这也是一种妄想,只要不究竟,统统称为“妄想”,

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这十二种妄想当中,妄想本来是一,但是随境而异,随境变成异,

   9-2 妄想之所以有别,是由于所缘之事有十二种之差异,故令能想之妄心有十二种差别。然而一以贯之,则无非都是妄想。

【义贯】  本节从略。

【诠论】

【这十二种妄想中,妄想本是一,随境而成异。一者,即是通相;随境而有异者,即是别相。

所以这十二种妄想,即】(就是)【已】经【包含融合了别相与通相于一体。

妄想之所以有别,是由于所缘之事有十二种之差异,故令能想之妄心有十二种差别。然而一以贯之,则无非都是妄想。

又,十二种妄想,皆是依境界所起,若了境界无有自性,妄想自然不生,妄想不生,则正智现前。所以佛说“到自觉圣】智【”。

再者,这十二种妄想中,言说妄想及所说事妄想之所以居首的原因,是因为“言说”是世间法,“所说”是出世法:凡是妄想,皆是依世出世法而生,】

注意,世法、出世法,本自一如,不可得故,世间法是对出世间法讲的,出世间法是对世间法讲的,其实唯是一心,唯是真如,都不可得,立一个世、出世间,本来就是一种方便,

【所以这两种妄想居首,且为诸妄想之总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经文427:【大慧,云何言说妄想?谓种种妙音、歌咏之声,美乐计著,是名言说妄想。】这个就告诉我们现代的人,尽量修学佛道的人,尽量不要看电视,太浪费自己的时间,太浪费自己的生命,不好。

㊣【大慧,云何言说妄想?谓种种妙音、歌咏之声,美乐计著,是名言说妄想。】

这个文字简单,说:大慧,什么叫做“言说妄想”?那么妙音、歌咏之声,包括我们现在所有的表演统统是,而起美、还有快乐的执着,如是所生的妄想,是名言说妄想。

【义贯】

【“大慧,云何”为“言说妄想?谓”于世俗之“种种”美“妙音”词、“歌咏之声,”起“美、乐”之“计著”,执为实有自性,如是所生之妄想,“是名”为依“言说”所起之“妄想”。】

所以在这里,还要附带一下,所有的电视剧都是言说妄想,

佛当时在世没有电视,不晓得这个电视剧这么地迷人,台湾尤其韩剧非常地流行,还有偶像剧啊,

那么这个就告诉我们现代的人,尽量修学佛道的人,尽量不要看电视,太浪费自己的时间,太浪费自己的生命,不好。

    11 经文428:【大慧,云何所说事妄想?谓有所说事自性,圣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说妄想,是名所说事妄想。】此为依圣人所说之法,依言取实,执有实自性之妄想。所以我们说,佛说四十九年,不说一个字。

【大慧,云何所说事妄想?谓有所说事自性,圣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说妄想,是名所说事妄想。】

大慧,云何所说事妄想?什么叫做所说事的妄想?

谓计着圣人有所说法,有一切法为圣者所说,“有”就是有所说,“事”,以为实有其事,一种自性,圣人确实有说法,“有所说事自性”,

什么意思呢?就是计着圣人有所说法,意思就是,一切法为圣人所说,以为圣人所说之事的法是实有自性,实在有说法,

但是呢,法为圣智所知,圣人所能证的,不在语言、文字,不在所说、能说,这个并不是凡夫的境界,所以叫做“唯圣智所能证知”,这个不是凡夫的境界,

依彼而生妄想,而凡夫呢,然而依彼圣人所说的法,而生种种的名相上,执着一种妄想,实有言说一切妄想,所以依“彼”,就是凡夫,

然而,凡夫依彼圣人,先圣所说的法,而生种种实有言说一切法的妄想,是名所说事妄想。

【诠论】

【此为依圣人所说之法,依言取实,执有实自性之妄想。】所以我们说,佛说四十九年,不说一个字。

【义贯】

【“大慧,云何”为“所说事妄想?谓”依先圣所说之种种法,而计著实“有”其“所说事”之“自性”(其所说事中,一一皆有实自性),而圣人所说事者,唯“圣智所”证“知”之境,非凡夫能了;

然而愚夫却“依”于“彼”圣所说“而生”起种种戏论“言说”之“妄想,是名”为依圣人“所说事”而起之“妄想”。】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经文429:【大慧,云何相妄想?谓即彼所说事,如鹿渴想,种种计著而计著,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这一段是执着的很可怕,不但执着出世间法,还执着世间的相为实有。

【大慧,云何相妄想?谓即彼所说事,如鹿渴想,种种计著而计著,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

    12-1 种种自心所现的一种妄想计著,计出世间法,执为实有;执着世间法,谓地、水、火、风,坚、湿、暖、动之相,执为实有。

这一段是执着的很可怕,不但执着出世间法,还执着世间的相为实有,这两种,执世、出世间法,执为实有。

说:大慧,云何相妄想?谓即“彼”,那就是圣人,即彼圣人所说的境界当中,靠想象的,如鹿渴时而想,而阳焰,而生了实水想,

那么这个愚夫、愚妇也是这样的,种种自心所现的一种妄想计著,而计著圣人所说的事,执着为实有自性,

计出世间法,执为实有,所以种种计着,而计着种种自心现妄想,而计着圣人所说的法为实有,

接下来,是执着世间法,谓地、水、火、风,坚、湿、暖、动之相,执为实有,

一切法有其自性,还有自相的妄想,是名为依世间、出世间的相的妄想。

    12-2 执法为实有性,就会把自己巩固在、缩小在一个~,不得了,然后看不起别人,所以真正一个悟道,他有佛的心性,不会找人辩论,也不会让人家难堪。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说:大慧,云何相妄想?意思就是说,对于圣人所说的事境当中,这境界当中,就像渴鹿一样,阳焰,碰到了阳焰,生实水想,

愚夫也是,自心所种种的妄想,用生灭的妄想计著圣人所说的不生灭的境界,把它执为实有性,

所以这一点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所以佛教、佛法那种一直辩论,就是一种妄动,一种妄动,没有契入究竟第一义谛的,执法为实有性,那么就是这样子,

执法为实有性,就会把自己巩固在、缩小在一个~,不得了,然后看不起别人,

所以真正一个悟道,他有佛的心性,不会找人辩论,也不会让人家难堪,为什么?他有执为实有自性才会让人家难堪嘛,

如果佛以大悲心、无相心、无念、无住,怎么会让人难堪呢?

执法为实有,看起来像有修行,事实上,与道不相应,

谓地、水、火、风、坚、湿、暖、动之相,执为实有,

一切法有其自性相的妄想,是名依世、出世间相的一种妄想。

    12-3 起一切法有实自性之妄想。不知道世、出世间法皆空无自性。

【注释】

【“如鹿渴想”:如群鹿渴】的【时】候【,而于阳焰生实水之想。】

【“种种计著而计著”:以种种自心现妄想计著而计著圣(人)所说事,执其性为实有,妄有所得。】

【“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不但于圣人所说之出世法执为实有自性,且于地水火风等世间法之坚湿暖动相,亦】(也)【执为实有,而起一切法有实自性之妄想。】不知道世、出世间法皆空无自性。

   12-4 诸位,你听了一句话,你动无明,你就把它着为自己有实自性,着那个法有实自性。

【义贯】

【“大慧,云何”为“相妄想?谓即”于“彼”圣人“所说”之种种“事”境中,犹“如”群“鹿渴”时,而于阳焰生实水之“想”,

愚夫亦如是,以“种种”自心现妄想“计著而计著”圣人所说事,执其为实有自性,妄有所得;

不但于出世法如是,于世间法亦如是,“谓”于地水火风之“坚湿暖动”等“相”,而起“一切”法皆有实自“性”之“妄想,是名”为依世出世法“相”所起之“妄想”。】

诸位,你听了一句话,你动无明,你就把它着为自己有实自性,着那个法有实自性,

   12-5 我们自己好好地实修就好,没什么事,少去批评别人,当然如果对方有真的恶知见、邪见害人,这个是可以谈论的,警惕大家不要走错路,这个是可以的。

今天报纸登了一个新闻,我觉得:这个一个借境,很好,很好啊,

有一个人,有一个人精通日语,然后从日本,翻译,翻译小说,日语…日语小说,喔,翻译、翻译…

其中有一个人,哎呀,台湾,看了,非常地不舒服,那翻译译本的当然也是台湾人,

然后就诽谤、批评他,看你那个日语的翻译,难过、吐血、疯狂,发疯了(日语),开始一直,网路开始骂骂骂…

结果那个日本的原著作者,翻译的,著作者告他,这个人意思就是,诽谤他,意思就是,翻译这问题会让人家疯狂,意思就是,指责那个翻译的人不懂日语,

然后接下来,这个作者,著作者,翻译的人告他,诽谤的人,两个上法庭,

那个法官很厉害,我觉得这个法官还是很厉害,这个法官当庭就拿出一本日文小说,马上就拿出来,日语,

你说他翻译的不好,那表示你的日文的程度很强啰,来,你翻译给我看看,当庭喔,测试喔,结果,翻不出来,

法官就说:我看你日语也不怎么样,你本身这么简单的日语你翻不出来,你怎么可以这样任意地去诽谤别人,

我看到这个,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世间人批评别人的很多,真正叫你上去,你没办法。

有一个人来跟我说,师父啊,有外道的批评你怎么样…怎么样,你说法怎么样…怎么样不好,

我说:那批评很好啊,那你自己行,你自己上来啊,能够救救众生有什么不好呢?我跟你随喜啊,跟你赞叹啊,

所以,那么我们举这个例子,这个世间批评的人,批评别人的人多,妄想太重了,着于语言相,而自己的实力其实是不够的,

那么从刚刚举的日语的告上法庭的例子,也来勉励大家,我们自己好好地实修就好,没什么事,少去批评别人,

当然如果对方有真的恶知见、邪见害人,这个是可以谈论的,警惕大家不要走错路,这个是可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经文430:【大慧,云何利妄想?谓乐种种金银珍宝,是名利妄想。】简单讲,就是依于财力而起妄想的。贪着金银财宝、名牌,你就别想要解脱。

【大慧,云何利妄想?谓乐种种金银珍宝,是名利妄想。】

简单讲,就是依于财力而起妄想的,

喔,这个,不只是这个,这个统统全世界都中到这个大奖,就是名利妄想,现金啊、美金啊、人民币啊,名牌啊、追星族的...

报道的,说:有一个女众,追星追到香港,没见到刘德华,这个女众听说去自杀,听说死了,这个姑娘自杀,哇!这个追星族追到这么严重,就非常麻烦了,

所以说,当明星其实也很辛苦,没有当明星的时候,很想当明星,当了明星的时候,哎呀~还是会有一些繁琐的事情发生。

【义贯】

【“大慧,云何”名为“利妄想?谓乐”著“种种金银珍宝”,】包括现在的名牌啊、追星啊,【不达】种种的【性空,而起之】(的)【妄想,“是名”为依财“利”而起之】(的)【“妄想”。】

简单讲,贪着金银财宝、名牌,你就别想要解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么简单。

   14 经文431:【大慧,云何自性妄想?谓自性持此,如是不异,恶见妄想,是名自性妄想。】此为外道之执常见者。

【大慧,云何自性妄想?谓自性持此,如是不异,恶见妄想,是名自性妄想。】

大慧,云何,什么是四大种各自有性能生万物,

外道执着这个四大种各自有性,地、水、火、风、坚、湿、暖、动,各有其性,能生万物,

谓自性持此,这个自性:坚、湿、暖、动,地、水、火、风,各自有性,

“如是不异”,不可改变,

依于外道的这种恶见而做此妄想,简单讲,四大常存的意思,永远存在的意思,

是名执着法有一定的实性,自性所起之妄想,

”是名自性”是什么意思?是名执着一切法,四大所生的一切法有实自性所起的妄想。

【注释】

【“自性妄想”:此】(这个)【即】(就是)【外道执四大种各有自性,能生万物之妄想。】

【“谓自性持此,如是不异”:谓坚执】此【有实自性执持此一一诸法,且其自性,一一皆决定如是,不可变异。此为外道之执常见者。】

那意思就是说:我们山河大地永远存在地、水、火、风,只是相在改变,地、水、火、风的本质不会改变,就是这个意思,永远常存。

【义贯】

【“大慧,云何”为“自性妄想?谓”坚执有某些实“自性”执“持此”等一一诸法,且其自性一一皆决定“如是,不”可改“异”,

此为依外道之“恶见”,而作此“妄想,是名”为执诸法有定实“自性”所起之“妄想”。】

   15 经文432:【大慧,云何因妄想?谓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妄想。】此为外道执有、无二法为生因之妄想。

【大慧,云何因妄想?谓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妄想。】

大慧,什么是外道执着有为因?或者是无能生一切法为因?

外道不是执有、就是执无,为生因之妄想嘛,

所以外道,什么是外道一下执有,又有的执无这种为因的妄想?

那么对于这个因缘所生之法起有、无的妄想分别,“若”就是或,或者是站在因,或者是站在缘,因缘所生的法,起有跟无的妄想分别,

不晓得因缘是体性本空,空无自性,那么计着有或者无为因相,这个叫做“因相生”,

就是计着有跟无二法为因相而能生一切法,这个叫做“因相生”,

这是站在外道执着的角度,不是执有为因,就是执无为因,计着有、无二法为因相而能生一切诸法,叫做“因相生”,

是名为外道计着的一种邪因所起的一种妄想,

为什么列为妄想?因为不究竟,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法得到自觉圣智,所以统名妄想。

【注释】

【“因妄想”:此为外道执有、无二法为生因之妄想。】

【“若因若缘,有无分别”:谓于因缘所生法之因与缘,起有、无之妄想分别。】

所以,体性本空的东西不可以讲有,也不可讲无,【“若”,】就是【或也。】

【“因相生”:计著有无二法为因相,而能生一切诸法。】

【义贯】

【“大慧,云何”为“因妄想?谓”于因缘所生法之“若因、若缘”,起“有”或“无”之妄想“分别”,

计著有、无二法为“因相”,而能“生”一切诸法,“是名”为计著邪“因”所起之“妄想”。】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6 经文433:【大慧,云何见妄想?谓有、无、一、异、俱、不俱,恶见,外道妄想计著妄想,是名见妄想。】此为外道执四句恶见之妄想。因为前面一个“因妄想”,是计著有、无二法为生因之妄想,既著有、无,则四句之妄想便跟着繁兴,以有、无二法为四句之根本,本既立,末即随生。

而外道不了四句唯心所现,本无自性,执为实有,遂有如是之迷惑颠倒。

【大慧,云何见妄想?谓有、无、一、异、俱、不俱,恶见,外道妄想计著妄想,是名见妄想。】

大慧,外道执着这个四句偈,说:云何外道执四句,此“执四句”当然就是恶见,叫做:恶知见的一种妄想,云何是外道执四句偈的恶知见的妄想?

外道执有见、无见、一见、异见、俱见、不俱见,恶见,此为外道依自心所现出来的妄想计著,

为什么叫自心所现起来的执着呢?因为他不知道他所拥有的那些东西,都是内心所计着的东西,不了解这些体性本空,真如自性显露不出来,所以判为自心现的妄想计着,

因为计着四句为实有性,为一种妄想,是名依四句的恶见所起的一种妄想,叫做“见妄想”,叫做恶知见,也是一种妄想。

【注释】

【“见妄想”:此为外道执四句恶见之妄想。

因】为【前】面【一个“因妄想”,是计著有、无二法为生因之妄想,

既著有、无,则四句之妄想便跟着繁兴,以有、无二法为四句之根本,本既立,末即随生。

而外道不了四句唯心所现,本无自性,执为实有,遂有如是之迷惑颠倒。】

【义贯】
【“大慧,云何”为“见妄想?谓”执“有】见【、无】见【、一】见【、异】见【、俱】见【、不俱”】见【等“恶见”,】

什么叫做“恶知见”?就是会坏佛的法身慧命的,坏人的法身慧命的,就是:跟着他就永远百千万劫沉沦,不能成佛,叫做“恶知见”,

【此为“外道”依自心现“妄想计著”四句为有实自性,所生之“妄想,是名”为依四句恶“见”所起之“妄想”。】

   17 经文434:【大慧,云何成妄想?谓我我所想,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凡夫及外道,计五蕴法为“我、我所”之“想”,而以宗因喻等虚妄法,强“成”有我且认为是“决定”不变之“论”,如是所成之妄想,“是名”为“成妄想”。

【大慧,云何成妄想?谓我我所想,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

凡夫以及外道所执着的,大慧,五阴成妄想是什么意思呢?

认为这个五蕴身拥有我、我所有的妄想,同时呢?立“宗、因、喻”三资粮,

本来我、我所有就是一种妄想,而把它强迫成就,以“宗、因、喻”来比喻、来推论,成就决定,

什么叫“决定”?叫做“不可改变的真理”,我这个“宗、因、喻”是决定不可改变的真理,谁来讲,都没有用,是名成妄想。

【注释】

【“谓我我所想”:谓凡夫及外道,计五蕴法为我我所之想。】

【“成决定论”:以宗、因、喻等虚妄法,强成有我且认为是决定不变之论。】

【义贯】

【“大慧,云何”为“成妄想?谓”凡夫及外道,计五蕴法为“我、我所”之“想”,而以宗因喻等虚妄法,强“成”有我且认为是“决定”不变之“论”,如是所成之妄想,“是名”为“成妄想”。】

   18 经文435:【大慧,云何生妄想?谓缘有、无性生计著,是名生妄想。】执着诸法,或是缘有而生、要不然就是无而生,这个就是外道有、无能生一切法的一种妄想,是名生妄想。

【大慧,云何生妄想?谓缘有、无性生计著,是名生妄想。】

这个容易了解,大慧,云何生妄想呢?说:执着诸法,或是缘有而生、要不然就是无而生,这个就是外道有、无能生一切法的一种妄想,是名生妄想。

【注释】

【“缘有、无性生计著”:谓执诸法皆以有、无二法为缘,而生计著之妄想。“有、无性”,即】(就是)【有、无二法。】

【义贯】

【“大慧,云何”为“生妄想?谓”执诸法皆“缘有、无”二“性”(二法)而“生计著”之妄想,“是名”为“生妄想”。】

    19 经文436:【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谓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是名不生妄想。】以无为能生之种这个因缘而生无因的体,莫名其妙跑出一个无因的体,那么这个无因的体却不从因缘生,叫做“是名不生妄想”。

那底下这一段,叫做“不生妄想”,前面师父已经讲过了。

㊣【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谓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是名不生妄想。】

说:大慧,云何不生妄想呢?谓一切性本无生,

诸位,这个“生”,本无生,跟佛陀所讲的一切法“无生”,是完全够不到边的,

这个“本无生”它怎么解释呢?一切性本来无生起,就是空空洞洞的意思,

你看,我们讲的这个“一切法本自无生”,佛陀讲“生即是无生”,文字完全一模一样,可是心境完全不一样,

一切法、一切性本来无生,你看,文字都一样啊,可是心境完全跟佛不一样,

说:一切性本来没有生起,就是:不是佛所讲的那个当体即空的那种“无生”,而是空空洞洞,空无所有的意思,

意思就是,一切法本来就空空洞洞,什么都不生起,而且由什么来的呢?以“无”来当作能生种,“无种”就是以“无”为能生之种,这个因缘而生,

无因身,这个“身”,就是体的意思,诸位,这个“身体”不是我们讲的“五阴身”,千万不要搞错了,

“身”就是体性,无因体的意思,跟这个“五阴身”没有关系的,

无因身,“身”就是体,就是以无为能生种,以无为能生之种这个因缘而生无因的体,莫名其妙跑出一个无因的体,

那么这个无因的体却不从因缘生,叫做“是名不生妄想”。

这当然就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妄想,怎么会这样子想呢?

【注释】

【“不生妄想”:此为妄计万物未生之前,先有不生之体,此体则不从因缘而生。】

【“谓一切性本无生”:“一切性”,即一切法。谓计一切法本来无有生起,亦从来不生。】

【“无种因缘生无因身”:“无种”,“种”即】(就是)【能生之义,以计“无”为能生一切,故称“无”为“无种”。

此谓以无种之因缘,而生无因之身。“无因之身”,指虽有种种物之体生起,然此体则不待因缘而生,称为无因身。“身”,即】(就)【是体。】

【义贯】

【“大慧,云何”为“不生妄想?谓”计“一切”法之“性本”来“无”有“生”起,

且妄谓由“无种”之“因缘”即】(就)【能“生”出“无”须待“因”缘而生之“身”(体),】这个“身”不是我们的五阴身,稍微注意一下,就是体的意思,

【如是而起之】(的)这个【妄想,“是名”为邪计“不生”之“妄想”。】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 经文437:【大慧,云何相续妄想?谓彼俱相续如金缕,是名相续妄想。】此为计根身器界,循环往复,各有实体,如针引线,相续无穷,亦如缕织金,递相连属。

【大慧,云何相续妄想?谓彼俱相续如金缕,是名相续妄想。】

“相续”就是指根身器界永远相续,生生世世,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连续剧讲的,男主角,然后抱着女主角,怎么样?

女主角吐血快死掉了的时候,然后她就说:我愿意生生世世相随,我这一辈子没有办法跟你结为连理,那我下辈子再来跟你结为夫妻,

然后电视剧一定是讲完才断气的,没讲完,就不知道怎么交代,

这个就是,根身器界都会相续,生生世世,这个是小说都是这样写的,连续剧也都是这样演的。

谓彼俱相续如金缕,就像金缕,我们看到那个金缕,这个丝线、缕线,金色的缕线穿梭的时空,是名相续妄想,

此为计根身器界,循环往复,生生世世,各有实体,如针引线,相续无穷,亦如缕织金,递相连属。

【诠论】

【此为计根身器界,循环往复,各有实体,如针引线,相续无穷,亦如缕织金,递相连属。】

【注释】

【“谓彼俱相续如金缕”:谓计根身器界等,俱相续连属,犹如金织于缕。“俱”,皆也。“彼”,】是【指根身器界等法。】

【义贯】

【“大慧,云何”为“相续妄想?谓”计“彼”根身器界等法,“俱”皆“相续”连属,犹“如金”织于“缕”,如是而起之妄想,“是名”为“相续妄想”。 】

   21 经文438:【大慧,云何缚不缚妄想?谓缚不缚因缘计著,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是名缚不缚妄想。】接下来是讲二乘人有生死可缚,有涅槃可以(解)脱,因为不究竟,所以佛列为这也是一种妄想。

【大慧,云何缚不缚妄想?谓缚不缚因缘计著,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是名缚不缚妄想。】

大慧,什么叫做缚、束缚?与不缚,就是解脱?大慧,什么是束缚跟解脱不缚的一种妄想呢?

束缚是对解脱讲的,解脱是对束缚来讲的,谓缚不缚,缚,束缚跟解脱,这个因缘认为有实自性,有实在的缚,有实在的解脱,这样的有实自性的一种计著,

如士夫方便,就像有人拿着一条绳子,先把它打成一个结,结绳作结,然后打结以后,还解开,就把它解开,

愚痴的人见绳实有打结,或者实有解开这个结,而这个绳子本来就没打结,本来也没有解开啊,

我们清净自性也是一样,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而如士夫,就像一个人用绳子方便把它打结,若缚,又把它解开,若解之事,是名缚不缚妄想,

但是这个绳子呢,本来就没有缚,没有打结,也没有解开。

【注释】

【“缚不缚妄想”:“不缚”,即是解,此】(这个)【即】(就是)【缚与脱之妄想。】

【“谓缚不缚因缘计著”:谓由缚与脱之因缘,生实有自性之计著。】

【“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士夫”,即】(就是)【人。此谓如人以绳之方便,结绳作结,结已还解。】

【诠论】

【此言二乘不达生死涅槃本来平等,真如无缚无脱,以不了此,故执实有生死可缚此身,有涅槃可脱此身;

故】(所以)【厌生死,取涅槃;如人结绳为结,结后解之,而绳本来不二,亦无有结,亦无有解,然以妄想故,见绳有结、有解,亦如是。】

【义贯】

【“大慧,云何”为“缚”与“不缚”(解脱)“妄想?谓”诸二乘人对“缚”与“不缚”(解税)之“因缘”,生实有自性之“计著”。

此犹“如士夫”(人),以绳之“方便”,结绳作结,结已还解,愚痴之人即见绳为实有“若缚若解”之事,然绳实无缚无解。“是名”为“缚不缚妄想”。】

   22 经文439:【于此妄想自性分别通相,一切愚夫计著有无。】此为总结以上十二种妄想之分析。这十二种妄想皆由所缘境而有差别相,然总不外妄想;而愚夫不了此,不但外执种种境界,更内执依此等境界所起之种种妄想,为实有自性,执之不舍,故成系缚,若了唯是自心,则顿时不脱而脱。

【于此妄想自性分别通相,一切愚夫计著有无。】

所以于此十二种妄想自性分别相、还有共通之相,

“分别通相”就是分别相跟共通之相,所以这个是文字把两个同时讲,所以有时候看得太快分不清楚,

自性分别相,还有通相,就是共通之相,一切愚夫计著有无。

【义贯】

【“于此”十二种“妄想自性”之“分别”相与共“通相”之境界,“一切愚”痴】的【凡“夫”】因为【不达性空,而妄“计”执“著”为实“有”或】者是【实“无”。】

【诠论】

【此为总结以上十二种妄想之分析。】

这【十二种妄想皆由所缘境而有差别相,然总不外妄想;

而愚夫不了此,不但外执种种境界,更内执依此等境界所起之种种妄想,为实有自性,执之不舍,故成系缚,

若了唯是自心,则顿时不脱而脱。】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23 经文440:【大慧,计著缘起而计著者,种种妄想计著自性,如幻示现种种之身,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大慧,幻与种种,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幻非种种因;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差别;而见差别,是故非异非不异。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如幻缘起妄想自性,异不异,有无,莫计著。】这一段呢,是讲幻术跟幻法非一非异,就是说,妄想自性跟缘起自性非一非异的意思。

接下来,这一段呢,是讲幻术跟幻法非一非异,就是说,这一段最重要是说,妄想自性跟缘起自性非一非异的意思。

【大慧,计著缘起而计著者,种种妄想计著自性,如幻示现种种之身,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大慧,幻与种种,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幻非种种因;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差别;而见差别,是故非异非不异。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如幻缘起妄想自性,异不异,有无,莫计著。】

   23-1 这些都是依于真如所幻化而起来的,因为透过无明,所幻化出来的正、依二报,它都是真如而起的,唯心所现的,了无自性,本自圆成的,讲异,不对,讲不异,还是不对,讲有,不对,讲无还是不对。

大慧,计著缘起,“缘起”当然就是依他起,计着依他起而妄想计著,就是妄想自性,计着依他起而计着,也就是依缘起而妄想计着者,

那么种种妄想,遍计所执,又回过头来计著缘起有其自性,这种种妄想计着自性,

上面是说,计着缘起而计着者,意思就是,依缘起起妄想计着,

这一句是说,又起遍计所执的妄想,反过来,又执着缘起有其自性,

简单讲,缘起自性引起妄想遍计所执,妄想自性回过头来,又薰习,又执着怎么样?缘起有其自性,

接下来,就像咒术所幻现出来的,“咒术”是指无明,无明幻现出来的种种幻化的色身,

我们有正依二报,所以这个“咒语”就是等同无明,这个无明、咒语,幻,如幻地示现出种种的幻化之身,

而凡夫就是没有智慧的人,对这些幻化的物搞不清楚,产生种种的妄想,

就是说,凡夫妄想愚痴等幻化之物,以依于自心产生种种的妄想,哪一个众生不执着于这个色身呢?所以如幻示现种种幻化的一种身,

凡夫没有智慧,把这些幻化之物依于自心一直起妄想,所有的众生都着于五蕴身,见种种异幻。

而这众生愚痴、坚固,顽固到什么程度呢?见到种种的事相,决定是实法,

“异幻”就是不同于幻化,众生所看到的是实境,“异幻”就是不同于幻化,就是真实的意思,

见种种缘起法,决定认为那是实法,决定不是幻化,说:见种种异于幻化,就是见种种法、万相,统统是实法,决定不是幻化的,于中当然就会起贪、瞋、痴了,

说:见种种异于幻化,就是众生所看都是真实,见种种异于幻化的,他所见到的都是真实,决定是真实,决定不是幻化的,

大慧,这个幻术咒语(无明),幻术其实就是无明,无明幻术的咒语,所现的种种正、依二报,种种的法,

幻术所现的法,幻术于幻术所现的这个法,这句就是说,咒术(无明)所幻化出来的,无明的万法的意思,

幻术于现,幻术所现的种种的法,这种种的法是由幻术所现出来的,叫做:幻术于幻术所现出来种种的法,叫做幻与种种的法,

非异非不异:不能说不同,也不能说是相同,

若是不同,若异者,当然是不同,“若异”的意思就是,幻术于幻化出来的种种法,如果说是不同,那么幻术就不是种种幻法的因,因为不同嘛,不同就没有因果关系嘛,若是不同,当然幻术就不是种种幻法的因;

那么如果不异,“不异”,就是相同,意思就是幻术跟幻法同时存在,那就没有因果关系了,幻术与幻术所现的种种,便没有差别;

因同时就是果,当然幻术是因,幻术所现的种种的法,当然就是果,那么幻术是因,同时就幻现的就是果,那就表示没有什么差别了,

而见差别,我们现在看得到,幻术与所幻的果,生种种的法,确实有前后因果的关系,

而见,而见到确实有差别,意思就是:见到能生跟所生确实有差别,

是故,不能说异,也不能说不异。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如幻之缘起诸法所生的妄想自性,对于其异跟不异,不能说异、也不能说不异,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等相,切莫计著,

为什么说切莫计着呢?这些都是依于真如所幻化而起来的,因为透过无明,所幻化出来的正、依二报,它都是真如而起的,唯心所现的,了无自性,本自圆成的,

讲异,不对,讲不异,还是不对,讲有,不对,讲无还是不对,

这个在相上一直论断,就拟不出一个头绪,所以凡夫、外道、二乘人,怎么讲,都没有办法达到究竟。

    23-2 我们学佛,就是把这些能缘心的妄想放下,所缘境的依他起放下,我们要恢复圆成实自性,但是也不能著一个圆成实自性,若著一个圆成实自性,又是变成妄想,万法著不得。

这一句,我再贯串一下。这一段,是讲说幻术与幻法,幻术就是妄想,幻法就是缘起的意思,那么幻术跟幻法是非一非异,不能说一、也不是异,不能说是异。

我把它贯串一下;说:大慧,计著依缘起而起的一种妄想执着,

种种是妄想又反过头来,执着因缘法(依他起性),把它执着为实有自性,

就像这个幻术幻化出来的一种幻化之身,我们五蕴身也是八识变现出来的幻化身,

而凡夫等没有智慧,对我们正、依二报幻化出来的,产生自心的一种妄想,而见到种种异幻,不同于幻,

众生看到的是实在的境界,决定是实法,决定不是幻的,

你讲:它一切法如幻,打死不相信,这么真实的人生、宇宙,怎么是幻的呢?所以就见种种不同于幻化,确实决定种种的相。

说大慧,幻术与现种种的法,就是幻术所现,幻术所现的种种的法,不能说是异,也不能说是不异。

若异者,幻术非种种,幻术所种种幻的法,意思就是如果是不同,那么两个没有因果关系,那么幻术当然就不是种种幻法的因,因为没有关系嘛!

如果不异,“不异”就是同,就是同一个时间了,“不异”就是相同了。

那么幻术与幻术所现的种种法,当然就没差别了,就是因跟果完全分不清楚。

而我们现在很清楚地而见差别,见到幻术为因、幻法为果。幻术所生的种种的法为果,确实有差别。意思就是我们确实能见到能生和所生,确实有差别。

是故非异非不异,所以我们不能讲异,或者是不可以说不异,这个都不对。

是故大慧,汝以及余菩萨摩诃萨,如幻的缘起诸法所造的妄想自性,其实都是空无自性。

既然空无自性,都是万法唯心现量,所现的一种如幻的缘起法,

空无自性不能讲~,对于其中,不能讲异,或者是不异,也不可说有,不可说无。不可以著异,不可以著不异。不可著有,也不可著无,这种种、等等的相,切莫计著。

为什么切莫计著呢?因为都是真如而起的,因为真如妄动,因为妄动而起无明,而无明变现出山河大地、能所,其实都是唯心现量境界,了无自性、本自圆成的真如,

所以我们学佛,就是把这些能缘心的妄想放下,所缘境的依他起放下,我们要恢复圆成实自性,但是也不能著一个圆成实自性,若著一个圆成实自性,又是变成妄想,万法著不得。

   23-3 一切众生,只要是陷入情执有其自性,困境就没有办法解脱,所以师父说,这个世间,没有佛陀来示现人间,没有一个能解脱。一个都不可能。没有佛陀来说法,一个都别想解脱。

【注释】

【“计著缘起而计著者”:“缘起”,即】(就是)【缘起自性、或缘起诸法,亦即】(也就是)【因缘生法。“计著”,即】(就是)【妄想。

谓若计著缘起之法而生妄想计著者,亦即】(也就是)【:依缘起自性而生妄想。】

【“种种妄想计著自性”:便会更依种种妄想,而计著缘起为有实自性。此为依妄想复执缘起为有实自性。】

所以在座诸位,众生一陷入这个情执困境,就没有办法自拔,没有办法,绝对跳脱不出来,

内心有妄想,因为没有正智,又没有证量,没有正智,也没有证量,内心就一直起妄想,

妄想又分别依他起,这个依他起,因缘生的,确实看到这个东西,又执着为实有,又起妄想,

妄想怎么样?又内心里面难过,难过又没办法解决,没有佛的智慧、真如。

然后又起妄想,哇!内心妄想又执着境界,执着境界又薰习妄想,

所以一切众生,只要是陷入情执有其自性,困境就没有办法解脱,

所以师父说,这个世间,没有佛陀来示现人间,没有一个能解脱。一个都不可能。没有佛陀来说法,一个都别想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23-4 哪一个众生不会执着自己正报、依报的?哪一个众生能够了诸法如幻?唯佛一人。所以大雄宝殿,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行,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经典,哇!真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一点当之无愧,普天下宇宙当中没有第二个人,唯佛一人。

哪一个众生不会执着自己正报、依报的?哪一个众生能够了诸法如幻?五阴如幻、缘起山河大地如幻、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如幻,谁能够了悟这个?唯佛一人。

所以大雄宝殿,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行,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经典,哇!真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一点当之无愧,普天下宇宙当中没有第二个人,唯佛一人。

像我们今天来讲,如果读书、读书……,如果没有碰到,在大一没有碰到这个佛法,师父也是啊,

可能到美国留学,或者到荷兰,我们念这个Hydraulic Engineering,水利工程,可能到荷兰去留学啊,回来结婚,生儿育女啊,也是一样啊,

或者是开工厂、干大企业,或许没工作,去卖那个鸡排。听说有一个博士卖这个炸鸡排,真的,所以你看,这样子,我就这样过一生了。

所以为什么说众生学佛很难,单单要面对这个现实的环境,一睁开眼睛,柴、米、油、盐、姜、醋、糖,统统要现金,对不对?

今天牌照税,明天房屋税,后天万万税,什么统统是税,你说还学什么佛咧?

所以我们有一天,在佛学院的时候,寄了一本《千万不要杀生》,寄了,我们印了很多,不要杀生,杀生的果报怎么样……怎么样,

喔,那个有一个卖猪肉的,拿着一把砍猪的猪刀,很重的猪刀,配着,到我们佛学院来,这本书谁寄得?刀子就拿起来。

你们吃菜的人讲吃菜话,大家统统这样,我们不卖猪肉,我们老婆、儿子谁来养啊?你们要养吗?你们和尚要养吗?对不对?

我们碰到这样,也不晓得要讲什么?手上还有一支刀啊,对不对?知道吗?一支刀啊。

这个众生,你就知道,不要说什么,要劝他,劝行善,说要做一个很简单的动作都很难,因为他要活下去,

当一个人陷入经济的困境的时候,他的情绪就越不稳,所以贫穷夫妻百事哀,贫穷的夫妻,是不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的,

所以这个世间,说公平很公平,说不公平,都很不公平,所以这世间有能力的人很有能力,没有能力的人,就没有这个能力。

世间,单单拼这个现实的生活,就拼的汗流浃背,拼到头破血流,要学什么佛啊?没有办法啦。所以要坐在台下的有多困难,

现在,如果说这个老婆,长得漂漂亮亮的要去信佛,然后她要来听经闻法,

你非去不行吗?你没有看到报纸吗?然后就拿报纸起来,咄、咄、咄……,开始数落三宝的过失,你难道没有看到这个报纸?所以就咄、咄、咄……。

他老婆又很执着,为什么?她知道这个是好的嘛。她没有办法,

所以你就知道,要来坐在台下还很难。

世间人为了三餐,拼的你死我活,你们现在还有时间坐在这个地方,

所以今天我是最敬佩大家的,今天是什么啊?Mother Day。母亲节呢!2013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是Mother Day呢,喔,所以你们还来底下,

我昨天想说,今天母亲节,一定会跑得剩没几个,诶!还不错呢,你们啊!不当母亲,还来当这个学生,不错!

不过等一下我相信你们很多人会去餐厅聚餐,母亲节祝全天下的母亲,然后健康、快乐、美丽。

最后一个解脱,(众鼓掌)解脱。然后用观想的,送你一支康乃馨,(众笑)用观想的啦,用观想的,因为我没有什么现金啊,用观想的。

    23-5 诸位,所有无量无边的众生,七十亿的众生,统统认为外境是实物,没有一个众生能够了诸法如幻,空无自性的东西,所以《楞伽经》讲什么?讲万法空无自性,如幻。好,你这样的话就抓到了《楞伽经》的重点了。

【“如幻示现种种之身”:“幻”,即】(就是)【咒术。

谓譬如以咒术所示现之种种幻化之身。如咒巾成兔,咒竹成龙。

咒则比喻无明习气,巾与竹则喻为所依之真如,兔与龙则比喻缘起诸法。】

【“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异幻”,有异于幻化之物,即】(就是)【,不能了见其为幻化,以为是实物之义。】

诸位,所有无量无边的众生,七十亿的众生,统统认为外境是实物,没有一个众生能够了诸法如幻,空无自性的东西,

所以《楞伽经》讲什么?讲万法空无自性,如幻。这样,好,结束,就这样子。你这样的话就抓到了《楞伽经》的重点了。

【此谓,凡夫以依于自心妄想,而见种种法为不同于幻化之】(的)【物,(见其为实,则计为不幻)。】

    23-6 【“幻与种种”:“幻”,】就是【幻术。“种种”,幻术所现之种种法。“非异非不异”:“不异”,】就是【一也。即非一非异。】

【“幻与种种”:“幻”,】就是【幻术。“种种”,幻术所现之种种法。】

【“非异非不异”:“不异”,】就是【一也。即非一非异。】

【“若异者,幻非种种因”:幻术与所现之】(的)【种种法若定相异者,】意思就是:前后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意思,【则幻术不应成为其所化现之种种法之生因。然此种种幻法实因幻术而起,故】(所以)【幻术与所幻之法非】(不)【异。】

【“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差别”:然而幻术与种种幻术所生之法,若不异者,则幻术与种种幻法应无差别。】

【“而见差别”:而今见幻术与所幻之法实有能生】以【及所生之差别,故】(所以)【幻术与种种幻法非一(非不异)。】

    23-7 【以皆依真如而起。】诸位,修学佛道,就是要找到这个核心价值,“真如”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叫做“真如”,【唯心所现,了无自性,本自圆成故。】这个“本自圆成”的意思就是本性妙性天然,不假修治,虽修,无有能修所修。

【义贯】

【“大慧”,若“计著缘起”诸法“而”生妄想“计著者”,便会更依“种种妄想”而“计著”缘起诸法为有实“自性”。

譬“如”以“幻”术而“示现种种”幻化 “之身,凡夫”无智,于此等幻化之物,以依自心“妄想”,而“见”有“种种异”于“幻”化之实物,且执以为实。

“大慧,幻”术“与”其所化之“种种”幻法,实“非异、非不异”(非一非异)。

幻术与其所幻之法“若”定相“异者”,则“幻”术(妄想)应“非种种”幻法(缘起)之生“因”;然幻术实为幻法之生因,】

意思就是:妄想实在是缘起法的生因,【故】(所以)【幻术与幻法为不异。

复次,幻术与其所幻现之法“若不异者”(若是一),】就是同时存在了,【则“幻”术“与”其所幻之“种种”法,应“无差别;而”今“见”二者实有能生及所生之“差别”,

故幻术与其所幻之法非不异(】就是【非一)。“是故”知幻术及其所幻之法实“非异、非不异”(非一非异),离于一异,不可取著。】

这厨房有一个老菩萨,坐车来,坐车去,我说这“非一非异”听得懂吗?他说我是飞来飞去,我怎么听得懂呢?这样,那你念佛啦,念佛啦,没办法了。真的是很难。

【“是故,大慧,汝及”其“余”诸“菩萨摩诃萨”,于“如幻”之“缘起”诸法所生之“妄想自性”,对于其“异、不异,有、无”等相,皆“莫计著”,】

“住著”就没办法见到真如,计著一、异、不异、有、无,见不到真如,见不到涅槃自性,皆“莫计著”,

【以皆依真如而起。】诸位,修学佛道,就是要找到这个核心价值,“真如”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叫做“真如”,【唯心所现,了无自性,本自圆成故。】

这个“本自圆成”的意思就是本性妙性天然,不假修治,虽修,无有能修所修,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23-8 为什么要结夏安居呢?因为佛在世的时候结夏安居。结夏安居来源重点在哪里?

这母亲节晚上要诵经吗?要吗?有没有给她们这些母亲放假啊?没有放假。好好好,太了不起了,

晚上啊,你们去吃一餐好康的、好料的,刷卡不够的人来向我借,因为这个母亲节太不容易了,诸位又来坐在这个地方,师父非常的感动,

好,那么下星期呢?叫做5/18,我们上一天的课,接下来的5/25、5/26,下个礼拜上一天,再下下个礼拜上两天,我们要准备24号结夏安居,结夏安居,结夏呢?24号下午四点,那么25号变成早上要八点,因为下午师父要上课,所以做这个仪式。

结夏跟安居是不一样的,结夏是一天,那么安居又是另外一天,结夏安居一起起来念,它是不同一天的。所以,结夏是十五,安居是十六。

那么为什么要结夏安居呢?因为佛在世的时候结夏安居,

有一天我看到那个电视上,这个法师讲的不够圆满,他说这个结夏安居是因为那个衣钵会漂流,大水会漂流,所以才结夏安居。

这个只是其中之一,结夏安居来源重点在哪里?

重点佛在世的时候,外道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因为印度它的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都会暴雨、大水,这个外道先制定戒律,先制定戒律,也就说这个外道在某一个时间,关起门来修行。

佛当时因为看时间、空间才制定这个戒律,所以佛当时候,没有制定这个结夏安居,这个比丘就到处跑,

后来就引起很多的诽谤,说:沙门释子不如外道,外道尚且安居、安住,在结夏,在用功,而这些比丘到处乱跑。

再来,佛在世的时候,一下大雨,很多沙弥淹死,这沙弥衣啊、钵啊,统统被漂流,漂流,飘走,

那么两千五百年前,那个衣跟钵很难拿到的,不是像我们现在的高科技的,很难拿到的,没有衣,没有钵,不如这外道。

再来,有一种去托钵,那么当时候,佛还没有制定戒律,过午不食的时候,这个比丘有时候会去托钵、托钵,那么托钵又是下雨,又是冒着生命去托钵,又下雨,又去打扰到这些在家居士。

这些在家居士呢,就心生不满,回应给佛陀,在一个四月十五,水这么多,雨又这么大的,又会死人的,这些比丘都不如外道,又会干扰到在家居士,

所以有这个种种的原因,佛才制定戒律,要结夏安居。

那么如果是闰月,闰五月、闰六月、闰七月,结夏安居就四个月,知道吗?

所以结夏安居不一定是三个月,如果有闰月,甘露润群生,这个闰月就是要四个月的结夏安居,结夏安居里面有前安居、中安居、还有后安居。

那么一个比丘没有安居,不能得戒臘的,也就是这个比丘来到这个地方,如果他从来不结夏安居,出家二十年,排在最后面,懂吗?排在最后面哦,

今天如果他结夏安居,算一个“夏臘”这个结夏,然后如果他结夏两年、三年,

如果这个出家三十年,来到这里通通没有结夏安居过,一次都没有,来要排在比丘最后面,你知道这个结夏安居对这个比丘它有多么地重要,

那么结夏安居有好,有不好,好的地方就是比丘能够精进,不好的地方就是所有的流通处都没有人到,没人买东西,这三个月它会断炊,无米可煮,这三个月就没人来请购。这样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结夏安居?就是这个意思。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四套(共5讲)
第五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2013.04.28-2013.05.18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引磬声起,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441:【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心缚于境界,觉想智随转,无所有及胜,平等智慧生。】当我们了悟了万法无所有的无相境界的时候,以及达到了自觉圣智的最胜的如来地,便证得真如的平等智慧心就会产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心缚于境界,觉想智随转,无所有及胜,平等智慧生。】

   1-1 这个妄觉,还有妄想,这个“觉跟想”加两个“妄”字,一个“妄”觉,一个“妄”想,智随转,令本有的智慧跟着境界而转动。也就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思维真正的人生是什么?

我们上个礼拜讲到这一段,今天从这里开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因为众生迷于圆成实自性,以至于心缚,心被六尘的境界困住了,

这个境界包括两种,也就是依他、还有遍计所执,也就是妄想自性所演化出来的。

妄想自性有两种,依他、还有遍计所执,都属于妄想自性,

这个依他起性还有遍计所执性,本来就空无所有,也就是说所有的众生困在六尘境界,是没有道理的,也就是困得迷迷糊糊,

那么“觉”就是妄觉,这不是真正的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没有能所,

那么这个妄觉,还有妄想,这个“觉跟想”加两个“妄”字,一个“妄”觉,一个“妄”想,智随转,令本有的智慧跟着境界而转动。

也就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思维真正的人生是什么?

   1-2 如果你生生世世你都有培养善根、福德,培养种种的好的因缘,这一辈子你超越了命中注定的女人。也就是不必跟人家争,你的福慧就具足,所以还是要在因上下功夫。

所以有一句话,我们先从世间法讲,一般的女人拼不过漂亮的女人,漂亮的女人拼不过命中注定的女人,这是世间法。

再讲一遍,一般的女人拼不过漂亮的女人,因为漂亮的女人条件够。漂亮的女人拼不过命中注定的女人,这是世间的角度。

那么从出世间的角度呢?命中注定的女人拼不过发菩提心、具足善根、福德、因缘的女人,这是出世间的。

如果你生生世世你都有培养善根、福德,培养种种的好的因缘,这一辈子你超越了命中注定的女人。

也就是不必跟人家争,你的福慧就具足,所以还是要在因上下功夫,

所以这个妄觉、妄想,令本有的智慧随着境界而转动,

    1-3 证得真如的人,不会分别外境,问题在于妄想。

我们如果能够了悟了万法无相的境界,也就是无所有、无有少法,

及胜,“及胜”就是最胜处,就是如来地,那么这样证得真如究竟平等的智慧心就会产生。

这一颗智慧心就包括两种,一、叫做平常心。二、叫做平等心。

“平常心”就是不要取舍,“平等心”就是去契入空无自性的无相心。

那么所以证得真如的人,不会分别外境,问题在于妄想。

   1-4 当我们了悟了万法无所有的无相境界的时候,以及达到了自觉圣智的最胜的如来地,便证得真如的平等智慧心就会产生。这个智慧心来自一颗平等心,来自一颗平常心。

那么整句我把它贯串一下,说众生因为迷于圆成实自性,以至于心缚于六尘的境界,

那么这个境界就包括两种,一个是依他起,一个是遍计所执,但是它空无自性,本无所有。

于众生迷惑颠倒的时候,会妄觉、还有妄想,令本有的智慧随着境界一直转动,

换句话说,众生只要陷进去能所的这个境界里面,那么他就跳脱不出来,

因为这个宇宙当中,没有一个人有办法离开知、见、相跟法,没有办法。不是著空就是著有,

当我们了悟了万法无所有的无相境界的时候,以及达到了自觉圣智的最胜的如来地,便证得真如的平等智慧心就会产生。

这个智慧心来自一颗平等心,来自一颗平常心。

    1-5 众生都有觉,可是他那个“觉”是感觉、是错觉、是知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破除我、法二执那个大般若心才是无上正等正觉。

【注释】

【“心缚于境界”:“境界”,】为【六尘境界。众生以心迷于圆成实性,而为六尘境界所缚。】

【“觉想智随转”:“觉想”,】就是【妄觉妄想,】

众生都有觉,可是他那个“觉”是感觉、是错觉、是知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破除我、法二执那个大般若心才是无上正等正觉。

可是一般众生一样可以生活运作、食、衣、住、行,但是那都是一种妄觉,

所以说生命是一种错觉,就是这个道理,以假为真,

“觉想”就是妄觉、妄想,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理想,每一个人都有幻想,每一个人所有的理想其实都是幻想,幻想的人离不开理想,

所以这个世间就是茫茫然,不知道在追求什么

【以依妄觉及妄想,而令本有之智随着境界而转。】

   1-6 诸位,如果你带得走任何的东西,这些人情世故,或者是假相,这个正、依二报,你带得走,你执着没关系,问题是:没有一种东西带得走,所以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

【“无所有及胜”:“无所有”,即】(就是)【无相之】(的)【境界。“胜”】就是【最胜处,指如来地。

谓:若】(如果)【以真】正的【智】慧【,了达依他(】也就是【缘起境界)】以【及遍计(妄想),】“遍计妄想”就是【本无所有,

即】(也就是)【达】到【无相、无所著】(住)【,】以【及最殊胜之】(的)【佛地。】

为什么达到无相呢?因为法法本空,

为什么能够达到无所住呢?“住”就是执着,“著”就是住的意思,也就是执着,

诸位,如果你带得走任何的东西,这些人情世故,或者是假相,这个正、依二报,你带得走,你执着没关系,

问题是:没有一种东西带得走,所以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

所以这个世界上,不是貌美的人最漂亮,是心中拥有真理的女人最漂亮,

一定要拥有真正的真理,拥有真理,她会散发出一种非常温馨的慈悲心,接近她的时候,柔软心、柔软的身段,所以我们拥有真理,生命就充满着阳光。

【“平等智慧生”:“平等智慧”,】是【指真如之智;以证真如,】

“真如”就是真心本如,那颗真正的心,本来就如如不动的智慧,叫做“真如”以证真如

【方达究竟平等——以一真即一切真,而见诸法如义。】

诸法如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如”也就是空相的意思,

【此谓:如是则真如平等之】(的)【智慧,自然生起。】

   1-7 我们的本觉智慧随着境界而转变,简单讲我们如果能够彻底地转变境界,便是等同佛。若能转境,即同如来。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众生以迷于圆成如智,】就是“圆成实智”,

【而致“心”系“缚于”六尘“境界”,

因而依妄“觉”及妄“想”,而令本觉之“智随”着境界而“转”。】

因此我们从出生以来,就是随着境界一直转动,一直转动,

从小就是读书、或者是工作,就从来没听过佛法是什么?

以为我们念了两、三声佛,就叫做修行,事实不然,

我们的本觉智慧随着境界而转变,

简单讲我们如果能够彻底地转变境界,便是等同佛。若能转境,即同如来。

我们转不了境界,就被境界所迷惑,我们转得了境界,就成佛,也就是境界不会动摇他的妄想、妄觉,完全保持一颗如如的心,

【若】(如果)能够【了】悟这个【境界】是【(依他) 】“他”就是条件,万法都是条件所构成的,

以【及妄想】从内心里面生出的无明、习气、种子散发出来的,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妄想【(遍计)本“无所有”,】

而这个妄想,问题是所有的众生都不知道那个叫做妄想,他不知道他本身自己有妄想,他不知道,

【而达】到【无相、】这个“无相”就是空相的意思,就是空无自性,叫做“无相”。

当你看到那一颗树,那一颗树没有真实相,那一个颗粒微尘、一个色身,也都没有真实相,

【无所著“及”最殊“胜”之如来地,则真如“平等”之“智慧”,便自然“生”起。】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442:【妄想自性有,于缘起则无;妄想或摄受,缘起非妄想。种种支分生,如幻则不成;彼相有种种,妄想则不成。】如果你知道,统统问题出在你内心深处的妄想,那么就不会构成你的迷惑,也不会去造业。

【妄想自性有,于缘起则无;妄想或摄受,缘起非妄想。种种支分生,如幻则不成;彼相有种种,妄想则不成。】

    2-1 缘起法本身非妄想,意思就是万法来自于一颗妄动的妄想心,而有主观跟客观的互相承认的问题,当我们主观的意识承认外在的境界的时候,就是把缘起法当作事实来探讨,那就变成好像有那么一回事,事实没有。

妄想自性有,就是于妄想取著这些遍计的所执的名言、名相,只要在妄想取著遍计所执的名相,就变成“有”,“有”就是显现出来,

意思就是这个世界好像存在,那是因为主观跟客观的意识互相存在,认同它有实自性,

但是问题还是来自于妄想,只要这个妄想取著于遍计所执的名言、名相,万法就好像显现出存在的“有”,

于缘起则无,那么于缘起,“缘起”就是条件所构成的诸法,任何一法都是条件所构成的。

则于缘起法则实无,这个“无”上面加一个“实”,于缘起诸法则实在是没有名字或者是名相可以计著的,没有这个东西,

妄想或摄受,我们因为依于内心深处的无明,产生的妄想或者是摄受,就是取著于外在的名相,缘起的名相,

所以这个缘起法本身又不是妄想,它也没有叫你起贪、嗔、痴。

所以外在的缘起、缘灭,并没有叫你去起贪、嗔、痴,并没有妄想,

所以缘起法本身非妄想,意思就是万法来自于一颗妄动的妄想心,而有主观跟客观的互相承认的问题,

当我们主观的意识承认外在的境界的时候,就是把缘起法当作事实来探讨,那就变成好像有那么一回事,事实没有。

    2-2 依他起性本身不会起妄想,例如金钱,金钱什么时候让你起妄想?所以你贪著这个金钱,事实上是来自于一个妄动,说:色不迷人、人自迷,女色也没有叫你去贪爱她,问题是:你迷了,你就会贪爱这种东西。

接下来,种种支分生,就像幻师所幻化出来的,这个“种种”也就是~,“支”就是四肢,“分”就是我们的身体的躯干,身分的意思,那么就是一个人的意思。

就像幻师幻化出男女,我们看得到他的四肢还有他的身体,就是一个人。

“支”跟“分”就是一个人,如幻师幻化出男生、或者是女生,我们看得清清楚楚而生出来。

其实这只是个缘起不实在的,如果自心能够怎么样?了悟一切法如幻的妄想,

那么这种种的男、女生,所谓的四肢、还有身分,“支”就是四肢,“分”就是身分,这些四肢跟身分也就是所谓的“男女”,那么,则不成就,不存在的意思。

意思是你看到一个人,其实是一堆骨头所构成的,生命看到究竟处的时候,就不会有迷惑,就是佛,等同佛祖。

“彼相”就是彼幻相,虽然有种种的差别来显现,如果知道那个统统是妄想所生起的,原来,本来就空无自性。

不成,那么就不会成就,不能成就,怎么样?“惑事”也就是不会迷惑于我,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了解一切缘起法,本来就是如幻的幻相,虽然所显现出来的外在,有种种的差别现相,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但是知道它是空无自性的时候,这个时候,若知唯是妄想所生起的,只有妄想,万法只有妄想,

因为依他起性本身不会起妄想,例如金钱,金钱什么时候让你起妄想?所以你贪著这个金钱,事实上是来自于一个妄动,

说:色不迷人、人自迷,女色也没有叫你去贪爱她,问题是:你迷了,你就会贪爱这种东西,所以妄想则不能成。

如果知道万法都是因为妄想取著于不实在的依他起性,原来是空无自性,那么就不会成就惑事,也就是不会再迷惑,迷惑于我。

   2-3 彼幻相虽然有重重的差别显现,其实如果你知道,统统问题出在你内心深处的妄想,那么就不会构成你的迷惑,也不会去造业。

那么整句贯串一下,妄想自性有,于妄想自性只要取著于遍计所执的名言,言语、或者是名相,就有种种的现相,万法显现而存在。

于万法的缘起诸法,彻底地观照其实空无自性,则实在是没有这些名言可以计著,

万法都是如幻的,都是短暂的,都是生灭,都是刹那变化的,依于妄想而有摄受取著种种的名相,

缘起法本身并没有妄想,它并没有叫你贪、嗔、痴,

这些如幻师所幻化出来的四肢、还有身分,这些男女而生出来,这些其实都不是实在的,

如果了悟了自心所显现的如幻的妄想,那么则种种的男女的执着,则不能成就。

彼幻相虽然有重重的差别显现,其实如果你知道,统统问题出在你内心深处的妄想,那么就不会构成你的迷惑,也不会去造业。

    2-4 境界本身其实是空无自性,并没有叫你起贪、起嗔、起痴,这里起贪、嗔、痴,都是来自于内心没有智慧。

【注释】

【“妄想自性有”:“自性”,】则是【指遍计自性所执之名言。

谓于妄想取著中,则一切遍计所执】着的【名言之自性,即】(就)【显现】而【有。】

“执着名言”什么意思?看到什么,就安排一个名相,那么这个名相就卡在自己的观念里面,死执不放。

【“于缘起则无”:然于缘起诸法本身,实无名言之计著。】

【“妄想或摄受”:此句解释何以妄想便令一切成妄有自性?以依于妄想而摄受取著诸名言故。】

【“缘起非妄想”:此句解释:何以于缘起本身则无】(没有)【名言、自性等之计著?以一切缘起诸法,其本身皆非有妄想故。】

意思就是:境界本身其实是空无自性,并没有叫你起贪、起嗔、起痴,这里起贪、嗔、痴,都是来自于内心没有智慧,就是这个意思。

   2-5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人类因为迷茫,而体悟不到真理,所以我们活得,是煎熬。

【“种种支分生”:“支分”,】是【四肢】以【及身分。身分即】(就是)【身躯。

此谓】(意思就是)【:如幻师,幻作男女,】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就是我们的无明就像一个邪咒,咒了这个四大,本来没有生命的,变成有生命,就是这个意思。

“幻师”就是等于我们的无明跟业力,无明跟业力如同幻师,幻化出男女这个色身,【则有种种】的【四肢】以【及身躯生出。

此】(这个)是【指依妄想,则】(而)【见种种缘起如幻之相为实】实在在的【。】

【“如幻则不成”:若】(如果)【了】万法【皆】都【是自心如幻之妄想所】显【现,则】

(那么)【种种支分皆不得成就,】“支分”就是一个人的意思,“支分”就是四肢和身分,其实就是等于一个人,则种种的人相皆不得成就。

【亦即】(也就是说)【,则见其实皆非】有男女相【支分,而不为所惑,以其皆】空【无有自性,故】(所以)【其惑事皆不得成就。】

因此这一句就印证了佛所讲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人类因为迷茫,而体悟不到真理,所以我们活得,是煎熬,

我们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煎熬,是一种惩罚,

我们每天活在情绪的分裂里面,所以自己造成自己的精神病,忧郁症、跳楼、自杀、服毒……,都是这样子,自己逼死自己,

这问题是他没有机会听到佛法,有听到佛法,也听到的不是究竟,乃至于偏了、漏了,问题是执着自己是对的,这个就是这样子,

所以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一般的女人拼不过漂亮的女人,因为漂亮的女人,你看看那个韩国这一些影星、歌星,

有一次,听说是出来选美,三十个人的脸统统一模一样,听说去整形,可能整形科的医生找的都是一样的,韩国那个整形是很popular(普遍的),完全是整出来的。

咦,都是一模一样的美女,因为他们认为貌相美,才有办法立足之地,很少人天生丽质(荔枝),天生的荔枝,这很少的,现在产生那个玉荷包(荔枝品种),所以大家要整形、整容。

那么整形以后就禁不起撞,这鼻子搞得挺挺的,禁不起撞,跌到以后,起来啊少了一边儿,这个有点麻烦。不真实的东西,永远站不稳的。

那么一般的女人拼不过漂亮的女人,那么漂亮的女人拼不过命中注定的女人,人家宿世就很有那个命,

所以有的大老板死了前妻,然后人家这个身价几千亿喔,多少的美女啊,对不对?投怀送抱,献殷勤啊,人家就不要,人家娶一个普普通通的面相,人家就是有那个命,你就是嫁不到那个一千亿的,人家就随便娶,对不对?

但是呢,这是世间法。但是命中注定的女人,比不上发菩提心、修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因缘的女人,

就像在座诸位,你们就超过命中注定的女人,你们比她们漂亮多了,你们心中有真理,是不是?

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不要每天我们去整形、还是怎么样?要整理你内在那一颗妄想心,把它整成真理、平等心。

   2-6 诸位,说外境迷惑于我们,这个是没有智慧的。

【“彼相有种种,妄想则不成”:同样的,彼幻相虽有种种差别显现,若知惟是妄想之所生起,元】(空)【无自性,彼诸幻相则不能成就惑事,迷惑于我。】

诸位,说外境迷惑于我们,这个是没有智慧的,

以前我们隔壁,租了一个比较属于苦力的,这个女孩子可能不太懂表达,人家男孩子对她好,她也不会去恰到好处,

其实爱与被爱都是怎么样?受苦的,爱跟被爱都是很苦的,很辛苦的,

这个女孩子,因为她在低下阶层里面工作很辛苦,长得不错,一个做泥水匠的对她有意思,他就买东西,怎么样子,

因为她不懂得拒绝,那这下麻烦了,那个男孩子每天到我们隔壁吵,住在隔壁,隔壁刚好租她们,每天就吵,我就听到,那个时候,小时候就听到,你让我付出感情,我要你好看。

后来研究佛法的时候,发现说,诶,那个女孩子并没有说叫你付出啊,那个男孩子已经没办法走这个回头路,所以说爱与被爱都是折磨,

后来这个女孩子搬家了,到底有没有发生命案,就不知道了,也搬走了嘛。

所以我们该适时说“不”的时候,就应当自己要用智慧衡量。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2-7  众生所执着的、死执不放的东西,在悟道的圣人来讲的话,那是觉得一场笑话。

【义贯】

【于“妄想”取著中,则一切遍计所执名言之“自性”即现“有”,然“于缘起”诸法本身“则”实“无”种种名言之计著;

何以妄想便令一切有自性?以依于“妄想或”(而)“摄受”取著名言,】“名言”就是名相和语言【故】(所以)【令一切妄现有自性。】“有自性”就是好像是真的,真实性

【何以于缘起上则无名言、自性之计著?以“缘起”诸法本身皆“非”有“妄想”计著故。

如幻师,幻作男女,则有“种种”四“支”(肢)、身“分”(身躯)“生”出;

若了彼一切皆“如幻,则”彼种种支分皆“不”得“成”就迷惑之事,(诳人不得)。】也就是欺诳别人不得,

所以这一句话还是附带说,众生所执着的、死执不放的东西,在悟道的圣人来讲的话,那是觉得一场笑话,

【同样的,“彼”缘起诸皆“相”,虽“有种种”差别显现,若知】道【惟是自心“妄想”之所生,原无自性,

“则”彼诸幻相,即“不”能“成”就惑事,迷惑我之真智。】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443:【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妄想无所知,于缘起妄想。此诸妄想性,即是彼缘起,妄想有种种,于缘起妄想。】这一段是强调,妄想于缘起非一跟非异。

接下来这一段是讲,妄想跟缘起法非一非异。

【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妄想无所知,于缘起妄想。此诸妄想性,即是彼缘起,妄想有种种,于缘起妄想。】

    3-1 彼妄想性就不异于这个缘起性,妄想虽有种种的差别,都是来自于缘起法而生妄想。以有能依之妄想,还有所依的缘起,所以是非一。

这一段是强调,妄想于缘起非一跟非异,

“彼”是指缘起法,彼缘起法所幻化出来的相,“彼相”就是彼缘起法所幻化出来的假相,问题在哪里?则是过,因为妄念、妄想所起的过咎。

意思就是缘起法本身并没有过错,是因为你太过于执着,太过于贪婪。

彼万法所缘起的万法的假相,则是因为有妄想、妄念所起的过咎。

问题出在于内心里面的执着,分别那种妄想跟妄念,不在于彼缘起的假相。

皆从心缚生,都是因为妄心被假相所缚而生,皆是心被妄想所缚而生起的。

说妄想无所知,这是什么意思?妄想的生起是由于对缘起法无所知,

“无所知”就是不知道万法的因缘生的假相,不知道其性本空,空无自性,所以拼了老命,也要达到那一种强烈的执着。

是故于缘起法生起这个妄想,生起这个妄想,

这个意思就是说,妄想跟缘起法本来就不异,后面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此诸妄想性,既是彼缘起,意思就是,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此缘,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妄想性就是彼缘起,因为两个互为能所,本不异。

妄想性能执着彼缘起性,彼缘起性能为妄想所依靠,所以妄想性就是彼缘起性,彼缘起性就是妄想性,互为能所,角度也可以互换。

妄想有种种的差别,皆是在缘起法中而生妄想,

所以妄想跟缘起法也非一,为什么?有能、所,所以因为有能依、还有所依,妄想依于缘起嘛,所以非一,

妄想有种种差别,都是依于缘起法中而产生的妄想,所以妄想跟缘起法,不是一个,以有能依的妄想,还有所依的缘起,所以是“非一”。

再解释一遍: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这一段是解释妄想跟缘起非一跟非异,

说:彼缘起如幻的假相的问题是念念起这个妄想所执着,

问题就是,这个是一种过失,所有的过失,是在缘起法念念起妄想,“是过”就是这个过咎产生,就是因为妄想,

所有彼缘起如幻之相,问题出在于念念起妄想这个过失,不在缘起本身,

皆从心为妄想所缚而产生,妄想的生起,是由于对缘起空无自性的法无所知,

所以,一般众生,所有的执着都毫无意义,也带不走,不知其性本空,是故于缘起法而生这个妄想。是故在这个缘起法妄动,产生妄想,

这一段是说,此缘诸妄想性,即是彼缘起性,站在这个角度,我们说:妄想本身就是缘起,本不异,“即是”就是不异,

这一句话再把它贴切讲,此缘诸妄想性,不异于彼缘起性,“即是”就是不异于,彼妄想性就不异于这个缘起性,妄想虽有种种的差别,都是来自于缘起法而生妄想。

所以站在这个有能缘的妄想,所缘的这个缘起法,依他起性来讲,也不能说是非一,所以皆依缘起法中生妄想,所以妄想于缘起非一,以有能依之妄想,还有所依的缘起,所以是非一。

   3-2 这个世间,无论你怎么追求,它都是不可得,你干到王公贵臣也无所得,你干到了知名人士,再怎么样子的知名人士,有钱人富有,仍然是空。

【注释】

【“彼相则是过”:彼缘起之相,则是令心起妄想之过咎者。】

【“皆从心缚生”:然诸缘起相,却是皆从心为妄想所缚而生。】

【“妄想无所知”:妄想之生起,为由于对缘起性无所了知,不知其性本空。】

也就是用你现在听得懂的名词,就是说,这个世间,无论你怎么追求,它都是不可得,

你干到王公贵臣也无所得,你干到了知名人士,再怎么样子的知名人士,有钱人富有,仍然是空,

自古以来黄帝到现在,而今安在哉啊!赤壁赋里面讲的:而今安在哉,你看到哪一个皇帝留在今天?没有,你看到以前富可敌国这些大富豪,而今安在哉?在哪里?没有,

所以为什么我们需要真理的滋润,就是这个道理,师父大学一年级,就认清这个世间,看透了这个世间,大二,我就发心要出家,我绝对没有含糊,

这一辈子,我家里的人不是很了解,他讲:我真的想不通,你这样子的高学历,这样子的脑筋,你为什么要走出家的路呢?

我就跟他讲,等你想通了,就会跟我一样,唉,跟我一样,想通,想不通,就不会跟我一样,

有一个,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同学就说,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出家,这个世界怎么办?

我说:不要讲那么遥远,我们两个现在在讲话,你现在告诉我,你出不出家?

他说:我才不会那么笨呢咧,第一个对我出家的讲话的都不出家,还讲到什么?

假设,我说假设,哲学家讲的,Philosophy,哲学家讲的“假设”,就有一半不是真实,According to就是据说,是不是啊?

众生在这个缘起法里面,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人与人之间斗争,也是因为妄想无所知,国与国之间动念,怎么样?用武力,一样,

对这个缘起法也不是认识,但是这个世间,本来就是要生存,就竞争,竞争就斗争,斗争,就是很残酷,所以,要活下来,都是很辛苦的,活下来都是很辛苦的,

说:妄想无所知,妄想之生起为由于对缘起性无所了知,不知其性本空。

【“于缘起妄想”:是故于缘起诸法生妄想。】

【“此诸妄想性”,即是彼缘起”:此言妄想与缘起二者本不异。】

【“妄想有种种,于缘起妄想”:妄想之所以有种种差别,皆是于缘起诸法中生妄想计著,故】(所以)【妄想与缘起非一,以能依、所依非一故。】

   3-3 “此诸妄想”之“性,即是彼缘起”性,二者本非异;而“妄想”之所以“有种种”差别,皆是依“于缘起”诸法,而生种种“妄想”计著,故】(所以)【妄想与缘起亦非一。】不能说同一个东西,因为有能、所。

【义贯】

【“彼”缘起诸“相则是”令心起妄想之“过”者。

然诸缘起相,却“皆”是“从心缚”于妄想而“生;

妄想”之生起,为由于对缘起性“无所”了“知”,】

如果我们对万法的缘起了知了,那么就知道:其性本空,

因为我们对缘起性无所了知,【不知】道【其性本空,】拼了老命要去追求、要去执着,痛苦的人生,就把彩色的本性,转成黑白、黑暗的,

【故】(所以)【“于缘起”诸法上横生“妄想”。

然而“此诸妄想”之“性,即是彼缘起”性,二者本非异;

而“妄想”之所以“有种种”差别,皆是依“于缘起”诸法,而生种种“妄想”计著,故】(所以)【妄想与缘起亦非一。】不能说同一个东西,因为有能、所。

【诠论】

【这里,前四句偈颂“妄想”与“缘起”互生;

后四句偈明“妄想”与“缘起”不一不异。】讲一,不对,讲异,还是不对,不异,就是不相离,不一,就是有能、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 11: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