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12-6 大慧,”若谓灭“受想”之三昧“正受”为已“超”越“自心现量者,”是则“不然;何以故?”以其仍存“有”能灭、所灭之“心量故”。

【义贯】

【“复次大慧,”若“欲超”越色界之四“禅”、四“无量”心,及“无色界”之四空定而登如来禅“者,”应“当离”于“自心现量”之“相。

大慧,”若谓灭“受想”之三昧“正受”为已“超”越“自心现量者,”是则“不然;

何以故?”以其仍存“有”能灭、所灭之“心量故”。】

   12-7 【此章从详细阐释声闻乘四种果位修断之相,以至于论及权行、实行二种阿罗汉,而终于开示超禅】以【及超自心现量,以入如来禅,旨在令诸行人,皆舍小就大,趣于无上。】

【诠论】

【此章从详细阐释声闻乘四种果位修断之相,以至于论及权行、实行二种阿罗汉,而终于开示超禅】以【及超自心现量,以入如来禅,旨在令诸行人,皆舍小就大,趣于无上。】

诸位!“无上”就是没有量,

在座诸位!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关卡,就是你在任何的修行状态,你统统不要去否定别人,

你只要给彼此间一个尊重就好,不要说:别人修行不像我……别人怎么样……怎么样不好,这样子就是心中有量,又产生能所的量,

所以这个很重要的,修行人要契入绝对,但是如果私下在研讨,说哪一个是正见、哪个是邪见,这个是可以,要不然让众生走错路了,

这个私下,真正的恶知见、邪见,是私下是绝对可以商讨的,这个不是量,

因为他知道,心胸本自没有能所,他是为了要救众生,不得不经过了剖析,让大家走对路,这个不算的,

佛教不是什么事情都不能讲,不能拿出、浮出台面来商讨,不是这个意思,重点还是:心没有那个量,

因此就是说:不管你行大善,心中无量,不管你证什么果,心中也没有这个,

不管你怎么用功,持几万声的佛,心中也没有这个量,

也不去看别人的缺点,也不会一直称扬自己,赞叹自己多有修行,

也不会说:在搞不清楚状况,哎呀!某某、某某,哪一个人怎么样、怎么……替人家宣传,你怎么知道他很有修行,名气大,叫做大成就者吗?名气大,叫做大修行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经文408:【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禅四无量,无色三摩提,一切受想灭,心量彼无有。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及与阿罗汉,斯等心惑乱。禅者禅及缘,断知见真谛,此则妄想量,若觉得解脱。】若能如是觉了觉悟万法空无自性,唯是自心的现量,那么就能够得到解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禅四无量,无色三摩提,一切受想灭,心量彼无有。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及与阿罗汉,斯等心惑乱。禅者禅及缘,断知见真谛,此则妄想量,若觉得解脱。】

    13-1 这些其实都是自心妄想分别所见到的量,所现的量,其实是空无自性的,他误认为实有智慧,实有那个断的烦恼,若觉得解脱,若能如是觉了觉悟万法空无自性,唯是自心的现量,那么就能够得到解脱。

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色界当中,诸禅还有四无量心的禅定名,无色界的四空定,“三摩提”就是定的意思,无色界的三摩提、四空定,以及一切受想灭,就是灭尽定,

“心量”也就是一切禅定的境界,而于彼中实在是没有,因为一切法都是唯心现量,一切法都是唯心现量,万法本不可得。

接下来,“须陀槃那果”就是初果,“往来”就是二果,一往来嘛!以及“不还”就是三果,不来人间了嘛!在五净居天就证四果了,出三界了,以及阿罗汉,四果阿罗汉,斯等心惑乱,

为什么把这个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列为心惑乱呢?因为把不究竟的误为究竟,

入人空观,取涅槃相,这个就是有心的量,所以,入人空观,然后,取涅槃量,这个就是把不究竟误认为究竟,叫做“斯等心惑乱”,在佛的角度,究竟来讲,这个仍然是惑乱,

禅者禅及缘“禅”就是人,能修禅的人入于禅定,以及在因修禅定当中所缘的相,缘就是因,行禅中所缘的相叫做“缘”,“禅者”就是修禅的人,“禅”就是入禅定的,修禅的人、能入禅的人,契入这个禅中的禅定,还有禅定当中所修的所缘相。

接下来,“断”就是断了集,苦集灭道的“集”,“知”就是知道万法生灭都是苦的,断集、知道苦,“集”就是贪的意思,起贪嗔痴叫做“集”啦!集集的“集”,中部的一个小镇的名字,

断集知苦而见到真谛,“真谛”什么意思?是二乘所行的四谛观行,叫做“真谛”。

这些其实都是自心妄想分别所见到的量,所现的量,其实是空无自性的,他误认为实有智慧,实有那个断的烦恼,

若觉得解脱,若能如是觉了觉悟万法空无自性,唯是自心的现量,那么就能够得到解脱。

   13-2 为什么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有相,它就有量,相从哪里来?从见、闻、觉、知来。

【注释】

【“无色三摩提”:“三摩提”,即】(就是)【三摩地,亦即】(也就)【是定;这里是指无色界之】的【四空定。】

【“一切受想灭”:指灭尽定。】

【“心量彼无有”:这一切禅定境界,皆是取著自心现量,而于彼中实无有一法可得。】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有心有量,那就是凡夫,着于生灭的意思,

那为什么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有相,它就有量,相从哪里来?从见、闻、觉、知来。

    13-3 你想想看,连证四果阿罗汉的,佛都说斯等心惑乱,他还是心还在惑乱当中啊!何况凡夫?那你就知道,这个凡夫连证初果都不可能了,更何况证这个佛果?从这个解度来讲:哎呀!佛果实在是遥远,太遥远了,太难了。

【“须陀槃那果”:即】(就是)【须陀洹果。】

【“往来及不还”:“往来”,】就是【一往来,即】(就是)【二果斯陀含。“不还”,】就是【不还果,即】(就是)【三果阿那含。】

【“斯等心惑乱”:斯等辈人皆是心迷惑痴乱,因其皆以入人空观、取涅槃相,未离计著,不知生死涅槃皆是自心所现,而取以为实。】

这一句话还有一个涵义,你想想看,连证四果阿罗汉的,佛都说斯等心惑乱,他还是心还在惑乱当中啊!何况凡夫?

那你就知道,这个凡夫连证初果都不可能了,更何况证这个佛果?从这个解度来讲:哎呀!佛果实在是遥远,太遥远了,太难了。

    13-4 万法其实都是心的影像,万法都是由心起妄动、妄想,找到了妄想的根本空无自性,便得到解脱。很容易就得到解脱。

【“禅者禅及缘”:行禅者】以【及其所入之禅定,以及其于行禅中之所缘相。】

【“断知见真谛”:“断”,】就是【断集。】这个“集”就是集合贪嗔痴的意思,【“知”,】就是【知】道【苦。】

身苦,还有心苦,妄想其实就是一种苦,生生灭灭,微细的生灭其实就是一种苦,

诸位!我们从小到大所期盼的,都由生灭里面去完成,同时也由生灭里去摧毁,去摧毁。

了一切法生灭,那苦就慢慢地停止,【知苦、断集、见真谛,此】(这是)【指二乘所修之四谛观行。】

【“此则妄想量”:此则是自心妄想分别所现之】(的)【量,了无自性。】

换句话说:万法其实都是心的影像,万法都是由心起妄动、妄想,找到了妄想的根本空无自性,便得到解脱。很容易就得到解脱。

【“若觉得解脱”:若能如是觉了,即得究竟解脱。此为不得而得。】

    13-5 哇!连证阿罗汉果,佛陀说他们是迷惑错乱了。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色界“诸禅”及“四无量”心、“无色”界之四种“三摩提”(】就是【定)以及灭尽定之“一切受想”寂“灭”等禅定境界,

皆是自“心”现“量”,而于“彼”中实“无有”一法可得。

初果“须陀槃那果”、二果一“往来,及”三果“不还”果,】以【“及与】四果的【阿罗汉,

斯等”辈人,其“心”皆是迷“惑”错“乱”,】哇!连证阿罗汉果,佛陀说他们是迷惑错乱了,

【计】着【人空观】以【及涅槃相为实有,而妄取著,不知唯心。

彼习“禅者”所入之“禅及”其于行禅中所“缘”之相,以及“断”集、“知”苦、“见真谛,此则”皆为自心“妄想”所见之“量”,了无自性,

“若”能如是“觉”了,即“得”究竟“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经文409:【复次大慧,有二种觉:谓观察觉、及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大慧,观察觉者,谓若觉性自性相,选择离四句、不可得,是名观察觉。】这一句其实就是菩萨融通了二谛,二谛融通三昧印,如是无量功德海。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谓观察觉、及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大慧,观察觉者,谓若觉性自性相,选择离四句、不可得,是名观察觉。】

   14-1 大慧,有二种觉悟,一种是证得空性的观察觉,另外一种呢?摄受计着的种种法相建立俗谛之觉,“建立觉”是建立俗谛之觉。

其实这一句就是,二谛融通三昧印,如是无量功德海。

这一句其实就是菩萨融通了二谛,因为它翻译的文字,哎呀!看起来很吃力,但是其实很简单,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悟,一种是证得空性的观察觉,

“观察觉”就是达真的智慧,真谛之觉叫做“观察觉”。

另外一种呢?以及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这个还得一个字、一个字,几个字来分析一下,

妄想,因为凡夫他才有妄想,菩萨一定要跟凡夫的立场相同,所以他一定要通达凡夫的妄想来建立俗谛的觉悟嘛,

妄想会产生什么?众生的妄想会产生种种的摄受,种种的摄受。

因为菩萨想要度众生,一定要了俗,了众生怎么个妄想,他所摄受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而且众生,也了解众生迷惑的所在,他才有办法去除掉它,

所以摄受计着的种种法相建立俗谛之觉,“建立觉”是建立俗谛之觉。

那么整句贯串起来,这一句整句的意思是说:菩萨不但有观察觉,

“观察觉”就是达真的智慧,就是照见空性的智慧,

同时必须建立俗谛的觉,为什么呢?菩萨如果不通达凡夫,他怎么救众生呢?

所以以及,他通达凡夫的种种妄想相,到底所摄受的计着的法相是什么,他必须站在这个角度,

因为众生迷惑颠倒,必须要了俗,了其惑的所在,这样他才有办法建立俗谛之觉,俗谛之觉。

所以师父呢,为什么一定要看种种现在的知识性,科学、生物、整个地理啊,全世界的,包括气象,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子?用那么多的时间?

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讲经的话,那就变成:啊!只有佛法,

世出世间法,本来无二法,所以师父在讲经的时候,会引用医学上、生物、科技、心理、哲学……然后来会归究竟义,就是佛法(的)究竟。

   14-2 什么是观察觉呢?谓如实的了知一切法的自性还有自相,都空无自性,唯是自心现量的境界,用般若真实的智慧选择离外道的四句恶见,了一切法有、无、断、常都不可得,是名观察觉。

接下来,大慧,观察觉者,什么是观察觉呢?谓如实,若觉知一切法性之自性与自相,“自性相”就是自性与自相,怎么样?都是空无自性,也都是唯是自心所现,

选择,“选择”当然是用智慧,用真实的智慧,见诸法之性空无自性,所以用智慧选择,

离外道的四句偈,外道的四句偈,不是常、就是无常,要不然就是,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要不然就是,常见、或者是断见,

要不然就是,一或者是异,万法是一相、是异相,亦一相、亦异相,或者非一非异相,就是这样,

四句偈就是一切恶见的根本,

那么离有见、无见,喔!万法是有呢?外道着于有见,要不然就着于无见,要不然就是,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所以离这四句偈,

不要说讲经,都快讲完《楞伽经》了,我们七月底以前就可以讲完了,如果每天三十个page(页)的话,七月底就讲完了,

接下来,师父就要准备要去彰化斋僧,还有台中斋僧了,你都还不晓得那“离四句”是什么,是不是?

“离四句”到底什么?还不知道,如果人家问你“离四句绝百非”?那“离四句”是什么?哇!讲不出来,不知道欸!

是啊!就整天坐在那里,眼睛张得大大,嘴吧这样(张着)~等着看看有没有法乳甘露可喝,

师父!这个搞不清楚啦!您给我们灌顶会比较快啦!

真的搞不清楚,真的很难,所以这个离有、无见,离断见、常见等等,这个叫做“离四句”,

不可得,是名观察觉。此为菩萨达真之智。

    14-3 了一切妄都不可得,唯一真智独露,无不朗照,全部都是清清楚楚。

整句贯串一下,说:复次大慧,有二种觉是菩萨所行的,二谛融通三昧印,真谛、还有俗谛,

谓观察觉,达真之智,这个是真谛之觉,

以及通达凡夫的妄想,所摄受计着种种法相建立的一种俗谛之觉,

大慧,什么是观察觉呢?谓如实的了知一切法的自性还有自相,都空无自性,唯是自心现量的境界,

用般若真实的智慧选择离外道的四句恶见,了一切法有、无、断、常都不可得,是名观察觉。

这个时候,了一切妄都不可得,唯一真智独露,无不朗照,全部都是清清楚楚。

   14-4 【菩萨皆观真不舍俗,照俗不违真,】这两句要画红线,你这两句把它搞得来,你是标准的佛弟子。

【注释】

【“有二种觉”:因上面偈中说“若觉得解脱”,所以如来特再开示如何能证得觉知之道。

此二种觉,据后面结论】当【中所说】的【,皆是菩萨摩诃萨之所成就,因此皆是大士所观,

其所观者。分真俗二种,故其所成就之觉,亦有两种:

一、观察觉,即】(也就是)【真谛之觉;二、建立觉,即】(也就是)【俗谛之觉。

因为菩萨皆观真不舍俗,照俗不违真,】这两句要画红线,你这两句把它搞得来,你是标准的佛弟子,

什么叫做“观真不舍俗”呢?了解一切空性,却不舍现实的当下,这些你的生活,“俗”就是你的生活嘛!所以“俗”就是现实的生活,

观空的时候,也不舍离现实的生活,照俗的现实生活,也不违背超越的真空的思想,这两句就是既超越又现实,既现实又超越。

叫做“观真不舍俗”,“照俗不违真”,这里要画双红线,叫做标准的佛弟子。

【所以须二者齐观,方称圆智。】

    14-5 【妄既不可得,则唯一真智独露,无不朗照,此】(这个)【即】(就是)【是观察所得之觉智,故】(所以)【称】为【观察觉。】

【“观察觉”:谓观察真理之觉。此】(这个)【即】(就是)【达真之觉。】

【“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通达凡夫妄想相所摄受计著之诸法相,而建立之觉。此即了俗之觉。

菩萨为欲度众,必须了俗,且了其惑之所在,方能为之破惑,令其入真。】

【“若觉性自性相”:若如实觉知一切法性之自性与自相,皆唯心所现。】

其实根本没有外境,外境都是缘起缘灭的假相,就知道万法都是唯心现量境界。

【“选择离四句,不可得”:而以此真智去选取抉择四句,则见诸法之性相,实离于四句,有无断常等相,悉不可得。

妄既不可得,则唯一真智独露,无不朗照,此】(这个)【即】(就是)【是观察所得之觉智,故】(所以)【称】为【观察觉。】

   14-6 【若”如实“觉”知一切法“性”之“自性相”,唯是自心所现,而以此真智去“选”取抉“择”四句,则见诸法实“离”于“四句”,有无断常等相,悉“不可得,是名”为“观察觉”,此为菩萨达真之智。】

【义贯】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智,“谓观察”真理之“觉,及”通达凡俗“妄想相”所“摄受计著”之法相,而“建立”之“觉。

大慧,】先讲【观察”真理之“觉者,谓若”如实“觉”知一切法“性”之“自性相”,唯是自心所现,

而以此真智去“选”取抉“择”四句,则见诸法实“离”于“四句”,】

“四句”是恶见,外道的恶见,记得,“四句”就是外道的恶见,“离四句”就是离外道的恶见,

【有无断常等相,】有见、无见、断见、常见等相,

【悉“不可得,是名”为“观察觉”,此为菩萨达真之智。】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经文410:【大慧,彼四句者,谓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是名四句。大慧,此四句离,是名一切法。大慧,此四句观察一切法,应当修学。】重复地讲四句是什么,外道所执着的四句。

底下就重复地讲四句是什么,外道所执着的四句。

㊣【大慧,彼四句者,谓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是名四句。大慧,此四句离,是名一切法。大慧,此四句观察一切法,应当修学。】

    15-1 这里就是佛慈悲再一度怕你忘记了,再提醒你什么是四句。你真是四句离的话,因为这凡夫、愚痴、还有外道,都离不开这四句,如果能够离,是名了达一切法。

这里就是佛慈悲再一度怕你忘记了,再提醒你什么是四句,

大慧,彼四句者,什么是外道所执着的四句恶见?就是一、异、俱、不俱,

那么菩萨呢?应当要离,所以,谓菩萨要离一见、异见,“俱”就是亦一亦异,“不俱”就是非一非异。

有见、无见、非有非无,还有中间少了一个“亦有亦无”,要离,

菩萨要离常见、无常见,

所以我们说:佛性非常非无常,就是不可以着一个常见,也不可以着一个无常见,是名四句偈。

大慧,此四句离,是名了达一切法,你真是四句离的话,因为这凡夫、愚痴、还有外道,都离不开这四句,如果能够离,是名了达一切法。

大慧,以此四句观察一切法之性相,应当修学。

    15-2 把这法讲到淋漓尽致,究竟的至圆至顿的法,听不来的没关系,就好好地念佛,求生净土。

【注释】

【“一、异、俱、不俱”:“一”,即】(就是)【同。

“俱”,】就是【双亦,即】(也就是)【“亦一亦异”。

“不俱”,】就是【双非,亦即】(也就是)【“非一非异”。】

【“此四句离,是名一切法”:若于此四句能离,是名为了达一切法。】

【“此四句观察一切法”:以此四句,而观察一切法之性相。】

【义贯】

【“大慧,彼”菩萨所选择之“四句者,谓离”于“一、异、俱”(亦一亦异)、“不俱”(非一非异);

“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所以讲到这个,这些老菩萨就说:这实在是搞不清楚,所以我们才说:我们要念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子。

所以有一个老菩萨,我在吃饭的时候,到厨房来,师父!我不是不想听您讲经,真的听不懂,

什么一?什么异?非一非异?飞来飞去?这实在搞不清楚,念阿弥陀佛!是真的没办法,

所以这个老菩萨就说:师父您讲那个太深、太难了,

不是,师父要提升整个佛教的素质水平,整个佛教的文化、素质水平,一定要这样子,

把这法讲到淋漓尽致,究竟的至圆至顿的法,听不来的没关系,就好好地念佛,求生净土。

【“是名”为“四句。大慧,”若于“此四句”能“离”者,“是名”为了达“一切法。大慧,”以“此四句”而“观察一切法”之性相,“应当修学。”】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16 经文411:【大慧,云何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不实妄想相,四大种,宗、因相、譬喻计著,不实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是名二种觉相。】现在讲第二种。种种不实虚妄之建立,而建立成就诸虚妄法,是名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这个是菩萨了俗之智,是名为二种觉之行相。

现在讲第二种。

【大慧,云何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不实妄想相,四大种,宗、因相、譬喻计著,不实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是名二种觉相。】

   16-1 大慧,哪一种情形叫做通达凡夫的妄想相摄取的计着之法建立之觉?

大慧,哪一种情形叫做通达凡夫的妄想相,所摄,摄受就是摄取,计着之法,因为众生着万法嘛!

所以所摄受的,就是摄取的计着之法建立之觉,

谓因为凡夫、外道不了诸法空无自性,所以自心妄想所现的相,

这种摄受就是摄取、妄计着、执着,以为怎么样?

坚、湿、暖、动,“坚”就是地,坚性、湿性、暖性、动性,以为实有,

这个是四大的根本,不实,

更依这个坚、湿、暖、动不实的四大种,怎么样?不实的妄想相,所得到的四大种,

然后这四大“地、水、火、风”,怎么样?构成这个色身,

而依此这个色身,再来怎么样?立一个宗,用人的思维模式,立一个宗,“立宗”就是立论,“因相”就是讲种种的理由,

宗因、还有“喻”就是比喻,计着,我们前面讲了,五分法、三支比量等等,譬喻计着,“譬喻计着”就是举种种的例子,

不实,这个五蕴本来就空啊!还辩什么论呢?还立一个宗?空无自性,还用宗?用一个立一个因,找一个理由,

宗、因,要用比喻一个例子,类似的比喻来推论,这个完全不是证量的解脱境界,完全是一种逻辑的一种推论,是不对的。

这种计着还误认为它是决定的真实,这种种不实的虚妄的建立,停一下,“不实虚妄之建立”停一下,而建立成就诸虚妄法,

所以这个“不实建立”,这四个字一起解释,种种不实虚妄之建立,而建立成就诸虚妄法,是名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

这个是菩萨了俗之智,是名为二种觉之行相。

   16-2 这种推论充其量只是比量,不是证言,不是圣言量,也不是真正的证量的解脱境界,用这个逻辑,想要得到佛的究竟解脱,是不可能的。

再把它贯串一下,说:大慧,云何是通达凡夫的妄想所摄受计着之法而建立的觉呢?

因为凡夫、外道不了解诸法空无自性,谓自心妄想所现的相,摄受取妄计着执着世间法,就是坚、湿、暖、动以为实有,

更依这个不实的四大,不实的妄想相所得到的四大种,又建立逻辑的推论,不知道五蕴本来就空,还用这个种种来辩论,

宗、因、喻,“宗”就是立宗、立论,“因”就是理由,这三资粮,譬喻就是举例子,

计着,为什么计着呢?还固定说;它就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而不知道这种推论充其量只是比量,不是证言,不是圣言量,也不是真正的证量的解脱境界,用这个逻辑,想要得到佛的究竟解脱,是不可能的,

    16-3 佛法没有东西,你辩什么呢?空无自性,绝对的真如,你又怎么能够辩呢?它不能推论,当下就是呢。

所以在这里附带补充讲一句话,你念哲学的人,就永远到最后就是不了了之,

孔子(有)孔子的哲学思想,诸子百家,(有)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罗素(有)罗素的哲学思想,黑格尔(有)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对不对?

到最后,就不是用空性来圆满地究竟破除,因此我们就知道,万法其实都是空性,

但是,所以念哲学的,到最后就会变成辩论,而辩论没有看到真相,例如说:白马是马吗?白马是马,黑马是不是马呢?黑马是不是?也是马,

那我请问你,两种是同一种马吗?你说不是,不是,为什么?黑马有一个马,白马还是有一个马啊!你说相同,那为什么要讲一个黑?一个白?

这个就变成你怎么样就一直在那边白马、黑马,两个是马、两个不是马……这个就是意识心,一种逻辑,一种推论,叫做“没完没了”,

佛的就更清楚了,白马,空性,黑马,空性,讲相同也可以,讲不同也可以,多了不起。

哎呀!这个世尊实在是了不起,白马空性,它不是马,方便说:它是白马,黑马,究竟义:它是空性,它不是马,方便说:它是黑马,

你讲白马跟黑马是相同也对,站在空性的角度相同,

所以站在人,每一个人的角度,大家都有佛性,站在这个角度,相同,站在空性的角度,完全相同,平等心是道,

白马是不是马?站在相的角度,白马当然不是黑马,黑马当然也不是白马,要不然,为什么叫一个黑、一个白、白人当然不是黑人,黑人当然不是白人,

白人是不是人?是啊!黑人是不是人?是啊!两个是不是人?都是人啊!两个都空无自性,

你看,佛陀!这有什么好争论的,就是这样子,

所以哲学,它是到处都是你有你的人生哲学,他有他的人生哲学,就永远处在一种争论,就没完没了,

佛教不是在争论的角度,争论是有量的,心中有心量的东西,他要争论,

所以一个人,好辩论的人,就是心中有那个量,想要赢跟输,赢、输就是心中的量,

哲学就是这样子嘛!有一种东西要辩,

佛法没有东西,你辩什么呢?空无自性,绝对的真如,你又怎么能够辩呢?它不能推论,当下就是呢,

    16-4 佛法是证量的解脱境界,它是真正世间超越一切的,究竟的学问,究竟的解脱的思想,就是佛法。

所以研究佛法,他不究竟,佛法是证量的解脱境界,它是真正世间超越一切的,究竟的学问,究竟的解脱的思想,就是佛法。

离开这个佛法,世间找不到真实的灵魂,真实的智慧,不可能,

宗、因相、譬喻计着,举例子说明这个,这种种不实的虚妄的建立,而建立了成就诸虚妄法,是名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的觉,是名二种觉之行相。

   16-5 哲学家讲本体界,或者是讲现象界,这个本体界,仍然建立在一种妄想,因为他们悟的不究竟,所以虽然是讲本体界,那是妄想所现的所谓的本体界,不是真正的本心、本性所显现出来,那种证量境界的本体界。

【注释】

【“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谓了知凡夫、外道人,由于不了诸法】空【无】自【性,而以自心妄想所现之相去摄取、】

诸位!哲学家就是这样,用自己妄想相所现的相去摄取,

就算哲学家讲本体界,或者是讲现象界,这个本体界,仍然建立在一种妄想,因为他们悟的不究竟,

所以虽然是讲本体界,那是妄想所现的所谓的本体界,不是真正的本心、本性所显现出来,那种证量境界的本体界,

本体界跟现象界是哲学讲的,哲学家讲的,佛教不讲这个,佛教讲本心、本性,

所以本体界跟现象界,是哲学讲的,佛教讲的是不生不灭的本心跟本性,这个是佛教讲的,

但是佛法到现在为止,都是用方便说,“本体界”就是体、相、用,叫本体。“本体界”这个名字是出自于哲学,

以自心妄想所现的相,去摄取、【妄计、执著四大之坚、湿、暖、动之性,以为实有。】

   16-6 哲学是永远达不到佛的究竟义的,永远摸索的,虽然他们否定,自己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尊重啊!不在语言里面来辩论,我们也没什么意见。

【“不实妄想相,四大种、宗、因相、譬喻计著”:

“宗、因相、譬喻”,即】(就是)【五分论之三支比量:

宗(】就是【立论)、因(】就是【理由)、喻(】就是【举例说明)。

此谓:更于此由不实妄想】五蕴本来就空,五蕴身所显现出来的妄想【相所得之四大种之性相上,】本来就不可得,这不可得的,硬要去讨论,

这个【重以虚妄】“重以”就是再加以虚妄的三支宗、因、喻的比量,

悟道是证量的解脱境界,悟道,明心见性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结果”就是证量的解脱境界,它是唯心的现量境界,不能用逻辑去推论的。

所以哲学是永远达不到佛的究竟义的,永远摸索的,虽然他们否定,自己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尊重啊!不在语言里面来辩论,我们也没什么意见。

【的三支比量之辩证架构,去妄计执著之,以为实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16-7 一个人在争论不休,论输跟赢。就知道这个人离第一义谛太遥远了。

【“不实建立而建立”:】诸位!其实这一句就是,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在妄想,五蕴,不知道五蕴本空,

同时在这个不实的妄想里面,又建立了万法,所以不实建立而建立。

【如是以种种不实虚妄之建立,而建立成就诸虚妄法。】

所以诸位,在座,我们活在这个如梦幻泡影的世间,没有人能够清醒,唯佛一人。

这为什么师父一直告诉你,只有佛让我们五体投地的佩服,没话说,真的是世出世间究竟解脱的大圣人。

一切众生都在不实建立而建立嘛!心中有这个量,有这个假相嘛!就开始争论不休……争论不休。

所以你看,一个人在争论不休,论输跟赢。就知道这个人离第一义谛太遥远了,

心中又卡在一个输赢,就想要辩论来输赢,论输赢嘛!辩到最后,谁也不认输,到底谁赢?

到最后就看谁的拳头大,谁比较大的就赢。辩论到最后就是吵架打架而已啊!闹得不愉快啊!

所以辩论到最后,你带着什么回去呢?带着一颗不愉快的心回家,不愉快的心,没有任何的意义。

    16-8 如是以种种“不实”虚妄之“建立而建立”成就诸虚妄法,如是了知,“是名”为通达凡夫“妄想相摄受计著”诸法,而“建立”之“觉”,是为菩萨了俗之智。“是名”为“二种觉”之行“相”。

【义贯】

【“大慧,云何”为通达凡夫“妄想相”所“摄受”(摄取)“计著”之法,而“建立”之“觉?

谓”如实了知凡夫外道人由不了诸法无性,而以自心“妄想”所现之“相”,

去“摄受”(摄取)、妄“计”、执“著”四大之“坚、湿、暖、动”之性,以为实有,

更于此依“不实妄想相”所得之“四大种”之性相上,

“重”以“宗、因”之假相,】以【及种种不实“譬喻”等虚妄之辩证法,

去妄想分别“计著”,以为实有。

如是以种种“不实”虚妄之“建立而建立”成就诸虚妄法,如是了知,“是名”为通达凡夫“妄想相摄受计著”诸法,而“建立”之“觉”,是为菩萨了俗之智。“是名”为“二种觉”之行“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经文412:【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人法无我相,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观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见百佛及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这是讲登初地,登初地就不得了了。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人法无我相,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观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见百佛及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

    17-1 究竟善了知一切修治的方便,都趣向于无所有的最正等正觉。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人法无我相,“二觉相”就是前面讲的,一个达真,一个了俗,

人法二无我,人无我、还有法无我相,

究竟善了知一切修治的方便,“修治”就是修行的方便,都趣向于万法无所有的最正等正觉,

万法为什么无所有?因为万法空无自性,所以万法如果说有的话,就糟糕,叫做“着有其自性”叫做“万法着有其自性”,叫做“自性见”,这可就麻烦了。

所以说:究竟善了知一切修治的方便,都趣向于无所有的最正等正觉。

    17-2 登于初地就见真如,就见究竟的不生灭的真如了。

接下来,用无相的真智慧,继续观照、观察,十行、十住、十回向,等等一切菩萨所行地,“行”就是指三贤位,

用无相的真实智慧观察,继续观照,怎么样?十住、十行、十回向,一切菩萨所行的地,而登初地,而登于初地。

登于初地就见真如,就见究竟的不生灭的真如了,

入于百三昧的差别三昧,“百三昧”就是种种三昧,得差别三昧,

虽然种种的百三昧,差别的三昧力,但是同一个真如,

见百佛,他有这个能力见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怎么样?一百佛刹土,

喔!这个就不得了,登初地就不得了了。

   17-3 【“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方便”,指一切修治之法门。究竟能善了知一切修治之方便,皆趣无所有、无所著之最正觉。】

【注释】

【“人法无我相”:即能通达人法二种无我相。】

【“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方便”,指一切修治之法门。

究竟能善了知一切修治之方便,皆趣无所有、无所著之最正觉。】

【“观察行地”:“行地”,指一切菩萨所行之地,即为】(也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诸地位。

谓以此无相智,而观察一切菩萨所行之地。

称“观察”者,谓以真智,如实照了知见,而不住,故】(所以)【称】为【观察。】

   17-4 【以百三昧力而得面“见百佛及百菩萨,”】他有这个能力啊!

【义贯】

【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种“觉相,”

即】(就)【能通达“人法”二种“无我相”,

及“究竟”能“善”了“知”一切修治之“方便”,

皆为趣于“无所有”、无所著之最正“觉”,

以此真智而“观察”照了菩萨所“行”之住、行、向等诸“地”位境界,

而“得”登于“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

以百三昧力而得面“见百佛及百菩萨,”】他有这个能力啊!

【了“知前后际各百劫”之“事”,其“光”明“照”耀“百”佛“刹土”。】因为文字简单,所以念一下就可以。

    17-5 这十句你念念看,初地而已喔!菩萨入初地就是有这种功夫,菩萨入初地就是这样不得了。

【诠论】

【《摄大乘论》云】这么说【:“菩萨入初地】的【时】候【,证十百明门:

一、于一刹那顷,证百三摩地;

二、以净天眼见百佛国;

三、以神通力,能动百佛世界;

四、能往百佛世界,教化众生;

五、能以一身化百类身形,令有情见;

六、能成就百类所化有情;

七、若为利益,能留身住世百劫;

八、能知前后际百劫事;

九、能以智慧入百法明门,洞达晓了;】“百法明门”就是一切法的意思。百法明门,洞达晓了

【十、能以身观百类眷属。余地倍倍增胜。”】

这里附带说明一下,你就知道,初地而已喔!菩萨入初地就是有这种功夫,

听说台湾有一个,自己称为自己三地,或者是四地菩萨,你就知道,这个是不是妄语?他有这个能耐吗?

菩萨入初地就是这样不得了,这十句你念念看,能以一身化百类身形令有情见,诸位!他有这个能耐吗?

如果有,我们随喜赞叹人家是菩萨,如果没有,可以稍微收敛一下,互相免励免励,

【此为初地菩萨所成功德之相,广如《华严经》中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8 经文413:【知上上地相,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当得如来自觉地,善系心十无尽句,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前面是讲登初地,接下来是二地到佛地得益起用之相。

接下来,前面是讲登初地,接下来是二地到佛地得益起用之相。

【知上上地相,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当得如来自觉地,善系心十无尽句,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18-1 不管怎么变化、怎么神通,到几地、到几地,要度什么众生,我恒处于自觉圣智,欸!这个就是佛的功夫,是真功夫。只有见性能够见真实的如来藏,这是真功夫。

知上上地智相,从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九、十等等一直到佛地,

知上上地智相,这诸地的智相,知道一层更进一层诸地的智相,

以本大愿殊胜,因为无量劫来修的是大愿,示现神力自在,

然后呢?一直到法云地,“法云地”当然就是十地,“法云地”就是十地。

怎么样?灌顶,“灌顶”当然受佛的灌顶,是不是?

不是我们自己念大悲咒,自己来灌顶自己,不是这个意思。

至法云的十地的法云地,受佛的灌顶,受佛的灌顶重大的涵义是什么呢?就是受佛的职位,受佛的职位。

所以现在呢?大家都很盛行这个灌顶,当然这个是变成表法的,因为佛不在世了,那么只有法师啊!

法师就暂时地用观想佛来加被,借重这个法师的手,来灌顶来完成这样子的庄严的仪式,要不然佛不在世,你受佛的灌顶怎么可能呢?

要不然你就是念念、念佛让他感应,佛也会在梦境里面看看能不能帮你灌顶,

到法云地受佛的灌顶地,受佛的职位,当得如来自觉地,

善能系心于十无尽句,“十无尽句”后面会讲,

恒无舍离,意思就是,大悲无尽的意思,“十无尽句”就是无尽的大悲心,众生界尽,虚空界尽,法界尽,怎么样?我愿无尽。就是十无尽句,恒无舍离。

成熟众生,这个“成熟众生”,也就是说:他如果是来人间示现的,他是来回小向大的,是菩萨示现来成熟众生,而作种种的变化应现,

虽现种种的光明庄严,但是他的心恒处于自觉圣乐三昧正受,就是真功夫了。也就是,不会因为度众生迷了,

现在这个众生不一样了,众生不一样了。哎呀!我要度众生,你自己都会迷了,没有那种功夫,你怎么度众生呢?

所以这个“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这个涵义是什么?我虽然做种种变化,现种种的光明,成熟无量的众生,恒无舍大悲心,但是我永远处于,我永远,不会消失的喔!自觉圣智。

一直存在自觉圣智,就是万法回归真如自性的第一义谛,所显的自觉圣智。

也就是我不管怎么变化、怎么神通,到几地、到几地,要度什么众生,我恒处于自觉圣智,欸!这个就是佛的功夫,是真功夫。只有见性能够见真实的如来藏,这是真功夫。

   18-2 喔!那这个就是真功夫,就是在度众生里面不会忘记自己的真功夫,也不会怎么样?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道业。所以我们称为,我要自利、要利他,诸位!你都不能自利,你怎么利他?

这一句贯通起来的意思是说:从二地到佛地呢?知道上上诸地的智相,

以本愿力示现种种的神力自在,一直到十地的法云地受佛的灌顶,

接下去继承了佛位了,受佛的职位了,当得如来自觉地,

善能系心于十无尽句,以大悲心恒无舍离一切众生,

为了三界六道的众生,成熟一切因缘具足的众生,而作种种的变化来应现,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虽现种种的光明庄严,而仍然,他的心仍然处于自觉圣智里面的三昧正受,三昧正受。

自觉圣乐三昧正受,这个有一个重点,就是永远不退转。

喔!那这个就是真功夫,就是在度众生里面不会忘记自己的真功夫,也不会怎么样?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道业。

所以我们称为,我要自利、要利他,诸位!你都不能自利,你怎么利他?

    18-3 你看看这个菩萨的大愿,看下去,你就知道,摇头,哇!没办法,太不容易了,菩萨不好当。

【注释】

【“知上上地相”:此节明自二地至佛地之得益,起用之相。】

【“大愿殊胜”:初地至十地,虽有智增上与悲增上之不同,然而皆是以大】悲的【愿】力【神力度生为本,所以说“大愿殊胜”。】

【“十无尽句”:《华严经·十地品》(卷三十四)中】这么【说,菩萨于初欢喜地时,即发十种广大行愿,称十愿门;

而此十大愿门,却须以十种无尽而得成就:而此十无尽,是依十尽句而来,谓:

若此十句有尽,则我愿亦尽,此十句无尽故,我愿亦无有尽,】“无有尽”就是无有穷尽,【名为十无尽。】

你看看这个菩萨的大愿,看下去,你就知道,摇头,哇!没办法,太不容易了,菩萨不好当,

【(十尽句为:】十无尽句怎么了呢?

【一、众生界尽,】我愿无尽,

【二、世界尽,】我愿还是无尽,

【三、虚空界尽,四、法界尽,五、涅槃界尽,

六、佛出现界尽,七、如来智界尽,八、心所缘界尽,九、佛智所入境界界尽,十、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

“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你想想看,“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

众生无量无边,所以佛有三不能,一、不知道~无法穷尽这个众生界,你要讲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少众生,佛讲不出所以然,只但能以“无量无边”,

二、无法穷尽虚空界,虚空界到底有多大呢?佛讲不出所以然,就讲“唯心”,

第三、不度无缘的众生,佛没办法,

佛有三不能,不能穷众生界尽,不能穷宇宙,也没有办法度无缘的众生。

佛有三不能,没有办法,你要问世尊,说:世尊,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少众生?世尊双手一摆,没办法讲,但以无量无边来形容,

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世界,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

而众生界不可尽,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谁敢发这个愿呢?不发这个愿又不能成佛呢?

【又,十大愿门为:一、愿以一切供养具、供养一切诸佛,令无有余,“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念过《华严经》的人都知道,【——以下每一】个【大愿最后皆】(都要)【配以此句——

二、愿护持一切佛法;】然后,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后面都是补这个。

【三、愿诣一切诸佛道场,亲近供养,为众上首,受行正法;

四、愿净一切菩萨行;五、愿度化一切众生入佛法;六、愿现前知见十方一切世界;七、愿一切佛土普皆清净;

八、愿与一切菩萨同一志行,无有怨嫉,集诸善根;】

所以你要集诸善根,不可以有怨恨还有嫉妒,这个很重要的,怨恨跟嫉妒是障道,很难突破的,怨恨还有嫉妒,无有怨嫉,集诸善根,

【九、愿乘不退轮行菩萨行;十、愿于一切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8-4 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可是他的心都不退转,这跟我们现在人发的愿不一样,我们发的愿是要度众生,但是情绪不容易控制住,自觉圣智三昧力不够,甚至会受他影响。

【义贯】

【复能了“知上上”诸“地”智“相”,以本“大愿殊胜”,

而能示种种“神”通“力”,变现“自在”上上增进,至于第十“法云”地而受“灌顶”,

受佛职位,“当”证“得如来自觉”圣智“地,善”能“系心”于“十无尽句”,恒无舍离,

为“成熟众生”,而作“种种变化”应现,“光明庄严”,而仍恒“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也就是,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可是他的心都不退转,这跟我们现在人发的愿不一样,我们发的愿是要度众生,但是情绪不容易控制住,自觉圣智三昧力不够,甚至会受他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 经文414:【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觉:彼真谛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觉名相妄想分齐,自心现分齐,外性非性,是名心现妄想分齐,谓三界,观彼四大造色性离,四句通净,离我我所,如实相,自相分段住,无生自相成。】如是觉知已,则一切法“无生自相”之智,便得证悟“成”就。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觉:彼真谛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觉名相妄想分齐,自心现分齐,外性非性,是名心现妄想分齐,谓三界,观彼四大造色性离,四句通净,离我我所,如实相,自相分段住,无生自相成。】

    19-1 四大本来不生,我们说有生四大,是因为妄动,而显现出来的缘起的假相,其实空无自性不可说有或者说无,所以四大本来不生

你看,写这个注解,还没几过人看得懂,那么就算你有这个注解,还一定看得懂,还得听听师父来把它贯串,才有办法,

这听经闻法的重要,可见是非常非常~可见一斑,听经闻法才有办法把这个义理贯通,才不会走错路。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四大种以及所造的四大的色,

“四大造色”就是四大种造四大色,所以四大种及其四大所造的色,就是“四微”,四微,微小的“微”,

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呢?大慧,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觉,“觉”就是觉观,用真如知慧观察,

彼真谛者,彼真实理地当中,其实是无一法可得,

四大不生,“四大不生”中间,“四大”底下加“本来”,这样就看得懂,“四大不生”就是四大本来就不生,因为他是空性的,它是空性的。

所以四大本来不生,我们说有生四大,是因为妄动,而显现出来的缘起的假相,

其实空无自性不可说有或者说无,所以四大本来不生,

   19-2 四大之名相,还有种种的妄想,这种种差别,是怎么样?唯是自心现,而有种种的差别

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意思就是,四大当体就是寂灭无生,寂灭无生,但是般若生,寂灭无生不是断灭,对不对?

作如是观察,四大当体就是空,就是寂灭无生,寂灭无生就般若生。

观察已,观察觉已,怎么样?觉四大之名相,还有种种的妄想,这种种差别,是怎么样?

来自唯是自心而现的,“分齐”就是差别,唯是自心现,而有种种的差别,

“外性”就是外一切法性,外面的一切的法性,“非性”就是非有实自性,是名心现,心所现的妄想,分齐差别,

   19-3 这个“自相”就是不二之相,也不妨碍种种的差别的自相所显露出来,显现出来的,而且分段而住,也就是真常是不妨碍随缘妄现的

谓三界,好好的观察三界,了解万法都是心所现的差别相,都空无自性,

观彼四大种以及四大所造之色,“四大造色”就是四大种以及四大所造之色,

性离,“性离”就是毕竟空的意思,

“四句通净”是,于外道邪计的四句完全离,离到完全清净,全部清净,离我,还有我所,

一切法本来就如实是不二之相,意思就是,一切法本来相、性就是一如,

相、空无自性就是真如,相性一如,当下就是不二,

所以见一切相,其实就是本心真如心性所影现出来的,

但是这个不二之相,也不妨害种种的差别的自相的显现,而且分段而住,

这个“自相”就是不二之相,也不妨碍种种的差别的自相所显露出来,显现出来的,而且分段而住,也就是真常是不妨碍随缘妄现的,

    19-4 我们今天随缘现,可是真如从来没有增减,万法让它生,心不随妄想,万法让它灭,心也没有任何和灭,这样的快乐

我们今天随缘现,可是真如从来没有增减,万法让它生,心不随妄想,万法让它灭,心也没有任何和灭,这样的快乐,

譬如说:过农历年,世间人过农历年,聚在一起,哎呀!快乐得不得了,亲朋好友互相送礼,喔!对不对?小朋友也乐不可支,

等到大年初五、初六,回到各个岗位了,离别依依,父母亲心如刀割,儿女要到美国去读书,加拿大去读书了,心如刀割,这个就是没见性的,

要是见性的时候,农历年来,啊!聚在一起,农历年没有什么啊!为什么?空性的东西啊!聚等同无聚,离开,也没有什么增减啊!

所以聚在一起,心没有增减,离开以后,心还是没有增减,

所以你就知道,众生的愚痴多么的悲哀,众生的愚痴就是,好!我们现在端午节到了,我们要包粽子了,是不是?要包粽子了,包包粽子,

那吃了以后,本来就没有粽子,糯米啊!是不是?然后吃一吃,喔!端午节到了,端午节纪念屈原。好!再来,端午节,中国人就这样,

端午节过了就准备过中秋,等等等等……中秋节就快到了,快到了,是不是?要送中秋节的月饼来,每天期待中秋节,又聚在一起,

然后大家,我们去看月亮好不好?这样子,就看月亮,八月十五看月亮,头壳坏掉,每个月十五月亮都在那边,从来没有增减,为什么一定要那一天才看月亮呢?对不对?

月亮代表我的心,唱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他不晓得月亮上面是洞洞坑坑,是不是?邓丽君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19-5 记得,听到佛法的人,他的命运就转弯。这句话很重要的喔!

好,再来,众生他就是过这种假相,缘起缘灭的日子,自己生活在一种错觉,苦不堪言,不知道,

所以悟道,生命任何一个时间,都是奇迹。悟道,开大般若智慧,可以创造命运的,掌控命运的,可以转变命运的,

记得,听到佛法的人,他的命运就转弯。这句话很重要的喔!

你这一辈子要没有听到佛陀正法的人,他的命就是绝对弯不了,

记得。碰到佛陀正法的人,那个命就会转弯。当然转向好的,不是转向坏的,会转弯的,是不是啊?

所以,在座诸位!恭喜大家。

   19-6 一切法也本来无自性无自相,所以叫做“自相”

一切法本来就无生,所以我们就知道,聚散离合,这个都是假相的东西,

哎呀!佛让我们找到生命的目的。生命真正的灵魂,有佛法,生命就有灵魂,

一切法也本来无自性无自相,所以叫做“自相”,

自相当然跟自性一样的,同时存在自相、自性,有相才有性,有性才有相,就自性和自相,这智慧就成就,是证悟了无上正等正觉。

    19-7 万法重点不在相,不在境,在心。你心有种种的分别差别,是心的问题,当你了解万法都是心所影现出来的假相,是心的问题,你便找到问题的根本,你不必往外求,你往外、你也找不到善知识。

这句意思,再讲一下贯串一下,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四大种以及四大种所造的色,

云何菩萨善了知四大所造的色?

大慧,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观察,彼真实理地当中,其实四大种本来其实是不生,空无自性,

于彼四大种空无自性,不生的当中,作如是观察,四大当体就是寂灭无生,

观察已,觉四大之名相,种种的名相,地、水、火、风都不可得,

妄想四大所凑合的这个色身,五蕴身,妄想种种差别,还是不可得,

唯是自心所现的种种心中的差别,

差别不在外面,差别在心,万法的差别不在外性,不管它长短、方圆,都空无自性,我相、人相、众生相,

所以万法重点不在相,不在境,在心。你心有种种的分别差别,是心的问题,

当你了解万法都是心所影现出来的假相,是心的问题,你便找到问题的根本,

你不必往外求,你往外、你也找不到善知识。

你持善知识,在你的内心深处,看你肯放下,你的心就是你的善知识,你不肯放下,你的心就是你的恶魔,

所以你的敌人在你内心的深处,你的魔王在你内心的深处。

着相,你就着魔,不住相,你就成佛。跟外面的法、外面的相没关系,

外一切法性非有实自性,是名自心所现的妄想种种的差别分齐。

谓三界,好好地观察彼四大,四大所造的性,都空无自性、毕竟空寂,所以要完全彻底地离。

外道因为邪计有无、断常四句,现在悟道了,全部都清净,离我、我所,一切法本如,实在是不二,

一切法的真实相,就是不二之相,一切万法本如,如实不二之相,

但是这个不二之相,也不会妨碍种种的差别的自相显现,种种的分段而住,也就是真常不妨碍随缘,

一切法本自无生,所以我们就了悟了一切法的自相跟自性,空无自性的智慧,就证悟,就会成就。

   19-8 【四大当体寂灭无生。】意思就是,不可以着缘起相的意思。

【注释】

【“当善四大造色”:“当善了知四大种,及其所造之色,即】(也就是)【四微。】

【“作是觉”:应作如是觉观。】

【“彼真谛者,四大不生”:谓于真实理地】当【中,四大本来不生。】地、水、火、风,其实地空,水风都是空无自性的东西。

【“于彼四大不生”:】于彼地水火风空无自性,空无自性,本来就不生。

【于彼真谛中,】好好地观照,四大地、水、火、风其体性本来就空,哪有什么缘起?

所以【四大当体寂灭无生。】意思就是,不可以着缘起相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 【“如实相,自相分段住”:如是便能照了一切法本来如实不二之相。然此不二之相,却不妨】碍【种种差别之自相显现,且分段而住。亦即】(也就是)【真常不妨】碍【随缘妄现。】

【“觉名相妄想】名相就引起妄想,妄想又执着缘起的名相,所以名相就是依他起性,妄想就是遍计所执性,

觉了依他性的名相,还有觉了妄想自性的遍计所执性,都不可得,

都是自心所现出来的【分齐,】“分齐”就是差别,【自心现分齐”:】

所以千差万别其实唯是一心,没有差别的平等,

【觉了四大名相妄想之种种差别,(“分齐”即差别。)】也就是【唯是自心妄想所现,而有差别,

若离自妄想,则一切本为一如。】“如”者不可思,“如”者不可议“,如”者无有来,“如”无有去。

万法本无来去、生灭、增减,一如,“如”就是这个意思,性相一如,能所不二,性相一如。

【“外性非性”:一切外性非有自性。】

【“是名心现妄想分齐”:是名为自心所现】的【妄想分齐之观。】

【“谓三界,观彼四大造色性离”:次以如实观观之,谓于三界内,观四大及其所造色,其自性皆离。“离”,】就是【无也,空也。】

【“四句通净”:如是观已,则四句全都清净、不著不染。】

【“离我我所”:见一切法离我与我所。】

【“如实相,自相分段住”:如是便能照了一切法本来如实不二之相。然此不二之相,却不妨】碍【种种差别之自相显现,且分段而住。亦即】(也就是)【真常不妨】碍【随缘妄现。】

   19-10 证到一切法无生,有什么好处?哇!台湾讲的,那就很快活了。那就非常快活了,看什么,什么不执着,看什么,什么都放得下,看到一切的不幸,他也能够认命,所以当你以前活得很痛苦的时候,碰到了佛法,你的命,你生命就转弯。

【“无生自相成”:如是觉知已,则一切法无生之自相(自性)之智,便得证悟成就。】

诸位!一切法证得无生,一切法无生自性相,有什么好处啊?

一切法无生,你生烦恼是妄生、妄想生,你着相、是妄想着相,你动念,是妄想的妄念,是不是?

一切法无生,那就是无来,这个就是涅槃,你的涅槃的日子不过,你过的今天,就是妄执、妄分别、妄颠倒,一切都是妄,不晓得一切如梦幻泡影,

所以证到一切法无生,有什么好处?哇!台湾讲的,那就很快活了。那就非常快活了,

看什么,什么不执着,看什么,什么都放得下,

看到一切的不幸,他也能够认命,

所以当你以前活得很痛苦的时候,碰到了佛法,你的命,你生命就转弯。

所以太多太多人来感谢师父了,就说,哎呀!我这十年前碰到什么感情的问题,是老公的问题,或者老婆的问题,差一点去跳水,跳爱河去死掉啦,或者从几楼冲下来,太多人跟我这样讲,

还好没有冲下来,还好没有去跳爱河,后来听到了佛法,唉呀!师父救了我,

不不不,应该说:你自己救了你自己,你打开了心扉,接受了佛陀的真理,是你自己救了自己,你的内心的善知识救了你自己,你不再把感情看得那么重,不再把夫妻之间认为永恒,知道这个都是如梦幻泡影的,短暂的。

所以,算命不如认命,认了它,你就解脱,事实已经产生了,就认命,认命就解脱。

这些妄想颠倒痛苦的人,都是为那些不肯认命的人设立的。

自己觉得很冤枉,我怎么会遭受到,碰到你这样子的人,对不对?我瞎了眼,然后就开始牢骚、抱怨,孩子都已经长那么大了,

所以一些老夫老妻,我告诉你一些老夫老妻都是这样,到了有一点年岁的人,就是会这样讲,哎呀!我这一辈子倒了八辈子的楣,才嫁给你啊,

然后那个老公就跟老婆讲,你这种个性,除了我有办法忍耐你以外,全世界没有任何男人可以忍耐你的,可以忍耐你的男人,就可以忍耐全世界的人,

你不知道你自己有多严重,你有多不可理喻,我真的有那么不可理喻?真的,真的,

夫妻之间翻旧帐,讲一讲,到最后,年岁大了,到最后也是要讲和,也是要这样子,是不是啊?

所以我们这一辈子,在还没有老得很严重的时候,先听到了佛法,哇!不得了,创造生命的奇迹。

   19-11 如是觉知已,则一切法“无生自相”之智,便得证悟“成”就。

【义贯】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四大”种及其所“造”之“色。

云何”为“菩萨善”了知“四大”种所“造”之“色?

大慧,菩萨摩诃萨,”应“作”如“是觉”观:

谓】于【“彼真谛”之所显现“者”,为“四大”本来“不生”,更何况四大所造之色!?(能造既无生,所造自唯是假名)

以“于彼”真谛】当【中,“四大”当体寂灭“不生”故。

菩萨应“作如是观察”;如是“观察已,”即自“觉”了四大之“名相妄想”之种种差别(“分齐”),唯是“自心”所“现”而有“分齐”,见一切“外性非”有实自“性,是名”为自“心现妄想分齐”之观。

次当以如实观观之,】“如实观之”什么意思呢?用毕竟空的角度来衡量,

用这一支尺,当以如实,如果你没有用这个不生不灭的空性来观,那就不叫做“如实观之”。如实观之,才能进入如,

【“谓”于“三界”内,“观彼四大造色”其自“性”皆“离”】离就是【(无),

如是见已,则于邪计之“四句通净”而不著,见一切法本“离我我所”,】

所有的众生苦,“我”就执着一个五蕴身,就是“正报”,“我所”我所拥有的,那就是“依报”,

当然“我”、“我所”要看立场,如果站在《唯识学》来讲的话,第七意识就是执着于第八意识的我,来执着第六意识为我所,这后面会讲到。

所以、离我我所,那么“离我我所”是什么东西在作祟呢?就是第七意识。

见一切法本离于我我所,第七意识作祟,对内执着第八意识见分为自我,对外执着第六意识为我所拥有。

【如是便能照了一切诸法本来“如实”不二之“相”,了了知见;

然此不二之相,却亦】(也)【不妨】碍【种种差别之“自相”显现,且一一法相皆“分段”而“住”(真常不妨随缘妄现)。

如是觉知已,则一切法“无生自相”之智,便得证悟“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 经文415:【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万法地、水、火、风从什么来?从妄想来。

【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

    20-1 我们内心有种种的妄想,内心有什么妄想呢?有津润妄想大种,就会生根身内的水,还有外器界的水,其实这个水都是空性的,但是我们执着内、外,就变成有内水、外水了。

万法地、水、火、风从什么来?从妄想来。

大慧,彼四大种云何而生而造种种的色呢?

第一、内心有津,“津”就是津液,“润”就是湿润,

这个津液湿润,这个就是水性的妄想大种,就会生出与内根深、外器界的水界。

譬如说:内根身,我们的吐痰、流鼻水啊,血液、尿液、唾液,这个就是内四大的水,那么外界百川、大海,这个是外器界的水。

我们内心有种种的妄想,内心有什么妄想呢?有津润妄想大种,就会生根身内的水,还有外器界的水,

其实这个水都是空性的,但是我们执着内、外,就变成有内水、外水了。

   20-2 内心有堪能成熟万物,万物才变成生、住、异、灭的妄想大种,就会生内正报的火,还有外界的火

接下来,堪能妄想,“堪能”就是堪能成熟万物,

这个水讲过了以后,就讲到这个火,万物没有这个火,热度,那么万物就没办法成熟。

譬如说:这个种子种下去呢,这个种子要有阳光,这有阳光才能活嘛,人要有吃饭,他才能有卡路里,

比如说这个鳄鱼,它是冷血动物,还有蛇,冷血动物,有时候要晒晒太阳才能动啊,都要借重,所以说~,要不然他没办法消化,

所以说这个天地万物,都因为有怎么样?温度才能成熟万物。

所以这个内心有堪能成熟万物,万物才变成生、住、异、灭的妄想大种,就会生内正报的火,还有外界的火,

正报的火就是我们身体要有一点温度,身体要是没有温度,就一定会死人,死人才没有温度。外火,那就知道了,现在的种种的火。

   20-3 内心有飘动的妄想大种,就生内、外风动。

接下来,内心有飘动的妄想大种,就生内、外风动。

所以在这里很重要喔,飘动的妄想大种,就是嗔恨心的人,为什么很容易中风,当然不只是这个,为什么?因为飘动的妄想太强烈的时候,气到爆,气到中风。

我告诉你,内心的修养会影响一个人的相,相随心转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风是呼吸的,一个人气到不行的时候,那个呼吸就完全急促,完全控制不了自己,

所以在座诸位,脾气改一改,你这个风不要那么大,要不然生内外风就会中风,真的!真的!真的!气到中风,就是这个意思,

飘动嘛,心的飘动的妄想太厉害了,起贪、嗔、痴啊!起贪、嗔、痴是不是?

诸位,一个人好色,一个女人玩不够,玩两个女人,两个女人玩不够,三个女人,很快就中风,心的浮动、飘动啊!

再来,追求财,白天也干活儿,晚上也干活儿,你已经财、金钱那么多了,心飘动,内心里面飘动,

贪那个财,白天、晚上,搞了昏天暗地的,日不日、夜不夜的,中风,生活起居不正常,中风啊!

再来,脾气那么大,讲两句的时候,拍桌子、动怒,是不是啊?

尤其是男人,男人那个脾气要稍微改一下。

女人她不是脾气坏,她是恰(台语:泼辣、凶),恰(凶)啊!恰!很恰(凶)的那种个性,要改一下,这种个性要改一下,改一下喔!说你是要我好,所以你要改那种凶巴巴的个性。

男众那个脾气要改一下,你这样可以防止中风,要不然你看,飘动的妄想太强的时候,一下子爆掉,是不是?生、内外风界了。

    20-4 这个分割内、外的妄想大种,生内、外界。内、外地界。

接下来,这内心有截断色,截断色是什么意思?分割内外叫做“截断”。

我站在这个地方,喔,文殊讲堂在外面,是不是?你现在眼睛看,我们有截断色,

色其实是一体空性的,这一句话的意思,色彼此空性,是平等的,

但是我们因为分内外截断了,分隔内外的妄想大种,变成好像处处都有质碍,

地之性是质碍,质碍就把它截断,一段一段地看,这一栋房子、那一栋房子,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截断,所以截断,

这个分割内、外的妄想大种,生内、外界。内、外地界。

   20-5 【此为四大造色之由。这是佛于本节所要显示的道理。简之】 (单)【,即是:物由心成,心生】就种种的【法生。】这心其实就是指妄心。

【注释】

【“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大种为能造,四大为所造。大种为坚、湿、暖、动之性;四大为地水火风。

然而推究四大造色之法,莫不由性而有相,从微而成著,相因想有,末由本而生,

所以发生万物者,皆本乎一心。心想所至,即便物成,以心想即是业,有业必有果,】

注意,心想就是妄动,以心想,只要你妄动就有业,有业必有果,

【此为四大造色之由。这是佛于本节所要显示的道理。

简之】 (单)【,即是:物由心成,心生】就种种的【法生。】这心其实就是指妄心。

【“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津润”,津液湿润,即】(就是)【水之性。

“内外”,】就是【内为根身,正报;外为器界,依报。

谓以内心有津液湿润等水性妄想之大种,便能生出内外依正之水界。“水界”,即】(就是)【水大之界,亦即】(也就是)【水大。】

【“堪能妄想大种”:火之性称为堪能者,以火能成熟万物,变化有无:未生令生】

比如说【(如鸡孵卵,】鸡孵这个卵,当然要有温度,是不是?【种子发芽),】不靠阳光种子怎么发芽?

【已生令熟、令住,乃至令灭尽无余

(如人之命,依识、】这当然是指第八意识了,【暖、】就是温度啦,【寿】就是寿者相,也就是一期的生命叫做“寿”,

那么世间人所求的是福、碌、寿,要有福、要有碌、还有寿,福、禄、寿【三者,】世间人算是很好了,可是这个对修学佛法来讲,都是假相【而得延续;

暖,即】(就是)【火大之用),以火有此令万物生、住、灭之功能,故称为堪能。】

【“断截色妄想大种”:地之性为质碍,质碍者从色之断截性而来。所以内心有断截色分隔内外之妄想性,便能生出内外依正之地大。】

    20-6 “大慧,彼四大种云何”能“生”其所“造”之“色?

【义贯】

【“大慧,彼四大种云何”能“生”其所“造”之“色?

谓”内心有“津”液湿“润妄想”之水“大种”性,则能“生”起“内”根身、“外”器界之“水”大之“界”;

以内心有“堪能妄想”之火“大种”性,则能“生”起“内”根身、“外”器界之“火”大之“界”;

以内心有“飘动妄想”之风“大种”性,则能“生”起“内外”依正之“风界”;

以内心有“断截色”分隔内外之“妄想”之地“大种”性,则能“生”起“内外”依正之“地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21 经文416:【色及虚空俱,计著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此节为破斥外道邪计四大为能生造,而不知四大乃自心之所变现,一切诸法亦莫不由心所现。

【色及虚空俱,计著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

外道因为没有智慧,总是说:色跟虚空共俱,色跟虚空一起起来,就可以创造而生一切法,

这些妄计虚空、妄计色,虚妄的执着,邪恶之谛,“谛”就是冥谛,二十五冥谛,

“计著邪谛”就是妄计、计著、执着邪恶的冥谛,五阴之聚集,不知道五蕴本空,为由四大造色所生,

而外道不知道四大乃是从心所变现出来的,认为这个五蕴之聚集是由四大所造色、所生的。

而外道不知道四大仍然不可得,乃是从自心变现出来的。

【注释】

【“色及虚空俱”:此节为破斥外道邪计四大为能生造,而不知四大乃自心之所变现,一切诸法亦】(也)【莫不由心所现。

外道以不了此,故谓若色及虚空共俱(】就是【合在一起),便能生一切法。】所以叫做“色与虚空俱”,就是共同创造一切法。

【义贯】

【然】但是【外道无智而】虚【妄】的执着【谓】(说)【“色及虚空”二者共“俱”,而生一切法。

以其妄“计”执“著邪”恶之冥“谛”,故云:“五阴”之“集聚”,为由“四大造色”所“生”,而不知四大乃从自心变现。】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22 经文417:【大慧,识者,因乐种种迹境界故,余趣相续。】这一段可就是,六道轮回怎么来的?

【大慧,识者,因乐种种迹境界故,余趣相续。】

   22-1 什么叫做“过真实的人生”?悟道见性的人就过真实的人生,知道心中这些都是假相的影子,不会干扰他真实的智慧

这一段可就是,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我们剩下这一段,把它讲一下,

说大慧,“识”当然是指第六意识了,第六意识的分别跟执着呢?是怎么样呢?

因爱乐种种的六尘,不晓得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是脑筋里面的影像,

六尘犹如影子,但有踪迹,并无实物。

在座诸位,你看这个追逐五欲六尘的人,开什么舞会、唱歌,到最后他留下的,都是心的影像,

所以每一个人放不下过去心中的影子,因此什么是人生?迷惑的人生,生活在生命的影子。

心中起了种种影像的执着,跟自己过意不去。

什么叫做“过真实的人生”?悟道见性的人就过真实的人生,知道心中这些都是假相的影子,不会干扰他真实的智慧,

   22-2 贪爱是生死轮回的绳子,而这个绳子却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无明迷惑,不知道!所以自己捆死自己。行菩萨道有一句话很重要,去贪则清凉,这句话很重要啰!

所以这个因爱乐种种的六尘迹象这个境界,余诸趣中受生相续不断,也就是贪著这个不实在的六尘境界。

这一句是第六意识因为不知道空性的道理,因此爱乐种种的六尘踪迹的境界,

因此令一切的众生,在生死轮回于诸趣当中受生投胎转识相续不断,

所以贪爱就是生死轮回的绳子,这一条绳子很难割断,

记得,贪爱是生死轮回的绳子,而此绳却在,来自于你内心的深处,

所以解开这一条绳子,除了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所以贪爱,行菩萨道有一句话很重要,去贪则清凉,这句话很重要啰!

我们今天不能得到清凉,是为什么?因为去不了贪,

贪爱是生死轮回的绳子,

而这个绳子却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无明迷惑,不知道!所以自己捆死自己,

贪爱,去贪则清凉。

   22-3 【“余趣相续”:以六识逐于六尘,故令众生于六道(六趣)中受生,相续不断。】

【注释】

【“识者”:指六识。此节正示一切唯心所造。】

【“因乐种种迹境界故”:“迹”,】就是【指六尘之迹。

以六尘如影,但有踪迹,并无实物,故称】为【六尘为迹。此谓六识因爱乐种种六尘踪迹之境界。】

【“余趣相续”:以六识逐于六尘,故令众生于六道(六趣)中受生,相续不断。】

【义贯】

【“大慧”,六“识者,因”爱“乐种种”六尘踪“迹”之“境界故”,令诸众生于“余”诸“趣”中受生,“相续”不断。】

我们因为,这个在第四套还剩下两次,还剩下两次呢,他一定要到一个段落,那今天就一定要,师父设定一定要讲到650页,如果不设定的话,那么就变成分配不均匀了,

明天要上课,那么下次是十八号要上课,要上一堂课,好,那么明天要继续上课,明天也是设定三十个Page。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四套(共5讲)
第四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2013.04.28-2013.05.18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引磬声起,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418:【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缘,非彼四大缘。所以者何?谓性、形相、处所、作方便无性,大种不生。大慧,性、形相、处所、作方便和合生,非无形,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四大为能造色之说,而不借重种种因缘而生,这是外道的妄想,非我佛陀所说。这个问题出在哪里?他的不悟,就是靠妄想来推论人生宇宙的究竟之处

【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缘,非彼四大缘。所以者何?谓性、形相、处所、作方便无性,大种不生。大慧,性、形相、处所、作方便和合生,非无形,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

    1-1 一定要有因,还有种种的缘,是故四大为能造色之说,而不借重种种因缘而生一切法,这是外道的妄想。非我佛陀所说

大慧,“地”就是四大地、水、火、风,这地水火风等四大,以及四大所造的色等等,

有四大种种为缘,用四大(地、水、火、风)来作为因缘,但是呢?非彼四大缘,

因为这个译本一千多年,那译本很艰涩,不容易理解。文字也太简单,

这一句的意思是,“非”就是然非,然而并不是。“彼”就是仅仅彼四大地、水、火、风。“缘”就是单独之缘。便能够升起一切法。

再解释一下,说大慧,地、水、火、风等四大,以及四大所造的色,由四大种种的因缘为缘,

但是并不是仅仅彼地、水、火、风单一的、单独的因缘,便可以升起一切法。

底下解释为什么必须因缘具足。所以者何?为什么呢?因为四大种有种种的性,还有行相为因,还有处所,“处所”就是时空,作方便为缘,

“作方便为缘”就是种种的造作的一个方法、一个方便,

“无性”虽有种种的因,就是行相、性、还有处所,作方便手段为缘,但是终究皆悉无有自性,都空无自性,

所以我们就知道,因跟缘都不可得,

因此我们就知道,单单这个四大地、水、火、风,单一的东西不借重因缘,是没有办法能生一切法的,

所以这个四大种,站在空性的角度,四大种是不能够生四大,或者是造四大种种的色。

说大慧,这四大所造的色,乃是以四大种的因缘,同时必须具足四大的性、还有形相为因,处所、所作的方便为缘,和合而生。

也就是借重方便,必须仰仗种种的因缘,单一的是没有办法出现一切法的。

非无形,也非无四大之性和相的处所,所造成的方便的因缘和合,便无因而生,不可能。

一定要有因,还有种种的缘,

是故四大为能造色之说,而不借重种种因缘而生一切法,这是外道的妄想。非我佛陀所说,

所以上面这个“非无形”的意思就是亦非无四大种之性和相,一定要借重处所、造作方便因缘和合,才能成就一切法。

要不然也不可能会像外道无因而生,一定要有因,一定要有缘,

所以是故四大为能造色之说,而不借重种种因缘而生,这是外道的妄想,非我佛陀所说。

   1-2 说大慧,四大所造的色,乃是以四大种之性、还有形相为因,处所作方便为缘,和合而生,就是一定要借重正因跟正缘。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大慧,说地、水、火、风,这个四大以及四大所造的色,有四大种种的因缘为缘,

但是彼仅仅四大(地、水、火、风)单独的缘是不能升起的,没有办法单独的缘便能升起一切法,

所以者何?为什么一定要借重因缘具足?一定要借重为性、还有行相为因,处所、作方便为缘,

但是为因、为缘这两个皆悉空无自性,因跟缘都空无自性,就表示万法不可得,

是故单单四大种实在是不能生四大,因为一定要借重种种的因缘,所以这个大种不生,是因为单单四大种实在是不能生四大。

说大慧,四大所造的色,乃是以四大种之性、还有形相为因,处所作方便为缘,和合而生,就是一定要借重正因跟正缘,

那么也不能说四大的性和相、处所,不借重于处所种种的因缘方便和合而生,意思就是非无因而生,

是故四大为能造色之说,而不借重种种的因缘而生,这是外道的妄想,并不是佛所说的,

佛所说的方便破除外道无因而生,所以一定要借重种种的因缘。

    1-3 【“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是故,以四大为能造色相之说,乃】是【外道之妄想。】这个问题出在哪里?他的不悟,就是靠妄想来推论人生宇宙的究竟之处

【注释】

【“有四大缘,非彼四大缘”:因有四大之性为缘,而能生,然非仅由彼四大之缘便单独能生。】

【“性、形相、处所、作方便无性”:因】为【四大种之性与其形相,】以【及处所与造作之】(的)【方便,皆】(都)【悉】(空)【无有自性。

“性、形相”为因,“处所、作方便”为缘。因缘既皆无有自性,所以四大并非如外道所计之能生诸法。“作方便”,即】(也就是)【造作之】(的)【方法。】

【“大种不生”:所以大种实不能生四大。】意思就是说四大种(地、水、火、风)这个坚、湿、暖、动呢?如果不借重因缘,是不能生四大的。

【“性、形相、处所、作方便和合生,非无形”:四大为由四大种之性、】性的意思,譬如说:水,它有湿性,火有暖性,地有坚性,是这个意思,“性”就是坚、湿、暖、动。

【形相、处所、】以【及造作方便等因缘和合,无生而生。

“非无形”,为省略文之说法,全文】应当说【为:“非无性形相、处所】、所【作方便和合”,】一定要借重因缘

【义为:而并非无四大种之性、形相之因,】以【及处所、所作方便之缘,等因缘和合,便能无因而生。上破四大不能生,此破非无因生。】

【“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是故,以四大为能造色相之说,乃】是【外道之妄想。】

这个问题出在哪里?他的不悟,就是靠妄想来推论人生宇宙的究竟之处,

   1-4 为什么我们的本性无自性?那本性无自性,到底是什么呢?万法空无自性,他才能转,万法有其自性就卡死了,就不能转了

同时佛法也很难懂,有一个人,一个老菩萨来听了《楞伽经》,大殿碰到师父,

他就一直问,师父我这个空无自性跟有自性,我就是听不懂,

为什么我们的本性无自性?那本性无自性,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万法有其自性,我又举一个例子给你听,这样你看看能不能懂,

譬如说:举一只猪,他还是不能了解这个问题,太难,一只猪有没有自性?

如果一只猪它有自性的话,就是永远它的自性就是猪了,

这一辈子是猪,对不对?因为它有自性,那下一辈子它就是继续做猪啊,因为它有其自性啊,

再第三辈子,它还是猪啊,因为它有自性,它猪的自性,你知道吗?永远做猪啊,

为什么叫空无自性呢?这辈子做猪,可是业力尽了以后,也许怎么样?下一辈子怎么样?会转换成怎么样?会做人,业已经尽了,

所以万法空无自性,他才能转,万法有其自性就卡死了,就不能转了,

所以记住,站在因缘的假相里面,暂时方便说,猪有猪的自性,猪有猪的自相,

但是究竟义来讲,性、相不可得,叫做空无自性,也就是万法空无自性,是彻底才能够转凡成圣。

如果说人有其自性,我们人如果有其自性,就是被固定了,

站在这一辈子的缘起的假相里面来讲,人有人性,人有人的相,是没有错。

站在究竟义的角度来讲的话,人是空无自性的,性、相不可得的,会随着业力而转,业力又没有形相的东西,

所以你这一辈子,你福报用完你的时候,因为它空无自性,也许会因为业力转向,下辈子投胎变成一条蛇,这样听得懂吗?

有其自性就会锁住,所以万法空无自性,它就会转动。

有其自性你就不能成佛,因为它空无自性,所以可以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无自性它才能够转动,知道吗?

所以“无自性”有两种,一个是随业转动,那么这个空无自性,就变成种种的三途,要是圣性转动,就变成四圣,

所以,看你怎么转,能不能碰到大善知识,能不能碰到正法的因缘,

所以我们昨天讲的,命运碰到了正法,它就会转弯,昨天我们已经讲过这一句话,这一句话涵义很深的。

换句话说一个人一辈子没碰到佛法,他的命就是被安排的,命运、命运。命者定也,他的命被固定了。他的运转被固定了,命运、命运嘛!

那么我们的命运,碰到了正法它就会转弯,就变成运命,我们可以运用我们的命,

没有修行叫做“命运”,我们的命被固定了,命运,固定的东西叫做“命”,命被固定了,一定的运转方式。

那我们修学佛道刚好相反,命运碰到了佛陀的正法,它会转弯,就变成“运命”,我们可以运用我们现在的命,就是生命自己做主的意思。

【“非我”:】就是【非我所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1-5 “大慧,”四大所造色乃】是【以四大种之“性、形相”为因,】以【及“处所”、】“处所”就是时空,【造“作方便”为缘,如是因缘“和合”,无生而“生”;亦】(也就是)【“非无”性、“形”相、处所、造作方便等因缘和合,便无因而生。

【义贯】

【“大慧,地”水火风“等四大,及”其所“造”之“色等”,因“有四大”种之性为“缘”而能生诸法,

然而并“非”仅以“彼四大”为“缘”,单独便能生。

“所以者何?谓”四大种之“性、形相”及“处所”、与造“作”之“方便”、悉皆“无”实自“性”,

因与缘既皆无性,所以四“大种”实“不”能“生”四大造色。

“大慧,”四大所造色乃】是【以四大种之“性、形相”为因,】以【及“处所”、】“处所”就是时空,【造“作方便”为缘,如是因缘“和合”,无生而“生”;

亦】(也就是)【“非无”性、“形”相、处所、造作方便等因缘和合,便无因而生。

“是故”,以“四大”为能“造色相”之说,乃】是【“外道”之“妄想”,并“非我”所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419:【复次大慧,当说诸阴自性相。云何诸阴自性相?谓五阴。云何五?谓色、受、想、行、识。彼四阴非色,谓受、想、行、识。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异相。大慧,非无色有四数,如虚空,譬如虚空,过数相,离于数,而妄想言一虚空。大慧,如是阴过数相,离于数,离性非性,离四句,数相者,愚夫言说,非圣贤也。】计法有“数相”可得“者”,乃“愚夫”之“言说,非圣贤”所说“也”。

【复次大慧,当说诸阴自性相。云何诸阴自性相?谓五阴。云何五?谓色、受、想、行、识。彼四阴非色,谓受、想、行、识。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异相。大慧,非无色有四数,如虚空,譬如虚空,过数相,离于数,而妄想言一虚空。大慧,如是阴过数相,离于数,离性非性,离四句,数相者,愚夫言说,非圣贤也。】

   2-1 云何诸阴自性相呢?谓五阴,大家都很熟,色、受、想、行、识。

复次大慧,当说诸阴,就是色、受、想、行、识的自性相。

云何诸阴自性相呢?谓五阴,大家都很熟,色、受、想、行、识。

云何五呢?谓色、受、想、行、识,一般人非常肯定的,这有五个数目字,一、二、三、四、五,色、受、想、行、识。

彼四阴受、想、行、识呢?因为不是色有形相的,谓受、想、行、识。

说大慧,色者四大以及其四大所造的色,当然就是色、香、味、触了,

四大以及四大所造的色,所造之色,当然是指四尘,四大就造四尘,就是色、香、味、触。

那么此等彼此各各异之相,意思就是受、想、行、识都有种种的差别。

    2-2 转五蕴到最后变成一个真如。一也不可得。譬如虚空,你要说它多少呢?

受、想、行、识,这是方便说。大慧,并非无色的受、想、行、识有四个数目,一二三四,其实它是空无自性的,就像虚空。

所以转五蕴到最后变成一个真如。一也不可得。

譬如虚空,你要说它多少呢?譬如虚空,已经超过了数量,一二三四五……,离于数,而妄想言一虚空,

在这里,诸位,还有一个附带的,所以所有的数学都建立在妄想,所有的语言都是建立在观念跟符号,

诸位,一加一很容易了解,等于二。但是问题,一,从哪里来?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一,空无自性,由一推论到二,二推论到三,三推论到四,对不对?

佛说一既是非一,是名为一。佛说一二三四的“一”,其实空无自性,并没有“一”的这个东西,是妄想所创造出来的,

那么我们就知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是妄想所创造出来的,ABCD……,也是妄想所创造出来的,bpmf(拼音)也是妄想所创造出来的,

所以我们就知道,世间所有的语言、工具,包括逻辑的推论,都建立在妄想。

人类也由于因为非常的恐惧,而有什么雷神、或者是空神,或者是雨神……,创造了这一些在佛经里面讲,有一个表相,表法的,但是呢?在外道也有谈到这一些,

但是究竟义来讲的话,真如自性就没这个东西。

   2-3 与其说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创造人类,不如说,人类妄想创造出上帝

好,现在问题出来了,我们讲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我们讲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这个观念,人类为上帝所创造出来的,没有人能够看到上帝,人多人都是祷告啊,看到什么耶和华,怎么样?我们也没意见,

但是呢?人类一出生便有原罪,他把我们创造出来,我们为了要赎罪,要信仰上帝,又救回去,有一点多此一举,

所以自古以来,要反过来讲才对,是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而上帝怎么来的呢?上帝是由人类的妄想创造出来的,

与其说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创造人类,不如说,人类妄想创造出上帝,

因为万法空无自性的东西,并没有这种东西,所以妄想言一虚空。

    2-4 计诸法有种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乃是愚夫的妄想所创立出来的,所说的言说,卡在一个观念,确实承认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实非圣贤也。好,这一句就可以证明,当一个人有证量的解脱境界的时候,他身上拥有一百亿,他没有这个观念

说大慧,如是阴,就是五阴,这五阴本来就空,空也是超过一切一二三四五……,

所以只要有妄想,就有一二三四五……,bpmf(拼音)ABCD……,

这个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它不是实相的东西,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

所以万法本空,空无自性,

一是离于一二三四五六的这个数量,离于有性、还有非性,“非性”就是无,

万法离于有性、无性,离四句,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等等。

计诸法有种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乃是愚夫的妄想所创立出来的,所说的言说,卡在一个观念,确实承认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实非圣贤也。

好,这一句就可以证明,当一个人有证量的解脱境界的时候,他身上拥有一百亿,他没有这个观念,为什么?

他不会落入这个妄想的数目字,不会的,他就是拿到全世界的博士,一百五十个博士,一百五十个国家的博士,他也不会骄傲,

他今天学佛了以后,就是书读得不多,也不必自卑,何以故?没有这个东西。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所以学佛跟学历没有关系,跟宿世的善根有关系,

但是高学历的人转过来学佛,他能力强,他能表达,知道的知识层面广,万法回归真如,真如所显现的知识非常的广,能够服众,也能够弘法,他的作用力,力道非常的大。

   2-5 所有众生的语言、文字、数目字,包括逻辑学的推论,A推论到B,那个起点就是妄想,因此终点仍然是妄想,由起点是妄想所建立的,假设性的东西,推论到最后,那一定是妄想,不会有结论的。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复次大慧,当说诸阴的自性相,云何诸阴自性相?谓五阴。云何为五?谓色、受、想、行、识。

彼受、想、行、识,它不是色法,谓受、想、行、识。

大慧,色者,四大以及其四大所造的色、香、味、触之色,那么,各各异之相,都有差别相,此等彼此各有差别之相。

大慧,并非无色的受、想、行、识有四个数目字,一二三四,并没有,因为它当体即空如虚空,

譬如虚空,不能讲一,不能讲二,不能讲三,叫做“过数量”。

诸位,“过数量”什么意思?也就是已过量,没有任何的妄想。

当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妄想的时候,他就没有这个数量的观念,

说:离于数,而妄想言一个虚空,离于这个数目字,但是妄想他就会说:我看到一个虚空。又把虚空列为一二三四的数目字为基础,

因此所有众生的语言、文字、数目字,包括逻辑学的推论,A推论到B,那个起点就是妄想,因此终点仍然是妄想,

由起点是妄想所建立的,假设性的东西,推论到最后,那一定是妄想,不会有结论的。

所以辩论一定不会有结果,哲学也一定没有终点,为什么?各说各话,老庄老庄的哲学思想,孔孟孔孟有自己的思想,何以故?他们没有空慧的思想。

    2-6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那生命就变得不够积极了,佛法不是这样讲的,要开发,要本性,开发本心跟本性,要积极的,要努力的。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那生命就变得不够积极了,

佛法不是这样讲的,要开发,要本性,开发本心跟本性,要积极的,要努力的。

佛性因修而显啊,佛性因修而显。但是虽然因修而显,可是本性具足,可以不修就不能显现,

因此佛教的角度,是积极的人生观,积极的宇宙观的,非常积极的。

   2-7 真正悟道的人,一千万摆在他前面,他心如如不动,一百亿摆在他面前,他也如如不动,就算他身上没有什么钱,日子过得去,他也能够安分守己

大慧,如是五阴本空,空也是超过一切的数相,离于数,一二三四五,离有,离无,“非性”就是无,离四句,绝百非。

说大慧,计著法实在有数目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这个乃是愚夫妄想所说的言说,

万法但著自己的观念、言说,所以数目字怎么来的?数目字就是建立在观念,建立在妄想而来的,

因此真正悟道的人,一千万摆在他前面,他心如如不动,一百亿摆在他面前,他也如如不动,

就算他身上没有什么钱,日子过得去,他也能够安分守己,为什么呢?他知道这个钱,一二三四……,一万、两万……,一千万、一百亿……,都是如梦幻泡影的东西,日子过得去就可以了,

像师父做事,我有多少能力,作多少工作。

哎呀!大老板要来拥护正法,师父随喜也赞叹,为什么?

那么如果说,哎呀!师父,我身上没什么钱,我走到文殊讲堂来,没有问题,我们用大悲平等心对待每一个众生,何以故?这个就是佛的心嘛,

我们是学佛的人,就用这一颗佛的心对待每一个众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因此真正的悟道,就是用佛的心在做事情,任何的相,在他面前都融入了绝对的真如的本性,就真正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以大悲心拔出一切众生的疑惑,而不求任何的回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2-8 为了留给下一代的人有个依据,只有这样在讲堂,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这样子一直累积,坚定自己的意志

有一个美国(人)来邀请师父,就说:你那平等大悲心,请你来美国来演讲,

不是我不平等大悲心,我的体力,常常坐飞机没办法,太遥远了,

美国一坐十三个小时,到California State Los Angeles(美国城市),到纽约就更远了,到西雅图还要转机啊,是不是?我把身体养好再到美国,

所以现在这个《楞伽经》一讲完,那就不晓得多少单位,那个马来西亚、新加坡,已经等非常、非常的久了,等到快不耐烦了,不过我还是坚持,坚持,

为什么呢?因为法,只有这样在讲堂,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这样子一直累积,坚定自己的意志,

你要带动整个佛教,《楞严经》那么艰涩,《楞伽经》就更难,

那如果不是像师父这个样子,整部经典从头这样子一直讲到尾,

那么想要修学佛道的人,就不知道次第在哪里,

整本经典,那里讲一点,那里讲一点,那么很难有这个氛围。佛学院要学习的这些法师,也搞不懂次第,

所以为了留给下一代的人有个依据,师父还是要吃一点苦,辛苦一点,不过七月底就结束了,七月底就是我Father Day.爸爸节了,

这辈子我辛苦到七月底,所以你们这五月、六月、七月再不来听课,那这辈子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就不知道了。

   2-9 【“而妄想言一虚空”:而愚夫依妄想分别而言虚空为一。】那么就知道“一”的建立,“一”从哪里来?“一”从妄想来。“一”从哪里来?“一”从观念来。“一”从哪里来?“一”从大家承认来。“一”从哪里来?“一”从无中生有来,这个就是“一”。为什么?空无自性?

【注释】

【“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异相”:色阴者,谓四大及其所造之色,彼此皆各各异相。四大所造之四尘:色、香、味、触,彼此皆有各自别异之相。】

【“非无色有四数,如虚空”:并非无色之受等诸蕴实有四数,以其性有如虚空,而虚空是不可数的。】

【“譬如虚空,过数相,离于数”:譬如虚空,其性实超过数目之相,而离于数,不可以数数。】不可以数量来数

【“而妄想言一虚空”:而愚夫依妄想分别而言虚空为一。】

那么就知道“一”的建立,“一”从哪里来?“一”从妄想来。“一”从哪里来?“一”从观念来。“一”从哪里来?“一”从大家承认来。“一”从哪里来?“一”从无中生有来,这个就是“一”。为什么?空无自性?

【“如是,阴过数相,离于数”:同样的,五阴本空,】“五阴本空”就是一心,就是真如【空即亦超过数目之相,】诸位,有数目就不能如【不可以数数。】不可以数量来数之。

【“离性非性”:“性”,】就是【有性。“非性”,】就是【非有性,即无性。“性非性”,亦即】(也就)【是有、无。“离性非性”,即】(就是)【离于有、无。

谓五阴之相不但离于数目之相,不可计数,且离于有、无。因为若有、若无,都是可以数目去计算;既不可以数目去计算,便不是有、无,而超过有、无的范围。】

【“离四句”:五阴之性既离于有无,便离于四句,以四句皆以有、无为根本;有无既离,四句便】就(【离。】

【“数相者,愚夫言说”:计法有数相者,乃愚夫之妄想言说。】

    2-10 修行重点在哪里?转五蕴就是真如,就是这个意思,色即是空,色就是佛性。受即是空,受就是佛性。想即是空,想就是佛性。行即是空,行就是佛性。识即是空,识就是佛性。

【义贯】

【“复次大慧,”我今“当”解“说诸阴”之“自性相。

云何”为“诸阴”之“自性相?谓五阴。

云何”为“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五者。

“彼”中“四阴非色,谓受、想、行、识”。

“大慧,色”阴“者”,谓“四大及”其所“造色”,此等彼此“各各”皆有别“异”之“相。

大慧,”并“非无色”之受等诸蕴实“有四数”可得,以其性有“如虚空,】

“虚空”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说,色即是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既是空,识既是空,“空”就是真如的意思,

所以修行重点在哪里?转五蕴就是真如,就是这个意思,色即是空,色就是佛性。受即是空,受就是佛性。想即是空,想就是佛性。行即是空,行就是佛性。识即是空,识就是佛性。

五蕴当下就是佛性,那五蕴本空,表示色、受、想、行、识,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你要修行,就是要有这种体认,照见五蕴皆空,对不对?为什么呢?以其性有如虚空。

【譬如虚空”,实超“过数”目之“相”,故“离于数”,不可以数来计算虚空,然“而”愚夫依“妄想”分别而“言一”大“虚空”。

“大慧,如是”,五“阴”本空,空即亦超“过数”目之“相,离于数”,不可以数数;

以不可以数数,故“离”于有“性、非”有“性”(】也就是【有、无);

既离有、无,便“离”于“四句”妄想之相。

计法有“数相”可得“者”,乃“愚夫”之“言说,非圣贤”所说“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420:【大慧,圣者,如幻种种色像,离异不异施设。又如梦影士夫身,离异不异故。大慧,圣智趣,同阴妄想现,是名诸阴自性相;汝当除灭,灭已,说寂静法,断一切佛刹诸外道见。】诸位,你要断一切外道的恶知见、邪见,才有办法让他入佛见。

【大慧,圣者,如幻种种色像,离异不异施设。又如梦影士夫身,离异不异故。大慧,圣智趣,同阴妄想现,是名诸阴自性相;汝当除灭,灭已,说寂静法,断一切佛刹诸外道见。】

   3-1 不可得怎么可以讲异或者是不异呢?你要建立一种角度才讲异跟不异,站在绝对的东西,如何讲异跟不异呢?

大慧,圣者,真正悟道的圣人,但说如幻所作的种种色像,

“如幻种种色像”就是圣人只说一切法如幻,也就是如幻所作的种种色像,它究竟空无自性,不可得,

所以离于异、不异,离于非一、非异的意思,“异”就是非一,“不异”就是非异。所以离于非一、非异的施设。为什么呢?

有一跟异,它是站在相的角度来论断的,那空无自性的东西,根本就如幻,如幻哪有一二三四?哪有一跟异的、同跟不同的东西产生?

又如梦影,意思就是,在梦中影现出有人,“梦影”就是在梦中所影现出来的士夫。“士夫身”就是人身,

你在梦境看到有这样的一个人显现在你的梦境,请问你,那个人有、还是没有?

若说有的话,他是梦中所见,若说没有的活,那只是说,于梦境所显现的相也无实体可得。

万法就是这个意思。当我们的在梦境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在梦中见,他是有,在究竟之处他是没有。

所以离于异,或者是不异,如幻故,不能讲异,不能讲不异。何以故?

它不是真实相,它空无自性,空无自性,等同虚空,等同虚空,不可得,

不可得怎么可以讲异或者是不异呢?你要建立一种角度才讲异跟不异,站在绝对的东西,如何讲异跟不异呢?

   3-2 五阴当下就是法身,法身当下,不离五阴。在众生位的角度来讲,叫做“五阴”:色、受、想、行、识;在圣人的角度来讲,五阴就是法身,法身不离五阴,是这个意思,为什么呢?阴体本如嘛!

大慧。佛了悟了圣智法身之所趣向。意思就是,大慧。佛了悟了圣智法身它所趣向。实同于五阴,“同阴”就是实同于五阴,妄想显现。

意思就是,五阴当下就是法身,法身当下,不离五阴,五阴当下,就是法身,

在众生位的角度来讲,叫做“五阴”:色、受、想、行、识;在圣人的角度来讲,五阴就是法身,法身不离五阴,是这个意思,为什么呢?阴体本如嘛!

五阴的体性本来就如,不可得嘛,五阴当体就是圣智法身,

所以万法透过五阴,我们这个色身怎么样?能够修无量的福德、善根,累积种种的善的因缘,

所以佛了悟了圣智法身之所趣向,实同于五阴妄想显现,五阴虽然是妄想所显现,但是当下,五阴本来就是真如,五阴当体就是如,就是圣智法身。

是名诸阴本来之自性相,诸阴本来之自性相的意思就是说:五阴本空。

我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分析,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当下,五蕴也是这样,是名诸阴本来的自性相,

    3-3 汝当除灭五阴为一、或者是异,为生、为灭这种妄想见,除灭这种种的生灭见以后,说寂静法,说一切法本来寂静,不生不灭之法

汝当除灭,你应当除灭你种种的妄想,说五阴到底跟法身,或者是一、或者是异,或者是一二三四五这些数量,统统要放下。

五阴不可得,所以五阴不能说一、还是异,或是生、还是灭的妄想见,因为不可得故,

意思就是,五阴并不存在,究竟义来讲,五阴等如虚空,虚空不能讲一,不能讲异,没有任何的立场能够比较,有比较才讲一。

一是同,异是不同。五阴不能说色、受、想、行、识是同,或者说色、受、想、行、识是不同,何以故?不可得故嘛!

因此,一是对异讲的,异是对一讲的,生是对灭讲的,灭是对生讲的,

所以,你要了解,五阴本来就是真如,真如体同、等如虚空,等如虚空不可以建立任何的对立、能所相。

所以汝当除灭五阴为一、或者是异,为生、为灭这种妄想见,

除灭这种种的生灭见以后,说寂静法,说一切法本来寂静,不生不灭之法,

    3-4 成佛是马拉松的,他是持续战的,他是要体力、耐力、愿力、慈悲力,他需要解脱的力道,信、解、行、证少一是不可以的

所以念佛的人,这个法没有回归到当下,念佛,越念他会越烦恼,越念,他会越烦恼,很难进入一心不乱的,

因此师父一直重复强调听经闻法的重要,是绝对有帮助你念佛的,

如果你不了解一切法本来寂静,不生不灭之法,那么有的人念佛就用压抑的,烦恼来的时候压一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烦恼来的时候,又压一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有一天烦恼压不下去该怎么办呢?为什么?他没有体悟到本心、本性的寂静法,

所以很多人误解,把禅跟净土打成两段,念佛的,这个什么统统都不要看,不要碰,不要听经,不要闻法,那死定了,曲解佛义,八大宗派,共一颗佛性,共一颗佛的心,如何可以把法打断成两断呢?

意思就是,要好好地念佛,要稳住这一颗心,你的经教要通达,是要悟明心性,念起佛来就够劲、够有力啊!

所以,在座诸位,起跑跑得最快的人,那个人不一定会最快达到终点。

修行发大勇猛心的人,那一个人也不一定成佛是最快的,为什么?

成佛是马拉松的,他是持续战的,他是要体力、耐力、愿力、慈悲力,他需要解脱的力道,信、解、行、证少一是不可以的,

所以,很多人就说:哎呀,我来不及了,我赶快念佛,经教不看,心性不明,就念念越烦恼,就用压抑的,因为方法错误啊!

   3-5 这个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启示,就是说,你学佛,你想要成佛,可是你方法不对,越搞就越糟糕,越搞就越糟糕

我这举一个方法错误是很悲哀的,有一个小姐啊!台湾的,她也长得不错,后来听说。

我现在举这个例子,是跟你生活息息相关,再会归到佛法。

她觉得:我还可以更漂亮,看到很多的广告啊!就买了很多的面膜,出国。

每天时间到去角质,每天都要去角质,然后开始就敷脸,刚开始敷,前几天不错,也敷得很勤,怎么样?她不知道,她一直敷,

敷了以后。因为我们去角质以后,还没有生出来,再继续破坏,去角质,再继续破坏,我们皮肤有好几层,这个小姐不懂,就一直去角质……一直敷脸,一直去角质,一直敷脸,一个礼拜搞了五、六天。

结果怎么样?出国以后十几天回来,大花脸,又肿、又胀、又红,方法不对,对什么呢?

她不懂,这个敷脸一个礼拜只能敷一次,她不知道,破环的程度太快,

这跟我们修行一样,很想成佛,可是方法不对,

一个小姐很想漂亮,可是她不懂这个知识,不知道一个礼拜只能敷一次脸。

同时现在很多都是美白、胶原蛋白,或者同时要使她更漂亮、速度更快,那就是最糟糕的,里面参杂了很多复杂的药品、化学,一下子~

所以有一个人,在台湾有一个小姐,破坏到没有办法弥补,因为过敏体质,

这个就是,很想修学佛道的人方法错误,达不到目的的,

任何事情要讲求信、解、行、证,你要有这个知识,报以,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它才是力量,自己胡搞瞎搞,到最后搞一身痛苦、烦恼,还不能成道,

谁不想修行?谁不想成佛?方法错误,就像这个小姐一样,出国脸还可以看,想要让她更漂亮,回来大花脸,去告那个面膜的公司,结果告不赢,怎么会告赢,方法错误,你根本就不懂敷脸的,是不是?

这个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她就根本就不懂,连我都懂了,她不懂,对不对!我们人都要有秘密武器,

所以说,这个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启示,就是说,你学佛,你想要成佛,可是你方法不对,越搞就越糟糕,越搞就越糟糕,只是举一个例子,

一切法本来寂静,不生不灭的法,断一切佛刹诸外道见,令众生入于正见,得佛之正智。

诸位,你要断一切外道的恶知见、邪见,才有办法让他入佛见。

   3-6 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万法回归一个究竟义,就是要找到那颗本心本性的寂静法,所以涅槃是整个佛教的核心。

这句把它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大慧,圣者,圣人,悟道的圣人,

但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所作的种种假想并不存在,

它,因为等如虚空,空无自性,等如虚空,所以离异跟不异的施设,连讲同,也不对,讲不同,还是不对,同、不同它有建立的能所观念,

就像梦境里面梦到一个人,这个人有?还是无呢?你不可讲有,也不可讲无,梦境实实在在的,可是呢?空无自性,是梦中所见,

万法也是一样,我们见到万法山河大地如虚空花,也是一样,众生看是那么的实在,圣人看是根本无一物,

大慧,佛了圣智法身所趣向,实同于五阴妄想所显现,五阴妄想所显现,当下五阴本空,

五阴本空就是如,五阴当体就是圣智法身,是名诸阴本来的自性相,就是真如,

汝当除灭,说五阴到底是一、还是无?还是一,还是异?是生、还是灭?为什么呢?不可得故,

万法既然入于绝对空无自性,那五阴就不能说是一、还是异,是同、还是不同,是生、还是灭,

那么一异、生灭这个都是妄想见,你应当除灭一、异,同、不同的妄想见,或者一二三四五,除灭种种生灭之见。

诸位,一二三四五就是生灭见,一、异就是生灭见,动念就是生灭见,就是这样,能所就是生灭见。

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万法回归一个究竟义,就是要找到那颗本心本性的寂静法,所以涅槃是整个佛教的核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3-6 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万法回归一个究竟义,就是要找到那颗本心本性的寂静法,所以涅槃是整个佛教的核心。

这句把它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大慧,圣者,圣人,悟道的圣人,

但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所作的种种假想并不存在,

它,因为等如虚空,空无自性,等如虚空,所以离异跟不异的施设,连讲同,也不对,讲不同,还是不对,同、不同它有建立的能所观念,

就像梦境里面梦到一个人,这个人有?还是无呢?你不可讲有,也不可讲无,梦境实实在在的,可是呢?空无自性,是梦中所见,

万法也是一样,我们见到万法山河大地如虚空花,也是一样,众生看是那么的实在,圣人看是根本无一物,

大慧,佛了圣智法身所趣向,实同于五阴妄想所显现,五阴妄想所显现,当下五阴本空,

五阴本空就是如,五阴当体就是圣智法身,是名诸阴本来的自性相,就是真如,

汝当除灭,说五阴到底是一、还是无?还是一,还是异?是生、还是灭?为什么呢?不可得故,

万法既然入于绝对空无自性,那五阴就不能说是一、还是异,是同、还是不同,是生、还是灭,

那么一异、生灭这个都是妄想见,你应当除灭一、异,同、不同的妄想见,或者一二三四五,除灭种种生灭之见。

诸位,一二三四五就是生灭见,一、异就是生灭见,动念就是生灭见,就是这样,能所就是生灭见。

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万法回归一个究竟义,就是要找到那颗本心本性的寂静法,所以涅槃是整个佛教的核心。

    3-7 这个在末法这个时代,佛不在世,随著时空有转变,佛教有一点边缘化、世俗化、热闹化、慈善化、学校化,都找不到佛教的真正的核心,佛教的真正的核心是法啊!

你可以现在看看,现在的佛弟子,我们真的有时候很不方便说,去买那个毒蛇,买那个毒蛇去放到鱼池乡,哪里不放,去放到鱼池乡,

结果前几天报纸登的在大雁村,两天抓到三条很大的怎么样?眼镜蛇,放生放那个毒蛇。你想想看,

然后人家报章杂志骂翻天了,那这该怎么说?所以这个放生是不是应当有智慧?为什么不放到你家呢?那个会咬死人的,对不对!

那个毒蛇到处放,说有一个地方放了以后,那个公家机关早上起来,看到树上吊了两条蛇。哇,然后开始骂,这些吃素的很可恶啊,抓这个毒蛇来放生,

你看看,连这个放生都没有什么智慧,你说放生不对吗?你不能说他不对,他救众生,你看放了以后,那咬伤人,咬死人,那怎么办呢?这个该怎么说?

所以有很多佛教,你看佛教世俗化、边缘化,拿到某一种东西,就开始一直发挥,就认为、误认为这个就是佛教,

这个跟佛法没有什么关系,你又不能说他错,放生、办慈善、办学校,你不能说他不对。

释迦牟尼佛一辈子就是我们的模范,释迦牟尼佛一辈子作什么?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悟,大转法轮,推广正法,救度无量无边苦难的众生,这是释迦牟尼佛一辈子的典范嘛!

或许有的人说,时空不一样了,这些善巧方便也得存在,我们也不能说什么?

所以这个在末法这个时代,佛不在世,随著时空有转变,佛教有一点边缘化、世俗化、热闹化、慈善化、学校化,都找不到佛教的真正的核心,佛教的真正的核心是法啊!

所以我们讲没有什么用啊!就看大家的认同度怎么样了,我如果多讲话~马上就会出事情。

    3-8 【“灭已,说寂静法”:灭除种种生灭见已,便宣说一切法寂静不生不灭之法,以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故。】

【注释】

【“圣者,如幻种种色像”:诸圣者,但说如幻所作之种种色像。】

【“离异不异施设”:“异不异”,即】(就是)【一、异,亦即】(也就是)【同相、差别相,或一相、多相。谓如幻诸法,实离于一、异等相之假名施设。】

【“又如梦影士夫身,离异不异故”:又如梦影中所现之士夫身相,皆无实体,实离于一、异之相。】

【“圣智趣,同阴妄想现”:佛了圣智法身之所趣,实同于五阴妄想之显现,即】(也就是)【凡圣本来不二,阴体本如,五阴当体即】(就)【是圣智法身。】

【“汝当除灭”:当除灭五阴一异、生灭等妄想见。】

【“灭已,说寂静法”:灭除种种生灭见已,便宣说一切法寂静不生不灭之法,以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故。】

【“断一切佛刹诸外道见”:断除一切佛刹中之诸外道邪见,令众生入于正道。】

   3-9 是故“汝”应“当除灭”五阴一异、生灭等妄想见,除“灭”种种生灭见“已”,便能宣“说”一切法本来“寂静”不生不灭之“法”,而“断”除“一切佛刹”中之“诸外道”恶“见”,令众生入于正道,得证正智。

【义贯】

【“大慧”,诸“圣者”但说:“如幻”所作之“种种色像”为“离”于“异、不异”(一、异)等相之假名“施设。】

诸位,这个“假名施设”就是生灭法的意思,证入实相的东西,无相的东西,哪来的一跟异啊?

【又”说“如梦影”中所现】就像一个人在作梦,梦境看到【之】(一个)【“士夫身”,】“士夫”就是人身,因为是梦境所见,当然【皆】(都)【无实体,】梦境所见是有、还是没有?是一、还是异呢?

【实“离”于“异、不异”】如幻的东西,怎么会有异跟不异的东西呢?【(一、异)之相“故”,】

诸位!有真实相才可以讨论一跟异,如幻之相如何有一跟异?

如幻就是空无自性,当体就是空性的东西,万法总是这样子,离于一、异之相,

所以只要有讨论,才有一、异嘛,因此万法无可说相,如何是一?如何是异呢?【岂有一异之相可得哉?

“大慧,”佛了“圣智”法身之所“趣”,实“同”于五“阴妄想”之显“现”,阴体本如,五阴当体即是圣智法身。“是名”为“诸阴”本来之“自性相”。

是故“汝”应“当除灭”五阴一异、生灭等妄想见,除“灭”种种生灭见“已”,

便能宣“说”一切法本来“寂静”不生不灭之“法”,而“断”除“一切佛刹”中之“诸外道”恶“见”,令众生入于正道,得证正智。】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421:【大慧,说寂静时,法无我见净,及入不动地,入不动地已,无量三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通达究竟,力、明自在,救摄饶益一切众生,犹如大地,载育众生,菩萨摩诃萨普济众生,亦复如是。】不度众生的你就永远不能成佛,成佛以后,一定会度众生

【大慧,说寂静时,法无我见净,及入不动地,入不动地已,无量三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通达究竟,力、明自在,救摄饶益一切众生,犹如大地,载育众生,菩萨摩诃萨普济众生,亦复如是。】

    4-1 涅槃是整个佛教的核心,也就是人生要建立幸福跟快乐,要建立健全种种的安祥自在,统统在寂静法里面找,没有契入万法本空的寂静法,生命没有任何的意义

说:大慧,说一切法本来寂静,“本来寂静”就是当体就是空相,当下也没有妄想,也无所谓的外相,能缘心不可得,所缘境不可得,毕竟寂灭,这个就是涅槃相,

寂静想就是涅槃相,涅槃是整个佛教的核心,也就是人生要建立幸福跟快乐,要建立健全种种的安祥自在,统统在寂静法里面找,

没有契入万法本空的寂静法,生命没有任何的意义,就是莽撞,一直在追求。

    4-2 犹如大地,载育众生。你有这个能力啊,你得了六通、三明自在,得意生身,得八地不动地,当然要救众生,救摄饶益一切众生

大慧,说一切法本来寂静,就是涅槃,

法无我见净,“净”就是证得,就证得一切法空,法无我见。

前面讲“人无我”,现在讲“法无我见净”。这个就不得了的功夫了,入不动地,就非常快速地入不动地,

所以修行说“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不动地”就是八地菩萨了,

入不动地已,成就无量三昧自在得意生身,这个时候就有意生身显现了,

得如幻三昧,通达究竟,六种神通力,“力”就是六种神通力,还有三明自在,

这个接下来,自觉以后要觉他,自利要利他,救摄饶益一切众生。

为什么要救摄饶益一切众生?若不说法度众生,无以报佛思。

犹如大地,载育众生。你有这个能力啊,你得了六通、三明自在,得意生身,得八地不动地,当然要救众生,救摄饶益一切众生,

犹如大地,“载”就是承载,“育”就是养育,养育一切众生,因为你是大地的母亲,是众生法身慧命的依归,有能力,为什么不做呢?不做弘法利生的工作?

一定要救度苦难可怜的众生,菩萨摩诃萨普济众生,亦复如是。

   4-3 因为一切法本空,本来就是寂静,涅槃什么时候离开你啊!是你的妄想一直离开,你那寂静的涅槃妙心,涅槃什么时候离开你,没有啊!

【注释】

【“说寂静时,法无我见净”:若菩萨摩诃萨说一切法本来寂静,】

这句什么意思?一切法本来就是涅槃,只是你没体悟而已,一切法本来就是涅槃。

所以为什么有种种的知见,叫做“头上安头”,立一知,头上安头,立一见,头上安头,立一法,头上安头,立一相,头上安头,是什么意思?

因为一切法本空,本来就是寂静,涅槃什么时候离开你啊!是你的妄想一直离开,你那寂静的涅槃妙心,涅槃什么时候离开你,没有啊!

【不生不灭之】(的)【究竟法】的【时】候【,即】(就)【能得】到【法无我见清净。“净”,即】(就)【是证得之】(的)【义】(意思)【,然此证得为不得而得,故称“净”,若有少法可得,即不名】为【净。】

【“力、明自在”:“力”,】就是【神通力,即】(就)【六神通。“明”,】就是【三明。谓】(也就是)【三明、六通,皆得具足,使用自在。】

    4-4 不度众生的你就永远不能成佛,成佛以后,一定会度众生

【义贯】

【“大慧”,若菩萨摩诃萨宣“说”一切法本来“寂静”,不生不灭之究竟法】的【“时”】候【,

即得“法无我见”清“净,及”疾“入不动地,

入不动地已,”便得成就“无量三昧”,应用“自在,及得意生身,”并“得如幻三昧”,

于如幻诸法“通达究竟”,因而诸神通“力”、三“明”,皆得具足,运用“自在,

”而能“救”拔、“摄”受、“饶益一切众生,犹如大地”之能负“载”养“育”一切“众生,菩萨摩诃萨”能“普”遍“济”度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换句说,不度众生的你就永远不能成佛,成佛以后,一定会度众生,

   4-5 舍身命要为正法,我们这一盏灯没关系,有一天会消失,可是千万种佛灯就照得更亮,整个宇宙照得更亮

所以大悲、大愿、大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十方三世一切佛没有自私的佛,既然通达人无我、法无我,他还怕牺牲吗?

所以说啊!有的人说啊!法师你也布施吗?我说我连命都舍出去了还不布施?是不是?

连命都要舍给三宝,还贪婪这些世间的钱的假相,不可能的事情,是不是?

所以舍身命要为正法,我们这一盏灯没关系,有一天会消失,可是千万种佛灯就照得更亮,整个宇宙照得更亮,

那么这个《楞严经》跟《楞伽经》整理出来的话,这个人生宇宙的究竟至圆至顿,成佛最快的,第一义谛究竟的,成佛的临门一脚,这个再整理出来的话,那这个功德无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