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经文350:【大慧,山石树木、及诸乐器、城郭宫殿,以如来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者?聋盲喑哑,无量众苦,皆得解脱。如来有如是等无量神力,利安众生。】这也是如来无量神力,令苦众生得安稳乐之一例。

【大慧,山石树木、及诸乐器、城郭宫殿,以如来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者?聋盲喑哑,无量众苦,皆得解脱。如来有如是等无量神力,利安众生。】

    11-1 蒙佛神力加持,不但能说法,且“聋盲喑哑”等“无量众苦”,“皆得”一时“解脱”。

说:大慧!连这些无情物的山、石头、树木,还有种种的乐器,以及城郭、宫殿,“城郭”就是城墙。

这些宫殿呢?因为如来入城威神力所加故,所加被啊,皆自然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

“有心”,当然就是有情啦,“有心者”,就是有情的众生。

何况有心的有情众生?蒙佛神力加持而不能说法吗?一定可以的。

聋盲瘖哑,聋子、盲人或者是哑巴啦,“瘖哑”就是不能说话。无量的众苦皆得解脱,

如来有如是等无量神力,利安众生。

【注释】

【“城郭”:“郭”,同“廓”,外城也,城郭即】(就是)【城墙。

【“以如来入城威神力故”:以如来入城之】(的)【威神力所加】持【故。】

【“何况有心者”:何况有心之有情,蒙佛神力加持,而不能说法?】

【“利安”:】就是【利益安乐。】

【义贯】

【“大慧”,甚至连】无情的【“山石树木”、“及诸乐器”、“城郭宫殿”等诸无情物,

都能“以”蒙“如来入城”之“威神力”所加“故”,而“皆”能“自然”演“出音乐之声”,

“何况有心”之有情“者”,蒙佛神力加持,而不能说法?

蒙佛神力加持,不但能说法,且“聋盲喑哑”等“无量众苦”,“皆得”一时“解脱”。

诸佛“如来有如是等无量神力”,可“利”益“安”乐诸“众生”。】

   11-2 什么是菩萨的心呢?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不给人绝望,这个就是菩萨的心,给人希望,也给人方便,这样子才不会断众生的法身慧命。

【诠论】

【前面佛曾】经【说:断善根】的【人,】断善根的人就是一阐提,一阐提【蒙佛力加被,或时善根生。】

在座诸位!这一句话有重大的含义,也就是:不舍任何一个众生。

只要有一个众生有一点点善根,进入到佛门,我们都不放弃。

你看,连那些一阐提断善根的人,蒙佛力加被,或时善根生,

因此我们在这个佛教界里面,你会看到有一些人来来去去,有一些人不是很正信,或者是继续再造业,

但是我们仍然不舍弃,他只要在佛陀的正法,佛教里面有一丝一毫的因缘,我们都用大悲心来等待他,等待他。

也不能说因为他这个佛弟子行为怪异偏差,我们就去讨厌他或者放弃他,

有的众生是真的宿世来带的恶劣的个性,跟这个团体里面怎么样都搞不来,也不和,也种种的诤论,

但是我们仍然给他机会,给他因缘,给他希望。

什么是菩萨的心呢?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不给人绝望,这个就是菩萨的心,给人希望,也给人方便,这样子才不会断众生的法身慧命。

【这也是如来无量神力,令苦众生得安稳乐之一例。】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经文351:【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应供等正觉,菩萨摩诃萨住三昧正受时,及胜进地灌顶时,加其神力?佛告大慧:为离魔业、烦恼故,及不堕声闻地禅故;为得如来自觉地故,及增进所得法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咸以神力建立诸菩萨摩诃萨。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闻,众魔希望,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诸菩萨摩诃萨。】如果佛不用神力来加被、来建立的话,那么很容易就会堕外道恶见妄想。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应供等正觉,菩萨摩诃萨住三昧正受时,及胜进地灌顶时,加其神力?佛告大慧:为离魔业、烦恼故,及不堕声闻地禅故;为得如来自觉地故,及增进所得法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咸以神力建立诸菩萨摩诃萨。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闻,众魔希望,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诸菩萨摩诃萨。】

   12-1 众魔希望就是:你不要成佛,他最高兴了。是众魔之所希望。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当然“摄受”就是加持,加持就是摄受,所以摄受加持诸菩萨摩诃萨。

说,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什么因缘,如来应供等正觉,菩萨摩诃萨住三昧正受时,

这个是指初地,刚刚所讲的入光明定,初地菩萨摩诃萨欲安住在三昧的正受的时候,

以及胜进地,“胜进地”就是十地了,中间就省略了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地了,

从初地菩萨摩诃萨欲住三昧正受的时候,以及胜进地的十地,佛要准备灌顶授予佛职的时候,加持其以神力,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加”就是加持,加持其以佛的神力加被他,叫做“加其神力”。为什么佛要加持他?用大神通力加持这一些大菩萨呢?

佛告大慧:为让这些离于魔业、烦恼故,以及千万不要堕声闻乘地禅故,不堕声闻地禅故,是永远不能成佛,要经过几十劫多少劫才能回小向大,那个太难了,所以千万不要堕声闻地,

为什么不要堕声闻地?这重点在哪里?重点在哪里?为什么不要堕声闻地?意思就是成佛就变成很遥远了,灰身泯智、沉空滞寂,掉进去啊,那就麻烦了,那很久才发菩提心,令得如来自觉地故。

为了离魔业,为了离烦恼,也千万不要掉进去二乘人声闻等这些禅,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令速得如来自觉圣智故,自觉地故,

以及“增”,就是增长;“趋”就是趋向;以及增长趋向所证得之法,就是阶阶增上,地地增上,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一定要以神力来加被来建立诸菩萨摩诃萨。

如果佛不用神力来加被、来建立的话,那么很容易就会堕外道恶见妄想,

就是修学佛道,刚开始很精进,结果碰到附佛的外道,尤其是现在就更多了,动不动就是什么观世音菩萨附身的,动不动就是自己是什么佛来的。

这在台湾啊,尤其多。你看看,那个济公坛啊,每次来附身,就济公降,济颠。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来降生的,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的。我是地藏王菩萨的,到处都是。

所以如不以神力加持,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闻,是则正是众魔之所希望。

众魔希望就是:你不要成佛,他最高兴了。是众魔之所希望。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当然“摄受”就是加持,加持就是摄受,所以摄受加持诸菩萨摩诃萨。

【注释】

【“住三昧正受时”:此】(这个)是【指于初地将住三昧正】的【受时】候【。】

【“及胜进地灌顶时”:“胜进地”,】就是【指十地。】

【“为离魔业、烦恼故”:为令其远离魔业】以【及诸烦恼故。“魔业”,指为魔所坏,而堕于邪途,不能再于菩提道增进。“烦恼”,指散乱等烦恼。

因初地菩萨,道力未充,若不假如来神力加持,不但不能增进至如来地,且】容【易为内外魔所坏,

内魔即】(就是)【“烦恼”,外魔即】(就是)【天魔,亦即】(也就是)【“魔业”。

若为内魔所坏,即】(就)【堕于凡夫;若为外魔所坏,即】(就)【堕于邪、小(外道、声闻缘觉)。因此可见,如来慈悲摄受之意,可谓深矣。】

【“为得如来自觉地故”:为令其速得如来自觉地故。

这是指菩萨摩诃萨,在十地满心】的【时】候【,金刚喻定】的当【中,犹】(还)【有最极微细的惑障习气,】烦恼障、所知障啊,【缘影所覆,不能胜进得如来地,】

什么叫做“缘影所覆”呢?就是心中还有这些影像,是微细的影像,叫做“缘影所覆”,就是心中还有微细的生灭的意思。“缘影”就是相的意思。

【而蒙诸佛灌顶成等】正【觉。今因承佛力加持,故能一念相应,而得净除微细妄想,因而证得佛自觉境界。】

【“及增进所得法故”:】以【及令其增长趣进所证得之法故。】

【义贯】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菩萨摩诃萨”于初地欲“住三昧正受时,及”殊“胜”增“进”之十“地灌顶】的【时】候【,加”持“其”以“神力?

佛告大慧”:一者,“为”令其远“离魔业”所坏、及诸“烦恼”缠绕所阻“故,及”令“不堕”于“声闻地”所行“禅故”;

二者,“为”令速“得如来自觉地故,及”令其“增”长“进”益内身“所”证“得”之“法故”;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咸以神力”加持“建立”成就“诸菩萨摩诃萨”。

如来“若不以神力”加持“建立”菩萨“者”,彼菩萨“则堕”于“外道恶见”之“妄想,及诸声闻”境界,是则正是“众魔”之所“希望”,】

   12-2 诸位!堕于外道跟恶见的妄想,自己不知道,堕入外道跟恶见之妄想,还感觉它是非常殊胜的。

在这里要补充一下。诸位!堕于外道跟恶见的妄想,自己不知道,堕入外道跟恶见之妄想,还感觉它是非常殊胜的。

所以,在座诸位啊!没有佛的正知正见的时候,当一个人福报因缘还不具足的时候,他会把那个所亲近的人认为是圣人、是佛,不管再大的布施、供养,他都做得来,包括为他牺牲生命,也没有问题。为什么?因为他的心中目前来讲认为那是大圣人,而且觉得很幸运。

这个在台湾发生这样一直重复,等到有一天,听到了我们的《楞严经》或者《楞伽经》,他内心慢慢苏醒过来:啊!我走错路了,几年前我们把这个当作是圣人,今天看实在是离谱。这个还算是有善根的人,

有的人还不能去触碰这个因缘,你谈到他这个敏感的话题,他就反驳你、反抗你:慧律法师!你嫉妒人家,你这样子……怎么样子,你自己是魔……这样还没有办法去……

你想要把他拉回来,我们知道我们走的是正法,他认为他走的是正的,他同情我们,想拉我们进去,而我们同情他,想拉他出来,这个就变成拉锯战了。

所以前一辈子、上辈子,护持过正法的这些善根深厚的出家、或者在家,无论你今天你上半辈子你碰到了任何一个恶知见、或者是魔见,

很奇怪!你到一个时间跟空间,你自然就……由于你前世护持正法,倾心用生命护持正法,你那个善根深厚,时间到,他自己就转回来,自己就转回来,不再跟着这样跑了,这个就是善根深厚的人,要庆幸自己走对路了。

有一个博士来,他说:我从国外来,虽然我对佛法不是很深入,不过我看了您的《楞严经》、《六祖坛经》、《金刚经》,哎呀!师父!我还是非常承认你真的是讲的是正法,

我在国外都从网站里面看,虽然我也念到博士,做大学的教授Professor大学的教授,但是我就是这样认定:你讲的是究竟义,是真正的正法。

哎呀!我说:感谢你的认同,算来我们有因缘。

他说:我不敢批评别的啦,但是我承认你是我的师父。我说:好嘛,那就方便皈依吧。

所以他就说:师父!听说您也念到博士。我说:我不是,我是专教博士的。博士的毕业论文有时还得拿来师父看一看啊,对不对?我们还得当博士的指导教授,教授就是越教越瘦啦,给他学生气死了,怎么教,他都不听,这教授越教就越瘦。

所以,你看,说:德不孤,必有邻。讲的,我们德行……这古圣贤讲的嘛:“德不孤,必有邻。”

所以你也不必自己吹嘘自己自我膨胀啊:哎呀!我跟什么人……什么人照相过啊。

诸位!这个意义是什么?不知道。你真正有佛陀的正法,你不要搞宣传,也不要自我膨胀啊,稳住!成功是靠实力的,不是靠广告的,是不是啊?

我们就知道,修学佛道跟世间法没有什么两样:世间法想要成功,心里要有计划,很能吃苦,精益求精,重复的;

佛法也是这样子啊,你想要成功,要有真正的正知正见,然后再来重复地训练放下,重复地磨练,

只要有因缘,只要有际会,只要不放弃开智慧的因缘,听经闻法的因缘,

所以,你不成佛,就是众魔之所希望,希望你,【而“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加持“诸菩萨摩诃萨”。】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经文352:【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神力人中尊,大愿悉清净;三摩提灌顶,初地及十地。】我们还是要求佛灌顶加持,受佛的支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神力人中尊,大愿悉清净;三摩提灌顶,初地及十地。】

   13-1 初地以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从初地到十地菩萨摩诃萨,都得受佛的加被啊,都受佛的加被。那么,所以啊,我们还是要求佛灌顶加持,受佛的支持。

“神力”就是佛陀,佛陀有大的神力,是人中最尊贵的,就是如来。

他的“大愿悉清净”,为什么叫“大愿悉清净”呢?凡所有大愿都无所求,

这一点,出家人要好好地学。出家人,就怕你没有僧格,人有人格嘛,僧有僧格,就怕你没有道,不怕没有供养。

所以,因此我们对众生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所以,许多人来到文殊讲堂,他就会随喜赞叹说:哎呀!师父你了不得,你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随喜赞叹你。

我都跟他回答一句:这是应当做的,没有能力、没有实力就没话说,有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出家,那么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做的,也没什么好夸大、好夸张的。

或者是来赞叹,赞叹是你们的喜悦的心,我随顺。那么这是我的责任,该做的,我们一定会做。

能以神力加持,令入三摩提,入三摩提以及受诸佛灌顶,就是两种神力加持,所以这个三摩提、灌顶,就是两种神力加持,而入三摩提还有受诸佛的灌顶,“灌顶”就是准备要成佛了。

此二者为初地及十地之诸菩萨摩诃萨,初地以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从初地到十地菩萨摩诃萨,都得受佛的加被啊,都受佛的加被。

那么,所以啊,我们还是要求佛灌顶加持,受佛的支持。

   13-2 如果你开悟,你见性,证得无相、无念、无住,空、无相、无念、无住,那么法法平等,相的东西不重要、不重要。

顺便提一下,有一些大陆的法师呢?他们主动来提出希望接师父的祖师位的法,那么,师父呢?不太重视这个相的东西,

如果你开悟,你见性,证得无相、无念、无住,空、无相、无念、无住,那么法法平等,相的东西不重要、不重要,

所以我到现在为止,没有把祖师位传给任何一个人,包括我的徒弟,

我认为这个不重要,重要是你的能力、实力,

也不是说我把传这个祖师位给你,你就能够了生死,了生死是靠实力的,

所以我不希望在相上里面做一种宣传,宣传。

同时呢?到现在为止,仍然还找不到……如果有人有一天,他真的能把《楞严经》从第一个字讲到最后一个字,能把《楞伽经》从第一个字讲到最后一个字,还不能讲错,我会考虑,不能讲错喔。

这个祖师位给你,会不会误了众生啊,就像那个医学院的,那个医学院的医生啊,我就问那个医学院的教授,台大医学院教授,因为我们都是同学啊,台大医科的,

我说:你教授这么严格。他说:我不严格不行,我放了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会死很多人啊,所有一半以上都要当掉啊,这不是开玩笑的啊,医生能救人也害死人啊,我今天一定要非常严格,因为怕他去害死人啊!

我才发现:这样叫做慈悲!你读、念医学院的五十个,至少要当掉二十个、三十个,为什么?我放你一个,你一个医生啊,拿有执照啊,我们今天任何的杀人放火要抓去枪毙的啊,“杀人者死”,

医生有误诊,或者是技术不够,害死人,他不必负责任的,你进去,他都要叫你签名的,

所以我跟那个教授谈一谈:嗯!教授,你很了不起,我觉得你这观念,我不可以放一个人,放一个人会害死很多人,不可以放水。嗯!

所以我这个祖师位也不可以放,随便放。放了的话,误导无量无边众生,对不对?我也不知道你到底是功夫到哪里啊?是不是?所以这个祖师位还是谨慎。

那有的人说:唉呀!人家传祖师位也没那么严格。我说:别人我们不批评,我们没意见,我也没看法,没看法。

    13-3 如来一切“大愿”皆“悉清净”,无所系著;能以神力加持菩萨,令入胜“三摩提”,及受诸佛“灌顶”。

【注释】

【“三摩提”:即】(就是)【三摩地,亦即是】(也就是)【三昧之异译。】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有大“神力”之“人中”最“尊”之如来,

其一切“大愿”皆“悉清净”,无所系著;

能以神力加持菩萨,令入胜“三摩提”,及受诸佛“灌顶”,此二者为“初地及十地”之菩萨摩诃萨。】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经文353:【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佛说缘起,即是说因缘,不自说道;世尊,外道亦说因缘,谓胜、自在、时、微尘生,如是诸性生。然世尊所谓因缘生诸性言说,有间悉檀,无间悉檀?】这就是大慧误会了佛义,认为佛所说的十二因缘,与外道之胜性等因缘,只是名相上的差异,而义理实质是相同的。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佛说缘起,即是说因缘,不自说道;世尊,外道亦说因缘,谓胜、自在、时、微尘生,如是诸性生。然世尊所谓因缘生诸性言说,有间悉檀,无间悉檀?】

这一段文字太简单,简单到一般人看不懂,完全不知所云。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说:世尊!佛,你以前都说十二因缘、十二钩锁嘛,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以前佛都说十二因缘,也就是说因缘法,

而不自说道,而不说到那么深的自心现妄想,而生一切法之甚深之道,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还没有讲到万法唯心所造,

也就是佛陀以前讲的十二因缘,承认缘起法是实自性,就是给二乘人方便说的,从来就不讲万法唯心现量,万法都是自心所现的妄想境界而生一切法,都没有讲到这么甚深之道,

不自说道,不自说最甚深之道,而不自说万法唯心现量,自心妄想所现的境界生一切法的甚深之道,

叫做“不自说道”——就是不自说那么甚深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之道,

以前佛讲的还是缘起法,是十二因缘,这仍然是相,不是究竟。

世尊!外道也说因缘所生,外道所生的是说胜性能生一切法,胜性不为所生;自在天能生一切法,自在天不为所生;

还有时间生一切法,所以中国人喜欢生辰、年月日,出生的时候,生辰、年月日、八字啊,

还有微尘能生,微尘就是承认万法都是四大——地、水、火、风所生,而四大怎么样?一直存在,不知道四大仍然空无自性,认为四大是实体性的东西,叫做“微尘能生”。

所以外道所执著的“胜性能生不被所生,自在天能生不被所生,时间能生一切法不被所生,而微尘四大能生一切法不被所生”,是永远常存在宇宙当中,

这能生不被所生之因为因,如是诸性生,如是接下来都是从胜性生一切法,自在天生一切法,时生一切法,微尘能生一切法,如是诸性生,“诸性”就是诸法。如是而生诸法,外道都认为万法是从这些来的,

然世尊所谓的因缘生诸法性之言说,但是世尊所说的,所谓的因缘能够生诸法的言说,这种教法是有间悉檀还是无间悉檀呢?

“有间”就是有间别,对于根器比较利的人,特别的教化的法门,

还是无间,“无间”就是无分别,简单讲,就是普遍的法门,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适用大众根器的人,能修的人不必看时机而定,

所以有间悉檀,“悉檀”就是成就,到底是有间别的上根利智的特别法门,还是普通无分别的下根人的适用于大众的成就的法门的悉檀呢?

那么整段贯串起来意思是说: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你以前说的十二因缘,仍然站在十二因缘所生的一切法,

而你从来没有讲到自心所现的妄想能生一切法那么深的道理。

世尊!外道也是说因缘,外道说万法怎么来的呢?胜性生一切因缘,胜性为能生,自在天能生,时为能生,微尘为能生,

如是胜、自在、时、微尘为能生之因,如是而生起诸法,叫做“诸性生”,“诸性”就是诸法生。

然世尊认为因缘生诸法性的言说的教法,到底是对上根器的有间别的特别成就的法门,或者是普遍、无分别无间的下根人,适用于大众的普遍无间的分别悉檀呢?

【注释】

【“缘起”:即】(就是)【十二缘起。】

【“即是说因缘”:即是】(也就是)【说诸法从因缘生。】

【“不自说道”:“道”,即】(就是)【最甚深之道,亦即】(也就是)【由自心现妄想,而现一切法之无上甚深微妙道理。

谓佛以前只一再说诸法因缘生,然而却不说】诸法是【由自心现妄想分别】认同而妄现出来的,【而生一切法的甚深道理。】简单讲,就是万法唯心。

以前佛一再说,此有故彼有,或者是“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佛以前一再地说诸法是因缘所生的,但是佛却不说这些因缘生的是透过自心妄想分别肯定才能生一切法的甚深道理。

【“外道亦说因缘”:外道亦】(也)【是说诸法从因缘生。】

【“谓胜、自在、时、微尘生”:谓以胜性、自在、时间、微尘等为能生之因。】

【“如是诸性生”:诸性,即】(就是)【诸法。谓如是而一切诸法生。】

【“所谓因缘生诸性言说”:所谓由因缘而生诸法性之言说教法。】

【“有间悉檀,无间悉檀”:“间”,】就是【间别,即】(也就是)【分别、区别。

“悉檀”:“悉”,】就是【平等、普遍。“檀”,】就是【檀那、施。

“悉檀”,即】(就是)【等施,亦即】(也就是)【平等成就】的意思【,

换言之,悉檀与法门之义极为相近,以法门亦是】(也就是)【要成就众生而施设者】(的)【。

“有间悉檀”,为有间别之法门,亦即】(也就是)【须视机】(根器)【而说者。

“无间悉檀”,即】(也就是)【普遍适用之】(的)【法门,不用视机待时而说者。”】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佛”以前一向只“说”十二“缘起”之法,其义“即是说”诸法从“因缘”生。

然而世尊却“不自说”从自心现妄想而生一切法之甚深“道”理。

“世尊”,而诸“外道亦”是“说”诸法从“因缘”而生;

彼“谓胜”性、或谓“自在”、“时”间、“微尘”等为能“生”之因,“如是”而一切“诸”法“性生”起。

是故佛】所【说】的【十二因缘,与外道之胜性等因缘,只是名】相上的差【异,而义】理【实】质是相【同,】这就是大慧误会了佛义,【同是因缘起;是故世尊之说与外道说实同。

“然”而“世尊所谓”由“因缘”而“生”一切“诸”法“性”之“言说”之教,为须视机而说之“有间”别之“悉檀”(法门)?抑为普遍通用之“无间”别之“悉檀”?其适用之机为何?】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经文354:【世尊,外道亦说有、无、有生。世尊亦说无有生、生已灭。如世尊所说:无明缘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无因说,非有因说!世尊建立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渐生。观外道说胜,非如来也。】其实大慧是故意问的,无明从哪里来?

【世尊,外道亦说有、无、有生。世尊亦说无有生、生已灭。如世尊所说:无明缘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无因说,非有因说!世尊建立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渐生。观外道说胜,非如来也。】

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有相当的困难度,不容易理解。

   15-1 无明从怎么来?从微细的生灭妄动来,这个要大菩萨才能觉察。所以大慧故意扭曲佛的意思,其实是故意这样问的,演一出戏给众生,这样佛才有办法回答正确的答案。

世尊!外道也有讲,有的从有生,例如:从万法、从上帝而生,从这个大自在天而生;

如来佛陀所说的外道,就是大自在天,或者大梵天,外道也是说“从‘有’生一切法”,

那么从“无”生一切法,就像中国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等,这个就是从无而生。有一种认为万法从无中生有,就是这样子。

所以外道有的从有来生万法,有的从无而能生万法,

所以有生,“有生”就是能生一切法,从有生一切法,从无生一切法,叫做“有生”,“有生”就是有一切法而生。

有的人主张:从有而生一切法。有的人主张:从无而生一切法。

从有能生一切法,从无能生一切法,这个都是外道所主张的。

世尊!外道也说:从有能生一切法,例如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从无能生一切法,例如无极而生两仪、四象、八卦等等,八八六十四卦,就是中国那个“无”能生一切法,“有生”就是有一切法生。

世尊也说无有生、本无有,万法本来就空性,“生”旁边补三个字“从缘生”,那这样才看得懂。无有生,你看不懂的啊,

世尊也说本无有,万法本空,从缘而生。

世尊!你也说“万法本来就空无自性,本来无生”,无有就是无生,但从缘而生,从缘而生起以后又灭,缘生以后又缘灭,这个岂不是跟外道的无因说是一样的吗?

如世尊所说,世尊以前常常说,无明缘行,乃至老死,这是世尊的无因说,非有因说。因为无明讲不出所以然,世尊从来很少对无明有一个交代,就是讲无始无明,这个就等同外道的无因。

其实大慧是故意问的,无明从哪里来?无明从妄动来,从最微细的妄念来、妄动来,妄动就有能所,所以有无明,微细的生灭叫做“根本无明”。

所以无明从怎么来?从微细的生灭妄动来,这个要大菩萨才能觉察。

所以大慧故意扭曲佛的意思,其实是故意这样问的,演一出戏给众生,这样佛才有办法回答正确的答案。

如世尊所说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六入、触、受、爱、取、有等等,乃至老死,这佛以前讲的十二因缘。此是世尊无因说,无因说。

你看!无明无所从来啊,这讲不出所以然,所以就是等于无因、非有因,世尊也说无明无因啊,非有因说。非有因就是无因啊。这跟外道讲的一模一样,

世尊建立如是无因而说,无明缘行,乃至生老死,这十二因缘,这是世尊无因说,非有因说,非有因就是无因啊,世尊建立这种无因说。

此有故彼有,这个是顿生,此有故彼有,有左手,就有右手,两个同时存在才能比较,这个就是左手依右手而有,右手依左手而有,这个叫做“顿生”。

此有故彼有,这是顿生,两个同时存在,叫做“顿生”,不是渐次而生,非建立渐生,非如十二因缘所建立的渐次而生起。

佛陀讲:此有故彼有,万法空无自性,这是讲顿生;

佛陀又讲十二因缘,无明产生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是渐渐地生起,

所以佛陀讲“有”,此有故彼有,是顿生,而不是十二因缘所讲的渐渐地生,那么这样问题就大了!

如是世尊,你一下讲十二因缘是渐生,一下说此有故彼有是顿生,前后互相矛盾,你这样前后互相矛盾,

你说此有故彼有,这个是顿生才有“此有故彼有”,同时存在,互相依赖,现在讲的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十二因缘是次第建立而生起的,

世尊!你一下子讲“此有故彼有”的顿生,一下子讲十二因缘的渐生,前后充满着矛盾,很难去理解。

以我大慧来观察,不但世尊跟外道同样是无因所说的,而且外道所说的比如来还胜,比较容易让人家了解,

因为外道说从大梵天而生,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这个还比较容易了解,其他的因缘就丢着,创造出来以后呢?个人造个人的,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而世尊说,你说无明,讲不出所以然,无明也是无因。

整段意思再贯串一下。

世尊!外道也说从有而生万法,或者有的主张从无而能生万法,

有生而有一切法,就是从有能生一切万法,或者从无的角度能生一切万法,就是无中生有的意思啦。

世尊也说本来就无所有,但是它从缘生,从缘生以后又灭了,这岂不是跟外道主张的无因说是一样的吗?

如世尊所说的无明缘行乃至老死这十二因缘,大慧故意扭曲佛意,此是世尊无因而说,因为无明讲不出所以然,

无明就是无因,无因就是非有因说,刻意扭曲佛意,不知道无明是从动念而来,于是世尊所讲的无因生,无因而生;

世尊建立如是说,无明缘行,乃至老死,这是世尊无因说,非有因说,非有因就是无因,

世尊建立如是说,此有故彼有,顿生;却不是像以前十二因缘渐次而生,非建立渐生,建立渐生就是十二因缘生。

世尊!你一下说“此有故彼有”的顿生,一下说十二因缘渐渐而生,前后互相矛盾,

以我大慧来观察,不但世尊跟外道讲的都是无因而说,而且外道讲的比较殊胜比较容易理解,

外道创造出来以后,就著因缘,就互有起灭,可以比较容易解释起源,而如来讲无始无明很难理解,这跟外道的无因差不多。

   15-2 【不了之人,便作如是解:既然一切最初是从无明生,那】么【无明是谁生的呢?既然无明也不知】道【是谁生】的【,可见是无!因此十二因缘说,也等于是无因之说。这是不了】解【无明由自心妄动】而来【、妄想所现。】其实这个是大慧故意扭曲佛意的,故意的。这样,佛才会回答嘛。

【注释】

【“有、无、有生”:从“有、无”二法,而有一切法生起。亦即】(也就是)【,以有无二法为能生之因,一切法为其所生之果。】

【“世尊亦说无有生、生已灭”:“无有”,本无所有。“生”,而从因缘而生。

谓世尊亦说一切诸法本无所有,而从因缘生起,生起之后,还即归灭。这岂非与外道之无因说】是【一样】的【?】因为找不出所以然,

【“此是世尊无因说”:此】(这个)【实】在【是世尊无因之说。

这是错会十二因缘法所致,因为十二因缘,最初是从】无始【无明之缘而有行生,】然后呢?【乃至老死。】无明缘行等等,

【不了之人,便作如是解:既然一切最初是从无明生,那】么【无明是谁生的呢?既然无明也不知】道【是谁生】的【,可见是无!因此十二因缘说,也等于是无因之说。

这是不了】解【无明由自心妄动】而来【、妄想所现。】

其实这个是大慧故意扭曲佛意的,故意的。这样,佛才会回答嘛。

大慧如果说:好!那我明白了。这样,佛是要讲什么?佛只好沉默了,因为不需要讲什么了。

诸位!你们今天《楞伽经》都懂了吗?懂了。这样,就可以下课了,大家喝茶去,大家喝咖啡啊,还在这里干什么?

所以在座大家,《楞伽经》都懂了吗?不懂。不懂,师父才继续讲嘛。对不对?所以我觉得你们也是示现的,当然这不太可能,随便讲一讲而已。

这是不了无明由自心妄动妄想所现的,【由此不了】解【,更于如来之教法,妄想分别有、无,于是障上加障,更难见真。】

【“此有故彼有”:“有”,即】(就是)【生。谓因此法有,故彼法有。】

【“非建立渐生”:谓此实是一时顿生之说,非建立如十二因缘之渐次生起之说。意谓:这样不是自相抵触】互相矛盾【了吗?】

【“观外道说胜,非如来也”:】这一句也只有大慧敢这样说而已,我看,【谓以我观之,不但佛与外道之说雷同,】而【且外道之说还比较优胜,并非如来之说优胜。

其理由为】(是说)【:因为外道说二十五冥谛,次第渐生,即以胜性而为生因,此则建立渐生;然而世尊却一下说十二缘起之渐生,一下又说此有故彼有之顿生,自相矛盾,故】(所以)【世尊法不得建立,是故外道之说优胜】比较殊胜【。】

【义贯】

【“世尊,外道亦说”从“有”与“无”二法而“有”一切法“生”起。

“世尊亦说”一切法本“无”所“有”,而从因缘“生”起,“生”起“已”后,当即“灭”去。

这岂非与外道之无因说一致?

“如世尊所说”:从“无明”之“缘”,而有“行”生,“乃至老死”,亦复如是;“此”实“是世尊无因”之“说”,而“非有因”之“说”!

再者,“世尊建立作如是说”:由于“此”法“有”,“故彼”法“有”,此实是一时顿生之说,“非”如十二因缘所“建立”之“渐”次“生”起之说。

如是则世尊】充满矛盾【之】一下子说【渐生与】一下子【顿生之说,前后互相矛盾。

是故,以我“观”之,】“我”就是大慧,【不但世尊与外道同为无因说,且“外道”之“说”较为优“胜”,而“非如来”之说“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15-3 大慧菩萨他讲这样,世尊不生气的。体等如虚空,相无量的庄严,有般若智慧能够大用,这是一切修行人的基本盘。没有这个基本盘,很快就会崩盘。

他讲这样,世尊不生气的。诸位!出家众,所有的修行人都要有这份雅量。

不会说:哎呀!徒弟跟我们怎么样子,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就生气、排斥啦,

出家人不能这样子的,胸怀大量,如等同虚空,对不对?

体等如虚空,相无量的庄严,有般若智慧能够大用,这是一切修行人的基本盘。没有这个基本盘,很快就会崩盘,

所以真正悟道的人,能大能小,能有能无,能贫能富,能进能退,为什么?法无定法,因为胸量等如虚空,可以大、可以小,

一个修行人可以吃大餐,他绝对不会执著。你摆出大餐,我也不会执著。

今天到你家,随便煮一点、搞一点稀饭,你的经济能力就到此为止,我也不会起烦恼,是不是?何以故?心解脱。

如果我有一天,我到云南省去,或者到四川,比较内地去,到一个很虔诚人的家,那个家破破烂烂的,就是找到一个,说:师父!这个地方比较能遮风避雨,其他地方都开天窗,我家唯有这个地方让你歇着,对不起,师父!

我也跟他讲:没有关系,就是你把你家最好的地点,不会漏水的地点,让我躺着,好!我能这样就够了,是不是?

如果你内心悟道的时候,那法,没有一种东西会难得倒你的,真的!不会的!世尊,外道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16 经文355:【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说因不从缘生,而有所生;世尊说观因有事,观事有因;如是,因缘杂乱;如是,展转无穷。】大慧讲出原因,为什么说外道讲的比较殊胜呢?佛陀讲的比较不殊胜呢?

【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说因不从缘生,而有所生;世尊说观因有事,观事有因;如是,因缘杂乱;如是,展转无穷。】

    16-1 这样一下果中有因,一下因中又有果,如是因果搞不清楚,因缘杂乱不堪,如是展转无穷。解不出,解答不出所以然。

说:为什么呢?世尊,外道说能生的胜因,这些外道刚刚讲的胜因,不从众缘而生,而有所生,而有所生一切法,

就是:外道说:能生的那个胜性的因,不从缘而生,而它能生一切法,万法是它所生,而有所生,“所生”就是所生一切法。

世尊说观因有事,“事”就是果啦,“事”就是有具体的事相,就是果,所以这个“事”叫做具体,具体。世尊说观因而有事的果,有事的果。

观果也可以作为下一次的因,观事有因,观这个果,将来会生出因。

如是一下因又变成果,果又变成未来的因,如是。大慧说:这样因缘太杂乱了,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到底怎么展转?怎么杂乱展转无穷?

整句贯串的意思是说,说:是为什么呢?大慧讲出原因,为什么说外道讲的比较殊胜呢?佛陀讲的比较不殊胜呢?

大慧就说:是为什么呢?“所以者何”就是:为什么我大慧作如是说呢?外道比较殊胜,

说:世尊!外道说能生的因,不从众缘而生,而能生一切法,

而世尊却说观因里面有事的果,而观事的果为下一次的因,

这样一下果中有因,一下因中又有果,如是因果搞不清楚,因缘杂乱不堪,如是展转无穷。解不出,解答不出所以然。

(学习体会:本节层次:

所以者何?㈠世尊,外道说因不从缘生,而有所生;

㈡①世尊说观因有事,观事有因;②如是,因缘杂乱;如是,展转无穷。)

    16-2 我们佛弟子敢说“我们将来能成佛”,那你敢说你将来能成上帝吗?

【注释】

【“外道说因不从缘生,而有所生”:“因”,为一切法之生因者,指胜性。“所生”,胜性为能生,则一切法为其所生。

此谓外道所说,为一切法生因之胜性,不从众缘而生,而却有一切诸法为其所生。

亦即:】(也就是:)【此胜性但为因,不重为果;】比较好理解,【只是能生,不成为所生。】这个外道比较容易理解。

所以很多人听到佛法以后,就跟师父讲说:师父,你这个佛法太深了。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就说:学长,学长,你讲的这个佛法实在是很好,可是我怎么样就是搞不懂,我们那个上帝比较容易,上帝能生一切法,上帝不被所生,我认为佛法讲得很好,但是我还是想去信上帝。

我说:嗯!那就祝福你啰。(师父拱手。)是不是啊?你要做上帝的奴隶嘛,是不是?要匍匐在他上帝的面前讴歌赞颂,那我们没意见啊。

我就问他:你能成为上帝吗?喔!这个是亵渎上帝的,我们怎么能成上帝?我们是上帝的羊啊,上帝是牧羊人,我们是羊啊。

我说:我们佛不是这样讲,我们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学生,我们将来学生有一天也会成为老师,我们也会成佛,

所以我们佛弟子敢说“我们将来能成佛”,那你敢说你将来能成上帝吗?

他说:我不敢啊,这个很严重的啊。

喔!单单这一点,我就不想去信上帝了,我能成佛,我为什么不想成佛?是不是?

    16-3 众生的思想是直线型的,没有立体型的,没有3D动画那种的,因即是缘,即是果的,没有三位一体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

【“观因有事,观事有因”:“观”,】就是【观待。“事”,即】(就是)【果,因为在“因”之】(的)【时】候【,则尚未成事,在果之】(的)【时】候【,则为事已成,故说“事”即是】(就是)【果。

此谓:观诸法未成就,仍在因地】的【时】候【,则知其必当有事成时所得之果,亦即】(也就是)【:见因即知有果;

若观诸【法事成时之】(的)【果,则知其必将再成为他物之因:以因果相待故。

简言之,即】(也就是)【:从因】即【有果,从此果复】又【有因,亦即】(也就是)【:由因得果,果复将为因。】

【“如是,因缘杂乱”:如是则因缘、事果不分,杂乱不堪。】

【“如是,展转无穷”:如是则犯因果彼此展转无穷之过,永远找不出】一【个头绪,不知何者是因,何者是果。】

所以众生的思想是直线型的,没有立体型的,没有3D动画那种的,因即是缘,即是果的,没有三位一体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

众生,因加缘加果,因加缘等于果,他的思维模式就是因有其自性,缘有其自性,果有其自性,这样比较听得懂。

譬如说:种子,苹果的种子,慢慢种下去变成一棵树,经过了阳光、水分的因缘,树长大以后,又结成苹果,众生这样比较容易了解,

你跟他讲:种子空无自性,阳光、水分、这些除草,这些都是空无自性,苹果树空,空无自性,你结的果还是空无自性,

在每一个因里面空无自性,每一个缘里面动点的缘里面空无自性,果也空无自性,

所以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可以当下一次的缘,再变成果,缘可以作为下一次的因,也可以作为未来的果,果也可以作为这一次的因缘,这一次的因,果也可以作为下次的因,又变成下一次的缘。

所以,因果它是立体型的。立体型的,就是说,诸位!看我的手指啊,因为现在没有笔,我告诉你:

因+缘=果

因同时具足缘跟果

缘同时具足因还有果,等于果……

果同时具足因也具足缘。

知道吗?因+缘(plus)=果(equal),因+缘=果。

可是因,缘起无自性,同时具足下一次的缘跟果;

缘同时作为下一次的因,也可以将来的果;

果也可以作为下一次的因,下一次的缘。

所以,看来是一直线的,可是它是同时具足:

因,同时具足因、缘、果;

缘,同时具足因、缘、果;

果,同时具足因、缘、果。

知道吗?这佛法的伟大就是这样,所以我以前啊,也就跟同学在谈话,

他就说:讲不过你们,你们佛教讲左边也对,讲右边也对,讲中间也对;讲没有左边也对,讲没有右边也对,讲没有中间也对,你们统统赢啦。意思就是:你们统统赢啦,讲不过,

所以说讲不过佛法的伟大,太厉害了,佛法太伟大了,真的太伟大了,唯我世尊啊,是大圣人啊,才有办法。

【义贯】

【外道之说,“所以”较优胜“者”为“何”?

“世尊”,因为“外道”所“说”者为一切法生“因”之胜性,并“不从”众“缘”而“生”,

然“而”却“有”诸法为其“所生”,因此这胜性但为因,不复为果。

然而“世尊”却“说观”待诸法之成“因”,则“有”其“事”成之果(从因有果),复“观”此“事”成之果,则又“有”生“因”成立(果复为因);

“如是”说,则“因缘”事果不分,“杂乱”不堪;“如是”,则犯因与果彼此“展转”,而成“无穷”之过。】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经文356:【佛告大慧:我非无因说,及因缘杂乱说:此有故彼有者,摄所摄非性,觉自心现量。大慧,若摄所摄计著,不觉自心现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过,非我说缘起。我常说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非无因生。】

【佛告大慧:我非无因说,及因缘杂乱说:此有故彼有者,摄所摄非性,觉自心现量。大慧,若摄所摄计著,不觉自心现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过,非我说缘起。我常说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非无因生。】

这一段有困难。对初学佛法,这一段不容易理解。

    17-1 佛告大慧:我并不是大慧你所说的无因而说,我不是说无因的主张者,以及因缘杂乱不堪,展转因缘杂乱不堪。

佛告大慧:我并不是大慧你所说的无因而说,我不是说无因的主张者,以及因缘杂乱不堪,展转因缘杂乱不堪。

佛陀之所以讲“此有故彼有”,这个是为了阐明缘起无自性,缘起空无自性,空无自性显现缘起,所以此有故彼有。

“此有故彼有”建立在缘起,没有独立的各个自性里面,因为有左边,才能讲右边,因为一,才讲二,所以叫做“此有故彼有”。

“摄”就是能摄之心,“所摄”就是所摄之法,“非性”就是非有实自性,能摄之妄想心,境就是万法,非有实自体性,其实都是自心的现量。

所以能摄之心,所摄之法都空无自性,这样就可以了解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觉自心的现量。

大慧,若能摄心、所摄的境和法,只要一计著,计著就能所妄想相续不断,不觉悟万法本不生本不灭的唯心现量境界,不觉自心的现量境界,也从来不觉悟,

诸位!外境性非性,前面加两个字,就是“不觉悟”,也不觉悟,这个“不觉悟”用两次——不觉悟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从心而起;

也不觉悟外境界一切法性,“外境界性”就是外面的境界一切法性,“非性”就是非有实自性。

所以这个不做笔记,真的看不懂。不觉外境界,“外境界”就是一切法,不觉悟外境界的一切法性,一切法性非有实自性就是空无自性。

彼有如是之过,因为外道不了解万法唯心,也不了解缘生缘灭的空无自性法,

“彼”就是指外道,彼外道有如是之过——外道认为是由自在天、大梵天所创立、所生出来的这个外道如是的因。

就是:妄因一定得妄果,万法其实不是自在天所生的,所以这个妄因得妄果,外道才是杂乱展转无穷之过——

因为不知道自心的现量境界,外性非性,所以妄执,把非因以为因,把不能成佛的因当作是因,

因既然不是真,他所执著的果当然也不是真,所以外道绝不能成佛,所以“是故因果杂乱”,

因为他起点就是错,起点就是错,外道自以为是对,但是起点就是错。

彼外道有如是之过,因为把创造的妄因认为是一个开始,当然就得到妄果,外道永远不能成佛,非我所说的缘起空无自性之法有如是种种的过失。

我常说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一切诸法非无因生,是由正因正缘得正果,是有理念的、理论的,不是随便说说的“因缘和合空无自性而生诸法”。

意思就是:因缘虽然和合,空无自性,但是不坏缘起的和合而生诸法,诸位!在空无自性的时候,讲理,讲不可得,讲空无自性;在因缘和合的时候,讲有其自性。

    17-2 人性虽然有其自性,这是事相,站在究竟义里面讲的,人性空无自性,人性虽有其自性,但是毕竟是空无自性,事相会归到理的一心。

把笔放下来,这里很重要的两个角度:

譬如说:我们讲人,人有人性,对不对?牛有牛性,老虎有老虎的性,对不对?这样,人性不是牛性,也不是老虎的性,这样有分别,这个是站在事相上讲的。

站在究竟义里面讲的,人性空无自性,人性虽有其自性,但是空无自性,人性虽然有其自性,这是事相,但是毕竟是空无自性,事相会归到理的一心。

诸位!牛性有其自性,诸位!牛跟老虎你会分不清楚吗?你当然会分得清楚啊,牛性就是牛性,虎是虎性嘛,这个时候讲有其自性,

牛有牛的自性,老虎有老虎的自性,这样你才分得清楚嘛,是不是?要不然傻傻分不清楚,人、牛、猪,你都分不清楚,不可以的。

分清楚叫做有“其自性”。知道吗?事相来讲的话,毕竟之处空无自性。

所以,①人有人性,但是人性空无自性;牛有牛性,但是牛性空无自性;虎有虎性,但是虎性空无自性;②究竟之处是平等。

事相有其自性,究竟之处空无自性。

(わかりましたか日语:明白了吗?)

喔!太好了!大家都点头了,就表示《楞伽经》就不用再讲了,就是程度非常不错啦。

   17-3 我常这么说,因缘和合而生一切法,一切诸法非无因而说,是从佛陀的正因缘角度而说。

我这一句把它贯串一下:

佛告大慧:我非无因说以及因缘杂乱而说,我为了阐明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无性缘起、缘起无自性,所以我才讲“此有故彼有”,

能摄之心、所摄之法,非有实自性,万法要觉悟,都是唯心现量的境界。

大慧,若能摄心、所摄境计著,如同外道一样,不觉自心现量,不觉悟外境一切法性非有其自性,

彼外道有如是之过,从妄因而产生,后面的推论一定是得到妄果,所以外道绝不能成佛,

没有自觉圣智,不了解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当然不可能成圣、超越一切,非我所说的缘起法有如是的过失,

我常这么说,因缘和合而生一切法,一切诸法非无因而说,是从佛陀的正因缘角度而说。

    17-4 如果境有实自性,那么,诸位!就不必由主观的意识来认同它,【是故知能摄所摄俱】(统统)是空【无自性。】

【注释】

【“摄所摄非性”:“摄所摄”,能摄】以【及所摄。

“摄”,即是】(就是)【取。亦即是】(也就是)【能取与所取。能取,】就是【指心;所取,】是【指法。

“非性”,】就是【无性,非有自性,以唯心所现故。

凡夫皆执实有能取之心】以【及所取之境,而实皆是自心所现。

因为心(能摄)由境(所摄)而起,则可见能摄(心)无有自性。

若有自性,不应待他外缘而后生,应能自起、自生,且应常在,】有自性就是应会常在,【不应境有则生,境无则灭。】知道这是此有故彼有,

【现知心既】然【不自起,又不常在,(以知其刹那生灭故),是故知能摄之心无有自性。

再者,境由心而生,所以知】道【所摄之境亦】(还是)空【无自性;若】(如果)【境有】实【自性,】则【应不待心而生,】

如果境有实自性,那么,诸位!就不必由主观的意识来认同它,【是故知能摄所摄俱】(统统)是空【无自性。】

【“觉自心现量”:觉知一切法皆唯自心所现之量。】

【“若摄所摄计著”:若于能摄取之心,】以【及所摄取之境上,妄想计著为有实】有【自性。】

【“外境界性非性”:外在一切境界之性,皆非有实自性。】皆空无自性,不是实在的。万法都是缘生的假相的东西。

【“彼有如是过”:彼外道则有如是因缘杂乱、展转无穷之过。

因为不知】道【自心现量,外性非性,则妄执非因以为因。】因当然不是真,认为大自在天所造的,当然是妄因,(【因即非真,其所执之果亦非,】)其所执之果当然也不可能得成就的果,

【是故因果杂乱。】外道才是因果杂乱,【因果既】然【杂乱,则妄因妄果展转无穷,永不得真性、真理,是故言其过患展转无穷。】

【“非我说缘起”:非我所说之缘起法,有如是】之【过。】

   17-5 “大慧,若”于能“摄”取之心,】以【及“所摄”取之法,妄想“计著”为有实自性,而“不”能“觉”知一切法乃为“自心”所“现”之“量,外”在一切“境界”之“性”皆“非”有实自“性,彼”外道人则“有如是”因缘杂乱、虚妄因果展转无穷之“过”,而并“非我”所“说”之“缘起”法有如是过咎。

【义贯】

【“佛告大慧:我”所说者,“非”是“无因”之“说”,】以【“及因缘杂乱”之“说”。

我说“此有故彼有者”,为阐明无性缘起、缘起无性之理,其中含有深理;

无性者,因能“摄”取之心,】以【及“所摄”取之法,皆“非”有实自“性”,

以“觉”知一切法皆唯“自心”所“现”之“量”,本无实体。

然而“大慧,若”于能“摄”取之心,】以【及“所摄”取之法,妄想“计著”为有实自性,

而“不”能“觉”知一切法乃为“自心”所“现”之“量,外”在一切“境界”之“性”皆“非”有实自“性,

彼”外道人则“有如是”因缘杂乱、虚妄因果展转无穷之“过”,

而并“非我”所“说”之“缘起”法有如是过咎】过失【。

并且,“我常说言”:由“因缘和合而生”一切“诸法”,“非无因”而“生”,是故我非无因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18 经文357:【大慧复白佛言:世尊,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若无性者,言说不生;是故言说有性,有一切性。】一证离言法性,则一切妄念寂然,即是离念境界,此为诸佛所证的【究竟处。其境虽然高深微妙不可思议,但其关键则在于能不能了言说无性。以其至关顿修顿证之要,所以大慧在此提出此问,为令众生顿了无始来之虚妄执著,顿证法性。

【大慧复白佛言:世尊,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若无性者,言说不生;是故言说有性,有一切性。】

   18-1 大慧菩萨之意以为:无性则不生,但言说却确实有生起,因此可知言说应有自性。否则,这生起的,不是言说,是什么?

说,大慧复白佛言:世尊!现在讲到我们平常讲的这些言说。岂非,难道不是言说有其自性吗?

我们一讲话就有讲到某一种真实的东西啊,这讲话言说是有其自性的啊,有其自性就是含有一切法。

所以,世尊!“非”就是岂非。世尊!难道说言说不是有其自性吗?

而其自性一讲就含有一切法之性,对不对?便含有一切法之性,一切法之性耶?

世尊!无性者,如果把我们平常的言说,它说是无自性,则言说应当不生。

说:万法无自性,无自性应当没有言说啊?那么则言说应当不生起种种的言说之相啊。

意思就是:言说之相一定有实自性才言说,如果一切法无性,那就不应当有言说相之生起,是故言说应当是有实自性。

意思就是:我们讲话,讲到任何的东西,它是有实自性的,才能生起一切法,不是吗?

“有一切性”就是才有一切法,才能生起一切法,不是吗?意思就是:由言说而能生起一切法吗?

整段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大慧再一次地对世尊这么说:

世尊!岂不是说言说有实自性?同时这个言说一定含有一切法之性,才叫“言说”。

世尊!如果言说你像你讲的空无自性,那么言说不应当有生起之相,

因为只要一说就有实自性,实自性就必须有言说,是故言说应当有实自性,“有性”就是有实自性,才能生起一切法,不是吗?

【注释】

【“非言说有性”:岂非言说有实自性。】

【“有一切性”:且含有一切法之性。】

【“若无性者,言说不生”:若言说为无自性者,则言说不应有生起。

大慧菩萨之意】以【为:无性则不生,但言说却确实有生起,因此可知言说应有自性。否则,这生起的,不是言说,是什么?】

【义贯】

【“大慧复白佛言:世尊”,岂“非言说有”实自“性”,而且含“有一切”诸法之“性耶”?以一切诸法从言说】而【生。

“若”言说“无”自“性者”,则“言说不”应有“生”起之相,而言说实】在是【有生起;

“是故”我说:“言说”应“有”自“性”,且含“有一切”诸法之“性”。】

   18-2 因为佛方才说:外道犯了因缘杂乱之过,是因为不了解自心所现,外法之性非有其自性。所以大慧菩萨在此说:怎么会外性非有自性?言说不是有实自性吗?要不然怎么会有言说!?依此来问难佛陀。

【诠论】

【因为佛方才说:外道犯】了【因缘杂乱之过,是因为不了】解【自心】所【现,外性】外法之性【非有】其【自性。】叫做外性非有自性。

【所以大慧菩萨在此说:怎么会外性非】有自【性?言说不是有】实【自性吗?否则】(要不然)【怎】么【会有言说!?依此来问难】佛陀【。

因为众生最难去除的计著,是计著言说有实自性,】为什么?因为我们会因为一句话而感伤,有时候我们也会一句话而快乐得无边,为什么?认为有实自性嘛。

所以,圣人不会因为别人诽谤和赞叹而动摇,因为语言是无自性的,

【而且也因为有此对言说之妄想计著,所以有一切妄念产生。

若了知言说实无自性,则证离言法性,】离言法性就是证得本来万法都是空相,也没有言说的意思,空相哪里有言说呢?

【一证离言法性,则一切妄念寂然,即是离念境界,】什么叫做离言法性?一切法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就是离言法性。

【此为诸佛所证】的【究竟处。其境虽】然【高深微妙不可思议,但其关键则在于能不能了言说无性。

以其至关顿修顿证之要,故】(所以)【大慧在此提出此问,为令众生顿了无始来之虚妄执著,顿证法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 经文358:【佛告大慧:无性而作言说,谓兔角龟毛等,世间现言说。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说耳。如汝所说: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者,汝论则坏。】你说言说有自性,现在啊,兔角、龟毛不存在,却有言说,一下子就坏了你的立论了。

【佛告大慧:无性而作言说,谓兔角龟毛等,世间现言说。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说耳。如汝所说: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者,汝论则坏。】

解释一下。佛告大慧:你说一切诸法,怎么样?是无性而作言说。

你说一切诸法空无自性,而生种种的言说,是哪一些呢?

诸位!大慧,你要知道,像兔角、还有龟毛,众生因为依他妄想才有种种的言说,因为万法都是空无自性,而种种的言说,

所以空无自性里面,众生不了解认为有实自性,就现言说,

而大慧认为说,有言说一定有实自性,佛陀在这里举……譬如说:兔角,

诸位!你有看过兔子长角吗?没有。你有看过乌龟长毛吗?没有。

世界上没有这种东西啊!兔子不长角,乌龟不长毛,实在是没有这种东西啊,

可是呢?我们妄想当中却有言说,而在世间现言说,

你看!我们讲兔子兔角、龟毛,你看!这个不是在言说吗?实无其物却有言说。

这个就是破斥大慧所问的“有实性就一定有言说,有言说就是有实性”,

那么现在龟有没有毛?没有。兔有没有角?没有。可是我们能不能言说?行啊。兔角、龟毛可以讲啊,

可是有言说,有没有实在的东西?没有。世间现言说。

说:大慧!这些兔角、龟毛不是有真实性,“非性”就是非有真实性,

但亦非非性,也不能说无言说妄想所造作的性,但说耳,但只是言说而已。

“非性非非性”的意思是说,这些兔角龟毛不是真有其实性,非有实性;

也不能说没有言说妄想之性,叫做“非非性”。

“非非性”就是也不能说没有妄想言说之性,但言说耳,只是说说而已,没有真实的东西。

如汝所说的,你一定要把它定位说“言说一定有其自性”,就一定有它的法的性,便含有一切法之性,

你一定执著说,执言说有性,你一定执著说“言说就有一定的法的性”,并含有一切法之性,

那么你看看龟毛、兔角本来就不存在,而有言说,你的论点自己就破坏了,

你说有言说必有其自性,那么现在我们讲的兔角、龟毛有没有实自性?没有。可是有言说,

你说有言说有其自性,那么兔角、龟毛没有实自性,但是却有言说,

你所立的论点有说一定有其自性,就是立刻就被坏了,立刻就产生矛盾了,

你说有言说一定有自性,现在我讲兔角、龟毛有没有言说?有!有没有自性?没有。

翻过来,注释。后面不用看表,一定要讲完。不能留了二页、三页明天再来讲,明天怎么讲呢?所以今天一定会讲到第三套。

【注释】

【“无性而作言说”:“作”,即】(就是)【生起。谓一切诸法皆是无性,而众生却依于妄想,而作种种言说。】

【“谓兔角龟毛等,世间现言说”:譬如兔角与龟毛等,便是无性,实无其物,而世间之人与此等无性之物,却现有言说。】

【“非性非非性,但言说耳”:谓彼兔角、龟毛,非有实自性,亦非无言说妄想之性,只是言说而已。“但”,】(就是)【只是。“耳”,而已。

又,“非性非非性”,即】(也就是)【非有性,非无性;亦即】(也就是)【非有非无。】

【“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言说中含有法性,】并【且含有一切法之性。】就是肯定它,有言说一定有东西,它的意思就是这样。现在啊。

【“汝论则坏”:你的立论便不得成立。因为兔角、龟毛并无性,却有言说,】你上面不是说有言说一定有实自性吗?现在兔角、龟毛并不存在,无自性却有言说,

【故】(所以)【兔角龟毛这两个言说】当【中,显然并没有含任何法之真实性,只是虚妄的言说而已,所以你的立论】便【不得成立。】

所以,在这里就有一个重点,就是全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人讲话说得过佛祖,全宇宙的人没有一个人的智慧超过佛陀,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没有办法跟佛辩论,他太厉害了,反应够快的,是不是?

【义贯】

【“佛告大慧”:一切诸法皆是“无性而”众生却依于妄想而“作”出种种“言说”,

譬如所“谓兔角”与“龟毛等”,本身便是无性,本无一物,空有其名,

而“世间”之人却于此等毫无实性之物,“却”现有诸妄“言说”。

“大慧”,彼兔角龟毛等,“非”有实自“性”,亦“非非”】也不能说没【有言说妄想之“性”,此“但言说”耳,】这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这个东西,

【实无所有,】岂哪里有兔角、龟毛呢?【是故言说无性,更无一切性。

“如汝所说”:“言说”中含“有”法“性”,且含“有一切”法之“性者”,如是看来,“汝”之立“论则”已遭破“坏”,不得成立。】

你说言说有自性,现在啊,兔角、龟毛不存在,却有言说,一下子就坏了你的立论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 经文359:【大慧,非一切刹土有言说。言说者,是作耳。或有佛刹瞻视显法、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笑或欠、或謦咳、或念刹土、或动摇。大慧,如瞻视、及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殊胜三昧。是故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大慧,见此世界蚊蚋虫蚁,是等众生无有言说,而各办事。】此段意言:诸佛设化,不专是以声教而已。色、香、味、触无不可以作为教法,皆可显法,令行人入道。

【大慧,非一切刹土有言说。言说者,是作耳。或有佛刹瞻视显法、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笑或欠、或謦咳、或念刹土、或动摇。大慧,如瞻视、及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殊胜三昧。是故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大慧,见此世界蚊蚋虫蚁,是等众生无有言说,而各办事。】

   20-1 现在佛举出例子,也不一定说是有言说。看哪个时间、空间,看哪里的世界,像我们世界——娑婆世界,要以说法容易让众生悟道。

现在佛举出例子,也不一定说是有言说,

有言说,音声相,是我们娑婆世界悟道最快的,听经闻法,那是因为我们娑婆世界耳根最利,在别的世界就不是这样子的啦。

说:大慧!非一切刹土有言说,也不是其他的外在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就一定要用言说。

言说者,是作耳,“作耳”就是应机施作,就是看哪个时间、空间,看哪里的世界,像我们世界——娑婆世界,要以说法容易让众生悟道。

接下来就举出其他的:①或有的佛的国土,“瞻视”就是直视,“直视”就是眼睛不眨一眼,这样一直看。看到怎么样?便能显示佛法的存在。

去到那边,佛不讲话,眼睛一直看你,你看我,我看你,这样子便能显出佛法。

这个在我们娑婆世界行不通,我今天上台,我看你,你看我,在我们娑婆世界这样是在做什么?是不是?

在我们的世界行不通的啊!你看我,我看你,又不是相亲;

②接下来,或有作相,“作相”就是有种种的瑞相,现种种的瑞相,什么语言都不要讲,现个神通瑞相就开悟了;

③或者扬眉而作佛事,扬眉,把这个眉毛抬高,叫做“扬眉”。动一个扬眉瞬目嘛,瞬目就是眨眼,扬眉瞬目,这样就作佛事,这个就是说法了;

④有的动动眼睛,眨眨眼睛,眼睛。我们娑婆世界,用这个动眼睛来说法,你就觉得很奇怪,我现在用眼睛来说法,(眨眼睛)这样子,哎呀!这样是外斜视吗?怎么会这么严重啊?

怎么这个眼睛说法,眨一下、眨一下、眨一下,哎呀!觉得说,我如果这样说法,一个人就说:师父!我介绍你哪一个医生眼科很不错的。马上就有人写字条,会介绍眼科医生。这个动眼睛在我们这个世界是没有用的;

⑤或者是笑,就是佛法;

⑥或者是伸个懒腰,“欠”就是伸一个懒腰;

⑦或者是咳嗽,謦咳,这样就开悟了。娑婆世界就算咳到死,你都不知道在咳些什么?“謦咳”就是咳嗽。咳嗽作佛事。

所以那个国土可能支气管要很猛才有办法,像我如果上台一直咳嗽,怎么得了,上台如果咳个三个小时,就昏倒了,所以这个咳嗽,有的用咳嗽在说法的;

⑧有的念刹土,就是忆念他方世界;

⑨有的身体摇动而作佛事。

大慧!①就像瞻视世界;

②以及香积世界,这香积世界最好,这香积世界统统不用说法,不眨眼睛,去!到那边——投胎到那边的时候,你吃到那个香饭,香饭喔,香香的饭便证得无生法忍,这个多好!

爱吃的人喔,喔!那边统统不用修行,每天吃那个香饭,便证得无生法忍,这个赞,这个真的有赞,一句话都不用讲,是不是啊?去那边吃香饭就证得无生法忍;

③普贤如来国土。但怎么样?以瞻视,“瞻视”就是用眼睛看一看,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以及诸胜三昧,殊胜的三昧,是故非言说有性。

意思就是:言说并不有其自性,更不是说知道非由言说才有诸法,意思就是离于言说,佛跟众生一样在说法,一样在成办佛的事业,

所以不一定要说,更非有一切法之性,是故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就是是故非言说有性,那么我们就知道更非有一切法性。

大慧!见此娑婆世界当中,这些蚊子或者是蚂蚁,你看看!这些众娑婆世界所现的蚊、虫、蚂蚁,是等众生也从来没有讲过话,是不是?

而各办其事,每一个人做各人的事情,也一样可以去完成它,所以不一定要透过语言,所以知道万法不是由言说而有诸法的,

离于言说,佛跟众生一样,照样成办佛的事业;只有在娑婆世界才讲经说法的,才讲经说法的。

   20-2 离于言说,佛跟众生一样,照样成办佛的事业;只有在娑婆世界才讲经说法的。

【注释】

【“言说者,是作耳”:言说者,只是应机随缘而施作而已。作而无作,岂有性耶?此为此堪忍世界所用者,其他世界则不一定用言语说法。】

【“或有佛刹瞻视显法”:“佛刹”,】就是【佛国、佛世界。谓或有佛世界以瞻视不瞬,】“瞬”就是眨眼。“不眨眼”就是直视的意思。【而显佛法、做佛事。】

【“作相”:现作】种种的【瑞异之相。】

【“或欠”:“欠”,欠伸,即】(就是)【伸懒腰,或】打【打哈欠。】

【“謦(qǐng)欬”:“欬”俗作“咳”,】这个就是【咳嗽】的意思【,或说笑。】或者是笑笑。

【“或念刹土”:或】者是【忆念他方刹土。】譬【如】说我们【观想阿弥陀佛净土,即】(就)【是此法之一。】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或动摇”:或】者把【身体动】一动、摇一【摇】也就成就佛事【。】

【义贯】

【“大慧”,“非一切”诸佛“刹土”皆“有言说”之事。

所谓“言说者”,但“是”应众生机,随缘而施“作耳”,非有实性。

且言说者,为此堪忍世界所用,其他世界则不一定用言说传法。

“或有佛刹”以“瞻视”而“显”佛“法、或有”现“作”瑞异之“相”者】而作佛事【、

“或有”以“扬眉”】瞬目【而作佛事者,“或有动睛”而作佛事者,

“或”】者是【有以“笑”,“或”】者是【有以伸懒腰打哈“欠”、

“或”】者是【有以咳嗽(“謦欬”)而】作【显佛法、作佛事者、

“或”】者是【有以“念”他方“刹土”,“或动摇”身体而作佛事者。以如是等方便而显法。

“大慧,如瞻视”世界,“及香积世界”,以及“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不瞬,而“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诸”殊“胜三昧”。

凡此皆是随机,而化事有所不同,】不一定要用言说耳,【不一定要用言说。

“是故”并“非言说”中“有”法“性”,更非“有一切”法】之【“性”。

“大慧”,不但他方国土为】(是)【然】(这样子)【,】

看看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吧,【汝“见此世界”】娑婆世界【中】你看这些蚊虫、蚂蚁,【之“蚊蚋虫蚁,是等众生”亦皆“无有言说而”亦能“各”成“办”其“事”业。

故知非由言说而有诸法:离于言说,佛与众生亦照样成办事业。】

   20-3 你看!男人!以前的陈世美狼心狗肺,这个女朋友是放弃大学啊,摆地摊来成就他,他大一注册费都是女朋友……后来结婚了,这样有了成就以后,男人变心了、变心了。

那么像我们有一个亲戚有哑巴,哑巴,那么从小他就是念聋哑学校的,那哑巴,人家也不讲话,

可是他看感觉,相亲的时候,这哑巴就凭感觉,怎么样?用手比一比、比一比,两个人就好起来了,是不是?也不要说什么言说了,

结婚有没有生儿子?有!这个也不用说,还是生啊,还是生啊。你看!这哑巴,

所以人家行、住、坐、卧一样传宗接代,也没有任何的言说,用手比,比较快,用比的。

所以这个,你看看,这个相亲,那个对上眼的时候,什么哑巴不哑巴,只要对上眼,马上就成亲了,

所以说谈恋爱是一个手段方式,因此年轻人太迷茫了,比如说:凭感觉、凭直觉,有时候是错觉,

你现在的男朋友、女朋友,你现在的男朋友不一定是你未来的丈夫,你现在的女朋友也不一定是你未来的老婆。

以前供他吃、供他穿。像今天,报纸登了:有一个,他老婆在菜市场里面摆地摊,这个老婆本来要念大学的,成绩是不错的,结果没办法,没什么特殊才干,

他呢?这个男朋友怎么样?就是很有才干,念书,就去摆地摊就供他这样念书,念书、念书……成就她的这个男朋友,就是后来的老公,卖菜的辛苦的钱,去供他读大学,

毕业就考到律师执照,考到律师执照,怎么样呢?男人有钱就作怪,开始这样,就有小三。一个人就不知足,他包了那个二奶、三奶,一个月给五万,这个大老婆一毛钱都得不到。

你看!男人!以前的陈世美狼心狗肺,这个女朋友是放弃大学啊,摆地摊来成就他,他大一注册费都是女朋友……后来结婚了,这样有了成就以后,男人变心了、变心了,

所以女众!钱不要给男朋友花,不要给他太多;男人也要稍微控制一下,控制一下。

    20-4 此段意言:诸佛设化,不专是以声教而已。色、香、味、触无不可以作为教法,皆可显法,令行人入道。

【诠论】

【香积世界中,其佛之教化,为令诸有情吃香饭,便得无生】法【忍。

此段意言:诸佛设化,不专是以声教而已。

色、香、味、触无不可以作为教法,皆可显法,令行人入道。

例如禅家亦有以拈槌、竖拂子、扬眉、瞬目、语默、动静、点灯、熄灯】

“熄灯”叫做“剔灯(剔灯tī dēng:挑灯。谓挑起灯芯,剔除馀烬,使灯更亮。宋·范成大《晓枕闻雨》诗:“剔灯寒作伴,添被厚如埋。”)”等,剔去里面那个灯,

以前那个灯有那个屑屑,燃烧一阵子,屑屑剔开来,火就会燃烧得更旺,叫做“剔灯”,就是台湾话说的,把火屑剔掉,让它那个火更旺,有的是熄灯。直接,呼~吹熄,有的是剔灯。

熄灯等【等来接引行人的,】也就是,【亦即是此理之用。

若但以言说为教,则是太局?】是则太局?就太受限制了。

【而不知六尘皆可为化事。】不要说只有言说才是佛陀的教化,禅宗里面那一些都可以让你开悟。】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5 附:  德山宣鉴禅师悟道因缘

鼎州(后改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德山宣鉴禅师,龙潭崇信禅师之法嗣,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资阳一带)人。

幼年即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对律藏和性相二宗经论颇有研究。经常给信众讲《金刚经》,时人称之为周金刚。

宣鉴禅师颇为自负,曾经对他的同学讲:“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

(一毛端含藏大海,而大海的性质并没有变小。拿一纤毫或芥子投向剑锋,纤毫断芥子碎而剑锋却完好无损,纹丝不动。有学与无学之境界,唯有我知道)。”

宣鉴禅师后来听说南方禅宗盛行,大讲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下学人莫不归附,心里愤愤不平,

说道:“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lou,拽掉)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

于是,宣鉴禅师便担上自己多年所注的《青龙疏钞》,离开四川,准备去湖南、江西,找那里的禅宗大德一决高低。

《青龙疏》系唐代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宣演,凡六卷,乃青龙寺少门道氤奉唐玄宗之诏,所作《金刚经》之疏注。《青龙疏钞》是宣鉴禅师自己对《青龙疏》的进一步阐释。

在去澧阳的路上,有一天,宣鉴禅师遇见一位老婆婆在龙潭山山脚下的一处路口卖烧饼。一个多月来,宣鉴禅师天天挑着担子赶路,此时已经是很累了。于是他便在老婆婆的饼摊前停下来,放下担子歇息一下,顺便准备买一些点心充饥。

老婆婆指着他的担子问:“这个是甚么文字?”

宣鉴禅师回答道:“《青龙疏钞》。”

老婆婆又问:“讲何经?”

宣鉴禅师道:“《金刚经》。”

老婆婆道:“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

宣鉴禅师瞟了一眼这位普通的老婆婆,心里并不在意,说道:“请问。”

老婆婆道:“《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

宣鉴禅师一听,傻眼了,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当然,烧饼也就没有吃成。

宣鉴禅师羞愧得连头也不敢抬,挑起担子,径直上龙潭山去了。

到了龙潭崇信禅师的道场,宣鉴禅师直接走进法堂,说道:“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

龙潭禅师一听,遂欠身道:“子亲到龙潭。”

宣鉴禅师便默不作声,其实他心里早已有了几分敬畏,于是便决定留在那里,随师参学。

一天晚上,宣鉴禅师侍立次,龙潭禅师道:“更深,何不下去(夜深了,为什么不回寮房休息)?”

于是宣鉴禅师向龙潭禅师道了一声珍重,便往外走。脚刚踏出门,却又缩回来了,说道:“外面黑。”

龙潭禅师于是点了一支纸烛,递给宣鉴禅师。宣鉴禅师正准备伸手接,龙潭禅师忽然又将蜡烛吹灭了。

就在这当下,宣鉴禅师豁然大悟,连忙伏身礼拜。

龙潭禅师问:“子见个甚么?”

宣鉴禅师道:“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第二天,龙潭禅师升座,告诉大众说:“可中(恰好、正好)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

话音刚落,宣鉴禅师便搬出《青龙疏钞》,堆在法堂前,举起火把,说道: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通过穷尽玄思言辩,来探求佛教真理,就好比将一根毫毛置于虚空;竭尽世间的聪明学问以探求实相之妙谛,犹如投一滴水以填巨壑。这样做,徒耗时光,劳而无功)”。

说完,便点火将疏钞烧掉了。然后礼辞崇信禅师,前往大沩山。

宣鉴禅师来到大沩山,便挎着複(fu)子(包衣物用的夹层包袱),径直走上法堂,先从西边走到东边,又从东边走到西边,然后看着方丈和尚,问道:“有么?有么?”

沩山灵祐禅师坐在那儿,根本不理睬。

宣鉴禅师便自言自语道:“无!无!说完便向法堂门口走去。

刚跨出门,转眼一想,说道:“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

于是便整肃威仪,打算再次进入法堂,与沩山禅师相见。

宣鉴禅师刚跨进门,便提起坐具,大声喊道:“和尚!”

沩山禅师准备拿拂子,宣鉴禅师一见,便大喝一声,拂袖而出。

到了晚上,沩山禅师问首座和尚:“今日新到在否(今天新来那位僧人还在吗)?”

首座和尚道:“当时背却法堂,著草鞋出去也。”

沩山禅师道:“此子已后(以后)孤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离开沩山后,宣鉴禅师又回到龙潭禅师座下,在那儿住了三十年之久。

唐武宗灭法的时候,宣鉴禅师曾一度避难于独浮山之石室。

大中初年(847),武陵太守薛廷望,出资重新修建了德山精舍,号古德禅院,想请有一位得道高僧住持。

他听说宣鉴禅师有道行,便请宣鉴禅师下山,可是每次都被婉言谢绝了。

无奈,薛廷望便设计,派差吏以茶盐之罪诬陷宣鉴禅师,说他犯了禁法,把他抓到州里,然后再具礼坚请宣鉴禅师驻锡德山精舍,大阐宗风。从此人们便称宣鉴禅师为德山禅师。

德山禅师的禅风以棒喝和呵佛骂祖著称,曾有上堂法语云:

“我先祖见处即不然,这里无祖无佛,达磨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乾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等觉妙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自救不了。”

德山禅师呵佛骂祖的目的,并不是要否认佛教,而是要帮助学人解粘去缚,放弃向外驰求,回归自身:

“若也于已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

何故?毫氂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终而无益。”

德山禅师圆寂于唐咸通六年(866)。谥见性禅师。

   20-6 能仁祖元禅师悟道因缘

温州雁山能仁枯木祖元禅师,大慧宗杲禅师之法嗣,俗姓林,七闽(福建)人。

祖元禅师出家后不久,即游方参学。初礼雪峰预禅师,后又依佛心本才禅师,皆已契机。

当时大慧宗杲禅师正于江西云门庵开法接众。祖元禅师于是前往礼谒。

一天晚上,祖元禅师陪宗杲禅师夜坐。这时,有一位僧人进来剔灯,一时灯花迸射。

祖元禅师一见,便当下豁然彻证。于是作偈呈宗杲禅师云:

“剔起灯来是火,历劫无明照破。归堂撞见圣僧,几乎当面蹉过。不蹉过是甚么?十五年前奇特,依前只是这个。”

宗杲禅师看了祖元禅师的悟道偈后,亦作偈相赠,并印可,云:

“万仞崖头解放身,起来依旧却惺惺。饥餐渴饮浑无事,那论昔人非昔人。”

南宋绍兴己巳(1149)年春,祖元禅师应信众邀请,住持温州能仁寺。

祖元禅师曾上堂提唱赵州和尚的一则公案,云:

“有佛处不得住——踏著秤锤硬似铁。无佛处急走过——脚下深草三尺。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北斗挂须弥。恁么则不去也——棒头挑日月。摘杨花,摘杨花——眼里瞳人著绣鞋。”说完便卓拄杖下座。

[赵州和尚的原公案是——僧辞,师(赵州)曰:“甚处去?”曰:“诸方学佛法去。”师竖起拂子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曰:“与么则不去也。”师曰:“摘杨花,摘杨花。”]

这则公案非常有名。历代有不少禅宗大德对此作过提唱。祖元禅师的提唱可谓别具一格。读者若想从祖元禅师的提唱中得点什么妙法,或者作道理来会,将永无你出头之日。

下面这则上堂法语,亦是如此:

“雁山枯木实头禅,不在尖新语句边。背手忽然摸得著,长鲸吞月浪滔天。”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21 经文360:【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如虚空兔角,及与槃大子,无而有言说,如是性妄想。因缘和合法,凡愚起妄想,不能如实知,轮回三有宅。】不能如实知见万法本空的道理,因此就一直轮回三有之宅,无有止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如虚空兔角,及与槃大子,无而有言说,如是性妄想。】
【因缘和合法,凡愚起妄想,不能如实知,轮回三有宅。】

   21-1 如是诸法之性,都是因为妄想分别而现种种的言说,而所有的言说实无自性,只是妄想心生,而种种法生,但有言说,其实都是妄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就像虚空本来无所有,就像兔角也无所有,

以及槃大石(槃大子),“槃大石(槃大子)”就是石女,“石女”就是没有女人的部位,没有女人的部位她当然就没办法生育,没有办法生育叫做“槃大女”,就是石女。

因为没有女人的部位,她外表看起来是女人,可是没有女人的部位,她没有办法生育,生儿育女,但是我们只是说说:哎呀!石女之子。

“石女”就是不能生育的女人,叫做“石女”。

但是而有言说啊。无而有言说——这些虚空无,而有言说;兔角无,而有言说,本无所有;槃大子就是石女无,而有言说

(石女生的儿子,实在是没有这样的事实,但是却有描述的言语,都是虚妄的想像实在是无实义)。

如是诸法之性,都是因为妄想分别而现种种的言说,而所有的言说实无自性,只是妄想心生,而种种法生,但有言说,其实都是妄想。

因缘和合的法,凡愚就起种种的妄想,不能如实知见万法本空的道理,因此就一直轮回三有宅——三有之宅。意思就是:无有止息。

这个“宅”意思,“宅”就是你住在家里,“宅”就是住著不舍,你住的地方就是“宅”。

现在很多宅男跟宅女,每天都玩电脑玩疯了,我也是宅男跟宅女,因为我一辈子不太出去的,你知道吗?

我来了文殊讲堂二十年,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什么店面,统统不知道;什么路,还得要看老半天,差不多也是宅男,

所以这个《楞伽经》讲完了,好好来高雄认识一下这个路,真的好可怜,人家讲什么路都不知道。

【注释】

【“如虚空兔角”:犹如虚空而本一无所有之兔角。】

【“槃大子”:“槃大”即】(就是)【石女。石女不能生育子女,而言有石女之子,则是言说而已,但有假名,并无其实性。又译作“石女儿”:石女之儿。】

【“无而有言说”:实无彼物,而却有言说。】

【“如是性妄想”:如是,诸法之性皆因妄想分别而现有,而实无所有,唯有名字!然而名字之性亦】(也)【离一切性。】

【“因缘和合法,凡愚起妄想”:一切因缘和合所现之法,但缘会而生,本无有性。然凡愚却与此等诸法,起妄想计著为实有性。】

【“不能如实知”:而不能如实了知一切本无实自性。】本无自性就是空无自性。

【“轮回三有宅”:】一直妄想,一直言说,一直言说,一直妄想,相一直显现,一直妄想,轮回就停不了,著于言说,著于妄想,著于外境,轮回就停不了,不晓得“歇即是菩提”。

【“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亦即】(也就是)【三界。“宅”,以住著不舍,故】(所以)【称为宅。】

   21-2 诸位!这一句话就是所有痛苦的根本,见一切法有实自性,而念念起执著,念念起妄想,不知道有一天会消失的,不晓得空无自性的。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犹“如虚空”本一无所有之“兔角”,】以【“及与槃大”之“子”(石女之儿),

皆实“无”彼物“而”却“有言说”生,

“如是”,诸法之“性”亦皆因“妄想”分别计著而现有,而实无所有,唯有名字,

一切“因缘和合”所现之“法”,亦复如是,但缘合而生,本无有性,

然而“凡愚”之人却于此等诸法“起妄想”分别计著有实性,】

诸位!这一句话就是所有痛苦的根本,见一切法有实自性,而念念起执著,念念起妄想,不知道有一天会消失的,不晓得空无自性的,

【而“不能如实”了“知”一切本无实性,是故“轮回三有”之“宅”,无有止息。】

众生因为妄想不断,贪著名相,贪著言说,贪著种种境界,贪著一切法,

就算修行人也不了解万法本空的道理,他认为我有在修行,著这个,一样会落入妄想。

    22 第三套到此结束。

因为这第三套到此结束,因为明天就是第四套的开始,总不能留了四页、五页,明天讲了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就讲完了,这个不能留的,对不对?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所以这个,今天大家稍微委屈一下,多讲了半个小时,对不起大家。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明天要上课,接下来就是五月四号。下课!

(引磬响起,大众向师父问迅,上人下座后举法宝至眉回礼后回寮。大众合掌恭送。)

    第三套圆满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四套(共5讲)
第一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2013.04.28-2013.05.18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引磬声起,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361:【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常声者,何事说?佛告大慧:为惑乱,以彼惑乱,诸圣亦现,而非颠倒。大慧,如春时焰、火轮、垂发、揵(qián)闼婆城、幻、梦、镜像,世间颠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现。大慧,彼惑乱者有种种现,非惑乱作无常。所以者何?谓离性非性故。】惑乱法实在是离于有或者是无,而众生妄执为有或者是无。

559页,“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从这里开始,也是我们第四套《楞伽经》的开始,所以昨天呢,我们给它一个段落,那么今天呢,又有一个段落的开始,就是第四套开始。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常声者,何事说?佛告大慧:为惑乱,以彼惑乱,诸圣亦现,而非颠倒。大慧,如春时焰、火轮、垂发、揵(qián)闼婆城、幻、梦、镜像,世间颠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现。大慧,彼惑乱者有种种现,非惑乱作无常。所以者何?谓离性非性故。】

   1-1 凡夫跟圣人都生存在同一个空间,但是众生起惑,然后心动乱,因此同样是面对现实,可是圣人他看得开,而凡夫却卡死在这个假相里面。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说:世尊,常声者,

这个“常”就是佛所说的真常法的音声,也就是佛所宣说的常乐我净,

那个真常法的声音,依何事说?就是依什么事而说,有佛的真常法的声音,佛是真常法是依何事而说?

佛告大慧:为惑乱,因为众生迷惑在这个生灭法,来来去去,增增减减,

要不然二乘人或者是凡夫,都迷惑于常或者是无常,

因此对境、对这个相起这个执着,因此产生了惑乱,妄想不断,

以彼惑乱,就算外境的这个惑乱法,诸圣亦现,圣人也一样生活在现实的状态之下,也一样有相、有境界,而非颠倒。

只是圣人看得破、看得开,能透视它空无自性,所以圣人不做颠倒解,

也就是说:圣人有正智,有佛的智慧,不会起颠倒见,说:而非颠倒,也就是说圣人不会做颠倒之见解,

大慧,万法就像春天的阳焰、就像旋转的火轮、不实在,就像眼睛有毛病,见五色毛轮垂发、就像揵(qián)闼婆城、海市蜃楼,

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梦、一切法就像镜中像,空无自性,了无痕迹,

而世间人却在这个不实在的世间里面,像春时焰、火轮、垂发、揵(qián)闼婆城、如幻、如梦的、如镜中像,这个不实在的世间却起颠倒见,

世间颠倒,死执不放,不知道万法都是空无自性,所以因为世间人起颠倒见,所以死执不放,非明智也,这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然非不现。但是呢,这些妄相、妄境,对于明智之人并不是说隐而不现,

也就是说:圣人一样生活在这种现实的状态之下,也一样有相,也一样有境,只是不起颠倒而已,

凡夫跟圣人都生存在同一个空间,但是众生起惑,然后心动乱,因此同样是面对现实,可是圣人他看得开,而凡夫却卡死在这个假相里面,

   1-2 就物的本身,金钱也是一种物,会让你惑乱吗?惑乱,问题是你起这个贪念。凡夫一直动妄念、妄想,一直贪着这个境界,这个非惑乱就变成惑乱法。但是这个钱放在圣人的面前,圣人了一切法如幻,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说:大慧,彼惑乱者有种种现,彼外境让人惑乱的法,有种种差别的妄现,

非惑乱作无常。“非”就是并非,并非彼惑乱法所作的无常相,

也就是,惑乱法本身并没有所谓种种无常之相,无常之相是起于内心妄动的主观意识,

而你承认客观的存在性,而内心里面不知道万法那个相空无自性,却起无常相之想,重点还在你内心里面那个妄想,

说:所以者何?谓离性非性故。

这些惑乱法实在是离于有,或者是离于无,惑乱法本身不起有无见,所以离有离无,

诸位,举个例子来讲,你比较容易明白,譬如说,这金钱,诸位,金钱,你说你不贪,摆这个一千块,你大概不会贪啊,

我如果摆一百万美金,摆在这个地方,这一百万的美金有没有说话?没有,那么会让人惑乱吗?也没有,

美金摆在那个地方,就物的本身,金钱也是一种物,会让你惑乱吗?

惑乱,问题是你起这个贪念,

那么圣人不一样,圣人持戒,同时也了解这个钱是虚幻的东西,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也知道钱~我们持佛净戒的人也无贪,就算拥有了东西,那么,它还是无常,还是空性的东西,

再来,金钱也是空无自性,它本身并不实在,但是你也不能说没有这个钱现在眼前,

因此凡夫跟圣人问题在哪里?问题在凡夫一直动妄念、妄想,一直贪着这个境界,这个非惑乱就变成惑乱法,

钱本身不是什么惑乱、不惑乱法,可是凡夫就认为钱会惑乱众生,为钱杀人啊、放火啊、干这个不好的勾当啊,昧着良心,什么事都干得起来,

这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一颗没有智慧的心,

但是这个钱放在圣人的面前,圣人了一切法如幻,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他没有这个东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贪着它,就会有灾难,因此圣人没有妄想,

所以所谓惑乱,本身这个惑乱法,这个金钱,金钱本身非有非无,

你说:有金钱吗?方便说有,可是金钱体性本空,其实是没有,

而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众生没有智慧,把这个钱看成实体性的东西,

因为从小到大,钱就变成开路先锋,什么都要用到钱,钱变成一种好像真的有那么魔力一般的,注入每一个人的妄想心中,所以,钱钱钱……到处都是钱,

只因为我们活在这个现实的状态之下,就变成非惑乱的东西变成一种惑乱。

   1-3 圣人一样生活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只是圣人不起颠倒见,而凡夫拼了老命起贪、瞋、痴。

好,整句贯串起来,解释一下: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

说:世尊,说真常法的声音,也就是真常之法,到底佛是依什么事而说有真常法呢?

佛告大慧:因为众生迷惑于生灭相、来去相,或者常、无常的境界为惑乱,

以彼惑乱,就算面对于相、境这些惑乱,众生认为惑乱法的,

诸圣人也是一样现在圣人的前面,只是圣人面对一切相跟境界不起颠倒解,也就是不会执着,因为了悟它是空相的,

说:大慧,万法就像春时的阳焰、火轮、垂发、揵闼婆城、海市蜃楼的不实在,万法如幻、如梦、如镜中像,

而世间颠倒人一直拼命的执着、分别、起颠倒见,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圣人,这个不是一个明智之人,

但是在圣人的角度来讲,然非不现。然而彼诸妄相于诸明智之人,并非隐而不现,然非不现,

圣人一样现相、现这个境界,只是不着,

意思就是:圣人一样生活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只是圣人不起颠倒见,而凡夫拼了老命起贪、瞋、痴,

大慧,彼惑乱者有种种差别的妄现,并不是惑乱法本身有所谓的常或者是无常相。

所以者何?这个惑乱法实在是本身是空无自性,离有、无,“非性”就是无,

意思就是惑乱法实在是离于有或者是无,而众生妄执为有或者是无,

因此有钱人就会过得心情很开朗,无钱人就过得很痛苦,

所以由于生长在我们这个妄想、妄现的这个世间,就没有办法用一种非常客观的角度去看这个假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4 【但凡夫之人,却作颠倒解,执为实有,故名凡夫。诸圣不作颠倒解,不执为实有,故名圣人。】一切的名相本身并无所谓惑乱或不惑乱的东西,而我们内心里面卡在一种观念就出不来。

【注释】

【“常声者,何事说”:“常声”,说真常法之声,亦即】(也就是)【真常之法。魏译作:“常语法”。

“何事说”,依何事而说。】为什么佛要讲万法体性本空叫做真常,

【谓如来所说】的【常法,为】到底是【依何事而说】的【。】

【“为惑乱”:“惑乱”,】本身是【虚妄、令人迷惑痴乱之法,

指世间之】种种来来去去、生【生灭、】灭,财、色、名、食、睡这些【去来、常无常等法。

此谓是为依于世间令人惑乱之法,我说为常。唐译作:“依妄法说”。魏译作:“依迷惑法,我说为常”。】

【“以彼惑乱,诸圣亦现,而非颠倒”:以彼惑乱之法,于诸圣人亦显现其相,而诸圣人于彼惑乱之相并不作颠倒解。

此意涵:但凡夫之人,却作颠倒解,执为实有,故名凡夫。诸圣不作颠倒解,不执为实有,故名圣人。】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出家众,因为那一天持八关斋戒,

那么那一天持八关斋戒啊,突然胃很辛苦,生病了,胃不好,

那么胃不好,因为没办法吃,因为医生说吃药前一定要吃一点饭菜,以免伤到胃,

那么那一天这个比丘就遵照医生的话,过午吃一点东西,然后吃这个西药,

被一个在家居士看到了,这个在家居士心太直了,就说:唉呀!师父!你这样是犯戒,

因为心太直了,因为他不了解他的胃痛得很厉害,要看医生,

这个法师过得非常辛苦,为了这句话他好几个月都睡不着,因为居士的一句话,可能是无心之过,

那么有一天碰到师父,说:我呀,哎呀,很糟糕,这个在家居士说了那一句话,我很在意,慧律法师,我是不是有罪啊?

我说:罪起于执着,他怎么说呢?

他说:我那一天持八关斋戒,大家都持八关斋戒,晚上还吃,他说:我破戒啊,

我说:他是无心之过,那你就把他解读嘛,“pò”就是pò  chú烦恼,“jiè”jiè  chú习气啊,名相转变一下就行,

真正的破戒在那一颗深执的心,就像鱼骨头哽在喉咙啊,吐不出来,吞不下去,你就是咽不下这一口气,

我说修学圣道的人不必太在意这些名相,其实医生是叫你吃,要不然你的胃怎么办呢?

喔,我给他开示以后,这个法师才放下心中那一块石头,

这个就是说,一切的名相本身并无所谓惑乱或不惑乱的东西,而我们内心里面卡在一种观念就出不来。

    1-5 你今天法讲得很好,却没有实证的功夫,人家两句话,你就气得半死,你这个法是讲给别人听的,别人受用,你本身却不受用,你就像录音机一样。

有一个法师去讲了《六祖坛经》,回来以后,因为这个法师在团体里面比较懒惰,懒惰呢,他就比较不会做常住的事,去外面讲《六祖坛经》,他自己觉得功德很大,

结果这个比丘回到家的时候,因为有比丘尼,那个道场有比丘尼,那么就是意见不同,

那个比丘尼就跟他讲,你每天往外跑,常住的事情你都不做,你讲经只有几个人,这样有功德吗?

这个比丘就生气了,就说:讲经没有功德,难道你扫厕所就有功德吗?

一个比丘,一个比丘尼,比丘尼比他的职务更高,这个比丘在团体里面没有什么地位,

那么,所以男众、女众住在一起,就是有这个麻烦,到底我们这个比丘尼,要依佛的戒律,行八敬法来顶礼比丘,或者是这个比丘应当低声下气,委屈住在比丘尼的僧团,

言归正传,这个比丘回来的时候,跟比丘尼吵得很不可开交,这个比丘非常的不舒服,

那么有一天,我就跟那比丘谈,喔,他就讲到这个公案,因缘、来龙去脉,

我就跟他讲,《六祖坛经》跟《金刚经》的思想是一样的,既然弘法就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你今天法讲得很好,却没有实证的功夫,人家两句话,你就气得半死,你这个法是讲给别人听的,别人受用,你本身却不受用,你就像录音机一样,

法,自己要受用啊,涅槃是整个佛教的核心价值,这个涅槃的相应要自己的心,

你讲法都是给别人的,而你只是参考用的,不晓得那是法是从你嘴巴讲出来的,

喔,他慢慢地,嗯,那是我错了,我真的不对,

所以说吧,这个世间,来来去去,生生灭灭,你只要没有对不起你的良心,对不起你的佛性,哎呀,别人讲什么,无关紧要,

那么他说,慧律法师,要这个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回答?

我就跟他讲,狗吠月亮,不损月亮的皎白,狗在地上一直狂吠那个月亮,

如果你是见性的圣人,月亮行驶于虚空当中,狗在地上一直狂吠,汪….你看会不会损到月亮的这个光明?

他说:哎呀,比喻得太好了,我就是那一颗月亮,

我说:嗯,听起来好像不怎么恰当,你这样把自己搞得那么高,我现在讲的是证量的解脱境界,不会因为人家的一句话那么耿耿于怀,

你说现比丘相了,对不对?出家都比我早了,不应该这样子,

佛法是实证的东西,他本身要能做得到,说出来的法才有灵魂,本身你做不到,你就讲给别人听,自己~你不是教人家~

要了解这一颗心,《六祖坛经》就是叫你开悟的嘛,你讲给别人听,别人受用,你本身好像做参考而已,那这样不成,法没有灵魂不行。

    1-6 女众剃度比丘,唉,这个~戒律可能从来没看过,这么简单的一个规矩,都在我们这个末法时期乱了套,这个,谁之过呢?为什么没有人指点出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所以佛的戒律是很严格的,比丘尼是不可以剃度比丘的,男众的,这个比丘尼要剃度男众,这个后遗症是很严重的,

第一、违佛的教戒,哪有个女众可以剃度男众的?这个男众将来去受比丘戒,回来的时候,你必须行八敬法,百岁比丘尼要顶礼新戒的比丘,变成师父要顶礼徒弟啊,

没有听说过比丘尼可以剃度男众的,但是在台湾有某一些很怪的现象,我不知道该怎么想,哎呀,这个有时候讲真心话,还很不好说,毕竟这是佛门需要检讨的,

在中国大陆也有比丘尼,女众剃度比丘,唉,这个~戒律可能从来没看过,这么简单的一个规矩,都在我们这个末法时期乱了套,这个,谁之过呢?为什么没有人指点出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今天这个比丘尼剃度男众,这男众又去受三坛大戒,回来师父要向那个徒弟下跪顶礼,这个说得通吗?这当然说不通啊,可是在这个时代就是有出现这种事情,那该这么说呢?唉,不好说,

   1-7 我们了解万法都是从妄念而起的,主客二观交叉就形成一个刚强难化的,好像真实的世界。

【“世间颠倒,非明智者也,然非不现”:谓于以上所说】的【春时阳焰等诸事,

世间无智之人,皆生颠倒解,以为实有,非明智者之所为。

然而彼诸幻相,于诸明智者,并非不现,只是诸明智者不起颠倒解而已。】

【“彼惑乱者,有种种现”:“种种”,】是【指种种差别相。】

【“非惑乱作无常”:惑乱法虽有种种差别相现,然而彼差别相并非是彼惑乱法所作之无常相。

此义为】(是说)【:惑乱法非】(并)没【有种种无常之相。】

惑乱法本来就空,你说那一座山,离我们遥远的山,山有说你来爱我吗?

山统统在那边,寂灭法本来就空寂,什么时候你说~那一座山你来爱我,爱爬山的人,哎呀,山是他的生命,

所以我们了解万法都是从妄念而起的,主客二观交叉就形成一个刚强难化的,好像真实的世界,

其实事不然,你所谓的主观意识,其实那是依他起的意识心,也是生生灭灭的,

所以人是善变的,除了开悟见性以外,了悟了亘古以来常存的佛性以外,其他众生都是善变的,

所以你的朋友事实上没有几个靠得住的,背叛你的是常常有的,因为人是善变的嘛,他没有见性,他怎么不会背叛你?

所以佛在《阿含经》里面讲,在这个无常的世间里面,被背叛变成一种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8 在这里特别附带,中道也不可得,方便说,两边都不存在,哪里的中间啊?

【“谓离性非性故”:“性非性”,】就是【有性无性,即】(也就是)【有无之义。

谓惑乱之法,实离有】跟【无。】惑乱法本身并没有惑乱,

【若离有】见【无】见【,即】(就)【是常。以有、无即】(就)【是无常法,若离有】见【无】见【,即】(就)【离无常,】即【便为中道之常。】

在这里特别附带,中道也不可得,方便说,两边都不存在,哪里的中间啊?

你坐飞机飞上虚空,你看左边、右边,哪里是中间啊?统统是虚空,哪里是中啊?没有两边哪里显中道呢?离两边岂有中道之思想,那是方便说。

    1-9 【故彼种种差别无常之相,实非惑乱之法所作。】这一句就是说钱本身并没有善恶,你贪着它,就落入善跟恶。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佛所说】的【“常”法之“声者,”为依“何事”而“说?

佛告大慧:”是“为”依于世间令人“惑乱”之法,我说为常。

“以彼”虚妄“惑乱”之法,于“诸圣”人“亦”显“现”其相。

然“而”诸圣人“非”于彼等诸惑乱相,作“颠倒”解,而执为实有。

“大慧,”例“如春时”之阳“焰”、旋“火轮、垂发”毛轮、“揵闼婆”所幻之“城”(海市蜃楼)、“幻”事、“梦”境、“镜”中“像”,

如是等事,“世间”无智者皆生“颠倒”解,以为实有,】

也就是把万法当作有实自性,认为是实实在在的,有实实在在的,失去它,你就会很痛心,

所以年轻人如果了解万法都是假相,那么,感情这个事,就稍微可以看得开,

【此“非明智”者所为“也;然”而彼诸妄相,于诸明智之人,并“非”隐而“不现”,】

意思就是:圣人一样面对现实,可是圣人那个超越,能透视,能照破它,能看破它,凡夫没办法,

所以万法,【只现给无智者看】一看【,令作颠倒解。】圣人是不会的,【只是诸明智者见而不起颠倒解而已。

“大慧,彼”令人“惑乱”之法“者,有种种”差别相“现”;

虽】然【有种种差别相现,然彼诸差别相,并“非”彼“惑乱”法所“作”之“无常”相。

“所以者何?谓”惑乱法】本身并不存在,空无自性,【实】在是【“离”于有“性”】以【及“非”有“性故”】

“有性”就是不能说离于有缘起法,或者是空相都要离,“有性”就是有,“非有性”就是无,

也就是【(离于有无),】因为【以离有无,故】(所以)【是中道之常,

非无常,故彼种种差别无常之相,实非惑乱之法所作。】

这一句就是说钱本身并没有善恶,你贪着它,就落入善跟恶。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362:【大慧,云何离性非性惑乱?谓一切愚夫种种境界故。如彼恒河,饿鬼见不见故,无惑乱性;于余现故,非无性。如是惑乱,诸圣离颠倒、不颠倒。是故惑乱常,谓相相不坏故。大慧,非惑乱种种相,妄想相坏,是故惑乱常。】惑乱本来就离于有无,所有当体即空就是真常法。

【大慧,云何离性非性惑乱?谓一切愚夫种种境界故。如彼恒河,饿鬼见不见故,无惑乱性;于余现故,非无性。如是惑乱,诸圣离颠倒、不颠倒。是故惑乱常,谓相相不坏故。大慧,非惑乱种种相,妄想相坏,是故惑乱常。】

   2-1 一切刚刚开始修学佛道的愚夫,会妄见种种境界,便落入“有”或者是“无”的生灭法相,难以自拔,这个世间不是有、就是无,所以啊,而境界这个“有、无”,其实是虚妄,空无自性,不实在的东西,所以,因为每一个人的业力不同,所看的这个角度,有的会妄现,有的却是不现。

大慧,云何,什么叫做离于有性?“性”就是有,“非性”就是无性,

什么叫做离于有跟无的惑乱?“惑乱”前面加一个“之”,就看得更清楚,

云何离于性的有、或者是无,非性的“无”之惑乱,这一句是说:云何离于有见无见之惑乱呢?

谓一切愚夫,注意听,这个就是跟大家最有关系的,

一切刚刚开始修学佛道的愚夫,会妄见种种境界,便落入“有”或者是“无”的生灭法相,难以自拔,

这个世间不是有、就是无,所以啊,而境界这个“有、无”,其实是虚妄,空无自性,不实在的东西,

所以,因为每一个人的业力不同,所看的这个角度,有的会妄现,有的却是不现,

所以佛就举一个例子,如彼恒河,这个饿鬼因为业力所迁,在那边百千万劫不闻滴水之名,所以常常饥饿,

东西拿到了这个嘴巴,立刻化作焰,火焰又烧坏了,吃不到,

所以这个饿鬼在远处的时候,看到有恒河,因为太渴了,靠近一点要喝这个恒河的水,怎么样?说:饿鬼见不见故,

饿鬼在远处有看到恒河,但是靠近的时候却看不到恒河,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业力,

就像我们人的眼睛,离我们最近的我们反而看不到,别人看得到我们,而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东西,

譬如说,你的眼睛,你的眼睫毛,请问你的眼睫毛你看得到吗?看不到,

离我们最近的,我们也看不到啊,业力使之然,没办法,我们的业报就是这样子,

离我们最近的眼睫毛,我们都看不到啊,你也从来没有过说眼睛长在手中,可以自己拿起来看的,如果眼睛长在手中,那么看人就变成这样看法了,因为眼睛不生长在这里吗,看不见,三百六十度,眼睛长在这里,

所以我们了解业力所迁,有时候饿鬼在远处可以看到恒河水,近处的时候就看不到,

但是呢,这个彼恒河水呢,无惑乱性;体性常存,

意思就是说:恒河的水,你看,就一直存在啊,于余现故,“余”就是其他的众生,“于余”后面加两个字“众生”就看得懂了,

前面,饿鬼远处看到恒河,但近处看不到恒河,

那么对于其他的众生,就是我们现在正常的人类,怎么样子呢?非无性,非无水之性,

对于其他的众生,余众生也一样看到恒河啊,“非无性”,非无恒河水之性,看的恒河是清清楚楚啊,可是饿鬼却看不到,饿鬼远处看得到,近处看不到恒河,

如是惑乱,诸圣离颠倒之有见、还有不颠倒之无见,“颠倒”是对不颠倒讲的,“不颠倒”是对颠倒讲的,所以众生颠倒的有见,那么我不颠倒那就变成无见了,

所以诸圣是离于有见还有不颠倒的无见,是故惑乱常,既然离于有无,这个惑乱当体即空,就变成真常,

惑乱本身并不存在,因为惑乱离有离无,惑乱本身并没有是有或者是无,所以惑乱本身空无自性,因此离有无,

有无是众生妄现的境界,不是有见,就是无见,现在离惑乱的有无,当体即空,就是真常,谓相相不坏故。

谓一一相若能离于有相、无相,其实当体即空,就是常住不坏相,所以相相不坏,

意思就是我们众生随业力所迁,还有修行的层次,凡夫见到有、见到无,二乘人见到无常,那么缘觉乘见到缘起,菩萨见到六度,

一一相,若离于有无就是常住不坏相,当体即空故,就是永恒的法身慧命,

谓相相不坏,意思就是一一相如果离于有无,其实相相不坏,就是常住不坏,这个就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的意思,相相都安住在离有无的空相里面,

大慧,并非惑乱种种相,并非惑乱法本身有种种差别之相,差别的相,种种坏掉,并没有这样子,并非惑乱法本身有种种差别相,变坏,不是,

而是来自于那一颗主观的妄想心,是自心那个主观的妄想心,承认有客观的存在,能所客观的存在,能所没有间断,

妄想一变动,那么就见到外境,好像是真的坏了,其实是每一个时间刻划而变成能所,这个能所化作微细的生灭,

而所有的败坏之相,其实就是妄想在变化,是自心妄想相变坏,而不是外境的惑乱法有在变化。

是故惑乱常,是故外法的惑乱离于有无,其实本不存在,就是真常,是故惑乱本来就离于有无,所有当体即空就是真常法。

    2-2 大慧,并非外在的惑乱法本身有种种的差别相、变坏,而是来自于自心的妄想,主观的意识在变坏、在变化,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化作一念无明,无明化作一念微细的执着,是我们内心自己在变坏,不是外境,是故惑乱的体本身是真常性,因为惑乱本身当体即空,离于有无,就是我们所讲的真常。

整句贯串起来就是说:大慧,云何离于有见无见之惑乱呢?

说:谓一切愚夫,“愚夫”后面补上两个字才看得清楚,“愚夫”的底下补上“妄见”,虚妄的见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虚”,一切愚夫由于妄想,所以虚妄的见到种种的境界,好像真的有那么一回事,真的永远存在,便落入有见或者是无见,生灭的法相,

那么举个例子,人因为业力还有妄想的不同,所以看到的境界也不同,

如彼恒河,饿鬼在远处看,有看到恒河,想喝水的时候,靠近恒河,却看不到恒河,由于业力、他障,业障太重了,

而彼恒河的水体性真常,并无惑乱性,而恒河呢,对于其他的众生,有显现的恒河水,并没有,非无恒河之水性,

意思就是恒河一直存在那个地方,对我们人类这个众生来讲,不是饿鬼来讲,这个确实存在有恒河啊,都看得那么清楚啊,可是饿鬼就没办法了,如是外现的惑乱法,

诸圣离于颠倒之有见和离于不颠倒,上面还补一个“离”,不但离于颠倒之有见,同时也离于不颠倒之无见,“离”要用两次,

是故惑乱常,是故只要你能离于有跟无构成的一种生灭,你就体悟到就是真常,离于外在有无,有性、无性、有见、无见,不落入生灭的种种的见,就是真常,谓相相不坏故。

谓一一相,只要你不落入有无的观念,就是常住不坏相,安住在空相,安住在常住、唯心的现量境界,并无所谓的有跟无,因为空无自性嘛,既然万法等同虚空,哪来的有跟无呢,

大慧,并非外在的惑乱法本身有种种的差别相、变坏,而是来自于自心的妄想,主观的意识在变坏、在变化,

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化作一念无明,无明化作一念微细的执着,是我们内心自己在变坏,不是外境,

是故惑乱的体本身是真常性,因为惑乱本身当体即空,离于有无,就是我们所讲的真常,

所以修行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你一样要食衣住行, 你一样要行住坐卧,你一样要工作,

诸位,契入经验第一义谛的人,不坏事相,你一样,任何的工作不坏第一义谛,任何的自身、任何的作,任何的事业,都不会坏你的修行的第一义谛。

    2-3 【见者智慧不同,所见亦异。】这个最重要的就是,你学佛要彻底改变你那一颗心,让我们的妄想减少,不要落入有无的知见,学佛就是回归当下,没有在当下找到真常,那么你永远找不到真实法、真常法,这个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要放下,真常法就显现。

【注释】

【“云何离性非性惑乱”:云何离于有无为惑乱法之性?亦即】(也就是)【,云何惑乱法离于有无?】

【“谓一切愚夫种种境界故”:谓一切愚夫于彼惑乱相,妄见有种种差别境界故。

因为愚夫见有种种差别相,所以彼惑乱法并非有无,如果惑乱法是真】的【有、】或者是【真】的【无,】那就麻烦了,就变成有其自性,

【则愚夫所见应是一相,不会有种种差别】相【;】因为有其自性,就是永远锁住那个自性,不会有种种的差别相显现的,【然而今实见有】种种【差别】相【,】

所以了悟万法其实是空无自性,【所以可知】道【彼惑乱法非实有、】或者是【实无。】

就像【如愚人见有,圣人见无,便是差别,而彼境实】是【一,】唯心所现,

所以【见者智慧不同,所见亦异。】这个最重要的就是,你学佛要彻底改变你那一颗心,让我们的妄想减少,不要落入有无的知见,

学佛就是回归当下,没有在当下找到真常,那么你永远找不到真实法、真常法,这个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要放下,真常法就显现,

【“如彼恒河,饿鬼见不见故”:恒河之水,饿鬼远见为水,近见为流火,故谓彼恒河之水,饿鬼时见、时不见。】

【“无惑乱性”:而彼恒河之水,体常自若,并无惑乱之性。不以饿鬼远见时而为有,亦不以其近见时则变为无。】众生来看恒河永远存在那个地方。

【“于余现故,非无性”:以恒河水于其余之众生皆常时现为水故,故并非无水之性显现。】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2-4 万法只要你一着,就失真,记得这一句话,不管你今天做多大的善事,只要你着,就成惑乱,今天不管你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菩萨、三贤、十圣地,乃至佛果,只要一着,就叫做惑乱,所以师父昨天讲,谦虚是智慧的开始。

【“如是惑乱,诸圣离颠倒、不颠倒,是故惑乱常”:

如是惑乱之法,以诸圣智者于彼皆离于颠倒之有见,】以【及不颠倒之无见,

是故亲证惑乱之法本来是离于有无之中道真常。】

那我们儒家讲的,过犹不及,不得中庸,但是它不是有空慧的思想,它只是告诉你那种模糊的中庸,

儒家讲,过于不及不得中庸,这个还是站在相的,做一件事情不可以太极端,太超过,不是中道,或者不及,都不是中道,过于不及,不得中庸之道,

佛教讲的是空性的中道,跟儒家讲的是不一样的,所以儒家讲的过于不及不得中庸的问题,什么是过?什么是不及?这个就是还要看每一个人的标准,能力,

说那个穷人啊,很穷的人,你跟他讲,出家人要中道,好,那叫他出十万块印经典啊,那个穷人说:嗯,我三餐都有问题,我去哪里拿十万块呢?这对他来讲是很严重的,

好,我今天来跟台湾的首富说哎呀,你来印《楞严经》十万,这十万对他来讲跟一块钱没有什么两样,手一丢就是十万,

所以这个儒家讲的过于不及,不得中庸,这个很难的,很难叫做中庸啊,

佛教讲的中庸这可是绝对的真理,“过”空性,“不及”仍然是空性,这种中道是完全在空性里面显现露的,绝对的心性的中道,是没有办法争论的,

【这个“常”,并非是常住不灭之谓常,】那么常住不灭的“常”就失去大用了,【而是指离于有无,方得谓真常,

若离有无妄想,则惑乱即】(就)【是常;若执有无,则真常亦】(也)【成】为【惑乱。】

万法只要你一着,就失真,记得这一句话,不管你今天做多大的善事,只要你着,就成惑乱,

今天不管你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菩萨、三贤、十圣地,乃至佛果,只要一着,就叫做惑乱,

所以师父昨天讲,谦虚是智慧的开始,这一句话很重要的,

有谦卑的心,才能够包容,也不会在我们的修学上变成一种法的执着,沾沾自喜,互相攻击,

所以道场于道场啊,其实小乘跟大乘,只要给一个尊重,其实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只是某些众生,给一个尊重,对他来讲好像很难,对悟道的圣人,给一个尊重嘛,

不要一直批评小乘,你也不要一直批评大乘,八大宗派,就给一个尊重,其实更让彼此之间更有回旋的空间,这个不是很好吗?

所以师父只要听到说:你修什么?什么……我修天台宗,哎呀,师父很赞叹你,三止、三观,空、假、中,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两边止,师父都随喜,

修什么的?修华严一真法界,事事无碍,四法界,理无碍法界、事无碍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哎呀,师父赞叹你,海印三昧,华严的思想,

要修净土宗的,一心念佛,师父也随喜赞叹你,

何以故?八大宗派都是佛说,共一个释迦牟尼佛嘛,

诤是于自己的无明在对话嘛,与谁过意不去呢?你争论是在跟自己过意不去,

争论只是在跟自己内心无明在对话而已啊,跟自己过意不去而已啊,谁惹你呢?

万法既然唯心所造,我们就不把自己心的观念当做一种敌人,

诸位,观念卡住了,你的心的妄想就是你最大的敌人,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内心深处的妄想,没有外境的。

   2-5 为何惑乱相之一一相皆不可坏?以离于有】见【无】见【故。

【“谓相相不坏故”:“相相”,】就是【一一相,或一一法。谓惑乱之法其一一相皆不可坏,故是常。

为何惑乱相之一一相皆不可坏?以离于有】见【无】见【故;

若离有】见【无】见【,即】(就)【是中道真常之法,常则】(就是)【不坏。】

   2-6 为什么叫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呢?离一切相,有相就变成了落入有跟无嘛,不是落入有相,就是落入无相嘛,所以就在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看,惑乱常,所以佛经讲的完全一模一样。

【“非惑乱种种相,妄想相坏,是故惑乱常”:

并非惑乱法自身实有种种差别之相,】惑乱本身都是空相啊,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哪里跟有、跟无?

【而是众生自心之妄想相变坏,反以为是惑乱法之相坏,而见有差别。

如】(就像)【饿鬼近恒河】的【时】候【,恒河水并未变坏而显现有差异之相,

只是饿鬼自心之妄想相变了,故】(所以)【见有差别相,反以为是恒河水现有差别变坏之相。】

诸位,我们人也是这样,人的心情常常跟饿鬼差不多,

晚上,哎呀,心情非常的不好,睡不着觉,那么睡着,睡着了以后,白天就比较冷静了,就想想,事情也没那么严重嘛,

你看看,才昨天跟今天的早上,昨天晚上气那个恨到半死,今天早上,醒过来了,可能头脑比较清楚了,哎呀,他也没那么坏,就慢慢地会讲出他的优点,心情又摆平了,

众生的心情跟饿鬼没什么两样,常常变来变去,【此差别、变坏之相,即】(就)【是“惑乱”也。

而惑乱,并不在法,而在众生】的【自心!】

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所以说,法界性即是众生的心,众生的心就是佛的心性,

所以法界性就是众生性,众生性就是佛性,何以故?毕竟空寂故,并没有二,本来就平等不二,

【境本无惑、无乱,众生自惑自乱。】钱,钱本无惑、无乱,众生的心妄贪,所以自惑自乱,

这个完全是只有佛才能讲出这种真理的,这个众生认为是钱害死他,

而佛告诉他:不是钱害死你,是你自己的妄想害死你自己,

我们古时候的人常常讲,色不迷人,人自迷,这个女色本身并没有所谓迷、或者是不迷你,而是你自己内乱,乱了阵脚,那就贪着它,

【是故,惑乱之法,其体本一,】离于有无嘛,【并不为众生之妄想分别而改变其相貌,是故佛说;“惑乱】是真【常】性【”。】

所以为什么叫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呢?离一切相,有相就变成了落入有跟无嘛,不是落入有相,就是落入无相嘛,所以就在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看,惑乱常,所以佛经讲的完全一模一样。

    2-7 并不是说,惑乱之法本身自实有种种差别无常之相,而是众生自心的妄想相变坏,所以当一个人把生命刻划成固定的时候,就经不起挫折,不晓得法无定法,心中没有弹性就是愚痴。

【义贯】

【“大慧,云何离”于有“性、非”有“性”(无有),为“惑乱”法之性?

“谓一切愚夫”于彼惑乱法之相,妄见有“种种”差别之“境界故”,

若惑乱法为实有,或】者是【实无,】诸位,这个就是众生死执不放的,不是着有、就是着无,所以众生是值得怜悯跟可怜的,

【则不应有如是种种差别之相显现,则应有定一之相。

“如彼恒河”之水,于诸众生,便有见与不见之差别相,

于诸“饿鬼”,远时则“见”,近则“不见故”,

而彼恒河,体常自若,并“无”如此“惑乱”之“性”,令人时见、时不见;

因恒河水“于”其“余”众生皆“现”为水“故,”并“非无”水之“性”现。

对于“如是惑乱”之法,“诸圣”智者于彼皆“离”于“颠倒”之有见,】以【及“不颠倒”之无见,】

颠倒跟不颠倒是成一对的,颠倒就是“有”,那么着“有”,不颠倒就是着“无”,说:我不颠倒了,那这个就是着“无”,

【“是故”得亲证“惑乱”之法本为离于有无之中道真“常”。

此“谓”彼惑乱之诸“相”,其一一“相”皆“不”可“坏故”。以离于有无即是常,常故不坏。

“大慧,”并“非惑乱”之法本身自实有“种种”差别无常之“相,”而是众生自心之“妄想相”变“坏”,】

什么叫做妄想相变坏?就是我们把它刻划成实在的相,而这个相在妄想里面改变,

美国有一个年轻人,他很懂得这个科技,非常懂得科技,他很早在学校就得过科学奖,非常有名,

长大大学毕业以后呢,他是名校毕业的,名校毕业以后呢,他把他的作品呈上去,哇!这个公司行号都很赞叹他,

有一次,他希望步步高升,在更大的公司里面去上班,结果这个公司竞争的很厉害,他被打回票,

这个年轻人看不开,二十四岁的男孩子,在家自杀,自杀,

他脑筋里面刻划成我就是一定要这样子,我就是一定要这样,这个就是观念的问题,

所以这些并不是说,惑乱之法本身自实有种种差别无常之相,而是众生自心的妄想相变坏,所以当一个人把生命刻划成固定的时候,就经不起挫折,不晓得法无定法,心中没有弹性就是愚痴,

【反以为是惑乱之法无常变坏,而令见有】种种【差别之相。

惑乱之法,其体本一,并不为众生之妄想分别变异,而改变其相貌。“是故惑乱”法实】在是【“常”。】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363: 【大慧,云何惑乱真实?若复因缘,诸圣于此惑乱,不起颠倒觉,非不颠倒觉。大慧,除诸圣于此惑乱有少分想,非圣智事相。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说,非圣言说。】除此离于倒于不倒之外,诸圣人只要对这个外现的惑乱法,有少分的执为实有或者是执为实无,这个就不是圣智之事相,这个不是圣人的智慧。

【大慧,云何惑乱真实?若复因缘,诸圣于此惑乱,不起颠倒觉,非不颠倒觉。大慧,除诸圣于此惑乱有少分想,非圣智事相。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说,非圣言说。】

   3-1 说:大慧,云何,为什么说惑乱法当下就是真实的真常法呢?

说:大慧,云何,为什么说惑乱法当下就是真实的真常法呢?大慧,这话怎么说?

若复因缘,诸圣于此惑乱,就算外现的种种因缘法,诸圣人在这个因缘法里面,一般所谓的惑乱,

但是圣人不起颠倒之解,同时也不起怎么样?我不颠倒,不着一个不颠倒,非不颠倒觉。“非”亦非、也不会着一个我不颠倒之妄觉,

诸圣人在这个缘起法的惑乱法,众生认为这是惑乱的时候,圣人不起颠倒之觉,因为圣人有正等正觉,同时也不起一个说:我不颠倒,那个就是不颠倒之觉,仍然统统要远离,

所以不起一个颠倒之觉,也不起一个“我不颠倒”,唉,又着一个不颠倒,颠倒跟不颠倒,两个统统远离,说:远离道和非道,

所以一切的情计都泯灭,惑乱当下就是空,就是真常法,

说:大慧,“除”就是除此,离于“倒”跟“不倒”之二倒之外呢,

如果圣人于此惑乱法,只要有少分的着以为实,实有或者是实无,实有、实无就是有其自性了,不了解万法空无自性,只要有少分的认为是实有或者是实无法,非圣智事相。这不是圣人自觉圣智,

大慧,凡有少想者,凡有者,只要有少想,若依有无妄想,只要有少许的妄想少想,着为实有实无,这个都是愚夫妄想,

意思就是,妄想的愚夫落入有跟无分别的妄见而妄说,所以愚夫妄说:意思就是,愚夫落于有或者是无分别之妄说。

非圣言说,这不是圣人的无分别智之言说,圣人见到平等的空性,所以圣人并没有言说,无分别智,就算说了,也来自于无分别智,非圣言说,非圣人无分别智平等心之言说。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你要全神贯注。

说:大慧,云何说惑乱法当体即空,就是我所说的真实的真常法呢?

大慧,若复外现的一切因缘,凡夫跟圣人同时看到,但是,这个圣人对这个外现的相跟境界的惑乱法,绝对不会起颠倒之觉,也不会着一个我不颠倒之妄觉,

真正的真常是远离于倒和非倒,所以一切的情计都泯灭,惑乱当真,全部都是真,全妄即真,

说:大慧,除此离于倒于不倒之外,诸圣人只要对这个外现的惑乱法,有少分的执为实有或者是执为实无,这个就不是圣智之事相,这个不是圣人的智慧。

说:大慧,只要你有起实有、实无的少许的妄想,执为实有实无,这些都是愚夫落入有跟无分别的妄说,这不是圣人无分别智说出来的话。  

    3-2 万法你着不得,再有修行的动一个念头说:我很有修行,这个就是惑乱。

【注释】

【“若复因缘”:至若于因缘生法。】

【“诸圣于此惑乱,不起颠倒觉,非不颠倒觉”:诸得圣智之人,于此等能令凡夫心生惑乱之法,不会起颠倒之妄觉,亦不】会【起不颠倒之觉想;】不起不颠倒,

为什么不起不颠倒?就是着一个不颠倒,“我不颠倒了”,这个不颠倒就是着一个不颠倒,也不起说“我不颠倒”,那这个不颠倒,这个就是颠倒之觉想,

【即】(也就)【是离于倒与非倒见,如是则一切情计泯绝,惑乱全真。】所以我们这“全妄即真”,“惑乱全真”是什么意思?就是回归当下,不二法门。

【“除诸圣于此惑乱有少分想,非圣智事相”:除此离于颠倒非颠倒见之外,若诸圣人于此惑乱之法,有少分实有或】者是【实无之想,即非圣智所行事之相。】圣人不会做这种事,不会着于“倒”或者是“不倒”。

【“凡有者”:】那就是【凡有少想者。】凡有少想就是,凡是有执着于实有法、实无法,只要有一点点少想都不行。

【义贯】

【“大慧,云何”而言“惑乱”法为“真实?

若复因缘”而生之惑乱法,】的外相或者是外境,

【“诸圣”智者“于此”】也见,【等令凡夫】也看到,跟凡夫一样的【“惑乱”之法,】所现的外境,

但是圣人呢?【“不起颠倒”之妄“觉”,亦】(也)【“非”起“不颠倒”之“觉”想,

而】圣人【远离倒与非倒,是故一切情计泯灭,惑乱全真。】

意思就是:万法你着不得,再有修行的动一个念头说:我很有修行,这个就是惑乱,

【“大慧,除”此离于二倒之外,若“诸圣”人“于此惑乱”诸法,“有少分”实有或实无之“想”,即“非圣智”所行“事”之“相。

大慧,凡有”少分有无想“者,”】“有无想”就是,只要你有少分实有、实无的妄见妄想者,

【即】(就)【是“愚】痴的凡【夫”】因为愚痴的凡夫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无】的【分别之“妄说,”】“有、无”就是化作生灭,所以生灭就是虚妄,

【而“非圣”人】所见到的不生灭的【无分别智之“言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364: 【彼惑乱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种种性,谓圣种性及愚夫种性。圣种性者,三种分别,谓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云何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谓自共相计著,起声闻乘种性,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大慧,即彼惑乱妄想,起缘觉乘种性,谓即彼惑乱自共相,不亲计著,起缘觉乘种性。云何智者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谓觉自心现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种性。是名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又种种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种性。】依于不颠倒则起圣种姓,依于颠倒则起愚夫种姓。

【彼惑乱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种种性,谓圣种性及愚夫种性。圣种性者,三种分别,谓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云何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谓自共相计著,起声闻乘种性,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大慧,即彼惑乱妄想,起缘觉乘种性,谓即彼惑乱自共相,不亲计著,起缘觉乘种性。云何智者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谓觉自心现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种性。是名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又种种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种性。】

    4-1 这些彼惑乱法,怎么样?有“倒”还有“不倒”的妄想,依于不颠倒则起圣种姓,依于颠倒则起愚夫种姓。

解释一下:说:彼惑乱者,外现一切法这些相跟境界,这些彼惑乱法,怎么样?有“倒”还有“不倒”的妄想,

起二种种性,现在依于不颠倒,“不颠倒”还有究竟跟不究竟的,不究竟的就是三乘,那么究竟的当然就是一佛乘,所以依于,因为,心不起颠倒,但是还有一些差别,佛究竟不颠倒,谓圣种性以及愚夫种性。

圣种性,依于不颠倒则起圣种姓,依于颠倒则起愚夫种姓,

    4-2 什么圣人的种姓呢?有三种分别,声闻乘种姓、缘觉乘种姓、还有佛乘的种姓。

接下来,什么圣人的种姓呢?

有三种分别,声闻乘种姓、缘觉乘种姓、还有佛乘的种姓。

就是根器不一样,生生世世所薰习的根性不一样,

    4-3 计着自相共相实在是无常,所以我一定要把它空掉,起厌离心,这个时候就叫做“起声闻乘种性”,认为无常是实有法,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

云何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呢?什么叫做愚夫的妄想?在这个颠倒,现在起不颠倒的圣人种姓,因为声闻毕竟还是圣人,

“谓”,谓就是二乘人,就是声闻乘认为这些自相跟共相计著,

“计着”就是实在是生灭,所以我一定要去空它,因此起这个厌离心,

二乘人认为万法都是无常,所以起这个厌离心,一定要空掉它,这个叫做“涅槃”,所以叫做“自共相计着”,

计着自相共相实在是无常,所以我一定要把它空掉,起厌离心,这个时候就叫做“起声闻乘种性”,认为无常是实有法,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

   4-4 缘觉乘计着什么为实在的呢?计着这个因缘法为实在的,不晓得因缘当体就是空,所以谓即彼惑乱自相共相的缘起法,计着为实有,这个问题出在这个地方。

大慧,即彼惑乱妄想,起缘觉乘种性,这问题出在哪里?问题是二乘人所计着的不一样,

声闻计着无常法是实有,所以一定要空掉它,起厌离心,灭掉五蕴身还有妄想,叫做“灰身泯智”了,

缘觉乘计着什么为实在的呢?计着这个因缘法为实在的,不晓得因缘当体就是空,

所以谓即彼惑乱自相共相的缘起法,计着为实有,这个问题出在这个地方,

所以不亲计著,他不喜欢亲近这个六尘的境界,不喜欢到闹区,不喜欢到那个Down town喜欢到什么?

喜欢到离这个城市三公里、四公里的地方,化缘也方便,住的也方便,也没有人吵,

所以不亲计着,意思就是:不亲近六尘之境,计着,就是计着因缘法为实有,

所以不亲“、”停一下,“不亲”就是不亲近六尘的境界,但是却计着因缘法为实有叫做“计着”,

然,但是这个因缘法实在是本空,这个二乘人这个取舍心,缘觉取舍心仍然是非常强,

所以禅宗里面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但是这个缘觉乘,就非常不喜欢愦闹的地方,不喜欢六尘的境界,叫做“不亲”,不亲就是不亲近,不会去亲近六尘的境界,不染污的意思,用消极的方式避开来吵杂的地方,

所以计着,确实因缘是实在的,因此有吵闹的地方,我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

不晓得说吵闹的地方空无自性,安静的地方仍然是空无自性,比较没有声音而已,

然缘觉乘不了解因缘本空,如是会起缘觉乘种性。虽然起修行,但是不究竟,

    4-5 这个时候入不二法门,起第一义谛大空,得自觉圣智起佛乘种性。

说云何是智者,什么是真正的佛的智慧?即彼惑乱当下起佛乘种性呢?

因为了悟了万法都来自一颗唯心现量的境界,谓觉自心现量,就是了悟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

“外性”外面的境界、相境,或者是外面的一切法,非性都空无自性,不能讲有,也不能着无,

这个时候,绝对没有能摄心,也没有所缘境,所以不起妄想相,为什么呢?

外性都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空,就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执着,

诸位,境空,心就空,心空,境就空,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

妄想生,则种种境界生,种种境界生,则种种妄想就生,

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

用这样来念,妄念一生,种种境界就生,种种妄境一生,就一定有妄想种种一直生起来,

这是两个互相,这个能所对立的一个缘起法,

所以这个觉自心现量,外一切法都是空无自性,也不起妄想相,当下就是真常,这个就是起佛乘种性。

它不会起两边的,是名即彼惑乱,一切法毕竟空寂,本来不可得,就是涅槃,就是究竟的涅槃,

无论是自利,无论是利他,无论是觉行圆满,都在当下,不离当处,

这个时候入不二法门,起第一义谛大空,得自觉圣智起佛乘种性。

   4-6 什么都执着那是真的,那是实的,什么都看不开,什么都照不破,什么都放不下,就永远困死愁城当中,这个起愚夫种姓。

又种种事性,“又”就是于彼惑乱之法,妄见种种的事,误为实有,“误为实有”意思就是随事执取一一性,

众生就是这件事情绝对是这样,这件事情决定不异,

又种种事性,又妄见在惑乱法当中,妄见种种的事、种种之性,都认为是实有的,这就是众生的毛病,

什么事情在众生的角度来讲,没有一件事情不是真的,这个存在就是有,随事执其一一性为决定如是、决定不异,凡夫的惑想,起愚夫种性。

意思就是:什么都执着那是真的,那是实的,什么都看不开,什么都照不破,什么都放不下,就永远困死愁城当中,这个起愚夫种姓。

    4-7 一切的相、境、法,这些惑乱当下都是涅槃,都是毕竟空寂。

好,再翻回来,这讲完了一定要把它贯串一遍,看《楞伽经》经文:

彼惑乱者,无外现的相或者境、一切法,

彼惑乱的相、境等一切法,倒、不倒的妄想,起二种种性,

方便说,依不颠倒,则起圣种姓,依于颠倒,则起愚夫种姓,

那么,依不颠倒圣种性,又分成三种分别,谓声闻乘、缘觉乘、佛乘。

那么声闻乘跟缘觉乘,各有所着,唯佛不着,

云何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呢?谓这个声闻,修声闻的人,发现自相、共相都是生灭,这五蕴实在是苦,一定要灭掉它,一定要空掉它,

计着五蕴身、万法是实在的,是无常的,这计着就是计着无常,

意思就是:计著自相、共相,都是计着于无常法,这无常法一定要把它空掉,

所以实在有空的涅槃可以证,因此妄起厌离心,不知道这些计着不可得,

这个时候,虽是修学佛道,但是着于无常法,认为那是实有自性,所以,起声闻乘种性,

一定要断掉这个妄想或五蕴身,灰身泯智,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

接下来,就更高一层了,大慧,即彼惑乱妄想,即彼一切见、相境界的惑乱妄想,起缘觉乘种性,

这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缘觉乘认为因缘是实有法,

环境是实实在在的愦闹的地方,是实实在在的闹,静的地方是实实在在的静,不知道闹跟静其实都是尘,不可得,

即彼惑乱自相共相,计着因缘为实法,这个自相共相的因缘都是实在的,所以他找个方便修行法,

他不亲,就是我不亲近六尘,不造贪瞋痴的恶业,用消极的方式退居到比较安静的地方,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计着因缘法为实有,而不知道禅宗里面都叫“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任何的万缘,任何的外面的因缘,当体就空,所以,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六尘并没有坏,“不恶”就是不是坏,还同正觉,六尘不恶,一样可以让我们我们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嘛,

那么,这样计着困缘为实有的,就变成起缘觉乘种性。

所以,他不亲近六尘,计着因缘法为实有,而起缘觉乘种性。

什么叫做佛的智者?即彼惑乱法,了知万法当体即空,不二,回归当下,而万法唯心现量,起佛乘种性,

谓觉自心现量,了悟万法唯心现量,外面的一切法都空无自性,也不起妄想相,当体即空,当下就真常,也不起能所,不回避,起佛乘种性,

是名即彼惑乱。一切的相、境、法,这些惑乱当下都是涅槃,都是毕竟空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