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3-4 【无我理是一个,】所以,无我理,就是空无自性的真理,万法空无自性,即见无我的道理。那么,在座诸位,一切法既然无我,这个世间有什么好争的呢?既然一切法无我,与谁争是非呢?与谁论对错呢,所以争吵只是在跟你的心灵的无明在对话而已,争吵,苦的不是别人啊!是你自己的无明啊!

【诠论】

【本段主要在以譬喻表示说:法无我之理本只有一个,而如来随机成器,用来解释前面所说:藏性有种种异名,而其体实在还是一个。

陶家比喻如来;泥聚,比喻“法无我”的真理;人工、水、木等,比喻如来之智慧方便;种种器,比喻为如来所说之如来藏性及其众名。

泥团只是一个,因为泥团无我相,(没有自相),所以任凭陶家依种种因缘,以种种方便,加以塑造,而成种种器。】

这个就是万法空无自性,才能成就佛道,万法有其自性,那锁死了啊,被固定了,

【然而这些器,虽有种种相、种种形、有种种用,】而【且各个不同,

但】是【亦了】(因为)它空【无自性,终归是】同【一】个【泥团。

这就】是【表示,无我理是一个,】所以,无我理,就是空无自性的真理,万法空无自性,即见无我的道理,

那么,在座诸位,一切法既然无我,这个世间有什么好争的呢?既然一切法无我,与谁争是非呢?与谁论对错呢,

所以争吵只是在跟你的心灵的无明在对话而已,争吵,苦的不是别人啊!是你自己的无明啊,

你今天争吵其实在你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通达道理的人,怎么会跟人家争一个道,争一个那个呢,

最近,就像有一个人,哎呀,那个网路就批评师父,写了三十几张来,我到现在,一个字都没有回答,我们也没有什么意见啊,欸!没有什么意见啊,

所以这个众生,如果说你通达无我的道理,就不会有什么动怒啊,你反而很同情他啊,反而非常地同情他,他造了这个业啊,他将来的自己果报不知道,不知道,那我们怜悯他,

所以我们不能用恨来生活在这个世间,一个悟道圣人,圣理的人,圣真理的无我的道理,

总是会宽恕众生,给众生一个机会,给众生一个因缘,天下无不可原谅的众生,我们给他一个机会跟因缘,希望他能回心转意,来护持正法,

【因为“法无我理”是没有自相的,所以任凭佛如来,依种种因缘,随种种根器,以种种智慧方便,加以塑造施作,因此而得种种名,而凡此诸名,亦无自相,其体终归是藏性。】

【再者,前面一节说空、无相、无愿,乃至自性涅槃,而现在则说“无我如来之藏”,名称虽然不同,但其无我体还是同一个。因此这是不同于外道所执之神我,佛特名此为如来藏。】

    3-5 你就知道,这个人的心很可怕,可以作佛,也可以做畜牲。【诸佛以大悲故,不舍一】个【众生。

【复次,佛表示,如来之所以说如来藏的原因,主在开引执我之外道,欲令其离著,入三解脱门,疾成正觉。

这】是【有三层意义】的【:一、表示(印证前】面所【说】的【)阐提亦当成佛。】

阐提就是断善根的众生,叫做一阐提,一者表示印证前面所说的,一阐提的众生还是可以有机会的,

所以,我们不要说把自己卡死,不原谅众生,或者是老公一辈子不原谅老婆,或者是老婆一辈子不原谅老公,或者兄弟姊妹,

有的众生实在是很难理解,像这几天报导的,有一个儿子看他爸爸快不行了,然后奔驰三百多公里,从北部开到南部,

他爸爸快断气了,他不管,他爸爸要赶快送去急救,来什么,来到银行要解约,他有定期存款要解约,一百五十万啊,解约,

他为了那一百五十万,开车赶快载...载到~然后去解约,银行看到他爸爸,然后也有身份证,也不敢去拦截,就真的解约了,一百五十万领到了,

车子要开回去,半路,因为他爸爸病得很严重,奄奄一息,断气了,他为了那一百五十万,不管他爸爸快走了,快死了,这样开车。

如果我的徒弟为了这一百五十万,把我载了很远的时候,我就会跟他讲,抽屉有啦,你不要载我去领啦,我有放一百五十万在那边,操死他爸爸,也要领那一百五十万,

所以你就知道,这个人的心很可怕,可以作佛,也可以做畜牲,哪有人对爸爸是这样子的,这个还不是最惨的。

英国啊,英国有一个更可怕的,讲了,你都起鸡皮疙瘩了,英国有一对夫妻,因为很喜欢赌博,很喜欢开Party.Party就是派对,我们讲的轰趴啦,

结果你知道吗?为了领保险金,这对夫妻很可恶,放火烧掉自己的房子,生了六个小孩,全部烧死,

后来大家认为,这个房子火灾,是一种意外,他还上电视喔,他爸爸可以得到奥斯卡金像奖了,喔,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在电视上,哎呀,诉说他失去儿女的这个痛,六个孩子统统烧死,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就在电视机面前哭得昏倒了,其实火~

后来这个电视里面,大家都募款,大家看到这一幕,一次烧死六个孩子喔,大家也跟着电视那一幕,一直哭啊,大家都有同情心,捐款,收一大笔款项,然后政府允诺要照顾他,因为两个老人家很可怜,六个孩子一次统统烧死啊,英国的政府会特别地照顾你,

结果大家都不相信这么巧合,就去刑事鉴定火灾的现场,发现有点火的痕迹,找出来,是他爸爸放的火,为了保险金,为了让政府给更好的公寓啊,

因为英国有一道福利,如果膝下都没有儿女的话,政府会给比较好一点的公寓,他为了那个公寓、保险金,然后引起整个英国人的同情,还募款呢,还在电视上哭得昏倒呢,

看到这一则,哇!看到这台湾,儿子为了领一百五十万,爸爸死在车上,这个还不算什么呢,放火烧掉,烧死自己六个孩子啊,你知道吗?你就知道,这个是人吗?It’s a human?这是人类吗?这就不可思议了,

【二、诸佛以大悲故,不舍一】个【众生。

   3-6 诸位,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那种邪执的可怕,邪见和执着的可怕,因没办法沟通,教不来,救不起来。

三、表示邪见的可怕。】诸位,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

那个邪见的可怕,是你亲近的人,丢一个话题给你,或者丢一个主题给你,你不知道法法空无自性,就在那个地方一直打转,我执、法执,什么都来,

诸位,那个就是很可怕,邪见的可怕,所以我们其实念佛不算坏事,诵经也不是坏事,

其实我们现在错解佛意,【因为若离邪见,即可顿入三解脱门,乃至速成菩提正觉。

然而凡夫由于自心妄想执著之邪见所覆,故自障自性解脱,乃至菩提,因此去除邪执】邪见和执着,【为修道之急务。】

所以,师父在这里强调,一个人不修行,离佛道还比较近,一个人碰到恶知见、邪见,邪执的上师,或者是上人师父,他会有麻烦,会断了他的法身慧命,而且他绝对不会说他自己是错的,

因此,师父了解,大藏经里面所谈的,我们看了非常多的经典,哇!了解那种邪执的可怕,邪见和执着的可怕,因没办法沟通,教不来,救不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286:【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人相续阴,缘与微尘,胜自在作,心量妄想。】这一首偈所颂为:凡外之我见,唯妄无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人相续阴,缘与微尘,胜自在作,心量妄想。】 

   4-1 凡是此都是自心的现量的一种妄想分别。其实这种妄想分别了无实体,根本就空无自性。

尔时世尊再一次宣说这个长行文,跟长行文用偈颂来表达,而说偈言:

凡夫、外道所执的人相其实是相续的一种五阴相,

外道一直计着,这个“缘”是指外道的邪因缘,外道认为万物都是神我所创造出来的,

或者是外道认为是四大微尘所构成的,是胜性、是大自在天所造的,

所以这个邪因缘,有的是认为四大所创造出来的、所作的,有的人是计着,

“胜”就是胜性,“自在”就是大自在天所作,这是两个,又计~“胜”就是胜性,“自在”就是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所创造出来的,

凡是此都是自心的现量的一种妄想分别。其实这种妄想分别了无实体,根本就空无自性。

师父再解释一下:凡夫、外道所执着的人相,这种相续的一种五阴身,

外道有种种的邪执的因缘,怎么样呢?有的人说,是四大微尘所构成的,这个四大又是永恒存在的,

然后,有的人又计着胜性,有的人计着大自在天所造成的,

凡是这种种的邪执、邪见呢,都是自心现量的妄想境界,分别而有的,了无实体。

   4-2 【“心量妄想”:凡此皆】(都)【是自心现量之妄想分别。】

【注释】

【“人相续阴”:“人”,即】(就是)【人之相。“相续阴”, 】就是【相续之】(的)【五阴。】

【“缘与微尘,胜自在作”:承上】面一【句谓】(说)【,各种外道于人相所现相似而相续之】(的)【五阴,】

相似,什么叫相似的呢?就是昨天跟今天差不多,中国人跟美国人都是人,看起来差不多,都是有眼睛、有鼻子的,叫做“相似”,

相似的五阴,上辈子是人,我们这一辈子还是人,有头、两只手、两条腿,看起来差不多,这个叫做所现的相似而相续的五阴,

【各自邪计为种种能作之作者所作而成的, 】意思就是,有一个造物主,就是,有一个上帝,如计为邪缘,

【如计为种种】的【邪“缘”、】或者是依【“微尘”、】或者是【“胜”性或】者【大“自在”天等所“作”。】 这个我们在《楞伽经》的前面都已经讲过了。

【“心量妄想”:凡此皆】(都)【是自心现量之妄想分别。】

   4-3 诸位,在座今天来讲,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等,这些统统就是佛所讲的,凡此但由自“心”现“量”之“妄想”分别而有,了无实体,但是,我们对于宗教,我们给他一个尊重。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凡夫及外道所执之“人”相,及见实有“相续”之五“阴”相,

并计此等皆为种种邪因所造,或计种种邪“缘与微尘”所作,乃至计为“胜”性或大“自在”天等所“作”而成。

凡此但由自“心”现“量”之“妄想”分别而有,了无实体。】

所以诸位,在座今天来讲,包括伊斯兰教,也就是阿拉上帝阿拉所创造的,

包括基督教,或者是由上帝所创造的,圣母玛利亚等等,

这些统统就是佛所讲的,凡此但由自“心”现“量”之“妄想”分别而有,了无实体,

但是,我们对于宗教,我们给他一个尊重,现在是讲所立的立论的这个思想,是完全不一样的,

佛不承认有一个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绝对不,如果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上帝从哪来,上帝的爸爸妈妈是谁,这上帝没有爸爸妈妈,

上帝本自自然存在,大自然本来就存在上帝,那上帝从哪来,不能问,你也是被创造的,没有资格问,问了以后,就挑战神的权威,那么,就是看个人的信仰的思想、理念啦,

所以我们在电视上看什么Good News,就是祷告,希望上帝的权柄啊赐我无罪,在上帝神的光明带领之下,让我摆脱无量的痛苦,感谢神的恩典,让我走上一道康庄大道,到最后都是感谢神,很多,都是这样子,那个让我来祷告,我也是很厉害的。

   4-4 所有的生命里面,都在错觉里面,连续的动作,就像你去看电影一样,它那个电影一幕一幕,啪啪啪...一直出来,那是连续的影片所连接上来的。

【诠论】

【这一首偈所颂为:凡外之我见,唯妄无体。

凡夫的我见是执五蕴相续之体;外道的我见是计执微尘、胜性、自在天、神我等邪因缘。

而】凡夫跟外道【此】(这)【二种妄见,皆是自心现量,妄想分别而有。】

在座诸位!你只要记住一句话,你今天所有的身、口、意的造作,都不能离开你那一颗心,

你所有的感觉,都是错觉,

所有的生命里面,都在错觉里面,连续的动作,就像你去看电影一样,它那个电影一幕一幕,啪啪啪...一直出来,那是连续的影片所连接上来的,

生命就是一种妄想,生命就是一种妄觉,生命就是一种错觉,我们把刺激当作享受,

所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我们人的痛苦在哪里,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现在就是比看看谁有善根啦,

那像师父二十岁,就善根被发现了,我就知道,这个是人生宇宙的真理,所以,十岁的时候,梦见自己是~小二、小三梦见自己是出家人,后来你看,就现出家相了,

前一阵子,梦见自己是清华大学,那可能在中国大陆念清华大学,那个又不是做梦,很清楚的,非常清楚的,

我常常讲,我前世应该的大陆的,大陆来的,前世啦。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287:【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修行无间,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第一卷所说,主要在显果德,从这节以下在依真起行,以证前所说之果德。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修行无间,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

   5-1 一定要了解,理无间,还有行无间断,“行”就是精进,事修的意思。

解释一下: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

用神力观未来一切众生,众生当然就是一切,包括十法界的,复请世尊:

所以,大慧菩萨跟佛对话,统统在演一出戏给你看,就是为了下一代的未来世的众生,

就像《楞严经》阿难示现的,示现到种种的,才有种种的~一部《楞严经》的产生,

所以这一部经典是大慧跟佛这样对话,才有这一部《楞伽经》,

所以,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修行无间,“修行无间”分二种,

一种是理无间,叫做唯心现量境界,(一种是)行无间,事相,磨掉习气,就是精进修行的时候,

所以我们要悟无生理,悟无生理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事修,就是“行”,磨掉习气,

听经闻法是为了改掉、修证自己的错误,听经闻法是为了要配合纯粹身、口、意业清净的精进修行,才需要来听经闻法,

所以听经闻法,你回去,一样懒惰,那听经闻法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早课也不做了,也不念佛、也不持咒,我本性就是佛,可惜你不是啊,

做做早课吧,那个都是着相啊,人家持咒,那个都是着相,自己也不用功、也不持咒,我悟了即心即佛,即心即佛没有用啊,你的习气还在啊,

你心是佛,没错啊,道理,你懂啦,一切法无生,你也很会讲啊,

那个财、色、名、食、睡现前的时候,会贪吗?会,那就表示不是真功夫,

那真功夫就是“理”跟“行”啊,要纯一啊,要纯一无杂啊,

“无间”就是不会被烦恼、无明所间断,叫做“无间道”,般若智慧不会被无明、烦恼所间断,叫做“无间道”,

所以,修行无间,理,悟一切法无生,事相的修行就是断掉习气,

所以,修行亦顿亦渐,修行碰到根器差的,就是,你慢慢来,因为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一切都不能造假的,

碰到根器比较利的,嗯,一切法无生,人家修百千万劫再来的,这辈子只是再复习一下,所以,要看他的根器,

所以一定要了解,理无间,还有行无间断,“行”就是精进,事修的意思。

   5-2 诸位,一门顿超,叫做“大方便”,有次第断证,依行,然后次第断证,称为“小方便”。

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诸位,一门顿超,叫做“大方便”,有次第断证,依行,然后次第断证,称为“小方便”,

在这里要讲一句很重要、很重要的话,诸位,至圆至顿的法,本来就没有渐次、没有阶位的,

底下这一句话很重要喔,于圆顿中方便安立阶位跟次第,

于阶位当中,回归当下,即见至圆至顿的圆觉自性,

所以,圣人一刹那间见圆顿,至圆至顿的如来藏性,法法回归当下,

所以,法亦顿亦渐,但是,法也是非顿非渐,“顿”跟“渐”仍然是比较而来的,

讲“顿”讲“渐”是方便给你分辨根器的,如果还有顿跟渐,仍然落入生灭的代谢名词,

法,唯是一心真如,无所谓顿,无所谓渐,

所以,究竟义的《楞伽经》里面,后面有讲,十地菩萨有回归,有时候到一地,一地有时候到七地,七地回归二地,并无次第,因此于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于次第当中,回归当下,即见永恒。

   5-3 在这里,有一个重大的,如何能进入修行无间呢?诸位,证得真如,即入修行无间,所以说,意思就是,开悟见性,大悟见性的人,才能称为进入修行无间断的。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以神力观未来一切众生,复请世尊为说:

理无间还有行无间,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一门顿超,称“大方便”,依行断证次第,称“小方便”。

【注释】

【“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是以神力观察未来世一切众生,而预知未来亦有顿入者,故再请问世尊修行之大方便。】

【“修行无间”:“无间”,为于理与行纯一无杂,无有间隙、】无有【间隔,融通一气,无有间断,直趋菩提之行,称为修行无间。】

在这里,有一个重大的,如何能进入修行无间呢?诸位,证得真如,即入修行无间,

所以说,意思就是,开悟见性,大悟见性的人,才能称为进入修行无间断的,

一般烦恼,一般的众生修行,是起起落落的,今天心情好的话,听两部经典、念念佛,

明天心情不好,夫妻吵架,佛再也念不下去了,啊,带我去看医生呗,

就是这样子,一下起,一下落,一下进,一下退,这个就是有间断,被烦恼隔阂,叫做有间断,

所以一切众生称为“有间道”,不称为“无间道”,不称为无间道。

【“大方便”:依行渐证,称为小方便;一门顿超直入,称为大方便。】

   5-4 此是入道第一要法,入道的第一要法,就是一切境界,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要不然没有机会,所以修学佛道,就是要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啊。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以其神力,普“观未来众生”,而悬知未来有顿入者,故“复请世尊”:

“惟愿”世尊“为”我“说修行”者如何得入于理与行纯一“无”有间隙、间隔、间杂,融通一气,无有间断,直趋菩提之行,

有“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所行之“大方便”法门。】

所以,在座诸位!只有悟道的人,他懂得圆满法,这一句,不能吹嘘的,

你到任何的道场或者你的同参道友,你去注意,听听他们讲话,他就不会伤人,

因为他证得了圆满法,他有绝对的宽容心,因为他证得圆满法,他有绝对的宽恕的心,因为他证得了圆满法,

那么什么没有证得到第一义谛的圆满法呢?哇!书写得很好,然后讲得头头是道,

可是呢,容不下别人,嫉妒别人的成就,嫉妒别人的美貌,嫉妒别人的供养,

讲起话来,不酸几句,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也不管对方的优越感、或者自尊心,这不管,讲话到处都伤人,

但是有一种是菩萨示现的,有时候,大愚痴的众生,有时候,你不呵斥他,他不会觉醒,

但是呢,我很少用这种方法,一般任劳易,任怨难,一般的众生没有办法承受,上人的那种直截了当的教育法,没有办法的,那就慢慢地转、慢慢地转,

喔,在家菩萨,你很好,那就是根器不够嘛,根器不够,要慢慢...慢慢地来引导啊,

你用太直的话,太直心的话,虽然也是在一种教育嘛,可是他没有办法承受,他的自尊心、优越感被伤害的时候,他对佛就完全失去信心了,

如果我们佛教里面都柔软心、柔软语,会度更多的众生,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众生,

众生,你要给个方便啊,众生,你要给一点时间啊,因为他的名字叫做众生,就不是一下子有办法,一下子扭转过来,断掉了,

所以,我们修行要用佛性修行,佛性修行叫做“柔软心”,柔软心就是这样子,柔软心就是这样,这个柔软心就是这样,

嗯...柔软心,柔软心,他可以随着正面的、反面的,柔软心是这样子的,

欸,法无定法,如果一个人个性太硬的话,他不用佛性,他用个性,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啪,一下就折断,你知道吗?用个性修行,一下就断掉了,

所以,记得,任人欺负,任人谩骂,乃至别人的毁谤跟批评,我们如饮甘露,这是佛讲的,一样,安住于忍,如饮甘露,就是于我来讲,并没有增减啊,

此是入道第一要法,这个人才有机会入道,入道的第一要法,就是一切境界,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要不然没有机会,所以修学佛道,就是要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啊。

    5-5 第一卷所说,主要在显果德,从这节以下在依真起行,以证前所说之果德。前面阐明五法、三性、八识、二无我,所显之如如、正智、圆成实性、真识、藏性等,名字虽不一样,但都是佛的果德。所以大慧在本卷一开始,便特地问说:如来藏转三十二相入众生身中,即在表示因含果德。然而果德虽显,非行莫成,而行无方便则不得进,所以特为来世之顿机,请问无间之大方便。

【诠论】

【第一卷所说,主要在显果德,从这节以下在依真起行,以证前所说之果德。

前面阐明五法、三性、八识、二无我,所显之如如、】

“如如”就是内如,外如,内无妄,名“内如”,外无相,名“外如”,称为“内外一如”,称为“如如”,

【正智、圆成实性、真识、】“真识”就是本心【藏性等】等【,】“藏性”就是本性

【名字虽不一样,但都是佛的果德。

所以大慧在本卷一开始,便特地问说:如来藏转三十二相入众生身】当【中,即】(就是)【在表示因含果德。

然而果德虽显,非行莫成,】这一句就特别重要了,你知道你是佛,你就不下手修行,就是没辄,你也不能空谈理论啦!

意思就是,成佛是真枪实弹的,是真正地如实修行的,是下功夫的,吃尽苦头的,不是说说而已,叫做“非行莫成”,

【而行无方便则不得进,所以特为来世之顿机,】特别为来世的顿根器,【请问无间之大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5-6 【此地有个问题:既然前面说唯心识观、圣智三相、人法无我,也都是行,为什么至此又再说行呢?】【前面所说的行,主要在明心,目的为显理;现在所说之行,则在于因机设行,目的在证真。所以有差别。】但是究竟之处,心就是性,性就是心,体用一如。

【此地有个问题:既然前面说唯心识观、圣智三相、人法无我,也都是行,为什么至此又再说行呢?

道理是这】(一)【样】的【:本经直指一心,此一心随染净缘有世出世】间【法。】

诸位,随染,则现世间法,就是生灭法,随净,则是出世法,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一定要做到善知识净,环境净,自己的愿力净,身、口、意净,那么,一心真如就会显现,

【如果】我们【随逐】着我们的【无明】习气,我们的业力习气,贪爱这种种的染的因缘,

无明就是没智慧【、业、】就是一种习惯性不可自拔的业力,惯性意识,叫做业,就是你做不了主,所以一般众生叫做随业流转,

“业”是什么?就是惯性意识,做不了主,哎呀,看到金钱显现,哎呀,完全克制不住,看到了财、色、名、食、睡,完全克制不住,

【爱】就是贪爱【等】这些【染缘,那么如如、正智便成为相、名、妄想,为世间之实我实法,故】(所以)【沦落生死。

若】(如果)【达】到【缘生无性之净缘,那么相、名、妄想便成为如如、正智,为出世间之无我无法,故】(所以)【证】得【大涅槃。

此则】(这个是)【染净本唯一心,更无别法。】

好,这一句话的重点在哪里呢?既然是唯是一心,更无别法,那么,就注意你的起心动念,

你要过好日子吗?就很简单,就动善念,原谅、宽恕、智慧、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你的面相就越来越好,面相越来越好,

如果你连最基本的布施之道,外在的金钱,死也带不去,连这个最基本的都布施不出来,你又怎么能够了解唯是一心,更无别法呢,你布施不出来,就表示你的内心卡住了,

万法尽舍,是名一心,没有什么东西放不下的,当然要看自己的能力啰,

像师父万法尽舍,把这个佛法有因缘也讲给大家听,我们互相勉励,也叫舍,本来无法,但是也必须要这样子上课啊,互相勉励,

【所以前面说行,主要在令当机顿见一切诸法,纵缘无性,而顿悟无生之旨,会归一心究竟之极处。】

所以,性相本一如,何来是非高下,纷扰的烦恼无明呢?

【然而,前面所说的行,主要在明心,目的为显理;现在所说之行,则在于因机设行,目的在证真。所以有差别。】但是究竟之处,心就是性,性就是心,体用一如。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经文288:【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为四?谓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这一段非常、非常地重要,你想要成佛,这一段就不得不好好地去理解它、体会它。

【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为四?谓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6-1 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如果想要成就佛道,就必须要先要成就这四种法,这四种法就是成佛的大方便,顿悟的大方便,得修行之大方便。

这一段非常、非常地重要,你想要成佛,这一段就不得不好好地去理解它、体会它,这一段不好好地理解跟体会,成佛,不可能,也没有任何的希望,

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如果想要成就佛道,就必须要先要成就这四种法,

这四种法就是成佛的大方便,顿悟的大方便,得修行之大方便。

云何为四?一、“善”就是善观察,好好地观察分别一切法,好好地观察一切法都是唯自心所现,

意思就是,一切法都跟你的起心动念息息相关,束缚,仍然是你的那个念头,解脱,还是你那个念头,

有般若智慧、看得破,也是,看不破,是心束缚,看得破,心解脱,仍然是心,皆为自心所现,

第二、善观察了知一切,“外”就是外法之性,“外性”就是外法之性,简单讲,就是缘起法,“非性”就是非有实自性,

第二、善于观察了知一切外法之性,非性,非有实自性,就是了知万法都空无自性。

第三、要远离一切生住灭,简单,生灭,就是我对生灭彻底没有意见,

因为生,本自无生,灭,本自无灭,生,空无自性,住,空无自性,灭,空无自性,

所以,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妄见才见到生住异灭,如果是空性空相,则万法安住在空性空相里面,

所以,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什么意思?

“是法”就是万法,“住法位”安住在空相的法界性这个位置,本自如如,本自不动,

所以,是法住法位,万法都安住在法位,就是万法空无自性的空相这个位,其实本无生灭的意思,

世间相常住,世间相仍然是永恒存在的,因为,当我们开采了真如自性的时候,万法都是正、依二报,都是真如自性所显的,因为万法契入无生,契入空相,

所以,因为有妄,所以,见生灭,因为证真如,见到万法本自涅槃,

所以,第三、离一切生住灭,简单讲,简称生灭,离一切生灭见,就是种种的执着、分别跟看法,

我们对万法不了解说,万法都是生生灭灭、灭灭生生的,不知道说,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这个世间,你怎么闯,你离不开棺材,

意思就是,我们今天不必到死亡,就知道我们有一天会死亡,这个就是对生灭法,慢慢、慢慢地去理解跟体会,

好,如果我们有一天面对了死亡,我们拿什么来抵挡死神呢,诸位,你有没有想到如果明年就要面对死亡,死神降临,你拿什么来抵挡跟死神作对呢,怎么抵得过死神呢,那你为什么不修行,

所以第三个、要远离一切生住灭的见,这个“见”就是执的意思,着相的意思,有种种的看法、烦恼、妄想的意思,

这个“见”也叫做烦恼,意思就是在生灭法里面打转,

所以一切众生面对这个现实,而这个现实是很残酷的,你要生存在这个现实,你必须要有钱,没有钱,行、住、坐、卧,你哪有车子,哪有房子,哪里娶得到老婆呢,

那么,面对这个现实,残酷的现实,我们不得不去赚钱,赚钱以后,又牵着我们的业力走,我们的业力被牵着鼻子走,

鼻子走的时候,很难得听到佛法,抽不出时间用功,你就知道修学佛道有多困难,尤其是在家居士啊,出家人就好很多了,他全力以赴地做一个尽职的法师,

那在家居士又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对残酷的斗争,你不斗人家,人家斗你啊,你不打到对方,那么对方站在你的前面,你没有这个工作啊,所以现实是很残酷的,又不得不去面对它,

因此,第三个、远离一切生灭见,契入无生,但是如果悟道的话,那没有什么差别,出家也好,在家也好,用一颗实相的心,来面对一切境界,仍然可以超越的。

第四、得内心自觉圣智善乐,就是内心自证自觉圣智,

自觉圣智呢,自己觉悟到自己有圣人的智慧,怎么样?这是大善之乐,这种乐还不是普通的乐,“善”就是大善,“乐”就是那种乐啊,乐不可支,

诸位,法乐跟欲乐不一样,一切众生都是以欲乐,但是一切修行人应当以法为乐,就是哪里有法,拼了命,你都要去求法,这个才是给你真正的快乐,

世间没有真实的快乐,世间有真实的快乐的话,还会发生那么多的不幸吗,哪有那么多的不幸。

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6-2 再把它贯串一下: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再把它贯串一下:

说,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若成就四种法,得修行者之大方便。

哪四种法呢?谓一、善于分别观察一切万法,都是唯心的现量境界。

第二,也善于观察了知一切外法之性,其实是空无自性。

第三、一定要彻底远离,对生灭法没有意见,“见”就是着、就是执、就是分别的意思,所以契入无生。

第四、得到内心自己证得自觉圣智大善之乐,

所以,修行人不可以追着佛号跑,应当回归到内心,自证自觉圣智大善之乐,

念佛也是用这个无贪、无瞋、无痴,不来不去,没有生灭的清净自性念佛,

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义贯】

【“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若“成就四”种“法”,便可“得修行者”之“大方便。

云何为”此“四”种法?

“谓”一、“善”观察“分别”一切法皆唯“自心”所“现”;

二、善“观”察了知一切“外”法之“性非”有实自“性”;

三、远“离”一切“生、住、灭】的种种的知【见”,契入】一切法【无生;

四、专求而“得”内心自证“自觉圣智”大“善”之“乐。

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成就四”种“法”,而“得修行者”之无上“大方便”。】

    6-3 诸位,在这里世间,万法本自生灭的,如果我们不解脱自我,谁来安慰我们呢,安慰我们又有什么用,勇者不惧,智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没有任何的恐惧感。

【诠论】

【此处说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之大方便。

因为唯心行法,】意思就是,唯心,这种修行的方法,不是【非】(上)【上根】器的人,【圆】顿大教的人大【智,】慧的人,【莫能任持,】

意思就是说:要大悟、要见性,悟到圆满的清净自性,了知万法唯心,这个没那么容易,非上根圆顿的智慧的人,没有办法任持,

【故】(所以)【只说菩萨摩诃萨。魏译在此节经文】之【后加】了【一句:“而得名为大如实修行者”。】

诸位,什么叫做“大如实修行者”?“如”就是内如、外如、体如、相如、用如、因如、缘如、果如、事如、理如,

要达到万法一如,才能称为真如的修行者,就是大如实修行者,

“如实”是什么意思?万法进入空相,这才是实实在在真正的修行人,令心无所增减,心没有增减,

世间人不一样,随便讲两句,痛苦了几天几夜还割舍不下,那怎么叫做“如实修行人”呢,

你要劝他,你要放下……怎么样?然后他会说,师父啊,假设说怎么样,你是我的立场,你会怎么样?为自己的痛苦辩解,也不肯在当下把它放掉,

意思就是,他的痛苦是实实在在的,他的痛苦、他的辛苦,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讲一讲,讲一讲,又开始掉眼泪了,显得自己同情自己很可怜,

诸位,在这里世间,万法本自生灭的,如果我们不解脱自我,谁来安慰我们呢,安慰我们又有什么用,勇者不惧,智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没有任何的恐惧感。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289:【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谓如是观三界:唯心分齐,离我我所、无动摇、离去来,无始虚伪习气所熏,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菩萨摩诃萨用正确的智慧观察,知道诸法如幻,无我,无我所拥有,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意思就是,万法用正智来观察,都是那一颗心在作用,没有外境。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谓如是观三界:唯心分齐,离我我所、无动摇、离去来,无始虚伪习气所熏,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

   7-1 菩萨摩诃萨,他用真如实智,正确的智慧,如是观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唯心分齐,“分齐”用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差别”,统统是心起妄而有差别。

说:云何~什么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善于分别自心所现的境界?

什么是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能够善于分别自心所现的种种境界,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呢?

谓菩萨用这个正智,正确的智慧,现在是菩萨摩诃萨,他用真如实智,正确的智慧,如是观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唯心分齐,“分齐”用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差别”,统统是心起妄而有差别,

而这差别里面,其实当下体空,就是平等的心性,

而众生不知道这一层的道理,不知道千差万别的这个,种种的执着、分别、痛苦,其实它的背后,都是如如不动,没有来去、没有生灭、增减的真如自性,不懂得这一层道理,

所以其实所有的差别、分别的痛苦,还是唯心所现,

   7-2 万法本不生、本不灭,所以本来就离于来去、生灭,唯心所现的境界,因此你的痛苦,其实来自于你内心的深处,不需要人家同情你,你内心自己了诸法如幻,没有来去、生灭、增减,你立刻就解脱。

三界呢,离我我所、为什么“离我”?

我,空无自性,五蕴身,空无自性,“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也是空无自性,

万法体性本空,本来没有任何的动摇,本离去来,唯心所现故,

在这个《小品般若经》讲得真是好,《小品般若经》讲的那一句,说,须菩提,诸法无所持来,亦无所持去,哎呀,一针见血,

在《小品般若经》里面,佛对须菩提这么说,说,须菩提,万法无所持,“持”就是保持的持,万法无所持来,亦无所持去,没有东西拿过来,也没有东西拿过去,何以故?体性本空,

万法,所以说,须菩提,善观诸法,万法无所持来,亦无所持去,就是离于一切去来生灭,本无动摇,

意思就是,这个世间如何来赞叹你,你拥有多少,你的本性没有增,

任何的伤害你或者是批判你,无情的攻击你,你的本性也没有减,

万法本不生、本不灭,所以本来就离于来去、生灭,唯心所现的境界,

因此你的痛苦,其实来自于你内心的深处,不需要人家同情你,你内心自己了诸法如幻,没有来去、生灭、增减,你立刻就解脱,

解脱要靠自己的,不是靠佛,或者靠师父,不行的,解脱要靠自己的,因为你在内心的深处,谁都帮不了你的忙,

    7-3 学佛跟不学佛,它的差别在于,学佛的人能够彻底的洞悉,诸法如幻的道理,不会在这个食衣住行里面,一直打转,他的内心里面彻底地摆平自我,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没有五蕴相,也没有所谓财产相。

无始虚伪习气所熏,三界种种色就是五蕴之色身,

“行”就是心行,“行”就是妄心,就是受、想、行、识等等,

三界的五蕴身,还有心所行,都是有种种的系缚,

为什么会有种种的系缚?因为不了解唯心的现量境界,

我们总是在五蕴身,还有外在的财产,建立了种种妄想,

我今天要做什么,赚多少钱,我今天要当什么官,要步步高升,

见棺就发财,所以中国人很喜欢做一个棺材,喔,见棺大吉啊,

然后,有的中国人喜欢步步高升,走着阶梯,他就说,这步步高升,中国人很喜欢讲这些,四句的语言,连贯语、双关语,打开棺木就,唉呦,见棺大吉啊,都有这样子的,

由于我们这个五蕴色身、还有财产,就会建立种种的妄想,随入种种的境界而显现,

意思就是,这一句就是心生法生,所谓心生而种种法生,法生而种种心生,

意思就是,我们的妄想心建立了万法,而这个万法其实不可得,万法就是时空的架构,承认它有实体性,就是有其自性,

所以,众生认为有所执着的东西,其实在佛的角度看来,一切法没有东西可以执着,

因此佛可以用最少的物质,就是饮食啊,最少的食、衣、住、行,度过他的一生,

世间人没办法,世间人,床铺好,要更好,车子好,要更好,房子大,要更大,永远追求不完,

所以学佛跟不学佛,它的差别在于,学佛的人能够彻底的洞悉,诸法如幻的道理,不会在这个食衣住行里面,一直打转,

他的内心里面彻底地摆平自我,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没有五蕴相,也没有所谓财产相,

所以,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所有的万法,都是暂时让你用的,没有一种东西是你的,

记得,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就是你家今天那个土地啊,所有的财产,也都是让你暂时用的,你眼睛一闭上,也不是你的,

来到这个世间,要有一个共识,要透视它,万法为我所用,非我所有,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什么东西你的,

所以说,我这一辈子,我来到这个世间出家修行,那么,建立了这个文殊讲堂,我知道,万法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所以,我在这一辈子,我就尽心尽力,关于徒弟、下一代,那下一代,就看他们了,

愿不愿意继续弘传师父的法,这个可遇不可求啦,你眼睛一闭上,徒弟要变什么,你也不知道,

所以我从来没有说,我要靠徒弟,我要怎么做,只能说,如果我们有共同的佛陀的理念,那么传佛的法身慧命,这是我们共同的理念,师徒之间也是这样一个传承,灯灯相续嘛,

所以我不敢要求任何一个,但是我这一辈子,我一定要尽心,一定要尽力,

你有能力,你有实力,你有这个辩才,你有这个高的学历,你有这个高的智慧力,那为什么不把它牺牲奉献出来,

所以,我没有考虑很多,佛也没有叫我这样做,我认为这是一种责任,应当这样做,那么,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

   7-4 所有的众生,只要他不学佛,时时刻刻都在系缚当中,时时刻刻都呈无明的状态,而自己不自觉悟,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

整句的意思是说: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所现的境界呢?

谓菩萨用正确正念正观的智慧如是观察,万法其实都是唯心所分别、所差别、分别出来的产物,

所有的痛苦、烦恼、快乐、解脱,都是那一颗心在作用,

三界当中其实离于我跟我所拥有的,“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我”就是正报,“我所”就是依报,

三界离于我的正报的执着,还有离于我所拥有的依报的执着,

万法本来就空,本来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动摇,

万法本离于来去、生灭、增减,唯心所现,

只是无始以来,虚伪的习气所薰,做不了主,变成一种强大的业力,

三界的种种五蕴色身,还有色、受、想、行、识,这些心行所系缚,

简单讲,所有的众生,只要他不学佛,时时刻刻都在系缚当中,时时刻刻都呈无明的状态,而自己不自觉悟,

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官,当得再大,有一天,你要下台,几千亿的财产,你仍然带不走,

身、财建立这种种妄想,随入于境界而更加的显现,种种的能所,

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又种种的心生,又建立了万法,

那么这个万法,由于贪财、贪这个色身而烦恼,制造了六道轮回,

菩萨摩诃萨不会这样做,用正确的智慧观察,知道诸法如幻,无我,无我所拥有,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

意思就是,万法用正智来观察,都是那一颗心在作用,没有外境。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7-5 诸法皆是依自心妄想分别,随其心所入之境界而显现。所谓心生】种种法生【法生】而种种心生,所以呢,师父看到了这一段,以前我们就发愿,喔,要怎么样享受生命,就是舍,万法尽舍,生命布施,财产布施,独乐乐,不如与众乐。

【注释】

【“唯心分齐”:“分齐”,】就是【差别之义。此谓,了知三界唯是一心之所造作,而有差别之相。】

【“离我我所”:而三界实离于我与我所有。“离”, 】就是【非之】(的)【义】(意思)【。亦即】(也就是)【,三界非我、亦非我所】拥【有。】

【“无动摇、离来去”:“离”,亦】(就)【是无之义。动摇、来去,即】(就)【是生灭之义。

亦即】(也就是)【:三界实】在是【无】(没有)【动摇、】唯是一心造【来去等生灭之相,本自无生,唯心所现。】

为什么?万法本来就空无自性,如果你回归到地球的原创者,四十亿年前,并没有动物,没有植物啊,统统没有,这是唯心所现的东西。

【“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色”,】就是【五蕴之色身。“行”,】就是【心行。】不是色身,要不然就是心行,

【谓由于无始来的妄想熏习,所以本来清净心,为三界种种五蕴之色身与心行之所系缚。亦即】(也就是)【前所谓之】(的)【“阴界入垢衣所缠”。】

【“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身”,】就是【正报。“财”,】就是【依报。谓因】为【有五阴】身【,所以有正报与依报的建立成就。

然如是诸法皆是依自心妄想分别,随其心所入之境界而显现。所谓心生】种种法生【法生】而种种心生,

所以呢,师父看到了这一段,以前我们就发愿,喔,要怎么样享受生命,就是舍,万法尽舍,生命布施,财产布施,独乐乐,不如与众乐,所以师父呢,每天都在享受生命,因为什么,因为我懂得布施,

也懂得珍惜生命,智慧的生命,喔,看到无量无边的众生有打电话来,哎呀,我们那个佛三很庄严,又诵经、又八关斋戒、绕佛,唉呀,

有的人看到我们那个佛三的灌顶仪式,哎呀,感动的掉眼泪,充满了喜悦,就问,看看我们有因缘啊,来参加这个佛三,来佛三,结果出去,哇!引起很大的回响,

师父就觉得很快乐,我觉得最快乐的一件事情,就是布施,尤其是推广正法,我觉得非常地快乐,每天都充满着喜悦啊,

师父!你为什么最近红光满面啊,因为我充满着喜悦啊,喜悦的生命就是我们的本质嘛,我找到了本来生命的意义啊。【之义是也。】

   7-6 【“菩萨摩诃萨善”观察“分别”了知一切法唯“自心”妄想所“现”。故知三界本空。】当体就是解脱。

【义贯】

【“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善”观察“分别”一切法唯“自心”所“现”?

“谓”菩萨应以正智“如是观”察“三界”:知三界“唯”是一“心”所造作而有种种“分齐”差别之相,而其本则为一相。

后应观三界实“离”于“我”相及“我所”有之相,非我,亦非我所有;更“无”有“动摇”,亦“离”于“去来”等生灭之相;

但由于自心从“无始”世来,为“虚伪”不实之妄想“习气所熏”染,致令本来清净之心,而为“三界种种”五蕴之“色”身与心“行”之所“系缚”;

因】为【有五阴,所以有正报之“身”、与依报之器世间“财”物之“建立”成就;

然而如是诸法,皆是依自心“妄想”分别,“随”其心所“入”之境界而显“现。

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观察“分别”了知一切法唯“自心”妄想所“现”。

故知三界本空。】当体就是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文290: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谓焰梦等一切性,无始虚伪妄想习因,观一切性自性,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善观外性非性,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我们现在用正智,来观一切性的自性,都是空无自性,如幻假有,都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菩萨摩诃萨若作如是善于观察,一切外法之性,“非性”就是非有自性,唯心所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谓焰梦等一切性,无始虚伪妄想习因,观一切性自性,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善观外性非性,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

说: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外”就是外法之性,“非性”就是空无自性,

谓一切法就像焰,这个“焰”就是阳焰,初春的时候这太阳一照,显现海市蜃楼,海市蜃楼的景象,

这渴鹿看到前面有阳光,好像有可以喝水的地方,跑过去,就没有,

万法也是一样的,万法,看了好像是真实的有,其实是空无自性的没有,

万法如梦,如梦,所有的众生都活在过去的记忆的创伤里面,

到今天,一想到过去啊,怎么样,还会伤痛,还会发怒,为什么?不善观一切法如梦的道理,

为什么梦呢,因为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成、住、坏、空,都是一种循环,

诸法,生生灭灭,诸法如梦等一切性,那么我们了解了万法生灭如阳焰、如春梦,无始虚伪妄想习因,

又,内在那个根深蒂固的,一种不实在的虚伪的妄想,还有习,“习”就是习气,为因,这个就是内在根深蒂固的妄想习气为因,

我们现在用正智,来观一切性的自性,都是空无自性,如幻假有,都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

菩萨摩诃萨若作如是善于观察,一切外法之性,“非性”就是非有自性,唯心所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

【注释】

【“谓焰梦等一切性,无始虚伪妄想习因”:“焰”,】就是【阳焰。

谓如阳焰、梦境等一切法之性,皆】是【唯心所现,而以无始来之虚伪妄想习气为其生因,而有妄相生起。】

【“观一切性自性”:谓以如是正智观一切法之自性,皆如幻假有。】

“假有”就是万法不是真实有的,如果我们执着万法是真实有的,那我们的烦恼就无量无边,

我们如果能够善于观察万法如幻如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了解万法如幻的道理。

【义贯】

【“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善观”一切“外”法之“性非”有自“性?

谓”正如阳“焰”与“梦”境“等,一切”法之“性”亦复如是,唯心所现,本无外法之性;

而以“无始”来之“虚伪妄想习”气为其生“因”,】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重点在于根深蒂固的妄想习气,就是,你克制不了,【而妄有幻想生起;】

意思就是,我们从出生,一直到老死,就是一直执着,一切境界是实在的,这个五蕴身是实在的,

【以如是正智“观一切”法“性”之“自性”,如幻假有。

“菩萨摩诃萨”若“作如是”之“善观”察一切“外”法之“性非”有自“性”,乃依自心妄想所现,如幻而生,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观”察一切“外性非”有自“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9 经文291: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生住灭见?谓如幻梦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随入自心分齐,故见外性非性,见识不生,及缘不积聚,见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见离自性,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生住灭见?谓如幻梦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随入自心分齐,故见外性非性,见识不生,及缘不积聚,见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见离自性,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9-1 谓万法如幻梦一切性,自相不可得,他相不可得,共相亦不可得,自相、他相、共相都空无自性,一切法本自不生。

说: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生住灭见?

“生住灭见”就是生灭见,也就是我们对生命有种种的执着、分别跟看法,所以掉进去生灭见,就是这个意思,

就是一切众生很有他的看法,也不关他的事情,讲起来愤慨不堪啊,愤怒,这个事情也跟他没什么关系,鸡婆也鸡婆得太过分了,

但是呢,我们某些事情,有时候我们要鸡婆一下,而且台湾话“鸡婆”,国语叫做有时候我们干预的意思,热心的意思,

我们古道热肠,有时候,古道热肠太过分了,反而变成了伤害我们自己,

但是有某些事情,还是要有一点点主动的、古道热肠的心情,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善离”的意思是什么?善于,“离”就是放下,

你一定要彻底放下,这些种种的知见跟分别,要不然你就会掉进生灭的坑洞里面,那个叫做陷阱,

谓如幻梦一切性,自相,“他”就是他相,“俱”就是自相、他相的共相,“俱”就是共相,自相、他相,“俱”就是共相,

这些自相,空无自性,他相,空无自性,共相,也是空无自性,

不生,就是自相空无自性,所以,自相不生,他相空无自性,所以,他相也不生,自、他共相也空无自性,也不生,

所以,一切法无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告诉我们,

万法空无自性,本自无生,本自无生,就没有所谓的灭,因此这个就是涅槃,

   9-2 由于众生随顺无明,而入于自心所妄现的所现的量,所以,有种种的差别,痛苦就会产生,我们如果用正智观察,见外法一切性,都空无自性。

“随”就是随顺,因为众生随顺着无明,而入于自己的妄想的现量所现的境界,所以现有种种的差别之相,

意思就是,种种的差别之相,都是因为唯心所现,

诸位,注意听一下,那一座大山,你看过那一座山,那一座山有告诉你我很大吗?没有,

好,你看到这一支笔很小,这一支笔有说:我很小吗?没有,

你看到那个钱,人民币摆在那个地方,人民币有说:你来贪我啊,它有这样讲吗?

贪从哪里来,从你的内心来,

那一朵花长在半山腰,杜鹃花很漂亮,那个花有没有说,你来爱我,还是说,我很漂亮,

白色的花知道它白色吗?不知道,红色的花知道它是红色吗?

为什么红、白、兰、绿呢?因为是我们的心分别,给它安排这个名相,

所以你就知道,钱有说,叫你去贪吗,没有啊,没有,

所以,万法大小、长短、方圆、青、黄、赤、白,都是人的心去安插的,

包括符合1234……、ABCD……都是人类安排的,

这有时候众生的妄想,众生的妄想就没办法觉悟了,

说,喔,一讲到古时候的……喔,貂蝉,西施,喔,这不得了了,

但是现在呢,没有了,一堆骨头,一堆骨灰,那这是貂蝉的骨灰,王昭君的骨灰,西施的骨灰,你看那一堆骨灰比较漂亮,没有,

我们就是在妄相里面打转、做文章,

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一定要提早觉悟,

这一些种种的差别现象,其实都是如梦幻泡影的,不实在的东西,

随入,因为无明而入于自心妄想的所现的量,所以有种种的差别,其实是不可得的,

所以,见到外性,哇!见到外性,我们用正智观察,

所以,见到外性,“非性”就是空无自性,因此知道这个法不从外生,不他生的意思,

所以,见外性非性,就是,故知法不从他生,不从外生,

    9-3 现在讲到内了,外不生,那么,于内,于内见诸识,“识”就是八识,于内见到诸识也是不生。

现在讲到内了,外不生,那么,于内,于内见诸识,“识”就是八识,于内见到诸识也是不生,

这一颗执着的心、分别的心,因为是因境而起的,也是空无自性的缘起性,

所以,于内见到诸识也实在是不生,所以知道,一切法也不内生,就是不自生的意思,

前面讲,故见外性非性,知道,法不从外生,于内见诸识实不生,就是不自生,就是不是从内生,

前面,外性非性,万法不从外生,这里,于内见诸识实不生,就是,内不生,前面是外不生,所以,诸法不从外生,诸法也不从内生。

   9-4 接下来,内外一起讨论。万法,实不和合,实在也没有聚积的,所以就知道,法也不从内、外共生。

接下来,内外一起讨论,同时佛陀告诉我们,你,及缘,“及”就是同时并见,“缘”就是众缘,

同时你好好观照一下,万法也没有聚积和合,也实在是不聚积,

诸位,一座山、石头,空无自性,石头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

一棵树,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一根草,也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

那一座山其实是微尘所构成的,这样能透视吗?

所以并见众缘也没有所谓的聚积,聚积是讲缘起法,

这个缘起法是为了破除外道的执着,才讲缘起和合,佛只是一时方便的,

现在,要究竟义,万法,实不和合,实在也没有聚积的,

故知道,所以就知道,法也不从内、外共生,

这一句话,及缘不聚积,就是,见到众缘也实在是不聚积、不和合,

就是,所以知道,法不从内、外共生,见妄想缘生;

    9-5 我们生命的最大的敌人,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颗执着的心,这个就是你最大的敌人,所以我们的敌人,其实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彻见了自心,彻见了一切法都是由自心的妄想之因缘而生,在三界轮回,

根本的贼在哪里?你的贼在你的内心的烦恼处,你的贼在你的内心的无明处,你的贼在你的内心的执着处,你的贼在你的内心的里面的贪、瞋、痴,那个就是你内心的贼,

所以我们生命的最大的敌人,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颗执着的心,这个就是你最大的敌人,

我们的敌人,其实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的敌人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所以说,能彻见一切法由自心妄想之因缘生,而生于三界内,轮回受生,

于三界内,就是根身,“外”就是世界,三界内的根身、外的世界一切法本来就不可得。

    9-6 见离自性,见一切法空无自性,生见悉灭。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那么,无生法忍有什么好处呢?这一切时空都享受般若智慧的法身慧命。

见离自性,见一切法空无自性,生见悉灭。

“生见”是对“灭”讲的,你有生,就有灭,简单讲,就是微细生灭见的意思,

生见悉灭,见万法空无自性,万法本自无生,这个无生就破了一切的生,

生,诸位,有一种东西生就会执,有一种东西生,就会执着,

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

这个“生忍”是对五蕴身讲的,“法忍”是对万法、外在的万法讲的,

那么生忍跟法忍联合起来,就是我们的五蕴身空无自性,万法空无自性,叫做“得无生法忍”,

人生跟宇宙本自无生,所以这生忍跟法忍一起讲,叫做“究竟空寂,得无生法忍”,

无有五蕴身生,也无有万法生,证得到空性,这样子叫做“无生法忍”,

那么,无生法忍有什么好处呢?这一切时空都享受般若智慧的法身慧命,

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9-7 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把它贯串起来: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于生住灭见?简称“生灭见”,

谓万法如幻梦一切性,自相不可得,他相不可得,共相亦不可得,

自相、他相、共相都空无自性,一切法本自不生,

由于众生随顺无明,而入于自心所妄现的所现的量,所以,有种种的差别,痛苦就会产生,

所以我们如果用正智观察,见外法一切性,都空无自性,

所以法不从外生,于内见诸识实不生,所以知道法不内生,也不自生,

现在再观,内、外和合相,“及缘”就是并见众缘也不和合,也实在是不积聚,何以故?万法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并无实体可得,然后,则了知万法也不从内外共生,

这样能够彻见自心,一切法都是由自己心妄想的因缘而产生;

在三界内这样流浪,三界轮回受生,于三界内的根身、外的世界,一切法毕竟空寂,不可得。本来就是涅槃,

所以,彻见真如自性也无生死可了,也无三界可得,也无佛道可成,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并无来去生灭,

无佛相,也无众生相,圣凡一如,性相不二,无有能所,见一切法皆是真如,见离自性,生见悉灭。

生见悉灭则无灭,则见生灭悉灭,就是即见涅槃,

生见悉灭,生即是无生,灭掉生就是无生,所以生见悉灭,即证无生,

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9-8 【“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以见法无生,而了知如幻如焰等诸法之自性,即时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了悟万法空无自性,而这个“忍”就是印证的意思,不是忍辱,印证了诸法本空,然后契入真如。

【注释】

【“生住灭见”:即见法有生灭。】

【“谓如幻梦一切性”:谓观如幻如梦等为一切法之性。】

【“自他俱性不生”:“自”,】就是【自相。“他”,】就是【他相。“俱”,】就是【共相。

谓一切法之自相、他相、共相,其自性皆本不生。】

【“随入自心分齐”:“分齐”:】就是【差别。以随顺无明而入于自心妄想,故现有差别之相。】

【“见识不生”:见诸识实不曾生起。】

【“及缘不积聚”:“积聚”:和合之义。谓:并见众缘亦】(也)【实不积聚和合。】

【“见妄想缘生于三界”:照见由于自心妄想之因缘,而于三界内轮回受生。】

【“内外一切法不可得”:“内”,根身;“外”,世界。谓内心外境一切诸法皆不可得。】

【“见离自性,生见悉灭”:以见一切法皆无自性,故】(所以)【一切生见顿时皆悉寂灭,而见无生。】

【“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以见法无生,而了知如幻如焰等诸法之自性,即时证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就是了悟万法空无自性,而这个“忍”就是印证的意思,不是忍辱,印证了诸法本空,然后契入真如。

   9-9 菩萨于外则“见”一切“外”法之“性非”有自“性”,故知法不从外生(不他生);于内则“见”诸“识不”曾“生”起,故知法不从内生(不自生);“及”从内外合观,则见众“缘”亦“不”会“积聚”和合,所以知道法亦不从内外共生(不从缘生);菩萨作如是观已,则彻“见”一切法皆由于自心“妄想”之因“缘”而“生”起,故知亦非无因生,是故“于三界”之“内”心、“外”境“一切”诸“法”皆“不可得”以“见”一切法皆“离”于“自性”,如是见已,一切“生”相之“见”便顿时“悉”皆寂“灭”。

【义贯】

【“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善”观察而“离”于一切法有“生、住、灭”相之“见?

谓”观“如幻”、如“梦”等为“一切”法之“性”;

以一切法之“自”相、“他”相、及自他共“俱”之相(共相)其自“性”皆本“不生”;

然以众生“随”顺无明而“入”于自心妄想之所现量,】

看到根身或者财产……都是万法自心妄想之所现量,【而有】种种的差别,【“分齐”差别之相。】

所以,在座诸位,你看不起别人,其实就是伤害自己的内心,

所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这个道理,

法,本来就是没有差别,而你所有的差别,就会落入观念,而落入观念就会变成痛苦,

【“故”菩萨于外则“见”一切“外”法之“性非”有自“性”,

故知法不从外生(不他生);

于内则“见”诸“识不”曾“生”起,】诸识,当然就是八识,【故知法不从内生(不自生);

“及”从内外合观,则见众“缘”亦“不”会“积聚”和合,】

生,众缘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并没有真实一座山,也没有真实的一棵树,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根本就不聚积,

那些聚积都是颗粒微尘,体性本空故,岂有真实的聚积,若有聚积,则不可改变,

所以,万法会改变,则不是真正的有聚积,因为聚积就是空无自性,

【故】(所以)【知】道【法亦不从内外共生(不从缘生);

菩萨作如是观已,则彻“见”一切法皆由于自心“妄想”之因“缘”而“生”起,故知亦非无因生,】

无因生,万法由佛讲的六因二缘而生,后面会讲到,亦非无因生,若无因生的话,就坏了因果法则,

【是故“于三界”之“内”心、“外”境“一切”诸“法”皆“不可得”,

以“见”一切法皆“离”于“自性”,如是见已,一切“生”相之“见”便顿时“悉”皆寂“灭”。

以如是见诸法实无生,故了“知如幻”、如阳焰】万法空无自性【“等”实为“诸法”之“自性”;】诸法之自性,就是空无自性,

【如是了知已,即时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第一义谛大空,无法不空,无所不忍,

简单讲,证得无生法忍,任凭你如何的谩骂,百千万人谩骂,他如如不动,你谩骂他百千劫,他还是如如不动,因为他已经证得无生法忍,

【得无生法忍已”,即“离”于一切法有“生、住、灭”相之“见;】这个“见”包括执着、包括分别、包括起颠倒的妄想,统统叫做“见”,

【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观察“分别”而“离”于“生住灭”之虚妄“见”。】

    9-10 我们如果证入到诸法空相,懂得进退的时候,你的内心里面都有一个停车格的,因为你会有转圜的余地,其实别人没有逼你啊,是你自己逼死你自己的,你知道吗?

简单讲,今天看到一朵花,知道这一朵花是生灭的,千万不要去执着,

看到这些包包,知道这个包包不能永恒的存在,也不要太贪着这个包包,

人家拿八万的,我们就拿八百块的就可以啊,拿那么贵的,要做什么,拿着、拿着,能看就好了,也没有人知道你那个是名牌,是不是啊,

所以说,要买名牌,不如自己当名牌,

慧律法师,你买名牌吗?

我就是名牌啊,还买什么名牌,这开开玩笑的喔,

所以说,我们人了解了万法不可得的时候,一切法就是这样,平实、平淡、平凡,它就是真理,

待人处事,表现出来我们的至诚恳切,通达真如实相,真诚是可以感动人的,

因此我们在生住灭的这些万法显现的时候,没意见,

所以,有的人问说,慧律法师,你对某某大和尚有没有看法,没看法,没意见,

有没有意见,没意见,

你对于研究菩提道次第广论有没有意见,没意见,没有看法,尊重,

你对念一句佛号,或者念一部经典,有什么看法,没看法,

我们都是尊重你,是不是啊,给个尊重,我的内心里面就有回旋的空间,

我们不是要找个停车格吗?开车的时候,我们要找一个停车格,有时候找不到停车格啊,

我们如果证入到诸法空相,懂得进退的时候,你的内心里面都有一个停车格的,因为你会有转圜的余地,

其实别人没有逼你啊,是你自己逼死你自己的,你知道吗?

现在为什么文明病,那个忧郁症、躁郁症那么严重,那么多人跳楼自杀,为什么?

不懂心法,自己逼死自己啰,不知道自己是自己最强大的敌人,

你的敌人没有在外面,你的敌人在你的内心深处,那种个性强大的我、法二执,没办法经过人家一句话,

人家讲一句话,你苦恼了三天三夜,三个月还在苦恼,你这怎么修行呢,

所以,修学佛道的人,就是神经要大条一点,没什么神经,没什么神经啊,

该有神经的时候,是讲经说法,这个时候神经不能太大条了,欸,要拉紧神经的,这个要好好地讲,

对于别人的欺负、别人的侮辱啊,没什么神经,也没什么看法,

欸,说,师父啊,你这样日子好过,当然很好过啊,我对一切生灭都没有任何的意见啊,对某某法师也没看法,对道场,八大宗派给跟尊重,会有苦恼什么,

那凡夫对不起我,因为他的名字叫做“凡夫”啊,他如果圣人,他也不会伤害我,

师父,人家骂你怎么样...怎么样,我没意见,没看法,那《金刚经》里面讲的嘛,这辈子受人家侮辱,我们无量劫来的罪都被灭尽了,还得感谢他呢,造了地狱的因来成就我。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经文292:【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自觉圣智善乐?谓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得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得意生身。】简单讲,就是离生灭,意生身就生。

【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自觉圣智善乐?谓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得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得意生身。】

    10-1 我们众生都是着于欲望之乐,而我们修学佛道的人,应当要法乐,但是不可着。

那么,云何~就是什么是菩萨摩诃萨证得自觉圣智,

这个“善”就是至善,乐,之乐?至善之乐,

所以我们众生都是着于欲望之乐,而我们修学佛道的人,应当要法乐,但是不可着,

法的乐,法的喜悦,哎呀,那种法的喜悦,

在座诸位喔,今天你到亲戚的家,你的亲戚家,住得很偏远,山区,去的时候,他搞一点稀饭出来,弄一点酱菜,你都会很感恩,

要是一般人,我官当了这么大,我到这来,你没有大鱼大肉来请我,生气了,对不对?

所以,以前有一个居士,我也听了很感动,他说:我以前我老婆,我一回来,没有煎这个鱼、肉给我吃,我就给他掀桌子,

(与“冰的”同音)冰的就是不是热的啊,冰的啊,翻桌(台语)就是翻桌的意思,冰的就是不是热的,他就给她翻桌子,

老婆炒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哇!他就翻桌了,不吃了,这个老公每天都为吃的鱼跟肉困扰了,

那我们一般出家修行人,弄一点点简单的来,什么都吃,什么也不烦恼,

你看,两个人过的日子,完全不一样,他能享受生命呗,

所以,真正的学佛,就是享受内心的宁静,这种真正的享受了生命,

而众生不懂得享受生命,他一直往外,一直攀缘,一直想要找到快乐,可是,一辈子都找不到,一辈子都找不到真实的快乐。

    10-2 当我们心境离藏识、意识,万法不生,就能随意现身,所以称为意生身。证得意生身。

说:云何菩萨摩诃萨证得自觉圣智至善之乐的行相呢?谓得无生法忍已,就在住第八菩萨地,

“菩萨地”就是不动地,得离心意意识、就是离八识的分别跟执着,

离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也离三自性、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等等,还有圆成实性,还有人、法,二种无我,人无我、法无我,叫做二无我等相,等幻相,

简单讲,当我们离开了藏识、意识,种种不生,所以可以随意而生,

就简单讲,就是离生灭,意生身就生。离于生灭,意生身就生,随意而生,得证得意生身。

再把它贯串一遍:

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够证得自觉圣智至善之的乐种种境界的行相呢?

谓于证得无生法忍已,就安住在第八地不动地,得离于心、意、意识,

就这个“离”字,就是彻底放下生灭,彻底放下这些唯心所现的差别相,那么,万法就不再起妄,

放下五法、放下三自性、放下人、法二种无我等幻相,这“离”,

当我们心境离藏识、意识,万法不生,就能随意现身,所以称为意生身。证得意生身。

【义贯】

【“云何”为“菩萨摩诃萨”证“得自觉圣智”至“善”之“乐”的行相?

“谓”于证“得无生法忍”已,即“住”于“第八菩萨”不动“地”,

而“得离”于“心、意、意识”(八识)、“五法”、三“自性”、及人法“二”种“无我”等幻“相”,而证“得意生身”。 】

    10-3 其实什么是佛道,就是忍辱的功夫。你今天,你要知道说你的境界怎么样,你不必问师父,你什么事情都给自己一个考验,我忍得下来吗?这件事情很严重,忍不下来,那就落入生灭;这件事情你能忍得下来,你就慢慢地见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

【诠论】

【在第八地以前,未离生住灭见,】就是没有离开生灭,

诸位,一切众生的苦难,就在因为放不下这个生灭的东西,

财,放不下,名,放不下,色,放不下,财、色、名、食、睡,统统放不下,

简单讲,未离生灭,就是,财、色、名、食、睡,统统放不下,割舍不下,

【因此尚属生灭之境界;】生灭的境界就是不能成佛,

你着于生灭,简单讲,你就不能契入不动地的不生灭境界,你永远不能成佛,

着于生灭的境界,你就永远不能成佛,要心保持如如不动,

安【住】在【第八地后,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一切俱离,】

这个“离”要放在前面,离于五法、离于三自性、离于八识、离于二无我,一切俱离,

【而】证【得无生法忍,】一切第一义谛大空所显的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也就是无所不能忍,没有一样东西不能忍,忍得下来,

所以,其实什么是佛道,就是忍辱的功夫,

你今天,你要知道说你的境界怎么样,你不必问师父,你什么事情都给自己一个考验,我忍得下来嘛,

这件事情很严重,忍不下来,那就落入生灭,

这件事情你能忍得下来,你就慢慢地见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

为什么一直讲“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动的话,你就是生灭啊,

为什么动念即乖,这是指禅宗里面“动念即乖”,动念即乖,就是动念就不是不生不灭的境界,你有生,那就有灭,就落入生灭的东西,

为什么叫“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为什么涅槃叫做不生不灭,

处处都叫你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正因为生灭是生死法,生灭是无明法,

意指,修行,一定要了解这个层面,也就是说,在念佛的时候,同时对一切假相如如不动,

一心念佛,心中只有“阿弥陀佛”,对万法,都是如如不动,于理于事都是一心不乱,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

虽然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没有能念,也没有所念,虽然一心念,亦无能念所念,这是真正懂得修行的人。

【入于不生不灭之境界。因为已离于藏识,意识不生,故】(所以)【能随意现身,所以称为意生身。】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经文293:【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缘?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因先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这一段是大慧菩萨问佛啦,什么叫做意生身。

【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缘?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因先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

   11-1 其实这个意生身,很简单的,不着于生灭,离于生灭,入于如如不动,就得意生身,这个就是分水岭。

这一段是大慧菩萨问佛啦,什么叫做意生身,

说:世尊,什么是意生身?是什么因缘才能名为意生身呢?

其实这个意生身,很简单的,不着于生灭,离于生灭,入于如如不动,就得意生身,这个就是分水岭,

着于生灭,不得意生身,没办法随意而生,不自在故,

不着于生灭,即得不动地,即得意生身,这个就是这么简单,

众生不能随意而生,众生不得自在啊,完全困死在假相里面。

    11-2 佛无所不在,你只要虔诚的念他,他的意生身就到,可问题是,你这个粗人啊,眼睛看不到佛的色身,微妙的色身,没办法的,所以意到,身就到叫做意生身。

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得意生身,太不简单了,神通自在啊,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

就是我们意念想要到那个地方,迅速就到,

所以,佛有大神通啊,你一念佛,佛在你前面,在你面前显现,只是你看不到啊,

意生身,那个是微细妙相,我们这个粗糙的粗人,哪看得到佛的意生身,你根本看不到啊,太粗鲁了,妙相庄严,

所以,有的人在念佛,念到心定的时候,突然见佛,那个时候,是最虔诚,至诚恳切的,突然见佛,

所以没有意生身的功夫...但是佛的意生身是自在的。

譬如意去,石壁无碍,我们这个意念可以穿墙走壁的,石壁怎么能够阻挡我们的意念呢,不可能,石壁无碍,

于彼异方无量由延,“由延”就是由旬,“异方”就是他方,在彼他方无量的距离由延,

因为先前所见到的,只要你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然于其身遍能到达其所意念之处,就是,意念到,身体就到,可是我们没办法,

然于其生无障碍生。没有障碍,佛陀的那个身,意念到,身体也到,我们没办法,

所以,如果是世尊活在今天的话,这个就很好了,到美国去,不用签证,释迦牟尼佛一动念的话,动念到,美国就到,我们没办法,

我们想到美国,只能梦游,我们到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也只能梦游,要不然你到苏联,Russia,去走一走,你意念到,还想去克里姆林宫,你在影片上看到红墙,可是意念到,身体不到啊,

你想要到日本的合掌村去走走、走走...合掌村就是那样,屋顶翘翘的,翘翘的而已,如果是证得意生身的,想要到日本合掌村,就这样动念到,身体就到,那你没办法,那就是坐飞机,还得花钱啊,划不来,要不然你去证得意生身,没办法,

所以,我们众生是意念到,可是身体到不了,没有这个意生身,也没有这个能耐,没有办法,

所以,佛无所不在,你只要虔诚的念他,他的意生身就到,可问题是,你这个粗人啊,眼睛看不到佛的色身,微妙的色身,没办法的,所以意到,身就到叫做意生身。

    11-3 菩萨摩诃萨意生身,了一切法如幻,心有定力,这个三昧力,自在神通,所以,在这里还要跟你强调一下,任何的修学佛道,没有定力,就没有办法成就佛道。

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顿现;“俱”就是顿,非渐次具足,这个意生身,是一刹那之间就同时显现的,

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什么叫做如幻呢?

了悟诸法如幻,如幻是心决定进入金刚不动,不动地,

“如幻”就是了一切法都没有任何的障碍,绝不执着,绝不颠倒,叫做如幻三昧力,

了一切法如幻,心有定力,这个三昧力,自在神通,

所以,在这里还要跟你强调一下,任何的修学佛道,没有定力,就没有办法成就佛道,

没有定力,学佛的人就叫做“结缘”,心容易动摇的人,虽然念念佛、持持咒,很容易被干扰,

那个没有定力,那就没有自在神通力,那就表示他没有这个能耐了生死,

那你想要临命终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至少临命终要伏惑啊,不要说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至少你临命终,不要起烦恼啊,一切儿女,割舍得下,财产放得下,要不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也不想走啊,

    11-4 一个法师不能说不修边幅,不修边幅不行啊,不修边幅,头发长长的,也不理,搞得像流浪汉一样,衣服穿得破破烂烂的,什么时候佛教你这样做啊,佛有教你这样做吗?为什么,要教你妙相庄严喔。

接下来,以种种的妙相庄严,因为意生之身有种种的妙相庄严,

意生身怎么来的,修福,修无量福,修无量的慧,然后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所现的妙相庄严,

在座诸位,这里交代一遍,为什么妙相庄严,佛度众生是无量的庄严相在度众生的,阿难有三十相,

那佛在度这个比丘尼的时候,他有时候也特别的派这个妙相去度这个比丘尼,

他知道这个妙相庄严,有的人会因此而入道,但是这个也有后遗症,没有证到自在神通力的意生身的法师、上师,金刚上师,或者怎么样子,这个还是要很小心的,

有的法师长得特别地庄严,后面跟了一大票的女众,还没得到意生身,那就不自在身了,走到哪里,都阻塞不通,对不对啊,水泄不通啊,都被阻塞的,可是他没有意生身啊,也没有如幻的三昧力,也不自在神通啊,

所以,这个有时候,还是要看情形,但是这里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就是妙相庄严,很容易度众生,

换句话说:这一辈子法师如果你有成就,你也长得很妙相又庄严的时候,远远看,好看,近看,也好看,高、矮不分别啦,哇!那就可以度很多众生,妙相庄严,

所以一个法师不能说不修边幅,不修边幅不行啊,不修边幅,头发长长的,也不理,搞得像流浪汉一样,衣服穿得破破烂烂的,什么时候佛教你这样做啊,佛有教你这样做吗?为什么,要教你妙相庄严喔,

圣种类之身一时俱生。圣种类之身,他可以变化圣人的种种之类的身,

意思就是,要度无量的众生,种种的变化身,犹如意生,无有障碍,随意念到,那个就到,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

   11-5 整段,把它贯串起来。这一段,众生只能看一看,没有这个功夫啦,完全没有这个功夫。

整段,把它贯串起来:

大慧菩萨问佛这么说,说:世尊,意生身者,是何因缘而名意生身呢?

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意念想要到达,迅速就可以到达,迅疾无碍,故名意生。

动念就到,譬如意念到、去,这些石壁没有办法阻碍意念的到达,

于彼他方异方无量由旬,因先前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

然于其身遍能到达所意念之处,就是身体没有任何的障碍,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意到身就到,不是像众生意到,身不到。

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顿俱;非渐次具足,

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得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力,拥有福慧具足的妙相庄严,如佛一般,圣种类之身,随时应化,一时俱生。

犹如意生,非渐生,没有任何的障碍,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

这一段,众生只能看一看,没有这个功夫啦,完全没有这个功夫。

   11-6 既然佛有意生身,那么,你就记得要认真念佛,佛其实都时时刻刻保佑你的,有的冥感就冥应啊,你精进啊,那个感应就不得了。

【注释】

【“譬如意去,石壁无碍”:譬如心意之来去,石壁亦无能障碍。】

【“于彼异方无量由延”:“异方”,他方。“由延”,】就是【由旬。谓又如于他方无量由旬外之地。】

【“因先所见”:“先”,】就是【先前。】

【“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其所忆念者,于其心中流注不绝,而与其身并不相妨碍,随意遍能到达其所忆念之处。】

就是意到,身就到啊,众生没办法,【菩萨之意生身,亦复如是,随意遍到。】

【“一时俱”:即】(就是)【一时顿俱,非渐次俱足。】

【“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此二者为能生意生身之功德道力,亦即】(也就是)【意生身之“意”。】

【“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以种种妙相而为庄严】为什么?多数的众生是因为见到佛的妙相而学佛的,所以这个妙相而为庄严是很重要的,【之圣种类之身。

此为如意所生之妙身,亦即】(也就是)【意生身之“身”。】

【“一时俱生”:一时俱足生起。】那么这一点还要补充一下,就是,

既然佛有意生身,那么,你就记得要认真念佛,佛其实都时时刻刻保佑你的,有的冥感就冥应啊,你精进啊,那个感应就不得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11-7 佛菩萨保佑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你的身旁,因为他有意生身啊。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千处祈求千处应啊,为什么呢?他有意生身啊。哎呀,这个多好啊,多自在。

【义贯】

【大慧菩萨问:“世尊,意生身者”,以“何因缘”而得其名?

“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心“意”之来“去”,如念即至,“迅疾无碍”,是“故名”为“意生”身;

又“譬如”心“意”之来“去,石壁”亦“无”能为“碍”。

又譬如有人“于彼异”地他“方,无量由延”(】就是【由旬)外之地,“因先”前“所”曾“见”,而“忆念不忘”。

如是,其意所念者,于其“自心”之中“流注不绝”,然“于”其“身”并“无”有“障碍”产“生”,

身在此,而意在彼,其意念何处,便仿如置身其中,随意自在能到。】

所以佛菩萨保佑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你的身旁,因为他有意生身啊,你没看到,你也没看到,世间的粗人,粗鲁的人,哪看得到菩萨的意生身呢,

【(菩萨之意生身,亦复如是,随意】到【、迅疾】到【、遍到,无有障碍,其意所到,其身便生。)】

为什么“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千处祈求千处应啊,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千处祈求千处应啊,为什么呢?他有意生身啊,

那我没有啊,除非你打电话告诉我,你没打电话告诉我,我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大慧,如是”之“意生身”,一切功德,“得一时”顿“俱”,非渐次生起。

“菩萨摩诃萨”得“意生身”时,其“如幻三昧力”,及“自在神通”等能生之意,

及以种种“妙相”而为“庄严”之“圣种类”之净妙“身”等所生之身,皆“一时俱”足“生”起。

“犹如”心“意”之“生”起,身体或山河一切“无有”能“障碍”者,

菩萨意生身之来去十方世界亦复如是,“随”其心“所忆念”其“本愿”所在】的【“境界”之处,“为成就众生”故,便能随意即到。

是为菩萨摩诃萨证“得自觉圣智”至“善”之“乐”的行相。】哎呀,这个多好啊,多自在。

    11-8 大家要认真念佛,多念观世音菩萨,确实,其实,佛菩萨其实就在你身旁,因为他有意生身啊。

【诠论】

【意生身是因为有三种涵义,所以才取“意生”为譬喻:

一、】因为【迅疾;】速度太快了,

【二、无】(没有)障【碍;

三、遍到】(至)【。】十方祈求,十方就到,十方动念,十方就到,

【这是说菩萨得如幻三昧后,现身摄度众生,也有此三种功能,所以取以为名。

凡夫意到而身不能到,身意俱到,只有圣人才能】(有)办法做得到【。】

所以大家要认真念佛,多念观世音菩萨,确实,其实,佛菩萨其实就在你身旁,因为他有意生身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经文294:【如是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转舍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当如是学。】

【如是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转舍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当如是学。】

    12-1 【得自觉圣智善乐。】佛菩萨那种是妙乐,不是众生的五欲的乐,众生的乐后面就夹带着因果跟痛苦,众生的享乐就是因果跟痛苦。

说:如是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入住在第八菩萨不动地,

“转舍”就是刹那间、当下的意思,当下瞬间就离心、意、意识、就是离八识,离五法、离三自性、离二无我,二无我相所成之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觉圣智这种至善、一种妙乐。

佛菩萨那种是妙乐,不是众生的五欲的乐,众生的乐后面就夹带着因果跟痛苦,众生的享乐就是因果跟痛苦。

日本有一个女孩子,她年轻的时候,因为对这个男女的欲不会控制,这个每天都追逐如梦幻泡影的境界,

到最后,年岁大的时候,得到一种病,就是传染病,就全身溃烂,这是在日本啊,

这个到五十几岁的时候,她要死的时候,她要死的时候躺在床边,就告诉这些记者,说:

我一辈子都追求梦幻的事情,享乐、男女的事情,结果,浑身都是病,全身都得到了果报病,又有病毒啊,跟过几个男人,也不清楚,然后,全身都长满了疮,

然后跟这记者说:把我当做一种教材,我很忏悔,我年轻的时候,不懂得爱惜、珍惜自己,所以,很多的男人发生一些事情,那么,我很后悔,

希望把我这个作为一种题材,来教育这些年轻人,对这个欲,稍微控制一下,后来,就断气了,全身都溃烂,

这是我看到这个影片,也挺感动的,她也非常有勇气,她也不怕人家耻笑她,

迷惑的年轻人,追求这个欲乐的后遗症,就是苦不堪言,这是我看到这影片,是真人的故事。

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如是便得从因到果,起用化他,那么,汝当如是学。你应当如是修学。

   12-2 哲学家有一句话,你要背起来,当我们生命起点的时候,一切都是平等,可是当我们生命终点,到生命终点的时候,就起了大变化,有的成圣,有的依然是凡,有的继续去六道轮回。

【注释】

【“转舍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身”:

“转”,】就是【展转,迅疾之义。谓于转眼之间,】就是当下的意思,所以,放下、

放不下,不是学佛越久的人就越有修行,只是说,他的善根比较深厚,

诸位,初起步跑得最快的马,不一定最快到达终点,你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学佛,刚开始很勇猛的人,不一定能够到达不退转的境界,

所以,不要小看那些后来的学佛的人,后来的学佛的人,有时候是一匹黑马,跑得比你更快,真的,

有时候,这老婆有学佛、很有善根,她常常讲说,我这个老公没学佛,我就跟她讲,这老公要给他学佛起来,是一匹黑马,有时候,这个很难讲的,

后来,她老公真的学佛了,跑得比老婆更快,老婆听不懂的《楞严经》,她老公还开示她,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咦,他都听得懂,老婆听不懂,停顿了,

所以,学佛同一个起点,但是不一定最快达到终点,

所以,哲学家有一句话,你要背起来,当我们生命起点的时候,一切都是平等,可是当我们生命终点,到生命终点的时候,就起了大变化,有的成圣,有的依然是凡,有的继续去六道轮回,

再讲一遍,哲学家讲了,就是,我们的生命起点都是相同的,但因为这一辈子,所能学习的、发挥的,善根深厚也不一样,到终点的时候就起大变化了,到终点,就起大变化了,就看你这一辈子的能耐了。

谓于转眼之间,【便舍离心意意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相所成之身。】

    12-3 注意,这个“起用化他”,修学的目的,除了自觉以外,一定不可以有私心,有钱的,一定要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时间的,出时间,有空间的,出空间,一定要推广正法。

【义贯】

【“如是,菩萨摩诃萨”于“得无生法忍”后,即入“住”于“第八菩萨”之不动“地”。

于“转”瞬之间,便“舍”离由八识(“心意意识”)、“五法”、三“自性”、及“二无我相”所成之“身”,

因而“得自觉圣智”至“善”妙“乐”】之【境界;】那个妙乐就是没有后遗症的乐,是完全解脱的乐,

【“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成就四”种“法”门,而“得修行者”之无上“大方便”;

如是便得从因至果,起用化他,故汝等“当如是”修“学”。】

注意,这个“起用化他”,修学的目的,除了自觉以外,一定不可以有私心,有钱的,一定要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时间的,出时间,有空间的,出空间,一定要推广正法,

因为这个是学佛的目的吧,生命的最重大的意义嘛,总不能说我们自己听到佛法,而自私自利吧,一毛钱都拿不出来嘛,不能这样子。

   12-4 关于意生身,《华严经》所言说的与此经稍有不同。本经是第八不动地即得,华严因说次第段证,所以要到第九地。

【诠论】

【本章说,菩萨若依此四法门修行,即是从因至果,一门直入,层层增进,而至起用化他,实为无上之大方便。】

【再者,关于意生身,《华严经》所言】(说的)【,与此经稍有不同。

《华严》的第九地善慧地,现十界身,说法度生,庄严佛土,承事诸佛,作大佛事,就是此经所说的得意生身,起用化他。】

你想要得意生身吗?那就好好地做度生的工作,这个就是成熟意生身的因缘,

【而本经是第八不动地即得,华严因说次第段证,所以要到第九地;

其次第为:先在第八地断俱生我执,】这个“俱生”就是先天性的,与生俱来的,叫做无量劫与生俱来的,叫做“俱生我执”,这个难断,人一出生,莫名其妙的就执着,就是这个意思,【证平等真如,得无生忍,】

如果住着于【二行相行,】二行相之行,就是能行所行,还没有办法放下,那么就不可能证得真如,

“二行”就是能行所行,一样着于能行所行,如果住着于能行所行,这个二行相之行,【悉不现前,】但有能所,就悉不现前,

或者是【味著三昧之乐,】这个定太乐了,太喜乐了,不想出定,

【由诸佛七次劝请,】不能自私,【方能舍三昧乐,得无功用行,发愿度生,所以现无量身,遍至法界,如意自在,故】(所以)【称】为【意生身,

所以其意生身是在九地才得,】这是《华严经》讲的,【因为九地才起作用。

而本经是以顿机而言,但一念不生,】顿断,怎么样,【离心意意识,便顿证无生,】

顿证无生,后面就是不灭,无生,后面再补一个“不灭”,就是涅槃,便顿证涅槃的意思,

你不要一直看到无生,卡在那个无生,便顿证无生,无生就无灭,所以便顿证无生无灭的涅槃性,清净性,【一时俱获意生身;

而不是说次第段证才至八地,渐次证得无生、如幻三昧及意生身。

所以本经后面说:“得诸法正性者,】

诸位,什么叫做诸法正性,得诸法法无我的真理,叫做“诸法正性”,“诸法正性”就是空无自性,诸法无我,就是得诸法正性,

了解一切法无我,那一切法无我,你贪什么,那一切法无我,你瞋恨什么,那一切法无我,你争论什么,

对、错有什么意义,来去、生灭、增减,谁赢谁输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得法无我,无我,还有起心动念、能所吗?

所以师父一直重复强调说,那个人(是)不是说很有修行,看他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包括写书,包括讲出来的话,是不是会排挤别人,那就没有得到诸法的正性,

诸法的正性,法无我,没有能所的东西,就是变成一个很有修养的,悟入一乘实相的道理,入于大寂灭的涅槃,证阿兰若嘛,

所以得诸法正性者,得诸法的胜性,【不从一地至于一地”的原因,】就是那一地都是圆觉,都是圆满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今天上课到这个地方,那明天我们再上一天课,那么,四月十三,我们休息,四月十三就休息,四月二十、二十一,我们继续上课,

再来是师父辛苦的日子了,我的好日子已经过完了,我这二、三个月也休息,日子过得很惬意,不错啊,再来就是师父的苦日子了,为什么,要上课了,要跟大家上课了,哎呀,这个《楞伽经》是好啦,

好,我们今天到此结束,还没有回向喔,诸位,请合掌:有的人笨笨的,请合掌,他拼命鼓掌。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三套(共5讲)
第二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2013.04.06-2013.04.27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295:【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缘因之相。以觉缘因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有、无妄见,无妄想见渐次、俱生。】诸位,无论是渐次生,无论是俱生,统统是妄见,因此佛说,一切法无生,这个才是佛的根本教义。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缘因之相。以觉缘因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有、无妄见,无妄想见渐次、俱生。】

   1-1 由于觉悟了缘跟因之相,我以及诸菩萨了悟缘跟因,这些都是空无自性,能离一切性,就不会在万法当中,着有见、无见这种种的妄见,也不会再有从自性里面产生的一种妄想见,无非是不离渐次生、或者是一时的顿生跟俱生,这种过错。

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就是希望佛陀为说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之生起,这个“缘”跟“因”中间有个顿点(、),语意才清楚,也就是一切诸法生起之缘跟因之相。

“以”就是由于,因为觉了,觉悟了缘跟因之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

那么“离一切性”就是了悟了万法空无自性,就不会产生有见和无见这种妄见,有见就是常见,无见就是断见,

这个妄见,为什么这个妄见呢,因为真如自性是无见嘛,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有见,是妄见,无见,当然还是妄见,无妄想见,“无”就是便不会再有,这个妄想,当然是来自于自心,就不会有自心产生的妄想,对诸法的种种见,见到什么,见诸法有渐次生、或者是一时俱生。

一时俱生就是顿生,换句话说:一切法本自无生,空无自性,并无所谓的渐次生,也无所谓的顿生的俱生,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无妄想见,渐次、俱生,“渐次”就是渐次生,“俱生”就是一时顿生,意思是说,便不会再有自心妄想所见的诸法,到底是渐次生,或者是一时顿生这种过咎。

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它生起,到底它的缘,怎么个具足,因,怎么个具足之相。才产生万法,

“以”就是由于,由于觉悟了缘跟因之相,我以及诸菩萨了悟缘跟因,这些都是空无自性,能离一切性,

就不会在万法当中,着有见、无见这种种的妄见,也不会再有从自性里面产生的一种妄想见,

妄想见,无非是不离渐次生、或者是一切顿生、俱生。一时的顿生跟俱生,这种过错,

所以,无妄想见渐次、俱生,这个“生”用两次,渐次生、还有俱生。

   1-2 在这里要特别交代一下,佛陀讲的,有六因二缘二种缘,这个叫做佛讲正因缘;也就是万法必须依佛陀所讲的六因二缘而起的万法,这样叫做正因缘。但佛讲正因正缘是为了破除外道,正因正缘,仍然空无自性,仍旧是一切法无生,这个才是根本佛教的重点。

【注释】

【“缘因之相”:即】(也就是)【一切法生起之缘与因之相状。】

那么在这里要特别交代一下,佛陀讲的,有六因二缘二种缘,这个叫做正因缘,

但是,记住,正因缘是为了破除外道的执着,才讲正因缘,

也就是万法必须依佛陀所讲的六因二缘而起的万法,这样叫做正因缘,

但是,切记,所有的正因缘都是为了破除外道,如果着一个正因缘,仍然是邪见,

所以说,众生邪因邪缘要破,就算是正因正缘,佛所讲的正因正缘,仍然是空无自性,一切法契入无生,这个是佛究竟义,

简单讲,佛讲正因正缘,是为了破除外道,那么,正因正缘,仍然空无自性,仍旧是一切法无生,这个才是根本佛教的重点,也就是一切法生起之缘与因的相状,

【亲因为因,】亲因就是最重要的,【疏因称缘;】

譬如说:种子,种子就是亲因,那么我们栽种蔬菜、水果,要有种子,这个就是亲因,最重要的因,有了这个种子,

那么,疏因,譬如说,阳光啊、水分啊等等,那么这个是,疏因称缘,

   1-3 你一定要切记这一句话,佛陀在因跟缘跟果,并没有死板的界限。这个缘起法里面,哪一个角度,它都可以做因,哪一个角度,都可以做缘,哪一个角度,都可以做果,因为它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不是死板的,所以,它能够转动。所以,你一定要了解,我们有时候角度互换的时候,我们不是永远的主人。

【又内为因,外为缘;又,主因为因,助因为缘。】

但是,在这里,一定要在更正大家一个重要的,

因非因,因可以作缘,缘,也不一定缘可以作因,

在这里,你一定要切记这一句话,佛陀在因跟缘跟果,并没有死板的界限,最主要是因为它是空无自性,

我现在举个例子,看看你能不能体会出来,譬如说,我们种苹果,那么,种苹果,有个苹果的种子,以此为因,最重要的因,

好,这种苹果的因,诸位,如果没有水分,没有养分的话,这个因不会成长,

好,我们现在把它夺过来,以水分为主,没有水,你就是活不了,以水分为主因的话,那么种子就是助缘,你有种子为因,用这个水来做助缘,

假设又恢复到原状,好,现在如果没有阳光,你有水跟种子,没有用的,没有阳光是没有用的,

好,这在《华严经》里面讲的,叫做,主跟宾要互换,在某一个时间跟空间,这个时候没有阳光,阳光就变成主,叫做亲因,要对调过来,

所以,你一定要了解,我们有时候角度互换的时候,我们不是永远的主人,

这个缘起法里面,哪一个角度,它都可以做因,哪一个角度,都可以做缘,哪一个角度,都可以做果,

因为它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不是死板的,所以,它能够转动,这个在《华严经》就讲得更清楚了。

   1-4 为什么我们讲佛性非常、非无常呢?佛性着有见,就是着常见,所以佛就是,佛性是无常;如果说,着无常,佛说,那佛性是常,为什么?只是在破你对哪一个点的一个执着,所以说,佛性非常、非无常。因此,讲有见、讲无见,都是涅槃里面的葛藤,都是涅槃里面的尘垢。

【“以觉缘因相故”:“以”,】就是【由于。“觉”,】就是【觉了。由于觉了缘与因之相状。】

【“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有、无妄见”:】有见,就是常见,无见,就是断见,这有见,无见都是妄见,

【如是我及诸菩萨,便得远离执一切法之性为有、为无之妄见。】

所以,万法本空,讲万法本空的意思,其实就是万法本来就是空无自性,

因此,师父一再地强调,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是不符合佛意的,不变,就是常见,随缘,就是断见,

其实佛性讲非常,非无常,仍然是为了断除众生的迷茫,

为什么我们讲佛性非常、非无常呢,佛性着有见,就是着常见,所以佛就是,佛性是无常,如果说,着无常,佛说,那佛性是常,为什么?只是在破你对哪一个点的一个执着,所以说,佛性非常、非无常,

因此,讲有见、讲无见,都是涅槃里面的葛藤,都是涅槃里面的尘垢。

    1-5 诸位,一切法无生,你会修行,这一句话就足足你用一辈子,万法本来就不生,为什么?色即是空,岂有渐次,岂有顿生,因为它讲的是体性本空,所以你看一切事情的时候,你看透了,就了解万法空无自性。

【“无妄想见渐次、俱生”:便不会再有自心妄想所见之诸法为渐次生,或】者是【一时顿生之过。】

诸位,一切法无生,你会修行,这一句话就足足你用一辈子,万法本来就不生,为什么?色即是空,岂有渐次,岂有顿生,因为它讲的是体性本空,

所以你看一切事情的时候,你看透了,就了解万法空无自性,

好,我们把历史拿来回顾一下,秦始皇并吞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秦,那秦始皇现在在哪里呢,制定全国的度量衡、车轨、文字,秦始皇,

欧洲就是少一个秦始皇,所以咱们中国有这么大,其实就是秦始皇并吞六国,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好,那秦始皇现在在哪里。

我们讲到唐太宗,唐太宗现在在哪里咧,

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万法空无自性的意思就是,任何的事情都没有永恒,你所见到的只是因缘生的东西,

万法只是因缘,没有什么多少、有无、来去、生灭、增减,

那么我们见到,色即是空,会修行,一句话,就搞定它,喔,原来万法本空的东西,这种东西,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苦了自我,

因此,没有学佛的人,他不懂得般若智慧,不会过日子,因此,拿这个假相,硬是把自己压垮自己,给自己痛苦,像钻牛角尖一样的,

所以众生的思想是很可怕的,掉进去有见、无见、常见、或者是断见,或者是常见,或者是无常见,他就总会有一些看法,就是钻牛角尖,

钻牛角尖,钻进死胡同里面,不懂得怎么过日子,来解脱自我,

所以,当我们没有妄想的时候,这些就能够统统放得下,

所以,无妄想见渐次、俱生,便不会再有自心妄想所见的诸法,为渐次生,或者是一时顿生之过,【“俱生”,即】(就是)【一时俱生起,亦即】(也就是)【顿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1-6 诸位,无论是渐次生,无论是俱生,统统是妄见,因此佛说,一切法无生,这个才是佛的根本教义,而且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讲的同样一种真理,就是一切法无生。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问“世尊”道:

“惟愿”世尊“为”我“说一切诸法”生起之“缘”与“因之相”状。

“以觉”了“缘”与“因”之真实“相”状“故,

我及诸菩萨”便得远“离”计执“一切”法之“性”为“有”、或】者【为“无”等虚“妄见”,】意思就是着有、着无,都不对,

【并使吾等“无”犯自心“妄想”分别所“见”之一切法为“渐次”生起、或】者【一时“俱生”(顿生)等过咎。】

何以故?渐次生本空,是无生,顿生本空,仍然是无生,诸位,无论是渐次生,无论是俱生,统统是妄见,

因此佛说,一切法无生,这个才是佛的根本教义,而且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讲的同样一种真理,就是一切法无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296:【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种缘相,谓外及内。外缘者,谓泥团、柱、轮、水、木、人工诸方便缘,有瓶生。如泥、缾、缕、叠;草、席;种、芽;酪、酥等方便缘生,亦复如是,是名外缘,前后转生。】一切诸法有二种缘积集之相,一是外缘,二是内缘。先讲外缘。

【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种缘相,谓外及内。外缘者,谓泥团、柱、轮、水、木、人工诸方便缘,有瓶生。如泥、缾、缕、叠;草、席;种、芽;酪、酥等方便缘生,亦复如是,是名外缘,前后转生。】

    2-1 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种缘相,有两种缘,哪两种缘?谓一、是外缘,外在的缘,以及(二、)内缘。先讲外缘,什么叫做外缘呢?“缘”就是众缘,“生”就是和合而生,其实是空无自性。

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种缘相,有两种缘,哪两种缘?谓一、是外缘,外在的缘,以及(二、)内缘。

先讲外缘,什么叫做外缘呢?

我们以泥团当作亲因缘、那么用柱子、轮、水、或者是木头、加上人工种种方便为助缘,然后,就有瓶子产生。同样的,由泥团变成的瓶子,

再来,由缕线慢慢编织成叠;一层、一层的编织,由草编织成草席;由种子经过了因缘而发芽;酪、经过了发酵制造成为酥等方便,

“缘”就是众缘,“生”就是和合而生,其实是空无自性,亦复如是,是名外缘,

那么,前后转生。前后转生就是前因,“后”就是后果,由前因后果,“转生”就是辗转生起。

【注释】

【“一切法二种缘相”:一切诸法有二种缘积集之相。】

【“如泥、缾、缕、叠;草、席;种、芽、酪、酥等方便缘生”:“缾”,即】(就是)【瓶。

正如由泥成瓶一样,由缕得叠,由草得席,由种】子转变【成芽、由酪】转变【成酥等,皆】(都是)【由方便之众缘和合而生。】

【“前后转生”:前因后果,展转生起。】

【义贯】

【“佛告大慧:一切”诸“法”有“二种缘”积集之“相,谓外”缘】以【“及内”缘。】

外缘就是相,内缘就是心,就是我们五蕴身心,所以很容易判别的,

那么【“外”法因“缘”积集之相“者,谓”以“泥团”为亲因】缘【,以“柱、轮、绳、水、木、人工”等“诸方便”为助“缘”和合,而“有瓶”产“生”。

正“如”由“泥”成“缾”之由众缘和合而生,同样的,由“缕”】线【成“叠”,由“草”成“席”,由“种”得“芽”,由“酪”得“酥”等,

皆由“方便”之众“缘”和合而“生,亦复如是,是名”为“外”法因“缘,】

注意,外法因缘,讲的都是相,内法因缘,讲的都是五蕴身,【前”因“后”果,展“转生”起。】

    2-2 在座诸位,这里附带交代,特别地重要,你想要成就一件事情,你就必须要珍惜因缘。

在座诸位,这里附带交代,特别地重要,你想要成就一件事情,你就必须要珍惜因缘,

因为没有珍惜彼此的因缘,到处去伤害别人,我们自己所得到的,一定是苦恼无量,

同时,你也没有办法成就无上菩提之道,因为你没有这些助缘,你没有善知识,善知识得罪了,

你没有同参道友,这同参道友大家都不想跟你相处在一起,

你一个人好像得了重病一样,到哪一个团体,呵斥人家,排挤别人,到处说人是,到处说人非,这个一传出去以后,没有人敢跟你做朋友的,

所以啊,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此我们在这个团体里面,一定要珍惜每一个人的因缘,用诚恳的心对待一切的众生,这个对自己的菩提道是好的,因为万法,缘具足才能成就,

那么我们珍惜了每一个因缘,每一个人来,我们待他,都像自己的家人,

何况我们都是佛陀的弟子,再怎么讲,我们都是一家人,哪一个不是拜释迦牟尼佛的呀,

那既然拜释迦牟尼佛,我们就是一家人,那么对一家人客客气气,诚诚恳恳的,这也是一种修行,修养本身它就是一种修行,

而且容易成就,因为你珍惜了这种种的缘起,就是增进自己的菩提道,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去伤害跟得罪。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297:【云何内缘?谓无明、爱、业等法得缘名。从彼生阴界入法,得缘所起名。彼无差别,而愚夫妄想,是名内缘法。】内法、外法都空无自性,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因为众生妄动,所以,起这个干戈。而愚夫妄想分别,即见有差别,是名内缘法。

接下来,

【云何内缘?谓无明、爱、业等法得缘名。从彼生阴界入法,得缘所起名。彼无差别,而愚夫妄想,是名内缘法。】

   3-1 万法的痛苦,来自一颗无明的心,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一颗没有智慧的心,硬要把内跟外隔阂,你、我、他,我相、人相、众生相隔阂,其实我们山河、大地、跟人,一切的人、动物、植物都是同一个体性的。

云何内缘?“内缘”就是内法之缘,什么是内法之缘?“内”其实很简单,就是五阴,讲的就是五阴,

那么我们什么是内法呢?因为众生分内跟外嘛,谓无明、因为无始劫以来,卡了一层厚厚的无明,还有无量劫来所贪着外境,

这种贪爱的心、形成一种强大的业力,不可抗拒的惯性意识等这些法,这些法会感召了五蕴身,

所以由内心深处无量劫来的无明、贪爱,还有心业等这些法,得称内法缘之名。

由于这些无明、贪爱的心业,会感得什么呢?从彼,就是从彼无明、爱跟业等内缘法,怎么样?而生起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诸法,所以,这个阴界入法,就是所谓的缘所起法之名。

缘所起法,就是藉重于无明缘、贪爱的缘,还有心业之缘,所以,从彼无明、爱、业等内缘法,而生起五阴身、十八界、十二入等诸法,

所以这个阴界入法,便得缘所起法之名,因为它是由内缘法所生起的,由内心深处的无量劫来的无明跟贪爱跟业力,所以叫做内缘法。

彼无差别,“彼”就是并,其实我们内法也好,空无自性,外法也好,皆空无自性,并没有差别,而我们因为无明的执着,分成内跟外,

其实我们内四大跟外四大,其实是平等的,如果我们把时空交换,如果你也研究物理的科学,或者是这些天文学,我们回归到四十亿年前,

四十亿年前,没有什么动物跟植物,没有的,这些动物跟植物,后来因为缘起法,变成了众生,

而众生由于执着、隔阂,变成内跟外,所以我们一个身体,就变成分你、我、他,

其实我们的颗粒微尘是平等的,元素也是平等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我,我就是你,

所以彼内法、外法都空无自性,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因为众生妄动,所以,起这个干戈。而愚夫妄想分别,即见有差别,是名内缘法。

师父再解释一下,云何内法之缘呢?谓来自于内心深处无量劫来的无明、贪爱、形成惯性意识的业力,这些法称为内法缘之名,

因为从无明、爱、业等内缘法而引发的果报,而生起了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诸法,所以这些阴界入便得缘所起法之名。

以其为内缘法所生起,所以称为缘所起之法,

其实,无论是内法,无论是外法,二者都是空无自性、平等不二,彼并无差别,

但是我们这个愚夫的妄想,就种种的差别跟执着,硬是要把平等法,见有差别,是名内缘法。

所以,万法的痛苦,来自一颗无明的心,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一颗没有智慧的心,

硬要把内跟外隔阂,你、我、他,我相、人相、众生相隔阂,

其实我们山河、大地、跟人,一切的人、动物、植物都是同一个体性的。

   3-2 我们今天要过苦日子,是这一颗心,我们要过快乐的日子,解脱的日子,仍然是这一颗心,找到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那你的心永远是幸福的,永远是快乐的,一个人内外平等,就不会有种族的冲突,也不会有政治的纷争。

【注释】

【“从彼生阴界入法”:从彼无明、爱、业等内缘法而生阴界入诸法。】

【“得缘所起名”:此阴界入诸法,因为是从内缘法所生起,故得称为缘所起之名。】

【“彼无差别”:彼等能起之内缘法,与所起之缘所起法,其自性实无差别。】

所以,为什么《金刚经》在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一句话什么意思,

你诵了《金刚经》,诵了这么久,这一句话的重点在哪里?

这句话的重点就是万法空无自性,

一个颗粒微尘跟一座山,其体性本空,平等不二,

诸位,见到了这个,万法空无自性,平等性,你就见到了佛,

所以见缘起,即见法,见缘起就是见缘起空无自性,就见万法平等法,见法即见佛,见到了平等,万法平等,就见到了佛,

所以,佛跟众生有什么不一样,佛就是每天过着平等心,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内心里面彻底不落入知见,因此他过着离一切相,

因为我们着一切相,不是着有、就是着无,要不然,就是着亦有亦无,要不然,就是着非有非无,

所以,凡夫见,不允许,二乘见,不允许,菩萨见,不允许,外道见,不允许,佛见,也不允许,

所以,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现在我们就知道,这部《楞伽经》讲的万法空无自性,即见究竟的平等心性,

所以我们今天要过苦日子,是这一颗心,我们要过快乐的日子,解脱的日子,仍然是这一颗心,

找到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那你的心永远是幸福的,永远是快乐的,一个人内外平等,就不会有种族的冲突,也不会有政治的纷争。

    3-3 【能起之内缘法,与所起之缘所起法,其自性实“无差别”, 】这个无差别就是建立在,“色就是空”,万法空无自性。

【义贯】

【“云何”名为“内”法“缘?

谓无明、爱、业等”这些“法,得”称为内法“缘”之“名”,

以“从彼”无明爱业等内缘法,而能“生”起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诸“法”。

故此阴界入法便“得缘所起”法之“名”,以其为由内缘法所生起之故。

而“彼”等能起之内缘法,与所起之缘所起法,其自性实“无差别”, 】

这个无差别就是建立在,“色就是空”,万法空无自性,

但是因为众生没有见到究竟的,至圆至顿的平等心性,

【然“而愚”痴】的【凡“夫】的【妄想” 】一层又一层的【分别,即见有差别等等,“是名”为“内缘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298:【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佛在上面解释过“缘”,缘有二种(内外缘),现在则开始解释“因”,因有六种。

说:大慧,彼因者有六种,刚刚讲:缘有二种,现在讲,因有六种。

【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

    4-1 生命有限啊,师父这一辈子讲楞严、楞伽,这是最后一次,也绝对不会再重复讲第二遍了,你要自己珍惜。

这对老参来讲,有一点复杂性,对这个初学佛法来讲,很难搞懂它,但是我们不能说等你懂了,我们再继续前进,生命有限啊,

师父这一辈子讲楞严、楞伽,这是最后一次,也绝对不会再重复讲第二遍了,

所以,我常常告诉这些徒弟说,你要打佛七,有的是机会、是因缘,你要打佛三,有的机会、因缘,作佛事……都有,

唯独独这个听经闻法,只讲一次,你要自己珍惜,

有的人刚好相反,讲经说法的时候不来,念佛的时候来,这刚好相反,那个真是很奇怪,一只龟跟一只怪,(非常地奇怪),

这个最重要的就是听经跟闻法,他就不来,他说:这个比较难,就是听不懂,不晓得你在讲什么,念佛比较快。

   4-2 说:大慧,彼因者有六种。第一谓当有因。“当有因”就是亲因缘,就是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这一念,决定将来的解脱跟生死,这个叫做“当有因”,就是最重要的亲因缘。你想要未来过好日子,从现在开始,要修正自己的当有因。

接下来,师父解释一下:

说: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

“当有因”就是亲因缘,就是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这一念,决定将来的解脱跟生死,这个叫做“当有因”,就是最重要的亲因缘,

其实《楞伽经》把所有的因跟缘,还是回归到空无自性的,至圆至顿的心性里面,所以这个六因当然也不可能离开我们的心,

“当有因”就是最重要的亲因缘,就是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

因此,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那个恶念,你千万起不得,害人之心,千万不可有,防人之心,是不可无,

所以你想要未来过好日子,从现在开始,要修正自己的当有因,

就是我起的念,统统是善的,是菩提念、是包容、是宽恕、是爱心,大爱、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你要动这个念,“当有因”就是最重要的亲因缘,

    4-3 第二“相续因”就是由妄念拼命地缘外境,然后执着,变成心中的种子,又落入下一辈子继续转世投胎,叫做“相续因”,没有间断。

接下来,相续因、这个“相续因”就是所缘缘,所攀缘的那个缘,就是外境,

这个意思就是,念念起妄念,众生念念起妄念,缘于外境,因此讲造成了五蕴身的种子,

这个种子落下去,我们的本识,就是八识然后下辈子,这个五蕴身又继续产生,这个叫做“相续因”,

简单讲,“相续因”就是由妄念拼命地缘外境,然后执着,变成心中的种子,又落入下一辈子继续转世投胎,叫做“相续因”,没有间断,

    4-4 第三叫做相因、又名“等无间缘”,这个相因就是心中存着一种相的一种理想,就是心中欲成之相,然后坚持不舍叫做“等无间缘”,从来没有间断。

第三叫做相因、又名“等无间缘”,这个相因就是心中存着一种相的一种理想,这个叫做“等无间缘”,

心中欲成之相,因此,譬如说,我要联考,心中欲成之相,

或者是,我要栽种一棵树,那么心中这一棵树,我要怎么栽,

心中欲成之相,我把这一棵树把它栽培好,这棵树要怎么用功,怎么样给它养分,

我今天要考联考,我要怎么念,去补习班,要找到好的老师,现在竞争得太厉害了,

这个相因呢,就是心中欲成之相,然后坚持不舍叫做“等无间缘”,从来没有间断,

    4-5 第四这个作因呢、就是增上缘,意思就是心中念念,念念增胜。这个作因,这个增上缘,对一个修行人是非常重要,如果你要菩提道,要念念增上,你心中不能有妄念,不能干杀、盗、淫的事,同时要亲近善良的人、有智慧的人。

那么这个作因呢、就是增上缘,意思就是心中念念,念念增胜,

诸位,这个分二个角度,譬如说,我们先讲坏的,坏的增上缘,这坏的增上缘,

譬如说,小孩子偷拿一百块,爸爸妈妈也不觉得什么,长大了,一百块不够花,我要的是一千块,

一千块太少了,现在买个ipad iphone,都是几千,几万了,又偷,变成一万,后来的,偷不到了,吸毒了,用抢的,

这个就是念念、妄念一直增长,欲望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越搞越大洞,越搞越大洞……这个就是走上歪路,

但是这个增上缘也有好的路,譬如说,我们今天来亲近我们的讲堂,我们在佛前发愿,我要发菩提心,哎呀,师父跟你认同,赞叹,不得了,

一个人发菩提心以后,来到这里,他有因缘,我们助印《楞严经》,出个一千块,觉得我经济能力不错了,他继续发心,再来,就布施一万,

法会的时候,我来随喜,这个就一直把这个菩提的念头,一直增上,一直增上……

所以,这个在佛讲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大善知识,没办法成佛,一个人没有增上缘,这个同参道友也没办法成佛,为什么?这个是让你发菩提心,一直增上的,

所以,在这里就必须要交代一个,如果你的生活圈非常复杂,但是,记着,你要用智慧抉择,什么人可以帮助你的菩提道业,而什么人可以败坏你,

酒肉朋友不能交,交坏了坏的朋友,那你一辈子完了,

我们生命不是纸张,不能回收的,修学佛道是燃眉之急,为了你下辈子灵魂的趋向处,你必须今天要做智慧的抉择,不可以交到坏朋友,更不可以亲近邪恶的恶知识,

这个作因,这个增上缘,对一个修行人是非常重要,如果你要菩提道,要念念增上,

你心中不能有妄念,不能干杀、盗、淫的事,同时要亲近善良的人、有智慧的人,

再来,宁与智者同哭,不愿与愚者同笑,这一句话,就是增上缘最好的座右铭,

我宁愿跟一个有智慧的人一起哭,我也不愿意跟一个愚痴的人一起笑,跟愚痴的人一起笑,仍然不会有智慧啊,

我宁可跟一个有智慧的人一起哭泣,也不愿意跟一个大白痴的人一起欢笑,

大智慧的人,一起跟大智慧的人,一起哭泣,他是会有产生智慧的、共鸣的,

所以这个增上缘变成一个非常、非常重要,

说:心中之念念,念念增胜,善念、菩提念,也能念念增上,

然后,但是恶念呢,一交到坏朋友,他就不感觉在做恶了。

    4-6 第五叫做“显示因、”又叫做“显了因”,也就是妄想一生起来了,执着于外境就能所不断。

接下来叫做“显示因、”又叫做“显了因”,

也就是妄想一生起来了,执着于外境就能所不断,叫做“显了因”,

直截了当讲,就是显了因,显示因就是显了,非常明显的,

能缘的妄想与所缘的外境,能所不断,称为“显示因”。

    4-7 第六待因。这个“相待因”是对有的人有少许的善根,当他晚上冷静的时候,或者是找一个时间到山上自己一个人,冷静,回光返照,喔,他的妄想渐渐减少,不妄想心就产生了。

那么待因,这个“待”,叫做相待的因,什么叫做待因呢?

我们这个妄想一直打,白天妄想,晚上休息的时候,心没办法定下来,变成梦想,

最清醒的时候,早上睡醒来的时候,就会这样扪心自问,我昨天做的那件事情,是不是对得起良心跟因果,

每一个人都有良知跟良能,当他冷静的时候,妄想不生,这个叫做不妄想性就产生,

因为一个是妄,一个是不妄,那么就叫做相待因,

当我们良知跟良能,被发现的时候,这个就是不妄想,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智慧。

那么我们如果没有听经闻法,我们的妄想性,那么,就一直贪着,也不觉得自己是错误,那么这个妄想性就一直连续,

所以这个“相待因”是对有的人有少许的善根,当他晚上冷静的时候,或者是找一个时间到山上自己一个人,冷静,回光返照,喔,他的妄想渐渐减少,不妄想心就产生了。

因此,相待因,待因,就是相待因,这个妄想歇,不妄想性就产生,叫做“相待因”。

    4-8 这个动念,有多么可怕呢,他会招感内根身、外的器界,内的根身,五阴身,外的器界,一切苦乐,染净诸法得以生起,就在你现在这一念。

当有因者,现在这句话是佛再重复讲,什么叫做“当有因”,

“当有因”就是亲因缘,就是最重要的亲因缘。

简单讲:就是现在的起心动念,你现在的起心动念决定未来的一切,

所以,当有因者,就是现在心生起后,作一切法的生因,

这个动念,有多么可怕呢,他会招感内根身、外的器界,

内的根身,五阴身,外的器界,一切苦乐,染净诸法得以生起,就在你现在这一念,

所以为什么现在的起心动念,形成一种强大的业力,招感未来的根身跟器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4-9 在座诸位!你要学习不要怨恨,你今天长得高、长得矮,或者长得美、长得丑,跟你前世的动念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还要跟你讲一个很重要的,你一定要接受这个业跟命的安排,这是很无奈的,

我们一出世,现在讲没有修行的人,我们一出世我们的命差不多被定了,

我们的业,因为强大的业力会形成一种所谓命者定矣,不可改变也,我们称为命运、命运啊,

但是修行人刚好反过来,因为我们有听经闻法,叫做“运命”,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命运,

命,在佛教里面讲,叫做定业难转。

所以,在座诸位!你要学习不要怨恨,你今天长得高、长得矮,或者长得美、长得丑,跟你前世的动念都有很大的关系,

你前世待人平等,每一个人心如大地,如此地接近每一个人,你的心平等,你的面相就非常地庄严,有慈悲心、那么有喜舍心,

要不然你什么事情都挂碍,你这个业力形成,常常生气,嗯~,下辈子就很丑陋了,

生气的人内心里面就丑陋,藉着理由,种种的生气,有的是一种生病,

因此,再来,你这一辈子轻视那一些穷人,那么你下一辈子啊,果报也不好,

或者是轻视哪一些残障的人,那也不行,轻视那一些残障的人,哪个是跛脚的,哪个是瞎子,你看,那个跛脚,你看,那个瞎子,讲起那个残障人士啊,你就又瞧不起人家,你看,那个神经病的,你又瞧不起人家,

那么这个内心里面,是不可以有任何这种种子的。

这个种子的,因此现在当有因者,你一定要重视你现在的起心、你的动念,为什么?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4-10 在座诸位,请你注意你的起心动念。同样一句话,为什么不讲好话、鼓励人家的话?同样一个身,为什么要干杀、盗、淫,招来来世不如意,为什么不做持戒清净的圣人?

整段的意思,解释一下:说:大慧,彼因者有六种。

谓“当有因”、就是亲因缘,“相续因”、就等同所缘缘,“相因”、就是等无间缘,“作因”、就是增上缘,那么显示因跟待因加起来,因,可以作缘,所以这里也可以叫做“六种因”,

前面讲的外缘跟内缘,二种缘,其实这也叫做“六种缘”,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

当有因者,什么叫做“当有因”?又名“亲因缘”,最重要的,现在心生起了念头以后,作为一切法的生因,

所以,在座诸位,请你注意你的起心动念,

同样一句话,为什么不讲好话、鼓励人家的话,

同样一句话,为什么要讲尖酸刻薄、伤人的话,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

同样一个身,为什么要干杀、盗、淫,招来来世不如意,为什么不做持戒清净的圣人,

    4-11 我们的意念、起心动念,会招感一切身跟口,所以要控制你的心,就可以控制你的身跟口,因此,你要讲一句不好听的话,不如把它念成阿弥陀佛。

再来,我们的意念、起心动念,会招感一切身跟口,所以要控制你的心,就可以控制你的身跟口,

因此,你要讲一句不好听的话,不如把它念成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这个人真是阿弥陀佛,这样讲那就听得懂了,

这个实在是,唉呀,如果很生气的时候,就这个人很可恶啊,这个人太痛恨你了,讲了,讲了情绪快气炸了,可以改变,

这个人实在阿弥陀佛,这个人实在没有办法去讨论他,观世音菩萨,

慢慢慢慢把这个仇恨、语言,慢慢地化解掉、化解掉……

因为活在这个世间,什么众生都会有啊,哪有这众生、每一个众生,都活在你的标准线上,让你理想地过日子,没有那么好日子,这里叫娑婆世界,不叫极乐世界啊,

所以,人不可以说,我订的心中一种标准,每一个人都顺着我的标准,那你去死好了,上吊也没有人会同情你的,因此解脱自我,才比较重要。

    4-12 【“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谓现在之心生起之后,便作为一切法之生因,】所以,你现在要动什么念头,要很小心,今天你如果帮师父推广正法,你发的是菩提的因,那就一定成佛,因为你发的是好因。

【注释】

【“彼因者有六种”:“彼因”指前面所提的“一切诸法缘因之相”中的“因”;

佛在上面解释过“缘”,现在则开始解释“因”。有六种是指内外法各有六种因。】

【“显示因”:唐译作“显了因”,魏译作“了因”。】

【“待因”:即】(就是)【观待因。唐译作“观待因”,魏译作“相待因”。】

【“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谓现在之心生起之后,便作为一切法之生因,】

所以,你现在要动什么念头,要很小心,

今天你如果帮师父推广正法,你发的是菩提的因,那就一定成佛,因为你发的是好因,

今天来,我要改过,我要迁善,我从现在起,我绝对不生气,你这个生的因,那个念头又变成好的,

我从现在起,绝不贪着一切外境,你发的这个又是生的因,又是好的因,一天一天……这样一直好,一直好起来,

【于是便能招感当来之果,】看你发善恶的念头,

【而令内根身、外器界,一切苦乐、染净诸法皆得生起,因此当有因也叫做亲因缘。】

    4-13 这个世间,讲起来非常不公平。要讲公平,统统公平,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由业力而来的,业力雕塑我们的五阴身,还有我们的果报嘛!因此,我们一定要修福,一定要修慧,一定要下定决心不起贪、瞋、痴,过这种圣人解脱自在的日子。

在这里,再附带说,染净诸法皆得生起,

所以,你就可以看到,有的人,干到总统、干到国家主席,

这个世间,讲起来非常不公平,有的人,你看,这流浪汉连吃三餐都没有,我们不是讥笑、耻笑他,就是没有这个能耐,

你看,有的人一出生,你看,手脚不方便,坐一辈子的轮椅,

有的人健健康康,人高马大,玉树临风,有的人智慧无量,可有的人,一看就是白痴,

所以这个世间讲不公平,就是真的不公平,你看每一个人果报差这么多,

要讲公平,统统公平,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由业力而来的,业力雕塑我们的五阴身,还有我们的果报嘛!

因此,我们一定要修福,一定要修慧,一定要下定决心不起贪、瞋、痴,过这种圣人解脱自在的日子。

当我们一个人有因缘听到佛法的时候,就打开了灵魂之窗,见到了生命的阳光,这个比中大乐透五亿、十亿更重要,

你中了大乐透五亿、十亿,你也带不走啊,你一辈子也花不完啊,

可是我们一听到佛法,是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所以因此,诸位啊,你今天听经闻法,比你身上拥有一百亿更幸福,更快乐,

你身上拥有一百亿,你也不一定懂得,什么叫做真实的幸福跟快乐,不知道,对不对?

喔,这个佛法可不得了,佛法是理性的宗教,佛法是合乎逻辑的宗教,佛法是科学的宗教,佛法是智慧的宗教,绝不是外面所讲的,迷信……怎么样子,

有一个人,他修学佛道,来到这儿,就问了,师父,我怎么样证明,我有没有开悟啊,

我觉得我已经开悟了,那很简单,你回去把《楞严经》打开,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不迷茫,就是开悟,

再来,你把《楞伽经》打开,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一点都不迷茫,还可以讲给别人听,这算是开悟,行吗?

喔,那不行,怎么看都看不懂,那就还早,还早,很早。

   4-14 彼缘与因【相中之“因者”,共“有六种”。所谓“当有因者”,谓现在之心生起后,而“作”为一切法之生“因已”,便能招感当来之果,而令“内”根身与“外”器界,一切苦乐染净诸“法”得以“生”起(故此当有因亦名亲因缘)。

【义贯】

【“大慧,彼”缘】跟【因】这个“缘”要停顿一下,缘“、”因,

彼缘与因【相中之“因者”,共“有六种”,

所“谓”一、“当有因”,二、“相续因”,三、“相因”,四、“作因”,五、“显示因”,六、观“待因”。

所谓“当有因者”,谓现在之心生起后,而“作”为一切法之生“因已”,便能招感当来之果,

而令“内”根身与“外”器界,一切苦乐染净诸“法”得以“生”起(故此当有因亦名亲因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