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275:【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世、出世间法,都是同一个空性嘛,就证得了第一义圣智大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2-1 你懂得回归当下,那么你开悟的机会就很大,解脱的力道会很大,因为一切法其实都能够契入第一义圣智大空。

云何一切法皆入于~一切法皆入于第一义圣智大空?

为什么一切法乃至一个颗粒微尘,乃至你的内在的起心动念,其实本空,都是第一义圣智大空,

换句话说:你懂得回归当下,那么你开悟的机会就很大,解脱的力道会很大,因为一切法其实都能够契入第一义圣智大空。

谓得自觉圣智,因为是怎么样,叫做「第一义圣智大空」呢?这是圣人证得的自觉圣智,

那么以真实的智慧,来看到一切凡夫,一切凡夫,怎么样?

说:一切凡夫有种种的妄见、不是见有、就是见无、见断、见常...

一切见,凡夫见、二乘见、菩萨见、外道见、佛见,或者是偏见,凡夫总起一切妄见、恶见、邪见、偏见...

「过」、就是过恶,因为凡夫杂染三业,杂染三业的意思就是身、口、意不净,

无始劫来,他所存在的习气太重,过恶的、恶劣的妄念太重,

身、口、意没有办法达到佛的完全绝对的清净,所以我们有过恶,

而这个过恶,底下更连带出来的,就是无明习气,

这是凡夫,凡夫有一切,妄见、恶见、邪见、偏见...凡夫有杂染三业的过恶,还有无量无始劫以来的无明的习气,

而这一些在圣人看,是本来就空,欸!本来就空,

所以什么叫做「自觉」?所以叫做圣人所证得的自觉圣智呢?

就是断了凡夫一切妄见,一切恶习、一切过恶,一切无始无明来,因为它们自性本不可得,空无自性,

所以一切妄见,本空,一切过恶、杂染三业,本空,一切无始无明、习气,本空,

如是所空既空,能空,当然也不可得了,这达到诸法毕竟空,

那么世间法毕竟空,出世间法,还是毕竟空,

世、出世间法,都是同一个空性嘛,就证得了第一义圣智大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2-2 诸位!究竟真如的东西,有可辩论吗?你像虚空,哪里大?哪里小?哪里左边?哪里右边,虚空什么颜色,青、黄、赤、白,不对,长短、方圆,不对,虚空,什么时候争论过,没有,所以,在争论里面,一切的修行人,看得不够圆、不够顿的时候,就会变成佛教的边缘人。

【注释】

【“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一切法皆入第一义圣智大空。】

【“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

“见”,】是【指凡外邪小一切妄见、恶见、邪见、偏见,凡此等见,皆依凡愚妄情妄惑而有;】

这个「见」,用现在的观念,就是强大的观念,现在有语言来讲,就是强大的、执着的观念,

这个不只是凡夫,这一切修行人还没有达到至圆、至顿的时候,

看了某一本经典,就一直执着这一本经典就是最究竟的,

看了某一部论典,就是执着这一本论典就是唯一成佛,唯一,没得讨论的空间,其他不看、不听、不闻,

所以,不只是说没有学佛的人有观念上的执着,就是学佛的人仍然有强大的法执的观念,

我们修至圆、至顿的法的,要给他一个宽恕跟包容,

你看,两个人辩得面红耳赤,那么就是没有站在至圆、至顿,至圆之教、至顿之教,究竟之教,岂有所诤呢?

两个争得面红耳赤,你修你的念佛的,你修你的是某一部经典的、经论的,这样辩得面红耳赤,有什么意义咧!这没有意义喔!

又不是孟子讲的,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是不是啊,

诸位!究竟真如的东西,有可辩论吗?你像虚空,哪里大?哪里小?哪里左边?哪里右边,虚空什么颜色,青、黄、赤、白,不对,长短、方圆,不对,虚空,什么时候争论过,没有,

所以,在争论里面,一切的修行人,看得不够圆、不够顿的时候,就会变成佛教的边缘人,走在佛教的边缘上面,你还不能说他不对,可是他完全不了解佛教的核心是什么。

譬如说:台湾,很多人烧了,很多的往生纸、往生钱,这怎么说呢,

印光大师就跟你讲了,那个不可烧,可是就烧了一堆,凡夫有凡夫的知见啊,

还有的人,烧了一堆纸糊的房子,那烧~他觉得这样烧舒服啊,孝道啊!是不是啊。

因此,不只是凡夫,有某一个角度的执着,就是修行人这种忘执如果不除掉,仍然不能成佛,因为他没有福德、因缘接触到至圆、至顿最究竟的圆满法。

所以,他所有的法都有缺陷,为什么?他执着某一个角度,就会失去另一种角度,皆依凡夫忘情妄惑而有,

【而妄情、妄惑其体本空,】意思就是:众生所执着的那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故依之而起的诸见亦空。】

「诸见」就是头上安头,清净心里面,没有诸见,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见诸见非见,即见如来,如来本来就无所见。为什么?空无自性,岂有种种的见呢,

这个见,就是强大的观念,强大的执着,对某一种角度的执着。所以,诸见亦空,

   2-3 这一切诸见、过恶、无明习气,圣人于证得自觉圣智的时候,以真实智照了,如实了知这一切皆悉本空,如是所空既空,能空亦空,能所皆空,则是毕竟空。

【“过”,即过恶,指凡夫的杂染三业。】

那么这个杂染三业,在凡夫业里面,尤其看得清楚。

譬如说:打牌,他可以打那个麻将,可以,白天打到晚上,晚上打到白天,三天三夜,可以不吃不喝,用这样子,

没听过有人,修行人,修到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还很少听过呢,

用这样拼了老命念佛,那决定上品上生的。

可是众生喜欢这个啊,杂染三业,身、口、意不清净,

【“习气”,】是【指无明习气。

这一切诸见、过恶、无明习气,圣人于证得自觉圣智】的【时】候【,

以真实智照了,如实了知这一切皆悉本空,

如是所空既空,能空亦空,能所皆空,则是毕竟空。】

能、所皆空,「能」是指妄心,「所」是指妄境,妄心就是识心分别。

所以,我们修行没有用本性修行,不叫做「根本修行」,也不叫做「如实修行」,

因为我们没有那个「如」字,也没有那个真如的实际的功夫,

如实修行,「如」就是真如,「实」就是实际,真如实际就是证到法界性毕竟空寂,

用这个心,本心、本性来修行,才有办法达到能所皆空,才有办法达到毕竟空。

    2-4 诸位!这个无明、妄想、习气悉皆本空,是对究竟明理的人,对于不明理的人、凡夫,他会被妄想、习气牵着走。出家,如果你没有找到真实的善知识,大悟见性的圣人,没有找到好的道场,你剃度出家,你只是把烦恼,带到另外一个空间而已,并没办法去解决它。

【义贯】

【“云何”为“一切法”皆入“第一义圣智大空?

谓”圣人于证“得自觉圣智”】的【时】候【,以真实智观见凡夫“一切”诸“见”、三业“过”恶、无明妄想“习气”,悉皆本“空”,如是所空既空,能空亦空,即达毕竟空。】

诸位!这个无明、妄想、习气悉皆本空,是对究竟明理的人,

对于不明理的人、凡夫,他会被妄想、习气牵着走,

就是出家,一样,如果不下功夫、下决定心,仍然会被无明、妄想、习气拖着走。

出家,如果你没有找到真实的善知识,大悟见性的圣人,没有找到好的道场,你剃度出家,你只是把烦恼,带到另外一个空间而已,并没办法去解决它。

解决内在的烦恼,有三股力道,

一、要有大悟见性的圣人,

二、要有好的环境,

三、自己觉悟的力道要很强。

就是,我今天下定决心,那么出家~那么走这一条路不可动摇,欸!那么这个孩子就有这么能力去突破。

所以,有时候,出家前要很冷静,有时候出家比在家的问题更多,

有一个女众,她也很坦诚,我也很赞叹她,

她说:我出家来,我这个淫欲就是断不了,她不会去犯根本戒律,

但是在这个男女的这个念头,还非常地强,她说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去处理这个欲望,

她说:我呀,手去接受人家供养,我内心里面无比地惭愧,我不去犯大戒,可是我有这个念头,不知道要去怎么样去杀掉它,去放掉它,

我就写信告诉她,你做不净观,她说:有观啊,没有效,

我说:那你就白骨观,她说:也观了,也没效,

那就~你就微尘观,她说:也观了,我统统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讲起来头头是道,可是这个欲,只有这一关就没办法,压不下来。

她出家十年,一直困扰、一直困扰...那么,后来我叫她说,要不然你就去看医师,看医生,她说:这个怎么开口啊,开不了口。

那有一个女众也是这样,那个在家居士也是这样,那欲望太强,那我就跟她讲,那么你就去看看医生嘛,看看医生,

医生跟她讲,这很正常啊,是人都会这样子啊,哇!这医生说很正常啊,

那世间法讲的正常,那么,出世间法就不太正常了,要了生死,这一关那不断,那没办法的,所以,有时候,她出家变成苦恼,

她说:师父,我该怎么办?我现在把所有的供养的钱,因为我不敢受人家供养,我每天吃了少许的,

这个比丘尼,我要还俗,我要一还俗,家乡的人都知道我出家,我那个家乡的人,以前出家的时候,大阵仗啊,搞得很大,现在下不了台了。

所以我就把所有的供养,尽量留给师父你去印《楞严经》,我觉得我不够资格受人家的供养,

所以说,出家还不是这样子,问题就解决了,有时候,问题就更复杂。

【(又,世间既空,出世间亦空,世出世间同一空性),“是名”为“一切法”皆入“第一义圣智大空。”】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276:【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种空。】前面六个是,修行人所见到圣智,圣人所见到智慧的空,而这个是外道粗糙的空,是名七种空。

【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种空。】

    3-1 用眼见为凭,只在一处,就做结论,眼睛看到,就做结论,彼处无彼物,就做结论,眼见为凭,是名妄计一切法之自性,而不知道一切法本来就空,彼外道人于彼处无彼物,是名为外道人所邪计的,所虚妄、邪见,所执着的「彼彼空」。

这一段,自己看喔,没有几个能看得来,很难的,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这个真的要了解,里面的真实性、义理,很难,

但是呢,如果师父把它解说,你会发现,咦!它很简单,最主要,它的语言太省略,

而且讲的某一些东西,就我们来讲,没碰过,所以,觉得非常地陌生,其实不是很困难。注意听:

云何彼彼空?什么叫做「彼彼空」?

说:外道之人,谓于彼,就是于彼处,无彼,无彼物,

所以你第一个「彼」的下面加一个「处」,处所的「处」,那么第二个「彼」字底下加一个「物」,于彼「处」无彼「物」名为空,

这样看,就比较容易看得来,于彼处无彼物,名之为空,是名彼彼空。

说:大慧,譬如鹿子母舍,这个「鹿子」是人的名字,他的母亲叫做毗舍佉,

「毗舍佉」就是优婆夷,她是非常尊敬三宝的,她为比丘造了一个精舍来做供养,

因为他的母亲啊,是三宝弟子,所以知道在精舍内,不可以蓄养一些象、马、牛、羊,因此,清净来修行,所以叫做「鹿子母舍」,

鹿子的母亲为比丘建造了一座精舍,这外道怎么解读这个「空」呢?

见舍内,这个精舍内,这个外道人来到精舍内一看,嗯,这个精舍没看到象,没有蓄养这个象,也没有看到养马、养牛,或者养羊等等,

非无比丘众而说空,并非见到这个精舍内没有比丘,说空,而说彼空,是怎么样?

眼见为凭,这个精舍本来就是要蓄养象、马、牛、羊的,现在我来到鹿子母精舍,没看到象、马、牛、羊,我说:这个就是空,

并不是见到,并非见到了舍内,精舍内无比丘,而说那个是空,

也不是说用正确的智慧,非舍舍性空,也不是~亦非用佛所教的正智照见其舍,舍性空,因为精舍亦是缘起法,

非亦~「非舍」就是亦非,其舍,用正智照见这个舍性,精舍的舍性空,空,就是空无自性,所以叫做「非舍」,并不是用正智照见舍性空,

然后亦非,也不是说看到比丘,比丘都是五蕴身所构成的,五蕴本空的比丘,亦非见到五蕴本空的比丘,或者是见到照见到比丘五蕴性空。

接下来,也不是其他的地方没有象、马,而说空,那叫非余处无象马,而说空,

只是说,眼睛在这个地方,彼在这个地方,没有这种东西,于彼处无彼物,而就说空,

就是眼见为凭啦,就是现在人讲的,我眼睛在这个精舍里面,这个蓄养畜牲的地方,没看到畜牲,就是于彼处无彼物,我就说:这个空,眼见为凭。

是名妄计一切法之自相,意思就是~这样就虚妄地计着一切法的自相,说:那是空。不知一切法,它本来就空,

「彼」就是外道人,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

喔!你看看,这有那么多的「彼」字,一彼又一彼,一直出现,你看看,这才几个字而已,那个多少个「彼」啊,

要稍微做一下笔记,你才看得懂,「彼」是指外道人,外道人于~彼就是「彼外」,「无彼」就是彼物,

所以第一个「彼」是外道人,第二个「彼」是彼处,第三个「彼」的彼物,物,没有那种东西,彼处无彼物,彼于彼无彼,这个谁看得懂咧!看不懂嘛!

彼外道人于彼处见无彼物,是名为外道人所执着的彼处无彼物的彼彼空,便说这是空,

我眼睛~我来到精舍,眼睛没有看到这些畜牲,于彼精舍见无彼畜牲之物,而说彼彼空,

所以这「彼彼空」,要稍微背一下,于彼处无彼物,这样就背起来。

前面六个是,修行人所见到圣智,圣人所见到智慧的空,而这个是外道粗糙的空,是名七种空。

师父把它贯串一下:云何是外道人所执着的彼处无彼物的一种空?

说:外道人谓于彼处无彼物名之为空,是名彼彼空,是名彼处无彼物之空。

大慧,譬如鹿子之母,为比丘建造的精舍,外道人来到这个精舍内,看到这个精舍,根本没有象、马、牛、羊,

也并不是见到舍内无比丘,而说那个是空,

也不是用正确的智慧,「非舍」就是~「非舍」就是亦非正智照见其舍,叫做非舍,亦非用正智照见其舍,舍性空,而其舍是缘起法,是性空,舍性,空无自性,

也不是见到比丘,皆是五蕴所集合的比丘性空;

也不是其他的地方无象、马,意思就是:「亦非」就是,除了见到精舍没有象、马以外,其余一切无象、马,跟我无关,并不是见到其他的地方没有象,没有马而说空,

只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此处见的地方,无彼物,就是眼见为凭,而说空,

彼处无彼物,用眼见为凭,只在一处,就做结论,眼睛看到,就做结论,彼处无彼物,就做结论,眼见为凭,

是名妄计一切法之自性,而不知道一切法本来就空,彼外道人于彼处无彼物,是名为外道人所邪计的,所虚妄、邪见,所执着的「彼彼空」,是名七种空。

   3-2 在座诸位!这是题外话啦,这里真正的身心敬重三宝的人,不养畜牲。

【注释】

【“于彼无彼空”:于彼处,无彼物,故名为空。】

【“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鹿子”为人名,其母】亲【名】(叫做)【“毘舍佉”优婆夷。

“毘舍佉”优婆夷敬重三宝,为比丘们造一】个【精舍,以为供养,因】为【其心深敬三宝,故于其精舍内,不畜养象、马、牛、羊等,以求清静。故说于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

所以,在座诸位!这是题外话啦,这里真正的身心敬重三宝的人,不养畜牲。

    3-3 诸位!我举这个例子是说,世间人,因为他没有佛法,用某一种依靠,那个可爱的动物,可以减少很多的纷争啊、暴力啊,得到一种温馨。但是一个学佛的人啊,小心,会掉进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情,因为我们人来自无明的业力,什么时候对哪一只畜牲要爆发出哪一种执着,你不知道。

我看到这个电视报道,说:有一个姑娘,她养了这只狗,那个狗是名犬,家里有一点钱,就蓄养这个名犬,

哎呀,这个名犬啊,这条狗,就跟她一起睡觉,然后,她每天都抱着那条小狗,亲啊,为它洗澡啊,哎呀,喂它、养啊,然后,大小便整理呀,几乎疼爱有加,

后来这一条名犬跑出去,因为是畜牲嘛,它可能不认得路了,或者是被人家抱走了,太可爱了,是小小的,名贵的狗,就被人家抱走了,或者是遗失了,

她哭了三天三夜,然后赶快那一条狗用那个照相机,以前就照相起来,就到处发,寻找这一条狗啊,赶快找…一直找…赶快找这一条狗,还是找不到。

她的男朋友离开她,她没有哭得这么严重,她男朋友啊,大家见不见,不见,拉倒。

可是这一条狗离开以后,哇!她整个灵魂都失掉了,一条狗可以让一个人执着到这种程度。

所以,人的这种情感,这种情感,那么很难去掌控的。

现在又分两个角度来讲,不学佛的、跟学佛的,那么,美国现在有一种受刑犯,你们有没有看到报导,美国这个受刑犯,因为美国受刑犯,

在抓去关的时候,这男众的受刑犯就抓去关,关了,里面也是很无聊,那每天也无聊,

后来,有人想出这个点子,那么,我们让受刑犯养这个狗,给他有一个寄托,

哎呀,这个受刑犯因为没有依靠,有一直依靠这个狗,

后来发现这个监狱里面的暴动减少了,后来,里面的争执也减少了,打架也减少了,就觉得这个狗带给大家很温暖,

后来这个女的监狱,女监狱里面也比照这样办理,也发现养了很多的名犬啊,狗啊,变成大家有个工作做,疼爱有加,哎呀,丢这个飞盘啊,然后,狗比赛呀、跑步啊,这个女受刑犯的暴力也减少了。

诸位!我举这个例子是说,世间人,因为他没有佛法,用某一种依靠,那个可爱的动物,可以减少很多的纷争啊、暴力啊,得到一种温馨。

但是一个学佛的人啊,小心,会掉进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情,因为我们人来自无明的业力,什么时候对哪一只畜牲要爆发出哪一种执着,你不知道。

因此,这是题外话,跟大家提示一下喔,不是说养狗一定怎么样,

依佛的戒律来讲,如果,你在临命终想要得到自在,就不能依靠那一条狗,能够找到自己内心里面的般若智慧,这个才是真正的依靠。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3-4 见到法界性,平等性是什么?就是见到法界性统统空无自性,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什么意思啊?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见到诸法毕竟空寂。

【“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谓彼外道执邪空见者,并非于精舍中见无比丘众在其中,而说彼精舍空。这是指肉眼所见的。】

【“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彼外道亦非由于以正智观察,见精舍之性空,】

性空就是空无自性,那个精舍仍然是缘起的,缘起就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

小至一颗颗粒微尘,大到一颗星球,统统是空无自性,

见到法界性,平等性是什么?就是见到法界性统统空无自性,

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什么意思啊?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见到诸法毕竟空寂。

【亦非知见比丘众之比丘性空。】了悟了所有的比丘也都是五蕴身,他只是现僧相而已,跟一般的凡夫一模一样,他也是五蕴所集合的一个色身,所以,如果用智慧的眼照见比丘众,比丘一样是性空。

【这是指以智眼所见。】不是以无明的心眼所见。

【“非余处无象马”:亦非由于见除了精舍无象马外,其余一切处也都无象马,】

不是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空的,也就是眼见为凭,我只看到这个精舍没有象马,就说这个是空,不关,不讨论其他的角度,

就是亦非由于,因为这边不太好懂啊,那个语言文字啊,这很难转过来,亦非由于见~怎么样?除了精舍无象马外,其余一切处也都无象马,不讨论这个,【而说空。】就是这个意思,不讨论这个角度。

所以为什么说这个注解让你自己来看,其实还是看不懂,就是这个意思,你会死在文字里面,因为你没有悟,你就不晓得~又会落入某一种角度跟观念里面,卡死。【只因】为【在这精舍中无象马,便说空。】

【“是名一切法自相”:是名妄计一切法之自相。因一切法之自相本空,以翳眼见,妄计而有。】

「翳眼」就是眼睛有毛病,众生的心眼有毛病,就看到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以为是实有,以为是实际的。

   3-5 【凡夫最大的毛病:见有著有,】见到有相的地方,就着有,【见无】就【著无。】这个有什么可怕的地方,这个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有强大的、强烈的得失的观念,强大是生灭的观念,见有着有,见无着无,那么这个得失的观念是非常可怕的。

【“彼于彼无彼”:彼外道只是因见于彼处无彼物,便说空。

这】个【有若于兔马身上不见有角,便说法空一样。

亦即】(也就是)【凡夫最大的毛病:见有著有,】见到有相的地方,就着有,【见无】就【著无。】

这个有什么可怕的地方,这个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有强大的、强烈的得失的观念,强大是生灭的观念,

见有着有,见无着无,那么这个得失的观念是非常可怕的。

有一个小男孩,骑了这个脚踏车出去,这个小男孩玩疯了,这个小男孩骑着脚踏车出去,被人家偷了,不敢回去,为什么?

他平常,他爸爸妈妈就非常严厉地责骂他,平常在家,他爸爸脾气就非常地暴躁,

他说:我这个脚踏车丢掉,回去会被爸爸打死,会被爸爸妈妈打死,皮鞭打死啊,不敢回去。

这个爸爸如果有学佛的话,爸爸有学佛的话,就会用理性来处理孩子。

结果,这个天那么冷,这个孩子在外面冷得一直发抖,不敢回去,回去会被打死啊。

后来,这个警察看到这个,这个小朋友在外面这么冷的天气,冷到打哆嗦,发抖啊,

小朋友,为什么呀,我这个脚踏车掉了,回去会被爸爸妈妈打死,我不敢回去啊,饿着肚子,也不敢回去啊,这是太严格的教育啊!

结果这个警察伯伯,哎呀,人很好,就跟小朋友又买了一辆脚踏车,说:来、来,我带你回去,把他带回去呀,

他爸爸妈妈,哇!好了,这件事情,就一个了结、了断,要不是~没有这个警察买了一辆脚踏车,回去,我就不晓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说:见有着有,见无着无。

【又,彼外道之所以如是取著空者,因】为【他们假定一切舍中应皆有象马等,今见一舍中无,便执其为空。】

   3-6 彼”外道人只是“于彼”处“无彼”物,便计说空。“是名”为外道人所邪计之“彼彼空。是名”为“七种空”。

【义贯】

【“云何”为“彼彼空?谓”外道之人以“于彼”处见“无彼”物,因而名之为“空,是名彼彼空。

大慧,譬如”于“鹿子”(人名)的“母”亲】叫做【(“毘舍佉”优婆夷)

为诸比丘所造之精“舍”中,见并“无象、马、牛、羊等”家畜之迹,

但彼外道人并“非”由于在那精舍中见“无比丘众,而”便邪计“说彼”精舍“空;”

也并“非”以般若真智照】见【了,见精“舍”之“舍”自“性”本“空”,】因为精舍也是缘起法嘛!【而方说精舍空;

“亦非”以】如【实】的【智】慧【照见“比丘”众之】都是五蕴身,所以【“比丘性空”,因此言彼精舍空(以不见有比丘故),

亦“非”因见除了精舍无象马外,其“余”一切“处”亦皆“无象马”等,而说空;

只是因见此处无此物,便说法空。“是名”妄计“一切法”之“自相,

彼”外道人只是“于彼”处“无彼”物,便计说空。“是名”为外道人所邪计之“彼彼空。是名”为“七种空”。】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277:【彼彼空者,是空最麤,汝当远离。】七种空之中,除彼彼空外,其他则皆为圣贤断证之过程,一步步而登于极果离于性相之地。以上佛开阐空之义,这只是略说,若广说则有十八空。然本经乃为顿机人说,故仅择其最精要者而言之可矣。以下是佛阐示无生之义。

【彼彼空者,是空最麤,汝当远离。】

这「彼彼空」则是外道所执着的,那一种是最粗糙的,

「粗」的意思就是完全没有空慧的思想,是粗陋的,

那种见解是粗陋的,完全没有圣人的智慧,不能断烦恼的,是空最粗糙的,汝当远离。

【义贯】

【外道所邪计的“彼彼空者,是空最”为“麤”陋,“汝”等应“当远离”。( 麤字与粗同。)】

【诠论】

【七种空之中,除彼彼空外,其他则皆为圣贤断证之过程,一步步而登于极果离于性相之地。

以上佛开阐空之义,这只是略说,若广说则有十八空。

然本经乃为顿机人说,故仅择其最精要者而言之可矣。以下是佛阐示无生之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278:【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以下是佛阐示无生之义。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

   5-1 不自生,是自体本自不生,并非不从因缘如幻而生,也就是不可以坏缘起,坏了缘起,就不是佛的正见,正知正见了。坏了缘起法而说法,就变成外道断灭见。要怎么功夫才能体证到这个一切法无生呢?一定要到初地以上的。

说:大慧,什么叫做「无生」?

「不自生」就是自体本自不生,

自体本自不生,就是所有的相,你用剖析的、分析的,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

譬如说:一个人,你找来找去,找不到人相。

一颗石头,你分析,都是颗粒微尘,你找不到实体性,没有真实这颗石头。

一棵树,你分析分析一下,欸!这棵树,并没有真实的生起,它只是缘起,如幻而生,缘起就是如幻,如幻就是缘起。

所以说:所谓无生呢,是说:不是有实体性来生起的,没有一种有实体性来生起的,所以说:自体本自不生,叫做不自生。

「非不生」并非不从缘起而生,

讲「无生」是体性本空,不是有一种东西叫做「无生」,「无生」不能变成落入一种观念,把它卡死在一种有自性的「无生」,

「无生」是空无自性的代名词,「无生」就是空无自性的代名词。

所以,空无自性,是站在相上讲的,空无自性,比较容易了解,

而无生,是站在体上来讲,不可得的角度来说,

但是空无自性也好,一切法无生也好,都是诸佛菩萨,要你契入体性不可得。

所以,不自生,是自体本自不生,并非不从因缘如幻而生,也就是不可以坏缘起,坏了缘起,就不是佛的正见,正知正见了。

坏了缘起法而说法,就变成外道断灭见。

要怎么功夫才能体证到这个一切法无生呢?一定要到初地以上的。

除了住~就是登地以上的菩萨,自己安住在什么三昧呢,真正的真如三昧之力,

也就是除了有见性、悟到真如的人,他才能够真正地体会一切法无生,要不然,没有办法体悟,

了无明本空,才能够证得真正的无生。用禅宗里面讲,叫做「打破黑漆桶」,打破了无明这个黑漆桶,我们暗钝、无明,卡住了真实的智慧,打破了无明,真如的智慧就显现出来。是名无生,

简单讲:无生与真实的智慧连结,如果你有如实智,就证得了无生,叫初地菩萨,安住在真如的三昧力里面,了无明本空,才能够证真,证入、契入无生,否则很难理解跟体会,是名无生。

所以,无生莫作无生解,就是这个道理,无生,是解脱的证量境界。

   5-2 什么是无生,就回归当下。若不回归当下,你百千万劫找不到佛性。

回归当下,什么是无生,就回归当下,

什么是真如,回归当下,没有过去、现在、未来。

什么是自觉圣智,回归当下,

什么是如如?内如、外如,回归当下,

若不回归,万法,若不回归当下,你百千万劫找不到佛性。

佛性,不可寻,佛性,不可觅,佛性,非常非无常。

在后面讲了,也不可以着一个无生,佛性,非生非无生,后面就,连这个无生的观念都不能着,佛性,非生非无生。

所以佛法,它之所以困难,就是唯证相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它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5-3 登地菩萨,自己安住在真如真正的三昧之力,彻底地了悟万法本空,无明亦空,实证真正的无生,是名无生。

那整段的意思就是说:大慧,所谓无生是说:不是有实体自性,

自体本来就不生,非不生,并非不从因缘如幻而生,

除了登地菩萨,自己安住在真如真正的三昧之力以外,

彻底地了悟万法本空,无明亦空,实证真正的无生,是名无生。

    5-4 现在有一句更直截了当的,只要缘生,体性本空,就是无生。

【注释】

【“不自生”:即】(就是)【自体本自不生。

亦即】(也就是)【:不是自己生起,而不依众缘,】

现在有一句更直截了当的,只要缘生,体性本空,就是无生。

只要缘生的,因缘生的东西,一切法就是无生。

你说它生起,是妄动而生,妄想心而生,不是真实的生,

因为因缘,条件所构成的东西,因缘而生,其实体性本空,就是无生。

你说有,其实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无生的代名词。

体性本空就是无生的代名词,诸法空无自性就是无生的代名词。

而不依众缘,也就是说,必须假借众缘。【亦即,并非无因生。

魏译与唐译皆作:“自体不生”。】「体」就是体性,自性本不生的意思,自体性本不生。

   5-5 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如果你随这个种种的因缘,认识你的真如本性,那么这个世间也没有一件东西可以喜悦的,也没有一件东西是让你忧愁的,慢慢地恢复我们本有的清净自性的时候,你是一个很有理性的人,也很懂得智慧,佛的智慧的人。

【“非不生”:并非不从缘如幻而生。】

「缘」就是相,所有的假相,都从缘起而生,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见诸相从因缘而生,了解众相体性本空,无生,非相就是无生,非相可是空相,空相可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无生。

若了解万法本不生,当然就不灭啊,聚涣离合,是生灭,来来去去是生灭,因为这些都是从缘而生,从因缘而生,就是不实在,没有真实的生。

所以来则不喜,去则不忧啊,得之不喜,失也不忧,一个人能够把得失看得开,那个人内心里面,就渐渐地恢复理性。

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如果你随这个种种的因缘,认识你的真如本性,那么这个世间也没有一件东西可以喜悦的,也没有一件东西是让你忧愁的,慢慢地恢复我们本有的清净自性的时候,你是一个很有理性的人,也很懂得智慧,佛的智慧的人。

    5-6 诸位!着相就不自在,要离相就自在,你要把这个自在,拿来考试、考试,碰到了境界,你有离相否?得自在否?

【凡夫境界如是,诸佛菩萨之境界亦】(也)【如是。

所差者,只是凡夫不自在,】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活得自在。而【诸佛菩萨得自在而已。】

好,如果你就把这个自在,诸位!着相就不自在,要离相就自在,你要把这个自在,拿来考试、考试,碰到了境界,你有离相否?得自在否?

或者是你的心困死愁城,只是为了一点小事啊,心耿耿于怀,割舍不下,这个是另一类的奴隶,严格来讲,这是另外一类的奴隶。

因为你无法掌控自己,你就是情绪的奴隶,作不了自己,作不了主,

所以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就是生命自己做主,生命自己做主,就是学佛,不受任何的外境的动摇影响。

    5-7 如果真正体悟到,缘起一切法不可得,那么所有的法都生起智慧,也就是在任何的缘起法都得到解脱。

【因此诸佛菩萨,起于大悲,】「悲」就是拔苦,【随顺众生而如幻化现。】

为什么要随顺众生,众生还没有解脱生死,所以要随顺众生,示现如幻来化现。

【是故永嘉禅师云:“若实无生无不生”,】如果是真正证到无生的人,就了解无法不生,无不生,

如果真正体悟到,缘起一切法不可得,那么所有的法都生起智慧,

无不生,无不生,就是不坏缘起,没有一法不生,所有的缘起法统统生,体、相、用觉得生起大用。

【亦即】(就)【是此义。】若实无生无不生,如果真正体悟无生法忍的人,是无所不生的。

也就是在任何的缘起法都得到解脱,所以无生,就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无生,就是解脱。

证得无生,就解脱,证得无生,就自在,因为你没有证得无生,那么就看什么相,都是死在相里面。

【“除住三昧”:谓唯除了登地菩萨,依所住之真三昧力,了无明空,始证真无生。】

    5-8 为什么讲「登地」?圆顿教的「登地」有什么特色?就是见如实智,就是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叫做「大悟见性」,见到涅槃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登地的大菩萨。

【义贯】

【“大慧”,所谓无生者,是说“不”是有实“自”体“生”,而并“非不”从缘如幻而“生”,

然此境界,谓“除”了登地之大菩萨,】

为什么讲「登地」?圆顿教的「登地」有什么特色?

就是见如实智,就是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叫做「大悟见性」,见到涅槃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登地的大菩萨。

【以所自“住”之真“三昧”力,照了无明空,始能证得外,其余无能知者。“是名”为一切法“无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经文279:【离自性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诸位!证得到一切法无生,有什么好处呢?那个内心里面就充满了知足。

【离自性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6-1 诸法不可讨论,讲有,不对,讲无,还是不对,所以叫做一切法本离于有无自性,就是一切法无生。

说:一切法本来就离自性,就是离有性、离无性、离断、常等等。

这一切法本离于有、无叫做离自性,那么离有、无,当然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生有,就是无,是不是啊,所以离自性就是一切法离有、无,也就是一切法无生。

诸位!证得到一切法无生,有什么好处呢?那个内心里面就充满了知足,既然一切法无生,没有一种东西生起。

所以,譬如说:你拥有这个小Baby,哎呀,世间人乐不可支,尤其中国人啊,喜欢男孩儿,不喜欢女孩儿,

生了一个男孩子,席开~有钱人席开几百桌,他的周岁、或者是生日啊,哇!办了这个酒席请客,

但是如果证得无生的话,生了一个小孩儿,这个小孩儿,也是五蕴皆空啊,也是不生,也不会太高兴啊,因为生了一个,你家多一个小Baby,就有一天,就一定会多一个死人啊,

一切法无生,这小Baby其实也无生,五蕴本来就空啊,也没有真实的生,

父母还没有结婚前,没有这个小Baby啊,假借父母的因缘而生,所以因缘而生,这个小Baby其实是不生,因为自性本空。

所以,好好了悟一下,爸爸妈妈还没有结婚的时候,我们在哪里,不存在,那么我们今天存在,其实真实性是不存在的。

不存在,也不可以坏缘起,你还是要过日子啊,因为业感缘起,我们业力所感召的,我们就过现实的生活,

你总不能说没有这个人啊,是断灭见,你也不能说有这个人啊,有这个人,自性本空,一切法本自无生。

所以,诸法不可讨论,讲有,不对,讲无,还是不对,所以叫做一切法本离于有无自性,就是一切法无生。

所以一切法无生,就是安住在不生不灭的心性,不起妄,

    6-2 一切法本离于自性。为什么呢?因为刹那相续,一切法生生灭灭,灭灭生生。他没有实体性,没有实在性,了悟了这一层以后,你不会贪财,不会贪名,你不会贪色。他就能够万法随缘度日。

一切法本离于自性。为什么呢?因为刹那相续,一切法生生灭灭,灭灭生生,

用现在Biology来谈,叫做生物学来谈,叫做细胞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

用在心理学来讲的话,没有一个人类不执着自我。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类没有妄想,没有刹那相续的妄想,因为「刹那相续」就是类似而已,没有真实体,因为它空无自性。

所以「刹那相续」在强调什么?在强调意识心的像水流一样地留过来,没有办法去掌控的。

所以就刹那生、刹那灭,而且是相续,这个「相续」还有另外一个涵义,就是相似。

看起来有那个人,其实是没有,看起来有人、事、时、地、物,其实是没有。

人,五蕴皆空,事,是缘起,时间,是幻化的,地,是缘起,

人、事、时、地、物,构成的这个缘起的假相,相似相续,这句可是很重要,

「相似」就是,这个世间看起来有那么一回事儿,又确实有一个人,

可是你好好地冷静一下,这个人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生、刹那灭,欸!他会变化,空无自性,

喔,他没有实体性,没有实在性,了悟了这一层以后,你不会贪财,不会贪名,你不会贪色。

万法皆是败坏之相,刹那相似相续而住,而此「住」,不是真正的住,因为它没有实体性的东西。所以空无自性,因此他就能够万法随缘度日。

    6-3 什么叫做「流注不断」呢?就是微细的生灭很难断。因为它刹那生、刹那变异。

接下来,无始以来流注不断,流注不断,有二种,一、业力流注不断,二、妄念流注不断,

业力所显现的假相,流注不断,妄念,流注不断,这指深层的,圣人所照见的,微细的流注生灭不断,

所以什么叫做「流注不断」呢?就是微细的生灭很难断。因为它刹那生、刹那变异。

所以,及异性现,刹那生,刹那有所变异之性,「现」就是显现,「及异」就是种种差异,

用你听得懂的名词,就是前一秒跟后一秒,已经有差别了,有差异了,叫做「异」,「异」就是差别、差异,

刹那生、刹那有别异之性,就显现出来,因为是流注,就像水流一样,微细的流注。

是一切性离自性,一切法之性,本离于有无自性,

说:唯心所现故,唯心所现,没有实体可得,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6-4 整句贯串起来意思就是:一切法本来就离有性、无性,一切法空无自性,就是一切法体性本空,就是无生。所以你恨那个人,我恨你一辈子,没有那个人,你恨什么。

整句贯串起来意思就是:一切法本来就离有性、无性,一切法空无自性,就是一切法体性本空,就是无生。

因为一切法本离有、无自性。好好地观照一下,一切法刹那生、刹那灭。所以刹那相续,所以,空无自性。

我们从无始以来,这种业力、妄动、妄心,唯心所现的妄念,就会一直流注不断。

刹那生,刹那有种种的差别异之性,而显现出来。前一秒跟后一秒又不一样,

一切法之性,本自离于自性,唯心所现故。

是故一切法性离有性、也离于无性,一切法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一切法无生。

那么无生,你就不会着,说:你有那个人,当你有一切法无生的体证的时候,你有那个人,没有那个人。

所以你恨那个人,我恨你一辈子,没有那个人,你恨什么。

譬如说:有的人收集石头,爱了石头,成痴啊,像台湾有一些艺人,你很喜欢搜集这个石头,爱石成痴啊。有的人喜欢搜集那个泡茶的茶罐子,大的、小的搜集。

诸位!如果他了悟一切法无生,那个茶罐子不是泥土捏造的吗?然后再经过窖洞烧啊!变成一只茶壶啊!

他搜集那个茶壶已经到成痴了,大的茶壶、小的茶壶。

说:师父,我看你客厅也有几只茶壶,那是人家送的啊,那跟我没关系,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咧!他要送,我有什么办法呢?

这是人家送给我的,不是我故意去买那个的,这是人家送给我泡茶用的,我不贪着这个东西。

    6-5 说一切法有生,其实是妄,其实是妄啊,因为一切法,只是缘生,只是因缘所生的。整个地球就是这样子的,何况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太阳也是缘起法的。

【注释】

【“离自性”:亦即】(也就)【是】诸法空【无自性。

以一切法本离于】有【性、非性,】就是无、无性,众生不是着有、就是着无,所以诸法,一切法【故】(本来就)【无自性;

无自性,即不得言彼法有生起,】其实没有生起,

譬如说:一个小朋友,他真的有生起吗?爸爸妈妈没有结婚前,这个小朋友,小Baby在哪里啊,没有啊,现在就算小Baby生了,空无自性啊!

因为他也是空无自性,才能慢慢地长大,长高啊,因为空无自性,才有增、有减啊!

相,总是这样讨论嘛!但是,它还是空无自性嘛!

所以,说一切法有生,其实是妄,其实是妄啊,因为一切法,只是缘生,只是因缘所生的。

整个地球就是这样子的,何况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太阳也是缘起法的。

所以懂得科学物理的人,他就胸襟、胸量就会更广大、更宽广。【所以说“离自性即是无生”。】

    6-6 一切众生要了悟,一切法无有自性,因为无有自性,所以才能够转一切法入大涅槃、大般若,一切法有自性,你怎么转啊!

【“刹那相续、流注”:以一切法刹那不住,相似而相续,自无始来流注不断,故无自性。

因为若有自性,则应恒常,】诸位!「有自性」什么意思?「有自性」就是固守它、死守它,坚固不坏,叫做「若有自性」,那么一切法若有自性,则应恒常啊。

【今见不常,刹那生灭,所以知其无有自性。】

但是这个无有自性,万法才有美的一面啊,这棵树,如果有自性,这一棵树怎么慢慢成长啊,你浇水没有用啊,因为它有自性啊,慢慢成长,这个树怎么开花啊,怎么结果啊,你有水果吃吗?

所以一切众生要了悟,一切法无有自性,因为无有自性,所以才能够转一切法入大涅槃、大般若,一切法有自性,你怎么转啊!

所以,佛绝对不落入常见,也不落入这个断见,也不落入说:佛性,非常非无常,常,你怎么转呢?佛性,非常非无常,佛性常,你怎么转动呢?常,就有其自性啊,所以,知其无有自性。

【“及异性现”:且一切法生已,便有别异之性显现,亦即】(也就是)【刹那变异之义。若其性可于一刹那间便改变,足见其本无实自性可言。】

   6-7 诸位,这个「一切法刹那之间,便有别异之性显现,」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妄念不断的意思,一直在变化。因此人觉得今天对的,明天自己觉得我不对,今天~十年前你所死守的那个角度,没得讨论,十年后又变成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义贯】

【若一切法“离”于“自性”(无自性),“即是”一切法“无生”。

为何说一切法“离自性”?以一切法“刹那”不住,相似“相续、流注”不断,故是无自性——

若有自性,应恒常不变,不应刹那生灭。

“及”一切法生已,刹那之间,便有别“异”之“性”显“现”,】

诸位,这个「一切法刹那之间,便有别异之性显现,」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妄念不断的意思,一直在变化。

因此人觉得今天对的,明天自己觉得我不对,今天~十年前你所死守的那个角度,没得讨论,十年后又变成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你今天你觉得成熟,很有能耐,再过十年后,你学佛学了一段日子,你觉得你很幼稚,

十年前,你所执着的东西,十年后,你学佛的今天,你觉得,哎呀,以前那么做,为什么那么愚痴呢,

你以前你可以为了一件小事,跟人家谩骂、对着干,十年后,觉得我十年前的生命毫无意义,为什么?人会成长的,智慧会成长的,理性会加强的,慢慢体悟到真理的时候,哇!佛法真是好。

【如是刹那变异其性,故知“一切”法之“性”本“离自性”,唯心所现。“是故”我说“一切性离自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280:【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有对立的、互显的心态,就没有办法显示绝对的佛性,纯真绝对的佛性,没有长短、没有黑白、没有阴、没有热,统统没有对立,没有生死、没有涅槃,那是绝对的真如。

【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7-1 什么叫做万法空无自性?当下即空,所以,万法其实是不二,这个「不二」有一个共通性,就是万法有一个共通性,就是毕竟空寂,所以,万法是不二。

什么叫做万法空无自性?当下即空,

所以,万法其实是不二,这个「不二」有一个共通性,就是万法有一个共通性,就是毕竟空寂,所以,万法是不二。

这「不二」什么意思?就是诸法毕竟空的意思。

「空」没有此空跟彼空的差别。所以为什么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这句话在强调什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诸法众相毕竟空寂。

所以叫你用平等心来对待每一个众生、每一件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诸法本来就空。

而空并没有来去、生灭、是非、得失、聚散、离合,统统不存在。

而我们众生,对这个不存在的东西,就着于种种的知见,着于有、无、断、常,

要不然,修行人着于凡夫见、二乘见、菩萨见、外道见,还有着于佛见。

说:云何无二?就是于万法都契入毕竟空寂、无生,所以,万法不二。

会引发你的烦恼的,因为你没有见到不二,诸法不二,

所以,你有能所,你有能缘的妄心,有所缘的妄境,所以不了悟能缘的妄心,是毕竟空寂,所缘的妄境,也是毕竟空寂。

不知道这一层道理,误认为诸法有实实在在的能缘心,有实实在在的所缘境。

那么,简单讲,你的苦恼有得处理了,你的烦恼,没有体悟到万法本空,毕竟空寂的不二法门,你的烦恼断不了的。

所以,研读经典,有助于你念佛的清净心,绝对有正面的帮助,有许多人要想念佛,却不听经、也不闻法,这个是很可怕的,因为烦恼来了,你没办法处理。

    7-2 云何无二呢?谓一切法,怎么样?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这个是指万法是互相显示出来的,阴,就是显热,这是对立的名相,其实是阴,空无自性,热,空无自性。

接下来,云何无二呢?谓一切法,怎么样?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

这个是指万法是互相显示出来的,阴,就是显热,「阴」当然就是凉啦,阴凉,有阴凉、便有热,

这是对立的名相,其实是阴,空无自性,热,空无自性,

如长显短,显出短,短显出高。

所以你要考一百分的人,也不是感谢谁,要感谢那些没有考一百分的人,

考一百分,是因为很多人都没有考一百分,所以显现你考一百分,是比较,显现出你很有能力。

所以,一切修学佛道的人,应当感谢一切众生。

所以,以有众生故,一切佛道而得成就,因为众生给你磨练,欸!给你度,或者是烦恼你、苦恼你、挑战你,

以有众生故,一切菩提道才能够成就。

所以,真正的大修行人,内心要无比感恩一切众生。

如长而显短、显出短,如短才能显现出长,如黑显现白,白也显现出黑,因为有白才显现黑,有黑才显现白,

这个两种对立的一个名相,相待而立,如果单独一个白,你怎么知道那是白啊,全世界没有黑的,你讲什么白呢。

    7-3 生死是对涅槃讲的,涅槃是对生死讲的,着一个涅槃,也是生死法,两个名相是对立互显,但是两个名相,都是唯心所现的假名词儿。

大慧,一切法自性本空,一切法空无自性,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是寂灭不二。

「无二」就是寂灭,非于二乘人所执着的涅槃之外,实有凡夫的生死,

「涅槃」当然是对二乘人所讲的,「生死」是对凡夫讲的,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并不是二乘人的涅槃之外实有凡夫的生死,这句话是这个意思。

非于涅槃,「彼」是凡夫,非于二乘人涅槃之外,还实有一个生死,实有一个彼凡夫的生死。

非于生死彼涅槃。也不是在凡夫生死之外,又有一个二乘人的涅槃。

意思就是:生死是对涅槃讲的,涅槃是对生死讲的,着一个涅槃,也是生死法,两个名相是对立互显,但是两个名相,都是唯心所现的假名词儿。

    7-4 人类在能所不断的比较之下,便有长短、男女、黑白、阴热、能所,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就有妄性产生。万法,其实空无自性,本自不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异相因有性故,「异」就是互异,「相」就是相待,因为互异同时相待,怎么样?原因,因为互异相待的原因,便有有性,

这个「性」一定要加一个字,便有妄,虚妄的「妄」,妄性故,

意思就是说:人类在能所不断的比较之下,便有长短、男女、黑白、阴热、能所,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就有妄性产生。

所以,师父一直强调,生活不计较,不比较,一个修行人不计较,也不比较,

比较,就有长短,计较就是黑白,这样的心,永远无法契入佛的心,

有对立的、互显的心态,就没有办法显示绝对的佛性,

纯真绝对的佛性,没有长短、没有黑白、没有阴、没有热,统统没有对立,没有生死、没有涅槃,那是绝对的真如。

所以要摆开,彻底摆脱互异相待原因,要不然,你的妄性就一定会显露出来,

所以,众生的妄心是没有办法断除的,为什么众生的妄心是没办法断除的,因为众生的心是互显的,互异相待,而产生种种的名词对立的,

有男,故有女,如果你想象看,这全世界都是男人,那怎么会有存在,这些女人这个名词呢,全世界都是女人,怎么会有男人这个名词呢,

所以这个互相对待,有天就有地,有阴就有阳,整个宇宙都是这样对立的。

是名无二,万法,其实空无自性,本自不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7-5 整段贯串起来说:什么叫做万法毕竟空寂的不二法门呢?谓一切法只是互异相待而显。因为万法都是互异相待原因,便有妄相产生,是名万法其实空无自性,本不二。

整段贯串起来说:什么叫做万法毕竟空寂的不二法门呢?谓一切法只是互异相待而显,

例如,阴凉显热恼、如长显短、显示短,由短来显示长,如黑显白,白来显示黑,

这样对立互显就是生灭,就是妄性。

大慧,一切法,其实空无自性,毕竟空寂,本自涅槃,

并不能于二乘人所执着的涅槃之外,实有凡夫的生死。

也不是说:凡夫的生死之外,另外有二乘人的涅槃,

生死,是对涅槃讲的,涅槃是对生死讲的,二者皆空无自性,

圣者见到生死涅槃,本不二故。所以说,生死涅槃无距离,

因为万法都是互异相待原因,便有妄相产生,是名万法其实空无自性,本不二。

如涅槃显生死,生死显涅槃,一切法毕竟空寂不二,也如是,

是故,万法本身就是毕竟空,一切法的体性本自不生,

万法,其实毕竟平等,是不二的,万法,离有性、离无性,

所以,一切法本自无生,应当修学,这样才能契入佛的究竟圆满的大觉自觉圣智之海。

    7-6 说:「无二」就是诸法毕竟平等,为什么?诸法本来就是空,这是佛所发现的最上乘,最了不起、最圆顿的,就是,万法不二。那么,既然万法不二,就是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一切众相无可执着,也无可分别啊,因为是不二嘛。

【注释】

【“无二”:“二”,是二法,即】(也就)【是一切对待之法。

然而真理绝待,一切对待皆是凡夫依妄识分别而生,】

有了妄识,你就有热恼,就有煎熬。

诸位!不学佛的人生命是煎熬的,他任何事情都可以让他痛苦不堪,无所不执着。

众生,什么是众生?就是给自己压力,

什么是学佛?究竟解脱,他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享受,享受这一份清净心,享受这一份真如的本性,享受这一份的自觉圣智,

说:为什么要学佛呢?就是不想过煎熬的日子,想过,解脱、自在、不煎熬的日子。

说:凡夫依妄识分别而生,【故无二法相即】(就是)【一切法究竟之实相。】

说:「无二」就是诸法毕竟平等,为什么?诸法本来就是空,这是佛所发现的最上乘,最了不起、最圆顿的,就是,万法不二。

那么,既然万法不二,就是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一切众相无可执着,也无可分别啊,因为是不二嘛。

【“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一切法皆如阴与热,如长与短,如黑与白,皆相待而立,独立则不成,】

「独立」就是万法没有独立的实体性,万法都是众缘所和合的,

【故】(所以)【求其自性,了不可得。】求其自性,了不可得,意思就是:万法都是空无自性。

【如长因短而立,则长无自性;若长有自性,则不须待短而立;

今须有“短”才能见有“长”,故知长性不独立存在,长性既不独立存在,则“长”无自性。

相同】的【,短是因长而立,则短无自性;长短之性既皆非本有,只是相待而生,所以说法实无二,其差别只见于相待。】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7-7 【若不立涅槃,则亦不见有生死之性。此二法之对立,但从自心妄想分别生。】这句话的重点就是,万法从自心妄想分别而生。诸位!万法解脱从哪里,也从自心妄想当体即空而解脱。缚脱从心,无关余处。

【“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非于涅槃之外实有生死】法【,非于生死之外实有涅槃。

生死涅槃本】来就【无】(没有)【差异,】因为唯是一心,唯心现量境界,

【只是二法相待而立名,其实无有二致。

例如非于“长”之外实有“短”之性可得,亦非于“短”之外而实有“长”之性可得,

若不立“长”,则不见有“短”之性;若不立“短”,亦】(也)【不见有“长”之性。】

如果诸位!你不了解,那看看这一支尺,你就知道了,

这一支尺,这样几公分呢,这个十五公分,这一支尺,十五公分,这样三十公分,

可是呢,如果你到英国去的话,它用英寸的,用英尺,他不用这个的,

我们中国人说,我那一公斤、二公斤,一斤、二斤,到英国去,它用磅的,到欧洲去,到美国去,他就说:你的体重几磅的,没有人在讲你的体重几公斤的。

所以那还是观念所立的,这个尺,是因为我们人订出来的,这样叫做一公分,这一支尺叫做十五公分,这样叫做三十公分,

那么如果没有一公分的建立,这支尺多少呢?你怎么知道。

所以如果逻辑推论很强的,一下就了解,喔~原来万法都是对立衬托而起来的,由短显长,由长显短,

【同样的,并非于生死之外,实有涅槃性可得;若不立生死之性,则不见有涅槃性;

但顿不分别,则生死涅槃实一。】诸位「顿不分别」就是修行的关键,

所以,用平等心对待每一个众生,不可以用分别心过日子,

要是你用分别心过日子,你的苦恼就会很大,接二连三来的不幸就会造成,因为你用分别心。

那么,但顿不分别心,则生死涅槃实一,【若不立涅槃,则亦不见有生死之性。

此二法之对立,但从自心妄想分别生。】这句话的重点就是,万法从自心妄想分别而生。

诸位!万法解脱从哪里,也从自心妄想当体即空而解脱。

缚脱从心,无关余处,「缚」就是束缚,「脱」就是解脱,缚脱从心,束缚跟解脱是来自那颗心,无关余处,跟其他的地方没有关系。

修行如果没有抓到重点,就会一直很累的,变成一种重复的动作,每天要拜多少拜的佛,烦恼断了没有?没有,每天要念多少佛?烦恼断了没有?没有,缚脱由心,无关余处。

【“异相因有性故”:“异”,】就是【互异。“相”,】就是【相待。“因”,】就是【原因。“有性”,便有妄性显现。

此言:生死涅槃本无二,然因凡夫逐生死,二乘趣涅槃,各由情见,故其所执取各异,互相对待,以此互异相待之因,便有妄性显现。

如由“长”见“短”等,而长性不实,短性亦然。

涅槃生死亦复如是,其性皆不实。是故《华严经》云】(这么说)【:“有诤说生死,无诤说涅槃,生死与涅槃,二俱不可得。”】

有诤,诸位这个「诤」加一个言部,表示争论的意思,表示口业不清净,口业是连带着意业,因为心不清净,变成化作口,语言的争执。

所以,尖酸刻薄是无福之人,这讲话,台湾讲的,讲话会尖酸刻薄的人,那个人是很没有福报的人,讲话尖酸刻薄的人,那个人是很没有福报的人,

就是,讲话,我总是要损你几句,损你的尊严,不顾时间、空间,也不在乎对方的尊严、自尊心,讲话就是伤人,这个是非常伤自己的道德,非常损自己的清净的觉性。

因此,有诤说生死,诤与道相违,六祖讲的,诤与道相违,真正一个修行人,不会在语言跟你争论的,他入于心性的真实的解脱法里面,

有诤,那就表示你是还落入生死法,还是落入生死法,无诤的人说,这叫做涅槃。

意思就是:当你有诤论,你就会落入生死法,当你无诤的时候,佛说,这个就是涅槃的境界,其实说生死、说涅槃,其实同一颗心。

众生有妄,而说生死,众生无妄的时候,说那涅槃,着一个涅槃,又变成生死,生死与涅槃,二俱不可得。

    7-8 诸位!如果我们体证了涅槃的妙性、不二的法门,那么你所过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奇迹,都是般若,时时刻刻,都是般若,秒秒都证得无生,你也很有勇敢去度众生,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做什么都行。

【义贯】

【“云何”为一切法“无二”相?“谓一切法如阴”凉与炙“热、如长”与“短、如黑”与“白”,皆相待而立,独则不成,故】(所以)【求其独立之自性,了不可得。】

我现在举个例子,有一个黑道的大哥,二十几岁,哇!动刀、动枪的,黑道的大哥,

哇!他去刺青,背后去刺一只老虎,很大只的老虎,很凶猛、威猛的老虎,他常常去泡温泉,常常展示他哪一只老虎,因为刺得非常漂亮,衣服脱起来,后面一只老虎很威猛。

年岁也渐渐大了,渐渐大了,慢慢大了,然后经过了二十年,有一点年岁了,三十年了,从那个年轻人二十岁,到了五、六十岁了,老人了,

有一次,他也去洗澡,泡汤,一脱起来,因为以前,身体很坚硬、结实、很胖,因为年纪大了,慢慢、慢慢缩小,一脱起来,变猫,变成像小猫一样,缩到变小了,

你看看,刺青,那个老虎就会变猫,因为刺了很大的一只老虎,结果年岁太大了,一直萎缩...一直萎缩,变成像猫,

人家问说:欸!那个黑道大哥,后面有一只老虎,你看到吗?他说:没有啊,我看到的是一只猫啊,那不会吧,他明明刺一只老虎啊,

说:大哥,大哥,你脱起来,我看一下,一掀开来,果然是一只猫,因为缩小了,一直萎缩...一直萎缩,萎缩了,连老虎都会变成猫啦!

所以,这个世间无常法啊,所以变来变去的,是不是啊,因为没有独立的自性,了不可得。

【“大慧,一切法”以相待之幻则现有二,而其究竟本“无二”。

是故,并“非”离“于涅槃”相待之外,“彼”凡夫之人有“生死”;亦“非”离“于生死”相待之外,“彼”二乘之人得“涅槃”。是故生死涅槃本无二,

然而凡夫逐生死,二乘趣涅槃,其所执各异,互成对待,以此互“异相”待之“因”,便“有”妄“性”显现,】

「妄性」怎么来的,答案,从分别心而来的,我们为什么会过虚妄不实在的生命,就是从分别心而来的,不了解万法本空的道理,没有那个相,硬是要执着。

【“故”生死与涅槃实无二。“是名”一切法“无二”之真相。

正“如涅槃”与“生死”相待而成。其他“一切法亦”是“如是”相待而立,而现若有性、有相;

若不相待,则不见一法而有自性、自相。(然一切法本自无待,】因为一切法体性本来就空,

【其相待者,】「相待」就是我们今天的名词,叫做「比较」,那么会互做比较,【众生自心妄想、攀缘而生,因而强拉二物以为对待。)

“是故”于一切法“空”、一切法】本自【“无生”、】体性不可得,【一切法】本自空寂平等【“无二”、】的法门【、一切法】离有性无性【“离自性相”】一切法本自无生【(无自性相)之奥义,】是深奥的理,【汝等“应当”勤“修学”。】

诸位!如果我们体证了涅槃的妙性、不二的法门,那么你所过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奇迹,都是般若,时时刻刻,都是般若,秒秒都证得无生,你也很有勇敢去度众生,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做什么都行,

诸位!没有智慧的人,做什么都不行,做这个,烦恼这个,做那个,烦恼那个,有智慧,做什么都行,做什么都会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文281:【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诸圣就是一切圣人用圣智,圣人的智慧来照见,是离开有和无的种种妄想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

    8-1 愚夫在一切法显现的时候,都是做有或者是无的妄想,诸圣就是一切圣人用圣智,圣人的智慧来照见,是离开有和无的种种妄想的,「离有无」就是离种种的妄想。

我常说就是我常常说的,这个中道的妙空之法门,

佛教讲中道,「中道」就是不着有、不着空,叫做「中道」,不着有、不着无,叫做「中道」,

我常说的这些中道的妙空之法,是因为为了要让众生远离于断见、还是常见,这种恶知见,

生死加一个「本」,本如幻梦,加一个「本」,生死本来如幻、如梦。

人生就像一出戏,从呱呱落地,你便在这个世界的舞台扮演着某一个演员,你就好好地把它演,尽你的能力,把它演像一点的,看你演什么角色。

说:生死本如幻梦,本如幻梦啊,而于彼业不坏。

「业」就是果报,业的后面补一个「果」,就更清楚了,而于彼业果,坏的后面补一个「失」,而于彼业果不坏失,这样就看得懂,

而于彼业果,业所显现的「果」报不坏「失」,就是在八识田中的业果不会消失,所以,要受果报的,所以,它不会断灭。

接下来,这三种无为,说:虚空是指无为法、还有涅槃等等,择灭无为、还有真如的无为,般涅槃的无为,虚空无为以及涅槃这三种无为法,

就像生死法一样,本身离于有跟无,断、常之见的,

意思就是:关于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我们称为般涅槃或者是真如无为的,这三种无为法,也是灭掉二种互异相待之见的,

灭二,就是对立见,灭二见之法也是,「二」就是二种知见,有无、断常、黑白、长短、男女、天地、阴阳都是这样,要放下那个比较法的生灭的观念的妄动,灭二见之法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愚夫在一切法显现的时候,都是做有或者是无的妄想,愚夫作妄想,就是愚夫在一切法皆作有妄想、还有无的妄想,

如果更进一步就是愚夫于一切法作有、无妄想,有,会产生妄想,无,还是会产生妄想。

诸圣离有无。诸圣就是一切圣人用圣智,圣人的智慧来照见,是离开有和无的种种妄想的,「离有无」就是离种种的妄想。

    8-2 只要是比较出来的无为法,那不是真正的真如无为,要妙性天然。

【注释】

【“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生死如幻梦”,即】(就)【是空义,因空,所以不常。

虽然空、不常,然业果亦】(也)【不坏失,此即】(就是)【不断义。】

【“虚空及涅槃”:即】(也就是)【虚空无为、择灭无为,与非择灭无为,三无为法。

谓此三无为法亦如有为之生死一样,远离于断常。】

注意听:只要是比较出来的无为法,那不是真正的真如无为,要妙性天然,

譬如说:你讲无为法是从有为法比较的,语言上,它就会有比较,

如果是真如心境,它就没有比较,体证真如无为,唯证相应,

所以你讲,世间人讲,讲经说法,讲无为法,他还不是很了解无为法,

真正的无为,是不可说的,他讲无为,是为了讲显现有为,讲有为法,是为了显现无为,二种都是空无自性,

真正的无为,就在「真如自性不可说」,也离有为,也离无为,是真正的、真正的无为法。

   8-3 三藏十二部经典之作用,功能在做什么,息灭凡夫妄想执着的一切二见。为什么要研读三藏,就是要灭掉妄想、颠倒、执着,令入中道正见。

【“灭二亦如是”:“二”指断常等一切二见。

此谓:而佛所说的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等,也是一样为了息灭凡夫妄想执著的一切二见,令入中道正见。】

在这里,就是告诉,三藏十二部经典之作用,功能在做什么,在做这个,息灭凡夫妄想执着的一切二见,

为什么要研读三藏,就是要灭掉妄想、颠倒、执着,令入中道正见,

在这里,再补一句「中道无相」,「中道」不能讲它有一个东西叫做「中道」,

离两边,名为「中道」,也无中道可得,如果着一个中道,即落两边,所以,离二边称为「中道」。

诸位!把笔放下来,这个很简单的,今天这一条马路,你靠右边,车子在开的时候,靠右边,不对,车子在开的时候,他说:你自己靠左边,也不对,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说,这条路只是小小的,你要开中间,开车的人说,我要开中间,知道离二边,叫做中间,离两边,叫中间,好,这是用有二边来衬托中间。

诸位!你问太空人,美国的NASA太空总署那个太空人,当太空船一飞上去的时候,你看,哪边是左边,哪边是右边,哪边是中间,

你观想一下,你坐太空船飞上去的时候,你看,哪里有边,没有边啊,左边,左边没有,右边,右边也没有,中间,中间也没有啊,左边也没有,右边也没有,中间也没有啊,

这个就是诸法等如虚空,并没有中道可言,不着,离一切相,叫做「中道」,要如实地体会、体悟,

所以,不要着一个中道,着一个中道,又是落入边,令入中道正见,说中道,亦无中道可言。

   8-4 诸位,为什么灭二见之法,「二见」就是生灭的起因,就是生死的关键。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常说”中道妙“空”之“法”,为令众生“远离于断常”等恶见,有无俱遣。

“生死”本“如幻、梦”,故不常;

“而彼”生死之“业”果存于八识田中,却“不坏”失,故亦不断,是故世间本离断常。

至于“虚空”无为、“及涅槃”等三无为法,亦如有为之生死一样,本离于有无断常。有为、无为如是,离于断常,

佛所说的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等能“灭二”见之法】

诸位,为什么灭二见之法,「二见」就是生灭的起因,就是生死的关键,

一切众生因为生活在比较的二见,有无、断常、来去、生灭、增减,这个化作生灭的妄想,统统没有办法灭这个二见之法,

【“亦如是”,】所以应当离,离自性相等,能灭二见之法亦如是。【离于有无断常。

然而“愚夫”于彼一切法皆“作妄想”分别,故见有无,“诸圣”以圣智照见,则“离”于“有无”诸想,忘言离念。】所以,要离于有、无诸想。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9 经文282:【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凡所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群鹿,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是故当依于义,莫著言说。】这一段是说明圣智是离言说相的。【别答之旨,至此,正好与总答之意遥相呼应。】【全经至此所谈所显理之究竟,尽萃于此。】「萃」就是集中。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凡所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群鹿,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是故当依于义,莫著言说。】

    9-1 一切众生当用见性修行,当用闻性修行,鼻性、舌性、觉性、触性的修行,就是用不生不灭的那一颗心修行。如果着言说,又生分别,所以生解,执教起见,执见就会着法。

这一段是说明圣智是离言说的,离言说相的,

说: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这么说,说:

大慧,一切法毕竟空、一切法求其体性不可得的无生、还有一切平等不二的生死涅槃,本自空寂的不二法门,一切离有、无的自性相,

这个普入诸佛,这还不是一尊佛喔,诸佛一切修多罗,一切诸佛所讲的经典,统统在讲这一些,凡所有经典,悉说此义。

都在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

所以有的顿根的人,顿悟的「顿」,这个太利了,一下子就超越百千万劫的生死,

顿根的,顿悟的「顿」,不是那种很愚痴那种「钝」,

利根的人,一切法既然~一切经典都是讲诸法毕竟空、诸法无生,诸法无二、离于自性相,

那么,我就彻底地离相,那么,你就懂得佛法了,见相不着,你就是懂得佛法,

众生有很多种,那你就抱一个宽恕跟同情,因为他是凡夫啊。

有时候,你至亲的人,你也没办法救他,你要说他两句,你自己的兄弟姊妹,他信仰的角度不一样,你还说他两句,那以后,姊妹闹翻了,

或者兄弟俩,因为这个知见的观念,兄弟俩会闹翻的,

你要度众生,有时候连自己的兄弟姊妹还最难度的,因为他从小就在一起啰,你讲话也没什么份量,你就是我妹妹,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你就是我弟弟啊,你从以前那么小,我就看你长到大的,现在你变成大法师,你还是我弟弟啊,

这就很难说的,没办法,这个就是很难去~至亲的人,就是没办法,很难去度,非常困难。

普入一切诸佛修多罗,凡所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

「真实」就是真实的义理,佛的真实的解脱的义理,并不在于言说,而在它的义理。

众生就像鹿渴想,众生渴望有法,就像鹿渴想,诳惑群鹿,

鹿于彼相,「彼」就是阳焰之相,怎么样?妄想计著为水性,计着水性就是把那个阳焰,

春初的时候,阳光一照射啊,种种的沙尘、阳焰,看了,哇!海市蜃楼,以为是有水,这个鹿往前奔,结果发现没有水,

妄计计着为水性,而彼阳焰中,实在是没有水性,没有水可以喝。

所以,佛在这里就说,如是一切经典所说的诸法,也是这样子,只是为了启发令凡夫发欢喜心,慢慢地理解佛的义理,体证佛的心性,

不是叫你在语言、文字上一直…一直执着、一直执着,好像把佛法变成一个学者,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

所以,这一般很可怕的,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有可讨论,有一种讨论…一直讨论…

所以,在座诸位!这有一个重点就是说,譬如说:你这里有很多的老师,或者很多的学生,大家围起来讨论、讨论,在这里没有一个是见性的,你如何去突破这个关卡,

一百个人都是无明,都没开悟,也没见性,我请问,你如何来讨论它?

那个是超越语言的东西,不是学术的东西,无关于学历,大悟见性,无关于学历,你怎么讨论它呢?

把佛法拿来讨论,当然可以厘清一些观念,也不是说不好,但是对于实证、究竟实证的,那你讨论不出来的。

所以,非实圣智在于言说,那只是因为一切佛所说的修多罗,所说的法,为令愚夫发欢喜,并不是实有圣智的义理,在于言说。

是故当依于义,契会本心,莫著言说,所以应当契会本心,莫着言说,

如果你着于言说,又产生分别心,随语又生解,执教又起见,执见就着法。

莫着言说什么意思?你着言说,又生分别心。

所以,生种种的解,执教就起见,执见就会着法。

因此,如果你想要做一个佛陀的真实的弟子,不可于言论上争执,不可于言说,不可于把真实的证量境界,拿来一直讨论,

讨论佛法,可以厘清一些观念,可是那个观念不是佛的实智,但是凡夫也只有这样,慢慢、慢慢...一步一步契入,

尤其避免网路上的争论,众生说什么,有看到,当作没看到,众生讲什么,有听到,当作没听到,

因为眼见一切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本是虚幻,虚幻不着就见性,不随音声而动念、妄念,耳朵就怎么样?证得耳朵的闻性,不生不灭的闻性。

所以,一切众生当用见性修行,当用闻性修行,鼻性、舌性、觉性、触性的修行,就是用不生不灭的那一颗心修行。

如果着言说,又生分别,所以生解,执教起见,执见就会着法。剩下一点点,我们把它讲完。

    9-2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总令离执无缚,返妄归真,自悟本体,不攀外物。

【注释】

【“凡所有经,悉说此义”: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以众生迷本逐末,执法实有,故】(所以)【佛言法空;

由众生执法有生,故佛示一切法无生;】

诸位!「法空」就是修行人很难、很难突破的。

例如说:我今天过午不食,然后,沾沾自喜就说:你看,我持午,别人没有,然后,我日中一食,别人没有,

日中一食,本来是要打破那个五蕴身的,你着一个有日中一食这个法,你完了,

所以,你睡眠睡得很少,然后看到,睡眠稍微长一点的呢,就瞧不起他、轻视他,你又着一个睡眠法,你睡眠少,又着一个睡眠法,这个很难去断除的。

简单讲,一切修行人、出家,很难离开那个法的我慢心。

譬如说:你修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出家、或者是在家居士,你学佛了三十年,你对初学佛法的人,讲的一些稍微语言不符合你的,你会生大我慢,

你会倚老卖老,你什么东东啊,我是何等动物啊,我学佛三十年了,你敢教训我、训我,我吃的盐巴,都比你吃饭多,我走过的桥,都比你走过的路长啊,

你看,那个我慢心,就一直出来…一直出来,那个就是着于法的知见,我最行,着于法的知见,我最有修行,着于法的知见,我最能吃苦,着于法的知见。

那个修行人,要离开法是我慢、见,真的是很难,要不然,为什么那些修行人会争论不休,这个道场会跟这个道场争论不休,修净土的为什么会攻击其他的密的、或者修禅的,修禅的为什么会批评,

这个就是没有达到圆觉的自性,自己走上佛教的边缘还不知道,

什么叫做「走上佛教的边缘」?不够圆满啊,

诸位!你的心圆满,你会攻击别人吗?你会看不起别人吗?

你的心顿悟、契入佛心,会有分别心吗?没有啊,

如果你进入无相、无念、无住,你会自己说,自己很行吗?也没有,

为什么不好好地享受,这一份真如的涅槃妙性呢,何必去分别、去比较呢,

所以,包括一切语言的刺激、分别,统统不可以,这是真正进入无言的境界,这个是一切修行人最难突破的,

众生也是这样,我这个道场,我这个道场就是正法,你那个,你讲的,我全部否认,你讲的法一文不值,你拜的那个师父,怎么样...怎么样,还好啦,怎么样,

果真有正法的人,不这样子的,是契入涅槃,一切法无言说,沉默,内心充满了智慧,清清楚楚就好。

所以,真正悟道的人,讲话,是柔软心产生的柔软语,他有柔软的腰,对人很有礼貌的,他有柔软语、柔软心、柔软的腰,为什么?佛的心就是这样子,佛陀有柔软的心,

所以,悟道见性,你的心,即心就是佛,你的双手,就是佛的手,你的双眼,就是佛的大悲眼。

所以说,为什么说悟道的人他加持力特别强,他的心就是佛的心,他加持力当然特别强啊,

你念了那么久,也没见到任何效果,就妄想很多、烦恼很多,就搞不来啊,就是这样子。

所以这个「法空」就是彻底打破一切修行人的傲慢,着法就是法不空。

所以执着真理的人,真理就会变成他心中的魔鬼,就是这样子,

一个人、修行人,执着自己心中拥有的真理,执着心中拥有真理的人,那个人心中的真理就会变成魔鬼,

真理,让它存在,般若智慧,体会就好。

由众生执法有生,所以,佛示一切法无生,

【以众生妄见生死涅槃二相,故】(所以)【佛言无二,

总令离执无缚,返妄归真,自悟本体,不攀外物。

是故诸佛所说之诸修多罗中,无非显示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之法。】佛所说的方便法,只是为什么,例如:渴鹿,饥渴的鹿想要喝水。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9-3 在语言、文字里面,你是找不到实相的,真正实相,要契入本心。

【“如鹿渴想,诳惑群鹿”:】佛设立的大藏经也是这样,【如】(就像)【阳焰,由于鹿渴想,而能诳惑群鹿。

自心若不渴,阳焰不能诳。】自心如果证悟,那三藏十二部经典它就是一堆纸而已,

依法契入本心,是真修行人,不契入本心,是学术的人,就是讨论、讨论,诸位!这个跟了生死是两码事情,

世间的学者研究佛法,诸位!佛法拿来研究的呀,

佛法拿来体悟的呀,佛法不是说说而已啊,佛法是契入啊!

【“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鹿于彼阳焰相,妄想计著为水性,而彼阳焰中,实无水。】

意思就是:在语言、文字里面,你是找不到实相的,真正实相,要契入本心,

所以,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

这个四依止里面就讲得很清楚了,依义不依语,依佛陀所讲的义理,

绝对不能着于佛陀所讲的言说,言说,是生灭的,义理,是不生不灭的。

   9-4 要了悟佛性,当契会自心,要契会自心,当改个性,改个性,才能契会佛性。【“莫著言说”,随语生解。】千万不要执着语言、或执着于文字,随语生解。

【义贯】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之法门,系“普”遍“入”于“诸佛”所说之“一切修多罗”中;

“凡所有”佛所说“经】典【,悉”在阐“说此”等法门之“义。

诸修多罗,悉”是“随”顺“众生”之“希望心故”,】

意思就是:小乘人,我给他说小法,中乘人,我给他讲中乘法,大乘人,我给他讲大乘法,最上乘,我给他讲最上乘法,最至极圆顿的,我给他讲圆顿的大法。

【而“为”为“分别”阐“说”,以“显示其”(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等法门之)“义,而非真实”之义“在于”彼文字“言说”中。

有“如”阳陷,纯因“鹿”自心生“渴想”,才能“诳惑群鹿”,而令群“鹿于彼”阳焰之“相”,妄想“计著”其为“水性”,然“而彼”阳焰中实】在是【“无水。】

意思就是: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是生灭的,

【如是”佛于“一切修多罗” 】当【中“所说诸法”,皆“为”欲“令愚夫发欢喜”心,】因此要好好地体悟佛所讲的义理,

【因而逐渐引入究竟实智“故”,并“非”真“实”之“圣智在于”彼文字“言说”之中。】文字是人所创作出来的,是不真实的,

【“是故”修真实行者。 “当依于义”,】「义」就是真理,从心中去了悟真理,

【契会自心,】所以,要了悟佛性,当契会自心,要契会自心,当改个性,改个性,才能契会佛性。

【“莫著言说”,随语生解。】千万不要执着语言、或执着于文字,随语生解。

   9-5 佛法是人类的最终极的解脱的宗教,可以用生命去付出的,而且是值得,是值得。

【诠论】

【此段总示圣智离言。别答之旨,至此,正好与总答之意遥相呼应。

法体离言,修多罗本亦】(也)【无说;

然而由于众生迷根深固,】众生的迷惑根深蒂固,【希圣多途,

所以如来依其所病,广演言教,曲为显示。】

在佛经里面讲,佛讲的一切众生都有心病,都有无明病、烦恼病,见思、尘沙、无明,都是病,

宇宙当中只有一个人没有病,就是释迦牟尼佛,佛陀的心,

佛陀的心没有病,因为他没有无明,连最后的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唯佛无病。

所以,佛在经典里面讲,一切众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病,因为无明没有断尽,简单讲,世间没有一个心灵是绝对完全健康的人,所以,一切众生都需要佛法,

我们除了这个身体生病以外,去看医生以外,我们这个心灵,应当好好地,彻底研读佛法、体会佛法,体证佛的义理。

所以佛法是人类的最终极的解脱的宗教,可以用生命去付出的,而且是值得,是值得。

   9-6 佛陀他是实践家,是真正的实践的圣人,脚踏实地,实践的圣人,是真实的修行人,不靠言说,不靠理想。我做给你看,做就对,除了说法,佛陀就是持戒最清净的,我就是做给你看,所以,佛的一辈子统统是佛弟子的模范。作为佛弟子是值得骄傲的,今日我们以佛陀为荣,来日,佛陀以我为荣。

【即其所示,亦皆本离言,而众生不了离言之旨,反执以为实法。

正如渴鹿追逐阳焰,而生水想,不知阳焰本不是水。

是故佛法但为随众生根性欲乐,令其发欢喜心,各随悟入,

而其究竟圣趣,】趣~就是趣向第一义谛圣智大空,「趣」就是趣向,而究竟圣智,趣向于第一义谛,【实不在于言说。】

所以万法还是要体悟,所以,你去禅宗的禅堂,每天都参啊,你还不能开口呢,开口就打了,

佛法还有什么让你开口的余地啊,凡所有言说,都是第二义谛,不是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实无言说,

第二义谛呢,就是言说、就是语言、就是文字、就是方便,所以,凡所有言说,都是第二义谛,

我们今天也是一样,虽然是说了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必须自己去体悟了,

我们今天透过言说,那是第二义谛,那个不得已的啦!

有所言说其实都在让你体悟第一义谛大空。

【所以如来切诫“当依于义,莫著言说。”】「当依于义」,就是一个修行人要用心去体会佛陀的真理,而不能在嘴巴一直说...一直说...莫着言说。

在这里,哲学家讲了一句话,可以做为我们的圭臬,

哲学家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者,是实践家,不是理想家,

佛陀是实践家,他不是理想家,在靠一个理想过日子,每天都观想,我要怎么样?我种种的理想...而一步都不走,佛不是,佛最了不起,佛陀是实践家,又是教育家,

佛陀不是理想家,靠理想过活的,就像画画一样,画画,画家,想象力要超过他的技术,是真的好画家,

要不然,毕卡索他画的,你看得懂吗?毕卡索画的那个画,拿来文殊讲堂,我也不知道要吊哪里,又像头,又像脚,到底是什么,又像三角形、又像四方形,我是要挂在哪里,抽象画,喔,那个一幅画说要几亿喔,

所以,佛陀他是实践家,是真正的实践的圣人,脚踏实地,实践的圣人,是真实的修行人,不靠言说,不靠理想,

我做给你看,做就对,除了说法,佛陀就是持戒最清净的,我就是做给你看,

所以,佛的一辈子统统是佛弟子的模范,我们的模范生,就是世尊,世尊,就是我们模范的老师,我们的本师,

作为佛弟子是值得骄傲的,今日我们以佛陀为荣,来日,佛陀以我为荣,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修行,作为一个佛陀的真弟子,不要作为一个佛陀的败家子,那这样不好。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诸位!父母的恩就难报了,佛恩就更难报了,父母的恩,是一辈子的养育喔,佛的恩是百千万劫,

修行悟道的真理讲给你听,你的法身慧命全部启动于佛陀,佛的恩怎么报啊?

所以,只有用舍头目脑髓,一切家当、一切生命、时间,值得你去投注的。

所以,师父在比较幸运,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听到了佛法,我就知道,这一条路是我这一辈子,应当应该走的。

像我们那个大学的同学啊,有的结婚了,生了三个儿子啊,有时候,见面的时候啊,他从国外回来,来到我的客厅,哇!不会吧,

我看到他,还要想,你是谁啊,他说:我是某某人啊,哇!而发苍苍,而视茫茫,而齿牙动摇,

他说:我国外打拼,才几年不见,完全变一个人,

他看到我,他也很惊讶,哇!你好像冻龄,你的年龄好像冷冻,

我说:我们的心就是佛的心,每天都是在道、在真理,哇!他看了,很赞叹,也很随喜,

所以,你看,两个同学的,一样的大学毕业的,一见面,哇!他头发全部都白了,

我不是说从相来论断,而是说:世间人啊,大家在学佛,一个人往左边走,一个往右边走,一个走结婚的路线,一个走出家的路线,几十年后见面,看,完全不一样,

他说:他在国外,就有听到师父的名字,有在网路上也看到了,

他说:唉呀,法师,你现在是世界级的了,我说:没有,没有,我们要学佛,谦卑,没有,没有,你过奖了,那是不小心把它弄出名的,不是我愿意的,也不是我刻意要出名的嘛,是不是啊,

法要传,要传、传...刚好传到你那边,有缘嘛,他也很赞叹师父。接下来,

   9-7 【全经至此所谈所显理之究竟,尽萃于此。接着从第二卷初到第四卷讨论法身的章节,皆是辗转发明此章之义。】

【全经至此所谈所显理之究竟,尽萃于此。】「萃」就是集中,

也就是说:你如果讲到这个417页以前,你都完全能够体悟,体证佛的究竟的义理,那么,后面听起来就会很轻松,

就是一切全经重点、菁华,所谈所显的究竟的义理,尽萃于此,「萃」就是集中。

【接着从第二卷初到第四卷讨论法身的章节,皆是辗转发明此章之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一终

这第一卷的篇幅是最大的,篇幅是最大的,我们把它列为,第二套终,就是第二套讲到这个地方为止。

那么,我们2013年4月6号、7号才开课,2013467,大家背起来,那么,农历年也到了,希望大家来随喜三千佛,

那么今年的八月份、九月份,那些斋僧大会又来邀请了,

那么这个斋僧大会来强力地邀请,强力,什么叫做强力地邀请呢,强力地邀请就是说,他们认为以前斋僧大会完,那些法师用餐过了以后,斋僧过了以后,都跑...跑了,剩下很少人,

斋僧大会,办起来很可惜,花了那么多钱,非常地可惜,所以认为下午请师父去开示,

结果我们讲堂很不错,我们讲堂好像去了十一辆游览车,对不对喔,去十一辆游览车,他们也很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9-8 你知道吗?我要出家以前,就发一个愿。当我下定这个决心以后,这三、四十年来,从来没有退失过。

你知道吗?我要出家以前,就发一个愿,

一、我一定要精通三藏,

二、我一定要悟明心性,

三、我一定要粉身碎骨推广正法,

当我下定这个决心以后,这三、四十年来,从来没有退失过,

我是这样吃尽苦头来的,我只是要当一个小小的法师,都要有无比坚定的意志来成就我自己。

回向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7-1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三套(共5讲)
第一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慧律上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楞伽经》【三】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2013.04.06-2013.04.27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翻开419页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沙门释成观撰注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1 经文283:【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那么,从现在开始呢,就讲到如何来用功,来显现这个法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

   1-1 请问,世尊,彼外道也说有一个神我,那么这不是跟世尊所讲的如来藏真我,没有什么差别吗?

那么,从现在开始呢,就讲到如何来用功,来显现这个法身,

那么,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非常困难,几乎听不懂,因为所有的都是名相,

这并不是说像梁皇,坐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或者是三时系念,没有那么简单啊,

但是,上根利智的人,宿世善根深厚的人,会听得很法喜。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说,世尊修多罗说:“修多罗”就是经典,

如来藏自性清净,我们的如来藏,如来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叫做含藏有如来的德性,

所以,如来藏,这如来藏是大乘佛教,后来的发展的一种思想,

那么“藏”如果把它排在第一个,就变成“含藏”,所有的众生都含藏有如来的德性,只是因为迷了,不知道自己是佛,

自性清净,每一个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

说,转,然而却转变了殊胜的三十二相,入于一切烦恼的众生身中;把这三十二相,入于一切烦恼的众生当中,

也就是说,如来藏自性清净,所显现的三十二相,这种妙相现在却变成了污浊,

三十二相,仍然是唯心的现量境界,还是我们的般若妙智慧所显现的相,所以,这三十二相,其实仍然是唯心,

因此,简单讲,这三十二相就是如来藏性,所显现的殊胜的相,所以三十二相其实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

从事相来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理上来讲,如来藏自性清净,人人具足,但是没有悟到究竟的义圆满的时候,三十二相不存在,八十种好也没有,

所以说,如来藏自性清净,从理上来说,是这样子,从事相来讲,有殊胜的三十二相,

所以,三十二相是心,如来藏自性清净,仍然是心,这一点要稍微提醒一下,

那么如来藏自性清净呢,本来清净,但是却转变了这个殊胜的三十二相,唯心的妙相,入于一切烦恼众生的当中,用不出来,

一切众生迷茫,用不出来,从出生到死亡,从来没听过佛法到底是什么,看了,也不相信,听了也不相信,

接下来,如同大价宝,非常有价值的宝,为垢衣所缠;这个“垢衣”就是指,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叫做垢衣,

我们这个五蕴身啊,充满着痛苦,生命是复杂的,你要学会放下它,生命是痛苦的,你要学习适应它,才能够超越它,

所以,为垢衣所缠,就像非常宝贵的摩尼宝珠,这个大价宝,被这个五蕴身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就像那个宝珠一样,亦复如是。

这个宝珠被这个肮脏的衣服所包起来,我们也是,如来藏自性清净的妙性,被这个五蕴身所缠缚,透不出来,用不出来,

而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垢衣所缠,“所缠”就是所束缚,就像鸟被笼子关起来,

我们的贪欲心、瞋恚心、“恚”就是瞋恨心,愚痴的心、变成一种惯性的无奈业力,

尤其这个愚痴心,这个愚痴心,你要是生长在这个国土,一个领导者,如果有贪欲、瞋恚、愚痴,不是用明理或者理性来判断,那么这个国家会很麻烦,

所以这个贪欲、瞋恚、愚痴,这些其实是不实妄想尘劳所污染,一切诸佛之所演说。

一切诸佛之所演说,就是要我们恢复每一个人的清净心,如来藏性,

云何世尊却同外道说有一个如来藏的真我,言有如来藏的真我,“言”就是而言,有一个如来藏真我,

说,世尊,外道也说有一个恒常不变的造作者,就像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大梵天等等,

所以,外道亦说有常,就是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作”就是造作者,就是天地万物,为大梵天所创造等等,

或者我们最容易了解的就是说,天地万物为上帝所创造的,而这个创造的上帝是永恒存在,不变的,

那么这一点就产生疑问,大慧菩萨就提出疑问,接下来,就离于求那,离开这些缘起的,“求那”就是功德,就是四大所造成的种种的缘起法,

可是这个造作者是离于~,也就是,不依诸缘,它绝对独立存在一个上帝,自然而有的,而这个造作者,也是自在周遍十方而不灭的。

请问世尊,彼说有我。这个就是外道所说的有一个神我,这个我加一个“神”,神我,神我之论,这个就是外道,“神我”有的人讲“冥谛”,或者是有的人讲这些大梵天等等,

有的人就认为,万法有一个造作者,有一个神我,那么这个岂不是于世尊所说的如来藏真我没有差别吗?

在这里大慧说,佛讲如来藏自性清净,这是无我当中的一个真我,

可是外道也说了,有一个恒常不变的造作者,离于一切求那,离于一切因缘法,离于一切,不依诸缘,自然而有,

离于求那,就是离于缘起法,他是造作者嘛,这些缘起法是它造作的,叫做离于求那,离于一切因缘法,自然而有的,自在周遍十方而不灭,

世尊,“彼”这个就是此为外道,“此为彼”就是指外道,此为彼外道说有一个神我之论,

那世尊,你怎么看?你讲有一个如来藏,自性清净的真我,外道也讲有一个离于一切缘起法,一个永恒存在的造作的上帝,

请问,世尊,彼外道也说有一个神我,那么这不是跟世尊所讲的如来藏真我,没有什么差别吗?

    1-2 诸位,如果想要学佛不要变成外道,就得把佛教的思想跟外道的思想作一个比较,所以佛法,很难,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分辨什么叫做,正法的法师和邪见的法师,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一定要依于大善知识,才不会走错路。

这一段,我现在把它贯串一下。

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白佛言:

世尊,说:世尊,你在一切修多罗经典当中这么说: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来藏自性清净,本来清净,

然而这个如来藏自性清净,这一颗妙心所显的三十二相,殊胜的三十二相,却入于一切烦恼众生的五蕴身中;用不出来,

就像一颗大宝价的宝珠,被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垢衣所缠,贪欲心、瞋恚心就是恨、愚痴心、不实妄想尘劳所污染,

什么叫做不实妄想?就是没有见到生命的真实相,叫做不实妄想,一切众生没有证到实相,所以,时时刻刻都打起妄想,一切诸佛之所演说。

那么一切诸佛都演说了如来藏,被贪欲、瞋恚、愚痴所污染,一切诸佛都是这么说,

那么云何世尊跟外道所说的都有一个“我”,而佛讲的有一个如来藏的真我?

世尊,外道也说有一个我啊,外道也说有一个恒常不变的造作者,它却离于缘起法的功德求那,不依诸缘,自然而有,而这个上帝造作者,是自在周遍十方不灭的。

世尊,彼外道所说有一个神我之论。跟我们世尊所讲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真我,是不是有差别,这样讲起来,应该没什么差别吧。

所以,诸位,如果想要学佛不要变成外道,就得把佛教的思想跟外道的思想作一个比较,所以佛法,很难,

前几天有一个人发Email过来,写Email过来,就问师父,如何判断那个人是正见,那个人是邪见,

所以师父在Email里面,就跟他批示,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分辨什么叫做,正法的法师和邪见的法师,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一定要依于大善知识,才不会走错路。

    1-3 每一个众生都能成佛,你看有没有因缘碰到修行的因缘。

【注释】

【“如来藏”:“藏”者,宝藏也。以如来一切德性,具足藏于其中,故】(所以)【称】为【如来藏。

此如来藏非只如来有之,而是一切含识】“含识”就是众生,而一切众生【所共有,】

也就是每一个众生都能成佛,你看有没有因缘碰到修行的因缘,【所以一切众生皆得作佛,】

这是理上来讲,为什么讲,中国人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什么意思,就是只要你放下恶的,转善的,你就有机会成佛,而不是放下屠刀马上成佛,这样,那个杀猪的就很快就成佛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佛法,一种是理上来讲,一个是事相来讲,【即是由此。】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1-4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为三守大将军,一、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二、守身如玉,绝不干杀、盗、淫,三、守本真心,一定要守住这一颗真如的本心跟本性,叫做“三守”,你守得住,成佛有望,守不住一定是凡夫。


【“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转”,】就是【转变。


此如来藏之性,本自清静,从本以来不与染法相应。】


所以当你大悟见性的时候,你的心性就有自然一种戒体、一种定体、一种慧体,它自然会保护住,


若得见性,自然有一层保护,就像防御,免疫系统一样,你叫他造恶,他不可能,造善他非常积极,自净其意,他没有能所,


所以,修学佛道,想要不与染法相应,只有“三守”,要做“三守大将军”,佛陀是法王,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出家、在家要做“三守大将军”,


一、守口如瓶,口业清净,二、守身如玉,不干杀、盗、淫,身业清净,三、守本真心,意业清净,守住我们本来这一颗如来藏的自性清净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为三守大将军,一、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二、守身如玉,绝不干杀、盗、淫,三、守本真心,一定要守住这一颗真如的本心跟本性,叫做“三守”,你守得住,成佛有望,守不住一定是凡夫,


【诸佛证此,成就三十二种妙相,众生迷此,变作八万四千尘劳。


然而众生的一切动转施为,其实仍全是诸佛果德,奈何日用而不知,】就是我们一般众生,你本来就是佛,但是问题是用不出来,


【所以说是“转三十二相,入于众生身中。”】


【“一切诸佛之所演说”:比喻中说:无价大宝,虽为破弊垢衣所缠,】虽然那一件衣服垢蔽、破了,【但】是这个【宝体精光不坏;


正如如来藏,虽】然【为】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尘劳之所污染,而其清静本性实不曾亏损,这是诸佛究竟之指归,所以说是“一切诸佛之所演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4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为三守大将军,一、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二、守身如玉,绝不干杀、盗、淫,三、守本真心,一定要守住这一颗真如的本心跟本性,叫做“三守”,你守得住,成佛有望,守不住一定是凡夫。
【“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转”,】就是【转变。
此如来藏之性,本自清静,从本以来不与染法相应。】
所以当你大悟见性的时候,你的心性就有自然一种戒体、一种定体、一种慧体,它自然会保护住,
若得见性,自然有一层保护,就像防御,免疫系统一样,你叫他造恶,他不可能,造善他非常积极,自净其意,他没有能所,
所以,修学佛道,想要不与染法相应,只有“三守”,要做“三守大将军”,佛陀是法王,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出家、在家要做“三守大将军”,
一、守口如瓶,口业清净,二、守身如玉,不干杀、盗、淫,身业清净,三、守本真心,意业清净,守住我们本来这一颗如来藏的自性清净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为三守大将军,一、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二、守身如玉,绝不干杀、盗、淫,三、守本真心,一定要守住这一颗真如的本心跟本性,叫做“三守”,你守得住,成佛有望,守不住一定是凡夫,
【诸佛证此,成就三十二种妙相,众生迷此,变作八万四千尘劳。
然而众生的一切动转施为,其实仍全是诸佛果德,奈何日用而不知,】就是我们一般众生,你本来就是佛,但是问题是用不出来,
【所以说是“转三十二相,入于众生身中。”】
【“一切诸佛之所演说”:比喻中说:无价大宝,虽为破弊垢衣所缠,】虽然那一件衣服垢蔽、破了,【但】是这个【宝体精光不坏;
正如如来藏,虽】然【为】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尘劳之所污染,而其清静本性实不曾亏损,这是诸佛究竟之指归,所以说是“一切诸佛之所演说”。】
1-5 【身中之如来藏性,佛指】的就【是真我,】诸位,这个真我一定要证悟到三个字,法无我,法无我才是真我,意思就是,法无我就是万法都空无自性,没有能所,那个无相就是真正的我。而外道不一样,外道自己产生妄想,认为有一个造作的神我,那是一种妄想。
【“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说我”,是说有我。
这是说外道计五蕴中有】一个【神我,】“神我”就是冥谛,二十五冥谛,【佛斥之为邪见。
现在大慧提出说:身中之如来藏性,佛指】的就【是真我,】
诸位,这个真我一定要证悟到三个字,法无我,法无我才是真我,
意思就是,法无我就是万法都空无自性,没有能所,那个无相就是真正的我,
而外道不一样,外道自己产生妄想,认为有一个造作的神我,那是一种妄想,
佛指是真我,【而此】(这个)【真我,岂不是与外道邪计的神我一样了】吗?
其实这个是大慧故意问的,大慧是十地菩萨,怎么会不知道咧,所有的对答都是为了末世的众生,不了解佛法的众生才问的,
【因为佛说藏性常住,离自性相,】离自性相,就是说,万法空无自性,相,空无自性,性,仍然是空无自性,
诸位,有其自性的话,就会卡住了,你没有办法,转烦恼成菩提,转凡成圣,
如果万法有其自性的话,你是你,我是我,因是因,缘是缘,果是果,绝对没有办法从因来到缘,来到果,因为不可转动,因为它有其自性,
现在是离自性相,也就是,如来藏性是空无自性,无论是相,无论是性,都空无自性,
【周遍十方,体无生灭;】这个“体”呢,就是指如来藏性,所以,万法其实并没有增减,
而生长在我们这个地球里面,所有的众生都是庸庸扰扰,打打杀杀、吵吵闹闹,这法界性,本来就空,不知道这层道理,
【而外道也说】有一种【神我常住,离于所作,周遍诸趣,体亦无灭。
这样看来,外道所计的神我,与佛所说的如来藏真实之我,有何】(什么)【差别?】
1-6 【世尊”,此为“彼”外道所“说有”】一种【神“我”之论,】神我之论就是我们所讲的冥谛之论,【岂不与】(这个不是跟)【世尊所说之】(的)【如来藏真我没有差别?】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在】一切经典的【“修多罗”中】“修多罗”就是经典,“修多罗”中所【“说:
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然却“转”变其胜妙的“三十二相”,而“入于一切众生身中,
如”同】无上的【“大价”之“宝”, 】“大价”当然就是很贵重的意思,但是外面包着一层,【为“垢衣”之“所缠”裹;
“如来之藏”本情清静,“常住不变”,如彼宝珠,“亦复如是”。
然“而”却为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垢衣所缠”裹,
为“贪欲”、瞋“恚”、愚“痴”等“不实妄想”而有之“尘劳所污”染。
此为“一切诸佛之所”共开“演”阐“说”之无上理。
然而,“云何”诸佛“世尊”却“同外道”一般,宣“说”有“我”,而“言有如来藏耶?
世尊”,因为“外道亦说有”】一种【恒“常”不变之“作者”神我,离于】缘起法的【“求那(功德)”,】
这个“求那”就是缘起法,四大所造作的一个缘起法,叫做“求那”,
那么外道称为功德,因为一切存在统统不能离开地、水、火、风,所以他把这个求那,缘起法就当作一种功德来造作,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做离于缘起法的求那功德法,
它是【不依诸缘】的【,】因为它是能创造的,诸缘是被它所创造的,而上帝是【自然而有,自在“周遍”十方而“不灭。
世尊”,此为“彼”外道所“说有”】一种【神“我”之论,】神我之论就是我们所讲的冥谛之论,
【岂不与】(这个不是跟)【世尊所说之】(的)【如来藏真我没有差别?】
诸位先翻开609页,诸位,这个609页中间,就是神我,就是冥谛,自性,一个神我,自性--大--我慢,五唯--五大,五知根,五作业根,然后,加起来就是十根,再加一个心根,
这个上次,我们有发给大家讲义了,是再提醒大家一下,因为过了一个农历年,就会统统忘光了,我太了解你们的程度了,所以,再提醒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1-7 诸位,但转其名,不转其体,这一点你要牢牢的背起来,体,在凡夫,并没有增减,在圣人,也没有增减,只是迷跟悟了。悟了,就妙用,迷了,那么就染用,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因此,但转其名,不转其体。

接下来。【诠论】

【关于如来藏转三十二相入众生身中,有人或许会问:三十二相是修心成就之德相,怎么会入于众生身中?】

我们的【回答是:此三十二相是依心体而有,】万法不能离开心体而有,

简单讲,三十二相仍然依心体而有,【不可能没有本性清静的心体,而能】显现【成就三十二相。

现在本自清静的心体既已在众生身中,则万德相好,便随着心体而入于众生之身中。

又,此心体若】如果【出缠,】“缠”是指缠缚、烦恼的意思,【则能生净用;

心体若在缠,】被捆绑住了,【则能生染用;】

所以,诸位,解脱的人就像野鹤,为什么呢?野鹤,随时觅食、自在、一飞冲天,

那么卡在一层无明的人,就像在鸟笼里面的那个鸟啊,

我们现在每一个人的清净心,都被关在鸟笼里面,这个鸟笼就是我们这个色身,我们为了这个色身,贪欲、瞋恚、起无明,可是什么都带不走,

【染净虽殊,其为心体之用则一。若入于众生身中,则是转净用为染用,所以说“转”、“入”。故知,用可转,体则不可转。】

诸位,但转其名,不转其体,这一点你要牢牢的背起来,体,在凡夫,并没有增减,在圣人,也没有增减,只是迷跟悟了。

悟了,就妙用,迷了,那么就染用,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因此,但转其名,不转其体,

如果有人说,我帮你转转体,那个是外道的,体本不生灭,怎么转它呢,

所以,佛法因修而显,也就是说,我们的佛性,因为修行而显示、显露出来,

那么,就算显露出来,我们的本性也没有任何的增减,【所以虽】然【在烦恼身】当【中,然其自性实在还是清净的,】只是用不出来,【并不是说众生】身中【实】在是【有三十二相。

    1-8 所有的法,都在破除你的执着,着一个常、乐、我、净,就变成了常见外道,不明佛义。所以佛法,它很难,就是悟道的人讲左边,也对,就右边,也对,讲中间,也对;迷惑的众生,就右边,不对,左边,不对,讲中间,还是不对。

如果说众生身中实】在【有净用,不因修得,则成常见,过咎是非常大的。】

佛不落常见,诸位,常见就不可转了,常见就是有其自性啊,有其自性,

诸位,万法有其自性,你如何转烦恼从菩提呢,你如何转凡成圣呢,所以,万法空无自性,不落常见。

落常见,就是外道见,一个永恒的存在,那永恒的存在,你怎么转它呢,则成为常见外道,这过咎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六祖讲,佛性是什么,六祖讲,佛性是无常,

哎呀,这个人一问昏倒了,你讲的跟经典不一样啊,经典讲佛性是常、乐、我、净,六祖,你讲佛性是无常,六祖是破他的常见,

但是讲常、乐、我、净,他认为那个常,是永恒存在的、固定的,死的、一潭死水的,所以,六祖要破他,要放下常见,

卡在一个常见,所以众生就是讲常、乐、我、净,就卡在一个常见,就变成一个外道,学佛变成外道,因此,六祖讲佛性是无常,

说,你讲的是大违经典,《六祖坛经》里面讲,你所讲的大大地违背经典,所有的经典都讲,我们的佛性是常、乐、我、净,而六祖讲佛性是无常,

这个就是说,所有的法,都在破除你的执着,着一个常、乐、我、净,就变成了常见外道,不明佛义,

所以佛法,它很难,就是悟道的人讲左边,也对,就右边,也对,讲中间,也对,

迷惑的众生,就右边,不对,左边,不对,讲中间,还是不对,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那又不是个什么东西,师父,你能不能告诉我,

告诉你的,不是,嗯,所以这佛法到最后就没辙,不晓得该怎么办,两眼无神。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284:【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如果存有一丝丝的我见、神我见,就不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

   2-1 佛告大慧:我所说的如来藏自性清净,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

佛告大慧:我所说的如来藏自性清净,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

诸位,在这个上面要加一个“神”,神我,佛教讲如来藏自性清净是真我,

那外道加一个神我,“神我”就是永远存在的,而且祂能创造天地万物,祂不被创造,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你一定要加一个“神”,

这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神我,说佛告大慧,我所说的如来藏自性清净的真我,

不同于外道所说的那一种神我,能创造天地万物,不依因缘而自然存在,

    2-2 说大慧,我不只是说“如来藏”这个名词喔,我有时候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

说大慧,我不只是说“如来藏”这个名词喔,

有时候,我有时候说“空”、万法空无自性,

有时候,我说“无相”、佛性是无相,

有时候我不只是说如来藏,还说“无愿”;“愿”就是求,就是无所求,意思就是说,一个悟道的圣人,他的心是时时刻刻知足的、快乐的,他无所求,无所求,

“如”就是真如、“如”就是不可思、不可议,“如”就是真如,真心本如,如,

“实际”、“实”就是真实,“际”就是本际本来,所以真实本际本来,就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没有十方。

    2-3 如果我们研究净土法门,不了解我们的真如自性,那研究起来,会很辛苦的。

所以我们了解,如果我们研究净土法门,不了解我们的真如自性,那研究起来,会很辛苦的,

譬如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你如果不知道那个西方,是心性当中的西方,那个西方自性本来就空,西方是表法的,

那么,西方是表法的,西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表示,歇即是菩提,

所以,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是从东方往生极乐到西方,那么,这个凡夫见,

从东方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仍然是生灭,

若说临命终,佛有来接引你,那么,那是凡夫见,

阿弥陀佛证得了法界性,本无来去、生灭、增减的,

诸位,修学佛道如果弄错的时候,包括净土法门,他也搞不清楚,修学净土法门不能追着阿弥陀佛那个佛号跑,这样,你追不到的,

你要自我降伏,时时刻刻去掉~无贪、无瞋、无痴,心净如水,菩萨就影现中,诸佛就影现中,

我们修学佛道,不懂得理的时候,我们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这个就是追着阿弥陀佛跑,这样,你追不到的,阿弥陀佛比你速度更快,追着佛号跑,你一辈子都没办法成就,

你一定要时时刻刻,这一句佛号,从你的自性清净流露出来,我没有贪欲心,佛就会现前,我没有瞋恚心,佛就会现前,我没有愚痴心,佛就会现前。

所以,一个真正懂得净土法门的,了悟诸佛并没有来去、生灭、增减,

临命终,佛也没有来接引,所谓“来接引”,是因为我们一心不乱,这个时候,全心即佛,佛影现在你的前面,是因为这时候与佛感应,方便说,佛来接引你,

如果这一层道理不懂的时候,拼了老命在那念佛,却不懂得降伏自我,那就是不懂佛意。

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要时时刻刻,不起贪心,不起嗔恨心,也不可以起愚痴的心,自然他就相应,

水净,水清净的话,月亮就会影现在这个水当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因为我们念佛的人,没有教导到本性的这一层,更深一层的用功法,所以我们从听到这一句佛号,就追着佛号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烦恼,不管它,执着,不管它,着我相,不管它,法执,也不管它,

这样你要念到什么时候呢,你要念到什么时候,何年何日你才能见佛呢,

所以佛并没有来接引你,是你的临命终的时候,全心就是佛。所以,佛影现在你的面前,对凡夫来讲,佛迎接到极乐世界去,

其实那是一种转化的过程,修学佛道是一种心灵转化的过程,转污染变成绝对的清净,佛自然就影现出来,

所以为什么会修行的人在刹那间,不会修行的人,每天持咒、念佛,烦恼还是一堆,为什么?

就不知道,万法不离自性,这样讲,才是真正的净土法门,才了解佛的用心良苦,

所以,西方不在外面,不是东、南、西、北,比较的西方,西方,在你的清净的自性当中,要懂得这一层道理。

    2-4  说大慧,我不只是说“如来藏”这个名词喔,有时候还说“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

接下来,真实本际,法性、什么叫做法性呢?就是一切法空无自性,是万法共通之性,称为法性,万法共通之性就是空无自性,所以称为法性,

所以,注意喔,这一句话很重要,无论佛出世,法性本然,无论佛不出世,法性本然,

佛出世跟不出世,法界常然,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这个道理,

万法有个共通性,就是空无自性,

“法身”、诸位,法本来无身,但是为要给它一个具体的观念,所以,再加上法身,

法本身就无相,哪里要身呢,因为要给它具体,所以叫做“法身”,

“涅槃”就是不生、就是不灭;

离自性、就是万法空无自性,这个“离”就是空的意思,

“离自性”就是万法离自性,万法没有自性,万法就是空无自性,

所以这个离的旁边,写一个“空”更清楚,“离自性”就是空无自性,万法本不生,本来就不灭;

   2-5 本来寂静、诸位,这个“本来寂静”,对出家人很重要。如果我们悟到了本来寂静,一乘寂静,那么,你可以住兰若。

本来寂静、诸位,这个“本来寂静”,对出家人很重要,

在这个经典里面,《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讲,有几种人不能住兰若,

一、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不够资格住兰若,

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仍然没有办法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一个人自己到山区里去住,那个不是真正的兰若,在这个经典里面也讲,不够资格住兰若,

就是你今天夹带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你到兰若去,你怎么用功,你不可以,没办法离开这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你这个时候需要道力,需要善知识,需要僧团,经典写得非常清楚。

所以,我还是劝导这些比丘,不要轻易自己一个人去住道场,也不要轻易离开丛林跟僧团,因为这是祖师大德一再地交代,

如果我们悟到了本来寂静,一乘寂静,那么,你可以住兰若,

自性涅槃,自性本来就不生不灭,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

    2-6 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怖畏无我句,“畏”就是怖畏,为了断除愚夫对无我的恐惧。所以才说离一切妄想,达到万法本空无所有的境界的如来真我门。

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怖畏无我句,“畏”就是怖畏,为了断除愚夫对无我的恐惧,

一切法都无我,那我每天这样,做的事有意义吗?我死了以后,也不是拥有我的,那我修行干什么呢?我储存一点福德、功德,统统没有,

佛有讲无我,是为了断除凡夫对这个无我句,“句”就是法,对无我法不了解,

故,所以才说离一切妄想,达到万法本空无所有的境界的如来真我门。

说,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与如来藏不应~再加上“于如来藏”,不应作神我之见计著。

神我之见,这个“我”就是神我,外道所执着的一个神我之见来计著,

意思就是,如果存有一丝丝的我见、神我见,就不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2-7 说: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对于如来藏的了解,千万不可以混同外道的神我之见,而计着有一种神我,若存在一丝丝的我见,就不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好,这整句再贯串一下。

佛告大慧:我所说的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

大慧,我不只是说“如来藏”这个名词,

我有时候说“空”、破除一切执着,

我有时候说“无相”、了解万法不着,

有时候我讲无所求的无愿法;知道万法本空,求不得,没有能所,

我有时候说,万法皆是一如、性相不可得,

有时候我又说真实本际、

有时候我说:法性、

有时候我说:法身、

有时候我用“涅槃”这个名词;

有时候我讲“离”,万法离自性、就是万法空无自性,

有时候我说:不生不灭;

不只是“如来藏”这个名词而已,我有时候说:本来寂静、

有时候说:自性清净涅槃,如是等句,“句”就是法,如是等句、等法,而说如来藏已,

我并不是除了讲空、无我之外,便什么都没有,

如来应供等正觉,只是为了要断愚夫恐怖这个无我法,不了解,以为无我法,是一种落空、断灭,什么都不存在,那种无我,

所以我才说一切修行人,应当好好脱离能所,了悟空无自性,离一切妄想,而达到万法毕竟空寂,本无所有的境界,没有能所的如来藏真我之门。

说: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对于如来藏的了解,千万不可以混同外道的神我之见,而计着有一种神我,若存在一丝丝的我见,就不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2-8 在这里,还要附带最重要的,一切的法师跟在家居士,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有修行,乃至于写书写了很多,乃至于演讲讲了很多,就是不能动到“你很有修行”,动到“你很有修行”便落入我见,只要你存着一丝一毫的我见,就变成凡夫。

【义贯】

【“佛告大慧:我”所说之“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

大慧”,除了说如来藏真我外,我“有时”】候【亦“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以“如是等”法“句”,来“说”明“如来藏”之性(因这些都是如来藏的异称),

如是说“已,如来应供等正觉”又“为断”除“愚夫”怖“畏无我”之法“句”,

是“故”我便“说”:有“离”一切“妄想”分别、“无所有境界”之“如来藏”真我“门”,而并非除了空、无我之外,便什么都没有了。】这样就会落入断灭,

【是故,“大慧,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应当好好地理解,【“不应作”为神“我”之“见计著”。】那是外道的看法,如来藏是真我,是没有我见的,

【若】(如果)【著一丝我见,】便成外道,【即非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所以在这里,还要附带最重要的,一切的法师跟在家居士,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有修行,乃至于写书写了很多,乃至于演讲讲了很多,

就是不能动到“你很有修行”,动到“你很有修行”便落入我见,只要你存着一丝一毫的我见,就变成凡夫,

所以那个自我夸张,自我膨胀的人,你千万不要亲近,就算他书写得一箩筐、一牛车,也不能亲近,

何以故?若着一丝我见,即非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所以,你所亲近的人,不但有智慧,还要有德行,从他的语言,行为举止里面,可以看出他真的是无我,一心一意,为了一切众生的大菩提,彻底地降伏自我,

所以这是给出家众,无论你今天在讲堂,或者将来要出去游行,游化十方,在家居士,你亲近哪一个道场,都要如是地体认。

    2-9 【在此,佛先答二我相滥的问题。佛】的本【意为:我说藏性为我的含意在于常、乐、我、净、无我真我之我,不同于外道我见、神我之我。】

【诠论】

【在此,佛先答二我相滥的问题。

佛】的本【意为:我说藏性为我的含意在于常、乐、我、净、无我真我之我,】

为什么讲“无我”“真我”,

诸位,“无我”就是绝对,那个绝对的心性,才是真正的我,能做的了主,这个“真我”就是生命自己做主的意思,

一切众生生命做不了主,随着业力跟无明、跟烦恼转动,变成一个非理性的动物,道理统统知道,就是做不了主,

譬如说,打牌,控制不住了,平常佛的道理,也讲得很好,

譬如说,女色现前,做不了主了,没有错啊,他很想修行,女色现前,做不了主,

烦恼现前,做不了主,斗争现前,做不了主,

这个就是他不是真正地拥有一个“真我”那个我,说说可以,若论真正脚踏实地的修行,这还得有一段距离,

所以这个真我之“我”,什么意思,就是生命自己做主,

【不同于外道我见、神我之我。因此,此二我,大不相同。】

    2-10 接着佛说如来藏之种种异称。这就是如来以种种异名来称如来藏之真义

【接着佛说如来藏之种种异称】有时候如来藏又称为【:空、无相、无愿等。】

无愿,“愿”就是有所求,无愿就是无所求,这是一切出家,在家,应当这样子,

尤其是出家人啊,出家人要安分守己,于一切相无所求,再有钱的信徒来到我们前面,或者再穷的信徒,来到我们前面,我们一样用平等心对待他,因为我们无所求,

【如来之意为:我说如来藏,你便以同于神我来问难,】神我是外道的思想,是着于我见的一种神我,

【然而我有时也说空、】有时候也说【无相等,】那么大慧【你又作何解呢?】我不只是讲如来藏这个名词而已。

【如来藏之所以有这么多异称,因为藏性与空、无相等,名称虽异,其体则本来是一,未曾有二。

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藏性本一,以无我故,故】(所以)【能随物而施设多名,名字虽多,不妨其体为一。

因此,(一)、为执有者,以“空如来藏”】来破除【,作空、】因此说空就是破除一切着有,【无相、】就是破除一切着相的人,

【无愿】就是破除一切于世间拼了老命,把自己累坏了,就是有所求,无愿【之异名而说之。

因为藏体清净故曰“空”;藏体本离一切法,故】(所以)它【是“无相”;藏体在众生身中,自性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所以称】为【“无愿”为如来藏之异名。

(二)、为执无者,则为其开示“不空如来藏”之性,而作“真如”、“实际”、“法性”、“法身”、“菩提”、“涅槃”】

“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有一个人去印度参访,到佛陀的金刚坐下,菩提树下,然后在那边感动哭得半死,为什么?他认为佛离他太遥远了,佛已经入涅槃了,他就哭得很惨,

回来台湾,知道说,佛在菩提树下成道,自己就种一颗菩提树,坐那边,坐了好几年,没什么消息,

不晓得人家那个菩提树是表法的,他也自己种一颗菩提树,坐在树下面,你再怎么坐,也坐不到开悟,你再怎么坐,你也不开悟,后来那一颗树就叫做菩提树,是因为佛开悟,见性成佛,

涅槃,“菩提”“涅槃”【等异名来代表如来藏。

因为真如、涅槃于一切法常恒不变,所以不是空无一物。如是说,众生才不会误会,】以【及不了如来藏真实之性。

(三)、为执亦有亦无者,】叫做矛盾,亦有亦无,一下说有,嗯,好像无,一下说无,又好像又有,这个叫做矛盾,【为令其了知如来藏之性,

则晓之以“空而不空藏”,作离自性、不生灭之异名来表示如来藏之性,令离邪证真。

以离自性】离自性就是空无自性,那么这个【则】(就是)【非有,不生灭则非无,】

诸位,这个“非有非无”分两个层面,外道一下有、一下无,所以佛才讲“非有非无”,

但是,悟道的人知道“非有”就是空,“非无”就是妙有,于空里面显现妙有,于妙有里面就是绝对的空,所以,佛法还是悟跟迷的关键,

【如是则破其执“亦有亦无”之邪执;】这个“亦有亦无”呢,是外道矛盾的心态所显现的,不敢确认的一种邪见,叫做亦有亦无之邪见,【既不再执邪见,自然得见如来藏之真性。

(四)、为执“非有非无”者,】“非有”就是无,“非有”就是空,“非无”就是有,

【则以“非空、非不空藏”来开示如来藏之真性,而以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的异名来表示如来藏之性。

以本来寂静,故】(所以)【非“非有”; 】 第一个“非”字就是不能说,故不能说非有,这样你就看得懂,要不然得非“非有”、非“非无”,到底在讲什么,故非“非有”,所以,故不能说“非有”,

【以自性涅槃,】本自具足,所以非也不能说没有,【故非】故也不能说【“非无”,】“非无”就是有,存在的意思,

【如是则其邪执妄解法性之执即破,而可顿见如来藏之真性。

这就是如来以种种异名来称如来藏之真义,因为众生迷执不同,对于法性各生种种谬执,各执一偏,误解法性,】

   2-11 诸位,修学佛道不了解八大宗派究竟的至圆至理的道理,一切法无生,也会各执一偏,也会执着自己的角度。

诸位,修学佛道不了解八大宗派究竟的至圆至理的道理,一切法无生,也会各执一偏,也会执着自己的角度,

所以,在座诸位喔,如果你今天出家或者在家居士,你到哪个道场去,或者哪一个法师去,哪个法师一直执着说这个法才是绝对的好,哪个法就有问题,法法唯心的东西,有什么好坏呢,

如果你这个居士团体,就是不亲近三宝,我就是这样子,我这样子才叫对,硬干,没有调伏的心,没有柔软心,而绝对的排斥,排外性,

这个团体就是不懂佛法的,不懂佛法的人,懂佛法,他有绝对的包容。

所以,师父刚刚讲的,一般的修净土法门的,追着阿弥陀佛跑,你要搞到什么时候,你才追得到呢,何不降伏你自我的清净心,让他佛号显现呢,

诸位,你今天你用没有贪、瞋,没有贪心,没有瞋恚,没有愚痴的心,见如来藏性,一念之间,佛就现前,你追什么呢,万法还是要回归自性,

修净土法门的这一层道理要不懂,你会磕破头,不感应的,头撞得动头破血流都不像是在修净土法门的,

“净”是什么意思,“净”就是清净心,“土”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啊,清净心才能感得阿弥陀佛的愿力的土啊,要不然,你怎么感应呢,

叫做净土法门,自性清净心才能感得阿弥陀佛的愿力的法性土啊,要不然,什么叫做净土法门,

【而藏性没有如是之偏,故此等诸人,以其偏见而不能见真。】

一切众生,像我们中国的八大宗派,现在也是啊,各执一词啊,

禅的,容不下净土,净土容不下天台,天台容不下华严,那这怎么得了,

所以其实这个好解决的,师父一句话就可以解决八大宗派的一个执着,或互相排斥的,你就给个尊重,

今天我们明道理的人,应该有更宽广的角度来解读这八大宗派,

因为他是凡夫,所以他执着的角度一直说这样是对的,我们原谅他,宽恕他,

何以故,你了解如来藏性的人,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何以又要去看不起他,

看不起他,又落入能所,又落入我们自己无知之见,

所以对于意见看法跟我们不一样的人,给个尊重,给个包容,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所以凡夫是没完没了的、争吵不休的,那么,圣人是回归到当下,本来无所住的东西,当下就是永恒的代名词,究竟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2-12 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佛没有东、南、西、北、上、下,东南、东北、西南等等,统统没有,那为什么讲横遍十方,为什么讲贯通三世,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凡夫这样才知道体性有多大。

真如,没有当下,也没有永恒,当下、永恒都是一种比对的名词,

因此,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佛没有东、南、西、北、上、下,东南、东北、西南等等,统统没有,

那为什么讲横遍十方,为什么讲贯通三世,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凡夫这样才知道体性有多大,

体性通过去、现在、未来,体性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个是站在凡夫的角度,让你理解绝对的真如自性,才这样讲的,

还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那就还有时空,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众生怎么来的,受时间、空间的支配叫做生死的凡夫,超越时间跟空间那个就是圣人,

而圣人释迦牟尼佛哪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啊?那是在表达真如自性的,通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一相都不可得,岂有三际,岂有十方,众生只要偏见,就不能见到真如自性,所讲出来的法也与佛究竟义不相应。

【因此如来针对其谬解之处,晓以真理,如是便得弃妄见真。】

所以我们修学佛道就是放下现在的妄心,见到了我们这一颗真心,让我们柔软心、无相心,就见到了这一颗真心,

    2-13 真心就是生命的一道窗,阳光的窗,简单讲,如果有人,这一辈子,有因缘听到佛陀的正法,就开到一道生命的灵魂之窗,他见到了阳光。

真心就是生命的一道窗,阳光的窗,简单讲,如果有人,这一辈子,有因缘听到佛陀的正法,就开到一道生命的灵魂之窗,他见到了阳光,喔,原来以前醉生梦死,

现在啊,不一样了,找到了生命的依归,要不然,我大一,我这个念Engineer工程系的,我头脑也不错啊,还可以啦,马马虎虎啦,那么为什么要走出家这修行一条道路,很简单,世间不究竟嘛,找不到真实的快乐嘛,

那现在,喔,找到真实的快乐了,幸福,快乐,知足,时时刻刻过着解脱自在、无相平等的日子,

这就得感谢佛,所以为什么说我这一辈子,拼了命都要把佛陀的正法散播出去,就是因为我报恩的心,感恩佛陀来示现人间,还有这大陆这些祖庭,把这个正法传播下来,

我们不可忘本啊,这是最基本的修养,饮水一定要思源,吃水果要了解树的根怎么来的,所以,我就是报佛恩,也报祖师恩,舍生命,头目脑髓,也应当这样做。

   2-14 “藏性真我”,亦是为畏惧无我者言之,其实“真我”是毫无我相的,因此才是如来藏清净心,因此佛最后勉诸菩萨,毋同外道著我见计执。

【再者,关于说如来藏为我的理由。

因】为【佛见众生有执四大假我为我者,有认妄想之神我为我者,佛为破其迷执,便为之开示说无我:

亦即】(也就是)【,四大之中实无我,神我亦为自妄想生。

奈何愚夫】(凡夫)【一闻说无我,便生恐怖,觉】得【无】(没有)【着落,】落空了,

【故】(所以)【佛告之曰,并非全】部【无】(没)【有,】

我们存在真如自性的,【众生身中实有如来藏佛性】的【真我,】

这个真我就是生命自己做主,生死自己做主,超越六道轮回,这个就是真我,

那我们现在为业力所牵,为习气所牵,我们今天做不了主,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姑娘长得很漂亮,在家啊,长得非常地漂亮,很会打扮,可是她有一个坏处,是很会喝酒,

有一天,因为要相亲了,因为她长得实在漂亮,有很多追求者,

可是呢,全家人都知道这个姑娘非常会喝酒,这一喝就达到忘我的境界,停不下来,这是一种病,也是一种无奈,变成生生世世可能干过酒女啊,酒一喝,哇!停不下来,

相亲的这一天,她妈妈就说:我的宝贝姑娘啊,拜托你,今天是订婚的日子,麻烦你不要喝酒,记得妈妈的话,要听妈妈的话,这个姑娘,嗯,好,

结果,订婚的时候,欸,因为对方不知道这个姑娘的大的毛病,就敬酒呗,订婚嘛,难免这个敬个酒,就敬酒了,酒就拿过来了,这个时候习气就显现了,

一杯来,嗯,尝不出味道,再来一瓶来,尝不出味道,到了后来,喝了十瓶,喝到旁边的抓住~抓住她的双手,

后来,怎么样,被退货,退货,你听得懂吗?那一天,本来要订婚的,被人家退货了,人家不要了,看了惊恐万分,长得再漂亮,人家也不要给她入门,这个媳妇儿她娶进门还得了,是不是?

喝到人家退货了,我看到这个报导,所以这个就是习气太难控制了,这个就是凡夫随业力习气而转,没有佛性的真我,控制不住了,

【是故莫执四大假我,】我们这个色身一定会败坏的,以【及妄想之神我。

汝等若欲证此如来藏佛性真我,但空妄想及诸境界,】“空”就是破除、不着、放下的意思,你只要放下内心里面种种妄想、颠倒、执着,还有放下外在的种种境界,为什么?这境界都是唯心现量境界,【便可疾速证入。因为空、无相等,乃是入如来藏之门;

因此若能真修空】观【、】或者是达到【无相等,即离妄想,妄我既除,即证如来藏真我矣。

然而“藏性真我”,亦是为畏惧无我者言之,其实“真我”是毫无我相的,因此才是如来藏清净心,因此佛最后勉诸菩萨,毋同外道著我见计执。】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285:【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本段主要在以譬喻表示说:法无我之理本只有一个,而如来随机成器,用来解释前面所说:藏性有种种异名,而其体实在还是一个。

【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3-1 说如来藏,其实目的是什么,是令离不实的一种神我,“见”就是邪见,外道没有佛的正见,令离不实的神我邪见这种妄想,佛是正等正觉,而一切外道悟了不究竟,就有种种的邪见和妄想,入于三解脱门。

解释一下:看经文,譬如陶家,“陶家”就是譬喻如来,于一泥聚,用一个泥土,“聚”就是泥团,

其实佛所讲的道理,万法空无自性,就是法无我的真理,一切法无生,这是永远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宣说的,

“一泥聚”就是真理是一样的,统统法无我,万法空无自性,法无我的真理是一样的,

接下来,用种种的智慧方便,就是用人工、水、木、或者轮、“木”就是木头,“轮”就是轮转,就是做器具的一个过程,还有绳子的方便,

诸位,这些用人工、水、木、轮、绳方便,都是佛在世印度要做器皿的一种工具,现在不一样,现在是用电、用模子,那现在就更发达了,

人工、水、木、轮、绳方便,就是比喻用智慧种种的方便,来显现法无我的真理,作种种器。种种器就是器皿,作种种不同的器皿,

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如来藏是一样的,但是作种种不同的器皿,那一团泥土是一样的,却作了种种的器皿,

法无我的真理是一样的,但是呢,用种种的智慧方便,说出不同的语言,都是来衬托如来藏种种的名相,作种种不同的器皿,

如来也亦复如是,于法无我,“法”就是万法,“无我”就是空无自性,万法都空无自性,

一切法无我,你动念即乖,着就是不对,于一切法既然无我,就离一切妄想相,

如果你见到万法空无自性,没有能所,能缘心是妄想,所缘境仍然是空无自性,则离一切妄想相,

以种种善巧、智慧,种种的方便,就以种种的智慧、善巧方便,这个是比喻众生,这些种种境界不了解,但是,透过了智慧,善巧方便,来让众生了解很深的实相的境界,

有时候说如来藏,有时候佛陀说,法无我,以是因缘,我才讲“如来藏”这个名词,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神我,着一个我见、妄想的神我,是名说如来藏。

“开”就是开示,“引”就是导引、或者是引导,“计”就是计着,“我”就是神我,计着神我这种种外道,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我说如来藏,是为了开示引导计着一个神我的外道错误的我见,

说如来藏,其实目的是什么,是令离不实的一种神我,“见”就是邪见,外道没有佛的正见,令离不实的神我邪见这种妄想,佛是正等正觉,而一切外道悟了不究竟,就有种种的邪见和妄想,入于三解脱门,

“三解脱门”就是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

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证得万法皆空,万法无相,本自无相不可得,万法无所求,没有能所,一个人能够契入空、无相、无愿,无所求三解脱门境界,

这三个会让你彻底解脱,其实一切经典都在讲这三个空、无相、无愿,

希望怎么样?“疾”速疾,很快你就成了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若不如是”就是,如果我只说如来藏这个真我,而不说种种的空、无相还有其他的名相,那么我们不了解佛的用意,是在破那个神我之邪执,

如果我只说如来藏的真我,而不说种种的空、无相等等,这些不生不灭的藏体,来破神我的邪教,如果不这样子,那么我的如来藏,就同于外道的神我。

是故大慧,为离外道的妄想自心的神我之见,为离外道的妄想自心所现的神我之妄见,应当依佛所说的,“当依”就是应当依佛所说的无我相如来之藏。

当依无我,依无我就是无我相的如来之藏,当依如来,佛所说的无我相如来之藏。

   3-2 如果我只说如来藏,而不说空、无相,其他存在不生灭的藏体之性,来破其神我之邪教,那么我就变成跟外道一样的着神我见。是故大慧,为了离外道的妄想自性的神我之见,应当依如来所说的,究竟至圆至顿的法无我相的真理所谈到的如来之藏。

那么整句把它贯串一下:

佛在这里做一个比喻,譬如佛陀,这陶家比喻如来,

用一个无我的真理,就像一个泥团,用善巧方便的智慧于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的器皿。

如来藏也是一样,有种种的异名,不同的名相,

如来亦复如是,于一切法本自空无自性的无我,是为了让一切众生离一切妄想相,

所以佛用种种智慧、巧立种种的名相,善巧方便,破除你的执着,

让一切无明的众生能够体会甚深的实相的境界,

所以佛有时候说如来藏,有时候说法无我的真理,

以是因缘故,佛才说如来藏,这不同于外道着一个我见,神我一个妄想,所以佛才说如来藏,佛说如来藏。

是开示,是引导计着神我的诸外道,破除他们的妄想、颠倒、执着,才说如来藏,

令一切外道凡夫离不实的神我邪见的妄想,而入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的境界,希望一切众生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如来之藏是为了破除凡夫跟外道,

如果我只说如来藏,而不说空、无相,其他存在不生灭的藏体之性,来破其神我之邪教,那么我就变成跟外道一样的着神我见。

是故大慧,为了离外道的妄想自性的神我之见,应当依如来所说的,究竟至圆至顿的法无我相的真理所谈到的如来之藏。

   3-3 【“若不如是,则同外道”:若但说有如来藏,而不说藏性体空、无相等,以破神我之邪执,则同于外道之说。】

【注释】

【“陶家”:即】(就是)【陶师,比喻如来。】   

【“一泥聚”:比喻法无我之真理。“泥聚”,】(就是)【泥团。】

【“人工、水、木、轮、绳方便”:比喻智慧方便。】

【“作种种器”:即】(也就是)【作出种种不同之器】皿【。比喻如来藏之种种】的【异名。】

【“若不如是,则同外道”:若但说有如来藏,而不说藏性体空、无相等,以破神我之邪执,则同于外道之说。】

【义贯】

【“譬如”制“陶”器之专“家”(陶师),“于一泥聚”之材料,施“以人工、水、木、轮、绳”等“方便”,而“作”出“种种器”皿。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于”一切“法无我”之极理,及远“离一切妄想”分别“相”之境界,“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晓喻众生如是之甚深实相境界。
有时】候【“或”巧“说”此实相境界名为“如来藏,或”巧“说”此名为“无我”、无相等等名义,以为显示,

如彼陶师,以一团泥作成种种器】皿【,都是有用的,功不唐捐。

“以是因缘故”,佛“说如来藏”,

是故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外道所说的神我,其实是妄想,【是名”佛所“说”之】(的)【“如来藏”。】为了开示,佛为什么说如来藏呢?

【为“开”示“引”导“计”有神“我”】的妄见妄想【之】(的)【“诸外道故”,佛】才【“说如来藏”】的【真我以破邪】见邪【计,

“令”其“离”于虚妄“不实”神“我”邪“见”之“妄想”,而得“入”于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门境界”,进而有“希望”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是”义“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有真我“如来之藏”。

然而如来“若”但说有如来藏真我,而“不”说空、无相等为藏体之性,以破其神我之邪执,“如是,则同”于“外道”之说。

“是故大慧,为离”一切“外道”邪“见故”,汝等应“当依”于“无我”相之“如来之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2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