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3 因此我们要了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去出家、要去修行,就是一定要彻见人生宇宙的究竟真理。

【“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自性”,即】(就是)【凡夫无始来之自性妄想,亦即】(也就是)【见法有实自性之妄想。

此】(这个)【即】(就是)【无始无明,亦即】(也就是)【最初一念的妄动。

“身”,即】(就是)【正报。“财”,即】(就是)【依报。“建立”,即】(就是)【成就。“趣”,】(就是)【趣向。“自性相”,自性与自相。

此】(这)【句言】(是说)【:凡夫以依不觉悟,】从来就没有听过佛法,也从来没有启动觉性。

【而起法有实自性之妄想,】因为着法有实自性,就一定会产生妄想。

【而令正报之身与依报之财,皆得以次第相续建立成就,

由于长劫迷真趣妄,】真加一个“心”,妄就加一个“想”,就更清楚,由于长劫迷于真心,真心开采不出来,却趣向于妄想,时时刻刻都是妄想,今天期盼明天,明天希望能够更好,

【故】(所以)【其心恒趣向执著一切法有实自性与自相之无始妄想,而不能舍离。】

【“藏识摄所摄相转”:“藏识”,即】(就是)【第八识本体。“摄所摄”,即】(就是)【能摄与所摄。“摄”, 】(就是)【取也。能摄为心,所摄者为境。“转”,转变、生起。

此句谓】(话是说)【:】然而凡此诸法性与法相,都是八识田中藏识体中所现能取之识,执取所取之六尘(境)影像,

六尘影像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记忆啊、观念啊、影像啊,或者是晚上,白天执着不够,晚上做梦还继续执着,想到一件可悲的事情、难过的事情,

譬如说,在白天很思念自己的父亲、母亲,晚上做梦,做梦,梦到自己的母亲来跟他安慰,他哭得死去活来,对不对?

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眼睛怎么样?还掉了很多的眼泪,很多的眼泪,那你就知道思念那个亲人有多难啊,那个有多痛苦的事情啊,

爸爸妈妈这么疼我们,他走了以后,我们兄弟姊妹无所依怙,然后想念起来,全家哭成一团,你就知道亲情很难去割舍的喔,很难的,尤其是讲求传统的中国人,那就是更难,

因此我们要了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去出家、要去修行,就是一定要彻见人生宇宙的究竟真理,

因为众生都执取所取得六尘影像,【然而凡】(故而有)【依正等种种相转变生起。而实皆无生,皆为自心所现。】

    1-14 这一句话,唯心境界是告诉你,什么事情要重视你的动念,要动善的念,要动智慧的念,一切境界本来没有好坏,你观念把它卡死了,就变成坏,观念把它转换一个~就变成善。

【“愚夫堕生住灭二见”:谓】(因为)【愚夫不了】解【这一切皆】都【是唯心境界,】

唯心境界就是什么相都是你心所引起的,

所以你这一句话,唯心境界是告诉你,什么事情要重视你的动念,要动善的念,要动智慧的念,

一切境界本来没有好坏,你观念把它卡死了,就变成坏,观念把它转换一个~就变成善,

所以说,哎呀,有一个人,云南一个老人家,她写信来,写的非常感动,

她也是一个领导者,她也是大学毕业的,这个老婆婆啊,被师父的《信心铭》那一句话所感动,

所以写了一封信来,一看就知道是一个领导,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写信写的很通顺,

她就说:她们以前下乡,因为文革下乡,后来搞得很大的痛苦,结婚以后又是跟先生怎么样子的婚姻变故,然后儿女又发生什么事情,到最后,喔,她就是精疲力尽了,身心疲乏,

她说我们这个方圆几百里内,没看到一个法师,那个就是看到一个法师,进去听一听,那个法不能听,她赶快就出来,她说这个跟慧律法师讲的法差太多了,这是她讲的,不是我讲的,我没有批评的意思。

然后她就说,师父,我在极度绝望的时候,看到师父那一句话,读了那一句话呢?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

她说这一句话启动我的觉性,换句话说,我上半辈子的痛苦都值得,因为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

那意思就是说:她经过这么大的痛苦是值得活下来的,她一下子就转念了,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这个老人家写了很长很长,写下来~说长也不是很长啦。这个人信件还好,

有的Email来,你知道吗?请问师父,第一条,二三四五六…你知道他问了多少个问题吗?五十七个。问师父一次问五十七个问题,

那我三藏十二部经典就不用看,就坐在那边一二三…慢慢回答,就像在写书一样的啦,

这你要同情他,同情师父啊,是不是?

这个时候,有的人打电话来,我要跟慧律法师讲话,我看到他的法很感动,大陆都讲,挺感动,深受感动,他救了我一命。

我跟他讲~那101,五分钟就好,五分钟就好,对不对啊?那一个人五分钟,多少人啊?对不对?五分钟,所以我们101跟他讲:不行,因为师父啊只有一个,

所以有时候愚夫不了解这一切唯心境界,【而堕于诸法实有生住灭相之妄想,更依之而起有无二种邪见。】

【“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有、非有”,即】(就是)【有无。

此谓,希冀期望一切法性为实有生起,因而令有无的妄想分别随之而起。】

所以啊,在座诸位!如果没有听到真正的佛法,其实你也是带着妄想分别去出国,

带着妄想出去就是等于运动一样啦,Sport运动一样啦,为什么?内心的深处的影子跟记忆是没有那么容易抹灭的啊。

【“非圣贤也”:实非圣贤之境界也。】

【“于彼应当修学”:“彼”,】就是【为佛所说之无生法。】

证到无生法,是什么意思,就是证到涅槃的妙性,不生也不灭,不增也不减,不来也不去,不一也不异。

   1-15 【大慧,一切法不生”之理,乃】是【如来以内身自证之“自觉圣智”所“趣”入之“境界者”,】注意看“内身自证”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重点在与外境无关。这完全是自己内身自证,与外境无关,自觉圣智所趣入的一种境界。因此每一个人修学佛道,要启动你的觉性,启动你的真如自性。

【义贯】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如来所”共“说”之无上真理。

“所以者何?谓”以一切法唯“自心”所“现性”,“非”有实自“性”。

此自心现性不但“离”于“有”生,而且离于无生(“非有生”)“故。

大慧”,若已知“一切”法“性”真实“不生”之理,而还在诤辩“一切法”性之】是【有】还是【无,“如”诤“兔马等角”之有无,更进而成执有无等妄见,此“是愚痴凡夫不觉”而生之不实“妄想”。

这是由于无始来执著法有实“自性”之“妄想”习气的缘“故。

大慧,一切法不生”之理,乃】是【如来以内身自证之“自觉圣智”所“趣”入之“境界者”,】

注意看“内身自证”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重点在与外境无关。这完全是自己内身自证,与外境无关。自觉圣智所趣入的一种境界,

因此每一个人修学佛道,要启动你的觉性,启动你的真如自性。

【于中证知一切法(“一切性”)之“自性”与自“相”,俱究竟“不生”,此真无生,乃】是【如来性相双忘之境,

“非彼愚夫妄想”分别,著于有无“二”法之“境界”。

凡夫以依不觉,而起法有实“自性”之妄想,而令正报之五蕴“身”,与依报之器世间“财”物,皆得次第“建立”成就。

由于长劫迷真趣妄故,其心恒“趣”向法有实“自性”与实自“相”之妄想执著,不暂舍离。】

不暂舍离,就是没有一刻、一时,意思就是:所有的众生,都是念念不忘六尘的境界,不暂舍离,从来没有离开那个妄想。

【“大慧”然而此一切法之性与相皆是“藏识”体中所现能“摄”取之识,执取其“所摄”取之六境】的【影像,故而有依正之“相”辗“转”生起。

但“愚夫”不了】解【这一切皆是自心藏体所现】的【境界,】都是我们八识田中所现的境界,【而“堕”于诸法有实“生住灭”之妄想,更依此妄想而起有无等“二”种邪“见”。

因而“希”冀期“望一切”法“性”为实有“生”,于是乎,“有”无】无,就是【(“非有”)之】(的)【“妄想”】

这个有无的“妄想”【便】(就)【接着】一起【“生”起,凡此,实“非圣贤”之境界“也”。】

因为证圣贤,证到第一义谛大空所显的真如心性,【“大慧,于彼”诸佛所说之无生法,“应当修学”。】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233:【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这个「种性」就是能成佛、还是不能成佛。

【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2-1 复次大慧,有五种,「无间」就是无始劫来不间断的薰习成种,「无间」就是无始劫来一直薰习成种,叫做有五种无始劫来,无间断的薰习变成的种性,这个「种性」就是能成佛、还是不能成佛。

复次大慧,有五种,「无间」就是无始劫来不间断的薰习成种,「无间」就是无始劫来一直薰习成种,

叫做有五种无始劫来,无间断的薰习变成的种性,这个「种性」就是能成佛、还是不能成佛。

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种性、就是无始劫来薰习的都是小乘的思想。

还有缘觉乘无间种性、就是生生世世来薰习的都是以十二因缘为修行的基础。

如来乘无间种性、那么生生世世都薰习的最上乘圆顿的大教。

所以,将来终将成佛,如来乘无间种性。

在座诸位,我们现在所薰习的就是圆顿大教。

还有一种叫做不定种性、就是没有决定以上三种的种性,叫做不定种性。

因为那要看你亲近的师父是谁,或者是你的旁边所碰到的善知识、好友啊,跟你讲的是什么法,或者菩萨跟你讲的是什么法。

你亲近的是小乘的,那就变成小乘的根器,如果你亲近的是最上乘的,那就变成如来乘无间种性。

还有各别种性,这个是指外道,因为外道的邪见各别不同,也就是无性,无性就是不能成佛,也就是无三乘之性,所以叫做外道的各别种性。

就是外道邪见,每一个人所执的角度不一样,而生生世世都掉进去外道的种性。

所以这个没有三乘的种性,没有三乘的种性,就叫做一阐提,就是不能成佛。

这中间因为没有菩萨乘,是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看发心,再来,菩萨它是一种过程,终究是要成就如来的道,

所以这里面没有列出菩萨的种性,是因为菩萨要看,小乘的发心,那就是菩萨,而且过程,终极的过程,那么就是成佛,所以,它没有列出来。

   2-2 众生自无始来,大都随顺其本来习气,因此形成各个种性无有间杂。菩萨欲度众生,必须了解其为属于何等种性,才能顺应其习性,而为之说法。是故如来在此开示五种无间种性。

【注释】

【“无间种性”:其种性纯一无有间杂,故】(所以 )【称】为【无间种性。

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众生自无始来,大都随顺其本来习气,】

「本来习气」什么意思?自己喜欢的,取,不喜欢的,舍、排斥,就看兴趣啦,

有的听大乘法,哎呀,不舒服,你叫他,哎呀,修修内观、四念处,哇!他喜欢,欢喜得不得了,

所以依照本来的习气,就是兴趣啦。【因此形成各个种性无有间杂。

菩萨欲度众生,必须了解其为属于何等种性,才能顺应其习性,而为之说法。是故如来在此开示五种无间种性。

又,“无间”之义,亦是自无始来,熏习不断而成种,故名无间。】

诸位,自无始来薰习不断而成种,这个有个重大的涵义,

重大的涵义就是说,根器大小不同,没办法勉强,真的没有办法勉强,在大乘国度的,薰习的大乘种。小乘国土里面,薰习小乘的种。

但是也不一定,有时候看根器啦,有时候在大乘菩萨里面,却转过去学小乘,也有学小乘的人,转过来学习大乘的菩萨道,所以这个还是要除了看这个区域性,还要看根器,法还是没有定法的。

【“不定种性”:即】(就是)【于】(在)【以上三种种性中,没有决定,随缘而成。】

【“各别种性”:此】(这是指)【指外道,以其所执之邪见各别,故】(所以)【称各别种性。

唐译作“无种性”,魏译作“无性”。以】(因为)【无】(没有)【三乘之性,此】(所以)【亦即】(也就是)【是阐提性。】「阐提」就是断善根,不能成佛。

【阐提之义为信】心【不具】足【,谓不信善恶因果,而信作者】而相信了大梵天为能造作者,【为所作之因。

外道所信之作者,有种种不同,】有的人相信神我,就是灵魂啦,【如神我、大自在天、梵天、】

有的人认为生辰八字,出世的时候,就决定他的一切命运,时间,有类似我们所讲的宿命论,【时、】就是所谓的时间,好命歹命,看落地时,简单讲,看你的生辰,年月日与出生,就变成好像一定的模式在过日子了,就是「时」。

【方、】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方位,就是看地理啦!

还有【微尘等,】有一种外道以四大种地、水、火、风、微尘,为造作一切功德,

这前面都讲过了,因为外道所执的角度,【各别,】不一样,【故】(所以)【称各别种性。】

【义贯】

【“复次大慧”众生“有五”种“无”有“间”杂(间断)之“种性。

云何为五?谓”一、“声闻乘无间种性”,二、“缘觉乘无间种性”,三、“如来乘无间种性”,四、于三乘中“不定”之“种性”,五、外道邪见“各别”之“种性”。】

那么,底下就列出五种种性,一一来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234:【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断,习烦恼不断,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分段死,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为什么知道有这样修小乘声闻乘的无间断的种性呢?他们怎么修的咧?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断,习烦恼不断,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分段死,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

   3-1 因为生生世世都是修这个法,因此一听了以后,感动愉悦不能自拔。及乐修相智,修四谛的总相智与别相智。不修缘起,缘起就是不修十二因缘所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

解释一下: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呢?为什么知道有这样修小乘声闻乘的无间断的种性呢?他们怎么修的咧?

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如果我听到佛菩萨说了,得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自相、共相,「断」就是断了三界的苦果,

听了佛或者菩萨说,五阴、十八界、十二入都是无常,都是缘起的自相、共相,因此断了贪爱,断了贪爱就是断了三界的苦果,

哎呀,他觉得这个法很契合他,非常地契合他,听到这个~「知时」就是正是这个时候,正是此刻,听到了佛的四谛法,正是这个时候,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自共相,都是缘起性空,

喔,「知时」正是此刻,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因为生生世世都是修这个法,因此一听了以后,感动愉悦不能自拔,太好了,就举身毛孔熙,「熙」就是快乐,「熙怡」就是快乐无边,「怡」就是心中充满着喜悦、欣悦。

及乐修相智,修四谛的总相智与别相智。不修缘起,缘起就是不修十二因缘所发悟之相,

那么缘起,十二缘起呢,就是我们所讲的缘觉乘,因为他修声闻乘,习惯了,修四谛的总相智与别相智,

那么,总相智与别相智呢,我们在《天台宗纲要》都讲过了,那么不修十二缘起发悟之相,我们在《十四讲表》也讲过了。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

   3-2 这声闻无间,什么「无间」,就是不为惑所间断,简单讲,已经脱离了一下好、一下不好,不再贪爱了。

这声闻无间,什么「无间」,就是不为惑所间断,简单讲,已经脱离了一下好、一下不好,不再贪爱了,

因为惑,当一个人迷惑的时候,他的烦恼会间断智慧的产生,所以这个无间就是,没有把这个~不为惑所间隔,

那么我们众生修学佛道,就是持续有断掉...没有办法无间断,

因为我们众生被情绪、被惑所间断,无法产生长远的智慧,没办法,被惑所间断了,所以没有无间道。

    3-3 他没有办法超越不思议变异生死,但是已度了分段生死,这个时候,志得意满啊,就证师子吼,就无畏说了,我生已尽,我这一辈子,已经断了三界的苦因,所以我不再有三界的苦果,梵行已立,就是说我不再着于男女了。


见第八地,所以这个第八地呢,并不是八地菩萨,这个第八地是通教的,

通教把三乘共十地,三乘就是小乘、中乘、大乘,把它加起来分为地,就是十个阶位,

这个第八个阶位,就是辟支佛,这不是第八地菩萨,

藏、通、别、圆,藏教,只讲小乘教,通教,是通小乘跟大乘,别教,专讲大乘,圆教,藏、通、别、圆,圆教只讲圆顿教,顿、渐、秘密、不定,后面还有,

所以我们现在这个第八地,是指辟支佛地,不是第八地菩萨,因为声闻无间,就是不为惑所间断,然后呢?怎么样?见第八地辟支佛。

那么,起烦恼断,就是现行的见思烦恼,他能断,

可是习烦恼,「习」就是无明习气,微细的流注生灭,叫做习烦恼不断,

就是用现在的语言来讲,你只要养成那个习气,就很难断除,很难断除,就是无明习气很难断除。

不度不思议变易死,无法超越~「不度」就是无法超越,无法超越,不思议的变异生死,但是已经度了这个分段生死,才刚刚六十分啊。

就正师子吼:起无畏说,简单讲,佛~众生,零分,众生没智慧,众生的智慧是零分,

很不容易证到阿罗汉果了,然后就告诉他,已经有六十分了,六十分了,喔,这个时候,他就向大众说,你看,我很了不得了,我不错了,我已经考六十分了,只是及格了,考六十分,意思就是:很大声讲啦,

佛后来就告诉他,还没有到一百分,后面还有,还有菩萨、还有佛的境界,所以你考了六十分,我安慰,你以前都是零分嘛,因为就凡夫,没有智慧就是零分嘛,现在考六十分,证阿罗汉果也不错,但是不究竟,后面还有更高一层的,

可是呢,他没有办法超越不思议变异生死,但是已度了分段生死,这个时候,志得意满啊,就证师子吼,就无畏说了,

我生已尽,我这一辈子,已经断了三界的苦因,所以我不再~怎么样?三界的苦果,

梵行已立,就是说我不再着于男女了,梵行,为什么这里,

    3-4 我生已尽,为什么一定要加一个「梵行已立」,这个有重要的涵义,就是男女是生死的根本,这个是很可怕的,轮回的强大的力量。梵行已立就是阿罗汉果的了不起,断男女的感情跟欲望。但是这个,在家居士喔,千万不能随便学,因为你有家庭喔。

我生已尽,为什么一定要加一个「梵行已立」,这个有重要的涵义,就是男女是生死的根本,这个是很可怕的,轮回的强大的力量,

所以这里特别,梵行已立就是阿罗汉果的了不起,断男女的感情跟欲望,

但是这个,在家居士喔,千万不能随便学,因为你有家庭喔,

那有一个在家居士不太了解,看了师父的法,哇!很好,回去就跟她老公,怎么样?分床睡觉了,喔,这个不得了啊,这个学佛,那是一步一步来啊,要看时间跟空间,

这个要梵行已立,是因为他是出家,你是在家,你有责任,要过夫妻的生活吧,所以这个家庭把它搞得越搞越大越纷乱,

为什么在家居士最多只能证三果阿罗汉,为什么?就是男女这一关没办法断,为什么这一关最难断,

因为男的要修行,女的不要,女的要修行,男的不要,所以两个要讲好,要协调好,坐下来,好好冷静谈一谈,那有的人他就说,好,有的人就说:嗯,很难,我再考虑考虑。

那么,还有一个人受八关斋戒,她说:师父,我们家空间很小,她受八关斋戒,夫妻不能同一个房间,那我睡上铺,老公睡下铺,那这样有犯戒吗?

我说:喔,那你没有其他的房间吗?客厅啊,她说客厅没办法啊,只能出出入入,怎么睡啊,那打地铺呢,她说:我家就是很少,就上下铺,打地铺空间也很小,我这样受八关斋戒,

我说:两个床,上下床铺的,这样子,我睡上床,老公睡下床,这样可以吗?喔,这个很难回答,依照律学是不可以,

那我就问她嘛,那会不会发生车祸咧,她说:不会,我们睡在楼上,车子怎么会开到这里来,

喔,你实在是笨死了,我这个~应该怎么问呢?很难启口呢,不会发生车祸,车祸就是撞在一起啊,

她说:喔,我懂意思了,不会,不会,

说:哎呀,那不会啊,那就勉强,因为你家没有空间了嘛,勉为其难了,啊那就没办法啰,所以在家居士,这一关要很小心地去处理喔。

不受后有,也就是不再~然后受五蕴身,「后有」就是未来的果报啦。

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觉」就是妄觉,他只证阿罗汉果,不是佛的真觉,非正等正觉,非究竟觉,非佛之觉,这样这个涅槃觉,前面加一个,补上一个字,就是「妄」觉,妄觉。

    3-5 因为听闻了佛或菩萨说的五阴,说缘起自性本空,十八界、十二入自相共相,都是因缘所生,所以我不再贪爱,因此就断了三界的因,同时也断了三界的苦果。这个时候,正是这个时候,知时,正是这个时候,听到这个法,唉呀,太好了,举身,法相应,举身毛孔熙怡欣悦,法一下子就相应。

我再把它贯串起来:所以,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呢?

因为听闻了佛或菩萨说的五阴,说缘起自性本空,十八界、十二入自相共相,都是因缘所生,所以我不再贪爱,因此就断了三界的因,同时也断了三界的苦果。

这个时候,正是这个时候,知时,正是这个时候,听到这个法,唉呀,太好了,举身,法相应,举身毛孔熙怡欣悦,法一下子就相应,

所以有的人啊,听到了师父的法,也是一样,熙怡欣悦,

有的人莫名~他说:师父,我看你的法,哎呀,感动莫名,我们都哭成一团,他就是相应这个最上乘的法,如来乘的无间种性,看到师父的法,非常地感动,相应就会这样子,举身毛孔熙怡欣悦,

及乐修相智,就是四谛之总相智与别相智,那么不修十二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乘无间种性,

然后对第八地的辟支佛地来讲,他现行的烦恼,见思惑能断,

但是,无明的习气烦恼还是不断,简单讲,第八意识的流注生灭,还是没办法断,

他无法超越不思议变异生死,但是已经超度了,超过、度过了分段生死。

于是因为得少为足,便师子吼,便正师子吼无畏说,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我不再受这个五蕴身的果报了,没有未来的果报了,没有三界的苦果了,果报了。

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的妄觉,妄觉就是非真觉,也不是正等正觉,非究竟觉,也不是佛的证第一义谛大空的大般涅槃的觉。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3-6 修学佛道就是断这个苦,因为我们没有佛的基础,没有佛的思想,因此我们身心茫然,每天都在期盼,因此就一直追求,一直往外一直追求,不懂得「歇即是菩提」,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保持那一颗如如不动寂灭的心,就是佛。

【注释】

【“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闻说”,为闻佛或大菩萨为之说。“得”,得以。“自共相”,总别相。

谓若闻佛或大菩萨开示说,可以四谛法而令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总相与别相等惑业苦果断。

又,“阴界入自共相”,即是苦,亦即】(也就是)【三界之苦果;

“阴界入自共相断”,亦即】(也就)【是断苦。】

修学佛道就是断这个苦,因为我们没有佛的基础,没有佛的思想,

因此我们身心茫然,每天都在期盼,因此就一直追求,一直往外一直追求,

不懂得「歇即是菩提」,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保持那一颗如如不动寂灭的心,就是佛。

众生的苦断不了,是因为拼了老命也要追求,你学佛以后,可以好好地观察,你的四周围的人,那一个人过得~

有钱人苦恼无量,怕被别人知道,怕别人绑票,台湾有很多的有钱人,出去就穿得很朴素,你也不晓得他是有钱人。

报纸登的,说:有一个阿伯,土财主,穿了一件什么,穿了一件以前人家那个五十公斤的面粉裤,然后穿了一件汗衫,衬衫啊,

人家是测什么,有那个建商,建商有那个房子推出来,就是一个样品屋,他就要去看,要买房子啦,

说去的时候,没有人理他,因为他穿一件内衣汗衫,穿一件内衣汗衫喔,没有人理他,

按照道理,看那个房子,是说要有个礼貌,他没有,他那个是土财主,你这个伯伯啊,嗯,很有钱,可是没有人知道有很有钱,

去看那个房子的时候,大家都不理他,也没有请他泡茶,后来他很生气,跟他讲,说:我买这一间、这一间,我要把整排房子全部买起来,

他,什么,整排全买,就被人家赶出来,说:你是疯子,神经病,这个老伯伯实在气得半死,我这么有钱,没有让你知道一下,

回去换一套西装来,支票马上就开出来,整排房子统统买,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不知道那个老伯这么有钱,

欸,所以101,以后若有人穿内衣汗衫来,你就有特别注意一点,你要很注意的,这有的人他有钱,他不会让你知道,他做得很平实、平淡,

有的人就很吹嘘啦,身上没有几块钱,讲起来,我跟哪一个领导认识,我是公关系有多好,我是怎么样子的,事业搞得多大,都是画一个很大的饼给你看,没有实力的,佛法也是很怕这样的吹嘘,佛法最怕这个。

【“及乐修相智”:“相智”,为四谛之总相智与别相智。声闻人,依四谛而修四谛之总、别相观之八缘三十二行。

此谓声闻人一闻四谛法,即全身毛孔都欢悦舒适,并显现乐修四谛之总别相观之智。】

【“不修缘起发悟之相”:“缘起”,即】(就是)【十二因缘,谓声闻之人不乐修由观十二因缘,而得发悟无生之相。】

   3-7 学佛以后,诸位,要用下定决心,这一辈子要选择智慧的生命,千万不要继续过愚痴的生活。

【“声闻无间”:“无间”,】就是【为无间道。

无间道为方断惑】的【时】候【,不为惑所间隔之无漏智。】

「漏」就是烦恼的别名,简单讲有烦恼不能产生智慧,有烦恼就没有办法产生无漏智,要没有烦恼,

所以,学佛以后,诸位,要用下定决心,这一辈子要选择智慧的生命,千万不要继续过愚痴的生活,

这个无漏智,「漏」就是烦恼的别名。

【入无间道后,即于一念顷,便证得解脱道。】

一念顷,为什么在一念顷,就是善根成熟,最后全在一念间,一念顷,

说:一念顷顿悟,其实就是由渐渐地累积善根成熟而来的,最后那一念顷契入叫做顿悟,其实都是累积无量劫来的善根,渐渐地累积来的,便证得解脱道。

    3-8 【变异生死,十】法【界之】(当)【中,唯佛永度。变异生死,为以无漏定之力,转变粗身为细质,转变短寿为长寿,此非凡夫之思议所及,故】(所以)【称】为【不可思议。】

【“见第八地,起烦恼断”:“第八地”,唐译作“五六地”,魏译作“初地中乃至五地、六地”,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宗泐、】这个念作泐(lè),「泐」是水中石头的纹路,「泐」就是水中石头的纹路,那个石头有一个纹路,水中石头的纹路。【如玘注)解作:“见第八辟支佛地”。

此为将第八地解作三乘共十地之第八地。】诸位,这个「地」解释作阶位,三乘共分为十种阶位,跟十地菩萨完全没有关系,之第八地。

诸位,由小乘、中乘通往大乘,所以这里在旁边注解,以通教十地十阶段来论断,

这一段就是以通教,「通」就是通小乘跟通大乘,小乘通到大乘,以通教十地来解。

【(三乘共十地为:一、乾慧地,二、性地,三、八人地,】八人地就是八忍地,这个「人」就通忍耐的「忍」,

那么这个我们以前讲藏、通、别、圆,这个通教十地都讲了,而且还发了讲义,

所以师父就讲过一句话了,如果看到陌生的名相,每一个都拿来重复地讲,那要讲十年,讲到八十岁,我都讲到往生了,都还没办法讲完,

这些名相,你可以去查查佛学大辞典,因为以前都讲过,如果在这里要做碰到名相,就一直重复解释,那么,我们一天只能讲一页,也讲不完啊,所以我们有一定的进度,所以听了《楞伽经》,需要有相当的基础性。

【四、见地(初果:入流),五、薄地(二果:一往来),六、离欲地(三果:不还果),七、已办地(四果:阿罗汉),八、辟支佛地,九、菩萨地,十、佛地。)“起”,为现行之义。

此句谓声闻人于无间道中,证无间道智,不为惑所间隔,成无漏智,更求胜进,于一念顷,入解脱道,望见第八辟支佛地,此时现行之见思烦恼已修断。】

【“习烦恼不断”:“习”,即】(就)【是无明习气,谓现行之见思惑虽断,但】是【无始劫来之无明熏习之烦恼仍未断。】

【“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尚不能度不可思议之变异生死。

变异生死,十】法【界之】(当)【中,唯佛永度。变异生死,为以无漏定之力,转变粗身为细质,转变短寿为长寿,此非凡夫之思议所及,故】(所以)【称】为【不可思议。】

   3-9 在这里,要举一个例子,确实有六道轮回因果。

【“度分段死”:“分段死”,即】(就是)【分段生死,

三界之中有情,皆随业受报,受生死,以其生死皆为一段一段,依其所造之业大小、强弱,分段而受,分期受生,

一期业报尽了,更于他道或同一道中受生,受另一期,或另一段之生死,因此便称三界六道之生死为分段生死。】

在这里,要举一个例子,确实有六道轮回因果,

英国有一个女孩子出生,她说:我是三千年前法老王在世的时候的祭司,

有没有听过祭司,我是三千年前,埃及,知道吗?埃及法老王的那个祭司,

在英国大家都说她神经有问题,这个妇人,她就说:那我来告诉你真相,

说:三千年前,怎么样,怎么样...大家也半信半疑,

后来她就专程去嫁到~嫁给埃及人,嫁给埃及人,这个多不可思议的发生,

她说:我要修学古埃及文,古埃及文啊,中文有古文啊,现在的中文有变化很大了,

她说:我要去修学,一个小姐的身份,修学古埃及文,那个古埃及文多难啊,全埃及人没有几个人能够了解三千年前古埃及的文,她说她要去修埃及文,修学这个埃及文,

结果一打开以后,那个教授还没有教她,她就知道那个什么字,他就吓一跳,这个古埃及文,在我们埃及,三千年前的古文字,是没有几个人可以理解的,她一打开,她古埃及文就念给他听,就大家吓一跳,

这个更玄的,还没有~不是这个地方,大家就是,本来是说她神经病的,现在说半信半疑,

她就~好,那就把她带到这个古埃及的那个金字塔,她讲的那个金字塔,

说:来,你证明给我看,金字塔从哪里有进入口,入口啊,这个埋在底下是没有人知道入口的啊,然后,她就告诉他入口在那边,结果就从那个地方打开进去,就真的,那个地方就是入口,这个太不可思议了,

好,这个更玄的在后面,就说:那里面是什么东西,她说:以前是我祭拜的啊,所以我知道那里面什么东西,她就把里面的东西统统念出来,这打开一看,一模一样,大家吓坏了,

这个英国的妇人现在还在,相片出来,那个实在是~小姐的时候很漂亮,老到实在没有去韩国一趟,那个相片出来说,喔,这个太不可思议,

她就告诉他,我是三千年前法老王旁边的祭司,三千年,一晃,竟然投胎出生成英国的小女孩,没有人相信,现在不得不相信,这个就是佛讲的六道轮回确实是有,确实是有啊。

有时候,人也是不可思议,像有一天我休息的时候,梦到~嗯,我穿清华大学的,这不是在~不像在睡觉,这个不像在睡觉,很清楚地看到,

可是这个因为清华大学,新竹清华大学我有去教过,我知道清华大学,可是这个清华大学不是台湾这个地方,这个到底是什么,可以一看就是清华大学,奇怪我为什么穿这个衣服,

很明显的,就想到说会不会是前世中国大陆来的,就不知道了,啊,就不知道了,所以这个也很难讲啦,改天到北京的时候,去看看清大的到底是长什么样子,啊,在就是我梦中看到的那里,

不过,清大成立到现在来讲,因为它是战败以后,由美国,然后外资来建的,来这样的来建的,所以清大,北京的清华大学,总是有一个说:国之耻辱啊,国家的耻辱啊,大概现在来讲就一百多年,一百多年啦。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3-10 小乘人修道证灭,证人空,未达法空智,而因此以为自己证得般涅槃之妄觉,此实为未证说证,故佛于他经斥为增上慢。

【阿罗汉已出三界,故为已度分段生死。】

【“正师子吼”:“师子”,即】(就是)【狮子。师子吼,即】(就)【是无畏说。】

【“我生已尽”:“生”,即】(就是)【生死。我之生死已尽,因为已断苦与集。】

【“梵行已立”:“梵行”,即】(就是)【净行,不受欲染。此谓已修道。】

【“不受后有”:此为已证灭,灭即】(就是)【涅槃,谓已证涅槃,故】(所以)【不再于三界中受后世之有。“有”者,】就是【五蕴身也。“后有”,即】(就是)【未来之果报,后世之身心。】

【“如实知”:谓于如是等境界,如实了知,无有虚谬。】

【“修习人无我”:谓因修习而证得人空智。“无我”即】(就是)【空义。】

【“乃至得般涅槃觉”:“觉”为妄觉,非真觉、正觉。谓小乘人修道证灭,证人空,未达法空智,而因此以为自己证得般涅槃之妄觉,此实为未证说证,故佛于他经斥为增上慢。】

   3-11 “云何知”为“声闻乘无间种性”之人?由于有声闻种性,厌苦心切,急于取证,故“若”一“闻”佛或菩萨开示“说得”用四谛法,而令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自”相与“共相”(总相与别相)等三界苦果,都能尽“断”无余,如是“知时,举身”上下“毛孔”,和“熙怡”然,欢“欣悦”豫,“及”显现“乐修”四谛总别“相”之观“智”,而“不”乐“修”由观十二“缘起”而得“发悟”无生智“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

【义贯】

【“云何知”为“声闻乘无间种性”之人?

由于有声闻种性,厌苦心切,急于取证,

故“若”一“闻”佛或菩萨开示“说得”用四谛法,

而令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自”相与“共相”(总相与别相)等三界苦果,都能尽“断”无余,

如是“知时,举身”上下“毛孔”,和“熙怡”然,欢“欣悦”豫,

“及”显现“乐修”四谛总别“相”之观“智”,

而“不”乐“修”由观十二“缘起”而得“发悟”无生智“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

又,“声闻”行人于“无间”道中,念念不为惑所间隔,证无漏之无间道智,更希求胜进,而于一念顷,入解脱道,至已办地,望“见”三乘共十地之“第八”辟支佛“地”,

此时,现行而“起”之见思“烦恼”已“断”,而无明熏“习”之“烦恼”仍“不”能“断”;犹“不”能“度不”可“思议”之“变易”生“死”,已“度”三界之“分段”生“死”。

即于是时作“正师子吼”之无畏说:我已离苦断集故“我”之“生”死“已尽”:我已修道故清净无欲、无染之“梵行已”确“立”;我已证灭,得涅槃道,故“不”再更于三界“受后”世之五蕴身(“有”)。

如是“如实”了“知”,而无错谬。以“修习人无我”观而得人空智,】人空智就是照见的智慧,叫做人空智。【“乃至”有自以为已证“得般涅槃”之妄“觉”,以未得法空智故。】

    3-12 【惟有过量人,】过量人就是不着一个数量,【通达】万法本空,所以【无取】无【舍。”】万法本空,取也没有用,在这里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说,这个世间,执着也没有用,看你个人的福报,该你的,逃不掉,不是你的,求不得,所以,取没有用。

【诠论】

【二乘之人,虽证人空,未得法空,故执实有涅槃可证,不解佛所说】义【。

是故六祖】惠【能大师说:“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无上大涅槃也就是我们的真如妙性,这一颗真如妙性能体能用,

圆明就是能大用,常寂照,常寂,寂,常寂就是体,「照」就是用,这样不但又圆、又明,而且常寂照,「常寂」就是体,「照」就是妙用。

【凡愚谓之死,】凡愚,凡夫认为入涅槃好像的死人一样的,不懂,

【外道执为断,】好像什么都空无所有。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像虚空一样无所作用,失去了作用,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这个我们在《六祖坛经》都已经讲过了。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过量人就是不着一个数量,【通达】万法本空,所以【无取】无【舍。”】

万法本空,取也没有用,在这里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说,这个世间,执着也没有用,看你个人的福报,该你的,逃不掉,不是你的,求不得,所以,取没有用,

诸位,舍~你的业障如果现前的话,舍不掉。譬如说:唉呀,这个小姐长得很漂亮,全村都在选她,然后选来选去,怎么样?

说:唉呀,这个男人长得这么丑,谁嫁给他,谁倒楣,倒了八辈子的楣,后来,就真的嫁给他,她长得很漂亮,但是没办法了,是不是啊,人家这个命,就是这样子了,无取无舍,

就是,你该拥有的业,那你就逃不掉了,说:嫁鸡跟鸡飞,嫁狗跟狗跑啊,

我们现在比较搞不清楚了,嫁给鸡啊,跟狗乱乱跑,嫁给狗的,跟鸡乱乱飞,我们现在有点乱了,欸,很糟糕,欸,很糟糕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235:【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觉,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此诸声闻乘无间以及外道各各的种性,不出、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尚未出离,而作出离想,菩萨为转化彼等恶见的邪执故,彼等这恶见、还有邪执,所以,示现教化他,应当修学。

【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觉,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

   4-1 应当了解声闻乘,声闻人是小乘法所缚,被小法所缚,而外道的人被邪法所缚。所以,小乘不究竟,但是外道是大可怜的众生。因此,你在外面,看到了一切宗教的信仰,都是心外求法的。

说:大慧,各别无间种性,就是种种外道的邪见、邪说。

我、上面要补一个「执着」,因为执着我,就是我相、补一个「相」,我相,执着人「相」、执着众生「相」、

也执着寿命「相」、寿命,就是寿者相啦,寿者相就是一期的生命啦,希望活更长一点啦,也是叫做寿者相,

我相则着五蕴空为缘起的假相而执着,人相则一切外在的人、别人,那么一切众生,众生相,那么寿者相,就是期盼~把那寿者相,有的人把它当作是涅槃,误认为是涅槃,

那么,长养也有执,有这个长养,「长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像上帝能够长养天地万物,就是能生万物的意思,「长养」就是能生万物,能生、能长养万物的意思,那么,士夫就是神我。

彼诸众生作如是,「觉」就是妄想之觉,而于其中呢,求般涅槃,因为是妄觉,不是真实的涅槃。

还有一种外道,复有异外道说,都是由大梵天作者,或者是时、或者是方、或者是胜性、或者是微尘,

见一切法性已,便说这个作者就是涅槃,见一切法性生生灭灭,灭灭生生,那么,万法都是生灭,那么,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这个上帝、大梵天应当就是涅槃,永远存在,常不思议涅槃,作如是妄觉,这个「觉」是妄觉。

那么,法无我,如来所说的法无我,真知实见,非分,实非其分,那么他没有分,没有因缘,他根本不是有这个正等正觉,

所以法无我,就是如来所证悟的法无我,「见」就是如来的真知实见,非分,实在是没有分,没有他的分,实非其分,彼无解脱,外道根本就没有如来究竟的大般若智慧,所以,他们也没解脱。

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这个声闻乘无间以及外道各别的无间种性,

不出、「不出」就是他们还没有~尚未出离三界,出离我、法二执,「出觉」作出离想,不出、出觉,就是因为那文字太少了,「不出」就是尚未出离烦恼无明三界,而作出离想,而作出离,就是我已经得涅槃了。

菩萨为转化彼等恶见,「恶见」就是邪执,恶见、邪执,应当修学。

意思就是:应当了解声闻乘,声闻人是小乘法所缚,被小法所缚,而外道的人被邪法所缚。所以,小乘不究竟,但是外道是大可怜的众生。因此,你在外面,看到了一切宗教的信仰,都是心外求法的。

我们把它贯串起来啊:说:大慧,种种外道的邪见,这个各别无间的种性,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他们执着我相、执着人相、众生相、还有把寿命相误为涅槃,

也有的外道,执着能够长养天地万物,就像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长养,

还有一种把士夫、神我当作是灵魂,当作是常不思议的觉性。

彼诸众生作如是觉,其实是妄想,作如是的妄想觉,而来求般涅槃,「般」就是大,而求佛的大涅槃,当然不可得。

还有一些外~复有异外道,还有一些种~「异」就是种种,复有种种的外道说这万法都是由作者,就是大梵天,这个作者、能造作者所产生的,

有的执方位、有的执胜性、有的执微尘,见一切法性已,便说这个~见一切法性生生灭灭,就说这些统统是作者,此言都是,这些大梵天所创造出来的,而大梵天本身就是涅槃,作如是的妄觉。

如来所证得的法无我,这种真知、真见、实见,非分,实非其分,彼无解脱故。

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以及外道各各的种性,不出、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尚未出离,而作出离想,

菩萨为转化彼等恶见的邪执故,彼等这恶见、还有邪执,所以,示现教化他,应当修学。

    4-2 【“不出、出觉”:声闻与外道皆犯同一】个【过】失【,】就是还未达到究竟,尚未出离(【即于未出离处,】)而【作出离之想。“出”,】就是【出离,即】(就是)【出离三界也。“觉”,】(就是)【想。】

【注释】

【“各别无间”:即】(也就是)【各别无间种性,亦即】也就【是种种外道。

以其所执邪见各别,故】(所以)【称各别,以其为长劫以来熏习不断,故】(所以)【称】为【无间。】

【“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此谓外道有】种种的【执】着,有的人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四相为涅槃,亦】(也)【有】的【执长养、士夫为涅槃者。

“长养”,为能生长养育一切万物者。“士夫”即】(就是)【神我。“长养、士夫”魏译作:“作者,受者。”唐译作:“养者、取者。”】

【“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谓还有些外道说一切法皆】(都是)【由】【而有。】上帝所造的,大梵天【而有】(所造的)【。

作者即时间、】时间就像中国人看生辰、年月日,生辰八字。【方位、】就像中国的地理师。

【胜性、】就是我们中国所讲的类似玄妙,胜性,殊胜之性,胜性,玄妙,从一个最玄妙的那个性来的,叫做胜性。【微尘等。】

【“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如是见一切法性已,便言此作者即是般涅槃。】

【“作如是觉”:作如是想。】

【“法无我见非分”:“法无我”,即】(就是)【法空。而彼外道实于法无我之真知实见,毫无所知。】

【“彼无解脱”:由于执著邪法,而不知法空之理,故彼外道实无涅槃之解脱。】

【“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此皆是诸声闻乘无间种性与外道各别无间种性。唐译作:“此是声闻乘及外道种性”。】

【“不出、出觉”:声闻与外道皆犯同一】个【过】失【,】就是还未达到究竟,尚未出离(【即于未出离处,】)而【作出离之想。“出”,】就是【出离,即】(就是)【出离三界也。“觉”,】(就是)【想。】

    4-3 外道于“法无我”之真知实“见”,实“非”其“分”,是故“彼”外道实“无”涅槃“解脱”之道。

【义贯】

【“大慧”,种种外道之“各别无间”种性“者”,

如有执“我、人、众生、寿命”四相为涅槃者,

或执能生“长养”育一切万物者,或执神我(“士夫”)为涅槃。

“彼诸众生,作如是”妄“觉”,而于中“求般涅槃。

复有异”于以上所言之“外道说”一切法“悉由作者”而有。

如是妄“见一切”法“性已”,便“言”】

如是见一切法性就是见到生灭的意思,见到诸法生生灭灭,不是见到那个空性的法性,这不能搞错的,

外道见一切法性,生生灭灭,灭灭生生,这个当作无常,转,反过来,转计上帝是常,是这个意思。

【“此”作者即“是般涅槃”。】这个作者就是造作者是常不思议的涅槃,而【且“作如是”之虚妄“觉”想。

而彼外道于“法无我”之真知实“见”,实“非”其“分”,是故“彼”外道实“无”涅槃“解脱”之道。

“大慧”,“此”皆是“诸声闻乘无间”种性,及“外道”各别无间“种性”,两者皆是于“不”能“出”离解脱处,作“出”离解脱之妄“觉”。

菩萨“为转”化“彼”之“恶见”邪执“故”,“应当修学”通达。】

    4-4 【此段论外道之各别种性。之所以将其次第提前,而在此说者,因其与声闻乘有所共同处,也就是于未出离处,作出离想】同样犯一大的过错,【(“未出出觉”),亦即】(也就是)【所谓未得说得是也。】

【诠论】

【此段论外道之各别种性。之所以将其次第提前,而在此说者,因其与声闻乘有所共同处,

也就是于未出离处,作出离想】同样犯一大的过错,【(“未出出觉”),亦即】(也就是)【所谓未得说得是也。

声闻与外道人之所以不得如来无上涅槃,因而不得究竟解脱者,是由于他们都不】懂【得法无我智,】

法无我智就是佛所说的法,乃至于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其性本来就空,不只是人无我,其法还是无我,着不得。

【不见法空,执法实有。以执法实有,反被法缚。】

所以有一句话,要记住,执着真理者,真理就会变成他心中的魔鬼,执着真理,

有修学佛道的人,认为我在学习真理,执着真理,就是执着法的人,执着真理的人,

真理,不是让你来执着的,真理,是让你来体悟,内心打开深处的妄想、颠倒,真理不是让你执着的,真理是打开你心扉的无明的,

所以执着真理的人,真理就是你心中的魔鬼。以执法实有,反被法缚。

【所不同的是:声闻人为小法所转,外道人为邪法所缚。

然其不得究竟则一,】则一就是同一,不了解都是唯心所现,「则一」就是同一,然其不得究竟同一,

因为都不了解万法唯心所现。【是故于此邪小并言。 】邪见、还有小乘人同时来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236:【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间,举身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著,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缘觉修十二因缘法,称为缘觉乘无间种性,因为生生世世以十二因缘为修法而证得无生。

【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间,举身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著,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

   5-1 听到这个三世十二因缘,哇!举身毛竖,悲泣流泪,悲泣流泪这个太相应了。所以,在座诸位,每一个人生生世世,所培养出来的根器不一样。

说:大慧,缘觉修十二因缘法,称为缘觉乘无间种性,因为生生世世以十二因缘为修法而证得无生,在《十四讲表》里面有讲,三世十二因缘。

若闻说各别,「各别」就是三世,因缘就是因果循环,那么「缘」呢?就是十二因缘,这十二因缘过去、现在、未来串连起来,

若闻说三世各别的十二因缘,那个缘就是十二因缘,「无间」就是因果循环,无有间断的意思,

过去、现在接着未来,未来又接着三世的过去、现在、未来...就是这样一直接、一直循环,

若闻说三世各别的十二因缘,各别缘,各别就是三世,「缘」就是十二因缘,「无间」就是因果循环,无有间断。

听到这个三世十二因缘,哇!举身毛竖,悲泣流泪,悲泣流泪这个太相应了。

所以,在座诸位,每一个人生生世世,所培养出来的根器不一样,

    5-2 还有,这个徒弟跟这个师父特别有缘,我告诉你,他就是在几万里的远处,他都会写信来。

还有,这个徒弟跟这个师父特别有缘,我告诉你,他就是在几万里的远处,他都会写信来,

有一个人住在哪里呢?住在接近俄罗斯,俄罗斯,他常常去俄罗斯做生意,跑来跑去,连接近那个俄罗斯最北边的,都写信来给师父,

最近的,跟我最近,就在对面,门当户对的这个对面,他就是不会来,

所以,这个缘,它就是很不可思议的,就没有办法勉强得来,这个缘就是非常不可思议,

那么有的人不适合某一些法师的因缘,他就是坐在那边,或者看他的光盘,怎么看,怎么打盹儿,

一听了以后,他就,欸,奇怪了,我看这个法师的,不会举身这种悲泣流泪,举身毛竖,他不会这样子,怎么听,怎么睡着,欸,这个缘就是不可思议,都不能勉强,真的不能勉强。

   5-3 我看了这一段,我很惊讶,好像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可以瞒得了佛陀,每一个细节,都无法跳过佛陀的智慧,他这个就讲得很~完全正确,这生生世世所培养的,就是这样子。

举身毛竖,悲泣流泪啊,不相近缘,就是不亲近、不相近,「近」就是不会亲近一切外缘,近外缘,不相近缘,就是不亲近,也不近一切外缘。

凡所有不著,凡所有外相,都悉能洞悉看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的。

在座诸位,有时候,我看到这一章,我很惊讶,为什么很惊讶呢?

因为像我以前念那个台中佛学院的时候,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有的比丘,他就发大心,

可是有一些比丘呢,他听了法以后呢,他说:我还没有成就,我就是要躲起来,

嗯,当然也不错啦,他就是自己一个人,他就是很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不攀缘,

有时候,有的人要跟他讲话,就说:你不要吵我,

然后有另外一个法师,来跟他讨论,讨论到一半,他就说:嗯,你话很多,人家要跟他讨论,他说:你话很多耶,他就不喜欢讲话,

这个他的无量劫来,他就是修这个,不善于公关表达,很喜欢自己一个人,

后来毕业以后,他也很喜欢搬到荒郊野外,他就很奇怪,跟师父不一样,他搬到荒郊野外,我搬来大都会,两个人的~哇!还不一样,

因为大都会才度得了众生嘛,荒郊野外,那你开车开了几个钟头,那哪里有办法,没办法的,

所以两个人,你看,同样是念佛学院的,可是哪个宿世的培养出来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看了这一段,我很惊讶,好像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可以瞒得了佛陀,每一个细节,都无法跳过佛陀的智慧,他这个就讲得很~完全正确,这生生世世所培养的,就是这样子。

有的人不了解这个,有的法师就说:嗯,有够大块(骄傲),我说:大块怎么写,大块啊,大块,叫做大块啊(骄傲),

我说:不可以这样子讲,因为人家法师生生世世所薰习的,他就是这种根器。真的就是,我就是见过这样子的。

看了佛的这一段,喔,根器真的不能勉强,一切必须在喜悦当中来完成,大法对小乘不一定喜悦,小乘法也不一定给大乘根器的人喜悦,万法实在是不能勉强啊,各人有各人的法,所以我们尊重。

   5-4 闻说是时,其心随入,哎呀,太好了,有这种神通,信受不违啊,就是合缘觉乘。

接下来,所有不着,就是凡所有外相,皆悉不执著,

然后呢,种种自身,缘觉乘人,能以种种变化的自身,现种种的神通,现种种的神通啊,

修到缘觉乘,他通达三世,有了空性无生的思想以后,他就有种种的神通。

若离若合,离于一身为多身,合多身为一身,「离」就是离一身为多身,就是一个身体,可以变做很多身体,若合,合了很多身体,变成一个身体。种种的变化,

闻说是时,其心随入,哎呀,这个太好了,可以离一身为多身,可以合多身为一身,离一身为多身,

对菩萨来讲,是为了方便度众生,可是对众生来讲,他如果有这样离一身为多身,

那个~他就刷卡就刷爆了,离一身为多身,哪有一个,另外一个身跑汉神(百货),另外一个跑大立(百货),另外一个跑到大统(百货),这卡就刷爆了,

所以这个还好,都没有这种功夫,要不然离一身为多身,凡夫来讲,就麻烦了,可是菩萨离一身为多身,是为了度众生,

那么,若合,合多身为一身,种种的变化,十八神变啊。

闻说是时,其心随入,哎呀,太好了,有这种神通,信受不违啊,就是合缘觉乘,

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

   5-5 【“不相近缘”:亦即】(也就是)【不近一切外缘。即】(也就)【是缘觉乘所修之远离行。】

【注释】

【“各别缘无间”:“缘”,为十二因缘。“各别”为三世各别。“无间”,为因果循环无有间断。此谓:三世各别之十二因缘,因果循环,无有间断。】

【“不相近缘”:亦即】(也就是)【不近一切外缘。即】(也就)【是缘觉乘所修之远离行。唐译作:“离愦闹缘”。“相”字为语助词,无义。】

【“所有不著”:即】(就是)【凡所有外相,皆悉不著。唐译作:“无所染著”。】

【“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

此谓缘觉乘种性之人,有时闻说修行人因身通,而能现种种身,显种种神通,或离一身为多身,或】者是【合多身为一身,(“若”,或也),如是等种种十八神通之变化,

若闻此等事时,其心即随顺而入,信受不违。】很乐于修这个缘觉乘,很相应。

   5-6 在这里,还是重复强调,什么根性就是合什么法,就一点都没办法勉强,诸位,不是圆顿根器的人坐在这里,如坐针毡,就坐不住啊。现在你在薰习的,是圆顿大教,就是成佛了,如来乘,如来的无间种性啊。

【义贯】

【“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佛“说”三世“各别”之十二“缘”,因果循环“无”有“间”歇,

即觉世】事【无常,悟缘】本空悟到【无生,因而“举身”上下“毛”发“竖”立,“悲泣流泪”,

因即远离愦闹,“不相近”一切外“缘”,乐独善寂,】

诸位,这个也是很古怪的个性喔,很古怪的,喜欢单独一个人,但是我们还是称赞他,他也是世间的圣人。

【凡“所有”外相皆悉“不著”不染。

有时闻说修行人因身通,】就是大修行人,因为证悟以后,就有身体的显神通,

所以【而能现“种种”变化之“自身”:显“种种神通,若离”一身为多身,“若合”多身为一身,如是等“种种”十八神通之“变化”,

缘觉种性之人“闻说是”事“时,其心”即“随”顺而“入”,信受不违。当知此即缘觉种性之人。

菩萨“若知彼”为“缘觉乘无间种性已”,应“随顺”其性而“为”之“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之行“相”。】

在这里,还是重复强调,什么根性就是合什么法,就一点都没办法勉强,诸位,不是圆顿根器的人坐在这里,如坐针毡,就坐不住啊,

目前听到的,很多人都说,哎呀,听了《楞伽经》充满着法喜,我就是属于法喜那组的啦,这样很好,这样很好啊,

他也不会说,听了《楞伽经》如坐针毡,听不懂,也坐不下来,所以能够坐得下来的,也很不容易,

现在你在薰习的,是圆顿大教,就是成佛了,如来乘,如来的无间种性啊。

    5-7 缘觉有二义。这里所称的缘觉,这是指第一种。听佛的开示。

【诠论】

【缘觉有二义:一种是禀佛教法而修十二因缘,悟缘无生者;

另一种是独觉,于无佛之世,自观万物变易,而自悟无常、无生者,故称独觉。

这里所称的缘觉,】这【是指第一种。】听佛的开示。

接下来,讲法身的功德,充满了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经文237:【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接下来,讲法身的功德,充满了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这段也告诉你要得道成佛有多难,就是须具备四种条件,或者是要证知四种法,才称为如来乘无间种性。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6-1 说: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自心」就是自心藏体所现的,「身」就是正报,「财」就是依报,建立,统统建立在阿赖耶,无论正报、依报,都是藏识体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你所执着的外境,其实就是执着你的自心,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这种不思议的境界,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说:大慧,这段也告诉你要得道成佛有多难,

说: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的,当然也是生生世世薰习成种的啦,有四种,

诸位,不是有四种如来乘无间种性,是须具备四种条件加起来,须要具备四种条件加起来,才是如来乘无间种性,是这个意思,

有四种,意思就是须具备四种条件,或者是要证知四种法,才称为如来乘无间种性,你看看,底下有多难。

一、谓自性法无间种性,要自性法,要证得清净的自性,就是法身啊,自性法就是清净法,法身的「法」,

这一段就是法身德,要证知自性的清净法,法身德无间种性,无间种性要有这种性质,「种性」就是性质。

二、还要证得什么?离自性,还要证得离有性、还要无性,自性包括两个,有性、还要无性,离一切法,一切法包括有、无,

所以证知离有性、无性,得到大解脱,不着有无,大解脱,这个就是解脱德,这种无间种性,「种性」就是性质,

第二个,就是证知离有、无二性,达到解脱的法,久久培养,变成无间种性。

第三、是证得什么?自觉圣智,这个是般若德,自觉圣智,无上的大般若,也是证得到涅槃,大般涅槃所起的般若妙智,这个是般若德。说:证得了自觉圣智无上的般若智慧无间种性。

第四、外刹殊胜无间种性,深信不疑,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以外的佛刹,外刹~就是说深信,深深地建立相信佛的话,

说:娑婆世界以外的佛刹,有一个殊胜的报身佛,他是集一切功德,无量的庄严,这个是将来我们会成就的报身佛。

所以师父一直告诉大家,你一定要集无量的善根,无量的福德,要集无量的因缘,集了善根、福德、因缘,将来就得报身佛,

所以深信娑婆外的佛刹,有一个殊胜的报身佛,有无间种性,因为这个报身佛,具足了一切功德,福慧两足,一切功德。

说: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自心」就是自心藏体所现的,「身」就是正报,「财」就是依报,建立,

统统建立在阿赖耶,无论正报、依报,都是藏识体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你所执着的外境,其实就是执着你的自心,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这种不思议的境界,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6-2 通达大乘的思想、究竟的思想,心不惊怖,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那你就知道,成佛有多困难。

再把它解释一下:这一段是讲佛陀的三德。

说: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须具备四种条件,或者是证知四种法,才能够称为他有如来乘无间种性,他有多困难呢?

一、谓证知自性法身的德性,无间种性的这个性质。

二、离有、无二性达到解脱法,证得无间种性。

第三、证得了自觉圣智的般若德无间种性,深信娑婆世界以外的佛刹,有一个殊胜的报身,都是福慧具足的报身,

一切功德都具足的无间种性,具足了这四种条件,称为,如来乘无间种性。

说: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自心体,自心藏体所现的正报的身、依报的财所建立的,统统不离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具足正、依二报,这统统是由藏识心体所显现出来的,不思议的境界,

心也不惊怖者,简单讲:就是通达大乘的思想啦,通达大乘的思想、究竟的思想,心不惊怖,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那你就知道,成佛有多困难。

    6-3 “自性”,即是法身,亦即三德中之法身德。“离自性”即三德中之解脱德。“自觉圣”就是自觉圣智。即三德中之般若德。“外刹”,此为指报身之功德。

【注释】

【“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有四种”,】这【是指须具有四种重要性质,或】者是【证知四种法。】

【“自性法无间种性”:即】(就是)【自身证知自性法之无间种性。

“自性”,即】(就)【是法身,亦即】(也就是)【三德中之法身德。魏译作:“证实法性”。

“种性”在此即】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性质之义。】具足这四种性质才能成就如来乘无间种性。

【“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即】(就)【证离自性之无间种性。

“离自性”即】(就)【是解脱义,亦即】(也就是)【三德中之解脱德。】有的人念解jiě脱德,有的人念解xiè脱德,都可以。

【魏译作:“离实法证性”。唐译将前两个合成一个成为“自性无自性法”。】

【“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得”,】就是【证得。“自觉圣”,】就是【自觉圣智。此】(这个)【即】(就是)【无上般若之智,】

无上般若之智,对修学佛道是最为重要,有智慧就能照破一切,

所以修学佛道,说很复杂,但是如果你有般若之智,就把它归纳,你看得开、还是看不开,

有无上的般若之智,你就是什么都看得开,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不执著,

所以,喜悦是生命的本质,我们的生命的本质其实是无上的清凉跟喜悦的,

可是我们被无明剥夺了,沉溺在愚痴、自我的知见当中。

因此,无上的般若之智,【亦即】(也就是)【三德中之般若德。唐译作:“内身自证圣智法”。魏译作:“自身内证圣智性”。以上三种合为法身功德。】

【“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外刹”,为指此娑婆世界外之诸佛刹土。魏译作:“外诸国土胜妙庄严证法性”。此为指报身之功德。此为信知诸佛报身功德不可思议。】

注意那个「报」字,「报」字就是你有什么因,它回馈给你,修大福德、大智慧,就拥有报身,这因果功不唐捐,你今天所吃的苦头,绝对功不唐捐,

因此,除了懂理以外,还要事相上,还要真的去做,真的去做,才能累积无量无边的功德。

   6-4 【此为闻说以上四种,不论是法身功德,或报身功德,皆为】(统统是)【自心藏体所现,而成依正之建立。】

【“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其实这可】以【说是如来乘无间种性的第五个性质(要件)了。

此为闻说以上四种,不论是法身功德,或报身功德,皆为】(统统是)【自心藏体所现,而成依正之建立。

“身”为正报,“财”为依报。此为阿赖耶不可思议之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6-5 诸位,法推广出去,佛就一直活着,每一个人众生心中有法,他心中就有佛,推广法,让每一个人心中有法,佛就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所以,佛就活过来,所以,你就知道,那么,推广正法有多么地重要,因此,我们互相勉励,共报佛恩。

所以,佛为什么鼓励人家布施,说:三宝门中好修福啰,一粒种子万粒收,

佛在所有的经典都告诉你,用金银财宝来供养,不如法供养,

以诸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因为佛陀的正法,是道场的灵魂,一个道场没有正法,这个道场等同没有灵魂,只有冰冷的、庄严的大殿而已啊。

所以因此,佛一再地交代,说:你要供养我,那么就是要推广正法,

所以一切佛弟子,出家、在家都要共同努力啊,来报佛恩啊,

在《楞严经》我们讲了要怎么报佛恩呢?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中国的思想上说:一个人,不懂报恩的,如同畜牲,连生我们的父母的恩德,我们都要报,何况开启我们法身慧命的佛的恩,你不报,那怎么报佛的恩呢?

诸位,佛一辈子所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模范,你看看,佛一辈子,就很简单,看到宫廷的生活,知道是不究竟,出家,释迦自己证悟,

接下来,佛说法四十九年,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宫廷生活以后,离开宫廷,怎么样?在深山里面自我修行,证悟以后,四十九年说法,

你就知道,释迦牟尼佛一辈子做的是什么工作,他做的工作就是弘法利生,转大法轮,

我们当然不能跟佛陀比,不过我们尽量步上他的后面的步履,佛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指标,那我们要报佛恩,

所以师父也是秉着这个,喔,这么深的经典,这个没有人讲出来,哇!这个太可惜了,这么好的经典,究竟义,总会有缘,有缘来~根器能够相应的众生来听,

这么好、这么圆融的法,不讲,很可惜,所以师父也是本着这个,因为二楞,诸经最难解嘛!

《楞严经》跟《楞伽经》,这个一切经典是最艰涩、最难的了,那我现在就在完成那个,Mission impossible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在教界,法师也很少讲这个,那师父来完成它,我相信总会有相应的嘛。

所以我们今天必须勉励大家,所有出家或者是在家,要共同努力,共报佛恩,我们就是这个理念,一定相同的,

父母恩,要报,佛的恩,更要报,没有佛来开启我们,他百千万劫的修行,了生脱死,究竟的圆满,把他的真理讲出来,集合成三藏,我们这个法不弘传,行吗?

我们要作为佛陀的孝子啊,不可以作为佛陀的败家子啊,败家子就是到这一代,法不传,统统败光了,我们要作为佛陀的好弟子,真正的推广正法的好弟子。

诸位,法推广出去,佛就一直活着,每一个人众生心中有法,他心中就有佛,推广法,让每一个人心中有法,佛就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所以,佛就活过来,

所以,你就知道,那么,推广正法有多么地重要,因此,我们互相勉励,共报佛恩。

   6-6 修行人“若闻此四”种功德“事”中之“一一”项开阐述“说”之“时,及说”凡此一切但为“自心”藏体所“现”依正“身、财”阿赖耶所“建立”成就之“不”可“思议境界时,心不惊”不“怖者,是名”为“如来乘无间种性”之行“相”。

【义贯】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须“有四种”重要性质,(或证知四种法)。

一、“谓”证知自身“自性”清净之“法”之“无间种性”质(法身德),

二、证“离”一切“自性法”(解脱德)之“无间种性”,

三、证“得”自身内证“自觉圣”智(般若德)之“无间种性”,

四、知见此娑婆世界“外”之佛“刹殊胜”之“无间种性。

大慧”,此外,修行人“若闻此四”种功德“事”中之“一一”项开阐述“说”之“时,

及说”凡此一切但为“自心”藏体所“现”依正“身、财”阿赖耶所“建立”成就之“不”可“思议境界时,

心不惊”不“怖者,是名”为“如来乘无间种性”之行“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238:【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成。】那就得看福报了,就是看看福报啦,看你亲近谁,而决定大、小乘,大、小种性啊。

【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成。】

底下这一种叫做「不定种性」。说:大慧,不定种性者,就是种性未定,他也不属于小乘、中乘、或者是如来乘,不属于声闻、缘觉、或者如来乘,都不是。

谓说彼三种时,说彼声闻、缘觉、还有如来乘的时候,看你亲近什么人。

随说而入,随其所说之法而信入,随彼而成,随师父多教导的,而成就小乘、大乘的种性,

简单讲:有一种叫做不定种性的。这个就要看福报了,看你亲近了谁,你亲近的是大乘究竟圆顿的,那么就是如来种性,你种下的就是如来种性,

那么如果你亲近的是声闻、缘觉,那么,那个法你合你的,那么就是声闻乘、或者缘觉种性,

因此随彼而成,就是随师所教而成,变成小乘、或者大乘的种性,不一样,

那就得看福报了,就是看看福报啦,看你亲近谁,而决定大、小乘,大、小种性啊。

【注释】

【“不定种性”:即】(也就是)【于三乘中,种性未定者。】

【“说彼三种时”:“三种”】是【指声闻、缘觉、如来三种乘之法。此谓:闻说彼三种乘之法时。】

【“随说而入”:随其所说之法而信入。】

【“随彼而成”:随彼师之所教而成小、】种性,或者是【大种性。】那么小、大,都是随师父所教的。

【若其师】父【教以小乘,则成声闻或】者【缘觉乘种性,若】(如果)师父所【教】的是【以如来乘法,则成】为【如来】乘【种性。】

大家当然要究竟的如来乘种性,我们今天上课上了那么久,那一个人会去选择声闻、缘觉,一定是~

虽然说我们还没有成佛,大家一定会选择那个最究竟的,这一点就变成要感恩师父啰,要感谢师父开这个课了,

回去唱一首,感恩的心~掌声响起,我知道你的爱就与我同在,凤飞飞唱的嘛,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你的爱将与我同在~(师父学唱)就是这个。

像前几天,人家还唱那个歌在纪念,因为众生没有听到佛法,他就这样子,因为他就是怀念她,然后就一直唱,送你一份爱的礼物~我祝你幸福~以前都这样唱,

十年、二十年都是会唱,三十年,还是唱这一首歌,唱到人家已经入棺材火化了,还是唱这一首歌。

所以这个看你薰习的因缘,还是没办法解脱,还是没办法解脱啊。

【义贯】

【“大慧,不定”乘“种性者,谓”闻“说彼”声闻乘、缘觉乘、或】者是【如来乘“三种”法“时”,

便“随”其所“说”之法“而”信“入,随彼”师所教之法“而成”小、大之种性。】

【诠论】

【这里所说三种性,只包含声闻、】缘觉、【与如来乘三种种性,因外道无性,所以不包括在内。】

诸位,外道无性是什么意思?无性,是绝对不会成佛,不会说发愿了回小向大,他就没有这个机会,无性,就是完全没有成佛的种性,没有任何的机会。

在今天,如果外道,外道就像,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或者是一切杂神教,简单讲:只要不是佛道的,简单讲:就是没有机会成佛,完全没有机会,所以不包括在内。

【又,不定种性有两类:一种新熏】的【,一种】是【旧熏】的【。

新熏者,则一闻说即信入(亦即】(也就是)【“随说而入”者);旧熏者则随其师所教,但得成就(亦即】(也就是)【“随彼而成”者)。】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文239:【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净,见法无我,得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这段是说,声闻人只要能够回光返照,悟了自己的本来的面目,一样可以成佛。

【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净,见法无我,得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

   8-1 声闻人也能作佛,人人有机会,只要了悟了自藏心本自清净。如是不会厌离生死,也不乐取涅槃,换句话说:明本心见本性,明心,明本真如之心,见本真如之性,这个就是一定成佛。

这段是说,声闻人只要能够回光返照,悟了自己的本来的面目,一样可以成佛,

意思就是:成佛是每个众生都有机会的,就算小乘的声闻人,只要悟了自性,一样可以成佛,这一段是这样。

我们来看一下:说:大慧,此是初治心地,为什么叫治心地呢?

因为每个人~治心如治病,他听过这一句话吗?治心如治病,

意思就是众生每一个人都有病,我们身体,要治病,我们心灵,也要治病,佛是大医王啦,

所以治地就是治心地,如果初发心的人,修行要治心地,这个人治心地。

谓种性建立;怎么样呢?为~「超」就是顿超,「入」就是进入,「无所有」就是无分别,

简单讲:无所有就是无上的佛果地,为顿入佛果无所有地,

换句话说:这些刚刚开始发心修行的人,要治这个心地,所以,我才建立了种性的差别,

种性的建立,是为了顿超最后那一刹那,顿超进入无所有、无所得的无上佛果,作是种性的建立,

所以,种性的建立,是为了方便成佛,就是这个意思。

「彼」就是声闻种性的人,彼声闻种性的人,自觉藏者,只要自己觉悟第八意识藏识,只要觉悟藏识本自清净的心。

自烦恼习净,只要自己心中烦恼、无明、还有习气,「净」就是净除,完全根除。

所以自烦恼习净,就是自己心中的烦恼还有无明的习气,这个「习」就很难啊,无明的习气,「净」就是净除,完全净除,

见到一切法本自无我,就是见法无我,得三昧的正受,定慧等持,三昧正受,乐安住于声闻。

只要有这个机会,你怎么样,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净,虽然是声闻乘,

只要你有机会,自觉悟第八藏识清净,自觉心中的烦恼、无明全部习气除尽,

见一切法无我,法无我,就是一切法无我,一切法空无自性,当然一切法无我,不只是人无我,而且是一切法无我,所以,这个法无我就是一切法无我,

得三昧的正受,定慧等持,乐住声闻,虽然是声闻,但是当得如来最胜之身,也得法身,还有报身。

意思就是:声闻人也能作佛,人人有机会,只要了悟了自藏心本自清净。

如是不会厌离生死,也不乐取涅槃,换句话说:明本心见本性,明心,明本真如之心,见本真如之性,这个就是一定成佛。

   8-2 【为令其超越诸地,而入于如来所证,一切皆为自心影像,】这句话很重要,一切都是你的观念,一切就是你的记忆,一切就是着于假相,变成心中的影像,没有真实的东西,你所执着的东西,你只执着了,生灭的东西,所有东西,其实都是执着生命的影子。

【注释】

【“初治地者”:“地”为心地。此谓:初发心修行治心地之人。】

【“为超入无所有地”:“超”,】就是【顿超。“入”,】就是【进入、契入。

“无所有地”,即】(就是)【无差别处,无所得之无上佛果。亦即】(也就是)【一切幻灭皆灭。唐译作“无影像地”。】无影像地就是不着心中的影像观念。

【此句谓:为令其超越诸地,而入于如来所证,一切皆为自心影像,】

这句话很重要,一切都是你的观念,一切就是你的记忆,一切就是着于假相,变成心中的影像,没有真实的东西,

你所执着的东西,你只执着了,生灭的东西,所有东西,其实都是执着生命的影子。

所以,有智慧的人,他会见到生命的真实处,没有智慧的人,只执着生命中所现出来的影子,

一切都是记忆,一切都是观念,一切都是分别心的产物,

因为万法都是假相,你所看到的心,只是看到你心中的影像而已,其实是无所有的。【无所有之地。】

    8-3 【明见法无我,即】(就是)【离法执,得法实相,于法自在。】诸位,学佛就是学那最后那两个字(自在),一切都捆绑不了大般若智慧的人。

【“彼自觉藏者”:“彼”,是指声闻种性之行人。“觉”,】就是【觉悟、证知。“藏”,第八识。谓彼声闻人,若能自觉悟其自心第八藏识,藏体本净。】

【“自烦恼习净”:“习”,即】(就是)【无明习气。此接上句谓:如此,则其自心中之无明烦恼习气,便可净除。】

【“见法无我”:“见”,】就是【知见、明见、了了见,亦即】(也就是)不迷糊的【证知。

“法无我”,“无我”,即】(就是)【空义。法无我即】(就是)【法空。明见法无我,即】(就是)【离法执,得法实相,于法自在。】

诸位,学佛就是学那最后那两个字(自在),一切都捆绑不了大般若智慧的人。

众生爱钱被钱关死啊,于钱不自在,于名~

一个贪官的人,执着自己的荣耀,官当得多大、多大,这个也就是官位困死他,于官位不自在。

修行人也是一样,虽然修学法,但是于法,也不能着,法只是方便,脱黏解缚啊,着于法,你就不自在。

所以不要常常跟人家讲,我很有修行,这个就是不自在,我很有修行,表示别人没修行啊,有高下,这个也是生灭,

我找人辩论,辩论不是输就是赢,输赢就是代谢的名词,就是生灭的东西,这个就是着于法。

所以我们真的修行人,入于真如,没有辩论,没有能所,寂灭空寂,享受这份宁静,宁静来自于内心的深处,莫向外求。

所以,喜悦是生命的本质,一个人的内心里面,真正学佛的,他不但不会自己苦恼恐慌,而且也会带给整个四周围那种氛围,法的喜悦。

所以说,喜悦是生命的本质,我们的本质其实是喜悦的,

但是,一颗喜悦的心,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一颗般若智慧的心,来自于一颗般若的心,

拥有般若智慧心,就有一颗法是喜悦的心,

有了一颗法的喜悦的心,就能够把这个氛围带动,也能够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感受一切众生对法上的兴趣跟契入。所以,不着法,才能够于法自在。

【“得三昧乐住声闻”:“三昧”,】就是【等持,即】(也就是)【定慧等持,在此即】(就)【是定之义。

此谓已证得三昧,而乐住其中,沈空滞寂,得少为足的声闻心量行人。】

【“当得如来最胜之身”:谓声闻人若能觉悟自心八识藏体本净,则不用灰心泯智,寂灭身心以求净,便能顿起寂灭床,高踞菩提座,而亦】(也)【证得如来最殊胜庄严之法报等身。这是说声闻亦得作佛的道理。

换言之,声闻亦得作佛的道理,其关键,只在觉悟自藏心本净,】还是要~藏心本净就是本心、本性。

【如是则不会厌生死而乐涅槃。】为什么?生死涅槃无距离啊,没有任何的距离,只在当下一念间,迷了,就生死,悟了,就涅槃,那么有了般若智慧,哪怕什么生死呢?

   8-4 “声闻”乘人,亦可顿起于寂灭床,而高踞菩提座,因而不久亦“当”证“得如来最”殊“胜之”法、报等“身”。


【义贯】

【“大慧,此是”为“初”发心修行“治”心“地者”而说之法门:“谓”之三乘“种性建立”之法门;

“为”令其一闻顿“超”诸地,而“入”于如来所证,一切皆为自心所现影像,“无所有”之“地,故作”如“是”之“建立。

彼”声闻乘种性者,若能“自觉”悟其第八“藏”体本净“者”,

则其“自”心中之无明“烦恼习”气,便可“净”除,而得明“见法无我”之实相,而知色相本空,

如是,则即使是已证“得”灭受想“三昧”,而“乐住”其中之“声闻”乘人,

亦可顿起于寂灭床,而高踞菩提座,因而不久亦“当”证“得如来最”殊“胜之”法、报等“身”。】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9 经文240:【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逮得阿罗汉,是等心惑乱。】把不究竟当作究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逮得阿罗汉,是等心惑乱。】

   9-1 是等诸圣人虽断见思之惑,制令六识不起现行,而其八识体中之尘沙无明细惑仍在,尚未出离生死,而说已出离,是故其“心”实是迷“惑”痴“乱”。

须陀槃那果,就是初果,往来,就是二果阿罗汉,以及不还,就是三果阿罗汉,逮得~阿罗汉就是四果罗汉,

是等心惑乱,为什么叫做惑乱呢?因为他们不悟到究竟,便作师子吼,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所以他~佛说:他们的心仍然处于惑乱当中,把不究竟当作究竟。

【注释】

【“须陀槃那果”:】这个我们讲过无数次了,【即是须陀洹果,小乘之初果,断三界之八十八使见惑,得预圣人之流,或入圣人之流,故】(所以)【又称为预流,或入流。】

但是一般众生叫做不入流,因为没有圣人的根性,统统称为这个人太不入流,就是没有入圣人之流。

【证此果后,即再七次往返生于欲界,便证阿罗汉果。

(三界之见惑为:四谛下分五利使与五钝使,欲界中有三十二使,色界与无色界皆各有二十八使,合共八十八使。

五利使,又称】为【五见:】什么叫做利,速度快,任何一个人,身一扎到针,身见马上就起了,接下去,就动怒了,所以「利」就是速度,然任何念头快到第一秒,

「钝」就稍微慢,第二秒,用现在名词,你就听得懂啦,

所以每一个人都着于身见,晚上在睡觉的时候,蚊子一叮,身见立刻就起来,叮,为什么这个蚊子叮到我的色身咧,身见立刻就起来,所以身见在第一秒钟就起来,所以「利」就是速度快,

又称为五见:【身】见【、边】见【、戒】见【、见】见【、邪】见【。

五钝使又称五毒,即】(又称为)【贪】毒【、瞋】毒【、痴】毒【、慢】毒【、疑】毒【。) 】

在座诸位,有一个医学的,专门研究Cancer癌症的,他一直认为,他是类似权威的,

他认为我们的情绪,太严重的情绪,极端的情绪,会引起两种病症,

一、忧郁症,躁郁症,情绪失控的时候,类似精神崩溃了;

第二种也会引起癌症,饮食会引起癌症,那么工作的场所太紧张也会引起癌症,饮食、水质、空气,尤其那种情绪,

我说:为什么贪、瞋、痴称为毒呢?因为它会毒害你的法身慧命,

所以因此一个佛弟子,贪心,不可有,嗔恨心,不可有,愚痴心,也不可有,傲慢心,也不可有,疑心,也不可有。

【“往来”:梵语名斯陀含,断欲界前六品思惑,证此果后,在人天中再一度往来,便可证】得【阿罗汉果,故又称一往来。(欲界之思惑为贪、瞋、痴、慢,共九品。) 】

【“不还”:即】(就是)【不还果,小乘之第三阿那含果,断欲界后三品思惑。

证此果后,因欲界之见思惑都断尽,故】(所以)【不再来欲界受生,故】(所以)【称】为【不还。

得此果后,命终即生于色究竟天——色界之最高天,而于其中证阿罗汉果。】

【“阿罗汉”:小乘之四果,断尽三界之见思二惑,故为杀贼(杀烦恼贼),或应供(应受人天供养)。】

所以要做一个好的杀手,专杀贪、瞋、痴,杀掉无明,那不可以杀害外在的众生,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好的杀手,专杀内在的无明,专杀内在的烦恼,

所以学佛的人,要培养一个好杀手,用般若智慧杀掉烦恼。

【“是等心惑乱”:谓此等声闻乘种性行人,虽能断见思惑,取证小果,

然犹有尘沙无明细惑未断,却自以为已了一切生死,已证大涅槃,所以说其心迷惑、痴断。

又小乘之所谓断者,其实只是以定力禁制六识,令不起现行而已。】这个我们也讲了好多次了。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就是跟长行文有关系的,再一次,用偈颂来解答、来说明。

【而说偈言”:声闻乘之初果,“须陀槃那”(须陀洹)“果”、二果一“往来”(斯陀含),“及”三果“不还”(阿那含),乃至“逮得”四果的“阿罗汉,

是等”诸圣人虽断见思之惑,制令六识不起现行,而其八识体中之尘沙无明细惑仍在,尚未出离生死,而说已出离,是故其“心”实是迷“惑”痴“乱”。】

    9-2 二乘人所断的,就是佛在前面所说的相生、相灭,至于流住生灭,则非二乘人所能,故其所修证,实犹未达究竟,这个是很明显的。

【诠论】

【二乘人其心惑乱,在此还有更加说明的必要。

除了上面所说的,他们虽断见思二惑,然无明细惑全在,

此外,小乘人厌生死,乐涅槃,爱憎之情未亡,】

爱憎就是取舍了,「爱」就是取,「憎」就是舍、恨的意思,

哲学家讲,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会全部毁在那里,不是爱,要不然就是恨,

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所以,爱恨要看得淡一点,

爱憎之情未亡,阿罗汉也是啰,有取舍,

【光是这爱憎之情,便是无始无明俱在的明证。

爱憎之情未亡,则生死之根犹在,是故阿罗汉只能断分段生死,犹不能离变异生死,因为其八识体中之根本无明还在的缘故,

故】(所以)【未超二死,未得至如来无上大涅槃岸。

而二乘人不了知此,却自以为已了一切生死,已证大涅槃,所以如来斥为其心惑乱。】

【再者,二乘人所断者,只是表面的六识,至于八识体则以非其智力所及,

故】(所以)【犹不能深入知见,更何况修断之。

他们所断的,即】(就)【是佛在前面所说的相生、相灭,至于流住生灭,则非二乘人所能,故其所修证,实犹未达究竟,这】个【是很明显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经文241:【三乘与一乘、非乘我所说,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寂。】凡此我所说之三乘、一乘,乃至非乘之法,皆为化导凡愚邪小之人,令趣向如来实智。诸位,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这几个字,为了化导凡愚邪小之人,令趣向如来实智。

【三乘与一乘、非乘我所说,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寂。】

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还有不定,

以及一乘就是如来乘,一乘是指如来乘,

非乘就是外道不可能成佛,称为非乘,

我所说,所说,所的底下加一个「权」更清楚,佛说三乘跟一乘跟非乘,其实都是我方便说的,

在凡夫的角度来讲总是要有次第来跟他解读,要不然他不能理解。

愚夫少智慧,为了化导,讲三乘、一乘、非乘,讲五乘,都是为了化导愚痴的凡夫而说的,因为愚夫愚妇缺少了智慧,是缺少智慧的人。

那么二乘人,这些诸乘人之修远离寂静,无心于趣向如来的大般涅槃的境界,也就是不被佛所认同赞许的。

【注释】

【“三乘”:指声闻、缘觉、与不定三乘。】

【“一乘”:指如来乘。】

【“非乘”:指外道之各别无间种性。】

【“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寂”:凡此我所说之三乘、一乘,乃至非乘之法,皆为化导凡愚邪小之人,令趣向如来实智。】

诸位,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这几个字,为了化导凡愚邪小之人,令趣向如来实智。

你今天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去,要做什么,就是趣向如来实智啊,

因为娑婆世界不好修啊,娑婆世界生老病死苦,逼迫啊,

人生,你看看,时间这么短,你说做什么人生规划呢?生命这么短,

为什么这么短,你看,二十岁以前,懵懵懂懂,小时候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什么是人生呢?

漫漫读书懂了一点,二十岁,二十岁到四十岁,开始懂一点皮毛了,也了解人生,有一点方向了,

四十岁到六十岁,一下就到了,一下子就到了,要做人生规划,有的,生命已经结束了,

所以,人啊,我想,我常有时候,在冷静思维说,这个人啊,要是能够有一千岁的话,活到一千岁,是不是才做人生规划,是比较有办法规划,

人怎么规划呢?你懂得人生,已经接近~蜡烛已经快熄灭了,

你可以感受到那个无常逼迫,实在是太快了,我要是念起来的话,那小学同学,不晓得死几个,往生几个,我要念起法师来,

以前亲近的法师,只要念出来的,统统往生,忏公往生,广化律师往生,煮云老和尚往生,随便念,一个、一个...你听到的,圣严法师往生,统统往生,菩妙法师往生,念来念去统统往生,

剩下我们还没有,但是,也很快,

所以我常想说,如果人有办法活到一千岁,来做人生规划,是不是比较有那个时间、空间呢?

人生只有八十岁,有的人活不了八十岁喔。像那个全台湾省,有一个人当兵当最久的,当了三十年的兵,台湾人的兵,没有人当那么久过,

那个广告啊,妈,我阿荣啦,你寄来的铁牛运功散,我有收到了,那个人一当兵做三十年,那个广告播了三十年,他都还没有退伍,

阿荣,我~这样当兵,当了三十年,我阿荣啦,你寄来的铁牛运功散,他就在当兵,他就当三十年的兵,这个广告都播了三十年,他都还没有退伍,你知道吗?没人当兵当那么久的啦。

你看,在前几天,好像,这个广告的那个董事长死了,五十九岁,心肌梗塞,一刹那,阿~还没有来得及念,弥~陀~佛,就回去了,阿~后面没有人,补上弥~陀~佛,这样心肌梗塞,一下子,五十九,

你看,有时候,看到那个广告,有时候看五十九,嗯,要活到我们这个六十岁啊,还得很挣扎咧,还要有一点功夫咧,

你看,人生多短啊,才一刹那之间,那个心肌梗塞就没了,速度之快。因此要做人生规划,实在也是来不及了。

所以现在要把做~好好地做一点善事,好好地累积一点善根,要福德,跟万法、一切的众生都结善缘,不看众生的过失,开口闭口多讲鼓励的话、赞叹的话,

但是那个坏人,不可以赞叹他,不如法的,也不可以赞叹他,赞叹,要用般若智慧,布施,也要般若智慧,

那个人明明在造业,你布施给他,增加他的恶业啊,所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统统要用般若智慧啊,不是随随便便钱拿出去,布施就叫做布施,这个达不到你修福报的。

所以要看,是不是真的良田,是不是真正的智慧的田,是不是真正的佛所说的,值得我们~连布施都要用智慧。

所以这个人生的规划当中,看你的因缘,你的因缘,如果你比较有时间,也可以发发心啊,

所以出家、在家,我们有了一个圣神的工作,就是推广佛陀的正法,这一辈子你会活得很快乐,

像师父一样,我也过得非常地快乐,我每天都收到很多的众生来感谢师父,从生死当中,把他解救起来,

有的人想去自杀,活不下去,他说我要没有看到、听到师父的法,我不晓得死几次了,早就想去跳楼了,喔(日语)请稍候,(日语)欸,这条命又慢慢把他救回来,

我看到这个来感恩的,我就觉得生命活得实在是有意义。

我们出家、在家共报佛恩,所以师父在讲的,就是说要趣向这个如来实智,

我们的生命实在是太短促了,要领悟的道理这么深,要不然调查一下,我从楞严、楞伽经开始到现在,每一句你都听得懂,而且你讲得出来,不能只有是这样,请举手,统统听得懂,没有一句含糊的,而且你也能够讲给别人听的,请举手,只有我一个举手,那就麻烦了。

所以我就告诉大家,我们生命太短了,大家要珍惜,百千万种计较,不如不计较,因为实在~生命实在是太短了,不必去看众生的缺点喔。

【以愚夫缺少智慧,二乘诸圣人但求自了,而乐远离行与趣于寂灭,皆无心量趣入如来实智,证大涅槃,是故如来种种方便化导之。】

【义贯】

【声闻、缘觉、与不定种性之“三乘,与”如来乘之“一乘”、外道各别种性之“非乘”,

凡此皆为“我所”权“说”之法门,是为化导“愚”痴凡“夫”缺“少智慧”者,以及二乘“诸圣”人,求自了,乐修“远离”与趣向沈空滞“寂”者,为令其去权归实。】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经文242:【第一义法门,远离于二教,住于无所有,何建立三乘?】只有离一切法是至善之法,就是圆顿第一义谛大法。

【第一义法门,远离于二教,住于无所有,何建立三乘?】

   11-1 如来住于一切法本自空寂,无所有的寂理,一法不立,哪里有如来所建立的三乘法可得?

这个佛的究竟说了,诸佛所证的第一义谛大空,所显的如来藏性,这个法门,实在是远离于权实二教,

权教要离,就是讲实教,还是要离,为什么?权教是对实教讲的,实教是对权教讲的,

就像我们离,有为法要离,无为法还是要离啊,只要有着法,权法、实法,统统是恶法,邪恶的「恶」啊,

只有离一切法是至善之法,就是圆顿第一义谛大法。

如来自住于无所有的境界,无所有什么意思?不可以建立三乘,不可以建立四乘、五乘,一佛乘都不可以建立,

如来自住一切法本自空寂,无所有的寂理,寂理就是绝对空,没有任何一二三四,没有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所有乘,

统统是佛方便说,法无二乘、三乘、一乘,统统没有,没有大、小乘,大、小乘都是你心分别出来的,三乘都是如来方便说,就是讲到如来究竟一乘,仍然是佛方便说。

所以如来住于一切法本自空寂,无所有的寂理,一法不立,哪里有如来所建立的三乘法可得?

连一乘教都不可得,一乘也不建立,何来哪三乘法,所以不能把三乘或者是一乘拿来对比,因为那个是善巧方便来讲的。

   11-2 如来虽住如是境界,然能起于大悲,广施建立,教化成熟一切有情众生。这个成熟就是因缘具足了。所以在座诸位啊,你要度众生,就是要那个观时空跟根器,这个就是你能不能教化成熟的众生。

【注释】

【“二教”:指权与实二教。】

【“住于无所有”:指如来自住于第一义谛所安立之无所有寂理,于中无有权、】教【实、】教【三乘、一乘之少法可得,一法不立。】

【“何建立三乘”:是故如来何有建立三乘乎?

因为这一段经文,世尊是发挥、开阐其所说之法,共有五种种性之别,

然此等皆是如来以神力建立,此五种性之法为有建立,是对众生而言,

对如来而言,则是唯一寂理,并无权实,亦非三一,】非三亦非一,【此是如来自住境界。

虽住如是境界,然亦】(也)【能起于大悲,广施建立,教化成熟一切有情】众生【。】这个成熟就是因缘具足了。

所以在座诸位啊,你要度众生,就是要那个观时空跟根器,这个就是你能不能教化成熟的众生,

要不成熟,因缘不成熟,你硬干,诸位,副作用很大,你至亲的人度不了,

慢慢来,从他的四周围的人,把他包围,这个人我救不了他,我就不相信,我至亲的人,

我从乡村打到城市,从旁边包围,先度旁边的人,剩下他最后一个,看看度不度啦,就是这种战略。

【义贯】

【诸佛所证之“第一义”谛之“法门”,实“远离于”权实“二教”,

如来自“住于”此一切法本自空寂、“无所有”之寂理,一法不立,

是故究其实,“何”有如来所“建立”之“三乘”法可得乎?】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经文243:【诸禅无量等、无色三摩提、受想悉寂灭,亦无有心量。】其实都是如来方便的化导,还不究竟,也无有少许的心量可得。

【诸禅无量等、无色三摩提、受想悉寂灭,亦无有心量。】

    12-1 万法都是唯心现量,无有少法可得。既然无有少法可得,色界四禅,岂有无色界呢?岂有二乘人呢?岂有菩萨呢?无有少法可得,那岂有如来,所以那个破除知见,是破除、彻底地摧毁,所以修行人~就是,师父讲的,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

诸禅,是指色界四禅天,无量的慈悲喜舍,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这个就是四种喜舍,是四无量,色界四禅有四无量心,

无色界的四空之定的三摩提,三摩提就是定,

还有二乘人的无漏定,受想悉寂灭,就是灭了受想,悉寂灭,就是有灭受想定,这是如来方便化导,

简单讲,就是说如来化导色界的四禅,无色界的四空,二乘人的无漏悉寂灭定,

其实都是如来方便的化导,还不究竟,也无有少许的心量可得,

意思就是:其实我所讲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色界四禅,还有无色界的四空,二乘,

其实这个都是万法唯心现量,只是他的体悟有深、有浅,

其实到究竟来讲,都是心,心就是绝对真如心,岂有什么分色界、无色界、二乘人,这个都是如来善巧方便的,

简单讲:万法都是唯心现量,无有少法可得,既然无有少法可得,岂有四禅,色界四禅,无有少法可得,岂有无色界呢?

无有少法可得,岂有二乘人呢?岂有菩萨呢?无有少法可得,那岂有如来,

所以那个破除知见,是破除、彻底地摧毁,

所以修行人~就是,师父讲的,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

这个~那就,我也不着于凡夫见,我也不着于二乘见,我不着于外道见,也不着于菩萨见,也不着于佛见,

这个,唯是一心真如,无有少许的知见,因为诸法本空,着于见,就变成头上安头,就头上安头。

   12-2 既然是心,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既然是唯心的话,现量,唯心现量,哪有次第呢?

【注释】

【“诸禅无量等”:“诸禅”,为色界之四禅定。“无量”,为禅定所修之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无色三摩提”:“三摩提”,又译三摩地,即定之义,

此】(这是)【指无色界之四空定,即】(也就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与非想非非想定。】

【“受想悉寂灭”:此】(这个)【即】(就是)【二乘圣人所修之】(的)【灭受想定,以其受想皆寂灭,故又称灭尽定。】

【“亦无有心量”:凡此种种凡夫与圣人所修之四禅八定,乃至第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就是证果的阿罗汉,灭受想定叫做九次第定。

【皆实无有少许心量可得。】方便说有这个次第,其实究竟来讲,无有少许心量可得。

【诠论】

【前面几个偈所明的是小乘所证的各个果位、如来所建立的三乘一乘】以及【非乘,皆是唯心现量,】

唯心现量就是不可比较,没有次第,没有方便,

为什么讲唯心现量,唯心现量,唯心还有次第吗?为什么讲唯心,唯心还有来去、生灭、增减吗?唯心还有一跟多吗?

既然是心,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既然是唯心的话,现量,唯心现量,哪有次第呢?

【悉无所有,现在更明凡夫与圣人所修一切四禅八定,乃至第九次第定,皆是唯心现,无所有。】

【义贯】

【如来所教授的色界之“诸禅”、四“无量”心“等”禅定境界,以及“无色”界之四种“三摩提”,

乃至小乘圣人所秉修之无漏的“受想悉”皆“寂灭”之灭受想定,

凡此皆为方便化导,令上上增进,然而此诸境界实“亦”皆“无有”少许“心量”可得。】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经文244:【大慧,彼一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始众生发愿。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这里,一种是真正的一阐提,一种是示现的,像地藏王菩萨的,示现的,他也是一阐提。

【大慧,彼一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始众生发愿。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

    13-1 大慧,佛所说的没有三乘根性不能成佛的一阐提,因为不信三宝、因果,也不信三宝、不信因果、断了善根,是佛一时方便说,也不能说是永远一阐提。

这里,一种是真正的一阐提,一种是示现的,像地藏王菩萨的,示现的,他也是一阐提,

一阐提就是不能成佛,而地藏王菩萨是示现的一阐提,就是他不想成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用地藏王菩萨来解读这一段,那就最清楚了。

解释一下:说:大慧,彼一阐提,在这里指没有三乘,三乘:声闻、缘觉、如来乘,没有三乘根性的没有办法成佛,

那么,彼一阐提就是没有三乘根性的,同时也不信三宝,也不信因果,这是断善根的人,

非一阐提,中间补两个字「永远」,非永远一阐提,如果永远一阐提佛教就变成断灭见了,

意思是:大慧,佛所说的没有三乘根性不能成佛的一阐提,因为不信三宝、因果,也不信三宝、不信因果、断了善根,是佛一时方便说,也不能说是永远一阐提。

接下来底下,如果决定他是一阐提,就是没有办法改变,就变成断灭见了,永远一阐提,那就变成没有办法转圜的余地了。

说:世间解脱谁转?世间没有信仰,不信因果的凡夫,想要求解脱,那又有谁来转变他、改变他呢?那么善转变,善解脱、转恶为善,

意思就是:如果你讲的一阐提,就没有机会、断善根,决定不可改变,那么世间没有信仰的或者不信因果的凡夫,欲求解脱,又有谁能够转变他。

   13-2 说: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种是真的极恶,断善根的一阐提。第二者,是示现的,于无始众生发愿,就是菩萨在无量劫来发愿不成佛,叫做权的一阐提,叫做示现的一阐提。

说: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种是真的极恶,断善根的一阐提,

先讲一阐提,说:一者舍一切善根,这是真实的一阐提,这真正的大恶、极恶,真正的断善根的,讲实在的就是没有救了,太严重了,没有救了。

第二者,是示现的,于无始众生发愿,就是菩萨在无量劫来发愿不成佛,叫做权的一阐提,叫做示现的一阐提。

前面,一者舍一切善根,这是实一阐提,无始这是发愿,为了救沉沦的众生,这是权一阐提,因为二种都不能成佛,

一个是因为业障不能成佛,所以是实在的一阐提,一个是示现的不成佛,那是示现的,那是权的一阐提。

   13-3 那么什么叫做真实的,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呢?喔,这底下,你就要注意看,谓谤菩萨藏,这个很严重的,说大乘非佛说。所以,师父为什么一再来劝诫大家,有修、没修你一定要守口如瓶,就是不能谤佛、谤法、谤僧,这个一谤,麻烦大了,坏了自己的一切的善根,就是变成一阐提。

云何舍一切善根?那么什么叫做真实的,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呢?

喔,这底下,你就要注意看,谓谤菩萨藏,这个很严重的,尤其在台湾,说大乘非佛说,菩萨藏就是大乘经典,说谤大乘经典,

及作如此恶言:怎么作如此恶言呢?说这个菩萨藏~就是大乘法,非随顺佛的经典,也不是随顺佛的戒律,「毗尼」就是戒律,也不随顺佛所讲的禅定解脱之说,

哇!这个就糟糕了,这个立刻就掉进去,真实的一阐提。

所以,师父为什么一再来劝诫大家,有修、没修你一定要守口如瓶,就是不能谤佛、谤法、谤僧,这个一谤,麻烦大了,坏了自己的一切的善根,就是变成一阐提。

因为师父有看过经典,师父你在讲经说法的时候,为什么劝人都有敬佛、敬法、敬僧,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因为我看到经典啊,

要不然难道你谤佛、谤法、谤僧喔,谤佛、谤法、谤僧就是后面就这个啊,

及作恶言,此~怎么样?菩萨藏,「此」就是指菩萨藏,这大乘经典,非随顺佛之所说,他们所研究的经、律、论,统统是假的,统统是非佛所说的。

所以此非随顺佛之所说的大乘经典,也不是随顺佛所说的律,也不是佛所说的修禅定解脱,完全地捏造、遍造的,说大乘非佛说,

就是今天犯了这个这么严重的过失,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将来的果报,怎么扛得了喔,

有的人还著书立作,还一直批判,有的人在台湾修一修,还跑到泰国去,回来,又特别地毁谤大乘,到处演讲,我就不知道他将来的因果怎么承受得了。

我们大乘的人,修学大乘的人,都不敢去毁谤、批评小乘的,而这个小乘的毁谤大乘的,目前变成一种在台湾随处可以见。

他如果看到~他一定不会看这一本经典的,要看到这一本经典,台湾话讲的,脚底冷了,变成一阐提,真实的一阐提。

此人即舍一切善根,谤大乘经典的人,这个人就舍一切善根,所以,不般涅槃,不般涅槃,就是完全跟佛的大般涅槃不相应,

因为他谤大乘经典,更不用说他会去修,就是长劫沉沦生死,他讲他对,目前也出了一个专门毁谤大乘经典的,在中国大陆、台湾到处都是这样谤,我们很担心他将来的因果。

   13-4 信心是一切道源的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啊,一切都要建立在信心啊,所以,记得,给众生信心,要给众生希望,你的讲话要特别地小心,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一定要给人信心,不能给众生失去信心。

【注释】

【“一阐提”:梵文为一阐提迦(Icchantica),译为不信,或】者是【信不具,义为不信善恶因果等真理、及不信三宝。

以其不信善恶因果,故信邪见、恶见,以其不信三宝,故】(所以)【归依外道及自在天魔等,】

所以我们皈依的时候,终不皈依外道典籍以及自在天魔,皈依外道你就变成外道的弟子了,皈依天魔你就变成魔子魔孙啰。

【是故一阐提人为无三乘性,】就是永远不能成佛,【以其断信等一切善根,】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为道源功德母,你对三宝没信心,那接下去你怎么有这个善根呢?

信心是一切道源的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啊,一切都要建立在信心啊,

所以,记得,给众生信心,要给众生希望,你的讲话要特别地小心,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一定要给人信心,不能给众生失去信心。

【是故不得解脱。】因为断了信。

   13-5 若一阐提人毕竟断尽善根,决定不再生善,不可改变,如是世间无始来之无信凡夫,欲求解脱者,谁能转变其恶而令其生善,令得解脱呢?盖一阐提人,其现行虽恶,然其本性非恶,故可转也。是故佛言一阐提人亦毕竟成佛。但是这个要经无量亿劫。

【“非一阐提”:此谓一阐提虽现在无善性、断善根,然非决定永远是一阐提,毕竟不生善根。】

【“世间解脱谁”转:“转”,】就是【转变。

此承上而谓:若一阐提人毕竟断尽善根,决定不再生善,不可改变,

如是世间无始来之无信凡夫,欲求解脱者,谁能转变其恶而令其生善,令得解脱呢?

盖一阐提人,其现行虽恶,然其本性非恶,故可转也。是故佛言一阐提人亦毕竟成佛。】

但是这个要经无量亿劫,先去受果报,先到阿鼻地狱喝咖啡,然后自己要带奶精下去泡,喝了很久很久的咖啡跟奶精,再起来,很可怕的。

所以,师父一直劝导,就说:有的人说,喔,慧律法师你在讲经说法,一直重复强调要敬佛、敬法、敬僧,不可以谤佛、谤法、谤僧,是为什么,

我说因为我有看过《楞伽经》啊,这个一句都不能让你造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13-6 诸位啊,造五逆十恶,这一点注意听,造五逆十恶重罪,叫做下阿鼻地狱;注意听喔,谤佛、谤法、谤僧,是下十方阿鼻地狱喔,十方喔。这里阿鼻地狱受苦完了,再去到他方继续受苦,这十方阿鼻地狱,统统要受苦喔。

【“舍一切善根”:这就是极恶的实阐提,】实阐提就是实实在在断善根的阐提。【是真正舍一切善根之人。

以舍一切善根,故】(所以)【不得般涅槃,名一阐提。】

【“及于无始众生发愿”:“及“字下省略“二者”两字。此】(这个)是【指菩萨阐提,亦即】(也不是)【权法阐提,因为他】们【不是真的一阐提,故】(所以)【称权。

但】是【菩萨由于为度众生,发深誓愿,不般涅槃,】他们不入涅槃,【此所现】的【不般涅槃之相,与一阐提因断善根而不能般涅槃,看来】是【一样,

故】(所以)【亦】(也)【如一阐提。然此菩萨阐提,实非一阐提也。】

【“菩萨藏”:即】(就)【菩萨法藏,亦即】(也就是)【菩萨之经典也。】就是所谓的大乘法,他们这么毁谤。

【“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修多罗”即】(就是)【经,“毗尼”即】(就是)【律,“解脱”即】(就是)【禅定。

此谓】(也就是)【一阐提人谤菩萨法藏,说不是经律、戒定慧解脱之法。】

【“舍一切善根”:谓作如是谤时,是人即舍一切善根。】

【“故不般涅槃”:】是【故不能得证涅槃,而长劫沉沦生死。】

所以如果断善根的实在的一阐提,那就很麻烦。

诸位啊,造五逆十恶,叫做下~注意听,这一点注意听,造五逆十恶重罪,叫做下阿鼻地狱,

注意听喔,谤佛、谤法、谤僧,是下十方阿鼻地狱喔,

十方喔,这里阿鼻地狱受苦完了,再去到他方继续受苦,这十方阿鼻地狱,统统要受苦喔,

这个要听清楚喔,我今天不小心,造了五逆十恶重罪,是下阿鼻地狱,

可是这个谤佛的大乘法,在经典里面讲,是历经十方阿鼻地狱,无有出期,

那你就知道那个受的苦有多久,这样你怕不怕,喔,怕...非常害怕啊,

所以不看到经典的人,不了解,不知道要怕,懂得经典的人吓坏了。

    13-7 诸位,何苦呢?一句话,这样招来十方的阿鼻地狱,长劫沉沦生死苦海当中,何苦呢?所以师父为什么告诉你修行人要守口如瓶。

【义贯】

【“大慧,彼”无三乘性、断善根之“一阐提”人,“非”决定永远是“一阐提”。

若决定如是,而不可变者,则“世间”无始来之无信凡夫,欲求“解脱”】的【时】候【,“谁”可得而“转”变其恶,而令解脱?

“大慧,一阐提有”权实“二种:

一者”为由于邪见,】或者是恶知见邪师所教导的,【而“舍一切善根”,此为极恶之实阐提,

以“及”二者,为“于无始”来沉沦生死之“众生”处,“发愿”度脱令尽,否则不证涅槃之菩萨阐提。

“云何”为“舍”尽“一切善根”之实阐提?“谓”是人既毁“谤菩萨”甚深法“藏,

及”又“作恶言”谓“此”菩萨法藏“非”为“随顺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毗尼”(】就是【经律之教)、】律藏叫做毗尼,【禅定智慧】就是【“解脱之说”,

作是语】的【时】候【,是人即“舍一切善根,故不”能得“般涅槃”,(而长劫沉沦生死】苦【海中)。】

诸位,何苦呢?一句话,这样招来十方的阿鼻地狱,长劫沉沦生死苦海当中,何苦呢?

所以师父为什么告诉你修行人要守口如瓶。

有一个居士,他家发生了很大的变故,他说:师父,我现在生命出现了瓶颈,突不破,我说:瓶颈还有救,怕你碰到了是瓶盖,

师父,我生命当中碰到了瓶盖,那就...瓶颈还有一点点孔耶,

师父,我生命当中碰到了瓶盖,那就,连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瓶颈跟瓶盖,不一样的喔,瓶颈还有一点希望喔,碰到瓶颈,慢慢地解脱,他说:嗯,师父,你好会讲话,嗯,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经文245:【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而般涅槃。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一阐提趣。】就是示现不成佛,因为大悲心,令一切众生先入涅槃,而后自己再生,再入涅槃。所以我们应当借重这一句话,以大悲愿故,为令一切众生得般涅槃,让一切众生开佛的智慧,这个就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而般涅槃。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一阐提趣。】

说:二者菩萨因为久远劫发愿,有本自愿力的种种,方便,就是善巧要度众生。

非不般涅槃,并不是因为恶业所障碍,而不入涅槃,只是因为他大悲心要令一切众生入涅槃,而后,就是而般涅槃,就是而后他才自己入涅槃,

所以大悲,令一切众生先入涅槃,而般涅槃,而后我才入涅槃,就是先成就众生的意思,

所以一切众生,就是~因为字太少了,大悲心,令一切众生先入涅槃,而后我再入般涅槃。

说:大慧,「彼」就是菩萨,菩萨的般涅槃,一切法性本来就涅槃,一切法性本来涅槃,不必安一个涅槃,头上安头,是名不般涅槃法相,也就是不能说菩萨入般涅槃这种行相,

因为一切法性本自涅槃,不需要头上安头,所以菩萨不般涅槃,法相,法之行相。

此亦到一阐提趣,意思就是:这个也是令菩萨示现,同一阐提一样的趣相,一阐提,就是不能成佛,那么示现的菩萨,长劫度众生也示现不成佛,

简单讲:一阐提趣,就是示现不成佛,「权」的一阐提是示现不成佛,「真实的」一阐提,就是因为造极度的恶业,很难成佛,要经受苦无量亿劫。

整段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菩萨非~就是菩萨并不是因为恶业所障碍,而不入涅槃,因为大悲心,令一切众生先入涅槃,而后自己再生,再入涅槃。

说:大慧,彼般菩萨入涅槃,一切法性本来就涅槃,不头上安头,是名不般涅槃法之行相,不头上安头,因为这个菩萨善恶平等,然后呢?不取一法,也无善可修、可得,

所以同一阐提,也没有所谓成佛之相,没有入涅槃之相,不头上安头,当然这是有实力的啦,这个也是令菩萨示现同一阐提的趣相,示现不成佛。

【注释】

【“菩萨本自愿方便故”:此为菩萨本自所发愿,欲救拔一切众生而现之方便,】所以,【故不取般涅槃。

言方便者,因菩萨若不随顺众生而现生死,则不能长劫度化众生,故】(所以)【不取般涅槃而随顺众生生死,是为菩萨度生之方便。】

【“非不般涅槃”:菩萨非因自己恶业所障而不能般涅槃。】

【“一切众生而般涅槃”:以大悲愿故,为令一切众生得般涅槃,而后方自入般涅槃。】

这一句话,还是要鼓励、鼓励大家,诸位,那你看看,没有学佛的人,身苦,还有心灵苦,身体煎熬,心灵还要煎熬,过着一种无穷无尽的执着、压力跟负担,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听闻到佛法,

所以我们应当借重这一句话,以大悲愿故,为令一切众生得般涅槃,让一切众生开佛的智慧,这个就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当你在工作的时候,有牺牲,当你所有的牺牲你都在享受这份牺牲,你看到,每一个人都在念佛,都在...每一个人都在学佛法,哎呀,你的内心里面,那种知足跟喜悦,那个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到的,

诸位,金钱可以买得到书本,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铺,买不到睡眠,金钱你可以买得到三藏,可是你买不到真如心的实相,这个真如自性啊,

因此如果你把这个金钱转化成法,让众生开智慧,得救,哇!这个喜悦啊,就不是世间人那种喜悦了,

世间人那种喜悦,没有什么价值,只是短暂的错觉,刺激一下,那种错觉,把错觉当作是快乐,把刺激当作是享受,因为他们不是建立在真实的般若智慧里面,没有真实性的快乐,因此,这样互相跟大家勉励一下。

【“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彼”】就是【指菩萨。此谓,彼菩萨从本以来已般涅槃。

因菩萨了生死即】(就是)【涅槃,】全在一念之间,一念妄动,就是生死,一念悟,就是涅槃。

【一切法本性即】是【涅槃性,本性一切具足,离本性外,更无涅槃可入,这就是菩萨不入般涅槃的法相。】

【“此亦到一阐提趣”:“此”,即】(就是)【菩萨不入涅槃之事。

因为菩萨自愿不入般涅槃,所以看来亦像一阐提人,因】为【舍一切善而不能入于般涅槃,故说趣同一阐提。】示现不成佛,

【又,菩萨了善恶平等,无有少法可取可舍,无善恶可修可断,故似趣同一阐提人之舍涅槃之善。】

【义贯】

【“二者”为“菩萨本自”所发“愿”救拔一切众生苦难,示现“方便故”不取般涅槃,随同众生生死以教化之,“非”由自身恶业所障而“不”能入“般涅槃”,而是以大悲愿故,为令“一切众生”般涅槃已,“而”后自身方入“般涅槃。

大慧,彼”菩萨从本以来已“般涅槃”,】这个就是自性涅槃,自性就是究竟涅槃,不必头上安头,【以其如实了知一切法自性】本来就【涅槃,】

意思就是:一切法本自寂灭,寂灭就是涅槃,【不更涅槃(否则即】(就是)【如头上安头),“是名”菩萨“不”入“般涅槃法”之行“相”,

又菩萨了善恶平等,不取一法,无善可修、可得,示同一阐提,故“此亦”令菩萨示同“到一阐提”所“趣”向之处。】

今天,我的设定是讲到360页啊,我这个农历年前,要讲到418页,为什么418页,这是第二套,第二套,翻一下417页,我们要讲到417页喔,

所以今天师父要设定到360页以上,我就完成了我的大愿了,是愿力的愿,不是怨恨的「怨」,完成了我的大愿,我设定是360页,

然后下个礼拜,我们大概到385页左右,那么这样子到农历年前,这应该可以完成第二套,我的讲经说法不拖泥带水的,早说完,早快活,早说完,早往生。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二套(共10讲)
第八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2012.12.02-2013.01.27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246:【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法本来般涅槃已,毕竟不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所以在佛教,其实只有一句话,肯放下的人,得菩提。肯布施的人,能转化,就是这样子重点。

362页《楞伽经》的经文这么说: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法本来般涅槃已,毕竟不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

说:“大慧白佛言”,这么说,说:“世尊”,此中,个中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叫做叫做毕竟不般涅槃?不入这个“般”。

也有解释作“大”,大般涅槃,那么这个般涅槃就是大般涅槃,大智慧能到不生不灭的彼岸,清净的彼岸,不般涅槃这里面是什么道理?为什么叫做毕竟不入大般涅槃呢,

说“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菩萨是权巧示现的,他不是真正的一阐提,断善根的一阐提,

而菩萨,大菩萨知一切法本来就是大般涅槃,所以毕竟并没有入所谓的涅槃,有入就变成有出,所以不会头上安头,本来就涅槃。

这法界性,就是涅槃性。涅槃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众生性,从来不增,从来也不减,这是佛体悟到人生宇宙究竟的真理。

“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非”就是不同于,这不同于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这是实在造恶业的一阐提,“一阐提”断善根的众生。

【注释】

【“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云何”即何者之义,谓此二种阐提人中,哪一种人为毕竟不般涅槃?“本来”就是从本以来。】

诸位,如果你这“本来”两个字体会得出来,也就是万法本来就是涅槃,本来就没有增减,而是因为你妄动才认为有我的执着,还有我所有的东西,

所以修行、学佛,其实就是生命的一种身心的转化的一种工程,一种工程。

一般人不懂得无我,也不肯牺牲,所以他没有办法转变这个色身,变成无量的善根福德的果报身,转化不过来,死执不放的人就没有办法转化。

所以为什么要学佛,就是生命当中重大的转化工程,就是身跟心,心转成无上的大觉悟心,身转成能舍,完全不住着,不住这个相。

那么这个转化工程,佛就做得最彻底,他转化成功了,就不再轮回。又具足无量善根,福慧都具足,

所以在佛教,其实只有一句话,肯放下的人,得菩提。肯布施的人,能转化,就是这样子重点。

【义贯】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二种一阐提人“中”何者(“云何”)为“毕竟不”入“般涅槃?

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这是权巧实现的,【了“知一切法”从“本”以“来”即为“般涅槃”相“已,】

这个“本”就是不能言说,也不能讲无量劫来,就不可说无量劫前,这是方便说,

这从本以来,也就是没有任何语言、动念、妄想,那个当下,叫做从本以来,

讲无量劫以来,那还是一种时空的一个比较,所以从本以来,也不能说久远劫以来就是具足有真如的德相,“本”就是不可说的意思,没有一个开始,没有一个终点,这个叫做“本”,

【“毕竟不”更复入“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之实“一阐提”者毕竟不入般涅槃“也”。” 】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247:【“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涅槃。”】菩萨示现了不成佛的一阐提,此是为了成熟一切众生,所以不般涅槃。所以在这里有一个重大的启示,就是你不要去厌恶众生。

【“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涅槃。”】

   2-1 菩萨一阐提就是,菩萨是方便示现不成佛的这种一阐提,权巧方便,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成熟众生,这一句话可就是很重点啦,成熟众生啊,因为这个善根,它是必须要一步一步来。

说:大慧,纵然是舍一切善根,这种断善根的一阐提,只要他有机会、有因缘,常复以如来神力加持,

那么简单讲,有所求于佛菩萨,然后咧,佛菩萨也有应了,有时候是善根的发现,时空不一样,

常复以如来神力的加持,求佛菩萨加被,欸,或时善根生,善根生就怎么样?就懂得趣向涅槃之道,

换句话说,如来的加持力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一个人自觉圣智的功夫,就凡夫来讲,他有百分之五十,那么佛再加被的话,就变成百分之一百,

那么佛加被有两股力道,两股力道也就是,一、透过自己的念佛,至诚恳切的拜佛,用功发心,佛会加被这样的一个善人、菩提心的人。

第二个、透过大修行人,借重大修行人的力量,因为大修行人,心就是佛,那么双手就是佛手了,那么慈悲心就是佛的眼,

所以借重于大修行人的一种灌顶加持,这个也算是一种很重要的增上缘,

所以我看这个中国大陆,或者台湾,现在可能有看过一些经典,当然师父是凡夫、平凡人,他每次来,因为找不到佛,佛坐在这边也不会动,“师父,你帮我摩个顶。”

那我们当然就是求佛加被师父,那我们就给他传达一个佛陀感应的讯息,有的人确实是很感应的,

所以啊,虽然是说,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但是复以如来加持,然后,或时善根而生,趣向于涅槃之道,说为什么呢?是说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

以是之故呢?菩萨一阐提不般涅槃,菩萨一阐提,一阐提就是菩萨示现不成佛,在这里就是当作这样解释,

菩萨一阐提就是,菩萨是方便示现不成佛的这种一阐提,权巧方便,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成熟众生,这一句话可就是很重点啦,成熟众生啊,

因为这个善根,它是必须要一步一步来,慢慢地成长,就像一棵树,浇水啊、肥料啊、阳光啊、水份啊、除草啊,一步一步来。

菩萨示现了不成佛的一阐提,此是为了成熟一切众生,所以不般涅槃。

    2-2 一切众生所行,如来悉知悉见,根机至时,化身千百亿,而为度脱,是故如来实不舍一切众生而入于涅槃也。佛的加被是不可思议的,千万不要说:“哎呦,我本身自性就是佛。”可惜你还不是!讲一讲而已,用说的而已啊!

【注释】

【“或时善根生”:或有时偶发菩提心,善根生起,而得证涅槃。】

【“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如来虽示现入于涅槃,然如来法身常住不动不坏,竖穷三际,横遍八方,无不周圆,

一切众生所行,如来悉知悉见,根机至时,化身千百亿,而为度脱,是故如来实不舍一切众生而入于涅槃也。

是故经首大慧之赞偈云:“一切无涅槃,无有佛涅槃,无有涅槃佛。”】

这句的意思就是一切并没有所谓的涅槃,因为万法本来就空,本来就涅槃,也没有所谓佛入涅槃,

第一句就是,无有佛涅槃,这个佛的底下加一个“入”,就看得懂,无有佛入涅槃,

然后,无有涅槃佛,那涅槃上面再加一个“在”,无有在涅槃中之佛,那么,这样就看得懂了,无有佛入于涅槃。

第一句话,无有佛入于涅槃,也无有在涅槃中的佛,就是这样看。

【此句唐译作:“佛于一切众生无舍时故。”】

所以在这里有一个重大的启示,就是你不要去厌恶众生,

那些很烦的众生,他一定有做了一些举动,哎呀,让你实在很困惑,有的接近像神经病一样的,

那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在佛教里面,他都会这样子的,不管到哪一个道场,统统会有碰到这样子的困扰。

【“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涅槃”:由于实法一阐提人,有时因缘到的时候,如来会以神力加持,使之生起善根,这时菩萨便把握时机,方便教化成熟之,令至涅槃。

所以菩萨就是为了常能成熟成就一切众生至于涅槃安稳之处,故自身不入般涅槃。】

所以在这里就再一次的提醒,我们以一般凡夫来讲,自己的修行、觉悟占50%,如来的神力加持占50%,一半一半,如果你是六祖,那就不用,自性就是佛了,

那么在这里有重要的启示,所以为什么说安乐妙宝它是如此地重要,这全部就是佛的如来神力加持,

所以修安乐妙宝那个特别地感应,有的病好了,有的业障消了,有的越修就越漂亮,有的人越修存款的金钱就越来越多,欸,不错,

所以佛的加被是不可思议的,千万不要说:“哎呦,我本身自性就是佛。”可惜你还不是!讲一讲而已,用说的而已啊!

   2-3 不舍一切众生,就是要救他,你没有能力救他,你先不要厌恶,因为那个厌恶众生,会产生自己内心里面的不能升华,困死自己。

【义贯】

【“大慧”,即使是“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者”,常“复以如来神力”加持“故,或”有“时善根生”起,而得趣向涅槃道。

“所以者何?谓如来”实“不舍一切众生故。】

在这里要补充就是,如来不舍一切众生,那么我现在还不要叫你做到这种程度,你先不要厌恶一切众生,

不舍一切众生,就是要救他,你没有能力救他,你先不要厌恶,

因为那个厌恶众生,会产生自己内心里面的不能升华,困死自己,

我们学佛是要转化自我嘛,动一个恶念,厌恶的念头,那就变成困死在那个地方,心灵没办法转化,

所以你的修行有没有进步,就看,说:“哎,你以前这个人,实在是很讨厌的人,每次一定非要说他几句坏话不行,

可是你现在看到他,等于没有什么增减,你的境界不一样了,你升华了,你进步了,师父赞叹你,

以前看,不说他几句还日子很难过咧,现在,咦,法法平等,佛菩萨都不舍一切众生,我怎么可以看到这个厌恶的众生,产生厌恶感呢?

应该转换一个念头,说:“我怜愍他,我怜愍他。”日子就很好过,对不对?

所以佛法就是一种转化的工程,身心转得过来就是佛,卡死了,那你就是~(凡夫),

所以我们在修行一个重要的观念:不舍一个众生。

还有一个重要的,也就是它会累积很多的善根、福德跟因缘。

诸位,银行没有钱,你怎么出国啊,每一个人都想成佛,每一个人都想往生极乐世界,

诸位,如果你想到国外去旅游,对不对?那你银行没有存一点钱,少许的钱,有钱买机票吗?没有啊,没有钱买机票。

所以,修善根、福德、因缘,就是银行里面存一点钱,要用就有,这样听得懂吗?

“喔,师父,这样比喻很好,如果说到银行,我就比较熟一点啦,这个比较直截了当的。”

银行没有钱,坐什么飞机咧!喔,那这样体会就比较深一点,讲那个深的道理,听不懂,用银行存款啊,

银行我有存款,我随时飞机到美国去走一走啊,对不对?拉斯维加斯或者是…或者到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去走一走,因为有钱嘛,

我现在信、愿、行具足,我随时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了,简单讲你就是银行要存一点钱,这个钱就代表功德、善根、福德、因缘,

所以平常一律不可以跟众生结恶缘,一定要结善缘,善根、福德、因缘,那就每天在银行里面存一点、存一点、存一点…时间到,要用就有,哇!这个比喻可好了。

【以是”之“故,菩萨一阐提”者,为教化成熟众生而不失时,故“不”毕竟入于“般涅槃”。】

   2-4 生死是对涅槃讲的,有涅槃是对生死讲的,在绝对的真如一切对待销亡。【离一切诸相,】没有能所相,没有对立相。【是故生死永亡,涅槃永住,故不更涅槃,是故亦无涅槃与不涅槃。】

【诠论】

【此节中,佛虽答说菩萨一阐提,为度众生,毕竟不入般涅槃,

同时也提到如来亦复如是,虽示现有般涅槃相,而实如来之无量大悲,未尝舍于一切众生,时常护念加持一切众生,令生善去恶,至涅槃道,以法身周遍圆满,圆明寂照,故能如是不可思议。

这也说明了,涅槃、生死,只对众生而言,以众生不离诸相故。

对于如来与已证法性生身之大菩萨而言,则已无生死,亦无涅槃,一切对待销亡,】也就是生死是对涅槃讲的,有涅槃是对生死讲的,在绝对的真如一切对待销亡。

【离一切诸相,】没有能所相,没有对立相。【是故生死永亡,涅槃永住,故不更涅槃,是故亦无涅槃与不涅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