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二套(共10讲)
第六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慧律法师 主讲
2012.12.02-2013.01.27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220:【“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这一段是说明法佛不是邪见、小乘人的境界的道理。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1-1 这两个“若”,佛弟子如果能够坚守你的一生,那么你便能获益无穷。一、求法若渴,二、大智若愚。

复次大慧,佛又对大慧这么说,有两种声闻乘,这个声闻乘有两种,

通就是共通,都是依佛所教而修,所以称为通,

声就是因为闻到佛的说法的音声,闻佛的音声,修四谛法,所以就称为声闻。

以依佛所教的而修,所以称为通,通就是共通。共依佛所说法而修,

但是分别相就是有利根、钝根的差别,叫做分别相,有利根跟钝根的差别。

就像我们人,有的人,宿世一善根,听闻了正法,哪怕是一年,善根大大地发现,自觉、觉他。

有的人,虽然接触到佛法,可是若有似无,好像有那么一点点佛法,可是又好像没有,就比较差一点,根器不够利。那么根器不够利呢,学佛法就不会那么地坚定。

所以人生有两个“若”,你必须去遵守,佛弟子有两个“若”,一、求法若渴,二、大智若愚。

也就是佛弟子这两个“若”一定要遵守,也就是求法若渴,“渴”就是口很渴,需要喝水,那么法是我们心灵的甘露。

一个道场没有法,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所以佛弟子应以法为主导,才能够究竟觉悟和圆满人生。

所以,一、要求法若渴,所以在戒律里面讲,若有求法若渴者,可为之说法。那么,这个人可以为他说法,这是利,上根利智的人,根器比较利的人,他想要渴望这个正法。

接下来要大智若愚,修行人不可以到处跟人攀缘以外,还有一点,不可以在大众里面一直表现自我,那么这样会伤害到一个人。

所以你有般若智慧,那么你就平平的,跟一般人一样,叫做大智若愚。

所以这两个“若”,佛弟子如果能够坚守你的一生,那么你便能获益无穷。

一、求法若渴,二、大智若愚,很多事情知道,装作不知道,好像没那回事情。

所以复次大慧,有两种声闻乘,通就是共通,皆依佛所教而修,分别相,声闻乘有两种差别相,有利跟钝的差别。

   1-2 法其实是空无自性,佛所说的法只是方便,他把它误认为佛确确实实有说法,而释迦牟尼佛说,我说法四十九年没说过一个字。

接下来,谓得自觉圣差别相,那么接下来就是说,谓自得,就是自觉圣智。他得到了自觉圣智,自觉悟了,

差别就是与佛有所差别,因为声闻乘的自觉圣智不够圆满、也不够究竟。

所以这个差别跟上面的分别是不一样的,上面那两个是分别,是有利、钝的分别,这里的差别是与佛的境界、圣智有差别的。

佛的圣智是究竟的,佛的圣智是圆满的,那么阿罗汉呢?自觉圣智呢?但是与佛是有所差别的圣智。

接下来,这个自觉圣智差别相,上面这一句是指属于利根的、声闻的,达到我空,未达法空。

那么底下这一句就是钝根的,执教起见的,以及性妄想,这个性叫做实有自性。

佛说法是为了脱黏解缚,是方便说,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也就是佛说法只是在解决你内心里面的烦恼,如果你执那个法为实有的,这个就是钝根的声闻,

所以这个性是实有性,意思是说:执法实有性。换句话说:执教起实有见,执教起实有法见,

也就是对一个修行人来讲。执着说:我在修行,我拥有法,而不晓得修行本自空寂,实有法,那个也是佛方便说,万法其实是空无自性的。

所以这个性妄想,就是误认为万法有实自性,而执法有实自性。

接下来这四个字要连起来,自性计着,自性计着之相,相补一个“之”相,这个性妄想,底下加一个“起”字,

由于钝根的声闻,误认为法有实自性,而起这个什么,四个字要连起来一起念“自性计着”,自性计着就是说,认为法有实自性的自性计着,

法其实是空无自性,佛所说的法只是方便,他把它误认为佛确确实实有说法,而释迦牟尼佛说,我说法四十九年没说过一个字。

因此起自性计着之相,换句话说就是妄上加妄。

    1-3 虚妄里面再加上虚妄,这个就是众生。众生就是无所不执着。

这一段是说明法佛不是邪见、小乘人的境界的道理。

师父再把它贯串一下,让你容易了解。佛又对大慧这么说:

复次大慧,有两种依佛所教而修的声闻乘,所以称为“通”。

接下来,分别相,声闻乘又有两种差别相,一个是利根的声闻,一个是钝根的。

谓得自觉圣差别相,这个是指利根声闻,达到我空,但是未达法空。

那么这个差别就是与佛的圣智有所差别,不够究竟,不够圆满。

接下来是钝根的声闻,及钝根的声闻认为法有实自性产生妄想,执法有实自性而起自性计着之相,叫做妄上加妄。

虚妄里面再加上虚妄,这个就是众生。众生就是无所不执着。

   1-4 学佛,它的重点在本身自觉受用,接下来也令众生要受用,换句话说,就是说要推广正法,焰续佛灯明。

【注释】

【“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通”,】是【声闻皆依佛教而修,所以称】为【通。“分别”,声闻亦有利钝两种,所以称】为【别。

此句】是【倒装】句【,义为】(意思是说)【:声闻乘有通】以【及别二种相。魏译及唐译皆作:“声闻乘有二种差别相。”】

【“得自觉圣差别相”:这是声闻中之利根者,依四谛修,观空证灭,得自觉智。】

换句话说,学佛,它的重点在本身自觉受用,接下来也令众生要受用,换句话说,就是说要推广正法,焰续佛灯明。

【“差别相”,此种声闻,达于我空,】我空就是照见了五蕴皆空,我们每一个人执着有一个我,而事实上是没有,所以达于我空,

但是,【未了】诸【法】还是【空,】不知道,

【故】(所以)【味著】执着于【寂灭之乐,】执着于寂灭之乐,有什么不好?就是不能依体起用,得到了涅槃。

那么不够究竟的涅槃误以为是究竟,所以堕入涅槃坑洞里面跳不出来。

哇,这个好享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寂灭之乐,但是呢?还有微细的、不思议的变异生死还没断,未至究竟,

【故】(所以)【名为圣智差别相。唐译作:“自证圣智殊胜相”。魏译作:“于内身证得圣相”。】这个就是证量,有所证量。

上个礼拜我们讲的,那么大悟见性,证量的解脱境界。只有结果没有如果,就是一定要有真的那种功夫,不能用任何的假设去探讨或者是推论的。

【“性妄想自性计著相”:这是钝根声闻所行境界之相。

钝根】的【声闻,执教起见,】执教起见就是起法见,就是实有法,确实佛有所说法,而佛实在是无所说法。

佛所说的法都要契入真如,真如,则无来无去,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法则总是一种方便,而这个声闻乘不了佛的用意,执法,执教起见。

【灭色求空,未了色相无体,而逐物计实。

“性妄想”,是执法有实自性之妄想。】所以这个“性”是指实自性,意思就是佛所说的法是实实在在的,确实有四谛法。

【“自性计著”,复于此等妄想,计著其自性,亦即】(也就是)【妄上加妄。唐译作:“分别执著自性相”。】

    1-5 执法有实自性,就是修行没有体悟到圆觉的清净自性的时候,执法有实自性,他就会喜欢辩论,他就会喜欢争执与人过意不去。

【义贯】

【“复次大慧”,“声闻乘”所证】的【“有二种”共“通”及“分别相”。

即】(也就是)【所“谓”证“得自觉圣”智而入寂默,

然此与佛所得之自觉圣智实有“差别”之“相”,

“及”执法有实自“性”之“妄想”而起“自性计著”之“相”。】

执法有实自性,有什么可怕咧,不知道法法本空,法法圆融,八大宗派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执法有实自性,就是说,当我修某一种法,我就认为他这个法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转圈的余地,也就是一定这样子,才可以了生死,

不知道八大宗派各有依据的经典,终究仍然还是要明本心、还是要见本性。

净土宗讲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仍然是一心不乱,答案还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就是执法有实自性,不了解佛的善巧方便,把那个善巧方便执为实有自性,因此跟众生争论不休,

所以执法有实自性,就是修行没有体悟到圆觉的清净自性的时候,执法有实自性,他就会喜欢辩论,他就会喜欢争执与人过意不去,

可以发布于文章,写书,网络,一讲起来,统统是他对的,这个就是执法有实自性,他也说他在弘扬正法。

【诠论】

【这段是解释上面所说法佛非邪小境界之理。】法身佛不是邪见,小乘人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221:【“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这一段是利根的声闻,根器比较利一点的声闻乘。云何证得自觉圣智,与佛有差别的差别相之声闻呢?

接下来,这一段是利根的声闻,根器比较利一点的声闻乘。

【“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2-1 知道,万法无常,明见了万法无常、刹那无常,内心就慢慢地学习放下。

这个是利根声闻,云何得,得就是证,云何证得自觉圣智,与佛有差别的差别相之声闻呢?

谓这个根器比较利,他见到了万法都是无常刹那生、刹那灭,了悟诸法,都是败坏之相。

说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

台语就是拼生拼死,手空空啊,搞东搞西,全空空啊,欸!也就是无常,

那么诸位,法不用多,如果能够好好地体悟,刹那生、刹那灭、无常,那么所有的因缘际会都终归败坏,你今天所拥有的终将失去。

所以,师父劝导大家说,人啊,很不容易来学佛,要学有智慧。

你要带走那个你能带走的东西,你要不能带走的东西,什么房地产、金钱啦、男女的感情、名利、官当得多大...这个都带不走的,这个要学习放下。

那么也可以把它转换成智慧的法宝,穷人要修福,有困难,没钱,

那么如果说,有福报的人,身上有点钱正是好,以福培福,福中福。

那么知道,万法无常,明见了万法无常、刹那无常,内心就慢慢地学习放下。

    2-2 这些利根的声闻证知了无常、苦、空、无我的真实谛理,就能够离欲寂灭,离三界之爱欲,证入了寂灭的无余涅槃。

接下来,苦,苦就非常明显了,身苦、心苦,身体会生病,诸位,心灵也会生病,真是苦不堪言,

接下来就空,万法本空,无我,

这些利根的声闻明见了万法无常,万法都是苦的,万法都是空的,万法都没有真实的我。

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来到这个世间,什么统统是暂时让你用的。

简单讲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没有一种东西是你真的拥有的。

这些利根的声闻证知了无常、苦、空、无我的真实谛理,就能够离欲寂灭,离三界之爱欲,证入了寂灭的无余涅槃。

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就是贪爱的欲望,所以这个贪心,就是轮回的根本。

离三界的爱欲证入寂灭之无余涅槃,寂灭就是涅槃。

    2-3 外不必去坏六尘之相,如实了知,确确实实,的的确确地了悟了,万法无常、苦的、空的、无我的境界,心得寂止。诸位,这个是修行人的目的,就是在这个,心得寂止,就是完全用智慧,宁静。

能够息灭五阴身,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入,这个在《楞严经》都讲过了,

自共相,自相就是别,别相,共相就是总相。我们所讲的一合相《金刚经》讲的一合相,

外不坏相,就是外不坏六尘之相,不必去破坏六尘,

譬如说我想要无相,就把整座山除掉,叫做无相,那个还是有相,

比如说有的人年轻的时候照一些相,那么学佛以后,他就把那个相一张一张剪断,

他说,我这样不着相,这样也是着一定要破坏它的相,你放着不着,它也是空性啊。

所以了解:你有任何的相,只要心不执着,那么统统是实相,

那么外不必去坏六尘之相,如实了知,确确实实,的的确确地了悟了,万法无常、苦的、空的、无我的境界,心得寂止。

诸位,这个是修行人的目的,就是在这个,心得寂止,就是完全用智慧,宁静。

诸位,宁静是修行人的生命,宁静是修行人真实的生命。

一个人贪嗔痴具足,愤怒会陷人家于极端的疯狂,也就是愤怒会陷入一种极端的疯狂。

人啊,学佛就是学习理智跟智慧,理性跟智慧。要不然情绪会控制你的一生一世,我们用智慧可以控制我们的烦恼。

但是没有学佛、修学佛道的人,情绪控制他一辈子,就是他做不了主,生命做不了主,心不得寂止。

心能够如如不动,寂灭停止了这些虚妄的执着跟分别以外。

    2-4 一切的解脱统统必须建立在三昧当中,心有定才能解脱,心没有定就永远不能解脱。

接下来便得禅定解脱、种种的三昧道果,

道果就是四种道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正受就是三昧解脱,

诸位为什么要正受解脱,意思就是这句有重大的涵义,就是一切的解脱统统必须建立在三昧当中,

心有定才能解脱,心没有定就永远不能解脱,这一句中间重要的涵义在这个地方。

一般人念佛啊,烦烦恼恼...家庭的事情也放不下,然后每天都烦恼,现在才二十几岁,每天都期盼有一天阿弥陀佛来接引我,

二十几岁到八十岁统统不听经、不闻法,然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每一天都期盼,没错,愿是很好,但是问题:内心没有般若的智慧,没有正受就很难得到解脱。

所以在佛教里面,解就是行,一般人、念佛的很少能够体悟到这个很重要的观念,他认为,我念佛,才叫做真的修行,其他都是多余的,

他不晓得,解,它就是真正的修行,你有般若智慧才是真正的在修行,不知道这个道理。

因此没有三昧,念佛没有办法进入三昧,念佛也没有办法进入得解脱,

那么,这不是一个真正念佛的人,当然这里的正受是指阿罗汉那种正受,我是用这个来比喻我们大乘佛教念佛的人多,让大家受用。

    2-5 因为这个自觉圣智尚且不够究竟、不够圆满,所以是名自觉圣智与佛有差别相之声闻。

接下来呢?他有了禅定解脱的种种的三昧,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有了三昧的正受的解脱,

但是,这补一个字“但”、But,但是不离习气,就是微细的法执,微细的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习气就是无明种子,

但是这些证阿罗汉果的,尚且没有办法离开微细的无明种子,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也无法离开不思议变异生死。

所谓“不思议”,就是无漏定所形成的不可思议的神通,但是它仍然没有办法脱离变异生死。

所以这两段用分开来解释,你比较看得懂。

不思议就是说用无漏定所形成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但是仍然无法离开第八意识,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这种微细的变异生死,尚未断尽,第八识的微细流注生灭尚未断尽,它就有变异生死,所以叫做不思议变异死,

不思议就是无漏定所形成的不思议,但是尚未完全断除第八意识流注生灭。因此还有变异生死,

得自觉圣智乐住,乐住就是他非常喜悦乐住于涅槃,非常地乐住于涅槃。

他不来六道轮回了,他就安住在这个涅槃,这一种声闻,是名得自觉圣,这算是很利根的。

佛一教他就开悟,佛一教就证得果位,这算是很利的,根器非常利的,差别,就是与佛有差别。

因为这个自觉圣智尚且不够究竟、不够圆满,所以是名自觉圣智与佛有差别相之声闻。

   2-6 整段把它贯穿起来是说,云何是证得自觉圣智差别相之声闻咧?

整段把它贯穿起来是说,云何是证得自觉圣智差别相之声闻咧?

这利根的声闻,明见了万法无常、苦、空、无我,诸谛种种的真理。

而证知的真实理谛,离了三界的爱欲,证入了寂灭之无余涅槃。

也息灭了五阴,息灭了十八界,息灭了十二入,

了悟了别相跟总相尽是缘起,尽是性空。

对外不会去坏六尘之相,不必去坏六尘之相。

心保持了自觉圣智之相,如实了知,这个了知,就是了知万法都是无常、苦、空、无我。

意思就是:这些声闻乘,你打开《阿含经》的思想统统重复在表达这几个字:不净、无常、苦、空、无我,打开《阿含经》一定重复讲这个,

如实了知,心得寂止。

因为心不妄动,心寂止已,心有定,心有三昧的定,

便得禅定解脱、种种的四种道果,

虽然得到三昧的正受解脱,但是不离微细的流注生灭,

这些无明的种子和习气,也没有办法离开无漏定所形成的不思议的妙用神通。

但是,因为没有办法断微细的第八意识的流注生灭,所以也不离变异生死,

得自觉圣智乐住于自己的涅槃境界的声闻,这是利根的。是名得自觉圣智,然后怎么样?差别相与佛有所差别的声闻。

    2-7 诸位,“爱欲”两个字,如果你不想要在六道轮回,那这两个字就是重点了,就是不贪爱财、色、名、食、睡。

【注释】

【“无常、苦、空、无我境界”:指利根声闻,依教起修,明见无常、苦、空、无我等诸谛之境界。】

【“离欲寂灭”:离三界之爱欲,证入寂灭之无余涅槃。】

诸位,“爱欲”两个字,如果你不想要在六道轮回,那这两个字就是重点了,就是不贪爱财、色、名、食、睡,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要想离三界,这个“爱欲”两个字,就做得很平淡,所以生活越平淡的人就越接近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8 我们修学佛道就是要息灭烦恼,息灭我执、我见,要不然修行怎么修?修什么?

【“息阴界入自共相”:“自共相”,】就是【总】相、【别相。

“息”为】(就是)【息灭。】我们修学佛道就是要息灭烦恼,息灭我执、我见,要不然修行怎么修?修什么?

【此句谓:息灭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之总相与别相。】

这个就讲到五阴身,一般我们讲到简单的放生,这个五阴身一般的放生不太了解,放外面的众生大家了解,放内、里面的众生不了解。

放外面的众生,譬如说,我们讲堂水陆法会,大家都出一些钱,会来买一些放生,这个是当然是慈悲,放有情的众生,救救这些有生命的,

但是还有一种“众生”大家不了解,真正的放生,在这个地方,重点在集五蕴身而生起的烦恼,叫做集众五蕴众生而生起的烦恼,这个要放,也就是放掉五蕴身所引起的众烦恼,这个就叫做众生。

这个“众”就是指五蕴,“生”就是生起的烦恼,由五蕴众而生起的烦恼,这个要放,

所以一般对放生不是很透彻,就是只知道慈悲心、出出钱,放外面的众生。

里面的众生放不了,我那个执着就是放不了,就是不放,我的烦恼就是不放,

所以我们讲堂有在放生,我们应当对放生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跟体悟,十二入、十八界之总相与别相。

    2-9 佛陀在经典里面说:你不可能遗弃外面的荆棘、坎坷的、高低不平的这些山河大地的石头,让全世界都平坦,那是不可能的,你只要用一颗平等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天地万物就平坦了,是内在的世界的问题,不是外在的。

【“外不坏相,如实知”:“外”,为外境。于外境不坏】就是不必去破坏它,心但莫执着,

如果你硬要境界来依你的心,就是我这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那你的苦恼就会很大,

这些外面的境界不尽如人意的,不可能满你的,一切按照你的理念来显现六尘的境界的,

重点在我们的心,你没有能力去改变一切外面的六尘,所以重要的还是你这一颗无分别心。

所以佛陀在经典里面说:你不可能遗弃外面的荆棘、坎坷的、高低不平的这些山河大地的石头,让全世界都平坦,那是不可能的,

你只要用一颗平等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天地万物就平坦了,是内在的世界的问题,不是外在的。

所以就外境不坏【六尘之相,但摄六根,】摄六根就是不要去执着,

你只要控制你这个六根,六根【令根尘不偶,】“偶”就是相遇,六根跟六尘,不要让它相遇,就是不要执着六尘,

【制令六识不起现行,】“识”就是分别心跟执着,妄想、无明统统叫做识的别名,妄动。制令执着的六识,分别的六识,不起现行,

【而如实了知六境为无常,】无常就是本空,【苦】就逼迫人家,逼迫一切众生,所以不学佛的人的苦是无量苦的,他也拿不出一条解决苦的办法,他绝对拿不出来的。【空、】诸法本空,万法皆空,【无我,】没有一个真实的我,我们妄执一个五阴身为我,实在是愚痴。

    2-10 修学佛道,就是为了让我们那一颗心更加地宁静,找到真实的生命,心无宁静啊,我们没有办法拥有真实的生命。

【“心得寂止”:了境为空、无常、无我等,便不执取,因而心得寂静、止息。】

修学佛道,就是为了让我们那一颗心更加地宁静,找到真实的生命,心无宁静啊,我们没有办法拥有真实的生命。

【“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解脱”,指八解脱。“道果”,为小乘之四圣果。

此句谓】(是说)【:心得寂止之后,便获得四禅八定、八解脱、种种三昧,及证四果】阿罗汉。

    2-11 诸位!这个爱啊,接下去就恨,爱恨交织就会毁掉一个人。

【“正受解脱”:“正受”,即】(就是)【三昧。

“解脱”,为心得解脱,不受三界、五欲、六尘的系缚,断三界爱,故名解脱。】

诸位!这个爱啊,接下去就恨,爱恨交织就会毁掉一个人。

所以这个爱,其实是接着,爱就是贪,贪嗔痴啦。

所以哲学家说了,心中一直无法释怀的人,很明显的你就是另外一种奴隶,奴隶不一定是有形的。

再讲一遍,哲学家说了,我们的心一直无法释怀的人,什么事都耿耿于怀,很明显的,你就是另一类的奴隶。

所以这个爱,就是无法释怀的贪、嗔、痴,

故明解脱。能够断三界的爱,所以名为解脱。【此谓:小乘】的【圣人证】得【四果,则恒住于三昧】的【正受,心得解脱。】

   2-12 小乘的【行人虽已断三界之爱欲,而离于三界】的【凡夫之分段生死,但】是【因】为【八识中的无明种子全在,故】(所以)【仍不能离于变异生死。

【“不离习气、不思议变异死”:“不离”, 为】(也就是)【未能脱离。“习气”,】就是【无明种子。

小乘】的【行人虽】然【压伏】了【六识,制令不起,以为涅槃】的【境界,

然而其第八识之无明种子习气全在,尚未分断,所以未能离于习气。

“不思议变异死”,小乘】的【行人虽已断三界之爱欲,而离于三界】的【凡夫之分段生死,

但】是【因】为【八识中的无明种子全在,故】(所以)【仍不能离于变异生死。

“变异”,因为改变粗身为细质,易短寿为长年,故】(所以)【称】为【变异。

“不思议”,这种变异因是无漏定力滋熏所成,妙用难测,故】(所以)【称不可思议。

此变异生死虽不可思议,然仍在生死之中,唯佛与大菩萨方能二死永尽,以无明习气尽故。

此句全句义为:仍未能离于无明种子习气,乃不可思议之变异生死。】

【“得自觉圣乐住声闻”:谓,这就是证得自觉圣寂,乐住于涅槃之利根声闻行人。】

    2-13 我们一个人贪心、执着,那么冷气吹到二十度,也是很热,但是一个人内心里面去掉贪念,得到无贪的善根,这个不得了。他的内心时时刻刻完全都住在清凉。

【义贯】

【如何是证“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即】(也就是)【所“谓”明见】了万法【“无常、苦、空、无我”诸谛】“谛”就是真理,诸谛【“境界”,证知“真”实“谛”理,

而得“离”三界爱“欲”,证入“寂灭”谛理,

“息”灭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自”相与“共相”,

于“外”境“不坏”六尘之“相”,】所以修行不必去破坏六尘之相,但心无所住,六尘之相自然就息灭,所以烦恼来自内心深处的那一颗无明妄动的心,与境无关,

【而“如实”了“知”其为苦空无常无我,

因而“心得寂”静“止”息,住于一境。

“心”得“寂止已”,便获得四“禅”八“定”、八“解脱”、】

这个八解脱,以前讲过,叫做八背舍,也就是观内跟外的色统统空无自性,统统趋向于无相,

所以八解脱、八背舍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去贪心得无贪的善根,

诸位你听过一句话吗?无贪得清凉,你没听过吗?

一个人,没有贪心的人,那是最清凉的,不用冷气的,

我们一个人贪心、执着,那么冷气吹到二十度,也是很热,

但是一个人内心里面去掉贪念,得到无贪的善根,这个不得了。他的内心时时刻刻完全都住在清凉,

没有学佛的人,一辈子叫做:煎熬。有学佛的人,一辈子叫做:清凉。

你没有听过吗?清凉地菩萨摩诃萨,学佛抓到了重点,就问问自己:你心清凉否?

【种种】的【“三昧”,及证四种“道果”,而恒住】“恒住”就是不退转,恒住【于三昧】的【“正受”,心得“解脱”。

然而仍“不”能“离”于第八识中无明种子之“习气”,

亦】(也)【不能离于无漏定所熏成之“不”可“思议”的“变易”生“死”。

这就是证“得自觉圣”寂而“乐住”于涅槃的“声闻”,】

为什么叫做乐住于涅槃,他对这个比较有兴趣,就是自修、自己觉悟,

【“是”故“名”为证“得自觉圣”智,而与佛所证者有“差别相”之“声闻”】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222:【“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愍众生及本愿,不作证。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这一段呢?是说:小乘人跟菩萨统统得到自觉圣智,但是大乘人不取自觉圣智。小乘取寂灭乐,正受乐,因此大乘跟小乘不一样,这大菩萨跟小乘人是不一样的。

【“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愍众生及本愿,不作证。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3-1自觉圣差别乐住“声闻”, 前面是用声闻,现在改成“菩萨摩诃萨”了,就发大心的菩萨,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不会自私,也不会自利,只求自私、只求自利的人,不够资格做菩萨摩诃萨。

这一段呢?是说:小乘人跟菩萨统统得到自觉圣智,但是大乘人不取自觉圣智。小乘取寂灭乐,正受乐,因此大乘跟小乘不一样,这大菩萨跟小乘人是不一样的。

说: 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诸位这里不是用声闻,前面是用声闻,

自觉圣差别乐住“声闻”,现在改成“菩萨摩诃萨”了,

就发大心的菩萨,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不会自私,也不会自利,只求自私、只求自利的人,不够资格做菩萨摩诃萨,

非灭门乐,非为了自取寂灭门之乐,“灭门”就是涅槃,不是只有为了自取涅槃的快乐,“灭门”就是涅槃的意思。

非为了涅槃之乐,这句话直接了当讲就是这样子,非为了~寂灭门,就是涅槃门,不是为了自取寂灭门之乐,而怎么样?

也不是~那个“非”要用两次,“非”也不是为了沉空滞寂的三昧正受,也不是耽着于三昧的正受乐,

他有什么了不起的,跟声闻(比)最大的了不起就是顾悯众生及本愿,

就是:本愿力所持长劫度众生,长劫度众生啊,不作证,不作证就是他继续说法、继续度众生,不作证,这个“作”就是取,不取证。

换句话说,有能力却不享乐,就是用现在的名词,就是这个,他有能力契入涅槃,可是他不要,他不作四果阿罗汉的寂灭乐、灭门乐,也不取四果阿罗汉的正受乐。

他怎么样?不作证,就是有能力但是不取证,反过来,要长劫地度众生。

喔!这个愿不得了了,这个度众生,很辛苦的,非常辛苦的,你碰到的每一种根器都会存在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让你好好地那么说话的。

所以要长劫度众生,除了要有能力还要懂得善巧方便。

所以虽然观空,证得空性,但是他不取证因为他要长劫度众生。为什么呢?他有本愿力所加持、支持,所以他不取证、不作证。简单讲:就是不契入那个涅槃坑洞里面。

   3-2 说: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你看,佛一句话就教你千万别学小乘自了汉,千万别学自私自利。

说: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你看,佛一句话就教你千万别学小乘自了汉,千万别学自私自利。

有一个大陆的一个居士,一个老婆婆来,说,哎呀,师父那你这样讲,我们也不会说法也不会度众生。

我说:那很简单嘛,师父讲的光盘你觉得不错就把它推广,

她说,这个也算?

算,当然就算啊!你自己讲哪有办法呢?我们这个都搞了四十年了,你还怎么讲,

说实在,我们从大一到现在,这六十岁了,已经变成老人家了。对不对?从年轻体力很旺盛的时候经过了四十年了,而且我们这个还是专修,还是属于专业性的,才有今天这样小小、小小...微不足道的成就。

何况说一个老婆婆慢慢地栽培去说法,所以自己说法那个是很辛苦的。

所以有一个法师也是,那我也要回去栽培一个慧律法师,他的师父就跟他讲说来不及了,人家花了四十年了,怎么栽培呢?四十年,我们是用了四十年了,

如果说,你对推广佛法有兴趣的,你会讲的自己讲,要不会讲的,就暂时用师父的书、光盘来推广一下,因为我们如法如佛陀所说的来讲解。

所以师父在讲解这个经典,绝不用自己的意思,佛怎么讲,师父就跟着怎么宣说,绝不用自己的意思。

    3-3 【菩萨为度众生,故】(所以)【广学诸法。】所以在座诸位啊!这一个就是我们佛弟子应有的态度。所以我今天为一个居士题了几个字,“大悲心即是菩提心”,没有大悲心的人,那不可能做佛了。

【注释】

【“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谓与小乘同证自觉圣差别乐住的菩萨摩诃萨。

菩萨为度众生,故】(所以)【广学诸法。】所以在座诸位啊!这一个就是我们佛弟子应有的态度,

我不是说念佛不好,为什么要广学诸法,要不然你烦恼来了,你怎么办?因此我们要广学诸法。

【此句魏译作:“菩萨摩诃萨入诸声闻内证圣行三昧乐法,而不取寂灭空门乐,不取三摩跋提乐。”】

【“非灭门乐、正受乐”:并非为了自取寂灭门之乐,亦】(也)【非为了耽于沈空滞寂的三昧正受之乐。】

【“顾愍众生及本愿,不作证”:“不作证”,即】(就是)【不取证。

谓,菩萨为了顾悯众生,及本愿力所持,故】(所以)【长劫度生,观空而不取证。】

这个就像,举一个例子,就像有钱人,他有这个能力买很大的土地,搞很大的公司,

他一天可以享受多少钱都没问题,天天可以享受,可是他就是不要,他宁愿生活非常地简单,把钱拿来顾悯众生,把它发下去,把它做法宝,把它救救苦难的众生,就是这个,这样的愿力的人,这个就是菩萨的心肠跟愿力。

【“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是故名彼为声闻乘所证得之自觉圣差别相乐。

至此,此差别相不但为与佛有差别,且与菩萨摩诃萨亦有差别,以诸菩萨摩诃萨随顺佛教故,怜悯众生故,趋于究竟故。】

一切的众生都要做到四个字“随顺佛教”,一定要记得,所以你一定要广学多闻,念佛,不错,很好。你要烦恼要来的,你作得了主,这是真正的佛弟子。

【“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这里所说】的【“不应修学”,与前佛所教离于凡外邪小所行】的【境界,正相符合。

为何】(什么)【不应修学?因】为【不修学,方能一向直趋如来所行境界。】

所以我今天为一个居士题了几个字,就是跟这个有关系,我跟他题“大悲心即是菩提心”,没有大悲心的人,那不可能做佛了,

大悲心即是菩提心,大悲心就是很具体的,就是你要去救拔苦难的众生,这个就是佛的心,说,大悲心即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可以直驱如来所行的境界,

【魏译作:“大慧,菩萨摩诃萨应当修行内身证圣修行乐门,而不取著”,似乎与全经之旨不甚吻合。唐译亦作“不应修学”,与宋译】是相【同】的【。】

   3-4 佛性可以大用的,大涅槃则有大般若,则可以依体起大用。沉空滞寂就是掉进涅槃的空性里面,观空而掉进去涅槃,滞寂就是没办法大用现前。

【义贯】

【“大慧”与小乘行人同“得”入“自觉圣差别乐住”的“菩萨摩诃萨”,

“非”为自取寂“灭门”之“乐”,亦非耽于沈空滞寂】

沉空滞寂就是掉进涅槃的空性里面,观空而掉进去涅槃,滞寂就是没办法大用现前,

佛性可以大用的,大涅槃则有大般若,则可以依体起大用,

滞寂就是起不了大用,【的三昧“正受”之“乐”;】虽得三昧,但是没办法大用,

菩萨摩诃萨【以其“顾愍”一切“众生”长劫流浪生死之苦,“及”其“本愿”力所持故,而长劫度生,观空而“不”实际“作证。】

就是有能力,但是不要去享受那种小乘的寂灭乐,就是这个意思,直趋如来的大菩提、大涅槃。

【大慧,是”故“名”此为“声闻”乘所证“得”之“自觉圣”寂“差别相乐”。

而“菩萨摩诃萨于彼”所“得”之“自觉圣”寂“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接下来,是根器比较差一点的钝根声闻,那个钝,不是圆顿大教的那个顿,差很多喔,那个顿,是左边一个金,右边一个屯,就是钝根声闻,上面讲的是利根的声闻,根器比较利。

接下来就根器比较差了,就是执教起见、执教起法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223:【“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著相。”】上面讲的是利根的声闻,根器比较利。现在讲的是根器比较差一点的钝根声闻,就是执教起见、执教起法见。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4-1 大慧,云何是钝根声闻?因为着法有实自性的妄想,妄想佛所说的诸法为有实自性,起自性计着之相的声闻。

这一段一般人不太看得懂,钝根声闻,说:大慧,什么叫做钝根的声闻?云何就是:云何叫做钝根的声闻乘咧?

性妄想,这着法有实自性,这妄想而起自性计着之相的声闻。

前面已经讲过了,那么,对于佛所说的法,他什么都执着,认为法有实自性,

妄想分别佛所说的诸法是有实自性的,叫做性妄想,停一下,叫做自性计着之相声闻,这样就不会很困难,不然那么长会搞不清楚,

性妄想自性计着相声闻,这要从何读起咧?就是这样子读,性妄想,停一下,就是着万法有实自性的妄想,分别佛所说的法有实自性,怎么样?

而起自性计着妄想之相,这种声闻叫做性妄想自性计着相声闻。

接下来,那么这个声闻也有不错的地方,但却有没办法究竟的地方,

不错的地方,于佛以前所说的,所说的怎么样?四大种,也就是青、黄、赤、白,青色、黄色、赤色、白色。

简单讲这个就是四大种的颜色,地、水、火、风的颜色,

四大种:地、水、火、风,那么要用青色、黄色、赤色、白色。

那么说性的话,就是坚性、湿性、暖性、动性,

那么青、黄、赤、白这个是相,坚、湿、暖、动这个是四大之性。

这四大的性相,他都了解:无自相跟共相。

然后底下,这个是声闻乘,因为有佛教导,所以不同于外道,

接下来指的是外道,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

“非”非作生,皆非有~“作”就是造物主,就是上帝创造天地万物,

看到这个四大种的性相,就是: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都是因缘和合的,

虽然是钝根声闻也超过外道太多,皆非有造物主之能生,也无有自相跟共相,因为这个声闻乘也了悟了,因缘和合、其性本空的道理。

此佛先前胜善之说,先胜善说,就是:这个是佛先前殊胜胜善之说,

但是因为钝根声闻不解佛义,“见已”就是见佛说了以后就执法起见,认为实有法让我解脱,

于彼起~,于彼起什么?实自性妄想这个就是法执了,

着一个“我很有修行”这个就是法执,着一个“我在解佛教的义理”这个就是法的执着,轻视初学佛法的人,这个就是对法上有所执着,

所以,于彼起实自性妄想,意思是说:先前佛讲的四大种,知道也不是造物主、上帝所创造的,大梵天所创造的,也没有自相跟共相,这个他都了解是佛先前胜善之说,可是呢?

见佛说以后,执法起见,这个钝根的声闻不解佛义,执法起教、起见,于彼自性妄想,起实自性妄想,那个“自”上面加一个“实”就更清楚。

于彼就是于佛所说的法起实自性妄想,“起”底下加一个“实”就看得懂。

菩萨摩诃萨于彼钝根人所执的,执教起法见啊,执法起见啊!应知应舍,应当知道,佛无所说法,也无种种知见,

法执不应当有,法只是为了让我们解脱的,着一个法执,又变成了生灭,

随入法性,“随入”就是随入法性,然后证入法无我相,这里要补几个字才看得懂,随入就是随入法性,也就是法界性。

法界性本来就空,本来就是无我,而证入法无我相。

说:随入法无我相,就是随入法性而证入法无我之相,证入了法无我,就好办了,

这一切不但是人无我,而且法无我,能除灭偏空之人无我相之种种的知见,所以可以灭掉偏空之人无我相之见,

灭掉了人无我,又灭掉了人无我相见,有什么好处呢?以入人法二无我,包括法,还是无我,

所以当一个人能灭除偏空的人无我相之见,你慢慢地就证入了人、法二种统统无我,

渐次地入菩萨诸地,这“渐次”补三个字,渐次“入菩萨”诸地。为什么?

因为他是修大乘的法的话就不会着,不着的话,就渐次地入菩萨,如果一直着,是没办法的。

所以不着才有办法渐次地入菩萨诸地,才能够相续地建立成就诸地的法身功德,

但是因为钝根的声闻没有这个能力,是故名诸声闻乘执法实有自性妄想,

所以这个“性妄想”就是声闻乘执法实有自性妄想,然后自性计着之相,所以这个“性妄想”停一下,这三个字,后面“自性计着”就是一起念之相。

那么整句贯穿起来的意思是说 ,这个钝根声闻,说:大慧,云何是钝根声闻?

因为着法有实自性的妄想,妄想佛所说的诸法为有实自性,起自性计着之相的声闻,

对于佛所说的四大种,以颜色来论断,就是青、黄、赤、白的颜色。那么用“性”就是坚性、湿性、暖性、动性,

四大的性相,他了悟了,这个钝根的声闻,依佛的言教也了悟了,都不是一个造物主,“非作生”就是非造物主所生,就是我们现在的上帝创造天地万物,

也没有所谓的自相跟共相。因为自相、共相都是因缘和合、其性本空,

这个佛在先前有胜善之说,这个钝根的声闻不解佛义,见佛说了以后,执法起见,

“见已”就是执法起见后,于彼起,起什么?起实自性的法执,自性妄想,

菩萨摩诃萨于彼钝根人所执的角度,应当知,同时应当舍,随入法性本空的道理,就能够证入法无我相,能除灭偏空人无我相之见,

以入人、法无我,渐次入菩萨诸地,相续建立成就诸地法身功德。

是故名彼诸声闻乘之执法实有因,那么诸声闻乘之执法实有因性,怎么样?妄想自性计着相。

   4-2 随顺法性“法性”是什么意思?诸法不可得,当你随顺万法不可得的心情,慢慢就契入真如。

【注释】

【“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这是钝根声闻,禀教而修。

然而以智慧浅劣,不解佛所说义,反而执著名相,妄想分别佛所说诸法为实有自性,】

其实诸法是空无自性的,不但人无我,法还是无我。【因此说是“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

【“大种”:即】(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种。】

【“青、黄、赤、白”:四大种之色相。】

【“坚、湿、暖、动”:】是【四大之性相。】

【“非作生”:“作”是作者。谓此等四大之色相与性相,并非有作者而生,

亦即】(也就是)【,不是上帝或大自在天、或梵天、或造物主造的,而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万法总是因缘和合而生。

【“自相共相”:谓此四大诸法之性与相,亦无自相、】也无【共相。】无自相就是没有自相的因缘法,也无共相,更没有一合相。

【“先胜善说”:此为佛先前胜善之说。】

【“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谓彼执愚法之声闻人,不解佛所说义,以为四大种无自性,而佛所说之法为有实自性,因而执法起见。

此句义为:见佛说已,反于佛所说之诸法,起有实自性之妄想。】

【“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人无我相见”:

执愚法之声闻人所证】的【只是人无我,虽证人无我(人空),但不了法】空【无我,】万法皆空,【反执著“人无我”为有实自性,而堕于偏空,不能上趣法空之理。

“随入”,为随顺法性而证入。】随顺法性“法性”是什么意思?诸法不可得,当你随顺万法不可得的心情,慢慢就契入真如。

【此句谓:菩萨摩诃萨于了知、舍离愚法声闻之“人无我”执后,便能随顺法性而证入法无我相,证得法空,以证得法空之智,故】(所以)【能究竟除灭“人无我相”之见。】

【“渐次诸地,相续建立”:因而渐次入于菩萨诸地,相续建立成就诸地之功德法身。】

   4-3 彼执愚法之声闻人,于佛“先”前所作之此等“胜善”之“说”,分别执著,不解佛义,“见”佛说“已”,反“于彼”诸法“起”有实“自性”之“妄想”。

【义贯】

【“大慧,云何”是“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

即】(也就)【是“所谓”于佛所说之四“大种”之“青、黄、赤、白”种种色相,与其“坚、湿、暖、动”等性相,

皆“非”有“作”者而“生”,亦非有“自相”与“共相”,而是因缘和合,性相本空。

彼执愚法之声闻人,于佛“先”前所作之此等“胜善”之“说”,分别执著,不解佛义,“见”佛说“已”,反“于彼”诸法“起”有实“自性”之“妄想”。

诸“菩萨摩诃萨于彼”所执,“应知、应舍”,知已,舍已,即能“随”顺法性而证“入法无我相”境界,

以入法无我相故,故能究竟除“灭”偏空之“人无我相”之“见”,

以入人法无我,故】(所以)【能“渐次”入于菩萨“诸地”,而“相续建立”成就诸地之法身功德。

“是”故“名”彼为“诸声闻”乘之诸法有实自“性”之“妄想自性计著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224:【“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现在就是要比较佛道跟外道“常不思议”。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5-1 外道也讲常不思议,佛也讲常不思议,二种是不是有共通性呢?

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就是所宣说的常不思议,

“常不思议”就是真常不思议,就是以第一义谛修证为因缘而得到真常不思议。

说:世尊!您所宣说的真常不思议,以第一义谛修证为因缘得到真常不思议的境界,自觉圣趣的境界以及第一义谛中道实相的境界,

这个境界都是离有、离无,这是诸佛如来以此为修证之正因,以此正因所证得的境界,就是称为:第一义谛的境界,叫做第一义境界。第一义境界就是离有、离无。

世尊,您所得到的常不思议自觉圣境界以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莫非~,“非”就是莫非、难道。难道与诸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

外道也讲“常不思议”,外道的“常不思议”就是万法无常,来自一个有造作的神、大梵天,那大梵天是常。

还有一种说法,说:“神我”就是我们人类的灵魂,万法都是人类的灵魂所造作出来的,灵魂是永恒存在的,他们也叫做“常不思议”。

与外道所说的作者,以及神我之常不思议的造作因缘,

“因缘耶”就是佛所说的常不思议,与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是不是有共通修证的因缘呢?

所以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就是,难道与外道所说的,他们也讲常不思议,佛也讲常不思议啊!

他们认为:能作者上帝啊、大梵天啊,是常不思议的因缘,还有再来就是一个“神我”是常不思议,他们也是用“常不思议”啊,

那么因缘,因缘耶,就是说,外道也讲常不思议,佛也讲常不思议,二种是不是有共通性呢?

那整句贯穿起来的意思是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您所宣说的真常不思议,以第一义谛修证为因缘而产生了自觉圣趣的境界,以及得到第一义谛中道实相,离于有、无的境界,

当然这是诸佛如来修证有正因,以有正因而得到了一种第一义谛的境界,我们都可以理解。

但是世尊,现在要问一个问题,世尊所说的常不思议以第一义为修证的因缘,这种得到常不思议的一种境界,

难道跟外道所作的、所说的,他们也叫做常不思议,这两个有共通性吗?有共通的因缘吗?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就是要比较佛道跟外道“常不思议”。

    5-2 正教以第一义谛为修证因缘,而外道以神我、作者为因缘,因缘既不同,得果自然有异。

【注释】

【“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常”,为真常。“不思议”为不可思议。

此谓自觉圣趣之境界乃诸佛如来法身所现之真常而不可思议境界;

不可思议,因为法身体寂,离名绝相,妙契中道,故不可思议。】

【“第一义境界”:第一义即】(就)【是中道实相,离于有无,诸佛如来以此为修证之正因。以此正因所证得之境界,即称为第一义境界。】

【“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常”,这里指】的【外道所说的常,与佛所说的常】是大【不】相【同。】

佛陀证得了自觉圣智那种永恒的法身慧命,那么外道也有常,可是那种“常”是生灭的常,外道自己认为那是常,

【外道计著作者】“作者”就是能造作,能造作的神、能造作的上帝、能造作的大梵天,叫做作者,也就是天。

就像我们今天讲的,天地万物都是大梵天所造作出来的,就是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思想,还有一种人类很难去触碰到的,就是神我、就是灵魂,这个很难去理解的,

说【神我为常,】或者是二十五冥谛、初谛,这个也是这外道都以为这个是常。

【于无常处计常,非为真常,因若有作者,则有所作,作与所作皆落于无常,至若真常,则非作所作。】没有能作,也没有所作,

【又,计神我为常者,完全是妄想执著,因为五阴非我我所,五阴生灭无常,念念迁谢,于五阴中求一常住不变之我相,了不可得,怎会于其中而有常住不变之神我】的【体、相可得,

因此神我,乃至神我之常,完全是外道妄想之】(的)【邪计】着【。】没有实体可得。

【其“常”既不可得,更何况有什么不可思议?只是妄想执著。

“因缘”,正教以第一义谛为修证因缘,而外道以神我、作者为因缘,因缘既不同,得果自然有异。

此全句义为:世尊所说之常不思议,莫非与诸外道所说之神我、作者常住而不可思议,同其修证因缘吗?】

意思是二个都是讲常不思议,有什么不同?有共通的因缘,共通的修证因缘吗?是跟佛一样的修法吗?

    5-3 诸位,他们认为万法是无常造作出来的因缘法,万法是无常,可是反过来却推论那个造作者能创造的是常。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说:

【世尊,世尊”您“所说”的法身真“常”而“不”可“思议”之“自觉圣趣”所入“境界,及”中道“第一义”谛所证之“境界,

世尊”此岂“非”与“诸外道所说”之神我、作者“常”住不变而“不”可“思议”,同其“因缘”吗?】

诸位,他们认为万法是无常造作出来的因缘法,万法是无常,可是反过来却推论那个造作者能创造的是常。

那我们从小都有接触到这些基督教的思想,大学也有团契,他们就是这种思想,

因为他们画了一个火车头,以前我也是圣经班出来的,画了一个火车头,那火车头就是上帝,由上帝来带动,画了一列火车,火车头比喻作上帝,

那个时候虽然我佛法不是很深,那我就想说,那个火车头不是组合起来的吗?也没有真实的火车头,

当时我对这个佛法还不是很认识,这只是个比喻而已,我就有这样一点点善根了,

所以,我们修学佛道的人,对其它的宗教尊重,不批判他们,但是我们自己要有冷静的智慧,而且要有高超的分辨能力才不会去走错路。

   5-4 平常就统统放下,这个临命终,这个就是关键。伏惑,虽然没有断见思惑,但是能伏、伏住,让它不起现行,就是用我们现在的一句话来讲,就是我临命终,我什么统统看得开,到我闭上眼睛的是时候、断气的时候,我真的什么统统看得开,虽然我不是证阿罗汉果的圣人,但是我往生极乐世界有希望,这样子修行才走对路。

【诠论】

【因为上面讲到自觉圣趣的法身境界,非二乘所能,而法身境界乃】是【真常而不可思议。

大慧菩萨因此想到外道也说其神我、作者为真常、不可思议,因此提出而问佛,此二者究竟有何不同。

这里的问题,主要的是混同了法身与神我、作者,不能分辨其邪正、真妄。

以下为佛开示,令知甄别。邪正若不辨,则枉费辛勤修行。】

这一句话就很重要了,你没有办法分辨,

所以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心没有能力,分辨是正跟邪见,那么你修行越修就越糟糕,所以走了一段冤枉、辛苦了一辈子的路,却不能够解脱。

【故此于修行者是极关重要的。】

因此,处世态度最重要,修行就知见决定一切,那么修养的话就态度决定一切了,

所以你这个修行,你没有正知、正见就会很麻烦,就像无头苍蝇,

这修行跟同学要毕业的时候,看到那个窗户有一只苍蝇,这苍蝇看到窗户的光,这个苍蝇就一直往前撞,一直往前撞,

同学看到那只苍蝇往窗户的光明一直飞去,可是窗户挡住,他就说:哎呀,毕业以后就像这一只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可惜没有出路。

那个苍蝇就是一直撞,一直撞那个玻璃啊!

我们修行也是这样,捡到了点点佛法,然后或亲近了某一个人,得到了少许的就内心充满着喜悦,就这么一点点以为我解脱有望了,好像看到前途的光明,

可是你里面就玻璃挡住,这玻璃挡住,我执、我见,一下子就起烦恼了,

其实我们是情绪的奴隶,还作不了理性的主人,对不对?

师父,我们修学佛法,好像看到了佛法,我要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错,这个大家都要往生,你要往生,我也要往生,谁不想往生?不想往生,这么辛苦干什么,对不对?当然大家都要修行、往生净土,

问题是:烦恼来了,你有能力去处理吗?这个是重点,你有没有般若智慧,能不能断烦恼,

有的人讲说:断烦恼那要证圣果了,佛教讲的,临命终,那个很重要的,要伏惑,见思惑,

带业往生,是指见思惑,还没有断的人也可以了生死,这一句是重点,

也就是你临命终的时候想要往生净土,你还得有一点功夫,功夫就是,我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什么统统放得下,我的财产放得下,我的房地产放得下,

不会死时候,姊姊,你的房地产还没处理,嗄,糟糕了,本来要往生的人这么一个~是不是啊!你儿子出车祸了,嗄,两个眼睛睁得大大的,死不瞑目了,对不对?

所以啊,平常要有功夫,临命终的时候,你才能伏惑,这一句话可是关键。

伏惑就是临命终暂时让它不起现行,那这个就是平常的功夫了,平常没有这种功夫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我们一直误认为净土法门很简单,事实上,很不容易,我们把它看得太简单了,

临命终要有能够伏惑,我指的这样去品位就会比较高一点,

有很多人就这样讲,就说,这净土法门不是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一念之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吗?

我说,哎呀那是很不得已的,那在显佛的大悲心,怎么会跟这样的比,你要往上,自己订的位置要高,我要订一百分,落下来,还有八十分,我订六十分,刚刚好,掉下来,刚好不及格,你怎么去得了净土呢?

所以我们要把标准订高一点,平常就统统放下,这个临命终,这个就是关键。

伏惑,虽然没有断见思惑,但是能伏、伏住,让它不起现行,

就是用我们现在的一句话来讲,就是我临命终,我什么统统看得开,到我闭上眼睛的是时候、断气的时候,我真的什么统统看得开,虽然我不是证阿罗汉果的圣人,但是我往生极乐世界有希望,这样子修行才走对路。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经文225:【“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佛告大慧,并不是外道这种因缘,能证得真常不思议的法身境界,能证得如来真常不思议的法身境界,没有这个能力,外道没有这个能力。

【“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

   6-1 外道的邪计,一切法由作者、还有神我为因相,那么作者能作,就有所作,那么能作、所作其实是生灭,神我,其实是一种是在内心里面产生的一种妄想。那么,能作、所作就是生灭,以生灭为因,当然不可能得到自觉圣智的真常果了。

这一段很难,对初学佛法的人几乎看不懂,应该讲是完全看不懂,所以师父这一段稍微把它放慢一点点。

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佛告大慧,并不是外道这种因缘,能证得真常不思议的法身境界,能证得如来真常不思议的法身境界,没有这个能力,外道没有这个能力。

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并不是外道的因缘能证得如来真常不思议的法身境界,没有这个能力。

底下就解释原因,所以者何,那是为什么呢?诸外道的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这个外道的常不思议,并不是因为“自”就是自觉,不是自觉圣智之相所成立的,

意思就是说:诸外道常不思议,并不是佛的那种自觉圣智所成立的,

“若”就是设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

假设说,佛的真常不思议,不是因为佛的自觉圣智、圣相,圣智之相而成立的话,那么是什么何因?又有什么因?

“何因”就是~又,那么以何因能够显现出佛的真常不思议的果呢?意思就是:有因才有果嘛!

这句话再解释一下:如果、设若常不思议不是因,没有这个因的自觉圣智之相而成立,没有这个因,那么又有什么因能够显现佛的真常不思议的果呢?

意思就是:有因才能显果嘛!那么没有这个因,你怎么能够显出这个果咧?

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大慧,若彼外道,回过头来说,外道,如果那个外道,若彼外道,所谓不思议跟如来是一样的,用第一义自觉之相所成,那么则与如来是相同的嘛!

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如果那个外道所谓的不思议,如果同如来第一义的自觉圣智之相所成,那么这跟如来是一模一样的。

彼则应常,跟如来一样,彼则应常,则得到如来的真常。

外道的邪计,一切法由作者、还有神我为因相,那么作者能作,就有所作,那么能作、所作其实是生灭,神我,其实是一种是在内心里面产生的一种妄想。

那么,能作、所作就是生灭,以生灭为因,当然不可能得到自觉圣智的真常果了。

所以外道邪计有一切法由作者、还有神我为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所以外道所谓的常不思议是不可能的,外道是不成立的。

所以外道不可能得到如来的第一义谛,因为如来的第一义谛有它修证之因。

所以如来以第一义谛修证之因,外道才能得不思议的、常不思议的境界,而外道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外道之常不思议,这个是不能建立的。

整段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佛告大慧,非诸外道的因缘,不是用外道这个因缘,便能证得如来真常不思议的法身境界。是为什么?

诸外道的真常不思议,不是因为自觉圣智之相所成立的。

假设说佛的真常不思议,并不是因为自觉圣相所成立的,那么又有什么因能够显现佛的真常不思议的果。就是有那个因,才能显那个果的意思。

复次大慧:如果彼外道之不思议,跟如来一样,第一义自觉圣智之相,那么则与如来相同,彼则应常,

外道邪计一切法都是由作者、或者是神我为因相,所以外道常不思议是不能建立的,因为没有那个因。

   6-2 你成佛,第一义就是离有、离无、离外道的有无、断常之见,就是这个意思,离凡夫见、离声闻见、离菩萨见、离外道见,还有离佛见,这个是入第一义谛的因。简单,第一义谛的因就是离,就是无。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得”,为证得。

此句谓,并非诸外道的神我、作者等因缘,能证得与如来所证一样的真常不可思议的法身境界。】

【“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自相”,为自觉相。“成”,】就是【成立、成就、修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此句谓,】)【外道所谓之常住不变、不可思议,不是以第一义谛因缘之自觉相而修成。因为其因缘为神我、作者等。】

【“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

谓】是说【,如果说外道之常不思议境界可以不因第一义谛之自觉相而修成,】

所以,这一句话的重点就是说:你成佛,第一义就是离有、离无、离外道的有无、断常之见,就是这个意思,离凡夫见、离声闻见、离菩萨见、离外道见,还有离佛见,这个是入第一义谛的因。简单,第一义谛的因就是离,就是无。就是这个意思。

【则如何而得显示其真正的真常不可思议果?以因若不正,果何能正?

佛意为:以神我、作者为修因,何得而能证法佛泯】(灭)【绝一切相之不可思议真常境界?此非妄想攀缘而何?】

   6-3 如果你修大福德、大因缘,可是念佛不够信心,就对净土法门好像有、好像没有,会掉进去那个边地,边地已经没有生死了,懈慢国,边地,经过好长、好长的时间,才进去极乐世界的九品莲花里面,哇,那个~他们没办法飞行。

【“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谓】(是说)【外道之】(的)【不思议若】(如果)【也是因第一义】因【之自觉相而修成,则彼不思议境界亦】(也)【应与如来所证同为是真常,】

因为佛佛道同嘛!【因为因同,则果亦】(也)【必相同。】

有一个人写信来说:我现在不精进,净土法门,我有信,可是我不信心~,还没有深具信心。我有念佛,但信愿不够具足。

我说:那有两种情形,一种,就是不能往生,

另外一种如果你修大福德、大因缘,可是念佛不够信心,就对净土法门好像有、好像没有,会掉进去那个边地,边地已经没有生死了,懈慢国,

边地,经过好长、好长的时间,才进去极乐世界的九品莲花里面,哇,那个~他们没办法飞行,只有从经典上里面看,极乐世界旁边有一个边地,

那么往生边地,有佛来接引吗?没有。由于善根力的自然转化啊!临命终,佛也没有来接引,也没有看见观世音菩萨,统统没有,那怎么样?

然后到边地,那边地只能走路,那叫做胎生,这胎生跟我们这个母亲这个胎生是不一样的,意思就是:他在地上走,没有大神通,就变成要在那个边地里面,也是一样啊,很清净,也很清凉啊,也没有任何的痛苦。

但是可惜呢?没有佛来示现,没有人说法,就像一个极乐世界的净土,这外面的周边,周边的。要等很久、很久,才能入这个净土。

所以,这个修行,信心不具足、念佛不够,只修福,那是不行的,所以在经典里面讲,何以往生边地,就是信心不具足,

人家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到底能不能往生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这么久,什么都没看到是真的有吗?念一念,怀疑,念一念,又开始怀疑,叫做投胎转世到边地去,

这个就很麻烦了,到边地就经过几十大劫,那个劫时间就很长很长,

所以在座诸位,再怎么样,对净土法门要深信、要不疑,深信不疑,一定要往生净土。要掉到边地去,就是麻烦大了。

【“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然而彼外道实为由邪计之作者、神我等为修因之相,故其所谓之常不思议境界之果,实不能成立。】那么【这句即为下】面【结论道:】就【邪因不可能得正果。】

   6-4 诸外道”所谓之“常”住无有变异、“不”可“思议”者,“不”是“因”为第一义谛因缘之“自”觉“相”而修“成”,所以他们不可能证得与如来同等的常不思议法身境界。

【义贯】

【“佛告大慧”:并“非诸外道”之作者、神我“因缘”能证“得”如来真“常不”可“思议”的法身境界。

“所以者何?诸外道”所谓之“常”住无有变异、“不”可“思议”者,“不”是“因”为第一义谛因缘之“自”觉“相”而修“成”,所以他们不可能证得与如来同等的常不思议法身境界。

设“若”其“常不思议”之果,可以“不因”第一义之“自”觉“相”而修“成”的话,

那么以“何”为“因”而得“显”示表“现”其为真正的“常不思议”果?(若其因不正,果何由正?)】

【“复次,大慧”退一步说,外道之“不思议,若”也真的是“因”第一义之“自”觉“相”而修“成”的话,“彼”所谓之常不思议“则”亦“应”是真“常”。

然而彼“由”邪计之“作者”为修“因”之“相,故”其所谓之“常”住“不”可“思议”境界之果,实“不”得“成”立。】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226:【“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自觉相,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这第一义谛有它的本修因。

【“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自觉相,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

   7-1 第一义真常不可思议法身的境界,有它的原因,以第一义为本修因之相而成,如何是第一义为本修因呢?就是离有性,离有、离无,所以才能得到自觉圣智之相。


大慧,我所说的第一义谛常不思议,这第一义谛有它的本修因,

这第一义因相成,就是第一义为本修因之相而成,是有第一义的因的。

没有因哪里有那个第一义谛不可思议的境界的果咧?

所以第一义因相成是有本修因的,所以第一义为本修因之相,

怎么样是第一义的本修因呢?用什么心?离。

“性”就是有,“非性”就是无,离有,离无,就是不着有,不着无,

用这种心为第一义本修因,所以才能得到自觉圣智之相,

故有相,这“相”再加一个字才看得懂,故有真相,

真实的因,就是第一义智因,故有因,有正真的因,故有相就是才有真相。

因为离有性、离无性、得自觉相,所以有真相。

第一义智因,故有正因,因为它离有性、非性,离无性等等,

用一个比喻,用两种比喻,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

譬如无作它是虚空的因,看到无所造作就是知道有虚空,虚空为果。

虚空是因为怎么样才有虚空?是因为无所作,无作,没有能作,没有所作,所以无作为虚空之因。

那么涅槃为灭尽之因,涅槃是果。灭尽就是灭尽贪、嗔、痴为因,为修道的因。

修道就是为了要灭贪、嗔、痴,就是灭尽烦恼为因,而得涅槃果。

意思就是:虚空以无作为因,涅槃以灭尽为因,都有它的正因,不是没有因。

那么在座诸位!你今天来听经闻法,在这里你也有正因,有圆顿的正因,有圆顿大教的因缘。

如是大慧,不同于外道常不思议论,无因无果,

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

再把它贯串一下:大慧,我所说的第一义真常不可思议法身的境界,有它的原因,以第一义为本修因之相而成,

如何是第一义为本修因呢?就是离有性,离有、离无,所以才能得到自觉圣智之相。

所以确实是有真相的,也确实是第一义智因。

因为有正因,有什么是正因呢?因为离有、无。

譬如虚空以无作为因,涅槃以灭尽为因,所以叫做常。这个就是所谓的涅槃的常,

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外道常不思议论,只是其妄想,以生灭为因,不可能得到第一义常不思议的果,那是不可能的。

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所以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

    7-2 我们讲到第一义有因有果,我们现在讲到退一步来讲,因为现在大家都想求生净土,你没有那个信心的因,你就没有办法得到那种果。

【注释】

【“第一义因相成”:是以第一义谛为修因之相,而得成就。】

所以在座诸位!你要得有那个因,才能有那个果。

有一个夫妻之间,老婆有修行,这老公不修行,这老婆请了往生被,他就骂她:嗄!盖这个往生被就可以往生净土吗?

她说:我们师父讲的不是这个,是说增上缘,这平常要有修行,盖这个往生被,三张咒轮,金光明沙是增上缘,你不要误会我们上人的意思,还是要精进用功。

嗯,我不相信,这往生被盖了就可以得到这么大的利益,我不相信,那大家都不要修行了,

后来她老公出差,要去非洲,因为非洲要采矿,飞机一飞上去,上空,砰…,空难,空难啊,连往生被都盖不到,

所以不是说你身上那个往生被,你就能…,尸体在哪里,找不到,到现在几十年了。

那信徒问我说,那我怎么办?那就说召请咒,要召请咒了,请高僧大德超渡,

尸体在哪里,你也找不到,就是到现在也没回来,我跟她讲有没有打电话回来,她说,也没有啊,尸体也找不到,

所以这个就告诉大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到那一件往生被跟金光明沙,还有那三张咒轮。

这种事情,你不要以为每一个人看得到他就会用得到。

上次我就跟你讲大陆有两个,一个是另外一派的,一个是慧律派的,慧律就是我啦,往生被都准备好了;另外这个人他就不信这一套,

两个人为了这一件往生被要盖、不盖,因为家属太多了,有时候家属太多也很麻烦,在第一时间就通知很多的家属来,

这个家属分成两派,一个是另外一派,一个是慧律派的,就一个要盖,一个就把它拿起来,后来就是没办法,拿掉,不让他盖,

那这个全家都根据师父的就好办事了,盖下去,就念佛…念佛,念了几天几夜全身都是柔软的,这个不盖往生被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也开开的,当然很难说百分之百地来论断这个事情的真伪。

就是说有增上缘,你为什么不去帮助他咧?亡者现在最主要的,你不要让在一个活人的角度想,要站在亡者的角度,

那么像有一个人往生以后,因为有刑事案件推进去这个冷冻室啊,推进去盖往生被,再拖出来,经过了七天,因为有刑事、司法一些问题,再拖出来的时候,盖往生被,那个收尸体的大家都看了吓一跳,全身都还是软的,那个鱼早就冷冻了,对不对?

他说,你们这个是什么东东啊,怎么这么…我没看过这样子的面貌如生,

所以有时候每一个人的因缘不一样喔,因此还是告诉大家,

我们讲到第一义有因有果,我们现在讲到退一步来讲,因为现在大家都想求生净土,你没有那个信心的因,你就没有办法得到那种果。

“第一义因相成”:是以第一义谛为修因之相,而得成就。

   7-3 以诸佛如来依中道第一义谛为本修因,而证得自觉圣智之相,所以有真相,非同外道依邪因修,而得虚妄之假相,或落于都无所有的断灭相。

【“离性非性”:“性”,即】(就)【是有性。“非性”,即】(就是)【是无性;有性、无性,亦即】(也就)【是有无二种邪见。

以执一切法为有自性,或执一切空无所有,故】(所以)【称有性、无性。】

那么【“离性非性”,即】(也就是)【离于有无等邪见。

因第一义是】(为)【中道实相,故】(所以)【以第一义相为修因,便能居于中道,双遣有无,不落两边。】

【“得自觉相,故有相”:“得”,】就是【证得。“自觉相”,自觉圣智之相。“故有相”,故有真相。

以诸佛如来依中道第一义谛为本修因,而证得自觉圣智之相,故】(所以)【有真相,

非同外道依邪因修,而得虚妄之假相,或落于都无所有的断灭相。

得虚妄相者,为外道执作者等邪见邪因而修者;得断灭相者,为执无见为修因而修者。】

    7-4 三藏十二部经典讲的,就是这两个字因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还有一个就是凡夫要下手处,一定要正因,要正确的因,正确的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果。

【“第一义智因,故有因”:如来以第一义谛之智慧为修因,故有正因;

不同于外道之以妄想执著之有无、断常、作者、神我等恶见邪见为因,故其非有正因。

此句言如来有正因,上】一【句言如来有正果:】

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讲的,就是这两个字因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还有一个就是凡夫要下手处,一定要正因,要正确的因,正确的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果,

说:【自觉圣智之相即】(就是)【如来之正果。】

【“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三无为中,虚空以无作为因,故】(所以)【常;涅槃以灭尽为因,故】(所以)【常。】

【“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佛所证之常不思议亦复如是,与虚空、涅槃二喻相应,为真常,不同于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之戏论,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7-5 下手处一定要对,要不然,不能成佛。

【义贯】

【“大慧,我”所证的“第一义”真“常”、“不”可“思议”境界,

是以“第一义”为修“因”之“相”而“成”就】的【,】

就是下手处一定要对,要不然,不能成佛。

就是【远“离”于有性无性(“性非性”——】就是【有无二见)。】

其实注意,这个就是众生的知见,众生不是着有,就是着无,

很简单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月圆还有月缺。

子孙聚在一起了,爷爷啊、奶奶啊、姥姥啊,就高兴的不得了,凡夫俗子啦,

有一天子孙离开他了,无,那就是掉眼泪啦、空虚啊,无聊啊,人生活得没有意义啦。

要看到儿子到美国留学,读到哈佛大学了,到这个邻里请客,

或者看到我那个儿子贩毒、吸毒,然后被抓起来,枪毙了,内心里面痛苦不堪,颜面尽失。

众生就是很难去突破这个有、无二见,

所以【以我证“得自觉”圣智之“相,故有”无上正真之“相”为其果,并非如外道之虚妄邪相、或】者是【断灭相。

我以“第一义智”为修“因,故有”正真之“因”,非如外道之邪因、无因。

此真相真因,为当体凝寂,“离”于有无(“性非性”)之戏论,】

诸位,这个戏论,就是不能了生死的叫做戏论,

因此学佛的弟子应当谨遵,就是尽量避免无谓、疲劳的一种辩论,

语言、文字它是一种陷阱,不是真实的悟境。

真实的悟境是没有语言、文字的,落于语言、文字的,有时候搞错了就会变成戏论,一切佛弟子应当避开。

【“故”为中道实相。“譬如”三无为中,以“无作”为“虚空”之因,故】(所以)【虚空常;“涅槃”以“灭尽”为因,“故】(所以)【”涅槃“常”。

佛所证之常不思议亦复“如是”,与此二喻相应。

“大慧”,因此我所说的常不思议,“不同”于“外道”所说之“常不思议”之戏“论”,】所谓戏论,就是不能了生死。

【以其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万法其实都是这样,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你今天你要往生净土,也是不可以只着于语言、文字,诵经、阿弥陀佛…好,诵个经,每天诵经、每天诵经、诵经…,那个经典,

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个居士,那很早以前啊,刚好她诵经,她跟她女儿讲,说,你跟师父讲,说妈妈在诵经,师父等一下,

我说:好,没问题,你慢慢诵,诵完了我就问她,你诵经是诵给佛听还是诵给自己听,来,说说看,

如果诵给佛听那不是很好笑吗?佛还要你诵经给他听喔?你头脑有没有问题啊?还是诵给自己听?

那你诵过《金刚经》吗?有,《金刚经》懂不懂意思啊?不懂,

那诵《金刚经》不懂意思,那是不是鹦鹉学讲话?这诵经的意义是什么呢?

所以佛法一定要解以外,要真正的去契入语言文字所含的真理,转变我们的心境,把这个心境拿来用在你的生活,

要能用,那个佛法才显出佛教的意义出来,佛法只听一听,不能用,不能用于大智慧,不能用于你的现实生活,那么佛法就失去意义了,

所以要了解,但有所言说,都无实义,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这样子,法是说说而已,一定要真实地悟到第一义谛。

【“如是,大慧,此”真“常不”可“思议”境界,非但是我,】而【且是十方“诸”佛“如来”所共证内身“自觉圣智”所行真理之“所得”,

故】(所以)【能“如是”玄妙不可思议,亘古湛然常住。

是“故”如来真“常不”可“思议自觉圣智所”证“得”之境界,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所以如来并没有离开我们,尽虚空界,法界,尽是佛,其中只有一个小人就是我,着一个我,那就是小人。

那么佛呢,有虚空的大量,因此佛从来没有离开众生,是众生离开佛,你每天跟佛睡在一起,你不知道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的内心如如不动的那颗般若智慧心,你就是佛啊。

你每天都跟佛睡在一起你自己不知道,因为太卑微了,我是凡夫太卑微了,佛太高超了,

所以我们求佛帮忙,这个还是增上缘,你的亲因缘还是要开采出来的,

就像《阿含经》里面讲的,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亲因缘是很重要的。

自依止,法还是来自你自己的心,这不可取代,就像病苦不可取代,内心的烦恼,也不可取代,怎么取代?

你一直烦恼、一直烦恼…,我一直安慰你,一直烦恼…我一直安慰你,这个不可取代的,

所以,身心既然不可取代,那么自己要一股作气,说:嗯,我要学佛,身心不能取代,身苦、心苦,统统是自己要承受,谁能够取代呢?学佛就是要学这一点智慧,就是要直下承担。

既然不可取代,当然我就要善待我的身心,身体把它照顾健康,心灵也要把它照顾健康,身体照顾健康,那就是饮食、睡眠、运动。

心灵要照顾健康,那就听经、闻法、多念佛、多执咒,尤其是多做一点善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文227:【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外道绝对没有常不思议之果,没有第一义胜义谛的果。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

   8-1 如果只要不是用释迦牟尼佛的自觉圣智为所作因,离有无、断常为本修因,以此实相之力所成的常,那么外道就变成是非常计常,并非常性之果。

说:复次大慧,外道所谓常不思议是建立在作者、还有神我,

有作者就有能常、所常,而神我是妄想的产物,这些都是无常之性为因。

无常之性为因,当然就异于常性为本修因,所以不得为常。

“异相因故”异于常性之相为修因,异于常性之相为本修因,所以当然不得为常啊!对不对?

说异相因故,“异”就是异于常性之相因为本修因,故不得为常。

接下来,“非自作因相力故常”,“非”就是若非,如果不是以我如来的自觉圣智为所做之因,“作因”就是若非自觉圣智为所做因之因相,这个“相”以实相之力所成故常,

所以这个“相”啊有用到两次,一个是因相,一个是实相力。

非自觉圣智,如果不是用如来我这种自觉圣智为本修因所做的因相,“相力”就是以此实相之力所成,所以当然是常。

那么如果不是以我这种圣智所作之因相为实相所成的常,那么乃是非常计常啊!

当然这个不是常性之果了,这表示外道达到了常性之果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不是如来的自觉圣智之因。

那么把它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复次大慧,外道的作者、或者神我,以为是常不思议是不对的,

因为他们以无常之性为本修因,他是异相因故,异于常性之相为本修因,异于常性之相为本修因,当然不得为常。

但是如果~反过来,如果只要不是用我,世尊啊!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自觉圣智为所作因,离有无、断常为本修因,以此实相之力所成的常,那么外道就变成是非常计常,并非常性之果。

意思是说:外道绝对没有常不思议之果,没有第一义胜义谛的果。

    8-2 外道所谓之常不思议,实为以无常为性。你要得到常住之果,一定要有常住的因。那简单讲就是离有、离无、离断、离常,才能够得到常住之性。

【注释】

说:【“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谓外道所谓之常不思议,实为以无常为性。】

因为有创造,就是有能创作,就有所创作。能造、所造,就是无常。

但是外道一般来讲,他们不回答。譬如说:我们人是上帝所创造出来的,那么上帝打从哪里来咧?上帝从哪里来咧?

他们对这个敏感问题认为是亵渎上帝,认为冒犯上帝是非常没有礼貌的一个问题。

就是你是被创造的,不够资格问上帝从哪里来的,所以他们对这个问题始终就是没办法回答,也避而不谈。

【因其以有、无、神我、作者、微尘等为因,而有无、作者等,】作者就是我们的大梵天、造作者,

【皆为依心意意识之妄想分别,而众生心意意识念念无常,其心所生之妄想计着,就更加是无常。

再者,既有作者,必有所作,】你有大梵天能造作,必有所作。

能作所作,能所不断,当然就是不离心意识。能所不断就是生灭,就是无常。

必有所作,【而能所二者,也不离心意意识,也是无常。至于微尘,更是无常。

因此佛说:外道之常不思议,实在是无常性。】

【“异相因故”外道以无常之物为因,而妄说其所证者为真常,因此无常相为其因之相。

既然其修因之相为无常相,则其果相也应为无常相,才是合于道理,因果是一致的,因果同相,因果同是无常。

然而现在他们说他们所证的也与如来同样是真常之相,则修因之相(“因相”)与所证之果相,为不同一相,这便是“异相”。

也就是:修因为无常,果就变成常,这是矛盾的,不符合道理的,否则蒸沙为何不成饭咧?种豆为何不长瓜?因果异相故不得。

此句言:外道以此因果互异之相为因,或者是以异于常性之相为其本修因,所以其所得果实为无常性。】

【“非自作因相力故常”谓因此若非以我自觉圣智作正因,且以实相之力所成而得之常,乃是非常计常,所以并非常性之果。】

意思就是:你要得到常住之果,一定要有常住的因。那简单讲就是离有、离无、离断、离常,才能够得到常住之性。

    8-3 佛有本修因,必得真常果。外道没有,有因必有果嘛!

【义贯】

【“复次大慧,外道”所说之“常”住“不”可“思议”,实为“无常性”,

因为他们是以神我、作者、微尘、有无等“异”于常性之“相”为修】本【“因”,“故”不得为常。

以其“非”以我“自”觉圣智所“作”正“因”、实“相”之“力”所成而得之“常”。】

佛有本修因,必得真常果。外道没有,有因必有果嘛!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9 经文228:【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外道犯无因有真常果之过失。

【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

   9-1 以如来自觉圣智的境界,“彼”就是外道,说彼外道所计的常实在是没有任何的因,无有常因。

说: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前面所说的了,用神我、或者是大梵天为能作,

与万法为所作,万法为所作就是着一个“有”,“性”就是有、有性,“非性”就是无,着有不然就是着无,以无常就是有、无,

无常看到这个咧,见到~就是无常性,生了又灭,灭了又生,生了又灭,灭了又生。

看到这个万法所作有性、无性,都是无常,这无常就是生生灭灭,灭灭生生。生了又灭,灭了又生……

看到这个~反过来,反正万法都无常,那么我这样推论啊,心中反而思量、计度、计着,能作之神我为常,思量计常,就是心中反过来比度思量,

因为见到万法都是无常,万法都是有、无啊,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反过来想:嗯,这些都是无常。

那么心中反过来,另外一个角度来比度思量,那么应当有一个能造作的神、神我为常。

说: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那么,我亦以如是~,

这一段很多人看了经典会误会,说:我跟外道的思想一样,不是这个意思啊!

意思就是说:我也给外道一点点尊严,不戳破他们,我亦以方便如是外道所说的因缘所作者而成一切法,时有性、时无性。

意思就是我也见所作者之因缘,有已还无,不因此说为常,我也是这样子,暂时给你一个尊严,我不戳破你,我也以如是种种方便。

因为外道说神我,万法的因缘所造作者,都是由造作来的而成就。

时有有性,时有无性,我也这样子给你一点尊严,说见到所作的统统是因缘法,有已还无,我还是看到这个,有已还无,无又还有,但是我却不因此说“常”,

因为当我用般若智慧观照的时候,佛陀用般若智慧观照,无论有性、无性,无常,就是毫无常住之性。

我观到一切有性、无性,你说这些有性、无性是上帝所创造出来而的,大梵天、神我所创造出来的,我姑且不戳破你,

可是我观照这些缘起法的有性、无性,却毫无常住之性,刹那生、刹那变化,发现万法空无自性,

见已,就是如来如是用般若智慧观察已,彻见外道完全是错误的邪见,

因此如来用正智,见已,就是如来用正智见到万法空无自性,都是缘起法,都是无常性,空无自性,

以如来自觉圣智的境界,“彼”就是外道,说彼外道所计的常实在是没有任何的因,无有常因,

犯了无因有真常的过失之过,犯了无因~,外道无因,却有真常之果这种过失,

就是说彼~,“彼”就是外道,说彼常无因,说彼外道~,“常”就是所计之常无因,补两个字就更清楚“实为”无因,实在是找不出那个常的因。

说:实为无因,实在是找不到那个常的因,犯了什么?犯了无因有真常的过,真常果之过失。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说复次大慧啊,诸外道常不思议,以神我、或梵天为能作于万法为所作,

这些发现了有性、或无性全部都是无常,

见已,见到无常,生已灭、灭已生,见到无常,嗯,反过来,心中反过来比度思量,

既然万法都是无常,那一定有一个上帝的常来创造出来的,

心中反过来比度思量计着能作的神我是常,看到万法无常,反过来执着有一个能作的神我之常为常。

说: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我也给外道一点尊严,暂时不戳破他,外道啊,我也是方便如是外道神我等认为,万法都是上帝所创造的因缘,

我就此因缘来观照,我也见到这个因缘法有已还无、无还是还有,但是我却不因此作常,

那么说有性、无性,用我般若智慧观照,却毫无常住之性,刹那生、刹那变化,发现万法却空无自性,

见已,如来见到这样子,用般若智慧照见以后,我发现万法空无自性,以如来的自觉圣智的境界,说彼外道所计之常实在是无因。

意思就是:没有常的因,犯无因有真常果之过失。

    9-2 【既然所作是无常,能作怎】么【能是常?因为所作为果,能作是因,无常果不可能出自常因,】常因应当得到常果嘛!【这完全是由于妄想颠倒,才会起这样的妄计。】

【注释】

【“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

“所作”,外道以神我或梵天等为作者,亦即】(也就是)【而一切诸法为梵天、神我等之所作,亦即】(也就是)【:所创造。】这个就跟基督教~神创造天地万物的思想是一样的,

【“性非性”,即】(就是)【有性、无性,亦即】(也就是)【有无。

此句言】(说)【:外道于神我所作之】(的)【一切诸法,见其时而为有性,时而为无性,

有已还无,生已还灭,生灭无常,如是见已,反而思量计其作者神我为常。

这是因见所作者既无常,便妄想:那么能作者应该是常。】

就是,这条路不通,无常这条路不通,不是常!看到万法都不是常,反过来转计,应当是:嗯!能造作者是常。

【这实是颠倒之论,正是佛】在【上面所说的“异相因”。】

后面会讲到,既然大梵天是常,怎么会创造一个无常的世间呢?后面……在更后面佛要破除外道的思想,有讲到。

【既然所作是无常,能作怎】么【能是常?因为所作为果,能作是因,无常果不可能出自常因,】常因应当得到常果嘛!【这完全是由于妄想颠倒,才会起这样的妄计。】

【“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我也是以如是神我等因缘所作而成之一切法,时而有性、时而无性,有已还无,为无有常住之性。】

【“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如是观察见已,以自觉圣智之】(的)【境界,说他们所谓的“常”,是犯了无因之过。】

    9-3 外道所计之“常”,实为“无因”,犯无因之过咎,故知其言虚妄。

【义贯】

【“复次大慧,诸外道”所计之“常”住、“不”可“思议”境界,

为“于”神我“所作”之一切诸法,见其时而有“性”、时而“非性”,有已还无,毫“无常”住之性。

如是观察“见已”,反而比度“思量”而“计”能作之神我为“常”。】

就是无常那条路走不通,变成比度思量,变成一者常,转计。

说:【“大慧,我亦】(也)是暂时【以如是”神我等妄想“因缘所作”而成之一切法,

为时有时无(“性非性”),有已还无,“无常”幻化,刹那不住。

如是观察“见已”,即以“自觉圣”智所证“境界”而宣“说彼”所计之“常”,实为“无因”,犯无因之过咎,故知其言虚妄。】

【诠论】

【唐译此段作:说“大慧,外道常不思议,以见所作法有已还无,无常已,比知是常。我也见所作法有已还无,无常已,不因此说常。”可作参考。】这一段就讲的比较清楚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经文229:【大慧,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这个全部都是心中的妄想,兔角本来就无啊!不必去讨论啊!

【大慧,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

   10-1 这外道所谓的常不思议,根本就没有这种第一义谛的境界,只是言说妄想而已。

解释一下:

说:大慧,若复诸外道因相,若外道以作者为修因之相,前面讲的嘛,观万法好像有一个造作者嘛!

以作者,作者就是类似上帝创造的,以作者为修因之相,而能成就常不思议,成就如来常不思议。

因自相性非性,因为外道作者为因相,自性为性非性,那么讲了一下有、一下无,

这同于兔角之有、无。兔角之有、兔角之无,来讨论兔角的有、还是兔角之无,

这个全是心中的妄想,这个全部都是心中的妄想,兔角本来就无啊!不必去讨论啊!

现在一下子讨论兔角,兔的两只角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这个都是妄想啊!

兔本来就无角,不必讨论有、无啊!这同于兔角之有、还是无,到底兔角是有、还是无。讨论有、无就不对,因为这个都是自心的妄想。

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说外道,这外道所谓的常不思议,根本就没有这种第一义谛的境界,只是言说妄想而已。

说诸外道辈有如是过,外道犯了因果俱伪之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但言说妄想就是说说而已,说说而已,

意思就是:外道也说自己跟佛陀一样啊,一切智者…说说而已,

所以现在就讲求实力的问题,现在末法时期,大家都会自我赞叹啊!自我赞叹,就是说:哎呀!谁是几地菩萨再来的啦!谁又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谁又是什么祖师大德再来的啦!

这个重点在实力,怎么来的不重要,有没有那个能力跟实力,要没有那个能力跟实力,

那么,但言说妄想,实同于前面所说的兔角无的妄想。

自因相就是自觉圣智为因相,非分,就是没有外道的分,非分这个“分”就是跟份量的“份”是一样的,非外道有分。

那么贯串起来是说:大慧,若复诸外道以作者为本修因,而能成就不可思议的如来果,

不可思议的如来的果怎么样子,那么如果外道这样自己说,这个就是一种妄想,

因为外道以作者为因相为本修因,变成一下有性、一下无性,这个有无就同于兔角啰!有无就是生灭啰!同于兔角,这有无全是自心妄想,

外道的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外道犯了因果俱伪统统不真实,所以者何?

谓但言说妄想,实在是同于前面所说的兔角无的妄想,他对于佛的、如来的自觉圣智为因相本修因,他们是没有份的。

   10-2 但是自心妄计着,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只是妄想的产物,不是证得到第一义的本体,能依体起用。

【注释】

【“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谓如果外道还说他们是以作者为其修因之相,而成就常住不可思议的话。】

【“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性非性”,即】(就是)【有性无性,亦即】(也就是)【有无之义。

谓,如果外道以作者为因相,】那么【则其因之自相之有无,即】(则)【同于兔角之有跟无,但是自心妄计执著,并无其实。】

但是自心妄计着,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只是妄想的产物,不是证得到第一义的本体,能依体起用。

妄计执着,就是它只是妄想的产物,不是真正的佛证悟到究竟大觉大悟的圣人的智慧,没有的。所以但是自心妄计执着,并没有真实性。

【“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外道如此所成之常不思议,为但有言说,并无实义。】

【“诸外道辈有如是过”:谓外道犯因果俱伪之过。】

【“自因相非分”:“非分”,即】(就是)【无分之义。谓外道于真常不可思议境界之以自觉圣智为因之相,无分。】

   10-3 诸外道辈,有如是”因果俱伪之“过。所以者何?谓但”有“言说、妄想”实类“同于兔角”之毫无实性,只是言说妄想。

【义贯】

【“大慧,若复诸外道”以作者为其修“因”之“相”,而得“成”就其“常”住不变、“不”可“思议”境界者,】

因为【其修“因”之“自相”之有无(有“性”与“非性”),

即】(就)【“同于兔角”之有无,但】(那只)【是自心妄计所见,

是故外道如“此”而成之“常”住、“不”可“思议”境界,为“但”有“言说”之“妄想”毫无真实。

“诸外道辈,有如是”因果俱伪之“过。所以者何?谓但”有“言说、妄想”实类“同于兔角”之毫无实性,只是言说妄想。

而其于真常不可思议境界之以“自”觉圣智为“因”之“相”,实“非”有“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经文230:【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大慧,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外道离开了证得自觉圣智的境界,是非常遥远、遥远的。彼外道之辈不应说常不思议之常。

【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大慧,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

   11-1 大慧,若复外面的一切法,一下有、一下无,无常性,因而思量比度又妄计另外有一个神我的常不思议,这种常,而彼不知道真常不思议,是来自于内心的自觉圣智为本修因。所以外道离开了证得自觉圣智的境界,是非常遥远、遥远的。

所以,你看这个文字是真的是太简单,简单到~有时候很难去理解。

大慧啊,我所说的常不思议,是因为有自觉圣智所得之相。

如来是离于所作,就是包括能作。所以所作稍微停一下,顿点(、),所作当然就包括能作,如来是离于能作、所作的意思,

同时也离于性、非性,就是离于有、无。这个“离”再补上去“离”性非性,

因为如来用的是离于能作、所作。如来用的是离于有无之性,有性、无性统统离,所以那是一种真常,

非外,这并不是外道所见到的,“外”就是外面的一切法,这外面一切法,这“外”不是外道,外面一切法。

非如外道所见到的,你见到外面一切法就是万法啦!外面一切法,性、非性、无常,看到一切,外面一切法,境界一下有、一下无,这种无常,

反过来思量计常,反过来思量计着有一个常性,意思就是无常这条路走不通,我转计常。反过来思量有一种常性。

大慧,若复外面的一切法一下有、一下无的无常性,因而反过来思量妄计有一个神我的常不可思议,

这种常,而彼不知道常不可思议自因之相,而他们不知道真常不可思议是来自于内心。自因,就是来自于内心自觉圣智为因之相,

所以外道离开圣道很远,“去”就是离开,“得”就是证得,外道离开,证得自觉圣智的境界之相远,“远”就是极为遥远,还一条很漫长的路,应该讲,根本就不可能,根本就不可能。

这个就是修学佛道,起步一错,到临命终,统统来不及,统统来不及。

而且生生世世所熏习的也是这样子,如果我们离开了自觉圣智之道,我们就变成外道,有时候修学佛道,修道自己变成外道,自己不知道。

修学佛道变成刚愎自用、无法融通,与家人怎么相处,都相处不来,与朋友相处也相处不来。

佛法是圆满法,佛法是圆融法,佛法是智慧法,佛法是世、出世间本来无二法。

法法平等的,怎么生活,我们就怎么生活,世间人怎么生活,我们不要变成一种异类,不要变成异类,对不对?

这样子能改变自我,朝着佛的这一颗心,长驱直入自己的菩提觉性。

但是你的生活不能变的很诡异,诡异,没有办法感化自己的家人,同是也觉得人家跟你格格不入,自成一格,那佛法就相去甚远,你也度不了自我,

佛法不是要把自己成为一种异类,佛法是要把自己成为一种解脱,即现实又解脱,即解脱,又能够面对现实,即超越又现实,即现实又能够超越,对不对?这个叫做佛法。

所以,偏激的行为不是佛法,偏激的行为不是佛法。

家庭不能融通,外面也不能融通,只想自己的法是正的、是对的,我行我素,也不管别人的感受、觉受,那你这样怎么度得了家人?根本没有办法嘛!

所以啊,我们要用自觉圣智来调伏、调伏,知道佛法的伟大,世、出世间法本来无二法,世、出世法本来无二法,在一念之间,在一念之间!

所以,彼不应说,彼外道之辈啊!不应说有常不思议之常,因为根本就没有这种因。

整段贯串起来说: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因自觉圣智而得之相,如来离于能作跟所作,离于有跟无,“性”就是有,“非性”就是无,所以才能得到真常,

简单讲,就是内心无所着、无所住,才能够进入自觉圣智,就是无念、无相、无住,无念、无相、无住,

有念,就变成有能所,那么,有所住就变成有,着于有、或者着于无,所以无念、无住、无相,就可以进入佛的真常性。

“非”就是非如外道,外面一切法有、无,观察无常,反过来思量有一种常性。

大慧,若复外面的一切法,一下有、一下无,无常性,因而思量比度又妄计另外有一个神我的常不思议,这种常,

而彼不知道真常不思议,是来自于内心的自觉圣智为本修因。

所以外道离开了证得自觉圣智的境界,是非常遥远、遥远的。彼外道之辈不应说常不思议之常。

换句话说:这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走错路的人,不知道自己走错路。

    11-2 在座诸位!这里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今天要看你亲近的是谁?是有没有真正的佛的正知、正见,要是一开始,这第一步跨出去,没有碰到大善知识,或者是所谓的圣善知识,这个不是麻烦,是麻烦很大!

在座诸位!这里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今天要看你亲近的是谁?是有没有真正的佛的正知、正见,

要是一开始,这第一步跨出去,没有碰到大善知识,或者是所谓的圣善知识,这个不是麻烦,是麻烦很大!

当一个人巩固一种错误的知见的时候,又误认为它是对的,他会用种种的立场来解释说,别人、某某人怎么样,某某人怎样…,

可是时空不一样喔!时空不一样,一直执着某一种角度,认为是对的时候,当他修了,烦恼说:哎!我自己的业障重。

所有的病苦,就说:哎呀!那是我的业障,我不怪别人。反正所有的逆境,都有一种合理的一种解释。

我重感冒,也不看医生,可能是我精进不够、业障太重。

糖尿病、高血压,也说“我可能业障太重。什么都业障!

不看医生,都不用理性客观来判断一件事情,就执着自己的。

脸色修的已经发黑了,眼眶发黑,像四川的猫熊,还是熊猫,反正就是不看医生,营养也不照顾好,不运动,

然后就说:我的业障怎么样…,就很奇怪的一种思想,然后这还不能讲喔!还不能讲喔!

当一个人已经一开始就接受某一种观念的时候,这我们称为“法执”的时候,有一天就是碰到了大善知识,给他圆顿法,给他真实法,给他如来的正法,他会抗拒,他会抗拒的!

他不能接受的,我以前听的不是这样子咧!而且我在行之多年,我觉得蛮不错的咧!

所以这个就是非常麻烦的,我宁可去度一些刚刚初学佛法的,你有没有学佛?有没有听过佛法?喔!没有没有!哇!这个好度。这个都是OK的啦!好度,因为他很单纯,一张纸嘛!或者是一棵树,可以任由我们来把他雕刻。是不是?

如果那个人已经接受了某一种观念的时候,哇!这个就很麻烦了,这个很难、很难去改变。

你会用很长时间,也不一定收到效果,很累的时间,你很想救他,他很想救我们。你想救他,他的观念是我才想要救你咧!救来救去,到底是谁救谁咧?到最后就会搞混了,这个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是说:易容易,易心难。改变一个人的容貌是很简单的,我到韩国去的时候,如果我的脸、鼻子塌下来,对不对?

我只要坐一趟飞机,稍微到韩国辛苦一下子,嗯~回来以后就变成金泰熙(韩女星)啰!对不对?男众就变成裴勇俊(韩男星)啰!

可是你要改变他那个观念啊,喔!那个没办法的!没有办法的!

所以,易容易,易心难啊!

要改变一个人的容貌很简单,是不是?我是不要而已,要不然去韩国也是。整形前、整形后,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喔!是不是?

但是那要改变他那个观念,叫他知见稍微听我们的,No.It is impossible.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也有人会改变,也有人~欸!他改变。

要真的,要把你的爱心布施出去,还得要看情形,所以最好度的就是那个从来没听过佛法的,也没有亲近过哪一个法师的、或者是道场的。他不会卡在某一种观念,喔!那个就很容易啦!对不对?简简单单地就度了很多众生,

可是一接受某一种观念掉进去的时候,就很难啊!你要改变他,你就变成他的敌人,敌人喔!

所以我就学得很聪明,学得很聪明啊!说:哎呀,师父啊,你不去度某某人啊?

我就像佛讲的,该度的已度。未度的,我已经作得度的因缘,诶!对不对?这个不是说你有那个愿力就有办法。

众生难度,还要度。但是我的时间有限啊,时间有限啊,对不对?所以这个看因缘啊,看因缘。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11-3 你今天如果没有听闻到正法,离解脱就甚为遥远,今天你这一辈子没有机会听闻到佛法,离幸福快乐也非常地遥远,幸福和快乐要建立在一颗宁静安详的心,就是自己不跟自己争吵。诸位!没有智慧,就自己会跟自己争吵,就是没有智慧的人,内心充满矛盾,所以,在跟自己争吵,争吵不是跟别人喔!

【注释】

【“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自觉”,为自觉圣智。

此句是说:我所证得之真常不可思议法身境界,为以自觉圣智而得其修因之相。】

【“离所作性非性故常”:“所作”,即】(就是)【作者之能作与其所作之法,而能作所作,即落能所,便为无常,不得谓常;且既是有能有所,又是无常,便非不可思议。“性非性”,即】(就是)【有无二见。

此句谓佛之真常不可思议,为离于作者之能作所作,及有无二种妄见,故为中道实义之真常。】

【“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外”,为外一切法。“性非性无常”,即】(也就是)【有性无性,有已还无,无常变现,

此谓:并非如彼外道于外一切法,见其性有已还无,生灭无常,因而思量,妄计神我为常。】

【“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而彼外道实不知如来法身之常不思议境界,为实有其自因之相,

非无因无相而得成常不思议,以外道于因上无因,于果上无相,故不得成常不思议。】

【“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谓以外道既无因相,亦无果相,故】(所以)【离证得自觉圣智境界之相,极为遥远。】

所以这一句话,你今天如果没有听闻到正法,离解脱就甚为遥远,

今天你这一辈子没有机会听闻到佛法,离幸福快乐也非常地遥远,

幸福和快乐要建立在一颗宁静安详的心,就是自己不跟自己争吵,

诸位!没有智慧,就自己会跟自己争吵,就是没有智慧的人,内心充满矛盾,

所以,在跟自己争吵,争吵不是跟别人喔!争吵其实在跟自己争吵,

因为那个观念卡死了,一直说别人不对,其实问题在自己啰!

所以争吵,其实不是在跟别人吵喔!吵的内心里面那种观念,我认为这样对,你为什么讲我错?

再调整一下,里面没有对,也没有所谓的错,只是角度不一样。喔!原来是这样!每一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

所以争吵其实是在跟自己的无明在对话,吵来吵去,就是内心里面的痛苦啊!

有时候,跟你分忧解劳,佛法就是在告诉你,真相在你内心的深处,般若智慧的重要。

所以,两个夫妻睡觉前吵来吵去,最好睡觉前不要吵架,睡觉前吵架,那个晚上谁都不认输,两个都睡不着,对不对?两个都睡不着!我没有错啊!他怎么这样子!是不是?只是一个观念喔!

像我有一个亲戚,夫妻之间一吵架,老公睡右边的头,老婆睡左边,因为房间不是很大,这样十四天,可以不讲话,十四天喔,不讲话,当然也没生孩子啦!十四天可以不讲话的,

你看一个空间这么小,对不对!两个见面啊,相敬如冰啊!冰天雪地那个“冰”,最高境界,没话说。你看那个日子怎么过?你就知道那个日子怎么过,叫做煎熬。

所以,人跟自己过意不去,不是跟别人过意不去啊,争吵,跟自己过意不去,苦的还是自己啰!

彼此之间没有各退一步,因此我们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它是一种惩罚。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为了那一点点尊严,我们可以宁可一个月情绪控制不住,何必咧!对不对?我们为了那一点点尊严,何况是夫妻。或者是好朋友,或者是师徒,

所以拥有一颗~为什么弥勒佛常常微笑呢?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对不对?

弥勒佛为什么肚子这么大?笑口常开?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世间~就如梦幻泡影的世间,本来就没有实在的东西,你每天都为了一点点事情吵到不可开交,失去了理性。

肚大能容,宰相肚里能撑船,学些好样在肚,日子总是好过。

说:师父农历年快到了,你快乐吗?我天天过年啊!我每天都过年,我不必等到农历那个年才过年啊!除夕夜啊,对不对?

我是每天过年,应该讲是时时刻刻都过年,为什么要等到那一天?那一天才一天,我三百六十五天都过年啊!

所以用这一句来讲说,如果我们没有自觉圣智。我们自己不觉悟,我们离开了幸福快乐很遥远,不幸福,也不快了!

【“彼不应说”:因此彼外道辈不应说有常不思议之常也。】

    11-4 把我们内心的对这种相上的执着,也稍微放松一点,日子,你看,就不一样了。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让我们过快乐、解脱的日子。是不是啊!无忧无虑地过着快乐的日子。

【义贯】

说:【“大慧,我”所证得之真“常”、“不”可“思议”法身境界,

“因”以“自觉”圣智而“得”其修因之“相,故离”于作者之能作“所作”,及有无(“性非性”)二见“故”为中道实义之真“常”,

而“非”如彼外道于“外”一切法,见其性有已还无,有性无性(“性非性”)、生灭“无常”,

因而“思量”,妄“计”神我作者为“常。

大慧,若复”于“外”一切法之有性无性(“性非性”),“无常”变现,

如是见已,“思量”神我作者,妄“计”其为同于如来法身真“常不思议”境界之“常”,

“而彼”外道实“不”了“知”如来之真“常”、“不”可“思议”法身】的【境界,

为实有其“自”觉圣智而作其修“因之相”,非无因无相而得成常不思议也。

然彼外道以不了此,故其实“去”证“得自觉圣智境界”之“相”极其遥“远”,

其去以自觉圣智为因相之真常不可思议境界更加遥远!

因此“彼”外道辈“不应说”已证常不思议境界。】

诸位!不要说像佛陀这样证到那么伟大的境界,这个佛法你稍微能够了解一下,生死从哪里来?从贪爱来的。

那我们对这个贪稍微减轻一下,就是这个欲望稍微平淡一下,对不对?

那么如果你了解说:哎呀!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或者是财、色、名、食、睡,那个都是无常法的东西,都是很快,都是变坏的,

那么把我们内心的对这种相上的执着,也稍微放松一点,日子,你看,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让我们过快乐、解脱的日子。是不是啊!

童话故事里面讲,从此,王子与公主过着快乐的日子。骑着一匹白马,想象一下,奔驰在一片原野,无忧无虑地过着快乐的日子,诶!对对对!

有时候,回归到童话的故事里面,嗯,这个就是一种解脱的境界。

你今天,你也拥有了佛的智慧,你也一样过着快乐、解脱的日子。像公主、王子的日子。

所以百千万种计较不如不计较,因为它是苦、空、无常、无我的。

所以了解了生命的真相,就不会被缘起的假相所迷惑。

今天,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是因为迷惑了假相,万法把它当作是真的来追求,这问题就出来,

你看看,什么时候~那时候叱诧风云,那个武则天啊!对不对?那个武则天埋葬在西安啊,古都啊,那个时候,中国的女皇帝只有一个,就是武则天,

慈禧太后不是皇帝的,不能弄错了,慈禧太后是垂帘听政的。小李子啊,喳!那个是慈禧太后的,那个是慈禧太后的喔,慈禧太后不是皇帝的,是不是?她是垂帘听政的,

真正的一个(女)皇帝就是武则天啊!武则天!那而今安在哉?现在武则天在哪里呢?或者三国时代曹操啊、诸葛亮啊,现在又在哪里了咧?

就是回归到佛的~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啊!现在所有的过去的历史,变成一本历史的课本,历史课本,就这样子啊,有发生过这件事情,这件事情,你看万法本来就空嘛!

所以人生是宇宙的过客,很快就消失,人来自于尘土,也要回归尘土。

诸位!用快速的观念来观照你的最后,你到底要带什么走?你能留下什么?要带什么走?

像师父,我留下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给徒弟,我带什么走?我带不走任何东西,

我带走菩提业、带走善业、带走弘法利生的业,这些能带走,其他统统带不走。

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解脱的日子,

我不跟人家计较什么。人家说我好,笑一笑。人家说我坏,笑一笑。对不对?

当一个人批判你的,最严厉批判你的时候,你就觉得你很幸运了,最难听的,就是我听到了,再来就没有像那么难听的了,对不对?再来就是Lucky了,很幸运了。

万法看看你怎么转啊,转的过来就统统解脱了,统统解脱了。要转不过来就卡死了,

所以六祖讲:道须流通,何以却滞!欸!一句就见性。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却滞”就是卡死啊!

道是需要用般若智慧,让它流通、无所住的。何以却滞?为什么卡死在一个观念里面呢?“却滞”就是卡死啊!

所以我们今天讲的那个观念,轮子卡死,不能转动的,观念卡死的话,般若智慧显现不出来的,

所以道须流通,何以却滞?你看,所以劝劝大家,《六祖坛经》要看一看。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经文231:【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由于声闻畏惧生死畏惧生死而求涅槃,仍然是堕入一种生死,所以不知生死涅盘差别一切性,其实是妄想非性。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

    12-1 生死本空,不可得。涅槃本空,不可得。生死涅槃并没有距离,全在一念之间。

说:复次大慧,这些小乘的声闻人,因为怕生死的逼迫,一种妄想的苦。

这个苦啊,其实也是一种妄想。因为苦,它空无自性。

由于声闻畏惧生死,生死轮回这种妄想苦,因此追求了涅槃。

佛对凡夫讲无常,对声闻、缘觉讲无常,然后,修了一阵子,佛说涅槃是常。这个就是告诉你,有一个常的涅槃,佛因为时空不一样。

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意思就是说:不知道生死空无自性,涅槃空无自性,这些差别的一切性,一切都来自于妄想,而且是空无自性。

意思就是:生死涅槃无距离啊!菩提由来无一物啊!生死涅槃无距离,没有距离的。

畏惧生死而求涅槃,仍然是堕入一种生死,所以不知生死涅盘差别一切性,其实是妄想非性。

这一句话就是告诉你,生死本空,不可得。涅槃本空,不可得。生死涅槃并没有距离,全在一念之间。

    12-2 这二乘人,声闻、缘觉,未来能缘的诸根,所缘的境界,让它休息、休息,这个境界就当作是涅槃。不够究竟。非同于如来自觉圣智而趣入藏识,“藏识”就是第八识之体,来转成大般涅槃。

说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

未来诸根境界,“诸根”就是能缘,“境界”就是所缘,

未来这些能缘诸根,以及所缘的境界,暂时让它休息、休息。

第八意识的流注的生灭断不断不管它,作涅槃想。

我到这种境界,能、所休息了,至少不会像众生,每天都在追求啊!对不对?找快乐啊!不知道快乐在放下一念间,

因此未来这二乘人,声闻、缘觉,未来能缘的诸根,所缘的境界,让它休息、休息,这个境界就当作是涅槃。

不够究竟,这个涅槃,作涅槃想,简单讲就是不究竟,把它当作涅槃想,

非自觉圣趣,非同于如来的自觉圣趣,“趣”就是契入,

非同于如来自觉圣智而趣入藏识,“藏识”就是第八识之体,来转成大般涅槃,

二乘人六根休息作涅槃想。而如来自觉圣智趣入于藏识之体,转成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就是究竟涅槃。

   12-3 连着佛见都不可着,哪有一佛乘呢?连一佛乘都不可得,哪里有三乘?

是故凡愚说有三乘,意思就是说:所以凡夫、愚痴的人,不解佛所说义。而说:你看,佛讲了小乘、中乘、大乘,讲了三乘。

佛连一乘都没说,连一佛乘都没说,师父在这个第一义谛里面就讲了很清楚了,在彰化那个第一义谛,就讲了很清楚了,前面圆顿大教,也讲了很清楚了,

不可着凡夫知见,不可着二乘人知见,不可着菩萨知见,不可着外道知见,不可着佛见。

连着佛见都不可着,哪有一佛乘呢?连一佛乘都不可得,哪里有三乘?

    12-4 这个“空无所有”跟“空无自性”是完全两码事,“空无自性”是指相上里面,当体即空,叫做“空无自性”。“空无所有”是断灭见,否定相的存在,叫做“空无所有”,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

又有人这么说了,说心量趣无所有,诸位,这个“无所有”不是空无自性,是空无所有,是空无一物的意思,就是断灭见的意思。

又有人说:你看我们的心无形无相啊,到最后你看,统统没有啊!所以空无所有,

这个“空无所有”跟“空无自性”是完全两码事,“空无自性”是指相上里面,当体即空,叫做“空无自性”。

“空无所有”是断灭见,否定相的存在,叫做“空无所有”,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个是断灭见,一个是佛的真常见,真常的知见,那时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又有人说:心量趣向于空无一物、空无所有,这执无的断见,这偏空知见,外道的断灭见,不知道涅槃的妙心是离于有、无的。所以,因此有人说:心量趣于空无一物的无所有、断灭见。

    12-5 是故大慧,彼声闻人无智慧,不知道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如来、诸佛所证的、所教的自心现量境界,就是自觉圣智自心现量的境界,而虚妄的去计着,怎么样?外面的六尘为心中的影像,把它执为实有的境。

是故大慧,彼声闻人无智慧,不知道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如来、诸佛所证的、所教的自心现量境界,就是自觉圣智自心现量的境界,

而虚妄的去计着,怎么样?外面的六尘为心中的影像,把它执为实有的境。

外面的六尘境界投射到你的心,其实只有影子,就是记忆而已,

所以我们人活着就是一种记忆,人活着就是一种记忆的影像,是一种观念的取代,生生灭灭的观念,

那因为我们从无始劫来,妄想颠倒的执着在一种观念,卡死在某一种观念,而那种观念本身不存在。

所以六祖讲,不思善、不思恶,就是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就是你要放下那个观念,

好的观念,就是你今天看到那个恶人,有的嫉恶如仇,

我们不要看到恶人~恶人有自己的果报,我们不要去执着,

看到我们自己做了很多的善事,也不能去执着。

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

这个善恶,总括一句就是对立的观念。

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一个人死,就不是死在别人,是死在观念,一个人会死,就是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硬要这样子,这个死的很惨。

生命是活的,我们把这个观念,把它放下。或者把它转换,变成一种智慧念。

因此,我们虚妄的执着这外在的六尘变成影像。这影像就是一种记忆,还有一种观念。把它当作是实在的境界。

“现”就是实有境界,因为虚妄地执着外在六尘境界,心所影现的实有境界,现在,“现”就是实有的境界。

因此就起惑、就造业,就生死轮转,没有办法停止,常转。

诸位,歇即是菩提,那一种善恶对立的观念,爱恨交织的对立的观念,能所不断的观念,那个把它放下,没有。用智慧的念。

好,空无自性。坏,空无自性。做了很大的功德,也空无自性,

因此,就是这样放下。虽行一切善,不着一切善。虽然看到一切众生的恶,我们更抱以同情他,

生命它是一种转化,解脱在转念之间,生命就是一种转化,能转化的人,就不愧是佛弟子。

要不能转化、转烦恼成菩提,那么就麻烦大了。

所以为什么叫你听经闻法不能停止,就是,喔,你在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谁教你这个方法呢?

喔,现在学会,学会了就要用,

众生虽然在修行,其实是落入生死的观念,自己不知道。卡死在某一种观念不知道。不听经、不闻法,要怪谁咧!所以这个生死之轮转、之轮,常转就不停止。

诸位,参参看,什么叫做“歇即是菩提”啊?好好的参一参,歇即是菩提,好好的体会,体会一下,体会一下。

    12-6 佛法的伟大,是连根拔起,连根拔起,彻底地拔除你的内心里面根本问题。

我不是说出国不对啦,台湾去年出国,统计起来一千万,一千万人口,出国喔,台湾两千三百万,简单讲就是两个人就有一个出国,两个人就有一个人出国。

出国是什么?大家都讲,散散心啊,散散心。在座诸位,如果我们内在里面没有智慧,去哪里散心呢?哪里都是记忆的影子啊。

诸位,你可以离开台湾,能够离开你的记忆吗?你能离开台湾,你可以离开你心中的影子吗?行吗?

那么简单讲,你只是把你内在的观念带到国外暂时冷却一下。喔!看一看~喔!什么克里姆林宫,法国的什么皇宫,还有什么宫啊?看一看、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就解决问题了?没有。

你只是把这个观念带到另外一个国家。那个观念在内心里面啊,对不对?那没办法解决问题的。

佛法的伟大,是连根拔起,连根拔起,彻底地拔除你的内心里面根本问题。

所以我们这辈子没有听到佛法,那不是不幸,是大~不~幸!大不幸!

那没有亲近到大善知识,那就补上后面一句,那叫做:大~大~不~幸!大大不幸!这辈子没有听到佛法,叫做大不幸的人,

那有听到佛法,没碰到大善知识,就后面补两个字,大~大~不~幸!很惨!为什么?不知道什么叫做佛法啊!搞不来啊!

    12-7 【小乘行人以为这压伏六识令不现行,心得寂止的境界就是涅槃,所以说“作涅槃想”。】换句话说,小乘没办法依大般涅槃的体起大用,所以他们不度众生啊。

【注释】

【“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谓声闻畏惧自心所现的生死妄想之苦。】

【“涅槃”:意义为灭,或】者是【寂灭,即】(就)【是灭烦恼之义。】

【“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非性”,为无有自性,

此句谓不知生死与涅槃之差别之相等一切法性,皆是自心妄想所现,】

意思就是:生死、涅槃其实是无距离,【无有实自体性。】

【“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诸根”,为内六根。“境界”,为外六尘境界。

“休息”,为令内六根与外六尘不偶,】“偶”就是配对嘛!配偶、配偶,对不对?【根尘不偶,则识不生,

识不生则心不起,六识心不起则是身心暂得休憩止息。

“作涅槃相”,小乘行人以为这压伏六识令不现行,心得寂止的境界就是涅槃,所以说“作涅槃想”。】

换句话说,小乘没办法依大般涅槃的体起大用,所以他们不度众生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12-8 【小乘行人只将前六识制伏,而第八识体中的无明种子习气全然未断,唯有诸佛如来,才得以自证之内身自觉圣智所趣境界,而将所依之藏识转为大般涅槃。】转大般涅槃则能大用,所以,佛法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在大用。

【“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趣”,】就是【趣向。

“藏识转”,小乘行人只将前六识制伏,而第八识体中的无明种子习气全然未断,

唯有诸佛如来,才得以自证之内身自觉圣智所趣境界,而将所依之藏识转为大般涅槃。】

转大般涅槃则能大用,所以,佛法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在大用。

大般若能大用,大智慧能大用,所以要开智慧是很重要的,大般若才能大妙用啊!

那没有大般若,死守一个观念,卡死一个观念,能用吗?用不出来。

   12-9 不晓得法是佛方便说,把法当作实有就麻烦大了。

【“是故凡愚说有三乘”:凡愚之人,执教为实,认有实有三乘,】一佛乘都没有,岂有三乘呢?【故而欲取证。

此为执法为】实【有。】不晓得法是佛方便说,把法当作实有就麻烦大了。

    12-10 不知三世诸佛涅槃妙心离于有无。由于无智而不能了知三世诸佛如来所证所教之自心现境界。因而虚妄计著执取外尘于自心中显现影像之境界,以为实有,继而据以妄想分别其自性。

【“说心量趣无所有”:又有人执偏空之见,说一切心量皆趣向空无一物,而落于断灭,此为执无见者。】彼不知三世诸佛涅槃妙心离于有无。

【“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谓彼声闻人,由于无智而不能了知三世诸佛如来所证所教之自心现境界。】

【“计著外心现境界”:因而虚妄计著执取外尘于自心中显现影像之境界,以为实有,继而据以妄想分别其自性。】

诸位,着境以为实有。为什么万法如幻啊?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就像演一出戏啊,演一出戏啊,戏演完了,就要下台了,下台就是死亡了。

你演一出戏,你把这个角色好好地演。你演人家的老公,你就好好地演。演人家的老婆就好好地演这个角色,称职的角色,知道吗?你是良好的演员,得到好的演员,得到奥斯卡金像奖,是不是?

所以说:人啊,我们来到地球是整个大舞台,你也不过演一个小角色,我也是演一个小角色而已,演完了这出戏,我们就回家了,就是死亡了。

所以,不必太认真,就是不必太计较啦!因为万法都是败坏之相嘛。

【“生死轮常转”:如是起惑造业,所以生死轮常转不息。】

    12-11 一切的境界其实都是你的心在作用,如果你能够了解唯心,注意你那个心的起心动念,就是转识成智,转烦恼~转识成智,在你这颗心。

【义贯】

说【“复次大慧,诸声闻”乘行人因“畏”惧自心现之“生死妄想苦”,“而”趣“求涅槃”之乐。

然彼“不”能了“知生死”与“涅槃差别”之相等“一切”法“性”,皆为自心“妄想”所现,“非”有实自体“性”。

因而彼以小乘智眼见“未来诸”六“根”与六尘“境界”不偶,暂令六识“休”憩止“息”,灰心泯智】

就是灭了真如的心,也灭了般若的智这种境界,叫做灰心泯智。没有真如心,也没有大般若智,叫做灰心泯智。【之境界,妄计而“作涅槃”之“想”。

此“非”为以“自觉圣智趣”入“藏识”之体,而将之“转”为大涅槃。

“是故凡愚”之人,不解佛所说义,取著如来言教,而“说”实“有三乘”之法,落于有见;

抑或】者【执偏空而“说”凡圣一切“心量”皆“趣”空“无所有”,落于无见。

而不知三世诸佛涅槃妙心,离于有无。“

是故大慧”由“彼”无智“不”能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如来”所证所教之“自心现境界”,】

意思就是:一切的境界其实都是你的心在作用,如果你能够了解唯心,注意你那个心的起心动念,就是转识成智,转烦恼~转识成智,在你这颗心。

    12-12 所有的毁灭你的一生,都在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把那个观念转化变成般若智慧的无念,喔!那就没事了,因为那是你的心啰。

转烦恼成菩提在你那颗心,记得刚刚师父讲的,

所有的毁灭你的一生,都在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把那个观念转化变成般若智慧的无念,喔!那就没事了,因为那是你的心啰。

要让你痛苦的,是你自己。要让你快乐的,还是你自己,

当然今天来讲,是借重于师父的法啦。师父今天所讲的法啦。

如果今天师父讲的法,嗯!很有道理,回家就接受起来,学聪明一点啊,是不是?

不要善良~善良得两眼无神,这样呆呆的,看起来像绿巨人他的弟弟,绿巨人,绿巨人就是浩克啊,浩克的弟弟,就是浩呆(憨笨)啊!

绿巨人浩克他的弟弟就是浩呆(憨笨)啊!看起来善良,但是很浩呆(憨笨),浩呆就是笨笨的啦。

    12-13 佛法在复杂的人生宇宙当中,要学会用一种最简单的来解决生命最迷茫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是放下、无相、不计较、不比较、过自己的生活。快快乐乐,对不对啊?是不是?

【因而妄“计”取“著外”尘于自“心”所“现”之影像“境界”,分别执著此等境界之有无,

如是起惑造业,故】(所以)【“生死”之“轮常转”不息。】

诸位,我们要使它这个生死的轮止息,我们一定要学会一句“歇即是菩提”,放下就是有智慧的人,

佛法在复杂的人生宇宙当中,要学会用一种最简单的来解决生命最迷茫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是放下、无相、不计较、不比较、过自己的生活。快快乐乐,对不对啊?是不是?

   12-14 佛法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最重要智慧的营养品,我们这个色身没有这个营养品,色身很快就老化,我们的心中,有这个般若智慧的营养品,一罐下去,精神百倍啊!

人家说:哎呀!师父,你这样六十岁看起来还蛮年轻的。

我说:我的心已经冻龄了,把它冷冻起来,我很少有烦恼的是不是?

你要怎么样子?好好!统统好!对不对?什么事不要太过分就好,我什么~统统都好。对不对?对呀,所以都好,是不是啊?

每天行善啊,把这个金钱转换成智慧的法宝,我每天都很好啊,是不是啊?

因此啊,我们心如果漂亮,就是一种最佳的美容,所以啊,成就你的自然美是我释燕萍的责任(广告词)。

我一定要好好地给你自然的美,美的很没有话讲,

所以因此啊,最美的东西,就是那一颗没有烦恼的心,化妆品是暂时的,对不对?

如果你有化妆品,再加上你内心的心那么得美,哇!内在美、外在美,那就是十全十美了,对不对?那多好啊!

所以啊,佛法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最重要智慧的营养品,我们这个色身没有这个营养品,色身很快就老化,我们的心中,有这个般若智慧的营养品,一罐下去,精神百倍啊!

所以健康的人,两种健康,才叫做健康的人。一、身体的健康。二、心灵的健康。身、心都健康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全世界只有一个人是真正健康的人,就是佛陀。

所以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一切众生多多少少都有病,有的病比较轻,有的病很重,有的病入膏肓。对不对?

每一个众生他都有~多多少少都有心病嘛,因为执着的角度都不一样,

    12-15 统统都不执着,心里就没病了。所以佛法~你要改变别人,一定要先把自己彻底地翻转,变成一个很有修养的人。所以你彻底改变得时候,人家不知不觉地就被你的氛围感动喔。

统统都不执着,心里就没病了。

所以佛法~你要改变别人,一定要先把自己彻底地翻转,变成一个很有修养的人。

让人家那种感受非常强,看到你就~欸,你这个人不一样,你这个人真不一样。哇!你这个力量怎么来的?

学佛啊!诶,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口讲话了。对不对?

你学佛前跟那些~学佛前没有那么凶,学佛后比别人更凶,人家怎么问说,你改变了?对啊,你改变得更凶啊。

所以你彻底改变得时候,人家不知不觉地就被你的氛围感动喔。

哎呀!这个人一年前看到的不是这样,这个男人以前~哇!很凶的、很恶劣的,出口成脏,肮脏的“脏”的,没有一句是好话的,欸!

为什么?一年后就变成这样子,一年后变成这样子。

台湾也有那以前黑道的啊,听了师父的法,哇!弃暗投明啊!弃暗投明啊!

师父,我走错路,我看到你那个法,我非常地感动,我一律遵守佛的戒规,我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嗯,我说很好,来来跪下来,我给你皈依啊,跟你加加持喔,希望你能够菩提道业。

在佛法里面,再穷凶恶极的人啊,只要一念回光返照,佛都会救他,你还是有菩提性的,师父救你,好,同时放弃这个黑道的,转成白道的,

但是不要转到外道的,就麻烦了。转到外道了,就跳脱不出来了。

好了,今天五点三十八分了,我们明天再来上课,下个礼拜十九号要上课,下星期十九号要上课,明天还要继续来上课,从334页啊。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好!明天见!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发表于 2020-6-1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是分等级的,这个经文的几句“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我看来看去都觉的一般!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二套(共10讲)
第七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2012.12.02-2013.01.27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232:【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是愚痴凡夫不觉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堕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贤也。大慧,于彼应当修学。】于彼佛所说的法,一切法无生,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是愚痴凡夫不觉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堕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贤也。大慧,于彼应当修学。】

    1-1 佛陀说:万法唯心现量,所以,一切法本不生,这个“不生”是连不生的观念都没有,这个“不生”不能把它当作是用意识去推测。

看经文:“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佛陀说:万法唯心现量,所以,一切法本不生,

这个“不生”是连不生的观念都没有,这个“不生”不能把它当作是用意识去推测。

喔!一切法不生,是连“不生”都不能动念说,一切法不生。

是那一种原始状态的真如心,叫做真实的不生,这个“不生”不作不生解。

不生,若有所解,不生,即成生灭。

不生,就是不灭的代名词,不生,后面接着就是不灭,就是涅槃的妙性。

如果说不生,你把它解,有所解,解不生,那么这个“解”不生就变成生灭了。

所以,不生是证量的解脱境界,是唯心现量,它是唯心的现量境界。

所以,不生不作不生解,意思就是:不生唯证相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1-2 过去佛也告诉你万法体性本空,一切法不生,唯心现量,就是未来佛也是如是说,法法相同,现在诸佛也如是说。

是过去佛、未来佛、现在诸如来所说。

意思就是:过去佛也告诉你万法体性本空,一切法不生,唯心现量,就是未来佛也是如是说,法法相同,现在诸佛也如是说。

那么换一句话说,悟到了唯心现量的境界,悟到了一切法无生,体性本空,那么这个人就懂得佛的那一颗心,懂得佛的那一颗心。

所以者何?是为什么呢?谓自心现性非性,那么自己那个唯心所现的有,“非性”就是无,完全离,

“离”就是离有、离有生,“非有生”就是无生了。“非有生”无生。

就是说无生,真正的无生,是连有生、无生统统离,不能把那个不生、无生当作是一种观念。

见到真如的,是不着有生,也不着一个无生。那时真无生法,

所以,因为法实在是不可说,唯心现量,唯证相应故。

因此,只有彻底地离,离到最后~这样离,连那个“离”字,还是要离。在不可说、勉强说,就会变成这样子。

    1-3 万法本来就是不可得,就像兔马等角这样,不可得。但是,愚痴凡夫呢?不觉而生种种不实在的妄想

说:大慧,一切法性本来就不生,一切法就跟兔跟马一样等角,“等角”就是空无所有。

一切法体性本空,兔本来就没有角,马本来就没有角。

意思就是万法本来就是不可得,就像兔马等角这样,不可得。

但是,愚痴凡夫呢?不觉而生种种不实在的妄想,

凡夫不觉,“不觉”就是从来不觉悟,一切法本来空的道理,因此拼了老命,每天都生妄想。今天期盼明天,明天期盼明年…就是这样一直到死。

自性妄想故,这个自性妄想,意思就是说:很难去体悟跟断除的意思。

    1-4 什么叫做自性妄想?就是众生无始劫来,莫名其妙地执法实有自性的妄想习气所造成。所以在经典里面有两种比喻,老参应当修道如钻木取火,初机的应当看交通号志,停、看、听。

什么叫做自性妄想?就是众生无始劫来,莫名其妙地执法实有自性的妄想习气所造成。

如果你执法实有自性,跟自己的理念有所落差,你就会动怒,愤怒会让人陷入极度的疯狂,

人应当作理性跟智慧的主人,如果你今天不控制情绪,情绪就会控制你的一生,这是一定的道理。

因为这个自性妄想,它就是种子与习气一直冒出来,不晓得到底从哪里冒出来,火越冒就越大,莫名其妙的。

奇怪,我不想生气咧!诶,想要去控制,就是控制不住,这个就是无量劫来的习气跟种子,很难去控制它,而且甚至没有能力去控制它,

这师父昨天讲的,为了一件小事啊,对不对?耿耿于怀啊,不能释怀。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就是一种奴隶啊,它是另一类的奴隶。

奴隶就是做不了主,随着主人使唤啊。你现在陷入了疯狂的情绪啊,你就是不听使唤,

换句话说,你本身也是奴隶的一种型态,你的心做不了主,因为你被情绪所控制,你也属于奴隶。

喔!那么现在就要冷静啊,你到底要做智慧的主人,还是要做自己情绪的奴隶,现在就看你自己了,

能不能把一件事情,那么微不足道的事情,看开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能不能这样子。

所以在经典里面有两种比喻,老参应当修道如钻木取火,初机的应当看交通号志,停、看、听。

老参为什么修行要像钻木取火呢?因为这个老参啊,他钻钻钻…的时候,见到烟了,这个在经典里面讲,见到烟就是对法有喜悦了,

喔!像最近听了《楞伽经》,我就是法喜那一组的,喔!听了法,有喜悦的那一组的。

欸,这个就见到烟了,不错了,因为对法上有喜悦,就像钻木取火一样,

见到烟不能停止的,要继续精进的,见到烟还不能了生死,见到烟只是见到一点讯息了,

譬如说你念佛有种种的感应啊,或者是怎么样子…精进啊,可是还没有办法进入定的三昧里面,还继续用功,那个自性妄想还是会困扰着你。

所以老参修行要像钻木取火一样,是一次又一次,古时候的人钻木取火,见烟不可停,再继续,要看到火冒出来了,火表示般若智慧,证到无生的般若智慧的火。

初学佛法就要像交通号志,到底要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还是要向前走?要停一下。

台湾的那个台铁平交道,火车来了的时候,当~当~当~当,那个就是修行,停、看、听,停、就是要~因为这一步出去,再进去就火车会撞死人了,对不对?

要停,要看清楚,我这一辈子要过什么日子?你这一辈子到底要过智慧的生命,还是继续过愚痴的生活,要做一个抉择,生命它是一种抉择,而抉择一定要对,现在该是你做抉择的时刻了。

你要过的是智慧的生活,还是愚痴的生命,那就要看个人的选择。

停,要看清楚,看清楚、看清楚,要不然火车会撞死人,到底要往左走、要往右走?左走跟右走,全在一念之间。

要左走,错误了。往右走,就证入了。那么这个左跟右全在一念之间。

看清楚,听,听听哪个讯息,多见则不偏。多闻,那么则不会极端,所以多看,要多听。那个自性妄想,慢慢、慢慢地降伏,

所以,老参要用钻木取火的精神修行。初学佛法,自己认为我的学佛很浅,那就要看交通号志了,要指挥清楚了,停、看、听,不能弄错了,弄错会撞死人的,会闹出车祸,会死人的,所以,因为我们无量劫来都有自性妄想故。

    1-5 证悟到一切性自性相不生,有什么好处,那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困扰他了啦!

接下来,说:大慧,一切法本自不生,那么,证悟到自觉圣趣境界者,则一切性自性相不生,

“一切性”就是一切法。一切性自~一切法的自性与自相,自性相分两个角度,自性与自相。

那么,自性、自相,其实本来不生,无论是讲性,无论是讲相,或者这两个一起讲,自性相本来就不生,

这个本来不生有什么好处?就知道不会执法为实有。

悟到不生有什么好处呢?不生,他就是不灭嘛!你拥有很多的财富,一切法本来就空,就是不生嘛!

不生,就是空另外一个代名词嘛,证得空性,就不生嘛!

最重要的,学佛就是要证得这个空性的。

万法本不生嘛!本不生就会本不灭,

所以修行,说:什么是真正修行的人呢?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

也就是,你拥有了整个地球的财富,名闻利养,乃至于说你得到了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博士学位,也是如如不动,因为这个也是不可得。

因此证悟到一切性自性相不生,有什么好处,那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困扰他了啦!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因为你不知道万法见到的相都是虚妄,都是如虚空花,而这产生了什么?妄想二境界。二境界就是:不是着有,就是着无。

“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不是彼愚夫妄见,“妄见”是什么?

因为万法如虚空花,虚空当中本来就没有花,我们今天看到了种种的相,他只是缘起,他只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假相,你透视它、分析他、碎为微尘,本来就不存在。

所以啊,看到一切相,都是空中所现的虚妄的相,

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凡所有相,尽是缘起、尽是空性,

所以你见到的这些相,其实就像虚空当中所显现的花。

虚空本来就没有花,是因为暂时显现,体性本空。

因为你不知道万法见到的相都是虚妄,都是如虚空花,而这产生了什么?妄想二境界。

二境界就是:不是着有,就是着无。二境界就是:不是着有,就是执无啊。

    1-7 一切众生啊,自无始来,因为有自性的妄想。因此建立了正报的色身和依报的财产,趣向于实有自性跟自相,自性跟自相。换句话说,就是无始以来不能舍离,怎么样都舍离不了。

因为凡夫自无始来的自性妄想是很可怕的,叫做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

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啊,自无始来,因为有自性的妄想。因此建立了身,

“身”就是五蕴身,这个正报之身,就每天为了这个色身,

从小时候为了这个色身,喝奶,从小时候为了这个色身,读书,慢慢地长大,慢慢长大,从小为了这个色身,读书读到硕士、博士,

再为了这个色身结婚,为了这个色身化妆,每天都化妆、化妆。看看能不能把它搞漂亮一点,

可是都禁不起无常的摧残,越化妆就越老化,越化妆就越老化,越化妆越老化,

后来就化得不像话,越化就越不像话,越来就越化~这明明皱纹一大堆的,对不对?是不是啊?

那没办法啦,没办法就跑到韩国一趟了,是不是啊?

韩国的整形手术很厉害的,台湾的那个阿吉仔,假设说送到韩国去的话,阿吉仔,你不知道,我比别人更认真~我比别人更打拼~(师父学唱)就那个(台湾歌星)啊!

如果送去到韩国,阿吉仔回来,就变成裴勇俊(韩国演员)回来了。韩国的整形手术很厉害。

好,但是,好了,就给你整形手术好了回来,回来还是禁不起无常的摧残啊,

所以我们众生就是不肯认识~认命。也不肯认识现况,不敢接受这个事实,一照镜子,哇!怎么会老这么快?是不是?又不是冻龄的美魔女,不肯接受,

所以为了这个色身,凡夫从无始以来自性的妄想,就是从来没有停止。

后来听到佛法说:五蕴皆空,人有生老病死,大地有春夏秋冬,是不是?万物有成、住、坏、空,啊!

发现我们每天所执着的、为它而忙得,却是有一天要放弃,竟然是一堆臭骨头,

这正报,为什么?因为不认识它,就会迷惑它。

“财”那是依报之财。台湾有时候为了这几块钱杀人啊,才为了那几块钱、几十块、几百块就杀人了,

为了抢一个停车位喔,台湾为了那个停车,你先停,他慢来,两个都是邻居啊,只是为了一个停车位,互砍啊,砍死对方。只是为了一个停车位。

因此我们就知道,没有听闻佛法的,我们活得多么地愚痴!那么的可怕!是不是?

所以凡夫因为自无始来有自性妄想,所建立的正报的色身、依报的财产,都不知道这个只是缘起,都是短暂,都是幻化的,执以为实。

说:建立趣,“趣”就是趣向。一切法实有自性,认为它是实在的,我现在的身上这么多钱!

诸位,钱不是坏事,看你怎么用,对不对?我这么多钱,着以为实。

我~官干得这么大,对不对?执着以为实,但是不晓得那官是很快的~一下子就会掉下来的,

今天干了很大的高官,明天也许就做阶下囚了,这个很难讲的啊,是不是?

犯了哪一种案件,一下子犯到司法案件就抓起来,抓起来就变成阶下囚了,

像韩国的总统也是啊,对不对?韩国总统那个卢泰愚也是啊,犯了法,下来,穿了那个阶下囚的衣,穿了衣服,跟囚犯一样的衣服出现,在电视上啊,还是一样被抓起来啊,

所以因为凡夫自无始以来,建立了正报的色身和依报的财产,趣向于实有自性跟自相,自性跟自相。

换句话说,就是无始以来不能舍离,怎么样都舍离不了。

   1-8 “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这个八识,藏识就是八识,能摄以及所摄之境,能摄,“摄”就是能摄之心。所摄就是所摄之境。能摄之心,妄心,所摄的妄境,相转就是正依二报一直在转变,一直在转变,而凡夫被这正依二报所拥有的假相,转的团团转,妄想一直生起来,就像陀螺一样转不停。在生灭里面的,有见、还有无见,这两种邪见,不是着有就是着无。

说:“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这个八识,藏识就是八识,能摄以及所摄之境,能摄,“摄”就是能摄之心。所摄就是所摄之境。能摄之心,妄心,所摄的妄境,相转就是正依二报一直在转变,一直在转变,

而凡夫被这正依二报所拥有的假相,转的团团转,妄想一直生起来,就像陀螺一样转不停。

说众生身忙心也茫,身体很忙碌,心却很茫然。众生两种忙,一、身体很忙碌。二、心里很茫然。那个“忙”不一样,上面一个是加竖心旁。

身体很忙碌,就是一直转,人生毫无目的的,好像追求什么东西,像陀螺一样一直转、一直转…可是他或者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不忙又不行。

二、心很茫然。茫然因为没开佛的智慧,他想拥有的东西用到老病死,可是不一定,你拥有的东西,那不一定满你所愿,能够让你用到死的啊,

因此八识所建立的能摄的妄心、所摄的妄境,正依二报一直转变,一直生起,种种的妄想颠倒执着,

而愚夫就堕入了生灭法里面,“生住灭”就是生灭。在生灭里面的,有见、还有无见,这两种邪见,不是着有就是着无。

诸位,不只是外道、愚夫,“愚夫”就是完全没有碰到佛法的人,没有听经闻法,所以这个叫做愚夫,

愚夫堕入了~万法本来是生灭,他没有办法体会,有生就必有灭,

万法都是败坏之相,你今天所拥有的东西,其实不可得,

好好地分析,冷静一下,你拥有的这个美貌,不可得。拥有这个色身,也不可得。拥有这个万贯的家财,也不可得。为什么?因为它是生灭的,他会变化的。

所以,有钱不是坏事,如果你能够把这个有钱,把它转化成智慧的法宝。哇!那这个不得了,

有的人想要做功德,没钱,但是世人有钱啊,我在三十年前,我就听到,报纸登的说,有这些拆船的,高雄港有的拆船的,

这一拆船,哇!就是赚很多钱,到酒家里面去啊,去酒家里面去这样子,一个晚上,花二十万,一个晚上喔!喝酒啊,女人啊,就这样子来,对不对?

人家来,开瓶,啵,啵!开一瓶,两千,哇!这两千啊,可以印多少《楞严经》啊!可是他就不在意,两千,开个瓶,两千,我们不会自己开喔!这个~那个花钱不眨眼的。

所以,众生有钱就作怪,众生有钱就作怪,他不会做佛。

那学佛的弟子有钱,那正好,正好,所以这个就是一个观念里面,观念里面。

愚夫堕入了在生灭里面,从来不觉悟,不是着有就是着无,因缘具足了,就是有,因缘不具足了,就变成无,而且认为那个“有”是实在的有。“无”是实在的无。

    1-9 底下这一句,世尊完全道出了一切众生的心态,说“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贤也”。喔!这一句话,佛陀讲的,一百分,一百二十分,讲的太棒了。所以圣贤无所期盼,悟无所得,即入佛的正智,原来诸法本空,就是无所得。

底下这一句,世尊完全道出了一切众生的心态,

说“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贤也”。

喔!这一句话,佛陀讲的,一百分,一百二十分,讲的太棒了。

“希望”就是每天都在期盼,每天都在期盼。“一切性”就是一切法,总是期盼啊。“生”就是实有生起。

每天都是这样子,怀着一颗期盼的心,兄弟姐妹啊,更团结、更聚一聚,可是不晓得有生老病死,希望实有生起,

我儿子是不是能够念到哈佛大学、北大的或者台大的。实有生起,希望我这个儿子很会念书。

再来我的老公事业看看能不能做得搞大一点,钱赚更多一点,钱实在是已经用不完了,还更多、更多。

实有生起,希望就是每天都在期盼,一切法实实在在有生起,而不知道说,你看到的那个东西,其实是虚妄的东西。

简单讲,每天都建立在希望当中,怎么希望呢?有存在的种种的缘起法,

有时候也期盼非有,“非有”就是这种事情不希望有发生,无,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发生,

譬如说:哎呀!我已经生三个女儿了,三个女儿了,然后,欸,老婆又大肚子了,怎么~又期盼、期盼,希望第四个生男的,

欸,结果一生下来,又生女的,啊!达不到希望了,希望无,生不到一个男孩子了,世间人嘛!就是这么意思。

中国人重视香火的传统啊,就是希望有个男孩儿,一下有,一下子希望无,不要生女儿,这个“无”就是因缘不具足了,就变成无了,因缘具足了,就有。

因此不管有,是妄想,无,还是妄想啊!你不晓得你家多生一个人,就一定会多死一个人吗?哪一个人一生出来,永远不会死的啊?

简单讲你家多一个生,就一定要多一个死人,这一定的道理,

所以,“非圣贤”,意思就是:这种因为愚夫没有智慧,

所以堕入每天都在期盼,发生一件事情的有,或者是没有,去期盼不要发生任何事情的非有,

完全都是妄想在生起,不是圣贤的心态,也不是圣贤。

所以圣贤无所期盼,悟无所得,即入佛的正智,原来诸法本空,就是无所得。

这个世间生灭法的东西,不是你希望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子的啦,

你就照着你的理想订出你的目标,万一没有达到你的目标也不必失望,因为诸法本来就空啊,没有所谓希望,也没有所谓失望,

因为我们充满着希望,到最后就失望。到最后就活不下去,就绝望了,绝望就去跳楼,就去跳楼。对不对?

希望、失望、绝望。每天都这样,抱着希望、失望、绝望。他就一直恶性的、重复的心情。

“大慧,于彼应当修学”,于彼佛所说的法,一切法无生,应当修学。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1-10 我们佛弟子~刚刚师父所讲的啦!现在就是要做智慧的决定的时刻了,你是要选择智慧的人生,还是要继续过着愚痴的生活,就看你自己了。

整句把它贯串起来,说:复次(大慧),一切法唯心现量,所以故本不生,

这一切法唯心现量,本不生的境界,是过去佛所宣说,未来佛也是如是宣说,现在诸佛如来亦如是说。

为什么?佛佛道同、法法平等。

是为什么呢?谓自唯心所现的有性、还有非无的无性,是诸佛如来是完全彻离,彻底的离,离于有生、还有离于非有生,就是离无生。

大慧,一切法性本来就不生,一切法就像如梦幻泡影,就像兔马等(角),根本就不存在,兔马没有角啊,兔马等角本来就是不存在。

但是愚痴的凡夫从来不觉悟,这个万法因缘所生的东西,一定会败坏,而生不实的妄想。因为凡夫不觉,而生种种不实在的妄想。每天都是期盼、希望、失望、绝望。

何以故,这么困难呢?因为无量劫来,习气的妄想种子太难,自性妄想故,这个自性就是众生无始来执着法实有自性,很难断的这种妄想习气所造成的。

就是莫名其妙地执着,莫名其妙地妄想,莫名其妙地恐慌,莫名其妙地掉眼泪,把一个身体搞的快垮掉了,还是对那一件事情,就是死执不放。

我们佛弟子~刚刚师父所讲的啦!现在就是要做智慧的决定的时刻了,你是要选择智慧的人生,还是要继续过着愚痴的生活,就看你自己了。

而且这一辈子要修学佛道是绝对不能跟错师父的,那跟错师父这样子~后半辈子,不要说后半辈子,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就It′s  over.结束了,结束了。因此啊,停、看、听,要做得很彻底。

大慧,一切法本来就不生,所以我们的清净自性也就不生不灭,没有任何的增减,

当一个人证悟到离有、无,不生不灭,没有增减的时候,他的自觉圣智就会产生,达到第一义谛大空,所显的真如心性。

“一切性”就是一切法,自性与自相其实本来就不生,万法本空。

但是这种境界呢?不是愚夫每天都妄想,妄见虚空当中的有花。

不晓得所有的缘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也不懂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叫做妄想。就着有,要不然就是执无这两种境界。

凡夫从无始以来,因为自性的妄想,所以建立了正报的五蕴身,还有依报的财产,

这建立呢,就趣一切法。“趣”就是趣向,一切法,拼了老命,执着实在是有的自性与自相,无始以来不能舍离,不能舍离这种执着,这种执着。

大慧,这八识所建立的,能摄的妄心、所摄的妄境,还有正依二报,时时刻刻都在转动、都在转变。

而愚夫堕入了生灭法里面,不是着有、就是着无的两种邪见。

每天都在希望期盼一切法性,一切法实在有生起,因为他充满着希望跟理想。

“生”就是有。着于缘起的生的有,要不然就期盼“非有”或者是堕入失望的非有,“有”就产生希望,有的“非有”就产生失望,这有、无统统是妄想而生,这个不是圣贤的境界。

说大慧,于彼,“彼”就是于彼佛所说的法,一切法无生,“彼”就是佛所说的法,一切法无生,应当好好地体悟、证入、契入。

    1-11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像兔本来就无角,马本来也无角,不必去讨论它,意思就是:诸法本来就无生了,只是因缘生了,凑一凑,条件所构成的,你误认为一切法好像实实在在的生,对不对?

【注释】

【“谓自心现性非性”:谓一切法唯自心所现,其性非有实自体性。】

【“离有、非有生故”:“有非有生”,即】(就是)【有生与非有生;非有生即】(就)【是无生。谓此自心现性,不但离于有生,且离于无生,】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佛证到一切法不生,是证悟到一切法本空,

这里离于有生、离于无生,是说缘起的具足叫做有生,缘起不具足叫做无生,

这个“无生”跟前面“一切法无生”没有关系,这两个名词是不能弄错的啊,不能弄错的。【有无俱离。】

【“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这意思就是:一切法本来就不存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像兔本来就无角,马本来也无角,不必去讨论它,

意思就是:诸法本来就无生了,只是因缘生了,凑一凑,条件所构成的,你误认为一切法好像实实在在的生,对不对?

说:【“性”,是法性。

此谓:若】(如果)【已】经【知一切法性为真实不生之理,而还在诤辩一切法性之有无,如诤兔马角之有无,反成虚妄之有无等邪见。】

证悟到一切法无生有什么好处?就像师父,自这个年轻的时候,我就发过愿,我一定要深入三藏,一定要精通三藏,再来要体悟佛的究竟义,因此我一定要深入经藏,悟明佛性,悟明了心地,再来,一定要推广正法,

所以我会记得广化老法师,一直跟我讲,你千万作法师的人要有骨气、要有志气,你千万不必去开口,跟众生提到你这个供养的事,有时候你越最求就越少,

你只要好好地修养自己、修行自己,让别人感受很深的时候,人家还是有远见的,人家还是会观察的,出家人,不能一直自己吹嘘啊,一直到处告诉人家,

所以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都是这样,宁可坐蒲团饿死了,也绝对不向信徒开口,

那广化律师教我们就是这样要有志气,出家人要有骨气,嗯!但是不要常常生气,不要常常生气,

所以因为我们亲近了(广化)律师,所以秉持了这个原则,一直到现在,我从出家以来,没有向信徒开过一次口的,绝对没有。

只有一次,在英国的时候,因为身上没零钱,我就跟信徒讲,你有没有零钱,我想买一支那个冰淇淋,有跟他借一块、两块钱,买那个冰淇淋啊,回来我也想还他,他不要的喔,是他自己不要的喔,是不是?我有还他,他自己不要喔,我没有侵损到他,

所以这辈子完整讲起来,我没有开口向任何一个信徒去化缘,所以这根柱子多少钱,这尊菩萨多少钱,都是人家主动来问的,都是主动。

啊,师父,你这个要多少钱、多少钱?我说:喔那个,这个是多少钱,你问了,我们才答嘛,对不对?

但是有一个信徒就是~师父你缺少什么?你告诉我。嗯!哪有这种法师的,我缺少什么?我敢开口吗?哪有这样子的。没有这种法师的啦,

所以修行就是好好地修自己,自己看,道不在相,在心。道不在相,它在心,

所以你做得让人家很感动,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跟你相应的护法嘛,对不对?

喔,那么就是有道不怕没有护法,喔,那我们就体悟得出来,还是自己要认真修行,持佛的清净戒律,守住佛陀的因果,不自赞、不毁他,然后我们好好地修养自己,也修行自己。

【“是愚痴凡夫不觉妄想”:谓凡此皆是愚夫不觉而生之不实妄想。“不觉”,即】(就是)【迷】的【义】(意思)【。】

【“自性妄想故”:谓这是由于众生无始来执著法有实自体性之妄想习气所造成】的【。】

    1-12 【一切法不生之】(的)道【理,乃是如来以自觉圣智所趣入的境界,于中,如实知见一切法之自性与自相俱毕竟无有生起。此为真无生,以性相皆】本来就空性【无生,性相双忘之境界也。】

【“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

“一切性”,即】(就是)【一切法。“自性相”,即】(就是)【自性与自相。

此句谓】(是说)【:一切法不生之】(的)道【理,乃是如来以自觉圣智所趣入的境界,于中,如实知见】

如实知见就是没有虚伪,不是用妄想,如实知见是用真如的智慧见,照见不是用妄想见,

如实知见,【一切法之自性与自相俱毕竟无有生起。】

因为那个都是短暂的元素,地水火风、颗粒微尘所组和起来的,一个暂时的假相。

【此为真无生,以性相皆】本来就空性【无生,性相双忘之境界也。】

诸位,那个“忘”不是忘记,“双忘”就是不着。无所住于性,也无所住于相,因此,无念、无住、无相,对不对?所以,性相双忘之境界也。

【“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二“,为有无二法。谓此如来所证之不生法,非愚夫妄想分别,著于有无二法之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10: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