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经文193:【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 3-1 分别应初业,广分别是为了适应是初发心修行道业之人。如果是久修行的人呢,就是开示他正真的实相,因此,要有根器成熟的。 这语言文字太省略了,把它贯串一下: 说:言说,意思就是:至于种种的言说,怎么样?别,就是特别,特别施设而举行, 意思就是:为什么要特别施设种种的语言,当然就是为了方便。 但是究竟真实之理啊,它是离于名字的,名字是人类所创造的,它是空无自性的。 分别应初业,广分别是为了适应,初业,是初发心修行道业之人,这个业,不是造业,是指道业,这个分别,是广分别说, 广分别说法,是为什么呢?应,就是适应,是为了适应,初业,是指初发心修行道业的人, 如果是修行,久修行的人呢,说:修行示真实,这个修行,上面补一个字,加一个「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Once upon a time Long long time a go就是,很久很久以前, 要这样,久修行之人,示,就是开示他正真的实相,因此,要有根器成熟的。 3-2 真正一个听经闻法的人,通达、吸收、消化,化作自己的心性的时候,师父叫他讲,他绝对能讲得出来,他真的听得懂,所以,现在来讲,嗯,听得很法喜,那不一定懂,就觉得很法喜,所以就先结一个善缘。 我们文殊讲堂啊,从一九八九年,成立到现在,二十多年了,这第一次讲楞伽经,因为楞伽经的语言艰涩,翻译太省略了,不容易看得懂, 师父认为这二十年来,大家重复地一直薰习,因缘已经具足了,所以来讲这个圆顿大教, 虽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受用啊,总是创造一个圆顿的因缘,该度的,已度,未度的,作得度的因缘,所以,讲还是比较好, 有的人,别本经典没有这么法喜,听到这个楞伽经,特别地法喜,这个人宿世善根深厚,能够每一堂课来到这里,听得懂不懂,这个人都不是一个简单的。 很多人,我碰到他就问他说:你楞伽经听得懂吗?嗯,听得不错啊,很好,你说一下,我听听看,欸呦,那个哪有办法啊, 我是说,我听得不错,法喜,但是这讲,真的没办法,这就表示还没有吸收消化,不能化作自己身体的养分跟这个能量。 真正一个听经闻法的人,通达、吸收、消化,化作自己的心性的时候,师父叫他讲,他绝对能讲得出来,他真的听得懂, 所以,现在来讲,嗯,听得很法喜,那不一定懂,就觉得很法喜,所以就先结一个善缘。 3-3 真实的悟境在哪里呢?乃是内心自悟之处,所以说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这个道理。开悟,别人帮不上忙的,善知识也只能引导你,给你作强大的增上缘,但是悟不悟,还是要看你的内心,有没有宿世的善根,还有这一辈子的精进的努力,别人没办法的啊。 接下来,说:真实自悟处,意思就是:真实的悟境,乃是内心自悟之处, 真实的悟境在哪里呢?乃是内心自悟之处,所以说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这个道理, 开悟,别人帮不上忙的,善知识也只能引导你,给你作强大的增上缘, 但是悟不悟,还是要看你的内心,有没有宿世的善根,还有这一辈子的精进的努力,别人没办法的啊。 所以,有一个年岁大一点的,听经闻法也有一阵子,然后到师父这边来,就说:喔,我听了那么多法,就觉得师父讲得不错,我说:嗯,很好, 就是不会开悟,师父,请问师父,要怎么样开呢? 喔,这个就麻烦大了,怎么开,你去拿一支铁鎚来,这样,开开开,要不然要怎么开啊,这又不是用鎚的,就可以通的说,这个没有那么简单,这需要一点时间。 3-4 能觉想,所觉想,离,皆悉远离,这个就是重点了,不能离相啊,你整天在那边打坐啊,就死守这个五蕴身,道不在这里,不在五蕴,也不离五蕴。 接下来,觉想所觉离,就是能觉想这一颗心,以及所觉想的,就是能觉想,所觉想,离,皆悉远离, 这个就是重点了,不能离相啊,你整天在那边打坐啊,就死守这个五蕴身,道不在这里,不在五蕴,也不离五蕴。 此为佛子说,这个是为大根顿入的佛子所说的。 3-5 如果是愚痴的人,怎么样?应当广分别说,这一句就是重点,所以为什么教我们要重复地听经闻法,慢慢地薰习,再薰习,也只有用这个办法。 愚,如果,假设说,若愚者,如果是愚痴的人,怎么样?应当广分别说,这一句就是重点, 所以为什么教我们要重复地听经闻法,听经闻法以后,上字幕,最好能够做笔记,为什么? 因为很少人有像大慧菩萨,这种意生身,他方世界来的十地菩萨,来跟佛对话的,我们根本没办法。 所以这个愚者就应广分别说,说多一点,慢慢地薰习,再薰习,也只有用这个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