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二套(共10讲) 第五讲
1 经文208:【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这一段是跟昨天所讲的内容,有相连贯。
【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
1-1 万法都是空无自性,是绝对的空性,那么就没有任何的比较,这些千差万别的大、小、有、无、长、短、方、圆,都是由分别比较心而来的。
这一段是跟昨天所讲的内容,有相连贯。
说:如是大慧,一般人或者是外道,看到牛有角,因此,经过了比较而说兔无角。
说:大慧,我们现在用理性、科学来分析一下,真相是什么?
我们用理性客观来分析一下,又牛角者,析为微尘,把它分析到微尘,你会发现,没有牛角这个东西,
又分别微尘,又很清楚地分析透彻到,透视到最极的微尘,你会发现,刹那不住,刹那不住,就是电子、质子、中子,电子、质子、中子,高科技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没有一时一刻停住的,那意思就是说:连牛角都空无自性。
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那么,彼何法来对观,是连牛角都是空性的,那用什么来对观,何所观,就是来比较,来比较对观,故而言兔角没有呢?而言兔角无呢?
连牛角都是空性的,这不能比较的,就站不住的,那么,彼何法来对观,而说兔角没有呢?兔无角呢?
若言观余物者,若如是观,万法都是空无自性,是绝对的空性,那么就没有任何的比较,这些千差万别的大、小、有、无、长、短、方、圆,都是由分别比较心而来的,
如果你也能够体认万法当下就是空无自性,就是绝对的空,因为色即是空,平等不二的这个道理,不经过比量、比较的心态,
那么这一些长、短、方、圆,包括语言、文字、有、无啊,一、二、三、四数量啊,都是空无自性,那么就解脱。
若言观余物者,若如是观,彼法亦然,说:彼法亦然,意思就是说:从比较当中那是不能成立的,由大比较小,由小又比较成大,这些也不成立的,
大、小,也是一种概念,一、二、三、四还是一种概念,有、无,还是一种概念,
所以因此,众生啊,没有办法离开这些对观法。因为没有办法离开这些对观法,所以就落入强大的、分别的,我执、我见,因此生活、生命当中完全不懂得转圜,就完全被困死了,困死在假相当中,
因此在假相当中不是着有就是着无,要不然就是外道着断见、着常见。
而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这个东西,万法回归当下,因为一切法空无自性,不能对观,所以我们活着就懂得要不计较、不比较。
因此学佛在做什么呢?学佛就是要转烦恼成菩提,你没有听过一句话吗?说:生命就像跳芭蕾啊,要懂得旋转,才知道什么是精彩啊,
人的一生,他就像在跳芭蕾舞啊,这芭蕾舞,没有一个芭蕾舞者,他不懂得旋转,不懂得旋转怎么知道什么是精彩呢?
学佛也是这样子的,学佛也是这样子的啊,人生就像跳芭蕾啊,要懂得旋转,才知道什么叫做精彩,我们也是啊,要懂得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才知道什么叫做精彩啊。
1-2 记得,只要对比的观,都是分别心,都是刹那生灭的东西,佛性绝对,佛性是圆满的,不容许你有一点点缺陷的,所以只要是对比比较之下的,统统落入生灭的观念,简单讲只要你内心里面有分别心,那一念就是生死的无明。
[注释]
[「观牛有角,故兔无角」:若因观牛有角之故而言兔无角。]
[「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微尘」为邻虚。再者,所谓牛角者,若将它分析为邻虚之微尘。]
[「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然后再分别此微尘之性,则知此微尘之性刹那不住,其中并无牛角之性可得,若如是,则牛角之有,便成不有。]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凡所有相都是空性,都不存在。
[「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牛角之有变成不有、]不是真实的有,[有既不]是真实的[有,则彼外道人要以何物来对观而言兔角无呢?]
对观要有实体的东西,可是呢?佛陀证到一切法空无自性,那个不能拿来对观的,而言兔角无?
所以我在台大上课,就问他们用过,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请问:一加一等于多少,好,你说二,那么请问你:一存在吗?一是否存在呢?这个问题就来了。
因此,所有的学者,或者是后天所学习出来的一些知识啊,或者是这一些常识啊,那我们也随喜赞叹,因为那是生存的根本的条件,
但是问题这些知识、常识,透过了分析比较,强大的力道,语言文字的观念却压住了我们的清净自性,这个叫做所知障,
所以有时候书读得越多的,障碍就越大,因为他卡死以前的语言、文字、常识的观念,用这样子的推论来理解佛法,是很可怕的,
除非这个人高学历的人有大善根啊,要不然的话,后天所学习的知识、常识,你不能说它不对,因为要生存就是要这一些东西,
但是这一些东西,恰恰好把所有的观念,把那个无师智、自然智了,压得死死的,刚好把我们的本性,全部都是压住,显露不出来,
后天所学习的种种的语言、文字、观念、对比,一二三四,这些观念,就是这样子。
因此想要显露我们的佛性,就知道这些知识、常识、分析,这个都是工具,最大的问题,是要解脱,解脱。而我们空性的涅槃本来就存在,只是你没有去发现而已。
说:佛发现了涅槃并没有新跟旧的东西,涅槃也没有所谓新,涅槃也没有所谓的旧,因为它一直存在啊,诸法本来就空性,只是你没体悟而已啊,诸法本来就涅槃了,还有什么增加一个涅槃,涅槃本来就没有增加、没有减少,就像虚空一样了,所以是谁先体证到这个空性的思想,谁就契入了涅槃妙性。
[「观」,是对观,「何所观」是以何法来对观。
此段是言:彼外道若以有立无,则若分析其有,]来分析它的有,[知其有亦空,则其立言之本便无着落;能立之有既破,所立之无便无法成立。]
[「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魏译本作:「若如是观,余法亦然。」]所以记得,只要对比的观,都是分别心,都是刹那生灭的东西,佛性绝对,佛性是圆满的,不容许你有一点点缺陷的,所以只要是对比比较之下的,统统落入生灭的观念,简单讲只要你内心里面有分别心,那一念就是生死的无明。
1-3 活着的时候,只有一句座右铭,活着的时候,心不计较、不比较、不对观,没有能所,就入解脱,就进入解脱的状态。
[义贯]
[「如是,大慧」,若因「观牛有角」之「故」而言「兔无角」者,实为虚妄。
「大慧,又」所谓「牛角者」,若「析」之「为」邻虚之「微尘」,然后再「分别」此「微尘」之性,则知其性「刹那不住」,其中并无牛角之性,可得。
若如是,则牛角之性即自不有,有既不有,则「彼」外道人以「何」物来对「观」,]
所以我们就是拿不存在的东西,来执着、来讨论。
诸位,如果你没有开悟见性,底下,我讲的话,你要牢牢地记住,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
无论你的朋友,无论你在家庭的生活,你一定要记住,因为大家都卡着一层无明,强大的观念的时候,只有一句话能解决问题,就是:各退一步,因为那种众生的我执、我见、法执是很可怕的,
有时候语言是说不上来的,还有有时候我们内心、或者脑部生病了,他这个道理知道,可是就是转圜不过来,这个道理它很简单,可是他就是转不过来,
这个时候你要用佛的心来宽恕一下,除了各退一步,还要更上一层楼,就是要超越那些凡夫的胸量,你一定要更高超,来看这个世间,要更放大你的胸量,因为众生没办法,他的能力就是到这个地方,
这个众生他只有能挑二十公斤,他所能承受的语言、逆境只有二十公斤,你给他挑六十公斤,那压死他,
所以当逆境来的时候,你就给他做一个很有修养的,给他牢骚一下、抱怨一下,做一下义务听众,出气筒,但还得看你有没有时间啊。
所以这个是永恒的真理,就是你碰到争执的时候,我们也有正确的观念,那他也认为有正确的观念,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各退一步,把最困难的事情,交给时间,你现在要讨论的逼下去,会死人喔,某些东西不是一直讨论的东西,大家都卡在一个个性,
喔,原来佛法也是一种艺术啊。所以啊,师父讲到嘛!生命就像跳芭蕾啊,要懂得旋转,才知道什么是精彩,
诸位,你不必卡在某一个观念,你把它转一下,转一下,是不是啊。
有的东西,不是你讲,他就会听的,父母亲讲这个儿子,他打死他,他不听你的,他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打死他,你没办法的,父母也没办法,兄弟也没办法,所以说,父母亲你只能生他的身体,你没办法生他的心。
那么我们如果今天有学佛了,就用更宽广的角度,那师父,用更宽广的角度,还没办法解决呢?嗯,就放着啰,要不然怎么办,要不然是枪毙他吗?
喔,这样你就懂得旋转了,就旋转了,就活出精彩,能够转凡成圣,活出精彩,能够转识成智,活出精彩,能够转烦恼成菩提,又活出精彩。
而我们卡死在某一个观念里面,两个都是死在那个观念里面,他也不退,你也不退,这样就稳死的。
所以啊,有时候,不处理反而比处理更好,有时候一定要处理比不处理好,这就要看你的智慧了。
[「而言」兔「无」角「耶」?「若言」对「观余物者」,则「彼法亦」不得成立。(亦即,若其他法亦是以对观而得,则那些法也都同样不能成立;换言之,一切对观而得之法,皆为虚妄,皆不得成立。)]
所以,活着的时候,只有一句座右铭,活着的时候,心不计较、不比较、不对观,没有能所,就入解脱,就进入解脱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