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10-3 色与空虽有能持所持之殊,而成色空之别,然其性原是一空,并无变异。我们所有万法的众生,都是同一个真如自性,并无差别。

【“色是虚空”:色即】(就是)【是虚空。色虽有种种】(色相)【色现,然其性是空。】

【“持所持处所建立性”:“持所持”,即】(就是)【能持及所持;能持】是【指虚空,其所持者为色。

此谓】(这个是说)【:色不自存,必须由虚空来持,方得成就,】

就像刚刚师父讲的,你没有虚空,你怎么吃饭,你没有虚空,你怎么呼吸,你没有虚空,你细胞怎么新陈代谢,这大家都很清楚的嘛!

【正如波不自波,必有水相持,方得成波。

然此能持、所持,实为一物,并无差别,譬如水与波,同是一水,并无差别,】

我们所有万法的众生,都是同一个真如自性,并无差别,

【只因有境风因缘,故有波相显现,而水性实无有变异。

色与空亦然,虽有能持所持之殊,而成色空之别,然其性原是一空,并无变异。

“建立”,成就。全句之义为】(是说)【:色是能持与所持因缘和合之处,所成就之性。】

【“色空事,分别当知”:“事”,即】(就是)【物。

谓色与空这两种东西,其中的分别,应当善知。

此所谓“分别”,亦即】(也就)【是无分别中的分别,】

诸位!无分别,就是真如心,真如的心性就是无分别,从真如心性里面的分别,所有的分别,统统是无分别。【所谓善分别是也。

又,色空本无分别,而今现有分别,所以说是无分别】当【中的分别,所谓从空起妄是也。】

   10-4 【四大其性虽空,然亦不住于空性。】意思就是说:我们怎么烦恼,我们的涅槃妙性并没有增减,涅槃妙性就是空性,体证了空性,诸法空性,就是体证了涅槃不增不减的妙性,所以我们的涅槃是时时回归当下的,时时都存在的。

【“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四大种地、水、火、风之自相各为坚、湿、暖、动,】

诸位!这个坚、湿、暖、动,后面都补上一个“性”,这样才更清楚。

地是坚性、水是湿性,火是暖性、风是动性,这样你才更清楚。

地、水、火、风自相,各为坚性、湿性、暖性、动性,【各有差别。】

【“亦不住虚空”:“住”,是停住不变。谓四大其性虽空,然亦不住于空性,】

意思就是说:我们怎么烦恼,我们的涅槃妙性并没有增减,涅槃妙性就是空性,体证了空性,诸法空性,就是体证了涅槃不增不减的妙性,所以我们的涅槃是时时回归当下的,时时都存在的。

佛来应世、示现,我们的涅槃妙性不增不减,佛不在世,我们的涅槃妙性也不增不减,只是体悟不出来而已。

所以,佛最了不起的就是体悟了诸法毕竟空性,诸法的毕竟空性,就是,诸法就是涅槃,当下就是涅槃。

【因其自相坚、湿、暖、动,念念变异,无有少时停住。

其性虽空,亦】(也)【不住于空,这是指不变而随缘,是故有种种万法生起。

反之,倘若四大种停住于虚空之性,便不会有种种万法生起。

今见有种种万法生起,念念迁谢,故知色不住于空,而能随缘成物。】

【“非彼无虚空”:谓非彼四大之中没有虚空。虽然色不住空,但色空二者并非截然为二,互不相干,互不相到,而是色中皆有空性。

四大之中若无虚空之性,则四大念念生灭】的【时】候【,应成断灭,无复有四大相续存在,亦不能与物和合成就种种事物。】

所以,没有虚空,万法统统停止,万法变成有其自性,因为,万法空无自性,所以,空住于一切色法。

而一切色法有什么,就是大用现前啦!诸位!没有虚空怎么能作用,你能活到今天,我们今天能吃、能睡,能呼吸、能新陈代谢,就是虚空。

【因四大之性若不空,则成窒碍不通,】所以身体小至一个细胞、大至整个身体,统统要虚空,那就【不能流动,】

你今天要不要大小便,要,你没有空间,你怎么大小便啊!没有大小便,你能活吗?

你内心里面如如不动,那是因为无形相的,可是身体它会生灭变化的,如果不能流动,那么就成窒碍不通,

【所以不能与物】相【和合。且若其窒碍不通,】怎么样?就是很难启动我们的妙明真心,

那么【则其念念灭】的【时】候【,便是实灭,而不能虽念念变灭,而实不灭,】因为空无自性,才能念念不灭,因为空无自性,才生念念无生。这样听得懂意思吗?

因为空无自性,所以一切法无生,因为空无自性,所以念念不灭,

【因而不致落于万法断灭。】外道的种性,外道的恶知见、邪见。

    10-5 色”与“空”二种“事”物之微妙“分别”,应“当”善“知。

【义贯】

【“大慧,虚空”即“是色”,以虚空之性“随”缘而成(“入”)“色种。

大慧,色”即“是虚空”,因色乃是能“持”的虚空,与其“所持”的色种,两者因缘和合之“处”,“所”共成就“建立”之“性。

色”与“空”二种“事”物之微妙“分别”,应“当”善“知。

大慧”,地水火风“四大种生】的【时】候【”,其坚】性【、湿】性【、暖】性【、动】性【四种“自相”虽“各”自“别”异,然仍以虚空为性;

其性虽空,然“亦不”停“住”于“虚空”表面之相,而有前后起灭之别异;

因此四大自相虽各别,然并“非彼”四大之中“无”有“虚空”之性。】

    10-6 今天,诸位!谁害惨了谁,就是你自己的观念、妄想,害惨了你自己,这句话你一定要背起来,谁把你害得最惨,就是你内心里面的妄想。我们真如自性不会用,却用无明妄想到处为敌,而不晓得你的敌人,却在你的心中显现,别人,敌人不痛不痒,而你却痛苦不堪。

【诠论】

【此节讨论有名的“色空一如”之问题。

至少有三个理由说色空不异:

一、变现(】就是【“随入”),色为空性之所变现。

二、能持所持是一,如水持波,水波无异。】色空不二。

【三、色空互入互即,色中有空,空中有色,非截然为二,】而互不相到(【而不互到。】)

它这里用虚空来表达空性就是在当下,师父已经前面又附带说明了,

【又,色如空华,】空华(【空中之华,】)就是虚空当中产生的华,

我们今天万法都是虚空华,如来藏性是这么样的显露出来,看一切相,我相人相众生相,虚空华,山河大地,虚空华,整个宇宙都是虚空华,只要有相、无相,统统都是虚空华。

【非有非无,只是众生徒自妄为,自捏其目,】就是著于有、无,心著于有、无,妄想重重,叫做自捏其目。

所以【故于空】中【见华,】我们在真如本性里面,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见到虚空华,这就是自捏其目,自捏其目就是我们动念产生了无明,在真如自性里面,本来无一物,却见到空中华。

【而此空华,即】(就)【是众生业识之所变现,】简单讲:这些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鸟兽虫鱼,一切山河大地,统统是业识所变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你的心,

【空者则为如来藏,华则为业识,亦即】(也就)【是捏目妄为。】

今天,诸位!谁害惨了谁就是你自己的观念、妄想,害惨了你自己,这句话你一定要背起来,谁把你害得最惨,就是你内心里面的妄想,捏目妄为,

我们真如自性不会用,却用无明妄想到处为敌,而不晓得你的敌人,却在你的心中显现,别人,敌人不痛不痒,而你却痛苦不堪,所以捏目妄为,就是妄动,内心妄想分别、起心起念。

【色空亦如是,空即】(就)【是如来藏,色即】(就)【是业识之变现。

又,一切万法本无分别,而为一圆成,】一个圆觉自性所成,【只因一念妄动,故使有分别,而令本一精明,成六和合(如】(就像)【《楞严经》中所明】的【)。】所以还好我们《楞严经》讲过了,

【故】(所以)【现在行者最大的课题,即】(就)【是在此六和合之中,】不要去分别,千万不要去执着,不要去妄动,【当下体取此】(那个)如如不动的【一精明,】

为什么一直叫你,告诉大家,如如不动,不妄动,这是修行就抓到了核心,离一切相,心如如不动,你的内心不妄动,你就抓到了修行的核心跟价值【而顿入如如不二的不分别境。】

如如就是,其第一个“如”是指内心,内心如,第二个“如”是指外境,内心如,外境也如,内心不妄动,外境本来就空,还是如。

如如的意思:就是空空所显的真如,叫做如如,空性所显的内如外如,无法不如,叫做如如。

所以啊!师父前一天告诉大家喔!上个礼拜说:人一可比一出戏喔!没来没去没事情。这样佛法拿捏到重点,这一辈子就是二个字,“快活”,很快活。站立与睡眠啊!都与道相应啊!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二套(共10讲)
第五讲

    1 经文208:【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这一段是跟昨天所讲的内容,有相连贯。

【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

    1-1 万法都是空无自性,是绝对的空性,那么就没有任何的比较,这些千差万别的大、小、有、无、长、短、方、圆,都是由分别比较心而来的。

这一段是跟昨天所讲的内容,有相连贯。

说:如是大慧,一般人或者是外道,看到牛有角,因此,经过了比较而说兔无角。

说:大慧,我们现在用理性、科学来分析一下,真相是什么?

我们用理性客观来分析一下,又牛角者,析为微尘,把它分析到微尘,你会发现,没有牛角这个东西,

又分别微尘,又很清楚地分析透彻到,透视到最极的微尘,你会发现,刹那不住,刹那不住,就是电子、质子、中子,电子、质子、中子,高科技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没有一时一刻停住的,那意思就是说:连牛角都空无自性。

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那么,彼何法来对观,是连牛角都是空性的,那用什么来对观,何所观,就是来比较,来比较对观,故而言兔角没有呢?而言兔角无呢?

连牛角都是空性的,这不能比较的,就站不住的,那么,彼何法来对观,而说兔角没有呢?兔无角呢?

若言观余物者,若如是观,万法都是空无自性,是绝对的空性,那么就没有任何的比较,这些千差万别的大、小、有、无、长、短、方、圆,都是由分别比较心而来的,

如果你也能够体认万法当下就是空无自性,就是绝对的空,因为色即是空,平等不二的这个道理,不经过比量、比较的心态,

那么这一些长、短、方、圆,包括语言、文字、有、无啊,一、二、三、四数量啊,都是空无自性,那么就解脱。

若言观余物者,若如是观,彼法亦然,说:彼法亦然,意思就是说:从比较当中那是不能成立的,由大比较小,由小又比较成大,这些也不成立的,

大、小,也是一种概念,一、二、三、四还是一种概念,有、无,还是一种概念,

所以因此,众生啊,没有办法离开这些对观法。因为没有办法离开这些对观法,所以就落入强大的、分别的,我执、我见,因此生活、生命当中完全不懂得转圜,就完全被困死了,困死在假相当中,

因此在假相当中不是着有就是着无,要不然就是外道着断见、着常见。

而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这个东西,万法回归当下,因为一切法空无自性,不能对观,所以我们活着就懂得要不计较、不比较。

因此学佛在做什么呢?学佛就是要转烦恼成菩提,你没有听过一句话吗?说:生命就像跳芭蕾啊,要懂得旋转,才知道什么是精彩啊,

人的一生,他就像在跳芭蕾舞啊,这芭蕾舞,没有一个芭蕾舞者,他不懂得旋转,不懂得旋转怎么知道什么是精彩呢?

学佛也是这样子的,学佛也是这样子的啊,人生就像跳芭蕾啊,要懂得旋转,才知道什么叫做精彩,我们也是啊,要懂得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才知道什么叫做精彩啊。

    1-2 记得,只要对比的观,都是分别心,都是刹那生灭的东西,佛性绝对,佛性是圆满的,不容许你有一点点缺陷的,所以只要是对比比较之下的,统统落入生灭的观念,简单讲只要你内心里面有分别心,那一念就是生死的无明。

[注释]

[「观牛有角,故兔无角」:若因观牛有角之故而言兔无角。]

[「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微尘」为邻虚。再者,所谓牛角者,若将它分析为邻虚之微尘。]

[「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然后再分别此微尘之性,则知此微尘之性刹那不住,其中并无牛角之性可得,若如是,则牛角之有,便成不有。]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凡所有相都是空性,都不存在。

[「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牛角之有变成不有、]不是真实的有,[有既不]是真实的[有,则彼外道人要以何物来对观而言兔角无呢?]

对观要有实体的东西,可是呢?佛陀证到一切法空无自性,那个不能拿来对观的,而言兔角无?

所以我在台大上课,就问他们用过,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请问:一加一等于多少,好,你说二,那么请问你:一存在吗?一是否存在呢?这个问题就来了。

因此,所有的学者,或者是后天所学习出来的一些知识啊,或者是这一些常识啊,那我们也随喜赞叹,因为那是生存的根本的条件,

但是问题这些知识、常识,透过了分析比较,强大的力道,语言文字的观念却压住了我们的清净自性,这个叫做所知障,

所以有时候书读得越多的,障碍就越大,因为他卡死以前的语言、文字、常识的观念,用这样子的推论来理解佛法,是很可怕的,

除非这个人高学历的人有大善根啊,要不然的话,后天所学习的知识、常识,你不能说它不对,因为要生存就是要这一些东西,

但是这一些东西,恰恰好把所有的观念,把那个无师智、自然智了,压得死死的,刚好把我们的本性,全部都是压住,显露不出来,

后天所学习的种种的语言、文字、观念、对比,一二三四,这些观念,就是这样子。

因此想要显露我们的佛性,就知道这些知识、常识、分析,这个都是工具,最大的问题,是要解脱,解脱。而我们空性的涅槃本来就存在,只是你没有去发现而已。

说:佛发现了涅槃并没有新跟旧的东西,涅槃也没有所谓新,涅槃也没有所谓的旧,因为它一直存在啊,诸法本来就空性,只是你没体悟而已啊,诸法本来就涅槃了,还有什么增加一个涅槃,涅槃本来就没有增加、没有减少,就像虚空一样了,所以是谁先体证到这个空性的思想,谁就契入了涅槃妙性。

[「观」,是对观,「何所观」是以何法来对观。

此段是言:彼外道若以有立无,则若分析其有,]来分析它的有,[知其有亦空,则其立言之本便无着落;能立之有既破,所立之无便无法成立。]

[「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魏译本作:「若如是观,余法亦然。」]所以记得,只要对比的观,都是分别心,都是刹那生灭的东西,佛性绝对,佛性是圆满的,不容许你有一点点缺陷的,所以只要是对比比较之下的,统统落入生灭的观念,简单讲只要你内心里面有分别心,那一念就是生死的无明。

    1-3 活着的时候,只有一句座右铭,活着的时候,心不计较、不比较、不对观,没有能所,就入解脱,就进入解脱的状态。

[义贯]

[「如是,大慧」,若因「观牛有角」之「故」而言「兔无角」者,实为虚妄。

「大慧,又」所谓「牛角者」,若「析」之「为」邻虚之「微尘」,然后再「分别」此「微尘」之性,则知其性「刹那不住」,其中并无牛角之性,可得。

若如是,则牛角之性即自不有,有既不有,则「彼」外道人以「何」物来对「观」,]

所以我们就是拿不存在的东西,来执着、来讨论。

诸位,如果你没有开悟见性,底下,我讲的话,你要牢牢地记住,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

无论你的朋友,无论你在家庭的生活,你一定要记住,因为大家都卡着一层无明,强大的观念的时候,只有一句话能解决问题,就是:各退一步,因为那种众生的我执、我见、法执是很可怕的,

有时候语言是说不上来的,还有有时候我们内心、或者脑部生病了,他这个道理知道,可是就是转圜不过来,这个道理它很简单,可是他就是转不过来,

这个时候你要用佛的心来宽恕一下,除了各退一步,还要更上一层楼,就是要超越那些凡夫的胸量,你一定要更高超,来看这个世间,要更放大你的胸量,因为众生没办法,他的能力就是到这个地方,

这个众生他只有能挑二十公斤,他所能承受的语言、逆境只有二十公斤,你给他挑六十公斤,那压死他,

所以当逆境来的时候,你就给他做一个很有修养的,给他牢骚一下、抱怨一下,做一下义务听众,出气筒,但还得看你有没有时间啊。

所以这个是永恒的真理,就是你碰到争执的时候,我们也有正确的观念,那他也认为有正确的观念,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各退一步,把最困难的事情,交给时间,你现在要讨论的逼下去,会死人喔,某些东西不是一直讨论的东西,大家都卡在一个个性,

喔,原来佛法也是一种艺术啊。所以啊,师父讲到嘛!生命就像跳芭蕾啊,要懂得旋转,才知道什么是精彩,

诸位,你不必卡在某一个观念,你把它转一下,转一下,是不是啊。

有的东西,不是你讲,他就会听的,父母亲讲这个儿子,他打死他,他不听你的,他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打死他,你没办法的,父母也没办法,兄弟也没办法,所以说,父母亲你只能生他的身体,你没办法生他的心。

那么我们如果今天有学佛了,就用更宽广的角度,那师父,用更宽广的角度,还没办法解决呢?嗯,就放着啰,要不然怎么办,要不然是枪毙他吗?

喔,这样你就懂得旋转了,就旋转了,就活出精彩,能够转凡成圣,活出精彩,能够转识成智,活出精彩,能够转烦恼成菩提,又活出精彩。

而我们卡死在某一个观念里面,两个都是死在那个观念里面,他也不退,你也不退,这样就稳死的。

所以啊,有时候,不处理反而比处理更好,有时候一定要处理比不处理好,这就要看你的智慧了。

[「而言」兔「无」角「耶」?「若言」对「观余物者」,则「彼法亦」不得成立。(亦即,若其他法亦是以对观而得,则那些法也都同样不能成立;换言之,一切对观而得之法,皆为虚妄,皆不得成立。)]

所以,活着的时候,只有一句座右铭,活着的时候,心不计较、不比较、不对观,没有能所,就入解脱,就进入解脱的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在座诸位啊,那个百货公司那些卖化妆品的,不是感谢女人啊,要感谢的就是男人啊,你知道吗?

[诠论]

[此段亦含另一种意义,如《楞伽科解》上说,即以牛兔二角,来比喻色空二法。因为执色空有异者,必说:「空不自空,对色显空」。

今若分析色至于邻虚,则无色矣;色既无色,凭何显空?如兔角无,是因对牛角有,若析牛角而为邻虚、]「邻」就是接近,「虚」就是虚空,接近虚空就是「邻虚」啊,[牛角既无,兔角何立?]

所以,在座诸位啊,那个百货公司那些卖化妆品的,不是感谢女人啊,要感谢的就是男人啊,你知道吗?

因为男人~女为悦己者容,这男人喜欢看啊,画了青、黄、绿,这个女人~哇!长发飘逸,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啊,喜欢黄金比例啊,化成那个样子~红灯、绿灯的,人生就像走马灯啊,她就是要这样子化妆,你就没办法。

所以说这个~那个百货公司应该感谢男人,因为这个男人欣赏她,才有女人喜欢化妆,男人如果都死光光了,我是要化妆给谁看,你有没有想到,这全世界的男人全都死光光了,你是要化妆给谁看呢?

眉毛画得那么黑、那么粗,你装上那个假睫毛是要给谁看,我不相信说女众自己欣赏,有时候,看久了自己都会吓一跳,真的喔,

所以说,这个百货公司应该感谢的是男人,不是感谢女人,男人越欣赏,她才会认真去买,认真地来化妆,难道这个这样子吗?所以说这要感谢的是全世界的男人。

[除了色与空外,若言其他二法、亦是如是破之。]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209:【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意思就是说:注意你的起心动念,其它跟外境无关,所以以一切法为自心所现方便来教授之。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

   2-1 当知思惟自心所见的分别众相,而现出种种的妄想,其实不离自己的心性,因为心性妄动、妄分别、妄执着,所以,我们回不了家,回不了我们的家乡,真如的故乡。

解释一下:说: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应当离于兔角的无、牛角的有,这样的比较,

也不应当着于~也就是应当远离虚空与种种的色的形相,这些差别见,

「异见」解释差别见,见法有异,不晓得色空一如,不晓得性相一如,见虚空与种种的形色要种种的差别见,这个就是一种妄想,因为色即是空,它是齐一的,是平等的。

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好好地冷静一下,听佛的这个教法,听佛的言教。

说:当思惟自心,你就是内心里面所见到的种种的分别众相,而显现出来的统统叫做妄想,

而我们的真如自性,就在妄想当体即空的那一念,就是识性,识的本性,识的体,识的体并没有增减啊,识的体,体性并没有增减,所以有增有减,叫做妄想,有来有去叫做妄想。

诸位,众生都是着于这个悲欢离合,增增减减、生生灭灭,不懂得法性本空,所以,聚合的时候快乐,离开的时候痛苦不堪,就是这样子。

所以当知思惟自心所见的分别众相,而现出种种的妄想,其实不离自己的心性,因为心性妄动、妄分别、妄执着,所以,我们回不了家,回不了我们的家乡,真如的故乡。

随入~如果我们有了正智,那么则能随入一切刹土最胜子菩萨来宣说,以自心现方便,以一切法为自心所现,

意思就是说:注意你的起心动念,其它跟外境无关,所以以一切法为自心所现方便来教授之。

   2-2 诸位,性相一如等如虚空,如果见法有异,即落入分别心、分别见,即是刹那生灭的妄动。

[注释]

[「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异见」,为差别见,即见法有异也。]

诸位,性相一如等如虚空,如果见法有异,即落入分别心、分别见,即是刹那生灭的妄动。

有时候,你贪染一个境界,那记得,这一念即是生灭心。

有时候,你气到不行,这一念仍然是生灭见,因为你见有一物让你气到不行,你看到有一物让你贪染执着到不行,这个仍然是生灭见。

[此句唐译作:「汝应远离兔角牛角、虚空及色所有分别」。]

[「当思惟自心现妄想」:唐译作:「应常观察自心所见分别之相。」]

[「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以「一切法为自心现」之法门为方便而教授之。此句唐译作:「为诸佛子说观察自心修行之法」。]

[义贯]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汝等诸菩萨应「当」远「离」于「兔角」与「牛角、]的比较,因为两者都是空无自性,不能比较,都是绝对的空。[虚空」与「形色」等一切差别「异见」之「妄想」分别;

且「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常自「思维」观察]意思就是用正思惟的方式,用佛教导的智慧来观照思惟,深入地观察万法都是唯心现量。

[「自心」所「现妄想」分别之相,]所以,自己是最强的人,自己也是最弱的人。

[不但如是自修,并且应「随」缘「入」于一切国土,「为一切刹土」中之「最胜」佛「子」宣说,「以」一切法悉为「自心现」之无上「方便」法门「而教授之」,令入佛智。]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210:【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
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前面长行文讲过了,现在欲重宣此义,就把它用简约、简略的这个偈诵,来包含前面的长行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
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

   3-1 【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我们今天因为强大的执着跟分别,把它切割变成你、我、他,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这些相都不可得,而统统是自己识藏显现的一个众生。

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前面长行文讲过了,现在欲重宣此义,就把它用简约、简略的这个偈诵,来包含前面的长行文,而说偈言:

说:色等及心无,这个「无」就是无自体性,意思就是:色无自体性,以及心体也是空无自性,

简单讲:色就是境空,「心无」就是心空,

这一段就是讲色等统是空无自性,是境空,境界的空性的,以及心的妄想也空,心体也是空无自性,

说:心体无自体性,无论是境界的色、无论是心都不可得。

说:色等长养心,一般外道无知不了解真理,以外面的这个色,怎么样?长、短、方、圆,种种的青、黄、赤、白,或者是四大所构成的合成的缘起法误为实体,

所以,以外道无知,没有佛的智慧,把这个色等诸法来长养,心,补一个叫做「妄心」,

所有的外道只是在增长妄心而已,因为外道没有佛的正智,没有办法契入真如,究竟的真如,因此只有长养妄心。

现在就说明了,其实一切身的正报,五蕴身,受用的依报,「安立」就是建立,你所看到的正报,还有外面的山河大地的依报,其实都是什么?

其实都是识藏,所影现出来的众生,同一个体性的,

我们今天因为强大的执着跟分别,把它切割变成你、我、他,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这些相都不可得,而统统是自己识藏显现的一个众生。

    3-2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 其实本自清净无相,只是众生妄动得太可怕了。

说:心意及与识,这个是指八识,「心」是指第八意识,「意」是指第七意识,及与「识」就前六识,这八识啊。

「自性」就是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还有「法有五」就是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

无我二种净,这个「净」就是本自清净,无相的清净心,

二无我,那我们问题出在哪里,我们问问题在着一个人有我、法还是有我,不晓得人、我的空无自性,法、我还是空无自性,所以无我二种净,就是人无我、还有法无我,其实本自清净无相,只是众生妄动得太可怕了。

广说者所说,「广说者」就是佛啊,佛说了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广说者,就是佛。

   3-3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这个有见跟无见,其实都是空无自性。

接下来,长短有无等,这个就是外道见到牛有角、兔无角,所以角有长、短啊,有角、无角,其实把它误认为这是实有是外道可怕之见,

因此,长短有无等为实有,就产生种种的见,知见的见,

因此就展转互相生,生种种的知见,不是有见、就是无见、就是断见、就是常见,

因为展转,互相生种种的邪见,以无而成立了有见,因为无见有变成执着另外一个有见,以有见,实有衬托出无见,这个有见跟无见,其实都是空无自性。

    3-4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自觉之境界,就是佛说出了他自觉圣智的真实的境界,他先点出我们未来的理想,那个目标,喔!原来佛的自觉圣智是,圣智第一义谛安立之处,这是修行的终点,就是成佛。

接下来,如果你把一件事、或者牛角分析到微尘,分别里面的种种的事情,种种的事相,你会发现,色其实就是空,

所以叫做微尘分别事,当你分析色法这个微尘达到了最极微细的时候,你善于分别,你会发现,色就是空,叫做分别事,色空一体一如。

不起色妄想,就是不会在相,这个「色」表示一切相,凡所有相,凡所有相起妄想者,是凡夫,凡所有相,离一切相者,是圣人,是修行人。

接下来,心量安立处,心量,圣人的智慧,圣智这个心量,它是离于有无的,

所以这个心量,上面补「圣智」心量,然后中间补「离有无」,要不然看不懂,这个太简单了,

「心量」就是圣人的智慧的心量,这个量的底下补三个字:「离有无」,是这样子离有离无,才建立圣智第一义谛,安立之处,「安立处」就是圣智第一义谛安立之处,

这个意思是说:圣智,圣人的智慧这个心量,他的绝对离于有、无的恶见,邪见,因此安立了圣智第一义谛,「安立处」就是安立在离有、无见。

接下来,恶见所不乐,这些外道呢,「恶」就是恶知,「见」就是邪见,这些外道是恶知,同时具足有邪见,所不乐,因为他的心着有,要不然就是着无见,这个恶见,就覆盖了真如清净心,与圣智,圣人的智慧不相应。

觉想非境界,就是妄觉还有妄想,这不是圣人的境界,圣人的境界也不是凡夫的境界,所以这个妄觉妄想是什么意思呢?

凡夫都依见闻觉知,凡夫都是依着看到的、听到的为依靠为实在,因此凡夫依于见闻觉知,着境以为实,这个是妄觉,这个是妄想,

所以圣人的智慧非,后面补两个字,非「凡夫」境界,那么这样就看得懂了,非境界就是非凡夫境界,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凡夫依见闻觉知来认识外境,但是他所认识的其实是妄觉,还有妄想,但是佛的圣智非凡夫的境界。

接下来,亦非,声闻亦复然,亦复然也不是声闻的境界,也不是声闻的境界。

此是救世之所说,这是为了救度一切世间,「救」就是救度,「世」就是世间,是佛陀方便说,说什么呢?

说其自觉圣智之境界,这真实的境界,自觉之境界,就是佛说出了他自觉圣智的真实的境界,

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他先点出我们未来的理想,那个目标,

喔!原来佛的自觉圣智是,圣智第一义谛安立之处,这是修行的终点,就是成佛。

其自觉之境界,佛为了救度一切世间,而说出了自己觉悟的圣人的智慧,这种真实的境界。

   3-5 好,翻回来,师父把它贯串一下:

好,翻回来,师父把它贯串一下: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色本身就是空无自性,以及心体也是无自体性,

色等长养心,因为外道无知,用这个外在的长、短、方、圆的色法诸法,长养了外道种种的妄想心,

一切的正报的身、依报的受用,就是这样建立,虽然这样建立,其实都是来自于识藏所现出的众生,其实同一个本性,同一个识藏。

这八识的心、意以及意识,三自性的遍计所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还有相、名、妄想、正智、如如,

接下来,为了除一切烦恼障、所知障,所以,佛又说了二无我,说:无我二种净,就是人无我、法无我。

广说者所说,这是佛所说的,

外道执着于牛角的有、兔角的无,同时这种于外境,因此起种种的知见,长、短、有见、无见,到把它误认为那是实有的,不晓得它是空无自性的。

展转互生,怎么展转互生呢?因为「有」而成立了「无」,也因为「无」而成立了「有」,因为「有」而成立了「无」,

其实你分析一件事情达到最极微细,这种分别用智慧来分别其中的事,你会发现,色就是空,

当色等人如虚空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心,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真如的平等,觉悟的本性,这个时候你就不会起色的妄想,了解色即是空,

那么,色等如虚空,就不起~于差别的色法起妄想心,

这是圣人的心量,离有无所安立、建立的圣者第一义谛之处,

外道恶知邪见所不乐,因为其心着有、无,外道被恶知见所覆盖,所以不跟圣智相应,所以,他不喜欢这个,

凡夫依于见闻觉知呢?产生妄觉、妄想呢,而圣智却不是凡夫的境界,也不是声闻的境界,

这个是因为佛陀为了救度一切世间人而说一切法,方便说,说什么呢?

才说究竟的自觉圣智,他的真实境界,让一切众生先有了解,知道这是我们最终的理想目标,就是佛的自觉圣智,那没有佛讲出来,我们没有办法去理解跟体悟。

    3-6 [「识藏现众生」:「识藏」,为八识藏体。谓众生一切境界皆为八识藏体所现之影像,本无实体。]所以儒家有这个「民胞物与」,其实一切众生跟我们都是一体的。

[注释]

[「色等及心无」:色与心本皆无体,]无体就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空」,[此颂心境两空。]

[「色等长养心」:但凡愚不了,却取色等外法以长养其妄心。]

[「识藏现众生」:「识藏」,为八识藏体。谓众生一切境界皆为八识藏体所现之影像,本无实体。]所以儒家有这个「民胞物与」,其实一切众生跟我们都是一体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3-7 我们今天痛苦得很冤枉,烦恼得很冤枉,轮回得很冤枉,只是因为不了解万法都是心性所显的真如的境界,因此我们有了能求所求、能执所执,因此能所不断,一直过着没有办法解脱的日子。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心意及与识」,指八识。

「自性法有五」:「自性」,为三自性;「法有五」,即指五法。「无我二种」,即二种无我。]人无我还有法无我,[「净」,指这一切皆本自清净无相。

此颂八识、五法、三自性、二种无我、皆本自清净无相。]

为什么加一个「本」,意思就是说:那就是涅槃的境界,

意思就是:我们今天痛苦得很冤枉,烦恼得很冤枉,轮回得很冤枉,只是因为不了解万法都是心性所显的真如的境界,

因此我们有了能求所求、能执所执,因此能所不断,一直过着没有办法解脱的日子。

[「广说者」:即是佛。]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此颂牛兔二角展转待观,互相为因,而成有无等妄想分别。]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此颂分析牛角至于微尘,不见牛角自性,因此不起色为实有之妄想。]

   3-8 你想要了解圣人,离圣人越来越近的,就是离一切相,舍之又舍,以至于尽,你就跟圣人的心越来越相近。

[「心量安立处」:此为颂上思惟自心,离有无计,]计就是执着,[为圣智心量安立之处。]

所以,你想要了解圣人,离圣人越来越近的,就是离一切相,舍之又舍,以至于尽,你就跟圣人的心越来越相近。

诸位,你什么事都看不开,死执不放,建立在自己的观念,跟人家争吵不休,其实在争吵你自己的命运,争吵只是跟自己的无明在对话而已啊,

不善待自己,就不是像佛能够善待自己,众生因为起贪嗔痴,不善待自己,

所以,如鸟被困住了,就像鸟困在这个鸟笼里面,解脱自在这个鸟就遨游了虚空,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在的,

如果你想要了解说,喔,师父,那什么是佛的境界,就很简单,你就记得,能够原谅宽恕众生,因为你不执着嘛!

不跟他计较,你又更进一步了,以前一件事情,哇!动怒不已,现在不管讲什么你到如如不动,有一点佛的这个气息啰。

诸位啊,有一句话,什么叫做大雄宝殿,佛是我们的这个模范,什么是大雄宝殿,「大雄」两个字,不是大只的「熊」呢,大雄宝殿,

「大雄」怎么解读?两个字,两句,「忍人之所不能忍」,还不是一点点小事要忍喔,忍别人所不能忍的事情,还要忍喔,

「行人所不能行」,佛陀所做的那个事情,是没有一个人有办法做到的。

诸位,佛在世的时候,九十六种外道,一直想灭掉佛啊,何况你今天佛已经入涅槃了,我们也没大神通哪有办法呢,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就是我们度有缘的众生就好。

所以这个圣智心量安立之处,安立在哪里,就是离有无。诸位,家庭要和乐,不退一步不行的,这个是至理的名言,也是很立刻就受用的。

[「恶见所不乐」:然此却为外道执恶见者之所不乐,以其心著有无故,恶见覆心故,与圣智不相应故。]

[「觉想非境界」:「觉想」,为依见闻觉知之妄想。此句即:亦非凡夫觉想之境界。]

[「声闻亦复然」:亦即,亦非声闻之境界。]

   3-9 整个宇宙就是这一颗真如心,没有第二颗心,那既然一颗解脱的涅槃妙心、真如心,可是就是不会用啊。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色等及心」本皆「无」体,心境本]来就[空。

但凡]夫[愚]痴的人[不了!]悟,[却取外「色等」相以「长养」其「心」,]就什么统统执着,什么统统都是起妄,

[因此根「身」及身所「受用」之器界由之而「安立」;]

简单讲整个宇宙就是这一颗真如心,没有第二颗心,那既然一颗解脱的涅槃妙心、真如心,可是就是不会用啊,

而佛陀发现了这个真如心,无为心,涅槃的妙性,佛陀发现了,喔,色就是空,「空」就是涅槃的意思,

万法本来就涅槃,没有什么增减、生灭、来去的,喔,知道吧,这个生命就活出奇迹出来了。

[然此等诸法自本而言,皆为八「识藏」体所「现」之「众生」境界,本无实体。

然以凡外不达心境本空之理,妄见为有,逐外生心,]

诸位,「逐外生心」就是生妄心,你听过吗?「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

心、法其实都是空无自性的啊,你妄想心就好像种种的万法,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的万法,好像那么有一回事,

心生则种种法生,见了外面有种种的法,包括内、外诸法,见有种种的法,那个妄想就生起来,

法生则种种心生,见法有生,那么种种妄想就一直生,不知道万法本无生,心也是本无生。

[故如来大悲开示,说八识(「心意及与识」)、三自性、五法(「自性、法有五」)、以及二种无我(「无我二种」)、

凡此诸法,本自清「净」无相,唯心所现,令彼知有内心,了无外境,期于心境齐泯,即是真心。]

所以,修行就是与外境无关,

那么为什么这么困难修行呢?因为那个眼睛看那个实在的东西啊,不贪很难过啊,

再来,耳朵听了,嗯...还是听好听的话,那一颗真心就是用不上来,

再来,我们这个色身常常生病,那么这个常常生病啊就会起烦恼。

所以问题就是,你要保有~在佛教里面讲叫做「保任」的功夫,这个很难的,因为身体会生病,会起烦恼啊,一下拉肚子啊、一下头痛、一下高血压,再恐惧一下~我修行还没成就,唉呦!千万不要死亡啊,有恐惧心啊。

所以一个人要保任,保任这一颗真心,其实他很困难的,因为他要面对现实啊,没钱,没钱就麻烦大了,就叫他怎么会有真心呢,

好,刷卡,一直刷一直刷...忘了银行没钱,一直刷,他眼睛一睁开,人家一直催这个卡债啊,后来就变成卡奴,怎么办?这个谁造成的,当然是环境造成的啰,也是自己的妄动造成的啦。

所以菩提畏因,众生畏果,众生一定要在受苦果的时候,逼到最后,没办法啊,一死了之啊,相邀去死一死好了,要不然怎么~活不下去了,没钱,又没人缘,也没智慧,活着,就是好像多余的,到最后,没办法解决了,就去死啊,

因此要开采这一颗真心,要面对现实,又要超越这个现实,要保任这一颗真心,还真不容易喔,尤其在我们今天这种高科技啊,哎呀,烦恼越来越多。

[此为「广说者所说」之无上至理。]

[见牛兔角之「长短、有无等」皆为实有,如是有无相待,「展转互」为因而「生」:「以」对「无故成」立「有,以」对「有故成」立「无」。如是言论皆不得正因。

若析色至于邻虚「微尘」以「分别」其中色性,则知色性本无,如是则「不起色」为实有之「妄想」。]

所以你就必须要心里有个准备啊,准备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间都是暂时让我们来用一下,

我们其实是宇宙的过客,这句话很客观的,也很实际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的过客啊,人来自于尘、也回归到尘,我们总是四大所构成的,你只要不妄动,就慢慢、慢慢地接近佛。

[此唯「心」现「量」为圣智第一义「安立」之「处」,然此为外道执「恶见」者「所不乐」者,以其乐著有无,心为恶见之所覆故,亦「非」凡夫依于见闻「觉」知之妄「想」所能达到之「境界」,至于「声闻」行人,「亦」不能了知。

此为「救」度一切「世」间者「之所说」其「自觉」圣智「之」真「境界」。]没有佛讲没有人能够理解跟体悟。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211:【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之所以问到顿渐的问题,是因为前面佛阐释诸识生起时候,说有顿生与渐生之不同;现在既要令诸妄识寂灭,也同样应有顿有渐才对,因此大慧菩萨有此一问。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

    4-1 当一个人研读了圆顿大教的《楞伽经》,还跟众生争吵不休,就表示这个人《楞伽经》是白听的,都白听的了。

说: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重点在无始劫以来潜在的,

「流」就是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就是极微细的生灭,叫做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说:尔时大慧菩萨为了净除自心所现出来的,无始劫以来潜在的一个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那么极微细的生灭,怎么除?

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所现的微细生灭?到底是顿除、还是渐除?

佛后面就讲了,也叫做渐除,也是顿除。

因此在这个《圆觉经》里面,没有争论的,法,亦顿亦渐,顿除也对,渐除还是对,

所以这个《圆觉经》,是融一切经典于究竟无上的圆顿,也就是圆顿就是没有矛盾,没有妄想,当体即是,叫做圆顿,

所以当一个人研读了圆顿大教的《楞伽经》,还跟众生争吵不休,就表示这个人《楞伽经》是白听的,都白听的了,

都告诉你,法亦顿亦渐了,因为各种众生根器都有,众生的根器都是空无自性,色即是空,等同空嘛,没有的东西,你硬要跟他吵,是要吵什么呢?诸法本来就空,要吵什么呢,所以就是没有意义,

为了活出更有意义的,就了解我们一定要各退一步,众生什么根器都有,就等待那种成熟的根器、成熟的因缘,

不要说唉呀,我们也听了圆顿大教,却一样跟众生百般地计较,不懂得圆顿是什么意思,

圆满顿悟叫做圆顿嘛,圆满就是自性,顿悟就是刹那回归当下嘛,回归当下,万法都是自己真如心所影现的,

争吵只是在跟外面对话而已啊,要不然谁跟你争吵,你吵到最后,晚上睡不着,自己心情也不好,那你日子怎么过呢,

你了解说那个众生是我心中所现的众生,我无知,他同情他,反而我们升华了自我。

简单讲想尽办法转换,变成智慧,这个就是修行的核心,就是不能让那个错误的知见一直卡在那个地方,无明的观念卡住的时候,

就像进入一个深邃、深远的隧道,进去以后好长、好远的隧道,茫茫然,见不到光明,无人可以救拔,所以掉进去无明坑洞里面是很悲哀的,

    4-2 诸位啊,一个人看到一切境界都是如如不动的人,那个人有多「酷」啊。

为什么说佛教是可以用生命下赌注的,是因为佛真的是人生宇宙当中那是唯一,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圣人能讲出这么究竟的佛理,没有,绝对没有,所以我们今天呢拥有这个真理,是值得用生命去付出的。

就像师父一样,我不敢说我很伟大啦,大一听到这个(佛法),我认为这个(佛法),可以用生命去付出的,对不对啊。

师父啊,你不到美国留学吗?我问师妈说,你要不要去给我~因为我们念这个Hydraulic Engineering水利工程的,那么要不要~师妈,要不要~很多人都派去荷兰啊,低于海平面的国家,荷兰啊,

荷兰,不是那个河南省,是欧洲那个荷兰,产很多的郁金香,木屐很大只的那个国家,那个荷兰,荷兰低于海平面国家,哇!这个国家了不得。

我问师妈要不要给我去留学,她说:嗯...三餐都吃不饱了,还怎么去留学呢,也确实如此啦,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不能也,咚咚嚓...啊,我就是这种命,就没办法啦。

这荷兰很了不起,荷兰低于海平面的国家,这个国家睡着了不得的。我们现在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全球暖化,全球暖化的时候,海平面的水啊,水位一直上升,一直上升...

人家这个荷兰,很厉害的,这个荷兰这个国家非常厉害,它怎么个厉害法呢?它这个房子啊,不随你那个什么Global Warming这个全球暖化影响,你知道吗?

荷兰,它那个打那个桩,打到河床的底下,打那个桩,然后那个地基喔,房子喔,套下去这个柱子,很坚硬的柱子套下去,然后这个就是房子的地基,地基这边套一支,那边套一支,

那个水,它不会被漂走,水来的时候,不会被漂走,它只会上下,你知道吗?他只会上下,整个就建立在水面上,

海平面升高的时候,整个房子怎么样,嗯...浮起来,用四个柱子固定住,这房子就不会被漂流走,海平面,水消失了,嗯...它就是上下、上下...就是这样子而已,哎呀,这个头脑真是了不起喔。

我就是要去那个国家啦,就没钱,没办法,我若知道,早一点认识你们,跟你们借一点,因为我是你们以后的师父啊,就不认识你们,就没办法啊,不认识你们,要不然,先贷款一下,没办法啦,所以我的命才会这么凄惨啊,沦落到今天这样子。

再解释一下:说:尔时大慧菩萨为了净除自心所现的,无始以来潜在的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又请如来,白佛言说: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的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到底是顿除、还是渐除?

佛说:后面讲,两个都对。所以学圆顿大教的人,心是没有矛盾的,不会跟人家争吵不休的。

诸位啊,一个人看到一切境界都是如如不动的人,那个人有多「酷」啊,现在用这个名词「酷」啊,

一个人看到什么境界都如如不动,也没有什么增减,不过,不是死人喔,他还很有智慧咧,只是令心没有增减啊。

所以,学佛不能只有学善良,要善良到充满智慧,这句话要背起来,学佛不能说啊,我很善良,那解脱跟善良不一定有关系,对不对?

我要善良得很有智慧,这样,你知道吗?人不但要有善良,学佛要善良的一颗心,善良得非常有智慧,这个才是学佛的目的啊,

嗯,善良,却憨憨的,两眼无神啊,这个孩子很善良,善良得没有智慧,这开什么玩笑呢。

    4-3 因自心微细的流注生灭相,驱驰于八识心中,覆盖如来藏智慧德相,而不能证得,若能离于自心流注妄想,则自觉圣智即得现前。

[注释]

[「净除自心现流」:「流」,即是流注生灭相。此句谓:净除自心所现、潜在之流注生灭相。]

[「为顿为渐」:是一时顿除、]还有[顿净?还是次第地渐除渐净?]后面佛讲两种都对。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为」明了如何「净除」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潜在之「流」注生灭相的缘「故」,

「复请」问于「如来」,而「白佛言:世尊,」如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潜在之「流」注生灭,令入无生无灭?「为」一时「顿」净,或「为渐」次而净?]

[诠论]

[因为佛在前面劝令「当离群聚」等,]不要一些群众聚在一起说一些无聊言不及义的话。

[一直到「思惟自心现妄想」,亦即是见自心流注。

且因自心微细的流注生灭相,驱驰于八识心中,覆盖如来藏智慧德相,而不能证得,若能离于自心流注妄想,则自觉圣智即得现前。

大慧菩萨已经领会了妄净智显]这中间加一个字就更清楚了,妄「若」净,智「即」显,

妄净智显有时候一下子还看不懂,它到底在讲些什么呢,妄若净,「净」就是净除,妄想心若净除,智即显,

换句话说:众生没智慧是因为他妄想心刚强难化,就像地藏经讲的,我们那个南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难调难伏,妄若净,智就显的宗旨,[之旨,

所以现在特地问明如何净除流注之妄想,是顿还是渐。

之所以问到顿渐的问题,是因为前面佛阐释诸识生起时,]候,[说有顿生与渐生之不同;现在既要令诸妄识寂灭,也同样应有顿有渐才对,因此大慧菩萨有此一问。]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212:【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菴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佛告”诉“大慧”:净除自心现流是“渐”次“净”除,并“非”一时“顿”净顿除。所以这个修行它不能懈怠,也不能懒惰。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菴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5-1 种子习气太难除了,要渐渐地除,没那么简单的,要一步一步来了,好,渐净非顿,要渐渐地净除,不是顿除。

好,我解释一下,这一段很简单,就看得懂了。

说:佛告大慧:什么一种情形是渐渐地净除,那个「净」底下加一个「除」,就更清楚了,渐渐地净除一切的妄想,非顿。

就像菴罗果,庵摩罗果,就像这个水果,它是渐渐熟的,非顿,

大家都知道。水果当然是慢慢地成长啊,哪有说是明天一大早起来的时候,所有的果园统统长出水果来,当然是慢慢慢慢...成长,果农很辛苦地照顾,等待那个水果的收成,这大家都知道嘛。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的微细的、极微细的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亦复如是。

也就是种子习气太难除了,要渐渐地除,没那么简单的,要一步一步来了,好,渐净非顿,要渐渐地净除,不是顿除。

他又举个例子,就像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大家在台湾啊,陶瓷啊,那么这个做得有声有色,技术也是很高超的,

那你去看看那个陶家所造作的,像手拉坯呀,怎么样子,有种种的工具啊,一步一步来,

如果你看到了第六感生死恋(电影),就是这样子的啰,两个人就是捏那个~然后就放那个音乐,OH~~对不对,就唱那首歌,就是那样子,渐成非顿,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亦复如是,说:渐净非顿。

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是渐渐地净除,不是顿除。

譬如一个人学音乐,你去看那个学习Piano那个大黄蜂,喔,看这个电视,那个大黄蜂,最近要来台湾演奏,嗡~~~喔,吓死我们,哇!那个手好像没有办法停止,太厉害了,那个到登峰造极了,我看,喔,那个弹弹弹...对不对?

一般我们弹琴啊,一般人学弹琴大部分都是厕所里面弹而已,不就是臭弹(吹牛)啊,哇!人家就是这样~那个学了二、三十年,还要有天分喔,你看看,只有学一个音乐喔,音乐喔。

我们现在学的那个流行音乐,那太简单了,太简单了,你只要嗓子不错,只要对着嘴,唱一唱,唱一唱半年就很厉害了。

真正的音乐哪那么简单的,哎呀,这个莫扎特,第几大调啊、第几曲啊,那个就是很有功夫的,对不对啊,交响乐团,那要学多久啊,随便一个音乐都要学多久。

再来书,「书」就是书法啰,「书」就是书法,绘画、这个要学多久啊。种种~「伎」就是技艺、学术,是渐成非顿,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的,无始以来潜在的微细的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亦复如是,是渐次令净,非一时顿除,「非顿」就是不是一时顿尽,没有办法一时顿尽,渐次令尽,非一时顿尽。

    5-2 十方“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潜在微细之“流”注生灭相,“亦复如是”,“渐”次令“净”,而“非”一时“顿”净。

[注释]

[「菴罗果」:即菴摩罗果,中文义为难分别,或译为无垢清净。]

在这个唯识学里面有一个叫做庵摩罗识,就是无垢清净识,这列为第九识,那么有许多唯识家就说不用了,立到八识就可以了,那么第九识,就是真如啰,无垢清净识,那就是识性嘛,所以一般唯识学都讲到八识,其实有唯识学是讲到第九识的,就是无垢清净识的。

[菴摩罗为落叶乔木,]不是乔木就是灌木啊,不是针叶林就是阔叶林嘛。[原产于印度,开黄绿色之小花,果实球形,如胡桃,有六七稜,大者直径约一寸多,味苦涩,醃糖很好吃。印度人用来作药。此果生吃先苦后甘,所以又名「馀甘」。

《维摩经•弟子品肇注》:「菴摩勒果,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冷」]「风冷」简单讲也就是说它可以御寒。

[《毘奈耶杂事》「菴摩洛迦,即岭南馀甘子也,初食之时,稍如苦涩,及某饮水,]「及某」就是稍后,等一下一点时间呢,饮少许的水,那这个[美味便生,从事立名,号馀甘矣。」]

说「及某」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稍后一点点时间的意思啦,这美味就便生了,从事立名,号余甘矣。

[「陶家」:即陶师、陶匠。]

[义贯]

【“佛告”诉“大慧”:净除自心现流是“渐”次“净”除,并“非”一时“顿”净顿除。

譬“如庵”摩“罗果”之生长,为逐“渐”成“熟”,而“非”一时“顿”然成熟。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潜在之“流”注生灭相,“亦复如是”,为“渐”次令“净”,并“非”一时“顿”净。

又“譬如陶家”制“作”种种“器”物,为“渐”次造“成”,并“非”一时“顿”成;

诸佛“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微细之“流”注生灭相,“亦复如是”,为“渐”次令“净”,并“非”一时“顿”净。

又“譬如大地渐生万物”,并“非”一时“顿生”;

佛“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微细之“流”注生灭相,“亦复如是”,为“渐”次令“净”,并“非”一时“顿”净。

再“譬如人学音乐、书”法、绘“画”等“种种伎”艺学“术”,皆为“渐”次“成”就,而“非”一时“顿”成;

十方“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来潜在微细之“流”注生灭相,“亦复如是”,“渐”次令“净”,而“非”一时“顿”净。】

   5-3 在此如来举四种事物,来譬喻说明净除自心现流必须是渐除,不是顿除。所以这个修行它不能懈怠,也不能懒惰。

【诠论】

【在此如来举四种事物,来譬喻说明净除自心现流必须是渐除,不是顿除。

这四种比喻:菴摩罗果、】或是【作陶器、大地生物、与学技艺,

其中是含有深义的:因为果实近于自然,唯恐懈怠者不精进修习,认为修道如】(就像)【果实,】时间到自然就结果啰,【自然便成】了,还修什么行?

因此又怕落入懒惰的一个借口,说,你看,修道,时间到,就自然便成了,就像水果一样的。

【因此又举造作陶器的比喻,而造作陶器又近于有造作,】

有造作就是生灭,【又恐行人过于起心造作,于是又举大地生物为】譬【喻;

然而大地又趋向】于【无为,】是一种自然,【恐学人滞于柔静,】又【为欲令得乎其中,

故】(所以)【最后举学习书】法、还有绘【画等】等【,

因】为这个【书画与音乐等技艺,与修行类似,也是要用心用力去学习才会的,因此最后以此譬喻为结。】

那么在另外一本经典,佛用譬如钻木取火,譬如说钻木取火,见到烟还不能停止,修行就像钻木取火。

古时候的人,没有火柴棒,或者是打火机,现在的人很方便,瓦斯啊,以前的钻木取火,慢慢慢慢慢慢...见到烟还不能停止,一定要见到火,慢慢烧,烧到大火,

我们修行也是,慢慢慢慢慢慢...接近,慢慢...开采,慢慢...了解真理,慢慢...善根成熟,喔,恍然大悟,就见到真如之火,火就表示智慧,

所以这个修行它不能懈怠,也不能懒惰,

    5-4 既然是渐除,两件事情就很重要,一要亲近大善知识,二要亲近善友,那个八识田中就越来越清净。

既然是渐除,两件事情就很重要,要亲近大善知识,要渐渐每一堂课都到,对不对?再远的都要到。

第二,要亲近善友,良善之友,环境也很重要,慢慢慢慢...因为它是渐除。

好,你今天碰到了大善知识,碰到了善良的这些朋友,慢慢慢慢...一步一步,

你所碰到的都是最好的,眼睛看的是佛像听的是佛法,嘴巴讲的都是佛的语言,那个八识田中就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清净,所以这个渐次熏习是很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5-5 因为众生自心现流为八识中烦恼与所知二种障的种子与现行,这些虚妄之相,是由于久远虚伪积习,因此要净除必须渐除。

【又,说“如来净除”的原因是:众生藏识中无始之流注生灭,极其微细,非诸佛如来,无法究竟了知,何况要净除之,

因此,众生要净除自心现流】的【时】候【,必须内由自力修行为因,外由诸佛如来护念神力加持为缘,如是仗因托缘,方得成办。

若】(如果)【单靠众生自力,几乎无法办到,因此说:“如来净除众生自心现流”。

再者,关于顿渐的问题,如来之意为:事须渐除渐净,理为顿悟、顿证。】

“事”就是站在事相的角度来讲,站在种子跟习气的角度来讲,是一定要按部就班来,

如果听经闻法,了悟,喔,我了解,那个是可以顿悟顿证的,问题是习气还在,

所以这个事相修行是指什么?就是断种子跟习气,

说修行,也对,因为断种子习气叫做修行,说不用修行也对,这个叫做本性具足。

【因为众生自心现流为八识中烦恼与所知二种障的种子与现行,这些虚妄之相,是由于久远虚伪积习,因此要净除必须渐除。

所以《法华经》中有“二十年教令除粪”之说,亦是此渐净之义。】

就像师父这个讲堂,1989年成立以来,到现在二十多年,也是慢慢慢慢慢慢...的讲一些粗浅的,慢慢深入的,一直到今天二十多年了,因缘应当具足了,怎么样?

前面二十年,打基础,最后才讲圆顿大教,因缘成不成熟,我不知道,因为我就是要这样讲,因为要退休了,要退休了是不是啊,

从大学一年级到现在六十岁,你看,四十年,是不是应当让这个师父休息休息一下,对不对啊?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至于本觉如如之理,乃众生本有,一但妄净,本觉之智自然顿时一念相应而显发,这也就是《圆觉经》所明】的【“垢尽镜明”的道理。】

所以修行之所以除垢,就是除掉那个烦恼,

诸位!是要下定决心无所住才有办法的,

所以禅宗里面有句话说,你要做杀手,绝不姑息无明跟烦恼,

哇,这一句话讲得还真是~,你要杀气腾腾,杀掉所有的无明、种子和习气,不能客气,

所以,真正的禅师要做一个杀手,专杀种子、无明跟习气的,当然不是指杀外面的,要宰掉那一些,

简单讲,我不能容许,也不容忍自己起一点烦恼,也绝对不容许我们的习气,恶劣的习气继续成长,

这个修行就是真的很有志气的人,要有骨气,也还要有志气,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修行人,垢尽镜明的道理。

【此处渐净自心现流,可等于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上所修,以比量智,渐净现流。到了登地,才以如实智、顿显真理。】

为什么讲如实智?这什么意思,才用不生不灭的本性修行叫做如实智,如实没有增减,如如实在的般若智慧,

为什么要讲如实智,就是你没大悟没见性,你就没有如实智,

所以在这个《大般涅槃经》里面讲,没有如实智,就无法顿显真理,

在未开采如实智以前,统统称为修福,不名修慧,因为没有如实智,没有佛的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不能称为修慧,只能说是修福。

【再者,自心现流即是惑,而众生之惑无量,故】(所以)【净之必以渐;

惑虽无量,而真理只一如如,故】(所以)【妄尽之时,独一无二的如如之理便顿时显现。下面是佛开示顿显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经文213:【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这是佛开示顿显的道理。

【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6-1 这一段是说顿除,意思就是有某一些根器是上根利智的,他是很能够顿的。

这一段是说顿除,意思就是有某一些根器是上根利智的,所以这等于说有一种情形叫做能力分班。

有的这个能力很强的,他念小二小三,一下子就跳到小六,能力太强了,

所以不一定每一个人都用渐除的,有一种利根的,上根利智的,他是很能够顿的,

譬如明镜,这一段是比喻从初地到七地,所证的空如来藏的一种无相的境界,

譬如明镜,体空无所有,但是能反射反照,这个明镜有什么好处呢?顿现一切无相色像,

因为色像之相,它的体是本来就空的,叫做无相色像,就是色像其体性本来就无相,是这个意思,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就顿现一切色像之相其体本来就空,叫做无相的色像。就见到了真如体的意思,

虽然显像等同于空,就像镜子可以显现一切像,可是镜体还是空,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的流注的生灭,亦复如是。

顿现就像镜子顿现,顿现什么,无相,无有就是无所有,所有的清净境界,这是第一种比喻,

这个比喻,是比喻从初地到七地所证的,空如来藏的无相的境界,用明镜来比喻,

这个已经很了不得了,诸位,如果你用本性,用本性修行,就像用明镜在修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绝不执着,任何像显现在明镜前面,统统没有生灭跟增减,

你看看那个镜子里面的像,来来去去,生生灭灭,你用手去触摸到那个镜的体,你看看,镜子有没有增跟减,镜的体没有增减,用这个比喻,应当听得懂。

接下来,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日月轮,就是八地跟九地,一种比喻,证到不空如来藏,因为要照,顿照,所以不空如来藏,

还好我们《楞严经》讲过了,这样讲,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能够耳熟能详,并不陌生,

所以如日月轮,现在用另外一种比喻了,日轮,还有月轮,日轮、月轮有什么作用呢?能顿照显示一切色像,

八、九地两地菩萨证到不空如来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

什么叫做“为”呢?这个“为”什么意思?如来“为”就是有心修行,发心要修行,想要净除内心里面的种子,还有现行的习气,自心的种子还有现行的习气。

“过患”就是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一种扭曲,本来是真如。

又加入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山河、大地,一切都扭曲了真如。

所以如来为了那一些有心修行人,想要净除自心的,“离”就是净除,想要净除自心的种子还有现行的习气,种种的过患的众生,亦复如是。

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当然就是佛了。不思议智最胜境界,当然就是指佛啰,开示究竟的境界了。

接下来,譬如藏识,意思就是菩萨摩诃萨已经证入了,有了功夫了,譬如最后一个,藏识,当然是指体性,藏识的体性,藏识的体性怎么样?

顿分别,因为已经进入了不生不灭了,所以顿能用不生不灭的真如心性,分别知自心所现以及身安立受用的境界,正报跟依报,了解一切皆如幻,统统是不可得。完全是藏识所显,藏体所显的。

彼诸依佛,“依佛”就是依于法身之佛,依于法身之佛,就是报身的意思。你讲到这个“依佛”是指报身的意思。

说:彼诸依佛亦复如是,彼诸依于法身的报佛,依佛就是报佛,报身佛。

我们常常讲的,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释迦牟尼佛,那个报身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的境界,以修行者之身份,用修行者的身份,怎么样?安处于彼色究竟天。

为什么呢?要处在那个究竟天呢?为什么要处于究竟天?因为要度那一些成熟的众生,根机成熟的众生。

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因为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让一切根熟的众生要证入无上的智慧,可以证入无上的智慧,佛的自觉圣智。

接下来说,譬如法佛所作就是所现的依佛,依佛就是报身佛,光明照耀。

在这里,诸位,为什么都是举法佛、报佛,没有看到化佛,没有看到这个千百亿化身那个化佛呢?

诸位,《楞伽经》是对十地菩萨讲的,大慧是根器者,所讲的那个境界完全都是当机者,当机者就是十地菩萨。

《弥陀经》当机者:舍利弗,舍利弗只有听的份,净土的境界不是舍利弗的境界能理解的。《金刚经》的当机者:须菩提!

所以我们圆顿大教的《楞伽经》,当机者是他方世界用意生身来的大慧菩萨,所以讲的都是法身佛、报身佛的境界,虽然说我们没有办法达到那种境界,但是给我们启示一下也不错。

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意思就是:“彼”就是已经证得自觉圣智的圣人,“彼”不同于执着一切法相的外道,常见的外道执有性,断见的外道执无,有性就是着有,这常见外道,无性,而断见外道着无,还有外道恶见。

接下来,妄想是凡夫、还有二乘,都有种种的妄想,照令除灭,所以佛陀全部都救,只要有缘的众生就救,照令净除!包括凡夫的恶见,二乘人的恶见,不究竟见,外道的恶见、邪见、断见。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就像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所证的空如来藏的无相境界一样,

他们就像明镜,这个明镜能够顿现一切无相的色像。虽有显像,其体性本空,叫做无相色像。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注生灭,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

又像八、九地证不空如来藏的,例如日月轮,能够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有心修行想净除,“离”就是净除,自心的种子、现行的习气,种种过患的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如来最究竟不思议智最胜境界,

譬如菩萨摩诃萨已经证入了藏识的本体,顿分别了知自心所现,以及正依二报所安立受用的境界,完全是唯心所现,

彼诸依佛,就是报身佛。依于法身佛就是报身佛,亦复如是,报身佛为了顿熟众生所处的境界,以修行者的身份安处于彼色究竟天,为什么?让他证入无上的智慧。

譬如法佛所作的依佛的报佛,那个意思就是依于法身佛所起的报身佛,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譬如法佛所作,“作”就是现,法佛所现的报身佛,就是依于法身佛所起作用的报身佛,因为法身佛是无说、无示、无相嘛。依于法身佛所现的报身佛,他的光明照耀,自觉圣趣,亦复如是。

接下来,已证得自觉圣智的圣人,“彼”就是已证得自觉圣智的圣人,怎么样,于一切的法相,就是不会像这些外道执着一切的法相,这外道执着一切法相,为常见外道的“有”或者是断见外道的“无”还有外道的恶见,还有凡夫、二乘人的妄想,统统照令除灭广度有缘的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6-2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所以佛法值得你用生命投注的,纵然你粉身碎骨也没有关系,为什么?这肉体会坏,法身慧命会活起来。

【注释】

【“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明镜现像,心无分别,为一时顿现,无有先后。

“无相色像”,色像而言无相者,以一切色像之像体本空,且明镜所现像,像即】(就是)【无像,故说“无相色像”。此为初地至七地所证空如来藏之无相境界。】

【“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无有”,即】(就)【是空、无所有。“所有”是一切之义。

此谓:如来于众生机熟之时,即为其顿现无相、无所有的一切清净境界。因为是无相、空、无所有,所以此】(这个)【境界是究竟清净的境界。】

【“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这是指第八、第九两地之无功用行,】

诸位,什么叫做“无功”?就是不再任何的造作果地自然圆满地成就,叫做无功。

不必特别下功夫,到了这个时候,就像你这个航海,

诸位,你看过那个帆船,帆布那个船,到靠岸的时候,帆布要收起来,帆布不收起来怎么样,风一吹,它会跟着摇晃,所以接近靠岸的帆船,帆布要收起来,自然就靠岸。让它自然地靠岸,就是这样子,无功用行。【所证不空如来藏。】

【“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离”,即】(就是)【指净除。

“自心现习气过患”,即】(也就是)【众生之一切种子与现行习气及种种】的【过患。

全句义为:如来为那些寻求净除远离自心现的种子与现行】的【习气所造种种过患的众生,显示圣智境界,亦复如是。】

诸位,这个习气是很可怕的,我们知道万法皆空,我现在举一个例子,看看你能体会出来吗?

诸位,你看那个赌徒的赌博,我们用赌博的人来做比喻,诸位,这个赌博,你去赌场赌博以后,赢了钱怎么样?回到家花光了,或者输了钱,回到家心情不好,

诸位,赢钱还有带一些什么回来,习气,这个无形的习气,赌博的习气,不赌会死的,不赌会死人啊,对不对?今天去赌博,赌输了,有带什么回来,带着习气回来,很可怕的。

酗酒也是一样,酒喝了,今天喝了,酒醒过来了,酒好像解开了,没有这个酒味了,你内心存着什么?喝酒的习气。

抽烟也是一样,Smoking,我看还会吹这个,对不对?圈圈的,是不是?带什么?习气。这个习气啊,有一天你叫他不抽,很麻烦的,没办法,那个改啊,很麻烦改的,

有一个老公,他很喜欢喝酒,他的老婆吵着要跟他离婚,但是老公就想个办法,好啦好啦 我来改过,我来改过,老婆,你且宽心啊,你不喜欢我酗酒、闹事啊,我来改过,

后来,哇,真正的改了,也没有闻到那个酒气,也统统没有,他老婆也非常非常地高兴,有一天,清这个厕所的时候,马桶盖翻起来,有水的那个里面,藏了一瓶,藏在马桶里,马桶掀起来那个盖子里面藏了一瓶,进去厕所的时候,喝一口后立刻刷牙。

所以我跟你们讲,患有气喘的人,往往都会不由自主地咳嗽,那个习气就是这么难,习气就是这么难,改不掉的,很难啊。

【“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正如日月普照一切,而不思议,诸佛之不思议智也是一样,普照一切而不思议。以其为不思议,故为第八第九两地所证之无功用行。】

【“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菩萨摩诃萨证入第八识藏之体,获本觉智,而顿能以智分别照了觉知众生一切自心所现之相,及其根身与世界之安立等一切境界,无不知晓。】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所以佛法值得你用生命投注的,纵然你粉身碎骨也没有关系,为什么?这肉体会坏,法身慧命会活起来,

【此为金刚满心所证空与不空、三德秘藏而成报身佛。】

【“彼诸依佛”:“依佛”,即】(就是)【报身佛,因报佛为依于法身佛,故】(所以)【称】为【依佛。】

    6-3 此节论渐净与顿证种种境界,而其主旨最后在于摧毁凡愚之有无妄计,以妄计不除,真无由显,】所以这一段就是破邪显正,破外道的邪,显真正的正道,【故】(所以)【显真首在除妄,而除妄之大者莫不在于断除有无二种邪计,】其实这两种邪见统统是凡夫、外道见。

【“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色究竟天即】(就是)【阿迦尼吒天,】这个讲过了,【为色界之最高天,与无色界相邻,故】(所以)【称】为【色究竟天,为圣者所居,亦为报佛成等正觉之处。

此句魏译作:“报佛如来亦复如是,一时成熟诸众生界,】

诸位!这个“成熟”你要牢牢记住,这个特别地重要,为什么?其他怎么讲得那么重要,怎么“成熟”两个字这么重要,

“成熟”就是一定要看对方够不够成熟的因缘,你才度他,没有那个成熟的因缘,所有的时间都白白地浪费,不可以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

所以那个打电话来,师父,我有什么问题请教你,好,我从小时候讲给你听,什么?每一个男人、女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要从小时候讲给我听,他说,不这样讲会不清楚,我说:不可以。

你今天要问师父什么?一、…二、…,我就会告诉他,一、…二、…三…,他说,哇,从出生,来告诉我故事。哪一个男人没有故事,我也有很多故事啊,是不是?可以拍连续剧啊,所以这个成熟众生要看因缘具不具足,时空具不具足。

接下来,【置究竟天净妙宫殿修行清净之处。唐译作:“报佛亦尔,于色究竟天,顿能成熟一切众生,令修诸行。”】

【“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法佛”即】(就是)【法身佛。“依佛”即】(就是)【报身佛。“所作”,即】(就是)【所现。

法佛与报佛只是体与用之差别,其实则无有彼此色相可见,纯是寂光身上。

“光明照耀”,指如来所证自觉圣趣妙觉之境,妄尽智圆,故光照无边。】

【“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自觉圣趣”是圣心自证之妙觉如如真境。“彼”,是指已证入自觉圣趣的圣人。

此句义为:如来所证之自觉圣趣也是与法佛报佛之光明无量一样,于一切外道执法相为有性,】就是着有见;【或无性,】就是着无见【之恶见的妄想,】

其实这个就是凡夫,凡夫的知见不是着有、就是着无,我今天很有钱,然后就嚣张,我今天很穷,就着无见,然后就很痛苦,整天想着怎么样变有钱,对不对?

众生不是着有见就是着无见,所以过得不幸福啊,不会退一步啊?

【都能一时照耀,令其除灭。

此二句魏译作:“譬如法佛报佛放诸光明有应化佛照诸世间。大慧,内身圣行光明法体,照除世间有无邪见,亦复如是。”

唐译作:“譬如法佛顿现报佛及以化佛,光明照耀。自证圣境亦复如是,顿现法相而为照耀,令离一切有无恶见。”】所以有见、无见都是恶见,

【此节论渐净与顿证种种境界,而其主旨最后在于摧毁凡愚之有无妄计,以妄计不除,真无由显,】所以这一段就是破邪显正,破外道的邪,显真正的正道,

【故】(所以)【显真首在除妄,而除妄之大者莫不在于断除有无二种邪计,】其实这两种邪见统统是凡夫、外道见。

【故此节以“有性、无性,恶见妄相,照令除灭”作结。“有性”,即】(就是)【有自性;为执常见者。“无性”,即】(就是)【执断见者。】

    6-4 【令住寂静无分别处。】其实这个就是涅槃。你要认识佛吗?佛就是如如不动,佛就是寂静,佛就是无分别。

【义贯】

【“譬如明镜,顿”能显“现一切”究竟之“无相”之“色像”。

诸佛“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所“现”无始“流”注生灭之相,“亦复如是”,

于其机熟之时,】你看这里还是一样,根机成熟,机熟之时,【一时为之“顿现”一切“无相、无”所“有”,一切“清净境界”,

令住寂静无分别处。】其实这个就是涅槃,

你要认识佛吗?佛就是如如不动,佛就是寂静,佛就是无分别。

【又“如日月”光“轮”,一时“顿照显示”世间“一切色像”,非为有前后之别。

“如来为”求远“离自心”所“现”种子与现行“习气”的“过患”之“众生”显示圣智境界,“亦复如是”,乃一时“顿为显示”诸佛“不思议智最”殊“胜境界”,并非渐现。

又“譬如”菩萨摩诃萨已证入第八“藏识”之体者,获本觉智,而“顿”能以智“分别”了“知”众生一切“自心”所“现”之相,“及”其根“身”之“安立”、与“受用”器界等一切“境界”,无不分明照了。

“彼诸”报佛(“依佛”)“亦复如是,顿”能一时成“熟”大根“众生”于其“所处”之国土“境界”,

然后“以修行者”之身份,而“安处”之“于彼”报佛所居之“色究竟天”,令修入无上圣智。

又“譬如法”身“佛”与法佛“所”现“作”之报佛(“依佛”),皆“光明照曜”无边。

如来所证之“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大圣之智能“于”执一切“法相”为“有性”或“无性”之“恶见妄想”者,皆一时“照”耀,“令”其“除灭”无余。】

所以佛示现于人间,就是要除掉众生的妄想,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那么如果你追求佛陀所讲的真理,那么你的人生你就追求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一直追求于这些五欲六尘啊,怎么样,那个都是虚妄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214:【“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不实如幻,种种计著不可得。”】种种不实如幻,就是种种妄想,种种缘起产生的妄想,不实犹如幻,众生不知道,有种种妄想计着取以为实,执着以为实,悉不可得。

【“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不实如幻,种种计著不可得。”】

    7-1 世间有很多的无奈,就是你没有能力去控制的,因此这个世间有很多道理它是讲不通的,为什么它讲不通呢?知识、常识不能解决生死,不能解决烦恼的问题,他今天学历这么高,这跟生死也没什么关系,是不是?

那这文字实在太少、太简单了,说:大慧,“法”就是法身佛,“依”就是报身佛,所以法然后“、”依,那这样就对了,法身佛,“依佛”就是报身佛,

说一切法,当然包括十法界,包括一切十法界的依报跟正报,

入自相、共相,“入”意思就是说,法身佛、报身佛所说的十法界的依报跟正报,不外乎是对于那一些执着于自相、或者共相,妄计、虚妄地计着那一些人所说的,不是着于自相、五蕴身,要不然就着于共相,山河大地。

所以,大慧,法身佛、报身佛所说的十法界的依报、正报一切法,不外乎是对那一些着于~,“入”就是着于自相或者是共相的妄计者,不了解说,自相空无自性,共相空无自性,

自心现习气因就是从自己的八识心中所现的,习气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因”就是为因,自心现习气因就是自八识心中所现出来的,无始劫以来的无明习气为因,也就是完全非理性的东西,

所以世间有很多的无奈,就是你没有能力去控制的,因此这个世间有很多道理它是讲不通的,为什么它讲不通呢?

唉,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子,他是人啊,可是他身上有无量劫来的种子跟习气,这书读得这么多,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这个有时候跟这个没关系,他内心里面有无始劫来八识田中的无始无明的种子跟习气,都说他拼不过,他不是修行人啊,你会觉得不可思议。

在佛教,深入佛经来讲,这个也没有什么,因为知识、常识不能解决生死,不能解决烦恼的问题,他今天学历这么高,这跟生死也没什么关系,是不是?

所以自八识心中所现的无始无明习气为因,

相续就是继续,相续这个无明、这个妄想、自性计着为因,计着因就是,接下来这个无明的妄想自性会产生心、境和合,更缘于外境起种种的计着又为因,

意思就是,不但自八识中所现的无始来习气为因,同时相续这个无明,这个无明妄想的自性,会更缘于外境起种种的执着,

“计”就是计着,“因”就是为因,意思就是说,这里就是强调一句,众生无所不执着,叫做…,

什么是自性计着为因,就是众生是什么都执着,什么都死执不放,你就知道,众生活得有多痛苦,从来就没有让他的心稍微放下一下,

如果你把每一种执着当作一公斤的压力就好,执着这件事情,一公斤的压力,执着另外一件事情,用具体的,两公斤的压力,执着三件事情,三公斤的心理的压力,执着一百件,一百公斤一直压着,所以到最后,会压死自己,会得重度忧郁症。

为什么现在种种的文明病啊,重度啊,科技越发达,人类越忙碌,

现在的小朋友,你看看他们的书,我们以前要念两科,譬如说,国文、数学,接下来就是什么道德,或者是一些社会学,是不是?那些音乐啊,都是一个礼拜才一堂课,所以我们以前的书包,不是很多,倒是一些参考书,

现在小朋友不一样了,要学物理、化学、艺术、电脑、网络、英文…,这么小的小朋友而且要进去双语学校,说要成功,要起得早,要提早栽培,你看,现在的小朋友,说幸运吗?其实很累,很不幸,生长在这个时代,你不这样,你又跟不上人家,对不对?

我们以前读初中的时候才开始学ABCDEFGHIJK…,现在小学没有人在教这个。对不对?小一,大家都说英文的,我们到初中部的时候,我那时候念成渊中学,初中部的时候,才开始This is a book.那时候才开始学。你看看,这么晚了,

人家这小朋友现在小一小二,英文已经呱呱叫了,他在说什么?我们听不懂啊,对不对?时空不一样了,我们以前考英文,不,考这个国文跟数学,现在又不一样,现在的孩子很辛苦的,不这样,又跟不上人家,会被社会所淘汰,将来也没办法在这个世间生存。对不对?

现在都是强者,竞争得厉害,那印度的竞争更厉害,印度每一年都有几百个大学生上吊自杀,全世界用绞刑的,我们台湾用枪毙的,印度用绞刑,用绳子,你知道吗?用绳子吊死的,

印度现在还是用绞刑,但是绞刑没有用,印度的这个首都新德里,单单去年的强暴案,强暴多少案件,你知道吗?两万四千多件,那个政府官员几乎不想处理这个事情,每天都有人在强暴,

那个女孩子、小姐走在路上,就被拖进去了,就哭着出来,大学生也是一样,现在不是在公车,拖那个印度的那个大学生进去强暴,后来已经送到新加坡,现在死了六、七个,

这个印度的强暴案是全世界最多的,一个新德里,一年两万四千多件,所以你走在印度的街道上,不小心就看不到人了,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想了一个妙招,所有跟着我到印度去的,我每个女孩子都给她画上胡须啊,如果要朝圣的,嗯,这个看起来是男的,这样子,大家都画上胡须,翘胡子仁丹啊(药品商标),

两万四千多件,这太恐怖了,这听了以后那个报导吓坏人了,所以这个也是很无奈,生长在那种大环境。

所以现在的印度的女性,一直在讲说,我们一定要立法,要严惩恶狼,要严惩色狼,一直一直…,最近一直在讲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根深蒂固了,很难。

没听过一个全世界,一个国家一年强暴…才一个地区,还是首都,两万四千多件强暴案。

最近印度的女孩子都学习一种武术,然后学习那个什么擒拿法,我跟你讲,那个都来不及了,都来不及啊。

所以到印度的时候,到晚上的时候,几乎女孩子不太敢出去,要不然就是三五成群才敢出去,到这种程度,这台湾人听起来是很可怕的,是不是?

接下来,相续这个无明妄想自性,更缘外境起种种的计着,众生就是死执不放,种种不实如幻,就是种种妄想,种种缘起产生的妄想,不实犹如幻,众生不知道,有种种妄想计着取以为实,执着以为实,不可得。

意思就是说:智者了达,唯是一颗真心,一真就是一颗真如之心,智者了达诸法如幻,唯是一心,唯是一真,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千万不能造恶,造恶业已,会落下八识田中,将来要受果报的,所以不但行为要善良,同时那个心也要发得善良,但是善良要有智慧。

台湾有很多的女孩子,她很有智慧,但是有一些女孩子太善良了,善良得没什么智慧,

就像我们发生在三、四十年前,是在台北,那有一个女孩子很善良,非常善良,她突然看到一个拿着拐杖的、一个戴黑眼镜拿拐杖的、老老的阿伯,

然后这个小女孩就说,阿伯,你没看到?喔,是啊是啊,我没看到,你要去哪里?他说,我要去那边,我要去那边那一个某某地方,你带我去,那小女孩太善良了,太善良了,就牵着这个阿伯,牵牵牵牵…到那边,就没有人啊,

那个小女孩说,没有人,然后那个人把那个拐杖一丢,眼镜拿起来,露出狰狞的面貌,怎么样?就要准备强暴这个女孩子,

这个是我认识的人,这个小女孩突然之间不晓得哪来的智慧,死抓着那个裤头不放,就把他踢一下,就跑得满身大汗,还好啦,没有得逞,你看假借他是盲人,用那拐杖,把她引导到以前有那个防空洞,你知道吗?

以前有防空洞,那个地方,要拖进去防空洞,那个很早,四、五十年前都还有存在一个防空洞,要拖到那个地方,假借说我是失明的人,你把我带到…,因为遇到这个小女孩太善良了,没有警戒心,等到带到没有人的地方就露出狰狞的面貌出来了,

还好没有得逞,看了真是很难过,现在就是说你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人敢帮助你,你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人敢帮助你,因为都会被诬赖,所以变成说,我要行善也不对,不行善也不对。

譬如说,一个人在车祸现场,发生车祸,被撞了倒在地上,诸位,现在的台湾也是差不多这样,十几台计程车,十几辆摩托车走过去,没有人敢碰,为什么?怕被栽赃,怕了,到时候诬赖变成我撞伤他的,所以大家有看到,当作没看到,现在变成很冷漠啦,

因为报章杂志常常在登,然后那个人是救他,然后扶他去医院,照道理是要感恩啊,他反过来咬他一口,是你撞的,是你撞的,他说,这是我救你的,喔,他搞到去上法院,上法院,后来就说,这好人不好当啦!当作没看到啦,反正你发生什么事情我也没看到,现在变成大家都很冷漠了,很冷漠了。这个世间很可怕的。

接下来,种种计着不可得,种种的妄想计着不可得,那么把它贯穿起来的意思是说,

大慧、法身佛、报佛,说十法界依、正一切法,不外乎是入于、执着于自相和共相之妄计,从八识心中所现的无始来的无明习气为因,

然后继续这一念的无明又增加了妄想自性,更缘于外境起种种的计着为因,众生就是死执不放,

种种的妄想,依缘起,起种种的妄想,不实犹如幻,种种的妄想计着,取以为实,以为那个内心的妄想、识心分别以为实在。

不可得,其实是不可得。因为智者了达,诸法如幻,唯是一真。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7-2 记得我们这个世间不是实在的,唯有真如的心性是真实的,要牢牢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只有我们内在的那一颗菩提心性是永恒的、真如的、真实的,其他万法都是缘生缘灭的,五蕴身也是这样子。

【注释】

【“法依佛”:“法”,】就【是法身。“依”,】就【是报身。

法身为体,报身为用,全体起用,故合而为一。

又,法报无二,法界一相,是故法报合言,体用一如。

以理观之,法身湛然常寂,离言说相,若有所说,则为报、化二身。

然则报化依于法身,若无法身,报化无寄;若无法身,报化亦】(也)【不能说。

所以法身虽无说,然亦托报化而常说,此即不说而说,说而无说。

此处言三身说示之法,各有所差别。首先举法报一体所共说者,以此法为如来无上正真法之所依,可令人由迷转悟,顿趋自觉圣智,亦】(也)【是如来成就法报二身之无上正因,故】(所以)【先说。

法报一体共说后,接着是详明报佛、法佛、与化佛各所说之法。】

【“一切法”:指众生所执之十法界、依正一切之法。】

【“入自相共相”:“入”,为入于,亦即】(也就是)【不出,不外乎。

“自相”,谓计一切法,法法皆有其自体相,且各个不同,故】(所以)【称为自相。

“共相”,虽然诸法各有自相,但因缘和合】的【时】候【,数法共成一相,】数法就是种种的法,【此一相是决定不可坏的,称为共相,又称一合相,或和合一相。

此自相、共相、皆是众生妄计所成,】其实体性本空,【以不见法本无相故。

此句谓:众生所执之十法界依正一切诸法,总不外乎自相与共相两种计执。】

【“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而众生之所以有自共相的妄计,共有两种原因:

一、是众生自八识心中所现的无明习气之因,也就是无始无明妄想因。

二、是由于这无明妄想相续不断,更缘外境界,起种种计著之因。这也就是缘起自性,或依他起性。

而前面的无始无明妄想因,亦即】(也就)【是妄想自性,或】者是【遍计所执性。

如是,众生由执依他与遍计,不了依计无体唯心所现,】“依”就是依他,“计”就是遍计所执,这两种都没有自体性的,不了依计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所以依”、”计”、”两种都无自体性,

不了依、计,一般人“依计”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两种,不了“依”就是依他起,“计”就是遍计所执,是没有自体性的,唯心所现的,【所以迷本心圆成实性。】

【“种种不实如幻”:然此等诸法皆为种种不实,犹如幻化。这是指缘起之法,皆无自性,随缘生灭,有如幻化。】

万法都是这样,记得我们这个世间不是实在的,唯有真如的心性是真实的,要牢牢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只有我们内在的那一颗菩提心性是永恒的、真如的、真实的,其他万法都是缘生缘灭的,五蕴身也是这样子。

【“种种计著不可得”:“种种计著”】这是【指妄想自性,也就是遍计。以遍计、妄想,皆为自心所现,无有体相。而众生取以为实,智者了达,唯是一真。】

    7-3 “种种”缘起自性“不实”,犹“如幻”化,而众生却依此等如幻之法,起“种种”妄想“计著”,取以为实,悉“不可得”,智者了达,唯是一真。“一真”就是一心真如。

【义贯】

【“大慧,法”佛与报佛(“依佛”)一体所共“说”者为:

众生所执之十法界“一切”依正之“法”,不外乎(“入”于)见法有“自相”与“共相”二种妄计。

此有二因:一、由众生于“自”八识“心”中所“现”之无始无明“习气”为“因”;

二、由“相续”此无明“妄想自性”,更缘妄境界,起种种“计著”为“因”。

然此“种种”缘起自性“不实”,犹“如幻”化,

而众生却依此等如幻之法,起“种种”妄想“计著”,取以为实,悉“不可得”,

智者了达,唯是一真。】“一真”就是一心真如。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文215:【“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真实。”】妄想心就是识心的代名词,其实妄想体性本空就是识性,就是真如自性。

【“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真实。”】

    8-1 因为妄想是能、所不断,能缘心、所缘境所产生的一种妄想,这个妄想我们来讲叫做:识心分别。所以楞严经讲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怎么样?无体啊,非心、无处、无体,所以它不是实在的。

说:复次大慧,计着因缘生的误认为它有其自性,其实是空无自性,

计着缘起有它的自性,而生了遍计所执的妄想自性,

自性相就是自性与自相,就是误认为它是真实的,而起种种的妄想,

诸位,这个妄想是一种代名词,会引起执着的,会引起烦恼的,会引起分别的,会引起颠倒的,统统列为妄想,

而这个妄想有深、有浅,“深”就是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那么“浅”的话,相生、相住、相灭,

所以这个妄想是建立在能、所不断,那么,能、所不断,就算你行善,执着于行善,仍然是一种妄想,只是你果报好一点而已。

说 大慧,我们的八识心就像工幻师,就像我们所讲的魔术师,这个魔术师依于草木瓦石,草木瓦石就是比喻真如的心,

我们这个真如心,只要动念无明就幻化成八识心,那么,依真如心也是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依于草木瓦石,那么这个魔术师,这个实在的材料就可以变化种种的幻,好的魔术师种种的变化,

所以那个魔术师是骗人的,只是你的眼睛不够快,敏捷力不够快,你把你固定在某一种观念,突然让你不注意,说,你看,好像很神,其实那个都是工具啊、手快啊,让你迷惑,

这种种幻就比喻作无明,所以依草木瓦石,然后幻化出种种的幻事,那么比喻作真如心,妄动就产生种种的无明,起一切众生若干的形色,

“起”就是幻起,无明会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的妄想继续执着、继续分别,

彼诸妄想亦无真实,因为妄想是能、所不断,能缘心、所缘境所产生的一种妄想,这个妄想我们来讲叫做:识心分别。

所以楞严经讲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怎么样?无体啊,非心、无处、无体,所以它不是实在的,

所以妄想心就是识心的代名词,其实妄想体性本空就是识性,就是真如自性。

    8-2 众生依一真如,以八识心,随无明缘,成一切法。

【注释】

【“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谓众生由于妄计执著缘起诸法有实自性,而生起妄想之自性与自相。】

【“工幻师”:“工”就是巧之义。“幻师”就是魔术师。这】个【比喻八识心,以八识心能于自心中幻起诸法,故喻为幻师。】

【“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草木瓦石”,比喻真心、真如的心。“作种种幻”比喻无明的缘。

依草木瓦石,为以真如心为因,因为真如心为体,为一切法之所依,】

那么【八识亦】(也是)【以之为依。虽然以之为依,但所幻起的诸法又迥然不同于真如,

正如幻师虽】然【依草木瓦石而作幻术,但所变幻出来的,却完全不以】(似)【草木瓦石本来的面貌。

虽然不同,而其本体仍】(还)【是草木瓦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八识依真如体所变现的一切也是一样,虽】然【已大不似真如本来面貌,但其体仍是真如本心。可谓变而不变,不变而变。】

【“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谓幻师依草木瓦石而起】的【幻术,幻起一切众生及一切法相】。

我们现在的魔术的节目很多,你来看看对不对,弄一弄,就跑出一个鸽子出来,那弄一弄就跑出一只兔子出来,其实那个都是骗人的,

当然魔术师骗人,可是呢,他手脚很快好像煞有其事,对不对?

我们常常想说,那一些魔术师,我告诉你,这是男的魔术师,他如果今天有办法就穿一条内裤,统统离于任何的舞台,凭空,凭空你变给我看啊,凭空啊,你再变啊,对不对?

这魔术师剩下一条内裤,然后不要穿西装,统统不要有任何道具,来,你变给我看看,没办法啦,对吧,没办法,

像用什么刀子、锯啊,那个美女躺下来,用那个刀子锯啊,切割成两半,那个都是箱子里面都有一些特殊的道具,

其实是这个美女是卷起来放在这边,那两只脚是假的,锯下去的时候,那个人是在这一边的,两只脚那是假的,还会动,故意动给你看,那是机器,动给你看,要锯下去对不对?

你不要那些箱子,哪一个美女敢锯啊?你不要那些箱子,你都不要箱子,来啊,对不对?不要箱子,变魔术,变给我看看,没办法的啦,到最后就都是骗人的,魔幻,叫做魔术嘛,我们就当作魔术也是一种艺,大家娱乐娱乐啊,就是这样子而已嘛。

【“众生”指正报,“若干形色”指依报。这就是说:众生依一真如,以八识心,随无明缘,成一切法。】

【“起种种妄想”:幻师依草木瓦石幻出依正一切法后,反而自己于自己所幻出的一切法上,起种种妄想分别。正所谓:自己画鬼自己怕。

亦】(也)【是所谓:是心虚妄,自作自受,自己造作诸法,自己消受。】

【“彼诸妄想亦无真实”:而那些依幻境而起的种种妄想分别,亦】(也)【是无有真实,纯属虚妄,唯心所现。】

    8-3 我们生命把错觉当作是正觉,我们把刺激当作是一种享受,其实是一种错觉。

【义贯】

【“复次大慧”,众生因“计著缘起”,】“

缘”就是条件,只要是条件所构成的统统叫做缘起法,只要是颗粒微尘所凑合的统统叫做缘起法,仰仗借重于条件所构成的统统叫做缘起法。

【所现】的【诸法为有实“自性”。】因为众生计着缘起所现诸法为有实自性,

为有实自性就是着境以为实,他认为那个是真的,值得你一辈子去追求的,结果那个是空性的东西,不实在的东西,

我们生命把错觉当作是正觉,我们把刺激当作是一种享受,其实是一种错觉。

我们看了电影以后,刺激一下那内心里面的感觉、感官,

而这个是妄动的感觉、感官,我们误认为实在的,把刺激当作是一种享受,把妄觉当作是一种生命的必然性,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众生,

众生总是需要一些刺激,把这个错觉当作,咦,这个就是一种享受啊!越刺激越好,越刺激越好,这个仍然是错觉。

【。因而“生”起“妄想”之“自性”与自“相。

大慧”,譬“如工”巧之“幻师”(魔术师),“依草木瓦石”等实在之物作材料,来“作种种幻”术(变魔术),而幻“起一切众生”与“若干形色”之物,

然后此幻师更于自己所幻出之一切法上,“起种种妄想”分别。

而“彼诸”依幻境而起之“妄想”分别,“亦”是唯心所现,并“无真实”之性可得。】

   8-4 无明击碎了一切的梦想,没有办法使心灵统一。所以人的情绪常常变来变去、变来变去、变来变去、变来变去…这个就是这样子。

好,那么诸位,你现在随着师父的语言,然后看看能不能了解诸法如幻,就像变魔幻,魔术师一样的,

你冷静一下,看师父在表达什么?

现在如果把整个宇宙碎为微尘,碎为微尘的时候,然后用业力,业感缘起凝聚起来,

这些元素起来,一个人;这些元素凝聚起来,一根草;这些元素凝聚起来,一棵树;

当然讲这样是比较让你快速的,树、草要慢慢地成长,我用这个观念,让你快速地理解诸法如幻的道理。

好,然后一座山,把它碎为微尘,然后,接下来把它凝聚起来,咦,有一座山,山有草、木、石,

有没有那座山?没有;都是元素所构成,有没有一个人,没有;

所以这个就是缘起如幻的道理,因缘生的东西,

你看了,好像有那么一个人,其实那个人,你不能说没有,因为缘起法,它不能说没有,你也不能说有,因为它是空性的东西,

所以因为它是缘起的,你必须照缘起的因、缘、果来过这个日子,所以佛法是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所以人之所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因为不了解缘起性的东西,没有东西可以追求。

人类内在里面无明,使我们内在的智慧疲乏,失去弹性,我们内心里面无明剥夺了我们的智慧。

简单讲,众生的无明,取代了内在里面真实的智慧,我们真正的价值观被剥夺了,智慧被砍得遍体鳞伤,被无明的大刀砍得遍体鳞伤,

所以人,大部分都是多重人格,因为由分裂的无明,就知道人有多重的无明,

一下子觉得这个人不错,刚刚交男女朋友的时候,我这个男朋友多好多好,可是认识久了以后,我的男朋友还是不是怎么好,

后来两个因为知见、意见不一样又吵了,又说,我这个男朋友多坏、多坏,

你看,才交多久,一下子好;一下子还可以;一下子,很坏很坏;你看,人是不是人格多重地分裂?是不是?

无明击碎了一切的梦想,没有办法使心灵统一。所以人的情绪常常变来变去、变来变去、变来变去、变来变去…这个就是这样子。

我们也不必去说别人怎么样子的不好、多不好,不要这样,你的心有没有办法和谐跟统一过日子,你能不能善待你这个身心,没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8-5 我们要了解,佛的心性是没有次第的,没有一二三四五六的,没有这个东西。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它就是一种惩罚。我们每天都在惩罚自己,过着一种无明幻化出来的这种种的、种种的相,这个相误认为实在的。

所以就争得头破血流,争得头破血流,是不是?

就是法会来讲的话,譬如说法会,诸位!你今天法会排第一个,那是不是功德比较大?那可不一定。

听到圆顿大教的,我排最后一个证入到无生,我排最后一个插那一根香,都一切法无生啊。有插跟没插都一样,对不对?

人家叫我排后面,我就排后面,不会说因为我是…,我几万的,你几万的,是不是?

因为我们常住一定要这样做,按照你出的这个钱,发的心,我们只有这样做,因为没办法。众生还没有见体,就必须依照见相,用这个相来安排。

我的意思,比喻就是说,就像我看到那个新闻报导,说那个插第一支香的那个,庙门一开,冲上去,说今年插到第一支香,头香的,诸事会顺利。

结果一开门的时候,六、七个黑道的,身上都有刺龙,刺凤的,不是刺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的,刺一只龟,刺一只鸭、还有一只豹(霸)的那个,

结果一开门,那个庙门,冲进去,结果什么?那个插香的香炉打翻了,大家插头一支香,结果打翻了以后,大家都没有第一支香可以插了,是不是?

诸位那个就是一种很可怕的一个观念,真的会插第一支香,今年的运势就会更好吗?真是没办法,众生就是要抢第一支香啊,

台湾开那个庙门,诸位,如果你悟道的话,你管他抢第几支香。

释迦牟尼佛说,你今年来插第一支香,我保佑你,然后你插最后一支香,释迦牟尼佛不保佑你,嗯那种佛祖不拜也罢。用不平等心啊,对不对?

我插第一支香,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插最后一支香,观世音菩萨不保佑我,这种观世音菩萨也是差不多而已,真的,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要了解,佛的心性是没有次第的,没有一二三四五六的,没有这个东西,

如果我说插香,假设说,慧律法师,你插第一支香,好啊,插第一支香;慧律法师,你插最后一支香,好啊,我也是插最后一支香。你这个香不用插了,你回去原处坐,我也是回去坐啊,我也没有增减,你叫我插哪一支香?

如果你早证到一切法无生,还要插第几支香?有次第吗?有次第叫做圆顿吗?

我们有佛的理念就知道,众生堕入在这个观念是很可怕的,抢啊,就要抢啊,是不是?要抢,

为了插第一支香,在庙里面打架起来了,还没有消灾,就先调到警察局了,还没消灾喔!还没有消灾就到警察局谈了,所以这个就是错误的知见跟观念是很可怕的。

我讲这个就是,有修佛道,体证到真如自性的人,他没有次第的,是虔诚心,就跟真如心、法是相应的,才跟菩萨的心是相应的,

你说,观世音菩萨在外面,也对;但是你说,观世音菩萨在内,也对。因为我的内,大慈大悲就是观世音菩萨,要不然是谁啊,自性就是观世音,自性就是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9 经文216:【“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种种妄想心,种种相、行事、妄想相;计著习气妄想,是为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依佛说法。”】妄想之自性和自相怎么来的?就是不明了缘起性空的道理。

【“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种种妄想心,种种相、行事、妄想相;计著习气妄想,是为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依佛说法。”】

    9-1 在《阿含经》里面有这一句话,你这一句话要背起来,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说,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缘起自性就是依他起性,

而生,如果加一个“生”,就更清楚了,生起什么?妄想自性为本,就是为什么依他起性呢?依缘起自性,

因为在缘起法迷失了,在缘起本空,所以,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在《阿含经》里面有这一句话,你这一句话要背起来,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见到所有的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道理,就见到真实的法,见法就见佛,你就真实地见到佛了,

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见法,就见到真实的如来,

你见法,缘起性空,当然你的心就会如如不动,万法都是因缘生,生生灭灭的东西,都是假相,

所以依缘起,众生不了解缘起性是空性,所以就生起妄想遍计所执为本,种种妄想心,

这个妄想心就是枝末,就是枝末的妄想心,比较粗糙的,就会见到种种的相,就是心生则法生,还有行种种的事,行事,就是种种的造作。

因为见到种种的相,心生则法生,行种种的事,造作种种的事,那产生什么?种种妄想之行相,

妄想相就是妄想之行相,就是因为不了解因缘生的缘起,而生起遍计所执的妄想为根本,

这种种的妄想,继续产生、浮现的时候,你就会见到好像有种种的相,

心生则种种法生,而“行”就是造作种种的事,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做事,又造作了种种事以后,又产生了种种的妄想,然后自己割舍不下。

又无始藏识业力太强,由于无始无明这种藏识的业力太强,计着习气的种子妄想很重,连菩萨都很难断除,是为妄想自性与自相生,就是生起之行相。

意思就是妄想之自性和自相怎么来的?就是不明了缘起性空的道理。

依缘起法,本空却不空,着于缘起法,又生妄想为本,这种种的妄想继续浮现就会看到种种的相,看到种种的相,就继续去造作,就行种种的事,这种种的事,又产生种种的妄想的行相,

以由因为无始藏识业力非常地强大,因此这种计着的习气跟种子难以断除,习气、种子很重,连菩萨都很难断除,这个是妄想自性与自相所生起的行相。大慧,是名报佛(依佛)说法。

   9-2 【“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由于计著缘起诸法有实自性,】不晓得诸法空无自性,【而起妄想自性。】妄想自性就是在内心里面起有无、增减、来去、生灭。

【注释】

【“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由于计著缘起诸法有实自性,】不晓得诸法空无自性,【而起妄想自性。】

妄想自性就是在内心里面起有无、增减、来去、生灭。

妄想自性也就是:【由缘起生妄想。

缘起自性就是依他起性,妄想自性就是遍计所执性,也就是,由依他而起遍计】所执性。

所以如果没有听到佛法,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解脱的。

【“种种妄想心、种种相、行事”:“种种妄想心”,由于有妄想自性生起,因而有种种妄想心现。

妄想自性为本,种种妄想心为枝末。】有“本”本就像树根,“末”就是枝末。

【“种种相”,再因有种种妄想心现起,故就见到种种的相。

所谓心生法生,欲见即见者,】就是儒家所讲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听而不闻。但是,你心如果在焉的话,欲见就见,欲闻就闻,是同样的意思。【此也。】

【“行事”,】就是【行种种的事。】这每一个人每天都有造作嘛,有的人我们现在朝九晚五了,大家都是上班族的,

【且因心见种种相,故起而行种种事。】不晓得一切法无生的道理。

相,不可得;事,当然也是缘起;而烙印在我们影像里面的就是不可磨灭的记忆,

所以当一个人经过了重创,重创以后、创伤以后,十年后再讲起这件事情还会掉眼泪,是为什么?

我们的这个八识田中储存那个种子,很难以去磨灭,或者是对一个人不满,他已经表现得很好了,经过十年的忏悔,二十年了,你一样不会原谅他,因为你卡在那种观念里面,死执不放。

【如是,由妄想自性(妄性)而起妄心、见妄相、行妄事,都是由最初一念妄动。】

注意,为什么要讲最初,为什么要讲无始无明?因为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答案,为了前后次第的解说,只能讲无始无明,只能讲最初一念,

因为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名词了,归初一念,比这个最初还更初,这样就会讲到没完没了了,

因为时空本来就是妄性的东西,我们脑袋里面建立了时间性,这个时间,那么就是有过去、现在、未来。

所以佛教经得起考验,是因为佛教的理论是非常的理性的。

比如说,基督教讲的,上帝在七千年前创造天地万物,你就知道,北京山顶洞人就四、五十万年了,是不是?

上帝在七千年前创造天地万物,因为创造了六天,所以休息一天,加起来刚好七天,所以一个礼拜七天,七天就是这样来的。

我请问你,七千年前创造天地万物,七千年更前,七万年前是什么?七万年前,七十万年前是什么?七亿年前又是什么?没办法讲。

所以说,佛教的理论你没有办法破它的,因为它讲的就是事实的,

就是因为时空本来就是妄动,你立一个“初”,刚刚开始那个“初”对不对?那么就有更长远的,

所以你念英文的时候,没有念到无量亿劫以前,念英文,没有人念这样,你打开了英文,都是这样,Long long time ago 都是这样很久、很久以前,Once upon a time 很久、很久以前,无量亿劫以前,外国人怎么会听得懂呢?对不对?

英文里面没有听过无量亿劫以前,没有这种名词,不知道怎样翻译,不然这里有没有英文系的,无量亿劫以前,你翻给我听听看,你“翻呒”啊(无法翻译),是不是这样?“翻呒”就是番婆啊,就是那样,

所以你打开那个英文就是没办法,最多就是讲,Once upon a time  或者Long long time ago,就是这样子而已,这样算很久、很久了,都是这样子啊,

所以这个,要讲到这个,很多人是犯了这个逻辑学的观念,但是我们要尊重人家的宗教,人家因为基督教,基督徒因为基督教得到安慰,生命找到了重生,我们祝福他。

我们不能说人家不好,我们不能这样讲,宗教是心灵的一个依归,需要一点尊重跟彼此的一个尊重,彼此之间的一个互动,

比如说,基督徒来,我们也是一样对他很好,你天主教徒来,我们也是对你非常好,你是伊斯兰教来,我们也是对你非常好,也不会说你是穆斯林来,我们就对你不好,我们也不会这样子。

各人信仰各人的宗教,那么你觉得佛教讲的比较有道理的、符合逻辑的、比较理性的,对不对?我感觉佛教讲的比较理性,是不是?

什么都上帝创造的,上帝从哪里来?也不能问,对不对?问了,不小心若打入地狱,那时该怎么办?还不能问,不敢问,对不对?

佛教没关系,大疑大问,小疑小问,不疑不问,就是这样子,因此皆由最初一念的妄动。

【“妄想相”:谓这些都是妄想之行相。】

【“计著习气妄想”:由于无明计著境界之习气力故,故于缘起法上有妄想生起。】

【“是为妄想自性相生”:这就是妄想之自性与自相生起之行相。】

【“是名依佛说法”:这就是依佛(报佛)所说之法。】

【义贯】   本节从略。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经文217:【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这一段的意思是说,什么是法身佛无相呢?是法佛本来就无说无示,其体本来就离于心的自性还有自相,这是自觉圣智,是圣人内身自证的智慧,所依的一种境界。

【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

   10-1 大慧,本来是就无相,本来就离于心的自性,还有自相,就是法佛,无说本来就无示。

大慧,本来是就无相,本来就离于心的自性,还有自相,就是法佛,无说本来就无示,

自觉圣智所缘就是所依的境界,也就是圣人内身自证的智慧,就是师父昨天讲的,大悟见性,自觉圣智证量的解脱境界,只有结果,它没有如果的,只有结果,没有如果的。

结果就是回归当下这一念,与真如心相应,自觉圣智就显现出来,没有如果,

说,这个如果怎么样?那个自觉圣智,如果怎么样,可能…我想…我认为…那个统统没开悟,

开悟是证量的解脱境界,不容许你有任何的假设,在英文里面叫做In case 或者在数学里面叫做If,If或者是In case 那都是行不通的,

回归当下,不是哲学,不是形而上的东西,也不是逻辑,不可推论,那可推论就是比量,那么就是思惟、就是分别了,对不对?

回归当下,没得比较就是现量的境界,解脱就是现量的境界,它就是结果,它不是如果,

如此,因如来,因此就建立了法身,也就无说无示了,

那么还有施作,施作就是报身佛、还有化身佛,有说有示,“示”就是开示的示,

无说无示是法身佛,那么报身佛、化身佛就有说有示,

这个是法佛无说无示,如来因此就建立法身佛,无说无示。

大慧,什么是法身佛无相呢?这一段的意思是说,什么是法身佛无相呢?是法佛本来就无说无示,其体本来就离于心的自性还有自相,

这是自觉圣智,是圣人内身自证的智慧,所依的一种境界。

如来因此建立了法身佛,如果是报、化二身佛呢?他就有说有示,这是我们常常讲的法佛、报佛、化佛。

   10-2 法佛无相,唯一如如真智觉性,故实无说无示,以法体离言,是故法佛所说为无说之说,离言之言。

【注释】

【“法佛者,离心自性相”:法佛无相,唯一如如真智觉性,故实无说无示,以法体离言,是故法佛所说为无说之说,离言之言。

因此,在此不言法佛说法,但言“离”。故此句之大义为:法佛者,无有说示,其法体但离心之自性与自相。】

【“自觉圣所缘境界”:“自觉圣”,即】(就是)【自觉圣智,亦即】(也就是)【圣人内身自证之智慧。“所缘”,即】(就是)【所依,或】者是【所行。

此句谓】是说【:离心的自性相,乃为诸佛自觉圣智所依之境界。】也就是,以有“离心自性相”之因,所以得自觉圣智之果。

【“建立施作”:谓如来依此而建立法身,施作报化二身。

因此知自觉圣智为建立三身之本,而离心自性相又为自觉圣智之所依。】

【义贯】

【“大慧,法佛者”,其法体离言,无有说示,

其体但“离”于“心”之“自性”与自“相”,此乃内身自证“自觉圣”智“所缘”之“境界”,

如来依此而“建立”法身】佛【,“施作”报化二身。】

关于施作两个,当然有说造作当然就是报、化二身佛,【此为法佛无说之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经文218:【“大慧,化佛者,说施、戒、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什么是化佛呢?化佛就有所造作了。

【“大慧,化佛者,说施、戒、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

   11-1 大慧,什么是化佛呢?化佛就有所造作了,就说,什么是六度的,一个修行人一定要布施。现在一般人,都懂得布施外面的钱,那内心里面的烦恼布施不出来。

大慧,什么是化佛呢?化佛就有所造作了,就说,什么是六度的,

一个修行人一定要布施。现在一般人,都懂得布施外面的钱,那内心里面的烦恼布施不出来,

不晓得布施,真正的布施是身心彻底放下,那个就叫做真的布施,

不是拿几块钱来放到功德箱那个叫做布施,真正的布施是身心完全放下,那个是真正的布施。

“戒”就是持戒,持戒、忍辱,“忍”就是忍辱,“精”就是精进、禅定、以及心智慧,心智慧就是般若智慧。

那么“离”就是离于五阴,“阴”就是五阴,离十八界、离十二入,

解脱识相,诸识之相,诸位,这是指前六识,因为是化佛所说,所以指的是前六识,化佛所说,他是对二乘人讲的。

所以有讲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离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解脱前六识,没有能所,分别观察众生的根器。

建立,就是建立三乘法:大乘、中乘、小乘,因为化佛,他才说有三乘之法。所以分别观察众生的根器而建立了三乘法,

超外道见, “超”就是超越。外道不是有见、就是无见,不是断见、就是常见,超越了外道有见、无见、断见、常见的恶见。

为什么叫做恶见?邪恶的“恶”,不是一二三四的“二”,恶见,因为那个恶见会坏菩提种、会坏菩提根,这外道一卡进去,他不学佛的,他怎么讲都自己是对的。

凡夫也是一样,卡在某一种知见,你怎么讲他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接下来,无色见就是超越无色界之见。因为有些修行人,外道执无色界为真实的涅槃,把无色界当作是涅槃之见。

所以为什么还要超越无色界,那个“超”要用两次,超越外道的有、无、断、常的恶见,还要超越误认为无色界为涅槃的妄见,所以超越两种。

为什么叫做无色见?为什么还要超越无色见?无色就是无色界啊,把无色界当作涅槃的境界是错误的,所以还要超越无色界的妄见,

    11-2 【化佛如是“分别观察”众生根机,而“建立”三乘诸法,】诸位,三乘诸法就是次第法,简单讲,三乘诸法就不是圆顿法,圆顿法没有大、中、小,你讲三乘,就简单讲,这不是佛的究竟说。成佛尚不可得,一佛乘都不可得,岂有三乘诸法,所以讲三乘诸法就表示那是一种方便。

【注释】

【“化佛”:即】(就是)【化身佛。化佛所说,为依众生根器,而分别开演三乘之法,以度脱众生。】

【“施、戒、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此为化佛为大乘根机者所说之菩萨六度法。

“心智慧”,亦即】(也就是)【智慧,唐、魏二译本皆作“智慧”。

以化佛所说,为教】修【行人依心意识修行六度,】意思就是不究竟,

在楞严经讲,意识心就是生灭心,散在生灭心里面,要离心意识,

可是小乘。他是教修行人依照心、意、意识来修行,确实有六度可以修,

【故此智慧仍唯心所现,依心而起,故】(所以)【称为心智慧,用以分别于法佛离心自性相之自觉圣智】的【境界。】

【“离阴界入解脱识相”:“阴界入”,】楞严经都讲得很清楚了,【为五阴、十八界、十二入。

“识”为诸识,在此指前六识。

此为化佛为二乘根机者所说之法。其法为令离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而得解脱诸识之行相。

以二乘皆修灭受想定,令六识不起现行,而得解脱,谓之涅槃。】这个我们在涅槃经讲了无数次了,

【化佛度脱二乘根机行人所说之法,即在显示此等行相。】

【“分别观察建立”:谓化佛分别观察众生根机欲乐,】

也就是需要的意思,大根器有大根器的需要欲乐,中根有中根的欲乐,欲乐就是需求,他的期盼,

【而建立了三乘诸法。】小乘有小根器的期盼,所以大、小(乘)还有中根器所欲乐都不一样。

【“超外道见、无色见”:“外道见”,为外道执有无、断常等之恶见。

“无色见”,为外道计无色界为涅槃之邪见。】

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这一句话重点就是把不究竟的误认为究竟,无色界是不究竟的,

诸位,修学佛道最可怕的就是这个,所以,为什么说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把这个不究竟的无色界误认为是涅槃,那这个可怕了,

【此句谓,化佛建立三乘之法,为令众生超越外道执有无断常之恶见,与计无色界为涅槃之妄见,令出轮回。】

【义贯】

【“大慧,化佛者”,依众生根器乐欲,随缘而说三乘之法,度诸众生,】

譬如说你碰到大乘根器的菩萨,就讲六度【如为大乘菩萨“说施、戒、忍、精进、禅定、及”依“心”而修之“智慧”等如是六度之法;

及为二乘行人所说】的【“离”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而得“解脱”诸“识”之行“相”的法门。

化佛如是“分别观察”众生根机,而“建立”三乘诸法,】

诸位,三乘诸法就是次第法,简单讲,三乘诸法就不是圆顿法,

圆顿法没有大、中、小,你讲三乘,就简单讲,这不是佛的究竟说,

成佛尚不可得,一佛乘都不可得,岂有三乘诸法,所以讲三乘诸法就表示那是一种方便。

三乘就是依次第、依根器而说,当然那是一种方便。

【为令“超”越“外道”所执之有无断常等恶“见”,与计“无色”界为涅槃之妄“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经文219:【“大慧,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自觉圣智,究竟无分别的差别相,差别的无差别相,应当勤修学,这是自心所现的。

【“大慧,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12-1 自觉圣智,究竟无分别的差别相,差别的无差别相,应当勤修学,这是自心所现的。分别所见之相,应当除灭,这样就可以断掉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也就是你见到任何的相,不要给它停留在你心中的一分一秒,了解相就是无相,心中不让它变成一种记忆。

大慧,又法佛者,什么是法佛?法佛离一切相,

法佛已经离,诸位,攀缘意思就是所攀缘的,这是指境界,离境那就是离所攀缘的,

攀缘离,就能攀缘的,离攀缘就是已离于所攀缘的境界,还有离能攀缘的心,攀缘离就是能攀缘的这一颗心也离,

所以“离”放在上面是离境,“离”放在下面是离心,已经离于所攀缘的境界,还有能攀缘的心也要离,也要离。

一切唯心,为什么叫一切唯心,因为境,唯心所作,境是唯心所现嘛,所以一切唯心。

所作就是外境,根量就是心量,根量是指内,所作之境是指外,

一切唯心,现量境界,无论是外境所作,无论是根量、心量的内在的相。

灭,统统入于毕竟空寂,皆寂灭相。灭尽无余,

意思说是:“相”就是寂灭相,“灭”就是尽灭,统统灭除内心的心量,也灭除了外境,

内心无所执着分别,外境了悟诸法如幻,内、外统统不可得,留下来的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所以,佛是什么相?佛是寂灭相。

那这个寂灭有什么好处?寂灭就不起妄,他的日子就完全跟般若智慧相应,

越着相的人,般若智慧就越开采不出来;越离相的人,他的般若智慧就越强大,内心的光明就越强。

所以,我们不能把刺激妄想的相,当作是一种享受。

所以,凡是众生讲到享受的就一定是追逐,而圣人所谓的享受的就是这一念真如的寂灭相。

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那什么相可以见如来?就是寂灭相,心入于寂灭,没有能所,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着我相所着的境界。

意思就是说,法佛者,离一切相,不是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着我相所着的境界,这些都不是他们的境界。

自觉圣究竟,这个究竟就是等同不分别;自觉圣智,入于究竟不分别处,就是无分别,从无分别里面又显现这个差别,

差别就是微妙的差别,就是妙成的一种差别,微妙成就的一种差别,这种差别不是意识心,这种差别是从究竟无分别里面所显露的一种差别。

比如说,我们因地修行的行相有渐跟顿,还有果地所证的,有法身、报身…三身,有这种种的差别,

但是这个都建立在哪里?这个都建立在究竟法佛里面,没有分别里面的自觉圣智,

所以自觉圣智究竟无分别里面显现出来的差别相,应当建立,应当了悟。

所有的分别其实就是不分别,而究竟不分别显出来的方便的因跟果的分别、三身的分别、渐顿的分别,这个是妙成就诸差别,妙成就种种的差别。所以这个差别不是意识心。

是故大慧,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

说,自心所现的分别见之相,你心见到一切相,而那个影子自心所现的分别之相,

自心所现,注意那个“自心”,自心,意思就是:所有的因缘生的境界,包括我、人、众生、寿者、山河、大地、宇宙,这个相落下来,变成心中的分别影子,所以你分别的其实是分别那个影子,

所以,自心所现的那个分别的影子的假相,应当速速地断除,除灭就是应当速速地断除,

怎么断除呢?就是彻底放下,了诸法如幻。

简单讲,大悟的人,看到生命的智慧真相,不见性的人,就见到生命的影子,我们在追逐这些都是生命的影子,

有一个参加奥运的,这参加奥运的呢?他跳那个鞍马的,他本来要参加国家的奥运,这个是在外国,然后要参加这个奥运,他就一直练习,一直练习了,

结果这个鞍马、单杠、双杠,一跳上去,跳下来重伤,重伤到脊椎啊,

他以前拿过奥运的这个牌子,国家代表队,然后练、练、练…,掉下来了,掉下来了…,变成残废,这个麻烦大了,是不是?理想也破灭了,

这个时候,他体悟到,所有的这些理念就会随着残酷的现实破灭。

人的一生在追求莫名其妙的一种荣耀,而这个荣耀当上的时候,有权又有名,可是它又维持不是很久,又不能维持很久,

拿到金牌固然可喜可贺,国家重视你,可是呢?那要练多少年啊,练游泳,一练习,跳水都要练十五年、二十年,

那个要拿到金牌,没有那么简单,你没有看到那个报导,这个Spain 西班牙,西班牙那个射箭,咻!射到分数最高的冠军,那个射箭,拉到那个手都拉伤、受伤,咻!每天射箭,为了拿那个金牌,他射箭射多久呢?十二年。

每天就是射箭,为了拿那个金牌,如果说我们的话,自己做是比较快一点,看要多少钱,我自己来做,十二年。

后来,他也退休了,人啊,一生其实都在做一场梦,人生依靠着某一种理想,而这个理想当他抓住的时候,又好像抓到,又好像抓不到,有时候理想又破灭了,

所以越接近理想的时候,又觉得好像我们很空虚,好像你拥有它,又好像很不真实,因为你用的都是妄想心,怎么会有真实呢?

所以,我们举这个奥运的一个例子就是说,每一个人抱负着一个理想,可是,当你得到那个理想的时候,付出多少的痛苦跟代价,但是你到接近它的时候,又觉得也没有什么,

后来得到奥运那个金牌放在家里都快生锈了,当时候风光一时,现在已成记忆。

每件事情都是这样变成Memory,Memory 都是一种记忆,

所以,有智慧的人追求的是生命的真实,就是真正的生命,圆觉的自性,没有开悟或者是凡夫追求的是生命的影子,跟着影子跑,理想就是一种影子。

他说:师父,失去理想,那人生怎么活下来呢?

不,我讲的理想是指没学佛的,意思就是你朝着这个理想去追求,但是这个理想是真实的吗?还是虚幻的?因为它是缘起的东西,

所以众生不这样过也没办法,像雪梨喔,哇,那雪梨要放什么?放烟火,要为了那个Happy new year 然后烟火…说搞了很大,多少十亿、二十亿的,这个放什么?要放这个烟火,

然后怎么样?请来了大歌星、影星,然后雪梨放烟火,那放的时候,全世界都在报,今年更大,你台北大,我比你更大,放烟火,大家都比大的,

跨年,然后就一闪一闪的,这个烟火爆炸了,哇…灿烂,很灿烂啊,

接下来又空虚,看完烟火以后,接下来怎么办?又开始新的一年,也是要回归平淡,也是要继续工作,

如果有了这个圣人的智慧,了解万法真如不差别,但是虽然缘起,大家看烟火,我们随喜就好,

所以圣人懂得随喜,是因为要给众生尊严,他不会卡住,卡住的人不懂得随喜,知道吗?卡住一个观念,他不懂得随喜的,

所以,为什么叫做恒顺众生,为什么要讲“恒顺众生”,那为什么?见到自性的,五蕴身本来就空,恒顺这个众生的空性,然后也面对一切,不可得的众生的空性,

所以,真正悟道的人,他能了悟真如心性,能随喜一切功德,因为这个就是他的本性嘛,随喜一切功德就是他的本性,不起能所造作、不起对立,

所以人生都是在追求幻化的东西。追求的统统是影子,

烟火放完了,接下来等待农历年,农历年放了九天假,好,农历年放了九天假,要去哪里啊,出国。再来,去哪里啊,走一走,走一走,回来呢?也是要回来的啊,对不对啊?

师父再解释一下,大慧,又法佛者,已经离于所攀缘的境界,还有能缘的心也要离,

一切唯心所造,因为境还是心所作,一切的外境所作,还有根量的、心量的内在的这些,都入于寂灭之相,

寂灭的相就是灭尽了,一切的能所、一切的内外,

这种法佛的境界,不是凡夫的境界,不是声闻的境界,不是缘觉的境界、外道计着我相所着的一种境界,这个是遥不可及的,

自觉圣智的究竟无差别,就是究竟的如来法身所显现的差别相,种种的因、还有果、三身、顿渐,其实都是不分别里面的分别的差别相,虽然差别相,还是究竟相,这样建立。

是故大慧,自觉圣智,究竟无分别的差别相,差别的无差别相,应当勤修学,这是自心所现的,

分别所见之相,应当除灭,这样就可以断掉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也就是你见到任何的相,不要给它停留在你心中的一分一秒,了解相就是无相,心中不让它变成一种记忆。

诸位,记忆是好的,但是着于相的那种记忆,有种种的痛苦,或者是欢乐的回忆,那个都是影子,

真正学佛的人,譬如说,你看那个烟火,我举个例子,你看那个烟火,那个烟火,咻…砰…然后;回来,眼睛闭上来,喔,已经烟火放了,元旦已经放完了,

你回到家,咻,还在观想那个烟火,哇,多灿烂啊,对不对啊,照明了夜空,多么地好啊,然后听到那个声音,咻…砰…,有放了音乐,配合着烟火,早就过去了,你那个心的影像还没有办法放下。

所以人生看了这个假相,落入了心中,变成一种影子,而这个影子变成一种记忆。

而我们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就是在执着这个影子。

没有学佛的,就是执着生命的影子,有学佛的就了悟了真实的智慧。

一个过的是真实的日子,一个是过的是可怕、假相、影子的日子。

两个人的世界、世界观是完全不一样的,想过快乐的日子,一定要找到生命的究竟的真实处。

那么,就是佛法,诸位,没有第二条路,生命当中绝对没有第二条路,

说,师父,您敢肯定吗?Are you sure?I am sure。真的就是这样子,真的就是这样子,所以你们要准备好,契入佛性,要契入佛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2-2 【:法佛为已】经【离于所攀缘的境,与能攀缘的心。这是心境、能所双离,不住不著。】

【注释】

【“离攀缘、攀缘离”:第一个攀缘是所攀缘,所攀缘的是境。第二个是攀缘是能攀缘,能攀缘的是心。

此句言】(是说)【:法佛为已】经【离于所攀缘的境,与能攀缘的心。这是心境、能所双离,不住不著。】

    12-3 诸位,寂灭有什么涵义吗?心寂灭,这是真实的生命,令心妄动,是不实在的生命。

【“一切所作根量相灭”:所作者为境,因境为心所作者。根量为心量。

因心境、能所既离,则一切能作之心量,与所作之境量等相,尽皆寂灭,】

诸位,寂灭有什么涵义吗?心寂灭,这是真实的生命,

令心妄动,是不实在的生命,

我们执着妄想以为是真实的生命,那个就是错觉,我们把错觉当作正觉,所以众生的觉受是错误的,生命是一种错觉,

【也就是离一切相。《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者,是也。】

   12-4 法佛之离相境界,非凡外邪小之境界,乃为如来自觉圣智于究竟一相体中,妙成就诸差别相之所建立。

【“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

法佛之】(的)【境界,离一切能所相、心境等相,因此非凡外邪小著我相之境界。

以凡外邪小著我相,故仍有四相,人我、心境、染净等二法分别,故】(所以)【不能了知诸佛离一切相、无相之境界。】

【“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自觉圣”,自觉圣智。“究竟”,即】(就是)【不分别、无差别。

“差别相”,有两种:一、是因地修行之】(的)【差别相,因地除灭自心现流有渐净与顿现二种差别。

二、是果地所证】的法身报身应身三身的差别。

【在此,因地修行之相,与果地所证之相,皆有种种差别,所以称为“差别相”,

然而此等种种差别,皆是如来藏心所现,于究竟无差别中所现之一切差别,是故实为别而无别,不别而别,因此佛言:“究竟差别相”。

全句义为:法佛之离相境界,非凡外邪小之境界,乃为如来自觉圣智于究竟一相体中,妙成就诸差别相之所建立。】

   12-5 听了法以后,就一定要去落实到真正的、生命的、现实的层面,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自觉圣智就慢慢地显露出来。

【“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当勤修学”:这是如来之圣境界,故】(所以)【勉励当勤修学。】

就是说不可以~,修学佛道不能执理废事,因为你有现行的种子跟习气,还有隐藏的种子跟习气,所以还是要修行。

虽然本性具足,你依旧还是要修行,修行不能执理废事,也不能执事废理,道理听了,就是一定要运用。

你今天来听经闻法坐了那么久,这么辛苦,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契入那一颗真心,

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学佛不用出来,你坐在这里干什么,你不如在家睡觉休息,

修学佛道,听了佛法就是要用,落实到真正的生活跟生命,这样你听经闻法才有意义。

就是你把这个法转化成自觉圣智,你不转化这种功夫,你坐在这边穷忙、瞎忙,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听了法以后,就一定要去落实到真正的、生命的、现实的层面,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自觉圣智就慢慢地显露出来,

【“自心现见,应当除灭”:“自心现见”为于自心所现,分别见之相。亦即】(也就是)【自心现流。最后之勉语,还是勉应断现流。】应当断除现流,现在的、当下的流注生灭。

   12-6 佛什么相?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那么用什么相可以见如来,用寂灭相。寂灭就是无相,所以在座诸位,心情越稳得住的人,那个人不随境起心动念,那个人就直接就契入真实的如来境界。

【义贯】

【“大慧,又法佛者”为“离”于所“攀缘”之境,而于能“攀缘”之心亦远“离”,

“一切”唯心“所作”之境量、与心量(“根量”)等“相”,尽皆寂“灭”。】

所以,佛什么相?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那么用什么相可以见如来,用寂灭相。寂灭就是无相,

所以在座诸位,心情越稳得住的人,那个人不随境起心动念,那个人就直接就契入真实的如来境界,

简单讲,就是你今天发生重大的事情,你一样看得开,你儿子车祸死了,碰到了,没办法,我就认了,是不是?

你要碰到很严重的问题,被这个坏人所害了,你勇敢地去面对它,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处理的问题,

要不能处理、被冤枉了,那么就观想,当作还他,就是还他,

有的人莫名其妙就被骗了一百万,有的人莫名其妙就被坑了一千万,就是莫名其妙。

【然而此“非”为“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等辈“计著我相所”取“著”之“境界”,

乃为如来“自觉圣”智于“究竟”一相中,妙成就诸“差别相”之所“建立。

是故大慧”,于如来“自觉圣”智所建立之“究竟”一相中之“差别相,当勤修学”;

而于“自心”所“现”分别“见”相,“应当”速】速地立刻就【“除灭”。】

    12-7 万法都在骗你的那一颗真心啊,不要被骗去,这样,心就保持如如不动。来,也无所来;去,也无所去;增,也不是真的增;减,也不是真的减;清净自性就是无来无去,那这样子慢慢、慢慢…一步、一步…,所以坚持如如不动,那么慢慢般若智慧就显露。

记得,看到什么相,都知道那个是骗人的,你只要不被欺骗,所以禅宗有一句话,你只要不被相所欺骗,你就有禅的功夫。

就是那个相,都在骗你的那一颗真心,都是在骗你的,你不要被骗得团团转,骗得团团转,

起贪心,就被骗,这个东西这么好…,被骗得团团转,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执着的地方。这件事情小事,气得头昏脑胀,你看,你就被骗得团团转。

你一直生气,那件事情已经过了,可是你就是被骗得团团转,

所以禅宗的祖师告诉我们,只要不被假相所骗,入禅有机会。

就是万法都在骗你的那一颗心,都是骗你这一颗真心啊,都是在骗你的就对了。

不要被骗去,这样,心就保持如如不动。来,也无所来;去,也无所去;增,也不是真的增;减,也不是真的减;

清净自性就是无来无去,那这样子慢慢、慢慢…一步、一步…,所以坚持如如不动,那么慢慢般若智慧就显露。

     12-8 【报佛说法,显缘起性空;法佛则直示圆成性有。】所以在座诸位,这个是有层次的,因为楞伽经是圆顿大教,所以就直示圆成性有。

【诠论】

【报佛说法,显缘起性空;法佛则直示圆成性有。】

所以在座诸位,这个是有层次的,因为楞伽经是圆顿大教,所以就直示圆成性有。

【报佛说法,以明了心性与心相,亦即】(也就)【是明心之法门;法佛则顿示离心境界。

报佛所说为令明了自心念之法,而法佛则默照,】默昭怎么样?【离念境界。】

默默地说“默昭”是什么?就是唯证相应,离念的真如境界叫做默昭。

内心很清楚,可是没有能所,也没有任何的语言,“默”就是没有任何的语言,“昭”就是真如,很清楚地与真如心相应,与真如心相应就离一切妄念。

所以这个默昭离念,简单讲叫默然地、清楚地与真如相应,与真如心相应,离一切的妄念境界。

    12-9 【《起信论》云】(这么说)【:“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所以我们如果一个修行人能够体会这一句话,那么,一辈子用不完。

【《起信论》云】(这么说)【:“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所以我们如果一个修行人能够体会这一句话,那么,一辈子用不完。

说,离念相,是什么叫做“离念相”?什么叫做“离念”?

只要你离开执着的念,只要你离开(放下)分别念,只要你离开这个颠倒的念,用正知、正见、正念、正觉的这种念,这种正念。

正知、正觉的念是什么?就是佛念,佛念就等如虚空,

诸位,这“等虚空界”是什么意思?“等虚空”意思就是无所不包容,

用你听得懂的名词就说,真正悟道的人是无所不包容的,

任何一个众生,恶劣的众生,来到他的前面打、骂,修行的悟道的圣人,他还是不动,

任何一个人赞叹他,他的心一样是等同虚空界,也是没有增减。

一切境界统统观照等如虚空,并无增减。

所以法界性无增减,佛性无增无减,众生性本来就空,也无增无减。

所以法界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众生性,众生性就是法界性。

这个就是佛陀最了不起的发现,佛陀发现什么?佛陀发现法界不增不减,佛陀发现了佛性不增不减,佛陀看到一切众生自性本空,也是不增不减,因为等如虚空。

色等如虚空,没有东西可以分别,所以佛陀的伟大,发现了三种平等,法界平等、佛性平等、众生平等,彻底地平等。

这个平等心就是如来的法身,这样听懂了吗?也就是如来平等法身,对不起,

五点半了,要来休息了,也是会累的啦,念佛会累,讲经也是很累的啦。对不起,我要来休息了,五点半了,好,我们晚上要诵经,是不是啊,是要诵经喔,五点半了。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15: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