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一套(共16讲) 第十六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慧律法师 主讲 2012.07.15-2012.12.01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209页。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209页,我们今天将完成《楞伽经》第一套。209页中间经文:
1 经文167:【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诸位!如果你能够度自心现,达到、通达到一切境界,无所有、毕竟空,一切法无生,那么证得了无生的法忍,入于自心寂静的境界,你会什么?那个叫做享受生命,前面所讲的从永远到永恒,你都一直存在这一颗涅槃的妙心,安住般若波罗蜜,就是不动地,八地菩萨的境界。
【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
1-1 世尊就这样回答,说:大慧!我之所以说一切法如幻,包括众生界,是因为生灭,万法刹那生,刹那就灭,万法都空无自性,是建立在这种微细的生灭,粗糙的生灭没有永恒的实体,叫做一切法如幻,并不是像今天看到投影,如梦幻泡影的,或者梦境里面看到的假相啊,叫做如幻。这个如幻真正的定义叫做:生灭,刹那生,刹那灭,没有实体可得。所以,大慧!世尊说一切法如幻,就是建立在这样子的思想,而不是说看到了电光,五花八门的这种幻化的境界,叫做如幻。不是的!是依一切法都生生灭灭,灭灭生生而建立的。叫做一切法如幻(皆悉如幻)。
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众生界就是有情界,因为众生界会产生主客二观的能所,所以从主观下手,观一切众生都不能离开五阴生,这五阴生本是缘起,缘起就是如幻。
那在后面,大慧菩萨又继续问佛,说:佛陀何以用如幻两个字?大慧就问:世尊!是不是因为众生看到五光十色种种的幻影,而说一切法如幻,否则这个外境与众生来讲却如此地实在,何以世尊说一切法如幻?
世尊就跟大慧回答,这是后面的,不是今天讲的。世尊就这样回答,说:大慧!我之所以说一切法如幻,包括众生界,是因为生灭,万法刹那生,刹那就灭,万法都空无自性,是建立在这种微细的生灭,粗糙的生灭没有永恒的实体,叫做一切法如幻,并不是像今天看到投影,如梦幻泡影的,或者梦境里面看到的假相啊,叫做如幻。
这个如幻真正的定义叫做:生灭,刹那生,刹那灭,没有实体可得。所以,大慧!世尊说一切法如幻,就是建立在这样子的思想,而不是说看到了电光,五花八门的这种幻化的境界,叫做如幻。不是的!是依一切法都生生灭灭,灭灭生生而建立的。叫做一切法如幻(皆悉如幻)。
不勤因缘,也就是真的要修行,不勤因缘,因缘就是假相。一个修行人,不是在假相里面打转,这样不能悟到当体即空的真如清净,如来藏性,这样就算你百千万劫修行,你也抓不到重点,
换一句话说,你能够了悟佛的这一颗究竟的真如心、如来藏性,抓到了重点,离一切相,远比你执著,绕着这个假相一直打转……烦恼断不了。简单讲,一直在这边的此岸,是没有办法达到解脱的彼岸的。
所以你如果要真的放下,就是要放下这个缘起法,放下这一些生灭法的东西,直通涅槃,而且它是本来就具足的。
诸位!你没有听过吗?从永恒,从永远一直到永恒,都是涅槃的特质,涅槃妙心的特性,也就是不管你是永远这个名词,或者是永恒这个名词,它都是涅槃的特质,从永远一直到永恒,都是我们涅槃的特质,因此你一定要用涅槃妙性来修行。
换句话说,不勤因缘,就是非取因缘,它不是因缘法,如来藏性,它不是因缘法,但是也非离因缘,也不能离开这个因缘法,离开这个因缘法,就变成断灭。
离相你找不到性,离开相怎么会有性呢?对不对?所以你要找到真如的本体,但莫于因缘上执著。
所以,我们精进、精进,是在哪里精进呢?心无妄名为最高的境界,最精进的修行人,也就是心没有妄动,于缘起法里面了一切缘起法都是如幻,这个是最有修行的人,
那么对于这个世间的假相,哲学家又讲了一句非常非常重要的话,他说:你一定要学会各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世间,你一定要学会,各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世间,否则你会被这个缘起法绑死,永远绑死。
就是这个世间,你先要有心理准备,什么奇怪的事情,它都会发生,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发生。这件事情不可能这样,不可能这样,它就发生。
所以,当我们一个人能够用各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人生跟宇宙的时候,你突然间发生,你就不会感觉到什么,你也不会觉得很震撼,或者是被它动摇。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各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世间,否则你会绑死自己。
简单来讲,就是用般若智慧,使自己内心更有弹性,就是这样子,这包括修养或者是包括修行,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所以,不勤因缘,也就是非取因缘非离因缘,远离内外境界。这个“远离”,一般统统不是很清楚,这个“远离”,因为众生来讲是无所不执著,它才叫做讲远离,因为体性本空,
如果你不放下这个缘起假相,那么简单讲,你就是在水中捞月,捞不出真实性的月,万法如水中月。
因此,远离就是放下,也就是不缘内心的妄动,也不攀缘外境的六尘境界,远离内心外境的一切境界,就是远离万法,放下的意思。
意思就是这个世间不管发生什么难过的事情,或者是生离死别,它都是如幻的东西,可是该有的境界、责任,你还是要去完成它,对不对?虽然一切法如幻,不可以让你逾越这个范围。
就像今天报纸登的说:他家养了两条狗,那个最顶楼养了两条狗——一条是狼狗,一条是藏獒,这个狗都很凶的,结果那个八十岁的老翁,他们没有电梯,绕着那个楼梯,突然两只狗扑上来,咬下去,咬了整个楼梯都是血,送到医院,这个老翁死了,八十岁。
你不能说,一切法如幻啊,咬死了也是如幻。哦!这个因果是很可怕的,对不对?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是远离内外境界,是指不要执著,是指进入空相的意思,但是必须对因果负责。
心外无所见,照了心之外,照了除了这颗心之外,心外就是照见了这个心之外。诸位!加一个字就更清楚,“外”的底下加个:“实”,照了心之外,实无所见之境界,意思就是,一切境界会引起你内心里面晃动,都是心在作用在作祟,与外境无关,所以说照了心之外,实无所见之境界。
为什么佛陀要讲这一句话?这一句话就是:那你就了悟万法唯心所造,你就抓到了修行的重点,底下还要补上几个字:依此正见正智。次第随法性入无相处,因为没有加那几个字又看不懂,为什么叫做次第随入无相处呢?就是依此心外实无所见的境界,依照唯心直观正见正智正观,依此正见正智照了心之外实无所见,这样的境界,完全是唯心,次第随法性入无相处,
为什么讲次第?因为还在修行的过程,所以讲次第,次第就是有阶位了,叫做依此正见正智,次第随法性,随这个法性,诸法毕竟空性叫做法性,诸法毕竟空性称为法性,法之性,法之性就是毕竟空,毕竟空就是法之性。
入无相处,为什么叫做无相处?所有的相,其实都是缘起法,包括色声香味触法,根尘识一十八界,统统是缘起法,所以只要缘起就是没有真实相,空无自性叫做无相,而这个无相正是修行的关键。
我们今天为什么会活得很累?很辛苦,正因为我们著境以为实,不知道这个无相的道理,所以无相就是诸法空无自性,实在没有真实相。
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次第随什么?随顺法性入于从地至地,从初地一直到十地三昧的境界,解三界如幻,解了所谓的欲界色界无色界统统是如幻,
换句话说,我们说三界,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它是唯心,贪嗔痴,注意!这里很重要,贪嗔痴不断,称为有三界可得。
诸位!无明没有灭,业力没有断尽,情执没有断尽,惑没有断尽,这称为有三界,三界其实是空无自性,唯心现量的境界,
但是因为我们不能了解佛,跟我们开示的究竟的义理,因此在无明的世界里面,看出来的这个世间,确实有欲界、色界、无色界,
众生著三界以为实,这是众生,可是圣人是离三界以为实。为什么?三界如幻故,三界会归到究竟义,就是贪界、嗔界、愚痴界,无明业力所幻化出来的,不实在的这个世间,我们今天就是业感缘起的世间,而有三界,而这个三界其实不存在,
说三界存在是因为贪嗔痴,无明惑业苦所感得的这个三界,如果破除了,业也没了,情尽了,惑尽了,业尽了,那么这个苦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这解了三界如幻,底下再补三个字:依正智分别观察,因为众生听经闻法,总是看到分别,误认为它是第六意识,
所以这个分别观察,不是第六意识的分别观察,是以正智观察,以正智,虽分别不作分别想,
意思就是第六意识也会分别,我们本性也会分别。可是那个第六意识的分别,是能所不断地分别,是刹那生刹那灭,生生灭灭的分别;
本性也有分别,就像镜子一样,虽分别不做分别想,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也能分别,可是它没有执著,没有落入意识心的一种分别,也没有颠倒的妄见,它是如是分别,如是等同没有分别。
所以这里要补三个字:以正智分别观察。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怎么样?度自心现,
注意哦!《楞伽经》之所以伟大,讲来讲去都离不开那一颗心,其他不究竟不了义的经典,认为有六根六尘六识,有正报依报,
如果从《楞伽经》的角度来讲,六根六尘六识或者是正报依报,完全都是八识田中所影现出来的,没有实体的,正报或者是依报,六根六尘六识。
简单讲,六根六尘六识或者是正报依报,对众生来讲,是心外有东西,可是对究竟的《楞伽经》的思想来讲,它是没有的,是唯心的现量境界。
我今天我这个根身,了根身空,了山河大地,山河大地还是空,内空外空,本来就没有二空,唯是一心,唯是如来藏性,这个就是究竟,一心究竟真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