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文149:【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外道没有办法断微细的流注生灭。

【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

   8-1 只灭了粗糙的,他能所不断的境界灭了,他就认为识的微细流注生灭亦灭,这个就是没有佛的究竟智慧,外道作如是说。

解释一下。大慧!彼外道智慧不够,不如佛的智慧,因此(外道)他作如是说:

谓粗糙的能摄的心,还有所摄之境,能摄之识,所摄之境,这个粗糙的生灭如果灭的话,这个识的识心的微细流注也灭,

就是只灭了粗糙的,他能所不断的境界灭了,他就认为识的微细流注生灭亦灭,这个就是没有佛的究竟智慧,外道作如是说。

所以,若。底下就是佛所讲的啦:如果如外道所讲的,摄受境界灭,就是微细的识流注灭的话,不知道只灭粗的,微细的并没有灭,不知道这样子。

如果这个微细的识流注真的灭的话,那么无始劫来无始无明这个微细的流注生灭就应当断,事实没有断。外道没有办法断微细的流注生灭。

【注释】

【“摄受境界灭”:“摄受”,就是摄取,“摄受境界”是指摄取外种种境界相的识。】识有能摄,境是所摄,识为能摄,因为它能缘,然后境为所摄。

【外道以为若此识一灭、】就是能所,能缘境的识一灭,粗糙的而已,则连那个微细的识的流注生灭也就跟着断,【则诸识的流注生灭也跟着断,

不知他们所灭的,只是粗的相生灭而已,】真正的微细流注生灭,还拿它没办法,

【也就是《起信论》所说的“相应心”,】凡夫还有这个二乘人,还有这个外道啊,都是相应心灭,简单讲就是粗的相生灭而已,

【至于微细】内心深处无量劫来无始无明一念妄动,这种微细的【的流注】生灭【,也就是《起信论》的“不相应心”,】

就是以凡夫无法直接观察,除非有摩诃般若跟三昧大般若智慧大菩萨的心境,除非有佛菩萨大菩萨,要不然,【则仍无法断。】还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8-2 如果诸识的流注给他断了,那么外道个个就成佛了。

【义贯】

【“大慧,”那些“外道作”这样的言“论”,说:

“(如果)摄取外尘境界的诸识灭了的话,】简单讲这个指粗糙的能所,那么【诸识的流注生灭也】就【跟着断灭了。” 】

底下是佛所说的,佛陀说:【如果真如其】外道【所说】的【,诸“识”的“流注”实有断“灭”的话,

那么,“无始”世来的“流注”】那么微细的流注【早该“断”尽无遗了。】就成佛了。

底下这个“括号()”就是很重要了。【(而实不然,无始】以来的微细【生灭,凡圣业果相续不断不失,

故有众生造业】必须【受报、】一定有【轮流五趣,及】还有启动修行发菩提心的人【修道证果、成佛之事,】

因为这个【业果不失,】意思就是因果绝对是公平的,付出什么代价,你就得到什么果报,发大菩提心就一定得大菩提果,因此这个业果是不失的。

【故知其言虚妄:】意思就是说这些外道他讲的是错的,【诸识之流注实不断尽。】如果诸识的流注给他断了,那么外道个个就成佛了。【)】

   8-3 从这以下是佛剖示为何外道执断灭见的原因。【外道以智慧浅薄故,压伏六识不起现行,】只是暂时不起不著境界而已,【便执说已达一切断灭,】好像成佛一样,【而谓之为涅槃】。

【诠论】

【从这以下是佛剖示为何外道执断灭见的原因。

外道之所以执断灭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多执流注生灭不是由真如而起,

以智慧浅薄故,】没有办法像佛如此的有证量,所以【见妄不见真,只见表】面表【相之妄,不见骨里之真,

因而迷于表相,而妄说只要表面的根境和合所起的识断灭,便一切皆悉断尽,连流注也断。

因此其所修】行【便落于邪定,压伏六识不起现行,】只是暂时不起不著境界而已,【便执说已达一切断灭,】好像成佛一样,【而谓之为涅槃。】而这个时候他把它也叫做涅槃,最快乐的时刻了。只是暂伏还不是永断。

【实则,其所达境界,只是将六识强压,制之不行而已,严格而言,即连六识亦尚未断,只是伏之不起而已,】

在座诸位!如果拿这个伏之而不起来修净土法门,用在临命终的话,这个可不得了,

平常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六识也没有高低起伏,如此的心虽然没有断见思惑,一心念佛,临命终伏之而不起,这个往生净土就十足的把握,所以伏惑在临命终算是一种很重要的。

而这个伏惑,虽然没有断惑,也就是平常所表现的听经闻法,也什么都能放得下、看得开,也百般不计较,这个时候临命终自然伏之而不起,虽然你不是圣人,但是往生就有十足的动力了,十足的因。

【因为一遇境缘,六识心便会再起,所以会有失定、失通之事;

若实灭尽】了【,则不应如是,而外道心迷不了,执以为究竟,实乃愚痴,自害害人。】

    8-4 【内教所称的“灭”,只是阿赖耶染分的相灭,而藏体真净之分,实在】是【不灭,换言之,只是心相灭,非心体灭;只是愚痴无明灭,本觉真智则不灭。】

【再者,内教所称的“灭”,只是阿赖耶染分的相灭,而藏体真净之分,实在】是【不灭,换言之,只是心相灭,非心体灭;只是愚痴无明灭,本觉真智则不灭。

所以,修道若无正知】正【见,则整个方向都搞错了,枉费辛勤,还造了恶业,可不慎乎!】

诸位!为什么会造业?为什么整个方向都搞错了呢?诸位!方向都搞错的人,并不知道他方向搞错,问题出在这个地方,他也铿锵有力地替自己注解,替自己解说。

许多人有了正知、正见、正法,他都会跟师父讲一句话说:师父!他这个看起来就明明是不对,而且是恶知见邪见啊,怎么会这么多人去跟在他旁边?

我说,我举一个例子。你注意听!一个石头,山上的大石头,如果有人,每一个人去拜拜,求这个石头给他生男的。

咦!很不凑巧他真的生男的,他就觉得这块石头很有灵性,一个拜、两个拜、三个拜,以后就会变成石头公。石头,这信徒就听得懂。

好!如果有一棵树,树下祈祷:哎呀!这个老树公公啊,你也帮助我这个事业顺利赚钱,我买一些水果来给你拜拜。

咦!回去真的赚钱了,当然自己努力,刚好他在祈祷的当中实现他的诺言了,其实是跟树没有关系,是一种巧合。他就认为这树很灵啊,他就:谢谢!谢谢这一棵树!

如果一个人生病了,生病以后,看了很多医生都没看好,他去拜了一棵树啊,拜了以后,刚好有一个医生开了一个药方,一吃好了,他又说:是这一棵树显灵了,我吃了那么多药都不会好。

我就说:各位善知识,慈悲的信徒,你想想看,一棵不会讲话的石头,一棵不会移动的树,拜久了就变成石头公,拜久了就好像树木在显灵,两个都不会讲话,都有那么多人信它,何况一个会自圆其说恶知见的那个人,他怎么不会把自己搞成好像圣人?

再说,你也没有能力分辨,他道貌岸然,对不对?你也没能力分辨他所说非法,因为他全部否定别人,在你没有办法相提并论及智慧的比较之下,你就认为他是圣人,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

师父!该怎么办呢?我说这个就是回归一句话:这个看你的善根、福德跟因缘,这个就是这样子,没有善根、福德、因缘,整个方向弄错了,问题一辈子都错,枉费辛勤,还造了恶业,可不慎乎?为什么还造了恶业?因为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8-5 何以佛菩萨会不断地来世间示现成佛成就无上的佛道,来启示究竟的佛道,来普度众生呢?为什么?因为净分流注不断,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只要善根福德因缘,众生的福报没有灭尽,菩萨会一直来人间一直示现,但是他一定不会讲,一定不会讲的!

【再者,法相宗说阿赖耶有三种相:

一、我爱执藏相,这要到第七地满心才断尽;】这个我们在唯识学也讲过。

【二、善恶业果相,这要到金刚后心才永尽;】就是成佛了。善恶业果相,这要到金刚后心才永尽。

【三、现种执持相,】现种执持相的意思就是说,有大悲愿力所执持,任持如来藏无尽的功德,于十方界示现,于十方界普度无量众生。

【此相则尽未来际,任持功德,】所以佛清净,佛从真如清净流出来,它也算是流注,但是它是真如清净的流注,流露出来的任持功德,【无有遗失。】

因此,诸佛菩萨,用真如清净自性任持功德,无有遗失,尽未来际,因此你受菩萨戒以后,就是尽未来际,菩萨戒没有舍戒的,

说:我受了菩萨戒以后啊,哎呀!我犯了杀盗淫妄,多少犯了一点,大戒不犯小戒不断,觉得受持这个菩萨戒很麻烦,没有用的。

师父!我来你面前,我舍菩萨戒。没有用的!受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没有舍的。

五戒可以舍,八关斋戒可以舍,对不对?式叉摩那戒可以舍,比丘、比丘尼戒都可以舍,五戒、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这个都可以舍的。

我今天不出家,假设说,我认为:这个做在家居士比较好。诸位啊!受戒很辛苦的,你要做沙弥,按照佛的戒律,要观察沙弥四个月,才可以剃度出家,观察四个月,但是一般像我们讲堂,就观察比较久一点啦。

如果这个人善根深厚,对不对?我们看就知道这个善根深厚,那个没问题。这个也超过了四个月,一般我们要观察两年,再来观察两年,

你要五堂课诵,你要去受三坛大戒,五堂课诵,要背诵楞严十小咒,毗尼作持等等,五堂课诵统统要背,蒙山、弥陀经、八十八佛统统要会背,

然后到这个戒坛,一般来讲三十三天。在台湾是这样子的,有的人是六十天,两倍的时间,受完比丘戒。你想想看,要搞这么久,才得到比丘戒。

舍戒有多简单,你知道吗?舍戒非常简单。如果你比丘戒,我觉得我很烦恼。有一个比丘跟我讲,跟我讲:师父!我这个淫欲心太重了,我就自己克制不了,我觉得我很不清净受人供养,我还是还俗好,还俗好。

我说:你想想看,戒律里面有讲,宁可下地狱而出家,现出家相,也不愿去得人天身,再去做在家居士啊。为什么呢?

因为你这辈子现出家身的话,你这个善根福德因缘菩提种子在,经百千万劫,就算你造业了,不守戒律或者不修行啊,就算堕三恶道了,在戒律学里面讲,还是鼓励你要出家。诸位!要还俗,我说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他说:师父!还俗会仪式很麻烦吗?我说:还俗很简单,你要跟我念三句,你就还俗。

跪在佛前点三支香,说:我某某(讲你的法号,譬如说我这个叫做功德藏,假设说啦,或者说我的法号叫做功德藏,功德,法号功德。我功德)不乐出家,乐在家,不乐出家,乐于在家,我乐于在家护持三宝,我不乐出家,我出家苦恼无量,我乐于在家。如是三遍:我乐居士身,不乐出家相。就这样念三次。

我弟子功德(此外“功德”是师父假设舍戒的比丘法名。)不乐出家乐在家,我出家烦闷,我乐于现在家居士身,护持佛陀的正法。念三遍,即失比丘戒,袈裟立刻脱下来,脱下来,不要三分钟,袈裟脱下来就是居士身,开玩笑不算,开玩笑不算。我不想出家。这个不算,

是很正式的点香,还要有一个比丘作证,自己在家里乱讲不行的:哎呀!我不乐出家,出去又穿在家居士服;回来以后:我乐出家了,又现比丘身。这个不行的!还俗有还俗的一定仪式,由师父作证,点香,你讲三次,即失比丘戒。

这个问题,我问过广化律师,说:师父!我们受戒这么的辛苦,做沙弥观察了两年,佛学院念那么久。

再来,去戒坛上受戒三十三天,过了那个很辛苦的日子,早上这么一早起来,五堂课诵(五堂课诵:早殿:有二堂功课,就是诵《楞严咒》为一堂功课;大悲咒、十小咒、心经为一堂功课。晚殿:有三堂功课,就是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为一堂功课;礼拜八十八佛和诵《大忏侮文》为一堂功课;放蒙山施食为一堂功课。——录自网上资料。)要会背,一个一个叫去戒师那边问,

这么辛苦受戒完,才得比丘戒。请问师父,为什么还俗那么简单?

他说:受戒如上山,还俗如坠山。——受戒就像爬山,一直爬一直爬,爬上山;还俗如坠山,要还俗,呼~~!一下子就掉下去了。

啊!我才了解:原来还俗这么地简单。你勉强他也没有用,勉强他,他就没有办法现出家相,已经持不住比丘戒了,自己认为我不清净,污染了佛门,我吃了施主的这个钱、饭菜,我有罪。

他内心里面那种罪恶感,没办法突破,自己觉得:我没有修行,我不想再吃十方施主的饭菜,用施主的钱,我一定要还俗。下决定心就这样子,就失比丘戒。

那么失比丘戒,下次如果这个人还要再来出家,从头再来,从头再来!不是一来披上比丘袈裟:我以前出家十年了,不算!从沙弥再来,

女众只有一次,女众只有一次现僧相就算,女众你现式叉摩那,你现沙弥尼就算出家,还俗就不能再出家,只有一次,不必受比丘尼戒现僧相就算;

比丘有七次。比丘为什么有七次?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出家,出家以后,母亲非常地难过,因为思念儿子而又染上重病,旁边没有任何一个人照顾,然后他内心心急如焚,去请示佛陀,跟僧团请假:我先还俗回去照顾母亲。

佛陀点头,说:也是大孝之子,真的!世出世法本来无二法,母亲没人照顾,好吧!你就暂时还俗。

后来,他来出家。出家以后,他母亲又生病,是真的生病,不是装病,后来这样如此一次,再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后来他母亲死掉,他证阿罗汉果,

最后佛订制的戒律就是:所有的比丘可以七次因为孝顺的关系,七次可以往返。就是这样子。

有的比丘说:太好了!后面还有六次机会。阿弥陀佛,这种心态就真的很糟糕,这种心态真的很糟糕!后面还有六次机会,这种心态真的很糟糕。

所以这个就是告诉你,女众只有一次,男众有七次。那么女众一次,它的重点在于女众的情执多、重,情执重,如果可以让她来来去去的话,这个很容易坏佛陀的正法,会乱掉!因此佛制定的戒律,现僧相就算。

所以有一个人,现比丘尼或这个尼众,她还没有去受戒,后来因为她感情的问题,因为她有男朋友,感情的问题,回去了,又还俗。

后来她觉得说:我还是出家好。她来问我,我说:不行!现僧相就算,你知道吗?这个是从哪听到的?从广化律师那边听到的,现僧相就算。

所以,女众如果你真的有心,要走出家这一条路,你要三思而后行,一次都不行,知道吗?很冷静的。

还有一种女众,她就是很麻烦的:哇!一次都不行。然后她就慢慢等,她说:出家一日一夜,二十小劫生天,出家一日一夜受持佛的戒律、清净戒,出家一天,二十小劫生忉利天。这个福德她要,

因此她就慢慢等慢慢等,妈妈做完了,生了三四个,儿女养大了以后,怎么样?慢慢慢慢等,等到怎么样?

等到当姥姥了,当姥姥就是当奶奶了,奶奶就是妈妈的妈妈,奶奶就是有孙子了,慢慢等慢慢等,六十五、七十、七十五,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最后剩下几个月,发现癌症了:赶快!帮我剃度,我要现僧相。

许多都有这种错误的观念,就是在我断气以前,一定要现僧相,不知道这样子是害了整个佛教,出家是大丈夫的行为,哪里是为了得功德?

七八十岁,今天不是说七八十岁出家就不对,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如果你七八十岁,以前真的你很有修持,因为特殊的原因不能现出家相,七八十岁你真的很想用功,是真的为佛教做一点事,在佛的戒律里面还是可以出家的。

在座诸位!在座诸位!有的戒律里面,讲六十岁以上就不可以。有的人,一本戒律讲,讲七十岁就不可以出家,有的戒律讲,只要你能够料理自己,不要说大小便失禁啊,对不对?晚上白天都要包大人,那你可以出家。

有的又这样讲,多给一个机会就是了,但是我认为啊,各位比丘啊,出家还是要过滤一点,为了整个佛教的后代跟强盛,拉高素质跟水平,真的不要随便剃度徒弟,这个剃度徒弟会影响到整个教界的。

以前在唐朝,他们出家要考试,比丘要考试;从清朝以后没有了。以前出家是要考试的,经过严格的筛选的,僧相可是人天的大丈夫;现在不一样了,从清朝就没了,这个出家人考试就没了,现在只剩下三坛大戒啊、佛学院,所以你要来剃度统统可以,反正我这个道场也没有人啊,就剃剃剃,所以现在变成龙蛇混杂。

讲到这个尽未来际,这个任持功德发菩提心,讲到这个出家,还有这么多的细节。

【这就是净分流注不断的意思。】注意!净分就像清净的大海水流注不断,所流的统统是真如心性清净,犹如清净的大海流注不断,是这个意思,流出来的都是清净的水,叫做净分流注不断。

这个要背起来。何以佛菩萨会不断地来世间示现成佛成就无上的佛道,来启示究竟的佛道,来普度众生呢?为什么?因为净分流注不断,

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只要善根福德因缘,众生的福报没有灭尽,菩萨会一直来人间一直示现,但是他一定不会讲,一定不会讲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9 经文150:【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这一节是佛指出外道邪计的诸识流注之生因。

【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9-1 外道说流注生因,流注生因就是流注生灭法所生起的因,非就是非如佛所说的,佛所说的是缘起嘛,佛所说的眼识九缘生,这里举出这个四个条件,当然看过唯识学的就了解“眼识九缘生”。

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流注生因就是流注生灭法所生起的因,非就是非如佛所说的,佛所说的是缘起嘛,佛所说的眼识九缘生,这里举出这个四个条件,当然看过唯识学的就了解“眼识九缘生”。

非就是非如,非如佛所说的眼根的眼,了别的识这个缘,色就是外境这个缘,明就是光线,诸位它这里还少了空,空就是距离,少了分别依(就是第六意识)、染净依(第七意识)、根本依(第八意识)、种子依(第八意识),还有少了一个等无间缘,若加一个等无间缘,所以说眼识九缘生,再加一个等无间缘,就从头各加一了,九缘生变成十缘生,

所以外道说流注生灭所生起的法,并不是说佛所说的因缘和合,而产生眼识,非如佛所说的眼根的缘,了别的第六意识,了别的识还有外境、还有光线,非佛所说的因缘和合,而生识心分别,就是否定缘起法的意思。

佛说眼识九缘生,在这里只举出四个条件,当然我们看过唯识都知道,有眼就是眼根,识就是了别,色就是外境,明就是光线,还有空就是距离,再接下来就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依,最后一个叫等无间缘。简单讲,佛举出只有四个条件是方便说。

外道不同于佛说,更有异因,外道所说的眼识,所生的这些流注生灭法所生起的,并不是佛所说的,意思就是另有异因,异因就是不同于佛所说,叫做异因。异因就是不是缘起说,

佛说的眼识九缘生,是因为缘起而生识,因为缘起而有生住异灭,生灭,外道不这么说,不同于佛所说的这些流注生灭,另外有生起流注生灭的因。

大慧!我举几个例子。大慧!彼流注生灭生起的因,则不是我所说的缘起法,说彼因者,彼外道所说生灭流注所生起的因,非如我所说的缘起法,眼识九缘生,不是!

外道怎么说呢?诸法生起的原因,外道怎么说呢?意思就是诸识流注生起的因,例如佛只随便举几个例子,外道太多了,要举全部九十六种外道,那举不完啦。

佛就随便举几个例子,例如他们说,这些诸识流注生灭怎么来的呢?这些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是因为有一个梵天,大梵天在主宰,就像上帝创造万物,大梵天王有胜妙之性,他可以创造天地万物,而天地万物是他掌控的,但是他不被创作,

他是永恒存在的,而创作出来的却是无常,创造出来的却是流注生灭的东西,所以这个流注生灭,是大梵天,胜妙后面加两个字:之性,胜妙之性,就是大梵天主宰一切的创造,他是不生不灭的,他是永恒存在的,他是胜妙之性,所以创造出来的统统是生灭,只有他不生灭,不从于缘生,跟佛讲的不一样。

接下来第二种,佛又举几个例子。这些外道所说的,诸识流注生灭怎么来的呢?有一种讲法是说若士夫,士夫就是神我,有一个神奇,就是超越表相的“我”,有一个灵魂,我们背后都有一个灵魂,

尤其中国人特别相信这个士夫,中国人相信我们背后是灵魂在主导我们,这些生生灭灭就是因为灵魂创造出来的,叫做士夫,士夫就是神我,神我就是灵魂,士夫神我灵魂同一个名词,中国人特别相信。

你跟中国人讲,台湾哪一个不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灵魂?说灵魂是外道方便,外道说。

佛教讲的是第八意识,如果说师父讲灵魂,那只是方便说,大家让你理解的这个角度,

所以这若士夫,就是印度的一个名词,类似中国的灵魂,也就是神我,有个超越表相的“我”,是这个在主宰那个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叫做灵魂不灭,灵魂所创造出来的,这个色身它会灭,而灵魂不灭,永恒存在,

我们之所以生生灭灭,是因为我们灵魂创造了这个世间,一个“神我” 士夫所创造出来的,这些士夫神我灵魂,永远是存在的是永恒的,创造出来的诸识,都是流注生灭的。

接下来还有一种跟胜妙之性梵天类似,叫做大自在天,那是欲界第六天,叫做大自在天,这个大自在天能够创造天地万物,跟神创造天地万物的思想,几乎如出一辙。

这大自在天创造天地万物,这大自在天永恒存在,被创造的世间有种种的灾难,种种的流注的生灭,所有这个世间流注生灭怎么来的?是大自在天所创造的,

而大自在天是永远存在,他不会毁灭。这我们在台湾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差不多都有这样子的看法,都有这样子的理论。

若时就是时间为生起之因,尤其在台湾这特别的严重,时间就是我们所讲的八字,卜卦八字。台湾人常讲一句话:富贵落地时——就是你出生的时候,那么生辰八字决定你一生的命运,所以是时间,是生起一切生灭的因,时间是生起一切生灭的因,这个时间决定你的吉凶祸福,

所有的吉所有的凶,统统要看时间看日期,你看哪一个工厂不看日期?开工。哪里的土地破土没有拜拜?在台湾你看看,哪一处破土没有拜拜?你们的会计事务所,有没有拜拜?有!律师事务所有没有拜拜?有!再来,哪里没有拜拜的?你讲看看,统统有拜啊,是不是?你去中元普渡看看,统统有。

所以它认为人一出生,富贵落地时,就是富贵,落地就是出生,所以富贵于一出生就定论了。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就是非常非常相信八字,非常相信时间,几点几分要动土,叠一个砖块要看时间,改一个灶要看时间,买一只锅铲要看时间,阿弥陀佛!

要来文殊讲堂先掷杯筊,看是否有允杯,没允杯就不能出门,要来文殊讲堂听经闻法,要掷筊看看,这个时间适不适合出去啊,你想,这个怎么得了?全部不要动工啊。

台湾的白天是美国的晚上,你今天说九月十六来动工,人家美国才九月十五,是不是?好,你说晚上才可以动工,在座诸位!你到北极去看,三个月没有白天,有时候太阳从来没有下山的,你到北极去看看,到南极去看看。

在座诸位,我们了解时间空间是虚幻的东西,是对立的东西,所以如果大工厂,你看看哪一个不是去请地理师来看的?哪一个?统统要,对不对?

师父的观念就说天时地利人和,看地理有它一定的道理,所以中国很重视这个风水,我们天时地利人和不要乱盖,我们参考一下,参考一下这个还行得通,还行得通。风水就跟风跟水有关系嘛,这个也很科学的嘛。你说这个地理完全是迷信,也不尽其然,没有修行到一个程度,有时候还满准的,也不能说完全去否定,它还是满科学的,八卦一排下去。

可是八卦是相,方位是假相的东西,对不对?万法唯心运作,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因此你只能说,中国人迷信于地理风水,参考一下就好。

连叠一块砖都要看几月几日,连这个厕所要稍微弄几块瓷砖还得要看几月几日,这个太迷信了,你什么都不要动,对不对?这内裤穿到统统破掉了。我今天适不适合去百货公司买几件内裤?这样子好笑不好笑。

若微尘,微尘就是外道计微尘为一切生起之因。

我再简单解释一下这一段。

大慧!外道说,流注生灭法所生起的,非如佛所说的缘起法,佛陀说眼识九缘生,现在暂时用四种缘,眼根、了别之识,还有色就是外境,明就是光线,集因缘和合而生,眼识这些流注生灭,佛所讲的是缘起,流注生灭法是缘起法而生的,那么外道不同于佛所说,更有流注生灭的原因。

大慧!彼流注生灭生起的原因,非如佛所说的缘起法,他们怎么说的呢?他们怎么说呢?意思就是诸法生起的原因,诸识流注生起的原因是怎么来的呢?

是由一个超越的梵天,有胜妙之性,它能创作一切,一切生灭、流注生灭都是它所创造的,而胜妙之性不变,是永恒存在的。

那么另外一个叫做士夫,那么诸识流注生灭怎么来的呢?是一个灵魂,这灵魂创造出来的世间都是生灭的,而灵魂永恒存在。

就像大自在天——欲界的第六天,创造天地万物,而大自在天永恒存在,其他的统统是生灭。

有的人相信,时间创造一切的生起之因,也是流注生灭的因,譬如说八卦八字等等,中国人特别相信这个生辰年月日。

还有一种外道,相信这个计著微尘,外道计著这个微尘就是为一切法的生起,就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就是微尘,颗粒微尘是一切法所生起的。

【注释】

【“流注生因”:即“流注”生灭“生”起之“因”。】

【“非眼、识、】非如同佛所说的,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注意那个“集”,集合就是讲佛缘起法是正理,佛讲的集合集会就是缘起法,众缘和合叫做集会,这是佛所讲的因缘果的正理。

【“眼”,是眼根。“识”,了别之识。“色”,】就是【外色。“明”,光明,如日光,灯光等,方能见。“集会”,即和合。此谓:外道所说的流注生起之因,不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而是有其它原因。】

【“更有异因”:“异”,】就是【不同,指不同于佛所说的因缘和合,或四缘和合而生眼识。】

【“彼因者”:他们所说的原因。】

【“若胜妙”:“若”,是例如。因为外道所执诸法生起之因很多,佛在此只提出几个,所以说:譬如、例如。“胜妙”,就是胜性,也可说是玄妙之性,为生梵天之天主。】它来掌控天地万物,它是永恒的存在。

【“士夫”:即是神我的别名。】也就是超越一切表相的,它是无形相的,简单讲就是灵魂。【神我,即现代所称的灵魂。】我们就是灵魂在主宰一切。

【“自在”:即欲界第六天之天主,大自在天。】诸位!这个都有主宰一切的观念存在,意思就是胜妙是永恒的,其他的流注生灭,是它生出来的,士夫灵魂是永恒的,其他流注生灭是它生出来的,自在天第六天是永恒的,其他是它生出来的流注生灭。

若时间是永恒存在的,其他都是流注生灭,时间所影现出来,产生出来。【“若时”:“时”是时间,外道有计时间为一切万物生起之因的。

如震旦之生辰八字决定人之】吉凶【祸福、穷通之因,以及种种择日,都在此列。】所以我就说,如果你那么地迷信,就不要修行,你什么都不能动啊,你什么都不能动,对不对?

【“若微尘”:外道有计微尘为一切法生起之因者。】

【义贯】

【“大慧,外道”所“说”的诸识“流注生”起之“因”,并“非”如如来所说的由“眼”根、能了别之“识”、外“色”、及光“明”四缘齐“集会”合“而生”起;而是说“更有”别的不同的生“因”。】

【“大慧,”他们所说的诸识流注生起之“因”有很多种,例如梵天“胜妙”之性、或如“士夫”(神我)、或如大“自在”天、或如“时”间、或如“微尘”等。】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9-2 佛与外道所说的生因之别,在于佛言一切法实无有作者,乃因缘和合而生,而外道则邪计有一造作者,如自在天等,自在天为能作,万物为其所作。由于这种谬见,因此令一切因缘业果悉断,故成断灭见。

【诠论】

【这一节是佛指出外道邪计的诸识流注之生因。

总而言之,佛与外道所说的生因之别,在于佛言一切法实无有作者,乃因缘和合而生,

而外道则邪计有一】造【作者,如自在天等,自在天为能作,万物为其所作,】这现在的基督教思想很盛行,大家很能了解这个能作就是上帝啦。

【以一切法是自在天所作,】这个自在天改成上帝,你就更容易了解,【故一切善恶、罪福,便成非由业果来决定,而是:一切罪福皆由自在天决定(如某教所言:神之恩典,亦如是)。

既然一切罪福非由众生自造之善恶来决定,而是由自在天之恩典来决定,那么就不用造善、】也不用【修道了。

由于这种谬见,因此令一切因缘业果悉断,故成断灭见,】

所以因此你看看,很多宗教狂热份子是非常可怕的,不怕因果的,杀人放火,他也是说:我在行主的正义,上帝真理永远站在我这一边,那么左派分子是这么讲,那么右派份子也这么讲,

那两派厮杀,都是为了上帝的旨意,那怎么办?随随便便就可以假借一个上帝来走极端,来杀人,而且说是在实行正义,砍掉你都没有关系。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报导吓一跳。说在这个中东有一个妇女,很不得已跟塔利班分子结婚,她有她的苦衷,讲起来很长,结果她老公怀疑她不忠,就把她鼻子割起来,这个电视也有报导,有报导。

还有一个十六岁,十六岁的少女,她爱上另外一个异教徒,结果怎么样?结果被这个长老,也就是这个中东这些所谓的长老,判什么?判死刑。怎么死刑呢?要大众凌虐致死,也就是说你用什么方法,让她死都没关系,这个少女就这样被石头砸死,只是一个谈恋爱。

这个在台湾来讲,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如果佛教你去爱天主教,师父当然也祝福啊,这有什么关系呢?对不对?或者是说你今天你伊斯兰教或者爱上佛教徒,或者佛教徒跟伊斯兰教结合,也有这样的情形,我们也尊重也祝福啊,

这在佛教里面,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不行,在伊斯兰教里面,你到回教的国家去看,你要娶回教的女孩子,你一定要信奉回教,简单讲今天你要娶回教的女人来当老婆,你必须改变你的信仰,否则不准娶回教的女孩子,不准的!它是有严格规定的,

所以回教它就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壮大……它人一直增加,你娶他们那边的女人,你就是一定要信奉它的宗教,它不会让你带回来的,你回来台湾你也必须信伊斯兰教。

所以在佛教的这种来讲有时候很难去理解,当然宗教我们是尊重啦,他们有他们的教义,我们也必须要尊重人家,意思是说佛教很多的看法,很宽容、很包容,也很客观、很圆满,对不对?有缘跟无缘就是这样子而已。

所以有一个人,他在佛教来皈依,后来他去信天主教,有一次在路上跟师父碰面,他也不错,很有修养:师父!好。他说他现在信天主教。师父就跟他讲:师父也祝福你,如果你在那边研究这个Bible《圣经》,你能够得到解脱启示,因为你的因缘业力就是属于这个,师父尊重你,同时也祝福你。他说:师父了不起,非常了不起。他很赞叹师父。

我说:这是佛告诉我们的,佛法里面就是有缘跟没有缘,没有恩怨的东西,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不是说你不来我这里,我就批判,把你判作叫做叛徒,佛教没有这样的名词。

你今天你来佛教离开了,那么我就用一个名词叫做“广学多闻”嘛,善财童子有五十三参嘛,那你就佛教参一参,天主教参一参,将来你不信天主教,你再回来嘛!有这么好,可以回来吗?可以的,没有问题的,可以的,那是有理性的选择了。

你看佛教的思想,多么地宽广,多么地超越,多么地了不起,他才不会因为你信什么而起烦恼,对不对?不会这样子的。

有的人讲说,举个例子说:师父!如果你的徒弟明天统统还俗,所有的在家居士统统不来文殊讲堂,你会怎么办?我说:哎呀!那就是因缘已经结束了。就是表示我这一辈子,在娑婆世界讲经的因缘大概没有了,文殊讲堂的缘起缘灭了,也没有办法了,对不对?我身骑白马走三关,就罢了!就结束。也没有因缘讲经说法了。

所以佛法你看,怎么样的境界来,我们统统如如不动,也不取于相,何以故?心所影现出来的东西。

所以修学佛道守心第一,五祖弘忍大师讲的:修学佛道守心第一——就是你要稳得住那一颗真心,守心就是守本真心。

【令众生永处轮回不得出离。计自在天为能作,与其他计时节、微尘等为能作亦如是,破坏因缘业果,令众生生愚昧见,

逐妄】就是追逐种种妄想,【不求真,】就不求真心。这句话逐妄不求真,就是一直每天拼命地追逐妄境妄想,而不求这一颗解脱的涅槃妙心,就是真心,【远离】佛的【智慧,不得解脱。】

简单讲,你今天你亲近外道,你就不可能解脱,只能得到一些行善,他们认为自己解脱,在佛的究竟义来讲,他们没办法解脱,

【譬如本国之风水,亦是此类外道见之一,以其令人心迷,贪著世法,不修善因,】

以为看看地理风水,譬如说父母葬在哪里儿孙就会发。诸位!拿这个死人来作福田,这样说得通吗?多修一点福德,多护持正法,这个是不是比较重要,哪有爸爸妈妈去葬在哪里才会发?不行善怎么发呀!这个就是令人心著迷,贪著世法,不修善因,

【反去往外追逐,找寻好风水,以求福运,此有若蒸沙作饭,违背道理,非智者所为。】所以在座诸位!修行的作用就是智慧,因此某些东西,你不要被传统所束缚,传统是好的,还是一种束缚,对不对?

【若风水便可决定人之福祸,则一切善恶业果便坏;】那你就去追求地理风水就好了,所以师父还是重复强调一下,地理风水参考就好,不能太迷信。为什么讲这一句话?因为我们人在汉地,中国大陆跟台湾啊,尤其是香港,哇!那个是很信风水的,你去香港看看,出门统统拿着罗盘的,不骗你的。

【业果若坏,便坏一切佛法,这是佛子所不应为的。】

    9-3 学佛之人,应远离一切邪执。我认为行善还是比较重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像师父就是这样子,对不对?万法尽舍,为了正法我可以牺牲,左手收了钱,右手布施出去;右手收到了钱,左手布施出去。

【学佛之人,应远离一切邪执,】要真正地去行善,要真正地去实践,要真正地去修行,不要在意这些外在的什么因果地理风水啊,

所以有一句话我比较深信就是:福地福人居。就是你一个没有修福报的人,你就不会碰到好地理,这个我认为反而因果比较相应。

这个人修了大福报,买来买去,他怎么买都是好的地理,就像我一样,买来买去都是买的好的。所有的地理师去看,哇!你们鱼池乡真的是好,怎么看都是怎么好。对不对?当时候也没人跟我讲怎么样啊,买了买了,是不是?所以说怎么买怎么好。

有的人来看到这个文殊讲堂,哇!这个文殊讲堂这块地……来看了以后:哇!往前去是什么高雄港,怎么样,差一点点,比较慢兴盛,文殊讲堂一建立以后,正面一出去以后,什么刚好港口。我怎么知道高雄港在哪里?他说这对出去,不得了,将来这文殊讲堂,坐着都有饭吃,当然坐着吃饭,躺着哪有饭吃?(大众笑)对不对?

你这对出去是海啊,大海,将来文殊讲堂的收入不得了。我说:我怎么没有感觉。他说:你有感觉你也不会讲啊。说的也是。

所以说应远离一切邪执,我认为行善还是比较重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像师父就是这样子,对不对?万法尽舍,为了正法我可以牺牲,左手收了钱,右手布施出去;右手收到了钱,左手布施出去,

我就跟麦老师、赵老师讲,要加紧,脚步一定要快,我现在已经六十岁了,剩下二十年可以活,活到八十岁剩下二十年,那就是要布施,以福培福福中福,

学佛学聪明一点,带要带得走的那种东西,带不走的东西你做什么呢?我眼睛一闭上来,钱,钱就留给徒弟啰,这些你有几栋房子,几间房地产,我眼睛一闭变成徒弟用了,对不对?我活着当然要我用了,对不对?哪有一个这么笨的师父把那几亿的钱留给徒弟,再给我超度,头壳坏掉,那徒弟拿了几亿,他不给我超度我怎么办?不可以靠徒弟的。

现在看到你就是要去做,就是要去做,脚踏实地地去做,我四十年来的辛苦,就是等有朝一日,让它正法爆炸,结果现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理想,我也觉得很安慰,所以这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方是随顺佛语。】

好!我们下个星期休息,十七、十八休息,师父要调整一下血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有柴烧。下次上课二十四、二十五,十二月一号跟二号。

宣布一下:台中斋僧演讲的光碟《摩诃般若与涅槃妙心》已经送来了,有需要的人请于下课后,到一○一索取。

明天八关斋戒欢迎参加。

下星期天十八日晚间七点,大悲忏欢迎参加。那么今年听说法观师不能回来领众我们三千佛,法无师一定要负起这个责任,负起这个责任。有的人说:师父!你的声音那么好,那你自己来领众了。好!我来领众,那法无师你起来开示啊,(大众笑)要不然怎么办?对不对?我来领众,我很会打花鼓,声音又很好,我这嗓子非常好,对不对?

好!诸位请合掌,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一套(共16讲)
第十四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慧律法师 主讲
2012.07.15-2012.12.01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翻开《楞伽经》第178页。请合掌。

    (大众随师父合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78页,前面算来第四行,经文。

   1 经文151:【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楞伽经》是讲第一义谛,这第一义谛有两种:一种是理上的第一义谛,一种是事相上的第一义谛,这里是指事相上的第一义谛。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1-1 这一段,是诸佛证知一切法性,均含有七种性自性。有事第一义谛,也有后面讲的理第一义谛。简单讲,由大悟理上的第一义谛觉醒以后,为了方便说,有事相的第一义谛,其实理上的第一义谛唯心现量,和事相上的第一义谛,究竟空寂,空无自性,两种无论是事第一义谛或者是理上的第一义谛,皆空无自性,唯证相应故。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楞伽经》是讲第一义谛,这第一义谛有两种:一种是理上的第一义谛,一种是事相上的第一义谛,这里是指事相上的第一义谛,

也就是诸佛证知一切法性,均含七种性自性,由事的第一义谛体悟和理上的第一义谛体悟,称为空无自性,唯证相应的第一义谛,所以这一段,是事相上的第一义谛。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第一个“性”,就是类似我们所讲的“性质”,自性,以此为自性,在这里容易把名相搞混,

我们说:识跟性,是识心、分别、离尘无自体性,而我们的清净自性,是离尘有自体性,这是站在识跟性的角度来说,有自性跟无自性,

那么这里讲的自性,由于第一义谛不可说,没有能所、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可是你又必须说,在事相,既然是事相第一义谛,就必须由语言文字方便说,所以给他说一个“自性”,

而这个“自性”的究竟之处,是空无自性,换句话说,事相的第一义谛,是赋予给他名相来诠释究竟理上的第一义谛,不得不说,所以方便说有个“自性”。

所谓集性自性,这个集性自性,就是我们的藏性含有体跟用,这个体用不分合于一体的时候,称为集性自性,集合体跟用合于一体,为其自性,可以讨论,其实究竟之处是空无自性,这里是体用不分的时候,叫做“集性自性”。

性自性,以如体之性为其自性,叫做一切法性自性,简单讲,第一个性就是真如之体,一切法以真如体之性为其自性,其实究竟之处是空无自性,

以如体之性为其自性,在人类来讲叫做觉性,真如的觉性,菩提的觉性;在植物或者是矿物来讲,叫做法性,那么整个宇宙来讲,就叫做法界性,

无论是佛性、法性或者是法界性,推广到整个法界,他统统叫做空无自性,也就是真如之体,

所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什么道理?就是有情跟无情皆空无自性,都是真如之体所显露出来的。

所以第一个性自性,就是依真如之体为其自性,有可讨论,也就是一切法的性自性。

相性自性,相就是现相,现相的性质,也就是一切法都含有现相的性质,而这种现相的性质为其自性。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人有人相,却是空无自性,但是短暂地来讨论他,究竟之处是空无自性,

可是呢?以人会现这个人相,牛会现这个牛相,虎呢?老虎会现这个老虎的相,这时候有可讨论,

以此现相的性质,这个性后面加个“质”那就更清楚,现相的性质。万法,无论动物、植物、矿物、法界,都是藏性所含藏的、所显露的,当然,种子起现行,现行又薰种子,当然含藏的体用一定会现种种的相,所以现相的性质为其自性。

如果是究竟第一义谛理上来讲,万法本来就是不可说,万法不可说,则没有语言、没有文字,也不能讨论,唯证相应,

那么现在讲的是事相第一义谛,是有可讨论。因此,人有人相,牛有牛相,虎有虎相,动物有动物的相,植物有植物的相,矿物有矿物的相,

这些现相的性质为其自性,也就是一切法都含有现相的性质,只要缘起、业力所牵,那就会显现种种的相。所以,现相的性质,而以这种现相的性质为其自性,可以讨论的。

大种性自性,也就是一切法,依四大种之性为其自性,一切法依四大种之性为其自性,也就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之性。

也就是说,比如说:地是坚性;水是湿性;火是暖性,有温度的;风是动性,地水火风,坚湿暖动,这个在《楞严经》也讲过。

一切法依四大种之性为其自性。那么,因为地水火风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可言说,但是在事第一义谛必须说。所以,以短暂、可以讨论地说一切法依四大种之性为其自性,就是这个意思。

说前面有性相大种等等的自性,便可以一切法作亲因,生起其他法,所以叫做因性自性。那么这个因就是亲因,一切法作亲因的性质为其自性。

在佛教里面来讲,因、缘、果,有一定的次第,但是这个是必须假设在某一个时空性里面,那么这个因、缘、果,那么如果推论来讲的话,因性本空,缘性本空,果性本空,皆是第一义谛。

次第生,而说有因缘果,究竟第一义谛是圆顿、圆满、顿悟,则没有所谓的次第,所以缘起不能坏性空,性空也不能坏缘起,当然这是对二乘人所讲的;

如果是究竟之处,所谓的缘起,正依二报,统统是如来藏性,这是究竟之说,外面的山河大地仍然是第八意识心所影现出来的。

这个因性自性,这是一切法作亲因的性质,第一个“性”加一个:“质”,就看得比较懂,也就是一切法作亲因的性质,那么,第二个自性就是为其自性,可以讨论的。

接下来,缘性自性,就是一切法作为缘性,也就是一切法作缘之性,有了亲因的性质,当然也必须要有外缘做缘性,一切法作缘之性为其自性。

例如说种子,这个就是亲因性自性,种子一切法作亲因的性质,为其自性,那么阳光、水份、肥料等等,或者除草,作缘之性,为其自性。

当然,有了因,有了缘,最后就一定会有果,叫做成性自性。诸位!这个成性自性,加几个字就看得懂,也就是:成就一切法之性,那么就看得懂。要不然,成性自性就看不懂,成就一切法之性为其自性,

也就是说,一切法都具足了体跟用,还有相,还有性、大种,因性、缘性,前面所讲的都具足了,具足了体、具足了用,具足了相、具足了性,具足了大种,具足了因性,具足了缘性等这些自性,那么这个时候便能具足成熟一切法之性,这个叫做成性。

这个成性,简单讲就是果报成熟了,或者是修行圣道成熟了。比如说你发菩提心,有亲因性自性,跟得到了善知识、得到了好的同参道友,有这些缘性为其自性,那么最后一个:成就一切法,那么成就菩提果为其自性。

这个当然是举一个例子,简单地讲一下。

复次,大慧!有七种事相上第一义谛,所谓体用未分,没有分的时候,冥然一体,体用不分,冥然一体,叫做集性自性。包括:有体性跟用性,合为一体,这个时候为其自性。诸位!为其自性,不是说他有自性,而是说可以讨论,究竟之处仍然空无自性。

接下来,体用就分开来,第一个就是体,性为其自性,以真如体之性为其自性,意思就是,一切法的性自性,一切法的真如性为其自性。

接下来,现相的性质为其自性,说一切法都含有现相的性质,而以此种现相为性质为自性。

接下来,一切法都是四大种所存在的,之性质为其自性,四大种就是地水火风,那么地水火风之性,也就是坚性、湿性、暖性、动性,所以,地水火风简单讲,就是坚湿暖动之性为其自性。

有了前面的性自性,相性自性,还有大种性自性,那么便可为一切法作为他的亲因,亲因就是最重要的因,生起其他的法,都必须靠这个亲因,亲因在事相来讲,叫做种子。

从理上来讲,叫做八识田中的念头,八识田中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可以起现行,有时候起现行以后,又变成了新兴的种子,所以因性自性,正因为前面有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所以可以作为生起一切法的亲因,一切法做亲因的性质为其自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缘性自性,以一切法做缘之性为其自性。

接下来,因跟缘都具足了,一切法、体、相,还有四大种,亲因缘、还有缘,做缘之性,统统具足了,当然就能够成就一切法之性,以此为其自性,可以讨论的第一义谛。简单讲,成就自性就是成熟一切法之性。

好,那么这一段,是诸佛证知一切法性,均含有七种性自性。有事第一义谛,也有后面讲的理第一义谛。简单讲,由大悟理上的第一义谛觉醒以后,为了方便说,有事相的第一义谛,其实理上的第一义谛唯心现量,和事相上的第一义谛,究竟空寂,空无自性,两种无论是事第一义谛或者是理上的第一义谛,皆空无自性,唯证相应故。

   1-2 整段师父再把它衔接起来。为什么要这样子重复一直讲这一段呢?因为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几乎听不懂,可以说是茫然无所知,因此一而再、再而三,这样重复地再把它解释清楚,所以师父是为你十年后讲这个《楞伽经》的,不是今天。今天听不来,不要气馁。

整段,师父再把它衔接起来。

复次,大慧!有七种事相上的第一义谛,称为性自性,所谓集体性、用性合于一体不分,冥然不分,这个时候,称为体用合于一体,冥然不分,为其自性。

接下来,体用分开来,以真如之体性为其自性,简单讲,真如之体,就是一切法的性自性。

接下来,现相的性质为其自性,也就是一切法都含有现相的性质,而这种现相的性质为自性。

接下来,一切法都是依四大种地水火风,简单讲就是坚性、湿性、暖性、动性,地水火风之性为其自性,可以讨论的,为其自性。

那么有了前面的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一切便可作为亲因,就是种子,生起种种其他的法,叫做因性自性,也就是一切法作为亲因的性质为其自性。

接下来,有了因,当然就是有了缘,以一切法做缘之性,为其自性。

最后,有了因、有了缘,当然就能成就一切法性,成就一切法之性,为其自性,因为一切法已经具足了体、具足了用、具足了相、具足了四大种、具足了亲因、具足了缘性,当然就能成就一切法之性,简单讲,就是果报就是成熟了。

为什么要这样子重复一直讲这一段呢?因为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几乎听不懂,可以说是茫然无所知,就算他有学佛上的五年,乃至于十年,仍然没有办法弄清楚,因此一而再、再而三,这样repeat重复地再把它解释清楚,所以师父是为你十年后讲这个《楞伽经》的,不是今天。真正根器很成熟的,当然就会很受用。

但是,师父是为了整个佛教,提升整个佛教的文化或者水平和素质来讲,同时也为了十年后,等到我们光盘上字以后,你再打开来,十年后,你又经过了长时间的薰习,善知识的开示,你自己的用功,菩提自性慢慢地显露出来。喔!原来,十年前,师父讲的是这个道理,是这个道理。所以,今天听不来,不要气馁。

    1-3 诸佛证知一切法皆含此七种自性。集性自性是集合体用于一体,冥然未分,自此以下,便有体用之分:“性自性”为体,以真如自性为其自性,以下五种是用。

【注释】

【“七种性自性”:此为诸佛所证之真理;诸佛证知一切法皆含此七种自性。】

【“集性自性”:这是最初当藏性集合了“体”与“用”于一体,】而【且体用冥然未分之际,此时之自性,便名集性自性。此为一切法之总体相。】此是方便说,这究竟真实之处,是体用都是空无自性的。

【“性自性”:】开始分体跟用了。【上面集性自性是集合体用于一体,冥然未分,自此以下,便有体用之分:“性自性”为体,】以真如自性为其自性,【以下五种是用。

“性自性”为以如体之“性”为】其【“自性”,】诸位!这句话就是《金刚经》所讲的: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体如、相如、用当然也是如,简单讲,证得诸法毕竟空,诸法三分:体大、相大、用大,体相用就是诸法三分,万法回归真如,也就是体不可得,相不可得,用不可得,可是体相用清清楚楚,理事不二,所以这个性自性,为以如体之性为自性。

诸位!证得真如之性,这是明本心见本性,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所以为什么说凡夫见相,圣人见体?圣人见什么体呢?圣人就是见到真如之体,以真如之体为其自性,【此种以如“性”为其“自性”者,便是一切法的“性自性”。】

【“相性自性”:既有体用之分,便显其性,其性既显,便有其相,所以一切法皆含有现“相”之“性”质,而以这种现“相”的“性”质为“自性”者,便称为一切法的“相性自性”;这是一切法依如体之性所起的第一个用,亦即:显相。】

【“大种性自性”:一切形相皆依四大种而显,】就是地水火风,我们这个色身就是地水火风所凑合而成的缘起法,

【故一切法】包括树木也是地水火风,动物、矿物植物都是地水火风,所以一切法,【皆含有以四“大种”之“性”】就是地水火风坚湿暖动之性,【为其“自性”者,】为其自性不是真的有其自性,是短暂可以讨论的。

简单讲,这个是证悟理上第一义谛——胜义谛的清净心所流露出来,发现一切法都有事相上的七种第一义谛,那么事相上的第一义谛就必须讨论,因此赋予给他名词,就是四大种之性为其自性,【此即为一切法之“大种性自性”。】

比如说,地水火风可以讨论,可以讨论叫做为其自性,那么究竟之处空无自性,那就没有任何的语言,没有任何的文字,那么要讨论,必须用四大种为其自性来讨论,要不然,怎么讨论呢?

【“因性自性”:既有性、相、大种等自性后,便可为一切法而作其亲因,生起其它法;这个以能为一切法作亲“因”的“性”质为其“自性”的,便是一切法的“因性自性”。】就像种子一样。

【“缘性自性”:既有能为一切法作因之性,亦必有能为一切法作“缘”之“性”,以此“缘性”而为其“自性”,便是一切法之“缘性自性”。】

比如说:水、阳光、养分。如果一个修行人,这个就特别的重要,比如说,你发菩提种子,但是你碰到了不是佛的正见,而是恶知见、邪见,坏佛正见的,那麻烦大了。

你这个因,坏了,虽然你有发心是对的,但你这个缘搞砸了,没碰到好的因缘,没碰到水,没碰到阳光,没碰到养分,种子也是一样啰,

所以你发菩提心,必须用智慧来抉择什么是佛的正知正见,是佛的正法的道场?要有这个能力。

诸位!听经闻法,是非常重要的缘性自性,你的法身慧命几乎系乎在这个你所谓的亲近的大善知识,听经闻法可以改变生命的价值观,彻底地解脱,釜底抽薪地解决生命的迷茫和宇宙的问题。

换句话说,一个人一辈子没听到佛陀的正法,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他,生命只有两个字,就是重复的煎熬,他一定重复地煎熬。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究竟义,什么是空义?他看到什么就执著什么?所以他的内心里面就是煎熬,就算他这个人听到了,听经闻法,可是那个种子习气太严重了,抗拒不了外界的诱惑,虽然也持咒,虽然也念佛,可是烦恼仍然不断。

因此,我们要给自己一个很重要的机会,熏习也非常重要,选择大善知识、选择正法的道场或者是选择听哪一个人的法,将会决定你成不成就菩提之道。因性是发自内在的菩提善根,缘性则是用智慧去判断。

【“成性自性”:一切法既具足体(性自性)与用(】就是【相性、大种性、因性、缘性)等自性,则便具足能“成”就一切法之“性”;以此能“成”之“性”为其“自性”,便是一切法之“成性自性”。】

随便举一个例子,用一只牛来比喻,牛因为无明,业力所牵所现的相就是这样。

虽然它有真如之体,可是用不上来,在大悟的圣人来讲,它是业报,虽然它有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究竟之处,空无自性。

可是,一只动物,你要叫它悟到这个,根本就不可能,唯有人类有这个机会,只有这个机会,六道轮回里面,只有人类有这个机会,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在人间示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所有的天人都很乐意地转生成人,正因为有了佛陀的正法,正因为有佛道可成,在天界,太快乐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1-4 【性、相、体、用、因、缘等种种性质皆具足“成”就之“性”的“自性”(“成性自性”)】就是成就一切法的意思【。】所以,当你所造作的恶业,全部的具足,你不得不报,不得不报。在座诸位!为什么有的人用功了一辈子,仍然生病、重病、仍然事业不顺利、修行重重的障碍?因为每个人的来历都不一样,这个很公平。

【义贯】

【再者,“大慧,”一切法皆具“有七种性自性”,此为诸佛所证者:

一、以“集”合体用于一体、冥然不分之“性”质为其“自性”者(“集性自性”);

二、以如体之“性”为其“自性”者(“性自性”);

三、因体现“相”之“性”为其“自性”者(“相性自性”);

四、具四“大种性”质之“自性”(“大种性自性”);

五、能为一切法作亲“因”的“性”质之“自性”(“因性自性”);

六、能为一切法作“缘”的“性”质之“自性”(“缘性自性”);

七、性、相、体、用、因、缘等种种性质皆具足“成”就之“性”的“自性”(“成性自性”)】就是成就一切法的意思【。】

所以,当你所造作的恶业,全部的具足,你不得不报,不得不报。

在座诸位!为什么有的人用功了一辈子,仍然生病、重病、仍然事业不顺利、修行重重的障碍?因为每个人的来历都不一样,这个很公平。

像舍利弗看到比丘讲的偈颂: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对不对?舍利弗七天,证阿罗汉果。

七天,对不对?七天,证阿罗汉果,想想看,你在文殊讲堂几年了?一定超过七年,你证什么果呢?没有,想起来很惭愧,是不是?

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每个人的因缘果报宿世的善根不一样。因此,我们这个生命,还是一个,就是努力。

    1-5 这个以解做证,是修行最可怕的错误的观念。所以,我们要理、要事、要圆融,因此我们还是要定功课,好好地念大悲咒、往生咒,好好地念佛,该有的早课、晚课,事相上的磨练,缺一不可。虽然诸法本来具足,但是那个是对有证量的人,叫做本来具足;那对没有证量的人来讲的话,必须次第,慢慢渐进地熏习。

许多人对禅有兴趣,但是最糟糕的,就是把解当做证——就是说,我对禅,即心即佛,有一些了悟,无念、无相、无住,懂了一些皮毛,就以为自己有证量。

然后,不念佛也不持咒,也不用功。认为歇即是菩提,对不对?那么,这个叫做执理废事,这个是最可怕的,把解当作证,这个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很多人他不愿意谈玄,不愿意说妙,也不愿意涉及到禅宗的思想,正因为他希望那个人能够如实地念佛,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但是,师父发觉,这个禅的即心即佛,却是特别的重要,这个涅槃的妙心,如果你不懂的话,念起佛来很难入于三昧,非常难,因为你怎么念都会有妄想。

但是,对不通达三藏的人,得少为足,裹足不前的人,很容易掉进去执理废事。

执理废事就是说:知道无念、无住、无相,也知道我们本性具足,因此,他就悠哉悠哉——今天人家去玩,他也跟着去玩;人家拼了大悲咒的时候,说:你著相;人家念佛的时候,说:你也著相。最怕的就是这种人,这个是很可怕的。因为他没有经验的第一义谛。

在道理上,他懂!但是事相上,碰到了境界,没有三昧的功夫,一样烦恼,可是他觉得自己很知足,认为:我已经达到相当的功夫。

这个以解做证,是修行最可怕的错误的观念。

所以,我们要理、要事、要圆融,因此我们还是要定功课,好好地念大悲咒、往生咒,好好地念佛,该有的早课、晚课,事相上的磨练,缺一不可。

虽然诸法本来具足,但是那个是对有证量的人,叫做本来具足;那对没有证量的人来讲的话,必须次第,慢慢渐进地熏习。

    1-6 注意听喔!种子跟习气是很难去控制它的。所以最诚实的人,就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种子跟习气。

注意听喔!种子跟习气是很难去控制它的,很难去控制它的。

譬如说:你出家,你出家了,十年了,二十年了,那么你见到女众,漂亮的女众,会动念吗?会喜欢去亲近她吗?如果会。

那就是表示你的种子习气还有待观照观照,那表示说:你连观这个白骨观都观得不够透彻。

对证量的人来讲,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的!大家都会背。菩提自性,人皆有之,唯因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

所以最诚实的人,就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种子跟习气。那么,懂得次第的人,就知道:喔!既然我有这样的习气,那么就要避开来。所以,以解做证是很可怕的。

    1-7 一个人悟到生命究竟之处,至极圆满处,就是无诤。诸位!这个无诤,就是清凉地菩萨摩诃萨,我们常常在唱的那个赞:清凉地菩萨摩诃萨。怎么样进入清凉?就是无诤,这个争加一个“言”字,就是本来圆满自性,没有任何的能所,悟道的圣人,他进入了究竟第一义谛,没有能所,当然就没有诤。

【诠论】

【此七种性自性,有人解说是指凡夫染法而言,有的反驳说应是指圣人之净法,

因为下文说:“此是三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且经文又说:“凡夫无性自性”,因此说这七种性自性是指圣而非凡。

其实本经是以如来自证的离言第一义为依归的,实不分凡与圣,如果真的要分别,应是总摄凡与圣;

然而以本经之宗趣言之,凡与圣只是名上的不同,而其理体是一,若于此如来所立言教,而起诤执,即有失顿教忘言之义。】

顿教,也就是圆顿的大教,所以,圆顿的“楞伽”,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顿就是顿悟,顿教忘言——这里面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

我有涅槃妙心,离于语言跟文字,就是这个道理。【六祖之言曰:“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义”,便是此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悟到生命究竟之处,至极圆满处,就是无诤。

诸位!这个无诤,就是清凉地菩萨摩诃萨,我们常常在唱的那个赞:清凉地菩萨摩诃萨。怎么样进入清凉?就是无诤,


这个争加一个“言”字,就是本来圆满自性,没有任何的能所,悟道的圣人,他进入了究竟第一义谛,没有能所,当然就没有诤。

   1-8 诸位!凡圣依正,都是如来藏性所显露出来的因相,因为各种角度而来判凡圣依正,而究竟之处没有这个东西。

【再者,因一切法皆具有此七种性自性,因此,小至一根、一毛、一尘,当其现时,这七种性自性都一时顿现,一切凡、圣、依、正之法都是如此。】

诸位!凡圣依正,都是如来藏性所显露出来的因相,因为各种角度而来判凡圣依正,而究竟之处没有这个东西。

【以诸佛证知一切性法,皆含此七种,于真于俗,于凡于圣,亘古常然,所谓:“若佛出世,佛不出世,诸法实相,不增不减。”】

这句话特别重要。

如果你回归当下,了悟诸法都是缘起性,都是唯心现量,那么诸法不可得,即见佛性。所以菩提自性并没有增,也没有任何的减。

所以,在《贤首五教仪》里面有一段话,还是特别的重要!舍利弗,法界性,不增不减;佛性不增不减;众生性,不增不减。是故,舍利弗,众生性即是法界性,即是佛性,等无差别。万法唯心现量,万法毕竟不可得。

简单讲,凡夫过着妄动痛苦的日子,叫做煎熬。每天都有期盼,每天都有痛苦;而圣人所过的是诸法实相,心不增不减。

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有增有减是代谢之词,就是著于生灭,著于生灭则有增有减,增减是代谢之词,不增不减是涅槃的名词,是涅槃的境界。

【是故诸佛不落于断】见【,亦不落于常】见【,唯随顺法性,故能随缘而起无边大用,大悲化世,令入极智;虽起用化世,而亦湛然常寂。

外道以不证知七种性自性,故唯著皮相,落于邪执邪见。


如来愍彼为邪见所执而不知自出,故说出其所自证之一切法性如此,以破其愚迷。这就是如来说这七种性自性的用意。】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 诸位!师父接近佛门四十年,那种邪知邪见所固执的人,没办法讨论,他怎么讲他就是自己对,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不是说我们不想度他,而是没有这个能耐。

诸位!师父接近佛门四十年,那种邪知邪见所固执的人,没办法讨论,他怎么讲他就是自己对,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不是说我们不想度他,而是没有这个能耐。

就像佛在世的时候,(外道)自己称为:我是一切智者。动不动就说我是一切智者,但是(外道)所讲出来的理,跟释迦牟尼佛的一切智者所讲出来的理,落差太大,水平差太多,讲不过世尊。所以,当佛在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自称为一切智者,一切智者就是佛。

那么今天,佛不在世了,佛入涅槃2500多年的今年,那是到处可见,那个邪见所执是很可怕的,而邪见所执,他说别人是邪见所执。

因此,现在第一义谛又不可说,落入语言文字,又变成一种诤论不休。所以,师父不主张写书来互相攻击,或者在网路互对这个不对的苗头,就这样攻讦彼此之间的对方,也不了解对方,也不看对方的著作,然后就断章取义,这样互相在网站攻击来攻击去,这样不是第一义谛。

这个在网站,你就有时候可以看到说,现在的科学很发达,但是也变成很麻烦。理上的第一义谛不可说,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事相上的第一义谛可以说。

那么,修行,要亲近的师父、所依据的经典又不一样,在这里讲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你不要把唯识扯上中观,你不要把中观扯上华严,你也不要把华严扯上天台。

每一个宗派,都有它经典的依据和起源,八大宗派,包括小乘的,或者成实或者俱舍,那么我们也尊重,唯有这样子,可以息灭大小乘之争执,息灭了八大宗派的争执。

所以,有的学密宗的就批评:净土宗,无教无证。就是没有教理也没有证量。

有时候看了这个网路,有一点难过,这个实在是不适合,实在是不太适合,应当是好好地修自己比较重要。

因此,有时候在网站,在佛教里面,八大宗派,大小乘之诤,一直内耗,一直内耗……内耗就是出家批斗在家,在家居士批斗出家,一直内耗,这个不是正法之幸福,这个算是很不幸的。

所以,有一些网路,他写信来,就是完全对师父一种挑衅,那么师父也理解他的想法,我也不想去改变他,也不想去改变他,

我遵守佛陀或者是祖师大德: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所以,我一个字都没有回答,这个大概就是最好的回答。

他也沾沾自喜地就说:你看!连慧律法师都不敢跟我辩论。那么,我们也笑一笑就好,享受这一分涅槃妙心。

理事第一义谛,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因此在这个末法,知见纷然,你一直要把它化做网路的批判跟攻击,不如享受这一分平等不二的理第一义谛、事第一义谛。这是师父的看法。

所以有的人来挑衅、批评、攻击,当然这是极少极少数的啦,这个大概十年,有时候才一封信两封信,极少极少,大部分的人都很有修养,就随喜、赞叹,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或者赞叹护法居士,那么师父也非常赞叹。

   1-10 许多人一直提到这个问题,就是白衣能不能说法?佛并没有说白衣不能说法,而白衣这个说法有他一定的戒律。

在座诸位!有一个问题,许多人一直提到这个问题,就是白衣能不能说法?最近这个网路也有一些一直来问师父这个问题。

佛并没有说白衣不能说法,而白衣这个说法有他一定的戒律。也就是说,这个白衣必须受菩萨戒,而且具足十年。

像出家人,有时候十年二十年,才达到和尚位,你一受菩萨戒,你经教不通、心性不明,会误导众生。

这个十年是师父给它加进去的,当然利根,上根利智的,像鸠摩罗什大师,这种宿世再来的,这个就另当别论,七佛译经师,这个鸠摩罗什大师,这种大根器的,以此为居士的大根器,这个是另当别论。

我讲的是普通根器的,受菩萨戒以后,能够经过十年,就像出家人出家经过十年、二十年,才和尚位,才上座,才和尚位。

再接下来,四十里内,四十里以内,如果有道场有出家众,你必须去请示,这个如理如法持戒律的,还不是一般的法师,有正知正见正法的理念的法师,这个在家居士已经受了菩萨戒,也相当了十年,那么这里四十里内有正法的道场,那么你来请示上人,说:我能不能上台?

那么,上人就跟他交谈,了解你的理念是什么,认证说:这个居士确实是正知正见,也不会误导众生。那么你就可以上台,不是说白衣统统不能上台。

但是,现在这个形同虚设,我受了菩萨戒,我找一个跟我一样,相同的角度看法的法师,他说:我可以上台吗?可以。

另外一种,就说:我管你要不要经过十年,或者需不需要这些正知正见正法的法师来认证,我就是要这样讲,所以在台湾就是这样子啰,我们不是世尊,我们守佛的戒律,那问题就是他对戒律不懂,那么这搞下去就难堪了。他硬要上台,你也没辄。

出家人无诤,守本真心,对不对?五祖弘忍大师讲的:修行守心为第一,重要的我们要守心。他硬要上台,你能怎么样?

所以,我认为这个白衣上台说法,在今天来讲的话,当然也有他的功德,因为如果他是正知正见的,也有了不起的地方,

但是形同虚设,虚设就是现在不照这个来,不按佛所制订的戒律来做,都不按照这个来。如果他搞了,胡搞瞎搞,那你也没办法。所以,会乱,就是这个道理。末法时期会乱,就是这个道理。你讲你的正法,他讲他才是正法,对不对?拿他没办法。

因此,我们今天讲了一句感慨的话,说:《弥陀经》里面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句话可以用在今天,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听闻正法。

有一个人来告诉我说:师父!那个在家居士根本上台就是乱讲一通。我说:你不相信你跟他讲讲看,他不大发雷霆,我输你,你来取我项上人头。

结果就写信去批判那个在家居士。那个在家居士写了一本书骂他。他说:师父!你讲的对。早就跟你说过,那人是说不得的,对不对?没办法,无能为力,不是我们自私自利,真的没办法。

所以尤其在这个末法时期,你只能尽力,尽心尽力,然后明哲保身,只有这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152:【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这七种第一义,可说是理,前七种性自性,可说是事,这便是以理涉事,有体有用。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再念一遍:“复次,大慧,有七种理上的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2-1 大慧!有理第一义谛,理上第一义谛,唯是一心,唯是真如,理上第一义谛有七种

接下来,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谛,所谓心境界,也就是说,在世间法三贤位(住、行、向),什么叫做心境界?叫做所有的修行,都跟真如之心相应,叫做心境界,简单讲,只有见到真如的人,才叫做第一义谛的心。

所以心境界的意思就是,与真如之心相应,那么这个功夫就最浅了,叫做三贤位的心境界,与真如心相应的。

第二个、叫做:慧境界,这个是大约在初地二地三地的境界,叫做慧境界第一义谛,叫做久修真如,发自觉圣智之慧,当然没办法自觉圣智,没办法像佛,就是久修真如而发的慧。

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如果不见性,不能叫做修慧,从究竟义、从《大般涅槃经》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不明心、不见性,不能称这个在修慧,因为他没有真如的智慧,只能讲修福,布施金钱,动动劳力,推广正法,这个是修修福,不能说他有真如之慧。

所以第一个,心境界,是真如与真如心相应的心境界的第一义谛。接下来,久修就发慧了,久修真如而发慧,叫做慧境界第一义谛,也就是初地、二地、三地所行的境界。

第三叫做智境界,大约在四地、五地、六地的菩萨,什么叫做智境界呢?慧开则智明。一个人智慧开了,那么智慧就明,智明。

我们常讲,智慧……这两个字都连起来念,那么彻底地分析来讲的话,慧是断惑,智是证真,简单讲,智要比慧更深;当然不是在究竟之处说的,究竟之处:慧如,智当然是如,智是体,慧是用,体用本来就一如,并没有深浅。

这是说,方便在次第上来说的,慧是断惑,智是证真,简单讲,智明的功夫比较深,我们说慧观智明,慧开则智明。所以智境界,大约在四地、五地、六地。

见境界,智明则能照见,这个“见”是照见,也就是第七地菩萨的功夫,能照见,见什么呢?见真谛还有见俗谛,见真见俗,见真谛跟俗谛,就是平等的意思,所以这个“见”是指照见,能够照见,这是根据前面来的,智明则能照见,这是指第七地菩萨的功夫。照见什么呢?照见真谛、照见俗谛,究竟平等。

接下来是八地菩萨的超二见境界,超凡夫见、超邪小见,邪就是外道的邪见,小就是小乘见,所以凡夫见、邪小二见,叫做超二见境界。超凡夫见、超邪小见,这个是八地菩萨所行的境界,超二见境界。

那么,最后第六,叫做超子地境界,这个子地,从初地到十地菩萨所行的境界,叫做子地。那么超子地就是等觉的意思,就是超越初地到十地,叫做超子地。这个子地,子是指佛子,超一切佛子之地,当然就是等觉,叫做超子地,所以,初地到十地,菩萨所行的境界叫做子地,佛子所行的境地。现在超子地就是等觉,等觉的境界。

第七个,叫做:如来自到境界,自就是自觉圣智,如来自到境界就是不与菩萨共。

前面六个——心境界第一义谛、慧境界第一义谛、智境界第一义谛、见境界第一义谛、超二见第一义谛、超子地境界,这个前六个,是菩萨与佛所通用的。

好!我把他贯串起来,大家理解一下。

复次,大慧!有理第一义谛,理上第一义谛,唯是一心,唯是真如,理上第一义谛有七种:所谓以真如心相应境界的第一义谛;久修发慧境界的第一义谛;慧开则智明境界的第一义谛;智明则能照见真俗平等境界的第一义谛;能照见真俗平等,就超越了凡夫邪小二见,其心如如不动,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超越十地菩萨境界的等觉境界的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最后一个不与菩萨共,如来自觉圣智所到的境界。此是理第一义谛,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2-2 “第一义”是诸佛如来依第一义之觉心所证之智慧境界,共有七种。但是如果站在究竟之处呢?那么完全平等。

【注释】

【“七种第一义”:“第一义”是诸佛如来依第一义之觉心所证之智慧境界,共有七种。

而且,如来又以此七种第一义之智慧,证知前面所说一切法共有之七种性自性。

因此,这七种第一义,可说是理,前七种性自性,可说是事,这便是以理涉事,有体有用。

这七种第一义智慧境界,有通与别两种,前六种是菩萨与佛共通的,而最后一种,如来自到境界,则是佛所特有的,不与菩萨共。】

因此,明本心、见本性,其究竟处是一样的。为什么说明本心见本性,有的境界有高低,就是这样来的。

有的本心还有本性,究竟之处,心跟性都是如,这是站在究竟之处讲的,所以证真如,有的每本经典讲的为什么会有一些差别,正因为有一些第一义谛上的境界高跟低,但是都是真如,所以与真如心相应,但是如果站在究竟之处呢?那么完全平等。

   2-3 注意那四个字:久远修习,这四个字特别的重要!这四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成就无上菩提之道,你就必须要把心定下来,所以师父一再强调,三昧是完成佛道最重要的桥梁。

【“心境界”:菩萨自初发心以来,由于久远修习第一义,故能证入真如之本心本性,所修恒与真如本心相应,此境界称为“心境界”。

这约当三贤位。(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亦即十信后之地前菩萨。)】

【“慧境界”:三贤菩萨以得真如之心,依此真如之心久远修习,故发慧,】

注意那四个字:久远修习,这四个字特别的重要!这四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成就无上菩提之道,你就必须要把心定下来,所以师父一再强调,三昧是完成佛道最重要的桥梁。

简单讲,一个人没有三昧的定,就没有佛道,时时刻刻,行、住、坐、卧,你都必须要有三昧的正定,没有三昧正定的桥梁,就等同你没有佛道,

虽然你也念念佛,虽然你也拜拜佛,可是一碰到小事,你就割舍不下,你完全失去了佛的精髓、真义,完全没有包容跟宽恕的心,你的内心里面有能所、有诤,所以就没有办法进入三昧的正定,

所以发慧,以此真如之心,久远修习故发慧,换句话说,修学佛道没有捷径,就是薰习再薰习。

【此境界名“慧境界”,约等于菩萨的初地、二地及三地。】

    2-4 这个“等”很重要,就是我们所讲的平等心,看一切的事情,唯有进入平等心,才能够明见无碍。因为一件小事,而这个好,这个不好,有取舍,那么这个就没有办法明见无碍,真俗等观。要能真俗等观,必须了悟诸法空无自性。


【“智境界”:慧开则智明,故此境界称“智境界”。笼统而言,智与慧是一样的,但】是【细分,则智之层次高于慧:慧可破惑,智则证真。

又,有时慧】是【指菩萨境界,智指如来境界,亦即:菩萨有慧,如来有智。但在此只表示智比慧的层次要高而已。“智境界”约等于四地、五地、六地。】

【“见境界”:智明则能见。“见”是指见真与见俗,以真俗俱见,故能真俗等观、明见无碍。】

这个“等”很重要,就是我们所讲的平等心,看一切的事情,唯有进入平等心,才能够明见无碍。

因为一件小事,而这个好,这个不好,有取舍,那么这个就没有办法明见无碍,真俗等观。要能真俗等观,必须了悟诸法空无自性。

换句话说,如果你今天为了一些相上的东西,而死执不放,无法真俗等观,也没办法明见无碍,这个无碍,就是内心没有罣碍,

【此境界约等于第七远行地,远行地以真俗等观,故能超然远引,直趋菩提,故称“远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2-5 诸位!我们学佛,就是学这四个字,叫做圣智不动,不动就是三昧的功夫,就是定的意思,圣人不为一切相所动,来去、生灭、增减,于圣人的智慧并无增减。

【“超二见境界”:以有智能见,见已则能超二边邪见,永断邪网,入于圣智不动。】

诸位!我们学佛,就是学这四个字,叫做圣智不动,不动就是三昧的功夫,就是定的意思,圣人不为一切相所动,来去、生灭、增减,于圣人的智慧并无增减。

如果更超然的是,更超然就是如果你明本心见本性,这世间所发生的事,它都是缘起,就是空无自性,你的内心自然就寂然不动,

如果你不能体会诸法空无自性,你不能体会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尽是幻事,诸法如幻的道理,你就没有办法达到圣智不动,你会因为金钱困扰,你会因为名利而困扰,或者因为人家一句话而困扰,或者是你茫然,一直在追求快乐的境界。

就像今天报纸所登的,台湾一个官员带着自己的儿女到北海道去,去的时候时空不一样,尤其在北海道,现在是下大雪,下大雪的时候,他们北海道的路不熟,用租车的,租了一辆小型的可以足够四个人坐的,怎么样?

结果因为路不熟,再加上下大雪,路面打滑,结果一打滑以后就偏了,撞到砂石车。台湾这个砂石车是很厉害的,比开战车还厉害的。对不对?撞到砂石车,一下子,三个死一个重伤,死了三个,遗体现在还在北海道。

所以,一个悟道的人,他就是圣智不动,他就时时刻刻享受这分湛然不生灭的清净自性,绝不为名利财色或者外境五欲六尘而有所动摇,了一切生灭的法都是如幻,幻就是空无自性,也就是没有真实的体性。

如果说我们一直在追求这个外相的东西,简单讲,就是你不是很了解佛法,佛法就是无求,佛法就是无念,佛法就是无住,佛法就是无相。接下来,圣智不动,

【此境界称“超二见境界”,约等于第八地,故第八地名不动地,以其不为凡夫烦恼及外道、】

诸位!凡夫为什么会烦恼?一言以蔽之,就是著境以为实,这是烦恼的开始,把这个外境误认为它是永远存在的,著境以为实,不知道这个外境都是短暂、都是生灭,都是空无自性的,

所有的痛苦跟烦恼,就来自一颗无明的心,因为不了解人生跟宇宙的究竟真理,

因此他就开始出国啊,然后找快乐、找刺激,全世界走遍了,都是吃喝玩乐,当然是站在没学佛的人角度讲的,到日本去泡泡汤,汤泡完了,接下来怎么办?内心烦恼除了吗?没有!

要不然到美国迪士尼去玩一玩,坐那个什么太空什么飞船,坐下来都晕头转向呕吐,吐得很厉害,这个就有点像出国了,不呕吐还不像出国,把自己搞得昏头转向的,

出国找快乐,还花了钱,要不然就shopping,冲!就买,就买,买什么?买看看你喜欢的什么名牌,或者冲的什么特产,是不是?

我不是说这个不好,出国,每一个人大概就是这样子的,那么如果是世间人来讲,到拉斯维加斯就赌博啰。

到欧洲去,比利时那税金比较低,可以节省大概一半税金,比利时,到比利时去冲名牌LV包包,那么这个在台湾卖的话,就比较贵啰,到欧洲去,到比利时去冲名牌,整条街都是,买回来,

是不是包包买回来,你的内心就得到解脱?没有!还期盼下一次,无尽的循环、无尽的烦恼。

以及外道,【二乘之邪见所动,故称不动】(不动地)【。】

【“超子地境界”:“子”是佛子,亦即菩萨。菩萨十地皆是佛子所行境界,故通称子地。“超子地”则指等觉后心,因等觉已超出十地之外,故称“超子地”。】

【“如来自到境界”:这是唯佛如来所自证的境界,不与其他十圣共。唐译作:“如来自证圣智所行”。】

   2-6 【义贯】:“大慧,有七种”诸佛如来依“第一义”心真如所建立之智慧境界。


【义贯】

【再者,“大慧,有七种”诸佛如来依“第一义”心真如所建立之智慧境界:

一、三贤位菩萨与真如“心”相应修行之“境界”;】简单讲,不与真如心相应的,不称为修慧,称为修福,我们说福慧两足尊,不与真如心相应的,只能讲修福,布施种种的金钱,时间空间体力,那个是修福,因为不与真如心相应。

【二、菩萨最初三地,】初地、二地、三地,【由得真如之心而发“慧”之“境界”;

三、四五六地菩萨因慧开而“智”明之“境界”;

四、第七地菩萨,由智照了,“见”真俗平等,超然远引】远引就是远行。【之“境界”;

五、第八地菩萨“超”越凡夫、邪小“二见”而不动之“境界”;

六、等觉后心,“超”越“子地”(十地)之“境界”;

七、诸佛“如来自”觉圣智所独“到”之“境界”。】这个当然最后一个,不与菩萨共,唯独有佛的境界才有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153:【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简言之,一切贤圣、世间出世间之法,之所以得以成就、建立,皆是依如来之性自性第一义心。

【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

    3-1 以性自性第一义心,在佛教给它一个名词,叫做究竟第一义圣义谛,这个你要背起来,如果人家讲到究竟第一义圣义谛,或者简称第一圣义谛,就是这个名词,以性自性第一义心。

大慧!这个是过去佛,未来的佛,现在诸如来,如来就是如去,善逝叫做如去。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度化众生,叫做如来;如去就是善逝,乘如实之道而去,叫做如去,叫做善逝。应供等正觉。

性自性第一义心(读“第一义心”时,在读到“第一义”时停顿一下,然后再读“心”字。),为什么要这样念?性自性就是七种事第一义谛,第一义就是七种第一义,理上的七种第一义,前面性自性是事第一义,第一义是七种理上第一义,有事第一义、理上第一义,

后面为什么加一个“心”?会归到真如的本心,这一点特别的重要,无论是事第一义谛,无论是理第一义谛,都必须会归到真如的本心,换句话说,明本心,见真如之性,是所有修行人的依归,也有所本。

简单讲,这个人如果没有见性,不依真如心弘法的话,这个人他会有一些麻烦,因为讲东边会扯到西边,讲西边会扯到东边,他怎么拉扯没有办法会归到真如本心。

所以,不见性,他的说法会在语言上或者是在文字上会很难达到一种圆满。因为他说法不是从涅槃妙心、般若智慧流露出来的,他自己会显露出矛盾的地方。若得见性,明本心见本性,理跟事都会归到真如的本心,他的说法就没有任何的障碍。

以性自性第一义心,诸位,以性自性,就是事第一义谛,第一义,就是理第一义谛的心,会归到真如之心。

以性自性第一义心,在佛教给它一个名词,叫做究竟第一义圣义谛,这个你要背起来,如果人家讲到究竟第一义圣义谛,或者简称第一圣义谛,就是这个名词,以性自性第一义心,

简单讲,就是究竟第一义圣义谛,究竟第一义圣义谛,就是兼顾到理的第一义谛,还有事相上的第一义谛,会归到真如之心,成就如来世间,就是建立了如来所建立的世间法、出世间法,世间法指三贤位,出世间法指十圣位,

还有出世间上上法,当然就是佛如来自证的自觉圣智的境界,也就是佛如来自证之法的境界,叫做出世间上上法。

因此,性自性就是用,第一义就是体,性自性就是事,第一义就是理,都是唯心所现,所以万法会归到真如的本心,真如的本性,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简单讲,万法唯心现量,如果是佛,就是万法唯心的证量,统统没有外境,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无处没有不圆满。

    3-2 诸位!至诚恳切,在经典里面有一句话:至诚恳切之人,接近第一义谛,换句话说,你今天在家里面念佛,面对阿弥陀佛,在拜佛、在念佛,我至诚恳切地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接近第一义谛,没有能所,所以印光大师说:十方三世一切佛的佛法僧,只有至诚恳切是最受用的,因此你回到家,你的这些经典,尽量不要放到腰部以下。

【注释】

【“应供”:为佛十号之一。(佛十号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称“应供”,因为佛具足十号、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种种无上稀有功德,为一切世间之最上福田,故为一切天人所“应供”养,以供养如来,得无上之善功德故。】

诸位!你想要得到无上的上功德吗?记得!用佛的那颗心供养。佛的那颗心供养,就是三轮体空,用真如心供养,用真诚心来供养。

诸位!至诚恳切,在经典里面有一句话:至诚恳切之人,接近第一义谛,换句话说,你今天在家里面念佛,面对阿弥陀佛,在拜佛、在念佛,我至诚恳切地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接近第一义谛,没有能所,

所以印光大师说:十方三世一切佛的佛法僧,只有至诚恳切是最受用的,因此你回到家,你的这些经典,尽量不要放到腰部以下。

我们在忏公那边,以前亲近了忏公,那么,他一定旁边拿一个毛巾,这个毛巾,你用手指头碰到了鼻孔,那不行的,一定要立刻擦拭;

乃至于说你摸头,摸一下冒汗,也不能再翻经典的,他一定旁边有一个毛巾,就是对法那种恭敬,非常非常地恭敬。所以这些长老就在威仪上,在平常的细节上,就是如此教导我们。

还有有的人喜欢吃这个地瓜,是不是?他常常下风,下风就是放屁,他这个就会比较麻烦,你需要看一下医生,为什么你常常这样排气,这样排气薰到经典,有罪过。

如果说你在大殿里面,有的人讲说,那没办法,我也不是刻意的,那个是有一点无奈,有的人胃肠就比较不好。师父,这该怎么办?

印光大师讲的啦:如果刻意地懒惰,要排气,也不稍微离开,经典看了一半,要起来,经典阖起来,到外面去放风,恭敬地来;可是,因为懒惰了,一面看经典,也不管时空,对佛、以经典都不是很恭敬。一切经典,从恭敬心而获得。

我们亲近这些长老,那个时时刻刻都要洗手的,经典是不准摆在腰部以下的,尤其大乘经典,这是让你成佛的,大乘经典究竟,《法华经》要放得很高,《华严经》要放得很高。

一般世间法所著作的,比如说在家居士写了一些,那么这个放在稍微低一点;佛讲的,统统要放得很高。

有一次,我们那个比丘不了解,在佛学院不了解,就把这个经典——大乘经典放在底下,长老立刻就告诉他,这个是不可以的,要把大乘经典,佛的究竟义,要放在最高的地方。

那些世间人所著作的,比如说,一些法师著作的,或者是一些白衣,也有写一些心得,不是说不好,因为它不是佛讲的,放稍微低一点,这放经典还有次第的,你不能说把那么究竟义的经典,摆在最下面,把这个白衣的这些著作都摆在最高处,这个也不行。

跟着长老,我们也学了很多。喔!最上的福田,供养佛最上的福田,供养法也是最上的福田,供养僧也是最上的福田。

这个最上的福田有两种:一、至诚恭敬地供养;二、以第一义谛真如心供养,这是功德最大的,这是无上的善功德。

【“等正觉”:梵语三藐三佛陀。“等”是平等、普遍之义,故又译为“正遍知”。

如来之觉称“正”、称“等”者,以外道虽亦有觉,但不正,三乘行人之觉虽正,但不“等”,不能普遍、遍到于三世十方,无所不到,故唯有佛称“等正觉”。】

    3-3 【“性自性”即前面的七种】事相上的第一义谛,七种【性自性,“第一义”即】理上【七种第一义。这两种在此合称,且称为“心”,涵义甚深微妙。】

【“性自性第一义心”:“性自性”即前面的七种】事相上的第一义谛,七种【性自性,“第一义”即】理上【七种第一义。

这两种在此合称,且称为“心”,涵义甚深微妙:两种合称,即是将体与用、理与事合一:

乃是以七种第一义为体(理),七种性自性为用(事),亦即体用、理事合一,即体即用,即事即理,非一非异。

又此二者合称为“心”之更重要的意义为:此“心”指真如本心,亦即,此理事、体用者,无非真如一心,故称“性自性第一义心”。如是则摄一切体用归于一心。】

【“成就”:即建立之义。以如来有此甚深微妙之性自性第一义心,故能有种种建立、种种成就、饶益世出世间。】

【“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这是指如来以有性自性第一义,故能作种种自利、利他之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事业。

“世间”,指三贤】位【。“出世间”,指十圣】位【。“出世间上上法”,指如来自证境界。

又,亦可说,如来以有此性自性第一义心,故于众生无有分别,平等大悲,不论智愚、圣凡、利钝,皆有所饶益,】

诸位!平等心的功能特大,能依一切根器起作用。当一个人,让人家觉得说:你这个人很平等心。大家都会非常地赞叹你。

如果有钱的人看得起;那个乞丐看不起,那么就没有平等心。智,看得起;愚,看不起,那么你就没有佛的平等心。圣,看得起;凡夫,看不起,那不行!利(根),看得起;钝根,看不起,那也不行!

所以师父在这里也特别再强调,世间所有的人,乃至于身障、心障,身心障碍的人来到我们前面,我们都平等心地对待他,尤其是残障的人士,我们要用两倍的爱心来关照他,这才是佛的心。

不能因为他今天有所残障,身障、或者心障,或者是智障,我们就看不起他。不可以的!这个是不可以的。

世间人都说要有爱心,何况我们一个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佛的圣人的心境,更是要用这种心——平等心。

【故因其机而以五戒十善化凡夫,四谛十二因缘化二乘,以六度四摄化渐根菩萨,而以最上法化顿根菩萨。

所以,“世间”即是五戒、十善;“出世间”即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出世间上上法”即无上顿门。】

   3-4 诸位!如如不动不是一句口号。在没有证量的时候,你先做一个动作,就是随喜功德,称赞如来,先做这两个动作。

【义贯】

【“大慧,”这“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如来、应供、等正觉”所自证得的最甚深微妙“性自性第一义心”。

诸佛如来“以”此“性自性第一义心”,而得“成就如来”所建立的“世间”法(三贤)、“出世间”法(十圣),】以【及“出世间上上法”(如来自到境界)。】

在没有证量的时候,你先做一个动作,就是随喜功德,称赞如来,先做这两个动作,

也就是说,我今天碰到任何事情,好事,我随喜功德,心里没有任何的嫉妒,

别人供养了,这是假设说,供养了师父一千万,我们随喜赞叹。看到哪一个大法师弘转法轮。喔!我们随喜赞叹,或者这个人学佛以后,改变了他的命运和整个人生观,我们随喜赞叹,先学习这个,随喜功德,然后称赞功德,先学习这个。

还没有办法达到如如不动,诸位!如如不动不是一句口号。诸位!要不要试试看你的如如不动的功夫?很简单,你今天在你一生当中,一定有你很讨厌的人,这个人,实在是,啊!不会说。好!你看到他,会不会起嗔恨心?会不会起不满的心?诸位!答案就立刻出来了。

这一辈子,这个人实在是……喔!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以前伤害过你,乃至毁谤过你,你看到他,是不是也能如此地自在?平等地看待,因为是无相的心,这个就知道你的功夫了,这个就知道你的真正功夫了,是不是?

【诠论】

【简言之,一切贤圣、世间出世间之法,之所以得以成就、建立,皆是依如来之性自性第一义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154:【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恶道、恶见的外道,修百千万劫都不能成就菩提。

【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4-1 整句话的意思,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当悟到第一圣义谛,有了圣佛知、圣佛见,入于自相、共相所建立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这确实如佛、确实是佛所建立的能成就一切众生,成熟佛道,佛所建立的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则一定不与外道论、恶见相同,完全不同。恶道、恶见的外道,修百千万劫都不能成就菩提。

因为它文字太简单了,实在是看不懂它在表达什么。注意听!

当一个人悟到第一义圣义谛这颗心,就有了具足了圣,圣就是圣人,就是佛,慧就是佛知,眼就是佛见。

慧就是佛知,就是有智慧的,就是第一义心。第一义心,悟第一义圣义谛,就有佛的智慧,简单讲,就是佛知、佛见。

慧眼简称佛知佛见。慧,佛知,眼就是佛见,佛知的慧就是第一义心,眼就是佛见,就是性自性。慧就是理,佛知。眼就是佛见,就是事第一义谛。

所以,圣慧眼就是第一义心,第一义圣义谛。有了佛知佛见,这个圣慧眼,便能入自共相建立,

诸位!这个“自”要念两遍。自相和共相,在座诸位!经典所翻译的不一样,在唯识学里面讲共业,共业里面有共业跟别业,就是共业里面的共业,共业里面的别业;别业里面的共业,别业里面的别业,叫做共业跟别业。

在《楞伽经》翻译的,叫做自相跟共相,类似唯识学所讲的自相就是别业,共相就是共业。

诸位!这个自相跟共相,还有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交叉,譬如说,我们都是人,这个就是共相,他是日本人,是美国人,就有各自的自相,可是每一个人都有眼睛,都有鼻子,都有一个五官,这个又变成叫做共相,

人有共相的脸,虽然每一个人都有五官,眼耳鼻舌,但是每一个人长相都不一样,又叫做自相,

所以,记着!自相里面有共相,而共相里面有自相,这个叫做自共相交叉。

如此的建立,自相不是单独的,共相也不是单独的,它是一种交叉式的,自相里面有共相,共相里面也有自相,也就是说,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里面又有共业,这样交叉,就能够圆满地的解释,诠释一切相。

如所建立,“如”的底下加一个字,加“佛”字,如佛所建立,确实是佛所建立的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

从第一个字到这里,把它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

当我们有了第一义谛圣义谛的心的时候,我们便具足了佛的佛知、佛见,有了佛知跟佛见入于自相跟共相所建立的一切法。这个确实是佛所建立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

不与外道论恶见共,“共”就是相同,前面再补三个字就更清楚了:“则一定”,佛所建立的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则一定,一定什么?不与外道论、恶见,这个恶见的外道,“共”就是相同,绝对一定不会跟外道这种论点、这种恶见有所相同。

简单讲,佛所建立的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完全是佛所建立的佛知、佛见,圣慧眼所建立的第一义谛圣义心所建立的,外道没有这种功夫,没有自觉圣智的证量,不是从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心所流露出来的,所以外道修百千万劫,统统不能成道。

整句话的意思,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当悟到第一圣义谛,有了圣佛知、圣佛见,入于自相、共相所建立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这确实如佛、确实是佛所建立的能成就一切众生,成熟佛道,佛所建立的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则一定不与外道论、恶见相同,完全不同。恶道、恶见的外道,修百千万劫都不能成就菩提。

【注释】

【“圣慧眼”:“圣”,】是【指佛,唯佛称大圣,故称“圣”。

“圣慧眼”即佛所证之慧眼,“慧”之用为知,“眼”之用为见,故“圣慧眼”即佛之知、见。

佛之知见,则非凡夫三乘所能知、能见,以非其境界故。】

【“入自共相建立”:“自共相”,是自相与共相。“自相”是一切法中,每一法自体所特有的体性,叫自相。“共相”是一切法,法法共通的体性,叫共相。在此仅简单解释,于后将详细举例说明。

“入自共相建立”,即如来以自所证得之圣慧眼,】(胜慧眼)【从体起用,而入一切法之自相、共相,乃能作种种建立施设,饶益成就】圣【诸众生。】

【“不与外道论恶见共”:“共”即是同。意谓:佛以佛之知见而入于一切法之自相共相,所建立之种种教法,为佛所独有,不与外道所谈论之邪恶知见相同,亦即正邪有别也,故须明之,方不为所惑,方知正途之义也。“论”,即论说。】这文字简单。

【义贯】

【佛以其所自证之佛知佛见(“圣慧眼”)为体,而从体起用,“入”于一切法自体特有的“自”相,与法法共通的“共相”,而作种种“建立”,施设种种妙法。“如”确是佛“所建立”之法,】

“如”就是真如,唯有佛所建立的真如之法,意思就是,一切法毕竟空,一切法都是如,

意思是,佛发现了人生宇宙的究竟的真理是什么?诸法毕竟空寂,体如、相如、用如,因如、缘如、果如,事如、理如。

为什么“如”?叫做毕竟空、不可得,悟无所得。所以,《金刚经》里面讲,悟无所得,所以然灯佛就传这个法给释迦牟尼佛;如果有一少许法可得,那么然灯佛就不给释迦牟尼佛传法,所以悟诸法无所得,即见真如。

“如”确是佛“所建立”之法,【则定“不与”一切“外道”】因为外道不见真如,【所“论”说之“恶”知“见”有所“共”同之处。】

    4-2 “圣慧眼”即佛所证之慧眼,“慧”之用为知,“眼”之用为见,故“圣慧眼”即佛之知、见。

【诠论】

【如前所言,“圣慧眼”即是佛之知见,亦即是承上经文所说之佛所独证的“性自性第一义心”:

第一义即是“圣慧”,佛知,因七种第一义皆是圣人所证之智慧境界。

性自性即是“圣眼”,佛眼,佛见;因七种性自性皆为诸法种种差别之相,】是站在事相来讲的,有所言说,所以七种性自性。【佛皆了了见,故性自性为佛见。】

    4-3 “自共相”,有两种,一种是世谛的自共相,一种是真谛的自共相。什么叫做世谛的自共相呢?就是我们在相上论断。什么叫做真谛的自共相呢?因为最后会归到都是真如,叫做真谛的自共相。所以,诸位!有真如才有妙用,没有真如没有妙用,只有无明的用。

【再者,“自共相”,有两种,一种是世谛的自共相,一种是真谛的自共相:】

什么叫做世谛的自共相呢?就是我们在相上论断。什么叫做真谛的自共相呢?因为最后会归到都是真如,叫做真谛的自共相。

万法的自共相,都是真谛,都是一心,都是真如,虽然法法有种种的差别,但是一切法都是真如自性,所缘所起的妙用,本来就没有差别,这个叫做真谛的自共相。

那么一种叫做世谛的自共相呢?就是站在相上里面来论断,当然有涉及到根性、业力,种种不同,因为根性跟业力不同,所引用出来的、所显现出来的身心也不一样。

【一、世谛的自共相——自相、共相是相对而言,有自相方有共相:因为先觉有自体,然后方】(方能)【觉有他体,

觉自他之体非一之后,】非一就是各个不同,你是你,我是我,世间人大家都这么说,你是你,我是我,你我他完全不同,我相人相众生相各个不同,非一就是各个不同。

【便觉自体相与他体相的差异,觉自他体相差异之后,便发觉某些体相是自体所特有的,而他体所没有的,这便叫“自相”;

简言之,即为不与他人或他物同者,便称】为【“自相”。自体与他体所共有的,便叫“共相”。

如以人为例:张三、李四为二人,有各自不同之身心、名字、根性、业力等等,这是“自相”;是二人同为男人,是“共相”;同为中国人,也是共相。

又,中国人是“自相”,日本人亦是“自相”,种族、文化、风俗不同故。而同为亚洲人,则是“共相”;同是人,也是“共相”。

男人与女人不同,是“自相”;男人女人皆是人,是“共相”。】所以这个叫做交叉。【人与禽兽不同,是自相;人与禽兽皆为众生,是共相。这是世间法的自共相。】

【二、真谛的自共相——“自相”则根根尘尘皆有其独特的体相,此根非他根,此尘非彼尘,法法有异、有别,叫】做【自相。

法法虽各自体、性不同,圣与凡,依与正亦皆有别异之相,】依就是依报,跟正报,跟每个人都有所差别。

【然此一切诸法,皆为真如自性随缘所起妙用,本无差别,】

所以,诸位!有真如才有妙用,没有真如没有妙用,只有无明的用。

世间人就是一直常常讲的:唉呀!事情不妙了!就是说,每件事情都不是很妙,没有真如的妙用,事情糟糕啦,就是事情不妙了。

【故法法皆同,唯是一真,此为圣凡、依正、染净、世出世法所共,故称“共相”。

佛以了此共相,通达诸法自相,故能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多所饶益救济。】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155:【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所以,外道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而硬说别人要承认他是一切智者,佛在世也就是这样子的。

【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5-1 如果修行人有如是以自心所妄现的而分别,有如是之过,他的论就跟外道的所见、所知见的是一样,因此不一致,前后不能通达于真理。

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什么是与外道所论说的恶知恶见,“共”就是一样。意思就是,外道,他也修行也发邪慧,而且发的邪慧都是自心所现的种种境界。

所谓自境界妄想见,所谓就是修行人若以自心所现的境界,起种种妄想分别而见,

诸位!本真如之心,本无所见,没有能所,毕竟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可是自心所现的种种的境界,起种种妄想分别,而见到有真实的境界,

此等境界或者见有或者见无,或者见来或者见去,或者见高或者见低,有种种的妄想分别而见,

而不觉识自心所现,而不能觉知、不觉知;不觉识,就是而不能觉知,“识”就是皆八识之自心,体上依缘所现,那是一种妄相,那是一种妄境,自心所现,意思就是本无自性,也不能说有,或者是说无,本无自性,亦非有无。

不觉识自心所现,就是不能觉知皆是八识之自心依缘所现的境界,所现的妄境妄相,这些所现本来就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也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进入无言的状态,可是他体会不出来。

分齐不通。意思是说,如果修行人有如是之过失,不知道万法是唯心所现,见种种的境界,其实是自己的妄想,那么修行人,如果有见种种的妄现、妄见、妄境,这些所现而不能了悟本性其性本空,那么这个论,就跟外道……所以外道有种种的境界,而佛没有。

分齐(分齐fēn qí:指限界、差别。又指有所差别之内容、范围、程度,或指具有程度差别之阶位、身份等。为佛教论书中之常用语汇;其不云“分别”或“界别”等语者,概用以强调程度上之差异、区别,而非仅为一般性质之异同出入而已。后世多与“分际”一词混同。——《百度百科》)就是不一致。不通就是不能通达于真理,不能通达究竟的真理。

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

大慧!什么是与外道所论说的恶知、恶见是一样呢?所谓如果一个修行人,若以自境界,以自心所现的境界,因为一切境界都是心所现的,

如果以自心所现的境界,起种种的妄想分别而见,妄想见就是起种种的妄想分别而见,分别有、分别无,分别高、分别低,分别来、分别去。

为什么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要断除所有的妄想、分别、知见。

而不能觉知,意思就是此等境界,你所妄见的种种分别境界,此等境界你不能觉知,都是八识的自心,依体上以种种的缘——根尘器界种子,所现的妄相妄境,这个自心所现的境界,本无自性,也非有无,因此不一致,不一致就是前后互相矛盾,所以这个外道讲法都是互相矛盾的。

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大学的时候,有这个基督徒,他也常常就讲说。我们对宗教都是尊重,学佛有学佛自己的领域,可是每个人的信仰不同,我们不方便批评,看你能不能接受。

基督徒来讲:上帝创造天地万物。那么你如果问他说:上帝从哪来的?上帝是永恒的存在,他不被任何人创造出来的;上帝创造了永恒,永恒的存在;永恒的上帝为什么创造一个生灭的世间呢?天地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出来的。他前后矛盾,讲不通,

同时你也不能问,上帝从哪来?这个不能问,不能问。所以,师父一直说:佛教,它是理性的宗教,是智慧的宗教,是可以问的,可以怀疑的。

因此,每一个人接受的宗教不一样,有的人就不能接受佛教的思想,有的人就接受基督教,天主教或是伊斯兰教的思想,我们对宗教还是非常尊重的。

在台湾来讲的话,天主教、基督教或者是佛教等等这些宗教,乃至于杂神教、多神教、一贯道,在台湾来讲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大家也不会因为宗教的信仰而被搞得变成战争,在台湾也没有这样的情形,这个是好事儿,彼此之间互相尊重,是一件好事,看你能不能接受的程度,

你对宗教的认知度,或者解读,从佛教里面的角度来讲,是宿世的善根境界显露,这辈子才能跨进佛教,否则没办法。

她的老公,如果是基督徒,他的老婆是佛教徒,她的老公一定开车开来,开到文殊讲堂外面,说:老婆,你进去听慧律法师开示。那你呢?我不进去。站在外面,他绝对不会进来。

有一个基督徒来到文殊讲堂,在外面站着。人家说:那你为什么不进来讲堂?进来跟西方三圣、释迦牟尼佛,这个玉佛问讯一下?这个玉佛长得很庄严,非常庄严,缅甸玉,非常庄严,进来一下跟佛合掌一下。他说:不要,那个是魔。就是不进来,打死不进来。他们很奇怪的,你很难理解的。

最近报导了一个,说有一个信仰基督徒的,他有一次发生了车祸,他里面有一个牌子,说:我发生危险,失血过多的时候,请不要帮我输血。结果发生重大的车祸,血流满地喔,这个医生不救他,马上就会死啦。哇!推进去这个加护病房,马上就输血了,就把他救活了。

医生觉得自己的功德很大,结果相反。这个基督徒告他,你给我输的血是肮脏的血。告他!把他救活起来,还告他。我就跟你讲,我里面有一个牌子,我危急的时候,不要把我输血,外面的血是肮脏的血,我们基督徒的血是清净的,是不是?

人家说:哎呀!慧律法师,那如果你发生这种情形,那你输不输血?当然输血了,血型不要搞错就好啦,能活最重要呗!还这样不输血了。

这个理念不一样,我们不予置评,这个如果是医生的话,他就要念一个咒啦,就是很衰啰,就是很倒霉啰,衰就是台湾讲的衰,就是很倒霉。就是那个召请咒里面,那个咒里面:唵!衰、衰、衰衰衰……有够衰的,很倒霉很倒霉,就把他救起来,医生还被他告:我就是不要输血,没办法啰。那要该怎么办哩?所以理念不一样,这个很难去说谁对谁非?

中间经文。

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再解释一遍。

大慧!云何与外道所论说的恶知恶见一样的,怎么样才叫做跟外道所讲的恶知恶见是一样的呢?

意思是说,外道他也在修行,可是他发的不是正等正知正觉佛的智慧,是发的是邪慧。

所谓修行人,如果以自心所现的境界,起种种的妄想分别而见,著境以为实,

而以此等境界分别为有,著有或者是著无,或者是高、或者是低、或者是来去生灭增减等等,

而不能觉知此等境界,皆是八识之自心,体上依缘所现的妄相妄境界。

这些所现的境界,本来就是无自体性,也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亦非有无,

分齐就是不一致。如果修行人有如是以自心所妄现的而分别,有如是之过,他的论就跟外道的所见、所知见的是一样,因此不一致,前后不能通达于真理,

分齐就是不一致,前面讲的跟后面讲的矛盾,前后自相矛盾不一致,所以外道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而硬说别人要承认他是一切智者,佛在世也就是这样子的。

外道那种傲慢,就算碰到了佛,他也不甩,后面这个《楞伽经》就会讲到,那个外道的大我慢的心态,没有办法,跟世尊见面也不问候,劈头就反驳,劈头就问佛,最后连告假都没有。后面《楞伽经》有讲到说这个外道那种我慢很难调伏。

    5-2 悟道的人,他讲的话都是一样,像广钦老和尚讲的:无来无去无代志(没事情)。凡夫呢?来来去去全代志(有事情)。就是差这么多。

【注释】

【“自境界妄想见”:这是指外道修行亦发邪慧,而其所发之邪慧,实为于“自”心所现之种种“境界”上,“妄想”分别,而“见”此等境界为有为无。

简言之,即是其所修得之邪慧,乃为自心所现之境界,不得言有,不得言无,而其不了唯心,因而执著此等境界,而起虚妄分别。】

【“不觉识自心所现”:谓外道“不觉”知其所得之邪慧境界,皆是其八“识自心”体上,依缘“所现”起之妄相。】

这句话的意思就说,万法其实不离心,看你动什么念头,是这个意思。

那么你所建的外在境界引发你内在的识心,这个“识”就是“妄”,而你不知道于妄上的事,变成有来去生灭增减。

因此,悟道的人,他讲的话都是一样,像广钦老和尚讲的:无来无去无代志(没事情)。凡夫呢?来来去去全代志(有事情)。就是差这么多。

悟道的人讲的话他都是一样,没有来。广钦老和尚讲的:没有来,也没有去,也没什么事发生。众生是这样,来来去去,每天都有事,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十方诸佛,所体悟到的真如的本体,佛佛道同,因此不会有争吵的现象。

有的人,他说:哎呀!我来文殊讲堂,参加八关斋戒,我们家的观世音菩萨都没有供养这个水果,今天是初一或者是十五,刚好碰到八关斋戒来讲堂。

他就担心:我家观世音菩萨没得吃。他就会这样子,这个就是众生的妄想、众生的颠倒,就是这样子。佛佛道同,观世音菩萨还会跟阿弥陀佛或是释迦牟尼佛吵架,那这个就大概也不用拜了。因为不太懂佛法的人就是这样子。

【“分齐不通”:“分齐”,是不统一、不一致、前后矛盾之义。这是指外道因有如上之过,所以其所论说常前后矛盾,而“不”能“通”达于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5-3 你没有敌人,你的敌人在你内心的深处,希望大家能够早日觉悟,所有的敌人都不在外面,在你内心的深处。

【义贯】

【“大慧,”什么是与“外道”所“论”说的“恶见”一样?就是:修行人若于“自”心所现之“境界”上,起种种“妄想”分别,而“见”此等境界为有为无,或为高为低等,】

诸位!这一句话就是跟经典里面讲的“心生则种种”怎么样?法生。“法生则种种”怎么样?心生。因为心动念,就有有无高低来去生灭增减,所以一切皆是妄。妄,妄体本空,本体就显现出来,

【而“不”自“觉”知此等境界唯是八“识”之“自心”体上,依缘“所现”之境界(本无自性,亦非有无),】

所以,诸位!你今天的不愉快,只是在跟你的内心深处不愉快,你今天争吵,跟哪一个人争吵,其实在跟你的无明争吵。

你没有敌人,你的敌人在你内心的深处,希望大家能够早日觉悟,所有的敌人都不在外面,在你内心的深处,为什么呢?因为你内心卡在某一种观念:他是我的敌人,我看到他就很不舒服。诸位!他那个不舒服,看到他,都不是外境,是你内心的深处。

所以,你的敌人不在外面,而在你内心的深处,那一念强大的执著分别、割舍不下。

那么了悟了“万法唯心现量,万法唯心所造”,那么你要把他当作敌人,也可以,那就是卡死了,你要把他当作是增上缘,也行!

所以,善于观察一切境界,把他变成逆增上缘,这个是一个修行人会转识成智的根本,转分别心为不分别,其实都在你的心,

既然万法唯心现量,那么我们懂得这颗心,要好好地调伏,不要让它妄动妄执妄分别。

你想要过快乐的日子,就只有从这个地方下手。

世间人不懂,一定要除掉境界,说:这是我的敌人,我一定要干掉他。结果事情愈闹就愈大,愈闹就愈大,愈搞就愈大,到最后就吃上官司。本来一件单纯的事情,就愈闹就愈大,凡夫就是这样子。

作茧自缚,就是凡夫,他不知道怎样来解脱自己,放下!歇即是菩提,就达到了这个菩提自性,可是他没办法,总得依靠外境。这个敌人最好在我心中,在我的眼前消失;但是如果他不消失,你怎么办?

所以敌人不在外,就在内心的深处。这句话要好好地体会,佛所说的法,一定要用清净自性来照见它。

【若修行人有如是过,】见有种种妄想的种种境界,【则其所论说便会与外道之恶见一样,】

外道,心外有法,就见种种法,有种种境。佛说:心外无法。因为一切法,起自于自己的无明跟妄动,一切的痛苦,来自于一颗无知的心。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也就是他追求的是由外相来依靠,可是我们佛教所讲的,是打破无明那一念没有烦恼的清凉地,这是我们的目的。

所以,外道因为在相上打转,所以他【常常前后自相矛盾(“分齐”】就是不一致。【)而于正理扞格】格格不入【,“不”能“通”达。(这叫做“与外道论恶见共”。)】

这句话,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心外见有种种的境界,见有种种的相,见有种种的法,这句的重点在这里,心外无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经文156:【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诸位!二边之见,因为悟得不究竟,没有佛的真如,自觉圣智,因此起种种的有无断常二边之见,这个也是众生生活在极端里面,也是这样。

【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6-1 没有智慧的愚痴凡夫性,是因为没有体悟到性自性第一义,这个圣义谛的心,所以在真如的法上,起种种妄想,而做断常,有无二见等等。

大慧!愚痴的凡夫性,因为没有体悟到,所以没有性自性第一义心,于真如法上起种种妄想,而做二见——就是断见跟常见,有见或者是无见。

外道看到相,就认为是有,看到没有相的地方,认为它是无,或者是万法都是败坏之相,只是看到坏相,衔接不起来,他说:没有因果。我看到了随起随灭、随起随灭。后面有讲到。这个是断灭见。

整句的意思是说:大慧!这些无明,没有智慧的愚痴凡夫性,是因为没有体悟到性自性第一义,这个圣义谛的心,所以在真如的法上,起种种妄想,而做断常,有无二见等等。

    6-2 佛教的可贵之处,在于能用。诸位!这句话很重要,佛法用不出来,等于没有。你说你今天学佛学了很久,可是一碰到境界,佛法用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

【注释】

【“无性自性第一义”:说凡夫性中没有性自性第一义,不是真没有,而是迷而不自知,】一切众生也是这样子,【如是则有如同没有。

譬如浪子怀宝而不自知,因而为人作种种苦役,乃至沦为乞丐。并非他没有财宝,只是不自知,故不能受用,等于没有。】

我们也是一样,本来的清净自性,每一个人统统有,人人本自具足,可是就是用不出来。所以,佛教的可贵之处,在于能用。

诸位!这句话很重要,佛法用不出来,等于没有。你说你今天学佛学了很久,可是一碰到境界,佛法用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

【性自性第一义亦一样,原是圣凡平等,圣人以悟而觉知,故能起大用,

凡夫以迷而不知故不能令其产生无边之用。然虽无圣人之大用,亦有凡夫之小用,然亦因迷,】

诸位!迷就是妄用,如果是“如”,就是妙用,虽然是用,但是不一样,所以圣凡虽然同一颗心,可是凡夫跟圣人的心不一样,究竟处是一样,但是迷惑的众生没有开发出来,所以他会过很辛苦的日子。

所以,【故并此小用亦不觉知,故说:“日用而不知”,便是此理。】

【“作二见论”:即是因无性自性第一义,故于真如法上,起种种妄想,而“作”断常、有无等“二”边之“见”的言“论”。】

    6-3 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歇既是菩提,我们何不听释迦牟尼佛老人家一句话就可以解决,放下就是菩提,为什么不听他的话咧?问题是大家没听到佛法。听到了佛法,又会讲:放下!喔!这个好难。业力、种子跟习气太难断了。太难断了!

【义贯】

【“大慧、愚痴”的“凡夫”之“性”中,因没有(“无”)体悟“性自性第一义】心【”,故于一真法界】

什么叫做“一真”?一真就是绝对,在《华严经》讲叫做海印三昧,一时同时显现,一真就是绝对,用现在的名词,叫做绝对,绝对里面有相对的绝对,这里不是。这是绝对的绝对,无可讨论的绝对,不是比较中的绝对,而是绝对里面的绝对,叫做一真法界。【起种种虚妄分别,】

诸位!如果你懂天文科学,你就会知道,我们这个世间,太阳还有种种的星球,这些都是缘起缘灭的东西,

这个色身其实就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了解一下这个色身,也很清楚地了解我们这个色身,其实没有我相,没有真实性,没有真实相。

那么,我们在绝对的空无自性的这个法界起种种的虚妄分别,这个在《楞严经》里面讲叫做虚空花——看到了花,看到了相,

就像虚空,虚空本身没有花,是因为眼睛有毛病,看到虚空的花,我们的心有毛病,就看到种种的相。

所以,达摩大师讲:见相即见鬼——也就是你看到了相,就表示你心中就见到了鬼,因为那个相不真实的东西。

既然佛讲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你为何在虚妄当中,一直分别呢?所以达摩大师讲“见相即见鬼”。法本来就是,诸法本来就空,无可分别,究竟绝对,

【而“作”有无、断常等“二”边之“见”的言“论”。】诸位!二边之见,因为悟得不究竟,没有佛的真如,自觉圣智,因此起种种的有无断常二边之见,这个也是众生生活在极端里面,也是这样。

最近也是,黎巴嫩跟以色列就打起来,在加沙走廊就打起来,二个就是打起来。从以前到现在,中东的火药库,就是这样,到现在还在打。

最近停火了,这几天停火了,最悲哀的就是那些黎巴嫩的这些难民跑到约旦,二十二万,大概二十二万到二十五万左右,这些难民,加沙走廊,难民,这些难民最悲哀了。

这二十四万,大概二十五万左右的难民,逃到约旦,约旦的西边,然后现在麻烦大了,他们要回到这个黎巴嫩加沙走廊这个地方,回到这个地方,

他说:我们在战乱的时候,你呀就逃离了。简单讲,就是你不爱这个祖国,所以只要逃出去的这二十四万五千不能回去,他们没有国籍,来到约旦这个西边有一个屯垦区,就是有一个简单的地方,给约旦西边这些人一块地给他们这些难民——二十四万五千到二十五万人左右。

然后约旦不承认,不承认你是约旦人,因为你是黎巴嫩的人,这下麻烦大了,没有国籍,也拿不到约旦的护照,也拿不到黎巴嫩的护照,也都拿不到,现在变成大家三不管,这二十五万进不去,下不来,大家都不承认,

一出生,小朋友就没有国籍,你在约旦读书可以,读到高中,这个约旦给你们读书,小朋友一出生,给你读到高中,大学你自己想办法,再来怎么样?不准在我这个国土工作,没有工作证,不能回祖国,约旦不承认,联合国不承认,叫做国际孤儿,没有任何的国家承认你这二十五万个人,完全没有!一出生,没有奶粉,大家都去捡破烂,那个生活……

那天新闻在报导,哇!那个不是人过的日子,很辛苦、很辛苦的,你看,有的人一出生,加拿大,一出生,美国,这种福利是很好的,有的人一出生竟然没有国籍,像吉普赛一样,他每天都在流动,吉普赛人也是一样,黎巴嫩的难民也是一样,跑到约旦,人家都不承认,也是一样,这个就是很麻烦,两边一念不和,就大炮火箭啦,就互相地攻击,看了让人难过,

所以这个众生,要不做有见无见断见常见,那个很难的,众生总有一种见,知见的“见”,总会有一些看法,这个就是麻烦大了,很大啦!

所以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歇既是菩提,我们何不听释迦牟尼佛老人家一句话就可以解决,放下就是菩提,为什么不听他的话咧?

问题是大家没听到佛法。听到了佛法,又会讲:放下!喔!这个好难。业力、种子跟习气太难断了。太难断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157:【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随”着知“见”这一切三有因缘业果,皆是“自心所现”的如“幻境”界,此时,这一切幻境便会顿时跟着寂灭。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

    7-1 一切众生不能解脱是因为一切众生误认为如幻的境界为实“有”,而佛告诉你:所有的境界其实都是如幻,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麻烦你看一下,他身上的东西,你一定要看清楚。

看经文。复次,大慧!如果欲令自心的无明由妄想所生的三有——就是三界,(三界)之苦,“灭”就是息灭。

如果你欲令自心的无明,由妄想所产生的一种业力,这个业力变成了三界,三有的苦,灭就是息灭,

你想要息灭三有之苦,怎么做呢?你必须要灭掉:一、就是无知,无知就是惑,无知就是无明,就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为因,因为没智慧,生生世世也没听到佛法,没有那个善根,没有听到佛法,因此这个根本无明,又叫做发业无明。

根本无明为因,所以无知是最可怕的,很可怕的,它是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无知,就是惑,惑就是不够智慧,智慧不够强大,什么事情都迷惑,困惑在自己的根本无明,我执我见里面,爱业叫做润业无明,这个就是业因,无知是惑,爱业是业,就是润业无明。缘灭,灭就是息灭。

整句话意思就是说,你想要灭掉三有的苦,让它息灭,你必须要灭掉惑的无知,还有执著不放的爱业,这个因跟缘,缘就是因缘,无知是因,爱业就是缘,无知是因,所以,它少了一个“因”字,加一个“因”会更清楚,

无知爱业因缘息灭,息灭什么呢?息灭三有之苦,所以无知是惑,爱业是业,把这个惑——根本无明灭了,也把这个润业无明的业因——爱业的因,怎么样?缘,有这个因缘,把它息灭,息灭了无知、息灭了爱业,这个因缘都灭了,那么就息灭了三有之苦,

自心所现幻境随见,自心所现的如幻境界,随着佛的教导,皆了悟外境都是如幻,有了这样随着正知正见,这个“见”是正知正见,随见就是随着佛所教导的正知正见,观一切法如幻,本无实体可得,皆能了悟万法如幻境,生灭就是幻,生灭的另外一个名词,就叫做幻,如幻。

随着佛所教导的,观一切法如幻,这样的正见,那么你见到了一切三有的因缘业果,就自自然然地一切境界顿然寂灭,

这句话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你今天为什么过痛苦的日子,就是你一直认为它“有”,或者认为它“无”,或者著断著常,

因为种种的现相,显现在你的自心里面,而这个识心分别,始终卡死在观念里面,也就是一切众生不能解脱是因为一切众生误认为如幻的境界为实“有”,

而佛告诉你:所有的境界其实都是如幻,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麻烦你看一下,他身上的东西,你一定要看清楚,他身上只有骨头,你一定要看清楚他,火化以后,剩下一堆灰尘,而你所有的不满意、恨,其实不存在,

或者你死执不放的一个爱人,那么也是一样,观一下白骨,观一下骨灰,也真的没有,

所以这个就是佛所讲的自心所现的如幻的境界,皆能了悟,随着这样的正知正见,自然地一切境界就顿然寂灭,一切的三有因缘业报的苦,就完全息灭。

    7-2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过幸福快乐的日子,幸福快乐的日子要建立在哪里?建立在摩诃般若的智慧,摩诃般若的智慧产生以后,我们能得什么?能得解脱,也能得自在。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过幸福快乐的日子,幸福快乐的日子要建立在哪里?建立在摩诃般若的智慧,摩诃般若的智慧产生以后,我们能得什么?能得解脱,也能得自在。

所以,学佛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解脱,为了自在,为了过更快乐更幸福的日子,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了解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我在大学一年级看到这一句话,非常地震撼,但是这句话完全讲得就是真的,一点都不虚假,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是没有人能了解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哇!真是一针见血。

那么,我现在知道了,了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7-3 什么是佛法?就是息灭一切的痛苦、烦恼无知。佛法就是让你转念。喔!观知足,快乐就在当下。

那么,整句我把它贯串起来,就是:

复次,大慧!如果欲令自心的无明,由妄想所产生的三有,三界的苦来息灭,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做一种动作,就是你必须先灭去无知的为因、爱业为缘。这个因缘一灭,三有的苦就息灭了。

你一定要了解,自心所现的如幻的境界,随着佛陀所教导而能够了悟诸法如幻的境界,不实在的,空无自性的,

随着这个佛所教导的正知正见,那么你自然便一切境界,顿然寂灭,一切三有因缘、业果的苦,就会息灭。

所以,什么是佛法?就是息灭一切的痛苦、烦恼无知。

因此,如果我们一直觉得说:我们这一辈子没钱,我们很烦恼,那么你想想看,还有比我们更可怜的人。

我小时候啊,因为我们很穷,有时候上学,在学校里面也看到,这个大概在五十几年前,台湾经济还不怎么发达的时候,很多人,乡下啦,都打赤脚去上课,没有钱买鞋子。

那么以前都会哭泣,跟妈妈吵闹,我们没有鞋子穿,没有鞋子,都是打赤脚,都打赤脚,没有鞋子穿。

那么以前有时候,我会哭泣啊,难过啊,后来慢慢长大了……当你哭泣没有鞋子穿的时候,要想一想,有的人没有两脚,没有两只脚。当你哭泣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应当想一想,有的人没有两只脚。

所以,佛法就是让你转念。喔!观知足,快乐就在当下。我们没有鞋子穿,很不幸,家里很穷,是不是?可是有的人连两脚都没有,那一辈子怎么办?这样子转念一下,那个不满意的,不知足的苦,就息灭了。

    7-4 有一个人问师父:什么是无明?就是你的妄想。那师父!什么是妄想?就是无明啊,没智慧。什么是无明?就是你的妄想。就是这样子啊。

【注释】

【“妄想三有苦”:“妄想”】就【是无明,】

诸位!有一个人问师父:什么是无明?就是你的妄想。那师父!什么是妄想?就是无明啊,没智慧。什么是无明?就是你的妄想。就是这样子啊。

【即由“妄想”所生之“三有”之“苦”果。】我们今生今世来到了这个三界、六道轮回,欲有、色有、无色有。【“三有”,即三界,为欲有、色有、无色有。】

    7-5 诸位!人生已经很苦了,不要火上加油,也就是说,人生这个业报真的很苦了,不要再妄执、妄分别、再妄动,就是不要把不幸,再变成不幸大不幸,我们可以把不幸,化做幸运之人,就是把它转换,变成菩提的道业。

诸位!人生已经很苦了,不要火上加油,也就是说,人生这个业报真的很苦了,意思不要火上加油,不要再妄执、妄分别、再妄动,就是不要把不幸,再变成不幸大不幸,我们生命当中来到六道轮回,真的很不幸,

可以我们把不幸,化做幸运之人,就是把它转换,变成菩提的道业,所以学佛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学佛是非常智慧的事情,学佛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学佛能令一切众生彻底觉悟。

人生宇宙,诸法如幻,那既然诸法如幻,就像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们今天为什么会烦恼?就是一直惹尘埃。众生就是没什么事,他讲话,他就会讲几句伤人的话,闲在那边没事,他就会有一些动作伤害人家,就是很奇怪的咧。

大家朋友讲了讲一些好话,突然间就冒一句,也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就伤人,这个就是众生的妄动,这个坏的习惯,要稍微调整一下,改一下。要不然有时候你会惹上杀身之祸。

宁可得罪一千个君子,不可得罪一个小人。得罪一千个君子,他可以原谅你的;我告诉你:你得罪一个小人,四个字:没完没了。你要跟他讲道理,哇!他那个道理,比你讲得更清楚,更会讲话,那个有理扯不清的,

你只要落入语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来辩论,你上法院看就知道了,原告跟被告,哪一个不是说自己是对的,被抓去关的人,每一个人都讲我没有罪呀。就是这样子,大家都会辩论的。

这世间法,你看,正反两面,大家都会有辩论的,这个势均力敌,何况说没有见性的凡夫,他一定会在法上翻来覆地,一定要在语言文字里面,还搞个什么出来,

诸位!辩论只有几个字做结束,大家都很累,大家都很苦,不会有结果,因为有胜负心,我辩论就是想要赢你,大家到最后,就变成不愉快,兄弟姐妹因为辩论,你看!闹得不愉快,是不是啊?

夫妻之间合不来,兄弟也合不来,本来兄弟搞得很好,一讲到政治,你看,哥哥就住在隔壁,弟弟也住在隔壁,两个老死不相往来,中间还要画一条线,这个就是知见的可怕,我这里没有这样子的。

   7-6 这个润业无明,也离不开根本无明,两个无明就是这样子,交叉的,种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无知起爱业,爱业又薰无知,所以不得解脱。

【“无知、爱业缘灭”:“无知”,即是无明,此为根本无明,或称发业无明。】什么叫做发业无明?简单讲就是种子。

【“爱业”即是润业无明。】能够滋润这个无明,简单讲,种子起现行,现行又薰种子。

这个无知就起这个爱业,这种子起现行,这个爱业又薰习种子,又变成无知的种子,所以根本无明会出现,变成润业无明。

这个润业无明,也离不开根本无明,两个无明就是这样子,交叉的,种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无知起爱业,爱业又薰无知,所以不得解脱。

所以,我常常庆幸,真的在大学一年级听到了佛陀的正法,就知道这一条是人生宇宙究竟的真理,也唯有这一条路,能够让我们过得知足快乐跟幸福,

所以师父珍惜每一个跨进文殊讲堂的乃至你距离我(遥远的地方),听说在接近俄罗斯的地方,也有人在看师父的光盘,我也觉得很安慰,乃至你离我(很远),或者美国也有,离师父几万公里,也没关系,我都替你赞叹来随喜,你真的很有善根,

所以这个佛法的善根,并不是说住在你的四周围的人,你看!我们那个法会,这些流浪汉,哪里有几个来听经闻法的,对不对?那我们住在对面栋的,有多少户呢?有来吗?没有,很少,很少,是不是?可是有的人,就是从几万公里来的,这个缘,它就是不一样。所以一跨进文殊讲堂,师父都是非常非常珍惜跟赞叹,你毕竟是不简单的善根。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7-7 在座诸位,你看师父四十年的辛苦,我们对禅净律密都有理解,我们还是如实,这么扎实地事相在修行的,不能说空谈理论的。

【“缘”是因缘。无知是惑,爱业是业,以有起惑与造业的因缘,故有上一句所说的三有的苦果。

先说果,后说因,令人由果推因:欲求果灭,必须灭因,】三有的苦怎么来的?三有的苦,因为无知还有爱业而来的,

【而灭因之法则是下】面【一句所说的“自心所现幻境随见”。】

意思就是,如果你有佛的正见,就见一切法在你心中,是如幻显现,就是你一切相,都是幻现在你心境当中,没有真实体。那没有真实体,你随着你的佛的正见,所教导的正见,那么一切痛苦就结束了。

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结束我们的烦恼,就是结束我们的痛苦。

所以为什么说佛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为什么?因为身会造业、语会造业、意会造业,还有不持戒律也会造业,因此这个业力就变成三有之苦,想要灭三有之苦,就必须要进入佛的领域,要进入佛的领域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

这样你才不会被业力牵得团团转,但是凡夫俗子很难,所以师父一直告诉大家说:有一个办法很容易的,就是你去买一台念佛机,

像师父现在来讲的话,我每天都要持“大悲咒”,我去买了、请了一台,什么十段录的方式,来放: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我就开始绕佛,我就开始念佛,然后加持一瓶大悲咒水,然后自己念自己喝,旁边没有人,在客厅自己念自己喝,如果你们要喝,我再分你们一点,就是念大悲咒水,这样一直念;

再来大悲咒功课做完了,就是念阿弥陀佛,先念六字的:南无阿弥陀佛……到最后就是念那个中快版的:阿弥陀佛……

在座诸位,你看师父四十年的辛苦,我们对禅净律密都有理解,我们还是如实,这么扎实地事相在修行的,不能说空谈理论的。

诸位!第一义谛必须有经验,称为经验第一义谛,这个叫做经验第一义谛,不是空谈理论的。

我都觉悟了,我见了真如了,我也不必这么麻烦整天在那边无所事事,打开电视,把无明烦恼当做是洒脱,把造业当作是一种随缘、一种喜悦。

现在众生“什么是业,什么是解脱”,已经搞不清楚了。每天看电视,就说我心如如不动就好了,可是他控制不了看电视的力道。

因此,我们在还没有证圣果的时候,完全会借重的、假圣人的境界,来帮助自己的私欲,

没有那种功夫,讲的都是圣人的话,这个就是众生最大的毛病,有落差,而自己没有觉悟到,这个叫做经验第一义谛。

因此如果你觉得对佛法有所体悟的人,不可以把“解”当做“证”。

所以为什么修禅的人,很多都是走错路?就是把“解”当做“证”,他就不念佛也不持咒,他认为自性就是佛,对不对?他完全不念佛也不持咒,也不拜佛,也统统不要。

如果果真有六祖大师的那种的功夫,那没话说,对不对?或者《传心法要》里面所讲的、或者是达摩大师、六祖,这些功夫那没话说,

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功夫,我劝你还是老实念佛,这个还是最重要的。

所以,因为众生不了解自心所现幻的境界,随佛所教导而有正见,那么这样就可以息灭,那么众生没办法,又不学佛,那么就有什么?有业力。

这哲学家讲了一句非常非常好的话,说业力,什么是业力呢?有一个比喻,讲得真是贴切,他说:业力就像死亡与缴税,非做不行,没有选择,除非好好修行。还讲得真是好!

业力就像死亡,意思就是,你因缘到了,你不得不死,你没得抗拒的,还有缴税,诸位!哪一个政府不收税金呢?哪一个都要缴税,像我,我也是要缴税的,还缴税,是不是?

所以,业力它就像死亡与缴税,非做不行,没有办法、没得选择,除非要好好地修行。

   7-8 什么是业力呢?爱情是走火的友情,业力是走火的惯性。唉呀!讲得真是一针见血。

什么是业力呢?爱情是走火的友情,业力是走火的惯性。唉呀!讲得真是一针见血。

再讲一遍。爱情是走火的友情,什么叫做走火?就是已经过度的友情了,朋友朋友朋友,

所以有的人告诉我们说:男女之间,没有真正的友情,到最后就一定会变成爱情,但有的人讲说,这样讲太偏激了,男女之间还是有真正纯粹的友谊,反正各执己见。

爱情是走火的友情,这两个相处在一起,本来是说这个人很丑,这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可是很奇怪,最后就嫁给他,奇怪,

这个男人怎么看怎么看都不比我好看,为什么这么漂亮的姑娘会嫁给他呢?没有什么,那就是业力所牵,那种好跟坏,难看跟好看这个不一定的,看久了,缘,它就会浮上来的,是不是?

看了这个人的长得这个长相,实在是有待参考的,可是就是有人会爱上他,对不对?叫做爱情是走火的友情。

业力是走火的惯性,走火的惯性就是这个人,比如说,哲学家讲的:起先我们造成了惯性,后来惯性变成我们的主人,这句话讲得一针见血。

什么是业力呢?叫做走火的惯性。比如说,今天你去赌博,输光了,没有带钱回来,带什么回来呢?带着惯性回来,赌博的习气种子。明天再去赌博,也许赢一点,带一些钱回来,还带什么回来?带一些赌博的习气,后天再去赌博,就这样……到最后已经失控了。

所以,台湾以前有讲了一个,说他去赌博,财到什么情形?他本来就是一个富翁,说十个富,九个秃头,意思就是头发没有毛的人,就是很容易有钱,十富九秃。好!他去赌博,哇!被人家诈赌了,一夕之间,全部输光光。

后来他老婆要跟他离婚,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他像那个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拿着刀子起来就把这个手指头砍断了,砍了六个手指头,右手第三第四第五指头砍断了,左手三四五也砍断了,剩下这两指。喔!他就做这个,开始认真做事业,老婆也原谅他,变成一个很和乐的家庭。

可是他以前那个赌博的习气太重了,抽烟酗酒玩女人,那种习气太重了,尤其这个赌博,他内心里面成功了,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打拼,又有钱了,他的内心里面想说:我现在这么有钱了,我去赌,小赌一下,可是没有手了,只剩下——右手剩下两指,左手剩下两指。

台湾有一种四色牌,你有没看过?四色牌,杂胡(台语),人家杂胡,就是这样子,对不对?我有看过这样子,像房子一样打开来,四色牌,有没有?对不对?我没有赌过,我看过,

结果他没有手,你知道吗?用米筒,像插香一样,那种米筒,一枝一枝地插着,也开始就赌博了,你就知道那种业力跟习气,那个有多难断。后来又倾家荡产了,后来这个人去死了,去上吊自杀,没有救了。新加坡讲的:没有救了,是不是?没有救了。

因此碰到了坏朋友,一次就好,一百次不能碰到。诸位!你交了一百个朋友,中间你不能碰到一个坏朋友,那个坏朋友,再加上你内心里面那种恶劣的惯性,一次就倾家荡产。

所以在这里告诉大家一句有智慧的话,也就是你一定要选择善知识,也一定要选择好的同参道友。那个懒惰的同参道友,你千万不要去选择,你千万不要,那个整天看电视的,你千万不要学他一样。

说:阿弥陀佛……看韩剧看到凌晨两点,阿弥陀佛!那个光盘一借来,看到凌晨,他也说他自己在研究佛法,有人这样子精进佛道,看韩剧看到凌晨两点的吗?有!那个人不能讲。你看!多悲哀。他也说他在学佛,所以那种恶劣的习气,一培养起来,表面上他好像在学佛,可是控制不了对相上那么错误的习气跟引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7-9 关键时刻,赢家总是挺身而出,推广正法也正是如此。你现在就是挺身而出的关键时刻,你不要管他,左边跟右边,左批右谤,你不要管他,你就看到了大菩提的大道,你是看到菩提大道,没有看到左边跟右边,毁谤跟批评。

因此哲学家讲了一句话,说:关键时刻,赢家总是挺身而出。今天推广正法正是如此。再讲一遍,One more time:关键时刻赢家总是挺身而出。

修行也是一样,你想赢得这一辈子修行的赢,你一定要挺身而出,推广正法也是这样子,现在,那么你想要让正法能够重现,这个现在是关键时刻。

我们不是常常讲:要做大功德、大功德吗?所以在经典里面说:在所有的功德里面,传法的功德最大,诸功德当中,传法的功德最大,帮助推广正法的功德的最大。

简单讲,关键时刻,赢家总是挺身而出,我们不是常常讲:要做功德吗,要做功德吗?诸位!这个最大!佛门当中好修福,一粒种子万粒收。

所以说在关键时刻,你总是要挺身而出。说推广正法也是这样,一不怕苦、二也不怕死,你这样才有办法推广正法,传了一下子,又萎缩了,觉得很苦,大家都骂。

没关系,愈骂愈有经验,以后我就知道怎么来调整了。诸位!弘传正法,难道没有苦吗?像师父来讲的话,以前外道很盛行,那么三十年前尤其在台湾,佛教还不这么兴盛,我们出去外面讲经的时候,人家最后都有供养法师,那个供养法师拿来的时候,都是写信骂你的,写信骂你的。他一样用一个红包装着,你以为那个是钱,可是撕开,不是!那是一篇骂你的文章,从头到尾把你骂到狗血淋头,骂你啊。

喔!我们又得到一分的功德。所以,《金刚经》里面讲:今生今世诵《金刚经》,为人所毁谤,那是前世造的恶业尽此消除。好!好!好!我们也不生气啦,我们也不会生气啦!

有的,一个很糟糕,他那个时候,激烈的外道分子,最后讲经完的时候,他怎么样?包了一坨大便,一些大便也是放在信箱里面,一打开,哇!放在供养箱里面:哇!打开,怎么这么恶臭?大便。

还有一个在讲经说法完了,然后怎么样?用一个信封包起来,放一个什么?放一个奶嘴,奶嘴就是婴儿在吸的那个奶嘴,就表示你很幼稚的意思,你很幼稚。

什么侮辱都有,你知道吗?什么侮辱都有。那么,佛讲的,十方三世一切佛,佛陀最赞叹的德性是什么?就是忍辱。释迦牟尼佛不赞叹苦行喔!虽然赞叹,没有像赞叹忍辱这么赞叹,释迦牟尼佛也赞叹精进喔,但是没有像赞叹忍辱这么地赞叹。

你打开经典看看: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赞叹那个能够忍辱的人,那么所以我们就统统忍下来,统统忍下来,就当做没有这回事一样,没有这回事。

所以在座诸位!你在弘传正法的当中,推广正法的当中,你已经觉得你尽心尽力了,很奇怪,就会有几个,跟你反对,跟你打对台,他不满你所作所为。师父是如此的,何况一般?对经教心性还没有悟明的人,他怎么会没有逆境的呢?这一定有。

所以关键时刻,赢家总是挺身而出,推广正法也正是如此。你现在就是挺身而出的关键时刻,你不要管他,左边跟右边,左批右谤,你不要管他,你就看到了大菩提的大道,你是看到菩提大道,没有看到左边跟右边,毁谤跟批评。

【“自心所现幻境随见”:此为倒装句,应是:“随见自心所现幻境”。意思是:“随”着知“见”这一切三有因缘业果,都是“自心所现”之“幻境”,本无所有,接着自然便一切境界顿然寂灭。】

【义贯】

【再者,“大慧,”若欲令自心无明“妄想”所生之“三有”的“苦”果息“灭”,必求无明(“无知”)及“爱业”二种因“缘”息“灭”;

而“随”着知“见”这一切三有因缘业果,皆是“自心所现”的如“幻境”界,此时,这一切幻境便会顿时跟着寂灭。这一切,我现在就要解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文158:【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总之,执有无二论、断常二见者,皆是由于不了常住真心,因而迷于自心所现。因为万法唯心所现,所以你要过快乐的日子,就应当了解这颗心。

【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

《楞伽经》之所以难,你看这一段就知道,完全不知所云,不知道在讲什么。《楞伽经》之所以难,它就这个翻译人,实在简单到让你看不懂,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接下来,师父解释一下,意思就是这一段是怎么样,起邪见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不外——是出家,或者是在家,那么当然这出家是指外道,没有佛的正见,外道。

大慧!若有沙门,如果有出家人,是指恶知见的,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这出家有时候是指佛教的比丘,有时候是指恶知见的外道的出家人。

如果有沙门、出家人,或者是婆罗门、在家人,所以泛指一切出家、一切在家的意思,不必用生硬的角度来看这个名相,说沙门就是沙门,婆罗门就是婆罗门,用广泛地指着,指着是什么?指著一切恶知见邪见的出家人,还有一切恶知见的婆罗门,就是指在家人。

这些人都妄说——勉强地妄说,因为他们没有佛的正见,就妄说什么呢?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

什么叫做无种?无种就是无因而生,叫做断见外道,叫做以“无”而生出种种的法,“种”就是能生出种种的法,这种就是种子,以“无”的断灭见,认为“无”能生出一切种、种种的法,以“无”为种子,能生出种种的法。

比如说,虚空,有外道主张:万法都是虚空所生。那虚空是什么?无,无因而生。认为虚空生出一切法,这个就是以“无因”为种。

还有一种叫做自然的外道,什么叫自然的外道?草,为什么是绿色?很自然,没有什么。你看这一座山高高低低。很自然,没有因、没有缘、没有果,你看到这些很自然,人自然地生、人自然地死,没有什么佛陀所讲的因缘果报业力,没有!简单讲,这些都是自然的机率所产生的,根本没有能生的因,这个叫做无因外道。

简单讲,计一切法从虚空而生,计一切法从自然无因而生,这个叫做无种,这个种子叫做能生一切法,叫做以“无”为种子,能生一切法,“无”就是无因,以无因断见为种子为知见,能生一切法,“种”就是以其能生,所以称为“种”,“种”就是能生一切法,以断灭无因的断见,能生一切法,所以外道计虚空能生一切法、计自然能生一切法,就是这种无因的外道。

有一种是常见外道,叫做“有种”是“有”,这个“有”跟佛讲的缘起的“有”——空无自性,不一样,“有”就是“有”它的出处,它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四大的微尘,来自于胜性,来自于大自在天,就有类似于我们,外道有时候计著这个四大——地、水、火、风,认为地、水、火、风常住在这个世间,永恒亘古不变,只是相,转来转去而已,这个叫做微尘,计微尘永远存在,这个叫做常见外道。

一种叫做胜性外道,比如说,大梵天,它有殊胜之性,能创造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为它所产生的,而大梵天、大自在天,它不被创造,所以它是永恒,胜性外道,还有自在天外道,就是以“有”,这个“有”就是一直存在,一直存在着四大——地、水、火、风,这常见外道,一直存在着,胜性能创造一切天地万物,或者一直存在着自在天,万法都是自在天所创造出来的,这个叫做常见外道,就像我们今天所讲的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而上帝就是常见,永远存在,但是上帝不被所创造,这个叫做常见外道。

因果现,诸位!这个是邪因邪果,千万要记住,不是佛讲的,由邪因、邪果,意思就是,由有的常见,还有用无因、有因的常见外道,“有种”的常见外道,还有“无种”的断见外道,为生起万法之因,因此是邪因,因此有了所生起诸法之果现,

它们是邪因,不是佛所讲的正因正理的因果法则,所以有常见邪因的外道,计微尘、胜性、自在天为种,而产生的邪因邪果,种种的显现,及事就是外境,时就是时间,住就是常住,这是常见外道,也就是说这外境、时间是永远常住不变的,这个叫常见外道,

或者是说,缘就是由于,或者是说五阴、十八界,“入”就是十二入,而生,意思就是生起一切法,由五阴生起一切法,十八界或者是十二入而生一切法,生起以后,永远常住,生住就是永生而常住,这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是永生。

住就是常住,这个就是常见外道,意思就是生起以后不会被毁灭,但是我们都知道五阴生灭空无自性,十八界,缘生生灭,空无自性;十二入也是缘生空无自性,这是佛所讲的正因缘果,正因缘之正理。

或言生已灭,即一切法生起后,刹那之间便灭,或言生已灭,这个就是一种断见,无种的外道的断见,执断灭论。

或言生已灭,就是一切法生起后,立刻就毁灭了,意思就是这个很严重,就是断了因果的相续,如果生已灭,那我们修什么菩提果呢?你今天发大菩提心也没有用,因为生已灭;今天你行善也没有用,也因为生已灭;今天你听经闻法也没有用,因为生已灭。这个断见外道,断了一切众生的善根。

或言生已灭,就是一切法生起以后,刹那之间立刻就灭,这执断灭论,以断灭为他的知见。

整句贯串起来来解释,就是说:

起邪见的人,不外乎是出家还有在家众。大慧!如果有出家的沙门起邪见,或者是在家的婆罗门起邪见,欲令无因断见为种,生起一切法,

计虚空或者是自然为生因,为能生一切法,这是无因外道;还有的说,计微尘、胜性、自在天为有种,简单讲就是能生一切法,这是常见外道。

两个无论是断见或者是常见,都是邪因。这种邪因邪果显现,因为以有无种为因,为能生起万法,因此有所生起诸法之果现,这个因果现,是邪因,外道的邪因邪果,非如同佛所讲的。

以有种为因,生起后便依了内身外境而住,因此及事——就是外境,事,外境;时住,就是常时间永恒地安住,这个是常见外道。

意思就是,有种为因,生起后便依五阴,常住不坏,十八界,常住不坏外境而住,十二入,常住不坏,永生常住不坏,这个叫做常见外道。

这段意思,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意思是说,以有种为因,生起后便依内身外境而住,外境就是“事”,事就是外境,时住。

那么内身,就是指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等六根六尘六识,然后怎么样?生住,就是生已灭,常住,就是常见外道。

或者有一种外道,一切法生起后,刹那之间便灭,或言生已灭,立刻就灭,这是一种断见的外道,执断灭论为他的知见。

【注释】

【“沙门、婆罗门”:“沙门”是出家修道之人,是梵语,中文意义为勤息,即勤修众善止息诸恶。“婆罗门”是在家修道之人,中文义为净行。】所以我们把在家称为净人。

【这是说起邪见之人,不外在家出家二众。在家出家二众若起邪见,则不异于外道恶见论者。】

【“若”:如,例如。】

【“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无种、有种”,就是有无二见。

因外道邪计有无二法能为一切法之生因,以其为能生,】所以称为“种”,【故称“种”。

“无种”,就是计虚空或自然为生因,这是断见论者。】就是无因而生,

【“有种”,就是计微尘、胜性、自在天等为因,这是常见论者。

总之“无种、有种”便是无因及邪因,然邪因虽亦有因,以其因不正,故还同拨无因果。】这是最可怕的,拔无因果是最可怕的。坏了因果的法则,一切众生不可能成佛。

【“现”,是显现、生起之义。“因果现”是以有无二者为能生起诸法之因,因此而有所生诸法之果现起。换言之,亦即:“一切因果,皆是有无之种所生。】

【“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这是指堕常见者,彼等说诸法以有种为因生起之后,便依内身、外境而永住。

“事”,即是境,亦即外境。“时”是时间,或长时、永远之义,以时间不断故。“缘”,依、由于。“阴、界、入”,即五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生住”,即永生常住之义。】

【“或言生已灭”:外道或有的说,一切诸法生起之后,刹那之间便灭去,这是执断灭论者。】

【义贯】

【“大慧,”例如有出家或在家的修道人,勉强妄说,要“令”、“有”、“无”二法为能生万物之“种”,而谓以此为能生之“因”,乃有所生诸法之“果现”起。

并谓诸法如是生起之后,便依“事”境,或依“时”间而永“住”不灭,或“缘阴、界、入”而“生”,生已,常“住”不变(这是落常见论者)。或说一切诸法,依无种为因而生,“生已”,刹那即“灭”(这是落断见论者。)】

【诠论】

【总之,】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执有无二论、断常二见者,皆是由于不了常住真心,】真心就是真如的本心,都不了解,【因而迷于自心所现,】

因为万法唯心所现,所以你要过快乐的日子,就应当了解这颗心。

诸位!不快乐的心,是来自于妄动无明的心,快乐的心、幸福的心、知足的心,来自于一颗摩诃般若的心,

因此既然都是那颗心,就记得要过快乐的日子,认识了这颗心,你就认识了生命的真谛,也就是能过快乐的日子。首先必须随喜、必须赞叹,

【因此才有种种妄】说妄【想言说戏论。】因为不了常住真心,常住的真如之心,究竟解脱,涅槃妙心,他不认识,就会有种种妄想言说跟戏论。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一套(共16讲)
第十五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慧律法师 主讲
2012.07.15-2012.12.01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193页。我们下次上课是十二月一号、二号。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93页中间《楞伽经》的经文。

    1 经文159:【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这一段是佛对大慧讲的,彼执外道二见论者,破坏了一切相续的因果法则,破坏了世间的因果法则,也破坏了出世间的因果法则,重点在讲这个。

【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

   1-1 那个执外道二见论者,破坏了一切相续的因果法则,连出世间的因果也破坏。

大慧!彼若相续,这个“若”的底下加:因果,才会清楚。讲到这个因果的相续,哪些是有因果相续呢?世出世间法都有因果的相续。

若事就是惑,我们常讲事越大、业就越大,大事业大事业,大事就大业。那么这个“事”在佛教另外一个名词叫做“惑”,会造作业,那么当然就是无明惑了。

若生,生就是五阴生,有了惑就感得这个果报,若生就是五阴感业而生,业感而生。若有,这个“有”就是三有,就是三界的意思。

那么这一段,若事、若生、若有,就是惑所产生的造业,引发的五阴三界的苦果,这个三世间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贯串的世间的因果法则,是佛陀所讲的正理,它有前后因果的相续,劝诫众生不能造恶。

可是呢?外道皆悉破坏,所以这一段就是,那个执外道二见论者,破坏了一切相续的因果法则,这一段正是讲这个。

接下来,连出世间的因果也破坏。若涅槃,涅槃就是我们四谛所讲的苦集灭道这个“灭”谛,灭就是苦息灭。学佛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这个息灭一切的痛苦,称为灭谛。涅槃叫做不生不灭,灭三界的苦。

若道,这是指道谛,苦集灭道的道谛,那么苦集灭道的道谛呢?就是只要求涅槃的人,要修学圣道的人,要有求道的精神,佛陀所讲的有八正道啊,三十七道品,若道谛。

若业,这个业,集合了业就有痛苦,苦的生起的因就是集谛的业,集合了贪嗔痴的业,若业,这个业就是指集谛,苦集灭道的集谛。

若果,果就是遭受果报,就是苦谛,这是三界的苦果,由我们过去前世,以及今世以前所造的业,总和加起来,来受这个三界的苦果,一点都不自由,烦恼痛苦不堪,煎熬,是因为不明了生命的真谛,不明了世间的因果法则,也不了解出世间的因果法则,所以就活得很辛苦。

若谛,若谛就是佛所说的真谛,这个谛就是圣谛的意思,那么若谛,如果把它用普遍性你听得来的名词,它叫做佛所说的一切真理,佛陀所说的一切真理统统都叫谛,谛就是真理,

破坏断灭论,破坏前面加四个字:外道皆做破坏断灭之论,这样就看得清楚了,因为外道破坏了因果法则,他不著有就是著无,因此破坏了佛陀因缘果的正理,落入了断灭见,因此外道皆做破坏断灭之论,说没有因果,而成为破坏断灭之邪见,

这个邪见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人不相信因果,那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杀人放火,他完全没什么感觉,他跟他无怨无仇啊,对不对?到巴厘岛去走走去游玩,碰到了恐怖分子,一炸,炸死了两百多个,死得够冤枉的,

所以这一段是佛对大慧讲的,彼执外道二见论者,破坏了一切相续的因果法则,破坏了世间的因果法则,也破坏了出世间的因果法则,重点在讲这个。

所以者何?是说执著了邪见,因为障于圣道,以此现前不可得,以此,“此”就是一切的世出世间法的真理等等这些圣谛,现前就是当下,不可证得,不可得就是不可证得,也就是现前无法证得佛的自觉圣智,没有办法,因为他著于邪见、恶知见,坏因果的、坏佛正见。

及见始非分故,也没有办法了悟,及见就是亦无法了悟彻见,见就是亦无法了悟彻见,怎么样?始当然就根本,原始根本存在的真理,这些世出世间法的真理,都见不到根本,迷惑。非分就是自己没有能力了悟,去彻见,这不是外道本分事,就是外道没有这个能力,叫做非分。

那么,整句把它贯串一下。

大慧!彼若因果相续,讲到这个因果相续,全部被外道所破坏,哪些是佛所讲的因果相续而被破坏呢?

若惑,迷惑而造种种的业,由业感而有五阴生,有五阴生就有三界种种的痛苦,皆悉破坏了这些世间的因果法则。

若灭谛的涅槃,因为灭谛能灭三界之苦,若道谛的求涅槃的精神,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求圣道修圣道的道念之道谛,这是出世间的因果。

若集,也就是集谛,若业就是集谛。苦生起的因就是造业,集一切贪嗔痴的业,就有痛苦的因生起;若果就是指苦谛,人生的的确确是苦的,有三苦、有八苦,佛所说的三界火宅,三界不安犹如火宅,这三界的苦果。

若谛,佛所说的真谛,佛所说的圣谛,佛所说的一切真理,都被外道皆做破坏,因为外道不是著有就是著无,那么断灭之论,而成为破坏断灭之邪见,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外道所执的邪见,是非常可怕的,它会障于圣道,一切的,以此现前不可得,一切的世出世间法等等圣谛,它都有因果相连的法则,因此他没有办法证得,佛了悟世出世间法的一切因果法则,也无法彻见原始的根本,因为这不是外道的能力所能及,叫做非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