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3-8 般若的种子是生生世世存在的,这个听经闻法这个善根因缘力薰习到八识,百千万劫不会消失,所以什么东西可以带着走的,你要带走那个东西,听经闻法的业,金刚菩提种子的业,行善布施的业可以带着走。那什么带不走呢?什么带不走那就放下。

【又说:“言真如者,亦无有相,】有相便有能所,心境和合,是不是?

【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因为语言而遣除那个对语言上的执著,【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

又说:“亦无可立,】为什么?毕竟空,绝对的空,就是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真如。”】

诸位!当知一切法不可说,因为它无相,不可念,因为它是真如念、般若念,不是妄念。这不可念,就是不可以妄念而了知,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你没有办法去猜测它到底是什么,去想像它到底是什么,叫做不可念。这个“念”有包括想像、推论、臆测、思惟,叫做不可念,真如不可思惟,因为它不可思议,真如不可念,因为妄念遥不可及,永远触摸不到真如。

【这是“真相”最好的诠释,欲复一真者,必于此用力。】

你想要恢复唯是一心,唯是真如者,你必须在这个地方著力点,要用功意思就是,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你才能够用功。

所以师父重复地讲,我不反对念佛,但是你一定要用摩诃般若智慧念佛,我们不反对你诵经,你一定要用摩诃般若来诵经,你内心里面才不会有烦恼,才能够达到究竟义是什么。

学佛的人不能说,我念阿弥陀佛……很好!然后呢?也不听经也不闻法,自己掉进去我执我见里面,然后一问三不知,那佛教不会灭亡吗?号称大智慧的三藏,就摆在那边闲着,对不对?

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师父主张用般若智慧念佛,用般若智慧来诵经,所以记得一边念佛要一边解,这是很重要的,念佛是行,一定要解,所以你今天几岁的人都可以,你六十岁或者七十岁:我来日不多了,念念佛还是要听经闻法,这下去的菩提金刚种子,

般若的种子是生生世世存在的,这个听经闻法这个善根因缘力薰习到八识,百千万劫不会消失,

所以师父在水陆开示说,你这一辈子你只要记住我一句话:你要带走的那个能带走的东西,就是你的法身慧命,你的善业,学佛的人不会去造业,对不对?学佛的人还去杀人放火吗?对不对?都要持五戒,都要持八关斋戒,持菩萨戒了,还去造业?

所以什么东西可以带着走的,你要带走那个东西,听经闻法的业,金刚菩提种子的业,行善布施的业可以带着走。那什么带不走呢?什么带不走那就放下,什么金钱名利房地产,搞到全世界最大的美国总统,是不是?很大啦!俄罗斯总统那搞得很大,怎么样?生灭法的东西,他对国家有贡献,问题不是个解脱的圣人,跟佛不一样。

有一团来参访师父,那一团不是很了解佛法,就问了一个问题说:师父!那爱因斯坦跟佛不是一样吗?

我说:哇!你老人家讲了很严重的错误,这个爱因斯坦怎么会跟佛一样呢?爱因斯坦E=mc2,质能互换,是不是?

他是科学家,跟佛不一样,佛是开采内心深处的真如,见性可以让一切众生解脱啊,当然爱因斯坦也很伟大,我们现在所有的这些微软的东西,都是这样慢慢演化而来的,他的质能互换,一些,

现在所有的科技都跟爱因斯坦有关系,什么摄影机、录影机、照相机很多很多的电器,都跟爱因斯坦(有关),发电厂怎么样,都跟爱因斯坦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说你看,他没有学佛,他问的这个问题就不着边,爱因斯坦跟佛怎么会一样呢?完全不一样啊,是不是?把科学家当作佛,把佛变成科学家,所以讲的就是外行的话,没有触及到佛的一点点。

    3-9 “业相”:这与《起信论》所说的“业相”相同。本来是一真如之相,由于一念无明妄动,便把真相转为业相。所以业相又称无明业相。

【“业相”:这与《起信论》所说的“业相”相同。

本来是一真如之相,由于一念无明妄动,便把真相转为业相。所以业相又称无明业相。】

为什么称为无明呢?因为妄动而造业。什么叫无明?业相上面的业怎么来的?来解释。

诸位!无明是因,业就是果,无明妄动就变成造业,所以这个无明业相解释起来,可就很好解释了。

由无明的因变成了无量的业。怎么来的?就是妄执、妄动、妄分别、妄颠倒,所以众生是佛称为可怜愍者,就是你要去同情众生一天到晚就看看哪里比较好吃的,看看哪里可以泡汤的。

讲到泡汤,台湾有一个男士结婚结了很久,不会生,正常的男人都会生,对不对?他这个男人就是不会生,结婚很久,他就怪他老婆了:我娶这个老婆,是不会下蛋的母鸡。逢人就说:将来我在外面要再交一个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国一、国二,要生一个传宗接代,

这个男的也泡汤,泡了很久,这个男士非常喜欢泡汤,而这个泡汤呢?他泡的温度特别的高,高,后来去检查,他老婆去检查,他老婆没问题完全正常,排卵完全正常,荷尔蒙指数完全正常,是正常的女人,Is normal woman.完全正常!

那糟糕了,换老公:老公你去检查一下。我没问题!你看人高马大、玉树临风,结果去检查,精虫剩下几只,不是断头,就是断尾,一点都不能游泳,很惨的,糟糕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为什么不会生?他就问这个医生。

医生就跟他讲:冷静一下,你冷静一下,你最近有做什么?他说:我没有啊!那你还有做什么?你想想看,你比较喜欢什么?他说:我比较喜欢泡汤,而且喜欢温度比较高的。医生说:这就对了,这煮熟了怎么会活呢?说的也是,煮熟了。听得懂就好。煮熟了!

所以在座诸位,雄性的器官在外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你懂吗?这个是大学问的,雄性的器官,煮熟了,在外面是什么原因,就是要冷,我们雄性器官,在外面就是要保持那个冷,冷,精虫才地慢慢地一直生、一直生,太高温了,精虫会杀死的,所以我们雄性的睪丸,它如果缩在身体里面,它温度就太高,就制造不出精虫,原来是老公的问题,一直怪他老婆,后来泡汤泡死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可真是很糟糕了,很糟糕。后来他就知道,医生就建议:从此以后你不要去泡汤。人家后来就生了,后来就真正的生了。这个就是了。

所以我告诉你知识也很重要。师父!你怎么懂这么多啊!当然,因为我是师父嘛,我除了不会生孩子,其他我都懂,不会怀孕,其他都知道:天地万物、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科学统统知道。

【又,这“业”是什么意思?一切的动或作】也就是心动,这个是指种子。【(心动、造作)都叫业。

因此《起信论》上解释说:“以依不觉故心动,】为什么不觉悟呢?因为没有觉悟到真如,故名为业,【说名为业。”】

简单讲,业,就是内心妄动支配着身口意,生生世世所留下的业,如果成为力,一种业力,成为力,业成为一种力,那么就是强大的习惯性,所以业力没办法掌控的,没有办法掌控的。【所以心动,或】者【一念妄动就是业。】

诸位!《地藏经》怎么讲?娑婆世界起心动念,无非是怎么样?无非是业。欸!能障圣道,能深什么?(巨海。)欸!所以说嘛,这个就说明了业。所以,《地藏经》要好好地诵。

【为什么会心动?因为无明(《起信论》称“不觉”)。这业相一成,便转真如体为阿赖耶体;】

所以阿赖耶体在旁边:(藏识)。真如体在旁边写:(如来藏)。诸位!这个你一定要知道,因为那个名词到最后,因为如来藏是佛教大乘后期的思想。

佛陀在世,再来就是部派佛教,再来就是密宗、密教兴起,再来就是大乘佛教兴起。整个佛教的兴起有四个步骤:①一、佛在世,②二、部派佛教兴起,③三、密宗兴起,第三个阶段密教兴起,佛灭度以后大概五、六百年,密教兴起。④再八百年大乘佛教兴起。

所以佛在世原始佛教,再来就是部派佛教,再来就是密教,再来大乘佛教。

所以如来藏这个名词是大乘佛教后来后期的名词,所以真如体就是如来藏,阿赖耶体就是叫做藏识,因为你要先背这些名相,才不会后面被搞混了。

【或者说:就把真如熏成阿赖耶,把真变成妄,净变成染。一切众生生死的转折点在此,迷与悟的关键也在此。】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3-10  【“转相”:“转”,是转变或转化之义。通常是指阿赖耶的三细相中之“能见相”,或】者叫做【“相分”之生起:】所以,诸位!相分生起跟见分,其实只在刹那一秒钟。

【“转相”:“转”,是转变或转化之义。通常是指阿赖耶的三细相中之“能见相”,或】者叫做【“相分”之生起:】

所以,诸位!相分生起跟见分,其实只在刹那一秒钟,在刹那一秒钟,为了解说,讲相分、讲见分,其实它几乎是同时的。

【无明把真如体熏成】阿【赖耶体,】也就是一念妄动,本来离念的灵知,变成妄动的染净。诸位!离念的灵知就是真如体,那个灵知跟那个灵芝不一样的,你不要写错了,很多人写这个笔记,离念灵知,还长生服用那个灵芝。

无明把真如体熏成阿赖耶体,【而成无明业相之后,】诸位!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能所的分别,业相也只有相,相一定要有见分。

然后【再继续熏,便把本来无能无所的阿赖耶体,转成能见的见分,所以称为“转相”。】

在座诸位!这个“转相”有个重要的,由一辗转成八,然后由前七熏又转过来反熏第八意识,所以这转来转去是互相的。

这第八意识,妄动,出生前七识,前七识又反过来互动,又熏习第八意识,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所以这个转动由内转到外,由外转到内,注意这个统统是识的功能,所以转相就是这个,

【但在本经,这“转相“不全】是【指阿赖耶的见分之转化生起,而是说诸识】八个识喔,八个识都有存在,【都有此受熏或互熏而转变之相(因为经文中说:诸识皆有转相、】八识皆有转相、【业相、真相三种相),这是与一般狭义的“转相”不同,也是比较究竟的说法。】

   3-11 【“大慧,诸识”都各“有三种相”状或性质:】

【义贯】

【“大慧,诸识”都各“有三种相”状或性质:】

眼识有眼识的相状性质,耳识有耳识的相状性质,乃至于第七意识末那识有末那识的相状跟性质,第八意识有第八意识的相状跟性质,八个识统统有,也就是说八识各有四分的意思。

【一、展“转”变化的“相”状与性质,二、无明动作“业”用的“相”状性质,】无明、动作、业用的相状性质,【三、“真”如无变动起灭的“相”状性质。】

   3-12  【本节经文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指出:“诸识都有真相”。】真相就是真如之相。

【诠论】

【本节经文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指出:“诸识都有真相”。】

真相就是真如之相,所以这个“诸识”,在旁边写着就是:八识,就是我们所讲的八识各有四分,

现在是八识都有真相,就是眼见,眼识出生的时候,当体眼识即空就是见性,耳朵闻动静不起分别,如如不动这个就是闻性,

所以我们有一个无位真人,出生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就是我们有一颗清净的自性,

在眼叫做见性,在耳叫做闻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尝性,在身叫做触性,那么在知第六意识叫做觉性,见闻觉知统统有一颗本性在作用,

而虽然六,其实是一,因为眼识当体即空,就是眼识真如之相,耳识当体即空就是耳识真如之相,

所以修行的方法不一样,用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等修行都能成佛,

所以二十五圆通,用六根、用六尘、用六识、用七大都能成佛,都能成就,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据一般所了解的,唯有真如才有真相,而诸识全是妄相,因此想】要【灭妄求真,而不知妄中有真,】补上两个字:当下。

妄识当体即空,当下就是真如,所以当你过得很痛苦的时候,你又学佛,那师父恭喜你,恭喜你!因为你开悟的日子到了;

当你接受世间无尽的痛苦、烦恼的时候,师父恭喜你,因为你接近解脱的日子了,

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每一种痛苦都是一种成长的阶段,成熟的阶段,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人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就不懂得珍惜,也没有办法成长,因此所有的成长,必须要在逆境当中成熟成长,

所以为什么小时候爸爸妈妈如果让孩子稍微能吃苦的孩子,这是指一般不是全部,从小到大能吃苦的孩子,那个孩子长大比较会成熟,而且会成就,这是自古以来差不多没有例外的,没有例外的。

所以这个小朋友如果你不让他受一点挫折逆境,这个小朋友那么长大以后,就会我执我见任性,爸爸妈妈讲,他也不听,

所以像师父从小就够成长的,我们是单亲家庭,爸爸去北京当状元,妈妈单亲做清道夫,对不对?我们真的很辛苦在过日子。

往事不堪回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小楼昨夜又东风……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要珍惜生命,我们特殊的家庭,那时候就非常地成长,非常地成长,然后我都去找教授讲话,

人家去交女朋友,去什么踏青啊,我唯一的嗜好就是看电影,看电影都是因为别人请客,因为我没钱,他们都请客,你要请客我就勉强看一下,因为没钱,实在是,穷到实在是,穷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我就把时间投注在佛法里面。

人家讲:少时了了,大未必佳。我不行,我年轻的时候就知道有一天我的眼睛一定会不行,而视茫茫,有一天我的耳朵一定会不行,我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珍惜。

人家在期中考、期末考,还拿着《印光大师菁华录》在看,用功,因为有我们高中的程度,念这个大学实在是Easy easy no difficult太简单了,应付一下,应付一下,

从学佛以后,我对这个读书就没兴趣,但是对佛经就特别有兴趣,因为我前世是和尚,就全力以赴了,所以我出家以后,出家前就已经有六年的佛学基础了。因此来勉励大家、勉励大家。

成熟的孩子通常从痛苦当中磨练出来的,所以给孩子一点逆境,给孩子一点吃苦是好事;什么都顺从孩子,钱一大把的给他花,名牌从这一件衣服买过(买)这一件衣服,这一件衣服买过(买)这一件衣服,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迷惑,这个有时候对孩子,不见得是很好的事情,反而你看,像我们要钱没钱,没有钱啊,没有钱你知道吗?很可怜的。

【这也就是迷与悟的转机。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慧菩萨第一个问题就问诸识有几种生灭;

而佛唯恐会众】“会众”就是大会当中的大众。【以为诸识只有生灭之相,而不了在这生灭之中,实有不生灭而与之为体:】

意思就是依此,与之就是依此,怎么样?不生灭真如之体,也就是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之体,

【相有生灭,体不生灭。亦即:在这一切表面的生灭之中,其背后都有一个不生灭的本体在——否则这“生灭”在一刹那之间灭后,便应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

识,离尘无自体性,无自体性就是它一直生灭不断,叫做离尘无自体性,就是不能永恒存在,叫做离尘无自体性。

因尘而有识心分别;无尘,识心分别不存在,就是离尘无自体性,就是识心分别没有办法单独存在,它是依他起的,叫做离尘无自体性。

真如离尘有自体性,因为它是不生灭的,所以只要生灭的就是识心分别,放下它,当体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之体。

所以生灭,什么叫生灭?因为离尘无自体性依缘而起。什么叫做不生灭?就是生灭当体即空,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

所以说否则在这个生灭在这一刹那之间来后,便应什么都没有了,【怎么还会有接下来的“生灭”生起?!这样便落于断灭,而一切法实不断,】

不断,所以真如是不可断灭的,所以佛性离常离无常。为什么佛性离无常?佛性不离无常,那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这个五蕴身是无常的,我们这个五蕴身——色、受、想、行、识是无常,那五蕴身一死了,那么我们怎么办?法身慧命不就断了吗?

所以法身慧命不会跟这个五蕴身死了,就跟着断灭,就跟着灭亡了,我们的法身慧命是不会断灭的,所以叫做一切法实不断,

正因为有真如之体,所以学佛就是在开采法身慧命的,而且是令生生世世菩提种不断。

所以,在座诸位,今天能来坐在前面,就表示你不是亲近一佛二佛三佛百千亿佛的,已经亲近了无量亿劫的佛而种下的善根,

而有今天坐在台下的因缘,听得懂不懂,总是抱着这一本《楞伽经》,就很有气质了,因为很厚嘛,反正也看不太懂。没有关系,有气质,这一本抱着。你看!文殊讲堂每一个人出来都抱着那一本厚厚的(书),不得了!都很有气质!

【而能令这一切法于生生灭灭中不断的,是什么?那就是不生灭的本体:真如,由于一切法皆有真如,皆为真如之变现,所以一切法能流注不断。】

注意喔!成佛以后,真如流注不断,这一点你一定要记住。凡夫因为无明业力,所以无明业力流注不断,当我们证悟以后成佛,真如清净心流注不断,一样不断,一样流注不断。

所以佛的愿力是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众生界尽。“众生界尽,我愿乃尽。”你想想看这个愿力有多强,法界如果没有诸佛菩萨示现,谁能够觉悟呢?

所以真如也是流注不断,但是它是清流,清净流,如同大海的清净,流出来的浪都是清净的浪,浪就表示度众生的意思,

所以流有两种:一种是无明业力流注不断,一种是真如清净心流注不断。真如清净心流注不断,由愿力而支持,由愿力,发愿的愿力。

所以为什么诸佛菩萨都是愿力而来的?而凡夫俗子都是业力而来的,为什么?业力而来的是流注不断,愿力而来的也是流注不断,可是人家是清净流,所以在座诸位!诸佛菩萨是不会断灭,而且是时时刻刻都会示现,度化一切有缘的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3-13 本经最紧要的一点,就在令行者了知:于诸识表相的生灭中,】当体就是空,【都有一个不生灭的“真相”在内,全妄即真。】

【再进一步】而【言之:诸识在一刹那间生灭之后,若背后没有一个不生灭的本体,便应】当【什么都没有了,不应再有下面的诸识生灭,

这样】子【,便不应有众生,也不应有世间及一切法,更不会有因有果,一切悉归断灭,而实不然。

这个背后不生灭的本体就是真如,因此,虽然诸识念念生灭,而真如不灭,故一切法常得相续不断:因此众生不断,生死的业果亦不散失,修道之业果亦不可坏,】因此你修那个圣人的因,圣果的因才能够永远地存在,【其因在此。】

【举喻以明之:】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譬如明镜中有像现,镜中之像会变,但镜中像变】的【时】候【,镜子本身寂然不变不动。】哎呀!这个比喻太好了,很容易让人了解什么是不变的本体,什么是变的相。

【这镜子就好比真如,而】这个【镜中像有如八识,八识于真如镜上生起,刹那生灭不住,但真如却不跟着坏灭变动,

真如本身恒久不坏不变——以其不变,故能容八识不断地变;因此八识之变,实变而无变,】虽然是说变其实是不变,【因为丝毫不能影响】到【真如本体——因为只有影子而已!】因为它只是影子而已!

所以在座诸位,你要记得底下师父要讲一句话:万法只是识心分别的影子,投射的影子,所以因此你爱只是爱那个影子。

在座诸位!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听。比较强一点的例子就是,比如说男女在谈这个感情的事。这个女孩子两个人在河堤旁边走走,回来以后,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其实四大本空五蕴无我,没有那个人,可是无量亿劫来的那一种动力跟情执,(师父唱:)想想想叫我如何不想他。

坐着也想,然后等着这个电话,等电话。你看他的心完全被系缚了,被捆住了。为什么?它捆住的不是外在的那个男人,而是内心的那个影像割舍不下,

所以,所有的众生,所有的执著,都没有真实的意义。你那个男朋友会教你了生死吗?不会!你爱他什么?爱鼻子眼睛耳朵,爱他里面的小便大便,爱他什么?你说说看。

你要是说的一个有真实性,我说你行。你说说看你爱他什么?到最后说不出所以然,爱他骨头,爱他大肠小肠,小肠包大肠,还是你爱他什么呢?实在是举不出所以然,因为这就是这样不净。

然后呢?那男的,你爱那女的什么呢?你爱她什么呢?是头发?头发剃掉,你爱她什么呢?头皮,皮肤很漂亮?皮肤很漂亮割下来给你看看。哇!糟糕,里面都是血。

所以我们对这个世间的迷茫,就是没有透视的功夫,而且我们见到的只是个不实在的假相,而那个假相印在脑海里面,就是一直:哎呀!单恋、失恋,人都快死掉了,人都快死掉了。

那种无解,莫名其妙的执著,人生莫名其妙的迷茫,人生莫名其妙的执著,人生莫名其妙的痛苦,人生莫名其妙的忧郁,统统莫名其妙,然后到最后开始学佛了,莫名其妙的死掉,来不及了。

这个重点在这里,就是要珍惜当下,你几岁听到佛法都不嫌晚,你几岁听到佛法都不嫌晚,只要你起步永不嫌迟,因为你识心分别,都在分别心中那个影子,就像镜子影现出你那个影子,我们所执著的东西不是实在的。

所以,【并无实物。虽变而无变,但一切法还是如是因缘如幻而起,】方便说,【不变而变,】变而不变,【这就是真如不变而能随缘,】当然这是方便说,师父已经讲过无数次了。能随缘而常不变的性质,【虽随缘而常不变的性质。

又如波浪,水面起波浪,荡漾不止,风平时浪便静】止【;浪虽止】了【,而水并不消灭。】简单讲,我们那个相会破除、会断除,可是我们的体并不消灭,并不消灭。

这个【水比如真如,浪比如八识。于真如海中,由一念无明起八识浪,八识浪止后,真如海水不灭。因为浪是由水造成的,或】者【说:浪的本质是水,因此“八识全体即是真如”即是此义。

海浪的本质是水,浪止,浪复归于水:八识的本质是真如,八识浪止,其本质复归于真如,不增不减。

又如电视萤光幕上现像,亦复如是,兹不赘述。

因此,本经最紧要的一点,就在令行者了知:于诸识表相的生灭中,】当体就是空,【都有一个不生灭的“真相”在内,全妄即真。】

所以,在座诸位,全妄即真是什么意思?全妄,所有的妄当下是毕竟空,就是真如,因此那个空性的思想就是空无自性,

诸法空无自性,一个颗粒微尘,乃至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色、受、想、行、识都是妄,当体即空就是真如,因此无论是妄境是依他起的,无论是妄心,妄心当然是指妄识心,所以所有的修学佛道,都在开采真如的本心,所以不识本心,不了解这个真如的本心,学法无益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有一个人,念佛念了二十年来到文殊讲堂说:师父!我非常地感谢你,我念佛念了二十年,就从来没有听过见性大法,我这辈子不知道怎么感恩你。我说:不用了,要感谢佛祖才对嘛。

师父!你喜欢吃什么?我说:你这样问,太冒然了,你这样问我喜欢吃什么,一个大和尚告诉你我喜欢吃什么,不是觉得很奇怪吗?你这个语言稍微修正一下:师父!你比较适应什么水果,适应不是爱吃。这个爱吃。一个法师说:我爱吃。这样有一点侮辱的感觉,我们无相了,怎么会爱吃?你要讲:师父!你适应什么水果。这就讲对了,要用对名词,是不是?

   3-14 诸位!妄性本空不可得就是真,你一定万法要回归当下,你欲灭妄以求真,又越来越糟糕了,或者离妄以求真。诸位!离浪哪有水呢?离这个波浪哪里有水呢?

【然凡夫之所以生死者,以见妄不见真,见浪不见水;以见妄不见真,故欲灭妄以求真,或】者【离妄以求真,】

诸位!意思就是欲灭妄,要把这个妄识要把它灭掉。师父!我觉得我很痛苦,我为什么妄想这么多?我观想一支关刀把它杀死。我说:那一支关刀也是妄想。所以以妄止妄重增妄,知道吗?灭妄则重增妄。

诸位!妄性本空不可得就是真,你一定万法要回归当下,你欲灭妄以求真,又越来越糟糕了,或者离妄以求真。

诸位!离浪哪有水呢?离这个波浪哪里有水呢?

【而不知浪即是水,妄即是真!】妄性本空就是水,所以【离浪】就【无水,离妄】就【无真,】所以离妄无真【不一不异。

若能了此,方能不迷“本真”;若不迷此“真”,则归真有望,否则累劫修行,仍是权化。】

注意喔!那个累劫修行,因此,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就是在告诉你,那个大善知识的重要。

意思就是说,你这一辈子一定要成就。今天我们翻来覆去,翻这个翻那个,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今天跑到西藏去持几个咒,灌几个顶;跑到日本去学几个密,也灌个顶,或者来台湾……总是觉得不够究竟,到汉传走走,到南传走走,到北传汉传走走,到藏传也走走,跑来跑去跑来跑去一无是处,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的。

否则累劫修行仍是权化,意思就是,如果你不了解真如本性为修行的根本,你的修行离成就佛道,还是很遥远,就是你要把这句佛号念得打成功夫成片都很难,因为没有本性的功夫。

阿弥陀佛……念佛很好,那烦恼来,你怎么办?烦恼来,也没有般若智慧,我拼命地念佛,可是一定有某些东西看不破,我拼命地诵经,可是妄想特别多,一定有某些东西看不破,

所以那一天水陆的时候,一个八十五岁的老婆婆,她看到我她就很高兴,一直问我:师父啊,我妄想这么多怎么办?我就跟她讲:你要放下。我在厨房,她也跟到厨房;我要来101室,她也跟到101室;然后去外面走走,她又跟来。

她说:师父!我妄想这么多,怎么办?八十五岁的老婆婆,能够讲清净自性?从哪里讲?八十五岁了,燃眉之急了,她的生命已经到尽端了,她现在不是小朋友了,她现在已经是活得比佛陀更久了,佛才活八十岁,她活八十五岁,已经八十五减八十,还找了五块钱回来了,她多活了五块钱,多活了五年,是不是?她一直找我。我就跟她讲:你要放下。

师父啊!我放不下怎么办?一直跟、一直跟一直问,水陆法会正在很忙,她就拼着老命在旁边一直问,哆哆哆,一直哆哆哆,像开机关枪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去度她,你看一个年岁那么大的,妄想那么多,你想从哪里讲起啊,这个不是我态度冷漠啊,这个不是她今天可以理解的,这个要讲到识跟性的关系,不一不异,这要经过多少年的熏习,她才有办法啊!

一个年岁这么大的婆婆来问这个,除非她以前有熏习过禅宗的思想,所以并不是说我吝啬这个法,实在是太难,我就跟她讲:你真的好好念佛啦,来不及啦,好好地念佛,八十五岁了,真的是随时随地生命会嘎然而止,因为实在不晓得从何讲起,真的太难了。

【因此古德说:“六根门头,有一无位真人,放光动地。”】无位就是没有次第,没有阶位的,绝对真如叫做无位真人。我们六根门头,有一个没有阶位、没有次第的、没有生灭的绝对真如这一颗心,放光动地。佛教讲的这个“光”,通常是指般若智慧。【便是契入真相之语。】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3-15 这个是圆顿大教,都教人家要回归当下究竟真如,这个就是圆顿大教。一经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回归当下即见真如,叫做圆顿大教。

【再者,本节经文即是讲诸识皆有真、妄二相:】真相就是真如之相,【“真相”是诸识之真,“业”、“转”二相是诸识之妄。】

无明业相,【“业相” 】就【是无明,“转相”】就是能所不断,【是因无明所起的能所相;

诸识以有无明力推动,】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起忧郁,无缘无故地起恐慌,无缘无故地对生命失去了希望,为什么?那就是无明力在推动,

莫名其妙地烦恼,莫名其妙地执著,道理我统统知道。师父!为什么我心定不下来?很简单,就是无明业力太强,你的三昧的功夫能力不够,就是你的三昧的定力,伏不了那个无明的业力,答案就是这么简单,就是功夫不够成熟。

在座诸位!这有两种角度:要一个无明业力的众生不执著这个世间是不可能的,不起烦恼也不可能的,

要一个大悟见真如自性的圣人,要去执著这个世间那也不可能,了幻即真,就是所有的万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万法都是如梦幻泡影的东西,你要叫圣人执著什么东西?

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金刚经》讲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小品般若经》里面讲的:若有人离一切相,即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果那个修行人能离一切相,这个人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这是真正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就能行深般若波罗蜜;要不能离相,那就是无明力在推动。

所以记得!著相是生死之法,因此才设一个净土法门念佛,你要执著,佛当然知道众生的执著是很可怕,你要执著,没有关系!不要执著这个缘起的假相,执著这一句阿弥陀佛;你要观想,不要观想那些贪嗔痴,要观想佛相,所以用这个来取代内心的贪嗔痴。

所以,为什么净土法门,叫做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为它下手处太方便了。如果你要修禅,禅没有下手处,但是处处是,看悟跟不悟,这就难了。

所以,诸识以有无明力推动,【所以有能、有所。而真如则无能无所。换言之,诸识之妄指其有能有所之相而言;而诸识之真,便是指其无能无所之实相。

虽然诸识都有无明与能所之妄(】就是【业相、转相),】业相就是无明业相,转相就是能所不断,见相二分能所不断,

【但其中仍都含有一个无能无所、湛然长寂的真相,为其本体。】为其本体,这个是圆顿大教,都教人家要回归当下究竟真如,这个就是圆顿大教。一经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回归当下即见真如,叫做圆顿大教。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139:【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这一节经文中说有三种识,而前一节中说有三种相,且这三种识与相的内容又几乎差不多,到底有什么差别?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诸位!谓真识,就是真如之识,就是如来藏。

现识就是阿赖耶识。

以及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就是我们所讲的七转识。

七转识在这个《楞伽经》要特别交代一下,第七识摄入与第六意识同时存在,因为前六识对境而起的,眼耳鼻舌身对境而起,而落下来的影子,由第六意识分别,那同时执著,所以第七意识附带在境,境灭则六七识都不可得。

因此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由境而起、来分别,因此无境则没有,如果没有外境,则没有第六意识和第七意识,这是《楞伽经》所谈的。

及分别事识,叫做七转识。所以分别,注意听!分别通常是指第六识,但是第七意识因为对内执著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对外是缘前六识的分别——简单讲就是强化那一念分别,变成一种执著。

什么叫做第七意识?就是强化那一念的分别,同时加上我执我见。

这一段再解释一下。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识。何等为三种识?真识就是真如之识,也就是如来藏性,那么现识就是阿赖耶识,以及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就是指前七识。

(七转识:指八识中之前七识。瑜伽行派与法相宗主张八识说,将依止阿赖耶识生灭转变之前五识、意识及末那识称为七转识。略称七转、转识、转心。前五识又作五转识,缘阿赖耶识所变之色等五境,行相粗动,转外门,了别现在之境;第六意识缘过去、未来等一切境,转内外门,审别境相,通善等之三性,与六位之心所相应;第七末那识缘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有覆无记性,与舍受相应,又与无明等四根本烦恼相应,恒审思量我相,微细任运相续。总之,七转之诸法具“能薰四义”,具有薰成阿赖耶识种子之条件(现行薰种子)。〔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三、成唯识论卷二〕p122——《佛光大辞典》)

【注释】

【“广说有八相”:“八相”,其实就是八种识。唐译作:“识广说有八。”】

【“真识”:就是如来藏识。】

【“现识”:就是阿赖耶识。】

【“分别事识”: 】注意!那个分别是对境而起的,所以看到分别就知道,它是对境而起的,分别事就是种种的事相,分别种种事相,这个“识”当然是指第六。

【“分别”通常是指第六意识的作用,但在此则包含第七末那,】所以在《楞伽经》第七意识是附带说明的,【因第七识内能攀缘第八阿赖耶识,执为我,】就是以见分为自我。

譬如说什么叫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呢?阿赖耶识所影现出来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山河大地,而第七意识执为有内跟外,就变成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外面的山河大地,

所以第七意识绝对是依他起,而所执非量,它只是执著心中的一些影子而已,所以第七意识是绝对依他起,对内执著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同时外缘前六识落下的影子,变成一种执著,强化它、强化它,所以它是绝对的依他起,第七意识绝对依他起,同时第七意识所执非量,因为妄执一个我、妄执一个法,所以第七意识所执非量,执为我。

【外攀缘第六意识,执为我所,因此亦能分别人、我,故摄在分别事识中,】

所以在《楞伽经》讲前六识,就是同时讲第七意识。所以在《楞伽经》讲境灭,则六、七识都灭,这是每一部经典讲的略有一些(差异),有的偏于发挥,有的偏于附带的,

【总名为七转识。】简单讲,为什么讲七转识?这七转识能为因,转动阿赖耶识。

七转识能造业,业因,能落入第八意识为种子,所以第八意识叫做仓库,含藏善的种子、恶的种子,还有无记的种子,统统由七转识来造作这个身口意。

所以说,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伶俐就是第七意识,呆就是第八意识,它准备受果报而已,它含藏种子而已,第七意识像管理员,管住这些善恶无记的种子,进出仓库的门口,都是执著那是我的,那是我的,

五个门前做买卖,就是五根对五境,五个门前做买卖,就是眼耳鼻舌身,

一个在家把帐开,就是指分别心,现量、比量、非量,这第六意识就是通三量:现量、比量、非量,都是在衡量执著猜测臆测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是第六意识,时空的架构妄相,统统是第六意识所幻现出来的,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时空的交错,统统是臆测出来的,色法跟心法交错而来的,叫心不相应行法,都空无自性。

所以,总名为七转识,它转,不但本身能所不断,叫做转;而且会转动第八意识,它落入这个种子,

简单讲,识就是时时刻刻在采取新的影像,然后转,然后落入第八意识,第八意识重新再整合,重新再整合,就像我们的这个开收入支出、收入支出……第八意识就永远在整合,永远在整合……

收入支出就前面七转识,七转识一下收入了支出,统统落入我们第八意识来。第八意识就像仓库,第七意识就像仓库的管理员,第六意识就像在外面奔跑的工头,工头看准,看准什么?看住眼耳鼻舌身意在造业的问题,造善造恶的问题。

【诠论】

【问:这一节经文中说有三种识,而前一节中说有三种相,且这三种识与相的内容又几乎差不多,到底有什么差别?】

【答:不同。前面所说的三种相,是诸识中每一识都含有的三种相状、现象、或性能,若以一个英文字来说,即是诸识之三种Qualities(】就是【性质)。这是在本经中三相的意义。

再明白一点说:这里的三种识,每一识都含有前面所说的三种性能(“相”):真识含有真相、业相、转相的性能;现识及分别事识也都有这三种相;】现识就是指第八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是指前七识,也都有这三种相。

【不但这三种识有,连广说的八种识,每一识都有这三种性能:眼识有转相、业相、真相;

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末那识翻译成中文叫做染有我,也就是说诸法本来是无我,可是污染变成一个“我”,人无我,法也是无我,它变成有我还有法。因此,染有一个我,我执还有法执,叫做末那识,这【也都有这三相。

这是本经中“相”与“识”的关系。】就是每一识有三种相,就是这个,回归起来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在《起信论》中,赖耶的三细相与三识也是不同,不过与本经所说的并不一样。

依《起信论》言,三细相是真如体上,由一念妄动,所生起的三种现象,称为“相”,(全是阿赖耶本体上的事,与本经不同,详如前】面【。)】因此,在经教上如果不通,没办法前后对照,就会搞混,

这个时候呢?【这】个【时】候【,三细只有“相”现起,】只有“相”,诸位!还没有能所,一定要有识,识缘相才有能所。这个“识”只有在微细的深处的第八意识的相来讨论的,所以三细只有相现起,【还未得“识”之名,亦仍未有“识”之用,

因此可】以【说“相”是初期的发展,】好像类似我们中国来讲,混沌未开,混浊之相,【等后期定型后,才称为“识”,】有了识才有能所,【变成识之后,每个识方有“独立的个体与功能”,而“可以独立作业了”。

再以“业相”为例:当还在业相的阶段,尚无“业识”之名,更无“业识”之体用,】所以这个业相完全在混沌的状态,虽然是无明,可是能所还是没有,就算有微细的相产生,可是还没有识,这个不能讲到能所的问题。尚无“业识”之名,更无“业识”之体用,【故只称为“相”,不名为“识”。其他二者可类推。】

所以解说它是有次第的,先相分再识用,要记住!先相分再识用。事实上都在当下发生,那一刹那相跟识当下是不离的,但是为了解说就先相后识。所以,解说有次第,有时候跟当时候的现况,是有一点点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140:【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什么是真正一个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是享受真正的清凉、快乐的生命,他才能够享受到真正的生命。一个人一天到晚起嗔恨心、愚痴心,他忙忙碌碌于外境,他怎么会有时间真正享受来自于内心那一颗宁静的心?

【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持”就是摄持,显现出,这个“明镜”它会摄持、会显现出种种的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注释】

【“持诸色像”:“持”,是摄持、显现之义。】

【“现识”:是指第八识三细中的“现相”,也就是阿赖耶的相分。】意思就是细识所现的相,细识,微细识所现的相,这不容易观察得到。

【义贯】

【“大慧,譬如明镜”能摄“持”显现种种“诸色像,现识”所在之“处”能显“现”诸色像,也是同样的道理。】

【诠论】

【此处佛为何以明镜比喻现识?有两层意义:

一、明镜显物时,是一时顿现,并没有先后的分别;】佛有时候在某一种情形要讲顿。

同时,【二、明镜只要对境便能显,它本身并没有取择,所谓汉来汉现,胡来胡现。】

也就是境本身并没有分别跟执著,意思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本来就没有分别跟执著,我们叫做头上安头。

看钱执著钱,看名执著名,看男女执著感情,看到山河大地,有湖光山色,以为境界在外面,不晓得唯心现量,这是唯心,

不知道这【现识也是这样,它现起外在诸物、山河大地、有情无情,是一时顿现的,不分前后】的【,而且它本身亦无取舍憎爱。有所取舍分别的则是第六意识。】

所以,在座诸位,你用无分别心就是用真如修行,你用分别心、执著心,就是用意识、妄想修行,会一直重复……而且念念生灭,念念生灭,这个就是修行的关键。

为什么要问诸识有几种生灭?为什么要讲识?识,迷了就是识,悟了就是性,迷了就是业相,悟了就是真相,这个就是修行的关键,

关键就是,你找到了修行的开关,就像你进去暗室里面,你找到了开关。找到了开关一开,见到种种的光明,就是真相,你见到了真相。开关找不到,这个房间里面就一片漆黑。

一个人也是,一个人没有找到真如之相,他是一片无明,一片无明。所以人为什么会活得这么痛苦,而且是问题是找不到解决之道,问题是找不到解决之道!

你去随便(问)哪一个(人),只要(他)不学佛,任何一个世间人,路边也好,随便问:你过得快乐吗?他一定说不快乐,有的人说快乐,因为他不知道痛苦的问题出在哪里?他的快乐是短暂的婚姻美满,短暂的有钱,都是认为这样子叫做快乐,叫做幸福。

我们把不永恒的事情妄觉妄认为它是永远存在的,所以五欲六尘是一种错觉,生命就是一种错觉,以苦为乐,生命它是一种错觉。

如果你有正等正觉,就了悟了诸法本如幻,无苦亦无乐,是真正的绝对的乐,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那就是绝对的乐,

所以什么是真正一个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是享受真正的清凉、快乐的生命,他才能够享受到真正的生命。

一个人一天到晚起嗔恨心、愚痴心,他忙忙碌碌于外境,他怎么会有时间真正享受来自于内心那一颗宁静的心?

如果你没有学佛,人生不只是一场梦,它是一场恶梦,那个坏念头时时刻刻地跟着你跑。人生不只是一场梦,而且是一场恶梦,时时刻刻都在恶梦里面。

只有学佛能够启动觉性:哇!我们活得多么地真实,你不必看风景,你也很快乐,就像看到枯木,你也很快乐。

就像我们到北海道,说要去看什么?看薰衣草,结果去一棵都没有,整座山光秃秃的。有的信徒就说:哼!一朵也没有啊!我就跟她讲:没有也很漂亮啊,是不是?你心那么漂亮,有花没有花不是很漂亮吗?是不是?跟境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到最后既然来到北海道了,就跟它结个缘,找个厕所尿尿。结个善缘,是不是?结个善缘。

最后天气那么冷,接近零度,还有什么?出家人也不能做什么,那就赶快去买一支冰淇淋,快接近零度,是不是?买一支冰淇淋,吃了以后:咳!咳咳!咳嗽。真是自己惩罚自己叫做出国旅游,真的没办法,也不晓得做什么,是不是啊?

日本很奇怪啦,到了看薰衣草,怎么样?借个厕所,所有的厕所都上锁,都不借我,然后要买一点东西,他才开个厕所,只好买几个冰淇淋,人家就开门给你上厕所。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经文141:【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6-1 简单讲种子为生起现行的因,现行又为熏习第八意识的种子为因,种子起现行这因果关系,现行熏种子也是因果关系,因起果,果又化作因,又来熏习变成第八意识,果,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生刹那灭,短暂叫做住,短暂住叫做不坏,变化叫做坏。

这一段不容易了解,我慢慢讲一下。

大慧!佛说大慧菩萨,大慧是他方世界来的,有意生身,所以一般眼睛看不到的。

大慧菩萨,这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这现识以及前七识的分别事识。

注意!依境而起,刹那生灭,能所不断,这个一定要有重点。分别事识就是依境而起,刹那生灭,能所不断,就是这个。

所以现识是指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那么分别事识是指前七识,依境而起,刹那生灭。

此二就是上面两种,就是现识与分别事识,就是第八意识跟前七识,它的关系是什么呢?

此二关系就是坏与不坏,不坏就是储存起来,种子习气不坏,那么外面的坏呢?外层影像会坏。

注意,在座注意,这里一定要注意!这个不坏不是指真如,你一定要记住,这是指前后的比较,短暂的暂住叫做不坏,不是真如的亘古永远不坏,这个名相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个不坏是叫做暂住名为不坏,其实很快它就坏,所以这个名相不能搞混了。

“坏”是指外层影像,“不坏”是指储存起来,种子习气暂住名为不坏,暂时停住,论现前当下这一秒钟,它叫做不坏。以前一秒钟,前一秒钟坏(A),这一秒钟不坏(B);下一秒钟它不坏(C),我坏(B),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坏与不坏。

“相”就是互相,“展”,注意听,由一展成八叫做展,唯是一心真如,现在变成八识,唯是无明,现在展成八识,“转”叫做反转,反过来的意思。

由前面上面反熏第八意识,就是由前七识反转过来,转动第八意识,反过来熏习第八意识,所以第八意识为前七识为因,前七识为果;前七识是第八意识的果,但是也是第八意识的因。

第八意识所显现出来的依报跟正报,这个是果,这是第八意识的果,第八意识的种子是无形相的,依报正报是果,

可是这个果呢?会有前七识又熏习,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又会熏习第八意识,

所以现在变成两个角度了,互相为因,又互相有因果的关系——第八意识为前七识的因,前七识为果;前七识为因,第八意识就是为果,所以这个互相展,由一展成八叫做展;反过来,前七识会反熏——反过来熏习,所以这个“转因”是指第八意识。

现识与前七识——分别事识,展转互相为生起之因,所以这个“因”就是互相为因,不只是单方面的,第八意识为前七识的因,前七识也为第八意识的因。

那么整句的意思是说,大慧菩萨!你所讨论的第八意识就是阿赖耶识,以及前七识依境而起,刹那生灭,能所不断的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即前七识),

上面的这两种有坏与不坏的关系,注意!那个不坏不是真如的不坏,是暂住的不坏,互相由一展转成八;

反过来前七为生起第八意识的因,因为造作的恶业又生起第八意识为因,第八意识只是仓库,由前七意识造业变成搬进来了,所以前七识为因,八识就是果。

可是呢?下一辈子,第八意识怎么样?为因,又展现前七识。一下子因,种子起现行,种子是因,现行是果;现行熏种子,现行是因,熏的种子变成是果;

种子起现行,就是由因到果,现行熏种子,又由果变成因,知道吗?储存在第八意识的本性里面,就是真如自性里面妄动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里面。

所以这个互相展转,由一转成八,转就是反转义,反过来转动第八意识,两个为互相生起之因。

【注释】

【“现识”:简言之,即第八识,阿赖耶识。】

【“分别事识”:即前七识。】

【“此二坏不坏”:“此二”指现识及分别事识两者。“坏”、依本质来看,即是改变、】叫做坏之义;【转变之义;】转变叫做坏,【从识体上所现之影像来看,即是谢灭之义。“不坏”,就是不改变、不转变、不谢灭之义。】

【“相展转因”:“相”是互相,“因”,为生起之因。这句是指第八识(现识)与前七识(分别事识)展转互相为生起之因。】

简单讲种子为生起现行的因,现行又为熏习第八意识的种子为因,种子起现行这因果关系,现行熏种子也是因果关系,

因起果,果又化作因,又来熏习变成第八意识,果,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生刹那灭,短暂叫做住,短暂住叫做不坏,变化叫做坏。

   6-2 【前面说过,前七识本为第八识受无明熏而生起的,如此,可说第八识为前七识生起之亲因。前七识生起之后,紧接着便开始作业(“造业”】。我们修学佛道,不是造善业跟造恶业,我们造的叫做净业,不一样的。

【诠论】

【前面说过,前七识本为第八识受无明熏而生起的,如此,可说第八识为前七识生起之亲因。】因为第八识是仓库,

【前七识生起之后,紧接着便开始作业(“造业”】“造”就是造业。

造业不一定是不好的,有的是造善业,造善业它也是业,也是轮回的业,只是日子好过一点,因为没开佛的智慧,又继续去造业,

所以我们修学佛道,不是造善业跟造恶业。我们造的叫做净业,净业,不一样的。

今天在座诸位听经闻法,完全是净业,法身慧命是净业,念佛这就是净业。如果说带业往生,那就是带净业往生。

这个在台湾,讨论了到底是带善业往生,还是带恶业往生呢?还是带净业往生呢?在台湾那个吵得不可开交。

修这个净土的人,对这个带业往生,大家拿起笔来,发布在杂志里面:有的讲带恶业往生——意思就是说,这样才显得净土的可贵,有的说带恶业怎么往生?要带善业才能往生。有的说恶业、善业都是业,要带净业往生……这杂志讲来讲去,讲来讲去……所以到现在为止,大家也没有说出一个理由到底是什么?

不过真正的关键不在这个,临命终会不会往生,关键点在哪里?在伏惑,暂时不起念,他虽有贪嗔痴还没有证圣果,可是平常就是待人处事,就是很有修养,几乎没有显现贪嗔痴。

临命终由于今生今世对自己的身口意约束得很严谨,绝不去恨众生,绝不去伤害众生,也没有贪心,平常都是这样子做,虽然还没有断见思惑,可是临命终他有伏惑,虽有惑可是还没有断,不过他不会起现行,临命终就是问题出在这个,

所以不是造善业、恶业、净业,临命终最重要的关键,就是伏惑。临命终的时候,就是你心要稳得住,要稳得住,然后就是说助念力道就会大,就是我们平常修学佛道,虽然没有证圣果,修净土法门念佛念佛念佛,

记得!如果你平常情绪就控制不住,看到一件事情就一直批判别人,或者是说一直一直起伏不定,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记得!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就是表示你临命终往生极乐世界没有把握。为什么呢?你不晓得临命终会不会起心动念啊,

那么要怎么样才有把握呢?平常一定要学习放下,离相,用这颗心,要执著,就全部的心统统执著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万般带不去嘛,对不对?要带走那个能带走的,就是要带走这句阿弥陀佛。

所以,即心就是佛,我的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那么平常我很能看得开。诸位!你临命终才有把握。

这一句话很重要,平常看得开放得下,你临命终才有把握,要不然你临命终会手忙脚乱,要不然你就要碰到两种善因缘:一、往生被金光明沙咒轮;二、我在你旁边加持你,给你一个最重要的增上缘,是不是?

我上一次也跟大家举林老师,他的弟弟往生就是这样,林老师的弟弟不是很学佛,但是那一天刚好打八关斋戒,他是中医师,往生,他往生的时候,那个脸不好看,很严重,

师父给他八关斋戒,这个讲过了,八关斋戒回向加持,四个小时以后,中午十二点,我还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利用八关斋戒时间吃完饭赶快又去看,掀开那个往生被,全身都笑得非常灿烂,家属都吓一跳。

哇!一个人一生一世,没有造了特殊的这个善业,也没有说听经闻法念佛很勤,就是他的哥哥跟师父有一点因缘,就是这样子。

掀开来,所有的家属都吓一跳,笑到多么地灿烂,当然没有听到“呵呵呵”的声音,这个没有听到,听到我也会吓到。哇!真的是够灿烂的,怎么会一个往生者,比在世还好看?

所以有时候跟三宝发发心,结一个善缘不错,住在高雄的人有福了,或者台南屏东的也有福了,因为我们有这个僧团,还有这个助念团,有往生被、金光明沙、三张咒轮,如果这个还不往生净土的话,就业障很重了。

如果你生长在一个没有佛教的国土,有的不准助念,有的不能助念的,立刻就要火化了。如果你生长在什么新加坡啊,或者是日本,那个马上很快就要火化的,他不会像中国或者台湾,给你更大的空间。

中国慎终追远,这个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传统习俗,就像往生了,往生那你摆在那边,要放几天也没关系啊,对不对?现在台湾又发明一种冰箱,人死了以后怕发烂发臭,这冰箱躺着,你也可以看到人,它就不会腐烂,用冰箱冰这个尸体的,所以生长在台湾的高雄,也算是很有福报了,

接近文殊讲堂,也有这个善的因缘,平常你也有发心,这里有僧团,又有几百位助念团,那你想想看这因缘多难。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6-3 【简而言之,前七识与第八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的意思是:首先,(一)前七识由八识体上生起,】接下来,前七识就【摄取六尘、供给第八】意【识贮藏、前七识灭】去【(】叫【“坏”);(二)第八识贮藏七识所采集之新业,引起八识内容之改变而产生“新的”第八识,因而令旧的第八识灭(“坏”),新的第八识住(“不坏”);(三)根尘再相接,新的藏识体上生起新的七识(“坏”——与前一个“旧”七识相比较而言)、新的七识住(“不坏”)、然后摄尘、接着反熏第八识、最后七识灭(“坏”);(四)八识贮新业、改变(“坏”)……。】就是说现在贮存新的业暂时不坏,前一秒钟被我改变叫做坏。

【):攀缘摄取尘境,前七识攀缘摄取到的外尘影像,便反过来供给第八识(称为“反熏”),

第八识便将这新得的资料(“业”)储藏起来(所以阿赖耶又称“藏识”,】藏识叫做含藏识,藏有无量无边的种子,藏有无量无边的善恶无记的种子。【就是这个道理,】

你今天听经闻法,这个善根的种子也藏起来,含藏起来;今天你碰到了师父,还有文殊讲堂,这外界的因缘,因缘成熟了又继续学佛,宿世的善根,

【因为它储藏众生所造的一切业,令不散失,而最后受报的,也是阿赖耶,因为只有它保存众生所造的业,】

为什么?这样才公平嘛,要不然业报怎么办?前七识会灭,第八识的种子业报不会灭,这样才公平嘛。为什么要保存众生所造的业?这样才公平。

【前七识只是采办,可说是“中介者”(Agent),它一办完一件事,将资料供应给第八识后,便马上灭去,等下】一【次根尘相对时——有生意来了——它再生起,去采办(摄取)。)

当前七识把采集到的资料交给第八识时,前七识自己便随即灭去,这时便称前七识“坏”,因为前七识是依境缘而起,刹那生灭的。

当前七识把新的资料交给第八识贮藏起来的时候,在前七识中,这些新资料便不复存在,这时便称这新资料(外尘影像)在前七识中“坏”,

但因已转到第八识中,】这个新的资料已经坏了,但是却转到第八意识当中,变成种子。【所以在第八识中这些资料便得“不坏”。】

诸位!这个“不坏”是暂时的,种子习气它还是会变化的,要不然怎么成佛啊?要不然怎么成佛?永远不坏,习气恶业永远不坏,种子永远不坏,你怎么转烦恼成菩提?所以这个不坏是暂住的意思。

【当第八识得到前七识采集到的新资料,】而【且予以储存时,这时,这些新资料的加入,便引起第八识中业力的整合,或整体上的变动、改变,】就是重新变动、重新改变,【由于这】个【改变,于是便称第八识“坏”】因为重新整合了,【(虽然原来新增的“业”并“不坏”)。

接下来,若再有根境相接时,前七识又再从“新的”第八识体中生起,再去采集。

此时这个七转识又与前一个七转识不同,因为七转识是由八识体中生起的,】

因为三能变。第一能变由真如转变成无明的第八意识,第二能变由第八意识转变成的第七意识,第三能变由第七意识转变成前六识,这三能变就是转变。

所以,因为七转识是由八识体中生起的,生起的意思是转变出来的,用这个名词比较恰当,生起就是转变出来的。识者,转变也,变现也。生起的。【八识的内容已经“坏”过(】就是【调整过),因此这个依据八识而起的七转识,也是“新”的。

这个新的七识,与旧的七识相比,内容已不同,因为业力已经增加、或】者【改变了,

所以它再去攀缘执取外境时的态度与方式也不同,这个不同,就称为七识“坏”。 】

诸位!已经坏的,就是前一秒中的第七意识,叫做“坏”,就称为“七识坏”。就是前一秒钟称坏,这一秒钟七识称为不坏。

【但这个“坏”,只是与前一刹那的七识相比,有所不同,才称为“坏”;】意思就是转变了,识就是一直转变。

【若不比较,则它本身是个崭新的东西,因此便称】为【“不坏”;】记得!不坏只是暂住,不是永远不坏。

【换言之,它生起时,因有比较,故称“坏”,再下一个刹那,它住时,便称“不坏”。

这个“不坏“的新七识,又去采集尘境,又再供给新业,让第八识贮存,然后自己又灭去(“坏”);

又再次造成第八识的改变(“坏”),改变后的新】第【八识住时,又称“不坏”,再从其不坏的新识体上生出新的七识(“坏”)】

注意这个“坏”是指坏了旧有的前七识,这个“坏”不是现在生起的前七识“坏”,是坏了前一秒钟的前七识,是这个意思。

【……。如是,循环展转,互为生因,无有尽时,于是,众生的业力便越积越多,业障也越来越深,最后便积重难返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修学佛道这么困难?就是习气难改、种子难断。碰不到大善知识,碰不到好的道场,增上缘,接下来自己也懈怠懒惰,也没什么志气。

所以在这个世间,一个是不幸,一个是大不幸:人的一辈子没有听闻到佛法的人,在这个地球上七十亿人口算是不幸的人;但是进入了佛门,却碰到了恶知恶见,坏佛的正见,怎么样?很想修行却碰到了邪师邪见,那么叫做大不幸,掉进去悲哀错误的陷阱里面,一辈子跳不出来,

碰到邪师是很可怕的。你没有能力分辨他是正是邪,因为你的佛学程度很差,所以你对他你这个程度,对你的老师来讲,他很简单应付你,你就觉得:哇!他是你的Hero英雄!你的偶像Super idol,对不对?后面?后面统统不看不听,也绝对不会去碰触,更好的你也吸收不到。为什么?已经障住了,这个叫做法执,很严重的法,对法上的执著,

所以一般人来讲是依人不依法。为什么呢?因为跟这个师父有感情了。师父劝导你要依法不依人,所以师父劝导:如果你有空,你要看看别的法师讲什么,这样有客观冷静比较;那么你觉得我比较适应慧律法师所弘的法,你回来,这个就客观是理性,是有智慧的抉择;

不要一下子就掉进去我这个弘法里面。就是这个慧律法师,是我一辈子崇拜的对象,是我的偶像,其他法师我都不看,也不要这样子,这样子不够客观,这样不够客观。

师父坚持依法不依人,不怕货比货,你只怕不识货,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因此我不会叫一切众生:你只看我的就行。我这句我不会讲。什么法师只要是正知正见依法说,你都可以看,因为是依法不依人,可是问题在这个末法时期,依人不依法的会比较多,他也没有时间,他也不想看,也不够客观。

【当然,若遇好因缘,逢善知识教授,前七识所采集的业,便是善业、清净业,】诸位做的,坐在佛前,现在就是这样啦,诸位!你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善业就是清净业了。【这时便可以清净业的资料而改变藏识的内容(“反熏无明”),】

所以诸位!般若是佛陀遗留给人间最重大的产物、遗产,佛陀最大的遗产就是般若,能破无明。

诸位!世界文化遗产没有什么不得了的,看一看,你就觉得那个还是相,全世界最了不起的遗产,就是佛陀的智慧,能打破无明、能断烦恼,能超越生死,能够让你现在的日子,清凉解脱自在,

所以我常常说摩诃般若——内心深处的摩诃般若,是最好的化妆品,因为你能够稳定你自己的情绪。

所以如果男的你想要更帅,女的你想要更美,那么有一种化妆品是免费的,就是般若智慧的化妆品,你改变你的心境,相由心转,对不对?心转了,面相就越来越转动的,如果你这个面相看起来很残暴,这跟皮肤没关系的。黑人皮肤是黑的,这个跟皮肤色泽没关系,是跟你的貌相眼神眉毛,是不是?有关系的。

因此哎呀人家一接近你,慈眉善目,这个人接触以后,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在他的身旁就像温暖的阳光,没有一句伤人,多好。

所以,摩诃般若能够反熏无明,【而渐渐使无明减少,】学佛能够使【心渐】渐地【明】了【,终于能自见己心,】见自己的真如本心,见到真如本心不落能所,便【趣向解脱、菩提】的大道【。】

【简而言之,前七识与第八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的意思是:

首先,(一)前七识由八识体上生起,】接下来,前七识就【摄取六尘、供给第八】意【识贮藏、前七识灭】去【(】叫【“坏”);

(二)第八识贮藏七识所采集之新业,引起八识内容之改变而产生“新的”第八识,因而令旧的第八识灭(“坏”),新的第八识住(“不坏”);

(三)根尘再相接,新的藏识体上生起新的七识(“坏”——与前一个“旧”七识相比较而言)、新的七识住(“不坏”)、然后摄尘、接着反熏第八识、最后七识灭(“坏”);

(四)八识贮新业、改变(“坏”)……。】就是说现在贮存新的业暂时不坏,前一秒钟被我改变叫做坏。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6-4 好,把笔放下来,看我这里,这里一下子就会让你完全明了的。你不要怕,什么坏不坏统统不要管它,我现在一比你就完全明了,要不然怎么坏不坏呢?

好,把笔放下来,看我这里,这里一下子就会让你完全明了的。你不要怕,什么坏不坏统统不要管它,我现在一比你就完全明了,要不然怎么坏不坏呢?

诸位!如果我这个两手帖在(胸口)这里,叫做第八意识。

第八意识妄动转变以后,这个叫做七转识,因为一直在见分相分,能所不断,刹那生灭,七转识。

好,注意听喔。七转识怎么来的?由第八意识显现出来,妄动,显现出来的,这个时候第八意识不坏,转变出来的前七识也不坏,因为正在运作,

运作完了以后,身口意运作完了以后,诸位!落下来,前七识坏,第八意识新的种子不坏,对不对?好!不坏。

睡醒了,第二天,重新排列组合,第二天跟今天来比较,譬如说今天跟昨天来比较,今天的第八意识叫做不坏,昨天的第八意识叫做什么?坏,第八意识“坏”,重新再组合,现在运作不坏。

明天的第八意识跟今天来比较,现在的第八意识坏,明天的第八意识不坏,不坏。这个就是第八意识,新的不坏,暂住,生起前七识的种子——所产生的前七识不坏。

前七识造业——善恶业无记业以后,落入第八意识,前七识坏,这里(第八意识)不坏。

前七识跟昨天比较,前七识现在不坏,昨天的前七识坏,落下来的种子重新整理以后,明天看今天,明天是不坏,今天是坏。今天的第八意识看昨天,今天的第八意识不坏,昨天的坏。就是这样子,一直这样子展转,这样子比一下,比一下你就知道了。所以很容易的,很容易的。

【义贯】

【“大慧,现识(阿赖耶识,亦即第八识)及分别事识(前七识)”这两者皆有“坏”与“不坏”的现象,而此二者,一坏、一不坏、因而互“相展转”,互为生起、改变之“因”。】

    6-5 在座诸位!只有佛教讲的是很公平的,你造什么业,你将来得什么果报,完全公平,绝对不是上帝在主导你的。

【附及,由第八识生起前七识,名为“展”;】由一展开来变成八,【“展”是开展之义,由一成八,】本来只有第八意识“一”,现在变成了八个识,前七识是由第八意识展开来,所以由一展成八,展开来,【故称“展”。

由前七识反熏第八识时,名为“转”,“转”是】转动、【反转,回头反熏之义。】

所以,在座诸位!只有佛教讲的是很公平的,你造什么业,你将来得什么果报,完全公平,绝对不是上帝在主导你的。

如果这个上帝把人一创造出来,这个生命,你看,有的人一创造出来,他爸爸妈妈财产几百亿,谁不愿意生长他的爸爸妈妈那么通顺的地方?为什么会出世在吴朗饲家作儿子呢?朗饲就是我妈妈,我妈妈就是朗饲,对不对?当然不是怨恨,只是讨论一个话题。

所以你没有办法决定你的业,投胎转世是由无量亿劫来的,你无法去掌控它,就是我想投胎哪一家,你就投胎哪一家,没有这么好的事,

可是如果你行善,好的因缘,行善,你一投胎就是富贵人家,六根具足,人高马大,玉树临风,好的业。

做了不好的业,人一出生奇丑无比,又矮,个子又很矮,不晓得造了什么恶业,是不是?

所以说每一个人来投胎,你作不了主的,不是你想投胎哪一个领导的家就投胎,哪一个有钱的家就投胎,没那么好的事,这个全是你由善恶业所引过来的。

因此如果说,假设说今天由上帝来创造人类的天地万物,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大了,谁愿意被创造得那么丑呢?是不是?

现在那么丑,如果不化妆还很自然,还很好看;一化妆起来的时候,眼睛像被打到,又觉得看起来很奇怪,又不Natural不自然,对不对?

大家都想长庄严一点,漂亮一点。为什么?这个由不得你啊。

如果说上帝来创造人类,那么这个实在是很难去理解的。为什么?你把他创造得这么高,有的人出生……

我看到那影片,印度有一对姊妹连在一起,连在一起,那她们走路的时候,没办法走路,一定要弯下来,变成手跟脚贴在地面上,怎么黏都黏在一起,她们这一对姊妹就去马戏团表演,没办法分割,

然后去问医生,印度问这个外科,用这个断层扫描,然后他说:这个一切割立刻就死掉了,没办法切割,那就变成一辈子,现在已经四十岁,从小一出生,出生的时候她的阿姨吓昏了,怎么会这么多腿啊!腿跟脚分不清楚啊,没办法这个就业报了。

所以每一个人的业力不一样,谁愿意出生成这样?两个人思想看法有不一样,两个人还会吵架,又连在一起,也没办法分开,切割马上就死,这到底是什么业报啊,对不对?所以每一个人的业不同,

因此,因此我们学佛的人,就看到佛法,佛经所讲的才是真正人生宇宙的究竟真理。

所以,注意最后一句话:业是生命当中最公平的审判官,没有谁在审判你,就是业,业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简单讲,我们给自己痛苦,也给自己束缚,是自己的问题,当然由环境所引起的,这个环境仍然由宿世所造的业所影现出来的,你一出生就出生到没有好的环境那个家庭,父母亲一天到晚酗酒吵架,你所每天看到的就是这个;兄弟吸毒,对不对?一讲起话来统统是不干净的话,从小你就生长在那种环境,所以变成只怪自己。

只有一个,一你能学佛……两种角度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完全解除:一、学佛,二、认命,那这个人就没有任何的、任何一个环境可以障碍到他。

一要学佛,学佛绝对可以改变命运,二要认命,除了要改变命运,要认命,你不认命,诸位!跟命运吵架的人,是不智之举,跟自己的命运吵架。

什么叫做跟自己的命运吵架?就是我很不满意我的婚姻,我很不满意我的现况,我很不满意我现在的环境,我很不满意我现在的遭遇,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上苍都没看到呢?别人随便做,搞个事业就赚了几百万几千万,我这样拼老命赚不了几个钱,混三餐都很困难?

诸位!这个就是定业很难转。如果你了解这个业,你看,有的人前世供佛斋僧布施,完全不吝啬,他上辈子就种了那么大的福田福报,今生今世来到这个娑婆世界,随便搞个地转换一下赚几个亿,那么厉害。诸位!这个是人家前世带福报来的,因此这个业是非常非常公平的。所以,研读佛法,让你歇下所有的牢骚、抱怨、不知足、不满足。

台湾出现了几个种族很可怕的,一不知足,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台湾多了几种,一不知足,二不满足,还有一种叫做睡眠不足,

还有一种更糟糕的,叫做啃老族,就是大学毕业了也懒惰,也不去外面奔波,搞一点事业干活,统统不要,怎么样?这个老的爸爸妈妈留了一点财产,一天吃一点,一天花一点,这个叫做啃老族,啃他老子所留下来的遗产,叫做啃老族,这个很悲惨的。

所以我不能说这些法师变成一个啃老族,不可以的。啃我的老子留下来的财产,那不行!这个我心会很痛的,所以我不留财产给徒弟,我留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给这个徒弟,给这个徒弟的。

因为今天时间差不多了,接下来,最后回向。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一套(共16讲)
第十三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经】
    慧律法师 主讲
    2012.07.15-2012.12.01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诸位请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 经文142:【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1-1 真如受无明熏习,接下来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阿赖耶识),这个是阿赖耶识生起之因。原来,我们要找这个阿赖耶识的来源,原来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产生微细的妄动而来的。

大慧!不思议熏,就是真如受到无明的熏习,它太微细了,凡夫二乘人难以理解跟体悟,所以称为不思议熏,

这种熏习它是微细到难以觉察,这不思议熏就是由真如受无明的熏习而转变成妄,由真起妄叫做不思议熏,就是真如受无明的熏习。

用一个例子你比较容易理解。譬如说你洗完澡,换完了衣服,你的衣服都很干净,头发也洗过了,也喷得香香的,那么你只要走进去那个卖鱼的市场,那个腥味很重的,你这样走过去,时间稍微停留一下,你统统不要去碰那个鱼,你这样走出来,它就有鱼的腥味。

这个熏习是很可怕的东西,一熏习就变成无明的种子,叫做不思议熏。

以及不思议变,也就是真如受到无明熏习以后呢?变成现识,所以是现识因。

诸位!现识,做一下笔记,就是指阿赖耶识,“因”,补三个字就更清楚,是阿赖耶识生起之因。

喔,那我们就知道阿赖耶识所产生、生起的因,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真如受到无明的熏习,称为不思议熏以及不思议变,就变成现识——

也就是真如受无明熏习,接下来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阿赖耶识),这个是阿赖耶识生起之因。

原来,我们要找这个阿赖耶识的来源,原来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产生微细的妄动而来的。

    1-2 在座诸位,学佛的人不能一直落入语言文字,或者是妄想,来揣测圣人的境界,而变成一种辩论的方式,那个没有办法辩论的,所有的辩论只是跟内心里面那颗无明过意不去而已,真正悟道了佛佛道同。

【注释】

【“不思议熏”:“不思议”之“思”是思想,“议”是议论,】是【指语言。“不思议”即不可思议,亦即非以思想、语言议论所能触及。】

因为它的境界非常地微细,所以在座诸位,学佛的人不能一直落入语言文字,或者是妄想,来揣测圣人的境界,而变成一种辩论的方式,

那个没有办法辩论的,所有的辩论只是跟内心里面那颗无明过意不去而已,真正悟道了佛佛道同。

佛佛道同呢?就不会把它化作语言文字上的诤论,所以悟道的人进入毕竟空寂的人,他不会跟人家辩论,也不会在网路上论战,

因为那个会讲不完——你讲体,他用相用来讲;你用相,他用体用来讲;你讲因,他用缘跟果来讲;你讲果,他讲因跟果来谈;你讲事,他讲理;你讲理,他讲事;你讲有相,他讲毕竟空;你讲大乘用小乘来破,你讲唯识他用中观,你讲中观,他用唯识……

在座诸位!不必硬把不相关的思想体系扯在一起,硬要去把它整合或者是讨论,唯识有唯识的理论思想,中观有中观的思想,天台有天台的五时八教,四化有四化法自我的判教,那么贤首华严有自己小始终顿圆的判教,

不必硬把它牵扯在一起,变成了纠缠不清,每一部经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跟背景发展不一样。

譬如说我随便举一个例子,你主张性善还是性恶呢?还是性善性恶本来具足呢?都有人主张。

所以佛法,他不见性的时候……见性就把自己升华成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整个心,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东西,

悟道的人没有任何的诤论,诤论只是跟自己过意不去,或者死在法上的名相而已——你用权教来讲,我用实教破你,你用讲实教,我用缘起世俗谛的权教来破,讲不完,讨论不完,诤论不完。

我们一定要懂得歇即是菩提的这个道理是什么,做一个修行人就必须要很大的涵养跟忍辱,就像佛陀一样,佛在世的时候九十六种外道也不能理解佛,也希望把佛打败,佛也是保持沉默,

因此非以思想语言议论所能触及。简单讲就是佛的境界,唯证相应的东西,不是用语言来讨论的,或者是文字能够记载的。

    1-3 这两派水火不容,这个就是没有证量就会变成这样子,其实如果我们证悟了,体悟到涅槃妙心,你可以享受这种清凉地,其实没有必要落入熏或者是不熏。

【“熏”,为熏炙、熏染、熏习之义、指诸识受无明之染,犹如以香熏衣:衣上虽不见香,然而香味却浓郁可闻,决定无疑。若以其它味道之物熏衣,亦】是【一样。

如是,诸识受无明熏后,诸识中虽不见无明在其上,但无明之味已在其上,毫无疑问。】

举个例子,如果你常常发脾气,你发习惯了,你的心中并没有无明这个名相,但是事实上所发出来的这个脾气,就是卡了一层厚厚的无明这个氛围,

因此卡在无明里面,那么很难去摆脱这个无明的这个味道,它又不是色、声、香、味、触、法,它只是妄动,

所以习气一培养成就非常地难改,因此要好的善知识,必须要好的道场,还有远离恶友、不善之友。

【又如人亲近恶友,】这个很可怕的,诸位!一个人一辈子交到一个坏的朋友,尤其是一个学佛的人,交到一个恶知见的朋友,那就麻烦很大,

在一个人佛学思想尚未成熟跟深刻的体证的时候,要碰到那个恶知见、邪见、坏佛正见的,自己又没有能力分辨,去的话你第一次听,哇!这个人太伟大了!把他奉为圣人,

但是内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了,可是有时候一个人在著迷的时候,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拉都拉不回来,一定要让他一直转转转,转到让他的思想慢慢地成长,

才有一天发现:哎呀!我亲近的这个不但不是善知识,而且是坏佛正见的恶知识,等你离开以后,那个团体会群起攻击你,说你是叛徒。

在座诸位,真正的正法,没有人这样子的。今天你跟文殊讲堂有缘,就是缘近;今天你跟文殊讲堂没缘,那么就是没办法,随个人的因缘,法分有缘无缘,并没有恩怨的东西,这个才是佛陀真正的正法。

所以亲近恶友,【其人身上虽不见恶友之形,然其言行思想已有彼恶友之分,亦毫无疑问,以其已受恶友熏染故。】

你注意听!注意看!这一句话很重要。那个师父上台,一直批评别人、攻击别人,讨论不完别人的是非恩怨,他的徒弟就照着学,很容易从他的徒弟看到师父的影子;

可是如果他的师父严格禁止说是说非,能够严格禁止,摄受自己的三业完全清净,他教出来的徒弟没有一个人敢去碰到一句的恶口,

因为他受到上人的熏习,是非常严格持戒的,他牢牢记住佛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他一句都不敢碰,这个就是亲近善知识跟恶友有天壤之别。

他们认为习以为常,攻击别人毁谤别人否定别人,他习以为常了,没有感觉到什么,因此亲近善知识、亲近善友,是挺重要的,因为那个氛围就会让你冥冥当中受到熏习。【受善友熏,亦复如是。

又,俗之所谓“熏陶”者,盖本于此,“不思议熏”,为指真如受无明熏】习【,而成现识(阿赖耶)言,】阿赖耶识在《大乘起信论》叫做染净和合,

【以真如实不可熏而受熏,】在座诸位!在佛教教界有两派水火不容:有一派认为真如可以熏习,有一派是坚持真如不能熏习。

讲真如可以熏习的,他认为真如也有真如的种子,如果真如不能熏习,那我们听经闻法做什么?这个就是熏习真如啊,熏习真如。

另外一派就是说,真如如果可以熏习,真如就变成一种生灭,怎么亘古以来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熏就是有能所,熏就是有妄动,熏就是有生灭,叫做熏。有能熏一定就有所熏,所以真如不可熏,真如亘古以来从来没有增减,真如不可熏。

那么,另外一派的:真如可以熏,我们从善知识那边熏习真如的思想,我们从善友那边熏习真如的思想,慢慢慢慢地这些增上缘化作亲因缘,真如一样有种子,有真如的种子。

这两派水火不容,这个就是没有证量就会变成这样子,其实如果我们证悟了,体悟到涅槃妙心,你可以享受这种清凉地,其实没有必要落入熏或者是不熏。

【故此熏实非言思所及,故称此种熏为“不思议熏”。

复次,“思议”可说是凡夫的境界,而不思议可说是佛菩萨的境界,以凡夫著言说戏论故,而佛菩萨已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真际。】

所以真正的圣者没有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可思量,叫做不可思议,所以言语道断叫做不可议,心行处灭叫做不可思,两句加起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叫做不可思议。真际就是真如实际,叫做真际。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生命追求任何相的东西,都不圆满,你要放下相的东西,生命要追求那个追求最圆满的东西,圆满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所以追求佛道,就是走向生命最圆满的东西,只有这种圆满的清净自性,是生命当中最圆满的。

【“不思议变”:指真如受】到【无明熏后,变成现识】阿赖耶识【。以真如本体实永恒不变,虽不变,然亦能随染、净缘之熏炙而现有变,以此变乃真如不变中之变,非言思所及,故称为“不思议变”。】

在座诸位!这里要附带说明的,也就是没有证量的解脱境界,只有用语言去诠释,很无可奈何的。

讲不变中之变,或者变中的不变,都是一种权巧方便,没有体证的人,也只能这样子在语言文字上里面稍微地理解的一下,慢慢慢慢地去契入,去契入。

诸位!以真如本体实永恒不变,诸位!这个很容易让初学佛法掉进去“常见”,这个永恒不变是一种方便语,如果永恒不变,如何依体起用,如何体用一如,如何体相用三大具足?不变的东西,如何体相用三大具足?体等如虚空,相无量庄严,用无量的妙用,所以讲不变,不变怎么作用呢?

因此所有的语言文字都很难去诠释那种证量的解脱境界是什么,没有办法,那么唯有熏习慢慢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来体悟,到了有一天,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了,你就恍然大悟:喔!原来如此,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喔!原来如此!你的内心那种圆满的境界就显现出来。

生命追求任何相的东西,都不圆满,你要放下相的东西,生命要追求那个追求最圆满的东西,圆满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所以追求佛道,就是走向生命最圆满的东西,只有这种圆满的清净自性,是生命当中最圆满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有能所俱是戏论,都有遗憾。简单讲,依靠相来过快乐的日子,一定会跟着痛苦,没有任何的例外,跟着清净自性来过日子,就不一样了: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这个是生命当中的觉醒和最究竟圆满的地方,人才要学佛嘛。

所以不学佛的人,他在不圆满的世间里面不能够理解生命当中有一种最圆满最清净的每一个人都存在的摩诃般若和涅槃妙性,不知道!

【《胜鬘经》】这么【说:“不染而染,染而不染,难可了知。”】唯证相应故。只有证量的解脱境界,才有办法来讨论这个,

所以一个悟道的人,你跟一个他死在这个法上的语言文字里面,不晓得法的语言文字空无自性,就会像大慧菩萨这样列出一百零八问,一直问……

佛告诉他:每一问都是空无自性,是你本身那个问的本身的问题,简单讲就是没有证到真如究竟的平等心性,他就会有种种的疑问,而且会死在法上的语言文字里面。

佛佛道同,佛有什么疑问?佛没有疑问,是不是?十方三世佛从来没有疑问,为什么?自觉圣智啊,

因此释迦牟尼佛说,说法四十九年从来没有说一个字,就表示法离文字,真如自性法犹不净,立一法、立语言,那就不净,立文字就是不净,

因此学佛法,能够达到最究竟圆满的人,他就像佛一样时时刻刻进入清凉地,解脱自在地,也不会跟人家辩一个长短,【就是指这不思议的熏变。】

【义贯】

【“大慧,”真如受无明的“不”可“思议”的“熏”染,“及”真如本体实恒久究竟不变,而现有变,这种“不”可“思议”的不变之“变”,“是现识”(阿赖耶)生起之“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143:【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这两种内外取种种的尘境,是分别事识就是前七识生起的因。前面是指第八意识产生的原

【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2-1 无量劫来造了非常强大的无明的业的时候,强大的业就会雕塑成今生今世的命,而这个命就很难去改变,除非学佛。换句话说,学佛的人可以改变命运。

大慧!取种种尘境,这个种种前面要加:内跟外,内也就是取落下来的影子这些法尘,外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攀缘六尘的这些实境,所以取内外种种尘境,“尘”的后面加一个:境界,简单讲这个就比较粗糙了,

取内外种种尘境,简单讲就是无时无刻不执,没有(不)执著,无时无刻都在执著内的影像这些法尘,外的实境,以及无始妄想熏,就是无始以来不断受无明妄想的熏染,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这个妄想就是无明,无始无明这个妄想来熏习,

也就是说自无始以来,注意哦!什么叫妄想?就是念念不断,能所不断,取境不断,妄念不断,就是什么?无明的业用,真如用不出来,所用的统统是无明,

强大的无明就变成定业,就是我们一出生,好像有冥冥当中有一定的命运被安排了,这在佛教界里面讲的“定业难可转”。

“定业难可转”接近于世间的命相学里面“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无量劫来造了非常强大的无明的业的时候,强大的业就会雕塑成今生今世的命,而这个命就很难去改变,除非学佛。换句话说,学佛的人可以改变命运。

以及无始妄想熏就是,无始以来不断的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自无始以来有几个重点,什么叫妄想熏呢?就是念念不断的妄想,能所不断的妄想,取境不断的妄想,还有那种莫名其妙的妄念,不断的妄想,这些是什么呢?

它的作用完全是无明所产生的业用,真如用不出来,不可思议的真如用不出来,所以一切的众生,都是无明在作用。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不学佛的人可以超越跟解脱的,简单讲就是这样。

如果无明的业用太强大,就算你今天学佛学得不够深,下的决定心决定力也不够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破除无量亿劫来无始无明的业用,那太难了!所以,学佛唯一的就是坚持,坚忍不可动摇。

是分别事识因,这两种一个是内跟外取种种的尘境,内外种种的尘境是分别事识,诸位!分别事识前面补一下:是前七识分别事识之因,因就是生起之因,

那么这个分别,通常是指第六意识,就是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那么这个“事识”,也就是说一种执著,那么唯识学里面的来源,也是根据《楞伽经》的一部分,

那么后来大乘佛教把唯识学再展开来,更加地讨论,在中国的祖师更加地把唯识学,变成更加的微细跟圆满,所以有《成唯识论》等等这一些的产生,

那么因此在这个唯识学里面,有讲俱生的我法二执,还有分别的我法二执。

俱生的我法二执,是先天性的我法二执,还有后天性的分别的我法二执,这个是在唯识学里面又把第七意识深入去探讨,

那么在这呢?也就是分别是对境,因此,附带的分别跟执著是同时讨论,简单讲没有外境的执取,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就灭,在这个《楞伽经》是这样子的。

因此没有刻意地去把第七意识特别地发挥,是依附在于分别——这个第六意识,里面同时存在,是这个意思。

好!那么这两种内外取种种的尘境,是分别事识就是前七识生起的因。所以在座诸位,再念一遍。

大慧!取内法尘、外种种的实境,种种的尘境以及无始以来不断地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这无始无明妄想的熏染,自无始以来念念妄想不断,能所妄想不断,取境妄想不断,妄念妄想不断,因此产生强大无明的业因跟业用,因此一切众生统统束缚在业,定业很难、难可转动,除非修行。所以这两种取著于内外的尘境,这个是前七识分别事识生起之因,生起之因。

好!诸位再回忆一下。翻过来,161页,看经文。这两段经文就直接再解释,你就知道它的来源是什么。

大慧!不思议熏以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大慧!真如受无明熏习,它是不可思议的,凡夫二乘人难以了解跟体证,因为它太微细,以及不思议变,真如受无明熏后,变成了,怎么样?现识因——是阿赖耶识生起之因。

大慧!取内外种种的尘境,以及无始以来不断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这无始无明、妄想的熏染,是怎么样呢?

什么叫妄想熏习呢?是什么意思?是自无始以来念念妄想不断,自无始以来能所妄想不断,自无始以来取境界不断,自无始以来妄念执著分别不断,这是无明的业用,很可怕的。

这两种内外取种种的尘境,是前七识分别事识产生的原因。所以前面是指第八意识产生的原因,阿赖耶识第八意识产生的原因,生起之因。这个是分别事识前七识所产生的原因。

   2-2 一个修行人纵然人家用粪便泼洒你,污秽的是粪便,与你无关的,因为你是如此的圣洁,不净的是粪便。

【注释】

【“取种种尘”:】这【是指前七识(分别事识)摄取种种尘境。

这里的“尘”,不只是外尘,亦有现识所现之境界——其实,若依究竟之义来看,分别事识所攀缘的,都是自心中物,都是赖耶心体(现识)上所现的一切相——因此第一义才说:实无外境,皆是自心所现!】

这一句你要补上,这一句话你看不太懂,我再补上,所有的正依二报,都是八识田中所影现出来的一切现象,它无实体事得,简单讲你执取外境,其实就是执著你的第八意识所显现的外境,

那外境其实就是你的心,在究竟义来讲并无外境,因为执著才分五蕴身是“我”,外境是四大,四大所构成的山河大地是外境。

在座诸位!其实详细了解一下物理科学,我们这个色身是少许的四大,跟外面的四大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执著才分割切割说:这是“我”的四大,这是外境的四大,

究竟义来讲内四大外四大,空无自性不可得,这个时候你分内跟外,是凡夫的妄想颠倒跟执著,因此佛经有一句话: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我们第八意识,影现出来的这个五蕴身,还有山河大地,其实是究竟平等的,空无自性的,没有内外的,

但因为妄想颠倒执著,执著这个少许的四大,变成妄认为这个“我”,就变成内四大,还有外四大,

真的有内跟外吗?没有的。因此,所有的内跟外,都是无量劫来所造的业力所影现出来——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

因此,在座诸位!你今天看到的五蕴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不可得。

你今天看到山河大地在外面,其实空无自性不可得,鸟兽虫鱼、动物、植物、矿物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并无外境,没有外境的,这个是佛的究竟义,所以修行与外境无关,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如果你想要入佛的境界,在座诸位!不可起心、不可分别、不可动念,没有妄想,没有任何的颠倒,歇即是菩提,所有的妄动都没有意义,因为那是你的心在妄动,那么我们就了知,与一切境界无关。那么修行就抓到重点了。

如果有的佛弟子,持佛的净戒、守佛的忍辱,他能够坚忍,就算有人拿那个粪便,污秽的粪便向他泼洒,污秽的是粪便,不是(被泼洒的)那个人,他守佛的净戒、守佛的忍辱,这是佛陀的圣弟子最了不起的地方。

一个修行人纵然人家用粪便泼洒你,污秽的是粪便,与你无关的,因为你是如此的圣洁,不净的是粪便。

那么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持佛的净戒,守佛的坚定忍辱的人,不管任何一个人,用污蔑的角度来毁谤你,用轻视的角度来毁谤你,你一样是圣洁的,从完美当中取出完美,剩下的依然完美,这个就是圣人,

所以说在经典里面讲,圣者不可毁,圣人是不可随便毁谤的。毁谤一个凡夫跟毁谤一个圣人,这个罪是天壤之别的,圣人是表法的,他是法身慧命的指标,毁谤圣人会断众生的慧命的;

毁谤凡夫的话也结了不好的恶缘,但是两者的罪是天壤之别,不然你谤佛看看,那个无间地狱一定少不了你。

所以佛陀还有佛陀的圣弟子,菩萨,这些大阿罗汉贤不可毁,不能、不可以随便毁谤的,因为他是法身慧命的指标,他是表法的。

【“无始妄想熏”:“妄想”,就是无明。无明的熏习,自无始来,念念不断,故称“无始妄想熏”。】

【义贯】

【“大慧,”摄“取”内外“种种尘”境,】以【“及无始”以来不断地受无明“妄想”之“熏”染,这两种】旁边写:内外。这两种【“是分别事识”(前七识)生起之“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144:【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注意喔!灭是指灭阿赖耶识的生灭之相,不是灭阿赖耶识的真如之体,如果连阿赖耶识的真如之体灭掉了,那麻烦大了,那谁来成佛呢?没有这个体,你修什么行呢?发菩提心就是要成真如啊,成就真如之体啊,那你发菩提心也不能成佛,变成外道的断灭见了。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注意听!大慧!如果,“覆”就是覆盖。覆盖了,“彼”是指如来藏。

如果覆盖在真识,真如之识,也就是说如来藏上。大慧!如果覆盖在如来藏上的真如之识,种种不实之诸虚妄灭,前面补三个字:现识中。现识中种种不实之,后面补两个字,不实的境界,无论是内心产生妄想的境界,或者是外在看到的实在的境界,其实统统是虚妄的。

诸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内外,外在的看起来是实在的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动物、矿物、植物,这外在的相也是虚妄,内在所执取的记忆,过去现在未来仍然是虚妄,

所以这现识中种种不实的境界,诸虚妄,补两个字:习气。灭,这个“灭”的旁边写四个字:由修而断,因为修行而断掉,“灭”就是灭掉这些妄想跟习气。

整句的意思是说,现识当中有种种不实在的境界,种种的内外虚妄的习气,因修行而断掉,

在座诸位!用断或者是灭是一种方便说,意思是了悟相本空,不是真的去除灭它,相不必除灭,了相体性不可得空无自性,这个叫做断,叫做灭,不是把相除掉,不是这个意思,

用断跟灭,你一定要了解,体证到空无自性,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是这种灭、这种断,这种除,不是干掉这个相,不是这个意思,是了相、体不可得,叫做断,叫做灭,所以了一切相内外皆是虚妄习气所构成,而由修行而断掉,而灭掉。

则,看底下,则一切。根,就是指六根,识就是指八识,这个六根跟八识,缘内外境是生灭之因,执取一切的内外相,

灭是什么呢?就是和合生灭之相也灭了,注意听喔!这个灭是指和合生灭之相也灭了,则一切六根八识和合生灭之相也灭,

注意喔!真如之体不灭,是生灭和合生灭之相灭,真如之体不可灭,真如之体如果灭的话,那就外道,叫做断灭见了,那就变成断灭见了,是名相灭。

就是相,注意!灭就是生灭,后面补两个字,叫做:已灭,这是指阿赖耶识,是名阿赖耶识的相生灭已灭,后面再补上,但是真如不灭,是这个意思,

只灭妄相,就是不再有妄执这些假相,内外种种的虚妄之相,透视一切相皆是依他起性不可得,因此灭,

注意喔!灭是指灭阿赖耶识的生灭之相,不是灭阿赖耶识的真如之体,如果连阿赖耶识的真如之体灭掉了,那麻烦大了,那谁来成佛呢?没有这个体,你修什么行呢?发菩提心就是要成真如啊,成就真如之体啊,那你发菩提心也不能成佛,变成外道的断灭见了。

整句的意思,师父再解释一下,这个对初学佛法来讲,实在是有一点困难。

大慧!如果把覆盖在彼如来藏真如之识,在现识当中种种不实的境界、诸虚妄的习气,因为修行而断而灭,那么则一切六根,还有八识这个和合生灭之相也就灭了,但是真如不灭,因此是名阿赖耶识的相,生灭已灭真如不灭,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因为有真如的体,才能修行才能成就佛道,所修行的善业,也才能够聚集起来,所修行的善根就不会坏。

【注释】

【“覆”:】就是【覆盖。】

【“真识”:即如来藏。】

【“种种不实诸虚妄”:即现识所现之种种不实境界】以【及虚妄习气。】

【“相灭”:指阿赖耶(现识)的“相生灭”灭。】因此,真如智慧的体性它是不会灭的,修行正是要开发出真如智慧的体性,叫做摩诃般若和涅槃妙性。

【义贯】

【“大慧,若覆”盖如来藏(“真识”)之上的现识所现之“种种不实”境界】以【及“诸虚妄”妄想习气,由修断而“灭”,】

这个“灭”,注意!不是灭掉那个相,是心中无相,了相空无自性不可得,证得体性本空,不是把那个妄相把它干掉、除掉,诸位!那个也是妄,相现前是妄,除掉相还是妄,所以心中自然无相,那个是“真”,

【“则一切”六“根”八“识”和合生灭之相亦“灭”,这称为现识(阿赖耶)的“相”生“灭”。】已灭。

接下来,这一段非常非常地重要,这是断妄归真,是修行最重要最重要的项目。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经文145:【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这一段非常非常地重要,这是断妄归真,是修行最重要最重要的项目。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4-1 诸识流注生灭,是依何而有生灭?诸识为什么、依靠什么而有生灭?是依靠根本无明还有自心所缘之境,妄念不断,所以诸识它流注有种种的生灭。

这一段很难,而且特别重要。这一段是断妄归真,修行最重要的项目,所有的修行都是要断妄要归真,这正是这一段。

但是这一段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非常难,几乎无法理解,师父慢慢地讲,你体会多少算多少。

大慧!相续灭者,意思就是说比较微细的,诸位!在相续的前面加两个字,叫做:流注。这样你就有一点概念了,

意思就是比较微细的流注相续,因修行令相续生灭灭之,叫做灭者,就是修断令灭。大慧!比较微细的流注相续,因修断令灭,因为修行令相续生灭灭已。

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接下来就是告诉你怎么样把相续流注的微细相续灭,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这分两个角度。

先讲第一个角度,如何来灭掉相续断妄归真呢?㈠相续。诸位在这里要标号,㈠相续所因灭,意思就是相续所依之因若灭,相续所依之因若灭则相续灭。相续所依之因若灭,则相续就灭。

㈡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前面一种相续所依之因若灭,那么相续则灭,这是因灭则相续灭。

接下来,所从灭及所缘灭,所依从之因灭,所依从之因灭在旁边写:就是依根本无明,所依从的根本无明之因灭,以及所缘,这个“灭”的前面再补上一个字:亦,亦灭。

所从灭以及所缘亦灭也灭,所依从的根本无明之因灭,以及所诸识流转之缘也灭,因灭缘也灭,则相续灭,诸位!则后面补两个字:则诸识相续灭,相续之流注生住灭,相便灭,则相续灭,则诸识相续之流注生灭相便灭。

大慧!所以者何?“所以者何”就是这是为什么呢?意思是为何因灭或者是因缘灭,就是指前面那两段,第一段是因灭,第二段是指因跟缘都灭,所以者何?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因灭或者是因缘灭,能令流注生灭便灭,这是为什么?

是其所依故,注意听!“其”这个字是指诸识流注生灭,依何而有生灭?是因为:⑴根本无明,就是依因。⑵依自心所见的缘,缘就是外境。

依自心所见的缘,无论是心相,或者是外在实际的外境,都是自心所见的这个外缘。也就是依根本无明和依自心所见的缘——就是外境。

所以是其所依故,其,是指诸识流注生灭,是依何而有生灭?诸识为什么、依靠什么而有生灭?是依靠根本无明还有自心所缘之境,妄念不断,所以诸识它流注有种种的生灭。

A、依者,标A,依者谓无始妄想熏,意思就是诸识流注所依之因,“依”就是依因,依什么呢?谓无始妄想,无始妄想,熏就是熏习,无始妄想在旁边写:根本无明为因。

所以依者,就是诸识流注所依之因,是什么?意思就是依无始妄想根本无明为因,这样来熏习。

B、缘者,缘就是诸识流注之缘,前面是因,诸识流注之因,流注生灭之因,现在是诸识流注生灭之缘,不但有诸识流注生灭的因,还有诸识流注生灭的缘,

缘是什么?诸识流注之缘者,谓自心见,诸位!这个“见”前面加一个字:所见,所见后面补几个字:所见种种虚妄分别境界,

不但无始来根本无明为熏习的因,无始妄想根本无明为因,就像树木的根,那么缘者就像树枝,这个根本无明就像树干,这个无始妄想熏就像树干。缘者,就是怎么样?就是树枝,就是枝末无明。

所以无始妄想熏就是根本无明;自心所见,这个是枝末,枝末无明。有树枝——有根本的树干,它一定会有树枝。根本无明叫做无始妄想熏,为树干,因为它太微细了,难以了解。

B,缘者为诸识流注之缘,为诸识自心所见种种的虚妄分别的境界,意思就是自心所见种种虚妄分别的境界,由这个变成粗糙的缘,而令诸识流注生灭不断。

所以诸识流注生灭,是因为无始妄想根本熏习,还有诸识流注的缘,有了因有了缘,因是无始根本,缘是见种种的虚妄境界。

识境妄想,识境在旁边补五个字:识所缘之境,意思就是识所缘之境,这会产生什么呢?这会产生严重的妄想,识所缘之境,

所以我们的内心是非常忙碌的,白天能所不断,晚上眼睛一闭起来,就浮现在我们的梦境当中,我们也很忙,换句话说,歇即是菩提,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唯佛。

这识境是什么意思?诸识流注生灭生起之原则,这是指自心所见种种虚妄的分别境界,这个就是识境妄想,识所缘境会产生种种的妄想,所以识者能缘,识者变现,识者所现,识者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无量劫来含藏在第八意识当中,善恶无记种子这个都是识还有识种的功能,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这是什么?都是指识,识所缘之境。

   4-2 简单讲因为有因,还有缘两种条件,识才有生灭,就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再把经文念一遍。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师父现在把它贯串起来,这一段是断妄归真,是修行的重要项目,我们一而再、再而三,不厌而烦就是希望你成就佛道。

大慧!(第一、)比较微细的流注相续,因修行令断,令相续生灭灭已,那么相续所依之因若灭,则微细的流注生灭的相续就灭。

第二、所依从之因若灭,以及所依从之缘也灭,这个诸识的流注生灭,怎么样?诸识的相续流注生灭便灭。

大慧!所以者何?这是为什么呢?是其所依故,这是因为诸识流注生灭,是依何而有生灭呢?

A、依根本无明,就是诸识流注所依之因,因为依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就是无始妄想熏习。

B、缘者为诸识流注之缘,为什么?因为自心所见到种种虚妄分别的境界,

不但根本无明那个微细难以了知,让我们识生灭,

还有凡夫妄想的众生见能所的自心所见的种种虚妄分别的境界,也让我们识境妄想,识所缘的境继续流注、继续妄想,从来没有停止,

简单讲因为有因,还有缘两种条件,识才有生灭,就是这个意思。

    4-3 我们今天要了生死,为什么叫你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因为一切相皆能令你的识心分别继续奔腾,一下子情绪高潮低潮,爱恨交织,完全没有忍辱。因此,人一碰到自己利害关系的时候,佛就摆在一边,无明就作主了,对不对?

【注释】

【“相续灭者”:“相续”,即流注,亦即诸识之微细生住灭相。“灭”,是修断。】

【“所因”:所依之因,】即无始戏论熏习,【即无始根本无明习气,亦即无始戏论习气,】什么叫做戏论?戏论就是增加生死,于生死了无益处叫做戏论,【此为诸识微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有了因,依因。

【“所从灭及所缘灭”:“所从”,亦即上之“所依”。“从”,即依从之义,故“所从”】亦【即诸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即根本无明。

“所缘”,为诸识流注生灭之缘。】因为依因还有依缘,依根本无明为因,依枝末无明为缘,根本无明就是无始妄想,枝末无明就是能所取境,那么诸识流注生灭之缘,缘就是能所取境,依根本无明之因以及能所取境的缘,【因与缘若皆灭,则流注生灭便灭。】

我们今天要了生死,为什么叫你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因为一切相皆能令你的识心分别继续奔腾,一下子情绪高潮低潮,爱恨交织,完全没有忍辱,

稍微忍一点,就是常常讲:你不要挑战我的耐性,那就表示他的耐性仅止于此而已。

因此,人一碰到自己利害关系的时候,佛就摆在一边,无明就作主了,对不对?我没有干掉你算很好了,你还想伤害我。这没有办法,

所以那个修行之所以困难,难在这个地方,很容易看到众生的缺点,而自我烦恼,他把别人的痛苦,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笨?把别人的缺点变成自己的无能,为什么这么的无知?不知道对方的缺点自己负责,

你千万不要在生灭法里面,变成注入一股执著;这个又变成他的缺点,变成你的生灭的因缘,不值得。学佛要学聪明一点,

所以不去看别人的过失,也不要落入语言文字里面,自己享受这一颗真如,无论天地万物变化,怎么变化,我们与真如无关,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如此无所住,无相无念无住,那么渐渐进入清凉地,渐渐进入清凉地,

所以你来打水陆,如果不了解这一颗真如无来去生灭增减,那么你就会变成作梦中的佛事;

但是如果你了解真如,如果你了,你这一分,其他人有没有开悟不知道,你这一分见性见到了真如,你所建立的这个水陆是真如的道场,就不是梦中佛事,是真如的道场。

你来打水陆,也不会因为你的付出,做义工很累很累,而牢骚抱怨,觉得这是我该做的。今天你来文殊讲堂,吃得不怎么样,你也不会因为吃的烦恼:

我是为道而来,为法而来的,我建立了真如的道场,不会因为衣食住行,我每一个角度都非常圆满的,因为无相、因为无念、因为无住,因为建立了真如的道场,

所以这个水陆来这边,功德大跟小是看你的心境。

4-4 记得!所有的法会都是为活人而设立的,不是为死人而设立的,能够超度拔度这些亡灵,当然也是佛教的附加价值,告诉人家佛教是平等是慈悲的。

记得!所有的法会都是为活人而设立的,不是为死人而设立的,能够超度拔度这些亡灵,当然也是佛教的附加价值,告诉人家佛教是平等是慈悲的,

对活的人度心灵,死掉的人度亡灵,让人家觉得佛法真的是广大无边,在生能够利益在世的人,亡者也能够利益亡灵,佛教真的是慈悲也平等。

如果你要来法会,经教上不通达,来这里就卡在一个相上里面来讲,那么你这个水陆法会,你所得到的功德,变成有相有限制的,所以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听经你闻法,你在做这个佛事法会,你就可以品尝真正的那种法的味道是什么,要不然也能结上很多的善缘,

你们看看,水陆法会里面的那一些,所讲到的那一些痛苦的地方,你看看梁皇宝忏写的那个,吓死了!脚底都会发凉,对不对?

虽然你没有办法建立真如的道场,看到那个梁皇宝忏里面,哇!这还得了,动不动就下去,动不动就下去,上来还很困难。

下去,不是指地下室,是指地狱啦。那吓坏了,真的吓坏了,所以来做法会,借重这个善巧方便,冥阳两利。

所以,师父:学佛要学聪明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办这个水陆?很简单!我们这个讲堂在城市的中心点,你不能搁着,闲得无事,要做冥阳两利的,平常讲经说法,佛七啊,打八关斋戒,每年让大大的冥阳两利,这是第一点。

第二、师父是个小和尚,每年叫人家说我的生日,你回来看一下又不好意思,每年水陆又接近我的生日,那么我们办一个水陆呢,他们就从世界各地回来,顺便看一下师父,因为我们是小号人物嘛,也没什么了不起,所以叫人家回来也不好意思,水陆就自然的集合,他因为回来打水陆,自动地就看到师父了。

那接下来,那么你要做法宝当然要募款,集资,讲到这个就我很害臊的事情,我这个内向的人,一讲到钱就很不好意思,但是你要做法宝,没有钱。对不对?

法轮要常转,食轮要常转,最先要转的是什么轮?要钱轮,金钱的钱,没有钱,食轮怎么转?你去买菜不要钱吗?你印经典不要钱吗?统统要钱啊,对不对?讲到这个害臊的事情,还让人家有一点安慰的地方,所以因此集资举办水陆的是这个,

最主要的就是让法无师真的很辛苦,里里外外他都很辛苦,这些法师也很辛苦,那么我们也非常地感动,也了解徒弟的辛苦,不过这个福德,法无师修的别人也抢不走,对不对?这些法师修的别人抢不走,

这些义工也借着因缘,大家来修修福来服务大众,因为大家都有大无我的,那么了悟了诸识生灭,建立了真如的道场以后,那么打水陆法会就完全不一样,为什么经教这么重要,为什么见性这么重要?

   4-5 我们现在凡所有内外都是无明,都是识心流注的生灭,就知道识心是贼,对不对?般若才是主人。简单讲,识心分别只是来我们真如心性当中作客的,主人不变的,主人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所以简单讲修学佛道,就是找到真如这个主人,那一些来来去去生生灭灭的这些识心分别,千万不要太罣碍它太在意它,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识心分别都是依他起的,不实在的妄相妄识。

【“是其所依故”:“其”是指诸识之流注生灭。】

【“依者,谓无始妄想熏”:“依”,即诸识流注所依之因。“无始妄想”,为无始根本无明。“熏”即熏习。】

【“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缘”,即诸识流注之缘。】

所以当你了解说,原来识心分别是生生是灭灭, 是灭灭是生生,原来所有的众生情绪都控制不住,无始的根本无明还有著境以为实,

所以一般人不学佛法的,两个字,就是:煎熬。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他就是一直煎熬、一直煎熬,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

没有学佛的人,他内心里面有无比的煎熬,他那种执著是没有办法放下的。

为了感情问题,一下跳楼自杀死了多少人?年轻人承受不了这个压力,国中跳楼自杀,高中跳楼自杀,大学活不下去跳楼自杀,那为什么?无法承受这个压力,因此所有的众生与其说在追求快乐,不如说在追求痛苦。

因此,在韩国的教育里面,更教育着:你没有学历就代表你没有信用卡,你没有学历就代表你没有金钱,你没有学历就代表你没有地位,所以在韩国那种竞争,要考上所有大学,汉城大学就是等于台大一样,拼到死去活来。

众生从小就是教你要面对这么现实的,你没读书就等于你没有财产、没有份量、没有名利、没有好的老婆、没有信用卡,因此读书……赚钱……

话讲回来,你没读书那你怎么办?不认识字,电脑不会,网路不会,是不是?现在的尖端科技统统不会,作为社会的边缘人,会的,不一定找到工作,所以这个是很残酷的现实,要活下来还真不简单,

也因此你就知道众生的痛苦——内苦、外苦、境界也苦,没有结婚也苦。没结婚,没找到一个好的依靠归宿;

结婚以后呢?每天看每天看,这样每天看,看久了就觉得很烦。是不是?买了衣服:我的老公以前都是赞叹我的身材,我现在身材去雕塑了,雕塑前雕塑后差那么多,衣服也转变了,我老公从来不看我一眼,他看久了也会生厌,不喜欢看。

人就是这样子,看看有没有找一点新鲜事,变来变去,变来变去,这个就是众生相,

所以众生没办法离开那一种根本无明,还有自心所现的种种妄想取境,一辈子都没办法。

那我们现在凡所有内外都是无明,都是识心流注的生灭,就知道识心是贼,对不对?般若才是主人。

简单讲,识心分别只是来我们真如心性当中作客的,主人不变的,主人在我们内心深处的,

所以简单讲修学佛道,就是找到真如这个主人,那一些来来去去生生灭灭的这些识心分别,千万不要太罣碍它太在意它,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识心分别都是依他起的,不实在的妄相妄识。

那么,“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缘”,即诸识流注之缘。

   4-6 简单讲,众生以刺激为快乐,而学佛的人以歇即是菩提,放下为快乐。众生以追求为快乐,而修学佛道以无相无妄为快乐,两个人享受的快乐不一样。

【“自心见”,即自心所见;“自心见等识境妄想”,】也就是识所缘之境而起种种妄想,

众生不知道境界本来就空,识还是空,叫做能所毕竟空寂,所以生死就无有休歇之处。

因此简单讲,众生以刺激为快乐,而学佛的人以歇即是菩提,放下为快乐。

众生以追求为快乐,而修学佛道以无相无妄为快乐,两个人享受的快乐不一样。

因此,只要你不学佛,从小一定要学得一技之长,譬如说你要跳跳芭蕾舞啊,跳到那个趾甲都断裂了,

你没看过那个芭蕾舞者吗?有一片叫做《黑天鹅》,有空你们看一下,《黑天鹅》。那个跳芭蕾舞的都一定要跳到那个趾甲,大拇趾的趾甲断裂、流血,只是为了一个上台的机会跟因缘,跳芭蕾舞跳到十年,跳到那个趾甲断裂再长,再痛再流血,

没有一个芭蕾舞者没有跳到那种程度,都是用脚尖走路的,我们用这样走路,她是这样子用脚尖走路,五个指头统统流血,

所以那个芭蕾舞者,小朋友有没有去学芭蕾舞,妈妈问:小朋友,你今天有没有去跳芭蕾舞啊?看她的趾甲就知道,就知道。

没有一个成就者那个趾甲没有坏过、没有流血过的,那个痛苦不堪的,要绑那个绷带继续跳,继续学的,任何一个……只有一个跳芭蕾舞的成就者,那个五个指头统统要重新长过的,那你就知道师父要上台,四十年。

【唐译作:“自心所见分别境界”。】

   4-7 “大慧,”诸识“相续”之微细流注生灭相,有两种方法可以修断使之“灭”。

【义贯】

【“大慧,”诸识“相续”之微细流注生灭相,有两种方法可以修断使之“灭”:

一、诸识“相续”流注“所”依之无明“因”若“灭”,“则”诸识“相续”流注之生灭即“灭”;】就是因灭,生灭就灭。

【二、或者,诸识流注生灭“所”依“从”之因“灭,】这个因灭,以【及”流注之“所缘”亦“灭”,如此,“则”诸识“相续”之流注生住灭相便“灭。

大慧,”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因灭,或因缘灭,流注生灭便灭呢?)因为这些都“是”诸识生灭“所依”之因的原“故”。

所谓诸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是指“无始”的根本无明“妄想”之“熏”习;

所谓诸识流注生灭生起之“缘者”,是指“自心”所“见”种种虚妄分别境界。】

为什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为什么?你不了解这颗本心真性,简单讲你就是用妄识在修行,用妄识在修行就是用生灭心,

所以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无体,对不对?识、非心、无体、不是真心,因此了悟了这一颗真心这修行的根本,

所以要想要进入不生灭的境界,必须体证涅槃的妙性,不生灭无增减的妙性。

4-8 《起信论》上有一段话,正好是对这两节经文最好的诠释:“生灭相者,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粗,与心相应故;二者细,与凡夫心不相应故。……此二种生灭依无明熏习而有,所谓依因、依缘:依因者,不觉义故;依缘者,妄作境界义故。

【诠论】

【《起信论》上有一段话,正好是对这两节经文最好的诠释:“生灭相者,有二种。

云何为二?一者粗,与心相应故;】什么叫做与心相应故呢?就是能所不断容易观察,凡夫能觉察得到的,叫心相应故。

如果你加几个字就更清楚了。用以凡夫能所心有感受得到的,这个叫做与心相应故,叫做粗。与凡夫心相应故,因为能所不断。

【二者细,与】凡夫【心不相应故】诸位!不相应的意思,是太微细,这个不相应是不易觉察的意思,不是那种念佛感应不感应,不是这个意思,不相应就是它不易觉察,太微细了,简单讲就是与境无关,唯证相应,因为它太微细了,所以与心不相应,与凡夫,

因为凡夫识能缘境,识,境就是识所缘境,能缘之识,所缘之境,这里心不相应,就是凡夫的心无法观察,太微细了。

所以,一者粗,以凡夫能觉察得到。二者细,以凡夫的心不易觉察,太微细了。

【……此二种生灭依无明熏习而有,所谓依因、依缘:依因者,不觉义故;依缘者,妄作境界义故。】

什么叫做妄作境界?误认为有实境可得。诸位!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定要学一技之长,总是依靠这个境界来过活,因为他要生存,

所以误认为有活可干,所以每一个人都干活,每一个人学一技之长,要不然没办法生存在这个世间,为了生存就妄作种种的境界,拼了老命也要执著。

譬如说你要参加奥运,你看看要举重,要练习举重,要举十年,才得到奥运的银牌,要举十年,每天都练习每天练习,得到了七百万。台湾有一个拿银牌,得到了七百万的奖金,举到很辛苦的。因此,为什么会妄作境界呢?因为我们要生存,要活下来。

【若因灭,则缘灭:因灭故,不相应心灭;】也就是因灭就是根本无明灭,不与外境相应的微细识心灭了。

【缘灭故,】与外境相应之识心灭了,这个就比较粗糙了,所以与外境相应之识心便灭,叫做【相应心灭。”】若因灭,则缘灭:因灭故,不与外境相应的微细识心灭,缘灭故,与外境相应粗糙的识心便灭。

【《起信论》所说的“相应心”(粗相)即是本经中所称的转识,】诸位!前面补一个七,叫做七转识,所称的七转识。【“不相应心”(细相)即是藏识。】在旁边写:第八识。

【又,《起信论》上说:如果“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便能“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而“显现法身”。

经中的“相灭”,便是破和合识相;】诸位!这破和合识是方便说,“识”只是真如的影子,并不需要去破,了识本空就是性,识性是不二的,说破说灭,那个其实是方便。

【“流注灭”,便是灭相续心相。】就是灭掉微细(相续心),因此修行人坚持离一切相没有能所,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坚持如如不动,这个相续心便慢慢地消失。【因为断妄归真是修行最重要的项目,故此段经文值得特别留意。】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4-9 这一段最重要的,你要断妄归真,仍然回归到正统的戒定慧。所以最后一句要勉励大家的就是:为佛圣弟子,天大的事都要忍下来,再大的事情统统要忍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夫。

那么,这一段最重要的,你要断妄归真,仍然回归到正统的戒定慧。

戒,诸位,佛有四种清净,这是我们的模范,时时刻刻要用,向佛向齐,就是我们一个佛弟子,佛陀就是我们的模范生,

佛陀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无所不净,这个我们用佛陀来作为我们的模范,我们向佛陀学习。

所以在座诸位啊!拜佛是把佛的戒律往身上持,拜佛是把佛陀的三昧往身上自己的自性学习,拜佛是把佛陀那一颗般若智慧往自性里面产生启动,这样是拜佛的真实的意义。

如果只是拜佛的相,那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拜什么呢?所以由外相佛引入自性佛,诸位!这是拜佛最重要的意义。

所以佛有三十二相,叫做最重要的最高叫做无见顶相,无见顶相是怎么来的,百劫修相好,佛陀百劫修相好,

无见顶相是怎么来的?就是不轻视众生常常礼佛,就是这个人非常地谦卑,行无相法,时时刻刻都很谦虚,很谦卑,时时刻刻都拜佛,定功课、拜佛、念佛,

然后看每一个众生都是佛,都是未来佛,非常地尊敬每一个众生,乃至于这个众生侮辱我,我也一样如此地尊敬他,这个众生残害我,我的心还是没有恨意。

这个人修了百千万劫的忍辱,谦卑,能够怎么样?向人用欢喜心;

再来,学柔软的腰,学柔软腰,柔软心,柔软的腰,这个常常礼敬一切众生,这个人修无量劫,便得无见顶相,因为无相故,

因此这个持戒,才能够入佛教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没有持戒没有办法,

也因此你今天自己认为是佛弟子,那么就冷静一下,身敬佛、语敬佛、意敬佛、戒敬佛,

所以佛陀教导这些出家众,早上起来要摸摸头,摸摸头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要剃一个光头,亮度很够,是为什么呢?剃度就是为了剃除那一颗烦恼的心。

那么一个出家众,在执著外境这些生灭的假相,那么便失去这个意义,所以出家众抛弃了财色名食睡,为的就是两个字:解脱。因此,佛用这个相来引导你,警惕一切出家众,出家众。

所以这个定,接下来就是定,要断妄归真,第二个叫做定,定就是三昧力,令心无所住时时念佛,三昧就会现前,因为这是给众生听的,若见真如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所以这个定就是三昧,

你一定要记住,所谓的佛事,成就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没有一尊佛说没有三昧,可以成就佛道,这个定是通往成佛的桥梁,没有三昧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成就佛道的。

持戒,像五戒十善是人天乘,这个定的话,是包括上面色界无色界都有定,但是佛教讲的是自性清净定,那伽常在定,无一不定时,这种三昧发自于真心本性的定,无功用行的定,这是三昧,

要断妄归真,必须要有三昧的功夫,也就是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慈悲心,般若智慧心,离相,离相即行深般若波罗蜜。

慧,就是坚持亲近胜善知识,用现在的话来讲坚持亲近,大悟见性的胜善知识。为什么?因为只有他能够指引启动你内在深处的真如本性,他是一种开关,点燃火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这一片草原,没有人点火,大悟见性的人一启动,这火一点,烧起来了,真如自性、般若智慧三昧就启动了,所以坚持亲近胜善知识,听经闻法,开佛的知见、开佛的智慧。

所以有几个重要:一个学佛的人,具足了正知、正见、正精进、正念、正智、正慧,为什么统统讲一个“正”?就是不能走偏,你要是邪知、邪见、邪精进、邪念、邪智、邪慧,那就麻烦大了。

所以一个佛弟子,持佛的净戒,行佛的大忍辱的圣弟子,如果有人用粪来泼洒你,脏的是粪不是你,

所以最后一句要勉励大家的就是:为佛圣弟子,天大的事都要忍下来,再大的事情统统要忍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夫。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经文146:【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这一段是比喻转识、藏识与真相三者,非一非异,来表示真相不灭的道理。

【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

   5-1 大慧!譬如泥团,这比喻作第八意识;微尘,这比喻作如来藏。非异非不异,用现在通俗的话就是,“非”就是不能说,“异”就是不同,不能说两种是不同的东西。“非不异”,“不异”就是“同”,也不能说是同。

大慧!譬如泥团,这比喻作第八意识;微尘,这比喻作如来藏。

非异非不异,用现在通俗的话就是,“非”就是不能说,“异”就是不同,不能说两种是不同的东西。

“非不异”,“不异”旁边画一线,就是“同”,也不能说是同,

所以,你不要给文字搞混了,不异(画一线)就是同,就是非异非同的意思,非异就是不能说,怎么样?是不同,异就是不同,非不异,也不能说是同,是相同的东西。

这个泥团跟微尘不能说是不同的东西,泥团确实由微尘来,也不能说是相同,泥团比较大,微尘比较小,看相就知道了,也不能说是相同。对不对?那么大的泥团,那么小的微尘,相当然不一样,非不异就是也不能说是相同,从相就看得很清楚。

又例如,八识跟如来藏的关系是什么?例如金子,与用金子所打造的装饰品,种种的庄严具,金子可以打造项链、戒指,种种的庄严具、器具啊,有的杯子用金打造的,有的盆子用金打造的,也行。

台湾以前有一个包括厕所都是用金子打造的,全家都是珠光宝气,金银所构成的,连马桶都是用金打造的,这样子严重不严重?我看到那个新闻报导吓一跳,是不是?吓一跳,哇!连这个马桶都是用金子打造而成的,是不是?

为什么不拿来印我的《楞严经》呢?为什么连一个厕所马桶都要全部都是用金子做成的,意义是什么?意义就是炫耀而已啊,现在那个人死掉了,马桶也带不去啰。

所以,师父说:人要学聪明一点,有一点福报要培一点福,变成福中福,不要浪费金钱,把这个金钱化作福报。

说金子跟用金子所打造的装饰品,也是这样子,亦复如是,非异非不异。

底下就是解释了。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异就是不同,如果这个泥团跟微尘是不相同的东西,非彼所成,前面补三个字:则泥团,非就是非是,彼就是指微尘,则泥团非是,彼就是微尘,则泥团非是彼微尘所成的,而补两个字,而泥团,实在是彼微尘所成的,这个泥团实实在在就是微尘所构成的。

这句话再讲一遍。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这谁能看得懂呢?所以这个《楞伽经》简单到没有人看得懂啊。则泥团非是彼微尘所成,意思就是泥团跟微尘如果是不同,那么泥团就不是微尘所构成的,但是泥团实在是微尘所构成的,是故不异,所以泥团与微尘两者性实在是没有不同,不相异,是完全相同,不异就是同了。

若不异者,从外相来看呢?从外相来看,若泥团跟微尘,不异就是同,如果说泥团跟微尘是相同,这样讲也不对,则泥团之大相,它的相泥团一坨一坨的,对不对?

小时候我们也玩过泥团,挖,做做做,然后叭下去,啵!破一个洞,你要将它补起来。小时候都玩这种游戏,捏捏捏,因为我们没什么钱,穷人就是这样子,那女孩子呢?

女孩子就是跳那个橡皮筋,橡皮筋,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跳……我们就在那边玩泥团,她们就是玩那个橡皮筋,玩到最后男孩也会玩橡皮筋,过来过去过来过去,我也会跳啊,穷人就是没钱。

如果从外相来看,这个泥团跟微尘,不异就是同,相同,如若不异,意思就是说,如果说这两种是相同,则泥团的大相与微尘之小相,从相上来看应当没有分别,事实不然,泥团一坨一坨的,相比较大;微尘颗粒本身当然是小,两者有没有分别?确实有分别,意思就是,然后如果说泥团与微尘,两者完全没有相异之处的话,也不对!因为泥团之相比较大,微尘之相比较小。

好!现在师父把它贯串起来,整段的意思是说:

大慧!譬如泥团比喻作八识,微尘比喻作如来藏,非异非不异,不能说不同,也不能说是同。例如金子,还有用金子所打造的庄严装饰品,也是一样,非异非不异,亦复如是。

大慧!如果泥团还有微尘,是不同的话,异就是不同,那么泥团非是彼微尘所构成的。而泥团,但是这个泥团实在是微尘,彼微尘所构成的,是故不异,是故泥团跟微尘两者其性是相同的,性实不相异,不相异就是同,不异就是同。

从外相来看,如果泥团跟微尘是不异,是相同的话,那这样讲也不对,因为泥团的相比较大,而微尘的相比较小,事实上它是有分别的,不能说两种是不异,两种是相同的东西。所以意思是说,泥团还有微尘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相异之处,确实有相异之处。

【注释】

【“泥团、微尘”:即泥团与微尘。】

【“非异非不异”:亦即:非一非异。“不异”即是一,一即是同。】

【“金、庄严具”:】亦【即金子与用金子所打造的装饰品。】

【“非彼所成”:则泥团应非微尘(“彼”)所构成。】

【“而实彼成”:而泥团实为微尘所构成。】

【“是故不异”:是故泥团与微尘两者性实不相异。】不相异就是不异了,就是同了。

【义贯】

【“大慧,譬如泥团”与“微尘”,两者】是【非一非异】的关系【。】又如同【“金”子与用金子打造的装饰品(】就是【“庄严具”),也是一样:非一非异。

“大慧,若泥团”与“微尘”相“异”的话,则泥团不应是微尘“所”构“成”的,然“而”泥团“实”在是微尘(“彼”)所构“成”的,因此,两者性实“不”相“异”。

然而,如果说泥团与微尘两者完全没有相异之处的话,“则泥团”与“微尘应无分别”(而为同一样东西,不应有两样东西。)】

    5-2 不管你修道断惑归真、或者起惑造业堕于三涂,于圣于凡,或染或净,那真如本性永远是一样,永远不变,永远在那里,故说:“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就是这道理。

【诠论】

【这一段是比喻转识、藏识与真相三者,非一非异,来表示真相不灭的道理。

上一节,佛指出如何修道而灭妄,然而佛怕不明白的人以为真心也因藏识灭而灭,】那么就变成断灭的外道见了,所以佛怕众生误会,

【所以特别提出这个比喻,表明真心】真心就是真如之心性,它的【心体】是【不】会【灭】的【,只是妄心之相灭。】

【这里,微尘比喻真相(】就是【如来藏),】就是不生灭的如来藏,【因为尘性是不会改变的。泥团】就【比喻】作生灭的【藏识;

尘(】这个【如来藏)之所以成为泥团(八识),是因为有水份(】因为有【无明)的原故,】因为有无明就变成八识,如果没有无明就变成如来藏,

【这】个【水就隐含在其中。】这个水是指无明,如果无明存在,就有八识,如果无明不存在唯是如来藏。

【有水,真相之尘则变成泥,水】如果【干】,烘干了,【(无明灭)则泥团散,】恢复原状,【复为尘(本性】就【现),而尘不灭。

相同的,无明灭时,藏识之泥团散,而微尘(如来藏)真相宛然无有改异。

金饰也是一样,金子比喻真相,由于有匠人之工】以【及火等因缘,】要工匠还有火来打造,大家都知道打造金子要很高的温度,它才会打造成功,没有火没办法的,【而得把金子打造成金饰之器。

匠工、火等因缘,比喻无明及种种境界,所成的“金庄严具”比喻藏识】(就是第八意识)【、转识】(就是前七识)【。

虽然成了种种庄严具,但只是金子的形相改变,金子还是原来的金子,金性并没有改变。】

这一点说明了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那接下来就看你生生世世有没有那个善根,来接近到佛法,有没有这个因缘转识成智,这个没有宿世的善根是没办法的。

【同样的,若再把这些金庄严具熔成一块金子,消失的只是那些庄严的形相,金子之性还是丝毫不动。】金性不变,所以,我们真如自性亘古以来,没有增减,

【因此,不管你怎么变:金变为金器,金器再变为金;乃是尘加水为泥团,或泥团去水,复散为尘,也是一样,变来变去,金性与尘性总是在那里,总是不变,

这用来比喻:不管你修道断惑归真、或者起惑造业堕于三涂,于圣于凡,或染或净,那真如本性永远是一样,永远不变,永远在那里,故说:“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就是这道理。

虽然真如之性,凡圣无异,这是真如的“不变”义,以了不变,则不落断见。】断见就是怎么样?人死了以后真如跟着没有,叫做断见。

【但真如还是有“随缘”义,】这一段只能当作善巧方便说,但是真如还是有随缘义,【以有随缘义,故随缘成物、成器,以了随缘,故不堕常见。

而凡夫以不了此,故妄自起惑,妄依染境,而忘失本性,枉入诸趣,枉受大苦。】

为什么都加一个“冤枉”的“枉”?这个重点在哪里呢?就是我们六道轮回冤枉的受苦,因为迷迷糊糊来,又迷迷糊糊受苦,接下去又迷迷糊糊继续六道轮回,

谁启以光明呢?三界的火宅,谁启动我们内心的光明呢?唯如来大智的圣者,所以枉入诸趣,枉受轮回,就是我们今天吃的苦实在是很冤枉,

【故欲修道证真,必须了此真性不失、不灭、不改之理,方能与至理相应。】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经文147:【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所以,在座诸位!不是把这个识灭掉,一定要彻底的了解识性就是真如之性,只要不妄,识就是性,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

【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

因为它太简单了,一般来是看不懂它在讲什么。它太简化了,文字也太少了,涵义却很深,你要注意听喔!

如是,大慧!转识,在旁边写一个:七,七转识。那么藏识呢?就是八,指第八意识。

那么七转识、第八的藏识,还有真相,真如之相,如果不同,意思就是转识与第八的藏识,与真如之相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不一样,若异就是不一样。藏识非因,藏识便非七转识生起之因。

藏识非因,便非七转识生起之因,很清楚的,七转识生起之因是来自于藏识,所以藏识非因,藏识便非七转识生起之因,因为不同嘛。

若不异,不异就是同,如果说七转识就是藏识,若不异就是同,如果七转识等同藏识的话,当转识灭,当七转识随境界而灭,

七转识是因境而起嘛,对不对?随境而起,当境灭七转识应灭,当七转识灭的时候,藏识也应灭,因为它是不异嘛,两种是相同的东西嘛。

所以,要彻底了解讲异是不对的,讲不异,同也不对,讲异,就是七转识跟八识的藏识,如果不一样,那么第八意识便不是七转识生起的因,那么如果是不异,是相同也不对,如果是相同,那么七转识灭当然藏识也就灭了。

何况而自真相实不灭,自就是自体,自真相,真相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就是含藏有真如,

诸位!这个藏识有两种涵义:A、含藏着善恶业,迷的时候讲的,含藏有善恶业还有无记业,这个迷的时候。B、但是呢?这个藏识也含藏有真如之识,这个就是悟了。

所以这个藏识,分迷跟悟来讲,要迷的话,它就是善业恶业无记业,随着迷惑去轮回;要是这个藏识悟了,变成如来藏,就是含藏有真如之识。

所以真相是指真如之相,是清净是无垢的,这是属于悟了以后,灭掉这个染污的这个心相,剩下的本体,叫做真相实不灭,

意思就是,何况自体之真心真如清净心,无垢的清净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实在是不灭。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不是,并非,非就是并非,并非如来藏自体之真如相识灭掉,并非如来藏自体之真相灭,

而是指,灭是灭掉什么,是指藏识依无明而有,与转识依境界而有,这两种业相灭,

所以灭是灭掉业相,不是灭掉真如之相,就是如来藏自体之真相,并非灭掉如来藏自体的真相,只是灭掉藏识与转识,

藏识依根本无明而有,转识依境界而有,能所不断叫做转,能所不断叫做转动,业太微细了,业识太微细了,业相太微细了,所以这个业相包括有两种:藏识与转识,依根本无明而有也叫做业相,依境界而有也是叫做业相,

所以但业相灭,是指藏识与转识,依无明跟依境界而有的无明妄念灭,不是真如灭,真如之相清净无垢识不灭。

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如果自性清净真如之相、清净无垢识真的灭了,灭者就是真的被灭掉了,那么麻烦大了,我们的藏识所依归的本体应灭,就变成没有任何摄持这个善恶的果报,发菩提心也没用,

因为没有真如之体,就像外道的断灭,你怎么修善也没用啊,没有藏识来含藏一切善的种子,也没有真如之相。为什么?一切都是断灭,

所以如果自性清净的真如之相真的被灭了,那么阿赖耶的本体就变成也应当灭了,而事实上阿赖耶识的本体是不会灭的。

好,我把它贯串一遍。经文先念一遍。

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

如是,大慧!七转识第八意识的藏识,与真相的关系,如果不同,那么第八意识这个藏识,便非七转识生起之因,因为是不同嘛,

若是不异就是完全相同,那么如果完全相同,当我们对境不执著、不分别,这个七转识灭,那么藏识也就跟着灭,因为是相同嘛,

这是暂时姑且这样说,何况自体的真相,无垢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实在是不会灭,如果真如之相灭,就变成外道的断灭。

是故,大慧!并非如来藏自体的真相灭,非自真相识灭。大慧!并非如来藏自体的真相灭,只是藏识与转识这个业相灭,而藏识依根本无明而有,依根本无明跟枝末无明而有的,灭是灭掉这个。

换句话说,如果,自就是自性清净,自性清净的真相——就是真如之相,若自性清净真如之相,清净无垢识真的灭了,假设说真的灭了,那么阿赖耶识的本体就没有了,也则应灭啊。

事实不然,阿赖耶识的本体是从来不灭的,所以我们能成佛,所以依此真如之相,自性清净心,而能修行一直到成佛,是不灭的,这样做善才有意义,修行才有意义,做功德才有意义,因为将来会得真正的果报。所以修任何的因,都不会落于断灭,不是像外道一样断灭见。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转识”:即七转识,亦即前七识。】

【“藏识”:即阿赖耶识。以阿赖耶有贮藏众生一切生死业果之功能,令不散失,故称藏识。】这种子一保存起来,善就有善报,恶就有恶报。

【又,以唯识家言,阿赖耶】本身【具】有【我爱执藏义,】强烈的一种执著,所藏的种子,都具有强烈的执著,【故称藏识。】

【“真相”:即如来藏自性情净心。】

【“藏识非因”:谓“藏识”便“非”七转识生起之“因”。】

【“而自真相实不灭”:“而”如来藏“自”体之“真相实不灭”。】

【“非自真相识灭”:谓并非如来藏自体之真相灭。】

【“业相”:指藏识及转识二者。】注意!藏识依根本无明而言,转识依枝末无明而有,这个稍微注意一下。

【义贯】

【(就像微尘与泥团非一非异,金与金饰非一非异,)同样的道理,大慧,“转识”(前七识)、“藏识”(第八阿赖耶识)与“真相”(如来藏)三者亦是非一非异:

此三者“若”是完全不一样的三种东西的话,(彼此完全相“异”,)则阿赖耶(“藏识”)应“非”前七识生起之“因”。

(因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绝不会有因与果的关系,如瓜与李不同,瓜不能生李,猫与狗不同,猫不能生狗。

但七转识的确是由藏识生起,而藏识也的确由如来藏因无明风动而起,所以不能说这三者是完全相异的三样东西,因此此三者非异。)

但如果说这三者是一而非三,(也就是说:是同一个),那也不对。因为这样一来,则当根境不相对时,七“转识灭”,这时,“藏识亦应”跟着“灭”。】因为是相同嘛。【(因为它们是同一个。

而实不然:藏识之体实不随七转识灭而灭,所以不可说藏识与】七【转识是同一个。)

“而”且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之“真相”亦“实不灭”。

“是故,大慧”,修道断惑时,并“非”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之“真相识灭”,而只是依无明】以【及虚妄境界而现之“业相”( 】就是【藏识、转识)“灭”而已。

如果如来藏“自”性清净之“真相”真的“灭”的话,则“藏识”(阿赖耶)之本体应“灭”。

(因为藏识是依真如而有。而藏识之本体实不断不灭,】注意喔!所以我们本身有一个不断不灭的真如本体,就含藏在藏识里面,【因为藏识之本体是真如。】其实识当下就是真如,这是不二的,分别当下就是不分别。

【正如前面的比喻:泥团与金饰之相可坏,而微尘之性与金性实不坏,是同一个道理。)】

【诠论】

【《起信论》上说:“依如来藏有生灭心,】简单讲就是依真起妄,妄才有生灭心嘛。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在座诸位!这里一定要把不生不灭与生灭这个“和合”两个字,当作是方便说,事实上不合的。

诸位!如果生灭跟不生不灭真的合起来的话,坏了生灭就一定会伤到不生不灭,所以在这里必定要了解不生不灭是真体,生灭只是影子而已,就像一棵树,还有影子而已。

但是,如果了影子本空,树体是不变的,树的体性并没有生灭增减的,所以这个时候识就是性啰。

【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所以修道破惑时,灭的只是阿赖耶的生灭部分,】

诸位!说到这个“灭”,其实是了生灭本空称为灭,不是除掉生灭,因为无生灭的涅槃妙性,站在这个角度,叫做除去生灭,

但是生灭体性本空,了生灭本空即离,生灭就是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简单讲生灭有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如幻,因为它是生灭,所以万法如幻,因为它是无常,所以万法如幻。

为什么佛用如幻这个角度来谈呢?因为万法都是生生灭灭,生生灭灭不实在,没有一个究竟的实体可得,所以生灭另外一个名相,叫做如幻。

这灭的只是阿赖耶的生灭部分,【亦即,但其相灭;】这如幻的相灭,【而阿赖耶的不生灭部分,亦即如来藏性,则不灭。

此即《楞严》所云:“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就是此义。“寂灭”者,不生不灭也,不生不灭者,即是如来藏性。因此,妄可灭,而真终不灭;】

所以,在座诸位!不是把这个识灭掉,一定要彻底的了解识性就是真如之性,只要不妄,识就是性,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

所以当你在妄想妄动的时候,如果你一直想要把那个妄想妄动再除掉,诸位!断除妄想重增妄,就是这个道理,

了妄就是生灭,知幻即离。所以为什么学佛的人要重复地讲: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

为什么要讲放下?不讲这个断除,讲断除是方便说,所以断除妄想重增妄,趣向圣道亦是邪,道不可回向故,何以故?

等如虚空不可转,不可转动啊,道等如虚空不可回向,何以故?不可回向,这个是《小品般若经》讲的,何以道不可回向?

若有回向即有转动,转动是代谢之辞,体等如虚空不可转动,无生灭故。所以,妄可灭真终不灭,

【相有改,而】真如之【性终不迁。这是《楞伽》一经的管钥。因为一切修道、破惑、证真之入门与究竟尽在于斯:】所以这个“识”一定要了悟“不可得”,识性就显现。

【欲入如来无上道门者,非此不得入;欲得究竟证悟者,非达于此,不得谓究竟。故此理实为修学无上正法之最精要处。】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7 经文148:【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此句以上是如来显示真理,从这以下,是开始破邪。因为真虽显,而邪若不破,则足以乱真,乃至于碍正理之修行,因此显真须辅以破妄。

【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7-1 今天所有的听经闻法的辛苦,都是功不唐捐。为什么叫功不唐捐呢?这含藏所有的种子善根福德因缘,全部会聚集起来的。

大慧!如果说第八意识含藏有真如的藏识的本体也会灭,那么不异于外道、邪执、断见的论议,这就没有什么两样。

如果我们藏识的本体也灭,那么我们也不需要发菩提心,你有这个菩提因,因为没有本体,也不可能得菩提果。

你今天所有的辛辛苦苦地听经闻法,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为什么?因为没有真如的本体,等于外道的断灭见,一切因果都不存在,那我们为什么我们讲功不唐捐呢?

今天所有的听经闻法的辛苦,都是功不唐捐。为什么叫功不唐捐呢?这含藏所有的种子善根福德因缘,全部会聚集起来的。

你今天所有的辛苦是值得的,你今天所有的行善是有因果的,此因果是不会失去的,

那我们就觉得生命做善有意义,听经闻法有意义,修行开智慧有意义,成佛有意义,就变得什么都很积极,也很有意义啦,

其实断灭见,修善也没有用,做恶也不会受这个果报,那就麻烦大了,什么坏事都敢做。

【义贯】

【“大慧,”若说“藏识”(第八识)之本体也会“灭”尽的话,这种说法就与“外道”的邪执“断见”之“论议”没】有【什么两样,(而非如来的无上正真之理,菩萨于此应知鉴别。)】

   7-2 【此经因是顿教,所以先显正理,次破邪;若是渐教,则先破邪,后次第显正,此为顿渐之不同。】顿是显真后破邪,渐是先破邪后显真。

【诠论】

【此句以上是如来显示真理,从这以下,是开始破邪。

因为真虽显,而邪若不破,则足以乱真,乃至于碍正理之修行,因此显真须辅以破妄。】所以说,破妄显真,破妄显真,显真必须破妄。

【又,凡夫之所以不悟、不入正理者,以有邪见,以此邪见故障正理,所以必须破邪,正真方能全显。

此经因是顿教,所以先显正理,次破邪;若是渐教,则先破邪,后次第显正,此为顿渐之不同。】顿是显真后破邪,渐是先破邪后显真。

【前面说,修行证真之时,只是业相灭,藏识之体并不灭,因为藏识是以真如为本体,所以到了佛果位】的【时】候【,阿赖耶只转其名,不转其实。】

实就是指体性的意思。阿赖耶只转其名不转其体,是为什么?这答案存在在哪里?因为阿赖耶也是个名相。

所以,跟妄,染净和合所存在的一个虚妄的名;真如也是一个名,但是真如的体从来没有增减,所以叫做但转其名不转其体,就是阿赖耶识,因为是不二,同时就转成真如的本体,就是当下。

    7-3 六祖大师说:“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所以六祖大师说:“大圆镜智性清净,】大圆镜智是指第八意识,其性本来就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平等性智是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我们之所以不平等,是因为第七意识染有我法二执,所以心不平等,所以第七意识称为末那识,末那翻译成中文叫做染有我,染有我执还有染有法执,所以第七意识转识成智后呢?就称为平等性智心无病。这不叫做“识”啰,这叫做“智”。

【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智是指第六意识,我们一般第六意识对境妄念不断,念念相续,不善观察,只知道要执著,可是开悟见性不一样,开悟见性叫做妙观察。

什么叫做妙观察呢?虽分别不做分别想,所有的动态里面体性本空,动静不可得,所以观照任何的相,直通无生之理体,叫做妙观察智见非功。

什么叫做见非功?意思就是,妙观察智照见并不是刻意地照,没有能照、没有所照,这个照见也不是作功夫的照,意思是用不生灭、无为的心体大用的一种妙用,就是不是刻意地造作,叫做非功。

这妙观察智照见一切外境本身并不是刻意的,因为他入于无为心体的大用、妙用。

【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所作智,当然就是成就一切所作,指的是前五识,

记住!前五识一定要等到第八意识彻底转动,所以六七是因上转,八跟前五是果地转,不一样的!

所以成所作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如果是成佛以后,那么就成就一切所作的都是同一切的智慧,统统是用智慧,他的智慧就同大圆镜智,

所以第八意识转成大圆镜智的时候,前五识同时转,全部都是成所作,成就一切所作。

那么,【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五八这是果上转,六七这是因中转,不一样。因中转,所以五八六七果因转,果是指五八,前五识还有第八意识,因中转,因转是指第六意识,还有第七意识,

但用名言无实性,所有的佛陀所建立的诸法,都只是名言,说说而已,方便脱黏解缚,知道所有的名言都空无自性,只是善巧方便。

所以在座诸位!用这些名相来诤论,是很可怕的法执,所有的名相变成一种实有的东西,你写过来,我批评过去,你批评过来,我毁谤过去,把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名相,拿来变成一种工具,

而把自己认为:我才是传如来的正法,别人都谤如来的正法。讲来讲去到最后还是自己对,

这个就是失去了佛教导这些众生要入于无诤,要用平等、用无相、要无念,除非那个人所讲的是恶知见、邪见,

但是众生都有一些少许的自我的个性,所以出来的名相、名言,虽然写出来的语言文字都是一些佛法,但是你可以看到他的一些火气,看到他的不满,从中间你可以感受到;

谦卑里面又否定别人,这个就是习气。

因此不要在智慧里面夹杂着傲慢,这个就是佛陀告诉我们所有的名言都空无自性,不应把这些佛所讲的名相啊,背了很多,好像煞有其事,却没有证悟到真正的本体,

真正的本体,就是无诤,懂得享用这份涅槃的妙心跟妙性,歇即是菩提,

所以善用心性的人,本性就会流露一切的佛的名言,而了空无自性。

但是,不知道的人,还真的佛有说法,还真的用了很多佛教的名相,彼此之间争锋相对,

所以,见性跟学者的研究、跟不悟是差天壤之别的。

因此,若开采了摩诃般若涅槃妙性,了悟名言佛性都只是一个名词,他有证量的境界,他会享受这一份平静的心,希望大家善用于自己的心性,不要掉进去名言、语言文字。

若于转处不留情,不留情就是无所住,如果在转识成智之处,也不认为自己在转识成智,也不执著说:我现在正在转识成智。

这个意思就是,没有东西可以转动,识就是性,这个时候,叫做若于转处不留情,转处是因为对众生讲,叫做转识成智,“识”它本身就是“智”。

诸位!如果没有妄,“识”就是“智”啊!心无妄识就是智,对不对?所以,若于转处不留情,不留情就是无所住,无所住,并没有任何东西转来转去。

若于转识成智,也不执著一个说:我正在转识成智,是如此地无为、不造作,这是真正的转。

繁兴永处那伽定,“那伽”就是佛的定,繁兴就是众多繁琐的根尘识,一十八界的所发生的种种现象,内外种种的法,叫做繁兴永处,在一切繁多众多根尘识一十八界,统统是佛的定。

所以说繁兴众多之事,他的心也永远处于在佛的三昧里面,因此说若人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7-4 修道修到后来,虽然烦恼断了,但一切也都断灭,这种是外道的断灭恶见,断一切善根佛种,令众生永处轮回,罪过极大,死后以其恶重故,当堕地狱。

【此句经文说:如果藏识之体真的灭,则表示真如也跟着灭,因为藏识之体就是真如;】

意思就是藏识就是真如,真如就是藏识,看你有妄,妄叫做藏识,悟了就是真如,你把藏识除掉了,那么真如跑去哪里?真如就断灭了。

【如果那样的话,一切因缘业果】就【应断,怎么会有成佛这件事?

修道修到后来,虽然烦恼断了,但一切也都断灭,这种是外道的断灭恶见,断一切善根佛种,令众生永处轮回,罪过极大,死后以其恶重故,当堕地狱。是故彼非佛无上正真之理。】

底下很是重要!这【正】见【与邪】见【之差,】凡夫是没办法判别的,就看你的福德因缘善根够不够,亲近到谁。

这个正见跟邪见,【只是一毫之间,】就是那一念要搞错了,【却谬之千里。】就谬之千里,就差很多了。

意思是你亲近恶知见、邪见、坏佛正见的,那一念因为你没有能力分辨嘛,就好像又觉得他好像完全对了,就一直走下去一直走下去,越走就离菩提道就越远,问题是没有办法去发现自己走错路,还沾沾自喜,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

有的人一定要爬到,拿楼梯爬了很高的墙,才发现糟糕了,爬错墙了。所以,宿世没有正见的善根福德因缘,他也跨不到、进不到正法的道场。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7-5 邪执共有三种:

【再者,邪执共有三种:

一、凡夫依钝惑,而执五蕴身心,计为常乐我净,亦称凡夫四倒。】

钝惑也就是速度稍微慢一点,人要先有身见后起贪嗔痴,所以这个钝惑就是贪,就是等于思惑,贪嗔痴慢疑,而执五蕴身心,计为常乐我净,也称为凡夫四倒。

【二、外道依利惑,】利惑就速度很快了,比如说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而于五蕴身心上,】速度很快,【分别计】著【执】著【为我,

离蕴】即我,意思就是离这个五蕴身有一个“我”,叫做离蕴有我或者【即蕴】是“我”【、】离开五蕴有一个“我”或者好这个五蕴身就是一个“我”,这个都是不对的,离开五蕴身没有一个我。

诸位!就是这个五蕴身,也不是真正有一个“我”啊,所以叫做离蕴有我或者即蕴是我。

这个是外道见或【或】者是【断】见【或】者【常】见【、】加上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加上去来今三世、成六十二见。】这个我们在讲《六祖坛经》也讲过了。

【三、小乘虽破我执,而起法见,】法见就是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这个法,误认为是真正的有法,而不知道所有的法都是语言文字,方便脱黏解缚的,

佛所建立的法立刻就遣,对不对?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

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随立随遣,随立随遣,万法只有方便说,起法见就不对。

【不知真常之性,】不知万法毕竟空寂,本来就是常住之性,

【而于一真法性】一真就是毕竟空寂,【妄计】在这个绝对毕竟空寂,妄计【无常、苦、空、不净,】

诸位!我们这个色身讲观不净观,诸位!诸法本来就空,净都安不上,岂有不净这个观念呢?

所以小乘修学佛道呢?他就是有能观有所观,修止又修观,能观所观,能止所止。

诸位!在究竟的佛性来讲,常都安不上,岂有无常?在究竟的佛道上,乐也安不上,这毕竟涅槃真实的乐,苦跟乐不可得,苦是对乐讲的。诸位!诸法本空不必安一个空,

所以这个无常苦空不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众生看到了,这阿罗汉看到了世间的相是这样子,

但其实其性空无自性,无常空无自性、苦空无自性、空空无自性、不净空无自性,

本空的东西硬要一个观无常、观空、观苦、观不净,诸位!这个仍然是颠倒,你本无常、本空、本苦、本不净,本无净和不净,那么不安立任何的名相,

总之以上凡夫执著外境,二乘人了悟有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可以修行,可是在究竟之处,这个仍然是颠倒,

【称为声闻四倒。总之,以上凡外邪小,总名为邪,以不应正理故,】意思就是以不相应佛究竟真如之正理,

因此师父在这里重复讲一句话:大乘不但是佛说,而且是究竟说,究竟说!所以我们也不必去在意别人说大乘非佛说,在这里争的大家面红耳赤,其实不重要,不重要!

真正的体悟到究竟的见性,达到佛的究竟义,真心本性体用不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哇!这个是真的究竟说。

【修学正理者,应当远离】凡外【。】凡夫外道二乘人的邪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0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