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71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20-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4-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295 别答五阴根本生因:(5)识阴之生因——罔象之妄想
这个「罔象」,就是若有若无。「罔象」,就是虚无,虚无妄想,也就是湛入合湛。
(义贯)经文104:【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
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妄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
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注释]
[「又汝精明」:「精明」,]就是[精纯妙明,指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是我们所称的最极微细生灭,就是二乘人的变易生死,也是这个,由第八意识。
[「湛不摇处」:湛然不动摇之处。]
[「名恒常者」:「者」,]就是[语尾助词,表假定。谓如果即称这就是恒常不变性之](的)[本体的话。]
[「于身不出见、闻、觉、知」:对众生身而言,则不出于见、闻、觉、知分别之用;可见此实为「六和合」,而非恒常如一的「一精明」。]
[「若实精真,不容习妄」:「精真」,一精无杂,真实不虚妄。谓若此实是一精真实之体,则不应该会串习种种染妄。]
这一句话假设说:你成佛了,不管你到哪里,都不会有妄想,妄境,那就更不用讲了,不容习妄嘛。所以,证得到金刚的真如之体性,任何的环境都是清净的,不会有受到薰习,也不会受到妄动的牵引。
[「奇物」:奇异之物。]
[「忆妄俱无」:连忆忘都没有;谓虽没有专门去记住它,也没有故意去忘掉它。]
[「前异」:先前所见之异物。]
[「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其记忆却又能浮现,宛然如昔,就像从来没有忘失过一般。此为由前六识熏习之力,熏成种子,纳在八识田中。
《楞严经正脉》云](这么说)[:「理实(]就[依理而言)此识尚能忆持多劫(中)无量种习 (]「种习」是简称,真正叫做[种子习气,]
诸位!这个「种子」,什么意思呢?「种子」是什么意思呢?种子的意思:就是落入了一种强大执著的一种影像,而误认为真实,那么这个真实,就一直延续着过去、现在、未来。
譬如说:你这辈子非常恨一个人,这假设说,很痛恨!这个人把你欺负到极点,而你很痛恨,很不幸,你们两个就死掉了,死掉了,
下辈子假设说,有因缘两个又做人,很奇怪喔!经过了隔阴之迷啊,没有错啊!
可是你下辈子很奇怪,当你再看到上一辈子的仇人,很奇怪,就不舒服,你说不出所以然,哎呀!看到那个就很烦,可是不晓得这是前世之中的恩怨啊。
有的人啊,前世是你所喜欢的,你也相处得很好,你看到他有无量的欢喜心,怎么会有这个人,我看到他就有这么地欢喜?这个就是无量亿劫来的种子,
所以在座诸位!未成佛道要先结善缘,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它很重要的。
因为这个是要……一定要先跟人家结缘,因缘具足,一棵树,有阳光、有水分、有除草,这棵树,它就会长得很好,就是它的外缘具足,外缘具足。所以平常跟人家多结善缘是好事,
所以这个种子习气,要给它落入好的种子。好的种子,就是你布施也变成一种习气。
在佛经里面有一句话,佛讲的,说:这辈子经济上很好,但是要布施的时候,心如刀割。
佛陀说:此人生生世世悭吝不舍。悭吝,就是不肯布施,他没有这个布施的习惯,
他在佛门里面也听经、也闻法,可是他从无量劫来,他就没有布施的习惯,因为他把钱当作生命啊。
所以,他在布施的时候,心如刀割。很痛,很痛、很痛!
那佛陀说:当我们一施舍的时候,产生欢喜心的人,这个生生世世善根深厚的人,就是当我在布施的时候,是很欢喜心的,我知道这个是修福、修慧的大好机会,他掌握了机会就施舍,而且他的心非常地欢喜,这个生生世世是修布施的,布施的心。
所以,每一个人的种子习气不一样,就像我大一的时候,第一堂课去听到这个佛法,这个种子习气,善根深厚的种子习气一起来,哇!怎么会?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的东西啊?让你觉悟啊。佛法是讲到这么究竟、这么彻底。
真的!这个世间真的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事情就是如此啊。喔!佛陀把世间的真相的苦表达了出来,
那我在大学,大一第一堂课去听人家演讲,第一堂课就觉悟了,就是这样子。这个是我要追求的,从此以后,就开始一直引进佛法,愈听愈起劲儿,要不然,你看这世间:吃得再好,一堆骨头;再有钱,一堆骨头,就是这样子而已,其它什么都不剩,没剩。
所以,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业就是生命的影子啊,你的法身慧命,无明的影子就是业,你逃不掉的,如影随形啊。
所以,这个种子要培养,要培养好的,不要培养坏的,所以我教你要有自觉的作用,要亲近善知识,一定要亲近同参道友好的。为什么?你看到旁边的人都是那么地好。[而令之)次第成熟,岂止(]就是[忆持)现生之多年乎?」]
[「有何筹算」:「筹算」,]就是[筹量计算。有何可筹量计算的?也就是说:记忆储藏的能力是没办法去计算的;例如此心中到底能忆持多少年,或多少事。]
[「非是无流」:不是没有流动。]诸位!这个是指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像水,看起来没有在动,其实还在流!真如本性就是无动无流,这是真的。真如本性才无动无流;可是第八意识无动,但是不代表无流,表相上没有在动,但是它还是继续流。
[「若非想元」:「想元」,妄想之根元。谓此识阴若非前四阴的妄想根元。]
[「宁受妄习」:「宁」,]就是[怎么。谓识阴怎么会受前七识之妄习所熏?]
诸位!前七识,为什么一直讲前七识?前七识就是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如果指……诸位!这里要注意听。
如果指第七意识,是单指一个识,第七意识,就是指第七意识。如果讲前七识,就是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统统包括在内。所以,多一个「前」字就差很多。前七识就是包括七个识,第七意识是指一个识来讨论,这一点要稍微注意一下。
前七识之妄习所薰?[故可知第八识本身亦](也)[有极微细之](的)[妄想性;]诸位!注意听,有妄想性就可以、就会有薰习。[因此唯识学上称第八]意[识为「真妄和合」。]
[「非汝六根互用开合」:然此第八识极微细妄想性之消灭,若非你的六根(身心),已经达到能开合互用、体用圆通的地步,故能化「六和合」复归于「一精明」之境。]
[「此之妄想无时得灭」:这妄想就没有能消灭的一天。]这妄想就没有一天能够消灭的。
换句话说,佛在经典里面讲:如果生生世世没有碰到佛法的人,那么就是无量劫来就继续去轮回,永无休歇之日啊,就是人在六道轮回当中,
哪一辈子有因缘碰到佛法,那个人这一辈子就有可能超脱,好好地念佛,到极乐世界去,就超脱了。但是如果人生生世世都在轮回当中,如果没有机缘,完全没有机会听到正法、佛法,那表示说:你这一辈子,都白活的,多余的。
[《楞严经正脉》云](这么说)[:「五阴始从妄想而生,虽(现)有而恒无;终依(颠)倒(妄)计而住,(因此变成)虽(实)无(而)恒有,(即](也就是)[)所谓‘从毕竟无,成究竟有。’]
诸位!什么意思?什么叫「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毕竟无」,就是一切全部都是性空,其性本空,本来就是空无自性,「从毕竟无」,就是:诸法其实是空无自性的,可是因为妄想、颠倒、执著,成究竟有。
为什么「成究竟有」?这看起来那么真实,就是透过一层强大的坚固妄想的力量,承认主观的意识心,承认客观的环境,所以「成究竟有」。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今天活起来好像什么都存在,银行啊,确实有银行啊,确实有运动大会啊,确实有学校的老师,怎么看都是真的啊。对不对?但是其性本空,其实是都是假的,如幻的东西。[是故(若)二计不亡,则阴牢不可破矣。」]
[「故汝现在见、闻、觉、知」:「现在」,]就是[现前存在的。「见闻觉知」,此系含尝与嗅在内,共为六精。]
[「中串习几」:「串」,]就是[贯、惯。]习惯的「惯」也对。[「几」,]就是[微,微细。其中除了串习微细之妄想外。]
[「则湛了内,罔象虚无」:]诸位!它这两个字重复,罔象就是虚无,虚无就是罔象,为了强化第八意识的若有若无,所以,才用「罔象虚无」妄想,「罔象」就是虚无,虚无等同罔象,但是罔象妄想,也对;虚无妄想,还是对。
[「湛了」,]就是[湛然明彻之体。「罔象」,]就是[无像、无相。谓则于此湛然明了之体内,只是罔象虚无,若无不无,似有非有;因此这第八识之体,凡夫便计之为命根,外道即认作是涅槃之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