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02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10-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疏】向见普贤在菩提场,摄末归本,以本该末,并为佛说。
【钞】“向见普贤”至“佛说”者,然第一会初,是菩提场证道,佛既不离菩提树而在逝多林,文殊从佛会而出,乃至福城东,开发善财,是“从本起末”,善财求友,展转南行,并是末也;从寄登地已后,多不指方,最后见普贤时,在菩提场内,是“摄末归本”也;故云“以本该末,并为佛说”也。
【疏】二、时众受持,二:一、列能持众,三:一、菩萨众。
【经】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剎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
【疏】文有四类:前之二类,多在此会;第三“普贤”,义通常随,则遍该九会;第四“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亦通二义:一、是前来远集新众;二、通九会,集有远近,而梵本无文。
【钞】“及所成熟六千比丘”者,即文殊辞佛,往于南方,舍利弗亦辞佛,领自徒众六千比丘,海觉比丘而为上首。至于中路,舍利弗劝令归依文殊,文殊如象王回旋,观诸比丘,为说十种无疲厌心,谓:积集一切善根心无疲厌;见一切佛承事供养心无疲厌;求一切佛法心无疲厌;行一切波罗密心无疲厌;成就一切菩萨三昧心无疲厌;次第入一切三世心无疲厌;普严净十方佛剎心无疲厌;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心无疲厌;修一切劫中成就菩萨心无疲厌;为成就一切众生故,修行一切佛剎微尘数波罗密,成就如来十力,如是次第,为成熟一切众生界,成就如来一切力心无疲厌:诸比丘得普照法界。故《大疏》序云:“象王回旋,六千道成于言下”,故此列之也。
言“比丘”者,新云“苾蒭”,唐言“具净”,西天有苾草,有其五德,以况佛弟子有其五种德也:
一、体性柔软:如比丘调伏三业,制伏烦恼,不起卒暴,柔和善语,不触于人。
二、引蔓傍布:此况比丘须传佛教,劝化一切,互相接引,展转相化,如一灯然百千灯。
三、香气远腾:觉香气者,悦乐身心,此况比丘戒香芬馥,众人闻者,皆生欢喜,发其道意。
四、触身安乐:有患者,此草拂着,皆悉平复,以况比丘自断烦恼,以求无上菩提,外则教化众生皆令断恶,灭烦恼惑,安住善品。
五、不背日光:犹如葵藿,常随向日,此况比丘,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向如来,不会外缘邪见。是为五德也。
复有五义:
一曰怖魔:初出家时,魔宫震动,此约净心出家者说。
二曰乞士:谓上从诸佛乞法以资慧命,下从檀越乞衣食以济色身,求无上菩提。
三曰净持戒:《佛地论》及《婆沙论》说,具足六义,名净持戒:一、具住净尸罗。二、能自防非别解脱戒。三、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四、所行具足离五处不应行,即处女、寡女、沽酒、屠儿、恶党等。五、于微细罪生广大怖,故世尊言:“莫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慎之妙矣。六、受之处须依胜师,不现邪见。如是六义名净持戒也。
四曰净命:离四邪命,及五邪命。四邪命者:一、下口食,谓种植树木,耕田垦土。二、仰口食,谓观瞻星象,以求衣食。三、方口食,谓四方通耗等,及媒嫁事。四、维口食,谓咒术推算,禄命决疑,用怖于人,以求衣食。五邪命者:一、为利养故,诈现希奇。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为利养故,占相吉凶,为说令怖,以求衣食。四、为利养故,称得供养,激动人心。五、为利养故,广置徒弟,高声现威,令人怕怖,恐动求财也。若能离得四邪五邪,所获资身,名为“净命食”,得名“比丘”也。
五曰破恶:谓能降四魔也。
“贤劫一切诸大菩萨”者,今此住劫,应名“善贤”,得名所因,如《大悲经》说:此三千大千世界初欲成时,有大水聚,净居天子观此大水,见有千茎诸妙莲华,各有千叶,金色金光,知有贤人一千,同劫成佛,故名贤劫。则住二十小劫中,今当第九,弥勒于第十劫中成佛。如余处说也。
言“一生补处”者,谓唯有人中一遍受生,名为“一生”;当绍前佛之位,名为“补处”,此约化身成道也。唯慈恩解一生补处总有三位:一者一生所系;二者最后之身;三者坐道场身。上生,则一生所系,唯有当来一遍受生为能系;下生,则局后二身。如释迦初生时,于东西南北各行七步,说一偈云:“我生胎分尽,是最末后身,我已得漏尽,当广度众生”;即名“最后身”也。后于菩提树下坐时,名“坐道场身”;若成佛了,非三位摄,即名“佛身”也。此化身未成佛前有三位身,若自受用身,及他受用身,未成佛前亦有此三生身,如《弥勒疏》述也。又诸菩萨有五种生,方便摄化,导利群品:
一者除灾生:由愿自在力,为大鱼等,济诸饥乏;为大医王,救诸疾病;为大善巧,善和诤;为大国王,如法息苦;为大天神,断邪见行;为火为水,为车为舟,为种种物,息除灾患故。《维摩经》云:“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复作火风;劫中有疾病,现身作药草;劫中有饥馑,现身作饮食;劫中有刀兵,为之起慈悲”等。
二者随类生:以愿自在力,于旁生等恶趣中生;彼所行恶,而自不行;彼不行善,而自行之;如入诸酒肆,能立其志;入诸舍,示欲之过;为说正法,除彼过失。
三者大势生:禀性生时,寿量形色,种姓富贵,最为殊胜,能断众生轻慢等过。
四者增上生:受十王果,自在化导,随所应生。
五者最胜生:此生资粮,以极圆满,如释迦等,生剎帝力大国王家,能现等觉,作诸佛事。
今言“一生补处”者,于五种生中通摄后四;若下生已,住最后身,即第五生摄,是一生补处也。
言“住灌顶位”等者,亦名“受职位”。《大经》第三十九,说十地满心,名受职位,菩萨至此位末心,得百万阿僧祇三昧,其最后三昧,名“受一切智胜职位”。住此三昧已,有大宝莲华忽然出生,其华广大,量等百千三千大千世界,以众妙宝间错庄严,超过一切世间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微尘数莲华以为眷属。
尔时菩萨坐此华座,身相大小正相称可,无量菩萨以为眷属,各坐其余莲华之上,周匝围绕,一一各得百万三昧,向大菩萨一心瞻仰。此大菩萨坐华座时,光明言音皆遍法界,一切世界咸悉震动,恶趣休息,国土严净,同行菩萨靡不来集,人天音乐同时发声,所有众生悉得安乐。从两足下放百万亿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诸大地狱,灭众生苦;于两膝轮放光,灭畜生苦;于脐轮放光,照阎浮提界,灭饿鬼苦;两胁放光,灭人间苦;两手放光,普照天宫、阿修罗宫;两肩放光,普照声闻;项背放光,普照缘觉;口中放光,照初发心,乃至九地菩萨;眉间放光,普照十地菩萨,令魔宫殿悉皆不现;顶上放光,普照诸佛道场众会,右遶十帀,住虚空中,成光明网,名“炽然光明”。发起种种诸供养事,供养于佛,余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九地,所有供养,欲比于此,算数譬喻不及其一,若有众生见如此事,皆悉于菩提得不退转。此大光明作供养已,复遶十方一一诸佛道场众会,遶十帀已,从诸如来足下而入。
尔时诸佛、菩萨知某世界、某菩萨行广大行,到受职位,乃至九地菩萨众,皆围绕恭敬观察,正观察时,其诸菩萨即各获得十千三昧。十方所有受职菩萨,皆于金刚庄严臆德相中出大光明,各能坏魔怨,普照十方,现神变已,而来入此菩萨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萨智能势力增长过百千倍。尔时十方一切诸佛,从眉间出清净光明,无数光明以为眷属,各增益一切智神通普照法界,作佛事已,而来至此菩萨会上,周围绕,示现种种庄严事已,从大菩萨顶上而入,其眷属光明,亦各入此诸菩萨顶。当入之时,此菩萨得先所未得百万三昧,名为“已得受职之位”,入佛境界,具足十力,堕在佛数也。
疏“前来远集新众”者,即此会列五百菩萨,及声闻众,世尊入定现相,然后有十方菩萨云集,故云“新众”也。
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