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地狱的火是怎么转成金莲花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
佛在世的时候,波斯匿王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很漂亮,叫善光公主,另一个女儿就是赖提,长得很丑,说是具足十八丑,丑到什么份上呢?就是你远远看过去,这个人已经不像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所以波斯匿王就很怕别人看到她,就把她锁在房间。但是这个姑娘长大了总要嫁人吧,波斯匿王就找一个大臣说,你去找找看,有没有我们这个王族贵族里面,他家道中落了,本来有钱现在变贫穷了,但是他的种性是贵族,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你把他找过来。这个大臣就找到一个,波斯匿王就把他叫到房间里面说,我有个女儿,长得很丑,如果你愿意娶她,我给你很多黄金。这贵族说好啊,反正我现在一无所有了,所以把这个公主给娶回来了。
那么临走前波斯匿王说,你要把她关在房间里锁起来,就是入则锁门,出则闭户,你要把她关起来,不要让人家看到。
那么这个贵族他本来是贫穷,但有钱以后就跟上流社会有交流了。上流社会都知道这个年轻人本来是没钱的,就是娶了波斯匿王的女儿嘛,他们就说,你哪天把你的夫人也带过来,大家看一看嘛,认识认识嘛,你娶的是波斯匿王的公主。
这个年轻人因为答应了波斯匿王,不能带出去的,就没答应。没答应,他的朋友就想出一个办法说,我们现在要惩罚他,以后参加这个聚会,谁要不把夫人带来就罚钱。所以这个年轻人,一次被罚,两次被罚,时间长了以后,心情就闷闷不乐了。闷闷不乐这天晩上回去的时候,他的夫人说你今天好像不太快乐,他说是啊,我今天被罚钱了。那么讲完以后,第二天这个年轻人又出去办事了。
那么这个赖提,波斯匿王这个女儿,她就生起惭愧心,就是我怎么就长这么丑呢?那么惭愧心一发起来的时候,是所有的善法里面最殊胜的。惭愧心生,一切善根生起来。所以她就向墙壁祷告,忏悔,她说慈悲的佛陀啊!佛陀大悲,宁不救我?向佛陀忏悔她过去的罪业、身口意的罪业。
她这一忏悔拜下去的时候,头一抬起来,就看到墙壁上佛陀的头就从地涌出,慢慢慢慢生起,放大光明。而佛陀的光明一照到她身体的时候,她的头发开始变化,从脸部开始变化到身体全部,从丑陋当下变成庄严。佛陀没有跟她说法,只是放光照射她。
那么变得庄严以后,后来这个年轻人晚上回来见到她,说:哎呀!你是哪一个天女,怎么跑到我家来?她说:不是啊,我就是你夫人。你以前很丑的呀。那赖提就如是如是把这个过程说了。说了以后呢,这个年轻人就很高兴的把赖提带回去见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也很高兴,就去见佛陀。
佛陀说呀,这个赖提过去是个大富长者的女儿,很喜欢供养出家众,但是她供养的时候,看到这个出家众不如法,就出恶口,尤其是她面对一个辟支佛出了恶口,所以她因为供养的缘故而投生在波斯匿王家,因为恶口的缘故就身相丑陋。
那我们现在的重点是说,诸位,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赖提很丑陋,她怎么就变庄严了呢?请你告诉我。
你说,那是佛菩萨加被。我看是一半的因缘,重点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其实诸位你想一件事情,如果这个丑陋的相貌本身,没有庄严的功能,就是丑陋的本质就是丑陋,你认为佛菩萨加持有用吗?如果说,这样懂吗?如果她的丑陋是真实的,丑陋就是丑陋,而不是丑陋里面蕴藏着庄严的相貌,如果她是真的丑陋,佛菩萨加持也没有用啊!
应该是这样子讲比较圆满,她本身的忏悔,触动她的真如的善根,然后佛菩萨出现只是个助缘。这个就是内在真如的自性功德力加上佛力的摄受力,所以让她产生改变。这就是所谓的世间相常住,真如是无所不在的。
其实这种情况尤其是净土宗临命终的时候,很多五逆十恶的众生,诸位你去看《观经》的下品,都是造业凡夫,临终的时候地狱火都现前了,他念了十句佛号,地狱的火转成金莲花,请你解释为什么?
地狱的火跟金莲花的本质不一样,它怎么转成金莲花的,请你告诉我?
你说是弥陀本愿摄受,你讲对了一半。你看天台智者大师的《观经疏》是怎么解释?他说一半来自你自性功德力。因为他这个人临终起忏悔而且他善根强,他本身的理观能力强,所以他能够产生转地狱的火成金莲花。为什么?因为金莲花本来就存在的,就是世间相常住,只是你没有因缘去启动它。
就是这个东西是在的,只要你找得到它的方法把这个门打开来。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真如的功德是其实随时存在的,关键是你的理观强不强。所以诸位,你去看因缘果报,只要是他的改变很快的,正常情况是要慢慢改变的,正常情况我们一般人理观弱的人,他的忏悔是慢慢的,渐渐成佛道,他是渐渐的,可能经过三五年的时间,但是凡是改变很快的人,都是理观很强的。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常常有,就是临终的时候地狱的火现前,转成金莲花,那么智者大师说这种人理观都很强的。
就是说,边种的力量都不完全只是佛菩萨的加被,他已经启动了自性功德的开关了。他是两种力量,内有真如力,外有弥陀力,才有办法产生这么大的反转,这就是所谓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那么佛陀在菩提道场知道以后,佛陀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告诉我们。这个是讲未来佛。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补充内容 (2019-8-22 20:19):
【276】天人所供养 现在十方佛 安隐众生故 亦说如是法
第三十卷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十七面,我们看癸四的颂现在佛。
前面讲到过去佛未来佛一个度化众生的情况。基本上佛陀度化众生,可以用一句话做总结,就是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所以佛陀度化众生是两阶段式的度化,他是先开很多的方便门,先让你去拜忏,让你去做佛像,让你做三皈五戒等等。
打开方便门是有条件的,就是你这个方便门必须是清净法界等流正法。就是说,所有的方便门必须是佛陀的清净慈悲的心流露出来的,你不能够说,你自己也搞一个方便门,那不可以!凡夫的颠倒妄想没有资格去创造方便门,待会儿会讲到,因为方便门必须对众生的根机有很深入的观察,第一个对法门有很深入的了解,要知机知法才可以施设方便门,因为这个方便门它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力量能够引导他进入真实相,这个才有资格叫方便,而不是随便。
所以诸佛度化众生都是先广摄方便门,从因缘里面摄方便门,最后会归到一念真如的功德。那么过去如此,未来如此,我们看现在佛是怎么样?看经文:
癸四、颂现在佛
天人所供养 现在十方佛
其数如恒沙 出现于世间
安隐众生故 亦说如是法
知第一寂灭 以方便力故
虽示种种道 其实为佛乘
知众生诸行 深心之所念
过去所习业 欲性精进力
及诸根利钝 以种种因缘
譬喻亦言辞 随应方便说
现在所出世的十方诸佛,是受到天人所尊敬供养的现在十方诸佛,东西南北,其数如恒沙。他们出现世间的第一件事情都是先安稳众生,因为众生受到烦恼的干扰,受到业力的冲击,受到老病死的折磨,众生是极度不安稳的。看这个意思,一开始佛陀倒不是要众生马上成佛,先求安稳,先完成短期目标,所以为了安隐的原故亦说如是法,佛陀也是在因缘上开显种种的方便法门。
这个方便法门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呢,他要知第一寂灭,佛陀必须要站在一种清净的本具的角度来开方便门,就是所有的方便门都要是清净法界,等流正法,因为这个法如果不是从清净心开出来的,他就没办法回到清净心。
诸位,如果一个凡夫,他从妄想开出方便门,他从什么地方来就回什么地方去,那这个方便门最后也是打妄想。
所以,你看凡是佛陀的法,你修了以后,一定会让你慢慢的寂静,一定会让你对外境的执着慢慢的降低,或多或少,一定会的。你要一天到晚执着很重,你去拜个佛,去持咒去念佛,你对外境的执着会降低。因为他是知第一寂灭,就是这个方便门是怎么来的很关键,它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所以它有功能够带你进入真如本性,他是站在第一寂灭的真如本性,以方便力故而示现种种的三乘法门,或者五乘法门,它们最后能够会归到一佛乘。
这个方便门是怎么开的呢?这个就很难了。我们看,第一个佛陀要先知道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佛陀必须要透过假观的宿命通,看到他无量劫来这个众生都做了些什么事,他的身业口业,他是喜欢什么事,他是喜欢供佛的,还是喜欢打坐寂静的,还是喜欢研究教理的,他有各式各样的身口的活动,以及他心中的念想。就是他的身口意的活动,大部分都是在哪里活动。
我们看众生的确是有这个差别,你看有些人很喜欢跟佛结缘,把佛堂弄的漂漂亮亮的,把这里添个花,那里弄个莲花灯,初一、十五还供佛。可有些人,他把佛堂看着很简单,但他喜欢学教理,他喜欢跟法结缘,这都没关系,佛也好,法也好,都是方便门。
佛陀做为一个有无量方便力的佛陀,第一个要知道众生过去他的行为、现在的行为跟念想,甚至还有他过去的习性。习性就是他过去的思想以及他所造的业力,造成他不同的希望。
众生各有各的希望,有些人喜欢追求安乐道,有些人喜欢追求解脱道,有些喜欢追求六度的功德,他就产生差别的个性,以及他的精进力,他经常会专注在什么样的事物,就是他的精进、他的身口意很喜欢在哪一个方向活动,那么造成了不同的诸根的利钝,造成五乘差别的根机。
佛陀在施设方便的时候,第一个要善知众生差别的根机,第二个要善知无量法门的因缘,所以才能够譬喻亦言辞,来随应方便说。
所以我们看得出来,佛陀度化众生,他是这样,安隐众生故,佛陀是锁定第一个目标,先让你安隐下来。安隐众生最关键是什么?当然不堕恶道嘛。堕三恶道是最不安隐的,你到三恶道去,你能够供佛吗?你能够拜忏吗?不可能。你要做一只小狗,你就没办法去接触三宝了。
所以佛陀的最低标准就是,你至少不能失去人身,这是佛陀的底限。当然成佛是不着急了,但是你不能把你身心世界搞的很糟糕。
为了让我们的修行能够不断的增上,佛陀的底限划出来:五戒十善,这是佛陀的底限。
就是说,你可以不要马上成佛,你也可以不一定马上要知道真如本性,但是请你不要堕三恶道,这是佛陀的底限,安隐众生故。
补充内容 (2019-8-22 20:21):
【277】今我亦如是 安隐众生故 以种种法门 宣示于佛道
前面是讲过去未来,现在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样度化众生的,分两段,先总颂权实二法,我们看经文:
壬二、颂释迦佛章(分二)
癸一、总颂权实二法
今我亦如是 安隐众生故
以种种法门 宣示于佛道
我以智慧力 知众生性欲
方便说诸法 皆令得欢喜
其实释迦牟尼佛跟其他诸佛也是一样的,先求安稳先保住人身,进而成就涅槃,最后成就功德。所以也是以种种法门来开显佛道,一方面以假观的智慧力来看众生过去的习性,现在的希望,所以来方便的说法,使众生感到欢喜,跟前面一样就不多说了。
我们看癸二的别颂开显六义,从六种义理来开显权实不二。第一个义理,颂五浊障重,看经文:
癸二、别颂开显六义(分六)
子一、颂五浊障重
舍利弗当知 我以佛眼观
见六道众生 贫穷无福慧
入生死险道 相续苦不断
深著于五欲 如牦牛爱尾
以贪爱自蔽 盲暝无所见
不求大势佛 及与断苦法
深入诸邪见 以苦欲舍苦
为是众生故 而起大悲心
这以下,佛陀用六个义理来开显权实不二的观念,第一个就是佛陀为什么要施设方便,也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先求安稳众生故呢?
第一个理由是他的环境造成的,说舍利弗,当知!我以佛眼观,这个佛眼比较偏重在因缘的假观,我见到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这个是众生浊,众生长始劫来,有造恶的倾向,虽然众生也会造善造恶,但是造恶的倾向多于造善的倾向,所以他相对是没有资粮,身心贫穷,不光是色身贫穷,内心也贫穷。色身贫穷叫无福,内心贫穷叫无慧,这是果报体的这种贫穷。
我们再看命浊:入生死险道,所以经常在生死轮回的险道当中相续苦不断,就是寿命短暂。
看烦恼浊:深着于五欲,如牦牛爱尾。对于五蕴的假相,深深的爱着,就像这个牦牛,就是瘦如牛,尾巴很长而且很美,他的个性贪爱其尾巴的原故,它走路的时候经常回过头来,去看它这个尾巴,人们因为爱它的尾巴的原故,就把它给杀了,这就是如牦牛爱尾。
就是说,这只牛为了贪爱尾巴而被杀死,好像凡夫为了贪爱五蕴结果堕入轮回,是这个概念。所以以贪爱的原故,障碍自己的智慧,所以盲瞑无所见,就产生盲点,这个盲点就是没有理由。你看这头牛它为什么爱尾巴呢?它没有理由,就是一种习性。
所以这个烦恼为什么叫无明呢?就是它没有理由。
我们今天追求离苦得乐,这是有理由,我们不喜欢痛苦喜欢追求快乐,这是合理的。但是你今天为了追求短暂的快乐,去承受无量的痛苦轮回的折磨,这个是不合理的。
就是说,人生是苦多乐少,是得不偿失,但是每一个人来生还想继续来,所以这个是不合理的。快乐很少,痛苦很多,但是人们继续想轮回,这个就是盲点,他已经是没办法讲道理了,这就是烦恼浊。
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这是见浊,有邪见的人,他对佛陀的功德跟断除烦恼的正法他没有兴趣,而深入断常恶见,以苦欲舍苦,想要用五蕴的苦行来解决痛苦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只是用苦行能解决,他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说明外道的五蕴苦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那么佛陀为是众生故,而起大悲心。
他这个意思就是说,为什么佛陀出世以后,把安稳众生故当第一目标,因为众生的时间很短,他已经把自己人生的寿命搞的很短了,烦恼很重了,邪见又很深,作为佛陀只能先保住他的人身了,这个是现实考量。
这个地方尤其是五浊里面的见浊,诸位你去看看印度佛教史,你就知道佛陀出世是什么情况,那叫一个充满邪见,外道炽盛,有九十六种宗教。这个宗教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叫无因缘论;第二个邪因缘论。
无因缘论就是人生没有理由,人生的快乐跟痛苦都是偶然,所以人生只有一个重点,叫及时行乐,想办法让你的人生每一段时间让你快乐,这叫无因缘论。
第二个是邪因缘论。我们的快乐是天神赐给你的,所以人生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天神是不是赐给你快乐,我们只能向天神大梵天祷告,祈福,这个就是人生的理由。当然是有理由,但是这个理由是邪见。
所以佛陀在这个情况只能讲正因缘境,不能讲真如本性,就是诸法因缘生,它不是无因缘也不是邪因缘,每一个生命都是因为我们的身口意的造作创造出来的,跟别人没有关系。所以佛陀这个时候先把真如隐藏起来,先谈诸法因缘生,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不得不如此,安稳众生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