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14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4-6-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8-9-1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底下我又写了:
“王氏会经,虽大有功于净宗,但所会之本颇多舛误。”“舛”是颠倒,“误”是错误。
“白圭之瑕,贤者惜之。”很好一个白玉,可能有些斑斑点点,这是很可惜。他错误在哪?
首先我们引用莲池大师的话,莲池大师说他 “抄前著后,去取未尽” 。一部分抄,一部分又自己著作,这是抄前著后,先抄后头又著。
“去取未尽”,你所去掉的他没有都把它抄上去,去的不很恰当,你取的、抄下来的也不是精华,而有很多重要的他又去了,“去取未尽”。莲池大师的批评是这样。
彭绍升就更尖锐了,说 “凌乱乖舛,不合圆旨” 。
“凌乱”,很乱,俗话就是乱七八糟;“舛”是舛误、错乱;“乖”是乖张,都是不好。
“凌乱乖舛,不合圆旨”,这就把它贬值,对他这个著作的批评,是“凌乱乖舛,不合圆旨”,不合圆教的宗旨。
所以这一本虽然很流通,但是这些古德认为它的缺点很严重。
“今笔者。”“笔者”就是我本人。
“仰承古德诸说。”把莲池、彭居士还有别人种种的说法,把它归纳王龙舒会集的缺点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王会集的是四种译本,还有唐译他没有把它会进去。但是唐译在《宝积经》里头称为“无量寿如来会”,这是菩提流志翻译的,很多精妙的话在里头,净土宗的精华有很多,而王龙舒没有。
他在宋朝,他应当知道这个书,可是他忽略了。因为他当初没有用《大宝积经》这一部分,这部分称为 “无量寿如来会”,他忽略了,等于他缺少一本。这是第一个缺点。
第二个缺点,就是莲池大师说 “去取未尽”。“去取未尽”,他是 “取繁遗要”。
他是怎么个去取未尽?他是收这些个繁杂的东西、繁琐的东西,重要的他反而丢了,“改深为浅”,这是我总合的,把深的改成浅的。
这个我们要举例,就举莲池大师的话,莲池大师责备他,“如三辈往生,魏译皆曰发菩提心”。
“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在曹魏那时候康僧铠所翻译的,三辈都说要“发菩提心”,上辈也“发菩提”心,中辈也“发菩提心”,下辈也“发菩提心”。
可是王龙舒的会集成为什么样?只有中辈是发菩提心,上头他就没有提,到底发不发他没有提,下辈他又说不发菩提心,他就改了,跟魏译不一致。
底下还都是莲池大师的话,“上竟不言,则高下失次”,中辈都发菩提心,上头你倒不说,高、下次序就不对了,上辈更应该发菩提心。
所以高、下的次序就不正确,“失次,故云未尽”,去取未尽。
从上面所看就是说,这是莲池大师的批评,“上竟不言”,上头就没有说,“即是遗要”,很重要的你就丢了。
“下曰不发。”下品你说没发,你就是把深的改成浅的。
发菩提心本来是很深的事情,你改成不发,不就变成浅的事情了吗?!
我们有很多人把佛经的道理做了很多解说,改深为浅,这是我希望我们在座的诸位今后要特别注意的事情,不要把自己所体会到的东西很迅速的就以为就是这样。
所以《四十二章经》里头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要慎重,不要相信你的思想,你的思想不可以信,因为你在妄想之中。
所以很多的改深为浅,他以为他懂了,他又做了些解释,实际上把很深的东西讲得很浅很浅了,这都是缺点。
所以莲池大师和彭二林都批评王龙舒会集的《大阿弥陀经》。这是它两个缺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