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染心半净

[弘法探讨] 华严经行愿品疏钞 ——唐 澄观别行疏 宗密随疏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00: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疏】即应改于“愿我”二字,为“是人”二字,则无惑矣;今且依文,文则可知。不生华藏,而生极乐,略有四意:一、有缘故;二、欲使众生归凭情一故;三、不离华藏故;四、即本师故。
【钞】“略有四意”者:
一、弥陀愿重,偏接娑婆界人。
二、但闻十方皆妙,此彼融通,初心忙忙,无所依托,故方便引之。
三、极乐去此但有十万亿佛土,华藏中所有佛剎皆微尘数,故不离也。如《大疏》说:华藏世界,底布风轮,须弥尘数,普光摩尼海中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不言其数,安测其量。华藏剎海处在莲台,台面纯以金刚为座,四周轮围,金刚杂宝,有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列在其中,如天帝网,安布而住。一一香水海,各以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右旋围绕,一海一种,种所持剎,各有不可说佛剎尘数。自下而上列二十重,一一相去,各有佛剎尘数之剎,一一种剎,各有剎绕,如经所引重数绕数渐增。准其一一剎,各有十剎微尘之剎而为围绕,各摄眷属,横竖交络,一一相当,递相连接,成世界网。故知阿弥陀佛国不离华藏界中也。
四、即此第三十九〈偈赞品〉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共围绕”,乃至贤首如来,阿閦、释迦等,彼并判云“赞本尊遮那之德”也。
【疏】二、总颂结十门无尽。
【经】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疏】总颂十门,总结无尽也,亦别属十愿十无尽句。
【钞】“亦别属十愿十无尽句”者,具如礼敬诸佛门中所引。今将此偈,正则总结十门,亦兼同十无尽句,以结回向一门中之十愿也。以偈文如“世界”之言,不全依长行,长行但有虚空、烦恼及业等三故,此总别皆取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00: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疏】二、颂显经胜德,二:一、颂校量闻经益。
【经】十方所有无边剎,庄严众宝供如来,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剎微尘劫。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疏】二、通颂显众行益。长行有三:一、通明五果,二、别明净土果,三、究竟成佛果。其生净土在前愿中,但颂初、后,文二:一、通颂五果。
【经】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疏】初偈增上果,次偈等流果,次偈离系果,次半偈异熟果,后半偈士用果。
【钞】“恶知识”者,如《涅盘经德王品》云:“菩萨摩诃萨,观于恶象,及恶知识,等无有二,何以故?俱坏身故。菩萨摩诃萨于恶象等心无恐怖,于恶知识生畏惧心,何以故?是恶象等唯能坏身,不能坏心,恶知识者,二俱坏故;是恶象等唯坏一身,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是恶象等唯能破坏不净臭身,恶知识者,能坏净身,及以净心;是恶象等能坏肉身,恶知识者,坏于法身;为恶象等杀,不至三恶趣,为恶友杀,必至三恶趣;是恶象等但为身怨,恶知识者为善法怨;是故菩萨常当远离诸恶知识也。”
言“无量光”者,即阿弥陀佛名也。言“无量”者,超诸数量,谓一一光各有眷属,一一眷属有若干色,不可数量也。《十六观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阿弥陀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此皆由彼国中大愿之所致也。《无量寿经》云:“若我成佛,光明有限,下至不照亿那由他百千及算数佛剎者,不取菩提。”而诸佛行化,莫先光明,可以反愚成智,拔苦与乐,不言而化,是故愿求也。是故彼佛复有异名,谓“无边光”等,即十二光也。“十二光”者,无量、无边、无碍、无对、焰王、清净、欢喜、智能、难思、不断、无称、超日月等。
二、明等流果者,“此人善得胜寿命”者,谓随前业力所感异熟,一期寿限,有短有长,谓之寿命。此寿命者,若小乘有宗解云:谓寿、煗、识三和合(三中,寿、煗体是假),命根异色、心外,别有实体性。若大乘宗,取第八识种子上建立命根,不取现行,谓种子是本,能生现行,复能持彼,约斯胜义,偏取种子;故《唯识论》云:“然依亲生此识种子,由业所引差别功能,住持决定,假立命根。”言“依亲生”者,简业种也,彼非亲故,但依亲生本识内三分因缘名言种上立,不依能感业增上缘种立。谓业种既疏为缘,非亲生种,无力连持,故非命根体也。言“生”者,简余不生现行之因缘种子,彼未生现,非命根体。“此”者,简余识也。“识”者,简彼相应五心所法。“种子”者,简此识现行,劣于种子故。以现行虽以能持种子,然不能生于种子,故不依现行而立命根也。然此种子有二功能:一、谓总功能,为能生现行用,此用是实,贯通诸法,种子上皆有此用,故名总也。二、差别功能,为能连持色心,不令断绝,以此连持,唯此有之,名差别功能。若命根,唯依别功能上立,不共余故,体即是假,有此所以唯约别功能立也。此中意说依普贤行愿修行者,各随前业,住寿短长,尽一报之身,修习胜行,不虚度时,名“胜寿命”;则反显纵恣不善三业之者,靡恶不为,不任调伏,设住世间,报命经劫,转使恶因弥广,苦果无穷,善灭恶增,非胜寿命。
故《法句经》云:“人寿百岁悭贪逾盛,不如一日割舍财色。人寿百岁乐不持戒,不如一日净心守戒。人寿百岁多忿不忍,不如一日含喜不瞋。人寿百岁怠惰不勤,不如一日策励身心。人寿百岁拙御身心,不如一日巧便运致。人寿百岁常怀怯弱,不如一日勇猛慧力。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人寿百岁不生一智,不如一日慧性聪利。”释曰:百年纵恣,过罪逾深,一日修持,便获大益,所以不如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00: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疏】二、颂究竟果。
【经】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钞】后“究竟果”者,“速诣菩提大树王”等者,谓诸佛示化,临成正觉时,皆坐菩提树也。且如释迦因中,未成佛前,苦行六年,知不究竟,即思过去诸佛,皆诣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成等正觉。即离其处,诣尼连河边,将欲剃发沐浴。
时优娄频蠡聚落主名“斯那底”,有十童女,昔与五跋陀罗,常以麻麦供养菩萨。其最小者,名曰“善生”,于菩萨苦行之时,常以饮食供养八百梵志,愿资菩萨速成菩提。菩萨以知自饿非真道故,于无垢光太子边换得袈裟,至于晨朝,入村乞食,其聚落神告善生女:汝之所为清净人者,欲来乞食,汝欲供养,宜速办之。善生闻已,心大欢喜,取千牛乳,极令精纯,煮以为糜,欲将供养。菩萨知已,即于糜上现吉祥相,善生极怪,有仙语之:若有食此糜者,必成正觉。即敷妙座,令优多罗女,如常先请诸梵志等,奉教四望,都不见之,唯见菩萨,却来归报。善生告云:此为最胜,我本为彼,宜速请之。菩萨受请,即诣其座,善生欢喜,以金钵盛粥,授于菩萨。菩萨思惟,我食糜已,定证菩提,此钵付谁?善生白言:随意受用。菩萨受已,至尼连河,置钵岸上,剃发沐浴,诸天以香华遍散河中,浴已收水,还天供养。善生收发,起窣堵波,大备香华,而申供养。出岸思惟,坐何而食?龙妃持座,涌出供养,菩萨坐已,取食乳糜,身体平复,致钵河中,龙收供养,帝释化为金翅,夺将归天,起塔供养。
经说我佛世尊诣道树时,无量菩萨并诸天众,各各严饰菩提之树,或有高显百千由旬,纯华所成,或纯旃檀,或纯缯彩所成,或纯珠宝所成,或七宝成,如是计有八万四千。一一树下,各随色类,敷师子座,其座或以纯花庄严,或香或宝,或纯或杂,一一皆愿菩萨坐于树下得无上觉。尔时菩萨澡浴身体,复食乳糜,气力平全。欲往诣十六功德之地,菩提树下,为欲降伏诸魔怨故。以大人相,四面而行,振动大地,出大音声,足下放光,随所践处,皆生莲华,正念向彼菩提之树,直视行时,便有无量威仪。
时风天雨天,从泥连河,至菩提树,周遍扫洒,尽令严净,又雨无量殊胜香华,遍覆其地。三千界内,大小诸树,皆悉低垂,向菩提树;大小诸山,皆悉低垂,向菩提树。欲天散华,一一华等一俱卢舍,以为其台。复现广路,于路左右,七宝栏楯,量如七多罗树,众宝幡盖,处处庄严。又化七宝多罗之树,络以金绳,绳上皆悬珍铎明珠,琉璃间厕。其树两间,有七宝池,金沙遍布,香水盈满,四华芬馥,四面宝阶,周匝庄严,迦陵等鸟出和雅音。有八万四千诸天婇女,以众香水,用洒于路,复有上类,散众天华。一一树下,复有众宝妙台,其上各有八万四千天诸婇女,皆捧宝器,盛众妙香。复有五千天诸婇女奏天妓乐,歌舞颂叹,出和雅音。菩萨其身普放光明,照诸佛剎。复有无量百千诸天奏天妓乐,于虚空中雨众天华,又雨无量百千天妙衣服。复有无量象、马、牛等围绕菩萨,发声哮吼,其音和畅,无量众鸟,翱翔围绕,出和雅音。菩萨往诣菩提场时,有如是等无量希有吉祥之相,令无边界有情,皆得安乐,离苦恼等。
菩萨尔时放大光明,照无边界,遇光之者,苦恼皆除,迦利龙王说偈赞叹,龙妃金光围绕供养。既到树下,复自思惟,往昔诸佛,坐何等座,证成菩提?念昔诸佛,皆坐净草。时天帝释化为刈草之人,于菩萨边持草而立。菩萨徐问:汝名字谁?其人答言:我名吉祥。菩萨心喜,我今必证无上菩提,即以妙音从乞其草,化人心喜,持以上之,菩萨受已,以手自敷,结跏趺坐,立大誓言:若不成佛,终不起此也。
言“坐”等者,即降魔相也;菩萨既坐已,思惟欲界波旬,最尊最胜,应召来此,而降伏之。即放白毫光,照三千界,波旬遇已,梦三十二不吉祥事,寤已心惊,告诸臣佐云:我闻空声,悉达太子苦行圆满,必成菩提,空我境界,如何摧伏?大臣等及其千子皆共谏之,波旬转怒,即召诸女,诣菩萨前,各骋妖奸,欲坏其净行。菩萨哀念,说偈化之,令诸魔女,皆知欲过,而复报言:汝等有福,今得生天身,不念无常造诸幻惑,当堕恶道,欲脱甚难。是时诸女,散以天华,右旋菩萨,却归天上,于波旬所,具述其由,谏波旬言:愿不为患。
时白部魔子,名曰导师,启父王言:“菩萨清净,超过三界,神通道力,无有能当,诸天龙神,咸共称赞,必非大王所能摧屈,不须造恶,自招过患。”波旬不受,自往遣之:不受轮王,山间独处,欲望佛道,徒自劳形。菩萨语言:我今坐此,决取菩提,日月堕地,须弥倾倒,宁有是事,我志不移。波旬转怒,吼声如雷,唤诸夜叉,率自徒属,鄙恶丑形,百千异类;或布黑云,雷电霹雳,或雨砂石,或擎大山,或口吐毒蛇,或身出猛焰,弯弓挥剑,舞矟盘枪,无量亿魔军,广为惊怖;菩萨以慈定力,砂石箭镞悉变成华,恶龙吐毒皆为香气。波旬执剑,自欲害之,魔子抱而谏之,勿招罪咎;菩提树神,无量天众,言词毁责,赞菩萨德。
尔时菩萨语魔王言:我今于此,断汝怨雠,灭汝恶业,除汝嫉妒,汝宜回心,生大欢喜;汝以微善,今得天身,我从无量劫来,修习圣道。魔言:有何证据?菩萨即以右手指地,而说偈言:诸物依何得生长,大地能为平等因,此应与我作证明,汝今当观如实说。时地神持华鬘涌现供养,言:我能证菩萨往昔多劫修行,今得菩提,酬前因行也;然我此地是金刚脐,余方悉转,此地不动。作是语已,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摇出大音声,有十八相;魔众见已,愦乱身心,颠倒狼籍,纵横而走,波旬惊怖,闷绝顿躃。有一地神以水洒之,告言速去,此有兵众欲来害汝。是时魔众退散而走,“降魔相”竟也。
言“成等正觉”者,即成道相也,随学果用中已说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00: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疏】三、颂结劝受持,三:一、结前诸行。
【经】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疏】二、重显胜益。
【经】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圆满,成就众生清净愿。
【疏】三、结成回向。
【经】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剎。
【疏】二、结说赞善。
【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疏】结说赞善,乃是义生,此会入定,未有佛说,古德共立,令众顿证。
【钞】“此会入定,未有佛说”者,会初,世尊入师子频申三昧,便令逝多林忽然广博,现种种庄严之事;普贤开发,文殊赞述,大众顿证后,文殊出至福城东,教示善财,展转求道,乃至品末,佛无自说之处,故此云“如来赞言”者,乃是义生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00: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疏】三、流通分,二:一、指所说法。
【经】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
【疏】向普贤说,已是结义,今云“佛说”,亦是义生,意欲总该,亦有二意:一、此之一会,佛为会主,虽诸善友,以总该别,亦属佛说;二、遍该九会,以皆不起菩提树王,遍一切处,一时顿说。
【钞】“此之一会”至“亦属佛说”者,谓初会来,皆菩萨为主,欲有所表。谓:
初会普贤为主,初会是九会之总,表佛依、正二果,体是法界,普贤主法界故。
二、文殊为主,主十信故,足下放光。
三、法慧为主,十住是解位,足指放光。
四、功德林为主,十行森耸如林,故足趺放光。
五、金刚幢为主,回向高出,故两膝放光。
六、金刚藏为主,入地能生无尽之功德,故眉间放光。
七、普贤为主,位满还同法界故,于一会中,随品别有所表,故有余菩萨等说者也。
八、普慧普贤等为主,托法进修,慧能引行故,普贤主行故。
九、至此会初,方是佛自为主,表证入因果;若不冥合佛心,无由证入,故此云“佛为会主”也,则诸善友,皆佛十身中余类身,故“以总该别”。纵前八会说主,亦佛十身中菩萨身也,故一一会初皆先标佛,浅识不晓此意,云《华严》多分非佛亲说,未为极妙者,浑是街巷之谈也。
疏“二通该九会”至“一时顿说”者,谓不起菩提树而升忉利天等三天也,皆不起而升之;如〈升须弥品〉云:“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升须弥,向帝释殿。”法慧菩萨偈云:“佛子汝应观,如来自在力,一切阎浮提,皆言佛在中,我等今见佛,住于须弥顶,十方悉亦然,如来自在力。”既三天皆尔,故成四句:一、不起一切菩提树而升一天,如前经文。二、不起一处而升一切处。三、不起一处而升一处。四、不起一切处而升一切处。二四两句,取其结例之文。谓十方悉亦然,取前一切阎浮提;对利悉亦然,则是第四句。但取一阎浮提,对一切忉利,是第二句。其第三句易知,故无文,义必合有。是则不起法界菩提树,遍升法界七处,即第四句。
问:动静相违,去住悬隔,既云不离,何得言升?
答:然佛得菩提,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住,无去无来;然以自在即体之应,应随体遍,缘感前后,有住有升。阎浮有感,见在道树;天宫有感,见升天上;非移觉树之佛而升天宫,故云“不离觉树而升释殿”,故法慧云“佛子汝应观”等,文理有据。今更以喻显,譬如朗月,流影遍应,且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舟之者,见月不移;是谓此月不离中流而往南北。设百千共观,八方各去,则百千月各随其去,诸有识者晓斯旨焉!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00: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疏】向见普贤在菩提场,摄末归本,以本该末,并为佛说。
【钞】“向见普贤”至“佛说”者,然第一会初,是菩提场证道,佛既不离菩提树而在逝多林,文殊从佛会而出,乃至福城东,开发善财,是“从本起末”,善财求友,展转南行,并是末也;从寄登地已后,多不指方,最后见普贤时,在菩提场内,是“摄末归本”也;故云“以本该末,并为佛说”也。
【疏】二、时众受持,二:一、列能持众,三:一、菩萨众。
【经】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剎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
【疏】文有四类:前之二类,多在此会;第三“普贤”,义通常随,则遍该九会;第四“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亦通二义:一、是前来远集新众;二、通九会,集有远近,而梵本无文。
【钞】“及所成熟六千比丘”者,即文殊辞佛,往于南方,舍利弗亦辞佛,领自徒众六千比丘,海觉比丘而为上首。至于中路,舍利弗劝令归依文殊,文殊如象王回旋,观诸比丘,为说十种无疲厌心,谓:积集一切善根心无疲厌;见一切佛承事供养心无疲厌;求一切佛法心无疲厌;行一切波罗密心无疲厌;成就一切菩萨三昧心无疲厌;次第入一切三世心无疲厌;普严净十方佛剎心无疲厌;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心无疲厌;修一切劫中成就菩萨心无疲厌;为成就一切众生故,修行一切佛剎微尘数波罗密,成就如来十力,如是次第,为成熟一切众生界,成就如来一切力心无疲厌:诸比丘得普照法界。故《大疏》序云:“象王回旋,六千道成于言下”,故此列之也。
言“比丘”者,新云“苾蒭”,唐言“具净”,西天有苾草,有其五德,以况佛弟子有其五种德也:
一、体性柔软:如比丘调伏三业,制伏烦恼,不起卒暴,柔和善语,不触于人。
二、引蔓傍布:此况比丘须传佛教,劝化一切,互相接引,展转相化,如一灯然百千灯。
三、香气远腾:觉香气者,悦乐身心,此况比丘戒香芬馥,众人闻者,皆生欢喜,发其道意。
四、触身安乐:有患者,此草拂着,皆悉平复,以况比丘自断烦恼,以求无上菩提,外则教化众生皆令断恶,灭烦恼惑,安住善品。
五、不背日光:犹如葵藿,常随向日,此况比丘,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向如来,不会外缘邪见。是为五德也。
复有五义:
一曰怖魔:初出家时,魔宫震动,此约净心出家者说。
二曰乞士:谓上从诸佛乞法以资慧命,下从檀越乞衣食以济色身,求无上菩提。
三曰净持戒:《佛地论》及《婆沙论》说,具足六义,名净持戒:一、具住净尸罗。二、能自防非别解脱戒。三、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四、所行具足离五处不应行,即处女、寡女、沽酒、屠儿、恶党等。五、于微细罪生广大怖,故世尊言:“莫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慎之妙矣。六、受之处须依胜师,不现邪见。如是六义名净持戒也。
四曰净命:离四邪命,及五邪命。四邪命者:一、下口食,谓种植树木,耕田垦土。二、仰口食,谓观瞻星象,以求衣食。三、方口食,谓四方通耗等,及媒嫁事。四、维口食,谓咒术推算,禄命决疑,用怖于人,以求衣食。五邪命者:一、为利养故,诈现希奇。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为利养故,占相吉凶,为说令怖,以求衣食。四、为利养故,称得供养,激动人心。五、为利养故,广置徒弟,高声现威,令人怕怖,恐动求财也。若能离得四邪五邪,所获资身,名为“净命食”,得名“比丘”也。
五曰破恶:谓能降四魔也。
“贤劫一切诸大菩萨”者,今此住劫,应名“善贤”,得名所因,如《大悲经》说:此三千大千世界初欲成时,有大水聚,净居天子观此大水,见有千茎诸妙莲华,各有千叶,金色金光,知有贤人一千,同劫成佛,故名贤劫。则住二十小劫中,今当第九,弥勒于第十劫中成佛。如余处说也。
言“一生补处”者,谓唯有人中一遍受生,名为“一生”;当绍前佛之位,名为“补处”,此约化身成道也。唯慈恩解一生补处总有三位:一者一生所系;二者最后之身;三者坐道场身。上生,则一生所系,唯有当来一遍受生为能系;下生,则局后二身。如释迦初生时,于东西南北各行七步,说一偈云:“我生胎分尽,是最末后身,我已得漏尽,当广度众生”;即名“最后身”也。后于菩提树下坐时,名“坐道场身”;若成佛了,非三位摄,即名“佛身”也。此化身未成佛前有三位身,若自受用身,及他受用身,未成佛前亦有此三生身,如《弥勒疏》述也。又诸菩萨有五种生,方便摄化,导利群品:
一者除灾生:由愿自在力,为大鱼等,济诸饥乏;为大医王,救诸疾病;为大善巧,善和诤;为大国王,如法息苦;为大天神,断邪见行;为火为水,为车为舟,为种种物,息除灾患故。《维摩经》云:“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复作火风;劫中有疾病,现身作药草;劫中有饥馑,现身作饮食;劫中有刀兵,为之起慈悲”等。
二者随类生:以愿自在力,于旁生等恶趣中生;彼所行恶,而自不行;彼不行善,而自行之;如入诸酒肆,能立其志;入诸舍,示欲之过;为说正法,除彼过失。
三者大势生:禀性生时,寿量形色,种姓富贵,最为殊胜,能断众生轻慢等过。
四者增上生:受十王果,自在化导,随所应生。
五者最胜生:此生资粮,以极圆满,如释迦等,生剎帝力大国王家,能现等觉,作诸佛事。
今言“一生补处”者,于五种生中通摄后四;若下生已,住最后身,即第五生摄,是一生补处也。
言“住灌顶位”等者,亦名“受职位”。《大经》第三十九,说十地满心,名受职位,菩萨至此位末心,得百万阿僧祇三昧,其最后三昧,名“受一切智胜职位”。住此三昧已,有大宝莲华忽然出生,其华广大,量等百千三千大千世界,以众妙宝间错庄严,超过一切世间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微尘数莲华以为眷属。
尔时菩萨坐此华座,身相大小正相称可,无量菩萨以为眷属,各坐其余莲华之上,周匝围绕,一一各得百万三昧,向大菩萨一心瞻仰。此大菩萨坐华座时,光明言音皆遍法界,一切世界咸悉震动,恶趣休息,国土严净,同行菩萨靡不来集,人天音乐同时发声,所有众生悉得安乐。从两足下放百万亿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诸大地狱,灭众生苦;于两膝轮放光,灭畜生苦;于脐轮放光,照阎浮提界,灭饿鬼苦;两胁放光,灭人间苦;两手放光,普照天宫、阿修罗宫;两肩放光,普照声闻;项背放光,普照缘觉;口中放光,照初发心,乃至九地菩萨;眉间放光,普照十地菩萨,令魔宫殿悉皆不现;顶上放光,普照诸佛道场众会,右遶十帀,住虚空中,成光明网,名“炽然光明”。发起种种诸供养事,供养于佛,余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九地,所有供养,欲比于此,算数譬喻不及其一,若有众生见如此事,皆悉于菩提得不退转。此大光明作供养已,复遶十方一一诸佛道场众会,遶十帀已,从诸如来足下而入。
尔时诸佛、菩萨知某世界、某菩萨行广大行,到受职位,乃至九地菩萨众,皆围绕恭敬观察,正观察时,其诸菩萨即各获得十千三昧。十方所有受职菩萨,皆于金刚庄严臆德相中出大光明,各能坏魔怨,普照十方,现神变已,而来入此菩萨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萨智能势力增长过百千倍。尔时十方一切诸佛,从眉间出清净光明,无数光明以为眷属,各增益一切智神通普照法界,作佛事已,而来至此菩萨会上,周围绕,示现种种庄严事已,从大菩萨顶上而入,其眷属光明,亦各入此诸菩萨顶。当入之时,此菩萨得先所未得百万三昧,名为“已得受职之位”,入佛境界,具足十力,堕在佛数也。
疏“前来远集新众”者,即此会列五百菩萨,及声闻众,世尊入定现相,然后有十方菩萨云集,故云“新众”也。


20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疏】二、声闻众。
【经】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
【疏】唯局此会。
【钞】言“大智舍利弗”等者,舍利弗,本行名“舍利弗多”,亦曰“舍利子”,即“鹭子”,盖从母以呼也;姓“拘栗”氏,号“优波提舍”,即王城提舍论师之子。年纔八岁,名振四方,与大目连少而为友;形容短小,事山阇耶外道,知不究竟,将期明脱;后遇马胜,闻法得初果,与其徒众二百五十人投佛出家,半月后,得无学果。《阿含》第三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智慧无穷,舍利弗是。《杂阿含》二十三云:“舍利弗是第二法王。”广如《中阿含》自果第四、《西域记》第九等叙也。
言“摩诃目犍连”者,新云“摩诃没特伽罗子”,目犍连姓,《大般若》四百七十八,翻为“大采菽氏”,《瑜伽》第四云“菉豆子”。神仙之后,名“拘律陀”,或“拘梨多”,王舍拘哩伽邑人,大婆罗门种。后因子说偈悟道,诣佛出家,七日后得无学果;常在佛左边,子在右边,号“双贤弟子”。《增一》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神足轻举,飞到十方,是大目连。”《南山记》说,“目连”同名者有六人,今言“大”者,拣小滥也,广如《本行》四十八、《西域记》第九等叙也。
“诸大声闻”者,声者,所谓诸佛教声,闻声悟道,名“声闻”也;通即大乘亦曰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故。又言“大”者,共有六义:一、智大,尽无生故;二、断大,见修尽故;三、相大,佛威仪故;四、利大,世应供故;五、用大,具通明故;六、记大,当作佛故。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疏】三、杂类众。
【经】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
【钞】言“天龙”等者,总举八部众也。一、“天”者,有四:一、名天,如世国王,名为天子,缘有福诸天,减一分福与今天子。二、生天名“天”,下从四天王天,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中有情。三、净天,但于人中得圣果者名为净天,有自在义故。四、生净天,谓二十八天中诸圣人是也。今言天者,四中多取第二生天也。
二、龙有四种:一、天龙,持天宫殿,不教堕落者。二、人龙,人间兴云致雨者。三、地龙,能持山河大地。四、王龙,守护王之库藏等者。复有四种:一者虬龙,虬龙有角。二者鹰龙,鹰龙有翼。三者骊龙,骊龙有珠。四者蛟龙,蛟龙有鳞。又,龙离五般障难,方能降雨:一、火大增盛;二、风吹云散;三、阿修罗收云入海;四、风伯雨师放逸懈怠;五者众生造诸恶业,龙天瞋责,雨亦不下。五中随有一障,雨即不下也。
三、夜叉者,新云“药叉”,此云“轻捷鬼”,唐三藏翻为“暴恶神”,亦名“勇徤神”。雌者名“可畏摄”,地行,食啖生类;雄者名“药叉”,有翅而能飞空,唯吃孩儿,居下天,守天城门也。
四、干闼婆者,正云“徤闼嚩”,此云“寻香行”,亦云“食香神”,谓食气,作乐求乞,天帝须乐,体有异相,便往奏之。西天呼一类音声人名“徤闼嚩”,谓不作生计,寻食香气,作乐求之。
五、阿修罗者,古翻“不饮酒神”,谓海水咸苦,酿酒不成,因兹不得吃,名不饮酒神;新云“阿素落”,此云“非天”,谓无天实德,故云非天也。
六、迦楼罗,此云“金翅鸟”,正云“羯路茶”,此云“妙翅鸟”,身有四色,黄金色、白银色、瑠璃色、颇胝迦色,以有四般宝色翅羽严丽,故名妙翅鸟,此具四生,如前已辩也。
七、紧那罗者,正云“紧捺洛”,此云“歌神”,有其四类,《法华经》中呼为“清歌雅乐众”。此乐神体是畜生,形状似人,面貌端正,头上有一角,人见生疑,不委是人是畜,亦名“疑人”也。
八、摩罗伽,正云“莫呼洛迦”,此云“大腹”;“莫呼”云“大”,“洛迦”云“腹”,即蟒蛇虾之类也。
此之八类,于一一类中各有无量,总在会中。问:此等何缘得至佛会?答:慈恩和尚云:“由佛慈悲,广为引他,有灵之类,皆悉奔波。希法雨以润萌芽,冀智药而除众苦。如归慈父,若趣医王,但由平等慈悲,恩沾动植者也。”动者有情,植者无情草木等类,如来行处,有情遇之,便得超升,无情枯木,再生华结果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疏】二、总显受持。
【经】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疏】总显受持,通则诸众,然此流通,遍通第九;若通九会,于理无违,何必将斯,要该九会?又准前例,说法之后,尚阙现瑞,及证成等,但案梵文,足有始终。
【钞】“闻佛所说”至“信受奉行”者,慈恩《圆觉疏》引《文殊所问经》,说有三种义,欢喜奉行:一、说者清净,不为取着名利所染故。二、所说清净,以如实知法体故。三者得果清净,即说益也。亦陈事既周,时众获益,闻法者积善于胸怀,受导者奉言以行学,即各禀教习学,流通未闻也。
疏“何必将斯”等者,古德多云经来未尽,故无流通,即意悬指此文通于九会;今不用之,故云“何必”也。“尚阙现瑞”等者,诸会说竟,皆有之也,即知各自流通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疏】四、偈辞述意回向。
【疏】我佛昔于大劫海,修行苦行为众生,证此难思解脱门,何幸得闻能赞演。愿此胜因皆上荐,宝祚长安帝道昌,四恩百辟及含生,同证玄门齐智海。
【钞】第四庆赞回向文,有二偈:初偈庆遇申赞,后偈举益回向。
前中:初三句述所证难思,后一句庆闻赞演。于初中:初二句标佛悲愿,后一句显证难思。初中:上句标行愿时长;下句正明行愿,于中:上四字正举修行,下三字标行所为。下一句“显证难思”中:言“难思”等者,即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也;“门”者,即能入普贤行愿也。此正举所赞也。
后偈中:初四字举所回善根,下三字等正申回向。于中:初即回向有情,末后一句回余二处。初中:先明上报四恩,下三字明下及含识。上四恩中:初别显王恩,疏“皆上荐宝祚”等;下通举四恩:谓一、王恩,二、三宝恩,三、父母恩,四、众生恩,古云“施主恩”;此上一一有大恩德,故回向上报也,广如《本生心地观经》所明。言“百辟”者,总举臣寮,同上王恩也。“及含生”者,即有情之异名,总有十种:一名“类生”,二名“肤生”,三名“群生”,四名“怀生”,五名“苍生”,六名“众生”,七名“含生”,八名“异生”,九名“缘生”,十名“有情”,今即一数也。
“末后一句回余二处”者,“玄门”二字即真如实际,“智海”二字即无上菩提,愿四恩三有同证斯道也。此中:“及含生”等,是向众生,即随相行;“齐智海”是向菩提,即离相行;“玄门”是向实际,实际即非随非离。随相行是大悲下化,离相行是大智上求,即随相与离相二行阙一不可也。何以?随相若阙离相,则成有漏;离相若阙随相,即堕偏空。以离相得随相,故观空而万行沸腾;随相得离相,故涉有而一道清净。如此二行不阙,方可观空不碍有,涉有不碍空。所以然者,谓事即理故,色即空故,理由事显,事藉理空;理空即触目全真,事显乃无非是佛。又,空即色而万别,事事皆真;色即空而一如,相无不寂。若如是解者,无一心而不证,念念道成;无一事而非真,尘尘佛土。此乃圆宗所诠也。所以此教圆无不妙,广无不周,玄而复深,普而能遍,迥异诸教凡小权乘之行,成普贤圆融称性之行也;良以根机有异,性欲不同,上哲之流,叵成比况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卷第十五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二零零四年标校版说明
一、本书的文字,依据佛陀教育基金会二零零三年出版之《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原本为清金陵刻经处之《行愿品》经疏钞会本。本书即将该会本对照“普慧藏”之会本及“大正藏”相关经文,参互校勘,简择异同,补正脱误,重新排版而成。
二、本书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十五种,分别将“经”“疏”“钞”全文加予标点;并依文意及字数,将“钞”妥分段落,以利阅读。“经”及“疏”则悉依原书编排,不再细分。
三、金陵会本之疏科牒文,已经删改简化,故前后文之连贯,请参照本书之科文图表,或“普慧藏”会本之疏科文,即可明白。
四、“钞”中所引其他经书之文句,原则上,如悉依原典文句,则使用冒号(:)加引号(“”);如所引文仅为原文大意,则使用冒号不加引号,以示区别。
五、标校难臻完美,未妥善处,敬请十方大德不吝指教。又,本书于编辑期间,多蒙基金会阮贵良居士提供宝贵意见及协助,兴大谢忠岳先生发心参与字处理,始克顺利出版,特此致谢。
标校者欧阳钟裕谨识
八月八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严经行愿品疏钞摘录完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愿以读经功德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8: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