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悟佛知见

[佛教经藏]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演培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斥为出卖佛法贼,就是呵为伤害佛法的魔党!是以为佛弟子,特别是菩萨行者,应多多的赞美别人,宣扬他人的功德。不要一味自吹自擂的赞说自己的好处而揭露别人的过失!

佛又对大众说:“若’是做个菩萨的“佛子’,在他于教化众生的过程中,经常的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是不大像菩萨行者的。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功德,而自显扬自己的功德,叫做自赞;他人的确是有崇高道德的,而不加以显示反而加以侮辱,叫做毁他。菩萨是以利他为本,应尽量的宣扬他人的好处,怎么可以誉我毁他?推究人的所以自赞毁他,动机在于扬我抑彼以求利养恭敬。驱使人们这样去做的,虽或由于贪心,或是由于瞋,或是由于贪瞋,于中当然还有痴心,但最大的动力,还是由于贪心。瑜伽菩萨戒本说“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所以贪这东西实为罪魁!


毁訾他人,律中说有三种:一是当面的毁骂,如说你是旃陀罗家生,你不是一个好人等。二是以喻的毁骂,如说你好像是旃陀罗家生,你好像不是一个正当的人等。三是自比的毁骂,如说我不是属于旃陀罗种,我不像你那样的不顾人道等。总之,凡是不堪入耳的话都说出来,务必使对方没有立足的余地,一定要对方没有抬头的机会,让所有的人与他疏远而不接近,使之陷于孤立的状态。不论他要做什么、都没有人去响应,是为毁他,不用说,这种用心,是很恶毒的,罪过无边的!
19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怎样的人自赞毁他始构成罪恶?这有两种说法。一说向没有菩萨戒的一般人自赞毁他,固然是犯重罪如向有菩萨戒的同行者自赞毁他,则是只犯轻垢。一说不管你是向同行者或一般人自赞毁他,只要是出于追求名闻利养的动机,都是重罪不得言轻。两种说法是都可以讲得通的,不过比较起来,自还以第二说为胜。因为追求利养恭敬,是自赞毁他的目的,所以这个过失特重,当知利养这东西,不要以为他是好的,实在是坏功德本的大贼。如阴天的闪电,可以伤害五谷使令不得收成,当知名闻利养,坏功德苗,令不增长也是如此。所以有关名闻利养,不但不应去追求它,就是接近它亦不可。佛在经中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入旃檀林,应该取其旃檀,不应单取其叶,如取其叶不取旃檀,这人必然是辜负了自己!同样理由,一个人进入佛法,应该求涅槃乐,不应求利供养,如不求涅槃乐,而反求利供养,这人必然是欺骗了自己,不但入宝山而一无所得,且于今世烧诸善根,于未来世堕入地狱。试问利养对你究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一味的追求利养?更为什么为求利养而去自赞毁他?所以做人,特别是做个菩萨行人,自赞己功、抑他盛德,对他人固然不利,对自己亦无好处,所以佛陀特别把这制为重罪。

不特亲口自赞毁他是要不得,就是教人自赞毁他亦要不得!这有两种:一是教前人赞我的种种功德而毁他人的种种过失;一是教前人赞他自己的种种功而毁其他人的种种过失。在称赞方面,虽有赞自与赞
19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的人自身不同,但毁他方面,则是同一的毁谤他人。不论属于那一种的教人自赞毁他,只要被教的人完成自赞毁他的工作,你这教人的人,就构成了重罪。不要以为我没有亲口自赞毁他,只不过教人去作这样说,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过失?当知你所教的那个人,原来没有自赞毁他的意念,由于你的从旁教唆,他始去自赞毁他,你怎能不负这个责任?

构成自赞毁他的重罪,同样具有因、缘、法、业四个条件,现在略为加以分别:以贪慢等的烦恼发动而于最初生起一念赞毁之心的,叫做‘毁他因’;以此心相续而助成追求名利为目的的,叫做‘毁他缘';以种种善行赞毁之方而成自扬陵彼的法则,叫做‘毁他法;以三事和合令前人领解完成毁他的事业,叫做毁他业’。在此成问题的:这条戒本是自赞毁他,为什么这里只说毁他不提自赞?当知自赞的目的在于毁他,只要达到毁他的目的,自赞自在不言中,不必定要从经文中,明显的把它表出来,所以只说毁他因等。然‘而”真正做个‘菩萨”行者,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意即发心持戒的菩萨,不说众生没有过失不可去毁谤他,就是明明见到众生有什么过失,如果有人要去加毁他,菩萨还当挺身出来,代众生受加毁辱。即对来加毁的人说:这过失不是他的是我的,你要加毁,应加毁我,不要随便的毁谤于他。所以发无上菩提大愿,誓处生死受无量苦以饶益有情的菩萨,应将一切可惜嫌的‘恶事’纳‘向自己’,至于一切称心可意的‘好事’给与他人'。好事与他人,是即显示不
19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赞而反赞人;恶事向自己,是即显示不毁他而反自毁!若非菩萨,怎能如此?

在此有人问道:菩萨本身的确没有恶事,对方众生的确没有好事,怎能引恶向己推好与人?这在古德 有两种解释: 如有人无缘无故的加毁菩萨,菩萨 当时就作这样想:如射箭,有的就有所箭中,无的就无所箭中,众生加毁于我也是如此:由于我有这个生命体,众生才对我生起加毁的恶念,假定我没有这生命体,众生怎会对我生起加毁恶念?是则众生所以起恶,正是由我有这生命体,既然如此,其恶在我,不在众生,是以应将恶事引向自己不应归诸众生。菩萨同时又这样想:我为什么会修戒而防护身口?还不是由于众生的毁我,假定没有众生加毁于我,我至何地修戒而成戒善?是则我的戒善生起,可说完全在于众生,生善既在众生,应将好事归于他人不应引向自己 。菩萨又作这样的想:所谓众生向我行恶,不  过是吾人的我见以为如此,若就真实的道理来说,众生与我原来是同体的,有什么人可向我行恶?做菩萨的,应该如理观察,不应随于安见。这么一来,自然引恶向己推善于人。还有,菩萨在发菩提心时,就已决定要怎样的使众生舍恶都尽,现在众生还向自己行恶,这不是众生的过失,而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应该引咎自责,认为这个罪恶,是我菩萨所有,怎么可以推到众生身上去?再者,菩萨在发菩提心时,就已决定要为众生修种种的善根,现在我得以修六度万行完全是众生给我的机会,假定不是众生,那我怎会修19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这么多的善根?是则所有善根,都是属于众生,我怎么可以占为己有?如是,是为恶事向已好事与人。

孔子的弟子子贡,平时喜欢比较别人的长短。孔子对他说:你倒敢议论别人,大概自己真是很好,可是讲到我,就只能管自己,没有议论别人的闲工夫。所以孔子又对子贡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就是恕。所谓恕,就是一切自己所不愿的事,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去。如你不愿别人毁谤你,你就不要去毁谤人。


如上所说,菩萨理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若果不是如此,而反‘自扬己德,隐’藏‘他人’的“好事,致‘令他人受’到莫明其妙的‘毁’辱‘者',不客气的说,这‘是菩萨波罗夷罪’!为什么?要知做人,特别是做菩萨,对于自己的功德,应该是保守而不予以宣扬,对他人的善行应该显扬而不予以掩藏,才是合乎道理,现在只是自扬己德,那里还像是个菩萨?唯显己德已经不够资格做个菩萨,何况更进一步的隐藏他人的好事?那你的过失当更转为増加。所以站在菩萨的立场讲,你所犯的罪,当然是最重的波罗夷罪!


菩萨善戒经还这样说:“若菩萨为人所赞,言是十住,若阿罗汉等,默然受者得罪”!依于这个说法,受人赞尚不可,何况自赞毁他?当知掩恶扬善,是菩萨利生的本怀,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这样的。如果誉我诽他,求能利己损人,那里还有一点菩萨的悲心?所以古德有说:“自赞毁他之业水,败大乘性戒之善根”!毁谤一般人,罪恶已很大,谤毁一个弘扬佛
19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者,罪恶尤其大!十轮经说:“毁传法人,令一方佛法不行,此罪最重”!弘传佛法的人,是住持正法的是利益众生的,你如毁谤了他,使法不得弘扬,使众生无以救度,罪恶岂得谓小!

在此或许有人会这样的问道:虚构是非,抑没能人,固然是要不得,但若为度化众生而示现人间的菩萨,为了诱引众生从邪途走上佛法的正道,为了贬斥二乘从不究竟会归究竟的一乘,是不是亦犯自赞他的过失!不!这从语言的口气上听来,虽亦似乎含有毁誉的味儿,而实完全是由大悲心的流露,亦即愍物弘化的慈心显现,更是竖立法幢的大愿之所使然。不可从一般的人我见以求胜负的观点来看这个论题。佛法认为要不得的赞毁,是约分人我求胜负说的,因为有了这个心理,心心念念的,就知道怎样有利于自己,对于别人的损坏,那是在所不计的。


瑜伽菩萨戒本,在叹己毁他戒中,曾经说到有种因缘,是不违犯这条戒的 。一在以佛法与外道 相比较中,为了摧伏诸恶外道的邪说,显示佛法的正论,自是不犯赞毁戒的。二、在以佛法与外道互相比较中,为了住持如来的圣教,说明佛法是怎样的有利于众生,外道邪说是怎样的令众生沉沦,亦是不犯毁戒的。 在以佛法与外道互相比较中,为了使 外道舍彼之恶,而来修学佛学的善行、方便调彼伏彼虽有赞毁亦不犯戒。四、或者为了使诸外道,对于佛法未生净信的生起净信,已起净信的令彼净信倍复增长,有毁亦不犯戒。
20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自赞毁他戒,是人人会犯的,所以七众佛弟子同样可能犯这戒,为此、佛在大小乘的戒律中,都制有这条戒。不过比较说来,大乘自赞毁他,是属极大重罪,声闻自赞毁他,前者是犯七聚中的第七聚,后者是犯五篇中的第三篇。为什么有差别?当知声闻行人,以自利为主,不以利他为务,所以其过较轻。至于菩萨行者,利他为其根本任务,如果任意的去毁他,使诸众生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这过失当然是重大的。如此说来,同是自赞毁他,所得罪恶的或轻或重,是有很大不同的。是以此戒,虽为每个佛弟子所应注意。但菩萨行者更要特别加以小心 。

如以性遮二业来看此戒,可说是具性遮二业的。佛制此戒令不得犯是遮,这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说它是性,如世间人的争名夺利,往往发生丧身失命的过患,可以得到证明。而争名夺利的因缘,是从自赞毁他来。


菩萨犯了这个重戒,将来所得的果报怎样?这要看自赞毁他是否真实来分别:如你自赞己德是真实的。那不过是像淫女为了钱财而牺牲色相或为人表现戏笑,结果为人之所不齿,自赞求利又怎能得到人的同情?如所自赞的功德不是真实的,那简直是属欺骗人,不但现生为人所看不起,而且还要得大妄语的果报。如你毁他过失是真实的,他有过失是他的事,他自会应得其果报,不要你到处去替他宣扬,你如处处去说他的过失,是即你自家造了恶口业。如所谤他的过失,没有事实的根据,不但是恶口,而且是妄语。将来应得的果报、当然是很不轻的。
20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单以谤他来说:佛在谤佛经中,说有一个事实过去有位辩积法师,是位最善说法的大德,不论他到什么地方弘法,听众总是成千上万的那么多。正 因 他的法缘殊胜,于是引起别人嫉妒,竟有十人联合起来去毁谤他,致使他受了很大的影响,不能再在他的化区说法,使得这个地方的佛法,一天一天的衰弱下去!当时固令辩积法师失去广大的信众,但毁谤他的十人,后来所受的果报,确实是很悲惨的!首先堕入地狱,经无量劫的长时间,受拔舌等种种痛苦;后来从地狱出生到人间,却是一个生盲。直到释迦佛出世虽从佛陀出家,修种种的苦行,由于毁他的残余业障,仍在身心中起着作用,不论他怎样苦修,总归是一无所得,以臻后来再度堕落下去!

如单以自赞来说:佛在经中,亦曾说有这个事实过去有扇提罗等五人,互相标榜的以自赞,就是四个人在林间坐,一个人到村庄去对大家说:你们这个地方的人是有福的,在你们附近的树林中,住有四个大阿罗汉,你们如发心去供养,那是有很大功德的。由于五人轮流这样宣扬,于是果真得到广大供养。当时他们确是享受得很好的,可是到了生命结束后,堕到地狱里去,备受种种痛苦。等到地狱报尽,再度出而为人,替那本来供养他们的施主,不是做抬轿子的工作,就是做倒秽器的工作,以还施主的宿债!诸位想想看:自赞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自赞的目的是为利养,可是利养这东西如法得之尚且要远避,何况是以不正当的自赞而得?是以做菩萨的理不应为 20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护国菩萨经说:做菩萨的有四种法,应当绝对的弃含:一、弃舍自己所住的家庭,把家庭看成是个牢狱。二、弃舍世间的名闻利养,因既出家,不应再贪著这些。三、弃舍自己的护法檀越,就是不要与诸檀越过于接近,如接近了,就会染着世俗的一切。四、弃含对于自己生命的爱著,如果爱著了自己生命,必然就会贪著诸多的利养。护国菩萨经同时又说:有四种堕落法,菩萨不可不防:一、菩萨既以利他为本,对于他人应该恭敬,假定不恭敬他,将来会堕落的。菩萨对于有恩德者,应该直心的予以尊敬,不可背恩谄曲,假定背恩谄曲,将来会堕落的。三、菩萨应知利养,能坏功德之苗,不应广求名闻利养,如果说是广求,将来会堕落的。四、菩萨应知有徳,不可自扬己德,何况诈善扬德?如果诈善扬德,将来会堕落的。总之,菩萨不得为名闻利养,去做自赞毁他的事!经说:“菩萨常应于名闻起处,多利养处,则不居之,以伤害故”。可是看看今日学佛行人,一天到晚在向名闻利养中钻来钻去,什么地方有名闻就到什么地方去,什么地方有利养就到什么地方去,与佛在经中说的利养交至,远避三由旬外”的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不能不说是佛法没落的象徵、更不能不说是佛弟子堕落的源泉!

不说自赞毁他是有过失的,就是不随喜他人的功德、佛法亦认为是要不得的。瑜伽菩萨戒本,对这有很好的说明:若诸安住净戒律仪的菩萨,见他有情有功德善法,在道理上讲,应生随喜心,对他加以称
20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扬赞叹、使令其他的有情、听到他所有功德、生起清净的信心、增进自已的功德,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应对之生起嫉妒障碍。假定菩萨由于嫌恨心的驱使、见他有情嘀确实具有戒定慧等的种种功德、而不愿意去替他加以显扬;或见其他有情确实具有正见正命等的高度声誉、而不愿意去替他加以称美;或知其他有情确实具有善行方便的巧说妙法、而不愿意去替他加以赞说善哉!诸如此类的,由于内在存有不正当的染污心理、所以是染违犯不随喜功德戒。

自赞毁他戒的重罪构成,不是简单可以做到的,而是要完备的具有五,然后才成为极大重罪。五缘是


一是众生:如上所说,众生有三品的差别。 果是对上中二品的众生自赞毁他,所犯的必然是重罪;如果是对下品的众生自赞毁他、由于对他的损害不大,由于对己的利养不多、所犯的自然是轻罪。


二众生想:如对上中二品的众生作上中二品的 众生想,或对上中二品的众生作上中二品的众生疑对之自赞毁他,自然是犯重罪。还有对下品众生作上中二品的众生想,对之自赞毁他、同样是犯重罪,中对上中二品的众生作下品的众生想,或对上中二品的众生作下品的众生疑,或对下品的众生作下品的众生想,或对下品的众生作下品的众生疑,对之自赞毁他是都属于轻罪。


三、赞毁心不是为了折伏外道,不是为了众生,而是专门为了赞扬自己的功德,亦是专门毁谤他人的过失,希望所有的名闻利养,都归自己所
20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使得他人的名誉扫地,不能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这种用心,叫做赞毁心,亦是构成自赞毁他戒的业主,将来一定由这业主领着你去感不如意的苦果。所以每当吾人动起这个念头时,就应设法予以遏制,不要让它成为造罪的罪魁!

四、说赞毀具:赞毁必定有其赞毁的工具,不是空口白话的随便乱说。律中说赞毁具计有七种 。一种姓:自赞自己的种姓高贵,或是婆罗门种,或是刹帝利种;毁学他人的种姓卑贱,或是首陀罗种,或是旃陀罗家。二、行业:自赞自己所做的行业,是属高尚的职业,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毁訾他人所做的行业,是属低微的职业,不是有身份的人所愿做的。三、技术工巧:自赞自己的技术工巧,是最高明的,特别精致的,别人要学是学不到的,毁訾他人的技术工巧,是很笨拙的,相当粗糙的,什么人都可做得出的。四、过犯:自赞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罪恶的事情,所作所为都是属于功德方面的,毁訾他人在这世间做人从来没有做过有益于人群的事,所作所为无非是损人利己的罪恶行为。五、结使:自赞自己虽不是没有烦恼,但烦恼的活动是轻微的,毁訾他人的烦恼重重,终日在烦恼窟中讨生活。六、形相:自赞自己的相貌是怎样怎样的庄严,毁訾他人的相貌是怎样怎样的丑陋。七、善法:自赞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具有善法功德,毁常他人是如何如何的不在善法功德方面做工夫。


五、前人领解:就是你说了自赞毁他的话,在前听的人白了解你所说的意思,随所说的一一语结成重罪。
20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戊八悭惜加毁戒 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前已讲了自赞毁他戒,现在续讲悭惜加毁戒。自赞毁他戒的目的、既是为了名闻利养,当知是约未得而在追求中说的、就是为了想得名闻利养、不得不来取自赞毁他的手段。悭惜加毁戒的动机,则是出发已属自己所有、一味的想把它储蓄起来,悭吝爱惜的不肯施舍出去。约粗细说:前戒比较粗,此戒比较细所以前后如此安排。 依佛经说:悭与贪是有所不同的:贪是贪得无厌,即没有属于自己的、只要自己认为满意和爱好的,都想办法把它求取过来,而且越多越好,从来没有满足之感。悭是悭吝不舍、即凡已经属于自己的,不论是有关钱财的,不论是有关知识的,不论是有关能力的总是无条件的保留在那里、不论什么人来向他有所求助,绝对不会给与丝毫的助力,好像稍为有点给人,对自己有很大的损失。贪得无厌的人,在这世间固然很多,悭吝不舍的人,在这世间亦复到处皆是。做人就是这样的,拿进来是很欢喜的,拿出去总是不高兴。其实,人类应该是互助的,亦即以有余补不足,怎可顾自己富有、而不顾他人的死活?


做个发心的大士,去摄化诸众生时,理应本于自己的悲怀,施于众生所须的一切,因施为万行的根本。
20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现在有人立于你的面前,向你有所乞求、求法也好,求财也好,你如不能尽自己的力量给与、已经大大的不像话,还进一步的对来乞者,加以无情的忿怒毁辱,试问那里还有一点菩萨样子?所以悭惜再加毁骂在菩萨立场讲,过失是很重的。如只悭惜而不加毁,或只加毁而不悭惜,那就只成轻罪,不得说为犯重。

乞者来求,悭惜不与,这是属于贪烦恼的过失:求者不去,忿怒加毁,这是属于瞋烦恼的过失;若贪若嗔都是由于无智之所使然,这是属于痴烦恼的过失:所以在这条戒中,如果有所毁犯,是即具有三毒不善。因为如此,此戒不但菩萨会得违犯,佛教中的七众弟子都不免有所违犯的。不过在大小乘法中有所不同的:由于菩萨旨在利他,不论是对自己有关或无关的、都在自己的教化之内,所以有来求者,应该平等施与,若不施而加毁,深违菩萨的三聚净戒,自然成为重罪。至于声闻行者,由于他们重于己利,唯对自己出家的弟子,负有开示教法的责任,假定不以正法教授弟子,自然亦是有所违犯的,不过不是重罪,而是七聚中的突吉罗罪!至对弟子不施钱财,戒律中未为其制任何罪,因为出家众是以托钵维持生活的,勿须给他什么钱财。同时男众出家,自得信徒供养,不必仰赖于师。可是尼众又有所不同,在出家未及两年当中,因为自己还不能自立,亦即不易乞得财法,所以不得不靠师长供给。为师者如不对她教授正法及给与钱财,让她安心的修道,那就犯五篇中的第三篇波逸提罪。到了出家两年以后,由于自己渐能自立,虽不是不要施与
20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财法,但慢慢来没有关系,如完全不为说法及给 与物 资的资助,那还是有所违犯的,不过是犯七聚中的第七聚突吉罗罪。

佛之所以制这条戒,因发菩提心的菩萨,是以摄取众生为本,而以财法布施众生,是摄取众生的最胜方便。假定菩萨本身,的确没有财法,可以施与众生、亦当好言的对众生说:我很惭愧,我的福太薄了,现在不能满你的愿,这不是你的不是,而实是我的过咎,不过你不要难过,我会好好的修持,将来以满你愿的。对众生这样的安慰,并表示了自己歉意,不施与众生是没有过失的。但若菩萨现前,的确是有财有法的,可是由于悭吝故,不以悲心而行惠施,正违菩萨大菩提道,所以佛特制为重罪。


一个菩萨行者,如果悭不施舍,对于菩萨大行,是有所亏损的,所以不论怎样,应该设法行施,方是大乘法器。怎样思惟修习,如能如法行施?首先应该常常想到的,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体以及自己所拥有的财物都如泡沫一样的不能永恒,生命体固然随时会有崩溃的可能,诸财宝亦同样会随时离你而去的。今天是你所有的金银财宝,明天可能就成为别人的,决不因为你的爱惜,而得以永远保留的,这是世间到处可见可闻的事实,谁也不能予以否认,试问你爱惜财物,对自己究有何益?菩萨行人,如果时刻的想到这点,自然不吝惜的,常常的乐予施舍。


其次所要想到的,就是世间的财物,绝对不是个人所独有的,而是属于五家所共的,如生了不肖的儿


20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做父母的不管怎样省吃俭用、不管怎样拼命赚钱而儿女却尽量的挥霍,转眼之间使你财富成空。又如遇到恶王,运用政治力量、将你所有财产,予以没收充公,试问到了那时,什么属你所有?再如遇到盗贼知道的财宝所在,立刻为你偷个精光、还有什么属于你的?其他如遇大火所烧,大水所漂,同样会使你转富有为贫穷!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五家未替你分散之前,何如自己先来施舍,置坚牢藏令永属己?这么一想、就很自然乐予施舍。

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应当经常惠施众生,但事实上无力施与,原因于过去未施,所以生生世世陷于贫穷海中无以自拔,现在幸而能以财施而不去施,岂不是更为增长我的悭惜?假定悭吝的习惯不断增长,将来更不能进行广大施,那又怎能趣向大菩提果?况我过去由于悭吝不舍的业力,使我受到种种饥饿业的痛苦致不能如法的去利益广大众生,现在尽我的力量行施只要是有益于众生的,那怕自己受更大的痛苦,甚至因此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亦决不让来向我求助的众生于回去,何况我虽惠众生,尚有残余的物质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所以不论怎样,纵然因此贫穷,亦当忍此痛苦,做我所应做的布施。再说、当初我在佛前发大菩提心时,就已表示从此以后,身心内外一切皆舍,现在怎么可以违背本誓?如果我违本誓,既负众生对我的期望,亦是欺骗十方诸佛,这个罪过是多么大?不论从方面讲,是都万万不可的,一定要本自己的誓愿,不但施舍外在的财宝,就是牺牲内在的生命,亦是毫无
20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惜的。因为生命与钱财,都是腐败不坚的东西,我悭惜他做什么?应以这腐败不坚的东西,换取清净法身坚固之法,才是道理。菩萨如能这样的思惟,没有不能舍的财物,亦没有不能舍的正法。

菩萨应该行施,可说天经地义,没有还价余地,但在某情况下,菩萨不行惠施,是也不犯罪的。要知之所以为施,不但是要令众生得到安乐,而且还要令众生得大利益。如果菩萨知道所施舍的内外一切,只能令众生得到安乐,不能令众生得大利益,甚至利益安乐两俱不有、那就不能随便的去惠施众生。设或众生来作无理的要求,恳请菩萨惠施毒药及刀酒等物或去谋害众生的生命,或者解决自己的生命,不说菩萨没有这些,不应设法弄来给他,就是有这些东西,亦不应随便给他,如果给他,不但是没有功德,而且违反菩萨救生的悲愿!还有一些有病的众生,如果是来向你求治病的医药,在你力量做得到的情况下,当然应该施舍给他,但他如果向你求不适宜病人所吃的食物,或者向你要求他所需要超过的东西,菩萨同样是不可施舍给他的。又有一些众生,已经吃得饱饱的了但因由于嘴馋,好吃自己所喜爱的东西,不断的来向你索求珍妙饮食。菩萨纵然具有这些佳肴美味,亦应留给其他需要的众生,不应随便的施舍给他。假定是个初发心的菩萨,还不能做到施舍头目髓脑的程如有众生来向你求索这些,你不妨坦白的告诉他,我現在还不能做到,等我将来成熟这些善根时、当保留的施与。 2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又对大众说:“若’做菩萨的“佛子”,以财法布施而摄取众生,为菩萨的唯一首项任务,做菩萨而不实行布施、是不合乎菩萨资格的。所以不论自悭,不论‘教人悭',都有违于菩萨本誓,而成败坏菩萨。

自悭,就是自己悭吝财法,不肯惠施于人;教人悭,就是教其他人悭吝财法,不要惠施于人。悭吝不舍已经不像菩萨、更何况于对众生的加毁?俗说:帮忙人是情份,不帮忙是本份。帮忙了人家,人家会感谢你,不帮忙人家,人家不会怪你,但决不可对人家说难听的话,使人家感到极大的难堪,甚至彼此间的关系从此断绝。世俗一般人尚且如此,何况菩萨?菩萨最初发心,就是为了救护众生,解决众生困难的,在你力量还没有做得到的时候,只有自己感到惭愧,不应对来求的人加以毁辱。自己毁辱来求的人,已经是不成话说,还要教人去毁辱人,那里有点像菩萨的样子?教人自悭加毁,亦有两种不同:一是当面对这个人说,不论什么人来向你要求,你都不要给他什么,如果对方还要向你罗嗦,你就不客气的给他侮辱,看他还罗嗦不罗嗦?或者遣使拿着书信教人悭惜加毁,使教的人对来求的,采取不友善的态度,甚至出言使来求的人难堪。这都教人悭毁,其过失是同等的。


悭毁戒,同样具有因、缘、法、业四个条件:众生无始来具有悭吝之心,而于现在起这念心来为因叫做‘悭因’;接着这念悭心相续不断的延续下去,见有求财法的人来,因与自己不相契合,以遮护自己的财法不给来者,叫做‘悭缘’;如果对方一再向自己求 2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取、自己利用种种善巧遮护财法的方法、不予施舍、做‘悭法;三事和合作意成就其业、叫做、悭业。

然‘而”在事实上做个‘菩萨,对于一切贫穷的人来乞者、应‘随前人所须要的一切,无条的给与他们,绝对不可有所留难。一切贫穷人,显示的有的贫穷人,不管是与自己有亲切关系的,或者是与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不管是在身傍极为接近的人,者是离自己很远的人,只要他的确有所需求、菩萨就应尽自己的力之所及给他,使他得到所要得的财物或正法。


佛法所说的贫穷人有两类:一是身贫穷、即时感到生活的困难,以致影响生命的生存。我们知道,不管什么人,在向人有所求时,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向人开口的,如果稍为可以过得去的话,决不至于随便向人去乞求。所以有人来向你乞求,假定是需要衣服的,就应给他衣服,假定是需要饮食的,就应给他饮食、假定是需要住处的,就应给他住处,假定是需要其他生活必须品,就应给他生活必须品,让他生命继续生存下去!二是心贫穷,即时感到知识的缺之以致觉得精神的空虚。如对历史的茫然无知,就是历史知识的缺乏,而患着严重的历史贫血症;如对佛法的茫然无知,就是佛法知识的缺乏,而患着严重的佛法贫血症。假定现在有这么一个人,知道佛法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来向菩萨乞求佛法,菩萨应将自己知道的佛法,无条件的告诉来乞者。如果他是一个人天根性,来向你乞求人天乘的佛法,你就得以人天乘的法施舍给他,如果他是声闻乘的根性,来向你乞求声闻
21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乘的法,你就得以声闻乘的佛法施舍给他、如果他是缘觉乘的根性,来向你乞求缘觉乘的佛法,你就得以缘觉乘的佛法施舍给他,如果他是菩萨乘的根性,来向你乞求菩萨乘的佛法,你就得以菩萨乘的佛法施舍给他。总之、不论是来求财或求法的,都得随你菩萨力之所及,毫无吝惜的给与,这才是菩萨的慈悲行。

以财给与众生,是即所谓财施;以法给与众生,是即所谓法施。照普通说,在家重在财施,出家重在法施。以菩萨说,在家菩萨,不但以财施,亦应以法施,出家菩萨,只是以法施,很少用财施,就是以纸、墨笔施与众生,目的亦在成就众生的书写经典,表面看来是财物施,而实际上还是法施。决定毗尼经说:“在  家菩萨应行二施 一财,二法。出家菩萨应行四 施:一、纸 二墨 三笔;四、法”。出家菩萨所 以不以财施,不是出家人对于钱财有所悭吝,实因出家人根本是没有钱财的。不过话说回来,照现在流行大乘佛法各地的出家众,不但有钱财,而且很多有大量钱财的,有钱财而不施财,是亦不合大乘佛法精神的,所以希望有钱的出家菩萨多多发心!


初发心的凡夫菩萨,当然不能满足每个众生所求因为自己财力的确是有限的,可是不能因此藉词不施众生。佛法从来不苦人所难的,是要你随分随力而为的,你的力量能够做到多少,就施给众生多少,决不硬性规定你,非要出多少不可,但若让众生空手而回,一个钱都不肯施舍,那是有违菩萨一切应施的精神的。所以优婆塞戒经说:“见乞者来,多少随宜给与, 2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遣空还者,得罪!”大乘起信论中亦说:“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说”。本此可知。4不论 是财施,法施,无畏施,都当随自己的力量做得到的去做,绝对不可有一念的怪吝之心。

菩萨行者应该行施,这是大乘经中,到处都是这样说的,唯有认真的实行惠施,才能显示出你是大菩萨的风格。然‘而’一个发心的‘菩萨’,明明见到无依无靠的贫穷众生来到自己的面前,向自己要财的救济,可是由于自己的个性,对于钱财的非常悭吝,不特不肯尽自己的力之所及施与,对来求财者生起高度的同情,反而“以恶心瞋心’对待孤苦无告的众生,结果,乃至不施’极少的“一钱、一针、一草。菩萨行者怪吝到这个程度,对他还有什么话说?至于有’人来向菩萨乞‘求’佛‘法’,照理应尽自己所了解的佛法,毫无保留的说给众生听,可是由于自己的个性,对于正法亦非常悭吝,不特不肯尽自己所知开示众生,对来求法者生起无限的欢喜,反而以恶心瞋心对来求法的众生,结果、乃至“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像这样不肯为众生说法的菩萨,我们又能对他存有什么希望?不施一钱,不说一法,已经说不过去,而更’进一步的,对于来乞财法的,加漫“骂’侮 ,使到对方感到极大的难堪,甚至令 对方觉得难以为人。如是即悭吝而又加毁,不特失去做菩萨的资格,而且真正成为罪大恶极,所以佛陀
2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