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悟佛知见

[佛教经藏]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演培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众生想:这可分为众生想、圣人想、人想的三类。于众生想中有六句:就是众生众生想,固然犯重、即使众生众生疑,亦是犯重,若众生作非众生想那就不犯。反过来说:非众生作众生想,固然犯轻,非众生作众生疑,亦是犯轻,若非众生作非众生想,那就不犯。于圣人想中亦有六句:就是圣人作圣人想,如有罗汉在这里,你的确把他当作罗汉看,并且当面对罗汉说妄语,因为他是圣者,不会受你诳惑,所以结成轻罪。即使圣人作圣人疑,如有罗汉在这里,你不能确定他是罗汉,于是心里作这样想在我面前的这个人,究竟是罗汉呢?抑或不是罗汉?最后决定,不管他是罗汉非罗汉,对他说说妄语,想来没有关系,那罪就比较重,但仍结成轻罪。若圣人作非圣人想,即明明是圣人,因不认识他是圣人,纵然有人告诉他说、这在你面前的是罗汉圣者,而他仍然坚定的认为不是圣人,如是对他说了妄语,其罪更比前者为重。反过来说:非圣人作圣人想,如有凡夫在这里,你不知道他是凡夫,而把他当作圣人来看,如是对他说妄语,是就结成轻罪。如非圣人作非圣人想,或非圣人作非圣人疑,如是对他说妄语,那就犯了重罪。于人想中亦有六句:如对人作人想,就是在你面前的人,你明明知道他是人,并对这个人说妄语,使他了解你所说的意趣,则犯重罪。如对人作人疑,就是在你面前的人,你虽对他作是人非人的疑惑,但对他说了妄语,由于他确实是人,了解你的意思所在,同样是犯重罪。如对人作非人想,就是在你面前的人,你没有把他当作人15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众生想:这可分为众生想、圣人想、人想的三类。于众生想中有六句:就是众生众生想,固然犯重、即使众生众生疑,亦是犯重,若众生作非众生想那就不犯。反过来说:非众生作众生想,固然犯轻,非众生作众生疑,亦是犯轻,若非众生作非众生想,那就不犯。于圣人想中亦有六句:就是圣人作圣人想,如有罗汉在这里,你的确把他当作罗汉看,并且当面对罗汉说妄语,因为他是圣者,不会受你诳惑,所以结成轻罪。即使圣人作圣人疑,如有罗汉在这里,你不能确定他是罗汉,于是心里作这样想在我面前的这个人,究竟是罗汉呢?抑或不是罗汉?最后决定,不管他是罗汉非罗汉,对他说说妄语,想来没有关系,那罪就比较重,但仍结成轻罪。若圣人作非圣人想,即明明是圣人,因不认识他是圣人,纵然有人告诉他说、这在你面前的是罗汉圣者,而他仍然坚定的认为不是圣人,如是对他说了妄语,其罪更比前者为重。反过来说:非圣人作圣人想,如有凡夫在这里,你不知道他是凡夫,而把他当作圣人来看,如是对他说妄语,是就结成轻罪。如非圣人作非圣人想,或非圣人作非圣人疑,如是对他说妄语,那就犯了重罪。于人想中亦有六句:如对人作人想,就是在你面前的人,你明明知道他是人,并对这个人说妄语,使他了解你所说的意趣,则犯重罪。如对人作人疑,就是在你面前的人,你虽对他作是人非人的疑惑,但对他说了妄语,由于他确实是人,了解你的意思所在,同样是犯重罪。如对人作非人想,就是在你面前的人,你没有把他当作人15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是作为非人来看的,如是纵然对他说了妄语,其罪比较稍轻。反过来说:如对非人作人想,就是立在你面前的,明明不是人,而你把他当作人看,并且对他说了你所要说的妄语,纵然他本身不是人,因为你把他看成人,所以其罪稍重。如对非人作人疑,就是立在你面前的,你不能确定他是人,对他生起是人不是人的疑惑,其罪同样稍重。如对非人作非人想,就是立在你面前的,你明知他是非人,并且把他看成非人,如是虽对他说了妄语,其罪是很轻的。 在此还有一点需要加以交代的,就是众生想的六句中,众生是约有情说,非众生是约无情说,有情与无情相对,所以有二句犯。至于在人想的六句中,人当然是指我们人类,非人则指鬼神畜生,鬼神畜生与人虽然有所差别,而其之为有情则一,所以约人与非人相对,只可说所犯罪有轻有重,不可说完全无犯,这是我们所应知的。

欺诳心:这是从希图名利而出发的动机,亦 是正构成妄语罪业的主体。世间一般人,没有不求名利的,亦可说人们终日在名利场中打滚的。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求名必得名,求利未必得利,在求而不得的情形下,于是便生起不良的动机,想用欺骗诳惑的方法、以博取自己所追求的名利,是为欺诳心。当用虛言假语去騙人时,真的完全是以骗人为目的,不是说来开开玩笑的。这又可以分为两种:一叫通心,就是当你说假话去欺诳别人时不是以某一个人为对象,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听到你
15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假话,这么一来、随有什么人听到你的欺诳之言是就为你结成重罪。二叫隔心,就是当你说假话去欺诳别人时、本来是想欺谁某个人的、结果、某个人没有听到你的假话,另外一个人反而听到了。由你对这另外一个人、本来没有存什么欺诳心,所以他虽听了可是你并不犯、不过、你既有心欺骗某个人、某个人虽没有听到、但你仍在某个人方面结方便罪。

四、说重具:这是就身证眼见而言。如说得四果十地、八定、神通、或说我见天、龙、鬼、神等来、这都叫做重具。十地、四果、辟支等、是佛法大小乘圣者、随便妄说我已得到这些果位、固然是犯重罪;就是凡夫外道亦可修证的四禅、四空的八定,虽不能因此了脱生死、但这是世间的胜法,你如随便妄说我已得到这些禅定、同样是犯重罪。至于不净观与安般念,素被认佛法的二甘露门、谁将这二种观法修习成就就可进入涅槃妙城,享受甘露妙味。如你现在随便的妄说,我已成就不净观,我已修好安般念,这自然是显示了你有证有得,而事实上你并未真的有所证得所以是犯重罪。至说天来、龙来、鬼神等来供养我,自亦并不简单,必然是你具有相当的圣德,才能感动天龙等来供养你,世人听说天、龙都来供养你,想你决定是了不起的,于是也就争着来供养你,因此你就得重罪。还有对人说起我已做到永离三途,我已断除了各种烦恼,当知这也不是可以随便说的,因这都是果证中事,没有得到什么果证,烦恼固没有断,三途亦不能离,是以你如对人作这样说,必然是犯重罪。15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对人说我已成就总相念、别相念,我已修成暖顶、忍、世第一法,或说我已到达乾慧地,我已证得性地等。这些修行所经的阶位,在行者的立场讲,虽是已很难得,但毕竟还是属于凡夫法。所以对人说了,虽或结成重罪,但不失去戒体,或者不结重罪,但结为轻垢罪。若对人说旋风土鬼,曾经常常来我这里而且他们还很听我话,我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或对人说我对如来的禁戒,守持得非常清净,任何大小粗细之戒,我都不敢有所违犯。或对人说我能善通如来的三藏教典,有关佛法的任何问题,我都能够善为解答,你们有什么佛法的疑问,可以随时来问我,我当给予你们一个美满答复,以显示你的博通三藏。或对人说我能善修禅思,我每天拜佛拜多少,我每天念佛念多少,我每天诵经诵多少,我每天持咒持多少,我每天都修密行,以显示你的如法修持。可是说虽这么说,事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都是一些虚而不实的妄言,所以对人说了,就犯轻垢罪。 在你起心动念要去欺诳别人时,原本想说自己已经证得初果的,但却误说证得二果;原本想说自己已经证得二果的,但却误说证得初果;原本想说自己已经证得三果的,但却误说证得四果;原本想说自己已经证得四果的,但却误说证得三果。诸如此类,因为没有达到宣说妄语的目的,所以就只为你结方便罪。五、前人领解:不论说什么妄语,最要的是在对方了解,以致受了你的欺骗,然后才来为你论罪。说虚诳语,如前所说,不论是自己对人说,不论是教人 15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人说,不论是作书对人说,只要对方听了你的说话领会了解你的用意,并且对你所说的话加以信服时,是即为你结成重罪时。假使你说了许多虚言妄语,对方根本不知你的意思所在,既不曾信服你的话,又未曾受到你的欺骗,那就唯为你结轻罪。设或你对他说的假话,当时他的确没有了解,可是与你分别以后,再去回想你所说的假话,知道你的意思原来如此,那时同样要为你结成重罪。

你不去向别人说自己得果、得定、得通等,别人却来问你是不是得果、得定、得通等?你如没有得到,照理应老实的说未得,可是你为名闻利养心之所驱使不说自己没有得到这些,而向来问的人点一点头,以显示你已经得果等,别人亦认为你已经得果等,如是你虽没有开口,但因你已点首自肯,所以为你结成重罪。设或在人问了这个以后,既不点首自肯,亦不出言说非,只是一味的默不作声,使得别人不知你是不是得果等,在这种情况下,虽不能为你结成重罪,但轻垢罪还是免不了的。因为你虽没有说什么,但确已显示出不老实的态度 。


除了上面所分析的比较重的妄语,其他各式各 样 的小妄语是还很多的,亦是一般人最易犯的。或有以为说些小妄语没有什么关系,殊不知随你说出任何一个一个小妄语,就要为你结成一个一个轻垢罪,而且不管多少人领解你所说的妄语,就为你结成多少个轻垢罪。如有五百人领解的,就为你结成五百个轻垢罪,如有一千人领解的,就为你结成一千个轻垢罪。小妄


16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但若由于增上烦恼的驱使,数数不断的去违犯,而且还很得意的没有丝毫惭愧心,亦会失去菩萨戒体,而为你结成重罪的。失去了菩萨戒体,你还不知省悟,仍然到处去说小妄语,由于你已没有制戒在身,所以只得一个性罪,遮罪是没有的了。假定发觉常常说妄语,不是做人之道,更不是个佛法行者所应有的行为,乃生起殷重的惭愧心,立意从今以后再也不说妄语,那你虽已失去戒体,但容许你可以再受菩萨戒,并不一定要先见相,然后方可重行受戒。

实际说来:大妄语,在佛弟子中,是不多犯的,因为任何一个佛法行者,都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的大妄语,其后患是不堪设想的。小妄语,在吾人的日常生活中,就是不免随时随地都在违犯。虽似无关重要,但是说得多了,亦会由小变大,由轻变重,所以仍是值得吾人慎重!


讲到这里,我们得问:怎么方不致于犯妄语罪?如一个弘法者,为人讲说怎样证得十地,十地的果位何、如何修证四果,四果的层次怎样,乃至告诉行者,不净观是怎样修的,安般念是怎样修的,四禅定是怎样修的,四空定是怎样修的,尽管常常为人讲说但从不说自己证得,是即不犯妄语。还有戏笑说,独自说、错误说,根本没有存心想欺诳什么人,是亦无所违犯。或者由于内心狂乱,当时自己做不得主,或者由于某种病态,使得自心不大正常,在这样的情形下、纵然说了不实在的话,亦是不犯妄语罪的。还有 16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生不自忆,同样是不犯。

总之,大妄语,在佛法是看得很重的,不但宣之于口是属根本重罪,就是蕴之于心亦属根本重罪。如文殊问经说:“但起一念妄语想,犯波罗夷”。为什么要认真到这个程度?因做一个菩萨行者,不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应远离语言上的四过,那怕就是在梦中,亦不欲作诳他语,何况是故妄语?所以应常常的说真语实语,不应说虚言妄语。这在化度众生的菩萨立场上、可说是很要紧的。当知菩萨度生,要为众生说法,说法就得要众生信任,才能达到度生的目的,假定你说了假话,而为众生发觉,以后你说什么话,众生不相信试问你怎能去度化众生?


涅槃经说:“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因见佛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此可以知道,佛性虽是人人本具的,但无始来为烦恼之所包裹,我们从来没有见到佛性,是则在理体上虽可说是佛,而在实际上还是个苦恼凡夫,要想体见佛性,完成最高佛果,还得修种种的善行,以去对治种种的烦恼,到了烦恼净尽,佛性全体显现,那你才能成就无上菩提。可是现在有人不这样去做,到处扬言说我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问他的无上菩提怎样成的,则说我本具有佛性,因为具有佛性,所以得成菩提,当知说这话的人,是就犯了大妄语的波罗夷罪!这么说来,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说妄语?不,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从本身方面说,纵然有生命牺牲的危险,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亦不应常说妄语
16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利生方面说,如果真正是有益于群生的、不妨善巧的权说妄语,如是而说妄语,不特没有过失,并且有多功德。关于这,佛就是个好榜样:如佛世时,有只兔子为猎人追赶,逃入佛的道场中来,佛明见到兔子进来,可是到猎人来问时,佛说没有见到兔子到我这里来。为救这只兔子的生命,佛虽妄说不见,但不违犯妄语戒,而生很多的功德。

这在瑜伽菩萨戒本,说得尤为明白:如遇有情遭受到命难等的因缘,为了救脱这些有情,使不致于丧失生命,心里就作这样思量:这事虽我明白了知,但我不能老实说出,如就所知老实说出,势必陷众生于种种苦难之地,若我隐藏而不说出、自亦不免有违良心的过失,经过再三考虑,明知妄语是不对的、为了解脱众生的命难,也就只好违心而言。当知菩萨这样的说妄语,不是为求个己的名闻利养,而是完全从利他的立场出发的、所以当时虽然说了妄语,但对自己所应遵守的菩萨戒,不但没有丝毫违犯,相反的还生多功德!


不以染污心而以悲心说妄语,固然是无罪的,但以名利心而说大妄语,其罪是很重的。有这重罪的因当感极重的果。以正报说,妄语之罪,亦是令众生坠入三恶道,去受各种苦果的。以馀报说,从三恶道出来,转生到这人间,还有两种不良的后果。 就是在这 现实人间,多被他人之所诽谤。如有人,现在做人的确是不错的、可是到处都有人说他的坏话,当知这不是他现生做人不好,而是过去妄语所感的馀报。二是在这现实人间、常为他人之所诳惑。如有人,经常受
16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的欺騙,以致损失很多财物,当知这是一报还一报,是他过去生中骗人的结果。 说虚诳语有这样的果报,自然是不成问题的,但离虛诳语说真实语,又有怎样的利益?大乘理趣六波罗密经净戒品说:“离虚诳语,亦四种报”,现略分别如下。一 一个说真实话的人,由于你的为人诚实,诸 天都会怜念你,常常的守护着你,使你不致受到无谓的损害。当知在这世间,到处都有陷阱,稍为一不小心、就会跌落进去。现在能得诸天守护,自然不怕落入别人圈套,而诸天之所以守护你,则是因为你常说诚实的话,可见做人说真实语,具有多么的重要性 。
二一个说真实话的人,既不以虚言妄语去诳惑 人,那你不论说什么话,就会得到别人信受。说话能得别人信受,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是要经过长期考验的,即在彼此长期的接触中,对方觉得你说的话,都是有事实根据的,不是随便而乱说的,久而久之,对你说话,自然信任不疑。如你是个利生的菩萨,为人宣说如来的正法,因为你是已离虚诳语的人,众生听了立刻就会深信,认为你所说的佛法,的确是很有道理的,而且立意照着你所说的去做,于是你不费什么功力,就达到说法度生的目的。我们试想一想:一个佛法的弘扬者所说的话,假定不能得到听者的信受那你能得什么成就?一般人说话要人相信固重要,弘法者说法要人相信,更为重要。怎样始能做到说法人皆谛信?这唯有离虚妄语,方得这样的效果。


三,一个说真实话的人,由于远离虚诳语言,所
16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不论生到什么地方,口中总是常出青莲华香。说来信诸位会有同感:当我人面对面在说话时,对方口中如常放出臭气,我们是很不乐意的与他多谈的,对方口中如常放出青莲华香,纵然他的高论,不是我们所要听的,但仍愿意同他谈谈,而且亦为一切人们之所爱敬?同时,由于自己的诚实无欺,认为我对他说的话都是真的,相信他亦不会对我说假活,所以不疑他人有虚诳语。我既对他采取这样信任的态度,他人看我这样的诚诚恳恳,自然也会相信我的话都是真实的,这么一来,在彼此间,建立高度的信用,就不会你猜我忌疑网重重了,当知这是离虚诳语所得的最佳结果,人类最难的是信用的建立,一个人有了很好的信誉,那就无往而不自得,所以应说诚实语离虚诳语 。

四、一个说真实话的人,由于你的为人诚实,不论你说什么话,固然得到人们的相信,就是你说什么法,亦会令众生听了,感到无限的欢喜!如将你说真实语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不特当得无上菩提,而且在你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所以离虚谁语是能得殊胜果报的。


戊五酤酒戒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杀盗淫 妄的四重成,都已在前讲过,现在继续来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第五酤酒戒。酤是买卖的意思,买卖叫做酤酒,卖酒亦叫酤酒;酒是所饮的饮料,含有麻醉性,喝多了会令人昏醉。因此,大小乘戒,僧俗诸戒,对这无不严制。不但出家的五众,不应做酤酒的生意,就是在家的二众,亦不可以干这行当。佛法把酤酒及设酒家等,称为不律仪,如果以此为谋取经济生活的来源,是佛法所不认可的,亦即是有违佛法的。不过,其间略有分别的:声闻人做了,犯七聚货卖,但犯第三篇,是贩卖戒所制,只是禁止他不应这样做;可是大乘菩萨行者,是以利他为主的,绝对不可做酤酒的买卖,假定做的话,是就犯根本重罪,一点不容宽恕的。为什么这样严格?因酒之为物,是无明之药,是失性之丹,饮了之后,一定会昏迷的,与菩萨的精神不合,菩萨化导众生,要能给与人的智慧,要能增长人的信心,要能激发人的向上,现在不这样去做,反而以无明药饮人令他昏迷失性,哪里是菩萨的行为?所以必须严禁!

酒为五戒之一,通常把饮酒是看得很重的,为什么本经将酤酒列为重戒,而饮酒反在轻戒之内?饮酒,过患的确是很重的,可是饮酒的过患,只是及于本身,并不损及多人,在大乘菩萨看来,不是顶重的过患,所列为四十八轻戒之一;至于酿酒卖人,使广大的人群受到酒毒伤害,甚至败国亡家,丧身失命,这在历文上屡见不鲜的,所以特别把它制为重戒!我国夏朝时代有位仪狄其人,很能酿造于酒,并且把所造成的酒,献当时的禹帝,以为可邀禹帝的宠爱,那知禹帝饮后,领略到其中的味、深深的感到这对世人的不利16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预测到未来会有人因酒而亡国,不特没有宠爱仪狄,并且日渐与之疏远,自己亦深痛的绝酒!这可说是明智之举。而夏禹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明君,不能不说这是原因。如他当时饮酒以后,觉得酒味的甘美,沉迷于这杯中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许不会有这样高!正因酿酒卖人,影响的人很多,这决不是菩萨所应有的行为,所以在本经中,未论自饮的过患以前,先制卖酒于人的非是!抗日战争初期,香港有位笃信净土的居士,最尊敬印光大师,函请印老到香港避难,印老查知他家世代以酿酒为业,要他不做这个职业才愿来港可以想见印老对于此戒的如何重视!

酒这所以成为严禁的饮料,实因它是产生种种过失的泉源,人世间的很多罪恶,甚至五逆十恶重罪,都由饮酒过度昏醉以后所造成。因为一酒醉了,失去原有理智,不但应该做的善法功德不会去做,就是已经做的善法功德亦会失去,终日颠颠倒倒的不知在做些什么。而且饮醉酒了,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对于日常生活费用、总是挥霍无度的乱花,不特成为与人斗争的根本,亦复成为自己众病的要门。有的时候,由于自己的性乱,无惭无愧的,无羞无耻的,脱得身上一丝不挂,倒卧在街头巷尾处,为人之所不齿,恶名丑声流布、终而,与正人君子一天天的疏远,与朋党恶人一天天的接近,使你更加陷入罪恶深渊中,无以自拔!试想想看,酒对我人的过患多大?不唯如此,有些事情,不论是关乎自己的、不论是有关他人的、原是不可公开的,但在你喝醉了酒,忘记了应该保密、于是 16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没遮拦的,竟然全部说给人听,不是太重要的问题还不致于严重,假定是极机密的事,那你祸可就大了!有人酒后狂发醉言,以致弄到身命在这世间亦是常见的新闻!如最近吉隆坡有个的人,竟然胆敢冒充警长,检查其他两位警官,结果被两位警官带走问罪,只好自责自己当时多饮了两杯。

不管你是一个怎样重视礼仪的人,一旦喝醉了酒,因为内心恍惚,尊卑老幼分不清楚,应该孝不但不知道孝敬,甚至于打骂父母,应该尊重长上不但不知道尊重,甚至于污辱毁谤。如果你是一教徒,原来是很恭敬三宝的,但因饮酒昏醉的关系早将三宝抛置于脑后,再也不知什么叫做恭敬佛法僧了。不唯此,种了酒毒太深,不特不再是个正常的人而且简直成为痴狂的人。所以,本来不应该发牌气的,你却无端端的大发牌气,本来不应该喜笑的,你却莫名其妙的狂笑,本来不应该悲哭的,你却伤心得哭个停,本为不应该说话的,你却高声大叫的乱说一通。本来不应该打人的,可是你却见人就打。像这种种不正常的举动,不是疯狂是什么?而且这么一来,你所应该守护的一切戒品,自然不能如法守持,成为佛法中犯戒罪人!戒品既然不能守护,内心更是散乱不已。时而想到这样,时而想到那样,昏天黑地的过其醉乱生活,自然也就失去智慧,不能辨别是非邪正,而酗酒的人,必然放逸身心,追逐于声色之乐,久而久之,于是,体力一天天的衰弱,色身一天天的败坏,慢慢简直不像个人!总说一句,酒这东西,大则丧失慧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命,小则伤残色身,有这样大过患,怎么可以货卖?

买卖虽都可以叫做酤,但在这里是约卖酒说。酤酒、本是一种将本求利的贸易行为,在世俗的经商立场讲、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但在佛法的求道立场说,似就不能不辨别其中的利害,所以纵然你是个在家菩萨,亦不得做这不律仪的生意。到此,佛说若是一个行菩萨道的佛子,不论是自酤酒或者是教人酤酒’,是都有违菩萨律仪的。


自酤酒,就是亲自动手做卖酒的生意,以从中博取高度的利润。教人酤酒,就是自己开酒店,教人代我去卖酒,卖酒所得的利益,如果是属自己的,当然是同自己卖酒一样的犯根本重罪,如果是教人自卖,而所得的利益,亦是属于那个卖酒的人所有,有人以为则是轻罪,亦有认为是属重罪,因为利虽归他,但你教他卖酒,令诸买酒的人,伤害自己的身体,丧失自己的慧命,是没有什么两样的。这一说法,不是单从得到这一方面说的,而是从令众生生颠倒心讲的。只要使众生昏醉颠倒,不管是你或教别人卖酒、其罪是一样的,所以都应成为重罪!基于这一立场,真正菩萨行者、不论出于什么因,是都不应酤酒的,即或你原来是做这生意的,一旦发心做菩萨,就得立刻改做其他职业,决不能长此酤酒下去,自害害人。


酤酒重罪的构成,亦同样的具有因、缘、法、业现在本其次第,略为加以分别:初起一念酤酒求取高度利润的心,叫做‘酤酒因’。使这念心不断的相续,以助成酤酒的事,叫做‘酤酒缘。于酷酒的过程中
16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斤论两,出纳取与,资具方则,叫 做“酤酒法 。手卖酒授与前人而完成卖酒的事,叫做‘酤酒业。酒是有各式各样的,如烧酒、黄酒、麦酒、啤酒、葡萄酒,甘蔗酒、果子酒、草木酒等。不管是怎样的一种酒,不论酒力的是强是弱,只要饮了会使人昏醉,都不得酤卖,所以说‘一切酒不得酤。

为什么这样的认真?当知“是酒’为生起罪’恶的‘因缘'。从现实世间去看,人类社会很多的过患与纷争,是都由于饮酒而造成的。佛弟子戒行的不清净,亦是由于饮酒而毁犯的,甚至倾国丧家,亡身失政,亦多由于饮酒而使然的。大庄严论说:“佛说身口意,三业之恶行,唯酒为根本”,由可以想见酒的过患之重!如人本很文雅而慈蔼的,一旦饮酒过量而昏醉时,打人亦会打了,骂人亦会骂了,好像完全变成一个人了,这不是因酒而起的罪恶是么?正因酒能产生种种的罪恶,是一切恶行的根本。所以严禁大乘菩萨行者酤酒!


以度化众生而发心的菩萨,就是发现众生在无明迷梦中,过其昏天黑地的罪恶生活,这才运用种种善权方便,启发众生的明达之慧,所以说“而菩萨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生起众生明达智慧的目的,是要众生能够辨别是非,能够通情达理,能够分析善恶,能够知所取舍,能够了解邪正,从而无所昏蔽,无所滞碍,不再在迷途上徘徊,直向觉者之道迈进,是菩萨行者的悲愿!如不这样而去酤酒,使人饮了后,本来胆量很小的,变成大胆起来,本来极为柔弱
1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的,建成强暴起来,本来很明事理的,变成糊涂起来,人通权达变的,变成愚昧起来,于是是非不辨,邪正不分,善恶不别,情理不明,取舍不当,以臻不应做的去做,不应说的乱说、无不由酒之所使然,是则酤酒一事,怎可说是不重?怎不予以严禁?怎能随便一点?怎得不加提防?

菩萨行者既以利生为己任,不论从怎样的角度说都应启发众生的智慧,激发众生的向上,使诸众生踏着觉者的道路前进,假定不是如此,已与菩萨的行愿不相应,而’况“反转过来‘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这里所谓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就是酤酒与人,让众生颠颠倒倒的迷惑起来,怎得说为菩萨心行?不错,世间的众生,大都是愚昧的,但也不能说没有明伦达理的。凡是明伦达理的,是就没有什么过失的,如果再稍加以提撕策发,就可走上出世的解脱大道,现在由于你以酒卖给他,反而使他在世间昏迷起来,所行所为完全违悖于伦理,试问你的过失大不大?再说,有的已经学佛的众生,对于善恶因果的定肆,本来是确信而明达的,所行所为不敢有违于因果,并且做了相当修证的工夫,现在由于你以酒卖给他,反而使他变成痴蠢无知,或者迷于因果,或者否定因果,认为修证是无意义的,不再在这方面去做工夫,试问你的过失大不大?所以为了贪取财利,运乎卖酒授与前人,使人颠颠狂狂的昏昏迷迷的,去做所不应做的事过失当然是很重的,是’故说为‘菩萨波罗夷罪 。
不得酤酒,是明断一切恶,属于摄律仪戒;应生明
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达之慧,是明修一切善,属于摄善法戒;令众生心不颠倒,是明广度众生,属于摄众生戒。能严格的守持不酤酒戒,就具足菩萨的三聚净戒。若违犯酤酒戒,是犯菩萨的三聚净戒,失去菩萨的资格!所以真正要做个名符其实的菩萨,不特不能杀生、偷盗、淫欲、妄语、就是酤酒亦不可,因为酤酒的祸害是无穷的,菩萨以利他为最,怎可为了谋求个己的利益,而遗无穷的祸害给众生?

不酤酒戒,在性遮两业中,唯是属于遮业,而不通于性业,因这只是受菩萨戒者之所遮止的,不是世间法律之所禁止的。所以佛特为诸发心大士,制定这条严厉的戒禁,告诉菩萨不得做酤酒的生意,如果做了就犯波罗夷罪,假定说是没有罪恶的果报,那佛又何必制这条戒,让诸菩萨受到种种的束缚?


一 般饮了令人醉乱的酒固不得卖,至于能治身体 上某种病痛的药酒,是不是亦不可贩卖?有说:在家菩萨,为了维持个己及家庭全体的生活,虽为希求利益的卖药酒,并不有犯菩萨律仪的,一因药酒是除人们的病患,会得身心的安康,二因药酒里面有药的成份人们用时只能适可而止,是不能放量多饮的,不致产生醉乱的祸患,所以无有违犯。但这只是限于在家菩萨,出家菩萨绝对不容开许,因这是属邪命自活,与正命正相违背的。有说:不论在家出家菩萨,唯遮不开,因在诸律论中,从来不见开许的,但这是约可乱性的一切酒说。


酤酒戒成为重罪,亦不是简单的,而是要具备五
17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缘才行。现在顺其次第,略为分别如下:一 、是众生:众生有三品的分别,这如上说,不再赘述。将酒卖给上品众生,看你是卖给怎样的人,以定你的罪业轻重。如果是卖给喝了不会醉乱的人,那就只轻罪;如果是卖给喝了会得醉乱的人,那就结成重罪。在此有人这样问道:上品众生亦会因酒而醉吗?当然是有、但这不是指的诸佛圣人,而是指的父母师僧。因为父母师僧,虽是属于上品,但不一定是圣,如许多的世间父母,即有饮酒过量而昏醉的,还有很多为人师的,亦往往因酒而臻烂醉如泥,还有出家的僧众,不能如法的守戒,喝酒喝得醉醺醺的,亦不能说没有,所以将酒卖给这些不是圣者的众生,是犯根本重罪的!


将酒卖给中品的人天众生,必然是犯根本重罪,因这正是佛所制戒的主要对象,而人天亦是最喜欢喝酒的众生,所以将酒卖给他们,正好促成他们的醉乱。将酒卖给下品的鬼神等众生,如果是没有受戒的,由于扰乱道义的力量弱,所以过去有人认为是结轻罪。如果曾经受过菩萨戒的,由于戒体的在身,同样是犯想本重罪的。总之,只要是众生,不论是属那品的,都不免犯轻重罪!


众生想:这仍本于三品来分别,于三品中、上 品有醉乱作醉乱想,上品有醉乱作醉乱疑,这二者是犯根本重罪。上品有醉乱非醉乱想,上品无醉乱无醉乱想,上品无醉乱醉乱疑,上品无醉乱非醉乱想,这者是都犯轻垢罪。于中品中,中品作下品想及下品句,这四者亦都是犯轻垢罪。中品作中品想,中品
17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中品疑,这二者则是犯根本重罪,于下品中,下品戒作有戒想,下品有戒作有戒疑,这二者亦是犯根本重罪。下品有戒作非戒想,下品非戒作戒想,下品非戒作有戒想,下品非戒作有戒疑,这四者是都犯轻垢罪。

三、希利货卖:这正是造业的主体。世人之所以开酒店卖酒,唯一的目的就是求利,在世俗说,这本是生意买卖的一种,尽管一般俗人,喜欢做这生意,赚取丰厚财利,但是一个学佛者,特别是大乘菩萨行人绝对不可做这卖酒的生意。不过大家知道,菩萨有出家在家的两类,在家菩萨,如法求财,将本求利,不是不许可做生意的,任何正当的生意,是都可以去做的,而且从做生意中,摄化广大的众生,但这恶律仪的酤酒生意,纵然你是在家菩萨,亦是不许可去做的。至于出家菩萨,不特恶律仪的生意不可做,任何贩卖求利的生意,都在严格的禁止之内!


四、是真酒:酒之所以为酒,必然具有酒色、酒香、酒味的,饮了一定会醉人的,即或没有酒色、酒香,但酒味极浓的,饮了也是会醉人的,出卖这样的真酒,是就犯根本重罪!至于在家菩萨,或在淫舍做事,或卖净肉工作,只是招呼顾客,不能自己酤酒,所以只犯轻垢。


五、授与前人:就是将所卖的酒,拿来交给买酒的人,在这彼此授受的时候,为你结成重罪。


为求财利而卖酒,所得的罪 恶之重,实在令人可 怕。如十轮经第四校量此罪的偈颂说:“十压油轮罪,等彼一淫坊,置彼十淫坊,等一酒坊罪”。既有这样的
17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