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悟佛知见

[佛教经藏]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演培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这么一来,不特障碍人们,得到涅槃的乐,而正由于此,招受无量痛苦!菩萨藏经第十说“习近欲时,无恶不造;受破果时,无苦不受”。这真是爱河欲海,漂溺无岸,死生之波,长流不绝,一切皆从欲生”。众生在生死长夜中,常常感到离合的痛,还都不是由于淫欲而来?所以说淫欲多灾少味 。

三似净实秽:有情的生命肉体,不论从那方 面观察,都是种种不净的,即或洗尽大海中水,亦复不到它的丝毫清净之处,因这生命体,是由累骨外面虽然包着一层薄皮,肉里实是肮脏不堪的血肉便秽,如把包着的一层薄皮揭开,那简直可说臭不可闻!不信,如从我人的九孔中,随便掏出一些什么都是不净臭秽的!还有在这热带的南方,如果一天不浴洗身,就会从你身上放出难以嗅闻的奇味,这也是谁都知道的!可是人们很会伪装,明明是不净的,会诈现好像是清净的。于是使得一般人们,自然趋向于它,并且爱乐这个臭秽、没有一点厌患之心。不是众生的颠倒是什么?经中对这亦曾举喻说:人豢养的猪猡,终日卧在屎尿不净淤泥中,人们视为最肮脏的,可是在猪还很乐意的住在里面,有时的牵它出来,它还不大乐意!佛说若’是一个做了菩萨的‘佛子’,不论是‘自淫’或‘教人淫',是都违反菩萨律仪的,略说如下:


自淫,就是自身行污秽行,亦即男女间的交媾,互相缠缚。教人淫,就是教人作污秽行,亦即使
13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堕在爱欲的网罗中,不得解脱。关于自淫、教人淫在大小乘的佛法中,有不同的说法:声闻法中,认为自淫是犯根本重罪而成业道;菩萨法中,不但自淫犯根本重罪而成业道,就是教人淫亦犯根本重罪而成业道;所以大乘佛法认为自作教他,其罪是相等的,没有谁轻谁重的差别,因为菩萨行度化众生,应以净法开导众生,使众生走上清净道,才是道理,那里可以教人行不净行?如果教人作污秽行,使众生沉溺在爱河中,自然是违反菩萨律仪的!

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是说不论贵贱老少不论妍媸亲疏,只要是女人,就不得故意的与之行淫。在这里,出家与在家,自然有分别:出家众绝对的完全的禁止行淫,没有邪正的分别;在家众就要分正淫与邪淫。印顺论师在成佛之道中说:“如男女同意,得保护人的同意,不违反国法,经当时公认的婚仪而结为夫妇;这种夫妇的正淫,为家庭组成的要素,子孙延续的必要,是正当的,无罪的,反之,在家士女,即使取得对方的同意,而为佛法所不许(如受八关斋戒时),国法所不容,或为亲属保护人所不同意,都属于邪淫,而为佛教在家信众所应戒除的。因为,这不但伤害对方的自由意志,也是破坏家庭和乐,扰乱社会秩序的恶行”。


不得故淫的“故”字,拣别不是受他暴力的强逼,亦非自己无心去作不净行,而是心甘情愿的乐意去做的。这末说来,进行淫事,难道还会有所错误?如果有意的,自不会错误,可是有时,遇到特别的难缘,受
13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恶人的强逼,身不由主的做了染污行,自不能故淫。不过其间还有分别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淫:假定根本没有一点爱乐心,自然是无犯的;如时有了一点爱乐,仍可说是有犯;所以佛法对这分得很严格的!

在此,有人提出问题说:印度亦有所谓咒淫,如摩登伽女念先梵天咒以摄引阿难尊者,阿难因佛的营救,而保持戒身的清净,但若以先梵天咒摄引其他生,岂不可以完成淫事?为什么经中不制?当知淫事是在双方乐意之下进行的,不致遇到怎样的阻碍就成,与偷盗杀生不可同日而语,要待什么咒术才成好事所以略而不论。


淫欲之所以成为淫欲,亦不是简单的,同样要有各种条件,即因、缘、法、业四者具备,才成淫事,说如下


淫因”,是指无始以来所具有的含淫习气,而现在初起的一念淫心,名为淫因。’淫缘',是说一淫心生起以后,其心相续不断,于是就对对方加以瞻视追逐,多种助成男女合会,名为淫缘。“淫法,说双方接近以后,彼此抚摩、互相爱怜,称叹情术,及作用方便,资具法则,名为淫法。‘淫业',是说如上的因、缘、法三者和合,任运使得二根交接,不论精之出与不出,只要进入如胡麻许,成就淫事名为淫业。


例前杀生偷盗,行淫亦具三障:贪淫的一念淫心是烦恼障;成就淫欲的好事,名为业障,招感轮回的
13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苦果,名为报障。前面说过,淫是生死的正因,轮回的根本。学佛法者,要想不在生死中轮转,断淫该是最要的一著,不然的话,要想超脱轮回,是不能做到的。男女间的正常关系,在于二根相互结合,一般在俗世人,除这为正淫外,其他非道行淫,是都名为邪淫。善生经说“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此亦皆不顺于世间的道理而有违于性的自然,所以叫做非道。什么叫做非时?如在白日行淫,或于月六斋日,或于年三斋月,或是八王之日,或是自妻娠妊,或是在于产后,或在喂儿乳时或在月经来时,这都不是行淫的时期,如果行淫,是即犯邪淫戒。什么叫做非处?就是除了小便道外,若在大便道或口中,以及身体的其余部分,这都不是行淫的处所,如果行淫,是即犯邪淫戒。什么叫做非女”?这或是指的男子,或是黄门二根,这都不是行淫的对象,如果行淫,是即犯邪淫戒,什么叫做处女?这是指尚未嫁人的黄花闺女,亦不是自己之所摄受的当然不可对她采取非理智的行动,如果侵犯了她,是犯邪淫戒。什么叫做他妇?这是指已经结婚的妇女亦即有夫之妇,而为其夫之所摄属的,自更不可对她有非礼的表现,假定对她有所染指,自亦是属犯邪淫戒。什么叫做自身?就是有一种人,具有别异烦恼,教人于自身中,或大便道,或是口内,作不净行。虽然是他自己教你这样做的,你亦不得于他身中作不道德的行为,而他自身愿意接受你的这个非法行为,双方是都犯邪淫戒的。 13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作为一个具智慧分的‘菩萨、与一般愚痴的人无智,是有着大大不同的。不特不应对一切人行淫,且应’视一切男子皆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对他或她,生起恭敬孝顺心’都来不及。哪里还可对他或她有不正当的行为?假定有不正当的行为,是即逆天悖理,丧失自己的本性,恼害父母无有过于此者,那里还谈得上孝顺?又哪有资格叫做菩萨?菩萨是要救度一切众生的,不是要去恼害切众生的。救度众生,不是令得人天的安乐为满足,而是要“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的,亦即是永离生死苦本的。然要完成这么一个度生的目的,必须要以‘净法与人,如所说的教人修不净现,或是教人精持清净戒行,斩断淫欲的爱根,救出烦恼的爱河,方为大士妙用,方是慈悲教导,楞严经说: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斷。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就是这个道理。 以度生为己任的菩萨,假定不能以净法与人,生起如上的慈悲教导,菩萨资格已经成为问题,而反更起一切人淫’,淫念又特炽盛,到达识性昏迷,荒淫无度的程度,甚至‘不择畜生’的去行淫,‘乃至’从疏至亲的,对母女姐妹行淫,这是多么的罪大恶极?所以不论什么可淫之境,是都不应如此的。六亲,有父六亲与母六亲之刖:伯、叔、兄、弟、子、孙,是属父六亲;姑 姨、姐 妹、儿孙是属于母六亲。 当 然,从现实世间看、于六亲中行非法事,确实是很稀有的亦即是不可能的。佛之所以在此制订不得于六140 丶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行淫,是属预防性质,恐怕世间有邪见人,以为于自亲作非法事,没有侵犯他人的过失。所以佛特大慈大悲告诉我们,这是最要不得的!

前于杀生戒中,曾经说过,菩萨以大悲为体,有了大悲,就能拔除众生的烦恼生死之苦,有了大慈,就能给与众生的菩提涅槃之乐,苦萨应时刻的本着这样大慈悲心,为诸众生说离欲寂静之法,使众生到达菩提涅槃彼岸。假定不是如此,反生淫人之念,以爱索将众生牢牢的系缚在生死苦海中,是即显示你这菩萨对于众生无慈悲心。无慈悲心者,更起一切人淫是菩萨波罗夷罪'。如是根本重罪,是不可宽恕的!淫欲一向被认为是生死的根本,这当然是过分强调了的。其实,淫欲不是生死根本,没有淫欲生活,并不等于解决生死。如初禅以上的天人,完全是没有淫欲的,可是他们仍在生死中轮转,并未出离三界而得解脱。既然如此,佛法的出家五众,为什么要严格禁绝?印顺论师在佛法概论中说:“男女的牵制,系缚力特别强;在男女互相占有的社会结构中,苦痛是无法避免的、实是障道的因缘。在当时的社会中,适应当时的出家制,所以彻底戒绝男女的淫欲”。正因彻底戒绝淫欲,如果触境有所违犯,是即犯了根本性罪;若在家菩萨受八关斋戒,于一日一夜断除正淫,这可说是遮业,所以淫戒亦具性罪与遮罪的两种。有说男女居室、为世法所不禁,既然要受戒者,才有犯罪可说、是则应该唯有遮罪没有性罪!这话是不对的!世法不禁,是约正常夫妇的性生活而言、若非正常夫妇
14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苟且行为,妨碍别个家庭的和乐,在世法说,其亦不轻的!是以淫欲一戒,七众菩萨共制,大小乘亦同。如说略有不同的出家五众,不论邪淫正淫,是都绝对严制,在家二众,虽说只制邪淫,但在自己方面,复制非时非处而淫,如发心受八关斋戒时,则亦同于出家五众,不论邪淫正淫,一切严格禁制。假定有所毁犯,是皆结成重罪 。

在此淫戒文中,明显具有三聚净戒:不得故淫是律仪戒,假定更与诸女人淫,是即犯摄律仪戒;净法与人的摄善法戒,假定不如此而反起一切人淫,是即犯摄善法戒;救度一切众生是摄众生戒,假定无慈悲心而以爱索系缚众生,是即犯摄众生戒。所以菩萨行者,如果犯了淫戒,即犯三聚净戒,失去菩萨資格因而不可不严为守持! 淫戒的罪业构成,不如杀业的四缘,盗业的五缘只要具有三缘,就成淫戒的重罪,现在略分别下:


一是道:道指大便道、小便道、口道的三道。佛法行者,假定于人、天、修罗、鬼神、畜生诸女的三道中行,是即犯根本重罪;假定于人、天、修罗、鬼神,畜生诸男的二道中行淫,亦即犯根本重罪;假定于人黄门乃至畜生黄门的二道中行法,亦是犯根本重罪;假定于人二根乃至畜生二根的二道中行淫,亦是根本重罪,假定于一切已死而其三道尚未坏烂于中行淫,亦是犯根本重罪。总而言之,于五趣中,不论对那趣的众生,不论是在那一道中,发生性行为,是即犯重罪,所以佛陀严格的禁止在诸男女的二道或三
14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中行淫,实在是有其慈悲深意的。

二、淫心;这是犯戒的根本,没有这一念淫心,是不会去行淫的。律中说有一个比丘,淫心来得特别重,没有办法控制它,但又怕犯根本戒,在不得已的情形下,竟将生殖器割去。事为佛陀知道,诃责该比丘说:当断的(欲心)不断,不当断的反而断了,真是愚痴之极!有了这念淫心,而去行淫之时,心中生起极大的喜乐,好像饥者得食,渴者得饮一样,充满了无限愉快之感!具有这种心理,当然不会像热铁刺身,臭尸系颈,吞食粪秽那样的难受。只有乐触,没有苦感,是为淫心的最好说明。


三、事遂:在怎样的情况下,才算完成淫事?站在男性的立场讲,只要于女子的三道中,使男根得入胡麻许,就犯根本重罪,而且失去戒体。所以律中有说宁将男根放在毒蛇的口里,不要插入女子的三道中。因为毒蛇咬住男根,最多不过是伤害你的肉身,可是与女子发生肉体关系,势必有害你的法身,这对自己的损失多大?然则要怎样的方不犯根本罪?是即在以男根向于女子三道时,未入而起警觉立即中止,则就唯结方便罪。


不过话说回来,假定不是自己本意,而为怨家仇敌所执,不由自主的被蹂躏,而且在作污秽行时,自已感受到的,好似热铁刺身,真是苦不堪言,根本没有乐趣,如此是不犯的。或是在熟睡时,为浪荡子所乘,自己根本不知,是亦不名为犯。或狂乱而坏心, 转生不自忆,虽曾有过淫事,但亦是不犯的。 14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还有一点须要特别提出来加以说明的:就是在睡梦中失精是不是犯?这在大小来有不同说法。小乘说:梦中失精是生理的自然现象、最多自责自心的妄想众多,不能说是有所犯戒。大乘说:如于梦中梦行淫事、有精遗流于外,到了醒寤时,应生猛烈的悔改、严厉的呵责烦恼,为什么自己会这样的错乱颠倒?在这方面,菩萨比声闻看得更为严重的。因为、声闻只重身体不犯、菩萨却严谨到深入内心,所以梦中遗精,就不免有过失!优婆塞戒经说“菩萨想女人身上缨珞等,皆波罗夷”。涅槃经说:“虽不交女,壁外追闻女缨珞声、心生爱著成欲破戒。”菩萨戒的重视内心到达怎样程度可知。

淫戒、不论从那方面说,佛法是都看得很重,认为不可有所违犯,特别是在小乘声闻、更为重视这一戒行,可是在大乘菩萨中、由于有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的两类,在家菩萨有时为了化度众生,将众生引入佛法的正道上来,是也特别开许而不认为犯戒的。印顺论师在佛法概论中说:“对于异性的恋合,如可以因此而引入正途,使他离恶向善、也不妨以悲悯心而与他好合”。在此需要加以留意的,就是这唯有在家菩萨可以开许、出家菩萨是不可以援例的。为什么?瑜伽论说:“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不论在怎样的情势下,“一切不应行非梵行”。真的为慈悲心之所驱使,欲满对方的意愿、亦须正式舍出家戒,等到还俗以后,方可这样去做。不然,不可藉口利生,而去行非梵行。14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毗尼经对这亦有所透露说:有没有犯戒的而反成就尸罗波罗密?文殊答说有!那就是菩萨为了教化所应教化的众生,时菩萨的心目中,只知有所当救的众生、根本没有把戒放在心中,结果,度的众生被救度了、纵然似乎与戒不怎么相应,然而终于成尸罗波罗密。大乘菩萨以利他为唯一任务,只要是有益于众生的、只要不是自己对之生起染心,是就不得名为犯戒。

不应淫而淫,恣意追求欲乐,既是一种罪恶,有如是因当有如是果:依正报说,是要堕三恶道受极重苦、或于地狱抱铁铜柱,或为畜生成雀鸽鸳鸯;就余报说,转生来到这个人间,不是妻妾相克,就是妇不贞良,或是所有眷属,不得随自心意,使得家庭不能和乐!是以淫欲,实为众苦之源,障道之本,对之应深戒惧,不可略有大意!然则应当怎样?古德说:“或谛观身不净,即是屎囊;或彼淫根,实唯便道。或缘圣像,或念佛名,或诵真经,或持神咒,或专忆受体,或摄念在心,或见起灭无常,或知唯识所变。随心所到,著力治之”。假使任性随流,那就难可挽救,要知味著男女色欲,好像味著利刀之刃及大热铁丸一样是纯苦无乐,有害无益的,应时对这生起警觉!


戊四妄语戒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
14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淫戒已经讲完,现续讲妄语戒。妄语这一名词,在我们佛教徒的日常之间,亦是常常听到的。如说你不要打妄语,你不要随便说妄语,你不要不负责任的讲妄语等。是则妄语是要不得的,是有损而无益于人的。所以佛法认为这是罪恶而予以戒禁!


所谓妄语,就是说出来的话与事实不相称叫做妄,说出来的话令他领解叫做语。如是妄语,既是欺騙一般的凡夫,亦是诬罔正直的圣人,欺凡罔圣的语言,不特以诚实为最的入道之人不可说,就是做个世间的正人君子亦不可说,因为这是不道德的騙人勾当!


说妄语最大的不应该,就是自己明知这是不真实的,但为了欺诳惑乱面前的人,仍然毫无顾忌的说出来。表面看,这是欺诳别人,骨子里,亦是属于自欺。做人老老实实的岂不很好?为什么要说假话騙人?推究它的原因,要不外于“希求名闻,贪图利养”。由于动机如此、所以是属不善;正因是属不善,所以应予戒禁!


不说为求名闻利养而说妄语是罪恶的,就是口无遮拦的随便乱说亦是要不得的。如为佛子罗喉罗,在其离俗出家后,由于年幼无知,不知慎防其口,所以有人来问佛在不在?明知佛在而诳说不在。有时佛到别处弘化不在,有人来问佛在不在?明知佛不在而诳说在。罗喉罗这样多次的向人说谎话,于是有人将这实禀白于佛,佛当然认为是要不得的,所以有次佛从外边托钵回来,叫罗暇罗取水来洗脚,洗完以后,问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侯罗道:“这水可以烧茶煮饭吗”?罗侯罗回答说“不行。佛!烧茶煮饭要清净水才行。此水经洗脚已经肮脏,那里还可烧茶煮饭”?“对了,你也是这样,你常常说谎话,如水已经肮脏,不能修无漏道”!佛这样说后,又要他将水倒去,并令他将盆覆放,罗喉罗遵命做了,佛又令他放水进去,水只停留在盆底上面。佛明知故问说:“水曾进入盆里头没有”?罗喉罗老实回答说:“水没有进到盆子里去,因为盆是覆在那儿的”到这时候,佛就严厉的呵斥说:“没有惭愧的人,以妄语覆蔽心,圣道之水不入,当知也是如此”。罗侯罗经过佛陀这次的教训,知道妄语是要不得的,从此以后就不再说妄语了。智度论说:“妄语之人,先自诳身,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虛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无得入门。妄语之人,心无惭愧,闭塞天道,涅槃之门,观知此罪,是故不作”。

经说:过去有位呵多比丘,很能为众说法,经常以法布施,这本是一大功德事,以此功德,是应可得到好结果的,但是不幸得很,这位比丘,后来竟然堕入地狱去受苦。这是什么道理?是不是有背因果律?不!佛陀确切的告诉诸比丘说:他的堕地狱,不是由于说法的因,是由经常说妄语的因缘。妄语的为害之大可知。 诸位不要以为随便说点妄语没有关系,当知如上所说的杀生、偷盗、邪淫的过失,很多是由妄语之所助成的。正因如此,在我们说妄语时,诸天鬼神是悉知悉见的。本来他们是要护持你的,因为你说妄语,就14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弃了你再不护持,试想这对我们的损失多大?所以佛在经中开示我们说: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应该犯妄语戒。

说老实话,有的时候,是会吃亏的,会得罪人的。甚至对自己很大牺牲的,虽然如此,以佛法说,仍然说老实话,不能对己不利,就不说老实话。菩提资粮论说:“虽由实语死,退失转轮王,及以诸天王,唯应作实话”。真语、实语的可贵,从这地方可说完全看出。


妄语的反面是真语,语言出自内心,亦即可说真诚。做人做到真诚,自然是就真实无欺,不会说谎话去骗人。所以不论从佛法说,从我国儒家说,真诚是最重要的。它,不但是人与人相处不可或缺的正义,亦是人与人建立互信的因素;它,不但是真理之所出,亦是真情之所自发。不唯如此,而且真诚是生命内在一极大的推动力,能够使人勇毅而无畏惧,能够做到无坚而不予以摧毁。中国古人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人类共生共存的基础,也是建立在这个诚字上面的,假定没有真诚,人类怎能共生共存?所以君子认为诚最可贵。 为什么诚是这样可贵?因诚是道德的唯一泉源,个人的正心修身,固然有赖于诚,自他的相互关系,亦赖诚的维系。所以要做到诚,才是做人之道。而且唯有天下最诚心的人,才能尽量发挥他自己的本性。解了自己的本性,而以真诚去待人,别人自然就会受你感化,并且很乐意的与你同化,可见诚所发生的大力量,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得到的。所以有人说
14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诚意为正心之前提,为修身之基础,为任何宗教所共同要求之条件,亦为修道者所必备之先决条件”。佛教把妄语看成是根本重戒,自然是更重视以真诚为做人道的,做人如不真诚就不足以为人。

佛又对大众说:若’是一个做了菩萨的‘佛子理应是以真诚去感化众生,且亦唯有真诚,众生才会受你所化。假定不是如此,经常说些假话,一旦为众生识破,谁还相信你的话?所以不论“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都是要不得的,都应切实的戒除。什么叫做自妄语?就是亲自对人说,我已经得上人法。上人法,是指圣贤所修所证的法。所修法,如所修的三十七菩提分法以及种种的三昧法门;所证法,如所证得的三贤十圣的阶位,怎样向人宣说?‘自言我得十地、辟支、四果、四向、四禅、四空,成不净观、成安般念、六通、八解、天来、龙来、修罗鬼神悉来问答。或言已断结使,或言永离三途,如是等虚而不实,图致名利,名大妄语”。戒律所说犯大妄语,定要说这些修证法,才算是完成根本重罪。不论是所修所证,都如冷暖自知,所谓“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不必随便向人说的。不说没有得到这些,不可妄说自己得到、即或真的是有所得,亦不应向人宣说的。所以作此虚而不实的妄说,最大的病根在于图致名利,因为世人最愿恭敬供养的,就是得定、得通、得道、得果的、现在你向世人透露自己已经得到这些,名闻利养自然跟着滚滚而来!不错,表面上,你是得到了名闻利养,实际上,你已造下了无边罪业。为什么?
14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知这是不可随便乱说的,乱说了而与事实不相合不但你的名闻利养,会很快的就又失去,且将在世人的脑海中,对你甚至对佛法,留下极为恶劣的印象、从而退失佛法的信心,试问这对佛法是个怎样的损害?是无益于己而又无益于法的妄语,怎么可以随便乱发?什么叫做教人妄语?这有两种:一是教人对其他的人说,某某人真是了不起,已经得到上人法了;我者教人宣扬自己的美德,或命弟子到处传说我的师父是怎样的了不起,或使朋友相互传言某某是当今唯一大德,具有种种的神通妙用,因而得到名闻利养的,是就犯根本重罪。一是教人对其他的人说,你告诉别人就说你自己已经得上人法,有时我与天人讲话,有时我与龙王讲话,有时鬼神提出什么问题来,我都能为之作美满的解答,使他们很乐意的而去。这样说了以后,所得名闻利养,完全嘱于那个说的人,自己并来得到什么名利。如是,虽不构成你的根本重罪,但他所以到处这样宣说,实是由于你的从中教唆,所以不免仍然要为你结轻垢罪!是以做个真正的佛弟子,不但不可任意宣扬自己的美德以博取名利、亦决不可任意教人宣扬自己的美德,或教他宣扬他自己美德以求名利!

什么叫做方便妄语?就是要说妄语时,先假种种的巧言,说得天花乱坠似的,使得对方不得不信受的话,不但自己这样方便妄语,是犯重罪,就是使别人这样去外传说,或者书写书信到处表扬自己,或者指手划脚的做出一种动作使人了解你的用意者,亦
15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是犯重罪,还有表面是假藉一种言说以叹他人,而实内在是秘密的以自美自己,或是预先以蜜涂在一颗树上,因而招引了很多的蜜蜂来,然后大言不惭的对人说,我能招引蜜蜂以欺谁诳别人,是亦同样犯罪。其他、如借鬼神仙乩等,就是一种迷信的所谓请神仙法,说某某大仙临坛,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怎样、或说济公临坛,或说关帝临坛。或说玉皇大帝临坛。或太上老君临坛,甚还有说观音。弥勒临坛的。从前封建迷信团体,如会门,道门之类,常利用它弄把戏骗人。因为假借临坛的鬼神仙,说出什么什来叫人相信、叫人不得不奉献大量的金钱,所以佛法将这归于方便妄语中。视为罪大恶极的一种。一般不知这是世人所耍的骗人把戏,还以为是实有其事的而不了解真相者,且认定这是佛法的勾当、不能不说是佛法的无妄之灾!因此,做个正信的佛弟子,绝对不可去扶乩、如利用扶乩的迷信行为以求取名利,同科是犯根本罪的!

菩萨善成经说:“若菩萨为人所赞,言是十住,若阿罗汉等,默然受者,得罪。若增上慢人,无有诳心,亦犯轻垢,以其少有所得,自谓实证”。增上慢人,就是通常说的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但这不是说他们有一点体验,只是刚刚略为相应,就自以为真的是得到了什么或证到了什么。他们虽然生起这样的增上慢,但并不是有意的要去狂惑他人以求名闻利养,所以纵然对人说了我得什么,我证什么,只可说犯轻垢,不得说是重罪!
15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妄语罪的构成,同样是要具有因、法、业的个条件,所以接着来将这个略为说明:“妄语 者 是说无始来的诳贪种子,现在发生活动作用,起心要去诳惑他人,以期取得名利为因。妄语者,是说有可欺骗的人,现在自己的面前,正好助成其说妄语为缘、或说语默动静,往来行止,成仪齐整,种种方便,以显自己圣德,使人以为你有圣德为缘。妄语法者、是说于妄语中所运用的各种法则为法,或有说为就是十地四果等法为法。妄语业’者,是说如上三事和合,任运而成就妄语者为业,亦有说为明明了了的从口中说出,使得前人领解你所说的是怎么一回事为业。所以妄语罪的构成,亦不是单纯的,而是要有种种条件合成的。

不特像上面的大妄语不可乱说,‘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等的小妄语亦不可说。如本不曾见到他做不正常的罪恶事情,因为对他有不好感或有一些过意不去的地方,乃不客气的说我曾经见他做过这个罪恶事情,故意的陷入人罪,是为不见言见如本见他做过有益社会的善举,因为对他没有好感或为嫉妒心之所驱使,为了掩蔽他的善行,暴露他的罪恶,乃不客气的说我从没有见他做过什么好事,是为见言不见。除这而外,其他还有不闻言闻,闻言不闻,不觉言觉,觉言不觉,不知言知,知言不知,实有言无,实无言有,乃至法说非法,非法说法等,但令违心等而语,皆是妄语 妄语是语言,乃从口所出,身心活动,怎么可
15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为妄语?当知身业的活动,是可表现某种状态的,而这状态表现出来,亦会令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如问你是不是已经得到某个果位?当时你将头点一点,以示你已得到某个果位。虽然你未开口,人已知道其意。又如问你是不是已经得到身心清净?当时你根本不答,以示你已对这默然承认。虽然你未开口,人亦知你意思。诸如此类由欺诳表示身相,令前人了解你的用意所在,虽你没有张口说一句话,而妄语业已经构成,名为身心妄语。

不论大妄语,小妄语,在理论上讲,是都不可随便乱说的。不过一般而言,说大妄语的不多,说小妄语的常见,特别是为人作假见证,在这世间亦可说不少。如某人根本没有偷人家的东西,可是适逢其会的走到失窃的地方,而又为治安人员之所捉住,治安人员问别个人,东西是不是他偷的?这别个人正是你的冤家对头,为了报你一箭之仇,明知你不曾偷别人东西,却向治安人员证明,说这是你偷的,因而为治安人员捉去治罪,使你受到无妄之灾,吃了很多很多苦头!像这样的为人做假见证,在佛法的立场说,那是罪大恶极的,有不可饶恕的过失。 所以做人,而’特别是做个‘菩萨’行者,不但自己发常’常‘生’起‘正语、正见’不谬称凡为圣,不妄以邪为正,‘亦’常常‘生’起‘一切众生正语、正见,方可看出菩萨利生的本怀!正语,是正确的语言,通俗的讲,就是说老实话,远离一切虛妄不实的语言,名为正语。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亦即
15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定不移的主张。如以学佛者说:在个己方面,是为了解脱生死,在对他方面,是为了利益众生,能够果有这样的见解,是就名为正见。设若学佛而为自己名闻利养打算,而为自己权力地位设想,是即显示你的知见不正。如是具有宣之于外的正语,蕴之于内的正见,自然而然的就不敢将是的说成非的,黑的说成白的,邪的说成正的,恶的说成善的,乃至不敢将凡人说成圣者!

自己常生正语、正见是自利,令他常生正语、正见是利他,唯有如是自利利他,才能显示出菩萨的风格!假定不是如此,而’为菩萨行者,反”转过来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不用说,“是菩萨’所犯的波罗夷罪”!


为什么!要知由于内在的邪见策动,必然就会说出不三不四的邪言妄语,也自然而然的会造作种种罪恶邪业,由此邪语邪业的罪恶行为当然就要招感未来的苦果。菩萨度化众生的本意,是要令其离苦得乐的,现在不但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反而令众生受到很大的痛苦,这那里是菩萨应有的行为?菩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应作众生的表率,使众生知所遵循,假定菩萨本身,表现不法行为,令初发心的人,感到傍徨失措,迷乱不知向前,这正所谓“欺凡罔圣,回惑人心,上干诸佛,下误众生”,这种过失何等重大?所以犯了根本重罪!中国说的“一言误尽天下苍生”,也就是显示语言的重要。大圣释迦以及世间圣哲都告诫人慎言,其意就在于此。 于此妄语戒中,同样具有三 聚净戒:身心不妄语
15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摄律仪戒;常生正语、正见,是摄善法戒;令众生起正语、正见,是摄众生戒。假定菩萨妄语,三聚净戒全毁,菩萨的资格也就失去,发心修菩萨行者,怎可不慎重语言? 不过妄语成为重罪,是亦不是很单纯的、而是要具备五缘,才构成根本重罪,现在略为分别如下一、是众生:这同样的分为三品:于上品境中,如向父母师僧说妄语的话,自然是犯重罪、因为父母师僧,都是对已有恩的上人,你都敢以对他们说假话,那你的胆子是多么大?所以罪是很重的。如向诸圣人说妄语,假定这个圣者,不受你的诳惑,且又运用神通之力,遮蔽其他的人,听不到你的话,使他人亦未受你诳惑,那就唯为你结成方便罪,假定于圣者中,有的还未证得他心智的,你如向他说妄语,他不知道是假话而以为真,仍犯重罪。于中品境中,向人天众生说妄语,因这正是惑乱的对象,使他受了你的骗、自然是犯重罪。不过天趣之中,具有他心通的诸天,了知你所说的不是真话,不会受你的虚言假语之所惑乱亦即唯为你结成方便罪。于下品境中,如向阿修罗鬼神畜生等说妄语,有说同于重罪,有说结成轻罪。但如上面所说,是诸众生当中,亦有了解法师语,受菩萨戒的机宜,你向他们说妄语,正是去蛊惑鬼畜,作为自己博取名利的最佳媒介,所以是犯重罪。但于其中亦略稍有分别的:一是虽犯重罪但不失戒、一是犯重失戒犹可重受。所以有此分别、全看被你欺骗的众生领受程度的浅深以为决定。15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 2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