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演程居士

[戒律]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演培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2: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於口业,是为二者最大的差别。佛法的理论、是要扬的,佛法的戒行,是要传授的。但作为弘扬与传的师尊,要真实具有高度智慧,正确了解佛法的大小权实,彻底明白戒律的开遮持犯,方够资格做人的范,决不会本身尚且糊里糊涂的,能够使人对於有所了然如一般的庸医,不知病的病源,不会处方把脉,妄为人们医病,怎能使人病愈?又如自己是个盲人领着其他盲人走路,怎不发生堕坑落堑的惨剧?所以做个化他的菩萨,理应自己先要通达经律的内容,然后以之示导众生,使众生如法如律的去行,才能对众生有真实的利益。假定自己没有慧解,不通达诸法的性相,不闲熟经律的文义,诈为众生的师范,强授他人的戒法,令他於这一生中,戒品不能够沾身,如是,既无心地的正因,当然就要永失成佛的极果,罪不罪过?做人特别是做个菩萨,最重要的就是诚实无欺如以慧解来说,做个世间学者,尚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知世间事理很多,没有那个可说无所不知,无所不了,既然没人到达这个程度,就应老实的说明自己的了解或不了解,知就说知,不知就说不知。一个俗人尚且如此,何况做个救人救世的出世大士?首应承认,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正在学的阶段,对於某个问题还未了解,并不是件丑事,问题在於强不知以为知,才是要不得的。如你对某个问题,本身还没有搞清楚,为了要做别人的师范,隐覆自己的无知,硬要装出什么都懂的样子,你问他这个,他固会为你答覆。你问他那个,他同样为你答覆,简直成为一个378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2: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不知的大通家,这,不但欺騙了他人、实亦欺谁了自己,如是自诳诳他,对人无实引导,没有利益与人,那里还有资格为人师范?中国儒家说:“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所以无解作师,是很大的过失。 此我,虽说大小同制,道 6俱禁,但严格说,大 师,必是出家菩萨,至於其他五众,没有做师贵格、水非此中所制,但善法经中说、在家菩萨可以畜在家弟子,所以不妨亦同此制。不过我们要知道的,就是在家菩萨,虽则可以畜徒,做徒众的师范,但决不能待授戒法,传授戒法,还是出家菩萨的事,如这一点分不清楚,那又是绝大的错误。有些不明佛法者,以为做密宗的金刚上师,可以为人授归及传授五戒,无论怎么说是不合佛法的。所以深明佛理的在家菩萨虽为人讲说各种经论,被尊为老师但如有人发心归依,还是请出家大德主持,这是对的。 不过出家菩萨做大乘师范,亦不是任何人都可担当的、依罗什三藏所传,要具足五德,才有做人师范 的資格。 自己对於戒行,要守持很清净,没有什 么违犯。 自己的戒腊,最低限度,要有十年,没 但戒腊的 有十年的戒腊,是不够資格为人师的。 年龄够还不算,必须对於律藏要有相当的了解,方不致於错误的指导学人。四、戒法的了解固然是很好,但还要深刻的通达禅思。如果禅定的工夫一点没有,仍不足为人师的。五、要有相当的智慧,穷究佛法的玄奥、对於诸法的性相,能够善巧的分别。总说这五是指戒清净成就,定成就,观慧成就。如是具此 379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2: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德,就可成为全德的师范。这是我国佛教中,一句流传的正说,值得为人师者重视。 如依四分律说:要为人传授具足戒,必须点前互法,如五法不成就,是不可以授人具足戒的,亦不得为人作依止师的,更不得畜年少沙弥的。那五法?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这五法,是阿罗汉所证得的五分法身,不是一般出家众所能成就的,在这末法时代,要想找到成就这五法的大德,敢说是很难的,因而一般传授我法,都是不法的。不能使发心受戒者得戒,此之所谓末法时代,难以求全责备的。 僧祗律亦这样说“十法成就,听度人出家受具持戒;二、多闻阿毗昙;三、多闻毗尼;四、学戒;五、学定;六、学慧;七、能出罪,能使人出罪;八、能看病,能使人看病;九、弟子有难能送脱难,能使人送;十、满十岁。是名十事听度人出家受具足。下至满十岁,知二部律,亦得。受依止者。亦尔”。是以为人师范,不是容易做的。以弟子有难说,做老师的如不能使他脱离困难,让他长期的隐溺在困难中,你这为人师表的,怎么安心得下去?至於弟子有何罪恶你得按照戒律的出罪方便,如法如律的使之忏悔清净当知这都不容易的。 萨婆多摄律说“满足十夏,方住师位。复须成就五法:一、知有犯;二、知无犯;三、知轻,四、知重;五、於別解脱经,广能了解,於诸学处创结随开若遇难缘,善知通塞,常诵戒本,能决他疑,戒见多380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1: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自他俱利,威仪行法,无有亏犯。具如是德、名师,由其亲能教授出离故”。如果不能做到这样成然你是已经受了具足戒,因为於诸学处,不识轻重犯,不说满足十夏,不可为人师范,就是满六十夏还依止明德,从其学习学处。依止从学的明德,那的龄小过你,除了不向他顶礼,其馀的什么事,都要沓明德做,丝毫不得客气。 此戒不是禁止僧众为人之师,而是责其无有慧解不够资格做人的老师。试看今日佛教的现象,不特无大无小的乱来,而且个个以师自居,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愧为人师,甚至认为自己做师的资格,超过他人的百千万亿倍,因而互相争着传授戒法,想过一过师瘾,好像没有传过戒的,在佛教中没有地位。争相传戒的,说来很堂皇,总是说为高树戒幢,或者说是传佛法灯似乎若非他们传戒,法灯固然早已息灭,戒幢恐亦早已倒下,其功德是多么大?殊不知这是高设门庭,竖我熳幢,不是说某某是我的戒弟子,就是说他不是跟我受我的,以致派别丛生,相争人我!蕴益智旭大师梵网经合注卷五说:“堪嗟末世,颠倒多端。或驾言度生谬为师范,不解而诈称能解,门庭高设,我相炽然;或闐学律法,退不为师;或宗教自负,藐视律门。竖我幢、则诃毁戒学;贪收徒众,则仍授戒名。昧心厚颜,莫此为甚!又或谬谓大乘融通,不须小律,讵知小不兼大,大必兼小,如河不纳海,海必纳河。若不大小并学。那名菩萨比丘”?满益大师的这几句话,真可说是慨叹到极点!而好做人师范者,不唯今日如此381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1: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已是这样,无怪佛教一天天在走下坡路 包后 来愈不成话说,能不令人痛心疾首? 在这末法时代还有个怪现象,就是亲自去拉点来授戒,不是徒众恳切的要求来受戒,甚至戒期定下来了以后,见到没有什么戒子来报名,传授戒法太赶快到各寺庙去,不管他或她愿不愿意出家,运阳边劝边骗的手段,甚至强制的替他或她剃下头发,到来戒堂受戒,以装自己的门面。主其事者,自鸣得意以为此次戒会很隆盛,戒弟子是怎样的多,上堂斋又是多少堂。可是威仪怎样的教诫,佛法的义理怎样讲解,所受的戒法又是怎样的开导,完全不在想为人师范的关心之内。只要一堂戒会下来,常住收入了多少自己的供养又是若干,就感心满意足。 不错,当时确实热闹了一番,可是戒期圆满以后受戒的立刻各自东西,说起来已经受了大戒,但谈起来什么都不知道,稍为有点人生经历的,只是评论传戒师的如何而已。由於他或她的出家受戒,不过是出於内心的自发自动,过了短时期的出家生活,觉得出家不过是那么一回事,就又纷纷从佛教中消失掉了当他或她没有出家受戒时,还在佛教道场中走走,出家受戒后的失踪,由於自觉不好意思,就真的不知所在!这现象,在今日佛教界,明显的存在着,我真不知好为人师范的这一杰作。究竟是功德还是过失,是维护佛法还是毁灭佛法,唯有三宝可予证明了。佛对大众说:“若”做个受了菩萨戒的“佛子,为了上弘下化,理“应”首先“学十二部经”。一、修多382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1: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罗、中国译为契经,指佛所说经中的长行。二、衹夜°¥劊9导斗业事音‘业事国 授 记,是佛 为弟子们授记将来如何如何。如果是大乘行者,则是发记将来作佛。四、伽陀,中国译为孤起,这不是颂前长行的颂文,而是属於一种孤起颂,亦简略的叫做师。五、优陀那,中国译为无问自说,就是不待他人的请求,而佛自动的说某一法 尼陀那,中国 译为因缘,这是属於戒律方面的、谓因止作缘,方制其戒。七、本生,是说佛於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时,所曾经做的种种事。八、本事,是说诸菩萨弟子,於过去生中所修行的事业。九、方广,是说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十、未曾有,是说三宝等的希有功德,或佛所示现的种种神力说法,众生得未曾有。十、譬喻,是说钝根众生,不能悟解深义,乃以事喻巧为譬说,令得解了。十二、论义,是广论诸经中的甚深义理。十二部经,三乘同学,大小共持,所以律制比丘,必须解通三藏,戒腊满足十年,方许为人之师。可见做人师范,不是那么简单,真欲传法度生,应学十二部经,以为度生之本,否则不得漫言为人师!退一步说,纵然不能通达经藏与论藏,最低限度对於律藏要有相当的了解,是以“诵戒者,日日六时片菩萨戒,解其义理佛性之性”。通达经论的慧解,固昃传法度生的根本,清净身心的戒行,尤为大士化世的裉本,所以应日日六时持菩萨戒。六时,是指昼三时与夜三时,理实一切时皆须诵持戒藏,对於戒不可有-时一刻有所懈怠的。一般诵持戒律的人,在诵未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1: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利的时候,是很易於懒惰懈怠,甚而至於失菩提心为使熟习逦利起见,故须六时昼夜精勤。能经常的诵戒律,久之对於开遮持犯,就能通利无不了解。1窥基大师,就日诵戒经一遍。 通晓戒律的开遮持犯,对於自己的戒行清冲,圆然是有很大的帮助,但若不明戒行的指归,亦不能究竟无上菩提,所以进而应当解其义理佛性之性。涅经中作连环的说:“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又空者名为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佛性者,名大涅集一般说来,佛性就是觉性,亦即一切众生本具的本登自性,或者称为本源自性清净,是无作戒体所依的体性,同时依此无作戒体,是为成佛种子,所以称为像性之性。等於是说诸佛本源佛性种子。果能解其义味道理,通彻佛性之性的底蕴,自己对於这些,没有些疑惑,方可为人天的师范。 然“而”以传法度生为己任的“菩萨”,不但不能博学三藏圣教,明了十二部经,通达菩萨戒律,甚至不解一句一偈及戒律因線”。初心菩萨,智慧还很薄 而不深刻,要想一切佛法都能了知,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应老老实实的,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说不知 不体面 道,暂时存疑,设法去求了知 并不是件怎 律因缘 的事1一句一偈,是形容所知的筛 法极少 因缘,而如 是示制戒的所由。又持犯所由,亦为 是 受戒,亦复有因有缘,还有随戒, 有国有缘。能够善解这些,方堪为人之师。如水∥来说:“舍那传戒於千佛,千佛传於千百亿释迎。和384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1: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树下及妙光堂说何法,次第至天王官说何法,乃f佛口放光,为诸国王、王子等授戒因蟓等事”,都是此中所说的戒律因線。假定不解十二部经中的一句一,不明菩萨心地戒中因缘发起之事,自利还谈不上那可为人之师?惭愧都来不及,怎可诈言能解? 一句一偈,听来似乎极少,而实包一切法。所以华严经说“无量无边法门海,一言演说尽无馀”。又如经中说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一偈,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亦没有什么难了解,但如真能深入的了解其中的一句,就可通达一切诸法。如昔有位解脱和尚,修持工夫得到相应,乃感诸佛现於空中说偈道:“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修行今乃得,若能开晓此法眼,一切诸佛皆欢喜”。解脱和尚听佛对他这样说,立即向空问於佛曰:“寂灭之法,本是不可说的,如果可说的话,能不能以之教人”?诸佛经他这样一问,马上隐起身来,以声音答说“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究真实法,一切无所见”。对於此,若能有所解悟。那就可以了达三藏十二部经。可见一偈虽是法海中的一滴,但能包括无边法门的义理,同题在於我人是不是真能解悟。解悟,尝一滴,就知法海的全味! 知舍利弗尊者听马胜比丘说了“诸法因蟓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的法身缘起偈,立就见到真理而证得初果。这是佛弟子所知的事实。还有周利架陀伽(译为小路边生),是个非常家的人的出家兄长,授他四句偈子,四月不能读熟,其兄385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1: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他的不可教,遗他回去俗家,由於他的甘愿,就在门外痛叉流泪。佛以佛眼观其回,这不是声闻所能度的,是以佛特别去安慰他,神力转变他所诵的偶说:“入寂者欢喜,见非得安世无最乐,不害於众生。世间无欲乐,出鸟於若调伏我慢,是为第一乐”。教他读这偶颂,没有几好久,不特读诵通利,而且证得阿罗汉果。到自已无学后、去为尼众们说法要,法的尼众,市起圣果。再以我国的六祖大师说,他於二十四岁都是果一天,担柴到市镇叫卖,忽遇一客人命终,将至旅店。在旅店中,听到室内有人在念金刚经,由的天性聪慧,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这么一忽然有所契入,顿时体悟心宗,成为禅宗的一代祖是以一句一偶偈,其义难可思量,不是初学者所能测知所以对这极为简单的一句一偶,绝对不可有所忽视。不但大乘经典的一向一偶是如此,就是小乘经的一句一偶亦如此。如增一阿含经中说:“一的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诸法门”。又如迎叶问於阿难什2做一偶?阿难回答迎叶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名为一偶。而这一偶,把佛所应止所应行的,全部透露出来,果能体认到这一的真义,无异是通达了全部佛法。嘤路经中史清是的说“以一句又,演出无量诸佛法藏,从劫至劫乃劫,不能究尽一句之义。故知如来秘要之油,不可议,非是小根所能测度”。律钞有说:“佛言善一名为律师,一字者,律字也”。是知律之一字,乃是毗尼386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1: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的宗旨,宗旨若能有所体悟,那就无法而不通达,所以律者万法之所由出,是则律之一字,怎么可以忽视?经义不通,我义不明,性理不彻,在佛法中,自利还做到,惭愧都来不及,况乃无知,“诈言能解者,即为自欺诳,亦欺诳他人”。对於自己的无知,用巧妙的方法隐蔽起来,外表装成无所不知的样子,虚诳其他不知他底细的人,盗取精通三藏的好声誉,昧本心源失自真实的利益,这不是自欺自诳是什么?以自己的无知去误导他人,使他人亦得不到佛法实益,这不是欺他诳他是什么?如是内欺自己,外欺一切,自他无益两利俱失,试问你的情恒安忍?所以为恶至为重大。为什么?因事实上:你对上面所说的十二部经 ”是都“不解”的;你对上面戒律中所说的开遮持犯的“一切法”,亦是完全“不知”的。如是不解不知,自己应该从师去学都来不及,那里还可为他人作师授戒?所以说“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表面看来,这虽是属妄语,但因诈作人师,所以罪结轻垢、进一步说,这不但是师资两位,欺诳自他,而且亦令如来法化竭绝不通,此灭法的过失,尤为重大!这纯是遮业,不通性罪,自己受戒不学是一过,妄欲作为人师又一过 依於经律所说,真正做个传授戒法的律师,实在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宝云经说“具足十法名律师 善解毗尼所起;二、善解毗尼甚深处;三、善解毗尼如微事;四、善解毗尼此亨得彼亨不得;五、善解毗 尼性重戒; 善解毗尼制重戒;七、善解毗尼制起387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1: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缘;八、善解声闻毗尼;九、善解辟攴佛毗、个善解菩萨毗尼"。能这样的善解毗尼、那你为人为师,是就不致有愧於心!但是看看今天各地的传叔有几个对於毗尼得到如法的善解?不特像宝云经的的律师,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就是照本宣科的师很难物色得到,佛法怎能不寝? 近代弘一律师,对於授受戒法,有儿句很痛心的话,值得好为人作授戒师者的提高警惕。律师说“我们生此末法时代,沙弥戒与比丘戒,皆是不能得的原因甚多!甚多!今且举出一种来说,就是没有能粮弥戒、比丘戒的人;若受沙弥、比丘戒,必定以比来授才可。如受时,沙弥戒须二比丘授,比丘戒至少要五比丘授;倘若找不到比丘的话,不单比丘戒受不成,沙弥戒亦受不成。我有一句很伤心的话,要对诸位讲:从南宋迄今六、七百年来,或可谓僧众断绝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来,以为中国僧众很多,大有达至几百万之概;据实而论,这几百万中间,要找一个真正比丘,恐怕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此怎能授沙弥、比丘戒呢?既没有能授戒的人,如何会得戒呢”弘一律师所说的一句很伤心的话,真正还有心有望如来法化不绝有流传下去的人,应该对之有同感,不再随便的传授戒法。有识高僧大德,已经喊出不得溢f戒的呼声,到了宝岛,由於环境单纯,应该如法如律的慎重其事的来作传戒法会;可是事实上,宝岛的各种戒法会,表演了很多有违戒律的节目,其恶劣的作风,远胜於过去大陆,因为一般所谓发心传我者,根本不388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1: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护持正法而传戒,而是为了赚钱为其唯一目的。不知经律真义的佛教人士,看到每年传戒的热闹情况,以为是佛教兴隆的气象,而予以高度的赞扬,但若从深一处去看,我们认为今日的传戒,不特无益於佛法慧命的延续,且对整个佛教起着不良的影响作用!试看今日走出戒堂的一群,有几个重视戒律的守持?不过为几个大经忏公司,多造出一批雇员,从事经忏的业务,以维持经忏公司的门庭,何尝计及个已的生死大事?又何尝想到如何去住持佛法?是以这不是法门的幸事,而是法门的最大不幸!所以真正欲为人作授戒师,善解教典义理及戒律因缘,因是重要的条件,而本身的戒行庄严,尤为重要中的重要。 戊十九两舌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见持戒比丘,手捉香炉,行菩萨行。而斗遘两头,谤欺贤人,无恶不造者,犯轻垢罪。 前戒显示自己的无知而好为人师,此戒则是说明对於有德者的欺谤。做菩萨的,对於同行同愿的菩萨行人,理应予以高度的赞美,说他能传法度生,确是很不容易,使他的美誉传播出去,令无量众生向他学习、造成彼此间的融洽和乐,设或发现同行同愿之间,有什么意见相左发生诤讼,亦当运用你的力量所能做得到的,善为调协,使彼此间和合无间,才是你菩萨所应表现的行为。可是现在不但不如此,反而从中挑离间,谤黩斗争坏他和合,善法一天天的减损,恶法一天天的增长,以致妨废自己的正修,实在是有很 389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1: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罪过的,佛陀有鉴於此,所以特制此我 语言是人是传达流此情意的最好 工具小 若人与人间,终日播弄是非,不息挑祖离间,说是的和乐,怎么能建立起来?所以语言的运同,多是非常的重要,设若稍为不谨慎,就会硫环人55处的根本德行,特别是东说西说,在这边是边那边是那样讲,今彼此间发生不乙要的斗乱,便观世间到处充满对的气氛,乖和合行,何有过此所以乖隔彼此是要不得的。 佛对大众说:“若”做个受了吾萨我的“子以”有“恶心”的原“故”,“见持我比丘,手香行苦萨行,不但不成人之美,共转如来的法化,斗连两头,请欺贤人,无恶不造者,犯轻垢罪”恶心,当然包含得很多不正常的心理。如见十重四十八轻我的苦萨比丘,感他种种扣法如的为,完全与自己的作风不同,於是对他生起被炉心来要想办法对他加以打去!或见他人对他多所称登养,而自己同样是行苦萨行,为什么没有人称管养我?於是对他生起障碍心来,想尽种种办法来年他,使他不能得到称赞供养。或见他人从行道中只是老实的照着善提行去行,并米表现出什么特色,是对他生起欺凌心,想出各种不同的办法,不是他,就是凌辱他,使他没有办法抬起头来,或见他人么都平平的,没有什么可超过我的地方,於是对他惨慢心来,要和他较量一下,看看究竟谁比谁胜?F,与自己同党的,就加以种种爱护,不对亦认为是对的390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10: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的,非自己同党的,就加以种种的排斥,对的亦认为是不对的。还有,就是常常诉说他人的短处,以为他人有百非而无一是,如是相应缠心,都是这儿说的恶心。持戒比丘,是所斗遘的贤良之众,能够持戒,当然是不犯轻重戒的,亦即不是所谓名字比丘,而是有德有行的菩萨僧。对像这样的持戒菩萨比丘,理应对他恭敬爱护,让他安心的为法为人。可是现在这个菩庐,由於嫉妒心等的驱使、不乐意看到他们这样纯洁於是传此语向彼说,传彼言向此语,令得他们双方不安,不能和合无间的为法为人,自是很要不得的。斗选普通人尚有很大过失,斗为法为人的持戒菩萨比丘,其过失当更重。 手执香炉,这是头陀行者十八物中的一物,以示菩萨虽修六度万行,而在各地度化众生,但不忘於对佛的恭敬供养,有说手执香炉具有二义 以之表 示信根,谓发心的菩萨,要想深入法界,必须以信为首,如没有信,是不能深入法界的。二、以之表示净行,谓发心的菩萨,要想圆五分法身,必须修学净行有净行,是不能圆证五分法身的。菩萨的善行,当然是很多,现在所以只说手执香炉,不过是聊举众多行中的一种 行菩萨行,显示这是大乘菩萨比丘,不是修小乘行的声闻比丘。大乘行人,唯有不断的实践菩萨行,才能达到成佛的目的。因为所有一切菩萨的最后成佛,都是由行菩萨行而完成的,没有不行菩萨行得以成佛的他是行菩萨行的菩萨,我亦行菩萨行的菩萨,彼391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1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志同道合,正好携手并进,共作度生事业,同趣上菩提,怎可斗遘两头,或於其中取乐,或复从中取利?由於斗遘两头,使得他们彼此间失和,达到你拨离间的目的,於是心中感到非常的快乐,是为从中取乐。由於斗遘两头,当他们失和后,你又假惺恨的从中撮合,在这边拿这边的钱财,在那边拿那边的钱财,是为从中取利。像这样坏他和合,无异是自败法,自非慈善之心。 斗遘两头者:斗是交相兴恶,遘是引生是非。两头,就是说两边的话。其他的菩萨行者,本没有什么不睦,因你想使他们发生斗争,或者嫉彼贤善欲为恼,於是从中播弄是非,将这边的话传到那边去,将那边的话传到这边来,遘使两家交相为恶,令得彼此发生诤端,你不肯让我一步,我不肯让你一步,以致终日发生人我是非,而把应该做的度生事业放在一边试问这对佛法的损失多大?试问你还像个菩萨行者吗简直是破坏佛法的罪人! 谤欺贤人者:谓诸持戒比丘,本都是贤圣僧,由於你的嫉妒等恶心作祟,以欺妄言而作无根之谤,就是这些贤人,本没什么过失,而你架虚言造是非,说他怎样怎样的不是,以打击他的良好声誉。 无恶不造这话,有两种的解释:欺谤如法持成的贤圣僧,是斗遘两头者所造的种种罪恶,因你能够政谤贤人,自然什么罪恶都会造成,所以说无恶不造,如法持戒的贤圣僧,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处,但你斗头者,要为他作无根之谤,说他不是真正持戒比丘,而392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10: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个什么罪恶都造的僧人,所以说无恶不造,前者是约本身造诸罪恶说,后者是约谤他造诸罪恶说,两说都可通,看你站在那个角度来讲,古德,或约前说,或约后说,现特两说俱存。 有人在此这样问道 前十三谤毁戒与此两舌戒, 有什么实质的不同?从他访毁良人善人或欺谤贤人来有,两者并没有什么的大的差别,亦可说实质是相同的所以分别制为两条轻戒。古德说是由於运心有异师前谤级戒,约作陷没心说,而此两舌成。约作离间心说,是为二者的差别,亦是佛陀分别制戒的原国。斗遘行苦萨行的苦萨比丘,固然是犯轻垢罪。就是离间人们的骨肉,使得一个家庭不和,甚至弄得家破人亡,同样亦属此戒所摄,还有广大社会人群,彼此本是非常和谐,由於你的东说西说,使得大家互相猜忌,你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你,搞得整个社会的不得安宁。甚至发生种种械斗,当知都由斗遘两头的两舌所造成的。人与人间有爱恶之情,这是必然而难以避免的但景要的是不为情所转,这惟贤达高明之士才能做到不能以之期望於一般常人。如圆悟佛果克勤神师与高庵善悟禅师,都是当时的一代高僧。大名播扬於海内界,不是泛常的人物可拟,由於人们的爱恶不同到国语和尚住云居,高庵祥师退东堂时,有些敬爱国恰的人,即不满意於高庵,而另同情高座的人,则对帖有异言,於是佛教的丛林中。到处纷纷的,有圆语高庵的党类。其实他们二老是很融冷的,根本 没有 圆悟对他特别 不浃意的地方。如高庵既退云居,圆悟对他特别 39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10: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个什么罪恶都造的僧人,所以说无恶不造,前者是约本身造诸罪恶说,后者是约谤他造诸罪恶说,两说都可通,看你站在那个角度来讲,古德,或约前说,或约后说,现特两说俱存。 有人在此这样问道 前十三谤毁戒与此两舌戒, 有什么实质的不同?从他访毁良人善人或欺谤贤人来有,两者并没有什么的大的差别,亦可说实质是相同的所以分别制为两条轻戒。古德说是由於运心有异师前谤级戒,约作陷没心说,而此两舌成。约作离间心说,是为二者的差别,亦是佛陀分别制戒的原国。斗遘行苦萨行的苦萨比丘,固然是犯轻垢罪。就是离间人们的骨肉,使得一个家庭不和,甚至弄得家破人亡,同样亦属此戒所摄,还有广大社会人群,彼此本是非常和谐,由於你的东说西说,使得大家互相猜忌,你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你,搞得整个社会的不得安宁。甚至发生种种械斗,当知都由斗遘两头的两舌所造成的。人与人间有爱恶之情,这是必然而难以避免的但景要的是不为情所转,这惟贤达高明之士才能做到不能以之期望於一般常人。如圆悟佛果克勤神师与高庵善悟禅师,都是当时的一代高僧。大名播扬於海内界,不是泛常的人物可拟,由於人们的爱恶不同到国语和尚住云居,高庵祥师退东堂时,有些敬爱国恰的人,即不满意於高庵,而另同情高座的人,则对帖有异言,於是佛教的丛林中。到处纷纷的,有圆语高庵的党类。其实他们二老是很融冷的,根本 没有 圆悟对他特别 不浃意的地方。如高庵既退云居,圆悟对他特别 394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10: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当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度众生观在见到众生在受种种痛苦的袭击,你竟坐视不,你的慈心何在?善萨行是以总悲为本的,怎能容你见苦不救?见到众生的苦难而不方便救济,是就有萨的慈悲之道;睹亲族的死亡而不阐扬大法,是就有违菩萨的孝顺之心。此戒有防这样的过失,所以叫做不行放救戒。 佛法的度生,不但是度见在的众生,还要度死后的亡灵,度现在的众生,是患悲的实行,度死后的亡是,是报思的善举。如经中第一部份所要说明的,是放生以救死难,第二部份所要说明的,是斋讲以资亡佛法所以超胜别个宗教,亦可说是就在於此,死后亡灵的超度,实在有他的深意,因为这个生命结来除了断灭论者,不承认还有新生命的延续。其他各个你教,大都承认还有新的生命继续存在,而这继续存在的新生命,完竟是在那个环境中生存,完全是看他的业力如何为定。为了不使亡者堕落受史大的痛苦为其念经或讲经。使精法力的资功,佛法认为是可减他的痛。甚至他得到超度的,所以佛法所说的亡,决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是速信。 此成,在佛教的七众弟子中。同样是要加以禁止的、至於大小乘的行者。虽也同样的要受这个限制,但不究全相同小乘行者以求自度为他的本愿,不去收苦难的众生,并不违於此成,但是自己的春属,亦当分随力的加以救济,如果自己的春,亦当作与美的不加以手。是亦有所犯的至於大乘行 395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11: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者、以利他为表,不论是与自己有关点无的、A当界心尽力的去济,假定有一千去具度的语,A违把这一成行。 对大众说:“若”做个受了等萨戒的“佛3你去修六度方行时、由於“以慈心”为本“故,常的“行放生业”。放生,就是对於将死的众生,给育力的护,不让他受到刀杀的痛苦、是为佛心行的流露。当如具有情识活动的生命、不管是高的、低的、总希望自己的生命,继续不断的生存去、谁不愿受谁的割、而丧失自己的生命,所以将一个活波泼的生命,加以刮毛、剩皮、削、破并放到滚汤里头煮,热油里头煎,试问这个生命怎受得了?我国有句俗语说:“兔死孤悲、物伤其类”,度与兔子、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亦是彼此毫不相的、可是到兔子的生命结来、孤狸立即感到相当的、并对兔子的生命、表示相当的爱惜!我们人也属於动物之一、且被尊为万物之灵,对於动物的变惜、难道不如一只孤?果真如此,不客气说比富生都不如了、还有什么资格称为万物之灵?所以们对於动物生命,应该倍加爱护、要随时随刻的,为之所能的,救护众生的生命,放他有个生存的尽不要让他无的受到牺牲!放生,在佛表中,以权大功池事、每个佛教徒、特别是以度生为己任的、应当多多的行放生业、使这世间少些杀业过去我国有个开酒肉馆的主人,一日息然感大发、将所买回来的鱼虾蟹量之类。全部放到河里396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11: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看到这个肉馆主人放生,无不感到欢声动,一片和祥之气,充满整个街衢,而该肉馆也就从此停业所以放生不但是一大善举,而且亦是一大美稳,值得每个人发心来共同推动放生的事业。以消强人纷至来的、种种灾难 放生是大功德事、谁都知道的。但要坚定其放生心分,必须要作一种正观,始不会退失放生的心念然要怎样正观?即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怎知一切男子女人都是我的父母?因“我生生世世,“无不从之受生”,所以知道确是如此。把这意念推广来看,“六道”之内的一切“众生”,可说个个皆是我”的“父母”。如佛在经中曾这样说过:“我不能见一切有情长夜不曾为汝父母故”。国依国果律说切有情从无始来,的确曾经展转互为父母的 瑜伽论卷第九云“生艰难者,如薄伽梵说汝等长夜驰骋生死,身血流注过四大海。生不定者。假使真於大地所有草木根茎枝叶等,截为细等如四指量。算汝等长夜展转所经父母。如是众生曾为我母,我长夜曾为彼母,如是众生曾为我父。我亦长夜为父。知是算计,四指筹量速可方尽,而我不说皮等长夜所经父母其量边际。又复说言我呢大地无少处所可得,汝等长夜於此处所,未曾经无量生又复说言:我观世间有情不易可得,长夜转不为次母若父,兄弟姊妹、若轨范师、若亲教师、给先等尊重”。从佛陀的这一开示。对六道一物众生为我们的父母,不得不信39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6: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