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演程居士

[戒律]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演培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3 15: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固然要学小乘法,守持声闻戒,就是你学大乘的,亦当如此,假定轻忽声闻戒而不如法的守持,你大可做个在家的菩萨行者,不必剃发染衣现出家相。否则,为贼住比丘,那过失很大的!当知声闻是世间的住僧宝,对于正法的住持,对于佛陀的称扬,都是不可缺少的一股动力,是以出家僧众的戒行清净,关系法前途的存亡,绝对不可有丝毫的忽视!假定废声闻戒而不守持,是就失去僧宝的资格,佛法二宝也就不能住在世间!三宝没灭于世,人天失去怙依,这个世间,就要如法华经所说的:“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 可见问题的不小。涅槃经说:“五篇七聚 开是 出家菩萨律仪”。本经八万威仪七众并资,五道通被那里容许破戒行人称为佛乘?不过在守持摄律仪我之余,对摄善法戒及摄众生戒,亦不容有所忽略,因这更是苦萨本份所当守持的戒,如专守摄律仪戒而忽摄善法戒与摄众生戒,那就菩萨戒有所违犯。本经是三聚净戒并重的,不得偏于那一方面。 佛教七众皆可受菩萨戒成为菩萨,所以心背大来这条戒,是七众弟子所当共同遵守的。至大小乘的佛法行者,对这戒的守持并不全同。如小乘经律,本是声闻行者所学习的,现在仍然去学习他,当然不得说是有所违犯。但若你去计著外道,那就得一责心罪,就是自己责备自己,为什么错识的去计执外道。假定发心要到外道的地方去,每走一步就结一个应忏罪。至听外道说法 没有听 其心,懊悔去了一趟,尚许什 除共住,若有片语入心,并且奉行其法,乃至拔一发318
 楼主| 发表于 2020-7-3 15: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失比丘戒,成为极重灾难,于现身中再也不许你入于僧数,可说这是很严格的。 此戒惟遮不开,因心做菩萨,应始终一致的惟大乘是尚,不可有短暂的时间,容你舍弃大乘不学,设或短时舍弃大乘,是即成为败坏菩萨!瑜伽菩萨戒本背大向小戒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菩萨藏未精硏究,于菩萨藏一切弃舍,于声闻藏一向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原因小乘佛法,是进入大乘佛法的阶梯在菩萨广学一切法门的立场来说,本应听闻修学声闻法教,所以学习声闻藏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的一向学习,反而把他所应学习的菩萨藏舍弃不学,成为背大习小的过失,但因没有忘失佛法,所以不是染污违犯。 如世亲论师初出家时,专习小乘佛法,并以弘扬小乘佛法为己任,对于大乘佛法,不但无心学习,而且还予以破斥,后经其兄无著苦萨的感化,知道自己的错误,欲割舌头以悔罪,无著见了就对他说:过去你以舌头毁谤大乘,当然是很罪恶的,但你现在不妨以舌赞扬大乘,是就可以将功折罪,何必割去其舌?世亲听了觉得很好,从此回小向大,专心弘传大乘,是即最好的榜样 受学外道邪见,固然是不对的,不但本经是这样讲,就是瑜伽菩萨戒本亦这样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现有佛教,于佛教中未精研究,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精勤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不过、菩萨行者,如欲纠正外道的错误思想,而建立加来的正法幢,精勤修学诸外道论,对菩萨戒是就无所违犯。如  菩萨善戒经说:“ 读世典文颂书疏不犯者, 319
 楼主| 发表于 2020-7-3 16: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彼邪见故,为知外典是虚妄佛法真实故、为知世事不为世人所轻慢故”。所谓“知己知彼”,是弘扬佛法的景胜方便。果真如此,你于每日当中、以二分的间修学佛语,以一分的时间学习外论,是也没有什么关系的。但这是为利益外道世人的,不是好乐其法方如此学的。假定在学习中,为外道异论所惑,对之生起爱著心,以为这理论也不错,那就有所违犯 戊九不看病戒 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病,请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而善萨以瞋恨心不看,乃至坊、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最病是人生的一大痛事,而且是任何人所不能竞的当你身体健康时,固然不知病痛的苦恼,到了你有病以后,就会知道病是不好受的。我国古德有说:“病后方知生死苦,闲时多为别人忙”。这实是一般人共有的观念。如世间的人,终日在奔走辛劳,忙忙碌碌的不知所为何事,尽管如此,总是乐此不疲的在忙,特别是在这工业时代及工业社会,人们更是紧张万分的在忙,而且不分老少,不分阶级,不分男女,不分僧俗无一不在忙碌中,度其紧张的生活。可是一旦病魔来缠,小病是还不觉它的过患,大病才知不简单,原来人身是这样的危脆的,老病死实在是大苦。侭管在病中会有这样的觉悟,但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到了病愈以后,就将病中的痛苦,忘记得一干二净,又是在人320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7: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旅程中,驰骋不息的忙忙碌碌。若问人为什么这样忙,在忙的人本身,也说不出所以来,似乎不忙不行因而忙得病倒下来也在所不惜 病是很痛苦的。如你身体本来是很结实的,皮肉原是很润泽的,可是到了你有病后,结实的身体一天天的消瘦下去,润泽的皮肉一天天的千枯下去,臻使自己不期然的增长很多的忧苦,甚至惧怕自己的一病不起,试想这是多么的痛苦?当你身体健壮时,你要受用怎样心所爱好的东西,可以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去受用,到了你身患病痛时,不论你想要受用平时所爱好的什么东西,可是由于对你病体的不利,医生说这不能吃那不能吃,你就不能随意自在的去受用。反过来说,原是你平常所最不爱吃的东西,为了病体的康复,医生说不吃不行,你不爱吃也得吃,如所不欢喜的饮食药等,到必要的时候,会强迫的受用。到了现在,外科医药的进步,动不动的进行手术的割治,你得忍受刀割的痛苦!广大游戏经对于病苦有生动的描写:“多百种病及痛苦,如人逐麂逼众生,当观老病坏众生,惟愿速说苦出离。譬如冬季大风雪,草木林药光泶,如是病夺众生荣,衰损诸根及色力,今尽财谷及大藏,病常轻篾诸众生,作诸损恼嗔诸爱,周遍热如空日”。试看世间很多悭吝不舍的人,平时一毛不拔,要他用一个钱,如割他的身肉,可是到了病时,为了身体痊愈,不惜牺牲金钱,甚至倾家荡产,而求治,可见病苦来磨时,确实是一大痛事 瑜伽论中假设问答道:“菩萨以何为体?应正答 321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8: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大悲为体”。大悲为菩萨的自体,拔苦自为的妙用。如此,如果见到有疾病的人,理当予以瞻观取济,假定不是如此,那还成为什么菩萨?而且病太的疾病、由你的瞻视救济,得以健康的恢复,无异是你救了他的一命,这是多么大的功德思惠?所以瞻视病苦,实为菩萨的重要课题,绝对不可稍为忽略的。佛又对大众说:若做一个受了菩萨的“佛子如果·见’到一切疾病之,理当常应供养供养到‘如佛无异。一切病人,上自父母师长,下至子女徒众,中至兄弟六亲,外则冤家对头,亦即不管是有关系的,或是没有关系的,只要知道他是在病患中,做菩萨的就当本于大慈悲心,善为调护医治他们的病恼减轻他们在病中的痛苦,使他们的病痛早得离身。对于病人的瞻视调治,为什么要做到如佛无异?当知“佛以众生身为身,以众生病为病”,所以见诸病人,对之切供给,就当如供养佛的一样,不得稍有怠慢或无礼声闻律中:“佛告诸比丘:若有欲供养我者,当供养病人'。病人在病痛的缠绕中,正是最愁苦的时候,如能有人无所乏少的供给一切,使他不致感到无有医药的困苦,其功德当然会如供养佛一样的殊胜,所以说与佛无异。供养病人如供养佛一样,还有一层深意,即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关于八福:一说是这八种 造旷路义井;二、水路桥梁 平 险路;四、孝事父母;五、供养沙门 七、救济危厄 供养病人 设无遮大会。但这八福田,究出 于何经,现还不知道。一说是这八种一、供养佛,二322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8: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供 养法;三、供养僧,四、供养父母;五、供 养师僧 六、供养贫穷;七、供养病人 忠施畜生。但这 八福田,同样未见在何经典。不过其中都说到供养病人,可见瞻给病人的福德是很大的。一般所说的八福 田是指 诸佛 圣人 父;四、母;五 和尚;六、阿黎:七、众僧;八、病人。此八所以你为福田,因对诸佛等的供养,可以使你得到殊胜的利益,所以叫福,而此福利是从诸佛等身上所生长起来的,所以叫田。于中,诸佛、圣人、众僧三者是敬田,行者应对他们生起最极恭敬的心来。和尚、阿阑黎;父、母四者是恩田,行者应对他们生起高度的孝顺心来。最后病人是悲田;行者应对患者生起广大的慈悲心来。“三心之中,慈心为最;八福田中,悲田福胜。谓能救苦患之因,自受安乐之果,故看病者,为第一福田”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觉道具圆,位登极果,恭敬供养,有大福德,这是谁都承认的,可是病人,特列是与己无关的病人,我们去侍奉他,以医药供给他,说有很大福德,我们也不否认,但说这是第一福德,不兔令人有所怀疑,因为无论从那方面说,佛的无边功德、总是超越常人。错是不错,但要知道,诸佛世尊人天普供,我们恭敬供养,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众生方面来说,种种痛苦中的最大痛苦,无有病人所感受的痛苦,所以对于病人的瞻视供给,其所得到的福中之稿,自亦无有过于瞻视病人。佛亦告诫我们说:“我灭度后,于诸病人,应好供养”。是则看病福田,当然千第一福田,怎么可以有所忽视?323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8: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病既是最极殊胜的福田,做佛子的,若见父母师僧’以及‘弟子的疾‘病,或是见到根不具的生理上有所缺陷,或是见到他们为百病之所苦恼',皆’应对之如法‘供养’,使令 他们的病得以痉愈 差。父母是生养我们的, 长是教导我们的,僧是住持正法弘扬佛化的,弟于是来从我们学的,与我们都有着极为亲切的关系,现不管其中的那一类人有了病痛,我们都当小心翼翼的顾、给予经济上的资助,使他们安心养病,终于得到身体的康复。父子母女间,有着血肉的关系,有会得相互瞻视,在这世间可说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师弟之间,特别是出家的师徒之间,有了疾病,需要相互照料,是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佛在律中曾这样的示我们说“弟子看和尚当如父想,和尚看弟子当如子想,当共相瞻视,便得正法久住,增益广大”。我们常说:出家人什么都不要紧,最怕的就是病,病了没人照应,实在是很苦的。佛陀大慈,深知于此,特示徒间应当互相看护对方的疾病,不得弃之不顾。诸根不具,就是六根的有所残缺。百种病苦恼,说人的这个生命体,是由四大组合成的,共有A谓一大不调,百一病起,四大不调,四百回A生不论怎样一种内生,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以神,以致身心不能乐,这是有过病的人体会得到的,所以以大为体的等,见到这种见多分力的给以饮个,服,卧具,医药的年身的力量做不到,当设法为之乞化供给,绝对324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8: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半途而废,或如世间说的“久病无孝子”那样的不闻不问,让病者呻吟于床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受众生的所以有病,经说多由杀业而来,但亦由于能招于病,那就是对于父母师僧的轻慢,如利多尊者,在佛的弟子中、是最多病的一个。有人问佛电为什么多病?佛告以由于他的过去多生之中,不断的轻慢父母师长所致。是以父母师僧,特别值得我们敬供养,如果有病的时候,就当尽心的照顾 经中指出父母师僧,不过是举亲位显其重相,实则应说上自父母师僧,下至子女徒众,中至兄弟六亲外至冤家仇敌,一切凡有疾病,常当恭敬供养,无所乏少的给以医药,一直到他的病愈,或者不拿的死去。做菩萨的,见到父母师僧以及一切众生,受到严重病的裊击,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理当无间亲的,亲慰问供事,照应汤药,给其所需,以拔除他的病苦。然而萨,不但不本慈悲心这样去做,反而以瞩很心镇病人,不去·看视其病。不去探视其病,己不成话说,反而生瞋恨心,这是什么道理?“或父母师长平时督海,或弟子平时件慢,或病中烦项求等是有镇恨在心,而不肯看;不惟对父母师长如此,是要不得的,乃至僧坊,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亦同样的是犯轻垢罪僧坊,是约师息的地方说城已是的父是长手是的野平,是通的一切有人的地方说是说,不论内外,凡是见到有病人的地方,都应当到那地方去看,或是自己供给病人的一切,或托他人照应病人3 25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8: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的一切。这样,才像是个具有慈悲心的佛子、如果无息愍心见而舍去,是即有违慈悲的心行,所以罪结轻路五百问说:“如行路时,若见病人,不往瞻视、不作万"付嘱所在,而舍去者,得罪'。对道路中的陌生病人,且发尽心救济,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师僧弟子有病?当更加要好好的看顾,不然的话,过失自是免不了的 如戒律所昭示我们的,一次有个比丘病了,不人去照应,以致身上及住处,弄得肮脏得不得了,陀巡视僧房,见到这个景象,立即就为病比丘,先去身上的大小便利,继打扫他所住的处所,再替他上干净的衣服,然后扶他好好的安睡。佛陀感于有无人照料的痛苦,后来特为僧众制定这么一条学处“自今已后,应看病比丘,应作瞻病人。若供养我者应供养病人。随病药食,看守令差,不然则死,调活令差,即为施命,得大功德”。这末说来,不但以教众生为己任的菩萨,应当救济一切病人,就是在僧国中共住的比丘,对于共住的比丘有病,亦当周到的侍本予以医药的治疗。出家众远离父母家庭,不靠同奉道友的照应汤药,试问还靠何人来给以所需? 佛为病比丘洗涤,固已做了我们的榜样,中国高僧对于道路病患者的救济,尤值得我们的效法唐时智岩禅师、在石头城,即现在的南京,特设置一个疠人坊,专门收患疠疫,或患恶疮,或疠的病人,除了给予他们尽心的照料,还抽暇为他疗讲点佛法,以让他们得到内心的安慰,设或遇到悲的脓血流出,就为他们将污秽的东西洗去,如果遇到326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8: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悲者的脓血不出,就用自己的嘴为之舐吮。对病人的看顾,真可说是曲尽其怀。于永微年中,死在自己所设的疠所,不但没有受到传染,而且死时颜貌如生,一点不变,并于十余日中,放,出特异的香气。可见照应病人的功德,是不唐捐的! 唐时还有一位智宽禅师,一向是以慈患为名的不论对什么人,总是慈悲柔和的看待,而对病人尤其显 出他的悲怀,所以遇到病人,总喜欢去照顾,而且不分 得 佛 洗 是僧是俗,亦不问其路远路近,只要知道没有别人料 理他的病患,他就把病者用车马载来自己的房中,不分 换 病 昼夜的亲自经理,决不假手别人。设或病者是患痈疽 的,脓淤在里面不能出来,就亲自用口为之吮出,因而得以病愈的很多。这种照顾病人的精神,真可说是忘却了自我 意的只知为病者服务,多么崇高伟大! 此戒罪业的构成,同样的具备四蟓:一、有病,就是父母师僧以及一切人们,的确患有相当的重病。二有病想,就是在你的心中,的确认为对方是有病的。,不看心,就是明知对方有病,而你存有不去看他的心理。这或由于心生厌嫌,起嗔恨心,舍不去看,或是由于自己的懒惰懈怠,而不去看。前者不去看的原国、由于内心烦恼的作祟,所以是染污犯。后者不去的,由于自己的情,所以是非来污犯四、应看不看,就是一切病患,不论至亲父母师僧,或是至疏不相识者,都当前去看护他的病,然而反不去看,随时都可为你结轻垢罪。 不过,如果自己有病,或是自无气力,或为精勤 327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8: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习广大无上殊胜善品,或已先许余人为作供事,不能往看照应汤药,是不有所违犯的。所以不看病敕,看当时实际情形,以断定你的犯或不犯。 此戒为七众所应共同遵守的,但大小乘不完全相共。小乘唯对师友共房及僧尼须看,其他无关的病人不去看视慰问,是不受这戒限制的。大乘菩萨不然、他誓以一切众生为救济对象的,所以不管有关的亲人无关的他人,如果一旦病了,都当前往赡视,假定当作不闻不见,不去慰问拔其病苦,试问你的慈悲之心安在? 戊十畜杀具戒 若佛子!不得畜一切刀、杖、弓、箭、矛斧斗战之具,及恶网、罗胃杀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萨至杀父母尚不加报,况杀一切众生?不得畜杀众生具,若故畜者,犯轻垢罪。 不往看病,是有命而不救济的过失;畜诸杀具,是拟解决众生生命的过失。这都与菩萨慈悲相违的,站在利济众生的立场,菩萨理应广聚法财,使诸众生得到佛法的利乐,现在不特不如此,反而畜积很多有众生的杀具,这那里是菩萨应有的行为?为了防范有违等萨的悲济利乐,所以特别制此不得畜杀具戒。之所以不准答萨行者畜诸杀具,目的是在长养菩萨的总悲心,不容答萨有一念杀机萌动于心。萌动杀机且不可,何况亲自动手去杀?原来众生有个积习是对于杀具富存,今目看到它,明天看到它,不危为这渐所熏习,自然而然的想利用这些,做出伤害众328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8: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的罪恶之事,为了防微杜渐,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不有这些东西,亦不经常的看到这些东西,就可远离事而成就善事。到了现在这个时代,由于杀伤的武,较之过去不知超越了多少倍、如炸弹、枪炮、火箭、手榴弹等,为佛子者,更加不可藏有,假定藏有这些东西,偶而不慎爆炸起来,伤多生命,过失是很大的。佛又对大众说:‘若’做一个受了菩萨戒的“佛子,绝对‘不得高’贮‘一切刀、杖、弓、箭、矛斧战斗之具及恶网罗胃杀生之器:这·一切是都·不得言。于中、刀是割截的,杖是打的,弓是送箭的箭是中毒的,矛是伤刺的,斧是斫伐的。古代战斗,都是利用这些武器,所以称为战斗之具。网罗,或用绳索做的,或由丝结成的,是捕鱼捕鸟的利器,战斗具不得畜藏,因它会伤害人;杀生器不得畜藏,因它会伤害动物,总说一句,凡是伤生害物的器具,为佛弟子,都不得藏贮。如果畜藏这此凶物,很易动起杀机所以不是佛子所宜有。 在此有几点需加说明的:一、有时为了劝人戒杀将杀生:所用的凶器,或是将它买来,或是乞化过来后子以藏起,这是不犯的,但最好办法,就是凶器到手后,立即将它毁坏掉,不要保留下来。二、如有在昏的信众,不明佛法的道理,将伤害生命的器物,送寺店中来,那怎么办?应不应收?你如明理的,应对者说,依出家人的律制,这是不可言藏的,请你拿去,换另外一样东西拿米,如法布施,那你的功德暴大,万一信施没有其他东西可换,而又很诚意的 329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8: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施,你就不要拂逆其意,暂时将之收下,放在隐敲之处,待信徒走后毁掉,是也无所违犯的 °一、涅集经 金刚品说:末法时代,若有初发心者,为欲护持正法、可让优婆塞等执持刀杖,但要逐口宣说方等大乘、显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当知是人不但不名破戒,而且可以说为大护法者。四、负有维护国土完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国王、王子、大臣等,为了防备外恶的侵略,为了建设国防而贮藏武器,这也是佛法所许可的不过在不必要的时候,不得随便用来伤害人民的生命 为什么防微杜渐的到这程度?然“而’我们应知以悲为体的‘菩萨,不但不可杀害无舉,乃至’与菩萨有‘杀父杀‘母’的不共戴天之仇的人,尚有亦不加报',何况杀一切众生'?所以不得畜杀众生具。以佛法说:以怨报怨,怨终没有止的时候,唯有无怨,才能真正的止怨。且今生杀吾父母的,安知前生不曾做过我的父母?而现被杀的我之父母,又怎知不是杀我前生父者?如是又加其报,生生杀业不已,怨仇那有尽时?况复著萨观一切众生,都是悲境而应予以慈济的,不见一个是与一切众生?既不需要这些杀具,你高藏它做什况复自己有怨的。为亲报仇,有其理由可说,尚不加报,有人问道:杀具不可畜藏,德山棒,石巩弓,是不是有违戒律?不!这是护生善棒,救死神弓,那里是真正杀具?所谓德山棒,是指德山宣监鉴禅师,痉常示众说:“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所谓石巩弓、是指石巩慧藏禅师的事说的。师本以打猎为务, 一次为追一只 只鹿,从马祖所住的庵前经过,听到 330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7: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马祖的开示,觉悟自己的非是,立刻放下弓箭,从马应而出家,后来常以弓箭接机,所以称为石巩弓。这是祖师示现的大权,不可当作真正的弓棒来看。如果瞎棒横施,痴弓乱举,那就罪过无边。 菩萨兴总利物,理当不恼众生,所以不得畜杀生具,若故富’杀具“者,就是行、杀方便,所以“犯经垢罪。。如果由此而伤害到众生的生命,那就随事结成重罪,是以对这不得不谨慎小心!不过古德有说:“为佛弟子,当行佛行,应畜智慧刀,勇猛杖,大势子,精进箭、忍每铠、精进斧,及张大法罗同,捞三界众生,出生死海,至法彼岸。如是应为,余不听”。确也有它的至理。 此戒,大小乘同样的制立,僧俗共同的禁止,不得有所例外的,除了如上所说的国王及护持正法者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下六度品中广明。这是总结指广。如是’像上所说的十种轻成,做菩萨的,应当’用心修‘学,敬心奉持,不得造犯。欲想详知 下六度品中广明 戊十一国使戒 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善萨尚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为了预防战具以发动战争而涂炭生灵,所以佛特制定不得畜藏各种战杀工具,战杀工具尚且不得藏何况亲身担负战争的使命以通两国?当然更加是不可 331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7: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所以佛又制定不得为国使的一戒。这虽通於 在 菩萨与出家菩萨所当共同遵守,但在家菩静,身外交官,负有国家的使命,又当别论。 佛对大众说“若”做一个受了菩萨戒的“佛子理应本於总悲的心行,愍念人类的无知,调处各方的争执,使得大家相安,不致有生命伤害,才是等导飞的行为,绝对“不得为利养恶心故”做两国的“通节”,使得两国的大“军”,排势咸列,严“阵”以终於双方的军队,“合会”交接,“兴师相伐,杀无量生”,菩萨行者,如果担任通国使命的任务,不但有和乐相处的行为,造成相砍相杀的局面,而且会受到广大人群的讥嫌,不能得到广大人群的同情,所以对菩萨行者,确是很大不利的,为菩萨者不得不特到注意 所谓通国,就是通致两国,或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去从那个国家到这个国家来。所谓使命,就是返两国之间,将两国最高领导层的意,传达彼此间的负贡使人,使他们清楚了解,“杀人盈城,杀人盈野今无数人民受刀兵之苦,内乖平等慈悲之心,外很数众生物命,当然是罪大恶极的 利归自己,害及他人,这那里是善萨的心行?A说我没有亲手去杀人,所谓“汝虽不杀伯仁伯仁而死”,那里逃避得了你的罪贲?佛说:“名萨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坏众善法,如剑斩人头”!艺填诸? “占在纯佛法的立场说:为佛的弟子,应作如来使332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7: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的心印,为此而兴智慧师,帅勇猛将,杀尽恼的遇贼,则绝扰乱的魔军,决不让恶贼魔军,在自己的身心中活动,如果它们须强的 那就不与诸 魔共战,群贼交锋,以期无有阻碍的趣向觉道,得到决定性的胜利而后已,才显出你是真正的行萨行如果不是这样,为了自己的利养,为了自己的名闻,或青是图功受赏那不但成为邪命、且亦有乖於道又。所以做菩萨的,应时存慈悲利物之心,不得有不正的恶心筹谋,以致兵连祸及,民不聊生,甚至弄得两败俱伤。佛为什么这样严格的限制通国使命?然“而”我们应当知道的,就是做“答萨”的“尚”且“不得”进入军中往来”,何“况是“故作国贼”? 通国使命既然不可,“若故作者,犯轻垢罪”。当知担任国使的任务,绝对不是无所事事的,而是具有相害因線的,所以当你在做国使时,随你说出了一句话,或是随你做出一件事,就要为你结轻垢罪至於以什么因缘担任国使,那是没有一定的。假使以怒因蟓而担任国使,是即属於杀戒;假使以夺宝国而但任国使,是即属於盗戒。如此,应当属於重罪所摄为什么结为轻垢罪?不错,但这还看你当时的意念如何?如你意欲使两国交兵,兴师相杀,随着前人的命断,当即为你结成重罪;如你意欲得到宝物,派兵夺取,随该宝物的到手,亦即为你结成重罪。现在只是禁你不得通国使命,所以罪结轻垢。 不过、在家菩萨,如为慈悲心所驱使,为了说服两国当权者,罢兵息争,相互和睦,入使他国,是无3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7: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违犯的。惟当两军交战时,还得本於总息心 敌方的战斗人员,自动的放下武器,以免伤害多数的众生。如果敌方真的残暴不仁,为了救人美以及最本人,不防以总悲方便将他杀掉。“如有人残害人头有情,有情因此遭受难堪的苦迫。如不杀这愿人飞情会遗受更大的惨运;恶人将造成更大的罪恶,未来会受更大的痛苦。那末宁可杀这恶人,宁可自己地狱,不能让他作恶而自害害他。这样,应以总息心 这恶人,这不是杀 少数 救多,是普救一切 特别是对於作恶者的怜愍,因为怜愍他,所以要杀他但愿他不作恶业,不堕地狱,即使自己因此落地,也毫不犹豫。对於杀害这个人,是道德的,是更高的德行,是自愿牺牲的无限慈悲”。 但是、出家菩萨、如有特别的因缘、或请到军中说法,或慰问病患伤兵,准律亦可开许往来军中,但不得常常如此,只是两三日而已。或有其他的特别现,亦非此中所禁。如隐峰禅师,有次到五台山去,路经淮西,属吴元济阻兵拒命,於是官军与贼兵,发生激烈的战事,而且杀得胜负不分。禅师见到这情形,为了挽救生命的死亡,就将所用的锡杖掷入空中,自己则从交战双方的上空,飞越而过。两军将士,仰视空中,见到僧人这样飞身而过,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和尚,於是斗心领息,贼兵投降。又如睦州陈尊者次遇贼兵国城,城内人民荒乱不已。禅师见了动起心,特做一双大的草鞋,令人高高的挂在城上。见到这双大草鞋,认为城内住有特殊的至人,不敢任334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7: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的根举妄动,於是抽兵而去,危城得以解国 戊十二贩卖戒 若佛子1故贩卖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水,僵死之具。尚不自作,况教人作?若故自作、教人作,犯轻垢罪。 为求利养而担任通国使命,固然不是佛子所当做的,是为求世俗利益而做贩卖的行业,亦为佛子所不可的。所谓贩卖,本是将本求利的商业行为。一般说没有什么不可的,问题就看你是贩卖什么。如果是有损其他有情的贩卖,不但出家菩萨不可做,就是在家萨亦不可做,诸如贩卖人口及畜生等,因为损恼於他,有违总悲心行,所以绝对做不得。如果是不损其他有情的贩卖,出家菩萨固然是不可做,但在家菩萨是可以做的,诸如贩卖布帛及日常用品等,因为无损於他,只是为求生活的所需,所以在家菩萨,不在限制之内。要塞戒经对这有所启示说:在家学佛的行人,如从贸易中得到利润,可作四分的分配一分孝敬父母以及养 家庭成员的老少 分供养三宝及做社会总善事业, 分作为句法卖的资本 分作为储蓄以备必需。出 以不得的生,因为这是於邪命人的说说出家人家庭,放弃的一财物还来做生何出家?这是我们常听到的讥评,所以佛陀特别制订这条戒 遗款经说,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畜生,一切财宝,皆当远离,如 335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7: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避火坑”大玩是尼险的地方,随时有丧身失命的所以世人大都知道远避。殊不知贩卖贸易以及 的动这 民奴掉等,亦如火坑那样的危险,世人知道远是的句很少,所以佛陀要我们如避火坑那样的远离、不亲近它而做这工作。要知贩卖贸易等,目的都是为世俗的利益,当你为世俗利益而管求时,是就无异火中加薪,使自己跌入业火燃烧的坑中,没有办法 所者得不 出来,这不是找自己的麻烦,增加自己的苦痛是什么萨婆多论对这更为严重的说:宁可在世间做个猪率羊的屠户,不可做个贩卖生意的人。为什么?当知屠儿不过是正式的害诸众生,并无其他不利於众生的行为,可是做个贩卖生意的人,无往而不欺害一切亦即为了赚取优厚的利润,不惜欺騙贤愚老少一切人等。如我们去卖物品时,做生意的人总是说,我没有赚你的钱。只不过是照本卖。可是我们想想,如果真本’卖,他辛辛苦苦的做生意干什么?一家老少又靠什么维持生活?可见他说的话是假的、是欺騙人的不值得我们相信的。过去我国商人说的“童叟无虽不是说完全没有,但绝对是少数。 多论接着又说,做生意的人,常常都是怀着不良的去谷来的心里老是希望着世土发生化存积的谷来能出高价,赚取大量的全日生须品的,心里就又老是希望着这些了不得者着各个地方发生版乱交通他有积的目常生须品,谋取更优厚的利润或者是发现某些货物在市面上有所缺乏,故意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6: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的囤积居奇,待价而沽,或如现在各地的通货膨胀,自的抬高物价等,使消费人无形中受到经济的损失这种见象,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什么叶代,做生的大都是如此。 一。卖经商存有这么多的不良心理,那里是学佛人有的行为?正当的合法的买卖,对於在俗的学不加以禁止,但亦需要特利注意商业道。不望谋取不合理的利润,不得有欺消费者的行为。得出售以伪乱真的货物,公公道道的做生意,自不有犯这条戒律。总而言之,做生意的,定要做到诚实毛欺。所以摄律说“不依实谈,或伪滥斗秤,欺诳於他,得妄语罪;获物之时,犯重”。是则在家学佛者的生意,又怎可不老老实实的?佛陀深知贩卖过失的深重,不论於小乘律或大乘律,都制有不得贩卖这条威,我们岂可忽视? 佛对大众说:“若”是做个受了菩萨戒的“佛子”身心“故”意的“贩卖良人、奴掉。六。市易指材死之具”,那是绝对不可以的。良人,就是良时的人,如果是个女的,就是良家的女子卖良人不是别家的怎样一个人,你把他点她扬,不见要使人家的春产生不应有的到高之,因人家原来是一家合聚的,由於你的卖,子大失母亲温暖的痛苦,父母失去儿女绕的痛苦,你说过不过?再说,如果贩到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家,那被卖的小孩,还要受驱使奴伇的苦的工作,或者遭遇打骂鞭挞的痛楚,你说你这贩卖是应该的吗? 3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2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