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演程居士

[戒律]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演培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2: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纵然没有好好的尊敬师方、是不得有所违犯的。如自己受到极重的疾病之所维说或是自己的内心颠狂逆乱,或是自己正睡眠中,不师友的到来,或是自己正在为大众说法,或是自己专心一意的听闻佛法,为了将护说法者的心意,不数令他因我离座而生恼乱,或者假此不起承迎等的方调治降伏于他,使他出离不善处而安立于善处之中或者是为了卫护僧团中的法规制度,或是为了将护多人的心意,恐怕起来来迎礼拜,使得大多数人的心理不惬意。由于以上这种种因缘,不论是属那一种,你不起来承迎礼拜问讯如法供养,都不违犯的 除了以上所说的种种因缘,其他不论什么因辣是都不许可不起承迎供养的。为什么把这问题看得这样严重?要知师友或善知识,是我们得道的最极殊胜的因缘,亦是圆满成就清净梵行的因缘,那里可以不敬尊重?古德又这样说:“不敬则永失法利,魔所摄敬则常遇善缘,成就佛法”。尊敬供养师友的重要,于此可以明见。 戊二饮酒戒 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一切酒不得饮。若故自第,费人饮者,犯轻垢罪。 在本经中,把饮酒与造酒以及卖酒与人所有的失,有著不同的看法,饮酒,当然是个不好的习惯,对26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1: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自身亦是没有好处的,但这为害不大,只是伤及自身,所以所构成的罪是轻垢。造酒及卖酒,风行很广凡是买酒而自饮的,都可受到损害,其害是普遍的,所以所构成的罪是重大。因此,本经以饮酒列为轻罪,以酤酒列为重罪。 酒是高粱或米或果之类所制造的,为什么不可饮?以佛法说,最大原因,饮了会迷心乱意;以科学说,酒精的过量消耗,减低了蛋白质,维他命及矿物质的正常吸收,结果就形成严重的营养不良,极大多数使肝脏受损。十个酒徒中至少有一个,会患口颤抖性酒疯,或某种酒精性的精神病。是则,为了保持心意的清醒为了不使肝脏的受损,为了不致有酒精性的精神病我们认为有绝对戒酒的必要。现实世界这样疯狂,虽说原因很多,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大量酗酒,未尝不是原因之 到此,佛又对大众说‘若’果做个受了菩萨的‘佛子,存心‘故’意的‘饮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是有违于做菩萨戒的资格的,因为酒是罪恶的深渊及是众祸之门,饮了会产生种种的过患,所以说而酒生过失无量’,不唯如智论所说的三十六种过失 不说自己饮酒,会有这么多的过失,若’以‘自己的“身手过’瓶杯‘酒器与人饮’,尚且感“五百世无手’的果报,‘何况自饮’而不感受极重苦报之理?这里说的过酒器与人,或是执酒器令相劝,如说来嘛, 像 再来一杯,或是过空器令斟酌,如说喂,再来一壶。这样子,总是要不得的,因这无异是鼓励人饮酒,甚 26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2: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至把人灌得酩酊大醉,岂是做人之道? 所谓五百世无手,不是说来这人间做人没有气而是报感畜生中的,如无知的痴蛆、水蛭、蚯圳、缮芋的动物,皆是没有手的众生。鬼问目连经中,木个鬼这样问目连道:我一生下来,就是顽痴天}、不知是什么罪业所招感的?目连回答他说这不是其什么罪业,是你过去生中做人的时候,常常欢喜以给与人,并且经常的强劝他人饮酒,令其醉倒以为快!我告诉你,你现在所受的还是华报,真正的果报还在未来地狱之中! 为众祸之门的酒,是不可以给任何人饮的 特 是不可给学佛的人饮。正法念处经中亦有这样的说不管什么人,假定以酒给与会的僧众,给受戒的人,给寂静的人,给寂灭心的人,给得禅定的人,以浊乱饱们的心志,那过失确是很大的,将来是要堕入叫唤地狱的! 过酒器给人尚有这样大的果报,何况教人饮酒?所以说‘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一切人包括在家出家,男女老少,他方异国所有的各式人等;切众生,是指鬼神畜生以及异类非人等。教人饮酒尚且不可,何况’是亲‘自饮酒?当然更加要不得了!酿造酒的原料,有各种的不同,究是怎样的酒的不可饮?经说一切酒不得饮'。就是不论什么原料造成成功的酒都不得饮。自己不饮酒,是自利的功德,不教人饮酒,是利他的功德,自他两利兼行,一切罪恶自会停止不作。反之,若故自饮’或‘教人饮者’,那26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2: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犯轻垢罪’。如律中说:“若啖及糟能醉人者,随嘐咽得罪”。这是佛制的遮业,为什么要制,因酒能使人昏述乱性,其过失太大了,不得不予以遮止。现说几种饮酒的过患如下: 一、佛在世时,有次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行化,可是这个地方,向来有条叫做庵婆罗提陀的毒龙,非常凶恶强暴,不说人不可到那地方,就是象马牛羊等亦不敢近,用至空中飞的飞鸟亦不得飞过其上,至于秋天成熟的禾谷亦被毒龙扫荡无余。长老莎伽陀随佛游化至此,为了降伏毒龙,特别要求住在毒龙所住的树下,毒龙臭到人的衣服气味,立刻生起瞋恚而从身上放出毒烟。长老莎伽陀见到毒烟飘来,即入三昧以神通力亦从身上放道烟,使毒烟不能进入自己的身上龙见一着不成而更瞋恚的从身上放出大火,使附近的地方成为一片火海。长老莎伽陀见到火海来包围自己,即入火光三昧同样的从自己身上放出火来,以阻止毒火的迫近。龙见这一着又不行,复下雨雹及放霹雳,希望以之击毙长老。长老莎伽陀不慌不忙的,将这些接过来,做成欢喜丸或香甜可口的饼。龙最后拿出更大的本领,雨弓箭及毒蛇,总望能使长老不得生存下去。但是长老莎伽陀,以其最巧妙的通力,将之一一变作优钵罗华等,不会伤到自己的一毫毛!毒龙使尽所有的势力,不能屈伏长老,于是失去自己的威力光明,自和不是长老的对手,乃自愿的归依三宝做佛弟子,不复作如先的凶恶事! 长老降伏了毒龙,使得这地方安宁,人与飞禽走 26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2: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兽,不再受到侵害,因而名声传播各国,上自国玉下至百姓,无不争相供养。时有一个贫穷的女子,对于长老生起高度的信敬,特请到家中受苏乳糜供,同时取来好像是水色的酒供长老饮。长老一时未察,竟取来的酒,完全饮入口中,当时不但没有迷乱,而显还为贫女说了法后才离去。离开贫女的家向自己住的寺方走去,在将到而未到时,酒势忽然发作,不能廴持的倒在寺门的附近,自己的身体是在一边,僧伽木等的比丘六物,散处在各个不同的地方,烂醉如混的没有一点知觉! 佛见到这现象,集合同住大众,对大众说明莎陀降伏毒龙的经过,当其降龙的时候是多么的具有力,可是我问你们大家:此莎伽陀现在能不能降伏一只小小的蝦蟆?当时大众回答说:世尊!据我们所了解,他是做不到的。佛听了这个回答,就又对大众说身为圣者的莎伽陀,饮酒以后尚有这样的过失,何况一般世俗的凡人?所以从今以后,如果你们认为自己是个佛弟子的话,那就不得再行饮酒。不说一壶一壶杯一杯的不得饮,乃至如小草头上那么一滴亦不得饮饮了就是有过的。 ‘婆沙论中还说到过去有个受了五戒的优婆塞,对戒本来守持得很清净的,可是有次出外从远处回来由于合家大小都出去赶会,而自己又为口渴逼得不得了,乃自动的去取饮料来饮,刚好有酒如水放在桌上他以为是白水,就将之一口饮尽,当然不免醺醺然的微醉。正在这时,隔壁邻居的一只鸡,走到自己的屋264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2: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里来。他想,现我肚子也有点饿了,不如将这只鸡杀了佑膳。可是过了一会,邻女寻鸡来舍,问见没有见到我家鸡?他回答说:你家鸡几时跑到我家来的?我根并出与朝乐一百唑那业“考物单烈做了非礼的行为!为一饮酒,五戒尽失,想想这个过患多大?所以酒是绝对饮不得的! 酒的过患太多,现在再说一个因饮酒漏言而失大事,以作为我人的警惕。我国北宋真宗时,一次真宗病甚剧,国家大小之事,都取决于皇后,时为朝中大臣的寇凖,看到这情形,很为国家的前途忧,深恐将来为外戚所篡夺,于是一天对患病的真宗说;皇太子为人民之所属望,愿陛下想想宗庙的重要,不妨把国家传给皇太子,同时选择方正稳重的大臣以辅助他,相信国家会治理好的。真宗认为寇说得很对,接受寇哗的建议,寇凖就密令杨亿草表,请太子监国,且欲亿辅政。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是后来寇凖饮酒终于无意中泄漏了这个秘密,使得这事本可成功而失败!如世间有很多的事,原不可随便对人说的,但因自己醉酒,不知不觉的透露出来,不是使自己难以做人,就是使事情功败垂成! 稍有理智而知饮酒过患的人,决不随便的饮酒或在某种的场合,上位的予以酒饮,亦当设法的弃去。如齐柜公以酒给管仲饮,管仲接受了酒,立刻弃去了半,这在一般说来,当然是不礼貌的,所以桓公立即对管仲说:酒是可以任意加以弃舍的吗?管仲很巧妙的回答说:我曾听说饮酒会失言的,说话失言,会有 26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2: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弃身的危险,我宁可弃酒而不题弃身,所以请你鉴諒!想一想,假定因饮酒而说错了话,以致丧失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的不合算?所以酒是喝不得的,喝多了一定会话多,话多也就一定有些说得不三不四,不应说的而说,应该说的不说。 酒既能够产生无量过患,为什么有的地方说、饮了如果没有过患,是亦可以许饮?这话没有说错,因为饮了能够避免过患,又有什么不可饮的道理?如末利夫人,本是一个受了五戒的佛子,是绝对不饮酒的,可是有次波斯匿王出外打猎回来,由于厨师开饭稍为慢点以致触怒了波斯匿王,立刻下令杀掉这个厨子。末利夫人得到这个消息,想到厨师所做的饭菜,是最合大王的胃口,如果一旦杀了,不但大王以后吃不到这样好的菜,无辛的杀害一个人的生命,尤其不合佛家慈悲宗旨的,所以就想办法来挽救这个厨师,免受杀身之苦 天,末利夫人命令厨师准备一席最极丰富的酒 席,同时自己亦淡装浓抹的打扮了番,以便国王回来陪他饮酒。到时,波斯匿王,看到丰富的酒席,又见夫人的打扮,已经欢喜得不得了,而夫人又殷殷的劝酒,更是欢喜得不得了。正当大王心花怒放时,夫人问道:今天的茉好不好吃?大王答道:菜太好了,又得夫人陪我饮酒,我真感到高兴!夫人接着说:你知道今天的菜是什么人做的?再过两天你就吃不到这样好的菜了!大王惊问为什么?夫人告以厨师将被杀的经过大王一时醒悟,知道这是错了,立即收回成命,厨师得以安然无恙。 26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2: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末 利夫人为救厨师而饮酒,自觉 犯了如来的禁戒 即到佛前去忏悔。佛问他为什么饮酒?夫人就将饮源的原因说出。佛听了后,不但不责备她,反而加以是,不但说这没有过失,反而说这有大功德。像这∥的饮酒,当然是没有什么不可的,问题就怕我们没育夫人的权行善用,只是一味的说,末利夫人可以饮酒,我为什么不能饮酒,那就罪业无边,果报难逃。唐太宗贞观初年,西安延兴寺有位范律师,是极成律的一位大德。有 次外出,客宿在一个信徒的 家中 过了不一会,又有 僧至,主人把他安在另 一间房里住。可是这位后来的僧人,要主人拿酒来饮,拿肉来吃,范律师听他快意的在饮啖,不禁对他生起大大的反感,认为这完全不像是个出家人。可是该僧故足食饱以后,漱以灰水,关起门来读诵华严,不会儿读完一卷,范律师知道这僧人不简单,乃束身抱愧的注意听他读诵,时还没有到五更天,该僧就将六十卷华严读完,这不是常人所能做得到的,于是益使范律师深自愧责,悲泣交怀,觉得自己刚才对他的轻视,未免是一大罪过,特去该僧的住房,向该僧礼座悔,该僧既没有表露身份,后来又不知他到什么地万,像这样的饮酒食肉,自亦不是凡僧所可效法的隋时泸州等行寺,有个僧人名叫童进。在北周时就已出冢,可是向来不拘礼度,终日唯一的嗜好就是饮酒,来来去去的总是酣醉不已,而且经常的遗尿奥熏天,所以一般人对他的行径予以非议。可是对他有所认识的人,对非议者说,你们不好这样的说他闲26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2: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话,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那是很难测度的,我们不可以凡人的眼光去看他。后来周武帝东征,说要每药使用,命泸州的官员设法制造。奉到命令的官员,立即使撩米取蝮头、铁猩、蚕根、大蜂、野葛、鸩羽等数十种,酿以大甕,等到药成,不管是人是畜,碰到了那药酒,立刻肉烂而死。 童进听说有这样厉害的药酒,不服邪的去到监制官的地方,监制官见到这么一个僧人,嘲笑似的对人说:我这儿有酒,你是不是想饮一杯?童进回答说饮一杯不过瘾,我要饮一升以解醉后身体的软弱。监制官对僧说:没有问题,你要饮多少就饮多少。童进就取铁杓到毒瓷中取酒来饮,虽饮了一大杓,言谑自如,并没有受到一点害。信奉道教的道士,得到这个消息,都来看看这个和尚,并且又举一杓毒酒劝进饮下去,而道士们却走得离开远远的,深恐毒酒溅到自己的身上。童进却若无其事的说:今日得一醉,是大乐事,接着就在一块大方石上睡着,不久遗出尿来使所睡的石头,都因著毒而碎,但童进良久一觉酲来,精神爽快一如平常,根本没有受到毒酒的毒害。你能做到吗?如果做得到,不妨去饮毒酒,如果做不到,不说毒酒不要去尝试,就是普通的酒,亦勿点滴沽唇。此戒要具四繚,始能构成罪业:一、是酒,的的确确是酒,饮后会使人醉。 酒想,这有六句分别 于中两句是重的,两句是轻的,两勹没有犯。三、有饮心,就是自己想喝酒的动念。四、入口,就是将酒喝到口里,咽咽得罪。假定是教他饮,他人喝到口中26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2: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咽咽二俱结罪,就是教者与被教者,同样的结成罪业。这一条戒,在佛子中,不论在家出家,不论大乘小乘,都要同样的遵守,绝对不容有所例外的。不过扣果身有重病,而且这病非酒不能治疗,得到医生的证明,是亦可以开许的。分别功德论中,说佛在世时,底国有个比丘,前后病经六年,不论怎样疗治,总是不得座愈。后来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尊者,去探视他的病,问他有何需要?病比丘回答说:我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酒。唯有酒可以治好我的病体。优波离听到这要求,关系戒律问题,自己不敢做主,就对病比丘说让我去请示世尊,然后再给你一答覆。于是就往问,第对优波离说:我所制的戒法,是约在正常的情况下而立的,如是非酒不能治疗的病,那是可以特别开许的。优波离得到佛的这个指示,立即就去找酒来给病比丘饮,比丘饮了以后,病也真的好了。优波离因之为其说法,彼闻法后得罗汉果。后来佛赞优波离,说他这事做得很好,不但使他病愈,且还使他得道。可见在某种特殊情形下,佛陀大总是可以通融的。但不得未病而说自己有病,以借病来饮酒,忘掉佛制戒律的精神,那是绝对要不得的,也是罪过无边的。所以身为第子,不论处在什么环境,不论是在什么时候,不论受到怎样诱惑,都不可饮酒,饮酒不特有违戒律,对自己亦是有害无益的。 戊三食肉戒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 269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2: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杀生与食肉,一般以为是两件事,其实有着宏切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说:杀生是直接的伤害生命,食肉是间接的伤害生命,虽有直接间接的不同,而伤害生命则是一样,是以严格说来,为佛子者,不但不可以杀生,亦复不可以食肉。世间一些不能立即素食的人,以为自己去杀是不对的,但买屠户杀了的动物来吃,该是没有什么问题,殊不知这观念是错误的知屠户所以杀害动物生命来买,就因有吃肉的人来买假定没有买动物肉吃的人,何至有屠户去杀害动物所以楞伽经中佛对大慧说:“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真正佛子,特别是大乘佛子,绝对不可食肉,如有以为食肉,并不违背戒律,那不大像是个佛子,更不像是个具有总悲的菩萨种姓!佛法最重要的是慈悲,可说这是佛法的心髓,不但每个佛教徒要养成慈悲心,并且要使每个人养成慈悲心,但要真正做到这点,得先从餐桌上不流血做起,否则,所谓养成慈悲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佛在这儿又对大众说:‘若’做一个发菩提心的佛子',绝对不可存心‘故意的去“食肉’。故食肉,是即显示不是错误不知的吃肉,有时误食不知是肉,是不构成什么过失的,但世人的食肉,大都是有意的,为食口腹而食,这自不是佛法所许可的。佛教不是这样,而是指‘一切众生肉’都‘不得食’的。诸如空中飞的,上走的,水里游的,不论粗细,不论大小,只要是具27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2: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活动的血肉生命体,皆在禁止杀食之例。 为什么这样严格的禁止食肉?因为所有血肉之躯,不单是只有外在的物质肉体,还有内在的灵觉之性,而且同样的俱有贪生怕死的心意,与我没有什么差别的,所谓?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我不愿意别人食我的肉,别人自亦不愿我去食他的肉,现在不从自他同体的方面去想,反而去啖食众生的肉,试问世间的残惨之事,还有什么过于此者?佛教的戒杀肉食,绝对不如一般人所想像是迷信,更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是傻瓜,而是完全出于自他同体的不忍之心所以大慈佛陀,在大乘经典中,处处开显食肉的过失禁止学佛人的食肉 诸位不要认为食肉是件小事,对于学佛似乎没有多大妨碍,而实一个“食肉者,就内而言,断大慈悲佛性种子’,就外而言,一切众生见而舍去’。前者如涅槃经内迦叶菩萨问佛:“云何如来不听食肉?佛言:夫食肉者,断大慈种”。“大慈悲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断了大慈悲心,无异是断佛性种子,佛性种子如果一断,试问将以什么为成无上正觉的根本?照这说来,不但肉不可食,就是蚕口兽毛,亦所不忍。如鹜经说:“若丝绵绢帛,展转传来,离杀者手,施于比丘,亦不应受,受者非悲”。在此,为什么制食肉不制衣帛?当知明文虽不见有,而实含有这意思。所以出家人称为纳子,一般士夫称为布衣,即在于此。因而实在说来,学佛的佛子,不但不可食肉,就是。穿著丝绢之类亦所不许。后者,如楞伽经说:“猎师屠儿,捕 27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3: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鱼网鸟,诸恶人等,狗见惊吠,兽见奔走,空飞长一切见之,威作是念:此人气息,犹如罗、今大此,必当杀我,为护命故,悉皆走避”。这是见而食的一例。涅槃经亦说:“一切众生见食肉人,悉皆走”。又云:“众生见食肉人头上有血光,念云:有肉,彼人食肉,彼若得我,要当食我,遂怕而走、这是见而舍去的又一例。还有过去佛在祗洹精舍轻行的时候,忽有一只鸽子为老鹰之所追逐,于是鸽子就投避到舍利弗的身影中以求保护,可是仍然感到害怕得不得了,于是就再投到佛的身影中以求保护,因而到安隐无所怖畏!舍利弗见到这情形,就请问佛道:我并无心杀害这只鸽子,为什么它在我的身影下还这样害怕?佛对舍利佛说:你的杀心虽然没有,但是杀的习气未断,所以鸽子仍有恐怖。这是见而舍之的又一例我们想一想;杀的习气未断,尚令众生恐怖,何况我们根本没有断除杀心?断大悲种,是失自利;众生见舍,是失利他;二利俱失,还成什么菩萨?所以接着说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因为一个真正菩萨行者,理应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所应度的切众生,如佛过去在因地中,施舍无数头目髓脑,救济众生,是最好的例子,怎么可以反去食众生肉?如果忘记以慈悲心去救度众生,反而去‘食’众生‘肉那是会‘得无量罪’的。龙树智度论说:“谓食肉得杀生罪,以见杀生忍可故”。又如有说:“肉非自然生,皆由断命得,若人不断肉,是即劫命贼”。复有偈说:“生死不解脱,为利杀众生,以财网取肉,二俱是恶业,死27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3: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堕叫唤狱”。可见食肉的过失是众多的,说是说不完的。楞严经中佛对阿难说“食肉之人,纵得心开,似地,皆大罗刹 厚 报终必沉生死苦海,云何 是人得 出三界”?大乘入楞伽经对这更详细的说“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更亲爱如一子想,住苦萨地,得阿耨多罗三就三苦提。相 告大慧:一切诸肉,有无量缘,菩萨于中,当生佛 愍,不应啖食,我今为汝说其少分。大慧!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慧!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同于己身,念肉皆从有命中来,云何而食?大慧!诸罗刹等,闻我此说,尚应断肉,况乐法人?大慧!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应食切肉!大慧!食肉之人,众生见之,悉皆惊怖,修慈心者,云何食肉?大慧!夫食肉身体奥秽,贤圣善人不用亲狎,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若我弟子食啖于肉,令诸世人悉怀讥谤,而作是言:云何沙门修净行人,犹如恶兽,食肉满腹,游行世间,令诸众生,悉怀惊怖,坏清净行,失沙门道。菩萨慈愍,为护众生,不令生于如是之心,不应食肉。大慧!诸善男女,寂静修行,或住慈心,或持咒术,或求解脱,或趣大乘,以食肉故,一切障碍,不得成就。是故菩萨 27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3: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堕叫唤狱”。可见食肉的过失是众多的,说是说不完的。楞严经中佛对阿难说“食肉之人,纵得心开,似地,皆大罗刹 厚 报终必沉生死苦海,云何 是人得 出三界”?大乘入楞伽经对这更详细的说“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更亲爱如一子想,住苦萨地,得阿耨多罗三就三苦提。相 告大慧:一切诸肉,有无量缘,菩萨于中,当生佛 愍,不应啖食,我今为汝说其少分。大慧!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慧!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同于己身,念肉皆从有命中来,云何而食?大慧!诸罗刹等,闻我此说,尚应断肉,况乐法人?大慧!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应食切肉!大慧!食肉之人,众生见之,悉皆惊怖,修慈心者,云何食肉?大慧!夫食肉身体奥秽,贤圣善人不用亲狎,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若我弟子食啖于肉,令诸世人悉怀讥谤,而作是言:云何沙门修净行人,犹如恶兽,食肉满腹,游行世间,令诸众生,悉怀惊怖,坏清净行,失沙门道。菩萨慈愍,为护众生,不令生于如是之心,不应食肉。大慧!诸善男女,寂静修行,或住慈心,或持咒术,或求解脱,或趣大乘,以食肉故,一切障碍,不得成就。是故菩萨 27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3: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欲利自他,不应食肉。菩萨总念一切众生犹 何见之而作食想?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4一9诸天远离,口气常臭,增长疾病,易生面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所弃舍,云何而许弟子食肉耶?若言许食,此人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淡是肉者,悉不应食;从入伽经所说的这段场不论从怎样的角度看,为佛子者是都不应阿含经中曾有一鬼向目连这样问道:我一生来是生了很多儿子的,而且每个儿子都很端庄,所以对他们没有一个不喜爱,可是为我所喜爱的每个儿子都不幸的早死,没有一个活得长命的,因而使我每思及,肝肠断绝,痛不欲生!不知这是何罪之所招系的?请尊者给我一个明示。目连回答她说:由于你过去做人时,见到儿子杀害生命,不但不予阻止,反而助以欢喜,且食儿子所杀众生的肉。因为你的儿子杀生所以今生感短命报,因为你的见杀随喜,所以今生时感痛毒。我告诉你:现在受的还是华报,未来果报当堕地狱!见作随喜,尚且得这样的苦报,何况是亲自动手去杀生,亲口去食众生肉?所以学佛的行人,若是“故食’众生肉‘者,犯轻垢罪'。 有人以为:食肉确是不可以的,吃肉边莱该没有什么问题。从严格的立场说,这也是不可!涅经内边叶问佛:“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言: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本于佛陀的274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3: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开示,可见与肉和在一起的蔬菜,就是所谓肉边菜,如果没有用水洗干净,是亦不可吃的。肉边的菜尚不可吃,何况是众生分上的肉?不可吃自不用说。有人又说:本经说一切众生肉不得食,为什么小乘教中曾听许吃三净肉?就是所谓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的众生肉可吃?当知这是佛陀的方便渐制,不是真的可让佛法行人永远的受用这样的肉食。涅槃经中佛告迦叶:“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以声闻说,涅槃已前听许吃三净肉,其余的则不听许,到了涅槃以后,不但其余的肉不许吃,就是三净肉也不准吃。以菩萨说,涅槃前后悉皆不听食一切肉。如说“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 总之,以大乘慈悲精神来说,不论是怎样的一种肉,我们做佛子的,是都不可食的,假定为佛子者,认为可以食肉,那是不合佛法真义的。涅槃经中佛曾这样明白的告诉我们:“我涅槃后,无量百岁,当有比丘,貌像持律,贪嗜饮食,实非沙门,现沙门像,邪见炽盛,而作是言:如来听我等食肉”!这不过是自说自话而已,绝对不是佛陀真的曾说过这样的话,在佛是不许可佛子食肉的。楞伽经佛又有这样的开示说:“未来之世,有愚痴人,妄说毗尼,坏乱正法,诽谤于我,言听食肉,亦自曾食。大慧!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人食肉,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佛不听许佛子食肉,于此可得最大明证。 27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3: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民间向有这样的传说:做人最要紧的是好,心好强如吃斋,不必硬性规定要吃素。做人头好,这话没说镨,心好强如吃斋,这就说得不对。头知食众生肉,是违背慈悲心的事,那里可以说得上是好心?莲池大师说:“戮其身而啖其肉,天下之言山心惨心、毒心、恶心孰甚焉,好心当在何处”?所以好心强如吃斋这话,真是误尽天下苍生,我们为佛子者,不可听信这话! 在中国佛表中有些邪见覆心的行者,为了充实自己的口腹,食彼众生的身肉,不知这是违犯佛律的,反而大言不惭的,说我已明大事因缘,食肉有什么关系?是的,你如真的大事已明,且已迥脱舌根味尘,当然可说食肉没有关系;假定大事并未明白,而只是贪图肉食的滋味,那就不能说是食肉无碍!一个食肉无的大事已明者,不但食肉无碍,就是饮镕铜、吞热铁亦是无碍的。如果自学饮镕铜、吞热铁难以做到,就不当随便的说食肉无碍。 如宋朝的济颠和尚,亦即诸位所熟知的济公活佛,为了佛像装全到处去募化,可是募化得来的全钱,他不拿去为佛装金,反而拿去饮酒食肉,这在一般人看来,当然是要不得的,但他后来从口吐出金来,终于将佛像装金好,这是真正的无碍,你能做到吗?如能做到、不妨学济公那样,如做不到,可不能将化来的钱去饮酒食肉。 又如志公禅师,最爱食的是鸽子,而且一口一只的吞下去,真是所谓大食家,但他后来又从口中,吐出一27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3: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一只的活鸽,各自自由的飞去,像这样的食肉,才够霄格说是无碍,你能做到吗?如能做到,那就不妨尽量的食肉,如做不到,是就不可说,志公禅师可吃,我为什名不能吃?更不可说食肉无碍这样的话,以自欺欺人众生肉不可吃,我们已知道了,蛋可不可以吃?这是一般人所常问到的。现我肯定的回答说:不论什么都不可吃。如显识论说:“一切卵不可食”。因为蛋是属于卵生的有情,表面看来,只是一只蛋,但其内在,一个具体而微的生命已经存在,只要加以孵化,就成一活泼泼的生命。所以吃了一只蛋,等于吃了一个众生的生命。 总而言之,一切动物的生命,皆不可吃,吃了就失大慈悲佛性种子,不但伤害了众生,亦是伤害了自己。食肉一定要杀生,杀生是最残忍不过的。明朝周思义有诗说:“一指纳沸汤,浑身惊欲裂,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哀泣各分明,听者自不识”。宋朝黄庭坚亦有诗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为我须,若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对于所引的这些诗,我们如果真的有所体会,何忍再去食众生肉?明时愿云大师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很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门夜半点”,是以条屏绝肉食,实为保持和平的根本办法。所以古德有说:“世上欲无刀兵劫,须自众生不食肉”。 有的人又这样想:不食众生肉,的确可以增进同情心和长养总悲心,但是吾人的生命亦要维持,如果 27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3: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吃素莱而不食肉,缺乏营养,岂不有碍身体健2不知这又是错误的想法!因为近代科学家及医学家证明蔬莱的营养并不减于肉食的营养,甚至过乍的营养,如黄豆、花生、菠菜、红萝卜等,其中約含的蛋白质、磷质以及多种维他命等,是很丰富的。请看佛教中的多少高僧大德,不食肉不食蛋,可是他们的体康都很好,亦能享受很高的寿命。回过头来看非肉食不饱的俗人,并不能人人都享长寿,身体亦不见得是很健康的,甚至弱不禁风的居多。 此戒罪业的构成,同样要具备四缘:一、是肉,是的确属于有情生命体上的血肉,如果是现在化学的人造肉,或是蔬莱做成肉的样子,那就不在此例。肉想,这有六句:两句是重的,两句是轻的,两句是 不犯的。 有食心,就是存心有意的想吃肉,为造 业的正主。四、入口,就是咽一口结一次罪,咽一口结一次罪,名为咽咽结罪。如未从口咽入肚中,就不构成罪业。 但在某种情况这下,如以鹿角虎骨等,制成药来治病,是亦开许的,不得算犯戒。不过若为制药,有意去伤生命,是即同样犯杀生罪,而为佛陀所不许可的 戊四食五辛戒 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菩葱、慈葱 、兰葱、兴渠 是五辛,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食肉,有伤众生的生命,佛子为长养总悲心,多然是不可食的,五辛,属于植物,并不伤害众生生命27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